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9358|回復: 2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彌陀經如果非佛說,那西方淨土是否只是後人虛構的烏托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9-30 17:13: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釋大寬法師 于 2012-1-1 21:03 编辑

如果彌陀經真非佛說,那西方淨土是否也只是後人虛構的烏托邦?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阿彌陀佛,師父好

請問師父可有看過妙雲集及印度佛教史這二本著作?

弟子這二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這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分別在這二本著作中有提到..極樂世界並非佛陀親說,更有不少外道與歷史學家肯定「極樂世界」不是原始佛教的教義....

在以下網址中,弟子看到一段文章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0022205026

  按聖嚴法師所著《印度佛教史》的記載,《佛說阿彌陀佛經》及其相關彌陀經典是屬於「大乘初期經典」,約成於西元元年至二百年間(相當於馬鳴菩薩的年代),也就是佛祖涅盤後五百年至七百年之間,所以就「歷史」現實來說,我們得知《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經典不可能是佛陀親說,而是「後人」附會佛說的....

《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經典不可能是佛陀親說.....

--嗶嗶剝剝--
信心。。。。
崩塌中。。




師父,依歷史中的現實來說-->彌陀經不是佛說的...

難道西方淨土.....只是後人虛構出來的烏托邦世界

因為眾生著相,所以就說個西方淨土給大家一個心靈寄託

只要大家好好念佛就可以去西方淨土..其實是種....

淨土聖賢錄上的種種殊勝的記載???

茫然 ..師父....還要念佛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發表於 2011-10-3 11:56: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1-10-3 12:28 编辑

如果彌陀經非佛說,那麼大乘也非佛說,同樣的小乘也非佛說,怎麼說小乘也非佛說呢小乘主要經典《阿含經》,也是直到佛滅之後數百年間,才有記錄成文的經典出現,那是不是等於佛教的經典都是後人虛構的呢?答案當然不是。這是因初期的佛經,多靠口頭傳誦故在師師相傳的過程中,誤傳及失傳的可能是不容懷疑,況且古代經典流動不易;我們不能因為經典是在佛陀滅度後才出現就否定它。
佛教是崇尚理性的宗教,對宗教的信仰,絕不希望你來盲目接受,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味信仰下去,那便是迷信。因此,印順法師也好,聖嚴法師也好,雖知從歷史的角度或許「大乘非佛親說」是事實,卻都是大乘佛教的信徒,而且對於大乘的教義,堅信不移,發揚光大,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大師們知道大乘經典的原始數據出於佛陀本懷,那是不用懷疑的。而且印順法師 註有《大乘是佛說論》一書,聖嚴法師也有類似的註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於 2011-10-3 12:06: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1-10-3 12:32 编辑

佛教主張「依法不依人」的精神。佛教相信:非佛說的未必就不是佛法(如弟子等說的),佛法也未必全由佛的口舌來說(如佛的放光、神變、舉手、投足、看護病人等)。因此,佛的生活、佛的言教,以及經過了佛所印可的弟子們的對話,也都成了佛法,只要符合三法印合乎佛法的原則都是佛法,這在從歷史角度看佛教的人也是同意的。
末學相信大乘經典的流傳,初期也必是由師師相傳而來,然後等到因緣成熟時再流傳開來,龍樹入雪山入龍宮,從老比丘得大乘經,就可說明這一點。
當然,印度初期(佛後初五百年)的佛教,自由思想並且鼓吹在家菩薩精神的大乘經宏揚的因緣未到,所以近代的太虛大師把它稱為「小行大隱」的時期。大乘經典可能就因此而隱於僧團及在家人的口頭傳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1-10-3 15:01: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1-10-3 15:22 编辑

回复 至欽 的帖子

至欽版主謝謝您回答^^

我在妙雲集中看到一篇文章,未免斷章取義,請您有空看一下--淨土與禪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2/yinshun02-02.html

講個題外話:

       前幾天在看10月的慈音雜誌,其中有二則是往生西方淨土者回來托夢...他們都說在那邊過得很好,請家屬不用掛念,目前觀音菩薩正嚴格地教導他們讀佛書,每天都要讀很多佛書...其中有位居士因生前是不信佛的,不念佛,更是不曾讀過佛書,完全不懂佛理,所以,日後每天要聽阿彌陀佛講經,定要先讀佛書才可...


      最後這位亡者說,他不知道原來念阿彌陀佛有這麼好,讓他往生西方世界,不墮惡道受苦,讓他現在過得非常好,令家屬聽後都好感恩三寶,感恩和尚,感恩西方蓮社志工義工們的恩德啊...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現今種種的努力都是往後成佛的資糧,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對吼~至欽師兄~~像這種往生者托夢的事,不知會不會被歷史學家或科學家採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11-10-3 18:5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至欽 的帖子

只要符合三法印合乎佛法的原則都是佛法

一般人對佛經並不瞭解,可否請教善知識如何以三法印來印證佛經真偽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11-10-3 19:53: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釋大寬法師 于 2011-10-3 19:55 编辑

就「歷史」現實來說,我們得知《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經典不可能是佛陀親說,而是「後人」附會佛說的...?




從「法律」的現實來說,我們知道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是不能輕易下定論的, 否則會有毀謗的罪過!!!


這部《佛說阿彌陀佛經》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明明就是《佛說》的阿彌陀經,是阿難尊者親耳所聞,講經現場還有許多的人證: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耨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既然有那麼多的人作證明,那麼要將此經典推翻,那就必需提出相當的人證才行!  有人說這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分別在這二本著作中有提到..極樂世界並非佛陀親說,更有不少外道與歷史學家肯定「極樂世界」不是原始佛教的教義...? 像這樣子的舉證並沒有提出是誰說而且,沒有提出相應的證明,那就不足採信!!!


"按聖嚴法師所著《印度佛教史》的記載,《佛說阿彌陀佛經》及其相關彌陀經典是屬於「大乘初期經典」,約成於西元元年至二百年間(相當於馬鳴菩薩的年代),也就是佛祖涅盤後五百年至七百年之間,所以就「歷史」現實來說,我們得知《佛說阿彌陀佛經》的經典不可能是佛陀親說,而是「後人」附會佛說的?" ...這一段真的是亂亂推斷太不合乎邏輯了!  初期的佛經並沒有文字記載,直到佛陀滅後五百年左右才有文字記載,但這樣子並無法直接證明"阿彌佛經非佛所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11-10-3 19:57:15 | 只看該作者

{阿含概說} {東初老人}

本帖最后由 釋大寬法師 于 2011-10-3 20:02 编辑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一本 {阿含概說},這是{東初老人}寫的書{東初老人}是誰您們知道嗎? {東初老人}就是{聖嚴法師}的師父!






阿含概說 (東初老人)

一、阿含之意義及其內容

(一)阿含之意義

初期佛教的研究,分根本佛教與原始佛教,根本佛教即阿含佛教,阿含為釋尊及其直傳弟子言行實錄,為奉行佛法的弟子根本的典型;從佛陀開教起至佛滅後百年頃佛教,即約西紀前五三○──三八○頃。原始佛教,乃釋尊再傳弟子以後的佛教,以維持教法傳承的中心,確立教權。從佛滅後百年至五百年頃佛教,即西紀前三八○──西紀後第一世紀初。


阿含(Āgama)二字,原為漢音阿笈摩、阿伽摩、阿含暮等。秦言,法歸。僧肇長含序說:「法歸者,蓋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剖判真偽異齊之原。……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唐時意譯為傳、教法、無比法等。阿含從第一結集成立時起,即為上座部傳承的教法。在教團傳承上視為唯一無比的價值。要依辭典的研究「Āgama」近於來著、歸趣,或知識、聖言、聖訓集、經典等意。


佛陀說法,經常所用兩種語言,一是巴利語,為印度古代通俗語,即說話的俗語;一是梵語,為古代聖典語,即是文學語。因兩種語言不同的關係,故所記載經典的也就不同了。今南方(錫蘭)佛經,即用巴利語記載,其「五尼柯耶」(nikāya譯為集)以及「大品」、「小品」等律為主要的經典。「五尼柯耶」,相當北方的四阿含,其律與北方所傳的「四分律」大同小異,在根本上為統一的。而北方經典,以梵語記載為主,北方所傳的一切聖典的代表,現都存于自由國的尼泊爾,英人所輯集的:華嚴、法華、般若、律等經典都為梵語記載。因為語言不同,北方用梵語記載的說為四阿含,南方用巴利語記載的說為五阿含,南北兩傳阿含于佛陀遺言景行上說:用通俗語記載的五阿含,比較用文學語記載的四阿含,原始的色彩較為豐富。茲將南北兩傳,分列於次:



南傳阿含 ── 巴利語
長部(Dighanikāya 含三四經)
中部(Majjhimanikāya 一五二經)
相應部(sajyuttanikaya約二八八九經)
增支部(Avguttaranikāya 約二三六三經)
小部(Khuddakanikāya 大小一五經)



北傳阿含 ── 漢譯
長阿含(三○經)二十二卷
(後秦佛陀耶舍 竺法念共譯)
中阿含(二二二經)六十卷
雜阿含(約一三六二經)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羅譯)
增一阿含(約四七二經)五十一卷
(東晉僧伽提婆譯)
其文散於漢譯各經中



要確實了知阿含成立的經過,當依佛典結集的次第研究。佛陀入滅後,第一夏季,在阿闍世王絕對保護下,五百阿羅漢會聚于王舍城七葉岩,以大迦葉為首,舉行第一次結集。這時的法,即是經,依阿難誦出,律依優波離誦出。阿含經的淵源,即導源於此時。律與經為同一淵源,故其取材諸多相同。佛滅百年頃,因東印度吠舍離比丘提倡新佛教,遭保守派反對,于吠舍離城,會集七百眾,以耶舍為上首,舉行第二次結集。這次結集以討論律為中心。佛滅後二百三十年頃,於波吒利弗城,依阿育王命,以目犍連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於是三藏教法始行完成。但這次結集,許多學者不以為然。總之,阿含經於第一結集誦出,於第二結集以後,即紀元前三世紀前後,應為阿含經正式成立的時期。以文體長短,分為中部、長部、雜部、增一,總稱為四阿含。就中以雜部、增部較為通俗,原始跡象,極為豐富。中部似經再整理,文句整齊,經名分類。但四部中互有重複,以長部卷數最少,僅二十二卷。



初期佛教,所謂經典,就是「無字聖典」,只是口口傳誦,根本沒有文字記載。這個經典,到阿育王時,由摩哂陀(Mahinda)傳入錫蘭,約紀元前八年Vattag-anani 王時,始命比丘書寫此經,「有字聖典」,初次出世。



佛滅後的教團經第二次結集,即種了分裂的種子,在思想上分為保守派與進步派。後來保守派一心要保守佛陀原始言行跡象,便離開中天竺,到北天竺迦濕羅毘國,以北方為根據,另組織教團。於地域上分中北二天竺,中天竺進步派稱為大眾部,以般若經為主。北天竺保守派稱為上座部,以阿含為主。中北二天竺教團雖有分裂,但對阿含教義,深為信任,極為尊重。尤以中天竺大眾部,特別重視增一阿含,分別說部重視長阿含,但兩派對於宇宙萬有的解釋各有不同,北天竺上座部薩婆多部,即一切有部對於宇宙萬有主張實有,故稱為實有的思想。中天竺大眾部對於宇宙萬有,或分析或破壞,主張一切皆空,故稱為空觀的思想。在教義上無形劃分北天竺為實有主義,中天竺為空觀主義。於是分道揚鑣而向東南發展的大眾部,漸漸開拓大乘佛教,向西北發展的上座部,依然拘泥於保守,被斥為小乘。到佛滅後六七百年間,進步派大眾系龍樹、提婆師徒出世。龍樹出身於南方,出家後曾到北方雪山修學,眼見中北各趨極端均非佛教之福。故龍樹貫徹南北空有的思想,綜合大小乘的精華,宣導真空的大乘的中道教,保守派北天竺上座部系;佛滅後九百年間,無著、世親兄弟出世,宣導幻有的大乘教。但空有的立論,都依于諸法緣起義。以一切法假因托緣而有,空無自性,無自性故說為真空。一切法雖假託眾緣而有,無徧計我性,但事象宛然存在,故說為似有。故空有辯論的方法雖不同,但同立論於緣起義。而空、緣起、中道本為阿含的深義。故空有二派,雖說是受傳統保守與進步思想的影響,實同受北方阿含教義的引導。立足于緣起性空的龍樹,深入阿含,龍樹中論所引證佛經,都出於阿含。龍樹發揮實相義說一切皆空,為阿含的根本義。立足於緣起幻有的無著、世親,不消說出身于阿含的根據地;世親的思想,根本發源于阿含,俱舍論所依的經,就是阿含。是故印度中觀瑜伽兩系大乘教思想,可說都與阿含有深刻的淵源,阿含經中雖沒有大乘菩薩,若大智文殊菩薩,或大悲觀世音菩薩參加教團,但阿含充滿了大乘思想,可說為大乘思想的淵源,或為通於大乘共依的根本經典。



(二)阿含之內容

阿含雖為非大乘的小乘教,要是以忠實比較佛陀說法的行動,當要研究阿含聖典。在這裏頭可搜集後來大小乘思想,特別大乘思想生起重要的依據。在思想發展上雖不及大乘思想豐富,但大乘教的空、緣起、中道以及大乘所用的術語:若三十七道品、三增上學、四攝事等,都預見于阿含經中。龍樹的空,無著的有,顯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響,尤以龍樹為甚。是故阿含不宜受非大乘或小乘的拘束。阿含內容所攝極為廣泛,絕不是限於小乘局部的思想,是一切大乘思想的淵源,尤其對於空、緣起、中道及一般的思想,都有深刻的發揮。



大寬法師 合十 (Powered By Master Da-Kua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1-10-4 00:42: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1-10-4 08:22 编辑

回复 釋大寬法師 的帖子

有人說這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分別在這二本著作中有提到..極樂世界並非佛陀親說,更有不少外道與歷史學家肯定「極樂世界」不是原始佛教的教義...? 像這樣子的舉證並沒有提出是誰說而且,沒有提出相應的證明,那就不足採信!!!

不太瞭解??為免斷章取義誤解對方的意思,不然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看好了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9280248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0022205026

我可能善根福德不夠才會被網路說法給動搖而茫然\"\"

還好這邊有師父師兄們可發問,感恩

再來看

初期佛教,所謂經典,就是「無字聖典」,只是口口傳誦,根本沒有文字記載。這個經典,到阿育王時,由摩哂陀(Mahinda)傳入錫蘭,約紀元前八年Vattag-anani 王時,始命比丘書寫此經,「有字聖典」,初次出世。

哦~原來初期佛教並沒有文字記載哦

哎呀~~如果有哆拉a夢的時光機就好了

直接拿錄音筆回去佛陀時代錄音好了就都不用爭了~~

說真的

面對浩瀚無比的佛法,不禁感慨,人生苦短如朝露..學不完!!


面對無始劫來的業力,無明,習氣..靠自力修行..真的..有夠難!!!

對於西方淨土相應的就相信!!不相信的不相應!!

反正佛陀自己也說這是難信之法,不能少善根福德咩~

而我只要知道連接那邊的網址就是-->阿彌陀佛就好了

要不要去自己決定吧!!!

在往生者的托夢中,我瞭解觀世音菩薩正在那邊教學,如果想學耳根圓通法就得去那邊找祂^^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法門中可是被文殊菩薩中評為第一的哦,

想學的要趁早發願趕快卡位哦~

不過有空時也要多讀佛書先預習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11-10-5 13:00: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1-10-5 17:32 编辑

如何以三法印來印證佛經真偽呢?
佛陀聖教的最偉大處,那就是悟透一切現象的生住異滅,均係因緣促成。因緣聚合則生,因緣分散即滅。比如我們的弘憶論壇本來是沒有的,由於現代網路發達及臺北華嚴聖因精舍的師父慈悲成立,又加上各位善知識的參與,才得以成立,以此類推,一切事物,皆要仰仗許多的條件(因緣)組合而成,萬事萬物無非都是因緣的聚散而已。
神教徒說宇宙現象是由神造的,佛陀就之觀察的結果,便將神造之說徹底否定,而倡因緣生滅的道理。神造之說,是基於信仰的武斷,因緣生滅,乃本於理性的考察。因為,由於因緣所生的一切現象,不可能是永恆不變的。古代人相信「天長地久」之說,實則以近代地質學及天文學的觀點,天體永遠都在變動之中,地球也在逐漸衰老之中。一切現象既非永恆,一切現象所產生的任何價值,當然也不可能屬於任何人得而永恆佔有。
如果看破了萬象非永恆,也認明了萬象的價值之中不可能有個永恆實在的我,實證了這個無常與無我的道理,當下便可進入涅槃的境域了。無常、無我、涅槃,這便是三法印。
所謂的涅槃簡單的說就是不起煩惱,想要不起煩惱要心中沒有貪嗔癡的念頭,心中沒有貪嗔癡自然不起煩惱稱為寂靜。

這是一切法的準則或原理。所謂佛法,無非是從這準則的基礎上開發出來,所以,凡是合乎這個準則的思想,不論出於何人的發明,均可稱為佛法。以這三句話來印證一切的思想,只要不違背這三句話的準則,即是佛法。這是佛法與非佛法的度量衡,所以稱為三個佛法的印鑑。
參考資料: 學佛知津(聖嚴法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11-12-23 07:59:57 | 只看該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极乐妙音 于 2012-1-30 21:07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宗的历代祖师菩萨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12-1-29 21:31:33 | 只看該作者
支持一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30 08:58: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30 09:40 编辑
极乐妙音 发表于 2011-12-23 07:59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楼主您好!这类帖子最好不要发,以免影响行人的法身慧命,特别是对信愿不坚的人。南无阿 ...

楼主您好!这类帖子最好不要发,以免影响行人的法身慧命,特别是对信愿不坚的人..............。

您認為末學發此帖會影響人法身慧命!!


口念彌陀,高呼深信淨土打死不退,但心中卻對佛說彌陀經不信任,您想這樣的人西方有份嗎?

幸賴法師慈悲設立此論壇廣為十方佛子解惑並給佛子們一個清淨互研佛法的空間,不知法師及至欽菩薩的回覆那邊讓您覺得不夠圓滿?如果大寛師父的回答圓滿,相信此帖不但不會傷人法身慧命,反而會讓人因此解惑而對佛說彌陀佛經更加堅定信心才是!!


只是現在您的回覆讓末學對師父的信心不禁又動搖了..是否法師的回答不夠圓滿才會讓您有此一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12-1-30 21:16:49 | 只看該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南无阿弥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於 2012-4-18 14:05:39 | 只看該作者
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於 2012-5-19 23:47:06 | 只看該作者
真的牛,双手赞成,谢谢了












www.chinadzhy.co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發表於 2013-2-26 21:4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14-12-15 15:16: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ajra3516 於 2014-12-16 22:25 編輯

福建惠安縣崇武鎮一名年近百歲的老嫗無病去世,遺體火化之後留下五百多粒的舍利子。

據此間《泉州晚報》報導:這些舍利子大如豆,小如芝麻。顏色多而鮮豔,其中有白色、黑色、赤色,也有天然色、草青色、金色等等,還有數色雜陳的。

舍利子形狀或如珠子,或如米粒,或呈不規則狀,其中有兩樣最具特色,一是牙舍利子,一是舍利花。牙舍利子為完好的牙齒骨,呈結晶體,舍利花則呈綻放的三瓣花葉狀,粉色。

老嫗名叫張快,一九零二年三月出生,二零零零年三月十五日逝世,三月二十一日火化。家人在為其裝放骨灰時發現了這些堅固且色澤鮮豔的東西後,大感驚奇。至於是怎樣得知它們是舍利子的,則與張老的一名孫女分不開。

張老的孫女來自福建省佛學院,法號心信。她發現這些東西後異常激動,因為它們便是佛門常道的舍利子。舍利子有的滾落於骨灰之中,有的則附于蜂窩般的骨灰塊中,骨灰塊經手一捏後自行粉碎,舍利子便脫落出來。

張老四十二歲時便開始早齋,每逢農曆初九、十九、二十九則吃全齋,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逝世。

平時她日誦佛號三萬遍,自一九九一年起改為日誦佛號五萬遍。

逝世之前,她尚在誦念佛號,而後稱感覺有點累,便躺下休息一會兒,就此與世長辭。張老一生很少生病,亦無腰酸腿痛,她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好事,且記憶力佳。

舍利照片
http://slz.goodweb.cn/grhapati_20.asp


【註1】佛經中提到極樂世界,除了《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十六觀經》,還有其他很多部經點都提到。甚至佛陀初成正覺所講之《華嚴經》也有提到。

【註2】印光大師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都教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往生瑞相及火化後的舍利,非常殊勝。

【註3】淨土宗祖師,從初祖到十二祖,看看他們往生的瑞相、所現的成就。

【註4】可常去參加助念,助念一百次,只要有一次有明顯瑞相,您會信心無比。何況,幾乎大部份或多或少都有瑞相。

【註7】多看淨土聖賢錄,高雄文殊講堂有白話翻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發表於 2014-12-15 15:17: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ajra3516 於 2014-12-16 18:31 編輯


世尊演說淨土妙法門,
離苦得樂難信最勝寶,
我今稱念彼佛阿彌陀,
願生彼國成佛度有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發表於 2014-12-15 21:37: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ajra3516 於 2014-12-18 22:25 編輯

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生為人、生為畜生、生在六道,都是業力所感。而人的業力又各有不同,生的時間(出生時代)、生的空間(出生地點),也都受業力牽引。有人的業力,出生在正法禪定堅固時代,有人的業力,出生在像法塔廟堅固時代;有人的業力,出生在末法鬥爭堅固時代。在像法時代,許多的高僧大德講演《佛說阿彌陀經》,乃至為《佛說阿彌陀經》作註解。眾多高僧大德不信,卻信少數人;像法時代作品不信,卻信末法時代作品。好好想想!

《佛說阿彌陀經》,有多位高僧將梵文譯成漢文,著名的有鳩摩羅什法師、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可搜尋了解是何等人物),他都翻譯《佛說阿彌陀經》流傳,末法業力凡夫,卻在佛說此經兩千多年後,憑著少許資料想像(有些人、事、地、物資料,必定欠缺很多),這樣的推論,可信嗎?

鳩摩羅什在臨終前說:「今於眾前,發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果然火化之後「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玄奘法师也翻譯《佛說阿彌陀經》,經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他在臨終時,稍有病苦,心裡懷疑是否所譯之經有錯謬而感受苦報。此時有菩薩即安慰說:「汝往劫罪報,悉於此小苦消之,勿懷疑也。』)


由此可見,《佛說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的內容,連一點點錯誤都沒有,何況是整部經典。)


就算退萬萬萬萬步,你因業力,信心受人影響,對《佛說阿彌陀經》暫時不能深信。《無量壽經》《十六觀經》描述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更為詳細,依這兩部經典,就足以讓你下定決心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極樂世界。何況《文殊師利發願經》也云:「願我命終時,除滅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國。』《普賢行願品》也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提到極樂世界的經典,還有許多,可在大藏經中慢慢尋找。

咒語中,有【阿彌陀佛一字心咒】【阿彌陀佛往生心咒】【阿彌陀佛大樂心咒】【無量壽如來心真言】【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無量壽如來根本陀羅尼】,有這些咒,就是有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就有極樂世界。

印順法師的師父,是一代高僧太虛大師,他都講解《佛說阿彌陀經》,可看以下網站http://bodhi.takungpao.com.hk/books/2012-12/1301654.html。【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陀佛】作者是太虛法師。 【由三種所依顯念佛勝義】作者是太虛法師。 【念佛往生的原理】作者是太虛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要義】作者是太虛法師。【往生安樂土法門略說】作者是太虛法師。
 
西藏黃教喇嘛至尊宗喀巴大師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文》,勸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以下極樂淨土文集的翻譯者、註解者,乃至撰文弘揚者,都非等閒之輩。其中許多已往生者,以他們所現瑞相。你還懷疑什麼?

 ◎ 佛說阿彌陀經 (鳩摩羅什•大正藏No.366)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藕益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淨空法師)
    •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
 • 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 (寶靜法師)
 • 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達默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易解 (韓瑛居士)
 • 佛說阿彌陀經通贊疏 (窺基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慈舟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要 (太虛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圓瑛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 (道源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淨空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文珠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 (聖一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義蘊 (李炳南居士)
 •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 (斌宗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南亭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自立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經義略說 (王驤陸居士)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宣化上人)
 •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及注釋 (王智隆居士)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淨空法師)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蓮池大師著)
 • 彌陀疏鈔 (蓮池大師著)
 • 彌陀疏鈔 (黃念祖老居士講)
 • 彌陀圓中鈔 (傳燈大師鈔)
 • 阿彌陀經宗要——信願持名 (黃念祖老居士)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夏蓮居居士)
 •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卷下 (康僧鎧•大正藏No.360)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淨空法師)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黃念祖居士)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淨空法師)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淨空法師)
 • 無量壽經玄義親聞記 (淨空法師)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介紹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 (淨空法師)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解 (律航法師)
 • 佛說無量壽經要義 (太虛大師)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慧遠大師)
 • 佛說無量壽經五重玄義 (律航法師)
 • 佛說無量壽經的綱要 (律航法師)
 • 無量壽經要旨 (律航法師)
 • 無量壽經與淨土法門關係重要論 (律航法師)
 •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黃念祖居士)
 • 無量壽經起信論 (彭際清居士)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淨空法師)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淨空法師)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畺良耶舍•大正藏No.365)
 • 觀經四帖疏 (善導大師)
 • 淨業三福 (淨空法師)
 • 淨業三福講記 (淨空法師)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宋知禮述)
 •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 (淨空法師)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道源法師)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 (黃智海居士)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大正藏No.278)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文珠法師)
 • 普賢行願品講記 (淨空法師)
 • 普賢行願品淺釋 (宣化上人)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慈舟法師)
 • 普賢行願品輯要疏 (諦閑法師)
 • 普賢行願品•學佛者的信念 (濟群法師)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 (會性法師)
 •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淨空法師)
 •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 (黃智海居士)
 • 普賢十大願王淺說 (聖一法師)
 • 念佛與十大願王 (道源法師)
 • 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諦閑法師)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般刺蜜帝•大正藏No.945)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 (淨空法師)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義 (靜權法師)
 • 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淨空法師)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釋 (蕅益大師)
 •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講義 (慈舟法師)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要義 (李炳南老居士)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義 (文珠法師)
 •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宣化上人)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錄 (會性法師)
 •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 (道源法師)
 •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續法法師)
 •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今譯淺解 (毛淩雲居士)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白話及注釋 (王智隆居士)

  ◎ 往生論注 (曇鸞法師)
 • 往生論節要 (淨空法師)

 ◎ 其他相關文章
 • 般若境緣集-如何究竟成佛
 • 淨土十要 (蕅益大師選定)
 • 徹悟禪師語錄
 • 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蕅益大師)
 •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 (淨空法師)
 • 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 (淨空法師)
 • 本願念佛真實義 (淨空法師)
 • 帶業往生-摘錄 (淨空法師)
 • 帶業往生的舊業範疇 (淨空法師)
 • 淨宗入門 (淨空法師)
 •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印光大師)
 • 印光大師求生淨土開示 (淨空法師)
 • 印光大師全集淨土法要
 •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印光大師)
 • 淨宗法語大觀 (大安法師)
 • 黃念祖老居士有關淨土答問
 •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
 • 蓮宗妙諦—淨語三則 (黃念祖居士)
 • 淨土資糧 (黃念祖居士)
 • 勸修念佛法門 (圓瑛法師)
 • 念佛法門 (文珠法師)
 • 成佛捷徑 (文珠法師)
 • 念佛法要 (毛淩雲居士)
 • 修福修慧修淨土 (文珠法師)
 • 淨土十疑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傳心法要 (淨空法師)
 • 淨土精華 (李炳南老居士)
 • 竹窗隨筆 (蓮池大師)
    • 初機淨業指南(印光法師鑒定)
 • 淨土或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 消業往生與帶業往生 (母音老人)
 • 談談往生西方的關鍵問題 (母音老人)
 • 念佛往生的原理 (太虛大師)
   • 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陀佛 (太虛大師)
 • 往生安樂土法門略說 (太虛大師)
 • 一函遍複 (印光大師)
 • 修行法語•淨土篇 (懺雲法師)
 • 修行精華 (圓因法師)
 • 修行語錄 (高雄淨宗學會輯錄)
 • 淨土修證心要 (母音老人)
 • 西方極樂是君家 (宣化上人)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
 • 五方便念佛門 (智者大師)
 • 念佛四十八法節要 (妙空大師)
 • 本願念佛的真實義 (淨空法師)
 •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同上)
 • 如何契入佛境界 (同上)
 • 念佛心地功夫 (同上)
 • 念佛的功德 (同上)
 •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 (同上)
 • 淨宗的道風與學風 (同上)
 • 淨宗科學觀 (同上)
 • 淨宗緣起 (同上)
 • 淨宗修學理念精要 (同上)
 • 飲水思源話恩德 (同上)
 • 達拉斯佛七講話 (同上)
 • 當生成佛——韓館長往生的啟示 (同上)
 •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了然、德森法師)
 •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
 • 信願念佛百問(印光大師)
 • 印光法師嘉言錄
 •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
 • 印光大師文鈔簡編
 • 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 印光大師文鈔集後編
 • 印光大師論文集白話淺譯(法宣法師)
 • 南無阿彌陀佛解 (范古農居士)
 • 淨宗簡介 (李炳南居士)
 • 世出世法,本立道生 (李炳南居士)
 • 淨法解脫要義 (同上)
 • 兩個世界的味道 (同上)
 • 乘三資糧發願•憶念 (同上)
 • 當生成就之佛法 (同上)
 • 極樂真詮 (同上)
 • 憶佛念佛 (同上)
 • 門余大道 (同上)
 • 淨土安心法門 (同上)
 • 學佛求成佛,成佛仗彌陀 (同上)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同上)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序文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佛七開示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述學語錄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淨土詩偈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傳記
 • 雪廬老人的淨土思想 (鳥慚居士)
 • 成佛捷徑 (毛淩雲居士)
 • 念佛三要 (毛淩雲居士)
 • 佛堂講話第一輯 (道源法師)
 • 《抉擇見》聽聞記 (黃念祖居士)
 • 夏大士念佛論 (同上)
 • 請入彌陀願海 (同上)
 •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 (同上)
 • 讀《角虎集》有感 (同上)
 • 念佛論 (倓虛大師)
 • 念佛伽陀弁言 (倓虛大師)
 • 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 (倓虛大師)
 • 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簡介 (淨空法師)
 • 念阿彌陀佛的利益 (蓮池大師)
 • 蕅益大師示念佛法門 (藕益大師)
 • 淨土要典 (蕅益大師)
 • 起信論示勝異方便釋 (同上)
 • 淨土玄門 (同上)
 • 選佛譜-淨土橫超門 (同上)
 • 蕅益大師全集 (壓縮檔下載)
 • 蕅益大師四十八願文
 • 蕅益大師法語
 • 蕅益大師淨土選集-淨土答問
 • 蕅益大師淨土選集-淨土詩偈
 • 蕅益大師淨土選集-淨土論述
 • 蕅益大師淨土選集-往生傳記
 • 略論安樂淨土義 (曇鸞法師)
 • 安樂集白話 (道綽禪師原著)
 • 蓮宗諸祖生平與思想
 •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 萬善同歸集 (延壽大師)
 • 徹悟大師遺集 (徹悟大師)  
    • 彌陀圓中鈔 (傳燈大師鈔)
 • 淨土十疑論 (智者大師)
    • 淨土生無生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淨土法語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西齋淨土詩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念佛三昧寶王論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
 • 淨修捷要 (夏蓮居居士)
 • 淨語 (夏蓮居居士)
 • 龍舒淨土文 (王龍舒居士)
 • 龍舒增廣淨土文 (王龍舒居士)
 • 圓瑛大師文集-雜感 (圓瑛大師)
 • 勸修念佛法門(標點版)(圓瑛大師)
 • 禪淨何爭 (虛雲老和尚)
 • 由三種所依顯念佛勝義 (太虛大師)
 • 佛七開示錄 (太虛大師)
 • 念佛往生的原理 (太虛大師)
 • 西方三聖的特徵 (律航法師)
 • 百日念佛自知錄 (律航法師)
 • 往生極樂的資糧和工具 (同上)
 • 念佛入門白話解 (同上)
 • 念佛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同上)
 • 念佛真諦及特別方便 (同上)
 • 持名念佛法門述要 (同上)
 • 持名念佛要義十則 (同上)
 • 律航法師疏偈 (同上)
 • 淨土釋疑新論 (同上)
 • 淨宗勝義中真勝義性 (同上)
 • 淨土法門構成的三要素和持名念佛的四要領 (同上)
 • 茅篷劄記(選錄) (圓因法師)
 • 茅蓬劄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
 • 茅蓬劄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
 • 聽經劄記 (圓因法師)
 • 般若淨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了然法師)
 • 入香光室 (了然法師)
 • 佛教移民學 (妙蓮法師)
 •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
 • 閻王老子三封信 (妙蓮法師)
 • 思歸集 (如岑法師)
 • 贊阿彌陀佛偈略說 (會性法師)
 • 小淨土文略說 (會性法師)
 • 佛七講話 (會性法師)
 •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 (會性法師)
 • 李濟華居士遺集 (廣化法師)
 • 佛七講話第一集(六十九年)(智諭法師)
 • 精進佛七開示 (學誠法師)
 • 淨土探究 (大寂法師)
 • 西歸直指 (周安士居士)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
    • 歧路指歸 (戰德克居士)
 • 來自靈岩的法音 (見愚居士)
 • 淨土輯要 (苦行居士)
 • 淨宗講話 (徐恒志居士)
 •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 (鄭韋庵居士)
 • 淺說淨土 (紫雲居士)
 • 導歸淨土 (行芊居士)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廖榮尉居士)
 • 淨土指導 (林俠庵居士)
 • 禪與淨土 (黎振東居士)
 • 淨土風光 (陳柏達居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14-12-16 20:06:44 | 只看該作者

正如你自己引用《佛說阿彌陀經》所言,此是【難信之法】,要信很難,信得堅固更難。如果有人說,你是石頭爆出來的,不是母親懷胎生下的,你絕對不會因此起疑。你會堅決相信,你是母親懷胎生下的。這就是【易信】與【難信】的差別。

印光大師云:「當先將淨土一法,認真研究修持,此是凡夫即生了生死之大法。此法若無宿根,勿道普通人不能了徹,即徹悟自心,深入經藏之出格高人,亦多半不能了徹。』又云:「無論修何法門,煩惑不斷,決無了生死分。唯此一法,但具信願,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發表於 2014-12-16 21:05: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ajra3516 於 2014-12-16 22:27 編輯

翻譯《佛說阿彌陀經》的鳩摩羅什法師,7歲時,與母親一同出家,開始學習的是原始經典《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日誦經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時人譽為「神童」。九歲時,與母親一同前往印度北部的罽賓國學法,向小乘教論名僧盤頭達多學習小乘經典,三年大成。

如此比我們更接近佛世,又在印度實地修學,又精通小乘經典的高僧,尚翻譯《佛說阿彌陀經》流傳。若有人未去印度實地修學,又在離佛世兩千多年後,隔著時空想像。你要相信誰?

翻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的玄奘法師,在印度的十多年間,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住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瑜伽行派大師戒賢是護法的徒弟,世親的再傳弟子。在貞觀十三年,他曾在那爛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此後,玄奘還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學成以後,他立真唯識量論旨,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等待十八天,結果無人敢於出來辯難,他因此不戰而勝,名聲鵲起,威震全印度,被當時大乘行者譽為摩訶耶那提婆(Mahayanadeva),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譽為木叉提婆,亦即「解脫天」。

如此比我們更接近佛世,又在印度實地修學十幾年,又跟隨、請教過當時許多著名的高僧,被當時印度大乘行者譽為「大乘天」,小乘佛教徒譽為「解脫天」,他都翻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流傳。若有人未去印度實地修學,又在離佛世兩千多年後,隔著時空想像。你要相信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發表於 2014-12-16 21:44:02 | 只看該作者
宗喀巴大師

3歲時,從第四世大寶法王若比多傑受近事戒(居士戒)。

7歲入夏瓊寺,正式拜法王頓珠仁欽為師,受「聖樂」、「喜金剛」、「大輪」、「頂位」等密宗灌頂,後受沙彌戒,法號羅桑札巴(意譯善慧稱)。

16歲前往衛藏學法,學習《中觀論》、《因明論》、《般若經》、《律經》。

29歲時在雅隆的南傑拉康寺,從楚臣仁欽等受比丘戒, 此後學習十五部大論,在立宗答辯時表現非凡。

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深造。

44歲時,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藍本完成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容為顯教的教法。

49歲完成對於密教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廣論》。

55歲時明朝的永樂皇帝,甚至稱宗喀巴大師為『西天佛子大國師』,成為國師之師。

如此高僧,國師之師,尚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文》,勸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而末法凡夫,卻因業力所感,質疑經典,可不哀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發表於 2014-12-16 23:32:59 | 只看該作者
印順法師-----往生淨土論講記(部份)  

一 、釋題

此論全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或稱《往生淨土論》,或簡稱《淨土論》。

我國淨土宗依三經一論立宗,
三經者:
一為《佛說阿彌陀經》;
二者亦名《阿彌陀經》(大本),有多種譯本,
王龍舒居士會編為一種文字較易懂者,是為通用之大本;
第三為《觀無量壽經》。

其一論即本論,根據《阿彌陀經》造論,故稱之為阿彌陀經論。

時人有謂念阿彌陀佛,僅中國有之,印度人並不念阿彌陀佛。此說不確。
實際上,印度,尤其是西北印至伊朗(古稱安息)一帶,念阿彌陀佛者甚眾,
但不若國人之立宗專念耳。

且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中,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尤為專門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古已有之,到華為甚,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不同耳。

今釋題分二段:(一)無量壽經,(二)優波提舍。

無量壽經:無量即阿彌陀義。無量壽梵文為Amitayus。
世人壽命皆有限量,故為不徹底、不究竟。
如學佛達最究竟圓滿之境界,即得常樂我淨;常為佛德 之一:佛壽無限。
此經即係指各本《阿彌陀經》而言。

(中略)

關於本論須注意者:本論並不講解《阿彌陀經》,亦不闡明《阿彌陀經》之義理,
而是根據該經,提出一種修行法門。
故全論所說明者,皆為如何念佛,如何發願往生,所以是以修行為主之論。

二、 阿彌陀佛與極樂國土

念佛非只口中念佛,須念念不忘佛及佛之淨土,並發願求生該淨土。
今先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無量佛。說無量須先知何為量。
量者,大小、久暫、輕重、長短 ,彼此可以衡量者之謂。
世間萬物無不可量、可思、可議、可以文句詮釋,
但究竟圓滿佛果之佛,則其境界不可衡量,不可思議,故為無量。
喻如眾水入海,即失其名詮,總為一水,平等平等,不可分別,不可詮解。
如眾生福報智慧,等等差別,但至成佛,則法身平等平等,等無差異,即成無量。
雖在眾生眼中,仍有無數佛,其實在佛境界,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如《華嚴經》說。
《般舟三昧經》說:修行念阿彌陀佛,成就般舟三昧時,即得見佛,
而所見者為阿彌陀佛,亦見一切佛現前,故阿彌陀佛可說即一切佛之總代表;
此為阿彌陀佛之根本意義。

阿彌陀佛與《華嚴經》淵源極深,如本論所稱,發願往生阿彌陀佛「蓮華藏世界」。
此華藏世界,即華嚴經之華嚴世界。
又《八十八佛懺悔文》,依《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而來。
淨土宗同人皆知「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故阿彌陀佛法門與《華嚴經》關係極深。
蓮池大師之解釋《阿彌陀經》,即以華嚴宗義解釋。

無量者以無量光、無量壽為尤著。阿彌陀婆耶為無量光,阿彌陀廋斯為無量壽。
光有二種:一者、佛身光,表佛身清淨;二者、智光,表智慧無邊,
皆為眾生所求對象,而於佛得究竟。

又阿彌唎多amr!ta,甘露義。印人所謂甘露,通俗義乃不死之藥,
其實(不生)不死即佛之常義。往生咒中之阿彌唎多,即此義 。
故甘露王佛亦即阿彌陀佛。
經題標無量壽,似為順應世俗;依下論義,固以無量光為主也。

以上為阿彌陀本義。但今所稱之阿彌陀佛,既稱前身為法藏比丘,今成佛在西方說法;
其後佛滅,由觀世音菩薩繼續佛位;
而極樂世界在西方,亦有方位,故其壽命、領域,均非無量。
此又何以解說?此乃因眾生心量有限,故作此說。
如《維摩詰經》中,舍利弗以佛感穢土為疑,
不知視為穢土者,乃舍利弗之眼見如此,非佛土本來如是也。
今阿彌陀佛土,本是無量,為有量眾生,方便故說為在西方,如是如是耳。
此乃無量中現有量,使眾生得從有量達無量也。

再講極樂國土,先辨淨土之有無,因如無淨土,則何往生之有?
今講淨土有無,有二說:
一者、普通人武斷的認為迷信,因信者既未見過,又未去過,不能證其有。
二者、信佛之人認為必有,因信經說如此。
今就常理判斷,不必親身經歷,亦不必全賴經說,亦可認定必有,茲申論如下:

一、如今科學昌明,已證實我此世界,只是無量星球中一行星,是可知此世界外尚有其他世界。
二、再問各種世界有否優劣之別?但看世間各地均有優劣,可推知各種世界 必有優劣。
三、如世界有優劣,則我今世界是否即為最佳者,當知不然。
然則,可知更優世界之存在,當無可疑。
即如近日科學界,因有飛碟之謎,亦認為其他星球可能有智慧較我為高之生物存在。
從上知淨土不但有,而且極多,且有殊勝各別。

(中略)

三 往生極樂之意趣

何故欲往生極樂耶?何故發是願耶?
須知淨土法門乃大乘法門,小乘無十方淨土,故求往生淨土為大乘特色。
而大乘要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如念佛不離此大乘心境,則與生極樂意義相符。
如只為離苦得樂,則是小乘根性矣。

但發大乘心,何故求生極樂?
因穢土因緣不具足,學佛不易,雖發菩提心,而障礙特多。
生老病死,毫無把握,故須往生極樂。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決不致退失大心。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說:如來有勝方便,勿令退轉(退失菩提心 ),即此之謂。
可見往生之究竟意趣,乃在不失菩提心。
至於八地菩薩馬鳴與初地菩薩龍樹之生淨土,與凡夫求生,大不相同。
登地菩薩之已悟無生忍者,隨願往生淨土,如水之趨壑,乃勢之所必至,與發心求生者不同也。
故眾生無高下,悉可生之,惟不發菩提心者不預焉。

(下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發表於 2014-12-16 23:51:40 | 只看該作者
聖嚴法師著作摘錄

淨土在那裡

佛教的諸經論中,所說的淨土,是諸佛的願力所成,故有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土;
十方均有三世無量諸佛的淨土,佛有無量數,淨土亦有無量數,不得指方立向而計算其數量。
可是在釋迦世尊以有限的時間所說有限的三藏教典中,所見的諸佛數量及其名號,也是極其有限,
菩提流支所譯《佛名經》,列舉諸佛名號僅得數千,
通常以過去、現在、未來各一千佛,共計三千佛為持誦禮拜的對象。
至於由釋尊介紹得較為明確和詳細的佛土,不得不謂寥寥可數。現在將之分作:
(一)他方世界;
(二)現前世界;
(三)自心世界的三類,
說明如下:

(一)他方世界的淨土
他方世界的淨土,又可分作現在佛的淨土及未來佛的淨土。

1現在佛的淨土

根據資料,現在佛的淨土,較為具體的,有如下的四個:

(1)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有關極樂世界的資料,在諸佛淨土之中,是最豐富的一種。
極樂淨土究竟在何方?

《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無量壽經》卷上云:「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以《阿彌陀經》為始,述及極樂世界者,尚有《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大般泥洹經》卷一、《稱讚淨土經》、《大般若波羅蜜經》卷一、《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等,共六十餘種經典。因此對淨土的信仰亦最普遍。

極樂世界的異名異譯也特別多,梵語蘇訶嚩帝,又稱須摩提,被譯為極樂世界、極樂國土、安樂淨土、安樂世界、安樂國、安養淨土、安養世界、安養國等,又被稱為西方淨土,或者簡稱西方。

(下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發表於 2014-12-17 00:06:20 | 只看該作者
聖嚴法師著作摘錄

極樂世界之名,對於大乘佛教來說,不論顯密各系,均極熟稔。
經中提到極樂世界者,也不限於淨土的專書。
做比較介紹者,可分作兩類:
一為與極樂世界相等國土,
一為勝於極樂世界之國土。

1相等於極樂國土者

(1)《太子刷護經》云:「太子刷護菩薩及長者子……後作佛時,當如阿彌陀佛,其國亦當如阿彌陀時等無異,國中菩薩,往來者飛行者,皆如阿彌陀佛國。」

(2)《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云「是族姓子,於後來世,竟百千劫,皆當成佛,號曰淨願如來……,國土嚴淨,猶如西方安養之國,功勳嚴淨,等無有異,其壽命等亦無差別。」

(3)《大涅槃經》卷二四云:「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皆悉平等無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釋尊)於彼土出現於世。」

(4)《大寶積經》卷一○一〈功德寶花敷菩薩會〉,記述東南方有勝妙莊嚴世界的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西北方有離垢世界的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今現在住世。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二佛名號者,未來成佛時,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無異。

(5)《灌頂經》卷一二云:「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國土清淨,無五濁、無愛欲、無意垢。以白銀琉璃為地,宮殿樓閣悉用七寶。亦如西方無量壽國,無有異也。」

2優勝於極樂國土者

(1)《大乘同性經》卷上:記述毘毘沙那楞伽王,過無量劫數之後,生此娑婆世界,當得成佛,號曰善妙震聲金威善淨光明現功德寶蓋莊嚴頂相毘盧遮那王如來,世界名電寶冠,除諸山阜坑坎,崖坂土石糞穢,無有女身及惡道等,而彼佛剎清淨,勝彼現在阿彌陀如來佛剎。

(2)《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云:「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其國有佛,號金光師子遊戲如來……。是佛剎土,所有清淨嚴飾之事,今為汝說。於意云何?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所有嚴淨之事,寧為多不?……假使有人,分析一毛以為百毛,以一分毛渧大海水。……阿彌陀國莊嚴之事如(一分)毛端水,金光師子遊戲佛國,如大海水。」

三個接受比較的淨土之中,從所見的資料而言,應以極樂莊嚴最為殊勝。
然在三個淨土之中,唯有極樂淨土受比較時,竟還有尤勝於極樂淨土的佛國,
似乎是貶低了極樂淨土在諸佛國土中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遍讀《大藏經》時,經常發現,
幾乎每一部經,均被釋尊強調為最好的最殊勝的法門,
但其並不表示彼此矛盾,相反地倒能使人接觸到任何一部經時,
均可生起無上的敬意,而來如說修行。
佛說法的對象有萬類不等,凡是當機之法,便是無上法門。
因此,若與彌陀淨土有緣者,不會由於金光師子遊戲佛的國土莊嚴,勝於彌陀淨土而改變信仰,
何況彌陀淨土的特勝之處,不僅在於莊嚴,
乃更在於四十八願及九品往生的涵蓋所至,廣大無極,
凡是有一線信心者,縱然造了五逆十惡的人,也是阿彌陀佛的慈悲攝受之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4 10:12 , Processed in 0.5138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