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2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全集之十一)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 pdf doc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1-5 15:5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 pdf
廣化律師 註述
第十 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此戒犯罪要件,須是以貪染心,捉持生像金銀寶物者犯;若為三寶事暫捉持,或為和尚阿闍黎掌管,自不貪蓄,非犯。

解曰:生、即金也,像、似也,似金者,銀也。謂金生本自黃,銀可染黃者金也。寶者,七寶之類也。皆長貪心,妨廢道業。

生金和像金的意義:天生的黃金,本來是黃色,不假人工製染,即曰生金。本質是白銀,以石黃煮染令色似黃金,即名像金。又叫鍍金。七寶者,金、銀、琉璃、頗梨、硨磲、珍珠、瑪瑙等是也。這生像金銀寶物,人們由無始習氣所使,貪得無厭,愈有愈貪多。以無厭足故,百計營求,便不得專心修道矣。因為它能「增長貪心,妨廢道業」,所以佛制出家人不得捉持。

僧祇律云:「佛言,從今不聽沙彌持金銀錢。若比丘,使沙彌最初捉金銀錢者,越毘尼罪。若見沙彌先已捉,後使捉者,無罪。」此言與沙彌戒相合,但亦有開緣,如律攝云:「若比丘於行路中,得金銀等,為道糧故,應自持去,或令淨人及沙彌保管。」此說若與前說融會貫通,則為比丘者,若知沙彌從未捉金銀錢,應自持去;若見沙彌先已捉,便令沙彌代為保管。為沙彌者,代大比丘保管金錢,作事師服勞想,無貪求鑽營心,不犯。

故佛在世,僧皆乞食,不立烟爨,衣服房室,悉任外緣,置金銀於無用之地,捉持尚禁,清可知矣。

此言「佛在世時,僧皆乞食」,乃至「置金銀於無用之地」。由於大師所看到的北傳佛教,唐宋以後,叢林制度興,僧皆自炊自食,自備房室衣物,認為邊地末世眾生,業障太重,有違佛制,仰慕佛世芳規,不勝感歎。其實南傳佛教,至今仍保持原始佛教典型,「僧皆」托鉢「乞食」,寺院不設廚灶「不立烟爨」,至若「衣服房室」完全由在家信徒供養,乃至一切日常生活所需「悉任外緣」。僧人在其國內乘坐公共車船,大多免費。若僧人因公事出國;其飛機票價及一切費用,由政府負責,歸宗教廳備辦。並由政府派員隨從護法,代辦瑣務。南傳佛教受政府之保護,民眾之擁戴,至今僧伽仍然「置金銀於無用之地」,故能受持不捉金錢戒。僧人能做到不捉金錢,僧格自然清高了。

環觀古今中外,佛教法運與其流傳國家之國運,關係至為密切。若國王大臣,信奉佛法,護持三寶,令法運興隆者,而其國家必然強盛;若國王將相,排斥佛教,危害法門者,而其國運亦隨即顛危。此中原理,盖為佛教般若空慧之理,能使智識份子,究明心性,勉力行善;而佛教因果報應之說,可令下愚之徒,懍受苦報,不敢造惡。是故佛法興隆,則社會安寧,家家豐衣足食;法運衰微,則天下大亂,處處鬪爭不息。明乎此理,即可信佛法能令國泰民安,允無疑義矣。

茲以歷史事實為證,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魏晉年間,流傳不廣,影響力小,無足論也。迄至初唐,外得太宗皇帝父子護法,內有玄奘、道宣等,高僧輩出,於是法運大振,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無不信奉佛法;而大唐天威之盛,亦遠懾蠻夷,空前未有。迄唐武宗毀佛,發生會昌教難,法運遭受挫折,晚唐國運亦一蹶不振矣。宋初太祖、太宗,以帝王倡印佛經,虔誠護法,故其國興;迄宋徽宗,崇奉道教,排斥佛教,於宣和元年下令闢佛,旋遭靖康之難,二帝蒙塵,良可慨也。南宋因程朱理學,尊孔排佛之故,既未大興佛法,國勢亦一直局居偏安。元明兩朝與佛教關係特殊,毋庸議也。

清初三帝,奉佛至誠,高僧輩出,大興佛法;而國疆拓展,南越葱嶺,北及庫頁島,朝鮮、安南、暹羅等國,進貢稱臣,國家之盛至矣極矣!咸同以後,當道者信心漸退,狂妄之徒,乃視信佛為迷信,遜清末年,竟下令充寺產興學校,此一流毒,禍延匪小。民國以來,政府對佛教,值得大書特書者,為三十三年秋,時我先總統  蔣公任國民政府主席,宋子文先生任行政院長,頒令保護佛教,禁止軍隊駐紮寺院,一改以往任由佛教自生自滅之政策。「人有善心,佛有福佑」,此令頒行,未及週年,即抗日勝利。上述歷史事實俱在,佛佑我國,豈迷信耶!

再看外國:印度摩竭陀國的頻婆娑羅王和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是最先皈依佛門而信佛最虔誠的國王,他們的國家即是當時南北印最強的兩國。公元七世紀的戒日王,持佛淨戒,是我國玄奘大師留學印度時的大護法,執全印列強之牛耳。戒日王死後,外道與執政者合謀毀佛,佛教遂盡力向外發展,公元九世紀時,佛教在印度絕了跡,再過數百年,印度即為外人滅亡了。

佛教徒離開印度之後,紛紛向東亞各國弘法,致使佛法普及全東亞,東亞各地,因朝野信佛故,民風淳厚,社會安寧。近百年來,歐美科學文明,漸向東傳,宗教宣揚,隨之而來。東亞國家,若國王大臣,改變信仰者,其國必亂。因改變傳統信仰,祖先鬼神,皆不得安寧故也。佛說:「國家未亂,鬼神先亂。」鬼神既亂,國家怎得不亂?試舉越南總統吳廷琰為例,越南本是佛教國家,吳廷琰兄弟改變信仰,反想消滅佛教,以至天怒人怨,結果國破家亡,兄弟皆不得善終,可為存心毀佛者之殷鑑。高棉總統龍諾,亦以違反傳統信仰故,失位流亡,良堪浩歎!

至若東亞原本信佛國家,國王大臣,迄未改變信仰者,則國泰民安。以泰國及日本為例。泰國佛教一直保持原始佛教生活狀況,因朝野信佛,迄未改變信仰故。而泰國數百年來,從未為外人覆亡過,是東亞最幸運之國家。日本自我國唐朝傳入佛教,至今信奉不衰,二次大戰前,以軍力稱雄,現在卻是東亞經濟強國。此二國皆因朝野奉佛,法運興隆故,國運興隆。我們此時此地,談論復國建國,鑑古觀今,必須先從復興中華文化,弘揚大乘佛法做起;而振興大乘佛教,又必須佛弟子們,從受持淨戒,不貪錢財做起。事在我全體僧伽,勉力為之,則國家幸甚!佛教幸甚!

鋤金不顧,世儒尚然;釋子稱貧,蓄財何用?

鋤金不顧的大儒,姓管名寧字幼安,三國時,北海人,少與華歆同窓。有一天,與歆鋤園種菜,見地有金,揮鋤不顧,繼續工作,與瓦石無異,歆捉而擲之。當時的人,由這件事,已知道他們的優劣了。黃巾之亂起,寧避居遼東,隨從他去的人很多,居處旬月成邑,寧為講詩書,民化其德。朝庭屢徵為大中大夫,皆不就,清可知也。華歆為尚書令,佐曹賊倒行逆施,後不得善終。所謂「已知優劣」者,皆應驗矣。

「釋子稱貧」語出永嘉證道歌:「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身貧道不貧,是高僧,亦是出家人本色;道貧身不貧,是癡人,亦是三惡道種子。世間儒士,尚且「鋤金不顧」,憂道不憂貧;出世沙門,一鉢千家飯,試問「蓄財何用」?迦葉尊者偈云:「所食無過一升飯,眠臥惟須一小牀,兩張氈布足遮身,此外並是愚痴物。」誠金玉良言也。

今人不能俱行乞食,或入叢林,或住庵院,或出遠方,亦不免有金銀之費。

今人就是指末法時代的北傳佛教,因為受到氣候、地理的影響,民情風俗,又和南傳佛教國家大不相同,所以「不能」如佛世眾僧及今南傳比丘「俱行乞食」。叢林者,梵語貧婆,此云叢林,乃眾僧聚會修道之所。僧人至此,依靠僧團福蔭,不必操勞衣食,而得一心修道,譬如林木成叢,清蔭廣庇,故僧聚處,名曰叢林也。

庵者安義,即小茅屋也。古人心地開明,把茅蓋頭,以蔽風雨,清貧樂道,身心俱安,故曰安也。院者禪室也,凡庭館有垣墻者,皆名曰院,亦即道場之別名也。我國古時的叢林,皆由帝王敕建,其小庵院,則由信士修建。(現在臺灣的大小寺院,皆是僧尼自行募建,非僧多事,時代不同故也。)又我們的僧伽出門,乘坐車船,不比南傳佛教,可以免費。古德看到我們的僧尼,「不免有金銀之費」,因此對銀錢戒,不得不開方便了。

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念他貧乏,常行布施。不營求,不蓄積,不販賣,不以七寶粧飾衣器等物,庶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

當我們捉持金錢之時,必須知道,這種開權方便,實在有「違佛制」,應自感障重,「生大慚愧」。信施到來,少欲知足,多則布施貧乏,或供養三寶。隨緣度化「不營求」,兩袖清風「不蓄積」,亦「不販賣」圖利,虧損淨行。若比丘以販賣所得利潤供僧,佛不許受,繪塑佛像不許拜。又當節儉樸素,「不以七寶粧飾衣器等物」,增長愛染之心,並令識者取笑。若能遵行如上所說,則捉持金錢,尚勉強可以的。「如或不然」──不知慚愧,故違佛制,營求蓄積,販賣圖利,奢侈浪費,那罪過就非常之重了。

噫,可不戒歟!

金錢這東西,有人說它是神通廣大,說什麼「錢能通神」,又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此說來,似乎一切事情,非錢莫辦,真是「金錢萬能」了。但是有人持相反的論調,大叫「金錢萬惡」。古今中外的罪惡案件,都不免與金錢有點關係,若說「金錢萬惡」有什麼不可?尤以修行之人,但得四事供養無缺,便當一心修行,切勿貪多貪好,能過苦行生活,才可望成就道業。

若是貪心營求,一旦得了鉅金,即便妄想紛飛,將此錢造寺耶?放息耶?置產耶……?享受之念,油然生起,從此無心辦道矣。是故如來將它喻作毒蛇,制禁捉持。真為了生死來出家的人,可不深戒之耶?死心禪師說:「道與利,不相為謀,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蓋二種非不能兼之,其勢不可並也。若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酤,閭閻(都市)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古人何必棄富貴、忘功名,灰心泯智,於空山大澤之中,澗飲木食,而終其身哉!」

以上十戒,前四戒是性罪,性者實質也。謂此四事,其性質是惡法,縱然不受佛戒,於世間國法亦犯罪也,名根本戒,絕不可犯。設若毀犯,名破根本戒,不通懺悔,喻如樹木斷根,不可復活。後六戒是遮罪,由佛制遮禁,不聽毀犯。設有違犯,名破威儀,不得覆藏,須速向師發露,至誠懺悔,斷後作心,永不復犯。以至誠悔過故,還得清淨。論云:「是中前四是實惡,酒是眾禍之門,餘者是放逸因緣。若犯前四名破戒,第九名破齋,餘者名破威儀。」

又此沙彌戒與菩薩戒,大同小異,菩薩十重,以殺戒為首;此沙彌戒,亦以殺戒居先。菩薩四十八輕,以敬師戒為首;此沙彌二十四門威儀,亦以敬大沙門第一。故戒經云:「是戒能為比丘戒、菩薩戒、乃至無上菩提而作根本」。此沙彌戒功德如是,故當頂戴信受,嚴淨奉持。



測驗題
1.僧人捉持金銀寶物有何過失?
2.略說南北傳僧伽對金錢戒受持不同的原由。
3.略說法運與國運之關係。
4.默寫出沙彌十戒。
5.列舉沙彌十戒,那條是性罪?那條是遮罪?并說明其犯罪處分。
6.你讀過沙彌十戒有何感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5 09:08 , Processed in 0.2010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