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条件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162055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条件的讲记敬摘点滴
...面有放下,放下里面有看破,是一不是二。章嘉大师给我说得很浅,我们容易明了,实在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老师告诉我,佛法修学,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看破,看破你就放下了。放下之后又需要看破,再向上提升,看破、放下相辅相成。像我们上楼梯,我们这个大楼楼梯一样,放下底下一层,向上上升一层;到那一层,再放下那一层,又往上一层。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这一个方法。
所以《华严经》的修持,五止六观,《妄尽还源观》里头我们学过。天台宗里头摩诃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对於事实真相要了解、要通达,明了之后,原来是假的,一场空,你才会舍得把它放下;你要以为它真有,你舍不得。这真正舍得,舍才得到,不舍得不到。舍就是布施,得到什么?得到后面的,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舍是布施,不能不舍。假的要舍,真的呢?真的也不能放在心上。为什么?不可得,自性本空。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念头,没有),也没有所谓的自然现象,它就是一片光明。在《华严》叫做大光明藏,净土说常寂光,《华严》叫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自己的法身,就是自己的本体,也就是禅宗讲的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能不知道。
这后头说出来了,「令见树者,悉得无生法忍,顿证八地菩萨」,这说出来了。这个地位可高了,不是渐证,是顿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八地菩萨,这太高了,真的不敢相信,但是它是事实,他不是在此地诱惑我们,字字句句都是老实话。我们在这个地方,深深体会到阿弥陀佛的伟大,阿弥陀佛愿力、神通力不可思议。这一品我们就学到此地。
我们再看下面第十六品「堂舍楼观」,这都是居住的地方。注解里头提示我们,「本品有二:一者,佛及诸菩萨居处。二、菩萨随意修习,从因得果,自由行道,皆大欢喜。」这是我们很想要知道的,我们先看阿弥陀佛的居处,教主就是阿弥陀佛。经文: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
「讲堂者,说法讲经之堂舍。精舍,寺院之异名。《新译华严经音义》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为精舍。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谓之精舍也。」精舍两个字的意思我们明了了。讲堂,阿弥陀佛的讲堂是教学的场所,这个讲堂我们要有深层次的体会。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个国家,我们叫佛国土,讲成习惯了,大家容易体会,实际上,我们所体会到的不一样。极乐世界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没有边际。我们地球不大,飞机二十四小时就转一圈。极乐世界没有边际,找不到边际,为什么?它是法性现的,法性没有边际。真的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他能说这两句话的,我们想到,这个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说不出来,他怎么会知道?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什么?大小没有了。极乐世界没有对立的,找不到对立的,都是圆融的,都是统一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里面见一切法,不可思议的境界。
阿弥陀佛的讲堂,佛在那里讲经,有没有上下课?我们这有上课、下课,当中还有休息,阿弥陀佛讲堂没有上下课,一直在讲。他在这个讲堂已经讲了十劫,极乐世界成立他就在讲,到现在没中断,没下过课,妙!进入讲堂听课的人,我们如果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接引是分身、化身,本身呢?本身在讲堂里没动,在讲堂说法,没动,化身。他化无量无边身,干什么?到十方世界去接引求往生条件成熟的人,他要去接引。他不去接引,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他要去接引。接引还带著菩萨,还带著天人大众,大概这些都是跟这个往生人有关系的,都来了。我们知道全都是化身,来的菩萨是化身,来的人也是化身,真身在讲堂没动,佛在讲经,大众在听经。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佛把莲花放在七宝池里头,等待一段时间花开见佛。花开见佛,那个身的相跟佛一样,跟大众一样,你就看到讲堂,讲堂有你的座位,上面有名字,不会错的,你就到你座位上去坐著听经。什么时候下课?成佛就下课了,没有成佛不下课。为什么?那个身体不需要饮食,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喝水,没有大小便溺,精神饱满,不需要休息,不需要睡眠。一直听下去,愈听愈欢喜,为什么?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愈听愈欢喜。听到圆满了,毕业成佛了你就离开,没有听到成佛舍不得离开。所以那个讲堂,进去是学生,出来就是佛,这个讲堂才圆满,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在讲堂里面听经,能不能办事?能,我们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也会现无量无边身,变化无量无边的分身,去干什么?去到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的道场去参访、去拜佛、去供养,这是修福,修无量无边的福报。而且又听诸佛如来说法,讲堂里面听到的是我们自己主修的这些法门,一直到成佛,十方如来说法,一切法你同时都具足了,这些经上都讲出来了。所以到极乐世界,那个修学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都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它太圆满了,阿弥陀佛想得太周到了,我们自己想不到的他统统都想到,真正慈悲到极处,我们怎么能不感恩?
「精舍」,念老的注解,「寺院之异名」。有很多寺院它名字用精舍,大概规模大小也不定,有很大的,一般比较小,寺院比较大,但是也有大的寺院叫精舍。精舍不是它建筑精妙,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精练行者之所居」,精进在锻炼,就是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修行的地方,叫做精舍,精是精练、精修,是取这个意思,我们不能把它搞错了。「楼观即楼台。观者,楼也,台榭也。栏楯,即栏槛」,我们一般讲栏槛,「俗称栅栏。纵者曰栏。横者曰楯。极乐殿阁皆从弥陀净心流现」,这个净心是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大彻大悟的心,是从这流出来的,变现的。一切都是自然成就,而且成就之后,你到那边居住在这个地方,随心所欲,你想大它就变大,你想小一点它就变小,你想在空中它就升在空中,你想在平地它就落在平地,质料、颜色、光彩无不随心如意。在极乐世界居住,穿著的衣服,你想什么样式,它已经在身上了。那个世界没有染污,所以他们也不需要洗衣服,衣服换下来自然就没有了,就不见了。真的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没有一样不称心如意,完全让我们体会到境随心转、相由心生,这叫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我们细心观察,它是属於一个道场。为什么?它跟天堂不一样,天堂上有天主、有天王、有天帝(玉皇大帝),还有文武百官,有行政组织,皇宫外面,都市有士农工商,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没有天主、没有天王、没有上帝,也没有什么文武百官,也没有士农工商。那个世界,世尊为我们介绍的经典很多,没有发现那个里头有商业买卖,没有,有街道?没有;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阿弥陀佛,一个菩萨,阿弥陀佛的学生,就这两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称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还不是普通菩萨。「阿惟越致」是对法身菩萨的称呼,这是梵语,古印度话,阿惟越致的意思是不退转,他们修道只有进步,不会退步,所以他成功快。我们...(●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乘最高的果位;平等心是大乘,菩萨的果位;觉是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叫觉。没有明心见性不算觉,那算是第二个,菩萨,就是平等。真正觉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法身菩萨,在实报庄严土。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能看到,每个人都非常用功。这是在地面上的。
『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我们看念老注解,上面这一段「表境,此下表境中人,诸往生者各依其品位,随其意乐,自在修习,或在虚空,或在平地,各各随意」,在讲、在诵、在听受,受经是在听经,接受;或者在坐禅,或者是行道,行道就是经行,他走动,经行。走动干什么?也是诵经,念佛、念咒都可以。
我们再往下面看,「经行,旧云行道,乃於一定之地区旋转或直往直来,用以防睡,并可养身疗病」。这是一种运动,经行是运动。我们现在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乡村,建筑的密度还可以,还有空地给我们散步。我们在这边天天都在绕著这个大圈子散步,绕一圈十分钟,绕六圈就一个小时,我们每天大概不会少过一个小时。这是运动,特别对年老的人,年老的人不动不行,不动问题就出来了。所以中国这些名词术语都很有味道,活动,活就要动,不动就不能活了,一定要活动。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要注意,经常保持一定时段的活动,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经行,这个在修行人活动里头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因为经典他都能背诵了,不背诵经典的人,那就是念佛号,或者念咒都可以。经行的时候,保持著清净心、平等心,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好。坐在那里坐久了,有时候打瞌睡,昏沉,遇到这种现象赶紧起来,不要再坐了,起来绕佛,就是经行。
底下《玄赞》第二卷说,「於中往来,消食诵经」,消食是帮助消化,这个散步(经行)帮助消化,诵经他不中断。「如经布绡之来去,故言经行。」这个布绡,现在我不知道了,抗战时候有。抗战时候我在乡下,住在乡下,看到农民织布,还是中国土方法,那个绡缠著线,来往的织布,这布绡就是说的这个,这是中国古老的方法。那个时候农民穿的这些衣服,布都是自己织的,都是自己纺织,纺棉花,这个是织布的布绡。用这个来形容经行。
「又《法华经序品》云:未尝睡眠,经行林中。」这是说佛陀在世,确实这个团体挺大的,你看常随众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佛到哪里跟到哪里。他们晚上在什么地方休息?在树林下面,森林。古时候森林多,到处都有,所以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坐也不能坐太久,佛规定的时间,印度是一天六时,白天三个时辰,叫前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叫前夜分、中夜分、后夜分,睡觉的时候是在中夜,吃饭的时候是在白天中午。托钵,不能说托在手上,一面走著一面吃,这个威仪不好看,也不是团结。托钵托回来之后集合,大家把所托到东西统统归纳在一起,把它调匀,每个人吃多少到里面去拿。所以一钵千家饭,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我各人托来各人吃的,这叫真正公平,在现在讲共产。佛法真正是共产,托来的饮食大家合在一起,再分了吃。有多的喂鸟,鸟雀,喂小虫,布施给它们,不能留到第二餐。钵一定洗干净。经行。晚上睡觉中夜,中夜是现在我们晚上讲十点钟到两点钟,两点钟就要起床,就不能再睡觉了。他们睡觉不是躺在床上,是坐著睡的。两点钟就要起来经行,在树林里头转圈经行,行道。背诵经典可以,念佛可以,念咒可以,大概念佛、念咒的最多。
只有学教的,他是背诵经典,为什么?他要学讲经教学。这种学生也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必须具备的,第一个,记性很好,他听佛讲经,他能记住,他可以复讲;第二,理解的能力强,没有这两个条件很难。听经增长你的信心,增长你的愿心,时时刻刻提醒你,不让你退转,有这个好处。有能力的要发心讲经,为什么?报佛恩。佛需要我们干什么?需要我们把他讲的法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报佛恩里头第一,排在第一的。所以有能力学讲经的时候,不能够偷懒,不能够放弃,一定要努力。这就是你要读经,经读得很熟,能背诵。所以读经的时候都是主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对你用功方便,你念上几百遍就会背了。
我在美国遇到一个记忆力很差的,是一位在家女居士,她背《无量寿经》。她告诉我念多少遍才会背?六千遍才完全背下来。很难得,她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毅力,用了好多年的时间。念完六千遍来告诉我,很欢喜,能背了。能背以后,她就不需要依靠经本,她经行可以背经,打坐可以背经,那就方便很多了。再有六千遍,我告诉她,你就能讲这部经,你会讲得很好,这是学佛得真实受用。所以《法华经》讲的,「未尝睡眠,经行林中」。
「又思道,思维於道」,就是听佛讲经、听菩萨讲经、听同学讲经,听完之后多去想想。「思量於所对之境而了别之」,了是明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是分别,无需要分,分别就造业了。为什么不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要清楚,又要明了,又不分别不执著,这就对了。「又《观经》韦提希夫人请曰」,向释迦牟尼佛请法,「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这是《观经》上韦提希夫人向佛请法,她请的法跟我们现在想求的完全相同。韦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变故,儿子不孝,要杀父亲,夺取王位,这个遇到灾难。夫人也被她儿子拘禁,就是限制她自由,不准她出门,受这么大的灾难。她求佛(他们夫妻两个是佛的大护法,求佛),佛就来了,佛从空中来的,带著阿难、舍利弗,三个人一起。这个启请,佛给她讲求生净土的方法,就是《十六观经》,给她讲了十六种,由她自己选择。她是觉得这个世间太苦,有没有更好的国土,她想求往生,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佛用神力把十方诸佛刹土都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两百多种,里头有极乐世界,她看到了,跟佛说喜欢极乐世界,怎样才能够往生?所以求佛教她思惟,教她正受。
思惟,真信切愿,对於极乐世界不能怀疑,对於阿弥陀佛要相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叫思惟。正受就是一心专念。你看蕅益大师注解《弥陀经要解》,他说得最简单、最扼要,真的,一个字都没有废话,说得斩钉截铁,能不能往生就是两个字,信、愿,有信有愿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的高下(品位的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功夫的人也能往生,那要看缘分,缘分是什么?最后的一念,你还没断气之前,念十声佛号、念一声佛号都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那平常功夫好一点的,每天都念佛,功夫不间断,都做早晚课,早晚课时间不必长,就是念十念都行,早晨念十声佛号,晚上念十声佛号,一生不间断,那是凡圣同居土,下品就不是下生了,总是上中生,下品上中生。极乐世界很容易去,真的不难。
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了,我们看到潮州谢总,他爸爸往生,就表演这个给我们看。他爸爸一生是个善人,但是不念佛。儿子劝他念佛,他不念佛,儿子著急。到最后,他爸爸在病危的时候,他去看他爸爸,最后告诉他爸爸,极乐世界真有,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他很欢喜。告诉他,阿弥陀佛真有,爸爸也点头。这机会来了,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念。他爸爸就答应了。念了多久?一个多小时,他爸爸走了,全身柔软,相貌比不...(●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在家女居士,她背《无量寿经》。她告诉我念多少遍才会背?六千遍才完全背下来。很难得,她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毅力,用了好多年的时间。念完六千遍来告诉我,很欢喜,能背了。能背以后,她就不需要依靠经本,她经行可以背经,打坐可以背经,那就方便很多了。再有六千遍,我告诉她,你就能讲这部经,你会讲得很好,这是学佛得真实受用。所以《法华经》讲的,「未尝睡眠,经行林中」。
「又思道,思维於道」,就是听佛讲经、听菩萨讲经、听同学讲经,听完之后多去想想。「思量於所对之境而了别之」,了是明了,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是分别,无需要分,分别就造业了。为什么不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要清楚,又要明了,又不分别不执著,这就对了。「又《观经》韦提希夫人请曰」,向释迦牟尼佛请法,「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这是《观经》上韦提希夫人向佛请法,她请的法跟我们现在想求的完全相同。韦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变故,儿子不孝,要杀父亲,夺取王位,这个遇到灾难。夫人也被她儿子拘禁,就是限制她自由,不准她出门,受这么大的灾难。她求佛(他们夫妻两个是佛的大护法,求佛),佛就来了,佛从空中来的,带著阿难、舍利弗,三个人一起。这个启请,佛给她讲求生净土的方法,就是《十六观经》,给她讲了十六种,由她自己选择。她是觉得这个世间太苦,有没有更好的国土,她想求往生,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佛用神力把十方诸佛刹土都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两百多种,里头有极乐世界,她看到了,跟佛说喜欢极乐世界,怎样才能够往生?所以求佛教她思惟,教她正受。
思惟,真信切愿,对於极乐世界不能怀疑,对於阿弥陀佛要相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叫思惟。正受就是一心专念。你看蕅益大师注解《弥陀经要解》,他说得最简单、最扼要,真的,一个字都没有废话,说得斩钉截铁,能不能往生就是两个字,信、愿,有信有愿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的高下(品位的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功夫的人也能往生,那要看缘分,缘分是什么?最后的一念,你还没断气之前,念十声佛号、念一声佛号都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那平常功夫好一点的,每天都念佛,功夫不间断,都做早晚课,早晚课时间不必长,就是念十念都行,早晨念十声佛号,晚上念十声佛号,一生不间断,那是凡圣同居土,下品就不是下生了,总是上中生,下品上中生。极乐世界很容易去,真的不难。
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了,我们看到潮州谢总,他爸爸往生,就表演这个给我们看。他爸爸一生是个善人,但是不念佛。儿子劝他念佛,他不念佛,儿子著急。到最后,他爸爸在病危的时候,他去看他爸爸,最后告诉他爸爸,极乐世界真有,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他很欢喜。告诉他,阿弥陀佛真有,爸爸也点头。这机会来了,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念。他爸爸就答应了。念了多久?一个多小时,他爸爸走了,全身柔软,相貌比不生病的时候还好,当时在场的有一千多人都看到。他现身说法,说什么?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第十八愿。谢总来看我的时候,把这个状况告诉我,一点都不假,老人一生都不肯念一句佛号,临终跟他念了一个半钟点。这个就是正受,教我正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往生跟品位是两桩事情。你真的念到一心不乱,你没有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就能往生。也得要念一句二句,下下品往生;如果有相信,根本不念,一句也不念,那也不行,虽然我们晓得往生的条件是信愿。所以信愿持名,蕅益大师就讲四个字,信愿是往生,持名是品位。
这两句话善导大师有注解,就是《观经四帖疏》,我们曾经讲过一遍。善导大师说的:「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彼国就是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一共有四种庄严。依是环境,我们今天讲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佛是正报,往生的人是正报。国土,就是环境,有十七种庄严。阿弥陀佛,正报,有八种庄严;往生的菩萨,往生的人,四种庄严,《观无量寿经》上说的。福慧具足,福慧都在这一句佛号上,我们修福怎么修?修大福报,修无量福报,修真实福报,无过於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些年来,讲这部经讲得很多,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所有一切诸佛,可以说是共同的总名号。名号的意思,阿弥陀佛,翻成中国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不是不能翻,能翻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希望大家念这个原音,梵音,这是梵文,阿弥陀佛。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统统是!无量觉就是圆满的觉悟,连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都断干净了,完全融入常寂光,这个才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法身,所谓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总名号。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果德,有因有果。圆满的因果,你不念,你念谁?统统念到了,一个都没有漏掉。还要选这个、选那个,挑三拣四的,那对佛教不通,对教义、教理不明白,才干这个事情,那不能往生。真信切愿,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演,九十二年就一句佛号,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句佛号能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何况一部经、一部论?这就是什么?无师自通,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了要觉悟,要对於这句话再不怀疑了,依教奉行,他能做,我也能做,他能成就,我也能成就,只要你真干,你就能有成就。
所以善导大师注的是,教我思惟,就是定前方便,定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还没有得到,先做预备功夫,那就是对极乐世界的肯定,对极乐世界不能怀疑,这是定前方便。《观经》上所说的十六种方法,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让你自己选择。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持名,最后也就是最好的、最殊胜的,佛讲东西,最好的东西摆在最后。这个也是教人,你要听佛讲经,你要听圆满,如果你听中途离开、走了,你没有福报,为什么?最精彩的在后面,不是在前面。艺术表演也是用这样,最精彩的都摆在后面,叫压轴戏,他让你坐下来听圆满,佛讲经亦如是。所以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最后一种方法,最精彩的,最容易的,成就最高的。
下面说,『坐禅』,「坐而修禅也」,是坐在那里修。「禅者梵语,具曰禅那」,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也叫「思惟修」。「静虑者,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所以禅这个意思要懂,什么叫禅要搞清楚。坐在那个地方打坐,如果还有妄想,那不是禅。必须要做到什么?一念不生,坐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念头、没有妄想,这才叫禅。所以禅里面,寂静就是清净心现前,也能够用智慧。所以虑它不是死定,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虑也是个形容词,虽然他没有染污,没有染污是清净,没有分别是平等,心清净平等,但是他样样清楚,他不是不清楚,那个清楚就是慧,所以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定跟慧在一起,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也就是定中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清楚,他不起心动念,这叫禅定。功夫浅深也都在这方面看。
禅定,修禅定容易著魔,所以一定要有好老师。禅堂里有老师指导,有堂...(●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你就晓得,把清净心给讲诵出来,把平等心讲诵出来,然后把大彻大悟讲诵出来,这就成功了。所以讲要认真,要用真诚心讲,要用恭敬心讲。学,要用至诚恭敬。教给别人,也要真诚恭敬。离开真诚恭敬,不是佛法,假的。有真诚恭敬,世间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没有真诚恭敬,大乘经典都是世间法,都不是佛法,这个道理、事实我们要知道。
底下这一段,接著一段是「得果自在」,就成就了。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
这是第十六品,十六品里头有这么一句话,『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这句话很重要。前面这四句,就是小乘的四果,『须陀洹』是初果,『斯陀含』是二果,『阿那含』是三果,『阿罗汉』是四果,阿罗汉就毕业了,虽然是小乘,都称为圣人。为什么?证得须陀洹就得位不退,他没有离开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在六道里面就是天上人间,人间寿命尽了他生天,天上寿命到了他又到人间来,他不堕三恶道,得了保证书。他要修相当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七次,这个时间是天文数字,我们无法想像。
下面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面这段经文说明,「彼土人民,随所修习各得其果。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乃声闻乘圣果之差别」。声闻是闻佛说法而证果的,这叫声闻,拣别他不是自修成的,他是听闻经教,研究经教,慢慢向上提升的。下面把这四种做简单介绍。「一、须陀洹果」,这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入流」。这个流是什么?这个流是圣人,小乘圣人,他入小乘圣人之流,他不是凡夫了。或者说「预流」,或者是「逆流」,逆流是逆生死,这个生死是讲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途了。「又名初果」,小乘有四果,这是小乘初果。「入流与预流同为一义,谓从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瀑流」。他虽然还没有完全了生死、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他在这个路上走,向这个方向迈进,证得四果就超越六道轮回了。换句话说,证得四果阿罗汉,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六道好像是一场梦,醒过来了,这是一场大梦。醒过来他到哪里去?醒过来的境界是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他进入这个境界,跟六道轮回完全脱离了。所以叫入圣位,逆生死之瀑流。「与上文字虽异,实义相同」。
他修什么,下面说出来,「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里面有六道轮回,色界就超越了,色界有十八层天,色界再上面有无色界,无色界有四层,换句话说,二十二层天,这二十二层天是在我们六道轮回之内,没出去。如果出去,就证阿罗汉,成功了。要出不去,出不去很麻烦,他还要往下堕落;换句话说,地狱、饿鬼、畜生,他还是免不了。所以,出六道是每一个学佛的同学主要的目的。现在我们要问,有几个人学佛是为了出六道轮回?太少了,真的不多。为什么?真为了生死,念佛求生净土,那个人就变样子。变成什么样?变得很像人样子。人样子是什么?中国人的样子,五伦五常,一切时一切处所他决定不会违背,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对人的关系搞得很清楚,决定遵守,不会有过失。五伦是人的关系,「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真做到了,无论他是什么身分,富贵贫贱他都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明白这个道理,他懂得因果。这种人肯定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关系(人跟人的关系)知道。
是个标准的中国人,有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不但是标准的中国人,也是标准的佛弟子。五常跟佛法里面的五戒完全相同,遵守五戒。五常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人。我在过去,那时候好像是初学佛,有几个很熟的书店,我身上没有带钱可以买书,看到好的书想看的,我跟店员打个招呼,他那个地方登记什么时候我把这本书拿去了,我什么时候有钱我什么时候来付钱。朋友跟我一道去的时候,他说这里很少见,他怎么就让你拿去?有信用,他相信我,我不骗他们,我有钱真的首先来还他们。人要有信,没有信还能做人吗?寺院里头有流通处,负责管流通处是个年岁大的人,大概五、六十岁,那时候我们只有二十几岁,五、六十岁是长者了,对我也是很放心,好书一来一定介绍给我,我拿回去,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他;有时候时间太长,我送钱去的时候他都忘掉了,他忘掉、我没有忘掉。这是中国人。人跟人哪需要订契约的?笑话!连记帐都不需要。守不守信?不守信就不是人。
五常这五个字,第一个是「仁」,仁是爱人,你看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义」是讲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面面都顾到,有义;有「礼」,礼是礼貌、礼节,不过分,也不能不到位,要恰到好处;「智」是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出毛病;后面是「信」,决定守信用,不妄语,不欺骗人。别人骗我,我知道,不要去跟他争论,我们用诚信慢慢去感化他。有些有善根的,半年一年感化过来。有些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他就是没有信用,就是喜欢骗人,那骗人我们就小心谨慎,小的地方可以让他、随顺他;重大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能随顺。
佛家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都在一个信里头,「不饮酒」是智,酒醉乱性,所以佛家戒酒很严格。这个是取得人道资格的标准,人一生能够持五戒、能够修十善,来生不堕三途,还能得人身。如果累积的功德高,好事做得多,到天道去了。欲界有六层天,欲没有断,也就是自私自利没有断,生天就是欲界这个六层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欲界天上面是色界天,色界天修禅定,四禅八定,到那个地方去;无色界天修无色界定,有四层天。这是六道。
初果修什么?要断见惑。见就是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可是这个看法错误了,惑是迷惑,你不是正知正见,你是邪知邪见,错了。它有五条,就是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也就是认为身是自己,这个错了,身不是自己。佛家讲我,「我」的定义是什么?第一个是当家做主。身能不能当家做主?不能。为什么?我想年年十八,做不到;我想长生不老,做不到;我想不老不病,做不到,那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第一个,做主。第二个,自在。我们这个身不自在,我们完全受它的拘束。所以你从这两方面去观察,它既不能做主也不能得自在,这个见解错误的,所以身不是我,要把身见放下。这个东西是假东西,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说「借假修真」,虽然是假的,你要用得很妥当,它能帮助你证真。造作六道轮回业是身,身语意,叫三业,享受人天福报也是它。超越六道轮回,行,你真正把身见放下。你看须陀洹,须陀洹身见就放下了。须陀洹不容易证得,你还把身看作是自己,有身见,你是凡夫,初果没分。所以修行人头一桩大事情,要把身看得淡,决定不要沾名闻利养。为什么?沾了你有留恋,你就更不容易放下。先放下名闻利养,因为身不是我。
还要放下对立,对立是「边见」。边就是二边,我们用对立,大家很容易体会。放下...(●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不能执著。执著有个中道,你又落到二边。所以二边不立,中道不存,完全回归自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七四集)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2/02-041/02-041-0274.flv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2/02-041/02-041-0274.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2/02-041/02-041-0274.mp3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274&lang=zh_CN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四集) 2015/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27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六十七页第七行,从第二句看起,「又《弥陀要解》曰」,从这看起:
「阿鞞跋致」,这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此云不退」,我们的意思讲是不退转,不退。不退有三,这个地方列出来了,这一段是取自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上说的。第一个是「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是初果,小乘初果,前面跟诸位报告了,他断八十八品见惑。下面两种不退是断八十一品思惑,见思烦恼。见惑品数虽然这么多,佛为了教学便利起见,把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就全包括了。这五种见惑都断了,证须陀洹,入圣流,就是圣人之流,他不会堕落在三恶道。
初果、二果、三果,他们生活的处所、修行的处所是在人天,人间、天上,凡圣同居土。中国这块大地,我们知道四大名山、五岳,这些地方有菩萨常住在这边,也有不少罗汉,当然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有。他们在这个地方修行,不会再堕落了,步步高升。初果要证到四果,他还得慢慢向上提升,经历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到哪里去?十法界里面声闻法界,是他们居住的道场,他不会再到六道来。六道是凡地,他出轮回了,真正超越轮回,不再回来。所以,入圣人之流。
这五种见惑我们要知道,能看破、能放下很好,为什么?往生有把握。我们不搞小乘,但是这五种能帮助我们往生、帮助我们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它?假的,不是真的,六道轮回也是假的。把假的放在心上,就大错特错了,假的不能放在心上,要把真的放在心上。什么是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极乐世界不生不灭,阿弥陀佛以及所有往生的大众,从上上品到下下品,个个都是无量寿,无量寿就是不生灭了,意味著不生灭。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过日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太殊胜了,这个法门能够帮助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往生的条件非常简单,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四个字,这四个字我们做到了,必定得生。第一个条件,信。决定相信,相信佛的话是真话,决定不会欺骗我们,西方有极乐世界,要相信真有,第二个要相信真正有阿弥陀佛,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们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是愿,真正相信,有恳切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条件具足了。那念佛,念佛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品位,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浅,品位低。没有念佛功夫,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的,这是下下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也好,为什么?不退转了。
这个不退转可不得了,三种不退。第一种刚才说了,不堕凡地。第二种,「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这个品位高了,不会退到阿罗汉,这叫行不退。他发菩提心,他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他不会退到声闻。四圣法界里头,声闻、缘觉是二乘地,他住在菩萨,再提升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在这个地方修行,地位就高了。
第三种,「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念念都流入,萨婆若就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所证得的智慧,所以也叫如来果海。没有证得如来果海之前都是因地,菩萨也在因地,很贴近了,阿罗汉比较疏远一点。念念都向无上正等菩提,向无上道。这个叫做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三种不退,我们一般讲他是什么身分?法身菩萨。他住在什么地方?实报庄严土。在娑婆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阿鞞跋致他住在华藏世界。密宗里面所说的,密严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同处不同名号,异名,一处。一般称为一真法界,就是指的阿鞞跋致法身菩萨所住的实报庄严土。
他在这个地方等待成佛,我用等待两个字,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办法用功。为什么?法身菩萨无明断了,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修?我们要破身见,你看,有身见好修;要破边见,确实有二边的概念,对立的概念。法身菩萨没有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修什么?没得修了。为什么还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烦恼是断掉了,习气没断,习气可不好断。习气是什么?佛在讲经的时候,有用比喻让我们有个概念,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干净,确实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这个味道叫习气,这个味道没有办法断掉的。只有一个方法,把它摆在那里,瓶盖打开,半年一年之后再去闻,没有了,那就成佛了。所以他到那个地方去等,等到习气完全断干净,佛告诉我们,要多长时间?不是一年、二年,不是一劫、二劫,三个阿僧只劫。
所以通常,大乘教里头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说我们,我们是无量劫,三个阿僧只劫是说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这个菩萨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位次从哪里来的?习气厚薄不一样,愈往高的地方去,习气淡薄,愈往下面,习气很浓厚,是这么样分的。所以,这个法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差别,智慧、神通、道力几乎都是平等的。只有证得妙觉果位时间早晚不一样,习气薄的,很快就证得,习气浓厚的,时间就比较长一点,是这个意思。
所以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海」,把它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一切种智。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智,菩萨证得的叫道种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这三种智慧,实际上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有障碍,把它障住了,障碍去掉,它就出现。执著,障碍一切智,一切智是什么?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就是空,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再执著它,这个是一切智。第二种是道种智,道是道理,智是智慧,种是种种,就是万法,知道一切万法是怎么来的。所以一切智知空,道种智知有,知道惠能大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道种智知道万法从哪来的。一切种智就全知道了,一切就是一切智,种就是道种智,一切跟道种智就是说理、事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为什么?不退转了。
这个不退转可不得了,三种不退。第一种刚才说了,不堕凡地。第二种,「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这个品位高了,不会退到阿罗汉,这叫行不退。他发菩提心,他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他不会退到声闻。四圣法界里头,声闻、缘觉是二乘地,他住在菩萨,再提升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在这个地方修行,地位就高了。
第三种,「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念念都流入,萨婆若就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所证得的智慧,所以也叫如来果海。没有证得如来果海之前都是因地,菩萨也在因地,很贴近了,阿罗汉比较疏远一点。念念都向无上正等菩提,向无上道。这个叫做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三种不退,我们一般讲他是什么身分?法身菩萨。他住在什么地方?实报庄严土。在娑婆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阿鞞跋致他住在华藏世界。密宗里面所说的,密严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同处不同名号,异名,一处。一般称为一真法界,就是指的阿鞞跋致法身菩萨所住的实报庄严土。
他在这个地方等待成佛,我用等待两个字,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办法用功。为什么?法身菩萨无明断了,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修?我们要破身见,你看,有身见好修;要破边见,确实有二边的概念,对立的概念。法身菩萨没有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修什么?没得修了。为什么还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烦恼是断掉了,习气没断,习气可不好断。习气是什么?佛在讲经的时候,有用比喻让我们有个概念,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干净,确实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这个味道叫习气,这个味道没有办法断掉的。只有一个方法,把它摆在那里,瓶盖打开,半年一年之后再去闻,没有了,那就成佛了。所以他到那个地方去等,等到习气完全断干净,佛告诉我们,要多长时间?不是一年、二年,不是一劫、二劫,三个阿僧只劫。
所以通常,大乘教里头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说我们,我们是无量劫,三个阿僧只劫是说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这个菩萨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位次从哪里来的?习气厚薄不一样,愈往高的地方去,习气淡薄,愈往下面,习气很浓厚,是这么样分的。所以,这个法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差别,智慧、神通、道力几乎都是平等的。只有证得妙觉果位时间早晚不一样,习气薄的,很快就证得,习气浓厚的,时间就比较长一点,是这个意思。
所以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海」,把它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一切种智。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智,菩萨证得的叫道种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这三种智慧,实际上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有障碍,把它障住了,障碍去掉,它就出现。执著,障碍一切智,一切智是什么?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就是空,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再执著它,这个是一切智。第二种是道种智,道是道理,智是智慧,种是种种,就是万法,知道一切万法是怎么来的。所以一切智知空,道种智知有,知道惠能大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道种智知道万法从哪来的。一切种智就全知道了,一切就是一切智,种就是道种智,一切跟道种智就是说理、事全知道,空、有完全知道了,通达明了,没有障碍了。这种智慧才能教化众生,普度众生,为什么?你一切没障碍了。
下面说,证得一切种智的人,「别教须登初地,圆教至初住」。条件是什么?「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真不容易!这样才能,这里讲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能双舍二边」,二边就是空有二边。空有二边都放下了,这叫中道,「全归中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足见念不退之难证」。念不退,《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证得了,叫法身菩萨。别教要初地,别教初地等於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称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等级有四十一个,四十一个等级都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在理上讲是平等的,在事上讲,刚才说过,无明厚薄不一样,无明浓厚的,地位就低,无明薄一点的,就往上升。到等觉还有一品,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了,实报庄严土没有了;换句话说,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
没有了,到哪里去?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所以,在实报土里头是报身,到常寂光,这才证得法身,真正证得法身了。法身没有相,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就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就是它没有染污,它没有动摇;光是光明遍照,或者是普照,都可以,都是一个意思。它是一切法的理体,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从它而生,它本身不生不灭,所生的一切法都有生灭,这个诸位要知道。实报庄严土,你看,它有生有灭,它不是刹那生灭,有缘它就现相。所以通常我们不叫生灭,生灭对阿赖耶识讲的,对自性不讲生灭,自性不生不灭,讲什么?隐现。有缘它现相,没有缘,相就不见了,隐了;隐不能说灭,现不能说生,所以叫一真法界。这个是有形相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一切诸佛报土,诸佛如来的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说无二无别,极乐世界的殊胜,就是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这桩事情,一切诸佛报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显得它特别殊胜。
下面说的,足见念不退之难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通常讲修行,真的是修无量劫才能到这个地位。底下这个话非常重要,「但净土妙法」,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这个话,这是经上讲的,祖师给我们说的。我们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用这个答覆就对了,很圆满,答得很巧妙。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是堕地狱的,其他法门没有他的分,可是念佛行。不但念佛行,一生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他要真正能够忏悔、能够悔改,信愿持名,一声佛号、十声佛号都能往生。
这个例子,谢总的父亲给我们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不过他不是五逆十恶,他是个大善人。给我们证明什么?第十八愿讲的十念必生,因为他一生没念佛,儿子学佛劝他,他听不下去,儿子著急。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候,断气前一个多小时,不到两个小时,这儿子最后看他,跟爸爸讲: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你能不能相信?爸爸点头。这个很难得,一生都没有点头,这个时候点头。又告诉他:真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你相信吗?点头。儿子就跟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著我念。念了一个多钟点,走了,全身柔软,瑞相稀有。当时在场一千多人,有人看到佛光,有人看到莲花,有人闻到异香,瑞相稀有。一生没有念过佛,就是临终的时候,儿子带著他,他跟著儿子一起念。
我们亲眼看到这个例子,听到这个例子,我们要有信心,这是我们的榜样。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品位不高,是下下品。我们相信,谢总的父亲在下品,我们可以肯定,但不是下下品。下品里面有上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下下品是下品下生。我们至少能判断他,他是下品上生,为什么?他是善人,他累积的功德...(●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五七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