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5|回復: 2
|
字典(5)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阿含字典(5)
一切至处道:即「(众生)往生一切诸趣之路」,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一切行力具:具有大力者,指佛陀。
一切行无常:一切形成物都不能永恒存在,为佛法的「三法印」之一。(同义词「诸行无常」)
一切见不忍:即「对任何见解都不接受」,相当的难传经文作「我的论点与见解是:什么也不接受」,参看「忍」。(相关词「我一切见不忍」)
一切身行息:呼吸的宁静沉细,「身行」指「呼吸」,另译作「身行休息、止身行」。
一切所欲备:所有想要的事。
一切法无我: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没有「实有、不变、独存」的成分,参看「法」、「非我」,为佛法的「三法印」之一。(同义词「诸法无我」)
一切相映障:义译不明,《别译杂阿含经》作「佛为天人师,于诸物中胜」。
一切虚业法:解读为「这一切都属于要消散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一切都属于要消散的」,参看「法」。
一生二生者:全句为「一生二生者一切皆杀害」,《别译杂阿含经》作「伤害胎生及卵生」。
一向与炯然:「然」同燃,指六根对六境,一直都是不合意者,如被大火烧着一般地煎熬。
一时见一切:在同一时间见一切。
一时知一切:在同一时间知一切。
一象与象等:(成年的)大象都一样的,比喻象王与佛陀独处的心是一样的。
七十七种智:证知缘起法每一前后支的顺、逆关系,如1.「无明缘行」2.「无明灭则行灭」3.过去的「无明缘行」4.未来的「无明缘行」5.过去的「无明灭则行灭」6.未来的「无明灭则行灭」7.以及此种智(法住智)也会灭去,十二支有十一个前后关系,每一个前后关系都有七种情况,共七十七种智。
七万二千食:三万六千日(昼夜),每日二餐,共七万二千餐,「食」为「用餐」的意思。
九众生居处:另译作「九有情居、九众生居、九居、九止」,众生居住的九个地方,欲界的「人与天」算一处,色界的「梵天、光音天、遍净天、无想天」四处,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处。
二成等正道:二位成为修习正觉者,参看「正觉」。
二于彼勤行:二位在那里精勤修行。
二流不显现:「二流」,或作「二漏」,指「名、色」。
二俱生净信:对有业、有报二者有坚定的自信与信心。
二俱非当生:「二」解读为指「我」与「我所」,「俱」是指「我」与「我所」二者,「非」指「我与我所」的否定,即「无我与无我所」,「当」是指「将来」,参看「当」,「生」解读为「生起(恐惧)」,全句为「(凡夫除畏惧无我、无我所外,还对)将来之非『我与我所』二者起畏惧」,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那将非有,那将非我所」。
人表林野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林野、旷野」,「人表」的译意不明。
入如其像定:入「知他心所想」之定。
入定意三昧:又作「正受定意三昧」,「定意」或可理解为「定心」,与「三昧」为同义词。
入觉想地住:导入保持惯习的往生处,「觉想」解读为「惯习」,「地」解读为「往生处」。
十六种祭具:另作「十六祀具、十六祭具」,即「十六种资助祭祀的条件」,指国王所成就之八法,大臣成就的四法,以及国王的四援助等三大类十六法。
又复差别者:又,还有差别(不一样)的……。
三十七品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参看各项内容。(同义词「三十七道品」)
三十六爱行:依于「内」(自身)的十八种由渴爱而来的伺察,加上依于「外」(自身以外)的十八种由渴爱而来的伺察,参看「十八爱行」。
三劫中不空:九十一劫中只有三劫有佛出现,「大仙人尊」指的是「佛」,「不空」指「有佛的出现」。
三夜悉通达:「宋本」作「三处悉通达」,「夜」疑为「处」之讹误。
三昧方便善: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解读为「熟练于定之所缘」,参看「三昧」、「善」。
三界无极尊:三界众生中之最尊上者,指「佛陀」。
三恶不善念:即指「欲念、恚念、害念等三种恶(不善)念」。(相关词「离欲恶不善法」「离欲.恶不善法」「离欲、恶不善法」)
三藐三佛陀:为音译,另音译为「三耶三佛」,简为「三佛」,义译为「完全的;圆满的解脱者」、「正等觉者」、「遍正觉者」、「等正觉者」,为无师自悟证得解脱,而又具足十力能说法广教化众生者,常略称为「佛」、「佛陀」。
三藐三菩提:为音译,义译为「完全的;圆满的解脱证悟」,特指「遍正觉者」的证悟。
三转十二行:另作「三转十二说」,佛陀初转*轮三次解说四圣谛。(<a href="sr.htm">图说</a>)
上流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先往生低阶色界天,然后再到色究竟天(阿迦腻咤天,色界之顶)后,才能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故另作「上流阿迦尼咤、上流色究竟、上流阿迦腻咤般涅槃」。
上断上苦行:最高的苦行断最重的苦。(相关词「若有中断.中苦行」「若有下断.下苦行」)
久近如眠觉:犹如刚睡醒一样都还能记得。
大王斋行施:大王!你应举行祭祀。
大会常延请:为布施大会常礼请供养的对象。
子俱是相属:有了儿子则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族延续),《别译杂阿含经》作「子名为羇靽(牵绊)」,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儿子是所说的嗣续」。(相关词「俱相属亦无」)
已洗诸非小:解读为「已洗去所有的邪恶与杂染」。
已得静正住:异译本《佛说古来世时经》作「洗除结众垢」,解读为「已彻底地保持在平静与清净中」,参看「正」、「住」,依异译本,「静」应解读为「平静与清净」,或直接等同「净」。
不了可憎行:指「苦行」。
不中住恶声:不要陷在别人恶言批评(的自责与惊恐)中。
不付老子财:财物不托寄给老人保管。
不用相离生:不与你离别。
不在现胜事:不在乎当前(我)所提供给他们的胜事,「胜事」是上好之事,指的就是优渥的名闻利养。
不行他所受:义译不明,《别译杂阿含经》作「不奸他妇女」,不邪淫(不正当的性关系)的意思。
不免于驱驰:当听法者接受时则受欢迎,不接受时则被排斥。
不更受胞胎:不再有下一生。
不求而不舍:没有向人乞求,别人也没有施舍给你。
不求无满意:不求无满足;不贪得无厌。
不受不恐怖:依经义解读为「心知不执取而不起恐惧」。
不受而恐怖:不执着而恐惧,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讹误的可能性低,有解说为此处的不执着是「发现没有可以执取」而起恐惧。
不直十六分:比不上其十六分之一。
不知如真法:不知如实之法,参看「如实知」、「如实」,相当的南传将文作「不熟练善人法」,「善人」另译作「善士、正士、真人」,参看「真人」。
不为不喜坏:解读为「不被不欢喜所破坏扰乱」,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不乐所不乱」,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不为傍人闻:疑为「不为傍人间」,不被别人所挑拨离间;另作「不为他沮坏」。
不苦不乐食:即「不苦不乐食觉」,生起执着的不苦不乐感受。
不计乐相属: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在乐中思量想象(有我),不从乐去思量想象(有我)」,「思量想象」也隐含有「执着」的意思,参看「计」。(同义词「不计乐.相乐」)
不值真知识:不曾见过(遇到过)圣者。
不时不移动:非暂时的,为不动的。
不能去皮肤:或解读为「不能除去杂染的沾染」。
不能得其间:不能找到他的弱点而下手攻击或加害。
不动心解脱:1.不动摇而坚固的解脱;贪、瞋、痴空的「空心解脱」,另译作「无诤」,参看《空之探究》第二二页。2.第四禅亦名为「不动」,参看「必至不动」。
不得者不食:得不到食物时,无法用餐。
不舍念不念:或解读为「不挂念不能舍下之事」。
不通一切人:解读为「不准许其它人进入」。
不复转还有:不再有生死轮回,此处的「有」,指「十二缘起」的「有」支,意即「不受后有」。
不当十六分:比不上十六分之一。
不闻此于彼:不将在此处听到的带到彼处去散播。
不诳度彼岸:不能骗过要度彼岸(解脱)者。
不堕恶趣法:另译为「决定不堕恶趣」,即「不往生不好的众生类之情况」,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恶趣」、「法」。「堕」原为「掉落」的意思,这里指「往生到更差的地方」。
不调御圣法:未受圣者法训练的。
不禅婆罗门:不在山林中禅思的婆罗门,又称为「人间婆罗门」。
不怀妊家食:不向孕妇或孕妇家乞食。
云何过去世:为「过去世云何」的倒装句,意思是「在过去生是怎么样?」
云何德流闻:怎样才是于德行有名望。
五人取于垢:五盖像令人着于污垢一样。
五人于眠觉:五戒(或说「五根」)使人从愚痴中清醒,参看「五戒」、「五根」。
五人于觉眠:五盖令人于该清醒的时候浑沌愚痴,「眠」作「浑沌愚痴」解。
五节相续轮:译义不明,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五熟解脱想:能成就解脱的五种想,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不净恶露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今悉已惠汝:现在都奉还给你。
内行常自乖:解读为「自己的行为(内行)常常背离(比丘的行为规范),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六入缘更乐:另译为「缘六处触、缘六处触、六处缘触」,参看「六处」、「缘」、「触」、「更乐」、「缘起法」。
化作一行百:将一个变化成一百个。
心正善解脱:参看「心善解脱」、「正」。(反义词「不正善心解脱」)
心行息觉知:「息」指「平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宁静」,参看「心行觉知」、「心行」。
心息渡有河:止息心中的烦恼,渡过有情轮回生存的生死之河,「有河」指「轮回生死的河流」,「有」的原意为「生命的存在」。
斗秤以欺人:意思是「生意人偷斤两」。
月及耽浮楼:「耽浮楼」为乐神干闼婆的名字,「月」,可能是指干闼婆的女儿,名叫「贤月色」(音译为「跋陀」)的略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向你的父亲致敬」。
火无有思念:火(烧到人时)没有(我要烧人)的念头。
火然若愚触:燃烧的火,如果愚者去碰触它(,一定会被烧到)。
世六法等起:六根(对六境)生起了(我们的)世间。
世尊施寂灭:世尊以寂灭(入灭)为我们作法的布施。
世间世间法:在世间的世间法。
世间无有出:世间无法出离。
世间谛如有:世间真有这样的存在。
以此为亲友: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粗暴者」。
以何为上主:解读为「以什么为其主人」,即「以什么为其支配」;「被什么所支配」。
以无境界故:因为你不曾有那样的经验。
以燥猪狗槽:以干燥的猪饲料槽或狗饲料槽。
出入息寂灭:另作「出入息止息」,指「(进入初禅者)呼吸停止了」。
包藏身口业:防护行为与言语。
去来行无常:「去」指佛陀的入灭,「来」指佛陀的出现于世间,「行」指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者,「无常」指没有恒常不变者,参看「行」、「无常」,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可祠无上眼:可以养成无上的慧眼,「祠」读作「词」,「供奉、祭祀」的意思,可引申为「长养、养成」。
四大身厌患:对「四大」所成的身体「厌」、「患」,参看「四大」、「厌」、「患」。
四须陀洹支:另作「法镜(由法所成的镜子)、四不坏净(坚定不坏的信)、入流者成就四法、四预流支」,即对「佛、法、僧(四双八辈之圣者僧)、戒」四种坚固的信心。「不坏净」另译为「证净、不坏信」,即「十分确信;坚固的信心」。(相关词「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法镜经」)
四增上之心: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四类禅定。(同义词「四增上心」)
外缠结非缠:全句为「外缠结非缠,内缠缠众生」,解读为「外在会束缚纠缠的并非真正的纠缠,内在的纠缠才是真正缠住众生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内缠与外缠,世世代代的人皆为缠所缠」,《别译杂阿含经》译作「云何外结发?内亦有结发?世界俱结发?」,参看「内」、「外」、「缠」、「结」。
尼拘娄陀树:为音译,另音译为「尼拘律树、尼拘陀树、尼据留」,树名,为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娄」读作「吕」。
布施诸梵行:布施给修行同伴。
平等假名说:解读为「只是借用世俗的名称而无执取」,此处的「平等」,可能是「舍心」的另译,表示「无执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只表达应该被表达的;只表达那世俗的名称而无其内涵之执取」。
必辩当来事:解读为「喜欢论辩未来尚未发生事」。
未知当知根:南传注解书指这是将要证入须陀洹果者所生起的知。
正向者有四:向于正确目标(解脱)之四类人,即「证了初果到第四果的四类佛弟子圣者」。
正受方便善: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解读为「熟练于入禅定之所缘」,参看「正受」、「善」。
正思惟三昧:另作「柔顺之定」,解读为「正思惟之三昧」,即「能起如理作意之三昧;能起如实知之三昧」,如「正思惟」在《杂阿含2经》中相当于南传经文的「如理作意」(从根源思惟),而「柔顺」之意,乃「心柔智顺,于实相之理不乖违」(引自《佛光大辞典》「柔顺忍」),与「如理作意」相通,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正智心解脱:以究竟智心得解脱;以正确的了知心得解脱。
正慢无间等:参看「正」、「慢无间等」。
母为世族本:解读为「母亲为代代相传的族人之来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母亲为小屋(胎儿与幼年时的住处)」。
永断根元栽:永断烦恼的根源。
生法计是我:全句为「生法计是我,非不生」,或简为「生是我,非不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依执取而生『我存在』(的观念),非不执取」,依传经文,「生」即为执取;有所依着,即「依执取而生起永恒我的观念」,「执取」另一层意思是「有所依」,参看「计」。(同义词「生故计是我,非不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生是我。非不生」)
生者灭者原:解读为「出生或生起,是死亡或消失的源头」,一如十二缘起的「生缘老死」,参看「缘起法」,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生贯高标上:另作「坐高标下」,解读为「押在或悬吊在高而醒目处(之行刑台)」,其他异译本或相当的南传经文都只作「斩首」。
生微微死痛:生小病痛而死。
生闻婆罗门: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参看「婆罗门」。
生余意生天:即「往生到其他的色界以上的天界」,参看「意生天」。
用闻见道为:(已见道闻道,)见道闻道还有什么用?
立者皆当舍:一切活着的有情,都将倒下(死亡),「立者」指「活着的有情」。
亦无有恐怖:也不会有令他人起恐怖的行为。
亦观其人耳:另作「在人行耳、亦观其人耳、当观其人」,即「依据每个人行为而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个别例外由我(指佛陀)确认」,另作「亦观其人耳、当观其人」。
伊尼耶鹿专:麋鹿的脚后跟,「伊尼耶」为音译,另音译为「伊尼延」,义译为「麋鹿」,「专(罕)【趾-止+专】」读作「喘」,脚后跟。
伊帝目多伽:为音译,义译为「本事」,另译为「本起、本末、相应经」,也有作「如是语」者,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六类,涉及佛化的印度古圣贤者之事迹。
先施于息心:先布施心已止息(烦恼)的圣者,参看「息心」。
共住锥头处:一起住在像锥头那么小的地方。
同己之第二:意思是「伴侣」。
名色缘六处:另译为「名色缘六入、缘名色六处」,参看「名色」、「缘」、「六处」、「缘起法」。
因色系着色:断句为「因色、系着色」,解读为「依着色,执着色,就像被色绑着,被色所束缚」,参看「色」。
因是有是无:或解读为「是有是无之因」,即「因缘的或有或无」。
因集故苦集:解读为「导致苦的因生起,苦就生起」,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因缘正文戏:指婆罗门对其经典的修学内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语词、仪轨、音韵、语源、文法、史诗」。(同义词「因.缘.正.文.戏」)
地一切入处:即「地遍处」(以广大平整的地面为专注对象--所缘)的修定。另,「地」可以置换成「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合称为「十遍处」。
多闻圣弟子:指「常听闻佛陀教导的圣弟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已受教诫的圣弟子」。「圣弟子」可以指「佛陀初果以上的弟子」,也可以指「佛陀一般的弟子」。
如入息念学:解读为「依着专住于吸气而修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如己同一体:视之如己;爱重如己。
如地不随他:如地一样地坚固不移。
如来死后有:另作「如来终、如来有终、有如是他死、有他世死」,「十四无记」之一,《大智度论》译作「死后有神去后世」,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有「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的存在。
如来死后无:另作「如来不终、无如是他死、无他世死」,「十四无记」之一,《大智度论》作「死后无神去后世」,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不存在。
如来至冷有:解读为「如来有至冷」,亦即「如来有最上之清凉」。
如来知觉生:此处的「觉」为「受」的另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感受)」。
如来是梵有: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如来有是梵」,亦即「如来有如是之清净」。
如来患甚笃:佛陀的病情加剧。
如法不加枉:不必强制就能如法(合法)。
如施与无着:就像布施佛陀所获得的无量功德一样。
如是生于冥:这样就像生于(处于)黑暗之中。
如是解脱堂:另作「如是住」,解读为「这样地保持在解脱处」。
如是像瞋恚:即「像如是瞋恚」,即「这都是瞋恚引起的」。
如将铠缠络:如将士穿上(防护的)铠甲(准备上战场)。
如陶师作瓦: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会)像作陶的工匠对待未烧成的陶器」,表示佛陀会一直有耐心地反复地教导弟子。
如鱼决其网:像戳破渔网的鱼。
如意往人家:解读为「往如意人家」,即「往生使人欢喜的善处」。
如实正知见:疑为原文的直译,中文化后应为「以正智(知)如实看见」。
如谷牛乳顷:另作「如构牛乳顷」,如挤一滴牛乳那样短的时间,「谷(罕)【谷-禾+牛】」读作「够」,挤牛奶。
如释君驰象:或解读为「如一头(为抖落身上尘土)被松绑而飞奔的象」,《别译杂阿含经》与相当的南传经文都作「振翅的鸟」。
如顾鞭良马:像会警觉于鞭打的良马,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良马离于鞭」。
守护从解脱:遵守戒条,参看「从解脱」。
安消而保寿:安适地消化保长寿。
成就无学戒:具备解脱者的德行,参看「成就」、「无学」、「戒」,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同义词「得无学戒」「得无学诸根」相关词「成就学根及学戒(「有学」「戒」)」)
成就圣慧眼:相当的南传经文逐字直译为「圣+慧眼+成就」,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备慧的圣(出世)眼(眼光;见解)」。
有反复之人:另作「知反复者」,知感恩图报的人。
有天名意着:有一天界,叫作「意着」,即「往生意念所执着的天界」。
有如无胜者:解读为「没有比较好;没有成为更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恶而无胜善者」。
有有故生有:当「有情生命的存在(有)」「存在(有)」了,「出生」就会「生成(有)」,第一个「有」是「十二缘起支」中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名词),第二个「有」是「存在」(动词),第三个「有」是第一个「有」的动词,「生成」的意思,参看「有」、「生则生」,相当的南传经文省略。
有此世彼世:「此世」指「当生」,「他世」指「过去或未来生」。(同义词「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有他世」「有此世、他世」)
有行有相貌:解读为「由宿命神通忆念而知过去每一生的各种状况,如『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饮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讫,此死生彼,彼死生此。』种种。
有行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在往生色界天后,经一段时间的修学才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另作「行般涅槃」。
有身集灭道:止息身见起因的方法,参看「身见」、「集」、「灭」、「道迹」。
有身集趣道:导向「有身」(萨迦耶)集起之路,参看「身见」、「集」、「趣」、「道迹」。
有身灭道迹:参看「有身」、「灭」、「道迹」。
有近住弟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阿阇梨之弟子;内住者(依止阿阇梨而住的初出家者)」,依往下经文,此指「内住」者指「内心与烦恼污染共住」者。
有苦盛疾灭:有强大而消失快的苦。
有苦盛迟灭:有强大而消失慢的苦。
有苦微疾灭:有轻微而消失快的苦。
有苦微迟灭:有轻微而消失慢的苦。
有食解脱者:「食解脱」解读为「解除污染的束缚」,指「色俱行」,即「具有色者之色界」,参看「食」、「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肉体上的解脱」,指「关于色界的解脱」。
有舍一更乐:全句为「有舍一更乐、不若干更乐」,此处的「舍」为「平静的」的意思,「更乐」为「触」的另译,此处的「若干」为「种种」的意思,全句解读为「由单一触而不是种种触生起的平静」,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单一性的平静,依于单一性」。
有胜无如者:解读为「有比较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恶而胜善者」。
有无二行中: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生存之有)、行(造作,作为)」两者。
有无食念者:「无食念」解读为「无污染的心念」,指「初禅」的境界,参看「食」、「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精神上的喜」,指「初禅与第二禅」的喜。
有无食舍者:「无食舍」解读为「无污染的平静」,指「第三禅」的境界,参看「食」、「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精神上的平静」,指「第四禅」的境界。
有漏从用断:烦恼从正确的使用生活所需断除。
有漏从忍断:烦恼从忍耐恶劣环境而持续精进断除。
有漏从见断:烦恼从建立正见(正确的观念)断除。
有漏从除断:烦恼从除去欲、恚、害念断除。
有漏从离断:烦恼从远离恶法、恶朋友断除。
有漏从护断:烦恼从守护六根断除。(同义词「防护有漏」)
有远离之色:解读为「平静而无执着的样子」。
有缘故生有:以有情生命的存在为条件而出生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省略,参看「缘」、「有」。
有余涅槃界:不再来人间者,指「阿那含果」以上的圣者,参看《佛法概论》二六四页。(同义词「有余依涅槃」)
有余缚所缚:被会束缚人的执取所束缚,参看「有余」。
有鞭罚恐怖:侵犯这类妇女会受法律鞭罚者。
有觉有观定:即「具备『觉』与『观』的定」,通常指「初禅」,参看「觉」、「观」、「初禅」、「定」。
有觉有观息:指「觉观的停止」,表示进入「第二禅」,参看「第二禅」、「觉」、「观」、「寻」、「伺」、「息」。(同义词「有觉.有观息」「觉观止息」)
此四食何因:参看「四食」、「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此母瞋亦害:瞋恚时,连(生他养他的)母亲也被他杀害。
此身最后边:这是最后一生。
此则男子边:意思同「已度男子表」,不会再需要男人了;已到了男人的尽头处。
此觉观无常:观此觉(受)之无常;观察这感受的无常变化。
死则不随死:不会随着死亡而结束。
汝以何为面:你朝向哪里啊?
汝何所谘受:你受谁的指使?在谁的座下?
汝为审有此:你真的有这样(的论点)吗?
汝新于如来:疑为「汝犯于如来」之误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攻击如来」。
牟尼无有家:世尊没有家的拥有(还教导别人做什么?),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自手平等与:亲手(自手)布施,以及平等(无差别)布施。
自出意治国:随自己的意思而不是依古法治理国家。
自在增上主:(世界)最自在的创造主,即是指「大梵天」,参看「增上」、《别译杂阿含九七经》。
自洲以自依:另作「自洲自依」,即「以自己为依靠」,参看「自洲」、「自依」。
自然重浊欲:生性有很强的欲贪。
自觉谁称师:我是自己证悟的,有谁能被称为是我的老师?
至王间不食:国王召见错过了用餐时间,无法用餐。
至亿亿布满:解读为「除非以黄金布满(整个林园)」。
至观望园观:解读为「到楼台看花园的风景」,参看「观」,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色非色是我:断句为「色、非色是我」,即「真我是色与非色;真我是色(物质)与非色(精神)组成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色界异喜处:全句为「眼界异.色界异喜处」,解读为「眼界异,喜处色界异」,即「眼界为一,所喜爱的色界是另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眼界,以及(自己所)合意的色」,参看「异」。
行此住止行:解读为「这样修;保持着这样修」,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近的文句为「保持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
行余第一有:解读为「仍有执取的最高修习」。
行随顺住止:解读为「依止于善法;依戒律而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用适当的卧具」。
住胜妙住者:解读为「住于殊胜奥妙之住处者」,相当的南竹经文无此句。
佛以无为住:佛住于寂灭的无为。
佛四不护法:佛陀的「身口意命」清净,无缺漏,自可防护,不需要再刻意地加以防护,另作「四清净」。
何人应同止:应与什么样的人共住(为伙)。
何因过去世:为「过去世何因」的倒装句,意思是「在过去生是什么?」
何为行无事:解读为「无事为何行?」意即「住在森林里作什么呢?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但说彼他身:只说他是其它族类。
作恶姓名字:以「恶性」为名字;被称为恶性(的愤怒)者。
作贤善名字:以「贤善」为名字;被称为贤善(的温和)者。
戒常随顺生:解读为「随顺于戒条的规定」,「生」解读为「生起」,引申为「遵守」,与「随顺」视为同意复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受持学处;在学处上接受后学习」。
我不一向说:我不曾这样说。
我正御汝等:我教导你们。
我坐都坐时:解读为「我住在都城时」。
我所亦无咎:即使(解脱者)说「(我或)我的……」也没有过失(因为他没有「我」与「我的」之执取),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我害诸恶法:我断尽了所有的恶法。
我欲忍乐是:那是我所乐意接受的。
我等教作是:解读为「我们以是教作」,即「我们依这样的法来要求他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们会以如是法行之(处分)」。此处的「法」应是指「戒条」(从解脱)。
我意为汝伏:我的心被你所俘虏。
我过去时有:我过去世存在吗?
我慢使系着:另译作「我慢系着使」,即「被我慢烦恼潜在趋势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慢」、「使」。
我趣恶道也:我要去险恶的地方,此处的「恶道」不作「往生的三恶道解」。
求义及饶益:求有利益的,有帮助的。
求愿无有利:(心中的)祈求与愿望都是没有利益的事。
沙门今定非:应连同下一句「晨朝失牛者」解读,意为「沙门一定没有在早上遗失一头牛……所以当然能保持安乐」,即「讥讽佛陀只会说风凉话而已」。
决定以遮遮:接下句「意妄想而来」,义译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心中的遮止,则能离于苦」。
良御牛在前:解读为「良御牛现前」,亦即「(在眼前的)即是有训练的好牛。」
见天定趣生:指天眼神通,能见天人及众生的往生处。
见以见为量:全句为「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即「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感觉的)觉知只是觉知,(认识的)了知只是了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所见中将只有所见这么多;在所听中将只有所听这么多;在所觉知中将只有所觉知这么多;在所了知中将只有所了知这么多」。这表示在「看、听、觉知、了知」中没有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心中不因所看到的而起贪瞋痴。
见闻觉俱识:与所觉知、所见所闻同在的识。
见闻觉识俱:与「看、听、觉知(感觉)、识知(知道)」同在。
身分齐受觉:另译作「生后身觉、受身边」,「后身」指「身体崩解的最后时刻;临终前」(另译作「身边」),即「临终的感觉生起时」,《相应部一二相应五一经》亦同,参看「命分齐受觉」、「分齐」。
身身观念住:另译为「身身观念处、身身念、念身、自观身、观身如身念处、身念处」,即保持在身上看到身(生理的变化),分辨身体内的地水火风,思惟「此身从何来,为谁所造?……」,参看「四念住」。
身护命清净:守护身(肢体行动)而清净地生活着,「命」即「生活着」的意思。
事顺时得宜:解读为「事情处理得圆满顺利,时机把握得宜」,相当的南经文无此句。
使胎得解脱:使胎儿顺利的产下。
其道有三种: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参看「无常及苦空」。(相关句「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
典领四域主:解读为「统领四大洲;为四大洲的统领主」,参看「四天下」(四大洲)。
取有故有有:(十二缘起之)有了「取(执取)」的缘故,所以有「有(有情之存在)」,参看「取」、「缘」、「有」、「缘起法」。
受身最后觉:感受到身体到了最后时刻(死亡)的感觉。
受乐那游哆:享受无量的福乐,「那游哆」为印度一极大数量的名称。
和合圣众者:「圣众」指「僧众」,即「能使僧众维持和谐的人」,无相当之南传经文。
命分齐受觉:另译作「生后命觉、寿分齐受所觉、受命最后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参看「身分齐受觉」、「分齐」。这里的「命」指「生命;寿命」,《显扬心义》解说,当身体持续时,(前)五根的感受持续,当生命持续时,(第六)意根的感受持续。
命存一时顷:临终前。
妻不求胜夫:妻子不会要胜过丈夫。
妻名转生族:解读为「妻子为生子女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妻子为小巢(丈夫则如觅食夕归之鸟)」。
宗本不可作:即「非作业论」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宗本」是「主张;中心思想」的意思,「不可作」是「不要做事;非作业;不活动」。(相关词「不可作法」,反义词「宗本可作」「可作之法」)
定无所从来:全句为「定无所从来,定不有,定不当有」,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此我的真我)常、永久、恒、不变易法、这样永恒存续」。
屈意过贫聚:委屈您绕路经过我所住的村落。
居士本工师:解读为「居士与工匠」,「本」之译义不明。
居士是良田:解读为「是居士(之)良田」,意为「值得在家众供养的人」。
居家不得成:不能维持家庭。
彼彼法缘灭:一一事依支持其存在的条件消散而灭,参看「彼彼」、「缘」、「灭」,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彼诃瞿昙子:他们被瞿昙(释尊)的弟子(指「瞿婆天子」)所责备。
彼识着离味:那「识」爱着离(恶不善法)的滋味。
念像不可念:「不可念」即「不可爱的;不喜爱的」,「像」同「相」,「想」的意思,意思是「将不可爱的当成可爱的来想」。
所行疏涩行: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身、口、意行时而正,时而不正」。
所知不住者:所提的问题不确定。
所喻不住者:所说的譬喻意义不明确。
承事胜己者:或解读为「侍奉比自己优秀的人」。
于六觉心想:解读为指「第六之意根」。
于有中第一:在(未解脱的)生存中最高境界者,指「有想无想处」,即「非想非非想处」。
于有见恐怖:看见了生存的恐怖。
于我行慈事:对我作友善的事。
于邻无所作:或解读为「不再有伴」,「邻」指的是「伴侣」,引申为「贪着」,「邻(罕)【陈-东+邻-邑】音义同「邻」。
明智所叹戒:另译作「可赞叹戒」,即「明智者所称赞的戒」,参看「圣戒成就」。
明智善显现:明智者能将之充分地令人明白。
枝青以白覆: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无过失之轮与洁白的车蓬」。
泥犁杀慢堕:憍慢者将堕地狱,「泥(罕)【泥+土】犁」同「泥犁」,地狱的音译。
波旬起微恶:即使生起了些微的,属于恶魔波旬之类的恶。
波罗提木叉:为音译,义译为「最基本的善」,引申为「解脱、别别解脱」,即佛陀所制订之一条条(别别)学处(戒条)的编纂(所以也称为「波罗提木叉经」,另作「戒经」),持之而能导向解脱者。
法法观念住:另译为「法法观念处、法法念处、自观法、观法如法念处、法念处、法念住」,即保持在法上看到法(的变化),如「知内心有结、无结;观无常、断、无欲、灭……」,参看「四念住」。
直道随顺行:依没有岔路的直道而走(修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知世间好恶:知世间的善恶。
知世间习有:知世间的生起(与灭去)。
知见悉已度:解读为「所有的邪知邪见都已超越」,或「所应知应见的都已完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知受起住灭:知晓感受的生起、持续、消失。
知食处内藏:另作「如食处内藏」,控制食欲。
空法欲使有:想使不存在的变成存在的,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
舍罗磨尼离:沙弥尼。
初建业良友:依《中阿含三一经》「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之说,解读为「(大智舍利弗)是初建立道业(证初果)的良友」,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凡到彼岸的比丘,最好的也只能与他一样。」
初禅有五支:进入初禅(第一禅)的五个必要条件,简为「初禅五支」,即「觉(寻)、观(伺)、喜、乐、一心」。
近斤头阿梨:接近「斤头阿梨」这个地方。
长身婆罗门:一位名叫「长身」的婆罗门。
长夜入正受:参看「长夜」、「正受」。
阿含及所得:另译作「阿含及其所得」,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或解读为「传来的教法,及从其中的证得」,参看「阿含」。
阿私罗天子:名叫「阿私罗」天神的儿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刀师子」,即「刀匠的子」,「刀师」之音译为「阿私帮达嘎」。
阿浮多达摩:为音译,义译为「未曾有」,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九类,赞叹佛陀的不可思议功德。
阿提目多花:为音译,另音译为「阿地目得迦花」,指「龙舐花、苣藤」。
阿阇世国界:即「阿阇世国王所统领之国的范围」,也就是指摩揭陀国。按,阿阇世王杀父夺王位,有支持提婆达多比丘分裂僧团,被视为恶王,所以比喻成「此岸」。
阿罗诃寂灭:阿罗汉(修安那般那念时,呼吸)的寂灭(停止)。
非五阴即受:即「不是五阴就有执取」,此处的「受」为「执取」的另译,参看「五受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那执取既非即五取蕴」。
非如空屋耶: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陷于空虚的过失」。
非有他世死:非「死后有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有」。
非此世我所:即「此世非我所」,「于此世无我所」之意,参看「非我」、「我所」,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非朋非胜朋:亲友间不会要屈服对方。
非倒非常说:解读为「不颠倒,随听者的可接受情形而说」。
非无他世死:非「死后无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无」。
非无事所用:不能当作山林里的木材使用。
非善为善像:「像」同「相」,「想」的意思,即「将不好的想成是好的」。
非当来我所:即「当来非我所」,参看「当来」、「非我所」。
非福不福行:即「非福、非不福行」,另作「无所有行」,指「无所有处之行」,此处之「行」为「行蕴」之「行」,参看「无所有处」、「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动行」,「不动」菩提比丘英译为「沉着;泰然的」,一般是指「第四禅」,参看「不动处」,但此处之「不动行」在其注解中说此为泛指「四无色处」之善心,是属于「无色界」之境界。
非忧苦长养:「忧苦的滋养扩大」之否定,引申为「笼罩于忧苦中」的否定,「长养」是「滋养使之扩大或生长」的意思。
便不知一切:不遍知;不彻底地知。
便习爱恭敬:解读为「便能养成敬爱恭敬的习惯」,「习」解读为「惯常;经常」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则四忧苦生:(如果有四个自己爱念的起了无常变化,)那么就会有四个忧苦生起,表示忧苦的生起与爱念有对应关连,《别译杂阿含一二八经》作「(假使四爱败坏变异,)便生四种忧悲苦恼」,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威仪行来游:译义不明,目前尚无相关资料可比对解读。
威德动三千:威德震动了三千大千世界。
持此信授彼:传递某甲的讯息给某乙。
故梵志要誓:过去婆罗门所立的规定。
施何得安乐:布施什么可以(令施者)得到幸福安乐?《别译杂阿含经》、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是我尊师耶:全句为「我等恭敬沙门敬重沙门,沙门瞿昙是我尊师耶?比丘答曰不也,世尊!」从否定的回答,或应解读为「我们都是为了尊敬沙门瞿昙,才如是知见的吗?」
是取心覆藏:解读为「是取,心覆藏」,即「是执取,心被覆盖」,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是所应处故:即「这才是对的之缘故;应当是这样的缘故」,相对的南纯经文定型句作「那是可能的」。(同义词「斯有是处」)
是眼觉善说:具有眼的正觉者之正确教说。
是阴盖凡夫:为愚痴所覆盖的凡夫。
是着极难遣:是一条很难走过的道路。
是谓自己有:即「这就是『常住身』」,参看「有身」。
为小比丘诃:被资浅的比丘骂(抱怨),「诃」读作「喝」。
为王种作道:因为国王(下令)的缘故而(出家)修道。
为欲爱所食:因贪着欲爱导致苦,就如同被色所吞食一样,参看「色所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被对欲之渴爱所吞食」。
为善逝所演:即「为佛陀所说」,参看「善逝」。
为随我所欲:解读为「成为随着『我见我执』,想要如何就如何者」。
若士枭士首:解读为「若有人杀其他人的头」,「枭」读作「消」,此处解读作「砍头」,「士」解读作「士夫」,参看「枭首」、「士夫」。(同义词「若士枭、士首」「若士、枭士首」「若士枭.士首」)
若心中行者:如果心中有(五欲的)活动者。
若犯于生法:违犯(最初的)种姓制度,「生法」或解读为「出生之法」,即「种姓制度」。
若有不知者:全句为「若有不知者,比丘佛弟子,必得如是苦。」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攻击知道这实情的佛弟子,黑魔王!你会受比这(无间地狱)更多的苦。」
若有四爱念:假如有四个爱念的对象,此处说的「四个」应该只是举例,并非哪特定的四个。
若有随道品:就如同依着(三十七)道品修学。
若色若非色:凡是物质类的色、非物质类的非色,参看「色」、「若」。(同义词「若色.若非色」)
若利若满足:另译为「明利满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完全完成者」。
若知生要者:或解读为「若是明白生(死)不已之真相者」。
若复异受者:解读为「如果还有不同于受者」,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重生令增广:即「再生起并且增加扩展」,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重作不善行:重复地作不善的事。
食集则身集:直接意思是「滋养物生起,则身体生起」,即「身体有滋养物才能维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毗沙王国界:即「毗沙国王所统领之国的范围」,毗沙王为佛陀时代五大国国王之一,国名可能是「拘罗国」,为好喜惠施之优婆塞(佛弟子),故经中以「比岸」比喻之。
毗提诃牟尼:另译作「鞞提诃牟尼」,指「毗提诃族人的圣者」,参看「牟尼」,有关毗提诃族与释迦族的关系,请参看《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三二五页。(同义词「毗提诃牟尼」)
珂乳则同色:白玛瑙与牛乳同一颜色,「珂」读作「科」,即「白玛瑙」。
俱寂灭为乐:(生与灭两者)都停止为安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它们的寂灭是安乐」。
涅槃不堕数:即「涅槃解脱者不能再以什么名称形容或计算」,「数」为「称名、计算」的对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明智者不能被评估计算」,参看「增诸数」、「众数」。(相关词「身死不堕数」)
病时何不眠:在重病中(譬喻烦恼未断)怎能安眠?
窈窕未得汝:未能得到窈窕的你。
纯大苦聚集:另译作「大苦阴集」,即「整个庞大苦的起因」,「纯」是「纯然;全都是;整体」,也就是「整个」的意思,「苦聚」为「苦阴」的另译,参看「苦阴」、「集」。
纯空阴非子:纯粹只是空而无实我的五蕴,不是所能拥有的孩子。
纯善满具者:即「整个都充满着善的」,「纯」是「纯然;全都是;整体」,也就是「整个」的意思,「满具」为「充满」的意思,也可以比对前段经文的「纯不善积聚者」,解读为「满聚」,「遍满聚集」的意思。
耕作商人给:解读为「借给人经商」。
能持阿练行:「阿练」为「阿练若」的略译,即「能奉行阿兰若之修行」,指「头陀行」,参看「阿练若」、「头陀」。
能尽一切想:即「能灭尽一切想」,参看「灭尽」。
能与共俦匹:能跟他比?「俦」读作「仇」,「伴侣」的意思。
起明为前相:即「生起了(离无明之)明的前兆」,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起病九十八:有九十八种病。
躬解竭支带:亲自解开衣带,「竭支」另作「僧祇支、僧竭支」,为出家众所着的「覆肩布」。
商人之导师:商队之领队或向导,《别译杂阿含经》作「行伴」(旅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商队」。
唯有空阴聚:唯有空而无实(无我)的五蕴聚集。
国土人民觉:另作「国土觉」,即「思惟(想念)国家世界安危」,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坚固赖咤罗:「坚固赖咤罗、慈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钦婆罗上马、亦慈迦拘咤、黑瞿昙、难陀、跋难陀」为八大龙王的名字,是防治毒蛇的咒语(谛语)内容的一部分,相当的南传经文无,印顺法师考为此咒语是后来加入者,参看《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五0九页。
妇父母所护:整句为「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另译作「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母亲所保护,为父亲所保护,为母亲与父亲所保护,为兄弟所保护,为姊妹所保护,为亲族所护,为同姓所保护,为法所保护,为有夫之妇,为(侵犯她会受)杖罚所保护,乃至戴花环束(已订婚)的女子。」(《中部四一经》)「妇父母所护」一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若依字面意思,为「有其父母保护的女子」,但这样的解读则与前面经文「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所说重复,故译义不明。
孰知愁于死:有谁会对死亡忧愁呢?
宿诸受令灭:击退之前的(饥饿)感受,另译为「故起苦觉令息灭、令故病断、当除故痛、除去故痛、用止故疹」。
将去调御正:将能训练成为正直者。
常请二十众:解读为「经常供给二十人份之多的饮食」,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得不起涅槃:证得无生之涅槃。
得息慧如地:得止息烦恼如大地般广大的智慧。
教作起教起:断句作「教作、起、教起」,参看「能教」、「能起」、「教起」。(同义词「教.作起.教起」)
梵志住在家:疑为「梵志往在家」之讹误,「梵志」指「婆罗门」。
欲不用食老:即「欲、饥饿、老」三病,「不用食」解读为「饥饿」。
清苦行苦行:苦行者修苦行。
清净乞食经:说明「上座禅」(大丈夫禅)的修法,即使于乞食中,六根对六境时随时保持不起染着(《杂阿含二三六经》)。
深着于有有:深深地执着于生命之「有」,第一个「有」指十二缘起支里的「有」支,指「有情生命的存在」,第二个「有」是「存在」(动词)的意思,参看「缘起法」、「有有故生有」、「有」。
现世名称流:当生有好的名声流传。
异行异境界: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对象。
异见审谛忍:除了从沉思后接受的见解以外。
第一义空经:以六根的作用没有来处与去处,说明「有业报而无作者」,以及「不实而生」(无我)的缘起法(俗数法)(《杂阿含三三五经》)。
钵昙摩地狱:「八寒地狱」之一,此处众生身体因严寒而皮肉破裂,似红莲华,「钵(罕)【金+本】」读作「玻」。
习下不习胜:亲近下流的,不亲近高尚的。
习升则得升:亲近上升之道则能提升自己(的品德),「习」为「亲近」的意思。
莫计眼相属: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在眼中思量想象(有我),不从眼去思量想象(有我)」,「思量想象」也隐含有「执着」的意思,参看「计」。(同义词「不计相属」)
处非处不住: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不确定,不确知。
处非处智力:了知「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之智力」,参看「十种力」、「是处非处」。
贪欲之所趣:贪欲导致(贪欲)之恶。
通味第一味:最敏锐的味觉。
通音诸音本:通音为所有音韵的根本,「通音」之译义不明。
速利翻捷疾:很快地得到利益。
速放飞兔像:解读为「赶快放掉月亮」,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释放月亮」。
速知法如法:(他将)很快地了解法,证得如是之法。
阴持入诸种:即「五蕴、六界、六入处等种种」,即「构成众生的种种」,参看「阴」、「五阴」、「六入」、「六界」,其中,「持」为「界」的另译。
麻自有财物:整句为「梵志为工师施设麻自有财物」,其中「麻」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镰刀与扁担」,全句为「婆罗门规定镰刀与扁担属于工匠的财产」。
最上慧观法: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最上」为「增上」的另译,「观」为「毗婆舍那」的对译,「法」为「达磨」的对译,即「提升慧之洞察」,参看「增上」、「慧」、「观」、「法」。
胜施非陋施:精致物而非粗陋物的施予。
喻诘责汝耶:以婴儿为例质问你吗?
富兰那迦叶:人名,另译为「不兰迦叶」,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为恶无恶报,为善亦无福报,「迦叶」,依梵语读音读作「加色」。
寻成三达智:不久便成就了三明,参看「三明」。
恶性不可制:固执邪恶难以被规劝改正者。
减一多罗树:整句为「海水减一多罗树」,即「海水枯干,深度减少一棵棕榈树的高度」。
无上商人主:商队中无人能比的领导者。
无比无有尘:无与伦比,没有尘垢,比喻没有烦恼。
无有见不惧:看见了无生存的不恐怖。
无有拘制彼: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没有人拒绝他们的(乞食)」。
无此世他世:「有此世彼世」的否定,参看「有此世彼世」。(同义词「无此世.他世」「无此世、他世」)
无行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在往生色界天后,经更长时间才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
无事即无事:使山林变成废墟山林,传说「具神通的仙人,一怒之下以神通力使大地成为废墟山林」。
无为无诸难:指「不杀生,不使牲口受难」,「难」读作「ㄋㄢˋ」(nann)。
无相心三昧:以离一切相(不着于相的涅槃)为专注对象(所缘)所成就的定。
无缺大地狱:即「无间地狱」,八热地狱之第八,音译「阿鼻地狱、阿鼻旨地狱、阿毗地狱、阿毗地狱」,此地狱的众生,受苦无间断,直到业报尽而往生他处为止。
无常不恒欲:形容愚痴凡夫的无不常在永远无法满足的贪欲中。
无常及苦空:全句为「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摄颂」为前面或往下几个经(最初为十经),每个经的关键词所合集的颂,功用是为方便「持经者」(经师)背诵记忆。
无常行如电:解读为「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之无常变化者就像闪电之生灭一般快速变化」,参看「行」、「无常」,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无欲欲使欲:想令已离欲者又生起欲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
无等等与等:没有与之相同的;没有可以比的,「无等等」是「最上、最胜」的意思。
无辜求病法:解读为「确实是(还在)追求会生病者」。
无量三摩提:另作「广无量定」,解读为「(修)各种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修)定」,参看「三摩提」。
无量心三昧:以「慈、悲、喜、舍」为专注对象(所缘),扩充至无量所成就的定,又称为「四无量心三昧、无量三昧」。
无量心解脱:1.全句为「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断句为「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无量心,如实知心解脱、慧解脱」,此处的「无量」,指「无量心」,也就是「四无量心;无量心三昧」,若依「无量心三昧」如实了知「贪、瞋、痴」三者都是「有量的」,而断尽「贪、瞋、痴」成就解脱,就称为「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2.等同「无量心三昧」,参看「无量心三昧」,此时的「心解脱」即指「定」,参看「心解脱」。(同义词「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
无量生共会:生起无量地想和你见面的心。
无量自有光:指「识(心)」的极光净,与《增支部》的「心极光净,客尘所染」的思想相同。但其中「光」的另一个意思是「舍断」,若依此解,则意思是「(识灭)为无量一切之灭」。
无量善解脱:断句为「内修无量,善解脱」,或「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内修」解读为「内心(持续地保持这样的)修持」,「无量」解读为「广大无量(而不随来自六境的冲击起波动)」,「善解脱」解读为「完全不受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内)心仍保持着不被其杂染,稳固,泰然(,随观其衰灭;仔细观察其消散。「其」指「来自六境的冲击」)」。(同义词「内修无量善解脱」)
无漏心解脱:不起诸烦恼而心得解脱,参看「漏」、「心解脱」。
无热无瑕隙:没有热恼,没有瑕疵,「隙(罕)【郗-巾+ㄙ】」音意同「隙」。
无泽大地狱:八热地狱(八大地狱)之一,相当于「阿鼻地狱」(义译为「无间地狱」),此地狱众生受苦无间断。
无碍心解脱:不可动摇的心解脱。
无觉少观定:即「具备『觉已停止』与『观已减弱』的定」,通常指「将近入第二禅」,参看「觉」、「观」、「第二禅」、「定」。
无觉无观定:另译作「无觉无观三昧」,即「具备『觉』与『观』均以停止的定」,通常指「第二禅」,参看「觉」、「观」、「第二禅」、「定」。
犹车因釭运:就如同车由(轮与)车轴而能运行一样,「釭」读作「刚」或「工」,车轮中心的金属圈,用以穿轴。
犹罗诃爱法:就像阿罗汉之爱惜于正法。
发家乞求法: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到每一家行乞食」。
童蒙汝何知:像不懂事小孩的你知道什么!「童蒙」指「未被启蒙的小孩;未读书的小孩」。
等正觉无减:无减,即「无减知」,指世尊的无量智慧。
给我等使令:留给我们差遣使用。
善受持诵已:解读为「充分地记住背诵后」,无相当的南传经文,参看「善」、「受持」。
善业以先礼:善业(音译为「须菩提」)是第一位礼见者。
善摄诸觉想:全句为「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意思是「比丘修学收敛自己的心思,就如同乌龟将头足尾收入壳一样。他的心(于渴爱与邪见)无所执着,别人不能令他恐惧,不能毁谤他(后两句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他的烦恼彻底地止息了(染欲般涅槃),他不会斥责、屈辱别人」)。
庵罗摩罗屑:译义不明,缺乏资料比对,可能是某种植物果实或种子磨成的粉末,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诃比丘发露:被责备的比丘(以)举发他人过错(转移焦点),「诃」读作「喝」。
诃比丘轻慢:被责备的比丘对责备者态度轻慢,「诃」读作「喝」。
诃梨长者经:即《杂阿含五五四经》。
象斋与马斋:象祭(以象为祭品)与马祭(以马为祭品),此处的「斋」指的是「祭祀」。
超渡之胜名:「超渡」为「超越;渡过;脱离」的意思,「胜名」解读为「优胜者的名字;优秀的名字」。
超越五和合: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战胜五执着」,注解书《显扬心义》解说「五执着」指「贪、瞋、痴、慢、见」。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8-5-18 19:45:49
|
只看該作者
集灭味患离:参看「集」、「灭」、「味」、「患」、「离」。(同义词「集、灭、味、患、离」「集.灭.味.患.离」)
须臾不究竟:少部分(弟子)未达其所修学的最高境界,「须臾」多作「片刻」解,但此处可能作「少许」解,一如《五分律》「犹不能报须臾之恩」的用法。
感财利供养:感动他人使之供养生活之必须。
爱受当来有:全句为「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断句为「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受」为「取」的另译,「执取」的意思。全句另译为「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着」,即「导致(众生)再生、伴随喜贪、到处喜欢的渴爱」。
爱受摄相应:另作「爱爱摄相应」,爱人的与被爱的人相应,即「彼此都有爱意;两情相悦下」才共行淫(当以共和合)。
爱乐有齐限:「齐限」的原意为「范围」,此处指「施与同等的爱与乐」。
慎莫营造立:千万不要去做(无关修行的)营建工作。
新诸受不生:不激起新的(饥饿)感受,另译为「未起苦觉令不起、新病不生、新者不生、不起新病」。
烦恼生欢喜:全句为「烦恼生欢喜,喜亦生烦恼」,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欢喜即烦恼,烦恼即欢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欢喜者有痛苦的生起,痛苦者有欢喜的生起」(「痛苦」另可译为「不幸」)。
当取自心相:即「应当把握自己心中的相」,「自己心中的相」指「自己老师所教导禅修时心中应专注的所缘」,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当受菩萨别:当记说为菩萨。
当起增上欲:应当提起加强的意愿,参看「增上」,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当作努力;应当努力(修学)」。
当预建立洲:当建立自己的功德以为依靠,「洲」作「依靠」解。
当与我贯针:全句为「诸世间得道阿罗汉当与我贯针」,意思是「世间人(谁来)为我(这个)得道阿罗汉穿针,以植福田」。
当护意恶行:应当舍除由心意所引发的恶行,即「舍除贪瞋痴」,「护」为「舍」的另译。
当观令久住:这样观察他,持续对他处罚纠正。
当观令早灭:这样观察他,很快地结束对他的处罚纠正。
禀无比大师:禀承无与伦比的大师,「禀(罕)【禀-禾+示】音义同「禀」。
经劳诸梵行:「经劳」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敬礼同梵行者」,参看「梵行」。
圣所称不称:为圣者所称赞或不称赞。
解脱念安住:解读为「安住于解脱之想」,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解脱知见身:参看「解脱知见」、「身」,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解脱知见蕴」,参看「蕴」。
解脱清净断:清净解脱的勤奋(修习)。
试三昧神力: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由观与行的奋力所成就三摩地之神足」。
道迹不住者:修行方法不明确的。
道迹断智净:(修)解脱道断苦之智而得清净。
过去四种说:全句为「过去四种说,厌离及解脱,二种说因缘,味亦复二种」,为前十经关键词之「摄颂」,参看「无常及苦空」、「祇夜」。
顿施非渐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慎重而非随意的施予」。
诜陀迦旃延:比丘名字,佛陀为他说什么是「真实禅」,什么是「强良禅」。
僧伽婆尸沙:为音译,译义为「僧残」,出家众犯戒的处分之一。此字为「僧伽、最初、最后」的复合词,意思是犯此类罪者,「最初」要自己向「僧伽」大众报告(发露),然后接受与僧团隔离六夜的观察处分(称为「别住」,音译为「摩那埵」),其间不得再犯戒,如果再犯,则隔离日重新计算(称为「本日治」)。待隔离处罚结束「后」,还要在二十位没有犯戒(清净)的僧团大众前忏悔,经他们核可后结案(出罪)。
厌恶诸有趣:此处的「有」为十二缘起中的「有支」,指生命存在之蓄势,此处的「趣」指「众生的分类」,参看「有」、「趣」。
境界七善法:以七善法为行为的范围(亲近处)。南传注解书以「信、惭、愧、闻、精进、专注(念)、慧」为七善法。
寿暖及诸识:人若失去「寿、暖、识」三件事,就成了被舍弃的物质(色),即成为「尸体」。「寿」另译为「命根」,参看「命根」,「暖」指「体温」,「诸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同义词「寿、暖及诸识」、「寿暖及与识」、「寿、暖及与识」)
宁住不能答:犹豫而回答不出来。
实思五百思:确实能同时了知五百人之内心所想。
满具常弃乐:或作「满具常安乐」,常常充满安乐。
尔所苦不尽:有多少苦还没灭尽。
种戒取身触:解读为「烙下戒取的成见」,参看「戒禁取」、「身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种我见身触:解读为「烙下我见的」,参看「我见」、「身触」,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种施设诸行:以此描述各种情形,此处「施设」作「描述」解,参看「施设」。
精勤举心灭:即「精勤举心灭(已生之恶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精进、活力、尽心、激励、奋力(断除)」。
精勤举心断:决心勤奋努力,「断」为「勤奋、奋力」(另译为「勤」)的意思。
闻彼心彼欲:解读为「知道他的心,他的欲念」。(同义词「闻彼心.彼欲」)
与眼优婆私:有眼光的优婆夷。
说我系着使:即「被有我的烦恼潜在趋势所束缚」,参看「我慢使系着」。
说奇特矜举:译义不明,或断句为「说奇特,矜举」,解读为「说一些(邪见)奇特之事,自夸自举」。
说缘自觉知:另译为「说缘自觉、缘自觉知、缘自觉悟」,即「(世尊说的法是听法者)自己就能体证的」,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缘自觉知」应是「智者自证」的对译,「说」是指「世尊的说法」。
轻蛇无士女:对蛇掉以轻心的无知男女。
远离衰退法:远离了正法,成为衰退。
障碍及母乳:此处的「障碍」指的是各种「无法用餐」的情况,经文「于有障碍」以下列举各类无法用餐的情况,「及障碍及母乳」的意思是「包括无法用餐的情况与婴儿哺乳期」。
雌黄黄其足:以雌黄抹足使成(漂亮的)黄色。
嫜姑性狂暴:脾气暴躁的公婆,「嫜」读作「章」,妻对夫之父的称谓,「嫜姑」另译作「姑嫜」。
增长于世间:解读为「增强沉溺于世间(生死轮回)者」。
广集于群宾:广邀宾客,广为布施的意思。
乐随顺观住:另断句作「随顺观住乐」(或简为「随观住乐」),译义不明,或解读为「乐生起时保持仔细观察」,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瞋恚对治鬼:另作「神妙之鬼」,以瞋为食的鬼,他人对他起瞋,该鬼就越显得容光焕发。
稽首湛然迹:顶礼安然之道(涅槃之道)。
缘行至后世:由行为所形成的业力流转到后世。
缘界故生见:依于界而生起见解,参看「缘」、「界」、「正见」
缘界故生说:解读为「依据其领域的倾向而生起了知」,相当的南竹经文作「依特性倾向而生起想、见、寻」。
胶漆得其素:胶与漆一同使用,更显其效。
诸漏不漏心:解读为「诸烦恼都不会使心起烦恼」,参看「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无那些漏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败坏的;不堕落的」。
诸魔得未得:诸魔之所及与诸魔之所不及,「得」作「所及」解,「未得」作「所不及」解。
谁于觉睡眠:全句为「谁于觉睡眠,谁复睡眠觉。」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作「谁于寤者名为睡,谁于睡者名为寤。」「觉」即「」,「睡眠」即「」,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谁将世间去:世间被谁(或什么)所引导?所牵引?参看「将」。
贤死贤命终:「死」与「命终」为同义复词,参看「便不贤死」。(同义词「贤死.贤命终」)
贤汝止我心:美丽的你(可以)满足我的心。
贤圣智慧命:全句为「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即「以智慧生活之贤圣者,是最殊胜的生活」,「命」是「生活」的意思,参看「命」,《别译杂阿含二四0经》作「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相应部一相应七三经》作「以慧生活,是最殊胜的生活」。
贤圣等三昧:贤圣之正定,参看「正定」,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圣正定」。
趣同彼趣趣:将走向与彼(所导致)相同之恶。
遮波梨支提:称为「遮波梨」的「塔庙」,参看「支提」。(相关词「遮波梨支提.漆庵罗树支提.多子支提.瞿昙在拘楼陀支提.婆罗受持支提.舍重担支提.力士宝冠支提」)
余因论义者:另译作「余因法论者」,即「其它论说因缘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同法者;如法者;有合理结论之主张者」。
余势之所起:或解读为「由过去执取之业力所生起」。
憋暴贪吝惜:含忿、贪着、吝啬,「吝(罕)【忙-亡+吝】」音义皆同「吝」。
学断莫疲倦:奋力修学不觉疲倦。
历劫求选择:经历多劫以来的观察。
烧已无慧念:死后遗体被烧尽,成为无慧无忆念能力的灰烬。
烧舍急出财:如同火烧房屋而抢搬屋内的财物一样急。
独一不兼资:不制造另一个身体,即「孑然一身无子嗣」。
亲友臣同恤:解读为「体恤部属如同亲友」。
随用心自在:能随意控制自己的心。
随身集观住:疑为「随集法观身住」之另译,即「依着身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参看「四念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随身集观住,随身灭观住,随身集、灭观住」)
随其想便说:「说」是「言说;说话」,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随顺缘起法:解读为「根据缘起法;顺着缘起法;合乎缘起法」,参看「缘起法」,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按「随顺」应为巴利语「随」的对译,菩提比丘长老多英译为「根据;依据;与……一致」,而汉译的「缘起法」,巴利语都只作「缘起」。
头面礼佛足:另译作「稽首礼足(稽首即礼足)、头面礼足、头面礼佛足、稽首佛足」,为以头碰触受礼者之足(或地)的最高礼法,又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头额为五体)、顶礼」。
崄恶世平等:在险恶的世间中平静地生活,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不平等中行平等;在险峻中平静地生活」,按,巴利语「平等」一字还有「平静」的意思。
优陀故我胜:即「故,优陀!我胜」,所以,优陀!我是胜者。
优钵罗地狱:「八寒地狱」之一,此处众生身体因严寒而皮肉破裂,似青莲华,「钵(罕)【金+本】」读作「玻」。
优罗提那塔:名叫「优罗提那」的「塔」,参看「塔庙」。
应行不慢者:应举行「摩那埵」的情况,即「隔离六夜后,向二十位清净比丘忏悔」。
应奉以初揣:应当奉上手上最好的供养物。
应与居与居: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多觅毗尼、应与君止诤律、与君、与君律」,意思是「应该采多数决处理的,就应以多数决处理」。
禅思不乐断:禅修,断除染着,此处的「不乐」作「染着」解。
断除五舍五:断句为「断除五,舍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切断五,舍断五」,注解书《显扬心义》解说前者之「五」指「五下分结」,后者之「五」指「五上分结」。
断望无上善:断除欲望(欲贪),至高无上的善调御者,「善」解读为「善调」,即指佛陀是「善调御者」。
断诸结之法:断除了所有的束缚烦恼,参看「结」。
萨罗小流注:即「流入湖泊的水流」,「萨罗」为「湖泊」的音译。
萨罗小还流:即「流入湖泊的水流停止」,「萨罗」为「湖泊」的音译,「还流」原意为「回流;流回去」,这里指「停止」。
萨罗多咤迦:为音译,河名。
离色得无色:解读为「出离(超越)于色界而进入无色界」,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离于三法者:参考《杂阿含二六五经》,这里的三法(三件事)即「寿、暖、识」,「离三法」表示「死亡」。
离欲施离欲:离欲的修行者,将自己如法乞食所得,再布施给其他离欲的修行者。
离诸和合故:舍离了束缚的缘故,此处的「和合」作「结(束缚)」解。
杂眼耳知法:由眼耳所知的混杂法。
坏有诸功德:摧毁生死流转之「有」的功德。
攀缘四识住:四个识之所缘处、依止处,即「色、受、想、行」,参看「攀缘识住」。
识若来若去:即「识的来(攀取)或去(离开)」,参看「若」。(同义词「识若来.若去」)
蹲踞说蹲踞:全句为「蹲踞说蹲踞,无所有说无所有,说无因,说无作,说无业」,都是指当时诸外道教派。
觉观所寝食:被(不正)思惟所吞食,此处的「觉观」作「思惟」解。
触集则受集:直接意思是「触生起,则受生起」,即十二缘起的「触缘受」,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释为与我愿:希望天帝释能圆我的愿。
观内觉如觉:「觉」为「受(感受)」的另译,参看「四念住」、「内身身观念住」。
观察灭入息:在吸气时,观察灭,参看「灭」、「出息入息」。(相关词「观察灭出息」)
一切入处正受:观想遍一切而入初禅以上,参看「正受」,其中「一切入处」指以「地、水、火、风、空、识、青、黄、赤、白等十种为观想的对象(所缘),观想其遍一切之假想观,以修入定」的「十遍处」,「一切入处」又简为「一切入」,为「遍处」之异译。(同义词「得一切入处正受」)
一切身行觉知:另译作「觉知一切身行息、学止身行」,练习使呼吸宁静着,「身行」,另译作「口行」,指「呼吸」。
一切诸行空寂: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一切行的止(舍摩他)」,参看「止」。
七有天人往生:另作「七有、七生往返、极七返有、极七往返、极受七有」,最多剩下在人间或天上共七次受生,指证得「须陀洹果」者,如经文「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都是这个意思。
乃至五十六十: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而是「乃至大小便之事」。(同义词「乃至五十.六十」「乃至五十、六十」)
人中四种神力:依《佛说顶生王因缘经》说「顶生大王威德特尊七宝具足。独具人中四种神力。何等为四。顶生大王得寿命长久住世间。总经一百十一有四帝释谢灭。是为第一寿命神力。又顶生王最上容仪殊妙可观。超人状貌具天色相。是为第二色相神力。又顶生王诸所受用皆悉具足。少病少恼色力康疆。饮啖味全食销无患。不冷不热时序合度。随所资治悉获安乐。是为第三无病神力。又顶生王一切人众见者爱乐瞻仰无厌犹子恋父。又复王者抚育人民生喜乐心如父爱子。……」。
人自有虚妄言:解读为「有那种虚假的谎言」,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十一慈心解脱:或指修慈心的十一种果报,即「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不侵、生梵天」(《增壹阿含四十九品十经》)。
三反掉头喑哑:挫败的举止与表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摇头、结舌、额头起三道皱纹」。
上具触愿恐怖:解读为「对自己期望能达到无上成就而恐惧担忧」。
不至心故行施:不诚心布施的缘故。
不似自心住耶:好象没在自己的心中安住一样。
不受共食家食:不接受有二人共食人家的饮食施予。
不定不制不息:与前句「恶性、急弊、粗犷」对应,为「善制善定善息」的相反,参看「善制善定善息」。
不苦不乐无食:即「不苦不乐无食觉」,生起不执着的不苦不乐感受。
不能令得一意:「一意」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导向一趣;不导向一性;不导向独居」。
不审宿昔之中:解读为「不环绕在过去的回想中」,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不摄受心住故:不持续地摄住心的缘故,「住」解读为「保持着、持续着」,参看「住」。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心的不把持而…...」。
内身身观念住:参看「内」、「身身观念住」,另作「观内身如身」、「内身身观住」、「内身身观系心住」。
分别自决意解:解读为「分析、确认、了解其意涵」,或对应相当的南传经文之「思索、寻、意向」。
心不忘念解脱:全句为「离欲解脱.离恚解脱.远离解脱.爱尽解脱.诸取解脱.心不忘念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倾心于出离、倾心于独居、倾心于不加害、倾心于渴爱的灭尽、倾心于执取的灭尽、倾心于无痴」,参看「解脱」、「远离」。
心不欲得好家:无心享用得到好家的果报,「好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好的饮食与衣物」。
心恼故众生恼:全句为「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心的污染,众生成为污染;从心的明净,众生成为清净」。
心乐正住解脱:内心安乐,正确地保持在解脱。
止观和合俱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止、观均匀结合而修」。
比丘尼所说偈:《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长老尼偈〉相当。
比丘边际究竟:「边际究竟」另译作「究竟边际」,到达彻底尽头(目标)的比丘,参看「比丘」、「边际」、「究竟」,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世间有者无有:疑为原文的直译,中文化后应为「世间不是恒常的」,「有者」指的是「实有主义的常见」,「无有」就是「没有」,表示「不是」的意思。(同义词「若世间有者无有」)
世间我常无常:解读为「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那是部分恒常不变,部分无常的」。(相关词「世间我常.世间我无常.世间我常无常.世间我非常非无常」)
世间无者不有:疑为原文的直译,中文化后应为「世间不是断灭的」,「无者」指的是「虚无主义的断见」,「不有」是「有」的否定,「不是」的意思。(同义词「若世间无者不有」)
以他相占他意:以他展现出来的征相而知他的心意,「占」为「了知」;「了知他人心中所想」的意思。
以非其境界故:因为不在他(能经验)领域里的缘故。
可供养不供养:解读为「应供养的却不供养」。
可与道不与道:即「应让路的却不让路」,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四大广演之义:由四处听来的佛说,不应轻易的相信或不信,应以「修多罗(契经)、律、阿毗昙(或作『阿毗昙』,或作『法』)」为根据审定判断,另作「四大教法」。
尼干陀若提子:人名,另译为「尼揵陀若提子、大雄、耆那、尼揵子」,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以苦行烧掉业,业耗尽得解脱,被称为「耆那教主」。
本所经娱乐觉:思惟(回忆)过去愉快的事,《数忆昔所更事》作「数忆昔所更事」,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未生怨鞞提子:即指「阿阇世王」,「鞞」读作「丙」。
生因生习生本:生的原因、起源、根本,此处的「习」为「集」的另译,参看「习法」。
生有故老死有:当出生存在了,老死就会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有」。
生缘故老死有:以生为条件而老死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生缘老死;以生为条件而老死」,参看「缘」、「有」。
亦非余人所应:也不是属于其他人的。
亦莫面前称誉: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要当面公然地说尖锐的话」。
吉祥相应诸见:全句为「吉祥相应诸见杂苦杂毒杂烦热杂懊恼」,即「与诸邪见相连结,间杂着苦、毒害、烦热、懊恼的祝福与祈祷」。
名色集则心集:直接意思是「名色生起,则心(识)生起」,即十二缘起的「识缘名色」,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如上叉摩经说:如上面《差摩经》所说,「叉摩」疑为「差摩」的另译,即《杂阿含一0三经》的差摩比丘。
如来死后有无:另作「如来终不终、有如是他命无如是他命、有无他世死」,《大智度论》作「死后亦有神去亦无神去」,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存在与不存在并存。
如来见法真实:全句为「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此句疑为误译,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为「不确知如来(指真我)为真实、确实的」。
如来知思想生:此处的「思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寻(思惟)」,参看「寻」。
如来真说见耶:即「见如来真说耶?」「如来真说」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个(五蕴)由食(滋养物)集起」。
如所相着睡眠:「相」通「想」,即「着睡眠如是所想;着于睡眠这样的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陷入任何睡眠之想」。
如是知如是见:即「如是知、见」,解读为「知道这样,了解到这样」,「见」指「看见、了解」的意思,「知见」为同义复词。
如是现法后报:全句为「如是现法后报。身恶行断。」断句为「如是,现法、后报身恶行断。」参看「现法」,「后报」即「(会在)后世(来世)受报」,「身恶行」即「有关肢体行动的恶劣行为,包括杀生、偷盗、邪淫」。
成就第一调伏:解读为「具备最高的调伏」,参看「调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有因有习有本:存在的原因、起源、根本,此处的「习」为「集」的另译,参看「习法」。
有有漏心解脱:另译为「有漏心便得解脱」、「有漏心得解脱」,即「心从有情生命的存在之烦恼解脱」,参看「有」。
有舍无量更乐:全句为「有舍无量更乐、若干更乐」,此处的「舍」为「平静的」的意思,「更乐」为「触」的另译,此处的「若干」为「种种」的意思,全句解读为「由无量触、种种触而生起的平静」,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种种性的平静,依于种种性」。
有习有助有具:另译作「说习说助」、「习,助,具」、「为根本,为众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助伴与资助;支撑与辅助」,另参看「有习」。(同义词「有习.有助」、「说习.说助」、「习.助.具」)
有无食解脱者:「无食解脱」解读为「解除无污染的束缚」,指「无色俱行」的无色界,参看「食」、「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精神上的解脱」,指「关于无色界的解脱」。
有漏从思惟断:烦恼从修习七觉支断除。
朽塔不可污色:另作「朽塔不可污色、杇塔不可复圬、故塔不可污」,已剥落败坏的塔壁无法涂上颜色美化。
此三支随正业:即「随正业之这三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三法(正见、正精进、正念)来回环绕着正业」。
此内身共有识:即「自己的有识之身」。
此事亦不可论:这件事也不必然一定是这样。
自方便断燕坐:随自己的便利(懈怠)而中断了独坐禅修。
自行正受而得:此处的「自行」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想」,即「以想(进入之)正受而获得」。
自知不受后有:另译作「不受后有、不更受有、不复更受有、尽诸有结、有结已解」,即「知道自己不再有来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再有这一生(轮回)的状态了」。
自疑己身何谓:全句为「自疑己身何谓?云何是也?」意即「(内心混乱而)怀疑『自己(现在)存在吗?不存在吗?我是什么?」此处的「云何」是「什么」的意思,参看「云何」,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何法有故生有:当什么存在了,出生就会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法」、「有」。
何法缘故生有:以什么为条件而出生生成呢?相当的南传经文省略,推断应是「何缘而生?」,参看「法」、「缘」、「有」。
我本几了几失:我过去几乎了失了,「了失」解读为「完全失去;陷入绝境;迷失了」,隐喻因为恶而陷入恶报的绝境。
我何因过去世:我过去世是怎样的?「何因」是「如何;怎么」的意思。
沙门之沙门数:沙门中最杰出的沙门,参看「沙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沙门中的沙门」。(相关词「婆罗门之婆罗门数」)
言语非亲似亲:在言语上像亲友的敌人。
身有患心有患:身理上有苦患(疾病),连带地使心理上也生起苦患。
身作证成就游:另作「身作证具足住、自作证成就游」,即「进入并保持亲身体证」,参看「作证」、「成就游」、「具足住」。(相关词「具足身作证」)
依于欲而断爱:依着对正法的欲求而精进修学,断除渴爱证得解脱。(同义词「依欲而断爱、依欲离欲、依欲断爱)
具亲近善知识:「具」是「具足;完成」的意思,参看「具」,「习善知识」。
受因受习受本:执取的原因、起源、根本,此处的「习」为「集」的另译,「受」为「执取」的另译,参看「习法」。
受如是所可受:或解读为「受持这可受持的」。
受随身比思惟:依该经前后经文之比对,「受随身」应如《元朝刻印本》作「随受」,「比」解读为「类比、摹拟」,解读为「也随着受类推作思惟观察」,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相关词「随身比思惟」「随心比思惟」「随法比思惟」)
和合欲乐之过:解读为「结合欲乐的过失」,即「过着染浊欲乐生活的过失」,南传无相当的经文。
宗重知识比丘:「宗重」解读为「值得宗重」,「知识」解读读「善知识;对自己的修行有助益者」,相当的南经文作「值得尊敬的比丘们」。
定分相续转变:解读为「必定前后相续;必定继续生死流转」,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彼亦如是不易:解读为「对该句也牢记而不变」,此处的「易」为「改变」的意思。
彼亦灭法见耶:即「见彼亦灭法耶?」即「(因缘所生的)『那个』,也会随因缘所灭吗?」『那个』相当的南传经文指「由食(滋养物)集起的五蕴」。
彼名色缘识生:以那名色为条件而识生成;识的存在,是以那名色为条件的。(同义词「名色识因」)
彼相今尽自取:全句为「先所夸说能伏彼相,今尽自取。」解读为「先前自夸能打败对方,令对方战栗流汗的样子,现在都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就如同自己取回一样」。
彼识缘名色生:以那识为条件而名色生成;名色的生成,是以那识为条件的。
念者因思缘思:思念的因缘是妄想。「思」,比对经文之后文,指的是「戏」,即「戏论」(妄想)的意思。
所行所相所标:定的修习、境界、目标。(同义词「所行.所相.所标」)
所见闻从他疑:亲自看到,或从他人处听说,或怀疑,这是举发他人过失的三个因缘。
于一忍一不忍:即「我接受某些,不接受另一些」,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于内外对碍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对自身内外之事的嫌恶想」,「对碍想」显然就是「嫌恶想」,而「嫌恶想」也有译为「有对想、瞋恚想」的。
于色受有气味:对色(物质)有回味、想念与执着。
于佛而有法静: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根据法来推断佛陀」,所谓的「法」是指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
非有无他世死:非「死后有无他世」,参看「如来死后有无」。
非汝所应之法:不是你应该有的事。
非想非非想处:另译为「无有思想、有想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想非非想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世俗定之最深者,入此定时已无「粗想」,所以称「非想」,但还有「微细想」,但此「微细想」已没有想的功能,所以称「非非想」,一如水面上的油花,虽还是油,但没有油的一般功能一样。(同义词「有想.无想处」)
信家非家出家:断句为「信家非家,出家……」,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参看「在家」、「非家」、「出家」、「信家非家」。(同义词「信家.非家.出家。」)
封滞者不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攀住占用者则不解脱」,「攀住占用」,指「识」的攀缘「色、受、想、行」,参看「封滞」。
思惟世间思惟:思惟世间种种与解脱修学无关的思惟,前一「思惟」做动词,而后者作名词。
是为具善人已:「具」是「具足;完成」的意思,参看「具」,「善人」,参看「真人」,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是谓初梵之福:即「第一种受梵之福」,参看「受梵之福」,无相当之南传经文。
洗尼频鞞娑逻:佛陀时代摩揭陀国(或译为「摩竭陀、摩竭提、摩伽陀」)之国王,传与佛陀同年,「洗尼」是姓之音译,「频鞞娑逻」是名字之音译,另音译作「频毗娑罗、频毗娑罗、频头娑罗、瓶沙、频婆娑罗」,义译为「影胜;坚实之影子;真实之影子」。
为畏恐故作道:因为恐惧的缘故而(出家)修道。
若他恶语言者:如果别人对他恶言相向。
若本必有怨家:解读为「凡过去以来所累积的烦恼」。
若抱若坐若卧:如果抱着(它或她)或坐或卧。(同义词「若抱.若坐.若卧」)
若众不多闻者:此处指「如果僧伽无大名声」。
若尽已便得尽:如果灭尽这些苦,则所有的苦都以全部灭尽。(同义词「若尽已。便得尽。」)
负物者是五结:容器是五盖(五结)的同义语,参看「五盖」。
俱诣庵婆罗村:即「一同前往庵婆罗村」,「俱」为「一同;一起」的意思,「诣」为「前往」的意思,「庵婆罗村」为村落的名字,「俱诣」另作「共诣、俱共诣」。
差降安乐住止:解读为「安住于不同程度的安乐」,「差降」为「差别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安乐地生活」。
神施设而施设:订立「真我」而解说它,参看「施设」。
纯大苦聚阴灭:「聚」、「阴」同义,疑为衍文,其它经文都作「纯大苦聚灭」,即「整个庞大苦的灭」,参看「纯大苦聚集」,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反义词「纯一大苦阴聚集」)
回澓诸水恶虫:「回澓」其它版本作「洄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漩涡」。「诸水恶虫」这里指「众多水中凶恶的动物」,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水鬼」,但也有作「凶恶的鱼」者。
得光明便见色:依南传论师的解说,「得光明」指禅定中出现的光,「见色」指得到第四禅后开发的天眼能见色。
舍现而须待后:舍去现在(既有的)利益,追求未来(未知的)利益。
舍离父母境界: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非适合我的地方(非行境),我行于其它境域」。
教人修诸梵行:教导人们修学清净行,参看「梵行」。
梵志非趣产生: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婆罗门不亲近哺乳中的女人」。
欲有漏心解脱:另译为「欲漏心便得解脱」、「欲漏心得解脱」,即「心从欲界之烦恼解脱」。
欲者因念缘念:爱欲的因缘是思念。
现法防护有漏:参看「现法」、「漏」、「有漏从护断」。
略说五受阴苦:简要言之,为五受阴之苦;总之,为五受阴之苦,参看「五受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异身见异命见:命(灵魂)是一,身(肉体)是另一个,两者可以分离,另译作「命异身异、非命非身」,「十四无记」之一。(同义词「异身见.异命见」)
眼肉形内地界:即「肉眼是属于自身中的地界」,「肉形」解读为「属于肉(体)的」,参看「内」、「地界」。
第一无间等果:《别译杂阿含一八0经》作「初果」,参看「初果」、「无间等」。
莫见长莫见短:或解读为「不要执着于恩怨」,或者「不要计较别人有多少长处,有多少缺点」。
莫卿无上至真:不要称呼「无上至真」的佛陀为「朋友!」
庄严净治上道: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照顾比丘僧团」,「庄严净治」可对应为「照顾、供养」的意思,「上道」可对应为「比丘僧团」。
造行艰难羸劣:解读为「身、口、意」三行的造作展现衰弱困难。
无上慧寿而活:解读为「以最高之慧而生活(过其寿命)」,「寿」解读为「寿命;生命」,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无所有心三昧:即「无所有处定」,参考「无所有处」。
无量占不少占:「占」为「了知」;「了知他人心中所想」的意思,即「对他人心中所想全然知道而没有遗漏」。
无想不护众生:解读为1.(劝进)不知道要护众生者。或者2.有时没想到(尼揵斋)时,就没护众生。
善制善定善息:与前句「忍辱、温和、堪耐」对应,解读为「善于自我克制(温顺),善于安定(优雅),善于止息(寂静)」。
善摄威仪礼节:另译作「行处具足、成就威仪、威仪亦具、威仪具足、具足威仪行处、威仪行处具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正行与行处具足」,意即「成就正行与行处;有正确清净的行为以及只到适当的处所」。
善护善逝行者:能以佛陀的正行,为榜样的努力修学者,参看「善」、「善逝」。
顺下顺注顺输:解读为「顺势往下、顺势注入、顺势输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低斜、倾斜、斜坡」。
意解作光明想:作光明、光亮的胜解假想观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提升扩大的胜解(观想)」。
爱喜是名色集:「爱喜(渴爱)」是「色」的「起因」,「是名」即「就叫做;就是;是」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从食集而有色集」,参看「色」、「集」、「四食」、「八爱」。
爱乐彼彼有起:另译作「彼彼乐着、愿彼彼有、求彼彼有、彼彼爱乐、彼彼染着、彼彼集着」,意思是「到处欢喜;到处寻求喜欢者」。(经文「爱乐彼彼有起不随者」或断句为「爱乐彼彼有起,不随者」,即「不随渴爱而到处寻求喜欢者」)
业真实依于业:另作「依业真实」、「业真实者。是依业者」,「业」应为「行为;造作」(音译为「羯磨」)的对译,即「(人之高低)是依于其行为决定(依于业;是依业者),行为才是(决定人高低的)真实(业真实者)」,而不是由血缘决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当来有结炽然:参看「当来」、「有结」、「炽然」。
过二百五十戒:超过二百五十条的戒条(学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一百五十余学处」。
鼠啮能为解咒:占卜老鼠咬痕之相的(咒)术。
截手旃陀罗子:解读为「断手的贱民儿童」,参看「旃陀罗」,「子」指「孩子;童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手持乞碗,穿破衣的旃陀罗童男童女」。(同义词「犹旃陀罗子而截两手」)
尽寿归依三宝:参看「尽寿」、「归依」、「三宝」。
与如其像好药:给他有效的药。
与众共和集拜:为大众所共同推举的。
说众生见所系:为主张众生实有的(错误)观念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说寿命见所系:为主张寿命实有的(错误)观念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颇吉祥为清净:「吉祥」解读为「仪轨、祭典的祝福与祈祷」,即「能以仪轨、祭典的祝福与祈祷为清净行吗?」
颇有异说异受:有什么其他(相类似)的说法吗?
摩兜丽御车子:是车夫「摩兜丽」天神的儿子。
数念一无事想:念头只放在树林;树林是念头的唯一对象(所缘)。
缘眼界生眼触:依于眼界生眼触,参看「缘」、「界」、「触」。
诸上座所说偈:《杂藏》的部类之一,与南传《小部》〈长老偈〉相当。
调御断于我疑:佛陀解开了我的疑惑,「调御」为佛陀十号之一,参看「调御丈夫」、「十号具足」。
趣一切取道迹:解读为「朝向所有执取的道路」,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忆念集则法集:直接意思是「忆念生起,则法(心的现象)生起」,即「有忆念就有意根对象的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作意集则法集」(「作意」有「注意」与「思惟」的双重意义)。
随集法观心住:即「依着心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住」。(相关词「随集法观心住,随灭法观心住,随集、灭法观心住」)
随集法观受住:即「依着受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住」。(相关词「随集法观受住,随灭法观受住,随集、灭法观受住」)
随集法观法住:即「依着法的『集』为目标而作『念住』的修习」,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参看「四念住」。(相关词「随集法观法住,随灭法观法住,随集、灭法观法住」)
头陀十二法行:另作「十二头陀行、十二头陀支、十二头陀」,「头陀」为音译,义译为「遣除、修治」,是有关于衣、食、住之刻苦持行,内容计十二项,1.有关衣服的二项,即「着粪扫衣(垃圾堆捡来的)、只持有三件衣服」。2.有饮食的五项,即「常乞食(不受他请)、次第乞食(不择贫富家)、日中一食(只吃午餐)、节量食、午后不得饮浆食」。3.有关住处的五项,即「住郊外林中、住坟场、住树下、露地而坐、只坐不卧」。(相关词「行头陀法」)
应从根本治者:「根本治」即「本至日」,犯僧残罪者在隔离处分(摩那埵)中又犯僧残罪时,则隔离天数要重新归零计算。
举器行澡水竟:收好(用餐的)器皿,以及洗手后。
薄贱故不称彼:因为(其行为)低贱,所以不称赞他。
秽污眼耳知法:眼耳(所)知(之)污秽法。
秽污恶不善法:行为骯脏、恶劣、不好的现象或状态,「秽污、恶、不善」为同义复词,另参看「善」、「法」。
旧萦发婆罗门:从前是将头发盘卷于头顶这一派的婆罗门,「旧」表示「从前;跟随佛陀出家以前」,参看「萦发」、「婆罗门」。
离受生色像宝:不接受黄金之宝物,参看「生色宝」。
愿不非时见佛:(尊者阿难)请求不在不适当的时间见佛。
竞胜论义福利:解读为「从(谁的)论理较好(的辩论)中获益」,「竞胜」解读为「竞争;比赛谁较为殊胜」,「论义」解读为「说理;论理」,「福利」另作「福力」,解读为「益处;利益」。
觉因觉习觉本:感受的原因、起源、根本,此处的「觉」为「受」的另译,「习」为「集」的另译,参看「习法」。
一切身行息入息:另译作「止身行息入」,参看「一切身行息」、「入息」。(相关词「学止身行息入」「觉知一切身行息入息」)
七善人所往至处:即「七种善人的往生处」,「七种善人」指「七类证阿那含果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七种人之往生处」。
不犯世怖与不怖:不侵犯强者或弱者。
不由于他而自知:不必由他人的教导而自己了知。
不住善相应舍者:「不保持着与平静好好契合的人(或情况)」,参看「住」、「善」、「舍」、「相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身体宁静(古译为「轻安」)不躁,心入定(古译为「等引」)、一境的」。
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在两面墙壁中间饮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在门槛中间饮食」。
不与善知识从事:不跟随善知识做;不跟随善知识学习。
内外身身观念住:参看「内」、「外」、「内外身」、「身身观念住」,另作「内外身身观」。
内外法法观念住:参看「内」、「外」、「内外身」、「法法观念住」。(相关词「外法念住」)
心乐法受如实知:另译为「以乐受智力」、「业法受因事报如实知」,「心」疑为「以」的讹误,「乐」疑为「业」的讹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业与果报遵循的环境与因」。
以弟子别而别我:别(罕)【卄+别】读作「别」,种植的意思,或解读为「像教弟子一样教导我」。
以道迹知见清净:以(修解脱)道的智与见而得清净。
令三受形世间转:宋、元、明版本作「令三受于世间转」,即「使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三受存在于世间」表示「仍在生死流转中」。
令无伺求得其便:使魔王不能窥探破坏得逞。
末伽梨瞿舍梨子:人名,另译为「末迦利瞿舍梨子、末迦梨瞿舍利子、末迦利憍舍梨、摩息迦利瞿舍利子、瞿耶楼」,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一切皆是命定,苦乐于轮回中不增不减,轮回的时间尽了自然得解脱,被称为「邪命外道」。
生如实无间等观:参看「如实」、「无间等」、「观」,此处的「观」应相当于巴利语的「随观;随看」,「看到了」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凝视」。
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为这样说能使人了知其义。
如本见息道骸骨:「息道骸骨」指「墓地里的尸体遗骸」,参看「息止道」。「本见」指「原来所见;之前所见」。按:修不净观时,需先到墓地观看尸体,记住其不净的模样,然后回去取相作观,故说「本见」。
有名假赁至华鬘:另作「有名雇债至华鬘亲、有名雇赁至华鬘亲」,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花鬘打扮的女子」,表示已经订婚的女子。
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的起源与生起是有其因缘条件的,参看「因」、「缘」、「集」。(反义词「有因有缘世间灭」)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缘条件使世间起源与生起,参看「因」、「缘」、「集」。(反义词「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似趣涅槃道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适合而有益于到达涅槃之道」。
有身灭正受而得:此处的「有身灭」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只作「灭」,即「以灭(进入之)正受而获得」,参看「灭界」。
有法一义种种味:一种意义而有不同的文句,参看「味」。
有无食无食念者:「无食无食念」解读为「比无污染更无污染的心念」,指「第二禅」的境界,参看「食」、「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比精神上更精神上的喜」,指「解脱贪瞋痴而生起之喜」。
有无食无食舍者:「无食无食舍」解读为「比无污染更无污染的平静」,指「第四禅」的境界,参看「食」、「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比精神上更精神上的平静」,指「解脱贪瞋痴而生起之平静」。
有无食无食乐者:「无食无食乐」解读为「比无污染更无污染的乐」,指「第三禅」的境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比精神上更精神上的乐」,指「解脱贪瞋痴而生起喜悦之乐」。
有业报而无作者:只有业报的展现,而没有永恒不变的造业者(作者)与受报者,参看「业报」。
有贤道而有贤观:有贤善的通道而作贤善的观察,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贤善的隧道」。
有秽污眼耳知法:解读为「眼耳知有秽污法」,即「由眼见、耳听而得知的秽污之事」(同义词「有秽污眼.耳知法」)
何由过去世有耶:由什么理由知道我过去世存在呢?
何法有故老死有:当什么存在了,老死就会生成?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参看「法」、「有」。
何法缘故老死有:以什么为条件而老死生成呢?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何缘而老死?」,参看「法」、「缘」、「有」。
忌讳吉庆见所系:解读为「执取禁忌、吉祥之禁戒的见解所束缚」,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决定正向三菩提:另作「必定正趣三菩提」,参看「决定」、「正向」、「等趣」、「三菩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决定、到正觉彼岸」,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命运已固定,以开化(正觉)为其到达地」。
彼不施设有无穷:不说他们还有生死轮回(的无穷)。
彼彼真实三昧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已生起贤善的定相」。按「三昧相」即「定相」,即入定时的所缘相,参看「所行所缘」。
于如法有十诘责:对它有十种如法的责难。
于彼为信为不信:即「对此可能相信,可能不相信」,《别译杂阿含一二八经》作「汝或时信。或不信」,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里,你可能有困惑,可能有疑惑」。
于苦大乐更乐想:将苦当成乐触;以痛苦为快乐。
波罗提木叉律仪:参看「波罗提木叉」、「律仪」。
知事非亲似如亲:「知事」之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拿走全部的人,是像朋友的敌人」。
非非有无他世死:非「死后非有无他世」,参看「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为以世险故作道:为了逃避世俗环境险恶的缘故而(出家)修道。
为法主为导为覆:另译作「法根、法眼、法依」,「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指法以世尊为根源,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同义词「法主.为导.为覆」)
相违反论议福利:解读为「从(持)相反(论调)的论理中获益」,「论义」解读为「说理;论理」,「福利」另作「福力」,解读为「益处;利益」。
苦生时生灭时灭:只有苦的生起与灭去,其中没有永恒我的存在。
若有一切尽普正:译义不明,或解读为「(如来)完全了知世间的一切正理」。
若无调戏则无想:另译作「若无思者则无有念」,即「没有掉举,则没有想」,参看「调戏」、「掉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没有戏论,就没寻」,参看「戏论」、「寻」。(同义词「若无思者。则无有念」)
若边傍种子村神:译义不明,或解读为「(葛藤)种子旁边的其他树神」。
迦罗拘陀迦栴延:人名,另译为「婆浮陀伽旃延、波复迦旃、波浮迦旃、波休迦栴」,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一切众生都由地、水、火、风、苦、乐、命我七要素组成,为常恒「唯物论」者
真实如住无所得:整句为「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断句为「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如此之译法似乎应解读为「如来如实地见法,保持无所执着」,此处之「如来」指「佛陀」,但如此译法使经文的前后文义不连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你在此生中不确知如来为真实、确实的」,此处之「如来」指「一般人以为的生死流转主体」,参看「如来」,南传版本经文前后文义关连性较高。(同义词「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
起发牛角娑罗林:使牛角娑罗林增辉。
得时爱乐心解脱:得到暂时的,所爱乐的心解脱。
得阴得界得入处:即「生得五蕴、六界、六根」,即「得下一生的出生」,参看「阴」、「五阴」、「六界」、「入处」。(同义词「得阴.得界.得入处」)
舍方便令德胜者:解读为「舍令德胜(之)方便」,即「放弃使德行上进的修学」。
启发牛角娑罗林:使牛角娑罗林增辉。
欲精进方便超出:全句为「欲、精进、方便、超出、精勤、勇猛、堪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那里,有欲、精进、勇猛、努力、不退转、正念、正知」。
淳具足大苦阴边:(为了)尽灭这全然的苦聚。
现法智有余涅槃: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当生得究竟智」,意指「解脱阿罗汉」,参看「现法」、「智」、「究竟智」、「有余涅槃界」。此处的「有余」不指「有执取」之烦恼,应指尚未「般涅槃」阿罗汉的五蕴。
眼界取心法境界:「心法境界」的译义不明,「心法」或可解读为「属于心层面的」,参看「法」,「境界」或可解读为「六外处」,「眼界」指「眼根」,「取」应为「执取」的意思,又《尊婆须蜜论》说:「眼为识源流」,「眼界取心法境界」或可理解为「眼睛看到另心染着之色」。
第一有正受而得:此处的「第一有」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剩余的行;残余的行」,即「以残余细微的行(进入之)正受而获得」,其注解书说,因为在「非想非非想」境界中,「想」与其他「心的功能(心的要素)」只以「残余细微的行」呈现。
散阇耶毗罗胝子:人名,另译为「散若夷毗罗梨沸、删阇耶毗罗胝子、先阇那毗罗胝子、娑若鞞罗迟子、先比庐持、萨若毗耶梨弗」,六师外道之一,主张凡事没有明确答案,被称为「诡辩论」者,「阇」读作「蛇」,「胝」读作「之」。
无有极不可尽法:另作「无极不可尽」,没有无穷而不能达到目标的。
无明有漏心解脱:另译为「无明漏心便得解脱、无明漏心得解脱」,即「心从无明烦恼解脱」,参看「无明」。
善趣向心得一者:解读为「心得一善趣向者」,即「善于导向使心得到专一于一处」,「专一于一处」即「心一境性」。
着补纳弊坏之衣:穿粪扫衣。
跋求毗阇耶难提:为音译,音乐名,另译为「极利疾名」,「阇」读作「蛇」。(同义词「跋求毗阇耶难提」)
道非道知见清净:了知什么是解脱之道,什么不是解脱之道。
缘有第一故可知: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缘于无所有处而被了知」。
谓更乐灭想便灭:即「触灭则想灭」,《杂阿含二七六经》说「触缘受」、「触缘想」、「触缘爱」,参看「更乐」、「想」、「灭」。
应与展转与展转: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觅罪相毗尼、应与展转止诤律、与展转律」,意思是「应该对当事人当有矛盾的自白作调查的,就应当给予调查」。
应与忆律与忆律: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忆念毗尼、应与忆止诤律、与忆律」,意思是「应该让当事人回忆自己有没有过失(犯戒)的,就应当让当事人作回忆」。
鸺狐在燥樵积间:猫头鹰在干木堆上,「鸺」读作「休」,小猫头鹰。
愿不食别请佛食:(尊者阿难)请求不吃特别供养佛陀的食物。
愿不着佛新故衣:(尊者阿难)请求不穿佛陀的新旧衣服。
觉知一切身入息:另作「一切身觉」,即「感受着呼吸的整个过程」,此处的「觉」是「感受、觉察」的意思,「身」指「呼吸时身体的相关变化」。(相关词「一切身觉入息念」)
七怨家法而作怨家:七种怨恨者的怨恨行为。
不起觉想及已观想:「觉想」解读为前面经文中所说的「起净信心」所专注的「净相」(所缘),「已观想」解读为「修四念住时原先专注的对象(所缘)」,也就是撤除对「所缘」的「觉」与「观」,进入第二禅的「无觉、无观(无觉无观)」,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啊!现在撤除!」
不教不诃而难彼人:不教导他,不指责他,而为难他(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信任他」)。(同义词「不教.不诃而难彼人」)
及余同法所不能坏:解读为「以及其它同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者所不能破坏」,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断句为「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泛指「欲界天众」,「魔」指「以波旬为首的魔界众」,「梵」指「以大梵天为首的色界梵天众」,参看「波旬」、「沙门」、「婆罗门」、「梵志」。(同义词「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世间所念谛正之色:依该经文后文,「谛正」疑为「端正」或「端政」之误,即「世间一般人所喜欢的美好物质」。
以道非道知见清净:以何者是(解脱)道,何者不是(解脱)道的智与见而得清净。
出要远离诸清净分:断句为「出要远离,诸清净分」,「出要」与「远离」为同义复词,「诸清净分」指「那些属于清净的(部分)」。
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各个合掌对着他赞诵(为他)祈求,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群众聚集起来,合掌赞诵,绕行(着他为他)祈求」,参看「叉手」。
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另作「如来非终非不终、非有非无如是他死、非有无他世死」,《大智度论》作「死后亦非有神去」,南传的注解解解说此处「如来」指「有情」,不指佛陀,即有情死后,「如来」(从前生到后世的不变主体,参看「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如是比」,有时另译为「如是比等」、「如是等比」,为「如是等类;像这一类的……」的意思,这里的「比」为「类比;类」的意思。即「在这身体中其余像这样之类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或其他所有自身内的、属于自己的,坚固、凝固、执取者」。(相关词「如是比无量善秽污之法」)
有一行非法说非法:有一类人以「非法」的言论指责其他「非法」的言论。
有为有作而有所观:(我还没成就)还要修学,还要观察思惟。
有众生自作有他作:即「众生有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行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是众生自己的行为,这是众生他人的行为」。(同义词「有众生自作.有他作」
有无食无食解脱者:「无食无食解脱」解读为「解除比无污染更无污染的束缚」,指「离贪瞋痴污染的解脱」,参看「食」、「解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有比精神上更精神上的解脱」,指「解脱贪瞋痴而生起之解脱」。
汝依父母不相见者:解读为「你所依靠的父母已不在世上可以相见」,《别译杂阿含经》作「若汝子未生,未依于母,未见闻时」,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段。
何因何集何生何触:以什么为来源(因),以什么为起源(集),从哪里出生(生),从哪里产出(触),这里的「触」译义不明,经文之后文另译作「转」,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发生;产出」,今依之解读。(同义词「何因.何集.何生.何触」相关词「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缘」「欲集.欲生.欲触」)
但自知休与他说为:只要自己知道(自证)就好,不要告诉(教导)他人。
我非为他而有所为:解读为「我不是为他人而做」。(相关词「亦非自为而有所为」)
每至左右所为作时:译义不明,解读为「被差使做事时」,别译杂阿含经作「为夫所使」,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彼彼法缘生彼彼法:由一一事为条件而生起(所对应生起的)一一事,参看「彼彼」、「缘」,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彼所之诣寂静之众:解读为「他所到之处,大众都很安静」,或「他都拜访安静的大众」。
于内外见而不尽者: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看到未能断尽(这争执的根本)者。
阿耆多枳舍钦婆罗:人名,另译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阿夷多翅舍钦婆罗、阿夷哆鸡舍剑婆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罗、阿夷端、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为「断灭论」者,「枳」读作「只」。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不是没有因缘而突然受这样的果报。
信见本不坏智相应:即「(以)见(为)本(且与)不坏智相应(的)信;与智相连结,以见为根本的坚固信心,「不坏」是「坚固」的意思。
便说异异论外余事:说其他事以转移焦点,参看「诃比丘发露」。
为彼萌类而做奖导:启蒙他,引导他。
家家一种便成道迹:「便成道迹」解读为「成就解脱」,参看「家家」、「一种」。(同义词「家家.一种便成道迹」)
纯一立梵行无上士:建立了完全清净修行而没有比他更高境界的人。
唯此我身六处命存:只剩下我这依于六处而活着的身体。
婆罗门之婆罗门数:婆罗门中最杰出的婆罗门,参看「婆罗门」。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18-5-18 19:46:54
|
只看該作者
博闻诵习有差别耶:这里所说的「差别」,是指「有所成长,有所进步」的意思。
无上息迹慧之所见:即「以慧看见无上寂静的足迹」,参看「无上息迹」,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以正确的慧看见无上寂静足迹之道理」。(迹(罕)【返-反+亦】)
无他自在可畏惧者: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顺从的;不顺从者」,「他自在」可能是「顺从」的对译。(相关词「有他自在者」)
无有能制而言非者:即「没有能够制止而说那是错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被反转」。
无常有为思愿缘生:另译作「无常有为心缘生法、无常有为心缘生、无常有为心缘起法」,参看「无常」、「有为」、「思愿缘生」。
无烦无热常住不变:即「一直保持着无烦热」,参看「烦热死」、「住」。按:这是指解脱者不会再退转回凡夫烦热的状态,不会再进入生起烦热的因缘。
无漏思惟相应心法:解读为「无漏思惟等相应心法」,即「(道思惟、)无烦恼之思惟(等),与属于心相连接的」,参看「漏」、「相应」、「法」,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想知灭身触成就游:参看「想知灭定」、「身触」、「具足住」、「身作证成就游」。
爱因爱集爱生爱触:渴爱是其来源(因),渴爱是其起源(集),从渴爱出生(生),从渴爱产出(触),这里的「触」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发生;产出」,今依之解读。(同义词「爱因.爱集.爱生.爱触」)
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名叫「剑磨瑟昙」的拘楼瘦国首都。
乐不因乐要因苦得:断句为「乐不因乐,要因苦得」,即「得到乐的原因不是乐,要从苦(行)才能得到」,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诸释下意爱敬至重:「诸释」指「释迦族人」(指当时为「拘娑罗国(憍萨罗国)附庸国的「迦毗罗卫国」),「下意」是「谦卑、温驯顺从」的意思,「爱敬至重」是「极为尊重敬爱」的意思。
谓有二业思已思业:断句为「谓有二业:思、已思业」,参看「思」、「已思业」。
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解读为「以锐利的刀摩擦,并切断他的大腿骨」,「莹」、「磨」为同义复词,「摩擦」的意思;「髀」指「大腿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会以强韧的毛绳缠绕绑紧两小腿而摩擦,会磨破表皮,磨破表皮后会磨破真皮,磨破真皮后会磨断肌肉,磨断肌肉后磨断肌腱(筋),磨断肌腱后会磨断骨头,直到骨髓流出为止」。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无上」是「没有比之更高」的意思,参看「出家」、「究竟」、「梵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
如是像类大声闻尼众:即「这些大声闻比丘尼众」,「如是像类」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些」或「那些」,「大声闻」一般专指「俱解脱的佛弟子」,参看「俱解脱」。
更乐因更乐习更乐本:触的原因、起源、根本,此处的「更乐」为「触」的另译,「习」为「集」的另译,参看「习法」。
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断句为「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参看「身身观念住」,「异于身者」。
彼于如法是谓一诘责:解读为「他对任何如法者作指责」,「一」解读为「任何一个」。
度一切识入处无所有:超越「识无边处」而进入「无所有处」。
现如真世尊及诸梵行:在世尊与修行同道前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即「不伪装」。
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参看「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同义词「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
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断句为「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都无所有」解读为「无所有处想」,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随欲种爱乐着而住彼:解读为「随其欲而种下了所喜乐的,执着而保持着」,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随爱欲的推动而产生其个己的出生」。
应与不痴律与不痴律: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不痴毗尼、应与不痴止诤律、与不痴律」,意思是「应该对精神失常者不处分的,就应当给予精神失常者不处分」。
应与自发露与自发露: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自言毗尼、应与自发露止诤律、与自发露律」,意思是「应该给予当事人自白忏悔的,就应当给予当事人自白忏悔」。
应与面前律与面前律: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现前毗尼、面应与面前止诤律、与前律」,意思是「应该要当面解决的,就应给予当面解决」。
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即「譬如,识所执取、攀缘的四个安住处之贪爱与欢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喜贪」,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欢乐与欲望」。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出离世间,与空相结合,随顺于缘起之法,参看「出世」、「空」、「相应」、「缘起法」
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解读为「有彼一切知见如来得觉」,意即「如来对世间一切的知见都彻底了知」。
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心念与寂灭相应,保持无欲的修习。
以如弃粪扫止诤法止之者:僧团处理纷争的七原则(七灭诤)之一,另译作「如草布地毗尼、如草覆地毗尼」,意思是「应该以一笔勾消的方式停止纷争」。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为另一个经内容的节略,断句为「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意即「如同前一经的『当说』(应当说;要说)之外,确实『有』前一经所说的事,并且大家『当知』(应当了知),也是这样的」。
加陵伽波和逻波遮悉多罗那:「加陵伽」或为「迦达利鹿」的对译,「迦达利鹿」是一种可制成贵重皮毛的鹿,「波和(罕)【和+心】逻」为音译,和(罕)【和+心】读作「湖」,义译为「最上好的」,「波遮悉多罗那」为音译,义译为「覆盖用物」。整句另译作「迦尸迦娇奢耶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