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8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代地藏懺儀析論(節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9-10 09:0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代地藏懺儀析論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四期199907月出版


 提要
  地藏懺儀,是以地藏菩薩為懺主的懺悔法門。目前保存在佛教藏經中的地藏懺儀,皆為明清的撰述,包括:智旭所撰的《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和《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以及撰者不詳的《慈悲地藏懺法》,共計三部。但自敦煌寫卷面世之後,很幸運地保存了一件《讚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使得現存最早的地藏懺儀可以上推到唐五代

一、前言
  地藏懺儀,是以地藏菩薩為懺主的懺悔法門。目前保存在佛教藏經中的地藏懺儀(不包括密教的地藏儀軌),僅見三部:明.智旭撰《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又云《占察經行法》)、《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又云《禮地藏儀》);以及清代撰述的《慈悲地藏懺法》(又云《地藏懺》)。事實上,前者雖題《占察經行法》,仍以地藏為懺主。而清代的《慈悲地藏懺法》,撰者不詳,「凡報親恩、祈父母冥福之法事,多禮此懺」。
因此目前所見的地藏懺儀,皆為明清的撰述;但自敦煌寫卷面世之後,很幸運地保存了一件《讚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使得現存最早的地藏懺儀可以上推到唐五代。
    
二、《讚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
  《讚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見附圖,以下略稱《讚禮地藏法》),藏於北京圖書館,編號北8422(重22)。共87行,首尾皆有篇題,保存相當完整;但撰者不詳,經錄也未見載,目前是敦煌寫卷中僅見的唯一孤本。
   1.讚禮
  讚禮實際上包含了對地藏菩薩的讚歎和禮拜,一一讚禮分別是由七言偈頌加上和聲而組成的。
  七言偈頌,依照文字的內容,大約可以分為總禮和別禮。總禮只有一組偈頌,一共八句;卻涵蓋了別禮的大致內容。別禮又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一共有四組偈頌,前二組各有十二句,後二組各有八句,而四組偈頌中的最末二句皆作「故我稽首大慈悲,地藏菩薩摩訶薩」;大致的內容則是上承總禮中的「釋迦牟尼佛所讚」、「五濁惡時救苦者」等文句而來。
  第二部分一共有六組偈頌,句數分別有六句、四句、八句不等,而六組偈頌中的最末一句皆作「地藏菩薩摩訶薩」;內容則是上承總禮中的「垂形六趣化十方」而來,一一敬禮化形為諸天、聖人、凡人、鬼神、畜生、地獄等種種身的地藏菩薩。
  第三部分一共有十組偈頌,每組各為二句,其中的第二句皆作「地藏菩薩摩訶薩」;內容是以十種比喻來讚歎地藏菩薩的聖德,其實也是上承總禮中的「釋迦牟尼佛所讚」而來。
  在總禮和別禮的七言偈頌之後,皆有「願救諸眾生,離苦得解脫」(和聲A)或「願說正法救眾生,離苦得解脫」(和聲B)的文句,如果參照其他禮懺文的形式結構,便可以發現這些文句其實就是和聲。但是在《讚禮地藏法》的讚禮中就出現了兩種和聲,則是其他禮懺文中不常見的現象。
2.懺悔發願
  在一般禮懺文常用的「五悔法」中,包括至心懺悔、至心勸請、至心隨喜、至心迴向、至心發願五項。但於《讚禮地藏法》中只有志心懺悔和志心發願二項,二者皆以「志心懺悔」或「志心發願」為標目,接著分別是十句七言偈頌,最後則是在「懺悔已」或「發願已」之後,「歸命三寶」。從「讚禮地藏菩薩懺悔發願法」的篇題來看,強調的重點就在於讚禮和懺悔發願兩大部分,因此於五悔法中只用了懺悔、發願兩項,也就不難想見了。
(二)儀文的構成

  在《讚禮地藏法》中懺悔、發願的偈頌部分,除了一稱「歸命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摩訶薩」之外,懺悔和發願的內容都只是一般的佛法。但是在讚禮的七言偈頌當中,很明顯地,內容都專屬於地藏信仰;經過詳細的比對之後,發現讚禮的偈頌都是依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中的經文而重新創作的。
《地藏十輪經》前後共有兩譯:前譯為《大方廣十輪經》,共有八卷,是在北涼(397-439)時期譯出,譯者不詳;後譯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共有十卷,是由唐‧玄奘在永徽二年(651)譯出。兩種譯本除了卷數不同,譯經的用字也有出入,因此可以確定《讚禮地藏法》中的偈頌皆是依據玄奘譯本而作的,因此這篇懺儀的成立最早也在第七世紀中葉以後了。
三、《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末附〈占輪相法〉、〈懺壇中齋佛儀〉,是明.智旭(藕益大師,1599-1655)依照《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說的修行方法撰述而成的,透過懺法、稱名、二觀的修持,藉以悟入一乘境界。《占察經行法》作於西湖寺,智旭時年三十五(1633)。
  《淨土聖賢錄》云:「智旭,字蕅益,……少以聖學自任,著書闢佛,凡數千言;及閱雲棲《竹窗隨筆》,乃焚所著論。年二十,讀《地藏本願經》,發出世志,日誦佛名。」 說明智旭因受雲棲袾宏的思想啟迪,始由儒入佛;於讀《地藏本願經》後,發出世之志,由此可見地藏信仰對於智旭影響之深遠。
  智旭從三十三歲到四十八歲之間(1631-1646),一共實行了二十一次的懺法:其中以觀音信仰的《大悲懺》為最高,共有八次。其次為地藏信仰的《占察經行法》,共有五次(第一次在三十五歲時,禮四七日;第二次在四十五歲時,禮二七日;第三次在四十六歲時,禮一七日;第四次在同一年,並求得比丘戒清淨輪相,第五次在四十八歲時)。再者為《金光明懺》三次,《淨土懺》二次,《梵網懺》、《慈悲水懺》、《慈悲道場懺法》各一次。
智旭早在三十一歲時就有持誦《大悲咒》的記錄,三十二歲時,決心研究天台教理,對於四明知禮的《大悲懺》和天台智顗的《金光明懺》的實踐,當然會予以特別的重視。智旭雖於三十三歲的冬天,才首次獲讀《占察經》,但是他的懺悔思想,確實深受此經的影響;因此,智旭在佛教生活的實踐中,後來才依經自集的《占察經行法》,其實比重遠勝於禮拜次數較多的《大悲懺》。
1. 緣起第一,敘述因《占察經》之當機(堅淨信菩薩),諮請世尊,廣歎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於是「以三種輪相,示善惡差別;以二種觀道,歸一實境界」。
可見《占察經行法》之目的在於修習二觀(唯心識觀、真如實觀),以歸入一實境界。
但是「業重之人,不得先修定慧,應依懺法得清淨已,然後修習二觀」。由此可知智旭是以修懺淨業作為修觀證道之前方便,因此撰集了《占察經行法》。而其體製,「竊以諸懺十科行法,罔敢師心」,即依一般懺法常用的十科而製訂的。
  事實上,最早奠立懺法十科體製的,即為天台懺法──隋.智顗的《法華懺》。其後包括唐.宗密《圓覺經修證儀》、宋.知禮《大悲懺》、遵式《往生淨土懺願儀》、明.智旭《占察經行法》、《梵網經懺悔行法》、受登《准提三昧行法》、《藥師三昧行法》、如惺《龍華修證懺儀》、清.繼僧《舍利懺法》等懺法,均沿襲了《法華懺》的體製,除宗密僅立禮懺八門以及如惺別為十二之外,其餘皆維持十科的體製,僅細目稍有不同。
  勸修第二,主要敘述若佛弟子,欲求除障淨業、往生淨土、修證圓滿者,皆應修此懺法。
簡擇同行第三,敘述人數在十人以內則多寡無妨,唯須嚴擇法器,又所求相合,方可同修。
占察輪相第四,當於嚴淨道場之後,未行懺前,依照末後所附的占輪相法,「各占輪相,簡察善惡。」而在《占察經》中對於占輪相法有詳細的說明,首先刻木為輪,分別有三組輪相:初輪有十,二輪有三,三輪有六,合計所觀三世果報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 由所占輪相,可以瞭解自己何罪偏重,於修懺時,確實悔之,便於陳白。
  正修懺法第五,分為十科:第一嚴淨道場、第二清淨三業,皆援引《占察經》文,當住靜處,隨力所能,莊嚴一室;並宜澡沐身體,勿令臭穢。其他以七日、或二七、三七……為期,不可雜語及妄念等,大致同於其他懺法。由緣起第一到此為止,皆是智旭依經所作的解說,除了為修懺者建立信心,做好修懺的準備工作外,並提示修懺應注意的事項。自第三香華供養起,至第十補發願及端坐靜室、稱念名號止,才是懺法真正的儀節(其中雙行夾註的小字,為輔助的解說,包括所據經文,或如何唱唸、作禮、作念等等)。
  最後,別明二種觀道第六,則是依《占察經》卷下闡釋二種觀道的意義。
智旭「悟得性相融會的道理,他的理論根據,是從《占察善惡業報經》發現的,唯心識觀及真如實觀的兩種方法。故在『教觀要旨答問十三則』一文中,他說:『唯心是性宗義,依此立真如實觀。唯識是相宗義,依此立唯心識觀,料簡二觀,須尋占察行法。』
又在他的『刻占察行法助緣疏』中說:『此二卷(占察善惡業報)經,已收一代時教之大綱,提挈性相禪宗之要領。』」 由此可見智旭對於《占察經》及其行法,均十分重視。並且依經所云:「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法。」認為必須於十科懺悔清淨之後,再學習唯心識觀和真如實觀,方能契入一實境界,諸法實相。


故小字云:「諸懺坐禪一科,即於懺舉出壇時修,故列在正修第十;此經二觀要於懺悔清淨之後,方許正修,故十科畢,方別明之。」
於此可以得知,《占察經行法》中自第三香華供養,至第十端坐靜室稱念名號,皆為事修;與其他諸懺於第十科中修習禪觀有所不同,例如:《法華懺》的第十科即明坐禪實相正觀方法。
  但是智旭又說:「又此二觀,雖云懺悔得清淨相乃可修之,而正行懺悔及稱念地藏名時,非無二觀。如修懺時,始從香華供養,終至三歸,歷事分明,運想無滯,知唯心作,無實境界,是名唯心識觀;若始從供養,乃至三歸,事雖歷歷,一心不生,是名真如實觀。又稱名時,歷歷分明,知心如幻,地藏洪名不離自心,是名唯心識觀;若觀地藏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別,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名真如實觀。又既得觀相,正修二觀之時,亦可仍前修行懺法,及稱名號。即以懺法、稱名,助成二觀,轉更分明。」
由此可知,就事相而言,應先修懺法、持名,才能修成二觀。但於理體而言,若能如法懺悔,知唯心作,一心不生,即可為二觀;若能一心持名,不離自心,及觀體性平等,亦得名為二觀。如此「事理相扶,始終一致,方名圓頓法門」,即闡明了理事不二之精義。
至於正修懺法中的主要儀節,包括下列各項,將併入「儀文的構成」中一起討論。
   供養(第三香華供養)
   啟請(第四啟請三寶諸天)
   讚禮(第五讚禮三寶)
   五悔-懺悔(第六修行懺悔)
     -勸請(第七發勸請願)
     -隨喜(第八發隨喜願)
     -迴向(第九發迴向願)
     -發願(第十補發願)
   稱名(端坐靜室稱念名號)
(二)儀文的構成
   1.供養
香花供養,與一般的供養常儀相同,如《圓覺經修證儀》云:「諸家禮懺,皆先胡跪,嚴持香花供養……然後啟請。」 儀節開始唱云:「一切恭敬,一心恭禮十方常住三寶」,禮拜之後,接著唱云:「嚴持香花,如法供養。」以及「願此香華雲」一偈。
而在《觀佛三昧海經》也說:「若凡夫人欲供養者,手擎香爐,執華供養,亦當起意作華香想。當作是願:願此華香,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化佛并菩薩、無數聲聞眾。受此香華雲,以為光明臺,廣於無邊界,無邊作佛事。」
事實上,供養所唸的「願此香華雲」一偈,即是由此經中的發願脫化而來。其後接著作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此段全用《占察經》文。作念之後,唱云:「供養已,一切恭敬」,再一禮。
     
2.啟請
啟請三寶諸天,由於《占察經》中沒有啟請法,智旭云:「准餘行儀」,
3.讚禮
讚禮三寶,分為讚歎和禮拜二部分。智旭以《占察經》中並無讚法,因此以玄奘譯《地藏十輪經》中之地藏菩薩讚佛二偈, 隨行禮拜而成。

至於禮拜對象,仍可分為佛、法、僧寶, 禮拜的部分是以「一心敬禮」開頭,一一唱禮三寶名稱,並誦偈觀想。和啟請三寶諸天最大的不同,在於禮拜「過去七佛、五十三佛、十方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時,皆逐一唱禮;而且不論僧眾或白衣,皆略去唱禮護法聖眾一項。
4.五悔
五悔是指修行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五種法門。
智旭曾說:「菩薩五悔法門,始自凡夫,終於等覺,無不以之為進修方便。」 由此可見智旭對於五悔法的重視。
五悔之前,智旭依《占察經》云:應依所占輪相,說所作罪,殷勤悔過。說完重罪之後,復作念云,惟願地藏與十方佛慈悲加護,令障消滅。作念之後,胡跪唱言:普為法界眾生歸命懺悔。接著五體投地,復作念發露十罪法相,惟願一切三寶與地藏菩薩聽受懺悔。
接著胡跪,各以「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以下各作勸請、隨喜、迴向、發願)」領句,念懺悔文、勸請文、隨喜文、迴向文、發願文,再以「╳╳已,歸命禮三寶」作結,即為五悔的儀節。
其中除了懺悔文的前半段,綜合《占察經》中他處數語而成之外,包括懺悔文的後半段,以及勸請文、隨喜文、迴向文,皆全數引用《占察經》文,一字不改。
第十補發願的「發願文」,為經中所無,智旭認為大概是因為勸請、隨喜、迴向本身即發願的緣故,或者因修懺之人所求不同,不容預擬;故此發願文為智旭參照經旨大意所擬。至於一般的禮懺法門,五悔的表現方式經常是以五首偈頌來傳達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的心念;而在《占察經行法》中,則是以懺悔文、勸請文、隨喜文、迴向文、發願文來代替偈頌。
關於五悔的製作,淨源(1011-1088)於《圓覺經道場略本修證儀》中說:「漢魏以來,崇茲懺法,蔑聞其有人者,實以教源初流,經論未備。西晉‧彌天法師(道安,314-385)嘗著《四時禮文》,觀其嚴供五悔之辭,尊經尚義,多摭其要,故天下學者悅而習焉。」 可見在宋代,淨源還能看到道安所著的《四時禮文》之中有「五悔之辭」,那麼道安或許是最早提出五悔法的人。
此外,據《高僧傳》的記載:「(道安)所制僧尼軌範佛法憲章,條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二曰常日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三曰布薩差使悔過等法。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 說明道安確實制定有悔過法。但是悔過法是否即為五悔法,目前仍不得而知。現存最早的、具足五悔法的禮懺文,則是失譯人名而附在梁錄中的《菩薩五法懺悔文》(502-507)。
  其次,天台智顗(538-597)在《摩訶止觀》第七下提出五悔作為《法華》的助行,「唯《法華》別約六時五悔,重作方便。……今於道場日夜六時行此懺悔,破大惡業罪,勸請破謗法罪,隨喜破嫉妒罪,迴向破為諸有罪,順空無相願,所得功德不可限量。」 而在《法華三昧懺儀》以及《國清百錄》的「敬禮法」中皆設有「至心懺悔、至心勸請、至心隨喜、至心迴向、至心發願」等五法。
可以想見智旭應當受到智顗相當程度的影響。智旭在〈涵白開士禮懺持咒募長生供米疏〉文中說:「三世諸佛,定從名字初心,極至等覺後際,罔不以五悔為進修方便。當知:作法懺,能滅業障;取相懺,能滅報障;無生懺,能滅煩惱障。」此五悔方便和三種懺法之說,其實是繼承了智者大師的說法。而且認為《占察經行法》不但受到天台懺法思想的影響,並且是結合了他自己的孝道思想和罪報感才完成的。
5.稱名
  在第十補發願的「至心發願」之後,接著是三皈依與和南聖眾。三皈依出自《六十華嚴.淨行品》, 而且在現行的佛門朝暮課誦本中仍被廣泛地使用。緊接在三皈依之後的是和南(vandana)。和南是稽首、敬禮的意思,是在懺法結束後,問訊作禮。
 
  懺法之後,次為端坐靜室,稱念名號。「次往餘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地藏菩薩。其惛蓋多者,應於道場中旋遶誦念,晝三夜三,具如經說。」稱名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占察經》中所說的「又應別復係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訶薩。次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 而稱名的方式,則可以視情況採取端坐默念、口誦,也可以旋遶誦念。七日之後,每日清晨以第二輪相擲之,若得三業純善,方可修持二種觀道。
   
四、《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以下略稱《禮地藏儀》)也是智旭所撰。
依其〈後序〉末附題記,可知智旭撰述《禮地藏儀》的時間為崇禎丁丑年(1637)七月初五,時三十九歲,地點為九華山的梵網室中。
序中自云:「智旭深恨夙生惡習,少年力詆三寶,造無間罪。賴善根未殞,得聞《本願》尊經,知有出世大孝,乃轉邪見而生正信。仍以謗法餘業,雖辛勤修證,不登法忍。」故「敬宗《十輪》,并《占察》、《本願》二典,述此儀法」,目的在於「共滌先愆,克求後果」,凡是未登無生正位之人,無論初心與久學者,皆可修之。
  
(一)儀節的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智旭先前已經撰集了《占察經行法》,即是透過地藏法門的修持而消除罪障,為什麼還要製作《禮地藏儀》呢?
首先從懺法的程序來看,《占察經行法》必須先嚴淨道場,莊嚴一室,而「終竟一期,或七日,或二七,三七……乃至千日,以得三業純善輪相為期。」所以智旭自三十五歲撰集《占察經行法》起,至四十八歲止,也不過修了五次的《占察經行法》。
可見修此懺者,不僅需要特別設立道場,並且以得三業純善輪相為期,不限時日,則其費時可知,因此無法終年累月行此懺法。
但是智旭以地藏的本願功德為懺悔之方便,以《地藏三經》的理論為滅罪的津樑,可能就需要撰述另一種便於日常修持的地藏禮懺了。如《占察經》說:應當「一心誦念,日日如是行懺悔法,勿令懈廢。
而從《禮地藏儀》的本文來看,除了少許的解說文字,多半是直陳唱念的儀文,和一般禮懺文若合符節,蓋適足以因應日常行道之所需。以下謹依其行次,列出《禮地藏儀》的結構:
從《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的全名來看,應當特別著重在讚歎、禮拜、懺悔和發願等各部分。茲略述如下:
首先在行儀之前,行者當先作念:淨身口意,至尊像前,自念積迷造罪,以菩薩為歸為救,並觀想菩薩法身,與我無二。
供養儀節,無論唱禮、作念,皆同《占察經行法》。
讚歎儀節,合掌讚歎菩薩功德,讚已一禮,並添香致敬。
禮拜儀節,以「一心頂禮」開頭,一一唱禮三寶名稱,並誦偈觀想。
普為儀節,無論作念、胡跪、唱禮,皆同《占察經行法》。
五悔儀節,僅保留了至心懺悔與發願兩個部分。即於胡跪唱誦至心懺悔的懺悔文之後,緊接著有二次以「惟願」起頭的發願文,最後起立唱言「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再作禮一拜。
旋遶三寶儀節,是在五悔之後,作禮起身,觀想一切三寶遍滿虛空,安坐法座,即旋遶三寶,口誦三寶洪名,最後以三稱(或七稱)地藏菩薩名號後,回法座前。
  三皈依、和南儀節,同《占察經行法》。至於禮懺結束後,仍可「次至靜室,或念地藏菩薩名,或持滅定業真言,或觀大士平等法身,或作唯心識等二種觀道。唯信唯篤,則必能滅障,必證法忍矣。」
  由此可見智旭撰集《禮地藏儀》的目的,和《占察經行法》並無二致,希望懺悔滅罪之後,可以進一步修習二種觀道,證得無生法忍。因此別撰《禮地藏儀》,可能只是以較為簡便的禮懺儀式,便於日常行道不斷吧。
(二)儀文的構成
  1.供養
  作念儀文,引自《占察經》經文,詳見上文。
   2.讚歎
  讚文部分,自「是諸微妙功德伏藏……能無功用轉大法輪」皆是節錄《十輪經.序品》的經文而成的,僅其他數語,文字稍有更動。
   3.禮拜
  禮拜的對象,可以分為佛、法、僧三個部分。
  禮佛部分,除了釋迦牟尼佛是《地藏三經》的說法者外,包括:(過去)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切智成就如來、清淨蓮花目如來、無邊身如來、寶性如來、波頭摩勝如來、師子吼如來、寶勝如來、寶相如來、袈裟幢如來、大通山王如來、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等諸佛,(現在)忉利天宮十方集會諸佛,(未來)淨住世界無相如來,皆出自《地藏本願經》。拘留孫佛、毗婆尸佛等過去七佛及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出自《占察經》。過去殑伽沙等諸佛,出自《地藏十輪經》。
  禮法部分,即《地藏三經》及一切法藏。
  禮僧部分,菩薩包括:文殊、財首、定自在王、無盡意、解脫、普賢、普廣、觀世音、虛空藏,皆出自《地藏本願經》;好疑問、彌勒、金剛藏,出自《地藏十輪經》;堅淨信,出自《占察經》。尊者包括:憍陳那、優波離、目乾連,皆出自《地藏十輪經》。最後,禮拜懺主地藏菩薩,分別是:忉利宮中分身來集,出自《地藏本願經》;大集會中現聲聞相,出自《地藏十輪經》;占察經中善安慰說,出自《占察經》。然後逐一禮拜入種種定,並以諸定力除刀兵、疾病、饑饉等劫的地藏菩薩,凡二十七禮,皆出自《地藏十輪經》。
   4. 懺悔發願
  五悔中的懺悔發願文,與《占察經行法》不盡相同,主要是依據《地藏十輪經》撰成的。一面發露懺悔過去種種惡業,一面發願藉由諸佛與大士之力,除滅罪障,誓願不復作惡,希望藉此速能成就十法與十輪,親近三寶,證得法忍,利樂眾生
其中懺悔譏刺毀謗大乘正法及破戒、無戒比丘等,以及發願成就十法、十輪等內容,顯然都是援用了《地藏十輪經》的經義,例如:「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無戒剃除鬚髮被袈裟者,普善守護恭敬令無損惱,又能善護三乘正法……」,「有十種法,能令菩薩摩訶薩等獲得無罪正路法忍」,「如來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有菩薩摩訶薩十輪……此十輪者,非餘法也,當知即是十善業也」等等。
  
五、《慈悲地藏懺法》
  《慈悲地藏懺法》 (以下略稱《地藏懺》),《新纂大日本續藏經》中題為清代撰述,但撰者不詳。林子青曾提到:近世通行的懺法有《梁皇寶懺》、《慈悲水懺》、《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慈悲地藏懺法》三卷,略稱《地藏懺》,失撰人。智旭撰《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加以補充。……其儀式與《藥師懺》、《淨土懺》略同,是較晚出的懺法之一。凡報親恩祈父母冥福之法事,多禮此懺。
  說明《地藏懺》是近世通行的懺法之一,其性質是為了報親恩、祈父母冥福所作的法事。但是他認為「智旭撰《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加以補充」,則不知何據,恐怕是誤將《地藏懺》的形成年代提到智旭之前了
事實上,就臺灣地區的寺院而言,拜《地藏懺》的機會並不算多,大致都是在七月的時候;遠遠比不上《水懺》、《梁皇懺》、《放焰口》等懺儀的流行。
從《地藏懺》的形式來看,於卷上結束時有「出懺如常儀式」之語,可見懺文中省略了出懺的儀式,進一步可以推知應當還有入懺的儀式也被省略了,故其結構與《藥師懺》、《水懺》 等懺儀皆十分類似。
由於《新纂大日本續藏經》中所收的《地藏懺》(略稱新續本),三卷中皆省略了入懺和出懺的部分,因此和現今的坊刊本,內容是大同小異,不盡相同。
《地藏懺》在正式拜懺之前,需要先嚴淨壇場。首先梵唱楊枝淨水讚,然後三稱清涼地菩薩、觀自在菩薩 ,持大悲咒、心經、唱摩訶般若波羅密多,以及「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此咒在《地藏懺》中雖然沒有標示名稱,但係現今《禪門日誦》通行的十小咒之一,出自宋.法天所譯的《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今此閻浮提世界中人,壽命百歲,於中多有造諸惡業而復中夭。……如是短壽之人,若能志心書寫、受持、讀誦、供養、禮拜,如是之人復增壽命,滿於百歲。」
接著是「願將以此勝功德,祝讚皇帝萬萬歲,聖明君,諸國來朝位,南無無量壽,祝讚皇帝萬萬歲」等語,而且又有小字「再云」,表示誦念不只一次,看來不像是一般民間所用的懺儀;因此或有可能是於宮內道場所舉行,或為皇帝祝壽而禮拜的《地藏懺》。
  
其次是唱香讚,及三稱香雲蓋菩薩。坊刊本《地藏懺》自此起始,並接著入懺文,為新續本所無。接著是普賢讚,及三稱普賢王菩薩。然後是香華供養儀節,首先唱一切恭敬,然後頂禮三寶,接著如法供養,唱七言供養偈十七句和五言供養偈十二句;坊刊本接有五言讚偈二首;接著三稱寶曇華菩薩。
其次啟請釋迦證明禮懺,新續本下有小字云:「宣疏通誠如常,主者引眾,梵聲稱讚」,其中宣疏之套語,可由坊刊本補足。但接著以此功德奉福上界龍天,並祝延當今皇帝統御萬年等語,則為坊刊本所無,更加強了以上的猜測,即此《地藏懺》於宮內道場舉行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起懺,唱讚佛偈,才是這部懺法真正的開始。接著歸命三世諸佛,即逐一頂禮七佛等及地藏菩薩,其次誦唸開經偈和建懺緣起,歸依三寶各一拜,並啟請龍天證知懺悔。以下計有八次的禮佛,搭配八次的懺悔發願文。卷上在第二回的懺悔發願結束後,接著唱讚,三稱地藏王菩薩,即有小字云:「出懺如常儀式」。至於坊刊本中的出懺儀式,先誦唸出懺文,三稱赦業障菩薩,遶壇稱名,起讚偈,三稱無上尊菩薩。而出懺文及三稱菩薩名,三卷各有不同。
此外,依照寺院常儀,之後通常還會有三皈依、迴向等儀節,則是懺本所未記載的。卷中的儀節大致如上,應當先有入懺文,接著第三、四、五的禮佛與懺悔發願,接著唱讚,三稱地藏王菩薩,然後是出懺儀式。卷下也是在入懺文之後,接著第六、七、八回的禮佛與懺悔發願,然後分別唸隨喜文、勸請文、迴向文及發菩提願文,唸完各作一禮;接著唱讚,三稱地藏王菩薩,然後是出懺儀式。
  
(二)儀文的構成
   1. 禮拜

首先從禮拜的對象來看,禮拜諸佛部分,每一次禮拜的前三尊佛,皆以釋迦佛為首,其次多為阿彌陀佛(或作無量壽佛),再次者多為彌勒尊佛。其中釋迦佛為地藏經典的說法者,《地藏本願經》也記載了地藏蒙佛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彌勒將繼釋迦牟尼於此土成佛,是未來佛。至於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是西方世界的現在佛,雖不見於《地藏三經》中,但於敦煌寫本中發現的《佛說地藏菩薩經》、《佛說十王經》,皆與淨土信仰有關。例如《佛說地藏菩薩經》即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薩像,寫地藏菩薩經,及念地藏菩薩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從一天堂至一天堂。若有人造地藏菩薩像,寫地藏菩薩經,及念地藏菩薩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人捨命之日,地藏菩薩親自來迎,常得與地藏菩薩共同一處。」
而流行於五代宋初、並與地藏信仰有密切關係的《佛說十王經》也說:「謹啟諷閻羅王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誓勸有緣以五會啟經入贊念阿彌陀佛。」皆顯示了地藏信仰與淨土信仰的結合。而在《占察經》中也說:「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 或許,《地藏懺》的撰者和智旭一樣也具有淨土信仰,或是很自然地將當時流行的淨土信仰融入《地藏懺》中。
除此之外,前三次的禮佛對象,大多出自《地藏本願經》(但其中也摻雜了五十三佛之一的師子吼自在力王佛,而功德雲佛則不詳所出);第四次至第六次的禮佛對象,其實是禮三十五佛(但其中漏了財功德佛,金寶光佛、金龍尊佛應是涉上文而多了金字);第七次除了部分與第一次的禮佛對象重複以外,大光明佛、定光明佛、智慧光明佛、功德光明佛與福德光明佛,亦不詳所出。第八次禮佛皆為總唱,包括過去七佛、十方佛、五十三佛、三世佛等,可於《占察經》中找到理論的依據。
禮拜菩薩部分,除了總禮十方菩薩,以及懺主地藏王菩薩以外,包括:文殊、財首、阿逸多(意譯即無能勝)、定自在王、無盡意、普賢、普廣、觀世音、虛空藏等,皆出自《地藏本願經》;虛空藏、金剛藏,出自《地藏十輪經》;大勢至與觀世音同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可能也是涉及淨土信仰而加入的;至如師子旛、師子作、無邊身、棄陰蓋等,則不詳所出。
  
2. 懺悔發願文
首先,第一次的懺悔文中提到釋迦、地藏雲集忉利天,係依據《地藏本願經》;而由懺悔文轉而發願時,常有「仰願十方三寶,十輪地藏慈尊……」之語,其中的「十輪地藏」,顯然是由《地藏十輪經》而來。至於第八次的懺願文中列舉了《地藏本願經》所說的,聞地藏名號,或見其形像,供養禮拜者,「現生之中獲得二十種勝妙善利」;但於《地藏本願經》其實列有二十八種利益。

其次,再由懺悔的內容來看,八次的懺悔文其實是互相銜接的。
第一次主要敘述釋迦、地藏雲集忉利天,教行懺悔;宜先懺三毒五逆、次悔惡業苦果。自第二次以下,和一般懺儀一樣,是依據三障的次第懺悔,但懺悔的細項則有所不同了。例如:第二次是懺悔煩惱障;第三、四次則是懺悔業障中的十種妄習,第五次懺悔業障中的六根招報;第六、七次是懺悔報障中的鬼畜人三種餘愆;第八次是懺文的小結,宣示不復造惡的決心。
其中的十種妄習、十種鬼趣、十種旁生(畜道)、人道十種差別,是有連環關係的。由於十種妄習造十惡果,因六根造罪致地獄果報;地獄報盡,還墮鬼趣;鬼道罪竟,便為畜道;三惡道報盡,出生人道仍有十種差別,茲將十種妄習與托生鬼趣、畜道及人道種類 以上十種妄習、十種鬼趣、十種旁生以及人道十種差別,出自《楞嚴經》:「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其實明.釋禪就曾經依據整部《楞嚴經》而撰述了《依楞嚴究竟事懺》
但《地藏懺》中僅以《楞嚴經》卷八的內容為懺文綱要,此外也摻入了一些佛家以外的思想,並運用了許多中國的歷史、傳說和文學典故來解釋懺文中的業報,因此內容相當蕪雜,和《依楞嚴究竟事懺》的風格──純然以經文為主,有顯著的不同;而且還有許多相當口語化的文字,可以表現出中國社會文化的型態,可以說是一篇相當中國化的懺儀了。


儘管在懺悔文中有許多中國式的用語和典故,但其目的可能是藉由現實生活所見的人事現象,或是民眾信以為真的故事傳說,來比附懺悔文中的業習、果報。
此外,懺願文中所見的佛教思想,於懺悔三障之外,主要有以下數端:
1)主張大乘
例如第三次的懺悔文中說:「若修禪觀,依止觀空,始五停心,總別相境,身受心法,次第觀成,行三十七品之助道,觀一十六行之正修……離五蘊山,出生死海,居涅槃頂,於法無為;不得度生,未名菩薩。」
又說:「若夫菩薩,名大乘者,自身未度,先度眾生,發僧那於始心,終大悲而赴難,廣行六度,功越三祇……合本有之靈明,悟心地之秘藏,心佛眾生,同歸三德而已。」2)唯識思想
例如:建懺緣起中,即說明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妙理,眾生以「相續計,取執自他,展轉相因,善惡果報,無記三性,苦樂迭奏」,於是法性汨沒,昇沈輪替。
3)天台思想。
例如最後的發願文中說:「令某甲等,內外三術,一念備足,三觀圓明,三諦頓顯」等。
由此可見《地藏懺》的構成,主要是以《地藏三經》和《楞嚴經》為主,並且大量援引了經、史、子、集中的文史知識,可見撰者其實兼具了儒、佛二家的深厚素養;而從嗜味招報中的「而我釋子沙門,豈得貪味類爾」云云,更可以確定撰者的身分為出家的沙門。
  
六、歷代地藏懺儀的發展與變化
(一)儀式的結構
如果依照時代的先後,觀察地藏懺儀的結構變化,可以發現:
《讚禮地藏法》是由讚禮、懺願兩部分構成的,其中讚禮部分即佔了全文的五分之四強。讚禮部分雖然是由讚偈、禮拜及和聲搭配而成,但其中讚偈又佔了最大的比重。由此可見,《讚禮地藏法》的儀式中當以讚歎、禮拜最為顯著。
《占察經行法》,僅就其正修懺法部分加以討論。《占察經行法》的儀式雖可分為十科,但主要有供養、啟請、讚禮三寶及五悔法門等部分。其中仍以讚禮三寶的比重最大,其次為五悔法門。但是讚禮三寶中的讚歎僅有二首偈頌,其餘皆為逐一禮拜三寶,因此在《占察經行法》中也是以禮拜、五悔的儀式為主。
《禮地藏儀》主要是由供養、讚歎、禮拜、懺願等部分構成的,其中也是以禮拜的儀式為主,懺願的部分居次。
《地藏懺》的儀式雖然最為繁複,但是主要的儀節顯而易見是以禮拜、懺願文為主。雖然將長篇巨製的懺悔文分為八段,以與禮拜的儀節互相搭配,但其篇幅仍然很長,和五悔中所見的短文已有顯著的差異,甚至比重也遠遠超過了禮拜諸佛菩薩。
綜合以上看來,不同朝代的地藏懺儀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聯繫或影響,但是約略可以看出歷代地藏懺儀在儀式方面的變化,似乎仍是有跡可尋的──雖然歷代的地藏懺儀皆包含有禮拜、五悔(或部分的五悔)的儀式,但是唐五代的更偏重於讚歎,明代的更偏重於禮拜,清代的則更偏重於懺悔文。
  
(二)經典的依據
其次,依照時代先後,觀察地藏懺儀的經典依據:
《讚禮地藏法》是依《地藏十輪經》編撰而成的。
《占察經行法》主要依據《占察經》,而以《地藏十輪經》為輔。
《禮地藏儀》主要依據《地藏十輪經》、《占察經行法》、《地藏本願經》等三經編撰而成的。
《地藏懺》主要依據《楞嚴經》與《地藏三經》,三經中又以《地藏本願經》居多。

《地藏十輪經》前後共有兩譯:其一為《大方廣十輪經》,譯於北涼,譯者佚名,共有八卷。其二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共有十卷八品,係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於京師大慈恩寺譯經院所譯。內容係讚歎地藏菩薩之功德,現沙門之像,以濟度末法之眾生;並敘述如來依地藏菩薩之問而演說,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破除末世之十惡輪  
《占察經》,又稱占察善惡業報經,隋.菩提燈譯,凡二卷。敘述地藏菩薩應佛之命,為末世之求善法者所說之法。上卷闡明以木輪相占察善惡業報之法,下卷闡述大乘實義之觀法。最早著錄的《法經錄》,即以此經列入疑惑部,《長房錄》、《仁壽錄》、《內典錄》皆從之,至《大周錄》與《開元錄》始視為真經而收錄之,傳佈頗廣。
《地藏本願經》,即《地藏菩薩本願經》,唐.實叉難陀譯,凡二卷十三品。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讀誦此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
《楞嚴經》,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之略稱,屬於密教部,唐.般剌蜜帝譯。本經闡明「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理,並解說三摩提之法與菩薩之階次。
      

(三)撰者的身分與修懺的目的
首先觀察地藏懺儀的撰者身分:
《讚禮地藏法》雖然撰者不詳,但依目前可以得知作者的敦煌禮懺文,皆為僧人的製作, 或許可以推斷:《讚禮地藏法》也可能出於僧人的手筆。而《占察經行法》和《禮地藏儀》,毫無疑問地,係為明末智旭大師的著作;智旭主要基因於《地藏本願經》的孝道思想,以及自己的罪報感,而產生了撰述的動機。至於《地藏懺》,雖亦不詳撰者名,但由懺悔文中的「而我釋子沙門」一句,則可以確定是由僧人所執筆的。
其次觀察修撰地藏懺儀的目的:
《讚禮地藏法》的目的,主要是仰仗地藏菩薩「久修堅固大願悲」、「救度無間惡眾生」的願力,期望「今對佛前皆發露,慚愧懺悔願除滅」,「願說正法救眾生,離苦得解脫」。
《占察經行法》的目的,依至心發願所說的,是希望透過地藏慈尊的救拔拯濟,令「我及眾生,重罪速滅」、「二種觀道,應念現前」、「四攝六度,無不圓成」、「面奉彌陀,歷侍諸佛」等等。
《禮地藏儀》的目的,依後序及發願文所說的「共滌先愆,克求後果」、「速能證得無上法輪,善巧方便成熟眾生」等等。
《地藏懺》的目的,依照建懺緣起所說的,「建此地藏菩薩慈悲懺法者,為令一切眾生發歡善心,成善法益,而興懺法。為令一切眾生破除煩惱,成對治益,而見懺法。亦令一切眾生從戒定慧,自聞思修,成五根力,得生善益,而脩懺法。復令一切眾生脩世出世業,證第一義,八理益故,而行懺法。」以及最後的發願文中,希望透過懺悔滅罪,「無明煩惱,令斷無餘」、「究竟菩提,成無上道」。


七、結論
總而言之,透過以上各節的分析與論證,除了可以進一步得知歷代地藏懺儀的背景、儀節的程序、儀文的構成等等的問題。藉由儀式結構、經典依據與修懺目的的考察,更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地藏懺儀在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如果把唐五代撰述的《讚禮地藏法》視為早期,明.智旭所撰的《占察經行法》、《禮地藏儀》視為中期,清代撰述的《地藏懺》視為後期,綜合以上的討論,大致可以得到下列幾點結論:
第一,從儀式的結構來看,歷代地藏懺儀的變化,其著重點可說是由早期的讚禮、中期的禮拜、轉移到後期的懺悔。和中國禮懺儀式的發展一樣,也是由「禮」到「懺」的發展。例如在敦煌寫本中,「禮懺文」就經常被略稱為「禮」或「禮文」。
第二,從經典的依據來看,早期完全依據《地藏十輪經》,中期是《地藏三經》並重,後期則偏重於《地藏本願經》與《楞嚴經》了。


第三,從撰者的身分與修懺的目的來看,各期撰者大多為出家沙門,其撰述的原始目的,無不是希望透過地藏菩薩的慈悲、願力,救拔眾生;藉由懺悔滅罪,清淨三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但是流傳到後代,民間對於地藏菩薩的認識逐漸地侷限在救拔地獄的眾生,因此《地藏懺》帶給一般人的觀念也就止於「超度亡魂」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4 19:32 , Processed in 0.203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