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十二門論隨解6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2-17 16:14
標題: 十二門論隨解6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則因因相壞。果果相壞。
何以故。如疊在縷。如果在器。但是住處不名為因。
何以故。縷器非疊果因故。若因壞果亦壞。是故縷等非疊等因。因無故果亦無。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
因不成果云何成。復次若不作不名果。縷等因不能作疊等果。何以故。如縷等不以疊等住故能作疊等果。如是則無因無果。若因果俱無。則不應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無果

   
復次下明若因中先有果生者,則因果不成也。因因相壞,果果相壞,因因果果者,疊字也。猶言因相壞,果相壞也。何以故下,明其壞相也。
如疊在縷,如果在器,但是住處,不名為因。此先釋因相壞,明縷非疊之因,但是疊的寄住處。器非果之因,但是果的寄住處。寄住處者,不名為因也。
  
因有義,而縷不生疊,而是疊住於縷。器不生果,但是果住於器。故曰縷器非疊果因故。若因壞果亦壞,是故縷等非疊等因,因無故果亦無。以縷、器但為疊、果寄住之處,非是疊果之因。既然因壞,於是果亦壞。因為由因致果,因無,於是果亦無也。
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

   
釋因無、果亦無之故。因為有因,所以才有果成;既然因不成,則果云'何成?
復次若不作不名果,縷等因不能作疊等果。
作有生義、起義。因是能作,果是所作。

若果因中先有,則非所作。既非所作,便不名果,如此則失於果。果既於因中先有,當非因所作。因既不能作果,於是亦不成之為因,故失於因。
  
縷器等非疊等因,所以不能作疊等果。何以故?如縷等不以疊等住故能作疊等果。為甚麼呢?因為縷器等,不因為疊等住於其中,便能生疊等之果,所以不能作疊等因。以此可以例知,因中先有果者,只是果之住處而已,不能作果也。
如是則無因無果。若因果俱無,則不應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無果。

   
如是以下,結外人虛妄執求。既然果非因所作,則是無果。果非因所作,即是因不能作果。因不能作果,則是無因。既然無因無果,所以不應虛妄執求因中有果,或是因中無果。以根本無因無果故。

  
須知無因無果者,非是撥無因果也。而是以因果無性,悉是因緣,因緣幻有性空,以性空故,知無因無果也。

  
復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應有相現。如聞香知有華。聞聲知有鳥。
聞笑知有人。見烟知有火。見鵠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應有相現。
今果體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當知。因中先無果。

  
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應有相現。果體雖不可得,然應有跡相作用表現出來。譬如花雖不可得,但嗅其香,便可知有華。雖不見鳥,但聞其鳴聲,便知有鳥。雖不見人,但聞笑語聲,便知有人。雖不見火,但見烟,便知有火。鵠鳥者俗稱天鵝,棲於池。雖不見池,但見鵠,必知有池也。
   
以此五事,明若因中有果,應有跡相表現出來。此是以相例體,以可見例不可見也。譬如病菌雖不可見,然必有其跡相與作用,由於寒熱咳嗽等跡相,便知體內有感冒病菌。
如是因中若先有果,應有相現。今果體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當知,因中先無果。

  
如是下總結破斥。先明因中若先有果,則應有其跡相。繼而據果體不可得,相亦不可得,而破斥之,故曰當知因中先無果。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不應言因縷有疊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

如疊非縷所作。可從蒲作耶。若縷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無所從作耶。若無所從作。則不名為果。若果無因亦無。如先說。是故從因中先有果生。是則不然。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不應言因縷有疊,因蒲有席。若因中先有果生,則此果非是因生。正如縷中若先有疊,蒲中若先有席,則疊非縷生,席非蒲生。
何以故?以疊席先有故。故曰若因中先有果,便不應言因縷有疊,因蒲有席。此明果若先有,則壞其因也。
若因不作,他亦不作。如疊非縷所作,可從蒲作耶?如果因不生,當知他亦不生。若他可以生果,則非因皆可生果。不但縷可以生席,乃至一切非因,皆可生席。若一切非因皆可生果,則壞一切因果矣。所以若因不作,他也不作。如果疊非縷所作,可能從蒲作疊嗎?
若縷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無所從作耶?若無所從作,則不名為果。
若果無,因亦無,如先說。如果縷不作,蒲亦不作,此是無因。無因焉能致果?可能說無所作而有其果嗎?須知無因便不能致果。所以若無所從作,則不名為果。若果無,當然因亦無了,因為由因致果故。如先前所解說者。

   
以是之故,汝言從因中先有果生,是則不然。先以無因破果有,次以無果破因有。

  
復次若果無所從作。則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諸有為法則皆是常。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常。則無無常。若無無常亦無有常。
何以故。因常有無常。因無常有常。是故常無常二俱無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復次果無所從作,則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不生,當亦無滅,無生無滅則為是常。同時無生無滅,便如涅槃性。
因為涅槃即不生不滅,即無所作,即非有為,是無為,即常不變,即無處所,即無始無終。如是則墮常邊。若果是常,諸有為法則皆是常。

  
假使果是常,則一切有為法便皆是常。因為一切有為法,皆是果故。由於因作而有果生,所以果者皆是有為。今果無所從作,無生無滅如涅槃性。
如是一切法便是常了。於是壞諸有為法。若一切法皆常,則無無常。若無無常,亦無有常。何以故?因常有無常,因無常有常。

   
若一切法常,則壞無常。無常若壞,則常亦不有。因為對無常說有常,對常說有無常故。二者相待而成,若一不立,則二俱不見。
是故常無常二俱無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法有常、有無常,始有世諦。因世諦始有第一義諦,因第一義諦乃有涅槃。

如果常、無常二俱無,則壞世諦。世諦被壞,即無第一義諦。二諦若壞,則壞一切佛法。故曰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果更與異果作因。如疊與著為因。如席與障為因。如車與載為因。而實不與異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

   
此仍破因中先因有果。若因中有果,果復為餘果為因,如此相續不斷。
譬如縷為因,疊為果;疊為因,服著為果。再如蒲為因,席為果;席為因,隔障為果。車為因,運載為果。

餘如牛為因,乳為果;乳為因,酪為果;酪為因,酥為果;酥為因,醍醐為果。所以若因中先有果生,則於一牛中,應一時具足諸味。
馬為因,駒為果。駒復生駒,相續無窮。所以若因中先有果生,於一馬中,應是一群。如是則買一馬,即買一群。故因中先有果生,即是諸法一時俱,不應道理。
故曰而實不與異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據理總斥其非,不應言因中先有果生也。

   
若謂如地先有香。不以水灑香則不發。果亦如是。若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因。是事不然。

何以故。如汝所說。可了時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則以作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外人計言,如地中先有香(因中先有果),但不能顯了。

待以水灑地,地中香始能顯了於外。此仍證成彼因中先有果之說也。以外人計著顯"了"
義,故論中亦作"可了"之言。

吾人應知,此是簡略外人計著之言也。論主循其語意而破之。若如汝所謂,地先有香,不以水灑,香則不發。
  
果亦如是,若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因,是事不然。先縱其情見,繼則直揭其非。
若如汝所計著者,果於因中先有,但不能顯了。必須待因緣和會,然後始能顯了。如地中先有香在,但不能自發,必有水的緣會,始能顯了。是事不然者,直揭其非。下文便明破意。
  
何以故?如汝所說,可了時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
何以故,是先設問,然後縱破。如果依照你的說法,可顯了時方名為果。
那麼瓶等物先有,則非是果了。
瓶等物非果者,是用譬喻明因中先有﹁果﹂者,即非是果了。這段話的意思便是:如果如你所說,果須假緣會始能顯了,那麼因中先有者,便不是果了。

  
為甚麼呢?汝所謂可了者即是作,作而後方名為果。那麼瓶在泥中,雖先有而未作,故不名為果。是故汝言因中先有果,然而非作焉名為果?
是則以作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所以有作方名為果,非作不名為果。汝言因中先有果者,是事不然。

  
復次了因但能顯發。不能生物。如為照闇中瓶故然燈亦能照餘臥具等物。為作瓶故和合眾緣不能生餘臥具等物是故當知。非先因中有果生。
   
復次了因但能顯發,不能生物。先據理破,次舉喻明,最後結其非。
據理破者,先立前提。顯了之因,但能顯發於物,不能生於物。

生於物與顯發於物不同。生於物者,如牛但能生牛,馬但能生馬,不能生於餘物。
   
顯發的了因則不同,既能顯發於此,亦能顯發於彼。所以了因,能兼顯發餘物。
以下以照明譬喻了因。如為照闇中瓶故然燈,亦能照餘臥具等物。為作瓶故,和合眾緣,不能生餘臥具等物。
譬如燃燈,能照闇中之瓶,但同時亦能照其餘諸物,例如臥具等物。但是事實上了因與生因不同,例如為製作瓶,於是和合泥、繩輪、人功等眾緣。

  
但是此諸眾緣,但能作瓶,不能作餘物。故汝言果在因中,不借緣不能顯了。如地中香,須借水始能顯了,所以水是地香的了因。這種說法,是不合道理的。

  
最後斥破因中先有果生,不如道理。故曰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不應有今作當作差別。而汝受今作當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

  
最後以二時破。若因中先有果,便不應作。若法無作,當然無有現在作和當來作。而汝卻認為果有現在作、當來作。豈非矛盾的立論?
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不能成立的。
上來這一大段長文,已破因中先有果,以下破先無果。并不是先有果不生,先無果生;亦非先無果不生,先有果生。而是一切法畢竟無生也。

  
外人聞龍樹菩薩以無破有,知有不生,於是轉計於無。而不知轉計於無,依然是有見。何以故?因為謂之無者,乃謂"無"有也,非謂"有"無也

   
以外人轉計故,所以龍樹菩薩復破無見。如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等,說過去未來是無,即是說因中無果也。

  
今人有謂龍樹菩薩是空宗,但須知龍樹菩薩所說者是真空。真空者,空有復空空。空有者破於有見,空空者破於無見。所以佛記說,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也。

   
所以不可認為龍樹菩薩,但說於空。須知龍樹菩薩說空是明於幻有,以幻有明乎於真空。
故欲明龍樹菩薩之學,須明不可得義、畢竟空義、諸法幻有義、無所住生心生心無所住義、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義、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義、橫遍豎窮義、一真法界義
  
所以龍樹菩薩所說之空,非是有外空,而是即有之空。空即有,有即空。若謂有外之空,則此空是有。若明有即空,空即有,則畢竟無一法可得矣。是為龍樹菩薩所說的空義。
  
若謂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而生者。應有第二頭第三手生。何以故。無而生故。

   
一切法不生,故佛宣教無生法。外人不知,認為既然有果不生,當是無果生也,於是捨有計無。
不知理在無生,計有計無,均乖無生理也。故論主直斥其非曰,若謂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若無而生者,應有第二頭第三手生,何以故?無而生故。

   
若依汝語,因中無果而果生者,當是四大中無頭之果,而頭之果生。

既然因中無第一頭,而第一頭生,當是無第二頭果,亦應生第二頭果。乃至第三四五……頭生。甚而言之,若無果能生果者,因中無一切果,當應生一切法也。
  
汝若謂四大中無第二頭,故不生第二頭;然則四大中亦無第一頭(以外人計因中無果,而果生),當亦不生。
汝若謂無第一頭,能生第一頭;無第二頭,卻不能生第二頭。若如是執者,亦應無第二頭,能生第二頭;無第一頭,不能生第一頭。如此自相矛盾,是不能立論的。準此當知第三手生之喻意也。

   
於是當知,非有果不生無果生,亦非無果不生有果生,而是一切法畢竟無生也。

何以故?以諸法畢竟空故。所以外人執著有生,左之右之,總墮負邊也。
  
問曰。瓶等物有因緣。第二頭第三手無因緣。云何得生。是故汝說不然。

答曰。第二頭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無。如泥團中無瓶。石中亦無瓶。何故名泥團為瓶因。不名石為瓶因。何故名乳為酪因。縷為疊因。不名蒲為因。
   
   
問曰下外人圖救,救意謂有因緣則生,無因緣不生。
四大是一頭因緣,故第一頭生;非第二頭因緣,故無第二頭生。此是外人據有因無因,救果生不生。如泥有生瓶因緣,故瓶生。四大中無第二頭第三手因緣,云何得生呢?
故汝作如是難是不對的。

  
答曰下破救,先斥多因過。汝謂因中無果而果生,那麼當然是第二頭第三手瓶等果,於因中俱無了。譬如泥團中無瓶,石中亦無瓶。若無果而能生果,為何但說泥團是瓶的因緣,不說石是瓶的因緣呢?

乃至何故說乳是酪的因緣,縷為疊的因緣,而不說蒲是瓶、酪、疊的因緣呢?若說因中無果而有因緣,則一切因中俱無果,亦應一切因中皆有生瓶的因緣也。所以因中無果是一,卻生果、不生果不同,如是不合理。
  
復次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則一一物應生一切物。如指端。應生車馬飲食等。如是縷不應但出疊。亦應出車馬飲食等物何以故。若無而能生者。何故縷但能生疊而不生車馬飲食等物。以俱無故。

   
復次下更破之曰,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則一一物應生一切物。如果一一物能生一切物,則是一因能生無量果。若一因能生無量果,則無因無果,於是壞因果法了。所以若謂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是自壞因果也。
  
如指以下,舉例說明。例如一因若生多果,則應指端能生車馬飲食等物。指端者,是隨意取一法為例也。能生車馬飲食等物者,是表能生一切物也。
如是縷不應但出疊,亦應出車馬飲食等物。何以故?若無而能生者。
假使照這種道理,一一物能生一切物。那麼縷不應但出疊,亦應生車馬、飲食、席、酪等一切諸物。為甚麼呢?因為無而能生故也。


何故縷但能生疊,而不生車馬飲食等物?以俱無故。
何故是問為甚麼。為甚麼縷只能生疊,而不能生車馬飲食等物呢?因為車馬飲食等物,於因中俱無故。

  
行文至此,吾人當知,龍樹菩薩非是破有取無,亦非破無取有。而是在破外人之執,證明一切法無生也。我們千萬不可誤會,龍樹菩薩是破無取有也。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