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13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楞嚴經44-打破無明證量電子書.pdf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6-6 20:3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楞嚴經(第四十四講)打破無明證量電子書.pdf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楞嚴經(44)
第四十四講: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研究(23)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講義》93頁,中間,[寅四、所執七處咸非。(分七)。]也就是阿難所執著的七個地方都不對,不是真心。[卯初、執心在身內。二、執心在身外。三、執心潛眼根。四、執心分明暗。五、執心則隨有。六、執心在中間。七、執心乃無著。]執心乃無著,就是執著說心乃無著,一般沒有證悟的,都會說:我無所著!這個不是證量,打破無明的那個無所住,而是意識心隨口說說而已,不是證量講出來的話。事實上,他們對平常心的認識度,還是限於意識型態而已,不是真正的了悟佛的平常心。[(卯初分二)辰初、阿難引十生同計在內。二、如來以不見身中為破。今初。]

底下,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這一段的意思是說:阿難對佛這麼說,說:世尊!一切世間,這不只是說,我阿難這樣執著心在身內;一切世間,十種異生,把它歸類十類的眾生,都會把這個識心認為是在身內。這是阿難現在因為還沒有破執,所以就很肯定的說。反過來講:就算你如來有青蓮華眼;青蓮華眼就是清淨修廣,狀若青蓮,叫做青蓮華眼,也在佛面啊!阿難的意思就是說:佛陀!您為什麼要問我?連您的眼睛都在您的佛面啊!這麼肯定的問佛。

翻過來,94頁,[此執心在身內。一聞徵詰,]「徵詰」就是問答,就是一問,阿難就要答了。[便白佛言:先稱呼佛為世尊,]底下就是敘述執著,([下敘執,])到底他是站在哪一個立場?[則引十生同計,]也就是我阿難不必負責任。[(自己不負責任。)]十類的眾生都是這樣,認為心在身體內。[一切(去聲)世間,三界內六凡世間也。十種(類也)異生,]就是十類。[於十二類眾生中,除去空散銷沉之無色,與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無想,]在《楞嚴經》裡面,把山河大地認為也是眾生的一部分,也就是無想,也就是眾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無想,在《楞嚴經》的思想裡面,有一點點不太一樣。[此二種無心目之可言。其餘十類,業報形體,各各差異,故曰異生。]

同將識得心,大家都認為,能認識的這一顆心,叫做識得心,[同將識得心在身內;]大家都一致認為,能認識的這顆心,就是在裡面,在身內。就算看如來,[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阿難的意思就是:毋庸置疑了,佛您為什麼要這樣問呢?[佛之眼目,清淨修(長也)廣狀若青蓮,故以稱焉。]

「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說:我阿難觀此浮根,這個浮根,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肉眼,這個肉眼就是四塵,四塵就是有顏色、香、還有味道、還有可以接觸,就是感受,所構成的,所以叫做浮根四塵。我現在觀我們這個肉眼,就是在我們的面上啊!眼睛在我們的臉上,那麼,這一顆認識的心,一定在身體內囉,實居身內。所以,這個阿難就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肯定說他的見解是正確的,他的語氣就是這樣子:實居身內,就表示他很肯定,不只是我阿難,十類的眾生都是這樣子的。

[浮根:即浮塵眼根,]俗稱肉眼。[乃色、香、味、觸四塵所成,非清淨四大,所成之勝義根。]這個勝義根類似神經系統;但不是神經系統,它是比神經系統更微細。勝義,也就是勝義根類似神經系統,又不是神經系統,比神經系統更微細的。要了解這個勝義根,[勝義非天眼、]或者是佛眼、[聖眼,則不能見故。]也就是因為它太微細了。[阿難云: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祇在我面。[與佛無異;如是識得我心,實居色身之內,與十類眾生,亦無有異。]沒有什麼差別,大家都是,眼睛、這個肉眼在臉上。

[《正脈》云:「只此一計,]就這樣執著心在內,心在身內。[一切眾生,所以囚繫胎獄,桎梏肉身,]這個桎梏肉身,它的本意是說:繫腳的刑具,也就是手銬腳鐐;在這裡是指束縛的意思,因為一切眾生,都執著心在身內,而且這種執著是堅固難破,所以,會為了這個色身忙碌;會為了這個色身貪欲;會為了這個假相的色身瞋恨。因此,思想、觀念、欲望,綑集在這個色身,又跟著業力繼續去轉世投胎。所以,只此一計,一切眾生,所以囚繫胎獄,桎梏肉身,[乃至三途苦形,自執妄認,受無量苦,展轉不能自脫者,皆由此計,以為障之深根也。」]障之深根就是:這個障礙是最大的!

一切眾生執著,這個色身就是我,認為心就在身體內,因此,拼了老命,要追求五欲六塵;而時間到,必須把他的生命、身體交出來,因為他要面對死亡。而我們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色身是假相,你所有的執著,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所有的痛苦,來自一顆執著的心;一切的痛苦,來自於無知,正因為我們沒有學佛,沒有正確的了解,虛妄的心,執著虛妄的境界,產生虛妄的意識型態、觀念,而且加上執著,牢不可破,因此,我們的輪迴就沒有辦法停止。所以,佛法剛好跟世間相反,世間認為有我,佛陀說無我;世間認為有可享樂,而佛陀說:所有的樂,都是生滅敗壞之相,不實在的東西。因此,我們最嚴重、最痛苦的,就是執著,妄認為這個色身就是自己。所以,為了這個色身吃;為了這個色身住、行;為了這個色身買名牌,什麼都為了這個色身,而這個色身卻不聽話!為什麼?它會老啊,它會老啊;它會病、它會死,你作不了主的!我們一切的痛苦,來自於無知,就是這樣子,就是沒有智慧。

這個沒有智慧,諸位!是很可怕的,我們說:知識是力量;智慧是更大的力量,世間人沒有錢很痛苦;但是,佛陀認為:沒有智慧更可怕!舉一個例子來講,一千五百年前,南美洲有一個種族,他們認為現在的太陽是第五個太陽,以前的太陽是方形的;這個太陽是方形的,已經消失了四個太陽,這個太陽是第五個。所以,他們就認為這個太陽‥‥‥他們每天都認為太陽隨時隨地會消失,因為他們沒有天文學的觀念,完全沒有!因此,他們那個祭司;也就是類似巫師,祭祀的巫師,就認為:我們要取得太陽神的喜悅,必須用人體的心臟,人類的心臟來祭祀!結果就‥‥‥時間一到,就把那個心臟‥‥‥用活活的人,沒有打麻醉藥的,就活活的人,用一刀,用那個匕首,匕首,是大理石磨成的,大理石磨成的,不是鐵做的,把它刺進心臟,把他整個心臟挖出來,血淋淋的,然後,就是祭拜這個神,他們認為,這樣太陽才不會消失。然後,被選上的,就認為很榮耀:我能夠讓太陽不消失,我的功德很大,為人類犧牲,沒什麼關係,來吧!就把雙手攤開,而且他們是很勇敢來接受這樣子的祭典,也就是活生生的把這個心臟挖出來,挖的人是祭司;被挖的人是被稱為英雄,總共挖了二萬顆的心臟,二萬顆!他們每天都生活在世界末日的恐怖的心態當中,他們認為這個太陽就要消失了,這個太陽就要消失了;如果不繼續供養這個太陽神,不繼續殺人、用人的這個心臟的熱血,是沒有辦法跟神溝通的!一千五百年前,天文學它並不發達,所以,製造了很多的神話,也犧牲了很多的人!

其實,在人類文明沒有開化以前,還有陪葬的,像皇帝死了,有愛妃,統統要跟著陪葬,中國也有啊,歷史也有啊!對不對?所以,大家就把皇帝的生命照顧好,皇帝在生病的時候,旁邊的人,那些婢女就膽戰心驚的,為什麼?要一併的埋葬下去啊,統統要死啊,一併的埋葬!我們知道這個是很不合理的;也很不理性的;也很野蠻的行為;但是,無奈,就是出生在那一個年代。埃及還有用兒童的,兒童的!所以,有時候,在這個木乃伊的旁邊,有時候,發現很多兒童的頭骨,完全就是跟這個人陪葬下去!因此,我們今天聽起來,覺得這個很震撼、很不可思議、很野蠻;但是在某一個時間跟空間的架構上,他們沒有爭論的空間,他們沒有人權;他們只有傳統,只有莫名其妙的勇氣,只有無知,那一股榮耀,鼓舞著你邁向死亡,你覺得它很榮耀;而且死得完全不值得,不值得!因此,智慧就是力量;知識也是一種力量,在沒有大悟以前,知識跟智慧打成兩段;大悟以後,所有的知識,都變成智慧的工具,它是不二的。因此,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講文明,我們更進一步的,能夠認識到正法,這個是何等的幸運!

底下,[此執心在內,為本計;]意思就是:本計就是:一切的執著為依據。[其餘六處,但是因佛一時破奪,]因為佛一直問,所以,阿難答不出來,被逼到牆腳,就隨便答。說:[迫成轉計耳。]「迫成」就是被佛所逼迫,佛是大覺悟的聖人,他所講的話是圓融的、是智慧的、是本性流露出來的;而阿難示現為凡夫,不是跳到這個陷阱,就是一定跳到另外一個陷阱。所以,執著了七個地方,怎麼講都不對!所以,迫成轉計耳,是不得已轉執著他處,叫做迫成轉計耳。[初阿難引十生同計在內竟。]十類生都執著我們心在身內。

底下,[辰二、如來以不見身中為破。(分五)。巳初、擧例辯定。二、仍存原文。三、即例反難。四、就例攻破。五、正與結破。]95頁,經文:「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說:佛告阿難,長輩對晚輩叫做告;晚輩對長輩叫做白,阿難白佛,佛告阿難,中文的用字很巧妙,也很得體。說:汝今現坐如來講堂,你現在坐在如來的講堂,往外看,觀祇陀林,今何所在?就是在哪邊呢?阿難回答說:世尊!此大重閣;因為有好幾層,這個叫做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在給孤獨園裡面。今祇陀林,現在看祇陀林,實在堂外,確實是在這個如來講堂的外邊。

[此段以上文,當機執心在內,乃引十生同計,自以為是,佛不直破其非,且就現前所見能見中,]所見就是境;能見就是心跟眼,好好的問一問。[一一擧問阿難,令其據事直答,]據事直答,事就是現前看到的一切境界。[不知所以。文有三番問答,]文有三番問答。[第一番:自佛告阿難下,至實在堂外,]此例就是舉這個例子,[此例定內外之境也;]定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個界限,定位在什麼地方,我們常常講:衛星定位,衛星定位,含有就是說:把它界定在某一個討論的範圍。從佛告阿難底下,至實在堂外,這一段,是定內跟外的境界,講堂內,還有講堂外。[第二番:自阿難汝今堂中下,至方矚林園,此例]是定什麼?[定先後之見也;]就是先看到什麼?後看到什麼?這個「見」就是看到,你到底是先看到什麼?[第三番:自阿難汝矚下,]這一段,[至得遠瞻見,此例定見外之由也。]見外就是看到外邊的理由是什麼?

[佛以能例之法既定,然後依例反難,]依例反難就是:依阿難所知的例子,反過來問難他。這個「難」,反難是指讓他詞窮,不是指阿難。然後,依阿難所自己知道的例子,反過來問阿難,讓阿難自己回答,到最後,阿難詞窮。[無從伸辯,始知如來說法之巧。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密例心在身內,應同乎此。]你現在坐如來講堂,暗示這個例子,就是心就像在身體內一樣,應當跟這個例子是相同的。[觀祇陀林,今何所在?祇陀太子,所施之樹林,分明在堂外,故意施問者,]故意這麼問,做這個問答,[佛有深意存焉!]有深層的意義存在。[要阿難自己說定,]「定」就是清楚,這個「定」不是三昧。阿難!你自己要說清楚、講明白,確定了。[至施破時,無所逃遁。]施破,「破」底下加二個字:妄心。到佛陀破他的妄心的時候,阿難就回答不出來,叫做無所逃遁。

[故阿難乃答世尊云: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層簷重叠,]也就是屋簷,一層一層,總共有七層,一層一層上去。當然,屋簷從上面看下來,好像一層一層重疊。所以,[曰重閣;紅塵不到,曰清淨;世尊說法之處,標名為講堂。]

[在給孤園者:園是給孤獨長者,布金所買,故以命名。給孤獨,是須達多長者之善名,以長者財富無量,樂善好施,生平周給孤(幼而無父)]我們常常講:孤兒院,孤兒院,是不是?孤兒就是沒有父母親。[獨(老而無子)之人,]我們常常講:獨居老人,獨居老人,在台灣也很多。獨,給孤獨之人,[故人以給孤獨稱之。堂在園中,密例身在室中,]暗示的、隱藏的例子,就是如同身在室內。[今祇陀林實在堂外,密例一切諸法,皆在身外,此就所見分內外也。]裡面是講堂內,外邊是祇陀林。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說:阿難!你現在在這個如來講堂中,先看到什麼呢?說:世尊!我在如來講堂中,首先看到的是如來;再接下來才看到大眾;如是再往外看,才看到外面都是一片森林,方矚林園,有定次第的,先後。說:[堂中先何所見,]也是佛陀明知故問,([亦明知故問,])[令其自說。]說:[先見如來,次觀大眾,]比喻深含隱此這個例,叫做[密例]有很深的含義。例如就像什麼?例:就像,就像[心在身內,]心,譬如說:阿難,如果你站在講堂內,一定會先看到如來。對不對?再看到外面的林園。如果你的心是在身內,[應先見心肝脾胃,]這個是指例如像如來一樣,阿難你在講堂內,就一定先看到如來;如果你的心在身體內,就一定會先看到心肝脾胃。接下來,[次見爪生髮長,]指甲生長,頭髮也長了,長長了![筋轉脈搖。如是由內及外,方矚林園,密例心在身中,]「中」就是內。密例心如果在身內,[應最後,方見身外,]「方」就是才見到身體外邊。[此就能見分先後也。]此就能看到的東西,分先看到以及後看到,在講堂,一定先看講堂內啊!就像我們講堂外面有樹木,一定先看到師父;再來看到外面的樹木。是不是?我們旁邊也是公園了。所以,阿難在講堂內,就像心;如來就像心肝脾胃、五臟六腑一樣。所以,阿難在講堂,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如來;再來就是看到林,外面、窗戶外面的森林。我們身體,心在身體內,那一定是看到這個心肝脾胃,這心肝脾胃,就是例如佛站在他的前面,阿難比喻就是一般眾生執著的心在身內,阿難比喻作心,佛陀就是五臟六腑。是不是?

底下,「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阿難!你看到了外邊的林園,因何有見?是為什麼你能夠看得到呢?說:世尊!看得到的原因是:這個大講堂;「戶」就是大門,都開的了;「牖」,就是連窗戶都開,門也開、窗戶也開,開豁,「豁」就是通。所以,我在講堂內,當然可以看得很遙遠了,因為有窗戶,還有門嘛![此定外見,因何而見,亦明知故問也。]阿難[答以門戶牕牖開通,故得瞻(視也)見,]所以看得到。「瞻」就是視。[密例六根,竅穴通達,]「竅」就是孔,我們常常講:七孔流血,竅穴通達,[故得見外。初擧例辯定竟。]舉這個例子來論辯,告訴你見,就是先後、內外,先有一個定位,先辯清楚,把它安排清楚,讓阿難無所逃遁。

底下接著這一段,[巳二、仍存原文。]說:[本科科名,因此段之文,現在流通本皆安置此處,以致上下文,被此段橫隔於中,文意不得貫為一氣,細究此段之文,是如來告示阿難,佛定總名。因阿難雖求佛定,不知佛定不共之名,乃以平日所聞,三定共名,加一妙字以揀之。]佛一聽,[佛聞悉,即示以佛定不共之名,]佛定是首楞嚴大定。[亦理所固然,應在阿難求示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大眾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之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所以,這個翻譯成三摩地,或者三摩提,才是正翻;我們現在翻譯成三昧,那是訛音,後來,大家用習慣了,就講:三昧,三昧,事實上,三昧這個翻譯是錯的,正確的音是三摩地,而不是三昧,是後來人對梵音的翻譯不是很正確;那也叫習慣了,習慣了就好。所以,附帶,大家還是須要了解的,我們平常講的:三昧,三昧,事實上,這個是訛音,訛音就是錯誤的音;正確的音是三摩地,或者是三摩提。雖然事小,但是,對一個法師或佛弟子,對梵音和中文的音還是要小心,還是要了解的。[已將此段,移置於前,為使前文,問答相應,本文不致隔礙,今仍存原文於此,以便後賢參考。]所以,[二仍存原文竟。]

諸位翻開80頁,圓瑛法師就是把這一段調到80頁來,諸位翻開80頁,這樣知道圓瑛法師的用意了吧!這二段是不是一模一樣呢?對!一樣!也就是翻譯的經文當中,把它橫隔在這中間,那麼,圓瑛法師覺得不妥,就把它調到前面去,它整段的意思就是這樣子。好!

翻回來,97頁,[巳三、即例反難]。倒數第三行,「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師父先簡單解釋一下,說,佛告訴阿難:就像你所講的:身體在講堂內,大門和窗戶都是開通的、打開的,所以,你能夠看到遠方的林園。不曉得有沒有一類的眾生,難道有一類的眾生,是否亦有眾生,在這個講堂內,而沒看到如來,卻先看到講堂外邊的林和泉呢?阿難答言:世尊!在堂,在講堂內卻看不到如來,卻看到外邊的林園和泉水,無有是處,這怎麼可能呢?底下,翻過來98頁,[此佛告阿難,前五句,是引前文,身在講堂,]就像心在身內,([例心在身內;])[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例由五根通達而知外境。中四句故問亦有眾生在堂,例心在身內;不見如來,見堂外者,例心在內,竟不知內,]內面,講堂內。[而獨知外也。]心在內,竟不知內,卻獨知外,有這樣的道理嗎?

[後阿難答言下四句,阿難於能例法知謬,以在堂不見堂中如來,]如來顯現在他前面,應當先看到如來啊;你心如果在身內,應當先看到心肝脾胃腎啊![獨見堂外林泉,決無此理,故曰無有是處。]既然阿難你這樣答:無有是處,佛陀就回答說:「阿難,汝亦如是。」你就是這樣的人。[此一句,如來即例反難。謂汝阿難所計,]「計」就是執著。你阿難所執著的、計著的,[心在身內,竟不知內,而能見外者,亦如眾生在堂,不見如來,見堂外者,無以異也。]沒什麼兩樣啊![三即例反難竟。]

眾生在堂,不見如來,就像在座諸位,你今天來聽經聞法,看到了師父,是不是?說:哎呀!我在講堂內,沒看到師父,先看到外面的樹木。有這個道理嗎?沒有的!是不是?一定先看到師父嘛!阿難在講堂內,一定先看到如來嘛!如果心在身內,是一定見到身體裡面的東西嘛!這個就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你自己說,然後,告訴你矛盾的地方,讓你無所逃遁。

底下,[巳四、就例攻破。]「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師父先解釋一下,說:心是萬物之靈,汝之心靈,你這個心靈,是一切能夠明了,因為是有作用啊,一切明了。如果你說:你現前所明了的這一顆心,所能認識外境的這一顆心;而認為這顆心,能認識外境的這一顆心,能推測的、了知的、明了的,確實沒有錯的,認為實在是在身體內。爾時,那麼,那個時候,既然心在身體內;任何時間叫做爾時,那麼,你任何時間,先合了知內身,先合,首先是應該先認識你身體內的東西才對啊!因為阿難認為心在身內嘛!對不對?所以,你既然把心認為是在身體內,爾時,那個時候,任何的時間,先合了知內身,那麼,就應當先知道身體內的東西。頗有眾生,難道有一類的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呢?難道有眾生有這種能力,先看到身體中的五臟六腑,然後觀外物,所以知道,心在身內,是見即非。

看底下,[心靈者:心為萬物之靈,又心有靈知之用,凡心在之處,一切皆能分明了知也。若汝現前,所以能明了心,]能認識的這一顆心,[實實是在身內者,爾時先合了知內身之腑臟。]五臟六腑了。[頗有:猶言可有,此乃詰難;謂世間可有此一類眾生,]有能力[先見身中腑臟,後觀外物萬象耶?]一般眾生怎麼看得到內部呢?所以,著心在內是不對的!好!

99頁,經文,「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這個文言文字句很簡單,但是,就是看不來,師父先簡單解釋一下:縱不能見心、肝、脾、胃,好!就算你沒有能力,沒有辦法看到內部的,身體內的心、肝、脾、胃;因為有的人認為說:因為離心太近了,看不到心、肝、脾、胃。就像眼睛的睫毛,眼睫毛還有眉毛,因為離眼睛太近了,所以,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也看不到自己的眉毛。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因為身體的裡面那一顆心,因為距離太近了,就像眼睛離這個眼睫毛還有眉毛太近了,所以,看不到!好!縱然不能看到內部的心、肝、脾、胃,好!那麼,外部的呢?外邊的爪生,外面應該見得到吧?就是指甲在生長,你也是看不到啊,沒有覺察啊!頭髮在長,頭髮一天一天的,一天一天的在長,你也沒有覺察,你的眼睛也沒覺察到啊!筋轉。好!再講到皮膚內的,外部看得到的,是爪生、髮長,這是外邊都見得到的。好!我們講皮膚上面這一層,筋在轉動,皮膚內的筋在轉動;皮膚內的脈在搖動,這你應該明白了吧?誠合明了,這個你應該看得到吧?如何不知,為什麼連這個也不知道呢?必不內知,你必定不能內知,你連這個心在身內,都沒有辦法了解心、肝、脾、胃;連在外邊的爪生、髮長、筋轉、脈搖,本來你應該知道,而你現在根本都不知道。

必不內知就是:必定不能了解裡面,連裡面最近的都看不到;或者不近不遠的皮膚,筋脈轉動,你都看不到,云何知外?怎麼能夠知道外邊的萬象呢?佛陀的意思就是說:連最近的心、肝、脾、胃,(就是佛)都不知,何能知外?怎麼能夠看到講堂外的祇陀林?阿難!你在講堂內,連最近的如來都看不到,怎麼能說先看到講堂外的林泉?是不是?這樣講是不對的!

好!整句師父再重複一遍,因為這個文言文太省略了。說:縱然你沒有能力看到內部的心、肝、脾、胃,那麼,外邊指爪,指甲生、頭髮長,這是外面見得到的。好!再說皮膚下的筋在轉動;皮膚下的脈在搖動,這你應該明了了吧?為什麼你連這個也不知道呢?那麼,必定不能內知,你阿難連這個最近;或者不遠不近的內外皮膚,統統不知道,云何知外?那怎麼能夠知道外邊呢?

底下說:[此段縱奪兼施。上二句是縱,]「縱」就是先讓你一步,縱就是:或許你會認為怎麼樣,先退一步說,所以叫做縱。[謂心、肝、脾、胃,皆身內之物,應當有見,或因相處太近,]「相處」就是距離,處得太近,心跟這個心、肝、脾、胃、腎太近了![而不能見,]就像眼睛;還自己找個理由,就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眉毛和睫毛,([如眼不見眉睫,])[其說似乎近情,]「近情」就是近乎人情,這樣講好像說得通。[故縱許不見。縱後便奪,]「奪」就是不允許,暫時佛陀允許你這樣講,後來就絕對奪回來:這觀念是錯的![故云縱不能見心、肝、脾、胃,而爪之生,髮之長,筋之轉,脈之搖,皆在內與心稍疎者,]「疎」就是稍微遠一點,[汝心誠合明了,如何亦不知耶?]為什麼也不知道呢?[此奪也。下二句指謬,必定不能內知,心、肝、脾、胃,又不能內知,爪生、髮長、筋轉、脈搖,云何反能知外耶?]連裡面最近的都看不到,為什麼會看到外邊呢?[四就例攻破竟。]

[巳五、正與結破。]「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是不能知內之故,應當知道,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是住在身內,不知其內,斷無是處;]絕對不可能![亦如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豈有是處耶?此一處,乃阿難本計,]依這個根本開出來的叫做本計,一切的執著,都從著內開展出來的。「本」就像樹木的根,因為這一切眾生,都執著心在身體內。[下之六處,]是阿難被逼得沒辦法,[皆屬被迫轉計。]沒有辦法,說不出所以然,只好一直找![初執心在身內竟。]所以,我們就感謝阿難了,為什麼?如果佛陀這一段一破,阿難忽然大悟,然後,《楞嚴經》就stop,就停了!還好他老人家,阿難尊者還好聽不懂;要聽得懂,阿彌陀佛!《楞嚴經》就結束了,100頁,OK!停!所以,因為聽不懂,所以就轉計,才開始一直找‥‥‥。

好!諸位!把這本收起來,翻開《義貫》119頁,《義貫》119頁,如果文言文有一點艱澀、困難度,那麼,看一下白話也不錯;程度好的就當作是複習。119頁,中間經文:[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註釋}「爾時」:就是那個時候。

「舒金色臂」:「舒」,就是張開。「金色臂」,如來三十二大人相之一為「身黃金色,如紫磨金」(在《中阿含經》卷第十一:《三十二相經》第二──《大正藏》卷一,四九三頁-四九四頁)。所以佛身金色,為佛世尊在大小乘經典中,皆如是金口親說,並非神話,或今世學者所謂「神格化」。為佛弟子,於佛親言,應一心諦受,不應依於凡夫六根境界以判聖人境界,而妄生疑、不信。

「三摩提」:又譯為三摩地,中國古代又省譯為「三昧」而「三昧」一詞雖是簡便,卻是錯誤的,實是訛化。三摩地義為等持,「等」為定慧均等,又稱為等引或等至,為一切禪定修行最高成就的總名,也就是於一切禪定修習成就的時候,便得三摩地,但由於所修的法門不同,而有種種不同的三摩地(三昧),譬如說念佛三摩地、法華三摩地,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如幻三昧,什麼叫做如幻?就觀一切法如幻,即得實相。為什麼?緣起如幻,整部大藏經就是講這四個字:緣起如幻。再講更深一層的,也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再講直接了當的,這個世間沒有一種東西、沒有一法,世出世法都一樣,沒有一法值得我們執著,值得我們這樣傷心、痛苦、哭泣、煩惱;沒有一種東西,值得讓你起無明。為什麼?本來無一物;這是站在體的角度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句是佛陀站在一切法性空、不可得的角度說。

站在緣起的角度說:雖然存在,可是,是生滅,剎那生滅,是無常;站在緣起的角度說,緣生即成,緣滅即離,緣生就是無生;緣滅也沒有滅,因為本來無生,現在不需要滅。為什麼?緣生當體即空,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為什麼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因為凡所有相,都是因緣生,因緣生的東西,剎那生就會剎那滅。簡單講:如果你也認識這個世間,萬法都是敗壞之相,而這個世間,不值得一法讓你苦惱、煩惱、執著,簡單講:什麼事情都放得下,為什麼?緣起如幻嘛!所以,我們要了解佛的用意,如果一個學佛的人,仍然因為這個世間的瑣碎的人情世故,而一直在困擾的,他還不能講修行。譬如說:人家誤會你,你一直想要解釋給別人聽,那麼,就是要看時間、空間的因緣,有因緣才解釋,沒有因緣,你愈解釋就愈糟糕;愈抹就愈黑;愈攪就愈痛、愈煩惱、愈困擾!因此,我們要了解,如幻三昧是什麼意思?這一句聽得懂,你所有的般若智慧都打開,你就找到了修行的關鍵,叫做如幻。

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你體悟了如幻,有什麼好處呢?就像你進去黑暗的房間,找到了開關。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假相;生命是一種妄想,所有的幻想,都必須面對殘酷的覺醒,你要覺醒,一定要擺脫這些習氣,對一個修行人來講,它是很殘忍的;但是,對見性的人來講,它是很慈悲的。一般人都順著習氣走。所以,所有的夢想,都有黑暗的一面。為什麼?世間所有的好,它一定有痛,它一定有痛處,它一定有痛處。譬如說:你欺誑人家的財產,欺騙人家,簡單講:不應該你得到的,超過你本身的背景時空的欲望,多出來的,記得!你的災難就會到,而且很快!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你自己知道!所以,修行,他是要對自己的良心跟因果負責的,而不是說做表相,讓人家看一下看一下;你的內心世界是什麼?你動什麼念頭?所以,這個三昧、三摩地,就是通達了如幻,一切法它就不實在的。而本經中佛所開示的,就是「大佛頂首楞嚴三昧」,也就是佛定,或者是首楞嚴大定。

「大佛頂首楞嚴王」:以此三昧為依於佛頂,力用無上,為諸定之最上者,所以稱為王。又此定為依於如來本修密因(也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叫做如來藏性,每一個人都具足的。涅槃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諸位!講經說法,講講幾個感應的故事,可以激發人家,沒有錯;但是,這個是生滅的。講講幾個因果關係、幾個故事,可以激發人的道心,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把他引入究竟的第一義諦,實相究竟第一義諦,這個人無量億劫來的法身慧命,沒有根深柢固的種下去,他不了解究竟的實相是什麼?究竟的第一義諦是什麼?有的功夫到了,今生今世就可以成就,不必等到什麼下輩子,今生今世就能證果、就能解脫,因為你有正知、有正見、有正念、有正觀、有正確的思惟。因此,我們聽經聞法,要聽那個究竟義、實相義、究竟一實相義。那怎麼看呢?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好!用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說:你這個色身,一定會變成一堆骨灰,直接了當,單刀直入。簡單講:美女、帥哥,一定會化作灰燼,一個都沒有任何例外,叫:一等是學,直須無學,沒有任何東西好討論的,我們這個色身,一定會敗壞,所有的追求都會毀滅的,一個都跑不掉!這樣就停!休息,歇即是菩提。但是,當你開始要修行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不是在學佛;你會發現:我在學猴!你在學猴,猴子蹦蹦跳‥‥‥對不對?就是這樣子啊!一個世間的愛跟恨,都很難放下的;而佛陀說:你所愛的人,那個對象,其實他不存在的;你所恨的對象,也不存在的;可是,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是不是?

因此,那一首歌就是這樣寫的了,「背叛」那一首歌就是這樣寫。所以,如果我們愛到瘋狂的時候,會變成一種很嚴重的後果的,會使人盲目的勇敢、瘋狂的勇敢,愛到深處的時候,會使人瘋狂的勇敢、盲目的勇敢,看起來很勇敢!為什麼?就無明在作用啊!是不是?為了女朋友,是不是?可以殺人;得罪了他女朋友,叫一堆兄弟打!這個世間就這樣子。今天報導的新聞,昨天一個二十八歲的特種部隊的,是不是?他才搬來那個公寓,他住在五樓,有一個小姐,年輕的少婦離婚,他看上眼了,看上眼了,情人節要約人家出來吃飯,被人家拒絕!是不是?人家也不甩他,他這個年輕人,又有吸毒、安非他命的習慣,吸強力膠,吸強力膠的習慣;我也不知道強力膠為什麼能吸?強力膠不是在黏壁紙的,為什麼強力膠能吸?我就弄不清楚,還是不知道強力膠為什麼能吸?到現在我都弄不清楚,Why?真的不知道!好了!他有一天,他在五樓就吸了強力膠;後來,警察發現說是推諉之詞,他就從五樓那個窗戶、鐵窗爬到四樓來,就怎麼樣?進去,那個少婦,她已經‥‥‥人家有女兒了,然後就把她殺死了,又強姦了二次屍體。然後,用熱水把她滾燙,要把她剖屍,截肢一塊一塊的。後來,發現截肢很麻煩,就把整袋拿去丟掉,現在抓到了!

才一念之間,一念之間,生死一瞬間;解脫、束縛,也在一念之間。所以,我們真的不敢想像,一個人沒有學佛怎麼辦?沒有正確的生命的觀念,日子怎麼過?後半輩子怎麼辦?往後的生生世世,無量億劫的法身慧命怎麼辦?所以,這個講經說法,又變成非常非常的重要,給眾生一個正確的引導,當你性本能很衝動的時候;當你愛恨交織的時候,你學佛以後,就比較能夠踩著煞車,比較踩得住;我不是說全部的佛弟子都有辦法,至少他也不敢殺人啊!也許他財色名食睡,會某一種感染力很強;但是,還不至於像這麼嚴重!不幸的事情,不學佛,隨時隨地,那爆發出來,它都隨時隨地,什麼時候發生,不知道!什麼叫無明?不定時炸彈就是無明,隨時隨地會炸,炸得自己粉身碎骨!

我們這個無明,就是這樣子,踩到了無明,就是踩到了地雷。所以,當你無明在發揮的時候,記得!你現在踩到地雷了,快炸毀你自己了。無明稍微收斂一下,貪瞋癡、脾氣一直發,收斂一下‥‥‥好好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慢慢的慢慢的降伏,最後就停止了!一直爆發的時候,你就是踩到地雷了,那個地雷就是無明的地雷。當你口無遮攔,攻擊性很強的時候,你就是踩到地雷,就是無明的地雷一直爆炸!對不對?人家勸他:哎呀!某某居士啊,不要這樣!他就說:你不知道啦!這又一顆更大的地雷!這個地雷一直炸‥‥‥把自己的法身慧命炸得粉身碎骨!所以,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是懂得節制的人,克制自己的。底下,故此三昧之行者,須先悟了本具之性,方得真修。

所以,師父才一直告訴你:見性是很重要的!記得!一邊念佛,一邊聽經聞法,體悟:喔!原來即心就是佛;原來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自己的心,全部都放得下,煩惱放得下,全部的心,統統集中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禪淨其實它是不二的,不可以分開的。所以,你聽經聞法,經教愈強,你的念佛的功夫就愈厲害,因為你煩惱少啊,是不是?煩惱來了:哼!一下就‥‥‥一念之間就OK了!是不是?以前晚上氣得都發抖了、睡不著了!對不對?被你老公、被你老婆氣得發抖了;現在,哼!好好睡,好好睡,是不是?修行就成功了!休息十五分。

(中間休息)

好!《義貫》121頁,「具足萬行」:因為此「首楞嚴王」,不但具足一切三昧,乃至具足諸波羅蜜,所以六度所攝之萬行,具在其中。「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一門」,就是此首楞嚴金剛三昧門。「超出」,為超越出過九法界的二種生死(也就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所謂分段生死,就是六道眾生的生死;變易生死,是二乘以及菩薩,斷惑出三界的生死,其實沒有生死,只是境界的轉變,叫做變易生死。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去,也是這樣子的,將來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花開見佛,當我們聽聞了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說法,我們增長了我們的般若智慧的時候,蓮花的光、香、莊嚴,會愈來愈大‥‥‥愈來愈強!所以,那個時候方便說,那個叫做生死;但是,事實沒有。就像一個人,經歷了一番痛苦、挫折以後,他說:重新再生,大死一番,再大活一番!所以,這個變易生死是境界的轉變。

「妙莊嚴路」,為殊妙莊嚴的修行路,因此中之行人,以首楞嚴之定慧而自莊嚴,所以,我們也是這樣子,心中有定、有般若智慧。所以,定要從各個角度,要見性、要無諍、要忍辱、要體會空性,如此的這樣體會。而慧呢?要聽經、要聞法、要誦經、要拜佛、要念佛,求佛加被我們,同時開採自己的本來的般若智慧。因此以首楞嚴的定慧而自莊嚴,所以稱為莊嚴;又此三昧,可引導行人,速歷六十位修證,速達無上菩提,速獲法身,無量莊嚴,故稱此法門為妙莊嚴路。

{義貫}「爾時」(那個時候),「世尊」即「在大眾」之「中,舒」張其紫磨「金色」的手「臂」,而「摩阿難頂」,並「告示阿難及諸大眾」說「有」一種「三摩提」,是如來所行,「名」為「大佛頂首楞嚴王」,此三昧即「具足」一切波羅蜜及阿難所問的三觀,就是奢摩他、三摩、禪那,三觀等「萬行,十方如來」以此「一」妙法「門」,其實,這個妙法門,一妙法門就是明心見性的定,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用本來的清淨心修行。所以,修學佛道,你抓到了根本,就是找到了解脫之門;找到了解脫之門,是用什麼方法呢?但莫污染,別無聖解,也就是萬法現前,知道它是妄,不要跟著跑;不要被騙;不要被牽制著走,那麼,你就算有功夫!底下,而得直「超」越「出」過九法界二死,達於無上殊「妙莊嚴」境界之修行「路」。「汝今」應捨虛妄分別之心,而以真心「諦聽」諦受。於是「阿難頂禮」而「伏」地聽「受」如來「慈」悲大法之妙「旨」。

{詮論}在此,如來即正答阿難,佛所行定之名,既非奢摩他、或三摩鉢底,亦非禪那,而是大佛頂首楞嚴三昧,因為阿難所說那三種定,是一般藏教以及通教行人所修。佛之所修,非比尋常,乃一乘圓頓之法。

又,此節經文,係依圓瑛法師所言,應置於此處,經文方得順暢;雖然以前流通本都是放在「七處徵心」中,其實是所執七處咸非之中。第一番破「執心在身內」以後。本人覺得圓瑛法師所言甚是,故亦從之,讀者請詳。

那麼,第五節 七處徵心──這個大標題是方便說;這個大標題應當改為:所執七處咸非,這個才對的。佛只問二次,問阿難:你心在哪裡?佛只問二次,沒有問七次,徵,「徵」就是問。是不是?所以,阿難找了七個地方,都找不著,所以叫做所執七處咸非,而不是七處徵心,佛沒有問七次,佛只問了二次,二次而已,阿難轉來轉去,找了七次,找了七個地方,找不到心。叫做所執七處咸非,所執著的七個地方都不對,這個大標題,應當是這樣子才是正確的。七處破妄(令明真心)。

A.引言。經文:[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註釋}「同氣」:同一祖宗之氣脈、氣血、氣質。124頁,「情均天倫」:「均」,就是同。在感情上猶如同胞兄弟。「頓捨世間深重恩愛」:這個「恩」,是指父母來講的,因為父母對我們有恩。「愛」,是指妻子、兄弟、奴婢等,在座諸位!為什麼說:出家人要讚歎?一個出家人,假設說:他有結過婚,能夠把這個妻兒放下,是真的很不簡單的!兄弟、奴婢等,以及其他一切如名位、田產、舍宅等等。

「如來三十二相」:這是百福莊嚴之相,如來於因地中修百福,果地方成一相,從「足下平滿相」,到頂上「肉髻相」,共有三十二相。詳如《中阿含》卷十一;《三十二相經》,或者《三藏法數》。「形體映徹」:「映」,就是發亮,照,發亮的意思。「徹」,就是透徹,透明。「何以故」:為甚麼。「麤濁」:這個「麤」跟這個「粗」是一樣的。「腥臊交遘」:「腥躁」,腥臭之氣昧,「交遘」,就是交合。這個當然是指男女了。「膿血雜亂」:「膿」,是指父精。「血」,是指母卵。我們佛經裡面,不講精跟卵,精、卵是後來的名詞,後來的名詞;我們佛法是二千五百年,佛當時在世,不用這個名詞。叫做膿血雜亂,「膿」,是指父精。「血」,是指母卵。

「剃落」:剃髮有四義:諸位!在這兒就要跟出家人一同來互相勉勵了,我也是正在學習的人,底下這四項,四個重點,是咱們出家人所應當重視的,剃度出家,應重視明心見性,明佛心,見不生滅的本性。要如何的明心見性呢?底下這幾個很重要,尤其對出家人!一、要離我相貪愛;離我相的貪愛,也就是千萬不要一直講、執著這個骨頭、筋脈、五臟六腑所構成的這個組合,一直認為這個是「我」。意思就是說:世間人講有我,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沒有聽到正法,可以原諒;而我們剃度出家,了解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一切法本來就不值得我們這樣貪愛。所以,應當離我相的貪愛,你有「我」,就什麼都貪;有定位這個「我」,你就什麼都貪。

所以,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的,世間法可以從語言、文字、考試,可以位位這樣一直進步的。譬如說:小學生、初中、高中、大學,可以用考試、筆試啊;佛法沒有辦法,它不是邏輯、不是哲學,也不是玄學,它是內證的功夫。邏輯,本身定位有一個點,由A推論到B,由B推論到C,這個A是假設的,邏輯本身的推論,這個有起點,有一個範疇來互動、來討論,這是屬於邏輯學的範疇。佛法不是,佛法沒有辦法用邏輯去推論出來,那是完全脫離意識型態的東西,完全沒有任何的語言、文字、意識型態,任何的觀念統統沒有,那是絕對放下,絕對的清淨心的一種境界。

所以,沒辦法考試;沒辦法用筆,你筆拿起來,可以畫一隻豬、畫三隻小豬,沒有關係;佛法,般若心怎麼畫呢?你定位就不對了,一加一等於多少?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多少?等於四。四加四等於多少?等於八,這個叫做數字、叫做觀念、叫做推論。一從哪裡來?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才有四啊,一從哪裡來?一從無中生有來,爸爸、媽媽沒有生你,你怎麼知道那是一二三四?一從假設來;一從無中生有來;一從緣起如幻來;一從全世界認同來;一從觀念來;一從習慣性來,畫一條叫做一,你的一從哪裡來?不會回答!為什麼?那是禪的境界,單刀直入告訴你!對不對?它不是觀念的東西,一加一等於二,這大家都會啊,那一從哪裡來?大家都不會啊!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一加一就是等於二啊,一從哪裡來?一就是一啊,這還要爭辯嗎?就一啊!就是這樣子,強迫自己,接受這種觀念叫做一啊!而佛陀說:一不存在的,那是緣起如幻、是假設、是觀念,是給你邏輯學上推論方便而已,讓你語言上有一個數字的觀念,number,它是一種遊戲規則。為什麼?定位是這樣子嘛!叫做一二三。

所以,因此,我們會因為錢增加而高興,多嘛;我們會因為沒有錢而煩惱,因為少嘛!對不對?錢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生活,生活當中挾帶著現實,現實又是這麼殘酷,因此,我們必須面對錢多、錢少的困擾,沒有錢,沒辦法坐飛機啊;沒有錢,註冊費怎麼辦?因此,現實的社會,把我們壓得不得不接受這個數目字存在的觀念,這是有錢人、這是沒有錢,所以,沒有錢列為痛苦,事實上就是要面對現實。而聖人沒有這個東西,聖人身上十億,心如如不動,知道這是假相;聖人三餐過得去,一貧如洗,日子也是這樣過!為什麼?因為就是一堆骨頭啊,吃了消化吸收。對不對?我們因為,就是這樣,吃了消化吸收,產生能量。

這些觀念:有錢,十億跟十塊錢,在聖人沒有這種觀念的。為什麼?沒有數量的觀念,已過量,《維摩詰經》講的:已過量超數量,這個是何等的境界!所以,為什麼佛教講的:無量無邊?講無量無邊,其實也不對呢!無量是對有量講的,才講無量,因為你有量,才講無量,佛不得已才講: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盡,因為沒辦法講,只好這樣子來形容它。所以,你講無量也不對,為什麼?本來就是絕對,絕對就是空;空就是絕對的存在,於一切現實當中,就見到了究竟本體,沒有任何語言、文字跟意識型態去詮釋它,所以,只好讓眾生理解的觀念;眾生所能理解的,就是有邊無邊、有量無量,沒辦法,只好這樣講了。所以,你只要用重疊的觀念,就是貧窮。

譬如說:我很有錢!那就是你就是一個窮人,因為你講你很有錢,就是表示還有人家比你更有錢的;那不計較,我就安住我的本分,我一個月賺一萬,我懂得般若的智慧,這一萬就是絕對,放下,無比自在,我不須要跟你比較;也不須要跟你計較。是不是?這是講聖人的境界,你二萬,二萬就是絕對啊,我就是知足,我就是常樂;讓你領二十萬,你不知足,你也是窮啊,窮跟富,你怎麼比啊?錢賺不完啦,也講不完啦!所以,這個還是屬於觀念的部分。對不對?

生命是妄想的產物;生命就是一種觀念,而一切眾生都卡住觀念,而老死不可破,沒有辦法破那個觀念,打死沒有辦法!從假設當中;從無中生有當中,一種緣起如幻的假相,而不知道,父母沒有生出我們,我們根本沒有執著。對不對?不懂得執著;也不曉得什麼叫做一二三四?後天慢慢學習的數字觀念。所以,佛講的:後天所學習來的東西,不堪使用!因為它不是智慧,不是本有的智慧,沒有辦法突破那個無明跟煩惱,沒有辦法的!要突破無明煩惱,必須開採本來我們有的般若智慧。

所以,底下說:一、離我相的貪愛;二、清淨;「清淨」底下要加一個:心,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沒有污染。第三、就是平等;還加一個「心」,要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千萬不要覺得你有錢,看不起別人。是不是?你長得漂亮,看不起別人;有時候,漂亮比醜還糟糕,就像被謀殺的那個,她就是因為長得漂亮;今天如果她長得很醜,自己就有保護色,一看就是門神、八家將那種臉,一看,就是八家將那種臉,哇!阿彌陀佛!對不對?所以,我們就了解說,你看,人家長得醜,人家就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長得漂亮的就比較麻煩,性騷擾、性侵害等等。是不是?所以,長得醜有它的優點,就是不會有煩惱。第四、斷煩惱。就是能斷煩惱。

{義貫}「佛告阿難:汝」與「我」為屬「同」一祖宗之「氣」血傳承,「情」感則「均」如同胞之「天倫」。(因此你老實對我說,不要客氣,不要顧忌甚麼──因為我們是自己人!)「當」你於最「初發心」時,「於我」佛「法中」,是「見」到了「何」等殊「勝」之「相」,才令你「頓捨世間」之「深重」的父母親「恩」以及男女等之「愛」而出家?「阿難白佛:我」是因為「見」到「如來」之「三十二相」如此「勝妙殊」特超「絕」一切,「形」貌「體」質內外「映」照透「徹,猶如琉璃」一般。因此我阿難便「常」常「自」己如是「思惟」;如來「此」極其清淨之「相」絕「非是」由世間之淫「欲」染「愛」之「所生,何以故?」因為淫「欲」之「氣」分「麤」重污「濁」,味道極其「腥臊」之男女體液,「交」相「遘」合,如「膿」之精、含「血」之卵「雜亂」混合,如是污濁之處絕「不」可「能」從其中「發生」如彼殊「勝」清「淨」絕「妙」光「明」,如「紫」磨「金」百「光」會「聚」之金剛不壞身。「是以」我極其「渴」求「仰」慕,因而「從佛剃落」髮鬚而出家。

126頁,{詮論}諸法因緣生。由於前面阿難表示他要開始好好修行,以全其道力,而問如來怎麼修。於佛法中,首重發心,因為發心是因,因正則果才能正;若因不正,則果不得正。發心亦如是,唯有正發心,才能正修行,發心不正,便與正修行不相應。因為阿難問修行,所以如來釜底抽薪,窮源達本而問其最初發心為何。以最初發心就是他當初心中所最想要達到的目的。但阿難答說是因為見到如來的三十二相殊妙而發心出家,如此便是見相而發心,如是見相發心,便非正發心,即使他所見的相是最清淨殊妙的如來相,亦然,何以故?依於六識分別心,起於愛憎之心,如是之心就是妄心,非是真心,若復依如是之心而發心出家,便非正發心。又,如來所有功德,不只是在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只是如來大悲示現的他受用化身,非是如來之無上清淨法身。諸位!無上清淨法身,就是無相般若心。為什麼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因為如來是無相,般若心即是。所以,無上清淨法身,由般若心見。阿難不依法身,他不依無相的般若心,而依有相化身發心,所以不是究竟。

經文:[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註釋}「善哉」:此為讚其直心。

「眾生」:生生死死,生死不斷,底下念:數ㄕㄨㄛˋ數ㄕㄨㄛˋ生,數數,一次又一次;不能念數ㄕㄨˋ數ㄕㄨˋ生。所以,要打開佛經的般若智慧,語言、文字能力是一把鑰匙,中文強的人是很受益的,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數數生,稱為眾生。又稱數取趣,稱為眾生;趣,就是六趣。「數取趣」以白話來講,就是:一再地往六趣跑。也就是輪回沒有停止。輪回怎麼停止?我們的貪心、財色名食睡的心這麼重,輪回怎麼停呢?痛苦怎麼有辦法停呢?所以《大智度論》裏面講:去貪則清涼。諸位!佛經一句話,可以影響你一輩子,你只要把這個貪放下,你一輩子都清涼,真的!沒有貪嘛!「常住真心」:常住就是不生不滅,此真心非生滅之心。

{義貫}。「佛言:善哉,阿難」,你能直心地自陳出家之發心因緣,直言不諱。「汝等」大眾「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以「來」,依惑造業,依業受報,因此無量劫中「生」與「死相續」不斷,生了又死,死已複生,此「皆由」於「不知」自身中具有「常住」不生不滅的「真心」,其「性」本「淨」、並具本「明」之「體」;眾生以不自見真心故,反「用諸妄想」心去思惟分別一切法,然「此」等妄「想」實在「不真」,但是虛妄(因為妄想就是心中起惑,既起妄惑,所以就造妄業,而受妄報),「故有」六道生死「輪轉」之事。

{詮論}。眾生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見自心,以不見自心,所以,故雖身受輪轉而不自知。為什麼呢?因見心名為悟,見到了自心才是悟。所以「悟」字從心從吾,此字之義為「見吾心者,名之為悟」;所以,開悟,就是見到自己的心。反之不見自心者,就是迷,迷人以迷失自本心故,隨逐五欲六塵而去,而不知返,不知返觀自照,是故盡其一生悠悠忽忽,受六塵之擺佈,為五欲之所驅使,空造許多業,空受許多的苦。斯皆由於不見自心之過。

經文:[「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註釋}「欲研無上菩提」:「研」,就是求。「無上菩提」就是佛道佛菩提。因為前面阿難請法的時候;「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所以就是請問成就無上菩提之法。「真發明性」:「真」,就是真正地,而不是虛偽、不是表面、不是造假。「發」,開發;「明」,就是明瞭,就是悟。「性」,就是如來藏性。

「應當直心,酬我所問」:「酬」,就是對,答也。《維摩詰經》裏面說:「直心就是道場」。意思就是:人不能虛偽。也就是直心相反的,就是諂曲心,心若諂曲,便會吹牛、拍馬屁、諂上欺下、趨炎附勢等惡事,以及覆藏,覆藏就是隱藏,隱藏自己的缺失,叫做覆藏。委過,委過就是彎曲,這個「委」就是彎曲;「過」就是過失。「委」就是彎曲,就是不直的過失,就會覆藏自己的缺點,就會有種種的彎曲、種種的過失。就會文過飾非,修飾自己,自己的過失,文一文,「文」就是修飾的意思。飾非,自己的非,也是修飾一下,修飾一下過,修飾一下非,叫做文過飾非之事,皆會發生,如是便無法修行,以諂曲心者其心虛妄盛故,所以與道不相應,與道格格不入,所以修行人必須直心。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十方如來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行不由徑,不走險路,不由小道、邪道、不抄小徑。「出離生死皆以直心」:一切眾生得以出離生死者,皆是以直心去修行,而不以邪心、曲心。「心言直故」:「心言」,心跟言。謂心與言皆不彎曲、不扭曲。

130頁,「終始地位」:「終」,為十地等妙(等覺、妙覺)。「始」,就是初發心。「地位」,菩薩修證的六十階位。

「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中間」,就是過程。「諸」,就是種種、各種。「委」,就是彎曲。此言,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其修行一直依純一直心,簡單講:修學佛道就是不能虛偽了。在無量劫中,歷經六十階位,其過程中,永遠也沒有一點點彎曲、偏出直道之相。「出」就是離,沒有偏離正道。因此,你沒有偏離正道,你必須要有什麼?要有衛星定位了,現在講的衛星定位。簡單講:修學佛道一定要什麼?一定要大善知識;修學佛道沒有大善知識,除非你是六祖再來的,要不然,很容易走錯路的!

有一個女眾,去信一個外道,那個上人跟她講,所謂無上師跟她講,他說:要赤裸裸的打坐,要見本來面目,就要在房間裏面脫光光,脫光光打坐,他說這個叫做本來面目。因為佛法她不懂!所以,要碰到了惡知見的,那就慘了,那死定了!譬如說:美國有一種類似異教,異教徒,常常妖言惑眾,那多嚴重呢?他說:最近外太空飛碟要來,飛碟要來了!他們那個神跟他相應,有告訴他了。他說:我們人的肉體跑不過飛碟,我們要跟這個飛碟,就像光帶著我們上天堂。這個是在美國,現在被禁止了!上天堂。我們用什麼去?用神識,所以,神識就要擺脫這個肉身,擺脫這個色身。結果怎麼樣?結果就......大家想不想去?想!怎麼去?統統要自殺,統統自殺!當天,互相幫忙,死一百多個喔!我用毒藥把你灌進去,先注止痛的,毒藥灌進去,然後,三號就灌二號的,就這樣互相灌這個藥。有的打這個針、有的灌藥,太痛苦了,打這個針,打這個毒針,讓他昏迷、死掉!他說:這樣死了以後,神識出來,跟著光跑、跟著飛碟跑,這樣會上天堂!結果調查下來,死了一百多個!

你知道要碰到佛法有多難?要碰到正知正見、正法的法師有多難?要碰到邪知邪見,想要更快的,所以,給你大搞神通,你也不知道,外表上看,他也很慈悲啊,口中講的類似佛法,類似。你看,他也講佈施啊;也講慈悲啊;也講愛啊!完全模棱兩可,在外行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到底是正是邪?而在佛經的五十種陰魔判斷,他的確是惡知見、是邪的!

所以,這個邪知邪見,一下子帶進去以後,思想中毒,思想中毒以後,改不過來;不是一輩子改不過來,是斷了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由美國這個例子,我們看到這個報導,我們都嚇一跳!這樣用打毒針的讓他死掉,怎麼能夠上天堂呢?上天堂是這樣去的嗎?那一百多個就白白死亡了!要不然,就這麼簡單,那我這裏就用毒藥,你們就準備上西天了,來的每一個人打一針,讓你死掉,一個一個拖去火化!就說:你們統統上西方極樂世界!這種道理講得通嗎?

所以,沒有福報、沒有因緣,就是碰不到正法;就是無法碰到大善知識,怎麼死的也不知道,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所以,佛的知見有多重要!所以,講經說法有多麼的重要!能救多少眾生的法身慧命,不會走錯路,能夠不受邪師、邪見、惡知見所干擾、所誤導,講經說法有多麼多麼的重要!

底下,{義貫}。「汝今」既「欲研」求「無上菩提,真」正去開「發明」見自己本具的如來藏「性」,便「應當」秉一純誠之「直心」,來「酬」答「我」以下「所」要「問」的問題。(我問甚麼,你答甚麼,不要顧忌、或者是諱疾忌醫,逃避問題。)「十方」世界的「如來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故,」而得證無上菩提;不僅諸佛如是,連一切眾生,之所以得「出離生死」輪轉,亦「皆」是「以」純一無曲之「直心」去修行,以其持「心」與「言」語皆一向「直」而不扭曲「故,如是乃至」在他們修行的最「終」之十地、金剛後心,以及最初「始」發菩提心所經歷的十「地」、六十階「位」,於其「中間」之過程,也無諸委曲、迂曲之相,也「永無諸委」婉迂「曲」之「相」。

好!我們今天上課上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準備休息,下課!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Email:dakuan00@yahoo.com.tw
佛教經典功德會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電子書免費下載 PDF for Apple iPad Acer ASUS HTC WIKI
http://www.muni-buddha.com.tw/boo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2 08:56: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小紅書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18 10:39 , Processed in 0.2080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