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法修学概要 十
佛法修学概要(十)
净界法师主讲
戊四、业果轻重。
这一科讲到人天业果。人天业果分成五科,第一科是业果自性。第二科是业果决定。第三是业果种类。现在讲第四科,业果轻重。
决定业果轻重有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个是约心。就是我们在造作业力的时候,那一念心。能造作的心。第二个是约境。我们所造作的差别的境界。第三个是约相续。约着我们内心的相续。。
约心分成三小科。
「一、意乐故重-谓猛利三毒所作。」造这个业的时候,内心贪瞋痴烦恼是非常的猛利,非常的坚固、猛利。任何人来劝勉我们不要做都不可以,一定要造作。关于业果,跟释教里面的戒律,这个地方是有一点不一样。在戒律里面,譬如说,我们杀人,只要你有杀心,那么生起了方便把对方杀死了,在杀戒上就是破根本罪。但是在业果上,他还详细的分别,你在杀他的时候,你内心的状态。譬如说,今天你把他杀死,虽然你有杀心,但是你为了保护你自己,对方要伤害你,为了保护你自己,把他杀死了。这是一种情况。第二个你主动的去杀他。你还不是杀他一刀,杀死他以后,杀他身上几十刀,一种上品的瞋心。这两种情况,都是把人杀死。在释教来说是一样的,根本罪。但是从业果上来说,这两个罪就完全不同,因为你能杀的心的烦恼,瞋心有轻重的不同。就业果来说,决定你三恶道的果报来说,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地方,释教跟业果是有些差别。
「第一个意乐故重」。你在杀的时候的心很重。
「第二个无治故重」。无治,说你一生当中,内心的状态,完全没有一个对治的法门。一生当中完全处在一个放逸的状态,随你这种放逸的心情所作任何的业,都是重业。以下提出了五点
「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
你这个人在一生当中,在每一天每一天这样过程当中,极少时。你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天当中,抽出极少的时间来持一学处,修习一个简单的善法,拜个佛或者诵个经,都没有这样做。一生当中完全没有在善法上修学。
「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
乃至于不能在半个月的时间,或者初八、十四、十五受持斋戒。没办法去受持斋戒。
「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
你也不能够经常的在三宝的处所,惠施修福,或者是问讯礼拜,迎送合掌等种种恭敬的善业。是说这个人我执、我见很重的,他遇到三宝这种尊贵的境界,完全没有这样的一种恭敬心,也不会去修福的。这种心态在造作罪业的时候也比较重。
「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
在平常当中也不能够生起增上惭愧。唯识学上有三种增上惭愧。
第一个是自增上。自增上的惭愧。我们能够生起一种自我的期许,内心当中能够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希望自己的生命能有一个增上的期望。你说你这个人完全没有自增上,自甘堕落。
第二个法增上。不管你信奉什么教派,内心当中总是有一个轨则,心中有一个标准,作善、作恶,该不该作有一个标准。用法的力量来调伏自己,什么是该做?什么不该做?
第三个世间增上。就是世间的讥嫌。我们为什么不敢造罪业呢?我是一个出家人,或者是一个在家的五戒优婆塞,我旁边有很多的护法神,这个护法神是有他心通的,我要是起了恶念、造了罪业,虽然没有人知道,护法神会讥嫌我、呵责我。这一些护法居士看到我作这件事情,他们也会讥嫌我。以世间的讥嫌使令自己不敢犯罪,世间增上。
我们在生命当中有三种力量使令自己增上,自增上、法增上、世间增上。这个人对于自己身口意的过恶,他不能用三种力量来自己增上,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当然前面的布施持戒,忏悔的任何法门都不能修学,更谈不上世间的离欲。世间的离欲就是初禅以上的禅定,或者是法现观,修行无漏的空观,来调伏内心的烦恼执着。无治故重。这个人一生当中完全没有任何信仰,内心当中就是你自己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完全随顺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情,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标准。这种人随他所作的罪业都是重业。
「三、邪执故重-谓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
依止邪见跟执着来造业。依于邪的祠祀。祠祀就是透过礼拜,求得鬼神的加被赐福。所有邪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说杀生没有罪过的,为什么?因为杀生要祭拜鬼神,不但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说这种邪见,来执为正法。你认为这样子是正法。或者你说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你说畜生,他们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来给我们人类维持生命的,鸡鸭鱼肉天下一道菜。牠们的出生本来就是要给我们吃的,我们这样子去杀牠是没有过失的。依止这样的邪见来生杀害,这样的罪是很重的。这个地方跟一般凡夫的观念有一点不一样,一般凡夫说,你是一个佛弟子,深信因果,又造罪业,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其实不是这样子。明知故犯,但造罪业的时候,有惭愧心。他知道这样的事是不对的,但是他控制不了他的烦恼,他想吃牠的肉,勉强自己把他杀了。但是因为他明知这件事情有罪业,他多少有惭愧心,来对治他的烦恼。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踩煞车,罪业就淡薄一点。一个邪见的人,他不认为这件事情是有罪业的时候,他造业是尽情的造罪。尽情,心中是无障碍的造罪,这个罪业就使令他很重。依止愚痴来造罪,【瑜伽师地论】说,在所有的烦恼当中,依贪依瞋依痴。弥勒菩萨说,依止痴是最重的,因为无惭愧故。这三种情况都是依着内心的状态。意乐、无治跟邪执,内心当中有三种情况,所造的罪都是重罪。
二、约境。约着所造的境缘差别来安立这个罪。由事,事的差别。以下提出七种情况。
「为若杀害大身傍生」。傍生,畜生。身体越大的罪越重。你杀死一头牛比杀死一只狗还重。杀死一只狗比杀死蚂蚁重,身体越大的,杀罪越重。
「人或人相」六道当中,杀人的罪过是最重的,虽天的果报是最殊胜,但是人的果报是一个法器,因为天的内心,很难在三宝当中专心修学佛法,他的心思事散乱的,没办法专注。人的果报,能够在一生当中,发菩提心,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来改造他的生命。他好不容易得到人的果报,把他杀死。你使令他生命增上唯一的希望破灭。他好不容易在六道当中得到人身,这要积集多大的福报,又遇到佛法的住世。他很可能在这一生当中,使令他整个生命的大方向有所改变,结果你把他杀死,使令他整个希望破灭。杀人的过失最重。或者是人相,在动物当中,有的动物跟人长的很像,双脚走路的,猩猩、猴子。牠们都比较有灵性,你杀他的时候,他对痛苦的感受比较敏感,不像其它四肢脚的动物那么暗钝。具足人相的,你杀他也比较重。他的灵性高,他的第六意识的明了性强。
「父母兄弟」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兄弟,眷属,你杀害他。特别是父母亲,这是逆罪,无间地狱的逆罪,这也重。以下是后后超胜前前。
「尊长委信」地方上的尊长,年高德重的长辈。委信,古时候没有法官,发生纠纷,请地方上的公证人,这件事情是你对,他错。这个纠纷就解决了。委信就是一个判断是非的公证人,维持社会的次序的。你把他杀死了以后,社会上就没有人维持次序了,这过失也是重。在地方上,他对于维持社会的善良风气,维持社会的正常制度,他有影响力的人,你把他杀死了,罪过也重。
「有学菩萨」这个地方指的是居士,发菩提心。这个菩萨他能够护持正法,他能够以他的身口意,他的资具、他的福报力,来使令正法久住,来护持正法,结果你把他杀死了。这影响力不但是他的功德不能成就,正法的住世,可能因为这个菩萨的死亡,正法就消失掉了。杀菩萨的罪也是很重的。
「罗汉独觉」这里指的是出家的僧宝。僧宝有住持正法的功德,佛陀灭度以后,在世间上,正法的光明,靠出家人来相续维持。一个僧宝的住世,他能够宣扬很多的真理,使令很多人能够开发智慧,修习善法,很多人会栽培善根,结果你把他杀死了,使令很多人失去了栽培善根的因缘。所以这个罪也很重。
「及知如来不能杀害,而以恶心出其身血。」当然佛陀的色身,我们是没办法杀害的,佛陀身是金刚那罗延身。但是你对佛有恶心,以瞋恨心来破坏佛像、破坏他的身相,或者是泥土做的佛像、纸做的佛像。你用瞋恨心来破坏他,这个罪也是重。因为你所对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以上是宗喀巴大师提出七种的情况,后后的罪是超胜前前。反过来你造的是善业,也是后后超胜前前。就是后面的田比前面的田来的肥沃,你能够少许的善业恶业,都会滋长出广大的果报。你在不同的境界,所创造的因果就不同。
「三、约相续、加行故重」以下分六小段。
「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
举杀生作例子,你在杀生的时候,已杀生或正杀生或者当杀生。把杀业分成三个时段。道宣律祖,经常把造罪,分成三个时段来判罪。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你在造杀生之前,内心充满了期待,就是有预谋的,不是临时起意的。方便时,有期待的杀讯。到根本时,正在造做的时候,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踊跃心。造了罪以后,念念的随喜,哎呀!我这件事造的太好了,没有一点惭愧心。造杀业的时候,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完全都没有生起忏悔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到宣律祖的意思叫做定业,重忏不惘。你在造业的时候,你的心情,从造杀业之前的准备,正杀的时候,杀了以后,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你得果报的时候,那个果报特别坚固。这个人业障现前,谁都没办法。这个人拜八十八佛,业障现前,拜了一百部也都没有效果。怎么回事呢?因为你造罪业的时候,你的心特别坚固。在造之前谁劝你都不听,正造的时候念念欢喜,造了以后别人叫你忏悔,你又不忏悔,三时有心。这个时候,你得果报的时候就很坚固,不容易消灭这个果报,不容易。律祖说:重忏不惘。很难忏除的。一切法因缘生,忏悔总是有它的效果。律祖说:重忏不惘。不是说不能改变,而是忏了以后,你很难变成没有,可能会重报轻受。可能忏完了以后,可能会眼睛痛、头痛,或者发生一些小的灾难,把它给重报轻受。因为你在造做的时候,这个业太重。
「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
这件事情不但是你做,你自己做也就罢了,你还劝他,找了很多人跟你做。做了以后,你对于这件事情,别人所作或你自己做的事情,称扬赞叹。随喜赞叹。遇到同行者,别人造作这件事情你很欢喜。这种情况,自作又教他作,见作随喜。不管善业恶业,都是很重的。
「由其长时思量积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
你造杀业的时候,是经过长时间的思量,一次一次的去想,这个人实在是对我不起,我对他这么好,他对我这样子。你一次一次去思维他的过失,去累积恨心。一天一天的去累积,等到这个恨心特别的猛利坚固以后,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以后是无间所作,殷重所作。内心的状态是没有任何的惭愧心现前,无间的,念念相续,没有间断。而且是殷重的,猛利的心所作。
「或于一时顿杀多生」你杀的众生数量太多了。虽然蚂蚁是下品罪,你杀了蚂蚁杀了太多,你今天杀,明天杀,天天杀。在律上来说,不能把下品罪累积为上品、中品,下品永远是下品。但是业果不是这样子的。你杀的是下品,但是你经常杀,次数太多,就会使令变成上品的罪业。次数的关系。花莲证严法师,几十年前在盖医院的时候,他要跟大家募款。他就要大家一个月出三十块,一个人一个月出三十块,盖花莲的医院。但是他的办法不是一次缴齐的,而是每一个人,一天缴一块。后来我想,证严法师有智慧,因为一个月缴三十块,一个月只起一次的善心,那么你鼓励这个信徒一天缴一块,他每一天都起一个善心。今天起善心,明天起善心,什么事情相续的造作,都不可思议。滴水常流,则能穿石。水滴虽微,渐盈大器。一个小的善业或一个微小的恶业,经过你数数造作,都不可思议。一天拜一部八十八佛,拜不了四十五分钟,但是你今天拜,明天拜,拜个十年二十年,这件事情就不可思议。因为你天天造作,这个业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一件事情天天造作,虽然是一个微小的善业或微小的恶业,这个业的力量就很大,有可能去主宰我们下辈子三界的果报。一时顿杀多生。指数量。
「或令发起猛利痛苦而行杀害,或令怖畏作不应作而后杀害。」你在杀害他之前,使令他生起很大的痛苦,你把他的双手砍掉,眼睛也挖掉,鼻子也挖掉,再去杀害他。或者是使令他怖畏,作不应该作的而后杀害。
「若于孤苦贫穷哀戚悲泣等者而行杀害」对于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人,孤苦贫穷的人。或者这个人已经对你哀戚悲泣,已经向你求饶了。这种悲田,你还是把他杀死,这个罪也是重。从这个地方看,也能够对于我们所造作的业性,不管善业恶业,就以三种情况来判断,约心、约境、约相续的情况。
佛在世时,佛陀在祇桓精舍说法,很多人来听法。很多人供养蜡烛,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电灯。有一个贫穷的女孩子,他也来听法,听得很高兴。他看国王大臣供养蜡烛,他也很想供养蜡烛,但是他没钱怎么办呢?把他头发剪断,使自己破相。一个女孩子最珍贵的就是头发,他把头发剪掉,拿去换钱。他头发所换的蜡烛是一个小小的蜡烛,但是他很真心的把它供养在佛说法的地方,第二天天亮以后,佛陀就叫目犍连尊者把蜡烛熄掉。目犍连尊者就把国王大臣的大蜡烛一一熄掉,到这个小蜡烛的时候,目犍连尊者没办法熄掉。目犍连尊者在所有大阿罗汉当中神通第一,他一只手可以把八万四千由旬的须弥山撑起来。但是他用神通力不能熄灭这个蜡烛。他就把这件事情报告佛陀,佛陀说:这蜡烛不是你的神通力能够熄灭的。这个小女孩供养的蜡烛,他的果报体,死了以后到四天王天去。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到忉利天,如是辗转到六欲天,如是的辗转以后,生在一个有佛出世的地方,证了初果。我们看这个小故事。国王大臣他也供养蜡烛,蜡烛都很大。但是蜡烛的火很快就被目犍连尊者给熄灭。这个小女孩的蜡烛特别的小,但是他却没办法熄灭。这是心力不可思议。你在布施蜡烛的时候,那一念的心。这根蜡烛是小女孩的头发换来的,国王大臣他钱多的是,花个几万块、几千块买蜡烛不算什么。所以我们造业,心是业主。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你持大悲咒,他也持大悲咒,但是他持大悲咒的力量比你大。同样的所缘境都是大悲咒,三宝的功德力。为什么他持大悲咒比你有效果呢?因为他专注,因为他相续。我们讲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你与其今天持大悲咒,明天持往生咒,后天持观世音菩萨,改天持地藏王菩萨。你这样悠悠泛泛,到不如专一个法门。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说:滴水常流,则能穿石。屋檐上的水滴,他今天滴,明天滴,后天滴,因为他滴到同一个点上,时间久了可以把这坚固的石头穿破。水滴今天滴到这个地方,明天滴到那个地方,后天滴到那个地方,所缘境换来换去,一辈子不能穿石。祖师大德讲,我们今天在修行法门的时候,当然解门是要广泛,使令自己的见地开阔,但是行门要专。你念阿弥陀佛,我持大悲咒,你今天一天持他个五百遍、一千遍,专心在一个所缘境上,相续的。心与所缘,专一安住,相续安住。这个法门对你来说,不可思议。因为你的心力经常灌注在一个所缘境上,这个所缘境在你心中运作的时候,他就特别有力量,因为他熟,生转熟。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业性的轻重,内心的专注跟相续,同样在三宝境界活动,但是你的心的相续跟专注都有关系。
问:?
答:宗喀巴大师的意思是后后超胜前前。这个是约影响力。一般杀父母是逆罪。杀父、杀母、杀和尚、阿阇黎、破和合转*轮,破僧,的确,它是逆罪。应化身会出血,因为如来、佛菩萨、还有余报,过去可能跟这个人有恶因缘,提婆达多用石头去害佛,将石头从山上推下来,护法神用金刚杵把它打碎。打碎的时候,因为佛陀还有余报,一颗石头记打倒佛陀的脚指头,出佛身血。那罗延身是他的果报体,但是他因为有业,有余报。当然佛陀是得大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从事相上来说,佛在受余报的时候,表面上看,也有这样的问题。就像释迦牟尼佛也有头痛,还有没有饭吃,只吃马麦。外表的事相看,感觉上都有余报。也可以这样讲,说示现。但是示现是示现,他们过去的确有一些因缘。所以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都是在演戏。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在演戏。不过他是在表达一种因果轨则的运转,因果丝毫不爽。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成佛,成就圣道,他自己清净。但是他跟众生的恶因缘,一种世间的因果尚且不失。这种就有警惕我们弟子要注意,这是有警惕的作用,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佛陀是业尽情空。
戊五、结示法要。
前面把业果的观念,分成五段来作一个总结。
「一、平等流类,丝毫不爽。」这是讲到因果的等流性,就像水流一样。你看上游的水流是脏的,流到后面的水是脏的。上游的水是干净的,流到后面的水是干净的。这叫平等流类。这种轨则是丝毫不爽的。不爽就是不差错,没有任何差错。以下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总相。第二段是别相。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现在想要知道,前世造了什么业因?怎么知道呢?今生受者是。我们冷静下来,观察一下今生的果报。我今生是个人,至少我过去生有五戒的善法。我是贫穷或者是富贵,庄严或者是丑陋,这种差别相,我们也能判断过去是造了什么业,那一个业比较重,你可以判断出来。就是说,从今生的果报体,可以知道前世造了什么业。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为我们想知道来生是受什么果报,你也可以知道,不用去问算命先生。你可以静下来,看看你一生当中,造的善业、恶业,那一个业最重,你也可以知道你来生的果报是什么。前面讲到业果自性。我们说恒转如暴流,生命就像一个水流一样,从无始劫来流到现在,从现在又流到无始劫以后。这个水流,我们可以以今生作一个标准来观察。蕅益大师说,只是现前一剎那法,望前明果,望后明因。所以依我们现前这一念的身心世界,观察过去的水流,我们现在是个果报。现在的水是干净、是脏,这不是上帝创造的。前面的水你就搞脏了,当然后面就脏了。望前明果。对望过去,我们现前这一念身心世界是一个果报体,承担过去的业力。我们今生任何的造作,对望的未来,它又是个因地。说你下辈子的水,是不是继续的脏下去,或者更脏,或者把它弄干净。你下辈子的水是干净是脏,看你今生的造作。今生作者是。所以说生命的本质,有两个。第一个承受果报。对望的过去来说,我们现在是承担过去的业力,没有任何一句话,逆来顺受,心甘情愿,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但是你现在所作所为,又为你下一期的果报在积集一个因地。望后明因,你要小心。你现在的身口意,又会影响你来生的果报。所以说我们今生的生命,它一方面是受果报,一方面又是创造来生的因地,也是果,也是因。这是我们对因果的第一个认识,他是平等流类,自作自受。
「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
一个人一生当中,衣食无缺,资具很丰富,怎么回事呢?他因地欢喜布施。富贵也有差别。说这个人的富贵得来轻松容易,这个人的富贵得来很辛苦,他一天工作八小时,又加班,又得到别人很多的责备,很多的波折,才得到富贵,到晚年才得到富贵。这事有什么差别呢?有些人在造善业的时候,这个人发心去作典作,作大寮,心甘情愿,逆来顺受。他在造善业的时候,完全不起烦恼,欢喜心来造业。他的因地在造善的时候,完全起欢喜心,他得果报的时候,非常顺利,他一下子就生在一个大富长者家里,什么事也没作,继承了大富长者财产。有些人他也到大寮去发心,但是心不甘情也不愿,勉勉强强的,发了很多的牢骚,但是他还是把它做了,未来要得果报的时候,很多很多的波折,很多很多的障碍,很多很多的辛劳,才能够得到这个果报。宗喀巴大师讲布施波罗蜜,他提醒我们,在布施的时候,尽量起欢喜心。起欢喜心,得果报的时候不会有障碍,这个也是一个差别相。「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这个人很贫穷,虽然很努力的工作,还是一样非常的贫穷,过去生中有悭贪的业力,悭贪太厉害的人,很容易到饿鬼道去,一辈子吃不到饮食,穿不到衣服。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
这个人健康长寿,这个人有慈悲心,栽培慈悲心栽培的够。短命从杀生中来。一生短命多病,看了很多医生也看不好,这跟杀业有关系。一个人的病痛跟性格有关系,经论上说,一个人个性比较慈悲,众生稍微触恼你,你能够包容他,你这个人不容易生病。就算生病的话,这个病毒在你身上,跟在别人身上,慈悲心强的人,病毒在你身心当中活动,它的势力不会太大,慈悲的力量能够化解病毒的暴力之情。这个人个性刻薄,瞋恨心,他也得到这个病毒。病毒到他身体上,不得了,势力很强大。经常修慈悲观的人,就算大家都感冒了,你也感冒,我也感冒,把感冒传染给我。同样一种感冒的病毒,在他身上发起那么大,到你身上没有很严重,就是慈悲的力量。所以我们经常应该修慈悲观,律己宜带秋气,处事宜带春风。我们要求自己的行为要严格,呵责自己,不能作要他作,不能断要他断。但是你对众生放逸的举动,要鼓励包容,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给众生多一分的宽容,让他慢慢进步。人总是刚开始修学佛法,都像小孩子跌跌撞撞的,多用鼓励的口气,多用包容的口气。这个跟我们的身体是有关。当然慈悲的功德不只这样子,这个是现世的果报。
「庄严从持戒中来,丑陋从破戒中来。」
这个人的身相特别的庄严,高贵庄严。这个人欢喜持戒,不管是重戒轻戒都等持,身相容易庄严。丑陋从破戒中来。一个人要五官不正,或者四肢有所残缺,多数都跟破戒有关系,破根本重戒有关系。身相特别丑陋,不端正。
「高位从恭敬中来,卑劣从憍慢中来。」
这个人很谦卑,看到别人头都是低低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穆。他很可能就有高贵的地位,他到僧团,到那一个团体,他就是居在高位。为什么呢?他内心当中有谦卑恭敬的功德。他容易去召感这个崇高的地位。卑劣从憍慢中来。有些人就是到那里去,别人都看不起他,卑贱的种性。这个就是这个人憍慢。憍慢容易召感卑劣的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平等流类,丝毫不爽。水流,这个水流流到那个方向去,那个水流就流到那个方向去,因果是丝毫不爽,不能抵销的。造了杀罪,用钱去布施孤儿院,布施三宝,不能抵销的。布施是成就富贵的果报,杀生有杀生的罪业。因果是不能够互相抵销的。因果要消灭只有靠忏悔,你要在三宝面前请一个忏悔主,呵责自己的罪业,立定誓愿,断相续性,然后拜忏。只有忏悔能够改变,不是说能够抵销的。因果的观念,它是平等流类,它是等流性的,它不能有差错的,它是有相对的等流性。
「二、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因指的是我们身口意三业的现形。这里的果不是指异熟果报,指的是种子。你在造业的时候,你同时就熏习一个种子。因跟果,跟种子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看算命先生,这个人罪业很重,本来算定生命什么时候结束的。他积集一个大的阴德,结果他的命运改变了。算命先生为什么知道你的命运改变了呢?你一定在你内心,身口意当中,你虽然是造了一个很大的阴德。这个阴德当然诸行无常,剎那剎那过去了。奇怪,我昨天洗厕所的时候,是半夜起来洗厕所,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算命先生知道,我最近作了一个大功德呢?因为你在造善业的时候,有一个熏习的功能,它能够把你内心当中善法的功能加强。假设我们内心当中的功能没有改变,没有把这样的善法纪录下来,谁也不知道。虽然我们正式的果报是在来生,但是事实上果报的累积是在当下,你造业的当下,你这个功德就同时累积了。你造罪业的时候,你的罪过也同时累积,只是等到临命终在显现而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佛陀成道七年左右,他回到他的故乡,迦毘罗卫国,度了八王子出家。他的堂兄弟,当中值得一提是他的亲弟弟,难陀尊者,同父的亲弟弟。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另外一个父亲所生的。难陀的出家,是他那一天啊在跟他太太画眉毛,因为难陀尊者娶了迦毘罗卫国最美貌的女子作太太。那天画眉毛的时候,佛陀去扥钵。他看到他哥哥去扥钵,就亲自盛了饭去追佛陀,佛陀越走越快,他就跟佛陀到了精舍去。佛陀就强迫舍利弗尊者把他给剃度了。难陀就说,我是拿饭供养我哥哥,怎么来到这个地方,被强迫剃度了?但是佛陀毕竟有威德,强迫他不准回去。就随众作息,在僧团里面,整天作早晚课,修止修观。但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出家,身虽出家,心不在道,内心当中还是思念他过去的太太。佛陀大智慧的境界就知道了,有一天以神通力,带他到忉利天去,忉利天去呀过着快乐的境界,当然天上的人,那还得了,身相也庄严,身体健康,很多人在游乐。其中有一个宫殿,很多人在布置那个宫殿,很多的女人在庄严那里,在布置那个宫殿。佛陀就问难陀尊者说:你看天女跟你太太比起来怎么样?他说:我太太跟天女比起来就像猴子一样,天上的女人多漂亮。他说你问问看,其它的宫殿都有男人,为什么这个宫殿还在布置,没有男人?你去问问看。难陀尊者就问了。他说:你们这个宫殿为什么没有男人?天女说:我们这个男人是人世间的难陀尊者,他因为出家持戒的功德,他死了以后,作我们的丈夫,我们来伺候他。他说:我就是难陀尊者。不可以,你现在是人的果报,等到死了以后,得到天的果报,那时才能受用。难陀尊者很高兴,来生到天上去,很高兴。佛陀同时带他到地狱去,地狱去很多的苦,刀山油锅。每一个油锅都有人在炸,只有一个油锅正在起火。佛陀说:你去问问看,为什么这个油锅没有人在炸,才刚开始起火。狱主说:人世间有一个难陀比丘,他因为持戒的功德到天上去享受五欲之乐,死了以后,我这个油锅刚好煮好,刚好来这个地方炸。因为他出家的时候,打妄想。难陀比丘听了以后,天上也不去,地狱也不敢去了,专心的修学圣道,终于证了阿罗汉果。
我们讲因果同时,难陀比丘今天出家的时候,他在持戒,心中打妄想,一方面造善造恶,事实上这个果报都还没有出现。异熟果,造因跟得果报是不同时,事实上佛陀为什么能够事先让他看到,佛陀是现量的境界,表示那种功能已经在蕴酿当中。就是说你在起烦恼的当下,烦恼的火,事实上,念念之间已经在成就未来地狱的火。我到地狱去,那个火是怎么来的?你平常打妄想的时候,念念累积的。【楞严经】说:烦恼的火,就是地狱的火。地狱的火就是你烦恼的火累积的。因果同时就是说,虽然果报出现的是在来生,但是他的成就,是在你造业的当下,已经是念念的成就。只是说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而已,不是说临命终的时候在同时成就。平常就成就。种子,根据唯识学,分成两类。一个是有漏的种子,有烦恼相应的。一个是无漏的,没有烦恼的种子。
「有漏种子,分成两类,一个是名言种子。一个是业种子。」
名言种子就是内在的思想,我们内在思想的活动要仰仗名字言说的。第二个是属于外在的行为。名言种子引生我们的等流果—等流习性。业种子引生我们三界异熟可乐不可乐果报。
譬如说,我们今天布施三宝。布施三宝有两种果报。第一个你布施的善根增长,等流果。第二个因为你布施的行为去召感未来富贵的果报,这个叫做异熟果。所以说,我们谁造一业都有两个种子,召感两种不同的果报。这是有漏,有所得的心。
无漏的种子,第一个就是生空无漏种子。就是我空的种子,我空的智慧引生的二乘道的无漏法或者是法空的、或者是俱空。这个俱空就是包括我空法空,引生菩萨及佛果无漏法。空性的智慧等到下一段讲三法印再解释。
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基本上有两个业力,一个是有漏的,有所得的业力。一个是无漏的清净的业力。「漏」就是烦恼。这个烦恼的体就是扰动的,无漏的善根是清净的。譬如说,我们去造一个善业,虽然是一个善业,但是内心的状态是扰动的,有所得的。可能是高兴,虽然高兴,但是高兴的本质是扰动的。跟我们在佛堂拜佛打坐修空观,内心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修空观的时候,在修无常观的时候,那是一个随顺圣道的境界,那是一个圣境。一个无漏的功德,一个寂静的状态。所以这两个善根不同。假设有所得的心所修的福报是扰动的,你在佛堂当中拜八十八佛,念佛修止观,那是一个无漏的善根。那是一个寂静的状态。
佛在【金刚经】上说,我们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不如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因为你用这么大的布施,这个布施是有所得的心,是有漏的,他没有解脱的功德。而你在金刚经的四句偈当中,你能够思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是能够成就无漏的功德。他有成就解脱分离,他整个大方向是趋向于涅槃的。这两个大方向不同,这两个车乘的目标不同。这个车乘是有漏的福报,这个车乘是运载你在天上人间活动,带你到天上去,说你的善业太强,车的动力很强,直接冲到天上去。但是这个车子不能超越三界,不可以。你在佛法当中闻思修的善根,他的车乘能够超越三界以外的涅槃,所以这个地方有不同。
总之,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造业的当下,果报就已经念念成就了,只是等到因缘才出现而已。
「三、贯通三世,强者先迁。」
因果通三世,势力强的先得果报。譬如说,造业的时候,第一个你的心的强弱。第二个你所缘的境界。第三个你心中的相续。这是忏悔来决定你业力的强弱,果报的大小。
我们讲三世因果,异熟果。关键在这个「异」字。佛法讲因果,最难明白就是这个异字。差异,时间上有差异。为什么这个人造了这么大的善业,他今生的命这么的苦。玄奘大师经过八千里的沙漠,到印度去取经。带回很多唯识、般若、大般若经,这些经典,把他翻成中文流通到后世去。但是玄奘大师临命终的时候,他得到一个很重很重的病。他那时得到唐太宗的欣赏,他几乎可以请最大的医生来跟他治病,但是治不好。那种病有点像风湿,但是又不完全是风湿,治不好。玄奘大师痛起来的时候,他就想是不是我翻译经典翻错了呢?贻害众生呢?结果这个天人就跟他讲:不是的。法师,你翻译的经典都没有错。但是你过去生作国王,课税太重了。作国王也是不太好。他本来应该到三恶道去受这个果报,但是因为今生作太大功德了,重报轻受。所以说一般人很难明白因果,难就难在这个「异」字。就是说你造善业,这个果报不会马上出现,我在三宝当中功德也作了够多了。也忏悔业障,积集功德。但是今生也没什么多大的表现。那都是先累积下来,因为你造业的时候跟得果报的时候是不同时,就是三世因果。异时而熟。
异时而熟,强者先迁。值得提的是临命终的时候,一般不是大善也不是大恶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有三种情况往生,一种随业往生,你一生当中曾经牵涉到一个很重大的业力。这个业力你造作的时候,心很强,境界是上品的境界,可能三宝的境界。第一个有重大的罪业或重大的善业。第二个随习往生。这个业不是很重,但是你习惯,今天也造作,明天也造作,你整天在造作这个业,这个业也会影响你来世的果报。第三个随念往生。你的念头。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带业往生,他强调随念往生。你这个人净业没有成就,换句话说,正常情况,你阿赖耶识当中,净土的业力不是最强的业。如果这个放在旁边没有人去管你,不能往生净土。因为你有漏的业力强,净土的业力,念佛是有,但是栽培不够。有办法,就是临终的开示,临终的助念。就是说你想办法在这个人临终的时候,生起坚定的正念,念力。信愿持名的念力,靠这个念力来转变他的业力,随念往生。就是在临终的时候,透过善知识的开导,使令他对于弥陀生起强大皈依的心,执持他的名号。以这样强大的念力,他也能够去滋润他薄弱的业力,过去往生的业力,使令净土的业力先得果报。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他所争的就是随念往生。这很重要,临终的时候,要尽量让他生起往生的善念,就是强者先迁。在造作来说,他造罪业的时间最多,但是他临终的时候能够生起善念,还是有救的。因为随念往生。在整个因果当中,贯通三世。在整个三世因果当中,什么样的情况先得果报?就是势力最强。
「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今生的祸跟福都不是上帝创造的,是过去的因地。但是我们今生都可以改变的,今生的努力,就是缘。过去有这个业因,或者是善业或恶业。但是业力要得果报要经过缘的因素,就像一个种子要开花结果,还要阳光水分的滋润。阳光水分就是缘,就是你今生的造作。它能够增强果报或者是减低果报的势力。
我们今生的造作,造作的本身是一个因地。对望的未来来说,你今生的善恶业,它是一个因地,它熏习一个因种。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今生的造作,对望过去来说,它是个缘。譬如说,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过去给孔先生算命,说他一生在几岁的时候作什么官,几岁的时候是遇到什么事情,五十三岁的时候会死亡,一生当中吃几斗米都算出来。算的准准的。他一看,我这个命运是固定的,没什么好努力的。从此以后,就不去努力的积功累德。把他的命运算死了。他整天游山玩水,遇到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两个对坐,三天当中不动一个念头。云谷禅师说:一个人不能成就圣道,就是打妄想。你三天当中不动念
头,你是不得了。了凡先生说:我不是不动念头,我是懒得动念头,因为我整个命都被算准了。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是一个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云谷禅师就告诉他说:命由己作,福自己求。意思说这个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虽然祸福由因,你这个业力被算的时候,是以你过去作的善恶业来作判断。你今生的努力,它有一种改变的因缘。了凡先生他开始一方面修三千的功德,一方面他改变他的习气。为什么没有儿子呢?我这个人个性太清高,水清无鱼,太刻薄。看别人一点想过失就呵责的很厉害,一生没有儿子。后来他开始修慈悲包容,生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有功名。他在某一年当中被算命应该得第七名,因为他开始修三千的功德,变成第一名。他本来在五十三岁应该死掉的,结果活到八十三岁。他这个算命他都没有求,不求自得。所以说,我们今生的造作,今生的断恶修善,虽然果报在来生,正式的果报在来生。他本身是一个因地,但是对望的过去业力来说,他也是一个改变的因缘。他能够使令过去罪业的势力降低,他本身是个缘。所以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你今生的忏悔修善,他也有一个改变的功能。它能够增强或者减弱这个果报的势力。
「一但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这一段是总结整个人天业果。生命结束的时候,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一生,是非成败,荣华富贵,都是一场梦,觅之了不可得。万般带不去。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一生努力积集的财产、眷属、地位,都带不走。只有我们一生所积集的善恶的业力带走。恒转如暴流。生命是一个水流,生命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水流,从过去的水流,流到今生。从今生又流到来生。这个水流的变化主要是靠业力。这意思是说,我们今生死掉的时候,要贯穿到来生,所有的资具,所有的有为法不能贯穿过去,死亡把你今生的有为法都挡住了,都挡在这个地方,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你的财富只有今生可以受用,你的眷属也今生可以受用,你的地位,对不起也是今生可以受用。这些有为法是不能贯穿到来生的,不可以贯穿过去。等你梦醒了以后,你那个梦就找不到,只有你睡觉的时候,这一场梦你才能够受用。你梦中种种的荣华富贵的境界,觅之了不可得。但是有一个东西是可以贯穿到你来生去的,就是你的业力。你所造的善业能够贯穿那个过滤器,来生可以受用。宗喀巴大师劝我们去布施就是这个意思,你今生不布施,你的资具今生受用就没有了。你把布施的物资转成善业,这个善业能够贯穿到你来生去,你下辈子还可以继续受用。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我们所有的资具是不能够带到来生去的,但是有一个东西带走,就是你的善恶业力。这就是我们业果的思想。决定水流的就是一个业力。
这个地方是我们佛法的第一个根本正见,人天业果。
正见跟没有正见是不同的。这个人不明白因果,他偶尔起恻隐之心,他也造善业。这个人有正见,他也造善业。但是这两个造善业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心中没有善恶的标准,他不知道有来生,他只是遇到这个可怜悯的境界,触发他的悲悯心,他的心情是不决定的。他的心情是墙头草两边倒。他遇到恶因缘也会造恶业的。他的内心是不决定的,没有一个坚定的愿力,所以他造的善业是薄弱的,因为没有愿力的关系。一个明白生命相续,一个明白他有无量生命的人生观,一个明白生命变化是由业力决定的人,他的造业的情况是决定的,是非常明确的。他的内心是非常的坚定,有愿力的摄持。所以说一个有正见的人,他在造善业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强大的,因为他的内心是决定的。善恶的因果是所有正见的基础。
基本上,一个修行人你要能够深信,生命是有来生,这是基础,根本思想。恒转如暴流,一个人如不相信有来生,这个人就很难皈依三宝,很难断恶修善。所以我修行干什么?我为什么要修行?假设今天一个人死了以后,人死如灯灭。这样子的话,皈依三宝,断恶修善干什么呢?我们在学习因果当中一个根本思想,相信有无量的生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来生,但是深信有来生,相信佛陀的圣言量。来生的生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决定的,这个时候你很自然的愿意在佛堂里面多忏悔业障,多积功德,为来生铺路。我今生辛苦一点没关系,我希望能够在今生当中把这个痛苦消灭掉,未来的生命是大安乐的。你能够活在希望当中。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有这样的理解,你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内心是很清楚分明的,内心是决定的,这个就是正见。
问:?
答:念观世音菩萨要回向。万善庄严净土。你临命终的时候要念阿弥陀佛。因为你念阿弥陀佛是直接感应道交。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办法,不管你念六字大明咒,念大悲咒也好,你念完以后,念十句佛号。就是最后念十句佛,然后回向阿弥陀佛净土。最后收尾的地方念几句佛号。因为我们有很多功德,所有的功德有一个根本,就像树,很多的枝叶,你要有一个汇归处。你平常就要训练你自己,所有的功德要有个东西来摄持,就是这个佛号。万善庄严这个弥陀名号,根本功德。你在聚集你的功德的时候,我们不能够说,这个地方一个功德,那个地方一个功德,很乱。很乱的时候,你临命终就不知道要依止谁了。你不要让你的功德变成没有系统,不要这样子。你可以修很多功德,就像一颗树,可以往东边开,可以往西边开,但是它依止树干。蕅益大师说:圆修跟杂修差在这个地方。圆修的人他以佛号来摄持功德,杂修的人他就是今日张三明日李四,脚踏两条船,那是最危险的,船一开的时候就掉下去了。净土法门是万善庄严净土,不妨碍你修所有的善法,但是你修完善法以后念十句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把功德作回向。你所有的功德做完回向给谁,然后念完以后再念佛号,回向净土。但是一定要记住,临命终助念一定要佛号。所有功德做完,要汇归到这一句佛号,佛号像大海,所有的百川都吸收过来,所有的功德都可以吸收到这个佛号,万德洪名。
问:?
答:就往生来说,佛号是直接了当。
问:?
答:善导大师讲到兼修跟专修的差别,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可以去读一读。有一些思想讲的清楚。观经四帖疏讲到专修、兼修、圆修、杂修的差别,他都一一指出来。圆修是以佛号为根本摄持所有功德。善导大师有一个观念,他说要依止经典为主。你在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在开示中,佛陀在讲净土正式的因地,佛陀是执持名号的。【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祖师的说法很多很多,但是善导大师认为依经。佛陀在经典上是怎么开示的,往生的正因是什么?你就可以分别出那些是正行,那些是助行。善导大师也是依经典,这个是最有公信力的,依经。要有回向的愿力。关键在信愿。如果说你以后在弘传这个法门的时候,因为你已经修习惯,但是你在弘传这个法门,最好劝人家念佛。如果他是一张白纸的话,我的看法是你劝他念阿弥陀佛。当然我们已经修习惯了,我同意不要改,至心回向。如果我们身为一个法师,有信徒来问如何才能够往生?你最好是依止经典,依净土三经,你最好劝他念阿弥陀佛。
问:?
答:如果你已经修到净业成就,那不要别人助念,因为随业往生,净业持名的念力是最强的。广钦老和尚他也不需要别人助念,因为他净业成就。如果净业没有成就要随念,要提正念。所有的业力里面,他往生的业力是最强。所有的三界的业力是熟转生,净土的业力是生转熟。它最强。业不决定,这个时候要鼓励他生起正念。念力强的时候,有增上缘来支应业力,让他生起强大的正念。临终的时候罪业不能太重,而且对净土法门有一点善根比较好。完全没有接触净土,临终的开导还是不容易的。印光大师说,一个健康的人,好好的人你跟他讲净土,都不见得相信,何况是临终。最好平常有栽培,有一点念佛的功夫,临终再帮助一下那最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