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0|回復: 2
|
净公上人往生咒讲记南无阿弥陀佛20210529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往生咒讲记
往生咒讲记 (第一集) 1994/6/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13-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1/01-013/01-013-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1/01-013/01-013-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1/01-013/01-013-0001.flv
请掀开经本(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卷)六百零七面,第三行:结释咒意。
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疏【释咒意者。以咒附经。经得咒而弥显。以经先咒。咒得经而愈灵。交相为用。应结释也。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持此咒者。灭罪往生。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陀罗尼者。此云总持也。】
莲池大师在注子里面告诉我们,『释咒意者』,这是我们通常习惯上所称的「往生咒」。咒本来不是属於《阿弥陀经》的,但是这个「往生咒」也是以密法专修净土,莲池大师将这个咒附经有他特别的用意。在《疏钞》里面,我们看到每一段经文末后一段的注解都是「称理」,「理」就是禅宗讲的心性,称理就是称性而谈,这是属於禅宗的。所以他这个注解的方式就是「禅净不二」,后面加上往生咒,它的意思是「显密不二」,这才看出净宗实实在在无比的圆融。自古至今,我们看很多的注解都没有这个体例,所以,这是莲池大师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无非是期望我们人人都能够信解,人人能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师一片苦心,真实的慈悲。
『以咒附经,经得咒而弥显,以经先咒。咒得经而愈显,交相为用,应结释也』,这是先讲经后附咒,咒在经的后面。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大师他的用意已经明显的说出来了。「经得咒而弥显」,这一句是怎么说法?我们必须要知道。佛在世说法是应机而说,如果佛为初机而说(初学的人而说),这一些我们常常在小乘经里面看到很多,大乘经上也有,佛说得很清楚,说得很简单,并不难懂,让初机人就能够接受。佛向一类大根器的人,聪明智慧、领悟力很强的人,佛的说法就相当的深入。我们今天看起来的确有相当的深度,往往我们看到很不容易理解,很难体会。在一般说大经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还有一些鬼神、天龙八部也参与了这一个法会。佛为我们说是显说,要用我们的语言说,我们才会听得懂。这些鬼神们都有五通,漏尽通他们没有,漏尽通阿罗汉才能够证得,五通鬼神都有。因此,这些鬼神能够懂得我们人间的言语,所以他们也非常欢喜听佛讲经说法。
佛在一部经讲圆满之后,往往用咒。实在讲,这个咒语并不是印度话,也不是梵文,梵文也翻不出来,也不懂。咒语实际上就是鬼神的言语,就是对那些来参加法会的这一些鬼神,用他们的言语说几句,对他们来讲非常的亲切,佛说几句有这个意思。所说的内容,实在讲就是经里面的纲领、纲要。所以咒是经之密说,经是咒之显说,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一个说得很详细,一个是提纲挈领,好像讲的几个题目一样,是这么一个意思。这是密咒,在佛经里面,就成为一种特别的体例,这是一般印度文学里面也没有的。
鬼神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有感应,善神与人有感应,邪神、恶鬼与人也有感应,这个里面的吉凶祸福差别就很大了。这个感应是不是念咒就会有感应?念咒是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我们现代名词里讲的「心电感应」,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诚则灵」。诚则灵,这个「诚」里面到底是善是恶,就不一定。单单讲「诚」,诚里面没有善恶,可是诚的底下,这个众生的愿求就有善恶了。有人心地很慈悲,求一切众生的善福,这个心是善良的。有的人求鬼神,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怕伤害别人,这个心就不善了。所以诚能感诸佛菩萨,也能感一切善神,亦能感一切恶神。所以,这个感之后,那个愿求里面就有善恶、就有吉凶祸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经跟咒一合等於显密圆融了,所以经的义趣格外的明显;显是显露出来。这个话虽然是这么说,这么说也没有说错,可是真正要这个经义显露,如果我们的心不诚就显露不出来。你要问为什么?这个我们在讲席里也常说,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解?光是想解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我们多读、多研究、多思惟,是不是能解?不能解。什么原因?佛的言语,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真心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没有加一丝毫分别想像。我们用分别的心、用思考的心,怎么能够得他的真实义?这是用的心不相应。好像这个水源,人家的水源是清水,我们的水源是浊水。浊水要想了解清水,流到清水,清水也变浊了。这就是我常讲的,我们今天是错解了如来真实义、曲解了如来真实义,没能够真正理解。真正理解,要用什么方法?清净心。佛心是清净的,我们的心也是清净的,那就行了。如来的意思你就理解了,你就懂了,你的心跟佛心一样,你的解跟佛的解才能够相应。
总而言之,一定要修定。我们净宗《无量寿经》的经题上面,教给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是修行的三大纲领。这个三大纲领,我们只要抓住一个就行了。譬如我们修清净心,心清净了,当然平等;心不平等,绝对不会清净;心不清净,决定不可能觉。所以这三个是「一而三,三而一」。从平等入手也可以,从觉入手也可以。
但是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从清净心下手比较方便,比较容易。我劝导大家入佛门先读一部经,念三年,其他的一切都放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前面都曾经详细报告过,为的就是修清净心。念一部经,心容易清净;念多了,这个头脑就乱了。你念多了、看多了,自然就胡思乱想;换句话说,你什么好处都得不到。我们佛门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得什么?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开智慧,觉就是开智慧。你的心里面妄想、执著、分别那么多,修行修得再勤苦,烦恼还是一大堆,妄想一大堆,智慧完全没有,这叫白修了,实在讲是修行不得法。那个不想真修的人,我们看到笑笑就算了;真正想修的人,他来见我,我会教给他方法。
今天中午,有几个朋友来看我,其中有一位是佛教徒,他是学密的,也学了不少年。他告诉我:「妄想太多了,烦恼太多了,想压都压不住。念咒也不行,念佛也不行,看经也不行,简直就无可奈何。」我笑笑,算了!他不是真修。到我这里来,看到这个书也喜欢,那个东西也喜欢。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这就不是真修!
真修行人,不但这个世间一切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里面成就戒定慧,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然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就不会曲解了,不会错解了。你没有根本智,换句话说,你心不清净,不要说看经你会曲解,你来听讲经,也把我的意思听错了。这个很多!他以为听懂了,或者在外面跟别人讲;我听听,不是这么回事情,这个意思错会了。连我讲的意思他都错会了,那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意思,他怎么会不错?可见得关键在用心。
我们要想「经得咒而弥显」,我们一定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佛在许多经论上,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心行。十法界他们用的是什么心?这一点很重要。佛的心是清净、平等,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开端就是清净、平等,这是佛心。我们要想学佛,要想修净土,净土是凡夫直捷成佛的一个法门。我们读经、念佛目标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给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是本性。
菩萨的心是六度,菩萨绝对没有自己,不会想著有自己。如果想著有自己,这个人绝对不是菩萨。《金刚经》你们都念过,《金刚经》说得很好,「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是说得很明白吗?菩萨决定没有自己,起心动念都想著一切众生。
菩萨入世跟大众接触,一定符合六度的原则,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就是守法,菩萨一定规规矩矩的,一定依著正确的方法来教化众生,不会标新立异。凡是奇奇怪怪的这些事情,那个绝对不是菩萨所作的。持戒就是守法。「忍辱」决定有耐心,忍辱是度瞋恚,养慈悲心,不会有怨恨,不会有报复。「精进」,进是进步,天天求进步,精是纯而不杂,他表现的决定是一门深入。因为他要教别人,自己要作榜样;教别人修一门,自己修很多门,人家看到就会起疑惑,不相信!菩萨一定给众生作一个最好的榜样。「禅定」,绝对不为外面境界所诱惑,内不生烦恼,外不受诱惑,那是定。最后一个是「般若」,就是理智,我们讲他是理性的,绝对不会动感情,他是非常冷静的,一切事理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菩萨决定符合这个原则。
所以,我们对佛法要真是稍稍有一点深入,这个眼睛就放光了。这些修行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句话不说,一见面就知道了。真正修行人,心变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一天比一天增长智慧,所谓「烦恼轻、智慧长」。他的相貌一天比一天圆满,一天比一天光明,所谓「相随心转」,所以从他的容貌、威仪就能看得出来,那个也不是装的,他是自自然然的。
如果看到这个修行人说修得很好,一看面上无光,威仪不雅,就晓得他即使是非常用功,他也是走错了道路,他修行的不如法。佛法真正要契入了,确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年比一年快乐,那是他真正得到法喜,他的功夫得力了。如果学的一天比一天苦恼,那就要好好的检点、反省,不是佛法错,是自己搞错了。
「以经先咒」,先讲经再说咒。佛是在人间说法,当然先要照顾人,鬼神后来再照顾他,这个也是释迦牟尼佛守法,持戒守法!我们主要是为哪些人说法?主要在人间是为人说法的,鬼神是来旁听的,他是来附带的,不是主要,不是为他们说的。如果佛在天上说法,那是以天神他们为主。所以,今天佛是在人间说法,当然经要在前面,咒附在后面。
「咒得经而愈灵」,我们读经是两种读法,两种目的。第一种我们求根本智。这一种读法,就是恭恭敬敬经本翻开,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最后「信受奉行」,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恭恭敬敬的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怀疑。这一种读经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是修无知。
如果读经的时候,再想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那就坏了。你读经的目的就被破掉了,你是把经典当作世间书去念,那个得不到效果。因为我们读经就是修定,读一个小时是修一个小时的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禅宗是打坐,观心或者参话头,教下都是用读经的方法,我们净宗有的时候用读经,有的时候用念佛,像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
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的方法、门径太多了,我们只要选择一种、两种,很适合於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们修起来很方便,这样就好。所以读经是修定,跟人家在禅堂里面打坐没有什么两样,决定不能够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对了。我们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这是第一种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那就深入一层,随文入观。那是已经得到了根本智,已经得到定了,才有这个能力。没有得到定的时候,没有这个能力。已经得到定,这个能力是把经里面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读《阿弥陀经》就到了极乐世界,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跟自己的身心融成一片了,那个境界高,那个利益非常非常之大,这就是「咒得经而愈灵」。咒是密说,经是显说,无论是经是咒,统统跟自己的心境融成了一片,这是真实的功夫,「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完全融成一片,这是第二种的读法。
现在恐怕大多数人这两种读法都没有,所以你们学了很久,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不会用心,方法错了。你们听经听的时间长了,听经每听一遍就是提醒你一次,薰习一遍。可见得烦恼习气力量太大了,我们这一点薄弱的薰习,敌不过!境界一现前了,马上就迷了。不但一般境界里面迷,正在读经也迷了,正在念佛也迷了,这个东西就难了。所以大师讲:「交相为用。」就是经跟咒相辅相成,这个意思非常之好。
『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这是把往生咒的出处说出来了。它不是出在《阿弥陀经》,也不是出在《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里面都没有,它是出在《不思议神力传》这本书上。
『持此咒者,灭罪往生』。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要是专修这个法门,专持往生咒,确实能够灭罪,确实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佛说得不错!我们五经读本里面收的有,也许诸位看过,经上说得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往生咒持三十万遍,在过去我们道场有个老居士,这个老居士现在都不在了,他是张龄老居士,也许有同修见过他。没有见过他的,如果知道「总统纪念歌」,那个歌词就是他作的。他以前是总统府的秘书,早年我讲经,他们夫妻两个几乎都没有一次缺席,天天都来听的。
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应得佛现前,他就认真每天念,念满三十万遍。他来告诉我,说:「法师,不灵!佛没有现前,什么感应也没有。」这个造的罪就很重,为什么?谤法。不是咒不灵,是你不如法。你念这个咒,先问问罪灭了没有,罪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这是罪。一天到晚口里都是念的咒语,这一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生了,罪就灭了。三十万遍往生咒是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你不起一个妄念,就是我们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才有用处,才有感应!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那怎么行?这个就不如法了。
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一个关键的所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说得太好了,不但是净土修行的秘诀,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也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违背这个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会有成就的。
无量法门,特别是大乘法门,目的是在明心见性。我们净宗修「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跟禅宗讲的名词虽然不一样,但是境界完全相同。禅宗讲「大彻大悟,见性成佛」,我们讲「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往生,就是见性成佛。可见得那个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净念相继」。净是清净心,禅宗里面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你那个心里要一物都没有,这个心是清净心现前了。可是你如果弄错了,「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是无明,把无明当作「本来无一物」,又错了!所以这是一丝毫不能够错会的。
佛的心清净,确实没有一个念头。虽然没有一个念头,但是没有一样不清楚,所谓「寂寂惺惺」,寂是清净寂灭,惺是照得清清楚楚,没有一样不明了,那才是真心。寂,不落在妄想里,没有妄想;惺,不落在无明里。两边都不落,那叫真心。我们凡夫很糟糕,不是落在妄想这一边,就是落在无明那一边,总搞不清楚,这是我们修行功夫很难得力、很难有成就的因素。
我们读经,就是依照这个原理所采取的修行方法。譬如我们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不长,我们读经时,读的字字分明、句句清楚,这是不落无明。读经的时候,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心地清净寂灭,那个方法就用对了。读经不能有分别,不能有妄想,不可以想经里的意思,这个很重要!所以读经是真正的修行,这叫真供养。
还有一些人迷惑颠倒,以为我读经是读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看到我很乖就保佑我了,我天天念经给他听。这是糊涂,这是大错特错。经是佛菩萨讲的,难道他还要听这个东西吗?他才不要听。这是修行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我们不会用这个方法,错解了这个方法,所以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
灭罪,首先要晓得什么叫作「罪」?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就是罪。真的有效果了,这些东西少了,妄想少了,烦恼轻了,这就是你罪灭掉的现象。三十万遍往生咒念了之后,心确实达到相当清净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纵然不能到「一心不乱」,至少也到「功夫成片」,有这种功夫就决定得生。所以念三十万遍往生咒这个没说错,而是自己不会用功。今天往生咒念一千遍,记了下来,我今天念一千了,明天我又念了,两千了。你看看这个心掺杂这么多妄想在里面,掺杂这么多欲望在里面。尤其是求感应的心、求神通的心那么切,他还算不错,没遇到妖魔鬼怪。凡是求神通、求感应的,都很容易被魔所扰乱,被妖魔鬼怪来欺骗。灭罪往生,真的有这个功效,有这个功德。
『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陀罗尼者,此云总持也』。这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纲领,佛法的纲领。
底下《钞》这一段特别为我们解释业障。想要消业障,如果不知道业障是什么,到底消的是什么也不晓得。现在我们学佛的同修,每一个人都希望消业障:「我的业障很重,我要消业障。」问他:「什么叫业障?」说不出来。说不出来,那还消什么?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障就是障碍,障碍了什么?障碍了真心,障碍了本性,这个障就很严重。什么是障?业就是障。业是什么?业是事业。哪个人不喜欢作事业?希望自己的事业愈大愈好,事业愈大,障也就大了,烦恼也就大了。
人生下来很可怜。一上学念书了,你们看看学校发的作业簿,他就作「业」了。从一入学就开始作业,一直作到死都作不完,这是造业。所以人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他那个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拼命在造。造的是善业,三善道投胎;造的是恶业,三恶道受报。造业是六道轮回,哪一天我们能不造业,那就好了。
今天下午有几个同修来看我,第一次到这儿来,是个出家的老比丘尼,很发心,自己省吃俭用,到处帮助人家盖庙,出钱出力。她有八十四岁了,我劝她念佛,不要再造业了。盖庙是造业吗?你们想想是不是造业?台湾的庙太多了,不要再盖了,要紧的是念佛求往生。不但恶业不能造,善业也不要造。说实在话,一面造作,心地还是清净,那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中国古时候这些道场的建立,跟诸位讲,不是凡夫建的,都是佛、菩萨、阿罗汉化身来建的。凡夫造业,他怎么能出得了三界?怎么能了生死?诸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是来利益众生的,来帮助众生的,所以都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我们今天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去学佛菩萨那种事业,那我们就坏了,所以这个就要知道。老比丘尼八十四岁了,修行非常认真,早晨很早起来,自己还当维那。已经八十四岁了,非常难得,这个唱的声音也还满响亮的,真不容易!我今天看到她很喜欢,八十几岁有这么好的身体,很难得。
她来告诉我,一心又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是他的孙子还不少,放不下,又挂念这个,又挂念那个,还有在外国的,常常问一问:「现在情形怎么样?」心里牵挂这些。
我今天告诉她:「这叫业障,那些都是魔,魔障,不会叫你往生。」
她问我:「怎么办?」
我说:「放下,不要管他。你一心一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儿孙放不下,你到了西方世界,你就是菩萨了,菩萨的儿孙会有菩萨照顾,会有护法神保佑,比你照顾周到得多。你要不能往生,落在六道轮回,你的儿孙谁也照顾不了,你自己也无可奈何。我给你讲的都是真话。你想错了,做错了。哪有佛菩萨的眷属没有人照顾的?没有这个道理。」
今天她听明白了,很欢喜的走了。造极重的罪业,还有护法神在照顾他。佛家讲:「一子成佛,九祖生天。」这都是实话,不是骗人的。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照顾你的家亲眷属,唯一的好办法,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什么都解决了。你要不能生到净土,那你的问题决不是你想像、你操心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学佛要有智慧。
钞【业障者。凡障有三。一烦恼障。二业障。三报障。今言业障。则中摄前后。烦恼者业之因。报者业之果也。业必有因。业必招果。故摄二障。除障贵除其本。如根绝不生芽。芽不生。则枝叶华果。悉不生故。今此咒持之。则烦恼不起。是拔业障根本也。如传言。日夜各持三七遍。灭五逆谤法等罪。是也。得生净土者。轮回娑婆。皆繇业障。业障既空。秽土种灭。随愿往生。故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总持者。总统摄持。更无遗失。即咒之别名也。传名不思议神力者。即经名不思议功德也。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议。】
『业障者,凡障有三,一烦恼障,二业障,三报障』。「业障」有三大类,这个三大类就是平常经上所讲的「惑、业、苦」,惑是迷惑,业是造作,苦是受报。业障,实在讲无量无边,这里讲的三障是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我们不说细的,说粗的。细的很难懂,粗的就是《百法明门》里面所讲的二十六种烦恼,即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就是这二十六个烦恼造成了六道轮回。假如这二十六个烦恼都断了、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不要说你要怎么出去了,到时候六道轮回找也找不到,所以能造六道轮回的就是这二十六个烦恼。
烦恼是障,里面有烦恼,外面就造作。你们在《普贤行愿品》忏悔偈里面所念到的,什么东西造的?身、语、意。身体动作是造作,口里面是言语,意里面是念头。起心动念是意在造业,言语是口在造业,身体动作是身在造业。所以这个烦恼表现在「身、语、意」业上来发挥,就起作用了。身、语、意就是烦恼造业的工具,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时时刻刻要有警觉,依照佛的教诫不造恶业,那就好了。
既然有造作,后面一定有果报,善因就有善果,果报在三善道;恶因一定要有恶报,果报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途。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没有办法脱离轮回,都在六道里面打滚,而且一世不如一世。在六道里像螺旋纹一样,愈来愈下去,它不会往上面转的。什么原因?我们造的恶业比善业多,一生一生、一世一世累积下来,就往下沉,不会往上浮。这一个事实,只要我们头脑稍微冷静一点,我们想想,不要想久远,想今天从早到晚,我起心动念,起了多少个善念?起了多少个恶念?你就晓得了。
什么是善念?什么是恶念?为一切众生的、为社会大众利益的,这是善念;为自己、为个人、为一家的,这是恶念。你起的念头,到底哪一种念头多?为我自己的念头多,换句话说,你就是往下堕,你不是往上升。这就说明六道轮回的可怖,真可怕!我们在六道里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这是事实的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看下面的文。『今言业障』,这个明明是三障,他没有说「拔三障生净土」,他只说「拔业障」,没有说「拔三障」。「今言业障,则中摄前后」。三障,「业障」在中,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有报,所以这个业在当中把上下都关连了。从「因、缘、果」里面来讲,业是因,报是果,烦恼是缘。就是这个果报,跟果报最密切的这个叫因,疏远的叫缘。业跟果报关系最近,烦恼还远一层。像父子,父亲是因,祖父那是缘,比较远一点的是缘。所以这个业报,在三障说「业障」是最合理的。
『烦恼者业之因,报者业之果也。业必有因,业必招果,故摄二障』,这是讲一个业障把前面这个烦恼跟后面的果报统统都包括在其中,这个好懂。
『除障贵除其本,如根绝不生芽,芽不生,则枝叶华果,悉不生故』。「除障」,有人在枝叶上除,有人在根本上除,这就看人的根性。上上根人、利根之人,他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从根本上下手。中、下根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没有法子从根本修,佛就教给他们从枝叶上修。譬如我们看到一棵树,这棵树我们不想要它,聪明的人拔根,根一挖,树就拉倒;那个笨人不要它,先把叶子一片一片的拿下来,然后枝条一条一条剪下来,最后慢慢的才把这棵树连根拔掉,你说那个多费事,多费时间。这在佛法里面讲叫渐修,渐修就是用这个方法,在枝叶上下手。
高级的修行方法是从根本上下手,禅是从根本上。诸位要晓得,禅有两大派系,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神秀跟惠能两位大师,神秀大师所接引的对象是大乘根性的人,还是从枝叶上来。六祖能大师是从根本上下手,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我们净土宗是从根本修,这个要知道。密宗里有从根本,也有从枝叶,所以成就不一样。
净宗不管是什么根性,统统从根本修,为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根本的根本,上根人也是用这个方法,下根人也是用这个方法;文殊、普贤用这个方法,阿鼻地狱众生也用这个方法。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那个可以说是理上有,确实有,事上没有。你们看《无量寿经》就知道,事上是平等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事上平等。我们这个世界,每一个人个子高矮不一样,相貌也不相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子都一样高,相貌完全一样,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那个世界叫平等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是理论上不平等,事实上平等。
事上为什么平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说老实话,我们是带业去往生的,烦恼没有断,怎么可能平等?决定不能平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个是真正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珍惜,如果这一生放过了,想以后再遇到,那是非常非常的难得了,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所以这个「除障」要除根。
『今此咒持之,则烦恼不起,是拔业障根本也』。所以,你要懂得持咒。如果这个咒真的能把自己的妄想、杂念伏住了,这叫持咒,这叫功夫得力了。假如一面念往生咒,一面在打妄想,不要说三十万遍了,三百万遍、三千万遍也没用,也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为什么?你持的不如法,你不会用心。
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最要紧的是会用心,这个很重要。不会用心,模仿那个样子,那是不切实际的,不能成就的;只有外表,没有实际的内容。佛法是讲求实质,并不重视外表。
『如传言』。这个「传」,就是上面所说的「不思议神力传」。
『日夜各持三七遍』。「三七」就是二十一遍。
『灭五逆谤法等罪,是也』。往往有一些同学看到这个字样,心里面生疑惑:「这个往生咒不长,每天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不难。五逆谤法是极重的罪,要堕阿鼻地狱的,这样就可以灭罪吗?这是真的吗?」你们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们可以试试看,张龄居士念了三十万遍没效。佛说的没错,还是我那一句话,我们错解如来真实义。
早晚课诵,我也说了很多遍。早课的用意是提醒我们,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遵守佛菩萨的教诲,早晨是提醒。晚课是反省,我这一天有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做到的要继续保持,没有做到的明天要改进。这才叫做早、晚课。不是早晨把这个经咒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我们自己言语、造作、思想、行为根本就不相干,那这种早晚课,说老实话是有罪过的。什么罪过?早晨骗佛菩萨一遍,晚上又去骗一遍,天天骗佛菩萨,你这个罪过重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就晓得做早晚课的真实义。
早晨二十一遍往生咒念的身心清净,要把这个清净保持一天,这才叫持往生咒;不是念完就没事了。你学了,不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学了没用处,要学以致用。晚课再有二十一遍,夜梦不颠倒。日夜身心清净,这样念三十万遍,他怎么不往生?他怎么不消罪业?所以不是他错,是我们把意思解错了。我们以为经上讲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就可以了,造作五逆、谤法罪没有关系,我念二十一遍往生咒就消掉了,这叫大错特错,叫大邪见,邪知邪见。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确实这个经咒、佛号功德威神不可思议。实在讲,我们修行的人都是错解了意思,都是做的形式、做的表面,没有认真、实际在心地上下功夫。果然在心地上下功夫,那个收获实在讲没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法真实的利益,不是将来得到,现在就得到。你这个境界完全转变,跟过去没有学佛绝对不一样,跟这个世间一切人也不一样,确确实实契入佛菩萨应化世间那个境界,在这个世间跟大家和光同尘、游戏神通,这是快乐无比!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多快乐!那是真实的享受。
你不入境界,这个利益你得不到,这种欢喜你也得不到。所以读经、念往生咒、念阿弥陀佛名号都可以,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你要会用功,如理如法的修行,经典里所讲的理论、道理要懂得,要与理相应,经典里面教给我们一些方法,我们要明了,要把它做到,与法相应,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你才能得到。
『得生净土者』。底下解释得生净土。
『轮回娑婆,皆繇业障』,这是晓得生死轮回的因在哪里。因在造业,为什么会造业?因为有烦恼。造业,后面才有六道轮回的果报。业障要空了,烦恼当然也空;烦恼还在,你的业障决定空不了。消业障必定断烦恼,断烦恼一定会消业障。
『业障既空,秽土种灭』。这个「秽土」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种子没有了,六道轮回的因没有了,六道轮回的果报现象当然没有了。永嘉大师讲的「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六道。
『随愿往生』。一定随著自己的愿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达到。
『故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就是说你业障消除了,一定得生。诸位要记住,这是在密咒上讲的,前面经上讲的也是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念佛,念佛能不能往生?念佛,业障消了才能往生。我们不是叫「带业往生」吗?没错!古大德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印光大师文钞》里也讲的很清楚,「带」是带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在的业。过去是指什么?过去没有学佛不知道时所造的那个业,这是可以原谅的,可以给你带去。学了佛,知道这是坏事,还要做,这不能原谅,这个也不可以带。只能带旧业,不可以带新业,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
这就是这个法门比其他一切法门殊胜的地方。说实在话,其他法门连过去的业都不能带,一定要消干净才能出得了三界。阿罗汉出了三界了,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也就是《百法明门》里面所说的二十六种烦恼统统断尽了,他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以外的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没有破,所以不能见性。我们这个法门见思烦恼不必完全断尽,只要把现行断了就可以了。什么叫现行?现在不发作就可以了。现在一面念佛,一面还发作,没有用处。诸位要记住,就是决定不带现前。现在一定要修身心清净,这个很要紧很要紧,这是我们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的关键。
『总持者,总统摄持,更无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咒也叫总持,这是陀罗尼的意思。『传名不思议神力者,即经名不思议功德也』。我们这个经是《不思议功德经》,所以往生咒也是不思议神力咒。『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议』。咒就是经的密说,与经中的宗旨、义趣可以是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往生咒讲记 (第二集) 1994/6/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13-0002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1/01-013/01-013-0002.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1/01-013/01-013-0002.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1/01-013/01-013-0002.flv
请掀开经本,第六百零八面第一行,请看经题:
经【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这个在佛经里面,称作「人题」。因为佛经是世尊当年在印度所说的,后来他的弟子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原始的记录都是用梵文写成的,梵文是印度的古文,传到中国来之后,一定要把它翻成中文,才能够在中国流通。因此,每一部经都有翻译的「人题」,什么人翻译的。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晓得,佛经的翻译是集体的创作,不是某个人翻的。
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中国国家去聘请的,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国家聘请的,在古时候是帝王派特使到西域去聘请高僧大德到中国来。所以,他来到中国之后,所受到的礼遇是最高的待遇。我们中国的帝王,以国师之礼,就是帝王的老师,以这个礼来接待,非常之隆重。因为帝王对於出家人这样的尊重,俗话常讲:「上行下效。」臣民看到帝王对出家人这么尊重,老百姓跟文武官员对出家人就格外的尊重,所以佛教在中国就有很崇高的地位。
经典的翻译它是有组织的,像现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立编译馆」一样,它是有组织的,而且这个组织都相当的庞大,以国家的财力、以全国的人力来支援。所以,当时著名的学者专家、语文专家,世出世间的学者,几乎都参与翻译的工作。可是经题上只列著一个人,这一个人就是当时这个译经院里面的主席,像一个学校的校长,用他来作代表,是他那个译场翻译的,这就对了。而不能看作这一部经就是他翻译的,这样看法,那就错了。
史传上记载比较详细的是罗什大师的译场,《阿弥陀经》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的译场有四百多人,可见这一个机构的编制是相当庞大。唐朝玄奘大师的译场,规模就更大了,编制有六百多人。我们今天看到经,这是唐三藏玄奘法师翻译的,只看到一个人,是他译场里面所翻译的,我们这样看就正确了,就不至於有误会。
回过头来看我们现代,由於交通发达,资讯发达,几乎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地区了,哪个地方发生一点事情,我们立刻就知道。所以,地球缩小了,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国与国的关系真的就像邻居一样,要想达到真正的世界和平,共荣共存,文化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根本。只有文化的交流,才能建立共识,才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依据这个理念,才能达到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如果不从这个方面来著眼,这个世界之乱,众生之苦,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
佛教在整个世界文化来说,它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今天世界上的经典,完整的有汉文的经典、藏文的经典,这叫大乘经。小乘经里面,除汉文之外,还有巴利文。日文的经典是从中文翻译过去的,而且并没有完全翻译,只翻译了一部分。现在佛教随著这个大时代传播到西方了,传播到世界每个国家地区了,译经的工作就是今天最重要的一个大课题,如何从中文、西藏文、巴利文翻成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字。这些工作,这么多年来也有人在做,所做的成效都有问题。
譬如在美国纽约,沈家桢老居士对於佛法的弘扬非常热心,我知道他总有二、三十年历史,请了不少人,把中文经典翻成英文的工作。翻是翻得很多,我在纽约,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这些东西都不能出版,原因在什么地方?翻译的人中、英文都好,但是在佛法上没有相当的修养,只把字翻出,意思不对,这就是很大的一个难题了。所以,从前的译场,为什么许许多多人参加,大家在一块研究讨论,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斟酌。如果用古时候那个方法,集体来翻译,那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现在译经是个人在那里做,个人有个人自己的成见,这是译本不能流通的关键所在。经过大众的研究讨论,这是客观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所以,对这个问题我就给沈老居士一个小的建议,我说如果再要有机会翻,譬如翻《金刚经》,你一定要打听打听现在在这个世界,任何国家地区,有哪一位法师大德,对《金刚经》真的有研究,有修有学,请他来讲,所有参与译经的这些人员大家都来听。请他详细讲,翻译的人用心来听,有问题就提出来请教,务必把经义都能够毫无障碍的理解了、贯通了。然后推选几个起草,他们把翻译的草稿写出来,以后再拿这个草本,提出来和参与译经的人员研究讨论,也像从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使文与义都能够达到很正确,不致於误会。这样译出来,我相信在西方流通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译经绝对不是一个人能作的,绝对不是两三个人、三五个人可以作的。不行!还得像从前几百人的译场,那是最高明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有福报,这个译经的方法非常谨严,参与的都是有道德、有学问,对於两国的文字、对於佛法都有相当修养的人,这样建立这个译场,把梵文经典翻成中文,翻的是真好。
从前方东美先生有一次跟我谈到佛经的翻译,我们就谈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现象?印度梵文经典大量的传到中国来,我们把它翻成中文之后,那个原文到哪里去了?这么多的梵文经典,居然没有保留下来,在中国就等於失传了、失踪了。方先生有个推测,他这个推测也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中国人非常自豪,认为我们所翻的佛经,不但意思圆满的保存,没有失掉原意,在文字上比梵文还要华丽、还要美好,那中文就可以直接取代梵文了,梵文经典用不著了。」这是方先生的见解,我们听听他的话也满有道理,中文的经典确实是翻的好。
所以名题是译场主持的人。这一次这个译场就是求那跋陀罗尊者,他是这个译场的主席。前面「宋」是朝代,在此地「宋」、「元嘉」都是代表时代、年份。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以「宋」为国号的有好几个,最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宋国,我们在《左传》里面都读过。这个「宋」是南北朝时代,宋、齐、梁、陈。「宋、齐、梁、陈」时,南朝是刘豫,所以我们在历史上也叫它作「刘宋」。刘豫在现在的南京,那个时候叫建康,建立一个政权称为宋,大概传了八代,将近六十年,这个诸位在历史上能够看得到,它的年代是在公元四百二十年到四百七十九年,以后为齐所灭了。
「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首都都在南京,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南京号称「六朝古都」,这四个朝代就占了四个。在这个以前三国时代,东吴也是建都在南京,所以在南京有六个朝代建立的首都。
「元嘉」是年号,就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属於年号,求那跋陀罗法师到中国来是在元嘉的末年。元嘉在刘宋,可以说是很稳定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好的一个时期,元嘉一共好像是有三十二、三年的样子。
「天竺」是法师的籍贯,法师是印度人,印度古时候称为「天竺」,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五天竺」,我们叫五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
这个「三藏」就等於我们现在所称的学历,现在我们常讲他的学位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这是他的学位,他通达三藏。在古时候,如果不是三藏法师,可以说没有资格主持译场,作为翻译经典的主席;一定是博通三藏,他才有资格作这个翻译主席。
「求那跋陀罗」是他的名字,这个名字是音译的。
我们看下面的注解,疏钞。
疏【宋者。南北朝国名。元嘉者。年号。天竺者。西域国名。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
『求那跋陀罗』是梵语的音译,翻成中文意思叫『功德贤』,名字含著这个意思。
钞【宋言南北者。时方南北分王。宋王江南。谓刘宋也。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天竺。一云身毒。有五天竺。皆西域也。跋陀博通三藏。尤专大乘。号摩诃衍。神异非一。备载传记。恐繁不叙。一本陀下无罗字。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师同时故。未审何所译也。】
『宋言南北者,时方南北分王』,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五胡乱华就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实在讲跟我们现在有一点相似,是乱世。所以国家疆域都不大,传的年代也不久,这是属於乱世。
『宋王江南』,「王」这个字念破音字,念(ㄨㄤˋ旺),就是统治的意思,他统治江南。
『谓刘宋也』,就是刘豫所建立的这一个政权,他一共传了八代,总共五十九年。
『元嘉者,文帝元嘉末年也』,文帝是刘宋第二代的君主,在整个王朝当中,他这一代政治最清明,社会也非常的安定。所以他作皇帝作的久,他作了三十多年,他整个政权总共只有五十九年,几乎超过一半了。所以他这个时期社会相当安定,这是第二代。
『天竺,一云身毒』,这个「身(ㄐㄩㄢ,娟)毒」跟现在讲的印度,音就很接近,都是音译。
『有五天竺,皆西域也』,那个时候说的是中国的西方。现在我们晓得印度并不是在中国的西方,而是在中国的西南方。为什么那个时候说西方?因为那个时候交通都是往西方去,到了葱岭之后再往南走,那就是印度了。所以「西域」当时是指我们现在新疆跟阿富汗一带的地区,都称之为「西域」。
『跋陀博通三藏』,这是说这一位法师他的德学。「德」是他的修持,「学」是他的学识非常渊博,三藏经典都通达。
『尤专大乘』,对於大乘,他的造诣特别深。
『号摩诃衍』,「摩诃衍」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大乘。
『神异非一,备载传记,恐繁不叙』,《高僧传》里面有他的传记,所以在此地就不多说了。「神异非一」,他有神通,这是现代人所谓的特异功能,他也有特异功能,《神僧传》里面也有他的传记。在我们中国《高僧传》里,凡是有神通明显表现出来的,以后都把这些人归在一起,这个称之为《神僧传》。《神僧传》里有他。
『一本陀下无罗字』。这个《往生咒》有两个本子,有一个本子是宋元嘉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翻译,有一个是「求那跋陀」翻译的,无「罗」字。到底是哪一个搞不清楚了,为什么?这是两个人同一个时代,所以究竟哪一个人是这个译场的主持?这个译场的主席?就很难考定了。
『或疑是求那跋摩,以二师同时故,未审何所译也』,「审」是审定,没有办法确定是哪一位,他们两位都是印度当时来到中国弘法的高僧。
这是把翻译的人介绍出来了,下面就是咒了,是往生咒的正文。往生咒总共十四句,每一位同修都念得很熟,我想没有一个人不能够背诵的。要念的怎样才相应?那就是个问题了。这个咒因为大家很熟,我们也就不必念了。咒可以不翻,因为它是佛的密语;也可以翻,也不是完全没有意思。不翻,以恭敬心去受持,容易得利益。诸位要晓得,佛法修学所用的这些方式,无非是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目的就达到了。没有意思,那你就不会打妄想了,老实念,容易摄心,容易入定。如果有意思的话,一面念,一面会打妄想,反而不容易入定。
在修行上,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为什么?经有意思,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就不如念咒,咒没有意思;没有意思的咒,愈长愈好。像这个《往生咒》比不上《大悲咒》,《大悲咒》比不上《楞严咒》。咒长,你不能念错,一字一句都不能念错。在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就是功德;久而久之,你这个心慢慢就定下来了,慢慢就达到清净了。这是用这个方法达到心地清净的目标,是这么个意思。
又说:「念咒不如念佛。」这是真的,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究竟念哪一种好?古人所说的是一个原则,不能涵盖一切众生的根性,有些人读经容易摄心,有些人念咒容易摄心,有些人念佛号容易摄心,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我们自己选择哪个法门,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知道可以试验试验,把读经、读咒、念佛三样东西都试验一个阶段,以两、三个月的时间来试验,就晓得哪一种方法容易摄心。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收心」,哪一个方法容易收心?这个方法对自己就有效果、就有利益,就可以坚持用这个方法。
一直用到自己真正达到心地清净,清净心现前,就是三昧现前。「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健康的享受,清净自在的享受,那叫真乐!到心地清净自在了,自然就生智慧了,这就是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清净心就是定。
我把这个咒的意思,依据古大德的解释,跟诸位略略的说一说。
经【咒曰。南无阿弥多婆夜(一)哆他伽多夜(二)哆地夜他(三)阿弥利都婆毗(四)阿弥利哆(五)悉耽婆毗(六)阿弥唎吒(七)毗迦蓝帝(八)阿弥唎哆(九)毗迦兰多(十)伽弥腻(十一)伽伽那(十二)枳多迦利(十三)娑婆诃(十四)】
『南无』,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5-29 08:43:27
|
只看該作者
这两个字在佛门里面用得最普遍,用得最多,意思我相信许多同修们都知道,「南无」是恭敬的意思、礼敬的意思。我们今天讲敬礼,有皈依的意思,有皈命的意思,在梵语里面称为「南无」。这是古音,在当时翻这两个字,那个音就念南无(拿摩ㄋㄚˊ、ㄇㄛˊ),我们的言语会随著时代去变,字的形状没有变,读音古今不一样了。现在读南无(ㄋㄢˊ、ㄨˊ),古音念南无(拿摩ㄋㄚˊ、ㄇㄛˊ),所以这个咒语一定要念当时那个古音,发音才正确。
咒语到现在,很多咒都念的不灵了,原因在哪里?我们把音全念错了,不是当时翻经那个时代的读音,我们用现代的读音来读,所以音不准确了;而咒语里面有许多是跟鬼神往来的,里面有很多是鬼神的语言,那个音发错了,他就听不懂了。譬如很简单的,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总统,中文翻作柯林顿。他要来了,你叫他柯林顿,他一定听不懂,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音不正确。现前中文翻出来的,我们念给他听,他都不懂;何况古时候,那问题就更大了。
我们了解这一层,现在怎么办?现在以恭敬心,不管念错念对,没有关系,至诚恭敬的念就好,晓得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摄心。真的能达到摄心,我们这个念咒的目的就达到了,这就很好。所以也不必去计较它的音正不正确,要想这个音正确,非常非常难。密宗上师虽然代代口传,口传也不见得正确,那一个法师,他还有乡音、有方言。你想要纯正的释迦牟尼佛传的那个原音,不可能!无法相信这个音是释迦牟尼佛当年传的原音,不可能。
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方言,外国也一样。印度古时候交通也不发达,那个大国,恐怕连我们现在一个小乡镇都不如。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方言,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文字。我们中国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了。秦始皇没有统一之前,中国文字很复杂,同样一个字,就有很多的写法。所以像这一些情况,我们都要明了。因此,佛才教给我们「四依法」,使我们把这些疑虑澄清。「四依法」就是「依义不依语」,意思对了就行了,语言、翻译的文字上,不必去计较,只要它的意思正确,我们就可以遵循。所以「南无」是皈依、皈命、恭敬的意思。
『阿弥多婆夜』,就是阿弥陀佛,这是梵音翻过来的。我们晓得,我们翻「阿弥陀」,这个地方是「阿弥多」,后面还有尾音「婆夜」。我们翻「阿弥陀佛」,「阿弥陀」后面那个尾音「婆夜」省略掉了,就不要了,这里是完整的连尾音带起来,那就是「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这一句梵语翻作「如来」,合起来讲就是皈依,或者皈命阿弥陀如来。这个「阿弥多婆夜」,要是把它翻成中国的字,就是无量寿、无量光,这是《阿弥陀经》上所说的,实际上它这个无量是包含一切的无量。
『哆地夜他』,有很多咒里面,我们念到「怛侄他」,跟这一句完全是相同的,梵音是一样的,译的字不相同,就是「怛侄他」。「哆地夜他」,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即说咒曰」。《般若心经》里面,把这一句翻成中文「即说咒曰」,下面才是咒语。所以前面这个是佛号,佛号不是梵语,底下是咒语了,第四句到第十四句,这十一句是咒语。咒语一开头:
『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都」是无量,「婆毗」是光明,所以这一句就是无量光,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无量光」!
『阿弥利哆』,意思就是无量。
『悉耽婆毗』,「悉耽」翻成中国意思是一切义成,义是义理,成是成就,就是一切的义理圆满的成就。「婆毗」是光明的意思。可见得这个咒语里,都是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光寿,一切无量,都是这个意思。
『阿弥唎哆』,是跟前面一句一样的意思,都是称无量寿佛。
『毗迦兰帝』,这一句里面是含多义,有很多意思在里面。第一个有「无碍行」,佛与诸大菩萨在十法界里面度一切众生,就像《华严》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含有这个意思;有方便的意思,善巧方便,普度众生,它含有这么多意思在里面。
『阿弥唎哆』,是无量。
『毗迦兰多』,上面是「毗迦兰帝」,此地是「毗迦兰多」,意思也很接近,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它的末后有「真如不退」的意思。所以一切众生生到西方世界那边「圆证三不退」,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迦弥腻』,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弥陀净土。极乐世界,安养国土。
『伽伽那』,是比喻、是赞叹。它的意思是虚空,或者我们讲天界,六道里面讲天道,有高高在上、广大无边这个意思。所以,用虚空、用天界来作比喻。
『枳多迦利』,这一句也是含多义,它有谛往的意思,谛是真实,说明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真实的,它有这个意思在。谛就是谛实、真实,往这一条路是真实的。所以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非常欢喜乐意求往生,有愿去的意思。
『娑婆诃』,所有一切咒最后都有这一句,这一句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快速的圆满,是一个祝愿的意思。希望我的愿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圆满。
这个十四句,就是古大德给我们说的咒语的大意。这个意思,你了解,很好。不了解也没有关系;不了解,老实念。如果了解,我们念这个咒字好,可以随文入观,念到哪一句,这个境界可以现前。
下面有两行,这也是属於经,这是经的长行,说明持咒有五种利益。
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经典里面,佛为我们开示,都会说「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持咒能不能得这五种利益,诸位要晓得,关键就在这个「善」字。我们持咒,像我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有人真的依照经典里面所讲的,往生咒念了三十万遍,没效。他没有想想,要做到佛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三十万遍才有效。我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关键在此地。到底这个「善」的标准在哪里?《观无量寿经》上讲的「净业三福」,古大德所说的,它是大乘的大乘、是一乘的一乘,至高无上的法门。心不善,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业三福」,最起码的要具足第一福。我们讲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三福中的第一福都没有,我们这一生念佛苦修,只能够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一个善缘,这一生往生很难。为什么?不符合佛所讲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是最起码的善。
第一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最低的,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连这个四句都做不到,你念经、念咒、念佛都是跟佛结个缘,这一生想往生很难。第一个善就是这四句做到了,生凡圣同居土有分!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大概方便有余土也能有分,品位就高了。如果能三善都具足,「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给诸位说,上上品往生!
可见得这个关键的字,往往我们把它疏忽掉了,轻易的看过了。念了几百遍、几十万遍没有效果,还怪这个经不灵,怪佛说话打妄语,靠不住,谤佛、谤法,你说这怎么得了!他不责怪自己,他去责怪经典,责怪佛菩萨。实在讲,佛菩萨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所以自己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个善的标准,佛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没有我的分?这个重要。「净业三福」不能不细细讲求,你才真的明了。
「孝养父母」,什么叫「孝」?怎样「养」?这是大学问,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具足这样的条件,就是佛门里面的标准,他完全符合。这一些善男子、善女人选择这个法门,用这个方法来修。
『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这是第一个利益。阿弥陀佛常常在你的头顶,这就是得佛本愿威神冥冥当中的加持。因为佛在头顶上,你看不见,你看不到。他真在你的头顶上,真的在保佑你,真的在加持你。
诸位要晓得,我们修净业求往生,这个机会真难得,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法器。这个法器,用现代的话来说,一定要具备佛对我们所要求的这些条件,我们统统具足,这才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这个条件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
所以在《观经》里面,这一段经文多重要!韦提希夫人亲眼看见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生起无限向往羡慕之心,想求生到极乐世界去,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修什么方法可以往生?佛没有教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说完了又嘱咐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多重!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决定不能成就。所以真正想修,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认真去修。
第二个利益是『日夜拥护』,白天、晚上,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护法善神都拥护你,都保护你。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是真正的阿弥陀佛的学生。《往生咒》第一句「南无阿弥多婆夜」,就是皈依了。南无是皈依,皈依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我们今天念这个,阿弥陀佛不承认,不是真正的学生。因为我们不够资格,人家这个资格有条件限制,必须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三福一条都没做到。做到了,就行了;做到了,那你真正皈依了,你才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都尊重你,菩萨善神哪有不拥护的道理!
第三个利益是『无令怨家而得其便』。这个「怨家」是讲过去生中的,过去生的怨家债主。因为你有佛菩萨保佑,有护法善神拥护,所以这一些累世的怨家债主,也没有法子接近你。这个好处在哪里?你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帆风顺,没有魔障。「怨家而得其便」,就是魔障多。魔障决定不能避免,原因在哪里?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不晓得结了多少怨。尤其是吃众生肉,吃众生肉是跟它结的深仇大恨。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不是假的,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欠钱的要还钱,欠命的要还命,这一生不还,来生一定要还。你要想到这一些因果报应,太可怕了!
从前不晓得,做了一些恶事;现在明白了,决定不造,不跟任何人结怨,不跟任何人有丝毫债务的纠纷,还得干干净净,我们菩提道上减少障碍。这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过去生中所欠的。不知道的怎么办?因此,我们将自己修学一切功德回向给他,抵债!「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抵债、还债。你不要来干扰我,我修行成就了,利益统统是你们的。回向里最重要的意义,就在此地。这是因为你自己有这个功德,佛菩萨加持、护法善神保佑你,就更方便了、更容易了。这一桩事情,诸位要是细细读《地藏经》,你就明白了。
第四种利益是『现世常得安隐』。你现在在这个世间常常得到安稳,我们讲平安。纵然有大灾大难,你也能够度过,平平稳稳的度过,不受这个灾难之苦,这个就是共业跟别业不一样。这一点不学佛的人,他不懂,稍稍有一些修持,涉猎一些佛法的经论,大概多少能够体会到一点。
我常常提醒同修们,修持、读经、念佛、断恶、修善非常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处的这个社会是乱世,将来究竟乱成什么地步,谁都不敢预料,而且不是一个地区乱,是全世界都乱。什么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这是真的。你有财富,「财为五家共有」,再大的财富,一天可以丢得干干净净,古今这个例子太多了!不是你的。权势、地位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正的保障、是真正的靠山。真正的宝藏、靠山是人积德,有福、有德,你身上虽然什么都没有,人家一看到你生欢喜心,他就恭敬你,就来照顾你,这是有福!他能够度过灾难,现世常得安稳。
这一句里面,你诵咒是得佛力加持。但是你基础的修持,这个德行是那个「善」字,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一个真正修「净业三福」的这种善人,所以得一切天人善神的保佑,这是真的。我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很多次,常常提醒同修们,你今天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权势,你今天有财富,这些东西是什么?暂时在你眼前过一下,你得不到。在你眼前过一下,换句话说,你暂时有权处理,不是永恒的,是暂时的。暂时有权处理它,我把它做的好,做的是善事,积功累德;如果我处理的不妥当,就造作罪业,要明白这个道理。
人生非常短暂,何况古人常讲:「黄泉路上无老少。」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什么都要看淡,都要放下,尽心尽力为社会、为大众去造福,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你真正积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萨照顾,有护法善神照顾,比自己照顾周到得多。自己照顾不了,真正只有求佛菩萨、求护法善神照顾,那才是可靠的。这个道理要想通,事实摆在我们眼前,仔细去观察,让你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才晓得我们自己应该怎么作法,应该怎么修法,这样就不会有错误了。这是讲你现前所得到殊胜的果报,最殊胜的是在临终。
第五种利益是『临命终时,任运往生』。这个里面无比的殊胜就是「任运」,任运是自在,生病就不自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也不自在了。自己晓得什么时候去,不生病,站著去的、坐著去的,我们见到的、听到的确实有!这一点都不假,这才叫一生没有白过,我们这一生过得真的有意义,真的有价值。人家能,我为什么不能?
早年,在台北市「念佛团」,道场不大,那个念佛堂还没有我们这个念佛堂大。我在那里讲了三年经,在龙江街中兴中学的隔壁。创办人是李济华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这个老人家八十多岁往生的,他往生两个月前就晓得,所以星期假日去看看老朋友,辞行,见最后一面。因为他的小孩都在美国,就是老夫妻两个住在台湾,他们每个星期有一次共修。往生的那天,跟他太太坐三轮车去参加共修,在三轮车上跟太太说:「我要往生了,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得寂寞?」其实他太太也不晓得他哪一天往生,太太是虔诚的佛教徒,说:「你能往生太好了,那你就不必挂著我了。」等於说太太同意了。
他们共修就跟平常打佛七一样,不过是一支香就是了。这一支香当中有半个小时的开示,都是这些老居士轮流讲。我听说那一天是轮到魏老居士,他跟魏老居士两个人对换,他说:「今天我来讲。」因为他年岁最大,又是这团体的创办人,魏老居士很尊重他,就同意了。他老人家一上台,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得非常高兴,非常欢喜,苦口婆心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讲完之后,向大家告辞,说:「我要回家了。」人家以为他八十多岁,年岁那么大,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以为他要回家了。没想到下了讲台,讲堂旁边有个小客厅,他就在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你看,多潇洒!多自在!往生之前,讲了一个半钟点,这是「任运往生」,生死自在,这个佛才叫做没有白学。
这是菩萨的眷属!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菩萨,真的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的菩萨,《阿弥陀经》上讲皆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还得了!阿鞞跋致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最低的是七地菩萨,那个地位多高!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一般的人要想自己修,修到这个地位,就在别教里面讲,也要修满两个阿僧只劫,才能达到这个地步。你看净宗的修行,一生就成就,所以这个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
诸位要特别记住,关键就是那个「善」字,它的标准在这个地方,「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到这五种利益。同样一个道理,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阿弥陀经》或者是能持弥陀圣号,都能得同样的利益,并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这五种;不是的,读经、念佛统统都能得到,关键、条件就是那个「善」字,诸位要特别记住这一点。你能够把「净业三福」统统做圆满了,上上品。再看底下的注解:
疏【诸本句读稍异。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强释。】
佛经,从南北朝时代翻译出来,流传到今天,一千多年了。这个朝代一算起来,应当有一千六百年了。一千六百年前,历代抄写、流通,写错了的,写漏了的,在所不免,所以这个古本常常有这些问题发现。不但古时候抄写会抄错,现在我们排版,不是一样排错!你看我们校对校了五、六次了,印出来还有错字,可见得这个东西自古都是很为难的,免不了有这种错误。於是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里面的字不一样,句子或者多或者少,这个句读问题就更多了。句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标点符号。因为古书没有这个标点的,都是念的人自己去点标点,有的人点错了,把上面一句点到下面去了,这种颠倒情形也很多。所以像这个经咒里面,这一些事情就更不能避免,我们要仔细去观察。底下《钞》里就举例子来说了。
钞【诸本不同者。如南无阿弥多婆夜。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故云稍异。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至心诵持。自成利益。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此云如来。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絰他。絰。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然神咒从古不翻。略有五意。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一云亦可强翻。既谓之强。曷若已之。】
演【仙陀婆者。是梵语。有盐水马器四名。惟有智臣乃能辨识。如王食时。呼仙陀婆。则知要盐。如王洗盥。呼仙陀婆。则知要水。如王作众务时。呼仙陀婆。则知要器。如王出游。索仙陀婆。则知要马。】
『诸本不同者』,如《往生咒》第一句。
『如南无阿弥多婆夜』,另有一种本子,它这个句读跟这个就不一样了。
『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你看他把那个「多婆夜」,下面这个「多」点到上面去了,这个底下多点了一个字了,那个念的句子就不一样了。
『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发现有这么一种本子。
『故云稍异』,这就是本子不一样。不一样怎么办?我们后人没有法子确定,唯一的方法就是多找版本,不同的版本,互相来对,哪一个版本多,我们就采取哪一个版本,用这个方法可以。因为这是咒,没有法子理解它。如果是文,我们还可以能够想意思,哪一种标点意思更圆满、更好讲、更明白,我们采取哪一种。这个咒语、密语就没有法子了,只有多找几种版本来比较,看看哪一种版本好。像念「南无阿弥多婆夜」,用这种标点的方法,这个经比较多,版本比较多,我们就采取这个本子。我们从多数,这是一个好的办法。大师在底下给我们建议:
『今不必苦究是非』,不要苦苦去追究,用不著。
『但依一本』,我们选择一个好的本子,这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本」,好的本子。像我们这个本子,这是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一定看过许许多多的本子,在此地把这个咒语附在经后面,这个句读就是莲池大师自己审查过的。我们依照大师这个本子,这也是一个好方法,依照莲池大师教给我们这个句读,这是好办法。
『至心诵持,自成利益』,「至心」是诚心,诚心诚意去念,自自然然就能够得到利益。可是这个地方诸位千万要记住,经上前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基本的一个标准,无论如何,我们要把自己的品德提升到这个标准。这个「三福」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最低限度我们要提升到第一福,第一福无论如何要做到。前面跟诸位报告了,一定要认真详细的去讲求;否则的话,你会在里面产生误会。
比如「孝养父母」,每天对父母恭恭敬敬的,把他的饮食、生活起居都照顾到,这就是孝养吗?这不是,这不够!整个孝养里面打分数,顶多二十分,不及格!那要怎样养?「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於子女天天挂在心上,作父母的人晓得,不作父母的人体会不到。兄弟不和,父母操心,这就是不孝!读书不用功,考试不及格,父母又操心了,不孝!在外面做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被你的长官处分了,父母又耽心,都是不孝!你才晓得那个孝养的范围非常广大,不是单单照顾饮食起居。如何叫父母省心?如何叫父母心情快乐?那才叫尽了一点孝。
所以这些一定要仔细讲求,才知道在世间真正做个品德好的人,学养好的人,待人和睦,工作认真负责,为社会大众所赞叹,这个父母才欢喜!那才叫尽到一点孝心。为非作歹,叫人家批评,叫人家轻视,父母心里多难过,那都不叫孝顺。所以最低限度你要把这四句真正做到,要做到能够及格的这一个水准,然后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一点善也没有,跟他们就格格不入。他们是上善,我们也有一点善,再有一点加持,我们也跟上善就差不多了,这才行!不能一点善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的「善男子、善女人」非常非常重要,「至心诵持,自成利益」。
我们还有两次,差不多可以讲完。今天就讲到此地。
往生咒讲记 (第三集) 1994/6/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13-000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1/01-013/01-013-0003.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1/01-013/01-013-0003.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1/01-013/01-013-0003.flv
请掀开经本,六百零九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前面咒语是梵文音译的,意思是皈命无量寿佛,就是皈命阿弥陀佛。「皈命」也就是皈依的意思。
『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这两句的音稍微有一点差别,梵文原文是相同的,译师不同,译场不同。在那个时候,译经并没有名词术语统一的标准;没统一,所以每一个译场译的文字是有一点差别,意思、音都非常接近。『此云如来』,它的中文意思就是「如来」。
『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絰他,絰,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我们在这个咒里常常见到,可是这个梵文也是一个字,一个字有好几种音译的不同。可是你仔细去看看,音都接近,翻译的人所翻的不一样,意思都是一样的。
『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从「多他伽多夜」以后,就是「阿弥利都婆毗」以后,这是密咒。由此可知,这十四句咒语,前面三句在梵文里面讲是显说,底下才是密咒。
『然神咒自古不翻,略有五意』,有五个意思,古人对这个咒语都不翻,只翻音,不翻意思。前面我们也把每一句的意思跟诸位都说出来了,其实它还是有意思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意思。完全没有意思的咒语也有,在密咒里还是占很大的一个分量。
这五个意思,『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好像从前帝王秘密的旨意一样,你只要照著去做,你不要问他什么意思,他的密令下来,依教奉行就好了。神咒等於是如来的密旨,不必问他什么意思,只要老实去念,三密相应就好。
『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仙陀婆」是梵语,这个字里面含很多意思,后面注解有,诸位去看看就晓得了。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形不但在梵语里面有,汉语里面也有。汉语里有很多破音字,所以要真正明了意思,不但要看它怎么读音,还要看它的语气表情,才真正能够揣摩它的意思。梵语里面这种情形很多。
『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印度有,我们中国没有。中国在地理环境上来说,中国多半在温带,而印度是在热带,热带里面有许多动、植物是我们这边所没有的。所以,佛出现在那个时代,往往讲经就是就地取比喻,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不像现在交通方便,他们那边有的,我们没有,我们也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也能到印度旅游参观,亲自见到。在从前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从中国到印度,走路起码总得要一、两年才能到达。纵然喜欢旅游的人,也不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旅游。这就保存它的原音,就没有法子来注解了。
『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可以翻的,但是古时候就没有翻,就用音译,然后加以解释,叫「顺古不翻」。
『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这是属於「尊重不翻」。
『一云亦可强翻』,「亦云」就是又一个说法,咒也可以把它翻出来,勉强也可以翻出来。
『既谓之强,曷若已之』,既然勉强,那又何必?我们晓得神咒里面,最长的是《楞严经》上的五会楞严神咒。《楞严经》自古至今总有一百多家的注解,每一家的注解对於五会楞严神咒都没有翻,只是概略的作一个简介,没有一句一句的翻出来。只有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统统翻出来了。所以大家看灌顶《疏》五会楞严神咒,那个咒语什么都可以看出来。古人有翻的,也有不翻的;不翻的还是占多数,这个前面都曾经报告过了。
疏【经咒相联。正显密圆通义。】
这是莲池大师为什么在《阿弥陀经》后面还要附一个《往生咒》?《往生咒》不属於这部经,为什么也附在这个地方?意思老人家在这里说出来了,他就是要告诉我们显跟密是圆融的,是通达而无障碍的。经就是咒的显说,咒就是经的密说,表达方式不一样,里面内容实在是无二无别。我们看前面《往生咒》每一句翻出来的内容,确确实实是叫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跟《阿弥陀经》的旨趣是一样的。大师这个作法,实在讲真的是煞费苦心。因为阎浮提众生,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性情不定,朝三暮四,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念佛不老实,看到参禅的人就想也去打坐、也去参禅,看到学密的,他也想去念咒了,这样的修学是不会成就的。不但念佛念不好,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学不好。大师这个作法,无非是教给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
所以《疏钞》每一段后面有称性而谈,这个称性是禅宗的,就是给你们说明。你看《阿弥陀经》,哪一段、哪一句不是上上禅!不必再修禅了。附上一个《往生咒》,你们不是学密吗?《往生咒》是无上的密咒,我们这不也有了!只有一个用意,一个目标,教我们认识清楚一切法门;认识清楚后,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古德讲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这不是假的。我们看《钞》里面,大师把这个意思说得更清楚了。
钞【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谓之显。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谓密。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
『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谓之显』。「陈」是陈述,详详细细的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陈述出来。「依」是生活环境的状况,「正」是阿弥陀佛以及十方往生到西方世界的那些人,在西方世界修学的状况,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我们把三经合起来看,古人将三经合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起来看,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十分的了解。
唯有真的了解、真的明白,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信心生不起来,对西方状况不清楚,听说好,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有疑惑,这个信心就不清净。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信心清净。有信心,有强烈的愿望,愿生净土,愿见弥陀。这个愿非常重要,有信有愿才肯真干。这是有行,「行」是以念佛为正行。《无量寿经》特别是经中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教我们断恶修善,持戒念佛,那是助行;《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三福九品也是属於助行。正助双修,决定得生。像经上所说的,明明白白给我们讲出来的,这叫显教,非常明显。
『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谓之密』。密里面,最重要的条件是绝对的信心,绝对不可以有一丝毫疑惑。显教里面,有疑惑还不要紧,在经教里面可以帮助你解决;密教有疑惑就不行了,就决定不能成就了。所以他要绝对的信心,为什么?咒里面没有解释的,佛这么说的,你就老老实实去持咒,就用这个方法。
「但持此咒,即得往生」,就像经上所说的,你能将往生咒持三十万遍,就决定能得生。古往今来,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看到经上所说的,他也就念,念了三十万遍之后,没效果。你们知道什么原因?我刚才讲过,他没有绝对的信心,一面念,一面怀疑,试试看三十万遍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不是真心的,他是用试探的心去念咒,不要说念三十万遍,三百万遍也不行。这个毛病就出在他是试探的心,看看灵不灵,结果就不灵。所以持咒那个心不能假,不能用试探的心,不能用猜测的心。那个持咒的人,说老实话,我们常常讲老实念佛,比老实念佛的人还要老实才行;有一丝毫不老实,那三十万遍是白念了,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不是咒不灵。
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那个小注里有一段举「画符念咒」这个比喻,会画符的那个符灵;不会画符的,就被鬼神耻笑。那个符怎么会灵?诚则灵,大家要记住这一句话:「诚则灵」。「诚」的标准是什么?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对这个「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一个念头都没有,这是诚;心里有一个念头就不诚了。所以那个画符的人,平常他要练,练得很熟,一道符一笔就画下来了。不熟,画的时候,动一个念头、想一下就不灵了。他一笔下去到一道符画成功,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起一个妄念就不灵。所以不会画符的被鬼神笑,不会画符的人,画符的时候有念头在。同样一个道理,念咒有人念得灵,有人念的音声一个字也没错,就是不灵。一个道理,诚则灵。
诸位要知道,愈是长的咒愈难。因为时间长,容易打妄想,一个妄想生了,那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当中,一个妄想也没有,可以,很容易做到。灵!
所以我劝大家用「十念法」来修持,就是十句阿弥陀佛,时间只要一分钟,这个容易摄心。我这十句佛号里面,没有一个妄念,这堂课时间虽然短,它灵。你们念,一天念几千声、几万生佛号,里头有妄想、有杂念,不灵!所以这个「十念法」,你真的好好的去念,一两个星期就感觉到效果,就能感受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时间短,容易摄心,符合「净念相继」,符合「都摄六根」,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它的效果就非常显著。持咒、念佛,我们要懂得这个里面的要诀。
『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显密圆融,一桩事情,一个方法,佛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是显说,一个是密说。
『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这一句说的好。「兼持」,我们现在都采取这个方法。你看《阿弥陀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有显有密,这叫「兼持」。「双美毕具」,这个「毕具」就是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可是「单举」呢?单念经或单念咒也可以,念经是显,显中有密,虽然不念咒,密义都在经里头。单持往生咒也行,虽然是密,显经也在密义之中。因为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所以你单持一种,意思还是圆满,这才叫「圆通」。
「圆通」是《楞严经》上的话,这一句话在《华严经》里面叫做「无碍」,无碍就圆通了。有障碍就不通了,就不圆了。在《华严经》上,清凉大师称之为「四无障碍法界」,所以圆通就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如来与大菩萨所证的境界。这个大菩萨是圆教地上菩萨,是指他们所证的。《华严经》上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楞严经》上就用「圆通」两个字,就统统把它说尽了。下面这一段《疏钞》的开示非常重要。
疏【虽云交摄。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这一段开示,说实在话,要不是莲池大师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实实在在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听,也常常在祖师注疏里看到这个说法。究竟怎么不可思议?不晓得。不可思议,大概就是不可思议,懵懵懂懂,含含糊糊,这个不行。莲池大师在这一段把怎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为我们说出来了。真正是难得!我们能遇到实在是有福报,有大福报。下面也是一句一句的为我们解释:
钞【偏赞持名也。一。胜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二。胜余咒者。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余可例知故。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
『偏赞持名』,「赞」是赞叹。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在这个法门里面,诸佛如来、祖师大德都特别赞叹持名,而且专持「阿弥陀佛」名号。道理在哪里?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赞叹?前面就给我们说了,「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第一个就是比持咒的功德大,比持咒的效果殊胜。这个「持咒」是本咒,就是净宗的本咒,就是往生咒。
『一、况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这个往生咒要念三十万遍才能见阿弥陀佛。可是经上给我们讲『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那往生咒比不上佛号,佛号至心持名,一天一夜,阿弥陀佛就现前,就得一心不乱;往生咒还要念三十万遍,佛才现前。这是说明咒不如佛号。
莲池大师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都是有经典作依据的。三十万遍往生咒要念很长的时间,这一句佛号,一天一夜,超过三十万遍往生咒,这是往生咒比不上它的地方。再看底下:
『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你看看,念往生咒还要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三七共二十一遍。诸位要记住,昼夜六时,每一时念二十一遍,一昼夜念六次。昼三时,初日分念一遍,中日分念一遍,后日分念一遍;夜晚也是,初夜分念一遍,中夜分念一遍,后夜分念一遍,这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呢?夜深了,诚诚恳恳的,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诸位要记住,要真诚的心,不诚就不灵了。咒比不上佛号,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
有人不念佛,他要念咒,那有什么法子?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只好说各有因缘。这里面的关键就在诚(真诚),这是因。佛现前,灭五逆罪,那是果。诸位要知道,这当中还有一个缘;如果没有缘,果就不能现前。我们每天不止念一声佛号,佛也没现前,这是什么原故?当然第一个是因不正,缘缺乏了。缘是什么?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缘。我们果然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那个诚心,那就灵了。
善的标准,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净业三福」,那是善的标准。人天善,要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天天念没有用,天天念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做到,这是人天善。二乘善,还要加三条,从这四条基础上再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大乘菩萨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实第一无上法门,它那个善的标准要求的更高了。所以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我们统统都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确实念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净土,上上品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你别看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像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谛闲法师那个作锅漏匠的徒弟,他不认识字,没有知识,中年出家,老法师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三福」他没有学过,你要问他「三福」是什么?他不知道。他怎么能那样殊胜的往生?说实在话,「三福」十一条他统统做到了,统统具足了。但是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但他做到了,这就是古人所讲:「愚不可欺」。他虽然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们比不上他。他的心地清净善良,一样一样去比这个标准,他统统都具足了。听老师的话,「奉事师长」他做到了。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老老实实去做,一点折扣都不打,百分之百的顺从,样样都做到了,所以他的缘具足。心地真诚,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的因具足。他的因缘具足,果报现前,无比殊胜的果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我们觉得怎么有人念灵,有人念不灵。到底那个灵的是不是他很幸运,很侥幸?不是的,一丝毫侥幸都没有。理论、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所以「三福」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讲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比念往生咒要强。
『二、胜余咒者』,「余咒」就是其他的咒。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咒都比不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这个里面包括了中国人最喜欢念的《大悲咒》,包括了《楞严咒》,还有人念《准提咒》,这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都比不上这一句佛号!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我在讲《心经》的时候,就是这个讲法。《心经》讲到后面是「大神咒,大明咒」,我就统统指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莲池大师这里讲的就更清楚了,为什么?『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这个大神咒,从名字的含义来看,六字洪名,当之无愧。这个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诸位想想看,十八愿是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哪一个咒能够比得上这句佛号?纵然其他的神咒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一生便得不退」,大概其他神咒里找不到了,这个没有了。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这是所有一切神咒里统统找不到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持咒不如念佛。多少人迷在这个神咒里,他不晓得名号功德更殊胜。这是他不识货,他不认识;真正把它认清楚、认明白了,这实实在在不容易。确实不是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缘,你怎么会搞清楚?
我们这一会,昨天我问了一下,这是我们第三次讲这个《疏钞演义》。我说:「我们从什么时候讲的?」他们查了一查,告诉我,从七十三年开始讲的,今年八十三年,我们这一会讲了十年了。这谈何容易!在这十年当中,我在国外的时间多,也中断了一个时期,里面我们讲了《无量寿经》,还讲了《观经》,掺杂在其中,把它中断了。《阿弥陀经》不长,这《疏钞》可不短,像这样的大疏钞讲一遍,相当不容易,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每个人都具足的。他哪里晓得?不晓得名号的殊胜。
『威灵不测』,威德灵感,就是指十念往生,一生就不退,这个叫「大神咒」。
『余可例知故』,其他大师省略了,但是古德法师在小注里面补出来了。实在讲,这个很重要。我们看六百一十面最后的二行,这是补出来的。
演【余可例知者。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这就是大明咒。「明」,就是明心见性。诸位很冷静、很仔细的去想想,如果你过去或者现在学一点密,跟这个上师仁波切教给你几个咒,你每一天也在那里受持,早晚也念咒,你念的心是不是愈念愈明白?如果我们这个心愈念愈糊涂,愈念愈烦恼,愈念愈无知,这个咒就不灵了,确实不如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的成就,要诀在专精。名号好持,它很短,这一句容易,叫「易行道」。其余的跟佛号一比较,都叫「难行道」,没有这个容易。「易」是什么?容易摄心。也就是我们在作功夫的时候,念佛是作功夫,持咒也是练功夫,读经也是在作功夫,作功夫里面顶要紧的就是摄心;摄心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摄心。我们能不能摄得住?这是问题,愈简短、愈精要,愈容易摄心。诸位一定要晓得,说理要详细,愈详细愈好。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愈简单愈好,简单才容易!行不可以太复杂,不能太难,不可以多。
一句佛号真的要作到老实念。夏莲居老居士教给我们老实念。真的老实念,纵然你不能得「一心不乱」,得「功夫成片」决定不成问题。功夫成片你要是得到了,你眼前就有大受用,佛法真实的利益你得到了。你要问功夫成片里面,到底有哪些好处?哪些利益?我可以告诉你,第一个是「烦恼轻」。烦恼没断,断了就一心不乱;没断,但是轻了,没有从前那么重。第二个是「妄想少」。妄想是有,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第三个是「智慧长」。人忽然聪明了,从前对人对事对物都糊里糊涂的;现在明白了,不糊涂了。第四个是「法喜充满」。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心里欢喜(法喜)。跟大家讲,法喜是我们讲求养生之道里面最殊胜的营养,它真的能叫你青春永驻,能够叫你不老不病,这是法喜。真的能够得到,功夫成片就得到了,而且对於将来的前途一片光明。凡夫很可怜,生不晓得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到哪里去;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走,这叫可怜。你到功夫成片的时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前途是一片光明,那怎么会一样?
纵然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不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确实不容易,这是高段的功夫。刚才讲了「功夫成片」,我们一定可以得到。到我们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佛光一照,就把我们那个成片的这点功夫,立刻提升到一心不乱,这就是佛力加持。假如我们是「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这个经,翻「一心不乱」并没有错。但是要晓得梵文原来的经典里面没有「一心不乱」这个意思,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知道了,翻「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乱」。但是这个「一心不乱」确确实实是你往生的时候佛力加持,把你功夫提升上去了,所以这个翻的意思也不能说他错,是这么一个道理。「断无明见自性」,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大明咒。再看下一句:
『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无上咒也』。密咒所以能够吸引人,它标榜的就是即生成佛,所以大家一窝蜂都去了。一生成佛,成什么佛?藏教佛。只相当於小乘的阿罗汉,比大乘菩萨还相去一大截,不是圆满究竟佛。这一桩事情,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得很多,连《印光大师嘉言录》跟《文钞菁华录》里面都有,都节录出来了,诸位看看就晓得了。
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那哪里会错得了!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没有侥幸的。成佛要破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换句话说,无论你用什么功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总要明白、总要晓得,如果不断烦恼是决定不能证果的。如果有个人说,烦恼不断也能证果,那是骗人的,没有这个道理。
不断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带业往生」。这个法门也说得清清楚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不要以为可以带业往生就拼命造业,「没关系,将来还是可以往生」,那你是大错特错了。带的是旧业,不是带的新业;带的是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行的业,这样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把这个带业搞错了,认为现前造的业也能带,那就错了;现前造的业不能带,只能带过去的业。
所以我们参禅,或学教,或持咒,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成就。现在我们想想,见思烦恼能不能断?不但是断,伏都伏不住,你还有指望成就吗?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理,知道事实真相,才晓得这个事情真难!想想这个事情这么难,不要说我们难,阿罗汉也难,菩萨也难。说老实话,连文殊、普贤菩萨都摇头,难!难,怎么办?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前几天有个人告诉我,他说某个道场过去念阿弥陀佛,现在不念阿弥陀佛,改念毗卢遮那佛。他来问我,我说:「我不知道。念毗卢遮那佛也好!」真的能到毗卢遮那佛那里,去到那里文殊、普贤再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问题就是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他能不能去得了?这是个大问题,烦恼都伏不住,你还想去。这个要真正提高警觉,早晨起来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多想一想,我们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一样能放下;换句话说,就是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障碍,何况其他法门!这叫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
我们今天说实在话,第一个目标,唯一的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这是能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都不要去想了;其他的你想,说个老实话,都叫妄想。你如果不信的话,你仔细去想一想,是非人我,你放下了没有?名闻利养,你放下了没有?贪瞋痴慢,你放下了没有?如果这些统统都没有放下,你不是在痴想,打妄想吗?除了老实念佛,还有哪一条路可走?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万缘放下,这是真想通了,真想明白了。
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到了晚年,莲池大师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这是想通了,其他法门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你们哪个要都给你们,他老人家晚年一句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这是真正想通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才这么作法。如果看到还搞其他经论法门,我们心里有数,他还没想通,他还没搞明白。他要真搞明白了、真想通了,一定跟莲池大师一样,一定跟文殊、普贤一样,这是真通了。
所以求生净土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保险了。阿弥陀佛是保险公司的大老板,决定一生成佛,这是成究竟圆满佛,跟密宗的即生成佛,那不能比。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无上咒,怎么能把它看轻!再看底下一句:
『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给诸位说,「无等等」是无上的无上。无上,还有没有可以跟它平等的?没有跟它平等的,那叫无上的无上。为什么?证无生忍。什么时候证无生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无生忍,这是所有一切经论法门里没有的。因为照一般法门里面来说,经论里来讲,无生忍是七地菩萨所证。七地、八地、九地,七地菩萨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再往上去是寂灭忍,十地菩萨是下品的寂灭,等觉菩萨是中品,佛是上品。
我们怎么晓得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生忍的菩萨?《阿弥陀经》上讲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生到西方世界即是阿毗跋致菩萨,就是无生忍的菩萨。这个不是我们修得的,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神通道力、智慧等等,就跟七地菩萨一样。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有的,不是自己修得的,这很难懂。譬如你的命很好,一投生,投生到富贵家庭,你的父亲大富大贵,你上学念书的时候,自己没有赚钱,生活环境就过得最好,出门有最好的车给你坐;那是你爸爸的,不是你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到那里去,所有一切享受,统统享受阿弥陀佛的,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自己尘沙惑断了,见思烦恼断了,无明断了。无明还要断了很多品,要断三十多品,你看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多品;再到七地的时候,要断三十七品无明,那个时候就是你自己的。在你没有到那个程度的时候,这是佛力加持。好比你自己有能力了,在社会上做事,也能赚钱了,你这些受用是你自己的,不是靠你爸爸的;在你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完全靠你爸爸的。它有这么个好处,其他诸佛世界没有这个好处,所以你在修学这个阶段是很苦很苦的,没有这么好的享受。西方世界的殊胜是任何一个佛世界都不能够相比的,我们必须要晓得,我们的信心才清净、才坚定,我们的愿力才真恳切,非去不可。这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是同时都得到,一生就得到。
「回入娑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之所以不能够出离三界,就是情太重了,被这个情害了。情重了,怎么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出了家,还牵挂著俗家,这怎么得了?这不得了!这是极大的错误。你那个牵挂、那些忧虑都叫打妄想,对你的亲人,对你的儿孙,你能有帮助吗?帮不上忙,干著急。真正想帮助他们,告诉他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真正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了,人家一看,你是菩萨的眷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照顾,比自己照顾的周到。哪有菩萨眷属,护法善神不照顾的?没有这个事情,那叫真照顾,真的有人有好多佛菩萨善神去照顾。我们自己一心挂念著,佛菩萨也不照顾,善神也不照顾了;不但不照顾他们,连我们自己也不照顾了,这个亏才吃大了。世间愚人很多,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那是真正可怜。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得到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加持,你立刻就可以回到娑婆世界来,那个时候你可以照顾你的家亲眷属。
「回入娑婆」,这一句话是特别对娑婆世界感情重的这些众生说的。其实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开意解,就是禅宗常讲的大彻大悟,跟现在的心量不一样,展眼看看虚空法界,原来十方世界里面许许多多我们的家亲眷属,不是只帮助这个地方这几个人,是同时你都可以帮他们忙。
「回入娑婆」,回来了,有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离开,阿弥陀佛身边有你,娑婆世界也有你,这是化身来了。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能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百亿化身」,那个多自在!十方世界,你所认识的人、有关系的人,家亲眷属,你都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化什么身得度,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普度众生。
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无等等咒」,你应该相信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把这一段念了之后,才有这么一点印象,真的不可思议。不知道里面什么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糊里糊涂不可思议。所以不搞清楚不行,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这就是「余可例知」,这都把它补出来了。下面问答我们把它念下去:
『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在中国,自古以来持《准提咒》的人很多。你看云谷禅师教了凡居士,没有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准提咒,准提咒在中国的确非常流行。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名号也能胜过准提神咒?
『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这个回答的很好。其实准提是谁?准提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准提菩萨是密教的。密教里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菩萨),这是密宗的祖师,开山的祖师,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密宗的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因地菩萨,不是果地的佛。
『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可思议,一称观世音等於念六十二亿恒河沙一般菩萨的名号。
『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一切菩萨的名号统统都包括尽了。不要再打妄想了,念这一个统统都念到了,一个都没少。你念其他的话,念这个就漏掉那个,漏掉的太多太多!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才真正明了一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知道事实真相,那才真正值得庆幸。
底下第三段,就是持阿弥陀佛名号超胜其他一切法门。这是底下一段,我们明天经就圆满了,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1-5-29 08:44:35
|
只看該作者
今天就讲到此地。
往生咒讲记 (第四集) 1994/6/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13-0004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1/01-013/01-013-0004.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1/01-013/01-013-0004.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1/01-013/01-013-0004.flv
请掀开经本,六一一页第一行,看这个钞。
钞【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如经云。设有一法。过於涅盘。亦所不顾。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直至无常。空无所获。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这是莲池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念佛法门的第三种无与伦比的殊胜处。前面说过第一种殊胜,念佛胜过持往生咒。第二种殊胜,说明念佛胜过持一切神咒,为一切神咒所不及的。今天这个第三段,大师告诉我们,它超胜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不仅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比不上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利益,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出这六字洪名。所以这一句佛号,实实在在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在《弥陀疏钞》圆满的时候,把名号功德显示无余了,真正叫做和盘托出,我们才认清楚这个法门,才真正明白持名念佛的利益。
在这一段文里面,『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这两句包括尽了所有一切的法门。大乘包括了小乘,六度就是整个大乘法的总纲领。所以下面说「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菩萨六度万行就包括尽了。
『专持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指阿弥陀佛的名字,著眼点就在一个「专」字,这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得不到念佛种种功德利益,问题就在这个「专」字上我们做得不够,甚至我们还没有做,只要我们冷静反省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夹杂」。我们念佛夹杂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夹杂著无量无边的世间法,我们心里常有牵肠挂肚的事情,牵肠挂肚就是夹杂,还夹杂著许许多多的佛法,因此持名的功德利益就不显著了。
假如我们能专,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能够舍掉,专持名号,功德利益就非常明显,而且很短的时间就见效。短到什么程度?本经佛给我们说:「若一日,若二日,顶多七日就见效了。」你要问这是真的吗?这可能吗?确实是真的,确实可能。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确实看到过这些例子,看到过这些事实,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的,不能不深深反省的,因为夹杂不专的伤害太严重了!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不能出离,诸佛菩萨眼中看到的,真正叫「可怜悯者」!迷在三界六道里,三界六道像迷宫,的确时时刻刻想出去,就是找不到门路,永远在这个里头团团转。佛虽然说得清楚,说得明白,你要想出去,只有一门专精。这个话我们听多了,我们也看得太多了,可是从来没有去做,多听多看,依旧不起作用,一定要自己认真的去做。
在古时候,我们看到最明显的例子,这是《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的。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往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没错!三天成功。可见得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不是骗人的,那是真正放下、彻底放下,一心专念。平常一般人念佛,我们在这些传记里面所见到的,从半年到三年,大概都成就了。所以过去曾经有人问我,他们看《往生传》,那些念佛人,大概都念了三年就走了,怎么会这么巧?难道念了三年,他的寿命就到了?不可能有那么巧。
没有那么巧,为什么念了三年都走了?三年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他也可以不走。我们心里想,可以不走就不走了;人家能走的、可以走的,赶快走。为什么?两个世界不能比!这不能去的是没法子,真有法子去见佛,你看这个经上所讲的,你生到极乐世界那种殊胜庄严,不要说别的,说一桩事情,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千百亿化身,这个多自在!你就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人家的功夫成就了,就赶快去,一时一刻都不想在这个世界多呆。凡是还不太想去的,依旧是迷惑颠倒,舍不得这个臭秽的环境,还要在这个染缸里多染几天。这是念佛人确确实实功夫成就的事实,成就而不去,还留在这个世间的,那是他的特别悲心。
为什么能去还不去?他要留在这里度众生,帮助别人,接引大众。可是接引大众要有缘,哪一个成就的人没有慈悲心?哪一个成就的人自己能往生,为什么不多带几个人去?没有缘。缘是什么?我劝你,你肯听,这就有缘;我劝你,你不相信,那就没有缘。没有缘,那就走了,没有理由再住在这个世间;有缘,就是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的理由。有缘一定要多住,没有缘,早一天见佛,早一天到西方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专!专精的利益不可思议。
我们的专之所以做不到,当然没有彻底放下。不能彻底放下,还是没有能看破;换句话说,对两个世界的情况没搞清楚。如果我们把西方世界跟娑婆世界彻底明白了、清清楚楚了,那就不一样了。彻底明了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染。为什么?你把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话完全证实了,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两句话不仅仅说的是世间法,佛法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法除外」,没有这个说法。
佛在世间所讲的一切佛法,也是有为法,所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放下之后,真心就显露了;放不下,一丝毫放不下,那都是障碍,都是麻烦。障碍什么?障碍了自性,障碍了本心。学佛最终的目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佛。什么叫成佛?明心见性,心性圆满显露,就是佛,就是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的显露,就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
所以大乘佛法常说:「只须除妄,不必求真」。求真的念头还是个妄念,所以不必求。我们求生净土这是愿,我们在日常功夫上没有这个念头,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你为什么念?念就是求生净土。不要一面念,一面又要求生净土,这一面念里面,一面有障碍在里头,这个心很难清净,我们讲功夫很难成片,不容易得一心不乱。
所以这个「愿」跟「求」要辨别清清楚楚,有愿无求心是清净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平常大乘将一切佛菩萨的愿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总愿,大愿的纲领。有愿不能有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跟「随喜」都是清净心,随缘而不是攀缘。攀缘是什么?已经起心动念了。随缘,不起心,不动念,自自然然就成就了。
所以底下讲『种种功德,摄无不尽』。这个种种功德,刚才说过,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无量法门的功德,实际上包括一切诸佛如来的功德。为什么?『以不出一心故』。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又很真实。大家不要以为我们自己修学的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真的,如果我们要是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为什么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是一心,你的心跟一切诸佛的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界限。你想想,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可是你要知道,如果你迷,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迷人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了。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事实?大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意思好深好广,这是事实真相,因此众生才有共业。你觉悟了,迷惑逐渐逐渐舍弃了,悟性天天在加强了,你这一回头,就是共业里出现了别业,就是这么个道理。迷悟是真正的关键,苦乐的关键,升堕的关键,圣凡的关键,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你能够抉择念佛法门,一切经里面你会选《阿弥陀经》,这叫真正觉悟,这叫彻底觉悟、究竟觉悟,诸佛如来赞叹。你要不相信,你去看《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在这个世间吃到苦头,遇到灾难了,想求解脱,求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没教她,只把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状况展现出来给她看,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佛是以他的神力把诸佛刹土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都能看见。她统统看到之后,她选择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欢喜了、高兴了,她选中了,她选的一点都没错。这一尊佛欢喜,一切佛都欢喜;一尊佛赞叹,一切佛都赞叹。
这个选对了,这个「一念觉」真正不可思议,真实了不起。因为无量劫的轮回,你这一生选对了法门,决定超越了,而且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多难得!多么殊胜!任何一个法门,纵然选择了,你有能力修学,不能在一生当中成佛,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就是密宗里面讲的「一生成佛」,是成藏教的佛,那个佛的能力只跟阿罗汉差不多。大家念《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文钞》分量多,你找不到,你看《嘉言录》,《嘉言录》里面好,它摘录而且分类,你看分类中密教的那一段,一查就查到了,你看他老人家怎么说的。我们都知道,印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他老人家的话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在楞严会上,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念「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他是真的专,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是专到了极处。我们还要念个《阿弥陀经》,他连《阿弥陀经》都不要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成无上道。成无上道之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还是用这个法门,自行化他,永远不变。我们在一切经里面所看到的,确确实实他老人家真的是第一,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我们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如果还要不相信,那真是叫愚痴到极处了,真的是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还不能够信受奉行。所以,这个地方把根本的理说出来了,就是「一心」。
「一心」里含义无尽深广,我们跟佛一心,我们跟一切众生一心,我们跟阿鼻地狱也是一心。十法界因缘果,没有一样不具足,哪一个果报起现行,确实权不在别人,在自己。在自己,就看你自己怎样选择。这个选择是缘,因是圆满的。这个意思大师在此地不细说了,前面说得太多了。
今天我们非常欢喜,《疏钞》第三遍,我们从七十三年到今年八十三年圆满。实在讲,并不是《疏钞》真的讲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断断续续,我们在国内的时间很少,在外面的时间很长,当中我们还曾经穿插著讲了《无量寿经》,讲了《观经》,讲了其他的一些经论,总算今天我们这个《疏钞》第三次讲圆满了。虽然后半部没有细说,如果要细说,我那个时候想像可能会讲到四百次。今天我们看到二百八十九次,很好!我们第二遍有录音带,好像是讲了三百三十五次。所以我那时候想,我们第三遍可能会讲到四百次,这是因为后半部我们没有细说;虽然没有细说,但是经义、精华都说出来了。现在人喜欢精简,不喜欢罗嗦,所以也非常符合大家的愿望,愈是精简愈好,我们省时间,把全经的重点、要义都提出来了,都掌握到了,这个地方略说了。
底下这一段开示,我们读了之后没有不感动的。莲池大师对我们的期望,苦口婆心的劝导,怎能不感激!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修净业,一生能不能成就?这是一个关键,要专其信,不能够三心二意;能专信专愿,自然万缘放下了。
今天上午有些老朋友来看我,问我:「有没有写日记?有没有把修学弘法事迹都记下来?」
我说:「为什么?」
他说:「将来留一个传记给后人。」
我告诉他,我没有,我没有日记,也没有笔记,什么时候讲的经,讲完了,统统不知道了。不但那个经讲完了不知道,我下了台都不知道了,都不晓得这一个半钟点在台上讲些什么话。确确实实不知道,记这些东西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东西还要认真把它记下来,我们要想功夫成片,难!可是世间人喜欢这些,就因为喜欢这些,就出不了三界,就超越不了轮回。处处执著要求成绩表现,我们哪有成绩?心里什么都没有了,这叫成绩。心净则土净,心地干净了,这才叫成绩。
现在我听说有不少人,把我这些录音带写出来,好像现在还有一些人发心整理,将来出书,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要的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早一天见阿弥陀佛,我们要的是这个;除此之外,这个世间、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所要的,没有我们所求的,这是「专其信,不二其心」。
『如经云』,这是举经来做一个比喻。
『设有一法,过於涅盘,亦所不顾』。这个「涅盘」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假设说,这是佛说的,还有一个法门比如来极果还要殊胜,我们听了怎么样?我们听了也不要,那个「专」要专到这个程度。我们今天一般人差劲就差在这里,人家来给你说还有法门比念佛好,比念佛成就还要快,心马上就动了,阿弥陀佛不要了,去跟人家学别的法门。风吹草动,信心就动摇了,这样的人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要知道,决定不动摇,佛来劝你、释迦牟尼佛到你面前来劝你:「我还有一个法门比念阿弥陀佛还要好。」我们听了怎么样?谢谢释迦牟尼佛,我现在就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不愿意再改其他法门了,要有这样的信心才能成功。底下说:
『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这样的禅德(禅宗大德)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教人「但持话头」。你们要把这个字看清楚,禅宗是参话头,他不是「参」,是「持」,持话头是什么?话头就是阿弥陀佛,持话头就是持名念佛,话头不要参了,好好的持就行了。那个「持」是个字眼,你看那个很有味道,不要参,老实念佛就好。这是把那个参禅的人拉回来,叫他老实念佛,「但持话头」就是老实念佛。「一切不作」,不要再参了,不必参禅了,老实念佛就成就。
『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这是说明真正的大德,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实在讲,唯有这一门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其他法门虽然修,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想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可能,这叫真善知识。你从前是参禅的、是念咒的、是持戒的、是学教的,全部都劝你回来老实念佛,你过去所学的那个统统放下,这是「原业余门者」。这个「业」是修学,原来修学其他法门的都要改修念佛。
这个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很多,就是我们净宗的祖师也是这样子示现的。你看永明延寿大师,他是禅宗的大德,从禅宗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变成净土宗的祖师,我们净土宗的六祖。蕅益大师,这个人身分没露,不知道是什么人再来的,我们从他的传记里面看,他是从天台里回过来的,他是学天台的,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但是我们看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他老人家著《弥陀经要解》,后面有一篇短短的跋文,述说他写《要解》的经过,他是九天写成的。我们九十天都讲不清楚,他九天写成的。印祖对他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是赞叹到顶点了,不能再往上加了,赞叹到头了。
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再猜想,要不是阿弥陀佛,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解释得那么好,《阿弥陀经》里面的意思都被他点出来了。注解并不长,简单扼要,经义的字字句句都点示出来了,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讲《阿弥陀经》历代的注解,确实《要解》是第一!莲池大师是蕅益大师的老师,但是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没有见过面,这是前面跟大家介绍过的蕅益是私淑莲池。蕅益大师修学净土法门,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读莲池大师的书,自己发愿做莲池大师的学生,就是私淑弟子,可见得他对於莲池大师的仰慕。《疏钞》跟《演义》,蕅益大师一定念得很熟,绝对不止念一遍,所以他赞叹《疏钞》博大精深,这是真的。
劝人回心转意,专信净宗,专修净宗,《疏钞》好,《疏钞》面面都讲到。如果已经信了净土,希望这一生决定得生,《要解》好,《要解》简单扼要,帮助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这是《要解》跟《疏钞》不同的地方。下面说:
『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这个地方几句话是念佛人最忌讳的,念佛为什么不能功夫成片?为什么不能得清净心?为什么不能往生?大师在此地一语道破,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拿这个反省检点。如果我们犯这个毛病,我们念佛往生就没有指望了。人家学其他法门,到最后尚且舍弃,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原本念阿弥陀佛的,听了别人几句闲言闲语,把自己念佛舍弃,去搞其他的法门,这个错了,大错特错!这就是「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何况现在人不止「心怀二路」,这个心里有八条路、十条路、百条路、千条路,这是我们常常看见的,二路还算是不错的。但是你要晓得,二路都不能够成就,何况多!这是说明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想往生,真正想永脱轮回,那你一定要依教奉行。
还有一等人,说起话来我们听到似乎也很有道理,他怎么说?这个念佛人,真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太冷酷了,家亲眷属儿女都不要了,一心就念阿弥陀佛去了,太自私了。听听也满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我们在三界六道为业力所主宰,自身难保,家亲眷属,你的儿孙,你能够保得了?你能够照顾得了?冤枉用了心,没有能力。你常常放在心里,不过是一大堆烦恼而已,决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没有见到事实。专心念佛,一心求生,你这一家出了一尊菩萨、出了一尊佛,佛门里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所以你的家亲眷属有诸佛菩萨护念,有龙天善神照顾。我们自己想照顾,照顾不了,佛菩萨护法神是真的能照顾得了。这是世间人不懂的,世间人愚痴,他没有看到。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我们心里明白,不会为他所动,他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那一面。一个人修行有成就,一家、一族人都享他的福,这个自古至今,各位要是仔细观察,这都是事实,你都能够亲眼看到。
我们举一个最浅的例子,倓虚大师在《念佛论》末后讲青岛湛山寺那位女居士,张氏往生。她有两个小孩,大的才十岁,小的当然更小。她有一个先生,生活非常穷苦,在那个时代,她的先生是拉人力车的,拉黄包车,在码头上工作,每一天赚那一点辛苦钱,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一天不去做工,一天就没饭吃,过那么苦的日子。她学佛了,在湛山寺念佛会,每一个星期都去参加,家境那么样的清苦,念佛堂里面,当然也没有人重视她。她在念佛堂打杂,厨房洗碗,做这些工作。你看她念佛念成功了,往生多自在!多潇洒!预知时至,坐著往生。往生前几个小时还嘱付她先生嘱付她小孩,她走了,她真的放下了。小孩那么小就走了,忍心吗?她这一走,那个样子往生,你想想看,湛山寺念佛团那些同修,哪一个不照顾她的小孩?她的小孩福报马上就来了,这叫真正照顾到。看到这个小孩母亲念佛这样的成就,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去照顾他,这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真正能够照顾家庭照顾儿女。所以,志向专一非常非常重要。志不专一,三心二意,念佛三昧就不能成就了。
念佛三昧,通指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叫作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最浅的是功夫成片,能够念到成片决定往生,往生就有把握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很洒脱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要问他们功夫究竟念到什么程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面好的,假如我们把功夫成片分成九品,上三品的可以达到生死自在。这个自在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上再住多少年,决定不碍事。这个不是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那当然是更自在了。功夫成片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如果讲一心不乱,真的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到,这就叫「万修万人去」!如果不依照这个方法,我们或疑或信,或念佛、又或持咒、又或修其他的法门,那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只种一点善根,不能起作用。
『直至无常,空无所获』,「无常」就是到死的那一天,一直到死,你是一无所获。换句话说,你的一生依然是业力在支配,生死有命,大限到来的时候,依旧随业力在流转,空无所获。
『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大师感叹,那个念佛人到临终的时候,阎罗王派小鬼来抓他的时候,他还不服气,还在谤佛:「你看我一生都做好事,都念佛,不能往生,还要去见阎王。佛骗了我,这个经法不灵。」谤佛谤法。他不晓得,这是他自己没有如理如法的修学,造成的过失,还要去谤佛谤法,罪上再加罪。
疏【称理。则自性空。是拔业障义。自性有。是陀罗尼义。自性不有不空。是生净土义。】
演【自性空。即空如来藏。所谓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也。自性有。即不空如来藏。所谓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无不假也。自性不有不空。即空不空如来藏。所谓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无不中也。】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非常的圆满,自性确实是空。换句话说,真如本性里面哪里有业障?可见得业障本来无,本来无的一定可以拔除,一定可以断干净;自性有的,决定可以证得。
『陀罗尼』是总持,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总持法门是什么?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决定可以证得。「空」是从体上说,「有」是从相上说,「非空非有」是从用上说的。在作用上,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我们看下面这一段钞,钞里面用禅宗的意思来讲。
钞【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当总持而不立纤尘。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
演【觅心了不可得者。二祖参初祖。时当隆冬。积雪至膝。坚立不动。初祖问欲求何事。二祖曰。乞师为我安心。初祖曰。将心来为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盖已得心空。已到觉心初起。心无初相地位也。即心无所不具者。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於恒沙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法身如来之藏也。当总持而不立纤尘者。妙有即是真空也。故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者。真空即是妙有也。故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是如实不空也。即空则不有。是如实空也。而如实不空。与如实空。不离一真如心。而一真如心。正是寂光净土。故曰唯是一心。是名净土。】
『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这个「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哪来的业障?这是真的。现在为什么会有业障?你误会了,你在那里打妄想,以为三心真的可得,以为三心真的有,这是迷惑颠倒,所以就造成了业障。三心,确确实实没有。由此可知,业障就像浮云一样,不是实在的。可是你迷的时候,它起作用,浮云真的把太阳遮住了,确确实实把本性迷住了。一念觉,业障就空了,业障就没有;一念迷,业障就现前了。不像真心自性,一念觉真心自性有,一念迷真心自性还是有,不属於迷悟。业障属迷悟,迷的时候有,悟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大师在此地问了一句,「谁为根本」。
『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这是讲空无形相的自性,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现一切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本性变现的。现在科学家讲得好,真心本性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说得好,科学家最近发现这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的现象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跟《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就非常非常接近了。科学家看出这个事实的真相了,是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个相是幻化的,是幻相,不是真相。十法界这个现相是迷悟程度差别不同,变出来不同的境界。迷的少,悟的多的,现四圣法界;迷的多,觉的少,就现六凡法界;全迷不觉,那就是阿鼻地狱的法界。「即心无所不具」,十法界是本心里本来具足的,迷悟而现的。「一切功德」,上从诸佛下至恶道众生都包括了,这是总持。
『当总持而不立纤尘』,这一点是我们修养当中最高的指导原则,因为我们晓得事实,相有体无,体是空的,《心经》上讲的色空,色有性空,所以可以受用而不可以据有,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受用,诸佛菩萨受用的很自在,没有执著,所以他自在。我们今天受用里起执著,病是在执著,不是讲受用。可以受用的,怕执著。所以《华严经》上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可见得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执著,你在十法界受用就自在了,就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游戏神通,广度众生!
『有是即空之有』,有是空的。
『无根本而出生万法』,没有根本。一切万法是法尔自然变现出来的,不必去追究,追究不出来的,只有从甚深定境里面一眼就看清楚了。绝对不是研究探讨,从探索中可以得到真相的,那是永远得不到真相;一定要从定功当中、清净心中,这个境界就显得清清楚楚。
『空是即有之空』,空不是顽空,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即有之空」。
『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维摩长者给我们说:「心净则土净。」这一段话可以拿来解释这一句经。什么叫「心净则土净」?这个意思就非常非常的圆满了。我们真的明白了、真的清楚了,我们当下对於自己以及对於自己生活的环境,观念马上就改了。「观」是什么?观是看法,念是想法。我们的看法、想法马上就改过来了,就入佛知佛见。我们跟佛跟大菩萨想法、看法完全相同,那叫入佛知见。
《阿弥陀经》不能小看它了!禅宗最高的境界就是入佛知见。《法华》标榜得更清楚:「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没有《阿弥陀经》来的方便,没有这一句佛号来的容易。这一句佛号,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入佛知见。
所以末后《疏钞》的三行,文字不多,义理真的是究竟圆满,愈看愈有味道,愈体会愈真实。能契入,帮助我们念佛三昧,那是大有功德,可以帮助我们念佛三昧在短时期真正成就。所以这三行要多读几遍,细细的去究参。
《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三遍到这个地方圆满了,谢谢诸位同修。大家缘都非常之深,今天在「华藏图书馆」我们共聚一堂,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大会当中,又看到我们这些同修,那个时候就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了。
好,我们念佛回向。
往生咒讲记 (第四集完)
净公上人往生咒讲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