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560|回復: 3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慧律法師《金剛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3-18 19:5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7-22 15:49 编辑

慧律法師《金剛經》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今天是我們講《金剛經》的第一天,我們將用三天的時間把《金剛經》的註解,簡單的來消文釋義。《金剛經》從古以來,有八百多家的註解,誦的人最多,每天誦《金剛經》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體悟到《金剛經》的義理的,還是很有限,這個是列為見性的一部重要的法寶。

      那麼,歐洲世界,歐洲的世界,有人去過;美洲的世界,有人去過;亞洲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這些旅遊家統統去過;現在的海域,深海的領域,這些科學家也曾經去探勘;只有一個世界,目前世間人,很少進去這個世界探討,那就是佛的心靈世界。

      佛陀的心靈世界是大智慧、大解脫、大自在、大涅磐,很少人來探討,也很少人能夠進入這種高深的領域。所以,《金剛經》是明心見性一部重要的寶典,註解最多,持誦的人也最多;但真正因為這樣而開悟的卻很少,因為看不懂,懂一點點,落入觀念。

      佛法很難,你要講真如,他以為有一種東西叫作真如;你要講不生不滅,他以為一潭死水,統統不動,叫作不生不滅;你要講空,他認為什麼都沒有,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我們說:佛陀的心靈世界,叫作畢竟空的世界,可是這個空,又不是全部都空,它有作用。譬如說我右邊,(法師舉起右臂示意,)如果是釋迦世尊在我的右手邊說法,他的心性就是不生不滅,佛陀正在說法,就是生滅,所有的生滅回歸回來,世尊這一念清淨心,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看不到,大般若智慧看不到,可是,它有作用,眼睛可以大用,眼見一切色,一切色法無礙;嘴巴說一切法,塵自生滅,自性不動。所以,不生不滅,(是)站在本體界講的;生滅,(是)站在現象界講的。生滅,當下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起大用現前,就是不離開生滅。所有現象界,當體即空,就是本體界;所有的本體界,必須借重六根、六塵、六識,轉換成佛性,顯現出來。所以,大徹大悟,就是純一個佛性,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是四諦,當下就離四諦(苦、集、滅、道);是十二因緣,當下離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六度,當下就離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言一物即不中,說什麼東西統統不對,可是,開悟,(說)什麼統統對。要找本性,把全身碎為微塵,找不到本性;但是,開悟的聖者,隨手拈來,統統是本性,慢慢體會。

      所以,世尊派我來,我今天就是世尊派來的大使,我就是一個導遊,我現在要引諸位,進入釋迦牟尼佛清淨心靈的世界,諸位務必要全神貫注,好好的聽,聽多少算多少,因為看眼神就知道,沒開悟。

      好了,慢慢進入領域。諸位翻開第七頁,看左右兩邊,不是看下面的頁數,看左右兩邊。昨天我們講《淨土十疑論》,叫作提起,要念阿彌陀佛,一念提起;今天要講《金剛經》,叫作萬緣放下。今天要講這個《金剛經》,就是萬緣放下;昨天講的,叫做一念提起。所以,等一下你們出去外面的停車場,看看我那裡面題了幾個字,對聯,你們都沒看喔,太忙了喔!車子開進來,趕著要回去。你出去,去看看,我題了兩個對聯,停車場那個對聯寫什麼?“開車進來請放下”;另外一個對聯:“駕車出去請提起”,放下跟提起是同時的。我們這個叫作般若講堂,大蓮花居的般若講堂,等一下你去看看,師父題的對聯:“無說無示無來去、生死涅磐無距離”,三分鐘就寫出來了,三分鐘,叫我題字。所以,這個就跟《金剛經》有關係,因此,我們研究《金剛經》,這個因緣跟大家提示一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我們的清淨自性,像金剛能破萬物,不為萬物所破,如同金剛一樣的堅硬,能摧毀一切,不被一切所摧毀。我們明心見性,內心裡面的般若大智慧也是這樣,能摧毀一切執著、分別和煩惱、顛倒。

      “波羅蜜”就是到彼岸,就是我們的金剛般若的大智慧,能摧毀一切的煩惱,讓我們從生死的此岸,達到涅磐的彼岸的一部經。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梁昭明太子蕭統分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六祖大鑑禪師注】
【龍溪孫雲鴻復生侯官楊 浚雪滄 重梓】
     這裡面還有一些祖師大德所講的話。

     因為我們時間很有限,今天我們必須講三分之一,要講到三十二頁到三十三頁,今天不管講到幾點,講到十二點,我沒有下課,你就別想走,(笑)一定要把它講完就是了。三天決勝負,開不開悟,就看你有沒有專心聽。

      金剛,諸位看註解,【金剛者,堅利之物。能破萬物也。】【般若者。梵語也。】“梵語”就是印度話,中國話叫作智慧,(【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有智慧的人,就能夠破煩惱。【轉為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唐言到彼岸。】

      其實會聽《金剛經》,底下那八個字,如果你會背的話,這一部經就不必講了。

      底下那幾個字就是這樣:【不著諸相。謂之彼岸。】如果你會聽經聞法,這一句就OK了,好,課本蓋起來,下課!(笑)為什麼?就著相跟不著相而已啊,就這個觀念而已啊!但是,說不著相很難,眾生是看到什麼執著什麼……是不是?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我們今天為什麼會你爭我奪?就是著相。【又雲心迷則此岸。】此岸就是生死煩惱的此岸。【心悟則彼岸。】
【經者。徑也。】“徑”就是道路,我們要走的路。【見性之徑路也。】這個“徑”就是直的意思,沒有彎。見性直接了當的路,一點都不彎曲。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法界通化分第十九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離色離相分第二十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無得無說分第七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依法出生分第八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2-3-24 23:50: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6-24 12:19 编辑

【法會因由分第一】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師父先消文釋義,說:我阿難聽到一部這樣的經典,世尊講經的那個時候,佛正好在舍衛國。印度當時候有十六個小國。


      衹樹給孤獨,這是兩個人,“衹樹”是衹陀太子的樹,“給孤獨”是給孤獨長者,“給”就是常常救濟貧困的人,一個慈悲的長者叫作給孤獨。一個長者常常救濟這些貧窮、困苦的人,有一個這樣的長者。這兩個人,一個是衹陀太子的樹,一個園;一個是給孤獨長者出錢蓋精舍,兩個人加起來一個地方,叫作衹樹給孤獨園,佛就在這個地方。


      與大比丘眾,注意那個“大”字,不是大小的大,這個“大”,要做一下筆記喔!這個“大比丘”,是善惡俱遣,有無不著。不落入善的觀念,行善,絕對不會動一個念頭執著善,也絕對不會去瞋恨那一些惡劣的眾生,善惡俱遣,統統除掉,沒有落入善惡的觀念。有無不著,不著有相,也不著無,不著有無,這個叫作“大”。要有這種心地的功夫,叫作大比丘。與大比丘眾,多少人呢?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聞者。如來臨涅磐日。阿難問曰。佛滅度後。一切經首。】“經首”就是一切經典的開始。


【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聞。】【次顯處所。】就是“佛在舍衛國”。“如”是什麼意思呢?

【如者。眾生之性。】就是眾生,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就是指我們的本體、本性。這個“如”字,就是每一個眾生的本性,叫做體。 【萬別千差。】這個就是相,種種的千差萬別。


【動靜不一。無可比類。】就是沒有辦法類比。眾生,每一個人之性,因為他沒有開悟,徹底開悟,就是跟佛一樣;可是,每一個人,眾生習性都不一樣,千差萬別,動靜不一,沒辦法一一來說相同,但是,我們的本性是一樣的。如果說我們開悟,就無可比類,不是相可以形容的。【無可等倫。】“倫”就是比、比較。沒辦法比較的,無相怎麼比較呢?


【是者。即是眾生性之別名。】禪宗解釋經典,跟一般經典不一樣,單單這個“如是我聞”,所解釋的,統統回歸當下這一念。“是”就是眾生性的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別法。】所以說:萬法回歸自性,才是正法,講經說法離開了本性,就邪法了。【又雲。法非有無。】法不是有,也不是無,你講有,當體即空,緣生緣滅;你講無,作用現前,不能落入有,也不能落入無。【謂之如。】【皆是佛法。謂之是。】


【我者。為性自在。】那麼一般是執著這個假相為我。【強名之也。】勉強說一個“我”。


【聞者。聽聞也。】因緣契合。


【一時者。謂說理契機。感應道交之時也。】


【佛者。梵音。唐言覺也。】學佛,學佛,學佛是學覺悟啊!感應道交的時刻,佛就現前說法,說了法,每一個人都覺悟了。【內覺無諸妄念。】內心覺悟了,沒有一切執著,這個“妄念”就是執著、分別、顛倒、妄想。【外覺不染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不值得執著,因為時間總會過去的,統統是無常——怎麼說,統統是無常?你執著它,也會消失;你就是不執著它,它還是會消失啊,你活到生命的盡端,這些統統用不著啊!【又雲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無相當中顯相,【應身佛也。】相當體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報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是空;非非,負負得正就是有,無量的莊嚴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說有相也不對,說無相也不對,叫作非相。那個“非相”意思是說:說無相也不對,佛有無量莊嚴相,怎麼無相呢?說有相也不對,就是這個意思,說無也不對,說有還是不對。【法身佛也。】


【在者。所在之處。】


【舍衛國者。說經之處也。】


【衹樹者。衹陀太子所施之樹。】樹是表法的,【樹謂法林也。】法林,做一下筆記,法:萬法,“林”就是如林。萬法就像一片樹林,無量無邊。所以,世尊所說的法,如恆河沙說不盡。


【給孤獨園者。】就是給孤長者,“孤”就是孤兒,沒有人照顧的叫作孤。“獨”就是年紀大了,沒有人養,單獨一個人,所以叫作給孤獨。【給孤長者所施之園。共建立精舍也。】


【比丘者。去惡取善。名小比丘。善惡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達此理。即證阿羅漢位。能破六賊小乘四果人也。】六賊就是所謂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賊,盜我們心性的功德法財。意思是說: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麼,拼死命的執著,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財,統統被劫走了,而不自覺知。能破六賊,小乘四果人也。


【爾時。世尊食時。】那個時候,剛好是吃飯的時間,托缽的時間,所以,世尊就【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因為精舍都建立在比較郊區,入舍衛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較能夠托缽到供養,沒有供養,比丘當然沒辦法修行,要吃飯啊!所以,入這個舍衛大城。【乞食於於其城中。次第乞已。】把筆拿起來,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缽,不分貧,不分富,一律平等。這個經典要懂得,這個是表法的。【還至本處。】寫一下,表示萬法回歸自性。【飯食訖。】吃完了飯。【收衣缽。】衣跟缽收起來。【洗足已。】把腳洗一洗。【敷座而坐。】注意聽,這個很重要,敷座而坐,敷座這個“座”,第一個這個“座”,表示如如不動;而“坐”,第二個“坐”,表示萬法皆空。如果你會看經典,看到這兒就OK了!清淨自性沒辦法講,世尊都是用表法的來告訴你,清淨的自性,其實隨時隨地都在我們的身旁發現,隨緣識得性,可謂不思議,隨著種種的因緣,如果能夠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可以說是不可思議。我們內心裡面,有一個清淨的自性,如如不動的清淨自性。


      好!因為我們重點放在消文釋義,我們今天不舉例子,儘量少舉例子,因為沒時間,我們全部的重點,全神貫注,消文釋義,一而再,再而三的,讓諸位聽完了《金剛經》,印象深刻,以後你自己誦《金剛經》,也知道說:喔!原來哪裡是表法的,哪裡是清淨自性的展露,也知道世尊的用意在哪裡。


      說:爾時,世尊食時。說,那個時候,世尊剛好托缽的時間,吃飯的時間,就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來到舍衛大城就乞食了,在這個城中乞食,用最平等的心,沒有貧富分別的心,次第乞已。還到,托缽完了,回到了原來的精舍這個位置,表示萬法回歸自性。吃完了飯,飯食訖,就收衣缽,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萬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不動的本性,展開了如如不動的本性,而安住在萬法皆空的心性上。


      【爾時者。佛現世時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無有等量。】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跟佛比。【一切世間之所尊也。】其實這個在警惕我們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凡是出家眾,披佛的袈裟的人,都應當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說我們著了一個袈裟,卻跟人家大小聲,什麼事情,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沒什麼兩樣,世俗人爭得你死我活,我們出家人,也跟人家爭得你死我活;世間人嘴巴不留口德,我們出家眾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麼可以像世俗人這樣子呢?所以,我們出家眾,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懷柔和心,常懷忍辱的心,才不會辜負我們一生一世披了這個袈裟。


【食時者。正當辰食將辦之時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乞食者。欲使後世比丘。不積聚財寶也。】佛陀當時在世是這樣子,我們現在時空整個轉換了,兩千五百多年了,我們雖然過著大乘不托缽的生活,但是,千萬不能貪財。


【次第者。如來慈悲。不擇貧富。平等普化也。】表法的,表示【淨身業也。】


【洗足已者。】


【敷座而坐者。】就是萬法皆空,【一切法空是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於 2012-6-24 12:07: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2-6-24 12:21 编辑

【善現起請分第二】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就是這樣,袈裟,披我們這種袈裟;可是他們不穿我們這種衣服。在印度,佛當時在世的時候,他們比丘就是沒有穿,然後,披著袈裟。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所以,世尊在世的時候,沒有五體投地,右膝著地,起來的時候有力量。所以,右腿是跪著,左腿是呈彎曲狀,只有跪一條腿而已,佛在世是這樣子的。五體投地是中國人的禮節,佛在世沒有這樣子的。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如來是教人善於保護自己的念頭。

      如來護持我們,念念不忘教導這些修行人。叫做善護念諸菩薩。而且特別交待我們,善付囑就是交待,特別的交待,要好好的安住於無所住,要好好的降伏我們這一顆妄想心。後面就講到了。
說:這個時候啊,解空第一的長老須菩提,須菩提是悟到空性的大阿羅漢,他對空義跟空理的了解,是所有阿羅漢最強的,所以,這個當機者是須菩提。時解空第一的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就偏袒了右肩,請法嘛!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就對佛這麼說:希有世尊,如來,就是佛陀,善於護佑我們,憐愍我們這些修菩薩道的人;善於交待我們修菩薩行的人,這些後代要念念精進,要如何安住,如何來降伏我們的心,就是要好好的來教化我們。

【時者。空生起問之時也。】“空生”就是須菩提。

【長老者。德尊年高也。須菩提者。梵語也。唐言解空是也。解空第一。】

      所以,我們說,《金剛經》,須菩提是當機者,須菩提有發問;淨土法門,《彌陀經》說:“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淨土法門,連證阿羅漢果的舍利弗,只有在聽的分,連問都問不出來,可見淨土法門高深莫測,連証大阿羅漢果的舍利弗,也只有在旁邊聽的分而已。所以,不要小看淨土法門。

【故先起問。右膝著地者。】要問法,【先淨三業。】我們做一個佛弟子,也是這樣子,說:“不敬三寶,禮佛無益,”做一個佛弟子,連恭敬三寶最基本上的都沒辦法,都做不到,不能稱為三寶弟子。【權伏身心。】“權”就是方便,方便降伏我們的身心。【整儀贊佛也。】整理儀容贊嘆佛。

【合掌者。】合掌是表示悲智,合掌是十個指頭,大悲心、大智慧遍十方,合掌的意義,就是悲智遍十方。【心合於道。道合於心也。】

【希有者。我佛性能含容萬法。無可比類也。】

【如來者。如者不生。】畢竟空。【來者不滅。】因為有緣起之相,所以是不滅。【非來非去。非坐非臥。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也。】

      所以,在大乘的經典裡面,常常可以看到,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而凡夫是顛倒、妄想一堆。聖人看這個世間,統統是靜止的,凡夫看這個世間,是每天吵吵鬧鬧,好像有那麼一回事情發生,聖人看這個世間,統統是虛妄的東西,沒有一種事情是永恆的,沒有一種東西是實在的,因為剎那變化,連我們這個色身的細胞,每一分每一秒,統統在變化。我們的骨質細胞,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我們的肌肉細胞、神經系統細胞,我們的全身、上上下下,沒有每一分,沒有每一秒不在變化的。所以,世尊就悟到:哎呀!原來根本就沒有一種東西是實在的,心就不著一物。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也。

【善護念者。善教諸人。不起妄念也。】

     你為什麼會起妄念呢?拼死命的執著,以為在這個世間,能夠搞出什麼名堂,結果沒有,臨終雙手一放,什麼也沒有。

【諸菩薩者。諸者不一之義。菩者。言照。薩者。言見。】這個解釋,跟我們一般的解釋不太一樣。“菩薩”其實是菩提薩埵,是覺有情,可是,他現在把它解釋成“照見”,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其實整部《阿含經》,四阿含統統在講這六個字:照見五蘊皆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你想要度一切苦嗎?你想要超越一切痛苦嗎?很簡單,你要徹底的看破這個身心,要了解這個身心是怎麼構成的。

第一個:【謂色】

第二個:【受】種種的感受:苦受、樂受、憂受、喜受。

第三個:【想】心取種種的相,不了解那些相,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就像照相一樣,照了相,留了這個影像在意識形態裡面,種種的想,一直想一直想,然後睡不著。譬如說:男孩子看了一個美女,看了一個美女以後,哇!睡不著,心完全被控制住。世尊就叫我們:再繼續看啊!有沒有大美女這個人?皮膚剝下來,這個肉剁一剁,火化,剩下骨頭、骨灰。現在環保,往生了,做環保工作,骨灰,以後埋在樹下,讓樹成長,是一堆養分而已啊!美女在哪裡?沒有!可是,我們那個想很可怕,想,一天到晚想……取相叫作想。

第四個:【行】叫作生滅造作,當然這個還有更深的意義,我們時間有限,沒辦法解釋很清楚。“行”就是種種的造作,皆屬於生滅,比較接近的,就是我們的意志,“行”就是我們的意志,堅定的意志。

最後一個:【識也。】就是分別。

【菩薩者。梵語也。唐言道心。】要加一個“大”,大道心。【眾生常行恭敬。乃至鱗甲羽毛。蛆蟲螻蟻。(螻蟻就是螞蟻,蛆就是柔軟的那個蛆。)悉起敬愛之心。不生輕慢。此佛所謂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也。】

【善付囑者。念念精進。勿令染著。前念才著。後念即覺。勿令接續也。】
這個是修行的關鍵喔!你只要動一個念頭執著,趕快覺悟,不可以執著,不可以貪嗔痴,這是傷害清淨自性。

      所以,世尊在經典裡面開示:凡夫俗子每天所做的事情,都在傷害自己,你起一個動念,恨一個人,你還沒有恨到對方,還沒有傷到對方,你的清淨自性已經重創了。你嫉妒一個人的成就,嫉妒,一直嫉妒,想盡辦法打垮他,對方不一定會讓你打垮;可是,你已經把你的清淨自性徹底的染污了,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的。世尊說:我們每天都在做傷害自己的事情。的確如此,我們每天都在做傷害清淨自性的事情,每天。勿令接續,千萬不要讓它繼續執著下去,有所執著,有所分別、顛倒,趕快覺悟啊!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回歸萬法,回歸當下。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些很有慧根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發無上的菩提心,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發想要成佛的心,要如何安住呢?云何降伏其心:要如何降伏我們這一顆妄想心呢?

【善男子者。正定心也。】心有正見。【善女人者。正慧心也。】這是表法的,有了定、有了慧的佛弟子。【謂有剛斷決定之心。永無退轉也。發心之義。】

【阿者。無也。無諸垢染也。】【褥多羅者。上也。三界無能比也。】【三者。正也。正見也。】

【藐者。遍也。一切有情。無不遍有。】【三菩提者。知也。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也。】其實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就是發成佛的心。

【云何降伏其心。是謂凡夫妄念。煩惱無邊。當依何法即得調伏。】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一直護念著一切的菩薩,善付囑、交待這些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這表法的,有定慧心的佛弟子,叫作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這個是應諾之語。說:好!世尊,【願樂欲聞。】非常喜歡聽世尊的開示。

【如汝所說者。是佛贊嘆須菩提能知我意。善教諸人。不起妄念。心常精進。勿令染著諸法相也。】

【諦聽者。諦者。名了。汝當了達聲塵。】我們這些聲塵,【本來不生。勿逐語言。】聲塵不生,什麼意思呢?諸位,我舉個例子,你注意看我的手,譬如說這個(師父舉起一扇子),你聽聽看這個有沒有聲音?沒有!你聽聽看這個桌子有沒有聲音呢?沒有,沒有聲音,本來就沒聲音,這個桌子也沒聲音,聲音不是從這個來,單一的這個沒辦法出聲,也不是從桌子來。怎麼樣?緣起而生。(扇子敲桌子)因緣具足了,聲音就跑出來了;雖然聲音跑出來,還是無所來啊!如果我們要探討聲音,你聽聽看,這一支有沒有聲音?(師父舉起扇子)沒聲音啊!桌子呢?也沒聲音,這個就慢慢覺悟到,緣起而生,萬法都是緣起才能生。(師父以扇子敲桌子)你聽到聲音了嗎?因緣具足,聲音就跑出來,雖然跑出來,還是無自性,剎那變化。對不對?當體即空,萬法都是這樣子,一即一切。 底下,所以說:你應當了達,這個聲塵本來就是不生,不要隨種種的語言,【詳審而聽也。】要好好的起觀照,因為世尊講經說法,是要你起觀照的,不是要執著語言、文字的。
【應如是住者。如來欲令眾生之心。不生不滅。湛然清淨。】這個“湛”是如如不動的意思,你的心不受影響,心就清淨,【即能見性也。】

【黃柏運禪師雲。凡夫多被境礙心。】事相,有形的事相礙了理,(【事礙理。】)【常欲(外+走之底)境以安心。】這個是古字,總是希望把這個境界除掉,來安住這顆心。【屏事以存理。】這個“屏事”,就是希望把這個除掉,外在的事相除掉。意思是說:這樣是不對的。【不知乃是心礙境。】因為你心沒有智慧,境界不關你的事,塵自生滅,自性不動,是你心礙這個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只要你內心不執著,一切境界無礙,境界不存在的。【理寂事自寂。】“理”就是無生的道理,如果你能體悟到,萬法無生的空理,其實這些事相,紛紛擾擾的事相,當體即空,“寂”就是安靜。【勿倒用心也。】千萬不要顛倒用心。

【如是降伏其心者。若見自性。即無妄念。既無妄念。即是降伏其心矣。】

【唯者。應諾之辭。】

【然者。協望之謂。】說:好啊!希望世尊能夠講經。

【願樂欲聞者。欣然欲聞其法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發表於 2012-6-24 12:2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大乘正宗分第三】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磐。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佛告須菩提:一切的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這些大菩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應當怎樣降伏這顆心呢?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到這個地方一個括弧,寫一個:欲界。


若卵生,譬如說蛇、烏龜、雞、鴨;這都是卵生的。


若胎生,像人、獅子、大象、貓、狗、老鼠;


若濕生,像魚,或者水中的蟲;


若化生,譬如說天、鬼、神、地獄,這個統統是化生,命終以後,譬如說投胎成天人,死了以後,一下子變天人了;我們往生以後,惡業重,一下子變鬼了。


【若有色。】寫一下,這個就是色界,色界。前面講的是欲界,現在講的是色界。


【若無色。】做一下筆記,就是無色界。若有色,就是初禪到四禪天,若無色,就是無色界天,就是四空天。


【若有想。】就是有這個想念,有想念的天人,但是,沒有這個色身。


【若無想。】就是無想天的天人,這個若有想,就是有想念的天人,但是,他沒有色身,叫做若有想。若無想,就是無想天的天人,無想天就是一念寂靜,因為他的第六意識是伏惑的,不是斷惑。


【若非有想。】這個天又在無想天之上,這個天人,一念寂然不生不動,叫作非有想。意思是說:沒有什麽念頭,粗糙的念頭都沒有。“非有想”,意思就是:非有就是不能說有。


【若非無想。】也不能說無想。拿筆做一下筆記,叫作非想非非想天,這個就是三界的最高。非想非非想,說想也不對,說無想也是不對,微細的妄念還在。


【我皆令入無余涅磐。】無余涅磐是對有余涅磐講的,有余涅磐,就是我們這個色身就算斷惑了,我們還存在這個色身果報。無余涅磐就是究竟圓滿菩提了。這些三界內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我統統都要叫他們進入無余涅磐,【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雖然度了這麽多的眾生,但是,不著眾生之相。【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眾生當體即空,哪有度呢?師父也沒有度大家。為什麽?自性自度。你聽了師父的開示,內心有智慧,自己懂得放下煩惱,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顛倒,這不是我度你啊!是你自己清凈自性起作用,你度你自己,不是我度你的,我沒有那個能力度你啊!做師父的人,只能給徒弟增上緣,我沒辦法度你的。你清凈的自性,大智慧心一展露出來,自己知道,懂得放下,你自己得度了。所以說:實無眾生可度,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其實我沒有度你們。


【何以故。】為什麽?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我相就是內心裏面根深蒂固,認為這個四大假合、五蘊假合的色身就是我,認為就是我。【人相。】“我”以外叫作人相;【眾生相。】有兩種解釋,各家的註解不一樣, 一種解釋是:集五蘊眾生之相,我們這個色身,集色、受、想、行、識,“五”就是眾多嘛!眾多的因緣湊合起來,這個叫作眾生相。第二種解釋就是:我就是我相,諸位就是人相,六道眾生,除了人類以外,統統叫作眾生相。【壽者相。】要做一下筆記:一期的生命,譬如說:我從出生到死亡八十歲,這一期的生命,持續的執著,叫做壽者相,持續一期壽命的執著,叫作壽者相。直接說就是:你只要著相,統統不叫作菩薩,你做了多大的功德,只要動一個念頭著相,【即非菩薩。】於這個世間無所求,你做了再大的善事,都不求任何的回饋,不求任何的福報,這就是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佛弟子就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摩訶薩者。摩訶言大。心量廣大。不可測量。乃是大悟人也。】


【眾生者。謂於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舍心。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輪回六道是也。】


【若卵生者。貪著無明。迷昧包覆也。】


【若胎生者。因境來觸。遂起邪心也。】


【若濕生者。才起惡念。即墜三塗。謂貪嗔癡。因此而得也。】


【若化生者。一切煩惱。本自無根。】煩惱本來不存在的。【起妄想心。忽然而有也。】忽然而有,就是一念不覺。


【又教中雲。一切眾生。不自具足。】這些眾生都沒有什麽智慧。【隨業受報。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裹為胎生。愛水浸淫為濕生。】底下這字念hu(左三火,右欠旁)平聲,忽然的hu音,【(左三火,右欠旁)hu起煩惱為化生也。】【又雲眼耳鼻舌。不能回光內燭。】“燭”就是照。【有所貪漏。即墜四生。謂胎卵濕化是也。】


【色聲香味。回光內燭。】回光返照。【無所貪漏。】“漏”就是煩惱的別名,你不貪,就沒煩惱,動一個貪,本性就漏掉了,動一個貪念,煩惱就來了。【即證四果。謂須陀洹等是也。】須陀洹就是阿羅漢,後面會講到。


【若有色者。謂凡夫執著之心。妄見是非。不契無相之理。】因為《金剛經》有八百家的註解,統統不相同,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前面講的,跟後面講的,各個角度詮釋,使它更加的圓滿。凡夫執著的心,妄見是非,眾生就是這樣,新聞報導每天都這樣。不契無相之理。


【若無色者。執著空相。不修福慧。】


【若有想者。眼見耳聞。遂生妄想。口說佛行。】心卻放不下,【心不依行。】


【若無想者。坐禪除妄。猶如木石。不習慈悲智慧方便。】


【若非有想者。】非有想,非有就是無。【教中雲。】悟道的人是【有無俱遣。語默雙亡。】講話也好,沈默也好,統統放下。【有取舍憎愛之心。不了中道也。】


【非無想者。】非無就是有。【謂有求理心也。】


【我者。佛自謂也。】


【皆者。摠也。】


【令者。俾也。】


【入者。悟入也。】


【無余者。】究竟涅磐。【真常湛寂也。】【法華經雲。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余。】


【涅磐者。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眾生迷於涅磐無相之法。而為生死有相之身也。】


【滅者。除滅。】


【度者。化度也。】


【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者。謂起無量無數無邊煩惱也。】什麽叫眾生?集五蘊身而生,叫作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世尊是開悟了,就度自己的煩惱,無量無邊都度盡了。


【得滅度者。既已覺悟。心無取舍。無邊煩惱。轉為妙用。故無眾生可滅度也。】


如果一個人【有我相者。】哇!那不得了,倚恃淩人,自己【倚恃名位權勢。財寶藝學。】憑借著自己的才藝、博學,【攀高接貴。】攀緣高貴的。【輕慢貧賤。】輕慢這些【愚迷之流。】因為有你我相。


【人相者有能所心。有知解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自恃持戒。輕破戒者。】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學四分律的人,學這個戒律的人,學得很好,懂得開遮持犯。可是,因為他不懂得禪,這個持戒律的人,自己覺得持得非常好;可是,他對禪不了解,聽說有一個禪師大徹大悟,他就要來有一點要責難、有一點要批評,他是個律師,就故意要來看看,火候比較看看。這個大徹大悟的人(指那位禪師),他有神通,他知道他的(律師)的來歷,來了要讓他折服。持戒律的人進來,他是以禮相待,就問了,他就問這個禪師:什麽是禪?這個禪師回答得很妙:不敬持戒,不輕破戒,謂之禪。單刀直入,我也沒有特別去尊敬那些持戒人,因為持戒也是空;我也不會去輕視那個破戒人,破戒那個也是空,我只保持我這一顆清凈心。一下子,哎呀!這個持律的持了那麽久,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認為:我在持戒,我比較清凈,別人都是不清凈。這還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離不開四相啊!唯有大徹大悟的人,心如大地,自己覺得,動一個念頭,比別人更有修行,告訴諸位,累劫不得見性,百千萬劫都沒有辦法見性的,沒辦法解脫,因為你有高下心:我比你行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來,不行的!禪師單刀直入,就告訴這個持律的人,這持律的還不必自我介紹,禪師馬上就知道:我不敬持戒,也不輕破戒。一下子恍然大悟。所以,這個禪師了不得!


底下說:自恃持戒,自己仗著自己:我是持戒的。輕破戒之人。


【眾生相者。】因為心不平等,就會這樣子。【謂有茍求希望之心。】有祈求,【言正】說話說得很好。【行邪。】行為偏了。嘴巴很善,心很壞,【口善心惡。】


【壽者相者。覺時似悟。見境生情。】是指執著。【執著諸相。希求福利。】


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此四相。】)【即同眾生。非菩薩也。】你跟凡夫沒什麽兩樣,就算你布施了很多,做了很多善事,一樣是六道生死的凡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12-6-24 12:4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妙行無住分第四】


經文:【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 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 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因為,有所住即成非住。菩薩對一切法,一點都不應當執著。【行於布施。】而行這個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有形相的,看得到的,一點都不執著。【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千萬不能著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師父昨天不是講嘛,真正悟道的人,是放下有限,而擁有無限;放下生滅,而進入不生不滅;放下有量,而進入無量。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復次者。連前起後之辭。】


【菩薩於法者。摠該一切空有之法也。】統統放下。


【應無所住者。一切之法。】統統放下,【應當無所住著也。】【法華經雲。十方國土中。惟有一乘法。謂一心也。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二乘之人。不能解悟。謂言心外。即別有法。遂生執著。住於法相。此同眾生之見解也。】眾生也是執著,你修行人也是執著啊!


【行於布施者。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謂除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煩惱妄相。取舍憎愛之心。】除掉。【世尊即以教法布施。】這個法布施才是重要,才能破煩惱。【內破一切執著。外即利益一切眾生。菩薩布施。皆應無住。不見有我。為能施人。不見有他。為受施者。不見中間。有物可施。】因為你、我、他、中間這個物,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當體即空。【三體即空。】能布施的我空,所布施的對象空,中間的東西也是緣起的空、性空。【住無所住。清凈行施。不憂己乏。】不會擔心自己匱乏。【中望報恩。】中間希望別人來報我的恩。【不求果報也。】凡夫布施不一樣,【凡夫布施。希求福利。此是住相布施也。】


【不住色布施者。謂智慧性。照見一切皆空也。梵語名檀波羅蜜。此名布施。】


【不住聲者。清凈無罣礙也。梵語名屍羅波羅蜜。此名持戒。二乘之人。意謂從聲色起。遂向聲塵中分別。聞樂則喜。聞悲則哀。欲舍此聲而取無聲。名之為戒。】菩薩沒有聲可取,【菩薩無聲可舍。色若是有。聲從是生。】就是聲就從這個跑出來,產生。【色既本空。】聲音也不存在。【聲從何起。】當下就空。【若能如是悟者。雖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雖在六塵中。六塵不能染。】所以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什麽叫作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在在處處。心常清凈。】


【不住香者。謂見色清凈也。梵語雲。羼提波羅蜜。此名忍辱。二乘之人。妄生忍辱。惟恐貪著。欲行遠離。故名忍辱。正是舍色取空。】舍這個色法,取這個空法。【不了中道也。】是色空不二。【殊不知香性本空。菩薩忍亦無忍。】沒有一種東西可以忍耐的,當體即空啊!辱,也沒有所辱之人,(【辱亦無辱。】)【須是自性清凈。不起生滅之心。方始悟明心地。】


【不住味者。謂眾生性。與如來同。無所分別也。梵語名毘耶波羅蜜。此名精進。了知舌根本空。為不住味故雲。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我們這個色身要吃東西,不吃,它會生病啊,當作吃藥吧,一點都不貪著。好的飲食(【或好】)【或弱。】或弱就是差。好的飲食也這樣,差的飲食也是這樣。【不可生憎愛也。】


【不住觸者。謂心無取舍也。】沒有取舍。【內無菩提可取。外無煩惱可舍。梵語雲。禪波羅蜜。此名禪定。二乘之人。認觸為色身。色身若是有。即言離諸觸。】可以說離開種種的觸。【色身既本無。】這個色身本不可得,哪裏有觸呢?【諸觸何曾有。又雲了觸即無生。】所以,你今天這個接觸很舒服,是妄想、顛倒;而不舒服,還是妄想、顛倒。不要在觸上面下功夫,衣服有得穿,不錯了!不要買那個一件幾百萬的。有個床鋪躺一躺,也不錯了,搞個床鋪十幾萬?二十萬?我前幾天看到電視報告新聞,一套床單,枕頭、棉被、床單,一百萬,一百萬那個買回來,你睡得著嗎?你睡得著,我睡不著。上次有個韓國的影星來,他住的大飯店,住了大飯店房間的隔間,兩個總統套房連在一起,一個晚上多少錢?一個總統套房十二萬,隔壁也是十二萬,兩間二十四萬,二十四萬啊!若我的話,進去睡不著,那不可能,一個晚上二十四萬?一個晚上,躺下去睡覺,二十四萬?我怎麽睡得著?我一個晚上睡四個鐘頭而已,我一個晚上才睡四個鐘頭,那二十四萬,我睡一個鐘頭六萬了,二十四除以四,我一個鐘頭六萬,一個鐘頭六萬,六十分鐘,一分鐘多少?嚇死人了,一千元呢!進去小解一下出來,就花掉兩千元了,這怎麽睡得著呢?躺在床上就想:怎麽還不趕快睡覺?一萬元沒了;過幾分鐘,兩萬元沒了,看著二十幾萬漸漸流失,整晚都睡不著,嚇死人了!說到那個,那種開銷、那種奢侈,我們花不下,也受不了,我們真的受不了。如果像我們去,什麽車仁表、裴勇俊來,對不對?我看新聞報導的,不然怎麽……韓國影星,說誰長得有多英俊,我看了一下:嗯!真的是很英俊,難怪會讓那些女人尖叫:啊!車仁表,(師父模仿影星fans看到影星時的瘋狂樣狀)啊!裴勇俊,瘋子!像精神病,講《金剛經》,講經說法沒人來聽,生死的凡夫去,擠爆了,擠爆了,沒辦法,眾生嘛,就這樣子,搞這個東西嘛!因此我們不要對這個觸,要求太多。【不住虛分別。】虛妄分別。【一切諸萬法。本來無所動。六祖雲。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


【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梵語名般若波羅蜜。此名智慧。諸法屬意。】“意”就是意、意識。【意屬識。此識是妄。金剛三昧經雲。所見境界非我本識。】註意!這個本識就是本性。我們所看到的境界,統統妄想、顛倒、執著,不是我本來的面目。【二乘之人。分別諸相。皆是妄識。本識又何可得也。菩薩了知本識。究竟。故無外分。】所以沒有分別。【黃蘗雲。本是一精明。】本來同一個本性。【分為六和合。】六根。【一精明者一心也。六和合者六根也。各與塵合。眼與色合。耳與聲合。鼻與香合。舌與味合。身與觸合。意與法合。】意:落謝的影子叫作意。【中間生六識。】六根、六塵、六識,【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無所有。一切皆空。束六和合。為一精明。此乃了悟之人。唯有真心蕩然。】


【清凈菩薩應如是布施者。謂舍除一切煩惱憎愛之心也。然煩惱本空。】所以,【皆是妄見。有何可舍。】【經雲。一切諸有。如夢如幻。一切煩惱。是魔是賊。夫見性之人。十二時中。凡遇逆順境界。心即安然。不隨萬境所轉。一任毀謗於我。我既不受惡言。謗黷返自歸己。】謗黷,這個“黷”就是任意的毀謗,還是回歸到對方。【所謂自作自受者也。譬如有人手執火炬。擬欲燒天。徒自疲困。終不可得。】意思就是:你碰到有人毀謗你,你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就彈回去。【故古德雲。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這個“幽”就是清涼。【隨流認得性。】隨種種的生滅法、因緣,認得清凈自性。【無喜復無憂。】清凈自性,沒有相的東西。


【不住於相者。非但見色是相。一切種種分別。皆心為相。如是之相。皆從因緣而生。】底下很重要:【應知一切分別。皆如夢幻。】一切的分別,統統是做夢,虛幻的東西。【遇緣即施。】“施”就是作用。遇到種種的因緣,就起作用。【緣散即寂。】【是故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西明和尚雲。法相若是有。可言住諸相。法相既本無。故言不住相。既不住相布施。其福德更有何思量。】


【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東方無相的虛空,你有沒有辦法去想像呢?去思維呢?【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就像虛空一樣,【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你不是說: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如何安住嗎?就安住在無相,安住在不可得相。


這一段就是告訴你無相的偉大,無相就是無量無邊,無可窮盡,不可思議也。只要有相的東西,就是生滅,就是隔閡,就是束縛,範圍就是一點點。這裏所講的就是:有相一定比不上無相。


記住:用有相、執著的角度修行,百千萬劫;用無相的,單刀直入,就見性,就成佛。


【不也。世尊者。須菩提謂虛空我思量之。實無可思量也。】


【不可思量者。既已覺悟。心無能所。即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豈更有可思量。】


【但應如所教住者。乃謂諸學人。當依佛教。住無所住。必得悟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12-6-24 12:5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如理實見分第五】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用這個身相,看到真正的清凈自性嗎?或者看到佛嗎?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可以從這個外表、表相,看到真正的佛嗎?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或者見到自己的清凈自性。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那個不生不滅的清凈自性的相,其實它是空相啊!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者。須菩提謂色身既有相。法身即無相。】


【色身者。地水火風。假合成人。法身者即無形狀相貌。色身即是凡夫。法身即是如來。須菩提以凡夫但見色身。不見法身。故答是語。】


【如來所說身相。】如來,釋迦牟尼佛說的身相,【即非身相者。】【非者無也。】就是空。【凡夫謂色身是有。執著修行。】


記住!所有的修行人,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我要修行,想要修出什麽東西,我要去修行,好像要修出什麽東西,錯了!四大本空,五蘊無我,沒有東西你可以修行的,你修不出東西來的。很多人就是:好像要修出什麽東西出來,不對!看到所有的相,統統放下,這個就是修行,清凈自性本來就存在了,修什麽東西?有修即成壞,有修就有敗壞之相,墻壁壞了,你補一補,修一修,這可以啊!無相的清凈法身怎麽修啊?無相的清凈法身是靠悟啊!體悟到本來不可得的無相身。所以,這個法身是無相;色身,地水火風假合成一個人。法身就是無相狀,色身就是凡夫,法身就是如來。須菩提以凡夫但見色身,不見法身,所以作這樣答:如來所說身相就是空相,非就是空,凡夫色身是有,執著修行,【所以不見佛性。生死轉重。如來法身無相。故言所說身相。非身相也。】


【華嚴經雲。佛以法為身。清凈如虛空。故雲門大師雲。我當時若見】底下少四個字:釋迦老子,【一棒打殺。】意思就是說:你在這邊多余的,清凈自性,每一個人本來具足,何勞您釋迦牟尼佛在這邊嘮嘮叨叨。這個當然是禪宗的禪語啦!我當時看見釋迦牟尼佛來說法,一棒打死他。為什麽?意思就是說:你講這個還是生滅的東西,悟到清凈自性,表示說:他也悟到清凈自性了,不需要借重這些色聲香味觸法,不必借重世尊說法了。所以,有一個人問禪師說:禪師,禪師!你們學禪的人,也看經典嗎?禪師說:哎呀!你們凡夫看經典,眼睛要望穿了牛皮;我們看經典,遮遮眼睛,經典拿起來,遮一遮眼睛。為什麽?佛法是心法的東西,哪裏在文字上找啊?是不是?體悟到這個真理。【與狗子吃者。】就是說:我一棒打死釋迦牟尼佛,丟給狗吃。意思就是:開悟,大家都平等,不是真的要去打釋迦牟尼佛。意思就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法的人、沒有釋迦牟尼佛、沒有來、沒有去。這是見性的人說的話。【此大乘先覺之人。解黏去縛。遣疑破執也。】


底下這一段非常重要,這幾個字貫通了,徹底放下了,《金剛經》就全部統統講完了。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果你看到所有的相,記住!當體即空,覺悟到當體即空,徹底放下,就見到了本性,這個“如來”,就是每一個人的本性。再講一遍,凡所有相,色聲香味觸法,所顯現的相,統統是虛妄,若見諸相,看到種種的相,體悟到當下就是空,不可得,就見到清凈的自性。就見到我們每一個人清凈的自性,就這麽簡單。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者。虛則不實。妄則不真。既不真實。相即非相。又雲。非獨佛身。】相就是當體即空,【相即非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色身有相。故言虛妄。法身無相。故言非相也。】非相就是空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者。言身虛妄。即是人空。言非相者即是法空。若悟人法二空。即見自性。法華經雲。一切諸相。皆悉空寂。又雲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沒有什麽二相,統統空。【猶如虛空。】


意思是說:大眾所看到的,統統有;菩薩所看到的,處處空,就這樣子。你為什麽活得這麽痛苦?就是有嘛!


所以,師父現在要教你一個,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你要好好的體悟我這一句話:當你碰到什麽境界的時候,就當處:加一個“無”,什麽都加一個“無”,日子很好過,完全不同。當你擁有很多的時候,告訴自己:洋房、汽車、大樓,當下就是空,無,沒有真正的洋房、汽車、大樓,我告訴諸位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只要你出生在這個地球,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一句話要好好的體悟喔!人類來到這個地球,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帶不走任何東西。要記住!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到你死了以後,統統不是你在用,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你什麽都帶不走。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來到這個世界,只有使用權。今天暫時給你用,沒有什麽?沒有所有權,你有所有權嗎?impossible,沒有!你體悟到這個,萬法都空,日子好過了,你也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你也不必離開這個現實。對不對?因為你有空性的思想,你當下就超越,你有超越的思想,你可以面對一切的境界。就悟到實相的道理,真理就是這樣子。每一個人,一中到樂透以後,拿到這個中樂透,兩億,看了:唷!電視報導,臺灣又多了一個億萬富翁了。我告訴你:你今天來聽到《金剛經》無相法,比中那個大樂透還樂透!對不對啊?中到大樂透所過的日子,能夠比我們聽《金剛經》無相還快樂嗎?不可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12-6-24 12:5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正信希有分第六】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白佛言。】須菩提就對佛這麽說了。【世尊。頗有眾生。】有沒有一類的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有沒有一類的眾生,聽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聽到這言說章句,生實相的信心嗎?【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不要這麽說,是的確有的。【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五百歲就是五百年,所以,離佛很遙遠了。【有持戒修福者。】而不著諸相。有持戒修福,不著諸相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以此,“實”就是為依據。不被境界所惑,能對《金剛經》產生信心,以此來做依據。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者。須菩提。謂前以無相。行於布施。即是因深。】在種子上下過功夫。【得見無相如來。即是果深。】果報很深遠。【既談因果。切恐如來滅後。濁劫惡世之中。無人聽信。故有是問。】


【有持戒修福者。不著諸相。即是持戒心常空寂。】雖持戒,而無持戒之相。 【無諸妄念即是修福。此人不被諸境所惑。】不會被一切境界所欺誑。【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以此來作為一個依據。意思是說:修無相行的人,才是真的修行。【當知是人。】要是聽到《金剛經》,生信心的人,這個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就像今天,諸位!能來這裏坐下來,聽《金剛經》,打死不退,諸位絕對不是普通人,不是今生今世才來種的善根。全世界有五、六十億人口,單單臺灣就兩千三百萬了,法師也很少在講《金剛經》。有的法師講《金剛經》,講了兩、三百卷,兩、三百片VCD。有一個大陸的佛弟子寫信來:說他看了一個老和尚的《金剛經》,兩、三百片,我要看到何年何月何日,才看得完呢?有沒有比較快一點的?我說:快了,快了!我講這個,三天。他看了那幾百片《金剛經》,看不完,看到快抓狂了!我們現在三天的,快速班的。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一念生清凈的信心。【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佛都知道。【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因為我們無相嘛!


【不於一佛二佛者。一劫千佛出世也。】


【種諸善根者。世間種種善事。不可勝計。大墍止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也。】就是都是這樣子。【法華經雲。隨宜方便事。】隨種種的方便。【無復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我們現在都知道,每一個都可以作佛,非常快樂,非常歡喜。


【乃至一念生凈信者。謂凡夫於諸法中。起一切善惡凡聖等見。】只要你在緣起法裏面,立一個善,也是執著,立一個惡,還是執著;立一個凡,還是執著,立一個聖,統統叫作執著,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沒有這一些心,沒有這一些見。【有取舍心。種種妄念。不能生凈信者。菩薩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清凈。聽信其法。故言一念生凈信也。】


【得如是福者。此謂如來知見眾生。無諸妄念。心常清凈。敬信其法。所得智慧勝妙。功德不可測量。】【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也沒有種種法相,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種種萬相,叫作法相,【亦無非法相。】非法就是空,也不著一個空相,萬法皆空,是證量,而不是說:我空掉。有一個能空的心,連這個觀念也沒有。亦無非法相。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者。】意思是說:【謂不倚恃名位權勢財寶藝學。精進持戒。輕慢貧賤愚癡懈怠破戒之流。】一點都不敢看不起這些人。【無能所】能所,畫一個句點,【知解】要加一個“無”,無能所、無知解【之心。】知解就是知見。沒有能所的心,能就是心,所就是境,心跟境都不可得。【無茍求希望之心。】每天都在期盼什麽,我們從小就是期盼什麽,期盼這個,期盼那個,不曉得萬法不可得。【言行相應也。】


【無法相者。經雲。心生則一切法生。】心只要動念,妄想、顛倒、執著,萬法就生起來。這些妄想、顛倒、執著放下,一切法就沒有了。【心滅則一切法滅。心既清凈。】不取舍,【諸法皆空。故無取舍。一切善惡凡聖等見諸法相也。】


【亦無非法相者。謂不著能知解心。】不著一個:我知道。我知道,變成一個能所了,知道沒有關系,不要安入執著,安分別,安上種種的顛倒見,統統不壞。【不作有所得心。無人無法。內明實相。外應虛緣也。】內明實相,就是內在開采的清凈自性,了悟實相的道理,外面,隨著種種的因緣,“虛緣”就是不實在的。【圜悟禪師雲。伶俐漢腳跟須點地。】一個智慧聰明,大智慧的,真正大丈夫,應當怎麽樣?下定決心。【脊梁要硬似鐵。】表示要站立得穩。【遊人間世。】遊玩這個人世間。【幻視萬緣。】把它當作統統在做夢,如幻,你只要了解這些統統是做夢的,不實在的,不止是晚上做夢,你白天看到的,也統統是在做夢。【把住作主。】好好的把心、心性拿來作主,把住作主,就是心要把住,把握住這個心性,作主。【不徇人情。】人情就是偏了。【截斷人我。】人見、我見徹底的放下。【脫去知解。】知解就是意識生滅心。除掉這個意識的分別生滅心,【直下】當下【以見性成佛。直指妙心。】【外應虛緣不落窠臼。】“窠臼”就是陷阱,假相,落入假相。當我們大徹大悟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有禮貌,怎麽生活、怎麽過日子,都跟正常人一樣;可是,內心有大智慧。對外,我們一樣應付得非常得體。外應虛緣,但是,不落假相,不落入無明。【辦一片長久。】就是堅持,這一個心,長久的清凈心。【守著寂淡身心。】寂淡身心,就是看破這個身心,非常自在,【於塵勞中透脫去。】你只要接觸一切境界,都告訴自己:那個統統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我們無所住的這一顆清凈心是真的。【此乃善之又善也。】


【何以故。】為什麽呢?


【是諸眾生。若心取相。】註意看這一段,非常重要,修行的根本。只要你心執著一個相,種種的相,馬上落入執著、痛苦。【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馬上掉入陷阱,凡所有相,都是陷阱;凡所有相,都是眾生的牢獄。記住!見到一切相,都知道那個是假相,千萬不要掉進陷阱。凡所有相,都是假相;但是,凡所有相,都是陷阱,千萬不要掉進去。


【若取法相。】法相就是心外有萬法,叫作法相。若取法相,萬法之相,緣起的萬法,種種的假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還是落入巢窟,落入陷阱。


【何以故。】為什麽?【若取非法相。】非法就是空相。你也不可以取一個空相,認為:有不可著,我著一個空,也糟糕!【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還是離不開這四相,只要執著,不但有不可執著,空也不可執著,著一個空,還是落入我、人、眾生、壽者相。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取法就是取心外之法,就是有,心外無法,法外也無心,所以,不應當取有法,取法就是有,不應取非法,就是空。 這一句話有幾個角度說:不應當執著世尊講的正法;也不應當取這個世間善惡、凡聖、非佛法的東西。連世尊所講的正法都不可執著,何況這一些不是正法的東西,所以,這個都可以解釋。是故不應取法,不著有,不應取非法,不著空,這樣解釋也通。非法就是空,非法就是對立之法,善惡、凡聖對立之法,叫作非法。連佛所講的正法都不應取,何況這些善惡、凡聖,對立的世間生滅法。


【心若取相。即取妄念】執著一個妄念,【故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也。佛與眾生。唯止一心。】同一個心,同一個清凈自性。【更無差別。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是。動念則乖。】“乖”就是違背本性,你只要動一個執著的念頭,壞了!本性受到傷害;動一個念頭分別,本性也受到傷害;動一個念頭,無明,本性也受到傷害;動一個顛倒見,本性也受到傷害。【猶如虛空。無有邊際。惟此一心。即便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執著這個相,求什麽東西,所以世尊說: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但是,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快樂是什麽。哎呀!我看到這一句話,五體投地的佩服。世尊說: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但是,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快樂是什麽,拼命的追求,唱唱歌,看看電視,跳跳舞、辦辦酒席,就搞這個東西而已,這是生滅無常的東西。所以,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提心。】拿這個心要找那個心,找不到,不曉得回歸當下,沒有妄念就是本心,拼命找。【窮劫盡形。終無所得。】怎麽找,都是生滅無常;怎麽找,統統是空,體悟到空,我馬上怎麽樣?息慮亡緣,馬上放下。【不知息念亡慮。】放下呀!再放下。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太婆就問:哎呀!師父!你講這麽多,我聽不懂啦!您能不能講一個比較直截了當的。什麽是佛?很簡單!徹底放下就是佛,就這麽樣,這樣聽懂了嗎?很簡單,就這樣,直截了當,要講佛是什麽東西?徹底放下,你就是佛,沒什麽好討論的,就是這樣子。【佛自現前。】這個“佛”是指佛性。有一個人念佛,念阿彌陀佛,就這樣,很高興,他說:哎呀!師父啊!我看到阿彌陀佛了,很高興啊!我說:你念幾年了?十幾年了,我說:這個沒什麽了不起,我現在是念念統統見佛,我每一念都見到自性佛啊!每一個念頭統統是清凈自性,我每一個念頭都見佛,所以不必羨慕人家。我們也認真念阿彌陀佛,我們也見自性佛。【此心即是佛。】佛不離眾生,【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也沒有加。【遇緣則施。】“施”就是運作。碰到種種的緣,我們就拿這個清凈心,拿出來運用。【緣散則寂。】緣壞了,沒有因緣了,就寂靜。【不假修證。】有修就會壞啊,墻壁壞了修一修,修一修還是壞啊,世間有會修的東西,統統壞,(本性)不假修證,【本自具足。】佛法是靠悟。【若不決定。】如果你不下定決心,當下這顆心,【信此是佛。】你當下這顆清凈心就是佛。【縱使屢劫修行終不成道。】永遠不能成道。


【取法相者。謂言心外有法。故著諸相也。黃蘗雲。造惡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惡枉受輪回。著相造善】執著我在造橋、我在鋪路、我在行善,執著一個這樣的念頭,一樣六道輪回,【枉受勞苦。都總不如便自認取本心。】認識這個心性,清凈的自性。【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將心無心。】刻意的拿心,說:我要把它放入一個無心,變成觀念。“將心無心”的意思就是:刻意的把他心進入一個無心,妄心,講這個你聽不懂。我現在再告訴你,就舉個例子:如果你造橋鋪路,聽起來很善良,人家就問他說:你執不執著?我不執著,還有一個不執著的念頭,你知道嗎?我不執著。什麽是個大徹大悟的人?哎呀!慧律法師啊,你真了不起,說法、講經度眾生,無量無邊的善,了不起的聖者,我只跟他回答一句:我做我該做的工作,我是個比丘嘛!不弘法利生做什麽呢?我也沒覺得說我在講經說法,也沒有說我在度無量無邊眾生,也實無眾生可度,我觀念就是:做我一個比丘、世尊的弟子,應該做的工作,這是我的責任嘛!我也不覺得自己很偉大,也不覺得我在講經說法,來無來相,去無去相,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聽。就這樣子,赤裸裸的清凈自性就這樣。世間人:我在做善事,要不然就是你贊嘆他,他就說:哎呀!沒有啦,沒有啦!其實還是很執著,你我們悟到心性,就不是這樣子了。哎呀!慧律法師啊,您多麽了不起啊…我就跟他講:做我該做的工作,會吧,就是這麽一回事,赤裸裸的清凈自性就展現了。你是佛弟子,出家,好好的修行,轉大法 輪,弘法利生,有能力的弘揚正法,沒有能力的好好自修,佛弟子好好的護持正法。這是什麽?本分事嘛,你應該做的工作嘛!沒有什麽好驕傲的,沒有什麽好欺誑的。是不是?好!“將心無心”就是這個意思:刻意的把他心放入一個無心的觀念。【心卻成有。】還是執著。【一切在我默契而已。】“默契”就是相應。


【若取非法相者。】如果你執著一個空相,還是一樣。【謂有取舍善惡凡聖等相也。】還是落入四相。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者。】不應取有法,也不應取空法。【此謂有無俱遣。語默雙亡。若取法相。即有法執。若取非法相。即有空執。有執則煩惱熾然。無執則信心清凈。】你看,所有的世尊的說法,就是除掉一個“執”,有執就壞。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世尊真了不起啊!因為萬法皆空不可得,因為這個道理,不可以取法相,也不可以取非法相;因為這個道理,如來常常教誡大家,常常這樣說法:你們這一些比丘啊!知道我在講的法是空法,畢竟空啊。筏比喻般若。般若就是讓生死的此岸渡過,生死煩惱此岸渡到涅槃的彼岸,過了彼岸以後,般就往下了,就象我們要渡河,從這邊渡到那邊,這個船到那邊,到那邊以後,你不能說,我上岸以後,把這個船也背在背後走。如筏喻者:就像這個竹筏,我從這個此岸到彼岸,就放下了,般若智慧也是這樣子,能夠讓你度生死,但是,你也不能著一個我有般若之相。


法尚應舍,連佛陀所講的正法,統統不能動一個念頭去執著。何況非法?非法,這裏指外道法,或者世間法,跟前面的意義不同,前面講的“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說:不應執著有法,也不應執著空法,這裏不一樣,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大般若、大涅槃、了生死的正法,統統不可以動一個念頭執著,說:我在學正法,我擁有正法,何況那一些不能了生死的外道法?何況那一些不能了生死的世間法?


【執有說空。因何用筏。】意思就是:眾生執有,執著一個有,世尊才講空。為什麽要用這個船呢?就是有生死。【有執既喪。】這個執著有,統統放下了。【空說奚存。】講這個空,哪裏存在呢?有是對空講的,空是對有講的,有,它已經放下了,沒有講空,沒有空這個東西。【既是渡河。那更存筏。】哪裏還要把那一只船、竹筏背在背後走路呢?上岸了,渡到彼岸了,就放下了這一些般若法。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者。經雲。若人欲識佛境界。當凈其意如虛空。】註意!虛空,表法的,就是無相。你想要認識佛嗎?很簡單,修無相行,不要跟人家計較, 不要跟人家比較,佛弟子無論出家、在家,一定要記住一個觀念: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 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統統感恩。我們今天做一個佛弟子,有一碗飯吃,有一張床鋪睡覺,不錯了,有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念,可以了!【外無一法而建立。】外面也沒有一法可以建立。【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12-6-24 13: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無得無說分第七】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你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呢?【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就我所知道的,萬法皆空。【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相是生滅的東西,清凈自性,又說不出所以然,清凈自性又不是在相上,可是,又不能離開相,著相之人,累劫不得見性,所以,它沒有一定的法。所以,有的古來高僧大德,有的人在上廁所、小便,大徹大悟;有的人跌破碗盤,大徹大悟;有的人打坐,大徹大悟;有的人拜佛,大徹大悟,他那個悟的方式都不一樣,世間也沒有所謂的定法,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沒有一定的法。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間,都是生滅變異,無常之相,沒有一定怎麽樣,沒有一定對,也沒有一定錯;沒有一定是,也沒有一定非。各人站的角度不一樣。【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要說什麽定法呢?是不是?如來可說,釋迦牟尼佛要說法,怎麽說呢?就隨著種種因緣,時空不同,就這樣子講啊!無有定法,因為都是虛妄的東西。


【如來有所說法耶者。佛所問意,恐謂如來有所說也。】


【無有定法者,根器有利純,學性有淺深,隨機設教,對病用藥。法華經雲:諸根利純,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要他能夠承受啊,對方不能承受,再好的法也沒有用啊!【而為說法。是故法無定相。】為什麽?剎那生滅變化嘛!哪有一定呢?【迷悟懸殊,若未悟時,似無所得。】迷跟悟是差別很大的,如果沒有開悟,好像什麽沒有得到。【若悟了時。似有所得。得與不得。皆是妄見。】沒有這種東西。【但不可執著。】只要不執著,慢慢慢慢的……【自契中道,豈有定法可說耶。】 記住!修行就是去除執著,就像你對,對得很痛苦,也是錯;就象你對,不能忍辱,也是錯,與其能辨,不如能忍。也許你擁有正法,可是碰到人家來否定你的時候,氣得不得了,這個也不是一個入道的人。你擁有正法,人家來侮辱、人家來否定你,你內心裏面要告訴自己:沒有肯定跟否定這種東西,悟了就是我自己解脫。對方來否定你,不代表我們沒有擁有真理,如果因為對方來否定我們,我們又生氣,跟他吵得半死,那這個也不是修行人。


有一個比丘住在山上,修行修了二十幾年,有一次,人家罵他,他在講經說法,有跟人家化緣,底下就有人罵他,罵他騙子。他住山上茅蓬二十幾年,下山講經,講經的時候,跟人家化緣,底下一個信徒跟他說:你這個騙子!他開始不講經了,一直很痛苦。人家再怎麽三請四請,還是不下來,不講經,他心裏很不安,內心裏面就非常在意這種東西,因為他覺得他擁有正知正見,人家一否定他,受不了!有一次,他的徒弟跟他建議說:要不然,您去參一參慧律法師吧!您去參參看慧律法師怎麽說吧!這很難過啊!您一個內心裏面擁有正法的人,卻被否定。有一次,來我文殊講堂的客廳,我就請他坐,這個老和尚年紀比我大了,出家二、三十年了,頭一次被人家講騙子,他是正法的法師,受不了。


我說:老和尚啊!您有什麽問題啊?我們互相參考,我是晚輩啊!


哎呀!慧律法師啊!久仰大名啊,據說您是悟道者,您是很有成就的,我是想:內心裏面我這樣為法,為眾生,就是被否定,我內心很難過。


我說:他怎麽跟你藐視?怎麽跟您講啊?


他當眾就說我是騙子啊!


我說:好!您現在假設您是那個眾生,我是您。來!您說。


慧律法師,我怎麽敢說您是騙子呢?您是大悟的人,您是正法的法師,我這樣子罪過,我這樣會下地獄啊!我怎麽敢說您慧律法師是騙子呢。


我說:我叫您講您就講,講!


他說:真的要講喔?


講!


慧律法師,你是個騙子!


我說:對!我的確是一個騙子,我騙人家來行善,我騙人家來學佛,我騙人家來往生,我還騙人家來成佛呢!我是個小騙子,釋迦牟尼佛是個大騙子啊!


(老和尚)悟到了,哎呀!原來如此,覺悟了,好,解脫了,一下解脫了,馬上就解脫,就這樣子。觀念卡死了,這個老和尚:哎呀!青出於藍勝於藍啊,哎呀!太了不起了。


我說:您被一句話就拉倒了,講什麽修行呢?兩、三句話您就倒了,人家否定您,您就受不了了。見性的,不管你認同不認同,我就是見性,見性不關生滅的事情,這些都是假相啊!稍微轉一下,不就OK了嗎?


好,好!了不起,很快樂,回去,他徒弟打電話來說:我師父好快樂啊!他現在說他是騙子啊!


我說,這個私下講一講可以啦,我是為了他解脫才這樣講的。


喔!這樣子哦!


不可以在大眾講呢!有時是門內可以講,怎麽對外面講說:我師父是騙子。那誰聽得懂啊?


喔!這樣子哦!


是啊,是啊。要常常講:我的恩師知道嗎?


他說:我師父很快樂,法喜充滿。


我說:麻煩您轉達您上人,說我慧律法師是晚輩,他出家了三、四十年,我有一點不恭敬;但是為了破他的執著,不得不這樣做,請他包涵。


他說:沒有!我上人很贊嘆您。


我說:慈濟常常講的:感恩喔!感恩喔!感恩,感恩。


好了!底下就講答案了。【何以故?】為什麽呢?【如來所說法。】只要釋迦牟尼佛說的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執著也不行,說也不對,萬法皆空,不可得的東西,執著也不對,說也不可以。【非法】也不是有法,也不是空法,非法就是空,【非非法。】就是有,非非,負負得正就是有。也不是空法,也不是有法,就是統統不是。也不離空法,也不離有法。 註意!你把它用筆寫下來,你這樣自己看,看得懂。非法就是莫著一個空,不能執著一個空法,叫做非法;非非法,也不著一個有。非法、非非法還有一個解釋就是:無所謂的法,也無所謂的非法。這個“非”,第一個非,當作無所謂,無所謂一個法,也無所謂一個非法,因為這個都是妄見,都是虛妄、執著、分別出來的:這個是法,這個是非法,畢竟空的東西,哪有這個東西啊?所以說:何以故?為什麽呢?如來所說的法,統統不可以執著,動一個念頭都不行,不可說,皆不可取,也沒能辦法說。非法非非法,無所謂的法,也無所謂的非法,不著一個空法,也不能著一個有法。


【不可取者。空生深恐學人】“空生”就是須菩提。須菩提恐怕後來的人,【不悟如來無相之理。】


【不可說者。深恐學人執著如來所說章句也。】


【非者無也。非非者不無也。】不無就是有。【黃孽雲。法本不有。】法當體即空。【莫作無見。法本不無。】不能離開緣起啊,萬法不能離開緣起,不可以說沒有啊!法本不無,萬法都是存在的,緣起當然就有,不壞緣起,【莫作有見。】不可以著空,也不可以著有。法本來就是空,不能著一個無;法本來就是有,也不可以執著一個有,“不無”就是有。【謂無即成斷滅。】你說無,就變成沒有因果了,沒有緣起法,沒有因果法,那糟糕了!就外道了。【語有即成邪見。】說有也不對,緣起是性空嘛!著一個有,就變成外道。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註意聽!無為法,表面上的解釋,叫做無所作為。一切賢聖都是以畢竟空法,顯中間,顯出無量的差別之相,才有差別之相。若論,譬如說我們現在,我慧律法師,你們每一個人,色身都不一樣;可是,站在究竟的角度,我也是空,色身本空;你們也是身心本空,統統不可得啊!所以,一切賢聖,這個賢人、聖人,怎麽差別的?為什麽有賢聖之分呢?站在畢竟空的角度,無為法就是畢竟空,統統平等,方便說,從這個顯示出來無量的差別相,才有差別,有才差別。所以說,無為法就是我們的清凈自性,如果講到清凈自性,大家統統平等,站在這個清凈平等心性,方便說:我是慧律法師,你是某某法師,你是什麽比丘,你是什麽男居士,你是什麽護法女居士,就這樣子。


【無為法性。本無淺深定相可取。若有定相。應無差別。有差別者。謂性有利純。學有淺深。故名差別。既有差別。即無定相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12-6-24 13:08:05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佛教 的帖子

【依法出生分第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多不多啊?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啊?種下這個善因,那不得了啊!【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你講這個福德,其實當下就是空,沒有真正的福德性,當下就是空。【是故如來說福德多。】意思就是說:是福德,這一句話註意聽,世尊所講的真正的福德,是你修一切福德,當下體悟到空,不可得,不執著這個福德,即非福德性,沒有一個真正有福德的東西,當下不執著,叫作即非福德性。你所修的一切無量無邊的福德,當下就是空,而不執著,所以,如來才說:你的福德是最多。簡單講就是:不執著的人,是世界上最有福報的人,行一切善,而不執著的人,就成就佛道,就是這個意思。簡單講就是:修無量無邊的有形,比不上一念無相,這樣聽得懂嗎?拼死命的一直行善……可是卻沒有般若智慧,看不開,老是停頓在有,比不上一個統統不布施的人,在那邊打坐,了解萬法皆空的人,何況世尊還叫你積極的去行善,不但積極的去行善,還要在行善當中不可得,動念執著都不行。


【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此是住相布施。希求福利。得福雖多。而於識心見性。】識心見性,就是認識這顆心性【了無所得。】【傅大士雲。寶滿三千界。】這個念:賫jī,賫持,“賫持”就是供養,【賫持作福田。】供養作福田。【惟成有漏業。】還是生死業。【終不離人天。故知住相布施,即非福德性。】你只要執著,就不是真的福德,不是心性的福德,心性本來就是萬德莊嚴,你只要執著,統統不是本性的福德,【若人心無能所。】只要一個人,沒有一個能…,能就是心,所就是境,這一句話意思就是說:徹底放下這些妄想心,徹底放下外境,能夠把身心看得空的人,【識心見性。】就了解見性。【方名福德性也。】這才是真正的心性上的福德,不生不滅的福德。其實世尊講來講去,就叫你放下有相,進入無相;叫你放下執著,進入涅槃;叫你放下有為,進入無為;叫你放下有限,進入無限,統統在講這個。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如果你想要修福報嗎?很簡單,在這個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前面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隨便四句偈,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為什麽?你講的這個是不生不滅法嘛!你只要把這個不生不滅法,告訴人家,你的福德不可思量啊!這個不是有相可以比較的,你可以讓人家進入涅槃,徹底的了生死。所以,我曾經說:一個道場沒有正法,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只知道做善事,不知道解脫,善良不代表解脫。知道嗎?善良要加上智慧啊!善良跟解脫,不是畫等號的,智慧最重要。


【受持者。身口意。皆清凈是也。曉解經義。依教而行。如船入海。無所不通。意名受持。既不解經義。而又懈怠。心口相違。如入溝港。】水溝港就是開不動了,很淺,大船開進這個水溝港裏面,這怎麽開呢?【即有斷絕。】水不動了。【非受持也。】要心徹底的放下。


【四句偈者。百丈雲。眼耳鼻舌。各各若不貪染一切諸法。是名受持四句偈。亦名四果仙人。】這裏註意聽,經典裏面講的仙人,就是聖人的意思,這個不是我們拜什麽八仙過海那個仙,不要弄錯。釋迦牟尼佛在戒律裏面講:是大仙人道,我們稱佛叫作大仙,就是聖人的意思。四果就是四果阿羅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阿羅漢。【亦名六通羅漢。】這個我們在十四講表就講過了,天眼通、天耳能、宿命通、漏盡通等等,這個是名相。【若能受持。乃至四句偈等。功德廣大,勝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也。】所以,在這裏重復講:推廣正法,功德無量。你推廣這個正法,比你布施幾百億、幾千億功德更大,能讓人家解脫嘛!是不是?你布施幾千億,能讓他解脫嗎?嗎?)。“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所以,自古以來,誦《金剛經》開悟的,不計其數。一切諸佛,以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是從無相下手的。


【無相福德。生出應身。】應身就是應化身,無相才能產生大智慧。記得!一個人有沒有智慧,就看這個人能不能進入無相?這個人執著金錢、金銀財寶、世間的感情、男女、飲食,表示這個人的智慧沒有開通,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為什麽?因為一切法不可得。在座諸位,你今天要記住,無相才能開大智慧,任憑你這個人大修行,怎麽搞,你只要站在有的角度,沒有辦法放下,輸人家一剎那之間。所以,禪師就說:有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你聽過這一句偈頌嗎?你要有相,用執著的角度拼命修行,百千萬劫;統統放下,無相修行剎那間,統統放下,一念之間就徹底解決了,OK!沒事,閑來沒事。六祖講的:長伸兩腳臥。什麽統統沒事,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的是非人我,內心裏面也沒有執著、顛倒、妄想,無相修行,剎那之間就見性,今天師父講的這一句話,比你中一百期的樂透更重要!(眾笑!)感恩喔!這樣的勉勵我,感恩喔!


【無相智慧。顯出真身。】就是法性身。【謂從此己心中。】從此在這個人的心中。【出菩提法也。】所以在每一個人的心性當中,諸位!你們心性中下定決心,無相,你們統統是佛。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所講的佛法,其實就是空法,空性的法,沒有一種東西叫做佛法,只要方便善巧,讓你解脫的,統統叫做佛法,但是也沒能一種東西叫做佛法。須菩提,我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佛法,其實沒有這種東西,沒有佛法之相。這一句話再講清楚一點:須菩提!我釋迦牟尼佛所謂的佛法,其實沒有佛法之相,無相嘛!所以,即非佛法,上面加兩個字:就是”其實“,底下加”之相“,意思更清楚(其實”即非佛法“之相)。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其實沒有佛法之相,意思就跑出來了。


【二乘之人。】聲聞、緣覺。【執著諸相。以為佛法。遂乃向外尋求。菩薩於諸佛法。都無染著。】沒有染著心。這個亦不舍離畫掉,【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心境空寂。自然清凈。】這句話要畫兩條線,雙黃線,開悟的關鍵。你去大馬路,有看到畫雙黃線嗎?表示你要特別註意,這一句話你看,註意看喔,看他怎麽說的?你怎麽成道?見如不見,看到一切眾生的是非、善惡、恩怨,統統沒有看到,統統沒看到。聞如不聞,聞到一些是非、善惡、贊嘆、毀謗,跟沒有聽到一樣,塵自生滅,自性不動,心境空寂,本來就沒有,自然就清凈了。【是故佛法非佛法也。】佛法沒有佛法之相。也不能著一個我在學佛之相,不可以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23: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7-22 14:23 编辑

【一相無相分第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阿羅漢。初果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證初果阿羅漢的人,能說:我得初果阿羅漢嗎?【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但是,我們的清淨自性無所入,【而無所入。】是說而我們清淨自性根本就無所入,沒有入跟出,清淨自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沒有出跟入。不入,不被染污,【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注意聽喔!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被色塵、聲、香、味、觸、法所染污。證初果阿羅漢,見一切的境界,統統不會染污清淨自性,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二果阿羅漢【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也不可以,不能著一個初果阿羅漢,也不能著一個二果阿羅漢。世尊,【何以故。】二果阿羅漢【斯陀含。名一往來。】可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沒有來,也沒有去,【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就是二果阿羅漢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三果阿羅漢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三果阿羅漢也不能執著說:我證得一個,得三果阿羅漢。也不可以。所以,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三果阿羅漢,怎麼可以動一個念頭,執著說:我是三果阿羅漢呢?【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就是不來人間。清淨的自性,沒有來不來這個觀念,清淨自性當體即空,沒有說不來,或者是來。來跟不來,不來是對來講的,來是對不來講的。所以,三果阿羅漢心空無我,哪裡有什麼來跟不來的觀念?三果阿那含,也不能著一個:“我不來”這個觀念。【而實無不來。】根本沒有“不來”這個名詞。是故三果阿羅漢,【是故名阿那含。】


【問第一果。須陀洹者。知身是妄。欲入無為之理。斷除人我執著之相。】以不執著的心,(【以無取心。】)【契無得理。】不執著,心就空,(【無取則心空。】)【無得乃理寂。】理寂,在上面加兩個字:“無生”理,理就是無生,無得就是無生,當體即空。【此人不入地獄。不作修羅餓鬼異類。此謂學人悟初果也。】


【入流者。謂舍凡入聖。初入聖流也。】而我們的清淨自性是【而無所入者。修無漏業。】無漏:沒有煩惱。【不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然終未能捨離塵境。】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者。】眼是對色塵,耳對聲,鼻子是對香,我們嘴巴是對這個味道,觸就是這個身體對觸,色、聲、香、味、觸,對眼、耳、鼻、舌、身。【厭喧求靜。】厭離這個喧擾,求這個靜,在這個【六塵之境。於念未忘。】還沒有放下這個微細的,對這個微細的念頭,還沒有完全放下。【所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也。】粗糙的沒問題,微細的還沒辦法。


【問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漸修精進之行。修無漏業念念不住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統統不住,不執著。【然終未有湛然清淨之心。】可是,這個清淨之心性,還是沒有顯露出來。


【一往來者。謂人間報謝。】人間報謝就是走了。【一往天上。卻來受生也。】就再來受生。


【實無往來者。謂前念才著。】前念動一個念頭才執著。【後念即覺。】所以,我們不能一直墮入這個陷阱裡面,哎呀!我心情悶悶的,我執著、我痛苦。要趕快喔,趕快覺悟喔!時間會愈來愈短,以前一年放不下,兩年放不下;現在縮短,一個月放下,七天放下,到最後,三天放下,到最後,一天放下,最後,一念馬上放下。這個放下要有一點時間、功夫的,世間人沒辦法的。世間人碰到境界,一個月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三十年放不下,我告訴你:世間人,一句話,三十年、一輩子放不下,決定跟他計較,一句話,好的朋友,變成怒目相視,反目成仇。一句話,一年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死,一樣恨對方,都一直恨對方。恨對方,傷害的是自己的清淨自性,世界上最愚癡的人,就是恨別人,恨別人,痛苦的是自己。嫉妒別人就輸兩次,聽不懂喔!你的條件比別人差,已經輸一次了,還嫉妒別人,就輸兩次了。知道嗎?譬如說:她比你漂亮,你已經輸一次了,你再嫉妒別人,那個漂亮的女人,糟糕!輸兩次。要怎麼彌補呢?哎呀!你長得漂亮,我內心裡面不但不嫉妒,還隨喜功德,彌補我的缺失,擺平,這樣才能平分秋色。知道嗎?嫉妒人家,輸兩次。前念才著,後念即覺,【是無得果之心。心既無我。誰云往來。故曰】我們的清淨自性,【而實無往來也。】


【第三果者。阿那含者。已悟入人法俱空。漸修精進。念念不退菩提之心。名為不來者。謂能斷除內無欲心。】內心裡面,沒有貪染、貪欲之心。【外無欲境。已離欲界。不來受生。故名不來。心空無我。孰謂不來。】心本來就空,本來就無我,哪有什麼東西不來?哪有什麼東西,來跟不來這個觀念?【故云而實無不來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為什麼呢?【實無有法。名阿羅漢。】沒有東西叫作阿羅漢啊!人法統統空,叫作阿羅漢,既然統統空,有什麼法呢?實在是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如果證四果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因為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於一切法無諍。這個世間就是……你學佛學了這個無諍,哎呀!不得了,無諍,家庭清淨,沒有雜音;團體安詳,沒有紛擾;政治清明,兩黨不對立。剛好顛倒,你看看電視,哪一天不諍?立法院啦……對不對?你到國外去,告訴人家:I'm come from Taiwan.我來自於台灣,沒有人認識。你告訴他:那個立法院,台灣那個國會,打得最兇的那個啊!Oh!I see I see.我知道了。【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人中第一。


【問第四果。阿羅漢者。此是梵語。由須菩提當此果也。】須菩提證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實無有法者。謂無煩惱可斷。】沒有煩惱可以斷。【無貪嗔可離。】當體即空。【情無逆順。】情就是我們這個心性……情無逆順,就是我們這個心性上,沒有順境,沒有所謂的逆境,順境本空,逆境也是空。所以,世尊告訴你:感謝你的敵人,因為敵人最先看到你的缺點。【境智俱亡。】境界也沒有,所謂能觀察的智慧,也不存在。【豈有得果之心。我心既空。無得道念。若於道有得。於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也。】


【無諍三昧者。梵語也。】中國話,【唐名正定心。心無生滅。名為正定。故云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離欲阿羅漢者。能離一切欲。亦無離欲之心。微細四相。】我們有分粗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有微細的妄想,叫作微細四相,微細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已滅盡愛染不生。】馬上證阿羅漢果,【故謂之離欲耳。】“欲”是指煩惱的別名。離開一切執著、分別心的煩惱,叫作離欲。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我一點都沒有執著,我絕對不動一個念頭,說:我是證阿羅漢果的人。【世尊。】我如果動一個念頭執著,說:我是得道的阿羅漢。【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我絕對不會這樣說。世尊!如果我是這樣說,【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阿蘭那就是遠離城市三、四公里的地方。世尊在世的時候,不可以跑到深山里面去,那是虎、狼、野生動物居住的地方。也不可以離開城市太近,離開城市太近,太吵雜,不好修行。就像我們大蓮花居,這個就是阿蘭那,離城市沒有很遠,也沒有很近。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是托缽,如果離得很遠,托缽吃飯很困難;如果離得很近,跟世俗閒雜人等湊在一起,不容易修行。因此“阿蘭那”就是寂靜處。世尊,我如果執著有一個說:我須菩提證阿羅漢果。我執著有這樣的念頭,世尊就不會說:我須菩提是已經進入真正寂靜處的一個修行人,我是一個無諍的阿羅漢。世尊就不會跟我說:我是一個寂靜,進入清淨自性,涅槃不生不滅的阿羅漢、一個聖人,世尊就不會這樣說了。【以須菩提。實無所行。】 “行”就是生滅,實在是沒有這樣一個造作。【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所以,世尊就說:我是希望無諍,沒有鬥諍的、清淨的一個蘭若,阿蘭那行,也就是寂滅處。


【無我心寂。】無我就空,心寂滅。【不作是念。我是離欲得道果者。若作是念。即是心有生滅。不名離欲阿羅漢也。阿蘭那者是梵語也。此名無諍心。】這個諍,加一個言部,就是沒有是非的人,嘴巴從來沒有是非。【若作是念。心有生滅。即是有諍心。】你跟人家諍論不休,表示離道太遠了。諍一個是非、人我、高下,你面對死亡的時候,又有什麼用呢?今天你贏了,你贏,帶什麼走啊?今天你受了委屈,一樣是生滅法,咽不下這一口氣,死的時候,眼睛上吊,一點幫助都沒有。即是有諍心。


【須菩提。實無所行。是無生滅。所以佛許須菩提。】你是真正喜歡寂靜處的一個修行人。【是樂阿蘭那行者。】內心寂靜,方便說,就像阿蘭那,心寂靜處,才是真的道場。記得師父這一句話:心寂靜處,心無諍,你就是住在阿蘭那行,你就是住在這個精舍。心無諍,無生滅,無分別,無執著,你就是住在阿蘭那。【只如今一切諸法。若於藏府中。】“藏府”就是心中。一切法,你在這個心中,【有纖毫停留。】只要有一點點的停留,【是不出網。】你跳脫不出這個煩惱網、生死網的。【但有所求所得。】只要你有所求,有所得。【生心動念。盡是野幹。】這個野幹像獅子,可是,又不是獅子,表示是假的。生心動念,就是不是本性的意思,不是真正的大般若。你只要起心動念,統統是像獅子,而不是獅子,你只要起心動念,好像本性,可是,已經離了本性太遠了。【若藏府中。】若在心中。【都無所求。都無所得。此人諸惡不生。】因為善惡是在起心動念論斷的,【人我不起。是納須彌於芥子中。】注意!這是表法的,納須彌於芥子,須彌的旁邊寫一個大,芥子的旁邊寫一個小;芥子在旁邊寫一個動念,表法的,這是動念。只要你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起來,所有無量無邊的人我,宇宙的這些,當體即空,就在我這一念間顯現,宇宙萬有,就在我的心性、清淨心這一念,顯現出來。只要人相、我相、眾生相不起,所有再大的境界,不離開我們芥子這麼小這一念。【不起一切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四大海就是一念清淨,心量廣大的意思,四大海就是表示廣大。【不受一切喜怒語言入耳中。於一切境。不惑不亂。】對一切的境界,不迷惑,也不動亂。【不嗔不喜。】很平淡,【是無事人。】記住!這一句話很重要:對於一切境界當中,不迷惑,也不動念,不落動亂,沒有嗔恨,也不特別的專、執著、喜悅,這是無事人,這個就是見性無事人。【勝一切知解精進頭陀。】知解就是著知見而修行,叫作勝一切知解精進頭陀。頭陀是吃盡苦頭,把這個身體弄得飢餓,一個禮拜吃一餐、兩餐,吃一點點,吃盡苦頭,可是,卻執著自己的知見,認為:我最有修行,我能吃這種苦,別人不能吃這種苦。我說:你不是修行人。修頭陀行,內心還不能執著:我在修頭陀,我特別了不起,我特別能吃苦。眾生就是犯了一個毛病,佛教也是犯了這個毛病,自己很行的地方,就覺得別的道場不行;我自己覺得很行,就認為別的法師不行,這個就是最糟糕的東西。你修頭陀,就好好的修苦行,不要執著說:你很偉大,你在修頭陀。持律的人,常常看不起不持律的:哎呀!我持戒律,我最了不起了。弘法利生的人,看不起那些不弘法的人:住在山區的人就說:那些弘法的人,是攀緣五欲六塵。這些弘法利生的就說:沒有我這樣,那佛教怎麼興盛啊?這都不對的。萬法平等,各人安住各人的崗位,修苦行的,苦行無所執著,持律的,好好持你的律,弘你的律學,講禪的,好好弘你的禪宗,不能互相攻擊。互相攻擊是佛門不幸,互相攻擊不是佛法,萬法是平等的。所以說:修無相行的人,勝一切知解精進頭陀,勝過一切執著自己知見是對的,拼命修行苦行的人,絕對勝過他。【是名天眼。】這就透視一切,天眼就是沒有障礙,我們肉眼看到牆壁有障礙,如果你不著一切知見,就是跟有天眼的人一樣,無障無礙。【是名有法界性。】這個是真正佛教的正法,大乘的悲哀,就是開太多的方便,使眾生摸不著邊,因此永遠不得見性。我現在請問你:把爐香贊唱得很莊嚴,很好!能見性嗎?


我們大寮有一個居士,每誦一部《無量壽經》,畫一橫,(寫)正,誦了十五年。


我說:你誦多少部?


他說:我誦一萬多部。


我說:你現在經過了十五年,你還執著嗎?他說:執著。


分別嗎?


還分別。


有過顛倒、妄想嗎?


還有妄想,還很多,沒辦法專。


我說:我現在問你一句話,你誦一萬部的《無量壽經》功德大?還是我誦一部《無量壽經》功德大?說說看。


他說:師父誦一部的功德大。


那當然啦,我這一部是見性嘛!你那個是生滅意識心,當然我的功德大嘛!我這一念就是佛嘛,你也是啊!


所以,記住!不能著相而修行。


【是作車載因果。是佛出世度眾生。】你現在自性自度,你就是佛。諸位!你要直下承擔,你就是佛。


好,再一次合掌,跟著師父念:


有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2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莊嚴淨土分第十】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清淨自性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見到一切相,強加執著、分別,這就壞了!所以,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今天修行,也不是要修出什麼東西出來,是要體悟到萬法無所得,徹底放下,馬上就見性。


【於法有所得不者。如來欲破二乘之人執著之心。故有此問。白樂天】白居易。【問寬禪師云。無修無證,何異凡夫。師云凡夫無明。二乘執著。】二乘執著,就是執空,離開這個無明,還著空。【離此二病。是名真修也。真修者。不得勤。】要注意這個字,這個“勤”字,不是叫你不要精進,清淨自性,不能有任何造作,沒有任何的造作。不得勤,這個不是說不要精進,那意思完全扭曲,是不能有任何的起心動念,認為你在修行。【不得忘。】也不能懈怠、懶惰。【勤則近執著。】你很努力的好像要修行,要修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這跟執著沒什麼兩樣,看起來很精進的,很用功,不過死執不放,這永遠不能見性。【忘則落無明。】太過於懈怠、懶惰了,無明就顯現了。【乃為心要耳。】所以,修行就是不能太執著於一種精進,也不能太懈怠、懶惰,不急不緩,就是中道。【此是初學入道之法門也。】


【於法實無所得者。】我們聽了這一句話以後,簡單講: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是剎那生滅無常的東西。所以,有人告訴我說:哎呀!師父啊!今天講經,人會比較少一點。我說:五祖講經只有講給一個人聽,就是六祖,還得用袈裟把窗戶隔開來。我告訴諸位:這種最上乘法門,愈講,人不可能愈多,愈講,人一定會愈少,這叫做正常,因為留下來的,剩下的就是博士班,我們現在這一班叫做博士班(眾笑鼓掌),所以說:這種見性的法門,百千萬動難得聞。所以對一個真正悟道的人,心沒有什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種數量的觀念,來十萬個人演講,師父也在十萬個人面前演講,我還是這樣的心情;你就是今天只有一個人來聽課,我還是很認真、很誠懇,講得非常感動,給這個人聽,因為祖師只有一個嘛!說不定我們這裡面,出了一個七祖也不一定,六祖下來就跳給他了,是不是?所以數量的多跟少,對一個悟道的人是完全沒有影響的。【須菩提。謂如來自性。本來清淨。而於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所以,以無所得故,我們就沒有顛倒,沒有妄想。今天我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間,會活得這麼痛苦?就是你一直認為這個世間是有的東西,有所得,你有所得到金錢,有所得到名利,你得到什麼東西,記得!它一定會消失,這個是無常變化的世間,它一定會消失。你內心奠定一個觀念,認為有,苦就一定跟著在後面來;你現在馬上體悟,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也沒有任何的相,當下就解脫,你所擁有的東西,你統統知道,這個都是幻化的東西,不實在的東西,你失去的時候,你就說: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現在也沒有所謂失去,心就一片安祥,從頭到尾,內心不增不減。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莊嚴,譬如說:我們現在印經啦,造寺、造佛像,菩薩有沒有莊嚴佛的清淨國土呢?就像我們印經,我們現在莊嚴這個道場一樣的。所以,這個印經、造像、種種的佛事,統統叫做莊嚴道場。


【不也。世尊。】須菩提現在有一點開悟了。【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其實還是假相。莊嚴佛土,【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就我們清淨本性來講,不是在相上里面打轉,有相就不叫作莊嚴,要悟到畢竟空,這個就是真正的莊嚴。所以,你所謂的莊嚴佛土,其實本來無一物,也無所謂莊嚴,所以,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而為了方便眾生,是名莊嚴,這是名莊嚴,就是要對因果負責。我們還是繼續印經典,還是一樣講經,還是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不但要在本體界徹底的開悟,無所得,同時必須對因果負責。你今天造了佛像,你有造佛像的功德;你買花供佛,就有買花供佛(的功德),你下輩子就漂亮;你今天推廣正法,你下輩子就不會跑到邪知邪見、惡知見的這個外道去,這一定的道理,造如是因,得如是果。簡單講:從凡夫到聖人,都要對因果負責,世尊就是在每一個因果的動點上,在一個因緣交會的點上,突然徹底體悟畢竟空,放下所有的時間、空間,所發生的一切現象。為什麼?時間跟空間交會點,統統叫作妄想,人類因為有妄想,所以有時間、空間的觀念,我們因為受時間空間的支配,所以沒有辦法跳出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強烈的時間觀念,有過去、現在、未來,強烈的國土觀念,所以我們有十方世界、他方世界。如果你有大徹大悟,就純一覺性,純一個清淨自性在作用,沒有時間、空間,六道輪迴支配不了我們。因此你也不能說:我悟到了本性以後,否定因果,錯了!悟到了本性以後,更了解因果。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對因果徹底的負責,同時在每一個因果上,徹底的超越,叫做非因非果,就這樣子。欲觀清淨自性,但觀時節因緣,你想要了解這個清淨自性,你有你的時間跟空間的因緣,沒有這個因緣沒有辦法。所以說: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為什麼呢?莊嚴佛土還是相,當體即空,即非莊嚴。所以方便說:【是名莊嚴。】因為眾生只有在有相上來討論。


【莊嚴佛土者謂造寺寫經。布施供養。此是著相莊嚴。若人心常清淨。】佛法是心法,就是這樣子。一個人心常清淨,【不向外求。任運隨緣。一無所得。行住坐臥。】馬上【與道相應。是名莊嚴佛土。】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意思是說:所以須菩提!你們這些菩薩,而且這些大菩薩,應當這樣生清淨心,無相的清淨心,無相,一塵不染,才能生清淨心。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色法,因為色法是生滅。所以世尊說:見一切色法,當下就要徹底的放下,因為生滅就是無常,無常就是一定會消失,執著任何這個生滅、會消失的東西,你一定會痛苦。你依靠金錢,金錢會帶給你痛苦,你一定要依靠般若的智慧,你依靠這個家庭,有一天家庭一定會破碎,你一定會痛苦,當你了解這個緣生緣滅的大自然的法則是必然性,你就要慢慢的學習放下,一步一步來。所以,不應住色生心,不應當執著這個色,而產生意識分別心、執著心;也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聲,聲對耳朵講的;香、味、觸、法生心,統統不應當生這個執著心、分別心,因為沒有這種東西,所以,見一切生滅法應當徹底放下,就是本性。


【菩薩之心。心常空寂。】所以,生死涅槃並沒有距離。【無諸妄念。不生不滅。】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因為它無相的東西。【不動不搖。即是清淨之心也。】清淨心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清淨心。【凡夫之心。無明起滅妄想。顛倒取捨。善惡凡聖等見。是明濁亂心也。】從來沒有過過一刻靜下來的。


【不應住色生心者。心若清淨。即不被諸境惑亂也。】我們內心清淨無所住,一切境界在你面前,你也是如如不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就是《金剛經》的重點,這一句就是徹底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其實這句“而生其心”是襯託的,我們說:撥雲見日,所以後面這一句就是多餘的,但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所以佛再一次的講:應當無所執著,無所執著,自然就生清淨心,知道吧!所以,這一句話整句的意思就是: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無心。


【眾生之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境界現前,【遂生其心。】不知道我們所有的一切境界都是緣起,都是性空,(【不知觸境是空。】)觸,接觸到一切境界,本來就是空。【將謂世法是實。】認為這是實實在在的。你跟世間人講:這個就是實實在在的桌子嘛!大智慧的人一看,這個桌子在變化的,剎那變化,一百年不壞,一千年也要壞;一千年不壞,一萬年還是要壞。而大智慧的人,看到這個色身,我們各種不同的細胞,骨頭細胞、神經系統的細胞、肌肉細胞、皮膚的細胞、頭髮的細胞,沒有一分一秒停得下來的呀!統統不是實在的。因此,我們在這個不是實在的相上、在境界上,【便於境上住心。】就在這個假相境界上強烈的執著。【正猶猿猴捉月。】跑到水中要撈這個月亮,不可得。【病眼見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到虛空中有花。【一切萬法。皆從心生。】


【若悟真性即無所住。】就是清淨的本性,【無所住心。即是智慧。無諸煩惱。譬如太空。】沒有相,【無有罣礙。】如果【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塵競起。】“競起”就是紛紛地起來。【譬如浮雲往來不定。】浮雲,天上的浮雲,往來不定,眾生的心不定,就是這樣子。【維摩經云。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離卻有無諸法。】徹底的放下有法,還有空法,統統放下。【心如日輪。常在虛空。自然不照而照。豈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棲泊處,連停頓的地方都沒有,隨著剎那生滅,當下起來,當下回歸,萬法回歸當下這一念,徹底的放下,就是見性。無棲泊處,沒有讓你停留的地方。【即是行諸佛路。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淨法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彌山王當然是很大了,可是,這個還是有相啊!【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身為大不。】這個身體大嗎?


【須菩提言。甚大。】一個色身,像須彌山那麼大,當然是很大。須菩提就說:當然很大。【世尊。何以故。】要講真正的大嗎?真正的大,底下就回答了:【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非身就是無相的意思。無相身叫做非身,沒有辦法形容,你說須彌山很大,會比虛空更大嗎?世尊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你只要是有相的,統統不叫大,無相最大,就像虛空。意思就是:你只要執著,就不叫作莊嚴;你只要顛倒、妄想、分別、執著,有相,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所以,佛說非身,非身的旁邊,就寫一個:無相身,無相才是最大,是名大身。為什麼?無相就是絕對嘛!


所以說:【色身雖大。心量即小。縱如須彌山王形。有相有可量。不名大身。法身心量廣大。等虛空界。無形無相。無可比量。方名大身。】所以,凡所有相,都不叫作大,無相最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3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所沙數。】印度的那一條恒河,這沙太多了。【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叫作: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來計算,【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這些恒河的沙多不多呀?當然是很多了,對不對?


【須菩提言。甚多。】當然很多了。【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這一句話要注意聽,如果加一個字,就更清楚了,但諸恒河沙,你只要算一算恒河 ​​裡面的沙,已經不得了了;尚多無數。何況其沙?注意聽喔!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這樣無量無邊加起來的恒河裡面的沙,單單一條恒河的沙就沒有辦法算,再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何況那麼多的恒河加起來的沙?因為古人翻譯,翻譯的很簡單,一下子看不來。(光是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恒河就已經不計其數了,已經多得不得了!何況其沙?)再講一遍:就像恒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沙多不多呀?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每一粒沙當作一條恒河,這個恒河已經算不完了,何況加起來那麼多的恒河,裡面的沙怎麼能算呢?何況其沙?


【如恒河中所所沙數者。一沙即為一河。是諸河中。各有其沙河尚無數。何況其沙也。】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廣,又多又大,那麼大的一個範圍來布施。【以用布施。】用這個七寶,琥珀、珊瑚、瑪瑙、珍珠七寶等。用這個七寶,滿,我們前面所講的恒河的沙數,意思就是無量無邊的意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廣、這麼大、這麼多來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當然很多了。真的是很多。


【佛告須菩提。】佛就告訴須菩提了。【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一句話很簡單,就是有相的東西,永遠沒有辦法勝於無相,就是這個人怎麼樣布施,多少的供養三寶,建幾百個道場,供養多少的阿羅漢、佛,還是比不上不生不滅悟到清淨自性的人,悟到清淨自性的人,一念就超三界,就了生死;布施再多的金銀財寶,建再大的道場,不管你怎麼樣護持三寶,只有是有相,它的範圍就算很大的福德因緣,做了很大的福報因緣,還是不能了生死。有相生滅法,永遠比不上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所以,師父一直交代,開悟很重要,開悟以後,悟到不生不滅,念佛,萬法回歸自性,自性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大徹大悟以後,所有的拜佛,三輪體空,沒有能拜之心,沒有所拜的佛,沒有中間所拜的這些禮數,三輪體空,統統沒有,也是清淨自性在拜佛,雖拜,而無能拜、所拜,心跟境統統沒有,馬上進入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開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在般若的智慧上下手,般若是六度最重要的,五度如盲,般若就像我們的眼睛,因此聽經聞法非常重要。


我再講一遍,解釋一遍:須菩提!我現在實在是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執著的心、有相的心,用七寶,滿剛剛所講的恒河沙數這麼多的七寶,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廣、那麼大、那麼多,來布施,得福多不多呀?須菩提說:很多呀,世尊!佛就告訴須菩提:這些都是有相的,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重點就在這兩個字:叫作“受持”。不是聽一听就算了,要去消化它,同時要去實踐它。


所以,世尊在《佛遺教經》裡面講: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你聽到這個空性的思想,一定要守住它,了解萬法皆空,守住這個正確的知見以後,徹底放下,而且要放得真的有功夫,不只是說,今天你來聽一聽……回去了,忘了;聽一聽,境界現前了,又忘了。世尊告訴我們:這個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了解清淨自性的無​​相,絕對勝於緣起的種種假相,你就守住,萬法不可得,徹底放下,守得住喔!兩個人吵架:哎呀!我沒有徹底放下呀!當我一天追求到境界的時候;哎呀!我沒有徹底放下。所以,一直借重外在的境界,希望得到永恆的快樂,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世尊說:當一個開始了解真理,開始過精神領域生活的時候,這個人見道不遠了,已經離道不遠了。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只有過物質生活的享受,唱歌、跳舞、花天酒地,雞、鴨,或者乃至於海產,乃至說:我今天吃這個,明天跑到那個山頭,去吃那個什麼土雞城,後天去吃什麼燕窩,想盡辦法用這個生滅法的色身,要去追求一種永恆的快樂,世尊說:錯了!這個路走錯了,要怎麼樣呢?隨你自己的經濟能力,隨種種的因緣,隨你種種的能力,去享受該有的物質,而後要徹底的覺悟精神領域的重要。當一個人物質的世間要求得很少的時候,精神領域提升的時候,這個人就要見道了。所以,佛陀說:我很富有,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求得很少。世尊要求得很少嘛!要求得很少,那就沒有什麼罣礙。所以,你看這個世間,要求得愈多,你就痛苦不堪。


新聞報導的,不曉得真的還是假的,像綜藝最愛憲,那個什麼吳宗憲還是什麼,是不是?他說有五部車子,這一部玩一玩,玩那一部,一個人開五部車,怎麼玩呢?是不是?錢很多,對不對?叫他來造華嚴三聖…有個信徒看不懂這個:師父!觀世音菩薩怎麼拿劍?弄錯了,那個叫華嚴三聖,他把他搞成西方三聖了,中間這個毘盧遮那佛;左邊拿智慧劍的文殊師利菩薩;這是普賢菩薩。連佛像都看不來。何況見性?是不是?連這個都看不來。一尊六十萬,有沒有人要出的?順便啊!沒有喔!沒辦法。所以說:我們了解說,這個物質的世界,是生滅的東西,硬是在這裡追求到永恆的快樂,世尊說:這是錯覺,一定不可能。不過我們最基本上的食衣住行,是一定要的,基本上的東西,自己修道一定要這基本上的東西,沒有這些,我們怎麼修行?)


【甚多世尊者。謂七寶滿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福德甚多。】不如【受持四句偈者。為他人說。】你告訴別人《金剛經》空性的思想,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者。簡單講就是:無相修行,一定勝過有相的,不管這個人怎麼樣拜佛,怎麼樣念佛;可是碰到境界,散亂,馬上執著,跟人家鬥諍、是非,我相、人相、人生相、壽者相,拼個你死我活,絕對不如一個人坐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的人,絕對比不上。這個人硬幹,從早上拜佛拜到晚上,誦《無量壽經》從早上誦到晚上,乃至於凌晨,可是一起座,馬上菜市場人我是非、四相統統來,是非、鬥諍、挑撥離間,什麼統統來,不講幾句牢騷抱怨的話,日子不好過,對不對?不給人家對方洩氣幾句,不能顯示自己的價值觀,老是在我相裡面打轉,打死不開悟,沒功德的),【載應化非真分中。】前面是應化身,不比真分,就是真的法身。“載”就是記,應化身,前面有講的,是比不上清淨法身的。


【為他人說。】了解《金剛經》,就了解清淨法身,清淨自性,【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者。若能說此大乘經義。化導眾生了悟】開悟【住無所住心。】安住在無所執著的心。【得無所住法。】萬法不可得。【當知受持此經。無為功德。勝前以七寶滿恒河沙數。】你用再大的布施,絕對比不上一個如如不動的人,心性如如不動,就見性,就見到不生滅,是最大的功德。【三千大千世界。有為之福德也。】那都是有為的,有為就是生滅有漏的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3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文:【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隨便念四句偈。【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因為有《金剛經》的地方,就一定有人開悟,大徹大悟就是佛,所以,就應當把它當作佛塔廟來供養。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不但是每天誦《金剛經》,還要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還要進入真正空性的思想,與世無諍。所以,現在不用說那麼多,師父啊!空講那麼多,能不能講具體一點?很簡單,與世無諍,在你的內心裡面從來不嫉妒任何人,在這個團體裡面,不跟任何人諍,這個就不得了了。第一個步驟,不得了了,無諍,無諍就進入三昧,叫無諍三昧。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見性才能成佛,不能搞錯。你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去,你還是要見性啊,一樣的,所以,現在你聽經聞法,你不會白白的浪費,你現在早一點修這個學分,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講經,哎呀!我在娑婆世界就听慧律法師講了,一聞,馬上開悟,那時候就要感謝我了。所以,你現在坐在這個地方,幾個鐘頭,幾天,你功不唐捐的,沒有白白浪費的呀!因為這個課程,見性成佛是你必修的課程,就像我們讀大學裡面,有選修有必修,這個見性才能成佛,這個叫作必修的課程。所以,有為功德,絕對比不上無為的功德。因此只要有《金剛經》的地方,就是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所以,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經典所在的地方。【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一句話很不容易了解,如果沒有詳加解釋,看不懂。“若”,注意喔!就是等於上面講的這一段。如果能夠像上面講的,心入於無相修行,即心即佛,明心見性。這個“若”字涵意很大,如果能夠像上面修無相行,即心即佛,了解絕對空性無所得的思想。“尊重弟子”,這是可尊重的佛弟子。這一句話,“若尊重弟子”就是只要見性進入無相,即心即佛,大徹大悟的人,這是很值得我們尊重的佛弟子。這句話不是普通人能看得來的,誦《金剛經》誦了很久,這一句話怎麼看都看不懂。所以,這一句話的意思知道吧!這個“若”就是如果能夠像上面所講的,修無相行,即心即佛,明心見性,這個佛弟子是值得尊重的,叫作尊重弟子。


【隨說者。心無分別。理應萬差。】理,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道理。隨說,心是無分別的,無生理是一樣,不過根器不一樣,所以對每一個人所講的,也不太相同。【逢凡說凡。逢聖說聖也。】


【當知此處者。謂此心也。】


【如佛塔廟者。若人但為名聞利養。心不清淨。而說是經。轉墮輪迴。有何利益。心若清淨。即常空寂。不起妄念。以此無所得心。無能解心。】無能解就是不執著一個我能夠解的心。連我這個能解的心都沒有。著一個我能解的心,還是四​​相,還是跑出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是跑出來。如果你沒有一個能解的心,無所得的心。【而說是經。】那就對了。【令諸聽者。生清淨心。無諸妄念。是名供養。】所以,我今天也算是供養大家,講這個見性大法的《金剛經》來供養大家(眾鼓掌),感恩!【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來全身舍利。感得天人恭敬。】真正的捨利,就是明心見性是真正的捨利。我常常告訴他們,說:釋迦牟尼佛如果不說法,而留著舍利子,我現在請問你:你每天拜舍利子,能開智慧嗎?能嗎?那當然不可能了,重點在法,不是在那個骨頭的捨利,你看了全身的捨利子,英文講的:And so what?現在香港正在拜釋迦牟尼佛佛的靈骨,這個就是眾生他很喜歡去拜靈骨,大家拜,哎呀!我求求福,求求福,我求求福嘛!他不知道那個是生滅的東西,清淨心是真正的捨利子,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內心,這顆明心見性,是永恆的捨利子。所以,我常常對徒弟說:我現在弄一個佛陀的捨利子,給你每天都拜,你能開智慧嗎?不能,沒辦法!你每天都拜,如果沒有這三藏十二部經典,沒有僧寶來講經說法,你每天拜舍利子,佛教能興盛嗎?你拜一拜,你說能夠消災解難,沒有錯,佛有加被,能夠覺悟嗎?不行!所以說,我剛剛講的:你每天拜舍利子,不聽經,不聞法、不開智慧,And so what?又如何?你又能怎麼樣?所以,聽經聞法比什麼更重要,所以,感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廟。】《金剛經》讓你開悟,那個開悟的,就是佛、就是塔、就是廟,你就應該供養。


【成就者。見性無疑也。】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與眾生。本無差別。】佛如果跟眾生有差別,我們怎麼成佛?所以,佛法是平等法,【若能心常清淨,不生不滅。】這個不生不滅,就是不要落入觀念,你了解你所擁有的東西,記得!統統是虛幻的。佛陀說: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從來沒有擁有過任何東西;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任何東西。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是短暫、是生滅、是變化的;而我們所失去的東西,也是生滅變化的,其實沒有。生命就是一種錯覺,生命是妄想的產物,只有真正進入佛的領域,才注意這個生死的問題。我讀大一的時候,本來我要念台大哲學的,因為我對哲學有興趣,後來逢甲大學大一,聽到這個。哇!這個佛法不得了!這個才是解決我生命的所有問題,就是真理啊!我今天如果來做事業,做大企業、做總統,還是一句話:And so what?又如何?是不是?還是一樣啊!所以我才說:命苦的從才會當總統,每天被人罵得狗血淋頭,對不對?十八代祖宗拿出來罵了,是不是?我們要了解,這些都是生滅的、妄想的東西,不實在的。【無諸妄念。】當你對這個世間無所求,沒有種種的妄想、顛倒、執著、沒有妄念,(馬上)【便可立地成佛。】


【若尊重弟子者。】就像可尊重的佛弟子,【若(如果有一個人)能行住坐臥。一切時中。心無起滅浩然清淨。】講一句比較貼切的話:就是什麼事情都看得開,【常修佛行。念念精進。無有間斷。所在之處。自心即佛。是名佛子。】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故可尊重矣。】


【果禪師云。即心是佛。更無別佛。】心當下悟道,這個就是佛。【即佛是心。】佛就在你的心,不要找!【更無別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在旁邊寫個:不二法門。注意看,現在,這是什麼?這是手掌,手握起來,是拳,是不是同一個手,這是掌,這是拳(師以手變掌與拳而示大眾),對不對?掌,拳,不二(都是手),不二法門,就是佛門最高的法門。似水成波,還是不二,水不離波,波不離水,有波浪的地方,你就知道有水;有水的地方,一定會起波浪)。【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3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們要安什麼經的名字啊?【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一部經就命名為:能斷一切煩惱,猶如金剛的、大智慧的一部到達彼岸的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言金剛者。堅利之物。故藉金為喻。】這意思就是說:非常的堅利,表示非常堅韌,能夠壞一切,不為一切所壞,所以叫金剛。


【般若者。智慧也。為教眾生。用智慧力。照破諸法。】了知無一切法可得。【無不是空。】哪裡統統是空。【猶如金剛觸物即碎。故名般若也。】


【波羅蜜者。到彼岸也。心若清淨。一切妄念不生。能度生死苦海。】


【汝當奉持者。只是奉持自心。】好好的調伏你那顆心。【行住坐臥。勿令分別人我是非也。】哎呀!這一句話全部都是重點,記著!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可是,我們現在反過來,佛弟子的地方,要統統沒有是非,才夠資格做佛弟子。世間,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這個世間,你一定要體悟這個半部哲學,什麼統統一半,你看到什麼?(法師出手掌,掌心向著聽眾)正面,你看不到背面;(法師用手掌背面對著聽眾)反過來,你看到背面,你看不到這一面(正面)。家庭也是,夫妻各一半,半部哲學;陰陽各一半,半部哲學;天地各一半,也是半部哲學,統統一半;這個世間,硬的、軟的各佔一半;光明、黑暗、善惡一半,都是一半一半。你要體悟這個世間的這半部哲學。換句話說:今生今世你所做的事情,只能擁有一半,你所希望別人支持你的,在這個世間,記住!你最多只能擁有一半,你不可能擁有全部,這樣你不會難過,當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有一半的人支持你,support you,你成功了,這樣就算成功了。你說:我做事情,做到全部的人都支持我。那個叫作精神病!開玩笑!對不對?全世界你請釋迦牟尼佛來,能夠做到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他嗎?不可能的。如果有人攻擊你,英文叫作什麼?It's normal.很正常,非常正常。有沒有人反對你?有,有沒有人毀謗你?有,正常。有沒有人讚嘆你?一定有,這個世間就是這樣子,千差萬別對立。所以,我們現在要把這個對立的是非、善惡、陰陽,乃至於統統放下沒有這些相,就進入佛法的領域。如果一個人的人我是非心還沒有斷,還不夠資格做佛弟子。所以,如何修行?很簡單,徹底放下就是修行,要放得很徹底。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我們讀大學的時候,那個中文系的大學教授跟我講說:慧律法師!你們佛門的《金剛經》,就像一杯茶倒來倒去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在講什麼東西呀?倒過來倒過去的,大學教授喔!你想想看,這大學教授,六、七十歲了,活得快往生的人了,中文系的博士學位,看《金剛經》,(日語:wakaran意思為不懂,不明白。)統統看不懂,沒有辦法就是沒辦法,沒辦法的!這還是要善知識指導。


好,注意聽!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佛所說的大智慧到彼岸,就沒有一種大智慧到彼岸的相,你不要認為我所講的般若波羅蜜,是一種有般若波羅蜜的相,佛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它當體即空,悟到畢竟平等,所以,沒有一種般若波羅蜜之相,叫:即非般若波羅蜜,如果你寫個“之相”兩個字就更清楚了。佛說般若波羅蜜是無相,所以就即非,沒有般若波羅蜜之相,為了度眾生,所以方便,“是名”,旁邊寫個:方便說,你看得更清楚,方便說:叫作般若波羅蜜。


再講一遍: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佛所說的這個般若波羅蜜,它當體即空,沒有般若波羅蜜的相,為了度眾生,方便說:這​​個叫作般若波羅蜜。聽得懂嗎?沒有辦法啊!沒有善知識指引,你怎麼看也看不懂呀!


【佛說般若波羅蜜者。實相般若之堅。觀照般若之利。截煩惱源。達涅槃岸。】


【即非般若波羅蜜者。既知法體元空。】本來就空。【本無妄念。若無諸罣礙。何必持戒忍辱。湛然清淨。自在逍遙。是名即非般若也。】就是般若根本就沒有相,方便說:有一個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我們的清淨自性,無來無去,無生無滅,沒有什麼來去、生滅之相,哪有說什麼法?


【本心元淨。諸法元空。更有何法可說。二乘之人。執著人法是有。】有人、有法,【即有所說。菩薩了悟人法皆空。】人空就是沒有我相;法空就是萬法皆空。【即無所說。】本來就不生不滅。【是故經云。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這就是毀謗佛,佛沒有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聞。為什麼?塵自生滅,自性不動。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這表法的。比喻有微塵的煩惱,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那麼多的微塵,【是為多不。】多不多呀?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種種的微塵,如來說:微塵當體即空,微塵還是不可得,你再把它分析,這個微塵還是不可得。方便說:有一個名字叫做微塵。


諸位這樣聽,聽不懂,你現在要注意聽喔!我現在要講《楞嚴經》的思想:


譬如說:(師手托著一個杯子對聽眾說)這是個極微塵,最小的單位,世尊第一個問你:這個顆粒微塵,一粒沙,顆粒微塵,“有”還是“沒有”?世尊在《楞嚴經》裡面先問你:這個顆粒微塵是“有”還是“無”?來,你先回答。世尊就是問:如果是“有”,就是還有三度空間,這個顆粒微塵,如果是“有”的話,“有”就是還可以分析,不能叫作微塵,“有”就是有長、寬、高,雖然是幾厘米,很小很小,世尊問你:那個微塵有沒有?“有”,如果可以分析,那麼就不叫作微塵,還可以分析嗎?如果說:這個微細的顆粒微塵說空,世尊反問你:那麼集多少的空,變成一個顆粒微塵?我們都知道,集所有的空,不可能變成一個微塵,所以講“有”不對,講空,也不對。所以,這個顆粒微塵還是心所影現出來的。科學家怎麼分析,它統統在變,叫作不究竟,這個原則是在地球用的,物理,在地球用的,要他方世界,重力統統改變,這些定義、定理不能用。很簡單啊:光是不是跑直線的?一定跑直線的嗎?right? 光一定跑直線的嗎?錯!光如果受到電力的影響、重力的影響、強烈的拉力,光是跑曲線的,這樣了解嗎?我在建國中學是念物理的,比你更清楚,所以,這個世間,叫作法無定法,我們現在的物理、化學,在這個地球可以用,跑到他方世界去不能用,重力加速度完全不一樣,引力不一樣,張力不一樣,完全不同,地心引力完全不同,時空架構不同,所以科學家一直發現號,什麼“火星號”,什麼一直探到外太空,一直往外探討,科學家就是往外,釋迦牟尼佛剛好相反,往內,往內心世界探討。住外一直探討…,世尊說:不管你的太空船飛到多遠,看到多少的世界,一句話,統統叫作妄想。一句話就解決了:統統叫作妄想。為什麼?你內心裡面剎那變化,你現在就叫作妄想的色身,不管你科學怎麼發達,怎麼搞,統統叫做生滅無常法,統統叫作妄想,世尊一句話就解決了,不用搞得這麼累。科學帶給我們方便,也帶給我們嚴重的副作用。


所以,底下看: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因為微塵當體即空,方便說:就人類所能認識的,那個叫作極微塵。


【如來說世界】世界當體即空,也根本沒有這個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方便說:有一個世界。所以,往外探討叫作顛倒妄想;往內覺悟,叫作正知正見。要覺悟。如佛所說的這個世界,它當體就是空,這個方便說:叫作世界。


【微塵者。眾生妄念。煩惱客塵。】“客”就是來去不定,我們是主人,來作客的,住一、兩個晚上就走了,叫客塵。【蔽淨性。】清淨自性,【喻如微塵。如是煩惱妄想。如病眼人。見空中花。如愚癡人。捉水中月。】水中的月,你抓不來的。【求鏡中像。】你也摸不著。【枉用其心。】冤枉用你的心。


【非微塵是名微塵者。】當體即空,微塵也是空。【一念悟來。轉為妙用。】如果你覺悟了,萬法不生一滅,就用這個無生,走到哪裡統統是無諍。我告訴你:這個世間,諍也沒有用,你就是每天清算、鬥諍,終歸來,雙手空空。所以,有個國王往生以後,在這個棺材打兩個洞,把手伸出來,然後,告訴世間人:我貴為一國的國王,我離開這個人世間,也是兩手怎麼樣?空空。這國王告訴世間人,就是這樣子:我貴為一國的國王,朕即是天下,我死了以後,棺材打兩個洞,兩手放出來給你看,還是空。意思就是:你有什麼看不開的呢?所以,一念悟來,轉為妙用。【前念無諸妄想。湛然清淨。即非微塵。】非微塵就是空。【後念不住清淨。】就是不住清淨之相。【是名微塵。】


【非世界是名世界者。若無妄念。即佛世界。有妄念。即眾生世界。】


【前念清淨。即非世界。後念不住清淨。是名世界。】簡單講:這個是念頭的問題,有妄念就是眾生;如果念清淨,當體即空,非世界,非就是空嘛!把這個世界放下、空下來,當體即空。後念不執著就清淨,方便說,大家這樣講嘛,你講這個是娑婆世界,我也這樣講嘛!你講這個是台灣,我是方便講;你講這個是地球,我也是方便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嗎?就是可以用莊嚴的表相,來看到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嗎?或者見到你的清淨自性嗎?


說:【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因為如來就是我們的心性,釋迦牟尼佛的清淨自性無相的,你看不到,你不能說:你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說你見到佛。眾生都看到假佛,看到三十二相佛,真彿看不到,真佛,真佛是清淨自性,無相的清淨自性,你看不到的。所以說: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如來說莊嚴的三十二相,其實當體即空,真正的明心見性,才是真正的莊嚴。【是名三十二相。】所以,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這是方便說:佛有三十二莊嚴相,是為了讓眾生認識佛,你要講不生不滅,眾生搞不來,搞不懂的。


【三十二相。謂眼耳鼻舌身。五根中。具修六波羅蜜。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也。於意根中無住無為。】在我們的意識、意根當中,意識形態當中,統統不執著。【是三十二相清淨行也。】所以,真正三十二相清淨,就是我們的本性。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就是空相。簡單講:悟到空性的人,是世界上最莊嚴的人,他也不計較,他與世無諍,他也沒有人我是非,統統沒有)。【是名三十二相者。此謂法身有名無相。】法身就是但有名字,沒有相。【故云非相。即悟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這個還是告訴你:有相始終比不上無相。你用有相住相布施,絕對是著相,是沒有辦法跟無相修行的人比較的。


【譬如有人捨身命布施。求無上菩提。此謂住相布施也。】還是有一個執著。【法華經​​云。若於外相求之。雖經萬劫終不能得。】


【受持四句偈。載應化非真分中。】“載”:就是前面說:應化身不是真正的清淨法身。那一個段落有講過(在《應化非真》這一品中有講)。


【為他人說。其福甚多者。一念見性。人法俱空。即名正見。】這個要畫雙黃線,看經典要會抓住重點,一念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人空、法空、萬法皆空,這個人就擁有正見。既然人空,那爭什麼呢?既然法空,哪裡有什麼執著的東西呢?沒有啊,統統沒有,眾生看到什麼,就關進去什麼。所以,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如果你悟到,一切現像都是空,什麼都束縛不了你。所以,並不是說:我們抓去牢獄裡面關,我們才叫做不自由,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不自由,看到金錢,執著,被金錢關在金錢的牢籠裡面;看到名利,執著,每天都在追求名利,你也是被關在名利的牢籠裡面啊!到百貨公司,每天,不累,shopping,早上去,衝,血拼,我少了一個什麼皮包,再去沖!哎呀!這個不是名牌!再去沖!就這樣子,你就被關在名牌裡面。所以,世尊才是了不起的人!柏拉圖說:所有的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就是你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世尊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世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看,一句就解決,看到什麼千萬不要執著什麼,因為那是虛妄的東西,世尊才是大聖人啊!


所以,一念見性,人法俱空,即名正見。【而為他人說此經典。所得淨妙無相。無為功德。無有限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4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了解這個見性大法,了解畢竟空的這個道理,非常感動。【涕淚悲泣。】太感動了。【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從過去以來。【所得慧眼。】因為他已經證大阿羅漢果了。【未曾得聞如是之經。】現在講《金剛經》是見性大法,須菩提從來就沒有聽過這麼樣子見性的大法。


【須菩提聞說是經。了悟人法二空。即得中道之理。歎其希有。感極涕零也。未曾得聞者。昔得慧眼。於有見空。今聞是經。於空亦遣。】以前看到有,就把它安一個:萬有不可得,我們又落入一個空,現在聽到這一部經典,連這個空都不執著。【是了中道。將欲起教。以示未來也。】所以,這個《金剛經》須菩提是當機者。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聽到這一本《金剛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實相就是了悟人生、宇宙的真相。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就是空。非相就是空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所以,如來說:畢竟空叫做世間的真相,實相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是人生、世間……宇宙的真相是什麼?人生,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就是你要透視人生觀,你要透視整個宇宙觀。人生跟宇宙,究竟觀是什麼?就是畢竟空,畢竟空就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不可得,因為是生滅無常。所以說:名實相。


【信心清淨者。信本來心。】信我們本來的心。【無法可得。不起妄念。心常空寂。】不執著就不起妄念了,不分別就不起妄念了。【湛然清淨。】


【即生實相者。豁然了悟。萬法由此淨心建立。是名實相。】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迷即佛是眾生。】你今天雖然是有佛性,可是你迷了,你現在就是眾生。【悟即眾生是佛。生佛道齊。】“齊”就是平等。眾生跟佛其實是一樣的。【無法等比。】沒有法可以比較的。


【即是非相者。實相無相。故言為非。不是無實相。】只是無法說,因為無相,方便說:叫做實相。【達摩云。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生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也。】如果你了解這個世間的真相、實相,即見非相,你就會見到萬法皆空。如果你了悟了萬法皆空的非相,一切相不可得,其色亦然,你所見到的色相,當體即空,當下就是空。就是湊一湊……譬如說:這個毛巾,你說毛巾是什麼?你看的相,眼睛看到這個相,把這個毛巾抽開來,一絲一絲地抽開來​​,變成一條絲線了;這一條絲線以後,再把它切割成顆粒微塵,就變成元素而已,只是化學元素而已啊,沒有實在這個相。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子,如果我們用一百萬倍的顯微鏡看了這個臉,跟月球表面一樣的。你徹底的顯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這個細胞坑坑洞洞,原來我們這個貌相也是變化無常,也沒有一種真正的相,是皮膚、細胞所構成的,因為眾生需要看這個假相,是不是?所以說:相就是表法的。像我是個法師,有一次到德國去,買了一支很拉風的眼鏡,路邊攤買的,一百塊台幣。太陽眼鏡很黑,像鹹​​蛋超人那個眼鏡,戴起來,因為導遊叫我們說:我們現在要戴太陽眼鏡,我就戴上,惹得全車的人捧腹大笑,趕快拿下來,會失我的身份,因為我的身份是法師,相是表法的,所以,像太陽這麼大,本來是要戴那支眼鏡來,戴起來講經,聽不下去,光是看到就笑死了,大家會忍不住的一直笑:這個法師怎麼戴這個?戴著太陽眼鏡,走路拉風,黑道一樣的,好像是大哥。什麼是大哥?大哥就是送綠肥島那個叫作大哥。我們太陽眼鏡不敢戴了。相是表法的,他合這個人的身份。所以,其色也是這樣,所有色法,當體即空,當於色中,不生色體,不要錯覺,那個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一個色身,包括毛巾、天地萬物,都是因緣生,湊合湊合的東西,碎為微塵,分析起來,統統是顆粒微塵。於非相中,於絕對的空相當中,不礙有。【正猶水中鹽味。色裡膠清。】分不清楚。【決定是有。】只是你見不到。【不見其形。此之謂也。】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須菩提福報比較大,碰到了世尊,聽到了這部《金剛經》,我信解、我受持,這個並不困難。


【但止了悟人法二空。心無取捨。】這個“止”就是只有。只有了悟了人法二空,心沒有取捨。【常令空寂。】所以,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萬法本來就是空,是你妄想、顛倒、執著,以為有這個相,在相上里面安排種種的觀念,安排有的觀念,就開始執著,分別就開始鬥諍。所以,我常常講一句話:我們有因緣來到這個世間,如果沒有聽到正法,今生今世白來了,不知道在活什麼東西?從來不知道享受大智慧的內在這個真理,從來沒有。為什麼?空不掉。【是名信解受持。】


【如來慈悲方便。化導迷人。迷即佛是眾生。悟即眾生是佛。若能了悟。萬事皆空。以藥對病。以悟對迷。以善​​對惡。以靜對動。以慧對愚。種種修行。只是對治。莫作諸惡。勉力為善。】好好的行善。【依此修行。縱橫自在。又且何難。】有什麼困難呢?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若當來世,就是佛滅度以後,有人、有眾生聽到《金剛經》,能夠信解,能夠依教奉行,這個人因為了解萬法皆空的道理,是第一希有,是真了不起。


【若人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不著諸相。】一點都不染著。【悟住無所住心。】第一個“住”叫安住;第二個“住”叫作執著。覺悟到安住於無所執著的那一顆清淨心,是這個意思。【了得無所得法。】了悟這個無所得法。【是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為什麼呢?【此人無我相。】他不會再著我相了,【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注意聽!我相就是,分析我們這個身心二法,當體即空,這個叫做非相。我相就是一般人所執著的這個我,徹底的分析觀照,X光一照,剩下骨頭,磨成粉末狀,什麼都沒有,事實就是如此。什麼叫做佛法?就是世間的真相,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眾生這一層皮看不過去,貫穿不過去。所以你看,你到百貨公司去,哇!統統是女人的用品。像我們到法國去,導遊都帶我們去哪裡?shopping,帶我們買化妝品,進去那個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去看,沒有一樣我可以買的,我就坐在那裡:阿彌陀佛…你看,整片統統是女人用的東西,什麼CD、死狗啦(謔稱語),什麼香奈兒、馬提絲、古奇,沒辦法說啦!看到那一堆東西,你就知道,女人啊!“煩惱輕、業障輕、福報大、是非少”,你們聽得懂就好,“女人的福報大,是非少、業障輕”,其實自然就是美,像我們看到有的人不會化妝,以前我們文殊講堂,來了一個精神有點狀況不穩的,她去塗口紅,塗到連這個嘴角、嘴唇統統有,還問:慧律法師…塗口紅塗到這個統統是,因為她精神有點狀況不是很好。我都跟精神病的很有緣,真的,常常有精神病去找師父的。有一天,有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婆,中秋節帶了中秋月餅來。“你來幹什麼?”“我找慧律法師啊!”“慧律法師!找慧律法師幹什麼?”“他是我先生啊,他是我老公啊,今天中秋節,我帶了中秋月餅來,要跟他聚餐啊!”六十幾歲的,她兒子已經當兵了,人家打內線說:師父啊!那個精神病又來了,您下來吃飯,千萬要小心啊!那我吃飯就很小心,講堂有三個樓梯嘛!我就隨便選一個,一、二、三,好吧!就選這個樓梯走吧!下去吃飯,正好碰到她。她就說:“慧律法師!我來了!”我嚇一跳,轉身就要跑。她就問說:“你看到我為什麼要跑?”我就跟她講:“我看到你為什麼不跑?當然要跑啊!”碰到那個精神狀況不好的,沒辦法啊!一直說我是她老公啊,老公(師學老太太的聲調喊)!沒辦法了,受不了。所以說,我們了解說:眾生要看得破這個相,很難!所以人家說:哎呀!慧律法師,您為什麼不剃度女眾呢?我業障眾啊、智慧少啊、福報輕啊,不敢剃度女眾,沒辦法。師父!那您為什麼不剃度小沙彌?我說:有一次,小沙彌說要來我這裡出家,有一對爸爸媽媽帶一個小男孩來,他講話還不是很清楚,他爸爸媽媽說:你跟師父出家。師父!我跟您出家。我說:喔!真的喔!出家,出家不好玩耶,出家要吃苦喔!沒關係啦!您買電動玩具給我打啦!那麼一點點,來我這裡出家,我還買電動玩具給他打?有的父母真好笑,那麼一點點,爸爸媽媽信得很虔誠,就抱著他的兒子來,“慧律法師!我這個給您當小徒弟,我已經生了七八個了,這個男的最後一個,我送來跟您出家。我說:喔!這麼一點點喔,你送他來跟我出家,要做什麼呢?”“他可以當您侍者啊!站在您旁邊,給您服侍啊!”“你有沒有搞錯?他幾歲啊?”“兩歲”,我先做他侍者,我要先做他侍者二十年,他才來跟我服務啊!你有沒有弄錯?還叫一個兩歲一點點的,來說要跟我出家,這父母拜佛拜到稍微有點秀逗了。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體即空,【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諸位!這一句要用紅線統統框起來,還要框三次,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哎呀!這一部《金剛經》,就是叫你離一切相,這一句如果你參透了,整本《金剛經》統統通,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我第一天就告訴諸位了:我是個導遊,釋迦牟尼佛派我來的天使、導遊,我要帶領大家進入佛陀的心靈世界。歐洲你去過了,非洲有人去過,美國你有去過,加拿大你去過,澳大利亞、紐(新)西蘭你統統去過,南美洲、智利、阿根廷你統統去過;唯有一個世界你沒去過,世尊的心靈世界,我們的清淨自性,我們都還沒去過,我們心靈的世界。我今天就告訴大家,帶領大家進入。你想要進入佛陀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的清淨的世界嗎?很簡單,也很難,就是這一句: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修行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


【即是非相者。前言無相。即是滅色以明空義。後言非相。即是了悟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本來不生。故名實相。】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者。此謂悟實相者。更無等比。當如是人。不著二邊。】兩邊就是空有,眾生不是著有,就是著空,叫做兩邊。【不處中道。】也不執著說有一個中道,因為萬法不可得。【一切無住。即名為佛。】


【又云。離相清淨。解悟三空。】這三空就是人空、法空、空空。【契合實相。究竟涅槃。三空之義。初即人空。】徹底的觀照這個色身,實在找不到一個我。【次即法空。】注意!法空就是萬法皆空,萬法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眼睛要看色,耳朵聽音聲,舌頭嚐味道,鼻子聞香,身體接觸,法空就是六根、六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乃至意識,根、塵、識,六根、六塵、六識,萬法緣起,十八界所建立的萬法,了解那個也不可得,叫作法空。【後即空空。】這第一個“空”當動詞用,就是放下;第二個“空”叫作觀念。連那個空的觀念,統統要放下,叫做空空。【三世如來。同證此理。故名為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不畏懼。【當知是人甚為希有。】有的人聽到這麼高深的道理,一下子無所依靠。平常我們活得好好的,都是依靠這個,依照這個金錢、依照名利、依照…大家日子都是這樣過的,依靠這個,依靠那個。世尊說:萬法皆空,這些不可以依靠,要依靠你的清淨自性來過日子,一下子無所依靠,會驚怖。如果有人聽到《金剛經》不驚怖、不畏懼,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了解這個人是太難能可貴了!


【如是如是者。佛以須菩提所解空義。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不驚不怖不畏者。心若空寂。湛然清淨。等於虛空。】心無相嘛!【有何驚怖。】


【甚為希有者。謂上根器。得聞是經。諦聽受持。永無退轉。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要解釋一下,為什麼呢?須菩提!釋迦如來所說的,我現在釋迦佛所說的第一波羅蜜,記住!第一波羅蜜,是沒有第一波羅蜜之相,它是智慧,能夠解脫、隨緣,讓你放下,解脫自在的,那個叫作第一波羅蜜;而我所教你的大智慧,其實沒有大智慧之相,所以,如來所說的大智慧的第一波羅蜜,也沒有大智慧的第一波羅蜜的相。“是名”就是方便說。為了方便讓大家了解,我方便說:這個叫作第一波羅蜜,究竟平等空性,哪有第一、第二、第三呢?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若悟非相。】如果你了解萬法皆空,馬上【即達彼岸。實相無二。故名第一。】


【非第一波羅蜜者。了悟人法俱空。即無生死可度。亦無彼岸可到。何處更有第一。故云非第一也。】沒有第一啊!


【是名第一波羅蜜者。悟一切法。即知諸法。皆是假名。】我們就是一個名字而已,這樣體會不出來嗎?好!我們中國的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這個貂蟬,什麼大美女排在前面。好!我們現在把西施的骨灰放這裡,貂蟬的骨灰、王昭君的骨灰,擺在前面,你看哪一個比較漂亮?都是骨灰啊,哪有什麼漂亮?這樣直接了當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這種東西。如果上面沒有寫名字,你還不知道那個骨灰是誰的呢?統統火化成骨灰以後,你知道那個是誰嗎?在墳墓上刻你的名字,這個就是楊玉環,楊玉環就是楊貴妃,慈禧太后的名字你知道嗎?很俗氣的名字,禧太后的名字叫玉蘭,姓惠,也是菜市場的名字。菜市場名字你不懂啊?你到菜市場:阿菊啊!就有十幾個人回答:你在叫我嗎?電視廣告那個:怡君。據說那個銘傳商專,叫:怡君。六十七個叫做怡君,那叫做菜市場名字。都是這樣子,我們現在命名還可以,以前就是雞屎、鴨角,都是命這個,鱸鰻,好像沒有名字可以命。要不然我們現在猜一猜,隨便叫都有人,阿春、阿菊、阿秋、阿華。春、夏、秋、冬,菊花、蘭花、圓仔花、韭菜花,隨便叫就一堆人。叫阿蘭的舉手,沒有半個,叫錯了。叫阿春的舉手,也沒有半個,阿菊呢?有啊!那邊就有一個阿菊了,隨便說就說中,隨便叫就有了。皆是假名,我們什麼名字不重要,開發我們清淨自性最重要。【法華經​​云。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於斯了悟。能入見性之門。是名第一波羅蜜也。】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這個忍辱波羅蜜,如來說:沒有一個忍辱波羅蜜的相。【是名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我過去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我於爾時,被被歌利王砍我這個色身的時候,我在當時,如果有我相就會痛苦。我在過去被割的時候,【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表示世尊修了很久遠的了。這個再講一遍: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有一個忍辱波羅蜜的相,就不對,因為忍辱波羅蜜其實是空相,悟到畢竟空,才能夠真正的忍得下來,這個方便說,“是名”就是方便說。方便說:叫作忍辱波羅蜜,其實忍辱波羅蜜是無相,是不可說的,現在是方便說,有一個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果我過去被歌利王把我的身體割截,我在當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為什麼?我如果在當時被割,一節一節的肢解開來,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就會生嗔恨心。意思是說:世尊,沒有這四相,真正有忍辱,達到空相的忍辱。


【忍辱波羅蜜者。若有能忍之心。即是見有身相。不著我人眾生壽者諸非相也。】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者。】“非”就是空,忍辱波羅蜜也沒有之相。所以,如果你此句後加“之相”兩個字,就更清楚。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之相,忍辱是沒有忍辱之相的,達到畢竟空叫做忍辱波羅蜜嘛!【了悟人法二空。即無忍辱之​​相。是達我人眾生壽者非相。故云非忍辱也。】沒有能真正忍辱之相。


【如我昔為歌利王。】“為”就是被。我過去被歌利王【割截身體者。如來設教方便門多。若作教相言之。只是依文設教。為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支解。曾無一念嗔恨之心。】這個教相言之就是說:我們方便來講,其實萬法還是回歸這個身心。這個還是表法的。


所以,【肇法師云。五蘊身非有。四大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白刃”就是大刀子。【一似斬春風。】如果有人要斬我們這個色身,色身早就看開了,五蘊身本來就沒有我,四大本來就是空,把這個頭放在刀子底下,就像斬春風,沒有痕跡。意思就是說;他的心絕對如如不動,不受影響,我們還沒有這種功夫。


【應生嗔恨者。】如果有我相、四相,就會生瞋恨,世尊沒有。【謂色身與法身。即不同也。當知割截之時。即不見有身相。亦不見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何處更有嗔恨也。華嚴經云。譬如虛空。於十方中。求不可得。然非無虛空。】也不能說沒有虛空。【菩薩之心。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在當時候,【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忍辱仙人者。如來五百世中。修忍辱波羅蜜行。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忍辱波羅蜜法。不著諸相。見一切人。迷悟賢愚。貧富貴賤。平等恭敬。不生輕慢。以至惡罵捶打。皆悉能忍。】統統可以忍耐,【及生歡喜。不生嗔恨之心。】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這個就是重點,你想修行嗎?這一句就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你拜佛、念佛、用功持咒,功德很大,如果能夠加上平常的生活,加上這一點點的:離一切相,離相。哇!生命完全不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你不要說成佛了,如果你在生活當中,能夠加上這一點離相的功夫,我說:諸位!你的生活會完全不一樣,你跟你的老婆、跟你老公不會吵架,了解這是因緣,夫婦難能可貴,能夠作為夫婦,大家要珍惜。如果你能離一切相,你就了解,今天所有的化妝都是短暫的,保持一個莊嚴,是佛弟子的一個禮貌:但是,如果太過於嚴重了,那生活就會亂掉,你不能離這個相,就非常嚴重。有一個非佛弟子,到泰國去玩,人家那個到泰國曼谷,到芭達雅去的,他去旅遊。他去一趟泰國回來,花二十萬,像是捆工(搬運工)一樣。看到這個也買,看到那個也買,看到什麼統統買,回來鞋子買多少?買十二雙,買種種的胃藥、頭痛的什麼藥、万精油,什麼什麼統統買,像買那個名牌的,二十萬喔,就這樣子,中國人就是這樣子,有這種習慣。去國外旅遊,一天五千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有空買藥,回家丟掉,(笑)到家統統丟掉。就是這樣子。所以說:眾生如果不能要下一點功夫,離這個相,煩你都煩死了。


【應離一切相者,心常空寂。不生起滅。湛然清淨。是離一切相也。】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你絕對不可以動一個念頭,見一切色,不可以色生心,就是生執著心。這個生心有三個意義:生執著的心、生分別的心、生顛倒的心。這個有三個角度說。你見一切色,不應當住,“住”就是執著。你不應當住於哪裡?住於色相,就是執著,不應當執著這個色法,色法有千差萬別。看到有錢人,內心攀緣;看到貧窮的人,看都不看一眼。前幾天新聞報導的,那個專櫃的小姐,被人 ​​家批評得不得了。說:“那一套服裝,借我們試穿一下。”如果你穿得很平淡,“那不適合你啦!”還不甩你呢!“你合不來啦!”她連試穿都不要。如果你把它穿得非常的光鮮亮麗,非常的時髦,都是名牌。“那個那一套拿來我試穿一下”。她馬上:是!是!“就是那一套”。馬上就拿下來。執著在這個色。專櫃小姐沒辦法,她也要吃飯啊!就被人家批評得很厲害,連試穿都不行。我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盡量試穿。日本人,哎呀!真了不起啊!我們到商店裡面,你試穿,穿不好的時候,你又問他:有沒有這種款式的?他還告訴你,出來:在那邊右轉第一間。還跟你:(日語:domo arigado gozaimashita.意即感謝光臨)。進去的時候:是!椅子拿來坐(日語諧音iraixiaimase歡迎),每次都聽到日本人非常有禮貌,你就是沒有買,他都不生瞋恨心,還(日語hai是),你跟他指正,(日語hai是,hondoyo真的哦),真有禮貌,是真正的。所以說:我們住在這個色生心,就完了,就顛倒了。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不應當對這個聲、六塵起心動念,不要執著。我們隨便舉個例子,你就知道這個眾生多可怕。我看新聞報導的,我有看電視新聞報導的習慣,說:有一群人去KTV、MTV唱歌,連續唱幾十天,好像三十幾天,好像繳費繳了五十幾萬。我們唱歌就是聲音啊,想要唱出什麼?唱出快樂。世間人他不依靠這個,他不知道怎麼過日子啊!唱歌…拼命的唱歌,希望唱出一個快樂出來;可是,你如果聽歌聽了一個月,還是那一句話:And so what?又如何?你又能怎麼樣?就是這樣子。你一直唱…唱到最後,還是要死啊!就這樣子,世間人沒有依靠,空虛,由世間人的空虛,往外一直追求,他不知道,快樂在這一念知足當中,他不知道,快樂在這一念智慧當中,還往外一直追求。世尊就說:追求錯了!要往內追求才能快樂,你往外追求,物質世界無窮無盡,你怎麼追得了滿足呢?我這一念很知足,馬上就快樂了,夠了,我已經很快樂了。所以,鄧麗君她就這樣子,鄧麗君也很可惜,她是我很尊敬的一個歌手,我也很喜歡唱她的歌,以前啦,沒出家,出家當然不能再唱了,是不是?很可惜,她會唱,不會悟,她會唱啊:“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師學唱)”無常,她就會唱無常,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就是無常,問題就是她不能體會,鄧麗君就是沒有碰到慧 ​​律法師,所以她死掉了,要不然我就救她一把。我告訴你:你唱那個不究竟,我度你來當比丘尼,鄧麗君你這種歌聲,來唱這個爐香贊,哇!那不得了!不過剃度鄧麗君也很麻煩,我如果這大蓮花居來剃度鄧麗君,每天統統都跑來看歌星,我這裡怎麼修行?我就說:你回去吧!你太出名了,沒辦法!所以,剃度那個也很麻煩,所以說: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我們去KTV、MTV拼命唱歌…還是一樣,生滅無常。


【應生無所住心。】要生什麼心?無所執著的心。【若心有住。】 “住”就是著相。如果你這個心著相,【即為非住。】注意聽!“非住”就是心無法安住。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意思就是:如果你心有所執著,你的心就安不下來。執著金錢,錢就是困擾。世間沒辦法,我一直重複地講:生存本身就是很殘酷的一件事實,金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沒辦法!


【是故佛說菩薩心。】佛真正的說,真正的菩薩心,就是無所執著。【不應住色布施。】你布施,你不執著,你不但種下這個善根。譬如說:我們做佛像,每尊六十萬,三尊一百八。如果說:你來布施這個佛像,你內心裡面想:我布施無所求,這樣子佈施;或者是說:我只生一個心,這一百八不困難,我來布施,只要所有眾生能拜佛,我就很快樂!你這個布施了不起,清淨。我要布施三尊佛像的錢,我想:我的兒子能不能考台大?我的女兒基本測驗,看看能不能考兩百八?上北一女中啊!是不是?眾生都是這樣。世尊說:這樣你還是有所求,著相這個布施。“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注意聽!如果你內心有所執著,就不是真的安住。是故佛說菩薩心,如果加兩個字:真正,是故佛說:真正菩薩的心,不應住色布施,布施絕對無所求。不過你布施要對,不要被詐財呀!有的人講:真布施不怕假和尚。不!不!這一句話絕對要改過來,真布施一定要怕假和尚。你布施正法的法師,他拿來弘揚佛法,利益無量無邊眾生;你要布施假和尚,拿去喝酒、吃肉、玩女人,完蛋了,是不是?你幫助他造業。所以說:真布施要怕假和尚。觀念要改變過來。我所謂的真布施,就是要用智慧布施,你知道這個是正法的道場,護持他沒問題,布施無所求,相信三寶,相信師父。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者。心住六塵。即著諸相取捨愛憎。無有休期。應生無所住心者。心無所住。隨處解脫。】換另外一個角度說:你執著也沒有用,因為那個是無常的東西。有一次,我去台灣大學上課,一個女同學,她感情沖不過去,一直想要自殺。因為學佛很淺,雖然懂一點佛法,拼不過去,要告訴她:無常,要觀照。後來還是自殺,死了。所以告訴諸位就是說:佛法這種東西,需要一點時間,觀照無常,觀照空,他需要相當的穩定力、功夫,沒有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聽一聽,可以,你打下這個基礎,你知道生命有方向感,有依靠了,依靠自己的清淨自性,你了解萬法不可得,一步一步來放…所以,因為是凡夫,不能一開始就要求所有的人都是聖人,沒有辦法的。所以我講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修行是真槍實彈的東西,不是嘴巴說一說而已。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無所住,其實真的不簡單,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無心就是無執著心,無分別心。【即無所住也。】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者。】非住就是無法安住,心一執著,安住不下來,你無所執著,就安住在無所執著那個地方,可是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無所執著,那我安住在哪裡啊?他看到這個現象,就建立種種的觀念,透過觀念,就透過種種的語言表達,取種種的相,進入觀念,觀念又用語言表達,都是這樣循環,一直這樣循環。他從小老師就是叫他這樣子了,1+1=2,在佛法不是,佛法就不一定,1+1一定等於2嗎?真的嗎?這是什麼?(師以大拇指與食指相圈出一個空心圓)中間這個,空,小小的空。是不是?這是什麼?(師又以另一手的大拇指與食指相圈出一個空心圓)空,兩樣把它加起來,空(兩手的空心圓相融還是空),一加一等於多少?一個虛空加一個虛空等於多少?告訴你:馬上問倒老師,馬上一下就倒,因為老師也是執著啊!老師也不知道這個真理。因此世間人那一套道理,就是從小他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是執著的教育,佛法的教育剛好反過來,解脫的教育。從小就是告訴你,你要當總統,你要當科學家,你要當奧運的游泳健將,你要當這個,要當那個,從來沒有解脫,所以,所有眾生都沒有辦法盡所有智,我們後天的教育,沒有辦法盡所有智。所謂後天的教育就是說:先天性帶來的,後天的教育就是語言、文字、數目,只要一直在這個世間的教育,沒有聽到正法,統統不究竟,統統沒有辦法盡所有智,產生真正大智慧。譬如說:世間的教育,它叫作執著教育,叫作金字塔的教育,注意聽!我這一段在講什麼,你要注意聽!金字塔教育就是,從小就是學中文,中文學到中文博士了,這個Super Doctor超博士,到這頂點就是這樣子了,因為語言它一定有個極限,知道嗎?學中文,學幾個數字,學幾個語言、文字,然後語文一直累積…到博士,到超博士,停了!這叫作金字塔教育,他到頂端,沒辦法了,最高他就是超博士嘛!中文的超博士。你是英語系畢業的,英文講得非常好,很溜,到一個頂端,可是你懂英文,你並不一定懂中文啊?懂中文,並不一定懂英文啊!好!法文呢?你沒辦法啊!你盡所有智,沒辦法。你教這個法文,還是金字塔,一個頂尖。佛法不是這樣,佛法的教育是盡所有智,看到任何東西,當下就突破,你就會產生永恆的智慧。譬如世尊說:佛說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這個桌子當體即空,方便說:這​​個是桌子。見所有相,統統是虛妄。你馬上就很清楚了。世間的教育,叫作執著的教育,愈教育就愈痛苦,他去追求這個名、追求利,追求金錢,不管你什麼道德、觀念,什麼智慧、解脫,統統不管,我只要能活得快樂就好。所以,世間的教育,沒有辦法產生聖人,沒有辦法產生真正的大聖人,沒有辦法像佛陀盡所有智,佛陀見一切相,都是緣起,當下是就是空,無所執著,盡所有智馬上跑出來。世間人的教育就是金字塔,他到一個頂端,就沒有辦法突破,中文到一個頂端,英文到一個頂端,法文到一個頂端,韓國韓文到一個頂端,突不破了,極限了,就是這樣子。世間最大的,就是當總統、當皇帝,最高了,還是那一句話:and ao what? 又能如何呢?學佛就不一樣,學佛的進入什麼?又另外一句英文了:就是incredible不可思議的境界了,真正開大智慧的人了。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坐在這個地方,多麼的幸運啊!你們是個lucky old woman幸運的老女人,(笑)或者lucky old man。好了!不跟你開玩笑。


若心有所住,即為非住,【真如之心。本無所住。若不住諸法相。即與道相應也。若住於法。即違正教。既違正教。即為非住也。】


【不應住色布施者。菩薩不見有身可舍。於諸宅舍道路。逢見一切愚癡貧賤之人。毀罵捶打。需索財物。若能隨順其意。令生歡喜。不生嗔恨之心。即是布施之義。若只分辨是非。顧惜財寶。阻抑其意。令生嗔恨。】“抑”就是止。阻止他人的意,就是沒有隨喜心。記住!我告訴你:你一定要學一種修養,學這種修養,你一生一世享用不盡,記得:“隨喜讚歎”!你記住師父這一句話就好,你明明知道對方的缺點,千萬不要讓他出糗,知道就好,也許你看到對方的缺點,不一定是對方的缺點,也許誤會別人,也許是錯覺,自己對他有成見,也不一定。因此你記住師父這一句話,一生一世都受用不盡:好事,統統隨喜,記得:讚歎人家的優點。要在大眾中讚嘆人家的優點;責備一個人,要在私下,叫來前面慢慢的談。學人類一個最基本上的修養,就是隨喜讚歎,這隨喜讚歎後面就是加功德,隨喜讚歎就有功德。弘揚正法,讚歎,行善,讚歎。只要是好事,隨喜讚歎。所以,今生今世你一定要做這個工作,要守這個口德。【即不名布施也。】


【凡夫不肯空心。】不肯空心就放不下,【恐落於空。】恐怕什麼都沒有,【不知自心本空。】不曉得我們的心本來就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愚癡的人,想要把這外在的事相除掉;可是,不除內存的妄想、顛倒、執著。【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然舍有三等。】有大捨、中舍、小舍。


先講大捨,大大的布施,【內外身心。一切俱舍。】心【猶如虛空。無所貪著。然後隨方應物。】“方”就是時空。隨種種的各地方、各個時空所顯現的來展現。【能所皆忘。】沒有能布施的心,沒有所布施的東西,沒有所布施的身心,【是為大捨。】


第二個,【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舍。無希望心。】希求的心,【是為中舍。】他不是把身心內外統統舍,一邊行道,一邊布德,布施這個德,一邊又舍,也沒什麼希望心,這不錯了!


三,【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聽到這個《金剛經》,知道萬法皆空,【遂乃不著。】就開始慢慢地不執著,慢慢地不執著……【是為小舍。】


【大捨如火燭在前。】大捨,火站在前面,人跟著火走,看得很清楚。【更無明暗。】沒有明也沒有暗。【中舍如火燭在傍。】在旁邊照的話有影子,【或明或暗。】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小舍】一點點的布施,【如火燭在後。】火在後面照,前面是人的影子,看不到。【不見坑穽也。】小舍就像火燭在後面,不見坑穽。


【應如是布施者。】應當這樣子的布施。【儉於自己。】對自己就是非常節儉。【奢於他人。】“奢”就是肯布施。對自己非常節儉,對別人很肯布施,【是名利益。一切眾生。若人心口相應。】如果有人心跟口是相應的。【行解一般。】解,有了解這個世間的真理;實實在在的去做。【是名利益於自己也。】只利益自己。【所學佛法。自然廣大。雖具見聞覺知。萬境不能染著。即是解脫了悟之人。豈無利益。】


【如來說一切諸相。】就是天地萬象,只要有形相的,包括沒有形相的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這個統統叫作一切諸相。如來說一切諸相,其實都是緣起,都是性空,【即是非相。】當下就是空,你明明知道那個是空,【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佛所說的一切眾生,分析起來,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謂能秉持律儀。修行善法。而用布施。饒益眾生。不住諸相。諸相本空。故云即是非相。】當體即空。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嘛!【實語者。】實就是對不實在講的,釋迦佛講的是實在的,你不真不實,那不是佛。【如語者。】如,就是所講的與空相應,就是如語。“如”就是如如不動,就是空。如語者,就是絕對不會改變的。【不誑語者。】釋迦牟尼佛是如來,是絕對不會欺誑眾生的。【不異語者。】前後不一,昨天講的,跟今天講的不一樣;今天講的,跟明天講的不一樣。


【迷即種種皆妄。故不真。不實。不如。有誑。有異也。悟即一切真。一切實。一切如。不誑不異也。真語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實語者。一切法空。本無所有也。如語者。一切萬法。本來不動也。不誑語者。聞如是法。皆得解脫也。不異語者。一切萬法。本自空寂。將何為異也。】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此法無實者。心體空寂。無相可得也。無虛者。內有河沙功德。用而不竭也。】


【欲言其實。無形可觀。】什麼都沒有。【無相可得。欲言其虛。見能作用。是故不可言有。不可言無。有而不有。無而不無。言辭不及。其惟聖人乎。若不離相修行。無由達此法也。】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布施卻執著,執著自己的布施,就像一個人進入黑暗的地方。【即無所見。】就執著嘛!【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有這個眼睛,【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者。眾生之心。本自無住。無住之心。】沒有執著的這顆心,【即見諸法實相。名為菩薩。】【二乘之人。心住於法。不見諸法實相。背菩提路。何異凡夫。】跟凡夫沒什麼兩樣。【如人背明而入暗室。】


【如人有目。】有這個眼睛,【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者。二乘之人。不見色而住色。】就是安住在無所住,見到一切色法而無所住,就安住在無所住那個色法,【譬如不見坑穽而墮坑穽。】如果有人沒有看到這個陷阱,就掉進去了。


【菩薩見色而不住色。譬如見坑穽而不墮坑穽。一切諸法。但有假名。二乘之人。為無慧眼。不辨真假。菩薩即有慧眼。見種種色。悉皆無相。】都是無相。【故達摩云。不見色即是見色耳。】注意!這第一個“見”就是著,執著。不著於色,就是真正見到色的本質。這一句話一般看不來的,為什麼不見色就是見色?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道理的。中國人用字,沒有善知識開導,你會死在字裡面,字裡行間裡面。不見色就是見色,意思就是:當你不執著於色法,你就是真正見到色法的本質,色法的本質就是空,當體即空。


【即為如來以佛智慧者。若人心常精進。讀誦此經。即覺慧性漸開。】智慧慢慢地開,【應當了悟實相。人法二空。不被一切善惡凡聖諸境惑亂。即同如來智慧性也。】


【悉知悉見。是人成就功德者。三世諸佛。無不知見。】那個無不,連著知跟見要讀兩次。無不知,然後加:無不見,“無不”要用兩次。無不知見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了悟之人。故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因此世間,師父已經講了:世間的教育,都是金字塔的教育,你怎麼教,頂多當作一個學者,不能了生脫死啊!永遠不可能了生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4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初日分就是六點到十點,早上六點到十點。【中日分】就是十點到下午兩點。【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表示布施得很大很多。【後日分】就是下午兩點到六點。【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又布施得很久遠,長久以來一直布施。【以身布施。】不得了!這色身是大家所貪愛的,用這個身來布施,就是不要命的布施,這個功德大不大?很大了,可是,功德比不上什麼?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如果有人聽到這一部《金剛經》,【信心不逆。】 “不逆”就是順佛意,不違逆佛意,了解萬法畢竟空寂,除了你自己妄想、顛倒、執著、著相以外,其實本無所有,在本無所有的萬法裡面,強烈的執著、分別,因此造無量無邊的惡業,繼續輪迴生死。如果有人聽到《金剛經》,萬法皆空,徹底放下,順從佛意。違逆就是不順佛意,那不逆就是順佛意嘛!信心順佛意,順佛意就是畢竟空,一下悟入不生不滅的明心見性的法門。【其福勝彼。】簡單講:有量又相的東西,就一定比不上無量無相的法門,這絕對沒辦法比的。【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我們把這個經典,我們現在都不是書寫,以前人毛筆字寫得很漂亮,沒有印刷術,當然就書寫讀誦,為人解說,現在印刷術這麼發達了,不需要。


【肇法師云。從旦至辰。名初日分。】就六點到十點。【從辰至未。】就是十點到下午兩點,【名中日分。】【從未至戌。】下午兩點至六點,【名後日分。】【於此三時。乃至無量百千萬億劫。捨身布施。亦不及受持是經。】所以,你每天誦《金剛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很多人都大感應,《金剛經》也不是很大一部,你又可以了解裡面的義理,慢慢熏習,每天誦《金剛經》。所以,這一部經是我非常讚歎,而且我希望大家每天都誦的,至少你初一、十五要誦的,或是你六齋日誦一下《金剛經》。【見自性耳。】


【見自性者。謂深明實相。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法華經云。瞻仰尊顏。目不暫舍。】瞻仰世尊莊嚴的儀表,眼睛都不會移動。【心常精進。無有間斷也。】


【受持讀誦者。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迷謂之誦。】所以,這個受持讀誦,其實還是明心見性的意思。


【為人解說者。謂已悟人。能見自性。方便為人解說此經。令悟實相。成無上道。此為法施。無所住相。功德無有邊際。勝前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以身布施就是相,相布施絕對不會比無相來得功德大。【功德百千萬倍。】


【須菩提。以要言之。】簡單的說。【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其實這個都是講清淨自性,為什麼這一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呢?這一部經是講明心見性啊,我們的心性,本具足無量的萬德莊嚴,無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如果你發大乘心,就跟你講《金剛經》。【為發最上乘者說。】最上乘就是明心見性大法,你發最上乘,你想明心見性,就跟你講《金剛經》。


【無邊功德者。若人於此經典。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實相。】人生宇宙的真相,就是萬法皆空,不可得。【功德廣大。即同佛心。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為發大乘者說者。智慧廣大。能見自性。色空俱遣】見一切色法,放下,但是,也不能說:我把那個色法空掉。你用這個空,把這個色法空掉,你著一個空也不對,色空,色就是有,有跟空統統放下,【不著二邊。】兩邊既然沒有,就沒有中道可立。對不對?你說左邊,路有左邊有右邊,才講這是路的中間,你發射太空船到虛空去,太空船發射到外太空去,你說這個太空船,要靠左邊走,還是靠右邊走?你在美國的控制中心裡面說:你這個太空船靠左邊走。左邊在哪裡啊?一看,一望無際,沒有邊啊!那右邊呢?一看:太空船,你靠右邊走。右邊一看,也沒有,這虛空啊!有左邊有右邊,才叫有中間嘛!是不是?你著空著有,你才有講中道嘛!兩邊都沒有,哪有什麼中?就是這個道理。【二邊既無。即無中道可立。不染萬境。即是大乘菩薩所行之道也。】


【為發最上乘者說者。】什麼叫最上乘的根器呢?【不見垢穢可厭。不見清淨可求。】垢穢跟清淨是對立,可厭跟可求是對立的,沒有看到污穢可以厭離的;沒有看到清淨可以尋求的。【無遣可遣。亦不言無遣。】也不著於一個無遣的觀念。無遣可遣,就是沒有東西可以遣,也不執著一個:我沒有遣這個觀念,我沒有遣,“遣”就是除,遣除的意思嘛!【無住不住。亦不言無住。】不執著於不住,無住於不住,就是不住於不安住的地方。簡單講就是說:住於無所住的意思。無住於不住,也不執著我是無所住,所以,無住不住就是,也不執著一個我,我心無所住,我執著一個:我無所住,這個還是執著。不執著一個無所住的心,也不言無住的觀念,也不著一個我無住的觀念。【心量廣大。廓若太虛。無有邊際。即是最上乘諸佛地位也。】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其實如果你加上明心見性,你馬上統統很清楚,我念一遍給你聽,若有人能受持讀誦這個明心見性的法門,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明心見性者,不可稱量,明心見性者,無有邊,明心見性者,不可思議功德,統統加一個“明心見性”,馬上答案就很清楚。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荷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


【廣為人說。知見是人皆得成就。】知見就是了知,“知”就是了知,“見”就是見到。了知見到了這個人一定成就。


【不可思議功德者。此謂上根器人。深明此經。了悟佛意。持此大乘經典。為人解說。令諸學者。各見自性。無相之理。】


所以,你在這個生活當中,統統要加一個“無”。我告訴你:世間人用有來享受這個世間,師父現在教你一個無上大法,無上大法就是什麼?碰到什麼事情,統統加一個“無”,不得了!這個“無”就享用不盡,當你結婚,娶妻生兒育女,你要告訴自己:這是短暫的,沒有一個真正這樣,有一天會消失的,沒有真正的家庭。當你銀行多了很多錢的時候,你告訴自己:也沒有真正增加。當你銀行減少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也沒有真正減少,都是短暫的東西,你就不會難過,你有得,快樂,失就痛苦嘛!當你擁有洋房、汽車、大樓,就告訴自己:也沒有這一些東西,真正這一些東西都是短暫的。平常生活都加一個“無”,你的女兒到美國去留學,每天在那邊哭,沒有真正這個女兒啊,究竟處都是空啊!放下,再放下,再放下,佛法就顯現出來了。可是,我告訴諸位,很難!有一個佛弟子業障很重,我就告訴他:徹底放下!他回答:很難!徹底放下,很難!(師笑)真的!凡夫俗子一聽到正法,知道萬法皆空,可是,要那個放下,我告訴你,沒有悟到這個空,不可能!所以,這個無相之理,【得見本源自心是佛。當知此人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心佛頌云。佛即心兮。心即佛。】佛就是我們自己心自己作的,心就是佛。【心佛從來皆妄物。】心的名詞,佛的名詞,這個都是方便說,虛妄的東西。【若知無佛复無心。】如果你了解,我們這一顆無相就是佛,才是真佛,世間眾生見到的,統統是假佛,佛像嘛!用畫的、用雕刻的,真佛見不到,真佛要明心見性的人,才真正的見到真佛。對不對?無佛复無心,也沒有妄想、顛倒這一顆心。如果有人知道,無佛也沒有這顆心,【始是真如法身佛。】這個才是真正的法身佛。在旁邊寫一個:無相,真如法身佛就是無相佛,你修當體即空,放下。【佛佛佛。沒模樣。】我們每天念佛、拜佛,每天稱佛,他沒有模樣呀,沒有形相的。【一顆圓光入萬象。】“一顆圓光”畫括弧,旁邊寫個:本性,就是我們的本性。一顆圓光入萬象,就是我們悟道,用這顆明心見性的這個清淨心來到萬法,你到美國,明心見性,在台灣,明心見性,到哪裡都是,任何的現象界,本性融入,統統沒有罣礙。所以,一切現象就是實相,悟到實相的人,不壞現象。所以,達摩大師說:出家悟道,出家人就是佛,在家人大徹大悟,在家還是佛,真的!達摩大師就是這樣講的,誰開悟,誰就是佛,不在相上論斷。現出家相,沒開悟不是佛,不是佛;在家居士大徹大悟,在家居士就是佛。知道嗎?論清淨自性的角度來說,當然我們還是要禮敬三寶,不敬三寶,禮佛無益,要先恭敬三寶。【無體之體即真體。】無體就是無相,沒有這個體,無相之體就是真正的我們要依靠的真體,因為有相皆是虛妄,無相當然就是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所以,你見一切法,當下就契入無相,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顛倒,就是這個,當下就是本性。【非色非空非不空。】你講到清淨自性,它也不是色法,無形相的嘛!非空就是有,也不能講它有,它無形相;非不空,就是也不能說它不空,也是空,因為無相可得。非空就是有,非不空就是空,負負得正。【不動不靜不來往。】清淨自性沒有動,也沒有靜,也沒有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也沒有什麼不同,因為無相嘛!也沒有所謂同,因為千差萬別還是存在。無異是指本體,無同是指千差萬別的相。無有無,沒有有跟無這種觀念。【難取難捨難指望。】什麼叫作清淨自性?清淨自性取不得,無所執著,舍,你要放掉,當下就是。難指望,把筆拿起來,指望:描述。“難指望”就是沒有辦法用語言、畫像來描述,到底我們的清淨自性是什麼東西?畫,畫不出來,寫,寫不出來。叫作:難取難捨難指望。【內外圓明到處通。】如果你明心見性,哪裡統統通。【一佛國在一沙中。】把筆拿起來,“一佛國”叫作大,“一沙”表法的,表示一念。廣大的諸佛,就在你一念當中。一粒沙也是表示一念,【一粒沙含大千界。】就是大,所以,一佛國就是大,一粒沙就是小,大千界就是大。我們這一念,所有的廣大,攝歸在一念,這一念就包含大千世界。一佛國就是大,在一沙中就是在一念中,就是小。大,回歸到最後還是一念,一粒沙含大千界,這個小小的這一念頭,就包含了大千世界,小就含大。【一個身心萬個同。】一個人這個身心,個個雖然不同,但是,只要你明心見性,見到了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相同。一個人身,只要這一個人明心見性,萬個同就是,千萬個人在一起,也同具,同樣具足清淨的自性,叫作:一個身心萬個同,千萬個人,都同一個清淨自性。【知之須會無心法。】如果你了悟了,你就知道這個無心法。【不染不淨為淨業。】因為染、淨是對立的東西,【善惡千端無有無。】善惡還是對立的,善惡放下,千端,百般的善惡統統放下,這對立的,無有無,有跟無還是對立的。你如果放下對立的,【便是南無大迦葉。】這個就是禪宗第一初祖,也就是傳佛的心法。


【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經解義。如說修行。廣為人說。無相之法。令諸學者。悟明心地。能行無相無著之行。開發心中智慧光明。離諸塵勞妄念。共成無上菩提。當知此人。負荷自性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於身內也。】


【何以故。】為什麼呢?【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如果喜歡 ​​學二乘人的小法。【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前面是講相,前面是講: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現在是著見,見就是內心的精神主體的意識形態,相是外表、物質,現在是精神意識形態的主體,進入微細的四相,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世尊知道眾生執著得太厲害了,《金剛經》不是每一個人可以聽得進去的,【為人解說。】


【若樂小法者。凡夫愚鈍之量。不能聽信廣學無上菩提。只修福德。六道輪迴因果之法。縱使強學執著多聞。】這個就是學者,記得喔!研究佛法,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只能造就幾個學者,不能造就祖師。造就祖師這個大徹大悟,是真槍實彈的東西,是真正有證量的聖人的。其實,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有沒有見性,開口就知道。就算你強學執著多聞,【為人解說。被明眼人覷著。】“覷著”就是看透了、看破了,我們台灣話叫作一眼識破,【手忙腳亂。一場敗闕。】沒有悟,你說你悟,內行人一聽,知道你是騙人的。現在這個社會,電視報導的就是這樣子,斂財騙色一大堆,假藉著佛法,對不對?胡搞亂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善知識指引,要不然我們分辨不出,哪個是正,哪個是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哪一個地方有《金剛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這一部經是教你明心見性成佛的。【當知此處。即為是塔。】就是佛塔呀!佛塔,你要恭敬啊!所以,【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要點種種的香,散種種的花來供養。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者。一切眾生。六根運用。種種施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眼、耳、鼻、舌、身、意,一運用,統統明心見性,觸一切境界,當體即空,不打執著,不打妄想,不打顛倒念。【若明此理。即在在處處有此經也。】


【一切世間者。謂有為之心也。】


【天人阿修羅者。天者。逸樂心。】喜歡享樂。【人者。善噁心。阿修羅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脫。】你只要存這個心,就沒辦法解脫。


【所應供養者。若無天人阿修羅心。】天人、阿修羅、凡夫的心,【是名供養。】沒有這些念頭。


【即為是塔者。解脫之性。巍巍高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那不是你用意識形態可以思量的。所以,世尊在《法華經》裡面講:就算舍利弗、目犍連用他們的思惟,百千萬億劫,也不能了解佛陀的意境。這個就是說:清淨的自性、悟道的人,不是你用語言意識心可以揣測、可以模仿,完全高深不可測。巍巍高顯,【故云是塔也。】


【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者。當於解脫性中。開敷知見。熏植萬行。】開敷佛的知見,佛的一生一世,所講的經,無非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講的經典,就是要你入於佛的知見。熏植萬行,我們現在還沒有成道呢!我們萬行都要修行,萬行離不開法界,萬行當下,【即法界性。自然顯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有人輕視你,有人毀謗你。【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所以,罵你的人跟你消災啊!人家來侮辱你,是拿功德來給你賺啊!有人侮辱你、傷害你,記得啊!他是拿功德來給你賺啊!你要是接受、忍耐,你就賺到這個功德了。跟你過意不去的是來成就你的啊!要這樣觀想,是不是?所以這裡就說:如果有人輕賤你,你本來要墮惡道,因為持誦《金剛經》,惡業就消滅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也一定會成佛的。


【此謂若人受持讀誦此經。應合得人恭敬。】應該受人恭敬。【今復有疾患】“疾患”就是病苦。【貧窮諸衰。】“諸衰”就是衰退之相,【及為人所憎惡。】人家看到你就痛恨了。【世人不達先業。將謂誦經為善。即無應驗。】誦經,認為是一種善事,怎麼樣?即無應驗,所以,只要沒有感應,【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經力。應墮惡道。】因為你誦經的功德,所以免惡道。因此記得!只要你學佛,把一切的逆境,當作統統在跟你消災。知道嗎?內心不要動一個念頭瞋恨,把所有人家侮辱你的、攻擊你的,傷害你的,謾罵你的,統統觀想他在成就你,內心不難過,你也解脫,他也快樂,你也快樂,他來給你消災啊​​。謝謝(師雙手合十稱言),感謝消災。所以,有人說:哎呀!師父啊!某某人傷害您、毀謗您。我都這樣講:哎呀!(師雙手合十稱言)感謝消災,感恩喔!一句話就解決了,我們也不要辯什麼。對不對?誤會不是靠解釋可以處理的,這個世間,很多東西是沒有理性的,不是用道理可以講的,不是大家可以坐下來說,用理性可以交談。不一樣了,每一個人的角度不同,背景不一樣,思想觀念不一樣,強迫對方來接受你的觀念,是痛苦的。我告訴你一句話,要牢牢記住,這一句話如果你記得起來,一生一世都解脫:你想要痛苦嗎?很簡單,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真的,我沒有騙你們,試圖改變對方的,是大愚癡的人,夫妻就這樣子,還沒有結婚,結婚以後,老婆想要改變老公,老公想要改變老婆,就演布袋戲,吵,爭吵,每天吵…好,大家冷靜一下,兩個都為對方好,先生為老婆好,老婆為先生好,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我告訴你,你一生一世都會活得痛苦不堪。師徒也是這樣,夫妻也是這樣。所以我不會把我的觀念強加在我的徒弟的身上,我給他更大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因為他的人格發展、背景叫Background is different.不一樣,不能用畫一道線說:徒弟一定要怎麼做,不會的,所以跟著我的徒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人的角度、學歷、思想觀念不一樣,我不會強迫你一定要怎麼做,我不會這樣子。你能發揮,那最好了,我尊重你。所以,我今生今世不會活得很痛苦,有看法跟我不一樣的,我就是回答一句話:很正常。對不對?世界那麼美麗,為什麼那麼美麗,因為有樹啊,有高大的樹,有花、有草、小橋、流水,千差萬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這叫做美嘛!一片都是草皮,漂亮嗎?在沙漠當中,一棵大樹,很大的樹,底下光禿禿的,沒有小草,漂亮嗎?不漂亮。所以記住!尊重別人的看法,可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世界。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應當互相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應當受到尊重。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生命不是想要改變別人,是要徹底的改變自己,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就這樣子。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降伏別人不如降伏自己。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為什麼不能包容更多意見不同的人呢?所以,聖人活得很快樂,大徹大悟的人活得很快樂,讓你自生,自己生長嘛,自己調整嘛!你我的時空背景、立場完全不同,我不一定要畫一線。譬如說:我們這個山,如果統統只有樹,沒有草,不漂亮;只有草,沒有樹,不漂亮,各安其分,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我們在不同千差萬別的當中,有相同之處,就是尊重。在座諸位面相不一樣、身分不一樣、背景不一樣:可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互相尊重,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雅量,就值得人家尊敬。respect值得尊敬的一個人, Love is eternal愛是永恆的。見性就是永恆的,開發了內心世界,聖人是完全不一樣,他過的日子跟你過的日子是完全不同。【以今世人輕賤,故折三途之報。】“折”就是除去三途之報。【速得無上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這“阿僧祇”就是不可數,沒辦法數,數不盡了,無量無邊不可數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就是無量無邊,碰到那麼多的佛陀,釋迦牟尼佛過去供養這麼多佛。【悉皆供養承事。】都供養他們。【無空過者。】就是盡心盡力的供養諸佛。這功德大不大?很大!做個比較呢,就這樣子了: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那大了!【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我所供養的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讀誦受持《金剛經》的人,【千萬億分。】不及讀誦受持《金剛經》的人。我供養無量阿僧祇劫,又無量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這麼多佛,這麼長久遠,供養得多不多?多!不如一個持誦《金剛經》的人。不如一個持誦《金剛經》的人百分之一、千萬億分之一,都比不上。因為供養是有形相的,心性是由內心開發出來的。【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算數譬喻是沒有辦法達到的。


【阿僧祇劫者。梵語也。唐言不可數。供養阿僧祇恒河沙佛。施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捨身數如微塵。】“微塵”就是無量無邊,生生世世都在布施,把生命都交出來。【所得功德。】大不大?大!但是,【不如有人於此經典。得悟真性。】了悟清淨真性,絕對【勝前所得功德。百千萬倍。達摩對梁武帝雲。造寺寫經供養布施功德。只獲人天小果。】你布施,那個是生滅意識心態,執著的心、分別的心,不是清淨自性展現出來的,【實非功德也。】功德是由明心見性,清淨自性展現出來的,這不是布施可以得到的,要去體悟。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馬上就受不了,狂亂了。【狐疑不信。】狐狸是最容易懷疑的,叫作:狐疑不信。因為《金剛經》功德太大了,末世的人沒有善根。如果只要有受持《金剛經》,我說這個人所得的功德,我講出來,打死你不相信,你心就發狂、髮亂。【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這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心見性這個義理是不可思議的。你誦《金剛經》,持誦受持,【果報亦不可思議。】


所以,我都鼓勵人家誦《金剛經》,因為《無量壽經》很長,我鼓勵人家誦《金剛經》比較短,因為我們出家、在家,事情有時候很多,事情比較多,《金剛經》比較短,功德又大。又可以在這個經典裡面迴光返照,哪一天不小心,碗公,啪!開悟了!以前人就這樣子,以前的人開悟,都是很不小心的。在吃飯時,不小心,碗打破了,大徹大悟,啊!這樣子。開悟,大徹大悟。有一個參禪的人,參…有一天大徹,恍然大悟,第一句話講什麼呢?啊!原來我的媽媽是女人。意思就是:原來就是本來的面目的意思,我的媽媽是女人。就是說:本來就是女人了,悟到本來的面目,就不用再說了。聽懂嗎?我媽媽本來是女人,我以前怎麼沒想到我媽媽是女人?我大徹大悟的時候:原來就不離當下嘛!這大徹大悟的人第一句話講:啊!原來我的媽媽是女人。不過,你們可不要自作聰明,假裝開悟:啊!原來我爸爸是男人。算了吧你,這個不是你的境界,亂扯一通!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我如果具說,【謂說悟後淨妙境界也。】我開悟以後,清淨不可思議的境界。【前為樂小法者。】喜歡小法的人。【謂說降住小乘之法。】因為不乘人有小乘人的根器符合。【欲令悟入。尚猶不信。】小乘的根器就是這樣子啊!樂於小法嘛!大乘大法沒辦法。【若便為說見性大乘之法。】究竟義,見性才能成佛嘛!【解通人曠。】做一下​​筆記,解通,如果是悟解(開悟的悟喔)、體悟、解了,解就怎麼樣?貫​​通了,解就是道理。道理貫通了。人曠,這個人的心量就廣大無邊。所以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不著相,什麼相都礙不著他,他的度量很大。有一句話你們聽過嗎?世間人講:宰相肚裡能撐船。哎呀!這個如果在佛教裡面,(日語)不算什麼。這個算什麼東西啊!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告訴你:大徹大悟,胸量如虛空,撐什麼船?你開太空船怎麼都飛不到。大徹大悟就無相,你怎麼搞,無量無邊際的。所以,世間人就是:他度量很大,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不算什麼。在佛法來講,這小case,佛法一念之間,大徹大悟,胸量如虛空,無量無邊。【得必無涯。】“涯”就是限量,無涯就沒有限量。【狂亂不信。徒使其狐疑也。】《金剛經》的功德,無量無邊,根器不夠的人不相信,只能增加他的懷疑。


【義者。般若之義。】大智慧的義理。你誦《金剛經》持誦奉持,每天迴光返照,功德愈大。慢慢地體悟。


【果報者。所得功德也。由智慧而悟真性。】真正的智慧,悟到清淨的自性。【三世諸佛。理應不異。不可思議。】三世諸佛空性的道理,是沒有改變的,悟到萬法皆空,不可得,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告訴諸位:開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就是這樣子:無是無非,無來無去,無增無減,無垢無淨,無善無惡,簡單講:不要落入觀念。注意師父這一句話:千萬不要在相上落入觀念,落入觀念,你就會痛苦。我再講一遍:譬如說,什麼叫落入觀念?你現在搞不清楚,譬如說:有一個人你很痛恨他,給你倒了好幾千萬,你很痛恨他,注意聽喔!你非常痛恨他的時候,很恨,我的幾千萬給他倒了,惡性倒閉,注意看!有沒有這個人,你要冷靜分析,你所痛恨的那個人,用X光照照看,剩下骨頭;一百年以後不存在;現在雖然存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你會找到沒有一個可恨之人。世間人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佛道的人就是說:可憐之人沒有可恨之處。當體即空嘛!佛法跟世間人完全不同。世間人叫:可憐之人,必有怎麼樣?可恨之處;佛法不是,可憐之人,沒有可恨之處,當體即空,你找不到這樣的人。所以師父剛剛告訴你的:不要落入觀念,相不可得,對不對?千萬不要恨他,記住,傷害你的清淨自性。世尊說:愚癡的人,每天都在做傷害自己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傷害自己的清淨自性,因為沒有開悟嘛!貪,染污了清淨自性;瞋恨,對你不滿,就是一直攻擊你、傷害你,無中生有,白的講黑的,黑的講白的,對不對?學佛的人是福報最大的。所以說:記得!你看那個政治生態就知道,很可怕的。對立。


(合掌,眾隨法師誦偈)合掌,跟著師父念,好好的體悟: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捨卻,成道須臾剎那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3:05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是須菩提在前面提出來的問題,現在世尊要回答。云何應住?如何來安住呢?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來降伏這一顆顛倒、妄想、執著的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正等正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生什麼心呢?發大願:【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滅度一切眾生,就是說法度眾生,雖然度無量無邊眾生,卻沒有眾生可以度,四大本空,五陰無我,若有眾生得度,就變成著我、人、眾生、壽者相。所以,諸佛菩薩,或者是善知識、祖師大德,給我們增上緣,我們聽經聞法以後,在我們的自性當中產生智慧,這個智慧提升起來,徹底的斷除執著和分別、顛倒,所以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壇經》中,“自性自度”就是六祖講的。佛不能度眾生的,佛如果能夠度眾生的話,我們就不要修行了。佛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成佛的,給我們增上緣,指導我們:要成佛作祖,還得我們的清淨自性才有辦法的。佛如果能夠救度我們的話,那我們不要修行了。就請釋迦牟尼佛統統把我們帶到淨土去就好了。修行沒有別的法則,統統要自己來。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者。注見《善現啟請分》中。】


【當生如是心者。謂二乘之人。執著諸相。起諸妄念。如來指示其心常空寂。】我們真正見性的這顆心是寂滅的,無諍的,從頭到尾都是清清淨淨的。是我們動一個念頭,對相上不能貫穿、透視,相當體就是空,硬是在相上里面,強加執著跟分別,因此使我們的清淨自性,【湛然清淨。】而隱瞞起來。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眾生除滅妄心。令見真性。白樂天雲。】白居易這麼說。【澹然無他念。】這是淡泊的意思,或者清靜的意思。【虛靜是吾師。】我們的心空到極點,空到極點沒有一物。【圭峰禪師云。覺諸相空。】就無色,無受想行識,禪宗裡面講的就是這個,什麼是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是什麼?很簡單,就是無色,無受想行識,父母還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這個色法?沒有!我們生出來的時候,這個色法生滅無常,受、想、行、識,生滅無常。所以,佛講的這個空有兩層意義,無常即是空,緣起即是空。所以,你看《阿含經》的思想,就是這樣講,世尊所講的空,有兩層意義、兩層意思。因為無常,剎那生滅變化,所以,我們說它是空;因為緣起緣滅無自性,所以我們說它是空,空有兩個角度說。如來就是這樣指示我們,覺諸相空,【心自無念。】萬法皆空,透視過去,不可得。【念起即覺。】動了念頭馬上覺悟。【覺之即無。】覺悟以後,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你會發現這個妄念無根,妄本無根,覺悟了,妄想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修行妙門。惟在此也。】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此謂不可見有眾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就變成執著了。【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即非菩薩清淨心也。】菩薩清淨心就是無相,無相就是菩薩清淨心。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因為不與空相應,修的都是有相法,有相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生滅,還是無常,還是落入生死輪迴。【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實在一切法就是畢竟空寂,當體即空,沒有任何的法呀!你要發這種無所得的心,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見一切相,不著一切相,而且要徹底。


【即非菩薩者。謂二乘之人。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實無有法者。】萬法根本就是當體即空,根本就是不可得。【謂初悟人。尚有微細四相也。】底下,禪宗的解釋,這四相都在念頭里面解釋,不是在表相裡面解釋,都在一念之間,來解釋這四相,


第一個,A.【但少有悟心。】你只要覺得說:我有所體悟,【是我相。】自己覺悟。


B.【見有智慧。能降伏煩惱。】我用智慧來降伏煩惱,人相還是不斷。(【是人相。】)


C.【見降伏煩惱。竟是眾生相。】煩惱一直生嘛…我們現在的人就放生、拜山,拼命的放生,舉辦放生,好不好?很好!我們讚歎,能夠消災延壽。真正放生的意思是什麼?放掉眾生,我們這個五蘊身,是色受想行識一直產生的煩惱,集五蘊身而生,名為眾生。《阿含經》就講得很清楚。我們現在是拼命放外面的眾生,當然也很好啦,救救這些苦難的三途的眾生,魚、蝦呀、鳥呀,我們還是讚嘆;不過放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是把內心煩惱生起來的眾生,集眾而生,放掉,這是真正放生的意義啊!現在的人大多​​地方辦放生,我們講堂也辦放生;但是,真正內心裡面,煩惱起來、執著起來,放不掉,內心的眾生放不掉,外面的眾生拼命的放,你最多只能長壽一點,不能解脫的。


拜山是表法的。我在美濃雷音寺的時候,有個護法的男居士,有一點自負、驕傲,跑到雷音寺來,他來有點客氣,


就說:頂禮慧律法師。


我說:哎呀!免禮,免禮。


(男居士)自己覺得很滿足,希望師父跟他讚歎一下。


我說:居士啊!從哪裡來啊?


他是中部來的。


那你有什麼貴幹啊?


他說:我來旗山,路過美濃這個地方,來跟法師您頂禮。


我說:你做什麼呢?


我從山下三步一拜,拜到上面來啊!


我說:喔!


他說:包括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包括台灣的大、小山。他說:慧律法師,只要您講得出來的,我統統拜過。


我說:哇!真的是很了不起。我說:還有一座山,你還沒有拜。


喔!慧律法師!那您說說看,哪一座山我沒去過?


全台灣省走遍了,中國大陸名山,他花了幾年拜。


我說:還有一座山,這一座山你沒拜過。哪一座山啊?叫做我慢山,我慢高山,不留德水,驕傲、狂妄、自負,把自己抬得很高,自尊心太強,優越感太高,這一座山還沒擺平,外面的山,差不多統統拜完了,就是這一座我慢山還沒有拜完。


哇!這個人有一點善根,馬上求懺悔。他說:哎呀!法師開示的也是,我回去好好地拜這一座我慢山,好好的折服。


不愧是佛弟子,一提示,他馬上就知道,


佛法是心法呀!如果說:今天你來大蓮花居,我們這個般若講堂,從外面拜到裡面來說:哎呀!慧律法師,我有拜山,如果沒有折服我慢,又如何?跟昨天講的那句英文是什麼?And so what? 又如何?講來講去:又如何?就是這樣子啊!你搞這個相的東西,不能夠解脫。所以,拜山很好,要配合本性,不是我今天拜山拜得很多,我拿來標榜,然後跟別人談一談,希望別人讚嘆我、認同我,修行不須要人家知道的。是不是?放生也是,把內心的眾生、煩惱的眾生放掉;拜山,把內心的我慢山折服、拜掉,躺著睡覺,沒有煩惱,也是放生,煩惱放掉了嘛!躺著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有山統統拜完了,沒有山可以拜了,拜什麼山呢?


見降伏煩惱。竟是眾生相,認為有煩惱可以斷,可以降伏。


D.【見清淨心可得。是壽者相。】這個還是執著一個壽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沒有除掉這些妄想、顛倒、執著的四相念頭,還是有法可得。【故云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沒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無相,無相怎麼有所得呢?所以說:【不也。世尊。】沒有啊!【如我解佛所說義。】就我所了解佛所說的道理,【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本就無一法可得,緣起,當下就是空性,萬法唯心所造嘛!


【佛言。如是如是。】這時候,佛印證了須菩提講的是正確的。


所以,修學佛道,親近善知識就是要建立正知正見,你了解這個正法,正確的知見,無一法可得,我告訴你:那一些妖魔鬼怪,稀奇古怪的那一些,在佛教搞什麼神通啊,搞什麼很稀奇古怪的東西,搞什麼妖言惑眾,你一點都不會迷惑,我告訴你,無法可得,搞什麼東西啊?你說:哎呀!師父啊!那個人、那個法師,住在深山里面,七天不吃飯,然後,49天不倒單,練什麼…And so what?又如何呢?就是這樣子嘛!你搞來搞去就是相,生滅的東西嘛!不吃不睡不喝,世尊有這樣教你嗎?眾生就是這樣子,很容易騙你的。躲在一個山洞裡面,前面比較重要的就弄一塊中央擋布,中央擋一塊布,後面就隨便拿一個芋頭的樹葉擋一下,前面用芋頭葉,後面用番薯葉遮著,坐在山洞裡面,然後不修邊幅,也不刮鬍須,然後在這邊坐著,只要眾生來,就馬上下跪頂禮說:哎呀!這個人非常有修行啊!你要看到這個外表相的,某某法師啊這個衣服一套多少錢,你看!住的房間多麼好。他說:這個沒有修行。馬上就說:這個沒有修行。眾生喜歡看那個表法的東西,外相的東西,這個人吃得愈苦,然後,知見正不正不管了,愈能夠感動信徒。我們現在要確立正確的知見,有修沒修,不是在表相的東西,他有真正大智慧,確立正確的知見。我告訴你:我今天就算穿金戴銀,統統如如不動的,這個都是表相的東西,X光一照,這裡面骨頭啊!是不是?今天不管到哪一個地方,你就是百貨公司,不管腳走到哪裡,一看就是緣起,就是空性的東西。要是信徒碰到:你看!這個法師沒有修行,一天到晚老是逛百貨公司,他就是拿時間、空間、表相,來衡量一個法師,這個是嚴重錯誤的。看看內心裡面的世界是什麼。所以,不出此念,怎麼樣?就要除掉這些相的東西,說: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佛說:如是如是。就是這樣,不能著相,一點都不行。


【佛言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者。須菩提謂。若有般若了悟心在。】就是著相,【即是有法。】不能動一個念頭,認為:我很了不起,不行!【尚存所得之心。】你就有人我是非,人家否定你,你就受不了了。對不對?進入真空狀態,不管人家肯定、否定,你就是正知正見,大徹大悟,開悟,自己享受,太享受了。Enjoy any t ime everywhere.哪一個地方,哪一個時間,統統享受,他真的在享受生命。大智慧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享受生命;沒有智慧的眾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懲罰他的生命,煩惱、執著、鬥諍,懲罰,每天都懲罰自己,對生命不了解,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活得痛苦不堪。只要你把生命加入那麼一點點兒佛法,滋潤,就像潤滑劑,處處所到之處都是圓滿。加上一個空、無所得,透視空不可得,無常、無相,一生一世用不完,比你中大樂透幾億,快樂得不得了,中大樂透有我們這麼快樂嗎?No!不可能。【故云。無有法得三菩提也。】


【佛言如是如是者。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根本就無一法可得。相當體即空,心性就顯現出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云即非佛法。】著相就不是佛法了。【若無一切法。是無一切心。】萬法皆空嘛!沒有一切心,沒有一切顛倒、妄想、執著心。【云何不是佛。】哪裡不是佛?


【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者。如因智慧而得見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跟凡夫沒有什麼兩樣。【如何得授記耶。然無記可授。】方便說:【是名授記。】“授記”就是印證。你是無法可得,你下輩子就作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若於心上。無纖粟停留。】這個“纖粟”就是一點點。如果我們在心性上,沒有一點點停留,【即是無法可得。】所以禪宗裡面說:動念即乖。動一個念頭就錯,因為你認為有相才動念,在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動一個念頭執著,不對!無法可得嘛!所以,世尊在《阿含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說:一個人追求五欲六塵,想要得到快樂,就像水中撈月。你知道嗎?世間人拼命的在追求快樂,唱歌啦、跳舞啦、辣妹啦、帥哥啦,什麼展覽統統用辣妹,希望得到銷售好一點,拼命的想要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追求快樂,世尊說:那叫水中撈月,跳到水中里面要把月亮撈起來,一樣不可得,這不可能的東西。大智慧的人一看,這個就是生滅的東西,到最後會變壞的,無常就是苦。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跑來跑去,統統在棺材裡面,無法可得。【自性清淨。】【故云來世。當得作佛。】


【慈受禪師云。一顆靈丹大似拳。】這表示我們的心境,他拿這個心臟(比喻),一顆靈丹大似拳,就是表示我們的心臟,方便說:心。我們有一顆大智慧的心性,就像拳頭。那是用心臟來表法的、比喻。【服來平地便昇仙。】平地就是你只要用平等心、無相心如大地。注意喔!這個“昇仙”就是成佛是的意思。你只要用這一顆靈丹,服下去,你每天要吃一顆靈丹,吃什麼靈丹呢?吃平等心、無相心這一顆靈丹,把它服下去,意思就是:你心中時時刻刻存著平等心、存著無相心,你就成佛!每天都要吃這個藥,你吃合利他命F也好,吃類固醇也好,吃感冒藥也好,吃中藥也好,記得!要加兩顆藥,一顆平等心的藥,一顆無相的藥丸,要服下去,知道嗎?服用平等心這一顆藥丸,服用無相心這一顆藥丸,你要吃下去。【塵緣若有絲毫在。】只要這六根六塵,你有一點點的念頭,【蹉過蓬萊路八千。】這個“蹉過”就是錯過了,“蓬萊”就是諸佛的境界,把筆拿起來,“蓬萊路”就是諸佛的道路,我們說蓬萊仙島,本來是比喻仙人所住的島。在這裡表法的,比喻說:你就錯過了諸佛的路、境界,八千就是八千里,很遙遠的意思。你只要在五欲六塵有絲毫的執著、動念、分別,你就會錯過諸佛這一條大道十萬八千里。其實這一句還是著相,著相的意思,就不能成佛。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釋迦牟尼佛如來所講的法,就是諸法皆空,諸法,“如”就是皆空。釋迦牟尼佛一直講,你那個不生不滅的心性,這個才是如來,不是看到我這個莊嚴的三十二相叫做如來。釋迦牟尼佛一直指示:你們眾生每一個心性當中,體悟萬法皆空,不生不滅那個心性,就是佛!不要往外看,往自己的心性看,就是佛。何以故?為什麼?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法本來就是不可得。如就是空。


【一切諸法。本來清淨。蓋由取捨分別諸法。所以濁亂。不得自如。心若清淨。即自然如中天杲日。】“杲日”就是日光明亮的意思。如日中天,【歷歷分明。於諸法上。都無取捨分別。】換另外一個角度說:取捨也沒有用,分別也沒有用,因為一定會消失,一定會消失。所以,你對這個無常法的,你的生命會消失,你的財產、你的房子、你的親情、你的愛情,你所擁有的,都會隨著時間消失,你明明就知道,這一定會消失的東西,就徹底放下,隨緣過日子,就這樣子。所以,在諸法上,如果沒有取捨、分別,【即是諸法如義。】就是空不可得,這個就是真正的佛。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前面很簡單,後面這一句要強加解釋。


如果有人說:釋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在沒有法,佛得到什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者。清淨心也。】這個要注意聽,無實無虛,很注意,貫串,專注聽。為什麼叫無實?(【無實者。】)就是站在相上所講的,萬法皆空,(【真空無分別也。】)所以沒有一種東西是實在的。底下,【無虛者。】無虛就是實在的,就是本性裡面【具河沙功德用也。】無量無邊的清淨自性這個功德。無虛,不能說沒有,站在相上來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不可得,放下那一念,清淨自性實實在在的功德,不是虛妄之法,清淨自性不是虛妄之法,是千真萬確存在的,就無虛,不能說沒有。我今天慧律法師如果沒有清淨自性,我現在怎麼說話呢?對不對?注意聽喔!我現在說法給諸位聽,你看,我的心性你看得到嗎?你看不到啊!可是,我可以表現出來啊!為什麼?作用啊!對不對?我現在清淨自性,我展現出來,我眼睛可以見一切色,如如不動;我嘴巴可以說法,口若懸河,一瀉千里,旁徵博引,都是靠這一隻嘴巴,來自於哪裡?來自於不生不滅的心性,心性是存在的,可是看不到,叫做無虛,無虛就是存在,是實實在在的,有這個心性在作用,你不能說沒有啊!可是看不到,它不是色聲香味觸法,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統統不是,可是統統是,它也是眼耳鼻舌身,也是色聲香味觸,在一念之間。如果你在相上打轉,打死不開悟;如果於相離相,當下就是,統統是,哪裡統統是你清淨自性的展現。體悟了這一點,就好辦事了,見一切相,放下,不放下也沒有有啊!因為它是生滅,一定會消失的,今天你執著金銀財寶,男女感情,不管你執著什麼,你記得!有一天一定會消失,一定會消失。


於是中者。清淨心也。無實者。真空無分別也。因為相不實在嘛!相是不實在的,萬法皆空,就是真空無分別,就是無實。無實就是空。無虛者,具河沙功德用也。無虛就是存在,為什麼存在?因為本性具足恒沙功德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注意聽!這一句的意思就是:萬法統統離不開清淨自性,所以,萬法統統叫做佛法,哪裡統統有成住壞空,哪裡都有生老病死,哪裡都有生住異滅,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念頭有生住異滅,統統離不開這一顆心性,既然宇宙、人生,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萬法,都離不開這個心性,所以,萬法統統叫做佛法。


【一切世法。皆是佛法。】只要你悟,就超越,只要你體悟,世法就是生滅法,只要你體悟凡所有相都是虛妄,放下,當處就是見性,還要放得徹底,一點習氣都不行,徹底放下。【涅槃經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佛無形相的。法就是佛,佛就是法。馬祖道一禪師說:【馬祖雲。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真是開悟、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這個是真正大徹大悟的人講出來的話,我們現在都離不開法性三昧,你只要好好的體悟畢竟空。【長在法性中。】永遠沒有離開法性中,不管你【著衣吃飯。言談祗對。】任何的相,【六根運用。一切施為。】“施為”就是運作。古時候叫作施為,我們現在叫作運作。一切的造作,統統是當體即空,【盡是法性。】我們因為迷得太嚴重了,【不解返源。】不能體悟,沒有辦法回歸到我們清淨自性,【所以隨名逐相。】人家罵你是豬,晚上睡不著了。大修行不一樣,你罵我是豬,豬不可得,一念就解決了。人家罵:哎呀!慧律法師,你是豬!不錯,我是豬,是一隻漂亮可愛的豬。豬是個名相嘛!是不是?是個名相嘛!所以對於外面的謾罵怎麼樣,我們如如不動;對於別人怎麼讚歎,也不能幫助我們成佛啊!這個人沒有這麼好,你每天讚歎他,他不能成佛的;這個人沒有這麼壞,你每天毀謗他,他不會下地獄的,上天堂、下地獄、成佛,不是靠你罵的呀,是靠自己因果,要對自己因果負責的呀!所以,我告訴諸位:那個新聞報導,什麼報章雜誌,世間人謠言、是非,就像你們這個團體,聽一聽,參考一下就好了,這個人我看不順,我就拼命的毀謗啊!對不對?一定的道理嘛!你們學過半部哲學吧!聽過半部哲學就知道嘛!這世間都是擁有一半的,一半的人讚嘆你,就有一半的人毀謗你,這一定的道理,沒有什麼好討論的。放下就是嘛!很正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迴光返照。全體聖心。何處不是佛法。】哪裡都是正法,看你悟不悟。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我所講的這個萬法,當體即空,不可得,是故名一切法,所以,我方便說:有一切法。為了度眾生,透過語言,只好建立種種的名相,但是,千萬不要在名相裡面打轉,要在名相體悟到當體即空,這名相也是假的東西。


【謂於諸法。心無所得。了諸法空。本無一切法也。法華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這經典還講了一句話,很了不起的:凡夫所見皆是生滅,唯諸佛菩薩聖人,唯見不生滅。就是凡夫唯見生滅,諸佛菩薩唯見不生滅。凡夫看到的,統統是生滅相,諸佛菩薩悟到當體即空,全然心性的展現,哪裡都是不生不滅。所以一個大聖人就是無是無非,無來無去,無增無減,錢多也是這樣過日子;沒錢也是這樣過日子。人家讚歎,也是睡得很安穩​​;人家批評、毀謗,還是睡得很安穩​​,沒有相了,心就不生不滅的東西。我們現在凡夫不一樣,一句話,哇!刺中我們的心了,恨死他。恨別人,卻傷害了清淨自性。凡夫俗子每天都在做傷害清淨自性的事情,拼死命的執著:這個人對不起我,我就是要報復!你還沒有報復他,你已經傷害你的清淨自性了。所以,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為什麼寂滅相?無常,當體即空,緣起,當體即空,無相可得嘛!哪裡不是寂滅相?那為什麼不能寂滅呢?認為有嘛!兩個人為什麼會吵架?就認為有這回事情嘛、有那回事情嘛!如果一個聖人,萬法都不可得,哪有這些事情?凡夫要跟聖人吵架,聖人不會跟他吵啊,沒有這回事啊!吵不起來。兩個人吵、堅持吵,為什麼?看法不同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每個人的角度。為什麼有看法?因為他認為有這種事情發生嘛,這種事情在一百年後看,你就覺得無聊啊;現在這個事情發生了,當下就空啊,這樣就OK了!(笑)我對這個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的沒有意見,這樣戲就演完了,沒戲可演了。OK! 沒戲可演了,你就進入諸佛的境界,沒有吵雜,沒有是非,沒有恩怨。你有正知正見以後,你以後到哪一個團體,不管聽到什麼惡劣的、什麼是非,人家批評你、毀謗你的,我告訴你:你也不會難過。就是這樣。有錯,我們自己檢討;沒有錯,心安理得。【故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起作用的時候,馬上就覺悟,當體即空,【不用即寂而常知。】不作用的時候,雖然當體即空,但是,這個覺性也常常存在,雖然是空,但是,還是有作用,覺性還是存在。【方契妙覺。是故名一切法也。】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這個人身長大,又長又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這個就不叫大。記得!有相就不叫作大,無相最大,須彌山會比虛空更大嗎?不會!拼命著相,每天誦經、拜佛、念佛,不能悟到畢竟空的道理,在有相裡面拼命的誦經,每天都誦經,希望消災,就這樣子嘛!當然也可以,做一點增上緣啦,每天用功拜佛、念佛、拜八十八佛,煩惱在啊!有相。


那你說:師父,當我就不要拜佛了,不要念佛了。


要拜啊,我沒有說叫你不要拜啊!你不拜佛,你又不開悟,在旁邊睡覺喔?還是要拜啊!我沒有說叫你不要拜!


師父,您不是說:有相比不上無相嘛!


我是說心性!你在拜佛,你不拜佛,你也(都)知道萬法皆空;還是要拜,就是要拜,不能壞事相啊!


如來說人身長大,就不是真正的大,【是名大身。】你有相的話就(有)比較。說我們這個桌子大,對一隻螞蟻來講,我們這個桌子大;我們這個講堂比桌子更大;我們這個蓮花池比我們這個講堂大;台灣比這個道場更大。比較大小的話,你所有的大,就會變成小。台灣很大,那美國比我們更大了;美國很大,地球比美國大;地球大,太陽比地球更大啊!那如果比大小的話,怎麼比啊?無相最大。為什麼?虛空啊!哪一個比虛空更大?心如虛空不著相,所以最大。沒有人有辦法贏過它。這樣一體悟,修行就是在一句離相,徹底的離相,你最大,你就是佛,直下承擔,不必客氣。


【色身有相。為非大身。法身無相。廣大無邊。是名大身。】黃檗斷際禪師說【黃檗雲。虛空即法身。法身即虛空。是名大身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 ​​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因為著相。【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就是覺悟一切法空,無有法叫作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這些相。


【即不名菩薩者。二乘之人。若有煩惱妄想。不能除滅。即同凡夫。滅色取空。】把這個色法滅掉,著另外一個空,“取空”就是著另外一個空,【不了色性。】不了色性,意思就是:注意聽,要加四個字,“當體即空”。“性”就是本質。這個色法的本質,當下就是空,沒有真正相,相是因緣湊合起來叫作有這個相。就是一架飛機也是,飛機是所有零件把它結合起來,叫做“飛機”,把這個“飛機”統統拆開來,沒有“飛機”這個相,不了解色性,就是不了解色法的本質當體即空。【即非菩薩。】


【淨名經云。色性自空。】色性當體即空,色性自空就是,色法根本就是不可得,稍微有一點智慧的人,就知道色法本身就是緣起法,怎麼會有呢?色性自空,色當下就是空。【非色滅空。】並不是把色滅掉,然後才有一個空,不必把這個色法滅掉,眼見一切色法,當體即空,不必把色法移掉。非色滅空就是,譬如說這個桌子,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桌子空,不是說:師父啊,這個桌子把它移開,叫作空。把它移開,你沒看到這個桌子,這不叫空,這個叫作無,沒有桌子。空不是這個意思,看到這個桌子,是什麼?無常,就是什麼?就是空;緣起,就是什麼?就是空。單刀直入就是這樣,無所執著。你一看,這個根本就是假相嘛!不要把這個色法滅掉,叫作空。【如病眼人。】眼睛有毛病的人,眼睛一睜開,【見空中花。】空中有沒有花?沒有!【無有是處。】這個比喻:我們現在心性有毛病,執著、分別、顛倒、妄想,就看到了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相,統統有,因為我們心性有毛病。當你悟到心性,沒有毛病的時候,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以後,哇!統統沒有。無有是處,空中根本就沒有花,我們這個地球46億年前,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人類啊,一個人也沒有啊!現在就算有人類,這個(師父手指身體)是一個化學工廠,我們這個色身是化學工廠,吃飯下去,吸收能量,吸收化學元素,然後把它拉出來,吸收養分。這個化學工廠,然後種種的物理作用,生理的作用,化學的作用,這是一個化學工廠,這是一個生理的工廠,是物理學一個能量的轉換而已。你說這個是我,你找來找去找不到啊!你怎麼搞,你也知道,這個不是真正的我,你哪裡找得到“我”?把一根頭髮拿到手中,你觀照看看,你所有的頭髮,就是一根頭髮構成的。你的皮膚摳一摳,皮膚的細胞,拿到左手裡面,放在前面,你好好的觀照這個細胞,你全身就是細胞構成的,你找不到一個我啊!你全身就是這個東西,煩惱什麼東西?執著什麼東西?為誰痛苦?為誰辛苦為誰忙?就是迷惑顛倒才會這樣魂不守舍嘛!清淨自性,悟到:哇!原來就是這樣子啊!萬法皆不可得。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者。一切空寂。本來不生。不見有生死。】也沒有生死可得啊,萬法不生,也沒有所謂死啊!【不見有涅槃。】也沒有涅槃可得。所以師父外面不是寫著嗎?“生死涅槃無距離”,你們出去有沒有看啊?【不見有善惡。】因為不是相嘛!【不見有凡聖。】沒有凡夫跟聖人。【不見一切法。是名見法。正見之時。了無可見。即是菩薩。故云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我要好好的莊嚴佛土,還是著相。【是不名菩薩。】著相就不叫作菩薩了。【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是叫你在心性上下功夫,叫你在清淨自性上下功夫,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如來所說的莊嚴佛土者,你要體悟到這個莊嚴,種種的方便善巧,當體即空。【即非莊嚴。】就不是真的莊嚴,如來所說的真正的莊嚴,當體即空,【是名莊嚴。】這才是真正的莊嚴。意思就是說:你要在心性上下功夫,這是真正的莊嚴佛土;你要是在表相上下功夫,拼死命的在相上拼命打轉,這不叫作莊嚴佛土。所以,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如來所說的方便莊嚴國土,其實當下就空,體悟到當下空的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這個就是真正的莊嚴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你看,處處都告訴你:無我無法。無我就是無我相,無法就是無萬法,萬法皆空。無我相,無種種的法相,徹底的放下。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者。】我還著相,說我在莊嚴佛土。


有一個比丘尼,修行修了二、三十年了,有一次,我在講經,這個比丘尼帶了兩三輛車來聽法,結果有一次,彼此之間可能有一點誤會,我是不知道她的看法啦,然後她就講一句話了:慧律法師啊,上次在講經的時候,我請了三台遊覽車去跟他捧場啊!來給我捧場?我是歌星嗎?這個比丘尼出家幾十年,竟然嚴重錯誤的觀念,來聽經聞法是給我面子喔?我問你:你今天聽經聞法,是你開智慧還是我開智慧?對不對?來給我捧場?


所以,我告訴你:不是剃一個頭,現個僧相,就叫作有修行,要弄清楚喔!一定要徹底的了悟這個心性,這個比丘尼出家了二十幾年,二三十年了,你想想看!用這種觀念來聽經,(師對眾抱拳)麻煩了!法師們!你明天再叫幾輛遊覽車,來給我捧場一下。我又不是歌星,我告訴你:我的心沒有增沒有減,你一個人來,我還是講。所以,以前有一個人講經的,也是很會講,一講了以後,第一天一千個人,第二天五百,第三天,第四天,最後他就是很認真的講,剩下一個,這個比丘多了不起,他就是講,這個老和尚拼命講經,這個人底下一直聽,一直看著他,他認真聽,我就認真講給你聽。就樣子,講到最後:哎呀!你真有善根啊!我講了幾天,你都沒走。和尚啊,我是負責關門的,我不能走啊!我不能走是有原因的,我走了誰關門啊?。喔!我以為你那麼認真聽。連一個都講得那麼有勁兒,剩下一個關門的,我也是認真講給他聽,你不必告訴我,我也知道你關門的,我也是講給你聽。對不對?菩薩心無相嘛,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嘛!【妙定經云。若人造得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布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無能所”:“能”就是心,“所”就是境。)【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百千萬倍。】


【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者。實無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豈復取莊嚴相。】怎麼會執著這個莊嚴之相呢?【如是即逍遙。】諸位!這一句話很受益,“逍遙”就是自在。你只要不著相,諸位,任憑世間發生什麼事情,統統自在。你家發生再大的災難,包括九二一大地震,眾生共業嘛!我們也不願意看到這樣悲慘的事情;可是,你大菩薩的心,你也知道這是共業所感,無奈,還是要觀空,碰到了就必須接受,很淒慘!人間煉獄,慘不忍睹,屍體遍野,死了幾千人,九二一大地震,很痛心,可是無奈,這是共業所感,還是要放下,好好的過日子。【自有無纖毫罣礙。】一點罣礙也沒有,【云何是莊嚴。云何不是莊嚴。】怎麼樣才叫莊嚴?在旁邊寫:清淨心。云何不是莊嚴?著相,在旁邊寫兩個字:“著相”就不莊嚴。清淨心就莊嚴,著相就不莊嚴。【故云即非莊嚴。】你著相就不是莊嚴了,就是於無量莊嚴,當體即空,這個是真正的莊嚴,【是名莊嚴也。】


【通達無我法者。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無所能解。湛然清淨。】就不會著一個我相。說我能解悟、著一個我相,【是名無我。故云真是菩薩。】


僧問馬祖道一禪師這麼說:【僧問馬祖雲。作何見解。即得達道。】您有什麼見地,才能夠達到成就佛道呢?回答,【答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方喚作修道人。】注意看,這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實在了不起!我們自性本來就具足,只要你在萬法,這個世間的種種的相,不是善就是惡嘛!“不滯” 就是完全不執著,你行無量的善,不執著;你看到極大的惡人,不痛恨,這個是真正修行人。【取善舍惡。觀空入定。皆屬造作。更向外馳。去家】這個“家”就是清淨自性。【轉疎轉遠。】離開清淨自性,“疎”就是愈來愈遠,愈轉愈遠了。【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動念都不行。【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5:2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天眼就是可以看穿牆壁。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慧眼就是開大智慧。【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做一下筆記,如來有法眼否?寫八個字:“見一切法,離一切法”就是法眼。見一切萬法,當體即空,徹底的遠離、放下,這個就是法眼。【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所以,有的人對這個解釋就是說,一體同觀就是,我們同樣一個心性,個個程度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對這個天眼的解釋,說沒有遠近叫作天眼,各個版本的解釋不一樣,不過我們取一個中道的,就是這一本,底下: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我們迷惑、顛倒,整個蓋得死死的,【不能自見。】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這個“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它就會障礙視神經。眼睛毛病好了,【五眼開明。】眼睛馬上就開了,就可以見種種的相。我們迷了,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悟了,智慧頓開,大智慧頓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我們眼睛障礙,就馬上消滅了,五眼開明。


看這一段,標號A,【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你只要見一切法,“內外”上面加一個:“心”,這心不管是內:心煩惱,外面的境界,統統不可得。【名為肉眼。】禪宗在解釋這個五眼,統統會歸這一念,記住這個訣竅,禪宗在說法,統統會歸當下這一念的解釋。


B,【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為天眼。】


C,【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為慧眼。】


D,【見諸色相。心不動搖。見一切法。無一切法。是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你看,即相離相,就是正法,見一切法就是即相,無一切法就是離相;見一切相就是即相,無一切相就是離相,不即不離就是中道,是名法眼。


E,【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看到這一念的前面,沒有煩惱可斷,沒有啊!當體即空。中際就是現在,也是無自性,無自性可守啊!因為念念生滅,這念頭起來,當體即空,沒有妄想、顛倒、執著,佛性就顯現出來了。未來不可知,所以,後際無佛可求。簡單講:佛就是三際當下這一念清淨心,就是佛,這個意思就是這樣。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集中在這一念清淨心,這一念清淨心徹底的放下,就是佛。【三際清淨。是名佛眼。】


【又云。若以無相為法身者。名為慧眼。而見如來。】這四個字不要看,劃×。【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為法眼。】講空講有,講來講去,種種的名相,這個叫做法眼。【而見如來。】就是見自性。【若了有無。即非有無。】有而非有,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也非無,因為心性無量莊嚴,不能說沒有。所以如果能夠了悟有跟無,就不是有有跟無,如果你有,了悟就非有,無也非無,所以,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你就見到清淨的自性。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這個“沙”字下面加一個“多”字,你才看得清楚。經文裡面是根據古代翻譯的,是簡化,如果你稍微加一個“多”字,馬上就知道。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說是沙多不多呀?世尊所說的沙,你認為多嗎?【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甚多,很多的意思。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一條恒河中所有的沙,有這麼多沙的恒河,你看,這麼多的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 “諸”就是眾多。這麼眾多的恒河,所有沙就是加起來,每一料沙當作一條恒河,這麼多恒河的沙,統統加起來,哇!沒辦法算。這麼眾多的恒河加起來,所有的沙數,多不多?【佛世界。如是甯為多不。】這種種的諸佛世界多不多呀?【甚多世尊。】太多太多了!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在那個佛世界中。【所有眾生。】那麼多無量無邊眾生的心。【若干種心。】若干種妄想心,【如來悉知。】為什麼悉知呢?下面加四個字:盡皆妄想,統統叫作妄想。


再講一遍: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那麼無量無邊的佛世界,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沙那麼多,怎麼樣?所有的眾生起心動念,世尊統統知道。為什麼?統統叫作妄想。所以,科學家有科​​學家的妄想,藝術學家有藝術學家的妄想,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看法、妄想,我們這些世間所有的,只要沒開悟,統統叫作妄想的眾生。不管你太空科學怎麼發達,世尊一句話,統統叫作妄想,一句就解決了。


【恒河沙數者。欲明眾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為喻耳。楞嚴經云。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眾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妄”就是虛妄,“緣”就是境界、外緣。都是虛妄的外緣的境界,隨著這業,“風力”其實就是業力,無明叫作風。這些虛妄外在的境界,眾生都是隨著無明的風力在轉動。【觀世動時。觀身動止。】一下動,一下止。【觀心動念。諸動】其實萬法的動【無二。】無二就是與空相應,當體即空。所有的動,其實當體就是空,諸動不二,不離心這一念,不能離開心性這一念。【等無差別。】簡單講:萬法就是唯心所造,你所有境界的產生,就是因為你起心動念所產生的。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觀心動念,諸動無二,就是你這個念頭,這一念的念頭在動,等無差別。【此群動性。】如果要找來找去,遍尋這個動、動態,【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盡同一虛妄也。】


【若干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於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妄。】妄想覺悟了,當體即空,【故云悉知。】


【何以故。】為什麼呢?【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所說的一切眾生的妄想心,說諸心就是一切眾生的妄想心。如來說諸心,“心”上面加一個:“妄”,更清楚。如來說諸妄心,皆為非心,因為那不是心性,不是真正清淨心,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麼?是清淨自性。為什麼呢?如來說;一切眾生的妄想心,當體即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心,那是因為你妄想、顛倒、執著,才有這樣的心,如果沒有,就是見性。方便說有這一顆心。


【覺妄之心。即是非心。】你覺悟了虛妄的這一顆心,當下就是空,就是非心。【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為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叫作不生不滅。【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故臨濟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三昧法。】你這一念徹底的放下,所有的捆綁統統解掉。所以,我說《金剛經》非常重要,這個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經典。


【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在吃飯常常念:三心未了,滴水難消,三心,未了就是你沒有見性,你就不了解。


什麼叫過去心不可得?注意聽!過去的妄想、顛倒,本來就是空,因為你不能體悟,所以拼命執著,當下就是生心。“不可得”就是放下,徹底的體悟,根本就沒有這種妄想、顛倒、執著,那個就是真心。過去是這樣,現在剎那生滅,現在的執著、分別、顛倒、妄想,統統不可得,當下就是真心,叫作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是這樣,未來的妄想、顛倒、執著,也是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到,如果未來心到了,還是妄想、顛倒、執著,當體即空。這個三心表示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就是三世的心。


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你開悟的時候,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就產生了意識形態、無明。如果你這一念徹底的體悟,過去的妄想、顛倒不可得,現在的妄想、顛倒不可得,未來的妄想、顛倒不可得,就怎麼樣?清淨自性徹底的展現,當你清淨自性展現的時候,也沒有所謂過去,也沒有所謂現在,也沒有所謂未來,因為時間是觀念,為什麼時間是觀念?你晚上睡覺睡著的時候,你知道幾點睡覺嗎?你昨天幾點睡著?幾點幾分幾秒睡著?你知道嗎?師父!我知道。那就是還沒睡著,睡著了,時間沒有。是不是?分別心暫停,我藉這個是不得已的,藉助這個比喻是不得已的。你晚上睡覺,你知道你在哪裡嗎?當然不知道啊!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嘛!但暫時沒有。我們晚上睡覺,這樣暫時比喻作沒有分別心,當你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分別心,時間、空間馬上突破,我們是要到晚上做夢,才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世尊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悟到大徹大悟的人,現在就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沒有人生、沒有宇宙、沒有聖人、沒有凡夫,沒有善沒有惡,純一個覺性在作用。


【謂三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肇法師云。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虛妄。】當體即空。【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云。若悟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馬祖道一禪師這麼說:【馬祖雲。道不用修。但莫洿染。】這個“洿”跟“污”是一樣的,跟污染的污是一樣的,不流動的濁水叫做污。【何謂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你只要有所執著,統統叫作生死,你就是造善業,拼命執著,還是生死。【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你想要體會道嗎?很簡單,徹底放下,平平淡淡的過日子,道就跑出來。【何謂平常心。】底下畫雙黃線,這幾句就是修行重點,【無造作。】加一個:心,心沒有任何的造作,心【無是非。】心【無取捨。】心【無憎愛。】沒有愛也沒有恨,是修行。心【無凡聖。】【是故經云。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凡夫體悟不出來,如果聖賢著相也不對,所以也不叫作聖賢行,但著相就不叫作修行,是菩薩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6:59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當然得到福報很多,又廣又多,又是七寶,這怎麼得了,布施這麼大!


佛陀說:【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如來”上面加幾個字:只要是生滅妄想心,如來不說得福德多,只要是生滅妄想心,如來絕對不說福德多,要明心見性,了解福德同時不著相。【以福德無故。】 “無”底下加兩個字:住著。以福德,修無量的福德,同時不執著。無住著故,一點都不執著。【如來說得福德多。】世尊才說:這個才是真正的福德啊!


所以,諸位!你今天來聽《金剛經》,不得了啊。You are lucky old women. 你們是幸運的老女人。You are lucky old men. 幸運的老男人,(眾笑)真幸運!所以,我要來講《金剛經》的時候,我就跟盧醫師說:只要來這裡聽《金剛經》,有一百個人,講到最後,因為這是超博士班的,這個要聽得懂,還是要有一點功夫,我是真的很認真在講,然後,有的人很認真聽:師父啊!聽不懂怎麼辦?聽不懂就去跳樓啊(師很詼諧的語氣神態)!我已經講得快跳樓了,怕你聽不懂,一而再,再而三,重複一直這樣講,聽不懂?哎呀,(日語wakaran搞不懂誒!)“以福德無故”,修無量的福德,一點都不住著,“如來說得福德多”。


【凡夫住相布施。七寶。希求福利。此是妄心。】


【所得福德。不足為多。不如淨妙無住之福。】清淨不可思議,不執著之福。【無得之德。同於虛空。無有邊際。】無所得,心沒有這個得到的觀念,這個福德最大,跟虛空一樣。你不著相,胸量就跟虛空一樣。所以,修學佛道,不在無相上下功夫,統統不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不聽經、不聞法,不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開大智慧,頭撞破了,你都不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你不相信是不是?有的人拜佛頭撞破了…以前我們文殊講堂,有一個法師來出家,很認真拜佛,我勸他聽經聞法,他就不要。聽經聞法,不要!猛拜佛…拜到一個額頭硬塊,我跟他講:沒有般若智慧,頭撞破了,還是不開悟啊!要弄清楚啊,法在無相當中下功夫,徹底的放下,在你的平常煩惱當中,你就知道掌握你的生命、念頭,你就不會有種種的情緒化,可是這個需要時間的,真的不是三、五年功夫的。


底下,就叫你離相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我們不生不滅的這個佛性,能不能從三十二相看到呢?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釋迦牟尼佛那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有。你看到佛的三十二相,雖然具足清淨莊嚴相;可是,那人是相,你要見到如來,是絕對不能用表相來看的,不能看說佛有三十二相莊嚴,這個叫作佛。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具足”就是莊嚴的意思,就是三十二相具足。你要看到佛陀,能不能以莊嚴的三十二相看到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看到?不能!【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注意聽!如來說:真正的具足莊嚴相,必須體悟到當體即空,即非具足莊嚴,就是具足色身,當體即空,你要體悟到空、無相,叫作: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這才是真正的莊嚴,你一定要體悟,相不可得,當下徹底放下,不執著,那一顆清淨自性,才是真正的莊嚴色身、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就更清楚地問了:須菩提,你要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能不能從相上看得到?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你要見到清淨自性,你絕對不能用相上去衡量、去執著、去看得到,絕對沒辦法。所以說: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如來所說的真相,真正的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就不是三十二相的莊嚴,只要你看到相,就不是真正的具足,因為不是心性,心性才是真正的莊嚴,無相清淨心,【是名諸相具足。】簡單講:大徹大悟的人叫作諸相具足,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莊嚴相,你今天不大徹大悟,不管你怎麼化妝,還是一樣。


【心既空寂。湛然清淨。豈有色身諸相可得。】哪有這些種種的相呢?【凡夫既不著有。】不執著一個有,【即著於空。】要不然就落空,沒有法,就空。【有此斷常二見。】什麼叫斷常二見?“斷”:斷滅見,就沒有因果,否定因果叫斷滅見。常見就是做人永遠做人,做豬永遠做豬,做狗永遠做狗。這是外道,斷常二見就是外道見。【謂觀空莫非見色。】觀空,你要觀空可以,當下還是看到這些種種的相,觀空底下加兩個字:“當下”,更清楚。觀空當下,莫非見色。【見色莫不皆空。】見色底下如果加一個:“當下”,更清楚。見色當下,莫不皆空。加兩個字,(意思)清清楚楚。【即是具足色身。具足諸相。非具足也。】“非具足”就是當下皆空,非就是空。


【空色一如。有無不異。】有跟無是沒有兩樣的,【方可能觀無身。而見一切身。無相而見一切相。是名色身俱足。諸相具足也。】


【僧問趙州暈。狗子有佛性麼。州雲。狗子無佛性。】狗沒有佛性。【僧云。蠢動含靈。】這些在地上爬的,蠕動的這些,【皆有佛性。為什麼狗子無佛性。州雲。為他有業識在。】業識就是生滅的意識心,【夫有業識之人。】你只要有生滅的意識心,就麻煩了,【種種著於有。起諸妄想者,此名顛倒知見。】因為我們要除掉這個業識很困難,所以世尊知道:眾生執著得很可怕,力量太可怕了!用功了十年、二十年,實在是沒辦法見性,世尊叫你好好的念佛,先求生極樂世界去。要不然,像講到這個大徹大悟的法門,真的很困難,一剎那之間,如果不了生死,下輩子來,又麻煩了,先到極樂世界去,這大家都容易修,執著,沒關係,你就執著阿彌陀佛,久了,念阿彌陀佛…妄念慢慢少,聽經聞法,慢慢放下…這句佛號抓得緊,臨命終了生死。世尊大慈悲,知道這個業識太難了,眾生這個執著,實在是到極點了。因為有業識的人,就會著於種種的有,起種種的妄想,這叫顛倒知見,【種種落於空。都無所悟者。此名斷滅知見。】落於空,就沒有因果的觀念,人死了也是空,狗死了也是空,都無所悟,就是斷滅知見。【宿有善根之人。無此顛倒斷滅二病。能洞曉空有。此名正真知見。若悟此理。乃會隨時著衣吃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4:5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有所說法”旁邊寫三個字:生滅心。你認為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生滅,一切法不可得,說法無法可說,沒有這個人;聽法的人無法可聽,也沒有這個人;中間聲塵、聲音,剎那生滅,尋遍不到,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找不到聲音之相。說法的人空,聽法的也空,中間的音聲緣起幻化,也空。諸位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你只要體悟,我們現在講經說法,統統是幻化不實在的,你就體悟了真正的清淨自性。我們現在講經說法是什麼?幻化,對不對?有沒有永恆?沒有。是不是無常?是,就是這樣子。雖然是沒有永恆,就 ​​是演一齣戲嘛!能不能增進大家的道業,彼此是互相勉勵。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毀謗佛,因為他不了解真理,不了解如來是不生不滅的,叫作如來。【不能解我所說故。】對啊!世尊在那邊說法啊!怎麼會沒有?明明在那邊說法,世尊是叫你看自性,不是看那個音聲啊!看好那個清淨自性,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清淨自性不動的呀!注意看那個本性,不是看相的聲音。


【心既清淨語默皆如。】如果心清淨了,你講話也是空,不講話還是空。【遇緣即施。】碰到了因緣就運作。【緣散即寂。】


【張無盡雲。非法無以談空。非人無以說法。】非法,就是如果沒有正法,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正法,是不能談空的。非人無以說法,如果沒有真正弘法利生的人,是沒有辦法說法的。沒有人類也沒有辦法說的。


【此謂不同生滅之心。有法可說也。】是絕對不同於眾生的生滅之心,認為有法可得。【若有生滅心在而說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見自性。】你認為世尊有所說法,這個就是生滅心,弄錯了,目標、方向弄錯了,你看到的是生滅心,這個是叫人不能開悟啊!【謂之謗佛。】所以,底下說:【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要真正的明心見性,徹悟,才能說法;沒開悟的人說法,會像隔靴搔癢,抓不到,搔不到癢處,講一講,好像這樣,講一講,好像也那樣,因為自己沒開悟,沒把握,你知道嗎?大徹大悟說話,單刀直入,直入,你百問不倒,你問什麼,他都有辦法答,這是真正悟嘛!那沒開悟的:師父!是不是這樣?也可以啦!師父!我這樣開悟嗎?大概吧,你自己看著辦!為什麼?因為我也沒開悟啊!(笑)你問他,他也不知道啊!開悟就像什麼?就像回到故鄉,我家的故鄉,哪裡放著、擺​​設什麼,我回到故鄉,我的家裡,哪裡擺設桌子、椅子、茶几、冰箱、爐灶,都很清楚,已經回到故鄉了,他怎麼講,統統是自己的東西。沒有開悟說法,就像隔靴搔癢一樣,在名相裡面打轉,你聽他講經,好像在說法,不過那個味道就是不出來,沒見性,味道就講不出來。開悟就是那麼一點點兒味道,有那個味道,聽法聽出味道出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不生不滅,說什麼法呢?【是名說法。】


【謝靈運曰。教傳者。】“教”就是說教,“傳”就是傳法者。這些說教傳法的人,【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向”就是剛剛。剛剛說一切法無說無示,無來無去,無說,【非杜默而不語。】“杜默”就是沉默。並不是說:沉默不說叫作無說。並不是說:這個人靜靜地不說話,他叫作無說,不是這個意思,“說”當體即空,就是無說。【但無存而說。】“無存”就是無著,是不執著而說法,【則說滿天下。】底下畫x,無乖法理之過無存,這句不要看,你看了也不能開悟,只要困擾你的思慮的,師父統統叫你畫掉,【謂不著諸相心無所住也。】不著諸相心無所住。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聽說是畢竟空寂的見性大法,【生信心不。】加兩個字更清楚:生“真實”信心,“生”下加“真實”,生真實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這裡要注意聽!全神貫注的聽,很多人誦《金剛經》誦到這個地方,看不懂。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第一句是懂佛法的人,懂一些佛法的人,學聖賢之道的人,“非”底下加兩個字:一般。非一般的眾生,就是學佛的,這個就是專指學佛的。第一句話是​​指學佛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懂佛法,學聖賢之道,已經不是一般眾生了,但是,著一個學佛、學聖賢之道知見。


好!再講一遍:彼非眾生,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叫作彼非眾生。我們現在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我們知道要了生死、要學聖、要學賢人、要開悟;但是,就清淨的自性來講,有東西可以學,還是執著;有聖人可以學,還是著見;有賢有聖,還是著相。


這個“非不眾生”,是著凡夫知見。上面這一句(彼非眾生)是著聖賢知見,認為有聖賢可學,底下是著凡夫知見,“非不眾生”就是眾生,你不能說這些不學佛的,這些不懂佛法的人,他不是眾生,他的確是眾生,集五蘊身而生,集煩惱而生,眾生每天都在煩惱,統統叫作眾生。這個“眾”就是五蘊。“非不眾生”就是:你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你也不能說他不是凡夫的眾生,他的確就是凡夫,但是這種觀念,還是著凡夫知見,所以,彼非眾生,前面一句是指學佛的,後面一句是指不學佛。學佛,就是不是一般眾生,學聖賢之道,著了聖賢知見。底下是著凡夫知見,不學佛的叫作凡夫,可是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凡夫,因為他當體即空,也沒有這個凡夫知見。不能著聖見,不能著凡夫知見。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加幾個字,這一句你看不懂的,“眾生”前面加三個字:“佛所說”的眾生。眾生者,打一個問號,在旁邊註解,什麼叫作眾生呢?世尊就是這個意思,“眾生眾生者”意思就是說: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再問你一句:佛所說的眾生,那什麼叫作眾生呢?【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當體即空,根本沒有這個五蘊身,四大本空,五蘊無我,如來說沒有一個眾生,方便,是名眾生,方便說:這個叫作眾生。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一切相,沒有這個東西,你這樣不能體會的時候,在座諸位!一百年以後,今天是二零零四,我們到二一零四年的時候,我們在哪裡?統統不存在了!好!我的骨灰,火化以後擺這裡(講台所在的地方),你們每一個人的骨灰,火化以後,擺在你們的椅子,注意聽喔!一百年以後,有沒有說法的?沒有。有沒有聽經聞法的?有沒有中間的音聲?沒有!現在有,每一分、每一秒剎那變化,不存在、不實在,沒有永恆。對,就是這樣子。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眾生就是不可得,如來說非眾生,不可得,是名眾生,緣起的假相,方便說:這個有眾生。


【此則魏譯偈也。長慶中。僧靈幽入冥。所指魏譯。則存。秦譯則無也。謂言若敬信佛法。即著聖見。非眾生也。】就是非普通的眾生,學佛了。【若不信佛法。即著凡夫見。非不眾生。】非,第一個字當作:也不能說不是眾生,這樣你才看得懂。非不眾生這個“非”,也不能說不是眾生,就是眾生。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他集五蘊而生,他當然是眾生;可是,眾生遍尋不可得,找不到這個眾生。【若起此二見者。是不了中道也。】著佛見,不是中道,著眾生見、凡夫見,還不是中道。【須是令教凡聖皆盡。不生兩頭。方是真正見解。故云。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也。】諸位啊!這個沒有善知識開導,我告訴你,看一百年,誦《金剛經》誦到死,你都弄不清楚這個在講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0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須菩提現在悟性很高了,見性了。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注意“乃至”,乃至就是畢竟無法可得,“乃至”就是究竟。怎麼樣說,無有少法可得,畢竟是【無有少法可得。】沒有參考的餘地,沒有思維的餘地,就是不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若有少法得。亦是著相。誌公雲。但有纖毫。即是塵。】“纖毫”底下寫兩個字:“動念”,沒有一點點的動念。“塵”旁邊寫兩個字:“染污”。你只要有動念,就是染污你的清淨自性,“舉意”旁邊寫個:動念,【舉意便遭魔所擾。】你動念,只要著相,魔就跑來了,困擾你了。


【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這一句話太重要了,要畫雙黃線,如果有人要了解佛的境界嗎?你想要進入佛的領域嗎?很簡單,當淨其意如虛空。“虛空”就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也不增不減,就是這樣。


【學道之人。但於一切諸法。無取無舍。】執著不得,拋棄不得,見一切相,當下就是離相。【見如不見。】看到了,就跟沒有看到一樣,因為無相可得嘛!你看到這個人,用X光照一下,沒這個人。【聞如不聞。】清淨自性聞一切音聲,如如不動,跟沒聽到一樣。【心如木石。刮削並當。】刮,用剃刀剃;削,小刀;“刮”就是剃刀;“削”就是小刀。“刮削”比喻順逆二境,刮是順,削是逆境。不管是順境,不管是逆境,並當,“當”旁邊寫四個字,如如不動。這個是表法的,任何的順境、逆境,統統如如不動。【令內外清淨方是逍遙自在底人。】


【琪禪師云。念念釋迦出世。】你只要畢竟空,每一念統統是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嘛!【步步彌勒下生。】每一步統統叫作彌勒下生,你不必等到彌勒佛降生,你現在就見性了,為什麼要等那麼久?現在我們有《金剛經》作依據,有師父開示,你直下承擔,現在就是釋迦,就是彌勒。【分別現文殊之心。運用動普賢之行。】用大智慧分別,注意喔!這個不是分別心,一定要弄清楚。用大智慧善於分別,這個就是文殊大智慧的心;運用動普賢之行。【門門而皆出甘露。】門門就是,只要你明心見性,不管你修什麼,你哪裡統統是甘露。【味味而盡是醍醐。】醍醐就是:乳去提煉的最好味道,乳、酪、生酥、熟酥、最後就是醍醐。每一個味就是醍醐。我們說:醍醐灌頂,醍醐就是最上味。【不出旃檀之林。】“不出”就是不能離開,旃檀就是香。旃檀林哪裡都是香,你只要明心風性,那你修各種法門,你統統是解脫。【長處華藏之境。】事事無礙叫作華藏之境。在“華藏之境”旁邊寫:事事無礙。每一件事情碰到了,統統沒有罣礙,統統沒有障礙。【若如此也。行住坐臥。觸目遇緣。雖應用千差。且湛然清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0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經文:【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就是《金剛經》整部的精神,《金剛經》整部的精神要你怎麼樣?活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心態,來跟人家面對這個世間?就是這一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今天,不管王公貴族,不管是大富豪、大企業,一律平等;乃至見到一條狗、一隻螞蟻,心都是這樣子。佛法是真了不起,究竟解脫,究竟平等,你有這個平等心,日子就好過了。看到乞丐,你不會瞧不起他;看到一條狗,你知道它有佛性。【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因為沒有這一些事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實這一句的意思就是:不著相而修一切善法,以清淨心就是佛。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諸佛是高。眾生是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連一隻螞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哪有什麼高下呢?


黃蘗斷際禪師這麼說:【黃蘗雲。欲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把佛觀想成光明解脫之相,如果你要修禪的,是不能這樣子的,如果是修淨土的,是方便可以這樣子做,【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注意底下這一句:【歷恒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佛是無相的。那我們為什麼要觀想西方三聖,觀想那個光呢?記住!那是使你的心專注,方便。為什麼要觀落日觀、月輪觀?因為你煩惱剎那起伏,觀一個相,讓你在那邊,心才能夠集中,方便。【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百丈雲。若人於一切事。無染無著。】如果有人在一切事相、事情,不染也不執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在一切境界,也不動也不搖;【於一切法。無取無舍。】對一切法,也無取也無舍,【於一切時。常行方便。】常行種種的方便,【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要讓眾生歡喜,你才有功德喔!【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一定要明心見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這才是名為修善法也。講得好,祖師的一句話真是好!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須菩提,如來所說的善法,其實就是這個清淨心,如來說即非善法,因為沒有善法之相,清淨心就是善法,無相就是善,也沒有一個善法之相,所以,方便說這是善法。


【不住相故。】不執著這個相。【即非善法。】非善就是空,不但行善,當體即空,還不執著,這個叫作非善,非善法。非善不是惡喔!不住著於善叫作非善。【無漏福故。是名善法。】


【法華經​​云。初善中善後善者。初。謂發善心時。須是念念精進。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謂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諸法相也。後。謂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惡凡聖。無取憎之心。】沒有恨之心。【平常無事。】就是平常心,無事就是一切沒有罣礙,沒有一切罣礙的事。如果你能平常心,那麼一切就沒有罣礙。【故云。即非、是名、善法也。】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即非,一個頓點,是名,一個頓點,所以要念兩次: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0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好大的須彌山。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如果有人以《金剛經》,(即《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乃至四句的偈頌。【受持讀誦。為他人說。】為別人講解,【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百分之一。那個是有相啊!福報要比一比:有相修行,那就算你用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王的七寶布施,功德很大;但是不比誦《金剛經》,為別人解說《金剛經》的福報更大,【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聚七寶布施。如三千大千世界中。須彌山王。所得無量無邊福德。此為住相布施。終無解脫之期。不如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所得無住相淨妙功德。】只要你不住相,功德立刻現前。簡單講:開悟自性的清淨福德,比任何的生滅有相、執著的布施功德更大,【勝前功德百千萬倍。】所以說:百分不及一,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還是比不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沒辦法用數學算的,有數量還是相,清淨自性無數量,那就功德最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0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說眾生,四大本空,五蘊無我,哪有眾生呢?【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 “即”就是住著。【有我人眾生壽者。】如來就會住著有我、人、眾生、壽者相。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不見有眾生可度。又云。謂諸眾生。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於一切善惡凡聖等見。】這個見就是看法,通常就是分別心的意思,【有取捨分別之心。】這個凡夫【迷情蓋覆菩提之性。佛出於世。教令覺悟。降六賊。斷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更不留纖毫滯礙。】一點都沒有罣礙。【即是見性。】


【實無無眾生可化度也。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即有我人眾生壽者者。人人具足。個個圓成。本來是佛。與佛無異。】


【圜悟禪師云。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就是我們這個色身,如果你了悟四大本空,五陰無我這個色身,當下就是佛,你就不會住著了。既然萬法不可得、皆空,人人古佛家風,清淨自性就是。【毘盧頂門。】也是指清淨自性。你就是毘盧遮那佛,你就是古佛,古佛也只是這樣子而已,就裡明心見性。【處處祖師巴鼻。】嘴巴、鼻子,統統跟祖師一模一樣,因為你悟入無相嘛!【若也恁麼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內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這清淨自性,你用棍子打,打不到。【行喝】喝叱。【也驚他不得。】他是無相,無相打不著,把全身打死了,看不到,打不到本性,一直訶責,本性不會驚訝。【直得淨裸裸。】淨裸裸就是毫無保留,一絲不掛,【赤灑灑】非常的瀟灑自在。【是個無生法忍。不退轉輪截斷兩頭。】不退轉法lun之​​心,截斷兩頭叫作不退轉輪。不退轉輪就當處斷,兩頭就是“空”“有”,徹底的放下空有,【歸家穩坐。正當恁麼時。不須他處覓。】你不須要找,你不必拼命的找,就在你現前當下這一念,徹底的不執著,徹底的不分別,徹底的不顛倒,就這樣子而已。【只此是西方。】你只要悟到本來無一物這個清淨自性,這個就是西方,不必拼命的找。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解釋一遍:須菩提!如來說有一個我,其實那個是意識心,找來找去,其實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我,世尊所說的我,其實沒有,即非有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個人,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每一個人都是啊,凡夫每一個人都是執著一個我相,遍看全世界,那一個不執著這個我相?凡夫之人,以為真的有一個我,其實錯覺,錯誤了。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所謂凡夫,找來找去,如來說:根本就沒有這個凡夫之相。“即非凡夫”就是即非凡夫之相,非有凡夫之相。所謂凡夫者,只是方便說,他的執著放不下,煩惱多,我們說他是凡夫,其實找來找去,就沒這個人。釋迦牟尼佛、世尊所說的這個凡夫,其實找不到這樣的一個人,沒有這個凡夫之相,這個方便說叫作凡夫。


【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你悟到空,心【隨處作主。應用無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凡”是凡夫。凡夫是成佛的因,我們現在在座每一個人,將來都會成佛的,祝福大家。一般人都不會祝福,祝你鴻圖大展。鴻圖大展,開悟的人看,生滅法的東西。祝你青春永駐,有青春永駐這回事嗎?世間都喜歡講假話嘛,講一講,有青春永駐這個東西嗎?沒有!祝你身體健康!那我今天身體健康,那明天呢?十年後?這些祝福就是互相安慰。你要講:以後我們佛弟子,出家、在家,要這樣祝福。買中秋月餅的時候,你就要這樣講:祝你早日成佛!一百分!要這樣祝福人家嘛!祝人家早日成佛!這不是很好嗎?你祝這個都是生滅法的東西呀!希望你鴻圖大展,錢慊多一點,錢慊多一點要幹嘛呢?And so what?就是這樣子一句話:又如何?祝你健康,健康不用死嗎?一百年後呢?統統一樣。什麼叫學佛?有智慧的這一顆心,就是學佛,全世界的不管是什麼家,統統落入觀念裡面,他認為有實在的東西在研究,你知道嗎?有實在的東西在研究:我在研究。世尊說:你這個內心裡面真實相還沒有弄好,還都是妄想,你研究外面的世界?所以,全世界的偉人,統統在研究外面,身心以外的世界,研究生物、科學、哲學,或者是等等的這些科技、電腦;只有佛學,研究這個心靈工程,大徹大悟這個心性大智慧工程,內心的世界。世間人往外找,釋迦牟尼佛往內找,剛好顛倒。往外找,打死不開悟;往內找,剎那就見性,就見到永恆。世間人想要找永恆,像秦始皇找不會死的藥,埃及木乃伊,你看,死了以後,就把他弄一弄,弄一弄,身體不會腐爛,可是,人還是死啊!每一個人都在求永生,想要找到永生,永恆的生命,只有佛教找到永恆的生命;永遠大智慧的法身慧​​命,我們真正的找到永恆的生命。只要這個色身,你無論怎麼打轉,你吃什麼劑,打什麼針,吃什麼營養的,統統是要死,統統是生滅法,遲跟早而已。所以,我們在這裡下功夫是錯的,在這個色身生滅法下功夫是錯的。要在哪裡下功夫?要在清淨自性下功夫,這才是永恆的生命啊!我們不是要找永生嗎?這個就是永恆的生命,我們內在擁有跟佛陀一樣的大智慧,這個就是我們永恆的生命啊!全世界所有的眾生,只要沒有學佛,都落入觀念,你有你一套的哲學,他有一套的哲學,羅素有羅素的哲學,中國有中國諸子百家的哲學,印度有印度的哲學,每一個人的哲學不一樣,因為沒有大徹大悟,所以開始爭論。你這個看法,你的看法…白馬非馬,白馬是不是馬?是馬。白馬是不是馬?也非馬。黑馬是不是馬?也非馬,是不是馬?也是馬。白馬非馬,黑馬是馬,就是這樣,統統馬,每天都是辯這個東西。世尊就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句就解決了,統統是妄想。用意識形態,永遠沒有辦法登峰造極,明心見性不是靠辯論的,大徹大悟不是靠辯論可以得到的,實證,放下所有的相,因為所有的相都是陷阱,都是煩惱、都是執著,除了放下這些假相以外,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執著,就是每一個人本來的本來面目,這個就是我們永恆的大智慧的生命,基督教叫做永生。秦始皇怎麼找找不到的,希望永遠留在這個世間,就是希望找到一個永恆,我們在我們的心性裡面就可以找得到。所以,我們必須要學佛,徹底的開悟,就見到永恆的生命。正當這個時候,不需要他處,就在這個時候,就是西方。為什麼?當下徹底放下,所以,你只要著相,就不是西方,有相就是執著凡夫。


有我就是凡夫,非我就覺悟到空,就這樣子。如來就是悟到無相,隨處作主,應用無方。所以說:凡是佛因,佛就是凡夫之果。


【境界經云。三世諸佛。皆無所有。】你所看到的相,根本就是緣起,種種條件所構成的,而我們看的這個假相,立了種種的名字,安立種種的觀念,開始爭吵不休。聖人看到畢竟空,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凡夫看到這個就爭論。【唯有自心。既明因果無差。乃知心外無法。二乘之人。】聲聞、緣覺,【執有我相。欲離生死。而求涅槃。】不生不死,【欲舍煩惱而求滅度。是捨一邊。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即非凡夫者。一念清淨。】就是畢竟空。你了解萬法皆空,人生、宇宙根本就是妄想的產物,【非凡非佛。】哪有什麼凡夫?哪有什麼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執但無執著。即一切清淨耳。】只要你不執著,即一切相,離一切相,當下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每一個人統統是釋迦牟尼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1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你可以用莊嚴的三十二相見到真正的佛嗎?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在這一段是告訴我們:法身無相。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啊?可以以三十二相,見到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嗎?可以看到真正的釋迦牟尼佛嗎?須菩提說:如是如是,可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空生疑謂。】所以說:大概吧!其實他是代眾生問的,示現的。【眾生是有。】眾生認為是有,【可化成聖。】有什麼聖人可以成,【法身不無。】法身是不可思議的,【可以妙相而見之也。】所以說:須菩提是故意懷疑的


【佛言。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須菩提說:【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那麼我現在告訴你,如果以三十二莊嚴之相認為看到如來,能夠見到我們清淨自性。“轉輪”旁邊寫四個字:表法,表生滅。轉輪:一直輪轉就是生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王這個生滅相就是不生不滅的如來囉。那麼轉輪王也是三十二相,他也是很莊嚴啊!能不能這樣見到如來呢?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就我所知道的,佛不可以用莊嚴,釋迦牟尼佛這個莊嚴三十二相,來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這是看不到的,外表莊嚴,不代表他悟道。所以,【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來觀這個不生不滅的清淨心。因為法身是無相,如果三十二相就是如來,那麼轉輪聖王也是如來。


佛言:須菩提!如果以三十二相,能夠見到我們清淨自性,那麼轉輪王也是三十二相,他也是很莊嚴啊!能不能這樣見到如來呢?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畢竟空,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者。佛以近事質之。】佛用現在的、最接近的,【令其自解。】你自己審察看看,你令自己審察看看。


【又云。未達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不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體即空的話,【即是心有生滅。】就是心有生滅。【生滅即是轉輪義。】轉輪的意思就是生滅。


【王者。心也。雖修三十二淨行。生滅心轉多。終不契清淨本來心。故云。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句話就是重點。你想要用這個生滅的色相,來見到我們清淨自性嗎?我就是如來,如來就是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你用音聲,就能找得到、求得到你的清淨自性嗎?這也是生滅啊!你用生滅法,來求不生不滅,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一定要了解這一句話的道理。若以色見我,以色相見世尊,以音聲求佛、求世尊,這個人是行邪道的,不能見如來。


諸位!那我們每天都念阿彌陀佛,是不是?以音聲求我啊?那我們每天觀想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是不是以色見我啊?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啊?諸位!這裡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觀念:禪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當下就是佛,這是最重要的。《金剛經》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淨土法門不是,淨土法門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轉識,我們人有神識嘛!先把你這個神識,轉到蓮花化生的極樂世界去,才慢慢來。先轉識,這是重大的觀念。所以我們也不是以色見佛,也沒有以音聲求佛,其實到極樂世界,還是我們清淨自性,還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因緣和合的,還是這樣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念佛?因為斷惑難,開悟難、了生死靠自力難,沒有辦法了,時間不夠用,我們生命太短了,時間不夠用。念佛,衝、拼,先到極樂世界去,兩者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彌陀經》裡面:“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那是叫你執持名號就是:當你要打妄想、貪瞋痴,不如集中精神念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所以修淨土法門,如果你能悟到清淨自性,就是實相念佛,去,就是法身,是大菩薩,你的果報就是大菩薩。去,就是常寂光淨土。在娑婆世界大徹大悟的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清淨法身,常寂光淨土。它有常寂光淨土,有實報莊嚴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凡聖同居土,這個討論起來又很多。大家都可以求生極樂世界,你在娑婆世界的心境高低,決定極樂世界的四土。好了!這已經超過我們今天經典討論的範疇。


【音聲色相。本自心生。分別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見無所見。聞無所聞。知無所知。證無所證。體此妙理方見如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15: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0-28 00:05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經文:【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如來不以具足相,意思就是說:如來心性是不生不滅的,那麼是不是沒有三十二相的莊嚴相啊?就是否定佛的莊嚴的意思。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因為佛剛剛講的都是無相嘛!這一段世尊講,要對因果負責,無相是講本體,任何一個人都要對因果負責,不可以說斷滅相,這一段就是不可以斷滅,不能說:既然都是講無生無滅,那麼就不要做善了,也不要弘法,也不要利生了。錯!統統要做,還是要行善、要救人,還是要這樣做,因為因果嘛!你不能說否定這個因果,佛為什麼這麼莊嚴?就是修無量的福德嘛!無量的善,世尊才這麼莊嚴,要不然,每一個人貌相完全不一樣。各人造的因各人不同。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不要這樣講喔!釋迦牟尼佛也不能說他沒有莊嚴的三十二相喔,這個有修無量的福德善因,才有三十二相,你不能說:釋迦牟尼佛講不生不滅的空理,就否定了事相的因果,這是不對的。你不要這樣想,動這個念頭說:如來是無相,不以具足諸相,所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把筆拿起來,“諸法斷滅”,就是壞因果緣起法,叫作斷滅相。也就是沒有因果了,你做善事,無善;做惡,也無惡;也沒有果報,糟糕了,這個就完蛋了,這個就是外道見。斷滅就是壞緣起因果法,叫作斷滅見。弄到這個就完了!世尊一直講不生不滅的清淨本體,那麼在事相上也不管善了,也不管惡了,錯了!善惡統統有因果。所以,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果你做這種念頭,如果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就是無因無果,無善無惡,完了!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把筆拿起來,寫六個字:因果仍然存在,因果一定存在的。於法不說斷滅相,對這個法一定要對因果負責的,叫作因果仍然存在的。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者。佛恐須菩提落斷滅見。是故令離兩邊。然性含萬法。本自具足。應用遍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來自由。無所罣礙。此法上至諸佛。下至含識。本無欠少。】每一個人都存在,【是名具足相也。】


【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者。諸法性空。空寂是常。】空寂就是一片寂靜,當下就是永恆,【是故不斷不滅。】不能說沒有這個因果,不可以的。


【若作念雲。無相而有道心者。是斷一切行。滅一切法。此非中道也。又云。若作有相觀。即是一邊見。若不作有相觀。即是斷滅法。】


所以,佛法很難,說這個也不對,搞那個也不對,搞來搞去,眾生不是左邊就是右邊,不是有就是無嘛!佛法統統不是,也統統是,難就難在這個地方。若作有相觀,就是一邊,清淨自性是無相的,你作有相觀,就不通達清淨自性。若不作“有相觀”,就是因果緣起的法則,就是斷滅法呀!所以,你觀想佛像,還是有因果的,你心清淨,有這個心清淨的因,將來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因果還是不可以斷滅的。修淨土法門,念佛就是成佛的因,在因果法則就是這樣子。知道嗎?不能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錯了!“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啊!”凡所有相雖然皆是虛妄,但是,凡所有相,悟到,統統是實相,實相就是不壞因果,無相無不相嘛!所以,要對因果負責。【故知真如法性。不是有。不是無。湛然不動。觀與不觀。皆是生滅。故云莫作是念也。】


【於法不說斷滅相者。見性之人。自當窮究此理。】


此段為六祖講的,嚴重的誤解佛法,【若人空心靜坐。】這一句是六祖講的,如果有人空心靜坐,什麼都不想,跑去靜坐。【百無所思。以為究竟。】什麼都不想,認為這個​​就是修行,這個就是佛。錯了!佛就是要繼續造作,一定要好好的修善,同時無所著,該做的事還是要做,佛法就是這樣。以一顆清淨心,無所住的心,無所著的心,該吃飯就是吃飯,該睡覺就是睡覺,該上班就是上班,為人父母,就應該盡父母的責任,做法師的有法師的責任、義務,該怎麼做就是應該怎麼做,還是要積極度眾生,還是要積極行善,但是,內心無所著。如果你什麼都不想,就認為這個叫做佛,錯了!【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1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你看!一句話,你了解一切法,根本沒有一個我,【得成於忍。】注意!這一句話是證得空性的意思,能夠成就畢竟空的這個境界,叫做得成於忍。知一切法無我,能夠成就畢竟空。【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證得空性的菩薩,絕對比你在那邊拼命造作的力量大,他見性,你不見性嘛!


【知一切法無我者。一切萬法。本來不生。本來無我相。所得功德。即非七寶布施等福所能比也。】


【得成於忍者。既知人法無我。】人無我、法無我,【則二執不生。】我執、法執不生。也不執著一個我相,也不執著一個法相,【成無生忍。此乃勝前七寶布施菩薩。】前面滿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這麼大、這麼廣,經過多長的無量阿僧祇劫布施,比不上明心見性的人,【夫萬法本來無性。皆用自己之】加一個“心”,更清楚,皆用自己之心,萬法都是自心【所顯法耳。】都是用自己的心所顯現的。【如眼對色謂之見。耳對聲謂之聞。見聞是根。色聲是塵。色聲未對之時。我性常見常聞。】我們的清淨自性常見常聞,【未曾暫滅。色聲相對之時。我性未嘗暫生。此是菩薩了悟真性。活潑潑地。洞然同於太虛。所以不曾生滅。凡夫即被妄心所覆。隨六塵轉。即有生滅。故塵起即心起。塵滅即心滅。不知所起滅心。皆是妄念也。若見六塵起滅】加兩個字:“當下”,【不生。即是菩提。】開悟就是這麼簡單,“見六塵起滅,當下不生,就是菩提”,看你不執著的功夫到哪裡,你的果報就到哪裡,你能夠不執著,你能夠犧牲多少,你的福報就多少,看你有多大能耐犧牲,無我相嘛!你有更大的能耐犧牲,你就有大福報。直接了當講,肯犧牲的人有福報,大無我的人大福報,就這樣子。徹底的無相就是佛,福報最大。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不受”就是不著。以這些菩薩不著這個福德。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動一個念頭都不行,【是故說不受福德。】


【不貪世間福德果報。謂之不受。】修行人貪,就壞了!【又云。菩薩所作福德。不為自己。止欲利益一切眾生。此是無所住心。即無貪著。故云不受福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1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他就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行住坐臥。你看,人家世尊也是這樣啊,來去坐臥,世尊也是這樣子啊!你看,佛在這裡呀,佛現在在這裡,佛現在在那邊。他不曉得,當下這一顆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就是佛,他本身就是啊!你現在聽經聞法,當下放下,你就是佛,要不然你哪裡去找佛?如果有人說:你看,釋迦牟尼佛在這兒,你看,佛陀去那邊,釋迦牟尼佛現在坐著,釋迦牟尼佛現在臥著。【是人不解我所說義。】這個人不了解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見性大法。


【何以故。如來者。】什麼叫作我們的清淨自性、如來的清淨自性呢?【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了知萬法皆是心的影像,當下不執著、不分別、不顛倒,就是本性,就是如來。【故名如來。】


這個多了不起啊!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叫作如來。我們眾生,你講這個他聽不懂,他就說:佛在我的前面,我要拜佛。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做佛像?做幡啊、做講台講經?方便接引眾生,眾生沒有這個相,他不會拜的,所以,我們弄得愈莊嚴,他就愈法喜。眾生第一個就是見相。所以,作為一個佛弟子,這個身體要照顧得健康,身體不夠健康,不莊嚴,你要度眾生很難的。我今天如果是非洲阿福來,這一個腫瘤這麼大,你來,你拜得下去嗎?這個人業憚比我還重,長得這麼醜,我還沒有這麼嚴重呢,這叫我如何向他磕頭呢?對不對?眾生就這樣子啊!你看,腫瘤長這麼大,不是說我們瞧不起他,而是說:眾生沒辦法,你知道嗎?要不然,明天我帶一個道具來,弄得一個臉這邊這樣(很難看),很嚴重的道具,我告訴你,你一看:怎麼這樣子?不要講那麼多了,我講我們流通處就好了,這個流通處,不相信你試試看,你把它雕刻得一個非常莊嚴的佛像,雕刻很莊嚴的佛像,同樣是錢,要你請佛像,你把它雕刻一尊佛像,是怎麼樣?五官不端正的,沒有對稱的,脖子這麼粗,耳朵這麼大,眼睛這麼大,看起來好像佛像,也不是佛像。我告訴你:擺在流通處,放在那個地方,三十年賣不出去,就這個像而已喔!你講不是不著相嗎?好!我放在那邊,我請問你:你用一萬塊,來請我的佛像,你要請莊嚴的,還是要請醜陋的?來!當然要請比較莊嚴的,請一尊奇形怪狀的回家,怎麼拜得下去呢?每天看到那尊佛像,看了就起煩惱,叫我怎麼拜得下去呢?他就拜不下去啊,這沒辦法,眾生因為著相,著得非常嚴重,你叫他徹底放下,沒辦法,沒這麼簡單的。


  所以,第一個,你看,我們要來這個講經,我一個月前,我就好好的照顧一下,這個皮膚吹彈可破(師以詼諧的語調),可以了嗎?這個亮度夠不夠呢?就看:嗯!可以!我平常就是穿那個老鼠色的、咖啡色的,趕快換掉。黃色的,yellow aolor換一個黃色的,這一穿,看到:哇!莊嚴!這不拜也很難。(師笑,眾鼓掌)眾生嘛!大家還沒見性,就看到這個相。所以,佛弟子要有禮貌,外表也是很重要的。有一個人修行,就不要執著了,統統不化妝。化妝化習慣了,有一天不曉得去聽誰開示的:不要執著,千萬不要化妝,她認為這個叫不執著了,不執著在內心啊!不化妝有禮貌嗎?聽經以後,好像覺得不要化妝,結果就不化妝。第二天去外面,人家一看:哇!三分長相,七分妝扮,如果沒有化妝的話…昨天看起來像觀世音,今天看起來像羅剎,女羅剎,昨天看到,哇!長髮飄逸,電風扇一吹來,耐斯澎澎(廣告詞)。今天一看:哇!真的,人不可貌相,一切真的都是假相,就這樣子。所以,我告訴你:還是要化妝,男孩子,你就好好的西裝、打領帶,這佛弟子,是不是?要有禮貌。女孩子要穿得lady,要穿得漂亮,一定要口紅,不過不要超過程度,一擦的話就…佛弟子,一看,怎麼會這樣子,大嘴巴,她化得太過分了。什麼事情剛剛好就好。所以,我們也知道,本性雖然無來無去,這是對內行人講的,告訴你:一切眾生都是看相的,你一定要把你的外相,一定要好好的莊嚴,要好好的穿衣服,是不是?應該就是這樣子。所以很多人就是這樣子,不懂得佛法,坐在那個地方。坐著,然後告訴她女兒:女兒啊,來看看,我有沒有像觀世音?她女兒說:“喔!我媽媽可能著魔了,太嚴重了!”她認為化妝漂漂亮亮坐在那邊,就叫作觀世音。她不曉得,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去,清淨自性不懂。


【來無所從。去無所至。來去皆如。其誰來去。又云。無所從來者。不生。亦無所去者。不滅。不生者。謂煩惱不生。不滅者。謂覺悟不滅也。】清淨自性不滅。不生不滅什麼意思?好好的搞清楚:什麼不生?煩惱不生。什麼不滅?自性不滅。大智慧的清淨自性不滅,覺悟的性不滅。


【又云。知色聲起時。即知從何而來。知色聲滅時。即知從何而去。】看得清清楚楚。【故色聲香味觸法。自有起滅。】當體即空,“自有起滅”底下寫四個字:當下就是空。不要隨著起滅,那一念不隨起滅,【我心湛然。】這個心就是清淨心。【豈有來去生滅相耶。寂而常照。】“寂”的旁邊寫個:體,“常照”就是妙用,叫作依體起用。【照而常寂。】“照”就是妙用。妙用雖然一切在運作,體常寂。旁邊寫一個:體就是我們的心性。照就是一切的妙用,常寂,不離我們寂靜的心性,這是不二的,依體起用,攝用歸體,寂而常照,依體起用,照而常寂,攝用歸體,體用一如,是不二。【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無不清淨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2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經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因為世界是微塵所構成的,你把這個地球,把它磨成粉末狀,任何事情,你都把它弄成粉末狀,就是顆粒所構成的,分子不一樣而已。【於意云何。是微塵眾。甯為多不。】多不多啊?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為什麼呢?【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這一句話很多人看不懂,沒有一個人看得懂,為什麼這個微塵眾不是實有呢?微塵眾如果是實在有的話,釋迦牟尼佛說:那個就不叫作微塵眾。因為微塵就是最微小的。


注意聽!我現在要用《楞嚴經》再講一遍,如果這個是微塵(師手拿一黑板擦為例),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講的:這個是微塵,是不是最小的單位?是不是最小的單位?最小的單位叫做微塵,對不對?釋迦牟尼佛問:那麼最小的單位,是有還是沒有?你講微塵是有還是沒有?第一個人答:有!有這個微塵。世尊就說:“那麼有這個微塵,能不能再分析?”先講“有”這個角度,能分析嗎?如果能夠分析,不能講微塵,如果不能分析,也不能講微塵。是不是?最小的單位叫作微塵,如果能夠分析,那不叫作微塵,還有比它更細的。那不能分析,不能分析的東西,你怎麼叫作微塵?不能分析就是沒有啊!所以說:這個微塵有還是沒有?有,講不通,如果是有,長、寬、高三度空間,你這個不叫作微塵。另外一個答:微塵是空,是沒有。釋迦牟尼佛反過來問你:那集多少空變成一個顆粒微塵?你想,集一切虛空,可以變成一個顆粒微塵,有物質單位,最基本的單位嗎?有沒有辦法?沒有辦法。集多少的空?集所有的空還是空啊!集所有的空,能不能變成物質現象?沒有辦法的。所以,微塵講有不對,講空,怎麼樣?還是不對。你看,世尊多麼了不起,大智慧。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跟釋迦牟尼佛辯論的,沒有辦法的。講有也不對,講空也不對,那是什麼?那就是心影現出來的,就是心所影現。你看到的這個像,都是你心影現出來的,你要徹底的找,你找不到這種東西。若是微塵眾,實實在在是有,其實就是妄有,虛妄的心,才產生顆粒微塵。佛就不說是微塵眾,因為微塵就是心性的影像,沒有實體可得。如果微塵是實在的,佛當然就不說微塵了,因為微塵是還可以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佛說無量無邊的微塵,其實當下沒有一個實在的微塵聚合的東西,都是心所影現的,都是清淨心所影現的,方便說法,是名微塵眾。佛所說的微塵眾,其實沒有一個實在的微塵眾,因為當體即空,就是心性所展現的,眾生就是妄想、顛倒、執著,才有這個種種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名微塵眾,方便為了度眾生,說那個叫作微塵。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哎呀!這個須菩提真了不起,真正也是悟道的。


這一段再解釋一遍: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的物質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眾”就是眾多。這麼多的眾多的微塵,寧為多不?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哎呀!很多啊!


為什麼?


若是微塵眾實實在在有,佛就不會說那是微塵,因為微塵還是可以分析,其實那是心所影現出來的,物質世界,其實是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不是真正有那種東西,都是心性在作用,因為你有執著,就有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眾多的微塵,當下就是空,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方便說這個叫作微塵眾。


世尊!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質現象,其實當下就是空,都是妄想的產物,是名世界,方便說:這​​個叫作三千大千世界,統統就是妄想。


【微塵者。妄念也。】


【世界者。身之別名也。微塵是因。世界是果。】


【微塵世界者。謂因果也。然自己真性。非因非果。能與六道眾生為因果也。謂自性是因。六道是果。故知微塵起於世界。輪迴由於一念。雖見小善。不可執著。雖逢小惡。必須除去。且眾生於妄念中。起貪嗔癡業。妄受三界夢幻之果。如彼微塵。積成世界。】不知道因果本來就是妄,【不知因果元是妄心。】所以那個非因非果,是指清淨自性,因果就是相,清淨自性就是無相。【自作自受。】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子。【一念悟來。即無微塵。】因為微塵就是妄想,【世界何有。故云。即非微塵。是名微塵。即非世界。】就是妄想,世界是妄相,妄相當下即空,所以即非世界,因為世界有相,相當體即空,所以即非世界,妄相本空,哪裡有真的世界?沒有。方便說:【是名世界。】


【若欲建立世界。一任微塵熾然。】如果你想要建立有的這個世間,你就怎麼樣?一任微塵,這注意聽!“任”就是徹底放下。一任微塵熾然,微塵就是假相,“一任”就是徹底放下,“微塵熾然”就是假相,“熾然”就是生滅相,像火在燒一樣,生生滅滅。“一任微塵熾然”徹底放下假相,徹底放下生滅。【若欲除滅世界。覺悟人法俱空。了無一法可得。湛然清淨。不被諸境所轉。皆由於自己也。】統統在自己的一念心性。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看得懂的請舉手(師問眾,無人舉手,師笑),看不來,沒辦法!為什麼呢?如果這個世界,是實實在在有的,是真的有,姑且說它有。那麼有的話,應該是一合相啊!一合相就是絕對的心性。何以故?如果說世界是實在有的,姑且說它有,那應該像心性的絕對心性,一合相就是沒有分成二,一合就是不二。如果說這個世界是實在有的,姑且說它是有,那應該就像心性一樣的,絕對,沒有分開來。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注意聽!是名一合相,前面加兩個字:“心性”。如來說心性一合相,心性絕對空,即非一合相,其實當下就是空,沒有這種東西。是名一合相,方便說:這​​個叫作一合相,叫作絕對,叫作無相。絕對叫作一合相,無相叫作一合相,無來無去叫作一合相,畢竟空叫作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在“一合相”前面加幾個字:“真正清淨心之”一合相。“即是不可說”旁邊寫一個:真心不可說。真正清淨心的一合相,根本沒辦法說。


但凡夫之人,因為執著習慣了,認為有一個清淨心可得,認為有一個清淨心,把清淨心變成一個觀念,認為我得到了清淨心。貪著其事,把我們心性的證量,化作凡夫的觀念,把聖人心性的證量,有修有證的這個證量,變成凡夫的觀念,變成一個:我的心性,有一個心性,有一個一合相。


再講一遍:何以故?如果這個世界是實在有的,那麼應該是跟心性,絕對的空性一合相是一樣的囉!因為這個才是真的呀,我們的心性才是真的。意思是:世界本來就是妄,如果世界是真,那麼跟我們的心性一樣是真囉!如來所說的心性的一真,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它當體就沒有這個相,沒有一合相之相,方便說這個叫作一合相。須菩提,真正清淨心的一合相,根本就是不能說,不可說。但是凡夫之人貪著其事,貪著有一個一合相,清淨心這個相。


【微塵謂因。世界謂果。若執因果為實有者。即被相之所縛。故云。即是一合相。但莫執為實有。亦莫執為實無。於相離相。故云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


【即是不可說者。須是學人自省自悟。於理事上。各無罣礙。】沒有任何罣礙。【今凡夫一何貪著事相。不達於理。】這個理就是無生,不了解萬法畢竟空,不可得,【所以說因果著因果。說世界著世界。】


【逍遙翁雲。學道之人。但只了悟靈明之心。是謂本源。所以念念妄想。皆為塵垢。】所以修行在起心動念間,我們起心動念,好好的觀照,當體即空。【勿令染著。久當證知清淨法身也。】久就是修行真的須要一點時間,沒有辦法一下子,須要一點時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2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經文:【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如果有人說:佛不是講嗎?我見到了,你看,眾生也見了,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統統存在嘛!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你看,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講啊!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因為須菩提已經開悟了,須菩提就說了:這個人不能了解如來所說的義理。【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當體即空,空便沒有這個東西。【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世尊說這個我人眾生壽者,這是方便說,可是你不能著一個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方便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所以,這一段就是: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我們認知了以後,化作觀念,觀念開始執著,這個叫作知見立知,清淨自性本來有知,結果我們卻安立一個執著,一個分別,頭上安頭。《楞嚴經》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清淨自性本來有知見,你不要頭上安頭,安一個執著,安一個分別,安一個顛倒見,那就壞了!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如果你真的發成佛的心,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應當了解萬法本空。【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能對這個萬法的相產生執著,產生知見。不生法相就是,你了解,譬如說:我、人、眾生當體即空,牆壁當體即空,不要產生知見。如是信解,不生種種法相之見。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因為萬法之相就是空相。【是名法相。】方便說:為了講經說法,不得不講種種的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開始運作,開始一直講經…其實根本上就沒有這一些。


我再解釋一遍: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者,須菩提!於意云何?這個人解我釋迦世尊所說的義理嗎?不也,世尊!世人不解如來所說的義理。為什麼?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當體即空,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對一切法應當知道,不可安立任何知見,應當如是見,這個“見”跟前面的見不一樣,應如是見到空理,如是知,知道萬法皆空;如是見,見到清淨自性。如是信解,絕對不可以在萬法生萬法之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當體即空,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說般若金剛之法。始即令諸學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說也。次即令見自性之後。复除微細四相。】粗的遣除,再來微細的,【如究竟無我分中說也。此二分中。即皆顯出理中清淨四相。若於自心。】標號A,這有四個段落。


A,【無求無得。湛然常住。是清淨我見。】你見沒有關係,但是清淨的,無求無得,雖然見,可是無求無得,湛然常住,這個叫清淨我見。


B,黃蘗斷際禪師這麼說:【黃蘗雲。百種多知。】安立種種的知見。【不如無求最第一。】種種的相都是虛妄,你安種種的見,透過語言、透過觀念,就拼死命的執著,以為有一種東西,不曉得當下就是空。【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無所求,無所著,你就學這個。【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便是佛也。若見自性。本自具足。是清淨人見。】


C,【於自心中。本無煩惱可斷。是清淨眾生見。】


D,【自性無變無異。無生無滅。是清淨壽者見。】


禪宗的解釋,把這四個,用清淨心來解釋。【故云。即非我人眾生壽者見。】因為當體即空。【是名我人眾生壽者見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應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在座諸位將來可以成佛,【應是一切眾生。無漏智慧本自具足。應信一切眾生。靈源真性。無生無滅。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底下要畫雙線,如果你也能夠按照底下這幾個字做,馬上開悟,日子很好過。【不存知解相。】“知解相”就是觀念,不要落入觀念。那個好人、那個壞人,觀念太清楚了。看到那個好人就攀緣,惡人排斥,就落入觀念。不要落入觀念。不存知解相,就是千萬不要落入觀念,不要落入聖凡觀念、善惡觀念、好壞觀念,千萬不要落入觀念。【口說無相法。心悟無相理。常行無相行。故云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太好了!口說無相法,畢竟空;心悟無相理,畢竟空;常行無相行,不貪著,所以說: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7-22 15:2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這個又是相跟無相的比較了。用這麼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要怎麼演說呢?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發菩薩心者。謂大乘最上乘種性人也。】


【持於此經四句偈等受持讀誦者。七寶有竭。】七寶是生滅法,會用得盡,【四句無窮。】我們的心性是無窮的。【悟達本心。了無所得。持於此經。其福勝前七寶布施之功德也。】


【云何為人演說者。四大色身。不解說法聽法是你面前孤明歷歷。】這一段要加幾個字,你才看得懂,“不解”前面加一個:若,“解”的旁邊,叫作執著、住著。如果不住著,“說法”底下加兩個:“之人”,不住著說法之人,“聽法”底下加:“之人”,那就很清楚了(加字後為:“若”不解說法“之人”聽法“之人”)。不執著有個說法的人,不執著有個聽法的人,就在你面前,大徹大悟,你的心性馬上顯露出來,孤明歷歷。不著一個說法的人,不著一個聽法的人。【通徹十方底。】上面就是心性通徹十方。【解說解聽。】一般世間人講解,講聽,有說明、有聽講的。【莫要記他語言。】只是為了要記住他的語言,【縱饒說得天花亂墜。其心不曾增。】講得這麼的多,心不增。【便摠不說。】“便”就是就算。就算統統不說,心也不減。【其心不曾減。】就是說法說得天花亂墜,說法說得無量無邊的多,其心不增;就算不說,大智慧心性也不減。【求著轉遠。】你用心求另外一個心,愈求愈遠。【學者轉疏。】“疏”就是愈離愈遠。你想要學見性法,世間就是求。我們要求學,愈求愈遠。所以,“所知障”是什麼意思?所知道的種種的觀念,障礙我們的清淨自性,把這個相,安排種種的相,落入觀念再執著。所以,學歷愈高的人,所知障就愈重,世智辯聰愈強,這個人很聰明,這個道障礙愈大,世智辯聰,觀念愈強,所知障,所知道的障礙清淨自性,叫作所知障。所知道的是假相,他不曉得要放下,所知道的世間的語言、文字、觀念,統統障礙我們的清淨自性,叫作所知障。可是話講過來,一個學歷高的,一個很聰明的人,如果有一天讓他學佛,不得了!語言變成清淨自性的工具,觀念變成弘法的工具,正知正見思想,變成他的工具,所以學歷愈高,愈聰明的人,只要一學佛一轉過來,發揮的力量不可思議。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障礙的本身就是解脫,但看你的心怎麼運用。【惟在默契悟者自知也。】你要契入這個真理,靠悟,自己體悟。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此謂悟達無心無相。】無可取之人,【可取之人。若是有心。】如果是刻意的。【不取於相。】還是相,如果悟達無心無相,是可取之人,在旁邊寫一個:應當讚歎,可取之人就是應當讚歎。如果一個明心見性,無心無相,這個是值得讚歎的人。【卻是取相。】如果有的人刻意的不取於相,我不執著,刻意的我不執著,一直用講的,卻著相。說放下,功夫還是不夠,悟到六祖那一句話,都是真正的離相: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本是空。相亦是空。人法俱空。有何可取也。真淨文禪師云。但無一切心。自然合天道。應用在臨時。】“臨時”就是時空,時間、空間的架構上,就看你怎麼運用。【莫言妙不妙。】


【如如不動者。】不要說妙跟不妙,你只要如如不動。【學人若謂我知也。】“我知”就是有所知。【學得也。】你有所得啊!【契悟也。】有所悟,統統有,【解脫也。】有解脫,【似此見解。皆是有動心。】“動心”就是執著,【即是有生滅。】如果沒有說:我在知、我在得、我在悟、我在解脫,如果沒有這個念頭,【若無此心。即一切法。皆攝不動。不動即內外皆如。故云如如不動也。】


經文最後一句,世尊講的太了不起了。徹底的看破身心不實在,徹底放下,就是這一句,就是關鍵。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尊、釋迦牟尼佛,恐怕我們一直死執這個身心,叫我們徹底的看破,這一句就是叫你徹底看破,把生到死收攝在這一念。記住!一切有為的生滅法,跟做夢一樣,我們人生、宇宙,統統在做夢,夢幻、水泡,水中泡,砰!沒了,砰!沒有,表示生命的脆弱。影像不實在,夢是不實在,泡,很脆弱,影像是不實在。如露亦如電,就像早上的朝露,太陽一出來,朝露就消失了,表示生死無常,剎那消失。“電”就是閃電。像閃電,沒了!生命就是這樣,這麼短暫。意思就是:你要珍惜人身啊!要好好的修行,在這麼短暫的生命裡面,這麼快速的無常裡面,你總要找到清淨自性,要不然,就要徹底的趕快念佛。何以故?一切有為的生滅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不實在;就像露、朝露,太陽一照就沒有了;就像閃電一樣,一閃就過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暫,如此的無常,趕快修行啊!應作如是觀,內心要有心理準備。


【一切有為法者。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士農工商。赤白青黃。馨香臭穢。有無虛實。深淺高低。皆是妄心起滅。】因為那個都是相,所有的相都是陷阱。記住!見所有的相,統統放下,見所有的相,都知道那是陷阱,不要落入進去,不要掉進相的陷阱裡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掉進去,不要落入觀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觀念,拼死命的執著,沒有這種東西。【有為之法也。】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者。一切有為之法。即是世間萬事。皆如夢幻泡影。不得久長。】


【夢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如水上之泡。易生易滅也。影者。如身之影無所捉撮也。】“撮”就是取。我們身體,光線一照,後面的影子你捉不到,那不是實在的。燈光一照,後面的影子,你抓那個影子,怎麼抓得到呢?人生、宇宙就是心性的影現,沒有實在的東西,趕快看開、放下。【露者。霧露之露。不得久停也。電者。】閃電,【雷電之電。頃刻之光也。】剎那的閃電,生命是這樣脆弱的。所以用這個臭穢的色身,無常的色身,想要追求永恆的快樂,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能出家的趕快出家呀!我總不會說:還沒結婚的趕快結婚喔!不會這樣子。


【應作如是觀者。有為無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淨。無纖毫停留罣礙。自然無心。如如不動。應作如是觀也。】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夫至理無言。】真理是沒辦法說的。【真空無相。謂都寂默也。】寂靜沉默。【但不著言語。不著知解。】“知解”:以前的人都講知解,要用現在的人叫​​做觀念。所以,記得!在座諸位法師,講經說法的法師要注意,你要講經弘法,要跟現代化接軌,要用現代的語言講經,他才聽得懂。知解,有現代的語言,叫做觀念。千萬不要著這個語言,千萬不要落入觀念。【即是無言無相。】在座諸位很多的法師,你們將來要弘法利生,要跟現代化接軌,你總不能說,講經的時候,像老和尚一樣:打開《金剛經》,然後,眼睛閉上來,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我今天要講(語速很輕,很慢)…然後喝一口水,等兩分鐘。生命比較短的,聽不下去,生命短一點的,聽不下去。還沒聽完,往生了!(師笑)很慢嘛!今天我們來講…老和尚,用這種方式講經,一舉例子:古早古早的更古早以前,都是這樣講的,現在是什麼時代了?古早古早,又翻過去那個古早,意思就是很早的意思。一舉例子:講到那個三國時代,現在是什麼時代了?(師笑)現在是辣妹時代了,三國時代?頭殼有問題!


【金剛經之旨趣。本謂此也。是以旋立旋破。】立一切法,當下叫你看破、放下,【止要諸人。】“止”,就是“只”的意思。就是最主要的。就是要你每一個人,止要諸人,最重要的,只要你,只要一切人,【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即不被一切諸境所惑。】因為你認為這個境界有所得,你就拼命追,拼命建立名相、語言、觀念,拼死命的追,到最後就失望,撒手西歸的時候,兩個眼睛瞪得大大的,放不下。為什麼?認為有啊!不曉得生死是平等的。哎呀!師父!我很怕死啊!有的人問:要怎麼轉變這個觀念?轉一下,全世界的人都要死,你要認同這一點,認同全世界的人都要死,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要死,恐懼感慢慢的下降。【若得心地休歇。】旁邊寫一個:歇即菩提。放下,就見性了,不要吵吵鬧鬧的過一生,要用本性過日子。【即謂之清淨心。亦謂之本來心。亦謂之到彼岸。亦謂之涅槃。亦謂之解脫。其實一也。】就是同一個理。你講本心也對,本性也對,清淨心也以,歇即是菩提也對,到彼岸也對,講涅槃也可以,講解脫也可以,其實是同一個道理。


【張無盡雲。傅大士。龐居士。豈無妻子哉。】有啊!這個傅大士、龐蘊居士,難道沒有妻子嗎?有啊!有妻子就有男女啊!【若也身處塵勞。】雖然身在五欲六塵,底下加一個:“但”,【心常清淨。】但是,心一點都不執著,真的常常清淨。【便能轉識為智。猶如握土成金。】土抓到就成金,就是點石成金的意思。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所到之處,統統化作智慧,統統化作淨土,所以,古德有一句話,就是你的心要正,知見要正: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正人,大徹大悟的,“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那個惡知見的人,把佛法拿來斂財騙色,佛教就變成搞這個世間的人,搞這個欺誑、欺誑世人。所以,握土成金的意思就是:你只要見性,你所到之處,統統點石成金,這個在告訴你,開悟的可貴呀!要不然你怎麼修行?頭撞破了也不知道。【一切煩惱。皆是菩提。】煩惱本空。【一切世法。皆是佛法。若能如是。即是在家菩薩。了事凡夫。豈不韙歟。】“即是”就是就算你是在家菩薩,你只要大徹大悟,徹底的放下,你一樣過你世間的生活,你身處塵勞,但是你心常清淨。你雖然是在家菩薩,怎麼樣?了事凡夫,“了事”就是無事。這個了事凡夫,他是用反面來講的,無事的凡夫就是聖人。凡夫是說,他身處這個五欲六塵,可是他生死已辦,“了事”就是他真的悟道了,悟道的凡夫就是聖人,生死事大,了了生死事大的凡夫,就是聖人。所以,了事凡夫,就是聖人,就是悟道的聖人,雖然是在家菩薩,還是聖人。豈不韙歟,“韙”就是是。(韙音wěi)難道不是嗎?這一句話整句的意思就是說:難道不是這樣嗎?只要你明心見性,難道在家居士,不也是聖人嗎?意思就是:只要你明心見性,不管出家、在家的身分,不在相,統統在見性論斷。


哇!阿彌陀佛!(師嘆氣合掌)


我講得不好,還在學習,今天有耽擱大家一點點時間,非常的抱歉,因為總是要有一個段落。感謝諸位法師的護持,感謝諸位護法居士的隨喜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小紅書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8 06:37 , Processed in 0.4001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