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净公上人关于弟子规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819171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8-19 17:1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净公上人关于弟子规的讲记敬摘点滴


...、来念佛,品位就往下降,不是上上品,用真心是上上品。所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看你用什么心。心有真妄,心有正邪,心有染净,这全是阿赖耶。我们把这些东西全放下,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杂念,一味真诚,真诚心表现在外面是恭敬,这诚敬,没有丝毫虚伪。用真心过日子快乐、幸福,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样子?有,惠能大师就是最好的榜样。
  惠能虽然在黄梅做苦工,他工作、待人接物他用真心,他不用妄心。谁看出来?五祖忍和尚看出来。为什么?忍和尚一生也是真心生活,真心工作,真心待人接物,他看得出来,别人没看出来。为什么?别人用阿赖耶,用三心二意,看不出来。他被五祖看出来,五祖看中他,还怕看错了,所以让他住八个月。八个月当中,我们相信五祖非常注意惠能大师,他的生活、他的言语、他的举止,看这些。经过八个月考察,认定了,最后召见,帮他提升;换句话说,他已经到了大彻大悟的边缘,将悟未悟,在这个时候,他一点醒他就大彻大悟。这是应机施教,这是教学的真本领,这是真实智慧。六祖能大师经他一点,果然大彻大悟,一时顿舍、顿悟、顿修、顿证,信解行证一念之间完成。这是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见性,这个性德就显示出来。
  「故备修万行,功德庄严,得报身佛果」。开悟之后,为什么还要去修万行,六度万行?一切都圆满了,何必还要修?这是现身说法。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何必还要守戒律?他已经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还斤斤执著戒律?做给别人看的,这是现身说法,别人才会相信,才会跟你模仿。教什么样的人要用什么方式,众生迷惑颠倒,贪着五欲六尘,佛能够示现,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做榜样给大家看,人就相信了。功德庄严,得报身佛果,「报身圆明具德,通达无碍,故曰圆通无碍,名为报身菩提」。「从报身流现化身」,这应化身,化身是「随机化现」。机是指十法界一切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见到佛,见到菩萨,或者见到的正是想有助于我的人,他就来了。
  我们举最明显的例子,虚云老和尚为报父母之恩,发心朝五台山,拜文殊师利菩萨。从普陀山出发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实际上他念头一动,文殊菩萨就知道了,这个人发的是真心,文殊菩萨要成就他,沿途要照顾他。三年当中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附近找不到人家,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帮助他、照顾他,照顾十几天,让他身体复原,继续再拜下去,这乞丐才离开。那个乞丐文殊菩萨化身,你看,没有困难的时候,你看不到他,他看得到你,他照顾你。真正遇到困难了就现身,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文殊菩萨用乞丐的身分,虚老和尚根本不知道。第二次生病又碰到他,他熟人,上一次他来照顾,现在跟他有缘,这次又碰到他。老和尚就向他请教,尊姓大名,家住在什么地方,他告诉他,他名字叫文吉,就住在五台山。他说你到五台山,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他记在心上,拜到五台山的时候,到处去打听文吉,没人知道。一直拜到山上,拜到庙里头,问庙里出家人,这庙里人告诉他,文殊菩萨化身,他才恍然大悟。
  这「化现,妙用无穷,故曰益物圆通」,利益众生,有求必应,这叫「化身菩提」。这是报身菩提起的作用,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全都是应化身,实报庄严土才是报身。但是极乐世界有特殊,极乐世界方便土、同居土里面的应身跟报身完全相同,这是弥陀本愿加持的。因为同居土的众生、方便土的众生,往生去的众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报身菩萨。所以每个人都是报身,佛现的也是报身,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我们再看第三段,先看本文,「第三,显发心有异者,今谓行者,修因发心具其三种」,发心不同,缘不一样。第一,「要须识达有无,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这种发心,应当惠能大师是这个发心,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是这个发心,上上根人。他认识、通达有无,就是性有相无,理有事无,对这个事情通达明了。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这个快,这是无上菩提心。第二种,「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是从修行慢慢发起菩提心的。我们今天讲从十善、从六度、从普贤十愿慢慢修,慢慢体会,菩提心会现前。第三种,「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真正慈悲,念念怜悯一切苦难众生,希望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跟性德相应,所以菩提心容易生起来。「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
  从这段让我们更深层的体会一桩事情,世间人讲的爱心,真诚的爱心,不是假的。佛法里面讲慈悲讲四种,慈悲就是爱心,佛说第一种,「爱缘慈悲」。我喜欢你,对你很慈悲,我不喜欢你,对你就没有慈悲心。这是一切凡夫共同的,叫爱缘慈悲。第二种,「众生缘慈悲」,这就不多见了,就是《弟子规》里头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他这个爱心,从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扩大到能爱一切众生。大概世间人的慈悲心就到这个地方,这是世间的圣贤。这个爱心愈大,他的能量也愈大,福德也愈大,中国人所谓的「量大福大」,你福有多大,看你量有多大。这个人心量能包容全世界所有一切有情众生,会得到全世界人的景仰,全世界人的爱戴。为什么?你爱别人,人爱你,「爱人者人恒爱之」,就这个道理。第三种,学佛的,菩萨,「法缘慈悲」。因为菩萨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的关系,这怎么能不爱!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都是一体。这个爱心更大,也更真,因为它有同体的感。最后是佛的,佛与法身菩萨,叫「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前面三个都有条件,这没有条件,没有条件完全是一体,同一个自性,这是真正爱心达到了极处。
  所有宗教里头可以说以这个字为核心,你看宗教里,「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仁慈就是爱世人。连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几十万次的实验,发现爱这个意念、言语、文字,在水结晶实验里头最美的,其次就是感恩、感谢,这个实验是最美的。他问我,爱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你的体会是正确的,没错误,确实是自性的核心,自性的核心就是爱。这个爱是真心、是真爱,对于万事万物是平等的,清净的爱,平等的爱,没有任何分别的爱。这是大菩提心。所以慈悲为本,这三种因都能够与大菩提心相应。大菩提心是菩提心的本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菩提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一片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六集)  2012/5/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七百四十页倒数第三行,我们从这个地方念起:
  「第三,显发心有异者,今谓行者,修因发心具其三种:一者,要须识达有无。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二者,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三者,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接着看。「又据《净土论》(即《往生论》)」,《往生论》上说,「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往生论》上这一段话说得很好,也说明为什么念佛人求生净土要发菩提心。今发菩提心者,是说本经,本经三辈往生,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求生净土,亲近弥陀,一生成就的最高修学指导原则,就是这两句话。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修净宗,如果没有信愿,就是没有真信、真愿求生,佛号念得再好、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他肯定的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净土全靠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多少。那什么叫功夫浅深?完全讲你的心念。你的心念有几分真诚、有几分恭敬,从这个地方说。如果你的心念是万分真诚、万分恭敬,你一念就能够生到实报土上上品往生,这叫顿悟、顿修、顿证,一念当中就能完成。这个道理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现代量子力学家也给我们做了证明,这不是假的,决定是真实的,有理论,还有事实。释迦牟尼佛当年为我们做示现,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是个最好的例子。在中国,一千三百年前,禅宗六祖惠能给我们做了示现,也是示现给我们看顿悟、顿修、顿证。《华严经》上讲的信解行证,他在一念当中完成,没有先后。他们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你信愿不足,半信半疑,虽发愿往生,这个世间有留恋,放不下。所谓功夫浅深是从这一方面说的。真正相信的人,真正发愿的人,只希望往生净土,不想在这个世间多住了。这个人的心恳切,这个人用心深,所以他的品位就高。
  底下这一大段是第三段的解释。「释曰」,这是念老的注解。「发心有异者,谓有两类。初者,行者于因地中,具发以下之三种心」,下面所讲的三种心。第一个,「须识有无,与了达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了是明了,达是通达,明了通达,从本以来,也就是说,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他见到了。我们常常也听说染污,染污是什么意思?染污不是自性,染污是妄心,生灭心。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的八不就是说的自性,这是我们自己的真心。真心不动,真心没有念头,所以起心动念有这种生灭现象的,前念灭,后念生,这全是妄心,不是真心。这是阿...(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
  上个月,美国夏威夷土著那个治疗的方法,修.蓝博士来看我,告诉我一桩事情。他替人治病,怎么个治法?首先要把自己那个心清理干净。心里什么东西?记忆。你心里面记得很多的事情,善的事情、不善的事情,你记得很多,要把这个东西清理出去。不但不善的记忆统统清出去,善的记忆也要清出去,为什么?你的清净心能现前。他帮人治病理论就是清净心,就这么个方法,这个方法跟禅宗的方法完全相同。这个事难!阿赖耶的种子能清除掉吗?不可能。清除掉是转识成智,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真清除掉了。他的清除是什么?伏,用定功来伏烦恼,没有断。要把这些杂念、妄想统统伏住,让清净心现前,用清净心来治人的病。
  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见面,他要的这个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大概就要这些东西。地址我不晓得他要不要,他住在哪里,大概就要这个,相隔几千里都没有关系。他首先观想,观想病人跟自己合成一体。合成一体之后,自他合成一体,看他的病历就是自己哪个地方有毛病了。用自己的意念,清净心的意念,把自己有病的这些器官、这些细胞恢复正常,自己治好了,对方的病就好了,就这么简单。但是,不是一次能成功的,每天观想半个小时,要一个月,对方的病就好了。理上讲得通,佛在经论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自己要身体有病,自己可以治疗,治疗的方法,他说的这个很简单,首先把烦恼习气控制住、伏住。我们伏住用的方法可以用念佛的方法,把精神专注在这句佛号上,把所有杂念控制住,然后就能够把病毒的细胞,病毒把它去掉,恢复正常,就是健康的身体。
  这个事情今天科学家发现,叫念力的秘密,发现念力的能量巨大不可思议,太大了!不但能改变我们自己,任何疾病都没有问题,都可以恢复健康,而且能改变我们居住环境。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谚语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有这种大修行人,他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灾难就不会发生。他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至少这个地方灾难会大幅度的减低,这是决定做得到的。所以人不要有恶念,好!起心动念都是善念,这个地区能有一半的人起心动念都是善念,没有恶念,这个地方不会遭难。这个道理,现代量子力学家承认了。
  哪些是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是不善的念头,名闻利养是不善的念头,五欲六尘是不善的念头,贪瞋痴慢疑是不善的念头,怨恨恼怒烦是不善的念头,杀盗淫妄是不善的业,我们能够把这个东西都去掉。这反面就是善念,反面就是善业、就是善行,不但救自己、救一家,救我们居住这个地区,不遭灾难!我们认识的人,都要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从我们认识的人,学佛的人更好,不学佛的人,学中国传统固有文化的人都好,乃至于学习其他宗教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善人。我们要把怀疑从根拔除,我们相信世界上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是坏人。坏人很多,那是你说很多,我眼睛当中没有坏人,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起。学佛的人知道,真心是自己,灵性是自己,永恒不灭,身体是假的,这种物质现象有生有灭,我没有生灭。我的这个身有生有灭,我没有生灭。我要有生灭,还能投胎吗?六道轮回被推翻了,人修行成佛也被推翻了。我不生不灭,我们要重视我,要好好修这个不生不灭的。这个生灭东西不要去理它,随缘就好,决定不能为它造业,这个一定要提高警觉。所以要认识真心、认识本性,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这两句,正相当于《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直心者,正念真如法也」。我们修净土的人,修净土的人直心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也,就是的!阿弥陀佛就是正念真如,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二者,缘修万行相当于该论」,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深心,「乐修一切诸善行故」。乐是爱好、喜欢,喜欢修一切善行,不修恶。善行里面的善行无过于念佛,所以我们今天,在过去不晓得,瞧不起,没看在眼里,这是乡下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他什么也不知道。从前年轻,真的是造罪业,没瞧得起他们,认为他们是很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现在忏悔了,明白了,他们是什么?他们是第一等了不起的人!为什么?经里面所说这些道理,他全做到了。他的心真干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跟他讲半天的话,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他回你的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笑咪咪的。不管你讲什么,讲好话,阿弥陀佛,讲他坏话也阿弥陀佛。不得了!这种人将来往生都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地上菩萨,没有人能比!这是诸佛如来示现给我们看,这真正叫念佛人。我们跟他相比差很远,我们跟他在一起,他是真念佛人,我们是假念佛人。要自己生起惭愧心,自叹不如,向他学习就对了。所以,最善之法,这个善行无过于念佛,念佛之外,随缘随分。
  我们现在,最近这十年来,提倡三个根,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十善业道》,这是善行,要努力把它做到。行善,要能在行善里面生欢喜心,在行善里面尝到乐趣,这真的行善,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善行对我们是最好的养分,不但养我们的身,身心健康,欢喜快乐,它养我们的性德,提升我们的境界,提升我们的德能。
  「三者,大慈悲为本,相当于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看到众生苦,不忍心,总是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常常有这个心的人能学佛,他有学佛的善根,尽自己可能去帮助人。离苦得乐是果,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帮助离苦得乐。佛知道,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人迷惑,就会做错事情,就会感受苦报;人要是觉悟了,不会干坏事,他会行善积德,他就受的是乐报。所以佛用的方法,讲经教学,教学的目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果报就离苦得乐。世尊干了一辈子,三十岁开悟就讲经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真干!这四十九年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今天世界为什么这么苦?没人教我们。我们如果看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太平盛世,你再仔细去观察它什么原因造成的?太平盛世一定有很多的学者专家,都在讲学,都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断疑生信,断疑开悟。做这种事情多,讲的人多、做的人多、学的人多,太平盛世就出现了。再看乱世,乱世,衰了,教学衰了,没有人讲了,没有人做样子给我们看,没有人学,社会就乱了。在中国历史上,这一世、这个时代是最痛苦的时代,我们把老祖宗东西丢失了,不能怪任何人。我们向上去看,至少丢掉两百年,两百年至少八代。今天任何人做什么样的错事都不可以去责怪他,为什么?他可怜、他无知,他从小没人教他。我们算是非常幸运的,幸运当中幸运,能够遇到传统教育、能够遇到佛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所以,不管什么人做什么样的坏事,五逆十恶统统要原谅他,不能责备他,要帮助他回归到教育,回归到圣贤。这个社会才会有安定,才会有和平,人们才会有幸福。
  要真正恢复到正常,我们丢掉两百年,恢复到正常也要两百年。正常的和谐社会我们看不到,我们底下一代未必能看到,要三、四代之后,慢慢就看到了。要靠我们努力去耕耘,首先把种子保留下来,传统文化的种子、儒释道的种子不能让它断绝,有几个传人就能保下去了。所以我们不能想到有很多很多人学习,那是一种奢望。能有多少?有十个就不得了!三个、五个都非常可贵。这叫保持种子。典籍要大量的去流通,将来就不会失传,在全世界到处都有。像《四库全书》、《大藏经》这些典籍,大量的印,分送到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就不会散失,中国找不到外国有。《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一千年,日本有。所以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翻印的这个本子就是日本的。我们这次翻印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本子,日本的版本。商务印书馆以后又重新排版印过一次,数量不多,这将近一百年,这东西都散失了,印的量太少。那个时候成本高,现在印刷术进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这是我们要努力、要做的工作,多印多送,全世界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送。
  还要鼓励大家学习。早年,我感到使人忧愁的,典籍在,从哪里入门?你说《四库全书》,这么大的分量,现在精装这么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册,从哪里读起!《大藏经》才一百册,《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册,十五部《大藏经》,怎么读!这是没想到,也是祖宗加持,让我们看到了《群书治要》、《国学治要》这两部书。这两部书是宝,这是什么?《四库》的钥匙。《四库》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圣先贤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全都在里头。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的是国宝!在这个世界里头,认识最清楚的是英国汤恩比博士,遗憾的是我没有跟他见过面,他过世了。七十年代他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他说的。现在我们看看整个世界,对于社会混乱,关心的人不少,中国古人所说的志士仁人我见到很多。有没有方法解决问题?找不到!中国的东西都在这些典籍里头,没有人把它翻成外国文,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懂,苦就苦在这里。好在这两部《治要》出现了,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带给我们一线光明。我们从哪里下手?就从这两部《治要》下手。《群书治要》是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国学治要》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把钥匙。只要有这两样东西,这世界有救了。
  可是这个地方要注意的,这些年我们提倡要扎三个根,德行重要。还有一个不能够忽视的,文言文,中国古籍完全用文言文写的,文言文一定要恢复。文言文的好处就是它超越时空,永恒不变,这是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的,只有中国有。你懂文言文,孔子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论学了,如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在教戒。所以经,古大德说,经有四种,教、理、行、果。教是教科书,理,这里头有道理,经是指文字、经本,经本里头有道理。因经我们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之后要行,行就是戒,你要把它做到,做到之后才能证果。证果,提升自己的境界,终极的目标是要跟佛平等,这成佛了。
  修学也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阿罗汉,好比现在学校讲的学位,阿罗汉是最低的学位,学士,大学毕业了,学士学位。再向上一个学位,菩萨,菩萨等于研究所,硕士学位。最高的这个学位称为佛陀,佛陀等于现在学校博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所以佛门,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三个学位的名称,他不是神明,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这个学位有标准,标准不是在经教,标准完全在功夫。经教是解门,功夫是行门,所以佛家拿学位是要靠真干,不是讲经学了多少,不是这个,你放下多少。能够把见思烦恼放下,《华严经》上讲的执著,见思烦恼放下,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不执著了。为什么不执著?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真明白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明白了,真放下了,不再执著了,这就证得阿罗汉果。菩萨,不但不执著,见思烦恼断了,他不分别,尘沙烦恼断了。阿罗汉不执著,还有分别,菩萨分别的念头都不起,这称菩萨。佛更高,不起心、不动念,念头都不动,这是佛陀。所以佛家讲拿到学位的这个条件,不是通达经教,那是解悟,不行,看你做到了没有。
  真正做到了,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拿到的学位是什么?是佛陀,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看,他没有通过阿罗汉,没有通过菩萨,直接就拿到佛陀,说明凡圣实际上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悟,凡夫成圣,凡夫成佛,全在放下。放下你就明白了,为什么?障碍!这三样东西障碍了本性,本性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到极乐世界都看到了。极乐世界可以说是自性智慧功德相好的展览会,你到那里全看到了。在我们这里为什么看不到?我们这个地方有三种烦恼。起心动念,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像尘沙那么多,永远数不清;见思是执著,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了自性。自性在不在?在,因为有障碍,不起作用。也不能说它完全不起作用,有了障碍,起作用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负面就是什么?染污、造业、受苦。负面作用,惑业苦,迷惑,造业,受苦。觉悟了?觉悟了,那就是极乐世界。佛经里面所说的觉、正、清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极乐世界。自性真的没有失掉,只是迷悟起不同的作用。所以佛弟子,沙门通在家出家,在家修行也能称沙门,一定要重视经戒。至精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当念至心不断绝者。至精,精进到极处叫至精。精进内容是什么?就是愿欲生极乐世界。愿是愿望,欲是欲求,不求别的,只求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综上二经,则知修诸功德正指奉行六度。《观经》中上品上生者,应具诸戒行,读诵大乘及修行六念,回向发愿,其实亦即奉行六度也」。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具诸戒行,真干!在现前这个社会,念佛人、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没有戒行。做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去作佛?必须要知道,极乐世界是净土,我们的心不清净、口不清净、身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大乘经教里佛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到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净。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信、愿、持名。我们常说,把内心里面善与不善这些念头习气全都放下,把它清理出去,让清净心恢复。清净心里头只请一尊阿弥陀佛,供奉这一尊阿弥陀佛,起心动念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敬阿弥陀佛。一切众生全是阿弥陀佛,为什么?相由心生。心只要是佛,一切法是心现的,那心是阿弥陀佛,一切法当然都是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叫真念佛。这样念佛的人,生到极乐世界,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善人、恶人,乃至于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只要真正能依照这个方法,把心换过来,他是佛心,他往生上上品往生,就成佛了。所以不转过来不行,一定要把它圆圆满满的转过来。
  这些,话说得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为什么惠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个事情很值得去探讨的。惠能这个人心地真诚,处事待人接物真诚恭敬,这是什么?真心!不怕吃亏,不怕上当,连生死都不怕,就只知道用真诚心,不会用虚妄的心,所以他的路子是直路,没有弯曲。真诚是真心,恭敬是真心。我曾经说过,能大师处事待人接物万分诚敬,神秀大师待人接物百分诚敬,所以老和尚衣钵没有给神秀,给惠能。我们这一点没做到,至诚恭敬没做到,所以解行就有欠缺。最近这十几年来,我们鼓励同学重视扎根教育。扎根教育是什么?儒释道的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当作戒律来学习,是我们学佛人的根本戒。原本佛说得很好,在《佛藏经》上讲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你做佛的学生,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你先学小乘,后学大乘。
  佛教传到中国来,传法的大师都遵守世尊的教诫,把小乘传来了。小乘,《大藏经》里头的《阿含经》就是小乘经。我们的四阿含,跟现在南传泰国、缅甸这一带巴利文的《藏经》一对照,他们比我们《阿含经》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样子。总共三千部,三千部只多五十部,你就晓得我们翻译多么完整。在中国小乘两个宗派,学佛人必须要学习的,俱舍宗、成实宗。但是中国的祖师大德,唐朝中叶之后,放弃小乘,不学了,这两个宗到宋朝就没有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两个宗,只知道大乘八个宗派。那中国老祖宗有没有做错事?没有。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行不行?事实是答案,这一千四百年,每一个宗派都有高僧大德出现,说明祖师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
  那现在怎么?儒道不学,小乘不学,就搞大乘,这是释迦牟尼佛摇头的,不赞成。在中国这个环境,修小乘不如修儒跟道,儒跟道是自己的东西,容易理解,好学,而且效果不在小乘之下。那我们不能够不认真,从儒释道三个根做起,把戒律找回来。不找回来,你不是真修,你不会成就。真的,除念佛求往生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第二个方法都要根深蒂固,那就是戒律的根要扎得深,你才有成佛,才有作菩萨、作祖师的条件,否则的话,不具条件,人都没做好,怎么能作佛?这个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其实就是奉行六波罗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三集)  2012/5/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一页,倒数第六行,从最下面两个字看起:
  「《观经》中上品上生者,应具诸戒行,读诵大乘及修行六念,回向发愿,其实亦即奉行六度也。」前面讲到这个地方,这是经文「修诸功德」,功德是算助修,以这个功德回向净土,增高品位。后面一段解释『愿生其国』。在修诸功德里头,特别着重的是经、戒跟六波罗蜜。经、戒是从总的原则上说,六波罗蜜是大乘菩萨必须要修学的,因为六波罗蜜里面第二个就是持戒,这个戒包括在其中。接着下面,「愿生其国,亦即第十八愿中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这一句是修善、求生。「第十九愿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与第廿一愿中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没有不如愿的。「第廿二愿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如是诸愿中,皆以发愿回向,求生净土为劝也」。
  我们知道,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用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去访问、参学十方诸佛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总结成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不是自己想象的。每一愿,可以说每一句、每个字,都是他的心得报告。他去参学、去考察,现在中国叫调研,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这些愿当中,有这么多句劝人修善,由此可见,阿弥陀佛对于断恶修善非常重视。法再好,如果人不好,法不能执行,法是空的,徒具形式;如果人好,法不好,也没有关系,人会做出好事来。所以法,古人讲是治国之本也,人是法之源也,人是法的根源,没有人,再好的法也没用,重视人。人,什么是好人?能断恶修善,这就是好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特别重视这一点。于是我们就晓得,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心要好,行为也好,这是往生的条件。心行不好,到那里会把那个地方,极乐世界,把它变坏了,你在那里扰乱,所以极乐世界就不欢迎你。我们能有理由相信,阿弥陀佛不固执,阿弥陀佛是开放的,是听从别人意见的。他要不是这么大的心量,这样开放,为什么去参访别人国家?他不是独裁,他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把每一个人都教好,这个非常了不起。我们知道了,要想到极乐世界,就得在现前养成一种断恶修善的理念,养成断恶修善的行持,我们已经跟极乐世界相应了,这决定得生。
  「《阿弥陀经》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弥陀经》说得简单,也是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听到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就应该发愿,愿生彼国。「又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又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陀经》上劝发愿求生三次,实际上是四次,那么短的经文,世尊四次劝人发愿求生,这非常恳切,可见,愿生其国实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当然愿生,真正知道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要真正彻底搞明白、搞清楚。讲得最清楚、最完备、最圆满的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也就是黄念老的集注,对...(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不是争取不到,可以争取得到的。
  末后这一句念老的话,「读者当三复斯言」,前面莲池大师《疏钞》里头这些教诲,要多读几遍,常常记在心里。「慎勿执理废事」,最怕的就是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讳言他佛,轻视净土,而自招殃祸」。执著理,不相信念佛这个事,念佛哪有那么简单?不相信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得弥陀本愿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我们看到这些人,听到这些话,心里面很清楚,他对于净宗不认识。我自己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犯的过失就像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老师同学善言劝导,我们没有在意,以为自己所悟的是真的,以为劝导我的这些人对于理没有透彻,真是罪过!那像我这一类的人,很多,我们到真正明了的时候才知道忏悔。明了不是容易事情,我如果不是每天都在读诵大乘经论,怎么可能明白这一桩事情?所以我对于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这些菩萨摩诃萨都说这个法叫难信之法,我看到这一句,体会非常深刻,它真难信。所以我对于一些听了之后就相信,我从内心里头佩服,你们的善根福德比我强,我不如你们。
  我在经论上确确实实找到真凭实据,我才会相信,你看这么样一种人。这种人大概什么?学科学、相信科学都有这种执著,没有真凭实据叫我相信,那我不就变成迷信,听你的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性格很强,连章嘉大师都看到,这个老人对我使用的方法非常善巧。因为年轻,以为佛经上的道理深广,是很好,值得学,哲学。佛经里面讲的修行方法,那个是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三千年前的印度人,那是他们的这种生活规范,时代变了,怎么可以过那种生活?尤其我们中国人,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戒律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我们学他的智慧,学他这些道理,不学他的生活方式。
  我感谢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圆寂走了,他要不走,这个关我还是破不掉。他走了,我跟甘珠活佛在火化场,他的火化炉是单独建立的,不跟人在一起的,单独建的。甘珠点火,我在场。火化之后,甘珠活佛在那里搭了一个大帐篷,守七天。我在他帐篷里面住了三天,三天三夜。老人对我非常好,很关怀、很照顾,像父母一样,非常感恩。三天三夜,我在那里想,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回想,第一个概念就是「戒律很重要」,为什么老给我讲这一句话?每一次我去看他,我离开的时候,他都送我到门口,在门口就讲这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所以这一句话我听了几十遍,我们一个星期见面一次,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他不多罗嗦的,很轻、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这句话印象太深了。
  我就想这一句话的意思,想了一、二个星期,想通了,这是成佛的方法,这不是世间法。世间的礼,在中国三代,夏商周的礼就不一样,它有修订、有改变,适合于现前。像现在的法律,连国家的宪法隔几年都要修订一下,为什么?不适用了。这是成佛,这不是世间法,这个法要一修订的话,就不能成佛了。我就想通了这一点,那这个就很严肃了,这戒律就非学不可,不学就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想通了的时候,我才真正想修、想学;道理要没搞清楚,怎么跟我讲,表面上敷衍,不会做的,心里上没有印象,就表面敷衍。这些,章嘉大师看到、李老师看到,李老师劝我修净土,章嘉大师劝我戒律重要。所以我这个根,在章嘉大师奠定的,他老人家不走,我怎么会反省,我怎么会那么认真去想?所以我说他老人家走了,把我度了。得用这种方法才能度得了我,要不然他度不了我。知道扎根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根扎在戒律上。
  那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十年前,十年到十五年的样子,我们在世界各处行走,看得很多。戒律重要,我们也常讲。净宗学会成立是在美国,在旧金山,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对戒律这一方面,行门,我们定了五个科目。十善业道、六和敬,十善六和从这学起,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我们必须要学的。十善、六和、三学(戒定慧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很简单,人人都能够记得住。重要的是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十善干起。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去做,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得到,我们现在人做不到?我就想这个问题。细心去想、去观察就明白了,古人能够做到的,是这个根从小就教好了。
  看到古籍里面所记载的,中国古人教学,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叫胎教。胎教在哪些家庭?就是大家。这个大家,就是在社会上做官的人家,一般做县长以上的,做过父母官,这种就是世家,世世代代读书人,世世代代都有做官。再就有学术,世代传承学术的,像孔子、孟子。再就有工商业成就的,这是技术,诗词歌赋,这都属于技术,也能称为世家,所谓是大富大贵。这些人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他就家破人亡,要重视修善积德,对这个非常重视。所以小孩的教育很严格,从小,小孩一出生,父母是小孩的榜样。所以《弟子规》现在人都不懂得了,以为这是教小朋友的,怎么个教法?不知道。《弟子规》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小孩看会了,他就完全学到了,绝不是教他念的。因为小孩出生的时候,父母都还年轻,二、三十岁,自己的父母都在,你怎么样对父母、对长辈、对兄弟,做出来,让这个小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扎根教育。父母不能做到,没用处,你就教他念、教他要怎么做法,他不服气。他说为什么?他看到你没有做到,你叫我做,你没有做到,你骗我,不相信。所以那个一千天,做母亲的人很辛苦,为什么?要把他照顾到,不善的东西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这个一千天他看的、听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没有恶的。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一千天培养出来的,一生不会改变,他就是大善人,这个根基扎得好!古时候这样的根底,然后再出家学戒律,那还有什么问题?轻而易举,一看到戒律,本身一大半都做到了。
  那回头看看现在,根没有了,这个根至少丢掉两百年,佛法几乎就灭掉了,为什么?根没有了。我们现在认真努力来补这个根,补这个根不是念、不是背,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就是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讲到戒律,他说戒律受戒是形式,形式不重要。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就是特别强调佛法要重视实行,不在乎外表。那个受戒仪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我跟他老人家三年,只是他传皈依给我,没受戒。告诉我,戒律你能做到一条,这一条就受了。为什么?你不受,你怎么会做到?你能做到两条,你就受了两条,世间人不承认你,佛菩萨承认。在这个世间受个戒,拿个戒牒,世间人承认你,佛菩萨未必承认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重视,戒律搞清楚、搞明白,如何把这一条戒律做到。
  而且戒律是活泼的,不是呆板的,通情达理。如果你不懂得,你坚固的守着,有时候反而造罪业,你还不知道。譬如说不妄语戒,坚持不妄语。佛经里头有这个公案(故事),有一个猎人打猎,追一只兔子,走到三岔口路上,兔子往哪里跑,不知道。正好这里有个修行人,不妄语,问他有没有看到兔子?看到了。从哪里走了的?指一条路,指错了,他看到往那里,他指他到那边。这不就妄语了吗?这是什么?妄语救了两个人,救了兔子的命,救了猎人这一次杀生没有杀成,两个都救了。这就是什么?戒律有开缘,这个时候不叫破戒,叫开戒。所以你要懂得什么时候这个戒要开,什么时候戒不能开,要懂得开、遮、持、犯,你才能持戒。如果不懂的话,那你就做不到。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要讲清楚,要研究明白,什么状况之下怎样做。最高的一个原则,要利益众生,不能害众生。
  经上有一段故事,好像是波斯匿王,有一天吃东西吃得不高兴,下命令把这个厨子杀掉。夫人,就是皇后,那一天正好持八关斋戒,她为了救这个厨师,八关斋戒全破掉了。对不对?对。厨子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该死,不能杀人,全破掉,骗国王。到第二天国王气消了,很感叹,厨子不应该杀,杀了,你看现在吃东西,味道都不对了。夫人告诉他,厨子在。怎么在?把这个故事一说出来,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所以有开缘。
  经上还有一个故事,阿罗汉,阿罗汉要出门去弘法,跟着一些现在讲企业家,古时候叫商主,做大生意买卖的人,跟着他们的船。这个船上五百商主,带的金银财宝很多。里面有一个人起了恶念,想把这些同伴统统害死,财产独吞。阿罗汉有他心通,知道了,这不能告诉他,告诉他,他头一个杀你,杀人灭口。阿罗汉怎么办?这个时候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把他杀掉,趁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把他杀掉。这不是破杀戒,这个是对的,救了他,也救了一船人,救了四百九十九个人的生命财产,保全了,让这一个人不堕地狱。他虽然动念头,他这个念头没有成功,他的罪就轻了,就不堕地狱了。所以你看看,统统都救了。那这个时候坚持不杀生,这不可以,那这些人全都造作罪业了。杀人的人要堕地狱,这些被杀的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还有这些财物,讨债还债,纠缠不清,多少世都搞不清。阿罗汉有智慧,这一个手段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因果要看透,才知道怎样去做。总之一个原则,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个最高指导原则;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一个总的目标、总的方向。能够明了,能够守得住,不至于有大过失。我们因为这么多年来看到,出家人不能守《沙弥律仪》沙弥戒,不要说别的,最低的,在家人不能守五戒。所以想到过去那一种教育、过去的社会,让我们感到儒释道三个根的重要,这才提倡扎三个根: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感应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特别强调。这十年来也有一些效果,这都是好事。但是能不能把我们的修行,这个持戒的修行恢复到过去那个样子?不要说过去很久,回到过去六十年,那就不错了。六十年前是二次大战之后,七、八十岁的人就很清楚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得太多;虽然说不行了,比现在好得太多。就算三十几年前,中国人讲三十年叫一世,你看世界的世,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跟三十年前比也差距很大。
  三十年前我到香港来讲经,香港还很纯朴,一般讲是花花世界,跟现在比那就很纯朴。香港一般的楼,楼层,大概就是十五、六层,最高的一层五十层,那时候大概刚刚建好是一年,是新的楼层,五十层,那个窗户是圆的,现在还在。风气跟现在完全不相同,你买东西放心,货真价实,还不会有欺骗你的。饮食真干净,小摊子上吃都很干净。现在都不敢吃东西了,看到这些东西都提心吊胆,变化太大了!所以有这么多的灾难,这些灾难其来有自,不是偶然的。上辈,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再看第二段,「中辈」。中辈也分两段,「中辈因行」,第一个小段,「发心专念」。看经文: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我们看注解,「《略论》云:中辈生者」,有七种缘,有七个因缘。第一个因缘,「发无上菩提心」。第二,「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是《略论》里头说的,这个经里头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第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第四个,「起立塔像」。第五,「饭食沙门」。第六,「悬缯燃灯,散华烧香」。第七,「以此回向,愿生安乐。《会疏》同之」。第一个发菩提心,第二个一向专念,跟前面解释相同,就不再说了。
  这里头,『中辈』是『不能行作沙门』。沙门,原本在印度是修行人的通称,也不分哪个宗教,不管是哪个宗教,出家修行都称沙门。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沙门变成中国出家修道的通称。但是也有在家修行,真正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称沙门。「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应当要发『无上菩提心』,这前面讲得很多。无上菩提心,最重要的,我们记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所说的,自己依教奉行,也以劝导一切众生,真信、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
  「一向专念」非常重要,放下万缘,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愿要是真诚坚定,没有一个不往生,确确实实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上品上生的人发这个大心,修行七天就成就了。为什么这么快?他用的是真心,他不是妄心。这个七天成就,我们想想莹珂法师三天成就。莹珂法师,出家人,破戒的比丘,造作很重的罪业,如果不往生,他堕阿鼻地狱。这个示现也就是教给我们,不可轻慢那些造作罪业的人。为什么?他们真正一回头,发心勇猛,可能位置比我们还高,所以不可以生轻慢心,应当要生恭敬心。忏悔改过,恶人就已经变成好人,甚至于比好人还好,中国谚语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好人当中的好人。
  《略论》里面七种缘,第三种,多少修善,这随缘。我们常说随缘不攀缘,有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是好事。好事的标准是对众生有利益的,这就是好事,不见得对自己有利益。对自己有利,对众生没有利益,这不算好事,决定是以对众生利益摆在第一优先。奉持斋戒,斋是讲日中一食,这才叫斋,不是指素食。中国人现在讲斋,都是吃素的叫吃斋,这个错误的,素食是素食,持斋是持斋,两回事情。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不是全素,给什么吃什么,没有选择的,没有挑剔的。日中一食,过午不食,那叫斋。戒是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些律仪戒都在其中。除了律仪戒之外,还有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佛没制这个戒,但是这是善法。譬如抽烟,佛戒里头没有,所以有很多出家人抽烟,没犯戒,戒里头没有。其实他犯了,他犯了什么戒?佛有一条叫摄善法戒,抽烟不善,样子不好看,对自己身体有害,虽然没有在条文里头,也应该要守。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好处的,这个要持。另外一条,也是没有文字的,饶益有情,对一切众生有利益的事情,你遇到了,一定要做。对众生有利益,这叫饶益有情。三聚净戒,这个戒律才圆满。
  第四个,起立塔像。这也是缘分,自己有这个财力、有这个缘分。起立就是建造寺院道场,提供给出家、在家人修行。在家人建莲社、建念佛堂、建居士林,这都是好事情,帮助成就这一些真正有修行者,给他们。第五,饭食沙门,这现在就是供养。古时候在印度,出家人是托钵,见到出家人托钵的时候,一定要随分随力供养一点。这都是往生的资粮。第六,悬缯燃灯,这是庄严道场。缯就是幢幡宝盖,是这一类的东西。这一类东西,它悬挂...(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这些外国的朋友要学文言文。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全在中国古籍里头,你要不会文言文,你要让别人翻成白话文来给你听,味道变了,不是味道。一定学文言文,你才能够尝到原味。文言文难不难?不难,我都很留意。我在台湾,问美国,哪个大学我忘掉了,纽约,一个大学生,在台湾。这个大概是二十多年、三十年的事情,有个同学跟台湾大学做交换学生,到中国来学中文。她学什么?学《华严经》,是个女孩子,大概三十出头的样子,研究生。正好我在台北讲《华严经》,所以她就到我图书馆来参观,在我图书馆住了四个月,听我讲《华严经》。她读中国文言文,能看得懂清凉大师的注解,我非常佩服。我问她,你学中文学多久?三年。不难!二00五年、二00六年,我两次访问伦敦,伦敦是国际汉学中心,它里头有汉学院,牛津大学有、剑桥有,还有伦敦大学。我去访问,跟汉学院的同学交流,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时,剑桥也讲一个小时,伦敦大学也讲一个小时,给他们的教授举行座谈。我特别注意他们的学生,讲一口北京话,对中国文言文没有障碍。我说你们学多少年?都是三年。不难,外国人一点基础都没有,三年学得这么好。所以,中国人学文言文顶多两年,不难!
  我们对这个要有信心,赶快把文言文找回来。为什么?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宗最了不起的发明,这是老祖宗高度智慧表现出来的。古人这种智慧、经验用什么方法传给后代?要原味传到后代,不能变质。外国没有文言文,所以他们的东西传不下来。像欧洲的拉丁文,最古老的,只有极少数考古学的专家能懂得,懂得还不完全,要是翻译一篇东西出来还翻不出来。我们老祖宗就想到了,言语会变,所以言语跟文字要搞两套。文字搞一套什么?不变的,永远不变的,叫文言文。文言永远不变,语言随着地方变,随着时代变,不管你怎么变,我的文言不变。文是文字,文字的语言永远不变,成功了。我们把文言文学好,看几千年前古老的东西就跟面对面谈话一样,真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
  佛经用文言文写的,难怪过去方老师告诉我,我向他请教,佛的经典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为什么这些梵文的原典书籍没有保留下来?大量到中国来了,为什么没有保留?方老师笑着告诉我,古时候中国人跟现在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古时候,中国古人对自己的文化信心十足。梵文没有语、文分离,也会变。翻成中国文言文之后,不但没有翻错,意思完全正确,我们的文字比梵文还要华美,根本用不着了。这种气概在全世界少有,哪里像现在中国人,这样窝囊,被别人轻视。所以翻出来之后,对于原文不重视了。方老师说得也很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全世界真实智慧、至高的理念、精确的方法、丰富的经验,全在中国《四库全书》里头,然后晓得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小朋友,家长要是有眼光,让他好好的学文言文,二十年之后,他就是全世界的国学大师,前途无量。能深入浅出把古人智慧、理念、方法、经验,跟现在人讲清楚、讲明白,效法古人,社会安定和谐,灾难就完全化解了。人民和睦相处,互助合作,都能真正享受到这一生圆满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个重要。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完全接受,对于佛教的纲领更是尊重。佛学的纲领就是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必须从持戒,用现在的话说,要从真正落实下手,我所学到的就要变成生活。在工作上用得上,在处事待人接物统统能用上,化解一切争端用得上,带给社会安定和平。这真的是宝!我在其他的国家到处宣扬,别人听了都欢喜,没有反对的意见,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
  所以这个地方是「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这个制就是,戒律是佛制的,菩萨还不能制,佛才能制定戒律,凡圣统统要遵守,不能够违背。「正法住灭」,正法是大乘佛法,是久住世间还是会在这个世间消失、灭亡了,「皆一由之」,这个一就是戒律。意思就是,有戒律,正法就久住世间;没有戒律,正法就灭了。我们不要说别的,说戒律的根本,十善,谁能够遵守?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你能够把十善做到了,是大德!为什么?没人做到,你能做到还得了吗?你能把十善做到,诸佛菩萨能不护念你吗?护法善神、龙天八部,他能不保佑你吗?这个不是迷信,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出了麻烦,身体疾病多,不健康,毛病多,心里面不能安定,烦躁。什么原因?没有学戒律。你学戒律,不贪、不瞋、不痴,你心就定了,心就不烦了;能够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你的身体就健康。十善业能够带给我们身心健康,为什么不干?无论学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要从十善做起,没有《十善业道》就没有大乘佛法。今天我们讲儒释道三个根,为什么十善做不到?我们不会做人,十善是作佛的,人都做不好,怎么能作佛?所以,要求学《弟子规》,《弟子规》是做人;再要求学《感应篇》,因果教育。儒家的教育是讲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教好人,好人怎么?不愿意做坏事,做坏事好像心不安,还有一点良心。那要是良心没有了,根本他就不相信做好事有好报,学,学因果教育。真正明白因果怎么样?不敢做坏事。为什么?有报应。有这么两个基础,再入佛门,《十善业道》一点不成问题,决定做得到。所以这个十几年来,我们努力的在提倡儒释道三个根,虽然真正在这上扎根用功的人不多,但是有,有就好。为什么?根没断,还有。有根就有指望,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不至于断灭。
  「明比日月,尊譬宝珠」,这是佛用比喻告诉我们戒律的重要,戒律的光明超过日月,戒律的珍贵,它的尊贵就像宝珠一样。「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这是佛门里一个公案。两个出家人去拜佛,路走得很远,一个人看到水里面,水,出家,水没有过滤不能喝。水里头有小虫,就是细菌。所以出家人旅行的时候身上要带个滤水囊,就是小袋子,碰到水的时候得过滤,那水才能喝。有一个人没有过滤,这个水他吃了;另外一个持戒,他不肯喝,结果死在路上。这个喝水的人到了佛的面前,把这个事情告诉佛陀。佛陀说,持戒的那个人他比你早到我这儿来了,你来得太晚了。对持戒的人奖励、赞叹,对于破戒的人教他要忏悔、要忏罪。
  「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这是什么?被人冤枉了,或者是犯了过失被处分。处分的人说,你是个持戒的人,那很简单,好办,我抓几根草,用草给你围起来,你不能把这个草拿掉你走开,不可以,我用草给你绑在这儿。宁愿在这里死,也不敢把草拨开,不伤害草木。这种,像抱渴而死,无伤草叶,现在人来看,这是愚痴,他怎么会相信?于是,戒律有这样的严,一般人看到戒律害怕。你看从前儒家讲礼,民国初年,这是知识分子,称儒什么?吃人的礼教。礼太严格了,人不能自由。戒律比礼还要严,你说学佛、学经典,大家喜欢听,提到要持戒,调头走了,他不听你的了。现在人认为儒的礼、佛的戒对人约束太多了,好像绳索绑到身体,一点自由都没有,这样看法。所以戒学弘扬有它一定的难度。
  必须要从儒下手,儒比较容易,比佛法宽松。真正有儒的基础,有道家《太上感应篇》的基础,持戒就容易了,跟他讲戒律他欢喜,他不会排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1-8-19 17:17:32 | 只看該作者
他会相信。没有儒跟道的基础,那不容易。所以讲经,讲道理给他听,他很有兴趣,你叫他用十善来约束他,他受不了。能不杀生吗?不杀生,它伤害我。伤害我也不能杀它,这个在他认为这是什么?不讲道理,理是讲不通。殊不知,你不杀它,它就不会杀你。我早晨起来写字,有个蚊子飞来,就在我面前绕来绕去的。我没法子了,我就指着旁边一个纸片,我说你站在这里来。它就站在那。我给它授三皈依,授完之后,叫它别动,我就拿个玻璃杯子把它盖下来,把它送到外边去,听话!今天早晨的事情。我们以善心、真诚心对它,记住佛的一句话,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就有感应,不能有一点虚假对待这些小动物。不会伤害你,把你放走,打开窗户,从窗户上放走。
  「疏中极论斋戒之要」,这《会疏》里头说的,斋戒非常重要,「正法能否住世,全赖行人能否持戒」,这个行人就是佛门弟子,在家、出家都包括在其中。正法能不能住在这个世间,全靠佛门四众弟子能不能持戒。「故当宁失身命,毋违所受之戒」。失身命没有关系,这个身命是无常的,总归要死,早一天死晚一天死,反正都要死,无所谓。如果为持戒而丧命,这个身命失掉,你再得一个身命肯定比这个身好。为什么?这大善!善在哪里?你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榜样就是大善,能够像你的人愈来愈多,正法就久住了。
  「彭际清居士曰:故知净土资粮」,修净土,求往生极乐世界,这资粮在此地说,现在话讲条件。古时候旅行,不要太古时候,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逃难,我走了十个省,完全靠走路。走路要怎么样?要带米,到时候你能煮饭吃。米,做个布袋子,长长的,装一袋子背在身上。不像现在有旅馆、有饭店,那时候没有。真正遇到没办法的时候,找到人家,要向人家讲,家里有没有剩的饭菜?讨一点,过这种日子。资是身上带一点钱,粮是粮食,出门一定要带的。我们到净土,这个资粮是什么?全凭功德,就是你修积的功德。功德的基础,「功德之基,莫先持戒」,持戒、行善就是积功累德。所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
  今天在这里讲戒,我们把重点全部落实在十善,为什么?有十善就有戒。净业三福第一条讲十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尽孝?我们对老师有没有做到敬?这个敬就是依教奉行,那才叫敬。老师教你东西,阳奉阴违,这大不敬。老师的教诲一定要依教奉行,纵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至少也得做到一半,否则的话怎么对得起老师?我这一生是运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能拨出时间单独教我,方老师单独教我,章嘉大师也是单独教我,这个缘太难得!这是宿世的缘分,这一生遇到了,我们不好好的学,怎么对得起老师?孝亲尊师,现在人不懂得。我们的父母、老师都已经往生,不在了,我怎么办?我的教室、我的佛堂、我的摄影棚统统挂的老师的照片,每一天早晚跟老师行礼,念念不忘老师教诲,教孝亲、教尊师。现在人把老师忘得干干净净,我们能有今天,谁给我的?父母给我身体,老师给我智慧,饮水思源。
  这都是属于戒律,因戒才能得定。我们今天这个定不是禅定,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就是定,长时薰修会开悟。所以学东西不要贪多,世出世法都一样,一样没有学透,不要学第二样;这一样学透了,行,可以再学一样。但是一生当中要有一门为主。我在年轻的时候学得很多,虽然老师教给我,不听!总是贪多,看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这也想学那也想学,兴趣多方面的,我就涉猎了不少的经论。那现在,现在知道,这是什么?佛学常识很丰富。再丰富的佛学常识,对你了生死出三界没有干涉,没用处。如果一门深入,像我们在前面念到的,念老在这里举的例子,我们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真比不上他。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什么也不懂,就知道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念到晚,我们能跟他比吗?说老实话,这些阿公阿婆他什么时候往生他知道。甚至于他想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还有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要走,佛来接我。佛真来接他。
  这一点,我们看到莹珂法师的公案就找到证据,莹珂法师寿命还有十年,不要了,要求阿弥陀佛带他现在就走,他真走了。所以这些阿公阿婆,我相信他们都有这个功德,都有这个条件。他不走,是做给我们看的,也是,他是真实功德,他不走,住在这个地方,保佑这个地方的安定和谐,保佑这个地方少灾少难。我们一般人不认识,瞧不起他。他大慈大悲,帮助这个地区化解灾难。我说的话一点不假,他不是走不了,慈悲心救苦救难。我们理解,看到这样的人我们对他都特别恭敬,对他行礼、对他致意,赞叹他老人家。他是真干,知识分子只说不干。所以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化解灾难,这要智慧。
  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是功夫,一分功夫就有一分功德。持戒是功夫、放下是功夫,这真实功夫,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放下贪瞋痴慢。佛为什么教我们放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道理明白了,你真肯放下。明白道理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对事实真相知道不清楚,所以放不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需要人劝你,不需要人教你,你自然放下。为什么?那是包袱,那里头不是好东西,是带给自己的累赘,没有一点好处。放下真有好处,要放得干净,要用真诚心去放,不能搞假的。装模作样不行,没有感应,搞真的就有感应。
  在我们现前,我们自己亲身当中有体验,有不可思议的感应,祖宗照顾,佛菩萨照顾。我举汤池小镇这个例子,不是假的。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记载的,老人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海岛里头,三步一拜,拜到五台,三年。这个毅力、恒心就感动佛菩萨,他从发心、起步一直到五台山三年,佛菩萨就在他身边照顾他,他不知道。当他生病病倒了,菩萨就化身,变一个乞丐来照顾他,来给他采药,帮他治病。住了十几天,身体完全恢复了,这乞丐走了,他继续去拜山。三年当中得两次病,第二次得病的时候,又碰到这个乞丐,又来了。其实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变的,文殊菩萨始终没有离开他,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能够感动文殊菩萨照顾,我们不能感动?他发的那个真诚心,那就是他的功德。我们的心不真诚,看到这些事情还怀疑,老和尚修得不错,感动了,我们没有修行,不如他,那就没有法子了。全是一点真心、一点诚意,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不行,为自己名闻利养,这不行,不是为自己。
  我们搞汤池实验不是为自己,是为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还能不能延续下去,我们是做这个实验,不为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在今天还能够适用,就得保佑,就让我看到效果。如果不管用的话,那就没有了,搞不成功,搞不成功我们也就不搞了。搞成功是什么?我们那个念头一动,老祖宗就知道了,佛菩萨就知道了。就替我们安排,就替我们效果赶快搞成功,知道我们耐心不够。我们原来打算三年看到效果,三个月看到了。这明明是佛菩萨、老祖宗在身边,我们亲身体验到的,能不相信吗?所以真发心,灾难来了没事。我们需不需要预备这些灾难的东西?不需要。真灾难来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一些人,送这个吃的、送那个喝的,全送来了。那是什么?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我们自己还是不要的好,我们要什么?要真诚心,我们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真管用。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对于戒律要重视,还是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做,不是念。念没用,要落实、要做到,把这三样东西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自己的,工作、待人接物要把它做出来。后面的效果、感应不可思议,让我们对祖宗、对佛法、对鬼神信心十足,再不会怀疑。我们这个色身留在这个世间,为佛菩萨工作的,为一切众生工作的,不是为自己的。身体好,为他们多出一点力,不好,少出一点力,全是为众生、为正法久住,没有丝毫为自己,感应自己能体会得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2012/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页倒数第五行:
  第四,『起立塔像』,这就是造像、建塔。「塔」,梵语称为「窣堵波」,翻成中文是庙的意思。中国的庙是供奉祖先的,中国在上古时代祭祖先,所以非其鬼这是不会祭他的,这祭祀就显得是谄媚。一定是自己的亲属,自己的祖先,这是应该祭祀的,慎终追远,这是孝道。所以庙供神,供鬼神的。最初是供祖先,以后也供神,所有一切供奉神明的地方都称之为庙。或为「方坟」,因为它的形状多半是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方形的占多数。「谓置佛舍利处也」,佛陀灭度之后火化留下来很多舍利,佛弟子把这个舍利请回去建塔供养,要供佛的舍利。
  《会疏》里面有说,安塔有三种意思,为什么要供佛的舍利。第一个「表人胜」,这个人太殊胜了,人中稀有,对人类做出最伟大的贡献,这个人值得一切人尊敬、景仰,向他学习,表这个意思。有人说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保佑我,这个观念有两种,真正明白的,这是正确的,不了解其中真实义的那就是迷信。自古传到今,现在明白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很多,都把他当作神明供奉、供养,他会保佑。其实他是真保佑,但是你不懂得。真保佑什么?向他学习,这是真保佑。他有大智慧,他有殊胜的理念,有很好的生活处事待人的这些德行、这些方法,有伟大的成就,对于一切众生做出了贡献,样样向他学习,这就真的保佑。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每天念佛、每天拜佛,如果不向阿弥陀佛学习,所得的好处很有限;如果你供养他、礼拜他,真的想学他,那个利益就太大太大了。学到最圆满,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你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这个利益就无量无边。所以对他不认识、不了解、不透彻,你怎么学他?
  诸佛菩萨、世间圣贤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什么榜样?幸福美满人生的好榜样。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希望众生生活在一起和谐,互助合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幸福快乐,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居住的地方叫极乐世界。我们要想真的快乐就得向他学习,认真研究他的经典,研究明白了,认真努力去效法、去落实,这样我们自己就变成阿弥陀佛的化身。开始学学得不到家,是化身,学到家了就是阿弥陀佛的真身。我们一家人学习,这个家园就是极乐世界;一个小镇、一个县城人人都能够学习,这个地区就变成地球上的极乐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事上有差别。事上差别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烦恼习气断干净了,纯净纯善;我们这个地方居住的众生,包括自己,我们也在断恶修善,但是断得不干净,习气还存在,这就是理上相同,事上有差别。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阿弥陀佛不但影响他居住的那个星球,甚至于他影响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就像中国古籍里头所说的,汤王以七十里而王天下,这就是汤王圣明,他的领土只有七十里,不大,像现在一个小乡镇。古时候的七十里大概只有现在三、四十里,古时候的度量衡小,周文王百里,也不过现在五十里而已。王天下是什么意思?他所治理这个地区治得好,样样都好,可以做为天下诸侯国的榜样,这些诸侯国尊他为天子。这个天子跟以后的天子不一样,以后的天子是皇上,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都是小国。百里这就叫大国,还有小国三十里、四十里的,简直就是一个乡镇,没统一,这些小地方的领导叫诸侯。经典上记载,商周时代,商比较少一点,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有几百个诸侯国。周朝时代,历史上记得很清楚,八百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城堡,每个城堡是一个诸侯国。有的大的诸侯国有几个城堡,小诸侯国一个。尊汤王为天子,向汤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跟其他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学这些道理、学这些方法、学这些经验。这一个做好的这个国等于说领导全世界,那个时候叫天下,影响到天下。所以国家不在大小,你做出好榜样,你起了作用就影响到整个世界。
  秦以后统一了,统一的这些帝王,都用他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做榜样。自己居住这个城市现在叫首都,从前叫京师,首都没有京师的意思好。京是什么?大城,师是师范,这个大城里面的政治、制度、教学,...(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小紅書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6 19:48 , Processed in 0.2083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