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虚法师]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5-2 20:3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太虚法师]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


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
  释太虚,俗姓吕,乳名淦森,浙江省石门县(后改名崇德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历腊月十八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民国改为海宁县)的长安镇。父亲吕骏发,是石门县乡下的农家子,10余岁时孤苦无依,到海宁州长安镇,投入泥水匠张其仁的门下学艺,从学多年,学会了泥水工的粗细全套功夫。张其仁见他能干精巧,就将16岁的女儿许配给他,纳他为赘婿。这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初的事,是年年底,乳名淦森的太虚就出世了。
  不幸第二年吕骏发一病身亡,出生8个月的太虚就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张氏,带着他在娘家守寡了4年多,就由生母作主,再嫁到邻县的石门县洲全镇李姓人家。自此,太虚就由他外祖母抚养。
  他的外祖母姓周,信奉道教,道名理修。他本是江苏吴县的富家女,出嫁后,丈夫死,家人星散,她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儿子逃难到浙江海宁州的长安镇,嫁给张其仁做续弦。婚后又生一女,就是太虚的母亲。
  张其仁前妻也遗留下一个儿子,名张祖纲,算是太虚的大舅,开米店为生。周理修带去的小儿子张子纲,是太虚小舅。张子纲读过书,赴过童子试,因患吐血病染上了鸦片烟癖,在乡下开蒙馆糊口。
  太虚的外婆因信奉道教,在女儿再嫁后,带着外孙到长安镇外3里处的大隐庵修行。她的儿子张子纲也就在庵中设了一处蒙馆。所以,太虚依他外婆在庵中长大,也随着他舅父断断续续的读了几年书。
  太虚13岁时,外婆把他荐入长安镇沈震泰百货店做学徒。由于那时他染上虐疾,做了几个月,因虐疾时发,为店中辞退。外婆一向对他疼爱有加,就把他再接回庵中休养,温习四书,学习作文。
  第二年,外婆又送他到镇上的朱万裕百货店做学徒,百货店的老板喜爱看小说,太虚在店中空闲时,也看了许多如《七侠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聊斋志异》之类的章回小说。如此过了一年,他已16岁,智识渐开,内心的苦闷也愈为增加。这时他生起了出世的思想,决计到普陀山去出家。
  在夏历四月初的某一天下午,他把衣服穿整齐,带着他工资积下来的七、八元私蓄,藉故离开长安镇,目的是去普陀山。但是一个16岁的大孩子,头一遭出门,竟搭错了到苏州去的船,他发觉后由中途的平望下船,当地距莺豆湖边的小九华寺不远,他想起9岁那年随外婆朝九华山,曾到寺中去过,既然要出家,何不就在此处出家?
  他进入小九华寺,找到士达和尚,说明来意,士达收留了他。士达对他说,十方丛林,不能剃度徒弟,所以10多天后,带他到苏州木渎灵岩山的一个小庵中,为他剃度。士达是禅宗临济派,乃给他取派名唯心。士达的师父奘年老和尚,住持宁波团桥头玉皇殿,所以太虚在灵岩山住了几个月,士达领着他到宁波,托请奘年老和尚照应他。奘老和尚是太虚的师祖,对太虚极其慈爱,带他到镇海就医服业,医好他的宿疾虐疾病,并为他立了个表字叫“太虚”。  
  太虚出家之年,虚岁16,实足年龄不到15岁,那是光绪三十(1904年)年夏天的事。他5月剃度,9月到宁波奘年老和尚的玉皇殿,11月间,宁波天童寺传戒,奘年老和尚陪着太虚到天童求戒。
  当时天童寺住持是八指头陀寄禅,也是这次传戒的得戒师。佛制沙弥年满20始能受比丘戒,可是那个年代没有身份证一类的证明文件,受戒前问:“年满20了吗?”求戒者答称“已满”就可通过,太虚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受戒,虽然他心中也不以为然,但习惯如此,也就只好从俗了。那次受戒的共120多人,未满20岁的有四、五位,还有一位比他更小一点的。
  受过戒,奘年老和尚特备了一席斋,请寄禅写介绍信,送太虚到永丰禅院学经。寄禅看出太虚神慧,堪为法器,有意栽培他,当下修书介绍他到永丰禅院依止水月法师。水月名岐昌,以表唱水陆忏文名于时,且善属文,宁波寺院一般缘起、疏启一类的文字,大都请他来做。太虚到永丰禅院几个月的功夫,一部《法华经》已读诵得滚瓜烂熟。水月很器重他,让他住在内库房,这段时间太虚阅读了《指月录》、《高僧传》、《风洲纲鉴》;继之开始受读《楞严经》,并买了《诗韵》,学习作诗。
  这时,圆瑛在天童寺,从寄禅和尚习禅,常到永丰禅院访水月法师。圆瑛长于诗文,太虚正在学诗,二人遂由诗文结为朋友。圆瑛出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长太虚11岁。
  太虚18岁时,到天童寺去听道阶法师讲经。那时听经叫做“学教”,讲的经不外是《法华》、《楞严》或《弥陀疏钞》。讲的方法,或依天台四教仪讲,或依贤首五教仪讲。道阶是南岳默庵法师的传人,精于天台,兼通贤首与唯识,是那时一位很叫座的法师。太虚由于学教的关系,就搬进天童寺住入禅堂中,并学习坐香、跑香、吃放参、敲教香、当值、出坡等。在这段时间内,寄禅和尚给他许多精辟的开示。他和圆瑛见面的机会更多,圆瑛约他在御书楼上关圣像前,订盟换帖结为兄弟。
  翌年,他在天童寺听道阶法师讲《楞严经》、《相宗八要》及《贤首五教仪》。道阶法师在讲堂上称赞阅藏的利益,圆瑛鼓励并介绍太虚到汶溪西方寺阅藏。于是,天童寺的经期一完毕,圆瑛就陪同太虚到西方寺,为他引见净果和尚。净果安置太虚在藏经楼阅藏寮阅藏。
  太虚在西方寺阅藏,对他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后来他在《自传》中说:“圆瑛介绍我到西方寺阅藏,大有造于我一生,故后来他与我虽不无抵牾,我想到西方寺的阅藏因缘,终不忘他的友谊。
  他在阅藏期间,一日阅《大般若经》垂尽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空影像,明照无边。”以后,他再阅《法华》、《华严》、《台贤教义》等经论,恍然都像是自心现量境界,不再为语言所拘,过去所有的疑团从此冰释。
  太虚在西方寺阅藏期间,结识温州来的华山和尚。华山是西方寺住持净果的朋友,来访净果,也住在阅藏寮,平常翻阅禅宗语录。他是一位具有新学根底,且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物。少年时代即已蜚名讲肆,文字辩才均所擅长。他在杭州与松风创设僧学堂,见太虚是有慧根的法器,就对他讲解世界大势、中国情形及佛教要改革流弊、振兴僧学,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等等。太虚初闻此说,不以为然,二人辩论数日,相争莫决。西方寺的净宽为之调解,太虚亦为好奇心所驱使,表示愿意看看新学的书籍。
  华山拿了一部分书给太虚看,包括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新民说》、章炳麟的《告佛弟子书》、谭嗣同的《仁学》、严复译的《天演论》、《五洲各国地图》等。太虚读后,陡然激发他以佛学入世救世的弘愿热心,使他由“超俗入真”而转到“回真向俗”的路上,也因此与华山深相契好。
  结识华山后未久,他又结识了革命僧人栖云。栖云俗姓李,湖南人,闻似中过秀才,弱冠出家,曾从八指头陀参学五、六年,又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光绪末年,与徐锡麟、秋瑾等回国潜图革命。太虚受栖云革命思想的影响,阅读《民报》、《新民丛报》及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刊,使他有了“中国的佛教亦须经过革命”的思想。
  宣统元年(1909年)初,他受到华山和楼云的怂恿,到南京入杨仁山居士创办的“祇洹精舍”就读。祇洹精舍有学生10多名,出家众有仁山、智光、开悟、惠敏等人。杨仁老授《楞严经》,苏曼殊教英文,谛闲法师任学监,但只读了半年,祇洹精舍以经费困难而停办,仁山等人学转入江苏僧教育所办的江苏僧师范学堂,太虚以华山的推荐,到普陀山的化雨小学任教员。年底,又回到西方寺阅藏。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间,栖云由广州来到西方寺,约太虚到广州,协助白云山双溪寺住持月宾组织僧教育会。3月间,二人到了广州,后来因为月宾是湖南人,与广州当地僧侣有语言习俗上的隔阂,僧教育会未组织起来,暂在双溪寺安住。但栖云与广州的革命人士往来频繁,太虚也时常参加各种秘密集会。革命党人粗豪放浪,太虚受他们的影响,也变得豪放不羁,失去原来的纯洁循谨。除此以外,他也交了许多的佛学诗文上的朋友,如邹鲁、叶夏声、陈静涛、邓尔雅等。曾从杨仁山居士学佛的梅光羲,这时在广州任广东司法研究馆监督,二人也时相往还。光羲并以一部新刊印的《成唯识论述记》送给太虚。
  太虚在广州的第二年,3月29日广州革命党人起义,七十二烈士殉难,官厅追捕党人颇严,太虚不敢在双溪寺再住下去,迁到江西会馆避风头。4月9日,栖云为官厅逮捕,并在栖云寓所查得太虚的一首《吊黄花岗》诗,认为太虚有革命党的嫌疑,就派差役到白云山双溪寺拘捕,索之不得。太虚闻知此事,就匿居到潘达微的平民报馆中。当时,报纸上曾登的太虚的《吊黄花岗》诗,有以“阿弥陀佛的革命”为标题者。后来经过他的诗文之交江孔殷、盛季莹等向官方疏通,得到官方“速即自离广州,可以不究”的承诺,太虚乃于是年夏天平安的返回上海。
  在广州被捕的栖云,被关了几个月后获得释放。民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团长、清乡司令、兵站司令等军职,后来息影沪上。1947年,太虚圆寂时,他还参加了追悼会。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中秋节后,武昌起义,不旋踵各省响应,中华民国诞生。太虚由上海到南京,组织“佛教协进会”,因接受仁山的建议,在金山寺开会。开会之日,由于新旧派的对立,会场上发生冲突,协进会因而停顿下来。1912年4月,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出面,在上海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召太虚到上海相助。佛总成立,太虚组织的“佛协”也并入佛总。到了1913年元月,寄禅以保护寺产事到北京内务部交涉,与民政司长杜某发生争执,当晚在北京法源寺入寂。寄禅的诗友熊希龄,以此事报告袁世凯,国务院以此核准了佛教总会的章程,佛教寺产得到了一点保障。
  3月底,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选出常州天宁寺的冶开和热河都统熊希龄为会长,释静波为副会长(事实上实权操在静波手中),会中通过太虚为《佛教月报》总编辑,仁山亦驻会办事。公历5月13日是佛诞节,太虚主编的《佛教月报》创刊,不过只出了4期,就因故停刊。
  民初那几年,太虚以所办的佛教协进会失败,继之八指头陀逝世,使他对佛教的前途颇抱悲观。再加以种种世缘的牵扯,使他对佛教大有离心的趋势。这时他就以坊间各种新旧译著的小说文学书来消遣。当时流行林纾的译著、李涵秋小说等,他莫不遍读,并常用化名在报纸杂志上投稿,习为文人名士的落拓疏放,对佛教已若即若离。但使他终不与佛教绝缘者,一者是寄禅生前,曾唤他入其丈室,诵《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章相助勉;再则他的师祖奘年老和尚对他始终关怀爱惜。以这两位老人的关系,使他不忍心脱离佛教。
  在这几年中,他除了在佛教总会几个月外,不曾做过其他有关佛教的事业,但为僧俗朋友所邀,闲游于上海、宁波、杭州、绍兴等处,结交不少朋友。1914年夏天,他心中善根不断的唤醒他:“不能再混下去了”,终于决定结束这种游荡的生活,到普陀山去闭关。
  宣统元年(1909年),他在普陀山的化雨小学任教半年,认得法雨寺的了余和尚。了余闻得他要去闭关,为他准备下锡麟禅院楼上的关房,备下书桌、书架、器用什物。1914年8月,太虚带了10多件书籍行李的箱笼,到普陀山进入关房。时,印光法师已住法雨寺多年,特来为他封关。太虚在关中坐禅、礼佛、写作、阅读,日有常课。他阅读各种新旧学书籍,旧的如经史子集,新的如民国经世文篇、严复的各种译著,以及章太炎、梁启超的著作。
  翌年春间,他开始精研《三论玄疏》,特于《百论疏》用功尤多。继之在关中著作,首成《佛法导论》,为整个佛法的概观。又作《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教育新见》、《哲学正观》、《辩严译》、《订天演》、《论荀子》《论韩愈》等论文。1915年10月,北京政府公布《管理寺庙条例》31条,条文中予地方官以限制僧徒及侵害寺产的大权。他在关内阅及,审度时势,撰写了《整顿僧伽制度论》一书,备异日施行。
  他闭关3年,应该到1917年秋天满期。但1917年春天他动了出关之念,请了余老和尚来为他开关,出关后到前后寺院去看了些朋友。朋友看他样子变了,原来他留了胡须。这年,太虚29岁,留下胡须看起来老成稳健,非复昔年的疏放情态了。
  出关之后,到上海、宁波各住了一阵子。这时台湾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住持善慧,请圆瑛法师去讲演佛学,圆瑛事繁不克分身,荐太虚以自代。太虚以此机缘,游历了台湾的基隆、台中。在台中寓慎斋堂,并应雾峰林纪堂、林献堂兄弟之请,到林宅为说佛法。台湾演讲事毕,善慧和尚陪着他到日本游历及考察。在日本游历两旬,于1917年的12月下旬回到上海。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运动,倡导人生佛教,讲学弘法,席不暇暖,认真地说,是由1918年才开始的。
  大师出关以后,先到台湾演讲,继到日本考察,对于自己在关中3年的研究和创见增加了信心,他立下了整顿僧制的心愿,因而开始他为时30年的改革运动和弘法事业。
  1918年,他得到陈元白、蒋作宾、黄葆苍诸人的发心协助,在上海创办“觉社”。觉社以出版专著、编辑丛刊、演讲佛学、实地修行为宗旨,这是他佛教改革运动的第一个据点。《觉社丛刊》季刊出了5期,为配合弘法需要,于1920年2月改为《海潮音》月刊,这是大师推动佛教改革运动,倡导人生佛教唯一的刊物。《海潮音》出刊迄今70余年,目前仍在台湾发行,这是中国佛教历史最久的一份刊物。
  大师的弘法事业,由1918年开始,数年之间,遍历沪、杭、武汉、北京、广州、长沙,讲席频开,法缘极盛。尤以武汉方面的信众,对大师的志业支持最为热切,1922年有“武昌佛学院”之创立,为整顿僧伽制度作准备。1923年4月,汉口佛教会成立“宣教讲习所”聘大师为所长,招生讲习。
  1923年暑假,大师主持庐山暑期讲习会,首开自由演讲佛法的风气,使中外他教教徒亦大为惊异。1924年7月,出席在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合会,并发起组织中华佛教联合会。1925年冬,日本召开东亚佛教大会,我国佛教界组织中华佛教代表团,由大师任团长,率团赴日出席。1926年春,与章炳麟、熊希龄等发起组织全亚佛化教育社(后改名为中华佛化教育社)。7月,拟筹办环球佛教图书馆。8月,南游星洲,10月返国。1927年4月,出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闽南佛学院是那段时间华南最具规模的佛学院,培育出不少弘法人才。
  1928年7月,组织中华佛学会,设筹备处于南京。8月,偕译员郑大朴、赵筹人游化欧美,乘安特雷朋号轮船出发,经西贡、星洲、锡兰,9月抵埃及、法国。在法时列名为世界佛学苑发起人。10月至英国,11月转比、荷、德国。1929年元月,离德转法赴美,4月经日本返回上海。6月,当选中国佛教会常务委员,11月当选中国佛学会会长。
  1930年春,游化闽南,在南普陀讲经。并应大众之请,连任南普陀寺住持。9月,成立世界佛学苑所属的北平“柏林教理院”,并入川弘法。1931年四月,以南京佛国寺为世界佛学苑苑址。同月,任全国佛教徒会议执行委员。10月,游化开封、洛阳、西安。11月,在西安被公举为崇仁寺住持。1932年10月,任奉化雪窦寺住持。12月,辞去南普陀寺住持。1935年4月,大师促成之《佛教日报》创刊,任社长,范古农任总编辑。11月,赴香港弘法。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大师入川,12月迁中国佛学会于重庆长安寺。1938年10月迁《海潮音)杂志至重庆出版。同年在重庆组织僧伽救护队,随军服务。1939年5月,当选为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9月,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任团长。12月,率团访问东南亚佛教国家,由滇入缅。1940年元月,由缅甸至印度,转锡兰。3月抵新加坡,转吉隆坡、槟城。4月,访问团于返回星洲后取道西贡、河内返回昆明。
  1941年2月,任东方文化协会名誉理事。1943年,与于斌、白崇禧、冯玉祥等发起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任常务委员(佛、伊斯兰、天主、基督教各一人)。同年2月,任大雄中学董事长。1944年8月,患轻度中风,在重庆缙云山疗养数月,始告痊愈。1945年春,任西安大兴善寺巴利三藏院院长。8月抗战胜利,12月出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6年元旦,国府授予胜利勋章。4月,返南京,在镇江焦山设僧才训练班,为整理佛教训练人才。8月,抵镇江焦山,主持训练班结业典礼。1947年3月12日,在上海玉佛寺为退居的震华法师行封龛礼,说法将毕,忽中风旧疾复发,延至17日下午圆寂,享午59岁,僧腊44年。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不仅是一代佛教领袖,同时也是佛学思想的巨擘。大师的佛学思想,虽然亦得力于他钻研经典和各宗教法,但对佛学的见解,亦来自亲身的体验。大师幼年,听力敏锐,记忆力过人,几至过目不忘。19岁时,在西方寺阅藏,及阅《大般若经》时:“积月余,《大般若经》垂尽,身心渐渐凝定。一日,阅经次,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虚影像,明照无边,坐经数小时,如弹指顷。”
  此后,大师再阅《法华》、《华严》等经论,恍然像是自心现量境界,不再为语言所拘,所有过去疑团从此冰释。
  1914年,在普陀山闭关,穷究经论,自《楞严经》中窥得唐代以后中国佛学的纲要,作成《首楞严经摄论》。他认为《楞严经》是中国佛学的“大通量”:“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未尝有一宗贬为权教,应量发明,平等直入。”又称:“此一部中兼赅禅、净、律、密、教五,而又各各专重,各各圆极。”
  大师以《楞严经》为宗本,他的思想并不拘泯于大乘各宗中的任何一宗,而是融合各大宗派,主张诸宗平等,各有殊胜。
  大师早年,也是依据古德传统,将佛法分为禅、讲、律、净、教五门。禅者教外别传,属于宗门;讲者包括天台、贤首、慈恩,属于教门;律是出家在家所持的成戒法;净是修学净土;教指的是密教。
  普陀山闭关后,他的见解转变,认为小乘只是大的阶梯,大乘才是佛法的根本。小乘在中国仅有毗昙、俱舍、成实三宗,而毗昙、俱舍摄于唯识,成实附入于三论。早期在中国流行的大乘十一宗,就中《涅槃》归之法华,《地论》归之于华严,《摄论》归之于唯识,于是整个佛法可归纳为大乘八宗,即天台、贤首、三论、唯识、禅、律、净、密。八宗各有殊胜义,皆以成佛为究竟,唯各宗于一切法所起观行不尽相同,如唯识宗以一切法皆是唯识所变,三论宗以一切法皆是空无自性。因此,八宗各有殊胜,不能偏废,亦不可说此优彼劣,或彼高此下。此一观念突破了古德判教的传统。
  迨及后期,大师于《论大乘三宗》一文中,判大乘佛教为三宗。他在文中说:
  往者尝据空与非空不空,合说大乘为一切法空宗,唯识圆觉宗之二宗。然以唯识与圆觉犹可分也。故究竟显了,乃分三宗:
  一、法性空慧宗……………………………………无漏般若主
  二、法相唯识宗………………………有为唯识主——基师义
  三、法界圆觉宗……………………………………无为真如主
  大师在文中更加以说明曰:
  此三宗之差别何在?法性非安立故,一切名相不可施设故,唯用遮词遣破,破无可破,毕竟无一名可得,故唯引发法空般若以通达,龙树系大乘学属之。法相是安立故,施设诸法名相故,多用表词成立,破亦为立,显了无一法之不建,故当善巧唯识现义以贯持,无著系大乘学属之。法界非安立非不安立,遮表破立,同时一致,施设不施设,皆不可思议,故是如来大圆觉海之所印证。
  太虚大师有两句名言:“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志在整理僧伽制度。”在他计划推行的佛教改革方案中,有下列3项重点。他在《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一文中提示:
  一、革除:革除历代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革除家族化剃度法派的私传产制。
  二、革改:革改遁隐为精进修行,化导社会;革改度死奉事鬼神为资生服务人群。
  三、建设:建设由人而菩萨的人生佛教;以人生佛教,建设中国僧寺制;更收新化旧建设中国大乘人生的信众制。以人生佛教,造成十善风化的国俗及人世。
  以上三点,是大师毕生从事佛教改革运动的总旨趣。遗憾的是,他30年努力以赴,目标并未实现。他晚年在《我的革命失败史》一文中说:
  我的失败,固然也由于反对面障碍力的深广,而本身的弱点,大抵因为我理论有余而实行不足,启导虽巧而统率无能,故遇到实行便统率不住了。然我终自信,我的理论和启导确有特长。如得实行和统率力充足的人,必可建立适应现代中国之佛教的学理和学制。
  事实上,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30年间战争不断;没有政府的支持——政府只在“寺产兴学”上动脑筋;佛教僧侣本身自觉者太少,狮身虫太多,都是指佛吃饭、赖佛穿衣者流。大师虽苦口婆心,声嘶力竭,其奈独力难撑大厦何?
  1947年3月12日,大师中风旧疾复发,京沪杭甬等地的缁素弟子闻讯来集,多方医护。大师以化缘已尽,于17日下午一时一刻,在玉佛寺直指轩安详舍报。出家弟子大醒、亦幻、尘空、灯霞、月耀、松月、演培,在家弟子李子宽、谢健、沈仲均、卫立民、杨树梅、过圣严、胡圣轮,侍者杨承多,玉佛寺住持苇一等人均随侍在侧。
  3月19日行封龛礼,各界参加典礼者3千余人,备极哀荣。4月8日行荼毗礼于海潮寺,得舍利三百余粒,而心脏不坏,亦满缀舍利。14日,众弟子送大师舍利灵骨至奉化雪窦寺。6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大师一生著作等身,后由弟子印顺、续明、杨星森等编辑为《太虚大师全书》,都700万言。
  附录:武昌佛学院创办始末
  民国初年,佛教界出现了两位佛学思想巨擘,一位是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一位是唯识宗师欧阳竟无居士。他们二人同出于石埭杨仁山居士门下,各办了一所佛学院——欧阳竟无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太虚大师在武昌创办“武昌佛学院”。宁汉两大佛教学府遥遥相对,人才汇集,各领风骚。唯以对佛法见解不同,两院间屡有义理之争。以笔墨为武器,以杂志作战场,云海波澜,至为壮观。
  这两所佛学院,带动当时佛学研究的风气,也对中国佛教振兴和现代化发生绝大的影响。本书在《宜黄大师欧阳渐》一文中,曾叙述支那内学院创立的始末,于此再介绍武昌佛学院创办的经过及其沿革。
  一
  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建,太虚大师在当时维新风气的影响下,到南京组织“佛教协进会”,并与释仁山合作,希望改镇江金山寺为佛教学堂。1912年3月,仁山“大闹金山寺”,功败垂成,连带着太虚大师的“佛教协进会”也无疾而终。以后,他在普陀山闭关三年,阅藏读书,撰写《整理僧伽制度论》。出关后,赴台湾讲学,到日本考察,对于日本的佛教组织和管理,与他撰写的《整理僧伽制度论》,印证之下,“堪相印合”,增加他对中国佛教改革的信心。
  1921年,太虚大师主持杭州净慈寺,原希望“先从此处整理成一模范僧寺”,作为整理僧伽制度的实验。他“并筹办永明精舍,以作研究佛学,栽培人才的地方。”但由于思想保守的诸山住持杯葛,数月之后,他退出净慈寺,到北京讲经。
  1921年9月,太虚师在北京广济寺讲《法华经》,北京佛教界名流居士如庄思缄、夏仲膺、蒋维乔、胡子笏等咸逐日听讲,甚至连大师旧友,远在武汉的李隐尘、陈元白亦赶到北京听讲,法会极一时之盛。讲经圆满,李隐尘、陈元白二人请大师到武汉弘化,大师乃于1922年元月有武汉之行。
  李隐尘是湖北黄冈人,原任湖北堤工督办,后来他的黄冈同乡萧耀南出任湖北督军,隐尘于1922又兼任陕鄂禁烟督办,是湖北官场的红人,而陈元白是武汉富商,他们二人信佛十分虔诚。1922年元月,大师应汉阳归元寺之请,在寺内讲《圆觉经》。隐尘鉴于大师住持净慈寺之种种障碍,建议大师“纯凭理想,于武汉新创一养成佛教基本人才的学校。”此事于《太虚大师自传》中有如下之叙述:
  辛酉年底(指夏历言,即1922年元月),我由杭至鄂时,武汉佛教会(会长李时谙)前栋已经造成……我即住于会客室后面的寮房。时谙主会务,侍奉昕夕,隐尘等时过聚谈。鉴于我接管净慈寺的垒生故障,主张纯凭理想,于武汉新创立一养成佛教基本人才的学校,我乃提出佛学院的办法及学科纲领……隐尘、元白与武汉信徒杨显卿、王森甫等,集议数次,虽院址未能觅得,已决定照我的佛学计划,积极筹备开办。
  佛法讲因缘,武昌佛学院的创立,上有李隐 尘的提倡号召,下有陈元白的奔走联络,鄂督萧耀南也间接维护,这样就得到了许多佛门善信的支持。后来,在汉阳归元寺开筹备会,由李隐尘、王森甫、汤铸新、皮剑农、陈元白、萧止因、熊云程、萧觉天、赵子中、王韵香、孙自平、周可均等30余人自认为发起创办人,筹备佛学院的工作就紧锣密鼓的进行,同时也成立了筹备会。
  这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探寻适当的院址,筹备会曾在汉阳、武昌寻觅,亦曾到武汉大学所在的东湖,拟置地建屋,唯以秋季就要开学,时间上赶不及,最后在武昌通湘门内,找到了一所十分合用的空宅。
  通湘门内这所空置的大宅院,主人原是黎元洪(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族叔,曾任川汉铁路总办的黎大钧所有,后来由其后人黎邵平继承。黎邵平在汉口租界内另有房舍,此宅遂空置未用。李隐尘出面与之接洽,黎邵平亦赞成佛学院的宗旨,所以就以极低廉的代价——1万5千银元售与佛学院。太虚大师谓:“此宅四围空旷,门前甚堂皇壮丽,宅中兼有林沼花圃,加以添造修理后,足可适用。”这真是多方因缘和合所致的结果。
  筹备处由李隐尘任处长,皮剑农任会计,赵南山任庶务,王又农(后来出家,法名大刚)任文牍。为了赶得上秋季开学,大师又函召俗名董慕舒,曾在四川任县长,甫随大师剃度出家的大觉,由宁波到武昌协助,负责佛学院的改造工程及各种设备的购置。大觉颇有干才,且又勤勉尽力,任劳任怨。3个多月的时间,把黎氏住宅改造为佛学院——改造讲堂、行持处、斋堂、寮房,增建厨房、浴室、厕所等。购置各种器物,完成开学的准备。
  二
  另一方面,列名发起人的胡子笏、皮剑农等,根据太虚大师的《佛学院大纲》,草拟《佛学院章程》。并由太虚大师撰《佛学院缘起》,王又农写呈文,连同缘起、章程,呈请湖北省长公署及省教育厅立案,并转教育部备案。太虚大师在《佛学院缘起》中,首论“人不可不修佛学”,次论何者为佛,再论何者为佛学,四论佛学系派,五论救世必以佛学,以说偈语为结论,言简意赅,是大师佛学思想的具体说明。
  《佛学院章程》全文15章,内容概要为:
  第一章总纲:订定佛学院的名称为“武昌佛学院”,院址设于“武昌通湘门内千家街”,宗旨为:“招集有志学佛之人,不分缁素,授以佛学,俾使行解相应,能宏法利世为宗旨。”
  佛学院的组织方式,是“由创办人组织之,成立时别立院董会,凡创办人皆为本院院董。本院创办人每年需担任佛学400元以上之经费(或自捐或募化)。佛学院院务,“由院董会礼请大德沙门一人为院长总持之,于院董中公推一人为院护协持之。”并且明定:“本院于大德沙门得礼请为座主,于各刹长老得礼请为首座,于诸方法师得礼请为护讲。”院中“教务事务各职员,由院长协同院护延请之。”
  佛学院的学制,是:“先办修学、讲习二科,3年后改设专宗大学及研究部、中学部。修学科暂定为1班,俟逐渐扩充,每班限额60名,3年毕业;讲习科不限额数,以半年为修业期。”
  第二章入院:规定学员入院的资格和录取的方法为:“一、年龄在16岁以上者。二、身体健全、品性端正者。三、曾受比丘戒或沙弥戒或三皈依者。四、曾习教典及文理清通者。五、发心求法救世,誓不退愿者。”修学科学员报名时,须经过院方的三种考试:“一、口头问答。二、作文。三、入院共住一星期,察验品性行持。”
  第三章课程:订出修学科3年6学期课程的内容。第一学期:《大乘起信论》、《大佛顶首楞严经》、小乘佛学概论、佛教各宗派源流、《因明入正理论疏》。第二学期:《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心经》、《金刚经》、《文殊般若经》、印度佛教史、印度外道概论。第三学期:《成唯识论》、《摄大乘论天亲释》、《解深密经》、《楞伽经》、《弥勒上生经》、中华佛教史、西洋伦理学及心理学概略。第四学期:教观纲宗、《十不二门指要钞》、《大乘止观》、《维摩经》、《法华经》、各国佛教史、西洋心理学及生物学概略。第五学期:《华严一乘教义章》(五蕴观、妄尽还原观、三圣圆融观、法界观)、《华严经十地品》、中华孔老诸子、两晋玄学、宋明理学、西洋哲学概论。第六学期:七佛与三十二祖偈、信心铭、《六祖坛经》、《永嘉大师证道歌》、《梵网经及瑜伽菩萨戒学处》、《阿弥陀经》、《十六观经》、《往生论》、《十住心论》、宗教及社会学概论。国文、英文、日文、藏文、行持等,则贯穿于每个学期中。
  第四章为学年、学期和修假,第五章为缴费,第六章为试验,第七章为毕业,第八章为退学,第九章为各员职务及权限,第十章为公共规约,第十一章为奖惩,第十二章为礼仪,第十三章优待,第十四章扩充,第十五章附章。另附有董事会章程23条,订定院董会的职权和义务。
  在前三章标出武昌佛学院的特色。它不是一般学习佛学知识的佛学院,也不是专为培育经师论师的僧学堂,而是造就“行解相应”,立志“弘法利世”的革新佛教人才。缁众学僧毕业后,要以改造寺院为现代化的僧团,以弘法济世为目标;白衣学员毕业后,要以组织正信社团,推展人生佛教为己任。太虚大师在《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一文中称:佛学院的课程“参照日本佛教大学”,管理则“参取丛林制度。”从课程内容看,函盖性、相、台、贤、禅、律、密、净各宗,体现了八宗平等的精神;并加入文、史、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科学知识。
  佛学院的筹备处,特请国学名师黄季刚(侃)撰写《礼请院长疏》。5月4日,在汉口佛教会,正式礼聘太虚大师为院长。是日为夏历4月初8,佛诞,典礼庄严隆重。7月13日,佛学院召开院董会成立会,推举梁启超任院董长。李隐尘为院护。
  三
  在佛学院改建工程和立案手续进行的同时,佛学院已对外招生。8月中旬,各省投考学生陆续到院,经过入学考试,录取正备取生共60名。9月1日(夏历7月10日)举行开学典礼,湖北督军萧耀南亲临观礼,并登台致辞。此时,筹备处任务完成,把事务移交给院方,由太虚大师任院长,智信任监院,竹林任会计,玉皇任庶务,大觉任学监。教员方面,有史一如、杜汉三、陈济博、了空法师等人。这一期的学生,出家缁众有漱芳、能守、默庵、会觉、观空、严定、法尊、法舫、量源等,在家白衣有程圣功、陈善胜(后来出家去名净严)、张宗载、宁达蕴等。王又农、陈维东等亦住院旁听。后来有继续入学者,学生最多时达到百余人。
  自1922年9月起,到1926年10月止,这4年多之中,是武昌佛学院的全盛时期。在最早两年,学生续有增加,教员方面也增聘了释妙阔、释大勇、唐大圆、唐畏三(后来出家法名大敬)、张化声等。课程方面,太虚大师亲自讲授世亲的《发菩提心论》与《瑜伽真实义品》(以此二课代《起信论》)、及佛教各宗派流源、八转声义、六离合释等,空也法师讲《楞严经》,杜汉三讲国文,陈博济、史一如授日文,史一如另授小乘佛教、《俱舍论》、《因明入正理论》、《印度六派哲学》。
  史一如是四川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北京各大学任教。1918年,皈依太虚大师,潜心研究佛典,手不释卷。他在佛学院期间,翻译出日本的《小乘佛教概论》上下篇、《因明入正理论讲义》、《印度佛教史》、《中华佛教史》、《印度六派哲学》等著作,作为佛学院讲义。他是国人最早翻译日本佛学著作的学者。他在武昌佛学院的地位,犹如吕澂在支那内学院,不幸于1925年因病逝世,实是武昌佛学院的损失。
  第二年秋季开学,太虚大师感到禅林管理难达预期的成效,学监一职亦找不到适当的人选(最早的学监大觉辞职到四川弘法);同时学生程度不齐,施教困难,因此决定将这一期学生提前毕业,把第二、三年的课程浓缩在第二年授完。这一年,以大师亲讲的《成唯识论》为主课,社会人士来院旁听的,常在百人以上。
  1924年6月15日,第一届学生60余人毕业。大师拟出彻底改革的办法,在毕业生中选出20名成绩优良者升入研究部;续招新生时,他计划以受过比丘戒者为限。大师志在建僧,首重律仪,施以严格生活管理,模仿丛林规制,以树立整理僧伽制度的基础。惟这项办法未为院护李隐尘所同意,所以第二届招生仍是僧俗兼收。
  是年9月1日,武昌佛学院第二届学生开学,这一期的新后,出家众有大醒、迦林、恒渐、枕山、寄尘、机警、亦幻、墨禅等,俗家学生则有虞佛心(德元)、苏秋涛等。这一学期,院董会也开会改选,推出汤铸新任院董长。教员方面,唐大圆、张化声等仍继续任教,另聘善因到院任都讲——教务主任。至于研究部方面,则由大师亲自教导,授《大乘五蕴论》、《发菩提心论》等,但只开始而未讲完,10月底,大师突然辞职离院。《太虚大师年谱》1924年10月底记载:
  秋杪,大师忽召集全体员生,宣布院务交善因代行;留函致院董会,辞院长职,即日搭轮离汉。突如其来之行,颇滋武汉缁素疑讶。
  四
  太虚大师抱着满怀壮志与理想,于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因缘和合,过程顺利。如今第二届甫告开学,大师何以遽萌退意呢?《太虚大师自传》说:
  1924年春起,我已得了胃病,入夏渐剧,食饭呕吐,改食麦包,将三、四个月,拟作短期完全休息。又因第二期系随他意办,亦减少了热心及松懈了责任。我因此两因离去,不知者曾别作与某人有何意见的冲突,完全误解。
  大师自传所述,只是他辞职离院的主因,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在内,兹分析如下:
  一、大师有意彻底改革佛学院,第二届招生,计划只招收受过比丘戒的大学部学僧40名,“先注重律仪训练,严格施以生活管理,以为实行整理僧制的基本”。但未为院护李隐尘同意,所以第二届仍是僧俗兼收,这未免使大师灰心,所以自传中说“系随他意办。”
  二、大师的佛教革新运动,得到理念相同的开明之士所支持,相对的也为思想保守的诸山长老所反对。《年谱》1924年6月载:
  是年春夏,大师门下,以狂热为教之革新精神,引起长老不安,成新旧之争。
  这一年由春至夏,先是湖南旅鄂的沙门漱芳和居士唐大定(唐大圆之弟)等,发出“上湖南省诸山长老暨诸檀护书”,以兴办佛学院为请;次之为佛学院江浙同学,发出“致江浙各丛林寺院启”、“再致江浙诸山长老书”,以三事为请,即是要求江浙诸山长老,“组织江浙僧界联合会,办有系统之佛学院,设慈儿院。”江浙诸山长老领袖圆瑛、禅斋等虽然“复函赞勉”,但内心之不安可知。
  在佛学院开办的第二学期(1923年春),大师命佛学院学员宁达蕴、张宗载等,推动社会佛化青年运动,提出“农禅、工禅”,“社会服务”,“自食其力”,“和尚下山”等口号,期使佛教人间化,人间佛教化。是年暑假,大师在庐山主办暑假讲习会,成立“世界佛化新青年会”。1924年5月,“世会”改名为“武汉佛化新青年会”,同时在北京也组织了“北京佛化新青年会”,仍由宁达蕴、张宗载负责主持。宁、张在京,7月初以道阶、觉先、太虚、现明、明净、圆瑛、转道、会泉、性愿、持松、空也等人名义,发出快邮代电,宣称:
  佛教30年来,一迫于戊戌维新,再挫于辛亥革命,三排于外教,四斥于新潮。若无方便护持,将归天演淘汰,此固非面壁独参者所关怀,亦非玄谈业缘者所能救也。
  代电中提出八大使命,充满了革命情绪:
  第一使命,在废除数千年老大帝国时代旧佛教徒的腐败风气,露出新世运非宗教式的佛教精神……第二使命,在打破一切鬼教神教,中西新旧偶像式铜像式的陋俗迷,圈牢式的物质迷。
  这份代电措辞太激烈,做的也太卤莽。代电一出,各方震动,北京僧界被列名者致书大师,表示“有关佛教大局,万难承认。”印光大师也致书唐大圆称:“光生而愚拙,概不预社会诸事,妄受彼等诬谤,加以第一魔王之嘉号。而谛闲为第二,范古农为第三,以马一浮为破坏佛法之罪魁。”其他方面之反对者,亦可想而知。未久,北京的民生通讯社发出消息,指张宗载为留俄共产分子。后来,张虽向中外报章声明,民生通讯社也道歉了事,但形势日非,张宗载、宁达蕴铩羽而去,返回四川。北京的佛化新青年会会务停顿,也就是瓦解了。
  昔日,王荆公变法,以重用吕惠卿辈躁进之士,卒致失败;太虚大师革新佛教,亦以用卤莽青年而为己树敌,遭受抵制,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北京佛化新青年会事件,可能亦是大师辞职原因之一。
  三、支持大师办佛学院的人,中途都换了目标。此事的关键人物是释大勇。
  大勇俗名李锦章,四川巴县人,毕业于法政学校,民初任军政司法等职,后来从天宝寺佛源法师学佛,窥知门径,衷心向往。1919年,他偕黄葆苍、董慕舒二人,到上海找到时在主持“觉社”的太虚大师,依大师剃度出家。李锦章即出家后的大勇,黄葆苍即出家的大慈,董慕舒即出家后的大觉(曾在佛学院任学监。)
  大勇剃度后,在镇江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参究禅宗。1921年,随侍太虚大师到北京讲经。当时念佛法门风行一时,大勇于此不满足,发愿研究密乘。1922年冬,他与持松法师东渡日本,于高野山密宗大学专修密教,1年余后,受传法大灌顶,得大阿阇黎学位。回国后先在杭州、上海开坛传法,旋至武汉,住佛学院,武汉佛教会集会欢迎,请其开坛传法。一个多月中,开灌顶坛10次,佛教会男女居士及佛学院学员200余人都一窝风的迷上密宗。大勇未久去了北京,接着持松也到了武汉,出任武昌洪山宝通寺住持。1924年秋,原来支持佛学院的鄂督萧耀南,转而支持宝通寺,请持松修护国般若经法会,并开坛灌顶。许多信众都转向宝通寺学密宗。接着,大勇在北京慈因寺成立了“藏文学院”,武昌佛学院研究部的学员,如大刚、超一、严定、法尊、观空、法舫等,都退学转到北京藏文学院。研究部的学员差不多走了一半。
  在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以胃病转剧,大师唯有辞职一途。
  两个多月后的1925年元月,“武院”院董会开会,推孙文楼居士为代表,专程赴宁波,恳请大师回武昌,继续主持佛学院。大师于元月25日(乙丑年春节)抵汉口,回武院继续主持院务。
  五
  太虚大师二度回到武昌佛学院,对院务逐渐加以整理,为学生讲《二十唯识论》。后来因各地弘法事忙,席不暇暖,在院的时间就较少了。1925年春,他前往北京讲经,到山西游访晋祠。夏天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演讲,到庐山开暑期讲演会。10月,抵南京访欧阳竟无居士于金陵刻经处。参观支那内学院,继之担任中华佛教代表团团长,到日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1926年,除在各地演讲外,春天在上海与熊希龄、章太炎、王一亭等人发起组织“全亚佛化教育社”(后改名为中华佛化教育社),推动佛化运动。
  是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10月10日攻克武昌城。在武昌围城期间,佛学院第二届学员约30人,先后离院避难,教职员亦星散。革命军人入城,佛学院大部分院舍为军方征用,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的军医处进驻佛学院。这时代理院务的善因回了湖南,院中只剩下一个俗名唐畏三,后来依大师出家的大敬,留在院中看守图书和法物。
  1927年底,法舫回到了佛学院。法舫是院中第一届毕业生,在研究部期间,闻大勇在北京办藏文学院,他随着同学们到北京去学藏文。1925年秋,大勇率学法团一行20余人,由北京经四川入西康,准备到西藏学法,法舫也是团员之一。行至西康甘孜,为守军所阻,不能前进,学法团留在当地,依大格洁西尊者学藏文经典,法舫以入藏机缘未熟,所以回到武昌,在佛学院中陪着大敬守院舍,同时刻苦自修,专攻俱舍和唯识,3年之间,学力大进。
  1928年春,佛学院院董王森甫、熊云程、夏致贤、赵子中等出面召开董事会,改选新董事,推王森甫任董事长,太虚大师任院长,雷定坦任院护。佛学院的人事,以大敬为事务股监院,张化声为修持股主任,唐大圆为教育股主任。改组后的数个月内,在未被军队占用的房舍中,开办佛经流通图书馆,也开设平民小学,招了一班附近的贫民子弟施以教学。
  1928年8月,太虚大师赴欧美游化。10月20日,在法国巴黎与国际友人20余人,于东方博物院开会筹设“世界佛学苑”。定宗旨为:“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达成世界之安乐。”大师为发起人兼召集人,事后他函告武昌佛学院同仁,筹备改“武院”为世界佛学苑。
  1929年4月14日,佛学院召开第一次世界佛学苑筹备会议,与佛学院有关的人士都出席参加。会中推唐大圆为筹备主任。时,大敬已离院回湖南,武院改由法舫管理,会中并决定世苑开设研究部,预计7月开课。
  7月15日,世苑研究部开课。世苑的人事安排,院长是太虚大师,教务主任唐大圆,训育主任净严,教授有法舫、张仲如、唐祖培等,研究员有尘空、法空、海印、胡慧严、张慧藏等30余人。是年10月,太虚大师回到佛学院,住了一个星期。当时佛学院中的驻军仍未迁走,工作未能推展,大师为研究员编“大乘宗图”及“研究佛学之目的”。
  1930年6月,法舫奉太虚大师之召赴上海,谒大师于净业社。大师命他到北平去筹备世界佛学苑(华英文系)的柏林教理院(设于北平柏林寺内)。9月,柏林教理院成立,世苑筹备处也由武昌迁到北平柏林寺。武院的研究部也停办了。柏林教理院由柏林寺住持台源和常惺任院长,胡子笏主财务,法舫任书记兼教理院监学。柏林教理院办了一年多,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局紧张,就宣告停办,法舫又奉太虚大师之命,回到武昌,恢复武院的工作。
  1932年初春,武院董事长王森甫、董事罗奉僧和法舫3人,聘请军方人士徐克成督办和夏炳灵司令为院护,托情向军方收回院舍。到了夏天,军队撤出,法舫重加整理修缮。6月底,太虚大师回武院,指示成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9月25日,世苑图书馆开幕,院董会改推方本仁(耀庭)任董事长,法舫主持馆务。图书馆设立研究部,下分编辑、考校二室,芝峰任编辑室主任,会觉为考校室主任。研究员有谈玄、尘空、苇舫、本光等。以后陆续来馆者,有力定、守志、印顺、竺摩、止安、月耀等,人才济济,这可以说是武院的中兴时期。
  在图书馆筹备期间,除佛学院原有有图书外,太虚大师委托谈玄到上海,把他自己的藏书全运到武院。这时馆中有大正藏,卍字续藏、频伽藏、巴利文藏经。先后又添购了四部备要、四库全书增本、万有文库等。王新基居士捐赠了二十四史及志书,刘觉生居士捐赠了图书集成。此时图书馆共计有图书22428种,24230册,11万1000余卷,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有此数量藏书,甚属不易。
  法舫主持馆务6年,在馆中开办了预备班,授课一、二年,成绩优良者升为研究员,1933年及1935年各招生一次,学员有福善、明性、道屏、智定、雨昙、敏智、觉民、雨堃、茗山、杨星森等。授课的教师先后有芝峰、印顺、会觉、张化声等。
  1935年秋季,预备班因经费困难而停办。1936年9月,宽道法师发起募捐,他首先月捐百元为倡,在馆中成立高级研究部,分别研究6个学科:阿含俱舍系、法相唯识系、法性般若系、法界显密系、教乘次第系、宗教历史系。研究员有茗山、福善等。1946年8月中旬,太虚大师抵武汉,23日图书馆为研究员讲“新与融贯”,由福善笔记。大师释“新”义曰:
  佛教中心的新,却是以佛教为中心,而适应现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佛教……
  中国佛教本位的新,是以中国二千年来传演流变的佛法为根据,在适应中国目前及将来的需要上,去吸收采择各时代各方域佛教的特长,以成为复兴中国民族的中国新佛教。
  这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八年抗战开始,未几大师应缁素之请入川,直到1946年3月,胜利后,才重到武昌一次。
  未几,武汉时局紧张,图书馆的高级研究班解散。法舫于1938年元月赴重庆,谒太虚大师于长安寺的佛学社。大师命他到缙云山的汉藏教理院任教,而武昌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则由苇舫接任管理。
  1938年10月,日寇侵入武汉,佛学院旧址房屋大半毁于炮火,世苑图书馆被迫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太虚大师命苇舫回武汉,设法修整武院,恢复图书馆,惟此时武院又为军队驻用,工作无法进行。到了1946年8月,驻在武院的军队离去,苇舫得佛教正信会之助,修葺房舍。9月间又招了几名研究员,恢复上课。正值太虚大师欲重整武院,实现他整理中国佛教的计划,不意化缘已尽,1947年3月17日在上海圆寂。
  1948年年底,大师在家弟子李子宽居士来到台北,与张清扬居士二人捐资取得台北善导寺的使用权,原计划将武院的世苑图书馆迁到台北来,惟以时局变化太快而未果。只有大醒法师于1949年,将大师1920年创刊的《海潮音》杂志迁到台湾印行,这是唯一迁到台湾的大师弘法事业。
  六
  1949年,位于武昌通湘门内的武昌佛学院结束,前后维持了近30年。虽然20多年中屡有变革,历经沧桑,但是它对后代却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带动佛教举办僧学的风气:民国初年,佛教所办的僧侣学堂,先后有上海华严大学、观宗学社、法界学院、天台学院等,但都规模小,寿命短。武昌佛学院的创办,为佛教现代化教育开创了新局面。武院之后,各地继起的佛学院,有1923年开学的支那内学院,1925年创办的闽南佛学院、玉山佛学院、1928年创办的竹林佛学院,1929年创办的九华佛学院,以至于后来的柏林教理院、鼓山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焦山佛学院、栖霞佛学院、玉佛寺佛学院等,但在规模与造就人才上,仍不能与武院相比。
  二、开创近代佛学研究风气:武昌佛学院教学方针,是八宗平等、应化多方,打破了历来的拘持己宗排斥他宗的成见与旧习。此外,复加授哲学课程,吸收他家学说思想,开拓学者的思想空间与胸襟。这种新的教学与研究方式,是以往佛教学堂中所没有的。
  此外,1921年至1931年间,武昌佛学院与支那内学院屡有法义之争,当时佛教界及学术界多人都卷入了这一场笔战。双方为了辩论法义,无形中带动佛学研究的风气。这是笔战附带产生的作用,关于两院间的法义之争,见本书欧阳竟无传,此处不赘。
  三、造就人才,促进佛教复兴:中国佛教,至清季末年,义学不彰,衰微已极。1912年,释仁山在金山寺开会,曾说:“金山寺内僧众(不下三、四百人),倘有人能写出300字通达的书信的话,我仁山愿把头剁掉。”金山寺为国内名刹,尚且如此,其他寺院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僧侣文学素质之低落。
  武昌佛学院兴起,为佛教造就了大批德学兼优的人才,这些出身于武院的学僧,或在社会上讲经弘法,或在学院中传道授业,对后代产生了绝大的影响。即以今日台湾佛教而言,1949年,大陆僧侣相继来台,改变了日治时代的陋规,重兴中国佛教的遗范。这些大陆来台高僧中,直接出身于武院者,如大醒法师、印顺导师;间接而与武院有关者,如出身于闽南佛学院的慈航法师,出身于汉藏教理院的续明法师,以至于在星马弘化的演培法师(汉藏教理院),都对台湾佛教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釋法平法師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6 15:39 , Processed in 0.1798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