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2|回復: 1
|
五十阴魔之识阴十魔南无阿弥陀佛20190119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宣化上人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总。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就是修行阴的这个善男子,他修行这个定力,‘行阴尽者’:在行阴尽了的这个时候,‘诸世间性’:所有世间一切十二类众生的这个性,‘幽清扰动’:幽隐轻清那个微细的动相,‘同分生机’:在十二类众生这个同分的生机。机,就是那个处,也就是那个地方。
‘倏然隳裂’:倏然也就是忽然。忽然就隳裂了,就破坏了这个‘沉细纲纽’:沉,就是深沉;细,是微细;纲,就是网的一个大纲,那个大绳;纽,就是身上衣服的纽扣,还有那个枢纽、总枢的地方也叫纽。
‘补特伽罗’:翻译过来叫‘数数取趣’,就是生了又生,生了又生,就是那个‘中有身’,又叫‘有情’。我们所有一切有情的众生,活著的这个身,都叫中有身;死了,就叫中阴身。中有身就叫补特伽罗。
‘酬业深脉,感应悬绝’:在这互相酬报、业果交流这种深深的脉络,因果悬绝,没有了。感应,也就是因果;悬绝,好像在空中忽然间就断了。因为在行阴尽了,这个生死已经了了,所以这因果也就断绝了。在这个地方,这是行阴终了,识阴开始的时候。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于自性的涅槃天,在要开悟了。‘如鸡后鸣’:好像什么呢?这有一个比方,就好像鸡第一次、第二次报晓的时候,东方还没有白,天还没有亮,没有光呢!现在这第三次,这是最后的鸡鸣,就是最后鸡叫的时候,‘瞻顾东方’:这时候你向东方顾盼,你向东方看一看,‘已有精色’:精色就是天将要光的时候了。
‘六根虚静’:受阴尽的时候,六根无所受了;没有领受,所以就虚了。想阴尽了,没有妄想;没有妄想,所以就静了,所以说六根虚静。这个时候,这六根也没有所领受,也没有妄想各处跑了,‘无复驰逸’:行阴尽了,已没有迁流变化。行阴的迁流变化,好像波浪,常流不断的。那么现在行阴这种微细的动元也没有了,所以就无复驰逸,哪个地方也都不跑了。
‘内外湛明’:这时候,只剩一个识阴没有破,已经内外明湛,内也光明,外也光明,这是内外明湛,湛明了。‘入无所入’:因为这根尘都断了,六根和六尘合而为一了,也没有根,也没有尘,根尘不偶了。既无所缘,所以根尘就不偶了,没有相对的地方。因为没有相对的地方,这时候六根和六尘都互相没有分别了,所以入流也没有所入了。
这时候‘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深深地通达十方,这十二类众生它生命最初的根元、由绪。‘观由执元’:观察它这种根本的元由,‘诸类不召’:这时候,也不受这十二类众生所招引,它就不能把你牵引动了,不能来和这十二类众生再有来往了,这叫诸类不召。
‘于十方界,已获其同’:于这个十方界,已获同体的这种情形,和十方界虚空都同体了,‘精色不沉’:这种的精色、这种智慧不沉没了。‘发现幽秘’:最幽隐的、最秘密的、最不容易发现的这种境界也发现了。
‘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这个名字,这种境界,这种情形,就是识阴的一个区宇,在识阴的范围领域之内。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在这十二类众生的因果已断,已经得到和十二类众生虽然同,可是不为它所召了,和它已经断了来往,断绝和它的轮回。
‘销磨六门’:这个时候,六根门头都没有用了,销磨了。可是,怎么叫没有用?这个没有用,不是说眼晴不会看,耳朵不会听,鼻子不会闻香,舌头不会尝味。不是的,是怎么样呢?就是六根互用了。你若把行阴破了,就有这种境界现前。
六根互用,眼睛虽然是看,但是它又可以听,又可以说话,又可以吃东西。这个耳朵,它以前只能听,现在也可以看了。可以用耳朵来看,可以用鼻子看,可以用嘴看。这六根每一根都有六种的作用,这叫销磨六门,以前这种尘相,都没有了。
‘合开成就’: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开,就是一根能开出六种的作用,这叫合开成就。‘见闻通邻’:这个见闻都是通著的,就好像邻居似的,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互用清净’:六根互用,而且还是清净的,你说这多微妙啊!到这种境界上,唉!那是很妙的。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十方的世界和这个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就好像青色的琉璃宝似的,里边也可以明彻到外边,外边又可以明彻到里边,玲珑透体地那么明彻,这个‘名识阴尽’:若到这种程度上,这叫什么呢?就是识阴也尽了,五阴完全都尽了,没有了。
你到这种境界上,这是识阴尽;若不到,那还没有尽呢!若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这个人就可以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罔,不是有,所以叫罔,就是没有;象,不是没有,就叫象。有、无这种的情形,也都虚无飘渺。以这种颠倒的妄想,做为得到这种情形、这种境界的本。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虽然有这么多魔的境界,无论是天魔、心魔,种种的魔,也没有摇动他的定力。或者他修定,根本就没有起这种魔境界。或者他已经起这种魔的境界,但他能觉悟,他能不迷,所以就打破这种的迷关了。这种迷的关头打破了,行阴也就破了。行阴破了,现在是识阴的开始,所以穷诸行空,这行阴已经空了。
‘于识还元’:现在在识阴上又要还元了,又要把识阴也都破了。识阴如果破了,就近本还原,回到如来藏性上了。
‘已灭生灭’:他已经灭了生灭这种的境界。‘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于寂灭的这种性,这种精妙处,他还没有得到圆满。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吻。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他在识阴生出一种妄想,说在前边精妙未圆这个境界上,这个修道人他能令自己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能力。那么,眼睛也会说话,又会听声;耳朵又可以吃东西,又可以嗅味闻香。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都可以通用。
你说耳朵不能吃东西吗?这回六根互用,它可以吃东西了。那么说:‘它的牙在什么地方长著?’那你问那个耳朵去!它吃东西,不是我们吃东西。它会吃东西,自然有个牙,它不会掉牙的。或者它不用牙,现生出来也可以,这是真正科学的作用,真正科学的一种能力。
每一根都有六种的能力,这叫六根互用。合,就是六根合而为一了,六根变成一根了。开,那么虽然一根,能有六根的作用,你说是不是神通?这是科学?你科学再研究,就算能换人的心,能换人的肝,能换人的......,也不能令人的每一根都有这六种的作用,这是办不到的,我相信科学再发明,也不会有这种能力的。那么这自性的科学发明了,就有这样的作用。
‘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这个不单他自己六根互用,有开合这样的能力,就是和十方的一切众生,也都有这种的互相通觉,彼此相知。‘觉知通吻’:这种觉知性,能知道十方一切众生的根性,‘能入圆元’:他能入圆满的那种根元本性。
‘若于所归’:假设他于所归的这个地方,生出一种妄执。什么执呢?‘立真常因’:他说这一个就是真常了。‘生胜解者’:他既然认为它是真常,就生出一种胜解脱、胜知见。可是他不生出这种的知见,还没有什么毛病;一生出这种知见,‘是人则堕,因所因执’:他以真常为因,根本是不对的。
他以为这个地方就是真常的,其实这还在一个识上,并不是真常,他就变成因所因执。本来不是这个因,但是他立这么一个因,立这么个因,就生出一种执著。生出这种执著,他就和外道合而为一,和外道归伙,合股做生意去了,好像股份有限公司。他跑到外道,和外道去做股份有限公司了。
和什么外道呢?‘娑毗迦罗’:就是那个黄发外道。以前讲过,就是摩登伽女她妈妈的师父,他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这个就叫黄发外道。这种黄发外道,他‘所归冥谛’:冥,就什么也没有了。他这个冥谛,就是第八识在现在这个境界上变化出来的。他说一切万物都从冥谛上生出来的。‘成其伴侣’:这个修道的人一执这个非因——因立得不对了,所以就和黄发外道做了朋友,开了有限公司了。这个有限公司,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完。这有限,不知道是有限?还是无限?
‘迷佛菩提’:他迷失了佛的菩提觉道。‘亡失知见’:因为他所立的这个非因,非因计因——不应该立这个因,而他立这个因。这因所因执,他立得不对了,所以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这叫亡失知见。亡失知见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把真正的智慧丢了。丢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你想要帮他找找,你也会丢了!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这是第一种,他立这个有所得的心,成他所归的一个果。他这种的宗旨就错了,怎么错了呢?
‘违远圆通’:和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的这种道理完全相反了,完全都不合了。为什么?因为他生出一种执著,‘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的那个大城市。什么是涅槃的大城市呢?在什么地方呢?涅槃的大城市在常、乐、我、净涅槃四德那个地方。‘生外道种’:他这种非因立因,就变成执著的外道了,变成黄发外道那个冥谛,和黄发外道去合股,做朋友去了。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又善男子’:又这个修定的善男子,‘穷诸行空’:他把行阴已经研究穷尽了,已经空了。‘已灭生灭’:他已经灭去了生灭的这种境界。‘而于寂灭’:而于寂静、寂灭的这种境界,他‘精妙未圆’:这种的寂灭乐,他还没有得到完全,因为现在这个识还没有尽。
这个识,就和真如差一点点,识是有生有灭的,真如就是不生灭的。那么现在在第八识上,有这种生灭的、微细的相,和真如这个不生灭和合起来,这有个名字叫和合识。就是生灭的这个识和不生灭的真如,非常接近,互相和合起来,这叫和合识。因为它是个和合识,所以就精妙未圆。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归’:这个修道的人,假设在他这个所归宿处,所归宿是什么地方呢?就是还在八识这个生灭的识上,‘览为自体’:把本来不是他自己的,就拿来认为是他自己的一个身体了。
‘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他又生出一种妄执,什么妄执呢?他觉得尽虚空这所有十二类的众生,由卵生到非无想这十二种的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他说:‘啊!这所有的众生,你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都是从我自己这个身体跑出去的,是我生出来的。’也就好像前面说的那种情形,说这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儿子,甚至于连佛、菩萨、阿罗汉,都是我造出来的,我可以造佛、造菩萨、造阿罗汉。你看!生了这么大的这种我执。
‘生胜解者’:他生出来一种胜解。可是这不是正当的胜解,是一种邪知邪见,不过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胜解。如果真是胜解,就合佛法了。所以这修道,你就是看经,也要看清楚了。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堕落了,堕落到什么地方?堕落到‘能非能执’:变成有一种能,他说他能生一切众生。根本不是的,这是他一种妄识的揣测。非能执,本来他不能,但他有这种执著,这种执著就是谁呢?
‘摩醯首罗’:就是大自在天王。自在天就是天上色界天的顶天,叫摩醯首罗天。这个摩醯首罗又叫大自在,他有三个眼晴,他也有个佛眼,也是在中间这儿长著,这三个眼睛都是肉眼,就中间这个眼晴,也是他生来就有的,这个天有这么个眼睛。
那有多少只手呢?他有八臂,有八只手,前边四只,后边四只。前边他可以拿东西,后边又可以偷东西。他嫌一只手不够用,两只手偷东西也没有那么得力,生了八只手,这只也可以拿一点东西,那只也可以拿一点东西,到了百货公司,相信稽查员也看不住他,因为他手太多了。他骑著的是一头大白牛,手里拿著一个白拂,到处悠游自在的,非常地自由,这是大自在天。他说:‘我最自在了,嘿!你看我,你比不了我,我最自在了。’所以叫大自在。
‘现无边身’:这个大自在天,他执著他可以现无边身,他说一切众生都是他现出来的。那么现在这个人修的也是这个法门,也有这种执著了。他也说一切众生是他现出来的。你看他也没成佛呢,怎么能现出众生来了?这就是一种妄执——能非能执。
‘成其伴侣’:他与大自在天王做了朋友,他也跑到自在天去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对佛真正的觉——正觉菩提——就不认识了,也就没有真正智慧了,所以就堕落到天魔外道里头。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这是第二,他立这个能生众生,做为他的心,成就他这种遍圆的果。‘违远圆通’:他和修耳根圆通这种法门,反闻闻自性这个道理,相违背的。‘背涅槃城’:对涅槃不生不灭这个道理,他也是相违背的。
‘生大慢天’:他将来要生到大慢天,那个大自在天也就是大慢天。怎么叫大慢天?他就看不起人,总骑到大白牛身上,自己有三个眼睛、八只胳臂,噢!他觉得他了不起了,觉得骑著大白牛那么自自由由的,很惬意的,他认为他这个生活非常地优越,所以就生了贡高我慢了,入了‘我遍圆种’:说我能遍圆一切,能成就一切。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又这个修定破了行阴的善男子,‘穷诸行空’:他对于行阴已经空了,‘已灭生灭’:已经灭了他这个生灭的心了,‘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于寂灭乐,他还没有得到,还没有圆满,没有真正得到这个寂灭的乐。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归’:假设他于所归的地方,‘有所归依’:做他一个归依处,‘自疑身心’:他自己就生出一种怀疑心,怀疑他这个身心是‘从彼流出’:前边那个妄计是怀疑自己生出一切众生;那么现在,他又觉得自己是从那个归依处流出来的。‘十方虚空,咸其生起’:所有的十方虚空,也都是他所归依处那里生出来的。
‘即于都起,所宣流地’:所宣流地也就是他所生出来那个处所。地,也就是个处所,那个地方。即在这个所有一切都是从它生起来的地方,‘作真常身’:他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真常身了。‘无生灭解’:他说这个地方就是无生灭了。那么为什么他生出这个解?就是不对嘛!因为这个地方不是没有生灭,他却做这个解。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在生灭这个识里边,他就计度说这是常住,这是不变的。‘既惑不生,亦迷生灭’:他既不明白这个不生的道理,那个生灭的道理也不明白了。‘安住沉迷’:他执著,又著住到这个地方,就守著这个境界也不放,就在这个地方修行用功,沉迷了。
‘生胜解者’:他若再生出来一种胜解,就是执著上再生出执著来,‘是人则堕’,‘常非常执’:他执著那个常,但是不是常啊?不是,这不是一个真常。
‘计自在天,成其伴侣’:他计度这个自在天是他一个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也迷失了佛这个菩提觉性,也亡失了真正的智慧。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这是第三种,立这个因依心,做为归依处所。立这么一个心,他就成非果计果这么一种的妄计果。
‘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这也是与圆通这个道理上,既违背而又遥远,又相离得更远了。和涅槃城也违背了,生出来一种倒圆的知见。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这个善男子,他穷究这个诸行已空了。‘已灭生灭’:他已经灭除了生灭的这种性,‘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对于这个寂灭乐,他精妙未圆,还没有圆满。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假设于他所知的,他说这个知就是遍圆的。因为这个知,他就立了一个见解。立什么见解呢?他这个见解,你是想不到的,我也想不到的。什么见解呢?他说‘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足证明草木是无情的。可是现在他生出这么一种的见解,他说十方的草木,都是有情的,‘与人无异’:和人没有两样的,它也有生命。
‘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草木可以做人,人若死了,又去变十方的草和树木。‘无择遍知’:他没有智慧来选择这个遍知一切。
‘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他又自己标异现奇,生出来一种邪胜解法,‘是人则堕’:这个人就会堕落,‘知无知执’:他说他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他是无知,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他执著说他知道。
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种外道——‘婆吒、霰尼’,这是两个人。
婆吒是梵语,中文的意思就是‘避去’。他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因为他以前是个牧童,是个放牛的,或者放猪、放羊的一个童子。那么在毗舍离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也在外边玩。玩哪,就拿婆吒当床铺,在他身上睡觉。他就很不高兴的,回去对他母亲讲:‘这个毗舍离他拿我当床,睡在我的身上。’他母亲知道这是个未来的皇帝,也不敢怎么样,因为他有势力,就说:‘那你以后不要和他在一起,你避去,离他远一点,避开他。’于是他的名字就叫避去。
霰尼也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有军’。大约他就欢喜去当军人,他有军人这种的气概,所以叫这个名字。
这两个外道,‘执一切觉’: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这个修行人就‘成其伴侣’:成为他们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也迷惑于佛这个菩提觉性上,失去他的正知正见。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是名第四’:前边所说这种的情形,是第四种的执著,执著什么呢?‘计圆知心’:他说他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其实他是一种执著,他对于一切都不知道。‘成虚谬果’:他就是成,也成个虚谬的果,就是没有这么回事。谬就是没有这么回事。
‘违远圆通’:也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相违背,而离得太远了。‘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城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生倒知种’:他生出一种倒知的种。倒就是颠倒,颠倒这个知。
就好像草木,任何人也都不能把它算计到有情里头;而他把草木都算到有情里头,说人就是草木,草木也可以做人。那么有的人就说:‘有的树木有灵啊,那它岂不是有知吗?’那不是的,因为那是有一个精灵附到那个树上了,并不是那个树本身有知,是一种有情。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又有这种修定的善男子,‘穷诸行空’:研究这个诸行空,行阴已空了。‘已灭生灭’:他已经灭了这个生灭了,‘而于寂灭’:虽然说灭了生灭,但是他于寂灭这种的境界上,‘精妙未圆’:他还没有圆满,还有很少很少这种生灭的种子在这儿。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假设于圆融这种境界上,在六根互用这里,已经得到遂心满愿这种随顺了。‘便于圆化,一切发生’:就执著在这个圆化一切发生这里边,‘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他对于火有光明,非常崇拜;这个水性清净,他也非常崇拜;他又欢喜风的周流这种性质,他也崇拜。尘就是地,观这个地的成就。
对地、水、火、风四大这种种情形,‘各各崇事’:他向火叩头,向水叩头,向风叩头,向地来叩头,他说这真是不可思议,这火它怎么就会有光明呢?啊,水它这么清净的,真值得我崇拜,我给它叩多一点头。
他一天到晚给水磕头,给火磕头,给风磕头,给地磕头。就崇拜这四大,又供养四大。事,就是供养。火有火神、水有水神、风有风神、地有地神,那么于是乎,他就把地、水、火、风这四大的神,当他的老祖宗了。摩诃迦叶以前也就是事火的外道,专门向火来叩拜。
‘以此群尘,发作本因’:他以地、水、火、风这四大的尘象,发作他自己的本因。‘立常住解’:他说这个都是常住的。不错,地、水、火、风都是这个如来藏性,可是你应该恭敬如来藏,不应该去恭敬地、水、火、风,这就是头上安头,不在根本上用功,不去恭敬如来藏性,不去恭敬佛,却去恭敬末梢,跑到末梢上去了。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他想要了生死,而实际上,不能了生死,就生这种执。
‘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大龟氏迦叶波,和梵志婆罗门,修清净行这一类的人,他们‘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勤苦其心而役使其身,就是修种种无益的苦行,给火上一上供,给水上上供,来叩几个头。以事奉供养地水火风,来求得了生死。‘成其伴侣’:这个修定的人,就和这一类的人做为朋友了,做为伴侣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这也是迷惑了佛这个菩提真性,而亡失真正的智慧了。
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这是第五种颠倒的种,他计度这个执著,来崇拜地水火风这四大,来事奉、供养这四大。‘迷心从物’:他把自己这个如来藏性、常住真心迷了,跟著物跑了。
‘立妄求因’:他立这么一个妄的知见,求出生死的这种因,‘求妄冀果’:他用这不正确而妄希冀了生死这种的果。
‘违远圆通’:这是违背圆通法门了,‘背涅槃城’:也违背了涅槃的城。‘生颠化种’:生出一种倒化的种子,不正确、颠倒的这种造化的种子。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又者修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的善男子,‘穷诸行空’:研究行阴已经空了,把行阴破了,‘已灭生灭’:已经灭了这生灭之道,‘而于寂灭’:而对于寂灭之乐,‘精妙未圆’:还没有得到圆满。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明’:在这个圆融而光明的境界上,‘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他计度这个明中虚,不是实在的。这不是把一切的造化都灭了,所以也不是永远灭的一个依归处。‘为所归依’:可是他用它为所归依处。‘生胜解者’:他生出一种的狂悟。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堕‘归无归执’:他本来想归依,但是无所归依。这个不是永远的生,不是永远的灭,所以他不能拿它来做所归依处,可是他以这个做所归依处,这是无所归依。
‘无想天中’:这一种执著就是在无想天,可是这不是四禅天那个无想天,是非非想天。那么非非想天中‘诸舜若多’:那些个只有一个空的空神,‘成其伴侣’:这个修定的人就做他们的伴侣了。‘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也迷失这个菩提,亡失正知正见。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这个名字就是第六种狂解——圆虚无心,他这种的果也是空亡,没有的。‘违远圆通’:和圆通法门相违背,‘背涅槃城’:和涅槃这种妙果,也相违背的。‘生断灭种’:生出一种断灭的种来。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又修定的这个善男子,‘穷诸行空’:这行阴已空了,‘已灭生灭’了,‘而于寂灭’:而对这个寂灭的妙乐,他还‘精妙未圆’:没有圆满。
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常’:假设于圆满而常住的这个时候,‘固身常住’:他坚固其身,愿意常住在世,愿意得到长生不老,‘同于精圆’:在精微而圆满的这个寿命里边,‘长不倾逝’:很长的时间,他也不会死的,这倾逝就是死。‘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生出一种邪胜狂解。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他贪长生而不得长生,这叫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阿斯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无比’,没有再可以比的;这是在天上的一种外道,贪求长命这样的人。这修定的人‘成其伴侣’:就成他们的眷属。‘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与佛的菩提这种法门他是迷了,失去了正知正见。
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是名第七,执著命元’:这个名就是第七种,他执著他这个命的根元,命的元由,‘立固妄因’:他立出这么一个坚固的妄因,‘趣长劳果’:他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这种果。长生不老又可以叫长劳。‘违远圆通’:他与反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这个法门,相违背的。‘背涅槃城’:不单违背耳根圆通,而且又违背涅槃城。‘生妄延种’:生出来一种妄想延长寿命的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这个修定的男子,他把行阴已破了,‘已灭生灭’:已灭了生灭这种的道理,‘而于寂灭’:而于这个寂灭的妙乐,‘精妙未圆’:他还没有圆满。
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恣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观命互通’:这个人观他这个生命,和一切众生互相通著。‘却留尘劳’:他就不愿意把尘劳去尽了,想留这种尘劳,‘恐其销尽’:他恐怕尘劳销尽了。
‘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就在这个时候,他坐在一个莲华宫里边。在这个莲华宫里,‘广化七珍,多增宝媛’:他化出七种珍宝,又多增加他的妃嫔、美女。宝媛就是美女。就‘恣纵其心’:他也恣纵他这种爱欲、贪欲。‘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他又生出一种胜解了。
‘是人则堕’:这个人就会堕落到‘真无真执’:他想他是得到真了,但不是真——这种的执著。
‘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这个吒枳迦罗,怎么叫吒枳呢?吒枳翻译成‘结缚’。结,就是用一条绳把它拴个结子;缚,就是用一条绳把它绑上了。这就言其用绳子把众生绑往了。迦罗,这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叫‘我所作’,这是我所作的,什么是我所作的呢?言其一切众生的这个结缚,这个不自由,都是我所作出来的,我教他不自由的。
对于这种的外道,这样的思想,成其伴侣,这个修定的人,就成他们的眷属。‘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失佛这个菩提,也就把正知正见都丢了,只剩邪知邪见。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这个是第八种,他发一种邪思的因,立出来这种炽尘——炽然而盛,这种尘劳非常盛的这种果。
‘违远圆通’:这与耳根圆通的法门相违背的,‘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这个道理。‘生天魔种’:生到天魔的种族里头。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者这个善男子,研究一切诸行是空的,‘已灭生灭’:已经灭了生灭的这种性,‘而于寂灭’:而于寂灭的妙乐,‘精妙未圆’:还没有得到圆满。
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惟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在他这个命虚明的里边,分别哪个是细的,哪个是粗的,选择真的和假的。‘因果相酬,惟求感应’:这个因果互相那么酬报,惟求因果的感应。感应也就是因果。‘背清净道’:他违背这种清净的道。
‘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也是知苦。这个苦就是苦谛——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集是集谛,就是一切的烦恼。断集,断了这个集谛。灭就是修道得到证灭了,得到这种涅槃的妙乐。道就是修道。这就是所谓的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他在这个灭的时候,就不往前再进了,‘生胜解者’:生了这一种狂胜解这样的人,‘是人则堕定性声闻’:什么叫定性声闻呢?
定性声闻前边已经讲过,就是他不回小向大,他就裹足不前,不往前走了,就在那个地方停止住了,这叫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和无闻比丘,以四禅为四果那种的无知一样,增加这个增上慢。‘成其伴侣’:做为他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迷失佛这个菩提觉性,失去正知正见。
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是名第九’:这是第九种,‘圆精应心’:圆精而有这一种感应的心,‘成趣寂果’:造成一种趣寂的果。
‘违远圆通’:这也与耳根圆通法门相违背,也‘背涅槃城’,‘生缠空种’:什么叫缠空呢?他耽空滞寂,就在这个地方,也不愿意往前进,也不愿意往后退,就认为这个空是他生活里最需要的。那么,他就在这个地方,好像缠绵缠住了,和这个空缠到一起。空本来什么也没有,他又在这空上,又加出一个空来,所以在这个地方,他也是一种执著。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又这个善男子,穷尽了行阴这种境界,行阴已空了,已经灭了生灭的这种境界,‘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而对于寂灭之乐,他还没圆满。
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圆融’:假设于圆融这种境界上,‘清净觉明’了,这时候他‘发研深妙’:发研究深妙这种的理性,‘即立涅槃’:在识阴还没有破的地方,他就立成涅槃了,‘而不前进’:也不向前再去修行了,‘生胜解者’:他就生一种狂解——狂妄的胜解。
‘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这个人就会堕落到不回心——不回小向大的这种定性辟支佛。‘诸缘独伦’:和缘觉、独觉,这两种的种类,‘不回心者’:不回小向大的定性罗汉,‘成其伴侣’:做为他的眷属,他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也迷惑于佛这个菩提觉道,而亡失正知正见。
是名第十。圆觉吻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是名第十’:这是第十种,是在识阴里边最后的一种,把这一个关头通过,就不要紧了,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可惜这一步也不容易过去。那么在这个地方,所相差的也就很微细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也就是差一根头发这么多,等到果位上就相离有一千里这么远。
在这个时候,‘圆觉吻心,成湛明果’:他这个圆觉的道理,和常住真心已经将要吻合了,成很清净光明的果。‘违远圆通’:虽然是这样子,但是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还是不相合的,因为他也还有所执著,‘背涅槃城’:也是违背涅槃的这个妙果。‘生觉圆明,不化圆种’:他生出来一种觉圆明的执著,所以叫不化圆种。
这是在识阴没有破以前,他还是有这么一点点没有明白。那么在这个地方若一破,不被这个狂解所变,这就是把五阴都破了。五阴破了,那时候就可以证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果位。你就可以成佛,有把握成佛了。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阿难’,你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特别明白‘如是十种禅那’:像这十种静虑的法门,十种静虑的境界,十种静虑的功夫,所显现的魔境,你都应该认识。‘中途成狂,因依迷惑’:在半路上,成了一种狂解,因为他所依据的事,他迷惑了。
‘于未足中,生满足证’:在未满足的这个时候,未证言证;就是没有得道,没有证果,他说:‘噢!我证果了。’
没有证初果,他说证初果;没有证二果,他说证二果;没有证三果,他说证三果;没有证四果,他说证四果。那么没有成佛,他说他是佛了。你问他怎么样成的,他也不知道。你说成佛都不知道怎么成的,这真是一个糊涂佛了。可是佛都是明白的,没有糊涂的。这若是糊涂,就是妖魔鬼怪,他不明白真理。
‘皆是识阴’:这都是色、受、想、行、识中的识阴作怪呀!‘用心交互’:你用功夫的时候,这识阴就和你的功夫来作战。如果你稍微生出一种贪心、一种欲念、一种妄想,这就会入魔的境界。
前几天我不是讲走火入魔吗?你著到这个境界上,这就叫走火入魔了。【注三五】【注三六】【注三七】生出一种狂解,这种狂解,你很不容易把它破了。就是旁人指破他说:‘你这个不对!’他都不相信的。他说:‘嘿!你懂什么?我现在就成佛了嘛!你讲那个都不对的。’你告诉他,他也不相信。‘故生斯位’:所以生出这种境界。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
‘众生顽迷’:众生这种顽固不化的迷惑,‘不自忖量’:他也不想一想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狗皮还没有脱,猪皮也没有掉呢!就说是佛了,唉!自己太不自量了。
‘逢此现前’:逢这种种的境界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各以他所爱著的、所贪著的这种爱——这是他以前生生世世愚痴的迷心——在这个地方他休息。
他以为这个地方就是宝所了,其实是住到化城上。化城不是宝所,因为这个人向前去想要取宝,走、走、走,走到半路上就觉得太辛苦了,啊!不去取宝了。于是乎,一个有神通的人,就变化出来一个化城,说:‘前面那个地方就是宝所了,我们到那个地方去,就拿到宝贝了。所有的奇珍异宝,都可以拿回来。’那么到那个地方休息完了,还要再向前走。
现在这一些个人,就是到这个化城——变化城——却以为是宝所,再不向前进,所以就休息了。‘将为毕竟’:这一些个人说就是毕竟了,‘所归宁地’:这就是他们的所归宿、究竟处,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自言满足,无上菩提’:自己就说自己满足了,已经证得无上菩提了,已经成佛了。‘大妄语成’:没有成佛,他说他成佛了。你说若是聪明人,谁说这个愚痴话?没有到那种果位上,就说是那种果位,这是愚痴的!
好像民 主国家人人都可以做总统。不错!人人都可以做总统,但不是人人都是总统,得要大家选你出来,你才正式做了总统。不是说人人都是总统,那么哪个是正总统?哪个又是副总统?所以就是这个道理。你也没有读过书,也没有研究过什么道理,你就去做总统,你连签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签,你怎么做总统啊?这个成佛也是,你也没修行,也没有受过雪山六年、菩提树下四十九天,这种的功夫你一天都没做,你就成佛了?那你真是太容易了,所以这就是一种狂妄。
‘外道邪魔’:这就是一种外道邪魔的思想,‘所感业终,堕无间狱’:他所感的邪魔,这种魔业终了之后,将来这个魔也有寿命终了的时候。寿命终,他那个灵性也堕落到无间地狱去。
‘声闻缘觉,不成增进’:如果他是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这两种虽然打妄语,但是他不会堕地狱的,但是也不能往前有所进步了,所以不成增进。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阿难,你们这些在会的大菩萨、大阿罗汉、大比丘、大富长者等,秉承著如来所说的这个道理,‘将此法门’:把我《楞严经》所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种圆通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在我灭度之后,你们要天天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令所有的一切众生,觉悟明了这种的道理。
‘无令见魔’:这个见魔,又有见爱魔。见魔是被境界转了,有的见著就生出一种爱心,被这境界转,这都是见魔和见爱魔。你不要令见魔和见爱魔‘自作沉孽’:你自己堕落。沉,是堕落;孽,是造的罪业,造的这种罪孽。‘保绥哀救’:你保护而安绥这一切的众生,来哀怜救度他们。‘消息邪缘’:把这种邪的、不正当的狂心野性、邪知邪见都停止了它。
‘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令他身和心,到佛的知见这里边来。‘从始成就,不遭歧路’:从一开始,乃至于到成就,不要遭受这个歧路。始,就是开始;成就,就是末、终了,到终点。由这开始到终点。歧路,就是在正路上分出一个岔路。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像《楞严经》这个法门,这是过去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劫里边,像微尘那么多的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都是秉承著这个法门,这个楞严大定,而得到心里开悟,成就无上的道果,都是从这条路来的。
所以现在我们也要研究这条路,把这条路修好了,我们才能成佛呢!不是一步也没有迈,就走到佛那个果位上去了,没有这么容易的事。不要说成佛,你就是在世界上读书,得到个学士,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个硕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得到个博士,又要多少年的功夫,何况得到一个出世的佛的果位?你一步也没有迈,就成了佛了?这说梦话也不要说得这么妙,这么没有边际呀!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
‘识阴若尽’:在前边行阴尽了,到识阴上。识阴本来要是在八识的本位上,这时候已经可以看十方世界,好像净琉璃一个样子,无障无碍的。可是现在这个识阴并不是完全第八识,而是第七识这个微细的生灭还没有了。所以,如果第七识这个微细的常扰动元——这种微细的动相——没有了,就纯粹是第八识,这时看三千大千世界,犹如净琉璃一样。那么,再转这个第八识,就是佛的大圆镜智。
但是在第七识没有破尽的时候,就不能有这种的境界,所以说识阴若尽——第七识这微细的动相如果没有了,‘则汝现前’:则你现前‘诸根互用’:诸根就是六根,就是以前所讲的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种的用途。眼睛本来是看东西的,但是它也可以听,也可以嗅,又可以尝滋味,又可以吃东西,又可以有触觉,又可以有思想。这六根互用,每一根都可以有这六种的用途,这是所谓‘成就合开’,成就六根互用的这种能力。
‘从互用中’:从六根互用里边,‘能入菩萨’:能入到菩萨‘金刚干慧’:金刚是不坏,不坏就是不退了。不退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证得三不退。干慧是干慧地。‘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得到这种圆明精心,在这个里头会发生一种的变化。
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前边所讲的‘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在圆明精心里头就发生一种神通变化,这种神通变化像什么呢?‘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好像没有尘垢的琉璃一样,在那琉璃之内含著一个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像这样子就超过去前边所讲的十信的位,和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四加行心,各位记得不记得?是暖、顶、忍、世第一,这叫四加行位。‘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加上菩萨所行的金刚十地,和等觉圆明这种的境界,这种的功夫。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这种境界,就是入到如来的妙庄严海里边。‘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圆满所修的这种菩提,最终就是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呢?菩提本来是自有的,并不是从外来的。这个如来藏性不是从外边得来的,而是自己本有的,所以说归无所得。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以上所讲的是这个识里边十种的种子,十种的境界。‘此是过去先佛世尊’:以前的佛世尊,‘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一个定,这个楞严妙定【注三八】,‘毗婆舍那’:那个微密观照,这种观照的功夫,‘觉明分析’:由这个觉明而分析,‘微细魔事’:这是微细的魔事,这种的境界很微细的,不是很容易觉察得到的。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
‘魔境现前’:这个魔的境界现到你前面,‘汝能谙识’:你能认识这个境界,知道这是魔或者是佛。
‘心垢洗除’:这个境界有的是外魔,有的是内魔。外魔容易降伏,内魔很难降伏了。因为你起了邪知邪见,这不容易解除。所以你外魔认识了,你自己心里边这个心垢也要洗除。什么叫心垢呢?心里头的垢,最要紧的就是这个贪欲,讲来讲去还是这一个贪欲。这个贪欲,也就是淫欲。你要是淫欲心没有了,心垢洗除了,就不落邪见。如果淫欲心不洗除的话,你就很多的毛病都来了。这些个毛病都是由这种的贪欲生出来的,所以种种的问题,种种的烦恼、无明都生出来了。生出,就落邪见了。‘不落邪见’:你如果把这个毛病洗除了,那邪见也没有了。
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
‘阴魔销灭’:以前所讲的五阴魔销灭了,‘天魔摧碎’:你有了真正的智慧,不落邪见,那个天魔也摧碎了,把天魔的胆都吓落了。‘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乃至这个大力鬼神,他虽然力大,不是吗?他可以把须弥山用手一推都推倒了,推崩了。可是你的正知正见现前,你有这楞严大定,那大力鬼神也就跑了,你把他那个魄也都给丧了。他一见到你呀,亡魂丧胆的,结果就那么恐惧逃逝了,跑了。‘魑魅魍魉’:这个魑魅魍魉都是妖怪之类的,前边都讲过了。‘无复出生’:再也不会出生了,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9-1-19 12:05:13
|
只看該作者
再没有了。
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
‘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一直就到佛的境界上,没有一点的困难,没有一点的问题,没有一点的麻烦。‘下劣增进’:就是那种下劣的根性,也会向前增进去,到这个地方。‘于大涅槃’:在大涅槃这个妙果上,‘心不迷闷’:心不会再像以前那种的迷闷了。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若诸末世’:假设这个世界在末法的时候,‘愚钝众生’:这个众生,你看他学好,你怎么样教他,他还往那个坏的路上走。你不教他学坏,但是他自己就向那个坏的路上走。学好,好像登天那么难;学不好,就好像下山那么容易。为什么呢?就是习气太重了,贪欲太多了,这一种的旧习气、旧毛病、旧业障、宿世的冤孽债太多了,所以你想往上走,它就往下拉你。所以学好就像登天那么难,学不好就像下山那么容易,为什么呢?众生就是没有智慧,就是愚钝。
愚钝的众生,‘未识禅那’:他不知道修道这种重要性,不知道静虑是这样子地需要。‘不知说法’:他也不知道说法。‘乐修三昧’:虽然他不晓说法,不知道怎么修行用功打坐,不知道静虑。可是他乐修三昧,他欢喜修定。欢喜修定必须要明白道、明白法。‘汝恐同邪’:你如果恐怕这种人,入到邪知邪见去的话,‘一心劝令’:那你没有旁的办法,你就劝他,劝令什么呢?‘持我佛顶陀罗尼咒’:劝令他诵持〈佛顶陀罗尼咒〉,就是〈楞严咒〉,你劝他念〈楞严咒〉。
‘若未能诵’:假设这个〈楞严咒〉,他念来念去也背不出,总要拿著本子来念。你就教他‘写于禅堂’:写到他坐禅的房子里边。怎么呢?因为经典所在之处皆为有佛,何况这个咒呢?这个咒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就有金刚藏菩萨和他的眷属及一切的护法善神。‘或带身上’:或者带到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你若带到身上,这一切的诸魔,他都没有法子你。【注三九】
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殷勤咐嘱,告诉阿难说,‘汝当恭钦’:你对于楞严妙定、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这个法门,和〈楞严神咒〉这个〈佛顶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法门,你应该恭敬而钦奉。
‘十方如来’:这是十方如来的心,十方如来的性,也就是十方如来的母亲。‘究竟修进’:这是最究竟、最彻底、最微妙的一个修进法门。‘最后垂范’:也是十方如来最后的垂范,最后所开示的最要紧的法门。垂范,这是最要紧的一个模范,最要紧的一种法则,最要紧的一种开示,令你得佛知见的这条道路。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