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9|回復: 9
|
佛说不盗诸经集录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不盗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不偷盗』,「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过去不知道,不了解道理,也不知道有因果报应,做了这些错事,现在明白了,再也不造偷盗的行为,连盗心都不生。盗心是什么?占便宜的念头,现在人常讲钻法律的漏洞。譬如纳税,纳税是每一个人民对於国家应尽的义务。纳税的人总希望少纳一点,找法律的漏洞,尽可能的少纳税,这个心就是盗心。盗谁的财物?盗国家的财物。这个严重!这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全是你的债主,你什么时候能还得清?所以偷盗,偷盗一个人的财物容易,你只有一个债主;你要偷盗公共设施,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多少债主!这个财物是属於市政府的,譬如市政府设施的,公共的,譬如电话、电话亭,公共的,政府设施的,这是属於这一个都市人民的,你要把它偷盗,偷回家去,全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债主,还不清,所以这个帐要会算。如果是国家设施的,那个麻烦就更大了,你要偷盗的话,全国人民都是你的债主,万万不可以有这个念头。最严重的?最严重是盗三宝物。为什么?三宝物它没有界限,十方三世一切出家人都得受用,你要是盗三宝物,佛说了,五逆十恶,佛可以救你,盗三宝物,佛不能救你。为什么?十方一切出家人都有分,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这算不清!这帐没法子算。所以三宝物是决定不能动心。盗三宝物,果报都在阿鼻地狱。地狱出来之后,生生世世,哪一劫你才能把这个帐还清?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今天佛法衰了,盗三宝物变成了家常事,没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没有人懂得这个因果,没有人知道这个报应可怕。”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不盗”、“不偷盗”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缘觉、大乘,以愿力故欲来生我世界,既来生已,复取一切诸不善业粗朴弊恶,其心喜求强梁难调,专以四倒贪著悭吝。如是等众生八万四千异性乱心,我当为其各各异性,广说八万四千法聚。世尊,若有众生学无上大乘,我当为其具足广说六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若有众生学声闻乘未种善根,愿求诸佛以为其师,我当安止于三归依,然后劝令住六波罗蜜。若有众生喜为杀害,我当安止于不杀中。若有众生专行恶贪,我当安住于不盗中。若有众生非法邪淫,我当安止不邪淫中。若有众生各各故作诽谤妄语,我当安止不妄语中。若有众生乐为狂痴,我当安止不饮酒中。若有众生犯此五事,我当令受优婆塞五戒。若有众生于诸善法不生喜乐,我当令其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若有众生少于善根,于善根中心生爱乐,我当令其于未来世,在佛法中出家学道,安止令住梵净十戒。若有众生悕心求于诸善根法,我当安止善根法中,令得成就梵行具足大戒。如是等众生,作五逆罪乃至悭吝,为...(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善男子,大悲比丘命终之后以本愿故,南方去此十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人民寿八十岁,集聚一切诸不善根,喜为杀害,安住诸恶,于诸众生无慈悲心,不孝父母乃至不畏未来之世。大悲比丘以本愿故,生彼世界旃陀罗家,所受身体长大端正,力势刚强,威猛勇健,专念问答,辩才捷疾。如是诸事悉胜于人,以强力势逼捉诸人,作如是言:‘汝今若能受不盗戒,乃去远离种种邪见行正见者,当施汝命,给汝所须资产之物,令无所乏。若不受者,我今要当断汝命根,然后乃去。’尔时,诸人长跪叉手,作如是言:‘仁者,今已为我调御,如仁所敕,我今授持,尽其寿命不复偷盗,乃至正见亦复如是。’尔时,强力旃陀罗,往至王所或大臣所,作如是言:‘我今困乏资产之具,所谓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香华、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琥珀、真宝、伪宝。若我得此种种物已,持施众生。’尔时,国王、大臣即与种种所须之物,令其充足。时旃陀罗因其施故,安止此王及其大臣住九善中。尔时,人民增益寿命满五百岁。其王命终,诸大臣等以旃陀罗绍继王位,因为作字号功德力。
“善男子,尔...(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不如高行沙弥一人饭。沙弥百。不如沙门一人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人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瓦石满四天下。犹不如真珠一矣。又如维蓝布施之多。逮于具戒众多之施。不如饭沟港一。沟港百不如频来一。频来百不如不还一。不还百不如饭应真一人。又如维蓝前施及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其心无外私。百世孝亲。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百不如饭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刹守三自归。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仁不杀。守清不盗。执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顺不醉。持五戒。月六斋。其福巍巍。胜维蓝布施万种名物。及饭贤圣。甚为难算矣。持戒不如等心慈育众生。其福无尽也。虽为菜糜草席。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佛告四姓。欲知维蓝者我身是。四姓闻经。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一八)
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懈怠。应时亦得不退转地。佛告阿难。尔时精进辩者今我身是也。德乐正者弥勒是也。佛语阿难。我尔时俱与弥勒共听经法。弥勒时睡眠独无所得。设我尔时不行善权而救度者。弥勒于今在生死中未得度脱。闻是法者常当精进。广劝一切皆令除去睡眠之盖。当造光明智慧之本。说是事时。无央数人皆发无上平等度意。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六五)佛以三事笑经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归命三尊。慈弘仁普。恕济群生。守清不盗。布施等至。贞净不劮。观捐内淫。信同四时重如须弥。绝酒不饮。尊孝喻亲。以正月奉六斋精进无倦。所生遇佛。德行日隆。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教化周旋。时行历市睹一老翁斗量卖鱼。哀恸[口*睪]曰。怨乎皇天。吾子何咎而早丧身。子存卖鱼吾岂劳乎。佛睹其然笑之。口光五色。度市斯须。又睹大猪浴尿行路。佛复笑焉。阿难整服稽首而白。属笑人多莫由敬质。而今重笑。必有教诏。愿释众疑为后景模。世尊告曰。阿难。...(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皇。号曰梵摩。处彼天位。更历天地七成七败。当欲败时吾辄上升第十五约净天。其后更始。复还梵天。清净无欲。在所自然。后下为忉利天帝三十六返。七宝宫阙饮食被服音乐自然。后复还世间作飞行皇帝。七宝导从。一者紫金转轮。二者明月神珠。三者飞行白象。四者绀马朱鬣。五者玉女妻。六者典宝臣。七者圣补臣。事事八万四千。王有千子。皆端正皎洁仁慈勇武。一人当千。王尔时以五教治政。不枉人民。一者慈仁不杀恩及群生。二者清让不盗捐己济众。三者贞洁不淫不犯诸欲。四者诚信不欺言无华饰。五者奉孝不醉行无沾污。当此之时牢狱不设。鞭杖不加。风雨调适。五谷丰熟。灾害不起。其世太平。四天下民。相率以道。信善得福恶有重殃。死皆升天。无入三恶道者。佛告诸比丘。昔我前世行四等心。七年之功上为梵皇下为帝释。复还世间作飞行皇帝。典四天下数千百世。功积德满。诸恶寂灭。众善普会。处世为佛。独言只步三界特尊。诸比丘闻经欢喜为佛作礼而去。菩萨普智度无...(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
忍辱虚空等无异 诸法虚空皆如是
忍辱如空无所念 一切诸法入一智
如无从生不生习 如是所行道不难
如是亲近无量道 于是心念无懈倦
若我他人法如是 所求无得则觉道
天子。菩萨复有四事法。于甚深戒行不放逸。何等为四。如是天子。菩萨自思惟。何等名为戒。如是自视身所行。皆知身所行善口所言善心所念善。是名曰为戒。云何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不犯身事。不杀不盗不淫。是名为身行善。云何口所言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所言善。云何意所念善。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意所念善。如是为自视悉见。用是故。皆具得如身口意所行。不作是事无有能普说其德者。亦不青黄赤白红不离色。亦不眼识而可识。如是亦不意识分别而可识。何以故。于是不生无所生。于起无所起。如是不生无所生不起无所起。于是便逮得无能说普演之德。是时心安住而不摇。如是不相逢无能普演。如是无有能普演说。亦...(第0144部~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
...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梵志又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
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
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等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
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第0163部~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于佛。唯愿天尊哀愍我等。使得法戒为清信士。佛言汝善思量之。人能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富贵。寿命延长解脱众难者乎。执持白佛言。今我以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耳。唯愿哀愍去我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
佛语执持长者。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礼佛。于是与世尊授三归。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复告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魔无敢当汝者。长者从佛受归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于是已后长者执持到他国中。见人杀生盗人财物。见好色女贪爱恋之。见人好恶便论说之。见人饮酒便欲追之。心意如是无一时定。便自念言。悔从佛受三归五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当还佛三归五戒之法。即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归五戒之法。多所禁制不得复从本意所作。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可尔以不。何以故佛法尊重非凡类所及。可得还法戒不乎。佛默然不应。言犹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拍长者头。复有鬼神解脱其衣裳。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其口中曳取其舌。复有淫女...(第0163部~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又余世界中众生造无间者。乃至犯根罪。心意燋枯。有求声闻乘。有求辟支佛乘。有求无上大乘者。以随愿故生我佛土。集不善根粗犷乐恶。刚强倒见不摄意志。我当为彼八万四千心行乱意众生。广说八万四千部法。其中众生求无上大乘者。我当为彼广说六波罗蜜法。广说檀波罗蜜。乃至广说般若波罗蜜。其中众生有求声闻辟支佛乘。未种善根求度世者。我当令彼住三归依。后乃令住波罗蜜。喜杀生者令住不杀。贪重者令住不盗。染着非法者令住不邪淫。妄语相说者令住不妄语。乐昏浊者令住不饮酒。其有众生有此五病者。我当令彼断是五患住优婆塞戒。有众生不乐善法者。我当令彼一日一夜住圣八分戒。其有少乐善根者。我当令彼来近我法出家十戒得住梵行。其有众生乐求善法者。我当令彼于善法中得受具足尽住梵行。我当为如是造无间业乃至不摄意志众生故。以多种种若干句义文字变化而为说法。示现阴界入无常苦空无我。令住善安隐妙寂无畏城。我当为四众比丘比...(第0176部~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
...
百千万亿劫 常行难舍施
往昔为王子 名曰须达拏
止于苦行林 舍妻及男女
昔见饥乳虎 慈悲舍身肉
又为救鸽命 不吝自屠割
见盲婆罗门 乞眼便挑与
未曾生苦恼 亦无悔恨心
见来求乞者 大喜恭敬施
为修菩提因 舍头奉乞者
长夜护戒聚 不浊不亏缺
纯一净圣行 不与众恶杂
不害众生命 不盗他财物
梵行常清净 不染吝恋着
口不出妄语 禁酒酒类饮
等观诸众生 与己一无别
终不行间说 谗构破于他
不出凶暴言 语不绮无义
常行善利行 禁除诸损害
不于诸众生 而暂起嫌怒
常断诸邪见 专持正善德
佛法僧之所 彻诚修供养
昔舍诸五欲 出家远爱染
奉佛清净戒 波罗提木叉
昔行于忍...(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宝庄严
说此偈已。佛告毗毗产言。善哉善哉。楞迦主。汝问如来此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楞迦主。菩萨常与六波罗蜜相应修行。于一切众生心无挂碍。楞迦主。菩萨如是之行勿令退减。勿染世法。当更进修佛法胜行。成熟无边众生净佛国土。证契摩诃若那无佛法障。毗毗产复白佛言。世尊。我今云何修行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楞迦主。当去憍慢过恶不嫉不吝。行四梵行心念饶益一切众生不杀生不妄语不饮酒不淫不盗不两舌不恶口不非宜语。常专修行菩提之心六波罗蜜心利众生心寂静净心。观诸有趣众多怖畏。度脱三有苦恼众生。楞迦主。汝今欲求佛果。当如是知。所言佛者。但以名字假施设耳。何以故。楞迦主。佛体无体故。佛体无根故。佛体无住故。佛体至净故。佛体无尘故。佛体无我故。佛体无取故。佛体无形故。佛体无相故。佛体无入故。佛体无出故。佛体无劳故。佛体无支分故。佛体无著故。佛体无染故。佛体无量故。佛体无所缘故。佛体无杂故。...(第0192部~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
...智慧。次于上等生者。其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不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每日十声念佛。愿生其刹。命欲终时。亦梦见此佛。遂得往生。所居七宝宫宇。惟在于地。去佛所为远。功德智慧。又次于中辈生者。
必修十善分第四十四
佛言。行菩萨道生阿弥陀佛刹者。即得不退转地菩萨。具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种好。渐次以入佛位。欲于何方世界作佛。皆如所愿。若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必修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调欺。五不饮酒。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妄言。九不嫉妒。十不贪欲。不靳吝。不嗔恨。不邪见。笃于孝顺谨于诚信。信受佛语。深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善法。昼夜思惟阿弥陀佛。及彼刹种种功德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闻无量无数诸佛。称赞此佛功德。永不退转无上菩提。
复有三等分第四十五
佛言。其次斋戒清净。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第0199部~大阿弥陀佛经二卷)
...父母奉敬三尊。恭顺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察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所学微妙。而两目无所见。若入山中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枉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
于是菩萨寿尽。即下生为盲父母家作子。父母欢喜甚爱重之。本发大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留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不咒诅。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父母喜悦无复忧愁。年过十岁。睒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无上正真。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在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及上时入山清净。我自寻随与父母俱。供养随意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共入山。
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第0212部~菩萨睒子经一卷)
...父子孝顺父母奉事三尊。恭顺师长修诸功德者。常以天眼遍观五道。时有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妇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道决。修清净志信乐空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皆盲目无所睹。若入山中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为其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于是菩萨寿尽。即便下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十岁号曰睒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妄言。不绮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如人事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望倾斜。于是父母即大喜悦无复忧愁。至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志求空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父母报睒言。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当入山。睒即以家中所有之物。皆施国中诸贫穷者。便与...(第0213部~佛说睒子经一卷)
...萨应灭。所谓睡眠。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灭。所谓贪爱。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善男子。菩萨复应除灭一法。所谓无明。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法。而诸菩萨日夜防护。尔时世尊。语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所谓菩萨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护持此法。彼善男子善女人。护持如来一切戒藏。何以故。善男子。爱自命者则不杀生。爱自财者不盗他物。爱自妻者不侵他妻。善男子。是等众生发如是意。言我敬顺如来正教。彼善男子。常当勤心防护此法。以何义故。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上正真等觉大菩提者。彼人悉是为乐故求。而无有求自身苦者。世间惟有乐受乐者。以是义故。我说此言。汝等当知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善男子。此是一法。菩萨常当日夜护之。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而是如来所证觉者。善男子。无有一法如来所觉。善男子。于法无觉是如...(第0217部~无字宝箧经一卷)
...坐。佛告阿难。敕诸比丘。且勿得食。须佛教乃食。佛即咒曰。天下凡有三毒。一者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痴。佛无是三毒者毒为不行。至诚有经法者毒亦不行。如诸比丘道正者毒亦不行。佛语适竟。饭食中毒皆消去。佛语阿难。令诸比丘皆饭。毒皆已去。佛及诸比丘皆饭已。申日便前长跪。以头面着佛足。白佛言。我无状。用恶人之言。令我作恶。愿从佛求哀悔过。佛即为申日说经。便得第一须陀洹道。申日即受五戒为优婆塞。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两舌。五者不饮酒。申日受五戒已。持头面着佛足。为佛作礼。
...(第0227部~佛说申日儿本经一卷)
...摄取我。能守护我。令我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思惟。得大欢喜心。无量欢喜心。发清净心。寂灭心。广大心。庄严心。无著心。无碍心。虚空心。见诸佛菩萨心。自在心。顺诸法心。于一念中充满一切佛刹心。见如来心。念十力心。不舍诸佛善知识心。渐经人众城邑聚落。至满幢城。问满足王今在何所。有人答言。今在正殿。行于王法教化众生。应摄取者而摄取之应罚者罚。应治者治。诸有诤者断其诤讼。有恐怖者施以无畏。赞叹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无贪恚痴。尔时善财。遥见彼王处金刚师子座。阿僧祇宝而以庄严。无量宝像以为庄饰。种种香云而普熏之。无量宝衣以敷其上。又复建立无量宝幢。无量宝幡。周遍垂下。张众宝帐顶冠如意摩尼宝冠。阎浮檀金半月庄严。发绀青色。耳普垂[耳*垂]。身佩无价摩尼璎珞。百千宝网罗覆其上。阎浮檀金盖。众宝为铃。常出妙音琉璃为竿。夜光宝藏。普照诸方。彼满足王。有大势力。离诸怨敌。无量...(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第0084-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闻者皆欢喜。
口方不褰缩,齿白悉齐密,发言现笑时,见者心欢喜。
离垢清净身,具相三十二,必当于此界,而作转轮位。’
“尔时,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谁女?为谁守护?若先属人,我则不应起爱染心。’
“尔时,太子以颂问言:
“‘汝身极清净,功德相具足;我今问于汝,汝于谁所住?
谁为汝父母?汝今系属谁?若已属于人,彼人摄受汝。
汝不盗他物,汝不有害心,汝不作邪淫,汝依何语住?
不说他人恶,不坏他所亲,不侵他境界,不于他恚怒。
不生邪险见,不作相违业,不以谄曲力,方便诳世间。
尊重父母不?敬善知识不?见诸贫穷人,能生摄心不?
若有善知识,诲示于汝法,能生坚固心,究竟尊重不?
爱乐于佛不?了知菩萨不?众僧功德海,汝能恭敬不?
汝能知法不?能净众生不?为住于法...(第0084-08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四曰心怀调仁。不为嗔恨。五曰其行寂然。未曾愦乱。六曰意抱至真。不为虚伪。七曰其行方幅。无有杂碎。八曰进止坦然。无所贪慕。九曰行在微妙。不为下劣。十曰其意宽弘。未曾迫迮。是为十事。菩萨意性怀笃。具成初住。至第二住。金刚藏曰。又诸佛子。菩萨已住第二离垢之地。离于杀生。不执刀杖。心怀惭愧。愍哀群生。常抱慈心。欲济众生。无有思想。心不念杀。不求人便。不危他人。舍身之安。而解众患。无有二心。况复犯乎。又不盗窃。心常好施不贪他财。己财止足不数多求。睹他所有万物生业财宝之利。不生嫉心。众人迎逆莫不戴敬。草叶毛米未曾默取。念广布施救济诸乏。割身所供惠众穷困。蜎飞蠕动蚑行喘息。随其水陆皆欲令安不遇众患。又舍爱欲邪淫之行。不欲重习。自于妻室而知止足。未曾兴心慕乐他妻。心不思想不干他室。奉清白行不为秽浊。如母如姊如妹如女无异。清净鲜明而无沾污。无有二心况犯色耶。又不妄语。不乐虚言。所宣至诚。言辞真正。所传顺理...(第0106部~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
...
尔时最胜菩萨复白佛言。云何上位菩萨于六住地而净其行。佛告最胜。上位菩萨常当修行六度无极。不慕所有成本果誓去声闻心。欲净国土无缘觉意。所为弘广不为小心。见乞索者先自除贪。寻赴前人使得饱满。所有珍奇殊妙之物。念先给人不怀悔意。远离吾我去计常心。其智无量亦无穷尽。愿欲听采深妙之法。净身口意不犯一切戒。常欲拥护诸持戒人。上位菩萨心恒慈仁。不怀伤害加于众生。身自不杀不教他杀。见有杀者劝使修善。不盗人物如毫厘许。设有犯者教令改悔。又常专心不犯淫泆。若见犯者使修净行。常行至诚初不两舌离别彼此。有诤讼者和解令散。忠言谏喻普令行善。终不骂詈使人恚怒。见嗔恚者念行忍辱。不为恶口有惭愧心。所言护口不妄言说。于一切人思惟平等。不念憎嫉除其憍慢。不生恚想向于众生。每自克责愿欲上及。今不行忍后致丑陋。常正其心不轻后学。怀抱悦心在道法者。其心清净无有尘劳。爱乐深妙无比之法。四无所畏降伏外学。使修净业能出其上...(第0372-01部~十住断结经十四卷(第一卷~第七卷))
... 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大乘单译经?第0375部
佛说孛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孛经
亦名孛经抄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大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遍行地。唯祇园好。因从请买。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须达曰诺。听随买数。只曰我戏言耳。讼之纷纷。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遂听与之。须达默念何藏金足。只谓其悔嫌贵自止。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是止。勿复出金...(第0375部~佛说孛经一卷)
...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从是因缘。舍身受身至成佛道。常遭明师。遇善知识。寿无量命。常与父母夫婿儿子六亲眷属。常相保守。不经苦患。莫如今也。于是辩才。告提违言。悔过灭罪法皆如是。
于是提违。及其眷属。于辩才前。长跪合掌。白辩才言。弟子之徒。奉尊教诲。如法忏已。愿尊更赐余善法教。当勤奉行。增本功德。辩才告曰。今当诚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今当尽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从今尽形。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不妄言两舌不恶口绮语。是口善业。不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尔时辩才。教授提违十善法已。提违眷属。欢喜踊跃。尽心奉行。提违女人。为设种种百味饮食及诸珍宝。长跪叉手。白辩才言。愿尊留神。垂愍教化。今当为尊造立宫室。随所便宜。终身奉事。辩才答曰。汝今以能舍邪就正。净修十善。为正法子。复以十善。教化天下。则为已报师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复当往化余处。 ...(第0396部~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亦与大悲俱共生世。如是殷勤三为猕猴说出罪忏悔。既忏悔已。告猕猴言。法子。汝今清净是名布萨。汝从今日至尽形寿受不杀戒。三世诸佛时阿罗汉。永不杀生身口意净。汝亦如是。尔时猕猴白罗汉言。我愿作佛。随大德语。从于今日乃至成佛终不杀生。是时罗汉闻猕猴语。身心欢喜即授五戒。法子。汝从今日至尽形寿随学佛法。三世诸佛诸声闻众身业清净。常不杀生持不杀戒。汝亦如是至尽形寿持不杀戒。能受持不。猕猴答言。我能奉持。次受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上法既受戒已。时阿罗汉告言。汝当发愿。汝是畜生现身障道。但勤精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猕猴发愿已竟。踊跃欢喜走上高山。缘树舞戏坠地而死。由阿罗汉受五戒故。破畜生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泽中供养罗汉。罗汉见之即便微笑告言。天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时阿罗汉而说偈言。
业能庄严身 处处随趣趣
不...(第0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一卷)
...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何谓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者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要达志明不乱。何谓三自归。一曰归佛无上正真。二曰归法以自御心。三曰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第0411部~演道俗业经一卷)
...漏戒不从他得。波罗提木叉戒不问眠与不眠。善恶无记心一切时有。禅无漏戒必禅无漏心中有戒。余一切心中无也波罗提木叉戒。但人中有。禅戒无漏戒人天俱有。波罗提木叉戒但欲界中有。禅无漏戒欲色界成就无漏戒。波罗提木叉戒但佛弟子有。禅戒外道俱有。问曰。优婆塞五戒。几是实罪。几是遮罪。答曰。四是实罪。饮酒一戒是遮罪。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以饮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如迦叶佛时。有优婆塞。以饮酒故邪淫他妇。盗杀他鸡。他人问言。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切不盗。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语。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何以故尔。答言。不作。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虽非宿业有狂乱报。以饮酒故迷惑倒乱。犹若狂人。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虽非实罪。以是因缘与实罪同。优波离复白佛言。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非众生上亦得戒不。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答曰。于众生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若众生可杀不可杀。可淫不可淫。可盗不可盗。可妄语不可妄语。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非想处。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一切不盗。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语。无所限齐。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凡受戒法。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别有十二戒。于众生上。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凡起此四恶有三因缘。一以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于一切众生上有十二恶。以反恶故得十二善戒色。一切无边众生上亦复如是。设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泥洹。先于此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得不饮酒戒时。此一身始终三千世界中一切所有酒上。咽咽得戒色。以受戒时一切酒尽不饮故。设酒灭尽戒常成就而不失也。先受戒时。于一切女人上三疮门中得不淫戒。而后娶妇犯此戒不。答曰。不犯。所以...(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以法自御而不卒暴后无所悔。二者多慈愍心无所加害。三者好名流布声震四远。四者人皆敬爱犹若师父。五者死生天上及与人中快乐无极。于是夜叉闻其所说心即开解。头面作礼稽首其足。即从比豆梨求受教诲。时比豆梨为说十善生天之法。夜叉闻法欢喜踊跃奉而行之。即将比豆梨至龙王所。夫人见比豆梨欢喜无量。头面作礼稽首归命。设施宝座供百味馔。于是比豆梨便为龙王及夫人。说于五道所行罪福。摄身三恶慈愍众生无所伤害。除舍悭贪义让不盗。观欲瑕秽离于女色贞洁不淫。言常至诚无有虚欺。言常柔软无粗犷辞。和其斗诤不讼彼此。语则应律不加绮饰。心常慈忍不起嗔恚。见人快善代用欢喜无嫉妒心。一心奉信佛法圣众及至真式。明了罪福意无狐疑。行此十善具足无缺便得生天。七宝宫殿所欲自然。不杀不盗不淫不欺绝酒不醉。五事具足生于人中。国王大姓长者之家。尊荣豪贵富乐无极。无有慈心残害众生。强劫人财盗窃非道。淫犯他妻爱欲情态无有厌足。妄言两舌。恶口骂詈。嗔恚嫉妒。不孝父母。不信三尊。背正向邪。行此诸恶死入地狱。烧炙榜笞。万毒皆更痛不可言。负债不偿。借贷不归。抵突无信。憍慢自大。谤毁三宝。死堕畜生驴马骆驼猪羊狗犬师子虎狼蚖蛇蝮蝎[虫*(打-丁+片)]蝪及余禽兽。更相残害毒心炽盛。宛转受苦无有出期。悭贪嫉妒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悭火所烧。死堕饿鬼形体羸瘦。骨节相[敲-高+亭]举身火然。百千万岁...(第0428部~菩萨本行经三卷)
...。空界众生及以胎化。所可济度不可称量。唯愿世尊。分别六趣善恶之行威仪禁戒。初中竟善一一分别。使未学者学未知者知。佛告智积菩萨。善哉善哉。能问如来甚深之义。今当与汝分别善恶禁戒所趣。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昔一时无央数劫为金翅鸟王。七宝宫殿后园浴池皆七宝成。游戏园观心得自在。所行法则如转轮圣王。内宫妇女状如天人。于百千万劫。时乃入海求龙为食。时彼海中有化生龙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来斋八禁戒法。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不劝饮酒。不听作倡伎乐香花脂粉高广床。非时不食。奉持贤圣八法。时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左右翅各各长四千由旬。大海纵广三百三十六万里。金翅鸟以翅斫水取龙。水未合顷衔龙飞出。金翅鸟法。欲食龙时先从尾而吞。到须弥山北有大缘铁树。高十六万里。衔龙至彼欲得食啖。求龙尾不知处。以经日夜。明日龙出尾语金翅鸟。化生龙者我身是也。我不持八关斋法者。汝即灰灭我。金翅鸟闻之悔过自责。佛之威神甚深难量。我...(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臣。汝速集兵众。吾欲逐阿须伦兵众。尔时帝释诸臣受天王教。即集天众从四门求觅。但见刀铠弓箭在地。不见须伦众。转转前进直入阿须伦宫殿。见婆呵阿须伦女数千万众。不见阿须伦身。将诸女众归诣忉利天宫。时诸阿须伦等。求哀归命向释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来。闻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释。将我眷属尽填天宫。非佛弟子所行法则。帝释闻之怅然不乐。须伦此语。证我犯不与取戒。我宁当奉禁不犯偷盗。即还诸女。尔时阿须伦王。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释。天帝释。即以美甘露与须伦。须伦与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不香花脂粉非时不食。奉持如来三归依法。吾昔所行无数生中作转轮圣王。无数生中作天帝释。无数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贤圣八关斋法度难救厄。设四天下满中火焰譬如劫烧。一心归命称如来名。持八关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烧。若满中水水不能溺。八关斋者诸佛父母。
紧陀罗品第三十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信解脱。过去无央数阿僧祇劫为紧陀罗王。须弥山北过琉璃山。琉璃山北过小铁围山。铁围山北有大黑山。紧陀罗...(第0429部~菩萨处胎经五卷)
... 与彼相娱乐
三昧乐为妻 真谛法为子
慈悲心为女 以空为舍宅
无量波罗蜜 以为高广床
侍卫诸烦恼 隐覆说为食
总持为园苑 七觉华庄严
法语为林树 解脱智为果
是等名世间 第一胜娱乐
慧者自性法 非是愚境界
尔时世尊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离不与取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盗戒
常受不与取 劫盗他财物
不与者菩提 无有授与者
不与而自取 故我不与取
佛坐菩提树 不得亦不失
此是自性法 最胜无有上
尔时佛告央掘魔罗。汝今当受不歌舞戒。
央掘魔罗以偈答言。
我常习舞乐 歌乾闼婆偈
宣示如来藏 嗟叹称善哉
于彼诸佛所 闻如来常住
恒以妙音诵 大乘修多罗
犹如紧那罗 乾闼婆伎乐
...(第0430部~央掘魔罗经四卷)
...物因以为名)摩诃迦叶离婆多(此言常作声)须婆吼(此言善脾)阿难陀(此言大欢喜)如是等一千三百五十阿罗汉。复有一千三百凡夫比丘众。
复有金刚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德勇猛菩萨。无尽意菩萨。大意菩萨。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如是等无数菩萨摩诃萨。
菩萨戒品第二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问世尊。胜语世间菩萨戒。愿为我说我当谛听。佛告文殊师利。我今当说汝善谛听。不杀众生。不盗他财物。不非梵行。不起妄语。不饮酒。如是当忆。不歌舞倡伎。不着花香持天冠等。不坐卧高广大床。不过中食。若行此事不成就三乘。何以故。以有犯故。发长二指当剃。或二月日若短而剃。是无学菩萨。若过二指亦是无学菩萨。爪不得长。得如一[麩-夫+黃]麦。何以故。为搔痒故。若如此者是分别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并般若波罗蜜。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为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若食抟当如鸡卵大。...(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毗舍阇.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若人若鬼。佛及缘觉声闻菩萨凡夫。随有所问当如法答。不为利养不为自身。不邪命不戏笑。如是应念。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归依。佛告文殊师利。归依者应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复言我某甲。已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次言大德。我持菩萨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杀众生离杀生想。乃至菩提。不盗亦离盗想。乃至菩提。不非梵行离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语离妄语想。乃至菩提。不饮诸酒离饮酒想。乃至菩提。不着香花亦不生想。乃至菩提。不歌舞作乐离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卧高广大床离大床想。乃至菩提。不过中食离过中食想。乃至菩提。不捉金银生像离捉金银想。乃至当具六波罗蜜大慈大悲。佛说此祇夜。
发誓至菩提 归依于三宝
受持十种戒 亦誓至菩提
六度及四等 皆当令具足
如是...(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龙王。自护身行救济罪福。当作是学。汝等以护身行救济罪福。奉行诸善得成佛道。灭弃邪见不住有常无常之见。当求众祐已殖供养。因供养故。当为诸天世人所敬。佛语龙王。菩萨有一法皆断一切恶趣众难。何等为一。专察妙法。云何正谛。入于法乐多观善法。不听诸恶众邪之想。已断恶法奉行众善。在在所生与佛菩萨贤善性俱。佛言。何等善事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为声闻缘觉之本。立道本者志无上正真道。何谓立本。谓行十事。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恚痴。是谓立本。
佛语龙王。人不杀生得十善寂法。何谓十。常施安隐于一切人。常乐慈心断嗔恨心。所生之处常无疾病。常种长命为非人所护。卧安寤欢未曾恶梦。不怀怨结。不畏恶趣。寿终之后得生安处。人不杀生得斯寂法。以不杀生善本之德。愿志无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时而得自在于寿命也。佛告龙王。人不盗窃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无有县官水火盗贼怨家恶子能窃取者。众所爱敬。到处寂然所至无难。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慧施。殖众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以依如来无见之慧。成最正觉使立神通。佛语龙王。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叹之德。何等四。摄护诸根离诸调戏。一切世间悉共称叹。已离邪淫无敢轻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马阴之藏。佛语龙王。人不妄语。诸天世人以八法叹。何谓八。得面清净。语言中当一切世人所见任信。自成其证天人所敬。心怀至诚...(第0452部~佛说海龙王经四卷)
...幢盖伎乐供养。是为菩萨修慈身行。以微妙音歌甚深句义。赞叹如来无量功德。是为菩萨修慈口行。因彼身口善根念佛功德。至诚恭敬。是为菩萨修慈心行。明天。是则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口意习行正念。
佛复告明天。又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众生所。亦应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等念众生。明天。云何菩萨摩诃萨于三世众生所。应修慈身口意行等念众生。如是明天。菩萨摩诃萨不杀众生。不盗他财。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云何菩萨不杀众生。于一切众生慈悲爱念。惭愧愍伤永舍刀杖。不偷盗者。若于聚落空处所有遗物不与不取。不邪淫者。若女有主父母兄弟宗亲所护。乃至见彼授华一茎不起欲想。不妄语者。若于乡邑若在王者。堪为证佐。真诚实语守死不虚。不两舌者。常于彼此起和合想。从彼所闻不向此说。从此所闻不向彼说。不恶口者。软语开喻先意问讯。终不以苦切恶言加于众生。不绮语者。时说实说知义而说。为利益彼说心口无差。不贪者于他财利不起欲想。见来取者心无吝惜。不嗔恚者。于一切众生除诸恚恨。起慈愍心饶益心...(第0467部~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起和合想。从彼所闻不向此说。从此所闻不向彼说。不恶口者。软语开喻先意问讯。终不以苦切恶言加于众生。不绮语者。时说实说知义而说。为利益彼说心口无差。不贪者于他财利不起欲想。见来取者心无吝惜。不嗔恚者。于一切众生除诸恚恨。起慈愍心饶益心安彼心。随顺善摄一切众生。不邪见者。有施有济有说。有父母。有今世后世。有苦乐行果报世间。有阿罗汉。自知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明天当知。彼不杀不盗不邪淫。则是菩萨修慈身行。不妄语两舌恶口不绮语。则是菩萨修慈口行。不贪不恚不邪见。则是菩萨修慈意行。修慈身口意。则是菩萨等念众生。
佛告明天。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众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萨作如是回向者。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多作功德福报无量。...(第0467部~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一卷)
...萨摩诃萨最初轮也。菩萨若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无所阙失,于一切如来声闻弟子亦无阙失,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忍等,到于一切自在之地,常随善知识佛及菩萨,得闻正法,供养众僧,植诸善根,恒无厌足,修诸菩萨一切行愿,亦无厌足。何以故?过去诸佛于此十恶皆悉远离,于一一恶不善业等亦不赞叹。以是之故,善男子,于此十善若能守一善业,以如是相所获果报亦如前说。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不盗,能施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畏亦无愁恼,己所有物,如法饮食资身财业,恒求一切如法利益无非法欲。以此善根行业果报,假使曾于六趣流转没生死河,以不盗力故,身口意业所作众罪能障正法,乃至财业等障,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不盗轮皆悉辗除令无有余。亦令人天一切爱乐而无疑悔,乃至临命终时,妻子眷属一切围绕,身不受苦。若命终后,神逝所往,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恒遇所爱诸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乃至能离一切恶法,成就一切无量善法。随所生处,得大财业;有财业已能离怖畏,而悉不与水火贼共,乃至到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无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
“以十轮觉悟, 欲离一切苦,
不应讥声闻, 恼著袈裟者。
随顺缘觉乘, 信心勤精进,
安乐诸众生, 而受行大乘。
一切诸缘觉, 觉了最胜法,
净修于佛道, 速证得菩提。
远离于杀生, 人天皆爱念,
生生得长寿, 善修无害业,
一切所生处, 常乐于佛法,
亲近世尊者, 速证得菩提。
若离于偷盗, 一切智所敬,
悉灭诸悭贪, 守护不盗戒,
生处常大富, 为他作施主,
而得严净国, 以众宝庄饰。
灭除烦恼秽, 干竭于爱欲,
能远离邪淫, 速得清净国,
永离欲淤泥, 解脱净众生,
令入于大乘, 由离邪淫故。
欲得圣智者, 赞叹于实语,
弃舍诸妄语, 悉灭于苦恼,
究竟得实语, 常值于诸佛,
速疾成菩提, 远离妄语故。
堪任...(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正慧圣达。蠲除挂碍。所止之处此事必果。又复豫知其犯逆者。心不存定。禁戒清净心常寂然。如行颠倒。不能逮得柔顺法忍。如笃信空逮得法忍。如狐疑者心不休息。如除结网心得止息。知于女人不以此身成转轮王天帝梵天魔王之主在世尊前。佛知于女人转女形已成转轮王释梵魔天在世为佛。如转轮王以正治国慈愍万民不行邪恶民知转轮王不行抂横以邪治邦侵怨万民。知郁单越人终不犯恶堕苦地狱。知其域人必生天上快乐之处。知杀生者欲得长寿。盗窃不失。淫劮化生。妄言求辩。醉酒不乱两舌求和。恶口咨嗟。绮语求名。嗔求好颜。诤颂求安。邪见望度。此事未果。慈人不杀欲圣长寿。清廉不盗欲望。不失贞洁不淫。忠信不欺。圣慧不醉。不斗彼此。言和不粗。辞质不饰。忍辱不嗔。放舍不贪。正见不邪。必得长寿。财安不失。妻息贞良。口气香好。黠慧讲谊。眷属和穆。众人赞扬。听采其言。财宝丰饶。莫不瞻颜。世世识道。此事悉果。豫知八等不得不至于果证也。知得果证得入于时。知于道迹不复往来八反生死。又知往还不复三反而周旋。知于往来二反周旋。弃于五阴而取灭度。知于不还不复还反归于此世。知所在处而取灭度。知无所著...(第0075部~大哀经八卷)
...此知于行,迦叶,是菩萨行都无有行名菩萨行。又迦叶,菩萨行满决定清净极为清净,无有是处。若有精进斯说大法,此以诸法如虚空聚不取法聚;是人所说,大法相应非不相应,斯有功德不住恶处,是有德行非是德行,是能持法,如是受持不著持法。何以故?如来所说,最为第一应供中最。众生问道,我应当以胜法而答。云何胜法?所谓一切诸法无想。
“迦叶,如是菩萨名净持戒,心不起恶不作障碍,不谤比丘尼,不亲近白衣,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嗔、不邪见,不自恼、不恼他,不亲近欲、不贪欲于欲,不毁呰、不调戏,不自作、不教他作,不至淫舍,不至寡妇,不至童女,不近捕鸟网鱼猎师,不近魁脍旃陀罗人,不近他妻、饮酒之人,乃至不以手执其手而共诤竞。如避恶狗,远此亦尔;舍远此时,乃至不生一念恶心,住于慈心。舍二十事。何等二十?舍离女人,终不共戏与其粗语;不共论议起于斗诤;离不恭敬,供养父母;离不恭敬佛法...(大乘宝积部-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命生坚命想,于不坚财生坚施想。彼云何名于不坚身生坚施想?他有所作悉皆为之作务使命,名不坚身生坚施想;不失本善增现善根,是不坚命生坚施想;降伏悭吝而行布施,是不坚财生坚施想。长者,是名在家菩萨,如是修集善丈夫行,于诸如来无一切过,名相应语,名为法语,无有异想向无上道。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受善戒,所谓五戒。彼乐不杀,放舍刀杖,羞愧坚誓,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等心众生常行慈心。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除舍于贪不起愚痴,于他封禄不生贪著,乃至草叶不与不取。离彼邪淫,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视他女色,其心厌患一向苦恼心常背舍。若于自妻生欲觉想,应生不净惊怖之想:‘是结使力,是故为欲,非我所为。’常生无常想、苦无我想、不净之想。彼人应作如是思念:‘我当乃至不生欲念,况二和合体相摩触?’应离妄语,谛语实语,如说如作不诳于他,善心成就先思而行,随所见闻如实而说,守护于...(第0020-09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奴婢取其财物,令其贫匮持以施人。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众生中,行平等慈心故。若菩萨摩诃萨,不逼父母、妻子、眷属、亲戚、奴婢财物持用惠施;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得慈悲心。善男子,菩萨不应于他众生有悭吝心,以逼他众生取财惠施,诸佛世尊所不赞叹,何况自割支节施于他人!是名菩萨具足檀波罗蜜。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41:03
|
只看該作者
“善臂,云何菩萨摩诃萨具足尸波罗蜜?善臂,是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如是恐怖他人、系缚囚执、鞭杖刑戮,于此事中永断远离;及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亦复如是。是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不缓不缺,勤加精进。如是恐怖他人、系缚囚执、鞭杖刑戮,于此事中永断远离;及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亦复如是。是菩萨如是思惟:‘我应于一切众生生爱念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种种苦事弓箭刀杖加害于我,我于是中终不生报。我于一切众生,应如父母爱念一子。’譬如父母妻子别离既久,一旦相见,其心欢喜踊跃无量;如是菩萨见一切众生,其心欢喜亦复如是。是菩萨持不杀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杀戒故。是菩萨持不盗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盗戒故。是菩萨持不邪淫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淫戒故。是菩萨持不妄语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实语戒故。是菩萨持不饮酒戒,欲令众生得住无学不饮酒戒故。是菩萨持不恐怖戒,为得成就金刚定故。是菩萨持不系缚戒,欲令一切众生断结使缚故。是菩萨持不囚执戒,欲令众生出五道故。是菩萨持不鞭杖戒,为欲远离诸魔结使留难得法定故。是菩萨持不刑戮戒,为令身口意得不护业故。是菩萨持不两舌戒,为得不坏和合众故。是菩萨持不恶口戒,为得五...(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生厌离;欲想如是,如是此识因身攀缘,生欢喜心增长受想。犹如人身因见女色,即生欲想各各著身,受欲讫已还复厌离而去;此识亦然,既受身已,还复舍去生厌离想。复次,因父母欲事来,中阴受身,攀缘业,此识有从中入,欲因成就身,而彼业无色,其男子、女人因亦无色,但因受攀缘故生欲想而即有色,是故言受欲想也。色受欲想故名为受欲。
“复次,大药,因持戒攀缘故受后果报。此事云何?我为汝说。言持戒者,身断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饮酒,斗乱谨慎不放逸,是为攀缘。欲受后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即受后有或天身、或人身,而彼有善业,或有漏、或无漏,成就诸阴等,润彼处识,受持或善、或不善诸业,成就识等,受诸欲事已,还自厌离。是故名此因持戒故受后果报也。”
尔时,大药王子白佛言:“世尊,此识云何受天身?复云何受地狱身?”
佛告大药王子菩萨言:“大药,汝今谛听,我当为汝解说此事。大药,此识以法...(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有欲生。譬如因花生果,花中无果,果生花灭;如是因身显识,循身求识,识不可见,识业果生身便谢灭,身骨髓等不净诸物咸悉销散。又如种子持将来果味色香触,迁植而生;识弃此身持善恶业,受想作意,受来生报亦复如是。又如男女爱欲,欢会分离而去;识业和合恋结爱著味玩贪吝,报尽分离随业受报,父母因缘中阴对之,以业力生识获身果。爱情及业,俱无形质。欲色相因而生于欲,是为欲因。大药,云何见戒取因?戒谓师所制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行。取谓执取。是戒作如是见,因是持戒,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是因故获于胜有,谓受人天等身,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无漏之善无阴熟果,今此戒取是有漏种植之,于识执善恶业识不淳净,烦恼因故受热恼苦,是为见戒取因。”
大药白佛言:“云何识取天身乃至取地狱身?”
佛言:“大药,识与法界持微妙视,非肉眼所依以为见因。此微妙视与福境合,见于天宫欲乐嬉戏,...(第0049部~大乘显识经二卷)
...解脱。众具护养劝导成熟。所谓劝舍小乘守护大乘。如众具护养。如是独静一心净诸障碍。忆念及修劝令成就。有声闻缘觉种性者。以声闻缘觉乘而成就之。有如来种性者。以无上菩提而成就之。
云何菩萨除恼行利。略说八种。若有众生所应惭处令舍无惭缠。以得开觉如无惭缠。如是无愧缠睡缠眠缠掉缠悔缠悭缠嫉缠。悉令闻觉亦复如是。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行利。略说九种。普令众生身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杀生。一切种不盗。一切种不邪淫。一切种不饮酒。普令众生口业清净。谓授一切种不妄语。一切种不两舌。一切种不恶口。一切种不绮语。普令众生意业清净。谓授无贪无恚正见。
云何菩萨清净行利。略说十种。五种外清净。五种内清净。五种外清净者。一者无罪。二者不随转。三者次第。四者一切。五者如其所应。杂恶行者先恶行者一向恶行者等以善法而成就之。是名无罪利安众生。乐解脱者劝令解脱。是名不随转利安众生。童蒙众生。先说粗法粗...(第1081部~菩萨地持经八卷)
...入佛家。不离正信。上十天光品广说。卢舍那佛言。千佛汝先问。长养十心者。若佛子。慈心者。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珐輪。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若佛子。悲心者。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若佛子。喜心者。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法位中。复令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嗔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己堕饿鬼中。子为追...(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罪有二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是二种罪复有轻重。或有人能重罪作轻。轻罪作重。如鸯掘魔受于世戒。伊罗钵龙受于义戒。鸯掘魔罗破于性重不得重罪。伊罗钵龙坏于遮制而得重罪。是故有人重罪作轻轻罪作重。是故不应以戒同故得果亦同。世戒亦有不杀不盗。义戒亦有不杀不盗。至不饮酒亦复如是。如是世戒。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果报不净。故不得名第一义戒。唯名世戒。是故我当受于义戒。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愿乃舍 入无量界
一切菩萨 若入是愿 无不得入
萨婆若海
佛子。住是位中发大愿已。过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嗔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贤圣果者。无有是处。是初住相习种性中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渐渐增广。乃至九住十行十向十...(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化三昧欢喜而退。复有十千始行贤者。入九观定四禅四空定尽灭定七净十戒心入定见道度疑。正道行知见行断知见。得入法故礼佛而退。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珐輪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时十亿大众叹言。未来世中无法无...(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当一心数息系念在前。过去七佛。现在释迦牟尼尊佛。及弥勒等未来诸佛。教念佛已应作是言。七佛僧听。释迦牟尼诸佛僧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贤圣僧听。某甲优婆塞。某甲优婆夷。身口意净堪为法器。今欲乞受十善心戒及八戒法。如是三白。然后教言。我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弟子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身。持身如佛。持身如法。持身如僧。身三业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如是身三汝当受持。一日十日乃至终身。若言能持。复当问言。汝今欲作少分善不。多分善不。满分善不若言能者复当白言。事实如是当随师教弟子某甲。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口持口如佛。持口如法。持口如僧。口四业者。一不妄语。二不两舌。三不恶口。四不绮语。如是口四。汝当受持。一日十日乃至终身若言能持。复当问言。汝今欲作少分善不。...(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今清旦至明清旦欲受八戒。唯愿大德慈愍听许。复应告言。汝能受持八戒斋不。若言能者。汝当持心。心如诸佛及阿罗汉。若言能者。复当告言。汝从前际至于今际于其中间。若身口意犯舍堕法不。如此之罪乃至根本最大重罪。今于三世诸佛阿罗汉前和上僧前。至诚发露五体投地忏悔诸罪。是名行布萨法。既布萨已名清净住。堪为法器。次当受持如来八戒。汝能持不。如是三问。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熏衣。八者不过中食。应如是受持。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远酒避花香 高床过中食
圣人皆远离 如是等八法
汝等应受持
持此受斋功德。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珐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为赞叹此法。而作颂曰。
若能行十善 随顺正法教
生生常见佛 身意悉开解
永离诸苦缚 疾成无上道
若人持...(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之中。十二由旬铁山为械。六十由旬铁柱火网为锁。八十由旬铁狗口中吐火为杻。虚空铁箭自落射心。杻械枷锁化生铜丸。从眼而入遍体支节从足而出。一日一夜八万四千生八万四千死。杀生之业其事如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杀生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杀生之业在地狱中。虽复受苦此名华报。方生人中多病短命。复生四生诸众生中。受种种苦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云何名不盗戒。不盗戒者。普施一切众生财物外命。是故诸佛说不盗戒。名为甘露清凉安隐。护持是戒名生天路。名得道处名涅槃衣名解脱命。是故诸佛赞叹不盗断饿鬼因。偷盗果报有十种恶。一者盗报。必定当堕肉山地狱。肉山罪人项如大山有百千头。于一一头颊生肉埠。百千铁狗从铁山出。啀喍嗥吠争取食之。有诸铁钉从狗口出。入罪人顶从足跟出。剥取其皮敷百千由旬铁刺之上。身皮俱苦经八万四千岁。心如刀割苦痛难处。是名第一偷盗果报。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二盗报。生饿鬼中。身极长大五十由旬。行如五百车声。节间火然如十火车。饥啖铁丸渴饮融铜。发如铁刺自缠身体。百千万岁受无量苦。耳不曾闻水谷之声。是名第二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三盗报。生于寒冰地狱之中。百千万岁八方冰山以为衣服如莲花敷。自啖其肉...(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施一切众生财物外命。是故诸佛说不盗戒。名为甘露清凉安隐。护持是戒名生天路。名得道处名涅槃衣名解脱命。是故诸佛赞叹不盗断饿鬼因。偷盗果报有十种恶。一者盗报。必定当堕肉山地狱。肉山罪人项如大山有百千头。于一一头颊生肉埠。百千铁狗从铁山出。啀喍嗥吠争取食之。有诸铁钉从狗口出。入罪人顶从足跟出。剥取其皮敷百千由旬铁刺之上。身皮俱苦经八万四千岁。心如刀割苦痛难处。是名第一偷盗果报。是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二盗报。生饿鬼中。身极长大五十由旬。行如五百车声。节间火然如十火车。饥啖铁丸渴饮融铜。发如铁刺自缠身体。百千万岁受无量苦。耳不曾闻水谷之声。是名第二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三盗报。生于寒冰地狱之中。百千万岁八方冰山以为衣服如莲花敷。自啖其肉火箭入心。是为第三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四盗报生罗刹中。女如天女面貌端正。男有千眼以铁羁头。狗牙上出耳端生火。女作姿时举体火然。饮血啖肉啖火啖炭。食脓食吐。百千万岁受罗刹身极大苦恼。是为第四偷盗果报。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偷盗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第五盗报。生铁鹿地狱受铁鹿形。有百千头有百千手。百千尾百十蹄甲百千重皮五...(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在圣法外故名为虚远离空无相无愿法故名为虚。舍利弗。如是恶人能令魔喜。贪着坚执虚妄法故。同于凡夫备足具有罪恶人相。不似得法忍者。沙门事法沙门功德。百千万分尚无其一。舍利弗。是故名为空者虚者。但深贪着世间利乐。非是沙门自称沙门。不应供养而受供养。名为常贼立幢相贼。名为自在杀害人贼。是人所食一口皆不清净。唯有向道得道果者能消供养。是人无此。是故名为不净食者。舍利弗。是故名为空者虚者。于意云何。若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嫉嗔恚邪见。是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杀生不常夺命。杀生时少不杀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盗。偷盗时多不盗时多。世尊。不盗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一日杀百千万亿众生。一日偷盗百千万亿金银宝物。邪淫者昼夜不息。妄语者常欺诳人。口业不净无一实语。两舌者常破和合亦助破者。恶口者口常恶逆。乃至不说柔软一语...(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人为是常杀生不常夺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杀生不常夺命。杀生时少不杀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偷盗。偷盗时多不盗时多。世尊。不盗时多。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邪淫。邪淫时多不邪淫时多。世尊。不邪淫时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嫉嗔恚时多。不嗔恚时多。世尊。不嗔恚时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一日杀百千万亿众生。一日偷盗百千万亿金银宝物。邪淫者昼夜不息。妄语者常欺诳人。口业不净无一实语。两舌者常破和合亦助破者。恶口者口常恶逆。乃至不说柔软一语。绮语者无有根本人问此事。以余无量语言干乱。贪嫉者于他物中生非法心。嗔恚者无有因缘横起嗔恚怀恨满心。邪见者乐行非道。舍利弗。于意云何。若人成就如是不善法者罪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我今语汝。若人百岁成就如是十不善罪。破戒比丘一日一夜受他供养罪多于彼。何以故。是杀生者。多人...(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 若得大涅槃,演说甚深义,
名真婆罗门,乃得安隐眠。
身无诸恶业,口离于四过,
心无有疑网,乃得安隐眠。
身心无热恼,安住寂静处,
获致无上乐,乃得安隐眠。
心无有取著,远离诸怨仇,
常和无诤讼,乃得安隐眠。
若不造恶业,心常怀惭愧,
信恶有果报,乃得安隐眠。
敬养于父母,不害一生命,
不盗他财物,乃得安隐眠。
调伏于诸根,亲近善知识,
破坏四魔众,乃得安隐眠。
不见吉不吉,及以苦乐等,
为诸众生故,轮转于生死,
若能如是者,乃得安隐眠。
谁得安隐眠?所谓诸佛是,
深观空三昧,身心安不动。
谁得安隐眠?所谓慈悲者,
常修不放逸,视众如一子。
众生无明冥,不见烦恼果,
常造诸...(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佛性。”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如奁底相。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业缘得手足软。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臃满,身毛上靡。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踹。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蜷脊蹲地,飡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深义,
名真婆罗门, 乃得安隐眠。
身无诸恶业, 口离于四过,
心无有疑网, 乃得安隐眠。
身心无热恼, 安住寂静处,
获致无上乐, 乃得安隐眠。
心无有取著, 远离诸怨仇,
常和无诤讼, 乃得安隐眠。
若不造恶业, 心常怀惭愧,
信恶有果报, 乃得安隐眠。
敬养于父母, 不害一生命,
不盗他财物, 乃得安隐眠。
调伏于诸根, 亲近善知识,
破坏四魔众, 乃得安隐眠。
不见吉不吉, 及以苦乐等,
为诸众生故, 轮转于生死,
若能于是者, 乃得安隐眠。
谁得安隐眠? 所谓诸佛是,
深观空三昧, 身心安不动。
谁得安隐眠? 所谓慈悲者,
常修不放逸, 视众如一子。
众生无明冥, 不见烦恼...(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有佛性。”
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有退不退?”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来三十二相业因缘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萨摩诃萨也,名不动转,名为怜愍一切众生,名胜一切声闻、缘觉,名阿毗跋致。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如奁底相。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尚、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按摩,以是业缘得手足软。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膞。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给药,以...(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三藐三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踡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不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若是如来、应、正等觉真福田故,我应施之;若非如来、应、正等觉,是傍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摩诃萨起如是心越菩萨法。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要净自心福田方净,见求乞者不应念言:‘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应布施,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不应施。’若作是念,违本所发大菩提心,谓诸菩萨发菩提心:‘我为有情当作依怙、洲渚、舍宅、救护之处。’见求乞者应起是心:‘今此有情贫穷孤露,我当以施而摄受之。彼由此缘不盗他物,少欲喜足,能转施他,由是因缘离断生命,广说乃至离杂秽语,亦能调伏贪恚、邪见,身坏命终乘前福业生刹帝利大族、或婆罗门大族、或长者大族、或居士大族、或余随一富贵家生,丰饶财宝修诸善业。或因布施摄受因缘,渐依三乘而趣圆寂,谓令趣证声闻、独觉及无上乘般涅槃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有诸怨敌或余有情来至其所,为损害故、或有匮乏求乞身分及诸财物。是菩萨摩诃萨终不应起分别异心:‘此应施与...(第0001-4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六十一卷~第四百七十卷))
...,讽诵读说习持守者,十方诸现在佛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
“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诸恶悉消,诸善增益,于六波罗蜜转复增益亦无所倚;于内外空亦复增益而无所倚;于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诸三昧门、陀邻尼门、萨云若慧悉转增益而无所倚;所言说者人皆信用,与诸众生共作朋友所语无失,终无瞋恚,终不自用,亦不嫉妒;自不杀生教人行慈,为众生称叹不杀之德,常复赞叹诸不杀者;常自远离于不与取,教人不盗,常复称叹不盗之德;自行清净教人不淫,亦复称叹不淫之德;身自远离妄语、粗言、恶口、绮语,亦常远离嫉恚邪见,教人正见,亦复赞叹正见之德;自行六波罗蜜,常劝助人行六波罗蜜,常复称说行六波罗蜜之大功德;自行内外空,劝人行空,亦复赞叹行空之德,有无空亦复如是;自行陀邻尼诸三昧门,教人行持学诸三昧,叹说总持三昧之德;自行四禅教人行禅,称说行禅定意之德;自行四等,教人行四等,亦复称说慈悲功德;自行四无形定,教人行之,称誉无...(第0002-01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大慈大悲,如是学者学三转十二相珐輪,如是学者学度众生,如是学者学不断佛种,如是学者学开甘露门。须菩提,凡夫下劣不能如是学,欲调御一切众生者能如是学。
“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生边地;如是学者不生旃陀罗家,不生竹草作家,不生除粪人家,不生诸余贫贱之家。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盲,不瞎,不睐眼,不痤短,不聋哑,不顽钝,不形残,身根具足。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夺他命,不盗他物,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贪嫉,不瞋恼,不邪见,不邪命活,不畜邪见眷属,不畜破戒眷属。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生长寿天。何以故?菩萨成就方便故。何等为方便?所谓从般若波罗蜜起,虽能入禅而不随禅生。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得佛清净力,清净无畏。”
“世尊,若一切法本净相者,菩萨复得何等清净法?”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本清净相。菩萨于是本净相法中行...(第0006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不形沙门、婆罗门面类,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所见知悉谛了,终不祠祀跪拜余天,不持华香而奉上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离十善,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不淫泆,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妒嫉,不贪余,不疑乱,身自作正,教人守正,是为十善,又于梦中自护不失十善,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于梦中面自见十善,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心所学法,持欲安隐一切人,悉为说法是为法施,令一切皆得法所,是即为法施,于一切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第0007部~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
...说本无,闻者不言非,虚空本无,本无是所有无,无本如本亦不言非如;闻已,若转于余处闻终不疑,不言是非如本无立;其所言诚而重,不说不轨,凡夫逆道之作不观视,用是比相行具足知是不退转大士。
“复次,不形相沙门、梵志面貌,是别之谛知谛见,终不祠拜华香施天,亦不教他人,为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身,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不退转大士持戒,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教人不盗;身自不淫,教人不淫;身自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是十戒皆自持,复教彼守行,梦中自护十戒,面见如是,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学诸法,用是心学是法,令群生安隐为说经,持是经授令分德,愿群生令得斯净定以明自立,用是比相行具足知。
“又大士深法说时终不疑,不言不信亦不恐,所言软美,少睡卧,行步出入不乱心,徐行安谛择地而行,被服衣中常清净,无蚤虱尘垢亦无忧,身中无八十种虫。所...(第0008部~大明度无极经六卷)
...亲者。
复次,实相法中,无父母、兄弟;人著吾我,颠倒计故,名为父母、兄弟。今以善心力故,相视如父如母,非妄语也。
复次,如人以义相亲,非父事之为父,非母事之为母,兄弟、儿子亦复如是。如人有子行恶,黜而弃之;他姓善行,养以为子,如是相视,则为等心。如说偈:
“视他妇如母,见他财如火,一切如亲亲,如是名等见。”
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者,身业道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道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道三种:不贪、不恼害、不邪见。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者,见人不杀代其欢喜;乃至邪见亦有四种。
问曰:后三业道非业,前七业道亦业,云何言十善业道?
答曰:没少从多故,通名业道。后三虽非业,能起业,又复为业故生,是故总名业道。
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问曰:上说行十善业道,此理已足,今何以复言净修梵行?
答曰...(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波罗蜜具足满?今有财、有施、有受者,云何三事不可得?如所施毡实有。何以故?毡有名,则有毡法;若无毡法,亦无毡名;以有名故,应实有毡。
复次,毡有长、有短,粗、细、白、黑、黄、赤,有因有缘,有作有破,有果报,随法生心。十尺为长,五尺为短;缕大为粗,缕小为细;随染有色;有缕为因,织具为缘,是因缘和合故为毡。人成为作,人坏为破;御寒暑,蔽身体,名果报。人得之大喜,失之大忧。以之施故,得福助道;若盗若劫,戮之都市,死入地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知有此毡,是名毡法,云何言施物不可得?
答曰:汝言有名故有,是事不然。何以知之?名有二种:有实,有不实。不实名,如有一草名株利,株利(此言贼)草亦不盗不劫,实非贼而名为贼。又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毡虽不如兔角、龟毛无,然因缘会故有,因缘散故无;如林、如军,是皆有名而无实。譬如木人,虽有人名,不应求其人法。毡中虽有名,亦不应求毡真实。毡能生人心念因缘,得之便喜,失之便忧,是为念因缘。心生有二因缘:有从实而生,有从不实而生。如梦中所见,如水中月,如夜见杌树谓为人,如是名从不实中能令心生。是缘不定,不应言心生有故便是有。若心生因缘故有,更不应...(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复次,若有人受戒,心生口言:“从今日不杀一切众生。”是于无量众生中,以所爱重物施与,所得功德亦复无量。如佛说:“有五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杀生,是为最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复次,行慈三昧,其福无量,水火不害,刀兵不伤,一切恶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
复次,三世十方中尊,佛为第一。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者、种...(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倍,不可为喻。”如是定心,应当舍身以护净戒。如一须陀洹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儿自思惟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户,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若如此者,是为不惜寿命,全护净戒。如是等义,是名不杀生戒。
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名不盗。其余方便校计,乃至手捉未离地者,是名助盗法。财物有二种:有属他,有不属他。取属他物,是盗罪。属他物亦有二种:一者、聚落中,二者、空地。此二处物,盗心取,得盗罪。若物在空地,当检校知是物近谁国?是物应当有属,不应取。如毗尼中说种种不盗,是名不盗相。
问曰:不盗有何等利?
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
“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
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
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不能救。”已得此观,应当不盗。
...(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问曰:不盗有何等利?
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
“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
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
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独自受罪,亦不能救。”已得此观,应当不盗。
复次,是不与取有二种:一者、偷,二者、劫,此二共名不与取。于不与取中,盗为最重。何以故?一切人以财自活,而或穿窬盗取,是最不净。何以故?无力胜人,畏死盗取故。劫夺之中,盗为重罪,如偈说:
“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处;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
若盗取他物,其主泣懊恼,假使天王等,犹亦以为苦。”
杀生人罪虽重,然于所杀者是贼,偷盗人于一切有物人中贼。若犯余戒,于异国中有不以为罪者;偷盗人,一切诸国无不治罪。
问曰:劫夺之人,今世有人赞美其健,于此劫夺,何以放舍?
答曰:不与而偷盗,是不善相;劫盗之中,虽有差降,俱为不善。譬如美食杂毒,恶食杂毒,美恶虽殊,杂毒不异。亦如明闇蹈火,昼夜虽异,烧足一也。今世愚人,不识罪、福二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诸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朽,...(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理务,家业作使,是故难持不恶口法。妄语故作,重事故不应作。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满行者,尽持五戒;断淫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淫。”是名五戒。
如佛偈说:
“不杀亦不盗,亦不有邪淫,实语不饮酒,正命以净心。
若能行此者,二世忧畏除,戒福恒随身,常与天人俱。
世间六时华,荣耀色相发,以此一岁华,天上一日具。
天树自然生,华鬘及缨络,丹葩如灯照,众色相间错。
天衣无央数,其色若干种,鲜白映天日,轻密无间垄。
金色照文绣,斐亹如云气,如是上妙服,悉从天树出。
明珠天耳珰,宝磲耀手足,随心所好服,亦从天树出。...(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一日戒?
答曰:受一日戒法,长跪合掌,应如是言:“我某甲今一日一夜,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二、如是三归依。“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归依竟。“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此言善宿。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盗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华缨络、不香涂身、不著香熏衣亦如是;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乐、不往观听亦如是。已受八戒,如诸佛尽寿不过中...(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
问曰:云何受五戒?
答曰:受五戒法,长跪合掌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二、如是三。“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二、如是三。“我是释迦牟尼佛优婆塞,证知我某甲,从今日尽寿归依。”戒师应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寿持!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盗;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诺。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诺。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当供养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勤修福德,以求佛道!”
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
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相、别相一切尽知,是名佛道智慧。是三种智慧尽能知,尽到其边,以是故言到智慧边。
问曰:若如所说一切智慧尽应入,若世间、若出世间,何以但言三乘智慧尽到其边,不说余智?
答曰:三乘是实智慧,余者皆是虚妄,菩萨虽知而不专行。如除摩黎山,一切无出栴檀木;若余处或有好语,皆从佛法中得。自非佛法,初闻似好,久则不妙。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抨则成酥,驴乳抨则成粪。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慈愍众生,摄心离欲,观空虽同;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一切外道皆著我见。若实有我,应堕二种:若坏相、若不坏相。若坏相,应如牛皮;若不坏相,应如虚空。此二处无杀罪,无不杀福。若如虚空,雨露不能润,风热不能干,是则堕常相;若常者,苦不能恼,乐不能悦;若不受苦、乐,不应避祸就福。若如牛皮为风雨所坏,则堕无常,若无常则无罪、福。外道语若实如是,何有不杀为福、杀生为罪?
问曰:外...(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者、但空,二者、不可得空。但行空,堕声闻、辟支佛地;行不可得空,空亦不可得,则无处可堕。复有二种空:一者、无方便空,堕二地;二者、有方便空,则无所堕,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本有深悲心,入空则不堕;无大悲心则堕。如是等因缘,不堕二地。
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菩萨住是空相应中,无所复碍;教化众生,令行十善道及诸善法。以众生行善法因缘故,佛土清净;以不杀生故,寿命长;以不劫不盗故,佛土丰乐,应念则至。如是等众生行善法,则佛土庄严。
问曰:教化众生则佛土净,何以别说?
答曰:众生虽行善,要须菩萨行愿,回向方便力因缘,故佛土清净。如牛力挽车,要须御者,乃得到所至处,以是故别说。
疾得者,行是空相应,无有障碍,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先说空相应,今说般若波罗蜜相应,后说无相、无作相应,有何差别?
答曰:有二种空:一者、般若...(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叶等相续,从是相续而有果生。离种无相续生,是故从谷子有相续,从相续有果,先种后有果,故不断亦不常。
如谷种喻,业果亦如是。初心起罪福,犹如谷种,因是心余心心数法相续生,乃至果报,先业后果故不断亦不常。若离业有果报,则有断常。
是善业因缘果报者,所谓:
能成福德者, 是十白业道,
二世五欲乐, 即是白业报。
白名善净,成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善。从身口意生是果报者,得今世名利,后世天人中贵处生。布施恭敬等虽有种种福德,略说则摄在十善道中。
答曰:
若如汝分别, 其过则甚多,
是故汝所说, 于义则不然。
若以业果报相续故,以谷子为喻者,其过甚多,但此中不广说。汝说谷子喻者,是喻不然。何以故?谷子有触有形,可见有相续;我思惟是事,尚...(第1173部~中论四卷)
...者如先说僧功德。念是三宝得决定心。以如是念求于佛道而行布施。是名归依佛。为守护法而行布施。是名归依法。以是布施起回向心。成佛道时摄菩萨声闻僧。是名归依僧。
五戒品第十五
如是在家菩萨。能修善人业。远离恶人业。如说。
修起善人业 如法集财用
堪则为重任 不堪则不受
善人业者。略说善人业。自住善利亦能利人。恶人业者。自陷衰恼令人衰恼。如法集财用者。不杀不盗不诳欺人。以力集财如法用之供养三宝济恤老病等。堪受能行者则为重任。不堪行者则不受。若菩萨于今世事及后世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说必能成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则不受复次。
世法无忧喜 能舍于自利
常勤行他利 深知恩倍报
世间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于此法中心无忧喜。舍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萨乃至未曾知识。无因缘者所行善行舍置自利助成彼善。问曰。舍自利勤行他利此事不然。如佛说。...(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施。时彼长者以不喜故如槊刺心。语迦叶言。汝为受请为欲乞食。迦叶答言。我常乞食。长者语言。汝若乞食宜应及时。迦叶即去。如是舍利弗目连等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尔时世尊往到其家语首罗言。汝今应修五大施。首罗闻已心大愁恼。作是思惟。我尚不能修于小施。云何语我作五大施。如来法中岂无余法。诸弟子等教我布施。世尊今者亦教布施。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细小施尚不能作。况当五大施乎。佛告长者。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等名为五大施。闻是语已心大欢喜。作是思惟。如此五事不损毫厘得大施名。何为不作。作是念已。于世尊所深生欢喜信敬之心。而作是言。佛是调御丈夫。此实不虚。自非世尊谁当能解作如是说。谁不敬从无敢违者。即说偈言。
色貌无等伦 才辩非世有
世尊知时说 梵音辞美妙
所说终不虚 闻者尽获果
说是偈已深于佛所生欢喜心。即入库藏取二张[(畾/且)*毛...(第1176部~大庄严经论十五卷)
...刹那住故。此中作验。第一义中有如是业果与众生名字诸行合诸有欲得胜果众生。如来为说得果方便故。此若无如来不说得乐果方便。譬如虚空花鬘。今说有方便者。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求法方便者 谓十白业道
胜欲乐五种 现未二世得
释曰。法者谓果法。方便者谓得果法。因因者谓白业。果者谓现在未来得五欲乐。得何等果。谓得报果依果。白谓善净。能成就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十者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等。名十白业。亦名十善业道。皆从身口意生。云何名胜果。谓于人天趣中得最胜人天。其义云何。故论偈言。
人能降伏心 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 得二世果报
释曰。以是故佛说有此得果方便。如所说者其义得成。论者言。汝说业果有相续故。而以种子为喻者。则有大过。如论偈说。
作此分别者 得大及多过
...(第1178部~般若灯论十五卷)
...正命等。此一切处恒持覆护。是名随具足戒受制戒律。有此二分威仪具足。是名护他心戒。威仪行处如声闻地。后自当说。于小罪中见畏不犯同于重戒。若有犯者皆悉发露。是则名为具足守戒。依于五力得生四分。为有信力解脱戒满。依精进力具正命分。依于念力守护诸根。依于慧力因缘分满。依于定力四分具足。何以故。若无五力则无四分。有三分摄优婆塞戒。何者为三。一者他所贵重离破坏分。二者有犯过失改悔清净。三者受持不破不夺他命。不盗他财不得邪淫。是名初分。远离妄语是第二分。远离饮酒是第三分。又五分摄于八戒。何者为五。一者离破坏他。二者离坏自他。三者有犯改悔。四者为不失戒忆念护持。五者念分不散。离于夺命及离偷盗。是名初分。离于淫欲是第二分。何以故。远离淫欲不坏自身。自妻妾故不坏他身。离淫他故离于妄语名第三分。次离三处是第四分。何以故。当习歌舞华香严身高广床座饮食非时。渐渐习知观身空无我。受此戒忆念不犯离于饮酒。是第五分。何以故。恒自忆念我今有戒。以依此分醉酒狂逸都不得发。比丘尼戒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戒。此等悉属出家戒故。依比丘戒而得此戒。优婆夷戒者属在家故。戒相似故。如优婆塞禁戒无异。何故佛制诸比丘戒亦沙弥...(第1229部~决定藏论三卷)
...戒比丘得为礼不。答曰。得礼。以初发心菩萨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故。如尊者罗睺所说偈。
若发深心 必生菩提 故为一切
之所恭敬
问曰。云何受具足戒比丘。而礼不具足戒未入正位菩萨耶。答曰。应礼菩萨。何以故。声闻戒要须受得尽寿便舍。菩萨发心成就自性第一义戒。解脱戒。是故声闻虽受具足戒。犹应礼彼未入正位菩萨。以菩萨体性不杀。远离刀杖。乃至虫蚁尽无杀心。而有惭愧。如是广说。体性不盗。乃至体性不邪见。如波罗提木叉戒。命终时舍。罢道时舍。菩萨大士性戒成就。乃至道场。终不中舍。以是义故。虽受具戒。应为作礼。问曰。成就体性戒者。乃可供养。不应礼拜。答曰。不然。以有戒功德故。亦应礼拜。岂但供养。汝言。不受戒菩萨。不应向礼。我今复当为汝广说。不但以白四羯磨故。而受具足戒。如比尼毗婆沙中说有十种受具足戒。菩萨有种种受戒。何等为十。如佛自言善来比丘。自然已得受具足戒。如摩诃迦叶。自誓因缘...(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云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云何修行戒门?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瞋恚、邪见。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愦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云何修行进门?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第1243部~大乘起信论二译三卷)
...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第0805部~佛说布施经一卷)
...念力定力慧力。
云何七菩提分。所谓念菩提分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定菩提分舍菩提分。
云何八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云何四法种。所谓正利正文正智正识。
云何六念。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云何四法印。所谓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
云何十善。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云何四根本烦恼。所谓贪嗔痴我慢。
云何五见。所谓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云何四漏。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
云何三解脱。所谓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
云何八有色。所谓地水火风香味触法。
云何二无色。所谓虚空识性。
云何八定解脱。所谓内有色观外色解脱。内无色观外色解脱。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42:56
|
只看該作者
观净解脱具足...(第0807部~法集名数经一卷)
...猛利杀 教他猛利杀
堕彼药叉身 亦复恶猛利
父母师长等 所欲多违背
堕彼药叉宫 勇健行暴恶
悭贪嗔果报 饿鬼药叉等
苦乐随自因 诸恶不须作
饿鬼品颂竟。
天及修罗人 福寿有差等
乐求生天者 坚持八斋戒
快乐寿命长 远离疾病苦
于禁若破犯 少分乐生天
而堕于修罗 部多为眷属
虽不盗他财 纤毫不行施
吝惜广悭贪 而为守财鬼
不盗亦不施 不悭亦不贪
决定得人身 衣食多辛苦
不盗不贪嗔 守分而安住
美味施圣贤 彼得生人世
寿命具色力 吉祥而无病
恒时行施食 净信具惭愧
得富贵端严 广饶资畜等
若施田宅等 及造僧伽蓝
令彼心欢喜 于自彼身中
一切随所欲 若施于鞋履
供养佛僧等 游行得安乐
常获车骑乘 若于旷野中
施水作泉井 而复作阴凉
令彼无疲渴 当获于妙花
...(第0816部~六道伽陀经一卷)
...。百须陀洹不如施一阿那含。一阿那含不如施百阿那含。百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一阿罗汉不如施百阿罗汉。百阿罗汉不如施一缘觉。一缘觉不如施百缘觉。百缘觉不如施如来应正等觉。施如来应正等觉不如施佛及随佛大苾刍众。施佛及随佛大苾刍众不如施四方一切持钵僧食。施四方一切持钵僧食不如施四方一切僧园林。施四方一切僧园林不如施四方一切僧精舍。施四方一切僧精舍不如尽形志心归依佛法僧。尽形志心归依佛法僧不如尽形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尽形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如有人于十方世界。遍一切处行大慈心饶益众生。离诸分别心无相故。所得果报胜前果报。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告长者言。往昔弥罗摩婆罗门行大施会者。非别沙门婆罗门等则我身是。
时给孤独长者闻佛说已。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远离惑想。心得清净悟寂灭忍。
...(第0843部~佛说长者施报经一卷)
...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从兜率天下降阎浮处母胎时。未曾得闻母有染欲。色等五尘而无所著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菩萨处胎时 令母心清净
不闻染污名 远离五欲过
断除贪爱根 不受众苦恼
身心恒安稳 常得于快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从兜率天下降阎浮处母胎时。母自受持近事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话。五不饮酒。于其右胁诞生。菩萨母后命终生天界中。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菩萨处胎中 母自持五戒
右胁生童子 无彼诸苦恼
譬如天帝释 受妙五欲乐
于后命终时 速得生天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苾刍众言。汝今谛听。彼菩萨摩诃萨右胁生时大地震动。身真金色离诸垢染。放大光明普照世间一切境界。所有恶趣黑暗地狱忽然大明。彼中众生互...(第0855部~佛说七佛经一卷)
...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是人临终。无量寿如来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已。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无量寿如来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贤圣围绕。速得闻法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所谓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有无量无数诸佛世尊。称赞无量寿佛功德名号。闻是法已。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佛刹。一一刹中。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及无量无数声闻之...(第0858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 汝本不净身 今复加臭秽
汝意求斗者 我即堕于汝
迦叶尊者报大王言。王之所见。由如彼猪与师子斗。我如师子先堕于汝。时正句王闻尊者迦叶说是语已。深心惭悔谓迦叶言。尊者。我从初闻日月喻时早已信伏。但为欲闻尊者智慧辩才故。以是言激引宣说。唯愿尊者。察我诚心知我信伏。誓愿归依迦叶尊者。迦叶报言。勿归依我。我归依处谓佛法僧。汝当归依。王复告言。依尊者教归佛法僧受近事戒。从今已去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复不饮酒。终于身命持佛净戒。
尔时大王受化导已。诚心向佛受三自归。永奉五戒。与婆罗门长者等。欢喜踊跃礼拜而退。
...(第0899部~大正句王经二卷)
...欲当启问。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我见世间有三种香。所谓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种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其香云何。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勿作是言。谓此三种之香。遍一切处有风而闻无风亦闻。此三种香有风无风遍一切处而非得闻。阿难。汝今欲闻普遍香者。应当谛听。为汝宣说。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乐闻。唯愿宣说。
佛告阿难。有风无风香遍十方者。世间若有近事男近事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是近事男近事女。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而彼十方咸皆称赞。而作是言。于某城中有如是近事男女。持佛净戒行诸善法。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等。具此戒法。是人获如是之香。有风无风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而得爱敬。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世间所有诸花果 乃至沉檀龙麝香
如是等香非遍闻 唯闻戒香遍一切
旃檀郁金与苏合 优钵罗并摩隶花
如是诸妙花香中 唯有戒香而最上
所有世间沉檀等 其香微少非遍闻
若人持佛净戒香 诸天普闻皆爱敬
如是具足清净戒 乃至常...(第0906部~佛说戒香经一卷)
...。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当知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虽闻诸余沙门婆罗门外道等众所说语言。而不取为实知实见。是菩萨亦不礼事诸余天等。不以香华灯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供养彼等。亦复于彼不生信敬。须菩提。若有具足如是相者。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毕竟不堕诸恶趣中。不受女人之身。又须菩提。是菩萨于一切时常行十善道。所谓自不杀生复教他人持不杀生。自不偷盗复教他人持不偷盗。自不邪染复教他人持不邪染。自不妄言复教他人持不妄言。自不两舌复教他人持不两舌。自不恶口复教他人持不恶口。自不无义语复教他人持不无义语。自不贪爱复教他人持不贪爱。自不嗔恚复教他人持不嗔恚。自不邪见复教他人不起邪见。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自行十善道。复以此法广为他人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是菩萨于十善法坚固而行无所退失。于一切行一切种一切时一切处不生嗔恚心。乃至梦中亦行十善。而不暂起十不善行...(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此广大学是最上学。凡夫下劣人不能如是学。若有能调御一切众生。欲与一切众生为依怙者。欲出过一切众生界者彼能如是学。若如是学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等趣。不生阿修罗界。不生边地。不生旃陀罗族。不生下姓种族。不生种种卑贱巧业等族。如是学者不失一目不盲两目。亦不角睐。不聋不哑不伛偻不挛躄。不丑陋不粗恶不形残不异相。亦无疥癞痈疽干痟等病。不坏诸根人相圆满。音声清巧众所爱乐。须菩提。又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不害他命不盗他物。不行邪染不虚妄言。亦不两舌复不恶口。不无义语。不生贪着。不起嗔恼。不住邪见。不邪命活。不修邪命法。不畜破戒眷属。不近非法者。不生长寿天。虽入诸禅而不随禅生。何以故。菩萨以能成就善巧方便故。而菩萨成就何等善巧方便。所谓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出生善巧方便。是故菩萨虽入诸禅而不随禅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学者即得清净十力清净四无所畏乃至清净一切佛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自性本来...(第0922-02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十三卷~第二十五卷))
...如是三复殷勤劝请。佛亦如是三复答言。但当平等施诸大众。所获胜利与我无异。是时尊者阿难。侍于佛侧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是佛之亲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为纳受。今正是时。令摩诃波阇波提于长夜中得大利乐。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此摩诃波阇波提是吾之亲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来施于我。甚为难事。何以故。阿难当知。所有补特伽罗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者甚为难事。又复能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补特伽罗转复难作。何况于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净信于佛无疑。及法僧伽亦无疑惑。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永断疑见。阿难。今此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能起净信心归依佛法僧。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饮酒等近事戒法。而能于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灭道四圣谛理。已断疑惑。此苾刍尼难作能作。佛亦自知。
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于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于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于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于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于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于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于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于阿罗汉向而行布...(第0925部~佛说分别布施经一卷)
...见。生时异故。乃为清净。而诸婆罗门。亦同如是清净所生。是故作如是言。诸婆罗门。是梵王子。清净口生。梵王种类。梵王所化。梵王所授。是故诸婆罗门。如是清净。是真婆罗门。白衣。当知有四种类。即为四族。何等为四。所谓刹帝利族。婆罗门族。毗舍族。首陀族。白衣。于是四族中。造黑业者。感黑业报。非胜所作。智者诃厌。死堕恶趣。又四族中。有造白业者。感白业报。是胜所作。智者称赞。死生天趣。白衣。云何黑业。所谓杀生偷盗邪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此是黑业。云何白业。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正见。是此白业。
复次白衣。汝勿起是意。谓杀生等。此诸黑业。感黑业报。非胜所作。智者诃厌。彼刹帝利毗舍首陀。诸族类中。皆有是事。而婆罗门。独无是事。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云何作此说。是事不然。若造黑业者。感黑业报。诸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皆有是事。而婆罗门。何独无邪。
佛言。白衣。汝又勿起是意。谓诸黑业。婆罗门无。余三族有。此说即为三...(第0947部~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三卷)
...不食一日中 后修八众长养法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汔。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 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 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 解说众生三...(第0964部~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一卷)
...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心得安住。复有五道是解脱道。云何为五。所谓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复有六道是解脱道。云何为六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复有七道是解脱道。云何为七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轻安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复有八道是解脱道。云何为八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复有九道是解脱道。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受想定。复有十道是解脱道。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是名为十。如是所有一切诸善菩提分法。或戒蕴相应定蕴相应。慧蕴相应解脱蕴相应。解脱知见蕴相应。或圣谛相应皆解脱道。复有解脱道所谓真正中道。无少可得不增不减。不取不舍不摄不散。得真实道二念不生。以一切法本无二故。如来于此解脱道中真实知见。亦为众生如是宣说。有修习者能尽苦源。此是如来第十四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修习清净道 ...(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
受者如是谛思惟 众苦积聚非安乐
炎火炽然犹可触 旋岚猛风或能系
嗔恚毒蛇易调伏 女人之心难可禁
无热池中功德水 流入大海不堪饮
八味皆失同碱苦 亲近女人善法尽
佛告慈氏以是因缘。当知女人不应亲近。乃至梦中不应思想。况觉悟时而行欲事。
复次菩萨摩诃萨离三障已。应当修习十种净戒。云何为十。所谓身三净戒口四净戒意三净戒。言身三者离杀盗淫。云何不杀。若见有情被损害时应以悲心往救其命。或以资财赎令得脱。设不免者以身代之。何况自杀。不偷盗者。菩萨摩诃萨于他财物。乃至梦中不生盗想。况于[寤-吾+告]寤而起盗心。应于自财以清净心。无所吝惜常行惠施。亦劝他人离不与取。恒行布施波罗蜜多。离染欲者。菩萨摩诃萨应当远离五欲境界。亦为有情说欲过失。复令众生离欲邪行。赞说出家无量功德。令多众生舍家出家。拔济有情离贪爱狱。是则名为身三善也。言口四者。谓离虚诳离间粗恶及无义语。云何虚诳。谓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于此虚诳皆舍离之。作真实语名离妄语。复次言离间者。于彼说此于此说彼令生乖诤。若能离此常和合语。是则...(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 第1002部~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1002部
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佛说五大施经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有五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五。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为大施。
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第1002部~佛说五大施经一卷)
... 及献圣众食
亦不应食啖 如是等之家
悉不往饮食 及不往止宿
破坏悉地故 修行者当应
三时归三宝 应发菩提心
而作三种净 身净及语净
意净第三种 常观于六念
如是常修行 日日受八戒
当住于律仪 应作如是言
阿阇梨存念 称名我某甲
始从于今日 至明日出时
而于其中间 不断一切命
不盗他财物 梵行不淫欲
不作于欺诳 不歌舞作乐
不香鬘涂彩 不饮酒放逸
不应非时食 不卧高大床
如罗汉己持 我今亦如是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观察金刚手菩萨。说轮王佛顶世间出世间上上真言明教。应三肘或两肘。随意大小应作。取细绁去毛发者。以香汤令净洗。安于东面。于吉日宿直。如先所说画像法。画人应授与八支戒。其画人诸根圆具。成就十善业道者。于彩色中不应用皮...(第1019部~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宣说为令一切悉入法理诸修善行。善男子善女人等。普令获得最胜高显。于善法分而不坏失。于是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等诸众会一心善听。
佛告大众。诸仁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即能具信广多清净。欲见诸圣乐闻正法善舍无吝。手出无尽善乐积集。施作福行舍心具足。于布施中乐行平等。无障碍心无浊染心信有业报。离诸分别疑惑犹豫善恶业果而不坏失。如是知已。于命缘等不应作者而悉不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于此十善业道坚持积集。于其十种不善业道舍而不作普行净信。与沙门婆罗门及有戒有德者。正道法中同修净行。于诸善法多闻勤行。深固作意善行相应。寂静调伏常说爱语。摄伏他论修善离恶。无高无下无毁无誉。随起正念住等引心。闭三有门息灭诸病。离诸重担超越疑惑出离诸有。如是知者即于诸佛及声闻弟子若沙门若婆罗门善知识所。随其所应亲近恭敬承事尊奉。彼等善知识所。听受正法示...(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见有恶果亦不见有善果。亦不见有我性生死之罪。于一切如来圣智法性之中。证解行空得无碍圣智性。入体性虚空三昧。达如来金刚三摩地故。如是说已次第而演。则当应说之。二者悲心。菩萨誓当救拔。修行诸佛悲智。其悲心者是如来本性自有真净大悲。如是大悲空性中。空空寂空无相无生。根本悲缘于空行智性圣道之中。自灭一切苦因名为苦谛灭。亦灭他人一切有情苦缘。菩萨于一切众生无量苦因中。生大悲智。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于一切有情众生不恼不障。发菩提心者。菩萨谛察于净心性空见之道。观照本种性于识行中。见一切烦恼法如实相本自种性清净证道智心。于六亲六恶亲恶三品中与上乐慈悲空智相应。不见有恶于上恶缘中九品。得乐果空常现在前行而自身他身于一切众生平等一乐一性。起大悲三摩地故。如是说已次第而演。则当应说之。三者喜心。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勤行一切诸佛菩提道。观佛性中无有悦喜。何以故本体清净。于净性相中。照见一...(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利。眼耳鼻口身意痛痒和檀那。若病未差时和毒痛若病已差快痛。三根。那迦摩怛那。波和怛那。惟波和怛那。男子女人所爱乐。愿欲作天作人。愿令我身富贵无有极。伛波他那师。使弟子授教作波和。其事成耶祁天下人生。阇罗摩罗那。阇老。摩罗那死。是为十二因缘生死。四意何谓四。身意念。痛痒意念。心意念。法意念。是请四意念。四神足。欲精进意慧是为四神足。是为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身二十因缘。三事身所作。何谓三。杀盗淫。身自不杀不得教人杀。身自不盗不得教人盗。身自不淫不得教人淫。四事口所作。何谓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口自不两舌不得教人两舌。自不恶口不得教人恶口。自不妄言不得教人妄言。自不绮语不得教人绮语。三事意所作。何谓三。嫉妒嗔恚痴疑。意自不嫉妒不得教人嫉妒。意自不嗔恚不得教人嗔恚。意自不痴疑不得教人痴疑。身口意不得犯是十事。不得教人犯。是为身口意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摩诃般若波罗蜜二十因缘。先世所念欲令一切天下人皆作佛。欲令一切天下人皆洞...(第1077部~佛说菩萨内戒经一卷)
...我今已说竟。外曰。已说从自性生大。大者何为相。以偈答曰。
决智名为大 法智慧离欲
自在萨埵相 翻此是多摩
决智名为大者。何名为决智。谓是物名阂是物名人。如此知觉是名决智。决智即名大。是大有八分。四分名为喜。四分名闇痴。喜分者。谓法与智慧离欲及自在。法者何为相。夜摩尼夜摩。夜摩者有五。一者无嗔恚。二恭敬师尊。三内外清净。四减损饮食。五者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梵行。五无谄曲。十种所成就。是故名为法。何者名为智。智有二种。一外智。二内智。外智者。六皮陀分。一式叉论。二毗伽罗论。三劫波论。四树底张履及论。五阐陀论。六尼禄多论。此六处智名为外。内智者。谓三德及我。是二中间智由外智得。世间由内智得。解脱。何者为离欲。离欲有二种。一外二内。外者于诸财物。已见三时苦恼。谓觅时守时失时。又见相着杀害二种过失。因此见故离欲出家。如是离欲未得解脱。此离欲因...(第1293部~金七十论三卷)
...持之。阎浮众生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净。断除无量贪嗔痴垢。于人天路而作资粮。若能持是八戒斋法。当知是人虽无妙服。则为已具惭愧之衣。当知是人虽无垣墙。则能御捍六根怨贼。当知是人虽非上族。则为已住圣种姓中。当知是人虽无璎珞。则具众善庄严其身。当知是人虽无珍宝。则集人天七种法财。不依桥梁超越险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此。时彼诸龙各作是言。我今愿闻八戒名字。我当顶受勤而行之。龙王告曰。其八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者不得过日中食。七者不坐高广大床。八者不得歌舞作乐香油涂身。是名八戒清净斋法。要离愦闹。寂静之处如理作意专注奉持。诸龙白言。如我之徒离王少时心不宁处。依王威神得免衰恼。一切时中安隐而住。佛法功力无处不可。何必须求寂静之所。时彼龙王答诸龙曰。不观所欲则念不起。惯习攀缘对境复发。譬如湿地而易成泥。若在空闲染心无动。尔时龙王将诸朋属。至于山林幽旷之处。远离贪欲嗔恚之心...(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五百人欲泛巨舶入于大海采诸珍宝。时彼商主发净信心。欲饭佛僧祈福保祐。前诸佛所致诚勤请。如来知已默然许之。于其住处明旦设食。尽其甘美虔伸供养。食毕敷座。佛为说法赞布施行。所感如意心田俱胜因少果多。商主闻法心开悟解。作礼右旋住立一面。尔时世尊谓商主曰。欲入大海彼多险难。必须归依缘念三宝。受持五戒作优婆塞。可遂所愿安隐而还。时彼商主闻佛说法。勤恳顶奉求受五戒。佛令谛听善思念之。其五者何。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名五戒。汝当奉持尽其形寿。不得毁犯名优婆塞。由彼商主宿植德本。聪慧明达。能察风波善恶之候。众商劝请以作导师。尊尚其人称为贤者。乃择吉日聚粮积薪。集诸商人共入大海。行将数日风涛亘起。海神变身为一夜叉。其状丑恶形色青黑。口出利牙牙端火现。从波涌出挽船不行。问贾客曰。汝叵曾见世间可畏有过于我。是时贤者睹其怪状。但唯一心缘念三宝。由佛加持即除恐怖。厉声对曰。我亦曾见。更...(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向王前,作是白言:“快哉圣王,所欲行邪,或坐立邪?”悉当随从?
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具慈心,于欲界中,观诸众生,于义所欲,于利所欲,及安乐欲,或若众生,起无利欲,不安乐欲,悉起慈心,慈眼观视,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于王进止,而悉先知。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超胜世间,常品女人,如星中月?
答:彼女宝者,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不杀生,复教他人,持不杀戒,自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复教他人,一一修持,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超胜诸女,如星中月。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不乳产邪?
答:一切女人,共所病者,谓即胎藏乳产之苦,彼女宝者,于长时中,少病少恼,作诸善业,长养成熟,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如是因故,轮王女宝,而不乳产。
又问:何因轮王女宝,先于轮王,而趣命终?
答:彼女宝者,修诸善业,长时不断,现前胜妙,果报克成,以...(第1310部~施设论七卷)
...饮食受用等物,完无缺者,内心清净,广行布施,由斯善业,同分因故,在母胎中,身相完具。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于男子起彼欲染和合之意?
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能持清净梵行,无非法行,离诸恶香,超越女人染污之法,自能精持诸梵行已,复教他人,如理修持,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无染欲意。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奉持五戒,所谓乃至尽寿,不杀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以不饮酒故,离诸放逸?
答:菩萨往昔修因,其事广大,谓自断杀生,离杀生业,复教他人断离亦然,自行不盗不染不妄,及不饮酒,复教他人断离亦然,由斯善业同分因故,而菩萨母,奉戒清净。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其菩萨母,身无疲倦,心得快乐?
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有胜光明,使菩萨母,大种坚牢,而无增损,以如是因故,而菩萨母,无倦快乐。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大地振动?
答:菩萨大士,具大威德,广如前说。
又问:何因菩萨,出母胎时,有大光明,普照世界?
...(第1310部~施设论七卷)
...者。所谓猎等。彼嗔作者。所谓下性。彼痴作者。外道斋等。又复三种。所谓自作。他教二作。有五因缘。虽是杀生。无杀罪业。所谓道行无心伤杀蠕蚁等命。若掷铁等。无心杀生而断物命。医师治病。为利益故。与病者药因药命断。医无恶心。父母慈心。为治故打。因打命终。燃火虫入。无心杀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种。虽断生命。不得杀罪。又复更有三种杀生。所谓教他自作二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偷盗成就满足。云何偷盗得果报少。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他物他摄。自意盗取。如是偷盗。成就满足若是王法。为饶益尊父母病人。缘觉罗汉。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须陀洹等。若为病急若为饥急。彼为饶益。如是偷盗。得果报少。盗业不具。又复偷盗得果报少。谓偷盗已。专心忏悔。既忏悔已。后更不作。遮他偷盗。教不盗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远离偷盗。如是盗业不具足满。何业具足。若人偷盗。彼偷盗人。若诳惑他。屏处思量。作欺诳事。斗秤治物。作恶业行。如是种种此业具足。云何成业。若他摄物。知已盗取。如是成业。何业具足。作已随喜。乐行多作。向他赞说。又复教他善戒者盗。此业具足。如是三业。具足不减。余偷盗业。得果报少。而不决定。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邪淫。此邪淫人。若于自妻。非道而行。或于他妻。道非道行。若于他作。心生随喜。若设方便。强教他作。是名邪淫。云何邪淫得...(第0675-01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意盗取。如是偷盗。成就满足若是王法。为饶益尊父母病人。缘觉罗汉。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须陀洹等。若为病急若为饥急。彼为饶益。如是偷盗。得果报少。盗业不具。又复偷盗得果报少。谓偷盗已。专心忏悔。既忏悔已。后更不作。遮他偷盗。教不盗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远离偷盗。如是盗业不具足满。何业具足。若人偷盗。彼偷盗人。若诳惑他。屏处思量。作欺诳事。斗秤治物。作恶业行。如是种种此业具足。云何成业。若他摄物。知已盗取。如是成业。何业具足。作已随喜。乐行多作。向他赞说。又复教他善戒者盗。此业具足。如是三业。具足不减。余偷盗业。得果报少。而不决定。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邪淫。此邪淫人。若于自妻。非道而行。或于他妻。道非道行。若于他作。心生随喜。若设方便。强教他作。是名邪淫。云何邪淫得果报少。若邪淫已专心忏悔不随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业不具足满。离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报少。不决定受。如是三种身不善业。得果报少。果报轻软。如是外道遮罗迦波离波阇迦所不能知。非其境界。并...(第0675-01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随意造作种种庄严。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杀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虚。如是如是。随愿皆得。随何等人。如是不杀。则近涅槃。彼人常共善知识行。彼人则是善器众生。善能摄取自他福德。彼人则是世间福田。不行地狱饿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坚固。无有王贼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贵。他不能胜。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应杀生。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不盗则得善法。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不偷盗者。出大贪网。彼人现在。善人所信。若王王等。一切皆信。若于王众。若长者众。若刹利众。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一切皆信。怜爱愍念。信受其语。所有财物。一切坚固。不失不坏无能劫夺。王贼水火。诸畏皆离。不须方便。财物易得。得财物已。如法食用。于持戒人行道之人诸福田中皆能舍施。若世间中所应用处皆悉能与。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若愿出世。若梵若魔若帝释王若转轮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随愿皆得。若乐持戒则得菩提。...(第0675-01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如日月光明
天中受快乐 皆由善因生
随心念皆得 得已终无失
善法常增长 皆由善因得
受无量快乐 一切常增长
若人持戒者 则得如是乐
若人常行善 为王所敬重
善为胜庄严 是故应行戒
善人常调伏 矜愍诸群生
常行慈布施 能至天世间
不杀害众生 愍哀一切众
常修行正业 是人生天宫
不盗他财物 心常念布施
诸根寂灭慧 是人至天中
不犯他妇女 常乐行正道
求寂灭涅槃 彼人生天中
不饮酒醉乱 醉者人所轻
智人能离酒 彼人生天中
持戒善修行 舍离众恶业
能生无量乐 安慰一切众
如是比丘。观无量乐赞善业已。胜蜂欢喜无量众蜂出众妙音。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若有善业。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端正。巧...(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清净。时节随顺。光明照曜。五谷成熟。人无疾病。若行非法。则日无光明。五谷不登。人民疾病。如是皆由法非法力。得增上果。日之光明。非无因缘。光明无等。行须弥侧。故名大明。毗留勒天王。因见日已。观诸世间。彼诸天众。欢喜受乐。见此大明。行山峰间。光明威德。百倍欢喜。毗留勒天王。观世间已。见天光明威德增胜。心生欢喜。而说颂曰。
三种作善业 有三种三因
三时三地处 三功德三果
不盗常行施 而行于正法
实忍善相应 一切天中生
具足天庄严 天鬘自严身
如是天中乐 皆由善业因
若放逸众生 不行于善业
如是愚痴人 不得生天中
人中作善业 人作业成就
以是业报故 得生此天中
若有爱自身 欲受于乐果
作大福德因 得生天世间
若于诸天中 受上中下乐
如是三种乐 福德因缘故 ...(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天曰。阎浮提人。顺行正法。我今随喜。此人发心。欲出生死。与魔共战。持戒正行。欲与魔战。减损魔军。增长如来所说正法。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五 观天品第六之四(三十三天之一)
复次比丘。观于持戒。若有离于持戒智慧。不得生天。彼以闻慧。见持戒者生于天中。受天快乐。以有智故。命终退时。不堕恶道。以何等戒。有几种戒。生于天中。以何相生。见七种戒。化生天中。有上中下。不杀生戒。生四天王处。不杀不盗。生三十三天。不杀不盗不行邪淫。生夜摩天。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语。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亦如是。比丘如是。观于戒业。系诸众生。上生天中。云何持戒。生于何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受不杀戒。生四天处。身量色力。富命第一。若受不杀不盗戒。生三十三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若受不杀不盗不淫。亲近修习生夜摩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信智胜故。生兜率陀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身量色力。受乐富命。转胜于前。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于他化自在天中。身量色力。寿命富乐。胜于余天。非魔波旬自在所使。亦不使魔。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微细因生于天上。彼见思心。为胜戒因。上中下戒。生六欲天。心胜业胜。生于六天。以心胜故生处亦胜。...(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恶口绮语。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亦如是。比丘如是。观于戒业。系诸众生。上生天中。云何持戒。生于何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受不杀戒。生四天处。身量色力。富命第一。若受不杀不盗戒。生三十三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若受不杀不盗不淫。亲近修习生夜摩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信智胜故。生兜率陀天。身量色力。富命转胜。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化乐天。身量色力。受乐富命。转胜于前。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于他化自在天中。身量色力。寿命富乐。胜于余天。非魔波旬自在所使。亦不使魔。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微细因生于天上。彼见思心。为胜戒因。上中下戒。生六欲天。心胜业胜。生于六天。以心胜故生处亦胜。
复次比丘。观戒几种。彼见世间。有二种戒。一者自生。二者从他。自生者。自性能持。从他者。和合而生。复有二种戒。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戒者。所谓五戒。出家戒者。...(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说爱如毒害 为众广分别
了知一切法 其智无挂碍
离于智所知 则无第三法
无常及苦空 亦无有作者
如来见实谛 为诸众生说
尔时帝释。以清净心。赞叹佛已。如印所印。还住所止。受天快乐。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处。名曰山峰。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杀众生。亦不偷盗。不犯王法。不行偷盗。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终生于第二。山峰之处。其地柔软。须弥山峰。种种杂业。光明庄严。于此地中。观见一切须弥山根。金银琉璃杂宝庄严。无量天鬘衣服。庄严其地。妙色如融金聚。毗琉璃林庄严山地。与诸天女。游戏其中。复往诣于饮食之河。一名天善味河。二名大驶流河。三名流行河。四名大流河。五名曲流河。六名浚鬘河。七名千流河。八名如意河。饮此河流。离于醉乱。一切诸饮。从河而流。种种众味。种种诸色。或有乳色。或赤...(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诸天女。游戏其中。种种伎乐。歌舞戏笑。甚可爱乐。多有诸林。谓娑罗林。大娑罗林。如意树林。常华香林。如意风林。触身悦乐。金枝庄严。铃网弥覆。百千众鸟。出妙音声。受五欲乐。共相娱乐。无有病恼。离于饥渴。身无疲极。无所营作。如心所念。游戏园林。莲华池中。见诸妙色。五欲娱乐。住山峰天。其身光明。如意大小。神通自在。随意所念皆悉即得。得已不坏。无能夺者。如是住峰。一切天众受自业乐。乃至爱善业本所持戒。不杀不盗。善业既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住于山谷。大富饶财。端正第一。园林郁茂。寒暑调适。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第三地处。彼以闻慧。见有地处。名曰山顶。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有众生。持二种戒。见诸众生被缚幽闭。解之令脱。行于旷路。为饥所逼。不盗他人甘蔗果菜。虽有势力。不夺他人浆水饮食。以其不杀放众生故。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山顶之处。受无量乐。无量河水。所谓欲流洄澓。悕欲为岸。欢喜之人。忆念涛波。于此河中。多有众鸟。色香爱味。诸有蛟龙。无量欲着。曲戾流行。水沫为筏。嫉妒园林。无量境界。以为山谷。如是爱河。诸天没溺。无能渡者。无始轮转。不得彼岸。流注不绝。习为甚深。行于三道。瀑流波注。遍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大势力如是爱河...(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欢喜。行步庠序。歌舞戏笑。乃至爱善业尽。身口意业。清凉业尽。第一乐报。决定业尽。从天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巨富饶财。乐修智慧。游戏歌舞。所生国土。多处高原。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四地。名善见城。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有众生修行持戒。救于溺人。令脱水难。或将被戮。救赎令脱。或以自身投深水中。救彼溺人。若有恶人。教令偷盗。不从他教。不行偷盗。乃至行于旷野。饥渴所逼。尚不盗人粮食果食。尊敬于戒。于微细戒心生畏惧。不敢毁犯。是人命终。生善见城。其城纵广十千由旬。十千阶道。阎浮檀金。以为其地。十千大殿。毗琉璃宝。或阎浮檀金。或有白银因陀青宝。及余七宝。间错庄严。于诸街巷。多有楼阁宝殿庄严。光明晃耀。若以日光。喻彼天宫。如日中灯。其城四面。毗琉璃宝。以为园林。周匝庄严。真珠罗网。遍覆其上。复有金树。银网弥覆。复有银树。金网弥覆。有七宝树。为游戏处。如意之树。随天所念。从此树...(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妙色端正。生大种姓。功德具足。富乐自在。随心游戏。无病安隐。寿命长远。生值善世。或值中国。不生边地。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多饶财宝。为大商主。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处。彼以闻慧。见第六处。名曰俱吒。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闻知见。若有众生获执贼人。不加罚戮。不令苦恼。或他捉贼。令其得脱。以润益心。利益众生。供养父母。奉施病药。随心所须。不盗父母所有资财。悦意软语。利益少言。常以香华供养礼拜。念佛功德。恭敬师长。礼拜问讯。和言软善。见恶知识。而不亲近。不乐其行。不善恶人。不正行人。世间所贱。不共同行。不与同住。亲近宿老。遵奉只敬。受佛禁戒。智慧具足。真心持戒。不恼坏他。众人所爱。善言赞叹。软语供养。奴婢僮客。不横加怖。饮食知足。不饮余食。不恼众生。不喜嗔恚。不与下贱屠儿魁脍贩卖贸易。卖买质直。不诳众生不入酒肆。不为女人之所轻易。不坏...(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乐其行。不善恶人。不正行人。世间所贱。不共同行。不与同住。亲近宿老。遵奉只敬。受佛禁戒。智慧具足。真心持戒。不恼坏他。众人所爱。善言赞叹。软语供养。奴婢僮客。不横加怖。饮食知足。不饮余食。不恼众生。不喜嗔恚。不与下贱屠儿魁脍贩卖贸易。卖买质直。不诳众生不入酒肆。不为女人之所轻易。不坏威仪。进止庠序。言则奉行。不求他人好恶长短。心不怀恨。不说毁呰。亦不言智。见他田植。不生嫉妒。租税依法。不欺王者。不盗他田溉灌之水。若昼若夜。不取他果。一切众恶。悉舍不为。或一一止。或复下止。云何下止。遍作诸业。是名下止。云何中止。作已忏悔。毁呰不作。是名中止。云何上止。不作遍业。不教他人。劝他令舍。不生随喜。舍离恶人中下之业。如是三人。得三种果。谓上中下。如是行善。舍恶业人。身坏命终。生俱吒天。既生天已。身无骨皮。离于污垢。受乐成就不可称说譬如转轮圣王。七宝千子。王四天下。所受之乐。比此天乐如活地狱其天住处。...(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怨敌。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常受安乐。以余业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七 观天品第六之六(三十三天之三)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七地。名曰杂殿。众生何业生于彼处。若有众生。见故塔寺。或恶国王邪见大臣。断僧田业。如是众生。不畏王禁。施僧田物。向此恶王。说佛功德。善言叹佛。是人命终。生杂殿处。生此天已。五乐音声。歌舞戏笑。受种种乐。复有异业。生于此天。不杀不盗。于屠儿所。以财赎命。自不作恶。不教他人。若有造恶。心不随喜。云何不盗。自为国主。或为大臣。不枉税夺。亦教他人。令其住戒。以此二业。生杂殿处。其林纵广三千由旬。种种宫殿。天子游戏。故名杂殿。诸天子等。一一宫殿。庄严奇妙。金色莲华。香气第一。毗琉璃蜂。出妙音声。其莲华林。一切杂生。一一华池。种种莲华。或有华池。赤宝莲华。杂琉璃华。或有华池。生诸莲华。金华琉璃。二华杂生。一一莲华。各有百叶。或有金叶。或赤宝叶。复有杂华。毗琉璃叶。金色众蜂。游戏其中。复有华池。生诸莲华。...(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帝释。与诸天众。舍杂殿林。诣于余地。此杂殿林所住天子。所受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成就快乐。庄严端正。从少至终。常爱杂色种种庄严。好种种语。众人所爱。若行出家。升师子座。为说法师。解种种语。闻之知足。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八地处。名欢喜园。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心深心。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不杀盗。若见杀者。劝令不杀。不教人作。见作不喜。若有所犯。寻即悔过。离恶知识。云何不杀。见鸟杀害。救令放舍。自不作恶。设作即悔。受不杀戒。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教他人。令助欢喜。云何不盗。云何偷盗。一切官人。王所敕令。持国理民。聚落城主。若放牧主。若边戍主。有所敕令取牛羊等。是人护戒而不肯取。以是因缘。命终之后。生欢喜天。三十三天欢喜之园。复有听法。得闻法会。六斋之日。听法受法。一心听法。是法会主。命终之后。生于天中。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以此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欢喜之园。生彼天已。成就无量百千天乐。不可譬喻。当说少分。其林纵广三千由旬。七宝林树。以为庄严。其欢喜天。不诣余园。是故名曰欢喜...(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六根缘境界 多贪无厌足
不觉心将至 恶道受苦恼
如是比丘。观婆罗门作大善业。其愿狭小。见己思惟。自诫其心。如是善业。或得天身。或离生死。为心所使。堕畜生中。心愿力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九地。名曰光明。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持戒。转教他人。自不作恶。不教他作。见作劝舍。自护禁戒。教人护戒。坚固不缺。悉令清净。不杀不盗。云何不杀。若见有地。多有众生。为持戒故。不自穿掘。不教人掘。若蝎若蚁。虾蟆黄[狂-王+冗]。种种众生。知此众生所居之处。不自穿坏。教他不作。或受禁戒。或不受戒。若见为恶。教令忏悔。云何不盗。若是他地。若陶师处。若复余人。乃至泥土。自不盗取。不教人取。令他住戒。见他盗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是名不杀不盗。是持戒人命终之后。生光明天。心常欢喜。歌舞戏笑。游戏受乐。其身光明。常照天众。多有天人。围林游戏。第一持戒。生此天处。作善业人。受斯乐报。所有园林。金网弥覆。宝铃妙音。毗琉璃铃。善业所成。遥见天子。铃中歌颂。说如是言。善来天子。修善之人。以寂静偈。而作颂曰。
善寂静心护持戒 持戒清凉今受乐
善持禁戒种种行 后得涅槃或乐报
或遮恶道至善处 是故持戒后清凉
持戒...(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供养。乐行游戏。爱于节会。心常欢喜。颜色端正。饮食如意。常受安乐。他不能夺。床褥卧具。园林游观。奴婢充足。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地。名波利耶多。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见闻知。若人净信。以久舍物。若衣服饮食床蓐汤药。以用布施。复教他人不杀众生。乃至昆蚁。不起杀心。若见有果为虫所食。为护其命。不食虫果。见人食者。劝令不食。自持禁戒。复教他人。云何不盗。于他所有。乃至不取根食果食。若于林中。若于空地。自既不取。亦教他人。如是之人。自利利人。命终之后。生于波利耶多树园。波利耶多树。第一最胜。于此一树。能示阎浮提人善不善相。若阎浮提人随顺法行。其树华果。则便具足。以阎浮提人顺法行故。其华光明。照百由旬。三十三天。心怀欢喜。围绕而住。如是波利耶多树华果茂盛。知阎浮提人。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耆旧长宿。是故此树华果敷荣。夏四月时。其诸天众。围绕此树。...(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十一地。名离险岸。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闻知见。若人持戒利益众生。福德熏心。或功德人。持戒智慧。或复病人。施其一食。自不杀生。若空树中。或有虫蚁。种种细虫。若种种放牧牛羊象马驼驴之人。或冬寒时。冰雪霜降。于旷野中。放火焚烧。若有善人。或以水土。灭此烧火。见作劝止。自不故作。设作改悔。不生随喜。为说恐怖。令住善法。令彼众生住于善法。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如是之人命终。生于离险岸天。其地金银。种种赤宝。以为厕填。如是种种金银杂宝杂业庄严。种种众宝。种种厕填。种种宝树。以为庄严。种种禽兽。庄严其地。处处皆有禽兽之类。遍险岸地一切园林。无量七宝。以为庄严。离险岸天。住此林中。庄严之具。如融金聚。百千天女。以为围绕受五欲乐。随其住处。身出光明。岸树光明。亦如天身。于此林中。游戏受乐。与诸天女。往诣河林。其河两岸。多诸金树。黄金为叶。以树光明...(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子等。贪于五欲。不知厌足。如火得薪。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善业。生于人中。常受安乐。饮食充足。国土丰乐。五谷熟成。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十二地。名谷崖岸。此诸众生。以何等业生于彼天。彼闻知见。若人善心修行福德。施坐禅人得初禅者。自施其食。教人施食。施已随喜。教他随喜。是名布施。不杀不盗。若人道行。井泉池流施水之处。施其瓶罐。饮水之器。供给行路。复有异人。教他盗取。持度旷野。汝若不取。必当渴乏。尔时其人。虽知渴死。畏犯罪故。不受其教。不盗财物。亦不随喜。劝人不取。令住善道。乃至失命。不犯偷盗。云何不杀。自行不杀。劝人不杀。毁呰杀法。若屋窗牖。若户扇间。若屋梁上。有微细虫。若然火时。惧伤其命。不闭户牖。是名不杀。复教他人。令行不杀。住于善道。如是之人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峪崖岸天受善业报。有一林树。名随时低。其林种种众宝光明。青毗琉璃。清净无垢。种种众鸟。出妙音声。花常开敷。流泉河池。以为庄严。青毗琉璃。以为莲花。庄严金峰。如融金聚。杂色众鸟。游戏其中。或于水中。或于陆地。或于山峰。险岸山...(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为庄严。鸟至此池。与诸天女。受五欲乐。犹如众蜂贪嗜花味饮于摩偷。食须陀味。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服天宝衣。与诸天女。游戏受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善业。得生人中。常受富乐。多有乘骑游戏之处。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人所敬爱。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三地。名摩尼藏。众生何业而生此天。彼闻知见。若有善人利益众生。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住善道。自不杀生。乃至见于酒蜜之中。有湿生虫。若不漉治。终不故饮。不教他作。亦不随喜。知不善业。舍而不作。见他作恶。舍不亲近。劝令修善。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乃至入于塔庙。若有供养佛塔灯明。不以此光营作众事。亦不取烟以为书墨。微细之罪。悉皆畏惧。是名不盗。复有不杀及不偷盗。不杀生者。乃至蚊蚁恼触于人。亦不杀害。心不念杀。若见他杀。劝令放舍。语其人言。若杀生者。是不善业。命终当堕活地狱中。如是教他。令不作恶。安住善法。如是善人。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若行旷野。若饥馑世。以饮食施。若其饥饿困逼之时。不盗他食。于旷野中。贫穷饥困乏少粮食者。能减己食。施诸贫人。以思心福田二事胜故。得大果报。以时施故。何以故。病之大者。无过饥馑。是故施食。得大果报。如是二种。持戒之人。自利利...(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作。见他作恶。舍不亲近。劝令修善。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乃至入于塔庙。若有供养佛塔灯明。不以此光营作众事。亦不取烟以为书墨。微细之罪。悉皆畏惧。是名不盗。复有不杀及不偷盗。不杀生者。乃至蚊蚁恼触于人。亦不杀害。心不念杀。若见他杀。劝令放舍。语其人言。若杀生者。是不善业。命终当堕活地狱中。如是教他。令不作恶。安住善法。如是善人。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若行旷野。若饥馑世。以饮食施。若其饥饿困逼之时。不盗他食。于旷野中。贫穷饥困乏少粮食者。能减己食。施诸贫人。以思心福田二事胜故。得大果报。以时施故。何以故。病之大者。无过饥馑。是故施食。得大果报。如是二种。持戒之人。自利利他。善心直行。第一善人。乃至小罪。常怀大惧。以众宝珠。施于父母。或以珠璎。施如来像。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摩尼藏地。生彼天已。受第一乐。五欲自娱。是善业人。威德光明。皆悉普照五百由旬。譬如日出普照众山。此天光明。照一切地。亦复如是...(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境界。其焰炽然。忆念境界。猛风所吹。爱火所烧。破坏天人世间。火者喻于爱火。天善业故。受于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住于宝地。一切众宝。以为庄严。而生其家。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常受安乐。众人所爱。子孙具足。丰饶资具。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四地。名曰旋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地。彼以闻慧。见有众生。不杀不盗。见他作者。劝令不作。说不善业。得恶果报。云何不杀。乃至菜叶。若于水中。见微细虫。护之不食。若不漉水。终不故饮。漉水之虫。不弃干地。还置水中。令虫安隐。不失其命。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盗。若甘蔗田。若果若菜。若庵婆罗。他所摄物。不起盗心。亦教他人。令不偷盗。自持禁戒。教他持戒。云何持戒。不杀不盗。乃至失命。不饮虫水。亦不受用。亦教他人。令其不作。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亦不故盗。行于布施。若见病人。施其医药。令得安乐。亦复不以杀虫之药与他治病。是善布施。乃至涅槃。其福不尽。是人命终。生三十三天旋行之地。既生之后。以善业故。一切众宝。光明旋转。殊胜天女。以为供养。既供养已。诣光轮林。种种音乐。林中有鸟。名庄严树。充满林中。以鸟势力。随其心念。欲有所至。飞于虚空。林亦随行。若诸天子。在于树下。亦随林行。随所到处生莲花池。众杂莲花。以为庄严。毗琉璃叶。真金为茎。白银为须。莲花台...(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戏。复往诣于游戏园林。久受无量百千种乐。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乐澡浴。涂香末香。爱众莲花。优钵罗花。拘牟头花。俱迦那陀花。质直聪慧。爱乐正法。或为国王。或为大臣。成作长者。或主城戍。或为导师。治生谐偶。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47:34
|
只看該作者
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五地。名曰金殿。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天眼智慧观察。见持戒人。不杀不盗。云何不杀。若见怨家。欲来害己或有他人。侵其妻室。虽捉擒获。不打不害。放舍令脱。软言慰喻。或见有人欲害怨家。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有恶人。已捉擒获。放之令去而不加害。如是恶人。复至其家。欲侵欲害。而复擒获。还即放之。而不加害。以护持戒。畏业果故。怨家持刀欲来杀人。护彼怨家。令其得脱。不被杀戮。畏破戒故。自舍身命。不害他人。是名不杀。云何不盗。不盗几种。此持戒人。乃至小罪。生大恐怖。畏业果报。不造恶业。修行善业。复有不盗。见于小罪。乃至微尘。心生恐怖。或诣塔寺。或至园林。闲静读诵。经行之处。或至水边。不取他物。种种鞋屣。悉不故取。他所不听。亦不受用。以护戒故。若昼若夜。不起盗心。是名不盗。是名不杀不盗。云何住戒。舍于不净不爱不乐不善之法。持戒清净。善人所爱。如实不虚。如是持戒。生于天中。必至涅槃。随心所愿。成三菩提。是持戒人若行旷野。若独若伴...(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欲来害己或有他人。侵其妻室。虽捉擒获。不打不害。放舍令脱。软言慰喻。或见有人欲害怨家。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有恶人。已捉擒获。放之令去而不加害。如是恶人。复至其家。欲侵欲害。而复擒获。还即放之。而不加害。以护持戒。畏业果故。怨家持刀欲来杀人。护彼怨家。令其得脱。不被杀戮。畏破戒故。自舍身命。不害他人。是名不杀。云何不盗。不盗几种。此持戒人。乃至小罪。生大恐怖。畏业果报。不造恶业。修行善业。复有不盗。见于小罪。乃至微尘。心生恐怖。或诣塔寺。或至园林。闲静读诵。经行之处。或至水边。不取他物。种种鞋屣。悉不故取。他所不听。亦不受用。以护戒故。若昼若夜。不起盗心。是名不盗。是名不杀不盗。云何住戒。舍于不净不爱不乐不善之法。持戒清净。善人所爱。如实不虚。如是持戒。生于天中。必至涅槃。随心所愿。成三菩提。是持戒人若行旷野。若独若伴。若行道路。若行非道。若见恶兽怀妊产子。为饥所逼。欲啖其子。是人见之。自舍其身。与此恶兽。欲令杀己。不食其儿。是持戒人。为续其命。怜愍众生。自舍身命。孝养父母。云何布施。若持戒人。贫穷困乏。勤苦得物。顺法持戒。或有沙门。起于灭定。来至其家。从其乞求。如是贫人...(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必至涅槃。随心所愿。成三菩提。是持戒人若行旷野。若独若伴。若行道路。若行非道。若见恶兽怀妊产子。为饥所逼。欲啖其子。是人见之。自舍其身。与此恶兽。欲令杀己。不食其儿。是持戒人。为续其命。怜愍众生。自舍身命。孝养父母。云何布施。若持戒人。贫穷困乏。勤苦得物。顺法持戒。或有沙门。起于灭定。来至其家。从其乞求。如是贫人。减于妻子所食之分。有少饭食。施此比丘。自屈一日。见其食已。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不杀不盗。住于善道。见作随喜。是持戒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犹如香气生于金殿。是善业人。生彼天已。受欲乐地。黄金为殿。一切众宝。以为庄严。帝释见已。生希有心。百倍受乐。以偈颂曰。
上上之乐 善业善果 诸天所受
先世业故 四轮之殿 驾以象马
智慧为钩 殿光如日 持戒之善
游于天上 怜愍众生 如母爱子
慈悲之人 能至天中 行慈悲者 ...(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犹如日光。种种乐音。还善法堂。帝释去已。旧住诸天。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值善世。不值刀兵。生好国土。园林具足。稻麦甘蔗。花果具足。大富之处。常值正法。或为大王。或作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端正第一。诸根成就。子孙具足。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六地。名曰鬘影。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业善心。不杀不盗。云何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杀。几种不盗。不杀生者。自不杀生。若种种鱼鳖。若珂若贝。不取不卖。见杀生者。教令住戒。见他作者。心不随喜。劝令安住善道之中。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若此善人。以清净心。直心持戒。不以贪心。或佛塔庙。或于僧中烧香之处。不嗅香气。不以方便令薰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贪着。是名微细不偷盗戒。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令住善道。如是众生。自利利人。以何等心。利益众生。见杀生者。如杀己儿。观诸虫蚁。亦复如是。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布施。若贫穷人。勤苦得财。以用布施。持戒行人。得初禅者。在器之食。分半施之。亦教他人。令行布施。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鬘影天。既生天已。树名鬘影。其光明轮。周遍园林。其树花香。满一由旬。胜余花香。其花修长。若以一花。则成首鬘。其花杂色。种种庄严。青黄赤白...(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天中。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常受快乐。花鬘涂香以为庄严。坌以末香。心常欢悦。或为王者。或为大臣。大富饶财。为一切人之所爱敬。无有怨敌。亦无病恼。以余业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九 观天品第六之八(三十三天之五)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七地。名曰柔软。众生何业生彼天中。彼以闻慧。见持戒人不杀不盗。生此天中。云何不杀。有诸众生。为贪财利。恣足五欲。断毒蛇命。取其宝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为此事。是名不杀。亦教他人。令行不杀。乃至蚊蚁。微细众生。亦不故杀。云何不盗。不以盗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细。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书记。不以盗心书写自用。是名不盗。云何布施。是持戒人。贫穷乏财。以无贪心。减身资分。施初禅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具。或施一食。或于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来安隐无难。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劝于他人。令舍恶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自利利他。以是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乐。其地皆以柔软天缯以为敷具。遍覆其地。柔软滑泽。若天行上。随足上下。足蹑则偃。举足随平。譬如大风吹水波起。高下不定。风止则平。其地柔软。亦复...(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毒蛇命。取其宝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为此事。是名不杀。亦教他人。令行不杀。乃至蚊蚁。微细众生。亦不故杀。云何不盗。不以盗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细。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书记。不以盗心书写自用。是名不盗。云何布施。是持戒人。贫穷乏财。以无贪心。减身资分。施初禅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具。或施一食。或于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来安隐无难。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劝于他人。令舍恶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自利利他。以是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乐。其地皆以柔软天缯以为敷具。遍覆其地。柔软滑泽。若天行上。随足上下。足蹑则偃。举足随平。譬如大风吹水波起。高下不定。风止则平。其地柔软。亦复如是。其地清净。犹如明镜。若有工师。若工师弟子。善能磨镜。莹拭明净。照显众像。若折一毛。以为百分。于此镜中。皆悉了见。此天地中。见诸天子。一切身分。亦复如是。如彼明镜清净无垢。其地清净。亦复如是。其地...(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天众。为爱所覆。放逸游戏。如心所念。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爱华鬘涂香末香。大富饶财。直心善心。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信受其言。众人所爱。妻子具足。善行礼义。不失仪式。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夺。王所供养。生大种姓。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八地。名杂庄严。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持戒人。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杀不恼众生。自不杀害。不教他杀。亦不随喜。亦不亲友杀生之人。乃至不与语言交接。不听他人不净之语。不同路行。复有不杀。有诸众生。或以歌音。或琴乐音。箜篌箫笛。诳诸禽兽。令堕网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杀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杀。见他作者。赎令得脱。心不念杀。是名不杀。云何不盗。或有众生。虚妄诳诈。商贾求财。行于非法种种偷盗。云何诳诈。或以碎沙杂余财物。称而卖之。见其为非。劝令不作。方便教言。莫以妻子自身财物恶友因缘而作偷盗。若行偷盗。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偷盗果报。受大苦恼。如是自不作恶。亦劝他人。令离恶法。因缘既至。能舍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人。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心生敬重。诸根悦豫。而施与之。或以此物。施二禅人。或施贫者。是名布施。云何不杀。若诸猎师。罗网...(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教他杀。亦不随喜。亦不亲友杀生之人。乃至不与语言交接。不听他人不净之语。不同路行。复有不杀。有诸众生。或以歌音。或琴乐音。箜篌箫笛。诳诸禽兽。令堕网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杀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杀。见他作者。赎令得脱。心不念杀。是名不杀。云何不盗。或有众生。虚妄诳诈。商贾求财。行于非法种种偷盗。云何诳诈。或以碎沙杂余财物。称而卖之。见其为非。劝令不作。方便教言。莫以妻子自身财物恶友因缘而作偷盗。若行偷盗。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偷盗果报。受大苦恼。如是自不作恶。亦劝他人。令离恶法。因缘既至。能舍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人。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心生敬重。诸根悦豫。而施与之。或以此物。施二禅人。或施贫者。是名布施。云何不杀。若诸猎师。罗网捕鸟。若人捕鱼。其人见之。以物赎命。还令得脱。思惟欢喜。诸根悦豫。亦教他人令赎生命。心生随喜。我为善业。恒愿修习。亦令他人修行善业。如是善...(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苦恼。如是自不作恶。亦劝他人。令离恶法。因缘既至。能舍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人。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心生敬重。诸根悦豫。而施与之。或以此物。施二禅人。或施贫者。是名布施。云何不杀。若诸猎师。罗网捕鸟。若人捕鱼。其人见之。以物赎命。还令得脱。思惟欢喜。诸根悦豫。亦教他人令赎生命。心生随喜。我为善业。恒愿修习。亦令他人修行善业。如是善业。不杀不盗。自利利他。如是二种。持戒利益。自利利他。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种种厕填庄严之殿。而于中生。善业之人生此天已。种种摩尼光明晃曜。厕填庄严。其身光明。种种色衣。种种天女。种种衣服庄严其身。住在其后。初生天子。作如是念。我以何业。而生此处。自念前生。修善业故。来生此天。即自叹曰。奇哉善业。我修行故。来生此处。如是天子既思惟已。以善业故。初闻乐音。天女歌音。遍一切处山峰宫殿。美音充满。禽兽率舞。闻此歌音。百...(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法。一切善人顺法之处。知报恩处。而于中生。为一切人之所乐见。一切长幼皆生爱敬。常无病恼。端正第一。大力无畏。安慰一切。妻子具足。所有财物。王贼水火不能侵夺。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十九地。名曰如意。众生何业生于此地。彼以闻慧。见有众生。以正见心。信业果报。坚住正见。其心质直。不恼众生。孝养父母。顺法修行。而不懈怠。恭敬三宝佛法众僧。不杀不盗。不教他作。亦不随喜。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为诸众生说于业果。令住善道。不杀不盗。若有众生。不持戒者。教令住戒。若人持戒。教令坚住。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云何不杀生。若是众生。知他众生。乃至虮子蚊蚁之类。不故断命。是名不杀。有诸众生。杀害瞿陀鼠貁兔等。安置罝罗罟网机陷。劝令不作。复有异人。以恶方便。作诸罥弶。张设罗网。捕猎鸟兽。种种杀具。网漉众生。令其断命。是持戒人。劝令放舍。是名不杀。令他众生安住善道。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不起盗心。见他偷盗。劝令不作...(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为诸众生说于业果。令住善道。不杀不盗。若有众生。不持戒者。教令住戒。若人持戒。教令坚住。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终之后。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云何不杀生。若是众生。知他众生。乃至虮子蚊蚁之类。不故断命。是名不杀。有诸众生。杀害瞿陀鼠貁兔等。安置罝罗罟网机陷。劝令不作。复有异人。以恶方便。作诸罥弶。张设罗网。捕猎鸟兽。种种杀具。网漉众生。令其断命。是持戒人。劝令放舍。是名不杀。令他众生安住善道。云何不。盗乃至草叶不起盗心。见他偷盗。劝令不作。复有众生。行于非法。若于佛塔。若于精舍。以诸音乐供养佛塔。复有异人。亦在其中。歌舞自娱。或与女人歌舞戏笑而生欢喜。或于僧寺。若客作伎人。或鼓众伎乐。供养佛塔。以自活命。作诸音乐。不令此人为他作乐。是名不偷盗。复有偷盗。或于淫女。初许多直。后酬少价。是名偷盗。复有偷盗。若有酤酒。屠儿贩卖。市买决价。不酬本直。是名偷盗。如是杀生偷盗。持戒之人。悉舍不为。见作不喜。心亦不念。云何布施。贫穷少财。能舍财物。施三禅人。自忍饥苦。施与他人。慈悲心施。如爱己子。云何持戒。不杀众生。若治屏厕。杀害众生。教令不作。施其水浆。还置秽处。令不害命。是名不杀。善业之人。作此善业。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善业之人。生彼天上。受五欲乐。天伎乐音。种种天女。以为围绕。受无比乐。今为此天。说少分喻。如金轮王所受之乐。比于天乐。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所受天身。无有骨...(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有余业。生于人中。颜色光泽。主上贵重。第一富乐。聪慧明了。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十地。名微细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修行善法。自利利人。不诳众生。不恼众生。质直修行。而行善业。得乐果报。作清凉业。得清凉报。善业乐报。一切众生之所供养。众人所爱。现在未来。安乐利益。若舍此身。至未来世。所作善业犹如父母。为如实故受无量乐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行不杀。不行偷盗。若复有人。杀生偷盗。不共同止。亦不亲近。不共游戏。不与同事。如是破戒行恶之人。不与同住。亲近持戒行善之人。同其事业。游戏受乐。互共思惟。法以非法。此善业人。自不作恶。亦教他人。令不作恶。如是之人。遍修善业。令破戒者住于善道。示人正法。令入正道。种于善业。其人心净。犹如炼金。行于善业。现在未来。安隐快乐。是名不杀。复有不杀。有诸众生。以邪见故。杀诸蛇蝎。百足蚊虻蜥蝪之类。杀如是等。熏诸果树。欲令园林华果繁茂。持戒之人...(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如是之人。遍修善业。令破戒者住于善道。示人正法。令入正道。种于善业。其人心净。犹如炼金。行于善业。现在未来。安隐快乐。是名不杀。复有不杀。有诸众生。以邪见故。杀诸蛇蝎。百足蚊虻蜥蝪之类。杀如是等。熏诸果树。欲令园林华果繁茂。持戒之人。则不如是。以护生命。种种果食。疑有虫者。终不故食。若水酪浆。种种诸饮。不谛观视。终不饮之。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微细持不杀戒。云何不盗。不恣复有几种。若人思惟。欲令种种稻谷麻麦。种种黍豆。我独成就。令世间人五谷不登。独我成熟。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复于异时众生薄福。田稼不收。如是恶人见世饥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肆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如是众过。舍离不作。持戒之人。虽复贫穷。不为非法诳惑他人。见他作者。心不随喜。若饥馑世。治生求利。如法贩卖。不诳...(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几种。若人思惟。欲令种种稻谷麻麦。种种黍豆。我独成就。令世间人五谷不登。独我成熟。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复于异时众生薄福。田稼不收。如是恶人见世饥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肆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如是众过。舍离不作。持戒之人。虽复贫穷。不为非法诳惑他人。见他作者。心不随喜。若饥馑世。治生求利。如法贩卖。不诳众生。是名不盗。如是善人。云何布施。善心善行。自利利他。自身贫穷。勤苦得财。若从他人常乞财物。得已布施。贫穷疾病。困乏之人。若学三禅。得三禅人。从他求索。勤苦得已。而行布施。是人布施。三业成就。若心思惟。欲行布施。是名决定。若布施时。名之为业。若行施已。心复思惟。是名究竟。如是之人。造作一千二百善业。命终之后。生于善道微细地处。行善业人。生彼天已。以作微细业因缘故。所得天身。随其所念。巨细随心。其地园林。七宝...(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长。爱乐宾客。乐行布施。持戒自守。性爱香鬘。远恶知识。生于大姓。端正殊妙。种种庄严。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十一地。名歌音喜乐。众生何业生于此地。彼以闻慧。见有众生善心善业。善身口意。行于善业。自利利他。饶益众生。心有慈悲。信于业果。正见正业。持二种戒。心不散乱。不失威仪。不亲恶友。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三种善业。遍行究竟。持二种戒。不杀不盗。云何不杀。若稻谷黍麦。生微细虫。不捣不磨。知其有虫。护此虫命。不转与人。复有不杀生。若牛马驼驴担负脊坏疮中生虫。若以浆水洗此疮时。不以草药断此虫命。以鸟毛羽洗拭取虫。置余臭烂败肉之中。令全其命。护此驴牛。恐害其命。复护虫命。乃至蚁子。亦不故杀。若昼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杀。有众生想。若虮若蚁。亦不故杀。是名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盗。若有众生。见蛇食虫。虾蟆食虫。黄鼬食虫。若狗野干。取诸众生欲自食之。其人若见。以其所食而贸易之。令其得脱。如是之人。护彼此命。是名不盗。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劝诸众生。令住善道。未住戒者。教令住戒。已持戒者。令其增长。说业果报。令其觉悟。是则名曰不杀不盗。复有顺法行人。利益众生。见诸蜜蜂。知他欲杀。以物救赎。令其得脱。施众生命。是名施命。复有布施。若法行人。贫穷乏短。若以一食施四禅人。若见恶人欲断人...(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转与人。复有不杀生。若牛马驼驴担负脊坏疮中生虫。若以浆水洗此疮时。不以草药断此虫命。以鸟毛羽洗拭取虫。置余臭烂败肉之中。令全其命。护此驴牛。恐害其命。复护虫命。乃至蚁子。亦不故杀。若昼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杀。有众生想。若虮若蚁。亦不故杀。是名不杀。云何不盗。几种不盗。若有众生。见蛇食虫。虾蟆食虫。黄鼬食虫。若狗野干。取诸众生欲自食之。其人若见。以其所食而贸易之。令其得脱。如是之人。护彼此命。是名不盗。自不偷盗。亦不教人。劝诸众生。令住善道。未住戒者。教令住戒。已持戒者。令其增长。说业果报。令其觉悟。是则名曰不杀不盗。复有顺法行人。利益众生。见诸蜜蜂。知他欲杀。以物救赎。令其得脱。施众生命。是名施命。复有布施。若法行人。贫穷乏短。若以一食施四禅人。若见恶人欲断人命。以物赎命。令其得脱。施命施法。诸施之中。最为第一。是人行于二种之施。亦教他人。令行二施。见作随喜。如是持戒。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歌音喜乐之地。以善业化。得胜供养。其地园林。以善业故。种种庄严。天所住处。无有一迹非善业化。无有一天不游戏者。无有一天不...(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乃至爱善业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闭于三恶道门。还生人中安乐国土。园林流池皆悉具足。常行善业。大富饶财。或为国王。或为大臣。为一切人之所爱敬。常乐布施。护持禁戒。乐作善业。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有地处。第二十二。名威德轮。众生何业。生于彼天。彼以闻慧见诸众生。修行善法常不放逸。以利益心利益众生。信于业果。近善知识。不杀生不偷盗。若尸赊婆树。若庵罗树。若枣若榛种种林树。于此树上有诸鸟巢。巢中有子。若鸟若蛇取诸鸟子。其人见之。以慈悲心。利益众生。救令得脱。云何不盗。于他林树乃至不取一枝一叶。亦不教他。若行道路。见地遗果。不取不盗。见人取者劝令舍离。云何行善而修布施。于降雨时以食施僧。若饥馑世。若疾病人。以食施之。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见住戒者教他随喜。为他众生说业果报。念佛法僧而行布施。若施父母。若优婆塞。或无禁戒病患之人。以饮食汤药所须之具。施此诸人。亦教他人。说业果报。不近恶友。不与同住。不共言说。常能善摄身口意业。自利利他。是人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威德轮地。生此天已。以善业故。其身光明。如月盛满。其地庄严。甚可爱乐。...(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乐处。大富饶财。其心广大。乐修正法。常爱智慧。爱乐沙门及婆罗门。寿命延长。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二十三地处。名曰月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闻知见。若有众生。以清净心修行善业。善修其心。造佛形像。或为供养。洗佛形像。令除尘垢。揩拭刷磨。或见金银为如来像。见之欢喜。思惟爱仰福田功德。思心功德。自熏其心。而行善业。心生喜悦。不杀不盗。云何不杀。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断众生命。亦不教他。见人作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复有不杀。不生杀念。乃至床褥卧具有湿生虫。不起心想欲害其命。于微细命乃至蚁子。不起杀意。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如是善人。修行善业不知厌足。于一切处。不行偷盗。乃至草木泥土。自既不取。亦不教他。设有大热。不夺他荫。不令他人住于日中自受荫处。自有势力。亦不夺他。不教他人。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乃至荫凉。亦不偷盗。微细之事。皆不偷盗。是名不盗。如是之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中月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得乐果报。光明普照。犹如和合十月并照。如是天众。身相光明。清净无垢。亦复如是。天子既生。一切天众。百倍转胜。其身光明。冷暖调适。一切余天。见之爱乐。其光胜于余天...(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云何不杀。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断众生命。亦不教他。见人作者不生随喜。劝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复有不杀。不生杀念。乃至床褥卧具有湿生虫。不起心想欲害其命。于微细命乃至蚁子。不起杀意。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如是善人。修行善业不知厌足。于一切处。不行偷盗。乃至草木泥土。自既不取。亦不教他。设有大热。不夺他荫。不令他人住于日中自受荫处。自有势力。亦不夺他。不教他人。见他作者。劝令不作。乃至荫凉。亦不偷盗。微细之事。皆不偷盗。是名不盗。如是之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中月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得乐果报。光明普照。犹如和合十月并照。如是天众。身相光明。清净无垢。亦复如是。天子既生。一切天众。百倍转胜。其身光明。冷暖调适。一切余天。见之爱乐。其光胜于余天之光。其光普照满十由旬。胜余一切珍宝之光。以善业故。如是天子。无量眷属以为围绕。作众伎乐。诣于园林游戏之处。林名五乐。第一胜妙。于三十三天。最为殊特。其树威德。树有善果。众鸟胜慧。...(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所生国土。常有善法。正见众生之所住处。而于中生离恶知识。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有地处第二十四地。名阎摩娑罗。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闻知见。若有众生。奉持禁戒。以正见心。利益众生。正身口意。若边险地。若旷野中。若人没溺。堕于大河。救令得脱。若于旷野。渴乏所逼。施以浆水。若于险道。迷失道径。示以正路不求报恩。利益众生。救护众生。施其寿命。云何不杀生不偷盗。或于此人。若复余人。行于善业。不杀众生。若于所住房舍之中。生诸众生。若胎生湿生。若粗若细。坏人资具。或在梁间数堕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杀害。虾蟆毒虫。种种毒螫。虽被中害。不断其命。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几种不盗。如是善人。行于旷野。其力自在。贾客之水。及于黑盐。有力能取。而不偷盗。自守渴乏。若彼贾客。以水施之。然后乃饮。若彼不施。贸以饮之。善观微细业之果报。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于须臾顷。不近恶友。不与言说。不同道行。以何因缘。不与同行。一切善业。近恶知识。则为妨碍。是故不得与之共语去来同住。何以故。恶知识者。是贪嗔痴之所住处。有智之人。应当舍之。犹如毒树。其人清净。如炼真金。身坏命终。生于阎摩娑罗之地。善业之人。生彼天已。一切善人。敬重供养。决定业行。受于乐果。其...(第0675-03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常受安乐。以余业故。生摩罗耶国。主栴檀林。大富丰乐。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二十五地名速行地。众生何业而生彼天。见有众生。行于善业。其心质直。离于谄曲。不恼众生。信于果报。行正见业。大修布施。大富饶财。见有众生。入于大海。以求财宝。以大船舫。施此商人。诸商人等。得此船舫。多获财宝。持用布施。修诸福业。如是船主。以船施之。不求恩惠。不受其报。云何不盗。若行道路。有诸贼军。破坏村栅。或畏官军。逃避村栅。入此村中。乃至不取糠秸草叶。信业果报而生怖畏。非畏王法。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乃至湿生蚰蜒之类终不故杀。心不念杀。若有众生。造作罝罗罟网机拨坑陷。杀诸虎狼禽兽之属。即以财物。赎命令脱。其心不悔。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作如是等种种善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忆念善业。皆得成就。若有所作。一切天众。皆共赞善。颜色清净。诸天供养。是则名曰现业果报。是善业人。从此命终。生于三十三天之上。名速行地。生彼天上。以善业故。第一庄严。一切众生。不能分别如是天处甚可爱乐。天子既生。其身光明。受第一乐。身无骨肉。亦无垢汗。无有怨敌。亦无怖畏无所追求。离于嫉妒。无不爱乐。无病怖畏。唯除退时。无有王怖。心多放逸。遍见诸地皆可爱乐。五欲自娱。无量境界。游戏受乐。毗琉璃楼。...(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有余天放逸爱乐游戏受乐。驰诸境界。如人乘马。游戏一切园林之中。受放逸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生乐处第一富乐。多饶财宝。或为国王。或为大臣。多有象马驼驴骑乘。行不步涉。无有疲惓。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十六地。名曰影照。众生何业。而生彼天。若有众生。能总护持七种之戒。得相似果。以思修心。正见相应。不杀不盗。善持禁戒。是持戒人。作乐因故。持世间戒。乃至不盗微细之物。离于偷盗。若其住止近于海侧他摄之地。海潮所出。珂贝鱼蚌。如是种种一切众物。不以盗心取此诸物。此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非为王法。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是善业人。信于未来。畏业果报。善思直心。不恼众生。离恶知识。以求乐故。不杀众生。或游河中。或行山谷其人为于影鬼所执。宁舍自身。不害影鬼。不以毒药置于影中。恐害鬼命。虽知方便。而不残害。若单都鬼。知杀方便。守戒不为。或以水照。或以镜照。或以日光。其人知杀而不加害。亦不报怨。自舍身命。不杀众生。是善业人。身坏命终。生三十三天影照之地。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其身光明。五乐音声。受第一乐。众乐具足...(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众分。众生何业而生彼天。彼以闻知。见有众生修行善业。正身口意。质直不谄。不恼众生。常行善意。其心质直。离恶知识。亲近善友。不近恶友。不共言论。不与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恶人。恶人所友。亦不亲近。亲近贤善。听闻正法。闻已思惟。心入于法。善不善无记。若有善法。则便摄取。知不善法。则便舍离。正念观察。调伏其心。不贪不欲。持七种戒。微细不犯。乃至小犯。常怀大惧。一切善业。如炼真金。清净无垢。如是之人。不杀不盗。布施修福。见杀害者。救令得脱。云何救于杀害众生。若有丈夫。侵他妇人。为官所收。打恶声鼓。从右门出。欲断其命。无救无护。无所悕望。愁悴忧恼。欲至冢间。将至杀处。如是善人。赎令得脱。复行布施。修诸福德。云何善人修行福业。若僧住处。旷野无水。渴乏苦恼。如是善人。或为作井。或为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坏。若多细虫。为僧修治。以诸细虫置余水中。如是微细。皆不杀害。若以漉囊。漉诸水虫还置水中。是名不杀生。云...(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施修福。见杀害者。救令得脱。云何救于杀害众生。若有丈夫。侵他妇人。为官所收。打恶声鼓。从右门出。欲断其命。无救无护。无所悕望。愁悴忧恼。欲至冢间。将至杀处。如是善人。赎令得脱。复行布施。修诸福德。云何善人修行福业。若僧住处。旷野无水。渴乏苦恼。如是善人。或为作井。或为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坏。若多细虫。为僧修治。以诸细虫置余水中。如是微细。皆不杀害。若以漉囊。漉诸水虫还置水中。是名不杀生。云何不偷盗。不以盗心取他草叶。若旷野中种种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护。亦不故取。是名不盗。是人修行一切善业。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众分之地。生于右门。真金为座。白银琉璃。或以颇梨。或车磲宝。或赤莲花宝。以为其座。青因陀宝。大青宝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宝庄严之座。而于中生。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业。而来生此。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作斯善业。供养众僧。如是善业。犹如父母。清凉之宝。生于天上。决定受乐。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现见业之果报。见果报已。赞叹善业。毁訾恶业。念本生已。念人业...(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罗。众生何业生此天中。彼以闻慧。见有善人顺法修行。以正直心。不恼众生。实见业果。清净持戒。常乐持戒。离于谄曲。如炼真金。清净无垢。正见修行。受持善戒。畏未来世。布施修福。所谓见有修禅比丘欲断魔缚。盛夏热时。流汗热渴。施石蜜浆。或施拂扇。如是善人。不杀众生。或见猎师罗捕孔雀山鸡种种众鸟。猎师捕得。或养或杀。或以众鸟。作游戏具。是人见之。恐其杀害。赎此生命。放之本处。令得安乐。是名不杀利益众生。云何不盗。云何舍盗。见于微细业之果报。而生怖畏。是持戒人若河池岸边。或于异处。见有杨枝。或有蜜浆。为施行人。是人渴乏。不取不饮。以慈心故。是名不盗。如是之人。命终生于三十三天。既生天已。一切诸欲。皆悉具足。五乐音声。游戏园林。种种众鸟。出妙音声。于莲花中众蜂音声。鸿鸟之音。林中众树。七宝庄严。诸莲花池。香水充满。如毗琉璃。在中游戏。其山峰中。七宝焰光。七宝石窟。金银颇梨。因陀青宝。如是种种。众鸟出妙音声。如是众鸟。七宝为翅。而以庄严。种种音声。闻之悦乐。一切天众。互相随顺。无量美音。遍园林中。于其林中。可爱饮食。从河而流。若天见之。生大欢喜...(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受天之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乐处。或作大人。为一切人之所爱念。无有病恼。生大种姓大长者家。常受安乐。乃至老死。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三十处。名曰上行。众生何业生于此天。彼以闻慧。见有众生顺法修行。信业果报。行于正见。布施修福。持一分戒。初持多分。后一切持。于道行僧。布施靴鞋及施澡瓶。不杀不盗。或有边地夷人捉人欲杀。是持戒人。救赎令脱。若是王者。或见旷野征伐得财。恐犯偷盗。不受其分。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是持戒人。或是王者。见有恶人欲来害己。以持戒故。不断其命。如是之人。畏业果报。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名上行地。生此天已。以善业故。三千天女。以为给侍。诸天女众。种种璎珞。庄严其身。手执种种。伎乐琴瑟。及种种香。种种歌颂。赞叹天子。向天子所。欲心亲近。天子见之。亦向天女。各各生于欢喜之心。皆共往诣常欢喜园。其林一切毗琉璃宝金银之树。以为庄严。种种流泉。莲花林池。庄严其园。有无量河。而为庄严。...(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乃至可爱善业破坏朽尽。命终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安乐。近于山泽。多有河林。国土之中。或为大王。或为大臣。第一威德。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三十一地。名威德颜。众生何业生于彼天。彼以闻慧。见有众生。第一净心。布施修福。持七种戒。不近恶友。持戒不浊。护持福德。常勤精进。一心直心。如炼真金。护几种戒。所谓不杀。及不偷盗。云何不杀。若国土荒乱。互相杀害。是持戒人。畏破戒故。宁自舍命。不害他人。不教他杀。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若国土荒坏乱。一切众人。竞取他物。是持戒人。畏破戒故。饥渴垂死。宁自舍命。不取他物。
云何布施。施何福田。若供养佛。若说法处。而施与之。第一修心。其意正见。是人命终。生于天上威德颜地。生此天已。威德光轮。周遍围绕。第一胜色。受相似因果。以善业故。五乐音声。以悦其耳。常闻曼陀罗香。俱赊耶舍香。青莲花香。七宝花香。以悦其鼻。舌得种种上妙须陀天上味饮。目见种种七宝山谷上妙之色。身得种种胜妙天衣...(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有天处。第三十二地。名威德焰轮。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心修福。不谄不幻。观于正法。以正见心。利益一切众生。信佛法僧。其心柔软。修行福业。若于僧寺。或见佛塔。有破坏者。为之修治。或时塔寺。为火所烧。竭力救护。不惜身命。或见大火焚烧佛法众僧。珍宝财物。丧身救之。或见有人为火所烧。入火救之。以悲心故。能作如是难为福德。云何不杀。及不偷盗。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持与佛法众僧。是名不偷盗。云何不杀。若行道路见诸虫蚁蚓蛾虾蟆及余小虫。舍避诸虫。行于远道。以慈悲心。护众生故。信业果报。知生死过。观生灭法。是名不杀生。是持戒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威德焰轮所住之地。生彼天已。第一善业。其威德轮。周匝庄严。而受快乐。不可具说。今说少分。其身周遍。威德炽光。如日之照。而不曜目。以善业故。百千天女。围绕其人。而受快乐。金毗琉璃。青因陀宝。以为宫殿。游戏歌舞。复有园林。花常开敷。多有众鸟...(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生处长寿。乃至命终受乐不坏。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三十三地。名曰清净。众生何业。生于彼天。彼以闻慧。见此众生。以善心故。信于因果。持七种戒。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不近恶友。不与恶人言语谈论。常信三宝。其心寂静。心无障碍。意无散乱。不行恶法。不与下贱恶人交友。于一切众生。常说爱语。利益时语。供养法师。常听正法。随力布施。若于行路。乃至不以盗心取他草叶。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若虾蟆。若屯头迦(两头蛇也)。乃至目见不起杀心。何以故。一切众生皆自爱命。以此因缘。一心系念。谛视而行。不伤众生。云何不杀生。若有疾病。恐丧其命。买肉疗病。若于热时。或经多时。肉中生虫。若去此虫。则断虫命。宁自丧命。不去此虫。护虫命故。如是善人。乃至微细小罪。见之生怖。云何不盗。如是善人。安乐利益。一切众生。若田泽园林。有干牛粪。知他所摄。终不故取。恐犯偷盗。如是之人。舍于盗心。持戒离垢。不杂不浊。离于糠秸。是持戒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名清净地。如是天子。生此天已。受第一乐。其身光明。胜于日光。威德炽盛。受于无量天之快乐。以善业故。受如是乐。诸天女众。百千围绕。天鬘天衣。庄严其身。七宝林中。与诸天女游戏。受于第一之乐。复往诣于乐鹿顶林。见此园林。可爱奇特。生大欢喜。问诸天曰。以何因故。如此园林。胜诸园林。花果庄严。山窟溪谷。崖岸河泉。花池流水。无量众...(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是名不盗。云何不杀生。若虾蟆。若屯头迦(两头蛇也)。乃至目见不起杀心。何以故。一切众生皆自爱命。以此因缘。一心系念。谛视而行。不伤众生。云何不杀生。若有疾病。恐丧其命。买肉疗病。若于热时。或经多时。肉中生虫。若去此虫。则断虫命。宁自丧命。不去此虫。护虫命故。如是善人。乃至微细小罪。见之生怖。云何不盗。如是善人。安乐利益。一切众生。若田泽园林。有干牛粪。知他所摄。终不故取。恐犯偷盗。如是之人。舍于盗心。持戒离垢。不杂不浊。离于糠秸。是持戒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名清净地。如是天子。生此天已。受第一乐。其身光明。胜于日光。威德炽盛。受于无量天之快乐。以善业故。受如是乐。诸天女众。百千围绕。天鬘天衣。庄严其身。七宝林中。与诸天女游戏。受于第一之乐。复往诣于乐鹿顶林。见此园林。可爱奇特。生大欢喜。问诸天曰。以何因故。如此园林。胜诸园林。花果庄严。山窟溪谷。崖岸河泉。花池流水。无量众鸟。出妙音声。于...(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叉。虚空夜叉。告四护世。护世天王。告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告夜摩天。如是展转。至光音天。如上所说。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六 观天品第六之十五(夜摩天之初)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精进不坏。观察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何天。在彼三十三天上住。光明胜妙。力命自在。胜彼三十三天果报。彼见闻知。于彼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一切法胜之堂。法果报胜。光明胜妙。名夜摩天。因三种戒故。得生彼夜摩天中。三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行等。善修不缺。不孔不穿。坚固不犯。一切圣人所爱赞戒。报常清凉。次第乃至得到涅槃。犹如善亲。生死海中。能渡如桥。若有上彼持戒桥者。是则能渡生死大海。到于彼岸。彼修行者。复谛思惟。见彼比丘观七种戒。果报业法。有下中上。如前所说。正观察已。又复观察彼夜摩天须弥山上夜摩天处。以何为处。有何光明。高几许住。如是观察。彼见闻知。如不杀生。及不偷盗不邪行等乐修多作。自能持戒。教他持戒。自他利益。如是众生。得生彼天。
彼夜摩天可高几许。彼见闻知。高六十八百千由旬。彼夜摩天。须弥楼上。两倍高远。
彼夜摩天。凡有几地。举高几许。何物为地。彼见闻知。彼一切地。有三十二高五千由旬。彼夜摩天。住于虚空。如虚空中所有云聚。为风所持。如此地根。下有水持。水为风持。名阎婆风。持夜摩天。如持云聚。何等名为三十二地。一名势力。二名乘处游行。三...(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异果。非善业因生于地狱。非不善业因缘生天。然彼如是因果因缘。修施戒智。必定业故。得生天中。如是说天苦乐二种。不可具说。天中之乐。彼业一分不可譬喻。此说少分。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夜摩天地。彼见闻知。彼夜摩天。有地分处。名为势力。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人持戒。微尘等恶。见则生畏。其心正直。不谄不诳。不恼他人。正见不邪。不痴心念。观此世间。一切无常苦无我等。念佛法僧。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又不邪行。心离不乐不行不作。乃至飞鸟鸽等行欲。亦不观看。乃至欲睡。心亦不念。若人如是。亦教他人。彼人为他说业果言。汝勿如是。汝若作者。必入地狱。彼人如是真见业果。如是不犯他妻妇等。于业生怖。彼人善业。生彼地处。百千天女之所围绕。才生于彼。彼诸天女。即于生时。歌天音声。彼天忽闻。如从睡觉。彼乐音声。始初出时。如是化生。于乐音声。如是得念。彼歌音声。备有八分。功德具足。一者语。二者称。三...(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歌舞戏笑。复有异天在种种宝石地之上。所谓青宝。玻璃金银。如是地处。嬉戏游行受诸快乐。乃至集作爱善业尽。善业尽已。于彼处退。彼处退已。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得生人中。常生乐处。则有第一端正之色。大心大富。得为国主。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夜摩天中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彼处名为云处游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人直心。本性正直。信于三宝。不杀不盗。不行一切不善邪行。不乐不行。亦不多作。见诸妇女。乃至不生欲意之心。不念淫欲。舍淫欲心。亦不分别。犹如舍毒。此善男子。身坏命终。生夜摩天。在彼云处游行之处。生彼处已。身之光明。与日不异。受善业乐。受无比乐。无量境界。受诸快乐。即初生时。甚大欢喜。心生思惟。我今云何独在此处。即生念时。见诸天女。在树林中。树种种枝。具足宝铃。铃有妙声。地色犹如火洋真金。地处有如银玻璃色。多有百千妙莲花池以为庄严。彼...(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正直。随顺法行。正见不邪。彼余业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九 观天品第六之十八(夜摩天之四)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为积负。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行善业。精勤持戒。常不恼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坚固不坏。能闭一切恶道之门。清凉一切恶道热恼。能作归依。犹如父母。于未来世。随顺而行三种功德。具足相应。何等三种。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杀不盗。如前所说。不邪行者。若行道边。若四出巷。巷巷而行。或乞食行。或时余行。若见妇女种种歌舞庄严音声。不生爱念。心不愿乐。见他所作。心不随喜。庆他作善。教他忏悔。说其过失。言此妇女第一过因。所谓邪行。以此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如是持戒。梵行清净。身坏命终。生夜摩天积负地处。既生彼已。善业力故。于中受乐。谓积负山五百由旬。满中诸鸟。音声可爱。跋求之声。山中甚饶。普彼山中。音声可爱。然彼天子初生之时。七...(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业尽。善业尽已。退彼天处。既退天已。如行而来。如行而去。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退已得生人中。常生乐处。随顺修行。正法国土。聪明黠慧。一切人爱。若作国王。若作大臣。若作王者。其王国土。不畏他国。敌阵军众。常受快乐。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更观察夜摩天中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彼夜摩天复有地处。名为心相。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行善人。善意直心。正见不邪。心常谛知善恶因果。不杀盗淫。不杀不盗。如前所说。不邪行者。心不生念。亦不随喜。所谓乃至。见画妇女。不念不观。无不善念。心不乐见。不味不着。无欲爱心。而观察之。亦教他人。遮他人作。自身不作。不教他作。彼能自利。复利益他。彼持戒人。得脱热恼。常行诸善。恒念自身。见身不净。于自身体。常念不迷。不贪妇女。于妇女罥。而得解脱。离妇女欲。一切人信。现前持戒。相应和集。得如是乐。离欲邪行。不乐不行。不思不念。彼人如是。能灭欲火。第一用心。第一乐行。...(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处。五根具足。智慧自在。以彼善业。作而复集。圣人所爱。三功德业。决定生天。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彼夜摩天。复有地处。彼处名为山树具足。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谓若有人。修行善业。直心正心随顺法行。不坏威仪。不缺威仪。远恶知识。常生善心。微尘等恶。见则深畏。正见不邪。常正见行。常一切时。信业果报。心意正直。身行善业。口意善业。护三种戒。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杀不盗。如前所说。不邪行者。若于昼中见妇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见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于昼行时。善摄其心。以知足绳系缚诸根。念身而行。善护其心。常乐观察诸界入阴。不乐多语。不于非时入他舍内。不行恶肆。于一切处。非时不行。不近恶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乐常见亲旧知识。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观察。恒常正念。敬重尊长。常近奉侍。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山树具足地...(第0675-04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摩天所有地处。彼即闻知。复有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识。信业果报。心意正直。随顺法行。受持禁戒。正见不邪。修正见行。常近耆宿。于佛法僧生清净信。信于生死。常一切时善摄诸根。不着境界怖畏生死。知爱别离。生老病死。恩爱聚会。恩爱离别。一切皆知。于五聚阴。识知其过。常勤精进。顺行善业。离恶知识。常一切时乐闻正法。闻已思惟。思已知义。摄持在心。知离欲味。常不杀生。常不偷盗。如前所说。复舍邪行。于妇女根。眼不乐见。于其歌舞庄严音声。闻已不味。于画妇女。若见若闻。无不善念。梦见妇女。觉已不乐。不生爱念。不多行欲。常正观察。舍离邪淫。弃于欲事。如毒无异。彼人如是功德相应。常行善业。恒有善念。离垢染心。持戒普净。善护禁戒。彼人如是。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广博行处。彼三功德。乐修多作。爱乐净戒。持戒得果。生于彼处。才生于彼。即闻天鸟种种音声。第一可爱。如跋求...(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一切不避。如是唯行一分善行。不能具足一切善行。若意善行。唯信命尽。或有余业。或时唯信。生夜摩天于次前者。转更劣减。于余修行受戒持戒具足之天。形量身色。胜庄严具。若食若行。若天女众。寿命长短声触色香一切皆劣。自见劣故。极生羞耻。惭于余天。受持戒者。
复有愚痴。不知取戒。持戒相应。唯心正见。得闻佛法。敬信三宝。佛法众僧。乃至不取一日之戒。闻持戒来。或于知识。教示闻来。或于所畏生忌难故。不作偷盗。次第闻来。若闻佛说以余业故。贫穷而生。如是之人。畏现在世。畏未来世。故不偷盗。口中不说破坏之语。不迭相破。于破坏者。令使和合。爱善业故。或时传闻佛所说语。彼破坏语余业缘故。亲旧知识。妻子奴婢一切破坏。以是业因。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之人。二种因缘故不两舌。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心有信故。或余业故。或生业故。信福田故。生夜摩天。量色形相。一切劣减。天女众劣。若处处行。饮食等劣。声触亦劣。味色香命。一切皆劣。光明亦劣。于他天所。则生羞耻。如是放逸。不取戒故。...(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威仪事。从说他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爱斗。说他灭故爱斗则灭。从爱斗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辱人。爱斗灭故。则不辱人。从辱人垢复生余垢随逐系缚。所谓坏乱。能令村舍聚落坏乱。辱人灭故。则不坏乱。此一切垢。上上次第相住持者。一切皆灭。如是自体根本系缚。妇女之心。更无有法能令柔软。唯除佛语。知识口说。从其得闻。彼妇女人。如是闻已。如是难舍。住处家业舍而出家。若其不能尽灭诸漏。则能专心持戒修行。初修不杀不盗不淫。不作妄语。不破坏语。不作恶口。不作绮语。一切善修。常数数修。乐修多作。如是妇女。身坏命终。生于善道欲界天中。若不厌欲。业心自在。生夜摩天山树具足地处之中。得丈夫身。善能如是持戒不缺。如是既得彼天身已。则行放逸。放逸行天。善业尽故。复堕地狱饿鬼畜生。复生如是上上垢恶妇女之身。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欲为妒嫉地 心如电火轮
是贪慢之藏 智者则不信
心体是欲罥 如利...(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佛塔内壁中而见。若有善业。乐修多作。若修持戒。八圣道业。不穿不孔。坚固不犯。善调心意。三业大力。善业力势。决定受得可爱果报。归依三宝。因缘力故。或时布施众生无畏。或以法施。因缘势力。或复其余。更异相似。作诸善业。净法熏思。寂静心力。次动口业。或清净心。谏劝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业力故。能劝父母。或施病人贫穷之人。或以饮食供给病人。或以药草施与病人。无医师者。病药所须。布施力故。或不杀生。或不偷盗。或不邪淫。不饮酒等。或于旷野崄远之处。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须者。此业势力。或时供养佛法僧宝。此业力故。礼拜合掌。作善业故。或于饶人破坏国土。多人畏处。畏旷野死。或畏刀者。施其无畏。或施缘觉阿罗汉人床敷卧具病药所须。如是业故。或于妻子。正护与乐。或于俭时。布施饥者。饮食养之。此业最善。乃至涅槃。三种菩提。如愿得果。何况生天。若天上退。还生天中。彼复更见天中转行。如是彼天。在佛塔内壁中而见。彼...(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星思惟。实非沙门。自谓沙门。数星思惟。则不应作。如是比丘。毁沙门法。妨废坐禅读诵等故。彼思惟已。福德命行。不觉损失。何为出家。不得彼法。彼命终尽。所作不办。不得免离衰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彼人常在生死道中流转而行。彼于数星不得利益。数星思惟。不能自救。亦不救他。何以故。唯数业星。能救自他。何以故。一星生人。有苦有乐。有丑有媚。有大种姓。有小种姓。有依法行不依法行。有贫有富。有王有民。有贵有贱。有盗不盗。有聪有蒙。有愚有智。有男有女。或有持戒。有不持戒。有勤精进。有不精进。有为人爱。不为人爱。一切皆爱。一切不爱。唯一种星而有异种人生不同。若星因缘。彼一星生。何故一切不皆一种。如向所说前功德过。一切不知。不数业星。数空中星。愚痴之人。功德与过。不知不数。善不善业。二果不数。数空中星。又复彼人数星思惟。而实不善。亦不寂静。所谓一星。或生于人。或生畜生。或生饿鬼。差别不等。非星势力。业势力故。异异而生。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51:37
|
只看該作者
...(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小乘单译经?第0675部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一 观天品第六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第七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欲。所谓有人或到林中。近妙声鸟。彼妙声鸟。迭互相于生欲心故出欲音声。雌鸟在前。雄鸟在后。相随共行。彼鸟翅羽。有种种色。一切见者。心皆欢喜。欲情内发。而彼见已。不生欲念。心不思惟。况复行欲。彼人如是。清净持戒舍于邪欲。持戒清净。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广博行地处而生。彼处生已。一切诸欲功德和集。受诸快乐。有胜园林。银毗琉璃。青宝之树。大青宝树。莲华色宝种种宝树。庄严园林。种...(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不受不取犹故受乐。游戏歌舞。乃至一切善业皆尽。则于后时。退彼天处。退天处已。如自业行。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余业故。生于人中同业处者。则生第一富乐之处。有胜上意。心常欢喜。在好国土。迦那那洲。若师子国。富乐处生。生长者家。以余业故。
广博行地第七已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曰成就。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有人信佛世尊。善心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于先所行。共淫妇女。心不忆念。彼善男子。如是持戒。善意熏心。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成就处地。生彼处已。自业相似而得果报。所谓园林莲华池水。池有种种鸟美妙音声。种种庄严。妙身天女而为围绕。生如是等天乐之处。五乐音声种种游戏。不可譬喻。胜妙声触味色香等。而受快乐。譬如水池。有五水渎。皆悉是水。在水池畔。水入池中。不遮不碍。如是如是。五根爱着。五爱之身。常随五处。不知厌足。譬...(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如是乃至爱善业尽。善业尽故。于彼处退。彼处退已。如自业行。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若以余业。生于人中。则生第一富乐之处。黠慧利根。多所知见。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为王所爱。以余业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名光明围。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善男子曾闻法义。受戒持戒。正见不邪。不恼乱他。心意正直。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畏邪行故。乃至不观画妇女像。常行善业。善修净命。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围处。生彼处已善业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种种受乐六根所使。乐见园林。如是如是见种种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则能驱使地处平正第一柔软七宝间杂。甚可爱乐。彼地之中。若有树生。触极软滑。金果银叶。胜触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处诸天若有是心。欲令...(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中。或为国王。或为大臣。或迦奢国。憍萨罗国。在安隐洲。彼余业故。
夜摩天摄胜光明园处第九地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复有地处。名曰正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随法正行。第一清净。报亦清净。业清净故。受乐果报。圣人所爱。胜善布施少于智慧。以布施故。生于天中受天爱果。所谓天处。何人得彼天中果报。所谓有人善心清净。生敬重心。柔软之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所谓耳闻先时有人曾共妇女而行淫欲。如是闻已。心不喜乐。于先欲事。心不思念。不生觉观。复能遮他不听思念。如是成就清净业行。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正行地处。受本所修善业果报。生彼处已。爱乐种种香味触等。无量境界。行园林中。天莲华池。百千天女之所供养。在于园林莲花之池流水处行。无时暂住。先所未见。不可譬喻。不可具说。种种天乐。具足受彼无量种乐。于境界中。心不知足。
...(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如是。自身能住。复令他人军众等住。如是王者。于诸众生。犹如父母。能到涅槃。随自所愿何道皆得彼王如是。一切所念。皆悉成就。常为天护无有刀剑。怨敌等畏。一切国土。常不坏乱。一切五谷。随时善熟。如天时节。日月调和。普照一切。国土所用。一切具足。多饶人众。彼王如是。正护国土。后时无常。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受何业报。受何等乐。略而言之。夜摩天中。不杀业故。天命则长。有下中上。如是天命。于六欲天。不偷盗故。天中大富。七宝具足。园林山峰。种种可爱。在如是处。游戏受乐。不邪淫故。诸天女众。于余天子。悉皆不往。乃至未退。有命以来。不往不近。彼诸天女。一切端正。一切好色。光明胜妙。眼见心乐。若人邪行。彼生天中。所有天女。共余天行。如是异异业报成就。此如是等身善业行。善护不犯。乐修多作。生于天中。受天乐报。次复第二口四善业。乐修多作。生于天中。口何者业。生于天处。受何乐报。谓修四种口正行戒。不妄语故。满...(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集业尽。善业尽故。如自业行。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若以余业。得生人中同业之处。第一富乐。或近海畔。或在其余饶流水处。作大富人广多商贾。或作国王。常在海畔。船舶具足。多有财物。多有人众。一切人爱。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六 观天品第六之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夜摩天。复有地处。名曰常乐。众生何业而生彼地。彼见若人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常离邪淫。乃至见画女像。不念欲想。于彼画女。不生胜相。见画女时。不生念想。似某女人。心亦不生可爱之想。不如是观。不以欲心观画女像。心不迷惑。心依正法。以正念故。舍离欲心。远避女人。自毁其身。既自思念。不邪淫己。心生欢喜。未生欲心。常作方便。令使不生。劝邪淫者。令住正道。为说欲过。不可爱乐。若能如是舍离邪淫。则是第一清净身业。正见不贪。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常乐之地。彼在...(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发缘觉心一切皆愿当来得果。尔时夜摩天王作如是念。我已为他作大利益。令诸天众离放逸行。时夜摩天王。知诸天众意善调伏。各令还宫。时诸天众。恭敬围绕夜摩天王。舍池而去。夜摩天主牟修楼陀。为诸天众。作利益已复诣余地。为余天众而作利益。
夜摩天常乐地第八牟修楼陀天化经具足竟。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夜摩天处。名增长法。众生何业生于此地。彼见若人善心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离邪淫。微细亦舍。乃至见画男女。不生忆念。如是之人。不观不念。不味不着。不浊心念。恐犯净行。亦不思惟。不念不善。遮于心过。为他人说邪淫业果以遮其心。令其不喜不爱不乐。此邪淫果。不应习近。非寂灭道。不可爱乐。行善之人。不应喜乐。为他宣说微细之果。持戒梵行。于微尘恶。见之生怖。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增长法地。生彼天已。善业行故。爱果成就。所谓园林金山峰中。流泉河池。众宝庄...(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摩天王。见此天众。告善时言汝观如是放逸行天。今来向此。我今当游寂静园林。说是语已。飞升虚空。入寂静林。此诸天众。放逸游行。五欲具足。园林池中娱乐。乃至爱业所集业尽。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财富具足。为世大人。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大乐之处。众人所爱。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彼以闻慧。见夜摩天所住地处。名一向乐。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以闻慧。见有善人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不犯邪行。第一难持。能舍不作。若见禽兽牝牡和合。不生心念。舍不欲见。亦不思惟。于邪行报。生怖畏心。是故舍离见邪行者。劝令不作。说邪行报。令住善道。以此因缘。说如是法。言是邪淫。得不爱报。毕定堕于地狱之报。既自不作。教他不作。如是之人。自利利他。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一向乐地。以善业故。乐常不断。无量诸乐。皆悉增长。于此地中。有诸园林。见之爱乐。如意之林。一切欲乐。随念皆...(第0675-06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五十一卷~第六十卷))
...掌敬礼。供养孔雀王菩萨。既礼拜已。夜摩天众。入莲花林。游戏受乐。兜率天众。上升虚空。归兜率天。
尔时夜摩天众。于园林中。游戏受乐。乃至爱善业尽。随其自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生大种姓。常顺法行。颜貌端正。财富具足。处好国土。或王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见有地。名曰乐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地。彼见闻知。若人大心善行。直心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离邪淫。若见素画女人。不生邪观。见作劝舍。令住持戒。常为众生。数数说法。令住法中。为一切众生。说邪淫过。说业果报。若人邪淫。甚为下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是业报。受大苦恼。作是观已。不应邪淫。勿于后悔。邪淫之罪。受报大苦为诸众生说如是法。令住正行。救恶道行。如是之人。自利利他。持戒依戒。尽形持戒。不破戒。不缺戒不穿戒。不外实内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名乐行地。生彼天已。受无...(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种种众鸟。七宝庄严。出妙音声。无量百千天子天女。围绕此池。一一天子。无量百千天女。以为眷属。与此天子。娱乐受乐。自善业故。复于池边。有七宝林。名曰心乐。于此林中。有种种鸟。一百流水。而以庄严。无量众宝。庄严其林。天子天女。或在乐池。或于此林。于五根中。受境界乐以善业故。生此天中。闻歌所牵。向于岸林。复有余天。于此天中。命终退殁。有诸天女。天衣庄严。见新生天子。速驰往趣。求为给事。是诸天众。不杀不盗不行邪淫。善业果报。生此天中。不邪淫故。命未终时。天女不舍趣于异天。命终乃去。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不离邪淫。未命终时。天女背叛。舍之而去。如舍昼灯。往趣余天。与新生天子。而共娱乐。歌舞游戏。时彼天子。临欲命终。见诸天女。背叛趣他。心生嫉妒。生大苦恼。如地狱苦。以心嗔故。堕于地狱。夜摩天中。离邪淫故无此果报。以是因缘。先退天子。诸天女等。皆共往诣新生天子。到已围绕。入大林中。为受欲乐。向诸天众。时...(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无量功德闻法坚固经。为诸天众。具演说已。复诣异处。思惟念法。乐行地天五乐音声。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以恶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与人同业。生于人中。大富安乐。善持禁戒。常乐闻法。第一顺法。聪慧正见。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夜摩天名种种杂地。众生何业。生此地处。彼见有人造作善业。身口意善。正见正命。遍行善行。直心乐实。不杀不盗。远离邪淫。若在梦中。见于女人。心不亲近。昼亦不念。浊心觉观。如我此身。以舍邪淫。得善果报。离邪淫故。得生天上。与诸天女围绕受乐。舍离女人。悕望天女。以求天女。名浊梵行。望生天故。舍离邪淫。我先与女人歌笑舞戏。是为不善。当堕恶道。以是义故。于本所习。不生贪欲。觉观之心。不念本习。歌舞戏笑。若心生念。寻即断除。以是因缘。命终生于种种杂地。既生此地。善业果成。五欲和合。天子生已。以善业故。一切天处。...(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而不觉知。无常死灭。入大黑闇。不见老苦。破坏少壮。不见死火。欲来烧人。能令永离。一切亲爱。死如大火。烧人命树。焚众生林。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人。以何业故。生十山中。何等十山。一名僧迦赊山。二名平等峰山。三名勿力伽山。四名白云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鬘庄严山。七名因陀罗乐山。八名欢喜持山。九名心顺山。十名俱赊耶舍庄严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前世善业。生此山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行十善业。生此山中。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以何业故。彼诸众生。色力形相。胜余众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正见行施。心不谄曲。不恼众生。直心怜愍。顺法修行。亲近正法。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于彼命终。生于此间。此间命终。生于彼处。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此诸众生。以何业故。而受胜报。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以前世时。于怖畏者施以无畏。...(第0675-07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生时。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已还来至此天宫。为汝说法。犹如往昔毗婆尸佛尸弃如来。毗舍浮佛迦罗迦孙驮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如来。彼等诸佛。皆从此去。怜愍汝故。悉各还来。到此天宫。为汝说法。摄受汝等。今此护明菩萨大士。还如是来摄化于汝。如前不异。
尔时护明菩萨大士。于夜下生。当欲降神入于摩耶夫人胎时。时彼摩耶当其夜。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从今夜。欲受八禁清净斋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又愿。不贪。不嗔恚。不愚痴。不生邪见。我当正见。诸如是等禁戒斋法。我当受持。我今系念。恒常勤行。于诸众生。当起慈心。
时净饭王。即报摩耶大夫人言。如夫人心。所爱乐者。随意而行。我今亦舍国王之位。随汝所行。而有偈说。
王见菩萨母 从座恭敬起
如母如姊妹 心不行欲想
时护明菩萨。一心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最大夫人...(第0676-01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一卷~第十卷))
...王言。善哉仁者。汝于今者。可就我所听我教令。我今意欲共汝等辈生于人间。教化人故。教诲彼等。我于彼时。当作师子王身。汝等当作师子而守护之。将多眷属而围绕之。作是身已。游历村舍城邑聚落。游行处时。时彼人辈。若问汝等。我当应常与汝何物。汝等应当报彼人言。曰。别与我一百数人。若其彼等复问汝等。须丈夫也。须小儿也。为取妇人为取男子。汝等应报作如是言。若有多杀生者。如是等人。日须一百。用供给此师子王食。如是偷盗人者。行邪淫者。行妄语者。或两舌者。或恶口者。或绮语者。或多贪者。或多嗔者。或邪见者。如是之等。诸恶人辈。日须一百。供此师子。若其有诸不杀生者。汝等勿与。如此之人。师子不食。如是不盗者。乃至不邪见者。汝等勿与。如此师子悉皆不食。复须是教。家别一人决须出家。
尔时帝释。及四天王。善教思惟。作是念已。下来阎浮。尔时帝释。化作师子。纵广高下。一俱卢舍。犹如师子。无有异也。时彼人众。在师子后。为师子王。索食而行。如彼昔时帝释所教。无有异也。
尔时彼众。以怖师子。悔心杀生。无有偷盗。亦无邪淫。乃至无有邪见之心。悉具足持修十善业。家别一人。出家学道。行四梵行。命终已后...(第0676-05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诸恶人辈。日须一百。供此师子。若其有诸不杀生者。汝等勿与。如此之人。师子不食。如是不盗者。乃至不邪见者。汝等勿与。如此师子悉皆不食。复须是教。家别一人决须出家。
尔时帝释。及四天王。善教思惟。作是念已。下来阎浮。尔时帝释。化作师子。纵广高下。一俱卢舍。犹如师子。无有异也。时彼人众。在师子后。为师子王。索食而行。如彼昔时帝释所教。无有异也。
尔时彼众。以怖师子。悔心杀生。无有偷盗。亦无邪淫。乃至无有邪见之心。悉具足持修十善业。家别一人。出家学道。行四梵行。命终已后。生于梵宫。于其众中。若有人等。唯持十善不出家者。彼等人辈。多生人天。流转而行。是摩诃迦叶。于彼时中。如是方便。为众多人。作大利益。以过去世因缘力故。今亦复尔。为众人民。作大利益。诸比丘。是摩诃迦叶比丘。于未来世弥勒世尊法教之中。亦为多人作大利益。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摩诃迦叶。于彼云何当作利益。...(第0676-05部~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忘有五因缘。一者身忘。二者多念忘。三者着爱。四者见着。五者本宿命者。谓故世恼人断语惊怖人劳忘。谓意念劳饮酒得毒。四分饮水得天气。四分卧出得死。四分说善言得天。四分说恶事得地狱。四分地狱。王有妇弟死当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入狱中。人为罪所牵如是。
人有直取他人犁轭。用不报其主犁。已欲还之。佛言不应尔。已为盗人言。我欲作金轭偿之。佛言盗不解。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于佛寺中斋宿。不得卧沙门绳床榻橙机上及被中。皆为犯戒。
人请道人道人未食不应问经。道人为说有罪。道人食乃得问经道。
不持戒不行道。居佛寺中不如自投釜中。釜中烧一身耳。不持戒不行道。在佛寺中。烧无数身。
道人亦应说经。人有问经者无违人持物上道人。不应问经。后乃得问。受物亦不应说经有罪。
道人有五因缘请不...(第0678部~佛说骂意经一卷)
...目。端汝耳。端汝鼻。端汝口。端汝身。端汝意。身体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入泥犁饿鬼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有百字。如车有百字。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泥犁中。悔无所复及。佛言。我身弃国。损遮迦越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泥洹道。第一精进者。即得阿罗汉道。第二精进者。自致阿那含道。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道。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道。虽不能大精进者。当持五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两舌。四不淫劮。五不饮酒。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是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内复欲乱者。心小自端视身体。饱亦极。饥亦极。住亦极。坐亦极。行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坐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斗。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着后人。沙门既弃家。去妻...(第0683部~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
... 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若信族姓子族姓女。欲知圣八关斋。便教某甲当作是说。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杀生。亦不教人杀生。无怨恨心当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不复淫劮。清净无秽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常行审谛。最尊最贵。诸尊长为世所贵。如是我字某名某。为彼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更不复妄语。亦不教人使习妄语。当行审谛。为世尊长不行妄语。犹如阿罗汉。亦不饮酒。如是我字某名某。自今已后随意所欲亦不饮酒。亦不教人使饮酒。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犯斋。随...(第0697部~八关斋经一卷)
...尚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劮外色。伪辞非道。酖愐荒乱。违背正真凶[薛/女]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瞢瞢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二+〦]嬖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第0698部~孝子经一卷)
...。大善即与眷属五百婆罗门。国中复有五百女人俱。相随至佛所。佛时为无数千人说法。各各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婆罗门前白佛言。瞿昙。常游诸国。宁见有好人端正如是女者不。佛便逆呵之。此女不好皆丑无有一好处。婆罗门问佛。是女一国中人无有道此女丑。今瞿昙何以独道此女丑。婆罗门问佛言。世间人以何为好。佛言。世间人眼不贪色。耳不听受恶声。是则为好。鼻不嗅香。口不尝味。是则为好。身不贪细滑。意不念恶。是则为好。手不盗取人财物。口不说人恶。是则为好。不贡高绮语。知生所从来死有所趣。是则为好。信布施后当得其福。是则为好。信佛信法信比丘僧。是则为好。佛告婆罗门。颜色好不为好。身体好不为好。衣服好不为好。二言绮语不为好。心端意正此乃为好。分儒达即自还得五百两金。
佛告婆罗门。昔者有城名波罗奈。从地底去佛。诸当来佛皆于是上坐。尔时有国王名机惟尼。作优婆塞。大明经。为佛作精舍。王有女悉为优婆夷。明经智慧端正无...(第0705部~佛说七女经一卷)
...食其肉。筋脉烂尽。骨节解散。髑髅异处。脊胁肩臂。[月*坒]胫足指。各自异处。飞鸟走兽。竞来食之。天龙鬼神。帝王人民。贫富贵贱。无免此患。吾见斯变。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师。佛时颂曰。
我惟老病死 三界之大患
福尽而命终 气绝于黄泉
身烂还为土 魂魄随因缘
吾用畏是故 学道升泥洹
于是梵志闻佛所说。心开意解。即得道迹。前受五戒。为清信士。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奉孝不醉。欢喜而去。
...(第0706部~佛说八师经一卷)
...不端故。佛告诸比丘。皆当端汝目。端汝耳。端汝鼻。端汝口。端汝身。端汝心。身体皆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堕泥犁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中有百字。如车有百名。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地狱中。后悔无所复及。我弃国捐转轮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无为道。第一精进者。立得阿罗汉。第二精进者。得阿那含。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虽不能大精进。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饮酒。
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内复欲乱者心当自端视身体。饥亦极。饱亦极。行亦极。住亦极。坐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端心坐。心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斗。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着羞后人。诸比丘既弃家舍妻子。...(第0711部~佛说中心经一卷)
...上说。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七觉意。佛言诸比丘。若弹指间。惟行正见。以知古知始知终。知内知外。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佛知法。知比丘众。知学行事。如六合所习所取欢喜变失及其归趣。知不贪之德。是为正见。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何况多行者。撮取其要。若弹指间。惟行正思。为思出家思不诤思不杀。若惟行正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形笑。若惟行正命。不以贪生活。不恚生活。不以痴生活。若惟行正业。不杀不盗窃不邪淫。若惟行正治。以修治四意断之事。若惟行正念。以受行四意止。亦惟行正定。以思念四禅事事。皆同如上说。其弹指间。功德如是。何况多行者。是故可念行八正道。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第0720部~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
...道。说无端绪。无造无作。虚无所有。无所从生。无行无得。自然如也。是谓正道。何谓善权。变化无方。或出或处。随类而入。与为因缘。时宜而说。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谓善权。何谓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无横与者。其事明白。是谓至教。何谓诱导。开童蒙人。有护有德。增寿益算。现世可获。是谓诱导。何谓福德。六度无极。主治六情。制守根门。可得天人。转轮圣王。长乐无极。是谓福德。何谓禁戒。守口摄意。身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奉孝不醉。三恶趣苦。不可久处。是谓禁戒。先了此意。乃可为道。譬如捉网先摄其纲。诸目皆正。不晓持纲。先理其目。颠倒错乱。互相绊绕。无有解已。学亦如是。不达其要。闻经中说。不解权宜。不能分别。便相讥恃。遂执所守。兴起恚意。失本忘义。毁正逐邪。学者雷同。追逐音响。不相匡正。识真者少。堕落滋多。如此之辈。徒载学名。曰四谛者。一曰苦谛。二曰习谛。三曰尽谛。四曰道谛。一切众生。不觉此苦。以苦为乐。...(第0726部~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
...衣里。啮于带杅。忽然落地。尔时诸四部弟子。及六师徒等。见杅堕地。皆大欢喜。扬声称庆。欣笑无量。皆同音骂曰。汝死赤吹。罪物何能兴此恶意。诽谤清净无上正真。此地无知。乃能容载如此恶物也。诸众各说是时地即为劈裂。焰火踊出。女便堕中。径至阿鼻大泥犁中。大众见此女现身堕泥犁。阿阇世王。便惊恐。衣毛为竖。即起叉手长跪白言。此女所堕。今在何处。佛答大王。此女所堕。名阿鼻泥犁。阿阇世王。复问佛。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直妄语。便堕阿鼻耶。佛语阿阇世王。我所说缘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阿阇世王复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佛语阿阇世王。意行最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阿阇世王复问佛。佛答曰。身行粗现。此事可见。口行者耳所闻。此二事者。世间所闻见。佛语大王。意行者。设发念时。无闻见者。此是内事众行。为意钉所系。王复问佛。意不可见。云何独系意钉耶。佛答王曰。若男子女人。设欲身行杀盗淫者。先当思惟。朝中人定。何时可行也。思惟何处可往。佛复语王。夫人作行。先心计挍。然后施行。是故系于意钉。不在身口也。佛复语王。是口行者。欲行口行时。先意思惟。若在大会。讲论法时。若在都坐断当律时。设问我者。我当违反彼说此间非是已事。若有是语者。我当反之。此受他意气故。作是语耳。若行此三事不著者。复更作计。当往斗之曰。彼欲杀汝。破汝坏汝。汝当随我语。莫信他人。若作此两舌者。成于虚伪。灭其正法。命终之...(第0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二卷)
...或复长时。从师受持。获果如是。
尔时长爪梵志。既于佛所。闻说八支日夜净戒。由先远离鄙恶业故。便能获得胜妙庄严。深心信受。欢喜踊跃。即于佛前舍高慢心。投杖于地。合掌恭敬。礼佛双足。白言。世尊。我今始知善恶之业感报不虚。我从今日乃至尽形。归依佛陀两足中尊。乃至尽形。归依达磨离欲中尊。乃至尽形。归依僧伽诸众中尊。我受八支近住净戒。始从今时。乃至明旦日出已来于其中间。
不害一切命 不盗他财物
不淫不妄语 饮酒放逸处
花庄及歌舞 高大非时食
我今悉远离 受持净八支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佛告婆罗门。善哉善哉。如是应作。如是应持。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婆罗门。及苾刍众。诸人天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730部~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
...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恶法。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五者吝法不说。六者亲近邪智。七者远离正智。八者赞叹邪见。九者弃舍正见。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第0735部~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一者身行微恶业。二者口行微恶业。三者意行微恶业。四者憍慢。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慢慢。十者回诸善根。向修罗趣。以是十业。得阿修罗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天报。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四者过无所有处定。...(第0735部~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何因贤者说法得长寿。用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足。归寂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泽。用是故得端正。何因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闻。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是为五法说经者得福也。诸比丘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第0747部~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一卷)
... 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小乘单译经?第0754部
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佛说鬼子母经
佛游大兜国。时国中有一母人。多子性极恶。常喜行盗人子杀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谁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还共议。如是非一日。阿难及众沙门。出行辄见啼哭人。已还共议。伤哀亡子家。佛即知盗人子杀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谁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还共议。如是非一日。阿难及众沙门。出行辄见啼哭人。已还共议。伤哀亡子家。佛即知众沙门议。佛到众沙门所。佛问众沙门。向者何等议众沙门。阿难白佛言。向者出行分卫。见街里有啼哭人众多。即问啼哭人。汝何为啼哭。报言。生亡我子。不知尸死处所。如是啼哭者非一家皆亡子。佛便为阿难众沙门说。是国中盗人子者。非凡人故。现鬼子母。今生作人。喜行盗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世间。千子皆为鬼王。一王者从数万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娆诸天。五百鬼王。在世间娆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无奈何。阿难白佛言。鬼子母来在是国中。今宁可敕令不盗人子耶。佛言大善。可令不复盗人子。阿难问佛言。当用何等方便。使不复盗人子耶。佛便语阿难。到是母所居。众沙门共伺是母出已。后悉敛取子。来着精舍中逃之。众沙门即往。伺是母出行。随后敛取子。得千数子。逃着...(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门。阿难白佛言。向者出行分卫。见街里有啼哭人众多。即问啼哭人。汝何为啼哭。报言。生亡我子。不知尸死处所。如是啼哭者非一家皆亡子。佛便为阿难众沙门说。是国中盗人子者。非凡人故。现鬼子母。今生作人。喜行盗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世间。千子皆为鬼王。一王者从数万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娆诸天。五百鬼王。在世间娆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无奈何。阿难白佛言。鬼子母来在是国中。今宁可敕令不盗人子耶。佛言大善。可令不复盗人子。阿难问佛言。当用何等方便。使不复盗人子耶。佛便语阿难。到是母所居。众沙门共伺是母出已。后悉敛取子。来着精舍中逃之。众沙门即往。伺是母出行。随后敛取子。得千数子。逃着精舍中。是母便复行盗人子。来入舍中。不见其子。便舍他人子。不敢复杀。便行索其子。遍舍中不知其子处。便出行至街里遍城中不得。复出城外索不得。便入城行道啼哭。如是十日。母便狂。被发入市。啼哭自擗扑仰天。大呼为狂梁语。亦不能复饮食。佛遣沙门。往视之。见母问。何为市中被发啼哭。母即报沙门言。亡我子众多故哭耳。沙门言。汝欲得汝子不。母报言。我欲得之。沙门言。汝审欲得者。是间有佛。可往问佛。佛者知当来已去之事。汝往则可得汝子。母...(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狂梁语。亦不能复饮食。佛遣沙门。往视之。见母问。何为市中被发啼哭。母即报沙门言。亡我子众多故哭耳。沙门言。汝欲得汝子不。母报言。我欲得之。沙门言。汝审欲得者。是间有佛。可往问佛。佛者知当来已去之事。汝往则可得汝子。母闻是语则欢喜意解便随沙门。去到佛所。欢喜前为佛作礼。佛即问母。何为市中啼哭。母报佛言。亡我子故。佛问母。汝舍汝子至何所而亡汝子。母即默然不言。佛复问母。汝舍子至何所而反。默然无语。母知盗人子为恶。母即起为佛作礼。头面着地。我愚痴故。佛复问。汝有子爱之不。母言。我有子坐起常欲着我傍。佛复问。汝有子知爱之。何故日行盗他人子。他人有子。亦如汝爱之。亡子家。亦行道啼哭如汝。汝反盗人子杀啖之。死后当入太山地狱中。母闻是语。便恐怖。佛复问。汝宁欲得汝子不。母即起复持头面着地。愿哀我。佛便语母言。汝子若在。汝宁能自悔不。若能自悔。当还汝子。母言。我能自悔。佛言。汝能自悔。当作何等自悔。母言。我听佛教诫。当随佛语自悔。佛还我子。我不敢远离佛所语。佛言。审如汝语不。母言。我审如佛语。佛便授以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盗。三不淫。四不两舌。五不饮酒。报能悉还其子。佛便为说汝有千子。皆为说...(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故日行盗他人子。他人有子。亦如汝爱之。亡子家。亦行道啼哭如汝。汝反盗人子杀啖之。死后当入太山地狱中。母闻是语。便恐怖。佛复问。汝宁欲得汝子不。母即起复持头面着地。愿哀我。佛便语母言。汝子若在。汝宁能自悔不。若能自悔。当还汝子。母言。我能自悔。佛言。汝能自悔。当作何等自悔。母言。我听佛教诫。当随佛语自悔。佛还我子。我不敢远离佛所语。佛言。审如汝语不。母言。我审如佛语。佛便授以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盗。三不淫。四不两舌。五不饮酒。报能悉还其子。佛便为说汝有千子。皆为说千子名字。五百子在天上。皆是鬼中王。将鬼官属。嫉害娆天民。五百子在世间。娆诸人民。汝子作鬼王。将数万鬼。如是五百子。将鬼官属。一不可称数。极嫉害恶。或自称作树木神者。或作地神者。或作水神者。或诈为人兄弟妻子。自怨枉家室内外者。或作海神者。或作船车神者。或作舍宅神者。或自称夜在冥中神者。或使人梦寤者。或使人恐怖。为人作怪者。或自称...(第0754部~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因缘生庶民中。口气香洁身心常安。为人所誉不被诽谤。复何因缘得生为人。常被诽谤为人所憎。形状丑恶身意不安常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与佛会。闻法奉持初不差违。遭遇知识逮得好心。若作沙门常得所愿。所问如是。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此众会得闻正教。愿使一切得济彼安。
佛告长者子辩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悉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鲜肥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景至
不盗常大富 自然钱财宝
七宝为宫殿 娱乐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体香洁净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气香 言语常聪明
谈论不謇吃 所说众奉行
酒肉不过口 无有误乱意
若当所生处 天人常奉侍
若其寿终后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来 光影甚炜炜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谓为五。一者布施。恩润贫穷。二者持...(第0764部~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恶道中。不更勤苦。耶祇自念。我不如舍置外道。当奉事佛。因诣佛所。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识知。窃闻佛道恢弘大慈普济。佛天上天下人中之尊。无不安隐者。我今欲舍置所事外道归命于佛。愿佛哀我。当受教诫。佛言。若今所言大善。熟自思之。而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耶祇白佛言。今以我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当哀愍我曹去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若审尔者大善。耶祇便前受五戒。一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不饮酒。三自归已。起绕佛三匝。持斋七日而去。自是之后。行到他国。见人杀生射猎。盗人财物。耶祇便欲随之。见好色女人。心意贪之。见人是不是。便论道之。见人饮酒醉乱。便欲追之。心不安定。更欲悔之自念。我不能事是佛法。终当还佛五戒。即诣佛所。叩头白佛言。我前从佛受五戒。多所禁害。不得从我本意。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佛法尊重。非我所能奉事。当可得还五戒不。于佛意当可尔不。佛默然不应。言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击耶祇头破之。复有鬼神。解脱其衣。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口中。移取其舌。...(第0766部~佛说耶祇经一卷)
...。八十八头。一切都消。出定之时。觉身安乐恬怕无为。复当更教。自观己身。无高大想。寻复见身。自然高大。明显可观。如七宝山。自见己心。如摩尼珠。尔时复当如上观空。作观空时。自觉己身。和悦柔软快乐无比。前莲华上。七宝色光。流入己心。在摩尼珠中。满足十过。七支七色。皆悉具足。自观身空。亦无众想。尔时顶上有自然光。似金色云。亦如宝盖。色复似银。从顶上入。覆摩尼珠光上。出定入定。恒见此事。见此事者。自然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告阿难。佛灭度后。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此观者。名第二十六正观。亦名得须陀洹道。若得此观。要当审实。使身自然离五种恶。合修多罗。不违毗尼。随顺阿毗昙。此名须陀洹果相。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阿难。若有行者。得此观者。宜当密藏勿妄宣传。但当一心勤行精进。勤行精进已。复当更教。谛观地大。地大观法。亦如上说。观地大已。次教观水大。观水大者。自...(第0774部~禅秘要法经三卷)
...仪无缺减受。以是世尊内眷属故。迦湿弥罗国诸论师言。无有唯受三归及缺减律仪名为近事。问若尔契经宁非无义。如说我某甲归佛法僧。乃至广说。答彼由此表既得三归。亦得律仪故成近事。问此唯自誓离于杀生。云何由此具得五种。答由此自誓离杀为依。五种律仪亦俱时得。五学处中彼为胜故。以受戒者为不损生。于损生中杀为上首。故以离杀为五所依。又护生言非唯离杀。谓不损恼一切有情。彼自誓言我从今者乃至命尽。于诸有情不害其命。不盗其物。不侵其妻。不行虚诳。为护前四。亦不饮酒。故护生言非唯离杀。然有别诵言舍生者。此言意说舍杀生等。略去杀等但说舍生。又舍生言显于生类。舍损恼事即五律仪。皆为遮防损生事故。由此自誓方得律仪。故彼契经非为无义。问若唯自誓便得律仪。何故复说五种学处。答虽由自誓已得律仪。而未了知彼差别相。欲令知故说五学处。故彼所说皆非无义。问若尔何故说有一分等邬波索迦耶。答此说持位非说受位。谓于五中持一不持四名一分。...(第1256-07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四十卷))
...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复次此经说三种福业。谓布施持戒修定福业。如彼经说。诸比丘我以三业报故。令我有大威势。三业者。谓施定戒。施者是布施福业。定者是修定福业。戒者是修戒福业。以布施福业报故。作转轮圣王。以持戒福业报故。作帝释。以修定福业报故。生梵世光音天中。佛经说有三种福业。谓布施福业。持戒福业。修定福业。云何布施福业。若以物施沙门婆罗门。乃至灯明。是名布施福业。云何持戒福业。不杀于杀。更不欲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如是。是名持戒福业。云何修定福业。常以无怨无恚无害慈心。广说如上。悲喜舍心说亦如是。是名修定福业。问曰。何故色无色界善根。唯说无量。是修定福业。非余色无色界善根耶。答曰。世人以饶益为福想。一切色无色界善根。欲饶益他。无有如无量者。复次世人以福果为福想。无量能生广福果故。如偈说。
福火不能烧 风不能吹坏
能浮大地水 亦复不能漂
国王若盗贼 虽作诸方便
终不能劫夺 男子女人福
福藏最坚牢 终无有亡失
问曰。如非福火。亦不能烧。何故但说福耶。答曰。非福虽不烧。烧非福果无量果。不已为火烧。不当为火烧。不今为火烧。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六十四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十一
佛经说诸比丘。苏尼哆弟子。于一切时满足学者。身坏命终。生梵世中。或于一切时不满足学者。身坏命终。生他化自在天。或生化乐天。或...(第1257-04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二卷)-001)
...名优婆塞。如佛说。
归依处众多 山岩及树木
园林及神寺 斯由苦所逼
此归非安隐 此归非为上
非归依此处 能离一切苦
若归佛法僧 正观四真谛
苦由于集生 能灭于苦集
八正安隐道 必至甘露处
此归最为安 此归最为上
归依于此处 能离一切苦
问曰。优婆塞几戒。答曰五。何等五尽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尽寿不盗。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尽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尽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如是优婆塞五戒。尽寿受持。不得违犯。齐几为持戒优婆塞。若优婆塞。于此五戒中。常持戒护行近行。不缺行。不乱行。不浊行。不杂行。随顺戒行。齐是名持戒优婆塞。如偈说。
智人能持戒 悕望于三乐
尊重得利益 终受天上乐
见如是等处 智者能离恶
利根持净戒 常得第一乐
云...(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到时未死。教令杀害断命勿令活。彼语闻已过彼时已灭彼生已仆地。如此身业口业。是众生故断众生命。当断不定断。彼是杀生业。若行彼业者。是名杀生人。云何不杀生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名不杀生。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不杀亦不教 亦不劝他杀
诸定及惊怖 及与大名称
于一切众生 尽舍诸刀杖
云何不与取。若有人不与取。若村中若山泽不与盗心取他物。若共他行若共相交劫取他物。想起盗心悕望爱护作己有。如是身业口业取去取来。离本家移处坏封帜出界彼业是不与取。若行彼业者。名不与取人。云何不盗是优婆塞戒。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是名不盗优婆塞戒。如佛说。
不盗亦不教 不取不持去
亦不劝他取 离诸不与取
云何邪淫。若有邪行人。若有母护父护兄护弟护姊护妹护自护法护姓护亲里护信要护乃至花鬘护。若共如此宿。共行欲法。若自妻非道行。彼业是邪行。若行彼业者。是名邪行人。云何不邪淫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堪忍行善。是名不邪淫。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离淫不净行 观欲如火坑
虽未能离欲 足不犯...(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处。若酒醪酒甘蔗酒蒲桃酒蜜酒。及余物酒。若饮酒若爱乐酒。洒身乃至草叶一渧。彼业是饮酒放逸处。若行彼业者。是名饮酒放逸人。云何不饮酒不放逸。是优婆塞戒。若于彼业不乐。远离不作。护戒不犯断根舍不善根。堪忍行善。名不饮酒不放逸处。是优婆塞戒。如佛说。
圣言当离酒 亦勿与他酒
不饮不劝乐 知此放逸处
知此不善门 憍骜愚者然
知此处不善 戒德自防护
不杀亦不盗 实语不饮酒
不淫断欲法 不夜非时食
谦卑不高床 息听止观乐
不花鬘涂香 如是名八斋
随彼时持斋 智人随食施
饮食供养僧 不放逸贪着
供养于父母 如法求财物
以自修家业 得生日光天
五戒。几色几非色。一切色。五戒。几可见。几不可见。一切不可见。五戒。几有对。几无对。一切无对。五戒。几圣。几非圣。一切非圣。五戒。几有...(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1)
...。嗔恚为谁因。嗔恚以结因以使因。以心心数法因。嗔恚为谁因。是地狱畜生饿鬼因。是鬼神人中贫贱因。若余报生人中多有怨憎。邪见以何因。邪见为谁因。邪见以结因以使因。以心心数法因。邪见为谁因。是地狱畜生饿鬼因是鬼神人中贫贱因。若余报生人中以邪为吉。
绪分十善业道品第九
问曰。几善业道。答曰十。何等十。不杀生乃至正见。云何不杀生。若人离杀生。弃舍刀杖。惭愧慈悲哀愍一切众生。是名不杀生。云何不盗窃。若人离窃盗。不盗他物。是名不盗窃。云何不邪淫。若人离邪淫。他所护女终不淫犯。是名不邪淫。云何不妄语。若人离妄语。不知言不知。知言知。不见言不见。见言见。不为己身。不为他人。不为财物而作妄语。是名不妄语。云何不两舌。若人离两舌。在此闻不至彼说不欲坏此。在彼闻不至此说不欲坏彼。若破坏者欲令和合。已和合者欲令增欢喜共相娱乐。是名不两舌。云何不恶口。若人离恶口离粗犷言。语言柔软众人爱喜。是名不恶口。云何不绮语。若人应时语。真实语。有义...(第1261部~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002)
...。若知此食于此时能增冷热贪恚等病。则不应食。问曰。诸外道言。若食净食则能得净福。谓随意所嗜色香味触。水洒咒愿然后乃食。是名为净。此事云何。答曰。饮食无有决定净者。所以者何。若以残食为不净者。一切饮食无非残者。如乳为犊残。蜜为蜂残。水为虫残花为蜂残。果为鸟残如是等。又此身从不净生。体性不净不净充满。饮食先是不净。后入身中无一净者。但以倒惑妄谓为净。问曰。若都无净则与旃陀罗等有何差别。答曰。又以不杀不盗不邪命等。如法得食以观食过。智慧水洒然后乃食。非但水洒便名为净。初夜后夜损睡眠者。行者知事由勤成故不睡眠。又见睡眠空无所得。若汝以睡眠为乐。此乐少弊不足言也。又行者不乐烦恼同处。如人不乐与怨贼住世。岂有人于贼阵中而当睡寐。故不睡眠。问曰。睡眠强来云何除遣。答曰。是人得佛法味。深心欢喜故能除遣。又念生死中老病死过。心则怖畏故不睡眠。又行者见得人身诸根具足得值佛法能别好丑是为甚难。今不求度何时当得解...(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2)
...。有一说具足优婆塞律仪名优婆塞。非不具足沙弥。比丘亦如是。如说我某甲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诸众尊我是优婆塞。当证知尽寿舍众生受归依心清净。乃至第三口作得优婆塞律仪。问此是离杀生口作。云何得余律仪耶。答当知除等故。应说我尽寿舍众生等。如戒等取除等故名戒取。彼亦如是。复次舍众生者。谓舍自众生故。从今乃至舍自众生所受戒。终不毁犯。复次波罗提木叉律仪于众生处得。彼作是说。我从今日不杀众生。亦于彼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以护彼故不饮酒。是故一切遮罪中。离饮酒立优婆塞律仪。以饮酒一切放逸足故。自所受难护故。是故说离他淫。当知两舌恶口绮语亦如是说。以彼圣人经生犹故知而不说犯。若言无一行等优婆塞者不然。实有一行等优婆塞建立此云何。以彼缺减义牟尼说少分。佛以缺戒者故说少分优婆塞。彼具戒优婆塞。若持一不持四。是名一行。持二不持三。是名少分。余亦如是。谓所得戒令知故为说非无义。问若人九岁若十岁受优婆塞律仪。然...(第1280部~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
...使。欲界系修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系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如是。色界差别者。除法智。无色界差别者。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灭道智。余如上说(九十八使竟)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八
千问论品第七之一
戒净果通种断如意足念谛。
戒者。谓优婆塞五戒。问云何五。答谓。优婆塞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学迹。尽形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优婆塞学迹。问此优婆塞五戒。几色几非色。几可见几不可见。几有对几无对。几有漏几无漏。几有为几无为。几有报几无报。几因缘生世所摄。几非因缘生非世所摄。几色摄几名摄。几内入摄几外入摄。几智知几非智知。几断知知几非断知知。几断几不断。几应修几不应修。几秽污几不秽污。几果几非果。几有果几非有果。几果亦有果。几非果亦非有果。几受几不受。几四大造几非四大造。几有上几无上。几是有几...(第1285部~众事分阿毗昙论十二卷)
...得安立不
憎爱二思惟 已得灭尽不
尔时南山神王。以偈答曰。
佛心于众生 真实得安立
憎爱两思惟 灭尽永无余
北山神王。重偈问曰。
佛有妄语不 无恼他言不
无离间语不 有无义语不
南山神王。以偈答曰。
佛不说妄语 亦无苦涩语
不说离间语 说如量义语
北山神王重说偈问曰。
佛无盗他不 不损他命不
远离放逸不 不损禅定不
南山神王。说偈答曰。
佛不盗他财 是故护他命
远离诸放逸 不损深禅定
北山神王。又偈问曰。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53:00
|
只看該作者
佛无著爱欲 心净无浊不
已过无明流 得净法眼不
南山神王。答曰。
不着于欲尘 心地最清净
已过于无明 于法得净眼
北山神王。又问曰。
佛明具足不 法足清净不
四流已绝不 后生已尽不
南山神王。又答曰。
佛明已...(第1290部~立世阿毗昙论十卷)
...衣被、车乘、华鬘、散华、涂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给使、明灯。若其国中有上尊名德沙门、梵志者,便自随时往诣彼所,问法受法:‘诸尊,何者善法?何者不善法?何者为罪?何者为福?何者为妙?何者非妙?何者为黑?何者为白?黑白之法从何而生?何者现世义?何者后世义?云何作行受善不受恶?’从彼闻已,行如所说。
“然国中民有贫穷者,不能出物,用给恤之,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便盗他物;因偷盗故,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人白曰:‘天王,我实偷盗。所以者何?天王,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以自济。’刹利顶生王即出财物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于是,国中人民闻刹利顶生王若国中人有行盗者,王便出财物而给与之,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他财物。’于是,国人各各竞行盗他财物,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
“比丘,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便行盗他财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人白曰:‘天王,我实偷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以自济。’刹利顶生王闻已,便作是念...(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人白曰:‘天王,我实偷盗。所以者何?天王,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以自济。’刹利顶生王即出财物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于是,国中人民闻刹利顶生王若国中人有行盗者,王便出财物而给与之,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他财物。’于是,国人各各竞行盗他财物,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
“比丘,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便行盗他财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人白曰:‘天王,我实偷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以自济。’刹利顶生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唐空竭国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于是,刹利顶生王后便敕令,作极利刀,若国中有盗他物者,即敕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国中人民闻刹利顶生王敕作利刀,若国中有盗他物者,即便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我亦宁可效作利刀,持行劫物,若从劫物者,捉彼物主而截其头。’于是,彼人则于后时效作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
“比丘,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便行盗他财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人白曰:‘天王,我实偷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以自济。’刹利顶生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唐空竭国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于是,刹利顶生王后便敕令,作极利刀,若国中有盗他物者,即敕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国中人民闻刹利顶生王敕作利刀,若国中有盗他物者,即便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我亦宁可效作利刀,持行劫物,若从劫物者,捉彼物主而截其头。’于是,彼人则于后时效作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
“比丘,人寿二万岁时,有人盗他财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财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刹利顶生王若知其实,或缚鞭我,或抛或摈,或罚钱物,或种种苦治,或贯标上,或枭其首,我宁可以妄言欺诳刹利顶生王耶?’念已,白曰:...(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国中人民闻刹利顶生王敕作利刀,若国中有盗他物者,即便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我亦宁可效作利刀,持行劫物,若从劫物者,捉彼物主而截其头。’于是,彼人则于后时效作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
“比丘,人寿二万岁时,有人盗他财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白曰:‘天王,此人盗我财物,愿天王治!’刹利顶生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刹利顶生王若知其实,或缚鞭我,或抛或摈,或罚钱物,或种种苦治,或贯标上,或枭其首,我宁可以妄言欺诳刹利顶生王耶?’念已,白曰:‘天王,我不偷盗。’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便妄言、两舌转增;因妄言、两舌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
“比丘,人寿万岁时,人民或有德,或无德。若无德者,彼为有德人起嫉妒意而犯其妻。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便妄言、两舌转增;因妄言、两舌增故,便嫉妒、邪淫转增;因嫉妒、邪淫增故,彼人寿转减...(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可以妄言欺诳刹利顶生王耶?’念已,白曰:‘天王,我不偷盗。’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便妄言、两舌转增;因妄言、两舌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
“比丘,人寿万岁时,人民或有德,或无德。若无德者,彼为有德人起嫉妒意而犯其妻。是为困贫无财物者,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穷困故,盗转滋甚;因盗滋甚故,刀杀转增;因刀杀增故,便妄言、两舌转增;因妄言、两舌增故,便嫉妒、邪淫转增;因嫉妒、邪淫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万岁,子寿五千岁。
“比丘,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非法、欲贪、邪法。因三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彼寿转减,色转恶已,比丘,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五百岁。
“比丘,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舌、粗言、绮语。因三法增故,彼人...(第0538-02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舍梨子,若汝知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五法,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舍梨子,汝记别白衣圣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亦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边。”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慧者住在家,见地狱恐怖,
因受持圣法,除去一切恶。
不杀害众生,知而能舍离,
真谛不妄言,不盗他财物。
自有妇知足,不乐他人妻,
舍离断饮酒,心乱狂痴本。
常当念正觉,思惟诸善法,
念众观尸赖,从是得欢喜。
欲行其布施,当以望其福,
先施于息心,如是成果报。
我今说息心,舍梨子善听:
若有黑及白,赤色之与黄,
尨色爱乐色,牛及诸鸽鸟,
随彼所生处,良御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善速往...(第0538-03部~中阿含经六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福之业。云何为三?施为福业,平等为福业,思惟为福业。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华、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
“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悋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三不牢要。云何为三?身不牢要、命不牢要、财不牢要。是谓,比丘,有此三不牢要。于此,比丘,三不牢要中,当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为三?不牢要身,求于牢要;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不牢要财,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身,求于牢要?所谓谦敬礼拜,随时问讯。是谓不牢要身,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于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不杀生,不加刀杖,常知渐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众生;尽形寿不盗,恒念惠施,心无吝相;尽形寿不淫,亦不他淫;尽形寿不妄语,常念至诚,不欺世人;尽形寿不饮酒,意不错乱,持佛禁戒。是谓命不牢要,求于牢要。
“云何财不牢要,求于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与沙门、婆罗门、诸贫匮者,须食者与食,须浆与浆,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舍宅、城郭,所须之具悉皆与之。如是,财不牢要,求于牢要。
“是谓,比丘,以此三不牢要,求此三牢要。”
...(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若魔天、天及人民,于中最尊福田,可敬可贵,与人作导,令知正路,未知道者与说道教,以此因缘,如来世人所应供养。
“复有何因缘如来弟子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乎?比丘当知:漏尽阿罗汉以度生死源,更不复受有,以得无上法,淫、怒、痴尽,永不得全,是世福田。以此因缘本末,使漏尽阿罗汉,世人所应供养。
“复以何因缘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以法治化,终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自不盗窃,亦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不行淫泆;自不妄语,亦复教他人使不妄语;自不两舌,斗乱彼此,亦复教他人使不两舌;自不嫉妒、恚、痴,亦复教他人不习此法;自行正见,复教他人使不邪见。以此因缘,以此本末,使转轮圣王,世人所应供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故所造,或能以瞋恚所造,或能以愚痴所造,或能以豪族故所造,或能因恶知识所造,或能今身、后身、无数身,或能不识佛、不识法,或能斗乱比丘僧,或能杀害父母诸尊师长,我今自忏悔,不自覆藏,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关如来斋法。
“‘云何为八关斋法?持心如真人,尽形寿不杀,无有害心,于众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持斋至明日清旦,不杀、无有害心,有慈心于一切众生。
“‘如阿罗汉,无有邪念,尽形寿不盗,好喜布施,我今字某,尽形寿不盗,自今至明日持心。
“‘如真人,我今尽形寿,不淫泆,无有邪念,恒修梵行,身体香洁,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复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妄语,恒知至诚,不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语,我自今以后不复妄语。
“‘如阿罗汉,不饮酒,心意不乱,持佛禁戒,无所触犯,我今亦当如是,自今日至明旦,不复饮酒,持佛禁戒,无所触犯。
“‘如阿罗汉,尽形寿...(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是功德,不入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之中,恒得善知识,莫与恶知识从事,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边地无佛法处,莫生长寿天上,莫与人作奴婢,莫作梵天,莫作释身,亦莫作转轮圣王,恒生佛前。自见佛,自闻法,使诸根不乱。若我誓愿向三乘行,速成道果。’
“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
避酒远香华,著味犯斋者。
歌舞作倡伎,学舍如罗汉,
今持八关斋,昼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无有周旋期,
莫与恩爱集,亦莫怨憎会。
愿灭五阴苦,诸痛生死恼,
涅槃无诸患,我今自归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槃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所以然者...(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世尊告曰:“当集种种香华于四衢道头,起四寺偷婆。所以然者?若有起寺,此人有四种应起偷婆。云何为四?转轮圣王应起偷婆,漏尽阿罗汉应起偷婆,辟支佛应起偷婆,如来应起偷婆。”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有何因缘如来应起偷婆?复有何因缘辟支佛、漏尽阿罗汉、转轮圣王应起偷婆?”
世尊告曰:“汝今当知:转轮圣王自行十善,修十功德,亦复教人行十善功德。云何为十?己身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己身不盗,复教他人使不盗;己身不淫,复教他人使不淫;己身不妄语,复教他人使不妄语;己身不绮语,复教他人使不绮语;己身不嫉妒,复教他人使不嫉妒;己身不斗讼,复教他人使不斗讼;己身意正,复教他人使不乱意;身自正见,复教他人使行正见。比丘当知:转轮圣王有此十功德,是故应与起偷婆。”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复以何因缘如来弟子应与起偷婆?”
世尊告曰:“阿难当知:漏尽阿罗汉以更不复受有,净如天金,三毒五使永不复现,以...(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法施,便怀欢喜,语目连言:“愿时演说,闻当知之。”
目连报言:“长者当知:如来说五事大施,尽形寿当念修行。”
时,长者复作是念:“目连向者欲说法施行,今复言有五大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复告长者言:“如来说有二大施,所谓法施、财施。我今当说法施,不说财施。”
长者报言:“何者是五大施?”
目连报言:“一者、不得杀生,此名为大施,长者,当尽形寿修行之;二者、不盗,名为大施,当尽形寿修行;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当尽形寿而修行之。是谓,长者,有此五大施,当念修行。”
是时,跋提长者闻此语已,极怀欢喜,而作是念:“释迦文佛所说甚妙。今所演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堪杀生,此可得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是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淫他,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
是时,长者心中作是念:“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
是时,目连寻声下坐。是时,跋提长者躬自办种种饮食与目连。目连食讫,行净水,长者作是念:“可持一端氎奉上...(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之;若清信士犯一戒已,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若复清信士奉持一戒,生善处天上,何况二、三、四、五?”是时,彼人从佛受教已,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彼人去不远,是时世尊告诸比丘:“自今已后,听授优婆塞五戒及三自归。若比丘欲授清信士、女戒时,教使露臂、叉手合掌,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再三教称姓名,归佛、法、众;复更自称:‘我今已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释迦文佛最初五百贾客受三自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若持一戒,余封四戒;若受二戒,余封三戒;若受三戒,余封二戒;若受四戒,余封一戒;若受五戒,当具足持之。”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为四?一者、云也,二者、风尘,三者、烟,四者、阿须伦,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是谓,比丘日月有此四翳,使日月不得放大光...(第0539-02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梵志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惟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
尔时,鸡头梵志即得为道,诸根寂静,自修其志。除去睡眠,设眼见色亦不起想念,其眼根亦无恶想流驰诸念而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不起细滑之想,意知法亦然。是时,便灭五结盖——覆蔽人心者,令人无智慧。亦无杀害之意,而净其心,不杀,不念杀,不教人杀,手不执刀杖;起仁慈之心向一切众生。除去不与取,不起盗心,而净其意;恒有施心于一切众生,亦使不盗。己不淫泆,亦复教人使不淫泆;恒修梵行,清净无瑕秽,于梵行中而净其心。亦不妄语,亦不教人使行妄语;恒念至诚,无有虚诈诳惑世人,于中而净其心。复不两舌,亦不教人使两舌,若此间语不传至彼,设彼间语不传至此,于中而净其意。于食知足,不著气味,不著荣色,不著肥白,但欲支其形体,使全其命。欲除故痛,使新者不生,得修行道,长处无为之地。犹如有男女,以脂膏涂疮者,但欲除愈故也;此亦如是,所以于食知足者,欲使故痛...(第0539-03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所可饮食,自然消化,无便利之患。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三之神足。”
“复次,比丘,转轮圣王受命极长,寿不可计,尔时人之命,无过转轮圣王之寿。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四神足。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神足。”
尔时,彼比丘白佛言:“若转轮圣王命终之后,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受命千岁。所以然者?转轮圣王自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自不窃盗,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使不行淫;自不妄语,复教他人使不妄语;自行十善之法,复教他人使行十善。比丘当知:转轮圣王缘此功德,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
尔时,彼比丘便作是念:“转轮圣王甚可贪慕!欲言是人,复非是人;然其实非天,又施行天事,受诸妙乐,不堕三恶趣。若我今日持戒勇猛,所有之福,使将来之世得作转轮圣王者,不亦快哉!”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告彼比丘曰:“今在如来前勿作是念。所以...(第0539-04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八关斋法。”
是时,彼优波离白佛言:“云何修行八关斋法?”
世尊告曰:“于是,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沙门若长老比丘所,自称名字,从朝至暮,如罗汉持心不移不动,刀杖不加群生,普慈于一切:‘我今受斋法,一无所犯,不起杀心,习彼真人之教: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过时食,不在高广之座,不习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设有智慧者,当作是说;假令无智者,当教彼如此之教。又彼比丘当一一指授,无令失次,亦莫超越,复当教使发誓愿。”
优波离白佛言:“云何当发愿?”
世尊告曰:“彼发愿时:‘我今以此八关斋法,莫堕地狱、饿鬼、畜生,亦莫堕八难之处,莫处边境,莫堕凶弊之处,莫与恶知识从事,父母专正,无习邪见,生中国中,闻其善法,分别思...(第0539-04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结禁、圣贤居,二力及十念,
亲国、无挂碍,十轮、想、观想。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善恶品第四十七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奉行十法,便生天上;又行十法,便生恶趣;又行十法,入涅槃界。
“云何修行十法,生恶趣中?于是,有人杀生、盗劫、淫泆、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斗乱彼此、嫉妒、瞋恚、兴起邪见,是谓十法。其有众生,行此十法,入恶趣中。
“云何修行十法,得生天上?于是,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恶口,不两舌斗乱彼此,不嫉妒、恚害、兴起邪见。若有人行此十法者,便生天上。
“云何修行十法,得至涅槃?所谓十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谓修行十法,得至涅槃。比丘当知:其生天及恶趣者,当念舍离;其十法得至涅槃者,善修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合卫国祇...(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胜于犯戒之人。’”
尔时,波所匿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施持戒人,其福倍多于犯戒之人者上。”
王复白佛言:“尼揵子来语我言:‘沙门瞿昙知于幻术,能回转世人。’世尊,此语为审乎?为非耶?”
佛告王曰:“如是,大王,如向来言:‘我有幻法,能回转世人。’”
王白佛言:“何者名为回转幻法?”
佛告王曰:“其杀生者其罪难量,其不杀者受福无量;其不与取者获罪无量,其不盗者获福无量;夫淫泆者受罪无量,其不淫者受福无量;其邪见者受罪无量,其正见者获福无量。我所解幻法者,正谓此耳!”
是时,波斯匿王白世尊言:“若当世间人民、魔若魔天、有形之类,深解此幻术者则获大幸。自今已后,不复听外道异学入我国界;听四部之众恒在我宫,常当供养,随其所须。”
佛告大王:“勿作是语!所以然者?施畜生之类,犹获其福;及施犯戒之人,亦获其福;施持戒之人,福亦难量;施外仙道之...(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百人俱。
时,尊者大均头在静寂之处,兴此念想:“诸前后中央之见,云何得知?”尔时,大均头到时,著衣持钵,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均头白世尊言:“今此诸见,前后相应,云何得灭此见?又使余者不生?”
世尊告曰:“于是,均头,此见所出与所灭之处,皆是无常、苦、空。均头知之,当建此意。夫见之法六十二种,要当住十善之地,除去此见。云何为十?于是,均头,他好杀生,我等应当不杀;他好盗,我不盗;他犯梵行,我行梵行;他妄语,我不行妄语;他行两舌斗乱彼此、绮语、恶口、嫉妒、恚、邪见,我行正见。
“均头当知:如从恶道得值正道,如从邪见得至正见,回邪就正。犹如有人自己没溺,复欲渡人者,终无此理;己未灭度,欲使他人灭度者,此事不然。如有人自不没溺,便能渡人,可有此理;今亦如是,自般涅槃,复使他人取灭度者,可有此理。是故,均头当念:离杀,不杀灭度;离盗,不盗灭度;离淫,不淫灭度;离妄语,不妄语灭度;离绮语,不绮语灭度;离粗言,不粗言灭度;离斗乱彼此,不斗乱彼此灭度;离嫉妒,不嫉妒灭度;离恚,不恚灭度;离邪见,得正见灭度。
“均头当知:若凡夫之人便生此念:‘为有我耶?为无我耶?有我无我耶?世有常耶?世无常耶?世有边耶?世无边耶?命是身耶?为命异身异耶?如来死耶?如来不死耶?为有死耶?为无死耶?为谁造此世?’生诸邪见:‘为是梵天造此世?为是地主施设...(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说十一通。夫五通仙人欲爱已尽,若生上界,复来堕欲界。六通阿罗汉如来弟子者,得漏尽通,即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诸人民复白言:“我等观察象舍利弗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舍法服,习白衣行。”
时,象舍利弗报曰:“如是,如汝所言,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罗汉所不习者。云何为十一?漏尽阿罗汉终不舍法服,习白衣行;漏尽阿罗汉终不习不净行;漏尽阿罗汉终不杀生;漏尽阿罗汉终不盗;漏尽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漏尽阿罗汉终不妄语;漏尽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漏尽阿罗汉终不吐恶言;漏尽阿罗汉终不有狐疑;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漏尽阿罗汉终不受余师,又不更受胞胎。是谓,诸贤士,漏尽阿罗汉终不处十一之地。”
尔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我等闻尊者所说,观外道异学,如观空瓶而无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瓶,靡不甘美,今如来正法亦复如是。今彼梵志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虚空,...(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
“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正命以自活。...(第0540-01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法、律者亦尔。如知,如是等知,普知,正想、正觉、正解,法无间等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知有父母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知有父母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尔;如大地土,不知有沙门、婆罗门家之尊长,作所应作作福,此世他世畏罪行施,受斋持戒,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诸戒者亦尔。如是离贪、恚、邪见,及不离贪、恚、邪见,亦如是说。
如甲上土,如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大地土,如是不持五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八戒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八戒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持十善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十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亦如是;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天上者亦如是;...(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当离于懈怠,卑劣之精进。
贤圣不懈怠,安住于远离,
殷勤精进禅,超度生死流。
胶漆得其素,火得风炽然,
珂乳则同色,众生与界俱,
相似共和合,增长亦复然。”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如是广说,乃至:“胜心生时与胜界俱,鄙心生时与鄙界俱,杀生时与杀界俱,盗淫、妄语、饮酒心时,与……饮酒界俱;不杀生时与不杀界俱,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与……不饮酒界俱。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不信时与不信界俱;犯戒时与犯彼界俱,无惭无愧时与无惭无愧界俱;信心时与信界俱,持戒时与持戒界俱,惭愧心时与惭愧界俱。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诸界。”
佛说是经已,...(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地狱、畜生、饿鬼。何等为邪道?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邪、有邪道,有正、有正道。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地狱、畜生、饿鬼。何等为邪道?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
“何等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恚、正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恶趣道?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余如上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第0540-03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如日光自照。
如则善好僧,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如日光自照。”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伏,如是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
“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随生子。
“何等为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
“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妄语,当堕泥犁中。’得如是见,乃至不舍此见,不厌彼业,不觉彼悔,于未来世,不舍杀生,乃至不舍妄语,彼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亦不满足。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故,则为谤圣邪见;邪见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如是,聚落主,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
“聚落主,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不淫、不妄语。常以此法,化诸声闻,令念乐信重,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我从昔来,以愚痴无慧,有心杀生。我缘是故,今自悔责。虽不能令彼业不为,且因此悔责故,于未来世,得离杀生,乃至得离盗、淫、妄语,亦得满足正意解脱,满足慧解脱。意解脱、慧解脱满足已,得不谤贤圣,正见成就;正见因缘故,得生善趣天上。’如是,聚落主,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清净。
“聚落主,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随时昼夜观察所起少有心杀生,多有心不杀生。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随喜已,欢喜生;欢喜已,心猗息;心猗息已,心受乐;受乐已,则心定;心定已,圣弟子心与慈俱,无怨无...(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皆以不知故,非故恼乱。我今当以阿毗昙律纳受于彼。”作是念已,告婆蹉种出家:“随汝所问,当为解说。”
婆蹉白佛:“云何,瞿昙,有善不善法耶?”
佛答言:“有。”
婆蹉白佛:“当为我说善不善法,令我得解。”
佛告婆蹉:“我今当为汝略说善不善法。谛听!善思!婆蹉,贪欲者是不善法,调伏贪欲是则善法;瞋恚、愚痴是不善法,调伏恚、痴是则善法。杀生者是不善法,离杀生者是则善法;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是不善法,不盗乃至正见是则善法,是为,婆蹉,我今已说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是,圣弟子于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实知,十种不善法、十种善法如实知者,则于贪欲无余灭尽,瞋恚、愚痴无余灭尽者,则于一切有漏灭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颇有一比丘于此法、律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乃至不受后有耶?”
佛告婆蹉:“不但若一,若二、若三,乃至五...(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等趣等向此世他世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淳陀,是名黑法、黑报,不净、不净果,乃至触以不触,皆悉不净。
“淳陀,有白法、白报,净有、净果,轻仙上升。成就已,晨朝触地,此净我净者,亦得清净;若不触者,亦得清净。把牛粪团,手执生草,净因净果者,执与不执,亦得清净。淳陀,何等为白法、白报,乃至执以不执,亦得清净?谓有人不杀生,离杀生,舍刀杖,惭愧,悲念一切众生。不偷盗,远离偷盗,与者取,不与不取,净心不贪。离于邪淫,若父母护,乃至授一华鬘者,悉不强干起于邪淫。离于妄语,审谛实说。远离两舌,不传此向彼,传彼向此,共相破坏,离者令和,和者随喜。远离恶口,不刚强,多人乐其所说。离于坏语,谛说、时说、实说、义说、法说、见说。离于贪欲,不于他财、他众具作己有想,而生贪著。离于瞋恚,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正见成就,不颠倒见:‘有施、有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学舍法。”
佛告婆罗门:“云何婆罗门舍法?”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如是十五日,洗头受持法斋,著新净长鬘白氎,手执生草,随力所能,布施作福。瞿昙,是名婆罗门修行舍行。”
佛告婆罗门:“贤圣法、律所行舍行异于此也。”
婆罗门白佛:“瞿昙,云何为贤圣法、律所行舍行?”
佛告婆罗门:“谓离杀生,不乐杀生,如前清净分广说。依于不杀,舍离杀生,乃至如前清净分广说。离偷盗,不乐于盗,依于不盗,舍不与取。离诸邪淫,不乐邪淫,依于不淫,舍非梵行。离于妄语,不乐妄语,依不妄语,舍不实言。离诸两舌,不乐两舌,依不两舌,舍别离行。离于恶口,不乐恶口,依不恶口,舍于粗言。离诸绮语,不乐绮语,依不绮语,舍无义言。断除贪欲,远离苦贪,依无贪心,舍于爱著。断除瞋恚,不生忿恨,依于无恚,舍彼瞋恨。修习正见,不起颠倒,依于正见,舍彼邪见。婆罗门,是名贤圣法、律所行舍行。”
婆罗门白佛:“善哉!瞿昙贤...(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生行恶,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如淳陀修多罗广说,而复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贫穷、乞士,悉施钱财、衣被、饮食、灯明、诸庄严具。婆罗门,彼惠施主若复犯戒,生象中者,以彼曾施沙门、婆罗门钱财、衣被、饮食,乃至庄严众具故,虽在象中,亦得受彼施报:衣服、饮食乃至种种庄严众具。若复生牛、马、驴、骡等种种畜生趣中,以本施惠功德,悉受其报,随彼生处所应受用,皆悉得之。
“婆罗门,若复施主持戒,不杀、不盗乃至正见,布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乞士钱财、衣服、饮食,乃至灯明;缘斯功德,生人道中,坐受其报:衣被、饮食,乃至灯明众具。复次,婆罗门,若复持戒生天上者,彼诸惠施天上受报:财宝、衣服、饮食,乃至庄严众具,婆罗门,是名施者行施,施者受达嚫,果报不失。”
时,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鞞罗磨聚落北身恕林中。鞞罗磨聚落婆罗门长者闻...(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鞞纽多罗聚落北身恕林中住。鞞纽多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引,往诣身恕林,至世尊所,面相慰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又复于佛...(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若生人中,所有妻室为人所图。妄语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多被讥论。两舌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亲友乖离。恶口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常闻丑声。绮语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言无信用。贪欲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增其贪欲。瞋恚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增其瞋恚。邪见多习多行,生地狱中;若生人中,增其愚痴。
“若离杀生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必得长寿。不盗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钱财不丧。不邪淫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妻室循良。不妄语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被讥论。不两舌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亲友坚固。不恶口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常闻妙音。不绮语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言见信用。不贪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增爱欲。不恚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若生人中,不增瞋恚。正见修习多修习,得生天上...(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有三种香,顺风而熏,不能逆风。何等为三?谓根香、茎香、华香。或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亦顺风逆风熏耶?’”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有三种香,顺风熏,不能逆风,谓根香、茎香、华香。阿难,亦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阿难,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者,阿难,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城邑聚落,成就真实法,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八方上下,崇善士夫,无不称叹言:‘某方某聚落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净,成真实法,尽形寿不杀乃至不饮酒。’阿难,是名有香顺风熏、逆风熏、顺风逆风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根茎华香,能逆风而熏,
唯有善士女,持戒清净香,
逆顺满诸方,无不普闻知。
多迦罗旃檀,优钵罗末利,
如是比诸香,戒香...(第0540-04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是吉祥之数,是清净之数。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诸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孙陀利河,亦非婆休多,
非伽耶萨罗,如是诸河等,
作诸恶不善,能令其清净。
恒河婆休多,孙陀利河等,
愚者常居中,不能除众恶。
其清净之人,何用洗浴为?
其清净之人,何用布萨为?
净业以自净,是生于受持,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
信施除悭垢,于斯而洗浴。
于一切众生,常起慈悲心,
井水以洗浴,用伽耶等为?
内心自清净,不待洗于外。
下贱田舍儿,身体多污垢,
以水洗尘秽,不能净其内。”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时,有萦髻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本俗人时,...(第0540-05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而游行,
天身若金聚,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回向中之最!’
“第三天女复说偈言:
“‘若男子女人,以食而惠施,
可意爱念施,生天随所欲。
见我居宫殿,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回向中之最!’
“第四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曾为人婢使,
不盗不贪嗜,勤修不懈怠,
量腹自节身,分餐救贫人。
今见居宫殿,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供养中为最!’
“第五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为人作子妇,
嫜姑性狂暴,常加粗涩言,
执节修妇礼,卑逊而奉顺。
今见处宫殿,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胜,...(第0540-05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摩竭,次到巴陵弗城,巴陵树下坐。
时,诸清信士闻佛与诸大众远来至此巴陵树下,即共出城,遥见世尊在巴陵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定,善调第一。譬犹大龙,以水清澄,无有尘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欢喜,渐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诸清信士闻佛说法,即白佛言:“我欲归依佛、法、圣众,惟愿世尊哀愍,听许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奉戒不忘。明欲设供,惟愿世尊与诸大众垂愍屈顾!”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诸清信士见佛默然,即从座起,绕佛三匝,作礼而归。寻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处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供设既办,往白世尊:“所设已具,唯圣知时。”
于是,世尊即从座起,著衣持钵,与大众俱诣彼讲堂,澡手洗足,处中而坐。时,诸比丘在左面坐,诸清信士在右面坐。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即受教行,著衣持钵,与大众俱侍从世尊,路由跋祇,到毗舍离,坐一树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闻佛将诸弟子来至毗舍离,坐一树下,即严驾宝车,欲往诣佛所礼拜供养。未至之间,遥见世尊颜貌端正,诸根特异,相好备足,如星月中;见已欢喜,下车步进,渐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闻佛所说,发欢喜心,即白佛言:“从今日始,归依三尊,惟愿听许于正法中为优婆夷,尽此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又白佛言:“惟愿世尊及诸弟子明受我请,即于今暮止宿我园。”尔时,世尊默然受之。女见佛默然许可,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而归。
其去未久,佛告阿难:“当与汝等诣彼园观。”
对曰:“唯然。”佛即从座起,摄持衣钵,与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彼园。
时,毗舍离诸隶车辈,闻佛在庵婆婆梨园中止住,即便严驾五色宝车,或乘青车青马,衣、盖、幢幡、官属皆青,五色车...(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秽污不净,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尔时,世尊知彼女意柔软和悦,荫盖微薄,易可开化,如诸佛法,即为彼女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庵婆婆梨女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毡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再三。“惟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欺、不饮酒。”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尔时,世尊于毗舍离,随宜住已,告阿难言:“汝等皆严,吾欲诣竹林丛。”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祇,至彼竹林。
时,有婆罗门名毗沙陀耶,闻佛与诸大众诣此竹林,默自思念:“此沙门瞿昙,名德流布,闻于四方,十号具足,于诸天、释、梵、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不净、秽污,上漏为碍,出要为上。时,佛知福贵意,欢喜柔软,无诸盖、缠,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即为福贵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福贵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叠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
又白佛言:“世尊,游化若诣波婆城,惟愿屈意过贫聚中!所以然者?欲尽家所有饮食、床卧、衣服、汤药,奉献世尊!世尊受已,家内获安。”
佛言:“汝所言善。”
尔时,世尊为福贵说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欢喜而去。其去未久,阿难寻以黄叠奉上如来,如来哀愍,即为受之,被于身上。
尔时,世尊颜貌从容,威光炽盛,...(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如是,杂十恶行。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则有黑冥报。若使此报独在刹利、居士、首陀罗种,不在婆罗门种者,则婆罗门种应得自言:‘我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余者卑劣。我种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罗门种出自梵天,从梵口生,现得清净,后亦清净。’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有黑冥报,必在婆罗门种、刹利、居士、首陀罗种者,则婆罗门不得独称:‘我种清净,最为第一。’
“婆悉吒,若刹利种中有不杀者,有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慳贪、不嫉妒、不邪见;婆罗门种、居士、首陀罗种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报,行清白行必有白报。若使此报独在婆罗门,不在刹利、居士、首陀罗者,则婆罗门种应得自言:‘我种清净,最为第一。’若使四姓同有此报者,则婆罗门不得独称:‘我种清净,最为第一。’”
佛告婆悉吒:“今者现见婆罗门种,嫁娶产生,与世无异,而作诈称:‘我是梵种,从梵口生,现得清...(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喜,迭相庆贺,然后推问其家,其家亲属死亡者众,复于七日中悲泣号咷,啼哭相向。过七日已,复于七日中共相庆贺,娱乐欢喜,寻自念言:‘吾等积恶弥广,故遭此难,亲族死亡,家属覆没,今者宜当少共修善。宜修何善?当不杀生。’
“尔时,众生尽怀慈心,不相残害,于是众生色寿转增,其十岁者寿二十岁。二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残害故,寿命延长至二十岁,今者宁可更增少善。当修何善?已不杀生,当不窃盗。’已修不盗,则寿命延长至四十岁。四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邪淫。’于是,其人尽不邪淫,寿命延长至八十岁。
“八十岁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今者宁可更增少善。何善何修?当不妄语。’于是,其人尽不妄语,寿命延长至百六十。百六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寿命延长,我今宁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当不两舌。’于是,其人尽不两舌,寿命延长至三百二十...(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宁得放不?”
婆罗门答曰:“不可。”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耶?”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谓有他世,我犹言无。”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余缘,可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报言:“我更有余缘,知无他世。”
迦叶问曰:“以何缘知?”
答曰:“迦叶,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我往语言:‘诸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说有他世,言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身坏命终,皆生天上。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亲,十善亦备,若如沙门语者,汝今命终,必生天上。今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天报者,汝当必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欺我,许而不来,必无他世。”
迦叶又言:“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当复...(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肯还来,入此阎浮厕不?”
答曰:“不也。”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具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
婆罗门言:“汝虽引喻,言有他世,我犹言无。”
迦叶复言:“汝颇更有余缘,可知无他世耶?”
婆罗门报言:“我更有余缘,知无他世。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3:55:55
|
只看該作者
”
迦叶问曰:“以何缘知?”
答曰:“迦叶,我有亲族,遇患笃重,我往语言:‘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说有后世,言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者,身怀命终,皆生忉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亲,五戒具足,身坏命终,必生忉利天上。今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天福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有欺,许而不来,必无他世。”
迦叶答言:“此间百岁,正当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如...(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已解。所以往返,不时受者,欲见迦叶辩才智慧,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归依迦叶。”
迦叶报言:“汝勿归我,如我所归无上尊者,汝当归依。”
婆罗门言:“不审所归无上尊者,今为所在?”
迦叶报言:“今我师世尊,灭度未久。”
婆罗门言:“世尊若在,不避远近,其当亲见,归依礼拜。今闻迦叶言,如来灭度,今即归依灭度如来及法、众僧。迦叶,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我今当为一切大施。”
迦叶语言:“若汝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会者,此非净福。又如硗确薄地,多生荆棘,于中种植,必无所获。汝若宰杀众生,挝打僮仆,而为大会,施邪见众,此非净福。若汝大施,不害众生,不以杖楚加于僮仆,欢喜设会,施清净众,则获大福。犹如良田,随时种植,必获果实。”
“迦叶,自今已后,常净施众僧,不令断绝。”
时,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头,在...(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己见,不求人短,不怀邪见,亦无边见,是为苦行离垢法也。云何,梵志,如是苦行,为是清净离垢法耶?”
答曰:“如是,实是清净离垢法也。”
梵志白佛言:“齐此苦行,名为第一、坚固行耶?”
佛言:“未也,始是皮耳!”
梵志言:“愿说树节!”
佛告梵志:“汝当善听!吾今当说。”
梵志言:“唯然,愿乐欲闻!”
“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杀生,不教人杀;自不偷盗,不教人盗;自不邪淫,不教人淫;自不妄语,亦不教人为。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慈心广大,无二无量,无有结恨,遍满世间。悲、喜、舍心,亦复如是。齐此苦行,名为树节。”
梵志白佛言:“愿说苦行坚固之义!”
佛告梵志:“谛听!谛听!吾当说之。”
梵志曰:“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不偷盗,教人不盗;自不邪淫,教人不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慈心广大,无二无量,无有结恨,遍满世间。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彼苦行者,自识往昔无数劫事,一生、二生至无数生,国土成败,劫数终始,尽见尽知。又自见知:我曾生彼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所受苦乐,从彼生此,从此生彼。如是尽忆无数劫事,是为,梵志,彼苦行者牢固无坏。”
梵志白佛言:“云何为第一?”
佛...(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彼苦行者,自识往昔无数劫事,一生、二生至无数生,国土成败,劫数终始,尽见尽知。又自见知:我曾生彼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所受苦乐,从彼生此,从此生彼。如是尽忆无数劫事,是为,梵志,彼苦行者牢固无坏。”
梵志白佛言:“云何为第一?”
佛言:“梵志,谛听!谛听!吾当说之。”
梵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不偷盗,教人不盗;自不邪淫,教人不淫;自不妄语,教人不欺。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慈心广大,无二无量,无有结恨,遍满世间。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彼苦行者,自识往昔无数劫事,一生、二生至无数生,国土成败,劫数终始,尽见尽知。又自知见:我曾生彼种姓,如是名字、饮食、寿命,如是所经苦乐,从彼生此,从此生彼。如是尽忆无数劫事,彼天眼净观众生类,死此生彼,颜色好丑、善恶所趣,随行所堕,尽见尽知。又知众生身行不善,口行...(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云何三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
“又有四法趣向恶趣,四法向善趣,四法向涅槃。云何四法向恶趣?谓爱语、恚语、怖语、痴语。云何四法向善趣?谓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云何四法向涅槃?谓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复有五法向恶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涅槃。云何五法向恶趣?谓破五戒:杀、盗、淫逸、妄语、饮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谓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云何七法向恶趣?...(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谓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云何七法向恶趣?谓杀生、不与取、淫逸、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云何七法向善趣?谓不杀生、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云何七法向涅槃?谓七觉意: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
“又有八法向恶趣,八法向善趣,八法向涅槃。云何八法向恶趣?谓八邪行: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法向善趣?谓世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八法向涅槃?谓八贤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六业,善修勿失时。
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0541-01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一卷~第十一卷))
...方欲上求,求安隐处,未灭五盖,于四念处不能精勤,于七觉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贤圣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见者,无有是处。诸贤,学地比丘欲上求,求安隐处,能灭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于四意处又能精勤,于七觉意如实修行,欲得上人法、贤圣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见者,则有是处。诸贤,若有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使,正智解脱,不为九事。云何为九?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舍道,六者、不随欲,七者、不随恚,八者、不随怖,九者、不随痴。诸贤,是为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远离九事。’
“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说言:‘沙门释子有不住法。’应报彼言:‘诸贤,莫作是说:沙门释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门释子,其法常住,不可动转。譬如门阃常住不动;沙门释子亦复如是,其法常住,无有移动。’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说...(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世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王中,独觉自证,为人说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具足,开清净行。若居士、居士子及余种姓,闻正法者即生信乐,以信乐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家,妻子系缚,不得清净纯修梵行。今者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于异时,舍家财产,捐弃亲族,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与出家人同舍饰好,具诸戒行,不害众生。
“舍于刀杖,怀惭愧心,慈念一切,是为不杀。舍窃盗心,不与不取,其心清净,无私窃意,是为不盗。舍离淫欲,净修梵行,殷勤精进,不为欲染,洁净而住,是为不淫。舍离妄语,至诚无欺,不诳他人,是为不妄语。舍离两舌,若闻此语,不传至彼;若闻彼语,不传至此;有离别者,善为和合,使相亲敬;凡所言说,和顺知时,是为不两舌。舍离恶口,所言粗犷,喜恼他人,令生忿结,舍如是言;言则柔濡,不生怨害,多所饶益,众人敬爱,乐闻其言,是为不恶口。舍离绮语,所言知时,诚实如法,依律灭诤,有缘而言,言不虚发,是为舍离绮语...(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村封,设下乘者,当失此封,恶声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下乘,解剑退盖,并除幢麾,澡瓶履屣,当知我已礼敬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故有五威仪,若礼拜者,即失所封,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在众见佛起者,若偏露右臂,自称姓字,则知我已敬礼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若礼拜者,则失封邑,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当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知以许可,即从坐起,不觉礼佛绕三匝而去。归设饭食,供膳既办,还白:“时到。”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诸大众千二百五十人往诣其舍,就坐而坐。
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以种种甘膳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时婆罗门右手执弟子阿摩昼臂至世尊前言:“惟愿如来听其悔过!惟愿如来听其悔过!”如是...(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决定道果,不信余道,得无所畏,即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法及比丘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哀愍我故,受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许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种种供养佛及大众。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遇病命终。时诸比丘闻此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便取命终,各自念:“此命终,为生何趣?”尔时,众比丘往至世尊所,礼佛已,一面坐,白佛言:“彼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身坏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比丘:“此族姓...(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具戒。”
又问:“云何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不动处乃至得三明,除去无明,生于慧明,灭于暗冥,生大法光,出漏尽智。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智慧具足。”
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今我归依佛、法、圣众,惟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种德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究罗檀头经第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至俱萨罗佉[少/兔]婆提婆罗门村北,止宿尸舍婆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究罗檀头,止佉[少/兔]婆提村。其村丰乐,人民炽盛,园观浴池,树木清凉,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究罗檀头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王欲大祀,而大臣智谋不具,志意怯弱,不解祀法。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智谋勇果,无有怯弱,凡祭祀法,无不解知。’”
佛告究罗檀头:“彼王于十六处有疑,而彼大臣以十六事开解王意。”
佛言:“时,大臣于彼新舍,以十事行示教利喜于王。云何为十?大臣言:‘王祭祀时,诸有杀生、不杀生来集会者,平等施与。若有杀生而来者,亦施与,彼自当知;不杀而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若复有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来在会者,亦施与,彼自当知;若有不盗乃至正见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
佛告婆罗门:“彼大臣以此十事行示教利喜。”
又告婆罗门:“时,彼刹利王于彼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云何为三?王生悔言:‘我今大祀,已为大祀、当为大祀、今为大祀,多损财宝。’起此三心,而怀悔恨。大臣语言:‘王已为大祀,已施、当施、今施,于此福祀不宜生悔。’是为王入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
佛告婆罗门:“尔时,刹利王水浇头种,以十...(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为此福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为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不如起欢喜心,口自发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欢喜心受行五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五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众生,如构牛乳顷,其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慈心,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备乃至具足三明,灭诸痴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乐闲静,故此福最胜。”
究罗檀头又白佛言:“瞿昙,我为祭祀,具诸牛羊各五百头,今尽放舍,任其自游,随逐水草。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去,还家供办种种肴膳。明日时到,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佛为婆罗门而作颂曰:
“祭祀火为上,讽诵诗为上,
人中王为上,众流海为上,
星中月为上,光明日...(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分布显示诸清净行。尔时,世尊观彼婆罗门志意柔软,阴盖轻微,易可调伏,如诸佛常法,为说苦圣谛,分别显示,说集圣谛、集灭圣谛、出要圣谛。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檀头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获果定住,不由他信,得无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重白佛言:“惟愿世尊更受我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手自斟酌,供佛及僧。过七日已,世尊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得病命终。时,众多比丘闻究罗檀头供养佛七日,佛去未久,得病命终,即自念言:“彼人命终,当何所趣?”时,诸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而白佛言:“彼究罗檀头今者命终,当生何所?”
佛告诸比丘:“...(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尊受我悔过!我为狂愚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惑五欲,实害父王。惟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但自悔过,汝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世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愍汝故,受汝悔过。”
尔时,阿阇世王礼世尊足已,还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即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时,王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还。
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而阿阇世王今自悔过,罪咎损减,已拔重咎。”
时,阿阇世王至于中路,告寿命童子言:“善哉!善哉!汝今于我多所饶益!汝先称说如来指授开发,然后将我诣世尊所,得蒙开...(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我今再三悔过!我为狂愚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于五欲,实害父王。惟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于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今愍汝,受汝悔过。”
时,王礼佛足已,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又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世尊为阿阇世王说法,示教利喜已,从座起而去。
尔时,阿阇世王及寿命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布吒婆楼经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清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世尊念言:“今日乞食,于时为早。今我宁可往至布吒婆楼梵志林中观看,须时至当乞食。”尔时,世尊即诣梵志林...(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答?”
象首白佛言:“若有是问者,当答彼言:‘我曾有过去已灭,非不有也;有未来当生,非不有也;现在今有,非不有也。’”
佛言:“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天身。如是展转,至有想无想天身时,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处天身。”
尔时,象首白佛言:“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布吒婆楼梵志白佛言:“我得于佛法中出家受戒不?”
佛告梵志:“若有异学欲于我法中出家为道者,先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虽有是法,亦观人耳!”
梵志白佛言:“诸有异学欲于佛法中出家受戒者,先当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如我今者,乃能于佛法中四岁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望出家受戒。”
佛告梵志:“我先语汝,虽有是法...(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彼人闻法得果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尔时,露遮婆罗门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佛说法已,时露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第四分世记经第十一 阎浮提州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众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败?何由而成?众生所居国土云何?”
尔时,世尊于闲静处天耳彻听,闻诸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如...(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适儿身。过七日已,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
“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蓄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
“复次,杀生者堕恶趣,不杀者生善趣。如是窃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堕恶趣中;不盗,不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嫉妒、邪见者,则生善趣。若有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嫉妒、邪见,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复次,悭吝贪取,不能施惠,死堕恶道;开心不吝,能为施惠者,则生善处。有人施沙门、婆罗门,及施贫穷乞儿、疮病、困苦者,给其衣服、饮食、乘舆、华鬘、涂香、床榻、房舍,又造立塔庙,灯烛供养,其人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
“何故称郁单曰为胜?其土人民不受...(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神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我时知其心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尔时,地神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见法决定,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水神生恶见言:‘水中无地、火、风。’时,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见,往语水神言:‘汝实起此见,言水中无地、火、风耶?’答曰:‘实尔。’地神语言:‘汝勿起此见,谓水中无地、火、风。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风,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时,地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时,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水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得法眼净,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地神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火神生恶见言:‘火中无地、水、风。’时,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见,共语火神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二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风,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时,二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二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火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二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风神生恶见言:‘风中无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风神生此恶见,往语之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三神语言:‘汝勿起此见。所以者何?风中有地、水、火,但风大多故,风大得名耳!’时,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风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逮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三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慈心一切,不娆众生。’”
佛告比丘:“云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红色。其白色者地大偏多,其黑色者水大偏多,其赤色者火大偏多,其红色者风大偏多。其云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后,时云上至光音天。
“电有四种。云何为四?东方电名身光,南方电名难毁,西方电名流焰,北方电名定明。以何缘...(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傍照,斯由宿业功德,故有此千光,是故日天子名为千光。宿业功德云何?或有一人供养沙门、婆罗门,济诸穷乏,施以饮食、衣服、汤药、象马、车乘、房舍、灯烛,分布时与,随其所须,不逆人意,供养持戒诸贤圣人,由彼种种无数法喜光明因缘,善心欢喜。如刹利王水浇头种初登王位,善心欢喜,亦复如是。以此因缘,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得日宫殿,有千光明,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等故,名为宿业光明?或有人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不瞋恚、邪见,以此因缘,善心欢喜。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清净无秽,有人远行,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欢喜爱乐;彼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其人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居日宮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光明。
“复以何缘名千光明?或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为日天子,居日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明。六十念顷名一罗耶,三十罗耶名摩睺多,百摩睺多名优波摩。日宫殿六月南行,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日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日光炎热?有十因缘。何等为十?一者、须弥山外有佉陀罗山,高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边无量,七宝所成,日光照山,触而生热,是为一缘日光炎热。二者、佉陀罗...(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身出千光明,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斯由宿业功德故有此光明,是故月天子名曰千光。宿业功德云何?世间人供养沙门、婆罗门,施诸穷乏饮食、衣服、汤药、象马、车乘、房舍、灯烛,分布时与,随意所须,不逆人意,供养持戒诸贤圣人,由是种种无数法喜,善心光明。如刹利王水浇头种初登王位,善心欢喜,亦复如是。以是因缘,身坏命终,为月天子,月宫殿有千光明,故言善业得千光明。
“复以何业得千光明?世间有人不杀,不盗,不邪淫,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瞋恚、邪见,以此因缘,善心欢喜。犹如四衢道头有大浴池,清净无秽,有人远行,疲极热渴,来入此池,澡浴清凉,欢喜快乐;彼行十善者,善心欢喜,亦复如是。其人身坏命终,为月天子,居月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
“复以何因缘得千光明?世间人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以此因缘,善心欢喜;身坏命终,为月天子,居月宫殿,有千光明,以是因缘故,名善业千光。六十念顷名一罗耶,三十罗耶名摩睺多,百摩睺多名优婆摩。若日宫殿六月南行,日行三十里,极南不过阎浮提。是时,月宫殿半岁南行,不过阎浮提,月北行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月宮殿小小损减?有三因缘故月宫殿小小损减。一者、月出于维,是为一缘故月损减。复次,月宫殿内有诸大臣身著青服,随次而上,住处则...(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人山中。时尊者阿难处于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昔来说三种香。所谓根茎华香。一切诸香。不出此三。然三种香。顺风则闻。逆风不闻。尊者阿难思惟是已。即从坐起。往至佛所。礼佛足毕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于向者独处闲静。默自思惟。世尊所说。根茎华等三种之香。众香中上。然其香气。顺风则闻。逆则不闻。世尊。颇复有香逆风顺风皆能闻不。佛告阿难。如是如是。世有好香。顺逆皆闻。何者是耶。若聚落城邑。若男若女。修治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诸天及得天眼者。尽皆称叹。彼城邑聚落若男若女持五戒者。如是戒香。顺逆皆闻。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栴檀沉水 根茎及花叶
此香顺风闻 逆风无闻者
持戒香丈夫 芳馨遍世界
名闻满十方 逆顺悉闻之
栴檀及沉水 优钵罗拔师
如此香微劣 不如持戒香
如是种种香 所闻处不远
戒香闻十方 殊胜诸天香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广示众善白净之法。时婆罗门闻佛所说。心开意解。踊跃欢喜。佛知摩纳心意调濡。踊跃欢喜。心无狐疑。堪任法器。为说一法堪任解悟。如诸佛法。为说四谛。苦习尽道。广为说已。时婆罗突逻阇闻佛所说。如白净氎易受染色。即于坐上。见四真谛。了达诸法。得法真际。度疑彼岸。不随于他。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已出离。今欲归依佛法僧宝。尽我形寿。为优婆塞。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即于佛所。得不坏信。礼佛归家。其妇见夫如上叹佛。我师如是。汝共语耶。夫答妇言。我不见世间。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有能与佛共论议者。复语妇言。与我衣来。妇即与之。既得衣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于佛法中出家学道。佛即然许。命一比丘。度使出家。既出家已。称出家法。独已专精。余如婆罗突逻阇经中广说。乃至得阿罗汉。心得好解脱。佛说是已。诸比丘闻...(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教利喜。如昔诸佛。为说法要。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苦恼之本。出要为乐。
尔时世尊广为说法。知彼至心欲离盖缠。为说四谛苦习灭道。此婆私吒女。聪明解悟。闻法能持。譬如净白氎易受染色。婆私吒女即于坐上。见四真谛。见法到法。知法度疑彼岸。自已证法。不随他教。信不退转。于佛教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度于三恶。尽我形寿。归依三宝。为优婆夷。尽寿不杀。清净信向。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时彼妇女。闻法欢喜。礼佛而去。更于异时。婆私吒丧第七子。心不愁忧。亦不苦恼。亦不追念裸形狂走。
尔时其夫婆罗突逻阇说偈问言。
汝昔丧子时 追念极荼毒
愁忆缠心情 弥时不饮食
今者第七子 遇患而命终
汝备为慈母 何故不哀念
时婆私吒即便说偈答其夫言。
从无量劫来 受身无涯际
由于恩爱故...(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之曰。入此河浴有何利益。婆罗门言。今此河者古仙度处。若入洗浴能除众恶清净鲜洁。名为大吉。佛闻是已。即说偈言。
非彼孙陀利 得闭及恒河
竭阇婆钵提 入是诸河浴
终不能洗除 已作之恶业
大力钵健提 并与愚下劣
设共于中洗 乃至百千年
终不能除恶 烦恼之垢秽
若人心真净 具戒常布萨
能修净业者 常得具足戒
不杀及不盗 不淫不妄语
能信罪福者 终不嫉于他
法水澡尘垢 宜于是处洗
虽于孙陀利 竭阇等诸河
此皆是世水 饮之及洗浴
不能除垢污 并祛诸恶业
饮浴何用为 实语而调顺
舍嗔不害物 此是真净水
若入净戒河 洗除诸尘劳
虽不除外秽 能祛于内垢
凶崄残害者 婴愚造诸恶
如是等不净 秽污垢恶者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独园。时有一天。威颜晃曜光色殊常。来诣祇洹赫然大明。顶礼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修行何戒行 复作何威仪
有何功德力 造作何业行
具足何等法 得生于天上
愿世尊悲愍 为我开显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为汝说 汝当至心听
诸欲生天者 先当断杀生
善修于禁戒 守摄于诸根
不害有生类 便得生天上
不盗他财物 彼与乐受取
断于奸盗心 便得生天上
不奸他妇女 度邪淫彼岸
自足己妻色 便得生天上
为利自己身 亦欲利于彼
并为财利故 远离诸放逸
实语不虚妄 便得生天上
除去于两舌 不斗乱彼此
乐出和合语 以此因缘故
便得生天上 断于粗恶言
谗刺触恼故 吐辞皆柔软
闻者生欣悦 以是业缘故
得生于天上 除断于绮语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时。必堕恶道。入于地狱。因此作见。即得是见。是名邪见。不舍是见。不解疑惑。不悔所作。恶业之因。而犹常作如是恶业。心不肯改。不能满足。心所解脱。亦不满足。慧解脱。亦不满足。以心解脱慧解脱不满足故。诽谤贤圣。谤贤圣故。即是邪见。佛复告聚落主。设有一人。作是邪见。堕在恶道。入于地狱。一切众生。皆有因缘染污心垢。以是缘故。一切众生。得业结使。设有佛出。如来应正遍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佛以种种因缘呵于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亦复如是。兼赞叹彼胜法有决定信解。复白佛言。我之世尊。真实知见。种种说法。令我得与弟子说如是法。种种因缘。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种种因缘。赞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我于昔时。已曾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我以此因缘。常自悔责。虽自悔责。而得名为不作罪业。是故深自悔责。如是恶业。以忏悔故。皆除疑悔。增进善业。更不杀生偷盗邪淫及妄语等。悔责先造。后更不作种种恶业。以是之故。心得满足。而获解脱。亦能满足慧解脱心慧满故。不谤贤圣。不谤贤圣故。便得正见。佛告聚落主。以能修于正见缘故。身坏命终。得向善趣生于天上。以能忏悔正见之故。能净一切众生之心。亦能净于众生结业烦恼罪垢。贤圣弟子。得闻此事。即时修学。若时及时分。时分中间。中间昼夜已过。如是时中。为杀时多。不杀时多。以义推之。杀生时少。不杀时多。我于彼时故作杀生。我实不善...(第0542-02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林。时释摩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义。唯愿如来。为我敷演。佛告释摩男。在家白衣。归依三宝。以是义故名优婆塞汝即其人。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云何优婆塞戒。佛告释摩男。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及不饮酒等。是名优婆塞戒。又问。云何施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法。应舍悭贪。一切众生。皆悉为彼贪嫉所覆。以是义故。应离悭贪及嫉妒意。生放舍心。躬自施与。无有疲厌。是名施具足。又问。云何智慧具足。佛告释摩男。优婆塞。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知此四谛。决定明了。是名慧具足。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八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第0542-02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悉皆都舍离 不受于后有
(三四六)
尔时复有一比丘。在俱萨罗国依止彼林。眼视不明请医占之。医语之言。比丘。若能嗅莲华香眼还得明。彼比丘即信其言。又语之曰。我于何处得斯莲花。医即答言。汝若欲得莲花香者。当诣莲花池所。时彼比丘即用其言。至彼池所端坐嗅香。尔时天神见其如是。即说偈言。
池中所生华 香气甚馝馥
汝都不见主 云何偷花香
而汝于今者 真实得名盗
大仙汝何故 而盗于彼香
比丘说偈答言。
天神汝当知 莲华生池中
我不伤根茎 亦不偷盗取
但远嗅香气 以何因缘故
名为偷香者 我不受此语
天神复说偈言。
池中有香花 不问其主取
檀越不施与 世人名为盗
大仙汝偷香 一向成盗罪
时有一人来入此池。以镰芟截莲花根叶重负而去。比丘见已。复说偈言。
斯人入池中 斩拔花根子
狼籍而践蹈 重担而赍归
何故不遮彼 语言汝盗取
天神说偈答言。
彼人入池者 恒作于恶业
譬如乳儿母 而着于黑衣
虽有诸唌唾 都不见污辱
汝如白净衣 易受其点污
是故止制汝 不能遮于彼
恶人如衣黑...(第0542-02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 我不伤根茎 亦不偷盗取
但远嗅香气 以何因缘故
名为偷香者 我不受此语
天神复说偈言。
池中有香花 不问其主取
檀越不施与 世人名为盗
大仙汝偷香 一向成盗罪
时有一人来入此池。以镰芟截莲花根叶重负而去。比丘见已。复说偈言。
斯人入池中 斩拔花根子
狼籍而践蹈 重担而赍归
何故不遮彼 语言汝盗取
天神说偈答言。
彼人入池者 恒作于恶业
譬如乳儿母 而着于黑衣
虽有诸唌唾 都不见污辱
汝如白净衣 易受其点污
是故止制汝 不能遮于彼
恶人如衣黑 造恶不讥呵
鲜白上有点 犹如蝇脚等
世人皆共见 设诸贤智人
有少微细过 其喻亦如是
珂贝上黑点 人皆远见之
若断结使者 诸业...(第0542-02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若男若女。皆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西南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妙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色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男还逐男。女还逐女。各依伴侣相随而去。
诸比丘。郁单越人寿命一定无有中夭。命若终时。皆得上生。何因缘故。郁单越人得此定寿。命终已后皆复上生。诸比丘。世或有人。专事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坠堕恶道。生地狱中。或复有人。不曾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亦不邪见。以是因缘。身坏命终。趣向善道。生人天中。何因缘故。向下生者。以其杀生邪见等故。何因缘故。向上生者。以不杀生正见等故。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减。彼人既作如是愿已。行十善业。身坏得生郁单越中。既于彼处复得定寿。满足千年不增不减。诸比丘。以此因缘。郁单越人得定寿...(第0545部~起世因本经十卷)
...。种种承事。以是因故。受无量种身心安乐。譬如大泽空闲山林广远碛地。忽有池水。其水凉冷清净轻甘。有诸壮夫。远行疲顿。热恼渴乏。不得饮食。已经多时。至彼池所。饮已澡浴。除断一切渴乏热恼。出于池外。身意怡悦。受无量乐。多生欢喜。如是如是。彼布施时。心清净故。身坏命终。于日宫殿中。生为天子。生其中已。报得如是速疾称心飞行宫殿。以此因缘。日天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
诸比丘。复一种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放逸。供养持戒功德具足诸仙诸贤。亲近纯直善法行人。广说如前。身坏命终。随愿往生日天宫殿。于彼即受速疾果报。是故名为诸善业道。以是因缘。此日宫殿。照四大洲并余世界。复一种人。修不杀生乃至正见。亦曾供养诸仙持戒功德具者。亦曾亲近纯直善行。以值遇彼清净因缘。便得报生日天宫殿。受速疾果。以是因缘。日天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广说如上。诸比丘。六十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牟...(第0545部~起世因本经十卷)
...南北人辈来者。彼等诸人。为欲养育彼男女故。各将手指。内于彼等男女口中。彼等指头。出好甘乳。与彼男女。饮已得活。如是七日。彼等男女。还成就彼一种身量。如彼人辈等无殊异。若是男子。即随男伴。相逐而行。若是女人。即随妇女。徒伴而去。
诸比丘。其郁多啰究留人辈。寿命一定。无有中夭。若命终时。即便上生。复次于中。何因缘故。其郁多啰究留人辈。得定寿命。命终已后。皆向上者。诸比丘。世有一人。专作杀生。盗他财物。邪淫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等。贪嗔邪见。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道在地狱中。复有一人。不曾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又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又不邪见。以是因缘。身坏命终。趣向善道。生人天中。复何因缘。向下生者。以其杀生及邪见等。向上生者。以不杀生及正见等。复有一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是因缘故。身坏当生郁多啰究留人中。彼中生已。住一千年。不增不减。彼作如是诸善愿已。行十善业。身坏当生郁多啰究留中。彼于彼处。其寿命住满一千年。不增减也。诸比丘。此因缘故。其郁多啰究留人。...(第0546部~起世经一卷)
...法者。种种承事。彼因是故。受无量种种身心安乐。譬如旷泽空闲山林。或复广碛而有池水。其水凉冷。清净轻甜。时有壮夫。远行疲极。热恼渴乏。不饮食来已经多日。至彼池所。饮已澡浴。除断一切渴乏热恼。出于池外。身意怡悦。受于无量快乐欢喜。如是如是。彼布施时。心清净故。身坏命终。于日天子宫殿中生。彼中生已。报得如是速疾称心飞行宫殿。此因缘故。日大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
诸比丘。复有一种。断于杀生。不盗他物。不行邪淫。口不妄语。不饮诸酒。身不放逸。供养持戒功德具足诸仙诸贤。亲近纯直善法行人。广说如前。身坏命终。随愿往生日天宫殿。住彼当受速疾果报。是故名为诸善业道。此因缘故。其日宫殿。照四大洲并余世界。复有一种。修不杀生。乃至正见。彼曾供养诸仙持戒功德具者。纯直善行。曾值遇彼清净因缘。亦当报生日宫殿中受速疾果。以是缘故。其日宫殿。照四大洲及余世界。广说如前。
诸比丘。六十刹那名一罗婆。...(第0546部~起世经一卷)
...令道人清净奉真法欢喜。用是使安隐意定得无央数善行。譬如转轮王初立为尊。其意欢喜无央数。佛言。如是也。若有人布施沙门道人及贫穷乞匈者。衣被饮食车马六畜香熏华床卧房室舍宅灯火。所索不逆人意。不断一心。施后不悔。令清净道人奉尊法。用是欢喜。使安隐意。得无央数善行。其人命尽死往至安隐家。即生日天子所。便疾得持日城郭。其光明照下四方矣。是谓为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有十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六者不恶口骂詈。七者不两舌绮语。八者不嫉妒。九者意不嗔恚。十者正见。以无央数心念善慈仁。身死即生日天子所。自然得持日城郭。是为千光明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意行无央数善慈仁。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清凉水濡且美。周匝种种树。若有人从暑热中来。饥渴极人入浴池中。洗浴饮其水。彼人意念无央数欢喜。佛言。如是也。其有不杀盗淫妄言饮酒。意念无央数善。身死得生日天子所。则疾得持日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之耀也。何以故。日大城郭。令天下为秋冬寒。用十二因缘故。何等为十二。一者须弥山中间。长三百三十六万里。生青莲华红莲...(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五者不饮酒。六者不恶口骂詈。七者不两舌绮语。八者不嫉妒。九者意不嗔恚。十者正见。以无央数心念善慈仁。身死即生日天子所。自然得持日城郭。是为千光明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五者不饮酒。意行无央数善慈仁。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清凉水濡且美。周匝种种树。若有人从暑热中来。饥渴极人入浴池中。洗浴饮其水。彼人意念无央数欢喜。佛言。如是也。其有不杀盗淫妄言饮酒。意念无央数善。身死得生日天子所。则疾得持日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之耀也。何以故。日大城郭。令天下为秋冬寒。用十二因缘故。何等为十二。一者须弥山中间。长三百三十六万里。生青莲华红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甚众多大香好。日大城郭。光明照中。为夺其光。用是因缘故。令日大城郭寒为秋冬。是为一事。二者阿罗陀山。中间长百六十八万里。其中生青红黄白莲华。甚众多大香好。揈日大城郭之光明。用是故令日城郭...(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月为千光明。善因缘所致。千光明善因缘。何从得。若有布施沙门道人及贫穷乞匈者。衣被饮食车马六畜香熏华房室舍宅灯火。所索不逆人意。一心布施后不悔。令清净道人奉真法。使安隐得无央数善行。譬如转轮王初立为王时。意欢喜无央数。佛言如是。若有布施沙门道人及贫穷乞匈者。衣被饮食及众用者。令德无央数安隐欢喜。其人命尽。死即生月天子所。则疾得持月大城郭。是故谓其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若有于是不杀盗淫。不妄言绮语恶口骂詈两舌。不嫉妒意。不嗔恚愚痴。行十善事。意常欢喜无央数。譬如好地四徼道中有浴池水。清净濡且美。周匝有树。若有人饥渴。从暑热中来。入中洗浴。饮食之意欢喜无央数。佛言如是。若有行十善事者。身死即生月天子所。则疾得持月大城郭也是谓为其千光明以善因缘所致矣。复何从得千光明善因缘。若有不杀生。不盗窃。不犯他人妇女。不妄言。不饮酒。其人欢喜。身死便生月天子所则疾得持月城郭。是谓以善因缘所致千光明。六十弹指顷。为切七尺缕。切二十一尺为一时。百弹指为切十尺。日大城郭。日稍稍南着。行六十里。尽百八十日。乃复北还竟。百八十日也。日行百八十日着。月行十五日。即复到矣。阎浮利日中时。东方弗于逮便冥。西方俱耶尼则初出。北方郁单曰则夜半也。俱耶尼日中时。阎浮利即冥。郁单曰日初出。弗于逮夜半也。郁单曰日中时。俱...(第0547部~佛说楼炭经六卷)
...鸡山中。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严头。洗浴著文衣。东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国分卫遥见之。往到其家问之。何为六向拜。此应何法。尸迦罗越言。父在时教我六向拜。不知何应。今父丧亡。不敢于后违之。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尸迦罗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向拜意。佛言。听之内着心中。其有长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为人所敬。后世生天上。一者不杀诸群生。二者不盗。三者不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言两舌。心欲贪淫恚怒愚痴自制勿听。不能制此四意者。恶名日闻。如月尽时光明稍冥。能自制恶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满时也。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憍慢轻人。犯上头四恶。复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忧治生。钱财日耗减。六向拜当何益乎。
佛言。恶知识有...(第0551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一卷)
...法律者。必令佛清净大道不得久兴盛。阿难复言。今大爱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时。力自育养。至于长大。佛言有是。阿难。大爱道。信多善意。于我有恩。我生七日。而母终亡。大爱道。自育养我。至于长大。今我于天下为佛。亦多有恩德于大爱道。大爱道。但由我故。得来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复疑苦。不复疑习。不复疑尽。不复疑道。方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多闻。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杀生。不盗窃。不淫泆。不妄语。不饮酒。如是阿难。正使人终身相给施衣被。饮食卧具病困医药。不及我此恩德也。佛告阿难。假使女人。欲作沙门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其能如是者。可入我律戒。何谓八敬之法。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月已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押。所闻所见。当自...(第0552部~中本起经二卷)
...揵言。我曹少忧用是故。沙门瞿昙。胜王萍沙。佛告诸尼揵。王萍沙。有淫之意有怒之意有痴之意。亦欲伏诸傍臣。复欲伏外诸民。昼夜计念。当治谁当系谁。佛言。其有淫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嗔怒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痴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诸尼揵皆前到佛所。白佛言。我曹亦无淫态亦无怒态亦无痴态。宁可作沙门。佛言。当归报若父母。诸尼揵言。我曹辞家学道便与父母决。佛言。若曹且受五戒归。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4:03:25
|
只看該作者
诸尼揵皆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家妇女。四者不欺。五者不饮酒。诸尼揵受五戒。着衣举发正行各自归家。佛告摩男。若闻经淫意怒意痴意。若言我持佛教。若熟思惟是五事。宁与世间等不。摩男言。我当归思惟讽诵是经典。日当到佛所。摩男前为佛作礼而去。
...(第0576部~佛说释摩男本经一卷)
... 木蜜及栴檀 青莲诸雨香
一切此众香 戒香最无上
是等清净者 所行无放逸
不知魔径路 不见所归趣
此道至永安 此道最无上
所获断秽源 降伏绝魔网
用上佛道堂 升无穷之慧
以此宣经义 除去一切弊
佛告阿难。是香所布不碍须弥山川天地。不碍四种地水火风。通达八极上下亦然。无穷之界咸歌其德。一身不杀生。世世长寿。其命无横。不盗窃者。世世富饶又不妄遗财宝。常存施为道根。不淫色者。人不犯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不妄言者。口气香好言辄信之。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有别离。不恶口者。其舌常好言辞辩通。不绮语者。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不嫉妒者。世世所生众人所敬。不嗔恚者。世世端正人见欢喜。除愚痴者。所生智慧靡不咨请。舍于邪见常住正道。从行所得各自然生。故当弃邪从其真妙。佛说如是。时诸比丘闻之欢喜。作礼而去。
...(第0584部~佛说戒德香经一卷)
...门四道。一曰沟港。二曰频来。三曰不还。四曰应真。又天下君王。虽行政欲平。亦责民租税。贪意不除。今我为佛。都使天下无复情欲。得无为道。我求道以来。其劫无数。每生有愿。愿弃爱欲。修沙门行。无适无莫。于天下人贤明君子。闻佛经戒。靡不奉行。其不承者后皆有悔。能制意志。无复贪欲。便断生死忧哭之道。不追相恋。焉得离苦痛。天下无常。人如水泡。一成一坏。莫能自存。佛问阿颰。汝师以何教戒。对曰师戒不得杀人杀牛。不得盗金银。不淫师家及弟子妇。不得饮酒。年四十八。乃得娶妻。我师教人。尽此八戒。未知佛戒。复何义也。佛言。乐闻者听。若族姓子来。自陈说贪乐佛戒。我随其能而授与戒。欲居家修道者。名曰清信士。当持五戒。一不好杀禽兽蠕动之类。无所克伤以己。况彼不加刀杖。心念为仁。口不及杀。二不偷盗。贪殆人财。欺斗秤尺。如圭铢分。不得侵人。心存于义。口不教取。三不好欲淫。犯人妇女。不观华色。不听好音乐。心修礼禁。言不失法。四不妄语。谮入人罪。时而后言。言必诚信。心不漏慢。口无毁誉。五不饮酒。纵情酗醟。心不好嗜。口无味尝。酒有三十六失。勿以劝人。是名为我清信士之戒也。佛言。我不呼人。人自来。请敬受戒转敷教。去恶就善。天下贤智。欲作沙门。我每先问。何缘觉悟。夫为人子。当以孝敬。安养为务。而欲为道...(第0588部~佛说梵志阿颰经一卷)
...悕望海外国。佛见世间人有财宝者。皆坚藏守之。不肯布施与人悭贪藏之。更复求索。帝王及人民皆不知厌足。至于死不弃爱欲。会当舍其死所有财宝皆置空去。当趣所作善恶道。善恶随人如影随人。人死后家室宗亲啼哭悲哀。棺敛葬埋。人生独生死亦独死。身作善恶身独当之无有人代者。饮食金银珍宝。不能令人得道。财富不能救护人命令不老死。人之所思念多端。人之所爱乐也。人志意数转不能专一。佛言。人坐恣意故以致凶变怨偶恐惧。譬如穿盗者之所念也。人从后得之。身所作恶自陷其死。如世间人作恶。死后当入泥犁畜生薜荔中。譬如树木生华叶成实者。中有花时堕者。中有成果时堕者。中有大时堕者。中有熟时堕者。人亦如是。中有从腹中堕者。中有堕地死者。中有半年死者。中有老时死者。人命不可知。赖吒和罗言。我用是故作沙门。凡人谓我不能治家故作沙门。虽有诸论议要不如学道。赖吒和罗说经竟。王便得第一须陀洹道。便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人妇女。四者不妄语两舌。五者不饮酒。王受戒已。即作礼而去。
...(第0590部~佛说赖吒和罗经一卷)
...解。犹若白氎洁无垢秽入染成色。梵志心然。宿命屡奉诸佛执行清戒。今闻尊教。具解无上正真觉道。心垢寂尽。入三脱门长离众苦。复白佛言。吾未见佛时。怀巨误之行。为盲冥所蔽。信狂愚人言以为真谛。今始睹佛。狂病瘳矣。盲视聋听喑语偻申。囹圄囚出矣。庸夫愚惑徒生徒死。不获怀味天尊真道。长处焰火痛矣奈何吾生。时哉值睹佛极灵。为吾便说至奥之道。令吾复本无为长存。自今之后。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愿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天尊哀我明日晨旦。愿与圣众顾下薄食。佛默受之。梵志心喜稽首足下。还家具设百味之食。即以平旦。于舍为佛作礼长跪恭白愿佛。以时抂屈尊仪。佛正法服与圣众俱至梵志家皆就法坐。梵志自手行盥。肃心供养。如斯七日。佛说神化讫竟还随提国。未久之间梵志寿终。诸比丘闻之。共白佛以梵志丧。意将趣何道。世尊曰。彼梵志者。圣心博解通于不还。五盖以尽净若天金。于彼清净得应真无为而去。佛说经竟...(第0604部~佛说梵摩喻经一卷)
... 邪媚毁正真
不信世有佛 言佛非大道
是人是非人 自作众罪本
命尽往无择 刀剑解身形
食鬼好伐杀 镬汤涌其中
淫泆抱铜柱 大火相烧然
诽谤清高士 铁钳拔其舌
乱酒无礼节 迷惑失人道
死入地狱中 洋铜沃其口
遭逢众厄难 毒痛不可言
若生还为人 下贱贫穷中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康强
不盗后大富 钱财恒自满
不淫香清净 身体鲜苾芬
光影常奕奕 上则为大王
至诚不欺诈 为众所奉承
不醉后明了 德慧所尊敬
五福超法出 天人同俦类
所生亿万倍 真谛甚分明
末世诸恶人 不信多狐疑
愚痴不别道 罪深更逮冥
蔽圣毁正觉 死入大铁城
识神处其中 头上戴铁轮
求死不得死 须臾已变形 ...(第0631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 邪媚相毁坏
不信世有佛 言佛非大道
是人是非人 自作众罪本
命尽往无择 刀剑解身形
饿鬼好伐杀 镬汤涌其中
淫逸抱铜柱 大火相烧然
抂谤清高士 铁钩拔其舌
乱酒无礼节 迷惑失人道
死入地狱中 洋铜沃其口
遭逢众危难 毒痛不可言
若生还为人 下贱贫穷中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康强
不盗后大富 钱财恒自饶
不淫香清净 身体鲜苾芬
光影常赫奕 上则为天王
至诚不欺诈 为众所奉承
不解后明了 德慧所尊敬
五福超法出 天人同俦类
所生亿万倍 真谛甚分明
末世诸恶人 不信多狐疑
痴愚不别道 罪深便逮冥
蔽圣毁正觉 死入大铁城
识神处其中 头上戴铁轮
求死不得死 须臾已变形 ...(第0633部~阿难分别经一卷)
...。会当归死不得长生。恶梦恐怖所愿不成。多逢灾横水火日惊。万分之后魂神受形。死入地狱饿鬼畜生。其身矬短咽如针钉。身卧铁床数千万劫。受罪毕讫还生恶家。贫穷裸露无丝无麻。孜孜急急共相鞭挝。从生至死无有荣华。作善得善作恶自遮。善恶如此非是虚也。佛语玉耶。此是七辈妇。汝用何行。玉耶流泪前白佛言。我本愚痴不顺夫尊。自今已后当如婢妇。尽我命寿不敢憍慢。即前长跪求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嫉妒。九不嗔恚。十者信善得善。是名十戒。此优婆夷所行。佛说经竟。及诸弟子皆各欲还。给孤独长者眷属欢喜礼佛而退。玉耶长跪重白佛言。我本愚痴憍慢夫婿。今蒙世尊化导。我等令心开解。佛语玉耶。自今已后拥护汝家。玉耶言诺。受佛言教不敢有违。稽首礼足受退还归。
...(第0637部~玉耶女经一卷)
... 兄弟并姊妹
妻息及男女 曷不以斯祠
设兴此祠祀 致得上天宫
及使人害命 言死者上天
复用余祠为 转当自杀祠
若祠祀究竟 悉当得生天
不可以祠祀 杀牛羊上天
斯非获上天 何因求紫殿
诸梵志凶诡 缘此行方便
意中欲食肉 杀祠言应生
吾今当重说 梵志造变应
自云所学习 梵戒有四句
不盗金饮酒 不为犯师妇
无害诸梵志 是为四句法
唯不得盗金 其余皆无限
若窃取人金 乃为非梵志
但禁不饮酒 其余悉应服
设有饮酒者 则非婆罗门
不应犯尊妇 余人皆无违
若犯师妻者 乃非为梵志
不害于道士 得危非梵志
设害于梵志 则非婆罗门
梵志之所说 斯为四句义
其毁此一事 乃非为梵志
不得与共通 弗应会咨讲
离祠祀水火 不得侍供养
今...(第0642部~舍头谏经一卷)
...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不与取。莫他妻淫。莫妄语。莫饮酒。皆悉莫犯。彼子作是语。我不堪任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莫杀亦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不堪任。阿那邠邸长者言。我当赐汝千两金。汝等。可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莫杀生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悉改之。尔时七子已得千两金。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不杀生不盗不他淫不妄语不饮酒。时阿那邠邸长者。与彼七子各赐千两金。已授三自归受五戒。便往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邠邸白世尊言。我于此间有七子无笃信意。亦无欢喜心于佛法众。不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不改盗。不改他淫。不改妄语。不改饮酒。世尊。时七子各各赐千两金。便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而授五戒。云何世尊。彼七子颇有福善诸功德。使后有所获不。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多饶益众生。欲安隐众生天人得安。长者。彼七子缘是功德。诸善功德皆悉具足。谛听彼七子所因功德诸善所获果报。我今当说。此北方有国城名石室。国土丰熟人民炽盛。彼有伊罗波多罗藏。无数百千金银珍宝车渠马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及诸众妙宝。彼揵陀赖国...(第0645部~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卷)
...其苦导现达世近亲三十七品从可得安如。佛以道意。知悦头檀王意满喜已性濡。无乱缚解。可为说善度法。便说苦谛习尽道谛。佛说是四谛法。王即在座开解。三毒垢除。于法中得谛眼。譬如净缯投于染中即受色好。王亦入法如是。尔时王见谛疑断。在法开解。便起座向佛。叉手白言。已近已近。已远已远。今我身归佛法及比丘僧受我为清信士。尽形寿悉不犯已净。故释中亦有身归佛者。归法者归僧者。释诸女人。自归亦如是。中有持不杀戒者。持不盗戒。持不淫戒。持不欺戒。中有远酒不饮酒戒。尔时悦头檀王见法甚明见谛无疑。在法勇猛。便起座向佛叉手。以是义足偈叹言。
有戒具当何见 云说言从阴苦
愿瞿昙解说此 问正意世雄生
先已行弃重恚 亦不着后来愿
来现在亦不取 亦不受尊敬空
未来想不着爱 久远想亦不忧
行远可舍细软 邪见尽少无有
已去恐无畏怖 不可动信无疑
无嫉心...(第0670部~佛说义足经二卷)
...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 剃除须发。盖欲睹形厌俗饥寒之患。求乞度时。故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自然身心澄静。贪欲不生则可日进其道法也。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夫不绝爱欲即为前境所转。既为前境所转则爱欲习气依然复生。故使真智蒙蔽无由证觉矣。
佛言众生。 假众缘依故曰众生。
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 夫为善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讟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不信三尊以邪为真。 三尊者佛法僧也。
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 梵语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五事即五戒也。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懈退者谓...(第0674部~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者嫉恚痴。 夫为善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讟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不信三尊以邪为真。 三尊者佛法僧也。
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 梵语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五事即五戒也。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懈退者谓行之不专也。或中道而废也。
至十事必得道也 。十事即上文十善也。得道谓精勤不退乃证道也。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 愚迷之人日作众罪。既无退悔恶积于心致百殃之及身。若众流之朝海积彼岁时自成深广。
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 夫人善自知非能改其过日新之善渐积。过去之恶潜消即于后...(第0674部~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
什曰。回向善向佛道故言回向。回向则己兼举众生。故说具足功德。具足功德则无八难。故复说除八难。除八难为行。故受无难之报。既无八难则无众恶。无众恶则无犯禁。故次说无犯戒。上说戒度今复言戒者。义不在戒也。欲因戒以明不讥彼阙。不讥彼阙故莫知其阙。莫知其阙则无犯禁之名。以此为行故获此为果。获此为果则众恶都息。故以十善次也。肇曰。不杀报也。
大富。
肇曰。不盗报也。
梵行。
肇曰。不淫报也。
所言诚谛。
肇曰。不妄语报。
常以软语。
肇曰。不恶口报。
眷属不离善和诤讼。
肇曰。不两舌报。
言必饶益。
肇曰。不绮语报。
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肇曰。嫉恚邪见心患之尤者。故别立三善也。生曰。修于十善者会上诸行成身口意净为净土之本也。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速入禅室薄拘罗来。帝释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言。亦有佛性。当得无上菩提。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我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为我给使。我入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随后毁灭。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干。卷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言。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说法。而无信受之心。善男子。我与善星住王舍城。有一尼干。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有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言。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干。实非罗汉。不能解...(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明星婆罗门白言。天王当知。以欲御民但减不增。犹若过去诸转轮王。与轮法相应人但增不减。王曰。我当云何。答曰。天王界内有明算法。有诸臣中明咒术知于轮法。王当与轮法行相应。若与相应者可有是处。轮便可得。十五日说戒时。沐浴升高堂上东方。当得天轮。王曰。云何为轮行。令我行与相应。当如法见行于法于妻子至施物。是为天王天轮行。若应此行。可有是处便可得轮。顶来王。于后时行法于妻子至贫穷人。惜财不施既穷无物。便行偷盗。诣王罚之。王作是言。汝众生真谛不与取耶。答言。实尔。我若不盗无以存命。王便与物。语彼人曰。汝去后莫复尔。复有穷者闻盗见王即赐其物。我等宁可作不与取便复行盗。盗转增广。人寿渐减。始八万四千岁终至百年。时有过者。王言。若复于我界盗者。当悉着树下以刀枭首。佛告诸比丘。当来人寿十岁(出阿含经第十四卷)
文陀竭金轮王游四天下第十
昔者有王。名文陀竭。从母顶出。后作遮迦越王。东西南北皆属之。七宝具足。王有千子。王四天下。经数千岁。意中自念。我有四天下。人民炽盛谷米平贱。千子端正高才健猛。令天雨金银七日七夜快耶。天即为王。雨钱金银七日七夜。王心欢喜。闻诸方土人民炽盛。王举七宝四种兵。众俱共飞行次到诸国。悉皆降伏正法治世...(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为作福。从天来下化作年少佐助檀越。佛言。此厨间年少是真檀越。至便说法即得道迹。贤者亦得道迹。众会欢喜皆得生天(出宿愿果报经)
婆罗门生美女佛言不好第十四
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两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应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着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不犯此事是乃为好。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他财。如此者皆非好也(出杂譬喻经)
大鬘与瓦师子为善知识共相劝信第十五
往昔多狩邑。有婆罗门。为王太史。国中第一。有一子。头上有自然大鬘。因以为名。姿首端正有三十相。有一瓦师子。名难提婆罗。与大鬘少小亲交心相敬念。瓦师子精进勇猛慈仁孝从。其父母俱盲供养无乏。虽为瓦师手不掘地。唯取破墙崩岸及以鼠壤和用为器。若有买者。以谷麦麻豆置地取器。初不争价。亦复不取金银财帛。唯取谷米供养而已。迦叶...(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上事。官问。不给妇儿而以乞他。画师答曰。我先世无福贫穷常辛苦。遭遇众僧是良福田。若复不种善后世复贫。贫苦相续无得脱时。是故并施众僧。其断事人是优婆塞。即脱璎珞及所乘马并聚落以施画师。谓之曰。汝施众僧。众僧未食。是为谷子未种而牙已生。而大果在后(出大智论第十一卷)
神识还摩娑故身之骨第六
昔有人。死后魂神还摩娑其故骨边。人问之。汝已死。何故为复用摩娑枯骨为。神言。此是我故身。不杀生不盗窃不他淫不两舌恶骂妄言绮语不嫉妒不嗔恚不痴。死后得生天上。所愿自然快乐无极。是故爱重之也(出旧杂譬喻经下卷)
木巧师与画师相诳第七
昔北天竺。有一巧师。作一木女。端正无双衣带严饰世女无异。亦来亦去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时南天竺有一画师。亦善能画。巧师闻之。作好饮食即请画师。便使木女行酒擎食。从旦至夜。画师不知谓是真女。欲心极盛念之不忘。时日已暮。木师入宿。留画师住。以此木女立侍...(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 法义戒成就 终后生天上
鬼曰更有何教。世尊告曰。舍汝本形着三法衣而作沙门。入跋只城处处教令。如来出世不度者度。令得解脱。最尊最上良祐福田。今度那优罗小儿。及降毗沙恶鬼。汝等可往至彼受化。时毗沙鬼于跋只国。唱如是言。是时长者善觉。闻此语已喜跃不胜。将八万四千人民之众。至世尊所(出增一阿含第八卷)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后受化八。
昔有一母人。甚多子息。性恶无慈。喜盗人子杀而啖之。亡子家不知谁取。行巷涕哭如是非一。阿难出行辄见涕哭。还已共议。伤亡子家。佛知故问。众何等议。阿难白佛言。向行分卫见人涕哭。问之皆云。生亡我子不知尸处。佛便为阿难说。是国中盗人子者非凡人。是鬼子母。今生作人喜盗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人间。千子皆为鬼王。一王者从数万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娆诸天。五百鬼王在世间娆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无奈何。阿难言。鬼子母在是国中。宁可敕令不盗人子耶。佛言大善。阿难言。用何方便。佛语阿难。到是母所伺其出已。敛取其子着精舍中。即往伺敛得十数子逃精舍中。母来不见便舍他子不敢复杀。行索其子遍不知处。行道啼哭如是十日。母便自擗自扑仰天大呼不复饮食。佛遣沙门往问...(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啖之。亡子家不知谁取。行巷涕哭如是非一。阿难出行辄见涕哭。还已共议。伤亡子家。佛知故问。众何等议。阿难白佛言。向行分卫见人涕哭。问之皆云。生亡我子不知尸处。佛便为阿难说。是国中盗人子者非凡人。是鬼子母。今生作人喜盗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人间。千子皆为鬼王。一王者从数万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娆诸天。五百鬼王在世间娆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无奈何。阿难言。鬼子母在是国中。宁可敕令不盗人子耶。佛言大善。阿难言。用何方便。佛语阿难。到是母所伺其出已。敛取其子着精舍中。即往伺敛得十数子逃精舍中。母来不见便舍他子不敢复杀。行索其子遍不知处。行道啼哭如是十日。母便自擗自扑仰天大呼不复饮食。佛遣沙门往问。即报沙门言。亡多子故哭耳。沙门又言。汝欲得子不。报言欲得。沙门言。汝审欲得者可往问佛可得汝子。母闻是语。欢喜意解便到佛所。为佛作礼。佛即问母。何为啼哭。母报言。亡我子故。佛问。汝舍汝子...(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邪。岳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岂能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福。圭曰。神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圭辞不获。即为张座焚香秉炉正机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倾听虚心纳教。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混疑也。神曰能。曰汝能不妄乎。神曰。我本正直焉能有妄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能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圭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第1470部~宋高僧传三十卷-002)
...其未然耶。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吸风露以代糇粮。俟此而寿有待之伦也。斯则有时可夭。不能无穷者也。沙门之视松乔若未孩之儿耳。方将泛志于二仪之表。延祚于不死之乡。岂能屑心营近与涓彭争长哉。难者苟欲骋饰非之辩。立距谏之强。言无节奏义无宫商。嗟夫北里之乱雅。恶绿之夺黄也。其余嘇之音曾无纪网。一遵先师不答之章。
又诬云。汉末有笮融者。合兵依徐州刺史陶谦。谦使之督运。而融先事佛。遂断盗官运以自利入大起佛寺云云。行人悉与酒食云云。后为刘繇所攻见杀云云。
正曰。此难不待绳约而自缚也。夫佛教率以慈仁不杀忠信。不炫廉贞。不盗为首。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迩者凶。融阻兵安忍结附寇逆。犯杀一也。受人使命取不报主。犯欺二也。断割官物以自利入。犯盗三也。佛经云。不以酒为惠施。而融纵之。犯酒四也。诸戒尽犯。则动之死地矣。譬犹吏人解印脱冠而横道肆暴。五尺之童皆能制之矣。笮氏不得其死。适足助明为恶之获殃耳。
又诬云。石崇奉佛亦至。而不免族诛云云。
答曰。石崇之为人。余所悉也。骄盈耽酒放僭无度。多藏厚敛不宣炰独。论才则有一割之利。计德则尽无取焉。虽托名事佛。而了无禁戒。即如世人豤清心秽色厉内荏。口咏禹汤而行偶桀跖。自贻伊祸。又谁...(第1472部~弘明集十四卷)
...听。盛虽老病远慕榜木。敢以陈闻。伏纸流汗。谨启。
弘明集卷第十三
郗嘉宾奉法要 颜延之庭诰二章 王该日月烛。
奉法要(郗中书)
三自归者。归佛归十二部经归比丘僧。过去见在当来三世十方佛。三世十方经法。三世十方僧。每礼拜忏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愿令悉得度脱。外国音称南无。汉曰归命。佛者汉音曰觉。僧者汉音曰众。五戒一者不杀。不得教人杀。常当坚持尽形寿。二者不盗。不得教人盗。常当坚持尽形寿。三者不淫。不得教人淫。常当坚持尽形寿。四者不欺。不得教人欺。常当坚持尽形寿。五者不饮酒。不得以酒为惠施。常当坚持尽形寿。若以酒为药。当权其轻重。要于不可致醉。醉有三十六失。经教以为深诫。不杀则长寿。不盗则常泰。不淫则清净。不欺则人常。敬信不醉则神理明治。已行五戒便修岁三月六斋。岁三斋者。正月一日至十五日。五月一日至十五日。九月一日至十五日。月六斋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凡斋日皆当鱼肉不御。迎中而食。既中之后。甘香美味一不得尝。洗心念道归命三尊。悔过自责行四等心。远离房室不着六欲。不得鞭挞骂詈乘驾牛马带持兵仗。妇人则兼去香花脂粉之饰。端心正意务存柔顺。斋者普为先亡见在知识亲属并...(第1472部~弘明集十四卷)
...知明贤之雅志耳。
家训归心篇(北齐光禄颜之推)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业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耳。
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礼智信)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宴飨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耳。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
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其二以吉凶[示*(乃@吉)]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其三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其四以縻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而报善恶。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乙乎。为异人也。...(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盛以为。夫美恶之名。生乎美恶之实。道德淳美则有善名。顽嚚聋昧则有恶声。故易曰。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曰。美在其中。畅于四支而发于事业。又曰。韶尽美矣。未尽善也。
然则大美大善。天下皆知之。何得云斯恶乎。若虚美非美。为善非善。所美过美。所善违中。若此皆世教所疾。圣王奋诚天下。亦自知之。于斯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
又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下章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盛以为民苟无欲。亦何所师于师哉。既相师资非学如何。不善师善。非尚贤如何。贵爱既存则美恶不得不彰。非相去何若之谓。又下章云。人之所教我亦以教人。吾言甚易知。而天下莫能知。
又曰。吾将以为教父原斯谈也。未为绝学。所云...(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有弊恶大力鬼恼诸罪人。鬼道中力大者恼于小鬼。畜生道鬼亦啖畜生。人中可知诸天既领鬼何容为鬼所恼。如阿含中云。有大力鬼忽坐帝释床。帝释大嗔鬼光明转盛。释还发慈心鬼光明灭即去。天主既为鬼所恼。何况四王修罗道耶。如是等处鬼难怖畏称观世音。即不能加害也。次明修因者。自有恶业名为鬼。自有鬼动三毒。如阿含云。淫亦有鬼鬼入人心则使人淫佚无度。或鬼使嗔使邪。当知鬼亦破善。三毒当体是鬼者。淫破梵行。嗔破慈悲。贪鬼恼不盗戒。嗜鬼恼不饮戒。乃至十善诸禅亦如是。皆为恶业鬼毁损。人天动不动业若能称名即不加害也。次明烦恼鬼者。见心为男鬼。爱心为女鬼。若论此鬼即得满三千大千世界。非复假设之言。何以故。以见使历三界有八十八。爱历三界合有九十八。岂不遍满。此鬼欲来恼二乘人乃至六度通别圆等行人。大经云。唯愿世尊。善良咒师当为我等除无明鬼。又云。愚痴罗刹止住其中。岂非烦恼鬼耶。若称名诵念观智成就。能令见爱尘劳随意所转不能为害也。...(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具大慈定以智标目。何但理然今文亦尔。文云。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此语自具二法门何劳有疑而称男子也。文云。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无邪丑表中道正观。离二边之丑。即慧义也。相即三十二相慈心所种。即表定义也。虽具二而名女。故知此文若作男女二解。即表定慧不二而二。若作不二解。即表定慧二而不二。理实非二非不二。赴缘为二为不二。即是表二法门文义斯在。次明应机满愿者。果报满愿如前说。修因者。若就修五戒事论。不杀是仁不盗是廉。属女表定法。不妄语是质直不淫是贞良不饮酒是离邪昏。此属男表慧法。若不得此五戒男女。则失人天道。孤独堕在三途。归命求救五戒完全即男女愿满。十善例可知。修禅时。方便修慧精进等三方便为男。念一心为女。若就支林。觉观喜为男。乐一心为女。乃至非想禅禅中细作可解。次明声闻男女者。五停心观。治嗔用慈治散用数。此二为女。治贪用不净。治痴用因缘。治障道用念佛。此三属男。又直缘谛理正智决断名为男。出观用法缘慈...(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绮语。
八贪欲 引取顺情尘境。心无厌足。名为贪欲。
九嗔恚 若对违境。心生忿怒。名为嗔恚。
十邪见 拨正因果。僻信求福。皆名邪见。
次此应出四重。五逆。七逆。谤方等经。用僧鬘物。作阐提行。十六恶律仪等。诸轻重恶业科目。皆从十恶中。离合分别而说者。今欲论诸入道要门具出(云云)。至后第六卷中。别当更出。
十善初门第十二
身三种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口四种善 一不妄语 二不两舌 三不恶口 四不绮语。
意三种善 一不贪欲 二不嗔恚 三不邪见。
次十恶而辨十善者。若人能知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可以来世永致清升之乐果。是以次十恶而明十善也。但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若人能知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可以来世永致清升之乐果。是以次十恶而明十善也。但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行二种。皆名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一不杀生 即是止善。止前杀生之恶行。善者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 即是止善。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善者当行布施之善。
三不邪淫 即是止善。止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恶行。善者当行恭敬之善。
四不妄语 即是止善。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善者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 即是止善。止前构斗两边之恶行。善者当行和合之善。
六不恶口 即是止善。止前恶言加人之恶行。善者当行软语之善。
七不绮语 即是止善。止前绮侧乖理之恶语行。善者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 ...(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可为心轨。故言法也。归者反邪法还修正法。故名归。依者凭佛所说。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永离于杀害。
三归依僧 僧伽秦言众。众名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与佛所说事理法合。故名为僧。归者反九十五种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归。依者凭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余诸外道也。
五戒初门第十四
一不杀生戒 二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
次三归而辨五戒者。大智度论云。念佛如医王。念法如服药。念僧如瞻病人。念戒如药禁忌。今所以次三归而明诸戒品。意在此也。故佛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归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若在家佛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信士女。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则违五星。在地则违五岳。在方则违五帝。在身则违五藏。如是等世间违犯无量。若约出世。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则违五藏。如是等世间违犯无量。若约出世。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罗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也。若能坚持。即是五大施也。此五通名戒者。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之非。止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
一不杀生戒 云何名杀生。若实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起身业有作已。是名杀罪。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其余系闭鞭打等。是杀方便非正罪。
二不偷盗戒 云何名盗。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其余计校乃至手捉未离地等。是盗方便非正罪。
三不邪淫戒 云何名邪淫。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出家戒法护。乃至自妇受一日戒法。若有娠乳儿。及非道处。如是犯者。名为邪淫。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其余言戏。以物相要。乃至捉手触身。未遂淫事。皆为邪淫方便非正罪。
四不妄语戒 云何名妄语。不净心欲诳他。隐覆实事。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妄语之罪。从言声相解生。若不相解。虽...(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四阿修罗道。此翻无酒。又无端正又无天。或在海岸海底宫殿严饰。常好斗战怕怖无极。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五人道。四洲不同。谓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耶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命无中夭。圣人不出其中。即八难之一)皆苦乐相间。在因之时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六天道。二十八天不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初欲界六天者。一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已上二天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天空居。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得生其中)次色界十八天分为四禅。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禅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第1488部~天台四教仪一卷)
...供养舍利。就第三国广净中复五。一明国大严净。地平如掌者。经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则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许不平。当是类如海掌耳。又贤劫经正明如佛手掌。非引人掌也。二明纯是善道。三明人天福慧具足。月藏第九法食喜食禅食。经文总言法喜禅悦。别分应有三种差别。四明菩萨声闻众数甚多。五总结也。月藏第五云。不杀得十功德。一于一切众生得无所畏。乃至第十命终生善道后作佛。国无害仗之具国人长寿。不盗十功德。一果报具足而大。为事决断无有难碍。乃至第十死生善道。后作佛国华宝庄严充满。不淫十功德。一诸根律仪为事决断。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国无女人。不妄语十功德。一众生信其言。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时国无臭秽常满宝华。不两舌十功德。一身不可坏。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国魔不能坏眷属。不恶口得十功德。一柔软语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法声充满。不绮语十功德。一天人爱敬。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众生强记不忘。不贪十功德...(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可知云云释论云。何惠用世间法施。譬如王子从高堕下。父王爱念积以缯绵于地接之。令免苦痛。众生亦尔。应堕三途。圣人愍念以世善法权接引之令免恶趣。然施法药凡愚本自不知。皆是圣人托迹同凡。出无佛世诱诲童蒙。大经云。一切世间外道经书皆是佛说。非外道说。光明云。一切世间所有善论。皆因此经。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何以故。束于十善即是五戒。深知五常五行义亦似五戒。仁慈矜养不害于他。即不杀戒。义让推廉抽己惠彼。是不盗戒。礼制规矩结发成亲即不邪淫戒。智鉴明利所为秉直中当道理。即不饮酒戒。信契实录诚节不欺。是不妄语戒。周孔立此五常为世间法药救治人病。又五行似五戒。不杀防木。不盗防金。不淫防水。不妄语防土。不饮酒防火。又五经似五戒。礼明撙节此防饮酒。乐和心防淫。诗风刺防杀。尚书明义让防盗。易测阴阳防妄语。如是等世智之法。精通其极无能逾无能胜。咸令信伏而师导之。出假菩萨欲知此法。当别于通明观中勤心修习。大悲誓愿精进无怠。诸佛威加豁然明解。于世法药永无疑滞。然世法药非毕竟治。屈步移足虽垂尽三有。当复退还。故云。凡夫虽修有漏禅。其心行穿如漏器。虽生非想当复退还。如雨彩衣其色驳脱。世医虽差差复还生。此之谓也。次明知出世法药者。如大经云。或说信为道。或说乐欲。或说不放逸。或说精进。或说身念...(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四摄。次叹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也。金刚灭定者。次叹断。十地上忍定如金刚。碎烦恼山自不倾动。亦名首楞严定云云。一切功德下五总结也。复有千万亿下第三列杂类众。以其中名色非一故言杂类。一别二总。别中四。一人二士三天四贤。初人更二。一男二女。初四。一数二名三德四结。初标数可知。五戒贤者次列名也。五者是数义。戒者防止义。梵云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于佛法中生净信心故。又云近事男。以依三宝亲近师长承事无失故。离杀盗淫。此三防身业。妄语一戒防口业。饮酒一戒通防二业。广释戒相如大论尸波罗蜜说云云。提谓波利等问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在阴阳为五行。在王为五帝。在世为五德。在色为五色。在法为五戒。以不杀配东方。东方是木。木主于仁。仁以养生为义。不盗配北方。北方是水。水主于智。智者不盗为义。不邪淫配西方。西方是金。金主于义。有义者。不邪淫。不饮酒配南方。南方是火。火主于礼。礼防于失也。以不妄语配中央。中央是土。土主于信。妄语之人乖角两头不契中正。中正以不偏乖为义也。道将邻圣曰贤。假名行人位也。皆行阿罗汉下。三叹德也。虽迹同凡夫而本皆罗汉。十地者有三种。若菩萨二乘共行。此通教也。一干慧二性地。三八人四见地。五薄地六离欲。七已辨八支佛。九菩萨十佛地。依此十地则是通教中优婆塞也。大品...(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生入地狱。频婆往日毗富罗山游行猎鹿。空无所获。遇值一仙正坐。使人驱逐令去。遂敕杀之。临终恶念。愿我来生。还如今日心口害汝。如此等事皆是大士善权现化。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众生根性不同。入道有异。一逆一顺。弘道益物。示行无间而无恼恚。阇王现逆为息恶人。令不起逆。二明夫人奉食。王食麨饮浆。求水嗽口合掌遥礼。请受八戒澡浴清净。三二圣为说法。目连是佛右面弟子。昔为辟支佛剃头作袈裟。愿得神通。授八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香。不观听伎乐。不上高床。此八是戒。不过中食是斋。毗昙不着香衣不上高床。同是庄严处。合为一也。富楼那。此云满愿子。亦满慈子。从父母得名。说法第一。巧开人心故偏遣之。四频婆因食闻法。遂得多日不死也。次害母中为四。一为子幽闭。二因禁请佛。三佛与弟子因请往赴。四见佛伤叹请法。初中又三。一欲害母。二二臣谏不听害。三敕内官幽闭。初阇世问守门者。王今在不。二守门者以事实答。三王闻嗔...(第1502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因何而生。尔时于三昧内心慧明利谛观身内三十六物四大五阴。以愿知心愿知此身何因缘。有三昧智慧福德善根力故。即便觉知。如是身命皆由先世五戒业力。持于中阴不断不灭。于父母交会之时业力变识即计父母身分精血二渧大如豆子以为己有识托其间。尔时即有身根命根识心具足。识在其间。具有五识之性。七日一变如薄酪凝酥。于后渐大如鸡子黄。业力因缘变此一身内先为者五脏安置五识。尔时即知不杀戒力变此身内。次为肝脏。则魂依之。不盗戒力变此身内以为肾脏则志依之。不淫戒力变此身内为肺脏则魄依之。不妄语戒力变此身内以为牌脏则意依之。不饮酒戒力即变身内以为心脏则神依之。此魂志魄意神五神即是五识之异名也。五脏宫室既成则神识则有所栖。既有栖托便须资养五戒业力复变身内以为六府神气。府养五脏及与一身。府者胆为肝府。盛水为气合润于肝。小肠为心府。心赤小肠亦赤。心为血气。小肠亦通血气。主润于心入一身。故大肠为肺府。肺白大肠亦白。主杀物益肺成...(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其事也。各各忿诤此应有两句。或是翻者脱落。或是略尔。内则各各忿诤。外则人人不信。此一双是犯妄语。昔不实欺他今常被欺忿。昔语无实今人无信者。外耗财物内亏礼度。此是饮酒报。昔慢财费日今多损耗。昔乖撙节今堕聋騃。经言。嫌恨猛风吹罪心火常令炽然。即其事也。问释大乘经。何得以五戒对义。答开合五戒大有所关。提谓经云。五戒者天地之大忌。上对五星下配五岳中成五藏。犯之者违天触地。自伐其身也。又对五常。不杀对仁。不盗对义。不淫对礼。不饮酒对智。不妄语对信。又对五经。不杀对尚书。不盗对春秋。不淫对礼。不妄语对诗。不饮酒对易。又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妄语摄口四。饮酒摄意三。俗不能护口。略制一不妄语。释论云。说重者是妄语则已摄三。饮酒是邪命自活增益恚痴。出世以智慧为首。生死以三毒为根。若能禁酒是防止意地三毒。长养出世智慧也。是为开五戒出十善。十善是旧珐輪王所用。亦名性罪性善。都是一切罪之根本。又五戒对五阴。不杀即色阴。不盗即受阴。不淫即想阴。不妄语即行阴。不饮酒即识阴。五阴开四念处。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开三脱门。三脱门开涅槃。故云...(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不淫对礼。不饮酒对智。不妄语对信。又对五经。不杀对尚书。不盗对春秋。不淫对礼。不妄语对诗。不饮酒对易。又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妄语摄口四。饮酒摄意三。俗不能护口。略制一不妄语。释论云。说重者是妄语则已摄三。饮酒是邪命自活增益恚痴。出世以智慧为首。生死以三毒为根。若能禁酒是防止意地三毒。长养出世智慧也。是为开五戒出十善。十善是旧珐輪王所用。亦名性罪性善。都是一切罪之根本。又五戒对五阴。不杀即色阴。不盗即受阴。不淫即想阴。不妄语即行阴。不饮酒即识阴。五阴开四念处。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开三脱门。三脱门开涅槃。故云色能发戒。受受禅定。想慧悟虚通。行发解脱。识即知见。当知五戒能成五分法身。办二乘之法也。又五戒亦是大乘法门。提谓经云。五戒是佩长生之符不死之印。即常德也。出入无乱往还无间。即净德也。统御一身即我德也。以立道根。即乐德也。此是五戒对四德。束五戒为三业。即对三无失三不护三轮不思议化三密三...(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与其十劫之寿。又作法门杀者。析荡累着净诸烦恼。如树神折枝不受怨鸟。如劫火烧木灰炭双亡。故央掘云。我誓断阴界入。不能持不杀戒。一切尘劳是如来种。断此种尽乃名为佛。成就金刚微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唯杀唯慈。垂形九道。随其所宜示长短命。任其所见用缺具根而化度之。前诸戒行浅近隘塞。非是通途。圆戒宏远径异会同。故名究竟持不杀戒也。不杀之戒。人天已上极佛已还。旷大纵横其义如是。云何而谓是小乘数耶。复次不与取名事盗。与取名事不盗。法门解者。如佛言曰。他物莫取名法门不盗。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是名法门盗。不盗之戒种种不同。若持戒作业求可意果。可意果者无常速朽悉是他物。臭如粪果害如毒食。有智之人所不应求。设使得之心不甘乐。云何殷勤饮苦食毒而自毁伤。贫穷四姓即此三界洄澓困苦。岂过有流。三障障佛第一义天之所舍离。是名为盗非不盗也。又二乘之人以四谛智观身受心法。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涅槃心起为自为他为共为无因。介尔心生即取他物。即非时取证即不待说所因。焦种不生。见苦断集修道造尽非求法也。谓有涅槃成涅槃见。若有着空者。诸佛所不度。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堕三无为坑。受若死若死等苦。法华云。饥饿羸瘦体生疮癣。岂非贫穷困苦邪。净名云。不见佛不闻法不入众数。岂非第一义天远离邪。此犹名盗非不盗也。若别教菩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从浅至深舍一...(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岂过有流。三障障佛第一义天之所舍离。是名为盗非不盗也。又二乘之人以四谛智观身受心法。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涅槃心起为自为他为共为无因。介尔心生即取他物。即非时取证即不待说所因。焦种不生。见苦断集修道造尽非求法也。谓有涅槃成涅槃见。若有着空者。诸佛所不度。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堕三无为坑。受若死若死等苦。法华云。饥饿羸瘦体生疮癣。岂非贫穷困苦邪。净名云。不见佛不闻法不入众数。岂非第一义天远离邪。此犹名盗非不盗也。若别教菩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从浅至深舍一取一。来已更复来。去已更复去。悉是辱于来去相。亦是不与而取。取已而舍。亦是贫穷。舍已更取。数数去取即是困苦。不即与第一义相应。即是远离。此犹名盗非不盗也。圆人观诸法实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诸愿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舍。如是观者。观如来藏具足无缺。是如意珠。随意出宝。即修罗琴。任意出声。即是大富。大富故无取。无取故即第一义。第一义故天不远离也。是名究竟持不盗戒也。圆人复有盗法门。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如海吞流不隔万派。如地荷负担四重担。众生悉度烦恼悉断。法门悉知佛道...(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去相。亦是不与而取。取已而舍。亦是贫穷。舍已更取。数数去取即是困苦。不即与第一义相应。即是远离。此犹名盗非不盗也。圆人观诸法实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诸愿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舍。如是观者。观如来藏具足无缺。是如意珠。随意出宝。即修罗琴。任意出声。即是大富。大富故无取。无取故即第一义。第一义故天不远离也。是名究竟持不盗戒也。圆人复有盗法门。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如海吞流不隔万派。如地荷负担四重担。众生悉度烦恼悉断。法门悉知佛道悉成。此义可知不能多说。前诸戒行浅而且塞。非是通途。圆戒宏远径异会同。故名究竟持不盗戒也。复次男女身会名事淫。不会名事不淫。法门解者。若心染法是名为淫。不染法名为不淫。不淫之戒种种不同。若关禁七支。如猴着锁。擎一油钵过诸大众。割舍触乐求于未来净洁五欲。如市易法以铜钱博金钱。此乃增长欲事非不欲也。若为生天故持戒。如羝羊相触。将前而更却。帝释共八十亿那由他天女纵逸嬉戏。看东忘西欲犹不足。化为老修罗纳舍脂。使诸天亡身失首。又见仙人入定污弄其女。仙从定起。释羞自化为羝羊。仙人咒之。千根着身...(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余无余涅槃。爱尽无缚表我涅槃表乐。又中方表中道。佛乐中道中道表净。为此义故方八十年也。信相不作此解。是故生疑何因何缘也。从复更念言下。是正生疑。如佛所说者。此执教疑理。教诠止行二善。感寿则长。佛昔行因甚多。而今果寿极少。理教相违。不能不惑。若无此理教为虚设。若其必然长寿安在。是为执理而惑教也。有二因缘者。与前为异。前合止行同是缘了。今就止行自作因缘。十善中一一善皆具止行。不杀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不盗是止善。施食是行善。今经举不杀家之止善不盗家之行善。互举一边共明止行。若备论者。一一皆有止行。止之与行须明也。今就一一各有因缘。夫命是众生之所共惜。夺而害之居然大苦。宥而放之则为快乐。慈心是因不畜杀具是缘。此是止善因缘也。夫食是依报。得之则命存。失之则寿殒。施心是因。施具是缘。此行善因缘也。不杀一条既尔。乃至不邪见亦复如是。总有止行二十善四十因缘。此等因缘俱感长寿。佛之止行二善累高于山。积厚于地。云何今日八十而终。此约因果一途论止行二善。...(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思算所知。无量之法宁可图度。亿百千万此举数法以明无数法。既不能数数。那能知无数。纵令知数知无数。知量知无量者。秖是化用都不关体本。僻取之失非但自毁。又亦诬经。偏执义者。三身品云。化身亦常。处处说法。是故为常。当知化身备有常无常义。旧人那忽一向无常(云云)。以是因缘下两行断疑偈也。若作因缘者。因亲缘疏。命是正报。不杀为因。食是依报。施之为缘。以此因缘得寿命长。若作二缘者。不杀是不杀戒家止善。施食是不盗戒家行善。互举止行俱是二缘。法性菩提心名之为因。止行福慧等并皆是缘。缘能显性。会非常非无常。能常能无常。法食不杀等皆如上说。修因既长得果又长。显体又长起用又长。破其短疑也。是故汝今下一偈结成也。尔时信相下闻偈断疑生信也。闻寿命无量者。解迹中之能常其寿无量也。疑去者。解迹中之能短。其寿八十也。深心信解者。悟其本识非量非无量也。踊跃者登位也。欢喜者信生也。别教释者。信相似位中疑惑去登欢喜地中信生也。...(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下别示二。初约义释二。初以五戒配法体实浅深三。初明人天二。初引经。天地大忌者。忌亦禁也。戒也。五星。谓东木精岁星。南火精荧惑。西金精太白。北水精辰星。中土精镇星。五岳者。东岳泰山属兖州。南岳衡山属荆州。西岳华山属雍州。北岳常山属并州。中岳嵩山属豫州。五藏。谓肝心脾肺肾也。以星岳藏俱配五行。但以五行对戒则三义自显。不杀对木。木主生长杀则不生。不淫对火。火主照明邪淫私隐。不饮对土。土则镇静醉则倾摇。不盗对金。金为刑杀盗则遭刑。不妄对水。方圆任器以彰不妄。妄则反是。配五行则已配五星。岳之与藏秖主五行。经云五岳。盖译者顺此方润色耳。违天等者。上对五星犯之则违天。下配五岳犯之则触地。中成五藏犯之则伐身。二又对下配法二。初别配二。初周孔教二。初五常。赵[((並-(前-刖))-一+豕)*生]长短经曰。仁者爱也。置刑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也。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智者人之所知也。以定乎...(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盖译者顺此方润色耳。违天等者。上对五星犯之则违天。下配五岳犯之则触地。中成五藏犯之则伐身。二又对下配法二。初别配二。初周孔教二。初五常。赵[((並-(前-刖))-一+豕)*生]长短经曰。仁者爱也。置刑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也。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智者人之所知也。以定乎是非得失之情谓之智。信者人之所承也。发号施令以一人心谓之信。今以不杀对仁杀他是无兼爱也。不盗对义者。盗则非宜为也。不淫对礼者。邪淫则尊卑不分乖礼度也。不饮酒对智者。昏醉则不能定是非得失也。不妄对信者。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19-9-24 14:07:34
|
只看該作者
妄语则人不信承也。若以五常对五行者。郑康成注礼记中庸篇中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向以五行对五戒。盖取此义。故以不饮对土不妄对水。二对五经。不杀对尚书者。尚书断自唐虞已下。则尊禅让而鄙杀伐也。夫子以周室微弱号令不行。乃约鲁史而修春秋以代赏罚。使乱臣贼子惧。故对不盗戒也。礼有...(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者。以五戒制在家众故。口分四过。俗护诚难故但制一。饮酒是邪命自活者。以酒资身不遵正戒。名为邪命。三是为下结法。从人立名。五戒虽是如来所制。既对十善。且从有漏判为旧法。故属轮王。亦名性罪性善者。以十恶法性自是罪。十善之法性自是善。是故轮王顺世俗性说此善恶以化众生。二都下结示。世间之善不免轮回。纵生人天复起恶业。善尚如此况不善耶。故云都是一切罪根。二又五下辨二乘四。初对五阴为念处境。不杀则色质完具。不盗则苦受不生。不淫则邪想不起。不妄则迁流淳实。不饮则了别分明。此之善阴岂独为境兼资念慧。故可于阴开四念处。色阴身念处。受阴受念处。想行二阴法念处。识阴心念处。二念下从念处具道品三脱。大论四念处中四种精进名正勤。四种定心名四如意足。五善根生名为根。根增长名为力。分别四种处道用名觉。四念处安隐道中行名正道。三十七品如平坦道。空无相无作如城三门。涅槃如城。三故云下明转阴为五分法身。禁防身口故云色能发戒。...(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门三。初约经配四德。以大乘人了知五戒体是心性。若受若持一一顺性。性具四德故五无非常乐我净。此总对也。亦可以五别对四德。心与众生性无生灭。是故顺性持不杀戒。是佩长生不死符印。此常德也。心与众生性无淫乱。故顺本性持不淫戒。名出入无乱。心与众生念念真实无虚妄间。是故顺性持不妄语戒。名往还无间。此二对净德也。心与众生性非昏醉。故顺本性持不饮酒戒。名统御一身。即我德也。心与众生性即菩提离贪求苦。故顺本性持不盗戒。名立道根。即乐德也。二束下约事对三业。不杀盗淫身业也。不妄语口业也。不饮酒意业也。持既顺性故立戒因成佛三业。佛身口意随智慧行无有过失。名三无失。以无失故不须防护。名三不护。身业现化名神通轮。口业说法名正教轮。意业鉴机名记心轮。三皆摧碾众生惑业。下地不测故名三密。三三轨下约理对三法。五戒即理。一止一作皆与圆融三法相契。若欲别对其理亦成。不杀众生顺常住理。即真性轨。不淫则心净。不饮则慧明。即观照轨。不妄则生彼信从。不盗则全他资具。即资成轨。既即三...(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也。二束下约事对三业。不杀盗淫身业也。不妄语口业也。不饮酒意业也。持既顺性故立戒因成佛三业。佛身口意随智慧行无有过失。名三无失。以无失故不须防护。名三不护。身业现化名神通轮。口业说法名正教轮。意业鉴机名记心轮。三皆摧碾众生惑业。下地不测故名三密。三三轨下约理对三法。五戒即理。一止一作皆与圆融三法相契。若欲别对其理亦成。不杀众生顺常住理。即真性轨。不淫则心净。不饮则慧明。即观照轨。不妄则生彼信从。不盗则全他资具。即资成轨。既即三轨则与一切三法相冥。故知五戒摄法无遗。二横竖下举广结明。
金光明经文句记卷第二上
二复次下明五戒事理复简偏圆。上虽通六。五戒之义该摄浅深。若不委论事理偏圆。何能精识持犯之相。此自分五。初不杀戒二。初委示二。初总示事理持犯。欲令行者用理不杀持事不杀。方名初心持具足戒。今明体法须别空中体法即空。乃属偏观望圆是杀。须体诸法无非中道世相皆常。是今所论理不杀戒。...(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种。此是性种亦敌对种。惑非性染安名佛种。以知即性修染本虚。本虚名灭。即理杀也。二成下得报。事理二犯既顺性德杀害法门。故杀法成就乃得法身。垂应九界示命长短现根缺具。此自在用真因分得极果究竟。二前下结胜。先且斥劣。人天近事藏通浅理别教次第是故隘塞。此等皆非修性不二通达之途。唯圆实戒一摄一切宏广无边。即事而中深远莫测。凡小之径必会逆顺之异。能同十戒之中名毕竟戒。二不下结责。先结该收后责局小。二复次下明不盗戒二。初总明事理持。犯事盗可见。就理论盗。据阿含经。演小成大。人天取有。藏通取空。别取但中。皆他物也。非盗是何。净名云。无取是菩提舍攀缘故。二若下别明偏圆得失二。初偏三。初人天二。初斥事持成犯。人天妄乐为可意也。欲成理持乃斥事戒。故就所求果报而责有漏之乐。犹如粪中有庵罗果有智童子不应求食。乐杂见思如世美食。杂以毒药食则害命。有观智人所不应求。设得华报心不甘嗜而生欢乐。云何凡夫为欲持戒。二贫下约经文明报。四姓者。毗舍首陀婆罗门刹利。人中虽谓二贱二贵。既乏圣财。四姓三界俱属贫穷。洄转水也。澓深水也。漏心持...(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观心。但为前文是约教释正为开解。今撮五戒人一念心成于圆观。正为立行即闻而修。修发之门说者应授。若不尔者。数宝何为。分二。初附上谛智问。上观四谛各发觉智。乃言四佛。今明五戒亦可观之成五佛不。问意如此。二观五下据今戒体答。若观五戒是实相者。所发觉智岂非五佛。然五实相是所观境。五境发智名为五佛。实相无相尚叵言一。岂定五耶。由附五戒各见实。理故似分五。实理者何。所谓本觉。此之觉体是无缘慈故名不杀。无取故不盗。无染故不淫。真实故不妄。明了故不饮。今圆行人以妙三观顺性修慈。乃至三观顺性修智。说之如此修乃同时。故得名为观五实相。观之不已。本觉全体发成始觉。名为五佛。名字观五观行已去皆得称发。二次下释烦恼障。三初节示经文。二上下对上下辨二。初对上下定体二。初对上报论义便。报多约色。惑唯在心。故云义便。二报下与下业论体别二。初问起。以十恶中贪嗔痴业名同烦恼。如何分别。二数下释通二。初引数人释。二俱数起但以轻...(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疑二。初执教疑理。二执理惑教。佛之所说是能诠教。长寿因果是所诠理。即道理也。互执成疑文义可见。二有二下约经文广示二。初释有二因缘二。初对前办异。前即经云。何因何缘也。前释既以正性为因。乃以修中缘了为缘。今云长寿有二因缘。既是佛修止行二善各具缘了。即是前文能显之缘。今于前缘自作因缘。是故与前因缘异也。二十善下就今解释二。初约十善略释二。初正示因缘三。初于十善各论止行二。初标示。二不杀下释相二。初约杀盗释二。初约行相合具。二今经下明今经互举。二若备下例八各论。止行二善有三差别。谓自他共。一自行者。如文云。不杀是止放生是行。不盗是止施食是行。二化他止行。如文云。若不遮夺名止。方便劝修名行。若备论十种止行者。不杀不盗如疏已明。其八种即不淫梵行。不妄言诚实语。不绮语质直语。不两舌和合诤讼。不恶口常行软语。不贪不净观。不嗔慈心观。不痴因缘观。皆自修止行也。自他共明者。自不作十恶名止。劝他不作十恶名行。二今就下于止行各论因缘二。初标。二夫命下释二。初就不杀示四二。初止善因缘。因是善本缘是资助。为成慈心故除杀具。二夫食下行善因缘。准止可知。二不杀下例九善皆尔。三总有下结示止行因缘数。二此等下结成疑念。二此约下就五乘广...(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义是所诠化身应身法身。此之三身皆具四句。谓常无常双亦双非。显乎三一不可一异而思说之。古人迷此化定无常。或闻化身即法故常。犹谓法常化是无常。良由不了即字义故。故起信论云。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此显化身二义具足。三以是下二偈断疑二。初牒因释义二。初以事行消文二。初约因缘释。因亲缘疏。不杀存命为长寿因。此因亲义也。施食助命为长寿缘。此缘疏义也。二若作下约二缘释。不杀有二。不杀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不盗有二。不盗是止善。施食是行善。是故十善各有止行悉名二缘。经于二善互举止行。一一皆是长寿二缘。发菩提心方名为因。言法性者。无作四誓全法性起是长寿因。种种二缘既能资助真正道心。乃会法报非常非无常。能起应化常与无常。三身一体斯为妙常。二法食下明法门指上。若就法门明于施食及不杀等。如疑念序疏中具说。二修因下据果断疑。以长释短无常疑断常住寿明经。是故大士。即指如来。如言无上士也。故义净。新译此句云是故大觉尊。四是故汝...(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地及虚空长短之寿。如阿耨池流出四河。大品云。由般若故出生刹利婆罗门等。净名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是为出义。三非出入者若定出入。何能出入故非出入举虚空叹。四能出能入举醍醐叹(云云)。次就论义文为三。一蹑宗作请。二问世性。三问法性。初蹑宗中问如文。次答为四。一非。二况。三结。四劝。可解。就世性问为二。初唱世出世两章门。次难。难又二。初难两教无异。次难两理无异。次佛答中皆作异答。初答教者先佛说常教。外道盗常教。盗不盗异。云何不异。次理异者佛理微妙。是故不现。外道理伪是故不现。微妙与伪云何不异。答此为四。一先佛被盗。次后佛认归。三结正。四劝修。初先佛章有开有合。初开譬中。言长者者先佛也。群牛说教也。色种种逗机异也。同共一群诠理等也。付放牧人弘经者也。令逐水草随机化益也。唯为醍醐期常住也。不求乳酪不期人天二乘无常[(殼-一)/牛]以自食。弘经人自益也。长者命终。先佛去世也。贼掠群牛。佛教被盗也。无有妇女。无慈心也。[(殼-一)/牛]以自食。有得之利也。相谓言去。钦慕深理也。我等无器非根性也。设使得乳无安置处。设能持戒非常住基。唯有皮囊天人感报。设能持戒成诸有业。不知钻摇无定慧方便浆譬人天善。初酪譬似道。后醍醐譬真道。加之以水譬起我人知见等也。一切皆失起见堕恶人天善失。凡夫亦尔去合又二。先略次广。凡夫善者盗佛余法。余是像末之世。盗窃得起。正法时不得起也。入涅槃后合长者命终。虽复得是合不...(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牒盈天府偈积龙宫。香象八亿。负初分而莫胜。罗汉五千。阅散华而靡遍。况乎数尘宝轴墨点玄言。十地睹而未详。八恒观而不测。岂儒道名法之类。能拟议其性海之门乎。
公子曰。古哲云。文繁者失其要。理寡者丧其实。今见之矣。纵释氏铨旨禅戒之谈。咒术传记之典。自是一家励己之谟。未为五常经国之训。犹方孔圆衲。虽美于形而阙于事矣。且书有五常之教。谓仁义礼智信也。愍伤不杀曰仁。防害不淫曰义。持心禁酒曰礼。清察不盗曰智。非法不言曰信。此五德者。不可造次而亏。不可须臾而废。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用无暂替。故云常也。夫子。向序佛教。言缓而义迂。非不愕然。太为濩落矣。五常也者。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岳。在处为五方。在人为五藏。在物为五行。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其能有加焉。于是通人听尔而笑。沉吟久之。徐而喻曰。世云。千金易倾一言难吐。徒费指掌。恐子夜游不免失言。强复论其大较。案沈氏均圣论云。炎昊之...(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者。太昊本应声大士。仲尼即儒童菩萨。先游兹土权行渐化。愍济五浊宣布五常。而吾子未访所闻。今粗为陈其本。何者。佛初成道。近接下凡。爰开小教。因尸利而说三归。因末伽而说五戒。为迦王而说十善。为长者而说六斋。此四者何耶。三归劝其舍邪。五戒防其行恶。十善使其招贵。六斋令其得乐。释名云。归向也。戒止也。善嘉也。斋肃也。言三归者。教其归向三尊防止五欲。备延嘉贶肃敬容仪。则冥只欣萃征庆允洽者矣。一曰不杀。二谓不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为五戒也。戒者。禁也。勒也。勒身口如马着辔。禁情欲如猴带锁。智度论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三恶道中戒为桥梁。生死海中戒为大船也。夫不杀者。如负天蹐地之属。圆首方足之俦。水陆山空胎卵湿化。语其种类凡有四生。一一生中皆有八万四千形状不等。然而人畜乃殊贵贱。云别至于颙颙怖死汲汲贪生。避苦以乐其身。求安以养其命。此情一种斯理万均。何有枉害忠...(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禀五常俱含四气。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忍陈此肉山树兹炮烙。极鳞羽之命。尽刍豢之群。臛染指之鼋。缹如朱之鳖。供何曾之盛馔。备娄护之珍羞。美彼心肝充其口腹。欢他燕尔乐我嘉宾。庆七德之光荣。悦九功之繁会。寔乃伤大慈之本意。故至圣以禁焉。所以饲鱼长者睡感天花(见金光明经)救蚁沙弥冥延促算(见贤愚经也)爰致金刚之体。终为长寿之因(护法因缘得金刚体不杀果报为长命因。见涅槃金光明等经)此则永断宿嫌。其德一也。言不盗者。盗跖之行举世不容。梁上之顽是人皆患。囊装无孑遗之货。胠箧有绝本之贫。遂使布被莫充葛袍奚拟。长者惭寄口之累精民羞屠贩之劳。岂止犯菜偷鱼窃瓜私枣。兼以盗僧鬘物用常住财。恶求多求以利生利。曾无愧邑都不介怀。何独带累见前信。亦殃咎后世(智度论云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大圣慈愍制戒遏之。其德二也。言不邪淫者。败德灭身淫辜为甚。所以妹妃亡夏妲后丧殷。褒姒之仆隆周。丽姬之倾皇晋。神仙遭骑颈之辱。天庙致焚躯之灾。故称众罪之根。是曰构殃之本。近乖梵世远障菩提。断而不行。其德三也。言不饮者。酒为乱本。亦称狂药。遍兴三毒之愆。备造六根之衅。裸露形...(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书防目下经遮未来)立验目前此之谓也。法句经云。杀生求生去生道远。提谓经云。不杀曰仁。仁主肝木之位。春阳之时万物尽生。正月二月少阳用事。养育群品。好生恶杀杀者无仁。不邪曰义。义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阴用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内存性命竭精之患。禁私不淫。淫者无义。不饮酒曰礼。礼主心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阳用事。天下太热万物发狂。饮酒致醉心亦发狂。口为妄语乱道之本。身致危亡不尽天命。故禁以酒。酒者无礼。不盗曰智。智主肾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阴用事。万物收藏。盗者不顺。天以得物藏之。故禁以盗。盗者无智。不妄曰信。信主脾土之位。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御四域恶口。伤人祸在口中。言出则殃至。气发则形伤。危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无信譬喻经云。安持净戒马巧捉坚辔勒。身被精进铠。乃脱魔王贼。百句譬喻经云。五根之祸。剧于毒龙。过于醉象。五根纳受。如海吞流。如火得薪。未尝厌足。五根如箭。意想如弓。思念如矢。以五戒仗守护六根。如视逸马。天地本起经云。劫初之时人食地肥。有一众生。顿取五日之食。因制盗...(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致太平矣。尚之对曰。臣闻自渡江已来。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蒙谢尚人伦之羽仪。郄超王谧等。或号绝伦或称独步。略数十人靡非时俊。清信之士无乏于时。窃谓释氏之化无所不可。何者夫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传此风训已遍宇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陛下所谓坐致太平也(凡人一日受八戒。则一日不杀生。而一日无杀罪。一日不偷盗。则一日无盗罪。一日敬三宝。则一日为善人。一日事二亲。则一日为孝子。一日不妄语。则一日不失信。一日不绮语。则一日不失礼。一日不两舌。则一日兄弟睦。一日不恶骂。则一日室家和。一身一日尚获此功。况一月至十月。一年至十年。自作教他展转相续。从一人以至百人。从一郡以至百郡。小善则闾阎士女。大善则卿相王公。校而言之。足以立身辅化匡国保家。若以此立身。无身不立。以此匡国无国不匡。乃得圣之远图。岂辅治之洪范也)公子曰。周孔设...(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蹬。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故瑜伽论云。非大沈非小浮。常住于正念。根本眷属净修梵行。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梵网经云。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毁禁。是故随顺法性行尸波罗蜜。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远离贪嗔。欺诈谄曲邪见。亦应远离愦闹少欲知足。乃至小罪心生大怖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用此威仪住持。以化众生也。问准上文所说。真如一相。佛体无二。具足一切功德者。何故要须威仪等戒行耶。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久被尘累。而有粗秽之垢。若人唯念宝性。不以种种磨治。终不得净真如之法体性空净。久被无明烦恼垢染。若人唯念真如。不以持戒定慧种种熏修。终无净时。准此义故理...(第1520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
...玄。若然以往复。何独贵于无欲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盛以为夫美恶之名生乎美恶之实。道德淳美则有善名。顽嚚聋昧则有恶声。故易曰。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曰。美在其中畅于四支而发于事业。又曰。韶尽美矣。未尽善也。然则大美大善。天下皆知之。何得云斯恶乎。若虚美非美为善非善。所美过美所善违中。若此皆世教所疾。圣王旧诫天下亦自知之。于斯谈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又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又下章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盛以为民。苟无欲亦何所师于师哉。既相师资非学如何不善师善非尚贤如何贵爱既在则善恶不得不彰非相去何若之谓。又下章云。人之所教我亦以教人。吾言甚易知而天下莫能知。又曰。吾将以为教父原斯谈也。未为绝学。所云绝者。尧孔之学耶。尧孔之学随时设教。老氏之言一...(第1525部~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终尽。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相生部第五
依中阿含经云。过云有轮王出世。名曰顶生。奉持斋法修行布施。国中贫者出财用给。后经多时。然国中有贫穷者。不能出物用给恤乏。人转穷困。因穷便盗他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曰。实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自济。王即出财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取他物。于是各竞行盗。是谓因贫无物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复盗送王。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竭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作此念已便敕行之。于后彼人效此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因贫盗甚刀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缚。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曰。实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自济。王即出财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取他物。于是各竞行盗。是谓因贫无物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复盗送王。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竭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作此念已便敕行之。于后彼人效此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因贫盗甚刀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人寿一万岁时。人便嫉妒邪淫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一万岁。子寿五千岁。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非法欲恶贪邪法。故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五百岁。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舌粗言绮语。故彼寿转减形色转恶。故父寿二千五百岁。子寿千岁。人寿千岁时。一法转增。邪见是也。因一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千岁。子寿五百岁。人寿五百岁...(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有处定。四者过一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以是四业得无色界报。若尔此界何故不言十善业者。应言此界是无色报杂色而修远离身口。是故据地但言四业不就十善也。然上来所说皆是如来分别业报因果相当不差异也。若依善戒经说。僧持二百五十戒。尼持三百七十八戒。亦是生天之业。故四分律偈云。
明人能护戒 能得三种乐
名誉及利养 死得生天上
此据欲界天说。又如正法念经说。或因持戒不杀不盗不淫。由斯三善亦得生天。此亦生欲界天。因别时之说。然非局此三即得生天也。又如温室经说。洒僧净业亦得生天及上界报。此亦别时之意。非将洒僧散善得生上界。但是欲界天报。又如涅槃经说。慈母于恒河救儿。儿母俱死得生梵天。此是散心之慈。不以余定善助。岂得生天。此但据远因。非局散慈则得上生。亦如一闻涅槃不堕四趣。义亦如是。故正法念经云。若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持此七戒得生四天王天。若能持七种戒得生化生天。此有上中下。若持不杀戒得生四天王处。若持不杀不盗得生三十三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得生夜摩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长阿含经云。先于佛所净修梵行。于此命终生忉利天。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四者天乐...(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此三即得生天也。又如温室经说。洒僧净业亦得生天及上界报。此亦别时之意。非将洒僧散善得生上界。但是欲界天报。又如涅槃经说。慈母于恒河救儿。儿母俱死得生梵天。此是散心之慈。不以余定善助。岂得生天。此但据远因。非局散慈则得上生。亦如一闻涅槃不堕四趣。义亦如是。故正法念经云。若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持此七戒得生四天王天。若能持七种戒得生化生天。此有上中下。若持不杀戒得生四天王处。若持不杀不盗得生三十三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得生夜摩天。若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兜率陀天。受世间戒信奉佛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得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长阿含经云。先于佛所净修梵行。于此命终生忉利天。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四者天乐。五者天威德。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比丘。过去世时。拘萨罗国有弹琴人。名曰鹿牛。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止息野中。有六广大天宫天女。来至拘萨罗国鹿牛弹琴人所。语鹿牛弹琴人言。阿舅阿舅。为我弹琴我当歌舞。鹿牛弹琴者言。如是姊妹我当为汝弹琴。汝当语我是何...(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意施 生天随所欲
见我处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若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第三天女复说偈言。
若男子女人 以食而惠施
可意爱念施 生天随所欲
见我居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回向中之最
第四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 曾为人婢使
不盗不贪嗜 勤修不懈怠
量腹自节身 分餐救贫人
今见居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供养中为最
第五天女复说偈言。
忆念余生时 为人作子妇
嫜妪性狂暴 常加粗恼言
执节修妇礼 卑逊而奉顺
今见处宫殿 乘虚而游行
天身如金聚 天女百中胜
观察斯福德 供养中为最 ...(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调适百草新出。滑泽和柔滋茂光鲜遍满于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时。为彼诸天说于法要悉令欢喜。时净居天告彼一切诸天大众言。汝等今见护明菩萨欲下生时莫生忧恼。何以故。彼下生时。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成已还来至此天宫。为汝说法犹如往昔毗婆尸佛乃至迦叶佛等。皆从此去还来到此。为汝说法如前无异。
尔时菩萨于夜下生。当欲降神入胎时。彼摩耶当其夜。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从今夜欲受八禁清净斋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劮。不妄语。不饮酒。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又愿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不生邪见。我当正见。诸众生等禁戒斋法。我当受持。我今系念恒常勤行。于诸众生当起慈心。时净饭王即报夫人言。心所爱乐随意而行。我今亦舍国王之位随汝所行。而有偈言。
王见菩萨母 从坐恭敬起
如母如姊姝 心不行欲想
菩萨正念从兜率下。托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于睡眠中。梦见有一...(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爱敬 光明威力大
生处为人尊 于后得成佛
又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云。佛在世时有长者子。名尸迦罗越。早起洗浴着衣六方各向四拜。佛入王舍城。越遥见之。佛到家问之。何为六向拜。此应何法。越言。父在时教我不知何应。佛言。父教汝礼不以身拜。越便长跪言。愿佛为我解此六意。佛言。听之。其有长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为人所敬。后世生天上。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爱他人妇女。四不妄言两舌。贪恚愚痴不能制此四意者。名为月暗。如月尽时光明稍冥。能自制恶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满时也。
佛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恼。四者当念父母恩重。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疗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算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所煎迫故。能令众生为于重担所伤害故。舍利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欣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又五无返复经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从罗阅只国来欲得学问。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田。毒蛇螫杀其子。其父犹耕如故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是谁儿。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曰是卿之子何不啼哭。耕者答曰...(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侍后执扇。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里啮于舞杅。忽然落地。尔时四部弟子及六师徒众。见杅堕地皆大欢喜。扬声称庆欣笑无量。皆同骂曰。汝死赤吹罪物。何能兴此恶意诽谤清净无上正真此。地无知乃能容载如此恶物耶。诸众各说是时。地即劈裂火焰踊出。女便堕中径至阿鼻大泥犁中。大众见女现身堕泥犁中。阿阇世王便大惊恐。衣毛为竖。即起叉手长跪白言。此女所堕今在何处。佛答。大王。此女所堕名阿鼻泥犁。阇王复问。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妄语。何因便堕阿鼻耶。佛语阇王。我所说缘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阇王复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佛语阇王。意行最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王复问佛。佛答王曰。身行粗现。此事可见。口行耳闻。此二事者世间闻见。意行发念无见闻者。此是内事。众行为意钉所系缚。如人欲行身三杀盗淫欲发口之四过妾言绮语恶口两舌。先心计挍然后施行。是故系于意钉不在身口也。
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意中熟思惟 然后行二事
扬惭于身口 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 然后耻身口
此二不离身 亦不能独行
于是阿阇世王。闻佛说法。啼泣悲感。佛问王曰。何为啼耶。王答佛曰。为众生无智不解三事常有折减。是故悲耳。此众生等但谓身口为大。不知意为深奥。如人杀生偷...(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养疗。髀已上肉如故。膝已下遂为枯骨。邻里闻之竞问缘由。答见如前。诸人看其走处足迹通利。了无灰火。良因罪业触处见狱。于是邑人男女无简大小。皆持斋戒至死无亏。有大德僧道慧法师。本冀州人。具为临说。同其邻邑也。
唐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始以宗室封王。贞观初罢职归京第。性好畋猎。常笼鹰数联。杀他狗馁鹰。既而公疾。见五犬来责命。公谓之曰。杀汝者奴。通达之过。非我罪也。犬曰。通达岂得自在耶。且我等既不盗汝食。自于门首过。而枉杀我等要当相报终不休也。公谢罪请为追福。四犬许之。一白犬不许。曰我既无罪杀我。又未死间。汝以生割我肉脔。脔苦痛吾思此毒。何有放汝耶。俄见一人。为之请于犬者曰。杀彼于汝无益。放令为汝追福。不亦善乎。犬乃许之。有顷公苏遂患偏风支体不随。于是为犬追福。而公疾竟不差。除延安公窦恽云。夫人之弟。为临说之耳(右四验出冥报记)
唐曹州城武人方山开。少善弓矢。尤好畋猎。以之为业。...(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缘生奴婢中为人所使。复何因缘生庶民中。口气香洁身心常安。为人所誉不被诽谤。复何因缘得生为人。常被诽谤为人所憎。形体丑恶身意不安。常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与佛会闻法奉众。初不差违。遭遇知识逮得好心。若作沙门当得所愿。所问如是。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使众会得闻正教。愿使一切得济彼安。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慈心不杀。恤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贤良不盗他物。布施无贪济诸穷乏。三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不饮酒不经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谓为五。一布施恩润贫穷。二持戒不犯十恶。三忍辱不乱众患。四精进劝化无有懈怠。五一心奉孝尽忠。是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得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辩意。复有五事死入地狱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坏血流。膖胀烂臭。无一可取。身中有虫。还食其肉。筋脉烂尽。骨节解散。髑髅髀胫。各自异处。飞鸟走兽竞来食之。天龙鬼神。帝王人民。贫富贵贱。无免此患。吾见斯变。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师。佛于是说偈言。
惟念老病死 三界之大患
福尽而命终 弃之于黄泉
身烂还归土 魂魄随因缘
吾用畏是故 学道求泥洹
梵志于是心即开解遂得道迹。长跪受戒为清信士。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奉孝不醉。欢喜为佛。作礼而去。故书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大怒伤阴。大喜败阳。丽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寤此旨。斯为大师。
住处部第十二(别有四部)
七识住处 九众生居住处 二十五有住处 四十二居止住处。
七识住处第一
如毗昙说云。于欲界之中唯取人天善趣为一。及取上之二界各前三地则为七也。论言。何故四种恶趣及第四禅并及非想不立识住...(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粜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
遗物部第七
如正法念经云。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护持佛法众僧。是名不盗。
又僧祇律云。若见遗衣物者。当唱令之。无主者悬着高显处令人见。若言是我物。应问言。汝物何处失。答相应者与。若无识者。应停至三月已。若塔园中得者。即作塔用。僧园中得者。四方僧用。若贵价物者。谓金银璎珞不得露现。唱令得宝。人应审谛。数看有何相貌然后举之。人来认时相应者与。对众多人与。不得屏处还教受三归。语言。佛不制戒者。汝眼看不得。若无人来认者。停至三年。如前处当界用之。若治塔得宝藏者。...(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
自妻不生足 好淫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受苦常无乐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又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于两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着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又佛说日明菩萨经云。菩萨呵色欲法。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智者怒之。知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呋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行者若能弃之不顾...(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 我名大目连
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比丘何所教敕。目连报言。我欲与汝说法。善思念之。时长者复作是念。此诸沙门长夜着于饮食。今欲论者正当论食。若从我索。我当言无。然我少听此人所说。尔时目连知长者心中所念。便说此偈。
如来说二施 法施及财施
念当说法施 专心一意听
是时长者闻当说法施。便怀欢喜。语目连言。愿时演说。闻当知之。目连报长者言。如来说五事大施。即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尽形寿而修行之。长者闻已极怀欢喜。今所说者乃不用宝物。如我今日不敢杀生。此可奉行。又我家中饶财多宝。终不偷盗。此亦我之所行。又我家中有上妙之女终不邪淫。是我之所行。又我不好妄语之人。何况自当妄语。此亦是我之所行。如我今日意不念酒。何况自尝。此亦是我之所行。是时长者语目连言。此五施者我能奉行。我今可饭此目连。长者仰头语目连言。可屈神下顾就此而坐。是时目连寻声下坐。长者躬自与目连食讫行水。长者念言。可持一端氎奉上目连。是时入藏内而选取不好者便得好者。舍之更取。故尔还好。是时目连知长者心。便说此偈。
...(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若更书与。菩萨当自观心。少有法悭者。当持经与。为法施故。我宁以法施现世痴哑。为除烦恼。犹尚应施。况作将来智慧方便。
又优婆塞戒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化人具足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天上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嗔心。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寿命长。众法闻法不盗他财宝。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法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未来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离诸放逸。以是因缘。未来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除嗔痴心。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无碍辩才。众生闻法信心无疑。以是因缘。未来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故知法施殊胜过于财施。问既知法施胜过财施。今时众生但学法施不行财施。未知得不。答为不解财施迷心而施。苟求色声人天乐报。恐坠三涂不成出世。所以圣人殷勤叹法。令其...(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慕者。从受三聚净戒十无尽戒二十四戒在家出家所有诸戒。如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悉能圆护。是真佛子。开佛性门。入涅槃道。
又十轮经云。或有戒坏见不坏于圣道中堪任法器。四句分别。思意可知。故涅槃经云。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亦有四句分别可知。又辩意长者子经云。佛为辩意长者子。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以偈颂曰。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解脱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影至
不盗常大富 自然钱财宝
七宝为宫殿 娱乐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体香洁净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气香 言语常聪明
谈论不吃蹇 所说众奉用
酒食不过口 无有误乱意
若当所生处 天人常奉侍
若其寿终后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来 光影甚炜烨
又大庄严论云。昔有旃陀利家生其七男。六兄并得须陀洹道。唯小者...(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多论。渐顿俱不得。
问曰。若尔何故经论云有一语二语优婆塞等。答曰。此是制前。制后不得。问得从一二三人各受一归。答曰。不得。
问曰。得一年二年受不。答曰。随日多少受皆得也。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八
受戒部第八十七之二
五戒部第四(此别六部)
述意部 遮难部 受法部 戒相部 得失部 神卫部。
述意部第一
夫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含识所资。不杀盗淫妄酒也。虽道俗相乖。渐教通也。故发于仁者则不杀。奉于义者则不盗。敬于礼者则不淫。说于信者则不妄。师于智者则不酒。斯盖接化于一时。非即修本之教。修本教者是谓正法。内训弘道必始于因。因者杀盗淫妄酒也。此则在于实法。指事直言。故不假饰词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不羡乐而乐彰。若略近而望远。弃小而保大。则无所归趣矣。故知受持不杀之因。自证乎仁义之果。所以知其然。今见奉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持戒不盗。不欣义而义敷。守戒不淫。不祈礼而礼立。遵戒不妄。不慕信而信扬。受戒舍酒。不行智而智明。如斯之实。可谓振网持纲万目开张。振机驭宇以离寒暑。复何功可以加之。何德可以背之。若不是修昧于所欲。...(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妄酒也。虽道俗相乖。渐教通也。故发于仁者则不杀。奉于义者则不盗。敬于礼者则不淫。说于信者则不妄。师于智者则不酒。斯盖接化于一时。非即修本之教。修本教者是谓正法。内训弘道必始于因。因者杀盗淫妄酒也。此则在于实法。指事直言。故不假饰词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不羡乐而乐彰。若略近而望远。弃小而保大。则无所归趣矣。故知受持不杀之因。自证乎仁义之果。所以知其然。今见奉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持戒不盗。不欣义而义敷。守戒不淫。不祈礼而礼立。遵戒不妄。不慕信而信扬。受戒舍酒。不行智而智明。如斯之实。可谓振网持纲万目开张。振机驭宇以离寒暑。复何功可以加之。何德可以背之。若不是修昧于所欲。徒役虑于形名。劳心乎百氏。倦形神于宵夜。丧耳目于良晨。何乖道之远。逝而不及者乎。得其本则无欲而不辩矣。始知吞舟之鱼。不产沟洫之水。鹏鹍之鸟。岂翔尺鷃之林也。
遮难部第二
夫欲受戒者。戒师先须问其遮...(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惟愿大德怜愍故听(一说便得若受声闻别解脱戒纵无发。菩提心人。但发小乘心。出家五众人边受并得戒也)是时比丘应作是言。汝之父母妻子奴婢国主并听不。若言听者。复应问言。汝不曾负佛法僧物及他物耶。若言不负。复应问言。汝今身中将无内外身心病耶。若言无者。复应问言。汝不于诸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耶。若言不作。复应问言。汝将不作五逆罪耶。汝不作盗法人不。汝非无根二根人不。汝不受八戒斋不犯重耶。汝父母师病不弃去耶。汝将非杀发菩提心人耶。汝不盗现前僧物耶。汝不两舌恶口成于恶人耶。汝不于母女姊妹作非法耶。汝不于大众作妄语乎。若言无者。复应语言。善男子。此戒甚难。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则能获得如是等戒无量利益。若有毁破如是戒者。则于无量无边世中处三恶道受大苦恼。汝今欲得无量利益。能志心受不。若言能者。次教受三归。复应问言。此戒甚难。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戒具修威仪。对一出家五众人前受。故智度论云。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依归僧(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我是释迦牟尼佛优婆(塞夷)证知我。我某甲从今日尽寿归依。戒师应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知人见人。为优婆塞说五戒如是。汝尽受持。何等为五。一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故杀生。是事若能当言诺(虽论言诺。改诺云能无咎)
二尽形寿不偷盗。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偷盗。是事若能当言能。三尽形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邪淫。是事若能当言能。四尽形寿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妄语。是事若能当言能。五尽形寿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是中尽形寿不应饮酒。是事若能当言能。既说相已。又应语言。是优婆塞五戒尽受持。当供养三宝勤修福德。远求佛道近证人天。岁三长月六斋若能持者。并须为之。若受一戒者。文中应除五之一字。直云我为不杀戒优婆塞。余文如前三归依。第三遍已即发五...(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民不忍。即便谋反。如班足王经说。
又涅槃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行住坐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师子已。众人见之。闻师子臭。亦生恐怖。如人啖蒜臭秽可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说远见之犹不欲视。况当近之。水陆空行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也。
义云。五戒优婆塞等。如俗家井水。多有细小诸虫。尽须漉看还置本处。欲有行动亦须赍漉袋自随。
若受不盗者。下至一枝草一粒谷等。皆不得取。
故智度论云。憍梵钵提。试看一粒谷生熟不还本主。犯于业道尚五百世中为牛。乃至成罗汉已犹自齝食。
若受不邪淫者。如智度论云。除己妻外。余之男女鬼神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虽是自妻不犯。然须避于非处。谓自妻非道及得身已。亦须禁之。恐伤胎故。产三年内须亦避慎。谓防乳竭。若别有乳母不在制限。
又成实论云。自妻非处。谓口及大便处。及一切女人...(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增一阿含经云。若受八关斋。先须忏悔前罪然后受戒(忏悔方法如前忏悔篇说。简人问其遮难。如前五戒中说)
受法部第五
依智度论。受云。我某甲今一日一夜。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净行优婆塞(女云夷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竟(三说)
既受得戒已。次当为说戒相。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淫泆。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泆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大床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大床上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着香华璎珞不香油涂身不着香熏衣亦如是。
如诸佛尽寿不自歌舞作乐亦不...(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十善戒师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十善戒师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十善。慈愍故(如是三说。此虽无文。然准受大戒请师义。亦无爽不请虽成。不如请之生善。然此十善是三乘之根本。人天之良药。得受妙果。寔由师训。岂得不请。纵对大众一时同请亦得)此之受法大意有二。初对人受。后自受法。初对人受依经略引二文。且依未曾有经云。汝今当诚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今当尽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从今尽形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不妄言两舌不恶口绮语。是口善业。不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
第二依文殊师利问经。受十善法。此之十善共出家沙弥十戒文同。然此经意亦通在家菩萨。亦得同受。是故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归依佛。佛告文殊。归依佛者。应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如是三说)我某甲已归依佛竟。已归依法竟。已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次受...(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
第二依文殊师利问经。受十善法。此之十善共出家沙弥十戒文同。然此经意亦通在家菩萨。亦得同受。是故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归依佛。佛告文殊。归依佛者。应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如是三说)我某甲已归依佛竟。已归依法竟。已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次受戒相者。大德。我持菩萨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杀众生离杀生想。乃至菩提不盗亦离盗想。乃至菩提不非梵行离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语离妄语想。乃至菩提不饮诸酒离饮酒想。乃至菩提不着香华亦不生想。乃至菩提不歌舞作乐离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卧高广大床离大床想。乃至菩提不过中食离过中食想。乃至菩提不捉金银生像离捉金银想。乃至当具六波罗蜜大慈大悲。
第二明自受法。若无出家人可对受时。于其斋日向佛像前。至诚忏已自发善愿。要期受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萨胜地超过三乘。遂屈其年腊降为法弟。既而名德僧尼清信士女。次第受业三千许人。凉州刺吏闻进戒行。奉遵师礼。于是菩萨戒法流布京国。自尔已来黑白依持受者无量。愿斯甘露等雨大千。谨撰兹记录其始末耳。
损益部第二
依璎珞经云。佛言。佛子。今为诸菩萨结一切戒根本。所谓三聚戒是。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梵网经云。十无尽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不酷酒。六不自赞毁。七不说在家出家菩萨过失。八不贪。九不嗔。十不谤三宝。是名十无尽戒也)。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名为畜生。名为邪见人。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受菩萨戒者。法师先为解说使其乐着。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于重担所伤害故。舍利子。复以何缘。名之为妇。所言妇者。是诸众生所输委处。是贪爱奴所流没处。是顺妇者。所输税处。是妇媚者。所迷惑处。是妇胜者。所归投处。是屈妇者。所凭仗处。妇自在者。所放逸处。为妇奴者。所疲苦处。随妇转者。所倾仰处。舍利子。以如是等诸因缘故。名是诸处。以之为妇。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等。是名随生子。何等为胜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杀等。子能受不杀等。是名胜生子。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等。子亦不能受不杀等。是名下生子。
教诫缘第七
如中阿含经云。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观世间甚为轻浅。犹如群马。世间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随其态病方便调伏。佛告调马师。聚落主...(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经。示语其处。若更书与。菩萨当自观心。少有法悭者当持经与。为法施故。我宁以法施现世痴哑。为除烦恼犹尚应施。况作将来智慧方便。又优婆塞戒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化人。具足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天上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嗔心。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宝。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法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未来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离诸放逸。以是因缘。未来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除嗔痴心。以是因缘。未来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法信心无碍。以是因缘。未来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故知法施殊胜过于财施。问既知法施胜过财施。今时众生。但学法施不行财施。未知得不。答为不解财施迷心而施。苟求色声人天乐报。恐坠三涂不成出世。所以圣人殷勤叹法。令其...(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血流。膖胀烂臭。无一可取。身中有虫。还食其肉。筋脉烂尽。骨节能散。髑髅脾胫。各自异处。飞鸟走兽。竞来食之。天龙鬼神。帝王人民。贫富贵贱无免此患。吾见斯变。故行求道。不欲更之。是吾八师。佛于是说偈言。
惟念老病死 三界之大患
福尽而命终 弃之于黄泉
身烂还归土 魂魄随因缘
吾用畏是故 学道求泥洹
梵志于是心即开解。遂得道迹。长跪受戒为清信士。不杀不盗。不淫不欺。奉孝不醉。欢喜为佛作礼而去。故书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大怒伤阴。大喜败阳。丽色伐性之斧。美味腐身之毒。能悟此旨。斯为大师也。
颂曰。 |
|
|
|
|
|
|
|
心境相乘 业结牵缠 七识起发
八识成因 三界受报 六趣迁延
随处起业 触处拘连 五阴劳倦
九恼邅迍 自非慈圣 何慧爽神
含情普洽 机悟玄津 舒则利物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偷盗恶业因缘。命终之后生地狱中。猛火烧身融铜灌口。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煻灰粪屎磨磨碓捣。受如是等种种诸苦。酸楚毒害痛不能称计。百千万岁脱出无期。地狱罪毕。生畜生中。象马牛羊驼驴犬等。经百千岁。以偿他力。畜生罪毕生饿鬼中。饥渴苦恼不可具言。初不闻有浆水之名。经百千岁受如是苦。恶道罪毕出生人中。若生人中。得二种报。一者贫穷。衣不盖形。食不充口。二者常为王贼火水及以恶贼劫夺。
又正法念经云。何名盗。若人思惟。欲令种种谷麦我独成就。令世间人五谷不登。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复于异时。众生薄福。田苗不收。如是恶人。见世饥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粜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
第五盗遗物者。如正法念经云。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护持佛法众僧。是名不盗。又僧祇律云。若见遗衣物者。当唱令人认之。无主认者。悬着高显处令人见。若言是我物。应问言。汝物何处失。答相应者与。若无识者应停。至三月已。若塔园中得者。即...(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是恶人。见世饥馑心生欢喜。如我所念。于市粜卖。曲心巧伪。量诸谷麦诳惑于人。究竟成业。若心思惟名为思业。若作诳时名为诳业。作诳业已名究竟业。
第五盗遗物者。如正法念经云。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护持佛法众僧。是名不盗。又僧祇律云。若见遗衣物者。当唱令人认之。无主认者。悬着高显处令人见。若言是我物。应问言。汝物何处失。答相应者与。若无识者应停。至三月已。若塔园中得者。即作塔用。僧园中得者四方僧用。若贵价物者。谓金银璎珞。不得露现唱令。得宝人应审谛数看有何相貌。然后举之。来认时相应者与。对众多人与问。不得屏处还。教受三归。语言。佛不制戒者。汝眼看不得。若无人来认者。停至三年如前处。当界用之。若治塔得宝藏者。即作...(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 自妻不生足 好淫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受苦常无乐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又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两头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着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又佛般泥洹经云。佛告奈女。好邪淫者。有五自妨。一名声不好。二王法所疾。三怀异多疑。四死入地狱。五地狱罪竟受畜生形。皆罪所致。能自灭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隐。四死生天上。五从意清净得泥洹道。
第四女人奸伪者。如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大姓家子端正。以金作女像。语父母言。有女似此者儿乃当取。时他国有女。貌亦端正。亦作金色。金女白父母...(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此中虽有世亲所造。然而功归无著也)因明着功。镜彻陈那之八论(一观三世论。二观总相论。三观境论。四因门论。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八集量论也)。习阿毗达磨。则遍窥六足。学阿笈摩经。乃全探四部。然后降邪伏外搉扬正理。广化群物弘诱忘疲。运想二空澄怀八道敬修四定善护七篇。以此送终斯为上也。如其不尔。虽处居家不染私室。端然一体以希出离。随乞丐以供公上。着粗服而遮羞耻。守持八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作乐冠花涂香七不坐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尽形寿以要心。归敬三尊。契涅槃而延想。斯其次也。必其现处樊笼养育妻息。恭心敬上慈怀念下。受持五戒恒作四斋(黑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白月八日十五日。要须受其八戒。方称圣修。若无前七。而唯第八。获福固其少焉。意在防余七过。不但饿腹而已)。忠恕在人克勤于己。作无罪事以奉官输。斯亦佳也(无罪。谓是兴易。由其不损众生。西国时...(第1537部~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
...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检三衍。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礼拜。归凭三宝。志求解脱。于身命财。修三坚法。知身虚幻。无有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定实。是我身者。四大五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化。镜像水月。毕竟无人。无明不了。妄执为我。于非实中。横生贪着。杀生偷盗。淫秽荒迷。竟夜终朝。矻矻造业。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作是观时。不以恶求。而养身命。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着衣服。如裹痈疮。口餐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故经云。少欲头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贤圣之道。何以故。恶道众生。经无量劫。阙衣乏食。叫唤号毒。饥寒切楚。皮骨相连。我今暂阙。未足为苦。是故智者。贵法贱身。勤求至道。不顾形命。是名净修身业。...(第1544部~永嘉集一卷)
...行于道。中士闻其道则可上可下矣。下士唯愚非智返笑圣道。故上士悟。中士疑。下士迷)
佛云。大根大茎大枝大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小根小茎小枝小叶(法华经云上中下三品者即三乘也)
达摩九年不语(祖师航海而来。少林面壁九年)
颜回终日如愚(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频数也。道不属言。言多数而气穷。不如守一中之道)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且上若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以知耻而不偷盗也)
老子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佛云。不得畜金银生像。尚书云。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伐夸也若不夸有功。则天下人无与尔争夺其功也)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太上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专所见者。必不明其道也。自言是者。其道德必不显彰也。自夸伐者。必无其功也。目矜才能者。必不得久长也)
佛经云。不得故自赞毁他。即其类也(经言不得赞夸自己毁谤他人)
如此者众(如此相同之言...(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坏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师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师即为张坐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谨受教。师曰。汝能不淫乎。曰亦娶也。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曰能。师曰。汝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师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曰能。师曰。汝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曰能。师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能有妄乎。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1)
...亦作理杀。如仙预大王。杀五百婆罗门。与其见佛之眼。与其十劫之寿。又作法门杀者。析荡尘累。净诸烦恼。如树神折枝。不受怨鸟。如劫火烧木灰炭双亡。故楞伽经云。杀无明父。害贪爱母。断随眠怨。坏阴和合。断七识身。若有作者。现证法身。此逆即顺。鸯崛云。我誓断阴界入不能持不杀戒。一切尘劳。是如来种。断此种尽。乃名为佛。成就金刚微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垂形九道。随其所宜。示长短命。任其所见。用缺具根。而化度之。二不盗者。不与取名事盗。与取名事不盗。法门者。如佛言。他物莫取。名法门不盗。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是名法门盗。若持戒作业求可意果者。无常速朽。悉是他物。臭如粪果。害如毒食。有智之人。所不应求。云何殷勤。饮苦食毒。而自伤毁。洄洑困苦。岂过有流。三障障佛。第一义天之所舍离。是盗。非不盗也。又二乘以四谛智。观身受心法。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涅槃心起。即取他物。即非时取证。即不待所说因。燋种不生。见苦断集。修道造尽。非求法也。谓有涅槃。成涅槃见。若有着空。诸佛不度。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堕三无为坑。饥饿羸瘦。体生疮癣。岂非贫穷困苦耶。又不见佛。不闻法。不入众数。岂非第一义天。远离耶。此犹名盗。非不盗也。若别人从浅至深。舍一取一。来已更复来。去已更复去。悉是辱于去来相。亦是不与而取。取...(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求。云何殷勤。饮苦食毒。而自伤毁。洄洑困苦。岂过有流。三障障佛。第一义天之所舍离。是盗。非不盗也。又二乘以四谛智。观身受心法。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涅槃心起。即取他物。即非时取证。即不待所说因。燋种不生。见苦断集。修道造尽。非求法也。谓有涅槃。成涅槃见。若有着空。诸佛不度。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堕三无为坑。饥饿羸瘦。体生疮癣。岂非贫穷困苦耶。又不见佛。不闻法。不入众数。岂非第一义天。远离耶。此犹名盗。非不盗也。若别人从浅至深。舍一取一。来已更复来。去已更复去。悉是辱于去来相。亦是不与而取。取已而舍。亦是贫穷。舍已更取。数数去取。即是困苦。不与第一义天相应。即是远离。此犹名盗。非不盗也。圆人观法实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诸取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舍。如是观者。观如来藏。具足无缺。是如意珠。随意出宝。即修罗琴。任意出声。即是大富。大富故无取。即第一义天。故不远离。是名究竟。持不盗戒。圆人亦有盗。法门者。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如海吞流。不隔万派。如地荷负檐四重檐。众生悉度。烦恼悉断。法门悉知。佛道悉成。三不...(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复去。悉是辱于去来相。亦是不与而取。取已而舍。亦是贫穷。舍已更取。数数去取。即是困苦。不与第一义天相应。即是远离。此犹名盗。非不盗也。圆人观法实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诸取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舍。如是观者。观如来藏。具足无缺。是如意珠。随意出宝。即修罗琴。任意出声。即是大富。大富故无取。即第一义天。故不远离。是名究竟。持不盗戒。圆人亦有盗。法门者。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如海吞流。不隔万派。如地荷负檐四重檐。众生悉度。烦恼悉断。法门悉知。佛道悉成。三不淫者。男女身会名事淫。法门解者。若心染法是淫。若关禁七支。如猿着锁。擎一油钵过诸大众。割舍乐触乐求于未来。净洁五欲。如市易法。如铜钱博金钱。此乃增长欲事。非不欲也。若断欲界粗弊之欲。染着色无色界禅定之乐。如冰鱼蛰虫。堕长寿天。是为一难。贪着禅味。名大缚。是染欲法。非不欲也。若憎生死。爱...(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多。故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摄众生等。故论诫曰。三恶道众生。不得修道业。既得此人身。当勉自利益。览此集者。宜警觉焉。
摩[少/兔]舍喃(女函切)。大论此云人。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情能安忍。孔子曰。人者仁也。礼记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孔安国云。天地所生。惟人为贵。今谓。若无善因。奚感美报。言善因者。谓五戒也。一不杀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愍彼。以慎伤暴。二不盗戒。不与私取。是为偷盗。义既非宜。故止攘(汝阳)窃。三不邪淫。女有三护法亦禁。约守。礼自防。故止罗欲。四不妄语。覆实言虚。诳他欺自。端心质直。所说诚实。五不饮酒。昏神乱性。酒毒颇甚。增长愚痴。故令绝饮。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其义不异。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故梵摩喻经曰。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当以意解。勿执名别。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种异。但受三归。名无分优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优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优婆塞。具受五戒。名满分优婆塞。其如五戒全缺。则人间之路。终不复生。以此五戒是大小乘尸罗根本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违五星。在地违五岳。在方违五帝。在身违五藏。故佛成道。未转珐輪。先为提谓。授五戒法。号曰人乘。居五乘首。由兹五戒。超出三...(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门 第二列名中。以止观合修双运不二故。唯有五也○第三别解中二。初四行略明。后一行广说。四中二。初显四行相。后别就进门明除障方便。初中四门即四分。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施内有三施。谓初财。次无畏。后法。文处可见。
云何修行戒门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嗔恚邪见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愦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戒门中亦三。初摄律仪戒。次若出家者下摄善法戒。于中乃至小罪下明护戒心。三当护讥嫌下明摄众生戒。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忍中二。初他不饶益忍。二亦当忍于下。明于...(第1600部~大乘起信论疏五卷)
...施中法施第一。何以故。财施有量。法施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出三界报。财施不能断漏。法施清升彼岸。财施但感人天。法施通感三乘果。财施愚智俱能。法施智人方能。财施唯能施者得福。法施通益能所。财施愚畜能受。法施唯局聪人。财施但益色身。法施能和心神。财施能增贪病。法施能除三毒。由是比校。法施第一。愿诸学者审而行之。
戒中论所谓下。如次是其十善。则离身三口四意三之恶也。不杀者。普该蠢物不唯于人。不盗者。一针一草不但五钱已上。不淫者。触身即犯。不论道与非道。两舌者。斗构两头。恶口者。无稽之语。妄言者。虚诳之语。绮语者。粉饰之谈。此等并无故皆言不。贪谓恶欲。嫉谓妒忌。欺谓陵犯。诈谓虚伪。谄谓罔冒。曲谓违理。其嫉欺恚是嗔之分。谄曲是贪之分。邪见者。亦名恶见。即身边等五见也。今言邪者。五中之一。此等并无故云远离。然菩萨以慈悲愍物故。杀戒为先。小乘以厌离生死故。淫戒为首。旨趣有异故。教仪不同。若据十...(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2)
...过半。亦岂为耕者少而粮不足哉。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富。苟无以致和气而召丰年。虽多耕而奚以为岁之丰凶系乎世数。意其天理亦自有准量欤。岁常丰谷愈贱。耕者愈少。此灼然之理。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各人有三昧。随分守常德。孜孜于戒律。念念在定慧。能舍人之所难舍。能行人之所不能行。外富贵若浮云。视色声如谷响。求道则期大悟而后已。惠物则念众生而不忘。今厌僧者。其厌佛祖乎。佛以持戒当行孝。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茹荤酒。以此自利利他。则仁及含灵耳。又岂现世父母哉。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父母宗亲故。等之以慈。而举期解脱。以此为孝。不亦优乎。且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铜山奚补于馁亡。金穴靡闻于长守。余忝高甲之第。仕至圣朝宰相。其于世俗名利何慊乎哉。拳拳系念于此者。为其有自得于无穷之乐也。重念人生幻化。不啻浮泡之起灭。于兹五蕴完全之时。而不闻道可不惜哉。若世间更有妙道。可以印吾自...(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云。佛在世日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梵网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所以龙无犯杀之心。狼有持斋之意。比丘苦节至于系草。护鹅居士病缘终不饮酒食肉。是知诸善之本五戒为先。王者履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不可造次而离。不可须臾而废。佛称五德。儒谓五常。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藏。在处为五方。广而言之无所不统。仰观俯察莫能加焉。故法苑珠林云。世俗所尚仁义礼智信也。贪识所资杀盗淫妄酒也。道俗虽乖渐教通也。正法内训必始于因。此则在乎实法。指事直言不假饰辞。托名现意如斯。而修因不期果而果证。从兹而入道不羡乐而乐彰。今见持戒不杀不求仁而仁着。守戒不盗不忻义而义敷。不淫者不祈礼而礼立。不妄者不慕信而信扬。不饮者不行智而智明。非但律己防非亦以助国扬化。欲修成于净行须严护于戒根。可谓万善和融同佛土。熙熙长乐太平时。
慈心不杀
卵胎湿化飞走虫鱼。皆未来诸佛之流。或过去多生父母。至于颙颙怖死汲汲贫生。避苦而乐其身此情一等。求安而养其命斯理万均。何乃声哀哀而牵上。刀砧眼盻盻而驱就死地。或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高低。烟随处而疏密。疾电之...(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珠一串。临终盘于指上。众人竟不能取。感应事繁如别处说。
慈照宗主
师讳子元。号万事休。平江昆山茅氏子。母柴氏夜梦佛一尊入门。次旦遂生。因名佛来。父母早亡。投本州延祥寺志通出家。习诵法华经。十九岁落发。习止观禅法。一日正定中闻鸦声悟道。乃有颂曰。二十余年纸上寻。寻来寻去转沉吟。忽然听得慈鸦叫。始信从前错用心。于是利他心切发广度愿。乃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劝人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五不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普结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撮集大藏要言。编成莲宗晨朝忏仪。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祈生安养。后往淀山湖。创立莲宗忏堂同修净业。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眼目。四十六岁障临江州。逆顺境中未尝动念。随方劝化即成颂文。目曰西行集。乾道二年寿圣高宗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特赐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就钱塘西湖昭庆寺。祝圣谢恩佛事毕回平...(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疑误众生入无间狱。盖以愚迷不知触净。不觉遭魔以致斯苦。谛观天地肇分有阴阳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妇。有夫妇而有父子。有父子而有君臣。有君臣则有三纲五常之道。三纲统其人伦。五常正其教化。此圣人立世间之法也。吾祖远公有云在家者。厚身存生我倒未忘。以情欲为苑囿。以声色为游观。耽湎世乐不能特出。吾佛示化令反本以求宗。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不遗奉亲敬君之礼。是故先导之五戒。不杀存乎仁。不盗存乎义。不淫存乎礼。不妄存乎信。不酒存乎智。身心既律。然后示之以出世之法。令修念佛三昧。以为西方之归。达乎不生不灭之道。是以王臣外护法流天下。千载犹一日也。其奈当斯之际薰莸共囿。菽麦同畦未易分也。敢以衷赤之忱普告信士。但除却。一心不乱系念弥陀之外。凡所有相皆是邪解。切须子细真实修行善则从之恶则远之。邪则遣之正则守之。若乃立身行道之事。息心达本之旨。前篇备述明。则典刑不为不多矣。遵而行之则吾门眷属...(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使果能之。吾则不生不灭也。况汝不能。焉能生杀我耶。神稽首曰。我聪明正直过于余神。讵知师有广大智慧。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圭曰。汝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奚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愿为门弟子。圭即张座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即曰能。不尔即曰否。神曰。谨奉教。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无乏我也。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曰。实司其柄。焉得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神曰能。曰汝能不妄乎。神曰。我惟正直。焉有妄哉。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不遭酒败乎。曰能。曰如上是为佛戒也。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而不为精。后天地死而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竟寂灭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第1613-01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002)
...至贵。大道本然。上曰。得道者谁。奏曰。学道之人随其器量浅深。验在意表。得底人他亦自知时节。学佛者众机缘亦广。恐劳圣听。不敢具奏。遂谢恩下殿。上曰。后更要说话在。奏曰。谨领圣训(乙未正月初五入寂)帝制原道论。其文曰。朕观韩愈原道。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辩之者。且文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于仲尼何远乎。夫子从容中道圣人也。所为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夏秋冬之别哉。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别。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彼杨雄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又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1)
...之诈。黄金可成之妄。一但败露。为武帝所诛。三张之徒以鬼道惑众。倡乱天下。为皇甫嵩曹魏所灭。宋王浮昔居上清宝箓宫。与女冠为奸。林灵素自称神霄紫府仙卿。禳大水不验。并为徽宗诛窜而死。迨金末年。复有麻被先生铁笠李二人。以奸谋秘计出入时贵之门。肆为淫污之行。咸受显戮。历代以来。若此之类。不可胜数。追惟祸乱之源奸宄之本。率皆假符箓以神其教。托伪经以警其俗。横肆巧诬倡为诡状。诋毁圣教寇攘内典。固已悖老氏不争不盗之禁矣。及陷刑辟皆是孽自内作。愎将谁咎哉。且夫释氏之教宏阔胜大非他教所拟伦。历百千世。圣帝明王莫不尊崇。东冒扶桑。西极昧谷。冰天桂海山河大地。昆虫草木胎卵湿化。有情无情百千万类。皆依佛荫生息动止于天地之间。故天上天下惟佛为尊。超出乎有生之表。归极乎无碍之真。智周三界神妙诸方。泽及大千功用不宰。其大有如此者。慈航所至无溺不援。法雨所沾有生皆润。悯世人之沉沦幻海颠覆迷津。展转多生流连累劫。将使之脱凡...(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2)
... 归依僧 归依佛无上尊 归依法离欲尊 归依僧众中尊 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 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我大师 我今归依 从今以往 称佛为师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 慈愍故。沙弥随声念。众皆和(自归依佛起至慈愍故。通诵三遍。如慈愍故。次则再叠之。三则三叠之)每诵一遍沙弥随礼一拜。二遍二拜。三遍三拜。就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尽形寿 不淫欲 是五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妄语。
不饮酒。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戒师云。善男子。五戒为入道之初因。出三途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欲。
不妄语。
不饮酒。
尽 寿 是沙弥戒相。汝能持不。答云。能持。
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花鬘璎珞香油涂身。
不歌舞作倡故往观听。
不捉金银钱宝。
不非时食。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是事如是持。沙弥三拜胡跪合掌。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
...。帛书饭牛之诈。黄金可成之妄。一旦败露为武帝所诛。三张之徒以鬼道惑众倡乱天下。为皇甫嵩曹魏所灭。宋王仔昔居上清宝箓宫。与女冠为奸。林灵素自称神。霄紫府仙卿禳大水不验。并为徽宗诛窜而死。迨今末年复有麻被先生铁笠李二人。以奸谋秘计出入时贵之门。肆为淫污之行。咸受显戮。历代以来若此之类不可胜数。追惟祸乱之源奸宄之本。率皆假符箓以神其教。托伪经以警其俗。横肆巧诬倡为诡状。诋毁圣教寇攘内典。固已悖老氏不争不盗之禁矣。及陷刑辟皆[薜/女]子自内作愎。将谁咎哉。且夫释氏之教宏阔胜大。非他教所拟伦。历百千世。圣帝明王莫不尊崇。东冒扶桑西极昧谷。冰天桂海山河大地。昆虫草木胎卵湿化。有情无情百千万类。皆依佛荫生息动止于天地之间。故天上天下惟佛为尊。超出乎有生之表。归极乎无碍之真。智周三界神妙诸方。泽及大千功用不宰。其大有如此者。慈航所至无溺不援。法雨所沾有生皆润。悯世人之沉沦幻海颠覆迷津。展转多生流连累劫。将...(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岳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岂能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福。圭曰。神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圭辞不获。即为张座焚香秉炉正机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倾听虚心纳教。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混疑也。神曰能。曰能不妄乎。曰吾本正直焉能有妄。曰非此谓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能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圭曰。如上即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寂默而不为体。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享非取也。虽柄非权...(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
...
身弃恶行者。舍身恶行永灭无余。是故说曰。弃身恶行也。及口恶行者。口所宣说不陈恶法亦莫布现恶事。是故说曰。及口恶行也。意弃恶行者。意不念诸不善法不生害心于众生类。是故说曰。意弃恶行也。及诸秽恶者。诸外不善法与意并者。既不自利又不利人。尽当求灭不令使生。是故说曰。及诸秽恶也。
身修善行 口善亦尔 意修善行
无欲尽漏
身修善行者。身不造恶行。身行有三。不杀生。不盗。不淫劮。修此三业正其身行供养佛法及众僧。扫洒补治故坏塔寺。是故说曰。身修善行也。口意亦尔者。口有四过。不妄语不粗言不斗乱彼此不绮语。赞叹说佛功德叹法及比丘僧。承事父母师友长者。是故说曰。口善亦尔也。意修善行者。意有三过。不生嫉妒恚痴邪见。但生众善功德不随倒见堕邪部界。是故说曰。意修善行也。无欲尽漏者。无欲之人无量旷大无限之用。尽漏者诸阴盖持入不复。兴起是故。说曰无欲尽漏也。
身修善行...(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1)
...善人名。心生憎嫉。闻恶欢喜。贤善之人。遏恶扬善。欲令广闻。见人作恶。而知结使。怜愍愿恕。如是善人。闻佛出世。称扬流布。令遍诸国。时波斯匿王。有边小国。名毗纽干。时此聚落中。人多邪见。无佛法僧。时此村落。有一女人。名摩诃优波斯那。时有事缘。至舍卫国波斯匿王所。缘事毕讫。从诸笃信优婆塞边。闻佛功德。欲得见佛。即往祇洹。睹佛相好庄严殊特。头面礼足。却在一面。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五戒法。所谓不杀得长寿。不盗得大富。不邪淫得人敬爱念。不妄语得言见信用。不饮酒得聪明了达。时优波斯那。闻此法已。甚大欢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授我五戒。我当尽寿清净奉持。宁失身命。终不毁犯。如饥人惜食渴者爱水。如疾者护念。我护禁戒。亦复如是。时佛即与授五戒法。得五戒已。白言。世尊。我所住处。偏僻迥远。当还所止。愿赐少物。当敬奉之。过去诸佛。如恒河沙。尽说法句。未来诸佛。如恒河沙。亦说是经。尔时世尊。以法句经。与优波斯那。令...(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不减。是故当知。能持戒者。其德甚多。佛涅槃后。安陀国土。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威仪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赞叹。非住众者。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储畜积聚。次第乞食。随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在僧比丘。多欲无厌。贮聚储畜。贪求吝惜。嫉妒爱着。以故不能得大名闻。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备。具沙门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脱。威仪庠序。名闻流布。尔时安陀国。有优婆塞。敬信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布施修德。名遍国邑。即请是乞食比丘。终身供养。供养之福。随因受报。若请众僧。就舍供养。则妨废行道。道路寒暑劳苦。后受报时。要劳思虑。出行求逐。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养。后受福报时。便坐受自然。是优婆塞。信心淳厚。办具种种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沙门四种好恶难明。如庵罗果生熟难知。或有比丘。威仪庠序。徐行谛视。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如庵罗果外熟内生。或有比丘。外行粗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一者不能解经意。二者从因缘得道人亦不知。三者念十方人。四者自念欲过度十方。当何时得佛。菩萨语言。当持黠慧。持意知起灭。
道行无为。但当守意行三十七品经。所以复布施持戒者。菩萨哀人故。疾断生死亦福未满。所以布施后世不欲堕贫家。堕贫家无所有。便堕恶因缘。堕富家者意安隐不随奸恶。以是故布施。所以持戒者。长寿乃得行道。不长不得行道。何以故。或寿十岁未有所知便寿尽。以是故持戒。不杀便得长寿。所以不盗者。时念其主觉知当挝打。有是恶意当复得其殃。以是故不盗。所以不两舌者何。佛道至诚。两舌为不随道。后为众人所不信。于今可见是为恶。以是故不两舌。所以不淫者何。譬如东向视不见西。意在淫不随道。以是故不淫。所以不饮酒者何。醉便恶口两舌妄作非法。设人善能尚自乱意。以是故不饮酒。
菩萨辞亲行作沙门。父母言。汝所为颠倒。菩萨道当为十方人求愿令解脱。今反近令父母得忧。是为何等。菩萨报言。我有忧故父母有忧。我得道便无忧父母亦无忧。譬如亲属有忧身亦忧之。复譬...(第1321部~惟日杂难经一卷)
...。若不与俱。是则名净。渐以方便教令系念。若起恶心当下黑石。设生善念下白石子。即便如教摄念不散。善恶之起辄便投石。初黑偏多白者鲜少。渐渐修习白黑正等。至满七日心转纯净。黑石都尽唯有白者。商那和修作是念言。今此善心皆已满足。观道时至可为说法。即为宣说四圣真谛。应时逮得须陀洹道。时摩突罗城有一淫女。名婆须达。多诸邪媚妖幻奸谄。遣使诣市求买妙花。使人寻往忧波鞠所。大得好花奉婆须达。女怪华多问使人曰。汝将不盗得是花耶。使人答言。我不盗得。从市买之。有人名曰忧波鞠多。仁慈宽惠性好平均。以斯因缘得多花耳。又复此人形容姿丽。大家若见死终无恨。时婆须达遣人迎召。忧波鞠多都不许可。殷勤求请终不移操。有长者子共淫女宿。值有估客从远方来。大赍珍宝求女交通。时彼女人贪其宝故。杀长者子埋置舍内。其家眷属遍行推求。至淫女舍掘地得女。向其国王具陈斯事。即取淫女斩截手足。劓其耳鼻弃于塳间。忧波鞠多作是念曰。彼以荣色本来召我。以是因缘止而不去。今为解脱...(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 生作虚空神
常与宫殿俱 我已略分别
畜生饿鬼趣 今当次第说
善道人天果 修种种净行
后生善趣中 随业受果报
今当如实说 天人阿修罗
欲求长寿者 不害生为本
慧者应当知 慈愍不害生
乐修诸功德 坚固不倾动
所生离诸难 于诸群生类
不捶打系缚 由斯不恼业
所生常无病 未曾修布施
亦不盗他财 所生常短乏
多求而少获 能广行布施
而复夺他物 所生常得财
随得寻复失 常不盗他物
时复行少施 方便获财利
所得恒不失 常不盗他物
兼复广行施 所生辄大富
得财常不失 决定修斋戒
所生遇正法 众见悉爱乐
名闻普流布 身心常安乐
易满知止足 夷泰无忧恼
质直修正行 欲报所生恩
信心修福业 随其所生处
常得父余财 若以饮食施
长寿好色力 辩慧多财宝
无病心安乐 施衣得惭愧
神仪高胜尊 人相悉具足
睹者莫不欣 ...(第1342部~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一卷)
...
是时菩萨行坚固心时。收摄解脱有如是方便。彼有勇猛意所为无挂碍。不为人所制持。是故当方便求。昔闻阿兰迦兰。起诸禅定舍彼禅已。更求三耶三佛无上道。便往行南半由旬。中诣彼空闲处作种种苦行。啖果饮水着纯黑皮衣。在树下结加趺坐。或时饮水或时食果蓏或时服气。作如是苦行于草上卧或以灰自拥。乐着于彼三宿之中颜色不变易。九日之中礼跪祠火。诸放逸者随彼言教。或时祠天头目渐羸。两臂露现。或翘一足身体偻曲。亦不盗窃以法自乐。于彼苦行求道亦不饮食。皮骨相连身日日极。身黑面色萎黄犹如箜篌内无有实。肋脊悉现形有百变不可观省少壮之貌永无复有。犹如老象无所任施。坐卧行步而无有力亦不能语。虽复贪命不久在世。当于尔时天使已至彼所住之处。为设方便有如是若干变化。彼为法故寤寐不失其节。如是求解脱不顾其身。于是便说偈言。
设我当融烂 人身分为百
又无嗔恚想 众生至无异
彼意何可贪 苦恼无数变...(第1345部~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五卷)
...一事。汝等当知于十二月前十五日。阎浮提人以八戒水洗浴其身。心作清净为人天道而作资粮。远离憍慢贡高贪欲嗔恚愚痴。我亦如是欲效彼人受八戒斋法。汝当知之。若能受持如是八戒。虽无妙服而能得洗浴。虽无墙壁能遮怨贼。虽无父母而有贵姓。离诸璎珞身自庄严。虽无珍宝巨富无量。虽无车马亦名大乘。不依桥津而度恶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是。汝今当知吾于处处常受持之。诸龙各言。云何名为八戒斋法。龙王答言。八戒斋者。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卧高广床上七者不着香华璎珞以香涂身八者不作倡伎乐不往观听。如是八事庄严不过中食。是则名为八戒斋法。诸龙问言。我等若当离王少时命不得存。今欲增长无上正法炽然法灯请奉所敕。佛法之益无处不可。何故不于此中受持。亦曾闻有在家之人得修善法。若在家中行善法者亦得增长。何必要当求于静处。龙王答言。欲处诸欲心无暂停。见诸妙色则发过去爱欲之心。譬如湿地雨易成泥。见诸妙色发过去欲...(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何以不得道因外愁。六者心不喜爱欲其人自念言。我有是念何以不得道因外愁。是为六事令人外愁。王言善哉善哉。王复问那先人以死后谁于后世生者。那先言名与身于后世生。王问那先故人名身行生耶。那先言不也。非故名亦非故身持是名身于今世作善恶乃于后世生耳。王言如使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于后世身不复生者极可作善恶径可得脱不复更诸苦耶。那先言于今世作善后世不复生者便可得脱无耶。人作善恶不止当后生耳是故不得脱。那先言譬如人盗他人果蓏其主得盗果者将至王前白言。是人盗我果其盗者言。我不盗是人果是人所种小栽耳本不种果也。我自取果我何用为盗我不盗是人果我不应有罪过。那先问王言。如是两人共争谁为直者谁不直者。王言种栽家为直本造所种盗者无状应为有罪。那先言盗何用为有罪。王言所以盗者有罪本种栽家所种从栽根生故上有果耳。那先言人生亦譬如是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乃生于后世今世作善恶者是本也。那先言。譬如人盗他人禾穟其主得盗便牵问之汝盗我禾穟。为盗者言我不盗卿禾穟卿自种禾我自取穟我何用为犯盗。两人相牵至王前白如是谁为直者谁为不直。王言种禾谷为直盗者为不直。那先言何以知盗禾穟者为不直。王言是种禾者为本有不种禾者为无缘何有穟。那先言人生亦譬如是。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乃生于后世。今世作善恶者是其本也。那先言。譬如人冬寒于一舍中然火欲自温炙。其人弃火而去。稍稍然及壁土烧屋连及楼舍。舍主因言起火者牵至王前白言。是人起火延及烧我楼舍。然火...(第1351部~那先比丘经三卷)
...其主得盗果者将至王前白言。是人盗我果其盗者言。我不盗是人果是人所种小栽耳本不种果也。我自取果我何用为盗我不盗是人果我不应有罪过。那先问王言。如是两人共争谁为直者谁不直者。王言种栽家为直本造所种盗者无状应为有罪。那先言盗何用为有罪。王言所以盗者有罪本种栽家所种从栽根生故上有果耳。那先言人生亦譬如是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乃生于后世今世作善恶者是本也。那先言。譬如人盗他人禾穟其主得盗便牵问之汝盗我禾穟。为盗者言我不盗卿禾穟卿自种禾我自取穟我何用为犯盗。两人相牵至王前白如是谁为直者谁为不直。王言种禾谷为直盗者为不直。那先言何以知盗禾穟者为不直。王言是种禾者为本有不种禾者为无缘何有穟。那先言人生亦譬如是。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乃生于后世。今世作善恶者是其本也。那先言。譬如人冬寒于一舍中然火欲自温炙。其人弃火而去。稍稍然及壁土烧屋连及楼舍。舍主因言起火者牵至王前白言。是人起火延及烧我楼舍。然火者言我然小火自温炙耳。我不烧楼舍。那先问王谁为直者。王言本然火者为不直本所生也。那先言人生亦尔。譬如人今世用是名身作善恶。乃生于后世今世作...(第1351部~那先比丘经三卷)
...不知反言烦乎。傍臣言。实如大王所说。叩头谢过。臣等愚不及。王后复出。臣等皆下马为佛作礼。以王为法也。
(五○)
昔有国王出游。每见沙门辄下车为沙门作礼。道人言。大王止不得下车。王言。我上不下也。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为道人作礼。寿终已后当生天上。是故言上耳不下也。
(五一)
昔有人死已后。魂神还自摩娑其故骨。边人问之。汝已死何为复用摩娑枯骨。神言此是我故身。身不杀生不盗窃。不他淫两舌恶骂妄言绮语。不嫉妒不嗔恚不痴。死后得生天上。所愿自然快乐无极。是故爱重之也。
(五二)
昔外国有沙门。于山中行道。有鬼变化作无头人。来到沙门前。报言。无头痛之患。目所以视色。耳以听声。鼻以知香。口以受味。了无头何一快乎。鬼复没去复化无身。但有手足。沙门言。无身者不知痛痒。无五藏了不知病何一快乎。鬼复没去。更作无手足人。从一面车转轮来至沙门。道人言。大快无有手足。不...(第1352部~旧杂譬喻经二卷)
...应在手者着于脚上。应在腰者返着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着。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着已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着。亦复如是。
(九)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一○)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第1357部~百喻经二卷)
...有男女
遭遇彼王 命终之后 皆生天上
大王阿育 而问来使 法益治化
为如法不 国界人民 尽靡伏不
卿今具说 不足疑难 来使欢悦
即前自宣 大王寿考 万民蒙赖
法益圣王 气力康强 恒以正法
恤化西方 石室城中 如天帝宫
王于中治 犹天王释 乾陀越国
土丰民盛 所行真实 无有虚伪
不杀不盗 顺从正法 人民之类
叹庆无量 愿使大王 延寿无穷
蒙圣之德 各宁其所 阿育王闻
喜庆欢悦 和颜悦色 告耶奢曰
吾获大利 其德实显 法益王子
以理治化 率以礼禁 导以恩和
人民之类 莫不戴奉 今当分此
阎浮利地 吾取一分 一分赐子
使我法益 长生寿考 治化人民
如今无异 新头河表 至娑...(第1360部~阿育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
...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恒念施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恒念天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恒念身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静虑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不杀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不盗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常念空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无相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无愿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出世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一心念意乐
善知自觉者 是能仁弟子
应当于昼夜 ...(第1432部~法集要颂经四卷)
佛说不盗诸经集录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