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好。請放掌。
我們下午已經把《從心開始》我所做的筆記,簡單的作一個大綱。其實,佛法很深很廣,也談不完。悟者剎那間,迷者塵點劫。悟了,了解佛的心,我們就會活在當下,當下就是。那麼我們從佛的心開始。如果不明了佛的心,如何成佛呢?要了悟佛的心,先要了解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
真心,就是真如不生不滅的清淨心,用這一顆心才能解脫,才能成道,都能成佛,究竟菩提。錯用心,就會塵點劫不得解脫。這個《楞嚴經》是一定要看的經典,《楞嚴經》阿難示現,然後佛七處徵心,就問:何者是真?何者是妄?要弄清楚。照見五蘊皆空,如如不動,無內無外,無大無小,無來無去,無增無減,非一非異,不離本處,即得菩提。照見五蘊皆空清淨心就顯現,在真如的清淨本體上,不可以安立任何的知見。六祖講:【無端起知見。】這個就是無明,莫名其妙的,煩惱就跑出來,莫名其妙的,就掛一個我的執著。所以世間會爭論不休,會戰爭,會惡鬥,都是用妄想心,不是用真心。
現在我叫你用一個例子,這個例子你搞通了,真心立刻就會顯現。這個例子聽不懂,至少你種一些善根。譬如說,現在就要注意聽了。什麼叫做妄心?什麼叫做真心?好,注意聽!什麼是妄?一切凡夫每天都在運用的,而沒有覺察的,譬如說一個男孩子,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子,認為有一個對象可以追求、可以欣賞、可以愛,離開以後可以恨,然後這個心打結,愛恨交織,心起伏不定,用這個心叫做妄心。
這個是什麼?眼鏡盒。眾生所用的,統統是妄心。這個是什麼?那就毛巾。他那個第一眼的認識,這個就是毛巾嘛,有什麼好爭論的嘛?聖人看就不是這樣子了。聖人看毛巾,就透視它是因緣生的東西,當體即空,它空無自性。所以說:不見一物,名為見道。那麼什麼是真心呢?歇即是菩提。見一切相,總徹底地了悟,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萬法皆是敗壞之相,不管你今天擁有多大的權位,多少的財勢,長得多漂亮,長得多俊俏,絕對敵不過無常。那也是因緣生,短暫、虛幻不實的假相。
在《楞伽經》,大慧菩薩問,說:“世尊,為什麼要用緣起如幻?”世尊說:“只能用緣起如幻,才能最接近第一義諦。”除了這個名詞外,沒有辦法形容諸佛的妙理了。因緣生的東西,它就是如夢幻泡影,不實在的。那麼放眼看過去,哪一樣不是緣起的?好,妄心,就是看了某一種東西,拼死命地執著,拼死命地分別。內在的習氣,加上外在的誘惑,變成業力,強大的業力牽引著我們。就是等於一頭牛,這個鼻孔被穿孔了,拉著一條繩子,你不得不跟他走。這個就是妄心造生死業,輪迴的根本。什麼是真心,真心就是眼睛像X光一樣,單刀直入,就可以透視,一切相不可得。
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下就是空。講當下就是空,非常困難體會,講緣起空無自性,也非常困難體會。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你注意看看,能不能體會一下緣起無自性?這個是撫尺,你現在有沒有聽到聲音?沒有。這個撫尺有沒有聲音?這個桌子有沒有聲音?沒有。注意看,緣起,聲音就顯現,剎那顯現,馬上怎麼樣?又消失。是不是?如果繼續緣起,聲音又跑出來。因緣生,聲音跑出來,立刻消滅,佛經裡面講的,叫做生住異滅,剎那無常。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
佛陀所發現的真理,它是普遍性的,任何一棵樹、一朵花、一個建築物、任何一個人、一只狗,真理是普遍性的,隨手拈來,統統是真理。因為哪裡都是緣起,哪裡都是空無自性,哪裡都沒有永恆。放下,那一念叫做永恆。永恆不是說有一種東西,叫做永恆,是永遠不執著,存在清淨的智慧心,叫做永恆。不是有一種東西叫做永恆。內心透視任何緣起緣滅的假相,不去分別這個是皇帝,這個是國家主席,這個是總統,這個是乞丐,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眾生,因為所有的眾生,將來都將化做一堆骨頭,沒有例外。一百年後,今天所有的起心動念、情緒的高低潮,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我們因為不明了佛所講的真理,在緣起緣滅裡面完全迷失,完全迷失。完全迷失就是不知道,每天講的我是一個假相,它只是一個新陳代謝的工廠而已,吃下去的飯、菜化做能量,讓你運作,行住坐臥,衣食住行。有一天,它就是要死、要爛、要壞,不把它埋葬,就會長蟲,就會流出屍體惡臭水,一定會變成一堆骨頭,沒有例外。用這樣透視的心,徹底地放下。
有的人就說:“師父,你這樣講,好了,我現在放下了。我跟你出家,那三個孩子怎麼辦呢?我那三個小孩呢?您不是講放下嗎?”我說:“那個不是放下,那個叫做放棄。”還要卷舌:這個名詞兒,差很多。放下是擁有的責任跟義務,同時擁有超越的思想,叫做放下。放棄就是沒有責任感,不負責任,逃避現實,叫做放棄。這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學佛完全不影響你任何的事業,任何的職業。當官的、幹大企業的,反而更好。你當一個領導,影響力大,反而更好,好做事。現在身上擁有很多的錢,不影響的,實相無相無不相,遍一切處,看你怎麼用心。你在哪兒上班,佛法絕對可以用得著的。不需要放棄你的工作,不需要放棄你的職責,該有的責任跟義務,應當要盡,盡你的責任,盡你的義務。
所以,但莫染污,別無聖解。但莫染污,就是見所有相,都是虛妄,平常心是道。但是他沒有悟,認為平常心,好放下,我統統放下了。不,他把無心便是道認為:什麼統統不要去想,我已經什麼統統放下了。真心是不是顯?不是這樣子。這個問題就混在這個地方。這個仍然是意識形態。好,我聽師父的話,我什麼都放得下,我什麼都不執著——這個還是執著。要體悟到萬法本來就是空,動念即乖,連動念都不行,連動一個說‘我放下、我不執著、我無所住’都不行。到了這個境界,叫做性相一如,本不可得。
究竟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所有的相,透視它,都是短暫的,剎那生滅。簡單講,佛發現生命的真理,就是無常、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我們就是嚴重錯誤的思想,所以,我們要活得非常的痛苦、煎熬,搞得自殺,一念之間。
可是這個很難的,台灣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有一對男女,他們沒結婚,但是同居在一起,平常是恩愛非常,呵護有加,這個女方發現男方好吃懶做,沒有前途,不可靠,想要離開。二個人叫出去外面談判了。這個男的不要,苦苦地哀求。這個女的發現這個男的不實在,不可靠,後來,這個女的,就去外面另外交一個男朋友,可是不讓這個甲知道,甲的男朋友,第二個叫做乙的男朋友,偷偷地私下,手機、網路,反正就是全部都斷絕,不讓他知道。後來,這個男孩子也知道了,說她外面又交了一個男朋友,這個男孩子就約她出來談判,到底要合還是要離,因為愛的太深了,那種執著,嚴重到沒有辦法轉圜的餘地。這個女孩子就說:“我決定跟你分手!”他就從身上抽出一把刀,預藏的刀,連續瘋狂砍三十二刀,三十二刀。當場斃命。你想想看,人的一念之間,那種嗔恨、不滿跟嫉妒,可以致人於死地。一念之間。
我們學佛的人,可以轉識成智,可以把這份執著,把它轉成大愛,學佛的人碰到任何的逆境和困難,都應當提起正念,如果是學佛的,真正下功夫的,人家女方就不要你了,是不是?你還要窮追不舍?如果真的學佛的,那就看得很開了,因緣法就是這樣子,沒有緣就是沒有辦法嘛。好吧,彼此不要勉強,勉強會造成遺憾。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勉強,勉強就會造成遺憾。因此我們用真心,它就是真如不生不滅的,但是,要培養這一念,徹底地看破、放下,有多困難!
如果說:佛法講難,非常難。如果要用最簡單的幾句話,來講佛法,什麼是佛法?就是徹底地看破。什麼是佛法,就是徹底放下。什麼是佛法?就是徹底解脫,就是佛法。什麼是佛法?徹底的自在。什麼是佛法?萬法畢竟空,不可得。雖然說,我們道理知道,可是內在的執著和慾望、習氣,在《楞嚴經》講,有十種習氣:貪的習氣;嗔、恨的習氣;嫉妒心的習氣;淫慾的習氣。這個在深度的醫學報道,男女的欲,它叫做非理性行為,如果我們看過深度的醫學報道,人類跟一棵樹一樣,這一棵樹大了,它就會開花結果。人類也是這樣子,人類的男性跟女性,到達成熟的程度的時候,男性的荷爾蒙,女性的荷爾蒙,它是一種自然的衝力,要繁殖下一代,這個不是用理性可以克制的。不是說你碰到境界,我要控制它,你就可以控制的。如果能夠控制,就沒有人類了。所以佛陀講了一句最貼切的話:叫做欲來須避,如避火坑。世尊就是這樣子教導我們的。
那麼,在家居士呢?叫做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在家居士就是把這個男女的慾望,慢慢看,慢慢看開,慢慢看,慢慢看開一點。不是說,我今天我聽到了佛法,我要克制它,那個沒有辦法的。那個需要很大的決心、功夫,還有時間。因此,我們要了解,修行不是吃飯這麼簡單的,說放下,嘴巴說一說行,碰到境界不執著,困難!
好了,先辨真心是佛,妄心是賊,妄心是我們生死輪迴的根本,真心是我們了生死的根本。所以,我們要用真心修行,叫做真如自性。《金剛經》講,心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楞嚴經》講:心不在內,不是在外,不是在中間。為什麼這樣講,為什麼這樣講呢?阿難就問佛了。
要找心嘛,阿難心找不到。心不在內,心不在外,心不在中間。阿難問佛了,因為有七處徵心,因為我們時間關係,沒有辦法。阿難一開始,錯認為心在內,佛陀就告訴他:如果心是在內,應當先看到你的五臟六腑,心如果在內,你可以看到肺,看到心臟,看到胃、大腸、小腸,阿難,你何以看不到呢?為什麼看不到你的五臟,心臟、肺臟、脾臟、胰臟等等,大腸、小腸..........你既然說:心在內,為何看不到你內在的東西呢?嗯?阿難想:那麼,心可能在外。佛陀說:如果心在外,回過頭來,你應當看到你自己的臉,你看得到自己的臉嗎?沒有照鏡子,你能看到自己的臉嗎?不行。心不在外。如果心在外,跟我們也沒有什麼關係啊,那麼成佛變成兩尊佛了。佛陀開示阿難:如果心在外,可以先看到你的臉,那麼,心在外,身心不相關,如果成佛,變成一個內在佛,一個外面佛,講得通嗎?阿難再想一想,嗯,可能心在中間。佛陀說:如果心在中間,那麼一定有可以指出來的地方。是不是?有左邊,有右邊,你才講這是中間嘛。阿難,中間在哪裡?佛陀讓阿難講一講,你所謂的心在中間,中間在哪裡?你指出來給我看看。就是心找不到。就是二祖去見達摩大師,慧可大師去見達摩祖師,講的那一句話,叫做: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到,這個就是這個道理。
《楞嚴經》講:心不在內、心不在外,心不在中間。《金剛經》講:心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這個都是講妄想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佛陀這樣講?過去心就是你所有的記憶,美好的記憶、惡的記憶,都一直記憶在你的內心裡面。所以一般人回想過去的快樂事,好像在幻想、夢想一樣。要回憶以前痛苦的,就恨,所以,一直忘不掉過去。不曉得過去心不可得。你不曉得啊,有一個法師,今年五十四歲,他的媽媽八十七歲,講到四、五十年前的事情,這個法師的媽媽還會掉眼淚,你知道她是誰了啊。你想想看,五十年前的事情,想到我爸爸,她都還會哭,嚴不嚴重啊,這《金剛經》一句話就解決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你現在所看的一切的執著、認識的東西,叫做認識論。所以佛陀在《阿含經》裡面講:千萬不要隨著你的感覺而起舞,因為所有的感覺都是錯覺,因為法無定法。你認為好吃的東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吃。你覺得這個人值得尊敬,另外一個人不一定覺得這個人值得尊敬,因為每一個人都隨著感覺起舞。所以,這個就是生滅、無常、輪迴的心。如果能夠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塵自生滅,自性不動。如果我們了解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包括我們的色身。即生滅徹底放下,這一念,現前當下這一念,離一切相,究竟放下的心,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不起心,不動念,動念即乖,這一念就是佛。
所以,《金剛經》【以要言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令心無所增減,是名修行。不見一物,名為見道。因為色即是空,受、想、行、識都是空。不行一行,名為佛行。佛陀所行的一切善,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執著,做他該做的工作。我也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偉大不偉大、了不起、了不了不起,我們沒有這樣的心。不住一法,名為佛法。
你要講佛法嗎?《傳心法要》講,黃檗斷際禪師講【學道人,萬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所住。】這個無所住,是真功夫的無所住。不是講一講,是心體離念。如法界的平等畢竟空寂。什麼是涅槃?現在就是。生死就是涅槃。生死放得下,同時就是涅槃。不能離開現前當下這一念。離開了現前當下就一念,沒有菩提可言。你只要了達萬法皆是虛妄不實在的,這樣的平常心,慢慢地培養..........有一天,啪,像開關開了一樣,喔!原來萬法皆是妄。但是萬法皆是妄,轉一個角度來,
萬法皆真。萬法皆妄是指眾生講的。佛指的眾生都是用妄想心,所以說萬法皆是妄。
但是,成佛剛好反過來,《楞嚴經》講: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當我們轉識成智,轉迷成悟的時候,山河大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本來面目,沒有多上任何一層的執著。換句話說,等於照相機,眾生就是沒有把照相機的焦距調得很好,看出去,什麼統統執著,什麼統統分別,什麼統統顛倒,無常的東西,他認為是永恆的,所以,他拼命地一直往外一直追求,以為要追求出什麼東西,時間到了,兩手一放,什麼統統不是。他才發現佛法的重要,來不及了!
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二處,六根、六塵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換句話說,山河大地無非是清淨法身,這個就是迷悟一念間。迷了,就認為有一種東西可以執著;放下了,原來沒有東西,本來無一物,緣起本來就無自性,沒有什麼好執著的。
全世界跑遍了,就是這麼一回事。是不是?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我們講堂有人去黃山,沒有三兩三,不敢上黃山。安徽的黃山,買了一片DVD回來,我就用二個小時,把黃山全部看完了。黃山,安徽的黃山就是:無峰不石,無石不松。沒有一座山峰,不是石頭所構成的,叫做無峰不石,無石不松,沒有一顆石頭,沒有長奇怪的松樹出來。知道嗎?黃山,怪石、奇石,第一個叫做奇石,第二個叫做怪松,第三個叫做雲海,第四個叫做溫泉。春夏秋冬隨著這個雲層變化莫測。
好,黃山去過了。因為早就體悟了山河大地皆是清淨法身,緣起就是畢竟空。是不是?所以看任何相,貫穿、透視,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了達萬法本來就空,這一顆清淨的真如自性本來就存在。可是,它是無形相的大智慧心,講不出所以然,不得不講,就是像今天這樣演講。所以佛法為什麼講悟?悟,認識自己的心,叫做大悟,原來每一個人都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