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6|回復: 0
|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01卍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净公上人_蔡礼旭_锺茂森等)》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2005/10/20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档名:28-21-01
http://www.amtb.org.tw/section1/jiangtang.asp?flash_ref=1018
尊敬的国会上议院副议长拿督林时先生,尊敬的大会主席丹斯里伉俪,尊敬的佛教总会日恒法师,诸山长老,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德,我们在此地聚会距离上次正好是六个年头。时间过得很快,六年前那个时候我住在新加坡,以后移民到澳洲。到澳洲之后与多元文化结了很深的缘,特别是与澳洲几所大学,他们学校执行政府给他们的任务,昆士兰大学负责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格里菲斯大学负责团结宗教、族群,所以我到澳洲参加学校的工作,并且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先后参加五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
这五次让我深深感触到和平的落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联合国从事于国际和平会议,是从一九七0年开始,到今年正好是三十五个年头。每年投资下去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可观,可是世界冲突频率年年上升,伤害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让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对于和平工作几乎丧失了信心,使我们不能不认真深切的反省,我们要找出原因的所在,然后把原因消除,这个工作才能做到有效果。
所以我们就想到一九七0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在日本跟池田大作的谈话,他就说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他这个话讲得没错,但是也有人问我,孔孟学说真能解决吗?大乘佛法有效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正确。大乘佛法在中国弘传了将近两千年,现在修学大乘佛法的在家出家同学很多,我们冷静的思惟想想,大乘佛法能不能解决今天社会问题,就是从各个方面的冲突,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孔孟学说能有效吗?大家找这些学者专家。学者专家提出来的,谈到孔孟,总不外乎四书、五经、十三经这些经论,讲到佛法一定就想到许许多多大乘的经论。我学佛五十四年了,讲经教学四十七年了,有没有效果?人家来问我,我的回答是没有效果。只是非常感慨而已,也从来没有做过深刻的反省。
这五年让我参加五次国际会议,我不能不反省,不能不认真,所以我的答复说汤恩比的话没错。但是今天讲儒、讲佛,我们要讲它的根在哪里,只有从根救起才有效,枝叶花果没有效。枝叶花果像花瓶里面插的那个花,很美,很好看,没有生命,三、五天就枯死了。我们要找根,根不好看,埋在地底下,它有生命,它能够发芽、能够茁壮、开花结果。你要是从大乘的根、从儒家的根来救,这就行,所以我肯定汤恩比说的话没错。我们今天大概疏忽了根本的教学,所以收不到效果。
佛法的根是什么?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修学指导最高的原则,我们一生都在奉行的,就是《观经》里面的「净业三福」,这是我们指导的总原则。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这是根,根本的根本,人天法。第二条二乘法,声闻、缘觉的基础,「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小乘。第三这才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做到?没做到。头一个根,这个根重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根,根本的根本。使我们想到世尊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佛弟子如果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你是他的学生一定是次第修学,先学小乘,后学大乘。
小乘教确确实实传到中国,中国人也非常认真的重视它。所以在隋唐,这是中国黄金时代,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先后建立,小乘有两个宗,成实、俱舍,这两宗是小乘。小乘经典的翻译也非常完备,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的阿含部就是小乘经,跟巴利文的小乘经一对照,数量几乎相同,巴利文《藏经》比我们小乘经只多五十部,很有限,可见得我们经典翻译得非常完整。但是唐朝中叶之后小乘就衰了,到宋朝就没有了。中国一千多年,我们从唐中叶算起,大概是一千二百年的样子,这一千二百年当中,我们中国各个宗派高僧大德辈出,人才济济,他们没有学小乘,他就学大乘。这是什么原因?并没有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中国学佛的这些人,无论是在家出家,没有一个没有儒的基础、道的基础。这才明了,中国之所以不学小乘,是以儒道代替小乘,这正确的。确确实实儒道教义跟小乘相比,更适合于中国人的爱好,所以用这个取而代之。
我们看看近代,特别是近代的半个世纪这五十年来,我们佛门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小乘不学,儒也不学,道也不学,直接就进入大乘,所以净业三福第一条不能落实。我们讲「孝养父母」这句话究竟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很模糊,讲都讲不清楚,你怎么能落实?这是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道理就在此地。
我们思惟到这些地方深深感觉到,今天要把佛教再振兴起来、救起来,还是要从根救起。那我们要不要学小乘?小乘经典太多,很不容易,不如还是回到儒家。儒家的经典也相当丰富,历代的着书数量是更多,我们找根。中国就想到中国传统的教育,根怎么找法?那我们要到孔孟那里去找。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孔子一生所学、所教的,所表现的,确确实实如他的弟子们所说的,温良恭俭让。人的本位他做到了。他自己说的都是实话,不是谦虚的话,一生述而不作,给我们最好的示范,做出榜样来给我们后人看。夫子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都是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真的学,他也认真的教,所教所学的全是古人的。
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他最崇拜的,尧、舜、文、武、周公,这他心目当中崇敬的古圣先贤。这些人距离孔子再往上去又是两千年,所以中国传统教学,从有文字记载可以推到四千五百年。我们再看看文字上记载的尧舜,「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孝悌,伦理,五伦,尧舜是展开伦理的教育,五伦教育是不是尧舜发明的?是不是尧舜创办的?不是,尧舜也是述而不作。再往上推,史前时代,至少可以推五百年,这就说明中国对于教育的重视。懂得教育,认识教育,认真落实教育,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去研究。
这个国家民族能够在地球上延续五千年,还维持着大一统,而没有被历史淘汰,什么原因?我在上个月,南昆大校长请我吃饭,在座有位老教授是学校主管教学的,相当于我们国内大学的教务长,资深教授。他在吃饭的时候跟我谈了一桩事情,过去我没有听说。他说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也就是中国跟日本打仗的还之前,应该是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欧洲人就在探讨这个问题,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被历史淘汰掉了,中国还存在,这是什么道理?这些学者专家研究的结论,大概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可能是这个原因。我听了之后我点头肯定,确确实实是这样。中国的教育是在家庭,它的特色是家庭,家庭教育。
中国人教小孩这是很不容易,非常有智慧的,在全世界找不到,没有看到第二家这样做法。小孩从什么时候教起?你们现在一般讲从几岁开始教,不是,太迟了,中国人教小孩大概生下来三、四天。生下来三、四天,他眼睛张开来他会看,耳朵竖起来他会听,他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已经会看会听,他看大人动作,听大人说话,他在学习!真的,这不是假的。因此,父母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都要很谨慎,决定不能让小孩看到负面的、不善的,不可以让他看见,不可以让他听见。所以今天我们提倡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时候家庭教育的集大成,不是小孩子教科书,不是,是做父母的人用身教教小孩。小孩这样受教育,他到三岁就很懂事。
中国人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这个话有道理。你看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熏习,熏习都是纯净纯善。《弟子规》这是熏习,三岁的时候他就懂事了,他就明白了,父母没有用言教的,用身教教他。我们今天社会上有个流行话叫「免疫」,他的免疫力量就非常强大,不会受外面环境的染污,所以三岁看八十。中国还有一句谚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到三岁时候他的天性、他的自然已经扎了根;换句话说,这个根很深、很坚固,保证他到八十岁都还有免疫的效果,所以有「七岁看终身,三岁看八十」,一生不会变坏,这教育的效果。所以教育的根是父母,父母爱护子女是这么样教的。
那个更深一层的,在中国有个例子,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这是很了不起的。她在怀周文王的时候,怀孕的时候她就懂得教导还没有出生的胎儿,没出生的她怎么教?心情、言谈、举止非常谨慎,眼不看不正的事情,凡是不是善的不看,不是善的不听,口不出傲言,就是傲慢、态度强硬这些话她都不说,言语柔和,影响胎儿。中国人讲胎教是从周文王的母亲,她生下周文王,你就晓得文王能称为圣人,能称为圣王,母亲教的。我们从这些地方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圣贤是教出来的。社会上圣贤人多了,国泰民安,哪里会有冲突?哪里会有竞争?人人都懂得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中国教育的特色。
所以我们想到这些问题,如何能够把这种教学、理念、方法把它找回来。中国这个教学一直绵延到清朝都遵守。我早年喜欢读历史,年轻的人,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历史,我就在历史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困惑了我很多年。那就是中国每个朝代改朝换代,有兴有革,唯独教育的政策、教育的内涵、教育的方法都没有改变。蒙古人入主中国没改变,清朝入主中国不但没有改变,还把它发扬光大,这少数民族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有它的道理存在。非常爱惜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中国文化来治国。
可惜到晚年,晚年是慈禧太后执政,把祖宗的成法废除了。清朝开国的时候,帝王都是礼请儒释道三家的,现在的话讲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讲经教学,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天天来听课。帝王做出尊师重道的榜样,所以中国人心服了,没有不顺从的,没有不听话的,这个效果收到了。一直到咸丰年间,都还是承传祖宗的方法。慈禧太后在我想象当中,因为宫廷里面我们知道讲的遍数最多的是《无量寿经》,可能《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很多话慈禧太后做不到,做不到就听到讨厌,佛经、儒经天天在骂我,算了,不讲了,就把它废除掉了,宫廷从此以后不讲经了。
慈禧太后迷信,她喜欢扶銮,驾乩扶銮,她喜欢这个。所以遇到国家大事她不找这些学者专家来研究,她请教鬼神,鬼神帮助她决策,使这个国家亡国。正应了中国古圣先贤的一句话「国之将兴,听于民」,晓得民众需要什么,国家才会兴旺;「国之将亡,听于神」,一切都听神明指示,这个国家就要亡国了。这是《左传》上的两句话,在清朝末年时候应现了,她听神,她不听人,这是我们都应该明了。
慈禧太后这桩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驾乩扶銮很多人相信它,我看过,我就把这个事情向大师请教,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大师就把慈禧太后这段事情告诉我,他说驾乩扶銮不能说不灵,不灵哪有那么多人相信它?是不是真的佛菩萨、神仙降坛?不是的,多半是灵鬼冒充佛菩萨,冒充神仙。如果他说他是灵鬼,没有人相信他;他说他是佛菩萨,他说他是什么神仙下来,人家相信,其实全是假的。有一点小神通,很近的事情他讲得很准,譬如说三天、一个星期之内的,时间长的他就胡说八道。反正他说错了,你也找不到他,他也不负责任。所以这些事情还是夫子的态度正确,「敬鬼神而远之」。敬,我们要尊敬他,夫子这句话跟普贤菩萨所讲的一样,「礼敬诸佛」,为什么?他也是众生,我们应当与人交往有礼貌,与鬼神交往也有礼貌,应当要尊重他,尊敬他,可不能听他的,听他的那你就得上当,这就是敬鬼神而远之。远也不是跟他保持距离,远就是不能听他的,远是这个意思。所以夫子的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当要学习。
由这些地方我们才知道,根本的教育重要,佛法的根本是「十善业道」。你看今天我们学佛,在家的同学十善业做到了没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在家不邪淫)。不杀生延伸就是决定不能有害人的念头,不能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我们有没有做到?不偷盗,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行为,没有做到!接着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十善业,这是大小乘佛法的根本,这十条做不到,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学经论你可以欣赏,你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如何落实十善业道?为什么十善业道这么困难,在过去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的人,十善业统统做到了,从前人能做到,现在人为什么做不到?现在人没有家教,没有根。我们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佛教从印度,当时佛教传播是向四面八方传播,可是唯独在中国生根、开花、茁壮、结果,其它地区有的没有了,有的是极其少数,影响不大,那就是中国有家教。家教里面着重在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五伦教育里面的爱的教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中国一般术语里面常讲「亲信」,这个字是从五伦里头出来的,亲是第一个,父子有亲,信是最后一个,朋友有信。说一个头说一个尾,当中的义、别、序统统包含了,说个亲信就包括圆圆满满的伦理道德,你说这两个字多么可贵。但是现在这两个字含义不但模糊,变质了,儒家有许多名相变质了,佛法里头变质的就更多,这都是我们要理解。怎样把变质再拉回来,回归到本位,这要靠教育。
所以教育的核心就是那个亲,亲爱,父子有亲。亲爱从什么时候看出来?我前年参加日本的一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日本那边的同修有很多跟着我一道,协助我。当中有一位女同修带着她四个月的儿子,推着个小车子,跟着我一道走。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这个小朋友,四个月,长得非常好。你看他父母亲爱他,没有任何条件,天性,你再看看小孩爱他的父母,你细心观察看得出来,天性,父子有亲。所以当时我周边的这些同参道友们,我就叫大家观察,父子有亲你从这去体会。
教育,中国的教育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这种亲爱如何能够保持到一生都不改变,这就是教育的效果,教育的成就,在佛法里面讲这叫自度。第二个目标是度他,把这种亲爱把它发扬光大,让他知道爱家族。他爱父母,他能爱兄弟,爱姐妹,爱他的族群;再扩大能够爱他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佛法讲到最后,爱一切众生,《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爱的教育,这个爱是天性。
中国人五千年来就是崇尚这个教育,这是人本的教育,做人的根本,人人做到,真的是好人。所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五千年来诸位细细去读中国历史,中国人从来没有在自己国家外面发动过战争,没有,从来没有侵犯过别人一寸一尺的土地,历史上没有这个记载,这我们要懂得。中国的元朝,是的,那确实是扩大版图,侵略了很多国家地区,世界上称之为「黄祸」。你要晓得,那是蒙古人(现在是外蒙古),不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也被他征服,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种力量太伟大了,统统归功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里面中心的核心,家庭教育。
我们今天家庭教育从清朝末年就衰了,逐渐逐渐淡薄了,真正被断掉那是在中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把中国的社会打乱。这个事情我记得就很清楚,像我这种年龄,我们出生在乡村、在农村,从小到八、九岁接受的还是传统教育。我们家乡文风很盛,着重于传统教育,但是战争爆发之后,大家都为了逃难,所以家庭就顾不到,这个教育真的中断,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办法再兴起来,所以中断至少是七十年。七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还能救,现在如果极力提倡还能救得起来;如果再过个十年没救了,恐怕神仙下来也没有办法。现在就是拯救中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最后的一个机会决定不能失去,我们要全心全力努力来做。
有儒就有佛,没有儒决定没有佛。要知道,佛是建立在儒的基础上。你去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第一条是儒,第二条才是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才是佛。这个三福就像三层大楼一样,第二层是以第一层为基础,第三层是以第二层为基础,我们如果不重视《弟子规》的学习,那就是把佛法摧灭掉了。所以这些年来我为什么极力提倡《弟子规》,要培养《弟子规》的老师。《弟子规》的老师不是容易培养的,为什么?要有真正菩提心,牺牲奉献,因为这一百一十三条每一条都要能做到,都要能落实,你才能够教人。你会读、会背、会讲没有用,你要做到才有用,你做到之后你才有心得,你才能够帮助别人。希望每个人从家庭、从自己本身做起,在佛法讲「续佛慧命」,在中国传统讲「继往圣之绝学,开天下之太平」,这个事业是希有难逢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
至于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以中国古时候,我们在多少经书里面看到的,八岁进学。七岁以前家教,八岁进学校,学校老师好教,他懂得尊师重道,哪有不听话的学生?从前家教也是很难得,这个事情我遇到,我应该是在六、七岁的时候,进学稍微早一点,七岁的时候我入私塾。上学的这一天,我父亲带着礼物供养老师,带着我去上学。学校是在祠堂里面,是我们亲戚的祠堂,有一位老人在那里办了一个私塾,学生二十几个人。进学的这一天,我们当然穿了整齐的服装,进到学校在学校的礼堂,是礼堂,礼堂当中供奉着孔子的牌位,没有画像,但是我们也认识字。「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那个牌位很大,我们在下面看都认识。我父亲带着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向孔老夫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那是从前满清时候的最敬礼,拜孔老夫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我父亲也一样在前面,我在后面,对老师也行三跪九叩首的礼。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是什么?他们两个在唱戏、在表演,教我们小孩的,尊师重道。
你看我父亲对老师都三跪九叩首,我还敢不听话吗?这一次表演,一生懂得尊师重道,对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知道报老师的恩。老师教我一个学期,我这一生都不敢忘记他,常常怀念他,就是那一天上学父母那一拜学来的,你看那个根多深!哪有现在很多同学来告诉我,儿女不好教,不听话;很多当老师来讲,学生不好教!从前没听说过。你就晓得中国这几千年教学,所以我称它是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内涵、五千年的效果,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所以中国这个民族还能够长期延续在这个地球上,道理就在此地。
今天世界的动乱,每个人都很关心。我在最近这二、三年访问一些国家,难得有这个因缘,都跟国家的领导人、宗教的领导人接触很频繁,我都把中国传统这些好东西介绍给大家。现在世界跟从前不一样,从前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发达,所以形成许许多多老死不相往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许多人一生连邻县都没有去过,能够在一生当中,离开这个省到别的省去观光旅游,那就很少数。现在交通方便、信息发达,全世界只要哪个地方有一点点动静我们都知道。环绕地球一周二、三天,所以现在我们的观念必须要改变,现在是地球村,这个地球是我们生活居住的地方,我们今天是地球人。我跟许多人往来,人家问我:法师,你是哪里人?我是地球人,你也是地球人,我们是同乡,我们是一家人!不要再分彼此。
宗教与宗教之间我接触得很多,一直到今天我提出的一些见解,还没有人反对。我接触了十几个宗教,我告诉这些宗教领袖,我说我们大家都信仰宗教,我们都相信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大家都点头,我们这个宗教是真神。我说你相不相信真神有圆满的智慧?这都相信;真神有无量的神通,他会变化?他也相信。我说那行,这个真神在佛教里面就变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真神的化身,在基督教就是耶稣,在伊斯兰教就是穆罕默德,没错,都是一个真神。在佛教里讲得很清楚,像《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名号,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统统是一个真神的化身。所以我们佛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好像是一家人,亲兄弟;那其它的宗教,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所有信仰宗教都是一家人。
我也跟许多国家领导人见面谈话当中,我也常常提到,今天我们希求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实在讲,用促进不如用恢复。宇宙本来是和平的,世界本来是和平的,要恢复到本来的和平,从哪里着手?我们想到三个方面,第一个族群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个宗教要和平相处,平等对待;第三个国家,国家与国家都要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大家都希望和平、和谐、和睦,统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平等,那么你的和平、和谐、和睦都是口号,不能落实。所以大国跟小国要平等,富国跟贫穷国家要平等,强国跟弱国要平等,世界才有和平,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和平。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到中国人常讲的「家和万事兴」,平等从哪里做起?从我们本身做起,从我们自己家里做起,自己家里面都不和、都不平,社会怎么会和谐?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我们的心不平,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有怨恨,你知道这个问题严重吗?这是我们在制造争端,我们在破坏和平,这个问题严重了。所以如果我们常常能想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内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把它化解,宇宙就会和谐,世界就有和平,无量无边的功德,一念之间转过来了,这才真正能落实。
在世出世间法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最殊胜的事业,无过于成就自己的德行,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比这个更超过的。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这个榜样,意义非常的深远,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你才能够知道。他老人家志趣就是为一切众生培养真实究竟圆满的福祉,他知道这个事情政治做不到,所以他舍弃了王位;他可以继承他父亲净饭王,可以做国王,他把王位舍弃了。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年轻的时候武艺高强,他可以做将军、可以做统帅,他知道这桩事情武力也办不到,放弃了。再仔细看,我们这社会上各行各业,科技、工商、经贸都做不到,他选择了什么?他选择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细心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是从事于教学。
十九岁出去寻师访道,到三十岁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学问。孔夫子也讲「三十而立」,孔子是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那当然,有志于学应该是还早,十九岁就出去寻师访道,我们现在讲的话,佛门叫参学,三十而立,三十成就。他成就之后就从事于,用现在的话来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一生做了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我们讲入般涅盘七十九岁,从事于教学工作四十九年。而夫子则不一样,这是我们能够看到两位圣人表演的不相同。夫子还想从政,周游列国。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诸侯小国,周游列国十几年,没有人用他,都知道他很不错、很有才干,没有人愿意用他,所以回到家乡办学。回到家乡六十八岁,所以他从事于教学的时间只有五年,他七十三岁过世的。
五年的教学,他有三千学生,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人,七十二贤。这在中国几千年教育里面,说实在的,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为什么有这样伟大的成就?这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那个学生就不知道多少,不计其数。真正有成就的,我们在经典看到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证阿罗汉果,那就是贤人。世尊有贤人一千多人,孔子有七十二人,这是教学时间长短不一样,但是同样的伟大,同样的有成就。原因是什么?我们细心去思惟,他们是自己道德成就、学问成就再出去教,也就是说自己都做到了才教人,圣人,做到之后才说到;说到之后能够做得到,这是贤人,说到之后他能做到;说到之后做不到,那就变成骗人。所以现在的教学,真正能说到做到的很少,不多。今天我们的教育收不到效果,问问老师,老师自己没做到;在家庭里面你教你的儿女,你自己没做到,收不到效果原因在此地。
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含着有非常深刻的意义,非常深刻,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他说我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想,当然想了很多很多,最后的结论,不如学。学是什么?学是觉悟的意思,要学觉。《弟子规》三百六十句,它一句三个字,三百六十句,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换句话说,夫子所说的学,学什么?就是学这个。大道就是日常生活,没有离开日常生活。离开穿衣吃饭日常生活,不是道,那变成玄学了,那就不切实用,就是学这个。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这我们不可以不懂,我们也不能够不学,真正要跟圣人立同样的志,我们要认真去学。
虽然我们立志向学的年龄往后延长了,有人三十、四十之后开始觉悟,开始发愤;有人五十、六十开始发愤,不迟,来得及,只要肯学,只要回头,没有不成就的。特别是现前的社会,我们总要有愿望,发心做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现在社会的人,人不懂得孝养父母,我们要做出孝养父母的样子给人看;自己做到是自行,给别人看这就是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弟子规》里面讲孝亲,前面这七条;我把它重新编了一下,总共是一百一十三条前面七条是孝亲。
现在这个社会忘恩负义,现在人不懂道理,满腹的怨恨,怨天尤人,这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也是社会动乱基本的因素。我们要表演,恩要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要做样子给人看。真正做到,那我们就帮助这个社会。人,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什么身分,他对我有一桩事情好处,有一天的好处,我们一生不忘记,常常有感恩的心、报恩的心。这个人他对我也有不好,那个对我不好的地方要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不要放在心上,常常念着他的好处;如果社会上大家都能这样想,这个社会怎么会有动乱?人与人之间怎么会不和睦相处?最重要的,我们如果只说不做,人家说:说得好听,你还是骗人的。我们做出来给人看,只记别人的好处,不要记别人的不好处,很重要!
你说学佛,有很多人问我:我这一生想成就,真正念佛想往生,怎么样才能够做得到?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的一句话,你要是一生做到了,那你肯定就能往生,什么一句话?六祖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能看到世间人都没有过失,你就成就了。你看中国上古汤王,商汤时候,「天下有罪,罪在朕躬」。你想想这个话,天下人有罪过是谁的罪过?是我的罪过。为什么?他是国王,老百姓有罪过,你没有把他教好,不是他的罪过,是你没有教好,那是你的罪过。你看看圣人的这个胸怀,跟凡夫不一样。今天我们说一切不善都是别人的,善都是自己的,这就天下大乱,这就造成对立、造成矛盾、造成纠纷。所以社会整个安危治乱人人都有责任。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今天从早到晚,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念,是有助于社会安定和平,还是在破坏社会安定和平,你有没有去想过?儒跟佛都重视每天晚上的反省,佛家讲忏悔,找自己的过失,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心无心,哪有没有责任的、哪有没有因果的道理?
《弟子规》里面讲「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几句话你要上溯,这是五千年前中国老祖宗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常想我想用什么样的心对人,先想想人家用这个态度心态对我,我能不能接受?我如果不愿意接受,我就不可以用这种心态对人,我就不可以用这种言语对人,不可以用这种行为对人,这就对了。这些事情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我们都看到、都听到,好不好讲?不好讲,讲的时候得罪人,他不会接受。这个时候怎么办?佛教我们的方法很好,合掌令欢喜,一句话不说,慢慢的感化他。他能这样说,我决定不能这样说,日久天长,慢慢他发现了,你这个人不说人家的过失,连别人批评你、毁谤你,你还是赞叹别人。他就去反省,他就去学习,这就对了。
还有一桩事情,也是对社会的扰乱,不负责任,就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就是谣言,轻信谣言,轻传谣言,损害是社会;制造矛盾,制造对立,制造不和。所以这是我们要常常想,我有没有这样做?我有没有犯?天天读,天天反省。还有中国大陆同修问我,他说《弟子规》现在知道重要了,他说:法师,我能不能把念佛诵经统统放下,就学《弟子规》,行不行?我说:行,你先做扎根的教育,但是有时间性,多长?一年。一年什么都放下,专修《弟子规》,这一年学好了之后你再把佛法提起来,事半功倍,你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
今天所以我想到,这些年来常常想到汤恩比的谈话,我们今天要从根救起。所以为了便利初学起见,初学的人怕这一百一十三条还太多,我又把它节录了一下,我节录了当中最重要的七十条,先从七十条学起。不是其余的不学了,这个优先,七十条优先,先学七十条,然后统统要学。《十善业道经》也怕太长,我讲得很详细,讲得很长,我也把它节录,节录成一个短篇,节录的经文只有五百一十六个字。听说他们做成了光盘,只有八片,那这就方便初学。从这里入门,然后再学全经,在家同学一定要以这两种东西做基础,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才是佛经一展开,你看「善男子,善女人」,有我的分,我是善男子,我是善女人。如果你没有做到,你不是!一定希望大家认真努力,一年的时间,不可以拖,一年的时间决定落实这两门功课,《十善业道》跟《弟子规》。
如果出家的同学,那你发心出家,出家,天人师!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是天人都尊重你。如果你没有真正德行,鬼神都瞧不起你,天神怎么会尊重你?做释迦的学生要什么条件?要具足《沙弥律仪》,这是出家人的身分,比丘戒、菩萨戒不容易。说老实话,蕅益大师、弘一大师都给我们提到,末法时期已经做不到,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他在佛菩萨面前退戒,退比丘戒,一生受持沙弥戒,所以我们看到他有些著作,他冠的名号前面是「菩萨戒沙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的学生也是他的侍者,成时法师,也就是蕅益大师圆寂之后,他的著作是成时给他整理、刻版流通,这个功德我们都要感恩。成时大师自己,因为老师称沙弥,他不敢称沙弥,他前面冠的是「出家优婆塞」,成时。我们看到用这个第一个是他,第二个我们看到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常常用的是出家优婆塞演音、弘一,这是不敢称出家人身分,不是出家,是出家的五戒居士。换句话说,十善五戒他做到了,《沙弥律仪》还做不到。《沙弥律仪》做到了龙天尊敬,那是一点不假。
所以我们要发愤努力把《沙弥律仪》落实,那就是末法九千年祖师的基础。你认真努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也能够成就。谁能有成就?谁发心谁就成就。人人都有这个缘分,就看自己肯不肯发心,肯不肯认真努力。古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种学习原则一定要落实,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它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学术不一样,社会,像大学很多科系,你这个科系通了,那个科系外行,不通。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一门通了全通了,不但整个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你也通了,其它宗教也通了,触类旁通,然后再学世间学术也会通了,为什么?智慧开了,智慧能解决问题。一门是定,一门深入是定,定生慧,慧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诸位自己想想,我们的心浮躁,心不定,这是我们现前最严重的毛病,我们怎样把这个病治好?修定。修定的方法不一定是要盘腿面壁,那只是修定的方法里的一种。佛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禅定。换句话说,修禅定是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随便你采取哪一种方式,统统能得定。禅定两个字的定义一定要清楚,现在有很多人听到这个名词,意思很模糊,他不了解,《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坛经》是依据《金刚经》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金刚经》世尊对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禅定。六祖大师讲得比这个更清楚、更白,「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在什么地方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
所以会修太方便了,真正是懂得的人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们看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这是慧,这就叫根本智。那我们这个慧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没有定,见色闻声都被外面诱惑,他引诱你动贪瞋痴的念头。看到这个东西喜欢了,这个贪心就起来了,讨厌了,瞋恚心就起来了,所以这就是没有定功,把你内心里面烦恼引发出来了;如果你有定功,见色闻声如如不动,智慧就现前了。所以定是修学的枢纽,不是修定那就不是佛法。我们念佛是用一句名号「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来修定,你看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一起,马上就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不管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统统把它摆平,统统把它归结到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来修定,才得管用!这就叫以一念来止一切的妄念。
所以这一念叫正念,正念还是有念。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念,没有正念就会有妄念,所以正念要提起来。古人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句阿弥陀佛叫觉,作用在此地。人家问我们念佛,你要能答得出来,我不用这个方法妄念止不住。用别的方法,行,方法八万四千,无量无边,随个人喜爱。我喜爱这个方法,你喜爱那个方法,都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没有好争执的。所以法门一律平等,只要有效果就好。心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现前,你看东西、听东西,人家问你不一样,你的看法、想法都不相同,决定跟圣人的教诲相应,跟大自然的法则相应,这就是正慧,这就是受用。
正慧一定是和平的。我今天走进这个讲堂,看到这个背后「和平」两个字,我的看法跟诸位也不一样。我一进门,一看这个和平模模糊糊,有一点影子,好事情,和平已经开始放光了。如果有机会,下次我们再在此地讲演,那个和平就更明显了,那和平落实了。现在这幅图案是有和平的愿望,没落实,这我们看法就不一样。生欢喜心,我们要非常认真努力把和平落实,平才有和,不平就没有和。
怎样做到平?我要重复告诉大家,我已经不知道讲过多少遍,要把自己的内心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的念头打掉,使我们自己的身心和谐,我们的身、我们的心回归到大自然;大自然是平等的,大自然没有分别,大自然没有执着,大自然没有妄想。离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回归到大自然,在佛法里面讲「回归自性」,在儒家讲「回归本性」。你看《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里头没有对立,本善里面没有分别,本善里面没有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不善,我们的功夫从这个地方做。这样做就身心健康,身心跟宇宙、跟大自然合而为一,他怎么会不健康?和平是最健康的。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中国人文化渊源博大精深。这大家都常讲的,我们听到这是赞叹的一些话,它博大精深在什么地方?他懂这个道理,他能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健康长寿。所以中国文化的特色是教育,第二个特色是养生。中国的医学,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五千年的智慧,有五千年治疗方法跟效果,这能长寿。我的老师他的医道非常高明,我那个时候跟他学佛,也很想跟他学医。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佛你可以学,医不行。我说为什么?你年龄过了。我跟他的时候是三十一岁,他说年龄过了,你如果是二十一岁我一定教你,三十一岁来不及了,所以叫我专心跟他学佛。这些常识他讲给我听。
中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养生,养生里面第一个是长寿。依照中国医学的理论,人的寿命应当要活两百年。好像一个机器一样,机器它使用的期限可以使用两百年,你活不到两百年是你自己不会使用,你糟蹋这个机器,你把它搞坏,这个机器是可以用两百年,它的目标在此地。第二个目标是防止疾病,如何在生活当中调理,让你一生不生病;第三个目标才是治病,你生病才给你治病,这是第三个目标。所以我们要懂得第一跟第二。
学佛之后在佛法里所读到的跟医学的理论相应,人要怎样能够生活得健康长寿?中国人常说「忧能使人老」。人的衰老疾病,忧虑太多,妄想太多,分别太多,执着太多,这对你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又说「常生欢喜心」,人能够常常生活在欢喜当中,你就不会衰老。忧虑是老病的根源,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健康从哪里来?心要清净,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就法喜充满。你看夫子,我们在《论语》头一句看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欢喜、喜悦。这个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称悦。外面来的是快乐,第二句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是从外面来的,喜悦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像泉水一样,内心发出来的喜悦。喜悦是你德行、学问天天有进步,这个快乐!我们佛门里面讲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他怎么不欢喜!这就是养生之道,我们自己要做,做了什么?给别人看,这就是化他,要真干。
我的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句话拉到佛门里面来的,本来是很排斥,这句话拉进来,这一生当中真的学到了。一生对人、对事、对物,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就天天在学,天天在修。所以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想。夫子所讲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这个忧虑跟孔老夫子是差不多的,现在对自己没有忧虑,是看到一切众生造作不善,社会动乱不安,确实这是忧虑。但是这个忧虑于自己没有利害得失,所以自己心行是清净的,是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的。饮食简单,睡眠也不多,常常想别人,不要想自己,快乐无比。
好事情,真的,好事多磨,障碍折磨很多。障碍折磨对自己要很乐意的接受,消自己的业障,也消一切众生的业障。这话怎么说?消自己业障好懂,所有一切障碍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前因后果。怎么说消一切众生业障?这个业障来的时候没有干扰,我还是一样的认真努力学习,认真努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的目的,佛教导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一切众生转凡为圣,不受任何干扰,这是乐事,这是快乐无比。众生成就了,自己不居功。为什么?没有功,跟佛所讲的一样,他自己觉悟的,我有什么功德?他自己回头的,他自己要不觉悟、不回头,佛对他也无可奈何。佛说的他听懂了,他真的反过来,他自己的功德,所以佛菩萨不居功。度无量无边众生,无有众生得度者,这是佛菩萨的心态,可是确实无量无边的众生真的回头了,真的觉悟了。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要重视。
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自己的形相修好。你看看中国世法里头常讲,看相算命、看风水的都会讲「相随心转」。你自己修学有没有成果,不要看别的,看你的相貌,看你的言行举止,统统表现在外面,哪里能够瞒得了人?你是真诚,你还是虚伪,普通人看不出来,真正有一点修养的人,有学问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你怎么能够瞒得了人?所以我们常常要记住,要对自己负责任,瞒别人还容易,瞒自己很困难。如果说自己诚心诚意去做、去学习,这一生当中自然就能成就。
今天我们跟同学介绍的,诸位拿到一份讲义,这个讲义是四书里面选出来的,「大学」里面重要的纲领。「大学」,什么叫大学?古人批注里讲「大人之学」,这句话说的意思很深,也很明白,人要做大人。什么是大人?这个古德没有详细的批注,那就看我们自己怎样去解读。我们要不学佛,这个「大」解得也不够深、也不够透彻。学佛之后,佛法里头告诉我们,佛与大菩萨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人。如果心量不能够等虚空遍法界,那就不是大人,这个大人之学就可贵了。与天地同心,与万物一体,这是大人,在佛法里称之为法身。学佛最后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法身找到。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法身。你看我们讲佛,法身佛,《华严》里面讲毘卢遮那,法身佛。毘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就是等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一体。禅宗有一位祖师开悟之后他说「遍法界虚空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这个意思,这才叫真正的大人。
这种大人在佛法里面讲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大人。大人修学之道,把儒家从前说法向上提升到很高的层次,能不能这样说?能这样说。为什么?宇宙之间是一体,佛法讲到最高的地方,不二法门。如果大学,大学之道跟法身本体还要是二,就是不一样,二。那祖师就说,二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还没有到圆融。法法圆融,法法不二,你才能入境界,入境界才叫大人,大人就是法身。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大纲领。这三个纲领,性德,一切众生统统具足,哪个人没有明德?明德就是佛家讲的自性,儒家讲的本性本善,本性!明德,明是智慧,德是才能、是福报,佛家讲的相好。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才能、无量无边的福报,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可是本来具足的现在没有了,现在智慧没有了,才能、福报统统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华严经.出现品》里头说得好,它的经文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智慧是此地的明,德就是才干,相就是福报,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佛给我们一语说破,我们今天本有的智慧才干福报为什么会没有?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样东西把它障碍住了,并没有真的失掉。好像太阳一样,今天下雨阴天,云彩把太阳遮住了,不是太阳没有,是遮住了。这个云彩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掉,你的智慧德相就又恢复现前了。
教学功能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些障碍除掉而已。所以佛菩萨自己除掉,再帮助我们也除掉,除掉之后恢复到性德,性德大家是一样。所以佛法真平等,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凡夫看诸佛如来都是众生。所以诸位要知道,你什么时候成佛了,不要问人,哪天眼睛一张开,全是诸佛如来,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睁开眼睛看一切众生,还是这个喜欢,那个讨厌,你就要警觉到,你是凡夫,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你要努力把这个烦恼习气拔除掉,你才能成功。
明德,你看上面加上个「明」,上面的明是动词,下面明德是个名词,因为明德不明了,所以再加上明明德。这个大学之道就是道理方法,没有别的,恢复自己的明德,把自己的明德让它再明白过来。这就是自利,佛法里面讲的自行自利。自利之后一定要利他,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二,那你没有觉悟,自他是一不是二,你真正觉悟了。所以对待别人跟对待自己一样,能够舍己为人,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任何条件。这真正明白!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从事于教学工作,难得,更难得的是义务教育,他不收学费,没有希求学生给他任何回报,没有,统统是付出。一体,自他不二,他才能做到。就像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无微不至,没有任何条件,一体。真正觉悟的人懂得,所以他一定是亲民。
至于这些名词,明天我们还有一会,我再细细跟诸位来做说明。最后终极的目标「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圆满,恢复到本性本善,恢复到法身理体。用什么方法?就讲道,道就是下面的修德。修德里头第一个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什么?得明德,得亲民,得止于至善。这个表这样画起来诸位就会看得很清楚。用佛家的话来讲,知止是戒,定、静、安是佛家讲的禅定,虑是讲的慧,戒定慧。戒慧讲一个,定讲了三个,讲得细;后面是得,得就是证,就是证前面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如果我们把下面看作修德,这个上面可以说是果德,果德就是性德,性修不二,这我们不能够不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性德全现,修德的果,果的利益我们讲果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平是平等,天下都能得到平等,平等当然和平,当然是安定的,所以这是果德。平天下,我们底下讲,和谦、和睦、和敬、和爱相处,和谦相处互助合作,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和敬相处、和爱相处互助合作。我们今天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孔孟学说可以做得到,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再会。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