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9|回復: 4
|
净公上人: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佛教是什么 (第一集) 1997/6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1-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1/24-001-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1/24-001-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1/24-001-0001.flv
各位观众:常常有人感叹,现在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越进步,心灵反而越空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所以很多人想借助种种的宗教,以求得心灵的寄托。也有很多人想学佛,但是因为对佛教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所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所误导。今天我们很高兴为您请到了当代佛教高僧,净公上人,在节目中为我们详细开示佛教的真正意义,使我们对佛教的本来面目,有一个正确的观念。
净公上人早年追随方东美先生学习哲学,后来又受教於章嘉大师,以及李炳南大德学习佛法。法师二十六岁学佛,三十二岁出家,讲经说法至今已经四十年,足迹遍及海内外。尤其是以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法缘更是殊胜。法师通宗、通教,说法深入浅出,契机、契理,深得说法三昧。而近年则是专修、专弘净土法门,於世界各地提倡成立净宗学会,做为弘扬和修行净土的道场。
访问者:法师,您好。
师父:你好。
访问者:我想首先请教法师,这个佛教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宗教?而且它跟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父:这个问题说起来就话长了。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仪,跟我们中国孔老夫子非常接近。而所差别的是孔子在当时确实是想求得一官半职,发挥他的学术。而释迦牟尼佛他本身是王子,他能够摆脱王位,而专心来从事於教育工作。由此可知,教学确确实实是国家社会的一桩大事。在中国古典像《礼记》「学记」里面就讲得很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国家,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工作。所以孔子一生从事於教育,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他是一个大教育家。佛法是教学而不是宗教,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事实。
在我们现前佛门里面,称呼也能够看得出来,譬如我们称佛为本师,本师就是创始的老师、根本的老师。习惯上我们称出家人为和尚,和尚是印度话,他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亲自指导我的这个老师我们才称和尚,所以和尚与我们学习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和尚也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指导我们,那他也就是我们的和尚。譬如我过去求学,大家都知道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十年,他老人家是在家居士,对我来讲他是我的和尚,所以我称他为和尚,因为他亲自教导我。由此可知,和尚是个通称,不论是男女老少,也不论出家、在家;法师也是个通称。如果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决定是称出家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
访问者:听法师这么说,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才称和尚。
师父:对。
访问者:带发修行在家人也是可以称为和尚,为亲教师。
师父:对,和尚是他学生对他的称呼。
访问者:学生对他,算是尊称吗?
师父:是尊称,就像现在学校里面的指导教授,他亲自指导我的;他不直接指导我的,我跟他没有这个关系,通常我们称法师,不称和尚。
访问者:称和尚是非常亲近的。
师父:非常亲近,非常亲近。
访问者:法师,刚才您说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个教育。佛教既然是一种教育的话,它的内容都有哪些?而且佛教它的教学目标又是什么?
师父:佛教的内容非常广泛。儒家教学我们已经觉得它非常广大,它始从胎教,一直到慎终追远,可以说它是圆圆满满一世的教育。而佛法的教育比它还要广大,佛法知道一切众生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从时间上来讲是无际。从空间上来讲,佛法知道这个宇宙非常之广大,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个地球,这一个星系;佛在经论上常讲,像这样的星球、星系,在太空当中是无量无边的。因此,他的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他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智慧,对於整个虚空法界,都应当彻底的明了。不但对现前事情要了解,对於过去、未来也都要明白。
这些事情能做得到吗?尤其是过去、未来,我们怎么能明了?佛法说能。为什么能?因为这个能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那就要说明探讨宇宙生物的起源。佛告诉我们这全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他教学的中心,实在讲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只要你达到这个境界,这一切事理你当然就明了。因此,明心见性是佛法修学的中心。不论是禅宗或者是教下,显教、密教,只要是大乘佛法都是以这个为中心;但是各宗派他们的名词术语不一样,而事实完全是相同的。譬如在宗门里面叫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密宗叫三密相应,在净土叫理一心不乱,这名相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这个是他教学的中心。
访问者:是!还有法师请教:在佛教方面是不是还分些传统的佛教、宗教的佛教、学术的佛教,以及比较不入流的邪门外道的佛教,是不是有这些分类呢?
师父:这是晚近产生的现象,讲传统那是教学,那是师道。佛教从释迦牟尼佛兴起,大概一千年之后传到中国。在东汉的时代,历史上记载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也是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接受中国朝廷聘请过来的。到中国来之后,他们带来了佛像,带来了经典,跟中国朝野接触,这一谈之下,就非常契机,中国人非常欢迎,因为这个教育跟儒家教育,在基础上来说完全是相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而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有许许多多基本的观念完全相同。而儒家只讲到原则,佛家则讲到非常透彻、非常详细,确实跟中国儒、道能够相辅相成,所以被中国朝野热烈的欢迎,这样就把它留住了。而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远远超过了印度,这个是我们今天讲传统的教育。
佛教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就形成了正规教育,丛林制度;丛林制度实在讲,就是现在大学的教学,把它有组织的这种方法。所以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也就是在中国正式创办了佛教大学。丛林里面,它里面工作的分配,跟现代的大学完全相同。丛林的主席就是大学校长;它里面有首座和尚,首座相当於教务长;它有维那,维那相当於训导长;它有监院,监院相当於总务长。所以跟现在学校里面,工作分配完全相同,只是称呼不一样而已,工作的性质都相同,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学术机构,而与宗教实在讲完全不相干。
我们在经典里面、在著述里面看到有宗教,佛教里面有宗教这个称呼,这个宗教称呼,跟现在社会上讲的宗教完全不一样。佛教讲宗完全指禅宗,我们称宗门;禅宗以外,各各宗派就像一个学校的院系一样,它分十个宗派,就好像分十个学院。除了禅宗称宗,其他的这些学院都称为教,所以叫宗门、教下。用宗教两个字,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是这个意思,与现在一般人讲宗教观念不相同。
访问者:现在好像一般人总是把佛教跟迷信划上等号,在这一方面,是不是也请法师给我们大家做个导正好吗?
师父:佛教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这才能够达到离苦得乐。佛告诉我们众生苦难,许许多多的苦难,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迷什么?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一句话说,你迷失了你自己,迷失了你生活的环境真相,於是你的想法、看法就有错误。想错、看错,那你就做错。做错了一定有错误的果报现前,那你一定要承受,这个不是别人给你的,是所谓自作自受。所以佛教要想达到离苦得乐,一定要做到破迷开悟,真正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问题才能够彻底解决。
访问者:是!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刚才法师您说佛教其实是一种教育,它跟学校的体制内容,其实完全一样,有训导、有教务、有总务。一个想学佛的人,他到底应该从何处著手?
师父:这个问题,佛跟我们中国古老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相同,一定要从亲近一个好老师著手,佛法讲亲近善知识。佛在经典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你要想修学佛法,接受佛教育,一定要亲近明师。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是光明的「明」,明白的「明」,就是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这样一个老师,你亲近他,你才能够真正学到佛陀的教导。
访问者:您说亲近一个好的老师,是不是也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皈依,跟这个是不是相关?
师父:这个也不能完全相关。皈依是学佛必须要的一个阶段。皈依的意思,是好老师(我们一定要亲近一个好的老师)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这个叫做皈依。皈是叫我们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我们过去迷惑颠倒,邪知邪见,身心一切污染,严重的污染。所以皈依就是教我们从迷回头,要依觉悟;从错误的知见回头,要依正知正见;从一切污染回头,依清净心。这是学佛基本的条件。你一定要从迷、邪、染回头,要依觉、正、净;迷、邪、染是自己,觉、正、净还是自己。所以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这个觉、正、净就是三宝。
访问者:还有一般人也有所误会,就是皈依到底是皈依一位,亲近一位法师好?还是皈依越多越好?
师父:这是错误观念,这完全错误。皈依这个里面没有一个法师,也没有很多的法师。皈依只是把佛教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教给你,这个叫皈依。所以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人,甚至於连释迦牟尼佛都不相干。因为你说我皈依释迦牟尼佛了,都是一个大错误,哪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要皈依我,没有这个话!所以佛教给你,你要皈依你自性觉,觉就是佛宝,所以佛这个意思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要依觉悟,用现代普通大家好懂的话,就是你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理性就是觉,感情就是迷。叫你皈依佛,就是教你处世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这就叫真皈依。你说这个理性与感情,与佛与法师有什么关系?这没有关系!如果说我们是皈依某一个人,这是错误,决定是错误。所以人,这个老师是代表僧团,来把三皈传授给你,你是皈依整个僧团。那一个善知识都是我的老师,不能认定一个,你的心量才广大,你的分别、执著才能够突破,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但是学法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这是我们初学一定要跟一个老师。一个老师他教你是一条路,两个老师就变成两条路,你就困难了;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你就无所适从。所以最初的修学,儒跟佛的教导都是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够广学多闻?你的智慧开了,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这个老师就开心了,你的智慧开了,他一定放你出去参学,广学多闻。但是你还没有这个能力,那你一接触,你的麻烦就来了,你不晓得往哪里走,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保护你,不让你出去,他要培养你这个能力,这是老师他有责任,他有义务。
访问者:我们知道在佛法修学方面也是非常广大浩瀚,是不是请法师为我们再开示一下,佛法修学的科目方面有哪些,好吗?
师父:佛法的内容刚才说过了。佛法的教学在本身上,它分为五个阶段,就像世间办学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经典里面记载的,佛最早所讲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是佛在定中所说的,参与这个法会的都是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佛在这一次,可以说是将宇宙人生的真相,全部都说出来,当然内容是非常非常的广博。这部经一直到佛灭度六百年之后,有一位龙树菩萨他从龙宫里面,看到完整的《华严经》,数量之大是很难想像的。龙树菩萨看到之后,这绝对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能够接受,就是它太大,分量太大。
他看到全本,再看到中本,又看到下本;这个意思就是说,全经太大了,有节录的本子。节录还是很广,再有比这个更简单的本子。他看了之后,看到最简单的就是下本《华严》,认为这个本子我们世间人可以读诵、可以接受,所以就把它传到世间来。一直到以后传到中国,中国人把它翻成中文,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而这个经实在讲是《华严经》的提要。正如同中国的《四库全书》,大家晓得《四库全书》浩如烟海,可是《四库》有目录提要,那个份量就少得太多。现在我们读的《华严经》,就像《四库》目录提要一样,它不是完整的经本,它是目录提要。即使是目录提要也不完整,几乎我们只有原本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非常可惜,失传、散失了,连原文现在也找不到。可以说《华严》最完整的本子,现在是中文的译本,非常之可贵。
佛从定中出来之后,这就是说完他自己全部所证得这个境界之后,要契这个世间人众生的根性,这才是在办小学,讲《阿含经》。由阿含再提升到方等,就好比是中学;由方等再进入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般若讲的时间最长,讲了二十二年。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总共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用二十二年时间来讲般若,我们就了解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是他主要的课程。在现在中文经典里面,《般若经》份量也最大,总共有六百卷。最后八年讲《法华》、《涅盘》,好比是研究所,回归到《华严》的境界。由此可知,他讲经说法是有次第的,他有他的善巧方便。
访问者:还有法师,我们知道在佛法修学方面的五大科目当中,好像有三福、有六和敬、有三学、有六度、有十愿,这些我们都不太明白,是不是请法师一一为我们做个开示好吗?
师父:这是讲到个人的修学,刚才我们是讲佛的教学,教学分这五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里面,所讲的经论都非常丰富。至於个人修学,佛给我们讲得很明白,从哪里学起?从三福学起。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讲的,这个实在讲是太重要,跟儒家教学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佛讲第一福是人天福报。换句话说,你要想作佛、作菩萨,在这个地方,诸位必须要清楚,作佛、作菩萨就是作一个明白的人。佛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所以作佛、作菩萨,不是去作神仙,这个要搞清楚,作神仙就变成宗教;是作一个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人,这种人就叫作佛,就叫作菩萨。佛是圆满彻底明了,菩萨是明了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比佛智慧明白还差一等,他都是一个明白人。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佛教的教义,不至於产生误会。所以作佛、作菩萨是我们应当希求的,我们应当有这个愿望,就是作一个明白人,不要作一个糊涂人。凡夫是糊涂人,佛菩萨是明白人,这样说大家就容易懂了。佛教导我们,从哪里做起?从孝顺父母做起,这个跟儒家的教导完全相同。所以第一福就是人天福报,我们先要把人做好,你才能够学佛。
人天福里面佛说了四条。第一孝养父母,第二是奉事师长,第三是慈心不杀,第四条修十善业,这个是做人学佛大根大本。「孝」这一个字,范围是无限的深广,特别在中国文字里面,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所没有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尊重,也是我们值得自豪的。我们古代这一些祖先们,对於后世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如何传给后世的子孙,用什么样的工具,他想得太周到,这个文字就是传递智慧经验给后代的一种工具。而这个工具充满了智慧,这是在其他国家民族文字里头所找不到。
「孝」这一个字是会意,在中国文字制作,它有六个原则,我们称之为六书。六个原则其中的一个叫会意,你看了这个符号,体会它的意思。这个符号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你去体会。这个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这个「孝」的精神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现在外国人讲有代沟,代沟就是不孝,上一代跟下一代脱节。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才是一个整体。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意思多广!所以中国人纪念祖宗,几千年的祖宗我们还在怀念、还在祭祀,这是外国人怎么想都想不通的,他不懂这个道理,他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儒家跟佛法教学,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换一句话说,所谓成佛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孝道做到圆满就成佛,整个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孝道。
访问者:是的!听了刚才法师的开示之后,让我们了解到,其实整个佛学就是孝道,孝道在整个佛法当中,所占的地位是相当相当重要的。法师,我们知道在佛法当中,六和敬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是不是也请法师对於六和敬也为我们做一个开示好吗?
师父:六和敬是佛教给我们,怎么样在团体当中,应该要做到的态度,也就是教我们如何跟大众相处的原则,这叫六和。第一条讲见和同解,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彼此要建立共识,我想诸位都能了解这一条太重要了。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想法、共同的见解、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个家庭当然会兴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所以建立共识是现在每一个团体普遍都在讲求的。
第二条就是戒和同修,这一条的意思就是要守法,戒就是法律、就是规矩。每一个人都能够守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行号也有章程,人人都能守法,人人都能尽份,这个事业才会兴旺。后面这三条,所谓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实在是讲彼此在一块和睦相处,就是这个意思。末后一条也很重要,叫利和同均,也就是说在物质生活方面,如何能够达到均平,而没有差距,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共产制度实在讲是一个理想,是很难达到的。如果讲到制度,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谈到利和同均,那就是共产制度,所以佛法真正是民主、自由、开放、共产,这是人类高度的一个理想。
访问者:在佛法修学方面的三学,所谓戒、定、慧,戒刚才法师说就是所谓的法,定跟慧又是怎么解释?
师父:三学是佛法教学的中心,也就是佛教的课程虽然多(经典就是教科书),它有个中心的理念,决定不会违背这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戒、定、慧,称之为三学。可以说是任何一部经典,无论大部、小部,你展开来的时候,这三个理念一定都具足。可是它偏重在哪一方面,那个不一样,有的偏重在戒,有的偏重在定,有的偏重在慧,它的确是有偏重,但是一定都说到。所以戒学广义的讲,就是要有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它一定都有方法、有程序,你一定要遵守;你不遵守方法,你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守法的概念、守法的精神。唯有守法,你的心才能得到定。所谓定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会人云亦云,你心有主张,心有主宰,这个就是定。从定就开智慧,你有主宰、你有主张,你一定就把事实真相看的很清楚,看的很圆满。所以戒、定、慧这三个理念,是佛教化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总原则、总纲领,称之为三学。
访问者:它们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
师父:密不可分,对!没错!
访问者:法师,六度又是说什么?
师父:六度是佛教给我们处世待人生活的守则,现在我们讲守则,要遵守的原则,这个大家好懂,这是六个原则,必须要遵守。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从事於某一种工作(我们现在讲,从事於某一种行业),无论是在家、出家,都一定要遵守,所以这个叫菩萨道。你要是作菩萨,一定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守住这六个原则,你就是名符其实的菩萨。这里面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就是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事放下,是叫你把心里面那些忧虑、牵挂、烦恼放下,这才叫真正的布施。
所以现在大家很多发生错误,认为一看到布施,到寺庙去捐一点钱,做一点好事,认为这就是布施,这把意思错会了。当然这个也是布施,不是布施真正的意义。布施是叫你把烦恼、忧虑、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把它放下,这才是真义。第二个持戒,刚才讲持戒就是守法,一定无论办什么事情要循规蹈矩,要按部就班。第三个忍辱,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耐心不能成就,越是大的事情,越要有很大的耐心,你才能够有成就。第四个是精进,精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决定不能够保守,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这个不可以的。现在的社会大家晓得,科技日新月异,如果你不进步,你就会被时代淘汰掉。所以佛法讲求精进,无论在德行上、在智慧上、在技术上,乃至於在生活上,都要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佛法它不是落伍的,它不是守旧的,永远在前进。第五个是禅定,这个禅定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有主宰,不轻易受外面境界动摇。最后一条是智慧,你没有高度的智慧,你无论做哪一桩事情,都没有办法达到圆满。所以这六个原则一定要遵守,特别是菩萨。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提到布施,让我们大家有个正确的观念,原来布施并不是说让你到那里去捐一点钱,去救助什么贫苦的人,然后就是做到了布施,其实布施是让我们放下我们心中的烦恼,放下心中那些杂念。但是法师,这一点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是相当难的,一般人就是因为杂念、烦恼太多,自己控制不了,不晓得法师是不是可以指导我们一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一点?
师父:这一点,的确初学的人是非常困难。他为什么放不下?实在讲,他是没有看破,他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假如彻底明白真相,他自自然然就放下。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一生讲经说法,为什么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般若》是讲智慧,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把他二十二年所讲的总归纳起来,就是一部《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或者再详细一点,中国人喜欢念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一部小册子,可以代表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的精华都在其中。这里面最重要的,佛告诉我们,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是能得,我们这个概念;能得的这个概念,是一个不能得到,是虚妄的东西,不是实在的。你所得的无论是物质也好,或者是精神方面也好,佛讲你所得到这一些物,这些物是什么?这些物它都是因缘变现的,是缘生法。「缘」,我们今天讲条件,许许多多条件集合而形成这一个事相,它没有自体,它没有本体,所以说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末后他做了一个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是讲宇宙万有一切现象,不是真实的。
现代科学家也发现,他们用分析的方法,把这些物质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到最后一分析才晓得,事实真相是这么回事情,这个佛在三千年前,就做详细的说明。这些幻相存在的时间,佛给我们讲很短暂,它不是真的永恒存在,所以如露亦如电。这个露是露水,我们现在看到,它存在有一段时间,这个一段时间是它的相续相,不是它的真相。而它的真相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是非常短暂的时间,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得出来,而佛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生灭就是不生灭,因为它的时间太短,生就是灭,灭就是生,所以生灭的界限已经不可得,所以佛法讲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实在就是生灭的真相。了解这个真相,我们的身心就放下了,放轻松了,晓得一切法不可得。然后你才能够随缘,随缘就自在,你就不会攀缘了。攀缘就是我要想怎么做、怎么做,那是自找苦吃。一切都能随缘,你就得大自在,这个才过真正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
访问者:也就是说要看透真相,了解真相,自然心中的杂念、烦恼就放下了。还有在六度当中,刚才法师提到禅定这一项,我想禅定也是一般人非常想学,但是又很不容易学到,也请您指导一下好吗?
师父:禅定这个名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讲的很清楚、很明白,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禅?什么叫做定?禅的意思就是不著相,用现代话来说,不受外境的诱惑这个叫禅;定是不动心,心里面常常保持清净,不起分别、不起烦恼、不起执著,这就是定。实在惠能大师他是听《金刚经》开悟,所以他解释这个禅定,还是依《金刚经》来的。佛在《金刚经》里头有两句话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由此可知,修禅定不是天天在面壁打坐,面壁打坐那是里面的一种,其实行住坐卧所有一切活动,只要你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就是禅定。
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些菩萨们,他们禅定在哪里修?在市场;经上讲「市廛」,用我们现在话讲,是最热闹的商场。他去逛商场,逛商场他是修禅定。这个意思诸位懂得,你就明了,他逛商场的时候,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样样清楚、样样了解,但是所有这些琳琅满目的,不能诱惑他,他不受诱惑,这就是禅;他心里如如不动就是定。所以人家逛商场是修什么?修定、修慧!不像凡夫一看到这个就被吸住,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动了心,禅定就没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禅定那是真正的享受,定慧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访问者: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然后就是禅定。
师父:不错,外不著相就是不受诱惑,不受诱惑就是禅,里面如如不动那就是定。
访问者:这要好好的修了。
师父:所以禅定就在生活当中。
访问者:说到生活当中,我们知道其实佛就是生活,佛学就是生活。在这五大科目当中还有十愿,法师!这十愿是哪十愿?跟我们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师父:这个十愿是高等的修行法,这个不是普通的。我们一般能够做到六度就非常圆满,而六度真正做圆满,才能够进入普贤的十愿。普贤十愿的特色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换一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那你就没有办法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里面,譬如讲第一条,他讲的「礼敬诸佛」,这个是修敬。诸佛是指谁?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并不是讲已经成佛的那些佛是佛。因为他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除了这些所谓是有情之外的,还包括了植物跟矿物,这是《华严》的境界,《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我们有情的众生,就是有感情的,我们今天讲动物,动物能成佛,植物、矿物都成佛。所以这个恭敬心,修恭敬心,真诚、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那这就是普贤行。如果你还有一个分别,还有妄想,你这个诚敬就没有了,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来修六度,那就是普贤十愿。我们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高下,那就是六度,就不是十愿。所以十愿跟六度的差别就在此地,一个是真正的清净、平等心,一个是清净、平等那个程度还不够,差别在此地。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一)—佛教是什么 (第二集) 1997/6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1-0002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1/24-001-0002.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1/24-001-0002.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1/24-001-0002.flv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对禅定谈了很多,你说在逛市场的时候,也可以修禅定;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修禅定,可以说在我们生活周遭无时无刻、无时无地都可以修禅定,是这个意思吗?
师父:对。
访问者: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看到社会上一些乱象、一些不满,我们都要不动气、不生气。
师父:对。
访问者: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做到这一点,达到这个境界?
师父:其实这桩事情,你并不难体会,你看到这个现象,你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假如你生气发脾气,能把问题解决那行!那个值得。你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你不叫冤枉生气了吗?你不如把心平静下来,平静下来清净心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生气、喜欢,这是感情冲动,感情冲动决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禅定、智慧就很重要。无论什么境界一定要保持清净心,冷静的头脑,然后才能处理问题;冷静的头脑里面就生智慧,所以这个定就非常重要。
访问者:所以并不是说「定」是消极,不生气是消极,其实是让你产生智慧,从冷静当中产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这才是积极的意义。
师父:对!
访问者:非常好。刚才还有谈到布施,法师您谈到布施,是放下烦恼,放下心中的杂念,这好像是自己度自己,有没有说是我们度人家、帮助人家,有哪些布施呢?
师父:帮助别人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归纳为这三大类。财就是我们自己有多余,实在讲最会过日子的人,我们讲他的生活潇洒,他的生活自在,现在讲高度艺术的生活,不一定是你过得很富裕、很豪华,不见得!你过得很潇洒、很自在、很快乐,你的人生就非常美满。那我们只要衣食足就自在,何必要多余的?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房子可以遮蔽风雨,真是身心安稳。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帮助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所以应当热心主动的,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给他物质上的帮助,这个就是属於财布施。
布施而不著相,布施不要挂在心上,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你就变成普通的福报,不能生智慧。布施过去的时候,心里是干干净净,一丝毫不染著,不要去想这个东西,这是真实的功德。功德就是成就你的定、成就你的慧,於定、慧有帮助的是功德;於定、慧没有帮助的,就不叫功德。
法布施是我们有智慧、有技能,我们把我们的智慧、技能传授给别人,这叫法布施。譬如我们是从事於佛教教学的工作,我们每天把这些道理,讲解给一般人听,让他了解、让他觉悟,这属於法布施。这种布施里面,决定没有报酬。所以有很多同学们晓得,我的讲经录音带、录影带、CD,以及所有一切出版物,统统没有版权,没有版权就是布施,谁拿去印都好,谁拿去流通都好,只要有利於社会。如果一版权所有,那就不叫布施,那叫生意买卖,那就不是布施。所以我们只要能帮助这个社会,我们热心去做;虽然做了,心地清净,逍遥自在,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难过。
无畏布施是解决众生的困难,众生有恐惧,身心不安,我们帮助他,使他能够得到身心安稳,这个就是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佛讲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财布施得财富。所以世间人他都想,我要有财富、我要聪明智慧、我要健康长寿,但是他不懂得修因,这种想法都变成妄想,求佛、求菩萨保佑他,那是决定得不到的。
访问者:是,只求菩萨保佑,而自己完全不付出是永远得不到。所以各位朋友不要忘记,其实布施,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不一定是说,一定要非常有钱人,或者非常有才能的人才可以布施,每一个人都有布施的能力。是这个意思?
师父:对!
访问者:法师,刚才我们谈到三福,人天福当中好像法师刚刚只提到有关孝道方面;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请法师再补充、再开示好吗?
师父:教育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道是根本。一个人他能够成就,成为社会上一个好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定要受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在家庭,跟学校密切地配合,才能把这个人教出来。譬如说教孝,父母对儿女这个话说不出口:「你是我的儿子,你要孝顺我。」这个讲不出口。那儿子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不是麻烦事情吗?所以教孝是老师,老师有责任教学生,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你为什么要孝养父母?父母同样的,你要教儿女如何去尊师重道,老师对学生:「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我、你要重道。」这个话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两方面配合,才能把这个人教育出来。所以说一开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就是教育真正的基础。
从这个地方然后再提升,你要有慈悲心,要能关怀社会、关怀大众,爱护一切大众,这就是慈心。慈心里面最重要的,不杀生;不杀生,我们就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人,不会伤害任何一个动物,培养你的慈悲心。再修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做人基本的基础,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绝不做这种事情。
访问者:法师,你刚才说不杀生这一点,是不是意味我们要学佛,就一定要吃素?
师父:那不一定,这个不一定,可是素食对於生活决定有好处。我学佛也没有人叫我吃素,但是我学佛六个月,就开始吃素,我得到一个启示。因为我在小时候念书,有一些同学是虔诚的回教徒,我曾经上过「清真寺」,了解他们一些东西,他们对饮食很挑剔。因为他们不但讲卫生,世间一般人讲卫生,卫生是保卫生理,他懂得卫性。他除了生理之外,人有性情,这个性情善恶,他说与吃东西饮食有关系,我体会到这一点。凡是会影响自己性情不良的这一方面,那些东西他都不吃。
所以以后学佛,佛家讲素食,素食能够保护慈悲心,所以这是饮食里面,它卫身、卫性、卫心,这讲得最完全。我从这里得到这个启示,我就吃长素,我二十六岁吃长素,四十多年,这个身体是越来越健康。我的年龄一般人看不出来,前年医院医生给我验血,他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的血液纯度、颜色,就像三十几岁人的样子。」他做了一个结论:这是你吃素的好处。所以素食对於身体健康,是有绝对的好处。再加上心清净,不要染著,世间什么事情放下就好了。所以我不看电视,我也不听广播,我也不看报纸,人家问我,每一天天下太平,没事!日子好过。如果你看这个,「这天下怎么这么乱,乱七八糟!」那你就苦不堪言了。我何必要过那个日子?所以一切排斥掉,每一天读经,与佛菩萨为伍,与古人做朋友,你说这个生活多自在、多快乐!
访问者:是,从法师的面相上,相信各位观众可以充分得到印证,因为法师红光满面,而且脸色一点岁月的痕迹都没有,真的看不出他的年龄,我也不必公布他的年龄。法师,我们知道常常在佛学当中,有人提到业障,说每一个人一生当中都有业障,这个业障是代表什么?跟我们的影响又怎么样?
法师:「业」是事业,造作的时候叫做「事」,你是做什么事;事情做完之后那个结果,就叫「业」。所以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有作业,一个学期结束叫结业,三年念完,毕业。所以业是造作的结果。我们一般人起心动念都是造作,所以造作的太多了,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你心里面的思想、起心动念叫意业,你的言语叫口业,你身体的造作叫身业。所以用身、口、意,就把你所有一切的造作,你的活动全部都包括。你造作的这些,一定产生后果,这个后果就叫做「业」。
业产生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的定、障碍你的慧。就是刚才讲的,你为什么定不了?为什么你在外面一走的时候,你就会被引诱?那引诱是你在造作,你被人引诱,那引诱是你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就变成障碍,所以这叫业障。你造作的善,善也能障,为什么?善的时候生欢喜心,总而言之,你的心不平等,所以心要平,你起了波浪。欢喜也起波浪,烦恼也起波浪,所以全部都是业障;善业也障,恶业也障。但是他有果报,善业三善道,恶业三恶道;换一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有业障,你没有定慧;定慧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佛教给我们要修净业,净业就是我们不做坏事,做好事。我们修善业,修善业而不著修善业的相,那个障就没有了。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你要记住,我们日常生活从早晨起来穿衣、吃饭、工作、应酬,一定要与戒、定、慧相应。假如说戒、定、慧你觉得这三个字太玄了,不太好懂,我变通一下,你要与清净心相应,心是不是清净?与平等心相应,平等就是没有分别,清净就是不执著,我对於一切事情不分别、不执著。了了分明是智慧;不分别、不执著是定。与定、慧相应,你的生活就自在,你的生活就美满,你的事业一定一帆风顺,你做得一定比别人好。好的原因在哪里?因为你有定、慧。
访问者:是!也就是所谓这个业,就是你曾经做过的事,你曾经说过的话,所得到的一些后果。你曾经做了善事会得善果,曾经做了坏事就会得恶果,也就是我们人一定要多做好事。法师,这个是不是跟我们一般在佛学当中所说的因果关系,是不是也有一些关联?
师父:有关联,有密切关联。
访问者:您谈谈因果关系好吗?
师父:世、出世间法就是世间法跟佛法,都离不开因果,佛法也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你没有因怎么会得果?譬如说我们读书,勤奋读书是因,我们拿到学位是果。我们勤奋的工作是因,我们得到好的报酬这是果。所以世、出世间就是一个大的因果,而这个因果它永远是相续的,它永远是在循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知道。知道因果相续,知道因果循环,那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自然就会向著断恶修善。因为造因是我们自己,结果当然我们自己也能够预期,我造好因一定得善果,我造恶因,我的果一定不好。不可能说善因得恶果,恶因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这是定律。
访问者:谈到这个因果,我有一点好奇,我们可以说我们这一代、这一辈子做善事,是为了我们下一代来结善果。如果我们的上一代做了坏事,而我们是无辜的,我们不知道,而由我们来承受上一代做的坏事的恶果,那我们该如何自处?
师父:这个里面的情形,就非常非常复杂了,要严格的来讲,因果是个人自己造,个人自己承受。上一代跟下一代只有影响,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由此可知,纵然上一代做得不好,我要是认真努力,可以把它改变。改变不了是因为你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你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被环境转了,那就很苦。换句话说,你受它的影响,这刚才讲你还受外面境界影响,你没有定、没有慧。如果你能够守住正常的原理、原则,那这就是持戒。修清净心,生智慧,那我就能改环境。环境再恶劣,我们有能力把环境回转过来,这个都是事在人为。这个就是我们讲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一定是依赖甚深的定力,妥善的方法。所以社会纵然再恶劣,我们环境纵然再恶劣,没有不能改的,《了凡四训》就是最好的例子。
访问者:也就是说即或你的上一代做了一些坏事,到你这一代受些影响,但是如果你自己自身能够在佛方面修得很好,禅定、慧都能修得很好,还是可以化解这个不好的影响。
师父:可以!不错!不错!
访问者:所以完全还是看自己。法师,我知道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我只要做好人就可以了,我何必一定去学佛?学佛对我们个人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定要去学佛?
师父:这个还是一个误会。你听我刚才讲的,应当有相当的一个了解。学佛学做个明白人,我做人就好了,我何必做个明白人?我何必要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好人就行了!这样说法,这个问题你就能够得到答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才是圆满的好人。你虽然是好人,你这好人不圆满,有欠缺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你有定、有慧,能够做个明白人,那你是个圆满的好人,就这个意思。
访问者:一般的好人,只是普通的好人而已。
师父:对!不圆满。
访问者:不圆满!不是圆满的好人,所以我们要想达到圆满的好人,还是得学佛。还有,学佛如果说想要有所成就的话,难道一定要出家吗?在家学佛也能够学到有所成就吗?
师父: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如果说出家的话,这个观念就错误了。出家就像我们世间的行业一样,你喜欢这个行业,你可以选择这个行业。学佛是任何行业都可以学佛,任何行业都成菩萨,任何行业都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出家是所有行业里面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相当於我们选择行业,我喜欢教育,我喜欢教学,我去念师范学校,我将来毕业之后,我从事於教育工作,这是个人志愿。所以一定要晓得,佛法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是表现在任何不同生活方式上,任何工作上,任何环境当中,这是真正的学佛,真正在佛法上的成就,不一定要出家。如果出家不从事於教学的工作,那就大错特错!好比你念师范,念毕业了,分发你到学校当教员,你天天不上课,那成什么话?这个是过错!你从事於这个行业,就要把这个行业做好,在这个行业当中,做所有同行的榜样、模范,那就叫佛菩萨,佛菩萨就是世间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
访问者:是。刚才法师也提到说,学佛我们可以离苦得乐,而且这也是我们学佛的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意境,一个目标。不过这个离苦得乐,世间人可以说人人都是有苦恼的,不晓得在佛法当中,是不是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化解掉这些苦恼?
师父:苦恼,佛经上讲是从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生活环境真相里面产生的。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天天在打妄想,你的想法、看法全都错了,於是你的所作所为也就跟著错。我们晓得思想是人行为的指导,想错了一定就做错了,做错了那当然就带来苦难的结果。佛要解决一切众生苦难,一定先要帮助他觉悟。他真正懂得人生。实在讲,关於这一点,我们现代人不如古人。古人他能够安贫乐道,他多快乐!现在人欲望没有止尽,那你不叫自找苦吃!你可以冷静想一想,你每天这么辛苦的工作,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得到的是什么?冷静想想,自己就会觉悟,错了!
我在早年学佛,有个老和尚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真实的,是他们小的时候。这是在江苏泰州有一个要饭的,要饭是很可怜,他的儿子做生意发大财,所以亲戚朋友骂他:「你发大财这么享受,你的爸爸在外面要饭,你知不知道?」他当然也很难过,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把爸爸找回来。找回来之后,给他换上新衣服,找人侍候他。可是他这个老爸爸住了一个月,偷偷溜了,又去要饭。人家问他,你为什么?他说:「那多少人侍候,受罪呀!」拿来吃的东西,我不想吃的东西,拼命拿来给我吃;我不愿意穿的衣服,拿来给我穿。他说我天天要饭,我每一天游山玩水,我饿了托一钵饭。晚上睡觉,那个地方随地而睡,我过的是真正的生活,过的是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快乐的生活,自在的生活。这个人很了不起,他这个观念跟我们世俗观念完全不一样,这个人没学佛,学佛他也成佛了。实际上他是菩萨,乞丐里面的菩萨,乞丐里面的觉悟者;他表现的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过得是大自然的生活,跟大自然为伍,那一个人有这种境界。回过头来看看他儿子做生意,他简直不耻,他过的不是人的生活。离苦得乐,诸位从这里去想。
访问者:好深的意境。跟刚才师父所说的,笑话里面的主角,刚好相反的是,有些人实在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他的周遭一切都非常的圆满,但是他就是不快乐,因为他脑子里记得都是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开心的事一点都不记得。法师,是不是请您对这些人,很想不开的这些人,也做一些开示好吗?
师父: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与人、人与事都是过眼云烟,何必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跟自己过不去呢?这个是很愚痴!一个人要想真正得到快乐,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所有一切跟自己有过节的人,你都应该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常常想人的好处,不要想人的坏处,你就快乐。天天想人家的过失,不想人家的好处,你叫自找苦吃。与人有没有相干?与他不相干;苦的是自己,苦的不是他,这种人才叫做愚痴,佛经上讲的迷惑颠倒。细细想想佛的这些话,我们应该自求多福,常常念人的善处,不要想人家的过失。纵然他有过失,纵然他是个恶人,我们常存这样的心,有这样良好的态度来对他,也能把这个恶人转变成善人,这是无量功德,这是大好事,不可以铸成别人的恶行,应当要成人之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快乐。
访问者:对於一些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思绪的人,法师!是不是有些外力的方法,譬如说念念什么经文,可以帮助他开扩自己。哪些经文可以念?
师父:这些现象很普遍,我们在国内、国外都看到很多,而他的主要原因,这在佛法讲,他这个习气太深,烦恼太重。有的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境界现前他依旧不能克服,依旧转不过来。佛法的方法很多,你读经,如果烦恼起来,心不平,把心定下来,展开经卷好好的念一遍,慢慢这个情绪就稳定。所以用读经的方法可以,用念咒的方法也可以,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方法很多,甚至於不用这些方法,用世间你喜欢听音乐,放几曲古典音乐,你专注在听,心也能平下来。方法没有一定,你看那一种方法对自己有效,你就可以试著去运用。总而言之,平息自己的妄想、分别,这是最重要,这是我们修行里面中心的理念。
访问者:法师,能不能指导我们一下,在家我们要自修,应该念哪些经文,可以帮助我们自修?
师父:初学一定要从做好人做起,这些年来我们在海内外提倡四好运动,教人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好」的标准一定是於社会、於大众有利益,而不是於自己有利益。如果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把社会大众的利益放在一边,这就不好。念念为社会、念念为大众,我自己也是大众之一,大家好,我当然好;我好,大家不好,我还是有灾难,还是没有办法避免。所以这个好的标准是为社会、为大众,以这个为标准。
要做好人,这是基本的条件,从哪里学起?过去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学了凡。袁了凡是明朝时候的人,他这四篇文章在台湾流通的很广,我过去有详细的讲解,有录音带、也有书在流通,可以多看看,认真的来学习,先做好人。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我们再读经,才能够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大家没有接触,最好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份量不长,长短适中,非常适合於现代人。它里面理论、方法、境界都相当圆满,面面都说到,是一部非常好的书。
访问者:《无量寿经》?
师父:《无量寿经》。
访问者:法师,我们在念经之前,或是当中、或是之后,有没有什么规矩、什么禁忌?有没有?
师父:没有。佛是教学,不是宗教,不是说我们没有规矩,佛就不高兴,没有这个道理。佛要不高兴,他就变成凡夫了,他还会起心动念,没有这个事情。
访问者:完全不受。
师父:完全完全没有。
访问者: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念。
师父:对!对!
访问者:只要把心放下来,能放静。
师父:对!对!大众在一块共修的时候,那就必须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就乱掉了。所以大众在一块念经,为什么一定要敲木鱼,木鱼打拍子,使大家拍节能够整齐,听起来好听,不至於乱糟糟的。所以大众在一起要讲究规矩,个人那是你怎么样自在,就可以怎么去做。
访问者:还有我们现在可以发现,生活周遭随处可见一些非常不和谐的气氛,像是夫妻不和的比例越来越多,离婚率越来越提高,子女不孝的情形也经常发生,邻居不睦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真是处处都显现一种非常不和谐的社会现象。法师,是不是可以请您为我们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大环境,来为我们大众做一个开示,好吗?
师父:必须要找到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消除,这才能解决问题。而这种因素它的根源,还是在教育。为什么过去这个社会能够安定,这个安定能够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得力於教育。从前教育最主要的重点,是教你怎么做人。古代的教学,诸位可以从「三礼」上看到。佛家的教学诸位可以从经论里面看到,他都是教给你、告诉你,人与人的关系;从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就是今天讲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教这个,在中国叫五伦八德,这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孔子教学德行是第一,是做人的根本,然后才教言语,才教你办事的这些能力,谋生的能力。这些都有了,都具足了,才教给你文学、艺术,提高你精神生活的层面,他有道理的;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这些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今天教育宗旨上偏差,我们只著重在科技,而没有著重在人文,不懂得人与人的关系。虽然富裕,可是人事上的问题,是永远得不到解决,困难在这个地方。今天补救最有效果的方法,实在讲教育是百年大计,挽救今天社会的危机来不及了,大乘经论也来不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讲因果报应,这是事实。如果大家都能够知道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那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一定会收歛一些,对这个社会的安全,会能收到一些效果。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他是一个出家人,是个佛弟子,他不讲佛经,不弘扬佛法,去弘扬《了凡四训》,去弘扬《感应篇》,这些东西都是劝善,都是讲因缘果报,非常有道理。所以这个老人真是充满了智慧、慈悲心,要挽救这个社会。我们明白这些理论,也懂这些方法,所以我们也是全心全力在推行。
访问者:还有,法师,我们一般人心存一种恐惧,对未来、对往生、对死,存一种恐惧,是不是关於生死方面的事情,也请法师给我们做开示好吗?
师父:这一方面问题,所以会产生恐惧,是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如果了解的时候,你这个恐惧心完全没有。佛告诉我们生命是永恒的、是不灭的;换一句话说,根本没有死这回事情。死是一个妄想,身体躯壳它不是我,大家把这个躯壳当做我,所以产生恐怖;如果晓得这个躯壳不是我,他怎么会恐怖?譬如衣服,晓得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脏了,你很喜欢把它脱掉换一件新衣服。这个躯壳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它用坏了,用了几十年,用旧了,我们也把它去掉,换一个新的,你要是有这个观念,你不是很自在了吗?这是真的,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讲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样。你用这种态度来看生死,那你就非常自在了。
访问者:「我」是什么?
师父:「我」,佛法讲是真心。外国人讲:「我思故我在」,这是外国哲学家所讲的。
访问者:我思故我在。
师父:你能够思想是那个才是你。
访问者:无形的。
师父:无形的。所以我们讲精神、讲心灵。但是那个是不是真正的我?还不是!真正的我比那个还要高一级。但是他能够体会到「我思故我在」,已经比社会一般人是高明多了。在佛法里面这个概念,在佛经里面是「识」,「识」是什么?是心的作用。他能够观察到心的作用,没有观察到心的本体。心的本体比这个更要高一层,那才是真正的我。所以身体不是我,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被这个东西所累赘,这个不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们对於身,也不要过份地爱护它,也不要有意地去糟蹋它。你过份爱护错误了,你有意糟蹋也错误了,一切随其自然。随其自然,能够顺自然是最美满的生活,我们今天讲适应於大自然。这个身体也要叫它回归自然,适应於大自然,这就最健康了。
访问者:法师,我们人往生以后,到哪里去了?
师父:这个用现代科学讲,就是我们换一个空间,佛家讲十法界、讲六道、讲二十八层天、讲佛的世界,用现在科学家来讲,就是他生活空间不一样。我们今天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他们到五度、六度,到佛的境界那是到最高度、最圆满的空间;实在讲,就是空间的转换。这个意思你要是不太理解,你可以想我们在电视里频道的转换,你就比较容易体会。有没有离开这?没有离开,频道的转换,还是这个萤幕。所以佛家讲往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什么不去呢?你还在萤幕上;为什么生则决定生?频道换了,确实不同的频道。所以用科学的方法,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9-11-21 17:26:58
|
只看該作者
可以能够解释,实际事实是如此。
访问者:所以佛并不是迷信。
师父:不是迷信。
访问者:非常科学的。
师父:不是迷信。
访问者:我很好奇,人往生以后,长辈往生以后都要超度,超度代表什么意义?
师父:实际讲超度是一个追悼怀念的意思,是怀念的意思。我们以真诚的心来帮助他,实际上超度多半是讲他在生前造作许多的业障,业障免不了他要受痛苦,我们超度能够帮助他减少一些痛苦,这个道理《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超度并不是我们念几卷经,他就真得了功德,没有那回事情!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超度是什么?我们自己好好的修,我们修成就了,他得到福报。譬如说:我们要想光宗耀祖,我认真努力,好好的去工作,将来我在社会出人头地,变成杰出的人才,我的父母就有光彩。到任何地方,说是某某人的父母,得到大家特别的恭敬,特别的照顾,就是这个意思。你没有成就,你念什么经都没用处,必须你自己有成就。所以你自己读经,你要了解经义,依教修行,把自己从一个凡夫能够提升到圣贤的地位,那你的父母就有光荣了。是某某人的父母,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超度真正的意义在此地。
访问者:并不是说对他的往生有什么帮助。
师父:这个就有帮助,因为他在天道、在那一道的时候,都受那一道人尊敬,他的儿子贤慧,他的儿子是菩萨,那还得了吗?是这个意思。你自己要不能成就的话,你念什么经都枉然。
访问者:还有,刚才法师提到《地藏经》,《地藏经》在佛学当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经文。是不是对於《地藏经》,您也拨一点时间,给我们做一个比较祥细的说明。
师父:佛法的修学,在我们中国是很明显的标示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第一个就是要从《地藏》学起。地就是表心地,藏是宝藏,我们心地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才艺、无量德能,这是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的智慧能力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但是现在显露出来,为什么有高下?为什么有不平等?就是刚才讲的你有业障。业障重的人他透出来的智慧就小,业障轻的人他透出来的智慧,就比较多一点,所以这个不平等是从业障厚薄浅深,关系在此地。如果业障统统消除掉了,你智慧德能显现出来,决定平等的。所以是心地宝藏,要从这里做起。
心地宝藏用什么东西来开发?用孝敬!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一定要从《地藏》学起。从地藏这个基础再提升,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从孝敬里面开发的。我孝顺父母,孝顺自己亲人,然后我把这个孝敬,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这就变成观世音菩萨,所以这是往上推展。再一位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慧,你慈悲对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你要有理性,不能用感情,文殊代表理智。最后普贤菩萨,普贤代表平等,你的智慧、慈悲、孝敬,对待一切众生要平等,不能有差别,所以普贤才真正做到大圆满。
访问者:法师,您刚才提到念佛,我们也在很多场合都可以听到念佛的声音,像最普遍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师,念这些佛号到底有什么效用?
师父:佛法的修学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念佛是无量法门里面的一种。这个法门它的好处就是简单、容易,人人都可以修学。它的理非常之深。净土宗是专门提倡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些事不是几句话能够讲的清楚。经典份量虽然不多,可是它的义理非常非常的丰富。譬如《阿弥陀经》,这个大家很熟悉,总以为这个经很简单、很容易。我过去讲过两遍,后一遍留的有录音带,总共是三百三十五个带子;由此可知,这一部经并不简单。我讲得这么长,几乎讲了一年,是不是把意思都讲完了?没有!只讲到少分而已,可见得净宗义理的丰富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这个方法简单,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人,你懂理论也可以,不懂理论也行。但是不懂理论的人必须要老实,所谓老实,真信、真愿,他也能成就。这个成就是实实在在的殊胜,真是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不但能超越六道轮回,而且超越十法界,所以这个功德殊胜,是其他法门很难跟它相比的。因此,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都赞叹,古来除净土宗以外,其他各宗派的祖师也带著提倡,可见这个法门的确是非常殊胜。
访问者:在学佛当中有很多的门,像禅宗、密宗,还有刚才法师讲的净土宗。也有人强调是禅宗、密宗双修,也有强调是禅宗、密宗、净土宗三修。法师您告诉我们,到底怎么修法才好?
师父:实在讲,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一生短短期间当中,得到最殊胜的成就,必须是一门深入。因为「一」,你的心容易净,你学两样、学三样,你决定比不上那个专一的人。就好像打仗一样,你把兵力集中在打一点,你很容易突破;你要把它分做三个点去打,你的兵力已经薄弱,你未必能够攻的下来。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虽然有人提倡这两种都共修,三种共修,你仔细去听听他所讲的,对什么人讲的,他有不得已的苦衷。譬如说:叫你禅净双修,一定是对参禅的人,他那个禅不肯放下,而且看到他禅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劝他:「你禅净双修更好!」也就是说那一半你不能成功,这一半还有希望,意思在此地。禅、净、密三修用意也在这个地方,所以你才晓得说那个话的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实际上,你要是真正听话,他决定叫你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是以净宗最有把握,最容易成就,禅跟密都不容易。
访问者:今天到现在为止,法师可以说给我们开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各位观众如果您今天收看了我们的节目,此刻您一定觉得获益相当的丰厚。经过法师这么详细的开示之后,也相信各位朋友您对於佛教的意义,也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其实佛教它并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而且它也绝对不是束之高阁让人膜拜的,而是与你我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各位观众朋友如果你想对佛教做更进一步研究的话,有一本书介绍给您,叫做《认识佛教》。这是净公上人在前几年,在美国迈阿密演讲的时候所做的开示,而各地也都有流通,我想您可以找来看看。今天我们的节目就进行到这结束了,非常非常感谢净公上人的开示,也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共一集) 1997/7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3-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3/24-003-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3/24-003-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3/24-003-0001.flv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谈一些实际修学的问题。近来有一些人告诉我,员工很难带;做老师的抱怨说学生不听教诲;许多做父母的,也常常谈到小孩不听话。这确实是严重的问题,而不是一家、一个人的问题,现在几乎是个社会问题。不仅我们的社会有这些现象存在,我们曾经走遍了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普遍的存在了这些严重的问题,许许多多人都感觉得忧虑;这个问题究竟如何来解决?他们问到我,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是社会严重的病态,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病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来治疗。
儒家曾说:「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个社会必然大乱。这几句话简单的解释,古时候讲君臣,现在所谓的领导与被领导。一个公司行号的老板是领导人,他的员工就是被领导的人,为什么员工不听话?做领导人应当认真的去思考。在今天社会,我们晓得团结就是力量。我记得在一九八三年,我在纽约讲经,一些美国的朋友,给我开玩笑,他说现在西方人几乎都能够肯定中国人很聪明,如果世界上这些人来比,一个一个比,中国人应该算是第一。但是两个两个比,算犹太人第一;如果是三个人相比,他们承认应当是日本人第一。然后他用一种讽刺的口吻给我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这个意思是中国人聪明智慧是世界第一流的,可惜他不团结,只为自己,不晓得为团体。我听了他这个话,我笑了一笑,我说:「这是上帝的安排。」我这个答覆,是出乎他意想之外,他没有想到我用这个口吻答覆。他感觉到很惊讶,他反过头问我:「为什么?」我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们还有饭吃吗?」於是大家哄堂一笑,把这个话题就转移了。
虽然是一个玩笑的话,这个里面我们细细想起来,它有很深的道理。为什么今天日本战后,这么一个衰弱的国家,没有多久就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道理在那里?西方人总是想不透。实际上很简单,他们真正做到了领导与被领导密切合作的关系。你看看世界上许多地区、国家,员工对老板不满意,往往就罢工、抗议,彼此双方都蒙到重大的损失。我们没有看到日本人罢工,日本人员工对老板有没有意见?也有!他们有意见,就是在头上扎一块白布表示抗议,工作依旧照常,这就是领导与被领导成功的例子。
老板看到员工有意见,立刻很认真的要召集员工来开会、来讨论,认真的为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彼此双方都能够蒙利而不受损失。这个道理西方人一直到今天还没想通,怎么能跟日本人抗衡?日本人这套技巧,从那里学的?跟诸位说,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这就是儒家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懂得这个道理,他把这个道理能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商场上,他成功了。我们体会到这个道理,就不难想像今天社会的问题。
儒家教人,虽然他是教领导的人要做君、做亲、做师。在抗战的时候,我们在南方还看到许多平常百姓人家,堂屋里供著祖宗牌位,上面写的是「天地君亲师」,在南方相当的普遍,这是我们儒家深厚的教育,教人做君、做亲、做师。我们佛门里面讲三宝,我觉得这三个字是治世的三宝。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要普遍的来传扬。
君是一个领导人,被领导的这些员工,你要有亲心待他们,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儿女,你要关怀他,你要爱护他,你要帮助他,员工产生感恩戴德之心,把老板当做自己的亲人,当做自己的父兄,情形就不一样。不但要用亲心关怀他、对待他,还要用师心教导他。师是老师,你这个老板是员工的父母,也是员工的老师;父母对待儿女这是恩,老师教导学生威严,恩威并施。你要真正去教导他,使他的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的向上提升;他的技术提升了,你的工商业也就水涨船高,也就进步了。
所以领导,君如果只做到他领导的身分,没有亲情、没有师心,做老师的这个心,你只做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你没有做到,你怎么会不出问题?所以君、亲、师这三宝要合一才行,你领导的问题就解决。日本人做到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同样的道理,现在家庭出问题了,子女不听话、不听教,道理也不离开这个原理。做父母对待儿女,你是亲情,你做到这方面;你没有师心、你没有君的心,你做父母也只做到了三分之一,你缺了三分之二,你的家庭问题出来了。所以父母怎样把儿女教好?你要领导儿女。怎么领导?你要做儿女的榜样。小孩看大人的样子,你自己不正,要求他正,这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你要领导他。你也是儿女的老师,你要教导他,你不会教,你自己本身要学,教学相长。於是你做亲,同时你也做君、你也做师,你的家庭就美满,你的问题就解决了。试问问:今天做父母的,你有没有做君、做师的理念?有没有这个做法?没有!没有,难怪你家里出问题!
同样一个道理,学校的老师,现在教学困难,许多中学的老师,学佛的这些老师们,见到学生难教,难在那里?也是你这个做老师的,也只做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你没能做到;不但没做到,你想也没想到。你是一个老师,你对待学生,你对他要有亲情,你是学生的领导。所以我们任何一个身分、任何工作岗位,大家都能够懂得做师、做亲、做君,君、亲、师三个合成一体,我们做人才能得到圆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无论在那个工作岗位,也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你讲的这些话不错,我不是老板,我是员工,我员工怎么能够做到君、亲、师?」员工一样做到君、亲、师,你虽然不在岗位上,你要有这个意愿。换一句话,我是员工,我要做大家所有员工的榜样,做个好样子给他们看,这就是做君这个理念。我对於所有同仁,我们都是员工,我对他们关怀,我对他们照顾,那你就是有亲心,做亲的心。我所懂得的技术,我很乐意的帮助他、教导他们,虽然他们比我懂得多,但是也有我懂得、他不懂得的,这就是做师的心。
由此可知,任何一个人,无论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什么样的工作,君、亲、师你都能做得到。人人都能做到,我们这个社会就健全,所有一切弊病都能够消除,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这是一个和睦的社会,是一个繁荣兴旺的社会,彼此能够共荣共存。
这是讲我们在形态上要做到这个,内心里面要具足三德,我们佛法里面讲觉、正、净是三宝,我把这个三宝,拿到此地来做三德。我们内心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心地正大光明,正知正见,心地清净不染。里面有三德,外面显示出三宝,中国古人所谓「做天地完人」,完人就是没有一丝毫欠缺,真的是可以做得到。中国古人所讲的完人,就是佛家所讲的佛菩萨,佛菩萨就是最完美的人。这样才能够挽救现代社会的弊端、病态。
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很简单、很明确的目标,这个教学并不是限定佛教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或者是现代学校的教学,我们要把它变成社会大众的教学。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现实的状况,都能够发心修觉、正、净,做君、做亲、做师。在近几年来,我们在各地方弘扬佛法,佛法的内容实在是太广大了。古人有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从何读起,佛家的《大藏经》几乎是十倍的二十四史,我这是很保守的说法,实际上这超过很多,浩如烟海的经典,我们从那个地方下手?不能不掌握到纲领,找出它的方向,以很短的时间收到修学的效果,对於我们才有好处、才有利益。
佛陀非常慈悲,他将他一生所说的,已经归纳成好几套的纲领,这里面有简、有繁,譬如:三学、三慧很简单,虽然简单里面意思太深。我们晓得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只知道这个名相,这个名相里面所含的甚深的义趣并不了解,因此听了不得受用,想去学依旧找不到门路。比较容易的纲领,像三福、六和、六度、十愿,这都是世尊为我们归纳的纲领、原则,所用的文字,我们讲是佛学的术语,解释很费事,这个境界也非常广大。譬如讲一个布施,在《华严经》「第六回向章」里面就讲了一百多种布施,可见得它不是简简单单,像我们一般看到这两个字,自己想像的,那差远了。
於是我自己将修学的心得,归纳为十条二十个字,这个比较容易懂,也容易记忆。这二十个字十条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五条,存心。这些年来我在海外提倡四好,四好第一个是存好心,好的标准是什么?真诚,不自欺、不欺人。现在这个社会能做到这一条的不多,但是我们要晓得一定要做到。你要想真正离苦得乐,真正要想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没有别的,以真诚心处世待人接物,然后才真正做到俯仰无愧;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一切众生,这种心情多舒畅、多自在。由此可知,以虚情假意对人,纵然不像佛家讲的忏悔,自己还是有良心,不知不觉当中,受到良心的遣责,你的心不安,睡觉都会作恶梦。这种苦从那里来的?从一个虚假对待一切众生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所作所为真的叫得不偿失。为什么不用真诚待人?
第二、一定要修清净心。现在大家知道地球自然生态已经被严重的污染,科学家给我们提出警告,这种污染如果不能够立刻终止,他们的预言: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就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是一个严重的警告,有科学的根据。为什么今天环保、防止污染,得不到效果?世间人所见的,实在讲只是看到外表,其实比这个污染更严重的是人心,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还得了吗?内外都有严重的污染,科学家说五十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我看这个时间说得太长了!
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我们今天的宣导,要以清净心摆在第一,这是环保、这是防止污染。从保护我们清净心做起,一定要守法、一定要修定、要修慧,心清净我们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才是我们讲环保是从根做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快乐、长寿,健康、快乐、长寿从那里得到?给诸位说从清净心得到。
有许多同修(海内外都有),特别我在日本,他们都来问我,他说:「法师,你平常用什么东西来保养?吃什么样的补品?你的身体这么健康,精神这么好?」我告诉他,我说:「我有一个最好的补品!」他说:「什么东西?」我说:「台湾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我除了一般普通的饮食(我的饮食随缘,不麻烦别人,人家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吃得简单、吃得很少),我不吃零食,不吃一切的补品。那些补品都有副作用,你看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天天补,补出一身的毛病出来。
要知道什么东西是最补、最营养的?心地清净,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多快乐!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喜悦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世间人的喜悦是找快乐、找刺激,找刺激就等於打吗啡吸毒一样,那是不正常的快乐;正常的快乐是从清净心里面生起来的,这是真乐,这是真正的滋养。所以佛门里面讲修禅定,定功深的人禅悦为食;这个食是个比喻,就是营养,禅悦是最殊胜的营养。禅悦就是清净心当中生起的喜悦,佛家常讲法喜充满,你要能够得法喜,那就是快乐,你就会健康、就会长寿,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其次要修平等心,我们对自己要清净,对人要平等,不要有分别、不要有高下,不要看到富贵人,我们就特别尊重一下,贫贱人我们就瞧不起他,这种歧视是错误的,应当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觉悟的心对待一切事,正觉对事;以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看到别人就跟看自己没有两样,他只要肯接受,我们就全心全力地去帮助他。
这五条就是好心,存好心一定要做到这五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好心我们当然就能做好事。什么是好事?穿衣、吃饭都是好事,只要与好心相应,那都是好事;与好心不相应,这个事就不好。所以后续有五条就是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个五条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看破是学问,放下是工夫。所谓看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从贴身的一件汗衫,到无穷的广大宇宙,都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知道我跟人的关系,我跟万物的关系,我跟大自然的关系,我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我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真正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烦恼、忧虑、牵挂,通通都放下,这才能真正得到清净、平等、觉。如果你还有妄想,还有分别、执著,你的心怎么能清净,怎么能平等,怎么能开悟?
由此可知,我前面所讲的四句中,好心是我们的真心,佛家讲的真如本性,人人都有!可是这个好心现不出来,这叫有业障,业把它障碍住了。什么方法把障碍除掉?看破、放下,这四个字是真实的智慧。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当中,他用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般若》的内容说的是什么?就是教给我们看破、放下。他说的东西很多,这一部《般若》讲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重心,主要的部份,《般若》是智慧。你有了真实的智慧、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你把所有问题看清楚了,所有的问题都明了了,然后处理当然就容易。所以佛法是高度智慧的方法,佛学是圆满智慧的学问,怎么能不学?
不但我们一般人要学,实在讲,连所有的宗教徒都要学佛,这个话不是开玩笑的话。我在很早,民国五十六年,在辅仁大学讲演的时候,他们学校请我,我那个时候一看,座位前两排都是些神父、修女,我看得高兴极了,我就劝他们学佛。我说你们信仰天主教,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跟上帝是父子关系;你来学佛,你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没有冲突!这些神父们听了都笑起来了,这是真的。
去年年初,我在澳洲布里斯本,参加他们少数民族一个论坛,这里面有十四个宗教团体,他的主持人(他们的局长)是犹太教,他是以色列人,入籍在澳洲。他邀请我们,我看到这么多的宗教领袖太难得了,我们把佛法给他们说清楚。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超越种族、超越国界、超越宗教,佛法修学智慧,你们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个宗教徒,问问你要不要智慧?大家都要智慧,要智慧到那里学?到佛门里面来学,这个里面有究竟圆满高度的智慧,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我曾经有一度在天主教多玛斯修道院,他们办了一个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学生是神父跟修女,算是一个研究班,他请我讲「佛教的精神生活」,我说:「很可惜!」如果叫我来给你们讲《圣经》,那就有味道了。替你们真正解决了问题。所以智慧无论应用在什么样的生活上,应用在那一种工作、那一种学术、那一种科技,都是达到尖峰,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你要想得到这个智慧,佛说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只要把你的障碍去掉,去掉障碍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认清事实真相,把你的业障放下。
什么是业障?妄想是业障,分别是业障,执著是业障,烦恼、忧虑、牵挂都叫业障。你们明白这个东西是业障,学佛的同修你们想想,你们去拜个忏、念个经,业障有没有消除?你想想看你拜了忏、念了经,是不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就少了?你的烦恼、忧虑、牵挂就没有了?那很有效!你忏悔没错,真的业障忏除。假如你天天做这个形式,你的烦恼、习气还天天增长,你就要觉悟,你就要反省,你的业障没消除,不但没消除,天天在增长。这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所以修行的关键总归结起来,我们用现代这个话,大家特别容易懂,就是看破、放下。
做到这一点,看破,你学问成就了;放下,工夫成就了,於是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所以底下是「自在、随缘」,自己得大自在。我想不少同修念过《心经》,《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自在,他为什么自在?前面有个「观」,「观」就是看破,观是观照、照见。他能看破,看破的人一定放下,他得自在。他的生活,生活随缘,决定不攀缘。随缘的生活太好了,随缘用现代的话来说,顺应大自然;换一句话说,我的生活是顺著自然生态的生活,这是最健康的生活,现在人不懂!
我们中国古人懂,你看我们读《礼记》、读《月令》,「月令」是讲饮食起居,那一个月吃什么样的蔬菜、吃什么样的东西,月月不相同。什么道理?顺乎自然!这一个季节生长的这些东西,我们吃这个季节的,那就是最健康。所以夏天、热天,你要吃热的东西,对你身体健康,跟大自然相应;冬天你要吃冷的东西,所以冬天吃的东西,凉性。你们看看大白菜、大萝葡,冬天生长的,凉性;热天生长的菜,热性。现在人那里懂得?热天要吃冰,冬天要吃火锅,糟糕!吃出一身毛病出来。为什么?他不是顺乎自然,他是跟自然违逆,所以一身的毛病出来。
外国人不懂情有可原,现在中国人不念古书,我们中国历史渊源久,最懂得养身之道,所以读古人的书,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生活饮食起居顺乎自然,这是最健康,健康长寿之道从这里来的,不需要靠什么补品,每一个季节所生长的这些植物,就是最好的补品。我们的工作也要顺乎环境,顺乎自然。我们的情绪也能顺乎自然四时,春、夏、秋、冬四时,这叫随缘。《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当中才能真正得到法喜,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最后我们用念佛的这个法门把它总收。我说的这十条,诸位一定要知道,每一条里面都圆融含摄其余的九条。十条是交错,十条是构成一体,不是十个各别,每一条里面都具足了十条,然后你才懂得我讲的念佛。
什么叫念佛?「念」,你看看中国的文字,「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这也是个会意的字,什么叫「念」?现在的心,佛家讲现前一念就是说的这个;现前一念的心,这是念。现前这一念心中,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叫念佛。这十条就是佛。真诚里面,什么叫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直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是真诚。所以每一条里面都圆圆满满具足其他九条,《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维摩经》里面讲:「入不二法门」,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
你要契入这个境界,你自己会深深感受到,我是这个世间最快乐的人,我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如果你生於富贵,你是富贵里面快乐的人;如果你生於贫贱,你是贫贱里面最幸福的人;快乐、幸福不分贫富,不分贵贱,它是平等的。富贵、贫贱这个现象从那里来?因果上得来。我们看到人家有钱发财,他前世修财布施,他得到这个果报理所当然。我今天没有他的财富,我前世没修,我没种因,这一生当然没有果报。可是我虽然没有修财施,我修了法施,我现在有聪明、有智慧;或者有修无畏布施,今天健康长寿。
当然佛勉励我们三种因都做,财施、法施、无畏施你都修,你的果报就圆满。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你都能得到,那当然是最圆满。如果没有真正善知识开导,我们怎么会晓得?所以世间人修因不圆满,有它的道理,他没有了解事实真相。唯有真正契入佛法的人,他懂得,他知道修善因,将来一定能够得善的果报。
所以念佛,念佛就是念心、就是念行,我们前面这五条,刚才讲存好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是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我们的四好才真正落实。四好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是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确确实实落实在生活层面上、工作层面上,落实在整个社会。我们希望社会能够得到祥和,消除一切戾气,能够达到共存、共荣,互助合作,这一个理想的目标。今天就介绍到此地,谢谢大家。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四)—谈因果 (共一集) 1997/7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4-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4/24-004-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4/24-004-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4/24-004-0001.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张居士告诉我一桩事情,他说:「最近台北学校的联考,许许多多的考生,到文昌帝君神像面前去祈福;供养具里面,千奇百怪」。由此可知,社会上迷信的风气非常浓厚。这个现象到底好不好?实在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但学生迷信;受过高等教育的许多知识分子,口里虽然常常说:「要破除迷信,要学习科学」。可是在他们生活表现出来的,依旧是深度的迷信。
学生考试要去拜文昌帝君,大概文昌帝君是主管教学、主管考试的。社会大众特别是现在民主制度之下,我听说许多参加选举的,选市长也好、选议员也好,都选黄道吉日去拜神、祈福,希望神明保佑他,能够高票当选。这些举动实在讲,都充满了浓厚迷信的色彩。这种祈福能不能得到效果?给诸位说:「完全不能!」精神、时间、金钱都是浪费掉了,於事无补。
实在说,印光大师在清末民初,对於这种迷信的习气,就有很深刻的观察。他老人家恒顺众生,知道大众有这些祈求、有这些必要,所以极力提倡「因果之说」,希望大家明了因果的道理,了解因果的事实,都能够种善因、得善果,破除迷信的观念。於是特别提倡《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种书,当时经大师极力的提倡,翻印的册数、数量,超过一切佛的经论。而对於社会,的确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毕竟是在那个时代,资讯不发达,传播的工具还没有发明,所以普及的效果,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认清事实真相,要想帮助这个社会,端正风气、破除迷信,我们必须继承老法师的理念,效法老法师的精神,把这一份工作,全心全力藉著现代的高科技,普遍对全世界来宣扬。如何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有求必应」?这句话是佛门里面,早年就提出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这种祈求,有求的理论、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之求,一定得到圆满的效果。如果是违背理论,不懂得方法,那你的求愿是不会达到目的的,也就是说你所求的,不能如你所愿。因此,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要透彻的懂得。
这三部书,我们过去都曾经讲过,《了凡四训》录音带、录影带以及讲记,这些都出来了。而《文昌帝君阴骘文》是在《安士全书》里面,占全书的分量是二分之一。在台湾流通的《安士全书》是精装一本,上、下两卷,也有分做四卷。前面二卷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详细讲解,而且举出古今许许多多的公案来证明。原文字数不多,还不到六百字,但是它的详细说明,以及印证的文字,是非常的丰富,有几十万字之多。
另外《太上感应篇》,本文只有一千三百多字,也不算多,可是它的讲解说明以及引证,也是厚厚一大册,大概有二十多万字的样子,非常丰富。这三样东西是人生必读的,不能缺少。在近几年,有一位王警官,他来见过我,我跟他也很熟悉。他发了大心,想成立一个「了凡四训基金会」,专门来推广这工作,他来告诉我,我非常赞成。这是印光大师济世度生,救济社会,度化众生的真实功德。
学佛要从那里学起?一定要从作人学起。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作菩萨?所以佛在《观无量寿佛经》,教给我们修学的基础,这是三福;三福共有三条。第一条:「人天福报」。由此可知,人天福报是要自己修的。经上讲了四句话,这四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讲,这里面所讲的义理,是无尽的深广。第一句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三句「慈心不杀」,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四句,人天福,你要得人天大福报,你要把这四句做到。
这四句前面二句是根本,就是「孝亲尊师」。中国这个社会、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经过五千年,到今天还存在,道理在那里?得力於伦常的教化。中国之衰,是在近二百年当中,为什么衰弱?大家把伦常的教学舍弃掉了。日本人今天非常强盛,全世界都公认。日本人何以强盛?遵循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舍弃掉了,人家还保留。我到日本去参学,我对日本人,有非常崇高的敬意,他保存了中国古典的文化,而且到现在,他还照做。将中国伦常道德的观念,运用在工业、商业,所以他的工商业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伦理的观念,一直普遍在日本的民间;而我们中国人已经把它舍弃了,认为这是古老的东西、旧东西,不要了。殊不知古老的东西,是真实的东西,万古常新!日本人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聪明,他学习西洋的东西,还能够保持传统的东西,吸收传统与西方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国家是世界第一流一等国。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反省的,也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实在讲,他们学习《了凡四训》,朝野很认真的去研究、去理解、去实践,奠立国家、社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对这方面疏忽了,所以我们的国力也落在人家的后面。
这三种书,从形式上来看,都是讲「因果报应」,但是你要晓得,这是真正的事实,这是宇宙人生的真谛,决定不能够忽视,决定不能说它是迷信。我们对於其中甚深的义趣不了解,随随便便扣上一个「迷信」的帽子,把它舍弃掉,这是我们的错误。
今天这些学生们,为了考试,希望考中,去拜文昌帝君,陈设供养,甚至於准考证都供养在文昌帝君神像的面前,这就能保证考中?这是迷信。如果说是去拜文昌帝君的人、供养文昌帝君的人,个个都考中;不去拜他的,都考不中。这文昌帝君岂不变成贪官了?你们去行贿赂,他就包中;不去贿赂他、不去供养、不去拜他,你的学术成绩再好,也考不中,这岂不是变成一个贪官污吏了?这样的心态,是十足的迷信。
文昌帝君是正神,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福德正神」,你把他看作贪官污吏,把他看作邪神,把他看作黑社会的头目,这个罪过就很大很大,你怎么能得到他的保佑?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对这些天地鬼神?要用庄敬来对待他,要用正大光明的心态。我们晓得读书,读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智慧、求技能。我们有了智慧,有了技术、能力,就应当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国家、为群众贡献出自己的心力,这样自自然然得到这些福德善神的帮助。换句话说,神明来帮助你,是因为你自己有这份能力,有这份真实的功德,他才能够帮得上忙。你自己没有这份功德,他想帮也帮不上。这个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明了、要明白。
供养祭祀天地鬼神,我曾经说过,这不是迷信、是教育;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现代,国家、政府、民间逢年过节,都知道祭祀祖宗,这是中国固有典型的文化。祭祖的目的在那里?《论语》里讲得很清楚:「慎终追远」!其目的是「民德归厚」。我们对於千百年的祖先,都还怀念,都还感恩,念念不忘。眼前的父母、尊长,那有不尊重的道理?那有不感恩之理?所以要晓得,这是根本的教学。所以,祠堂决定不能够废除,祭祀不能够废除。国家年年提倡祭孔子,孔子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如果不孝顺父母,怎么可能尊敬师长?所以,佛家基础的教学,第一句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才「奉事师长」,这已经说得很清楚,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在古代,帝王有宗庙,不忘记祖先;平常百姓之家,有祠堂。
从远古一直到现代,团结我们这个民族,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历史所淘汰;而且看到这个民族,还是有前途,还是有希望,那个根源就在此地。所以,中国的教育、佛法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成佛作祖,无非是将孝敬发扬到极处。孝敬做到究竟圆满,在佛法里面,就叫做成佛;成佛不是讲别的。
我们对於天地鬼神,今天我们特别讲文昌帝君,我们供养文昌帝君,应当要学习文昌帝君。换句话说,文昌帝君的《阴骘文》不可不读、不可不明、不可不遵照奉行。如果我们熟读,深解其义,认真努力的奉行,你必定得神明的佑助;然后才知道有求必应。你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不是为个人名利去求神,是发愿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群去工作,你才得到神明的佑助,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关怀、照顾,这就是佛门当中所讲的「加持、保佑」。
我们一定要学文昌帝君的存心,他存的是什么心?「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天心。」我们是不是这样做法?我们是不是存这个心?众生有难,特别是现代的社会,无论是在台湾,或者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有灾难。灾难是怎么形成?迷信形成。迷信从那里来?迷信是从自私自利而来的。人起心动念都为自己;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是迷!於是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他相信这个。其实他错了,全盘错了。而事实的真相,损人决定不利己;你要想利己,一定要利人。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这是真理、是真谛!
现在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平民为自己的身家,做损人的事情;乃至於一个国家主政的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往往做出损害别人国家利益的事。换句话说,都是出於自私自利,想法错了、看法错了、做法错了,於是乎灾难就来了。这个灾难已经非常明显的形成,有识之士时时刻刻在提醒大众,譬如科学家给我们提出的警告:「如果今天地球上,环境的保护要做得不好,还要像现在继续成长的话,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就不适合人类生存」,五十年时间不长。
为什么不适合人类生存?今天在地球上空大气,光化的污染,快要达到饱和点了;如果达到饱和,上空不能够负荷,污染必定降落在地面。所降落在地面,不但动物不能生存,连植物都不能生长。这个灾难比原子弹还可怕。原子弹的战争,人还能控制。这种光化污染,将来落在地面上,是没法子抗拒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善现在污染的环境。这污染从那里来的?从飞机、汽车、工厂排射出来的废气。能不能叫这些全部停止?现在是决定不可能;不但不可能停止,而且不断在增加。这怎么得了!这个事实真相,科学家是充分的理解,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个灾难眼看就要降临,这是人类的浩劫。东、西方的预言,都说到这一次的大灾难,人类在地球上幸存,实在讲,太少太少了。空前的浩劫,这个劫难是人为的,就是破坏了地球自然的生态。所以,科技带来的是有一些方便,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真正是得不偿失。
中国人有没有科技的能力,有没有科技的智慧?有!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已经做滑翔的飞行。在《三国志》里面,大家看到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那是机械化的运输,就懂得利用机械的动力。为什么他们死了以后,把这些技术全部毁灭,不留给后世?他们有智慧、有远见,知道这些科技发达,会带来人类大灾难。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他们有技能、有智慧,他们有慈悲心,对历史负责任。外国人他们有聪明智慧,他们想的没有这么远,没有想到之后,科技产生这些副作用,会对整个人类带来广大的灾难,这是大家见到的。
还有一点大家疏忽掉的,是人心的污染,绝不亚於自然生态污染。人心的污染是什么?贪瞋痴慢,佛称它叫三毒!儒家的教学、佛法的教学,总是教人看破、放下,将三毒烦恼,把它降低,使它的长成缓慢。聪明智慧高的人,不但防止贪瞋痴三毒的成长,而且把三毒消灭,把三毒烦恼转变成高度的智慧,这才是真正达到佛法教学的目标,转三毒为三慧。
现在,我们也把这个教学疏忽掉、迷失掉,贪瞋痴不断的在增长,加速度的在增长,普遍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这怎么得了?内有三毒,外有这些污染,这个灾难还得了!几个人真正觉悟了、醒过来了,发大慈悲心救人之难?救人之难,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大家都搞贪瞋痴,我今天把贪瞋痴彻底放下;大家都在搞个人的名闻利养,我要把名闻利养舍弃。不但要用口头文字来宣扬,自己要做一个榜样给人看。我能舍弃贪瞋痴、舍弃名闻利养,我的生活日子还是过得很好,还是过得很自在,还是过得很快乐!为什么不走生路,偏偏去走死路?所以,今天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意义比过去更深、更广,要有更高的智慧、更好的技术,才能够积极救危,这是文昌帝君的存心!
特别是讲到「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人能够改过自新,我们就应当容纳他,就应当帮助他。
「广行阴骘」。「阴骘」,就是我们做一切好事,不必让人家知道,不需要让社会大众表扬;这一表扬,我们所做的功德,都报销了。所以叫积阴德。阴就是我做种种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这就是阴德,这叫阴功。现在人做坏事,不愿意让人知道;做一点点好事,巴不得社会大众都知道、都表扬他,好人好事,果报就报掉了。但是他的罪恶是累积在那个地方。善的因很快就报掉,恶的因永久潜伏在那个地方,将来恶报不堪设想。佛菩萨教给我们,我们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我们所做的坏事、恶事,是赶快希望人家都知道,叫「发露忏悔」。你的恶行,大家知道了,人家都责备你;这一责备,就报掉了。所以,希望我们的恶业,赶快报掉;我们的善业,累积在那个地方,往后我们的善报就厚了。这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聪明的作法。
文昌帝君教导我们的这些话,言语不多,全文不超过六百字,真正有心要学的,有心要效法的,应当把它背诵得很熟,应当字字句句去研究,深解义趣,认真努力奉行。这里面有两句,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印造经文,创修寺院」,大家读这两句,千万不要以为是提倡迷信,我们要懂得它现代的意义。「印造经文」,经文都是劝善的,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开悟的,所以应当要大力的来流通。「寺院」是讲学修持的处所,绝对不是提倡迷信。现在寺院里面,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不必去理会,我们要懂得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一个场所。这里面经常讲经、研究、讨论,研究如何把佛的教诲,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里面,甚至於处事待人接物,我们都不违背觉正净的方向、觉正净的原则,这个寺院、道场就是真实的道场。
文里面有「点夜灯,以照人行」,这是古时候;现在晚上灯火通明,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应当体会它甚深的意义。灯是智慧。众生在迷暗当中,我们要帮助他破迷开悟,那就是「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度」,从前交通不便,遇到河,一定要用渡船渡过去;现在交通便捷,也没有了,也不需要了。我们读这个经,读这一句的时候,要能体会到我们现在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造渡船,特别是佛在经上讲,佛讲经说法,就好比是渡船,从生死岸,度到涅盘岸;从我们六道轮回的这个岸,度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岸。由此可知,这个渡船是什么?渡船就是讲经说法。我们今天利用电视广播,利用国际网路,电视的广播、国际网路就是渡船。利用这个好工具,将佛法、将善法、将破迷开悟之法,推荐给社会广大的群众,使他们看到了,读到了,明白、体会到了,都能够觉悟过来,就是达到彼岸。
后面有一些重要的开示,我们特别要记住,绝不因为私仇、私人的冤恨,使人家兄弟不和;不可以因为小利,使人家父子不睦。这两句话推广起来,决定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利益,破坏团体,使团体不和;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利益,或者我这个小团体的利益,破坏大的社会、整体的和睦,那就是造极重的罪业了。
善人,我们一定要亲近;恶人,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远,不是说回避他,不是说不理他;远是我们不能学他。亲近是我们要效法他,我们要学他。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业。才能真正如佛所说:「有求必应」。所以,有求必应也不是一句空话,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有很多善巧的方法;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懂得这些善巧的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才能真正得到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乃至於求作佛、求作菩萨,都能得到,没有得不到的。
以我们现前社会大众的心态来讲,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都非常注重健康长寿,都希望自己能够减缓衰老,能不能做到?统统做得到,命里面没有的,也能做得到。了凡先生,算命的给他算,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并没有求长寿,但是他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的寿命自然延长。所以,这是希求当中最困难的,求寿命、求长寿,都能得到,何况其他的。其他比寿命来看,那是小利;最大利益都能够求得,何况这些小利益?功名富贵是属於小利,没有一样求不到。
至於怎么样去求?我今天在此地介绍诸位,你一定要细心去研读《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三本书是印光大师在世,一生极力提倡的;在我们台湾也很流行、也很普遍。这些东西,诸位都很容易找到。佛陀教育基金会、景美的华藏图书馆,其他佛教的团体,几乎都有流通,多半还有赠送,诸位有需要,可以写信到这些地方,我相信他们都会帮助大家,都会满足你的愿望。
所以,求佛、求神也并不是完全迷信,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你明理,如理如法,那就不是迷信,这是正信。假如你昧理、不如法,那是迷信;迷信是不能够满愿的,这一点希望同修们一定要明白、要了解,一定要遵循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一定要契入这个境界。现在学佛的人很多,真正契入的人不多,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是佛法常讲的业障!你有障碍!所以,你虽然修学,虽然经历很长的时间,依旧不得其门而入。障碍是什么?说个最简单的话来说,障碍就是自私自利,佛法讲的「我执、烦恼障」,使我们不能够入境界,不能契入,也就是说,真实的功德利益,我们得不到。我们晓得障碍,只要把障碍除掉,就有求必应。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从前起心动念都是为我,自私自利;从今而后,我们起心动念,为社会、为大众、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就转过来。念头一转,业障就消除;消除业障,你自然就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有求必应。希望诸位同修遵循印光大师的教诲,认真去读诵这三本书,去研究、去实行;然后你拜佛、拜菩萨、拜神,决定是有求必应;求什么都能够得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五)—怎样讲经 (共一集) 1998/2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15-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15/24-015-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15/24-015-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15/24-015-0001.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这一次刚刚从夏威夷回到台北,在夏威夷大学,有人问我:「佛经应该怎样讲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必须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的确是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佛门常常讲的契机、契理。如果真正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才晓得佛所谓的「无说而说,说而无说」。《金刚经》上讲:「佛无有定法可说,无有法可说。」这些话都显示出经要怎么个讲法。
浅而言之,佛的的确确是没有讲经,佛所讲的全部都是对治社会大众的弊病,这些弊病包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行,乃至於错误的造作。佛所说的完全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与事实真相相应的,佛在经上称为「正知正见」、「佛之知见」,与事实真相相违背的,佛说这是「邪知邪见」,也就是你看错了,你想错了。为什么呢?与事实真相相违背。换句话说,你所想的、你所看的,不是事实真相。
话虽然简简单单几句,就把这些纲领说出来了。这些事情要细说,世尊当年在世,所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也没有把这些事情说尽,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虽然没说尽,但是许许多多的原理、原则,他都告诉我们了。我们循著这些原理、原则,细心去探讨,不难明了。这也就是说,佛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线索。
真相要用现代科学家的观察,他们的观察也相当殊胜,值得我们赞叹。譬如科学家确实发现时空是很不平常的。我们人类生活在三度空间,有一些小动物、微生物,它们生活在二度空间。二度空间跟三度空间,我们了解得最清楚;四度以上就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的。所以空间有四度、五度、六度,而实在说有无限度数,如果对於科学没有相当研究的人,听了这些名词,还是很难辨别,淆惑不清。如果我们用比喻来说,就比较容易体会,譬如无线电的广播,以及我们的电视。大家都晓得,电视跟广播都有频道,频道对准了,音声、影像就现前了。频道不同,频道繁多,也是无量无边。
这些频道就很像科学家发现时空不同的维数,所谓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乃至於无数维次的空间,就如同频道一样。频道里面显示出来的画面,都不是真实的。由此可知,不同时空显出来的境界,也不是真实的。所以佛讲这种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最有名的偈子,一般人都能够记诵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释迦牟尼佛最高明的指导,这就说明无数维次的空间,它的现象就是如此。几个人能明了、几个人能清楚?唯独大圣,大圣就是指真实智慧,彻底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称他为圣人、大圣人。
在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对於这些事实真相,虽然说得没有佛经那么详细,可是他确实有说。儒家跟我们讲的「道、德、仁、义、礼」,这是说明五种不同的标准,由高而下。这种标准它的作用在那里?作用实在说对於绝大多数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不明白的众生,给他们树立标准,让他们在一生当中,可以得到自身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安和乐利的社会,共存共荣,互助合作,这是教育,这是圣贤人对於众生教学的标准与目的。而中国人遵循这个指导,一直到清代的末叶。这是许多同修们都清楚的。至於道德仁义礼,它的性质、它的建立是依据什么?如果我们用佛法来解说,比儒家的解说更容易明了。
我们还以科学家的观察时空的维次,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六道、三途,跟我们说这些宇宙的现象。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就如同电视里不同的频道,所显示出来的画面,我们用这个比喻,可以说是相当的贴切。这些频道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时空的维次怎么产生的?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就太少太少了。科学家能观察到这个现象,这现象怎么产生的,他们不知道。换句话说,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不是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世间的圣人还是没法子解决。
在古代,我们中国学术思想,可以说相当发达,但是比起印度依旧是逊色不少。中国人把人道讲得相当透彻,但是对於天地鬼神,就讲得很含糊。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不是不知道,但是讲得含糊、讲得不甚明了。因为我们中国人契入这个境界的人很少,也就是说,突破时空维次的人不多,不如印度古时候这些修道人。他们修禅定,用禅定的方法突破了时空,他突破了三度空间,进入到四度;突破四度空间,进入到五度,层层突破,於是他们亲自见到六道轮回。
所以六道轮回的事实,他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不是假的。就如同我们看电视,愚人只知道播一个频道,每一天打开电视,就是这一个电视台的画面,他不懂得去拨第二个频道。聪明人他可以选台,他可以选好几台来看,就如同这种情形一样。
印度人就比我们聪明,他可以看好几个频道,更聪明人、更高的人,他选择的频道就更多,他接触的画面就更广。所以定功更深的人,他能够超越六道,见到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他能够见到这么多。但是还有一个大的界限,他不能够突破。这个大界限,佛跟我们讲是两个,一个是六道,一个是十法界,这是两个大关,不容易突破。如果突破了十法界,佛就告诉我们,等於说无限度的空间,差不多你全部都突破了。全部突破之后,你才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用这个来解释「道」,「道」就如同突破无数空间,全部突破,全盘了解,这是「道」。达不到这个层次,降到第二个,不得已而求其次,这是「德」。
德的标准是什么?德的标准是接近道,而没有能够达到那个境界;换句话说,他能够突破几个层次。譬如他能够达到天道,佛家讲天道就不是简单的,佛法说天有二十八层,二十八层换句话,就好比是二十八个频道。天不是很单纯的,天有二十八层天,天里面情形也很复杂。佛给它归纳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总共有二十八层天,就是有二十八个频道,二十八个不同的时空。我们拿时空的维次来说,有二十八种不同。看你能突破多少层,你突破一层是四王天,突破两层是忉利天,突破三层是夜摩天,突破四层是兜率天,这个境界就在画面上显现了。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诸位就容易明白了。
三恶道是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畜生道里面,有一些我们能够接触到,有一些我们接触不到,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9-11-21 17:28:40
|
只看該作者
为什么接触不到?他那个频道跟我们不相同。频道跟我们相同的,我们见到;不相同的,我们就见不到。所以宇宙人生真相,唯有佛法能说得清楚。
道与德是高层次的,而仁义礼完全对我们这个频道而说的,如何能够帮助在我们同一个频道(三度空间)里面生活的这些众生,刚才讲了,真正能够达到自身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乃至於世界大同,共存共荣,互助合作,那一定要靠仁、要靠义、要靠礼。仁义礼都是对治,使我们能够达到幸福的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假如这些东西都失掉了,我们都不再学习、不再重视,古人告诉我们,那就是天下大乱,就是乱世。乱世跟治世的差别,就在此地。礼是最低的标准,礼失掉之后,天下就乱了。
比礼高的是义,比义高的是仁。仁,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开始讲,仁是什么意思?你看中国的文字,仁是二人,这个意思就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立刻就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才是仁人。所以这里面没有报偿、没有条件,自自然然能够想到自己,就想到社会,就想到众生。我希望我自己生活过得美满,我希望一切众生生活都美满;希望自己家庭和睦,希望世界每一个家庭都和睦,他立刻就联想到,这是仁。
仁失掉之后,这就是义,义是讲道义。我们有义务这么做,这里面就是有条件的。义再没有了,这就讲礼,「礼尚往来」,礼里面最重要的要义,就是有往有来,所以「礼尚往来」。礼再不讲了,社会就乱了,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现代的社会出现许许多多矛盾问题的存在,就是这个标准失掉了,没有人再重视了。变成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这还得了吗?
我们认识清楚之后,有没有方法来挽救这个社会?难!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之前,对学生说了几句很痛心的话,现在社会乱了,大乱的现象,即使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他告诉学生,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可是念佛求生净土,有几个人懂得?有几个人能相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大家做不到,我们个人觉悟了,个人努力去做,行!也就是说,没有能力度众生,应当要善度自己,这才是自救救世之道。
在将来的历史上,历史学家一定是把我们这个时代写成乱世。中国的历史,在台湾许多书局都出版《二十五史》,诸位如果细细去观察一下,在古代任何一个帝王,他取得政权,建国之后,五年之内一定是「治礼作乐」。你看看《二十五史》,每一个朝代里面都有一篇「礼乐治」。「治礼作乐」,由国家来颁布,全国人民遵守,一举一动都有个规矩。可是民国以来,非常遗憾,一直到现代,国家都没有能够「治礼作乐」,所以人民生活没有标准、没有依据。
譬如最常见的婚丧礼节,有很多同修来问我:「如法不如法?」我说:「根本没有法,还有什么如法不如法!」国家制订了礼乐,你必须遵守,这是如法。我们今天有许多礼数,还是用清朝时候的,你看常见的祭孔,教师节祭孔,这个礼是清朝时候的;我们民国没有制礼。婚丧喜庆有人用古礼,有人用西洋的礼节。所以同修们问我,「都好」!因为没有标准,什么都谈不上。这就叫大乱之世。
今天社会的动乱,根源由来已久,真的我们唯一只有能够如李炳南老居士所说,自己要明白,要作一个明白人。佛说法没有别的,你问我佛经要怎么讲法,讲经说法一定要知道社会弊病在那里。佛法的弘扬,对治这些弊病,挽救社会,这就是讲经说法的标准,讲经说法的依据,所谓契机、契理。理是不违背事实真相,不违背世尊给我们订定的标准。
儒家讲「道、德、仁、义、礼」,佛法里面讲「五乘佛法」,意思都相当接近。儒佛教化众生在立足之处,可以说完全相同,都是立足於孝亲尊师。我们在此地,过去曾经做过专题报告,都是立足在孝道。佛法是师道,能够把孝道、师道发扬光大,这是教育,这才能够挽救世道人心。
今天弘法利生,讲经说法,讲些什么?如果要是说明宇宙人生大道理,救不了眼前的急症。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在世,除了劝人念佛之外,对於教化众生这一方面,他说的经论很少,而特别宣扬《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这一类的典籍。这一类东西讲什么?因缘果报。确实唯有大力宣扬这些,可以能够挽救现前这个社会,不要讲太多的理论,理论懂得的人少,救不了急。因果报应是事实,必须把因果报应的理论、道理讲清楚,事实真相讲明白,特别是眼前,眼前许许多多的事实,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焉得不信?
善决定有善果,恶决定有恶报,真正明了善恶的报应,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能够收敛,自自然然就晓得应该怎么做才是自求多福。更应当了解,我们的生命不是这一世,不只这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去世,每一个人都还有未来世,这一世寿命很短促,你的寿命再长,活一百岁,毕竟活一百岁的人不多。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到七十岁而走的人太多太多了。在这么短促寿命当中,要好好的修福,要为来生著想,这个人才是有真实的智慧。
佛法里常说:「聪明人有前后眼」,所谓「前后眼」,就是能够知道前生、后世。他念念能够为后世去著想,眼前纵然受一点委屈,遭受一点苦难,后面有很幸福、很美满的利益在后头。这种苦难我们很欢喜忍受,如果眼前尝到一点甜头,往后有大苦头要吃,想一想这得不偿失。佛经里常常用比喻「刀头舐蜜」,这个是比喻得不偿失,眼前得到的很短暂,可是将来的苦难说不尽。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聪明人决定不肯干的事情。
所以讲经不但要劝导大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更应当自己要切实去做,不是说做给别人看,实在讲是自己修福。我自己这么做为谁?为我自己!今天我们看到举世之人,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念的是什么?是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他念这个东西。这些东西后果是什么呢?佛在经论里面,苦口婆心,无数次的为我们说明,他说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
这五类里面特别是色,我们中国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我们细心体会古圣先贤这几句话的意思,然后你就晓得,祸福的根源在那里。福的根源是孝道,祸害的根源是财色,一味的追求财色,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你去追求这些,试问问你能够求得到吗?真正能求得到,佛菩萨也会去追求,我们也应该去追求,说实在话,求不到,不可得!
追求得到的,正如《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你命里所有的,你才能求得到;命里没有,求也求不到。如果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那就是古人所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为什么?君子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自己命里有。命里有要不要求?不要求!命里有总会来,你拼命去求,可以提早一点,是你命里有的,提早一点;你不去求,你得来可以晚一点。
但是诸位要晓得,这里头有个事实,提早得到这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你的寿命就提早结束,为什么?提早来的,你提早享完了,禄尽人亡,你享完了。如果你不追求,这个东西得来晚一点,晚一点你寿命就延长,多福多寿!你想想,你还是追求好,还是不求,自然而来的好?所以我们头脑要冷静,冷静就是智慧,不受外面的诱惑,不受外面的影响。
内断烦恼、贪瞋痴慢,内要断这个;外绝不受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内不动心,外不受诱惑,你就有智慧了,你就能自度,你就能帮助这个社会,你就能帮助社会大众,解决这些苦难的问题,都在自身的修养,都在清净心,都在智慧,尤其需要高度的智慧,才能把事实真相看得透彻,决定不受诱惑。自己一生就真正过得幸福美满。
自己这一生的生活,所表现的就是度化众生,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很美满,人家看到眼里面,自然就生出向往之心、羡慕之心,然后就向你请教,「为什么我过得这么苦,你过得那么快乐?」他就向你请教。向你请教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些道理教他,方法教导他,他也能得到自在、也能得到快乐,这样一传二,二传三,就能传遍世界,就能普度众生,所以度众生要用这种方法。
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世间人把财看得这么重,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把财看得轻,世间人要积财,我们散财。最初他不了解,他不懂这个道理,他能够看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就觉悟了。第一个人三十年觉悟,第二个人可能二十年就觉悟,第三个人可能三年五载就觉悟了。这种例子在佛家、在儒家的教学,在过去历史当中,我们都能够见到,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
我这次回国之后,利用十天的时间,环岛走了一周,看看南部的这些老同修,我有很多年没到南部去了,尤其是台东。我第一次到台东去讲经,是民国四十九年,这次去是我第二次去,整整四十年。还遇到四十年前听我讲经的老同修,我们在一起吃饭,感慨万千,头发都白了。我问他:「多大年岁了?」七十一岁了。听我讲经的时候三十岁,第二次跟我见面七十一岁,我们都老了。我在南部看到他们修学非常认真,生活过得很纯朴,我看了很安慰、很难得。
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只要认真去做,努力地去做,如理如法地去做,一切命中注定的,何必要妄求!世界有许多人,世法、佛法都不例外,认为要做一番大事业,一定要有雄厚的财力,要有组织、要有人力,要种种条件才能够做得成功。我就告诉大家,你们同修看看我,我也做了一点事。今天佛法,特别是净宗弘扬到全世界,我没有组织,我没有人力,我没有一个帮手。我今年七十多岁了,连一个照顾我的人都没有,没有好不好?好!为什么?没有,我身体健康,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如果有几个人照顾我的话,恐怕我身体就不健康了,我觉得还是我自己照顾自己好。
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照顾自己,最后的两年,才有一个侍者照顾他,他九十七岁往生的。他是我的一个好榜样,我也希望我能到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所以我没有人照顾,我也没有钱,什么都没有,也能把净宗弘扬到全世界。所以国外有许多人知道我,到台湾来都很想看看我,到我图书馆的道场,到我基金会看看,他一看都呆了,没有想到净公上人的道场这么样的寒酸,连一个普通人的家庭都不如,许多富贵的家庭比我们的道场不知道要大多少倍,要庄严多少!我们在台湾说老实话,连一个中等家庭都不如,诸位都看到的。
我们自己生活得很愉快、很快乐,我们的道场小,小就开销很少,维护很容易,不操心!人最幸福的就是不操心,心里没有事,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负担,你说多快乐!我们这个快乐是从这里得来的,我们看看世间人拼命去营求荣华富贵,他虽然是富足,但是不快乐,富而不乐,不如我贫而乐,你说我多自在!我觉得我生活很美满,我觉得我的生活非常幸福,我自己以为我是这个世间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你只要冷眼观察,你会觉得我说的话没错,悠游自在。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受任何影响,没有任何压力。别人赞叹我,我自己会冷静反省,我值不值得人家赞叹,我要更努力、更认真的学习。别人毁谤我,我很感激他,他提醒我,我有那些毛病、有那些过失,我要认真努力改进。
我看世间人顺境、逆境,都是修学最好的环境;我看世间人善人、恶人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弥陀经》上所说的,「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并不是说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在此地不行吗?只要你观念转一转,我们看一切众生的善,不要看一切众生的过,这个世间不都是善人吗?都是上善?我今天跟全世界一切众生相处,那都是诸上善人,我跟他们相聚一处。不要看人家的恶,要看人家的善。看人家的恶,要回过头来,是自己的恶,人家没有恶,是我自己的恶。
正如同《华严经》上,法身大士、诸佛菩萨跟我们示现、表演的,提醒我们,提醒我自己。见到恶,想到是自己的恶,我自己没有做好,我自己没有修好,我自己要认真努力改进。见到别人的善,我们欢喜赞叹,别人没有过失,世间没有过失。六袓惠能大师讲得非常正确,那是真言、真实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世间没有过,世间一切人没有过,世间一切事没有过,世间一切物也没有过,过失都在我自己一身。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想真正成就道业,要想真正突破,刚才讲了,无数的时空、维数,你能够一切回光返照,好好的修自己,我们这一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说,成佛、成菩萨不是做不到的。
这一次我在宜兰做了一次讲演,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在台湾计程车司机很多,我举出一个计程车司机这种行业,他可以就在他行业当中,作菩萨、作佛。说明作菩萨、作佛,是任何生活方式、任何行业、工作里面,都可以圆圆满满成就的。好!谢谢诸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六)—敦睦伦常、尽己本分 (共一集) 1997/7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6-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6/24-006-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6/24-006-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6/24-006-0001.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
印光大师这位大德,我们现代海内外的佛弟子,对他老人家都非常的尊敬。他老人家一生的修持、教诲,可以用十六个字全部都概括了,这就是他常常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这四句,他在一生当中,确确实实做到了;不但做到,而且做得很圆满。一生当中也本著这四句,教化一切众生。无论是言谈、说法、著书,都离不开这十六个字。我们要想学他老人家,就从这十六个字下手就行了。
学佛不但要明理、要懂方法,实在讲还要找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样子,我们的学习才会有快速的长成。过去李老师常常教我,我最初跟他,还没有出家,还是以在家居士的身分,他告诉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这两位都是佛教的名人,也是佛教的大德。为什么不能学他?他们是佛学家,对於经教可以说是相当通达,但是没有契入佛所讲的境界;换句话说,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真实受用的标准,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他们没有做到。所以,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他还转世,还不错!还没有堕三恶道,得的是人身;但是得的人身,他的智慧、福德,比前一世又差了一层,往后退,不是往前进。由此可知,我们选择一个典型,选择一个榜样,向他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不慎重。
我出家之后,李老师对我格外的关心,他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你最好学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学习。」印祖已经往生多年(印祖是民国二十九年往生),我们怎么个学习法?印祖的《文钞》在,依照《文钞》来学习,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我们综合印光大师生平的著作,这十六个字就是他老人家的真传。四句,句句意思都是无限的深广。
我们从那里下手?从「敦伦尽分」下手,这样学佛就学得非常踏实。「伦」是伦理、伦常,也就是作人的道理。儒家的教学、佛法的教学,都是教人从作人做起。首先,我们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一般在家同修,夫妇的关系。现代人为什么结婚不久,家庭就发生变故,就离婚了?最不幸的是儿女。童年的时代,不是失掉父亲,就是失掉母亲,终生的遗憾。这个对他长成,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不了解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五伦到最后,是君臣的关系,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然后再扩大,我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你都能够辨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你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作人。如何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做到恰到好处,都能做到圆圆满满,这就是「敦伦尽分」。
「分」是本分。我们要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做好。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这一生选择出家这一个行业(出家是一个行业,我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我了解这个行业,我对这个行业有兴趣,非常欢喜。这个行业在佛法里面来讲,叫如来家业。这个行业做的是什么事情?经典上所说的:弘法是家务,度生是事业。换句话说,我选择这个行业,我的本分就是弘法度生。弘法是宣扬佛的教义,把佛教诲众生殊胜的教导,尽心尽力的介绍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帮助这些人认识佛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能够做到他自己本分的职责,这就是「敦伦尽分」。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佳的榜样,我们从释迦世尊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里面,观察他所做的敦伦尽分,从这个地方就获得圆满的启示,在这里面我们得到高度的智慧。他选择的是出家,学佛、弘法利生。他一生当中修行,修行成就了。这个成就是什么?我们用最低的标准来说,有智慧、有定力。智慧是对於一切法通达明了;定力是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好恶。获得这样的能力、智慧、德能,然后你就要帮助一切众生。他老人家表演给我们看的,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他圆寂,没有一天空过。一天不讲经说法,他的本分事情就没有做圆满。只要有人听,有人向他请教,没有不竭诚尽心尽力去教导的,真正是学不倦、教不厌。他是我们最好的典型、最好的模范。我们学佛就应当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是出家人的本分。出家人在伦常里面,也算是一伦;伦是一类。他的本分就是干这桩事情。
至於其他的事情,像建道场,做其他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释迦牟尼佛没有做,他一生没有建道场。他老人家生活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东西一天吃一餐,到外面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晚上住在那里呢?看大树底下好休息,到晚上在那里盘腿坐一宿,过的是这种生活。以后这些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知道了。发现世间有这么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大家都愿意亲近。这树下场所太小了,於是他们才建精舍、建讲堂,提供场所,让佛在这里教化一切众生。这才有了精舍、讲堂,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场。道场是谁建的?不是出家人建的,是在家学佛的人他们建的,我们称之为护法。要用现代话来说,道场所有权是在家人的,出家人到这边来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在家人的。出家人心才清净!
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古代的寺院丛林,也是国家建的,不是出家人建的。你看看中国大陆有很多古老的大寺院,我们看到扁额,敕建;敕建就是国家建的,皇帝下命令,地方政府所建的,这是占大多数。还有少数是大富长者,古时候叫大臣,豪富人家他们捐助的,他们来建立的。至於说出家人化缘来建庙,那是晚近之事,在古代没有听说过!经典里面没有这种记载。换句话说,出家人要化缘来建庙,已经是不如法。怎么样才如法?出家人没有道场,应当学佛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就如法。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就提倡这个方法。我读了之后,非常受感动,尤其现代社会,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方便太多了。怎么说方便太多?现在有帐篷,帐篷很便宜、很经济、也很实惠。一个帐篷,至少可以用三年。我们在树下搭个小帐篷,你说这个多自在!吃饭,说实在话,我们现在虽然不流行托钵,托钵决定行得通,只是你不肯干!在台湾这个地区,学佛的人有多少!出家人托钵不要钱,只托一钵饭,我相信谁都乐意供养。不但你有得吃,大概天天吃的都不错,为什么?很难得到你家来托一次!这个制度好!
你要是建一个道场,你就有麻烦,道场要维护,你能不操心吗?你操心这个事情,你的心还能清净吗?清净心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自度,才能够度他,才能帮助别人。你的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跟一般人没有两样,你怎么能度自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所以,「敦伦尽分」里最重要的,我们是以出家这一伦来说,决定不能搞道场,道场一定要让在家人去做。他搞道场,我们去住,我们修行如法、如理,他一定尊敬你。我们做得不如理,不守戒律,不守清规,他当然把你赶走。你说:「人家的道场,我们很难住,不能长久。天天看别人脸色,这个日子不好过!」实在讲,是你自己不如法,你才看人家的脸色,处处去讨好别人。如果你做的如法,他求你!他希望你长住在这个地方,教化众生,他有功德、他有好处,你操个什么心?真正担心的,是担心自己不如法、担心自己破戒、不守清规、不通教理、没有智慧,你怎么能接受别人供养?所以,只要自己行得正,只要自己守规矩,如理、如法的修学,不要怕没有供养,不要怕没有地方去住。
过去很多年前,香港有一位洗尘法师,到台湾来看我,跟我提出他想建一个丛林,我没有同意。我当时劝导他:「如其建丛林,不如建祠堂」。他问我:「什么道理?」我告诉他:「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定要先提倡孝道;孝道能发扬光大,师道自然建立。」所以,我跟他谈:「如果你真的有愿力、有这个力量,你应当建祠堂」。而出家人最好学释迦牟尼佛当年那种生活,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几个人,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的僧团,我们住帐篷,我们托钵。他听到我这个说法,也很感兴趣,他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可是以后回到香港去之后,我就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这谈谈就算了。
我说的话是实话,出家人决定不能怕苦。世尊入灭之前,教导我们「以戒为师」,又说:「以苦为师」,怎么能怕吃苦?「以戒为师」,大家能够理解,一定要遵守教戒,如理、如法的修学,你才有成就。为什么又说「以苦为师」呢?诸位要晓得,生活艰苦,你对世法没有留恋,容易生出离之心。「富贵学道难」,富贵人家样样都很优裕、都很自在,舍不得离开娑婆世界,你跟他讲极乐世界怎么好,他没有见到!他现在这个享受就非常之好,舍不得去!那个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好!」他这里苦头吃尽了,听说一个好的地方,恨不得赶快去!「以苦为师」,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所以,学佛一定不能怕吃苦,欢喜接受艰苦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修学,一定有帮助,一定有好处。
佛法的弘扬、传播,最要紧的是在自己的修学,你自己修学没有成就,你自己不能契入佛菩萨所证的境界,拿什么去教化众生?固然佛家的经论很多,真正是浩如烟海。这些典章、文物,纵然摆在你的面前,无比的丰富,你要不能正确的理解,你要不能契入它的境界,你读的、你所讲的,依旧是皮毛,依旧是表面,一分一毫都没有入进去。自己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你怎么能够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在社会上,国内、国外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信佛的同修、学佛的同修,他们有没有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如经上所说的呢?没有见到!不但没有见到,我还没有听说过。学佛多年依旧是迷信,依旧是贪瞋痴慢在加速度的增长;思想、言行皆不如法。我们有没有看到这些事实?有没有去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实在说,把「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远离了、舍弃了。所以印祖提出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不但是救佛教的命,真正是挽救这个社会,是一副无比的良药,是绝妙的处方。因此,我们想想祖师的教训,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表演给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当从什么地方来学习,应当怎样学习,才能契入佳境。这个佳境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最好的境界。
无论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像佛当年在世,跟随他的这些弟子们,经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过的生活,都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过的托钵生活。在我们世间人来看,他们是贫苦到了极处。可是他们乐,他们真的快乐;我们看到苦,他们是离苦,而且他们这种生活当中,得大自在,得真正的快乐。由此可知,乐这种享受,与我们生活富裕不相干。极清苦的生活里面有大乐,佛与弟子们展现给我们看。而在中国,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也有。儒书里面记载,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换句话,吃饭,一个饭碗都没有;「箪」是竹子编的,盛饭。喝水连茶杯也没有,用葫芦瓢来喝水。一般人看到,那个日子是贫穷到极处了。夫子赞叹说:假如别人,那是不堪其忧,可是颜回不改其乐。颜回在极贫穷的环境当中,他快乐。他这个快乐,跟佛与弟子们的快乐,没有两样!他乐在那里?乐在破迷开悟,他觉悟了。觉悟的人在极其贫苦生活环境里面,他还是享受大乐,这是一般人没有法子理解的,一般人决定体会不到的。这种乐就是「敦伦尽分」,敦伦尽分的人,才能享受这种乐趣。
所以,出家人要像个出家人,出家人要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出家人的样子。出家人应当做出家人本分的事业,那就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缺一个不可以。有戒,未必有定;有定,未必有慧。但是有定,一定有戒;有慧,一定有戒、有定。如果说有定,没有戒,那是假的;有慧,没有定,也是假的,那是诳慧!不是真实的。一定是远离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我们的本分。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也是我们的事业,这是「敦伦尽分」这四个字简单的说明。
「闲邪存诚」这一句话,现代懂得的人不多。不但一般人很难懂,以前还有一个老法师,非常有身分、有地位的,看到这四句,他跟我讲:「太深了!这个话,我都不懂,一般人怎么能懂?」可是这是印祖在民国初年所说的。民国初年那个时代,读中国古书的很多,所以老法师写的这四句,大家都能懂;现在人不读古书,什么叫「闲邪」,真的搞不清楚。「闲」是防止的意思,特别是我们要认真预防邪知邪见,要预防邪说邪行。要存真诚之心,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真诚!
这一桩事情,说实在话,在古时候的社会容易做到。古时候帝王的时代,一般讲社会是保守的,是受到严格管制的;而现在民主自由开放,那就困难。像在过去,不正当的言论、文宣、著作,都是列在禁止之列。为什么呢?扰乱社会人心,是被禁止的。今天在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里,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就没有法子了。所以,正知正见有,邪知邪见更多。完全要靠社会大众用你自己的智慧去辨别、去选择,没有人保护你了。在从前国家帝王的时代,帝王最大的责任,就是要保护老百姓思想的纯洁、纯净。所以,《学记》里面有一句名言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教导老百姓,什么事情最重要呢?也就是说,你作帝王,你作一个领导人,那一桩事情最重要?教学。要把教育办好,要令社会广大群众远离邪知邪见,社会才会安定、才会繁荣、才会兴旺。这在从前主政的人,是他第一桩大事情。
要令社会广大的群众都能够存好心,我们提倡「四好运动」,「闲邪存诚」才能真正做到四好。「四好」里头,第一个是「存好心」。好心是什么?真诚之心,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坦诚,没有丝毫邪僻,这是好人好事的根本,也是成佛、成菩萨的根基,我们怎能不重视?怎么能够疏忽呢?在现代,负责任的政府,他也顾及到这桩事情。我在新加坡讲经说法也有十年,新加坡的政府对他的人民负责任。我第一次到新加坡讲经是八八年(一九八八年),他们邀请我到那边弘法。新加坡的政府要了解我,我的学历、经历要报上去。我到那边讲经,经的内容、经本,讲解的内容,也要写成一个大纲报上去;要经过他的核准,才准许你讲。我们讲经,我听说政府派人员来监听,他们是便衣,像听众一样,我们也不认识他;听你讲的,跟你报上去的资料,符不符合?你是不是在造谣生事?如果你讲的跟你所报的内容不相符合,他也不会为难你。下一次再去,就不会批准,他不让你入境。这是一个对社会群众负责任的作法,我们很赞叹,我们没有说他不民主。
换句话说,你说的是邪法,决定不容许你在那边宣扬。我第一次去要做报告,第二次、第三次都要报,以后他们对我了解了,现在到那边去讲经,不必做这些手续。但是去年我在南洋大学讲演,新加坡总共有三所大学,我去年在两个大学里面做佛学讲演,这还是要报告,还是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即使讲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要得到政府批准。如果没有批准,你到那边讲东西、发表东西,那是犯法的,这是对於言论管辖。他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思想的纯洁,杜绝社会动乱的根源。我们对於新加坡政府的作法非常拥护,我们没有觉得他对我为难,他没有为难。这样做法,好!所以,邪知邪见、不正当的言论,在他的社会里面要想弘传,只有秘密的、地下的,你公开的活动,必定被禁止的。
我们台湾的现象,跟它就完全不一样。台湾的确民主自由开放是世界第一,所有一切不正当的言论、不正当的文宣,都可以在台湾普遍的宣扬,政府不加干涉。所以,我们台湾同胞就非常辛苦,这么多的讲法、这么多的说法,那一个对、那一个不对?无所适从!毕竟有能力辨别的人是少数,没有能力辨别,往往盲从,吃亏上当。最明显的,财物被人家骗去,时有所闻,这些事我们不能不知道。然后今天在台湾「闲邪存诚」,完全靠自己,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末后二句,「深信因果,老实念佛」。大师在文字里也常常讲:「信愿念佛」;也有说到「老实念佛」。我觉得「老实」比「信愿」好;老实里决定有信愿,有信、有愿,未必老实。「深信因果」这里面,决定要相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个不能不晓得。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如《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说的「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两句话,我必须要讲清楚,怕别人听到误会,「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一辈子,也没有成佛,那因果不就不相应了?这一句话不就有问题了?」诸位要懂得「念佛」,那个「念」是什么意思?念不是口念。你看中国的文字,我前面曾经讲过,中国的文言文、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是高等智慧的产品。文字是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会意。你看「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心里有佛,这叫做念佛。可见得,不是在口里。口皮上念佛,心里没有佛,不是念佛;心里真有佛,这叫做念佛。那佛是什么?佛所讲的道理、佛所说的教训、佛所说的境界,我现在心上真有!这叫做「念兹在兹」,这叫做念佛,你才真的会成佛。何以故?佛讲得很好,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面有佛的教诲、有佛的境界,那你心里真正有佛,你当然作佛。
回过头来,我们看这些芸芸众生,他们心里有什么?他们心里面专门想著五欲六尘,他们心里所念的是财色名食睡,他念这个,他心里头真有!念念不忘!心里面有这些五欲六尘,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六道轮回、三途六道!他心里有贪瞋痴慢,心里充满五欲六尘,他搞这个东西。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轮回、三途就是从这个心想生的。一个道理,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我们念佛、念菩萨,念戒、念定、念慧,念清净心、念平等心、念正觉心,这叫做念佛。念阿弥陀佛,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阿弥陀佛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成就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要效法,我们要学习,这叫念佛。不是单单空念这一句佛号;念这一句空洞的佛号,没有实质上的内容,不能成就,那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念这一句佛号,声声佛号都有具体的内容,那你是真念佛,你就不是假念。这样念佛,当然就成佛,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条捷径;而且这一条道路,诸佛都给我们说,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快速的成就,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相比的。因为那一个法门修学都非常困难,实在讲,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做得到的,唯独这个法门带业往生。只要我们心里念兹在兹,把世情(世间的这些情缘)舍弃掉、放下,不要再染著了,念念与佛相应、念念与经典相应,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我们要熟读,要彻底明了,要认真学习去做,这是真正念佛,这是真正的「深信因果,老实念佛」,那有不成就的?所以,印祖这四句话,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认真努力去做,这一生必定有无比殊胜、意想不到的成就。「敦伦尽分」,我就讲到此地,虽然说到出家这一伦,诸位从这个道理去推广,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都要依照这个模式去做。然后你的生活、你的事业,一定圆满成功。我在此地祝福大家。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七)—答问学佛 (第一集) 1997/8 电视台 档名:24-007-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7/24-007-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7/24-007-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7/24-007-0001.flv
各位观众,平常我因为常常在国外,所以许许多多地方同修们来信,往往我要隔很久的时间才能看到,甚至於有超过半年的。同修们在信件当中,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也很难一一为大家解答,这是非常抱歉的一桩事情。现在我们将一些问题,有共同性的,大家都应当要明了的,我们藉这个机会来讨论讨论。
第一个问题:有人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确实有这个说法。他问:既然是有求必应,他的女儿生病了,没有办法,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他曾经读过《地藏经》、《药师经》、《无量寿经》,似乎都没有反应,这是什么缘故?好像他有求而没有得到感应。
这一桩事情我们确实是要了解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病到底是什么因素产生的?很少人在这上面注意,但是这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关於医道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专长。在古老的典籍里面,我们看到《灵枢经》这一类的。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医道相当高明,他曾经跟我们同学们谈过,中国的医道是有历史、有渊源、有学问、有经验的。现在许多人对中医没有信心,这是迷失了固有的文化传统,是一桩很可惜的事情。
中国医学里面,它要求的是什么?最高的目的,它要求的是长生,所以中医真正的目的,是求一个长生之道。依据这个理论,人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一样,如果使用得法,保养妥善,这个机器应当可以使用两百年。换句话说,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人要活到两百岁才算是正常。你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是什么原因呢?是你自己不善保养,把它糟蹋掉了。譬如我们使用机器,我们对机器构造性能都不晓得,都在那里摸索,随便的使用,当然它的损坏率就很高。人的身体亦复如是。而中医第二个目的,是讲求如何不生病。你看看这说得多高明!怎么样能不生病。第三个目的是你生病了,如何来治疗,所以讲到治病,在中医里面已经是属於第三等的了。
大夫来治病,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最高明的大夫,他只要观察你的气色、你的动作、你的音声,他就知道你什么地方有毛病。这个道理实在讲也并不难懂。譬如现在我们使用汽车,是最普通的一个交通工具。如果有人经验很丰富,对於车辆的结构、性能很理解,车一发动,他就能从音声上,听到这个车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同样一个道理,人身体某一个部位有问题,他的容貌、他的音声必定有变化。纵然变化得非常细微,我们一般人粗心大意看不出来,而这些大夫他们是心地清净,细微的变化他看到了,他就能够处方给你治疗,这是一等的医生。二等的医生功夫没这么高,他也观察,也来听你的音声,但是他要问你问题,提出一些问题,你答覆他,帮助他诊断,这是二等的。三等的医生才把脉,所以李老师讲把脉治病,这是三等的医生。
在治疗方面,尽可能不要用药物。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在《圣经》里面,我们也看到耶稣为病人治病。佛为人治病,佛用什么方法呢?一个是手的摸触,经上讲摸一摸他病就好了,其实这就是现在讲的按摩、推拿。因为疾病一定是某个器官里面,关节不通有阻塞,他给你一推拿的时候,将阻塞现象消除了,你就能恢复健康,这是一个道理。那么在佛法里还有很高明的,佛教他念一个咒语。实在讲教他这个咒语,咒语是发的音声,音声要正确,音的量、节奏都要能符合他的标准,他是用音声来振动。你的器官某一个地方有阻塞,用音声来振动,消除阻塞,使你的身体恢复正常,这是密咒治病的原理,很符合科学!
现在《大藏经》里面,治病的这些咒语都在,我们照那个去念,能不能治病呢?不能!不能的原因,我们可以理想的到,我们依照这个文字念,音声不一定正确,至於音阶、音量,那就更有问题了。所以一定是要高明的人亲口传授才有效果。我们依照文字记载,很难达到标准的要求,於是乎治病的这些咒语,现在我们拿来也治不了病。这个可以说文字记载的虽然在,实际上已经失传了,它都有道理,都值得我们相信,所以不用药物。
在中国还有一种方法用针灸,也是帮助疏解穴道,现在也很盛行。西方医学对这个也很有研究,他们也能够接受。到最后不得已的时候才用药物,中医所用的药物都是草本的,所以它的药性非常温和,对於人体的副作用,可以说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比西医实在是高明多了,西医药物看起来好像很有效、很快速,但是多半都是化合物,产生很不好的一些副作用,对内脏这一部分有好处,但是对另外一个部分有伤害。这是讲到疾病的治疗。
至於病是怎么产生的,当然因素非常的复杂。佛经里面讲得很透彻,所有疾病可以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理上的疾病,生理疾病从那里来的呢?多半是你的生活起居饮食不调。古人所谓:「病从口入」,绝大多数生理病都是从饮食上来的。因此,中国古代的人对於饮食非常讲究。诸位看《礼记》,看《吕氏春秋》「月令篇」里面说得非常详细,这都是讲求养生之道。我们饮食吃东西吃坏了,感受风寒,这些病症医疗有效,可以用医疗的方法。所以医是医病,你有这些病的时候,可以来医疗。
第二类疾病的因缘叫冤业病,医疗一点办法都没有。病源是什么呢?冤家债主,我们一般讲冤鬼附身,药物对他不起作用。这一类的病怎么治呢?佛家里面讲的超度。超度是什么意思呢?实在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调解、劝导。因为过去事情已经做错了,希望大家要能够谅解,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诵经、拜忏目的是在调解。对方如果接受了,他就离开了,离开你病就好了。这一类古时候有,现在比从前还多!我们在国内、在国外,看到灵鬼附身的人很多,我们一般看到这个人神经不正常、神经分裂症,严重的就送到神经病院去治疗,越治疗是越糟糕!所以佛法超度、诵经解冤释结,对这一类有效。如果你是伤风感冒,感受风寒,你诵经、拜忏没效,一定要找大夫,用药物来调理。所以是那一类的病,你一定要晓得。
还有一种叫宿业病,这是最糟糕的。医生药物不能治疗,诵经、拜忏也没有用处,为什么呢?他不是冤鬼附身,不是冤家来讨债。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呢?这个病是罪业一种果报。你造的罪业太多了,或是你这一生造的,或是你前生所造的,你遇到这个缘,它的报应发作了,这是最麻烦的。但是有没有救呢?也有!佛告诉我们,你诵经、拜忏,它不是调解,这个方法没效;医药也没有效。佛教我们忏除业障,你要真正的忏悔,真正的悔改,把你的业障消除了,你这个病就好了。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一定要靠自己,所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自己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忏除;自己造的业,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帮你消除。
这是总括所有疾病的根源,不外乎这三大类。我们明了这些道理,晓得事实真相,细心观察,我们得的病是属於那一类?只要你掌握到这个原则,掌握到方向,治病就不会困难。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总原则,也正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追求的,长生不病。这在佛法里面,说的是非常透彻。你看看那一个佛菩萨生病,那一个佛菩萨、阿罗汉是不健康的?没有!为什么呢?他知道这一些事实真相,要用现代的话来说,顺乎自然就是健康的。所以佛教导众生要随顺,普贤十愿就特别强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是广义的,众生不是说一切人,人是众生,物也是众生,众生两个字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是它的本义。我们动物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植物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矿物乃至於一切自然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所以众生这两个字的意思无限的深广。恒顺众生,顺著自然现象,这就是最健康的。
譬如我们讲四季,四季的自然现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现象。顺著自然现象就健康,违背自然现象,当然要出毛病了。这里面理很深,事非常微妙。古圣先贤教导一般平民,不讲很深的道理,就教你怎么样去做,你只要去做,效果就一定能达到。你能够深深明白其理,当然更好;不明白那个道理,照做也行。譬如我们今天从家里面坐车到这里来,你要说车是什么原理造的、怎么造成的、为什么它会动,那个事情可麻烦了,一天、两天也讲不清楚。不需要解释,你上车,司机就把你拉到此地来了,你可以不必问。所以说顺乎自然法则就是健康的,违背自然法则就是错误的。
我们从大体上来观察,佛告诉我们心,心是清净的,心是空寂的,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东西。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过去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佛家常常用圆来代表,珐輪大家都知道,这是佛家的mark,标志,用圆。圆,诸位晓得,圆心有没有呢?圆心决定有,圆心在那里呢?圆心不可得,它确实有而不可得,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呢?它不是一个体积,它不是一个面积,但是它决定有。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是决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讲宇宙人生,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现象。《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把宇宙的真相一语道破!所以心要空,空就灵了,灵就是智慧。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只要你心清净。
佛法的修行方法很多、门径很多,方法、门径合起来,就称之为法门,法门无量,经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多、门径多,它的原则就一个,就是禅定;换句话说,这么多的众生,他用不同的方法修禅定,用不同的门径入禅定,离开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了。定到极处,真心就现前了,智慧也现前了,德能也现前了,所以心要静,要养心。身,身是圆周,圆它可贵之处就是在动,圆要不动,诸位想想,它还有什么用处?今天科技这么发达,发达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圆在那里不停的转动。佛告诉我们身是圆周,身要动,心要静,这是养身之道,你就可以不生病了。可是现在人违反了这一个自然的原则,真叫做破坏大自然,使自然生态不平衡,於是一切毛病都发生了。心要静,他那个心偏偏动,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连作梦都还在乱想,心就出了问题了。身要动,他偏偏身要安逸,身不想动。要动的他不动,不动的偏偏要动,你说他怎么能不生病呢?
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从这里生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妄想、分别、执著是病源,贪瞋痴慢三毒烦恼是一切疾病的根。那么我们要问一问,你自己生病,或者你的家亲眷属生病了,你给他诵经、拜忏,能治得好他吗?假如果然能够治好,果然有效,我们芸芸众生生了病痛,诸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诵经、拜忏,那他的慈悲心何在呢?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没有迷信。佛法教你念《地藏经》、念《药师经》、念《无量寿经》,道理在那里?是教你明白佛在经中所讲,宇宙人生的原理,你要在这里体会这些道理,你要在这里领悟事实真相,然后你就有下手之处了。不是说念几部经,佛菩萨就降神把你的病治好了,这是迷信,这是骗人的,那有这种道理?讲不通的!
自己有病,自己诵经是修清净心。刚才讲了,心地真诚、清净、慈悲,就能把这些不正常的,破坏自然生态这些事情恢复正常。心里面原来有妄想、分别、执著,读读经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了,恢复心的正常。这个拜忏、拜佛,拜佛是叫你运动,你一天依照这个方法(忏悔法),拜一百拜、拜两百拜,叫你身动!你必须要懂得这些道理。你的家亲眷属有病,你明白这些道理,你就能帮他的忙。如果他的病是业障病、宿业病,你就要教给他忏悔,病才有起色。你不明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一昧迷信在那里祈求,那佛氏门中有求就不应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里面有真实的道理,你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你才能够得到你的希望、你的求愿,才能满你的愿。这里头不能迷信,不能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其实神明能不能保佑人呢?也不能,也没有这个道理。你去求神,一求神病好了,病该那个时候好,恰恰好碰上了!那里是神起作用。如果神要那么灵,一百个病人一百个人去求,一百个人都好了,那神就是真灵了。一百个人去求,只有几个人求得,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可见得那不是真灵,他怎么可以厚此薄彼,那有这种道理!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然后就不会怨天尤人。
小孩从生下来,很多年都有病不能好,我们能够想像到,这种病大概不是生理上的,可能就是宿业,要仔细去观察。你看看你对小孩饮食起居,如果一切照顾都很正常,那就不是生理的病。冤业的病,一般冤家债主不会在小孩这个时候来讨债,为什么?他没有能力还债,你找他有什么用!譬如我是个债主,人家欠我的债,我向他讨债,他现在一贫如洗,我向他讨个什么?他没有能力还!这时候我们决定不会去讨债的,等他那一天发了财了,有能力还我们了,我们才向他讨债。所以冤鬼附身也是有时节因缘,不可能在他儿童的时候,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所以多半还是宿业,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要帮助他修忏悔法,帮助他培养一个清净善良的心,多在这一方面教导他,这有效。不妨可以试试看。
第二个问题,他问有一位国校校长的儿子,大概是开车车祸撞死一个路人。他问要写几次超度的牌位,才能够把这个冤结化解?
这个问题问的也很有趣味,大概是因为车祸撞死人,自己心不安,到寺院里头写牌位去超度,他问要超度多久,才能把这个冤结解除?不在乎超度次数多少,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关键是在乎你有真诚之心,改过迁善。发生这个事情之后,以后驾车要特别小心,不要再有这个过失。那么对这次受害之人,由衷的忏悔,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在写牌位超度多少次,不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是自己诵经、拜忏、积善,把功德回向给他,这很有效,这能有效果。如果受害人他还有家亲眷属,那我们有义务对他的家亲眷属,多少能有点照顾,这是道义的责任,你能够这样做,那就相当的圆满了。被撞的这个路人,俗话说,在九泉之下,他也能够原谅你。你做得如理如法,做得合情合理。所以绝对不是说要写多少次牌位,没有用处的,完全是外表、是形式,外表、形式不容易解决问题。
第三个问题,还是从这个问题来的。他说写牌位,现在一般道场牌位有分等级,我听说分很多个等级,有大牌位、中牌位、小牌位,价钱不一样。他说有一千的、有三千的,是不是写三千的大牌位,消灾能够消得多、消得快?
你们想想这合理吗?能不能合情合理?如果果然这是事实,那实在讲,老天对人太不公平了!有钱的人就能消灾消得多、消得快,穷人这些灾难永远没有办法消除,这合理吗?我们必须要明了,消除业障,牌位写的再大,写成十层大楼那么大的牌位,说老实话,也消不了灾!也免不了难!灾难是怎么发生的?你要把原因找出来,找出来之后,将这个因素消除,你的灾难就没有了,这才是真正合情合理。
现代所谓是科技飞跃的时代,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反而越来越迷惑颠倒?这真是一个怪现象。我们想想,何以有这些怪现象?我猜想大概是现在一般人民生活富裕了,富裕了就贪生怕死,於是乎种种迷信自然就衍生了。你看在四、五十年之前,半个世纪之前,二次大战之中和大战结束的初期,一般人都非常贫困,好像这些问题在社会上没听说过。大家都忙著自己的衣食,那有工夫来想这些事情!这是一个社会反常的现象,不是一个如理如法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用冷静的头脑去思惟、去观察。佛法、世法都讲求理,合理、合情、合法,我们才能够采信;如果与情理法相违背,决定是迷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另外一个问题,他问到,在寺庙里面写这些超荐牌位,真的会有效吗?这是不是佛教的内容?
这个问题我不在此地答覆,我另外跟诸位来谈一个专题,现在正是七月,世间人所谓的鬼月,在这个月大概是超度的风气特别的兴旺。我们就这桩事情来作一个简短的讨论,说明超度它的理论与事实。所以这个问题不在此地详细解答。
还有一些同修这些年来发心修学净土,听我讲经的录音带听得很多,不但是听录音带,或者是看电视的传播,即使是在现场听我讲经,而听错了意思,错会了意思的,大有人在,这个事情实实在在不容易!所以世法、佛法在教学过程当中,都讲求要问。学问,你一定要学著问,你要学就一定要问。纵然你听了之后,有体会、有心得,在古时候也要请善知识印证,我所学的有没有错,我听的、我领会的有没有错误,也要找个善知识来印证。否则的话,依旧里头是打了几个问号在其中。
世出世间修学、教学,都是这么要求的。有不少的同修们听了之后,也不好意思问,也不愿意提出问题,这就难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我们在佛的经典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佛当年在世给学生们(出家、在家的学生们)讲经,时间占得很多,可是依旧有大部分的时间,是跟这些同学们互相研究讨论。这些都是事实。
在中国,学佛的同修都非常欢喜《楞严经》。《楞严经》自始至终就是讨论会,就是彼此在一起辩论,有的时候佛提出问题,有的时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来解答,佛在旁边听,给他作印证。有些问题学生解答不了,佛再帮助大家来解答。我们在典籍当中,能看到佛陀在世教学那一种活泼,自由讨论,自由发挥,真正符合今天所谓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在大乘经典里面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现代修学,除了研读经典、听讲经之外,研究讨论是必要的。即使你正确的体会,正确的契入,也要参加研究讨论,一方面给自己作印证,一方面帮助一些同修,他们错会了意思,曲解了意思,帮助他们修正,这也是无量功德,是一桩好事情。
研究讨论在修学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正是古人常说的「师友」,不管你学的是佛法还是世间法。我们知道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离不开师友。老师是指导我们的人,同参道友是辅助我们的人。我们有老师指导,没有这些同学的辅助,很难成就。往往变成什么呢?闭门造车,盲修瞎练,那就坏了!所以德行、学问有成就的人,你去观察,古人也好,今人也好,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好老师指导,一定有好的同参道友经常不断的在一起切磋琢磨,他才有成就。我教导年轻人也常常提示,老师固然重要,同参道友是更重要。因为你们常常在一起辩论,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跟老师在一起,老师有威严,有的时候自己有疑问,也不好意思提出来,甚至於有些人不敢提出来。可是在同学方面,就没有这些忌讳了。同学们研究讨论得不到答案,可以去请教老师,这才是正确修学的方式。
净宗同学,我过去常常劝导大家,你修学净宗从那里下手呢?我劝导大家是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9-11-21 17:30:35
|
只看該作者
从这里下手。三千遍念完了怎么办?他来问我,我遇到不少人这样问我,我说:「你再念三千遍」。念经并不是目的,念经是手段,念经真正的用意是修根本智。我们知道佛法的教学,最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整个佛法的教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所教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戒、定都是手段,慧是目的。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读经是方法,就是属於戒学,实在讲这个方法里面是奠定基础,是让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那你就是真正修行,你真的会用功。
戒学,刚才讲了,是方法。你展开经卷,用清净心、用恭恭敬敬的态度,将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你念经当然就不会有妄念,因为起妄念,你的经就会念错。没有妄念就是持戒,戒学的精神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是佛的教诲,我们在读诵,我们在接受,这就是众善奉行。你看看,戒学具足了。定学呢?你念经一定专心,专心去念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没有念漏,这是慧学。你看看,就是在读经,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我教你这个念法。不是说用一个急躁的心,我天天在那里赶,赶功课,像学生对老师那个态度。我今天三遍念完了,我今天十遍念完了,没事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念的时候如理如法,专心在这里读诵。
这个样子,三千部念下去之后,你的气质改变了,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妄念少了,虽然没有断,减少了,智慧增长了。从前对人、对事都迷迷糊糊的,现在会变得很清楚、很明白,听人家讲话也能懂他的意思。耳目聪明智慧增长,读经用意在此地。三千遍一定念得很熟,经里面的教训,你都能够记得住。三千遍读完之后,第二个阶段再教你念三千遍,跟第一个阶段用意不一样。第一个阶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目的教你熟记。第二个阶段教你思考,换一句话说,著重在理解。第一个阶段著重在记忆、熟记,第二个阶段研究、理解,体会佛在经上讲的意思,像开经偈里面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第二个阶段,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
然后再进入第三个阶段,是要把经里面的教训、理论、方法,完全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这就成功了,你才真正得到佛法修学的受用。绝对不是把经念给佛菩萨听,每天在家里供养佛像,在佛菩萨面前念几遍经,「我很乖,你叫我念,我天天都念给你听了。」与自己生活行为毫不相干,这样读经一点用都没有。那所谓是「口善」,你念经总比骂人好,好处在那里?好处就这么一点。对你的德行,对你的学问,对你的生活的改善,完全没有帮助!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我教大家是这个方法。熟记、深解、实行,要把它做到。与古大德所讲的「信解行证」这四个阶段也能配合。
这是我对大家提倡读经的用意,希望大家要明白。绝不是念三千遍之后,就得佛菩萨保佑,将来能保证往生,我没有说这个话。如果你能够理解、能够实行,那可以说你得到保证了,决定保证往生。我也曾经说过,《无量寿经》就是我们凡夫求生净土的保证书,但是这个保证书,你一定要知道熟记、理解、实行,才能真正达到保证。只是读诵,不能理解也不能实行,没有用处的,只可以说种一点善根,这一生当中得不到结果,希望大家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努力。读诵之后要研究,研究是多听讲,多找一些好的、你自己的朋友,学佛的朋友,不学佛的朋友也可以,只要是好朋友,邀集他们一个星期一次,来研究讨论这个经典。把讨论所得到的结果,就付诸於实施。在生活上怎么做,在工作上怎么作法,把经典的理论方法,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应用在平常交际应酬上,我们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七)—答问学佛 (第二集) 1997/8 电视台 档名:24-007-0002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7/24-007-0002.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7/24-007-0002.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7/24-007-0002.flv
各位观众,现在我们继续答覆疑问。有同修提出问题,他问:弘法与往生那一个重要?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我听过很多。这两者都重要。弘法才能够续佛慧命,也能够帮助社会的和谐,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个工作是一个大慈悲的工作。往生对於学佛的同修来说当然重要,这个机会非常不容易遇到,佛法修学法门虽然很多,但是任何一个法门,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断惑证真,这是一桩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一生当中相当不容易成就。在所有法门里面,唯有念佛往生是最方便、最容易,只要你能信、发愿,可以说是决定都能够成功的。所以古人说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 」。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能往生净土,往生是上学,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不是去享福,不是去逃避责任,而是到那个地方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成就之后,才所谓是倒驾慈航,再回到六道里面来普度众生。因为你有智慧、有能力,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圆满,做得成功,所以两者都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他问:在读经的时候,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
这个问题我们要把它讲清楚。当你正在读经的时候,譬如你读一部《无量寿经》,你初学的时候,因为经文很生疏、不熟悉,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念完。这两个小时当中,当然你不能做别的事情,你一面做别的事情,一面读经,你读经就夹杂著妄想在里面,所以这两个小时不能做事情。经读完之后,你应当做的事情,还是要照常做,不能说我现在修行读经了,我什么事情都不做了,这是错误的。如果经读熟了,大概读三个月就相当熟悉了,好的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够读一遍,程度稍微差一点、根性劣的,一个半小时也就够了。如果你能够读上一年、两年,通常一般同修们的经验,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只需要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越熟你的进度就越快。读经的时候不能夹杂妄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很不容易解决。他问的是:现在社会这么乱,如何才能使它有秩序,安定、祥和?
我想你这个问题,是所有一切大众共同的愿望,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能有效果的达到,说实在话,这是属於一个教育的问题,国家要有好的教育政策。实在讲,在古代这个教育方向目标,确确实实跟我们现在不相同。中国从汉武帝制订了国家的教育政策(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制订国家教育政策) ,政策里面是以孔孟思想为主导,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孔孟」。所以孔孟思想一直主宰著中国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教学的主流。
孔孟的教育重点在那里呢?诸位要晓得,实在讲,孔孟教学跟佛法教学是非常接近。它主要的目标,是教我们做人,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譬如儒家讲的五伦、八德,这是教育的中心思想。从很小的小朋友就开始培养,让他知道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就是现在所讲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然后再告诉你,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鬼神有没有呢?承认有鬼神的存在。用什么态度来对鬼神呢?「敬鬼神而远之」,这个态度多好!我们对於鬼神尊敬,「远」是什么呢?远是不必听他的,不必去学他,他毕竟跟我们人道是有差异的。所以说「敬而远之」,远不是远离他,远是不学习他。然后再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前教育的宗旨、教育的主流。社会当然有秩序,当然是安定祥和。可是现在我们把这些教学中心的理念都抛弃了,以为这个东西太旧了,古老的了;古老的东西过时了,都不要了。社会的秩序、安定、详祥和,从那里来呢?
管仲曾经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民国年间,一般学校里的校训(共同的校训) 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我从前上学念书,小学、中学礼堂上都挂著这四个字,现在学校我不知道有没有了。这些理念都必须要从小来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是人与禽兽差别的一个关键。人也是动物,人跟别的动物为什么不一样?人能够接受教育,人能够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所以人就异於禽兽了,在动物里面是最高的灵性动物。
儒家在《学记》里面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是给过去统治者所说的。你统治这个国家,执掌这个政权,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是教学。我们前面曾经讲过,作君、作亲、作师,曾经有一个专题来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有没有选举?有,这个制度都是汉朝建立的。选举不是人民、老百姓来选举,是地方主管官员选举。中央帝王派的这些官员,到这个地方来作地方官,到这个县里面来作县长,政绩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替国家选拔人才。古代这个制度当中,「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荣誉、最高的赏赐给谁呢?给这些替国家推荐贤人的人。所以地方官员常常微服去私访,穿普通衣服,不会让人认识,他到外面去打听,去找人才。人才的标准也是有一定的,就是孝、廉这两个条件。举孝廉,就是选举、推举,向国家来推荐。这一个人能孝顺父母,他就能够忠於国家,忠於人民,忠於他的工作,孝重要!廉呢?廉是廉洁,他不贪财,他决定不贪污。所以政府里面需要的人才,这两个条件最重要,一个是孝,一个是廉。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每一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绝对不会比民主制度差。
但是现在我们想恢复古时候那一种教学制度很难,这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我们明了,但是没有能力做到。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问从那里做起?我可以告诉你,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自己每一天能够反省,能够断恶,能够修善,能够积功累德。社会大众不守秩序,我守秩序;大众乱,我安定。从本身做起,能不能有影响呢?不必考虑这些,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就好!这是我一点浅显的贡献,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然后影响你的家庭,你一家给社会大众作榜样,逐渐逐渐的扩大影响,也许会有一点效果。譬如学佛,学佛的人一定持戒,持戒就是守法。学佛的人多了,明白佛理的人多了,对於社会一定有影响,一定也有贡献,这是好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的是:如何辨别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从型态上、内容上,他问的这么一个问题。
这也是一个很严肃、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现代的社会上,真正是如佛在《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释迦牟尼佛对於这个现象,对於这一桩事情,他早就预知了。所以他给我们开了一个药方,在他老人家入灭之前,教我们「四依法」,四依法就是教我们辨别这一桩事情的根据。第一、他说:「依法不依人」。那个是正法、那个是邪法呢?这个人所讲的法一定要跟经相应,经是佛说的,如果违背了经典,他自己独创的见解,我们不能相信。一定要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这就是正法。第二、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一条很重要。佛经典所记载的,如果你是执著在经典的文字,你一定会有误会、有偏差。譬如印度梵文的经典没问题,梵文经典传到中国来,经过中国人再把它翻译成汉文,往往一部经典有很多人翻译。像《无量寿经》就有十二种的译本,大家熟悉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现在在《大藏经》里面六种译本。每一个翻译的人用的文字不会相同,那我们到底依那个本子呢?这个佛也预料到了,所以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他这个本子翻译的意思对了就行,语言文字多一个、少一个没有关系;长说、短说也没有关系;讲的不同也没有关系。说的话不同,意思相同这就行了,教我们依义不依语。
譬如我们讲到修学,修学的目标,禅宗讲的、要求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要求的是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念佛人要求的是一心不乱,这是佛当时所说的,这话都是佛说的,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一样。明心见性就是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一心不乱,这是佛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意思对了就行了,话怎么说没关系。这样我们对於翻译里面有一些疑惑,这问题也解决了。
第三条,佛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是释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我们感激得五体投地,佛对我们太爱护了!为什么呢?佛一生讲经说法,绝大多数不是主动讲的,都是由别人来问,佛是随问随答,有些问题不是了义的。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呢?能够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这是了义;不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这就是不了义,不了义经上讲的也很多,佛为什么讲?大家提出疑问,提问佛当然要答覆。所以问世间这些问题,问我们生活上的问题,如何能够得到我现在的幸福美满,现在离苦得乐,这些都是不了义的,但是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希求的,佛很慈悲,都给你答覆。所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人要求财,有人要求儿女,有人要求升官,佛样样都教导他,样样都满足他,但是佛跟他说这是不了义的,这是解决你这一生问题,不能解决你生生世世的问题,你的眼光要远大,一定要求永远解决的方法,那你才是真正聪明。究竟圆满的了义就是成佛,所以《法华经》上说得好,「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你看看,佛不就显示什么是究竟了义?教给你成佛的方法,这是究竟了义。那么佛讲的二乘,大乘、小乘,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佛是方便说。方便说这个意思就是不了义,所以特别提醒我们一定要求了义,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在了义经里面,最殊胜的、最稳当的、最可靠的,我们这一生决定能得到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净宗的经典是究竟了义,这是佛的慈悲开导。
末后一条,第四条,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要用现在的话说,你处事待人接物,你学佛你要依理智,识是感情,不可以感情用事,这一条是通世、出世间法,我们头脑要冷静,要依理智不能用感情,这样就对了。所以你就能够辨别,凡是符合四依法的,这是正法,与四依法相违背的,那就不是正法。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学佛的人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的现象,严重的分别、执著!我前几天到香港,香港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你七年没有来了。」时间过得真快,我没有想到七年,我想大概是四、五年,没有想到七年没去了。过去这些老同修们大半都散掉了,有很多移民到国外去了。这些移民人在往年,我也曾经劝过他们,我劝他们不要移民。我的看法,香港回归之后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果然如此,所以回归之后,香港的物价猛涨,移民出去的人再想回来,非常非常困难,他们过去把房子卖掉,现在在香港买一个停车位子都买不到。实实在在讲,没有移民的必要。
我在同修们当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法门不相同,彼此存了很深的界限。日常法师有不少的信徒,在香港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他们也有一个组织,修菩提道次第广论,毁谤净土。也有念佛的同修,就不服气也毁谤他们,彼此互相对立。有些念佛的同修说:「他们批评我们,我们对他也反驳!」我就告诉念佛的同修,我说:「你们不是弥陀弟子,你们念佛也不能往生。」他面孔很沈著,问我:「为什么?我们护持净土,我们反驳他,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呢?」我就告诉他,菩提道次第论是密宗的前方便,这部论典是宗喀巴大师作的,是属於宗经论。论典里头有两大类,一类是宗经论,一类是释经论,释经论是解释经的,就是经的注解;宗经论是采取经典里面意义,并不依照经文,发挥里面一些道理。菩提道次第论是属於宗经论,根据佛所讲的原理、原则、修学方法。这是佛教的经典,你毁谤这个东西,你不叫毁谤三宝吗?这个东西佛菩萨说的,你毁谤佛菩萨;经典是法宝,你谤法;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成就的人很多,你谤僧。你是个念佛的人,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罪过,戒经里面讲,堕阿鼻地狱,你怎么能往生?你佛念得再好,修一点福没用处的。
他问我:「那怎么样办呢?」你要尊重别人,为什么呢?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就好比一个大学,你念的是文学院,他念的是法学院,你文学院批评法学院,骂他错了,法学院骂你错了,你这成什么学校!各人的根性不相同,喜欢念佛的,你老实念佛,喜欢菩提道次第论,你就依菩提道次第论修,个个都有成就,个个都可以拿到学位,这才是正理!决定不能毁谤,要学《华严经》五十三参,自己谦虚,恭敬别人,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真诚的,心净则佛土净,才能往生。所以他问我:「那以后怎么办?」以后他们要骂你,你合掌阿弥陀佛接受,他骂我可以,我决定不骂他。为什么呢?我要求净土,我不毁谤三宝,他谤三宝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决定不谤三宝,你才能往生!人家侮辱我们,毁谤我们,我们不回一句话,合掌恭恭敬敬跟他行礼,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都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连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都是这样教导我们。他不能接受或者他毁谤,我们合掌令欢喜。我们根性不一样,我修这个能成就,他那个法门比我高,我没有资格修他那个法门,所以我们对他那个法门,我们恭敬供养,怎么可以毁谤呢?这是要很细心去观察,你才能辨别邪正,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
另外一个问题,他说:佛经上常讲「三轮体空」,是不是我们每做一桩事情都要回向呢?
三轮体空跟回向要辨别清楚,它是两桩事情。三轮体空是讲理,回向是讲事。三轮体空是观慧,也就是智慧观察宇宙人生。什么叫三轮呢?譬如你修布施,有能施,我布施、我能施;一定有对方接受我布施的,他是接受,当中一定有布施的物品,这叫三轮。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这叫三轮。体空是这三桩事都不可以著相。我们做好事,绝对不著相,我做了多少好事,人家接受我的布施,我对他有恩惠,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那你这三轮就不空了。不空怎么样呢?不空就是世间有漏的福报,是属於福德边上事情,不是功德。如果你修布施都不著相了,布施完了之后干干净净,心里面痕迹都不落,给诸位说,那你修的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证菩提果;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享受来世的福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只不过如此而已!所以三轮体空的意思要懂得。
回向是扩大自己的慈悲心。我们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动念都为自己,很少替别人想,更难替社会大众想。心量小是很大的过失,所以你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最大的障碍,你心量太小了,这是错误。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的心量很大,经论上常说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周是周遍,周遍恒河沙数的诸佛世界,那是我们的心量。现在我们这个心量小得可怜,两个人都不能相容,夫妻都打架,还要闹离婚,你说你这个心量多小!
回向真正的目的是拓开心量。无论你修的是功德,无论修的是福德,果报我自己不享受,我将这个果报贡献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众生。贡献给法界,这个范围就更大了,真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自己希望求的就是无上菩提、明心见性,实际就是心性,我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标,求明心见性。所有一切果报都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回向的用意是拓开心量,恢复自己的真心本性,是这个意思。那么一般人回向达不到这个目的,他那个回向心量还是很小,做一点功德回向父母,回向我将来升官发财,还是搞自己,还是小心量,没有佛菩萨这样开阔的心胸。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功德与福德有什么差别?
这前面说过,简单的讲,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讲是相同的,用心不一样,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如果三轮体空那就是功德,三轮不空那就是福德。譬如你修布施,这是最简单的例子,修布施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
问:学佛是离苦得乐,他说这个乐是永远存在的吗?如何才能得到呢?
没错,佛陀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乐是永恒的。绝对不是你现在乐,将来不乐,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这一生乐,来生不乐,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佛教给我们得乐,现在乐、来生乐、生生世世永恒的快乐,这是真的。怎么样才能得到呢?佛给我们讲破迷开悟就得到了。为什么呢?苦从那里来的?迷。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迷惑,所以才有苦;如果对於真相完全明白了,你自然就快乐。
所以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佛教化众生,於是我们就明了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为大众讲经说法,从事於教学的工作,他教学的内容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换一句话说,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给你说明苦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给你说乐怎么来的,一真法界怎么来的,诸佛菩萨果地上依正庄严从那里来的,你要是都明白了、都觉悟了,你自然会选择。佛是指路的人,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要不肯走,你还是得不到。循著佛陀教导我们的途径,教导我们这个方向,认真努力的去修学,你一定能够得到。
在现前,现前是最小的,我们常说鸡毛蒜皮的小利益,这个小利益是什么?财富,不必多,我这一生物质生活不缺乏,过得平平静静;聪明智慧,处事待人接物不迷惑,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健康长寿,这是每一个人所希求的。这种果报在佛法里,叫鸡毛蒜皮的小福,能不能得到?决定可以得到!永恒之乐那是大福报,成佛、成菩萨,那就是得永恒的大福报。所以离苦得乐真的是事实,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佛教的最高理想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否比儒家「礼运大同篇」讲得更完善?
对的,礼运大同篇讲的是一个理想,而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有理论、有方法、有事实真相,比他讲得更丰富、更细密、更圆满。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得好,我想也是每一个同修所关心的:怎么样才能求得善终?
善终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好死」。中国古时候社会上所讲的「五福」,我们现在还看到人家讲「五福临门」,五福最后的一条就是善终。人有生,必有死,所以对死不必忌讳,这是必经的过程,自古以来那一个人能够逃避呢?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有什么好忌讳的呢?可是问题,死有善终、有不善终,这个差别太大了。善终的人来生决定到好的地方去,不善终的人大概是大多数会堕在三恶道。这个事实,古印度的那一些宗教家们说得很多。古时候的印度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在三千年前,他们文化程度之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不能够跟他相比的,我们中国也比不上。
在佛经里面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印度民间普遍存在的宗教,就有九十六种之多,佛经里面称为九十六种外道。外道不是骂人,外道的意思,心外求法,这叫外道。而佛法不叫我们向心外求,教我们从心性里面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称为「内明」。内明相当於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不是从心外求法,一切要从心性当中求,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
古印度这一些宗教家们,他们修行大多数都修禅定,而且定功甚深。在定中他能够见到六道的状况,所以对於六道里面的情形,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说得很多。六道轮回之说不是佛家说的,古印度任何一个宗教里面,都说六道轮回。而释迦牟尼佛讲六道,跟他们讲的不相同。他们是见到六道的情况,这个事实状况,不知道六道是怎么来的,所谓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释迦牟尼佛就作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把六道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换句话说,理论、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了,你自己思想、见解、种种作法,就不至於产生错误,能够顺应自然,随顺自然就是最健康的。
所以确实有六道,善终的人决定不会堕三恶道。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善终,一定要修善,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纵然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得善终,临终的时候也有很好的瑞相,能够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走,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走的人,将来如果他得人身,他来生再到人道,他必定比这一生更殊胜,他的福报比这一生更殊胜。如果修积功行深的人,生天,所以他去的地方,人间、天上。不善终的人多半在恶道。
这个里面还有一个普通的常识,你看一般人,人死了之后几个小时,身体就僵硬,这是大多数人都有这个现象。这个现像是怎么产生的?他临走的时候,他恐怖,怕死,还是贪生怕死。走的时候紧张,一恐怖、一紧张,他这个身体就僵硬。如果你要看到这个人死了之后,甚至於一天、两天乃至於七天,身体都是柔软的,那么他走我们就肯定他走得很安详,他没有恐怖,他也不紧张。这样的人就是不念佛往生,也必定在善道,不会堕恶道,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像他念佛往生,肯定他是有机会往生,往生到什么品位,那我们就不知道了。这是肯定他走得很安详,没有紧张、没有恐怖、没有痛苦,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念佛人念佛往生,决定是善终。念佛往生的人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见到阿弥陀佛才跟他走。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不管什么样的佛菩萨来接引,都不能跟他走。为什么呢?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其他的佛菩萨来接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过去生中、现在世,你的冤家债主很多,他要来找你麻烦,找你去算帐,找你去报复。他要是来了,你认识,你不会跟他走,他就变其他的佛菩萨来诱惑你,这叫冒充。冒充可以冒充其他的佛菩萨,他不可以冒充本尊。我们念佛我们是求西方三圣来接引,他决定不敢冒充西方三圣,他要冒充西方三圣,他就犯法,护法神不会饶过他的。他冒充别的佛菩萨,那是假的,你自己一看就晓得他不是真的,那你要跟他走,那你自己上当,这个不是护法神的责任。所以要记住,本尊是妖魔鬼怪不敢冒充的。你临终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放心跟他去,决定不是假的。这是诸佛护念,护法神保佑,这是决定善终。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答覆到此地。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七)—答问学佛 (第三集) 1997/8 电视台 档名:24-007-000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7/24-007-0003.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7/24-007-0003.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7/24-007-0003.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解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同修来问,人过世的时候,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比较恰当。
这个问题实在讲,是因为现代这个时代,你能够提得出来。在过去这不成问题,中国习俗一定要遵守礼制。在古代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大多数朝代的成立,也就是帝王取得政权之后,统治这个国家,大概总不超过五年(也就是五年之内),它一定把典章制度都建立,所谓制礼作乐。以礼乐来治天下,使社会广大的群众在生活上有所依循,我们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行什么样的礼节。你所问的这是属於丧礼。可是民国成立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的国家很遗憾的,没有制礼作乐。乐章真正是只有一个国歌。如果讲礼大概只有军队军人他有阶级,大概还保持著礼节,其他的我们都见不到了。
就历史而论,如果这个政权国家建立之后,没有礼乐、没有典章制度,这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民国到今天没有制丧礼,所以今天丧礼穿的衣服,你要问什么衣服比较合适,就很难答了。乱世,你喜欢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这是没有法子讲的。可是我们现在在民间所看到的,许多人还披麻戴孝,披麻戴孝是清朝之礼,所以是过了时,过了时现在还有不少人循用这种礼节,也有人用西洋的礼。不是用过去的,就是用外国的,因为什么呢?本身没有礼乐。乐章也是如此,哀乐都是采取外国,自己没有,这是很悲哀的一个现象。如果是学佛的同修,我们可以依照佛教的仪规,大殓的时候最好是能穿海青,戴念珠,这样就很好。所以这是礼俗上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他问:我们要怎么样修持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学佛的人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他的大事就圆满,不但是这一生的大事,而且是生生世世修持的大事情。怎样才能有把握往生?必须要依据佛在《净土三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特别是《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诸位必须要读诵,一定要理解。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你看经典「三辈往生」里面跟我们提出来的,每一种佛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经文非常重要。而这一句经文的意思也很深、很广,与《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可以互相来参研。
莲池大师写《弥陀经疏钞》,他将这句经文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占他全部《疏钞》的八分之一。古时候的本子是线装书,《疏钞》总共是四册(线装书四册)。而解释这一句,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解释这八个字,他就用了半本,就是半册,占全书的八分之一。由此可知,这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一定要细心的去读诵、去研究,然后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一生当中才决定得生。这是必须要懂得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这就是我们常讲真正老实的人,真正老实的人说老实话,这些教理不懂也没关系。真正老实的人太少太少了,希有难逢。像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说的,往年谛闲老法师有一个徒弟中年出家,四十多岁出家。出家之前做锅漏匠,锅漏匠现在已没人懂得。我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面常常看见,挑一个担子补锅、补碗,像瓷器茶杯如果打破,他把它补起来,还可以继续使用,做这种生意非常辛苦,赚钱赚得很少。现在没有了,现在科技发达,打破了谁还会再去用它,过去生活艰苦!他不认识字,也没念过书,他跟谛老从小在一块长大,以后看到谛老出家,他也是苦日子过得太多,过得太辛苦,找到这个小时候的玩伴,要求出家。谛老起初是不答应,到以后被他缠得没法子,好了,就答应他。
答应他,给他提出一个条件,他说你要想出家,一定要听我的话。他说那没有问题,我既然拜你作师父了,你说什么我就怎么听、就怎么做。谛老说:这个行!就给他剃头,剃头之后叫他不要受戒,也不要住在道场上,为什么呢?笨手笨脚,什么也不会,跟人家相处,人家都嫌弃他。受戒,一个字不认识,仪规也不会,所以就他叫不要受戒,也不要跟大众住在一起。谛老在乡下找了一个破庙,没有人住的,叫他去住。住在那个地方,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跟他讲,你听我的话,你就老老实实的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管,一句佛号念到底,你将来一定有好处。
这一个锅漏匠真老实、真听话,他就依教奉行,这样念了三、四年,就预知时至,他功夫真的成功。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死了之后,还站了两、三天,等谛闲法师给他办后事。这桩事情倓虚法师有一个录音带说得很详细,我们也从录音带把它写出文字,这个故事附印在《念佛论》的后面。我们印得很多,诸位同修都可以拿去作参考。这是一种老实人,你叫他念一句佛号,他什么都不想,是真的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他可以不必去研究教理,决定有成就。但是一般人不行,一般人是妄念很多,放不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这样的人一定要通达教理,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断疑生信,慢慢他才会学老实。像锅漏匠这种老实人,也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找一个,决定得生净土。我们自己想想,有没有像锅漏匠这样的老实,如果不老实,一定要在教理上下功夫,奠定基础,这样子就能够决定得生,依照经典上的理论、方法、境界,认真的去修学。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到:佛门里面是不是应该求神、问卜、掷杯?
这个掷杯我不懂,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但是佛门里面决定禁止求神、问卜、算命、看风水这些,决定禁止。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说得很明白,佛弟子可以做世间事,不可有世间意。什么叫世间事呢?像世间这些婚丧、一般应酬,这些事情可以做,特别是在家学佛的同修,世俗的礼俗可以做。甚至於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这些事都可以做。但是不能向这些鬼神求保佑、求趋吉避凶,不可以。占卦、问卜、看相、算命、看风水,决定不许可。这些是什么?这些叫世间意。世间意佛是禁止的,世间事佛是叫我们可以做,这是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你要是不懂,你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经本很容易找到,我早年有讲过,也有同修从录音带整理出来做成讲记。不过这个讲记我还没有看过,但是已经流通很久了。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的是:损坏的经书、佛像,应该怎么样处理?
古大德告诉我们,从前科技不发达,经书、佛像是相当不容易得到的。宋朝以前经书都是手写的卷子,佛像也是塑造,当然不容易,彩画也不容易。所以这些法宝就非常珍贵,破损之后一定要知道修补,古籍的修补那也是工夫。但是现代科技发达,印刷术发达,破旧经书你就是补好了也没人要。那我们在现在这个情形,如何处理呢?其实古人也讲,如果破损不能够修补,不能够复原,古人教给我们,恭恭敬敬把它包扎好,找一个很清静的地方,没有人践踏的处所,将它埋在地下。或者是将它焚化,在焚化炉里面焚化,焚化完之后将这些灰包起来,沈在水里面。水最好是流动的,沈到里面,表我们一番恭敬。
但是这两种方法对於现在居住在都市的人都相当困难,相当的不方便,都市这么拥挤,我们到那里去找一块空地埋呢?公园是大家休息的,你在公园里头埋这个东西犯法,警察马上抓你,找你麻烦。河水里面,你要把它沈下去,你造成环境污染,都是犯法的事情。所以在今天我们这样处理,我们可以用干净的塑胶带,重重给它包裹,多包几层,把它密封封好,随著垃圾去处理就很好,我们的恭敬心做到了,没有别的,只是自己的恭敬,就很好了。所以这些不必再去忧虑,不必再去顾忌,恭恭敬敬处置就很好,要随著我们现前的环境。
下面这个问题也问得很好。朝山代表什么意义?
现在在台湾、在大陆许多地方,甚至於在美国,朝山的风气很盛。但是要晓得,朝山真正的意义是寻求明师,请益的,就是请教的。古时候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往往在深山里面建一个茅篷隐居。从前寺院也是建筑在深山里面,与外面的社会隔绝,在那个里头进修容易得清净心。那我们要想问道,有疑惑要想去请教,必须去朝拜,这正是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我们不可能请法师大德下山来教我们,这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自己要去朝见,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在从前跟现代人理念确实不相同,古人有道德、有学问表现出来是非常谦虚,决定没有傲慢,能也说不能;有学问、有修持,也说没有修持、没有学问,他真谦虚。
从前住山,住山就是住茅篷,还不是住在寺院里面,距离寺院不远的地方去搭一个茅篷。换句话说,更清静了。寺院还有信徒往来,还有干扰,所以住茅篷。另外一种,闭关。闭关跟住茅篷是有条件的,不是像现在我想闭关就闭几年关,想住茅篷就去住茅篷。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管谁,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在从前不行,从前是有条件的。在自己道业没有成就的时候,要去寻师访友,到处去请教,这就是朝山。我自己的道业、学业没有成就,要向高人请教,我们自己是学生的态度。
如果自己的德学成就了,成就之后就不必要向别人请教。宗门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教下的大开圆解,也真的开悟了。悟了以后,一定要度众生。换句话说,一定要帮助别人。但是度众生要靠机缘,也就是说要有人来请你去说法。如果没有人来礼请,你总不能说我很行,我来教你们,这个说不出口的,未免狂妄、自大。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不能这个作法。那怎么办呢?住茅篷、闭关。住茅篷、闭关就等於向大家说,我参学已经圆满,我的道业已经成就,你们还在参学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请教。所以从前真正善知识到那里去找?(善知识刚才讲都很谦虚,丝毫骄慢的习气都没有。)打听这个地方有没有人住茅篷,有没有人闭关,如果有住茅篷、有闭关的,真善知识。你有任何疑难杂症,你去扣关,你到茅篷去拜访,他一定会教导你。假如你提出的问题,他不能解答,你就可以把他的关房打开,算了,跟我一道去参学去吧!你还不够资格。真的是如此。所以这是朝山真正的意思。现在朝山意义已经不相同,朝山是什么?是游览、去观光。大家集合去游览、观光,去朝山,去玩玩,跟从前的目的不相同,这个我们要了解。在现在,你要是喜欢朝山,跟著大伙儿一道去玩玩,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是真正的意义,我们懂得就好。
这个地方有一位同修提了问题。他说《了凡四训》里面说到祈天立命,向天神祈求长寿富贵之道,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这是云谷大师教给袁了凡的。云谷大师所讲的话,实在讲,完全是依照世尊在经典里面的教诫。像《大般若经》上就讲得很多,菩萨所有一切的行持,都要从无所得这一个理论事实上奠定基础。一切法无所得,那就是无思、无虑。这样才能得到感应,跟诸佛菩萨、跟一切天龙鬼神。这也是世俗里面所谓的诚则灵。诚就能感应道交,为什么呢?诚意里头没有界限。什么叫诚呢?曾国藩先生说得很好,他《读书笔记》里面将这个「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下得好,与儒家、与佛法统统相应,所以无思、无虑就是诚。虑是心里面的忧虑、牵挂,思是念头,所有一切念头放下,所有一切忧虑、牵挂也放下,心是清净心、真诚心,心里头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著,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能够相应,都能够感应。换句话说,你心里面稍稍有一点念头就不诚,不诚就无物,不能起感应道交。这是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一番开示,教他从这个理念上建立改造命运的方法,改造命运也是依这个理念,依这个道理。
他问:我们信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是不是也要以这个心态,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
没错。如果基於这个理念,从这个理念上建立信愿行三资粮决定往生。不但往生,还可以保证你往生的品位很高,这是非常正确的。
下面这是有一位同修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他写得很多,我们把他的来信念一念。「法师:我是皈依三宝的弟子,周遭有些朋友也是虔诚的三宝弟子。然而每当我们在一起谈到学佛这些事,就发现佛法落实在生活上,彼此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就提出一些问题,要我给他解答。下面第一个问题,他说:「我有一些首饰,有些是长辈送的,有些是自己买的。我可不可以戴呢?目前我的作法是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此外我也不想花钱去买更多的首饰,也不会渴求更多的首饰,只是我想到菩萨都戴那么多贵重的首饰,也没有见到他们扭扭捏捏小家子气习,我可不可以大大方方安心的戴首饰?还是这叫业障重、无明,可我真的没有想到那儿去,就是真的没有想到戴首饰的时候,别人的一些反应。」
你问的这番话,这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懂得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的境界不相同,小乘是保守的,大乘是开放的。在这个时代弘扬佛法,佛在《法华经》上讲得很明白,末法时期是一个思想、生活开放的时代,应当弘扬大乘,大乘适合於这个时代的根器。在古时候,在封建保守的时代,小乘很适合那个时代的人,所以小乘在当时那么样流行,有它的道理。大乘思想开放,你的想法、作法没错,佛菩萨满身的璎珞,他也很大大方方,确确实实没有感觉得扭扭捏捏的。所以你今天穿华丽的衣服,戴珍贵的首饰,也要学佛菩萨一样。喜欢戴你就戴,不喜欢戴就不戴,你看这样的生活多自在、多潇洒呢?学佛不是跟你说了吗?离苦得乐。问题是绝不执著这些相,著相就错了。既然不著相,为什么我们学佛也穿得这么华丽,也戴得这么多的首饰呢?你要懂得一切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你就叫行菩萨道。如果你戴这些首饰,觉得自己很高贵、很荣耀、很骄傲,你就错了,你的想法、作法就错了。
如果你穿著华丽的服装,戴起这些名贵首饰,你用这个来度一切众生,那你就对了,你就是行菩萨道。为什么呢?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看到学佛的人这样也不能戴,那样也不能穿,这个也不能吃,吓得他不敢学佛,不敢入佛门。你行菩萨道,你这一身打扮,虔诚的念阿弥陀佛,你这样子可以学佛,那我也可以学佛!你就接引了许许多多人,不愿意舍弃他这种生活方式,他也能够来学佛,这叫行菩萨道。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前面我们曾经讲过,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那么你这种方式就可以普度社会上一些富家的子弟,你能度他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要这样的发心就对了,就正确了,这就是行菩萨道。由此可知,菩萨道没有定法,完全在你用心,用心为社会、为大众,不为自己,这个就正确。
第二个问题。他说:「遇到父母或家人生病的时候,我该去拜忏或者参加念佛共修,来帮助他们消业障,还是待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
遇到这桩事情,一定要懂得,在他们身边照顾,这是正确的。你要到外面去拜忏、消灾,说老实话,消不了他的业障。你留在他的身边,你自己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念佛,你念的音声大让他也听见,他要能跟著你念,那就更好。你读经也要让他听见,他听了欢喜,或者听了不明了经的意思,你方便给他开导、给他解释,让他能生欢喜心,让他也能够念佛,这就是消业障。这比你离开他,在其他地方拜忏、念佛,效果不知道要大多少倍?而且我们不能忘记一桩事情,那就是诸佛菩萨他们所示现的,都是给社会大众作最好的榜样、作模范。
父母生病,家亲眷属生病,我们不去照顾他,远远的到寺庙里面去做法会、去拜忏,你让街坊、邻居,你其他的亲戚朋友看到,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大家一看,你看这个小孩,父母生病都不照顾了,告诉别人千万不要叫你家小孩学佛,学佛都不孝,父母生病要死,他都不管。叫这些人造口业毁谤三宝,你的罪过多重!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通情达理,这个时候是最好的一个机缘,让你表现佛弟子真正的行持,诚心诚意热心去照顾,全心全力去照顾。照顾当中一切依佛法,亲戚朋友来看病的时候,看到你这种行持佩服,真正是孝顺,使他们心里能够感动,学佛原来有这么样的好处,他自己也会学佛,也会劝他的家亲眷属学佛。所以父母年老,尤其是在病痛的时候,一定要全心全力去照顾,劝父母念佛,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常常讲解给父母家亲眷属听,这是无量功德。比你拜忏、共修功德不知道殊胜到多少倍,这个必须要晓得。
第三个问题。他说:「朋友的小孩,年岁小正在发育的期间。有人劝他家里面不能够煮荤菜,以免增加小孩的业障。我虽然是个三宝弟子,可是我真的不这么认为。一来我觉得吃饭就是吃饭而已,怎么会想到业障呢?二来我认为吃素应该由个人自己去选择,个人自己去决定。三者是为了怕业障而吃素,真的能消得了业障吗?」
这个问题里面问了三桩事情。饮食起居是人生的大事,这不是小事情。饮食起居里最重要的,是要摄收养分,使我们的身心健康,不但只是身体,心理上也要健康。我们要懂得,为什么佛家提倡素食,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世间人对於饮食只懂得卫生,生是讲生理,如何保护生理让它不致於得传染的疾病,所以讲求清洁、卫生。可是人除了这个物质的身体之外,还有精神的部分,情绪。情绪的好坏与饮食也有影响,影响最明显的酒,特别是酗酒,酒喝醉了乱性。所以佛制订戒律,不饮酒列入重戒,五戒里头重戒,不饮酒。其实喝酒有什么不好呢?怕你喝醉乱性,道理在此地。由此可知,饮食对於自己的情绪有关系。
伊斯兰教他懂得这个道理,他的饮食就选择,不但是卫生,还要保护性情,这是他很高明的地方。我在很小的时候接触过「清真寺」,对他们的教义、仪规,我懂得很多。以后学佛,我看到佛家素食,我就联想到,有了悟处,知道佛家这种生活比他还高明。所以我二十六岁学佛,学佛半年就选择素食。因为我明白这种生活方式卫生、卫性、卫心,不但保护善良的性情,保护慈悲心,所以这种饮食方式是最殊胜、最圆满的,卫生、卫性、卫心。没有人劝我,实在讲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非常顽固,想劝我是很不容易说服我的,我必须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讲到业障也能讲得通。心地不慈悲就是业障,性情不好也是业障,身体有病,那当然还是业障。所以你要说素食可以消业障,能不能讲得通?能讲得通。但是有一些人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素食里头没有营养,实在讲,这都是为了贪图荤腥所说的障人眼目的言词,不是真话。你看这些出家人,看一些老和尚,他们从小就吃素,许多老和尚是童年出家,七、八岁出家,就是一生都是吃素,你看他都是吃得肥肥胖胖的,营养不比一般人差,身体健康长寿,比比皆是。所以说素食里头没有营养,这是一个错误观念。而现代西方人逐渐逐渐明白,懂得这个事实,所以我们在美国看到许多外国人素食。他也不是学佛的,他为什么素食?为了身体健康,选择素食的很多。这个问题诸位细心去想一想,对於健康我觉得是有好处,没有坏处。小孩不知道选择,你明了这个道理,替他做一个最好的选择,我相信他将来长大,得到这个利益,他一定对父母非常感激,你给他这么好的一个选择。
下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好长,怎么会写得这么长。他说:「我正在读法师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讲记」,这个讲记出版没多久,精装本是四册。他说不晓得有没有错解意思,他说他现在的想法既然是学佛,学佛的目的当然就是要成佛。既然要学佛,那当然越快越好,何必去拐弯抹角呢?为什么一定要搞三大阿僧只劫才成就呢?既然要快,那就不必一个一个再去探访明师,可以直接修证,得授记,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我就直接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好了!他说:「法师,请问这一个看法有没有错误?」
没错,你的看法决定正确。这个看法跟佛所讲的完全相应,确确实实我们在这一生成就就是这个想法,就是这个作法。
他下面说:「我有一些朋友,好像认为去西方极乐世界好难,见佛是很不容易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的重心都放在每一个大法师的身上,想依靠这些大法师。我的想法,如其依赖这些大法师,为什么不去依赖宇宙之中最厉害的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佛比大法师厉害多了(他这么写的)。末法众生他一定能度,而且都能度得很好、很圆满,否则就不算厉害了。只度菩萨、声闻,他算不上厉害。我这么想有没有想错?」
没想错,你想得非常正确。一定要依佛,佛在四依法里头,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人是什么?就是你所讲的这些大法师。大法师他纵然修得好,他能够往生,与你不相干,你靠他能靠得住吗?所以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呢?如果你家里供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你依靠他,那也错了。谚语常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依靠他,怎么能靠得住?一定要依靠真正的阿弥陀佛,真正的阿弥陀佛在什么地方?《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那就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依照经典上的理论、方法、境界,认真的去修学,这就是我们全身投靠阿弥陀佛。把经典里面的道理透彻地明了,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这些方法,我们认真努力去做。
我以前讲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可能《讲记》里头都有,我讲往生三辈九品跟古时候的大德不是一个讲法。我的讲法,我认为如果你把《无量寿经》上所有的教训百分之百做到了,你就上上品往生;你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你就是上中品往生;假如你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还有百分之二十做不到,那你就是上品下生。这样一直递减,减到下下品往生,你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可以做到百分之二十,你就是下品下生。换句话说,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往生就靠不住,没把握。我用这个方法来解释三辈九品,你想想看有没有道理!佛法重点要在行,要在实践,光说不行,不管用,不能成就。一定要在行,你的见解、看法是正确的,一定要努力认真去修学。法师只能给我们介绍,其他不能帮助。换句话说,他对我们的恩德是把佛法介绍给我们,是把净土介绍给我们,我们感激他的恩德。至於修行一定要靠自己,不可以依赖法师,依赖法师是最糟糕的。
现在一个绝大的毛病就是「三皈依」都皈依错了。你们好好的听听我讲的「三皈依」的录音带,我有两个比较详细的,一个在新加坡讲的,一个是在澳洲黄金海岸讲的,这个录音带有流通,还有小册子。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三宝要认识清楚是觉、正、净,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不是皈依泥塑木雕的佛像,不是皈依经本,不是皈依出家人。希望大家一定要留意,千万不要错了方向,那我们好心修学,到后来结果不是自己的愿望,那就非常可惜。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七)—答问学佛 (第四集) 1997/8 电视台 档名:24-007-0004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7/24-007-0004.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7/24-007-0004.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7/24-007-0004.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解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同修来问,他说:世界是怎么样形成的?佛教能够解释宇宙的由来吗?
有,而且解释得非常详尽。这些都散布在大乘经论当中,像《华严》、《楞严》,法相宗的《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这些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很详细,足够你去研究探讨。
第二个问题说:学佛的人火化之后捡出许多舍利,不知道什么叫做舍利?它又代表什么意义?
舍利是古印度话,就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坚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后,有一种结晶非常坚固。而这种坚固子不一定是某一个部分集合的,譬如说骨骼里面有结成舍利,头发也可以结成舍利,血液也可以结成舍利,皮肉也能结成舍利,我们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议。在从前火化之后捡到舍利,一般说法他的心清净,修行多少有一点禅定的工夫才有这个瑞相。但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好像火化之后,见到舍利是越来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们看到很多、听说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坚固子呢?这个很难讲。真正的坚固子你可以用铁锤去敲它,铁锤能够敲凹,舍利子、舍利如如不动,那是真的。
在过去,倓虚法师在香港圆寂,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英国人感到很稀奇,就拿了他一颗舍利,真的用铁锤去敲,下面垫的是钢板,上面用铁锤去敲,果然敲不碎。这个铁锤里头凹进去,舍利还如如不动,这是外国人看到,叹为稀有。一般捡的舍利,好像是舍利的样子,如果我们用力一压的时候,往往它就破裂了,由此可知,这不是真的。
现代这个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样样东西都有仿冒,都有假的。无论什么在日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用的也好,仿冒假的东西太多。好像现在
舍利也有假的,也有仿冒。因此火化之后,有没有舍利不关紧要。有舍利也并不表示他修行证果,只可以说他修行有一点工夫,不能代表他证果,念佛人也不能代表他往生。真正念佛往生,是看他临终的瑞相,从这上面来断定。舍利的意义并不很大,我们知道就好。
下一个问题他问:什么叫做宇宙人生的真理?这个真理在那里?
我们一般人都了解,宇宙万物有事、有理,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9-11-21 17:33:02
|
只看該作者
事是形相、作用。这个事怎么发生的?那就是理。宇宙人生的真理跟宇宙人生的事实是表里的两边。佛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整个的内容,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他到底讲的是什么?可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能够了解这个真理,了解真相,你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你不了解真理与事实真相,你就叫凡夫。所以凡夫跟佛菩萨没有什么差别,一个是了解,一个是不了解;换句话说,一个是明白人,一个是糊涂人而已。你懂得这些,你才晓得佛陀教育之可贵,佛陀教育的价值。我们应不应当学习,不必去问别人,自己就很清楚了。真理在那里?真理就在现前。理没有离开事,事没有离开理,理跟事是一体的两面,你要细心的去观察、去探讨。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的是:邪教、外道或正教如何来辨别?
关於邪是对正来说的。在佛法里面的定义,凡是教化,教化两个字比教学意思要深,教是教导,学是学习,完全是在修学阶段上来讲。但是说「化」就不一样,「化」是从成绩上来说,你教、学真的变化气质,古人的教学非常重视这一点。教学的成就是什么?变化气质,如果达不到变化气质,你的教学就失败了。佛法的教学更重视这一点,我们是凡人,如何能叫凡人变成圣人,这个就是教育起了作用。菩萨是圣人,佛是圣人,超凡入圣,功夫是在教学。如果你的教学与事实真相相应,就是刚才讲的,与真理、真相相应,不违背真理、真相,这就是正教;如果与事实真相相违背,那就叫邪教,这是正教跟邪教的辨别。
至於外道,这个意思又不相同。外道绝不是贬低别人,绝对不是轻慢别人。佛家讲外道,这个内跟外是讲心性,如果从心性当中求,这叫内学,佛教称为内学;凡是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其实我们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天天在读经研究经教的人,依旧是心外求法,那就叫外道。所以外道不是骂人,不是贬低人。凡是心外求法,你决定不能成就,譬如说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你要在心外去求是决定成就不了的。一定要从内心里面去求,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这个理很深很深。
如果我们不会,一定要靠外面境界,那就讲用心外求法,只有一个法门可以帮助你成就,那个法门呢?念佛法门。我们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来帮助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能够往生不退成佛的,只有这一门,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可是你心外求阿弥陀佛,能往生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很低。所以西方世界佛讲四土三辈九品,用心外求法只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往上去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行,那个用心外求法是决定达不到。但是我们不能到上面两层净土,到底下两层净土也算不错。到那个地方再进一步舍弃外道的理念,恢复到自性,然后才能帮你提升到实报土、寂光土,这是方便法。其他经教、宗派里面统统没有,唯独念佛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心缘外面的境界,几个人懂得心性,几个人能够向内学呢?太少太少了。念佛法门如果能够向自性当中求,那就是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如果用这个方法来修学,果报就在实报土、在寂光净土,跟修学其他一切大乘法门没有两样,这是难行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易行道,才能够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是内、外,我们也要辨别清楚。
向下一个问题,他说:请师父开示三宝加持的意义?
三宝是佛、法、僧。加持,这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术语,学佛同修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加持有我们世俗里面所讲的保佑的意思,护念的意思。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三宝的加持是用什么方法呢?是用经典,佛在经典里面讲了那么多的道理,真实的道理,说了那么多的事相,教给我们在一切人事物当中,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来面对著这一些状况,这就是加持。所以大家对於加持、保佑,千万不要想成了迷信,认为真的有灵界来暗暗当中保佑我们,你这么体会,就完全错了,你就心外求法。佛菩萨对我们的保佑、加持就是讲经说法。正如同一个学校,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加持,就是认真的教导,你从这个教导里面领悟、体会、觉悟,这才叫真正的加持。三宝就是佛、法、僧,它的内容就是戒、定、慧。戒是僧宝,定是法宝,慧是佛宝,定、慧可以互为体用,你说定是佛宝也可以,说慧是法宝也行,它都是通用的。戒、定、慧就是三宝真实的加持,不要错会了这个意思。你要如理如法的修学戒、定、慧,你就得三宝的加持。
下面有一位同修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佛号实在讲是被普遍的宣扬,特别是在我们台湾这个地区,诸位出门,到处都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名号的贴纸。台湾实在讲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开放,外国人虽然讲民主自由,你要是随便到处贴佛像,贴佛的名号,是决定不许可的,是犯法的。不像台湾,电线杆到处都贴得满满的,这个在其他地区是决定不许可的。因为到处都贴的有「阿弥陀佛」,所以大家对於这一句佛号印象就非常深刻,实在讲这是一桩好事情。纵然对他不能够理解,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耳根跟眼根是一样的。
这一句佛号的意义,那就太深太广了,我在此地略略的提一提。「南无」不能念成「ㄋㄢˊㄨˊ」,现在我们念这个字南方的南,有无的无,你这么念法就错了。这个名号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一定要念汉唐时候的音,它才准确。那个时候人家念这个,他不念「ㄋㄢˊ」,念「ㄋㄚˊ」;也不念「ㄨˊ」,念「ㄇㄛˊ」;「ㄋㄚˊㄇㄛˊ」。我们今天这两个字念「ㄋㄚˊㄇㄛˊ」是念古音,阿弥陀佛。「南无」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礼拜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是恭敬之辞。我们顶礼、敬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是一个人的名号,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常常念这一句名号,恭敬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更鼓励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成就圆满菩提,这是释迦牟尼佛对他学生最大的期望。
「阿弥陀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无量觉」,如果把它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个意思内容是太深太广。那么我们把它归纳起来,阿弥陀佛的意义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无量觉的浓缩;如果把它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全部的《无量寿经》。我们可以说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注解,而《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无量寿经》还是一个略说,详细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实在在讲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那么有没有更详细的呢?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细说。诸位要能从这个意义上去体会,你就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是整个佛法的总原则。佛教给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念到,一句也没漏掉,这个在佛法里面,可以说它做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总纲领、总原则,「南无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受持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决定得成就,决定得生。这个是佛的名号简单的解释。
后面一问:出家学佛跟在家学佛,在成就上有没有高低的差别?
没有,决定没有。在家学佛跟出家学佛是平等的,无论是讲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没有两样。这个事实诸位可以在《华严经》末后这一品「五十三参」里面见到。这五十三个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金刚经》上所称的诸佛如来。而这里面五十三位以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位,其余的全是在家身分,而且这个里面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能够作菩萨,都能够作佛,所以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异。出家跟在家不相同的地方在那里呢?那是个人的选择,正如同你在这个社会上,你读书,你选择的学科,有人喜欢读文学,有人喜欢读哲学,随你的爱好去选择。踏进社会,社会里面各行各业,也任凭你自己选择那一个行业。出家也是社会里面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就是续佛慧命,教化众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佛教是教育,我选择佛教教育这个行业。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要担负起佛教教学的工作,使佛教育能够延续,能够发扬光大,我们将这个工作就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好。差别就在此地。
还有一个同修问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他说:念佛会念到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身体支援不下去,要如何克服?
这是初学的人往往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实在讲是功夫不得力,不是你才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在初学这个阶段普遍的存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讲经说法大会里头也有不少人在打瞌睡。所以这是一般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你不必忧虑,但是要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克服。大概念佛念到打瞌睡,多半在止静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讲打坐的时候,打坐闭著眼睛念佛,没有多久就睡著,打瞌睡了,这叫昏沈。另外一个现象呢?坐在这里是坐立不安,就是妄念特别多,七上八下,这叫掉举。这都是用功不得法,功夫不得力,但是这两种现象一定要把它克服。
如果是昏沈,你就起来不要再坐了,起来干什么?经行,经行就是散步,散步念佛。或者用拜佛,恭恭敬敬拜佛,拜几十拜,拜一、二百拜,你这个瞌睡自然就没有,所以你要懂得如何来调适身体。如果是妄念太多,妄想纷飞,这个时候你就定下来,你可以打坐,用这种方法,精神著重在佛号,或者带一点观想也不妨,我们供的佛像,观想佛像,使你精神集中,你的妄想渐渐就会少。或者是观想佛在经上所讲的理论,讲的道理,总而言之把那个念头转过来,不要让杂念、妄想继续的去发展,这样就好。在佛经里面,「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分就是讲求对治这两种毛病,它的方法很好。诸位可以把「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分里面所说的这种方法找出来看看,你好好的去研究,能够用得上。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问的是:我们在家人如何在混杂的家庭中,脱离烦恼与无明?
这个问题很大,不容易答覆,也真的很难做得到。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现代的家庭,问题确确实实是多。古时候宗法制度底下的家庭,虽然有弊病,我觉得比现在这种开放式的家庭弊病少,现在的问题比那个时候还要多,还要复杂。你要说到底那一个好,那一个不好?这个话很难讲,没有绝对的标准。还不如由佛法因果的道理上来看,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避免知见的分歧,能够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什么样的因决定有什么样的果报;换句话说,你没有能达到超凡入圣,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之下,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之中,你总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定律,这个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是事实的真理。如果在家庭当中,脱离繁杂、无明,你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学去做,最重要的,忍辱,菩萨修行纲领里面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这个很重要。真正依照这六度去做,你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
布施是牺牲奉献,为家人服务,这是布施,我为家庭每一个份子工作服务,不求报酬。持戒是守法,所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做什么事情,有条理、有程式,丝毫不乱,规规矩矩的做,这个就是持戒。忍辱有耐心,能够忍让。然后讲精进,精进是天天求进步,今天过得比昨天更好,明天过得比今天更好。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轻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样子你就能脱离烦恼,这些繁杂的事情,你就能够摆脱。末后是般若智慧,智慧能破无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应酬当中,面对著人事物这些复杂的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这就是破无明。样样做得很周到、很圆满,你自然不生烦恼。所以菩萨行门当中这六个纲领,也是我们生活的纲领,非常有效果。
这些理跟事都很深很广,特别是在《大般若经》里面,讲得可以说是非常的透澈。但是《大般若经》分量太大,一般人很难读诵,部头太大。古时候这些大德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将这部大经做了一个节要,里面重要的经文一条一条的节录下来,重复的、繁杂的尽量来避免,把它简化,变成了十卷,我们现在精装本一本。这个经就在这个面前,《大般若经纲要》,这是清朝乾隆年间葛慧居士编的。能够依照这本的理论、方法去修行,你这个问题就解答了。我们现在也在选讲这部经,分量还是太大,没有办法完全讲,只在里面挑选,挑选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我们提出来研究讨论,对我们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部很好的书。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说:我是一个出家人,受不了环境的诱惑破了戒,该如何真正忏悔?
我想你这个问题,也是现代社会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过你很难得,你能够说出来;许许多多经不起诱惑破戒的人,他不好意思说出来,不敢面对现实,你能说出来已经算相当不错了,相当的难得。谚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明白这几句话的道理,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忏悔法。其实佛家在行门当中,严格的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忏悔法,忏悔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改过自新。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佛家有许多术语,但是许许多多的术语现代人曲解它的意义。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开悟」,什么叫开悟?忏悔,什么叫忏悔?看到这个开悟觉得很玄,很不可思议,好像一开悟一定就有神通,就有特异功能,会联想到这些,其实不是的。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开悟了。一般人自己犯过,不晓得自己的过失,迷惑颠倒,佛没有办法帮助他,佛能帮助谁呢?能帮助那些自己知道自己犯过的人。我讲解开悟,就是这个说法,你知道你自己犯过,你就觉悟,你就开悟。你能够把这些过失改过来,以后不再犯了,这就是真实的忏悔,这叫修行,功夫!你真有功夫了。希望大家对於这些名辞术语不能够曲解,不能够错解。
佛经我们展开经卷,你第一个看到的是「开经偈」。这个「开经偈」是唐朝武则天做的,实在做得太好,后世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想再做一首,都比不上她,做绝了,所以一切经典都用她的「开经偈」。偈里面虽然只有四句,讲得很清楚,「愿解如来真实义」,说得好!你不能把佛的意思曲解了,不能把佛的意思错解了,你要求佛的真实义。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说之不尽,经论当中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你身所犯的,口所犯的,念头所犯的,总不外乎这三大类,所以叫身、口、意三业,业就是造作。用身、语、意就把所有一切行为都包括了,这个行为里面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与宇宙事实真相相应的,这是正确的;相违背的,就是错误的。如果你发现错了,你把它修正过来。
譬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这是正确的;我们用虚妄心,这是决定错误的,假心假意对人、对事、对物,错了。发现这个错误就是开悟,就觉悟了。从今之后,我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我绝对不用妄心,人家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对人。那这样说起来,我们不是吃亏了吗?可是你要晓得,你的目标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希望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没错!我的确是这个希望。你要达到这个愿望,真诚心才能达到,虚妄心是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晓得,我应该怎么做法,别人骗我,我不骗他,他骗我,他搞六道轮回;我不骗他,我要超越六道、十法界。这个样子做才心安理得,纵然吃亏上当也不在乎。那个不肯吃亏上当的,继续搞轮回;我们愿意吃亏上当,轮回就搞这一次,下一次不再搞了,想想还是值得,还是殊胜,有真实的利益。
佛教这么多的经论,里面讲这么多的道理,这么多的方法,实在讲是太多太杂了,如果不把它理一个头绪,掌握一个纲领,我们真的是难修,我们怎么做法,从那里下手?我归纳成十个科目二十个字,这容易记。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用这十个标准来修正我们的行为。第一个是真诚,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真诚心?第二个清净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有没有被污染?污染就不清净,什么是污染呢?喜欢的就起贪爱,不喜欢的就讨厌,你就被污染。换一句话说,你在境界里头就失去了自主,被外头境界诱惑,就像你讲的破了戒,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自己的清净不染。第三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你的心才能得定。第四个正觉,真正的觉悟,绝不迷惑。然后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生起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你有这五种心,这是好的,这个是正确的,没有错误,我们用这个标准。
在事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事相上面我们也有五个项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什么叫看破呢?真理、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不会把这些事相放在心上,这叫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放下之后,你会做得更认真、更努力,为什么呢?你要表演一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向你学习。所以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认真负责,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快乐!所以你的生活是自在的、是潇洒的、是快乐的。自在、随缘,随缘就是不作意,是说不会有成见,我一定要这么做法,一定要那么做法,那就错了,你就不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情趣。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做到自在、随缘,那就快乐无比,这是讲我们这一生真正得到了幸福美满。
这种幸福、美满如何能保持到永恒?那你一定要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就得到永恒。如果不往生净土就非常困难,你这一生得到,来生怎么办?来生一投胎就有隔阴之迷,前世所修行的忘得干干净净,又怕随著环境迷惑了,又造作罪业,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最后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你才得到大圆满,彻底究竟的圆满,这叫真实忏悔,究竟圆满的忏悔。出家人应当这样学法,在家学佛也应当如是学。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收看。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八)—谈护法 (共一集) 1997/8 台湾纬来电视台 档名:24-008-0001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24/24-008/24-008-0001.mp3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24/24-008/24-008-0001.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24/24-008/24-008-0001.flv
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因缘非常殊胜。陈彩琼居士从美国来到我们现场。她是达拉斯佛教会的护法。刚才她告诉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护法的工作很不容易做!这一个题目,过去我也曾经说过,难得她今天到现场,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再将这一桩事情,做一个研究讨论。弘护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高僧大德自己修学、教化众生的一个枢纽。换句话说,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助缘,实在讲是很难有成就的,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在佛法里面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极力护持,他的理想再好,帮助一切众生的方法再妥善,也没有法子发挥,所以护持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
佛法从后汉初期传到中国,也是得到帝王、大臣的拥护,所以才能够很顺利的在中国推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环。我们应当感激历代这些护法的大德们。谚语常说:「同行相嫉」,这是事实,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印度一些宗教家们在民间传道,佛经上所记载的,知名的就有九十六种之多。而世尊也是到处讲经说法,自自然然引起他们的嫉妒。这些嫉妒的人想尽方法来破坏,而僧团里面也有一些不听话的学生,叫做六群比丘,专门捣蛋的。也许同修们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有圆满的智慧,有善巧方便,为什么还会收这一些惹事生非的出家弟子呢?如果世尊对他们的根底都看不出来,那么释迦牟尼佛的能力还是很有限。我们看到这个情形,必然会有这些联想,可是事实不然。
我们明了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一切众生,作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决定不能够以他的境界为对象,他必须以我们众生为对象。众生是凡夫,佛灭度之后,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是凡夫。凡夫的僧团里面一定有问题,一定会出现这些违背僧团规矩的人物。那么怎么处理法呢?世尊在当年的僧团,已经就作我们的模范了。僧团里面,有很多很听话的好学生,有不听话的顽皮学生,惹事生非的学生。那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样对待他们,这就是叫我们学习。如果以佛的智慧神通,专门都收好学生,坏的学生都不收,那到现在我们的僧团怎么办?我们没有慧眼,没有能力来辨别学生的善恶。遇到这些恶的学生,我们如何处理,这不就麻烦了!由此可知,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教诲。所以僧团里面,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各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智慧,能够聚集在一起接受佛的教化。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层,就能得殊胜的受用。
历代这些高僧大德们,他们之所以能成就,都是得力於衷心的护持。这些护法的大德们,他们有智慧、有眼光、有毅力、有决心,纵然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阻挠,他也不会退心。这样的护持才能成就。在佛教史里面,襌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历史,知道的人很多。在坛经第一篇就叙说得很明了。当年五祖忍和尚传法给他,引起大众不服,不但要把衣钵夺回,甚至於还要陷害於他。五祖了解这个事实,所以在半夜叫他离开,叫他逃避。他逃到岭南,隐藏在猎人队里面,时间居然有十五年之久。十五年之后,大家把传衣钵的事情淡忘掉了,於是他才出现。出现之后,因缘殊胜,得到南方的出家大德印宗法师的护持。我们常说「同行相嫉」,同行不嫉妒,而来帮助护持的,非常的希有,在历史上很少看到。我们细心去观察,惠能的成就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这是不可以否认的。如果没有印宗法师的护持,能大师虽然有智慧、有善巧,也没有机会去发挥。这是得力於出家人的护持。
我们再看世间法里面,大家都知道管仲这个人了不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事功永远被后世人赞美。他怎么成就呢?得力於鲍叔牙。管仲对於这个朋友永远不忘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鲍叔牙知道他有智慧、有能力,特别举荐於国君,他才能够展开他的抱负,济世救民。也是得力於护法。这些事在历史上不多见。我们想想,历代人才有没有呢?不能说人才没有,代代都有人才,世、出世法里面不乏人才。但是缺乏护持的人,纵然是天才也会凋零,也会没落。
达摩到中国来,得不到人护持,得不到护法,只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遇到慧可大师,把法传给慧可。慧可一生也没有遇到得力的护持人,所以代代单传。这算是相当幸运。确确实实有许多大德一生当中没有人护持,也找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事情,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晚近世风日下,真正发心成就下一代,成就年轻人的更希有了、更难得了。
我们生活在台湾这个地区也倍受艰苦,总算得三宝的加持,我们遇到殊胜的因缘,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佛法在社会,数百年来,可以说从清朝中叶以后,佛法加速度的变质。为社会有识之士,今天所讲知识份子所轻视,这不能怪人。我们今天佛法寺院、庵堂,出家二众所表现出来的形像,怎么能叫这些知识份子敬仰?所以过失不在他们,在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表现出来的,确确实实是迷信。你能说佛教不迷信吗?佛教不消极吗?这是表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真正要护持,那是有高度的智慧,不是普通人。
我在年轻的时候,作学生的时代,曾经接触过基督教,接触过伊斯兰教。我对他们的教义,略略的懂得一点。但是对於佛教则一无所知。从来没有听说寺院里有讲经的,没听说过。到以后我们才晓得,有几位讲经的法师,都是在大都会。小的城市、农村里头,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是基督教的教堂,无论在任何偏僻地方,牧师们都常常讲经说道。我们听听,有的时候听得蛮有道理,总觉得他们比佛教高明。佛教只有拜拜,只有烧香、念经、超度死人。好像与我们的生活,与活人不相干!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怎么能引起我们对它产生信心?
我自己对佛教的认识,是到台湾来之后,追随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老人家非常慈悲,给我做了一个系列的介绍。从西洋哲学介绍到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於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他给我讲佛经哲学,使我非常讶异。佛经怎么是哲学?他告诉我,佛经不但是哲学,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又给我说,修学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打动了我要探讨佛经的兴趣。於是我就开始跑寺庙。当时在台北最著名的是善导寺,这里面藏经,在那时候算是相当的丰富。当时佛教经典非常缺乏,市面上找不到。全台湾印经只有三个地方。台北有个台湾印经处,朱镜宙老居士主持的,规模很小。在台中有一位陈叔居,在南部也有个书局,我一下忘记了。他们印的种类也少,数量也少,所以经书是很难得到。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寺院里面,借大藏经来阅读,遇到好的东西,自己抄写。没有像现在这么普遍。所以方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的因缘可以说是相当殊胜。
接触经典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有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这是专门研究佛法的,是佛门的专家。我亲近他老人家,得他老人家的指导,他也非常慈悲,跟方东美先生一样。章嘉大师当时住在青田街八号,是一栋日本的洋房。我们也是每一个星期聚会一次,跟他研究讨论,听他的教诲。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了。我又经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认识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以后我对佛法有相当的认识,我觉得这是一门好东西,应当要把它发扬光大,但是没有人去做。我不知道那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如果不做,就觉得良心对不起。所以我辞去了工作,发心奉献这一生,专门从事於这个工作。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修学基础奠定了。
离开台中,继续做我的修学弘法的工作。弘法刚刚开始了。这时候,正如过去李老师所说的,你弘护没有成绩,别人笑话你,那就无所谓了。如果你自己修行弘化能有一点成就了,嫉妒、障碍必然会来自四面八方,心里不能没有准备。以后真的我遇到困难。我自己的出家道场不能住。也是这个因素。台北市每一个道场,都不能接纳我。在当时,居士界里面,有黄一鸣居士,他是一个国大代表,曾经做过佛教会的秘书长。对於前一代的老法师都有私交。赵默林老居士非常热心,到处想给我找一个挂单的地方、落脚的地方。他们是颇有信心。每一个寺庙走了一趟,处处碰壁,然后他们才觉悟了。来见我说:「法师!不是我原先想像的。难!太难太难了!」
我正在这时候,真正是走头无路,逼著我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把弘法利生的工作舍弃,去赶经忏,也去度亡魂,这个行!这是每一个寺院道场都欢迎,都能够接纳。第二条路呢?我又还俗,再去找工作,谋生!遭遇到这么大的障难。在困境之中,我遇到韩瑛居士夫妇。他们是我的听众,北方人个性豪爽,知道我这个困难,他们打报不平。韩居士的家庭不富裕,收入也是很微薄,极度艰难困苦,他帮助我。他家里还有两间多余的房间,让我住在他家里面。我为了这桩事情,到台中请示老师。老师说可以,这样我才安心住在他们家里。这一住就住了十七年。我脱离了僧团,过一种出家人非常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他们一家护法,遭遇多方面的毁谤、谣言,压力沈重!一般人很难承受得了。所以我非常感激这一家人,他们能扛得下来。什么样的毁谤也不在乎,甚至於什么样的侮辱也不在乎。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是一桩好事,是应当要做的。
一直到六十八年,才有微薄的能力,在景美建一个小道场。民生大楼那边买了一个单位,五十坪。这样我们就有自己的一个讲经的场所。在以前,他们夫妻两个到处借地方、租地方,帮助我在讲台上练习讲经,一直没有中断过!古人常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明练习的重要。打拳的人天天要练拳,三个月不练拳,骨头都僵硬了。唱歌的人、唱戏的人,每天要吊嗓子,几个星期不练习,就唱不出来了。同样的道理,发心讲经说法,也要天天上讲台。
过去李老师教导我们,纵然没有机会天天上讲台,一个星期至少要上讲台一次。假如一个星期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你必定生疏,必定退转,到以后你的信心就没有了。由此可知,讲台练习这是成功之道。我得到韩居士一家的护持,使我讲经的机会充分了,每一个星期至少有三次,有的时候到五次、六次之多。最多的,我记得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讲台机会太多了。上午、下午、晚上,一个星期有三十多个小时。我很欢喜,我不会推辞,有这么好的机会来练习,因缘无比的殊胜。
六十八年有这个因缘建立景美图书馆,以后逐渐逐渐扩充,才有今天这样一个场所。但是比起其他法师的道场,那我们是逊色太多了。任何一个小庙,我们都不能跟它相比!我们的特色就是讲经说法、念佛共修,从来没有中断过。韩瑛居士全心全力护持我们三十年,建立道场。有一些听众听了之后生欢喜心,发心出家,於是我们也组织了一个小僧团,这些成就都是韩居士护持的功德,很不容易!如果没有她全心全力的护持,没有她坚定的意志抗拒一切外来的毁谤、折磨,我们那有今天的成就?
她在今年三月五号往生,非常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有许多认识她的人都非常惊讶。即使她在病中,她还是谈笑风生,你看她活泼的态度,听她音声洪亮。至少她也能够再活个二十年(就一般情况来看),没想到她这么早走了。她走的时候没有痛苦。最近我听了三重廖居士他父亲往生的录音带,他做了一个详细报告,非常殊胜。但是韩馆长往生那个状况,比他父亲往生又殊胜太多了。她生病的期间没有病容,走的时候没有死相,面目如生,比生前还要好看,非常的希有!生病期间,我们也曾经见到不少的病人,病重的时候,都会见神见鬼,见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有详细的说明。那个现象不是好现象。韩馆长往生,这些现象没有,这是很希有、很希有的。
她两次见佛。第一次是三月一号,三月一号晚上十点钟,她见到阿弥陀佛来了,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来了。大约有三、四分钟,有这么长的时间。她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走了。我安慰她,阿弥陀佛来看你,我说你的病一定会好。佛来看你,佛没有把你带走。佛来看看你,他又走了。她点点头。我说你现在念阿弥陀佛,应当比我们大家念佛更亲切了。为什么?你见过佛!我们只看到佛像,没见过真佛。她说对!很肯定。这是第一次见佛。见到佛之后,她的精神越来越好。那天晚上(三月一号晚上),医院医生给她诊断,他说非常危急。医生告诉她的儿子,可能只有两小时,叫我们做准备。六点钟医生说的,但是八点钟之后,她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她要喝水,她要吃东西,精神越来越好。到十点半阿弥陀佛来了,我们以为佛来接引了。没有想到见过佛之后,精神越来越好。我们在一块聊天有说有笑,一直聊到两点多钟。我看她没事了。
在这一段期间当中,我们谈了许多将来要做的事情。我们应当如何把佛法发扬光大,如何来培养后学。讨论了很久,到两点多钟时间太晚了。我就劝她好好的休息,明天我再来看你。我也回来休息。到了三号,我就把一号晚上所谈的做了一个整理,写出十二条。我每一条念给她听,她都点头完全同意。所以这个十二条就是「韩瑛馆长的愿望」,也等於说是她的遗嘱。希望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仁,都能以韩馆长的愿望,我们共同勉励,依教奉行,报答她对我们三十年护持的恩德。这是三月三号的事情。
三月三号下午,我看她情形逐渐的好转。医院里面的大夫看了也摇头,他说你们学佛实在是不可思议。怎么看看不行,又回来、又好了。但是我觉得情况还是有相当严重,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备。这时候我就想起来,我们出家人穿的黄海青,黄色的海青,红色的袈裟,这是不如法的。虽然一般人喜欢这种打扮,但是我晓得鬼神厌弃,不如法!我们跟馆长一再强调,我们要如法修学,那只有从我们自己本身来做起。我们从此以后,不再穿黄色的海青,不再搭红色的袈裟。我们的袈裟一定是咖啡色,染色衣。我就打电话到图书馆告诉悟道,叫悟道立刻通知板桥的僧服店,给我们图书馆出家的男众,每一个人做一件咖啡色的二十五条衣。立刻通知她,希望她能快一点给我们做好。
晚上僧服店的老板娘到图书馆来给我们量尺寸,我们就告诉她,希望她能够快一点给我们。她给我们说她知道。我们很惊讶,你怎么会知道?她说中午阿弥陀佛通知她,说图书馆有急事,你们要赶工给他做。我们听了这句话非常惊讶,也非常安慰。惊讶的是从来没有听说过,阿弥陀佛亲自替人安排事情,没听说过,古书上也没有见到有这种记载。正好那天中午(三号中午),馆长第二次见阿弥陀佛。几乎僧服店的老板娘跟馆长是同时见到阿弥陀佛,一个在医院,一个在板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果然我们要求的服装,她如期给我们送到。馆长五号下午四点二十分钟往生。僧服在这之前送给我们。我们一切都如法,心里面欢慰无比。我们仔细去思惟,我想韩馆长到这个世间来护持佛法,应该可以说是阿弥陀佛派来的,她不是个凡人。她来,有她的任务;她走,她的功德做圆满了,阿弥陀佛接她走的。她在这个期间,两次见阿弥陀佛,一次见到莲池海会。她告诉我们莲池很大,莲花很美!走得那么样的安详。走的时候,走之前跟我们讲太舒服了,她不是苦著走的,不是痛苦走的,她是非常快乐走的。
我们当然难过。三十年的相处,热心护持,使我们有道场、有小的僧团。在这个时代弘护正法,如《楞严经》上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外面的障缘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多、都复杂、都严重!我们能够在这夹缝当中生存,还能够将佛法延续发扬光大,是多么艰巨的工作。真正发心护持,就是如来的使者,必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的保佑。我们从馆长最后这几天当中,得到了证实,过去我们只是这个想法,依照经典的理论来推想,这是我们看到了事实。
还有中达师在各处弘扬佛法,努力的在行化,也得到护法神明显的加持。使我们相信佛在经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弘法要依靠佛的教诲,如理如法认真的去做。护法,韩瑛居士是一个最好的榜样,成功的护法者,没有亏负如来的使命。我们希望有更多像韩瑛居士这样的护持,我们希望有许多年轻的法师,发愿弘法利生,佛法前途是一片光明,一定得到佛所讲的殊胜的功德、利益、效果。帮助世人幸福,帮助每一个家庭美满,帮助众生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安定详和,最后达到世界和平。每一个种族、每一个国家都能够互助合作,共享繁荣兴旺的成果。这是弘护必定得到的殊胜效果。我们利用这一点机会劝勉同修们,我们要认识、要理解,要共同携手努力,把这一桩事情做好。谢谢大家。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八)—谈护法完
净公上人: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