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0|回復: 0
|
净公上人讲初心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初心集锦
净公上人讲初心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我辈学人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不能忘记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的初心,方得始终。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又《合赞》曰:善者,最初发心。逝者,大般涅槃。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这个意思也很深,对我们初学的很有启发性。这是什么?中国人常讲的报本反始,是报恩心,永远记住最初发心。祖师大德也常说,「不忘初心,成佛有余」。初发心的时候勇猛,佛门里头有谚语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热情可嘉,「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变成云烟」,没了,变成老油条了。为什么?学佛不明教理,只是在形式上,形式上没有办法让人耐久,这是人之常情。一年很新鲜,二年味道就淡了,三年就厌倦了,所以退心了。这桩事情不是现在有,自古以来就有,甚至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就有。烦恼重的人、情执重的人,初见佛不错,跟佛很有缘,二、三年之后退心了。为什么?情执放不下,还有他的一些爱好放不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第一个是“愿大”。求大菩提啊,这个是发的大心啊,这是我们应当要效仿的。真正能发这样的心,这是世间第一等智慧的人,最有福报的人!他不求别的,求大菩提。菩提是觉,求大觉啊!禅宗里面求大彻大悟,求明心见性;念佛法门里面求理一心不乱,这就是大慧。我们学佛,我们念佛,什么都不求,就求理一心。这是真正有智慧、有觉悟,才能够发起这样的大心,所以叫“愿大”。第二呢,叫“行大”,求菩萨二利之行。“二利”里面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利他就是自利,不利他绝对不能自利。我们的话只说到此处,不要说是“自利就是利他”,那是证了果以后讲。菩萨道中,利他就是自利,要记住这一句话。所以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行,无一不是利他行。而利他当中是以破迷开悟为第一个目标,叫众生离苦得乐,还在此处,为什么呢?众生迷要不破,悟要没有开,纵然你给他那一点乐,也享不久。真正的“离苦”是要“破迷”啊;真正“得乐”,是要“开悟”。所以在利他行里面,一切的言辞,种种方便,都要帮助众生开悟。为众生做开悟的增上缘,这是菩萨行,这叫做“二利行”。那么“二利”里有自利了。自利不说,怎么就会有了呢?因为我们自已不能够悟明心地,不能够断除烦恼,不能够证得菩提,那个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啊,所以一切法不能证得。我们念念之中,在在处处都为一切众生着想,私心没有了,渐渐地私心没有了。私心没有了,给诸位说,人我执就破掉了。”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初心or初发心or初发”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21日
...知识,没有遇到明白人教他,于是他迷惑了,迷惑才造业,才造这个不善的业。由于造不善的业,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很容易消失,到来生福报就没有了,他所造的恶业,恶报就现前。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看透了,无非是一个因缘果报的循环、转变、相续,这一句话把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都说尽了。
诸佛菩萨明瞭真相,「体解大道」,体是体会,通达明瞭;解是解说,他能够跟别人讲解得很清楚;大道就是这麽一桩事情。『道』,跟我们佛法裡面讲的「法」是一个意思,「道」也是包括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性相、理事、因果,这是道,在佛家叫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善业,这部经虽然佛教初学,但是它直通如来果地。换句话说,这裡面所说的,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始终都是在奉行,没有一天、没有一刻远离它。这是佛法的基本法,也是佛法的圆满法,我们不能不重视。
经不长,你看这薄薄的这麽一个小册子,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如来是完全做到了,做得圆圆满满,这个人就叫佛陀。虽然说了十条,这十条前面讲过,不再重複了。每一条裡面理甚深,事甚广,深广无有边际,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学不完,所以不可以把它看得太轻;看轻了我们就疏忽了,以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们常常在犯过失,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就是连佛法裡面的易行道,念佛求生淨土,都被它障碍住了,恶业障碍住了,念佛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佛在三部经上都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善的标准就是这部经上所说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我们不是善人,所以极乐世界去不了。阿弥陀佛再慈悲,要接你去,那一边的大众不欢迎,都是善人,你这个不善人在裡面,那人家怎麽能容纳你?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念佛决定要修善。实在讲无论在佛法裡面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得要修善。
「道」是双关语,一个是从理上讲,...(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集) 2000/5/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9》)
...量无边的法界是由一切众生「心造善不善」。什麽东西造?你身体在造,你言语在造,你念头在造,身业、语业、意业,造作无量无边不出这三类。你天天在造,就是说你天天在障碍你自性裡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那是一切通达。你天天在干这个,你把你的智慧德能愈缩愈小,小到最后是无能,无知无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一语道破,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一段完全讲理论,这一段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继续再讲。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三面,倒数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到这裡是一段。这一段佛跟我们说明事实真相的根源,前面跟我们说出为什麽会有六道轮迴,在这些现象上说得很清楚。这个现象究竟是怎麽发生的?从哪裡来的?佛说过,「从心想生」;皆由心造善不善业,变现出这个境界,所以它的根源是心。这个「心」非常难懂,古来的大德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佛法讲悟道,讲证道、证果,这是什麽意思?无非就是你真正明白「心」是怎麽回事情,所以叫「明心见性」,这就是大彻大悟,这就是证到无上的菩提佛果,就这麽回事情。
「心」,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字,马上会想到心在这个地方,这是肉团心;这个心是没有用处的、不管用的,这是错误的。《愣严经》一开端,世尊就问阿难尊者,问他:「你最初发心入佛门,是什麽因缘?」他很老实的答覆世尊,他说:「我看到世尊的相好,这个相太好了,这个相决定不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你修行成就的。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想得这样的相好,所以发心出家来修行。」世尊听了点点头,他说:「你是心裡想的。」佛就进一步问他:「心在哪裡」?这个「心」,佛法常讲有真心、有妄心。不管是真心还是妄心,心在哪裡?他比我们聪明,他想了七个地方,我们怎麽想得出来!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掉了。于是他就慌了,向世尊请教心在哪裡。
《...(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到这裡是一段。这一段佛跟我们说明事实真相的根源,前面跟我们说出为什麽会有六道轮迴,在这些现象上说得很清楚。这个现象究竟是怎麽发生的?从哪裡来的?佛说过,「从心想生」;皆由心造善不善业,变现出这个境界,所以它的根源是心。这个「心」非常难懂,古来的大德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佛法讲悟道,讲证道、证果,这是什麽意思?无非就是你真正明白「心」是怎麽回事情,所以叫「明心见性」,这就是大彻大悟,这就是证到无上的菩提佛果,就这麽回事情。
「心」,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字,马上会想到心在这个地方,这是肉团心;这个心是没有用处的、不管用的,这是错误的。《愣严经》一开端,世尊就问阿难尊者,问他:「你最初发心入佛门,是什麽因缘?」他很老实的答覆世尊,他说:「我看到世尊的相好,这个相太好了,这个相决定不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你修行成就的。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想得这样的相好,所以发心出家来修行。」世尊听了点点头,他说:「你是心裡想的。」佛就进一步问他:「心在哪裡」?这个「心」,佛法常讲有真心、有妄心。不管是真心还是妄心,心在哪裡?他比我们聪明,他想了七个地方,我们怎麽想得出来!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掉了。于是他就慌了,向世尊请教心在哪裡。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什麽叫「真心」、「妄心」?完全觉悟而没有迷叫真心,带着有迷惑,我们就叫它作妄心。什麽迷惑?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心裡头只要这三样东西没有淘汰得乾淨,这就是妄心,真心不能现前。这个东西统统淘汰尽了,完全没有了,真心就现前。绝不是说妄心外面还有个真心,那就找不到了,那就真心也没有了;所以说「真妄不二」,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是能现,能现宇宙虚空,在佛法裡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连一真法界都是真心所现的,所现的这个境界裡头产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个地方,这是肉团心;这个心是没有用处的、不管用的,这是错误的。《愣严经》一开端,世尊就问阿难尊者,问他:「你最初发心入佛门,是什麽因缘?」他很老实的答覆世尊,他说:「我看到世尊的相好,这个相太好了,这个相决定不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你修行成就的。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想得这样的相好,所以发心出家来修行。」世尊听了点点头,他说:「你是心裡想的。」佛就进一步问他:「心在哪裡」?这个「心」,佛法常讲有真心、有妄心。不管是真心还是妄心,心在哪裡?他比我们聪明,他想了七个地方,我们怎麽想得出来!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掉了。于是他就慌了,向世尊请教心在哪裡。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什麽叫「真心」、「妄心」?完全觉悟而没有迷叫真心,带着有迷惑,我们就叫它作妄心。什麽迷惑?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心裡头只要这三样东西没有淘汰得乾淨,这就是妄心,真心不能现前。这个东西统统淘汰尽了,完全没有了,真心就现前。绝不是说妄心外面还有个真心,那就找不到了,那就真心也没有了;所以说「真妄不二」,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是能现,能现宇宙虚空,在佛法裡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连一真法界都是真心所现的,所现的这个境界裡头产生变化;它现的原来是一真,叫一真法界,那是完全没有妄心的,真心现出来的。《华严经》上的华藏世界,西方淨土讲极乐世界,都是真心现的,所以它没有变化,生到那个地方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个个都是年年十八,他不老,永远不衰、不老、不病。为什麽?他是真心现的。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会老、会病、会死,这是什麽造成的?妄心造成的,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假如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尽,我们跟诸佛如来一样,也是不生不灭,不老、不衰、不病。这些大道理,佛在所有大乘经论裡面都跟我们提到,我们求的就求这个东西。所以,佛跟众生是平等的,决定平等,没有高下。
为什麽众生不像佛?问题就发生在此地。佛告诉我们,这三类的烦恼习气,如果我们把执着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核坏了,细胞坏了影响整个身体,你的身体就病了。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你说你背的因果多大?整个世界不安,社会动乱,就是从这裡起来的。今天我们看到全世界离婚率这麽高,说这个世界不乱,哪有可能?关係太大太大了。
如果没有这麽严重的关係,佛怎麽会把它定作根本戒?中国古大德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我们要细细体会这句话,要了解这个道理。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国家的兴亡都在家庭,所以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的意思。现在讲世界和平,中国古时候讲天下太平,那个根是家,家的根本是夫妇。在宗教裡面,特别是佛教与儒家,对这个事情讲得很多、很透彻。起心动念的时候,立刻就要想到你背的是什麽因果。我们一念恶,叫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一切众生遭难;我一念善,能叫一切众生得福。社会的安危,众生的祸福,都在我们起心动念之间,不是小事。《十善业道经》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现在人讲基本法,从初发心到无上道。
『妄语』,有意无意欺骗众生。「妄」是虚妄、不诚实,现在所谓说假话欺骗别人,这是口恶裡头最严重的,而且最容易犯。为什麽会作恶、会毁犯佛陀的教诲?现在人说,无非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哪裡是自己的利益?说实在话,无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恶。罪恶不能积,佛教我们积功累德,功德要积,罪恶怎麽可以积?罪恶积得愈大,你将来的果报是堕落得愈苦。
『两舌』是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个罪过尤其是重。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果报在拔舌地狱,端看你造作的业。当然,这裡面最严重的罪过是「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之一。我们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裡面看到,出家人嫉妒出家人、毁谤出家人,毁谤讲经说法的法...(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集) 2000/07/0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0》)
...不妄语这个业因得来的。如果从相上讲,即得如来广长舌相,那是从相上说。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第八面第五行: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这一段经文也是我们修学,可以说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够离开的重要开示。『两舌』是说挑拨是非、造谣生事。世间一切诸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跟我们说了许多许多,一切诸法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真妄,也没有利害,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入不二法门。佛为什麽这麽说?佛跟我们讲的是事实真相,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所谓「法尔如是」。佛家用法尔,我们一般人讲自然而然,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有这些邪正、是非、真妄、利害,都是从人心生出来的。从什麽心?从妄想分别执着裡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凡夫,换句话说,戴着有色的眼镜看外面的风光,把它变质了、变形了。离开分别执着才能见到真相,但是不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就造业了。
所以造的这个业,实在讲也是虚妄的,得的果报也是虚妄的,可是这些虚妄你会真正在感受。就如同我们一个人作梦一样,你做个恶梦真的受苦,吓了一身大汗醒过来。如果你要晓得是个梦,这是假的,你就没有恐怖,也没有惊慌。可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作梦。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们是知道自己在作梦,来度我们这些不知道在作梦这一类的人。他们是梦中省悟过来的人,我们是梦中迷惑的人。所以菩萨名号的意义,叫做「觉有...(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老生常谈,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有什麽希奇?」不知道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其中。淨宗修学求愿往生,头一个条件是信;淨土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大家都很熟悉,信、愿、行。信没有,愿、行都是假的。好比三层大楼一样,信是第一层,愿是第二层,行是第三层。一层没有,哪来的二层、三层?今天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使我们感慨很深。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信了没有?果然相信,决定依教奉行。不必人劝,不必人勉励,依教奉行是自然而然的。大乘经上常说「法尔如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权教菩萨、声闻、缘觉,有没有人劝勉他?他们这些人不需要人劝勉,都是自动的去修行。
大乘法跟小乘法确实不一样,大乘法是智慧做指导,所以从初发心就跟小乘圣者不同。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在果位上比不上小乘阿罗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位上诸位都清楚,在断惑只等于小乘须陀洹,只是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思惑一品还没破,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但是,他的智慧、他领悟的能力超过阿罗汉。佛讲大乘甚深的教义,阿罗汉听不懂,初信位的菩萨听得懂,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这一种人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所以在断烦恼这方面比不上阿罗汉,智慧方面超越阿罗汉。圆教菩萨,十信位裡头发的是相似菩提心,不是真实的;但是非常可贵,他不断的在精进,到初住位这菩提心才真正现前,「三心圆发」。这个「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圆满的发出来了,自利利他,一直到无上道,所以他们得的是圣者的大慈大悲。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四、五、六三句,实际上都是讲的菩提心;第四句讲的直心,第五句讲的深心,第六句讲的大悲心。慈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利益』众生、『安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平安。『常作』,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从来不中断。觉悟的人,他在这个世间,已经转业力为愿力,也就是佛家常讲的「乘愿再来」,这就是再来人。这个念头转不过来,人的一生决定受业力主宰,就是一般人讲的命运,人逃不出命运。一生当中,你的作为、你的果报都是命中注定的。
诸位要是深读《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确确实实「一饮...(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一集) 2000/09/0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1》)
...三十七道品」。第十七面头一个字是错字,大家改正过来,「止庄严故」,它是止观,止、观、方便。诸位看看这个经文的排列,大、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都在其中,全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础。不认真修十善业就不是学佛,可以说,你在佛法裡搞一辈子,你一无所成。你再仔细观察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无论他是什麽身分,无论他是哪一个行业,在家、出家,决定具足十善业;不能具足十善业,决定不能往生。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淨土,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要做到,然后你才可以拍拍胸脯,肯定有把握往生。你这四句做不到,这个四句,我们过去讲的时候讲得很详细,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如果没有十善业道,孝亲尊师都是假的,你也没有慈悲心,前面三句统统没有;都是落实在修十善业。所以希望同修们要特别的注意到,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个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裡面的根本戒。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三皈五戒都没有办法落实;没有基础。所以,三皈五戒全是假的,都落于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一点,自欺欺人,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到最后还是搞三途六道。印光大师教诫学人,他说得好!有人向他请教:「怎样能入佛法?」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是什麽?诚就是具足十善业,这是真诚。心与十善业不相应,诚在哪裡?诚,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十善业,十善业的圆满就是如来的佛果。
诸位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常常看到佛菩萨的画像、佛像,菩萨像都没有,你看看佛的画像,佛颈子部分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有用中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都是一个意思,念「唵、阿、吽」。「唵阿吽」是什麽意思?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清淨,三业纯善,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圆满,成佛。大家不要看轻,等觉菩萨还要修,何况我们初发心?十善、五戒,常常连起来讲的,这是行门的根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能离开,须臾不可离者,...(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七集) 2000/09/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7》)
...望同修们要特别的注意到,决定不能够疏忽,这个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裡面的根本戒。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三皈五戒都没有办法落实;没有基础。所以,三皈五戒全是假的,都落于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一点,自欺欺人,自己以为怎样怎样,到最后还是搞三途六道。印光大师教诫学人,他说得好!有人向他请教:「怎样能入佛法?」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是什麽?诚就是具足十善业,这是真诚。心与十善业不相应,诚在哪裡?诚,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十善业,十善业的圆满就是如来的佛果。
诸位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常常看到佛菩萨的画像、佛像,菩萨像都没有,你看看佛的画像,佛颈子部分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有用中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都是一个意思,念「唵、阿、吽」。「唵阿吽」是什麽意思?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清淨,三业纯善,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圆满,成佛。大家不要看轻,等觉菩萨还要修,何况我们初发心?十善、五戒,常常连起来讲的,这是行门的根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能离开,须臾不可离者,这叫道。这是正道,这是佛道,我们怎麽可以掉以轻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想与这十个纲领相应不相应?不相应,那就是恶业。翻过来就是十恶业,造作十恶业的是三途地狱。佛在经上常常教诫我们,上品十恶,地狱的业因;上品十善,生天的业因。我们果然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我们自己将来往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要想修福、要想修慧,今天总算是搞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决定不能够违背。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这一条殊胜的利益,不必解释我们就能够清楚了。十恶是邪道、是三恶道,跟诸位说,不是人道。我们起心动念要落在十恶裡面,你就是行邪道;你也修道,修三恶道,三恶道很容易修成就,果报在三途。你要不愿意堕三途,不愿意去当饿鬼、地狱、畜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七集) 2000/09/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7》)
...五戒,常常连起来讲的,这是行门的根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能离开,须臾不可离者,这叫道。这是正道,这是佛道,我们怎麽可以掉以轻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想与这十个纲领相应不相应?不相应,那就是恶业。翻过来就是十恶业,造作十恶业的是三途地狱。佛在经上常常教诫我们,上品十恶,地狱的业因;上品十善,生天的业因。我们果然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我们自己将来往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要想修福、要想修慧,今天总算是搞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决定不能够违背。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这一条殊胜的利益,不必解释我们就能够清楚了。十恶是邪道、是三恶道,跟诸位说,不是人道。我们起心动念要落在十恶裡面,你就是行邪道;你也修道,修三恶道,三恶道很容易修成就,果报在三途。你要不愿意堕三途,不愿意去当饿鬼、地狱、畜生,你就行正道;远离邪道,行圣人之道。诸佛菩萨都是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道,十善业道是菩萨道、是圣人之道,我们要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回头的人,回头是岸。从哪裡做?要从起心动念处做,这是你真做。
起心动念,一般凡夫、凡人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在自私自利裡面生了一个根,根就是贪瞋痴慢,还有一个疑,这五种叫思惑;思是思想,你的思想见解迷惑了。疑是什麽?怀疑圣道、怀疑圣人,这才起贡高我慢,轻慢圣贤、轻慢圣道。十善业道是圣道,没有放在眼裡,没有放在心上,轻慢,所以果报在三途。三途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人天福报、三乘圣果,也都是自己造作、自己享受。虚空法界裡面谁作主?自己作主。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也不作主;阎罗王跟上帝,也不给我们作主;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受报。这个道理佛讲得清楚,在世出世间一切圣教当中,唯独佛法讲得透彻。我们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殊胜的机缘不可以错过,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一定要记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七集) 2000/09/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7》)
...教法,这才会有成就。批评的人不一定是很公道的,有很多造谣生事,有许多无根谣言,我们没有智慧不能辨别,避开就好了,决定不与争论。我们还有一点智慧,想想老师所说的、所教的是正确的,决定不是邪道,依教奉行,一定得好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三集) 2000/10/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经文第三行看起:
【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以上是讲十善业道落实在菩萨六波罗蜜之中,这是最后的一段「般若波罗蜜」。戒、定、慧三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必须遵守的三个原则。定是心之体,慧是心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称之为三学,也称之为三宝。慧是佛宝,定是法宝,戒是僧宝,这是我们讲佛法僧三宝,三宝具足叫行菩萨道,叫学佛。三者缺一条都决定不能成就,古人讲这三条譬如鼎之三足,少一个都会倒下去,就不能够站立。所以我们要学佛,这三条不能不重视。无量无边的法门,诸位细细去想想,你要把它归纳,最后归纳这三条,所以三学是菩萨行门的总纲领。
《十善业道经》是戒学,是戒学当中的大根大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十善相应,这个人就学佛了;如果还是与十恶相应,那就跟佛法背道而驰,愈走愈远。千万不要以为小小戒可捨。这个思想在近代非常盛行,甚至于我们在受戒的时候,我受戒的时候,戒坛裡面的法师、传戒师也都说小小戒可捨,认为大戒我们要持,不可以犯,小小戒就无所谓。今天佛教之衰,衰到这个样子,什麽原因?「小小戒可捨」,坏在这裡。殊不知积小恶就成大恶,把小小善疏忽了。小小善而不肯为,小小恶又自己不能够禁止,所以虽然一生学佛,最后还免不了堕恶道,这个原因在什麽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
真正修行人他们的观念跟我们恰恰相反,极小的善他肯做,极小的恶他很谨慎,他都不犯,所以他能成就,...(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三集) 2000/10/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3》)
净公上人讲初心集第二卷
...完全不能得利益;你疑得比较浅、范围比较小,你能得局部的利益。只有在丝毫都没有怀疑,对于佛陀的言教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得到佛法圆满的利益。
《十善业道经》是佛法的根本珐輪,是基础的教学,这一部经裡面没有大小乘,没有宗门教下,也没有显密;换句话说,它是共同科目。只要你学佛,无论你修学哪一个宗派,都要从这一部经典上扎根,所以它是根本的教学,学习的基础就是十善业道。这部经经文不长,前面一半,世尊为我们详细说明修行十善的殊胜功德利益;后面这一半,开示我们十善业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修行上。由此可知,这部经不能不熟读,不但要熟读,要背得很熟很熟。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都要想到佛对我们的教训,这样才叫修行。
这一部经裡面所说的,就是《观无量寿佛经》淨业三福的第一条。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在过去讲席裡面说了很多,孝亲尊师、培养慈悲心都要落实在十善业,如果没有十善业,前面三句都是空的。具足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就落实,前面三句都做到了。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刹那际都不能离开;离开这一部经,就离开了佛法。由此可知,这个经典的重要性。
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利行裡面,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杀生,不杀生的意思引申,决定不可以伤害一个众生,即使蚊虫、蚂蚁,我们都不可以伤害,我们看牠跟看人一样。牠出来是觅食的,牠没有死罪,我们不能因为讨厌牠,随便的杀害牠,不可以。蚊虫、蚂蚁都不忍心伤害牠,怎麽可能起心动念去伤害人?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利行。由此可知,众生不欢喜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要做了就令众生生烦恼,这就不是菩萨行,就不是学佛,跟学佛完全相违背。所以思想、起心动念决定于大众有利,不能想到自己的利益,凡圣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讲众生跟佛差别就在一念之间。
诸佛菩萨起心动念是利益一切众生。诸位要知道,真正利益一切众...(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0集) 2000/10/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0》)
...业三福的第一条。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在过去讲席裡面说了很多,孝亲尊师、培养慈悲心都要落实在十善业,如果没有十善业,前面三句都是空的。具足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就落实,前面三句都做到了。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刹那际都不能离开;离开这一部经,就离开了佛法。由此可知,这个经典的重要性。
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利行裡面,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杀生,不杀生的意思引申,决定不可以伤害一个众生,即使蚊虫、蚂蚁,我们都不可以伤害,我们看牠跟看人一样。牠出来是觅食的,牠没有死罪,我们不能因为讨厌牠,随便的杀害牠,不可以。蚊虫、蚂蚁都不忍心伤害牠,怎麽可能起心动念去伤害人?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利行。由此可知,众生不欢喜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我们要做了就令众生生烦恼,这就不是菩萨行,就不是学佛,跟学佛完全相违背。所以思想、起心动念决定于大众有利,不能想到自己的利益,凡圣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讲众生跟佛差别就在一念之间。
诸佛菩萨起心动念是利益一切众生。诸位要知道,真正利益一切众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如果这个事情只利益自己,不能利益众生的,你自己多想想,决定是伤害自己,这个要细心观察才能看得到,粗心大意看不到。学佛的人心细,就看这个十善业,看这十条,落在六度裡头,落实在布施,落实在持戒,落实在忍辱,落实在精进,落实在四无量心裡面,落实在慈心、悲心、喜心、捨心,现在讲落实在四摄法裡,四摄裡面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想想看,这个心多细!
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法裡面都有十善业,圆满具足这十条。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所以叫粗心大意。菩萨生活点点滴滴,无有一法不具足十善业,法法具足、念念具足、点点滴滴具足。我们能够了解这些事,对佛菩萨自自然然的恭敬心就生起来,为什麽?确实不如,确实比不上。
不杀生,利益众生。不偷盗,绝对没有佔一切众生丝毫便宜的念头,佔人家便宜的心就是盗心,就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0集) 2000/10/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0》)
...你生活行为当中,你才能成就一切善法。善法到了纯真圆满,这个人就证无上菩提,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这部经看起来是不长,表面上看到好像不起眼,它非常重要。
我们在许多地方看到佛像,特别是彩画的佛像,佛像在头部都有一个圆光;圆是圆满,光是表智慧,智慧裡面就包含着福德。我们讚歎佛,「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智慧、福德究竟圆满,光代表这个意思。彩画,光的上面,我们往往看到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最常见的,有梵文写的、也有中文写的,在中国大陆上也看到有藏文写的,它的念法是「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麽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三善,「阿」是口四善,「吽」是意三善。由此可知,十善业道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究竟圆满。然后我们就恍然大悟,佛教我们什麽?就是教我们这个。我们学佛怎麽个学法?也就是学这十桩事情。在佛门裡面,大乘、小乘,果位有许许多多的差别,差别从哪裡来的?你修学十善程度上不同而分别出来的。
我们今天学十善,实在讲,学得还不像。这个自己认真反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不必问人。我心裡头有没有十善?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的心就不善,这个念、这个心跟十恶相应,跟十善不相应。我们所想的,我们所说的,我们所造的,都是在十恶这边。十善,不过是听说而已。听了自己很欢喜,这就是自己有善根。欢喜,为什麽不能落实?为什麽做不到?这是佛家讲的「业障深重」。诸位一定要晓得,业障麻烦!业是造作,起心动念、思想言行,这叫「业」。因为我们的业不善,我们造作的是十恶业,这是说老实话。只是我们十恶业造的有轻重不同,造得轻的,三善道,造得重的,三恶道。我们确确实实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怎麽样能够改变过来,让我们的善念多于恶念,我们就有进步,通常一般人讲的是「功夫得力」,这要真干!
何以那些声闻、缘觉、菩萨们,都很认真努力在干?我们常常疏忽了,常常忘掉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0集) 2000/12/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0》)
...攻《无量寿经》,他成就了。这就是学教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在一门上下功夫。
我们现在虽然也开讲《无量寿经》、《华严经》,早餐在此地讲《十善业道经》,诸位一定要晓得,哪是正修、哪是助修。我们是以《无量寿经》为正修、正课,其他所讲是助修。助修有机会可以听,对我们也有帮助,但是时间、精力一定要用在主修这门课程上,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们请这边的印刷厂印《教乘法数》,好像有四个月了,还没有能印好,我希望能快一点印好,这本书将来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部。《教乘法数》裡面的五根,念根是「于正助道,忆念不忘」,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哪些是主修的,哪些是助修的、是选修的,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是在学习。「学无止境」,每天都要勤奋努力去学习,永远没有中断。一门要深入,如何深入?一遍一遍的学。《无量寿经》学一遍不够,再学一遍。要学无数遍,你才能契入。往年我在洛杉矶,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这位居士我看现在可能也有七十岁了,他是加州大学的教授,我跟他见面的时候大概才五十多岁的样子。他懂得我说话的意思,他只选两部经,《金刚经》跟《六祖坛经》,专攻。他说:「我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我说:「可以。」这两部经他听我的录音带听了二十六遍,来告诉我。我说:「不够,你至少要听一百遍,每天从头到尾反覆听,一生专听这两部经,专学这两部经。」现在他到处讲,专讲这两部经,他变成专家,契入境界,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六集) 2001/2/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6》)
...意的眷属;你家庭和睦,家庭兴旺。哪一样的因它有哪一样的果,佛教这些,这些一般人听得进去,因为他想得富贵,他想得健康长寿,他想得家庭美满,佛教你这个方法。你修因,你必定得果报,「速得成满」,那是有为之乐。
根性利的,上根利智,他知道三界六道的这种福报不究竟,不是真的,得到也很容易失掉,决定不能够永恆保持。这是利根的人他见到。他想如同佛菩萨一样得真实究竟不生不灭之乐,这就是无为法。佛还是教他断恶修善,条目还是这十条,内容不一样,精微玄妙。不杀生,这一条怎麽讲法?对于九法界众生,决定没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这个境界就高了。如果因我众生生烦恼了,这都是杀业。那怎麽办?我要赶快离开,让众生生欢喜心。这个不杀生的境界跟前面讲的完全不相同,科目的名称相同,裡面的境界不相同,浅深广狭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十善业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科名相同,内容不相同,善巧方便当然不一样。
所以菩萨修行能令九法界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仅仅是人,畜生、饿鬼、地狱、修罗、罗刹、诸天、声闻、缘觉、菩萨都能生欢喜心,那你就在无为法裡面得成就、得圆满了。总在求智慧,养德行,以纯善的心。纯善,讲到十善业道,就不是善恶相对的讲法;离开了相对,《大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做不做?天天在做,虽然天天在做,时时刻刻在做,心裡痕迹都不着,这个断恶修善达到了究竟圆满,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方便庄严」。证得这个果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做种种示现,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应用什麽方法得度他就用什麽法,无一不是方便庄严。
在我们凡夫看,就以《华严经》五十三参,这裡面可以分为两大类:有顺行、有逆行;顺行就是我们讲善行,逆行就是恶行。有一些众生要用恶的方法来度他,他会觉悟。该用什麽方法就用什麽方法,没有一定的,都是善法,那是真正的方便庄严。胜热婆罗门的愚痴,甘露火王的瞋恨,贪瞋痴是逆法,菩萨看这个众生,用贪瞋痴可以度他;用戒定慧度不了他,用贪瞋痴能度他,那就用贪瞋痴,这些就是属于善巧方便。所以,没有一定的法。方法无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三集) 2001/3/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3》)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一段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面,经文倒数第二行,下半段看起:
【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我们听了佛这一段话,知道十善业道的重要性。它是整个佛法的大根大本,不仅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是依这个根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依此十善大地,建立一切佛法;换句话说,离开十善,就没有佛法。大家想想,对不对?我们要学佛,离开十善,我们不是学佛法。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都与十善相应,你是在学佛,你是在修学佛法。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十善像大地一样,你的法门、宗派就像高楼大厦一样,你都是建立在地面上。没有地,你到哪裡去建立?佛把十善比喻作大地,一切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一切佛法也依这一个基础而得究竟圆满。
所以十善业道须臾不可离,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学的法门再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所有一切法门的总纲领,就是「十善业」。我们读这一部经,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过去轻视、疏忽了,那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的愚昧,所以在佛法裡面这麽多年,有些同修学了几十年,功夫都不得力,现在晓得,我们没有基础!像盖房子一样,天天在盖,这房子天天都倒塌,永远盖不起来,原因是什麽?没有做地基。我们修行到今天不成就,疏忽了这一桩事情,把这一桩事情看得太轻了。
所以学佛的人重视戒律,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要去受菩萨戒、受三皈五戒,这是最平常的,受八关斋戒;现在我们知道,全是假的,有名无实。为什麽?所有这些戒行,统统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你没有十...(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五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59》)
...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张张不相干。我们所看到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是一种相似的相续相。不能讲相续,相续应该前一张跟后一张相同的,这是相续,它不相同,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也不是前一张。是个相似相续相,我们不要被这个骗了,这是假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但我们六道轮回的相是虚妄的,再给你讲,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也是虚妄相,都是这个道理。再给你说,连一真法界,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还是这个现象。真相是什么?真相决定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我们净土宗叫常寂光土,常寂光才是真相,那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怎么回事情?实报庄严土里面居住的人,确实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起心动念你出不了十法界,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妄想断掉,无明断了,你才能超越十法界,生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还有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习气没断,所以它有这个现象出来,这就是实报庄严土。那个境界里面的人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这是我们学《华严》学了这么多年,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修行什么最重要?放下最重要。放下,你智慧现前,智慧现前你才能看破。所以章嘉大师教给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很难得,我一学佛,头一天他老人家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那个时候,我们是博地凡夫,虽然得到真传,我们自己不会用,差不多搞了三十年,才逐渐的省悟过来。现在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行,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再给我三、五年的时间,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为什么?从经教里面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这一点很可贵。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体会到这一层,不辜负世尊,可是我们没有达到圆满。怎样达到圆满?我们要契入境界,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真正对得起世尊。世尊为我而出现在世间,这就跟世尊真正有缘,佛度有缘人。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不算。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华严经》里面...(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2008/11/1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1》)
...要。放下,你智慧现前,智慧现前你才能看破。所以章嘉大师教给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很难得,我一学佛,头一天他老人家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那个时候,我们是博地凡夫,虽然得到真传,我们自己不会用,差不多搞了三十年,才逐渐的省悟过来。现在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行,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再给我三、五年的时间,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为什么?从经教里面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这一点很可贵。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体会到这一层,不辜负世尊,可是我们没有达到圆满。怎样达到圆满?我们要契入境界,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真正对得起世尊。世尊为我而出现在世间,这就跟世尊真正有缘,佛度有缘人。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不算。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也就是说你有能力真正超越十法界,到初住这个地位你才是正式佛的学生。因为你在实报庄严土是你无明的习气现这个境界出来,习气没有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也就是只有常寂光,连实报庄严土也不见了。常寂光那才叫永恒,佛经上讲的“大光明藏”,那是真正的自己,就是六祖能大师所讲的那五句话。下面说个比喻,病起药生:
【病亡则药亡。】
这个‘亡’跟无的意思是一个,病没有了,药就没有了。病是什么?病是凡夫,六道叫内凡,病得太重,四圣法界叫外凡,病...(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 2008/11/1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1》)
...个会集的原原本本都写出来。梅大士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所以跟我们就有特别的缘分。而夏莲居的传人,我们有缘在美国遇到了,黄念祖居士,我从他那里听到很多这些会集的故事,知道夏老不是平常人,那也是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的,把《无量寿经》重新做个整理,为什么?这个法门要流传到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最后。末法一万年,将来一切经都没有了,《无量寿经》还存在。是哪个本子?肯定是这个会集本,那当然不一样。所以这八个字很重要,“创集无疑,先规有据”。
【穷兹性海会彼行林。】
‘穷’是穷尽,‘性海’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本性,或者也称之为法性,它是圆满的,它没有欠缺。‘行林’是修行,修行的人多,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我们就以《华严经》这个大乘来说,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无量的人在学习,用“林”来做比喻,就是五十一个阶级里面的修学大众,都依照这个原理原则、都依照这个方法,那我们晓得这是太珍贵了。
【别举六门通为一观。】
他把性海、行林里面,修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用六条,用‘六门’,我们看这个文章就六条。‘通为一观’,这句话非常重要。六是不是真的有六?不是,六门就是一门,一门就是六门,为什么?它门门是通的,圆通。心通法就通,无量无边的行门,门门都通达,所以一门通了一切都通。这就是为什么教你学要专,专一,专一你这一门才通,一通就一切都通。你同时学很多门,你就很不容易通,你费的力气多,费的时间也长,你达不到目的。所以门门都殊胜,门门都值得赞叹,自己修学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才会有成就。这个道理要懂,不能够要学很多很多东西。真的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古德常讲,他要学通家,样样都通,样样都学,学了一辈子,一门也没搞通,这就错了。反而让那些谦虚,说自己能力不行,学多了我消化不了,我就学一门,没想到他一门之后,他真的通了,这一通一切都通了,这是他没想到的。这是无论求学或者是修道成功的秘诀。
【参而不杂一际...(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集) 2008/11/1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3》)
...全部的佛学,所有宗派那些理论、指导原则都在《华严经》上。两个老师指导的言语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但是目标方向相同,所以我学佛可以说是没走冤枉路。但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顿舍,老师教我,这是李老师教我,慢慢放下,年年放下、月月放下、天天放下,教我这个方法。那个顿悟的,那是像大楼,他一步就跨上去,那是要本事,没有本事摔下来就粉身碎骨,那叫顿超。渐修好比爬楼梯,慢慢上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我们没有那个本事,我们就选择爬楼梯。所以功夫不是别的,功夫就是舍,功夫就是放下,你放下一分你就能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它又能帮助你放下一分。所以渐修就是这两个方法,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个方法妙!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非常重要,那就是亲近善知识,这个太重要了。谁是善知识?佛是善知识,菩萨是善知识。佛菩萨我们找不到,经典是佛,经典是菩萨,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真正能帮助你看破放下。经教帮助你看破,你能看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自然你就会放下。到显著放下的时候,会有个现象出现,在顺境,我们讲境,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你很欢喜是顺境,善缘,缘是人事环境,你的周边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欢的人,在这种境界里面没有贪恋,你把贪恋放下,你对待环境,你对待人事,全是智慧不是感情。如果感情那是烦恼,生烦恼,智慧!如果反过来,周边环境是逆缘,你不喜欢的,你很讨厌的,你不愿意在那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2009/3/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