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光法师文钞第二(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9 16:3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3》

印光法师文钞第二 (八)


【祖师传记】印光法师文钞第二 (八)发布时间:2008-04-21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ZS/2010-09-29/8296.html  点击次数:36  与吴璧華居士书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迴不休。如来慈悯,随機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機。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機,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願。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無念。禅教妙义,徹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無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復马契西居士书一
  所言长斋念佛外之應守规律,即是敦行孝友,务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干邪僻,并及虚伪。与人做事,克尽厥职。遇有缘者,劝令入道。其种种行相,不须具标,但勤看印光文钞,及安士全书自知。须知为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能自己得真实益,令他相观而善。若口说修行,心怀不善。於父母兄弟,以及一切世人上,未能尽其本分。如是之人,名为假善人。因地既伪,实益何得。圣贤之学,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始。况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乎。格物致知,当看四书蕅益解重刻序,及袁了凡四训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何是佛法的大意。窠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这两句话,三岁孩童也會恁么道。窠曰,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须知此语,乃一切学佛法人之总关切要语。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於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於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無恶,当於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頭,随之而起矣。
  復马契西居士书二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無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機,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徹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徹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徹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徹上徹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徹上徹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於现生往生西方,即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機,不如寻常圆顿之機,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願,令此等劣機,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復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願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無量無边。况身口意三業,恒以念佛利生为事乎哉。心若唯求自利,不願利人。所行之事虽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况或再加以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则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無功德。实属百千万亿分中,仅得一分半分。而其恶念之过,亦復不少。故修行人,皆须善於发心,不止念佛人耳。言取捨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無取無捨,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捨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捨,何不许捨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捨。若参禅一法,则取捨皆非。念佛一法,则取捨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無取捨,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捨,则便成毒药矣。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执。唯取其适宜,则有利無弊矣。所願汝笃尽伦常,专志念佛。以其余力,於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随分随力,为之劝导。俾可同得念佛实益。庶不虚此生此遇矣。
  復马契西居士书三
  傅大士语录,错讹不胜其多。兼且偈颂多属提倡禅宗。恐汝無此学识,不是疑大士讹说,便是以己意误會,则罪过無量。宜送大通家看,汝千万勿看。纵要看,待明年兴慈法师,二次刻成刷印出,再请看之。初兴慈法师,得此本监定刻板。前年送光一部,光息心校正,劝彼另刻。彼拟明年方刻,此板当好看多矣。护法录甚好,但非专主净土者。其谈宗处,不可妄會。而高僧嘉言懿行,阅之则能长人善根。往生论注,照光标示,已标过否。此书文理甚好,宜熟看之。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於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無利益。奈業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復马契西居士书四
  永明等录,有何不合。汝且认真念佛。净土十要一书,多看即已足矣。余且待财智有余时,再请而读之,不晚也。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须志诚恳切,摄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否则心地不通,观道不熟,魔境现前,亦不了知,则殆矣。切嘱切嘱。今之真宏净土者,实难其人。遍参知识之念,改作一心念佛,则利益大矣。否则徒成一个劳碌奔跋而已。谛法师处,宜多请教,余则非光所知也。安士全书,为古今善书之冠。拟排印普遍流布,藉以挽回世道人心。幸尤惜阴居士极力料理。特出广告,普劝印施。因令打四付纸板,拟印二三十万部。俾全国二千四十一县之各要機关,及各要人,皆得瞻视。则以后之流通,当更普遍广远矣。然成事在天,不必预计。但以救国救民为事,尽力而为即已。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會纯一。成片者,纯一無杂之谓也。大丈夫能令文章盖天下,功業宣宇宙。而不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以著於外而遗其内,著於有为之末,而遗其無为之本也。世间人谁能一一占全。吾人但取其克尽伦常,力修净業即已。何暇计其他哉。
  復马契西居士书五
  念佛时各随所宜。今丛林念佛堂,皆先念弥陀经,经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后举赞佛偈。至偈毕。接念南無西方极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即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至北绕。此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若从东至北至西至南,则是反绕,有罪过。不可不知。绕念一半,即坐默念,约一刻,又出声念。念毕跪念佛十声,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声。然后念发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难绕,则立跪坐念,皆须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为立法则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念到相應时,虽常念佛,了無起心动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认做不念。無念而念,谓無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會。观想一法虽好。必须了知所见佛像,乃属唯心所现。若认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发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现者,虽其像历历明明,实非块然一物。若认做外境,作块然实有,便成魔境矣。合眼開眼,但取合宜可也。兼持观音圣号,甚有恃怙。一切人皆宜如此修之。作事时,不能念兹在兹者。以未到一心不乱境界,则心無二用,难免间隔。苟能常存觉照,亦無所碍。人须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業极闲,最易修持。不於此境,真实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機缘,专心办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谁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無一事,亦幾终岁长忙,無暇专心念佛。况其余者哉。祈随分随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则幸甚。
  復马契西居士书六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頭晕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轻则便成废疾,重则或致陨命。反贻人谓汝学佛修行,不唯無益,而反受损。从兹一班無知,遂谓佛法之咎。因之诽谤阻遏,断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汝之病,皆尔自取,谓之何哉。急急改过,摄心念佛,即经典亦暂且勿看。过一二月,便可復原。不然,即绝交。他日再见,一任情同陌路而已。
  復马契西居士书七
  名者,实之表。有实有名,亦不为荣。何以故。以属本分故。無实得名,辱孰甚焉。况欲张罗,动人视听,必致遍登报纸,彼於表彰处,必加一番疑议,则成欺世盗名之实案矣。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故不得不一再详告也。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遊,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且汝年始二十余,即如此结交。后来佛学大通时,当日不暇给矣。祈沈潜杜默,则其益無量。戒之。
  復马契西居士书八
  屡次戒汝,沈潜杜默,一心念佛。然究不肯将张罗习气放下。显荫将知事稿寄海潮音,已属太不洞事。汝又以为得意,不亦唯名是求乎。募印文钞之事且止。以汝尚非做此种事業之时。汝且息心念佛,毋求博览。令内既发心皈依,当名契净。名说以现無工夫,且待暇时为之。汝后所问者,实皆切要之语。只因汝不能息心念佛,故茫然不知下落。汝且认真念佛,久当自知,不须人说。令内既皈依,当令心依佛说,身去女习,庶可获大利益。依佛说,即依四宏誓願。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尚非彼分,然其心固宜发利己利人之心。除女习,即勿事妆饰,勿怀谄曲。於上人同辈,必尽孝尽友。如此方不愧为佛弟子矣。
  復马契西居士书九
  便蒙钞,乃道光末年,红螺山慕莲法师所著。净土决疑论,特借彼口气,而作发起。民国三年,狄楚青致书令作论,以凑佛学丛报材料。光先概不用印光之名,故借彼名。於题下标云,红螺山慕莲法师遗稿,云水僧释常惭钞寄。及与孟由寄,则标云借红螺慕莲法师口气。及蔚如排印,两种标语全删去。故致汝疑光曾著有此书也。前所问者,今条示之。心本無象,而森罗万象皆由心现。心本非法,法即事也、世间凡可以名目者通谓之法、而一切诸法,皆由心显。故曰無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宗者、归趣之义、如江汉朝宗於海、又主质之义、以诸法莫不以心为体故、生佛体同,有何差别。差别何可名同。汝将相用,混而为体。故有此问。生佛体本無二。其不同者,乃迷悟顺逆於体之相用耳。生迷逆於体,佛悟顺於体。迷逆悟顺之相与用,则天地悬殊也。普贤以十大願王,劝进善财,及与華藏海众。当看普贤行願品自知,光文钞中,处处说之,何不领會。极樂四土,带業往生者,居同居。断见思惑者,居方便。破無明者,居实报。無明净尽者,居寂光。又实报,约所感之果报说。寂光,约所证之理性说。本属一土,讲者冀人易晓,故以分证者属实报,满证者属寂光。实则二土中,俱有分证满证。文钞中亦详述之。同居虽具三土,而未断惑者,止受用同居之境耳。虽属带業往生之人,不可以凡夫定名之。以皆得三种不退故。此乃以常途教理,与极樂往生所证者,相比较,细阅自知。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願求生故,如子忆母,無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故下曰,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此种解法,千古未有。实为機理双契,理事圆融。非法身大士,孰克臻此。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於理外。不过行人自心未能圆悟。既悟焉,则即事是理。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無二。如人身心,二俱同时运用。断未有心与身,彼此分张者。达人则欲不融合而不可得。狂妄知见,执理废事,则便不融合矣。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犹如全水成波,全波即水,水是静相,波是动相。动静虽异,湿性原同。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终日不变,终日随缘。犹如虚空了無诸相,而云屯则暗,日照则明。尘由风起则昏浊,尘因雨洒则澄清。虚空是不变,不妨随种种缘,成明暗清浊。虽则明暗清浊不同,而虚空本体了無改变。了此,则可随悟净之缘,以造即心本具之佛界。弃迷染之缘,以灭即心幻现之六界,与三界也。此约十法界说、故以六道为六界、三乘为三界也、勿错會、此心周徧常恒,如虚空然。吾人由迷染故,起诸执著。譬如虚空,以物障之,则便不周徧,不常恒矣。然不周徧,不常恒者,乃执著妄现。岂虚空果随彼所障之物遂不周徧,不常恒乎。是以凡夫之心,与如来所证之不生不灭之心,了無有异。其异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非心体原有改变也。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應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應我具佛之心耶。下所说由不了真無自相,随迷染而当体成妄。妄無自性,当迷染而其体原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终日不变,终日随缘两语。乃互相发明,互为赞助。由汝心無正智,遂疑矛盾。念佛毕,起我人,则是自生障碍。凡行菩萨道者,须发四宏誓願,能以四宏要心,纵有我人之境,心地内究不起我人之执著也。起我人者,皆由心住於相。不知菩萨心無所住,而行六度万行上求下化之微旨也。如上所说,能自领會固好。如仍不领會,但息心念佛,到業消智朗时,自可了了悉知,不必专以问人为事也。
  復马契西居士书十
  令爱法名,宜作福贞。贞者,正也,女德之本。若能一心念佛,俾烦恼惑業,消灭净尽。功德智慧,徹底全彰。亦如女德之贞而無所外染,正而卓然自立也。故易曰,贞者,事之干也。干为树之正身。故修行人得其菩提正身,则道業自可成就,福慧自可满足。虽小人未能即如是。然须以如是望之,以如是呼之。期彼顾名思义,而终得如是,则后之为人贤妻,为人贤母,助成夫德,胎教子女,荣孰大焉。令内既皈依,须当勤为修持,勿令有名無实,则幸甚。经目略为一阅,不宜看者勾之。即宜看者,亦祈少看。但以念佛治习消業为事。業消看书,一览知妙。此由约而得之妙法也。今人根性陋劣,一博则泛漫無依,心绪纷张,难以相應矣。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一
  两次飓风,各处被灾,普陀亦然。殆众生同分恶業之所感召。不知贵宅房屋如何。居科长年正壮盛,气象淳厚,堪为入道之器。光之为人,绝無执著。前念相信,不妨相交。后念不信,不妨即绝。来去任人,我固無心於交与绝也。然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徹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已。况尚無穷源徹底之事乎。居君既已到过山上,何必七月又来。往返跋涉,路途资费,动需若干,祈勿復来。即有疑问,尚有显微居士。即欲问光,邮递最便。何必重来,作無益以害有益也。今为居君取名契心,以彼名秉磐,字漱庵。以其心果能如磐石之贞固不动,又加以漱荡其外垢,则心之本体自可显现矣。心字,指常住真心而言,非随缘所起之习心也。习心,乃情染耳,非本体也。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二戒磕頭布上打印
  下院当家来,以所寄壬年信,及物件交光。知所寄白布,托壬年以打印者。此事罪过之极,以菩萨名号作拜墊用,已属亵渎至极。况尚有就地作坐垫用者。余光绪二十年在普陀一见,二十一年在育王又见,以为诧异。告於捨利殿殿主,彼云此宁波家风也。自惭無力挽此恶风。使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且托者既属至戚,何不開陈罪福,以祈用白布作垫。一则仍不污衣,二则唯益無损,其於彼方为有益。何可循例缄默,仍代为彼转求。安士全书书底印字,汝尚肯说其过失。此过失大於彼百千万倍,固宜为一切信心人详言之。育王之印,现已破碎不成字相。此约光绪二十一年所见说实则释迦如来真身捨利宝塔之印。普陀印有幾颗,法雨寺金印玉印,皆是敕建南海法雨禅寺观音宝印。世有子孙将其祖父之名,用作拜垫,人必以为忤逆。况佛菩萨大圣人之名号哉。宜於亲信人前,劝其勿用。以一传十,至百至千至万,岂不能即灭此恶风耶。凡事皆由一人倡之,众人和之,遂成俗例。反邪归正,何独不然。
  致陕西陈柏生书
  光一介庸僧,毫無淑状。虽出家四十一年,离秦三十六年。而道業依然未成,無颜见故乡人,不敢再赋归欤。去岁蒙阁下青盼,令定慧和尚促光回秦,弘扬法化。光虽感不去心,而实無才德胜此重任。故以最初立願,倘道業不成,即老死他乡,终不回秦为辞。阁下藻监高悬,遂原情而恕之。不肖如光,尚蒙如是嘉许。足见阁下尊德好道,为法为民之心。今春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光文钞出版。特寄五部,以答厚爱。秦地之民,素称良善。世风日变,法律废弛,遊手遊食之败类,遂得肆意横行。勾通当地坏人,劫掠乡村,惨不忍闻。近数年中,有自秦来,言及秦地现状,無不哽噎涕零。盖土匪一至,遇稍有余裕者,则炮烙烧燎,無所不施,以期其尽献贮积而后已。其苦不堪,势必尽献。而一受此刑,即当时不死,亦难久生。多有富人之室,通皆掘地三尺。凡灶炕墙壁,悉皆毁坏,以求埋金。其淫掠之迹,为千古所未闻。以官府不能制,百姓無控诉。直同长处地狱,了無出期矣。此大帮土匪也。至於小帮,其人众虽少,其酷烈亦然。其来多在夜间,凡闻有此消息,天将暮,先送女人於村外,或田禾中,树林间,坟墓间。即风雨霜雪,亦不敢归。小儿啼哭,则以物杜口,每有闭气致死者。男子多宿於房上。火燎原,了無生物。此种苦况,说不能尽。尚不知其何所底止。阁下虽在秦地,实所未闻,以出则兵拥,居则兵卫。既未亲身察访,百姓亦难控诉,则無由而知。以是之故,凡稍有家资,可逃出外方者,悉皆弃祖籍,而逃命於他乡矣。上海逃者,不计其数,况各处乎。止一土匪,已属不堪。再加以靖国一军,数年交战,其兵所到处,蹂躏淫掠,何可名言。呜呼。秦人何辜,罹此鞠凶。阁下宿根深厚,才略宏远,以故士卒推为督帅。惜於往昔劫中,少结人缘。致多数人民,不肯爱戴。由是一般不为国与民虑者,私投南军,为靖国军,以与阁下对敌。虽鏖战数年,未分胜负,而两军对敌,炮声如雷,子弹如雨,所杀伤者,皆吾秦之同胞。其两军之兵,所经之地,人民遭其淫掠,亦吾秦之同胞。哀哉同胞,呼天不應,入地無门,身为鱼肉,其谁痛惜。光窃谓阁下虽则位尊威重,人莫敢侮。实与百姓之畏土匪,不相上下。凡欲行刺者,不知幾何。况靖国军之揭旗声鼓,以为对敌者乎。幸阁下宿福深厚,卒未有虞,然两军交攻,固已危险万状矣。倘一有不测,则高堂二亲,及兄弟妻子,将何倚靠。况敌人之心,决难推孝友之情,以保护全家,不肯一加残伤乎。是百姓之苦荼,其毒尚浅。阁下之苦荼,其毒更深。中央政府,轸念民生,意谓阁下虽则才德深远,但以未洽民心,故有靖国一军,为之发起。阁下若退,靖国自可取消。以故特派阎督相代。阁下已经交谢,固当回思数年以来,仇敌林立。虽未受伤,亦甚危险。纵然军威赫赫,实属梦寐不安。即欲抽身事外,亦不可得。今幸有人替代,自可释此重任,退归田里,逍遥安樂,以孝友为为政,樂我天真。屏竞争於度外,化彼贪残。虽处竞争时代,身作羲皇上人。一则不负所学,一则永为民望。其於废专制而兴共和,与同胞而作幸福之名词,徹底相應,了無乖违矣。何可听不知大体,妄冀得功者之扇惑。拒不受命,帅兵相攻。俾人民涂炭,国用空乏乎哉。纵令阁下一战即胜,仍復原职,岂能免以后之各军相攻乎。夫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今非出於不得已,特以听谗谄面谀之人言,徒欲固己爵位,不顾百姓常遭涂炭,国家丧失元气。如此作为,如坚立射候,以期众矢交集。何可以最重之身命,与严慈兄弟妻子,日在仇敌中讨生活。印光虽愚,亦不以是为得计。纵始终無虞,於清夜静思中,能不愧怍於战死饥亡之兵民乎。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阁下之才略,乃智慧鎡基也。其民不佩服,群起而攻之。乃宿世少结人缘,现政未洽民心,是無势可乘也。無势可乘而强为之,是失时也。大丈夫欲建大功,立大業。未有不上顺天理,下合民心而能者。故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相时适宜,無所适莫。曾谓颜渊曰,用之则行,捨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祈阁下以孔子为法。以督军之位,视若毒薮,不但不起战事,亦復不生憾心。非惟秦民受赐,国家無虞。实则阁下获福無疆,余庆覃及后裔矣。若坚持此见,不肯回虑。则成乾卦上九亢龙之象。以其贵而無位,高而無民,必有后悔。悔之於后,将何及乎。孔子释之曰,亢之为德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再言其惟圣人乎者,令人深思而取法也。纵阁下不以圣人自居,亦岂不欲趋吉避凶为哉。恳祈阁下上思绵祖宗之厚德,下思贻子孙之幸福。生知足想,顿息战事。则秦地人民,尚可苏息。各处强暴,無从籍口。虽退归田里,实与秦民普施生死肉骨之莫大恩泽也。印光才德俱無,何敢干冒钧威。不过欲报答阁下一番厚爱,以冀秦民少受兵灾耳。由是不避诛戮,直词上陈。倘能俯鉴愚诚,则秦民幸甚,国家幸甚。又以阁下念切民生,必欲究祸福之所由来,善恶之所结果。一以開拓心胸,一以导化同人。故将自所存之感應篇汇编一部,佛学捷径,佛学基础,佛学起信编,佛学指南,六道轮回录,各一本,随函寄来。以期闲暇無事时阅之。则诚意正心,穷理尽性,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道,当自得於心矣。安士全书,为天下古今善书之冠。刘省长曾请四百部结缘,当已送阁下垂览矣。此外则感應篇汇编,即属第一。其论议虽不及安士全书之十分透徹,然於诸善书中,未见及者,况能过乎。余五书皆以由浅入深,由因果而至於了生死。無機不被,無法不摄。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法無定相,损益在人。有志於己躬下永劫常存之大事者,当不以光为多事也。佛法一闻,利益無尽。北通州王铁珊者,前清曾作广西藩台。以其地土匪甚多,彼遂设法剿灭,杀戮無算。至前年得病,一合眼即见身在黑屋中。其鬼無数,欲来逼恼,遂惊醒。久则復合眼,所见亦然,随復惊醒。凡三昼夜不能安寝。人已困惫不堪。其夫人教令念南無阿弥陀佛,彼遂竭诚朗念,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觉。病渐痊瘉。方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铁珊去夏来山,亲与光道其事。光以此陈於阁下者,亦欲阁下得念佛之实益也。復甬江某居士书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祇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復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味,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则念佛法门,虽则带業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於感應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於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於欲,欲無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於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華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華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於见境不起染心,须於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復缠绵,终被淫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業习气,方可有自由分。每日除了己职分外,专心念佛名号。朝暮佛前,竭诚尽敬,恳到忏悔無始宿業,如是久之,当有不思议利益,得於不知不觉中。法華经云,若有众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瞋恚,愚癡,亦然。是知能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者,贪瞋癡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现今乃患难世道,须於念佛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转迴。庶不至宿業现前,無法躲脱耳。更宜常阅戒淫因果报應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净業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4 04:08 , Processed in 0.1839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