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回復: 0
|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0五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五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
「亦表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就是十度,「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个里头的名相很多,都必须要解释一下,这属于佛学常识。十度,十波罗蜜,我们学了第一个「檀那波罗蜜」,这就是布施。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这财布施,财布施的果报就得财富。早年,在六十一年前,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修布施,跟我讲大乘佛法的入门,入门的秘诀就是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告诉我这三种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跟我讲这些道理,劝我去做。我在年轻的时候,确实如果要没有遇到佛法,这一生当中很苦,也很凄惨,造作许多罪业不知道忏悔。命中没有财富,换句话说,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应该是有贪吝,贪吝果报是贫穷,财施果报是财富。这一生得大财富的人,都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这一生回报多。我们如果不学佛,对这个道理不懂,财是命中所有的,这个命很玄,怎么想也想不清楚。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钱,有的人那么贫穷?不明理的人就怨老天不公平,这种念头就造业。可是几个人晓得这里头道理?我们没有遇到大乘,怎么也不会知道。
大乘经里面说这些都说得很多,纵然是从资料里面查出来的,资料根据的经论不一样,有些说得很完整,有些说得很简单,合起来看才能看到它真正的意思。这一点也是要我们注意到的。特别是学教的同学,要把这个讲得清楚,要多查一查,一、二种资料不够,各种资料找出来参考看,意思就完整了。像《成唯识论》这分资料就不是很完整的,这三种布施的果报没说出来。真正把因果说清楚、说明白,这才是劝人修布施波罗蜜,知道布施有好处。但是终极的目标,这布施度圆满,菩萨修布施度,修这个十度圆满,圆满的相是什么?什么叫圆满?布施度悭贪,悭贪的念头没有了,吝啬的念头没有了,布施度就圆满了。
六度是对治六种重病,众生严重的烦恼习气,就是重病,第一个就是悭贪。你看看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贪是希求,希望得到。现在这个悭贪可以说是到了极处,不但要贪人的财,还要害他的命,这里头就不止一种罪。贪是属于盗的行为,要人家命是杀的行为,在五戒里头,这就是杀生、偷盗,还得了吗?杀盗淫连着的,杀生、偷盗、邪淫。今天这个社会,在整个世界你去看,没有例外的,三毒烦恼一年比一年增长。所以许多人怀疑,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人活在这个世间还会有幸福吗?这个问题不是随便提出来的,是非常严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乘佛法能解决。这十波罗蜜确确实实能安定社会、能化解冲突,能将这个世界重新带回安定和谐。这里头的理与事要懂,要把它讲圆,要把它讲活了,我们自己得受用,做出来之后给别人看,是真的,不是假的。
欢喜布施的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有非常好的经营效果。如果是以悭贪心去经营事业,纵然一时得利,得了一点利益,利益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用什么样的手段都得不到,但是非法的手段,把你命里面的福报亏折了、亏损了,自己不知道。罪孽要重的话,说不定还有灾难、灾祸跟在身上,不是病痛就是横祸。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总的原则,都是教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人利益别人为第一,自己吃一点亏也无所谓,总是希望别人好,每个人都比我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菩萨心,这个心好。如果这种心坚定真实,命里纵然不好,由于这种心行,会把命里头那些缺点补过来,命里没有财他能得财富。像读书人一样,命里没有功名他能考取,他可以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真的不是假的,施财得财,布施什么得什么。布施决定有好处,有能力多施,不要怕我施掉之后我就没有了,没有那回事情,你施掉了自然就过来。你才能够证明,佛经上所说的一点都不错。
「法施,谓以佛法,为诸众生演说,令其开悟」。这是佛经上这样说的,其实这个法范围非常广大,所有的法,法是方法,你有好的方法教给别人,这叫法布施。会烧菜的这都是方法,会烹饪的,这个世间各行各业,尤其科学里头的技巧,我知道的我喜欢教别人。这个人怎么样?这人愈来愈聪明,果报。这一世聪明,来世就更聪明,这一世是花报,来世是果报。吝啬,我知道的不肯教人,教人自己留一手,这叫吝法。吝法的人得愚痴果报,吝财的人得贫穷果报,不肯施无畏的人,这人一定多病,说不定还减岁数,短命。这三样东西是人之所爱、人之所求,谁不要财?谁不要聪明智慧?谁不要健康长寿?统统要。学校里面教的那个,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定弘法师没出家之前,他在学校念的是金融这个科目,拿到的学位是金融博士,他能不能发财?我看那个样子不像发财的样子。要命里头有财才行,命里头有财,小学毕业他都能发大财。你们去看看,拥有亿万豪富的,你问问他,他念多少书?很多都没有念过大学,初中、高中毕业就不得了,出来做生意、做买卖,发了大财,命里有。所以一定要懂道理。
要自己聪明智慧,修法布施,佛法布施这最好的,世间上法布施也不错。我们会的、懂得的,认真教别人,喜欢教别人。无畏布施,别人有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够帮助他,让他身心安稳、远离恐怖,这叫无畏布施。在抗战期间,科学技术跟今天比相差非常之远,许多城市里头甚至于电都没有。我住在福建闽北建瓯,那算是大城,一等县。这个县里头还不错,还有电灯,但是没有自来水、没有瓦斯。所以居住在城里面的人,厨房里要烧柴火、要买水,专门有挑水的人挑到城市里头来卖。那时候有黄包车,人力车,人拉的。在那种环境之下,晚上出门走路,胆小的怕鬼,体弱的怕抢劫,害怕!你要能陪他,一路保护他,他就不害怕,那也叫无畏布施。这三种布施天天都有机会,只要你能够掌握住、你认真去学习,学习得这三种果报,这自然的,决定会有的。现在科学发达了,跟六十年前、七十年前那个时代不能相比,科学技术、许多新的产品还有很多人都不会用的,你会用,喜欢教他,这些都是属于法布施。我们自己有这些技术能力,精益求精,为什么?为大众服务,为便利大众。这都是法布施的心、法布施的行为,一定能得这三种果报。
第二,「尸罗波罗蜜」,这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持戒。六度翻成中国,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持戒,持戒是守规矩,人要守法。「梵语尸罗,华言清凉」,把它翻成中国意思是清凉的意思。意思是「离热恼,得清凉故」,热恼是烦躁,得清凉。也有「防止」的意思,防非止过,尸罗里头有这个意思。「谓调练三业」,调是调理,练是锻炼,三业是身口意。目的是「止过防非,好行善道,不自放逸」,这就是它的作用,能防止我们一些过失。这个非就是邪知、邪见、邪行,不正当的思想、行为,用这一个字来代表。真正持戒的人,这个人一定是好行善道,好是喜欢,喜欢行善道,不自放逸,放逸是懒散。「又戒经云:菩萨具持众戒」,具是具足,持就是持戒、守戒,「而无所着,是名尸罗波罗蜜」。后头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就是「无所着」,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持戒不如法的人,他是持戒没错,但是他作恶,他不知道修善,拿着戒律批评别人,这个错了。喜欢说别人的过失,叫造口业;心里面有别人过失,这心不清净。别人善恶与自己不相干,为什么把它放在心上?为什么常常批评他?显示自己持戒,自己清高。这叫什么?自赞毁他,在菩萨戒这条里面是堕地狱的,自赞毁他是菩萨重戒。
佛门谚语所谓「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出家人互相毁谤,佛法就消灭了。谁消灭的?不是外人,是佛门出家弟子自己消灭的。这也就应了一句话,这世间的谚语,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毁灭三宝的人堕地狱。哪些人毁灭三宝?自赞毁他的人干这个事情,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在住持佛法、在弘扬佛法、在兴旺佛法,殊不知自己在灭佛法。这都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到的很多,我们不说,为什么?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我们说他,我就错了,没有说他的必要。说他,在一种情况之下可以说、应当说,说了他能够觉悟,他能够改过自新,这个就对,这个人一定要说。如果你细心观察,说他他不能改过,他不能接受,就不能说;能接受、能改过,一定要说。跟老师教学一样,这个学生听话、能受教,一定要教他;这学生不听话,对老师不尊重,教他也不能接受,就不必说。世出世间法都一样!
持戒波罗蜜也有三类,第一种叫「摄律仪戒」,摄是摄受,律是戒律,仪是威仪,这就是三藏经典里面律仪戒,就是律藏。律藏,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佛所制定的,出家人必须遵守,依教奉行,特别是根本戒。有些威仪当中,老和尚常常告诉我们,说小小戒可以舍。这个话是错了,小小戒也不能舍,小小戒可以舍,释迦牟尼佛就不必制定。学戒律,最重要懂得佛的意思,佛为什么制这条戒?制这条戒的因缘是什么?这个在研究戒律一定搞得很清楚的。佛是什么原因制定这条?用意何在?这条戒律在各种不同人事物环境里头如何受持?你要明了,你对释迦牟尼佛就佩服得五体投地,释迦牟尼佛一点都不呆板,活活泼泼,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开遮持犯各有不同,它是活的,它不是呆板的。
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精神必须注意,开缘全是利他,不是自利。如果为了自己方便随便开戒,那是叫破戒,那不是开戒。为令众生生欢喜心,为令众生尊重三宝,为做接引的方便,让他先生欢喜心,愿意亲近佛法,这个可以。绝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决定没有自利,这是开戒主要的精神。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讲民主、自由、开放,实际上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早就清楚,《戒经》里头有说明。正法时期,小乘戒律,佛主张大家学小乘;末法时期,佛主张大家学大乘,为什么?小乘人家不接受,你太拘谨了。所以在今天这个民主、自由、开放,小乘难了,学大乘的人多,愈来愈欢喜。这就是佛在三千年前已经看到今天的社会,把这些原理原则告诉我们。
摄善法戒里头有止持、有作持,止是禁止的,叫禁戒,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十善业道都是属于禁止的,不准做的。菩萨戒里面有作持的,那你一定要做到,你要不做到就犯戒。菩萨戒里头,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四十里有法师讲经,你是受了菩萨戒的人,你不去听经你就犯戒,你一定要去。四十里的距离你可以去听,听完之后回家。我们现在一听四十里距离很长,大概那个时候印度的里比现在小,度量衡的尺比现在小。通常我们讲,应该大概走路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你听一堂经回来,可以回家。现在交通方便了,交通方便要跟着交通走,如果来回走两个小时,那你开车来回两个小时,要算车程。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要不然死在这个戒下,这不行,就错了。你能够开车两个小时去听经,两个小时回来,菩萨。
如果你是富贵人家自己有私人飞机,像我们在美国住加州,住在加州,我们住在旧金山,很多人上班到洛杉矶上班,自己开小飞机。那个距离要算航空的距离,要用时间来计算。这是什么?菩萨尊重佛法,菩萨护持道场,给大家做好榜样。你看这个地方讲经,人家坐飞机来,来听,听完之后坐飞机回去。这么远的距离他来,那近距离的会受感动,不能不来听听。如果讲得不好,他不可能这样来,浪费这么多时间,一定有道理。都是来做影响众的。还有些老菩萨,经都讲得不错,年轻人升座讲经,老菩萨都来听,干什么?庄严道场的。让一些新的听众看到:这些老人都在座,大概讲得不错。我们讲来捧场的,来做影响众的。这些都是菩萨护持道场的形象,对于弘法利生有很大的帮助。他来听经,不是说自己这个不知道,不是的,护持道场,成就众生,也成就弘法的法师。这是说律仪戒,佛所制定的戒律。
佛所制定的戒律里头的根本戒要重视,根本戒是什么?是三皈、五戒、十善。三皈几个人认真学?全都是有名无实。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你所修学的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完成三皈的精神。三皈第一个,觉而不迷。皈依佛,佛是觉,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这叫皈依佛。觉悟靠什么?靠经典,要把经典看作佛的教诲,展开经卷就是接受佛的教诲。第二个皈依法。法就是经论,经论里面是正知正见,所以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用佛经上正知正见,把我们错误观念修正过来,这叫真的皈依法。经教要听懂,听了之后要变成生活,要变成自己的一个观念;观是看法,我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念是想法。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想法都错了,错了就造恶业,就受三途苦报,搞六道轮回。佛的看法正确的,佛的思想正确的,跟着佛这个标准,把自己错误的看法、想法修正过来,这叫皈依法。
三皈依受了,传授三皈的师父要不讲,就光做个形式,这完全是假的。你要来皈依三宝,先要把三宝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想想,我应不应该去接受这个仪式?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实质,你真正明了、真正做到,你是真佛弟子。佛门一拜老师,你看老师第一堂课,就把学佛最高的原理原则传授给你,你依照这个方向,这是真正的佛法;违背了它,那就是假的,那邪知邪见。三皈从哪里做起?从五戒、从十善,这是入门的地方。五戒这个五条,前面四条跟十善相同,但是意思不一样。善不是戒,犯了的是有过失,但是不是破戒。如果受了戒,两重罪,譬如杀生,你有杀生罪,第二个你破了杀戒的罪,就两重罪。不受戒是一重罪,受戒是两重罪。善跟戒是各论各的,但是十善是三皈五戒的基础,没有十善业道,三皈五戒都做不到。所以十善业道变成非常重要,它属于根本戒里头。
今天学佛,不但十善要学,还要学《弟子规》,要学《太上感应篇》,为什么?那是根本戒。这从哪里讲起?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有做到,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感应篇》没有做到,你不知道因果,你真正慈悲善心发不出来,你的烦恼习气断不掉。所以儒的《弟子规》、道的《太上感应篇》,我们要把它跟《十善业道经》平等看待。中国佛教,无论在家、出家不学小乘,是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家有一部书必定要读,「四书」,五经可以不读,「四书」不能不读,「四书」是孔孟的精华篇。道教的《感应篇》不能不读,《老子》、《庄子》可以不读,《感应篇》必须要读,《文昌帝君阴骘文》一定要读,那是因果教育。这都在净业三福第一福里头,你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头一句《十善业道》。我称它作儒释道三个根,你想学佛,没有儒跟道的根,那个佛学不像,你学不到的。所以《弟子规》、《感应篇》我们要把它看作佛门基本戒律,跟《十善业道》完全相同,要扎这三个根你才能学佛。学佛就是接受三皈五戒,接受经典,经典的学习。
今天佛教衰了,几乎到灭亡,为什么原因?我们把这三个根丢掉了。没有这三个根本学了大乘,大乘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根本做不到,读诵大乘不解其意。经,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经不是给人念的,它是帮助人断烦恼、消业障、长智慧,修积一切功德,去成阿罗汉、成菩萨的。阿罗汉、菩萨是圣贤,目的是教你做圣人、做贤人,教你超凡入圣,用意在此地。我们今天全搞错了,甚至于学佛把戒律这一环丢掉,不学它,这大错特错。六波罗蜜、十波罗蜜首先叫我们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能把这些放下,你就有能力持戒。那些东西全没有放下,戒律当然做不到。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像以前那么隆重的规矩,现在都没有了。你看在从前满清时代,最敬礼三跪九叩首,现在最敬礼三鞠躬,而实际上,现在最敬礼是点三个头就是了。三鞠躬,要九十度鞠躬,现在没有了,现在三度、五度,点点头就行了。这不是好现象,礼乐没有,天下就乱了,人跟人没有规矩了,没有人讲求。《弟子规》里讲的是规矩,是做人基本的规矩,现在大家对它很陌生,为什么?我们不守这个规矩,认为这个太麻烦,这个东西不自由。没错,是不自由,到老时候你就晓得痛苦,你现在看老人多可怜,哪个老人院没有自杀的?有那种勇气自杀的都不是普通人,那个自杀是对于现实社会反抗。人老了,一点尊严都没有,人人都可以欺负你,人人都瞧不起你,你老了、没用了,废物,你说人多悲哀。每个人都有老年,我们自己老年时候怎么办?日子怎么过?真可怜!年轻好强,到晚年一筹莫展,那苦不堪言。所以人老了,才真正怀念中国旧社会的好处,落叶归根,晚年有天伦之乐。现在哪有?
深圳有个极乐之家,他们的成员来看过我,把他们的理想写出来让我看,我看了很欢喜。这些人不是一家人,一共是七家人,他们想合起来,志同道合想恢复中国以前传统的家。这真难得,好事情,如果真做出来,这是无量功德。为什么?叫中国人回味一下,我们以前的家多美好。叫外国人来看看中国传统的文化,这是个表演,舞台表演,表演给你看看。现在是七个家庭合在一起,男女老少都有,肯定我们是一家人。他还希望接纳三家,希望能到十户人家,组成一家,把中国传统的家道、家规、家学、家业、家风把它做出来,就像演戏一样给它演出来,给社会大家看。你们说中国旧家庭不好,新的小家庭问题更多,比旧的还严重,两个对比一下,让我们冷静去观察思惟,到底哪一种好。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真做出来了,可以开放让大家去看,去观光旅游、去考察、去学习。那也是今天旅游的一个景点,全世界独一无二,华夏之家。
他用的名词是极乐之家,我说这个不好,因为社会大众不晓得,一看这是佛教。我给他改了个字,喜乐,欢喜快乐,「喜乐之家」,这个好。大家看到这喜乐之家,都会到这里来看一下,他们很欢喜、很快乐。这个喜乐从哪里来的?从守规矩来的。大家庭里最重要就是规矩、就是教育,从小要教人拓开心量,不能爱自己小家庭,我只爱我、爱我父母兄弟,其他都不爱,这不可以的。中国古时候家庭,五代同堂,你看,我的上面有父母,再上面有祖父,再往上去曾祖父,还往上去高祖父母,上面五代;下面也是五代,下面儿子、孙子、重孙子。总共九代,从上到下九代同堂,中国式的家庭,全世界没有,找不到第二家。不分家,住在一起,所以他要没有制度、要没有规矩,这个家不就乱了!
所以古时候,齐家,齐家就是治家,你这个家治得整整齐齐,你就能治国,国就是家的扩大,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幸福快乐,所以叫太平盛世。从哪来的?从家来的。为什么?教育跟养老是家负责任。人生这两桩事是大事,完全是家来做这个工作,所以他做得非常认真,亲人。孩子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能不认真教好,比学校老师负责任。老人是自己的长辈,老了、退休了,不能不照顾,尽孝道。现在一般人无知,不懂得,批评中国,说中国封建,这种家庭不好,礼教是吃人的。好,把它丢掉了,现在日子好过吗?晚年没人管,儿孙都不管你,到老人院去,孤孤单单的,坐吃等死,这是报应。什么报应?把自己美好的家庭毁掉了,你就受这个果报。
《戒经》里面要求得更高,菩萨要求持戒而不执著,具持众戒而无所着,众戒是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执著,那就是菩萨。执著,戒是善法,等于说修善,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执著,就变成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所以不能执著,世出世法都不可以执著。第一类律仪戒,有文字的、有戒条的。第二类,「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这个善法没有条文的,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你就应该要做到,佛没有这个戒条。譬如最普通看见的,抽烟,香烟,这个佛戒里头没有。但抽烟好不好?不能说戒条里头没有这条,我当然可以抽香烟。摄善法戒里头就包括它,香烟对人体有害,抽香烟这个样子不好看,人家不抽烟的人讨厌你。这个属于摄善法戒。你要懂得的话,也必须要遵守,不能说戒条里头没有,就可以抽烟。我们初学佛的不知道,出家人抽烟的很多,他们抽烟就叫烧香。我们听了不懂,以为他烧香,抽烟叫烧香,到以后才搞明白原来是抽烟。我们那时候到人家寺院,老和尚就问我,你要不要烧香?我们都听不懂。你要烧香,他就拿香烟招待你。这是举的一个例子。
第三种,「饶益有情戒」,对众生有利益的,「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拔众生苦,平等利益」。这是饶益有情,不能说这个事情对大家有利益的、有好处的,佛没有这条戒,我要不要去做?譬如,这我们自己遇到的事情,九一一好像是二00一年,是不是0一年?十年前,今年是二0一二年,对,0一年。0二年,九一一的第二年,昆士兰大学,要我跟他们学校和平学院的教授举行一次座谈会,讨论的题目是如何消弭冲突,促进世界安定和平。这戒律上没有的,这是个好事,我们要不要去做?这个对众生有利益,所以我们接受到学校邀请函,我们就决定去参加。为什么?它是利益众生的事情。真的,这里讲饶益有情,饶是大利益,不是小利益,多少人为这桩事情在操心,找不到方法。学校找我,我相信学校知道,我在这个之前住新加坡,我一九九八年到新加坡去,住了将近四年,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这个事情他们学校知道。
宗教团结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许多人认为都不可能的事情,不同宗教怎么可以团结?可是我们做到了。国际上的冲突,有一些跟宗教有关系。校长来找我,我才知道学校有和平学院,以前没听说过的,全世界只有八个学校有。他们有学位,毕业的这些人多半在联合国服务,对,他们替联合国培养人才的,培养国际上调解纠纷的人才,他们的工作在联合国。这也很难得,很时髦的一个学院。我听他们的报告,他们给我做了五十分钟报告,了解这个学院建立、课程、目的,以及他们的成就。我听了之后,正式讨论问题,怎么样消弭冲突。我首先问他,你们学院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用什么样的理念来化解冲突?他说他们完全是西方的,对付冲突的方法是镇压、是报复,都是用武力的。九一一的时候,这种镇压、报复变成一种恐怖战争,所以他们才整个惊醒过来,恐怖战争就这么制造出来的,变成更可怕、更难解决。所以就想着,有没有真正用和平的方式,像我们宗教跟宗教团结,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观念转过来很难得,说明过去用的理念有错误。
我们把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的,举一些例子给他们做报告,他们听了很欢喜。我们说化解冲突,我们不讲消弭,消弭那个心太狠了,要把冲突消灭掉,我说中国人讲化解,不讲消弭。医药上,你看西医讲消毒,把细菌、毒菌杀掉,消灭它;中国人不是的,中国人讲解毒,把这个毒解除,那心就温和多了。不可以制造冲突,化解冲突,不能制造冲突,强悍的手段是制造,让冲突不断向上升级,这就不好了。然后我告诉他,冲突的因素在哪里必须找到,从根本上化解。冲突从哪里开始的?没人知道,都认为冲突的两方。我说不是,那不是根,根在哪里?根在家庭。这个他们就不懂了,国际上纠纷怎么跟家庭有关系?我举例子说,现在全世界哪个地方没有离婚的?他们一想真的,现在找不到一个地方没有离婚的。我说离婚是什么?夫妻冲突,不冲突他怎么会离婚?一定没有想到冲突从哪来的。夫妻离婚,夫妻冲突,引发起来的父子冲突,连带的兄弟冲突。出了门之后,他在家的外面,在社会,他能不跟人发生冲突吗?这是他们从来没想到过的事情。
然后我再进一步说,我说还有更深的根。他们耳朵竖起来,还有更深的,那是什么?我说自己跟自己的冲突。他不懂了,佛法跟中国传统教学,自性跟习性的冲突。自性是什么?本善,你看「人之初,性本善」。习性不善,用《三字经》上的话,就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里头话他听不懂,翻译也不好翻。我举例子,譬如利当前,利益在我面前,我是希望我自利,还是希望利推给别人?他说当然我要自利。我说好了,我要自利,你也自利,他也自利,我们马上冲突起来。大家都瞪眼了,那怎么办?让!利益在面前,我让给你,你让给他,他让给我,问题不解决了吗?那天坐在我对面,正好,我看那个样子是资深教授,他跟和平学院院长坐在一起,美国人。我就向他请教,我说美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是不是都教竞争?他说是。我说竞争升级是什么?他看着我,没有回答。我说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今天战争是核武、生化,使人类绝灭,我说这种教育是死路一条。我说中国传统教育不是这样的,中国传统教育从小到老都教你让,孩子的时候教他忍让,养成他让的美德;小孩长大之后,懂事了,教谦让,自己谦虚让别人;将来成年踏进社会,礼让。一路让到底,哪里会有冲突!冲突这个名词在中国古时候听不到,没听说过哪里有冲突的。在佛法里更是没有,佛法你看破边见,边见就是对立,佛法里头没有对立的,哪来的冲突!一路让到底。
我给他们举些例子,谈谈这些话,他们听了很欢喜、很高兴。第二个星期又来找我,派两位教授来领我一道去,跟他们举行第二次会谈,学校准备好了,聘书准备好了,聘请我做他们教授。还有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学校要送学位给我,聘请做教授。我说这对我没有用处,我出家人不需要这个。他说你一定要。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的这些理念,对于联合国消弭冲突确实有帮助。希望我接受学校的学位,接受教授的聘书,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么来的。我一想这是好事,联合国不邀请和尚,和尚有学位、有大学教授身分就可以,是这么个原因,这才接受。那个照片,校长跟副校长,上面这张。所以我就接受它的学位了。
第一次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会议在曼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在曼谷大学召开。我们第一次从来没见过,所以第一次去看,没说话,仔细观察,了解它。跟泰国副总理查瓦利将军认识了,一个星期当中他两次请我吃饭,在他家里。我们在泰国也做了点好事情,跟他结了缘。第二次的会议在日本冈山,这次会议我就有说话了。第三次会议以后,我的讲话都是主题发言,做简单、有系统的在大会做报告。可是,大家听了是很感动、很赞叹,会后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提出问题来了,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个对我的打击非常之大,不相信!这个事情麻烦了,这叫什么?信心危机。我们想来想去,如何让这些人相信,那一定做出样子给他看。所以就想找个小镇来做实验,把儒释道这三个根本教育做出来给他看。那时候住在新加坡,在新加坡找,找不到。澳洲,图文巴市长告诉我,我们才真正了解澳洲居民确实有他的复杂性,单单我们住的小城,人口十万,就八十多个族群,一百多种言语。而且不信仰宗教的人多,澳洲全国信仰宗教的人只占百分之二十三,少数。所以很难做。那个市长对我很好。
二00五年我回到老家去看看,离开家乡七十年,家乡还有堂兄弟、族兄弟,还有三十多家,挺热闹的。我们那个家族是很大的,现在在家乡的人口还有一万五千人,真是大家族。聚会在一起吃饭,我就把在国外遇到这些困难给大家讲,他们听了之后:回家来做。汤池小镇就这么搞起来的。当时地方官也非常欢喜,我们就成立一个文化教育中心。那是被联合国逼出来的,我们哪有意思去干这个事情。这都是属于饶益有情戒,对这个世间真正有好处,做样子给他看,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生起信心。汤恩比带的头,我们自己不敢讲,我们讲人家不相信,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大家不能不相信。可是汤恩比只说了一句话,没有详细解释。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两句话我们听得懂,一般人听不懂,孔孟学说是什么不知道,大乘佛法是什么也不知道。
我在二00五年、0六年两次访问伦敦,看欧洲的汉学院,学校都在伦敦,牛津大学、剑桥跟伦敦大学。我跟他们的同学交流,跟他们的教授举行座谈,我就提起汤恩比博士这两句话,他们怎么看法?都不知道。他们晓得,问到他们,答不出来。而这些人研究汉学的,对中国儒释道的经典真正下功夫,那是做学术,那是学的知识,不是智慧。跟中国传统教学的理念不一样,方法不一样,所以他们学到的是知识。我给他们指出来,孔孟是什么?孔是圣人,孟是贤人,孔孟代表圣贤教育。圣贤教什么?内是仁义,外面是忠恕。大乘是智慧,内是真诚,外是慈悲。如果今天我们用这个做纲领,用这个做指导原则,的确可以帮助世界化解冲突,可以帮助世界回复安定和平。大乘跟孔孟学说人人能接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群族、不同的宗教统统都可以接受,没有遇到反对的。
孔孟的仁义,仁是爱人,义是讲道理,用俗话来讲就是讲道理。义在中国的解释,是合情、合理、合法,我们思想、言行都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就是讲道理。表现在外面,忠,忠就是待人平等,平等对待,忠没有偏、没有邪,平等对待。恕就是爱人,他要做错了,原谅他,帮助他好好的学习。他犯了过错,没有人教他,所以不可以处分、不可以惩罚,没人教。大家坐下来,好好的学习圣贤、学习传统、学习宗教经典的教育,我们就不会犯过失。大乘是用智慧,不是感情,用真诚心待人接物;慈悲,悲是帮助众生离苦,慈是帮助他得到安乐。这人人都欢喜,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是汤恩比指出来的,最高的指导原则,真正能解决问题。这种指导原则用在家庭,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用在你公司行号、你的企业,你企业发达、兴旺;用到一个国家,国家长治久安;用在这个世界,世界和平,确实管用。
我们在汤池小镇做出实验,大家非常惊讶、非常欢喜,都想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虽然有障碍,没有成功。但是这些大使们,我知道就有三十多个人,他们用自己私人旅游观光,到汤池住三天、住四天的。真的看到了,把这个信息传到海外去了。一直到现在,他们对于我们还念念不忘。我们在泰国这次活动,我通知巴黎,各国驻在巴黎这些代表大使们,跟他们联系,他们来了十七个人。就是十七个国家的大使到曼谷跟我见面,很希望我再去办一次活动。我告诉他们,我说上次我有汤池小镇跟大家做报告,现在办活动没有东西报告。我说我们等,我告诉他这个消息,图文巴在做,也很特殊,图文巴做的是多元宗教文化。这是他们主动发动的,十几个宗教领导人同心同德,想把图文巴这小城做成世界第一个多元宗教和谐示范城市。十几个宗教都是一家人,宗教团结了,宗教回归教育,不但学自己的经典,也要学别人的经典。求同存异,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把这个城市变成一种幸福美满的榜样。这个做成功了,很值得到联合国去发表,好事。现在大家正在努力做,我勉励大家,希望一年把效果做出来,我们可以到联合国办第二次活动。
这就讲到饶益有情戒,虽然戒里头没有,没有这一条,但是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帮助社会回头,回归到安定,回归到和谐。所以,佛的经教在今天这个社会,一定要活学活用,它不是呆板的。甚至于经文里头,每一节经文、每一句经文都是活活泼泼的。怎样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落实在自身、落实在家庭、落实在事业、落实在社会、落实在国家,真有用处,不能不学。
一般大乘经教都讲的六波罗蜜,《华严》讲十波罗蜜,《华严》用十代表大圆满。十度从哪里来的?后面这四种,全是从般若波罗蜜里头延伸出来。讲六度行,那个后面全在般若波罗蜜里头,讲十度,把般若波罗蜜分开来讲。般若波罗蜜有体、有用,第六是体,后面四个是它起用,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是讲它的作用。所以,六不少,十也不多,都是圆满的。佛家所讲的开合不同,开是展开,合是归纳,实际上全是一桩事情。这些是自性本有的德行,不是从外来的,人觉悟了一切具足,迷了的时候不知道。所以,智慧不是外头来的,德能也不是外头来的,乃至于相好,都离不开自性。
自性是本体,其他的全是本体起用,《还源观》上讲得非常清楚、明了,好文章。那是贤首国师的论文,学《华严经》的论文。全文一共分六段,前面三段,讲宇宙人生的真相,那是科学,后面三段是讲修行的方法,那是属于哲学,都达到登峰造极。修行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德,四德是四个总纲领,展开来叫万德万能。我们看十善业道,只有十条,在大乘戒里面把它展开,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展开八万四千条,归纳就十条,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在小乘把它展开为三千威仪,阿罗汉学习的。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就晓得古大德常说,佛经的经文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十善业就十条,二十几个字,展开能变成八万四千条,岂不是字字含无量义!谁能够见到?心地清净的人见到了,心浮气躁的人见不到,清净心的人见到,平等心的人见到。持戒,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