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638|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百頌之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1 08:0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修行百頌》是十一世紀的偉大學者帕當巴桑傑的心靈證言,由頂果欽哲法王加以論釋。
帕當巴停留在西藏和尼泊爾邊境的聽瑞地區很長一段時間,擁有無數個弟子。
有一天,一個親近弟子在久違之後,抵達聽瑞,看到上師如此年邁而感到非常悲傷,於是他問:「聖者,當你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毫無疑問的,你將從一個淨土到另一個淨土,但我們將會如何?我們能夠信任誰?」面對熱淚盈眼眶的弟子,帕當巴教導了修行百頌。  
《修行百頌》意義深奧又簡明易懂。
誠摯認真的修行者將發現,這些偈頌中的所有教導,都是正統佛法修持不可或缺的精髓。
------------------------------------------------------------------------------------------------------
1、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聽瑞的人們啊,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有些人認為,他們不必急著遇見一位上師,未來總會有時間修持佛法。這種態度使他們輕佛法而重俗務。
當播種的時節來臨,農人立刻開始播種,不會拖延到第二天。同樣的,當修持佛法的順緣具足時,我們應該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擱片刻。
  
2、
把身、語、意全用於實修殊勝的法教。聽瑞的人們啊,這是你們所能從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變的因果法則之下,我們的行為(身)、語言(語)和思想(意),決定了日後所要經歷的快樂和痛苦。
如果行為之秤的秤桿傾向不善的那一側,我們將在輪回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桿傾向善的那一側,我們將能夠從輪回中解脫,並在一個生世內證悟成佛。
抉擇顯而易見:讓我們避免痛苦之因,確保獲得安樂。
   
如果你在佛法興盛之處投生為人,遇見一位具有成就的上師,並把上師的教導付諸實修,那麼將使今生及未來的生生世世獲得無限廣大的利益。
你將了悟,世俗的紛擾把你執囚在輪回的牢籠中,而生起一股渴望從輪回牢籠中解脫的強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條通往解脫道,另一條則通向輪回六道。
  
經典有云:
身是能夠引導你渡往解脫彼岸之船,身是能夠讓你沉入輪回無底深淵之石,身是邪惡的僕役,也是善德的僕役。
  
正如一塊清澈透明的水晶會折射其支托的顏色,我們的心意也決定了行為的善或惡。
因此,選擇正確的道路,把我們的行為、語言、念頭導向佛法是很重要的。
  

初學者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養善的串習、消滅不善的串習之上。
在佛陀住世期間,婆羅門優波掘多(Brahmin Upagupta)以每日紀錄的方式來提高警覺,測量自己進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兩堆,每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個惡念或犯下的每一個惡行,每一個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個善念或從事的每一個善行。
剛開始,黑卵石堆遠高於白卵石堆。但漸漸地,兩個石堆的高度趨於平等。最後,由於他堅持不懈,他達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3、
把今生的身、心、靈獻給三寶,聽瑞的人們啊,來自三寶的加持必會生起。
    

對三寶及總集三寶於一身的上師所生起的全然信心,將使心如同清澈平靜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
有了這種信心的力量,我們的心將安住於三寶所賦予的寧靜沉著之中。如此一來,無論情況是好是壞,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4、
忘卻今生的目標,轉而把焦點集中於來世,聽瑞的人們啊,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標。
  
用只顧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長壽、舒適的狹隘眼界來修持佛法,是徒勞無益的。
相反的,你應該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來世之中,將面臨什麼樣的狀況。
你不應該只思及自己的未來,也要考慮所有眾生的未來。
無論你做什麼,行為背後的意圖決定了結果的善惡,如果你要掌控和轉化你的心--畢竟,這是佛法的目標--那麼先檢視那些潛在的意圖和念頭是重要的。
你修持佛法究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
   
為了自己去尋求快樂,避免痛苦,常是我們的第一考量。
但是如果你往後退一步。把自己視為無限有情眾生的一個,那麼你個人的渴望和恐懼就顯得微不足道。
正如你渴望獲得快樂一般,所有其他眾生也渴望安樂。然而,在他們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幾乎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會為他們帶來痛苦。
如果他們能夠聽聞和遵循深奧的佛法法教,那麼他們將如同盲人恢復視力一般地瞭解到,只有善行能夠為自己和他人、為今生和來世帶來安樂。
小心謹慎地從事善行,避免惡行,是從輪回的痛苦中解脫,獲得證悟的永久安樂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把這個真理完全融合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麼你聲稱希望幫助他人,也是徒然。
    

這是為什麼當你遵循法教,並付諸實修的時候,必須如此思惟:“願我獲至證悟,把這些法教傳予一切眾生,引領他們證得佛果。”而不是懷抱著自己將因為博學多聞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報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趨向如此正面的目標,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說的話語,你所從事的行為,將如僕役服從主人的命令一般,會自然而然地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但如果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滿執著、嗔恨和無明,那麼無論你做了幾百萬次大禮拜,或持誦幾百萬次咒語,都形同享用摻雜了毒藥的美食。這不是我們趨近成佛的方法。
     
試著在任何情況下,努力持有圓滿純淨的念頭,那麼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證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夠和海洋一樣長存。
  
5、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暫,聽瑞的人們啊,切勿爭鬥鬩牆。
  
家人之間的聯繫如同市集人群的聚合般短暫。在我漫長的一生當中,我不只一次親眼目睹夫妻、親子反目。
大家庭往往是強烈執著與嗔恨上演的地點;這些執著與嗔恨經常引發爭執與怨恨。當家庭出現紛爭的時候,光是一些片刻的敵意或成見,就可能導致緊張的場面,而使一些家庭成員仿佛被邪魔附身般,彼此殺害或自殺。
  
當男人和女人因業力結合時,他們應該為了和諧共處而努力。
爭吵一點好處也沒有--它們為每一個陷入爭執的人帶來巨大的痛苦。你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和顏悅色地對待所有的家庭成員,以身作則地用慈愛一點一滴地讓家人親近佛法。


在寺院中,許多比丘或比丘尼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讓大家感覺彼此團結一致,持守良好的戒律是重要的。和諧的寺院社群是構成佛法的基礎。
  
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弟子與上師維持圓滿純淨的關係(這種心靈上的聯繫在梵文中稱為“三味耶”(samaya),他們在修行道上將不會遭遇任何障礙。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已跨越了金剛乘的門檻,在同一個壇城中心,從同一個上師處接受灌頂,成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
因此,我們之間所發生的任何爭執與不睦,都是嚴重的錯誤。
如果參加金剛乘竹千(drupchen)大法會的人爆發爭執,那麼在爆發爭端的刹那,整個法會就被糟蹋了,如同一罐被落入老鼠染汙的牛奶,因不潔而無法飲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2 08:05:15 | 只看該作者
6、
錢財如同魔術表演,不過是誘惑與欺騙,聽瑞的人們啊,切勿被貪欲的繩結系縛捆綁。
   
巨大的財富、精緻的華服和美食--即使你擁有你所渴望的每一件事物--都無法永久。
有所積聚,勢必有所耗盡。無論你積累多少財物,遲早都會用盡。
權勢和地位也是如此,有起必有落。沒有人能夠永久佔據相同的位階。
所有的聚合註定以分離為收場。在某個時刻,十萬人聚集在一起,但幾個小時之後,他們解散。生命是短暫的,出生無可避免地皆以死亡為終結。可曾有過任何一個生命逃離死亡?
  
某個人在累積了巨大財富之後,或許會心滿意足地回顧自己的成就,並驕傲地想著:“我是一個富有的人。”
然而,他也可能如此深刻反思:那些財富有哪些、有多少是靠著謊言、欺騙、犧牲他人的利益而獲取來的。長遠來看,這些負面行為只招致痛苦。
  
只要是以誠實正當的方法來獲致財富,用之於正途,那麼財富本身並不邪惡。財富可以紓難解困,可以供養三寶,可以資助僧團,以及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那些因善心人士資助而受益的人不可貪婪,應把領受的財物僅僅用於修行。施者與受者雙方都應離於執著,把財產視為在夢中獲得的虛幻禮物。從究竟的觀點來看,財富本身不具有真實的存在,同樣的,你透過佈施所獲得的功德,也不具實體,也不是真實的。但是,它仍然能夠帶領你臻至成佛--成佛的一個面向,即是離於對所有現象的執著。
  
然而,一旦你被貪欲控制支配,你的雙手就會被貪欲系縛,你的心就會被貪欲封閉,不但無法佈施,甚至連目睹他人慷慨佈施也會令自己痛苦。這種態度製造了投生餓鬼道的因緣。在餓鬼道的眾生,無時無刻不受饑渴的煎熬。
  

強烈的執著甚至會使我們落入地獄道,承受劇烈痛苦。
在佛陀住世期間,一個擁有一隻美麗托缽的比丘過世了。由於這位比丘對托缽具有強烈的執著,因此甚至在遺體被焚化前,就投生為一條毒蛇。
這條毒蛇一出生,就盤蜷在托缽內,對所有接近的人發出威嚇的嘶嘶聲。
這件事傳到佛陀耳中。佛陀說明了那條蛇的來由。然後,佛陀用真言規勸毒蛇棄絕惡念。
結果那條毒蛇立時離開托缽,逃入森林。然而毒蛇的執著與嗔恨仍然十分強烈,以至於火焰從它口中冒出。
它死了以後,即刻投生炎火地獄。在同一刹那,火葬比丘的柴堆被點燃了。
於是,同時有三把火--毒蛇口中之火,地獄之火、火葬柴堆之火--燃燒著。人們替那個不幸的比丘取了一個綽號“燃三”(He who burned three times)。
  
在早晨供養水供食子、於傍晚供養烹煮食物的炊煙,可以紓解餓鬼道眾生的饑渴巨苦,尤其當我們用大悲心來做這些供養的時候,效果更大。
愛和了無執著是真正的慷慨佈施的基礎。我們應該慷慨大方,盡可能地佈施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7、
身體只是一個盛裝各種汙物的皮囊,聽瑞的人們啊,切勿嬌養它,裝扮它。
  
“我豔冠群芳,”一個美麗女人想著,“我可以誘惑任何我想誘惑之人。”
事實上,她動人的身軀不過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點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隻盛裝了排泄物的精緻瓷瓶,一打開它,就令人作嘔。
  
我們耗費心思來照料身體,用最鮮美多汁的菜肴餵養它,用最時髦的衣飾裝扮它,努力讓它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是多麼的浪費時間。除了墓地,身體沒有其他歸宿。在墓地裡,它將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來餵養鳥禽。
  
受到最無用的動機的驅使,我們投入商場,與對手競爭,毫不猶豫的撒謊欺詐每一個人,使我們在追求無用目標的同時,增添了惡業。而且到最後,我們永不厭足。我們的財富不夠钜大,我們的食物不夠美味,我們的歡愉似乎永遠不夠強烈。
   
當我們擁有足夠食物來維持生命,擁有足夠衣裝來遮身蔽體時,我們還需要什麼呢?我們的心靈上師有了這些就心滿意足。他們從不貪圖奢華的衣飾或價格高昂的精緻佳餚。他們嘲笑安逸和名聲。
      
因此,我們平日對身體的關注,幾無功德可言。然而,它卻可以成為修持佛法、價值無可估計的工具。可惜的是,我們只能短時間使用這個工具,直到我們死亡。因此,我們不應只是盡能地讓它享受歡樂與舒適。我們必須善用它,用它來趨近證悟的境界。
   
如果你無法停止迷戀身體,那麼你的執著與貪愛只會增加。我們應該把身體視為一個幻象,一個夢中的色身。我們應該只給予身體必要的照料,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然後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如此一來,我們有朝一日會變得跟菩薩一樣。
菩薩毫不執著於身體,隨時準備佈施他們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來利益他人。
  
8、
家人朋友不比一場魔術表演來得真實,聽瑞的人們啊,切勿被自己對親友的喜愛所束縛。
  
光是看到家人和朋友,就會令我們高興,一旦聽到子女的哭喊,我們就滿心焦慮。
這種情緒支配我們的心,讓心偏離正途。
在一生當中,我們執著於那些親近我們的人,並為他們的死亡與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懼。
有時候,我們或許會想要獨自前往山間閉關,全心修持佛法,然後我們猶豫不決地想著:“誰來照顧我的家人,我的事業,我的田野呢?”於是,我們持續延後修行的決定。即使咽下最後一口氣,我們的心仍然執迷於摯愛的人,無法平靜安詳地面對死亡,祈願投生淨土。
  
把周遭世界、所有親近自己的人及所有財物視為一場魔術表演,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是重新堅定決心的最佳方式。一個魔術師知道,他變化出來的鳥禽和馬匹,是不具任何實體的幻象,因此對它們不起任何執著--但是魔術師仍然可以與它們相處,享受它們的存在。
  
大多數人過著家庭生活。一個家庭維繫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只有一輩子,而通常的狀況是,家人相聚的時間往往比一輩了少很多。在這短暫相聚的時間內。
我們應該努力維繫彼此之間的完美和諧,同時盡可能地遵循佛法。
讓我們日日夜夜地把心轉向善與慈悲。做一次大禮拜、念誦一篇簡單的祈願文、片刻思維心的本質,都是通往證悟的種子。在今生結為夫婦,成為親子,乃是過去行為與共業的結果。這也是我們應該不惜代價地避免爭吵,和諧共處的原因。

那些能夠放棄家庭生活,轉而投入寺院生活的人應該祈願,一旦你獲得證悟,朋友和新近自己的人將成為你所帶領、通往解脫道的第一批弟子。
  
9、
故鄉和土地如同牧民的放牧地,聽瑞的人們啊,切勿深深執著。
  
我們稱自己的出生地為故鄉。然而事實上,在六道輪回之中,沒有一處不是我們的故鄉,因為我們曾在那麼多地方投生那麼多次。
如同牧民隨著季節遷移營地,我們每一次投生,就換一個家鄉。執著於某一片土地有什麼意義呢?
  
10、
六道輪回中的眾生都曾是照料過你的父母,聽瑞的人們啊,切勿對他們生起“我”和“我的”的想法。
    
我們和一切眾生共用六道輪回這個故鄉。在無限的過去生世中,每個眾生都曾是你的母親、你的父親、你的朋友或你的敵人。因此在短暫有限的今生中,去分別你喜愛的朋友和你想要擺脫的敵人是毫無意義的。對於朋友、敵人、死板狹窄的見解,加深了執著與嗔恨,遮蔽了你的心。

我們緊抓著“我”及“我的”概念不放,並盲從因這些概念而生起的喜愛與嫌惡的情緒,使我們累積了惡業。讓我們停止這種作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3 08:12:58 | 只看該作者
11、
你出生那天,死亡便開始接近,聽瑞的人們啊,切記,沒有任何時間是可以揮霍浪費的。
  

嬰兒的誕生乃天下一大樂事。然而,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擋嬰兒逐步邁向死亡的過程。
在他的一生當中,無論他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方向,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他免於一死。
俗話說:“太陽漸行漸遠,西山之陰影則漸行漸近。生命愈是開展,死亡愈是逼近。”
  

當嬰兒成長為青少年,他仍然認為自己來日方長。這真是大錯特錯!
不斷地把事情延後再做是愚蠢無知的。死亡可以在任何時刻降臨。
每一次呼吸,就更加趨近死亡一步,如同一支被領進屠宰場的動物,每走一步,就離死亡愈近。
  

今生只有一次;來生則無可計數。切勿犧牲無數的來世,來追求今生虛幻的安樂。
如果我們日復一日地忽視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時刻,我們將懊悔萬分,而且為時已晚。一個垂死之人能夠開始修行嗎?當下即是獻身於修行的時機。在死亡時刻,修行的覺受是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事物。
  
12、
從根本而言,沒有所謂的迷妄,它的生起只是暫時的,聽瑞的人們啊,檢視造成迷妄生起的原因的本質。
  
無論你多麼努力地擦洗黑炭,都無法把它洗成白炭。
我們可以想像無明是自性的一部分,如同黑色是煤炭的一部分。
果真如此,無明和迷妄就無法被根除。事實上,無明和迷妄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
它們無法改變我們本俱的自性--佛性。佛性如黃金般純然且不受改變。無明至多可以暫時遮蔽佛性,但佛性本質卻不會改變。

在某些因緣之下,無明暫時形成,一如天空的雲朵,暫時遮蔽了太陽的燦爛光輝。
但當我們飛向雲朵,進入雲朵之時,卻無法觸摸到雲朵。在這之前,雲朵不存在,最後也將消逝在稀薄的空氣中。至於太陽,則從未改變,完全沒有受到雲朵的影響。
  
無明製造的障蔽是偶然生起的,是短暫的,是無可執取的。
它們無法改變或影響我們的本然自性,也不是本然自性的一部分。
無明,一切迷妄之根源,誘惑眾生進入輪回。
然而,無論無明看似多麼堅實,它也從來不具有一絲一毫的實相。
既然無明從未生起,那麼它也無法存在,更別說去止滅它的存在。一旦對於空性的了悟去除了無明的障蔽,成佛之自然本質將顯現。一旦風吹散了雲朵,從未停止照耀的太陽將顯露出來。
  
13、
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修持殊勝的佛法,聽瑞的人們啊,它將在死亡之後引導你。

正盛之青春年華賜予我們健康和力量,熱切地想要享受人生。
我們懷著不滅的熱忱,竭盡所能地來增加財富與權勢。
對一些人來說,達成自己的目標,同時意味著要損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在死亡的時刻,我們將了悟,所有佔據我們心神的事物,是多麼虛榮無益。唉,但是到了那個時候,要回頭已經太遲了。

至美的事物從未能夠誘惑死亡,至钜的財富無法賄賂它,至大的力量或權勢無法迫使死亡等待片刻。一國之君也必須遵循它的召喚。它將卸載將軍的武裝,即使他擁有一個威力強大的軍械庫。在死亡的時刻,我們在一生中所獲得的靈修覺受,是唯一的助力。


趕快!讓我們在老邁奪走體能與智力之前修行。
讓我們背棄凡俗生活的迷惑與幼稚散亂,全心修持佛法。那麼在死亡時,就會如無與倫比的岡波巴大師所說的:“最好的情況是,我們將了悟究竟本質,即法身。中等的情況是,我們肯定將投生淨土,充滿喜樂,如同孩子回歸家園。

最差的情況是,我們將了無悔恨,因為我們已遇見上師,並如實地修持他們給予的法教。”讓我們從此時此該開始準備,在死亡的時刻,我們所領受的法教將能夠派上用場。
   
14、
因果業報的真理必然使行為結出果實,聽瑞的人們啊,避免所有負面與邪惡的行為。
  
假若死亡只是意味著,我們將如水被乾涸的地面吸收,或如熄滅之火焰般消失,那麼我們可以不去在意死亡。然而,情況並非如此。
死亡之時,我們捨棄了肉身,卻保留了心識:這個心識在死亡與投生之間的過渡狀態中--稱為中陰--遊走。


在中陰狀態下,我們沒有有形的身體,無法如常地使用五種感官。
我們被迫脫離父母和朋友的陪伴,如同一根從一團奶油中抽出的毛髮。儘管如此,有一件事物卻如影隨形: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
如果惡行較多,我們將無法逃脫輪回下三道的痛苦。相反地,如果善行較多,我們將投生上三道,繼續朝解脫邁進。
當我們的心在中陰多變的體驗裡遊走的時候,我們既無法選擇去做有利於自己的事,也無法從從容容地決定要走哪一個方向。我們沒有出路。如同風中的羽毛,我們受到自身業力的迫使,被死亡的士兵拖著走。我們沒有暫時喘息的片刻,好讓自己振作起來。我們無法隨意停留或離去。我們的心神被拋過來丟過去, 不聽我們使喚。
  
要瞭解並相信因果法則主宰宇宙和一切眾生,這一點是重要的。
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他能夠全心奉獻於佛法,並在一個生世中獲得證悟,乃是他確信業之法則的緣故。
每一個行為無可避免地都會有一個結果。我們行善或行惡的痕跡,留存於心識的下層。要消除惡行的痕跡只有兩個方法:一是經受惡業所帶來的自然後果--痛苦,二是在可怕的業果出現之前,有適當的對治解藥來清淨惡業。
  

當上師告訴我們,所有的善行和惡行具有不可避免的後果的時候,我們聽得清楚明白,但不是真正相信他的話。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我們就不敢犯下最微小的惡行,反而會大大地著重於從事所有的善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善行。難道一個人會去管金塊有多小而不珍視它嗎。
  

15、
把所有的事務留在身後,猶如南柯一夢,聽瑞的人們啊,只要把“無為”付諸實修。
  

凡俗人生的各種事務如同海浪般一個接著一個而來。富者永遠覺得擁有的金錢不夠,權者永遠覺得擁有的權勢不足,思惟以下的話語:滿足我們所有欲望,圓滿我們所有計劃的最佳方式,就是放棄它們。
  

一個證悟者把凡夫俗子熱衷的事務視若夢境,如同一個老人觀看孩童嬉戲般看待它們。
昨晚,你或許夢見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國王,但是當你清醒之後,留下了什麼?你在清醒時所體驗的事物,幾乎不比夢境真實。
與其去追求難以捉摸的夢,你應該讓自己的心安住於寧靜無擾的禪思,離於煩亂散漫,直到對空性的了悟成為你的覺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4 08:18:25 | 只看該作者
16、
放下凡是你所執著的事物,聽瑞的人們啊,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你需要的。
  

想一想任何一個讓你強烈執著的人、物品或情況,並試著去檢試你所深深執著的美好事物、權力或財富。
徹頭徹尾地檢視它們每一個。它們看起來不像是幻象嗎?當你用這種方式來看待事物的時候,你的執著減少了,不再有相同的、急需去擁有的感覺。
如果你有“我不需要任何東西!”的態度,你的心境將自然而然地感到寧靜自由。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活著與死亡的時候,都處於強烈執著的狀態下,那麼你的今生與來生將充滿痛苦折磨。在死時,強烈執著於身後物的人,將變成一個受貪欲折磨的餓鬼。
  
過去的偉大聖哲與行者只要有維生所必需的最少量食物,以及足以避寒的衣物,就感到心滿意足。然而,他們是最富有的人,因為真正的財富屬於那些知道如何滿足於現狀的人。
  
偉大的噶當派禪修者噶拉·貢秋(Krark Gomchung)住在西藏的一處洞穴中。每次他進出洞穴的時候,身上穿的袍子都會被洞口的山楂叢妨礙到。他常常考慮砍掉山楂叢,但每每如此,他心中立刻就會生起死亡的念頭。
他想:“誰曉得我什麼時候會死呢?把去除這株長刺的樹叢所花的時間用來禪修比較好。”
藉由禪定的力量,噶拉·貢秋能夠飛行,示顯各種神跡。他圓寂時,那個山楂叢仍在原地。

假若如此偉大的行者都無法忍受去浪費片刻的時間,那麼在修行道上仍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的我們,怎能把人生絕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俗務之上?

17、
既然你不會永遠留在這個世間,聽瑞的人們啊,那麼現在就開始準備你的旅程。
  
在我們之中,誰沒有想過去建造一幢堅固牢靠的房子,可以讓我們住在裡面數十年,並在我們離開世間之後,還能維持數個世紀?誰不曾夢想致富,在餘生免於所有的憂慮?是“永恆的惡魔”誆騙了我們,讓我們相信事物能夠持久。

相信任何人事物永遠屬於我們,註定會令我們失望。這是多麼悲慘的景象啊,目睹人們在死亡時,心思完全被所愛之人與所留下的身後物佔據,遺言除了一連串的執著之外無他,完全無視於等待在他們前面的命運--如果他們完全忽略任何具有真實意義的事物,那麼他們所在面對的命運,很可能是充滿痛苦折磨的。
相反的,聖哲與真正的行者不認為自己擁有任何事物,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更別說財物或住所。聽到這樣的事蹟或遇見這樣的聖哲或行者,是多麼令人有所啟發啊!他們視財物為暫時借來的虛幻之物。

我們要經歷很長一段旅程去通過六道輪回。如同一名小心翼翼準備旅程、展開環游世界的水手,我們應該親近佛法,為自己面對一段甚至更長、通過死亡與再生的旅程做好準備。
  
18、
如果你要先去完成你必須做的事,你將永遠不會接近佛法,聽瑞的人們啊,當你想到佛法的時候,立刻起而修行。
  
俗務如同湖面的波紋,是永無止境的。
你或許認為,在接下來十年或二十年,你能夠把計畫做出結果,之後你將可以安心自在地修持佛法。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正在忽略生命的脆弱。
難道你不曾目睹人們在最出乎意料的方式下英年早逝?認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是不理智的假設。

當心中生起修持佛法的念頭時,不要猶豫躊躇。切勿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拖延到明天。
當下即是適當的時機。農人不會等到冰霜使地面變硬才開始播種。
他會趁著土壤溫暖濕潤的時候播種。
一旦你遇見了具德的上師,領受了他的教導,你就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開始走上覺悟之道。

19、
在森林內部,猴子可能快樂安適地活著,聽瑞的人們啊,但森林週邊的火焰正在逼近。
  
在森林深處的中心,猴子愜意地在樹枝之間跳躍嬉戲,享受美味的果實。它們不知道自己被火焰包圍,很快就會被活生生地燒死。
同樣的,驕者、權者、富者自得其樂,仿佛不知道死亡將突襲而來,置他們於死地。思量在死亡的刹那,什麼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並遵循證語之道。這是你善用人生的唯一聰明的方式。

20、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聽瑞的人們啊,把船準備好了嗎?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四大痛苦。
出生是生命的門檻,也是痛苦的門檻。很快地,老邁將改變我們的健康狀況,使感官衰退,牙齒脫落,頭髮灰白。
失去記憶力將使我們脾氣壞,難以相處,而且沒有人想要聽性情乖戾的老人說話。焦慮絕不會停止折磨我們。
我們的財務會出什麼狀況?我們擔憂,我們的子女將如何地棄這些財務於不顧。疾病也將帶來苦惱折磨的重擔。我們因苦楚而憔悴癱瘓,最後必須面對死亡的極度痛苦。

這四大苦形成一條狂暴河流,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越過。我們現在就準備一條可以帶我們渡至河之彼岸的船隻,不是比較好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22 14:39 , Processed in 0.1892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