查看: 1495|回復: 7
|
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
皈依弟子李圆净谨编
德森鉴定 皈依弟子徐志一
后 学释广觉顶礼敬编
序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一大
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众生本自
具足。奈因烦恼惑业,障蔽妙明,不假诸佛启迪,众生无由开示悟入。
所以我释迦世尊,初成正觉时,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
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
无碍智、即得现前。因此诸佛世尊,兴慈运悲,出现世间,说种种法,
无非欲令众生,破除妄想执着,全成智慧德相,悉皆开示悟入佛之知
见也。但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具足八万四千烦恼。如来悲悯,观机
设教,广说八万四千法门,以为对治。就中求其圆顿超妙,直捷了当。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统摄诸法者,唯有依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迦叶、阿难、马鸣、龙树、诸
大尊者。及此土远公、智者、清凉、永明、历代祖师。早于修多罗教,
特地拣出之净土法门,乃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普令众生,咸宜修
习,万修万去,同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庶畅我佛出世本怀也。此殊
胜超绝之最上法门,自东晋匡庐开辟以来,代有高人,发扬光大。具
见典籍,无庸赘言。晚近百余年来,法运随世运以垂危,致如此大法,
亦少人提倡。所幸剥极复生,得我亲教师印公老人,乘愿而来,特弘
斯道。老人道德文章,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正续文钞,徧界流通。
不特佛弟子群相景仰,间有许多疵议佛法者流,或读其文,或闻其德,
亦未免心折。至德感人,如是之深,值兹末法,殊少其匹。无如众生
业感,法幢顿折。庚辰冬大师西去,瞬息已届三周。于此三年之中,
抚今追昔,深悔当初轻易看过。何也,因大师在日,智慧无碍,德望
崇隆。虽属魔外纵横,众生愚昧,是非莫辨。只须大师一言,多半恍
然觉悟,心悦诚服。纵属魔眷,势燄不能高张。即今狮吼无闻,慧日
潜辉。其彰明昭著,破坏大师遗教者,为害固属重要。且尚有具眼之
人,如七十子之知仲尼不可毁也。吾人亦只好各自量力,各行各是,
无暇计较。任他佛不喜闻,吾人祇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唯佛是念,
唯净土是求矣。更有最令人痛心疾首,森受良心之驱使,虽明知徒劳
无补,自是不能已于言者,莫若貌似恭维景仰,而实行诬蔑之几许木
笔沙盘也。
今不分公然反对,或暗肆诬谤,及真实护持之一切诸公,悉请平
心和气而商榷之。大师平生之道德文章,高尚如何,均置勿论。即据
大师之预知时至,八十高年,犹能从卧榻亲至椅上,西向端坐,于大
众念佛声中,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安详西归。迨闍维后,灵骨洁白,
有如黄金或翡翠色者。及乎舍利纍纍,灵异迭着,多众闻见。如斯瑞
应,普通庸僧,能得者乎。至大师之学行,请诸位按实批评,究竟有
人斥其为不明教理,盲修瞎炼否。窃恐无论何人,敢出此言,必遭千
万人之厉声唾骂,谓其不知自量,信口雌黄,毁谤三宝,罪不容逭。
世间真知大师之辈,亦不必如何高抬,谓为有何神通先知,及某菩萨
再来等。(吾侪身居弟子之列,对此大师自隐不发之密行,未见有何实
据,即有其事,亦不宜自衒。)但对大师之认识,谓其行解超卓,深
入经藏,妙契佛心。行为世法,言为世则。一举一动,皆有益于法门,
皆可作后学模范。如斯评论,窃恐无论何人闻之,(除专求名闻利养,
嫉妒障碍,蓄意坏乱法门之魔王外。)当必群皆点首,仍多认为尚未
赞到大师之实际。而貌似恭维景仰之一流,当然亦不能否认。生平行
解,临终瑞相,切实如此。决其高登上品,毫无疑议。已登西方上品,
则忍证无生,圆满佛果,乃时间问题,可谓已毕学佛之能事,当然毫
无缺憾。稍知教理者,即应深知。然许多木笔沙盘,均冒充大师临鸾,
自略述平生事实,(似是而实非,)自言已生西方,且均有懊悔当初之
不信乩之语。此种诬枉,稍闻佛法气息之士,闻之即当痛心疾首,或
致喷饭。何以故。请问真真假假,悉皆自命为佛弟子者,一同平心和
气以答之。世间任何学理,更有高超玄妙,驾于金口所说之三藏十二
部者乎。窃恐除公然反对佛法者外,更无何人敢答一有字。然则我佛
三藏十二部之经典,为最高无上之学理,久为世界所公认,而大师之
博通三藏,妙契佛心,求仁得仁,确生西方,进修菩提,又如上述。
乃木笔沙盘,仍频频诬枉我大师,有自行懊悔当初不信乩之语。真可
谓比之公然反对破坏者,尤为厉害。其木笔沙盘,与专靠木笔沙盘生
活,一向与大师无大交涉者,均可置之,不与计较。但有许多已经受
过大师为说皈依之弟子,目下亦仍挂着信仰大师之面具,而仍有信此
诬枉之言,为大师自述之金科玉律者,此种人,更可谓丧心病狂,下
作之极。何也,以其自己邪正不分,香臭不识,并诬我大师亦为同其
一样糊涂也。
乩坛此种假造之语,不但侮辱大师,亦且侮辱整个佛教。以佛说
之经,令人求生西方,求证佛果。大师所教人者,亦是求生西方,证
佛果。当然大师自行,亦是求生西方,证佛果。今乩坛假造之语,竟
说大师未生西方,且不知净土在何处,则是大师所教人者,皆为诳语。
此侮辱大师,至何等程度。又说大师在彼所假造之气天(气天之名,
不但佛法中无有,即儒书亦无有。只彼辈多食墨水,致全体糊涂,自
己无目辨其黑白之乩坛,有此胡说巴道耳。)居住,又说大师尚未能
到彼所胡说巴道之理天。按佛说通途教理,皆令人出三界,修圣果。
所谓三界,一是欲界,即欲界六天,及人与四恶道。二是色界十八天。
三是无色界四天。合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总在轮回生死
苦海中。出此三界,方证圣果。今彼等谬称有气天、理天,又谬以理
天为极果,则不但侮辱大师,并侮辱一切佛菩萨矣。不知理之一字,
古书中,只训治理、条理,本由治玉一义引伸而来。后又引伸作道理。
至清凉释华严,始立理法界之名。宋儒窃其义以立理学,已成戏论。
因理法界,系指诸法自体,乃是实境。宋儒未达本真,依文生解,故
致千年来门户水火,聚讼不休。若诸天本在众生之数,生天,乃由善
业及禅定力。今妄以理字与天相连,假道理天之名,真异想天开,不
知所云,确是鹦鹉学人语,了不知人事也,可笑敦甚。
大师知见超卓,当今殊少等伦,固无庸赘。其对乩一事,正续文
钞,各有警诫。如云:扶乩一事,皆灵鬼依托扶者之知识而为,甚有
扶者自行造作而成者。且非全无真仙,殆千百次偶一临坛耳。至言佛
菩萨,则全属假冒。但扶乩者,多是劝人为善,纵不真实,因其已挂
为善之名,较之公然为恶者,当胜一筹。又可证明有鬼神祸福等事,
令人有所畏惧,所以吾人亦不便故意攻击。奈其所说,不拘与佛法合
不合,(稍知佛法之人扶之,即能常说浅近相似之佛法。不知佛法之人
扶之,则全是胡说巴道。)终多是以鱼目为明珠,坏乱佛法,其害甚
大。(真知佛法之人,决不附和扶乩。佛制三皈,即已分明详切告诫,
何况深义。)故凡真佛弟子,切不可随便赞同。如上所说,是为汝二
人说,切不可发表。恐人无知,谓我造谣言毁谤人。则不唯无益而有
害。此见弘化月刊二十四期遗教中。又续文钞中有云:扶乩,乃灵鬼
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
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
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
误大事,遂谓佛法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又云:前清道
光时,南昌有一举人,传一门人,在省城扶乩看病,很灵。适巡抚之
母有病,医药罔效。人言某人扶乩看病,甚灵。因请令看,开一方,
服药后,人即死,急令医看方,则内中有反药。讯之,其人言,此由
吾师所教。因令其师抵偿,谓汝诬害世人,遂杀其师。汝以不扶乩无
缘法,心漾漾动。不知扶乩之祸,其大如天,非彼劝人出功德所能弥
补。正人君子,决不入此坛场云云。如此警诫,请查正文钞,与陈锡
周书,及覆永嘉某居士书,与续文钞复江景春书,各处言之,已属详
切。且大师防微杜渐,一生谨慎,公开刊布者,即已如此剀切。请观
二十四期月刊披露者,有不可发表等语。足征其未经发表,对私人所
说,较此尤为痛切之警告,尚不知有凡几。(二十八九年,为某名流醉
心乩语,令森转告各方,其深恶痛绝之词,现仍存在者甚多。)
大师在日,对乩之态度如此,典籍具在,众人周知。仍欲以懊悔
生前不信乩之言,而诬谤大师,岂非以大师处世八十年,尚在糊涂中
过生活。待至生西之后,始行觉悟。如此则大师不及汝等一向信乩之
弟子,则远甚。请问此种诬枉,压得大师低至何种程度。然若辈仍属
扬扬得意,自命为大师信徒,以为尊奉大师。此种知见,吾不知其糊
涂至于何地,抑或别有用心乎。
以上缕琐,且指乩坛所说,一一有灵,大师均痛斥吾人不宜附和。
即森亦常云:凡佛弟子,而仍迷信乩语者,虽属见地不真,亦无非信
其有灵所麻醉。不知有灵之事,世间极多,又何足奇。森处世六十年,
经过灵异,罄竹难书。十七岁大病垂危,对魔一拜,立成健夫之特灵,
想世间所有任何灵异,均难超出其速度。请查本刊二十三期,拙述论
杀生放生之显著果报,当知其概。至十八岁,为恶劣环境所传染,嗜
赌博,打花会,随向污秽不堪之各地求祷鬼神,往往明日花会,今晚
即求得的名,其灵异,想亦不亚于一切乩坛。迨二十岁吃素后,所拜
空见外道之斋公师父,与师兄,皆精算命卜卦者。森亦由此略知少分,
因而筮卜将来祸福,其预知灵验,更难笔述。此等鬼神通灵之事,何
可胜数。但此等灵异,不特于身心性命,生死大事,了无所益,反生
障碍。(我佛戒律,明文制止。)即于世间人事,欲求趋吉避凶,亦往
往适得其反。况各方乩坛,并非灵异毫发不爽。诸君不信,且将证据
略述如下。
本年古历十月初一日,有二居士来访,述其考验之经过云。他在
各地法会,常闻多人赞扬今盛极一时之某坛,灵异非常。在他本意,
尚在疑信参半。意谓,如果真灵,自应信奉,特别弘扬。乃往该坛试
之,心中默祷云。某某(指该坛最特色之主坛某)已入圣流,当有三
明六通,而他心一通,固不待言。今弟子某,不求他事,只求我至诚
顶礼三拜毕,望汝木笔停止不动,即可证明有他心道眼,弟子即当竭
诚崇奉,力为宣扬。默祷三拜俱毕,木笔全不停止,他遂不被所惑。
但见一与之相契之英隽僧,亦醉信该坛。某念其超拔不凡。人人多望
其将来大弘法化。若流入魔外,如某僧专赖木笔抬高身价,纵使能文
能说,具足世智辨聪,终归八难之一,为入佛之大障。遂不惜现身说
法,为之挽出。其法维何。因该居士,早年失恃,该僧不知。乃伪造
一纸云:其母现年六十有七,一向体健,今于某月某日,偶染某疾,
日久缠绵,医药罔效。不得已,敬恳该僧转求某坛,为之诊治,看看
寿命如何,能否求其速瘉。该僧即为代求。旋奉该坛坛谕云:汝母年
近古稀,寿数至此,可谓高年。目下病证如何,实无所碍。今处一方,
先令服之,当可渐瘉。迨某日晚十一时,某某(该主擅自称)亲自放
光,为之拏拿,即可使之病退身安云云。某居士见谕,表示感激。候
所约放光推拏之日过,又谒某僧,赞扬某坛之灵异云:我母病已好大
半,拟求全瘉。而某主坛得信,又复谕云:某某放光推拏后,汝母之
病,即已扫除。今仍稍有不适者,毫无问题。再至某日晚十一时,重
为一治,即可全复康健云云。后再往返一次。某居士接到三次坛谕之
后,乃对该僧说出慈亲见背多年之实情,并出三次坛谕与阅,令该僧
赧颜难安。闻现已觉悟,摆脱魔茧矣。三坛谕,现仍在该居士手,此
足证明乩语滑稽之一斑。
民十九年。吾国内乱之山东大会战。闻由某伟人迷信某魔之神通。
促其急起推倒中央,便可由某二人分任正副总统。某伟人欲望过奢,
迷信魔言,致有此祸。此事屈文六居士亲对印老人详述经过。当时屈
亦魔眷之一。迨后失败,某魔远遁,余多改图。
民二十五年,粤东某大员,反抗中央,亦由木笔沙盘怂恿而起。
此已见之报端,大约多人目覩耳熟者。据此三事,足证好奇专信灵异
之人,多凶少吉。奈众生好奇心重,见平实妥贴之正道,则轻忽玩视,
掉头不顾。闻希奇怪异之巧言,乃奉为纶音,趋之若骛。此无他,吾
人同业所感,莫可如何。蕅益大师,尚兴一日卖得千担假,千年难卖
一担真之慨叹。况吾人,生斯时,处斯世,何能尽挽同伦,悉出幽谷
而登乔木乎。
须知不慧拉杂琐陈,并非故意攻击。森对乩坛,及凡各外道所立
之慈善团体,均素抱不破坏不附和之旨,大致与大师正续文钞所说同。
且不特德森一人如此,凡真知大师者,大都无多歧异,何致有故意攻
击之心行。兹又如此琐琐者,实因多处乩坛,皆冒充大师降临,均有
懊悔当初不信乩之语。种种捏造,实属诬蔑大师之过甚。森随侍大师
二十年,虽未能深入堂奥,然大师一切行径,自知大概。且深受大师
慈护之恩,为报恩计、为护法计,均不能任人诬谤,毫不声明。譬如
人子听人诬蔑其父母,未有不为争辩者。如各处扶乩之士,安守其自
己门庭,不要坏乱佛法,不要涉及我大师,森一向不喜斗争,又何苦
如此多事。
再者,大师为防微杜渐,欲佛弟子明了乩坛,百有九十九,皆属
鬼神主持,冒充佛仙降临,危险特甚。乃将由乩说明此中利害,嘱人
切勿再信乩语之西方确指,刊印流通,以期人人自爱。讵知醉信乩坛
者,反引大师此举为护身符。沈迷难救,至于此极,亦实令人浩叹。
森因此种种,为证持正法,报答大师计。今又值广觉法师,与徐志一
居士,二位苦心编订大师嘉言续录。稿成,嘱森鉴定作序刊行,又值
大师三周纪念之期,自苦不文,无能发挥大师道妙,特以此缕琐,塞
此二事之责。但望读者,谨遵大师谆谆告诫,切勿别求其他旁门,庶
免自贻伊戚。专以敦偷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立
人道之基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人佛法
之捷径。即此三十二字为准绳,进而随缘读诵真正佛说经典,自可生
入圣贤之域,没归如来封疆,直至圆满菩提。其余道妙,全书具在,
森亦不必再赘也,谨序。
佛历二千九百七十年小阳月吉日亲教弟子苦恼比丘德森和南敬撰
目录
一、赞净土超胜.........................................................................................1
二、劝信愿真切.......................................................................................14
三、示修持方法.......................................................................................21
甲、示念佛方法..............................................................................21
乙、明对治习气..............................................................................27
丙、论存心立品..............................................................................32
丁、示常住芳规..............................................................................34
戊、勉行人努力..............................................................................36
己、评修持各法..............................................................................39
四、论生死事大.......................................................................................49
甲、示轮回路险..............................................................................49
乙、勉专仗佛力..............................................................................50
丙、示临终切要..............................................................................55
附、临终三大要(民十九年).......................................................59
五、勉居心诚敬.......................................................................................63
六、劝注重因果.......................................................................................69
甲、论因果之理..............................................................................69
乙、明因果之事..............................................................................73
丙、释劫运之由..............................................................................82
丁、示戒杀之要..............................................................................87
七、分禅净界限.......................................................................................93
八、显正辨误...........................................................................................96
九、谕在家善信.....................................................................................130
甲、示伦常大教............................................................................130
乙、通论修持................................................................................133
丙、论家庭教育............................................................................137
丁、劝处家宏法............................................................................143
戊、勖居尘学道............................................................................147
己、示免除产难............................................................................154
庚、示理学之障............................................................................156
辛、明行檀之要............................................................................157
壬、教心存忠恕............................................................................158
癸、示伦常变格............................................................................159
十、标应读典籍.....................................................................................160
附记........................................................................................................168
附复罗铿端居士书
金刚经宗泐本,颇稳妥。吕祖本,初机易领会,实则黄正元所着,
不过冒吕祖之名,亦不能点出经意。石天基本,自诩甚好,实则违经
义处不一而足。心经,金陵刻经处,有五家注一本,可以令一切人看。
请金刚经注者,唯欲解义也。金刚经之义,非至诚受持读诵,纵令解
了文义,亦如云雾遮日,莫见真相。奈世人只知解义为贵,不知真益
在恭敬专精受持也。彼十七人同愿皈依,今为各取法名。当与彼等说,
既发心皈依,须依佛法修持。凡外道炼丹运气等法,当屏弃之。若犹
依彼外道之法修习,则成佛教罪人,譬如国民投彼寇盗。炼丹运气,
非无好处,乃养身之法耳。彼等谓,彼为佛法真传,反谓佛法不如彼
法。是以无知之人,便认外道炼丹运气为佛法,误人之罪,实超过养
身之好处百千万倍,故不得不为说破,免彼等以好心而得谤法坏法之
大罪也。现今人民,皆在水深火热中,当以念佛、念观音,为预防之
策。令严之为人,于末世洵不多见,足以风世。但人子扬亲之德,须
注重躬行。自己果能立德行仁,则人自尊其亲为懿德之士。否则人必
谓懿德之士,当有令嗣,子既不似,意者或有隐恶,故致然也。所谓
荣亲,唯在自己躬行,不在文字语言。然无文字语言,则莫能令人兴
起,故光亦应为令严作文纪念耳。宜以此教一切为人子者,则利益大
矣。
赞净土超胜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具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下手易
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于现生中,定出生死。不历僧祇,亲证
法身。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众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
以其仗佛慈力,故与专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也。以故将堕
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发十愿而回向净土。是知
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
总持法门也。放自华严导归,祇园演说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序)八六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当时高僧巨儒之预会者,凡百
二十三人。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燄传灯,徧布中外。如来大法,
有律、教、宗、密、净、五种,唯净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
为律、教、宗、密、之归宿。故古今律、教、宗、密、诸知识,皆务
密修,尤多极力显化者。此法真俗圆融,机理双契。不但为学道者立
出轮回之总门,实为治国者坐致太平之要道。故往圣前贤,通人智士,
咸皆修持,若群星之拱北,众水之朝东焉。(杂着)二五二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
生则全体迷背,虽有若无。佛、则彻悟彻证,亲得受用。又复兴大慈
悲,以己所悟所证者,指示一切众生,以期悉皆彻悟彻证而后已。但
以众生迷背已久,虽闻种种对治法门,由惑业深厚,福慧浅薄故,颇
难即生得其成效。既即生难得成效,则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以致久
经长劫,轮回生死,莫由出离也。如来愍之,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
方法门,俾彼一切若凡若圣,上中下根,同仗弥陀大悲愿力,同于现
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令已断惑者,速证无生,未断惑者,亦登
不退。此之一法,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上上根不能踰其阃,故已证
等觉者,尚须十愿导归。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将堕阿鼻者,犹能九
品立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
众生出苦之达道。由是文殊、普贤、马鸣、能树等诸菩萨,远公、智
者、清凉、永明等诸祖师,悉皆出广长舌以赞扬,发金刚心而流布。
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
门故也。(序)一三六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
故,彻证涅槃。众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长轮生死。缅想从无始来,
我等众生,与释迦世尊,同为凡夫,同受生死之剧苦。世尊以能自振
拔,具大雄猛力,精修戒定慧,遂致三惑全断,二死永亡。安住三德
祕藏,普度九界群萌。论其时劫,则尽剎尘而莫算。论其法门,则罄
海墨而难书。于此时劫,布此法化,我等众生,岂无闻法修行,欲证
此心之一世。但以烦恼深厚,无力断除,再一受生,又复迷失。兼以
未遇仗佛慈力,即生往生之法。或修此法,由自力薄弱,无人辅助。
或自力充足,临终被眷属多方破坏。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纵蒙
佛化,依旧徒具与佛无二之心,而不能得与佛同证真常之果。上孤佛
化,下负己灵,每一思及,五内如焚。今者幸闻如来悲愍末劫众生,
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
生,往生西方。则已断惑者,高登补处。尚具缚者,亦预圣流。实为
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而等觉菩萨,
不能超出其外。下而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故得十方共赞,九界
同遵。况我等凡夫,舍此将何所恃乎。(序)二七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
病者何,贪、瞋、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
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婬、之劣心,
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无有了期。
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瞋、痴、心,
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
无不彻照。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
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便入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瘉。心病既瘉,
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以
既无贪、瞋、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婬、之劣行乎。人各如是,
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
之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而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
未危,不识不知,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惜后之儒者,心量陿小,取
佛经之妙义,助彼空谈,斥佛说之实理,谓为虚构。三世因果,六道
轮回之事理,乃使贤者速登圣城,愚者勉为良民之大经大法。彼谓因
果报应,实无其事。人死神灭,令谁受罪,及与托生。从兹善无以劝,
恶无以惩,以驯致于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者,
皆此种学说之所酿成也。然世乱已极,人各忧惧,欲为挽救,不得不
从事于如来大法。由是各处悉立净业社、居士林,提倡因果,专修净
业。(记)一五五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者,欲令一切众生,
悉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各得成佛而已。以众生根性,大小不一,致
如来法门,权实不同。由兹如来普度众生之心,不能大畅。故特开一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若凡若圣,同于现生,出此苦域,生彼
乐邦。上根则顿证法身,中下亦同登不退。令众生同出生死,畅如来
出世本怀。其为利益,莫能名焉。(记)一五八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
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
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
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
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
生之前导。(杂着)二0一
◎佛光者,心光也。此之心光,生佛同具,平等一如,佛不加增,
生不加减。以故世尊初成正觉,深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
但以从未悟故,不免以智慧德相,作无明业识,迷心逐境,背觉合尘。
犹如长夜趋走,不见正道,不是撞墙磕壁,便是堕坑落壍,轮回六道,
了无出期。如来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演说诸法。
示一心之体相,说三世之因果,世出世法,无不周备。又欲普利三根,
特开净土一门,俾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故佛慈力,往生西方。
以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得以亲证生佛同具之心光,与无量光寿之
性体。而又复垂慈接引于尽未来际,以期法界众生,同沐佛光,同证
心光,光光相映,成一常寂光世界而后已。(杂着)二0七
◎净土大法门,其大无有外,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载。等觉欲
成佛,尚复作依赖,逆恶将堕狱,十念登莲界。普被九界机,咸皆勤
顶戴,畅佛度生心,唯一了无再。(序)一一七
◎如来大法,弥纶法界,包括空有。示本具之真心,显随缘之妙
用。其心体则生佛一如,圣凡不二,真常不变,寂照圆融。佛以究竟
证故,故得五蕴皆空,诸苦悉度,一尘不立,万德圆彰。众生以彻底
迷故,故致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轮回生死,了无出期。于是如来,
随众生机,说种种法,令彼各各就路还家,亲见本生之父母。探衣出
珠,即获无尽之家珍。上根固得解脱,中下仍在轮回。特开净土法门,
令其横超三界。普使中下,追踪上根。其为利益,莫能名焉。此义虽
出方等,其道实肇华严。但以凡小不能预会,莫由禀承。当华严未来
之前,率目为方便小道。迨行愿既译之后,方知为成佛真诠。庐山远
公,宿承佛嘱,乘愿再来。未睹涅槃,即着法性常住之论。未见华严,
便阐导归极乐之宗。立法闇与经合,其道普被三根。契理契机,彻上
彻下。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了含识生死之大事。若非大权示现,其孰
能预于此。故罗什法师曰:经言,未后东方,当有护法菩萨,勖哉仁
者,善弘其事。西域僧众,咸称汉地有大乘开土,辄东向稽首,献心
庐岳。其神理之迹,未可测也。(序)六二
◎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
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
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心。致其本隐而不显,潜而不彰。以
拘儒忌佛,故多主于潜修密证,不自暴露。若详审其行迹,必有不可
掩者。其子孙若非具正知见,必惟恐为俗儒所讥,亦不肯为之阐发耳。
以此因缘,致潜德幽光,湮没无闻者多多矣。旧唐书,凡佛法事迹,
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俱择要以载。欧阳修,作新唐书,删去
二千余条。五代史亦然。盖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
国家政治,而学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种拘墟之士。改古大人之潜
修而密证者,皆不得而知焉。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
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宂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
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
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一日文忠公会孙翔,字璧予者,以公
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呪之梵册课本见示。其
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
虽出人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
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杂
着)二0三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
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
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
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
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
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
希望矣。须知净土法斗,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
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
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
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序)一三五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
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以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
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徧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因兹
加来出世度生之本怀,郁而不畅。众生即生了脱之大法,卷而未舒。
华严虽已导归西方,而人天权乘未闻。诸经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门纲
要未着。由是如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特于方等会上,说弥陀净土
三经。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阐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示众生心作心
是之洪猷。机理双契,凡圣齐资。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
空,万象总含。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
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发刊序)一
◎净土法门,理极高深,事甚简易。由兹天姿聪敏,知见超特者,
每每视作愚夫愚妇之事,而不肯修持。岂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究竟法门乎。彼以愚夫愚妇能修,
遂并法门而藐视之。何不观华严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者,尚须以
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乎。藐视净土法门
而不屑修,其于华严将复视作何等。又于华严未后归宗一着,为复尊
重之也,为复藐视之耶。此无他,盖去许审通途、特别、法门之所以,
及自力、佛力、大小难易而致然也。使详审之,能不附于华藏海众之
班,一致进行,同求往生乎。(序)一一八
◎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
成终之总持法门。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视而毁谤之。吾人当
以诸佛诸祖为师,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则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
方。否则,了生脱死,当在驴年。(书)二三二
◎余诸法门,虽则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谁能现生亲证,而得
其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既
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最下者,便与小乘四果阿罗汉,圆
教七信位菩萨齐。是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
门,不得以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现在许多大聪明人,视净土为
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圣同
修之法。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将成佛道
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
满佛果。大矣哉,净土法门也。可怜哉,不唯不修持,而复辟驳之大
聪明人。幸矣哉,愚夫患妇,信愿持名,得与观音、势至、清净海众、
同为伴侣。被大聪明人,纵有宿福,不即堕落三途,而望愚夫愚妇之
肩背而不可得。况既谤此法,难免堕落乎。彼受病,在好高务胜,实
不知高胜之所以耳。使彼上观华藏海众诸菩萨,一致进行,以十大愿
王求生西方,则惭愧欲死,何敢视此法门为小乘,而不屑修持乎。(书)
二三二
◎又净土一法,普利群机,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其
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
该果海,果彻因源,可谓最善形容,妙无以加者矣。而况莲宗四祖,
法照大师,亲见文殊,示以念佛。可不仰遵圣意,专主念佛。尚欲仗
自力而弃佛力,只图撑大门庭,不计得益与否,慕虚名而轻实益,其
丧心病狂,何至如此之极乎。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
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
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
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
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
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
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
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
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
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
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
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
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
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
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
此系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清凉旧志,被无知
禅僧,将所开示,改作禅语,珠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传三集,
法照大师傅录。不标清凉志者,恐不知者,以旧志阅之,则反为疑谤,
瞎正法眼,断人善根,罪莫大焉。此段前后俱略,其开示处,一字不
遗。唯于照字,为顺口气作师字,特为标明。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
场。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
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
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
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
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
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
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
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
尚南北参叩,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
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
证者盖寥寥矣。即如五祖戒,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
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
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
圣乎哉。戒公后身为东坡,乃缁素通知,守杭时,尚不拒妓女来往。
可知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今人谁有五祖戒之
道力,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
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绝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
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
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
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
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
吾不喜闻。箇箇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
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乎。有问,和
尚受大王如是供养,(赵国父子二王,及燕王,均恭敬供养。)如何报
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
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
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
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
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
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
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
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
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
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
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何以一人之话,会不得当做实话,其祸莫
测,而人人提倡。会不得当做实话,其利无穷,而举世无闻。良由最
初未遇真善知识,不在己躬研究,一闻希奇相似辟驳之话,则中心悦
愉,常常提倡。不知古人令人亲见本来之直捷话,认做鄙弃念佛之谤
法话,末世此一类人甚多。除知自谅,有涵养,决不肯以测字之法为
参宗之法者,不受其病。否则,悉是以误为悟之流,尚可以循例而行,
不思改革乎。(书)二六九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
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
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
后心,受文殊教,徧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
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
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
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
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
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
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
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书)二七三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
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己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
象,及与蚊蝱,饮于大海,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
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则祇可亲尝其味,未易穷源彻底也。然佛法,乃
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以一切众
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
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如云笼月,不见光
相。虽则不见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无所减。如来由是起无
缘慈,连同体悲,随顺机宜,与之说法。虽大、小、权、实,偏、圆、
顿、渐,随机施设,种种不同。在佛本意,无非令一切众生,背尘合
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之佛道而已。以众生业障深重,
未易消除。故特开信愿念佛之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或患或智,
同仗弥陀宏誓愿力,往生西方。则复本具之心性,成无上之菩提,盖
易易矣。自佛法入震旦,千八百余年以来,凡圣君贤臣,伟人名士,
莫不仰遵佛嘱,护持流通。以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
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
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
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
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傥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
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
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
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
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喫素念佛,诸恶莫作,众
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
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珐輪也。当今
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
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序)五五
◎娑婆,为极苦之邦,固属客途旅舍。安养,为极乐之域,原是
本有家乡。但由众生迷而未悟,遂以龌龊旅舍为家乡,而不知有祖父
所建至极清净安隐之住处也。由兹起贪、瞋、痴,造杀、盗、婬,轮
回于六道之中,沈溺于三途之内,从劫至劫,莫由得出。大觉世尊,
愍而哀之,示生世间,随机说法。俾诸众生,返迷归悟,就路还家。
由众生根机不一,致如来所说各殊。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最上上
根,即生可以了办。若下焉者,或二生三生始了。其久经长劫不能了
办者,居其多数。如来普度众生之心,郁而未畅。于是特开一信愿念
佛,求生西方一法,俾上圣下凡,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登彼安养。
圣,则速成佛道,凡,亦渐证菩提。普度孤露无依之众生,大畅如来
出世之本怀。上之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下之五逆、十恶,极重
罪人,皆为此法所摄之机。吾人上不能如文殊等,下未至于逆恶等,
可不奋发大志,以期横超三界乎。溯自大教东来,虽有禅、教、律、
密、净、之门庭不同,而无一不以往生净土为归宿者。天台山,为智
者大师道场,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又复注重于净土
一门。虽未见华严未后归宗之文,其立法固暗与之合,足见佛祖原是
一箇鼻孔。(记)一五二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
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
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
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
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
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
宣也。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其
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
死苦,证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有谓节为释迦弟子,
当念释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华藏世界。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
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华藏世
界,唯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凡夫则只见秽土,不见实报庄严,
何可滥拟。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而华严会上,尽华藏世界海诸
菩萨,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斯,敢
与彼抗。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畅佛
之本怀,唯此法为最。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燄传灯,光腾中外,
迄至于今,宗风不坠。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贤首宗之清凉国师、慈
恩宗之窥基法师、禅宗之百丈禅师,律宗之大智律师,莫不释经着论,
普劝修持,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是知禅、教、律、诸知识,悉
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求生极乐,况末法根机浅薄者乎。(记)
一四四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
瞋、痴,了幻妄之生死,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49:11
|
只看該作者
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
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
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
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
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
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
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
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
生西方。既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
胜,二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此如来一
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
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
化他,莫敢或违矣。(弘化月刊三期)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
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着。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
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
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
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
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书)五四
劝信愿真切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
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
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
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
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
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
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
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杂着)二0二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通通皆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
其难也,难如登天。现在全世界,恐亦难有几箇做得到的人。若志诚
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
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
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书)七六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
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
毫,便不能往生矣。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不往生,纵一生
二生不迷,决难永远不迷。迷,则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业,为可
惧耳。恶业既造,恶报自临,求出三途,恐无其日。(书)九七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
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
教之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
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
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
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
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未断烦惑,仍复轮回生死,
了无出期者,已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既往生已,亲炙弥陀圣众,
当即亲证无生法忍,岂止明理悟心而已哉。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
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而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
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书)一
三一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
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
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真有信、
愿,妄当自已。傥平日有过头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誉、得缘法、得
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为自己本心,越精进勇猛,此种妄想,越多越
大。若不觉照,永息此妄,则后来还会着魔发狂,岂但妄想而已乎,
固宜汲汲息此过头妄想也。(书)一0一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
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
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
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
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
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
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
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
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
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
溯此法之发起,实在于华严末会。善财徧参知识,至普贤菩萨所,蒙
普贤威神加被,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为
称赞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
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以华藏海众,皆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徧游尘剎佛国。其弥陀
誓愿,极乐境缘,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须说。然华严会上,绝
无凡夫二乘,及权位菩萨。故虽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禀承。乃于方
等会上,普为一切人天凡圣,说无量寿经,发明弥陀往昔因行果德,
极乐境缘种种胜妙,行人修证品位因果。此经乃说华严末后归宗之一
着,说时虽在方等,教义实属华严。华严唯局法身大士,此经徧摄九
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
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佛以大慈,深恐众生不便受待,故又说阿
弥陀经,庶可日常读诵。又说观无量寿佛经,令诸行人,西方依正庄
严,常在心目之间。此三经,文有详咯,理无二致。末法学人,如其
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
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序)一0七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
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
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
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
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
高下有若天渊悬殊。(书)七七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三根,
等摄凡圣。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
预入其中。有教无类,生正信者,咸得实益。即生了办,具烦惑者,
亦预圣流。犹大海之普纳百川,若太虚之徧含万象。设如来不开此法,
则末世众生,谁能断烦惑以了生死,出五浊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
门,皆须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惑。若到定慧力
深,烦惑净尽,方有了生死分。傥烦惑断而未尽,任汝有大智慧,有
大辩才,有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亦不能了,
况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门,
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
男女,贵贱贤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
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
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资成道业。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
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
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校比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天地悬殊也。然
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当。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
须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
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兴起矣。华严一经,王于三藏,
末后归宗,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普劝善财,及华
藏海众,一致进行,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此之法门,何敢视作
小乘。况善财已证等觉,海会悉证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
修习。岂但高竖慢幢,直是毁谤华严。欲张大乘之虚名,亲造谤法之
极祸。若斯人者,一气不来,平常所希冀华藏世界之不思议境界,均
变作阿鼻地狱之苦境,饱受经历,以偿彼违经说法,自误误人之过。
待其业报将满,当可省悟,随即发心念佛,随即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也,苦哉幸哉。愿学大乘者,同附华藏海会之班,则其自利利人也大
矣。凡修念佛法门者,务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普劝同人,求生极乐。果能如是,则万修
万去,决不漏一矣。(序)九九
◎古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
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
于沟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
相净相耶。古又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书)一四六
◎吾人从往劫来,固有种善根之时。但以未遇仗佛力即生了脱之
法门,故致仍然在六道轮回中,不能自出也。汝之幼时,随母信佛,
乃是天性。及后饱服韩欧之毒,则其恶习也。至于梦中所见之境,亦
属宿世善根所致。而迷之至深,故致一时尚难立即回头也。此之关系,
极险极险,若不自振,则长此迷昧,恐连佛名亦莫由闻矣。今既知之,
当为努力。又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各别。他种法门,皆仗自力。唯
此法门,全仗佛力。南方宗门颇多,切不可参入宗门,图得禅净双修
之名。宗门,总以看念佛的是谁,为开悟之一着,而绝不讲信愿求生。
勿道不悟,即看得到念佛的本来人的面目,只算得是悟,去了生死尚
大远在。若不到业尽情空地位,决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不注重信
愿求生西方,则与佛相背,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以故念佛人,带着宗
门气息,则得利益处少,失利益处多也。教,则更为难以得力。而密
宗语气甚大,危险之极。汝且专注重于信愿念佛一门,而辅之以敦伦
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则可
决定往生矣。又凡居心、动念、行事,须以真实不虚为主,庶可不虚
此生,不虚此遇矣。(永愿集)四二
◎所言大祸临头,功行浅薄,无有把握,或恐惧失心,打失正念
者。但须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
勿道无祸,即有大祸,断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诸力加被也。凡人须
素位而行,则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
皆无深信力,而兼有顾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难之时,只思所
以逃避之法,余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怀。以萦怀不释,有损无益。
故曰: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书)三六
◎肇法师云: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祕在形山。此语,
且约未悟未证者言。实则此宝包括太虚,竖穷横徧,亘古亘今,时常
显露。正所谓: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可不哀哉。唯我释迦世尊
一人,亲得受用。余诸众生,经劫至劫,仗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
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犹如盲人,亲登宝山,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
彼所伤。由是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还家,于彼
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
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蕴空戹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
生所能希冀。于是遂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
实益。令以深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祕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
方知此宝,徧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以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
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二力,校彼
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序)一八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
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
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
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
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
坏想念矣,不可不知。(书)一七四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亿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
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
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祕密藏,所谓以
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
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序)一六
◎末世外道充斥,纵有信心,多半归于外道,以无正法之可闻故
也。近来交通便利,佛法经典,得以流通,实为大幸。然不得既学佛
法,又修外道法,以至邪正混乱,则为害不浅。佛法法门无量,求其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无有过于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
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若将贪、
瞋、痴、断尽,则可了生脱死。倘断而未尽者,则犹不能了,况不能
断者乎。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及至临命终时,必
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喻如小孩由父母提携,即可直达本家也。近
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
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
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
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
独,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念佛之人,必须敦
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以身率物,自利利他。
倘于伦常有亏,人便不生钦敬之意。明理之人,尚可劝化。不明理者,
以自己躬行有亏,便不肯听其所说。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凡事皆以身为本,况欲教人念佛了生死乎。(弘化十期)
示修持方法
示念佛方法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贪、瞋、痴等杂糅其中,
则佛慧便成众生知见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务于居心、动念、行事处
检点,不令贪、瞋、痴等知见发生。又须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戒
杀护生,爱惜物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则
其慧当渐渐而纯。若能守此勿失,往生西方,则其纯也更易矣。迨至
烦惑净尽,福智圆满,则其慧纯至其极,而圆成佛道矣。世人每每妄
谓自己有智慧,不知其为智慧,乃鑛中之金,了无受用。必须烹炼,
使其鑛璞全消,方有利益耳。大意如此,祈为转致。学佛之人,务在
躬行。今人多图口头畅快,是说食嘉美,无益枵腹,可哀也。(书)一
八一
◎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
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闲断。都摄六根,净念相
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
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
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
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
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
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
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辈末
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杂着)
二0二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
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
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以故不可令不
知教理,不明性体之人,修观想等法也。(书)二五七
◎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徧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
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
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
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
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
张西望,鼻也不会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
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闲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
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
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
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
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
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观心之法,乃教家
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
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
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
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校
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书)二七五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
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
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
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又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即
三昧也。)斯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
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
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
真,故无效耳。又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
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
线之太阳光,则见光中之灰尘,飞上飞下,了无止息。而光未到处,
仍然不见有灰尘。是知念佛时,觉得有妄想,还是念佛的好处。不念
佛时,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书)一00
◎念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至。持名
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观像、观想,唯心地法门明白之人则可,否则
或致起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
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即为净土助行,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所寄之经书,
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
益,自可亲得。(弘化八期)
◎念佛,能按时念亦好。否则,镇日随便,不分行、住、坐、卧,
(卧当默念,不宜出声。)总以念佛为事。然须生信、发愿、求生西
万,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
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
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若
今生尚有修待,来生定有世福可享。一享福,必定要造恶业。(今之世
道,乱至如此,多半是前生修痴福者,所酿成耳。)既造恶业,则后
来之苦报,不忍言说矣。(书)五八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正道。
否则,燕朋相聚,便日沦于下流,而疾病亦因之常不瘉也。净土法门,
其大无外。无知识人,每每小看。汝已持名,而心不归一,以业障深
故。念时,要心存敬畏,念起于心,声出于口,音入于耳。要使句句
听清楚,从朝至暮,无用心事,则常念。大声、小声、心中默念、都
要听。以心一起念,便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里之声,乃极明
了事。早晚立一功课,或念弥陀经一徧,往生呪三徧,即念赞佛偈,
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随各人工夫立。若忙极,则用晨朝十念
法念。除早晚功课外,行、住、坐、卧,都要念。只求心归于一,不
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
常想见瑞相,或超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听,决不至超魔事。都
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净土五经当常看,必须恭敬,
不可亵渎。读净土五经,则知弥陀大愿,净土庄严,法门普被。彼谓
净土法门为小乘,为愚夫妇所修之法者,则知彼宿世未种净土善根,
故有此胡说巴道也。(书)二一七
◎为佛弟子,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如此行去,方为真佛弟子,若口虽念佛,
心存不善,则与佛气分相反,不能得念佛之实益。(书)一二二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
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
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
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
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音恰)
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
病。(书)一四
◎人之宿生,何业不造。幸得闻佛法,当认真修持,庶可以消除
宿业,超度怨家。所有怨家,若难解结者,倘肯发菩提心,并诚心超
度,则无不即解结矣。汝之念佛气闷,非体弱之故,乃业障所使,汝
但恳切志诚念。如念不来,则心常忆想。能念,则仍须用口念,不能
念,则但心转心忆,久久此业即消。以后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
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
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书)九五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
念自他佛之不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
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
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
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
为实相念佛焉。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
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
观。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
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
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此四种念佛,唯实
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
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
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
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
信愿持佛名号,如子亿母,常时无闲,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
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
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
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
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
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
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至于自他俱念,即
所谓禅净双修者。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
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
带业往生。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
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
也。(序)二十
◎理,即理性,即佛与众生同具之佛性。此性具一切功德。事,
即修持,及断惑证真等。由目性中,具此功德,故修之及极,则称性
显现,故名理事圆融。若往知性本具足,不加修持,则尽未来际,亦
不能亲证此性具之理。所谓执理废事,理亦不圆。以故修行人,既悟
性具之理,必须要切实修持。而修持方法,唯持名念佛最为第一,是
故当专主于信愿持名。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助行,则其益
大矣。胡来胡现,谓心如明镜,镜本空寂,了无一物,而复随感而应。
胡人来,则镜中便现胡人之相,汉人来,亦然。端坐念实相,即一心
专注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以期彻悟而实证耳。此种工夫,颇不易
得。徜理路不明,或起魔事,不必用此工夫也。(弘化八期)
◎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应酬外缘,致心中杂念纷至沓来。当
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一心念佛,则妄念便可消灭矣,正不在经之生
熟也。(弘化七期)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
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
之阿伽陀药,亦可瘉病,亦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瘉病。祇取瘉病,
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书)二三九
◎汝父已许汝出家,当发至诚恳切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
世界。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
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
(此系真妄相形而显,非从前无有,但不显耳。)此时当想阿弥陀佛,
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或小声念,或默
念。)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
听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当杂念起时,
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
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
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拌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
烦恼为菩提也。汝现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
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切不可生急
躁心。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
卧,穿衣、喫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
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
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
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
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
乐世界。(弘化五期)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晚仍照常念楞严、大悲、
十小呪。如楞严呪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
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
行、住、坐、卧,常念。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
(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
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
僧、三拜。)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念毕,再拜若干拜。午前一
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
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卧时,只许心中默
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音教)心仍常存
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实时摄心虔
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
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
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
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着魔之根。(弘化十期)
明对治习气
◎学道之人,以治习气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习气,
其工夫方始实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也。汝既知性情
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觉
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凡暴
戾之气,皆从傲慢而起。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
慢贡高以陵人。(弘化六期)
◎习气存时,自己有所不知。加官僚派之习气,唯无此派者知之。
自己有此派之习气,虽他人说之,自己尚不知其何所指。学道之人,
须去习气。傲慢习气,实为人道之障。阁下于言动中详审体察,或可
能知,知则尚有胜益可得。此语无人肯说。光一向直心直口,不避忌
讳。欲阁下真得实益,故为略述所以。(弘化七期)
◎现今举世通病,皆是假公济私,以致民困国危,兵灾联绵。吾
人出家为佛弟子,固当以佛之平等大慈大悲为志事,不可仍带在家一
种骄慢自大,藐视一切,任意作为,不依旧章等派头。须念吾人受天
地之覆载,受父母之教育,若不效天地父母之心,则便为逆天悖理,
深忝所生矣(书)一五
◎古云:宁可于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
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
魔将远避矣。(书)二四0
◎汝一向说话,悉任己见,不以实理实事为准。今既知非,必须
极力对治此之习气。此习不除,一举一动,皆可折福而招祸。汝先之
疑问,乃是谤毁,绝非疑问。疑问,乃是自为遮掩之词。此其过咎,
比直不信者为大。徜长此以往,不知改悔,则着魔发狂,大有日在。
良药苦口,居士不知肯服否。(书)九六
◎办道,非痴獃,决难成就。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
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却是察言观色
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汝
于此荒乱之世,而已年近半百,尚不肯死心念佛,以看书有不知者,
即欲学教。此种计虑,若请别位法师说,即为甚好。若请光说,此也
是不守本分之计虑。彼一字不识之愚夫,倘能往生西方。深通宗教之
大通家,尚无彼之利益。汝何须以此为憾乎。(书)二三九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菩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
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十年
前,谛闲法师有一徒弟,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但气量
太小,一点屈不肯受。初次讲小座毕,拜其师,其师并未说他讲得不
好,但云音声太小,由此一语便生病。而谛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欢
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学密宗,彼所发挥密宗之文字,通寄
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国,至观宗看
其师。谛公云:汝声名很大,惜未真实用功,当闭三年关,用用功方
好。彼一闻此语,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带病往上海居士林,年
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员朱石僧来,问其死时景象。
言糊糊涂涂,佛也不会念,呪也不会念。此乃显密圆通,自觉世无与
俦之大法师,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岁短命而死之糊涂鬼,
岂不大可哀哉。设使显荫能不自高,谦卑自牧,中国学者,恐未有能
超出其上者。光愍显荫以因此而死,为汝作前车之鉴(书)一一0
◎陈剑潭先生信因果,而思欲发明,而复不肯念佛,乃文人习气。
当日远公以陶渊明胸怀空旷,可以学道,招之入莲社。彼殆以酒为命
者,知佛门戒酒,不敢遽许,因曰:许某饮酒则来。远公大慈悲心许
之。彼来念佛三日,攒眉而去。以但能放下,不能提起。若纪文达、
袁子才之辈,皆同一病。纪、袁、颇相信因果,每记载佛法感应事实,
皆不曾潜心研究,故所论多有外行话。袁,则初辟佛,而后信佛,信
而不能研究修待,所谓聪明文字障也。陈君当有善根发现之一日,未
必终于如此也。(书)一八七
◎汝在银行,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
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略小事,
以为我是大才,何拘拘于此。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流种子。凡做大
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
何以知之,以君子素其位而行。汝在做小事的地位,不肯尽职尽分,
以为我何用心于此。及乎一得大事,便骄奢淫泆起来,良由根本未立,
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
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贡高我慢之心,招起宿世曾受怨害之怨
家对头,为其现身,入其心窍。弄得才不成才,修不成修。使此人谦
恭孝顺,由此修持之力,当能消灭夙业,增长善根。将来临终,往生
西方,得超凡入圣之真利益。校彼以贡高自误,其利害何止天渊悬殊。
(书)二五三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实益。汝庶祖母,虽有数十
年之修持,仍然一箇俗汉,其于往生,恐难之又难矣。然此亦可为念
佛人作顶门一针。必须将好体面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光亦
非神通圣人,但能志诚为彼回向,不能必使决定往生也。汝庶祖母,
既行持归于纯一,又当时时为说求生西方之益,稍有含糊。便难往生。
因修有少福,决定来生被福所迷,广造恶业。既造悉业,决定永堕三
途恶道。知此利害,当不至痴心妄想,恋世尘境,不愿往生。(书)二
三八
◎汝一女人,要学什么大派头文字,欲更拜一文学大家之老师乎。
我教汝一箇最简便法。汝每日至诚念佛,并念观世音,求佛菩萨加被
汝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果能如此,则一看古人之书,即可知其道理,
得其文法,固无须特拜师学文也。一切经,一切书,都是文。心地若
开,何愁不会作文。心地不开,纵学也无大成就。(书)二五0
◎接手书,知慈心颇深,故不惜多金,见必买放也,感佩之至。
所云:念多宝如来,或七如来,或往生呪,或准提呪、大悲呪,皆可。
何得诵世人所作之呪,光甚不以为然。阁下深知佛理,何于此种呪文,
尚复认为有益,而佛诸呪,反若无所益者。是亦宿世通道不笃之习气。
(弘化七期)
◎众生习染甚深,欲令改弦易辙,颇不容易。子勤夫妇,念佛之
机缘尚未熟,不能强勉。然居士已设法熏染,或当渐渐生信。上海附
近曹行镇,一妇念佛,其婆辄骂而阻止,其媳仍不更改。久之其婆亦
念佛,亦皈依,今则其婆比媳更加精进。祈缓图之,勿生烦忧。(弘化
八期)
◎今之人,多带一分夸大气派,如未宏法,先要求外国未译之经,
而本国已有之经,曾一一研究已极否。佛经中义,得其一二,即可以
上宏下化。况数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访之于印度各国乎。凡此
种提倡,某皆不以为然。其意皆出于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以为我当
出人头地。若人云亦云,则不足为奇,有负我本领矣。(弘化一三期)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
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陞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说,
亦须磕数头。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启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
问路之克己仪式。汝欲皈依三宝,将资之以了生脱死,又欲报贤妻之
恩德,及度脱一切众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处甚微,颇有因果
不相符契之弊。昔顺治皇帝,与玉林国师之门人写信,尚用法弟行痴
和南。(行痴,系顺治法名。)彼此相形,岂不天地悬隔。光并非求人
恭敬,而作此说。以若按理性,则固无人我之相可得。况从无始以来,
互为父母兄弟等,而将来皆当成佛,以度众生乎。是以说一切众生,
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恭敬之不暇,何敢责人之未至乎。然住
持佛法,非严立礼仪,则无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是以律中,凡
请法等,无恭敬之仪,则不为说。而常不轻,见人礼拜,人以杖木瓦
石打之,犹远避礼拜。此乃直据本体而为下种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
仪轨也。恐汝执此各义,以为光之见局而量小,故为汝略说之,亦系
除烦恼之一法耳。慢,乃根本烦恼,学佛以能对治烦恼为有益,故不
得不与汝说也。(书)三九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
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
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
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徜仍存不善之心,虽
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
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
号,翼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念佛最要
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
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
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
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
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
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书)五
◎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
俾神不外驰,心自归一,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傥此心坚固
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
而尚能受用乎。某友神经衰弱,一由贪色,二由过为妄想力不能得之
事之所致。使释此二者,其病自瘉。否则,后来丧心病狂,亦未可料
也。(书)二四0
◎断淫念、瞋念,甚不容易,非有所证,决不能究竟清净。至于
所说感应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等十二句,若能事事省察自心,则
虽未能即纯,亦可以常然如是。颜子三月不违仁者,亦是微有间断,
未能毕竟与仁打作一块之样子。希圣希贤,在人自勉。若一放纵,则
便不可名状,如今日之为国为民者然,可不哀哉。(书)二三九
◎近世少年,多由情欲过重。或纵心冶游,或暱情妻妾。或意淫
而暗伤精神,或手淫而泄弃至窦。由是体弱心怯,未老先衰。学问事
业,皆无成就。甚至所生子女,皆属孱弱,或难成立。而自己寿命,
亦不能如命长存,可不哀哉。(弘化一一期)
论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
之人。)慈心不杀,(当喫长素,或喫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
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婬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
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
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
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
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
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
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书)一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
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起。起,则立刻生惭愧忏悔之心,令即
消灭。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利人利物之心,须常存
之。力能做者,认真做去,不能做者,心亦常存于此。说好话者,要
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
儿女,及劝人为善,戒恶,敦伦,修福等。行好事者,认真行孝亲、
敬兄、睦族、化俗之事。凡诵经、礼佛、念佛、拜忏、各佛事,必须
身心恭敬。(书)一二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
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
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
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轗轲终身,必少年夭折。(书)九四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箇字,乃做人之规矩准
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即谓之亡八字。八字既亡,便是衣冠禽
兽矣。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婬为目的。
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踰越,然须战兢自守,庶可无愧先人。
倘不着力立品,受婬欲之戕贼,后来决定无所成就,或致短命而死。
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二部,此二十四史中,因果报应显著之事迹也。嘉
言录二本,此学佛之要道,修身之常规,宜详阅之。所言念南无阿弥
陀佛,乃消除业障,转凡成圣之妙法。果能常念,则心地自然开通,
知见自归正理,而读书作事,均有巨益。况今乃患难世道,念之则便
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利益说不能尽,汝且依嘉言录而行。寿康宝
鉴,青年保身等,看之,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或手婬也。今之少年,
多半犯手婬病,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汝兄德晋,冀汝
等由佛法而敦儒行,早已祈光致书,勉勖汝等。光以汝等或染时派,
则与佛相反,徒费我心,与汝无益,故不即与书。今汝既知汝兄之厚
意,来书求诲,故只好在要紧处说之。其余自己肯力行,久则不难渐
知耳。须知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天地之高厚,谁可得知。人以
六尺之躯,何可与此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称乎哉。良以人,可以继
往圣,开来学,参天、地之化育故也。人而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失人之名义。况专以机械变诈,弱肉强食为
心乎哉。是殆豺、狼、虎、豹、毒蛇、恶蝎之所不如者,尚可谓之为
人乎。常念我语勿忘,自可渐入圣贤之域,以享仁寿之福矣。(书)六
0
◎我同袍当念为佛弟子,当宏佛化,教化众生,为世津梁,报佛
恩德。若自己尚不自励,反资驱僧夺产者之根据,为在家精修者所藐
视,岂非自贻伊戚乎。人未有不愿人恭维者,若不勉力修持,即是自
讨下作。佛法非天魔外道所能败坏,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譬如
狮子身上虫,自食狮子肉。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皆可以
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所贵者自勉耳。(杂着)二二六
示常住芳规
◎灵巖,乃千百年古道场,乱后遂成焦土。虽小有建筑,卒以无
人撑持,仍旧破败。幸光绪末,严大护法,闻真师之名,遂以相奉,
盖以冀其复为道场故也。真师虽复接得,奈以诸事牵缠,不能亲往住
持。去年,戒法师来,喜其得人,遂和盘托出,亲送入山,以为住持。
而且邀请官绅,声明永作十方常住。戒师,品德、学业、名誉、俱优,
堪为后学模范。今虽应虞山讲期,汝当格外认真,代戒师领众修持,
毋得避懒偷安。凡来此山住者,皆属发心办道之人,大家都要认真用
功,互相勉励,以取丽泽之益。不得浪游闲谈,及不依寺规,自作主
宰。此寺已作十方,凡三圣堂子孙在此住,亦须与众共修,均其劳逸,
同其甘苦。否则,便是搅乱常住,欺侮真师。既为真师徙辈,理宜格
外如法,尚不至由自己不如法,令人议及真师也。今约略示其大概,
以为前途支持之据。◎一、时势阢陧,只可一心办道,不可妄拟建筑。
即或不得已而小有添造,但取足用即已,毋得多建以图宽敞。不但财
力不给,须防由此招祸。◎二、世道艰难,饮食衣服,各须俭朴。常
住用费,量入为出。若不撙节,后难为继。所有出入帐目,必须分明。
不得置买浮华之物,一则费钱,二招讥议。须留有余,以备不足。不
可谓有真师接济,而任意浮用。◎三、佛堂日课,即依现在所订规矩,
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
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
但按净土常规,不可别生花样。有欲立异,如然指、然灯者,请彼往
育王去行,此山永不开此一端。◎四、戒法师,既应虞山讲期,恐一
时难以同来。而住持之名与位,仍属戒师,领众修持之事,汝权为代,
当格外勤慎谦恭,不可自大自高。汝乃晚辈,代理其事,不得竟用住
持口气,庶大众服汝虚怀,道心更加真切矣。◎五、凡处事接物,必
须谦和公平,不得固执己见,抹杀正理。尤须大家互相劝勉,精修净
业。当省己过,莫论人非,极力克治习气毛病。习气去一分,道业方
可增一分。不得骄傲自恣,注意温饱。总须忍苦耐劳,安贫守分。◎
此寺既为十方,即汝与来者,同属十方,应以大公无私之精神处之。
凡三圣堂子孙,在山住者,亦须打破私情,自处于十方僧众地位。不
得擅倚私意,特享优裕,任意放纵,以坏成规。否则,便是佛法罪人,
真师怨家。宜令他去,免致贻人讥诮。时事艰难,前途可虑,再无良
法,将何以成为道场。恐汝或未虑及,故为络索一上。初本欲统说,
继欲惺目,故分六条。不过表示光卫护灵巖道场之愚诚,切勿以越樽
代俎而见诮,则灵巖幸甚,真师幸甚(书)一六
◎附灵巖规约。一、住持不论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
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
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
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
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
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记)一四七
勉行人努力
◎人之成德立业,端在少年能立志与否。汝生长富室,宜将富贵
习气,尽情摆脱,方有学道了生死分。否则,声色货利,燕朋邪友,
乘间而入。虽欲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不可得也。欲学佛法,先须尽
己职分。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纵学佛法,
亦难得大益,以心地未能良善故也。果能如上所说,是名善人。如地
基坚固,万丈高楼,任意建筑,决无倾颓。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欲
以自力悟明心性,断尽烦惑,以了生死,千无一得。当依净土法门,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是为万修万人去
之最直捷稳当法门。必须先要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若有余
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倘此法门未
知所以,便随意研究其他经论,并亲近各宗知识,则于做大通家,及
种未来善根,则诚有之。若欲现生了生脱死,恐梦也梦不着。(书)七
二
◎现今世运危岌,果能志诚念佛,决定可以逢凶化吉。否则,现
在之祸害,比以前不同,直是避无可避,防不胜防,民生其间,可怜
之极。(书)九三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
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
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是知众生
心性,与佛原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祇为迷悟之分耳。奈众生迷
而不觉时,虽具有竖穷三际,横徧十方,广大圆满之佛性,全被尘劳
埋没。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毁谤三宝,自害害他。正如
流泉潜隐地中,全不觉知,必须时节因缘为之启发,方能逐渐开明。
所以古今来,许多有力伟人,幼时迷昧,专以毁谤佛法为能事。及阅
历渐深,遇境逢缘,翻然觉悟,从而皈依三宝,实力奉行者,亦不可
胜数。足征佛法广大,实即一切众生本具之心法也。(杂着)二四四
◎汝年富力强,当先将净土一法,认真研究修持,此是凡夫即生
了生死之大法。此法若无宿根,勿道普通人不能了彻,即彻悟自心,
深入经藏之出格高人,亦多半不能了彻。以彼不知此是佛法中特别法
门,皆按普通法门之义,致不肯信。或有信者,恐专宏净土,怕人小
看自己,故不肯提倡。须知无论修何法门,烦惑不断,决无了生死分。
唯此一法,但具信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汝且勿以看过为事,
当以熟读深思,方知光言无谬。(书)一一一
◎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
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如真龙得一滴水,可以徧雨一世界。
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书)一二五
◎黄后觉之现象,颇与学佛之人有大利益。无论彼之究竟是往生,
是堕落,且不必论。果念佛人,知彼临终之现象,决不敢浮游从事于
了生死一法也。观彼之行迹,似乎至诚。观彼临终所现之景象,盖平
日未曾认真从心地上用功,并从前或有悭于财,而致人丧命,或悭于
言,而致人丧命等业之所致也。(悭于言,致人丧命者,如自知有寇,
并知可避之处,以心无慈悲,乐人得祸,故不肯说。此事此心,极犯
天地鬼神之怒。故致临终前不能言,而且恶闻念佛等相。)然以现一
时不死之象,及助念人去,未久则死,此与悭财悭言误人性命,完全
相同。虽不堕饿鬼,而其气分,乃是饿鬼之气分也。彼云往生者,据
易子骏之呪力。呪力固不可思议,若业力重者,亦不易得其益也。是
知已生西方,或有其事,既无证据,不应妄断也。有云:已入饿鬼道
者,据彼所说,及所现象,似可据也。然彼或由自己心中忏悔,或由
诸人,及儿女之诚恳,进得减轻,不至直堕饿鬼耳。为今之计,必须
其儿女,并各眷属,念彼之苦,同发自利利人之心,为彼念佛,求佛
垂慈,接引往生。则诚恳果到,往生即可预断。以父子天性相关,佛
心有感即应,彼眷属若泛泛悠悠从事,则便难以消业障而蒙接引也。
千钧一发,关系极重。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
可说者,虽与我有雠,亦须为说,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
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
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
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此种可怜可悯之现象。如是,则黄后觉便
是诸人之接引导师也。诸人既因彼而将来可得巨益,彼亦将仗诸人之
心力,而灭罪往生也。光此语,非首鼠两附者,乃决定不欺之定论也。
(书)三一
◎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
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
缘。又凡修行人,俱宜以至诚恭敬为本,以慈悲谦逊为怀。心之所存,
身之所行,虽不能完全与佛相应,必须努力勉勖,以期其不违佛心佛
行,则可谓真修行人,真佛弟子矣。(书)一三五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名为佛。乃烦惑净尽,
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之嘉号,为十
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通名。其释迦牟尼,乃娑婆教主之别号也。梵语释
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能仁谓广度众生。寂默,谓彻证自性。学者,
效也。即随分随力,依教修行也。依教修行,何言其随分随力也。以
佛随众生根性说法,以根性不一,佛随彼之智识身分所宜而说。随机
施教,对症发药,必期于机教相契,令各得益。令在生死苦海沈溺之
众生,归依佛、法、僧、三宝,以为恃怙。令持不杀生,不偷盗,不
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令修十善,于身三、口四、意三,皆
止其恶而行其善。所谓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
绮语、恶口、两舌之话。意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愚痴,指不
信因果,谓作善作恶,无有报应,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邪见。又复
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朋友,则劝善规过,
主仆,则法仁效忠。一一各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
奉行,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50:08
|
只看該作者
此为人乘法。依此而修,生生为人。人乘,为天乘、声闻乘、
缘觉乘、菩萨乘之根本。如地基筑坚,高楼随意可建也。天乘,于五
戒十善外,加修各种禅定,以生六欲、四禅、四空等天。人乘,天乘,
皆非了生死法。声闻乘,依戒、定、慧,修四谛法,以了生死。缘觉
乘,依戒、定、慧,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以了生死。菩
萨乘,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下化众生,以期上成佛道。然
此三乘法,皆属仗自力之普通法。若最上上根人,当可现生了生死,
即佛在世时,亦是百中之一。若现在,恐全世界亦无一二矣。然佛以
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
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博
地凡夫,带业往生。既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
雪,当于洪鑪,未至而化。已了生死之二乘,及权位菩萨往生,则速
证无生法忍。已证无生之法身大士往生,则速证佛果。如来一代所说
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
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
然既欲往生西方,当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念报其
恩,当加护惜,不敢杀食。见一切同伦,及诸鬼神,与鸟兽昆虫,皆
心念口言,令其念佛求生西方。果能三业清净,敦伦尽分,以修持净
土法门为劝,则相观而善,当有潜移密化,俗美风淳之望。(杂着)二
五三
评修持各法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是名正因,此属性德,亦本
觉也。虽有正因,若不闻佛法,则如宝在藏中,珠系衣里,由不知故,
枉受贫穷。既闻佛法,知佛是已成之佛,我及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
佛。从兹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是名
缘因,此属修德,亦始觉也。修德功深,性德体显,方知从昔已来,
承正因佛性之力,行种种背性之事,受种种幻妄之苦,犹如暗室触宝,
反受损伤。今已亲见本有佛性,则昔本不失,今亦无得,全妄即真,
全修即性,是名了因,乃性修双融,始本合一也。凡佛所说一切大、
小、权、实、法门,无非令众生亲证乎此而已。(杂着)二五七
◎凡诵经、持呪,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
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
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
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
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
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喫,岂不
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书)二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即觉之本体也,习,即觉
之功用也。性,则凡圣生佛,了无二致,故云相近。亦即所谓人同此
心,心同此理也。习,则有顺性、悖性之不同。能顺其性,则居心、
动念、行事,自能惩忿窒欲,闲邪存诚。以至人欲净尽,天理流行,
圆复其本体之觉性,以至为贤为圣,初非有待于外也。如是之人,名
为觉者。(序)五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最难领会。
诸家所注,各摅所见。依光愚见,色当体不可得,空岂有空之实际可
得乎。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实即色与空,均不可得耳。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既皆不可得,即是真空
实相,故曰是诸法空相。此诸法空相,故无生、灭、垢、净、增、减,
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及智慧与
涅槃耳。(涅槃,即得字之实际。)唯其实相中,无此凡圣等法,故能
从凡至圣,修因克果。譬如屋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由住。
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不空,则无此作用耳。切不可误会,误会,
则破坏诸佛正法,以理为事,是名邪见,不名知法,宜详思之。(书)
二四五
◎夫三谛、三观,乃佛法中之纲要。约理性说,则名为谛,谛,
即理。约修持说,则名为观,观,即修也。真谛,一法不立。俗谛,
万法圆备。观真谛之理,名为空观。观俗谛之理,名为假观。空观乃
观其一法不立之真如法性。此并空、有、两空之空,此即心经诸法空
相之空相。不但色空、空空,并菩提、涅槃、亦空。若有一法不空,
不名真空。此三观空观之空,何可以万事不管不做当之。俗谛之俗,
非鄙俗、雅俗之俗,乃以建文施设,名之为俗。假,亦非真、假之假,
亦建文施设之假。观俗谛之理之观,名为假观者,以真谛一法不立之
性体,圆具六度、万行、诸法圆备之功德。此即心经诸法空相之诸法,
何可以凡夫当之乎。凡夫,乃苦、集、二谛所摄。此空、假、乃圆教
圆妙道理,二乘尚非其分,况凡夫乎。(书)一九八
◎世间聪明人,多多不自量,视净土法门为等闲,而欲于仗自力
之各种深妙法门,得其巨益。卒至但识教义,未能心得,纵有心得,
亦不济事。弃易求难,弄巧成拙,聪明人十有九箇,犯此心病。不被
此等知见所转,又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
为真佛弟子,决定现生可以了生脱死。(书)七0
◎仗自力,须断尽三界内见思烦恼。利根,即生可断。钝根,须
先断欲界烦恼,则生色界。次断色界烦恼,则生无色界。直至无色界
烦恼断尽,则证真谛涅槃,而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三界诸天,除
兜率内院之大菩萨,(生内院者,皆法身大士。)及无烦、无热、善见、
善现、色究竟之五不还天之三果圣人外,余皆六道轮回中人。不可谓
生至无色界天,便出三界也。(书)一九八
◎近来人每每好高务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
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
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
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
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
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
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书)五五
◎欲以读诵大乘,助其净业,非真有深明净土之正知见不可。否
则,便以经教中高深玄妙之法门是尚,于净土法门,完全视作愚夫妇
之修持。近来之讲华严,讲法相者,多破净土。湖南某,深知净土,
尚极力提倡。因学法相宗,后之所说,皆是谤佛、谤法、谤僧。汝发
此种大心,颇为难得,但未必不随经教知识所转。不转,则可谓佛之
真子。转,则或成舍易取难,或成湖南某派,则呜呼哀哉矣。往年一
法师,以念佛为卖五香豆,以讲经为开银行。又以念佛为饭里参沙,
将何以喫。是知非有大善根,不能深信此法。为汝说此,使汝于未发
足前,先将南针认定。否则,大通家或可冒充,了生死恐难做到矣。(书)
一四九
◎密宗一法,真实不可思议,小丈夫用之,或致未得其益,先受
其损。愿勿过于攀高,或可亲得实益。否则,颇有危险。显荫,得密
宗真传,又通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闍黎。凡有从彼受灌顶
者,均可现身成佛。而显荫死时很糊涂,(死在居士林,一弟子亲见。)
呪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多多也。(书)
五六
◎大悲呪,若恳切至诚念之,即有不可思议之感应。若向学密宗
者求其读法,亦非不可。但学密宗者,多多不注重于念佛求生西方,
或恐为彼夺其现生往生之志,以期现身成佛耳。现身成佛,谈何容易。
若认做决定实能,则恐佛尚未成,魔已先成。以凡滥圣,躁妄虚夸之
流,多多犯此种病,不可不知。(书)六九
◎佛法圆通无碍,密宗固有不经阿闍黎传授者,则为盗法,此乃
极其尊法之意,非令永断密宗之谓。若依汝说,未受三昧耶戒,不可
念蒙山施食。何但蒙山施食,即一切呪皆不可念,以未经阿闍黎传授
故。然自古至今,普通人念大悲、准提、各呪,有感应者甚多。乃至
儒者由碑帖而知有心经,病疟而力疾念之,疟鬼即退。若如汝说,当
疟鬼更为得势矣。今为汝说一喻,譬如盛德君子,以身率物,一乡之
人,听其指挥,悉皆安分守己。其人之以身率物,胜于官府之发号施
令,切不可以其德化胜于官府,即效官府发号施令,则人皆以为反叛
矣。但自修持则有益,若自僭冒则有罪。如此,则不至断灭密宗。亦
不至破坏密宗矣。今人多多是以凡夫情见说佛法,故致徧地皆成荆棘,
无处可下足行走矣。僭冒者,谓妄充阿闍黎也。作法何碍。画梵字作
观,均可照仪轨,但不可自命为已得灌顶之阿闍黎耳。彼能知此义,
则光之喻更为明了矣。今人学佛,皆是瞎用心,弄成法法互碍,一法
不成了,可叹之至。(书)一四0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
则燄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
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
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人若
做暗昧事,鬼便争相揶揄,故难吉祥。人若知此,虽在暗室,亦不敢
起坏念头,况坏事乎。此种鬼,乃善鬼,人来则让开,人去则又徧占
其地。若厉鬼发现,则有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诚,虽厉鬼,亦当
谨遵佛勅,不复为厉。是以凡怨业病,医不能瘉者,至诚念佛、念观
音,即可速瘉,乃怨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
常有许多善鬼、或恶鬼。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
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此鬼唯恐不多,越多越好,用怕作么。(书)
一五二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固不
如求念佛僧夜放蒙山,为有实益。道家之经忏法事,通窃取佛法中之
名义而杜撰之。僧之施食,尚难得真益,道之会食,岂即能度亡乎,
不过借此以欺人而已。(书)一四0
◎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不可由东、至北、
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最重,与
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书)五0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修之均有感应。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
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
土之所以,便欲徧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
或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
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
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
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着魔发狂者,甚多甚多。(书)五七
◎汝之所执,乃属断见。不知我人一念心性,非断非常。何以非
断,前无有始,后无有终。若有始终,即落断见。何以非常,性本常
然不变,而复有随缘之义。随悟净缘,则为声闻、缘觉、菩萨、佛。
虽圆成佛道,而了无所增,但去尽妄想执着,复其本具心性而已。随
迷染缘,则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虽轮回六道,而了无所
减,但由妄想执着,锢蔽本性,如云遮天日,而天日仍旧无所加损耳。
汝最初学之周天大道,不但不是佛法,且不是老子之法。试观老子道
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外道皆以长生不老,及成大罗神仙为
事。若成大罗神仙,则便于玉帝座下称臣,谓为荣无以加。不知玉帝
尚在六道中,况于玉帝座下称臣之人乎。(书)一四二
◎中庸云: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以其只知向外驰求,不知回光返照,故其害如此。若能反照自心,韬
晦其智,以期自照,则便可学圣学贤,学佛学祖。必致生入圣贤之域,
没登极乐之邦矣。(书)一七九
◎门外汉,每每不以书中所说为是,辄求口传心授之祕法。此乃
习闻外道口传心授,方能得道之邪说,误认佛法亦如是。可悲可痛,
切勿染此邪见。(书)一四五
◎商之滥污,人所易知。儒之滥污,人尚景仰。汝若无出格知见,
必致陷于此之漩涡。汝祇学得说大话,不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君
子之道,在子臣弟友间。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虽圣人亦决做不到。但
能格除自己心中私欲之物,则天下事物之理,悉可穷尽矣。[心之私欲,
举其重者,即贪、瞋、痴、财、色、货利、声名、势位,凡有嗜好者,
皆为私欲。即理学违理说理,尤为私欲之大者,(此时国家多难,人民
痛苦,皆理学破因果,孕育而来。)不可不知。]圣人教人格、致、
诚、正、修、齐、治、平之法,乃教人从近至远,从亲至疏,令心中
之人欲格除,则本具之良知自现。从兹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
治、天下平。岂穷尽天下事物之理,方能诚意正心乎。如此而言,非
读尽世出世间一切书,游徧各国者,便无诚意正心之希望矣。须知格
除私欲,以致良知,而诚意正心,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若穷
尽天下事物之理,以求至于其极,虽圣人亦做不到。汝不知朱子认错
了物与格,故辟佛,破因果轮回。又剽窃禅宗参究之法以自雄,故曰: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汝若以彼所说之格物为是,汝一生也格不到穷尽
处,说什么豁然贯通。此一上络索,关系甚大,故为汝说,亦当令汝
父看。至汝之为商为儒,汝自审察。若看见前段说汝之毛病,不生感
激,反生烦恼,则汝之为商也是伪商,为儒也是伪儒。离伦常因果,
而作事教人,亦祇落得自误误人之实际。恐汝尚梦不及此,故为预说。
如不相信,不妨存之,以为后来依违成败之鉴。无锡国学专修馆,乃
前清翰林唐文治所办。其人双目不见。彼所注之十三经读本,施省之
出数万金为刻板,印二百部,祈光作序,光因祈送一部。一部八十多
本,不贴书签,不印书根,此八十多本,将何以检收乎。以此知但守
古法,不知利人。光宂事多,不能备阅。略翻一翻,见其书经之舜典、
太甲、咸有一德、说命、等篇,咸指为伪。于咸有一德,皆指其所引
之书以为证。而不思作伪者,可引咸有一德之后之文,作此诸书之人,
何得不引从前咸有一德之文乎。光于是大惧。后见施省之,说彼欲为
千古第一高人,而立异以邀后世之名,致自己之目,不见天日,可不
哀哉。(书)二五一
◎南方女人拜佛手方,印有佛菩萨名号,上打各寺之印,铺地拜
佛,或用垫坐。此种恶风,徧传远近。光绪二十一年,光在阿育王,
见一女人,用此布垫坐,因与舍利殿殿主说。殿主云:此本地风氧,
意谓光多事。故于普陀志中,说其罪过,不知有人肯留心否。世间不
知有多少不可究诘之事,相习成风,人各以为有理。如喫荤之人,以
喫素为不吉祥,于子孙不利。若喫长素,当令子孙断绝。竟有信之不
许父母喫长素者。此种讹传之话,徧周各处。又凡生产,有念佛人,
概不敢近。又有不见死人者,不见新娶之妇者。以及破地狱、破血湖、
还寿生,此种无道理之事,庸僧为求利而为人作之,无知者为消罪而
出资请人行之。至真得利益之念佛法门,又漠然视之。龙梓修、濮秋
丞、十八年,拟以一千六七百圆,在宝华山做一堂水陆,为光说。光
令以此钱打念佛七,彼便舍不得用,用几百圆念佛耳。使光赞成彼做
水陆,则二人均须八百多圆。可见世间人,多多是好闹热铺排,不是
真实求超荐先亡,与普度孤魂也。锡箔,亦不可废,亦不必一定要烧
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
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徧及,
以孤魂、与鬼神、徧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
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徧,冥资亦随之
而周徧矣。(书)一二八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
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
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
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
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持,果真至诚,于一瞻
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心
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
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着魔。昔智者大师,诵法
华经,于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
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则何能入定乎哉。思此,
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皆系凡情,殊乖圣智。傥不自量,亦危乎其危。
(书)二三一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非宿有净因,颇难生信。禅
者以见性成佛自雄,讲者以宏扬教观自矜。不但不肯提倡,极力破斥
者居其多数。末法众生,不遇净土法门,纵能明心见性,深通教观,
谁能不断烦惑,了生脱死。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遂即病目。从此
一百八十日,未一开眼。除食息外,昼夜常哭。迨好之后,尚能见天。
入塾读书,深中韩、欧、程、朱、之毒,幸无诸公之才,否则当受生
身陷狱之报,后知彼非,因即出家。宗、教、门高,无力窥测。唯期
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十年前,挂搭普陀法雨寺,住闲寮,印光二
字,绝不形诸纸笔,故得安乐无扰。民六年,已有二人,将与友人书,
排印数千送人。次年徐蔚如印文钞,此后则日无暇晷矣。光只以净土
法门为彼说,一任人谓我无知无识耳。汝既读文钞、安士书、了凡四
训等,以此自行化他,足可绰绰有余。若再研究宗教,窃恐见宗语之
妙,教理之深,又将净土弁髦视之。反不如老实头,一无所知,一心
念佛之为稳当也。(弘化一二期)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戹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
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何得此
种死执着。果如是,则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矣。生西当
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
念弥陀,有苦戹,亦必解脱。古书所载,难更仆数。今于尘劳中,则
事事圆通,于修持中,则事事死执。不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当执着而
死执着,此苦海所以长沸,轮回所以无息之所以也。作此见者,直同
小儿。如是之人,何足与议。(永思集书)五二
◎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
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恶
实之痴汉,心欲欺人欺佛,实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过。人尚不能欺,
何况于佛乎。务须从脚跟下做去,方好。(书)二八
◎如来不出兴,大千等长夜。佛日既普照,诸法悉昌明。不但三
乘圣人,得以速登觉岸。亦令六道含识,咸皆渐出苦轮。佛以一音演
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譬如一雨普润,草木各自向荣。一月普映,
河海随人异见。示本具之佛性,生佛原同。显逆顺之修持,圣凡迥异。
五乘分说,冀就路以还家。一法不立,俾明本而识末。五性三乘,同
归一道。四谛六度,不外一心。偏、圆、顿、渐、一切法,法法融摄。
大、小、权、实、一切行,行行圆通。此如来千机并育之弘规,一代
时教之大义也。溯自佛兴周昭,道播西干。时至汉明,法传东震。初
则唯弘北地,至吴始及南方。自晋以来,徧及中外,高丽、日本,暹
罗、缅甸,咸于此时,沐佛法化。关中罗什,庐山远公,弘法功勋,
莫之与京,故得法传各国,等蒙佛恩。自兹厥后,迄至大唐,经论法
门,悉皆圆备。综其大宗,其名有五,曰津、曰教、曰禅、曰密、曰
净。各宗知识,固皆法法咸通,至于弘扬,或兼或专,唯期契机,故
不一定。多有已证圣果,乘愿示生,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生则王臣
钦敬,士女尊崇。没则人天悲泣,鸟兽哀鸣。为现世之师范,作后代
之津梁。其道德利益,说莫能尽。然崑冈出玉,亦有顽石。檀林多香,
或生臭草。或乘愿示现病行,或迷心故犯清规。迹其所失之利益,与
其所感之苦报,皆足以启迪后人之善心,惩创末法之逸志,永为法门
背道违法之龟鉴,固未必非逆赞佛化,促人依教奉行也。(序)一二一
论生死事大
示轮回路险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
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
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
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序)五二
◎人生世间,转瞬即过,一气不来,不知又归何所。傥认不定净
土一法,则正可怖之极。曹崧乔云:其父读书时,一同学,乃富翁子,
极笨。先生与彼教,彼尚未会,其父听之,即可背。该富翁子早夭,
后见其来,而忽不见,崧乔乃生一女。今已三十一岁,极聪明,读书
绝不费力。初为富翁子,后为同学孙女,人之轮回,诚可畏也。此但
换箇男女相,全体改变者,当有十之八九矣,哀哉。(书)二三八
◎此鹦鹉由遇阿难,为说四谛法,生欢喜,并平常见僧欢喜,预
报家人之功德,即得七返生六欲天,然后生人中,证阿罗汉,是知了
生死之难。七返六欲天,其为年月,莫能算也。(人间五十年,四王一
昼夜。上皆加一倍,忉利一百,夜摩二百,兜率四百,化乐八百,他
化一千六百。又寿长亦加倍,四王五百岁,忉利一千岁,以上各加倍。)
此系小乘法,任运自力了生死者。若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
无有不于现生即生西方者。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矣。当发恳切心,此
念佛法门,实为佛大慈悲普度一切无力了生死之众生,而令其即生速
了之无上要道也。(弘化五期)
◎人生世间,危险万状,一气不来,不知又作何等形相。汝已投
人,幸心地明了,一念孝慈,得复本体,若或迷昧,则便难归还矣。
须知此尚是最好消息,若是投于异类,则更为危险。是知六道众生,
均无异同,随业受报,莫定生处。汝经此难,可以决定求生西方之心,
庶可由此一险,永享安乐矣。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语录,已
请到。又将近印各书,凑六包寄去,祈查收。喫素一事,以不知人畜
轮回,互生互杀之故,遂谬谓人应该喫彼,彼应该人喫。及至托质此
中,则方知以前之所计为谬矣。汝既经此一番危险,固当勉学喫素。(书)
一七一
◎一气不来,又复轮回六道,则其苦何堪设想。(序)二九
◎闻欲往鸡足,窃谓不须远去。但取可安身处,随缘念佛即已。
鸡足之行,若在海道,则颇费钱财。若在陆道,则苦不堪言。何如倒
却门前刹竿,随时随处与迦叶尊者晤对之为愈乎。惜有限之精神,办
末后之事业,其老年人之第一要紧着子也。(弘化二期)
◎西方既不生,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业,定规一气
不来,堕落三途。由恶业障蔽故,心识不明,纵有活佛来救汝,也救
不得了,岂不可怜可悯乎哉。(杂着)二二四
勉专仗佛力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
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自
尊大,欲修仗自力了生死之禅、教、密、种种法门,则多分有因无果。
何以故,以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而烦惑不断得净尽,决无了生
死分。况未能彻悟,与未能深入者乎。(书)九0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一切法门,皆仗
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
佛国。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颂)一九一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
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
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
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
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
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夫,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
相同。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彼离信愿以
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
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
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
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书一五九)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
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
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
行,来生造大业者,百有九十多。证初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
宁肯舍命,不肯造杀、盗、婬、等恶业。若不出家,亦娶妻室。若令
邪婬,宁死不行。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者则不
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
难如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
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
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己职分,便可满
愿。(书)二七九
◎药无贵贱,瘉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时当末法,人根
陋劣,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其谁能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
乎。譬如病入膏肓,虽和缓亦无从措手。然肯服此阿伽陀万病总持之
药,则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者,固人人皆可亲得,
而了无所难焉。何也,以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决
于临终蒙佛接引,即获往生也。既往生已,长时亲炙弥陀,参随海众,
尚当圆满菩提,彻证究竟涅槃,况所谓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
无生乎。是知当此时节,唯此一法,最为合机。若舍此仗佛力之法门,
而修仗自力之法门,勿道中下根人,莫由冀望,纵令上根,亦断难以
一生成办,多皆但种来因,难得实益。以故古今知识,极力宏扬此法,
以期上报佛恩,下度同伦也。(序)二二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
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
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
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
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
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
得往生之益。(书)七八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
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然此诸
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
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
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
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已证悟者,直登上品,未
断惑者,亦预圣流。是知净土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
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
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
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开众生归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
也。而况时值末法,人根陋劣,舍此别修,不但具缚凡夫,莫由出离
生死,即十地圣人,亦难圆满菩提。以故文殊、普贤,马鸣、龙树,
远公、智者,清凉、永明,悉皆发金刚心为之宏赞。以期六道、三乘,
同得横超三界,复本心性也。(序)一七
◎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
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天姿聪明者,每以事简易而理庸
常,遂致不加详审。不但自不修习,且复发为议论,阻止破斥他人之
修持,以显己之高明。此正所谓徧观六合而不见睫毛,尽知诸法而不
识自己之世智辩聪,自视为宗教皆通,佛称为可怜悯者。不思华严归
宗,在于求生净土。文殊、普贤,通皆发愿往生。此其人为何如人,
此其事为何如事。吾侪纵稍明教义,而烦惑未断,生死未了,一经再
生之变,能不迷失乎哉。坏器未烧,经雨则化,此如来特开净土法门,
俾上圣下凡,同于现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况彼二大士,久已成佛,
示居等觉,以身率物,发愿求生。我何人斯,敢与彼抗。如是详审,
定必幡然改图,遵如来普度圣凡之教,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
远公、智者,善导、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之班,一致进行,以十
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作究竟大丈夫。谁
肯以此大利益,甘让他人,而自己安住三界火宅,常受焦灼也哉。(序)
三二
◎闻夫弥陀誓愿,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方,普被九界。净土法门,
为如来成始成终之道,大畅佛怀。佛祖出世,悉皆法随机立。末世钝
根,当择其契理而又契机者,专精致力,庶可仗佛慈力,横超三界,
于此一生,即了百千万劫不易了之生死大事。(序)一一0
◎佛祖心灯,亘古常明。禅净理致,充塞法界。人各具足,何用
赞扬。为不了者,重下脚注。梵网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又云:
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法华常不轻菩萨,见诸四众,皆悉礼拜曰:
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华严如来成等正觉,叹曰: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
则一切智、自然智,则得现前。是知众生当体是佛,但以迷而未悟,
及悟而未证,故不免仍作众生耳。其令悟之法,莫过于参禅。即所谓
看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者,乃令人向未动念以前,亲见其主人翁耳。
果能彻见,是名为悟。然烦恼未断,依旧莫出轮回。若能断尽世间烦
惑,方可高超三界。是知证之一事,大非易易,以故不得不依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谛思此义,知如来特
开净土一门,不独为接引普通行人,实为保护于宗于教有所悟证,而
未至凡情圣见俱不可得,烦惑净尽,翛然解脱者。夫已悟已证,未至
其极。若无净土法门为之保护摄持,则此诸行人,再经受生,沈没者
居多,而进修者甚少矣。感佛恩德,不禁令人哽咽涕零。(序)五七
◎佛法,法门无量,通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否则,
纵有所得,依旧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时,恐举世亦难得一二做到业尽
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志诚念佛,求生西方。
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所谓带业往生者。一生西
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以故末世善知识,多多均提倡净土。
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每有聪明人,稍明教
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
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
谤法,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而莫能
救济也。(书)四七
◎三界无非旅邸,六道均是穷人。虽所受之苦乐,暂有不同,而
乐尽苦临,终非究竟安身立命之地。于是我释迦世尊,特垂哀愍,示
生世间,示成正觉,随众生机,说种种法,普令众生,就路还家,领
取家珍,永享安乐。然此诸法,各利一类之机,又且不易修习,即修
亦难即生了脱。以全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烦惑,方出生死,
末法众生,颇难冀望。如来以大慈悲,又设一特别法门,所谓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俾彼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速证菩提。未断惑者,
仗佛慈力,即出生死。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与下凡同归,初心
与久修并进。此之法门,不但具缚凡夫,所当专修。即将成佛之等觉
菩萨,亦须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始可圆满佛果。法门之大,如空
普含,法门之益,如春普育,尽劫赞扬,亦难穷尽。(序)一二七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
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
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仗佛慈力,
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
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弘
化五期)
示临终切要
◎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
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
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
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
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
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
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
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
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
(书)二九
◎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
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
反令起瞋恨爱恋等念。(预为洗澡换衣,则失正念。若搬动致疼痛,则
生瞋恨。瞋恨,则或致堕于毒虫之类。若对之哭泣,则生爱恋。均属
失正念,而永无往生之望矣,哀哉。)不念佛者,尚不至大有所损。
念佛者,一经破坏,正念全失,将欲往生,竟莫能得。从此长劫轮回
六道,皆此等眷属之所致也。(书)九七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生西,
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
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
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
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
(上海佛学书局,苏州报国寺,均有出售。)(书)四
◎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
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巨。
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
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
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
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
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
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光粥饭庸僧,于
经教妙理,不能令汝得益。唯此一事,由阅历数十年,可以令汝现生
亲得利益。汝若能依行,不异求佛接引汝及眷属,并后世子孙也。(书)
一八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母前
换班念佛。何以故。以彼等平常若不念佛,到汝母临去时,也不肯念。
平时念惯了,到时就会念。要把饬终津梁请一本,寄到家中,令他们
看,就晓得人到临终如何有益,如何有损。既知世俗所行,通是落井
下石之事,便不至也以此事为孝,而令亲不得往生,反加堕落也。(书)
八八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
瘉。若唯望病瘉,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书)二五四
◎宗净,吐泻后,神识甚清,尚欲求瘉,为念观音。此亦是少看
净土诸书、及文钞之误。有病,即作将往生想,念佛求往生。世寿未
尽,则可速瘉。世寿已尽,不至以求瘉而与佛不能感应道交也。幸彼
自知不能挽回,即趺坐念佛。谆嘱家人,首句,即云:死后不动遗体。
盖欲坐逝,以为同志表率。次说不杀生,不用荤祭等。并令报汝,及
转报光。遂一心念佛,并令家人助念。宗洁,绝不知助念之要,在不
动身体,则心无因动而不归一,或因身不得力,由搬动而疼痛,起瞋
恨心。妄将身体放倒,实时瞋心陡起,故面色发红。幸大家误认往生
时至,更大声念佛,彼尚能动唇随念,尚不至误事。及气绝后,一足
未伸,盖欲起,而力不从心。因宗洁谓,可翘一足,遂跃起欲坐,而
仍无其力,乃挺直卧逝。若无宗洁之瞎捣乱,其去之景象,当为一方
之奇闻。然气绝后,尚有翘足跃起等事,亦甚不平常,或亦可以往生。
(书)二五五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
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祥而逝,面色转胜于前,逾十
四时,通身冷透,顶犹温暖,肢体柔软,蝇不至室等瑞相。按大集经
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
板出。以人将死时,热气从下至上者,超升。从上至下者,堕落。若
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眼及额颅热者,生天道。
心热者,生人道。腹热者,生饿鬼道。膝盖热者,生畜生道。脚板热
者,生地狱道。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
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
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
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
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
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
人,必须令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又因
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不得瞎张罗哭泣之祸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
亲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弘化三期)
◎了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
法门。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
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
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脱死。
勿道具缚凡夫不能了,即已证初、二、三、果之圣人亦不能了,四果
阿罗汉方了。此约小乘说。若约圆教说,五品位,所悟与佛同俦,而
见惑尚未能断。五品后心断见惑,即证初信。此位菩萨,约断惑,与
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
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了生死。了生脱死,
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难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
了,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唯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
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
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世之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
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
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
人仍沈生死苦海,可不哀哉。吴廷杰之往生,得力于全家助念。其全
家能助念者,由慧衷习闻汝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之祸害,致令廷
杰于念佛声中,安详而逝,逝后面容光润,手足伸直,一方之人,咸
皆惊异。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一
切众生,皆具不可思议之心力,由无佛力、法力、加持,则只能造业,
不能得其受用。徒具佛性,了无所益。一旦闻善知识开导,归命投诚,
与佛慈誓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回视六道往还,如轮上下者,
不胜怜悯也。(弘化一三期)
◎彼虽皈依光,实只见过一次,而所语亦无几句。文钞、嘉言录,
当不至未见。而徒以大愿于此作功德为事,不以大愿求生西方为事。
于命垂终时,己与姊妹同梦佛光银台,不于此时一心求生西方,反发
此种植生死根之四大愿,于此可见彼平日绝不以光所说者为志事。由
兹遂失往生之好因缘,而蒙菩萨加被而瘉,及至恶梦现而病随发。幸
临终尚有助念诸人,而由此深植生死根之愿,致犹不能得往生之征兆,
为可叹也。胸部后冷,乃生人道之验。汝谓现身说法,彼岂是此身分。
然能因彼之不能力求西方以自误,大家遂引以为戒,决志求生,则其
利益,亦不让现身说法矣。至于追悼会,乃涤庵兄妹之情,按理所不
应作。但以念佛求得往生为事。至于念经、拜忏、做水陆,光绝不肯
一语提倡,以难得如法,只张罗场面而已。(弘化九期)
◎昨接汝书,知汝父病极沉重。不可作世间痴心妄想,当依佛法,
为之助念南无阿弥陀佛。祈其寿已尽,则速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
寿未尽,则速得痊瘉。汝父年已七十多,当此危险世代,固宜全家一
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若其世寿未尽,亦可以助念功德,令
得速瘉。但不可只求病瘉,不求往生,如其寿尽,便失大事。当为汝
父一心助念。彼能念,则随之念。不能念,则一心听汝等念。凡要紧
事,当先问问。不要紧事,概不可提。若有志诚恳切之居士,宜请几
位,同你们分班相续不断的助念。一直念到断气之后,还是一样的念
去。如此接连再念三点钟,方好停念。又切不可未死以前,及才断气,
就揩身换衣哭泣。此等行为,皆是拉他下海。世间人以此为孝,其破
坏正念,不能往生,反令堕落。罪同杀亲,要紧之极。(弘化一三期)
◎所言腊月三十日,乃预计之词,非预知时至,谓在腊月三十也。
腊月三十,年尽岁穷,故古人每借譬死期耳。若平常不早为预备,临
时则定规手忙脚乱也。(书)二一
临终三大要(民十九年)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
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
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
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
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
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瘉
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
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
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
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
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
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
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
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
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
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
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
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
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
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
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
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
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
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
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
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
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
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
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
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
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
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
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
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
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
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
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
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
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
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
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
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
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
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
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
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
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
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
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
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
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
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
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
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
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
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
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
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
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
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
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
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
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
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喫,
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
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
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
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
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
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
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
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
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
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嗔
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
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
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
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
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
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
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
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
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
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
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
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
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勉居心诚敬
◎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间学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诚,纵有所悟,
必不能实得其益。以一落狂慧,决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
纵见理不错,亦与魔外相去不远。况既执理废事,所悟之理,亦难的
当。故曰:不贵子见地,只贵子行履。此举世聪明人之大陷穽,不受
此病,方可名为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翻成自误误人之流辈
也。(书)七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
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
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
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喫素念
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
带业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
诸乐矣。(书)一O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诚者,能得其全。其余则随其诚之大小,
而各有大小益耳。若只铺张虚华,以图悦人耳目,则或又有亵渎之罪。
(书)三八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之人
乎。若亲身皈依,须磕数十头,跪一点多钟。即方便说,不陞座,亦
须磕十余头。然观汝书,语颇虔诚,且为原谅。而复为汝说明者,非
求汝恭敬也,欲汝知佛法尊贵,以期亲得实益也。泥塑木雕之佛,若
作真佛恭敬,则便可超凡入圣。若仍旧以为泥木,则其罪有不堪言者。
欲得佛法实益,当向恭敬中求。汝能依此而行,则其利益,唯佛能知。
(书)六八
◎志诚念佛,其益大矣。世有愚人,不知佛之所以为佛,每每死
执恭敬而不变通。如喫荤,则不敢念。又如女人月经来,或临产,则
不敢念。须知喫素最好,喫了荤亦可念。月经来,但常洗涤洁净,切
勿以污手不洗,而触经像,及烧香等。洗净,则无碍矣。女人临产,
要出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不至难产。纵难产者,肯志诚念,亦
决定即产。此话光初不说,及后闻许多人或生几天,或开肚皮,或由
产死。故常与一切人说,凡临产若念,无一难生者。平时必须恭敬洁
净。此时裸露不净,出于不得已,有性命相关。但取心中志诚,不必
在外形相上论也。若平时,则必须衣冠整齐,手脸洁净,方可出声念。
否则,但心中默念,则功德仍是一样。故睡眠、洗澡、抽解、或至不
洁之地,均心中念。唯女人临产,须出声念。以心中念力微,故难感
通。若或鼓力,恐致受伤,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52:46
|
只看該作者
故宜出声也。汝既欲皈依,今为汝取法名
为宗慈。宗,主也。以慈悲心为主,而行自利利他之事,则可不虚此
生,不虚此遇矣。(书)五五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喫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喫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喫
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喫,必定短寿。饭一喫多,心昏身疲,行
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
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什香。若喫多了放的屁,极其臭
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喫过度,则无有屁。
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
如有事不能出外,当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
放则成病,此话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佛制戒律,未说此事,想
古人身体好,又不贪喫,无有此事,故未说。若有,佛必说之。切不
可谓佛不说,就应当放,则是自求堕落,佛也难救矣。孔子以圣人之
资格,朝于凡夫之国君,将欲升堂,在阶下,便不敢大出气,况入堂
面君乎。故论语云: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摄,提也。
齐,音咨,与斋同,衣岔子也。鞠,曲也。屏,闭藏也。息,鼻中气
也。孔子朝君,将升堂,先鞠躬而行。鞠躬,则衣前长,故必提其两
岔,去地约一尺,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仪。严肃之极,故鼻中之气,
似乎不出。试看此是何等敬畏。今人比孔子,则相去悬远。时君与佛,
又相去悬远。放屁与不出气,又相去悬远。静言思之,直大地无容身
之处矣,可不极力留心乎。)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
殿中,三宝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
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
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
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耳。唱戏骂人说放肆,
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何会放屁。
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
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书)一二
◎晨起,及大小解,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
夏月袴腿不可敞开,要扎到。随便吐痰 (喜音)鼻,是一大折福之
事。清净佛地,不但殿堂里不可吐 ,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 。
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
好的一箇屋子,徧地满墙都是痰。他以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
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若肯咽了,久则无痰,此是以痰杀
痰最妙之法。如不能咽,当袖一痰布,吐于其上复袖之。此亦劳人,
又不洁净。不如咽了,又不劳人,又无污秽,而且永无痰病,是为治
痰病之妙法。(书)一三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
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徧看过,第二
徧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
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圣,
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诵,何必又要看文而
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则一字一句,
悉知旨趣。吾人当取以为法,切不可显自己聪明,专尚背诵也。当孔
子时无纸,凡书,或书于木板,或书于竹简。(亦竹板也。)易之六十
四卦,乃伏羲所画。六十四卦开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
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经彖传、象传,下经彖传、象传,并乾坤二卦
之文言,及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所谓十
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约字说,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
当多十余倍。而孔子读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将编书之熟皮绳,磨
断过三次,可以知读之徧数不可计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读佛经、
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其
专修净土法则,自有净土五经、净土十要,及净土诸著述,此不备书。
(书)一四
◎潘懋春,既欲皈依,自写愿单,何竟无一恳求语,并无一致屈
之字。彼纵曰不知,汝亦不知乎。世间行路,欲问人,尚须拱手以示
敬。况皈依三宝,欲资以了生脱死,竟若以事示平人,则大得不洞事
务矣。光作此说,非求人恭敬也,理当如此。若不说,彼一生也只是
一不洞事人耳。清顺治皇帝,拜玉林禅师为师,法名行痴。与玉林法
徒行森书,署名,尚写法弟行痴和南。和南,乃磕头也。皇帝与同门
尚如此,况与其师乎。此种芳规,岂可不知。古人云:下人不深,不
得其真。非曰深下于人,人则尽心教导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纵
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顶上,不存滴
水,故不能受滋润也。不但学佛如是,即世间学一材一艺亦如是。世
间只身口之活计,佛法则性道之本源,其关系轻重,固天渊相悬也。
祈将此语,令彼视之。然今但取其心,不计其迹,为彼取法名慧懋。
谓以智慧,自勉勉人。令其悉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
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是者,即真
佛弟子。否则,但有其名,不得实益。余详嘉言录,此不具书。祈为
彼说之,则各尽其分矣。(书)三五
◎既知惭愧忏悔,何又依旧行履,恶不见减,善不见增乎。无他,
心不志诚故也。傥心主于诚,岂可知而故犯。知而故犯者,以心实无
决定改过迁善之诚恳故。汝自己欲为贤人善人,自可远离恶习。不能
远离者,系其心不决定,浮游缓慢,则难免仍归旧路矣。(书)二0六
◎汝若肯认真省察自己过愆,何用我多说,即宗诚二字,已通通
包括净尽。人若心无虚伪,决定不至不肯改过迁善。譬如真知其人是
欲害我者,纵令彼多方巧诱,决不肯上他的当,以送我命。肯上当,
是不知好歹之人。既有关性命之大对头,尚肯依他的骗,则所谓求别
人为汝说保身命之妙法,又有何益乎(书)二0七
◎一切众生,具有性德,殊少修德。今既发心学佛,是由性德,
而起修德。虽有此心,若不竭诚尽敬修持,则修德不能大着,性德仍
旧被烦恼恶业所障,不能显现。如日在云中,了不见其光相。故须振
起精神,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行世善。又
须竭诚、尽敬,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修出世法。世间学
一材一艺,皆须振起全副精神,方能有成。今以具缚凡夫,即欲现生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可不奋发大志,打起精神,而能得乎。(书)一
三五
◎天下事,均以诚为根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其成绩实效,
均资于诚。(杂着)二二八
◎欲后来有成就,须从现在立志行事起。必须要忠厚勤慎,谦恭
和顺,心口如一,隐显不二,常怀惭愧,毋自矜骄。朝暮至诚念佛,
以期消除宿业,增长善根。事事以诚为本,念念常省自心。(杂着)二
二八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
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
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
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
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杂着)二
二七
◎今为寄一函徧复,及净土五经、十要、文钞等,二包经书。倘
肯息心详阅,当可悉知净宗宗旨。然须恭敬,切不可照读儒书之绝无
恭敬也。儒者不敬书,故世道乱而不已。设儒者敬书,则凡读书人,
均是希贤希圣之士,何至乱至此极乎。读佛法中经书,必须净手洁案,
正身端坐,如对佛面,亲聆圆音。果能如是,则业障日消,智慧日长。
(弘化一二期)
礼念观音菩萨回向偈
◎稽首观世音,慈悲大导师。久证无上道,安住常寂光。为怜众
生苦,复现十界身。应何身得度,即为现何身。近令生善道,远令证
菩提。菩萨慈悲力,诸佛莫能说。我弟子某某,从无始至今。由恶业
力故,轮回六道中。经历尘刹劫,莫由得出离。幸承宿善根,得闻菩
萨名。欲仗大悲力,现生生净土。长时称圣号,兼礼拜供养。忏悔诸
恶业,增长诸善根。唯愿垂慈悯,消我诸罪障。放光照我身,舒手摩
我头。甘露灌我顶,湔涤我心垢。令我身与心,悉皆获清净。我愿尽
此身,及未来际劫。普与诸众生,说菩萨恩德。令彼咸归依,悉发菩
提心。愿垂慈悯故,证明而摄受。(弘化六期)
劝注重因果
论因果之理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若无
因果,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遑论明明德以止至善,断烦惑以证菩
提乎。由其知有因果也,则必趋吉避凶,改过迁善,闲邪存诚,克己
复礼,冀入圣贤之域,期登极乐之邦。上焉者安而行之,中焉者利而
行之,下焉者勉强而行之,同得格物欲以显良知,出迷途以登觉岸。
于以知圣、贤、佛、菩萨、参赞化育之道,其原始要终,不外因果二
字。而为天下古今,治乱持危,淑身觉世,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一
大根据。若欲挽回世道人心,舍提倡因果报应,纵令其学识道德,神
通智慧,与圣、贤、佛、菩萨、相齐,亦无如之何矣,况其下焉者乎。
然世人每每于因果之泯而无迹者,多忽略而不深体察。于显而易见者,
或有别种因果夹杂,致难见报应。肉眼凡夫,不知所以,遂谓善恶皆
空,无有因果。由是以一己之偏见,谓为的确无谬。而圣、贤、佛、
菩萨、之所说,皆以为荒唐无稽,不可依从。从兹逞己邪见,妄充通
家,发为议论,自误误人。以一传诸,变本加厉,以驯至于废经废伦,
废孝免耻,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一一皆为演出。以致天灾人
祸,日见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究其根源,总由不知因果报应
之所致也。(序)二四
◎宋儒谓,佛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诱惑愚俗。不知人禀天地
之气以生,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刑罚,将何所施。
误谓一死永灭,成大邪见,以一传诸,贻害后世。大悖圣人原始返终,
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之义。由是
奸邪之辈,敢于为恶,以一死永灭,尧桀同归于尽。又何必绳趋尺步,
受此拘束,以致徒劳一生。又何不肆志纵情,随意所为,以享自由自
在之幸福乎。因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彼此效尤,以致成此废经废
伦之现象。在彼本意,恐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人必多归于佛。
故特辟驳以关闭之,令人无由趣入,庶可儒教兴盛,永久无替。而不
知反将圣人之道,由此灭没,可不哀哉。(序)五九
◎甚矣,人心之陷溺,正道之难闻也。人性本善,本具明德,由
无人指示,昧而弗知。其有指者,或更增其昧,以致毕生不闻正道。
故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世之虚生浪死者多多也。良由道
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讲学者,欲明圣人之道,反晦圣人
之心,以不在根本上着手,而在枝末上致力。且将根本认为枝末,枝
末认为根本。虽欲诚意正心,不以格去心中私欲之物为事,此心既被
私欲之物锢蔽,其知见皆随心之私欲而为定准。如爱妻爱子者,其妻
子再不好,总觉得好,绝不觉其不好。以心溺于爱,便无正知正见。
若将爱之私欲去尽,则妻子之好与不好,如镜现相,妍媸立见矣。私
欲既无,真知自现,则意不期诚而自诚,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
而自修矣。知,即明德。格、致、诚、正、修,乃明明德之工夫。五
者备,而明德明。后之齐、治、平,乃亲民,而止于至善之事也。夫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诗、书、易,以及史、汉,已有其事,
不过未能详言其所以耳。有此,则中下之人,知作善则降祥,作不善
则降殃,有所冀慕,有所恐惧,则欲不正心诚意,冀善报而有所不能,
惧恶报而有所不敢。今谓此因果轮回之事理,为佛骗愚夫妇奉教之虚
设,实无其事。又谓人死神灭,令谁受刑,及与托生。一死永灭,尧
桀同归于尽。由是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致于废经废伦,实行兽
化,可不哀哉。(序)六一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
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
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
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
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喻如黑夜不见一切物,不得谓一切
物悉皆消灭矣。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福、六极,乃示前生之因,为今生之果。向,顺也。用,以也,得
也。(一)寿,(二)富,(三)康宁,(五)考终命,乃前生修道修德
所感之果。(四)攸好德,乃前生修道修德之习性也。极,穷戹也。威,
义当作违,悖逆也。谓前生所作所为,悖逆道德,致今生得(一)横
死之凶,与夭寿之短折,(凶,与短折,合为第一。)(二)及身不康
之疾,(三)心不宁之忧,(四)用不足之贫,(五)貌丑之恶,(六)
身无能力之弱也。儒者昧于前因后果,一一归于王政,不几灭天理而
诬王政乎。小儿生于富贵家则享福,生于贫贱家则受苦,岂王政分别
令生乎。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是。洪范,乃大禹所着,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
发明三世因果之义,极其确切。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
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受生。在彼断
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
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既无因果,无有后世,
则尧桀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
虚名何用。由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又加以特唱高调,令人为善,
须无所为,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此种邪说,误陷国家社会不浅。
无知之人,钦其高明,绝无一念欲为善矣。有智之人,痛裂心肝,以
完全将圣人循循善诱之道废之,以圣人之资格期人。然圣人亦非无所
为而为善者。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或五或十之数年,以期学易而
免大过。一部易经,无非示人趋吉避凶,战兢惕厉,克念修持之道。
若如彼说,则伏牺、文王、周公、孔子,皆成错误教人为恶之罪魁祸
本也,有是理乎。人情如水,因果如堤。宋儒极力辟驳因果,以为是
如来骗人奉教之据。而儒经中所说因果,何得又是实有乎。彼欲辟佛
以卫儒,卒致废经废伦,实行兽化,此种恶剧,皆由彼所唱之高调演
出,俾人道或几乎熄。(序)二
◎杀劫,及一切灾难,皆为众生恶业所感。人人念佛,则此业可
转。如只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
生死而设。然其消除业障之力,实亦极其巨大也。而真正念佛之人,
必先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须明白因果,
自行化他。今日之非圣非孝,蔑道废伦,杀父公妻等等邪说,皆是宋
儒破斥因果轮回,以致生此恶果。如人人能明白因果道理,则断无人
敢倡此谬说也。(息灾法会法语)
◎今人之不信因果,大多受宋儒之影响。宋代理学,如程明道、
伊川、朱晦庵等,由看佛大乘经,略领会全事即理之意致。及亲近宗
门知识,又会得法法头头不出一心之旨。实未备阅诸经论,及徧参各
宗知识。遂窃取佛经之义以自雄,用以发挥儒教之奥。又恐后人看佛
经,知彼之所得处,遂昧心辟佛。精妙处不好辟,即在事实上辟。谓
佛所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皆是骗愚夫愚妇奉彼教耳,实
无其事。谓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
施。又神已散矣,令谁受生。由此之故,大开肆无忌惮之端,善无以
劝,恶无以惩。(息灾法会法语)
◎因果一法,儒教亦极注重。故孔子赞周易,最初即曰:积善之
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末后则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佛所说三世因果,六
道轮回,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者,是
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
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所谓道,果何
道也,非诚明合一之道乎。诚,即明德,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灭之
妙性,乃性德也。由无克复之功夫,则不能显现,故谓之为阴。明,
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乃朝乾夕惕,兢业修持之功夫,即修德也。修
德之事显著,故谓之为阳。修德功极,性德圆彰,诚明合一,即所谓
明明德而止至善也。前此之工夫,为格、致、诚、正、修。后此之事
业,为齐、治、平。然此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以迄于齐、治、
平。非凭空即能如是,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何为使之不能不
如是者,即所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人虽至愚,决无好凶恶吉,
幸灾乐祸者。闻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贤者必益加勤修,
不肖者亦必勉力为善。勉为既久,则业消而智朗,过无而德明,昔为
不肖,今为大贤。是知诚明之道,于自修则已具足,于教人,非以因
果相辅而行,亦不易尽人悉各依从也。合因果诚明二法,方为圣人继
天立极,垂型万世之道,亦即自心本具之光,与普照法界之佛光也。
不慧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欲挽劫运而救人心,不于此注意,犹缘木而求鱼也。宋儒气量褊小,
窃取佛经要义,发挥儒先圣人心法。欲后之学者,不闻佛法,故阴奉
阳违,而特加辟驳,谓佛所说之因果轮回,实无其事,乃藉此以骗诱
愚夫妇奉彼之教耳。由辟佛故,虽圣人所说之因果,及史、汉、所说
之生死轮回各事迹,均不提及。唯以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为治己治
人治国之本。且谓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
将何所施。且神既飘散,谁复托生。如此说者,不但悖佛,亦大悖四
书、五经,及史、汉、所载托生变化诸事迹。特欲以此关闭后学,冀
其永世不闻佛法,则己之所得,人莫能知,儒教亦可由此兴盛。不知
根本既伤,枝叶何茂。自兹以后,维持世道人心之法,止尽谊尽分,
正心诚意而已。其督责人不能不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之善恶因果事理,
完全废之。世之大贤少而中下多。果以因果为虚无,以人死为永灭,
遂塞中下人勉力为善之路,大开狂妄者肆无忌惮之端。及至欧风一至,
勃然景从,又复变本加厉。竟至废经废伦,废孝免耻,尚自矜夸,不
知惭愧。使因果之理,不加破斥,谁肯倡此恶剧,以招永堕恶道之报
乎。诸先生,只知以此卫儒,而未亿及因此灭儒也。学说误人,甚于
洪水猛兽,可不惧哉。(杂着)二0九
明因果之事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现今
世道之乱,实为振古所未闻。推原其故,皆由自私自利之心所酿成。
由其存一自私自利之心,则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之事,任意竞为。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邈然不顾。是以世道人心,
日趋于黑暗,无由得到正大光明之域。傥能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杀人之父者,
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善事其亲者,其子必孝。善
事其兄者,其子必弟。如屋檐水,后必继前。由是观之,孝亲、敬兄,
爱人、利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
己后来祸本。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趋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
适得其反,何也,以其未遇明理之人,为彼详细发挥因果报应之事理
故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匹夫何能令天下治乎。使天下之人,同
皆知因识果,则贪、瞋、痴、心,不至炽盛,杀、盗、婬、业,不敢
妄作。爱人利物,乐天知命。心地既已正大光明,则前程所至,无往
不是光明之域。(序)七五
◎世乱极矣,人亟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聪明
者,每欲立异,以冀陵架古人而上之。故于近者易者,忽而不取,而
欲以远者难者为事,以显我之本领。卒致徒成骚扰,适得其反,国乱
民困,无可救药,可不哀哉,可不畏哉。不知圣人本天理民彝以立法,
令人各各敦本重伦,躬行孝弟,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果能各存忠
恕之心,同深胞与之情,则礼让兴行,胜残去杀,民俗淳善,天下太
平矣。圣人又虑人或有鉴虑不及,故复以因果报应之事理为训。故书
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
殃。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以也)五福,威用六
极。后儒不知三世因果,以五福、六极,一归于王政。不但诬王政为
虐,且于福极之名字,固难训释得一无龃龉也。今且以因果之显明者
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
人亦杀其兄。凡施之于外者,固莫不如是也。至其自修之因果,则曰,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所谓苟志于
仁矣,无恶也。能志于仁,则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不志于
仁,则人欲日肆,天理日泯,便与禽兽几希矣。孟子所谓:西子蒙不
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极美,若满面涂屎,则人将恶其臭秽,
不但不肯目睹,且将掩鼻而过之也。)虽有恶人,(恶,谓貌丑。恶人,
即貌丑之人。)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此皆因果报应之理事也。
夫圣人教人,先与其直陈所当行之法,复示以或遵或违之利害得失,
二者相辅而行,不可偏废者也。圣人欲人各修其德,各尽其分,唯恐
或有所忽,故以因果报应之理事敦督之,期其恪遵而无或有违也。然
所言因果,只说其本身,与及子孙而已。以不言生之以前,死之以后
之事,故于本人过去未来之若因若果,皆不提及。箕子以五福、六极、
之义,遂开阐过去之因,而为现在之果。故知圣人以非平常人所易知,
故不说,非不知有三世因果也。自佛教东来,大明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之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人民之冥受其益者,何可胜数。
试举一二,当可悉知。当周之初,文王泽及枯骨,不三四百年,杀人
殉葬之风,徧于天下。天子、诸侯、大夫、士,均可随其力杀人以殉,
而其强有力者,悉各以多为荣。穆公,为秦之贤君,尚杀一百七十七
人。而子车氏三子,皆秦之贤臣,尚不以为国为民而免。而各国尚有
以数百数千为殉者。自佛教阐明三世因果之事理,而此风方得永息。
否则人之得寿终而死者,盖亦鲜矣。此之利益,若不深思,谁其知之。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致儒教门庭
冷落,遂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乃曲为辟驳,谓佛以因果轮回,
为骗愚夫愚妇奉教之据。且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地
狱苦具,将何所施。若如彼说,则人之生也,无所从来,人之死也,
无所从去,尧桀同归于尽,善恶一死皆空。由是而善无以劝,恶无以
惩。徒以尽义尽分,诚意正心为教。而复破斥其敦督人不得不尽义尽
分,诚意正心之权。其计之谬,可胜言哉。由是儒者皆不敢言因果,
亦不敢教人努力为善,以彼常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即是自私自利
为训故也。夫无所为而为善,实为为善之极则,乃圣人分上事,何可
以此教普通人。若教普通人,则是阻人为善,导人为不善矣。然圣人
虽能无所为而为善,圣人亦尝有所为,非完全无所为也。蘧伯玉,行
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
过而未能,是平生有所为也。曾子,平日以三事自省,及至临终,方
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是始终有所为也。颜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及问其目,则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两答皆有所为,非无所
为也。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年已七十,尚欲天假
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皆深有所为也。宋儒唱高调,欲以自鸣其
高,而不知适与圣人循循善诱之道相反。其自误误人,以及天下后世
也,大矣。自宋儒破斥因果轮回后,凡读书者,皆不以五经中所说为
定论,而以宋儒所说为圭臬。纵有知者,亦恐遭违悖先儒之议。并或
有所竖立,可入文庙,由其涉于佛学,遂成绝望,故不敢一启于齿也。
而深明佛理,取以为法之阳明,尚带辟驳之言论,盖欲留后来入文庙
之地步耳。以故数百年来,劝善惩恶之大权既废,纵有劝惩,皆属枝
末,不得根本,为益殊少。近因欧风东渐,一班好新好异者,凡彼所
行者,无不仿而效之,而变本加厉,更甚数倍。至彼之为国为公,则
置若罔闻。故致提倡废经废伦,废孝免耻等,不忍见闻之章程,举国
成狂,莫可名状。使一切人,皆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纵
胁以必死之威,使其行如上各事,则宁可就死,不敢作此大恶也。是
知今日之灭儒教,灭伦理,以期实行兽化者,其祸根,皆从宋儒破斥
因果之学说所伏也。甚矣,学说之误人也,虽洪水猛兽,其祸亦无此
之酷烈也。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
之因由,则知治之法则矣。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
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由儒者忌言因果,致世道人心,日渐浇漓,
驯至于今,竟敢以废经废伦等为提倡。使真知因果,不但此种话不敢
出之于口,亦不肯入之于耳,以其为枭獍之恶音,非具人心者所宜闻,
闻则令人痛心疾首,莫之能已也。今欲返乱为治,若不极力提倡家庭
教育,则无从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常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家
庭所出之人才,皆为贤善矣。既家家有贤善之人才出,即有少数不贤
善者,亦当受其熏陶,与之俱化。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因
地而倒,因地而起,由治而乱,由乱而治之定论也。不依此而欲治,
何可得乎。此有心世道人心者,所共忧也。(序)八0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
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
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婬。此三种事,罪业极重。学佛之人,
当喫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皆知疼痛,皆贪生怕死,不可杀害。
若杀而食之,则结一杀业,来生后世,必受彼杀。二偷盗,凡他人之
物,不可不与而取。偷轻物,则丧己人格。偷重物,则害人身命。偷
盗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寿,失己命中所应得者,比所偷多许多倍。
若用计取,若以势胁取,若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盗。偷盗之人,
必生浪荡之子,廉洁之士,必生贤善之子,此天理一定之因果也。三
邪婬,凡非自己妻妾,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婬。行邪婬者,是坏
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
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婬,也与女子一样。邪婬之人,必生
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
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婬,即夫妻正婬,亦当
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即生,
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婬为乐,不知乐只在
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
则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
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绮语者,
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婬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婬以丧人格,
或手婬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婬,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
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
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
耶。恶口者,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两舌者,两头挑唆是
非,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此四不行,则为口业善,行,则为口业恶。
三,意业,有三,即贪欲、瞋恚、愚痴。贪欲者,于钱财,田地,什
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瞋恚者,不论自己是非,若人不顺
己意,便发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谕。愚痴者,不是绝无所知。即读尽
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谓人死神
灭,无有后世等,皆名愚痴。此种知见,误国害民,甚于洪水猛兽。
此三不行,则为意业善,行,则为意业恶。若身、口、意、三业通善
之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之人,功德大百千倍。(书)一0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
致感受现在苦果。故知此恶业者,即过去恶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
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现在如不再造苦
因,将来即能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瞋、痴、三毒是。何谓善因,
济物利人是。若人人明达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害自
无从起。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无恶不作,祇知有己,不
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息灾法会法语)
◎现在世人,不晓因果之原理,以为妄谈邪说。处处讨便宜,不
肯喫亏。殊不知便宜即是喫亏,喫亏即是便宜。如今之为父母者,多
溺爱其子女。不严加约束,致养成其好钱财,好贪便宜,以为可以保
守家产,不致损失。岂知适得其反,遗患终身。间接则与国家社会,
亦有无限之影响。(息灾法会法语)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
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
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须知吾人
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
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
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汝今生
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
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若能发忏悔心,不生
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
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
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民国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
铁珊,一子很聪明,很孝顺。大子有神经病,铁珊心中望此子承继家
声。二十一二岁,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将死。铁珊痛极,呼
之曰:某某,汝既来为我儿子,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瞋目,作广西
口音曰:我那是你儿子,我就是第十四箇人。说毕,即死。先铁珊在
广西作兵备道时,计杀降匪头首十三人,先用极爱厚之法以安慰之,
请其喫饭,尚请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圆。云:日间甚忙,
来不及与汝详谈,到晚间来,当与汝等各安职务。此十三人,不知是
要杀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
至晚去,则进一门关一门,伏兵于华厅。其人既来,铁珊抽佩刀砍,
则伏兵同出杀之,得十四箇尸首,亦不知是何姓名。岂知其人即为其
子,徒用二十余年教育之劳,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认铁珊为父。大率
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系汝
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又汝
已皈依佛法,当须晓得世间事事无常。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
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倚
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
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之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
西方。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
所迷,不生厌离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极乐之心。故当头痛与汝一棒,
汝反不在自己分上体察,生出怨天怨佛的种种愚见,则成迷本逐末,
不知自反矣。世人每每于自己所作功德,作矜夸气。于自己所作罪过,
作宽恕气。人孰无罪,且勿说过去,即以现世论,杀种种众生以悦口
腹,彼等岂是木石,不知疼痛,不愿生,而愿人杀而食之乎。汝既杀
食他,他将来必定也要杀食你。人一生不知喫了多少生灵,可说大话,
说我无罪过,妄受天罚乎。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
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汝且莫作
愚痴人说话,极力为善,认真念佛,所有一切利人善事功德,悉皆回
向往生西方。则现生之心行,便与圣贤心行相契相合,待至临终,定
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则收功结果之时也。若不生西方,所作之善,
迟早均受其报。而所杀食众生之报,亦难不偿,可怕之至。(书)二五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世间王法之
赏罚同论,则似有理,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
乃心识所感召,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谓儒尽乎此,此亦
汝聪明不彻底之一证。夫善恶因果,皆自心之感召。世人不知,佛为
详说,汝谓佛设,岂真聪明乎哉。果报之来,有在即刻即世者,有在
来生后世,及多生多劫者。汝嫌报远,而欲令速报,则成邪见。须知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成佛之果报,皆在多劫。虽曰: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而实证佛果,也须多劫。且莫以一悟佛性,为实证佛果。
若如汝说,则世无一人能了生死,况成佛乎。汝若知此,则不至怪佛
为酷烈,当感佛为慈悲,而痛哭流涕以告同伦也。汝嫌不速报,而不
知不速之大利益,乃夏虫不知有冰,蜉蝣不知有来日之见,可不哀哉。
夫报之迟速,皆自业识所感,何可推之于佛。以汝之聪明,意地中,
尚有知而故犯之过,可知寡过一事,虽圣人尚须努力。故孔子行年七
十,尚欲天假或五或十之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儒者见浅,谓为
圣人过谦,而不知圣道之深,非一悟即可彻底也。余且勿提,以圆教
论,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于十信后心,
再破一分无明,即证初住,即法身大士。从初住,至十住、十行、十
回向、十地、等觉,历四十一位,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等觉,再破
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而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此善报之远者,而
恶报之远者,当亦相埓。况尚有修因证果,以至成佛之时乎。若事事
皆一时即了,则便成无因无果之断灭深坑。不观天道运行乎,夏至一
阴生而大热,冬至一阳生而大寒。立春有在过年前,有在过年后。则
一一不皆一时俱尽,方成岁时。若一时俱尽,则不成运行,而成断灭
矣。至于罪福之赏罚,阴间实有主掌之人,然亦不同阳间繁难。以案
薄皆自现自消,并非有人登记勾消耳,故阴间无错误。其有以彼省某
人,误勾此省同名之某人者,乃藉此不宜死之人,倡明实有阴间地狱
刑罚等事,以期世人生信耳。以故每有世间正直士夫,权理阎罗王事。
世间平民作阴差,因误勾人,打而革除者。皆因穷措大,(措大者,举
行修齐治平之大事也。)以眼不见而不信,且籍以谤佛,而特现此,
以冀措大开一眼光耳。此事甚多,且举一,以期俱知。蕅益大师见闻
录,载湖北一生员,权理五殿阎罗王事。一夜至阴间,见一簿,载其
妻盗杀邻鸡,连毛一斤十二两,因折其簿角记之。醒问其妻,何得盗
杀邻鸡。其妻不承任。曰:汝还瞒我,阴间簿上已载,汝盗杀邻鸡,
连毛一斤十二两。妻言,院中晒东西,鸡来喫。以物掷之,即死,尚
未动。令称之,果一斤十二两。令持鸡,并一鸡之价钱以还,为彼说
其来历,祈勿见怪。其夜入阴视簿,则折角仍旧,一字已无矣。汝以
阴间刑罚为佛设,可谓孤负佛恩之尤者矣。(书)二二一
◎因果者,犹形声与影响耳。未有有形而无影,有声而无响者。
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彼高谈阔论,谓因果为虚幻者,
何异执母决不能生子,子决非母所生乎。世有此人,人必目为痴癫。
独怪儒者读圣贤书,不以圣贤言论为准,不以古今事实为准,而以己
之偏执谬见为准。一人倡之,众人和之,盲引盲众,相牵入火。故致
世道人心,日趋日下。以致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争城争地,互相残
杀。而犹嚣嚣自得,谓为吾务归还大道,不效彼从前迂腐辈,处处拘
执束缚,令人一生不能随意所行,各得自在也。今而后,吾辈同享自
由之幸福,意之所至,皆可为之。世何幸而得吾辈之改革,人何幸而
为吾辈之侪侣乎。若此邪说,皆彼排斥因果者所酿成。使因果之理,
家喻户晓,父母以是教子女,师长以是训生徒,谁肯灭理乱伦,现丑
态于明镜之前乎。唯其世之大儒,尝驳斥之,小儒即深知其非,亦只
可人云亦云,以避众口讥刺。学宫既如是,家庭更莫由谈及。竟至一
班新学派,完全弃人伦,灭天理,欲与禽兽了无所异。此其祸不归之
破斥因果者,则将谁归乎。(序)一0二
◎隋,代州,赵良相,家资巨万,有二子,长曰孟,次曰盈。盈
强,孟弱。良相将终,分家资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尽霸取,
止与孟园屋一区。孟佣力以活。后盈死,为孟作子,名环。孟死,为
盈作孙,名先。环长,为仆于先,心恨盈霸其业。适先欲朝五台,命
环随往。行至山中,旷无人处,拔刀谓曰:汝祖夺我家业,我将杀汝。
先疾走,环追之。先入一茅庵,一老僧止之,各与以药物茶汤。食已,
如梦初醒,遂悉前事,感愧悲伤。老僧曰:盈乃环之前身,霸他之业,
是自弃其业也。先乃孟之再来,受其先产,父命犹在耳。二人遂出家
修道于五台焉。此二人者,宿有善根。故蒙菩萨点化,得有如此结果。
今之以杀人为乐者,其后报何堪设想乎。(序)一0六
◎知因果,则作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从何而有战争之事。即
轻贱本国各种货物,贵重舶来各种货物,把全国的金钱,通通输送外
国,此乃不循天理,不顺人心之大者。使人以我之金钱,制军火以打
我。是知好用外货者,皆不能不负召人打我之罪。今后痛改前非,学
甘地之不用外货,则金钱少输出,而国富强矣。此话似乎迂阔,实为
极要。须知知因果者,居心行事,唯恐或有过愆,必能敦行孝、弟、
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研穷格、致、诚、正,修、齐、治、
平之八事,虽虫蚁也不敢杀。不知因果者,自杀其父母,尚自夸其功,
而极力提倡实行兽化,拟率天下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其心方安乐
而畅快矣。(书)一九四
释劫运之由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
愍其背觉合尘,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由出离。于是随机施教,对
症发药,种种方便,为之化导。以冀彼背尘合觉,返妄归真,消除本
无之惑业,圆证本有之佛性而后已。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以故闻佛之
言,见佛之行,不即信受,谓为幻妄不实,蛊惑愚俗者有之。谓为弃
伦理,害正道者有之。谓为愈近理,大乱真者有之。然佛固不以此而
弃舍也。只可待时节因缘成熟,以行度脱耳。多有始以不知而妄辟,
继以深知而力修,后以真修而悟证。由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广垂
言教启牖后人。以其了知佛之立法,圆该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不独不
悖世法,而复大有益于世法。论修持,则毫善弗遗,而一心无住。谈
谛理,则一尘不立,而万德圆彰。以故具超格之知见,有特别之志向
者,无不归心而崇奉之,以期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焉。亦有剽窃佛
经要义,以宏儒宗,反加以极酷烈之辟驳,以关闭天下后世之人不入
佛法。其本意,不过以门墙见重,恐其不加关闭,则群趋于佛,儒门
因之冷落。不知真上根人,决不受关。而中下之士,由彼破斥因果报
应,生死轮回,谓为佛以此为诱惑愚俗之据。凡佛令人改过迁善,以
及了生脱死等法,彼则斥为自私自利。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必期
于无所为而为善,大悖圣贤克己寡过,下学上达之旨,及易书趋吉避
凶,惠吉逆凶之道。徒以尽谊尽分,诚意正心,为淑世善俗之术。于
所令人不得不尽谊尽分,诚意正心之根本,完全废弃。以圣人分上之
事,责凡夫以实行。故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及至欧风东渐,则废
经废伦之种种恶剧,通皆演出。其祸根,正在破斥因果报应,生死轮
回。及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与自利利他,了生脱死,斥之为自私自
利之偷心之所致也。(序)六六
◎谚云: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扰之。智者以智扰,愚者以欲扰。
欲扰之祸虽烈,人犹得而知之。智扰,则非具超方知见者,不得而知。
既不知为扰,则反以为德,此吾国开自有天地以来之大乱之所由来也。
学说误人,深可畏惧。(书)一0五
◎昨接手书,知川中土匪之惨,不禁令人浩叹。吾常曰:因果者,
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自宋程、朱、由读佛大乘经,亲近
禅宗善知识,略知全事即理,一切唯心之义,遂强作主宰,执理废事,
以显自己见识超迈,深恐后人得其所得。因昧心辟佛,谓佛所说之三
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人既死
矣,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又神已散矣,
令谁托生。自此以后,凡儒者智识高者,皆偷看佛经,皆极力辟佛。
智识低者,便随人起倒,从生至死,不蒙佛法之益,从生至死,常造
谤佛之业。程、朱之学说一行,儒者奉之为金科玉律。程、朱、违悖
先圣,(儒教圣人)举世无肯言者。后儒违悖程、朱,则不能立于天地
之间。以故儒者,不敢说因果轮回,说则受人攻击。又欲后来或有树
立,企其入乡贤祠、文庙,若一说因果轮回,则两俱绝望。从此将治
国平天下之根本,完全取消,徙恃正心诚意以为治。须知有因果轮回,
不能正心诚意者,亦当勉力而为。无因果轮回,而正心诚意者,唯大
贤能之。余则谁以无所畏惧,无所希冀,而孜孜于正心诚意乎。程、
朱、乃提倡正心诚意者,得佛法之妙义,以显己智,反极力辟佛。是
于无关紧要处正诚,于大关紧要处,完全了无一亳正诚。以此成己之
名,而贻害于天下后世。近来灾祸频仍,民不聊生,皆宋儒学说之毒
暴发也,汝知之乎。(书)一一七
◎韩欧之毒小,程朱之毒大。由程朱以后之理学,无不偷看佛经,
无不力辟佛法,以致成此大乱,皆由此诸先生,门户之见致之也。(书)
二一四
◎世出世间圣人,以因果之事理,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今人多
不以此为是,另行新法,以致专务竞争侵夺,以期大我势力,广我疆
土,互相残杀,了无底止。人祸既烈,天灾又临,国运危岌,民不聊
生,皆由不以因果报应为是之所致也。此之祸根,盘结已久,现已逐
渐爆发,岂一二人宣传,所能挽回。(书)一三四
◎世乱极矣,不堪言说。推究其由,其近因由百十年来,一切读
书居官之人,只知习举业,求功名,不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若论远因,实由程、朱、破斥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所致也。以素
未受家庭之善教,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又习闻一死即灭,了无前生
后世。一遇欧风所吹,觉此废孝废伦不耻,为自在无碍,遂一致进行。
其根本误人,不能不归罪于理学诸子也。光之此语,乃的确之极,平
允之至,非妄说也。为今之计,当认真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
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此二法互相维持,方能
令后之子弟,不致悉数入彼兽域。否则,纵有教育,亦难制彼不随邪
转也。(书)二0七
◎至如韩、欧、辟佛,但据儒教伦常近迹,及礼乐刑政为论。绝
无引及佛经之文,固知所辟,皆是未见颜色之瞽论。韩、由晤大颠禅
师,欧、由晤明教大师,方稍知佛,特不能如张、钟之宏扬耳。而宋
之周、程、张、朱,为接孔孟心传之人,其原皆由学佛而得。周茂叔,
极为淳笃,绝无一字辟佛。二程、张、朱,则阴奉阳违,取佛经之奥
义,以释儒经。恐人谓己之所说系出佛经,遂极力辟佛所说之三世因
果,六道轮回之实事实理,谓为虚构,以作骗愚夫愚妇奉教之据,实
无其事。由此以后,凡儒者,皆不敢说因果,恐人攻击以为异端。凡
理学,皆偷看佛经以自雄,皆力辟佛法以自固。以致愈趋愈下,遂至
演出灾祸频仍,民不聊生之惨剧。(序)四八
◎圣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其要只是无欲,无欲则无战。有欲则
长战,直至自他同归于尽,方肯死心。否则,必欲人亡而我独存,决
不肯念战争之惨而暂息也。(书)一0七
◎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总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
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
于道德仁义,因果报应,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酿成大劫,天灾
人祸,频频降作,杀机瀰漫,民不聊生。(杂着)二四八
◎文钞,尤为初发心者,不可不读之书。以其言浅近详悉,又多
有发挥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之事理。由学佛,而以至诚、正、修、齐、
治、平之根本,皆可得其把握。佛法实积极博爱,不知者,反以为消
极,自私自利。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谓为蛊惑愚俗。以故渐渐积
习至今,发为废经废伦等,不忍闻见之恶剧。使人人知因果报应,知
死后而神识不灭,随罪福以升沈,何至有此种现象乎哉。(书)四一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
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
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六极,
乃前生现世因果之义,世儒不知因果,通归于王政。然则性情之凶暴,
寿命之短促,与身之疾病,心之忧患,境遇之贫穷,面貌之丑恶,身
体之孱弱,皆王政所为乎。其诬王政,而悖圣人之心法也,大矣。圣
人修己治人之道,以明明德为本。明明德之初步工夫,即是格物。物,
即贪、嗔、痴、慢之人欲也,格而去之,则本有良知,自然显现。良
知显现,则不能不意诚、心正、而身修矣。学者由此源头而学,方为
实学。中下之人,不能去人欲以诚意、正心、修身,即以三世因果,
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与之讲说。必致勉力为善,加意去恶。以颜子
之四勿,曾子之三省,为居心、动念、行事之宝鉴。自可渐至人欲净
尽,克明明德之地位矣。后儒忌说因果轮回,已失督促人不得不诚意、
正心、修身之权。又特唱高调,以自鸣其造诣之高,谓有所为而为善
即是恶。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佛骗愚夫妇信奉其教之诳语。由此说故,善
无以劝,恶无以惩。纵有治世之法,皆属皮毛,了无根本。故致欧风
东渐,举中国圣人所立之法而悉弃之,以学泰西之新文化。而变本加
厉,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悉皆演出,
则人道或几乎息矣。(序)九四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以故分身尘刹,随类逐形,
寻声救苦,度脱众生。而于娑婆世界,更为愍念周挚,拯救无遗也。
而况近年以来,人民日日在患难中,虽欲逃避,直无可逃之地,亦无
可逃之法。以近来世道人心,坏至其极。虽父母生育之大恩,尚公然
提倡废孝,与杀父杀母,为大义灭亲者。民生斯世,可不哀哉。由是
凡有正知见者,莫不研究佛学,修持净业,以求出离此五浊恶世,速
得上预于莲池海会,庶可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而观世音菩萨,于
斯时世,特为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于种种苦难中,垂念护佑。
称其洪名,而得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者,何可胜数。(序)二九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住寂光,不
证佛果。以大慈悲,徧周尘刹,随类现身,度脱有情。而复常居幽冥,
救拔地狱极苦众生。以菩萨往昔曾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
狱未空,誓不成佛。良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昧故,于真常中,
妄生迷惑,起贪、瞋、痴,造杀、盗、婬,以致轮回六道,了无出期。
生人天时少,堕三途时多。菩萨特垂慈愍,多方救济。翼彼返妄归真,
祛迷得悟,以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后已。譬如无价摩尼宝珠,堕于
圊厕,愚人视同粪秽,不加爱惜。智者知是无价宝珠,从厕取出,拭
除粪秽,香汤洗涤,悬之高幢,则光照天地,普雨众宝。众生心性,
亦复如是。虽复迷昧造业,堕落恶道。而本具之真如佛性,仍复湛寂
常恒,不生不灭,了无迁变损失之相。是故菩萨任何业重罪深之人,
终无一念弃舍之心。而于最苦众生,偏垂怜愍,急欲度脱也。(序)三
0
◎息虑亡缘,一心礼诵,求三宝冥垂加被,俾各国有权力者,息
灭恶念,发起慈心。如其有感,则其利大矣。如不能见感于各国,然
亦冥与各国人结有法缘,其益亦非浅浅。(书)一三五
示戒杀之要
◎干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此儒者民物一视
之素志也。严禁伤胎破卵,必使鸟兽鱼鳖咸若,此圣王胜残去杀之德
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杀。胜残去杀,须由小而
至大。仁民爱物,必自易而至难。傥不推本于涵养仁恕,必至舍小取
大,舍易取难。日行残杀,而妄冀仁民爱物,则徒成空谈,决难实行
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儿平民,皆能实行爱物之事。行之既久,满腔
仁慈,日后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隐居一乡,亦可以身率物,
移风易俗。如是,则仁民之道,自爱物培植而来者,方可周徧圆满而
无弊。不由爱物来者,于现生似无所憾,于将来大有可虞。以既种残
杀物类之因,难免循环报复之果。愿仁民者,当慎思焉。放生一事,
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
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
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记)一七四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为礼。
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
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又复
谆谆于仁民爱物之道。推圣人爱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诚孝恭敬之非义
也。夫表我诚孝恭敬,当以极慈祥清净之物方可。何可以猪、羊、鸡、
鸭、鱼、虾等极秽污之物,又复活活杀死。此等诸物死时,其惨痛怨
恨,难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杀彼诸物,表我诚敬乎。试思此之
诚敬,为顺理之诚敬乎,抑悖德之诚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
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
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
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
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惨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
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
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
加杀害乎。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
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
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
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
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云: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
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
杀之而食。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54:29
|
只看該作者
故杀彼之身,充我之腹,
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
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
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
谓天地神祇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
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
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
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
报。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不造杀因,自无杀报。畏
果,则徙劳畏惧,了无所益。(序)一二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
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
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
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
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之恶作。必定要戒
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人由不知自己,与
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
以期悦我之口腹也。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
神、祀祖,养亲、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
用表我之诚恳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
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
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于诸大乘经中,屡
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以大悲,
现诸异类,供人杀食。既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
冀弭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皆
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籍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
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
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
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
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观史籍,
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
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
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
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亿倍焉。
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序)一
二四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
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人之一生,不知杀几百千万生命。只图
悦我口腹,何计彼之苦痛。虽则弱肉强食,任我所为,然彼怨恨之毒,
蕴之于八识田中,生生世世,互相杀戮,此根不拔,杀劫难转。而况
有智识者,不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遂以己立立人,己
达达人为迂谬。唯欲夺彼所有以归我,由是而争城争地,虽杀人盈城
盈野而不顾也。其意盖欲增我疆土,大我势力,俾我子孙,永受其福。
不知天地以好生为德,既在此好生恶杀之天地间,何能令子孙享此逆
天悖理,杀人无量所得之福乎。自己一气不来,永堕三途恶道,何等
可怜。子孙若非所夺之人来者,将灭绝殆尽,了无噍类矣。(序)一0
五
◎凡有血气者,必有知觉。既有知觉,则必贪生怕死,趋吉避凶。
鸟兽昆虫蚤虱,莫不皆然。若忽尔捕而杀之,则其力虽不能敌,无可
如何,其心之雠恨,殆不能以语言文字形容。若将欲杀,或有赎之放
之令生者,则其心之感激,亦复难以形容。纵彼现时虽无报恩报怨之
力,然善恶之缘既结,或于现生,或于未来,必有不期然而然之报应。
即彼等不能即报,而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
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世人不知因果,以杀生食肉为正理,
为应该。而不知刀兵匪寇,水旱疾疫之惨灾,多多皆由杀生食肉而得。
若果慈念真纯,虽同在此时劫,而其受报,自能各别。(序)八九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
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
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
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
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
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
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
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
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
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
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
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
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
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
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
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
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
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
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
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
痛哉。(书)一八0
◎念佛之人,当喫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
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
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
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
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
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
中杀生也。(书)四
◎天地间,完全一团太和元气。故风雨顺时,谷麦丰熟,动植诸
物,悉得生育。人若体此以行,固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三才。
以兹自卫卫他,俾一切含识,悉得其所,共乐天真。非所谓继往开来,
以先觉觉后觉,补天地之缺陷,赞天地之化育者哉。而世人因贪口腹,
取彼水陆空行诸物,杀而食之,以期悦我口腹,卫我生命,则欲求卫
生,适得其反。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至有水旱瘟蝗等天
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
杀生食肉之所致。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
劫。凡欲自卫其生者,可不以普卫一切水陆空行诸生乎哉。(序)六五
◎医病,宜于难瘉之怨业病,令其称念观世音圣号,并劝令戒杀
护生,爱惜物命。不但病人得业消病瘉之喜,而子勤医道,当由此日
益发达。近来西医,每见吃素者有病,皆劝其开荤,谓肉食养料富,
而不知其有碍卫生,且结杀业也。(弘化九期)
分禅净界限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
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
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
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
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
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
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
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
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
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
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
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书)一0三
◎寂照不二,真俗圆融之义,下文极为发挥显示,何不体认以求
了解乎。今先将此四字之义说明,则自势如破竹,一了俱了矣。上说
吾心本具之道,与吾心固有之法,原是寂照不二,真俗圆融。何名为
寂,即吾不生不灭之心体,有生灭便不名寂。何名为照,即吾了了常
知之心相,不了了常知,便不名照。何名为真,即常寂常照之心体,
原是真空无相,一法不立。何名为俗,俗,即假义,谓虽则一法不立,
而复万法俱备,万德圆彰。(万法万德,即事相也。事故名俗。)寂即
是体,照即是体之相状、与力用耳。此体、相、用三,原是一法,具
此三义,故曰寂照不二。真,即是理性,俗,即是事修。此理性本具
事修之道,此事修方显理性之德,(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
曰真俗圆融也。下去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此寂、照、真、俗之体、
相、理、事,均皆离念离情,不生不灭也。详观下喻,并所断之数句,
自可了然于心矣。如仍不了,则是宿欠修习,但至诚恳切持佛名号,
待业障一消,则明如观火,必有相视而笑之一日也。(弘化五期)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
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
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
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
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
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
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
要一关也。(书)二0三
◎唯有径路修行,此是教义,可按文会。依旧打之绕,此是宗意,
须有悟处,方可彻知。曹鲁川,自命是通宗通教之大通家,尚错会其
意。阁下即欲令示此义,诚所谓游戏而问。阁下且放下一切闲知见,
一心念佛,念到心佛双亡之后,自可发一大笑,完全了知。未到此时,
若别人与说,亦不得而知。譬如已到含元殿,其殿中种种,悉皆备知。
若为未到者说得纵明白,依旧是茫然不知。宗家之语句,通是教人参
的。若以文义会,不但不得其益,尚且以误为悟,其罪极大。即令真
悟,尚去了生脱死,远之远矣。以彼唯仗自力,须大悟后,烦恼惑业
断得净尽无余,方可了,否则,莫由而了。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
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带业往生。阁下之根性,也只可
学愚夫愚妇之修持。若妄效曹鲁川之身分,不但了生死无分,诚恐堕
落三恶道为准程的。何以故,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因兹坏乱佛法,
疑误众生故。(书)一三七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
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
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
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
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
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
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
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
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
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
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
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
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
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
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
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
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
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书)一五三
显正辨误
◎佛、法、僧、三宝,乃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不
但志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所当依怙。即明德亲民,治国安邦者,
亦必以显示心性妙理,发明因果实事,以为转人心而辅郅治之一大助
缘也。故古之建大功,立大业,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者,多由学
佛得力而来。莫不致力于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行僧,翼一切人
民,同由住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以至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
(记)一六一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
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善根,
历劫莫闻名字,况亲承供养,受持读诵,依之修习,以迄圆证乎哉。
此一大藏所说之法,乃十法界,生、佛,凡、圣,即心所具之法。在
佛不增,在生不减。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
众生以从未悟故,反承此妙心之力,背觉合尘,迷真逐妄,起贪、瞋、
痴,造杀、盗、婬,永沦三途六道之中,了无出期。三乘圣人,虽有
悟证,未至究竟,故亦未能全得受用也。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
世间,成等正觉,随机施教,对症发药,俾其就路还家,并不另起鑪
竈。大根,则直说一乘大法,令其顿证无生。小根,则先依权渐修持,
以培入大之基,终令领受家业,绍隆佛种。一代所说,分为五时。一、
华严时,唯说界外圆顿大法,人天二乘,均非其器。二、阿含时,说
谛、缘、权、渐之法,令入化城。三、方等时,四教并谈,三根普被。
四、般若时,以般若妙智,荡除圣凡情见。五、法华、涅槃时。法华,
则开权显实,开迹显本,普授三根之记,共领本有家珍。涅槃,则扶
律谈常,作最后训。俾身、口、意、三业,与佛同净,戒、定、慧、
三学,与佛同圆。综其所说,厥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
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可专主于一门,不可偏废于余法。
如由四门而入一城,如以四时而成一岁。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
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就中律,为入道之初基,虽至圆满菩提,仍复
依止。净,为普度之法门,纵令已证等觉,犹当归心。末世众生,非
此莫度,各宗智士,急宜服膺。否则所有修持,但作未来成佛之善因,
欲即生一超直入如来地,恐不易易也。(序)一一五
◎世人未读佛经,不知佛济世度生之深谋远虑,见韩、欧、程、
朱等辟佛,便以崇正辟邪为己任,而人云亦云,肆口诬蔑。不知韩、
欧、绝未看过佛经。韩之原道,只寂灭二字,是佛法中话,其余皆老
子庄子中话。后由大颠禅师启迪,遂不谤佛。欧则唯韩是宗,其辟佛
之根据,以王政衰,而仁义之道无人提倡,故佛得乘间而入。若使知
前所述佛随顺机宜,济世度生之道,当不至以佛为中国患,而欲逐之
也。欧以是倡,学者以欧为宗师,悉以辟佛是则是效。明教大师,欲
救此弊,作辅教编,上仁宗皇帝。仁宗示韩魏公,韩持以示欧,欧惊
曰:不意僧中有此人也,黎明当一见之。次日,韩陪明教往见,畅谈
终日,自兹不复辟佛。门下士,受明教之教,多皆极力学佛矣。程、
朱、读佛大乘经,亲近禅宗善知识,会得经中全事即理,及宗门法法
头头会归自心之义,便以为大得。实未徧阅大小乘经,及亲近各宗善
知识。遂执理废事,拨无因果,谓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骗
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且谓人死,形既朽灭,神亦飘散,
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托生。由是恶者放心造业,
善者亦难自勉。(杂着)二五五
◎玄奘,生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其兄长捷法师,令其出家,
居洛阳净土寺。十五岁,因隋室丧乱,至长安。时唐室初立,尚事翦
削,无暇弘法,遂与其兄往成都求学,未几,声闻远着。武德五年,
于成都受具,思欲入京,以期闻所未闻。为兄所留,遂私遁,由三峡,
达汉阳,至相州,沿途求学弘法。后至长安,欲追法显、智严之迹,
结侣上表,往游西域,求所无经。斯时世始太平,中外尚未交通,故
诏不允许。众咸退心,师独不屈,乃于贞观三年八月私去,历一十七
年,始回中国。及至于阗,即遣使上表太宗,太宗优诏答之,且令沿
途有司,各为护卫迎送。师闻帝欲问罪辽滨,恐稽迟不遇,遂兼程而
进。由流沙,至沙州,是由甘肃而来者。帝敕有司,备仪仗相迎,忽
至京城之西漕,有司莫知所措。(以按程备仪,师兼程而进,故致有失。)
此后,日事翻译,未及卒业而寂。何得有履西域,至峨眉九老洞,值
圣真说偈授经之事乎。(序)四三
◎旷观古今出格英贤,轶群硕彦,在家则立大功,建大业,致君
泽民,仪型后世,出家则彻悟自心,深入经藏,导利人天,续佛慧命
者,皆其祖妣父母之懿德所感。否则何由生此超群拔萃,翼被一切之
贤子孙。人徒见玉林国师,道德高迈,悟证渊深。上感九重,下化四
众。佛心祖印,大法昭布人寰。生荣死哀,懿范遗留后世。而不知皆
由其祖,与其父母,敦伦尽分,利济人物,笃信佛法,自行化他中来。
按师俗姓杨,为延陵望族,代有显人。父讳芳,年踰三十,尚无子。
族人杨兴,为土豪诬陷,将致之死。其祖命其父往庭昭雪,官遂释杨
兴而笞土豪,土豪衔之。未几,邑中摘奸,上直指。土豪夤缘,窜其
祖名于籍,直指颇严酷,急逮。其叔与其父争代,其父不许,乃自去,
直指深恶代者,辄以非刑毙之。是日连毙数人,次及其父,乃大呼曰,
吾代吾父者也。直指闻之,大感动,详讯,知其诬而释之。是年四月,
即生师,乃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岁也。生时,其母缪氏,梦观音抱一
童授之而生。又其父母,常以自所受用,减刻之以买放物命。其父母
之孝友仁慈,为何如也。次年,其父皈依莲池大师,法名广馥。为师
亦求皈依,法名大潜。至师十二岁,其父将谢世,于莲池像前,求高
僧代为剃发说戒,过半月即逝。十九岁,礼磬山出家。未二年,即得
大彻,磬山颇器重之。预谕为其母剃发说戒,取法名为通光。师二十
二岁,磬山示寂报恩,师心丧侍龛,兼摄院事。次年,缁素请继席,
百废具举,宗风大振。师二十九岁,遵磬山遗命,代磬山为其母剃发
说戒,乃迎归报恩,建草堂以终养,称为大慈老人。专修净业,兼事
参究,遂得大悟。越十一年,师年四十岁,即清顺治十年,大慈老人
示寂,寿七十一。师于龛前,席地伽趺七日夜,不沾粒米。一侍者立
师侧七日夜,至足膝黄水长流,不暂去。报恩大众,见师哀毁过礼,
欲激令饮食,遂封锅闭厨。师闻,即啜粥,令开锅。师已出家,尚如
此哀毁,世间孝子,亦不过是。而令亲悟道,了脱生死,世间孝子,
其孰能之。师念父师母师之恩,思得一适宜地所,为之安葬,以报生
育启迪之深恩。于敔山得一地,迁其父棺葬之。至顺治十五年,道风
上闻,十二月,天使斋诏至,祈即晋京,师以将欲建塔葬母辞。诏书
云:待见师问道已,即送师还山葬母,决不久留。次年三月,至京见
上,上待以师礼,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至四月,辞阙南还,得虞山
藏海寺后地,为大慈老人建塔,因开法藏海,命弟子德巖绍,为住持。
是藏海法源,由大慈老人而启,为法嗣者,宜所关心。当时建筑,丰
简适宜。后以年久,复加兵荒,遂空存一塔,俱成荒邱。今退居戒公,
远体国师孝思,特为修葺,树其坊表,围以垣墙,墓碣亦加饰新,石
路砌十余丈,栽植树木,以为荫护。俾后之来者,知为得道高尼,玉
林国师母师大慈老人之塔院。由此而起景仰心,各各敦伦尽分,利济
人物,笃信佛法,自行化他,以期生福德智慧之子。穷则独善,而表
率乎一乡一邑。达则兼善,以利济乎四海九州也,是为记。又光初出
家,见南北朝山禅和,聚谈玉林国师事者,辄心鄙其人。谓此等僧人,
不唯不知佛菩萨之心相,并不知世间圣贤之心相。徒以市井无赖之知
见,妄造谣言,以诬蔑古德,罪当何极。后阅国师年谱,则彼等所说
者,一句也无。而年谱所载者,彼等一句亦未闻见。以是知流俗所说,
不足取信。所愿明理之君子,勿以彼等所说为实事,而因之藐视古德,
轻蔑佛法,则自可深植善根,大沐法泽矣。(记)一六五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其不能作佛,还作众生者,以其自无慧
力,不能觉悟,又无善知识为之开导。由是以本具佛性之妙心,作起
惑造业之根本。致令长劫轮回,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故我世尊,初
成正觉,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欲令一切众生,悉皆图报父母之恩,
特为表彰地藏菩萨往劫因救母故,广发菩提之誓愿,以作未来众生得
出苦海之舟航。全部经文,理事详明,文词显豁。圆彰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及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能
转业,业即能缚心等义。而地藏往劫救母二事,于此义意,更为真切
着明。诚可谓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俾一切迷昧众生,速得觉悟,一切孝顺儿女,有所师承。经之利益,
莫能宣说。西天东土,读此经而兴起者,何可胜数。(序)九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观汝之疑议,看得译经绝无其难,
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译人。译人若教他译经,还是同不懂外国话
的一样。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
确,或传久讹谬之智眼,方可译经。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译经场中,
许多通家。有译文者,有证义者。其预译场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
人。汝完全认做为外国人译话,正如读书人识字,圣人深奥之文,了
不知其是何意义。此种妄话,切勿再说,再说,虽令无知识者误佩服,
难免有正见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为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
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
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祈慧察是幸。(弘化四期)
一、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
文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
名佛说阿弥陀经。以日诵之经,亦名佛说阿弥陀经,故外面加一大字
以别之。又有赵宋王龙舒居士,会前二译,及第三译,并第五赵宋译,
四部、取要录之,名大阿弥陀经。当时大兴,后因莲池大师,指其有
不依经文之失,从此便无人受持者。大藏内有此经,各流通处均不流
通。有谓另有一种者,即此经也。第三译,即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现皆受持此经,即曹魏、康、(国名)僧铠译。第四,即大宝积经,第
十七无量寿如来会。此经王龙舒未见过,乃唐菩提流志译。前有元魏
僧,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将留支讹引之。第五译,名佛说大乘
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法贤译。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译经多为荣,故
分两卷,于绝不宜分处而分。今刻书本作一卷。就中,无量寿如来会,
文理俱好,而末后劝世之文未录。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
(弘化四期)
二、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
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
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
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
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
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
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
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即以善人为恶人,
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
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
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
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
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
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
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于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
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
足为训。(弘化四期)
◎心经,色不异空四句,乃大士以己所照见五蕴皆空之相示人也。
色,为五蕴之首,故先详言之。言色不异空者,以色虽有形相可见,
乃是幻妄之相。以深般若智照之,当体了不可得,有如虚空。不但色
当体了不可得,而空亦了不可得,故又云:空不异色。此恐人认世间
空为色空之相,谓空亦无有实际可得,亦如色之了不可得。良以空亦
是世间法,虽无形相,而其空洞虚豁,犹有空相。五蕴中,色蕴之空,
不是虚空之空,故随即曰:空不异色。乃是圆离空相之空,故曰:空
不异色,谓此空亦空,亦如色之了不可得,不可认为空洞虚豁之空。
又恐不了,又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谓色即是空之不可得,空即
是色之不可得。此之色空,是寂照双彰双泯,色空双即双离之色空也。
若见及此,自可亲证真如佛性。色蕴既如是,受、想、行、识之四蕴,
可以例知,故不再说,只云亦复如是。五蕴既如是,一切法亦然。故
又曰:此五蕴皆空之相,为一切诸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当体如是,不必约凡圣生佛配说。以本无有生,何由有灭,
及与垢、净、增、减乎哉。是故诸法空相之中,无色、受、想、行、
识、之五蕴,无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无色、声、香、味、
触、法、之六尘,无眼界,(眼下略去识字。)乃至无意识界之六识,
是无六凡界法。无无明,乃至无老死,是无十二因缘流转门,亦无无
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是无十二因缘还灭门,是无缘觉界法。无苦、
集、灭、道,是无声闻界法。无智,智为六度末后之一度,是无菩萨
界法。亦无得,得即菩提、涅槃、是无佛界法。有将色不异空之空,
作真空实相解者,粗看颇似顺,详审似未圆。何以故,既无五蕴、六
入、十二处、十八界之世间六凡界法。又无四谛、十二因缘、智、得、
出世间之四圣界法。一切凡圣诸法皆空,何得不空世间之空乎。由其
凡情圣见均无,故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由其无所得故,故能心无
罣碍、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也。此法,乃三世诸佛究竟成
佛之法,以诸法空相中,无此凡圣生佛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证
果,圆证此法。譬如作屋,为取其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能
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其不空,则无此作用矣。以深般若智中,
不见此种情见之相为无,切不可误会以不修为无。若以不修为无,则
破坏诸佛正法,必定永堕阿鼻地狱,宜详审思之。(书)八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
三德,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
体同,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鑛,
不得受用。如来愍彼一切众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驰求。由是
起贪、瞋、痴,造杀、盗、婬,以致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纵或有断
界内惑,出离生死,然去佛地,尚大远在。以故于初成正觉时,即为
一切凡圣,说此大法。先令了悟自心,原是佛心,故曰: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能如是信,决不至高推圣境,
自处凡愚,上孤佛化,下负己灵,故曰: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然后令于日用云为中,起慈悲心、孝顺心,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必使方寸之中,无少愧怍,三业之内,永绝瑕疵。
则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大体大用,两皆具足。其居心,则冲虚清洁,
犹长空之普含万象,而了无障碍。其行事,则正大光明,若杲日之普
照万方,而绝无拣择。由是四摄齐施,四宏普度,所谓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虚空设有尽,我愿亦无穷。能如是,则尚何有人我是非,
自私自利之心,况有破斋犯戒,及损人利己,相倾相戕之事乎哉。是
知此经,虽属出世大法,实为治世良谟,以故一切国王大臣,及出家
四众,在家四民,并诸鬼神,皆当受持也。若能受持,则如水洗器,
即复本净,如香熏衣,顿增芳馨。当此劫浊,欲为挽回,舍此一法,
其何能淑。(序)一一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
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
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
一戒不犯,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
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
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
而免大过。此皆以心未能完全与天理脗合为过,非此等人,所作所为,
尚有过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戒经中之要义。后世钝根人,
宜于此着力,则方为契理契机。(书)三七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
尚不能穷源彻底,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义,则唯期
洞明自心,彻证佛性。欲明自心而证佛性,必须以戒束身,以定息妄,
以慧断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涅槃矣。(序)五0
◎按百丈禅师,生于唐玄宗九年,寿九十五岁,至宪宗元和九年
正月归寂。所着清规,首章即祝厘,次章即报恩,又次章即报本。此
种极严重之佛事,若无佛殿,向何处举行乎。自百丈寂后,历二百余
年,至宋真宗景德元年,杨亿为清规作序,有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
表佛祖亲嘱受,当代为尊也。窃疑,乃前立佛殿,后树法堂,正合佛
祖亲嘱受之意。而近千年来,无人改正。今弘储禅师,亦据此为论断,
不禁痛心疾首。禅寺无佛殿,将绝无佛耶。抑傍边小屋供佛耶。奉旨
祝厘于偏傍小屋,不唯轻佛,其轻君也大矣。以此一事,知此不字唯
字,乃前字后字之讹。扬州所刻清规证义,已令改正。今避难寓灵岩,
见所录储公所作宝王殿记,深恐以讹传讹,将人天师表之百丈,竟以
魔外之行为诬之。因略为辩论,以期后之来哲,各各尊佛尊祖,以维
持法道于无既也。知我罪我,所不计焉。(弘化四期)
◎舍利未至原处,更为神变无方矣。此殆佛菩萨,欲令汝与一切
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耳。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绝不
用)此云身骨,亦云灵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
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
三颗舍利于木中,三颗系三处得。又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视之,
得舍利者。又有念佛,口中得舍利者。有高僧洗浴,令其徒揩背,听
铮然有物落下,视之,乃得舍利者。雪巖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
舍利。宋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日,大风旋吹,烟至四十里外。烟所
到处,屋上、树上、草上,均有舍利,收之有四石多。外道不知舍利
乃戒定慧力所致,谓为精气神之所炼成者。此系窃佛教之名,而绝不
知佛教之义,便妄造谣言也。多分属迁化而得。如刻板,绣经,及念
佛口中得者,并汝灯花上得者,乃因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
者。又佛舍利,更为神变无方。如隋文帝未作皇帝时,一梵僧赠舍利
数粒。及登极后视之,则有许多粒。(数百)因修五十多座宝塔。阿育
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观,人各异见。或一人一时,有大小高下转变,
及颜色转变,及不转变之不同。是不可以凡情测度者,世人以凡情测
佛法,故只得其损,不受其益也。(弘化一三期)
◎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
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
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
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
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
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
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
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
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
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
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
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
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
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书)
二六0
◎何君之人,盖英气重,而未闻儒释圣人修己治心之法,故致受
此境遇,其情景,与俞净意公大同。然俞犹未深知净土法门。何若肯
作已死复生想,将从前之英气,改作谦仰自歉,则后来之造诣,当比
俞公高超多矣。彼初以僧多败类,不肯皈依,今以光亦败类之僧,尚
欲皈依,实不知僧为何如人。光比喫肉喝酒之僧稍好点,而观音、势
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及未证法身,已断三界内之惑业之权位菩
萨,及证缘觉果,证阿罗汉果之二乘圣人,皆属僧。若光者,去阿罗
汉之僧,奚啻天地悬隔,何况缘觉,及未证法身之权位菩萨,又何况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之僧乎。彼只知人间喫肉喝酒之僧,即人间
谨守清规之僧,(以不注意故,亦作下劣不堪想。)亦未闻见,况其他
各大圣人之僧乎。(书)二二六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
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断惑证
真,岂易言哉。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亦非人人可以如是。况密
宗,每以神通吸动人。师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
望神通之心,真切至极,则其危险,有不可胜言者。祈勿以彼之神通
为事,则幸甚。宗门言句,意在言外,故须屏弃一切,专精参究。若
只读得禅书几种,便学着弄机锋,则其罪极重。譬如军中口号,非营
外人所得知。若只顺字面解机锋,则如营外人妄意营中口号为某,便
自混入,能不送命于当下乎。(弘化六期)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
众德,一法若缺,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
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
迨其一睹明星,豁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
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
则得现前。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
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
回向、十地、等觉,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
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佛道。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
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怜悯。(序)一三一
◎四谛者,苦、集、灭、道、是。此四法,皆是审实不虚,故名
为谛,谛,即审实之义。故又有以理为谛者,谓其真实不虚之理也。
苦,即指吾人所得之色身,并所住之国土,无不是苦。集者,聚集也。
谓由不了真空,于诸境界,起贪瞋痴也。灭者,灭除烦恼,得证不生
不灭之理性也。道者,能通之义,谓修戒定慧道,即可断贪瞋痴之集,
证不生不灭之理性,以出离此苦世界,与脱离此苦报身也。此四,皆
先果后因以说。集是苦因,苦是集果。道是灭因,灭是道果。作此说
者,令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也。(弘化五期)
◎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
愿,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
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佛怨矣。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
敦笃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
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傥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
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目今时局,危险万分。战
事若发,全国无一安乐处所。即兵不到之处,土匪之祸,比兵更烈。
当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除此之
外,别无良法。小灾,当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
当承佛力,或生西方,或生善道。切不可谓,既不能免死,则念佛便
为无益。不知人之受生为人,皆由前世所作罪福因缘,而为生富贵贫
贱之张本。念佛之人,有信愿,当可往生。即无信愿,亦不至堕落恶
道。何可不念,以自误误人乎哉。凡事必须善虑,不可任意而为。即
如布施一举,颇为善事。而不知惭愧者,反成障碍,固当以拒而不纳
为事。纵有来者,但小小相与,彼自不来矣。亦不必动气发粗,但以
不理为最上之策。(书)二三四
◎三圣像前,可不必塑释迦佛像。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等,遇卧息、
大小便时,须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
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室内既有经像,当格外敬重。寒山、拾得,
乃文殊、普贤、之所现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则可矣。荤素
不洁之菜馆,喫素人,当永断此种饮食交际。彼若或请,直以不清洁
辞之,亦免既受人请,亦不能不请人之冤枉糜费。彼以无理之礼请,
不去,有何对不起。(书)二三五
◎当此时期,只好认真修持,不宜泛泛然研究,以死生存亡就在
眼前。若只泛泛然研究,在种善根边则有,在了生死边则无矣。念佛
之外,兼念观音圣号,以期息战免难。必须如救头然之诚,方有感格。
纵国运不能即转,而自己决可蒙三宝加被,履险如夷也。(书)二一六
◎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
诚敬,则不为说法。今世道陵夷,不能全依此行。故光于问法之函,
任彼如何,亦为彼答。若太傲慢,亦当指斥其过,以不负彼之来意。
唯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决不敢允许。以此允许,即是自轻佛
法,亦令彼轻佛法。以彼或是不知礼仪,或是我慢自大。自大之人,
何可与语。不知礼仪,必使即知。非求人恭敬,乃正不敢轻法与轻人
也。不如此维持,则佛法便不能流通矣。唯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
唯大菩萨,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之益。凡夫行之,
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
为礼拜,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有以杖木瓦石打
之者,则避走远住,作礼赞叹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恐汝不知此义,妄生疑议,故为略说。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章程。
住持法道之大菩萨,亦当依凡僧之章程。如济颠之师,乃出格高人,
仍是绳趋尺步。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
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
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正信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
何不学喫死者以吐活的乎。何不学喝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
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
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
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书)二二0
◎唐闸居士林,很认真。去年一林员颇聪明,讲一次地藏经,从
此一般不知念佛法门,是凡夫仗佛力现生了生死之法门,遂多半不念
佛,而专以听经为事矣。林长请光与讲经者说。因示之曰:佛法如大
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
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
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
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
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
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遂仍
依常规,不于一林作二派之行持矣。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以众集念佛,不将法门之所以,与修持之方法利益,为众演说。则不
知宗旨,便祇得一人天福报,深负佛恩。缁素均可,非专指居士,此
系方便演说,不宜以讲经之例为准则。若请专讲一七,初次当顶礼和
尚,或林长、社长、及林众,普同一拜。以后即于法座前,礼佛三拜,
即陞座讲。或节讲经文,或泛说念佛法则,与其居心行事之心行,须
与佛合。说毕,略表抱歉,祈诸位海涵,即下座,礼佛三拜即已。法
座上须供佛像。现各物贵极,但烧一枝香,不须蜡烛、檀香。上座后,
不许有礼拜者,以免两难为情。若偶然请讲演一次,即礼佛三拜,升
座演说,毕,下座礼佛三拜即已。开头并不要念经、唱偈。此系演说
派,若直以讲法为例,则成僭分。(今时当末法,在家居士,作与同道
演说研究,固无不可。若必照讲经仪式,乃出家法师之事,居士行之,
即为僭越。)立演说,也不合宜,殊失重法之意。(书)二七七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
之事,居士何可开此一端。以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以大家不知净土
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为彼说其信、愿、行,令无知识有智慧
者,各注重于此。何可祇图扩张门庭,不计行人契机。唐,道绰禅师,
一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徧。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
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徧。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会众于净
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八九。彼泛讲经之
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
之法门。而为不识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
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
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说其所以。如彼不听,当云:我非讲经之人,
请专以讲经为事者讲之。(书)二七七
◎一生补处,乃破无明证法性者之通称,何可以生人间之次数为
解。此等菩萨,深证无生,于一念顷,亦可徧界示生。虽数数示生,
实无生相可得,故所谓无生。若唯以不生为无生,何异小乘灰身泯智
之行相乎。变易生死,实非生死。以虽了生死,尚有无明惑未能顿尽,
故数数断惑,频频证真。约所断义名为死,约所证义名为生。补处佛
位,与升补佛处,义无有二。汝盖即以成佛者为升补。然佛之成佛,
各有机缘,何可死执。但能破无明证法性,或即成佛,或久经长劫方
成佛,均观其机缘何如耳。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并
一生补处,亦在其中。为显其深位者多,故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不宜死执教理,以论极乐诸上善人也,何可以上句为结束三不退。第
三念不退,即圆教初住至等觉之人,不宜以界限分三不退于一生补处
之外。宜审玩皆字,其中字,则自不能妄分矣。阿弥陀经,所说简略。
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
之不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
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
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
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净土横超,有圆证者,有
未能即圆证者。然虽未能圆证,其已了生死,更无轮回生死之事,亦
于此一生得预补处,得成菩提。校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圆证者,则天渊
悬殊矣,故亦可名圆证也。汝谓,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
盖有迟速之异,固无不一生即证者,观观经九品往生之文,可以知矣。
余宗下之文,殊失意义。断尽见思,出同居,而入方便。断尽尘沙,
兼破一分无明,则出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出实报,而证寂光。
此种乃约所证之浅深,所得之粗妙而言,详看弥陀要解论四土处,自
知。又文钞曾言,实报、与寂光,原是一土。约理性,则名寂光,约
果报,则名实报。寂光无相,实报具佛刹微尘数庄严胜相。破一分无
明,分证实报,亦分证寂光。无明破尽,则为究竟实报,究竟寂光。
讲家取其易晓,以分证者归实报,究竟者归寂光。须知实报、寂光,
皆有分证,皆有究竟也。汝欲显圆理,于净土圆证四土之义,例此土
圆出之义,则成语病。断见思已,出同居。断尘沙,破无明已,不应
又带同居。况断尽无明,又用出同居、方便、二土乎。不知彼以凡夫
得预补处,故于同居圆见上三土。此已证入深位,何又谓出同居、方
便、等乎。(书)二四三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者,善财南参时,
弥勒所住之屋宇也。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
夫、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求下化,胜妙
功德所感之报境也。善财既参德生、有德、二善知识已,又令往南方
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请教弥勒菩萨。彼菩萨,
必能为汝说究竟契理契机妙法,令汝得大利益。于是善财极力对治烦
恼习气,极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卢遮那大楼阁前,五体投地,
愿见弥勒,说偈赞叹。乃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顶礼,弥勒为同来大
众,赞叹善财,为真佛子,真法器。又为善财说菩提心种种功德,以
培成佛之基。令入大楼阁中,周徧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
成就无量功德。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
指出声,其门即开,令善财入,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
于虚空。地及宫殿,一切供具,皆以无量众宝而共合成。又见其中,
有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
乱。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尔时善财普申礼敬,
纔始稽首,自见其身,徧在一切诸楼阁中,普礼一切诸佛法僧,具见
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所谓或见弥勒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亲
何知识,所证何三昧。以至亲证法身,于十方法界,经佛刹微尘数劫,
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圆见。并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从初
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圆见。善财在楼阁
中,上求下化,经佛刹微尘数劫,精勤修持种种妙行,而不疲倦,一
心直趣无上菩提。时弥勒菩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
善财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
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是知此大楼阁,即法界藏。凡法界中所有
诸微妙事,此楼阁中,无不圆见。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非弥勒神通道力,善财竭诚尽敬,何克
臻此。近世诸方,无不以弥勒像,供于前殿。不称弥勒殿,乃名天王
殿,直是以弥勒为天王之寄客,甚失尊敬之义。灵巖修前殿,因与监
院妙真大师,说其所以。又节录华严经善财参弥勒章,以示弥勒德超
十地,道证等觉,慈济众生,非佛莫知,因名其殿为弥勒楼阁。以期
后之入者,皆同善财,或于现生,或于来世,各得亲证楼阁中道,以
慰弥勒时时示时人之大慈悲心。又诸方所供之弥勒像,乃唐弥勒示现
之布袋和尚像。今既知是弥勒示现,固宜供微妙庄严之本像。以现处
兜率天,故戴五佛冠为标识。略叙缘起,以告来哲,知我罪我,所不
记也。(记)一七六
◎座下发菩提心,备十八种物,欲行头陀行,实为行所难行。然
光窃不以为然。以时局危险,各处灾荒,冒难游行,梵网不许。是宜
觅一真实办道之处,死心蹋地,修持净业,校比日日游行,奔跋劳碌,
为有益也。吾国风俗,不比佛在世时。因时制宜,方为通人。如或决
定不肯改所定章,光亦不强,然以后不得再来一字,来决不复。子行
子道,吾守吾志。况光旦夕将死,又何敢干涉他人之事。(弘化六期)
◎大悲咒之像,何不知其为伪。以咒之义理无量,何可以一像为
准。此咒乃无量劫前,千光王静住佛所说,何得将释迦佛弟子阿难,
及释迦佛去世后之马鸣、龙树、亦说之。四明法智大师大悲忏仪,人
不理会,每每以像为事。足见后世之僧,多属不明教理也。(弘化六期)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
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
之以用耳。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
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僭越。与其
僭越,固不如不搭之为愈也。若欲搭者,须于正礼拜时搭之,不可常
搭,混乱仪规。具,本名坐具,坐时所用。吾国向来作礼拜用,随众
则不能不用,自行则用否随意。僧尚如是,况居士乎。(书)一四四
◎近来政府,每有明令,于中国佛教总会,令其诫饬僧伽,各守
清规。须知僧为人天师范,政府教饬,已失僧体。若犹梦梦,则后来
之驱僧夺产,恐难苟免。(杂着)二二六
◎世人欲修净业,苦无知法之人,卒归于炼丹运气,以求长生,
及成大罗神仙之各种外道。剽窃佛经语句,以证己道为得佛法之真传。
如愚人以鱼目为真珠,诚可怜愍。然佛法宏旷,不与人争。果能力修
正法,彼等自有闻风兴起,改邪归正,惠然肯来之一日。(序)九八
◎庄子云: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者,拘于墟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儒、道、耶、回、
皆世间人天乘教。唯佛包摄各教,而为出世间,了生脱死,识心达本,
究竟成佛之大教。儒教最易化,故佛法入中国,二千年来,通人达士,
依佛法修持者,不知凡几。而道数,则每每偷窃佛经之文,改头换面,
伪造道经,且多毁谤佛法。耶、回、二教徒之团结力甚大,不易转化。
然今则西洋各国,亦大有人研究佛学,建立佛教庙宇矣。(弘化八期)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种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
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外道皆仗幻术以欺世欺人,
一班有眼无珠者,见其神通广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知道理之人,
当远之不暇,尚欣羡而怀疑欲皈依乎。此即楞严经,想阴十魔之流类。
乡愚以能见神见鬼为希奇,而不知其为彼之邪术以惑人也。汝于彼魔
子,尚欲问其前生,则汝已被彼吸动。黄冠云者,亦魔妄说耳。汝既
由黄冠中来,何以从初即不喜彼修炼之事。汝须知妖魔鬼怪,都有神
通。(是妖通非真神通。)愚人见其有神通,遂谓是菩萨,则入彼魔羂
网中矣。既是真有神通,何以从之学者,发如此之狂。而况彼之所说,
与所立之名词,通非佛法中所有者。彼谓彼是真佛法,乃一切外道公
共之骗人根据,说此话,即可知其是魔。佛所说法门无量,法法皆真,
善知识,随己所知所得者提倡,只云逗机与否。若曰:我之法真,别
的通皆非真,其人不问而知其为魔。汝实心中无主,幸彼等现出败相,
尚心疑不决。使彼学者不出败相,汝能不拜彼为师,而欲得彼之神通
妙道乎。某师既学圆融,令人喫肉打佛,便为圆融。即令人喫己肉打
己,亦是魔力发现,况彼杀了也不肯说此(喫己肉,打己。)话乎。
须知传扬佛法之人,必须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彼见
志公、济颠,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58:44
|
只看該作者
皆有喫肉之事。然志公、济颠,并未膺宏扬佛法之职,
不过遇境逢缘,特为指示佛法之不思议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职者,
万万不可学也。而且彼喫了死的,会吐活的。某等喫了死的,连原样
的一片一块也吐不出,好妄学,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
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书)八
五
◎今之外道,徧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窃取佛
法之名,而不知其义,遂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认做了生脱死之法。
且彼等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谣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复合一处,为得道。实则完全是识神用事,心性真如实际
之理体,绝未梦见。尚自诩云:六祖乱传法,法归在家人,僧家无有
法。此语不但说之于口,而且笔之于书。以假毁真,以邪为正,无知
无识之人,遂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徧传于世者,得力有二种法。一
则秘传,谓一得明师真传,不修即成。故神其说曰:老鼠听见,老鼠
都会成,雀子听见,雀子都会成。故其传道时,必须在密室中,小声
气说,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盗听者。二则严示禁令,虽父子夫妇
之亲,均不与说,说之必受天谴。故于未传道前,先令发咒,后若反
道,则受如何之惨报。发咒以后方传道,此后纵有知其非者,以其惧
咒神,宁死也不敢出此道外而学佛法。假使外道去秘传而公开,普令
大家同闻,亦不令人发咒,则举世之人,有几个肯入彼道者乎。彼固
无道,窃取佛法了生死之名,而实行炼丹运气保身之事,纵令心行清
洁,亦不过成仙而已。仙之地位,去天尚远,况佛法中之声闻、缘觉、
菩萨乎。(书)一六七
◎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某某魔子,依从前
魔子之解,更张大之。欲令一切瞎眼汉,谓彼大悟,故作此魔说。明
眼人见之,知其着魔,丧心病狂,不依佛经所说,妄以魔语增广。汝
何不知阿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
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
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此是释
迦佛所说。某某魔子不依,而依从前魔子所说,岂非魔王眷属,实为
谤法。若以送人,来生不堕地狱,也当瞎眼。汝若不燬灭此书,亦当
瞎眼。今为略解,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通是梵语。南无、亦有作曩摩
者,经中通作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此二字、乃直云恭敬
归依之意。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
明,悉皆无量。某某魔子,不依佛、菩萨、祖师所说,反依魔子所说。
其人尚不足为正人君子,况可谓为善知识乎。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
沙,只可自知,不可与彼相辩。何以故,以彼欲藉此以得名闻利养,
不但不肯依从,或反增彼魔力。轻则肆口谤毁,重则或招暗祸,不可
不知。觉策表,尚是劝人念佛,其诗亦无深妙之发挥。与其看他的诗,
何若看中峯国师、楚石大师、省庵法师等之诗乎。(弘化七期)
◎彼之炼丹运气之法,用之好,则血脉周流,身体强健。用之不
如法,则气滞不通,其害非小。有许多人,入同善社坐功,以致成痴
獃、瘫痪,身体麻木者。皆由其法不善,以冀养身者,反以害身,可
不哀哉。详察阁下之病,由于一向好胜,故每每因气受病,此其一。
又以天性聪明,故带聪明人习气,致于女色,不加撙节。再加以忿怒
之火,不时而起。譬如双斧伐孤树,已危险之极。又用同善社不良善
之坐法,则又为痛病之助缘,以致种种现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
清心寡欲,摄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一
切失眠、鼻梁颤动等,当皆逐渐消灭矣。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緜緜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婬欲、好胜、
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
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
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书)一六六
◎众生业重障深,凡佛、菩萨、善知识、所说之法,多不信奉。
凡邪魔外道所说之法,则如蝇逐臭,蚁聚乌合,而相追逐。究其结果,
能得人天小福报,斯为万幸。多有以邪道为佛法,斥佛法为邪道者,
则纵令不于现生遭国法,其死后之永堕地狱,乃万无一失也,可不哀
哉。(书)七四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
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为护身符。而不知已着于一切皆空,一切不着,
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着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
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
切不着,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着与否。吾人当
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书)一一
六
◎若不自量,来江浙徧访高人,或竟将此信心被高人打破。则禅
既无望,净又不信,前途茫茫,将趣何所。今之欲亲近善知识者,须
先知禅净之所以。否则,十有八九,由善知识破坏净土善根,尚自嚣
嚣得意,谓得正法,良可痛叹。(书)一五一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
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
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
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涂鬼,必
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误大事,遂谓佛法所误,则此种提倡,即伏灭
法之机。汝以为失利益,而问有罪无罪,是知汝完全不知佛法真义,
可叹孰甚。(书)一一九
◎明末,苏州有扶乩者,其门徒有七八人。一日,扶乩说佛法,
劝人念佛求生西方。与前之所说,绝不相同。此后又来二十多次。末
后乃说,扶乩,乃鬼神作用,吾乃某人,此后不复再来,汝等不得再
扶乩。此事载西方确指中。民国初年,香港有扶乩者,言其仙为黄赤
松大仙,看病极灵。有绝无生理之人,求彼仙示一方,其药,亦随便
说一种不关紧要之东西,即可全瘉。黄筱伟羡之,去学,得其法而扶,
其乩不动。别人问之,令念金刚经若干徧再扶。依之行,遂亦甚灵。
因常开示念佛法门,伟等即欲建念佛道场,云:尚须三年后办。三年
后,彼等四五人来上海请经书,次年来皈依,遂立哆哆佛学社,以念
佛章程寄来。念佛后,观音、势至后,加一哆哆婆娑诃菩萨。光问,
何得加此名号。彼遂叙其来历,谓前所云黄赤松大仙,后教修净土法
门,至末后显本,谓是哆哆婆娑诃菩萨,且诫其永不许扶乩。此二事,
因一弟子辑净土法语,名净土辑要,光令将前二事附之于后。今为汝
寄三本,阅之,可以自知。(哆哆婆娑诃菩萨,光令另为立一殿供养,
不可加入念佛仪规中,免致起人闲议。)(书)一二0
◎某某外道,所伪造之书,吾人只好任彼所为,各行各道。若与
彼盲无目者辨别黑白,彼何能自知其非,反惹彼生谤讟耳。譬如狗子
喫屎,彼自谓香美。若与彼说是臭恶,彼决不肯信,反谓说者不知好
恶。当今之世,大家完全在黑暗中,越学问大,越糊涂。往者,程子、
朱子之学问人品,可谓很大很高,而且极力破斥因果轮回,谓为佛借
此以骗愚夫愚妇耳。此种话,即是提倡破坏孝、弟、忠、信、礼、义、
廉、耻者之大根据。知此,益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矣。今之有学问
者,又何足道。(书)一四九
◎乡俗无知,只欲死后不受罪,有钱用。致有不明教理之俗僧,
伪造寿生经,投其所好。遂至本彼贪财,及唯求自利之劣心,不惜多
金,以还寿生钱。又复寄库,以期其死后受用。不知受生,乃随善恶
业,岂向曹官借钱以买生乎。在生若肯修善,死后自有受用。若不修
善,虽子孙为彼焚化之衣服钱财,亦不得受用,被强有力者抢夺而去,
此且约平常不念佛人说。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临终
自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何可不求生西方,
唯愿死后做鬼乎。真是不知自重,要讨下作事做,要永在生死苦海,
不愿出离,其愚何其如此之极。又女人家,每疑生产有罪。而无知劣
僧,遂伪造血盆经、血湖忏。女人闻此,喜出望外,箇箇人都要念血
盆经、拜血湖忏、破血湖。直是以小儿戏,为灭罪脱苦之据,可叹孰
甚。女人之罪,在于不孝父母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仆使,不
以善道教儿女,及不时洗濯,致有冲犯。当以至诚恭敬念佛,以期消
灭往业,洗心涤虑,不作后愆。以娑婆动多罪愆,决志往生西方,方
为正理。何可不在自心忏罪过,专靠伪经忏灭罪过乎。既信佛能度苦,
何不念佛所说之大乘经,如金刚经、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
及法华经、楞严经等,以期灭罪增福乎。焰口,乃济孤要法,反不相
信。而群以破血湖、破地狱、为必不可不作之佛事。自己不得真利益,
反令知世理而不知佛法之人,谓此即是佛法。因兹生出种种谤法之胡
说巴道,尚自以为是,一班瞎子,反奉为圭臬。如古文中,刘伯温,
书刘禹畴行孝传后一篇文,可知伪造血盆经者,罪大弥天矣。(书)七
三
◎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沈,欲了生死出轮回者,当凛凛于此事,
庶有希望。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
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
者,无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腾空远游,何
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喫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
学密宗者,多开荤喫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喫了就度脱了,则成魔
说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喫素,可知平常喫肉,固非正义。密宗提
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
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粱也。
十七年,有某某在上海提倡密宗,一百日成佛,上海有信心者,咸依
之学。十八年夏,有艳其名,欲借此求利者,请至北平,四十八日成
佛,比在上海快一半。至十九年,北平、天津、上海、皆不能容,回
家还俗,可叹之至。(弘化一一期)
◎佛经重在受持,未闻令其焚化。即谓焚之有益孤魂,及所荐亡
人,尚属功过不相掩,况无益乎。何以言之。凡焚经者,多多皆焚于
焚锡箔之器中,其灰仍同锡箔灰卖之。彼收买之人,将纸灰颺去,唯
留锡灰,则经灰能不归于垃圾中乎。有谁肯费事,特设一器,下以锡
箔垫底,中置其经,上又加诸锡箔。焚锡箔,而经随以焚,其上有锡
箔,经灰不至飞颺于外。待其化尽冷透,将此灰,用新布袋装之,内
加净沙,或净石,缝其袋口。若有亲友极可靠人过海,或过大江,至
极深处沈之,则无亵经之过。若照平常烧锡箔中,又卖其纸灰,吾恐
其过有无量,功无几何。凡诸佛事,均以诚敬,方有感通。彼焚经者,
只知焚耳,何尝虑及乎此。诸大乘经,皆悉称赞书写、受持、读诵、
之功德,未闻称赞焚化之有功德也。使真有功德,此风犹不可长。以
无知之人,或至误会,则以焚经为事,不复注重受持也。金刚经既可
焚,何大乘经不可以焚。无知之富人,必至造焚经之业于无穷也。此
事不慧完全不赞成,虽闻人言有大感应,亦不出一语以赞扬,恐其流
弊无穷也。世每以往生咒写作圆形,刻而印之,名之曰往生钱,多有
焚之以济孤魂者。光绪十六年,光在北京龙泉寺,于清晨至三门外,
见其夜间放焰口,所烧之纸,及锡箔灰中,有二寸厚一叠往生钱,只
烧了半边。傥非我见,则用人打扫,恐一同扫于垃圾中矣。是知烧此
种咒之过,无处不有也。有僧放蒙山,用黄表纸,及钱纸,内夹一往
生钱,折作一头大一头小形,待出生时燃之。至近手,则丢于地,其
中每每有字未烧完者。即烧完,而其灰则完全落于地下,岂能无过。(书)
二0四
◎现今世运改革,一班无知之人,于此时间,妄倡毁灭佛法之说,
殊属危险。所仗以不即灭亡者,以阁下与诸大居士多方维持之力也。
否则如来慧命,从此永断。芸芸众生,了无出苦之望矣,险极险极。
昨南京妙莲和尚寄来一字,系民国元年,孙大总统,复佛教会各居士
书。此书载于佛学丛报第一册,不知阁下与诸大居士曾看见否。其云
三月,恐不的确,当询有存佛学丛报者一考实之。似宜登各大报,以
令妄倡妄为者,知孙大总统有此宏护佛教之事也。若登报者,宜云:
孙大总统保护佛教之公函。下用小字注云:出佛学丛报第一册,或云:
由江苏佛教分会钞寄,祈为裁度。(弘化一一期)
◎现今佛教戹运已至,直至无可如何。一班梦梦之大和尚,祇知
贪名利,喜眷属,不讲真修实践。祇顾滥收徒弟,滥传戒,滥挂海单。
徒藉此以张大自己道气之声势,以致有今日之现象。汝弟有信来,言
及乐清现象,汝邑亦复岌岌可危。若不理,则似乎护法职分有失。若
理,则直无办法。固宜相宜审势,可行则行,如不可行,行亦无益。
所可恶者,第一是宏法之人,第二是混饭之人,预先酿成此祸。及至
祸到头,尚不知改悔,祇知求人,不知求佛求己,亦可哀也。以故光
抱定不立徒众主义,以深厌此等行为,不欲助彼波浪,以同趋于败坏
也。闻南京已实行娶妻,北京已实行夺产。彼夺产者,尚不禁人修持,
其所以如此者,盖以借兴学之名义,以期饱私囊耳。因果不明,人道
不知,唯以弱肉强食为志事。而加以僧无实德,遂致成此恶果也,哀
哉。(书)二四六
◎唯有极力修持,求三宝加被,则为上策。四五十年前,天津大
悲院,完全围于兵营中。狐仙作祟,营官不能住,请大悲院老和尚来,
则平静无事。营官很尊重,大悲院扫院地各事,皆营兵日日为之。夜
间外面放焰口回,喊营门即开。又有搭船,夜间来挂搭,亦无所禁。
木渎有兵一千,均住于民家。闻近来之兵,尚驯良,不横暴。当此之
时,一则以修持求三宝加被,一则以修持令主兵敬信。苏州西门外,
灵巖寺下院,亦住兵四五十,尚善良,不在院内烧荤菜,此亦很难得
之事。祈与头陀僧说,以后祇求三宝,切勿求人。求人不但无益,反
招自己无道德之辱耳。(书)二四七
◎今人每每求诸名人,为己父母,及为己作诸传记,以期留身后
之名耳,光颇以此为耻。不但光自己不求人作,即光父母,亦不自作,
况求人乎。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极
淡极。每见求人撰文者,心辄痛息。以故常曰:世间人多多都是好名
而恶实。光岂恶名哉,以无实之名,实为大辱,故不愿有此空名也。(书)
八三
◎古人有若无、实若虚之涵养,何可竟忘,而反事虚张声势耶。
以后切勿如此。光尚未至县,(陕西郃阳)何由入泮。不入泮与入泮,
总无二样。然一真一妄,徒令人惭惶无地,又何益乎。光不久人世,
一旦死去,万不可如此妄传,致人疑诮。光于父母师长,不作一字之
记载者,恐陷入今人妄誉之漩涡,而招人异议也。但期不辱其亲,即
为荣亲之事。况学佛之人,岂可同市井小儿,备祈有名位者颂赞,以
为荣幸乎。(书)二一二
◎仆婢多不知好歹,在大家人家做事,不知爱惜米谷什物,其折
福折寿事,日不知有几多次。近闻曹崧乔云:一仙人附人体看病,一
大家之老妈,稍似半身不遂,亦去求看。未至前,仙人云:汝勿来,
汝遭践主人米饭食物太多,不久当全身疯瘫而死。此话当与汝贞、昭
峨、二女子说,令其爱惜主人东西,培植自己福寿,亦可以此功德,
回向往生。(书)一九六
◎法雨寺一饭头师,虽一二百人之饭,亦连汤干。此人当了数年,
所省柴火,日有一二担,且多出饭,饭还养人。后一饭头,每顿须撇
几桶汤,梢水桶满,则倒之阴沟。库房、客堂、执事不过问。可知此
饭头,一年遭践常住柴火米汁,其罪大矣。祈以此义,与一切人说,
亦爱惜柴火五谷之一件大事也。(书)二一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
则固非不尽人事也。吾乡一居士无子,多方祈祷均不应,遂娶一妾。
而妻妾不和,颇生闲气,又不生。一友为计划,拟于远乡娶一妾,不
来家中,每年其友来往一二次,以期生子。有以此事告光者,光闻之。
不胜慨叹。近来人心坏极,男女自由恋爱,几成公开。以一少年女子,
独居于数百里外,此女不生外事,即是大贤,恐百千人中,也难有几
箇。况此一女,乃自成一家,尚须用人,其费用颇可观。幸而生子,
好讥议者,必有暗昧之污蔑。不幸而又不生,则此女一生孤寂,其夫
一生供给,真成自投牢狱,为女作奴,可不哀哉。此种计划,总因为
名而起,以为无子乃系无德,有子则人便不以为无德也。名之累人,
一至于此。我但尽我之分,一切不计,方为乐天知命。命本无子,积
德以求,求而不得,有何所憾。今之打倒父子夫妇之伦,以自由爱恋,
男女裸而抱之跳舞者,非其父母所生之儿女乎。此种儿女,还是无有
为好。光兄弟三人,光最小,二兄皆无子,其门遂绝。光闻之,不胜
欣慰,以其以后不会有造恶业辱祖先之子孙故也。此种事,岂但吾乡
有之,或有与吾乡抱同情之感者,亦可以稍解其忧闷也。而况修行之
人,不愿血脉相续。庞居士,男不婚,女不嫁。彭二林,一生宏法修
净业,其妻生二女,无子,亦不娶妾,亦不令姪子承继。以彼志在往
生西方,不愿续由婬欲而生之子孙也。吾人纵不敢高攀于庞、彭二林
之芳规,可以自守。又何必设此种极危险之计划,而必欲得之也。或
曰:汝如此说,过于不近人情,忍令祖先坟墓,无人拜扫奉祀耶。则
曰:与其娶妾,而被人讥以暗昧,则何如到育婴堂,抱一箇庞厚福态
的为子,为两全其美。彼无人养,我养之为子,即救彼之命。亦可代
我奉事先人,亦令彼之先人,不至痛其子孙之填沟壑也。此义举也,
人以为螟蛉,螟蛉有何愧哉。(书)七九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
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
悟,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不大可哀哉。如
来愍之,于其生时,令修净行,期其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复本具
之佛性。于其死后,焚化尸体,为示六尘无体,五蕴皆空,亲证常住
之妙心耳。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餧鱼鳖也。二、
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
吾国皆主土埋,然沧桑互变,地路屡更,掘墓暴骨,极为惨伤。四、
施林,置之林间,俾鸟兽食也。今外蒙古,置之旷野,以饲鸟兽。自
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
法重神识,唯恐耽着身躯,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
耽着。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身。(记)一七一
◎令严在生,既信佛法,现在丧葬,理宜顺其素志,概勿用荤。
凡祭神、供灵、待客、均用素,此比放生若干功德更大。若不用素,
则毕此丧葬,所杀物命,为数甚多。忍令吾亲,因我等行孝,而与此
无数之生命,结此杀业乎。民国十三年,周玉山先生死,(曾作两江总
督。)其子缉之,与光相识,寄一讣文,光令勿用荤。以彼官职声望
甚大,若用荤,则不免为荣亲而反成累亲矣。光信到,缉之不作主,
令办事者议之。办事者,皆贪口腹之人,俱不赞成用素。天津开吊,
坐四千多桌。次年搬灵回皖,到南京开吊,到芜湖又开吊,到家又开
吊。大孙子,在扬州开吊。只此五次开吊,所杀生命,不计其数。葬
讫回津,有扶乩者,玉山先生临坛,痛恨其家之用荤,谓将彼在生做
官的功德,消灭了尚不够。缉之大悔无及,欲在天津开一大丛林以补
过。(书)二00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
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
每多寿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又欲得吉宅
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设法以令苦更深远也。汝但存好心、
说好话、行好事。一心念佛,展转劝人。依一函徧复为之劝化,当可
业障潜消,善根增长。光为汝忏,何若汝自己竭诚尽敬以自忏之为愈
乎(书)一五七
◎至于死后,切勿瞎张罗,开吊会亲友。即至亲厚友来,必须用
素,永断酒肉。丧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万不可用酒肉。丧中不用
酒肉,儒家古礼如是,不独佛教为然。皇太子居丧,偷着喫酒,史官
必书其事,以传后世。现在礼废,居丧作乐、杀生,当做体面,汝等
切勿学此极恶之派。又将亡人行状印出,请名人题赞,徧送亲友,此
事亦极无礼。将亲之像,印于其上,人一收到,看过便丢于废纸中,
不知如何亵渎。汝等必欲荣亲,当念念省察自己居心动念行事,不敢
有一念对不住佛、菩萨、天地、鬼神。果能终身如是,方为大孝尊亲。
否则所行不善,人必谓汝父损德,故有此不肖之子,所以人不可不自
重也。(弘化一三期)
◎世人不在心上求福田,而在外境上求福田,每每丧天良以谋人
之吉宅吉地,弄至家败人亡,子孙灭绝者,皆堪舆师所惑而致也。若
堪舆师知祸福皆由心造,亦由心转,则便为有益于世之风鉴矣。又堪
舆家,人各异见,凡古人今人所看者,彼必不全见许,以显彼知见高
超。实则多半是小人之用心,欲借此以欺世盗名耳。试看堪舆之家,
谁大发达,彼能为人谋,何不为己谋乎。(书)一五七
◎城隍,乃世之聪明正直者所为。依佛法论,尚在堕落之数。依
世俗看,已是很了不得。汝憾其不列祀典之不幸耶。彼狂人一切圣贤
道德均废,岂圣贤皆成无依无靠之穷人耶。汝父天性笃实,恐未深知
念佛之所以然。使其深知,当不至或有为城隍之事。即为城隍,岂因
世之狂人废,而因无城隍之职任也。城隍,有大小,如省、府、县、
之地方官。由其享血食,掌赏罚,故知佛法之人,决不肯为。倘慧力
深,则尚可进修。慧力浅,则殊非嘉兆。以凡夫具足惑业,由以瞋恚
心重,故不能谓为胜事也。汝果能志心念佛,为汝父回向,使未受城
隍职,则即生西方,已受城隍职,则职满往生,方为事亲究竟一着。
须知往生西方,超过非非想天之天人,尚不计其倍数,况城隍乎。往
生,则超凡入圣。城隍,乃鬼神道中之掌赏罚职者而已,仍在欲界之
中。职满,则或上升其职,或生天,或生人中,均随其业力,而受各
种高下之报耳。(书)六四
◎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
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
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
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
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
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
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书)四九
◎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实则世人所得之苦乐吉凶,多半属
人所造,有几人一本于命乎。大约作恶而不能如命者多,修善而反更
胜命者少。是二者,皆人定胜天者。世人每有一念之善,即可转祸为
福,转凶为吉。况终身喫素,念如来之万德洪名,而不能转回造化乎。
但令彼常存敬畏,发菩提心,则即此尚可作超凡入圣之前导,况其余
小小福事之不能得乎。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
己努力修持耳。(书)二三七
◎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
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倘彼懒惰懈怠,心中
不以不满意之年月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之大义,
与彼说之,则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年
月之小疵乎。(书)二三七
◎现今是一大患难世道,无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均当念南无
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以作预防灾祸之据。凡刀兵、
水火、瘟蝗、旱涝、土匪、强盗,及诸意外之祸,并怨业病,怨家相
逢等,若能志诚念佛、及观世音,决定能逢凶化吉。即定业所致,亦
可减轻,不至过于酷烈。此等祸,是不闲富贵贫贱者。而富贵人,或
比贫贱人为尤甚,固不可以其富贵而忽之,以其贫贱而仍之,不一为
预计也。又念佛之法,于人之生与死,均有利益。世独知临终助念之
益,而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
法。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
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若难产之
极,将及殒命,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即安然而生。切不可
谓此时裸露不净,念之恐有罪过。须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
苦。譬如儿女堕于水火圊厕之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决不以彼衣服
不整齐,身体不洁净,而弃之不救。菩萨救众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
母爱儿女之心,奚啻百千万亿恒河沙倍。是以临产之妇,能朗念菩萨
名号者,为极灵极效之最上妙法。不但无罪过,且令彼母子,同得种
大善根。此义系释迦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不慧杜撰。凡有念者,无
不安然而生。近来难产者甚多,一因宿世恶业,一因现生不知节欲所
致。然菩萨救苦,固不计彼之若何为因,而平等救之。平常念佛,虽
行、住、坐、卧、都可念,然睡时,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若或
睡醒,衣冠尚未整齐,手脸尚未洗漱,及洗澡、抽解,及至秽污不洁
之处,只可心中默念,不宜出声。此种时处,默念功德,与平时相同。
出声,则于仪式不合。至临产,决定要出声朗念,不可心中默念,以
默念感应力小。又此时用力送儿出,心中默念,或致闭气受病。不但
产妇要朗念,在旁照应人,均须朗念,即家中在别屋人,亦可为此产
妇念。此法若能传布,世间永无生产之苦,及因生产而母子两亡之苦。
知佛法普利一切,佛为大慈悲父母,天中之天,圣中之圣者,以普利
一切众生之大菩提心,所得圆满成就故也。(书)一一五
◎令正,既知求僧念佛延生,又当自己常念佛,以求往生。若止
靠人求延生,不知求阿弥陀佛,于自己寿终时,接引往生,则是见小
而失大。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没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昨一女弟子来,为一姓汪女弟子带些食物。言:汪氏前两月,一日初
黑,忽来二十余强盗,各持手枪来抢。其屋楼上下住七家,彼在楼中
间。因将电灯息却,其夫妻跪佛前求。而佛前之灯,若有一人吹灭。
强盗打门不开,遂不打。余六家通抢了,唯彼未失一物。可知念佛之
人,平常尚能逢凶化吉。况临命终时,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
可说其形相倍数乎,当劝彼常念为幸。(书)五二
◎佛加于可加,不可加者加之,必有所损。今不论事之虚实,姑
论加之损益。凡有深涵养者,心光一发,必定更加谦以自牧,必定更
加即事明理,如是人者,加则有益。若无涵养,不注重于事修,专以
研究理性为事,则成自大自高之狂慧,虽似有益,实于后学法道,必
有大损,故致随加而随收复其加也。若以后常常如是,乃是一加永加
也。若是时则然,后仍照旧,乃是防其后患,取消加益也。恐汝未有
沈潜淳粹之涵养,后或视念佛不如究心为超妙,故随即取消,尚可保
全自他往生之善根,故不加也。(以上答第二条。)明理性而了生死,
圆教七信位方能,可知不以念佛为事之失,其大莫能喻焉。(书)二七
九
◎嘉梦频得,乃宿因现恳所感也。大寺院,即华严法会,但以未
破烦惑,只见劣相,不见胜相,然亦颇不容易见此境界。至于长者取
水赐饮,乃文殊菩萨,以甘露赐汝也。宜常勉力,庶不负此一番加被
之恩德也。良以博地凡夫,多随境转,故曾子于将死之时,始说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不到临终,
尚恐或有陷溺,不敢说此大话。今之好说大话者,皆是绝不在脚跟下
用功之狂夫也。(书)一六四
◎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
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
缘之孤魂,冀其仗念佛诵经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当为伊于课诵回
向后,又专为回向,令其消除恶业,增长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则于彼有益,庶不负现影一番苦衷。(书)一三五
◎至汝之梦,乃汝心所现,与光无涉。光粥饭庸僧,何能为人现
于梦中乎。游有方之所疑问,梦中所说,与光信相符,此菩萨示彼,
令生正见耳。经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山川草木,
桥梁道路,人马兵将,无不随机而现。若谓不是菩萨现,定是光现者,
然则山川草木,桥梁道路,亦能为人现梦,有是理乎。汝且勿痴认是
光,若痴认是光,便成以凡滥圣,则汝与光皆获罪不浅矣,至嘱至嘱。
(书)一二五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
未周岁而殇乎。诸佛生死已了,决无示生复殇之理。佛若为度众生,
乘愿示生,实有其事。然既示生,亦决不说我是某佛,及至度生事毕,
将示涅槃,方始显本。决无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夭殇者。声闻初
果,已断见惑,尚有思惑未断。故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断思惑,
而证四果。二果,则一生天上,一返人间,乃证四果。(初二果之生人
间,寿皆长短不定,或数月,数岁,数十岁,仍系随业受业者。)三
果,以欲界思惑已尽,尚须在色界五不还天,经历多劫,方可断尽思
惑,而证四果。四果,则见思二惑净尽,三界内了无生缘。若发宏誓
愿,示生则可,非随业受生者比。汝以业力凡夫,造此谣言,诬谤古
佛,欲求世间瞎眼汉,谓汝是佛之父母。若当道有通佛法之人,必定
以妖言惑众治汝。即当局无暇问及,亦不怕天雷殛汝乎。汝还到处求
人和汝之诗。若非邪正不分之外道,与香臭不识之痴人,谁肯许汝之
言为是乎。汝当痛改前非,凡寄出之信,再去信直陈其罪,哀求忏悔,
庶可不致以凡滥圣,永堕阿鼻地狱,受诸极苦,永无出期。(书)二二
七
◎日前接手书,知已认过,求哀忏悔。本欲即复,以无暇,故迟
至今。人生世间,须守本分。衣服、器用、名称,均不可以至尊贵者
为美而妄称之。譬如庶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可不惧哉。汝以未
周岁之殇子,妄称燃灯古佛示现,欲得佛父佛母之美名。不知亵蔑古
佛之罪,尽未来际,亦无出阿鼻地狱之日。非光道破,尚欲将所作之
诗,徧示国人。俾无知之人,亦仿汝迹而踵行之。则奸邪渔利之徒,
各以殇子为古佛示现。初则祇取无知之人赞叹。次则为之起塔,为之
修庙,而敛财以致富。又次之,则奸邪咸相结聚,遂立教门,蛊惑愚
俗。久则劣迹露出,俾大家同受国法。而邪人当时有匿迹未受诛者,
久复发生,如白莲教等蔓延不断,为世间害。嗣后其教徒,但改名称,
不改事实。彼诸外道,悉事秘密,虽父子、夫妇、均不相传。以此秘
密,固结愚人之心,任何善知识开导,均不信从。如狗以屎为美,非
喫不可。常与人说,吾师是某佛某祖师出世,吾是某佛某祖师出世。
瞎造谣言,以期得名闻利养。而不计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生受国法,
死堕恶道,从劫至劫,无有出期,其为流弊,可胜言乎。汝之作为,
若不痛改,必与此同,可不畏哉。宜印一改过忏悔之信,凡以前寄诗
之处,各为寄之,以期周知。(书)二二八
◎此女生是讨债,死是偿债,可无疑者。然溺人之处,常有人溺,
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
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
字之人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
悲力,不可思议。(书)一三九
◎大悲饭,不可撇汤。如不惯煮连汤干饭,当以此汤煮菜,或另
作饮汤之用。凡人家煮饭撇汤,须多用水,多用柴。米之原汁,皆在
汤中,反弃之。只存其米质,而弃其原汁,折福费钱,且养人之力小。
汝母之病,与汝二堂弟之病,均当以大菩提心,供给彼大悲饭菜一月。
彼病若真好,便可种大善根。(书)二一0
谕在家善信
示伦常大教
◎佛教以孝为本,大乘经多有发明。其最显豁详悉者,有佛报恩
经、地藏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梵网经。孝之一字,局于事
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
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众生入道,均视宿因如何。不但
痴傻之人,难以教化,即大聪明,大学问人,或更不如痴傻之人,尚
能少种善根,不生毁谤。我等但随分随力而为劝导。若欲尽人皆遵佛
化,断无此好因缘,只可随缘尽心而已。(书)三七
◎现今世道人心,坏至其极。凡圣贤所传述之道、德、仁、义,
孝、慈、廉、节,均废弃之。凡古昔所不忍见闻,不肯挂齿者,均极
力提倡,期其一致进行。而男女自由恋爱,裸体相抱跳舞之场,与学
校,不知其数。大学堂,画裸体画,以期美术进步。美术固能进步,
绝不虑人道退步,畜道进步乎。汝等均少年,须知好歹,切不可于此
种灭伦灭理之邪说中,中其毒气。则后来尚可自立于天地之间,而无
所愧怍。否则,纵艺高学博,于己于人,有何所益。汝须知因果报应,
了无或爽。虽一时或未能即见,而过数十年,决无不见者。况死后,
及来生后世,凡夫不得而知者乎。今日世道之坏,由于儒者多不信因
果报应,及与轮回生死。彼理学家,窃取佛经要义,以宏儒宗。反以
佛普度众生之道,谓为蛊惑愚俗,而辟驳之。致凡儒者不肯以因果报
应,生死轮回相劝导,大家都认作若有若无,故世道日益浇漓。具顶
天履地之气概,不随流俗所转者,无有几人。而欧风一至,胥然风从,
变本加厉,故成今日之世道。人情如水,礼法如隄,去礼法之隄,能
不人欲横流乎。人欲既横流,礼法务力去,故感大水徧发,江隄河圩,
到处破坏,几多人民,被淹而死。有未死者,无衣、食、住,号寒、
啼飢、不忍见闻。纵有好善之士,多方捐募,卒以人多款少,难以徧
及。而江隄河圩,须款更多。若不修,则由小至大,水尽横流。若修,
则实无此财力。而况盗匪猖獗,南北交仇,外侮横暴。此际之人民,
真可谓可怜可悯,而无所控告者。汝二人年纪尚轻,必须恪守旧道德。
(书)五八
◎今之学堂,直是一箇陷人坑,不陷于党派中,便陷于自由爱恋,
任意冶游。须知人只五六尺一动物耳,而与天、地、并称三才,则人
之名尊无与等。名既尊贵,必有可尊贵之实,方可名之为人。否则,
便是衣冠禽兽,以其无有人之气分故也。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
能载物,人能继往圣,开来学,补天地化育之不及,故与天、地、并
称之为三才也。若只知饮、食、男、女,不知孝、弟、忠、信,礼、
义、廉、耻,则较禽兽为恶劣。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绝无一点人
气。则一气不来,当堕地狱,经百千劫,了无出期。欲为禽兽,尚不
可得,况又得为人乎哉。(书)一四七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傥
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
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
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
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
注意伦常也。(书)二0五
◎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
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
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
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
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汝妻法名法益,
肯依法而行,自得真实利益也。(书)二五三
◎人禀天地之正气以生,当效法天地高厚覆载之德,以参赞化育,
继往开来,庶可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以称三才之名耳。忠、孝、节、
义,乃人道之大纲,人若无此,则与禽兽何异。纵时属民主,亦不可
不以忠义为训。良以忠之意义,不专指事君而言。故曾子以忠恕明夫
子之道,以为人谋而不忠日常自省。固知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事君
乃其一端耳。窃谓忠者,尽己之心,真诚无欺之谓。人若存心以忠,
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
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
制,然须事事讲忠,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准的。得势则群相辅弼,
失事则群相弃舍,或反从而攻击之,互相倾轧,了无底止,皆由不讲
忠义之所致也。忠义不讲,则父子夫妇之伦,均可弁髦视之。弁视既
久,则作桎梏。负此桎梏,不得自由,不得不演出杀父杀母,逆天悖
理之恶剧,以期其任意随心,无所拘束也。呜呼,不讲忠义,其祸至
于此极,可不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乎。(序)七六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
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
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无
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
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故书有惟圣
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之训。佛示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之
道。是知圣、狂,生、佛,只在一念迷悟之间。初由立心稍殊,终致
天渊悬隔,人可不自勉,以期希圣希贤乎哉。世间百工技艺,各有规
矩准绳,按前人之成规而习之,及至熟极,则无不随心应手而成耳。
希圣希贤,亦复如是。举其大纲,则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三者而
已。然欲明其明德,必须先从格除烦恼之物欲,推致固有之良知下手。
即所谓闲邪存诚,克己复礼。直至格致至极,则人欲净尽,天理流行。
于明明德之大纲已得,其他则举而措之,无不随心应手而克办耳。然
须多识前言往行,以为存养省察之助。(序)七八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
而行,敦伦尽分之谓也。)建立伦纪。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生
其间,蕞尔七尺,其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敦伦尽分,
继往开来,参赞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为万物之灵,
而独得至极尊贵之名称也。傥不本道义,唯以饮食男女之欲是骋,则
与禽兽何择焉。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一班无知之民,被外界邪
说之所蛊惑,竞倡废经废伦,直欲使举世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而后
已。其祸之烈,可谓极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报
应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来,日受贤父母之善教,并知祸福吉凶,
自为影响,不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以势胁之,令从彼邪说,否
则必死,亦当以得尽伦而死为幸,决不致畏死而苟从也。天下不治,
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于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妇之天职,
非独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于
母者独多。居胎则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女,断
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岂待出模
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
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
同之风,庶可见于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
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序)九六
通论修持
◎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
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
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乐,特作大学,以示其法。开章即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然明德,乃人各自具,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
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显现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
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
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
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祇知有利,
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祇知妻子之好,
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
也。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
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
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则,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
世间书,也祇成得一箇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矣,私欲之物之祸
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
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
有不期然而然者。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
具明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
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
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
大心,励志修持也。(序)一
◎人生最苦,是从幼时未遇明师良友,遂至肆意纵情,造诸恶业,
所谓惟圣罔念作狂也。谓其心性本体,可以作圣,由不修省,便成狂
愚也。今汝既知五十六岁来,身、口、意、三业,俱不清净,而意业
更重。良以意业为主,由意业起善恶念,则身口遂说善恶话,及行善
恶事也。今既知惭知愧,欲皈依佛法,以为前途修持之据。固宜认真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名号,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所谓惟狂克念作圣也。
作狂作圣,只在罔念克念而已。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
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
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书)
六五
◎居士林宣言书,词理周到,甚善。简章,亦极严整周备。足见
云南佛化之兴盛象。然须恪守本分,切勿学好高务胜一派。譬如穿衣
喫饭,须按各人身量食量,夏葛冬裘,渴饮飢食,则可以养身心。施
之失宜,均可以伤身心。非饮食裘葛之有善不善也,视其人之善用与
否耳。无论如何资格,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又须注重净土法门,以仗佛力,比仗自力,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
近有一种专逞口解脱者,指念佛者为腐败待死,祈勿被此种邪说所惑。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
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
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飢
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佛教正义,完全与伦常道理,相契相
合。世有外道,多多剽窃佛教之名,而实行炼丹运气之道,反美其名
曰三教同源。源固同也,流则异矣。若认异见者口说同源,以为即是
三教之源,则得罪于三教圣人也,大矣。今且专致力于伦常净土法门,
将来当可左右逢源。若舍此以秘密传授炼丹法为源,则成永迷真源,
长趋邪径矣。宜与有宿根而未知佛法所以者言之,则其益大矣。(书)
二0
◎居士,年已六十有五,一子一孙,均已夭殇。约世间人情论,
极为可痛心者。若约了生死之净土法门论,则实为超凡入圣之最胜因
缘。世间人,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实为人生一大要事。但以为子孙
计之念重,于自己生死大事,反漠然置之。使居士儿孙长寿仕进,或
被富贵福禄所迷,恐难以发此皈依三宝,求受五戒之心,亦不过以福
寿善终为止。至于自己之法身慧命,仍以不闻不信。纵令事事称心,
岂能超出虚生浪死之外。今日境遇不嘉,知人世无非是苦。又得净土
诸书而详阅之,知吾人本有故乡安乐处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日唯佛
是念,唯净土是求。直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则超凡入圣,
了生脱死,尽未来际,受胜妙乐。由是言之,其子与孙,实为成就汝
了生死一大事而先逝者。当生大感激心,愿以自己念佛功德,消彼罪
业,增彼善根。俾彼亦得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庶可不致彼子与孙,
徒然早死也。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是在
各人之见解何如耳。(书)二八
◎内功,是自修,外功,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拯灾救
难等,谓之助道,此须按己力之所能。若无其力,或以言指迷,或以
言劝众,令其大家凑成其事。若以受人请而念经念佛,此乃一分懒惰
人,依佛度生命之行为也。汝何可混于此中,不怕失自己品格乎。唯
有一事可以做,然汝有职业,亦不甚便。凡有平素念佛之人,或其人
之子孙信佛,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看看饬终津
梁,自知。念佛人,于自己父母,及余眷属前,常须说与彼听。迨及
有命终人,自家眷属,通为念佛,此人必能仗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
方,亦必生善道,有大利益,毫无损伤。若不知此,未死即为洗澡、
换衣,若因搬动疼痛,则起瞋心。即不至起瞋,然一经搬动,心便不
得清净矣。倘平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人,一经如此,定规打失正念,不
得往生。若未死先哭,则令彼生爱恋心,亦是牵令堕落耳。临终一关,
要紧之极,固宜为之助念。助念之人,必须熟阅饬终津梁,使其家儿
女眷属,通依助念人之指示,庶可不至因孝心,而致亲反受堕落之苦
耳。除助念外,均非所宜。倘此风(谓应赴。)一行,则念佛之善男
信女,不通通成应赴之俗乎。明理者,择善而行,不明理者,唯利是
趋。有职业人,误其职业,懒惰之人,依此打诨。不但有碍僧家,实
为有碍自家。(书)四三
◎念佛人,宜行、住、坐、卧、心常忆念。平时须于洁净处,衣
冠整齐时,或出声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裸体澡浴
时,只可默念,不宜出声。若遇刀兵水火灾难,则任是何地,何种形
仪,皆须出声念,以出声比默念更为得力故也。若女人生儿子时,当
于未生前即念。及至临盆,虽裸体不洁,亦宜出声。此时有性命相关,
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论仪式不庄,污秽不净等也。女人难产,不
是与所生儿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许生,令其受苦。能念佛,
并旁边料理之人同为念佛,则彼等怨家闻佛声,当即退避,不敢为碍
矣。是以女子从小,便当令其念佛,以期预免此难。若平时常念佛之
人,断不至有此危难。即平时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
愚人执崖理,谓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亦不可念佛,否则
得罪。此系执死方子医变证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可哀也已。(书)
一三三
论家庭教育
◎生子非难,教子尤难。许多不洞事之人,无子求菩萨,及其得
子,唯知宝贵,从兹养成废器者多多。譬如种稻,只知求好种子,及
其苗茁以后,则所有除莠、浇灌、等手续,概不一用。其稻种虽好,
尚能望其收获否。光见闻百有九十九,无子及多子之人,均是此种结
果。唯阎丹初(敬铭)之父,为天下古今第一爱子之人。故以初辈乡
绅,令其子点翰林、拜相。其教之之严,亦是天下古今所未有。一边
培德,一边竭力以教,此其所以为真爱也。其他之爱,每有甚于杀者,
以杀但一死耳。失教之子,无业不造,则永堕三途恶道,比一死之酷,
何止天渊相悬。(书)九三
◎现在后生,已知人事,即当为彼说葆精保身之道。若知好歹,
自不至于手淫为乐,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残废,并永贻弱种等诸祸。
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他疾,均无甚关系,冶游手淫、
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说明其大厉
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叹也。(书)二四六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其母即以因果
报应,及做人之理事为训,则大时便知好歹,不被恶党邪说所惑,而
为贤人善人。若小时任性娇惯,大则无主宰,便随邪说所靡,欲其反
正,百难得一矣。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
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
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
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
活之大话耳。(书)一九五
◎教小儿,当详示为人须自立志,严责非其所宜。以今时学说,
推翻旧规,傥一严责,或致被彼无知者一诱,则便因恩成怨。彼年已
十五,果能将其利害,与彼说之,必不至于毫无感动。如此不感动,
则同木石无知,纵严,亦愈成反对矣。彼杀父自雄,以取奖誉者,皆
以向受约束,拟欲一泄其忿,而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狱之中,而莫能出
也。四书,当全读。书经,文理甚好,亦宜全读。易之道大,或可从
缓。然欲成学问,尤当致力于现象知法之理。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
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铭,极显豁,极亲切。彼废经者,不知其人之知
见作何领会也。诗可从缓,以非大聪明之资格,不能善会其意。礼记、
左传,则选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关系者读之。小儿爱偷人东西,
须平日为彼说,人不可做屈心事。若做屈心事,纵使人始终不知,而
自己常时心中抱愧。况天地、鬼神、佛、菩萨,无一不知。汝何以不
知自勉,作此下流事。以后再要偷人东西,定规要领你去向人家磕头
道罪,还人家东西。那怕不值一文钱的东西,也要如此办。又要求人
家,再有偷东西事,尽管打。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说,以致彼越发觉得
偷东西没关要紧,常常想偷也。你试想想,人纵再下作,若有人说他
好,他就欢喜,说他不好,他就不欢喜,你为什么要做人家唾骂轻贱
的事体。我若遮护你,就是我教你做贼,你后来简直不能成人了。所
以我对你说,你从此以后,若偷我的东西,我定规要打你。若偷别人
的东西,我定规领你向此人磕头道罪,并将东西还人。不但你没面子,
实在我比你还难受。以想你成人,不得不以此制伏你。你知过痛改,
勉力学好,使人皆敬重你,因之敬重祖宗父母。你要是不肯改,即同
你自己日日骂祖宗父母一样,雷都要打了。此我之大慈大悲爱护你处,
你要知好歹。如此,或有效果。(书)二三五
◎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
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憍养,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
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以至越礼犯分之事,时有
发现也。使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儿女
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
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书)二一九
◎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
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
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善何如之。儒道之衰,其源由于理学
之破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俾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至演出目下
之现象,实乃理学之学说导之也。欲振兴儒宗,当以躬行孝慈友恭为
事。(天下之乱,均由为父母者,不知教儿女所致。故慈之一字,举世
皆不识其真相,使其真知,世自太平矣。)(书)二一五
◎接手书,知阁下与妻、妾、二女,全家念佛,信愿行三字,铭
诸肺腑。何得又叹年逾半百,膝下犹虚,不孝之罪,永劫莫赎。夫子
之有无,乃属于命。有妻、有妾,非如不娶以致无后者比,何引为恨,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8:59:46
|
只看該作者
谓为不孝。夫不孝者,不能居仁由义,以辱乎亲之谓也。及有儿女,
不教训,以致或成庸愚,或成顽鄙。纵有多子,其不孝也、更甚。既
有二女,当善教之,俾知妇德、妇言、妇容、(容者,容止,乃指举动
庄重而言。近世俗儒,不识字义,遂作容貌美好说,可叹。)妇红。
具此四德,而后再加以知因识果,信愿念佛,则将来出嫁后,必能仪
型闺阃,师范女流,相夫教子,俱成贤善。若此女者,岂不为祖宗之
光。今之世道,乱至极点,皆因举世不知教女之所致也。以人之性情,
及与习染,资于母者最深。幼时若有贤母,长时再有贤妻,其人有不
为贤人乎。是知教女、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珐輪也。而世人梦梦,
专以憍养艳妆为事,以故多半妇人,皆相成夫恶,教子以机械变诈,
俾有天资者、尽成狂妄,无天资者、悉作顽民,可不哀哉。汝读书人,
此义不知,只望生子。近闻有杀父奸母者,其为父也,当是孝乎,当
非孝乎。即宗祧一事,姪也可继。即无有姪,女亦可继。况念佛人,
固宜断娑婆之业种,以期永世不至有污辱祖宗之裔,何幸如之,发什
么痛叹。汝既如此,岂是真实念佛之人。妻妾二女,法名俱好,顾名
思义,刻实修行,即是菩提眷属。现在入圣贤之域,将来生极乐之邦,
其为孝也、慈也、大矣。(弘化一一期)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先必从事于家庭教育。
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
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
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
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
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
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
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箇
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
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
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
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
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
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
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
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
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
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
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
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
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杂着)二一
七
◎今日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其极,具忧世之心者,种种设法以
维持之,否则,人道将几乎熄,诚可畏也。虽然,欲挽回世道人心,
当从根本上解决,则用力少而得效巨。有真知确见者,当必群相景从,
如风偃草矣。医家治病,有标有本,视其缓急,而为疗治,未可以执
一论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
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上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上致力者,即提
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己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
则家门兴盛,子孙贤善矣。又须常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
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其家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
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者,以天下人
才,必从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子
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
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
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会,自为人以至为圣贤,
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须依之而得成就。实为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
下,度脱众生,成始成终之大权。标本同治,凡圣共遵之大法也。后
儒不知其义,妄行辟拨,致成今日,漫无拘忌之恶态。愿有志于觉世
牖民,挽回劫运者,于此致力,则庶几矣。(序)六九
◎敦伦尽分者,即力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谓也。
必须实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者,然为人子之职分,尚易尽
易知,为人父母之职分,则难尽难知。今之许多瞎捣乱之人,虽是其
人之罪,究其来源,皆因其父母,未尝以为人之道理,并因果之事实
相告。所教者,皆主于机械变诈之计虑,故致如此其恶劣也。由是言
之,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愿于儿女初知事
时,即以为人应行之事,及善恶因果之实验,常与说之,则儿女之子
子孙孙,通皆贤人善人矣。此所以为父母之分,校为儿女之分为难尽
也。(书)一四一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爱儿女、虐
待婢仆。或属填房,虐待前房儿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儿女、
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
具此功德,以修净土,决定名誉日隆,福增寿永,临终蒙佛接引,直
登九莲也。须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自得孝敬慈爱
之果。为人即是为己,害人甚于害己。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
鉴也。(书)六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
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
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
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
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仆小儿,亦不许打骂。
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敬惜字纸,爱惜五谷、衣服、什物,
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若小时
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
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
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书)六
◎女儿出嫁,则减轻负担多多矣。祈与彼说,须尽妇道、孝公婆、
敬丈夫、和妯娌、惠婢使。仍守念佛之道,勿以嫁而置之。又须婉劝
其夫,令其念佛,及观世音,以为前途恃怙。能如是者,则人敬之,
神护之,灾障不侵,福祥俱集。岂但汝自己有光荣,人亦当由汝而敬
及汝之生身父母。谓某人有家教,故其女从小即皈依佛法,喫素念佛,
今如是如是之好。岂但父母有光荣,并所皈依之师,亦有光荣。若不
贤孝,则汝必为人所恶,尚是小事。人必谓汝父母无德行,故生此不
贤不孝之女,则汝父母必被人常辱骂之。并汝所皈依之师,人亦以为
不能教化汝行孝敬,而受责备也。愿彼等现为贤女,出嫁为人贤妇,
后来为人贤母,则何幸如之。祈慧察,与彼等详说之。(书)三三
◎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
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
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多狎暱匪类,
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使彼失
教者,最初得贤父母之善教,则为害之人,均是兴利之人。导恶之人,
尽是劝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妇,预培治世之
根本要道也。汝于提倡佛法时,兼为一切有缘者,详示此义。俾彼等
各各自尽其为父母之道,其利益大矣。女子关系更大,断断不可养而
不教。俾现在有碍于自家,(不教,则反令兄弟姊妹,同趣于不依规矩,
任意自肆。)将来搅乱夫家,后来教坏儿女,俾子子孙孙,染此恶习。
此义人多忽而不察。欲家道好,子孙好,均当于此善教儿女中求之。(书)
三三
◎妙者,合宜适当之谓。倘以聪明用之于无益有损之事理中,则
成劣慧,不名妙慧。能所施各适其宜,方名妙慧。今之聪明人,每每
以自己聪明,施之于诲盗诲淫,越理蔑伦之小说中,以自矜文才。不
知其一气不来,后经若干劫,不知能知天地父母之名字与否。使此等
人,无此劣慧,何至其苦如是之极。故宜栽培,令其一举一动,咸归
正道。将来母仪闺阃,师范女流,均可于此卜之矣。(书)三五
◎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
之幼时,日在母侧,其熏陶性情者,母边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
为天职。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儿女,令知三
世因果,实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弘化一三期)
◎病由身生,身由业生,当痛加忏悔,以消宿业。又须力戒房事,
以免复增。无论何病,不戒房事,决难即瘉。孔子所谓:父母唯其疾
之忧者,以房事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书)一五八
◎半身不遂,恐亦是贪色所致。邪色不可贪,即夫妇房事,若贪,
亦一样送命、致病。(书)九九
◎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
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书)
八0
劝处家宏法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非徒然也,必有参赞化育之功,方
可不愧。否则,行肉走尸,毕生污秽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体此意,
以教童蒙,必能尽心竭力,因材施教。先以道德为本,次及文艺之末。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常时讲谈,令彼知为人之道。居
心动念,作事吐语,俾各淳善,便可为入圣之基。易曰:蒙以养正,
圣功也,其此之谓乎。果能以此心教人,则自己学品日进于光明,人
将感而化之,不待督责,以期相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今日之
国乱民困,同室操戈,竞欲相戕,民不聊生者,皆家庭父母无善教,
学校之先生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成妄为,无天姿者,甘为匪顽。
汝能秉正本清源之心,以行培植人才之事,即是不据位而行政,不升
座而说法矣,何乐如之。(书)一二六
◎汝行医,肯发心利人,实为便利。人当病苦临身,一闻有得安
乐法,无不生信心者。大危险证,令彼念佛,并念观音,必可有效。
即命尽当死,亦有效,乃转危为安,始命终也。吾常谓,世间有二种
人,最易劝人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见好相,令极力修持,保全
好相,否则相或变矣。见坏相,令极力修持,则相当变好。医生尚须
人请,方好说。看相者,无论何人,一见面都好说。惜看相者无真本
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总是无所成就,可不哀哉。(弘化八期)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
着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
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
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
速瘉。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喫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
必可速瘉,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傥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瘉。其
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瘉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傥肯依从,
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
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
证外证,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
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
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
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余俱无碍。)均当侃侃凿
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瘉,而汝名亦因兹而彰。每每医生只知治病,
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
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
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
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
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
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瘉,自不能不生正信依
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傥富者认真为医,贫
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
信从矣。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
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
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
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
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瘉心病。(书)一六八
◎既为人子、人父,当思所以究竟令我亲、我儿女,得究竟安隐
之道。可不力劝吾亲,与吾儿女,令其同修净业乎。此且约亲而论。
而一切众生,皆是佛子,我既知之,忍不令我弟兄、姊妹、亲戚、乡
党,一切相接之人,一一咸知乎。汝欲皈依,以期往生,可不发宏誓,
以预行随分随力度人之道乎。(书)二一三
◎使女大病,汝为延医购药,汝与儿女为之调理饮食,病瘉,感
而喫长素,此所谓以德服人也。古语云: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君子居乡,以身率物,令德服人,相观而善,即此义也。惜世之信佛
者少,而谤佛者多,故致许多宿有善根者,不能发起宿世净因,深沐
佛恩,即得以具缚凡夫,现生承佛慈力,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
入圣,以渐至于圆成佛道也。(书)二二六
◎秦川,乃昔善导、法照、飞锡、慧日等大师,宏扬净土之地。
一切四众,在昔当亦深种善根。但以宏扬此法,自唐以后,颇乏其人,
故致宿根不能发生滋长,为可叹也。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
人祸,频频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
学。以现今若不极力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事理,则善无以劝,
恶无以惩,欲不人各相食,其可得乎。若不提倡戒杀护生,持斋茹素,
则弥天杀劫,将何以息。若不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则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争地争城,互相残杀等邪说暴行,
将以举世人民,同遭死亡之苦。若不提倡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六
道轮回,其谁能出。此近来明理君子,提倡佛学之所以也。佛法,普
摄世间纲常伦理,又复明其能否尽谊尽分之善恶果报,实为治国平天
下之要道。彼忌者不究其义,妄加辟驳,谓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皆
属佛骗人之妄语。于是大家均以因果轮回为渺茫,而欧风一吹,悉争
趣之。使深信因果轮回,彼邪说纵酷,何由惑乱乎哉。(序)一三七
◎每于月之十五,大家齐集,念佛一日。随便讲演净土法门之宗
旨,俾修持者,彻了于心,不至口说求生西方,心仍忆想此界。致使
垂成之功,亏于误会,冀出生死,仍堕轮回也。又复详示因果,备陈
罪福。凡入社者,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志格、致、诚、正、修、
齐、治、平之八事。必使儒宗由佛法得以复兴,佛化因儒士而得以广
布。补前人阴奉阳违,自误误人之偏见,示后世居尘学道,己立立人
之弘规。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人皆可以为尧
舜,人皆可以作佛。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庶可不孤负
即心本具之佛性,及即生了脱之大法也。(记)一六五
◎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
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
己原是一无知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
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从兹高竖法幢,俾一切人同
归净土法海。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之会。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
夫、真佛子矣。(弘化一三期)
勖居尘学道
◎孔子令人正心诚意者,必致其知,致知必须格物。物不格,如
戴绿红等色眼镜,凡所见之色,皆非其本色。以心有私欲为主,便溺
于一边,不见事之真理,与人之真是非也,此语凡治世修道者,皆当
以为圭臬,且勿以为迂腐而忽之。(书)一一九
◎聪明而有才,用之于正,则可以希圣希贤,建功立业。用之不
正,则可以自误误人,堕三恶道。今日之天灾、人祸,皆大多数聪明
有才者之所造成。若夫智慧,则便能识邪正,明因果,趋吉避凶,成
德达才。有智慧,则才能助道,无智慧,则才能悖德。(书)一六0
◎谦为诚意之诀,乃为上根人说则可。若对上、中、下、一切人
说,则当以致知、格物,为契理、契机之至论。程朱所说之致、与格,
万不可依。须知此致知、与格物,乃希圣希贤之根本。以知见一偏,
即不能诚意。而知见之偏,由心中有偏私之人欲。格除此偏私之人欲,
知见自得其正。知见正,而意诚、心正、身修矣。真学问,不必在玄
妙上显。但令一切人,识得下手处,自可欣欣相从。(书)二一三
◎人皆有天良,其居心、动念、行事,完全不依道理,他还要说
人家不依道理,他有道理。只此一念,便是天良发现处。可惜无人指
点,又不反躬自责,便成狂愚之辈。若肯回心自问,必有惭愧欲死,
觉天地间无有容我之处。从此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便是圣贤之徒矣。
(书)二一0
◎天大罪业,当不得一箇悔字。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
尧、舜、佛、菩萨,与吾人之心,同一觉体。但以吾人逆性而修,则
沦于业苦众生之中耳。汝既知非,应力改过,能事事力改,则可至无
过之地。若只暂时发愧悔,仍然因循不自修持,则仍旧在罪业海中漂
泊沈沦,莫之能出也。祈详读各书,当步步入胜,庶不至虚生浪死,
与木石禽兽同生于天地之间,生无益于人,又有害于人也。(书)四五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
乃不立志之所致也。无志,则不生惭愧,安于凡愚,便长劫轮回于三
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发惭愧心,发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之心,
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当日新又新,俾从前之种种不正当之念虑作为,
完全抛却,一刀两断。切不可蕅断丝不断,缠绵因循,则必至不久仍
归故辙,依旧埋没于十种恶业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
蔽而不得显现。以作圣作佛之姿,为阎罗之囚,狱卒之对,可不哀哉。
(书)四五
◎赵冷姑之夫,弃妻恋妓,于世情论,为冷姑之命薄不幸,依佛
法论之,实为大幸。若夫不见弃,则夫妻情爱,儿女纠缠,终日劳碌,
便难念佛求生西方矣。今因夫弃,而得以专心念佛,将使临命终时,
蒙佛接引,即便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其得益全在夫弃上,切诫勿
生怨恨,当生感激。又当以己念佛功德,为其夫回向,令其速出迷途,
早寻觉路。有此心肠,则爱憎二心,均不得而生,更能得念佛之大效
矣。(书六七)
◎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
豆油、补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
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以食肉欠杀债,故
云买祸。)而求补益耶。喫荤之人,若肯喫素,定规会少病强健。以
肉食有碍卫生,素食有益卫生故也。虾酱最毒,万不可喫,以做时,
系于海边掘一大坑,于五六月间,捞诸虾子,及诸小鱼,倒于坑中。
烈日晒之,全坑发滚,臭闻数里。凡蝇、蚁、蛇等,好是味者,皆自
投入悉死之。待其发透,用磨磨过,装篓发卖。喫荤之人,当做宝货,
可怜可怜。此系一僧,见其做法,为光说之。汝既喫素,纵不能令全
家喫素,当令少喫。不可买活物到家中杀,家中日日杀生,便成杀场,
大不吉祥。(书)八一
◎无论受戒不受戒,既皈依三宝,必须持此五事,不敢有犯,方
为正信佛弟子。若以未受五戒,于此五戒不须注意,则尚不足为正人
君子,况佛弟子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善法悉宜修,一切恶
法悉宜断,是为佛教之略戒经。今之世运,坏至其极者,以儒者破斥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佛骗愚俗之说。故儒者均不以三世因果,六
道轮回为训,以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及乎欧风一来,则靡然从之。
使大家都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何至互相残杀,以致杀
劫永无了期也。(书)八四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
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
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
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
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
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
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书)九四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
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
在人上。傥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无所不至。如此
之祸,较比自杀,当重万倍。幸而未得,尚不至如此之烈。汝欲消此
烦恼,当事事守分,不于分外起一毫欲得之妄念。随缘做事,即为人
作仆,必须尽我为仆之职分,而不以为耻,及以为我非为仆之资格之
心。而今得为仆,我能尽我为仆之职分,不生矜己轻人之心。主人知
我,我亦不喜,主人不知,我亦不愠。我尽我分,知否任人。无计较
心,无抑郁心。如此为仆,人当尊之为师,不敢以仆视矣。即人以我
善于尽仆之职分,而不敢以我为仆,而以师事之,我仍不起自高自大
之心。觉得仆、与师、皆假名,尽我职分乃实行,唯恐行不副名,不
计人之待遇。古之大人,虽至穷困不能生活之时,亦无忧戚抑郁之念。
即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农夫之态度。此所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荡荡也。否则,小人常
戚戚矣。(书)一二二
◎现今世道陵夷,在家修行好,出家反多障碍,切勿萌子女愿了
出家之念。汝父于此劫浊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痴痴然,
欲参禅明心见性。须知彼所参者非禅,乃文字知见,参到老,于禅了
无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
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
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书)一五0
◎印心之法,不是崖板在那处。果能遵大慧断肉品,凡见一切生
类,皆作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想,此门大开,无
一不能入。若真入此门,纵尚未得印心之法,较彼已得印心之法,而
犹不肯入此门者,其功德相去天渊。以一则空解而无大菩提心,一则
实行其菩提道。且莫以我语为非,则纵未得佛祖心印,以此功德回向
往生,一得往生,则直登不退,亲炙弥陀圣众,当亲证佛祖之心矣。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即所悟
与五祖戒,(五祖,寺名。师戒禅师,曾为黄梅五祖寺之住持,故世称
五祖戒耳。)草堂清相同,也只得苏东坡,曾鲁公之结果。生死路远,
来生后世,不知又结什么果也。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
别法。下自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皆当修习,皆可即生超凡入圣。
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绝不能普契上、中、下、
三根之机。我等从无始来,以至今生,尚在轮回中流转。皆因夙生,
或以愚而不敢承当,或以狂而绝不信受之所致也。光言此者,恐汝志
在以楞伽经,得佛心印为志事。其结果,一如五祖戒、草堂清而已。
汝且莫学大通家,死心蹋地,遵断肉品修净业,则西方定可往生矣。(书)
一七六
◎阁下正当壮年,而且有大志,能自省察,自讼其过。果能自强
不息,则生入圣贤之域,没登如来封疆,断可必矣。勿以小得为足,
勿以小过为无碍。勿以自性弥陀为究竟,而不念西方弥陀。勿唯祈佛
之默佑,而不于自己所感于佛之心中认真以行。则光所说三种薪传之
得,即可预为阁下贺。又今之时世,坏至其极,其原由于不知因果报
应,及家庭教育。欲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
因果报应。以因果报应,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凭何法,皆无救药。
以心不改良,则一法才立,百弊丛生矣。(书)二0二
◎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
方,绝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戒
杀喫素,爱惜物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凡家庭中,父母、兄弟、
姊妹、妻室、儿女,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皆当为说念佛之
利益。现生则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近
来世乱至极,凡信佛念佛之人,每每逢凶化吉。今之祸患,避无可避,
防不胜防。果能至诚念佛,则不知不觉,不逢灾祸。有此巨益,忍令
我父母兄弟等,并乡党邻里等,不知乎。然欲化人,须自己实行方可。
傥自己虽则念佛,于敦伦尽分,居心行事,诸多不到之处,则便难感
通矣。(书)二0五
◎少年学佛,必须要敦伦尽分,(即实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
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举行。深信因果,及与轮回。信、愿、念
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行有余力,则研究一切大乘经
论,及古今儒释古德各著述。又须识取纲宗,用以宏扬佛化,续佛祖
圣贤之薪传。所谓由实行而博学,由博学而得宗。如是则决定现生优
入圣贤之域,临终即入极乐之邦矣。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见,
必至矜己傲物,排因拨果。如是之人,其天姿实足以继往开来,由其
最初一步,未曾在自己身心上检点,从兹愈趋愈远,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卒成破坏佛祖圣贤之道之人,此古今聪明人一大可怜可悯之事
也。此事,一百人,就有八九十,堪令人痛哭流涕。(书)二0九
◎汝且按嘉言录、文钞、修,并令妻、妾、儿、女,皆按家庭教
育而行,则汝与妻、妾、儿、女,均可以入圣贤之域于生前,登极乐
之邦于没后。若不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基
址不立,纵能依净土法门所说而修,终难得其实益。以心与佛不相应
故,不能得真实利益也。今为汝取法名为德厚。唯厚德,则不见人非
我是,人劣我胜。我可陵人,人不得陵我。如是,则暴性自消灭于无
何有之乡。令妻法名德温。温者,宽厚柔和也。能宽厚柔和,则相夫、
教子、御下,当不至于苛刻酷虐,及与溺爱等种种之弊病矣。令妾法
名德恭。小心翼翼,承顺夫与夫人之意,则家庭肃睦,子女效法。又
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了无一念懈怠之心,是之谓德恭。(弘化
六期)
◎凡有来者,皆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又须遇父言慈、(谓教子依孝、
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以行,是名为慈。若溺爱不教,乃
教令学坏,则名为害,不名为慈。此事世人百有九十九不识,故成此
互相残杀之世道。若人人都教子以道,则世道太平,无有坏人。坏人
皆彼父母养成的。惜无人提倡,知者绝少,可不哀哉。)遇子言孝、
遇兄言友、(友爱也。)遇弟言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各人尽
各人职分,是为善人。又与女人说。(亦可与男人说。)女子从小就要
教彼性情柔和。纵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气,习以成性,不但于自己有
无穷之好处,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儿女必不夭死。性情贤善,国家
得贤才之庆。气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气,乳即
变成毒汁。气大极,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小气虽
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弘化十期)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当竭力供养,至诚顶礼。何可
止一香鑪,而灯烛时花,一概不用乎。且汝于起首一日礼拜,以后何
可不以礼拜为事乎。当于每早礼佛三拜,或多拜,念弥陀经一徧,往
生咒三徧或七徧。念赞佛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
弥陀佛。(随即绕念)南无阿弥陀佛,或一千声,或五百声,然后坐念
半点钟。欲拜,即在坐毕时。拜佛,或二十四拜,或四十八拜。观音、
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念发愿文,或先莲池文,后发愿偈,或
先偈后文,均可。毕,念三皈依,礼佛三拜,退。朝、暮、各如是。
日间定四时,或六时,但念赞佛偈起,念佛,与前一样。若一七只一
起落,也不以礼拜为事,久则懈怠,漫无章程,便难精进。礼拜不须
出声,但心里念。绕念当出声,不可音声太大,以免伤气。坐念,不
昏沈,则默念。昏沈,则朗念。无论念经、念佛、念往生咒,都要心
口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不使有一切念头。犹如就要死了,任事
通置之度外。每顿喫饭,须先供佛,供过再喫。不可喫过饱,饱则昏
沈。所言一心,并非专念一句佛号,就会一心。心若肯一,即念经、
念咒、礼拜、也是一心。且汝在此七日,喫饭、喝水、起坐等,不碍
一心。何念经咒礼拜,便碍一心乎。未入关前七日,须与女人另宿,
须喫净素。夜卧不可脱衣,或止脱外衣,靠身衫袴切不可脱。凡大小
便后,须先洗手,务取清洁。凡小孩妇女,概勿令来。便桶、当另放
一屋,切不可在本屋中放。七日之中,概不会人。即护关之人,亦只
说交代之事一二句话,不得随便谈心。(弘化十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儒释圣人,先得
吾心之所同然。愍众生迷而未悟,莫得受用。由是各垂言教以启迪之,
期其各得亲证此理,又复以先觉觉后觉也。然儒主经世,故其说注重
伦常。于心性极致,不过略示端倪而已。若能研究佛学,有所悟会,
则即伦常日用,无不一真毕露,左右逢源。故古今来建大功,立大业,
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者,多从学佛得力而来。所谓不知佛法,莫
由知儒。不知出世之妙,莫由经世也。释主出世,故举世间伦常,与
心性极致,一一彻底发挥。随机施教,对病发药,俾一切众生,各随
其机而得实益。以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
主仁、仆忠,一一示其前因现果,现因后果,使人欲为恶而有所不敢,
欲不为善而有所不能。傥人各知此义,有不彝伦攸叙,天下太平乎哉。
此殆佛教人乘、天乘、法耳,其效尚能如是。若声闻、缘觉、菩萨、
佛乘之利益,又何可得而测量者哉。所惜宋儒量小,由学佛法,得知
圣人之心法。欲推尊儒教,反从而辟驳佛法。其所辟驳者,实为令人
诚意正心,尽谊尽分之根本。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此天下古今之
实理实事。人若知此,何敢违心悖理,以取罪戾,致未来堕不如意处,
则不期然而正心诚意,尽谊尽分矣。(序)五八
示免除产难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
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
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
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
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
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
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
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
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
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
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
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
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书)四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
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
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
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
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
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
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
也。(书)五
◎又彼曾愍血产孤魂,而超度之。然亦当于一切女人,作永无血
产之法,令其现生离苦得乐也。其法唯何。凡女子于幼时,即当念佛,
及念观世音,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寿。果于平时能念,自可消此产
难。若至临产,仍须志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决定易生,不会
受苦。若平素绝不念佛,及念观音者,临产肯念,亦决平安而生。若
有难产者,即教彼念。并在旁照应之人,同为彼念,亦决定即平安而
生。且勿谓临产裸露污秽,念则获罪。须知此系性命相关之时,不可
以平常之道理论。平常,凡念佛人,若衣冠不整齐,或睡眠、洗澡、
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朗念。若生产,不可心中默念,必
须出声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则气息舒
畅,其益甚大。切不可谓念之有罪。须知菩萨视一切众生,直同亲生
儿女。儿女若堕水火,求父母救,父母闻之即救,决不会因衣冠不整
齐,身体不洁净,而不救也。若平常,亦同此裸露而念,则其罪不小。
须按事论,不可死执。有不明理者,家有生产事,彼则躲之他处,过
一月多方敢回。谓血腥一冲,则从前所念之经咒佛号,皆无功德。此
种愚人,可怜之极。宜以光言,徧告于人,则由生产而死者,当可无
有矣。(书)四三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
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
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
亦如以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
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
无多屋,决须另牀。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
之邪念。待身养足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
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妇
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
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
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
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
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
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又须志诚念南
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
坐、卧、都好念。睡到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袴,不可赤体。
宜默念,不宜出声。默念,若字多难念,可去南无二字,但念观世音
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
令汝妇也如是存心、行事念,及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
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他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
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
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餧
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
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
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餧,雇奶母餧,都是一样。生了
大气,万不可餧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餧。
餧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乳头揩过,再餧,就无祸殃。若心中还
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餧不得。餧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
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
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
都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
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汝为悦亲,故为汝详说。须劝
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汝与汝妻,亦各如是。祈慧察。(弘化一三
期)
示理学之障
◎读书人之善根,被理学先生所断。而理学先生,悉皆窃取佛法
之义以自雄,而又恐人学,故特加辟驳,以关闭后学,令不知佛法。
然稍具宿根者,又何能关住,不过有此一曲折,俾中下根人,便无由
亲沐法泽矣。今为彼等各取法名,祈为分书交彼,或将此书之大致,
令彼各钞之。照片已无,但祈礼佛念佛,用我相有何所益。现今世乱
已极,天灾人祸,亦莫此为甚。当此时世,大家均要发一番感激心,
认真从伦常日用中,各各修持为人之道,而兼修净土法门。所谓即俗
修真,居尘学道,佛法世法,一道齐行。往劫若不种善根,佛之名字
亦难闻。若不认真修持,则成登宝山而空手回耳,其孤负佛恩、与己
灵也,大矣。(书)二二
◎舍因果而言治,不过稍瘉皮肤之病,若夫心病,则反令增长,
决无能瘉之理。彼倡高调者,谓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乃佛骗人之妄
谈。其人不但不知因果,亦全昧世间正理。圣人穷理尽性,如来断惑
证真,皆不出因果之外。人果深信因果,自然意诚、心正、而身修矣。
彼以诚意、正心、修身,为淑世善民,希圣希贤之据。而极力破斥因
果轮回。不知能令人诚意、正心、修身、之权,唯因果轮回之事理。
既无因果轮回,有几人肯从事于诚意、正心、修身乎。欲人皆诚意、
正心、修身,先破斥令人不得不诚意、正心、修身,不敢不诚意、正
心、修身之权。其诬往圣、误来学之罪,罄竹难书矣。彼犹自矜能崇
正除邪,淑世善民。以致现出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互相残杀,民不
聊生等象,皆此破斥因果轮回之所酿成。彼若梦见此祸,纵以粉身碎
骨之刑,逼彼提倡破斥,亦有所不敢。况只求无关紧要之虚名,而又
何敢为之乎。甚矣,众生之恶业深重,而感此学说,以重增其业,岂
不大可怜哉。(序)八八
明行檀之要
◎欲汝等同皆发心,随分随力而为救济。有力出力,无力出言劝
有力者,亦是善事。又今之女人首饰、臂钏、耳坠、戒指,均不可带,
带之则招祸。若留之与儿女,则是贻祸于儿女。若死后附葬,必致掘
坟露尸,其为辱也,大矣。若肯振灾,则是送祸去而迎福来矣,祈与
一切人发挥此义。若女界中肯如此以施,则其款巨矣。勿谓我语迂阔,
实为至理至情。彼高邮、邵伯之富人,在先何尝不念念为子孙谋,不
肯少行救济。而大水一来,房屋、器具、人口,通皆七零八散,十不
存一。每村数十家,求一锅一竈而不可得。曹崧乔,在扬州买锅、竈、
米、火柴,数十家给一锅,以大船装去。村间用小船往放。说之令人
堕泪。有房未倒者,蛇、与蜈蚣,均盘踞其上,人欲上房,亦不敢上,
树上亦然,可怜可怜。彼女人,尚将招祸之物,不肯用以救济,则后
生他世,恐亦罹此灾,而无人肯救也。(书)五一
近有女众来,有带指环金钏者,诃其不宜,令作振款,视其情形,
尚不肯舍。昨日灵巖当家妙真师来,合寺大众,减省衣单之费,共凑
二百二十八圆。今日已令自送曹府,用振江北。前次汉口发水后,灵
巖凑一百二十余圆,送上海交汉口振灾会。此诸师之施,可谓竭尽无
余之施。世之有钱者,尚不肯愍念灾黎,可谓痴人。徒守钱财,以供
子孙之浪费,是所谓弃功德而收罪过,为明眼人所怜愍者。其人来生,
或恐遇灾,并不逢人为救耳,可不哀哉。(书)四一
教心存忠恕
◎汝欲求光去汝之病,其信之字,直使慢慢的详细斟酌而看,方
认得是何字,方认得是何话。光是以知汝是志大言大,绝不以力行为
事。使安分不自矜,何肯以最大之要求,作此极难认之字,而令人费
许多心思而看我之信,为我设法,解我之愁闷也。使汝得大位,其一
切批判,又不知如何华妙。如冯梦华之字,十封信,就有九封人不全
识。弄得子死,孙死,承嗣的孙亦死,多半由字之故,汝且莫以彼为
奇特。凡写字,要令人一目了然,方是大君子利人自利之心。冯与光
书,光费许多工夫,只认得八程。光复彼云:尊翰,光只识八程,而
意已了然。傥不甚识字之人,则误事不小,祈以后勿用此派,以期普
利。后为光书,则用楷,光意谓改其所守。问及他人,仍是旧派。(书)
一二三
◎有贞守贞,而犹注意于他医,可谓痴人。其惮烦躁飢寒行动,
皆在福中不知福之妄心所致。若肯想我若生到穷人家,终日终年忙衣
食而犹难如愿,将不要做人乎。古人云: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
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此系题行乐图诗,其图,
前一骑马者,中一骑驴者,后一推车者。有贞若识此意,一心求生西
方,痴病瘉而正智开,方可名为慧贞。否则,便是痴贞,贞而带痴,
生西亦不易易。此方肯服,则幸甚。(书)一二五
◎古德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其能济世救人也。无知之人,
专志求利。于贫者则不介意,于富贵者则不令即瘉,以期多得谢金。
然以此存心,上天必减其福寿,其子孙必难发达。来生即不堕恶道,
亦属大幸,决定贫病交膺,无可救药。倘能以人之病,为己之病,兼
劝病者喫素念佛,以消业障,则人感其诚,必能信受。是由医身病,
而并医心病,以及生死大病也。以此功德回向往生,便可永离五浊,
高登九品矣。相片不可挂于佛旁,当挂于去佛远处,以免获罪而折福。
(弘化七期)
示伦常变格
◎某人之事,固当以情论,不可固执常理而为断定也。事既五年,
亦无惧人见闻之虑。彼既以共某住为安,则只可任之。如其有真孝思,
当代为礼佛忏悔,翼其觉悟,时往问候,劝其念佛,此以情感。如其
艰难,不妨周济。资盗以粮,不可为喻。此系以母子之情为准,不能
按常理为论。至于对某,亦不得竟作怨仇相视,敬而远之,方为合宜。
男女虽异,心念是同。世有男子,家有妻妾,尚在外边与他人妇女相
处,其子不能不以为父。至于其父所爱之人,虽不能直认为母,然亦
不可作怨仇视。以作怨仇视,即系怨仇其父也。又后或致有报怨行凶
之举,故当敬而远之。礼云: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但不生分别,尽自己之孝思,则于天理、
人情、佛法,均可无悖戾矣。祈以此意,为其人说之,彼当能两全其
孝思,而或可令亲生正信心,求生西方,以念佛为事也。但将往事作
忘记,则情可日亲,而言当即听也。(书)一三八
标应读典籍
◎令初机息心念佛,当以净土五经为先导,不宜于五经中只取行
愿一品。使彼徧读五经,再以净行一品,作一切时一切处之警策,则
自可欣欣就道矣。(序)七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
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
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
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
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
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徧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
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着。果能深明此义,
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
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观诸闻者,应求往生
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
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
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
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
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
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
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
法,大畅佛怀,较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
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序)五
◎文钞,文虽拙朴,义本净土各经论。文钞看通,再看净土经论,
均可顺流而导,势如破竹矣。切不可加杂禅家意见,一经加杂,则禅
也非禅,净也非净,二门俱破,两无所益。(弘化六期)
◎当先看嘉言录,再看文钞,再看净土十要,则净土大义,便可
悉知矣。然须自利利他,当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亲戚、
朋友、乡党、邻里,同皆喫素念佛,求生西方。汝能如是修持,保汝
身体日健,心神日定,前途之事,均皆顺利。(书)二一七
◎熟阅嘉言录,则修持方法,并教训儿女,及敦伦尽分各道理,
自可悉知。饬终津梁,说临终助念之益。达生篇序,发明临产念观世
音之说。以生死二事,为人生最大之事。而生产之苦,实为女人最大
之苦。光昔不说及此事,后由知难产之可怜,故大为提倡。(临产要出
声念,倘心里默念,不但力弱难以感通,或因努力,致有受伤之虞也。)
凡有依之念者,无不立即安然而生也。(书)六四
◎若至临终,切不可照世俗所行而行。当详读饬终津梁,庶不至
误彼往生大事也。(书)六三
◎看嘉言录,则所有法门利益,修持法则,一一皆知。而一函徧
复,又为日用修持简便仪规。此一篇文,文虽浅近,理实渊深,当为
永远传家之宝。(书)一二二
◎常看净土五经,则知净土法门,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
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其有所未喻者,当常看净土十要,则群疑
冰释,一心月朗矣。文钞,语虽拙朴,于禅净之所以然,与日用伦常
之互相益,稍有发明,亦可以作自利利他之一助。(书)一三二
◎金刚经,注家甚多,省豁好看,宜请宗泐注看。净行品经意,
法法圆通,不宜在字句间死执也。得美食而满足其愿,心无羡欲,并
断惑证真等义,通包括之。若止作食会,则完全悖经意义矣。至于所
作皆办,具诸佛法,岂有不摄往生极乐之意在内乎,固宜依经而念。
若如汝说,念佛之人,净行偈偈,均当改之,则成违经妄作矣。(书)
二四三
◎今为汝寄净土十要,佛学救劫编,并长信。依此修持,自可得
其实益。(书)一四五
◎净土十要,为净土法门最要之书。此次所印,又附数要书要文。
得此一书,依之修持,譬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一直前去,了无差
错。(书)一四五
◎文钞,为净土入门之书,十要,为至深至切之典,圣贤录,为
古人已得之榜样。有此诸书,又有何欠,而复以一函问法乎。(书)一
五二
◎清乾隆间,彭际清居士,饬其姪希涑,辑录往生净土诸传。首
弥陀,以示立此法门之教主。次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以示阐
此法门之圣众。次往生比邱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类,以示
往生净土之四众。共五百余人,名曰净土圣贤录,是为初编。其间若
圣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来大誓愿海,以渐证夫常寂光乐。观此,
知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普纳众流,亦如太虚,徧含万象。尽法界众
生,无一人不摄其中,尽法界诸法,皆由此得其实际。以其为如来一
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故也。至道光末,莲归居士
胡珽,辑乾隆后之往生者,得百数十人,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咸同
之际,兵劫弥漫,提倡者少,稍形寂寥。近来世道人心,愈趋愈下。
凡具通方眼,存救世心者,莫不提倡因果报应,信愿念佛之法。具正
知见者,无不靡然风从。故数十年来,又辑二百余人,名为净土圣贤
录三编。此稿乃德森师所辑,今已排竣,故为叙其缘起。在昔无轮船、
火车、邮局、报馆,虽地邻疆址,每各不相知。故古之法道大兴,而
所记往生者,千数百年,祇数百人耳。一以记录缺乏,一以古书散佚。
若如今之各事便利,虽数十万,亦不为多。阅者切不可以古论今,谓
为未必皆实。亦不得以今论古,谓为法未大兴。试思善导在长安,少
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今则
千里之遥,朝发夕至,加以邮电报纸,故虽数千里外,悉可即知。然
犹多有未记者,使一一记之,真不胜其多也。愿举世之人,各以敦伦
尽分,闲邪荐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基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修持。则生为圣贤徒侣,没入如来封疆。其为
利益,非佛莫知。普愿见闻,各各勉旃。(序)三三
◎正信录一书,专为拘儒所设,今亦寄来,祈详阅之。肯深信力
行,则便可无愧于天地鬼神,而为世间之完人。功名富贵,固不在意。
然天相吉人,亦决不至轗轲困难也。(书)六一
◎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一部,寿康宝鉴二本,嘉言录三本。统纪,
自存,以作知治乱、知因果之龟鉴。寿康宝鉴,常看,则不至犯邪婬,
与手鉴等,自戕其生,自折其福寿,而即取残废与死亡也。(书)九五
◎历史统纪一书,无论信佛谤佛者,皆肯看,以其是史鉴中事。
即以因果为虚妄,彼固欲充空壳子,好于人前作大通家,若能看,则
未免随之而化。较比一切善书,为得实益,为最切要。惜人不介意,
若介意,则即愚即智,即狂即圣矣。(书)二四二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着、好恶、种
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
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
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
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
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
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
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
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徧应万事,涵养自心乎。是以圣人
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说工夫,
妙无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须有成范,方易得益。五经、四书,
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见各书,不以类聚,颇难取法。而
未多读书者,更无因奉为典型也。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
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
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
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然也。今知
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
集乎。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潜修焉。
(序)二五
◎了然大师,宿根深厚。从初出家,即志宗乘。苦参力究,得其
旨归。以七佛,及西竺东震三十三祖偈,文深义奥,殊难领会。因为
贯注,稍增字句,义便彰明,遂名之为佛祖心灯贯注。嗣后云游诸方,
研穷经论,始知净土法门,实为诸佛诸祖究竟自利利人之甚深法海。
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流出,无不还归此法。遂生真信,而力修持,以
期即生往生,克副初衷也。间有发挥禅净理致,语语确切,发人深省,
乃名之为禅净双勖。虽仍提倡禅宗,实则注重净土。以期已悟证未悟
证者,同得即生了脱也。其友德森大师,欲为排印流通,祈余审定,
及叙其意致,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19-8-16 09:04:18
|
只看該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