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0|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慈悲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2132036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慈悲的讲记敬摘点滴
...种境界了。我们今天生忍,当然会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冤冤相报,就能消业。否则,我们还会造恶业,越来越不能忍辱,相反,所承受的侮辱还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缺乏善业。如果我们广做善事,积极行持善业,本身就是化解侮辱。
现在的痛苦,正是成就我们。没有忍辱能力,你又怎么成就修行的力量呢?我们修行善业时面临的痛苦,也是对于我们善业的考验,也是对于我们能力的增加。
11、师父,佛法里的忍辱为六度之一。忍辱是无条件的吗?如果遇到无礼,甚至威胁生命难道还要被动忍受吗?具体应该怎么做?请师父慈悲开示。
佛法里的忍辱还是看自己的境界了,就是我们的境界在哪一个层次,就有相应的忍辱的方法。如果你不具有忍辱的能力,我们鼓励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好好地忍。超出你的忍耐范围了,就可以适当规避一下。我们忍不起还躲不起吗?躲他一躲,应该说这种环境不存在的话,烦恼也就不会出现。所以说忍辱是修学自己智慧的一种能力。
为什么我们要忍辱呢?要弄懂这个意思。因为我们不忍辱,嗔恨心就无间地在爆发。嗔恨心爆发出来以后就损伤众生也损伤我们。我们一旦认识到嗔恨心对自己没有一点意义,只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损害与痛苦,一旦我们了解到嗔恨心在无条件伤害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实际上从道理上、原则上来讲,忍辱就是无条件的。因为忍辱就是对治嗔恨,就能远离嗔恨心为我们带来的伤害。难道你希望嗔恨心伤害自己与别人吗?打人三千自损八百,损伤众生时就在损害我们自己。所以,想一想这样的嗔恨心完全应该对治。所以对治时,我们还讲条件,实际上就是在嗔恨心的认知上,还没有达到深刻的认知。就是以为嗔恨心某些时候对我还有好处,认识上还不充分。所以,从原则上、道理上来讲,忍辱是无条件的。
但是,原则归原则,道理归道理,落实到我们个人忍辱上,那是要结合自己能力而来说的。如果超出自己忍辱能力了,往往自己忍得不欢喜,忍得非常痛苦,忍出很多烦恼种子,乃至因为这个忍,就把一股自心不可思议的能量憋在那里,一旦遇到适当机会爆发出来,就把往昔忍辱的功德抵消掉了。从现实上讲,我们主张力所能及地忍辱,这样子,忍得欢喜,忍得自在,忍得有智慧,忍得能够开发善根,这样好一些。这个能够增长我们自己修学忍辱的欢喜心,也能够在忍辱过程当中不断培养欢喜心、善法欲,不断培养我们自己的善根资粮。忍辱就修得很好了。不是说你境界很好,而是说你在忍辱当中这种方法用得很好。它能够适当地开启自己的善根。所以这个是很应该注意的。
我们遇到无礼的时候要不要忍呢?什么叫辱?如果人家待你都是彬彬有礼,那就不存在对你的侮辱了。一旦成为忍辱的对象,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对你有一些无礼、有一些不尊重,甚至有一些损伤。所以说忍辱正是针对这些环境上来忍的。如果离开无礼、侮辱的对境,那你就不用忍了。人家待你如上宾,就不用忍了。忍辱,一旦成为我们自己的忍辱,就要看出,它表面上对我们是无礼的,正是这样才成为我们的忍辱对境。无礼才用忍,不是被动忍受,而是欢喜忍受。否则,忍辱就修不起来了。忍辱修不起来,我们的嗔恨心就永远没有对治。
“甚至威胁生命难道还要被动忍受吗?”这个问题还要做另外一番回答。就是我们忍辱在遇到无理、过分,或者说损伤我们的时候,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提倡要忍辱。那么威胁生命呢,那么你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忍力,我们还是说,方方面面的,可以适当地规避、善巧一下。所以说,你可以忍,但是忍的方式要更善巧,不要让它威胁我们生命。除非是大愿菩萨。我们一般凡夫,能够得到人身相当难得,在因地当中要积累相当大的福德资粮,才能够得到这样的生命。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忍辱能力,把宝贵人身白白丢掉,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原则上要忍,但是忍的方式要善巧,我们不起嗔恨心,善巧规避威胁我们生命的外缘,以宝贵人身好好修学佛法,好好积累善根福德资粮。我们忍辱过程当中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境界不同。具体怎么做,建议我们听听忍辱波罗蜜,《入菩萨行论》有讲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有讲到忍辱波罗蜜,在大经大论上,基本上都要讲到忍辱波罗蜜。《华严经》讲十地菩萨的境界,它讲第三地的菩萨就要修忍辱。还有《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里也要讲。大乘佛法里,甚至声闻缘觉乘佛法里,都要讲。要把具体的经论搜集起来多看,多学习,练习我们自己的忍辱能力。
12、师父,我恨业深重,怎样可以使我的恨业消除,请师父慈悲开示。
对治嗔恨心,就是要修集慈心。嗔恨心,一个伤害自己,一个伤害别人,人与人如果以嗔恨心相处,彼此会越发疏远,会增上我们的嗔恨业力。我们要看清楚嗔恨心的作用,是否能利益我们?我们平时就认为,你强我比你更强,其实,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造作更多是非。
嗔恨心重的人可以修学慈悲观。
13、常听人说“苦修行,苦修行”难道只有苦才能修行吗?请法师慈悲开示。
不是说一学佛,一切业都解决了。最初化解苦,都有一个过程。但是,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也许人家看作很苦,但是,你不这样认为。因为受苦就是化解苦,最终能达到究竟圆满。但是,这种境界要逐步增长。
有的人认为学佛就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所以,稍微有一点苦,都不能忍受,这样就不能把往昔时恶业化除。我们怕苦就不能消除恶业,我们不敢承担,最终还是躲不掉。
乐修行,是我们善根、福德资源具足才可以。有些人很快乐,也可以修行。就看你积聚的业如何。其实,苦乐是一种对待。苦有苦苦,本来就苦,但是我们还更加一层感受之苦。比如,热,我们又喊热,太在意,就放大了热的痛苦。比如,人家伤害你,你念念不忘,就是增益了苦。
快乐是没有收成的沙漠。如果我们不能在乐中修行,快乐过后尤其苦。犹如红楼梦里,欢聚之后,更能感受寂寞之苦。
喜欢快乐的人,就不能接受苦法。其实,我们所认为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苦。我们认为的快乐实际是一种行苦,念念变迁,不能葆有。我们认为的苦乐中庸感受,都是行苦,是无常。我们认识苦之后,超越它,转变对于苦乐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不在意苦,直面人生,我们的承受能力就可以增加,此时,苦就不成其为苦了。这时,苦也能为我们带来快乐。
不是只有苦才能修行,乐也能修行。苦乐修行都可。不要耽着于乐而怕苦,我们的心态要能超越。
14、打坐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算不算禅修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也算,念佛禅嘛。从禅的字表意思来看,就是一心不乱的修行。我们打坐念佛也是一心不乱,也算禅修。最初,禅修就是静虑、思维修,乃至像祖师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要求我们起疑情。念佛,是要求我们起信心。禅修就是专心一致地修持。
15、打坐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总是静不下心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腿很痛了是不是可以换一下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打坐以静心为方便,但是一下子静不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浪涛汹涌的大江大海,一下子要让它静下来,不太可能,有个过程。而我们往昔时恶业,有多少呢?不知道。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纷乱的心,可以说是多生累劫成就的。我们今天打坐,也许方法得法了,只是力量欠缺。也许,方法都没有得法。只要你方法得法,早晚能够静下来。
我们打坐,至少没有出去作恶,虽然一时半会儿内心没能静下来,但是身语业不去造恶了。最初修行,能把身语业改正,最粗显的业能够杜绝,就是最初的成功。这对于我们内心,一定有影响。比如当你造作杀生业时,内心一定影响很大。今天你尽管妄念纷飞,但是没有行动,影响势力相对打折扣了,这也是我们打坐的作用。久而久之能够坚持做功夫,我们发现,静心力量能够越来越强。所以,不要急功近利。二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尽到自己努力,天长地久下功夫,总能把掉举散漫的心对治下来。
对治方法:第一、要祈祷三宝加被;第二、养成我们专注的习惯势力,修定的方法可以对治散漫、昏沉心;第三、用智慧,慧一个方面是选择,发挥选择能动力,智呢能够通过闻思修增长智慧能力。当智慧能力增强,纷繁的心也可以对治。我们再用智慧分析,为什么不能静心?分析清楚了,也就能够对治了。
腿痛了,我们还是主张自己培养忍耐力,如果太将就身体,也许就不断动,还有多少力量在做功夫呢?就值得怀疑了。所以,尽量不要动。参禅参禅打坐打坐,参的是痛禅,打的是痛坐。
打坐也是对治我执,打坐时的我执就体现在身体的痛上,我们要对治这个痛,也就对治这方面我执的显现了。
坐呢,不在于身体,但是身体能起到增上、帮助的作用。实在不行,换一下腿也可以,开头你越换越勤,但是,慢慢你就可以不换了。
说到打坐,以前南岳怀让禅师看到一个马和尚端坐不动,就问他,你在干什么?马和尚就回答,在打坐。南岳怀让禅师故意在他旁边拿了一块砖在石头上磨,磨的声音打扰到马和尚了,马和尚忍不住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呢?南岳怀让禅师回答:磨砖做镜。和尚说,磨砖能做镜吗?南岳怀让禅师反问:砖头不能磨成镜子,难道坐禅就能成佛?马和尚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拉车,欲使车行,到底是打马呢,还是打车呢?当然是打马了,擒贼先擒王嘛。
打坐是为了心静,为了如理思维,只要你有足够欢喜心思维法理,你的身体就不足以成为障碍了。做你喜欢的事情,自心为喜欢的事情吸引,心不在焉,身体引发的感觉,相应就迟钝得多。
这就说明,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全身心投入、欢喜投入如理如法的思维。这样就越来越能够掌握自心,当你这种能量增长起来,你就发现,身体自然而然你就超越了。这就是更积极更主动的,擒贼先擒王的方法。
16、我有时思维法义没有打坐,而是利用平时做事时思维,这种方法可以吗。因为我在打坐时总生不起欢喜心。请师父慈悲开示。
做事时思维,难免打自己闲岔。而且,思维强度难免打折扣。所以,我们全身心放下,全身心投入,思维力度会更深、更广。
17、师父,我了解一点禅修观呼吸法,于是在静听念佛时(印祖方法是不管呼吸),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就有了想到呼吸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跑神了,不专一了还是这本来就没什么的,如果又意识到呼吸又在念佛,这是不是杂念呢?
念佛就是专心一意念佛,凡是不相关的,就是杂念。
我们对呼吸习惯了,自然而然心就分了。只要我们把念佛心集中起来,就会把关注呼吸道心减轻了。我们要通过圆满闻思,掌握方法再修,在最初下手,就要圆满掌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有行为对后来的行为都有影响,何况我们专心一意地修过,这样就会有潜意识的影响力,自然对我们念佛就会有干扰。只要念佛,我们就要专一,不要再关注呼吸。
我们都摄六根,专心念佛。佛法从恭敬当中求,就要集中心神好好念佛。
18、请问师父打坐时念什么?多长时间才算是打坐?
打坐,关键是要静下来。要修什么法。比如我是学净宗的,我就念阿弥陀佛。大家学什么,就用什么念。心无旁骛时打坐最好。
19、曾听师父讲菩提道次第时,有讲到五明,专一当中是否要学一些技能,才能自利自他,是哪五明,怎么善用,请师父慈悲开示。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利益众生,当然要学技巧。利益众生要学习。内明就是佛法,明心见性,在我们身上产生觉悟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昔时恶业化除。我们怕苦就不能消除恶业,我们不敢承担,最终还是躲不掉。
乐修行,是我们善根、福德资源具足才可以。有些人很快乐,也可以修行。就看你积聚的业如何。其实,苦乐是一种对待。苦有苦苦,本来就苦,但是我们还更加一层感受之苦。比如,热,我们又喊热,太在意,就放大了热的痛苦。比如,人家伤害你,你念念不忘,就是增益了苦。
快乐是没有收成的沙漠。如果我们不能在乐中修行,快乐过后尤其苦。犹如红楼梦里,欢聚之后,更能感受寂寞之苦。
喜欢快乐的人,就不能接受苦法。其实,我们所认为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苦。我们认为的快乐实际是一种行苦,念念变迁,不能葆有。我们认为的苦乐中庸感受,都是行苦,是无常。我们认识苦之后,超越它,转变对于苦乐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不在意苦,直面人生,我们的承受能力就可以增加,此时,苦就不成其为苦了。这时,苦也能为我们带来快乐。
不是只有苦才能修行,乐也能修行。苦乐修行都可。不要耽着于乐而怕苦,我们的心态要能超越。
14、打坐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算不算禅修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也算,念佛禅嘛。从禅的字表意思来看,就是一心不乱的修行。我们打坐念佛也是一心不乱,也算禅修。最初,禅修就是静虑、思维修,乃至像祖师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要求我们起疑情。念佛,是要求我们起信心。禅修就是专心一致地修持。
15、打坐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总是静不下心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腿很痛了是不是可以换一下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打坐以静心为方便,但是一下子静不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浪涛汹涌的大江大海,一下子要让它静下来,不太可能,有个过程。而我们往昔时恶业,有多少呢?不知道。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纷乱的心,可以说是多生累劫成就的。我们今天打坐,也许方法得法了,只是力量欠缺。也许,方法都没有得法。只要你方法得法,早晚能够静下来。
我们打坐,至少没有出去作恶,虽然一时半会儿内心没能静下来,但是身语业不去造恶了。最初修行,能把身语业改正,最粗显的业能够杜绝,就是最初的成功。这对于我们内心,一定有影响。比如当你造作杀生业时,内心一定影响很大。今天你尽管妄念纷飞,但是没有行动,影响势力相对打折扣了,这也是我们打坐的作用。久而久之能够坚持做功夫,我们发现,静心力量能够越来越强。所以,不要急功近利。二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尽到自己努力,天长地久下功夫,总能把掉举散漫的心对治下来。
对治方法:第一、要祈祷三宝加被;第二、养成我们专注的习惯势力,修定的方法可以对治散漫、昏沉心;第三、用智慧,慧一个方面是选择,发挥选择能动力,智呢能够通过闻思修增长智慧能力。当智慧能力增强,纷繁的心也可以对治。我们再用智慧分析,为什么不能静心?分析清楚了,也就能够对治了。
腿痛了,我们还是主张自己培养忍耐力,如果太将就身体,也许就不断动,还有多少力量在做功夫呢?就值得怀疑了。所以,尽量不要动。参禅参禅打坐打坐,参的是痛禅,打的是痛坐。
打坐也是对治我执,打坐时的我执就体现在身体的痛上,我们要对治这个痛,也就对治这方面我执的显现了。
坐呢,不在于身体,但是身体能起到增上、帮助的作用。实在不行,换一下腿也可以,开头你越换越勤,但是,慢慢你就可以不换了。
说到打坐,以前南岳怀让禅师看到一个马和尚端坐不动,就问他,你在干什么?马和尚就回答,在打坐。南岳怀让禅师故意在他旁边拿了一块砖在石头上磨,磨的声音打扰到马和尚了,马和尚忍不住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呢?南岳怀让禅师回答:磨砖做镜。和尚说,磨砖能做镜吗?南岳怀让禅师反问:砖头不能磨成镜子,难道坐禅就能成佛?马和尚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拉车,欲使车行,到底是打马呢,还是打车呢?当然是打马了,擒贼先擒王嘛。
打坐是为了心静,为了如理思维,只要你有足够欢喜心思维法理,你的身体就不足以成为障碍了。做你喜欢的事情,自心为喜欢的事情吸引,心不在焉,身体引发的感觉,相应就迟钝得多。
这就说明,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全身心投入、欢喜投入如理如法的思维。这样就越来越能够掌握自心,当你这种能量增长起来,你就发现,身体自然而然你就超越了。这就是更积极更主动的,擒贼先擒王的方法。
16、我有时思维法义没有打坐,而是利用平时做事时思维,这种方法可以吗。因为我在打坐时总生不起欢喜心。请师父慈悲开示。
做事时思维,难免打自己闲岔。而且,思维强度难免打折扣。所以,我们全身心放下,全身心投入,思维力度会更深、更广。
17、师父,我了解一点禅修观呼吸法,于是在静听念佛时(印祖方法是不管呼吸),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就有了想到呼吸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跑神了,不专一了还是这本来就没什么的,如果又意识到呼吸又在念佛,这是不是杂念呢?
念佛就是专心一意念佛,凡是不相关的,就是杂念。
我们对呼吸习惯了,自然而然心就分了。只要我们把念佛心集中起来,就会把关注呼吸道心减轻了。我们要通过圆满闻思,掌握方法再修,在最初下手,就要圆满掌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有行为对后来的行为都有影响,何况我们专心一意地修过,这样就会有潜意识的影响力,自然对我们念佛就会有干扰。只要念佛,我们就要专一,不要再关注呼吸。
我们都摄六根,专心念佛。佛法从恭敬当中求,就要集中心神好好念佛。
18、请问师父打坐时念什么?多长时间才算是打坐?
打坐,关键是要静下来。要修什么法。比如我是学净宗的,我就念阿弥陀佛。大家学什么,就用什么念。心无旁骛时打坐最好。
19、曾听师父讲菩提道次第时,有讲到五明,专一当中是否要学一些技能,才能自利自他,是哪五明,怎么善用,请师父慈悲开示。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利益众生,当然要学技巧。利益众生要学习。内明就是佛法,明心见性,在我们身上产生觉悟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痛苦,才知道是烦恼造业;烦恼造业,才产生痛苦。我们有明觉智慧之后,我们知道苦集灭道因果法理,才知道怎么消除、纠正错误恶业。所以,内明是首先的。有没有智慧是首选的。有了智慧,智慧是不是白白生起来呢?不是——
比如,第二个是因明。我们在佛法中,要学会了悟事理的方法,因明就是一个重要方法。从何处开启智慧,这个是因明里所说。我们学了因明,就知道怎么开启悟性,认识真理,通过因明的学习,我们就能让自己闻思修智慧开启。有了因明帮助之后,我们能够让自己智慧开发。还要有福报,我们在帮助众生过程中,众生他就是烦恼病身心病,于是医方明就显得更重要。医方明就是帮助众生治疗身心毛病。毛病就是问题了,针对众生问题,我们对众生有贡献,能够解决他的问题,要学医方明,怎么样医治身体毛病心理毛病,我们有这个能力,就很重要。把众生病苦解决以后,众生还要谋生啊,工巧明呢,就是帮助众生谋生。如果你不学,怎么帮助众生呢?所以菩萨之学难学能学尽一切所学,难忍能忍忍世人所不能忍,就是尽所有智如所有智,都要好好学习。所以,经上给我们所说,“求菩萨道者,当于五明中学,五明中求。”也就是内学外学都要学。众生根基、毛病、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我们没有这种敲门砖怎么帮助众生呢?不能帮助众生,我们的菩萨道又怎么成就呢?所以要好好修学五明。
学习中有一个次第,一个是智慧,有没有智慧是先决条件,没有智慧,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对。所以,要好好把佛法作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好好地去修学,增长自己的智慧。有智慧之后,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一样。我们智慧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内学外学都很能学得进去,很能善用。我们有了内学,在这种基础之上,我们能够对治自己烦恼,积累福德智慧资粮,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在修学五明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善用,怎么善用呢,在智慧的指导之下,修学六度四摄这个就好了。智慧犹如眼睛啊,没有智慧的眼睛,就不知道五明怎么善用。
20、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请师父慈悲开示 。
识就是我们的八识境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分别状态,有智慧与愚痴,有选择与不选择,有很多区分。慧就是一种捡择能力。有分别的捡择能力怎么成就无分别慧呢?修行过程中逐步达到无分别智,达到智慧,就是自然任运的。我们一般讲无分别智,这个无分别慧,还是从这里第一次听说。
智是本体,慧是用,一旦达到智,就是转识成智了。从识的角度,是有分别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前六识,特别是意识,有分别。六识的分别,前五识是与第六意识同步。如果意识不跟进,前五识所见色闻声觉触,就不会分别了。
达到无分别智,我们的根身器界都能转化。八识成四智,是能证到智慧的本体。慧从唯识中来讲是一种捡择作用,捡择怎么能达到无分别慧呢?
达到无分别智之后,分别与捡择都能转化,自然而然能够与法性相应,起心动念都能任运载道,与道相合。
很多人说打坐时不捡择,那是一种偏差。打坐时如果什么都不思维,要想达到无分别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慧的捡择作用不起用,是不是就能达到无分别呢?不会的。我们修行无分别智还是需要分别的资粮。
21、修道的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做人就没有原则,请师父慈悲开示。
“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做人没有原则”,不是这样的。不见世间过是我们修行人的原则。为什么呢?你看到人家过错之后,能够增长修行人的虚妄分别,那么,由这种虚妄分别对于人家过错有什么良好改变吗?对自己修行有什么好处吗?
打个比方说,我们看到世间贪污腐败多,因而忧心忡忡,这样对你就是一种负面增长,不是智慧增长。你修行是为了看世间过错吗?我相信不是这样的。
人生存在世间就是提升、净化自己,不再被染污。你可以事事认知,但是不受世间过错的污染,我想这是最起码的。如果把我们身口意三业陷入世间过错当中,染污掉了,身口意三业就会背上非常沉重的包袱。如果我们见到世间过错而又消化不了,往往还会制约我们为人处世。比如你见到好朋友有过错,慢慢你们之间就不是好朋友了。而你见到朋友好处,内心非常欢喜好乐,两个人距离越走越近,心无芥蒂,非常欢喜。但是,你老是见别人过错,你看他的眼光不再那么温柔,心里不再那么清净,显现一种暴酷,这样,两个人就会越走越远了。这就是负面积累。
我们怎么样看待别人,也是自己心态的选择。如果真是过错,就是人人都能看出是过错。但是,有时有人看是过错,其他人看则是优点。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执着成见,不是世间有过错,而是我们内心错误心态的外在显现。
我们看世间错时,往往需要反省内心。我们需要检查,自己到底是喜欢欣赏呢,还是喜欢挑剔?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环境。你选择什么心态就召感什么环境与命运。世间上的过错往往是我们心态的显现。这就是我们修行人的选择,一个是我们选择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周围的人,我们是挑剔呢还是欣赏?欣赏呢,说明我们内心很有智慧。挑剔呢说明我们内心很局限。就算世间真实有过错,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这种见过足以消磨自己和消磨世间,引起争斗。
修行人本分是明心见性,净化自己、净化世界。自心净化了,我们再来看世间是否有过错,那时,就不一样了。我们心态圆满了,看世间就同步圆满了。心净则土净。我们从自心净化着手。
22、怎么样才能改掉说别人过失的毛病。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我们发心要帮助别人呢,如果见了人家过失,第一要看说出来是不是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说人家过失时,反省,人家说自己过失时,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说过失对他有作用,那么,可以说一说。如果,说进去人家喜欢听,一个方面就是两个人之间感情好了,二一个是你的发心是为帮助别人。如果我们没有这两个条件,说人家过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益。
众生过失都是因为无明烦恼、错误认知引起的,人家有的过失,其实,我们自己也许都有。有时间说人家过失,不如反省自己。我们说人家过失,和人家感情反而疏远。当我们观察人家功德时,我们和众生走得越来越近。看看说人家过失究竟有什么过患,当看清楚说人家过失能养成自己不良习惯,往往是以人家过失染污自心,而且,容易拉开与众生距离。所以,多思维说众生过失的过患,看你还想不想说人家过失。
说人家过失往往对自己形成障碍。如果说人家过失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利益,那么,看看对自他有什么损伤,而引起高度警惕,这样,才能...(●[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念佛就是专心一意念佛,凡是不相关的,就是杂念。
我们对呼吸习惯了,自然而然心就分了。只要我们把念佛心集中起来,就会把关注呼吸道心减轻了。我们要通过圆满闻思,掌握方法再修,在最初下手,就要圆满掌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有行为对后来的行为都有影响,何况我们专心一意地修过,这样就会有潜意识的影响力,自然对我们念佛就会有干扰。只要念佛,我们就要专一,不要再关注呼吸。
我们都摄六根,专心念佛。佛法从恭敬当中求,就要集中心神好好念佛。
18、请问师父打坐时念什么?多长时间才算是打坐?
打坐,关键是要静下来。要修什么法。比如我是学净宗的,我就念阿弥陀佛。大家学什么,就用什么念。心无旁骛时打坐最好。
19、曾听师父讲菩提道次第时,有讲到五明,专一当中是否要学一些技能,才能自利自他,是哪五明,怎么善用,请师父慈悲开示。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利益众生,当然要学技巧。利益众生要学习。内明就是佛法,明心见性,在我们身上产生觉悟智慧。有了智慧之后,我们痛苦,才知道是烦恼造业;烦恼造业,才产生痛苦。我们有明觉智慧之后,我们知道苦集灭道因果法理,才知道怎么消除、纠正错误恶业。所以,内明是首先的。有没有智慧是首选的。有了智慧,智慧是不是白白生起来呢?不是——
比如,第二个是因明。我们在佛法中,要学会了悟事理的方法,因明就是一个重要方法。从何处开启智慧,这个是因明里所说。我们学了因明,就知道怎么开启悟性,认识真理,通过因明的学习,我们就能让自己闻思修智慧开启。有了因明帮助之后,我们能够让自己智慧开发。还要有福报,我们在帮助众生过程中,众生他就是烦恼病身心病,于是医方明就显得更重要。医方明就是帮助众生治疗身心毛病。毛病就是问题了,针对众生问题,我们对众生有贡献,能够解决他的问题,要学医方明,怎么样医治身体毛病心理毛病,我们有这个能力,就很重要。把众生病苦解决以后,众生还要谋生啊,工巧明呢,就是帮助众生谋生。如果你不学,怎么帮助众生呢?所以菩萨之学难学能学尽一切所学,难忍能忍忍世人所不能忍,就是尽所有智如所有智,都要好好学习。所以,经上给我们所说,“求菩萨道者,当于五明中学,五明中求。”也就是内学外学都要学。众生根基、毛病、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我们没有这种敲门砖怎么帮助众生呢?不能帮助众生,我们的菩萨道又怎么成就呢?所以要好好修学五明。
学习中有一个次第,一个是智慧,有没有智慧是先决条件,没有智慧,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对。所以,要好好把佛法作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好好地去修学,增长自己的智慧。有智慧之后,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一样。我们智慧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内学外学都很能学得进去,很能善用。我们有了内学,在这种基础之上,我们能够对治自己烦恼,积累福德智慧资粮,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在修学五明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善用,怎么善用呢,在智慧的指导之下,修学六度四摄这个就好了。智慧犹如眼睛啊,没有智慧的眼睛,就不知道五明怎么善用。
20、当下,“无分别识”与“无分别慧”如何抉择?请师父慈悲开示 。
识就是我们的八识境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识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分别状态,有智慧与愚痴,有选择与不选择,有很多区分。慧就是一种捡择能力。有分别的捡择能力怎么成就无分别慧呢?修行过程中逐步达到无分别智,达到智慧,就是自然任运的。我们一般讲无分别智,这个无分别慧,还是从这里第一次听说。
智是本体,慧是用,一旦达到智,就是转识成智了。从识的角度,是有分别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前六识,特别是意识,有分别。六识的分别,前五识是与第六意识同步。如果意识不跟进,前五识所见色闻声觉触,就不会分别了。
达到无分别智,我们的根身器界都能转化。八识成四智,是能证到智慧的本体。慧从唯识中来讲是一种捡择作用,捡择怎么能达到无分别慧呢?
达到无分别智之后,分别与捡择都能转化,自然而然能够与法性相应,起心动念都能任运载道,与道相合。
很多人说打坐时不捡择,那是一种偏差。打坐时如果什么都不思维,要想达到无分别智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慧的捡择作用不起用,是不是就能达到无分别呢?不会的。我们修行无分别智还是需要分别的资粮。
21、修道的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做人就没有原则,请师父慈悲开示。
“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做人没有原则”,不是这样的。不见世间过是我们修行人的原则。为什么呢?你看到人家过错之后,能够增长修行人的虚妄分别,那么,由这种虚妄分别对于人家过错有什么良好改变吗?对自己修行有什么好处吗?
打个比方说,我们看到世间贪污腐败多,因而忧心忡忡,这样对你就是一种负面增长,不是智慧增长。你修行是为了看世间过错吗?我相信不是这样的。
人生存在世间就是提升、净化自己,不再被染污。你可以事事认知,但是不受世间过错的污染,我想这是最起码的。如果把我们身口意三业陷入世间过错当中,染污掉了,身口意三业就会背上非常沉重的包袱。如果我们见到世间过错而又消化不了,往往还会制约我们为人处世。比如你见到好朋友有过错,慢慢你们之间就不是好朋友了。而你见到朋友好处,内心非常欢喜好乐,两个人距离越走越近,心无芥蒂,非常欢喜。但是,你老是见别人过错,你看他的眼光不再那么温柔,心里不再那么清净,显现一种暴酷,这样,两个人就会越走越远了。这就是负面积累。
我们怎么样看待别人,也是自己心态的选择。如果真是过错,就是人人都能看出是过错。但是,有时有人看是过错,其他人看则是优点。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执着成见,不是世间有过错,而是我们内心错误心态的外在显现。
我们看世间错时,往往需要反省内心。我们需要检查,自己到底是喜欢欣赏呢,还是喜欢挑剔?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环境。你选择什么心态就召感什么环境与命运。世间上的过错往往是我们心态的显现。这就是我们修行人的选择,一个是我们选择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周围的人,我们是挑剔呢还是欣赏?欣赏呢,说明我们内心很有智慧。挑剔呢说明我们内心很局限。就算世间真实有过错,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这种见过足以消磨自己和消磨世间,引起争斗。
修行人本分是明心见性,净化自己、净化世界。自心净化了,我们再来看世间是否有过错,那时,就不一样了。我们心态圆满了,看世间就同步圆满了。心净则土净。我们从自心净化着手。
22、怎么样才能改掉说别人过失的毛病。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我们发心要帮助别人呢,如果见了人家过失,第一要看说出来是不是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说人家过失时,反省,人家说自己过失时,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说过失对他有作用,那么,可以说一说。如果,说进去人家喜欢听,一个方面就是两个人之间感情好了,二一个是你的发心是为帮助别人。如果我们没有这两个条件,说人家过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益。
众生过失都是因为无明烦恼、错误认知引起的,人家有的过失,其实,我们自己也许都有。有时间说人家过失,不如反省自己。我们说人家过失,和人家感情反而疏远。当我们观察人家功德时,我们和众生走得越来越近。看看说人家过失究竟有什么过患,当看清楚说人家过失能养成自己不良习惯,往往是以人家过失染污自心,而且,容易拉开与众生距离。所以,多思维说众生过失的过患,看你还想不想说人家过失。
说人家过失往往对自己形成障碍。如果说人家过失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利益,那么,看看对自他有什么损伤,而引起高度警惕,这样,才能改掉说别人过失的毛病。看清楚,不断告诫自己,除了思维之外,如果不好,怎么改变,你要想很多方法。除了我们所说的,你自己也可以想出很多方法。
●[疑问解答]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护法篇)
护法篇
目录:
1、居士如何如理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居士又如何判别异性师父与自己相处是否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因果是什么?
2、请问师父,同修之间应该如何发心、相处才如理如法,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缘?
3、目前一些在家弟子经常以某佛教组织或其它寺院的名义,未经当地寺院常住许可私自在寺院内募集资金,还为其他信众传法。请法师慈悲开示,他们如此行事如法吗?
4、出家人接受了居士的供养,应该如何回报,是让他们在寺院里享有特权吗?还是让他们树立因果正见呢?
5、如果自己所护持的寺院里的出家师言行不如法,因此争辩起来,是否造了口业?如果是,为什么?就因出家人的相就不能说吗?
6、法师们的衣着颜色式样,颈项上的饰物分别象征什么?
7、师父,有人说出家现个僧相,无论持戒犯戒都有无量的功德,应受人天礼拜,这么说是对的吗?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居士如何如理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居士又如何判别异性师父与自己相处是否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因果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异性之间相接触,有个性别差异。性别来自我们的善恶业。来自我们业力的影响,自然显现为世间所说异性相吸。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我们接触异性师父,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法师,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完全摆脱性别差异,不局限于性别差异,那么你的境界已经是相当高了。至少我们已经把男女相吸引、染着的业力解决了。就是我们自己能解决了,那么,在别人的眼光里会如何看待我们?
一个是我们有没有智慧处理好与异性接触,不再习惯产生男女间业力,我们有没有这种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就要注意。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一个方面会引起我们对异性的贪染,这个是很自然的。怎么样防护我们这种贪染心,不如理不如法地接触,保护我们自己就很不善巧。
站在异性师父方面来看,有没有这种影响呢?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现在很多人很开放,他说,我身为男人女人,他要生贪染心,怎么办?我们不要提供这种异性环境给师父,要提供修学环境。所以,这个问题产生的后患还是很大的。
作为男性女性,会产生物理反应。乃至因为物理反应产生心理反应,与异性师父接触,就是要注意如理如法。一般原则上,男居士不能单独进入女性寺院,女居士不能单独进入男性寺院。我们不能单独与异性师父接触,至少要有两个到三个同行者,而且,这种同行者要是有智慧的,对我们有监督作用。二一个,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自己的穿着、打扮要注意。我们今天社会,男人女人都高显自己的性别特征,这样的着装不要说面对出家人,就是世俗上,也是为古理所不容。我们一般人循着这种性别差异性,就容易发生好奇、发生染污。说师父有修行,不至于吧。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师父,同时也要防微杜渐,不给彼此染污提供条件。所以,着装很重要,特别在夏天。我们应该效仿古人进入寺院都不着华服,培养歉下心。还有一个就是向师父请教尽量不要提起两性问题、话题,接触师父就是接触佛法,不要朝两性问题上引。因为一说到这种敏感问题,也许潜藏在自己内心里的烦恼种子遇缘就会显发。没有缘的时候,你说你请问佛法,大家心里都很清净。这个话题很光明磊落。一旦说到两性问题,就很敏感、是焦点。由于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彼此误会,从而烦恼种子很容易是蠢蠢欲动,所以说不接触这种话题,就是接触,也要很多人在一起,能够从法的角度上来接触它。所以说话题上我们要注意。第三个就是自己行为上,眼神啊、彼此之间的距离啊,不要太过分亲昵了。我们这些居士把师父想得过分神圣,很久没见,拉拉手顶顶礼,表现渴慕之情,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作为居士,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男人,我是一个女人,亲近师父是为增加彼此清净缘分,而不是增加彼此染污缘分。要有适当距离,否则,过分亲昵就会考验彼此。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有过分亲昵的行为。
做到这一些之后,基本可以说是如理如法了。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戒律啦,在男女问题上,我们欲界众生很容易犯这种欲望的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们就不给欲望以对境,会好些。如果不注意这些情形,不如理不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就会让彼此的心增加染污,有了染污以后也许就不是清净缘分而是染污缘分。由这种内心烦恼种子的引发必然会造作不如理的想法,乃至不如法的行为,而这种不如理的想法和做法,难免给我们彼此进修菩提道造成非常严重的障碍,让我们修行菩提道的进程呢,不知道要延缓多长时间。我们修行如果增加染污贪染烦恼恶业,对我们修行就会是一种障碍,甚至彼此因此恶业而堕入恶道,乃至在六道轮回过程当中呢相牵相缠了无出期,受尽痛苦受尽折磨。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因为我们自己而引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行为,也要反复思维这里面不如理不如法而产生的因果关系。
2、师父,到我们寺庙来护法的师兄都非常精进、尽心,可是,师兄们之间相处有些不太融洽,又没能很好地沟通。请问师父,同修之间应该如何发心、相处才如理如法,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缘?
这个问题很重要了。寺庙里面弘法呢,不仅仅是讲理论了,更重要是把佛法的理论,用在具体的关系相处当中。对于同修道友,我们要见缝插针,随时提携,随时沟通,随时汇归于道念,那能够增进我们学修的缘分。
要有清净和合...(●[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增长修行人的虚妄分别,那么,由这种虚妄分别对于人家过错有什么良好改变吗?对自己修行有什么好处吗?
打个比方说,我们看到世间贪污腐败多,因而忧心忡忡,这样对你就是一种负面增长,不是智慧增长。你修行是为了看世间过错吗?我相信不是这样的。
人生存在世间就是提升、净化自己,不再被染污。你可以事事认知,但是不受世间过错的污染,我想这是最起码的。如果把我们身口意三业陷入世间过错当中,染污掉了,身口意三业就会背上非常沉重的包袱。如果我们见到世间过错而又消化不了,往往还会制约我们为人处世。比如你见到好朋友有过错,慢慢你们之间就不是好朋友了。而你见到朋友好处,内心非常欢喜好乐,两个人距离越走越近,心无芥蒂,非常欢喜。但是,你老是见别人过错,你看他的眼光不再那么温柔,心里不再那么清净,显现一种暴酷,这样,两个人就会越走越远了。这就是负面积累。
我们怎么样看待别人,也是自己心态的选择。如果真是过错,就是人人都能看出是过错。但是,有时有人看是过错,其他人看则是优点。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执着成见,不是世间有过错,而是我们内心错误心态的外在显现。
我们看世间错时,往往需要反省内心。我们需要检查,自己到底是喜欢欣赏呢,还是喜欢挑剔?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环境。你选择什么心态就召感什么环境与命运。世间上的过错往往是我们心态的显现。这就是我们修行人的选择,一个是我们选择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周围的人,我们是挑剔呢还是欣赏?欣赏呢,说明我们内心很有智慧。挑剔呢说明我们内心很局限。就算世间真实有过错,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这种见过足以消磨自己和消磨世间,引起争斗。
修行人本分是明心见性,净化自己、净化世界。自心净化了,我们再来看世间是否有过错,那时,就不一样了。我们心态圆满了,看世间就同步圆满了。心净则土净。我们从自心净化着手。
22、怎么样才能改掉说别人过失的毛病。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我们发心要帮助别人呢,如果见了人家过失,第一要看说出来是不是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说人家过失时,反省,人家说自己过失时,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说过失对他有作用,那么,可以说一说。如果,说进去人家喜欢听,一个方面就是两个人之间感情好了,二一个是你的发心是为帮助别人。如果我们没有这两个条件,说人家过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益。
众生过失都是因为无明烦恼、错误认知引起的,人家有的过失,其实,我们自己也许都有。有时间说人家过失,不如反省自己。我们说人家过失,和人家感情反而疏远。当我们观察人家功德时,我们和众生走得越来越近。看看说人家过失究竟有什么过患,当看清楚说人家过失能养成自己不良习惯,往往是以人家过失染污自心,而且,容易拉开与众生距离。所以,多思维说众生过失的过患,看你还想不想说人家过失。
说人家过失往往对自己形成障碍。如果说人家过失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利益,那么,看看对自他有什么损伤,而引起高度警惕,这样,才能改掉说别人过失的毛病。看清楚,不断告诫自己,除了思维之外,如果不好,怎么改变,你要想很多方法。除了我们所说的,你自己也可以想出很多方法。
●[疑问解答]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护法篇)
护法篇
目录:
1、居士如何如理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居士又如何判别异性师父与自己相处是否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因果是什么?
2、请问师父,同修之间应该如何发心、相处才如理如法,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缘?
3、目前一些在家弟子经常以某佛教组织或其它寺院的名义,未经当地寺院常住许可私自在寺院内募集资金,还为其他信众传法。请法师慈悲开示,他们如此行事如法吗?
4、出家人接受了居士的供养,应该如何回报,是让他们在寺院里享有特权吗?还是让他们树立因果正见呢?
5、如果自己所护持的寺院里的出家师言行不如法,因此争辩起来,是否造了口业?如果是,为什么?就因出家人的相就不能说吗?
6、法师们的衣着颜色式样,颈项上的饰物分别象征什么?
7、师父,有人说出家现个僧相,无论持戒犯戒都有无量的功德,应受人天礼拜,这么说是对的吗?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居士如何如理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居士又如何判别异性师父与自己相处是否如理如法,所产生的因果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异性之间相接触,有个性别差异。性别来自我们的善恶业。来自我们业力的影响,自然显现为世间所说异性相吸。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我们接触异性师父,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法师,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完全摆脱性别差异,不局限于性别差异,那么你的境界已经是相当高了。至少我们已经把男女相吸引、染着的业力解决了。就是我们自己能解决了,那么,在别人的眼光里会如何看待我们?
一个是我们有没有智慧处理好与异性接触,不再习惯产生男女间业力,我们有没有这种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就要注意。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一个方面会引起我们对异性的贪染,这个是很自然的。怎么样防护我们这种贪染心,不如理不如法地接触,保护我们自己就很不善巧。
站在异性师父方面来看,有没有这种影响呢?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现在很多人很开放,他说,我身为男人女人,他要生贪染心,怎么办?我们不要提供这种异性环境给师父,要提供修学环境。所以,这个问题产生的后患还是很大的。
作为男性女性,会产生物理反应。乃至因为物理反应产生心理反应,与异性师父接触,就是要注意如理如法。一般原则上,男居士不能单独进入女性寺院,女居士不能单独进入男性寺院。我们不能单独与异性师父接触,至少要有两个到三个同行者,而且,这种同行者要是有智慧的,对我们有监督作用。二一个,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自己的穿着、打扮要注意。我们今天社会,男人女人都高显自己的性别特征,这样的着装不要说面对出家人,就是世俗上,也是为古理所不容。我们一般人循着这种性别差异性,就容易发生好奇、发生染污。说师父有修行,不至于吧。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师父,同时也要防微杜渐,不给彼此染污提供条件。所以,着装很重要,特别在夏天。我们应该效仿古人进入寺院都不着华服,培养歉下心。还有一个就是向师父请教尽量不要提起两性问题、话题,接触师父就是接触佛法,不要朝两性问题上引。因为一说到这种敏感问题,也许潜藏在自己内心里的烦恼种子遇缘就会显发。没有缘的时候,你说你请问佛法,大家心里都很清净。这个话题很光明磊落。一旦说到两性问题,就很敏感、是焦点。由于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彼此误会,从而烦恼种子很容易是蠢蠢欲动,所以说不接触这种话题,就是接触,也要很多人在一起,能够从法的角度上来接触它。所以说话题上我们要注意。第三个就是自己行为上,眼神啊、彼此之间的距离啊,不要太过分亲昵了。我们这些居士把师父想得过分神圣,很久没见,拉拉手顶顶礼,表现渴慕之情,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作为居士,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男人,我是一个女人,亲近师父是为增加彼此清净缘分,而不是增加彼此染污缘分。要有适当距离,否则,过分亲昵就会考验彼此。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有过分亲昵的行为。
做到这一些之后,基本可以说是如理如法了。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戒律啦,在男女问题上,我们欲界众生很容易犯这种欲望的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们就不给欲望以对境,会好些。如果不注意这些情形,不如理不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就会让彼此的心增加染污,有了染污以后也许就不是清净缘分而是染污缘分。由这种内心烦恼种子的引发必然会造作不如理的想法,乃至不如法的行为,而这种不如理的想法和做法,难免给我们彼此进修菩提道造成非常严重的障碍,让我们修行菩提道的进程呢,不知道要延缓多长时间。我们修行如果增加染污贪染烦恼恶业,对我们修行就会是一种障碍,甚至彼此因此恶业而堕入恶道,乃至在六道轮回过程当中呢相牵相缠了无出期,受尽痛苦受尽折磨。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因为我们自己而引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行为,也要反复思维这里面不如理不如法而产生的因果关系。
2、师父,到我们寺庙来护法的师兄都非常精进、尽心,可是,师兄们之间相处有些不太融洽,又没能很好地沟通。请问师父,同修之间应该如何发心、相处才如理如法,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缘?
这个问题很重要了。寺庙里面弘法呢,不仅仅是讲理论了,更重要是把佛法的理论,用在具体的关系相处当中。对于同修道友,我们要见缝插针,随时提携,随时沟通,随时汇归于道念,那能够增进我们学修的缘分。
要有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的环境,一个是加强闻思修,我们所有众生要以道为重。二一个,虽然我们懂了道理了,但是每个人都有习惯性方式行为,这就不一...(●[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寺院,女居士不能单独进入男性寺院。我们不能单独与异性师父接触,至少要有两个到三个同行者,而且,这种同行者要是有智慧的,对我们有监督作用。二一个,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自己的穿着、打扮要注意。我们今天社会,男人女人都高显自己的性别特征,这样的着装不要说面对出家人,就是世俗上,也是为古理所不容。我们一般人循着这种性别差异性,就容易发生好奇、发生染污。说师父有修行,不至于吧。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师父,同时也要防微杜渐,不给彼此染污提供条件。所以,着装很重要,特别在夏天。我们应该效仿古人进入寺院都不着华服,培养歉下心。还有一个就是向师父请教尽量不要提起两性问题、话题,接触师父就是接触佛法,不要朝两性问题上引。因为一说到这种敏感问题,也许潜藏在自己内心里的烦恼种子遇缘就会显发。没有缘的时候,你说你请问佛法,大家心里都很清净。这个话题很光明磊落。一旦说到两性问题,就很敏感、是焦点。由于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彼此误会,从而烦恼种子很容易是蠢蠢欲动,所以说不接触这种话题,就是接触,也要很多人在一起,能够从法的角度上来接触它。所以说话题上我们要注意。第三个就是自己行为上,眼神啊、彼此之间的距离啊,不要太过分亲昵了。我们这些居士把师父想得过分神圣,很久没见,拉拉手顶顶礼,表现渴慕之情,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作为居士,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男人,我是一个女人,亲近师父是为增加彼此清净缘分,而不是增加彼此染污缘分。要有适当距离,否则,过分亲昵就会考验彼此。我们在接触异性师父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有过分亲昵的行为。
做到这一些之后,基本可以说是如理如法了。这是我们最基本的戒律啦,在男女问题上,我们欲界众生很容易犯这种欲望的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们就不给欲望以对境,会好些。如果不注意这些情形,不如理不如法地与异性师父相处,就会让彼此的心增加染污,有了染污以后也许就不是清净缘分而是染污缘分。由这种内心烦恼种子的引发必然会造作不如理的想法,乃至不如法的行为,而这种不如理的想法和做法,难免给我们彼此进修菩提道造成非常严重的障碍,让我们修行菩提道的进程呢,不知道要延缓多长时间。我们修行如果增加染污贪染烦恼恶业,对我们修行就会是一种障碍,甚至彼此因此恶业而堕入恶道,乃至在六道轮回过程当中呢相牵相缠了无出期,受尽痛苦受尽折磨。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因为我们自己而引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行为,也要反复思维这里面不如理不如法而产生的因果关系。
2、师父,到我们寺庙来护法的师兄都非常精进、尽心,可是,师兄们之间相处有些不太融洽,又没能很好地沟通。请问师父,同修之间应该如何发心、相处才如理如法,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缘?
这个问题很重要了。寺庙里面弘法呢,不仅仅是讲理论了,更重要是把佛法的理论,用在具体的关系相处当中。对于同修道友,我们要见缝插针,随时提携,随时沟通,随时汇归于道念,那能够增进我们学修的缘分。
要有清净和合,互为增上的环境,一个是加强闻思修,我们所有众生要以道为重。二一个,虽然我们懂了道理了,但是每个人都有习惯性方式行为,这就不一定合我们自己的意,我们要开阔心胸,不要说我的好,人家就不好,要把开阔心胸,作为修行要务。实在不能融洽的,请有能力的师父或是同修,把心中块垒融化掉,这是很好的努力的方向。
所以,把佛法道理落实到我们具体人际关系中,这样才能慢慢地互为增上。有这种良好的增上,人与人之间共修,就能互为增上缘。人与人之间,就要做到心无芥蒂。就是,你和我不一样,你能不能包容我?我们思维方式不一样,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2-13 20:40:19
|
只看該作者
能不能形成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最好的学习。如果不能保持有效沟通,就可以稍微保持距离,免得我们之间再发生负面影响。人与人之间,你给我距离,我给你距离,让我们学会怎么相处。再把不得不保持这种距离当作一种功课,随时祈祷三宝加持,自己努力,不断开阔、圆融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要能随时随地发现我们自己心量还很狭隘,还有很多先入为主,还根本不能让人家和我们沟通,这些,都是促进我们自己学修的动力。
3、作为皈依三宝的佛子,应该发愿好好闻思修行佛法,如理如法,清净地护持佛法,凡事应该依教奉行。然而目前一些在家弟子经常以某佛教组织或其它寺院的名义,未经当地寺院常住许可私自在寺院内募集资金,还为其他信众传法。请法师慈悲开示,他们如此行事如法吗?
这个现象很普遍,我们这个居士不知道怎么学习,在寺庙里面也不听招呼,哪个师父和他关系好,就去帮助化缘啊。在寺院里,要听从当地寺院的招呼,如果没有招呼,不要在寺院里随便化缘。
很多居士头,学法不是很积极,化缘、朝山非常积极。这些现象,都是不懂如何学佛,但是,还非常喜欢传法,结果,常常讲错。
希望每个居士都如理如法闻思法义,有这个基础了,我们唯恐你不说法,我们还鼓励你,因为你在外面的社区有这种弘法的善巧方便。所以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要团结,学习佛法,看看我们对三皈依十善业等等教法能不能考试合格,我们在其中选拔人才,深入社区,到社会上去弘法。
我们今天寺庙里也在招呼,寺庙里有功德箱有功德组,一个是人家自觉自愿,不要强行募化,一个是要强化学习,人家懂了道理之后,知道如何去布施。否则,进了寺庙摊子很多,人家就怕,到处都要写功德。所以,一般出功德是自愿。
一般的规矩,是在寺庙里不要乱化缘。要讲和合,清净,就要在法上用功。否则,你看起来是在做功德,其实,是背道而驰。今天,我们弘法与护法的人,都要好好学习佛法,才知道正确的做法。否则,我们做事没有正确标准颠转以我们的行为来损伤了佛法。
4、出家人接受了居士的供养,应该如何回报,是让他们在寺院里享有特权吗?还是让他们树立因果正见呢?
一个是听经闻法好好修行得到加持,二一个是从恭敬虔诚得到佛菩萨得到加持。
出家人你说有什么特权呢?今天在信教群众眼中,你要有功德有修行,大家才能服气。释迦牟尼佛规定,出家人要乞讨过活,一是对治自己的贡高我慢心,比方说一般人自己挣钱自己花钱,就有一种贡高我慢心。
为了对治这种心,出家人乞讨过活,打掉贡高我慢心。
一般人悭贪,这是贫穷的恶因,出家人乞讨,也是帮助大家化除悭贪的恶因。
对于出家人来说,自己的生命就是专心一意修持佛法,接受供养,从如理如法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来回向众生,我们出家人修行,不以自己为目的,而以所有众生为目的。
以如理如法修行,说法来利益众生,而不是出家人享有什么特权。
接受在家人顶礼,也是为在家人种福报,而不是享受什么特权。
虽然出家人把在家的世俗礼节去掉了,但是今天你有没有如理如法的修行就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接受在家人礼敬。上净下天老法师就教我,把别人的供养来印经书啊等等,出家人住持正法才能应供。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权。释迦牟尼佛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但是他非常谦虚,说他自己不御众,仅仅是导师老师的责任,连佛都不讲究特权,我们出家人更不会讲究特权,一定要树立发菩提心断烦恼这种正确发心,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权。
我们出家人的劳动就在于如理如法修行,把众生安置在正确的修行之道上,我们要担当起这样的责任,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正知正见,这样,我们才能享受来自于在家人的供养。
5、如果自己所护持的寺院里的出家师言行不如法,因此争辩起来,是否造了口业?如果是,为什么?就因出家人的相就不能说吗?
这里面有个事上的礼节。还有就是你发心是想帮助他呢,还是想争个输赢?造口业是肯定的,但是发心不同,业就会不同。我们有时想做好事,但是不够善巧。世间上的礼节是需要的。见了出家师言行不如法要善巧对待,这种态度,这种方式方法不仅是对出家人很重要,对在家与人相处也一样重要。
6、法师们的衣着颜色式样,颈项上的饰物分别象征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法师们的衣着一般就是避开五种正色,要求穿染色衣。为什么要穿染色衣呢?就是代表要对治我们贪好的心,避免增长贪心。穿染色衣能够有效对治贪心。尽管染色衣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就是染色衣。
颈项上的饰物,不知道你究竟指什么?法师饰物很多,是衣服上的,还是颈项上的,我们就不好回答了。
7、师父,有人说出家现个僧相,无论持戒犯戒都有无量的功德,应受人天礼拜,这么说是对的吗?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强调出家难能可贵,为了鼓励出家,为了鼓励放下,说出家功德很大。从这个角度,不管他持戒犯戒,能够出家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不起一般出家人,人家放下出家了,你能出家吗?
那么出家受了戒以后呢,它还有一个详细的道理。比如你出家,受戒时我们发愿,尽未来际、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我一定会持戒,发心时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因为有一些烦恼业力牵缠,在持戒时不是很严格,可能会犯戒。但是,针对发心持戒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而犯戒呢,除非发生恶见邪见,一般犯戒都会有惭愧忏悔之心,不会发心犯遍天下所有戒律。这两种发心的力量不一样。出家时发心受戒是尽虚空尽未来际,每一条戒律都是量赅法界,发心非常宽广。而犯戒时,发心非常有限。相对而言,造恶业虽然多,发心持戒功德更大。两者相比,他还是有功德。
二一个,他在佛法中结下法缘之后,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将来都会因此缘法而得度。所以,出家人一旦现僧相,我们都要恭敬。恭敬不是恭敬某个人,而是对三宝生起信心。我们所有众生不去分别人家过错,我们自己会增长功德。他只要现僧相,就会为很多人种下善根。这种方面来说,出家人不管持戒、犯戒都有相应功德。当然持戒有功德,犯戒没有功德。只是,犯戒的过患,相比持戒积累的功德,功德大于过患。
从方便善巧上来说,哪怕他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来造作恶业,以这种相状我们来恭敬他,也能够产生福德。以这种相状来让众生生欢喜心,他对于众生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说,应该受人天礼拜,这个道理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我们出家人自己呢,就要非常谨慎,犯戒过患无量啊。我们可以持戒,一直增长善根福德资粮,为什么要犯戒消减福德呢?那会是对我们功德、福慧资粮做减法甚至除法。这对我们出家人本身来说,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那个过患很大,那是偷盗,偷盗出家人的相状,偷盗佛法的清净幢相,因此破坏佛法在众生心目中的地位。他们造的罪业大了。
结合两者呢,一个是我们本身怎么对待他,一个是他本身产生是功德是过患。从我们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恭敬出家人,不管他是真的假的,因为这会增长我们善根福德资粮,从这个角度,他帮助我们修学了,我们认他功德不认他过患。从他本人来说,犯戒必然有过患,以出家人相状欺骗别人必然有过患。
●[疑问解答]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圆融篇)
圆融篇
目录: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6、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请师父慈悲开示。
7、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8、必须经过小乘学习才能学习大乘佛法吗?
9、很想走出去到一个清净的道场去好好修行,可是为什么就是下不了决心呢?是不是业障太重呢?怎么克服?请师父慈悲开示。
10、佛说学佛是得到解脱与自在,但是不学佛的人,觉得学佛受戒是一种束缚,不愿意放弃眼前得到的五欲享受而去持戒,我们该怎么认识佛法说的解脱自在和持戒是“束缚”的关系?请师父慈悲开示。
11、我们真心本来就是妙觉圆明的,不生不生、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为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2、怎么理解心净则国土净,在佛菩萨眼中的五浊恶世与凡夫眼中的五浊恶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13、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何安立?请师父慈悲开示。
14、师父,什么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5、《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样正确理解两部经中的这两句话?恭请法...(●[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没有特权。释迦牟尼佛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但是他非常谦虚,说他自己不御众,仅仅是导师老师的责任,连佛都不讲究特权,我们出家人更不会讲究特权,一定要树立发菩提心断烦恼这种正确发心,我们出家人没有特权。
我们出家人的劳动就在于如理如法修行,把众生安置在正确的修行之道上,我们要担当起这样的责任,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正知正见,这样,我们才能享受来自于在家人的供养。
5、如果自己所护持的寺院里的出家师言行不如法,因此争辩起来,是否造了口业?如果是,为什么?就因出家人的相就不能说吗?
这里面有个事上的礼节。还有就是你发心是想帮助他呢,还是想争个输赢?造口业是肯定的,但是发心不同,业就会不同。我们有时想做好事,但是不够善巧。世间上的礼节是需要的。见了出家师言行不如法要善巧对待,这种态度,这种方式方法不仅是对出家人很重要,对在家与人相处也一样重要。
6、法师们的衣着颜色式样,颈项上的饰物分别象征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法师们的衣着一般就是避开五种正色,要求穿染色衣。为什么要穿染色衣呢?就是代表要对治我们贪好的心,避免增长贪心。穿染色衣能够有效对治贪心。尽管染色衣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就是染色衣。
颈项上的饰物,不知道你究竟指什么?法师饰物很多,是衣服上的,还是颈项上的,我们就不好回答了。
7、师父,有人说出家现个僧相,无论持戒犯戒都有无量的功德,应受人天礼拜,这么说是对的吗?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强调出家难能可贵,为了鼓励出家,为了鼓励放下,说出家功德很大。从这个角度,不管他持戒犯戒,能够出家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不起一般出家人,人家放下出家了,你能出家吗?
那么出家受了戒以后呢,它还有一个详细的道理。比如你出家,受戒时我们发愿,尽未来际、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我一定会持戒,发心时是无量无边的。但是因为有一些烦恼业力牵缠,在持戒时不是很严格,可能会犯戒。但是,针对发心持戒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而犯戒呢,除非发生恶见邪见,一般犯戒都会有惭愧忏悔之心,不会发心犯遍天下所有戒律。这两种发心的力量不一样。出家时发心受戒是尽虚空尽未来际,每一条戒律都是量赅法界,发心非常宽广。而犯戒时,发心非常有限。相对而言,造恶业虽然多,发心持戒功德更大。两者相比,他还是有功德。
二一个,他在佛法中结下法缘之后,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将来都会因此缘法而得度。所以,出家人一旦现僧相,我们都要恭敬。恭敬不是恭敬某个人,而是对三宝生起信心。我们所有众生不去分别人家过错,我们自己会增长功德。他只要现僧相,就会为很多人种下善根。这种方面来说,出家人不管持戒、犯戒都有相应功德。当然持戒有功德,犯戒没有功德。只是,犯戒的过患,相比持戒积累的功德,功德大于过患。
从方便善巧上来说,哪怕他是以出家人的身份来造作恶业,以这种相状我们来恭敬他,也能够产生福德。以这种相状来让众生生欢喜心,他对于众生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说,应该受人天礼拜,这个道理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我们出家人自己呢,就要非常谨慎,犯戒过患无量啊。我们可以持戒,一直增长善根福德资粮,为什么要犯戒消减福德呢?那会是对我们功德、福慧资粮做减法甚至除法。这对我们出家人本身来说,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社会上有很多显僧尼相的假出家人索取钱财,他们是功德大,还是罪业大呢?”那个过患很大,那是偷盗,偷盗出家人的相状,偷盗佛法的清净幢相,因此破坏佛法在众生心目中的地位。他们造的罪业大了。
结合两者呢,一个是我们本身怎么对待他,一个是他本身产生是功德是过患。从我们自己怎么样来看待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恭敬出家人,不管他是真的假的,因为这会增长我们善根福德资粮,从这个角度,他帮助我们修学了,我们认他功德不认他过患。从他本人来说,犯戒必然有过患,以出家人相状欺骗别人必然有过患。
●[疑问解答]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圆融篇)
圆融篇
目录: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6、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请师父慈悲开示。
7、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8、必须经过小乘学习才能学习大乘佛法吗?
9、很想走出去到一个清净的道场去好好修行,可是为什么就是下不了决心呢?是不是业障太重呢?怎么克服?请师父慈悲开示。
10、佛说学佛是得到解脱与自在,但是不学佛的人,觉得学佛受戒是一种束缚,不愿意放弃眼前得到的五欲享受而去持戒,我们该怎么认识佛法说的解脱自在和持戒是“束缚”的关系?请师父慈悲开示。
11、我们真心本来就是妙觉圆明的,不生不生、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为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2、怎么理解心净则国土净,在佛菩萨眼中的五浊恶世与凡夫眼中的五浊恶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13、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何安立?请师父慈悲开示。
14、师父,什么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5、《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样正确理解两部经中的这两句话?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16、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请师父慈悲开示。
17、《普门品》中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众生能得到消灾免难,如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等,能用佛法的原理、实相和现代科学能解释的道理开示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18、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就明心见性,可以测度他在听闻金刚经前是否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吗?他刹那见性,是从欲界凡夫直接见自本性,还是在顿悟的过程也要刹那经过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再明见本性的过程?请师父慈悲开示。
19、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这样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0、佛门中成道后应全身经脉贯通,业障消除,为何一些大德高僧晚年一身大病(如心脏病、肾病、脑溢血等)令信众困惑,又怎令大众向往学佛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21、成佛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一念之间还是三大阿僧祗劫?我们怎么才能最快的成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2、怎么看待佛经中类似“神话”的部分,请师父慈悲开示。
23、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4、佛法中的功德是指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25、在《入菩萨行论》中讲要发愿,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但在前行8课中讲不要对未来生希求心,两者该怎么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26、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27、一个菩萨戒大和尚和一个居士老婆婆,同时坐公车,只一个座位,该年轻的菩萨比丘坐,还是该让80岁居士太婆坐?请师父慈悲开示。
28、请师父慈悲开示:持咒必须都要持么?
29、业的成熟是需要条件的,内在的条件上因为有了业的种子,外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明白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杜绝外在的条件而阻止黑业的成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可以的,jdj徒可以皈依佛法。如果说到jdj的书怎么办呢?如果你可以汇通呢,可以读,那里面也讲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如果不能汇通,暂时可以把jdj的书放在一边,将来回头再读,再汇通。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没有学进去,没有真正深入佛教经律论,道理接触很肤浅,也许三年学佛没有什么受用,转而对tzj感兴趣,也可能。
tzj教给我们行善,比较接近我们平常人的追求。二一个方面,每个众生,前生前世熏修不一样。不管学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众生有他自己的根基、兴趣、接受习惯。从尊重个人来看,我们应该投其所好。你如果学tzj,也好啊,也是教人与人为善啊,发展爱心。当你真正发展起来爱心,对于人的素质教育,也很好。可以让他了解tzj的终极目标,然后用事势理来引导他,用他能够听进去的话劝导他。我觉得世间所有法都有存在的理由,也许,他现在就缺这些。到最后,能够殊途同归。
尊重他、理解他,如果你学佛,觉得佛理更圆满,从佛理的理解角度,可以善巧地引导他。如果他对佛理没有发生强烈兴趣,我们说只有学佛才好,反而可能让他发生反感。人与人之间最重要就是尊重、理解、沟通、善巧。
最后还有教与教之间的汇通。我们劝导别人,往往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对方、众生的角度。比如,学tzj培养爱心很好,对于培养人的素质很好,为什么不可以赞叹、随喜呢?就连佛也如是,如果你学佛乘不适应,就引导你学菩萨乘,甚至人天乘,人天乘就和tzj很接近啊。我们注重善巧,往往更能够引导众生。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还没有立定脚跟时,就不能看异教的书。否则,就把心看花了,就把心相续破坏掉了。信佛,往往不能很好信佛。当你对佛教书籍能够通达戒定慧了,这个时候,是开许看异教书籍的。因为异教徒也是众生,你要度化众生,就要理解他。你不理解他,怎么度化呢?菩萨度化众生,往往从空入假,知道众生心。通过你的需求来度化你。我们度化众生,要与众生建立良好人缘。但是,这要建立在我们立定脚跟的基础上、有充分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你的内心不能把持,连把握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有怎么度化别人呢?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不能这样说,因为显宗也有佛乘和菩萨乘。分辨是佛乘还是菩萨乘,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发心。比如,哪怕是密宗的法,有些人发人天乘的心,去学密法,也仅仅是当作人天乘的佛法来修习。关键看我们自己发心,发心在于我们自己,对于佛法的运用也在我们自己。
显宗、密宗都是大乘佛法,我们的发心与佛法相应了,佛法就能够显现各自的特色。佛法平等,对机者良。因为佛法都是一乘的,经过《法华经》究竟圆满开示之后,我们认识到,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都是要回归到究竟一佛乘的佛法。
应该以和合一味的观念,来认知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引导我们究竟成佛,而不是得到暂时的人天果报。从这个角度上说,佛所安立的一切佛法都是一佛乘。
哪怕就是在名言当中有差别,有法门差别,这也是针对于我们各自的根基来说。比如,火箭很快,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应于坐火箭呢?有的人从经济角度、实用角度来看,他喜欢坐火车。
名言、因果当中的殊胜不殊胜,了义不了义,我想是可以有这种区分的。但是,对于我们个人看,要看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是否契机。光是追求最高法门,你的根器、资粮准没准备好呢?
法无高下,对机者良。高高低低的法门都需要基础,如果不从前行准备好,也许,我们修学最高的法门,也得不到真实利益。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能海上师说,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显密不一不异。显密不能完全划等号,所以不一。但是,两者从根本来说又没有区分,所以不异。究竟理地是平等的,显中有密,密中有显。
显宗,如果你没有相应,也是密。密宗,只要你达到这种根器了,你能够相应,也是显法了。
如果你没有学过,那也是比较难懂的。显宗就是我们汉地所教的法门,从发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来修,从六度波罗密这些来修,称为因乘。密宗说它有特胜的方便,身口意三密相应,是一种特胜的方面。二一个从它的起点上,密乘的见地往往非常超胜、圆满,这样它的修行不一样。显宗见和密宗见还是有区别的。
密宗的见解非常超胜。比如,世界本身是究竟圆满,理事无二的,世间一切显现都是究竟圆满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安住这种究竟圆满呢?如果不能,它有阶梯,可以放在相对待的阶梯上,从你能...(●[布施供养·净公上人问答]最近经常发生水灾,把《无量寿经》沉入海底供养龙王如法吗?)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