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卍续藏第78册No.1543东林十八高贤传卍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1-22 12:4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8 册 No. 1543 东林十八高贤传》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78 册 No. 1543 东林十八高贤传




  X78p0110_01.gif

  X78p0111_01.gif

  X78p0112_01.gif

  No. 1543-A 东林十八高贤传序

  往余令钟陵。曾过东林寺虎溪桥上远公社。竟作牛马走骚驿之场。为之慨然。去今十余年。乃得东林十八高贤传读之。诸公皆粪壤富贵。膏肓泉石。心超净秽之区。境际人天之胜。令人脉脉心动。抠从亡阶。况亲承接引。妙契因依。岂必入净土而极乐。上莲座而兴瞻哉。此傅刻在庐山。未获流布。乐愚上人谋新业于栖贤山中。寻授吴门毗耶室梓行。予故喜而序之。使信奉此传。人人见远师。人人会庐山也。余谓上人尚宜索龙眠十八贤图附之。以传千载。何羡兰亭辋川哉。昔宗少文对衡阳王有言。禄如秋草。时过即腐。试问学道人。此片白莲花。有腐败不。不也。

  武林寓生 黄汝亨 书

  东林十八高贤传目次序慧远法师慧永法师慧持法师道生法师昙顺法师僧睿法师昙恒法师道昞法师昙诜法师道敬法师佛?耶舍尊者佛??陀罗尊者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百二十三人传不入社诸贤传?

  No. 1543

  东林十八高贤传

  慧远法师

  法师慧远。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宿儒先进。莫不服其深致。二十一。欲度江。从学范??。适石虎暴死。南路梗塞。有志不遂。时沙门释道安。建刹于太行常山。一面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遂与母弟慧持投簪受业。精思讽诵。以夜继昼。因求直道场。沙门昙翼。每给灯烛之费。安师闻之曰。道士诚知人。师神明英越。志与理冥。至二十四。大善讲贯。有客闻说实相义。往复问难。弥增疑昧。师为引庄子之说以相比类。惑者释然。安师因许令不废外典。常临众叹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后随安师南游襄阳。值秦将符丕为寇。乃分张徒属。各随所往。耆德临岐。皆蒙诲益。唯师不闻一言。即跪请曰。独无训敕。惧非人类。安师曰。如汝者。复何所虑。师乃与弟子数十人。南适荆州。居上明寺。念旧与同门慧永。约结屋于罗浮。太元六年(晋孝武帝)。至寻阳见庐山间旷。可以息心。乃立精舍。以去水犹远。举杖扣地曰。若此可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寻阳亢旱。师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见神蛇从池而出。须臾大雨。岁竟有秋。因名龙泉精舍。永师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而师学侣??众。永乃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富弘道。而贫道所栖。隘不可处。时师梦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栖神。愿毋它往。其夕大雨雷震。诘旦林麓广辟。素沙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伊大敬感。乃为建刹。名其殿曰神运。以在永师舍东。故号东林。时大元十一年也。此山仪形九叠。峻耸天绝。而所居尽林壑之美。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庐山记匡裕先生殷周之际受道于仙人即岩成馆人称神仙之庐因名庐山寻阳记山高三千三百六十丈周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水亦九派郡国志叠障九层包藏仙迹)。别营禅室。最居静深。凡在瞻履。神清气肃。师闻天竺佛影。是佛昔化毒龙瑞迹。欣感于怀。后因邪舍律士。叙述光相。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淡辨图写。望如烟雾。复制五铭。刻于石。江州太守孟怀玉。别驾王乔之。常侍张野。晋安太守殷隐。黄门毛修之。主簿殷蔚。参军王穆夜。孝廉范悦之。隐士宗炳等。咸赋铭赞(见庐山集)。先是寻阳陶侃刺广州。渔人见海中有神光。网之。得金像文殊。志云。阿育王所造。后商人于海东获一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然。侃以送武昌寒溪主僧。僧珍常往夏口。夜梦寺火而此像室独有神护。驰还寺果焚。像室果存。及侃督江州。迎像。将还。至舟而溺。荆楚为之谣曰。陶惟剑雄。像以神标。云翔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诚至。难以力招。及寺成。师至江上。?祷之。像忽浮出。遂迎至神运殿。造重阁以奉之。因制文殊瑞像赞。尝谓诸教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不期而至者。慧永(同师安公先居西林)。慧持(远师同母弟)。道生昙顺(并罗什门弟)。僧睿昙恒道昺昙诜道敬(并远师门人)。佛?邪舍(此云觉明罽宾国人)。佛??陀罗(此六觉贤迦维卫国人)。名儒刘程之(号遗民)。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结社念佛。世号十八贤。复率众至百二十三人。同修净土之业。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誓。令刘遗民着发愿文。而王乔之等。复为念佛三昧诗以见志。师神貌严肃。瞻仰者则心战。沙门有持如意致献者。不敢陈白。窃留座隅而去。法师慧义。强正少可。谓师弟子慧宝曰。诸君肤浅。故于远公望风推服。常至山。值师讲法华。欲致难。辄内悸流汗。出谓慧宝曰。此公言貌。诚可敬服。殷仲堪任荆州。入山展敬。与师俱临北涧松下。共谈易道。终日忘倦。仲堪叹曰。师智识深明。实难庶几。师亦曰。君之才辨。如此流泉(后人名其处曰聪明泉)。司徒王谧。护军王默。并钦慕风德。遥致敬礼(王谧有书往反)。卢循据江州。入山诣师。师少与循父遐同为书生。及见循。欢然道旧。其徒谏曰。循为国寇。得不为人疑。师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识者自能察之。此何足惧。及宋武进讨循设帐桑尾。左右曰。远公素王庐山与循交厚。宋武曰。远公世表之人。何可疑也。乃遣使驰书。遗以钱帛。有行者来侍师。善驱蛇。蛇为尽去。因号辟蛇行者。有一虎往来。时见行迹。未尝伤人。人号游山虎。师与社众。每游憩上方峰顶。患去水远。它日有虎跑其石。水为之出。因号虎跑泉。又于一峰制涅槃疏。因名掷笔峰。初是大教流行。江东经卷未备。禅法无闻。律藏多??。师乃命弟子法净法领等。远越葱岭。旷岁来还。皆获梵本。昔安公在关中。请昙摩难提。出阿毗昙心论。其人未善晋言。颇多疑滞。后僧伽提婆至。即请重译。及三法度论。于是二论乃兴。师即制序以贻学者。闻鸠摩罗什入关。遣书通好。什答书曰。传绎来贶。粗闻风德。经言末代东方有护法菩萨。钦哉仁者善弘其道。昙摩流支入秦。师遣弟子昙邕。请于关中。出十诵律流传晋国。西土诸僧。咸称汉地有大乘开士。每东向致礼献心卢岳。及佛??陀罗至。师即请出禅数诸经。于是禅戒典出自庐山。几至百卷。先是此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师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乃着法性论十四篇。罗什见而叹曰。边方未见经。便闇与理合。秦主钦风。以大智度论新译致书求序。师以其文繁广。乃抄其要为二十卷而为之序(罗什译智论凡百卷)。桓玄征殷仲堪。要师出虎溪。称疾不往。玄将入山。左右曰。昔殷仲堪礼敬于远。请公勿屈。玄曰。仲堪死人耳。及玄见师不觉屈膝。所怀问难。不复敢发。及语至征讨。师即不答。玄后以震主之威。劝令登仕。师正辞以答。玄不能强。既而欲沙汰众僧。下教僚属。曰沙门之徒。有能申述经诰。禁行修整者。始可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悉当罢黜。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师因致书广立条制。玄悉从之。初庚冰辅政。以沙门应敬王者。何充奏不应礼。及玄在姑熟。复申冰议。师答书曰。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尘外之客。不应致敬王者。乃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一明在家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二明出家以求志。变俗以达道。岂得与世典同其礼敬。三明求宗不顺化。宗谓泥洹不变。以化尽为宅(泥洹即涅槃翻不生不灭)。不顺化者。其生可灭。其神可冥。冥神绝境。谓之泥洹。而不随顺于生生化化。流动无穷之境。斯所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岂复有所礼敬者哉。四明体极不兼应。谓历代君王体极之主。但务方内。而不可并御于方外。故曰不兼应。天地之道。功尽于运化。帝主之德。理极于顺通。与夫独绝之教。不变之宗。优劣明矣。若夫如来之道。则无所不应矣。五明形尽神不灭。谓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方生方死。往来无穷。但悟澈者反本。惑理者逐物耳。有顷。玄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诞所未能了。初推奉主之情。故令兴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光。诸道人。勿复致礼也。桓玄西奔。安帝自江陵还京师。辅国何无忌劝师侯迎。师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师上书谢病。帝复下诏慰答。师尝讲丧服经(当是礼记小记大记四制等篇)。雷次宗宗炳等。并执卷承旨。次宗后着义疏。首称雷氏。宗炳寄书责之曰。昔与足下面受于释和尚。今便称雷氏耶(陆德明毛诗音义云周续之与雷次宗同受诗义于远法师亦此类也)。释惠要患山中无刻漏。乃与水上立十二叶芙蓉。因波随转。分定昼夜以为行道之节。谓之莲花漏。僧澈善篇牍。尝至山南攀松而啸。和风远集。众鸟悲鸣。超然有自得之趣。退咨于师曰。律禁管弦歌舞。若一吟一笑。可得为乎。师曰。苟以乱意。皆为非法。彻唯而止。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沉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之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邪舍慧持(义熙八年先逝)慧永(义熙十年先逝)刘遗民(义熙六年先逝)在佛之侧。前揖师曰。师志在先。何来之晚。师语法净惠宝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见佛相。今复见之。吾生净土必矣。又曰。七日之期。斯为渐矣。即??疾。制遗诫曰。吾昔以知命之年。托业此山。自审有必尽之期。便欲绝迹外缘以求其志。良由性弱于断。遂令同趣相引。时贤过眷。情以类感。不觉形与运颓。今年已八十三矣。仰寻违离之诲。俯慨自负之心。徒令此生虚谢。以悼往疾之深。今于至时露骸松林之下。即岭为坟。无土木同状。此乃古人之礼。汝等勿违。苟神理不昧。庶达其诚。大哀世尊。亦当祐之以道。门徒号恸若丧父母。师以世情难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顺寂。即义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弟子不忍露尸。与寻阳太守阮侃奉全躯举葬于西岭。累石为塔。谢灵运立碑以铭。遗德张野作序。自称门人。宗炳复立碑于寺门。以表德业。师将终耆德请以豉酒治病。师曰律无通文。请饮米汁。师曰。日过中矣。又请食蜜和水。乃令披律寻文。卷未半而终。所著经论诸序铭赞诗记凡十卷。号庐山集(刻梓在越府)。自佛图澄道安师远法师昙顺僧睿五世为国师云。唐宣宗大中二年。追谥辩觉大师。升元三年。追谥正觉(南唐李先主年号即晋高祖皇帝天福四年也)。大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追谥圆悟大师凝寂之塔。

  慧永法师

  西林法师慧永。河内潘氏。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昙现。初习禅于恒山。与远师同依安法师。期结宇罗浮。及远师为安公所留。师乃欲先度五岭。太元初至寻阳刺史陶范素挹道风。乃留憩庐山。舍宅为西林以奉师。布衣蔬食。精心克己。容尝含笑。语不伤物。峰顶别立茅室持往禅思。至其室者。常闻异香。因号香谷。一虎同居。人至辄驱去。远师来之龙泉桓伊为立东林。三十年影不出山。师居西林。亦如之。尝因法事至近邑。还山薄暮乌桥营主醉骑马当道遮师不听去。师以杖指马。马惊走。营主仆地。师捧慰之遂还。营主病。往寺诲罪。师曰。非贫道意。为祷之。寻愈。镇南将军何无忌镇寻阳。至虎溪。请远公及师。远公持名望。从徒百余。高言华论。举止可观。师衲衣半胫。荷锡捉钵。松下飘然而至。无忌谓众曰。永公清散之风。乃多于远师也。师标诚植愿。动在安养。义熙十年在疾。忽敛衣求屣欲起。众惊问。师曰。佛来也。言终而化。异香七日。方歇葬于寺之西南。春秋八十三。唐玄宗朝。诏重建塔亭。追谥觉寂大师实智之塔。

  慧持法师

  法师慧持。远公同母弟也。幼读书一日所记常敌十日。年十八与兄同事安公。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及安公在襄阳遣远公与师东下。遂止庐山。师形长八尺衲衣垂膝。徒属三百。师为上首。豫章太守范??请师讲法华经阿毗昙论四方云聚琅邪王珣与范??书问远持二公孰愈。??曰。诚谓贤兄贤弟。珣复书曰。但令如弟。诚未之有。况复贤邪罗什在关中。遥相钦敬。每致书通好。隆安三年。辞兄入蜀。远公留之曰。人生爱聚。汝独乐离。师曰。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即怅然而别。至成都[郫-卑+((白-日+田)/廾)]县。居龙渊寺。大弘佛法。升其堂者。号登龙门。义熙八年顺寂春秋七十六。临终遗命。务严律仪。专心净业。以东间经籍付道泓。西间法典付昙兰。以泓行业清敏。兰神悟天发。并能系轨师踪焉。

  道生法师

  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披对经诰。一览能诵。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明辨。虽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卢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乃与僧睿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业关中。僧徒咸仰神悟。尝喟然叹曰。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忘筌得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精练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着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并笼罩旧说妙有渊旨。守文之徒嫌嫉竞起。师又以法显三藏所翻泥洹经本先至(六卷成文)。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师云。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乃唱阐提之人。皆得成佛。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师正容誓之曰。若我所说背经。当见身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师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后大经至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于是诸师皆为愧服。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忽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曰龙光。师于寺请罽宾律师译沙弥塞律传于世。既而辞众复投庐山预莲社。久之还都止青霞寺。宋文帝大会沙门亲御地筵食至良久。众疑过中。帝曰。始可中耳。生乃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举箸而食。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机辩。时王弘范泰颜延之并挹敬风猷相从问道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于庐山升座说法将毕。众见麈尾纷然坠地隐几而化。宛若入定诸师闻之。益信前誓有证。翌日葬于庐山之西阜。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诘经。世咸玩味师乃更发深旨。人服其妙。所述维摩诘法华泥洹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时以师能推阐提得佛之义。于是显其顿悟不受报等论。

  昙顺法师

  法师昙顺。黄龙人。幼出家承训罗什讲释群经妙尽色空无著之旨。什叹曰。此子奇器也。后来庐山同修净业。宁蛮校尉刘遵孝于江陵立寺。要师经始。盛弘念佛三昧之道。宋元嘉二年。别众坐逝。异香满室。春秋七十九。

  僧睿法师

  法师僧睿。冀州人。游学诸方尝行经蜀西界为人所掠使牧羊。有商客异之。疑是沙门。及问以经义。无不综达。即出金赎之。后游历天竺诸国。还至关中。从罗什咨禀经义。罗什翻法华经。以竺法护本云。天见人。人见天。什曰。以此言过质耳。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什喜。遂用其文。久之。来入庐山。依远公修净业。既而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众经。听者推服。宋彭城王义康要入第受戒师曰。礼闻来学。王乃入寺。祗奉戒法。王以貂裘奉师常用敷坐。王蜜以钱三万买之。师曰。此虽非所宜服。然王之所施。不可弃也。王闻益加敬。谢灵运笃好佛理。殊方俗音。多所通解。尝以经中字音求证于师。因为着十四音训。梵汉昭然。元嘉十六年无疾。告众曰。吾将行矣。即面西合掌而亡众见卧内一金莲花倏尔而隐。春秋八十五。

  昙恒法师

  法师昙恒。河东人。童孺依远公出家。年甫十三。便能讲说。内外典籍。无不通贯。德行清孤。物情推服。常有群鹿驯绕座隅。自入庐山。专志净业。义熙十四年端坐合掌。厉声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二。

  道昞法师

  法师道昞。颖川人。陈氏幼出家为远公弟子。该通经律。兼明庄老。志节孤峻。言与行合。念佛三昧究心无间。义熙十四年豫章太守王?。入山谒敬请为山中主用绍远公之席。众以道源法嗣。咸知宗仰。元嘉十二年集众念佛。就座而化。春秋七十一。

  昙诜法师

  法师昙诜。广陵人。幼从远公出家。勤修净业。兼菩讲说。注维摩经行于世。常着穷通论以明宿修述莲社录以记往生。又能别识鸟兽毛色俊钝之性。洞晓草木枝干甘苦之味。妙尽其理。人知其有密证云。元嘉十七年集众谓曰。自建寺以来。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后。即跏趺念佛百声。闭息遂绝。春秋八十。

  道敬法师

  法师道敬。琅邪王氏。祖凝之刺江州。遂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每叹戒律。终日难全。愿净六根。但禀一戒。以为得度之要。远公知其坚正。许之笃志念佛。蚤夜弗替。远公归寂。乃入若邪山。宋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即端坐唱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春秋五十二。

  佛?邪舍尊者

  尊者佛?邪舍(晋云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欧之。遂手足挛躄。巫师谓曰。坐犯贤圣。即请此沙门悔过。旬日乃瘳。因令邪舍出家。时年十三。随师行旷野。与虎遇。邪舍曰。虎已饱。必不伤人。前行中道。果见余骸。年十五。诵经日至万言。以分卫废业为忧(梵语分卫晋言乞食)。一罗汉来代乞食。年十九诵经满数百万。言性度简傲。不为诸人重。至三十犹为沙弥复从舅氏学五明论世间法术(内众外道皆有五明内五明者一声明二医方明三咒术明四工巧明五因明外五明者前四并同后一是符印明)。至沙勒国。待遇隆厚。既而罗什至。乃从学阿毗昙论十诵律什随母反龟兹师遂留止行化。符坚遣吕光伐龟兹执罗什。师闻欢曰。我与罗什未尽怀抱。今忽羁虏。相见何期。后十年。师东至龟兹。盛弘法化。罗什在姑臧。遣信要之。师恐国人止其行。取清水以药投之。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夜便发。比旦行数百里。追之不及。问弟子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流韾。两目有泪。师又咒水洗足乃止。既达姑臧。什已入长安。闻姚主逼以妾媵。叹曰。罗什如好绵纩。何可使入棘林。罗什劝姚主遣使迎师。既至。别立省寺于逍遥园。四事供养。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出十住经师更相徴决。辞理方定师髭赤善解毗婆沙论。时人号赤髭论主。秦弘始中译出四分律(四十四卷)长阿含经(二十二卷)。义熙八年来庐山入社。后辞还本国。自罽宾以虚空藏经一卷。寄商客至凉州。

  佛?跋陀罗尊者

  尊者佛??陀罗(晋云觉贤)。姓释迦。迦维罗卫国人。甘露饭王苗末也。幼亡父母。出家为沙弥。年十六。博学群经。深达禅律。尝与僧伽达多。共游罽宾。达多闭户禅坐忽见师来云。暂往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后益见其神变。敬心祈问。方知得不还果。时姚秦沙门智严至罽宾睹法众清净慨然东顾曰。我诸同辈未遇真匠将何发悟。即咨询于众。孰能遂我祈请。流化东土。佥应之曰。?陀罗其人也。严乃要师裹粮而行。经历诸国。至交址附舶循海。达于青州东莱。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秦太子泓请师于东宫集众说法。与罗什论色空义。师曰。汝祗说得果中色空。不说得因中色空。什问何谓。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往复数番。罗什罔测。秦主兴供僧三千。盛修人事。而师禅静自守。忽谓弟子曰。吾见本国五舶俱发。众谓妄言。因共摈弃。乃与弟子慧严慧观四十余人。俱发至庐山香谷[菱-八]舍而居([菱-八]蒲曷切草舍)。时会莲社远公谓师被摈过由门人县记五舶。于律无犯。即遣弟子昙邕致书秦主为其解摈。乃请师东林译出禅数诸经。自是江东始耽禅悦。师志在游化。西适江陵。持钵分卫。果见天竺五舶至。此后还都立道场寺。先是支法领于于阗得华严梵本三万六千偈。未经宣译。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请师为主译。与沙门法业慧义惠严慧观等为笔授译。成六十卷。有二青衣。且从池出洒扫研墨。师先后译出。观佛三昧经。般泥洹经。修行方便论。及法显所得大僧祗律。凡十五部。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塔于庐山北岭。

  刘程之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妙善老庄。旁通百氏。少孤。事母以孝闻。自负其才。不预时俗。初解褐为府参军。谢安刘裕嘉其贤相推荐。皆力辞。性好佛理。乃之庐山倾心白托。远公曰。官禄巍巍欲何不为。答曰。君臣相疑。吾何为之。刘裕以其不屈。乃旌其号曰遗民。及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诠毕颖之等同来庐山。远公谓曰。诸君之来。岂宜忘净土之游乎。程之乃镵石为誓文。以志其事(文见庐山集)。遂于西林涧北。别立禅坊。养志安贫。精研玄理。兼持禁戒。宗张等咸叹仰之。尝贻书关中。与什肇扬搉经义着念佛三昧。诗以见专念坐禅之意。始涉半载。即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于正念佛中。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披之。它日念佛。又见入七宝池。莲青白。其水湛湛。有人顶有圆光。胸出卍字(卍字音万是佛具万德之相)。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之饮水甘美。及窹犹觉异香发于毛孔。乃自慰曰。吾净土之缘至矣。复请僧转法华经。近数百遍。后时庐阜诸僧毕集。程之对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释迦遗教故。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先当供养释迦牟尼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养妙法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令一切有情。俱生净土。即与众别卧床上。面西合手气绝。敕子壅。积土为坟。勿用棺椁。时义熙六年也。春秋五十九(庐山集载感应事迹甚详)。

  张野

  张野字莱民。居寻阳紫桑。与渊明有婚姻。契野学兼华梵。尤善属文。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一味之甘。与九族共。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徴拜散骑常侍俱不就。入庐山依远公。与刘雷同尚净业。及远公卒。谢灵运为铭。野为序首。称门人。世服其义。义熙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春秋六十九。

  周续之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人。父殁过江。因居豫章。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十二诣范??受业。通五经五纬。时号十经童子。养志闲居。穷研老易。公卿交辟无所就。入庐山事远公。预莲社。以为身不可遗。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布衣蔬食。刘毅镇姑熟。命为抚军。复辟太学博士。俱不就。以稽康高士传。得出处之正。为之注译。宋武帝北伐。太子居守。迎馆安乐寺。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太守刘柳。荐于武帝。辟太尉掾不就。武帝践祚。召至都间馆东郭外。乘舆行幸问礼经。慠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异上甚说。或问身为处士。时践王庭何也。答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情致两忘者。市朝亦岩穴耳。时号通隐先生。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春秋六十七。

  张诠

  张诠。字秀硕。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酷嗜典坟。虽耕锄。犹带经不释。朝廷徴为散骑常侍。不起。庾悦以其贫起为寻阳令。笑曰。古人以容膝为安。若屈志就禄。何足为荣。乃入庐山。依远公研穷释典。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无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春秋六十五。

  宗炳

  宗炳。字少文。南阳人。其母聦辨。富于学识。教授诸子皆有成。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并以主簿辟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辟为主簿。答曰。栖丘饮谷。三十年矣。乃入庐山筑室依远公莲社久之。兄臧为南平守逼与俱还江陵。闲居绝俗。刘裕辟太尉掾不就二兄卒。累甚众。颇营稼穑。武帝敕南郡长时至饩赉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其室炳角巾布衣引见不拜。王曰。处先生以重禄可乎。对曰。禄如秋草。时过即腐。宋受禅徴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徴为通直郎。太子建徴为中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志。罗氏殁。炳哀之过甚。既而悲情顿释。谓沙门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雅好山水。往必忘归。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山中。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不可再登。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悉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元嘉二十四年卒。春秋六十九。

  雷次宗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博学明诗礼入庐山预莲社立馆东林之东。元嘉十五年召至京师立学馆鸡笼山置生徒百员除给事中不拜。久之还南昌公卿徂道以送与子侄书曰。吾童稚之年。已怀远略。弱冠托庐山事释和尚。游道餐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复与汝曹归耕先垄。山居谷饮。忽复十年。及今未老尚可励志。成西归之津梁。自今以往。家务大小。一勿见关。二十五年召拜散骑常侍不就。复徴诣京师。筑室钟山。谓之招隐馆。每自华林园。入延贤堂。为太子诸王讲礼经。是年无疾而卒。春秋六十三。子肃之颇傅素业。官至豫章郡丞。

  十八贤传。始不著作者名。疑自昔出于庐山耳。熙宁间嘉禾贤良陈令举舜俞粗加刊正。大观初沙门怀悟以事迹疏略。复为详补。今历考庐山集。高僧传。及晋宋史依悟本。再为补治。一事不遗。自兹可为定本矣。

  百二十三人传

  昙翼

  余杭人。初入庐山依远公。后往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入秦望山诵法华经十二年。感普贤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筠笼。一白豕大蒜两根。至师前曰。妾入山采薇(上采服五采也彩俗下采薇采取也作采俗)。日已斜。豺狼纵横。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师却之力。女复哀鸣不已。遂令居草床上。夜半号呼腹疼告师按摩。师辞以持戒。不应手触。女号呼愈甚。师乃以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采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特来相试。郡太守孟顗闻于朝。来建法等寺(今天衣寺)。初余杭山沙门法志。常诵法华。有雉巢于庵侧。翔集座隅。若听受状。如是七年。一日忽燋悴。志曰。汝能听经。必生人道明旦雉殒。即为瘗之。夜梦童子拜曰。因听经得脱羽类。今生山前王氏。后其家设斋。志方踵门。儿曰。我和尚来也。志抚之曰。汝我雉儿也。解衣视掖下有雉毳三茎。七岁令入山出家。十六落发以掖有毳。因名以翼。

  昙邕

  杨氏。关中人。形长八尺。雄武过人。南来庐山依师远公。内外典籍。无不综习。立茅屋于山西以自居。止有弟子昙果。澄思禅门。一夕梦山神求受戒法。果曰。家师在此。可往求之。邕忽见一人着夹衣。风神端雅。从者三十人。乞授戒。师以果先梦。知是山神。乃为说法授五戒毕。神以外国二锄为嚫。礼谢而去。师后往荆州行化。卒于竹林寺。

  僧济

  入庐山问道。精悟深要。远公叹曰。绍隆大法。其在汝乎。及在疾。远公以烛遗之曰。汝可冯此建心安养。师执烛停想。延僧诵净土经。至五更。以烛授弟子元弼。随僧行道。顷之觉自秉一烛浮空而行。见阿弥陀佛接至于掌。遍事诸佛。须臾而觉。喜曰吾以一夕观念。便蒙接引。明日复于空中。见佛菩萨。谓弼曰。佛来也。即举首西顾。一息而终。时方炎歊。体三日不变。异香郁然。

  慧恭

  豫章丰城人。与僧光慧堪慧兰同志为学。光等学力不逮恭。而于净土系想则过之。兰谓恭曰。君虽力学博闻。岂不知经云。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恭曰。学不可已。孰能未死昧昧如痴哉。后七年。兰等先逝。去时并有奇应又五年恭病且笃曰。大道沿洄。何时可止。死生去来吾何归哉。于是叩头雨泣。誓心安养。念不少间。忽见无量寿佛。以金台前迎。恭乘其上。见兰等于台上光明中而告之曰。长老受生。已居上品。五等不胜慰喜。但恨五浊淹延相依之晚耳。恭于是日告众。欣然奋迅而灭。义熙十一年也(庐山集有恭道人临终感应事)。

  法安

  初依远公为弟子。妙善讲说。兼习禅业。律身持戒。为行尤精。义熙中。新阳邑社有暴虎居神庙树下。前后害民以百数。安游其村。居民皆早闭门。乃之树下禅坐。须臾虎负人至。见安惊喜跳伏。安乃为说法授戒。有顷而去。明旦居民见安。谓是神人。相率礼敬。因改神庙。立寺宇。请安居之。左右田园。并舍为寺业。常欲画像须铜青。虑不可致。忽梦一人跪床前云。此下有铜钟。窹即掘之。果得二钟。取青成像。而以铜助远公铸佛。后不知所终。

  ??公则

  入庐山白莲社。既逝。有同社人至洛阳白马寺。夜中为公则修忌祭。忽一时林木殿宇。皆作金色。空中有声曰。我是阙公则。祈生极乐国。今已得生矣言讫无所见。

  陆修静

  吴兴人。蚤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宋泰始三年。羽化于京师。赐谥简寂。以故居为观(云笈七签本传云元徽五年化)。

  不入社诸贤传

  陶潜

  字渊明(一字元亮)。晋大司马侃之曾孙。少怀高尚。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以为实录。初为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为三径之资。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及宋受禅。自以晋世宰辅之后。耻复屈身异代。居寻阳柴桑。与周续之刘遗民并不应辟命。世号寻阳三隐。尝言夏月虗间。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尝往来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以行。时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宋元嘉四年卒。世号靖节先生。

  谢灵运

  祖玄有功晋室。灵运为康乐公主孙。袭封康乐公。文章为江左第一(应为江右指金陵也)尝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寻山陟岭。必造幽峻。至庐山。一见远公。肃然心伏。乃即寺筑台。翻涅槃经。凿池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或云□为东西二地)。灵运尝求入社。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

  范??

  字武子。笃学多所通览。时浮虚相煽。儒雅日替。??以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非之。累迁中书侍郎。朝廷疑义。辄咨访之。出补豫章太守。大设庠序。起学台。功用弥广。刺史王凝之上言抵罪免官归家。远公招之入社。而??竟不能往。

  龙眠李伯时。为余作莲社十八贤图。追写当时事。按十八贤行状。沙门慧远。初为儒。因听道安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乃与其弟慧持。俱弃儒落发。太元中。至卢山。时沙门慧永。先居香谷。远欲驻锡是山。一夕山神见梦。稽首留师。忽于后夜。雷电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材木委积。江州刺史桓伊表奏其异。为师建寺。是为东林。因号其殿为神运。时有彭城遗民刘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张诠。张野。凡六人。皆名重一时。弃官舍缘。来依远师。复有沙门道昺。昙恒惠睿昙诜道敬道生昙顺凡七人。又有梵僧佛??陀罗。佛?邪舍二尊者。相结为社。号庐山十八贤。时陈郡谢灵运。以才自负。少所推与。及来社中。见远师心悦诚服。乃为开池种白莲。求预净社。远师以其心乱拒而不纳。陶潜时弃官居栗里。每来社中。或时才至。便攒眉回去。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得。道士陆修静居简寂观。亦常来社中。与远相善。远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又尝令人沽酒。引渊明来。故诗人有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又云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去还来者。皆其事也。此图初为人路。与清流激湍。萦带曲折。逾石桥。溪回路转。石岩一。又缭而上石岩一。二岩之间。有方石池种白莲花。嵓之傍。有石梯。度山迤逦而去。不知所穷。当图穷处。横为长云。蔽覆树腰岩顶。其高深远近。盖莫得而见也。傍石池有高崖悬泉。下潴为潭。支流贯池。下注大溪。激石而湍浪者。虎溪也。嵓之外。游行而来者二人。一人登岭出半身者。宗昺也。一人蹑石磴而下者昙顺也。嵓中经筵会讲者四人一人踞床凭几挥麈而讲说者。道生也。一人持羽扇。目注悬猿。而意在深听者。雷次宗也。一人合掌坐于床下者。道敬也。一人相向而坐者。昙诜也。一人执经卷。跪听于其后。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莲池之上。缳石台坐而笺经校义者五人。石上列香炉笔砚之具。一人凭石而坐者。刘程之也。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也。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惠睿。也一人回坐拱手傍视而沉思者。惠持也。一人持如意而指经者。惠永也。一人捧经笈与童子持如意立其后。又童子跪而司火。持铗向炉而吹。一人俯炉而方烹。一人捧茶盘而立。傍有石置茶器。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缳坐其下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恒也。一人坐而擎拳者。道昺也。一人执经卷而坐者。周续之也。临溪偶坐者二人。皆梵僧。一人袒肩持短锡者。跋陀罗也。一人举如意据膝而坐者。耶舍也。童子一。卷发胡面持羽扇立其后。一人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者。张野也。童子持巾立其侧。又蹲而汲者一人。石桥之傍。峭壁崛起。前有僧与道士相促而笑者。远公送陆道士过虎溪也。一人貌怪雄视。捉巾瓶而立者。捕蛇翁也。童子负杖却立而待。一人乘篮舆者。渊明之回去也。渊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前者若欲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童子负酒瓢从之。一人持贝叶骑而方来者。谢灵运也。傍一人持曲笠。童子负笈前骑而行。凡为人三十有八。马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复以数计。人物洒落。泉石秀润。追千载于笔下。萃群贤于掌中。开图恍然。若与之接。挥麈而谈者。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默坐而听者。如欲屏息社意。审谛而冥冥。沉思者。如欲钩深味远。叩玄关宅灵府。而游乎恍惚之庭。梵呗者。如欲转喉鼓舌而有云雷之响。与海潮之声。行往来者。如御风而遐举。坐临水者。如骑鲸而将去。笑执手者。轩渠绝倒。达于衣冠。盖其心手相忘。笔与神会。而妙出意表。故能奴隶顾陆。童仆张吴。跨千载而独步。非十八人者。不足以发伯时之笔。非伯时者。不足以写十八人之趣。岂非泉石膏肓。烟霞锢疾。其臭相似。故形容之工。若同时而共处者也。伯时与余为从兄。实山林莫逆之友。为此图凡三十八日而成。余得之。游居??饭其下。客来观者。或未知莲社事。因记其后。览者当自得之也。图成于元丰庚申十二月二十五日。越明年辛酉正月二十六日。龙眠李冲元元中记。

  东林十八高贤传(终)

  No. 1543-B

  右莲社高贤传一卷。本不著作者姓名。自隋唐志晁陈二家俱未见书。曰原?。谓自昔出于庐山。宋熙宁间。嘉禾贤良陈舜俞。粗加刊正。大观初。沙门怀悟。复为详补。而是书始显。然此十八高贤。皆晋宋时人。则此传亦当为晋宋时书。故仍从唐宋丛书辨补。其曰莲社者。谓谢灵运在庐山。凿池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灵运尝求入社。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夫既不许其人入社。而又取其人所种之莲以名社。则人之称斯社也。其谓之何。但如远公。始欲从学。范??卒乃传经。雷次宗周续之。以一释和尚。而能为功经学前。此所未有也。白香山为刘轲代书。谓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以来。儒风绵绵不绝。而皆由远公倡之。今录其书。又岂独为释氏提振宗风耶。汝上王谟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釋法平法師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5 23:49 , Processed in 0.1951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