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道德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201119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道德的讲记敬摘点滴
...,鞠个躬说「孩子的教育就拜托您了」。其实您讲这个,我们在日本的文化里面还看得到,日本某一种程度。
净公上人:对,日本是继承著中国传统文化。
主持人:所以您认为说这个礼的形式,不可以少。
净公上人:非常重要。这个形式没有了,那你基础就没有了。诚於中自自然然形於外。
主持人:诚於中,自自然然形於外,这刚好也就是,其实中国的文化里面,非常重视的,一直告诉你说对任何的表达,善念善意的表达、感谢的表达,应该是真正要发自诚心。那您自己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人称您为师父、称您为老师,你有没有用同样的方式,在跟您的弟子或学生在互动吗?
净公上人:我们不敢称老师,我们这么多年来,都是以学生的方式来学习。听众虽然很多,我认为每个听众,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来监督我,让我认真的学习,我们一直都是用这个态度。为什么?我们的德行,还没有能达到真正老师的标准,所以必须从谦卑入手。学问之道,你看每个宗教,第一堂课就是教你谦卑,教你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敬爱别人,然后能做到关怀照顾、互助合作,这个道就流出去了。所以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谦卑才是真正的自尊。
主持人:师父讲到这一段我也很感动,因为您说您到现在为止,都还是以学生的心情来看待自己,透过媒体或者透过各种讲堂,去跟您的弟子们、学生们去对话。我要说的就是,待会儿回来我要请教您,就是说对於那些老师们,我们也常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表示说做一个老师的人,他自己应该要有个谦卑的心,他才能够在知识上、智慧上不断的增进。待会回来我们来请教师父,那对於那些当老师的人,为人师表者,怎么样去培养自己的谦卑之心,我们待会回来请教您。我们谈师道,当然是我们怎么去对待老师,家长怎么去对待老师,是应该要有一分诚敬之心、虔诚之心。我觉得师父刚刚说得非常好,有一分的诚敬,你自然就可以学得一分;你有十分,就会学得十分,我想这个道理很清楚。做为老师的人,都希望教到一个聪明的学生,尤其这个学生又懂得谦虚、懂得尊敬的话,没有一个老师说会暗藏,就手上会藏一手不教的,不可能对不对?可是我们反过来请教您,因为既然谈师道的话,一定是相互的,老师自己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他的谦卑、他的谦虚。特别是我们套一句,类似像《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任何一个知识你再怎么专业,你懂得也是那一个部分。师父在佛学里面的造诣,更能够理解这么庞大的一个佛学的体系,大概没有一个人说,他能够全部东西都能够懂到非常熟悉。所以我想请教您,对於老师来讲,老师如何学得一个谦卑之心?
净公上人老和尚:在中国古代,最受社会尊敬的两种人,一种是老师,另外一种是大夫(医生)。为什么?这两种人真正在社会上,做出了牺牲奉献,完全没有名利。以前做医生就是帮人医病,不收医药费的,医药费是病治好了,你家里富有多送一点礼物给他,家里面贫寒的少送一点。实在送不起的,大夫还要布施医药,不但给他看病,还要送药给他,救人!做老师也是如此,所以就穷秀才,他一生就教儿童,教儿童没有讲学费的,也是学生家长富裕的,逢年过节送的供养多一点。贫穷的,有的时候学生很好,老师还要帮助他生活,还得送一点粮食给他家里去,来帮助他。所以这两种人是社会上最值得人尊敬的。不像现在,现在这两种都很赚钱的事业,以前没有,它不是赚钱的,它与商业完全不相干。所以这是两种人,特别是做老师的,确实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但是给学生做好样子,给社会做好榜样,他才能产生影响教化一方。现在这个师道没有了,老师自己思想、言行能不能给社会做典范?能不能给学生做好样子?所以从前教,身教是摆在第一,言教是其次。
我第一次到北京去的时候,我去参观北京师范大学,他们副校长陪我一同参观。我看到大堂前面有一块牌子,上面写了「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我看了之后很欢喜,我就告诉副校长,还有几位教授,我说这八个字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写照,一部《华严经》就是讲这八个字。他们很惊讶,《华严经》讲这个?我说是!我当时也把它改了一个字,因为它身,「身为世范」,我把它改成「行」,行为的行,行比身范围要大,以后他们采取了,确实把它改过来了。我说宗教都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如果是负面的决定不能做,你要做正面的。今天这个社会混乱,你如何能够帮助社会能回头,这是老师,不但你要教你的学生,你还要得影响社会,这是真正的师道!所以师,老师必须把伦理、道德、因果,从自己本身做出来,学生就学会了。你光说,说了之后不做,学生对你打问号,怀疑,你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一定会做到,靠不住的那你才是只教,你自己不肯这样做。所以学生年轻思想单纯,不过现在的学生比我们从前复杂多了,为什么?电视学坏了,电视、网路可不得了,真的把从前传统伦理、道德,包括孝道跟师道都摧毁了,这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说媒体能够救国,能够消灭一个国家民族。我第一次跟刘长乐见面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世间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毁灭。他说哪两种人?我说第一个人国家领导人,第二个就干你这一行的人。
主持人:做电视的。我相信刘长乐先生主席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他心里面应该也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比方说如果像师父这样,或者是一群有心人那样,就说你透过媒体来传播的是观念,正确的观念,传播的是善念,传播的是知识,传播的是各种专业的生活品味,它的影响就这一面。可是反过来讲,你如果传播的是膻、色、腥,传播的是那种仇恨,就可能挑起这个社会里面的这种不平,其实就是在你看要怎么做。所以我想我跟师父这样聊,我到目前为止我必须跟大家讲,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是说,师父其实是与时俱进,我觉得您是与时俱进,也就说您也非常清楚的知道,传统的观念、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是应该保留的。可是到底怎么保留?绝对不是一个回到很传统的方式去。所以您也懂得知道说电视,你也会告诉我们说电视、媒体、网路,它是可以一定的效果出来。所以我觉得这几年,您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在这样做,透过电视来讲经,透过电视来传您自己希望传达的道,做人之道或者人伦之道等等,这都是表示说你也知道科技的进步,做老师的、做传播观念的要跟这个做结合。师父,我现在就要请教您了,您现在自己在培养这些在中国大陆,你们培养你们自己这种师资的时候,您是用同样的也是把您所谈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的一个观念,整个放到您的师资培育上去要求他?你怎么去观察他、怎么去要求他?能不能帮我们做一点分析,也许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净公上人:我们现在就用儒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千年文化的传统,儒家代表了,所以儒是继承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人,大家都谈到儒家。儒家做学问它讲求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笃行」。如果没有行,不能把你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你学的东西跟你生活不发生关系,那就变成学术。我称它作什么?儒学;如果你能够做到,学儒,所以笃行。我跟他们大家讲的,儒学跟学儒,我就用这五个标准来说,你们有前面四个没有笃行,这就儒学;有笃行没有前面四个,他还是真正在学儒。所以儒的根、基础就是家教。有很多学者专家问我,那就名教授,他说你提倡这个东西用意何在?为什么四书五经十三经,你不在这上来极力提倡,你怎么搞这个东西?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不要小看这篇东西,我说我们如果拿个天平,这边放一本《弟子规》,那边四书五经十三经,甚至於《四库全书》,我说天平是平的,分量是相等的。他很惊讶,他说为什么?
我说那些东西念了,你都做不到不等於零,还不如他;他做到的时候,他家庭和睦、他父子有亲、他兄弟有友爱,你能说他没有道吗?你能说他没有学吗?你学得再多东西,你做不到,等於没有学。这时他们渐渐才了解了,为什么要重视。所以佛教讲戒律,戒律跟《弟子规》一样,你没有戒就没有定、就没有慧。所以现在佛教,为什么衰到这种地步,大家把根丢掉了,只搞花叶枝果很好看,死的,两三天你不照顾它,它就枯了,没根,它没有生命的。如果你从根上著手的话,它有生命,它将来会开花、会茁壮,开花结果这才真正叫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疏忽。我不是不讲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有这个东西,你再讲那些上它管用,它都有用的;如果说是你没有这个根的话,单讲这些会增长傲慢。以前王财贵就出这个毛病,他到香港来找我,说在中国大陆搞了将近十年,提倡儿童读经,结果儿童背得不少,后果怎么样?儿童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师。
主持人:他觉得他会背很多,他知道得很多。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他瞧不起老师,这个问题严重了,为什么?没有从伦理道德上扎根。所以我就告诉他,他那个时候是疏忽了,他不相信《弟子规》。我讲《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再叫他读经,他很规矩、很谦虚,他能够尊重别人,这才叫实学;没有根的话,就有流弊。流弊对他自己是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伤害,我说这个必须要认识清楚。现代是什么个时代,伦理道德全崩溃了,你要如何把它拯救起来,那就用这个方法,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在中国能行得通,在全世界都能行得通。我们《弟子规》的讲座,在澳洲办了一次,好像是一个星期,很多澳洲当地人来看,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做人应该要这样。」它人性的教育,这感动他们,因为他们现在也面临著儿女不孝、家庭不和。这个能够帮助你家庭,一家真正做到和睦相处。
主持人:所以师父刚才举到《弟子规》,我想也就印证了一切所有的师道,或者是扩大到家庭的人伦,五伦之间的变化,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面,其实也就是那个人的自己本性的善,然后他能够笃行,做出来。我们待会回来,再请师父来为我们今天的这一小时的讲堂,来下一个小结论。所以其实我们讲到最后,如果要谈到尊师重道的话,像师父刚刚所提的,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尊敬、一个诚敬,这样的一个最终的心理上。我自己觉得说,跟师父今天这样谈下来,我有个很强烈感受是您自己是亲身力行,把您自己对於老师的尊敬,在当年展现在对方东美教授的尊敬,也表现在对章嘉大师的尊敬。然后这五十几年来,您从他们那边闻道,然后也授了他们的业,然后也解了自己人生的惑,知识的惑、智慧的惑。回过头来,您也不断的这样努力的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且最重要是,您一直都很客气,一直都说自己还是个学生,以一个学生的心理来面对。我想问题就在於说这样的一种谦卑的心理,我很好奇,师父您认为说,是可以在教育里面做得到的,还是说它需要一种信仰在后面来推动?比方说我们会注意到,有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别人谦卑一些,这是个事实对不对?我想您在澳洲可以看到多元的宗教。因为每个宗教里面它都教人家谦卑,所以说到宗教信仰的是有。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想这边最后一个问题请教师父,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他并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对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用什么方式让他来体会谦卑、体会宗教的慈悲?
净公上人:其实很多人对宗教产生误会,宗教确实也给社会大众不少误会的一些条件,这是现实的状况。其实宗教都是教育,每个宗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观念,宗教就是教育。
净公上人:所以现在我们极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够把形式丢掉。我说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灵魂,宗教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你没有这个东西,那就变成迷信了,所以说这个比外衣还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讲求,佛家常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时候,新加坡总统纳丹,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饭,我们坐在一起,他也告诉我,他说我虽然是个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我第二次从他口里面听到的,我认为他很内行,这是确实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这个谦卑要从小去培养,学问愈是深就愈会谦卑,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他意气没有平和的时候;换句话说,他那个学问修养还不够,也就是说笃行的功夫不够。真正学术是一定变成自己的养分,我们讲精神的生活,变成精神生活的养分。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中国所讲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孔子物质生活也很清贫,颜回是更苦了,他们一天到晚那么欢喜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所以这个养分我们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谦卑。傲慢是烦恼,你看《论语》里头有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你有点骄慢的时候那就没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时候,愈是有学术的人愈谦卑。你看孔子的谦卑,看释迦牟尼佛的谦卑,看圣母玛利亚的谦卑,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贫贱之人都没有轻慢,都是那么样真诚的恭敬,他才能感动人。
主持人:也许我们用个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师父刚才讲的话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们常说「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哗啦哗啦的到处响,对不对?您刚刚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不管是大学问家、大宗教家、大事业家,即使是做政治事业的人,我们说真正的大政治家也都是很谦虚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做,学生对你打问号,怀疑,你这个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一定会做到,靠不住的那你才是只教,你自己不肯这样做。所以学生年轻思想单纯,不过现在的学生比我们从前复杂多了,为什么?电视学坏了,电视、网路可不得了,真的把从前传统伦理、道德,包括孝道跟师道都摧毁了,这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说媒体能够救国,能够消灭一个国家民族。我第一次跟刘长乐见面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世间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毁灭。他说哪两种人?我说第一个人国家领导人,第二个就干你这一行的人。
主持人:做电视的。我相信刘长乐先生主席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他心里面应该也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比方说如果像师父这样,或者是一群有心人那样,就说你透过媒体来传播的是观念,正确的观念,传播的是善念,传播的是知识,传播的是各种专业的生活品味,它的影响就这一面。可是反过来讲,你如果传播的是膻、色、腥,传播的是那种仇恨,就可能挑起这个社会里面的这种不平,其实就是在你看要怎么做。所以我想我跟师父这样聊,我到目前为止我必须跟大家讲,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是说,师父其实是与时俱进,我觉得您是与时俱进,也就说您也非常清楚的知道,传统的观念、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是应该保留的。可是到底怎么保留?绝对不是一个回到很传统的方式去。所以您也懂得知道说电视,你也会告诉我们说电视、媒体、网路,它是可以一定的效果出来。所以我觉得这几年,您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在这样做,透过电视来讲经,透过电视来传您自己希望传达的道,做人之道或者人伦之道等等,这都是表示说你也知道科技的进步,做老师的、做传播观念的要跟这个做结合。师父,我现在就要请教您了,您现在自己在培养这些在中国大陆,你们培养你们自己这种师资的时候,您是用同样的也是把您所谈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样的一个观念,整个放到您的师资培育上去要求他?你怎么去观察他、怎么去要求他?能不能帮我们做一点分析,也许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净公上人:我们现在就用儒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五千年文化的传统,儒家代表了,所以儒是继承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人,大家都谈到儒家。儒家做学问它讲求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笃行」。如果没有行,不能把你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你学的东西跟你生活不发生关系,那就变成学术。我称它作什么?儒学;如果你能够做到,学儒,所以笃行。我跟他们大家讲的,儒学跟学儒,我就用这五个标准来说,你们有前面四个没有笃行,这就儒学;有笃行没有前面四个,他还是真正在学儒。所以儒的根、基础就是家教。有很多学者专家问我,那就名教授,他说你提倡这个东西用意何在?为什么四书五经十三经,你不在这上来极力提倡,你怎么搞这个东西?我就告诉他,我说你不要小看这篇东西,我说我们如果拿个天平,这边放一本《弟子规》,那边四书五经十三经,甚至於《四库全书》,我说天平是平的,分量是相等的。他很惊讶,他说为什么?
我说那些东西念了,你都做不到不等於零,还不如他;他做到的时候,他家庭和睦、他父子有亲、他兄弟有友爱,你能说他没有道吗?你能说他没有学吗?你学得再多东西,你做不到,等於没有学。这时他们渐渐才了解了,为什么要重视。所以佛教讲戒律,戒律跟《弟子规》一样,你没有戒就没有定、就没有慧。所以现在佛教,为什么衰到这种地步,大家把根丢掉了,只搞花叶枝果很好看,死的,两三天你不照顾它,它就枯了,没根,它没有生命的。如果你从根上著手的话,它有生命,它将来会开花、会茁壮,开花结果这才真正叫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疏忽。我不是不讲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有这个东西,你再讲那些上它管用,它都有用的;如果说是你没有这个根的话,单讲这些会增长傲慢。以前王财贵就出这个毛病,他到香港来找我,说在中国大陆搞了将近十年,提倡儿童读经,结果儿童背得不少,后果怎么样?儿童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师。
主持人:他觉得他会背很多,他知道得很多。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他瞧不起老师,这个问题严重了,为什么?没有从伦理道德上扎根。所以我就告诉他,他那个时候是疏忽了,他不相信《弟子规》。我讲《弟子规》比什么都重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再叫他读经,他很规矩、很谦虚,他能够尊重别人,这才叫实学;没有根的话,就有流弊。流弊对他自己是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伤害,我说这个必须要认识清楚。现代是什么个时代,伦理道德全崩溃了,你要如何把它拯救起来,那就用这个方法,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在中国能行得通,在全世界都能行得通。我们《弟子规》的讲座,在澳洲办了一次,好像是一个星期,很多澳洲当地人来看,看了之后很受感动,「做人应该要这样。」它人性的教育,这感动他们,因为他们现在也面临著儿女不孝、家庭不和。这个能够帮助你家庭,一家真正做到和睦相处。
主持人:所以师父刚才举到《弟子规》,我想也就印证了一切所有的师道,或者是扩大到家庭的人伦,五伦之间的变化,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面,其实也就是那个人的自己本性的善,然后他能够笃行,做出来。我们待会回来,再请师父来为我们今天的这一小时的讲堂,来下一个小结论。所以其实我们讲到最后,如果要谈到尊师重道的话,像师父刚刚所提的,到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尊敬、一个诚敬,这样的一个最终的心理上。我自己觉得说,跟师父今天这样谈下来,我有个很强烈感受是您自己是亲身力行,把您自己对於老师的尊敬,在当年展现在对方东美教授的尊敬,也表现在对章嘉大师的尊敬。然后这五十几年来,您从他们那边闻道,然后也授了他们的业,然后也解了自己人生的惑,知识的惑、智慧的惑。回过头来,您也不断的这样努力的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且最重要是,您一直都很客气,一直都说自己还是个学生,以一个学生的心理来面对。我想问题就在於说这样的一种谦卑的心理,我很好奇,师父您认为说,是可以在教育里面做得到的,还是说它需要一种信仰在后面来推动?比方说我们会注意到,有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比别人谦卑一些,这是个事实对不对?我想您在澳洲可以看到多元的宗教。因为每个宗教里面它都教人家谦卑,所以说到宗教信仰的是有。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想这边最后一个问题请教师父,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他并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对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用什么方式让他来体会谦卑、体会宗教的慈悲?
净公上人:其实很多人对宗教产生误会,宗教确实也给社会大众不少误会的一些条件,这是现实的状况。其实宗教都是教育,每个宗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观念,宗教就是教育。
净公上人:所以现在我们极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够把形式丢掉。我说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灵魂,宗教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你没有这个东西,那就变成迷信了,所以说这个比外衣还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讲求,佛家常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时候,新加坡总统纳丹,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饭,我们坐在一起,他也告诉我,他说我虽然是个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我第二次从他口里面听到的,我认为他很内行,这是确实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这个谦卑要从小去培养,学问愈是深就愈会谦卑,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他意气没有平和的时候;换句话说,他那个学问修养还不够,也就是说笃行的功夫不够。真正学术是一定变成自己的养分,我们讲精神的生活,变成精神生活的养分。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中国所讲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孔子物质生活也很清贫,颜回是更苦了,他们一天到晚那么欢喜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所以这个养分我们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谦卑。傲慢是烦恼,你看《论语》里头有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你有点骄慢的时候那就没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时候,愈是有学术的人愈谦卑。你看孔子的谦卑,看释迦牟尼佛的谦卑,看圣母玛利亚的谦卑,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贫贱之人都没有轻慢,都是那么样真诚的恭敬,他才能感动人。
主持人:也许我们用个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师父刚才讲的话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们常说「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哗啦哗啦的到处响,对不对?您刚刚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不管是大学问家、大宗教家、大事业家,即使是做政治事业的人,我们说真正的大政治家也都是很谦虚的,他从来不会每天摆出一付傲慢、骄傲,很慢侮的那种心态。所以最后一个问题请教您,也就说在您的心目中,我们现在回头去从孔子的身上,从孔子跟学生的互动的身上,去寻找师道是可行之路吗?
净公上人老和尚:可行。教学,首先老师他要懂得师道、要懂得孝道,他本身能做到,他才能教别人,才能产生效果,我们在汤池的实验成功就靠这个。第二个,我们感谢汤池的人民,真正能配合,就是能够接受传统教育,这是太难得了。我们老师教了他,他们真做,你说头一个最明显的,夫妻不和,这个问题解决了,夫妻能够和睦相处了;父子不和、婆媳不和,这个关系很短的时间都能解决。社会有些不好的这些风气,像商业界卖假东西,抬高价钱,这个没有了,他良心发现,我们要以诚信待人。所以这社会风气就很明显改过来。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所有社会的乱源的源头,其实都要回到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诚心诚意的去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今天非常谢谢净公上人和尚,师父为我们用一小时的时间,从他自己的受教育的过程里头,碰到的两位好老师,方东美教授、还有章嘉大师,一路谈下来,谈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非常谢谢师父,也谢谢你的收看。
●[净公上人]五伦传统
仁爱和平讲堂—五伦传统篇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你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今天我们要继续的跟杨宪宏先生一起来跟净公上人师父(净公上人老和尚)谈一谈人伦。我想在中国文化里面,提到人伦,提到五伦,毫无疑问,我们都会认为那是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的纽带。但是所谓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现代社会,当然有了完全不一样新的内涵。到底应该在一个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要认为,中华文化或中国文化依然对世界文明有它的贡献的话,我们在五伦这方面要怎么样来看待?师父你好,宪宏你好。
社会观察家杨宪宏先生:是,大家好。
主持人:师父,我们如果这样来谈的话,我就先请教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当中,您认为哪一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净公上人老和尚:五伦的核心是「父子有亲」,这是伦理的中心。父子是天伦,这是天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创造,不是哪一个人发明。中国人讲道德,道,就不是人为的,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运作,这是属於道,像四季,春夏秋冬,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这五种关系,在人伦里面五种关系,也不是人发明的,也不是哪个创造的,父子,夫妇,君臣(就是今天领导与被领导),长幼(长幼指的是兄弟),朋友,这都是属於大自然的。所以中国人讲道,在人伦里面,五伦是道。德是什么?随顺,随顺大自然的运作,这是德...(●[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体会宗教的慈悲?
净公上人:其实很多人对宗教产生误会,宗教确实也给社会大众不少误会的一些条件,这是现实的状况。其实宗教都是教育,每个宗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观念,宗教就是教育。
净公上人:所以现在我们极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够把形式丢掉。我说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灵魂,宗教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你没有这个东西,那就变成迷信了,所以说这个比外衣还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讲求,佛家常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时候,新加坡总统纳丹,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饭,我们坐在一起,他也告诉我,他说我虽然是个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我第二次从他口里面听到的,我认为他很内行,这是确实的。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这个谦卑要从小去培养,学问愈是深就愈会谦卑,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他意气没有平和的时候;换句话说,他那个学问修养还不够,也就是说笃行的功夫不够。真正学术是一定变成自己的养分,我们讲精神的生活,变成精神生活的养分。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中国所讲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孔子物质生活也很清贫,颜回是更苦了,他们一天到晚那么欢喜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所以这个养分我们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谦卑。傲慢是烦恼,你看《论语》里头有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你有点骄慢的时候那就没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时候,愈是有学术的人愈谦卑。你看孔子的谦卑,看释迦牟尼佛的谦卑,看圣母玛利亚的谦卑,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比自己地位低,贫贱之人都没有轻慢,都是那么样真诚的恭敬,他才能感动人。
主持人:也许我们用个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师父刚才讲的话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们常说「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哗啦哗啦的到处响,对不对?您刚刚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不管是大学问家、大宗教家、大事业家,即使是做政治事业的人,我们说真正的大政治家也都是很谦虚的,他从来不会每天摆出一付傲慢、骄傲,很慢侮的那种心态。所以最后一个问题请教您,也就说在您的心目中,我们现在回头去从孔子的身上,从孔子跟学生的互动的身上,去寻找师道是可行之路吗?
净公上人老和尚:可行。教学,首先老师他要懂得师道、要懂得孝道,他本身能做到,他才能教别人,才能产生效果,我们在汤池的实验成功就靠这个。第二个,我们感谢汤池的人民,真正能配合,就是能够接受传统教育,这是太难得了。我们老师教了他,他们真做,你说头一个最明显的,夫妻不和,这个问题解决了,夫妻能够和睦相处了;父子不和、婆媳不和,这个关系很短的时间都能解决。社会有些不好的这些风气,像商业界卖假东西,抬高价钱,这个没有了,他良心发现,我们要以诚信待人。所以这社会风气就很明显改过来。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所有社会的乱源的源头,其实都要回到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诚心诚意的去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今天非常谢谢净公上人和尚,师父为我们用一小时的时间,从他自己的受教育的过程里头,碰到的两位好老师,方东美教授、还有章嘉大师,一路谈下来,谈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非常谢谢师父,也谢谢你的收看。
●[净公上人]五伦传统
仁爱和平讲堂—五伦传统篇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你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今天我们要继续的跟杨宪宏先生一起来跟净公上人师父(净公上人老和尚)谈一谈人伦。我想在中国文化里面,提到人伦,提到五伦,毫无疑问,我们都会认为那是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的纽带。但是所谓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现代社会,当然有了完全不一样新的内涵。到底应该在一个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要认为,中华文化或中国文化依然对世界文明有它的贡献的话,我们在五伦这方面要怎么样来看待?师父你好,宪宏你好。
社会观察家杨宪宏先生:是,大家好。
主持人:师父,我们如果这样来谈的话,我就先请教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当中,您认为哪一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净公上人老和尚:五伦的核心是「父子有亲」,这是伦理的中心。父子是天伦,这是天然的,不是哪一个人创造,不是哪一个人发明。中国人讲道德,道,就不是人为的,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运作,这是属於道,像四季,春夏秋冬,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这五种关系,在人伦里面五种关系,也不是人发明的,也不是哪个创造的,父子,夫妇,君臣(就是今天领导与被领导),长幼(长幼指的是兄弟),朋友,这都是属於大自然的。所以中国人讲道,在人伦里面,五伦是道。德是什么?随顺,随顺大自然的运作,这是德。比如讲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德,你随顺它,你不能破坏它的法则。
现在人很聪明,科学技术发达了,要把自然的法则破坏。这一破坏,人就不像人,所谓「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那变成什么?变成整个世界的混乱,就是说不遵守大自然的原则。我们现在,不但是人不遵守,对於事物也不遵守了,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的环境。造成什么?造成了天然灾害。整个世界动乱、灾害的来源,没有别的,就是把大自然的秩序破坏了,大自然的运作破坏了。我们举个最简单例子,我常常讲经的时候说过,我们人的身体,父母生下来这个形相,这是自然的,你要去美容,要去破坏这个自然,你要想去改变它,现在美容院很多,是可以把它改变,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苦不堪言。我在澳洲遇到一个义工,她的鼻子有毛病,我看她很痛苦,问她怎么?她说年轻不知道,去美容,现在是没法子,现在副作用全出来了。你要承受你自己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果,你得要承受。如果当初晓得后果这么痛苦,她就不会干了。所以今天的社会动乱,是我们不遵守伦理,伦理是自然、是道,不遵守这个道。今天许许多多自然的灾害,是我们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结果。
主持人:如果是这样来谈的话,我就再继续请教师父,待会听听宪宏,因为宪弘在环保这方面,很早在台湾他就很投入。所以我再继续请教你,也就是说,你刚刚讲了一个关键,人如果知道后果是什么的话,他也许就会考虑要不要这样做。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
主持人:你刚刚举了一个二十年前去隆鼻的一位,对不对?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不错。
主持人:可是问题就出在,人很难从现在去看到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后果,对不对?所以就这个问题来讲,师父会认为说,我们要怎么去提醒世人,或提醒这些一般人,能够先预见到这个后果,先去思考到这个后果,然后去考虑要不要做?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这么说来就是古人比现在人高明。古人所谓,没有一百年的眼光,不能做宰相;一般人这家里,如果不能看到三代,你不能主持家政。这些是什么?这些叫学问。学问比知识那还是要更深一层,它里头有智慧。所以,这个教育就非常重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以家为本位,不是以人为本,是以家为本,所以家齐而后国治。中国人重视家庭,家庭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有力的保障。你看现在人生活得是很可怜,真的叫无依无靠,从前人确实他有依靠。依靠什么?家是他唯一的依靠,最可靠的依靠,他的家族。家族人少的,应该也有一、二百人,这不能再少了,五代同堂;多的,五、六百人。中国有个最大的家族是一千多人,人丁兴旺。他这么大的一个团体,互助合作。所以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那个亲,父子有亲,这是亲爱。这个亲是天然的,绝对不是人为的。你细心观察,我有一年在日本开会,有二十几个同修陪我一起去旅游。当中有个年轻的妈妈,带著她的一个小孩,推著小车子,四个月。我就告诉大家,我说你们仔细观察,你看这个母亲、这个小孩,你细心观察父子有亲,你去看看,这不是人教他的。那个母亲那么样的爱小孩,没有人教她,那个小孩你仔细去看,他那个眼光、一切精神对他的母亲,那也不是人教的,他才四个月。这是什么?天性。
中国的教育就用这个做原点,所以教育的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这种亲爱,这个天性的亲爱、自然的亲爱,如何保持一生当中不改变,这是中国教育头一个目的。所以讲父慈子孝,终身不能改变。第二个目标就是要把这个爱扩大,用父子之爱扩大,你爱兄弟,你爱家属,爱亲戚、爱朋友、爱邻里乡党,再扩充到爱社会、爱国家,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总结起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所以它是和平的。这个族群,你看五千年来,外国人很羡慕,长治久安,这在西方社会不容易看见的。为什么中国人是这样?中国人不但是重视教育、懂得教育,中国人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主持人:如同师父这段谈话,宪宏我请教你,就是说我们在谈环保的时候,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切入。一个就是纯粹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做到环保,另外一部分就是刚才师父所讲的,你可以把一个文化里面的灵性之爱,...(●[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实马上看到的问题是差不多二0二0年左右,我们学龄的小孩比目前还要少十万。就是我们现在有三十几万,我们从四十几万学龄变成三十几万学龄,到二0二0的时候,我们只剩下二十几万的学龄,也就是说小孩子少了。这种一家只有一个小孩或是两个小孩,如果刚刚师父讲到三代的话,很多小孩,新生未来第三代的小孩,不是没有叔叔,就是没有阿姨,开始形成一个没有叔叔阿姨的时代,或是甚至也没有兄弟,因为一男一女就没有兄弟。
净公上人老和尚:不错,不错。
社会观察家杨宪宏先生:所以这里头的人伦结构就变化。这个变化到今天为止,包括日本也好,或是其他国家,也都发生了。可是问题是人多,像中国大陆,他非常希望大家人丁兴旺的国家,可是只能是一胎化,就造成了整个结构性的变化。所以显然我们在谈五伦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新的对治,让这个五伦,我们都相信这个五伦的基础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未来的一个指针,可是结构上又变了,那这时候怎么办?各国到今天为止,看日本,居然在政府的部门还出现一个部,叫「少子化部」,变成政府部门,专门研究小孩子少了以后怎么办,我相信他在讨论是伦理问题,他想要处理伦理问题,不得解,这怎么办?
主持人:师父怎么看?
净公上人老和尚:最近,我们看到一个巴西的预言家,日本人把他请过去,在电视台做了几次的谈话,预言到全世界五个最严重的灾害;末后一个题目讲日本的未来,他讲到这个。他的预言是讲到二0四三年,他说到二0四三年全世界的人口只剩下现在的百分之二十,他说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会在这三十年许许多多灾难当中都不存在了,他有这么一个预言。这个人,我是在电视里看到他的一个画面,年岁不大,大概四十多岁。有一个简单的报告,他说他是九岁的时候开始作梦,他完全是梦中梦到未来的世界,梦到这种境界,他醒过来就赶快就把它记下来,不记下来就忘掉了。从九岁到现在,他所记录的有四万多条,百分之八十兑现了,所以这个兑现率是相当高。他预测到的这个灾难,他都会送给当地的这些政府机构,希望他们防范。可是有很多人没有把它在意,到最后灾难果然发生。
在日本前年的两次大地震,他是在几年前就说过,说过之后,他说这个地震对日本伤亡很大,大概要死一、二千人。结果地震果然没错,照他的时间地点是发生,可是灾害大幅度的减轻,好像死的不到二十人。这个他提出来了,他说这可能是日本神道教的信徒日夜为这桩事情祈祷。这确实是有力量的,佛家常讲境随心转,有这么多善心人士去祈祷,把这个灾难缩小。所以他这一次预言当中,有一次讲到中国,他说中国在九月,日期他都说出来,九月十三号,他说有一次九点一的大地震,比四川严重多了,他说大概要死一百多万人,会引发三十米的海啸,这个海啸可以冲击到日本,这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灾难。前几年苏门达腊的海啸,地震海啸只有十米,死二十多万人。三十米的时候,这威胁很大。在这个地区,他说能威胁到日本,那我们从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下面到越南,中国沿海到上面的韩国,这一带都是属於灾区,这是很严重。我们听到这个讯息,所以我们就发起「护国息灾法会」,集合学佛的同学,对这些预言不会掉以轻心,我们很认真的努力来求化解。希望这九点一的地震,能够把它减轻到五点一,灾害就不大了。这是很可能的,日本这个例子可以给我们做个好榜样。
所以我们真正能够回心转意,我们晓得这个自然灾害,这佛经上讲的,都是人心不善而带来的后果。水灾,这是人的贪婪,贪婪是水灾。瞋恚是火灾,像地球温度不断的上升,与这个有关系。风灾是愚痴,地震是不平,傲慢、不平这引发地震。所以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无论在人事、在大自然环境都能得到和谐,这很有道理。
主持人:好,待会回来我们继续跟师父来请教,如果说父子是五伦关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藉著这个父子的关系往外延伸出去,包括各个人伦的关系,甚至包括人跟大自然的关系,都能够从这里面得到一个答案的话,我们待会回来想请教师父,那我们怎么看待夫妇?怎么看待君臣?这些都是一个新的,宪宏刚刚也特别提到,大时代环境趋势整个在变,现在的少子化之外,夫妻之间,我们看到全世界离婚率都非常的高。我们也看到君臣的关系经过了民主政治的冲击,他们关系也跟过去不一样,师父刚才也特别提到,但是本质不变,领导人跟被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待会回来继续请教师父。
主持人:所有的时代都会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每个时代都会不断的往前走,所以关系或者是规范、道德,都会跟著时代受到一些冲击。我这边要请教师父,五伦里面你认为父子关系是核心、是最关键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夫妇跟君臣在现代的社会里面,它的冲击也非常的大,因为传统的君臣关系界定的那样子的一种政治体制基本上已经很少了,就算有,比方说像日本,维持了一个君主的体制,但是基本上是一个君主立宪,它还是一个走入到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所以想请教师父,你怎么看待夫妇跟君臣这两伦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改变?
净公上人老和尚:现在讲到这些问题,只能够说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祖宗。因为伦理道德,现在实在讲,确实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要是存在的话,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不会有这么混乱,所以它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变成事实了!今天确实是夫子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真的是到这种时代,这是天下大乱,史无前例的,这我们不能够不承认,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可是从前这个制度之好,我们要能体会到,你拿跟现在来对比,你就会知道这五千年那个智慧、经验、方法、效果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夫妇关系最大,在人伦里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摆在第二。第一个是「父子有亲」,第二个就是「夫妇有别」。这个别是任务不相同。夫妻两个人组成家庭,这个家庭如何能够生活得幸福美满,如何能把这个家庭延续下去,这两个人的工作不一样。所以先生主外,那就是经济生活;妇女主内,家庭教育。所以中国重视家庭教育从这来的。如果说没有贤妻良母,你这个家道怎么能兴旺?过去说,中国男女不平等,对妇女歧视,这是错误的,这完全不是事实。在中国社会里面,妇女的地位是最高的,超过男人。为什么?妇女是圣贤人的母亲,家里面能不能出圣人、出贤人、出能承传家道的人,完全靠母亲,所以母亲要会教。在中国,这是典范的,你看孔子的母亲,孟子的母亲,周朝是三代,这是孔子称为圣人的,文王、武王、周公,这是孔子一生心目中最佩服的,怎么成就的?母亲教出来的。所以先有圣母,而后才有圣人出现,所以中国教女比教子更重视。
夫妻结合,并不是为像现在这个爱情的关系,不是的,传承道统的关系。所以过去,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父母对儿女的爱护,给他选择对象的时候,比自己确实要高明多,他有经验,他有智慧,都是选择最优秀的,所以古时候很少看到有离婚的。你看看中国古礼,这个结婚多琐碎、多隆重,什么原因?就是告诉你,你一生只有第一次,没有第二次,不可以轻易谈离婚的,哪有那么随便的!所以这家的维系就靠这个妇女。这是我们明白过去这个传统,你对它起了尊敬的心。
这个任务不相同,所以母亲是肩负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下一代家里有没有人才出来,完全靠母亲,所以母亲是这个人一生第一任的老师。所以《弟子规》不是给小孩读的,也不是教小孩的。中国教小孩是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婴孩是什么?刚出生的。他一出生,他睁开眼睛,他会看,他耳朵他就要听,他已经在开始学习了。所以母亲跟他是最亲近的人,是他最好的榜样。他才开始学习,在他面前言行举止都是正面的,绝对没有负面的。就让这个小孩,你看他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这个根扎好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这个根扎好之后,外面就是不善的环境,他都不会沾染。为什么?他自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
所以中国教育是如何永远保持你的本性,本性是善的,习性是不善的,所以这个母亲的功德比什么都大。中国人称妻子为「太太」,太太是至高无上的尊称。太太是从周家来的,周家太王的夫人太姜,文王的母亲太任,文王的妃子叫太姒,所以「太太」从这来的,三个都是圣人。周家能够维持王朝八百年,靠什么?靠这三个人。所以太太的称呼,现在一般人不知道,这就希望每一个妇女都要学三太,以她为榜样,好好教育下一代,把下一代都教育成圣成贤,不但是你家的荣耀,这是民族的荣耀,国家的荣耀,乃至於世人的荣耀。她能够教世人,这个意义多大。现在我们不懂,也没人讲了,都不知道了。
主持人:那这个部分,可是就像宪宏刚刚所提的,在您看,您在澳洲也可以清楚的感受得到,现在女性的角色也在改变了,对不对?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
主持人:所以家庭对小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上,刚才你特别强调,但是过去传统中国社会里面可能是赋予太太、妻子、母亲这个角色比较多。
净公上人老和尚:对。
主持人:那在未来该怎么办?第一个少子化,第二个现在的男女讲究平等,女性也都很多在事业上面去求发展,所以这个部分该怎么样来衔接?
净公上人老和尚:妇女如果要是,这都是一个自然的法则,女主内,男主外,这是自然法则。如果颠倒了,女人要到外面去,要跟男人一样的争,行,她后代没有了。这是真的,她把底下一代丢掉了。那就看她自己选择,你是要你这个家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还是一代就完了?这是很残酷的一个因素问题。所以中国人,你刚才所说,他看得很长远,他看到这千年万世,他不是看短暂的,我这几十年过去就没有了,他不是的,他生命是延续的,世代相承的。
你说「孝」字,中国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其实是点到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他言简意赅的点出来,如果妇女大量的走出家庭到职场上的时候,你无后这个问题其实就相对变得严重。我想就这个部分来讲的话,它的确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看到现在少子化,甚至晚婚、不婚的各种现象,其实是跟女性的主体性的自觉是有很大的关联性的。换句话说,夫妇这一个人伦,它事实上也需要一个新的价值观要放进来,所以宪宏这一段你怎么样子来看待。
社会观察家杨宪宏先生:我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帮现代女性她的困境做一个说明。在英文里头有一个字,叫做DINK,D.I.N.K.,这顶客是什么意思?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就刚好回应了师父刚刚讲,说家庭有两份薪水,意思是两人都出去工作了(主持人:都去主外了),没有小孩。以前有人说这种家庭一定是收入好,又没小孩负担,所以这是自由的不得了。可是其实有某种程度是他有一点忧郁,这忧郁就是说,他没有小孩不是他选择的,是因为两个人要出去赚钱才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以这当然是映照到现代化国家,你应该有什么责任,这又回到君臣那个问题,也就是君臣之义其实是要去保持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可以运转得顺利,你这个君臣才厉害。你君臣自己处理好,底下都处理不好,这不算,这是人家做,你等於只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可是今天这个状况发生了,很多女性其实也有感受,她们觉得就是生下小孩,尤其刚刚师父讲的那个三岁,老实说,现在小孩很有意思,差不多在三岁之前还愿意跟你非常之有亲情,三岁以后他接受电视教育以后,他往外跑,你想跟他在一起,你都没机会。所以其实很多的女性非常愿意,她虽然有工作,可是她希望可以在小孩三岁之前回去做一个,天性!母性,就是全职母亲,照顾小孩;但是生活又压迫她,让她又做不到。所以这个伦理的破坏,可能不是来自於这种个人的种种享乐主义,可能不是。特别是女性的角色,有时候就是困难,她非走出去不可,可是她又走不回来,因为社会制度、家庭压力,都走不回来,国家也没有这种照顾,所以就产生非常多后续的问题,甚至於不敢生小孩,也就是师父说的,必须承受无后这样子的压力。结婚了以后还无后,真的是人生悲剧。所以这样子的一个,她应该去守住什么样一种自我的修炼,或者是说她要透过什么样的思考,走回来这个伦理大道?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师父对大家会很有帮助。
主持人:我接宪宏这个问题,回过头来把这个问题跟我们刚刚讲的、强调的君臣的这个新的国家领导人跟被领导人人民之间的关系,来请教师父。也就是说,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国家是可以扮演一些角色,所以为什么在西方也好,台湾最近也在鼓吹这个观念,就是育婴假,留职甚至留薪的方式鼓励妈妈或者是先生,一个人要选择一个主内的角色,你要在家里去照顾这个小孩,让这个孩子不要变成了大家都主外,那就无后了。所以换句话说,政治领导人这个角色还是很重要的。好,那我这边就衔接过来请教你,就是古代的君臣的这样的一个关系,怎么样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面,师父您来看,要给它一个新的定义。您特别,我觉得用一个新的语言,其实它就是现代的领导人跟被领导人跟人民之间的互动的关系。
净公上人老和尚:在古老中国里面,领导人是族群里面的大家长。比如说我们一个家,这是一个家长,这是一个家族。
主持人:所以还是个伦理关系。
净公上人老和尚:领导人的时候;是伦理关系,五伦!那是我们整个族群、整个国家的一个大家长。凡是做家长的,这个古籍里面都告诉我们,他有三个任务,就是「君、亲、师」。君是领导,你要带我们走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亲就是父母,你要照顾被领导的他们的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能照顾到。师,你是老师,你要好好教导他们。这三个任务,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现在这个没有了。
在从前的领导人,确实他能忠於他的职守,他要把这三个字做到,他是一个好的领导人,好的君王。如果他三个字做不到,他会被别人推翻,都会被别人推翻。他要能做到的时候,纵然有什么过失,别人都能够忍耐。中国人是很有耐心,很能够忍的;他实在不能忍的时候,不像话的时候,他才会搞这些革命、反叛,否则的话是不太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安定的社会,安定的生活。所以说是中国人这个教育,确实几千年是非常爱好和平的族群,不希望有动乱的,这我们应当要晓得。
在从前,这个君(领导人),多半是上一代领导人把他选择下一代,给他受最好的教育。你说帝王选了、立了太子,国家真正是第一流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帮助他、来教他,他所受的教育是一般人没有办法跟他相比的。所以这就是他的德行跟学问、知识跟智慧,接受的机会比别人多。他将来执政,那他当然就不一样,这我觉得比民主好。民主选出来是没有受过这么好的教育,他没有机会受这么好的教育。而且是民主时间很短,他不负责任。这个帝王是代代相传,他还要培养底下一代,一代要培养下一代,要培养不好的话,他就亡国了。所以有很多人问我,你是赞成君主还是赞成民主?我说我赞成君主,我觉得君主很有道理。这个民主选上去,他要肯负责任,是个好人,那还不错;如果他有自私自利,有自己私人的欲望,那老百姓可苦了。所以我总觉得这个跟君主相比,各有各的长处,但是君主的长处还是多,优点还是多。
可是在今天这个世界,新兴这些国家,特别像美国,我在美国住了差不多有十几二十年,美国,那就非用民主不可。为什么?他是移民过来的,美国土著,那个红番是土著,其他都是从各个方面移民过来的,他没有历史渊源,所以都好像做生意买卖,都是摆小摊子的,大家都没有深厚的关系,当然是选一个总统,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1-20 11:22:09
|
只看該作者
选一个代表人,这是可以的,这能行得通的。他们希望中国走美国的路,那就可怜了,中国就完了。中国是个老店,几千年老店,子孙相传,代代相传,他做得很好,你要让他分家,让他变成你们这个样子,把他的家庭拆散,这是错误的。一个大家庭大组合是非常不容易集合的。你不要认为,你这个是好,中国的制度不适合美国,美国的制度也不适合中国。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这是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上不一样,你随顺它自然发展,这是正确的。你要把所有世界上都说是你美国化,是错误的,你要承担因果责任。这个责任,我们讲得是很严肃,他并不能理解,这因果报应的责任是很残酷的。所以说不应该破坏别人优良的传统制度。
所以多元文化是应该存在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历史,尊重别人的传统。比如中国过去,这历代,从汉朝汉武帝定下这个选举制度,就是为国家选拔培养公务人员,就是现在的官员。他选拔的标准就两个字,你看多简单,「孝廉」,举孝廉。谁选拔?地方官员。地方官员要常常留意,你这个地方的哪些孝子,要把他注意,要把他选拔出来,然后再看他廉不廉洁。他孝,他就能替国家尽忠,替人民尽忠,他办事能尽力;廉,就不贪污。这两个字做到就行了,这就是好的公务人员。这个制度,你看,中国改朝换代,甚至於蒙古、满清入主中国,都没有改变,都还延续下去。所以我那个时候,年轻时候常常想,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国国民党,吸收党员,就少了这两个字。如果这两个字放进去,不是孝廉不可以做党员,要这个上去,那这个党就有希望了。
主持人:刚才师父的,我想对於很多朋友来讲,这一段的谈话应该是非常大的一个冲击。因为在民主政治的价值,跟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里头,这两者之间到底怎么样去看待、去取舍,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的一个状态之下,这里面的确是有一些很值得大家不同角度去衡量的。待会,最后一段,我们还要再请师父进一步的来谈,当民主政治,不管怎么说,它已经变成一个普遍的价值的时候,我们还是得要在这个民主的价值当中,去思索一个比较适合中国文化这个土壤的一套制度。这个制度到底会是什么?它如果可以不是西方的民主的话,它会是什么?我想待会来可以再继续请教师父。
主持人:好,回到现场,我们继续仁爱和平讲堂,来跟净公上人和尚(老师父)谈一谈五伦的新的一些角色和新的定义。我就请教师父,就是师父刚才谈到西方的民主政治跟我们过去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之间的一种不一样的价值观的判断。可是我很担心,就是说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师父那您是反对西方民主政治吗?还是说对於民主政治的一些价值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不可以师父再进一步的来厘清,我们怎么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特色里头,比如说领导人有个长期的培养、长期的训练,但是又能够注意到、兼顾到西方民主政治里面人民可以对国家的领导人做出选择,他有这个权利,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所以怎么在中间找到一个适合您认为的,又可以接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但是又能够让中国传统的政治能够多增加一点民主的色彩?
净公上人老和尚:佛陀教导我们,一个最高做人的原则,「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就是对於各种制度没有反对的。为什么?它一定有它存在的因素在里头。所以怎样去调和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我们所看到,孙中山先生确实是很有智慧,他当年提出的这些想法,非常可惜,他寿命太短了,没有能在他有生之年落实,他就过世了。他的想法是一党专政,...(●[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个社会问题很多,问题这么多,找谁?曾经有人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我举了一个比喻,我说你看看,这三、四岁的小朋友,他要遇到困难了,他找谁?他去找他爸爸妈妈,他不会找别人。我说我们现在遇到问题了,遇到问题找老祖宗就对了。老祖宗在哪里?老祖宗留下来的典籍,这里面有智慧;历史,中国历史非常完整,历史是经验。你看,有学问、有经验、有方法,你到这里面去找,肯定能找到解决之道。这都是圣贤人留下来的,教导我们这样去做的。
今天这么一个时代,家不可能恢复,帝制也不能恢复,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就是如何怎么样完善?就是用现代的,所以我们讲现代是,从前家是大家族、是社会,它不是这种小家庭,家庭已经灭亡了,家破人亡,所以我们今天生活这么苦,无依无靠。自己怎么样努力,到晚年还是无依无靠,没人照顾你,所以家的功能没有了,家的精神也没有了。家的精神是爱,是天性的爱。这个爱发扬光大,那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爱的扩张。现在到哪里去找去?现在应该是什么?应该把这个团体继承中国传统的家,把中国传统家的精神跟功能,从团体里面做出来,这个世界就有救了。你想想,企业是团体,学校也是团体,甚至於政党也是团体,每一个团体都能继承中国古代这个精神的时候,这是非常之可贵,这是一条路子。
主持人:我觉得师父在最后那一段谈话,也许就把他前面的谈话,曾经在前面这段谈话让很多朋友觉得有点紧张,在最后一段谈话可能就找到了一个答案。也就是说,师父也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传统的家、传统的帝制是不可能再回头,但是怎么样用团体的概念,特别是企业、学校、政党,把家的概念融进去,这里面是可以找到一个五伦的一个新的基础。时间的关系,我们非常谢谢宪宏陪著我们大家一块跟著师父,一块来请教了一个小时对於新的五伦问题的探讨。也再次谢谢师父。
净公上人老和尚:好,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收看,谢谢。
●[净公上人]和谐拯救危机(净公上人访谈录)
本书是由同名电视节目内容实录整理的。
这部纪录片是2006年摄制的,时值世界首届佛教论坛(杭州)举办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资深主持人陈大惠与当代高僧净公上人面对面,纵横中华五千年文明,由儒家思想到大乘佛法,展望人类前途与未来所作的一次访谈。片中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遗失的根源和当今社会蕴藏的重重危机,21世纪的人类将向何处去?人类面临的深重危机将如何化解?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会怎样?关心人类命运和中华民族前途的您不可不看!
《和谐拯救危机(净公上人访谈录)》
[本节目文字资料由三宝弟子整理。欢迎流通,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目 录
第一集:今日世界最深重的危机
第二集:中华民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
第三集:和谐的大根大本是什么
第四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儒家政治
第五集:在媒体中新生还是毁灭
第六集:重新认识宗教
第七集:汤池小镇能成为天下人的样板吗
第一集 今日世界最深重的危机
导语:欢迎收看这个特别节目。我们建议您如果您有时间,应该心平气和地把它全部看完,因为它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这个节目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展望21世纪》,这是它的中文版,还有英文版。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大历史学家、英国人汤恩比博士,他在这本书中说了这样的话: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30多年前的1972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汤恩比博士。
汤恩比博士被称作20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他研究历史不是以知识为娱悦,而是解释历史和预见未来,他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和关注人类的苦难,认为人的智慧和良知是高于一切的。作这个对话的时候,他已经83岁了,和汤恩比博士对话的是享誉世界的日本思想家、世界和平活动家、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这一年他44岁。他主张反战、慈爱、和平,曾获联合国和平奖,是当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的功臣。这本影响深远的书深刻地讨论了人、社会以及生命和宇宙的本质,在34年前就预言: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两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有着惊人的共识,就是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汤恩比博士还说,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
这个人类向何处去的对话,现在吸引了另一位伟大的和平活动家,净公上人,老人家今年80岁是安徽省庐江县人,早年在台北出家,至今讲经教学48年,在全球各地的亿万信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代高僧大德。老人家在十分难得的机缘下,成为了现在这套公益节目的嘉宾,老法师慈悲开示、娓娓道来,将解答这些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当中,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今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主持人:老法师,我们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因为这次采访非常地重要,所提到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国计民生,甚至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采访之前我代表观众向您行礼,对您表示感谢,谢谢您。
老法师:谢谢。
主持人:我们这个系列节目的标题叫《和谐拯救危机》,如果把它全部看下来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有人向您提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看这个节目呢?这么长时间,我还要研究它,有这个必要吗?现在人您知道都很忙,而且他还要来听一个宗教界人士来讲怎么化解危机。
老法师:我去年在马来西亚有过两场讲演,那是佛教的,听众有16000多人,在这期间,有一个机会,去访问前首相马哈蒂尔,他退下来两年了,我们一见如故。见面也给我提到这个问题,他对于国际的安全很关心,很难得。他给我提出:化解冲突、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怎么样落实?他都问。我在美国访问的时候,布什总统我也给他提了这个问题。我告诉他,美国的安全问题决定不在国外,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对美国发动战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的问题,美国的忧患在内部。
主持人:您看布什总统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向您请教的?他最想知道的。
老法师:我给他谈到的问题是青少年教育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从来没谈过。我离开之后,听到报纸上报道,他已经开始提过几次了,现在在国际上的态度比从前温和多了,是有点效果。
主持人:如果有联合国的官员向您提这个问题,说我们要不要看这个《和谐拯救危机》这个系列节目?
老法师:今年,也是很难得的一个年,我作梦也没有想到,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今年要办一个活动,就是庆祝2550年佛诞节,头一次搞宗教。我听说他们邀请我做主办单位,我就很怀疑,联合国的对象是国家对国家的,我这个净宗学院不是个国家,他怎么来找我?同时他还希望我们有一个大型的展览,它的大厅很大,一半展览我们这些年来,这五年当中给世界和平做的一些工作,像团结宗教、化解冲突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那么另外一方面,我们安徽省庐江的教学要整个展览出来,安徽庐江这桩事情是参加五次联合国和平会议后,我深深感觉到联合国为了世界和平开了30多年会,世界是越开越乱,参与会议的这些专家、学者我也认识很多,会议之后都摇头。为什么?不能兑现。
主持人:我正要请教您这个问题:联合国这种和平会议,邀请您开了这么多次,一直邀请到您再也不想去开了。
老法师:那不行。
主持人:一直邀请到您批评,开会是劳民伤财。
老法师:对。
主持人:那么我的问题就是,这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的权威也好,精英也好,
老法师:对。
主持人:最人道的人士也好,提出来的建议,为什么大家不参考?
老法师:哪一个国家领导人愿意接受你这个?
主持人:那您说为什么呢?
老法师:各人有各人的利益在嘛!你这个专家提到的都是考虑到世界人,比如说大国跟小国和睦相处,美国能做得到吗?宗教与宗教和睦相处,派系能够考虑到人民的幸福,而不再考虑到个身、自己本党派的利益,考虑到全民的福祉,全世界人的福祉,这个建议好啊,他能做得到吗?
主持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做不到。
老法师:对。所以我说那些结论,我就在会后,这些都是朋友们见面,我说人家国家客气一点把你送到档案室永久保存,不客气就丢到纸篓里去了。
主持人:这样的会议,您再也不会开了吗?
老法师:我不愿意参加了。所以这一次是,这次很特殊,怎么这次搞宗教了,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这个。我说这个我要去,头一次,从来没有过。
他们请的主办单位是泰国,泰国是佛教的国家,跟我的关系也还不错,所以他们就邀请我也做主办单位,所以泰国是第一个主办单位,那我们是第二主办单位。所以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机遇。那趁这个机缘,我们就把佛教,怎样化解冲突,怎样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可以在这个场合当中跟大家说明。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国家是192个国家,比那个纽约的联合国还多,联合国那里只有140个国家,这里有192个国家。
主持人:但是这么多国家的代表,也不能够劝说得了,也不能够让这些国家的元首去采纳、去理睬你们提的建议。
老法师:对,是的。我们是让这么多的国家,认识佛教,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么同时告诉大家,因为现在大家真的非常关心,这个冲突怎么能化解。他们不叫化解,叫消灭。
主持人:消灭。
老法师:所以我不想用消灭,消灭有
主持人:消灭有战斗性啊。
老法师:对。消灭不了,要用温和。你看西医跟中医就不一样,西医是消毒,毒要消灭,中国是化解,是解毒。
主持人:对。
老法师:中国是解毒,不是消毒,所以从心理上就不相同。
主持人:在我们这个节目开始的时候,我想起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叫“国有疑难可问谁?”当我们这个民族或者国家,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内,这个社会出现了严重危机,在这个时候,政府还有老百姓到底应该听谁的,信任谁的,相信谁的,谁的声音在这个最大危机面临的时候,是最重要的?
老法师:儿女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头一个想到我要去问爸爸。现在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去问老祖宗。5000年的智慧和经验一定会帮助我们解答。
主持人:这个道理适用于全世界?
老法师:全世界,决定正确!所以我参加这个会议之后,这个事情不能不管。实在说呢,早年我讲经时常常讲: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就要遵从佛陀的教诲:人活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本份的事情,各人把本份的事情做好,跟大家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天下就太平了。
一个世界、一个国家就...(●[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