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回復: 0
|
宣化上人:楞严经对(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道)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宣化上人:楞严经对(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道)因果的详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宣化上人:楞严经对(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道)因果的详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4230.html)
--------------------------------------------------------------------------------
发布:善因 [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2/1/5 22:16:00 收藏 微信分享 护持学佛网
5
楞严经对《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仙、天道》因果的详细解析---宣化上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
阿难,这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中又各具有十二种颠倒。这些颠倒都是由虚空而生,好像捏目人,见虚空中狂华乱舞,一旦放开手,狂花自散。这是说如果不逐妄想颠倒驰跑,而把根本无明破了,就什么都没有。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但这些颠倒,本来都是从妙明真心里面,幻现出来和。只因一念无明妄动,就具足这些虚妄乱想。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你现在欲修证佛果三摩地的耳根圆通,只需从这颠倒的根本原因,产生妄想处下手,分三种渐次,才能消除妄想,灭却颠倒。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犹如清洁的容器中,曾盛过毒蜜,必须将毒蜜除掉,再用沸水和灰香,彻底洗涤,使恢复原来的清洁,然后可贮盛甘露。
这里汤水喻定,灰香喻慧,必须用定慧来洗涤,方能去尽习气,才堪承佛法最上法味。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是哪三种渐次呢?第一修习:要修习耳根圆通,必先除去助恶的因缘。第二真修:既决定真修耳根圆通,必须铲除罪业之正性,亦即是杀、盗、淫、妄。第三增进:欲增进圣位,必须与现行之妄业,极端相反,才能精进修持。
三渐次中,前二种为戒定,第三种为慧,所以一切修助行,莫不以戒定慧为根本。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什么是助恶的因缘呢?阿难,这个世界的十二类众生,都不能够自全生命,必须信赖四种饮食的方法,方可活命住世。是哪四种呢?
第一段食:把吃的东西分作一段一块,吃时也分作早、中、晚,一段一段的时间来吃。六欲天、人和畜生,都是段食。
第二触食:凡遇饮食,不需用口来吃,只需用鼻一嗅,吸其气味便足。如鬼神之类。
第三思食:思是禅思,以禅定的思维方法,常作饮食。如色界的四禅天等。
第四识食:以识为食,因无色界天既然无形色,只是在心理上认为吃饱,就是吃饱了。
当佛成道后,要破外道自饿苦行。故为说法:“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此是正觉正语。”外道讪笑说:“小孩和愚痴的人都知,何以说是正觉正语?”佛就反问他:“那你知食有多少种吗?”外道哑然不能对,因此佛说此四食住。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淡有益的东西便能生存,食有毒的东西就会死亡。因此所有求修正定的人,当断绝吃世间五种辛菜:葱、蒜、韭、薤和兴渠(即洋葱)。这五种辛辣的东西,虽然无毒,但熟食能助长淫欲,生食易动肝火,助长嗔恚。嗔是嗔怒,恚是心中忿恨。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
所以世间吃五辛的人,纵然能通晓十二部经,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十方天仙都嫌他的口气臭秽,因此远远离开他,可是饿鬼却在吃了五辛之后,暗中舐他的口唇。既然常和鬼魅打交道,福德就逐日消失,永无利益了。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
这个吃五辛的人,虽然勤修三摩地,但菩萨、天仙,以及十方护法神,都不会来守护他,使大力鬼王,有机可乘,就变作佛身,来和他说法,反对持戒,称赞淫、怒、痴。
怎样分别邪正呢?只要听他说话,如果专讲不必持戒,守戒只是小乘,反而赞叹邪淫,赞叹怒痴,这都是邪说魔说。因佛是最清净,淫欲是最不清净的。佛是最有智慧最慈悲,而怒痴都是邪魔之品行,邪正分明,切切不可盲从。
中国字之结构,亦很奇妙,有时亦很有意思,好像结婚之婚字。结婚后就头脑昏迷,昏字加女字,意谓更加昏迷不觉悟。我并不是反对结婚,亦并不是说结婚后个个都是昏迷。只是以字义来分析,不要太死板,要活动一点,我们应从昏迷中清醒,不要日夜迷于女色,要学大觉世尊之智慧,有智慧便有光明,有光明当然不会昏学了。
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如果无正知正见而听魔王之甜言蜜语,必定毁戒败行。命终之后,就为魔眷属,享尽魔福报,一定堕落到无间地狱去。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修菩提道的行者,一定要永远断绝五辛,这就是第一步的修行渐次。1.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
什么是正性呢?阿难,杀盗淫妄等是为生死的正性,这些众生要入三摩地真修行位,应当先将这生死的正性挖除,及严持清净的戒律。
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永远断除淫心,不饮酒,不食肉,因酒能乱性,性乱便会做出种种颠倒事,要完全素食,并需以火煮熟吃,不可生吃。阿难,这样的修行人,若是不能断除淫欲,戒绝杀业,而想超出三界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应当视淫欲如毒蛇,如冤家,如劫贼,遇著便会丧身失命。因此当先持声闻的禁戒,即比丘四弃戒:杀、盗、淫、妄。比丘尼八弃:杀盗淫妄外,再加触、入、覆、随。以禁戒来约束身心,身三支是杀、盗、淫。口四支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身口共七支,坚持不犯。然后再履行菩萨的十重四十八轻,清净律仪,守心不起妄想,持戒清净,这样才能制心一处,才是禁戒成就。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禁戒能修成就,那么对于世间就永远没有相生,因淫心已断。亦永远没有相杀,因杀心已断,既然没有偷窃劫盗,包括妄言恶口,那就自然不赊不欠,不负债还债,亦没有宿债了。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像这一个三业已除,持戒清净的人,再精进勤修正定,即以父母所生的身体,不须等到证得天眼通,就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的佛菩萨,亲闻妙法,亲蒙佛加持授记,得大神通,可以神游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毫无阻碍。宿命清净,永不堕落三途,艰难险阻之处了。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这就是第二步的修行渐次。
修行最要紧是严持戒律,在未受戒前不知道而犯戒,不算犯戒,但在受戒后就要改过自新,不可重犯。有人说:那不受戒就不怕犯戒了。但不受戒,则对学佛修道上不相应,还不会进步呢!所以在佛教上对于受戒和守戒是很重要的。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什么叫做违逆现业呢?阿难,这个持清净禁戒的行者,心中已经没有贪淫的意念,就不会随著外边的六尘,到处奔波流逸。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因为不随尘境转移,六根六尘不相对,于是就会反流,返归本有元明,全体归于一闻性,见、闻、觉、知、尝和嗅等六根,皆不起作用。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这时只见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像看见琉璃瓶内,高悬明白一样。身心也觉洒脱,无挂无碍,无拘无束,身量与心量,周圆沙界,有情与无情,同体不分。心佛与众生,融合无二,获大平等,得大安乐。所有十方诸佛之秘密、圆满、清净、神妙境界,皆显现于心镜之中。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人就证得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减。再以这不生不灭的因地心,渐次进修,依所行持的成就,次第安立各种圣位名称,这就是第三步的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阿难,这善男子,欲海已干,爱河枯竭,根与尘不相为偶,当生已是最后身相,永不再有舍生受生了。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到这境地,已能保持自心的灵明洞彻,纯是自性智慧,光明圆满,普照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只有智慧,故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欲爱最微习气,虽然得到初步干枯,但无明还未破除,故还不能与诸佛如来的真如法性相接合。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现在讲十信住。就用这个干慧心,依照中道观智,逆流而入,用中心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这时圆通的妙理,犹如莲花开放,从真妙圆明之心,再发出更真妙的智光,就能把一切妄想,扫除净尽,也即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自己亲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时纯是中道理体,信心坚固,不再退失,这就是信心住。
吾人为何有妄想?就因为有欲爱有贪心。欲爱即无明。要除妄想,就要先破无明。无明破了,没有欲爱,没有贪心,自然没有妄想。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既然有了真信,就有真慧,有真慧就能明了一切事理,皆圆通无碍。故五阴不能遮盖,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不能阻碍,一切诸法皆能圆融通达,不能障碍。这样就能知过去、未来,以及无量无数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欲爱习气,每一生有每一生的习气,如杀盗淫妄等恶习气,亦有念经持咒,行善积德等好习气。总之,这些习气,就在自己面前,好像电影一样的,一幕一幕影现。能够清楚地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因妙圆之正信,已纯是真智,契合中道理体,成为真实真精,就能把无始以来的习气,发化通融为一精明,精明即如如智体,真净即如如理体。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这就叫做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既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就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这就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执持明照的智慧,周遍于寂湛理性中,这些寂智妙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这叫做定力住。
以上五位属五根,下五位属五力。如果木之根种植于地,结根既久,自有不拔之力。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力既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碍,此时达到有进无退,叫做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心既不退,安然前进,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你成道业,你亦能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做护法心住。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始觉的智慧,保持不失,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到佛的心中。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镜中有镜,影中有影,重重叠叠,互相摄入,这就叫做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佛光与心光,密通冥应,不是外人能见能知,两光互摄,凝然常定,与无上净妙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莫有一念落于烦恼,这境界就叫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安住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遂心满意,随愿往返,这叫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现在讲十住位。形容菩萨已快到佛果位,现在只是暂住在这十位上。
阿难,这修满十信住的善男子,因修证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妙用。由是十心妙用和真心本具之十心妙用,互相涉入,十心与一心,原无二体,圆成一心,这叫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依此妙心,发明妙智,如洁净的琉璃,毫无遮蔽,智不离心,心不碍智,内外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所以叫做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觉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做佛事,一切皆无障碍,这就叫做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真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这就和中阴身自求同业,以为父母一样。既然密齐果德,阴信冥通,就可以入如来种,名为生贵处。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既入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就是大觉法王之真胤,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不但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就是内照真如,心相圆满,也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如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再一日一日增进,这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外身内心,同时增长,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能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故为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佛的容貌已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做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仪表长成至成人,亦如转轮圣王,以国家大事,分一部分交太子管理。佛亦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与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即举行仪式、宝座、罗幔、音乐,及四大海水,入金瓶中,灌王子顶,这就是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现在讲十行住,亦是十度波罗蜜。前面十位是生佛家而为佛子,现在十行是广摄六度波罗蜜,而行佛事。
阿难,是善男子,既然已受灌顶,成为真佛子,已能具足如来的无量妙德,故也能随顺十方国土众生。这种随顺是指布施波罗蜜。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但这里只有二:(一)将自己很喜欢的来布施,来随顺一切众生;(二)也令一切众生皆欢喜,这叫欢喜地,即施度。
好像地藏经上说:“若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遇最贫贱残废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而能具大慈悲,亲手布施,下心含笑,软言慰谕。”这就是随顺欢喜地。如果是讨厌勉强,没有半点同情,还轻视侮辱。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即唉!拿去吃!这就不是随顺众生,不能叫做欢喜地了。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第二是戒度,自己戒德圆满,就能以戒德来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叫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第三是忍度:自己已明白,亦令一切众生明白。凡遇辱骂,皆能容忍没有违拒,人我皆空,不生嗔恨,无嗔恨才是真忍辱,故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第四精进度: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随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叫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第五禅度,因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皆可以融合而为一体,因此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任何差错,这就叫做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第六慧度,一即是理,多即是事。同即是理,异即是事。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故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这叫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第七方便度:既能事理无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尘,现十方世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这是事事无碍,所以叫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第八愿度:不便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就是菩萨万行,无不具足,皆能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即无论哪一行门,都能达到最高最上之究竟处,也是到彼岸,从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而到达涅槃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度众生之愿无有休息,诚为可尊可重,故曰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第九力度:既已圆融无碍,一切能和诸佛相同,则一言一行,自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的教法。可以助佛转大珐輪,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第十智度:亦名不违实相智。以上九行,一一皆是自利利他,清净无染。究竟无漏法,一真无为,非关修证,因真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缘故,所以叫做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这是讲十回向位。阿难,这个修满十行的善男子,神通已满足了,佛事也已成就了。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一真无为,藏性之用也已精真,不著于有,就不留界内之患,不滞于空,就不留界外之患。当度众生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亦无度生之相。回有为行,入无为心,背生死流,向涅槃路。这样来救度一切众生,永无休息,这就叫做救度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金刚经上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这是无著相之意,我们的责任是应该度生,而不应该有度生之相。
世上有很多人都在埋怨说:我又不偷盗,不杀生,不做坏事,为何我还不好呢?好像他的责任是应该去偷,去杀,去做坏事!这是错误的思想。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这里是说有为无为,中道妙义,坏即灭除,可坏即度相,即是灭除度生之相,故能不著于生死有为法。远离即能离。诸离,即不见我,是能离;不见他,是所离。不见中间度生之法,是诸离。能远离这些离,就不滞守于涅槃无为法。这便是中道妙义,所以叫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这是本觉妙觉,中道妙义,自己的本觉已能湛然常照,和佛的妙觉一样相等,自己的本觉法身和诸佛法身,无有高下,已能齐等,这就叫做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这是因地果地,中道妙义。精真即因地心,佛地即果地觉,发明即开发明了。自己的因地精真既已开发明了,就等于佛之果地觉,能含无边境界,能现无量国土,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这是依报正报中道妙义。世界是依报,如来是正报,前二位觉齐佛觉,地如佛地,还有自他之分。现在则互相涉入,自他融一不分了。以依报涉入正报,则一一毛孔中有无量宝刹,庄严微妙。以正报涉入依报,则一一微尘内,有无量如来,转大珐輪,如帝网千珠,交光相映,一珠入多珠,多珠含一珠,一多相摄,主伴交参,故得无挂无碍,这叫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这是理事一多中道妙义。同佛地即明理是一,各生净因即明事是多。这是说始觉本觉,同佛之理地,其理是一,各各生出清净之真因,依这些真因,发出智慧之光辉,来取究竟涅槃正果,随顺一理而成多事。事理虽异名,但本体是无二,故是平等,所以叫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这是自身生身中道妙义。随顺平等善根既然已成就了,就生起大悲心,遍观十方众生所具佛性,和我原是同体。这即同体大悲心。现在我既圆满成就,也当使众生成就,不能失却众生而不化度,这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这是真如变不变中道妙义。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和离两者的概念也不存在,空有不著,二边双亡,虽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叫做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这是无缚解脱真如妙义。既得真如一相,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真如体遍十方,自然再无障碍,无所拘束,这就是无缚解脱回向。
上面所说是理无碍,这里是理事与事事两无挂碍,即入法界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此是法界有量无量中道妙义,既无所著,已得性德的全体。既然无碍,当获性德的大用,体用俱遍,性德圆成,体用周遍。一毛一尘,皆等法界,不再有限量了,这就叫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阿难,这个修圆通的善男子,从干慧地,以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共四十一心,全是清净心。这信住行向修证后,再加功用行,渐次进到入道要门的四种妙圆加行。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现讲四加行,第一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觉,用作自己加行的因地心,以求证得佛即是心的境界。然心见未忘,果地未发,将要觉悟而还未圆觉,这时,就好像钻火,火譬喻本觉智光,本在木中。木譬喻无明,本觉智光欲出还未出;无明之木,将燃还未燃。加功至此就如钻木燃火,先得暖相,叫做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第二顶地:心即佛。又以自己加行的因心,为佛觉的所履,心为佛依,有如履地,好像有依,但实在又不是依,好像登高山,身已经高入云霄,但是脚还未离开山顶,脚下还有些微阻碍,也即心相还未完全破尽,这叫顶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第三忍地:即心即佛,顶地是以己心为佛觉的所履,故还有心佛二相,现在到达忍地,则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边,善得中道妙义。但在将证而未证,这时,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诉他人,又觉得难以用语言表达,欲说而说不出,就和忍事人一样,故叫做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第四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为己心,尚有己心的数量,顶地以己心为佛所履,又有佛履之数量,忍地虽是心和佛相同,但还有相同之数量,现在则数量都已消灭。既不迷中道,亦不觉于中道。为何不迷?因根本不迷。为何不觉?因根本无觉。无己心亦无佛心,心佛双忘,非心非佛,什么都没有,还归于零字。零字是万物的母体,但没有母体名。没有名故勉强起个名字,叫做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现在浅释十地位。阿难,这个善男子,于无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达,以自心的本觉,与诸佛的妙境,融合贯通,能证诸佛的微妙境界,回归零字。零字什么都没有,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来妙是这样奇妙!现在才明白,生出无量欢喜,叫做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九法界众生之性,各各不同,现在都能融入如来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还是垢,要连同性亦消灭,方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这就叫做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上面离开尘垢还有个离字,现在连离字都离去,就成净极。净极则明生,明生则真觉显露,灵明无碍,叫做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净极则明生,明极则觉满,觉智圆满,如大火聚,能烧烦恼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在初地时,自己之觉和佛之觉,已经相同,在二地时,连同之性亦灭,故静极明生。在三地时,净极明生,明极圆满。到了四地,则前面种种同和异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明生觉满,超出同异,什么凡情圣解都没有了,有为功用亦已达到极点,就契合无为真如,而真如妙性,本来是清净无染,所以净性亦得分明显露出来,叫做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真如本来无际,什么都没有,望之不见其影,穷之地有分量,哪还有什么边际呢?现在能尽其边际,是形容能回超无涯,故叫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既能尽真如之际,就已得真如全体,一真凝然,湛寂不动,一真一切真,亦即如来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彻法的底源,无动也无坏,故叫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体,现在是称体起用,能发真如之大用。既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常不变随缘,常随缘而不变。这种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名修习位。
阿难,这些修圆通行的菩萨,从此以后,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圆满。今后只论证,不再论修,因为习修功行,到此为止,所以还是叫这位为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慈悲普被,弥满成阴,妙智祥云,霭霭密布,覆盖涅槃之果海,叫做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如来以因圆果满,得证涅槃,而不舍众生,乃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萨从初发心起,入金刚干慧地,其中经过五十四位,才到达等觉,此是顺流而至。而如来之出,也是先到等觉一站。故始觉和妙觉相交之时,即成等齐之际,故叫做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等觉菩萨虽和佛平等,但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故还未达到妙觉,还未成佛。
阿难,从干慧心,即金刚初心,到等觉菩萨位,这干慧地是欲爱干枯,还未与如来法水相接。现在这个干慧地也叫金刚后心,已破无明,即生相无明已干,还未和如来妙庄严海水相接,故叫初干慧地。
九法界众生都因为三种业流,才有五住烦恼,以致生死轮回不息。什么是五住烦恼呢?(一)欲爱住;(二)色爱住;(三)无色爱住;(四)见一切住;(五)无明住。三种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无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时就已断除。无明流是变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萨果位才能断。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从干慧地金刚初心到妙觉,要经过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妙觉果位。什么是单复呢?单即一名一位叫做单,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等觉和妙觉,单有七重。复即一名十位叫做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复有五重。所以说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源流,达到究竟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以上种种阶段,都是以金刚藏心的观察妙慧,用十种譬喻来观察,是哪十种譬喻呢?(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焰;(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声;(六)观诸佛国土如干达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象;(十)观法身如幻化。
这亦即是: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门中,用过去诸佛所使用之止观法门来微密观照,一步一步往前精进,才能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这样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三摩钵提以及禅那三大增进法门,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精进来修行。一是修习,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再经过五十五位阶段,用金刚心观察,微密观照,能这样就是正当修行。能这样才是以根性为因心修不生不灭法。若不是这样,而执六识为真因,修有生灭法,这都是邪观,是不正当修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位起立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应当把这部经叫做什么名字呢?我及一切众生又怎样依教奉行这无上的法门呢?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这部经可以叫做大佛顶白伞盖,无上佛宝心印,即为十方如来清净心海中的智慧眼。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又可叫做救护修行人离开爱欲的亲因,使阿难及会中的摩登伽女得到菩提觉心,趣入于正遍知的性海。心生万法为正知,万法唯心为遍知。阿难和摩登伽女乃是为末世众生示范。凡无定力及欲惑炽盛,感情洋溢,若能依照三精进来修,皆能使欲爱干枯,定力坚固而得证果。
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又可叫做如来密因,修行证果的最彻底义理。密因也是秘密的因地心,即须悟自己的根性本不生灭,是菩提心,依次来修方得证觉果。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又叫大方广,广大无边能通达十方,不可思议莲花藏心之王,为十方佛母,产生一切诸佛的总持神咒,总持身口意三业清净,受持无量诸佛法门,也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又可叫做灌顶部所属,为诸佛菩萨万行,成就究竟坚固的经典。你们应该依教奉行。
修此法门能很快将业障消除,冥冥中得到诸佛菩萨来为灌顶,开大智慧。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
佛说后,即时阿难及大众都承蒙如来开示秘密心印,持诵白伞盖神咒的种种利益,和这部经的彻底而明晰的义理。
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
即刻觉悟禅那法门,应该怎样去修行,才能帮助进入各阶段圣位的殊胜妙理。既然全经明彻,思虑空寂,万象一心,再没有其他妄想,能达到言思不及的境界上。
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这时,阿难就得证二果,能断除三界中欲界前六品之思惑。这是很难觉察的微细烦恼。
思惑共分八十一品,通三界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断欲界前六品,就证二果。断后三品,就证三果。断上二界,八地七十二品,就证四果无学果位。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于是阿难再众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对佛说:大威德世尊!你之大威能折服刚强众生,使十二类众生能顿时消除颠倒妄想,你之大德能摄受顽固众生,使他们能明白五十五位增上妙理。你之慈音能普被一切,平等教化一点都无遮盖,又用善巧方便开示众生,破除微细深沉、难知难察的烦恼思惑,令我们现在身心快乐,都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
世尊,若是这微妙灵明之真心,本来是清净,周遍十方,圆融无碍。那么器世界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情世间的一切众生,甚至最微细的蠕动含灵,都是具足真如自性,也就是十方如来,成佛的真体。
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既然是佛的真体,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道和天道等等的差别呢?这些六道众生,是本来就有,还是从虚妄的习气,而致有生死轮回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世尊,即如宝莲香比丘尼,本来已受菩萨戒,但偷偷与人行淫,还妄说行淫不过是彼此交欢,既不是杀生,又不是偷盗,是没有业报的。说这些话后,即从她的阴部,生起大猛火,再延烧至全身的骨节,终于堕落无间地狱。
无间狱是经无量劫,万死万生,日以继夜没有间断。好淫的人,死后堕地狱,男的见铜柱是美女,女的见铜柱是美男,即趋往抱柱。柱即变成猛火,燃烧其身。淫属火故叫淫火。好淫的人堕无间狱,到处都被火烧,岂不可怕!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又如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善星比丘,妄毁因果,说一切法空。这二个人不必等死后而生身即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
琉璃大王杀戮释迦种族有远近二因。近因是琉璃王为太子时,一日回外婆家,登坐佛未坐过之庄严法座,故释迦族人骂他为婢生,哪有福德坐此宝座,太子怀恨在心,对侍臣“好苦”说:“等我继王位时,定报此辱。”以后太子废父自立为王,“好苦”便鼓励他不要忘记释迦族人之辱,因此起兵灭释种。目犍连尊者即请佛救度,佛只默然无语。目犍连尊者不得已就持钵盛五百释种往天上。及至诛戮完毕,大兵既退,目犍连尊者持钵往见佛。佛说:“定业难逃,非你定力所能救度。我亦头痛三日呢!”目犍连尊者即启开钵盖,发现五百释种皆化为血水。
佛说:“远因是在往昔逻阀城中,有池多鱼,居民多捕鱼为生。后因天旱水干,池内有二鱼王,一名为麸,一名为多舌,亦为居民所捕。当时有一小儿用竹竿戏敲鱼头三下。昔日的捕鱼人即现在释种,麸鱼即琉璃王,多舌鱼即好苦,而小儿是我(即释迦牟尼前身),因果报应照彰,是很难避免的。”
善星比丘是佛堂弟之子,亲近恶友,拨无因果,专和佛作对,妄说一切法空,业无本体也是空,故造什么业都无罪,不会有果报。
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属淫,琉璃王报复属怒,善星诳妄说法属痴,故淫怒痴三者都是堕地狱之因,修行人不可不慎,应该戒除。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究竟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各人有各人的业感,各人有各人的报应?惟望世尊大慈悲,开导我们童蒙无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听到这个决定义理,大家都乐意持戒,谨洁奉行,不敢丝毫有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嘉许阿难说:你问得最对机,最合我意,我正想进一步为大众说明,因果是丝毫不爽,所以大家都要严持禁戒,才不堕入邪知邪见而受苦报。你们小心听著,我应当详详细细为你们解释。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本来是真如佛性,清净无染,只因一念妄动,迷失本真,致有无明而成妄见。由妄见而生妄习,以业感为因,将原本的一真,分为内分妄和外分妄。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什么是内分呢?内分即身分之内,生出爱染。爱染即情:喜、怒、哀、乐、爱、恶和欲七情,在身内积聚不休就能生出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众生六根对境,就生起爱染,如鼻舌两根遇著珍馐美味,心想香味,口中自然流口水。眼耳二根对著已死的亲人,或怜其色声可爱,或怨恨其不幸早亡,现在已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目中自然流泪。如意根贪求财宝,心中就发生爱涎:一想财宝将至,举体就生光润。如身根贪著行淫,男女性器官自然流出液体。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各种贪爱虽然有分别,但流通形于外,蕴结藏于内,总是以润湿为性,所以还是相同的。润湿不能上升,一定向下坠,乃是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阿难,什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众生对身外的胜妙境界,发生仰慕渴求,就有虚妄的想念。想念积聚不休,就会产生一种殊胜之气。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所以众生,若能坚心谨持禁戒,,就能觉得举身轻快清净。若能心持咒,手结印,就会顾盼雄毅,无所畏惧。若是心想生天就会梦中飞腾天上;如果心中日夜忆念佛国,就会于冥冥中看见圣境;若想亲近善知识,就会不惜身命来奉事。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想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轻清是一样的,轻清就会高飞,不会下沉,自然有超越的性能,这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阿难,一切有情世间,生死相续不断。生则随顺所造之善恶的习气而生,死则从其变迁流转而受异类的身体,故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断,体温尚存之际,也是贪生怕死之时,生平所造之善恶业,犹如电影一样,一幕一幕,都映现出来。求生为顺,避死为逆,故死逆生顺的矛盾心理,交相并发。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纯想是单单有想没有情。这个想是澄心观想,不是胡思乱想。想属阳情属阴,纯想也是专一真诚观想,没有其他念头,观想胜妙境界,就会高飞,死后必生天上。如果纯想在心里,想修福修慧。好像供养三宝,做诸善事是修福,听经闻法为修慧。兼发清净誓愿,愿生佛国,临死时自然心境开朗,得见十方诸佛,一切净土,可以随愿往生。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若是情少想多,虽然也会轻举,但不太远。如果是九想一情的,死后就为飞行仙;八想二情的就为大力鬼王;七想三情的就为飞行夜叉;六想四情的就为地行罗刹。这些众生,都会飞腾,游于四天王天以下,来去自由并无阻碍。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以上这些众生,若是有善愿善心的,就会护持佛法。若是守护禁戒的,就会保护持戒的人;若是守护神咒的,就会保护持咒的人;若是守护禅定的,就会保护修定的人。他们皆为天龙八部的护法善神,常常亲住于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如果情想平均,就不会飞升,也不会下坠,而生于人道:若想体明达,倾于想方面者,便为聪颖之士;情体幽暗,倾于情方面者,便为愚痴之辈。
为何说想为阳?因为观想胜境,修道听经,这都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而谈情说爱,这都是单独秘密阴隐,故属幽暗。现在一般青年男女多喜欢谈情说爱,殊不知愈迷恋情爱则愈趋幽暗,终至愚痴而堕落。所以说:“业重情迷是凡夫”;“性流为情,情流为欲。”到情不自禁,欲火焚身的时候已悔之不及,可不慎哉!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情多想少即六情四想,就会坠落横行畜生之类。情重,坠落为毛群走兽,轻者为羽族飞禽。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情三想就沉到水轮之下,火轮之上,受了猛火的气分,结气成形,变成饿鬼,常被焚烧,见水化火,不能饮食,经百千劫常受饥渴之苦。
饿鬼有千万种,最痛苦的就是咽细如针,无法饮食。饿鬼见水都变成火,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鱼龙见水是宫殿窟穴。人见水是水,而饿鬼见水是火,或是脓血。这都是众生业感不同而所见有异。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八情二想和九情一想者,都沉沦下去,透过火轮,身在风火二轮的交叉处。情爱较轻便堕入有间地狱,爱苦尚有停歇的时间。爱情重者就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没有停歇。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如果是纯情无想,就沉入阿鼻地狱。若心中又兼谤大乘,破坏佛之禁戒,诳妄说法,冒充善知识欺骗众生,虚贪信众的供养,滥受他人恭敬,甚至犯了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兼犯十重戒:即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谤三宝等,都会堕到阿鼻地狱。这个地狱坏了,还要辗转生至十方阿鼻地狱,经无量劫,求出无期。
现在有些人冒充善知识,自认为高人一等,专和人作对,拨地因果,毁佛禁戒,诳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饮酒食肉只是穿肠过而已,何必禁戒?因为心即佛,佛即心,所以没有罪过。又说:“何必受戒?受戒反被戒所管,不自由!”这真是邪知邪见,自欺欺人!当知不受戒就容易堕地狱。受了戒还有点顾忌,不敢为所欲为。又有戒体、戒法和戒相来支持你、保护你。如果一时疏忽犯了戒,能即忏悔亦能免堕地狱之苦,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为真佛子。”受戒在修道上是很重要的基础。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这些都是循著各人所造的恶业,所招感的苦报。虽是自业所招感,自作自受,但众生同业所成的同分狱中,仍有一定的处所。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阿难,这些都是众生自业之所感招。如无自业,虽本有地狱,谁能驱使他进去呢?由造十种业习为因,致使六根交互受报,有因必有果,因果是不相离开的。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
是哪十种业习为因呢?阿难,第一种是淫习交接。万恶淫为首,亦是生死之根本。男女交接,互相摩擦,以求欢乐,摩擦不休,就会发出大猛火光。犹如有人用手自相摩擦,自然就会发出暖热。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宿生之淫欲习气未除,现生之淫欲习气再增,两习相交,有如干柴烈火,相互炽燃。死后就会感召铁床铜柱地狱之报,死者神识生于一根状如火山的铜柱顶上,铜柱之下有大猛火,火上有铁床,床上有刀轮,又有铁嘴虫、铁嘴鸟。这时,犯淫戒的死者,被火烧得痛苦万分,忽然看见铁床上有美女。若死者是女人,则看见是美男,于是心里即生爱欲,便从铜柱滑入,滚到铁床上,即时他们的男女根同时都发生猛火焰,铁嘴虫就钻入男女根,出出入入令人痛苦难言。如是一日一夜之间,死九百亿次,生九百亿次。可见淫欲之报,虽然是由心所现,但亦痛苦之极。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色是向人形容,目是自己观察),异口同音,都是淫欲之火甚于猛火,遭之者必至丧身失命。菩萨知道淫报的厉害,故见欲如见火炕,远远避开。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二者,贪婪的习气。互相计较彼此筹算,尽量吸取,贪得无厌,日夜追求。贪心属水,吸取属风,水和风相遇,必然积寒结成坚冰,所以于自己心中,已现冻冽之相。犹如有人用口吸气,就发生冷的感触同样道理。
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宿世和现生之贪习互相淩夺,贪吸更甚,命终就感召八寒地狱之报。死者神识在吒吒、波波、罗罗、青、赤和白莲六处寒冰地狱中呼出苦声。还有阿浮他地狱,冻裂身体,变成冻疮。还有泥罗浮他地狱,令肢节冻得脱落。八寒地狱是苦不堪言!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形容贪求的情况,把它叫做贪水。菩萨知道贪报的厉害,见贪如见瘴海,就远远地避开。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
三者是慢。以前生傲慢积习,发为现行,又加新习,彼此互相陵越,自恃过高,尊己卑人,驰心上流没有止境。我慢属山,驰流属水,山静水流,必然奔腾,所以就有腾逸奔波的情势。而自己心中,亦有积水成波的相状。犹如人用舌来舐上颚,自然有津液源源而出。
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前生之积习和今生之新习,互相鼓励,故死后就感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等地狱。狱中有两大山,罪人走入两山之间,两山即相夹,血流成河。灰河深而大,灰汤沸腾,罪人入河,有铁刺刺身,脓血流出,痛苦万分。热沙即黑沙,热风吹起,把黑沙吹热,吹至罪人身上,烧皮烤骨,痛苦难言。罪人出没于毒海更加难受!又有地狱溶铜汁铁汁来灌罪人之口和浇在罪人身上。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看见我慢有如饮痴水。菩萨见骄慢犹如如巨海洪涛,沉溺就难得出,故无不远远不避开。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捆、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
四者是嗔。以宿生多嗔余习,发为现行,重加现习,互相冲突,互相忤逆。因忤逆而结怨于心,不能自解,遂起嗔恼。心热发出怒火,怒火铸结为金。所以于自心中,已有刀山、铁棍、剑树、刀轮、斧钺、枪锯等相状。犹如人含怨莫白,急欲报复,而有一种杀气腾腾的形势。
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剌、槌击诸事。
旧习又加新习,互相攻击,嗔怒更甚,念念在杀。故临终时,神识不昧而招感到宫阉肾囊,遭受割去男根、斩头、斫骨、锉析身体、刺穿胸部、槌打杖击等等痛苦。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视嗔恚如铜刀利剑,若一触著,非死即伤。菩萨见嗔恚,如逃避天诛杀戮,不敢有犯。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
五者是诈。宿世习惯欺诈,发为现行,重加现习,交相诱骗,互为愚弄,相调相欺,不肯止住,念念谄诈不休,所以心中已有绳木绞校之现象,令人入其圈套,不得解脱,犹如以水浸田,能令草木于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
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
过去生和现在生二种欺诈习气相连在一起,互相延伸,故临命终时,神识就招感杻手、械足、枷项、锁颈、鞭打、檛挞、棍棒等等痛苦。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因此十方一切诸佛,见奸贪诈伪如同谗贼。菩萨见到诈伪,如畏豺狼一样,远远就避开。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六者是诳。宿世多诳习惯,发于现行,再加现行,交相欺骗,互相诬罔,诬罔不休,念念飞驰心智,造作奸谋诡计,使人堕入计中。故心中已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尘随风卷,昏天黑地,幽暗不见人之地狱景象。
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
宿习和新习互相增加,诳罔愈甚,所以命终神识就招感沸尿地狱、飞沙地狱,总被这沙、尘、屎、尿等污秽东西,遭溺没、腾掷,或吹高或跌下,或飘浮或沉沦等痛苦。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视欺诳心如同杀人劫财的盗贼,极为可畏。菩萨见诳,如同践踏在蛇虺上。蛇虺都是含毒咬人,践之必受伤害。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砺。柙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七者是怨。宿世怨习仍存,发为现行,再加现习,交相憎嫌,彼此怀恨,怀恨不舍,必想报复。因此心中早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地狱征相。犹如阴险狠毒的人,心怀奸谋恶念,时刻寻仇报复,暗算害人。
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旧恨新仇,怨恨愈深,双方都恨不得生吞其肉。故临命终,神识就招感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等地狱折磨痛苦。本来是诡计要暗算害人,究竟反为自害矣!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视怨恨心如违害鬼。菩萨见怨恨心,如饮鸩酒,不使点滴存于心里。
鸩鸟最毒,如将其羽毛浸酒饮之,则肝肠立断,无法解救。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相见。
八者是见,即恶见。宿世诸恶见,恶见有五种:(一)萨迦耶译作有身,即是身见:执我我所;(二)边见:执断执常;(三)邪见:拨无因果;(四)见取:非果计果,如以无想天为涅槃之类;(五)戒禁取:非因计因,如持牛戒狗戒,为生天因之类。因为执著恶见习气,发为现行,再加现习。所以互相争论,互相排斥,造种种邪业,不但违背正法,甚且互相矛盾。既然不肯舍己为人,又不肯弃邪归正,总希望有公正的裁判。所以心中已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之类的形相。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不能避免。
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宿习和现习互相交对,辩论是非,故临终神识就有审问勘校,权诈考讯,推情问理,派人查访,详细研究,追寻生前见业,照明神识习气。还有善恶童子,手执文簿,对诡辞巧辩记载详确,无可逃遁,只好俯首受地狱重罪。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视恶知见如同无底深坑,一旦误入即不能出。菩萨见一切虚妄偏执邪见,如临毒壑,跌下去就会丧失法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