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3|回復: 3
|
心念与命运(三)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心念与命运(三)
--------------------------------------------------------------------------------
总目录: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
第四章 心念与功名
第五章 心念与官禄
第六章 心念与婚姻
第七章 心念与子嗣
第八章 心念与前程
第九章 心念与手足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苦乐感受,随心而异
痛苦与快乐在於一念之间。
就世俗和相对的观点来说:外境和物质都是中性的,随著人的心理状态不同,而感受痛苦或快乐。在同样的物质和环境下,有人感到快乐无比,也有人觉得痛苦万分。例如在论语的「雍也篇」中,孔子称赞颜回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吃一小箪饭菜,喝一小瓢水,别人都受不了这麽贫苦的生活,颜回内心的快乐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实在有贤德啊!」这就是「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明证!
由於精神修养和心理状态不同,有人在最差的物质条件,也能感到快乐;有人纵使在最好的物质环境,也是心不知足,痛苦难受。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心念清净时,才能感受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心不清净,只能感受到相对的苦乐。
由於我们的念头和思想不断地在变动,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喜悦和忧愁也飘浮不定。
如果从究竟和绝对的真理来看,世间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缺陷、有副作用,而且生灭无常的。所以感官的快乐享受也都是暂时而且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买了高级的轿车和别墅,必须付出很多钱,保养费和心理压力也会相对提高。而且,越是名贵的物品,越会遭到偷窃,遗失或毁坏时,便会觉得越心疼。有人觉得吃山珍海味很快乐,但是每天吃同样的东西,日子久了,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感到痛苦。只有在心灵上才能找到常久的快乐。所以华严经的净行品才建议我们:「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就善恶来说,饮食是中性的,有人为了服务人群、增进道业而吃,有人为了为非作歹、放逸淫荡而吃。同样的情形,升官发财本身也是无善无恶的,因为升官发财以後可以造福乡里,也可能横行霸道。
许多人都认为升官发财很快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便会晓得不一定如此。因为升官发财的快乐也是短暂而且有副作用的。有些人因为升官发财产生傲慢,眷恋官位、权势和财产,甚至到临命终时还放心不下,而死不瞑目。有的人因为升官发财而遭到小人的嫉妒、排斥和觊觎。有的人因为升官而鱼肉百姓,有的人因为发财而为富不仁。只要心不满足,认为自己所升的官位总是不够高,或者所赚的钱财经常不够用,甚至怨天尤人或者嫉妒别人,他便会感到痛苦万分。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师范学院的女高材生,她是全班第一名,在毕业典礼那一天,她也得到全校第二名的殊荣。然而,她在领奖时,却哭得好伤心。由於她不是全校第一名,她不能代表毕业生献致答词。她认为这一件事很重要,耿耿於怀,把思想的焦点集中在「我输了」这一个消极的黑暗面,而忘记自己仍是非常优秀而且幸运的,所以快活不起来。
我也看见一位富翁听了两百多万元的音响而闷闷不乐,因为最近又有更高级的名牌机种问世,他认为自己那套音响已经落伍了。他为自己不能拥有世界最好的音响器材而感到自卑与无奈。
殊不知:欣赏音乐的快乐,主要来自心境。如果烦恼一大堆,心里没办法宁静下来,以欢喜和感谢的心去聆听音乐,是无法得到快乐和喜悦的。心境不佳,纵使聆听世界上最贵的音响、最好的交响乐团、最棒的指挥,也是只有形式而已。况且,物质的进步和欲望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生活的重点放在物质上,那我们便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当我们成为物质和欲望的奴隶,那有自由和幸福可言呢?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的穷人家听了一台又破又烂的手提式收音机或随身听,边听边唱,高兴得笑不拢嘴,脸上露出满足和悠然自得的表情。你觉得他是否比前面那位富翁快乐呢?
所以,我说:快乐主要来自心念,而非外境。
每个人都有遗失东西的经验,尤其当我们遗失贵重或心爱的物品时,更是忧苦煎熬。但是只要我们能转变心念时,便可能化痛苦为快乐。例如:把遗失东西当做布施想或还债想,心里自然感到开朗和欣慰。
观想自己把遗失的物品施舍给别人,而且想像他使用得非常愉快,不但可以扩展我们的仁爱心,而且能增进福德。
如果能把遗失当做还债想,我们便没有理由忧愁。因为前世欠别人债务,所以今生必须偿还。越早偿还越好,免得将来又增加一笔可观的利息负担。
无论遇到任何逆境,只要我们放大心量,常存慈悲、感恩和欢喜,便可以化苦为乐,无入而不自得。
心念是因,苦乐是果。心念有善、恶、无善无恶的分别,果报只有苦、乐、不苦不乐的不同,却没有分善恶。因为果报是中性的。譬如说:「布施得财富的果报,偷盗得贫穷的果报」,布施是善,偷盗是恶。行善得乐,造恶受苦乃是自然界的因果法则。但是财富和贫穷等果报,只有苦乐不同,本身却没有善恶。因为有的人获得财富以後会慷慨施舍,有的人却因此而为富不仁。贫穷也是中性的,我们常听人说:「贫穷是罪恶」,其实这不正确。有人因为贫穷而奋发向上,勤劳好学;有的人因为贫穷挺而走险,作奸犯科。其实,问题不在於贫穷本身,而在於当事人的心念和态度。如果说:「贫穷是罪恶」,犯罪又会受苦,那穷人将永远没有快乐和翻身的一天,这跟事实不符。因为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贫穷而心地善良、工作勤奋的人。
换句话说,果报在道德上是属於中性的,它只有顺境或逆境的不同,本身并没有善恶。因为当事人感受果报或处理顺逆境的心态不同,所以才产生苦乐和善恶的变化。
放大心量,离苦得乐
消除苦恼的方法很多。只要把苦恼的原因寻找出来,加以改善,苦恼便马上会减少。观察苦恼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没有实体,也可以消除苦恼,这叫做「把苦观空」的智慧。
另一种消除苦恼的方法,就是「把心量放大」,心存感恩。人之所以苦恼,主要是因为我执。所以华严经启示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胸襟。
怎样把心量放大呢?譬如说:练习国术的人,站桩(或蹲马步)很辛苦。但如果把这种苦观想为代众生受苦,而且愿意为众生受无量的苦,那麽痛苦也会减轻或消失。不过,刚开始练习观想代众生受苦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做假」,观想起初当然是一种假想或想像,但只要诚恳和专心地练下去,练久了,就必然会产生逼真的效果。到时候,就会真的感觉是在代众生受苦,而且甘之如饴。
同样的原理,当我们念佛求往生净土时,我们不要只为自己念佛,只有自己才能往生净土。我们要扩大胸襟,不断把心量放大。我为全家或同车的人念佛,希望全家或同车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心量不要只局限在自己、全家或同车的人,把心量扩大到「所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或「尽法界所有的众生」,那岂不是更豪放、更自在、更洒脱?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所有的众生念佛,愿所有的众生都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这样不但容易破除我执,而且所有冤亲债主、父母师长全部包括在内。因为他们都是法界众生的一小部份。
如果说,某一位亲友或眷属特别病重,急需我们念佛回向给他。那麽,我们也可以善巧方便,把念佛功德回向给那一位病重的亲友或眷属,然後又代他把功德全部再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样不但大家都圆满,而且福德广大无边,比单把念佛功德回向给某一个人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做了任何善事(不管阳善或阴德),如果没有回向给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而只回向给某一个人,一定要代他再回向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
当然,回向往生净土和成就佛道,比起有少数人拜拜只求自己事业发达、六畜兴旺、财源滚滚等要好得多。因前者是究竟真实的大利益,後者只是鸡毛蒜皮似的人天福报,不究竟,也不永恒。这些世间福报,追求时历经千辛万苦,得到手时又有一大堆不好的副作用,比方说,事业发展以後烦恼的范围也扩大了,六畜兴旺以後造恶业就容易了,财源滚滚以後不但会引起宵小之徒的觊觎(希图非分之想),也时常要为钱财操心。如果没有智慧,钱财和富贵极易使人骄傲、怠慢和堕落。这叫做「福能生祸」或「因福得祸」。
心存欢喜,随遇而安
邵康节每一年耕田种菜,都只求衣食无缺。他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安乐窝」。因而自号「安乐先生」。
早晨,他焚香宴坐。傍晚,喝三、四小杯酒,稍微有点醉,他便停止。兴之所至,他就自己吟诗。无论遇到任何事,或做起事来,满怀欢喜。到城里游览,则乘坐小车,随意而行。许多士大夫家认识他车子的声音,争相等候迎接。小孩子都很高兴地欢呼:「安乐先生来了!」
他有时在城里住了两天才回去。
(评)君子以太和元气为主。止庵子常教人除去杀机;子每每教人培养喜神。大圣人的申申夭夭(安和舒乐貌)与兢兢业业(谨慎恐惧貌)起初并没有什麽不同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麽缘故,无事而却时常忧愁,面对各种景物也快活不起来,那岂不是生活在一座活地狱中吗?从前有人说:「那有恒常不变的景物呢?我们只能把握所处的心境而已!」诗经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本来是非常凄凉的事物,但一经点破,便可能成为佳境。如果一个人闷闷不乐,出门便时常会遇到障碍,即使看见春花秋月那麽美的景色,他的眉头也不曾放宽一下。(《德育古监》第一三二页)
从心下手,受用无穷
有一天,石屋禅师所住的屋子里,闯进了一个小偷。
禅师问:「你是谁呢?」
对方回答:「我是小偷!」
石屋禅师又问:「你一共偷了几次?」
小偷回答:「不计其数!」
禅师问:「每偷一次,你可以快乐多久呢?」
小偷回答:「顶多维持几天而已,因为快乐不久,所以我必须再出去偷。」
禅师说:「你为什麽不好好地做一次,以後常久享受快乐?」
小偷惊讶地问:「你也曾经偷过吗?」
禅师答道:「我只偷了一次,就终身受用无穷。」
小偷问:「你能教我吗?」
禅师抓住小偷的心胸,说:「这是宝藏所在,我便是从这里下手的!」
那位小偷突然觉悟,洗心革面,归依了禅师,而且开始学禅。(取材於《星云禅话》第一集第一六○页)
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程夷伯二十九岁时,曾经梦见父亲告诉他:「你今年会死,可以求觉海救你!」
他醒来以後,感觉十分迷惘。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四川的出家人,对相术非常精通。他叩请师父的法号,师父回答:「贫僧法名觉海!」
他请觉海法师算命,师父回答:「你的年龄很短促,恐怕不能活到明年!」
程夷伯再三恳求觉海法师,法师就找了一杯水,呵气到水中,然後叫夷伯喝下这一杯水,并且说:「今天夜晚,如果有吉祥的梦,可以立即通知我!」
当天夜晚,程夷伯梦到一间官府,左廊下所站立的男子和女人都穿戴整齐,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右廊下所站立的人都戴上枷锁和绳索,而且哀号哭泣。旁边有一个人说:「左廊是修建桥梁和道路的人,右廊是毁坏桥梁和道路的人。如果要增福添寿,自己可以选择!」
於是,程夷伯就发心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後来他又遇见觉海法师,师父说:「你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後来,程夷伯活到九十二岁,子孙五世昌隆。(《善余堂笔乘》)
(按)造桥与拆桥,明明两种人;善报与恶报,明明两条路;若说因果虚,必定遭奇祸。(《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八○页)
因为造桥路,可以避免大家摔倒受伤或堕河溺水,所以能够得长寿的果报。除此之外,放生、印经,修补佛像、大殿、僧寮,慈眼视众生、恭敬礼拜、念佛、持咒等也都可以延长寿命!
知足常乐,多欲受苦
陈探塘说:「我年轻时,曾聆听前辈们的言谈。当知县的樊毅说:『我退休时,行囊只有五千两银子,而且华丽的丝帛也不到一千匹!』当司训的王辅却说:『不要说本官贫穷,我积蓄的薪俸,以及学生们的馈礼,总共加起来也有六百两银子了!』
樊知县的意思是恨六千太少,而王司训却认为自己所有的六百太多了。
後来,樊知县的三个儿子合不来,大家都主张分家产。樊知县拿出六千两银子买地,建筑房子,把全部钱财都分给三个儿子。可是儿子却怀疑父亲私下另有储藏,因此,不愿奉养他。樊毅只好找了数亩田地,过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稻子没有成熟和蚕还没有吐丝便典当出卖了,家里没有年轻的童仆,客人来时,都是年老的奴婢在端茶水。樊毅一直过著愁苦的日子。等到他逝世後,葬礼很草率简陋,现在他的子孙也都衰没不振了。
另一方面来说,王辅的四个儿子个个很争气。老大与老二经营产业,老三与老四在学校教书。兄弟奉养父亲非常欢喜。
晚年,王辅常以观赏花卉竹子为乐。有客人来访,他便留他们饮酒喝茶,只是尽欢而已。他每天都笑口常开,他的子孙人才济济,家声方兴未艾。
樊毅的钱财比王辅多了十倍,而王辅的受用却反而比樊毅多了十倍。子孙的贤能与不肖相差又何止十倍呢?
做官的人如果一直经营钱财,自己尚且不一定能享用,怎麽还能为子孙打算呢?
静静地想一想,或许可体悟一些真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
安贫乐道,消遥自在
孔子去泰山旅游,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自弹自唱,神情十分愉快。
孔子颇为讶异,便问老先生:「您为何这麽快乐呢?」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乐呢?人为万物之灵,我幸运能出生为人而不是禽兽,这是我第一件乐事。在这个时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远,我又能生为男人,这是第二件乐事。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我没夭折,而活到九十岁,这是第三件乐事。」
孔子又问:「您有三件乐事,可是我看您衣物简陋,就知道您生活贫困,难道您一点都不担忧吗?」
老先生笑著说:「哈哈!钱财是身外之物,贫穷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遥自在,贫穷有什麽好担心的呢?」
孔子再说:「您年纪这麽大了,不怕死之将至吗?」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暂时的终点,好像坐车到了终站就要下车,我心无牵挂,有什麽事让我害怕呢?」
说完,老先生又继续弹他的琴。(蔡道弘所讲《心的世界》圣天杂志第二十六期第四页)
心生悲悯,苦恼顿消
有一位名教授兼牧师,买了一栋宽敞的房子,非常愉快。可是刚搬进新屋的第一天夜里,他却被车辆行驶的声音吵得难以入睡。他开始抱怨和诅咒,内心的不平使他更睡不著。正在痛苦万分时,他突然想到:「神爱世人,自己是牧师,代表著神,理应照顾所有子民,怎麽可以随便诅咒他们呢?」
想到这里,他开始产生怜悯的心:「这些开夜车的人非常值得同情,当大家都躲在被窝的时候,他们却还要不停地赶路,真是苦命!也许现在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正盼望他们平安回家!」
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祈祷和祝福。内心恢复平静,便很快地入睡了。(取材於《郑武俊先生专集》第七集「圣与凡」第一百二十二页)
随业逐流,必定受苦
四川的杨琳,字怀眉。
清顺治十三年,他在太仓粮厅任职,不久又升为浙江临安县的县令。他为官清廉公正,可是特别爱吃鸡肉,已经有好几年了。
康熙十六年,他梦自己来到阴府,看见骨头堆积如山,旁边有一个人指著骨头说:「这就是你所吃的鸡骨头,你快要到这里受罪报了。然而,你的孽缘尚未完了,你还要吃四十七只鸡,然後才来这里报到!」
他醒来以後,觉得颇为讶异,稍微有恐惧心。从此以後,他限制自己将一只鸡分三天吃,可是嘴巴很难受,便改为两天吃一只鸡,不久,他故态复萌,每天吃一只鸡。
吃到四十五只鸡时,他开始生了一场小病。经过一晚,病情转重,到死时正好吃了四十七只鸡。
(按)有人怀疑他所吃的鸡,既然有一定的数目,则他从前所吃的,也当然属於分内。为什麽又有杀生的业报呢?
其实,这四十七只鸡是阴府预知他杀的数目,而不是应该被他杀死的鸡数。假使做了这一个梦以後,决心不再杀生,定数便不能拘束他,从前所杀的鸡,即可超度追荐。人的修行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当下斩断,生死又怎麽能限制得了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一页)
偶萌恶念,暗受苦报
长洲有某位书生,到朋友家去写文章。写「智者乐水」这一个题目,写得非常得意,同辈的文人,无不赞赏。
他因为太高兴而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妄想:我考取功名以後,要娶邻居那位漂亮的女子阿庚为妾,为阿庚建造罗曼蒂克的洞房,订制绮丽的衣裳和服饰。他妄想奢侈挥霍,想到三更半夜,还不睡觉。他的妻子请他快点睡,他口中含著茶水喷吐在妻子的脸上,并且开玩笑地骂他太太「醋缸!醋缸!」
有一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古时称之为「佣书人」)梦到被土地公找去写名册,看见那位书生的名册,写著朱红色的批语说:「虽然追逐妄念而胡思乱想,可是确实因人而有情境。他会在正月十七日到松陵驿挨饿受冻一天!」
那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醒来以後,就把这件事记在墙壁上。正月十七日,到书生家去拜访。书生正擦拭衣裳,穿上鞋子要赶去亲戚家,到西山赏梅。船开到渡桥时,碰到巡江使者所坐的船只。船上的人都被抓去,那位书生因为身穿青衣(古代的学生穿著青领的衣服,职位低的官员也穿青蓝色衣衫)而免於被捆绑,拘留在船头,带到吴江。船停在松陵驿前,才释放他,他饥寒受冻差一点没命。(《德育古监》第一五五页)
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记载:有一位朋友感叹自己萌起私念时,自己心里知道得很清楚,只是不能让这不好的念头马上消失。王阳明先生说:「这一个良知就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除和磨平这私念,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大慧禅师说:「学道的人,如果有时照顾不周,偶而萌起恶念,就应当急忙扭转过来。假使随他恶念相续不断,则会障碍修道、结下业果,而导致鬼神的瞠怒和责备!」
幸灾乐祸,痛苦临身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连说:「你的冤家快到了!」
目连尊者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冤家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他从北方来,我就向南,他怎麽能找我报仇呢?」
佛告诉目连:「罪报和福报是不可躲避的!」
目连运用神足通,不断地飞行,却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车轮为业,看见目连掉了下来,形状很像鬼,老公公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拿起车轮打目连,目连被打得骨折。目连痛得心生懊恼,忘记清净本识。
佛怜愍目连,教授他威神力,目莲定下心,才恢复本来的形状。
佛告诉目连:「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经是你的父亲,你跟他诤吵。你心里想:『我多麽高兴这位老家伙被打得骨折!』因为这个恶念而造罪遭殃。千万不要做出不孝的事情。人生处世,不可不孝养父母,更要谨慎心念和言语!」(《众经撰杂譬喻》上卷)
立心惨虐,遭受剧苦
王安石当宰相时,曾经跟他儿子王讨论恢复肉刑的事,不久,王死了。
有一天,宰相府里有一位牙校(低级的武官)来参拜王安石,乞求王安石叫左右的部属退下。
这位牙校说:「昨天晚上,我恍恍忽忽,到了阴府,看见待制(侍从顾问的职位或等候皇帝的诏令而任职的人,即王生前所任的职位)带上铁的枷锁,非常痛苦,他叫我禀告您,希望您能拯救他,我恐怕您不相信,正在犹疑时,王待制说:『你只要跟家父说: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我们所议论恢复肉刑的事,使我今日在这里备受惨酷的罪刑!』」
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不禁感到非常伤心。(《德育古监》第六十八页)
杀狗吃肉,临终受苦
浙江省喜善县的枫泾镇有一个人名叫沈二,平生很爱吃狗肉,杀死的狗难以计数。
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他突然得了大病,在昏迷当中,看见许多狗向他狂吠索命,他呼号求救,家人却束手无策。
临命终时,他自己跳到床下,两手按著地面,发出狗的吠叫声,而後才断气。(《莲地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九十四页)
堕胎害子,死後受苦
郭印有一位女儿,名叫引凤。
有一天,她被两位阴差追赶,跑遍了十八地狱。看见最後一个地狱,有位冥王坐在大殿上,下面站了数百位妇人,每位妇人的前面都有小孩子抱住她们的脚,号哭、叫喊和索命。
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太多女儿,而溺死孩子,有的因为家境贫穷而丢弃孩子,有的因为嫉妒姨妾所生的孩子而打堕胎儿,有的私下毒害自己的胎儿,有的因为争斗而损伤幼儿,有的因为厌恶幼儿的啼哭声,而丢掷或打死孩子,有的因为看管不谨慎而让孩子死於非命。
冥王一一诘问这些人犯,并且在她们身上戴上脚镣和手铐,她们个个面黄肌瘦,样子非常可悯。
引凤回到阳间後,将所见所闻,禀告父亲,并且用大字书写在天宁寺的墙壁上,以警诫世人。(《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六十二页)
贪婪奸诈,天理不容
清朝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年),有一位姓顾的福建人,寄居在江苏省的江阴县,暗中偷卖假银。市场上没有人能分辨。但是他的银子过了十天以後,便会退色而出现本来的质料。
某甲用六斤真银子跟他换了二十斤的假银子,到阊门买棉纱和绸缎,而後驾船回家,夜晚经过华荡,狂风大作,船只翻覆,所有的棉纱和绸缎全部泡汤。幸好,某甲善於游泳,没有被溺毙,空手回到家中。
顾先生也是在同一天被雷电击死,他造假银的火炉和秤锤,全部粉碎。
顾先生因为奸术而遭受天诛,好像理有应得。某甲因为一念的贪心,不但遗失自己本来拥有的六斤银子,而且衣服、棉被及行李更不知道值多少钱。这样做生意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折本)了!
我有一句话想要提醒大家:「我们买卖是为了求生,我要生存,别人就不要生存吗?我想养家活口,别人不想养家活口吗?况且昧著良心,违背天理的人,报应十分明显,没有不身死而且害家灭口的,这那里是做生意的本心呢?」(《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奇珍异品,令人行妨
北魏时,广州有一个人,姓支名法存。他因为精通医术而变成钜富。
他拥有百种图案的细毛毯,十分华丽名贵。又有一张沈香床,整个房间都散发著芳香。
当时王谈当了广州剌史,他的儿子王劭之,屡次向支法存要那两种东西,法存都不给予。
王谈借机杀了支法存,而且把他的钱财都没收了。可是支法存阴魂不散,死後出现在王府,而且击鼓鸣冤。经过了十天,剌史王谈生了大病,看见支法存守著他的遗物,跟著王谈,不久,王谈便逝世了。
王谈的儿子劭之回家後也死去。
(评)老子说:「不特别贵重难得的物品,可以使人民不会做盗贼。」又说:「难得的物品会妨害一个人行动自由和潇洒!」
宋仁宗赐大觉琏禅师一个龙脑的钵盂,禅师当著使者的面前将那宝贵的钵盂烧了,禅师说:「佛门规定要穿著坏色衣,以陶钵为食,这钵不合法,应该烧掉!」大觉琏禅师这一位佛门龙象的做法,实在堪成为万世的典范。(《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八页)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对己不吉,岂可给人
庾亮骑一匹马,精通相马经的人告诉他:「那匹马会妨害主人,你最好把它卖掉!」
庾亮回答:「如果我把这匹不好的马卖掉,一定会有买主。那里有人把对自己不吉利的东西,移交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埋两头蛇,以免後人遭殃,古人传为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吗?」(《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一则)
(评)孙叔敖埋两头蛇,是发自诚心。庾亮想效法他,未免心中执著於善。然而,他的事迹也可以传世。我们行善,最好不要抄袭别人!(《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
埋两头蛇,设想後人
孙叔敖是楚国人。
他出外游玩回来,告诉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我今天看见,过不了几天,我就会死!」
母亲回答:「那条两头蛇现在在那里?」
孙叔敖说:「为了怕让别人看见,所以我已经把它杀死而且埋葬了!」
母亲告诉孙叔敖:「你不会死了,我听说有阴德的人,必定会有阳报。道德可以胜过百殃,仁慈可以消除百祸!」
後来,孙叔敖长大後,做了楚国的宰相。(《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
孙叔敖埋两头蛇,为什麽是阴德呢?因为他只有惟恐两头蛇会伤人的那一念,以人为急,以物为後,所以他母亲称这种表现是仁。现在如果有人模仿孙叔敖,寻找一条两头蛇来杀,未必是大贵人!(《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九页)
(附)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我们同乡有一位宗伯,名叫顾锡畴。他在温州,被副将贺君尧所杀。不久,降乩於门人张调鼎家,说:「我前生误杀一条蛇,现在这条蛇转世为贺君尧,六月十六日他把我害死在江中,这果报是我应该受的,请你告诉我两个儿子,不要为我报仇!」
当时张调鼎尚未看见顾锡畴的讣闻,急忙派人到温州查访。太仓的吴国杰也在温州,日前曾在江心寺设齐宴款顾锡畴。翌日早晨听说顾锡畴被害,雇了很多渔夫寻找尸体,没有下落。
当天夜晚,吴国杰梦到:顾锡畴站立在水中,说:「我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侣,击毙一条蛇,现在抵偿性命。承蒙你的厚意,非常感谢,因为你前世是我的徒孙,只要到某某江湾去寻找,就可以找到我的尸体!」
吴国杰照梦中的指示去寻找,果然寻获顾锡畴的遗体,扶著棺木回来,安葬在山上。
(评)顾锡畴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人,後世位至公伯,而且文章节义,都非常显赫可以传诸後世,仍然难免杀蛇的果报。何况来历比不上顾锡畴的人呢!希望今世杀蛇的人,不要只以孙叔敖为藉口。(《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五十六页)
看见囚犯,悲悯勿喜
浙江省鄞县(古代属於宁波府)的杨自惩,最初当县政府的佐理时,存心仁厚,守法公平。
有一次,县长严肃地鞭打一位囚犯,打得血流满地,怒气仍然没有平息。
杨自惩跪下来说情,为囚犯宽衣解带,县长说:「无奈这个人犯法悖理,使人不得不发脾气!」
杨自惩叩首,禀告县长说:「上级的官员失去道德,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法子依从了。如果我们知道他的实情,便应当哀伤怜悯他们,尚且不可以高兴,何况发怒呢?」
县长听完,深受感动而平息了怒气。
杨自惩家境贫穷,别人送他礼物,他从不接受。遇到人们缺乏粮食,他便想尽办法来救济他们。
有一天,监狱里新来了数位囚犯,非常饥饿。杨自惩心里想:「我家里缺米,如果我送米给囚犯吃,自己家人就会饿肚子。但如果我只顾到自己,则那些囚犯又非常可怜!」
他回家跟太太商量。太太问:「那些囚犯从那里来的呢?」
杨自惩回答:「他们从杭州来,沿途挨饿,现在已经面有菜色了!」
因此,杨家就拿出自己的米粮,煮稀饭给囚犯吃。
後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名叫「守陈」,次子名叫「守址」,当了南北的吏部侍郎,长孙做了刑部侍郎,次孙做了四川的按察使,都是著名的大臣。现在的楚亭、德政也是杨自惩的後裔。(《袁氏训子四书》详注第二十八页)
杀一救百,宁自受罪
燃灯佛时,有五百位商人,入海采取宝藏。遇到一个人善知兵法,时常当流寇和强盗,想要杀死这五百位商人,夺取宝藏。而这五百人都是不会退心的菩萨,杀了这些人,会得无量罪业,堕落大地狱很久。
当时这些大众中有一位导师,名叫大悲,预先知道那位歹徒的意图。他心里想:「如果我杀死这个歹徒,我会堕落恶道。如果我不杀他,其他五百人都会受害,而他仍然生生世世堕落地狱。如果我公开告诉大众,又连累五百个人产生恶念,也会受苦报。」
想到这里,他产生怜悯心。他决定宁愿自己受罪,而把那位盗匪杀死了。
佛说:「那位导师大悲,就是我的前身;那五百位商人就是贤劫中的五百位菩萨!」(大宝积经)
(评)必须先有宁可自己受罪的心,而後才可以做出这种「杀一救百」的方便杀生。否则既然要贪图「护救五百人」的功德,又要辞去「杀生」的罪,这种心念就没什麽高尚了,那里会有福报呢?(《阴骘文广义节录》第五十五页)
恐误後人,追回前诗
朱文公曾经患足疾,有一位道人为他针炙,马上感觉轻便。朱文公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他: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似从前勃翁。
数日後,脚的毛病又痛得很厉害,他追寻道人,不知下落。朱文公感叹地说:「我不是要怪罪他,只是想要回我从前写的那首诗,恐怕这首诗会误人!」
当天夜晚,朱文公梦到神说:「你这一念感动天!」足疾马上就好了。(《德育古监》第一五○页)
伪造斗秤,遭受天谴
四川的黎永政,善於制造容器和秤子。他能随著客人的意思或吩咐,打造轻重增减的斗秤,而且收取比平常贵一倍的价钱。只要有人出高价,他便昧著天良打造。因此许多不顾天理道义的小人,登门请他打造。
後来,他跟两个儿子都变成瞎子,而且五只手指受伤残废,手节凋落而死。
古人有一首诗说:「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不学点金,三千功圆
汉锺离成仙後,先教吕洞宾道法。他告诉吕洞宾说:「点铁成金的方法,可以济世!你想不想学?」
吕洞宾问:「点铁成金以後,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
汉锺离回答:「五百年後,就会变回原来的质料!」
吕洞宾说:「这样会害到五百年後的人,我不愿意学!」
汉锺离告诉吕洞宾:「修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说这句话,三千功行就圆满了!」(《德育古监》第一四九页)
丢弃假银,子孙贤贵
孙蜃川尚书的祖父,有一天出售货物後,得到二两银子,他拿去请别人监定,发现是假银子。
他心里想:「这银两既然不能用,我岂可留下来误害他人?」
於是,他就走到东河的水边,又在水里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湖的深处。
後来,他的儿子考取功名做了副使。孙子就是蜃川,也因贤能而当上尚书。
孙老先生将假银丢弃湖心,他的存心跟吕纯阳仙祖不学点石成金正好相似。子孙显贵还只是果报当中比较小的而已。(《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原谅下人,甘心受损
胡子远的父亲,是唐安人。
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他曾委托一位仆人掌管钱币,结果得到五千串钱(每一串有一千文钱)都是假的钱币。
那位仆人不久便逝世了,胡家家人想告仆人家属诈钱。胡子远说:「那位仆人已经死了,我那里忍心让他的遗孤对簿公堂?」
有人告诉胡子远:「如果你把这五千串假钱半价卖给别人,尚可以得到二千多串真钱,不是很好吗?」
胡子远说:「不行!这样终究会害到别人!」
於是,就用火把这五千串假钱完全焚毁。後来他家突然变得显贵。(《德育古监》第四十八页)
不彰人短,吃亏受福
有一天晚上,文徵明投宿在某一富贵人家。翌日早晨主人尚未出来,他躺在帐中等待,恰巧有一位朋友来了,徘徊而且四处东张西望,看见桌上有一只金杯,急忙放入袖中,并且调头就走。
文徵明认识这位朋友。
等主人出来後,文徵明告诉主人说:「我今天有急用,刚才看见桌上有金杯,迫不急待,已派遣仆人先拿走了,怎麽办呢?」
主人回答:「是!是!」
文徵明又说:「您这只金杯有多重呢?价值多少钱呢?改天如果遗失,我应当用钱赔偿您!」
主人又回答:「好啊!」
文徵明回家後,便卖田偿还金价,而且始终没有向人说这件事的原委。
文徵明後来高寿,而且享有大名。他的孙子文震孟,考中状元,又当了宰相。(《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四页)
取价虽少,又有何损
魏时举是北魏时钜鹿人。
遇到岁收不好,谷价狂~FM3BX1;飙~I;腾贵时,他便打开仓库卖出米粮,价钱只是别人的半价。
他曾经对别人说:「凶岁的半价即是丰时的全价。虽然少拿了,可是又有什麽损失呢?假使没有遇到歉收,难道就能只想赚钱吗?」
他的儿子魏收节,一直升官,终於当上仆射(相当於宰相)。(《德育古监》第九十一页)
宽厚让步,即占便宜
东海的钱老先生致富後,想要居住在城里。
有人告诉他:「那一栋房子,已经有好多人出价七百两银子,而且即将成交了!」
钱老先生看完房子,竟然出价一千两银子。钱家子弟不以为然,议论纷纷。钱老先生说:「我们都是小市民,屋主违背众人而卖我,我不多出一些钱,怎麽塞住大众的口舌呢?而且欲望没有满足,争端便不会平息的。我们以一千两银子买到价值七百两的房地产,屋主的愿望已经满足,而别人也不会想在这栋房子上面图利,从此以後,钱家的世业就可以不必耽忧了!」
不久,其他房子多因为价钱太少而请求补贴,或者被原主转赎回来,而发生诉讼,只有钱家安稳平顺,毫无风波。
(评)宽厚的人不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便宜的人不宽厚,这两条行径完全不同,所以将来的遭遇也不会一样。钱老先生步步为自己将来占便宜而预留余地,他只用了一种方法:宽厚。知道宽厚就是占便宜,便是善於占便宜;知道占便宜的方法在宽厚,对於宽厚也就毫不怀疑了。(《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五页)
在古代重土的观念下,通常生活比较困苦,或者经济比较拮据的人才会卖房子,所以买的人多给他一些价钱,应该是宽厚的行为。然而,对於现代那种专以买卖房地产而赚钱的大商人或仲介公司,又是另当别论。(著者注)
忍饥助人,乐在其中
江西有一位舒先生,在湖广一带借用学馆教导孩童长达两年之久。
有一天,他与其他乡里的私塾教师一齐搭船返回故乡,中途他登岸散步时,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非常伤心。
舒先生问:「你为什麽哭呢?」
妇人答道:「我丈夫欠官府十三两银子,即将卖我以偿还债务,我走了以後,年幼的婴孩必会因为没人哺乳而死去,所以我才这麽悲伤!」
舒先生说:「与我同船的都是江西各地的私塾教师,他们每人出一两银子,就可以解决你的难题了!」
当舒先生回来告诉其他同行的人,他们都不答应捐这一两银子。於是,舒先生便将两年来所得的薪饷全部捐给那位妇人。
他尚未回到家,所有的钱财和米粮已经用光了。许多人指摘他的做法不对,也有人怜愍他,而请他吃饭,可是舒先生不敢饱吃一顿。
他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说:「我已经忍耐饥饥两天了,请快一点煮饭!」
舒太太回答:「我那里有米呢?」
舒先生说:「向邻居借一下!」
舒太太回答:「我已经借很多次,正等著你回来偿还欠债!」
舒先生把捐钱的事情告诉太太。
舒太太说:「既然这样,那麽我就去找一些平常所吃的野菜来充饥!」
於是,她就提著篮子到山中采苦菜,连根煮烂,一齐吃得相当痛快。吃饱後,他躺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状元!」
他们急忙起身,披上衣服,向天拜谢。
翌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单名叫做「芬」。长大後,果然考中状元。(《德育古监》第九十八页)
宁可负我,绝不误人
陶四翁是陶禹锡的高祖父,他开了一间染布厂。
曾经有人拿一种紫色的草来卖他,他出了四百万文钱买下那些染色用的植物。数天後,有一位经纪人看了说:「这些草都是假的!」
陶四翁问:「怎麽辨别呢?」
经纪人答道:「这些蒸坏了的草,都已经没有色泽了。现在外表有颜色,都是假的,不能用了!」
陶四翁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经纪人说:「你不要忧愁!我可以帮你找一些小染店来买!」
翌日,经纪人来了,陶四翁把花四百万文钱买来的草,对著经纪人全部烧光,并且说:「宁可误我,岂可再误别人呢?」
根据宋朝的货币制度,一千文钱是一贯(或一缗),四百万文钱即是四千贯,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陶四翁的资金还不雄厚,他一念之间不肯误害别人,也不留下来让人有觑觎的机会,去辗转害人,所以决心将它付之一炬,不可以说不重义轻财。他那一善念,使他的事业兴盛,而且由富而贵,子孙都受他的恩泽,而且颇有成就。(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八七页)
违背天意,恐妨寿命
在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晚年为双目的疾病所苦。
他听说有一位医生非常善於针灸,便派人找那位医生来治疗眼疾。
医生观看了一阵子,说:「可以医治,但是大王不是普通人,这疾病大概是上天(业力)给你的。如果我把它医好,会违背天意(果报),恐怕对於您的寿命有妨害!」
钱说:「只要我两眼看见东西,做鬼也快活!」
医生出针,钱的眼病应手痊愈,他的双目恢复光明,可是翌年便逝世了。(《五代史》旧史本传注)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何元朗说:「白手起家的人,钱财富庶,却仍然日夜忧心忡忡,怕难免饥寒受冻。败坏家产的儿子,赚钱的机会和意志逐渐消失,却会放荡不拘地说:『没什麽好耽心的?』所谓『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吉人以吉为凶,所以在顺境和得意时,不敢胡作非为。凶人以凶为吉,他们造了恶因,不知道将来会受苦报,以为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而自鸣得意。)……聪明的人应当自我反省和检点啊!」(译自《庸行编诒谋类》、《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三十页)
自私损己,利人己利
唐朝的名医孙思邈先生因为救活了一条小蛇,而梦到龙王请他到龙宫,并且告诉他一些治病的药方。
他醒来後,尝试这些龙宫的药方,发现非常灵验。因此他就将这些方子,编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并且刻了一块石碑流传世间。
有人把这些药方印成书卖钱,因而击碎石碑,以发市利,却被雷震死。
另一个人在石碑上重刻药方,梦到孙真人(孙思邈後来成仙,被民间尊称为「保生大帝:孙真人」)告诉他:「你本来命中无子,因为刻千金方,应当得贵子!」後来,果然如此。(《太上感应篇注》)。
(按)击碎石碑的人只知道利益自己,重刻石碑的人只想到利益别人。只利益自己的人究竟自己得到什麽利益呢?一心只想利益众生的人,自己何尝没有利益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七十一页)
立心稍异,吉凶立判
清朝的康熙初年,檀香很贵。苏州有一家香,花了三两银子请了一尊檀香的观音菩萨像。
他心里想:「如果把这尊像变成檀香条卖,可以得到十六两银子!」
有一位佣工害怕造罪,极力阻止。可是香的女婿,因为准备迎接妻子归宁,恰巧住在岳父家,他告诉佣工说:「你是一个佣人,这件事跟你有什麽关系呢?你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当天夜晚,香的女儿因为腹痛,而不能去夫家,在娘家多留了三天。
翌日,街上有位六岁的童子随著父亲行走,忽然指著香,问父亲说:「他们家的屋顶上,何故用红色的封条封锁住?」父亲以为孩子打妄言,告诉他:「不要乱说话!」
当天夜晚,香起火燃烧,只烧了一家,全家都死。他女婿想从楼上屋窦中钻出来,因为有东西顶住,竟然葬身火海。
那位佣工因为早晨别家香勉强来邀请他,出外两天,而逃过这场灾难。
(按)毁坏佛像,出佛身血是无间地狱的五种原因之一。见人毁坏佛像,不行劝阻,即有恶曜加临。片刻善心,便有吉神拥护。香的女婿与佣人,存心不同,一位是本来要回家而使他回不去,另一位是不想去别的地方,却有人勉强他外出而逃过劫难。这真是所谓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页)
起一贪念,害人害己
四川曾发生饥荒,有人背了五斗米经过巫山村落中,投宿在一户木匠人家。
本匠和他的妻子计划黑夜时,杀掉这位过路客。可是他的儿子不晓得,晚上跟背米的人睡在一起。到了二更时,背米的人起来如厕。木匠拿著斧头到卧室,在黑夜中,看见一个人睡得正熟,立即用斧头砍对方的头,并且呼叫妻子:「你赶快来,这五斗米属於我们的啦!」
他的妻子举起火把照亮,发现被杀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於是就痛哭流涕。背米的人在门外听到,惊惶逃走,并且把这件事告诉衙门,将木匠绳之以法。(《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八页)
泽及枯骨,现生受福
元朝时,浙江省会稽的唐●,家境非常贫穷,以教授徒生为业。
元顺帝至元四年(西元一三三八年),元将挖掘赵氏陵寝,将残断的肢体,丢弃在草莽间。
唐●看了,颇为痛愤,於是就变卖家产,得到数两金子,请乡里的少年喝酒,而後秘密地告诉他们帮忙掩埋赵氏的遗骸。事情过後,唐●的义名非常显赫。
翌年的正月十七日,唐●忽然坐著逝世,过了很久,才又活醒过来。他说:他到了一座宫殿,上面有位神人戴著古代帝王的帽子,帽子前後以丝线贯穿玉珠宛若垂帘,他走下来,对唐●作揖说:「感谢你掩埋尸骸,我要好好报答你!你的本命很差,贫穷又无妻子。现在你的忠义感动上天,天帝已敕令赐您妻子、三个儿子和三公顷田地!」
唐●听了,拜谢而後走出宫殿,於是就醒来了。
会稽有一位袁俊斋先生,想要为儿子请家庭教师,有人推荐唐●,袁俊斋知道唐●的义举,特别礼遇和尊敬他,帮他料理婚事,娶了国公的女儿,得到一些田产,而且所有的费用都由袁俊斋慷慨解囊。後来唐●果然生了三个儿子,跟神明所说的话完全吻合。
宋徽宗崇宁三年(西元一一○四年),下令各州县,选择高旷的不毛之地,设置「漏泽园」。凡是寄留在寺院和道观的尸骨,都可以埋在园里,而且设立僧舍,以做为追荐的场所。
明太祖洪武年间,也曾下令各地方政府奉行这件事,而且设立法规。我看见姑苏城内西北角,有两间非常坚固的石室,中央各开了一个木窗,上下只有一尺,这也是容纳尸骨的地方。每个窗子的颜色不同,以辨别僧俗男女,它命名为「普同塔」。如果有仁人君子能够效法去做,阴德很大。
把掩埋尸骨的观念推广,凡是恐怕别人看见或听到的事情,都应当代为包荒。(《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一一四页)。
诬民讨功,暴毙身亡
梁朝曲阿有一位先生姓宏,家财万贯。他到湘州买卖木材,经营数年,才购得巨木数●,都长达五十余丈,世所罕有。
当时武帝要在文皇帝的陵寝上建寺,想购买上好的木材,而宏氏的木材,正好运到南津。
南津的官员孟少卿,贪喜大功,想讨好朝廷,就搜取宏氏所带的衣服财物,诬赖他是抢来的。又说:「你要建造的房子超过规定标准,不是商人所适宜的!」於是就把木材充公,并且处以重刑。
宏氏临刑时,命令妻子准备黄纸和笔墨在棺木中,写上孟少卿的姓名数十遍,然後吞下去。
过了一个月,少卿忽然看见宏某人来讨命,起初他仍然顽抗逃避,後来只说乞求开恩,吐血而死。
凡是参预策划这件冤刑的狱官和书记等人,几个月内,相继死亡。
皇基寺才刚建好,马上遭天火(雷电)。埋在地下的柱木都化成灰烬。(冥报记)
(按)真悲哀!末劫的福德逐渐减少,好东西也逐渐减低。从梁到现在(清初)才不过一千多年,现在想要到深山求二十余丈的木材,已经得不到了,何况是五十丈的木材呢?总是因为人愈贫穷,木材被砍伐也愈频急。再加上地力逐渐贫瘠,随唐以前的稻穗都长了一尺。就蔬菜水果的甘美、花卉的香艳来说,现在已经逐渐不如从前了。这些现象和原理,粗心大意的有所不知,即使告诉他们,又有谁会相信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六十二页)
退一步想,保身消恼
和州某村,有一位居民养了一百只鹅。
有一天,因为鹅吃了邻居的稻子而被打死了五十几只。女主人看了很气怒。
她忽然转了一个念头:「如果我去衙门告他,力量胜不过他,如果一定要胜他,就要花费很多钱,而且我丈夫已喝醉睡著了,假使他听到,一定起来相互殴打,凶祸难以预测,不如忍耐好了!」於是立即请人腌制鹅肉。
翌日早晨,打鹅的那位邻居忽然暴毙身亡,她丈夫醉醒,知道这件事,就说:「假设昨天早一点让我知道这一桩事,我必然乘著醉意去打架,今天一定家破人亡了!」(《汇纂功过格》)
(按)人於忿怒时,忽然退一步想,便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消释烦恼和怨家。我们看他太太的一念安忍,不是保全了很多东西吗?宋朝的范仲淹曾经说:
心中忿怒不如休,何须经县又经州(不断地往上控诉)?
纵然费尽千般计,赢得猫来输去牛!(《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五十三页)
飞来横祸,必有宿因
江西的过东明家境非常富裕,他的庶弟却是一位贫穷的无赖。
东明斥责他的庶弟,庶弟心生愤恨。东明很害怕,便假藉事故,将庶弟害死在监狱中。
不久,他看见庶弟急促地走入马厩。他快步上前察看,母马已生下了一匹小马。东明知道这匹马是他庶弟的灵魂所托附,颇有戒心。
那匹小马长得非常温驯可爱,东明很怜爱它,然而始终不敢靠近。东明将小马卖到邻近的村落,它又暗中回来。小马看见东明,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东明忘记过去的禁戒,上前抚摸小马,而且耳朵贴近马脸,跟马非常靠近。
小马突然踢腿,蹄甲击中东明的腹部,东明当场倒地死亡。(《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
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後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
彭矩照那个人所说的价钱,赔偿了以後,对方才离去。
有位邻居依恃强权而侵占彭矩的土地,彭矩不加追究。後来,那位邻居因为蛮横无理而引起诉讼。彭矩反而为他周旋(打点),使他免於牢狱之灾。
彭矩又做了许多善事,因为没有儿子,而到西岳的神庙去祈求子嗣。梦到神明说:「因为你忍辱、仁慈、柔和,而且努力行善,天帝已经答应你的请求了!」
於是,彭矩生了三个儿子。後来遇到四川的兵乱,十分之九的家庭死於非命,只有彭矩他们全家人安然无恙。(《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
忍受无理,逃过大祸
江阴的夏老先生跟客人正在下棋,忽然有一个人咆哮地跑来说:「我只欠你们家二两银子,为什麽你每天叫家人来逼我呢?」
夏老先生来不及回答,那个人就破口大骂,并且推倒桌子,毁乱了棋局。
夏老先生笑著说:「你想要免去欠债吗?」说完,立即拿起笔写了一张赦免债务的书状,那个人急忙道谢而去。
客人赞叹夏老先生的度量,夏老先生说:「忍是众妙之门。我们待人处世,遇到逆境和无理取闹,就好比行走在荆棘中,应该慢慢走,慢慢解开荆棘,那些荆棘又有什麽好气的呢?又例如空船撞到我、风吹瓦块打到我,只要心不动气,便可解开怨怒。何况刚才这位仁友相貌凶暴,说话愚蠢刚直,他一定有所依恃,认为自己有道理,恐怕发生意外,所以我才赦免他。」
过了一刻钟,刚才那个人死在厕所。询问原因,才知道这个人被债务逼得没有办法,服毒来陷害夏老先生,因为感念夏老先生赦免债务,不忍心陷害他,所以急忙回家找粪青解毒,可是毒性发作,已经来不及解了。
夏老先生拜谢上苍,大家都十分敬佩他的行为。如果不是夏老先生平常没有火气,涵养深厚,遇到这种逆境,怎麽把持得住呢?
忍辱固然是修身的要道,然而守富的要诀也在学吃亏。(《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
制卖假药,必有横祸
明朝的张安国,治理抚州时,看见许多不法商人贩卖假药,他就贴出告示劝诫他们:
陶景弘和孙思邈真人,因为写了本草及千金翼方,救济物类,利益众生,积了许多阴德,所以名列仙班。从此以後,许多人行医卖药都诚心在救人,而且得到许多福报。姑且不谈历史的记载,就在最近数年,便有许多应验的事迹。有的人只卖真药,便赚进万贯家财,或者自身健康荣耀,安享高寿,或者子孙及第,光耀门楣。这些善报,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差错。
我曾经亲眼看见卖假药的人,刚开始可能积蓄了一些家产,自以为计谋得逞,不知道冥冥之中,全家所获得的财禄,都将被减损克耗,有时他本人遇到一些横来的灾祸,或者子孙无理破荡家业,有的遭受天火,或者雷击。
因为买药的人,都是遇到亲属或自己有急迫的病症才求医买药,他们原先希望一服见效,没想到却被假药所误。不但对病人毫无益处,反而有了损伤。平时杀了一只飞禽走兽,便有因果,何况万物当中,最贵重的人命呢?假药伤害无辜的大众,多麽令人痛心!我们大家可以不努力戒除吗?(《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受贿滥判,减福损寿
魏钊是广东人。他曾经到夷陵去验尸,路过某一乡镇。
有一位乡官徐少卿,单名叫宗,一向供奉梓潼神。梦到神明告诉他:「明天早晨,本府的魏推官路经此地,他的前程很远大,你可以预先跟他认识认识!」
次日清晨,徐少卿便一直等候,魏钊果然来了。徐少卿便很虔敬地款待他。
魏钊走了没几天。徐少卿又梦到神明告诉自己:「都怪魏钊收受四百两银子,而故意判某人无罪,致使亡者含冤莫白。天帝已经把他的福禄和寿命全都削除了!」
徐少卿非常惊讶,派人追踪魏钊所做的事情,果然如此。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2-16 12:26:55
|
只看該作者
不久,魏钊的母亲过世,他又候补官职,而死在京城的官邸。(《德育古监》第七十页)
(评)人的生命非常贵重,因收受贿赂而致人於死,如果不是丧尽天良的人,必定做不出来。得到贿赂而滥判某人无罪,许多人或许会藉口说:「我宁愿滥判无罪,而使别人活命!」
因为判人无罪似乎比较接近好生之德,而且自己又能够获得好多利益,但他那里知道冤死不伸与受诬冤死都同样是一条性命呢?
魏钊用四百两银子换走高官厚爵,以及数十年的寿命,真是可惜!然而,世上仍然有许多人不断在受贿减福,难道要梓潼帝君一一下诏吗?许多人到死的时候还迷迷糊糊,实在可悲啊!
行善得福,造恶惹祸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发生饥荒,青浦东郊,徐泾镇的赵省斋,拿出全部家产来帮助受饥的灾户,妻子彭氏也变卖嫁妆,换取稻米,施舍粥饭。当时粥厂里有一位姓闵的司帐,侵蚀赈灾的金钱和米粮,以饱私囊。
乾隆六十年,赵省斋的孙子赵文桂,荣登乡榜,返回邻里,拜谒县令。恰巧遇到闵司帐的孙子,因为触犯法律而被收押。他们在大堂的梯阶下相遇,一位衣锦还乡、乘车进谒,另一位则身带枷锁而被拖出。他们两个人碰面时,都相当惊讶。善报与恶报截然不同,上天大概故意让他们俩人相逢,难道不是在提醒世人吗?(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七十七页)
斤斤计较,终究落空
晋朝的王戎,生性酷爱赚钱。他到各地农田和庭园收集了许多以水为动力的舂具(水碓),所累积的财富难以计数。他每天拿著象牙制的筹码(用以计数或赌博的工具),昼夜计算,好像永远都不感到满足。
他虽然很有钱,可是却特别节俭和吝啬。大家都说他得了一种「无可救药的疾病」(膏肓之疾)。
他的女儿嫁给斐,借了数万文钱,很久没有还。有一天,他女儿回娘家,看见王戎摆著不高兴的脸色,他女儿还钱後,他才破颜微笑。
王戎的从子要结婚时,王戎借他一件单衣。婚礼举行完毕以後,王戎马上向他要回。
王戎时常卖一些品种很好的李子,他恐怕别人获得好种,而把李子核钻洞,因此而被世人讥笑。
他的儿子王万,声誉不错,可惜十九岁就去世了。王戎对庶子王兴,感到不齿,而以从弟王的儿子为後嗣。(《晋书》王戎传)
(评)佛说:「已经施舍的钱财,才是我们自己所有的。那些吝啬的富人,钱财其实并非他所拥有,只是为别人保管而已!」像王戎卖李子钻核,则不但悭吝,而且险诈,他实在是饿鬼道的人。(《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七页)
损人利己,积祸召殃
南北朝时,齐朝的明帝派遣茹法亮,杀害巴陵王萧子伦,并且强迫他喝下毒药。
萧子伦端正衣服和帽子,走出户外,接受明帝的诏书,告诉茹法亮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祖父齐高帝(萧道成)以残忍的手法消灭宋朝刘氏。今天的事情,理应如此!」
说完,便仰首服下毒药而死。(《南史》齐武帝诸子传)
(评)萧道成做鬼时,听到子孙有这种下场,不知道会做何感想?人生在世,只贪图一时的富贵,而给子孙遗留下无穷的祸害,以致死在地下受人唾骂,这又是何苦呢?
《通监大感应录》记载:「魏朝的曹丕篡汉,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晋朝的司马炎篡魏,废魏主为陈留主。他们两位末代皇帝虽然被废,但都能安享天年。(南北朝的宋朝)刘裕篡晋,废晋恭帝为零陵王,而後又将他杀死。所以篡位弑君,是从刘裕开始的。到了萧道成(齐高帝)篡宋时,废宋顺帝为江阴王,事後不但杀了宋顺帝,而且把他整族人都砍了。人心的险恶,愈演愈烈。所以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明帝乃高帝长兄之子)弑君自立,又连续杀害鄱阳王萧锵等七人、衡阳王萧钧等四人、河东王萧铉等十人。萧道成的子孙便死光光了,这不等於在替刘裕报仇吗?」
萧道成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而灭尽刘氏後裔,可是自己的子孙却惨遭明帝杀害。明帝为自己的子孙打算,而灭尽本宗其他族人,他的子孙最後也倾覆在梁武帝的手里。所以我们知道:奸贼的自利行为都是在累积祸端和召来灾殃!(《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二十一页)
替人设想,吃亏是福
罗庆同先生以卖药材为业,无论对方亲疏贵贱,他一定给他上好的药材。如果对方钱不够,他绝对不勉强索取。
在某一年冬天下雪的夜晚,有人来求药,并且拿出一只金钏抵偿药钱。罗庆同看他情况急迫,便询问原因。
求药的人说:「家母生病了!」
罗庆同问:「是令慈命令你拿金钏来换药的吗?」
求药的人答道:「家母不晓得这件事!」
罗庆同说:「令慈知道金钏遗失,心里一定不高兴,这样会使她的病情更加严重!」
於是,罗庆同不但给他药材,而且将金钏还他。
他母亲的疾病痊愈以後,他拿著金子和布料来致谢。罗庆同只接受布料,金子仍然退还对方。
罗双泉和罗念庵都是罗庆同的後代,他们的声誉和品德扬名天下。(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六九页)
第四章 心念与功名(升学)
心念为本,文章其次
休宁有一位儒士,姓程,名学圣,拜洪甲为师,对於为人处世的道理相当明白,立心和操行都没有谄曲。
他中年以後,时常神游冥府,在雷部担任判官。他说人的死期,无论月、日或时辰都丝毫没有偏差。他有时预言某一棵树要被雷击,并且事先禀告洪老师,结果非常灵验。然而,他只对洪老师说,不告诉其他人。
洪甲想知道自己的未来,程学圣告诉他:「老师!您今世的福禄浅薄,但是冥府十分尊重您,阎王爷还想聘请您做他的老师呢!」
洪甲笑著说:「如果真的这样,我就上任了!」
当天夜晚,洪甲忽然感到困顿,仆人看见庭下,站了数位官员,隔了很久,才离去。洪甲也平安无事。
黎明时,程学圣来了,禀告洪老师说:「冥府听说您答应当阎王爷的老师,便派遣使者来迎接您,您知道吗?……我告诉他们您在开玩笑,时间还很远,所以阎王爷便召回使者!」
程学圣前前後後告诉洪甲的事,洪甲都没有泄露,只有潘雪松和祝石林这两个人,平常跟洪甲非常要好,满腹经纶,却没有考中科第。洪甲问程学圣:「您能知道他们的事吗?」
程学圣答道:「这不是我的职务,但是我可以委托代查!」
过了两天,程学圣禀告洪老师:「潘雪松先生在癸未年可以考取功名,但是榜上没有祝石林的名字。」
到了癸未年,潘雪松果然考中科举。
洪甲又命令程学圣为祝石林查询前程。
程学圣回答:「天榜尚未定案,必须等待定案後,我才可以告诉您。一般来说,春榜的名单是在前一年的十月定案,秋榜是在当年的正月定案。」(注:作业相当精密)
洪甲将程学圣的话记下来,到了乙酉年十月,又命令他稽查祝石林的前途。
程学圣回报说:「我看了两个榜,丙戌年的榜上没有祝石林的名字,己丑年的榜上才有他的名字。这两榜的名册虽然已经列出来,但还有增减的余地和可能,必须等到放榜时,才能真正定案与揭晓。」
洪甲询问原因。程学圣答道:「冥府评论人的善恶,不只在某月或一朝一夕。平生为善,忽然产生了一个恶念,神明立即厌恶它的污秽。平生做恶,突然痛改前非,神明立即看见他的芳香。科举和功名的事,属於文昌帝君所管,凡是有学问和会写文章的人,都会登在名册上,不但他本人的心念和行为,丝毫无法隐瞒,甚至连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的一善一恶,也都注在名册上。不但他本人的大善大恶,不会有所遗漏,连非常微细的心念或片言细行,也都清清楚楚地列入。比较这些善恶的轻重多寡,酌量取舍,丝毫没有差错。有些人品不好,能考取功名,是因为他祖上和父母的胜德。有些人品好,而考不取功名,是因为祖上与父母的道德不足。有些人放荡不拘,心肠直爽,却能录取。有些人外表善良或者道貌岸然,内心不忠厚,常有心机,经常被删除。有的人已经上榜,而忽然被除名,是因为最新的念头不善。有的人本来榜上无名,而忽然有分,是因为最近改过向善。天庭考察人间的善恶,没有片刻放过。现在两榜的名单都正在移动,我只能知道祝石林先生已经有分,而不能知丙戌和己丑两年的确定榜单。」
祝石林到了己丑年才考取功名。潘雪松是我多年的好友,冯开先生所录取的儒士。祝石林则是我亲手提拔的。
有一天,我经过祝石林的寓所,听到他谈及这件事的详情,我有所警惕。回忆我年少时,时常听家父讲四书五经的道理,一直到夜晚,甚至通霄达旦,我把所学发挥在文字上,呈给家父观阅,以博得家父的欢心。先母体弱多病,她常在夜深人静时到佛菩萨前,祈祷我早日登第。我曾亲眼看见先母在佛前祈祷,当时,念念只在敬爱双亲,并没有其他念头。
我在二十一岁时,考取乡试。後来,我数次到省城参加考试,都没登第。我很愤慨地说:「难道是我的心念有偏差吗?」
於是,我早晚都在佛前默祷:「如果我的志向只在富贵,而不在道德;只为了自身和家庭,不为众生百姓;上辜君主,下负父母的话,希望神明共鉴。」
过了三年,我又再登第。
现在我观察程学圣所说有关冥府的事情,跟我也有许多吻合的地方。或者不独是我,凡是考取功名,做事光明磊落,受世人敬重的人,他们都有善良的心念与愿望,而不尝轻易告诉别人。
我为什麽敢随便告诉别人呢?地上有多余的米粟,鸟儿就会呼叫它的同群来共啄。野外有美草,鹿只便会~FM3BX1;呦~I;叫它的同类来共食。这是动物的天性。现代的读书人也是我的同气,我有所闻,难道忍心不告诉同伴吗?
所以,我在程学圣话语後面,写上我的经历和感想,来奉告读书人,使他们能领悟:决定功名的录取以心存善念感动神明为本,博学读诵和会写文章是次要的事。(译自杨贞复先生所撰《决科要语》第二○一页至二○四页)
谦以行善,金榜提名
江阴的张畏岩,学习很久,又能写文章,在文艺界颇有名望。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西元一五九四年),他没考上乡试,破口大骂考试官。有一位道人在旁边,微笑地对他说:「相公的文章一定不佳!」
张畏严很气怒地斥叱道人:「你怎麽知道呢?」
道人回答:「我听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你脾气这麽暴躁,文章怎麽写得好呢?」张畏严不但不再气怒,而且虚心请教。
道人说:「文字固然要写得好,但如果命中不该考取,文字写得再精美,也没有用!所以你自己先要做个大转变才行!」
张畏严问:「如果我命中注定考不取,要怎麽转变呢?」
道人回答:「造命者是天,可是立命者在我。只要我们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又加上谦虚、谨慎,逆来顺受,以承天命,什麽福不可以求得到呢?」
张畏严问:「我只是一个穷书生,那里有钱行善事、积福德呢?」
道人回答:「善事和阴德都是由心创造的,常存善心,自然功德无量,就像谦虚这一项美德,并不需要花钱啊?你怎麽不自我反省,而骂考试官呢?」
张畏严从此感悟,虚心好学,果然在万历二十五年考取乡试。(《德育古监》第一三五页)
先父积德,荫子高中
张謇的祖籍在安徽,小时候,生活贫困,经过几番努力之後,竟然在清光绪年间考取了状元。
本来阅卷官翁同推荐最好的三本试卷时,将他的卷子放在第三,也就是最下的一本。第一本是学问较好的沈卫。
西太后审核他们的试卷时,看了第一名沈卫的卷子,觉得他的字体纤秀,好像曾经在那里见过,於是便把沈卫的卷子搁在一边考虑。当太后再审核其他两本,看到第三名张謇的卷子,觉得字体刚劲,看完就顺手放在第二本上面,而成了第一本。
当时有一位贝勒爷来晋见太后,谈起点元的事。西太后立即说沈卫那纤秀的字体,好像在那儿见过。贝勒答道:「前几天,我请您过目的那几首诗,便是进士们在八大胡同妓院中所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字体!」
说完,贝勒马上找出那几首诗,与沈卫的卷子对照,发现字体一模一样,显然是出於同一人的手笔。
西太后说:「这种风流学士,纵使中了状元,恐怕也无法成为国家的栋梁!」於是,便不录取。
西太后拿著原来第三名的卷子,说:「张謇的字体刚劲,个性耿直,恐怕难以驾御!」
正当太后犹疑不决时,贝勒进言:「现在国势凌夷,正需要刚毅正直的人出来服务社会,还请老佛爷考虑!」
他们谈到这里,便因为其他事情而中断。
第二天,西太后再决定时,三本卷子只剩两本,沈卫那一本散失了,遍寻不著。她就点了张謇的卷子,由第三名变成第一名。
张謇高中状元後,到翁府谢师,翁同向他说:「老实说,您的文章写得没有沈卫好,而且我是放在最後,太后会点中你,我想你大概做过积德的事吧!」
张謇答:「学生年轻,经历过的事很少,没有做什麽善事!」
翁同笑著说:「那麽,一定是你的祖上积德了!」接著,把贝勒所说他得状元的经过告诉了张謇。
张謇回家後,与太夫人聊天时,询问先人是否做过积德的事。
太夫人慈祥地说:「我记得你的父亲做过一件事,从前家境贫穷,他只是担糖兑换人家破烂杂物维持生活。有一天晚上回来,我在一卷碎棉絮中发现一百六十元大洋,问他知不知道。他说当时生意很忙,没有打开看。我劝他送还原主。这时候已经很晚了,他记不得是什麽人的东西,只记得在那一村兑换到这卷棉絮。於是,当夜他便带了这些大洋,去寻找原主。到了该村,看见有一户人家还点著灯,他想探问换糖的人,从门缝望去,吓得魂不附体。原来屋内有三个人连环吊在梁上。他推门而入,把他们解救下来,见他们还没有死,便向他们说:『如果你们失掉洋钱,我现在就送还你们!』
老翁奄奄一息地说:『这笔钱是送给你的,你拿去吧!』
他听了这一句话,心里觉得很奇怪:天下那有在全家自杀前,凭白把钱送人的道理。
他问:『老伯!您们为什麽要寻这短见呢?』
老翁答道:『我们两个老夫妻只有这个媳妇,因为欠了本地某人三百元大洋,借了很久没还,限在三天内偿还,如果没还,我们的性命难保。媳妇同意卖给人家作妾,身价只有一百六十元大洋,钱已交来了,可是不能偿清债务,媳妇又不愿出门,一家人没有办法,只好全体自尽,因为你是老实人,行为很善良,所以我们才决定把这笔钱送给你,好让你改做别的生意。这笔钱对我们已经没有用处了,对你却有帮助,你还是快点带走,让我们死好了!』
他觉得老翁自杀以前还能济助穷人,十分难得,便自告奋勇地说:『既然您的媳妇不愿出门,先把这一百六十元送还男家,解除婚约,我在三天内,另为您们筹足三百元还债好了!』
说完,他放下那一百六十元,立即回家中筹钱。他将自己仅有的三间茅屋卖出,只得到二百四十元。连祠堂供祀神位的主权也卖给族人,又得了六十元。这才凑足了三百元大洋,送到那户人家,偿清这笔阎王债,挽救了三条人命。
事後,我们夫妻无处安身,只好住在供行人避雨休息的凉亭里,我在那儿有了身孕,後来才生下你。现在你阴错阳差考中了状元,恐怕就是因为这件事吧!」(《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六十页至六十一页)
存心不良,痛失功名
从前福建有一位姓李的书生,非常善於读书、记诵和写文章。
他赴京赶考时,经过衢州的旅馆。旅馆的主人梦到土地公告诉他:「明天有一位姓李的秀才来你的旅馆住宿,你要好好对待他,因为他有考取科甲的命!」
翌日早晨,姓李的书生来了,旅馆的主人很殷勤地款待他。
姓李的书生问说:「你为什麽这样对待我呢?」
旅馆的主人把神明的话转告他,他心中大喜。当天夜里,他一直想:「我快要考取功名了!如果我做了大官,我那贫穷时结交的妻子便不堪配做我的夫人,我一定要把原配妻子换掉!」
姓李的书生走了以後,旅馆的主人又梦到土地公告诉他:「这位书生存心不良,尚未考取功名,便想舍弃妻子,这一次考试,他考不上了!」
姓李的书生没有考取进士,再度回到衢州那间旅馆。旅馆的主人把神的话告诉书生,书生大吃一惊,羞愧含恨地离去。(译自《德育古监》第一五三页)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华亭有一位读书人,名叫李登瀛。他家境贫穷,只有两亩田地。
承租的佃户,因为疾病而使田地荒芜,卖掉儿子来偿还田租。
李登瀛知道以後,怜悯地说:「你因为生病的缘故,不能耕田,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家境虽然贫穷,自己还能够生活下去,怎麽可以使你们父子因此离散呢?请你赶快拿银子去赎回你的儿子吧!」
佃农耽心有钱人不肯让他赎回儿子,李登瀛说:「我是一个穷书生,尚且能够不要你的田租,他们大富人家,也会知道积德,我应当替你讲话!」
於是,他就跟佃农一齐去赎回孩子,使佃农家人能够团聚。
佃农为了感恩,每天日夜祈祷和祝福他。
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他登上贤书,翌年又联捷。
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的人,虽然占得一时便宜,岂知冥冥之中,又有一位拿大算盘的神,来削减他的福禄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五十一页)
悲心还遗,状元及第
罗伦是永丰人,明宪宗成化二年(西元一四六六年)赴礼部考进士。书僮在途中,捡到一支金钏。
走了五天以後,罗伦耽心路费不够。书僮说:「数天前,我在山东某一个墙檐下,捡到了一支金钏,拿去抵押或典当,不就有路费了吗?」
罗伦听了,心里很愤慨,想要亲自将金钏送还失主。书僮屈指盘算日子说:「这样往返,恐怕来不及应试了!」
罗伦回答:「这只金钏一定是女婢或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质问和拷打致死,是谁的罪过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也不要让人死於非命!」
罗伦回到山东,果然发现:有一位女婢泼洗脸水,因为不知道金钏在水里,误扔到地上。女主人怀疑婢女把金钏藏匿起来,鞭打婢女,直到流血,婢女还几次想自寻死路。男主人又怀疑妻子私下拿给别人,狠狠地责骂妻子。女主人很气愤,想要上吊自杀。
罗伦把金钏还给原主,挽救了两条人命。当时大家都希望他能考中状元。罗伦也急忙赴京赶考,到了京城已经三月四日了。他仓促作答,竟然录取了。朝廷会试後,他果然状元及第。
(评)这一则归还失物的故事,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麽特别。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罗伦的存心,就不难发现,他舍弃自己的功名,担忧别人的性命,怎麽会看重那小小的金钏呢?况且,别人归还失物,往往认为这是天命,多半出自不敢违背天理的心。罗伦这次归还失物,念念发自至诚,真正出於不忍见人受苦的悲悯心。「不敢」和「不忍」之间,「安然」与「勉强」的差别,也正是仁与义的分野啊!(译自《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一页及《感应类钞》第一百零八页)
以经为枕,痛失功名
颍上的高天佑,跟两位书生到江宁去应试。
他们听说鸡鸣山的守源禅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便一齐去拜访请教。
守源禅师说:「你们两位书生会考中,只有高先生考不取,因为他误用楞严经当枕头!」
高天佑大吃一惊,仔细想了好一阵子,才知道箧中有一部楞严经,他睡觉时,从来没有把经典请出来,一直就用书箧做枕头!
等到放榜後,那位禅师的话完全应验了。(《感应篇注疏》
爱吃牛肉,恐损功名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西元一五八三年)举行会考时,葛楚辅与顾待问的号码相连,邻旁而坐。
到了早晨,顾待问来告诉姓葛的书生说:「我看见春季的榜单了!」
葛楚辅惊讶地询问。
顾待问回答:「昨天夜里,我梦到自己进入仙府,看见榜单没有顾待问的名字,因为被用黑墨涂掉了,我询问原因,有一位官人告诉我:『因为你太爱吃牛肉了,所以姑且稍微给你惩罚一下!』正当我在惶恐失措时,听到旁边有人告诉我:『何不祷求忏悔呢?』我立即悔改过错,发誓从今天起不敢再吃牛肉。那位官人说:『你从今以後真的不吃牛肉吗?』我回答:『是!』於是,那位官人又拿起笔把我的名字再度写上。我因而向他借榜单,仔细观阅,等我醒来,我已忘记了榜上的姓名,只有记得你的名字,因为你的名字正好在我的下面!」
等到放榜,果然一一应验了。他们两人从此以後,也永远戒吃牛肉。(《感应篇注训证》第四卷)
冤鬼报仇,善鬼报恩
从前在科举时代,每逢考试时,便在考场外面,高挂两枝长幡,一枝红色,一枝黑色,这叫做「恩仇幡」。
据说,入场应试的读书人,无论平生做善或行恶,都有鬼魂尾随而来。到了考场外,鬼魂便先聚集在两枝幡下,主考官在进场时,祭告天地,照例也要祭告这两枝幡。所以,许多读书人到了考场,都提心吊胆,因为这是冤鬼报仇或报恩的大好时机。
清仁宗嘉庆年间,广东高州府茂名县有一位书生,姓吕,名维端。已考中举人。等到三年一届的会试日期来临,他便起程赴京赶考。
路过江西南昌时,他在西门外一间客栈投宿。到了夜晚,忽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哭泣声,呜呜咽咽,一直哭到天亮。维端被哭声吵得整晚难以入眠。
天刚亮,他走到隔壁去询问情由。那位哭泣的女子回答:「昨天,我跟家父来这间客栈投宿,没想到家父突然逝世,我无法埋葬父亲,所以哭得很伤心。」
维端听了,悲悯的心油然而生,毅然将身边所带的盘缠(旅费),大约数十两银子,赠送那位女子。
事後,他回到房中一想,暗地叫苦。「乐捐行善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只剩没几两银子,怎麽去得了京城呢?我看自己只好另想办法了!」
用过早餐後,他出门闲游,经历数日,仍然找不到对策。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位僧人,僧人凝视著维端,说:「我看你的形貌,神色明润,一定做了一件大善事。你的国印(黄色隐於肉里,外在紫气覆罩)辉煌而且呈现紫色的纹彩,这气色如果不散,不定可以连科高中。恭喜你这次赴试金榜题名!」
维端告诉僧人:「我现在身上没钱赴京!」
僧人屈指一算,说:「你的路费已经有著落,而且快要到手了!」
维端不相信,以为僧人故意骗他,所以就不高兴地离去。
走了不久,突然遇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窗旧友李觉生。李觉生邀他回家叙旧,维端欣然答应。倾谈之下,才知道李觉生已经混到候补知县,分发到江西,现在府署当承审委员,差事相当好。
觉生留维端在家吃饭,请妻子出来与维端相见面。没想到觉生的妻子就是维端的表妹。她性格淫荡,从小住在吕家,跟维端青梅竹马,彼此早已有了感情。後来她父亲嫌维端家境贫穷,竟然把她嫁给觉生。结婚後,她便跟随丈夫到江西,今天无意中与维端重逢,非常愉悦。
当天夜晚,饮了数杯酒後,维端向觉生求借路费,觉生一口答应,维端才如释重负,开怀畅饮。觉生认为考试的日期还很远,所以留维端多住几天。维端不便推辞,散席後,便回客栈将行李搬来,在觉生家中住下。
谁知觉生的妻子对表兄维端余情未断,在夜深人静时,来到维端所住的书房,尽情挑逗。维端严词拒绝表妹,并且扳起脸孔,责斥她几句。表妹满腔热爱,被维端当场泼了一盆冷水。她羞愤交加,越想越不甘心,竟然回房中自缢身亡。
翌日清晨,觉生从外面归来,看见妻子上吊自杀,非常惊讶。维端将昨天夜晚的事情,一五一十全盘托出。觉生恍然大悟,便将赴京城的车费借给维端。
维端抵达京城,进入考场,聚精会神地写,写完文章,又誊了一遍,自己仔细阅读,也感到相当满意。
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怪风将布帘吹起,走进一个披头散发而且吐著长舌的女鬼。维端大吃一惊,仔细一看,这位女鬼不是别人,原来是上吊死去的表妹。
女鬼指著维端,责骂他:「你真寡情薄幸,不该害我自杀,今天我非报仇不可!」
维端内心十分著急。正在千钧一发时,忽然看见一老先生走来,把女鬼赶走。只见老先生笑著说:「老朋友!我即是你在南昌捐钱给我女儿,帮我埋葬的人!」说完,就不见踪迹了。
维端如梦初醒,忆起僧人看相的事情,感叹地说:「相由心生,好在见色不淫,否则便没命了!」
那一年春天应试,他考中了状元。(《命运在您的心上》第十二页)
德行心术,影响功名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西元一五○一年),山西和顺县有一位农夫,缴完粮税以後,去布政司领取通过关卡的文件。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且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
於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这三府的府城隍坐在上面,泽州、潞州、汾州、泌州、辽州这五州的州城隍坐在前面的席位。其余州县的县城隍,也都依照次序坐好。
茶喝完了一会儿,有一位官吏送来一些文书,放在桌案上面,并且说:「这是山西新考中举人的榜单!」
另一位官员开始唱名:「第一名是李翰臣,他是大同府的学生!」
大同府的县城隍起立回答:「他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经常给别人方便!」
那位官员念到:「第六名陈桂……」
和顺县的县城隍回答说:「他遵守父亲遗命,侍奉继母颇为孝顺。」
念到第三十四名,县城隍答道:「他曾经放高利贷,逼死两条人命!」
坐在中央的大官便在他的姓名上打一个「×」。
念到第四十一名,县城隍回答:「他不孝,而且赶走自己的胞弟去做别人的佣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叉。
念到第五十九名,县城隍又回答:「他捏造文书,喜欢唆使别人争讼,影响了好几个家庭,害死了多少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大叉。
唱完名後,坐在中央的大官命令众人各列举出所知道的事实。
大众推举了二十五人,坐在中央的大官选择了九人,命令缮写的人书写名册,并且告诉验证的使者说:「一个月内进场,快去!不可耽误事情。」
农夫醒来以後,把梦境记录下来。
翌日领了通关的文件回家,在半路上遇到陈桂。农夫说:「你今年会考取第六名!」并且将经过告诉他。
等到放榜後,果然如此。
(评)姚若侯说:天榜已定後,县城隍尚能纠举恶行而除去他们的名字,众官各列举所知的事实来补足录取的人数。阳间所考取的是文章,而阴间所录取的却是德行。
在周朝和汉朝的时候,一直采用乡里选举和推荐贤才的方法,直到隋唐以後,才开始改用文章录取士人。而周朝、汉朝那种采用乡里选举、推荐贤才的方法,阳间虽然已经不用,阴间却仍然继续在沿用。因为幽明(阴阳)两种教化,彼此相成,辅佐其不足,宛如车子的两个轮子和鸟的一双翅膀,怎麽可以偏废呢?
况且,和顺的城隍,在阴间难道缺少衙役吗?为什麽一定要假借阳世的一位农夫,跟他进入会议厅呢?
这也是城隍爷的一片婆心,指引读书人一条考取功名的正路,所以特别委托那一位农夫从嘴里说出,他即是一位现身说法的活城隍。这位城隍爷是何等苦心,何等真切,只是世人多半不信,那又有什麽办法呢?(《德育古监》第一三七页)
第五章 心念与官禄
舍官救人,後登相位
周必大是卢陵人,监管临安府的和剂局。局里失火,五十余人被捕,即将处死。
周必大问法官:「如果这场火灾起源於本官的疏忽,该当何罪?」
法官回答:「您将被免职而成为普通百姓。」
周必大於是就为自己认罪,让那五十余人免於死刑。
周必大坐失官职回家,半路上顺便去拜访他的亲家。门外下著大雪,童子在打扫庭院。前一天夜晚,亲家梦到扫雪迎接宰相。见到周必大後,就感叹地说:「没想到今天扫雪是迎接辞退官职的您!」
周必大回家後,刻苦读书,准备应考词科。後来,他到京师,寄居在班直家。有一天,主人从外面携带小册子回来,周必大借阅,发现是卤簿图(卤薄是古代帝王、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出外时,在前後的导护队),他细心把它记录下来。入试时,正好出这道题目,他考中词科,辗转做到宰相,皇上封他「益国公」。
他当宰相以前,曾经梦到阴间,看见判官在考一捻胎鬼。判官指著周必大说:「这人有阴德,应当做宰相,但是容貌丑陋,怎麽办?」
鬼回答:「请让我为他作宰相须!」
判官点头答应。鬼就起来摸周必大的颏。
等到周必大醒来以後,发现自己果然长出胡须,还隐约有一点痛,数日以後,才平复。
後来,周必大辞退宰相的官职回家,有一位算命先生来拜访,不期而在门前相遇。算命先生问:「周大人在那里?」
周必大上前作揖说:「你的面前就是待罪的宰相!」
算命先生说:「骗我吗?」
入坐以後,算命先生又请求见宰相,周必大仍像刚才那样回答。算命先生起来,以手握持周必大的胡须,顺手抚摩,并且说:「您只有这一座帝王须,就配为真宰相!」
周必大非常惊讶,赠送算命先生很厚的礼物。(《感应篇注训证》三十页)
苟可矜全,不惜心力
杨旬是夔州的官吏。他的儿子杨椿二十四岁,便高中状元,太守叫杨旬早日辞职,安享清福。
杨旬答道:「我做了四十几年的公务人员,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享福。我只留下三个袋子,希望打开看看!」结果发现:第一个袋子有三十九文大钱,第二个袋子有四千余文中钱,第三个袋子有一万个小钱。
太守问杨旬:「这是什麽缘故呢?」
杨旬说:「每当我看见有入轻为重的囚犯,我就努力请求上司将他们的死罪,改为流放罪,成功後,我就投入一个大钱。从流放罪改为鞭杖罪时,我就投入一个中钱。从鞭杖罪改为释放时,我就投入一个小钱。现在我的儿子考中状元,都是这些袋子所积福德造成的,我怎麽敢随便放弃为民服务的机会,而自我放逸呢?」(《感应篇注》、《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二九六页)
全人名节,天赐官禄
孙勉之先生久病不愈,请精通医术的何澄到他家去看病,他的妻子俞氏将何澄引到密室,轻声细语地对何澄说:「我丈夫卧病良久,我的家产全都快典当和拍卖光了,希望能够献出我的身体,来酬偿医药费!」
何澄严肃地回答:「娘子!你为什麽讲这种话呢?你尽管放心,不必担忧,我一定会尽力拯救和治疗你先生。如果我因此占你的便宜,不但使我永远变成小人,娘子也损失名节,纵使没被人指责,也难逃天谴!」
俞氏听了何澄的话,惭愧而退。
後来,何澄梦见一位神人带他到一座殿堂,告诉他:「你行医有功,而且没在病患艰难危急的时候,乱人妇女,上帝特别赐你一个官职和五万贯钱!」
不久,皇太子生了一场病,皇上请何澄去为太子治病,何澄开一帖药,就把太子的病医好了。皇上赐给何澄的官职和钱财,跟梦中的预言完全相符。(《感应篇汇编》第一卷及《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三页)
怜悯死囚,平反冤情
王文正公第一次当官上任时,掌管临江县的诉讼,监狱里有一位囚犯造了死刑罪,王文正公想帮他忙,想了一整晚都没有睡,到了五更鼓时,他忽然想到办法,急忙很快走出房间。
没想到看管监狱的人员也都起来了,大家见面时发出惊讶的呼唤声。王文正公感觉很奇怪,就问他们说:「你们大家怎麽都这麽早起来呢?」
管理监狱的人员回答:「正当值夜的人才击过五更鼓,我忽然听到空中隐隐约约传来声音,说:『起来!起来!王文正公即将出庭了。』所以我们才穿好衣服,站著等待,没想到您真的来了!」
王文正公心中有了默契,立即传令带那位死刑犯出来审问,终於为他平反了冤情,而且升任大官。(《感应篇注训证》第四卷第二五七页)
伤天害理,削去官禄
清圣祖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春天,嘉善这地方有一位姓支的书生告诉姓顾的朋友说:「我神魂恍惚,好像有怨鬼相随!」
不久,姓支的书生病倒了,顾先生请西莲法师来探望他。他的腹部忽然发出鬼的话语说:「我明朝初年是一位副将,姓朱名洙,主将姚君看见我太太江氏长得如花似玉,生起贪婪心,恰好有一个地方叛变,姓姚的主将就命令我率领七百名残兵,去征讨叛军,我的兵力敌不过叛军,结果全军覆没。姓姚的主将就强收我的妻子,於是她便上吊而死。我衔著这种深仇大恨,经过了好几世都想要报复。无奈姓姚的主将晚年修行,次世做一位高僧,再世做大词林,第三世做一位持戒的出家师父,第四世做一个喜欢布施的大富人,我都无法报仇。现在是第五世,他本来在康熙八年和九年应当会连续中榜,因为曾经玩弄刀笔,害死四位卖茶的客人,被天庭削去官禄,所以我才能来报仇!」
西莲法师听他说话颇有条理,劝他允许用诵经礼忏的方式来化解冤仇,鬼答应了,於是就请西莲法师做佛事。
姓支的书生病马上痊愈了,数日,他又发出鬼的话语。西莲法师斥责他,鬼说:「我承蒙佛力,现在已经超生了,绝对不会回过来报复,现在来索命的人乃是那四位卖茶的客人,而不是我。我恐怕师父您怀疑我背信,所以特来通知您一声!」说完,就走了。
不久,姓支的书生又再发病而身亡。
佛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偿还两三百年前的债,还是比较近的事情啊!(译自周安士所著的《欲海回狂》第七八页)
放生培福,子孙显贵
江苏省长州的礼部侍郎韩世能,世代都居住在墓地旁,家境非常贫穷。
他的祖父韩永桩,喜欢放生,因为没有钱买物放生,所以每天早晨起床後,一定拿著扫帚,将两岸螺狮扫入溪流中。有时,还忍著饥饿,连扫十几里路。他这样做了四十余年,从未间断。
明穆宗隆庆元年,韩世能梦到金甲神告诉他:「你祖父放生的功德很大,从此子孙显贵!应当先让你享有一品官的荣衔!」
韩世能後来做了少宗伯的官职,奉皇上的诏令出使朝鲜,被赏赐一品朝服,数代子孙尊贵显赫。(《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一百五十四页)
舍财赈灾,高官封侯
全琮,字子瑾,是越国(今浙江省绍兴)人。
他的父亲全柔,生活简朴,沈默谦逊,而且爱好积蓄。
全柔叫儿子全琮运了一千余石米到吴国贩卖,遇到了旱灾和饥荒。全琮把所有的米都用来救济灾民,空船而回。
父亲责备他。
他回答:「我以为买卖赚钱不急,将来还有机会。可是吴国的人民正在忍受饥饿的困苦,所以我便捐出去救灾,而来不及禀告!」
他父亲觉得非常奇怪。
全琮後来到吴国当官,被封为钱塘侯。(《德育古监》第八十九页)
诛杀降俘,不得封侯
汉朝的李广,手臂很长,精於射箭。匈奴人很怕他,称他为「飞将军」。然而,他的命运坎坷,一直不能封侯。
他曾经告诉会看气的王朔说:「李某从年轻时,与匈奴作战,每次都捷足先登。汉军攻击匈奴,我每次都勇敢参加。可是後进的人都已经被封侯了,只有我没被封,这是什麽原因呢?」
王朔问道:「将军心中有遗憾或悔恨吗?」
李广答道:「曾经有八百名胡人投降,我把这些俘虏全部杀光,我相当後悔。」
王朔说:「没有比杀死降俘更大的祸了,这就是您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後来,李广出征,迷失道路而自杀。他的孙子李陵因为投降匈奴而被杀九族。(《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七页)
为官不廉,与盗何别
陶侃的母亲湛氏,生活非常贫穷。陶侃念书时,他母亲靠纺纱供给他学费。
年轻时,陶侃在寻阳县当官时,曾经监督渔业。陶侃送他母亲腌鱼,母亲不接受,而且责备陶侃说:「你当官,将公家的东西送我,不是增加我的喜悦,而是增加我的忧愁!」後来,不管陶侃到那里或者做什麽官,都以清廉能干而闻名遐迩。(《晋书》、《列女传》、《德育古监》第四十三页)
(评)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由地出生。当官而有很多钱财,不是取之於其他官僚,就是取之於老百姓。
崔玄晖当官时,他母亲卢氏告诫他:「我听姨兄辛玄驭说:『你当官时,我听到你贫穷不能自存,便是好消息。如果我听说你钱财充足,奢侈享受,就是坏消息!』我以为这个观点很正确。我看见许多做官的亲戚,用很多钱财侍奉双亲,而双亲竟然不问那些钱财从那里来,如果它是来自薪水俸禄,那就很好。否则,这跟强盗有什麽差别呢?纵使没有大罪,难道内心会没有愧疚吗?」又是另一位陶母!(《德育古监》第四十四页)
不求好官,愿当好人
宜兴的万古斋,有两个儿子士亨和士和同时考上进士。
万古斋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做好人,不愿你们做好官!」
(评)为什麽好人与好官竟然不能并行呢?
古代论贤授职,当时所谓好官,其实就是好人。自从以科举取士以来,读书人每天不再求道德仁义,而只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本来是圣贤教人做好人的方法,可是读书人却拿来做为当官的资本。因此,每读一章一句,不反省:「这义理应如何行?」而只说:「这段文字应怎麽做!」
说到当好官,则津津乐道,面有喜色。说到当好人,则淡然无味,甚至还加以诋毁。怎麽能够希望他当官以後,会成为好人呢?
如果当了好官以後又能做好人,比寻常的好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啻要好上十倍。如果不做好人而只想当好官,更假藉当好官,来做不好的人。这种事我们还可以说?还忍心说吗?(《德育古监》第四十二页)
求官负恩,破财丧身
元魏建都洛阳,纪纲隳弛。尔朱荣拥立庄帝,挟天子以自重。庄帝极为愤慨,以至曾经说:「朕宁愿作高贵的乡公而死,不愿做像汉献帝那样的皇帝而苟活於世!」
城阳王元徽,对庄帝非常效忠。庄帝因此召见他,元徽禀告皇上:「我们只要假装说皇后生了太子,尔朱荣必定会来朝廷,趁这时候杀掉他,我想是行得通的!」
皇后就是尔朱荣的女儿,当时她正身怀六甲。庄帝问说:「皇后只怀了九个月的身孕,尔朱荣会相信吗?」
元徽答道:「一般妇女生孩子,有的会延後时间,有的会提早生产,不足为奇!」
於是庄帝便采纳他的计谋,派遣元徽带著诏令,快马加鞭赶到尔朱荣的王府,宣告皇太子诞生的消息。
这时候,尔朱荣与心腹上党王元天穆正在玩下棋和掷骰子的赌博。元徽一来,马上脱掉尔朱荣的帽子,欢舞旋转,表现非常高兴的样子。由於元徽平日行为稳重,喜怒不轻易形之於色,现在绕著宫殿欢呼,一反常态,所以尔朱荣便确信不疑,与元天穆进入朝廷。
庄帝亲手杀死尔朱荣,元天穆则被侍卫刺死。尔朱荣的世子也在这事件中丧生,只有族弟尔朱世隆得以逃脱,奔回太原。
翌年,他命令尔朱兆率领大军南下,攻破洛阳,而且生擒庄帝。城阳王元徽单骑逃往山南,抵达寇祖仁的家中。寇祖仁家里出了三位刺史,都是城阳王所推荐和提拔的,因为有旧恩,所以城阳王才投靠寇家。
城阳王带了一百斤金子和五十匹马。寇祖仁财迷心窍,表面虽然容纳城阳王,暗地里却告诉家属们说:「听说尔朱兆正在四处追缉城阳王,抓到城阳王的人可以封大官,今天富贵和好运来了!」
寇祖仁吓城阳王说:「官府差吏即将赶来,你最好逃到别的地方!」然後派人在半路杀死城阳王,并将首级呈献给尔朱兆。
尔朱兆没有奖赏寇祖仁,反而梦到城阳王告诉他:「我有两百斤金子和一百匹马,在寇祖仁家里,你可以去取!」
尔朱兆醒来以後,信以为真,立即捉拿寇祖仁,徵收那些金子和马匹。寇祖仁以为有人密告,情势所逼只好承认罪行,并交出一百斤金子和五十匹马。尔朱兆怀疑寇祖仁把另外的金子和马匹藏匿起来,依照梦中的数目来加以徵收。
寇祖仁家里原有的三十斤金子和三十匹马,都全部被尔朱兆没收了,尔朱兆仍然不相信。
他把寇祖仁绑在大树的高处,脚上吊著大石块,一直捶打到死为止。(《北魏书》纪事本末、《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一百十四页)
第六章 心念与婚姻
善待夫婿,挽救婚变
高雄市有一位张太太,她听说先生在外头认识了一位情妇,想到这里她很不甘心,每当先生晚一点回来,她就责备他,并且摆出一副不悦的脸色,唠叨说个不停。
她先生觉得家庭越来越没温暖,所以有时乾脆就不回家。张太太脾气变得更暴躁,而且为先生的外遇烦得失眠。
当我遇到张太太时,她不断地向我诉苦。我告诉她:「你要相信你先生的本性是善良的、光明的。他是佛子(神子),他现在只是暂时迷惑而已,只要你不要挑剔他的缺点,感谢他的优点,把他当成没有变心的样子去看待他,不久他自然会恢复的!」
张太太照我的话做,很体贴和气地对待她先生,她先生深受感动,终於回心转意了。
相互体谅,婚姻美满
妻子应常体谅丈夫在外工作的劳苦。先生也应多体谅太太管家的辛勤,尤其要想想:她打从大老远嫁到夫家,离开父母和乡里,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操劳家务,偶而表现得不顺手和不称心,当然在所难免。如果做丈夫的人,不知怜惜,处处苛责,岂不是添加她满腹的心酸和委屈吗?
下面这个实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团山子南屯的李家四十岁还没有儿子,因此李先生又娶了一位蒙古女子做妾,才生了一个儿子。
李家附近有煤窑,所以这一带的家家户户,都是用煤煮饭,蒙古女子初到此地,不会用煤炉,所煮的饭,不是没熟,就是煮烂或烧焦。李妻王氏,因为嫉妒蒙古女人,不但不加指教,而且在一边看笑话。
李先生每逢吃饭时就生气,他怕做活的工人吃不饱,不卖力工作。这位蒙古女人为了饭菜煮不好,而时常被丈夫打。
王凤仪听到这件事,便利用李某催不到工人时,到他家求催。王凤仪故意告诉李先生说:「我特别喜欢吃这种饭,所以比平常多吃一碗!」
李先生听了,非常高兴。
每逢阴雨天,不能下田工作时,王凤仪就对李先生说:「今天不能出外工作,让我来做饭好了!」
王凤仪借这个机会,教这个蒙古女人,使用煤火的方法。不过半年的工夫,她学会了。从此李先生不但不再生气,连蒙古女人也不再挨打受骂了。
有一天,王凤仪趁李先生心情愉快时,说:「二夫人离乡背井,来到本地举目无亲,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也不同,只有您和少东家(李家大夫人)是她唯一的亲人,您得同情和爱惜她才对啊!」
李先生深受感动,对二夫人表示关爱,对方也表现得更加优异。(《王凤仪言行录》第十页、《王公凤仪一生行谊》第十二至十三页)
家庭和谐,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少斥责)。
二、随时以微笑、明朗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家人。
三、做一位「是」的实践者。「是」的心是诚恳的「敬爱心」,开始先敬爱自己,而後才能敬爱别人。
四、爱不是求取,而是无条件的奉献。
五、表露光辉的微笑,愉快的心情,等於是在赞美自己。
六、切实感受生命的喜悦,感谢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一滴水,甚至装水的荼杯……。
七、不要一心一意想要对方好而造成「束缚」,重要的是协助和开放的爱。
八、不要说:「我为你付出那麽多……」因为它仅感觉自己是恩人;要让对方说:「你是我的恩人。」才是本意。
九、寻找家人的优点加以赞美,这寻宝的游戏,可使你的家变成乐园。
十、尊敬祖先、尊敬父母、尊敬丈夫、尊敬孩子,则家中的每一位成员便会因为受尊敬而得到成长。(《白鸽子月刊》第三十四期第二页至第四页)
夫有志向,妻子柔顺
鲍宣是汉朝时渤海这地方的人。
他娶了桓家的小姐,名叫少君。因为鲍宣曾经跟少君的父亲学习读书,她父亲认为鲍宣特别吃苦耐劳,而且清高,所以才把女儿嫁给他,而且送他很多贵重的礼物。
鲍宣不太高兴,告诉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装饰打扮,可是我家境贫穷,不敢收下这麽贵重的礼物!」
妻子回答:「家父因为你修德而且守信,所以叫我嫁你,我既然已经嫁你,便应听从你的话!」
鲍宣说:「你能够这麽做,不愧是我理想的好妻子!」
桓少君把所有华丽的服饰全部退回娘家,改穿上短布衣,与鲍宣一齐驾著鹿车回到乡里。拜完婆婆,婚礼结束後,她便提著瓮出去汲水。她将一般妇道人家的事情做得很好,乡里的人各个称赞不已。
(评)我曾经见到骄傲淫佚的富家女,动则嘲笑丈夫家境贫穷。虽然她已嫁了穷丈夫,但仍然过著华丽奢侈的生活,处处想与人争胜。对於孝敬公婆、和睦妯娌的事,完全不闻不问。她没有想到:假如陪嫁来的财物全部花光以後,应该怎麽办呢?
娶到富家女的先生刚开始虽然好像沾光不少,可是一举一动受人限制,不敢吭声,好像寄人篱下,不能推辞。
像桓少君那麽谦虚柔顺,鲍宣那种志节,实在不多见啊!(《德育古监》第二十九页)。
人贵在心,守信有福
明朝时候,钱灼的妻子是林应麒的女儿。她在没有嫁去的时候,丈夫就生了一种身体弯曲,不得伸直的怪毛病,所以钱灼的父亲,写信给林应麒,请他把女儿许配给别人。林应麒有点不忍。
过了十年以後,钱灼的毛病,仍旧和以前一样,一点也没有好。钱灼的父亲又写信给林应麒,重提过去十年前的说法,再请林应麒把女儿许配给别人。
林应麒把这封信给女儿看。女儿说:「这是我的命运如此!」
旁边另外有个人插嘴道:「你还没有嫁过去,就是另嫁到别家,也没什麽不可以!」
林应麒的女儿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心,我心里已经许给他了!」
林应麟听了这一句话,非常赞成她的志愿,便办了嫁妆和钱灼结婚。结婚不久,钱灼的毛病也就痊愈了。(《古八德全书》第二百九十三页)
错失良缘,终身遗憾
明朝时,南昌有三户人家,职业各不相同。李某人经营木材,段某人为人针灸,刘某人为人算命。
明世宗嘉靖年间(西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发生饥荒。他们这三户人家都搬到湖省的金沙洲,比邻而住,情感非常好。
李某人有位侄子,叫做李乔。他跟叔叔生活在一起,很会写文章。
刘某人看了李乔,知道他将来会辉煌腾达。於是便权做媒人,礼聘段家的女儿为妻。
明穆宋隆庆四年(西元一五七○年),李乔即将应试,想迎娶未婚妻返回家乡。段太太却忽然变卦,她说:「李乔去赴考,并不一定中榜,不一定大富大贵,我为什麽要让心爱的女儿嫁那麽远呢?」
於是,段家便以另一位女子代嫁,而李乔与姓刘的媒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李乔回到家乡後,连续考了几次试,都金榜题名,而且当上成都的太守。
有一天,李乔路过湖省时,还馈赠非常丰富的礼物给段家。
段家女嫁给萧家後,每天做一些粗贱的工作,而且家境越来越贫穷。她私下羡慕那位假冒自己的女子过著显贵的生活,竟然忧郁悲愤而死。(《德育古监》第三○页)
女子贵德,而不在色
三国时代,魏国有一位姓许名允的人。他的妻子阮氏,德性很贤良,可是相貌很丑陋。
阮氏嫁到许家的时候,许允见了,大吃一惊,婚礼举行完毕以後,他觉得妻子的容貌太丑陋,就有不肯进房的意思。阮氏就差了一个丫环去偷看他们。
丫环回来,告诉阮氏:「有位客人正在和姑爷说话!」
阮氏说:「这位客人一定就是桓范,他来是为了要劝许允进房!」
过了不久,许允果然走进房来,停了一会儿,就立即起身预备出去,阮氏把他留住了。
许允问阮氏说:「做妇人家要有四德,现在你有几种呢?」
阮氏答道:「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四德里面的一种妇容吧!可是我晓得读书人当有百行,你又有几种呢?」
许允说:「我样样都齐备!」
阮氏说:「百行里面以德行为第一样,现在你是好色不好德,怎麽可以说样样都齐备呢?」
许允听了阮氏的话,心里非常惭愧。於是就留在房里不去。
久而久之,他俩夫妻也就很相亲爱,很相敬重了。
女子贵德不贵色,因此无盐女才会被齐宣王所看重,齐国也因此而大安兴盛。然而,好色不好德的人比比皆是,听到阮氏的话,能不惭愧吗?假如不会惭愧,那表示男的不如许允,女的不及阮氏。只重视外色的人,更应感到惭愧!(译自《古八德全书》第四七五页)
莎士比亚说:「只重视女子外表的男士,最没有想像力!」
爱念己妻,岂因外色
刘廷式年轻时便与邻家女子订婚。
不久,他进入太学,经过了五年才考取进士。等到他回到家乡时,他的未婚妻不但双目失明了,而且家运又衰竭不振。
刘廷式选择吉日良辰要举行婚礼,女方推辞说:「我们家的小姐已经变成废人了,那里配得上你呢?」
刘廷式竟然娶了那位盲女,而且生了两个儿子。等到刘廷式到高密去当官时,盲女因病逝世,刘延式哭得很伤心。
当时苏东坡当太守,安慰刘廷式说:「我听说悲哀是由於爱念才产生的,爱念又是由於美色而引起的。你娶了盲女,爱从何而生呢?」
刘廷式回答:「我只知道死去的是妻子,所哭的也是妻子而已,忘记她是失明。如果因为美色而产生爱念,因为爱情而产生悲哀,当美色衰退而爱念断绝时,那里有所谓情义呢?难道穿著华丽打扮摩登的风尘女郎都可以当妻子吗?」
苏东坡听了,十分感叹佩服。
後来,盲女所生的那两位儿子,也都登第。(《德育古监》第二十九页)
嫡庶互让,敬爱不懈
明朝谭宗胜的妻子茅氏,体弱多病,没有儿子。於是,她就劝丈夫用娶後妻的礼节把曹氏的女子娶了来。谭宗胜只好依著做。
曹氏看见茅氏,就问丈夫说:「这位是什麽人呢?」
谭宗胜骗曹氏说:「她是我的嫂嫂!」
曹氏信以为真,所以就很敬重茅氏,给茅氏递汤递药,从不敢懈怠。
後来,曹氏看见丈夫握了茅氏的手脉,看著哭了。曹氏用礼法来劝她的丈夫。谭宗胜不得已,才把实情告诉曹氏。
曹氏听了说道:「那我是太失礼了!」她急忙走到茅氏房里,在床前下跪。
茅氏大吃一惊,也跪下说:「这麽委屈你,我内心是很不安的!」
她们相互谦逊,最後就年龄大小,以姊妹称呼。
(评)茅氏实在太贤慧了!起初曹氏以为茅氏是嫂嫂,而恭敬侍奉她,是悌。丈夫牵著茅氏的手,她以礼节来劝谏他,也是悌。等到明白真相,嫡庶互让。茅氏的父亲因为此事而有所感悟,以致老年时兄弟和乐如初。他曾经告诉别人说:「使我们兄弟和好的是我的女儿!」
那两位女子实在感人太深了。(译自《古八德全书》第一五二页)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2-16 12:28:13
|
只看該作者
容忍病妾,後必得福
五十几岁的吴次鲁,有一个儿子名叫国彦。他已经结婚,自念身体孱弱,想要父亲再生一个儿子以便传宗接代。他把这件构想禀告母亲,母亲告诉吴次鲁。
次鲁说:「我们家境贫穷,有儿子就足够了,何必再多事?」
於是母子两人就拿出所有积蓄和衣饰,买了一个妾女,一入门,才发现她也是一位多病的女子。
医生说:「她的病没办法治好,只要快一点卖掉,尚不致亏本!」
母子命令原来那位媒人把那妾女遣送他方,商议好了以後,次鲁才知道这件事。次鲁说:「我既然为人所误,怎可再贻误他人。况且,这位妾女在我们家,仍然有生存的机会,一走出我们家门,一定无法存活。我们把她卖掉,只不过得到十两银子,怎麽忍心放弃她呢?」
吴次鲁把实情告诉买主,并把钱还给买主。没想到那位弱女子,从此以後,身体逐渐康复。她不但怀孕了,而且翌年也生下一个男孩。
颜光衷先生说:「把不好或有缺陷的东西转卖是人之常情。但要把病妾卖掉,这件事情经过点出以後,便令人觉得无限残忍!」(《德育古监》第一四九页)
不弃病女,生子贤贵
文绍祖是福州人,他的儿子礼聘柴氏女为妻。
不久,柴氏女身患中风,文绍祖想要解除婚约。文太太很生气地说:「我们有儿子,应当使他顺应天理,自然福德绵长。违背礼节、损伤义气,就是加速灾祸的来临!」
因此,文家立即娶了柴氏女为媳妇。次年,他儿子考取功名。柴氏女的疾病竟然痊愈了,她生了三个儿子也都登第。(《德育古监》第三十页)
断机规夫,力学有成
乐羊子到远方去拜师学艺,一年便返回家中。
妻子问乐羊子:「你为什麽这麽快回来呢?」
乐羊子答道:「我远走他方,内心十分想念你,所以就乾脆放弃学业,回到家里!」
妻子拿著刀子,走向织布机,说:「这些纱线如果中断,就前功尽弃。你不断努力学习,如果中途放弃,那跟切断纱线有什麽不同呢?」
乐羊子听到妻子这麽说,心中颇有感悟,又出去学习,七年没有返家。
有一天,邻居的鸡,误入乐羊家的庭园,她婆婆盗杀那只鸡来吃。乐羊子的妻子不吃而对著鸡哭泣。
婆婆问她原因,乐羊子的妻子回答:「我感伤自己因为贫穷,而使您吃了别人家的鸡!」
婆婆听了,竟然把那只鸡丢弃。(译自《後汉书》列女传)
(评)乐羊子的妻子以切断纱线规劝丈夫力学,与孟母教训儿子都同一个作用,她们的手段是多麽严格啊!但她对婆婆所说的话语,却又是多麽委婉!
因为丈夫昵於燕婉的私情,所以应该严格一些。不可以窃盗的名称加在婆婆的身上,所以适合委婉一些。
乐羊子的妻子终於使丈夫成名,婆婆知道悔过。所以有好的妻子胜过好的朋友,有好的媳妇胜过好的儿子。治理国家,女子教育绝不可忽视,而谈论婚姻时,妇德极为重要。(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一六四页)
促人离婚,被削功名
孙洪年轻时在太学就读,宿舍里有位同学收到家书,孙洪向他借阅,看见信里面写著:「昨夜我梦到神人预先告诉我登科的名单,你与孙洪的名字都写在名册上。孙洪名字下面有一行红字:某年某月某日某对夫妻不合,代写离婚书,所以删掉他的功名。」
孙洪很惊讶地说:「我真的做过这件事情,没想到上天谴责这样严重!」
等到放榜,孙洪果然落榜,他的同学却录取了。
孙洪回到家乡,访问从前离婚的那一对夫妇,发现他们都没有配偶,便婉转地劝导他们合和。不久,他也登第了。(《德育古监》第五十五页)
毒害妻子,隔生受报
清朝初年,有一位刺史的佐吏,名叫叶星槎。刺史出巡时,他就另乘传车随行,所以刺史的佐吏又名「别驾」或「通判」。
他有一位姊姊,嫁给姓张的先生,结婚没有四十天,就守寡,而且没有孩子。她回到娘家长守贞操。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叶星槎请朝廷表扬她的贞节,当时,她已经七十二岁了。
那一年秋天,当她游览花园时,忽然感觉有一阵冷风像箭一样,直射她的心中。从此以後,她就卧倒在病床上,医药无效,而且食量突然剧增。
她本来已经吃长素,病後却一直索取荤腥的肉食,而且能同时吃下好几个人的食量。她每天对著空中喃喃自语,双手摆出支吾抗拒的样子。脸颊经常留下伤痕,彻夜呼叫,使得侍候他的婢女都不得安眠。只有当叶星槎在座时,才能安睡片刻。
这样子经过了数个月,医生都不知道她得了什麽病。叶星槎趁她神志稍微清醒时,询问她:「您整天喃喃自语,到底在跟谁说话?您那里不舒服,为何不停地呼叫呢?」
起初他姊姊不回答,叶星槎勉强逼问,她才长叹说:「这是前世的冤孽!那一天,我观赏花园时,忽然吹来了一阵阴风,我感觉毛骨悚然,急忙回到房间,看见一位个子矮小,面貌丑陋而且麻脸的妇人,穿著白衣,浑身补补贴贴,携带了两个丑陋的小男孩,蓬头垢面。那位小妇人叫我丈夫,小男孩叫我爸爸。我前世是一位男子,江西人,姓顾,家财万贯,那位小妇人是我的妻子,两个男孩都是我的孩子。我嫌太太和孩子太丑,竟然下毒害死他们三人,而连续娶了两位美娇娘,以终天年。那位妇人含冤多年,找不到我报仇。去年遇到张得新,得新前世跟她有瓜葛,就把我的住所告诉她,并且带她到花园。因为我屋子里有神像和乩坛,她无法进来,所以藏匿在花园里长达半年之久,现在才相遇,她要我偿命,我才恍然大悟,觉得我前世确实曾经杀害妻子和孩子。我记得前世我死後,阎罗王以为我生前有罪,必须审判,但是怨家债主尚未来,所以罚我投生做女人,而且很早就守寡。这些事情在我的脑海里非常清楚,我现在後悔已经来不及了!她们母子三人,每天弄我的脸颊,扼我的喉咙,使我不能得到稍微的平安。吃东西并不是我在吃,而且我自己不知道饱。呼叫也不是我在呼叫,所以我无法禁住声音。实在是太苦了!只有当弟弟你在旁边时,那三位鬼魂便潜匿起来,如果换成别人,他们就不畏惧了。起先我暗中忍耐而不肯说出来,因为这件事太奇怪而且又丑陋。现在不得不老实告诉你,你必须为我传说於世间,使一般人知道因果报应,虽然隔世仍然丝毫不爽!」说完,便一直流著眼泪。
张得新是叶星槎已经逝世多年的老仆人。叶星槎听了这段话,大吃一惊,对著空中说:「冤冤相报,这是一定的道理!你们如果含冤,为什麽不在前世他还没死的时候,找他报仇,而容许他安享天年呢?你们为什麽不在他死後,到阴间找他索命,而容许他再投生为人,又延迟了七十多年呢?我觉得非常糊涂而且不合情理!况且冤仇宜解不宜结,我聘请高僧来超度你们,使你们三人早日投生为人,好吗?」
叶星槎的姊姊摇头说:「她说不愿意,只需要给他们两件衣服,穿在身上就行了!」
叶星槎立即剪了三件大小不同的纸衣,才拿入房内,他姊姊很高兴地坐在床前,两手用力扯擘,说:「我太太穿了一件白布衫,破烂不堪,全都是用断线缝补,解不开。我尽力撕扯,才能从她的身上脱下破衣服。现在刚换上新衣服,便觉得容貌逐渐好看,虽然长得丑,也像人了!」
其实,那三件纸做的衣服仍旧在桌子上面,尚未焚化,三位鬼魂却已经把衣服穿在身上了!
叶星槎又说:「你们既然已经换上新衣,请快点上路吧!」
星槎的姊姊又呢喃片刻,说:「他们还要数锭黄金和一千两白银!」
叶星槎听了,面有难色。
姊姊说:「不难!只是数根佛草和一千锡锭(纸钱)而已!」
佛草就是麦草。於是,叶家眷属都去割取麦草,并且在割麦草时,大声朗诵佛号。麦草中间,有零星的颗粒堕落地面,星槎的姊姊又说:「这是绝好的真珠!怎麽可以随便抛弃呢?」命令家眷拾起落地的颗粒。
不久,大夥儿已经割了数百茎麦草。星槎的大姊呼叫说:「好了!他们已经嫌太重,快背不动了!再拿一个包袱给他们!」
於是叶星槎用纸剪成包袱的样子,和一千锡锭(纸钱),在床前焚化,他姊姊马上就瞑目鼾睡。
叶星槎出外会客,过了数个时辰他姊姊醒来以後,他询问姊姊:「怨鬼走了吗?」
他姊姊回答:「他们走了,要我亲自送他们走出大门!」
叶星槎问:「鬼魂得到衣物,欢喜吗?」
他姊姊回答:「他们没表示欢喜,也没道谢,只说:『穿这件衣服,便可以出去见官府了!』我送他们出门时,你正好也送郑六爷出去,我们避於门旁,你没有看见我们吗?」
郑六爷是叶星槎所会见的客人,房内没人知道这件事,大家觉得非常惊讶。
从此以後,叶星槎的姊姊就不再索取饮食了。不到三天,她忽然说:「二奶奶来了!」接著又说:「三奶奶也来了!」她跟二奶奶、三奶奶呓语寒暄一番,有时笑,有时哭,滔滔不绝。
大家询问她,她回答:「这两位妇女,是我前世继娶的妻子。阴间因为要审问大奶奶的事,所以将这两位妇人关了很久,不能投生。现在大奶奶得到我给的衣服和财物,向各衙门告准,放两位妇女出来质讯,所以先来探望我!」
她又说:「明天,我要到城隍那里听审,我的命完了!」她禁不住哭得很伤心。
到了半夜三更,她不时惨叫。
天亮後,她说右大腿很痛,大家仔细一看,看见她的大腿一片红肿,宛如被木棒打过。
翌日,她又呼叫左大腿很痛,接著又呼叫足踝痛。腿部和足踝都红肿溃烂,鲜血淋漓,非常痛苦。
她告诉叶星槎说:「我的事本来不易明辨,但我到案後,立即一一承认,我被木棒打了两次,又受一次夹刑,而案子尚未了结,又有什麽办法呢?」
从此以後,她便不能说话。又过了十几天,她才死去。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二月中旬,是叶星槎亲口说的。(《续子不语》《齐谐选编上册》第九十三页)
千方百计,不合天意
明朝万历年间,镇江的王成,跟他哥哥住在一起。由於哥哥长久客居广东,王成暗中认为他嫂嫂长得很美,如果卖了,可以得到厚利。
於是,王成就诈传他哥哥的死讯,他嫂嫂哭得死去活来。
不久,王成便劝他嫂嫂改嫁,他嫂嫂很严厉地拒绝了。正好有一位富商在四处选购貌美的女子为妾,王成叫他暗中偷看自己的嫂嫂,果然是绝色美女。
富商跟王成商议的结果,以三百两金子成交。王成骗富商说:「我嫂嫂心里想要嫁人,可是外表假装不愿意,她眷恋娘家,不肯远行。你不如趁天黑时,带几个人来,看见穿白衣服的女子,便抓他上车,事情就成了!」
王成拟定计谋,便回家告诉他太太。嫂嫂看见王成腰部缠著包袱,从墙壁的缝隙窥视,看见整张桌子放满了白金。她听王成夫妇秘密说话很久,只听到「黑夜来娶」四个字。
过了一会儿,王成外出。嫂嫂知道他们的计谋,便假装哭著对王成的妻子说:「小叔想把我嫁走,也是一件美事,何不明白告诉我呢?」
王成的妻子知道无法隐藏秘密,说:「嫁给有钱的商人,可以一生享用不完!」
嫂嫂说:「如果小叔早点说,我还可以好好打扮一下,为什麽不明白告诉我呢?今逢喜事而我却穿著白衣,不太方便,希望你能借我一件青色的衫衣!」
由於王成并没将穿白衣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妻子,而且她又一向喜欢朴素,便脱下衣裳,跟她嫂嫂交换,并且准备酒菜叙别。嫂嫂把王成的妻子灌醉以後,便潜逃回娘家。
到了夜晚,富商率人来了,看见有一位身穿白衣的女子独自坐在那里,一大伙人便把她抓去,因为王成的妻子也长得不错,但她酒醉,无法说出话来。
翌日,王成才回家,看见家中门户大开,两位小孩哭著要母亲,才惊讶他自己的妻子不见了。
王成急忙追到江口,富商的船已经起航。江河里来往的船只太多了,他无法找到妻子。
王成很伤心,又不知道妻子的下落,他突然想到床头还有卖嫂嫂的金钱,可以再娶成家。等到他打开箧子一看,更是胸痛哭。因为昨夜没有关门,钱已经被小偷偷走了。
在这个时候,哥哥正巧从广东回来,肩上挑了许多东西,乡里都来庆贺。嫂嫂听了,也立即赶回家里,夫妻相见,悲喜交集。
王成遗失了妻子,又损失金钱,两个孩子又伶仃地啼哭,他没有脸面对兄嫂,羞愧悲痛到极点,终於自杀身亡。
(评)王成前世,想必欠那位小偷的债,所以今天才卖妻子偿还欠债。即使他嫂嫂聪明应变,却好像是上苍有意安排,不然,客居广东那麽远的哥哥,怎麽恰巧在这一天回来呢?(《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四页)
让妻饮恨,自己暴毙
史堂尚未出名时,便已娶妻。他考取功名後,自恨没有得到富家女为妻,後悔自己的婚姻。
於是,他跟妻子的隔阂越来越大,不再同床睡觉。他的妻子,郁闷成疾,史堂连看都不看一眼。妻子也怀恨在心。她临命终时,隔著墙壁呼叫史堂说:「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忍心不看我一眼?」
史堂还是无动於衷。
史堂的妻子逝世一年後,冥司怪罪史堂刻薄不善,削减他的寿命和官禄。史堂突然病逝。(《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五十四页)
见夫好色,投河自尽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男子名叫秋胡,结婚五天後,就到陈国去做官。
过了五年後,他才又回到鲁国。他在路上看见一个采桑的妇人,心里很欢喜,就下车,拿了金子去引诱她。可是那采桑的妇人却不理他。
秋胡回到家中,捧了金子献给他的母亲,又叫妻子来。没想到他的妻子就是在路上采桑的那位妇人。秋胡觉得很惭愧。
他的妻子说:「因为欢喜陌生女子,给她金子,便是忘记自己的母亲。忘记母亲,即是不孝。贪好女色,动了淫心,便是污秽自己的品行。污秽品行,即是不义。你孝义两件都没有了,我实在羞耻来见你!」
说完话,她就出去投河自尽了。(《古八德全书》第五三五页)
负心男子,婚姻失和
甘肃(位於陇山的西部,所以又名陇西或陇右)的李益年轻时就很有才华,而且跟霍小玉订了婚。不久,他违背盟约,另娶卢小姐为妻。霍小玉忧郁成疾,耗尽家产。她希望见李益一面,李益终究不肯来。
有一位穿著黄衫的侠客听到这件事,为霍小玉打抱不平,乘著骏马挟持著李益到霍家。霍小玉看见李益,就说:「妾为女子,如此薄命!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居然这麽负心。我死後,一定变成厉鬼,使你们夫妻永远没有欢乐!」
说完,霍小玉悲恸了数声,才断气。
有一天,李益和卢氏在床上弹琴,门外忽然抛进一朵用金银片所制成的花饰(古时候妇女戴在头上的饰物),中间系了一个同心结,掷中卢氏的胸怀。李益看了,非常愤怒,立即将她遣走,又再改娶。
从此以後,夫妻间便经常发生妒忌。李益一连娶了三次,终究还是不和。(《感应篇注训证》第一九三页)
第七章 心念与子嗣
有德兴家,贪财败家
横渠先生说:「一般人关心子孙受灾殃,比自己受灾殃还更切。因为有人为了子孙而舍弃自己的性命,绝没有牺牲子孙来快活自己的。何况因果报应原来就通於三世(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是连续的),当我们看见某人造恶而本身没遭受恶报,便以为是侥幸,那里知道他的子孙会受更惨的报应呢?」
朱卓月先生说:「佛家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以为:昨天以前、我们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前世。而今天以後,包括子女和孙子都是後世。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啊!」
何元朗先生说:「以道德遗留後世的人,子孙会兴盛。以财物遗留给後代的人,子孙会衰败。谦卑柔和是品德的余光,强暴奸诈是灾祸的开始。」(译自《庸行编诒谋类》、《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十九页)
倾囊赈灾,子死复生
清朝的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
他的祖先非常有钱,是乡里的首富。二十岁以後,连续生了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顽钝不贤。
乾隆年间曾经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面有菜色。王老先生倾囊救济乡人,全活了无数人,他家也因而变穷。
不久,长子得了传染病死了,一年之内,九个儿子相继夭折,没有一个存活。他夫妇俩人非常悲愤,失意的样子很像痴呆的人。这件事王老先生打击很大,他想:「我慷慨解囊,拯救灾民,为什麽好心没有好报呢?难道我虔诚礼拜观音菩萨没有灵感吗?」
因此,他就写了一道疏文,在观音菩萨的圣像前焚化,文词充满著哀伤。
当天夜晚,他梦见观音菩萨慈祥地告诉他:「你从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魔,他们都是败家子。由於你的祖先有不为人知的恶行(隐恶),天帝才命令那九个儿子来败你们家。因为你倾家荡产救济贫困的灾民,阴德浩大,上帝特别敕令所管的神只收回魔孽,另外降文曲星来振兴你的家运。如果你能更加修行善果,数年後,文曲星就会诞生在你家。请你不要抱怨!你的前景很光明!」
他们夫妻都得到相同的梦,於是更战战兢兢地行善,扶危救困,勤勉为善而如恐不及。
不久,他的妻妾数人,先後有娠。数年之间,又生了五个儿子。每一个孩子都很爱读书,而且会写文章,从小在学校就颇负盛名。再传到文简公考取状元,做到尚书的大官。他的弟弟以,也是那一年会元(科举时代称举人会试中的第一名,又称会魁)。後代子孙迄今显贵不衰。(译自《坐花志果》下卷第九页)
痛改前非,子女好转
宋朝的大夫蒋瑗,持有重权,心胸狭窄,善於忌妒,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就好像自己损失;看见别人损失,好像自己得利。他看见别人有了才能和声誉,就好像是自己的仇人。他生了十个孩子都有毛病。一个瞎眼、一个耳聋、一个哑巴、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手脚不能伸直、一个两腿都失去作用、一个疯癫、一个愚痴。
後来,遇到公明子皋教他洗心涤虑,尽改前非,随喜众善,九个孩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迁善录》)
前辈说:「看见别人得意,便当生欢喜心,看见别人失意,便当生怜悯心。这样自己才能真实受用。如果忌妒别人成功,存著幸灾乐祸的心理,只会使自己的心术变坏而已。我以为:凡是损人利己的事,都不可以做。至於损害他人而对自己又没有丝毫利益的行为,那岂不是更无聊或更没有意义吗?想要别人受损,而别人就损失,这样他的恶念还发挥了一点作用,无奈他想要别人受损,别人却决不会因为他的念头而损失。空存这坏心肠又有什麽用呢?」(《德育古监》第一五三页)
苛刻待人,竟至绝嗣
毕的家境非常富有,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他时常以小聪明和机巧欺侮别人,以苛刻创立家业。
有人想把财产卖给他,就表面上拒绝说:「我不要!」暗地里又叫人去谈条件。等到那个人来到他家,他又说:「我确实不想要!」那个人无可奈何,只好减价迁就他。
等到订好契约,他又说:「我手头不便,希望你某日再来拿!」到了那一天,他又以成色较差的银子或稻米凑合,使对方无法得到议定的价钱。
他平生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後来,长子因为杀人被关在监狱,破产而死。次子因为吃喝嫖赌而变成乞丐,流落他方。毕後来竟然断绝子嗣。(《感应篇汇编》第十二页)
重刑毒人,子孙受报
汉朝的梁统,请求加重刑罚。朝廷不听从他的建议。
後来,梁统梦到神明告诉他:「好在朝廷没有照你的话去做,但阴府已经记录你的过失了。你现在想要以酷刑毒人,你的子孙能够免受刑罚的果报吗?这叫做『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梁统的儿子都死於非命,他犯了很深的罪,竟然遭受灭族的重报。(《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六页)
拾金不昧,爱子免难
江宁旱西门回子哈九,开饭店,有江浦人携带行囊,把五十两金子遗留在店里。哈九追到江边,奉还金子,告别了物主而後回来。
得到金子的人走到江浦,看见大风把船吹翻覆了,很多人溺水。他心里想:「我就当做哈九没有还我金子,将这些金子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於是,他就呼叫渔夫说:「你们拯救一个人,我就奉送五两金子!」渔夫争相救人,结果只救到一个人。仔细一看,却是哈九的儿子。这件事情发生在顺治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七页)
敬惜字纸,生子贤慧
王沂公的父亲看见字纸掉在地上,一定捡起来,用香汤清洗,而後焚化,把灰放在洁净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至圣先师拊他背部说:「你为什麽这麽勤於敬重我的字纸呢?可惜你已经老了,无法有所成就,我应当命令曾参来诞生在你家,光耀门楣!」
果然生了沂公,并且命名为曾。王沂公後来考取状元,成为有名的宰相。(《德育古监》第一四五页)
消毁邪书,子孙显赫
明宣宗宣德年间,曾经派遣太监到西洋求宝,费很多钱,而且死了无数人。
到了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建议再派遣太监去,皇上因而命令兵部的项忠去查阅过去的计划蓝本。当时刘大夏做郎中,先到仓库,将蓝本藏匿起来,使官吏无法查阅,这件事情就这样消声匿迹了。
後来项忠责备保管的官员遗失计划蓝本。刘大夏笑著说:「这是不好的政治措施,纵使蓝本存在,也应当消毁,以断除祸根,你还要再追问蓝本的有无?」
项忠大吃一惊,向刘大夏致谢:「您的阴德感动天,这爵位非你莫属了!」
後来,刘大夏果然做了太保大司马的高官,很多代子孙富贵显赫。(《皇明通监》)
(按)把刘大夏先生的行为扩而大之,则世间一切对人有害的文字,都应当毁灭,尤其是思想偏邪的小说、春方及谤佛的书籍。(《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七十一页)
残害动物,殃及子孙
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这地方,有一位农夫名叫贺永兴。他田里的农作物被邻居的牛所践踏,他一气之下,便用绳索将牛的舌头拉断。後来他生了三个儿子都是哑巴。(法苑珠林或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六十六页)
宋朝的朱沛,喜欢养鸽子。有一天,鸽子被猫咬死了,他就抓住猫,把猫的四只脚砍断。猫号叫数日而後死亡。後来,他生了儿子,也没有手脚。
周昂曾经在白天睡觉,梁上有燕子的巢,巢里三只刚生下不久的雏燕肚子饿,期望母燕来喂食,所以叫个不停。周昂大怒,用蒺藜喂食雏燕,三只雏燕都裂胸而死。後来他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哑巴。(《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六十七页)
常行杀戮,子孙不祥
陈涉反叛,秦王派遣王翦的孙子王离围攻赵国。
有人预言:「王离是秦国的名将,现在率领强盛的秦兵,攻打新建立的赵国,一定会攻下赵都!」
客人说:「不见得!当将领的人三代以後大部份会衰败没落,为什麽呢?因为他们杀了许多人,後代子孙会有不祥的果报!」
不久,王离果然被项羽所虏。(《史记》王翦列传、《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六十页)
若再杀生,即杀我儿
杭州有一位民妇喜欢杀生,尤其特别厌恶蚂蚁。
每当蚂蚁污损饭菜或其他食物,她便用火烧死蚂蚁,寻找蚂蚁的洞穴,不是把穴堵塞,就是将热汤倒到洞里,杀死的蚂蚁不可计数。
後来,她生了一孩子,在襁褓时期被一大群蚂蚁咬得全身肿烂而死。
朱玑说:「妇人以孩子为命,劝她们戒杀,应当告诉她们这则案例,她们自然会有所戒惧。所以我戒杀的誓言是:如果再拿著刀子(杀害动物),便是杀害我的儿女。这两句话,一句是自我警惕,一句是警惕我太太。」(《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三十三页)
赖债不还,生子多病
永嘉的徐辉因为家境贫穷,而做生意,他向丹阳一位商场的大经纪人借了一千贯钱。
他告诉自己的家人说:「假如那位大经纪人死了,不向我索赔,我就变成了一位小富翁!」
不久,那位经纪人果然逝世,他家人不晓得借钱这一桩事,徐辉也不透露。
後来,徐辉生了一个孩子,非常英俊而且聪明。徐辉很喜欢他。那位孩子八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徐辉四处求医,而且买了许多药,家产花得快光了,孩子的疾病仍然没有好转。
有一天,一位尼师来到徐家。徐家的孩子告诉尼师:「我要回去!」
尼师说:「这是你家!你父母这麽爱你,你要去那里呢?」
孩子回答:「我是丹阳人!徐某人过去向我借了一千贯钱,庆幸我死了,他就不必偿还,所以我自己特地来取!」
说完,便逝世了。(《感应篇注训证》第一六九页)
广积善德,子疾痊愈
焦公是东京人。他三世都没有嫡传的子嗣,於是他就一边做生意,一边旅行,遍访高明的人指点迷津。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老僧,告诉他说:「没有子嗣有三种原因。第一是祖宗没有积德,自己又没有德行。第二是夫妻的时辰和命运,恐怕犯了禁忌。第三是不守精神,妻妾身体虚弱和体质过寒。」
焦公说:「德行和年命都可以受持,体质过寒有什麽法子治呢?」
老僧回:「不难!只要先积德累功,然後调养身体三年後,你来五台山,我应授你奇方!」
焦公从此以後,时常行种种方便,做种种阴功,布施恩德,利益众生。
三年後,他到五台山,拜访老僧,没有遇见。有一天,他忽然看见一位童子拿著一张药单,告诉他:「师父要我转告大夫,你的阴功和德行已经圆满了,你回家合药,必定会有富贵子孙,随念降生。」
後来,他果然生了焦员外。但员外却又生了一个不肖的儿子。
焦员外悔恨自己的德行差劲,也朝礼五台山。那一位童子告诉他:「老师父说:『你何必来问呢?只要依照令尊的行为去做,则愚笨的人自然贤慧,贫穷的人自然富贵。』」
员外问:「贫穷的人得到财富,命中注定。愚痴的人也是本性使然,怎麽能够变得贤慧呢?」
童子回答:「从前燕山的窦禹钧生了五个儿子,初生时,也都身体不健全,後来他广积阴德以後,不但儿子一个一个平安痊愈,而且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焦员外拜谢童子,而後回家。他信受童子的话,二十年後,果然生了许多贤贵的子嗣。
现代人都知道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显赫荣贵,那里知道他们诞生时,也都有毛病呢?起初因为累积善行而平安痊愈,後来又因为功德而有更好的际遇,天理和人心这麽容易感应,所以我特别把它记载下来,激励大家积功累德,希望有志为善的人,坚固心念而不要懈怠。(《感应篇汇编》第一卷第五十二页)
施棺济贫,庆延子孙
宁崇礼,生性爱好行善,时常造棺布施他人。遇到贫穷又没钱埋葬的人,他就助以金钱米粮,终身乐此不疲而没有改变。
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他逝世後,家里的小奴丁贵童梦到宁崇礼说:「我平生建造房屋给人居住,累积阴德,庆延子孙。你告诉十四郎:他明年秋试一定会被录取,以後,登科的人常不断绝。」
十四郎就是宁崇礼的儿子宁谦光。
次年,梦中的预言果然应验了。从此以後,宁家几乎没有落榜过。(《德育古监》第九十四页)
成人之美,生子及第
冯商是鄂州江夏人。
他壮年无子,将去京师时,妻子给他数锭银子,并且告诉他:「你没有儿子,请你拿这些银子去买妾!」
冯商到了京城,买了一位小姐,订好契约,而且付完银子。冯商问小姐:「你可以将身世告诉我吗?」
那位小姐哭泣不说,冯商一直问。最後她才回答:「家父当官,因为时运不济,所以卖我赔偿!」
冯商很同情她的境遇,不忍心侵犯她。将她送回家,而且不向她父亲要钱,也不期望回报。
冯商返乡後,妻子问:「你买的妾在那里呢?」
冯商具实以告。
妻子说:「你有如此的心地,何患无子呢?」
过了数个月,妻子果然怀孕了。乡里的人都梦到:吹奏乐器,迎接状元到冯家。
当天夜晚,冯家生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叫做「京」。冯京年轻时,就三元及第。(《德育古监》第一百页)
护人名节,子孙显贵
姚三韭博学而且善於作诗、写文章。他在怀氏家中担任家教,有一位女子时常窥望他。姚先生一直没有动心。
有一天,他在庭院晒鞋子,那位女子写信放在他的鞋子里。姚三韭看了,便藉口有事而辞归。
袁怡杏写了一首诗来赞叹他,诗中有「一点贞心坚匪石,春风桃李莫相猜」的句子。
姚三韭不接受这首诗,而且答信自我辩解说绝无此事。
袁怡杏把书信藏起来,而且题字说:「他的品德非常宽厚!」
後来,姚三非生了儿子姚谌,以及孙子姚锡,都考上进士。(《德育古监》第一四○页)
非法致富,生败家子
杨槐亭前辈说:他们乡里有一位做官返回故居的人,整天闭著门户,安享天年而不干预外事。他在园林中散步虽是一件乐事,可是却因为没有後嗣而忧愁。
晚年,他生了一个儿子,所以特别珍惜疼爱。有一天,孩子身上长水痘,病况颇危急。他听说劳山有位道士能知道过去的事情,所以就去叩门请教。
道士皱著眉头说:「贤令郎还没有了结,那里会这样死去!」
他孩子的病果然因为遇到良医而痊愈。後来,那儿子由於娇生惯养而整天放荡不拘,吃喝玩乐,竟然把整个家产花得精光。
同乡的人说:「那老先生没有罪过,也没有不好的声誉,照理不应该会生出这个儿子。但他原本只是一位穷书生,做了县令不过才十年,便拥有那麽多钱财,难道他有不可告人的致富途径吗?」(译自《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十卷)
贪官污吏,生败家子
绍兴府有一位布政(掌管民政与财政的高级行政首长),善於贪污,积蓄了数十万财产。
後来,他做官失败以後,回到家乡,买了一千公顷良田,富甲一方。
他的祖父屡次作梦,并且告诉他:「冥府的谴罚将要来了!」
他一直不相信。
他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放纵情欲,吃喝嫖赌,夭折而死。不久,他自己也因中风而全身瘫痪。他的儿媳妇和孙媳妇也有许多丑闻。
当他富有时,他看见许多利用他的人趋之若骛。可是等到他垂死时,家产已经花得精光了。
他临命终时,忽然张开眼睛,大声呼叫说:「我做到布政使的官职不小了,十万亩良田也不少,我亲手建立的这些家业,也在我手里泡汤了!」
说完,他便逝世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页)
广买田产,子孙不肖
唐朝的张嘉贞,历任秦州和梁州的都督。有人诬告他谋反,因为没有罪证而不被起诉。皇帝下令查办诬告者,张嘉贞禀告说:「这样做恐怕会阻塞一般百姓发言,成为未来的忧患!」
天子认为他很忠於职守,将他升为「中书令」。张嘉贞虽然出任高官,从不买田园。
有人劝张嘉贞买田园,他回答:「近年来许多士大夫都争相购置广大的土地和房宅,准备将来做为不肖子孙的酒色费用,我不会这麽做的!」
他的儿子张延赏和孙子张宏靖也都相继做到宰相的高官,当时人尊称他们为「张家三相」。(《唐书》张嘉贞传)
(评)苏季子说:「如果我拥有数百亩田地,怎麽能佩戴六国的相印呢?」然则,张嘉贞不为子孙购置田产,而子孙相继做宰相,正可以说是善於建立田产!(《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九十六页)
黄金珍宝,不可传家
明朝的江彬做游击手时,经过蓟州,杀死一家人二十余口,事後又诬告他们是盗贼,以领取奖赏。
江彬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善於骑射。他曾在明武宗面前谈论用兵,武宗龙心大悦,甚至还允许江彬住在皇宫。
他向皇上提议微服出游,盖了一百六十二座行宫,并且到宣府、密云、太原等地掠夺了许许多多良家妇女。
当他们又要南游时,一百多位大臣伏跪在宫门谏止,江彬激起皇上的怒气,多数的人都被活活用木杖打死。
恰巧宸濠也在这个时候造反。江彬耸恿皇上亲自带兵出征,到了扬州,又四处搜刮貌美的处女和寡妇。而後江彬又带皇上去捕渔打猎。
世宗即位後,下令在街上将江彬五车分尸,他的四个儿子,也同时被斩。当时,久旱的京城,便下了一场大雨。
江彬被抄家时,起出了七十柜黄金、二千二百柜白金,其他的珠宝珍玩不计其数。(《明史》江彬传)
(评)历史上记载:严世蕃被抄家时,起出了三万余两黄金、二百余万两白金。王振被抄家时,金银多达六十余库。江彬被抄家时,起出七十柜黄金、二千二百柜白金。
那些贪财的人,正当他们自以为可传给子孙、吃用不尽时,岂知不久自己即将被杀,或者灭族。所辛苦积蓄的黄金、白金及其他珍宝,凭白提供他人计数、分括的机会,而自己背负著像山那麽高大的业债,却历劫难以酬报,这又是何苦来哉呢?
贪心的人为钱财舍命,其愚痴颇值得同情,可是古今以来大家都重蹈覆辙,执迷不悟。佛祖说:「黄金是毒蛇!」实在一点都不错!(《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一百九十六页)
忠厚之人,子孙昌盛
尉迟敬德由於打仗有功而被唐太宗封为「鄂国公」。
有一天,唐太宗告诉尉迟敬德说:「朕想把女儿许配给你,好吗?」
尉迟敬德叩头道谢,并且说:「虽然臣的妻子长相鄙陋,可是一齐共度贫贱的岁月已经很久了。我的学识不好,但我听说古人在富贵时不换掉原来的妻子,所以这不是臣所愿意的。」(《唐书》通监太宗纪)
(评)这件事与汉朝的宋弘相同,可以想见古人操守的严格与情谊的敦厚。
按照《资治通监》的记载:尉迟敬德担任太宗的护车时,李建成与李元吉想要利诱他,让尉迟敬德成为他们的党羽,赠送一整车的金银宝物,并以书信招示他。
尉迟敬德辞谢说:「我只是一个村野小民,遭逢隋朝末年的战乱和颠沛流离。我久沦逆地,罪当及诛,秦王(李世民)赐我再生的机会,如今又幸而担任臣属,只当杀身以报。我在殿下面前并没有功绩可言,不敢私受重赏。如果我心存二心,徇利忘忠,又怎麽值得殿下重用呢?」(《资治通监》唐高祖武德九年)
这封信情词悱恻,忠义奋发。当初他不会因为金银而更换主人,所以後来也不因富贵而变更妻室,忠义这两个字本来就是一贯的,没有厚此薄彼的现象!
杨际春先生说:「我在京师,听许多山西人说:尉迟敬德的家族,从唐朝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子孙富厚昌盛。由此可见上天对於忠厚者的美报,实在信而不爽啊!」(《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八十二页)
仁厚德行,化及子孙
宋朝的李崇矩信奉佛教十分虔诚,他供养的僧人多达七十万人次,所雕塑的佛像和所建造的佛寺更多。他又曾经劝宋太祖释放叛党的妻子一万多人。
有一位姓郑名伸的人,在李崇矩的门下做客长达十年之久。他上书把李崇矩的隐私禀告皇上,宋太祖没有加以追问。
不久,李崇矩升任大将军,儿子李继昌,也一直做到左神武大将军。
郑伸很早逝世,他的母亲做了乞丐,到李继昌家中要东西。李府家人责骂郑伸的母亲,并且把她赶走。李继昌阻止家人,而且赠送了一百两白金给郑母,当时的人对这件事非常赞赏。(《宋史》「李崇矩及继昌传」)
(评)李崇矩仁厚的德行,教化了子孙。郑伸阴险的凶祸却连累了他的老母。我们能不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吗?李崇矩除了儒学以外,更能信奉佛教,供养出家师父又雕塑佛像,种了无量的福德。(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六页)
第八章 心念与前程
奢侈享受,没有後福
何曾的生活非常奢侈,他的衣著和饮食特别考究华丽。他每天吃掉了一万文钱,却还说:「不知些什麽东西才好!」
他的儿子何邵不但继承了父亲的作风,而且变本加厉。三餐都一定要吃遍各地的山珍海味,每天限制要花掉两万文钱。他的子孙多半以骄傲奢侈,欺凌他人。永嘉末年,何氏整个家族完全灭亡。(译自《晋书》何曾传)
(评)大禹饮食淡薄,他的德行不但比美圣人,而且享年一百岁之久。纣王建造酒池肉林,而却不得好死。释迦牟尼佛告诫比丘弟子:「接受各种饮食,应当感觉好像服药一般,对於味道的好坏,保持平静心而不要产生贪恋和排斥,因为修行人假藉饮食来维持体力和消除饥渴!」
墨子说:「圣人制定饮食,足以增健身体,充实力气,使人耳聪目明,不极力考究味道的调配和充满芬芳!」
所以,古代的禅师也写了一首诗说:「饮食於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像何曾那样愚昧无知,造了许多口业,戕害自身,又祸及子孙,是多麽悲哀啊!
苏东坡有一首诗说:「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大智度论也记载:「贪著美味,死後会受许多苦,以熔化的铜液灌入口中,啖食烧红的铁丸……堕落不清净的昆虫类。从前有一位沙弥很爱吃酥酪,死後出生在残余的酪屑中做虫。」以山珍美味自豪的人,死後实在相当恐怖啊!(《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页)
口孽淫孽,断送前程
有一位书生是浙江杭州的秀才,跟随蒋一亭先生学习申商和韩非子的刑名学,小有才气而放诞不羁。
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蒋先生就任於上海咸云崖的观察幕。那位书生秋天考试後,在道署中拜谒他的老师,并对同事炫耀文艺,显出非常得意的样子。
刚好署里有人能请神仙降坛,降乩为夏●如先生。书生叩问功名,扶乩显示:「你的前程本来相当远大,可惜因为口孽和淫孽而断送了,如果很快改过,尚可以延年。否则等冤鬼找上门,那里还能希望什麽功名呢?」
书生笑著说:「没想到仙人尽说一些老头子教训人的话!既然你说冤鬼,请问是什麽因缘呢?」
仙人又降乩写说:「一定要说明白吗?十年前在荷花池洗砚台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书生脸色突然变了,叩头默祷。
扶乩的人继续写:「阴间已申报免除你的功名,减少你的寿命,所以我知道。如果你从此力改前非,尚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挽救,只有祈祷无济於事!」
大家看见书生吓得脸色发白,所以停乩後,有人就问书生:「刚才神仙所说的是指什麽呢?」
书生很惆怅地回答:「我曾经做出轻薄的事,因为辜负别人而感到羞愧。我坦白告诉你们,希望有志向的人能以我为前车之监!」
事情原来是这样:那位书生曾经在姑妈家读书;姑妈家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婢女,书生想要调戏她,却没有机会。
有一年的夏天,书生拿砚台到荷花池去洗,恰巧那位婢女要采荷花也随後而至。书生看四处无人,於是就与婢女调戏、嬉笑,婢女也不坚持拒绝,俩人进入小凉亭而发生暧的行为。从此以後,他们俩人有空就幽会,婢女因此怀孕了。
到了年底,先生解馆,书生也回家。过新年时,书生去拜年,姑妈留他住宿。夜深人静後,婢女忽然来了。婢女告诉书生:「承蒙君的厚爱,我的月经已经三个月不来了。如果我俩始终眷恋,我就能做为你的妻妾,这是你的惠赐,如果你不要我,我也不敢有怨言,只求赶快找好的堕胎药给我,以免事迹败露,那我就永远感激你了!」
书生回答:「我已将这件事禀告家母了,将来会来姑妈这里要你。我一定不会做出负心的事情,你不要过度忧虑!」
婢女哭泣地致谢,那天夜里,她又被书生蹂躏了,而自己却不知道书生无意娶她。
书生回家後,竟然放弃她,也不再至姑妈家。婢女早晚盼望书生的音讯,没有消息,不久肚子逐渐大了起来,被姑妈发觉,经不起女主人拷打而吐露实情。
姑妈一向很喜欢书生,马上叫人找他来,准备把婢女送给他。可是书生死不承认,并且说:「我不知道邪淫的婢女跟谁乱来,竟然敢诬赖我,损毁我的名誉!」
姑妈相信书生的话,又用严刑讯问,婢女无法表明自己,当天夜晚,她就上吊自杀了。
书生不在乎这件事情,也没想到仙人会揭发这件秘密。现在已经把真相告诉询问的人,想忏悔自己的恶行,大家劝他改过行善,聘请高僧为婢女诵经咒超度,书生点点头。从此以後,他的豪气逐渐收,然而不到一个月,他故态复萌,信口雌黄,又开始寻花问柳,把神仙的话置之度外了。
翌年,他竟然口吐鲜血而死。死时,看守疾病的人都看见一个女子披发站立在床前,可能是从前那位婢女来索命啊!(译自《坐花志果》上卷第六十七页)
恃才傲物,成就有限
萧颖士恃才傲物,曾经携带酒壶旅游名胜,在旅馆中休憩。
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大雨。有一位身穿紫衣的老翁带领两位童子,也在这里避雨。颖士颇轻侮他们。下雨停止後,有位骑士驾著马车进来,老翁上马,呵叫後面的部属而离去。颖士才知道那位老翁是吏部侍郎王丘。
翌日,颖士登门谢罪,王侍郎带著颖士走到庑下,坐下来才责备他:「你恃才傲物,难道只要有限的成就吗?」
後来,萧颖士果然只做到杨州的工曹。(《德育古监》第一三五页)
狂傲谩骂,作茧自缚
从前杭州西湖有一座白云庵,庵里供奉月下老人,签诗多半集辑经史的成语,还有一些词曲的佳句。
由於灵验异常,所以每次到了省里举行考试的前後,许多读书人便纷纷来抽签,祈求和占卜功名或婚姻。
钱庠有一位书生,恃才放诞,在清宣宗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考前跟朋友来游西湖,喝醉酒後,又乘兴来月下老人祠求签,结果签句不佳。
书生笑著说:「我那有考不中的道理!」他再度求签,仍然一样。书生发脾气说:「答非所问,怎麽能说是灵验呢?」
因此,他指著神祠谩骂,所说的话非常难听,而且有亵渎的成份。不久,他又说:「我再抽一支签看看,如果仍然不合,我就要把神像毁坏!」
於是,他又抽出一支签,其中的词句是:「休!休!休!似春蚕作茧,到死把丝抽。」
与他同行的朋友看了大吃一惊,知道书生已经触怒神明,大家都劝他回去。
那一年的秋天,书生考到第三场,因为急著如厕(大便),大声号叫而出。等他回座位坐好,监考人员听他静悄悄的,掀起布帘,发现他已经死了。
虽然不知道是什麽因果,然而见他敢侮辱神明,平常也一定相当狂傲放荡,而月下老人的灵异,也是可怕的!(译自《坐花志果》下卷第二○页)
言多轻薄,潦倒绝後
姚康明是我外祖的族弟,才学丰硕,平生没有其他恶孽,只有语言轻薄,时常以笔墨讽刺别人。凡是涉及别人的黄色或桃色新闻,虽然不一定真实,就巧妙地加以牵强附会,用歌唱来表现,词句的意思颇有创新,所以许多人传播他的艳词。
由於他屡试不中,又因为轻薄的缘故,不敢收子弟教学,最後竟然贫穷饥饿而死。他死的时候,没有衣被,卧在长了许多虱子的破棉絮中,我的外祖父为他安葬。他遗留下一个孩子没有地方去,养育在我外祖家,本来希望他长大成人後,给他娶妻生子,没想到却忽然暴毙,因此绝後。这难道不是轻薄的报应吗?(《坐花志果》上卷第五十三页)
只顾眼前,後患无穷
汉朝的王恢,想要在边疆立得大功,上书朝廷说:「我们刚跟匈奴和亲,可用利益来引诱他们,然後埋伏兵马,加以袭击,必定能破匈奴!」
朝延的大臣都进谏:「千万不可这麽做!」
王恢坚持自己的主张,建议派三十万大兵,藏匿在山谷中,并且派遣间谍引诱单于进入塞内。正要偷击时,事情泄露,单于领兵回塞外,汉军追不到。死在塞外的汉朝兵马多达数万,消耗的钱财和粮食多得不可计数,百姓和军队都在抱怨。
皇上大怒,下令王恢自我了断。从此以後,卫青和霍去病出使塞外,喋血不休。王恢真是死有余辜,他应为边疆的动乱负责啊!(《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六十八页)
诬告他人,亲属受害
清朝顺治四年,许某人引导清兵进入广东。清廷授给他邑令的官职,他妄想再立大功,在乡下找到十四名长发的愚民,随便扣上山贼和明室余孽的帽子,申报上司,把这十四名老百姓全都杀死了,行刑的时间在中午。
当天,许某人的家属赴任,中途遇到强盗,被劫杀的家属恰巧也是十四人,而且时间也在正午。(《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一页)
每次为恶,前程转暗
李登十八岁时考取乡试的第一名,後来他到五十岁时一直没有登第。
他拜访叶靖法师,乞求法师到阴府去查看究竟。叶靖法师请教梓潼帝君,恍恍惚惚看见一位阴吏手里拿著档案说:
「李登初生时,上帝赐他一颗玉印,十八岁考取乡贡的榜首,十九岁当状元,五十三岁做到右宰相的官位。後来因为考取乡试後,暗中爱恋邻居的女儿张燕娘,使她父亲坐牢,这罪过使他功名延後十年,而且降到第二甲。後来,他侵占胞兄李丰的房屋基地,以至打起官司,功名又延後十年,降到第三甲。他在长安奸淫良家妇女郑氏,又陷害她丈夫白元入罪,功名又延後十年,降到第四甲。最後他又淫邻居的闺女王庆娘,恶行不改,功名已经全被删除了!」
叶靖法师把事实告诉李登,李登羞愧含恨而死。
颜光衷说:「假如李登不请法师到阴府去查个究竟,则年轻时就考取乡试,淫逸放荡的人,必自以为福分只限於如此。而且,旁观的人或许会说:『这麽淫逸放荡的人,尚且能少年得志,年轻就考取乡试!』这麽一来,岂不反而说没有天理报应吗?」(《德育古监》第一三八页)
心存天理,前程远大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曾经在一位富翁家担任家教。那位富翁有许多婢女和妻妾,但却没有子女。
有一天夜晚,有一位长得如花似玉的妾女来到王华的寝室。王华拒绝她,那位女子拿出一张纸,说:「这是主人的意思!」
王华看见纸上写著「欲求人间子」,立即提起笔,在旁边写上「恐惊天上神」。最後还是没有接受那位女子。
後来,那位富翁请道士修醮祈福。道士跪拜时,伏在地面上很久没有起来。富翁询问原因,道士回答:「刚才我遇到天上正在迎接状元榜,所以过了很久才能通过!」
富翁问:「状元是谁呢?」
道士答道:「我不敢说出他的姓名,但是状元郎的马前写了一副『欲求人间子,恐惊天上神』的对联。」
富翁怀疑王华道德浅薄,所以才泄露前面那句话。
後来,王华果然状元及第。(《德育古监》第一四○页)
第九章 心念与手足(友爱)
尽已本分,切勿苛责
袁氏世范记载:「父兄爱子弟,不必苛责子弟一定要顺从。子弟爱父兄,不必苛责父兄一定要慈祥。只要各个尽自己本分,苛责的弊病自然会消除。
骨肉失欢,有时由於很微小的事情,而终於演变到不可化解地步。只因为失欢之後,双方各自负气,不肯低声下气,采取低姿态。如果其中有个贤明的人,甘愿自己吃亏,能先低声下气,去跟兄弟商量和沟通,则彼此的情谊便能恢复,而和好如初了。」
王阳明说:「舜能够感化顽劣的弟弟象,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看见弟弟的不是。我以为:骨肉之间,只该讲情,而不该讲理。执著理便会伤到情,伤害到情即是无理。」(《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页)
郑大郁说:「兄弟之间,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应该立即说破,随时消释化解,才不会伤及手足情谊。我们观看大舜对待傲象,只是不藏怒,不记旧怨,所以大舜成为圣人。现在的人在外表时常借假和乐的名义,而内心却怀著嫌恶和怨隙,甚至暗中妒忌,表面结合,所以难以化解,这是自己违背天性。」(《德育古监》第二十二页)
两牛情深,愧煞兄弟
宣城有两位姓王的兄弟,因为情感不和而分炉烧饭,可是仍然时常发生口角。
哥哥所养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并将小牛卖给某一位亲戚。接著又生另一头小牛後,母牛却死了。
亲戚又将小牛卖给弟弟。与哥哥的小牛一齐放在同一个牧场。到了晚上,那两头小牛同宿在哥哥的牛栏里。弟弟用力拉,却无法将牛拉出哥哥的牛栏。於是,只好让两头小牛轮流住宿在哥哥及弟弟的牛栏。
哥哥看见那两头小牛好像认识彼此是同母所生,便告诉弟弟说:「小牛尚且如此亲爱,我们人怎麽能不如禽兽呢?」
弟弟感动得哭出来,与哥哥友爱如初。(《异谭可信录》《物犹如此》第二十六页)
一蟹断足,二蟹扶持
沈宗正是松江干山人。每到了深秋时分,他就在池塘里设置竹簖(用竹片编成的方形或圆形笼子,用来诱捕鱼虾螃蟹),以便捉螃蟹来配菜。
有一天,他看见三只螃蟹相靠在一起,很快地行走。他详细一看,发现:有一只螃蟹八只手腕都断了,不能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扛它走过竹簖。
沈宗正感叹地说:「人是万物之灵,有些兄弟朋友相互争讼,甚至还趁人之危,陷害对方。像螃蟹这麽微小卑贱的水族,尚且如此讲义气,我们能不感到惭愧吗?」
於是,他便叫人把竹簖拆除,从此以後,不再吃螃蟹了。
吴长卿说:「古人以为手足麻痹叫做不仁,这是错误的!兄弟才是手足,兄弟不仁才是真正的麻痹。螃蟹没有脚不能行走,两只螃蟹背著它移动,我不知道它们是兄弟或朋友,然而,这才是真正的手足!一头象受伤,则群象便会护持它;一头象生病,其他象就会守著它;死了以後,其他象就会向南跪拜,悲哀鸣叫地走了三●,然後再用树木覆盖它,我不知道它们是兄弟或朋友,但它们却是真正的手足!」
徐谦说:「动物的真性到了十分,可以感动人。人的真性到了十分,可以感动天。」(《友监》、《物犹如此》第二十八页)
兄弟至孝,化母成慈
王览是王祥(注)的後母朱氏所生的儿子。
王祥事奉後母非常孝顺,而後母却三番两次要害死他。王览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每当朱氏鞭打王祥时,王览就哭泣抱著王祥。朱氏放毒酒要害死王祥,王览知道母亲的心意,便拿著毒酒假装要喝的样子。母亲大吃一惊,急忙将毒酒收起来。
朱氏不合理地使唤王祥,王览则与王祥一齐行动。朱氏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赶紧跟她在一起被虐待。
王览和王祥终於感动母亲朱氏,使她变得非常和霭可亲。
王祥後来做到太保(太子的老师),而九代公卿都是王览的後代。
(评)王祥孝顺,王览感动母亲更孝。王览的行为非常难得,而王览的妻子与丈夫同心,尤其难得。後母弟表现得这样好,可以说达到极点了。(《德育古监》第十七页)
注:王祥是汉朝末年临沂人,生於西元一八五年,卒於西元二六九年。他最著名的事迹卧冰求鲤奉养双亲,被列入二十四孝。(详见《晋书》「王祥传」)
恻怛至诚,长伸援手
赵彦云与赵彦霄是两兄弟。父母过世後,他俩兄弟住在一起长达二十年之久。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3-2-16 12:29:28
|
只看該作者
哥哥赵彦云放荡游乐,荒废事业。弟弟赵彦霄屡次劝谏,他都不听,於是就要求分财产。
分财产後的第五年,哥哥的钱财全都花光了。债主盈门追讨,哥哥想要逃亡。
弟弟在除夕摆设酒菜,迎接哥哥和嫂嫂来聚餐,并且告诉他们说:「起初,我并没有分财产的心。因为哥哥用钱没有节制,我恐怕财产花光,所以不得已才分财产。现在我幸好能守住一半的产业,尚足以应付你除夕夜的需要(除夕时许多债主会来催讨)。现在我想请你们来住在这里,主持家务!」
说完,赵彦霄立即拿出分财产的书状,当场焚烧。不但把所有的仓库钥匙全部交给哥哥和嫂嫂掌管,而且拿出所有的积蓄偿还哥哥的负债。
哥哥和嫂嫂惭愧而且感谢不已。从此以後,他们谨慎处事,勤俭治家。弟弟赵彦霄与儿子当年一齐登第。
(评)在这种情形下,全要纯是一片恻怛至诚,才能达到泯然无迹、兄弟二人两两相忘的境界。如果有丝毫的尴尬,便会触人心目,使人觉得不自在。那麽,纵使哥哥和嫂嫂接受,也绝对不能安心了。(《德育古监》第十八页)
兄弟分财,自取贱物
汉朝的薛包,爱好学问,切实履行(行径淳厚),可是被继母所憎恨和驱逐。
薛包每天日夜都在房子外面哭泣。天亮後,他就进入屋内洒水、扫地。继母又把他赶出去,他便暂时居住在邻里的门坊,每天早晚向继母问安。
经过了一年多,继母有所感悟,而命令他回家。
双亲过世时,他哀痛成疾。弟弟们要求分财产和分居,薛包无法阻止。
分奴婢时,薛包就选年纪老迈的奴婢,并且说:「他们跟我共事很久了,吩咐事情比较熟悉!」
分器物时,薛包就选择老旧败坏的器物。他说:「这些器物都是我平常所用过的,用起来比较顺手!」
分田地时,薛包就选择荒芜的土地。他说:「这是我年轻时管理和耕种过的土地;我心里特别怀念!」
他随便弟弟们分取自己所愿的财物。
後来,弟弟们曾经数次破产,他则又再捐送钱财帮助他们。(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评)妙在分财产时,让诸立弟弟名正言顺地。分到好东西,绝不假借清廉以求名。(《德育古监》第十八页)
兄弟分产,树木顿枯
汉朝有一个人姓田名真,他们兄弟三人争论要分财产。财产都平均分配了,只剩下厅堂前的一棵紫荆没分到。
他们计划明天要把那棵紫荆锯成三等分,没想到树却枯萎了。田真大吃一惊,告诉两位弟弟说:「同一株树木,听说要被分割,便憔悴了。我们实在连树都不如!」
他们三兄弟因此非常悲伤,决定不想再砍伐这一棵树。这一棵紫荆却应声立即又活过来。
兄弟三人深受感动,於是又合著钱财,居住在一起。後来,他们家被称为「孝门」。(《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三页)
难得兄弟,易得田地
北齐时,有一个人名叫普明,兄弟争夺财产,诉讼长达一年,他们两个人都各自找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控告到清何河郡衙门。
清河郡的太守苏琼召请他们来,并且告谕他们:「就天下的事物来说,兄弟是难得的,田地是易得的。假使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心情会变成怎样呢?」
普明两兄弟听了,流下眼泪。在场的证人无不被感动得哭出声音。兄弟相互叩首让步。(《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善言劝解,彼此受福
休宁有一位启蒙的教师,家境虽然贫穷,可是仍然努力学习,尤其喜欢研读佛教的戒律。
有一天,村子里某一位富人死了,两个儿子争财产,哥哥想要控告弟弟,拿著厚礼请那位启蒙的教师写诉讼状。
启蒙的教师说:「我那肯为你写控告的书状呢?」接著,他讲了许多手足至情相争共败的事例来警惕哥哥,哥哥有所感悟。
不久,弟弟来了,启蒙教师也劝导他,弟弟被感化得心服口服。於是他们便和好如初,同心协力,做大事业而致富。
有一天,当他们贩卖沙板时,忽然看见沙板上写了启蒙师的姓名,两兄弟恍然大悟说:「由於某位启蒙师劝我们平息争讼,我兄弟俩才能协力成家立业,他的大恩我们尚未报答,所以老天爷写他的姓名,提醒我们!」
他们相约卖出那批沙板後,所得的三百两银子全部赠送启蒙师。当时启蒙师,年纪老迈又没有教学场所,父子两人相对而坐吃著麦粥,忽然看见有两个人捧银子去拜访他,并详细说明原因。起初启蒙师也辞谢,可是那俩位兄弟说:「这是上天所赐!」结果还是坚持送给他。(《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十一页)
相聚最久,不合最苦
于铁樵说:「淮阴某位官人家的两位儿子,从小经营商业,有时一年难得碰一次面。後来,哥哥病危时,呼唤弟弟到床榻前,牵著弟弟的手说:「我十九岁才结婚,所以年幼时没有妻子的爱。我三十八岁时丧失父母,所以晚年没有父母的爱。相处最久的只有你我二人。我俩却又一生不合。现在我才後悔感悟,可是我这一生已经结束了,真是令我痛心!』
听到这件事的人,或许会因此动心。」(《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五页)
法昭禅师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须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一页)
低声下气,和好如初
施佐和施佑都是当了知州(州长)。
他们两个人因为分财产有一点不公平,而双方闹得不愉快。许多亲朋好友为他们调解,却仍然不能圆满。
同乡里有一位姓严名凤的先生,一向以孝顺父母和兄友弟恭而闻名。严凤尊敬自己的兄长宛如父亲,周恤保爱,无所不至。
有一天,严凤在船上遇到施佑。施佑谈到分财产的事。
严凤说:「我正因为自己的兄长太懦弱所苦。假如我的哥哥能像令兄那麽有魄力,纵使把我的田产全部夺去,我又有什麽忧愁呢?」
说到这里,严凤挥泪不已。
施佑被严凤的言语和行为所感动,而有所省悟。
於是,他就拉著严凤到哥哥家里,一边跪拜,一边哭泣,非常後悔和自责。
他哥哥施佐也感动得痛哭流涕,相互安慰,握手言欢。他们都以自己的田产相让,从此以後,两兄弟友爱终身。(《德育古监》第二十二页)
虔敬兄长,友爱胞弟
有人问程子:「事奉兄长已经尽理,仍然得不到兄长的欢心,怎麽办呢?」
程子答道:「只要生起孝敬的心,竭尽虔诚,不求强调自己,就行了!」
对方又问:「怎样对待胞弟呢?」
程子回答:「尽友爱之道而已!」(《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页)
感化兄长,成为廉官
郑均,字仲虞。他的哥哥在县衙里当官吏,时常接受别人的贿赂。他屡次劝谏,哥哥都没有听。
於是,他便出去做佣工,把赚到的钱帛,拿回家交给哥哥,并且说:「东西用完了,可以再获得。当官收受贿赂,终身寝食难安!」
哥哥被他的话所感动,便成为清廉公正的官吏。
後来,郑均做了尚书,朝廷推崇他的义气,赐他终身享用尚书的薪禄。
(评)感化哥哥向善,比给哥哥钱财还难做到。(《德育古监》第十九页)
教育胞弟,终成大器
汉朝的许武,年轻时就丧失父母,留下两个年幼的弟弟。
许武白天耕种,晚上读书。他两个弟弟虽然不会使用锄具,他一定叫他们在旁边观看。当他读书时,叫弟弟坐在两旁,亲自教他们句读,并且详加解说。他教他们礼节和义行,并且启发他们做人的道理。如果弟弟不听从教诲,他便跪在家庙前,自言自语地说:「我没有才德,不善於教诲!希望父母在天之灵,能启发两位弟弟!」
直到两位弟弟号泣来请罪,许武才起立。他始终不疾言厉色对待弟弟。
许武到了壮年还没有娶妻。有人劝他,他回答:「我恐怕娶到不适当的人选,反而使兄弟的情感发生嫌隙!」
从此以後,乡里的人都称他「孝弟许武」。
郡守和州刺史推荐许武出来为民服务,并且请他担任「议郎」的官职。
许武的声望非常显赫,不久,他却辞去官职而返回故乡,先为两位弟弟谈论婚事,而後自己才娶妻。他跟弟弟他们住在一起,非常融洽。後来,他两位弟弟也颇出名。(《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不畏瘟疫,尽心照料
庾衮是晋朝武帝咸宁年间(西元二七五年至二七九年)人。
当时发生大瘟疫,他两个哥哥都已经病死了。他二哥瘐毗也病危,父母和家人也都逃到外地去避难,只有庾衮留下来,不肯离去。
他亲自照料二哥,调理汤药,昼夜不眠不休,而且抚著棺木,悲伤感叹。
经过了一百多天,瘟疫平息,家人才回来。不但庾毗的病痊愈,连庾衮也安然无恙。(《德育古监》第二○页)
重手足情,而轻功名
黄士俊是广东顺德人。
他赴京赶考的途中,听说哥哥病危,感叹地说:「那有急著求功名而忽略兄弟的手足情谊呢?」
於是,他便立即赶回家里,亲自事奉汤药,有十几个昼夜没有合眼休息。不久,他哥哥的病痊愈了。
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西元一六○六年)冬季,他北上京师,梦到自己进入宫殿和朝廷礼拜高皇帝,皇上说:「你现在来了,我优先任用你!」
翌年(万历三十五年),他果然状元及第。(《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心平气和,神色自若
随朝的牛弘,担任吏部尚书时,他弟弟牛弼曾经因为喝醉酒,射箭杀死牛弘驾车的牛只。
牛弘回家後,妻子一见面,便告诉他:「小叔射杀你的牛!」
牛弘没有大惊小怪,慢慢才回答:「作肉乾!」
等牛弘坐定後,妻子又说:「小叔射杀你的牛,这不是一件大事吗?」
牛弘答道:「我已经知道了,这有什麽大惊小怪的呢?」
牛弘答话时,神色自若,而且读书并没有停下来。後来,他终於成为一位著名的宰相。
(评)盲目听从太太的话,而没顾及兄弟情义的人,看了这一则故事,仍然没有醒悟,难道不是禽兽吗?(《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页)
代弟出征,敦睦笃孝
孙棘是南北朝时宋武帝大明年间(西元四五七年至四六四年)人。
当时,朝廷徵召壮丁去防卫边疆。孙棘的弟弟孙萨应徵去充军。
孙棘的妻子许氏,告诉丈夫说:「你身为一家之主,怎麽可以把罪过推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呢?姑姑临命终时,吩咐你要照料小叔。他迄今尚未娶妻成家,而你已经有两个儿子,死又有什麽好怨恨的呢?」
於是,孙棘便来到郡里,愿意代替孙萨远征。而孙萨自己却拒绝,不愿意被哥哥代替。
太守张岱,怀疑他们两兄弟不诚实,便将孙棘和孙萨分别安置在不同地方,命令官吏暗中观察。官吏回报说:「如果准许他们的请求,他们都表现欣悦的表情,他们都甘心赴死!」
太守张岱写表章禀告朝廷,皇上下诏特别恩准免役。
(评)哥哥代替弟弟是很难得的,而这个主意出自嫂嫂的口中,尤其奇特。妙在从已经逝世的姑姑身上发挥敦睦的情谊,更可以说是笃孝了。(《德育古监》第二十页)
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郑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人。
洪武十三年(西元一三八○年),宰相胡惟庸叛变失败。人们告发冤家仇敌大多指名对方为「胡党」。有人控告郑氏兄弟也曾跟胡惟庸互通消息。因此,官兵拘捕郑兄弟六人,非常紧急。
当郑的哥哥要去官府认罪时,郑说:「有小弟在,怎忍心让诸位兄长罹难受刑呢?」
於是,郑便单独到官府,请求官吏把自己关起来。
二哥郑濂因为有事预先到京城,看见郑来了,就告诉官员说:「我是家中的老大,应当伏首认罪,跟我弟弟无关!」
郑也说:「哥哥年纪大了,我去辩白,万一不行,弟甘受冤曲!」
他们两兄弟争著要进入监狱。
明太祖听了,把他们召到朝廷,加以慰问,并且告诉左右的大臣说:「像他们这样的人,怎麽会跟从别人做坏事呢?」
说完,便将郑濂和郑两兄弟升任参议的官职。(《德育古监》第二十一页)
手足情深,争相赴死
宋朝时,郑德和郑德璋两兄弟,生性孝顺友爱。他们不但读书写字时,桌子连在一起,晚上也盖同一件棉被。
因为弟弟做事一向比较刚强正直,所以常会跟人意见不合或者触怒别人。仇家陷害他被判死罪,应当被押往扬州行刑。
哥哥看见弟弟被诬害,表面上告诉他:「他们要害我,与你有什麽相干呢?我去则奸人的计谋不能得逞,你去岂不是白白送死吗?」
说完,哥哥就立刻起身前往扬州受刑。弟弟从後面追赶上来。兄弟两人相持不下,争著要去赴死。
哥哥暗中设法阻止弟弟前进,而自己则趁著半夜逃离。弟弟追到广陵,哥哥已经死在监狱中。
弟弟看见哥哥逝世,伤心欲绝。他将哥哥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并且在墓旁守了很长一段期间。每当他悲号呼叫时,许多乌鸦都飞翔聚集而且不吃食物。
哥哥的儿子年幼很胆小,弟弟照料他宛如自己的孩子那麽精心。(《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三至四页)
勇赴危境,代弟舍身
赵孝是汉朝王莽那时候的人。
他的弟弟赵礼,被饥饿的盗贼所抓去。赵孝跑来告诉盗贼说:「我弟弟赵礼身体瘦弱,而且又饿很久了,不如我那麽肥胖!」
盗贼大吃一惊,把他们两兄弟全部放了,并且吩咐说:「你们回去拿一些米来!」
赵孝回家,找不到米,又来报告盗贼说:「我愿意给你们来充饥!」
大家觉得他很不寻常,所以没有加害他。
显宗听到他的德行,授他长安卫尉(统率宫中警卫的官职),又请他弟弟赵礼出任御史中丞(掌管监察、弹劾的大官)。(《後汉书》赵孝传、《五戒吉凶正史事证选》第三十六页)
欺侮幼小,反被人欺
宋朝的毛烈与陈祈颇为友善。陈祈有三位年幼的弟弟,他顾虑他们长大以後,会跟他平分财产,於是便私自先将大半的土地抵押给毛烈,累积欠了数千贯钱。
父母逝世後,陈祈只以剩下的田地与弟弟平分。过了一年多以後,陈祈拿著钱到毛烈家,要求赎回前次抵押的田地。
毛烈接受陈祈赎款以後,心里想耍赖,借口说:「改天我再拿赎券给你!」」陈祈自以为:「我一向与毛烈那麽友好,改天一定没有问题的!」
数日後,陈祈又来到毛烈家,毛烈避而不出面。陈祈到县衙控告毛烈。县官接受毛烈的贿赂,反而说:「法官只相信文字书状而已,你怎麽会给钱而没收到赎券呢?」
陈祈竟然因为诬告而被打了好几大板。後来,他又屡次到官府控告毛烈,几乎把财产都耗光了。因为缴了赎款没有凭据,田地仍然归於毛烈。
陈祈的三弟,不禁笑了出来。
挟仗著年长而欺侮弱小的人,难道不会遇到像毛烈这种人吗?(《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六页)
吞没兄金,群盗为证
明世宗嘉靖年间,宝坻县民杨成家境非常富裕,他临终时,拿出了一千斤金子,哭泣著交给他弟弟杨咸,并且说:「我儿子年幼,恐怕不能掌管这些钱财,请你替我看管,等我儿子长大成人以後,你再分一半给他!」
杨咸答应了,可是後来却赖皮不分给杨成的儿子。杨成的妻子投诉县令张公,由於证据不足,官方无法判决。
刚好县衙抓到了一群强盗,在县衙旁听。强盗看见杨咸,便呼叫说:「这个人一向贫穷,现在成了暴发富,都是跟我们一齐打劫的结果!」
杨咸马上辩护说:「这些金子明明是亡兄寄托我的,怎麽会是抢来的呢?」
张县令笑著说:「老天爷派遣这些强盗为令兄做证人!」
於是,便判决将全部金子还给杨成的儿子。(《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四页)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藏经阁1.1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UzfSwqVDm6PXoJH-nVrg 提取码:vbh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儒释道文字资料」,点击链接即可保存。链接:https://pan.quark.cn/s/99366735bdc5
大藏经及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文字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1RE47lujteCj-W2DnYNPQ?pwd=i35p 提取码:i35p
圣贤教育音频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JiTm4DpCSI9iED-YgGxdw?pwd=2m4k 提取码:2m4k
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音频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AtE6sRBPKRSkg5Nm-FJbQ?pwd=0963 提取码:09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