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嘉兴藏第23册No.B122醒世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6-18 11:4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嘉兴藏第 23 册 No. B122 醒世录




  醒世卷六目录(迁流世谛。使人知忏罪由己不由人)敬塔篇(引证 感福 旋绕 故塔 感应缘(九验))礼佛部(感应缘(九验))舍利篇(引证 分法 感福 感应缘(六验))供养篇(引证)受请篇(施食 食时 施福 感应缘(三验))轮王篇(育王)君臣篇(王过 王业 王都)纳谏篇(引证)审察篇(感应缘(一验))思慎篇(慎过 感应缘(三验))俭约篇(感应缘(二验))惩过篇(引证 感应缘(一验))和顺篇(和国)诫勖篇(诫马 杂诫部 感应缘(一验))忠孝篇(引证 睒子 业因 感应缘(七验) 不孝 感应缘(一验))报恩篇(引证 感应缘(二验))善友篇(引证 择交 引证 感应缘(一验))

  醒世录卷六

  武原居士徐昌治觐周 编辑

  金粟寺住持行元百痴 校阅

  敬塔篇

  引证

  观佛三昧经云。佛留影石室。在那干呵罗国。毒龙池侧。佛坐龙石室窟中。为龙作十八变。踊身入石。犹如明镜在于石内。映现于外。诸天百千供养佛。佛影亦说法。又集经云。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城西欢喜园中。有佛钵塔。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又育王传云。王得信心。问道人曰。我从来杀害不必以理。今修何善。得免斯殃。答曰唯有起塔。供养众僧。救诸徒囚。赈济贫乏。王曰何处可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掩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时王欲建舍利。将四部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复修治此塔。便取七佛塔中舍利。时王取八万四千金银琉璃玻璃筐。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筐。又作无量百千幡幢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之具。敕诸鬼神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为世尊立塔。

  感福部

  又涅槃经云。若于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善守佛僧物。涂扫佛僧地。造像塔如母指。常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尝严。不为三灾所动也。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

  旋绕部

  贤者五戒经云。旋塔三匝者。表敬三尊。一佛二法三僧亦念灭三毒。一贪二瞋三痴又三千威仪云。绕塔有五事。一低头视地。二不得踏虫。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唾塔前地。五不得中住与人语。

  故塔部

  又云。扫塔上有五事。一不得着履上。二不得背佛扫塔。三不得取上善土持下弃。四不当下佛像上故华。五当旦过澡手自持净巾还拭佛像。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净心供养众僧。扫如来塔。命终生意躁天。其身净洁犹如明镜。若有众生。见有佛塔。风雨所坏。若僧房舍。以福德心。涂饰治补。复教他人。令治故塔。命终生白身天。其身鲜白。入珊瑚林。诸天娱乐。又杂宝藏经云。若扫僧房一阎浮提。不如扫佛塔一手掌。

  又百缘经云。昔佛在世时。与诸比丘。到恒河边。见一故塔。毁落崩坏。比丘问佛。此是何塔。朽故乃尔。佛告比丘。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梵摩达王。正法治化。唯无子息。祷祀诸神。时王国中。有一池水。生一莲华。其华台中。有一童子。结跏趺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口出优钵罗华香。身诸毛孔。出栴檀香。王及妃后。见甚欢喜。即抱还宫。养育渐大。随其行处。莲华承足。因名栴檀香。后悟非常。成辟支佛。身升虚空。作十八变。寻入涅槃。王收舍利。起塔供养。是彼塔耳。比丘问佛。宿植何福。受斯果报。佛告比丘。乃往过去拘楼孙佛时。有长者子。甚好淫色。见一淫女。心生耽着。无财可与。遂至塔中。盗华与之。乃共夜宿。晓即身体生其恶疮。痛不可言。唤医疗治。医占云须牛头栴檀。用涂疮上。可得除愈。时长者子。即卖家宅。得于金钱。满六十万。寻用买香。止得六两。拟用涂疮。心自思惟。即语医言。我今所患。乃是心痛。即持所买牛头栴檀。捣以为末。入其塔中。发誓愿言。如来往昔。修诸苦行。誓度众生。随其厄难。我今此身。随一生数。唯愿世尊慈悲怜愍。除我此患。作是誓已。用香涂塔。以偿华价。至心供养。求哀忏悔。疮寻得差。身诸毛孔。有栴檀香。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尝受快乐。随其行处。莲华承足。又杂宝藏经云。昔舍卫国中。有一长者。造立塔寺。后时命终。生忉利天。其妇昼夜追忆夫故。愁忧苦恼。常扫治夫所造塔寺。夫下观见。即来妇所。问讯安慰。而语之言汝忆我故。大忧愁耶。妇问是谁。夫寻答言。我是汝夫。以作塔寺功德因缘。得生天上。见汝忆我修治塔寺。故来汝所。妇言近我。夫即答言。人身臭秽。不复可近。汝复欲得为我妻者。勤供佛僧修扫塔寺愿生我天。若得生天。我还当以汝为妻。妇用夫语。作诸功德。发愿生天。其后命终。得生天上。复为夫妇。夫妇相将。来至佛所。佛为说法。夫妇并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还归天上。又分别功德云。昔舍卫城中。有夫妇二人。而无子息。夫妇精进。信敬三宝。时妇早亡。由信敬故。生忉利天。以为天女。面首端正天中少比。天女自念。我极端正。谁任我夫。便以天眼观见本夫。今已出家。勤扫塔庙。见其扫塔。必应生天。天女寻下。光明照耀。住其夫前。比丘见已。问其因缘。天女答曰我是君妇。今为天女。我观天上。无任我夫。见君精进。尝勤扫塔。必应生天。若得生天。愿同一处。还为我夫。白意讫。还归天上。时夫比丘。见此事已。从是以后。倍加精进。修补塔庙。积功转胜。应生第四兜率天上。天女忆夫。复来语言。君福转胜。应生兜率天。我今不复得君为夫。语讫还去。比丘闻已。倍更精进。遂获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感应缘(九验)

  晋太康二年。有并州离石人刘萨诃。忽于中夜。闻土下钟声。即迁记其处刺木为刹。三日间。忽有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石非石。高一尺四寸。方七寸。五层露槃。似西域于阗所造。面开窗子。四周天全。中悬铜磬。绕塔身上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杂类等像。状极微细。瞬目注睛。乃有百千像现。面目手足。咸具(备焉)。

  武德七年日严寺废。僧徒散配。其舍利塔。无人守护。时有道宣律师。门徒十人配住西市。南长寿坊。崇义寺。乃发掘塔下。得舍利三枚。白色光明。大如黍米。并瓜一枚。少有黄色。并白发数十。余有杂宝琉璃古器等。总以大铜函盛之。将至崇义寺。佛堂西南塔下。

  周西京扶风县。岐山南古塔。乡曰凤泉。周魏以前。寺名阿育王。至显庆四年九月内。有山僧智琮。慧辨能解咒术。见追入内。语及育王塔事。年岁久远。须假弘护。帝曰岂非童子施土之育王耶。若近有之。则八万四千之一塔矣。能得舍利。深是善因。可前至塔所。七日行道。祈请有瑞。乃可开发。即给钱五千贯。绢五千疋。以充供养。琮与给使王长信等。于十月五日从京旦发。六日逼夜方到。琮即入塔内。专精苦到。行道久之未验。至十日三更。乃臂上安炭火烧香。懔厉专注。忽闻塔内像下振裂之声。寻声往观。乃见瑞光流溢霏霏上涌。塔内三像。足下各放光明。赤白绿色。旋绕而上。至于炫角。合成帐盖。琮大喜踊跃。乃睹塔内侧塞僧徒。合掌而立。王长信等。同睹瑞相。及旦看之。获舍利一枚。殊大于粒。光明鲜洁。更细寻视。又获七粒。总置盘水。一枚独转绕。余七粒各放光明。炫耀人目。

  隋益州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于贞观年初。大地震动。此塔摇飏。将欲摧倒。于时郭下无数人来。忽见四神形如塔量各以背抵塔之四面。乍倚乍倾。率以免坏。观瑞道俗。叹未曾有。塔上露盘。由来小短。不称塔形。有一人极豪侈。多产业。见前露瑞。乃舍金三百两。共诸信者。更造露盘。既成香气蓬勃。如云腾涌。流芳城邑。七日(乃歇)。

  幽州僧道严者姓李氏。形极奇伟。年一百五岁。独住深山。每年七日。来此塔上。尽力供养严怪其泉流。涌注无声。乃遣善水昆仑。入泉寻讨。但见石柱罗列。不测其际。中有宝塔可高三尺。独立空中。四面水围。凝然而住。竟不至塔所。

  隋怀州妙药寺塔。在武陟县西七里。见有五级白浮图塔。方可十五步。并是侧石遍砌。

  齐州临济县东。有砖塔。云是志公所营。四面石兽。拥从惊人。

  西域志云。罽宾国。广崇佛教。其都城内。有寺名汉寺。昔日汉使向彼。因立浮图。以石构成。高百尺。道俗虔恭。异于殊常。寺中有佛顶骨亦有佛发色青螺文以七宝装之。盛以金匣。王都城西北有王寺。寺内有释迦菩萨。幼年龀齿。长一寸。其西南有王梵寺。寺有金铜浮图高白尺。其浮图中有舍利骨。每以六斋日。夜放光明。照烛绕承露盘。至达曙。

  西域乾陀罗城。东南七里。有雀离浮图。乃是如来在世之时。与诸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国王名迦尼色迦。在此处起浮图。雀离浮图南。五十步。有一石塔。其形正直。高二丈。甚有神变。

  礼佛部

  感应缘(九验)

  晋建元寺。建康太清里寺基。本宋元徽二年。宫人陈太妃。造寺塔。舍利灵应相仍。每夕放光。

  宋灵味寺。建康钟山蒋林里。宋永初三年。沙门法意起造。一夜忽闻怪石崩坠。声振林薄。明旦履行。唯见清泉湛然。因聚徒结字。号曰灵味。

  汉平等寺。广平武穆王怀。舍宅所立。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尝有神异。

  晋白塔寺。在秣陵二井里。晋升平中。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

  宋时朱龄石。使往辽东。还返失道。随风泛海。一月余。达于一岛。粮水俱竭。入岛求泉。渐深登山。乃见一寺。堂宇庄严。非所曾睹。僧告曰。此间去都。二十余万里。石等闻之惊怖曰。若尔。何缘得达。僧曰自当相送。不劳致忧。又问曰识杯度道人不。曰识之。便指壁上钵袋曰。此是彼物。有小过。罚在人中。便取钵袋与石。并书一封。上为书字。然不可识。曰可以书钵与之。令沙弥送。勿从来道此有直路。疾至船所。须吏至海。沙弥以一竹杖着船头。语曰。但闭舫听往。不劳目柁也。于是依言。但闻飕飕风中声。有窃视者。见船在空云飞。奔于山林海上。数息间。遂达杨都大桁。正见杯度。书自飞上度手。度惊曰。汝那得蓬莱道人书。唤我归耶。乃说由缘。又将钵与之。手捧钵曰。吾不见此钵四千余年。掷上入云。下还接取。

  鼓山东面上。东度小谷。又东北上。从石窟寺往。便是竹林。崇峰造日。修竹干云。重门洞开。复殿基列。门外东西槽枥。饰以金铺。似有马踪而无系者。

  代州东南五台山。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百里。极巉岩崇峻。不生草木。唯松柏茂林经中文殊将五百仙人。往清凉之山。即斯地也。地极岩寒多雪。号曰清凉。中台最高。去顶七百里。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图。石上人马迹。宛然如新。有大泉。名曰太华。清澄如镜。有二浮图夹。中有文殊像。钟声香气。无日不有。

  终南山大奏岭。竹林寺者。至贞观初。采蜜人山行。闻有钟声。寻而往至。寺舍二间。有人住处。傍大竹林。可有二顷。其人断二节竹以盛蜜可得五升许。

  西域志云。乌苌国西南有檀特山。山中有寺。大有众僧。日日有驴运食。无控御者自来。留食还去。莫知所在。

  舍利篇

  引证

  舍利者。西域梵语。此云骨身。舍利有三种。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也。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

  分法部

  如菩萨处胎经云。时八国王。共诤舍利。有一大臣。名优波吉。谏八国王。何为兴兵。共相征伐。尔时帝释即现为人。语王言。我等诸天。亦当有分。若共诤力。则有胜负。时阿耨达龙王。文邻龙王。伊那钵龙王。语八王言。我等亦应有分。若不见与。力足相伏。时臣优波吉告言。诸君并止。舍利宜分共之。何须见诤。即分为三分。一分与诸天。一分与龙王。一分与八王。诸天得舍利。还于天上。起七宝塔。龙得舍利。还于宫中起七宝塔。优波吉着瓮舍利。并瓮亦起宝塔。灰及土。量得四十九斛。亦起四十九宝塔。阇维处。亦起宝塔。高三十九仞。阎浮提中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

  感福部

  如大悲经云。尔时世尊。告阿难。我灭度后。若有人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得涅槃。界尽涅槃际。若有造立形像塔庙。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槃。界尽涅槃际。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以念佛故。乃至一华散于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报。不可穷尽。

  感应缘(六验)

  吴孙权。赤乌四年。有外国沙门康僧会。创达江表。设像行道。吴人以为妖异。以状问之。权召会问佛有何灵瑞。曰佛晦灵迹。遗骨舍利。应现无方。权曰何在。曰佛神迹感通。祈求可获。权曰。若得舍利。当为兴寺。经三七日。至诚求请。遂获瓶中。旦呈于权。光照宫殿。权执瓶写于铜盘。舍利下冲。盘即破碎。权大惊异。会进曰。佛之灵骨。金刚不朽。劫火不焦。椎砧不碎。权使力者。尽力击之。椎砧俱陷。舍利不损。光明四射。耀晃人目。又以火烧。腾光上踊。作大莲华。权大发信。乃为立寺。名为建初。改所住地。名佛陀里。

  孙皓虐政。将欲除屏佛法。燔经夷塔。有臣谏曰。且少宽假。如无神验。诛除不晚。皓从之。召会曰。若能验现于目前。助君兴之。如其不能。将废加戮。会曰佛以缘应。感而必通。既给假请效不难。皓与期三日。于时僧众百余。同集会寺。皓陈兵围寺。刀锯齐至。克期就戮。僧恐无灵。先自缢者。会谓众曰。佛留舍利。止在今时。前已有验。今岂罔哉。恰期便获。乃进于皓。此是如来金刚之骨。志诚贲获。设以百钓之杵。终无微毁。皓曰。金石可磨。枯骨岂坚。沙门面欺。祗速死耳。乃更置之铁砧。以金椎击之。金铁并凹而舍利如故。又以清水行之。舍利扬光散彩。洞烛一殿。皓乃欣欣伏信。革诚膺化。

  晋义熙元年。有林邑人。尝有一舍利每斋日有光。沙门慧邃随广州刺史刁逵。敬其光相。欲请之。未及发言。而舍利自分为二。逵闻心悦。又请留敬。而又分为三。逵欲摸长干像。寺主固执不许。夜梦人长数丈。告曰。像贵宣导。何苟吝耶。明报听模。既成。逵以舍利着像髻中。

  宋元嘉九年。浔阳张须元。家设八关斋。道俗数十人。见像前华上似冰雪。视得舍利数十。便以水行之。光焰相属。后数日开厨。更视获牙。奁中有白?褁舍利十枚。光焰属诸处。

  蒲州栖严寺塔。地震山吼。钟鼓大声。又放光五道。至二百里皆见。

  苏州虎丘山寺立塔。井吼三日。掘基得一舍利。空中天乐。人皆闻之。

  供养篇

  引证

  如地持论云。菩萨供养如来。略说十种。一身供养。二支提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他作供养。七财物供养。八胜供养。九不染污供养。十至处道供养。若菩萨于佛色身而设供养。是名身供养。若菩萨为如来故。若供养偷婆。若窟。若舍。若故。若新。是名支提供养。若菩萨面见佛身。及支提。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悕望心俱。欢喜心俱。现前供养如一如来。三世亦然。及现前供养如来支提。三世十方无量一界若新若故。是名菩萨共现前供养。若菩萨于不现前如来。及支提。及涅槃后。以佛舍利起偷婆。若一若二。乃至忆百千万。随力所能。是名广不现前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手自供养。不依懈惰令他施住。是名菩萨自作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不独供养。普令亲属。在家出家。悉共供养。是名自他共供养。若菩萨有少许物。以慈悲心。施彼贫苦薄福众生。令供养如来及支提。令得安乐。而不自为。是名他作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以衣食杂宝。种种供养者。是名财物供养。若菩萨久来。以财物供养。若多若少。现前不现前。自作他作。淳净信心。而作供养。以是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是名胜供养。若菩萨自手供养如来及支提。不轻他人。亦不放逸。不懈怠。至心恭敬。不染污心。不于信心胜人所。谄曲求财。亦不以诸不净物等供养。是名无染供养。若菩萨殊胜不染财物。供养如来。及支提。若自得力。若从他求。若如意得财。若化作身。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万亿身。悉礼如来。彼一一身。化作百千手。彼一一手以种种华香。供养如来。及支提。彼一切身。悉赞叹如来。真实功德。饶益众生。是名至处道供养。如来第一最上。比前财物供养。百倍千倍。乃至等数譬喻不得为比。如是十事。名菩萨一切种供养如来。法僧亦尔。

  受请篇

  施食部

  又食施获五福报经云。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功德。令人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谓施命。人不得食时。奄忽寿终。何谓施色。人不得食时。颜色憔悴。何谓施力。人不得食时。身羸意弱。所作不能。何谓施安。人不得食时。心愁身危。坐起不定。何谓施辩。人不得食时。身力疲倦。口不能言。又增一阿含经云。施有五事。名为应时。一远来。二远去。三病时。四冷热时。五初得果蓏。若得新谷。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又施有三法。一送食至寺。名上就舍供养。名中造舍乞施发心供养名下。

  食时部

  世尊为惠法菩萨说云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

  施福部

  如百缘经云。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其妇生女。寻即能语。家中自然百味饮食皆悉备有。时父见其如是。谓非人。是毗舍阇鬼。畏不敢近。时彼女子。见其怖畏。合掌向母而说偈言。愿母听我语。实非诸鬼等。善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尔时父母闻女说偈喜不自胜。寻前抱取。乳餔养育。因名善爱。时女子见母欢喜。合掌白母言。为我请佛及比丘僧。寻即与请。百味饮食皆悉充足。即于佛前渴仰闻法。佛即为说。得须陀洹后求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着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尔时世尊将千二百五十比丘。诣于他邦。到旷野中。食时已至。告善爱尼言。汝今可设饮食。供养佛僧寻取佛钵。掷虚空中。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如是次第。取千二百五十比丘钵。饭亦皆满。都令丰足。阿难见已。叹未曾有。请佛说本因缘。佛告阿难。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着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次到大长者家。设诸肴馔。欲请宾客。客未至顷。有一婢使见佛及僧。在于门外乞食立住。不白大家。取其饮食。尽持施与。佛及众僧。后客来坐。敕彼婢言。办设食来。婢答大家。今有佛僧。在其门外乞食立住。我持此食。用布施尽。大家闻已。寻用欢喜。我等今日。值是福田。我今放汝。随意所求。婢答大家。若见放者听在道次。寻即听许。作比丘尼。一万岁中。精勤无替。便取命终。不堕恶趣。天上人中。百味饮食。应念即至。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夏安居竟。将诸比丘。欲游行他国。时频婆娑罗王。将诸群臣出城。遥望如来。来受我供。尔时世尊遥知王意。深生渴仰。及比丘僧。渐欲游行。诣摩竭提国。值诸群鸟中。有鹦武王。遥见佛来。飞腾虚空。逆道奉迎。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慈哀怜愍。诣我林中。受一宿请。佛即然可。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诣鹦鹉林。各敷座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时鹦武王。通夜翔绕。佛比丘僧。四面顾视。至明清旦。世尊起行。鹦鹉欢喜。在前引导。向王舍城。白频婆娑罗王言。世尊今者。将诸比丘遂来在近。王闻语已。敕设肴膳。执持幢幡。香华伎乐。将诸群臣。逆道奉迎。时鹦武王。于其夜中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今当还报世尊恩。顶戴天冠。着诸缨珞。庄严其身。赍持香华而供养佛。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归天上。时诸比丘白佛言。今此天子。宿造何业。生鹦鹉中。复修何福。得生天上。来供养佛。闻法获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长者。受持五戒。便于一时毁犯一戒。故生鹦武中。余四完具。今得出家得道。又付法藏经云。昔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甚患头痛。薄拘罗。尔时作一贫人。见病比丘。即便持一呵梨勒果。施病比丘。比丘服讫。病即除愈。缘施药故。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快乐。

  感应缘(三验)

  晋司空庐江何充。字次道。弱而信法。心业甚精。尝于斋堂置空座。筵帐精华。络以珠宝。设之积年。冀降神异。后大会道俗甚盛。坐次一僧。容服粗垢神情低陋。出自众中。迳升其座。拱默无言。一堂怪骇。谓其谬僻。充亦不平。嫌于颜色。及行中食。此僧饭毕提钵出堂。顾谓充曰。何侯徒劳精进。因掷钵空中。陵空而去。充及道俗。驰遽观之。光仪伟丽。极目乃没。追共惋恨。稽忏累日。

  晋南阳滕普。累世敬信。妻吴郡全氏。尤能精苦。每设斋会。不逆招请。随有来者。因留供之。后会僧数阙少。使人衢路要寻。见一沙门。荫柳而坐。因请与归。净人行食。翻饭于地。倾箪都尽。罔然无计。此沙门云。贫道钵中有饭。足供一众。使普分行。既而道俗内外。皆得充饱。清净既毕。掷钵空中。翻然上升。极目乃灭。

  梁富阳齐坚寺有释道琳。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槃法华。诵维摩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阳泉林寺。寺尝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子惠韶为屋所压。头陷入胸。琳为韶祈请。韶夜见两胡道人。拔出其头。旦起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竟。见帛上有人迹。皆长三尺余。众咸服其徴感。

  轮王篇

  育王部

  如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共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时世尊光相普照。如千日之焰。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阇耶。二名毗阇耶。遥见世尊来时。阇耶童子。心念我当以麦麨。手捧细沙。着世尊钵中。合掌随喜。而发愿言。以惠施善功德。令得一天下伞盖王。即于此生得供养佛。乃至得成无上正觉。世尊发微笑相。尔时阿难见世尊微笑。即合掌向佛白言。以何因缘而发微笑。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我今笑者。当知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于巴连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复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众生。佛告阿难。取此钵中所施之沙。舍着如来经行处。令当生彼处。阿难受教。即取钵沙舍经行处。阿难当知。于巴连弗邑。有王名日月护。彼王当生子频头娑罗。当治彼国。彼复有子。名曰修师摩。时彼瞻婆国。有一婆罗门女。极为端正。相师记彼。当为王妃。生二子。一当领一天下。一当出家学道。当得圣迹。时婆罗门闻彼相师所说。欢喜无量。即庄严女。嫁与此王。王见其女。端正有德。即为夫人。仍便怀体。月满生子。生时安隐。母无忧恼。过七日后。立字无忧。又复生子。名曰离忧。无忧者。身体粗涩。以其施沙得相。父王情所不念。又王欲试二子。呼婆罗门观占二子。于我灭后。谁当作王。婆罗门言。将此诸子。出城金殿园馆中。于彼当观其相。乃至出往彼园。时阿育王母言。王出园馆中。观诸王子。谁当作王。汝今云何不去。阿育启言。王既不念我。亦复不乐见我。母复语言。但往彼所。阿育启母往去。时父王问师言。此中谁有王相。当绍我位。时彼相师。视诸王子。见阿育具见王相。当得绍位。时边国德又尸罗反。王语阿育。汝将四兵众。伐彼国。王子去时。都不与兵甲。时诸从者白王子言。今往伐彼国。无有军仗。云何得平。阿育。言我若为王。善根果报者。兵甲自然来应。发是语时。寻声地开。兵甲从地而出。即将四兵。往伐彼国。彼诸国人民。闻阿育来。即平治道路。庄饰城郭。执持吉瓶之水。及种种供养。奉迎王子。而作是言。我等不反。请入城邑。平此国已。又使伐佉沙国。彼国王即便降伏。如是乃至平此天下。至于海际。时父王得重病。王语诸臣。吾今欲立修师摩为王。令阿育往至彼国。时诸臣欲令阿育作王。王不喜默然不对。时阿育心念口言。我应正得王位。诸天自然来。以水灌我顶。素缯系首。时王见此相貌。极生愁恼。即便命终。阿育王如礼法。殡父王已。即立阿菟楼陀为大臣。时修师摩王子。闻父崩。立阿育为王。心生不忍。即集诸兵而来攻伐。阿育王四门中。二门安二力士。第三门安大臣。自守东门。时阿菟楼陀。作无烟火坑。以物覆之。修师摩既来到。即趣东门。堕火坑。便死亡。有一大力士。名曰跋陀申陀。闻修师摩终亡。猒世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时诸臣辈轻慢阿育。不行君臣之礼。王亦自知。语诸臣曰。汝等可伐华果之树。殖于刺棘。诸臣答曰。未尝见闻却除华果。而殖刺树。乃至二三敕令不从。时国王忿诸大臣即持利剑。杀五百大臣。又时王将婇女眷属。出外园中游戏。见一无忧树华极敷盛。王见此华树。与我同名。心怀欢喜。王形体丑陋。皮肤粗涩。诸婇女辈。心不爱王。憎恶王故。以手毁折无忧华树。王从眠觉。见无忧华树。狼藉在地。心生忿怒。系诸婇女。以火烧杀。王行暴恶。故曰暴恶阿育王。时阿菟楼陀。大臣白言。王不应为是法。云何以手自杀人。王今当立屠杀之人。应有可杀。以付彼人。王即宣教。立屠杀者。彼有一山名曰耆梨。中有一织师家。织师有一子。亦名耆梨。凶德挝打。系缚小儿小女。及捕水陆之生。乃至拒逆父母。王即敕彼。我所有罪人。事应至死。汝当治之。彼启王言。为我作舍。王为作舍。极为端严。惟开一门。于其中间。作治罪之法。状如地狱。来入此中者。不复得出。一商主。入海十年。采诸重宝。还到本乡道中。值贼杀商。商主之子。见父死。及失宝物。猒世出家。游行诸国。次至巴连弗邑。过此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误入屠杀舍中。时比丘遥见舍里。火车炉炭等。治诸众生。如地狱中。寻生恐怖。衣毛皆竖。便欲出门。时凶恶主。即往执彼比丘言。入此中者无有得出。汝今此死。比丘闻说。心生悲毒。复哀言。乞我少时生命。可至一月。彼凶不听。如是日数。减至七日。彼即听许。时此比丘。知将死不久。猛勇精进。坐禅息心。终不能得道。至于七日。时王宫内人有事至死。送付凶恶之人。令治其罪。凶恶将是女人。着臼中。以杵捣之。令成朱粖。比丘见是事极厌恶。时彼凶恶人。语此比丘。期限已尽。执彼比丘。着铁镬油中。足与薪火。火终不然。假使然者。或复不热。凶主见火不然。打拍使者而自然火。火即猛盛。久久方开铁镬盖。见彼比丘。铁镬中莲华上座。生希有心。即启国王。王即便严驾。将无量众。来看比丘。时彼比丘。身升虚空。犹如雁王。示种种变化。王见是比丘。心怀大欢喜。时彼比丘而作是念。我当广布如来舍利。安乐无量众生。于此阎浮提。尽令。信三宝。以是因缘故。自显其德。时阿育王生大敬信。白比丘言。佛未灭度时。何所记说。比丘答言。佛记大王。于我灭后过百岁之时。于巴连弗邑。有三亿家。彼国有王名曰阿育。当王此阎浮提。为转轮王。宣布舍利。立八万四千塔佛。如是记大王。乃大王今造此大地狱。杀害无量民人。王应慈念一切众生。施其无畏。令得安隐。彼时阿育王。合掌向比丘作礼。我得大罪。今向比丘忏悔。愿受我忏。今复归命。时彼比丘。度阿育王已。乘空而化。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言。吾今先当供养所觉菩提之树。然后香美饮食。施设于僧。敕舍十万两金。布施众僧。时彼上座耶舍语王言。大王今有大比丘僧集。当发淳信心供养。时王从上至下。自手供养。复以三衣并四亿万两珍宝。嚫五部众。嚫愿已。复以四十亿万两珍宝。赎取阎浮提宫人婇女。及太子群臣。时王起八万四千佛塔。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作五岁大会。

  君臣篇

  王过部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说王罪过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既大瞋恚。信傍佞人。捉此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有人证明。无如是法。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眷。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于死。虽十倍得肉。不免痛苦。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浊现乐。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无有是处。又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喜食人肉。敕厨士曰。汝等夜行。密采人来。以供厨食。以此为常。臣下咸知即共斥逐。捐于界外。更取贤良。以为国王。于是啖人王。经十三年后。身生两翅。飞行啖人。无复远近。向山树神。请求祈福。当取各国王五百人身。祠山树神。使我复还王位。便飞行取之。已得四百九十九人。将之山谷。以石塞口。时有国王。将诸后宫。诣池浴戏。始出宫门。逢一道人。说偈求食。王即许之。还宫当赐金银其啖人王。空中飞来。抱王而去。还于山中。国王见啖人王。不恐不怖。颜色如故。啖人王曰。吾捕人祠天。已得四百九十九人。今得卿一人。其数已满。杀以祠天。汝何不惧。国王对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合会有离。对来分之。何须愁耶。旦出宫时。路逢道人。为吾说偈。即许施物。今未得与。以是为恨。今王弘慈。宽恕假日。施乞还来。不敢违要也。即听令去。而告之曰。与汝七日期。若不还者。吾往取汝。亦无难也。王即还宫都中内外。莫不欢喜。即开库藏。布施远近。拜太子为王。殷勤百姓。辞决而去。啖人王。逢见其来。念曰。此得无异人乎。从死得生。而故来还。即问曰。身命世人所重爱者也。而卿舍命。世之难有。不审何所志趣。愿说其意。国王答曰。即日吾施至诚。愿当得阿惟越三佛。愿度十方。彼又问曰。求佛之义。其事云何。国王便为广说五戒十善四等六度啖八王。心开豁然。从受五戒。为清信士。因放四百九十九人。各令还国。诸王共至其国。感其信誓。蒙得济命。各不肯还于本国。遂便住止此国。此国王。各为立第一舍雕文刻镂。光饰严整。诸国王饮食服御。与王无异。四方人来问言。何以有此如王舍宅。遍一国中。众人答曰皆是诸王舍也。名遂远布。从此已来。故号为王舍城。

  王业部

  谏王经云。佛在世时。有国王名不离先尼。出行国界。道过佛所为佛作礼。就座而坐。佛告王曰。王治当以正法。无失节度。常以慈心养育人民所以为国王者。皆由宿命行善所致。若统理民事偏枉。诸官公卿。群僚下吏。凡民皆有怨辞。治行不平。海内皆忿身死神入大山地狱。后虽悔之无所复及。为王之法。当宣圣道。教民为善。唯守一心。心存三尊。王者如斯。诸圣咨嗟。天龙鬼神。拥护其国。生有荣誉。死得上天。世间荣位如幻如梦不可久保。人欲死时。诸家内外。聚会无边。椎胸呼天。皆云柰何。泪下交横。呜呼痛哉。神灵独逝。舍吾何之。闻之莫不伤心。睹之莫不助哀。载之出城。捐于旷野。飞鸟走兽。攫掣食之。身中有虫。还食其肉。日炙风飘。骨皆为干。往昔尊荣豪贵。隐隐阗阗。霍然不复见之。此是无常之明证也。王熟思之无念淫佚。无受妄言。诸物皆贪生于人岂容轻杀。佛说经竟。王意即解。愿为弟子。即受五戒。头面着地为佛作礼。又摩达王经云。佛在世时。有国王名摩达。时当出军征讨。有比丘已得罗汉道。到国分卫。并见录。将诣王宫门。令养视官马。勤苦七日。适王身自临视军阵。比丘见王。即于其前。轻举飞翔。上住空中。现其威神。王便恐怖。叩头悔过。谁令神人养马。今当治杀。比丘告王言。非王及国人过也。自我宿命。应受宿殃。养马七日。夫善恶殃福。如形随影。王闻罪福。乞归命三宝。受五戒。作忧婆塞。佛便为王及人民说法。得须陀洹道。又法句喻经云。昔有国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无有太子。以为忧愁。佛来入国。遵受五戒。奉敬不懈。有一给使。其年十二。常为王使。忠信奉法。不以为劳。卒得重病。遂致无常。其神来还。为王作子。至年十五。立为太子。父王命终。传位为王。憍慢自恣不理国事。臣寮废调。民被其患。佛知其行不会本识。将诸弟子。往到其国。佛告王曰。今王自知本所从来不。王曰愚暗不达。不知先世。佛告大王。本以五事。得为国王。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得为国王。万民奉献。宫观资财无极。二者兴立寺庙。供养三尊床榻帏帐。以是为王。在于正殿。御座理国。三者亲身礼敬三尊。及诸长亿。以是为王。一切万民。莫不为之作礼。四者忍辱身三口四。及意无恶。以是为王。一切见者莫不欢喜。五者学问尝求智慧。以是为王。决断国事。莫不奉行。此之五事。世世为王。王前世时。为大王给使。奉佛以信。奉法以爱。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进布施。劳身苦体。初不懈倦。是福追身。得为王子。今者富贵而反懈怠。是时王大欢喜。五体忏悔。谢佛闻法。得须陀洹道。又昔辅相子宾头卢。阿罗汉。为忧陀延王说偈云。生老病死患。于中未解脱。如象处林中。四边大火起。大王应当知。荣位须臾间。智者深观察不生希有想尊者言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王至心听。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上有黑白二鼠。牙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龙。傍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五滴。堕其口中。于时动树。敲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彼人苦恼。不可称计。而彼人得味甚少苦患甚多。其所味者如牛迹水。其所苦患犹如大海。味如芥子。苦若须弥。如藕根孔。比于太虚。亦如蚊子。比金翅鸟。其味苦恼多少如是。

  王都部

  如十二游经云。波斯匿王者。晋言和悦。迦维罗越国者。晋言妙德。舍卫国者。晋言无物不有。维那离国者。晋言广大。一名度生死。罗阅祗城者。晋言王舍城。鸠留国者。晋言智。七波罗柰国者。晋言鹿野。一名诸佛国。阎浮提中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城。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竺国天子土地多饶象。西有大秦国天子土地饶金玉。西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马八万四千城中。有六千四百种人。万物音响各别。有五十六万亿丘聚。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种。草有八千种。杂药有七百四十种。杂香有四十三种。宝有百二十一种。正宝有七种。海中有二千五百国。有百八十国人。啖五谷。有三百三千国人。啖鱼鳖鼋鼍。五大国王。一王主五百城。第一王名斯黎。土地尽事佛。不事众邪。第二王名迦罗。土地出七宝。第三王名不罗。土地出四十种香。及白琉璃。第四王名阇耶。土地出荜钵胡椒。第五王名那额。土地出白珠。及七色琉璃。五大国城。人多黑色短小。相去六十五万里。从是以去。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去铁围山。百四十万里。又智度论问曰。如舍婆提诸大城。皆有诸王舍的。何故独名此城为王舍城。答曰往古世时。此国有王名娑薮。心猒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出家诸仙人。共论议。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祠中应杀生啖肉。仙人言不应。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以此人为证。后日当问诸居家。婆罗门。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种种付嘱。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天祠中应杀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祠中应杀生啖肉。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时婆薮仙人。寻陷入地没踝。自思惟言。我贵人不应两种语。婆薮之子名曰广车。嗣位为王。后亦猒世法。而思父王出家。生入地中。若治天下。复作大罪。我今当何以自处。如是思惟。时闻空中声言。汝若行见难值希有处。汝应是中作舍住。时出田猎。见有鹿。走疾如风王逐之而不可及。遂逐不止。百官侍从。无能及者。转前见有五山。周匝峻固。其地平整。生草细软。好华遍地。种种树林花果茂盛。温泉浴地。皆悉清净。其地庄严。处处有散天华天香。闻天伎乐。王告诸臣。我前所闻空中声言。汝行若见希有难值之处。汝于是中作舍住。今此希有。应中作舍。即舍本城。于此山中造立官舍。故名舍城。又耆阇崛山顶似鹫王舍城人。共传言鹫头山是山于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泉。圣人住处。又大哀经云。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等。咸俱归命。又智度论问曰。佛普慈一切。何独住王舍城。不住余城。答曰。住王舍城。亦住舍婆提城。以佛知恩故。多住此二城。问曰何故知恩多住二城。答曰憍婆罗国。是佛生身地。舍婆提大城。佛为法主。故亦在此城。

  纳谏篇

  引证

  中阿含经云。禅以声为刺。世尊亦说以声为刺。所以者何。我实如是说禅有刺。持戒者以犯戒为刺。护诸根者以严饰身为刺。修习恶露者。以净相为刺。修习慈心者。以恚为刺。离酒者。以饮食为刺。梵行者以见女色为刺。入初禅者。以声为刺。入第二禅者。以觉观为刺。入第三禅者。以喜为刺。入第四禅者以入出息为刺。入空处者。以色相为刺。入识处者。以空处想为刺。入无所有处者。以识处想为刺。入无处想者。以无所有处想为刺。入想知灭定者。以想知为刺。复有三刺。欲刺。恚刺。愚痴刺。此三刺者。漏尽。阿罗诃已断。拔绝根本。灭不复生。是为阿罗诃无刺。除此刺者。是名纳谏。

  审察篇

  感应缘(一验)

  抱朴子曰。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精名曰云阳以其名呼之则吉。山中夜见西人者。铜铁精也。见秦人者。百岁木也。在水之间见吏者。名曰四激以其名呼之则吉。山中寅日。有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居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夫者。兔也。称东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三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者。羊也。称吏者。獐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贼捕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城阳公仲者。狐也。亥日称人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知其物。则不能为害。又荧惑火精。生朱雀。辰星水精。生玄武。岁星木精。生青龙。太白金星。生白虎。镇星土精。生乘黄。

  思慎篇

  慎过部

  如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铁丸投着火中。与火同色。盛着劫贝锦中。云何比丘。当连然不。比丘白言如是。佛告比丘。愚痴之人。依聚落位。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若见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想。起贪欲心。欲烧其心。又烧其身。身心烧已。舍戒退减。是愚痴人。长夜当得非义饶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猫狸。饥渴嬴瘦。于孔穴中。伺求鼠子取食。有时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猫狸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如是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又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木杵。尝用不止。日夜消减。如是比丘。从本已来。不闭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觉悟。当知是辈。终日损减。不增善法。又十住毗婆沙论云。在家菩萨。若见破戒之人。不应生瞋轻慢之心。应生怜愍利益之心。方便劝止。令生善心。苦谏不改。而生诽谤。亦不得瞋。妄见他过。故此贤劫中。闻有菩萨。诽谤拘楼孙佛。言何有秃人而当得道。如是众生。难可得知。自作自受。何预于我。若欲知彼。或自伤害。筹量众生。佛所不许。

  感应缘(三验)

  晋淮南胡茂回。行至杨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中。正值民将巫祝祀之。至须臾顷。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迸走出祠去。回顾见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抱持在池边草中。伺望沙门。皆有怖惧。须臾沙门去后。诸鬼皆还祠中。回于是精诚奉佛。

  齐京师灵相寺。有释惠豫。黄龙人。来游京师。止寺中。少而务学。遍访众师。善谈论。美风则。每闻臧否人物。辄塞耳不听。先诵大涅槃法华十地又习禅业精于五门。尝寝。见有三人来扣户。并衣冠鲜洁。执持华盖。豫问觅谁答云法师应死。故来奉迎。豫曰小事未了。可申一年不。答云可尔。至明年满一周而卒。

  唐雍州长安县高法眼。是隋代仆射高颖之玄孙。至龙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台参。选日午还家。舍在义宁坊东南隅。向街开门。化度寺东。即是高家。欲出子城西顺义门。城内逢雨骑马逐后。既出城已。渐近逼之。出城门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语骑马人云。汝走捉普光寺门。弗令此人入寺。恐难捉得。此人依语驰走守门。法胑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复至西街金城坊。南门道西有会昌寺。复加四马骑。更语前二乘马人云。急守会昌寺门。此人依语走捉寺门。法眼怕急。便语乘马人云。汝是何人。敢逼于我。乘马人云。王遣我来取。法眼语云何王遣来。乘马人云。阎罗王遣来。法眼既闻阎罗王使来。审知是鬼。即共相拒。鬼便大怒云。急截头发。却一鬼捉刀。即截法眼两髻。附肉落地。便至西街闷绝。落马暴死。不觉既至大街要路。踟蹰之间。看人逾千。有巡街果毅。瞋守街人何因聚众。守街人具述。逗遛次西街首即是高宅。便唤家人舆向舍。至明始苏。语云。吾入地狱见阎罗王。升大高座。瞋责吾云。汝何因向化度寺。明藏师房内。食尝住果子。宜吞四百颗热铁丸。令四年吞了。人中一日。当地狱一年。四日便了。复有诸鬼来取。法眼复共鬼斗相趁力屈。复闷暴死。至地狱令吞铁丸。当吞之时。咽喉闭缩。身体焦卷。变为红色。吞尽乃苏。苏已。王又语言。汝何因不敬三宝。说僧过恶。汝吞铁丸尽已。宜受铁犁耕舌一年。自见其舌长数里。傍人看见吐出一尺余。王复语狱卒。此人以说三宝长短。以大铁斧截却舌根。狱卒斫之不断。王复语云。以斧细锉其舌。将入镬汤煮之煮复不烂。王怪问所由。法眼启王云。臣曾读法华经。王令检功德部。见案内有读法华经一部。王检知实。始放出来。观者如市。咸发心敬信。

  俭约篇

  感应缘(二验)

  晋罗浮山有单道开。姓孟炖煌人。少怀栖隐。诵经四十余万言。绝谷。饵柏实。复服松脂。后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数日一服。或少啖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袒夏温。昼夜不卧。同学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唯开全志追陵太守。遣马迎开。开辞。能步行三百里一日。山树诸神。现异形试之。初无惧色。以石虎建武十二年。从西平来。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度一童子为沙弥。年十四。禀受教法。行能及开。时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现。当有高士入境。虎敕州郡。有异人令启闻。其年冬十一月。秦州刺史上表送开。初止邺城西法綝祠中后徙临漳昭德寺。于房内造重阁坐禅。虎资给甚厚。开皆以惠施。至晋升平三年。来之建邺。俄至南海。后入罗浮山。独处茅茨。萧然物外。春秋百余岁。

  唐曹州离狐人。杜智楷。少好释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隐居泰山。以读诵为事。贞观二十一年。于山中遇患垂死。以袈裟覆体。昏然如梦。见老母。及美女数十人。屡来相扰。智楷端然不动。群女渐相逼。并云辇将掷置北涧里。遂总近前。同时执捉。有揽着袈裟者。遂齐声念佛。却后忏悔。请为造阿弥陀佛。并诵观世音菩萨三十余遍。少间。遂觉体上大汗。便即瘳愈。

  惩过篇

  引证

  又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尝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又无量寿经云。独生独死。独来独去。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生则亲族欢聚。尽慈爱之和。死则朝亡暮殡。有分离之状。故出曜经佛重说死苦偈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昔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得五通。自知命促。七日必死。兄弟议曰。我等兄弟。神通自在。能以神力翻覆天地。现极大手。扪摸日月。移山注流。无所不办。宁当不能避此难也。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处中间。无常杀鬼。安知我处第二弟言。吾入须弥山腹中。其表无际。无常杀鬼。焉知我处。第三弟言。吾处虚空。隐形无迹。无常杀鬼。安知我处。第四弟言。我当隐在大市之中。众人猥闹。各不相识。无常杀鬼。趣得一人。何必取吾。于是别去各适所至。七日期满。各从其处。而皆命终。佛以天眼见四梵志。避于无常。皆已命终。而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他方所。脱之不受死。

  感应缘(一验)

  齐梁州薛河寺释僧远。为性疏诞。不修细行。好流宕欢宴以齐武平三年。梦见大人切齿责之曰。汝是出家人面目。如此放纵造恶。何不取镜自照。远忽觉。惊悸流。污至晓以盆水自照。乃见眼边乌点。谓是垢污。便洗拭之。眉毛随手一时落尽。因自咎责。遂改常习。反形易性。弊衣破履。一食长斋。遵奉律仪。昏晓行悔。悲泪交注。经一月日。又梦前人含笈谓曰。知过能改。是谓智人。赦汝前愆。勿复相续。忽惊喜觉。流汗遍身。面目津润眉毛渐出远于一身频感雨报。信知三世苦乐不虚。

  和顺篇

  和国部

  如杂实藏经云。佛言过去久远。有二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二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迦尸王军。迦尸王作是念言。我今云何当得香象摧伏。时有人言。我见山中有一白香象。王闻此已。即便募言。谁能得香象者。我当重赏。有人报言。多集军众。往取彼象。象思惟言若我远去。父母盲老。不如调顺。往至王所。尔时众人便自将香象向王边。王大欢喜。为作好屋。具被蹋蹬。敷着其下。与诸妓女弹琴鼓瑟以娱乐之。与象饮食不肯食之时守象人来白王言。象不肯食。王自向象所。上古畜生皆能人语。王问象言。汝何故不食。象答王言。我有父母。年老眼盲。无有水草。父母不食。我云何食。王今见听。我去供养父母。终其年寿。自当还来。王闻此语。极大欢喜。我等便为人头之象。此象乃是象头之人。因此象故。王宣令一切国内。若不孝养父母者。当与大罪。寻即放象还。供养父母。象语王言。莫与斗诤。多所伤害。王言彼欺陵我。象言我往令彼不敢欺侮。王言汝若去者。或能不还。答言无能遮我使不还者。象即于是往彼国中比提醯王。闻象来至。极大欢喜。自出往迎。既见象已。而语之言。即住我国。象白王言。不得即住。我立身已来。不违言誓。先许彼王。当还其国。汝二国王。应除怨恶。自安其国。即说偈曰。得胜增长怨。负则益忧苦。不诤胜负者。其乐最第一。尔时象说斯偈。二国和好。

  诫勖篇

  诫马部

  如中阿含经云。时有调马师。名曰只尸。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世间唯我堪能调马。狂逸恶马。我作方便。须臾令彼态病悉现。随其态病。方便调伏。佛言汝以几种方便。调伏于马。马师白佛言。有三种法。调伏恶马。一者柔软。二者粗涩。三者柔软粗涩。佛言汝以三种方便调马。犹不调者。当如之何。马师白佛。遂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言世尊。是无上调御丈夫。为以几种方便。佛言我亦以三种方便。调御丈夫一者一向柔软。二者一向粗涩。三者柔软粗涩。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汝所说。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报。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为柔软。第二一向粗涩者如汝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是如来粗涩教也。第三彼柔软粗涩俱者。谓如来有时说善行善报。有时说恶行恶报。如是善趣。如是恶趣。是名如来柔软粗涩教。调马师白佛言世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亦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调马师白佛言。若杀生者。于世尊法。为不清净。世尊法中。示不杀生而今言杀。其义云何。佛言如来法中。以三种教授。不调伏者不复与语。不教不诫。岂非死耶。闻佛所说。欢喜而去。又法句喻经云。佛问象师。调象之法有几。答曰有三。一者刚钩钩口着其羁靽。二者减食。常令饥瘦。三者挫杖。加其楚痛。由铁钩钩口故。以制强口。由不与饮食故。以制身痒。由加挫杖故。以伏其心。佛告居士。吾亦有三。用调一切。亦以自调。得至无为。一者以至诚故。制御口患。二者以慈贞故。伏身刚强。三者以智慧故。灭意痴盖。持是三事。度脱一切。离三恶道。

  杂诫部

  感应缘(一验)

  周渭滨沙门法师自诫云。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草雕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如其不尔。徒生何益。不如修禅定。足以养志。读诵经。足以自娱。富贵名誉。徒劳人耳。乃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纳杖锡。听讲谈玄。自厌形骸。甚于桎梏。思绝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经曰。如说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经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忠孝篇

  引证

  又杂宝藏经云。昔过去久远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尝取好果。先奉父母。当于尔时有一田主。初种谷时而作愿言。所种之谷。要与众生而共啖食。时鹦鹉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尝取其谷以供父母。田主行谷。见有虫鸟。揃谷穗处。瞋恚懊恼。便设罗网。捕得鹦鹉。鹦鹉尔时语田主言。田主先有好心布施。故敢来取。如何今者而见网捕。田主问言取谷为谁。鹦鹉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田主语言。自今以后。常于此取。勿生疑难。畜生尚尔孝养父母。何况于人。

  睒子部

  如睒子经云。过去世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无有儿子。夫妻丧目。心愿入山。求无上道。修清净志。信乐空闲。时有菩萨。名一切妙见。心作念言。此人发意微妙。眼无所见。若入山者。必遇枉害。菩萨寿终。愿生长者家。名之为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昼夜精进。奉事父母。年过十岁。睒子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空寂。无上正真。岂以子故而绝本愿。父母取语。便即入山。睒以家中财物。皆施贫者。便至山中。以蒲为屋。施作床缛。不寒不热。恒得其宜。入山一年。众果丰美。食之皆甘。泉水涌出。清而且凉。池华五色。鸟兽音乐。慈心相向。无复害意。睒子孝慈。蹈地恐痛。天神山神尝作人形。昼夜慰劳。睒着鹿皮衣。提瓶取水。麋鹿众鸟。亦复往饮。不相畏难。时有迦夷国王入山射猎。王见木边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胸。睒被毒箭。举声大呼。言谁持一箭。射杀三道人。王闻人声。即便下马。往到睒前。睒谓王曰。象坐牙死。犀坐角亡。翠为毛终麋鹿为皮害。我今无事。坐何等死耶。王问睒言。卿是何等人。被鹿皮衣。与禽兽无异。睒言我是王国人。与盲父母俱来学道二十余年。未曾为虎狼毒虫所见枉害。我今为王所射杀登尔之时。山中暴风忽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师子熊罴。走兽之辈。皆大号呼日无精光。流泉为竭。众华萎死。雷电动地。时盲父母。惊起相畏曰。睒行取水。经久不还。将母为毒虫所害。禽兽号呼。不如常时。风起树折。必有灾异。王时怖惧。大自悔责。我作无状。本欲射鹿。箭误相中。射杀道人。其罪甚重。坐贪小肉而受重殃。我今一国珍宝之物。宫殿伎女。丘郭城邑以救子命。时王便以手挽拔睒胸箭。深不得出睒语言。非王之过。自我宿罪所致。我不惜身命。但怜盲父母。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亦当终没。无瞻视者。以是懊恼。非为毒痛。王重言。我宁入泥犁百劫受罪。使睒得活。若子命终。我不还国。便住山中。供养卿父母。如卿在时。勿以为念。诸天龙神。皆当证知。不负此誓。睒闻王誓。心喜悦豫。虽死不恨。以我父母。仰累大王。供养道人。现世罪灭。得福无量。王言卿语我父母处。及卿未死。使我知之。睒即指示。从此步径。去此不远。自当见一草屋。我父母在中。王徐徐行。勿令我父母怖惧。以善权方便解悟其意。王领此语。便将数人径诣父母所。王去之后。睒便奄绝。鸟兽号呼。绕睒尸上。口舐胸血。盲父母闻声。以益憎怖。王行既疾。触动草木。肃有人声。父母惊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国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7 21:12 , Processed in 0.2028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