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7|回復: 0
|
幸福成功的根基卍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摘自《锺茂森博士: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2007/12/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51-0004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弟子规》,我们来看「入则孝」这一章:
【冬则温。夏则凊。】
这句话的意思,在字面上解,就是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在冬天要给父母温暖床被,好让父母晚间休息的时候比较暖和,在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儿女应该给父母搧凉,让父母也能够舒舒服服的休息。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那种纯孝之心。对父母的爱护,对父母的关怀,久久能养成习惯,这个心地就变得非常的善良。当这个纯善的心养成以后,他不管做什么事,待人处事接物都有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他做事都是为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求名求利,这种人也就自然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他离圣贤也就不远了。在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黄香温席」的故事,这是在东汉年间,有个孩子叫做黄香,黄香九岁的时候他母亲就病故了,只有他父亲跟他在一起。他深深懂得孝道,黄香每天都思念自己过世的母亲,非常的哀痛,把自己这种哀痛的心都转成对父亲的孝顺。所以在家里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主动去做,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服侍起父亲却是无微不至。在盛暑天气酷热的时候,黄香一吃完晚饭就会在父亲屋里的床边为席子搧凉,当他的父亲要入睡的时候,黄香就给他父亲搧扇子,左手搧完用右手搧,一直搧到他父亲入睡之后,这时候黄香的双手都已经又酸又累,但是黄香日复一日为他父亲这么做。到了冬天,北方下雪,严寒,黄香在吃过晚饭以后就早早的钻到父亲的被窝里面,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都温暖了,然后再请他父亲入被窝,这样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乡里的人都非常赞叹这位孝子,后来等他长大以后,他的这个孝行也传遍了华夏大地。当时的太守听说有这样一位孝子,也非常的赞美,特别推荐黄香出来做官,古人叫做举孝廉。做官的人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推荐栋梁之材,推荐人才的两个标准,一个叫做孝,一个叫做廉。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一定会忠诚于国家;他能够廉洁,他就不会贪污,他能够奉公守法,他能够做官做到刚正廉明。所以太守把黄香推举出来,后来黄香官做到了尚书,尚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尚书令,他做官的时候处处都是为民众着想。因此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流传于千古,《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就是黄香孝行最好的写照。
我们现代人要学习这句,不是说也学着黄香那么机械的去做,现在我们有科技设备,如果是夏天炎热,我们能够出钱为父母购买一台空调机,当晚上炎热,我们先把卧室里的空调打开,把气温给降下来,当父母要休息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关上,因为空调机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开着,这样可以保全人的阳气不散,这是一种生理卫生。所以我们要学习「夏则凊」也要懂得科学。冬天,特别是北方天气寒冷,我们可以给父母添置一台暖气机,让父母也能够睡个安稳觉。不管是怎么做,它的原理原则我们都要知道,就是要处处体贴关怀父母。老人家年纪大了的话,我们也要常常想到如何能够让老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像我们的师长他就提到建立「老人乐园」这个建议,「老人乐园」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老人院,但是跟老人院有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人在这个「老人乐园」里面他生活很快乐。怎么个快乐?每天都有给老人家开设课程,老人家喜欢的一些文艺的课程,或者手工艺的课程,或者是传统文化等等,让老人家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常常也为老人家举行一些文艺表演。老人家自己如果有一门手艺或者是一门技术,也可以开班来教徒弟,老人家他的这些技艺也能够有传人,这也是让老人开心的事情,老有所用。如果是像传统文化这方面造诣比较深的,就请老人家出来讲课,可以有个摄影棚为老人家录制这些课程,制成的这些光盘可以免费的赠送给学校或者是家庭,做为一种义务的社会教育,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育,老人家可以把他们的心得跟年轻一代人分享。在老人院服务的这些员工,他们都要受《弟子规》的培训,真正生起那种对老人的孝顺心、恭敬心,伺候老人如同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所以老人在这里面不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因为每天照顾他生活的人都是他的孝子贤孙,每天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面,他会感觉到愈老愈快乐,不仅是老有所养,也是老有所乐,这些都是对老人的照顾。要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爱老的精神,这就是「冬则温,夏则凊」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能够爱护老人、恭敬老人,到我们老的时候也能有年轻人来爱护我们、恭敬我们。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真正以一颗孝心对待老人,这个孝心就会结出丰硕的福德之果。我们再看下面一条:
【晨则省。昏则定。】
这讲的是第七桩和第八桩事情。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早晨起来要向父母问早安,晚上睡觉之前为父母铺好床枕被褥,陪伴父母,让父母能够在安定当中入睡。这些生活的小事处处都是体现着儿女那种孝心、那种知恩报恩的心。要想想我们小的时候,还是婴儿,在襁褓中,是谁日夜的来照顾我们、关怀我们?只有父母是这么做。我们晚上可能会大吵大闹,不断的啼哭,甚至会尿床,把床铺都尿湿了,也是父母无微不至的来呵护我们,从来没有嫌弃过我们。人到了三岁才可以说真正脱离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的恩德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当我们的父母年长了、老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父母进行回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我们为人子应尽的这一分心。在周朝周文王他就是这么做的,他在侍奉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处处都非常的体贴,每天都三次到父亲那里问安。当问到父亲如果是身体还不错,文王都会心里很放心;如果父亲身体不适,文王心里就很忧虑,就一定要在父亲那里照顾,甚至晚上睡觉都衣不解带,一直到父亲的身体好转以后,文王的心才安下来,这是著名的历史上讲的「文王三省」。可见得文王之所以被孔子誉为是圣人,他确实有那种纯孝的圣德。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很小,但是能够坚持这么做的人,他就有难能可贵的品德。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父母的生活需要,其实处处我们都有这个机会来回报父母。我在美国和澳洲都是跟母亲一起居住,常常我也会发现母亲晚上睡觉之前是最喜欢我在她旁边跟她说一会话。说的话话题并不重要,反正随便的聊天,可能是聊一天下来自己在工作单位上有什么见闻,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是自己学习传统文化有些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反正天南地北聊得很多,聊着聊着就发现我母亲眼皮就耷拉下去就睡着了,就看见她睡着之后的脸庞还露着一丝微笑,我想到母亲她入睡这么安稳,晚上一定会做个好梦,所以就静悄悄的、蹑手蹑脚的离开。「晨则省,昏则定」,我们如果有这分心,其实做起来并不难,而能这么做的,不知不觉就在积累自己的厚德。
这句话引申的意思就是要常常懂得安慰父母,父母假如有不顺心的时候,或者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的时候,我们要常常懂得开导父母,让父母的精神愉快。而开导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用传统文化,因为中华古圣先贤他们都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他们并不一定是很富裕,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像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喜悦无比。我们如果能够常常用这些传统伦理道德修养的这些教诲跟父母分享,也能够让父母心开意解。很多时候忧虑烦恼都是自己心里面自设障碍,只要我们想开了就没有烦恼,所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我们学了传统文化,帮助父母也在精神、灵性上提升,这也叫做尽孝。所以孝顺父母不仅是说供养父母一点钱、一点物质,给父母好吃好穿,那叫供养父母之身,那不能够叫尽孝,因为父母有好吃有好穿未必快乐,特别是富裕人家的父母,愈有钱的你看他的脸色是愈苦恼,真正让父母快乐的,那是帮助父母在精神、灵性上提升。我们自己要努力学习,然后把所学的跟父母分享,这叫孝养父母之心,让他心开意解,这叫快乐。再上一层,孝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努力的去实现。假如父母对我没什么期望,我们是不是可以吊儿郎当、随随便便这么过日子?不能够。父母如果对我们没志向,我们也应该帮助父母立志向,可能父母并没有学过很多传统文化,我们学习了以后我们也要启发父母立志,自己立志做圣贤,启发父母也立志做圣贤。父母如果说我都老了,还做什么圣贤?不能这么说,圣贤跟凡俗之人有什么区别?就在于存心不同,不是在年龄不同。圣贤的存心是为天下人着想,绝不为自己,凡俗之人都是自私自利,凡俗自私自利的结果总是患得患失,他没有快乐,圣贤人没有得失,起心动念都是天下为公,他得大快乐,那种快乐绝对不是我们凡俗私心能够体会得到的。我们也应该帮助父母这么去做,自己做好榜样让父母看到,那才是真正的欢喜。所以要做圣贤,我们还得从小事开始做,「晨则省,昏则定」,不能说小事无所谓,只要做大事就好了,要知道能做大事的这种品德、能力都是从很多小事当中培养成的。老子曾经告诉我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告诉你起高楼大厦怎么起的?一点点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一沙一石这么积累起来的;你要走千里之行还得一步一步的迈,不能够一下就跳过去。所以要做大事就得先从小事上训练,要养成大德就得在小的行为上去培养,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再看底下两句:
【出必告。反必面。】
这个「告」字,古音读「故」,告就是报告的意思,讲的是儿女要出家门,必定要先向父母禀告一声,说「爸爸、妈妈,我走了,我要上学去了,或者我要上班去了,我要去探亲访客」,总要知照一下父母。最好事先要跟父母打好招呼,征得父母的同意,父母批准了我们才出去,这些都是必要的礼貌。『反必面』,就是回到家里必定先跟父母报告我回来了,让父母看得到我,他的心也就安了。这些行为都是体现出一个孝子心里常常存着父母,因为心里存着父母,所以他必然就「出必告,反必面」。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略了,出门他就会忘记跟父母打招呼,父母也不知道他上哪儿,等了很久也没有音信,在家里非常担忧。回到家里也不吭一声,可能自己就到房间里关上门来,父母都不知道你回来,等你一出来反而把父母吓一跳。
这句话我们要体会得,它主要就是告诉我们对父母要常常记在心里,常常有一颗安慰父母、让父母安心的这个意念。我们现在的社会,儿女长大了往往会离开父母,或者是出去外面读书、考大学上大学,或者是出国留学,或者是工作要到外地去,或者是出差等等,要知道父母总都是惦记儿女的,所以我们常常要跟父母有一个信息,像打个电话或者是写封信,这都是保持联络让父母心安。我记得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远渡重洋,我又是独生子,父母在广州,他们肯定都记挂着我这个独生子。我自己也就每个礼拜给父母打电话,每两个礼拜必定要求自己给父母写一封长信,很多时间就花在煲电话粥、写长信。信写起来洋洋洒洒,一写就是五、六页,都是告诉我们留学当中的一些生活情况,老师、同学还有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可以说是无话不说。父母每次接到电话、每次收到信都是非常欢喜,这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出来。有时候妈妈很高兴,她会把我好几封信里面的内容摘抄出一些重点出来,还写一些评论,然后把这封信寄到美国给我,让我自己看到我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妈妈是怎么评论的,就这样很多的问题母子之间进行沟通,我自己也从中获得很多的利益。确实感到古人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确实是我们的宝,他们的人生经验、智慧给我们来指导,就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弯路。
在美国留学期间,留学生里面会有句风凉话,那都是说出来的那种大家闲聊的话,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这是出外面留学的人,第一年看起来土里土气的,结果第二年就洋气起来,融入了西方社会,第三年连他在国内的爹娘都忘了。我们也见到很多这样的留学生,过几年你去看他,他有没有得到幸福?没有。因为他为人处世都是用功利的思想,交友也是功利的思想,有利益的他才会去做,他才会去交往,没有利益的,连爹娘都忘了,你想想这样的人会有真心的朋友吗?会有真心帮助他的人吗?即使是跟他一起结了婚的先生、太太,也不一定跟他以真心交往,所以他生活在烦恼、痛苦当中。因此「出必告,反必面」也是帮助我们修养德行,这种德行能够让我们的学业、事业顺利。
「出必告,反必面」不仅用在父母,在工作里面也用在领导。像在单位里面工作,对领导我们应该常常做汇报,因为领导他可能因为很忙,不一定样样事情都了解,我们如果了解情况,有这个机会要多向领导报告,请示工作,这也是对领导的忠诚。这个忠心也是从孝心里面发展起来的,我们跟领导请示、报告,忠诚于领导,这个并不是为了讨好领导,不是光为了自己升官、涨工资,不是,这是一个本分,应该这么做的,做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向领导负责、向单位团体负责、向国家人民负责。能够这样做,我们可以想到在单位里面一定是上下和睦,所谓君仁臣忠,领导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样的下属,自然对下属很仁慈,下属也对领导很忠诚,彼此之间互相都以道义相交,真正单位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像公司如果是面临有危机的话,员工也不会舍弃领导,这都是一种忠义。
不仅是君臣关系用这个「出必告,反必面」可以能够做得好,即使是跟朋友之间、跟同事、跟一切人之间,这种多交流、多沟通都是帮助处理好关系的。人如果常常能够跟别人沟通、交流,别人对我的这种猜忌、怀疑也就少了。人如此,团体也如此,宗教之间也如此,党派之间也如此,国家之间也如此,所以这条是通的。比如说宗教与宗教之间很多的矛盾冲突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我这个教说你那个教是魔教,你信的那个神是假的,我这个教又诋毁你这个教,互相都不了解,互相都在诋毁,其实如果一沟通,宗教讲的都是劝人为善,都是讲伦理道德,何必互相诋毁?党派之间、国家之间、种族之间也是这样,只要多沟通、多交流、多互相访问,很多的误会、很多的猜忌就能够化解。只要能够互相建立信任,合作起来就很容易,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是和谐社会。所以你看看,《弟子规》每一条里面的学问只要能够融会贯通,真的你处理当今社会任何的事情都能够处理得好。请看下面第十一、第十二条:
【居有常。业无变。】
『居有常』讲的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不要老搬家。为什么不要老搬家?因为老搬家的人心不定。我在美国很多朋友都告诉我,说他最怕就是搬家,为什么?因为搬起家来,人真的是累得脱一层皮。一搬家,那肯定是搬到很远的距离,中间的那种包装、清扫、卖房子、买房子,这些事情真的让人很费心力,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如果是父母年纪老了更不能够随便搬家,因为老人家禁不起折腾,如果是上了年纪的,往往是一折腾可能人命就没了,所以家不能老动。人静下来的时候能生福、能够生智慧。我们求学的人也要懂得「居有常」的道理,居住的地方不用求好,不要求十全十美,只要有一个小房子住,能够打扫起来很方便、很容易,我们的时间可以节省下来用在我们的学业、道业上面,这样子好,心比较容易集中。我自己可以说在学术上有一点点成绩,很大一部分得力于「居有常」。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大学博士毕业了,到美国德州大学教书,当时在大学的附近租了一个小公寓,跟我妈妈一起住,我妈妈也很主张住小房子,因为住大房子住得很累,打扫起来真的是费工夫,如果自己打扫不了还要请人,那也很麻烦,还要费钱,小房子可能半小时、一小时就能够把它整理得很干净。所以三年,很多人劝我们为什么不买个房子?租房子,房租很贵,而且租下来十几二十年那个房子还不是你的,你要买了房子,你的贷款、你还的利息其实跟你租金也差不了很多,为什么不买个房子?都这么劝我们。当时我们就觉得没工夫,心不在这种生活方面去浪费时间,全心全意专注在自己的学业、工作方面,所以工作成绩也很突出,在美国也好,在澳洲也好,我的学术成就都是在整个商学院里面最好的,虽然年纪是最小,但是出产的这些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是学院里面最高的。
所以「居有常」不仅可以让我们不浪费时间,而且帮助我们心安定,安定的心可以让我们生智慧。《大学》里面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我们懂得知止,知止是什么?我们可以放得下。你说房子很贵,那我们就租,你说租房子不合算,也没关系,不浪费时间,不在这个经济上面考虑问题,在经济上能放得下,这叫知止。人一生目标不可以太多,又希望有学术界的成就,又希望同时能赚大钱,房屋上面又省钱,种种的这些想法,常常会让我们的心不定。所以知止了,很多事我们就不做了,这就有定,定了之后心就能安静,安静的心学习你就能够考虑得周详,你有智能,你这个智慧帮助你得成就,这个「得」就是最后成就。我们凡人一般来说都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让我们自己在环境上面自己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帮助我们学业能够长进。
「居有常」在古代他们都做得非常好,你看古人造一个老屋,一个房子造好了,可能是四代、五代人都居住在里面,都不动,不动,他的家业能够兴旺,老动的气就不稳。引申的一个意思,「居有常」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的起居、我们的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一个人生活起居规律他就能够健康。我们所谓的早起早睡,这是健康的一个重要前提。很多中医都强调,晚上九点钟以后人这一天好像进入了冬天。一天也有春夏秋冬,晚上九点钟以后进入冬眠的状态,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三点这是应该睡觉的时候,冬天;早晨三点到九点这一段是春天,春要发了,这时候应该起床了;九点到下午三点,这一段时间是人一天的夏季,夏季是最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时候,这时候工作效率会很高。当然中午,我们说盛夏的时候,中午午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段时间是午时,如果能够休息个半小时、一小时,这能够保养我们一天的元气。下午三点到九点,这是人一天的秋天,慢慢的收藏。所以一天之内有春夏秋冬,就像四时寒暑,我们要循着天时而作息,这叫有常。这种人往往他能够长久,生活能够早起早睡、规律的人,你看他的脸色都很好,他有阳气,他的生活跟天时是同步的。如果是起居无常的、生活没有规律的,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你看这个人的脸色总是灰暗或者是枯黄,为什么?脸上没有阳气,他不能够与天同步,这对身体不好。对身体不好这也是不孝,《弟子规》后面就讲到,「身有伤,贻亲忧」,父母都很忧虑。所以在清朝,曾国藩先生他曾经教训自己的子弟,他说人必须要早起,看一个家庭能不能够兴旺,其中看一条什么?这个家庭的子弟能不能早起,早起的家族它有兴旺之相。
我记得我从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生活作息方面有严格要求,人总是有一种惰性,早上要起床的时候总想赖赖床,特别是冬天,被窝里很暖和,不想起床,这个时候,母亲很早,天没亮把我叫起来,起来洗漱一下,读读书,然后出去外面锻炼身体。锻炼身体等到天已经亮了以后,太阳已经升起来,这时候出去锻炼吸收阳气,锻炼一下,不用很剧烈,但是你这个精神提起来,你吸收外面的阳气、好的空气,这一天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所以晚上都早睡觉。我母亲她身体也很不错,精力也很饱满,说话声音也很洪亮,她一生就得力于早起早睡和有规律的作息、锻炼身体这个好处。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在广州华师附中,那时候我们是住校的,住校的生活确实是很有规律的生活,早上必定是铃声叫早,然后组织出去操场做体操、跑步锻炼身体,白天学习,中午有短时间的午休,下午有锻炼身体的时间,然后晚上必定十点前熄灯睡觉。这些都是帮孩子养成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我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真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终身受益。
「居有常」,这个常是要恒常,规律才能恒常。《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他的生活行为都要效仿天,天的运作非常的有规律,你看日月星辰、四时寒暑,都非常有规律,一点都不会紊乱,君子的生活行持也应该像这些日月星辰、四时寒暑一样做自强不息。所谓持之以恒,恒常这才是中庸的思想。中庸是什么意思?中就是不偏不倚,行中道,不激进。像我们要把学业搞好,或者把事业搞好,不是靠突击的,要有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久了自然成绩就出来了。庸就是长久,因为行中道,他才能够持之以恒。像我们过去中学,那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它的高考率每年都是广东省最好的。它为什么有这么样的成绩?我看来,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因为这个中学有很好的生活作息,所以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有很好的身体、有很好的能力,这样子叫做持之以恒。「欲速则不达」,想要突击猛进,很多孩子在考试之前所谓开夜车,打着电筒在床上还看书,这种激进的态度往往不能够得到成功,反而把身体搞坏。
下面讲的『业无变』,业是讲我们的职业、讲我们的事业,事业不能够变化。我们一生要立定一个志向,选择好了这个事业,只要是正确的,我们终身不改,决定能够在这个事业上面得到大成就,因为你心专注,专注的人他的成绩就高、就快。我们看到现代的人心都很浮躁,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人老跳槽,找到一份工作,做没两天就不喜欢就换掉,又到另外一个单位工作,一年恐怕换上好几次,这样他的心怎么能安定?他怎么能够学到真实的学问?所以我们讲人要有个专业,专业就是你要专才能够出业绩,老变化就没有办法出成绩,换来换去,到最后把这一生的光阴都浪费掉。当然我们选择职业、事业这就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选择一个很好的职业,我们能够一生不改变,我们在这个事业上、职业上能够做出突出优秀的成绩,能够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如果选错行业那就麻烦。俗话都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选择行业就跟女人选择丈夫一样不能选错,选错了就很多麻烦事。选择的行业,我们要懂得有个标准,标准就是用道德做为标准。我们前面讲过,道就是宇宙的本体,我们没有办法那么容易体悟,那就从德上体悟,循着德的这些事业我们去做,帮助我们见道。所以那些不好的事业,像这些杀盗淫妄那些行当不能去选择。杀,不仅是说杀人,杀动物都不能去做,因为杀动物把自己的慈悲心、自己的爱心,我们说跟天地万物一体的心把它破坏了。所以儒家不主张杀生,也不提倡随便吃肉,孟子都说七十以后才吃肉。偷盗的这些事情也确实现在很多,比如说侵占版权的行业,生产那些没有版权的音像产品,就是没有得到版权授予的音像产品,盗版,或者是偷税、漏税,这些行当都不能做。邪淫的行当更不能做。
还有些妄语的、说大话骗人的,比如说那些欺骗消费者利益的广告,或者是生产那些不真实的伪劣产品,这统统都是造恶,这些行业决定不要选择,如果这个公司要做这些行业,我们不要去参与,参与进去没好处。即使是选择了正当的行业,我们也要常常检点,要奉公守法,不能有一种私心,有私心往往就会利用自己的行业来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中饱私囊。比如说一个律师,他的行业应该是匡扶正义,应该是让法律得到公平,对一切人有一种公平,维护是公平法律。如果是律师他为了自己得到一些诉讼费而故意怂恿人家去诉讼,这种心态就叫唯利是图。又比如说一个医生,这是一个正当行业,救死扶伤,这是无量功德的,假如说为了推销一个很好的药品而去故意给病人开一些很贵的药,自己从中得到回扣,这就叫做伤天害理。甚至听说有的医生,比如说做外科手术的,一个肿瘤本来可以一次切除干净的,他偏偏要分好几次来进行切除,让病人经过好几次的手术,经历这些痛苦,每次手术必定有很多的收费,这种行径真叫做谋财害命。所以种种的行业我们都要晓得,这个行业我们要秉着一个公心去做,不要为自己的私利。又比如说一些媒体,媒体的职能应该是为社会大众宣传真善美的理念,把好的节目放出来给社会公众,让大家能够生起伦理道德的心,生起正念。现在我们看到媒体里面很多节目都是很污染、很肮脏的节目,用这些节目来挣广告费,来提升收视率,这些节目往往让人起邪思、起邪念,这些节目不好,那都是把正当的、神圣的行业给污染。所以这句「业无变」要讲起来意思是很多的。
说到我们自己要求学,「业无变」就是我们选择一门专业,选择恰当了以后就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样你必定会在这个学问上面得到成就。我们看到很多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几十年的去下功夫,所以有相当的成就。每一个行业里面,不管是文艺界的、文学界的,乃至包括士农工商,每个行业里头都能够出状元,而出状元有成就的秘诀就在于他的专,他是一门深入他就成为专家。我在昆士兰大学我带两个博士生,我带博士生的要求会很高,我不像很多老师带很多博士生,甚至有时候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博士生,那个博士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他怎么能够很好的指导?我带博士生只带两个,我的要求水平很高,我告诉他们,你跟我学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要求快,不要求新,要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我跟其它老师不一样,所以能够接受我的理念的人不多。像这些博士生们他们选择课题,做老师的为博士生选择一个研究课题以后,基本上剩下的工作让博士生自己去干,老师在旁边给他指点。所以我告诉他,你读的这些论文、这些书目,是我指点给你的,你就去看,每篇论文要求你看十遍,整个论文你要非常的熟,烂熟于心中。像我们金融领域的论文常常都是比较深的,而且需要用很多数据建这些数学的模型来进行运算来求证,我要求学生你把这篇论文读懂,而且读通,通到什么程度?给你同样的数据你自己就能做出来,你能够完全重复这个论文里面的实验,读到这个程度才能够算毕业,然后你才能看第二篇论文。所以规定给他们看的论文并不多,但是都是这个领域里面中心的、主要的这些论文,他们都能够看通了,一通百通,学术领域里面的研究其实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我们能通一门,其它这些题目是触类旁通。这两个同学他们能够这么做,成就也不错,写的论文写得也很不错。
这些都是要懂得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这个方法,你学起来就快。在《三字经》里面就讲到「教之道,贵以专」,教和学的方法是什么?贵以专,你能够专注于一门,成就就大。学习传统文化、古圣先贤这些教育也是关键在贵以专,像我们的老师净公上人老教授,他要求这些跟他的学生就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理念。我们首先要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最起码的把《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儒的根在《弟子规》,道的根在《太上感应篇》,佛的根在《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都扎稳了,然后你选择一门,这一门可以是任何一部经典。比如说《论语》,《论语》你就十年用功,怎么个学法?就是讲这部《论语》,参考数据你可以自己看,然后去讲,边讲边悟,然后边用到自己的生活。一部《论语》大概讲下来,如果每天讲个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这等于你的心得报告,大概四个月你能讲下来,然后讲完之后再重新讲。一年可以讲三遍,十年讲三十遍,讲三十遍以后你也可以成为《论语》的专家,世界上没几个人能够像你这样对《论语》这么融会贯通的。当然我们讲,也可以旁听别人的科目,比如说我学《论语》,他可能学《礼记》,我可以旁听他的课,把他讲的这些思路我们拿来做参考,融会到我讲的这篇《论语》里面,这样子融会贯通,既能够深入又能够博学,这是我们老师为我们提倡的古圣先贤的教学方法。下面看第十三句: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这句话的表面上意思就是说为人子,哪怕是小事,都应该常常去请示父母,不能够擅自做主张自己去做,如果自己擅自作主,往往可能把事情做坏,这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父母则为人子之道就亏损。这是告诉我们不能够增长自己的主观意识的那种想法,对于父母我们要常常进行报告、请示,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观意识往往不成熟,容易造成不好的、不良的后果。当我们能够培养出这样一种处处以父母为重、以大局为重,顾及到父母、顾及到大局的心,而不是只主观任意凭着自己的任性爱好而去作主,这种心我们慢慢的修养,这叫孝心。如果是常常自作主张,就很容易任着自己的一己之私,为着自己的名闻利养、自私自利的企图,而不顾父母、不顾他人,那就失掉了孝道。父母如此,我们对待父母应该这样,对待老师也是这样子。老师教诲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不要擅自违背老师的教诲,这也是这条含的意思。我们想到父母跟老师都希望我们成才,都希望我们做个有德、有学的人,哪个父母、哪个老师希望自己的子弟将来成一个杀人犯?哪个父母、老师希望自己子弟将来会坐监牢狱?不会的。所以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想到,我这么做有没有亏欠道德,如果亏欠了道德就亏欠了父母,就对不住老师,虽然事情再小,我们也要谨慎。
孔子的弟子颜回,这是孔子最赞叹的学生,他一生就奉持「四勿」,就是他的四条戒,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句就讲了,凡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能去看、不能去听、不能去说、更不能去做,这些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再细微的事,我们都要处处依礼行事,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修持功夫。如果是平时在起心动念生起了私心,往往就会把自己的良心给覆盖,所做的事情可能是循着自己的欲望而亏欠了天理。所以事情虽小,不能不重视,小事不注意,积累起来这将会造成对道德的大的亏损。下面这句讲: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是讲做儿女不应该私藏物品,因为在没有长成人的时候,要晓得自己身从何来?父母所生的,跟父母是一体的,我的东西就是父母的东西,怎么可以私藏?这个关键是个「私」字。有这个私心藏匿东西,背着父母,不让父母知道,当父母真正发觉了,他心就会很伤。他所伤的不是说你把那个东西拿走,那个东西并不是值得希罕,关键是你那个孝心已经被你这一己之私破坏了,这是父母亲难受难过的地方。所以处处如果都有跟父母一体的这种观念,就不会有这种私心要藏匿自己的东西。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母很注重我孝这方面的行为,像逢年过节大人们通常都给我们小孩子一些压岁钱,我们小朋友拿了压岁钱一般来说都不会自己藏匿,不会自己要,而把这个钱去交给父母,这个时候父母他一定会收下来,因为什么?如果父母说「你这个钱自己留着用,将来你可以自己使用」,小孩子久而久之会养成「这是我的钱,我的钱是我自己用的」,那个私心就逐渐在增长。所以父母在这个时候要有一种教育意识,孩子童真,初初第一个行为他把钱交给父母的时候,他里面没有私心,这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是父母不懂,让自己孩子去存私钱,慢慢就把他的私心培养起来,当这个私心愈来愈重的时候,可能就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父母于不顾,这些细节的问题都要很注意。所以我到长大成人工作了,我自己的钱都跟我母亲同一个账号,所有的工资入到我们二个人的帐上来,绝没有自己的私财,到现在都没有私财。我的钱统统是父母的钱,父母生我养我这么大,那个恩德报都报不完,怎么还能够跟父母计较,藏匿自己的私财?所以自然出来工作了,赡养父母、赡养老人,我们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行为,本来应该这么做的。所以圣贤人教诲我们这句,关键是要断我们的私心,私心要断,从孩子那里要下手。不是说物不准你藏,而是不准你私藏,如果你要藏物,不是为了私,你是为了公、为了父母,那没什么关系。
像古时候东汉时期有个孩子叫陆绩,这个小孩从小就很孝顺,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当时在江西九江的太守袁术请这个孩子一起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就看到陆绩偷偷把桌上的橘子藏到自己的衣袋里面,结果在孩子吃完饭告辞的时候橘子就滚了出来。这个太守就批评他:「孩子,你这么小,为什么要私藏物品?」这时候陆绩就跟太守说:「请太守息怒,您给我的橘子实在是非常好吃,所以我想拿个橘子回去供养我的母亲,让她也品尝一下,分享一下太守您这橘子的甘美。」太守听了之后就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赞叹他有孝心。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陆绩怀橘」,他的私藏不是用私心,真正以孝心藏这个物品,反而成为历史的美谈。所以断的是这个私欲,物虽然小,但是如果是私心而藏,一定要把它断掉,不断,将来引发的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
像美国前不久有个消息,摩根斯坦利,著名的一个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跟她的先生一起进行公司的内幕股票交易,非法盈利了六十万美金,结果被查出来,剥夺了她的工作,把她送进了监牢狱,坐牢十八个月,同时罚她一笔很重的罚款,让她真的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这是因为一念私心。这个女副总裁哪里会不知道内幕交易是违法行为?这是知法犯法。本来有这么好的工作,一个投资银行的女副总裁,那个工资相当高,本来可以用这个钱好好的赡养父母,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一念徇私就违背了天理,堕入了人狱。这事情是从小就没有在这方面扎下很好的根基,造成日后的后果。所以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可能这个参天的大树,大家都抱不过来的大树,它都是从毫末,小粒的种子那里开始长成的。所以你看,从小如果有私心没有把它断干净,将来可能酿成苦果。
我们常常听到西方的企业界、金融界的丑闻,像著名的一个经济金融丑闻,就是美国一个辉煌一时的能源巨头公司—安隆公司(Enron),它是美国第七大企业,结果在二00一年,因为企业的财务欺诈行为败露,而最终破产,引起美国金融界动荡,上万名的美国员工失去工作、失去他们的退休金,当时整个股市受到震撼,数十亿的美元也付之东流,这都是因为公司主要的领导在财务上欺诈造成的。你看看,公司里的三大要犯都没有好下场,安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前CEO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他知道自己的欺诈行为曝光以后,法院给他判决四十五年的监禁,结果他自己不久之后就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另外一位前首席执行官杰弗瑞•斯基林,他对公司破产这个金融丑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院判处他二百七十五年的有期徒刑。另外一位副总裁约翰.巴克斯特听到公司破产的消息以后,自己饮弹自尽在自己汽车里面,人们发现他的尸体的时候看见他的座位旁边有一个左轮手枪和一纸遗书。所以贪一时之利,最终的果报都没有好下场。古人有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非义之财不能拿,为了一己之私而取非义之财就好像漏脯救饥、鸩酒止渴。脯是肉,肉放在屋檐底下,那个屋檐的雨水滴漏下来浸在肉里面,这个肉就腐坏了,就有毒了,吃了之后人就会死,用那种肉来饱肚子。鸩酒是什么?毒酒,用毒酒来止渴,那还没等到你饱,死就来了。所以『物虽小,勿私藏』真正帮助我们杜绝这些凄凉的结果发生,是很重要的根本的伦理道德。
现在很多的公司都推出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叫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现在也发现全面质量管理已经不能够让公司永续经营,要转成全面伦理道德管理(Total Ethical Management)。在报纸上登,一九九五年英国一家二百年的历史的银行,因为一个职员徇私舞弊,结果导致银行最终倒闭。看到台湾也有一家卸任的公司董事长把这个公司掏空,携着巨款逃到国外,而让这个公司摇摇欲坠。像这些的案例多得不胜枚举。所以美国著名的媒体CNN在二00二年的夏天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当中说到,百分之七十一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的执行官(CEO)比一般人更缺乏诚实和道德,而在欧洲只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人认为公司领导人诚实,换句话说,五个人里面四个人都认为公司领导都是缺德的。你看这种普遍的意识,大家都认为所谓的公司企业的精英变成一个高度不道德的人,所以这个全面伦理道德管理现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一个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倒闭了,直接受损的是股东,而间接受损的是社会上很多的行业、很多的老百姓。我自己本身是在商学院教书的,教过公司金融,我教的是研究生,每次上课第一堂课是简介,都介绍公司经营的目标是什么,所有的教科书都讲公司经营的目标是股东的资产市值最大化,换句话说,以挣钱、让我们的股票价格上升,这是目标。纯功利的行为,最后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就正如美国第七大企业安隆公司的倒闭、英国二百年的银行的倒闭,这些都是因为功利造成的损害。每个公司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员工都是为自己的私利,这个公司怎么可能长久?所以这种教学,一代代的MBA的学生毕业了,他们踏入工商管理界做企业的领导精英,都有这种意识,这就很麻烦的事情。所以现在应该用全面伦理道德管理,叫TEM(Total Ethical Management),提倡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帮助人重视修养德行。在企业界、商业界能做到见得思义这就行了,不取非义之财,正当的财我们才取,不取不道德、不义之财,这些都是从「物虽小,勿私藏」这里来培养的。下面一句《弟子规》上讲:
【亲所好。力为具。】
这句是讲父母喜欢的东西,为人子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助父母来得到。父母喜欢的东西很多,衣食住行,样样的东西,我们只要留意就知道父母的喜好,我们应该帮助父母去得到、去解决,让父母生欢喜心。当然,大部分的父母对儿女都没有什么要求的,他都希望儿女好,儿女好就是他的要求。所以我们真正做到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这些就能够让我们的父母高兴。如果再提升,能够成一个君子、成一个圣贤,为世界、甚至为后世做出大的贡献,让父母真正荣显。
我记得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因为读的是金融,所以自然就会有一种功利的思想。虽然我每个月都寄钱回家供养父母,第一次从美国回去探亲的时候我也买了不少礼品,但是我就有一桩事情开始在盘算,想到在美国剪发很贵,因为剪一次发要十二美元,回到中国在广州街边一个理发铺,五块钱人民币,最多十块钱就能剪到一个很好的发,于是我当时就盘算,我就干脆回家剪,省点钱。所以我就带着很多的行李回家,这一路上从我的学校转机到达拉斯到洛杉矶,然后到香港转车到广州,几经辗转,路上也费了一天多的时间,所以也是风尘仆仆,满脸也是尘土,加上身上也有尘土,头发又长长的,真的像个小乞丐。当我叫门的时候,妈妈在里面听到了,赶紧给我开门,把我让进家里。我进门深深跟我妈妈鞠了个躬,说「妈妈,我回来了。」然后一抬头,就看见我妈妈从头到脚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满脸的笑容。我心里突然高兴之余很惭愧,自己头发长长的,像个小乞丐,回来就用这副嘴脸来给妈妈看。结果妈妈已经给我沏好茶,让我坐下来,跟我讲:「茂森,我知道你今天回来,昨天我特地去烫了个发,我们好团圆,一年多没见了。」我这一听,心里是非常的惭愧,你看看我自己的想法跟母亲想法不一样,母亲想着一年多没见儿子了,拿个好形象出来让孩子看了之后很高兴、很放心,而我自己想的是美国剪发贵,中国剪发便宜,盘算的都是利益,而把供养母亲欢喜心忘掉了,这个心态就已经把利放在义之上,该做的没做,这怎么能算是孝?很多年轻人现在见到异性朋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回家见父母有没有这个心?所以孝心从这点点滴滴要去养成。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