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群书治要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8311924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群书治要的讲记敬摘点滴
...颠倒的凡夫回到你本来佛位,是这个意思。本来是佛,真正想回归,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本来不是,想作佛,那做不到,他本来是。所以教你觉而不迷,时时刻刻觉悟不迷惑。迷惑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有这个东西,自己知道我迷了;没有这个东西,觉了。话说得容易,契入境界,太难了。
佛给我们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念佛,信愿念佛就是回头的方法。从这个方法上回头,不难,人人可以做到。这关键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请出去,不要放在心上。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待人接物,不管是好跟不好都不要放在心上,你就自在了。放在心上就是烦恼,不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里面是阿弥陀佛,外面可以随缘,不要紧,什么缘都可以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心是阿弥陀佛。心不是阿弥陀佛,受外面影响,你的麻烦就来了,那就叫凡夫。华严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真的大自在、大智慧、大圆满。
『一念』,「《汉译》云:闻无量清净佛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清净佛声,或者念四个字,阿弥陀佛,这就是无量清净佛声,是自性里面的无量清净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慈心欢喜」,听到佛号心里生欢喜心,「一时踊跃,心意清净」。《吴译》的本子相同。又《宋译》本里面说,「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著重在一念,一念里头没有杂念,一念里头没有妄想。这个一念,现在我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现在我们计算时间是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相信年轻人体力好的,一秒钟可以弹五次,五乘三十二亿百千念,得出的数字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一念,这经上讲的一念是这个意思。一秒钟里头已经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一念信心出来,这个功德不得了!
《魏译》的本子说:「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经上都著重在一念,一念无二念,念於彼佛。「据《选择集》意」,《选择集》这里有一个参考资料,是《佛教百科全书》里面的。「选择本愿念佛集」,这也是日本法然大师的作品,日本净土宗的根本圣典。现在日本的佛教,净土宗可能还有人念,这个里头的意思没有人讲解,没有人修行,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更渺茫了,这就是末法时代。「略称《选择集》」,在《大正藏》第八十三册里头。「系建久」,建久是日本天皇的年号,九年(公元一一九八年),「法然源空」,源空是法然的名号。「应关白九条兼实之请而撰」,写出这个本子。「全书叙述他力本愿之深旨」,这是说这部书的内容,《选择集》就是个会集本。
「并彰显念佛法门为末代相应之法门」,这个末代就是释迦牟尼佛末法,末法一万年最相应的法门。「内容由十六章组成,每章均揭示引文」,引文是引各种不同经论所说,引佛所说的。「再以问答体方式,加上作者的解释」,用问答的方式来解释所引的经文。「并延引道绰《安乐集》」,这是中国祖师大德的。法照是我们净宗第四代的祖师,《净土五会法事赞》;慈恩是窥基大师,玄奘大师的学生,《西方要决》,这些书都引用在里头。这是一个会集本,提供给专修净土的人,法然大师的作品。
从这些地方都说明会集的重要!因为在近代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会集本流通之后,反对的人很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有见过反对的,但是没有这么激烈,人没有这么多。会集是应该的,不是从夏莲居开始,祖师大德做这个事情很多很多。我们读这部经,我就常说极乐世界是会集的,不是阿弥陀佛自己想的,不是他想出来的,也不是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教他的。他有慈悲大愿普度众生,特别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六道众生,六道太苦了,如何能帮助六道众生离苦得乐,而且得究竟乐,究竟乐就是成佛,这个愿力不可思议,这个愿力太伟大了。他向自在王佛请教,自在王佛没给他讲什么,劝他去参学,展现出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密宗的圆满,二百一十亿代表大圆满。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你去看,你看到好的,你就记下来采取它,不好的就不要它。他用了五劫的时间,这很长的时间,每一个诸佛刹土都去看过了,总结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慧,最好的,做了结论,这个结论叫四十八愿。所以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不是自己想的,是会集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大成。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所以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就超过一切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刹土好的全在那里看到,不好的他那里都没有。极乐世界是会集的,不是闭门造车自己在家想的,不是,想不出来,这会集怎么会有错误!
佛法传到中国,译经,第一部翻译的经,《四十二章经》。大家知道,《四十二章经》是会集的,里面四十二段,这个经找一段,那个经找一段,因为刚刚到中国来,怎么介绍给中国人?用这个方法。像我们现在大家都想学《群书治要》,这么大的分量,从哪里搞起?我们搞个《360》,在里面选择三百六十段,让大家来学。这是方便法,他立刻就能得到利益。全部的要学习,那要很长时间,他没有时间,他得不到真正利益。所以我们只选择契合於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把它选出来,《360》。我交代这些同学们,这个《360》做十本,一年出一本,十年这部书就圆满了。分量少,大家喜欢看,一看到这么大的,都不想看了。所以一定要契机契理,要知道现代人的根性,现在人接受的程度、理解的程度都能够适应,他拿到手上很欢喜,认真去学习,效果就收到了。佛教众生没有舍弃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我们要善用、要善学。
尤其是这个地方讲的一念,一念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广。科学家告诉我们,真正做到一念,这种能量不可思议。他举例子,甚至於这个能量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这么大的力量。所以一心对自己身心健康,对家庭幸福美满,对社会能真正达到和谐、和睦,真能解决问题。也能解决我们地球现前的灾难,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这些话经典里头常常有,我们得会用,要真正体会到它的意思。因为物质是由心变的,所以心能指挥物质,心能改变物质环境,地球是个物质,我们人心都好,地球灾难就化解了。灾难怎么形成的?贪瞋痴慢疑形成的,我们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就改进了,这些道理都要相信。
现在建立信心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一定做实验,不做实验人家不相信。不能不做实验,只有实验做成功,叫人相信,大家就肯学了,认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谓是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拿证据来,做出来给我看。所以一定要做,光讲没有用,要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三集) 2012/9/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四十九面,我们从第三行当中看起,第三行,「唐法照」,从这里看起:
唐朝法照禅师上五台山,「入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问修行之要」。文殊菩萨告诉他,「诸修行门」,就是一切修行门,「无如念佛」,没有像念佛这个法门这样容易成就,所谓是稳当、快捷,成功无比的殊胜,真的是比不上。菩萨告诉他,「我於过去劫中」,这个我是文殊菩萨,「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就是成佛,就是妙觉如来。「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这个话说得很深、说得很广。换句话说,宇宙之间世出世间一切法全包在其中,包在哪里?在一句佛号里头。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没有人知道。太深了,连一些菩萨都不知道,法身菩萨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知道?八地以上才知道。所以《华严经》上十地菩萨,从初地到法云地,没有不修念佛法门的。经上讲,「始终不离念佛」,始就是初地,终是法云地,地地都是修念佛法门,到那个时候真修了。可见这个法门真叫难信之法,是大圆满法。容易修,可是你要了解它很难,它太深,所以真正的深密无过於念佛。
法照禅师问他,怎么个念法?「当云何念?」怎么念法?文殊菩萨告诉他「此世界西」,此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弥陀的愿力深广无际,没有边际,这个愿力是什么?是自性;换句话说,弥陀愿力是从自性圆满流露出来的,不是别的。弥陀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一切众生、一切万物,整个宇宙都从自性流出来的。所以它太深了,真正明白的人不多。大经大论上,虽然佛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看不懂,祖师注解也注得很好,我们还是看不懂。什么原因?我们跟佛、跟祖师用的不是一个心,所以你就看不懂。
佛祖用的是真心,菩提心上真诚心。我们也发菩提心了,也发了真诚心,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诚。真就不是假的,不是妄的,真是永恒存在的,妄是生灭法。我们用的心是生灭心,就是念头,前个念头灭了,后个念头生,它相续不断。断了?断了现象就没有了。像我们人生下来,心脏就跳动,心脏哪一天不跳了,这个人就宣布死亡。我们从生到死靠什么?靠心脏的波动。整个宇宙是个脉动的现象,这科学家提出的名词,确实就像心脏跳动一样,一念不觉,这就开始,这就是宇宙开始,到宇宙终了的时候,跳动就没有了。什么叫终了?证到常寂光就终了。在常寂光里面,波动现象没有了,纯真无妄,这叫妙觉果位。等觉还不行,等觉还在跳动,到妙觉就不动了。
这些道理,我们确实得力於现代量子力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我们跟佛经合对著看,明白了。在我们上一代的佛门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没有看到这个报告,为什么?没有发现。我们比他幸...(●[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念头,甚至於挖苦别人的念头,好胜,戏弄别人的念头。有的时候像是开玩笑,殊不知这里头,如果对方要是记恨,麻烦大了,将来在六道里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无意当中开个玩笑,得罪人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记恨。这个记恨在心,永远磨灭不掉,将来遇到缘,他要害你。他害你,比你害他不知道要重多少倍。你受他的害,你对他的怨恨加深,这就结仇了。这个仇是生生世世解不开的,非常可怕。
第三者,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倒是个学佛的人,他著相,也就是分别执著放不下,情执很深。我们看唐太宗那光碟,发现到这个人情执特别深,这是说夫妻的感情,在世间法来讲,值得赞叹的,那是世间模范的夫妻,真正的爱心。他这种情执障碍他出不了轮回,障碍他,你看他护法学佛,他是虔诚佛弟子,护持正法,都不能出离六道轮回,都没有办法救他不堕地狱。这是他示现给我们看,我们万万想不到。太宗心量广大,不同宗教统统能够包容,一律平等对待。他做皇帝那个时候,基督教传到中国来,回教传到中国来,他平等看待,一律护持。我们在北京看到,清真寺,那个牌匾上,「敕建清真寺」,所以是皇帝下圣旨建的道场,国家护持的,敕建清真寺,回教的寺庙。这是平等心。他是许许多多宗教的总护法,为什么沦落到这个样子?罪名第一个,杀业太重。要夺取政权,想做皇帝的人太多了,用武力、战争来解决,把别人都打败、都消灭掉,杀多少人!除这个之外,加上情执,所以他堕到无间地狱去了。这是大福报的人学佛,「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此三种人,纵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间福报」,真的。世间福报,「梦幻泡影,转瞬即逝」,他做皇帝只做了二十三年,二十七岁做皇帝,五十岁他就过世了。
所以『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出轮回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虽有善根福德因缘,菩提道上决定免不了魔来扰乱。魔,往往都是你最喜欢的,你最爱惜它的,这就产生情执。它障碍你什么?障碍你不能往生、障碍你不能得定、障碍你不开智慧。所以一定要晓得慧是从清净心流出来的,清净心就是禅定。自私自利障碍你定慧,名闻利养障碍你定慧,五欲六尘障碍你定慧,贪瞋痴慢障碍你定慧。你所喜欢的人事物,它让你这些烦恼增长,帮助你贪瞋痴慢增长,帮助你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膨胀,它帮助你这些,所以你会很喜欢它。你这一生闻法、得度的缘全断掉了,自己不知道。别人提醒你,佛菩萨提醒你,你不以为然。佛菩萨怎么提醒的?展开经典,佛菩萨提醒。不相信,敌不过外面的诱惑,没有能力抗拒。必须常常警惕,所有的诱惑都是妖魔鬼怪,都是让我堕三途的,堕地狱的。常存这样的警觉心,还要天天读经,要有听讲的机会得天天听讲,不能中断。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比从前高出千倍都不止,不是十倍百倍,古时候没有这种诱惑力量,现在遍地都是,到处都是。
我们看下面注解,『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这当中大福田是指什么?「持佛名号」。这话是真的,因为「持名是诸善中王,故所种田,方得名为大福田」。这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要知道,他拼命念佛。你在这个世间种福田,种什么样的福田都不如念佛。你看一般阿公阿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就会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最后他往生的时候,到极乐世界去了。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大成就者,没人能比得上。谛闲法师赞叹锅漏匠,说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不如你。弘宗是禅宗的大德,演教是教下讲经说法的大德,没人能比得上你。真的不是假的。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这是讲中国四大名山),也比不上你。说这个话,包括他自己,他老人家自己是天台宗观宗寺的住持,他也是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他,他三年就成就了。这样人念佛往生,我们以为品位不高,其实不然,他的知见、他的功夫跟上上根人相似,这就完全一样。只是上上根人聪明根利,他完全了解那是什么回事情;这种人只会做,他什么也不了解,反正你教我做,我就做,走到最后,大家得到的完全相同,走到目的地完全相同。所以虽是下下根,他暗合道妙,非常难得。
在今天有些年轻人问我,想学文言文,不是要背一百篇吗?找什么本子去背?这一部《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篇。李老师当年教我们的标准,熟读五十篇古文,就有能力看文言文,读文言文;能够熟读一百篇古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是他小时候学习的经验谈。那我们觉得这个经文,五种原译本,最早的是汉朝人翻的,最晚的宋朝人翻的,文字是文言文,比较浅显一点。在文学史上,佛经的文字称之为变文,变文是什么意思?不适合正体,是那个时候的白话文,便利於流通,也就是最浅显的文言文,它还是文言,很浅显的,不深。
我觉得我们学佛的同学,我建议两本书,第一个《无量寿经》,把它念背;第二个《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菁华录》是什么性质?就是我们现在《群书治要360》,就这个性质。在《文钞》里面选择三百三十三条,它是三三三,三百三十三条,我们三百六十条,它三百三十三条。印光大师的文字是好文章,是文言文。我们用这两本做为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就很好,这是我建议给学佛同学,你们要把文字的基础奠定,就背这两样东西。三百三十三段,它那个段有长有短,长的像一篇古文,短的跟《群书治要》一样摘录下来的,便於记诵,又知道怎么样修行,非常理想。
这是说大福田要认识,念佛才是真正大福田。那不念佛的人没有福报,现在纵然富贵,死了之后就很可怜了。一生福报享得干干净净,来生一点福报都没有,那可不可怜?这什么原因?愚痴,不认识,大福报在面前不认识。「惜以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故虽念佛亦不能出轮回」。情执太深,取相分别,取相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出不了六道。阿罗汉把这个断掉了,才能够永远超越轮回。
「经中三辈往生,皆由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是净宗的核心,是净宗的原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简单的说,就这八个字。「菩提心者,即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之心」,这是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蕅益大师说,深信切愿就是大菩提心,他的话讲得简单,容易懂。换句话说,真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发心想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心态就是大菩提心。那跟这个地方讲的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之心相不相应?完全相应。上上根人,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之心;下下根人,就是我深信不疑,一点都不怀疑,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想往生亲近阿弥陀佛,跟他一样。上智跟下愚可以划等号,当中这一段比不上他们,无论向上比、向下比,都比不上。
所以「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何云大智。取相分别则有取舍,何由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取舍分别。无缘是没有条件,慈是与乐,帮助众生得乐,没有条件的,对任何人一律平等;大悲是拔苦,看到众生有痛苦,帮他解决,也没有分别,同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谁知道?觉悟就知道了。不知道、不承认,这就是没觉悟、这就是愚痴,这就是不明白事实真相。所以,「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这种愚痴、分别、执著,他不能发菩提心,他发不出来。「故念佛亦不能入於三辈之中」,这就讲的这种心没有大慈大悲,这样的心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入於三辈之中。如果往生,生在边地,也算是很殊胜。「蕅益大师谓念佛如无信愿,亦不能生,正与此同」。佛念得好,每天念得很多,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这个人不能往生。这个人所念的佛号都变成来生后世的福报,是大福报,他修的大福报。
「再者著相修福,其福有尽」。念佛是修大福报,这福报享得尽。譬如我们所说的,一生念佛,不求往生,真正是善行、善心,一生做好事情,一生念阿弥陀佛。这个福报在人间是帝王的福报,他建立个政权,能够传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他享国,他的国运能够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大福报!但是享得尽,在中国,周朝八百年,汉朝四百年,唐朝三百年,满清还不到三百年,二百七十多年,所以不求往生,修的这个福是享得尽的。《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行於布施」,这是菩萨,菩萨修福,修无漏的福报。无漏福,享不尽的福报,怎么个修法?不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布施、生持戒、生忍辱、生禅定、生精进、生般若,生这个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对了。你看,「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布施是修福、修善,积功累德,但是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情执,他那个福报就享不尽。佛叫著「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不要著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菩萨修的福太大了,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为什么?称性。换句话说,用真心修的福,真心是无尽的;凡人用妄心修福,妄心修福是有尽的。
「《破空论》释曰」,《金刚经破空论》是蕅益大师的著作。大师说,「以无所住法,住般若中」,一切都不住,这是最高的智慧。智慧里面没有这些东西,色声香味触法,智慧里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般若里头也没有。般若就是真心,般若就是自性,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它不是空无,它什么都能现,遇缘它能现。我们这个虚空法界,一切万法,包括我们自己这个本人,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能生能现,但是它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说它是空,空不当作无讲,所谓真空不空;所现的一切法叫妙有,妙有非有。这个有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科学家证实了,整个宇宙现象全是波动所产生的。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波动现象,最明显的心脏波动。你看从出生,哪一天心脏不动了,波动现象没有了,就死亡了。整个宇宙也是个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科学家称它作能量,佛法称它是业相。阿赖耶的三细相,第一个业相,业相就是波动现象,它从一念不觉就有这个波动现象存在,就像心脏一样。哪一天这个业相没有了,不动了,整个宇宙就没有了。那是什么境界?常寂光,就回到常寂光去了。回到常寂光,业相、波动现象没有了。
所以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有生有灭。人的生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还肯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心就是念头,境是外面的环境,外面环境是随著我们心在转变的。可是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结果又搞颠倒,心随境转,这就大错特错。
心随境转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谁不受环境影响?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统统都受环境影响,谁能不受环境影响?觉悟的人不受环境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就会受他影响,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受你影响,你就跟如来一样。这就说明佛、菩萨还包括阿罗汉,他们这些人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受他影响。那受什么影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阿罗汉不受执著的影响,为什么?他不执著了,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他不执著,见思烦恼就没有了。见思烦恼不是真的,假的,是个妄念,妄念放下就没有见思,不再执著了。菩萨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没有了,分别比执著微细,执著很粗,这都能转境界。这些物质现象拦不住他,他可以随便通过。实际上,人在没有肉体,灵魂那个阶段,人死了中阴身的境界,那个能量就很大,他不受环境影响。他如果不执著这是墙壁,他就来去自由;如果他执著这个墙,这个墙就拦住,他就不能够通过。所以他不执著。那不分别就更厉害,叫神通广大。到明心见性的时候,就不起心、不动念,他什么障碍都没有,微尘里面的世界他都能去。这是大乘经里头佛常说的。
「如经中四十一品所云」,这是本经上所讲的,「若此众生,识其罪本……然后乃出」。自己真正知道自己错了,没有听佛的话,把佛的话听错、曲解了,或者是听了忘掉,没有起作用。如果知道错了、知道忏悔他就会离开边地,他就入品。「故知忏悔断疑,乃出离之关键」,出离就是出离边地、出离疑城。「时间并非定数」,经上讲的五百年,五百年应该是最长的,或者是五百年是多数,可以这样讲,它不是定数,有比这个长,也有比这个短,也不是定数。
下面一段,「示胎生名」,为什么叫他做胎生?他不是真正胎生。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这把他称为胎生这个意思说出来。这个生边地的人,『智慧不明』,你看他不是怀疑自己,就是怀疑佛的智慧。怀疑佛的智慧多半是知识分子,善根不厚,总是以为自己的想法,宇宙这么大,一切法这么多,怎么可能都知道?说无所不知这没有人相信。知识分子确实都是抱这个态度,愈是高级知识分子愈不相信,他找不到理论的依据,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佛说有没有理论根据?有,佛的理论根据是自性,没有见性的人,他就很难了。佛给我们讲宇宙这些真相,所以我们要记住,佛不是一讲经就开始讲这些东西,现在没人懂,契理不契机。所以佛开始讲经的时候讲阿含,小乘经讲了十二年,《阿含经》里面多半都是讲人天这些道理,教我们怎么做人,讲六道,这阿含讲得多。劝我们好好的做人不要堕三恶道,三恶道堕落很容易,出来很难,那都是造作一切不善业所感得的果报。修善感得来生人天福报,这个大家都很喜欢、都能接受。
过去的社会虽然苦,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我在前几天看到一个信息,网路上下载的,也是联合国的统计,每年自杀的平均人数一百万,每年有十万学生自杀,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从前没听说过。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甚至於我们还听说小学生自杀。老人自杀还情有可原,他是活够了不想再活,感到活在世间没有幸福,尤其人老了不能工作,社会上人谁都瞧不起他。不像中国,在中国从前旧社会里头,老人是最受人尊敬的,人只要老了,到任何地方大家都尊重你,敬老尊贤是中国社会上的美德,老人有尊严。老人在他年轻时侯对社会做过贡献,现在年老退休了养老,应该要对他尊敬。但是今天尊敬没有了,年轻人不尊重老人、不敬老人,将来他也会年老,他年老果报就是如此。小孩没有看到这年轻人尊重老人,他们将来长大也不尊重老人,这因果报应。年轻人尊重老人,自己老了有人尊重,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尊重老人是尊重自己,自己有晚年。现在人只看眼前没有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老了。大人要做小孩的榜样,青年人要做少年的榜样,壮年人要做青年的榜样,你做好样子将来你自己老了,人家会尊重你、会敬爱你,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
愚痴是无知,这「智慧不明」,愚痴。「知经复少者,於大乘经典,所知不多」,所以他『心不开解』。那我们一门深入,我们就选定这部经,那知经不多。夏老师徒二人知道这个事情,这个经文他念过,夏老交代黄念祖居士给这部经做个注解。这个经的集注就是这本注解,有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家大德的注疏,会集成这部注解。读这一部注解,你就读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的注疏,这知经多矣!这很难得,这些东西都是念老精挑细选的。我们知道唐太宗编《群书治要》,就是因为他自己感觉到智慧不足、经验缺少,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召集魏徵这些大臣,在古籍里头,上从三皇五帝,下到晋朝末年,这二千五百年当中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典籍,经史子这里头有大学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记载这些,太丰富了。让他到这些典籍里头找,把它抄下来给他看,就编成这部书叫《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就是会集经史子的精华,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就要这个,其他的不要。
那我们这部注解搜集得更多,唐太宗他们挑出来的,精挑细选六十五种。这个地方,黄念祖替我们精挑细选,经论八十三种,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总共一百九十三种这个注解。所以我们读这个东西就够了,就能把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两下一比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我不想来了。让你自己生起厌离娑婆,向往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叫你发这个心。你要不能够清楚明了,你不愿意离开;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才晓得这非离开不可,这是好,不长久。事实摆在面前,自己清清楚楚看到,人会老,一天比一天老,一百年这一弹指就过去了。像我们这个年龄想想从前小孩的时候不到十岁,在乡村里面每天游玩,你看看这一弹指就八十多了。九龙、新界这个地方租给英国人一百年,租的时候好像一百年很长久,我们今天看来感觉太快了,这一百年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感觉到什么?无常。
极乐世界满足我们的是真常,生到那里无量寿,就凭这条我们就非去不可。那个地方的无量寿最殊胜的是什么?人不老,寿命长人不老,这个好。寿命长人老了要受老苦,极乐世界生老病死苦没有,第一个我们要寿命。第二个我们要有智慧,亲近佛陀这个福报多大,亲近阿弥陀佛。怎么亲近?我们今天爱这个人、爱那个人全爱错了,爱阿弥陀佛就对了。想著阿弥陀佛、念著阿弥陀佛,总有一天念到了,满你的愿。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无比殊胜的一个好老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劝我们往生,这就不是假的。所以到极乐世界心开意解,深重的垢染,到极乐世界就平常这一句佛号,就把烦恼念掉、把业障念掉,所以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心开意解。
我们在现前生活不快乐,这里为我们说出来,你为什么不快乐,「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疑虑重重,你怀疑的事情太多。这个事情不能不怀疑,别人都怀疑,我也一样,这个怀疑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法?又要一门深入,又还想广学多闻,这两个摆在面前,就没有法子选择。应该怎么办?应该先选择一门深入。为什么?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这个重要,一门深入之后再广学多闻。甚至於我们自己想想,自己不是个有智慧的人,不是上等根器,我们是凡夫、是下根。自己搞清楚、相信了,那我就另外用个方法,我今天不想搞广学多闻,我就一门深入,我把广学多闻放到极乐世界再学。我先取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广学多闻,有的是寿命、有的是学习环境,决定没有问题,在这个地方不浪费时间,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方法,莲池大师晚年,中兴净土的祖师,明朝末年万历年间人,跟袁宏道大概他们同时代。莲池大师到晚年专心净土,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其他的全放下了。他说了两句话,就是「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 。自己就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他成就了,这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学了这么多东西,心里头有没有什么感受?这一想就知道,赶快回头,不能再搞了,不可以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只要一回头,很快,真的二、三年就成就了。往生是最大的成就、无比的成就,你去作佛去了。还有比这个成就更大的吗?不放下的就去不了,你就有忧虑、有烦恼,就有障碍。「以上述种种原因,故称如是人等为胎生」,『胎生』是这个意思,胎生不自由,化生的自在,用这个做比喻,其实全都是化生。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大段,「化生因缘」。前面所说的都是讲胎生因缘,这才给我们讲化生因缘,先说因,因里头分两段。第一段「明信佛智」,这个题就很清楚告诉我们不是迷信,明信,不是迷信。请看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
经文虽然简单只有四句,注解里头有说,「具信往生之人,既信佛智」,对『佛智』相信没有怀疑,同时他也相信自己善根。我们把下面接著念下去: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样的人是决定得生的。前面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六个信,我们学过了,用了六个小时,才叫具信。具足圆满的信心,对释迦牟尼佛没有怀疑,对阿弥陀佛没有怀疑,对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怀疑。然后回过头来,相信自己有善根,为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无论他用什么方法,念佛有多种方法,功夫也有浅深不同,有人念几十年往生、有人念几天就往生,只要是往生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不知道过去,佛告诉我们,有这样的善根我们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才有这么顺利;如果没有这个善根,得不到佛的加持,那就真难。这个世间有些人他就是不相信,劝他也不相信,做出样子来看到往生,他也不相信,那一点办法没有。有很多的人一看到就相信,都是过去...(●[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他得大自在!凡夫不会用心、不善用心,这说什么?不知道用真心。不善用心、不会用心,不会用真心,用真心就自在,用真心就是佛菩萨,用妄心就是凡夫。妄心是什么?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这妄心。学佛最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学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真实智慧,於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会不会吃亏上当?吃亏的时候欢喜吃亏,上当的时候欢喜上当,妙!你要问为什么?吃亏等於零,上当也等於零;你得到的是等於零,失掉也等於零。为什么?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一切法在你面前不是真的,你见到事实真相了。你可别把它当真,你要当真你当凡夫,你搞六道轮回,你一当真你就造业;不能当真,你才快乐无比。
现在人说有什么灾难,你用真心没有灾难,真心里头哪有灾难?妄心里头有灾难,真心里头没有灾难。我用真心,灾难现前会有两个现象,一个阿弥陀佛来接我走,到极乐世界去了;另外一个什么?我留在这个世间。留在世间是行菩萨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要靠你。用真心就是这个好处,真心遇到灾难不惊不怖、不慌张,心是定的,若无其事。身心世界俱不可得,没有一样不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皆从念佛三昧得生,三昧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是正受,三昧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是清净平等。清净,离开了染污;平等,没有高下,这叫正受。正受从哪里来?从念佛来的。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统统把它归到佛号上,欢喜的事情,阿弥陀佛;烦恼的事情,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统统解决了,都没有了。那就是白衣神咒里头说的,「一切灾殃化为尘」,只要回归到阿弥陀佛问题就解决了,真的解决了。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们跟阿弥陀佛学,终极的目标是求生净土,我们学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他就一个心愿,看到六道苦难众生,念念想著怎样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这是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慈悲心是真正慈悲心。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同体,众生跟我是一体,众生有难就是我有难,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甚至於牺牲自己成就众生,菩萨干的!
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这都是证明因果相应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业因果报决定不虚。念佛是因,往生极乐世界是果;往生又是因,成佛是果,走这个路好!念佛这个方法,与从事世间各种行业都不违背,无论干什么事情,全部消归到阿弥陀佛,无往而不利,这一生过得幸福美满,快乐无比,这极乐世界,在现在就能享受到极乐的氛围,就能感受到极乐的磁场,这真正修行。你要问为什么?这就是因与果的关系,同时得到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加持。你具足这个条件,自然就会有感应。六信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明天我们继续讲后面信事、信理。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2012/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一千零二十页第一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诸佛如来离於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我们看这一句。学佛,学大乘、学净土,目标都是希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怎么见性?这又提醒我们,要离见、要离相。诸佛如来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要想成就,一定要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才能成就。这句话就是圆满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前半部教人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相;后半部是教菩萨离见,离我见、离人见、离众生见、离寿者见。相是外面境界,见是内里面的观念,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常常提醒自己的,怎样能做到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离见。
所以《金刚经》前半部修成了,也就是落实了,最低小乘须陀洹果,大乘以《华严》为标准,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那圣人了,转凡成圣了。后半部离四见,就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了,大乘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离见的。离见还有这么多的位次,那我们晓得,见是离了,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习气犹存,习气不好断。四十一个位次,完全是习气多少不同而建立的,虽建立,不能著相,不但不能著相,见都不能著。但是佛的教学,方便起见,为我们建立这个法身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这是教学方便,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有无二边都不执著,这就对了,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在初学,我这两天晚上利用这一点时间,看刘余莉教授的《群书治要》的光碟。我看了非常欢喜,也深受感动,她说得很详细,举的例子非常恰当。佛法是大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这个每个同学都知道的;虽然知道,在行动上都疏忽了。我们想到世尊灭度之后,他的弟子分散到四面八方,去传播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没有了。像我们访问过的爪哇,在印尼,大概是有七百年,以后没有了,这些遗迹都还在。我们听说在阿富汗大概也是七百年。唯独在中国,两千年了,还没有断灭。这什么原因?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这桩事情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教之本也,人之本也,也是佛之本也。怎么知道是佛之本?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你看。奉事师长是建立在孝养父母的基础上,人不孝父母,怎么会敬师长,怎么可能尊师重道?
中国这个环境太好了,佛没有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讲孝道。不仅仅口讲,圆满落实,社会上人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孝的人,他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处,没有人会理他,也没有人用他,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所以,不能不学孝,不能不尽孝,愈是尽孝的人社会大众对他愈尊敬。净业三福头一条是世间法,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要把佛法搞起来,一定先把基础搞起来,基础就是世间法。中国对这个是最健全的,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所以我就想到汉学院,正在兴建的汉学院,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预备的基础上,首先要把世间法搞好。前面两年,或者是三年,决定要把这个世法的基础坚固的奠定。
我们选经,儒释道的三个根要认真去扎,要求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儒,四书必读,就学这一部,扎根;道,我们选定《老子》、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佛教的,我们选这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如果有能力,这三样东西,四书、《老子》、《无量寿经》能够背诵,最好的;不能背诵,这三种书至少也要念三十遍、五十遍以上,念得很熟。最好是把它能念背,三种里头背一种都可以,甚至於三种都背那就更好。关於修行,修行就是笃行,真干。陈弘谋先生的《五种遗规》很好,这是我们早年,李炳南老师为我们同学选的修身课本。老师没有讲,把这个书发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让我们自己去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这里面去选,就像《群书治要360》一样,选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把它节录出来,成一本小书。我们也不必多,《360》就很好。这个东西要把它当作扎根基础课程来学习。
另外还有,我选读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这也是个小册子,里面有十个宗教,我们偏重在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要多看,看得很熟,知道宗教可以和睦相处,宗教可以共同学习。宗教里面的教学,百分之七、八十是相通的,没有抵触、没有矛盾。只有少数那些不一样的,是因为各个族群历史、文化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而有差别。这是小事,这个我们要知道,彼此互相尊重。我们只求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后面那都可以开放自在,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守住原则就好,不一定要我们相同,各随所好。这样相聚在一起,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安稳和平。
这句话这是基础、这是根本,就是要离於见相,不要著相。从佛法上说,著相出不了六道轮回。对於一个想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的人,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放下之后,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时,真心起用。我们现在是妄心起用,真心不见了,真心在,你看不到。在哪里?就在眼前,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在,此地讲无所不遍,周遍法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为什么?心真实故,它是真的。这个真的即是诸法之性,就是真如自性,见性成佛。
「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显是明显,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照见一切诸法,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佛家讲真妄,它的标准很简单,真的就是永恒不变,这就是真的,凡是有变异的都是假的。所以一切诸法,纵然是心生、心现,还是虚妄的。只有心生心现,没有识变,这就是诸佛实报庄严土,在这个地方现的身叫报身。佛有三身,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净土里面讲的四土,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没有形相,常寂光,三种现象它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叫寂光,寂是寂静,光明,我们常讲清净光明。这是本体,哲学里头讲的本体,它能生能现,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所生所现的不是真的,你可别执著,你执著就错了,它所生所现的是个幻相。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有凭有据。你有没有害过眼病?我在这一生中,眼睛生病的时候有过至少也有个三、四次。眼病的时候,看到灯光,灯上有个圆圈,这是真的,我有这个经验,是这样的。看外面东西,空中确实没有东西,会看成一条条它在游动,眼睛生病的时候就看到。那就晓得,我们的自性,自性有了毛病就出现相。自性怎么会有毛病?一念不觉就出毛病了、就现相了。所以一念不觉把自性变成阿赖耶。你要问阿赖耶有多大?阿赖耶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阿赖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所变。但是要晓得,妄不离真,如果没有自性能生所生,阿赖耶就没有办法能变所变,它自己就不存在。所以心有两个,一个真心、一个妄心,真妄都不可得。自性是真心,诸法之性,阿赖耶是妄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变现的。所以转识成智,这修行,修行就转,转八识成四智,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是虚妄的。
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心生心现的,没有识。这里头的大众,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大众,统统都是转识成智的大菩萨,八识没有转过来,他不能到这个地方。一定转八识成四智,他自自然然他就生到这个地方,实报土。实报土虽然是真,不是纯真,不是究竟圆满。为什么?他还有习气没断干净,这个习气只障碍他回归自性,其他的障碍都没有。所以,实报土的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妙觉如来差不多,真的得大自在。天台大师六即佛,称他们为分证即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的,只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从等觉提升到妙觉,那就圆满了,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这个时候真正证得了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是你亲证的。一切法统统是你自己心生心现,在十法界里头自识所变,这是大乘经教里头给我们说的宇宙万有事实真相。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体显照的这是能照,一切妄法是所照,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妄法。那我们佛法?佛法是妄法,没有说佛法例外,佛法也是因缘生法。你自己回归自性,哪来的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相对产生的,世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一有一切有,一灭一切灭,你的心才干净。阿弥陀佛有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等到你念到等觉菩萨,你还不能证得妙觉,你知道为什么吗?念阿弥陀佛习气没断。阿弥陀佛是不执著,明知道是假的,可是不知不觉又冒了一句阿弥陀佛起来,就这个原因回不了自性。真的把这一句放下了,不会再冒出来,这就回归自性,这才叫无上菩提,才叫妙觉如来。妙觉、无上菩提,假名,可别当真,你当真又错了。所以佛教导大家,常常要记住、想著,「离四句,绝百非」。
一切法,我们这些...(●[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它的速度比以前那种电影的速度快,所以看起来更逼真,可是还到不了一千六百兆,电视没有那么快。如果到一千六百兆,那就跟我们现前环境完全一样了。不是真的,确实是无常、无我、涅槃。小乘这三法印,大乘一法印,诸法实相,一定要了解真相。
我们今天对诸法实相有一点了解,完全是从经教里头得来的,听佛所说的,我们怎样能契入?那就要真干。真干,古人教我们一句话,「随文入观」。随文入观是修行。经上说的,一切法如幻如梦,我对於所有一切法,就这个看法。它不是永恒的,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刹那刹那在变化的。它是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是不动,每一个现象是相同的相续,这叫真的相续。它每一个景象不一样。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体会到,玩过摄影机的人都知道。现在录像,这个照相机可以录像。录像,你就能看到、发现了。你把这个外面现象,一些动画,全部录下来,是真的是假的?假的。你看,这个相过去了,再也不会重复了,个个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一个相都是假的。在这个里头找真实找不到,没有真实。一切法没有例外,所以「凡所有相,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8-31 19:27:27
|
只看該作者
皆是虚妄」。这个相,现在科学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虚妄的;自性里面没有这三种现象,所以叫真的。但是自性能现这三种现象,虽现,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著相。人能够明了这个叫开悟,能够把它落实在事实上,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证果。知道,不能落实,这是解悟,不是证悟。统统变成生活了,这叫证悟,他证果了,证果就不是凡人。
大乘,佛教给我们「信」,因信,你才会研究、去理解,解了之后要落实,落实之后,证得了,这个才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东西真管用。你果然能落实,方东美先生讲的那个话,你也就完全肯定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高到什么程度?你说不出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入这个境界你晓得,你不入这个境界,说不出来。真快乐、真自在,心里头没有忧虑,现在人讲压力,没有压力,身心都没有压力。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行菩萨道。无论干哪一种事情都是行菩萨道,扫大街、捡垃圾也是行菩萨道。不仅是教化众生,因为那也是教化众生,众生不知道。虽不知道,久而久之,所谓潜移默化。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汤池街道脏乱。我们老师不说一句话,穿上制服,每天去扫街道、去捡垃圾。捡了两个星期,当地人不好意思再丢垃圾了,所以街道永远干净。不必说,不要说话,我们去做,就能感动人,那就是叫教化众生。自己没有做到,教人,人家不相信,必须自己先做到,给人做个好样子,让他慢慢觉悟。
我出家的时候,老和尚告诉我:讲经不行,讲经没饭吃,现在人不知道供养。经忏佛事跟买卖一样,有价码的,有收入。我不相信,我说我走释迦牟尼佛的路子,一生讲经教学,看看会不会饿死,会不会冻死。虽然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居住的地方,可是没有挨饿也没有受冻,每天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没有牵挂。年轻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也有些我们同辈分的法师对我走这个路子担心,将来怎么办?特别是老了怎么办?我现在老了,有人照顾,人从哪里来的我不知道。章嘉大师告诉我,真正发心,一生佛菩萨照顾你,我相信。佛菩萨不会妄语,所以对於自己从来不去想,顺其自然,随缘度日,绝不攀缘。一生从来没有张口问人要过钱。我们同学一定要记住,如果有人打著我的名号去募捐、化缘,跟你说全都是假的。那是他们干的事情,我完全不知道。
我一生替大家办事情。你拿供养要我替你办事,你只告诉我一个数字,我不要看这个钱。我们最大的一笔款项,就是二00五年的年底,二00五年不是年底,应该是年中,新加坡一个居士,他家住在印尼。他的父亲在香港经营一个小的轮船公司,过世的时候公司卖了,他们兄弟姐妹都不愿意经营,所以卖了分钱。他是老大,大哥,分到一笔钱,来告诉我,他不需要用这个钱,希望我帮他办教育的事业。正好,我们在汤池搞这个文化中心,我说那太好了。多少钱?九百万美金。那不一下就问题解决了!我有没有看到?没有看到。那一边在搞这个工程,他们有个银行户头,汇到那边去。我替他用了,没看见。这个自在,这个不操心。许许多多慈善公益事业,我是这么做的。
这么多年来,也有同学(我银行也有个户头,我也不公开,也没有人晓得,很少数的人知道)寄一些钱给我。累积这么多年,我去一查,查银行帐单,一查,我非常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多少?一千万美金。那正好商务印书馆印《四库全书》,世界书局印《四库荟要》,老板来告诉我。我说好,我现在有钱。我说你们要用过去老价钱优待我,我说我跟你买。他同意了,以过去老价钱。过去老价钱,《四库全书》一套五万块钱。我说好,我跟你订一百套,就五百万美金去掉了。世界书局也如此,《荟要》我跟你订两百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万套,也是五百万美金。这一千万开销打出去了。这个书印出来送给全世界大学图书馆去收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会遗失了。灾难再多,不可能全部被毁,总会留下一些。我们用意在此地,希望传统的东西能保存。
钱没有用,会贬值,有这个东西很操心。我有跟没有都不操心,有等於没有。要用的时候,我再去查一查,看有多少。真的,真正有需要的,它就有人送来,送来的数字很有意思,不多不少,刚够开销,这就好!要钱干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积财丧道」。为什么丧道?你心里会挂念这个东西,那对你清净心产生障碍,平等心产生障碍。所以这个不是好东西。财色名食睡都要把它断掉,佛说「地狱五条根」。一条根都不得了,五条根都具足,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之后,这五条根拔掉。真正放下,生活简单,每天吃,吃很少。现在年岁大了,发现饭量比以前少了一半,现在一点点东西吃就饱了,从来没有感受到饥饿,这就很正常了。什么都随缘,随缘就自在,没有挑剔、什么都好,多快乐!什么都不计较。
你要想这个世间没有灾难,我告诉你,你怎样去想、怎样去做,灾难就没有?以平等心、恭敬心、爱心对一切人事物,灾难就没有了。最怕的是什么?跟这个人处不来,跟那个人有意见,这就很糟糕。中国古人讲「家和万事兴」,我能跟天下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说你多快乐!把自己的成见丢掉才能恒顺众生。一定我是对的,你是不对的,这事情就麻烦了,对自己的身体制造疾病、对居住的环境制造灾难。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把这些人我是非一笔勾消,对待任何人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亲,阿弥陀佛最近。
所以念佛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真实智慧所建的。多少人听到了疑惑,为什么疑惑?不了解佛智。要了解佛智,这部经、这部注解讲得最清楚、最明了。九种本子,你看其他的本子,就这一句,你为了佛智,你把九种本子都读过,然后你就晓得这个本子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把一些疑惑统统放下了,就是从这个本子来的。所以我要讲这部经,就是为感恩。我对於净宗的信心是从这个本子生的,对净宗的认识是从《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里头,对於净土有了好印象、有了信心,但是有怀疑,这部经把这些的疑情断掉了。我有理由相信,往后末法九千年,佛教大概只有这一部经能普度众生,帮助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其他的经论虽好,必须得断烦恼、消业障。断烦恼、消业障你试试看,太难了。这个法门要不要断烦恼、要不要消业障?要,但是它巧妙,不知不觉的烦恼自然没有了、业障没有了。什么?念佛功德,念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说,「不思议智者,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故云不思议智」。底下也说,「念佛往生,为不思议智所立」,因为你疑惑,「名不了不思议智」。这五种智它总结在念佛往生,所以你真正相信,不怀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你就了佛智。佛的这五种智慧你都明了、你都不怀疑,那你往生极乐世界一帆风顺。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如果不能往生,决定又去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在这六道里头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生跟众生结的冤仇有多少?被你杀的、被你吃掉的,无论是有意无意,统统都是冤亲债主。世人不相信,相信的人害怕了,我不希望冤冤相报。那只有一个方法,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这些人找不到你,你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他如果生到极乐世界碰到了,同参道友,不会再记起从前的怨恨。也就是说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不会再生烦恼,永远不会再有业障现前,不会的。这什么原因?教学,阿弥陀佛的教学没有中断。教育太重要了!不教,你怎么能觉悟?你不觉悟,你怎么能如法修行?不能如法修行,你怎么能得到结果?
今天世界乱了,我遇到许多国家宗教的领袖,我都劝大家,宗教一定要回归教育。最近这两年,我两次访问教廷,天主教的梵蒂冈,跟教皇见面,没有别的,劝导他,希望他带头把所有宗教回归教育。不但要回归教育,还要做示范点。我跟教皇建议,就用梵蒂冈做实验,像我们过去在汤池小镇做实验。梵蒂冈很小不大,面积合中国只有三百亩,英亩五十亩,一个英亩是六个中国亩;它人数也不多。所以我就问他,罗马,罗马小城不大,我说你在罗马有多少个教堂?他告诉我,有四百多个教堂,属於教廷的。我说好,这四百多个教堂等於四百多个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有讲经教学,我说一年的时间,罗马就变成天主教的圣城,天堂。天主教天堂在哪里?到罗马就看到天主教天堂。做出榜样来,把你们宗教的精神、文化统统落实在这个小城。罗马完全靠观光旅游的收入,我说这可以带动全世界人都会到这个地方来学习,你经济收入那就非常可观。他听了也欢喜,看他能不能做到。今天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文化必须落...(●[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样。宗门、教下教学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宗门是开了悟之后才学习经典,教下不讲开悟,一入门就学经典,由浅而深,像现在一样,小学、中学、大学。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是这个方式,你看,阿含就是小学,方等就是中学,般若就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确实是由浅而深,一步一步向上带上去的。禅宗是特别法门,对什么?上上根器的人,他不需要学这些东西,他一下就学到最高的。但是,不是上上根人,佛是不许可你躐等,你要按次第;你要是躐等的话,佛不教你。真正上上根人那是例外的,那特殊的,这就是特别天才,天才学生,开特别班。
净宗这是了不起,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什么样根机都能摄受。方法极其简单,但是道理很深,所以这个法门易修难信。学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信心不足,信心不清净,百分之九十九的信,还有一分怀疑,那就是障碍。实在讲,修净土的人,半信半疑是一半以上,但是他有好处,跟净宗结了善缘,种了善根。来生后世有缘遇到,善根成熟,一定继续修行,也许就成就了。你问什么时候成就?什么时候不怀疑,就成就了。完全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放下名位,放下财富,放下美色,你决定得生,决定成就。这三样有一样放不下,还是要堕三途,这个没有办法。三途没有人设计,没有人打造,完全是自己业力变现的。
所以妙观察智知道众生根性乐欲,「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这是菩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是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识是染污识,非常严重,四大烦恼常相随。我见,就是有我,执著有个我;我爱,这是末那识的,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傲慢是瞋恨的核心。所以,贪瞋痴是跟我同时来的,叫俱生烦恼。迷了之后,从自性里变成一个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里面的根就是我见。所以大乘法里头,诸法无我,连小乘三法印都讲,讲无常、无我、涅槃。
末后一个「成所作智,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於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这叫成所作。成所作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你看凡夫用这个造业,这是造业的工具,后面的指挥官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妄想,前五识的造作,造善业,三善道受报,造恶业是三恶道受报。前五识它是听指挥的,它自己没主意,完全听命於第六跟第七。第六的造作,第七的执著,第七是自私自利,第六的主意多、妄想多。第七识的执著很单纯,就是执著我,一切都能放下,我不能放下。这一段,《三藏法数》,《成唯识论》里所说的。
后面还有一段,都值得参考,这是法相宗的,是《佛学大辞典》里面节录的,讲得也很好,可以合起来看。「法相宗所立如来之四智。凡夫有八识」,到成佛了,转八识为四智,这里头这个转讲得很清楚。第一个,「大圆镜智,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这个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就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就叫有漏。这古人的比喻,譬如一个器皿,我们这个杯子,茶杯,如果它漏,破损了,有漏,装水进去它就漏掉了。这些祖师大德就用这个做比喻。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面装的是什么?无量的智慧、功德、相好,都装在里头。因为有烦恼,全漏掉了、漏失了,取这个意思。所以,漏是烦恼的总代名词。我们把智慧漏掉了,把德能漏掉了,把相好漏掉了,这些都不能现前,这自性本有的。其实漏是个比喻,不是真漏掉了,是比喻。你有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性德不起作用了,我们叫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四智就变成八识,它还是起作用,起的作用是八识。如果无漏,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统统放下,没有了,它起的作用就这四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跟诸佛如来果地没有两样。
所以学佛,连这些东西不是真正懂得,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刚才,这是祖师说的,这三样东西,高名、厚利、美色,这三关你过不去。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名闻利养是假的,不是真的。而且时间非常短暂,你一生能活多少年?你得到这些享受,认为不可一世。唐太宗是个最好的例子,享受多少年?二十三年,贞观只有二十三年,他是二十七岁做皇帝,五十岁走的。这三样东西他都得到,地位得到了,皇上;财富得到了,富有四海;美色得到了,享受不过二十几年。最后到哪里去?地狱去了,你说多可怕!这是个好皇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家尊敬的。前年年尾他离开地狱,把这个消息透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告诉我们地狱苦,告诉我们他所造的罪业,为什么堕地狱?杀人太多。夺取政权的时候,那是隋朝灭亡,群雄起义,他也是其中一个,把别人都打败、都消灭,再统一国家。他十六岁带兵打仗,打了十几年,因为这个罪业,杀人罪业,堕地狱了。为国家民族做了一桩好事,就是编《群书治要》,这是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好事,最辉煌的好事。也是因为这个书,我们现在重印,他离开地狱。好事不是白做,他没有其他功德能帮他离开地狱,只有这一桩。这是什么?教育,教育的大根大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漏的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这就说明了,我们今天讲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第八识变的。第八识变依报,依报是环境,就是宇宙、万物,正报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变,它还能持,能持是让这个假相延续若干年。虽然这个相刹那刹那在变化,是无常的,但是有个相似相续相,它存在。到觉悟了,这个相就没有了,迷的时候有。「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故名大圆镜智」。这个大圆镜智名从这来的。「缘境无边,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就是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一切种智、大圆镜智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圆满现前,迷的时候叫做阿赖耶识,觉悟的时候就叫大圆镜智,或者叫一切种智。这是自性,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自性本具万德的根本,大根大本。后面三个是它起作用,从本起用。
第二个,「平等性智,是转第七识者」。要跟第七识相反,你看,第七识第一个我见,你把我见放下去,我见没有了,「无我平等之理」就现前,「於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大慈大悲就生出来,自然生的。只要你有我,大慈大悲你永远不会生,为什么?那是个障碍,真正无我。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要懂这个意思。好比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人的身体什么东西组成的?细胞。一个人的身上大概有多少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大概是五十兆,单位是兆。有五十兆的细胞,这五十兆的细胞个个都是我,平等的。不能说,我这脑细胞是我,其他都不是我,脑最重要;或者是心,我说心细胞是我,其他都不是我,那就坏了。要知道全体是我,这就对了。这跟大乘经教佛所说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个话说得好,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
平等智现前就把第七识打破了,第七识是自私,不平等,有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早年老师讲经,讲到这些话的时候,老师举例子说,他说你看街头乞丐,那个时代还有乞丐,在街上讨饭的。这是在人类当中地位最低的,没地位,没有财富,到最低的这个阶层就是乞丐。你看看他,他还是有傲慢。富贵人家,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我们小时候抗战期间,没有三轮车,有黄包车,人力车。那个拉车的也很可怜,比乞丐好一点。主人有财富,他那个黄包车里面装饰就很美。乞丐看到这个富人从他面前过,他什么态度?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他还是傲慢,他不平。所以,我慢是俱生烦恼。只要有我,总觉得自己还不错,还觉得别人比不上自己,连乞丐都有这种心态。这是大障碍,一定要把它转过来。
怎么转?无我,无贪,爱没有了,贪爱没有了;无瞋,傲慢、嫉妒没有了;无痴,愚痴、疑惑没有了。疑是痴的核心,慢是憎恨的核心,所以五毒把这两个又拈出来。从瞋恚里面把傲慢提出来,从愚痴里面把怀疑提出来,贪瞋痴慢疑,三毒说成五毒。其实三个就够了,统统都包了,怀疑在愚痴里头,傲慢在瞋恚里头。所以,说三、说五都是一个意思。我们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平等性智则现前。我们常说平等对待,下面是和睦相处。平等从哪里来?转末那就平等现前,就真平等,转不过来就没有平等。平等性智现前了,你看到一切法都是一体、一如,真正入不二法门。
第三,「妙观察智,转第六识。妙观察诸法之相,而施说法断疑之用之智也」。这个就非常明显,妙观察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平等性是大师所说的放下。你看得破你才能放得下,你放得下你才能看得破,不在这上下功夫,你怎么能转?相宗,凡夫成佛就是转识成智,而且告诉我们,转从哪里转?从六、七转,六、七是因,五、八果上转。所以五跟八,就是大圆镜跟成所作,不要去理它,六、七转了,自然跟著转了;六、七不转,你想转它转不动,它在哪里你也不知道。所以八识,六、七是因,从这开始,五、八是果,修因证果。
妙观察,观一切法皆无所有。《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有为,有造作的,有生灭的,「如梦幻泡影」,《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说「如露亦如电」,这是讲存在的时间很短,像闪电,一下就没有了;像露水,露水是比喻相续相。电是表示它的真相,真相我们知道,真相它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没办法觉察到,那叫无常,那叫如电。我们看到现前这个现象,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相似相续相,这叫如露,像露水一样。存在时间不长,太阳出来就没有了,露水就没有了。太阳比喻什么?智慧,智慧一开,这境界相没有了。
阿罗汉放下见思烦恼,六道轮回没...(●[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