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09|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录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到如来果地,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是法缘慈达到究竟,达到圆满,到这个时候对一切众生的慈爱是无缘,就是无条件的,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情与无情跟自己完全是一体。敬他就是敬自,敬自就是敬他,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这是如来的慈悲。所以佛具众生缘、法缘、无缘三种慈,这个叫做大慈。所以我们称佛、称大菩萨都称大慈大悲。”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慈 慈心or悲心or大慈or大悲”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4日



...已到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憍陈如。具寿阿说侍多。具寿婆湿波。具寿摩诃那摩。具寿婆帝利迦。大迦摄波。优楼频螺迦摄。伽耶迦摄。那提迦摄。舍利子。大目干连。惟阿难陀住于学地。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于晡时从定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菩萨摩诃萨。百千万亿人俱。有大威德。如大龙王。名称普闻。众所知识。施戒清净。常乐奉持。忍行精勤。经无量劫。超诸静卢。系念现前。开阐慧门。善修方便。自在游戏。微妙神通。逮得总持。辩才无尽。断诸烦恼。累染皆亡。不久当成一切种智。降魔军众。而击法鼓。制诸外道。令起净心。转妙珐輪。度人天众。十方佛土悉已庄严。六趣有情无不蒙益。成就大智。具足大忍。住大慈悲心有大坚固力。历事诸佛不般涅槃。发弘誓心尽未来际。广于佛所深种净因。于三世法悟无生忍。逾于二乘所行境界。以大善巧化导世间。于大师教悉能敷演秘密之法。甚深空性。皆已了知。无复疑惑。其名曰无障碍转珐輪菩萨。常发心转珐輪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观自在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大辩庄严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宝手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欢喜力菩萨。大法力菩萨。大庄严光菩萨。大金光庄严菩萨。净戒菩萨。常定菩萨。极清净慧菩萨。坚固精进菩萨。心如虚空菩萨。不断大愿菩萨。施药菩萨。疗诸烦恼病菩萨。医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得上授记菩萨。大云净光菩萨。大云持法菩萨。大云名称喜乐菩萨。大云现无边称菩萨。大云师子吼菩萨。大云牛王吼菩萨。大云吉祥菩萨。大云宝德菩萨。大云日藏菩萨。大云月藏菩萨。大云星光菩萨。大云火光菩萨。大云电光菩萨。大云雷音菩萨。大云慧雨充遍菩萨。大云清净雨王菩萨。大...(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各诣释迦牟尼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俱白佛言。彼天人师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今可演说金光明经甚深法要。为欲利益一切众生。除去饥馑。令得安乐。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告彼侍者诸菩萨言。善哉善哉。彼四如来。乃能为诸众生饶益安乐。劝请于我宣扬正法。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我常在鹫山  宣说此经宝
  成就众生故  示现般涅槃
  凡夫起邪见  不信我所说
  为成就彼故  示现般涅槃  
  时大会中有婆罗门。姓憍陈如名曰法师授记。与无量百千婆罗门众。供养佛已。闻世尊说入般涅槃。涕泪交流前礼佛足白言。世尊。若实如来于诸众生有大慈悲。怜愍利益令得安乐。犹如父母余无等者。能与世间作归依处如净满月。以大智慧能为照明如日初出。普观众生爱无偏党如罗怙罗。惟愿世尊施我一愿。尔时世尊默然而止。佛威力故于此众中。有梨车毗童子名一切众生喜见。语婆罗门憍陈如言。大婆罗门。汝今从佛欲乞何愿。我能与汝。婆罗门言。童子。我欲供养无上世尊。今从如来求请舍利如芥子许。何以故。我曾闻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如芥子许恭敬供养。是人当生三十三天而为帝释。是时童子。语婆罗门曰。若欲愿生三十三天受胜报者。应当至心听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于诸经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声闻独觉所不能知。此经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办无上菩提。我今为汝略说其事。婆罗门言。善哉...(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切诸法皆无性。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槃。八者。若自爱者。便起追求。由追求故。受众苦恼。诸佛如来。除自爱故。永绝追求。无追求故。名为涅槃。九者。有为之法。皆有数量。无为法者。数量皆除。佛离有为证无为法。无数量故。名为涅槃。十者。如来了知有情及法。体性皆空。离空非有。空性即是真法身故。名为涅槃。善男子。是谓十法说有涅槃。  
  复次善男子。岂惟如来不般涅槃。是为希有。复有十种希有之法。是如来行。云何为十。一者。生死过失。涅槃寂静。由于生死及以涅槃证平等故。不处流转。不住涅槃。于诸有情。不生厌背。是如来行。二者。佛于众生不作是念。此诸愚夫行颠倒见。为诸烦恼之所缠迫。我今开悟令其解脱。然由往昔慈善根力。于彼有情。随其根性意乐胜解。不起分别。任运济度示教利喜。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如来行。三者。佛无是念。我今演说十二分教。利益有情。然由往昔慈善根力。为彼有情广说。乃至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如来行。四者。佛无是念。我今往彼城邑聚落。王及大臣婆罗门刹帝利薜舍戍达罗等舍。从其乞食。然由往昔身语意行惯习力故。任运诣彼。为利益事。而行乞食。是如来行。五者。如来之身。无有饥渴。亦无便利羸惫之相。虽行乞取。而无所食。亦无分别。然为任运利益有情。示有食相。是如来行。六者。佛无是念。此诸众生。有上中下。随彼机性。而为说法。然佛世尊无有分别。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七者。佛无是念。此类有情。不恭敬我。常于我所。出呵骂言。不能与彼共为言论。彼类有情。恭敬于我。常于我所。共相赞叹。我当与彼共为言说。然而如来起慈悲心。平等无二。是如来行。八者...(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十二分教。利益有情。然由往昔慈善根力。为彼有情广说。乃至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如来行。四者。佛无是念。我今往彼城邑聚落。王及大臣婆罗门刹帝利薜舍戍达罗等舍。从其乞食。然由往昔身语意行惯习力故。任运诣彼。为利益事。而行乞食。是如来行。五者。如来之身。无有饥渴。亦无便利羸惫之相。虽行乞取。而无所食。亦无分别。然为任运利益有情。示有食相。是如来行。六者。佛无是念。此诸众生。有上中下。随彼机性。而为说法。然佛世尊无有分别。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七者。佛无是念。此类有情。不恭敬我。常于我所。出呵骂言。不能与彼共为言论。彼类有情。恭敬于我。常于我所。共相赞叹。我当与彼共为言说。然而如来起慈悲心。平等无二。是如来行。八者。诸佛如来。无有爱憎。憍慢贪惜及诸烦恼。然而如来常乐寂静。赞叹少欲。离诸諠闹。是如来行。九者。如来无有一法不知。不善通达。于一切处镜智现前无有分别。然而如来。见彼有情所作事业。随彼意转方便诱引。令得出离。是如来行。十者。如来。若见一分有情得富盛时。不生欢喜。见其衰损。不起忧戚。然而如来见彼有情修习正行。无碍大慈。自然救摄。若见有情修习邪行。无碍大悲自然救摄。是如来行。善男子。如是当知。如来应正等觉。说有如是无边正行。汝等当知。是谓涅槃真实之相。或时见有般涅槃者。是权方便。及留舍利令诸有情。恭敬供养。皆是如来慈善根力。若供养者于未来世。远离八难。逢值诸佛。遇善知识不失善心。福报无边速当出离。不为生死之所缠缚。如是妙行。汝等勤修。勿为放逸。  
  尔时妙幢菩萨。闻佛亲说不般涅槃及甚深行。合掌恭敬白言。我今始知如来大师不般涅槃。及留舍利普益众生。身心踊悦。叹未曾有。说是如来寿量品时。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四如来忽然不现。妙幢菩萨。礼佛足已。从座而起还其本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
分别三身品第三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上微妙金宝之花宝幢幡盖。而为供养。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甚深...(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闇。是故当知。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能显如来种种事业。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议故。若了此义。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依于此身。得发初心修行地心。而得显现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我。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依大三昧。一切禅定首楞严等。一切念处。大法念等。大慈大悲一切陀罗尼。一切神通。一切自在。一切法平等摄受。如是佛法。悉皆出现。依此大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悉皆显现。譬如依如意宝珠。无量无边种种珍宝。悉皆得现。如是依大三昧宝。依大智慧宝。能出种种无量无边诸佛妙法。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慧。过一切相。不着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虽有分别。体无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不增不减。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能执。法体如如。是解脱处。过死王境。越生死闇。一切众生不能修行。所不能至。一切诸佛菩萨之所住处。善男子。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处求觅。遂得金矿。既得矿已。即便碎之。择取精者炉中销炼。得清净金。随意回...(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汝等应当勤心流布此妙经王。则令正法久住于世。  
梦见忏悔品第四  
  尔时妙幢菩萨。亲于佛前。闻妙法已。欢喜踊跃。一心思惟还至本处。于夜梦中。见大金鼓。光明晃耀。犹如日轮。于此光中。得见十方无量诸佛。于宝树下坐琉璃座。无量百千大众围绕而为说法。见一婆罗门。桴击金鼓。出大音声。声中演说微妙伽他明忏悔法。妙幢闻已。皆悉忆持系念而住。至天晓已与无量百千大众围绕。将诸供具出王舍城。诣鹫峰山。至世尊所。礼佛足已布设香花。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合掌恭敬瞻仰尊颜白佛言。世尊。我于梦中见婆罗门以手执桴。击妙金鼓。出大音声。声中演说微妙伽他明忏悔法。我皆忆持。惟愿世尊。降大慈悲。听我所说。即于佛前。而说颂曰。  
  我于昨夜中  梦见大金鼓
  其形极姝妙  周遍有金光
  犹如盛日轮  光明皆普耀
  充满十方界  咸见于诸佛
  在于宝树下  各处琉璃座
  无量百千众  恭敬而围绕
  有一婆罗门  以桴击金鼓
  于其鼓声内  说此妙伽他
  金光明鼓出妙声  遍至三千大千界
  能灭三涂极重罪  及以人中诸苦厄
  由此金鼓声威力  永灭一切烦恼障
  断除怖畏令安隐  譬如自在牟尼尊
  佛于生死大海中  积行修成一切智
  能令众生觉品具  究竟咸归功德海
  由此金鼓出妙声  普令闻者获...(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赡部洲  及他方世界
  所有诸善业  今我皆随喜
  愿离十恶业  修行十善道
  安住十地中  常见十方佛
  我以身语意  所修福智业
  愿以此善根  速成无上慧
  我今亲对十力前  发露众多苦难事
  凡愚迷惑三有难  恒造极重恶业难
  我所积集欲邪难  常起贪爱流转难
  于此世间耽着难  一切愚夫烦恼难
  狂心散动颠倒难  及以亲近恶友难
  于生死中贪染难  嗔痴闇钝造罪难
  生八无暇恶处难  未曾积集功德难
  我今皆于最胜前  忏悔无边罪恶业
  我今归依诸善逝  我礼德海无上尊
  如大金山照十方  唯愿慈悲哀摄受
  身色金光净无垢  目如清净绀琉璃
  吉祥威德名称尊  大悲慧日除众闇
  佛日光明常普遍  善净无垢离诸尘
  牟尼月照极清凉  能除众生烦恼热
  三十二相遍庄严  八十随好皆圆满
  福德难思无与等  如日流光照世间
  色如琉璃净无垢  犹如满月处虚空
  妙颇梨网映金躯  种种光明以严饰
  于生死苦瀑流内  老病忧愁水所漂
  如是苦海难堪忍  佛日舒光令永竭
  我今稽首一切智  三千世界希有尊
  光明晃耀紫金身  种种妙好皆严饰
  如大海水量难知  大地微尘不可数
  如妙高山叵称量  亦如虚空无有际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恼时  逼迫身心无暂乐
  皆令得免于系缚  及以鞭杖苦楚事
  将临刑者得命全  众苦皆令永除尽
  若有众生饥渴逼  令得种种殊胜味
  盲者得视聋者闻  跛者能行哑能语
  贫穷众生获宝藏  仓库盈溢无所乏
  皆令得受上妙乐  无一众生受苦恼
  一切人天皆乐见  容仪温雅甚端严
  悉皆现受无量乐  受用丰饶福德具
  随彼众生念伎乐  众妙音声皆现前
  念水即现清凉池  金色莲花泛其上
  随彼众生心所念  饮食衣服及床敷
  金银珍宝妙琉璃  璎珞庄严皆具足
  勿令众生闻恶响  亦复不见有相违
  所受容貌悉端严  各各慈心相爱乐
  世间资生诸乐具  随心念时皆满足
  所得珍财无吝惜  分布施与诸众生
  烧香末香及涂香  众妙杂花非一色
  每日三时从树堕  随心受用生欢喜
  普愿众生咸供养  十方一切最胜尊
  三乘清净妙法门  菩萨独觉声闻众
  常愿勿处于卑贱  不堕无暇八难中
  生在有暇人中尊  恒得亲承十方佛
  愿得常生富贵家  财宝仓库皆盈满
  颜貌名称无与等  寿命延长经劫数
  悉愿女人变为男  勇健聪明多智慧
  一切常行菩萨道  勤修六度到彼岸
  常见十方无量佛  宝王树下而安处
  处妙琉璃师子座  恒得亲承转珐輪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地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因缘异故。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净业障  
  善男子。有四业障。难可灭除。云何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善根不能增长。四者。贪着三有无出离心。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应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轮所得功德。其福胜彼。何以故。彼是财施。此是法施。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若人以满恒河沙数大千世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劝请功德。亦胜于彼。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是故。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边难可譬喻。如我昔行菩萨道时。劝请诸佛转大珐輪。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释诸梵王等。劝请于我转大珐輪。善男子。请转珐輪为欲度脱安乐诸众生故。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我当入于无余涅槃。我之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亦非断见。能破众生种种异见。能生众生种种真见。能解一切众生之缚。无缚可解。能植众生诸善根本。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无作无动远离阓闹。寂静无为。自在安乐。过于三世能现三世。出于声闻独觉之境。诸大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体无有异。此等皆由劝请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诸经中。一句一颂。为人解说。功德善根尚无限量。何况。劝请...(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凉之风来吹四门受安隐乐。静虑法藏求满足故。是名第五静虑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炽盛。此心速能破灭生死无明闇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罗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此心能度生死险道。获功德宝故。是名第七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净月圆满无翳。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第八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随意自在。此心善能庄严净佛国土。无量功德广利群生故。是名第九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无有障碍。于一切处皆得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第十智波罗蜜因。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菩提心因。如是十因。汝当修学。  
  善男子。依五种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闭诸恶道。开善趣门。四者过于声闻独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伏贪嗔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求安乐止息之想。三者思惟往业。遭苦能忍。四者发慈悲心。成就众生诸善根故。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乐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受安乐。三者于诸难行苦行之事不生厌心。四者以大慈悲摄受利益。方便成熟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诸善法。摄令不散故。二者常愿解脱不着二边故。三者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故。四者为净法界。蠲除心垢故。五者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常于一切诸佛...(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闭诸恶道。开善趣门。四者过于声闻独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伏贪嗔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求安乐止息之想。三者思惟往业。遭苦能忍。四者发慈悲心。成就众生诸善根故。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乐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受安乐。三者于诸难行苦行之事不生厌心。四者以大慈悲摄受利益。方便成熟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诸善法。摄令不散故。二者常愿解脱不着二边故。三者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故。四者为净法界。蠲除心垢故。五者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常于一切诸佛菩萨及明智者。供养亲近不生厌背。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乐善分别。四者见修烦恼。咸速断除。五者世间伎术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法。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诸善法。摄令不散故。二者常愿解脱不着二边故。三者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故。四者为净法界。蠲除心垢故。五者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常于一切诸佛菩萨及明智者。供养亲近不生厌背。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乐善分别。四者见修烦恼。咸速断除。五者世间伎术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乐烦恼心行差别悉皆通达。二者无量诸法对治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悲定。出入自在。四者于诸波罗蜜多。皆愿修行成就满足。五者一切佛法。皆愿了达。摄受无遗。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心得安住。二者。观一切法最妙理趣离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想是本真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心得安住。四者。为欲利益诸众生事。于俗谛中心得安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运行。心得安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以正智力能了一切众生心行善恶。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微妙之法。三者。一切众生轮回生死。随其缘业。...(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演说此经利益一切。世尊。以是经故我等四王皆共一心护是人王及国人民。令离灾患常得安隐。世尊。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持是经者。时彼人王随其所须供给供养令无乏少。我等四王令彼国主及以国人。悉皆安隐远离灾患。世尊。若有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人王于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我等当令彼王于诸王中。恭敬尊重最为第一。诸余国王共所称叹。大众闻已。欢喜受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六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植诸善根。修行正法。常说正法。以法化世。汝等长夜于诸众生。常思利益。起大慈心。愿与安乐。以是因缘能令汝等现受胜报。若有人王。恭敬供养此金光明最胜经典。汝等应当勤加守护令得安隐。汝诸四王及余眷属无量无数百千药叉护是经者。即是护持去来现在诸佛正法。汝等四王及余天众并诸药叉与阿苏罗。共斗战时常得胜利。汝等若能护持是经由经力故。能除众苦怨贼饥馑及诸疾疫。是故汝等。若见四众受持读诵此经王者。亦应勤心共加守护为除衰恼施与安乐。  
  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经王。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并复供给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深心拥护。令离衰恼。以是因缘。我护彼...(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实不成。多有他方怨贼侵掠。国内人民。受诸苦恼。土地无有可乐之处。世尊。我等四王。及与无量百千天神。并护国土诸旧善神。远离去时。生如是等无量百千灾怪恶事。世尊。若有人王。欲护国土常受快乐。欲令众生咸蒙安隐。欲得摧伏一切外敌。于自国境。永得昌盛。欲令正教流布世间。苦恼恶法皆除灭者。世尊。是诸国主必当听受是妙经王。亦应恭敬供养读诵受持经者。我等及余无量天众。以是听法善根威力。得服无上甘露法味。增益我等所有眷属。并余天神皆得胜利。何以故。以是人王至心听受是经典故。世尊。如大梵天。于诸有情常为宣说世出世论。帝释复说种种诸论。五通神仙。亦说诸论。世尊。梵天帝释五通仙人。虽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无量诸论。然佛世尊慈悲哀愍。为人天众说金光明微妙经典。比前所说。胜彼百千俱胝那庾多倍不可为喻。何以故。由此能令诸赡部洲所有王等正法化世。能与众生安乐之事。为护自身及诸眷属令无苦恼。又无他方怨贼侵害。所有诸恶悉皆远去。亦令国土灾厄屏除。化以正法无有诤讼。是故人王各于国土。当然法炬明照无边。增益天众并诸眷属。世尊。我等四王无量天神药叉之众。赡部洲内所有天神。以是因缘。得服无上甘露法味。获大威德势力光明。无不具足。一切众生皆得安隐。复于来世无量百千不可思议那庾多劫。常受快乐。复得值遇无量诸佛种诸善根。然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无量无边胜利。皆是如来应正等觉。以大慈悲过诸梵众。以大智慧逾于帝释。修诸苦行胜五通仙。百千万亿那庾多倍。不可称计。为诸众生。演说如是微妙经典。令赡部洲一切国主及诸人众。明了世间所有法式。治国化人。劝导之事。由此经王流通力故。普得安乐。此等福利。皆是释迦大师。于此经典。广为流通慈悲力故。世尊。以是因缘诸人王等。皆应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妙经王。何以故。以如是等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利益一切。是故名曰最胜经王。  
  尔时。世尊复告四天王。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诸天大众。见彼人王。若能至心听是经典。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者。应当拥护除其衰患。能令汝等亦受安乐若四部众。能广流布是经王者。于人天中。广作佛事。普能利益无量众生。如是...(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二卷





...皆远去。亦令国土灾厄屏除。化以正法无有诤讼。是故人王各于国土。当然法炬明照无边。增益天众并诸眷属。世尊。我等四王无量天神药叉之众。赡部洲内所有天神。以是因缘。得服无上甘露法味。获大威德势力光明。无不具足。一切众生皆得安隐。复于来世无量百千不可思议那庾多劫。常受快乐。复得值遇无量诸佛种诸善根。然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无量无边胜利。皆是如来应正等觉。以大慈悲过诸梵众。以大智慧逾于帝释。修诸苦行胜五通仙。百千万亿那庾多倍。不可称计。为诸众生。演说如是微妙经典。令赡部洲一切国主及诸人众。明了世间所有法式。治国化人。劝导之事。由此经王流通力故。普得安乐。此等福利。皆是释迦大师。于此经典。广为流通慈悲力故。世尊。以是因缘诸人王等。皆应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妙经王。何以故。以如是等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利益一切。是故名曰最胜经王。  
  尔时。世尊复告四天王。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诸天大众。见彼人王。若能至心听是经典。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者。应当拥护除其衰患。能令汝等亦受安乐若四部众。能广流布是经王者。于人天中。广作佛事。普能利益无量众生。如是之人。汝等四王。常当拥护。如是四众。勿使他缘共相侵扰。令彼身心寂静安乐。于此经王。广宣流布。令不断绝。利益有情。尽未来际。  
  尔时多闻天王。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有如意宝珠陀罗尼法。若有众生。乐受持者。功德无量。我常拥护令彼众生...(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足辩才
  愿令我舌根  当得如来辩
  由彼语威力  调伏诸众生
  我所出语时  随事皆成就
  闻者生恭敬  所作不唐捐
  若我求辩才  事不成就者
  天女之实语  皆悉成虚妄
  有作无间罪  佛语令调伏
  及以阿罗汉  所有报恩语
  舍利子目连  世尊众第一
  斯等真实语  愿我皆成就
  我今皆召请  佛之声闻众
  皆愿速来至  成就我求心
  所求真实语  皆愿无虚诳
  上从色究竟  及以净居天
  大梵及梵辅  一切梵王众
  乃至遍三千  索诃世界主
  并及诸眷属  我今皆请召
  惟愿降慈悲  哀怜同摄受
  他化自在天  及以乐变化
  睹史多天众  慈氏当成佛
  夜摩诸天众  及三十三天
  四大王众天  一切诸天众
  地水火风神  依妙高山住
  七海山神众  所有诸眷属
  满财及五顶  日月诸星辰
  如是诸天众  令世间安隐
  斯等诸天神  不乐作罪业
  敬礼鬼子母  及最小爱儿
  天龙药叉众  乾闼阿苏罗
  及以紧那罗  莫呼洛伽等
  我以世尊力  悉皆申请召
  愿降慈悲心  与我无碍辩
  一切人天众  能了他心者
  皆愿加神力  与我妙辩才
  乃至尽虚空  周遍于法界
  所有含生类  与我妙辩才  
  尔时辩才天女闻是请已。告婆罗门言。善哉大士。若有男子女人。能依如是咒及咒赞。如前所说。受持法式。归敬三宝。虔心正念。于所求事。皆不唐捐。兼复受持读诵此金光明微妙经典。所愿求者。无不果遂。速得成就。除不至心。时婆罗门。深心欢喜合掌顶受。  
  尔时佛告辩才天女。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流布是妙经王。拥护所有受持经者。及能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说如是法。施与辩才不可思议。得福无量。诸发心者。速趣菩提。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诸天大众咸欢喜
  王于广博清净处  奇妙珍宝而严饰
  上妙香水洒游尘  种种杂花皆散布
  即于胜处敷高座  悬缯幡盖以庄严
  种种粖香及涂香  香气芬馥皆周遍
  天龙修罗紧那罗  莫呼洛伽及药叉
  诸天悉雨曼陀花  咸来供养彼高座
  复有千万亿诸天  乐闻正法俱来集
  法师初从本座起  咸悉供养以天花
  是时宝积大法师  净洗浴已着鲜服
  诣彼大众法座所  合掌虔心而礼敬
  天主天众及天女  悉皆共散曼陀花
  百千天乐难思议  住在空中出妙响
  尔时宝积大法师  即升高座加趺坐
  念彼十方诸刹土  百千万亿大慈尊
  遍及一切苦众生  皆起平等慈悲念
  为彼请主善生故  演说微妙金光明
  王既得闻如是法  合掌一心唱随喜
  闻法希有泪交流  身心大喜皆充遍
  于时国主善生王  为欲供养此经故
  手持如意末尼宝  发愿咸为诸众生
  今可于斯赡部洲  普雨七宝璎珞具
  所有匮乏资财者  皆得随心受安乐
  即便遍雨于七宝  悉皆充足四洲中
  璎珞严身随所须  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  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  所有遗教苾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  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  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  为彼善生说妙法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璎珞严身随所须  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  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  所有遗教苾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  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  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  为彼善生说妙法
  因彼开演经王故  东方现成不动佛
  以我曾听此经王  合掌一言称随喜
  及施七宝诸功德  获此最胜金刚身
  金光百福相庄严  所有见者皆欢喜
  一切有情无不爱  俱胝天众亦同然
  过去曾经九十九  俱胝亿劫作轮王
  亦于小国为人王  复经无量百千劫
  于无量劫为帝释  亦复曾为大梵王
  供养十力大慈尊  彼之数量难穷尽
  我昔闻经随喜善  所有福聚量难知
  由斯福故证菩提  获得法身真妙智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叹未曾有。皆愿奉持金光明经流通不绝。  
诸天药叉护持品第二十二  
  尔时世尊告大吉祥天女曰。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欲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不可思议广大微妙供养之具。而为奉献。及欲解了三世诸佛甚深行处。是人应当决定至心。随是经王所在之处。城邑聚落或山泽中。广为众生敷演流布。其听法者。应除乱想摄耳用心。于时世尊。即为彼天及诸大众。说伽他曰。  
  若欲于诸佛  不思议供养
  复了诸如来  甚深境界者
  若见演说此  最胜金光明
  应亲...(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四大不调咸能救疗。善女天。尔时持水长者。唯有一子名曰流水。颜容端正人所乐观。受性聪敏妙闲诸论。书画算印无不通达。时王国内有无量百千诸众生类。皆遇疫疾众苦所逼。乃至无有欢乐之心。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见是无量百千众生受诸病苦。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无量众生为诸极苦之所逼迫。我父长者。虽善医方妙通八术。能疗众病四大增损。然已衰迈老耄虚嬴。要假扶策方能进步。不复能往城邑聚落救诸病苦。今有无量百千众生。皆遇重病无能救者。我今当至大医父所。咨问治病医方秘法。若得解已当往城邑聚落之所。救诸众生种种疾病。令于长夜得受安乐。时长者子作是念已即诣父所。稽首礼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即以伽他。请其父曰。  
  慈父当哀愍  我欲救众生
  今请诸医方  幸愿为我说
  云何身衰坏  诸大有增损
  复在何时中  能生诸疾病
  云何啖饮食  得受于安乐
  能使内身中  火热不衰损
  众生有四病  风黄热痰癊
  及以总集病  云何而疗治
  何时风病起  何时热病发
  何时动痰癊  何时总集生  
  时彼长者。闻子请已。复以伽他而答之曰。  
  我今依古仙  所有疗病法
  次第为汝说  善听救众生
  三月是春时  三月名为夏
  三月名秋分  三月谓冬时
  此据一年中  三三而别说
  二二为一节  便成岁六时
  初二...(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闻长者子善言慰喻许为治病。时有无量百千众生。遇极重病。闻是语已身心踊跃。得未曾有。以此因缘。所有病苦。悉得蠲除。气力充实。平复如本。善女天。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病苦深重难疗治者。即共往诣长者子所。重请医疗。时长者子。即以妙药令服皆蒙除差。善女天。是长者子。于此国内。治百千万亿众生病苦。悉得除差。  
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于往昔时在天自在光王国内。疗诸众生所有病苦。令得平复受安隐乐。时诸众生以病除故。多修福业。广行惠施。以自欢娱。即共往诣长者子所。咸生尊敬。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长者子善能滋长福德之事。增益我等安隐寿命。仁今实是大力医王。慈悲菩萨。妙闲医药。善疗众生无量病苦。如是称叹周遍城邑。善女天。时长者子妻名水肩藏。有其二子。一名水满。二名水藏。是时流水。将其二子。渐次游行城邑聚落。过空泽中深险之处。见诸禽兽豺狼狐玃雕鹫之属食血肉者。皆悉奔飞一向而去。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此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飞走。我当随后暂往观之。即便随去。见有大池名曰野生其水将尽于此池中多有众鱼。流水见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语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实义名流水者。可愍此鱼应与其水。有二因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而作。是时流水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何。树神答曰。数满十千。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时此大池为日所曝余...(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十千。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时此大池为日所曝余水无几。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旋身婉转。见是长者心有所悕。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时长者子。见是事已驰趣四方。欲觅于水竟不能得。复望一边见有大树。即便升上折取枝叶为作荫凉。复更推求是池中水从何处来。寻觅不已见一大河名曰水生。时此河边有诸渔人为取鱼故。于河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于所决处卒难修补。便作是念。此崖深峻设百千人。时经三月亦未能断。况我一身而堪济办。时长者子。速还本城至大王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悉令安隐。渐次游行至其空泽。见有一池。名曰野生。其水欲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将死不久。惟愿大王。慈悲愍念。与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与此医王大象。时彼大臣。奉王敕已。白长者子。善哉大士。仁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二十大象。利益众生令得安乐。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置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善女天。时长者子。于池四边。周旋而视。时彼众鱼。亦复随逐循岸而行。时长者子。复作是念。众鱼何故随我而行。必为饥火之所恼逼。复欲从我求索于食。我今当与。尔时长者子流水。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食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悉皆收取即可持来。尔时二子受父教...(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千鱼为死为活。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花。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为王广说。王闻是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持水长者即妙幢是。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咒。又为称彼宝髻佛名。因此善根得生天上。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今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尔时大众闻说是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发深心。信受欢喜。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十
舍身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已为大众。说此十千天子往昔因缘。复告菩提树神及诸大众。我于过去行菩萨道。非但施水及食济彼鱼命乃至亦舍所爱之身。如是因缘。可共观察。尔时如来应正等觉。天上天下最胜最尊。百千光明照十方界。具一切智功德圆满。将诸苾刍及于大众。至般遮罗聚落诣一林中。其地平正。无诸荆棘。名花软草。遍布其处。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可于此树下。为我敷座。时阿难陀。受教敷已。白言世尊。其座敷讫。唯圣知时。尔时世尊。即于座上加趺而坐。端身正念。告诸苾刍。汝等乐欲见彼往昔苦行菩萨本舍利不。诸苾刍言。我等乐...(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七子。才经七日。诸子围绕。饥渴所逼。身形羸瘦。将死不久。第一王子。作如是言。哀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无暇求食。饥渴所逼必还啖子。萨埵王子问言。此虎每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答曰。  
  虎豹豺师子  唯啖热血肉
  更无余饮食  可济此虚羸  
  第二王子闻此语已。作如是言。此虎羸瘦饥渴所逼余命无几。我等何能为求如是难得饮食。谁复为斯自舍身命济其饥苦。第一王子言。一切难舍无过己身。萨埵王子言。我等今者于自己身各生爱恋。复无智慧不能于他而兴利益。然有上士。怀大悲心。常为利他亡身济物复作是念。我今此身于百千生。虚弃烂坏曾无所益。云何今日而不能舍以济饥苦如捐洟唾。时诸王子。作是议已。各起慈心。凄伤愍念。共观羸虎。目不暂移。徘徊久之。俱舍而去。尔时萨埵王子。便作是念。我舍身命。今正是时。何以故。  
  我从久来持此身  臭秽脓流不可爱
  供给敷具并衣食  象马车乘及珍财
  变坏之法体无常  恒求难满难保守
  虽常供养怀怨害  终归弃我不知恩  
  复次。此身不坚于我无益。可畏如贼不净如粪。我于今日。当使此身修广大业。于生死海。作大舟航。弃舍轮回令得出离。复作是念。若舍此身则舍无量痈疽恶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不坚如泡。诸虫所集。血脉筋骨。共相连持甚可厌患。是故我今应当弃舍。以求无上究竟涅槃。永离忧患无常苦恼。生死休息。断诸尘累。以定慧力。圆满熏修...(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泡。诸虫所集。血脉筋骨。共相连持甚可厌患。是故我今应当弃舍。以求无上究竟涅槃。永离忧患无常苦恼。生死休息。断诸尘累。以定慧力。圆满熏修。百福庄严成一切智诸佛所赞微妙法身。既证得已施诸众生无量法乐。是时王子兴大勇猛发弘誓愿。以大悲念增益其心。虑彼二兄。情怀怖惧。共为留难。不果所祈。即便白言。二兄前去我且于后。尔时王子摩诃萨埵。还入林中。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于竹上。作是誓言。  
  我为法界诸众生  志求无上菩提处
  起大悲心不倾动  当舍凡夫所爱身
  菩提无患无热恼  诸有智者之所乐
  三界苦海诸众生  我今拔济令安乐  
  是时王子作是言已。于饿虎前委身而卧。由此菩萨慈悲威势。虎无能为。菩萨见已即上高山投身于地。时诸神仙捧接王子。曾无伤损。复作是念虎今羸瘦不能食我。即起求刀竟不能得。即以干竹刺颈出血渐近虎边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睺障。诸方闇蔽无复光辉。天雨名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坠。遍满林中。尔时虚空有诸天众。见是事已生随喜心。叹未曾有。咸共赞言善哉大士。即说颂曰。  
  大士救护运悲心  等视众生如一子
  勇猛欢喜情无吝  舍身济苦福难思
  定至真常胜妙处  永离生死诸缠缚
  不久当获菩提果  寂静安乐证无生  
  是时饿虎。既见菩萨颈下血流。即便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尔时第一王子见地动已。告其弟曰。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睺障。诸方闇蔽无复光辉。天雨名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坠。遍满林中。尔时虚空有诸天众。见是事已生随喜心。叹未曾有。咸共赞言善哉大士。即说颂曰。  
  大士救护运悲心  等视众生如一子
  勇猛欢喜情无吝  舍身济苦福难思
  定至真常胜妙处  永离生死诸缠缚
  不久当获菩提果  寂静安乐证无生  
  是时饿虎。既见菩萨颈下血流。即便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尔时第一王子见地动已。告其弟曰。  
  大地山河皆震动  诸方闇蔽日无光
  天花乱坠遍空中  定是我弟舍身相  
  第二王子闻兄语已。说伽他曰。  
  我闻萨埵慈悲语  见彼饿虎身羸瘦
  饥苦所缠恐食子  我今疑弟舍其身  
  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啼泣悲叹。即共相随还至虎所。见弟衣服在竹枝上。骸骨及发在处纵横。血流成泥沾污其地。见已闷绝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苏。即起举手哀号大哭。俱时叹曰。  
  我弟貌端严  父母偏爱念
  云何俱共出  舍身而不归
  父母若问时  我等如何答
  宁可同损命  岂复自存身  
  时二王子。悲泣懊恼渐舍而去。时小王子所将侍从。互相谓曰。王子何在宜共推求。  
  尔时国大夫人。寝高楼上。便于梦中见不祥相。被割两乳。牙齿堕落。得三鸽鶵。一为鹰夺。二被惊怖。地动之时夫人遂觉。心大愁恼。作...(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  王闻如是说  倍增忧火煎
  夫人大号啕  高声作是语
  我之小子偏重爱  已为无常罗刹吞
  余有二子今现在  复被忧火所烧逼
  我今速可之山下  安慰令其保余命
  即便驰驾望前路  一心诣彼舍身崖
  路逢二子行啼泣  椎胸懊恼失容仪
  父母见已抱忧悲  俱往山林舍身处
  既至菩萨舍身地  共聚悲号生大苦
  脱去璎珞尽哀心  收取菩萨身余骨
  与诸人众同供养  共造七宝窣堵波
  以彼舍利置函中  整驾怀忧趣城邑
  复告阿难陀  往时萨埵者
  即我牟尼是  勿生于异念
  王是父净饭  后是母摩耶
  太子谓慈氏  次曼殊室利
  虎是大世主  五儿五苾刍
  一是大目连  一是舍利弗
  我为汝等说  往昔利他缘
  如是菩萨行  成佛因当学
  菩萨舍身时  发如是弘誓
  愿我身余骨  来世益众生
  此是舍身处  七宝窣堵波
  以经无量时  遂沈于厚地
  由昔本愿力  随缘兴济渡
  为利于人天  从地而涌出  
  尔时世尊。说是往昔因缘之时。无量阿僧企耶人天大众。皆大悲喜叹未曾有。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告树神。我为报恩故致礼敬佛摄神力。其窣堵波还没于地。  
十方菩萨赞叹品第二十七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是经时。于十方世界。...(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斯福聚施群生  皆愿速证菩提果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善能如是赞佛功德。利益有情广兴佛事。能灭诸罪生无量福。  
妙幢菩萨赞叹品第二十八  
  尔时妙幢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曰。  
  牟尼百福相圆满  无量功德以严身
  广大清净人乐观  犹如千日光明照
  焰彩无边光炽盛  如妙宝聚相端严
  如日初出映虚空  红白分明间金色
  亦如金山光普照  悉能周遍百千土
  能灭众生无量苦  皆与无边胜妙乐
  诸相具足悉严净  众生乐睹无厌足
  头发柔软绀青色  犹如黑蜂集妙华
  大喜大舍净庄严  大慈大悲皆具足
  众妙相好为严饰  菩提分法之所成
  如来能施众福利  令彼常获大安乐
  种种妙德共庄严  光明普照千万土
  如来光相极圆满  犹如赫日遍空中
  佛如须弥功德具  示现能周于十方
  如来金口妙端严  齿白齐密如珂雪
  如来面貌无伦匹  眉间毫相常右旋
  光润鲜白等颇梨  犹如满月居空界  
  佛告妙幢菩萨。汝能如是赞佛功德不可思议。利益一切。令未知者随顺修学。  
菩提树神赞叹品第二十九  
  尔时菩提树神。亦以伽他赞世尊曰。  
  敬礼如来清净慧  敬礼常求正法慧
  敬礼能离非法慧  敬礼恒无分别慧
  希...(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安乐
  种种妙德共庄严  光明普照千万土
  如来光相极圆满  犹如赫日遍空中
  佛如须弥功德具  示现能周于十方
  如来金口妙端严  齿白齐密如珂雪
  如来面貌无伦匹  眉间毫相常右旋
  光润鲜白等颇梨  犹如满月居空界  
  佛告妙幢菩萨。汝能如是赞佛功德不可思议。利益一切。令未知者随顺修学。  
菩提树神赞叹品第二十九  
  尔时菩提树神。亦以伽他赞世尊曰。  
  敬礼如来清净慧  敬礼常求正法慧
  敬礼能离非法慧  敬礼恒无分别慧
  希有世尊无边行  希有难见比优昙
  希有如海镇山王  希有善逝光无量
  希有调御弘慈愿  希有释种明逾日
  能说如是经中宝  哀愍利益诸群生
  牟尼寂静诸根定  能入寂静涅槃城
  能住寂静等持门  能知寂静深境界
  两足中尊住空寂  声闻弟子身亦空
  一切法体性皆无  一切众生悉空寂
  我常忆念于诸佛  我常乐见诸世尊
  我常发起殷重心  常得值遇如来日
  我常顶礼于世尊  愿常渴仰心不舍
  悲泣流泪情无间  常得奉事不知厌
  惟愿世尊起悲心  和颜常得令我见
  佛及声闻众清净  愿常普济于人天
  佛身本净若虚空  亦如幻焰及水月
  愿说涅槃甘露法  能生一切功德聚
  世尊所有净境界  慈悲正行不思议
  声闻独觉非所量  大仙菩萨不能测
  惟愿如来哀愍我  常令睹见大悲身
  三业无倦奉慈尊  速出生死归真际  
  尔时世尊闻是赞已。以梵音声告树神曰。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于我真实无妄清净法身。自利利他宣扬妙相。以此功德。令汝速证最上菩提。一切有情同所修习。若得闻者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第三十  
  尔时大辩才天女。即从座起。合掌恭敬。以直言词。赞世尊曰。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身真金色咽如螺贝。面如满月。目类青莲。唇口赤好。如颇梨色。鼻高修直。如截金铤。齿白齐密。如拘物头华。身光普照。如百千日。光彩映彻。如赡部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2:20 | 只看該作者
其所言...(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三卷





... 能住寂静等持门  能知寂静深境界
  两足中尊住空寂  声闻弟子身亦空
  一切法体性皆无  一切众生悉空寂
  我常忆念于诸佛  我常乐见诸世尊
  我常发起殷重心  常得值遇如来日
  我常顶礼于世尊  愿常渴仰心不舍
  悲泣流泪情无间  常得奉事不知厌
  惟愿世尊起悲心  和颜常得令我见
  佛及声闻众清净  愿常普济于人天
  佛身本净若虚空  亦如幻焰及水月
  愿说涅槃甘露法  能生一切功德聚
  世尊所有净境界  慈悲正行不思议
  声闻独觉非所量  大仙菩萨不能测
  惟愿如来哀愍我  常令睹见大悲身
  三业无倦奉慈尊  速出生死归真际  
  尔时世尊闻是赞已。以梵音声告树神曰。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于我真实无妄清净法身。自利利他宣扬妙相。以此功德。令汝速证最上菩提。一切有情同所修习。若得闻者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第三十  
  尔时大辩才天女。即从座起。合掌恭敬。以直言词。赞世尊曰。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身真金色咽如螺贝。面如满月。目类青莲。唇口赤好。如颇梨色。鼻高修直。如截金铤。齿白齐密。如拘物头华。身光普照。如百千日。光彩映彻。如赡部金。其所言说。无有错谬。示三解脱门。开三菩提路。心常清净。意乐亦然。佛所住处。及所行境。亦常清净。离非威仪。进止无谬。六年苦...(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叹。令汝速证无上法门。相好圆明普利一切。  
付嘱品第三十一  
  尔时世尊。普告无量菩萨。及诸人天一切大众。汝等当知。我于无量无数大劫。勤修苦行。获甚深法。菩提正因。已为汝说。汝等谁能发勇猛心恭敬守护。我涅槃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能令正法久住世间。尔时众中有六十俱胝诸大菩萨。六十俱胝诸天大众。异口同音作如是语。世尊。我等咸有欣乐之心。于佛世尊。无量大劫勤修苦行。所获甚深微妙之法菩提正因。恭敬护持不惜身命。佛涅槃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当令正法久住世间。尔时诸大菩萨。即于佛前说伽他曰。  
  世尊真实语  安住于实法
  由彼真实故  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  安住于大慈
  由彼慈悲力  护持于此经
  福资粮圆满  生起智资粮
  由资粮满故  护持于此经
  降伏一切魔  破灭诸邪论
  断除恶见故  护持于此经
  护世并释梵  乃至阿苏罗
  龙神药叉等  护持于此经
  地上及虚空  久住于斯者
  奉持佛教故  护持于此经
  四梵住相应  四圣谛严饰
  降伏四魔故  护持于此经
  虚空成质碍  质碍成虚空
  诸佛所护持  无能倾动者  
  尔时四大天王。闻佛说此护持妙法。各生随喜护正法心。一时同声。说伽他曰。  
  我今于此经  及男女眷属
  皆一心拥护  令得广流通
  若有持经者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将诸官属  并及无量  夜叉之众
  悉来拥护  持是经者  大辩天神
  尼连河神  鬼子母神  地神坚牢
  大梵尊天  三十三天  大神龙王
  紧那罗王  迦楼罗王  阿修罗王
  与其眷属  悉共至彼  拥护是人
  昼夜不离  我今所说  诸佛世尊
  甚深秘密  微妙行处  亿百千劫
  甚难得值  若得闻经  若为他说
  若心随喜  若设供养  如是之人
  于无量劫  常为诸天  八部所敬
  如是修行  生功德者  得不思议
  无量福聚  亦为十方  诸佛世尊
  深行菩萨  之所护持  着净衣服
  以上妙香  慈心供养  常不远离
  身意清净  无诸垢秽  欢喜悦豫
  深乐是典  若得听闻  当知善得
  人身人道  及以正命  若闻忏悔
  执持在心  是上善根  诸佛所赞  
寿量品第二  
  尔时王舍城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信相。已曾供养过去无量亿那由他百千诸佛。种诸善根。是信相菩萨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促方八十年。复更念言。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何等为二。一者不杀。二者施食。而我世尊。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己身骨髓肉血。充足饱满饥饿众生。况余饮食。大士如是至心念佛。思是义时其室自然广博严事天绀琉璃种种众宝。...(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众生  亿劫修行  使无量众
  令度苦海  我当为是  诸众生等
  演说微妙  甚深悔法  所谓金光
  灭除诸恶  千劫所作  极重恶业
  若能至心  一忏悔者  如是众罪
  悉皆灭尽  我今已说  忏悔之法
  是金光明  清净微妙  速能灭除
  一切业障  我当安止  住于十地
  十种珍宝  以为脚足  成佛无上
  功德光明  令诸众生  度三有海
  诸佛所有  甚深法藏  不可思议
  无量功德  一切种智  愿悉具足
  百千禅定  根力觉道  不可思议
  诸陀罗尼  十力世尊  我当成就
  诸佛世尊  有大慈悲  当证微诚
  哀受我悔  若我百劫  所作众恶
  以是因缘  生大忧苦  贫穷困乏
  愁热惊惧  怖畏恶业  心常怯劣
  在在处处  暂无欢乐  十方现在
  大悲世尊  能除众生  一切怖畏
  愿当受我  诚心忏悔  令我恐惧
  悉得消除  我之所有  烦恼业垢
  惟愿现在  诸佛世尊  以大悲水
  洗除令净  过去诸恶  今悉忏悔
  现所作罪  诚心发露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身业三种  口业有四  意三业行
  今悉忏悔  身口所作  及以意思
  十种恶业  一切忏悔  远离...(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四兵。发向是国规往讨罚我等尔时。当与眷属无量无边百千鬼神。隐蔽其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退散。起诸怖懅种种留难。彼国兵众尚不能到。况复当能有所破坏。  
  尔时佛赞四天王等。善哉善哉。汝等四王。乃能拥护我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可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诸人王受持是经恭敬供养者。为消衰患令其安乐。复能拥护宫殿舍宅城邑村落国土边疆。乃至怨贼悉令退散。灭其衰恼令得安隐。亦令一切阎浮提内所有诸王无诸凶衰斗讼之事。四王当知。此阎浮提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各于其国娱乐快乐。各各于国而得自在。于自所有钱财珍宝。各各自足不相侵夺。如其宿世所修集业随业受报。不生恶心贪求他国。各各自生利益之心。生于慈心安乐之心不诤讼心不破坏心无系缚心无楚挞心。各于其土自生爱乐。上下和睦犹如水乳。心相爱念增诸善根。以是因缘故。此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阴阳调和时不越序。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雨随时无诸灾横。人民丰实自足于财心无贪吝。亦无嫉妒等行十善。其人寿终多生天上。天宫充满增益天众。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是经典。及供养恭敬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是王则为安乐利益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诸鬼神等。何以故。汝等四王。若得时时闻是经典。则为已得正法之水。服甘露味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经。则为已能供养于我。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能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如梵声  师子吼声  大雷震声
  六种清净  微妙音声  迦陵频伽
  孔雀之声  清净无垢  威德具足
  百福相好  庄严其身  光明远照
  无有齐限  智慧寂灭  无诸爱习
  世尊成就  无量功德  譬如大海
  须弥宝山  为诸众生  生怜愍心
  于未来世  能与快乐  如来所说
  第一深义  能令众生  寂灭安隐
  能与众生  无量快乐  能演无上
  甘露妙法  能开无上  甘露法门
  能入一切  无患窟宅  能令众生
  悉得解脱  度于三有  无量苦海
  安住正道  无诸忧苦  如来世尊
  功德智慧  大慈悲力  精进方便
  如是无量  不可称计  我等今者
  不能说有  诸天世人  于无量劫
  尽思度量  不能得知  如来所有
  功德智慧  无量大海  一滴少分
  我今略赞  如来功德  百千亿分
  不能宣一  若我功德  得聚集者
  回与众生  证无上道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此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世尊百福  相好微妙  功德千数
  庄严其身  色净远照  视之无厌
  如日千光  弥满虚空  光明炽盛
  无量无边  犹如无数  珍宝大聚
  其明五色  青红赤白  琉璃颇梨
 ...(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众生  证无上道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此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世尊百福  相好微妙  功德千数
  庄严其身  色净远照  视之无厌
  如日千光  弥满虚空  光明炽盛
  无量无边  犹如无数  珍宝大聚
  其明五色  青红赤白  琉璃颇梨
  如融真金  光明赫奕  通彻诸山
  悉能远照  无量佛土  能灭众生
  无量苦恼  又与众生  上妙快乐
  诸根清净  微妙第一  众生见者
  无有厌足  发绀柔软  犹孔雀项
  如诸蜂王  集在莲华  清净大悲
  功德庄严  无量三昧  及以大慈
  如是功德  悉以聚集  相好妙色
  严饰其身  种种功德  助成菩提
  如来悉能  调伏众生  令心柔软
  受诸快乐  种种深妙  功德庄严
  亦为十方  诸佛所赞  其光远照
  遍于诸方  犹如日月  充满虚空
  功德成就  如须弥山  在在示现
  于诸世界  齿白齐密  犹如珂雪
  其德如日  处空明显  眉间毫相
  右旋宛转  光明流出  如琉璃珠
  其色微妙  如日处空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说赞曰。  
  南无清净  无上正觉  甚深妙法
  随顺觉了  远离一切  非法非道
  独拔而出  ...(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牟尼  为人中日  为欲利益
  诸众生故  宣说如是  妙宝经典
  善哉如来  诸根寂灭  而复游入
  善寂大城  无垢清净  甚深三昧
  入于诸佛  所行之处  一切声闻
  身皆空寂  两足世尊  行处亦空
  如是一切  无量诸法  推本性相
  亦皆空寂  一切众生  性相亦空
  狂愚心故  不能觉知  我常念佛
  乐见世尊  常作誓愿  不离佛日
  我常于地  长跪合掌  其心恋慕
  欲见于佛  我常修行  最上大悲
  哀泣雨泪  欲见于佛  我常渴仰
  欲见于佛  为是事故  忧火炽然
  惟愿世尊  赐我慈悲  清冷法水
  以灭是火  世尊慈愍  悲心无量
  愿赐我身  常得见佛  世尊常护
  一切人天  是故我今  渴仰欲见
  声闻之身  犹如虚空  焰幻响化
  如水中月  众生之性  如梦所见
  如来行处  净如琉璃  入于无上
  甘露法处  能与众生  无量快乐
  如来行处  微妙甚深  一切众生
  无能知者  五通神仙  及诸声闻
  一切缘觉  亦不能知  我今不疑
  佛所行处  惟愿慈悲  为我现身
  尔时世尊  从三昧起  以微妙音
  而赞叹言  善哉善哉  树神善女
  汝于今日  快说是言  一切众生
  若闻此法  皆入甘露  无生法门  

...(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釭。上至梵天承佛威神愍哀众生。世界不损无所娆害。究竟菩萨威神势力巍巍如是。十究竟菩萨力。不如如来至真等正觉力。是谓世尊父母之力。其诸菩萨宿命德本所受之决。亦非神足道力变化。设使菩萨示现神变功德之力。往诣道场坐佛树下。以神足之力一足指。举江河沙等世界先以目前。用置殊异无量无限诸佛国土。其于众生无。所娆害。是为菩萨神德变化足一指力。如来神足变化之力。复过于是无量无极不可思议。假令如来普具示现神变威佛。汝等睹之则不能信。何况外术众邪异学。又目犍连。菩萨往至佛树下时。摄四大种立为一种。已立一种在于世界无有增减。于时弊魔行到道场。与无数亿百千官属凶悖难当。如来一切寻摧伏之。何以为一谓平等力。有十力常加大慈哀。诸众生无所毁触。何等十力。有非处处有限无限。如审悉知。过去来今如审悉知。一心脱门定意正受。如审悉知。见诸人根种种别异。如审悉知。见他群生心意所念。如审悉知。若干种身无数形体。如审悉知。众庶所行所行者好丑不同。如审悉知。道眼彻睹终始所趣。此没生彼彼没生此。名字种姓父母兄弟。其身口意行恶。诽谤圣贤邪见颠倒终堕恶趣。其身口意行善。不谤圣贤正见奉顺终隧善处。如审悉知。道耳洞听天世间。地狱饿鬼蜎飞蠕动蚑行喘息。十方诸佛世界。若此言声亦无音响亦无所著。如审悉知。心睹五趣一切本际。诸漏已尽无有尘垢。终始悉断神真圣达解名色原。如审悉知。是为十力。如来之力复过于此不可思议。畅彻十方无去来今。于是离垢威力士...(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此福祚。以是之故当作斯观。若发无上正真道意。则悉该揽于诸德矣。  
  佛告力士。譬如四域群生之类。转轮圣王居为尊上功祚殊胜。使四天下众庶人民福。如转轮圣王之德等无差异。合集斯福巍巍之德为一圣王。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德。各各皆如转轮圣王。一一圣王使倍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数。总集诸福为一人德。使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所有人民。各各履祚如彼一人。于钩锁意云何。宁能限量斯福德乎。钩锁对曰。唯天中天。计圣王德不可思议。何况一切为转轮德莫能称限。世尊告曰。正使撰合此众生德无量之祚。以比一发意菩萨。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是为初发意菩萨。等集众德三昧第一所入。佛告钩锁。譬诸梵天于千世界悉乐行慈。若复有人皆以七宝满千世界。以用布施。比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之福其德殊胜。若三千世界至于五千十千。若至百千世界梵天普共行慈。若以七宝周遍充满百千世界。以用布施所殖德祚。以比百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福多不可称限。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畴。其福德如百千世界梵天行慈。行慈心普向于群萌。计其福德。比初发意行者所尊慈祚。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所以者何。其初发意志于无上正真道者德不可限。以是之故。当作是见当作是知。假使能发大道意者。则为具足一切众德。若族姓子族姓女。欲得周满无量之祚。当发无上正真道意。佛言。力士。是为等集众德定意第二所入。  
  佛告钩锁。东方虚空所覆世界。空之远近可限量乎。答曰。世尊。无限无量不可计数无有边际。天中天。佛言。如何引喻智者解趣。十方世界虚空所覆不可尽极。犹若等集众德定意福祚功德。超彼无量转加具足。为众生故以诸道德将护其心。以大精进成满所行。假使有人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下尽水际上至三十三天。满中芥子。一一芥子为一佛国。过于东方若干佛土著一芥子。各各如是令...(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干佛土著一芥子。各各如是令芥子尽。不能穷极东方世界。设令江河沙等世界满中芥子。有人尽取芥子一一破碎。各如江河沙数芥子之限。于钩锁意云何。宁有人能筹计分别。知所破碎芥子数乎。钩锁答曰。唯天中天破。一芥子所分之限。假使智慧如舍利弗。周满天下阎浮提土。一劫之中筹之计之。不能称量芥子之数。何况欲知江河沙等世界破芥子数。设令有人过诸 芥子佛土 着一芥子。如是之比令破芥子悉尽无余。东方世界不可穷极得其边际。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东北方。上方下方亦复如是。如是钩锁。如十方界所有虚空。诸佛国土皆以七宝遍布其中。悉令充满尽用布施。所得功德岂多不乎。钩锁白佛。甚多天中天。无量也。世尊告曰。其初发意菩萨行慈之德过于彼施。满于东方无限世界七宝之福。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譬如虚空无有能度得边际者。菩萨之慈犹如虚空无所不覆。菩萨如是所行大慈所盖无际。譬如众生受形立体。所周佛土所在世界若干之数。菩萨行慈使此群萌皆得成就为转轮王。具足功德如释如梵践祚之数。又计菩萨大士建立净性质直无谄。欲度众生住于大哀。常行慈愍所行七步。摄取功勋超诸群黎。为释为梵转轮圣王之福庆也。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是谓等集众德定意第三所入佛告钩锁。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威神功德。皆令巍巍如转轮王。如释如梵功德之庆。不比初发意菩萨之慈。正使一切十方众生皆为释梵转轮圣王。百千万倍不比菩萨行大慈哀。又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之畴一切皆使如清信士所有功德。比舍利弗福慧之明。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不相及逮。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人。众如舍利弗智慧功德等无有异。以方比于缘觉智慧功德。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纵使三千大千世界游居众生。一切成具缘觉之德智慧功德等无差特。欲比五劫生行菩萨。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无以为喻。是为等集众德定意第四所入。  
  说是经时二万二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间亿百千垓。诸天伎乐不鼓自鸣。而雨天花覆盖道场。纷葩佛上周遍众会积至于膝。释梵四天王天龙鬼神皆歌叹言。唯然世尊。族姓子族姓女。心怀至诚而发无上正...(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道意者。终不逮成等集众德定意正受。况当能致一切功祚无量也。  
  是时离垢威力士白佛言。唯然世尊。当行何法。而能成就逮得等集众德之定乎。佛告族姓子。有一法修致斯定。何谓一。发心调习诸通之慧。是为一法逮得斯定。复有二法修获斯定。何谓二。若听闻法咨禀无厌。如所听受思察其谊。是为二。复有三法修获斯定。何谓为三。消损诸恶。劝集善业。殖众德本。是为三。复有四法修获斯定。何谓四。禁戒清净。所见清净。其心清净。智慧清净。是为四。复有五法修获斯定。何谓五。所言至诚。志性坚固。其意质朴而无谀谄。其心清净建立无差。常以等心一切众生是为五。复有六法修获斯定。何谓六。归附善友。远离恶友。舍废众会。习寂燕坐。顺行大慈。愍伤众生。是为六。复有七法修获斯定。何谓七。建立寂然分别。惟观除于报应。将御缘起离求所见。晓了罪福悉由牵连。道利结碍使至平等。入于道諠用道法故。忍于恚骂而无恨心。是为七。复有八法修获斯定。何谓八。身行澹泊。口言静默。心惟寂寞。观痛痒察诸法。恶本夫起而不想念令不复兴。恶本盛发随念蠲除。善本未起思顺令滋。善本熙隆将养护之。是为八。复有九法修获斯定。何谓九。观过去法而知无常。于当来法而无所生。今现在法而无有二。逮入三世而悉平等。一切诸法犹如法忍。不着于空。分别无想。离于所愿。设使所生有所救护。是为九。复有十法修获斯定。何谓十。脱于无我。忍于无命。了于无人无常句迹。一切所生皆为苦患。无为寂然则为救...(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使乞者有所求索其心无异。又族姓子。菩萨大士当发此心。我为一切众生之故。惠施躯命。若有人来欲有所得。象马车服头目髓脑。眼耳鼻口支体手足肌发肉血。随其所求各各施与。心不怀恨忍辱施与。既有所施不望其报。所可惠舍无所贪慕供给众生。众生获恩得给所乏。从是已往所欲摄取群萌之类。得佛道时为说经法令得速解。说族姓子。若有菩萨发心如是。是谓菩萨不惜身命。不惜身命若没其体不犯众恶。不害生命以养其身。不以命故犯于不善。不以财业越毁他人。不以眷属炽盛怨讼斗诤。不危他子以育妻息。己所不喜无加于人。已知止足则发一心。志不喜乐诸不善事。况当复犯若干之非。除贪嫉弃众恶。常知止足行于正真。无有异心则逮平等。逮平等已无有众邪则获慈心。已习慈心便遇善友。已得善友则便得闻寂然之法。已闻寂然便建立行。已建立行则化众生。化众生。已则便讲说立寂然谊。假使菩萨不为众生不修寂然。则不微妙。已不微妙不获道眼。不得道眼不至善权。不能睹见一切众生根本所趣。是族姓子。菩萨好喜行布施者。得广名闻。复过于斯不可称限。  
  复次族姓子。观内外法念之一等。察其内地及省外地而无有二。所以者何。是身如草木瓦石之类。无要无人无有想念。无有坚固四大合成。假令有人断截破坏取拨持去。不得自在莫起想念。勿得贪身无惜寿命。吾不恨彼于其人所起恚意也。益加慈哀向彼众生。譬如族姓子有大药树。掘取其根茎节枝叶花实。树不念谁取我根茎枝叶花实。亦不念言莫取我根茎枝叶花实。其药树者。一切无念亦无所想。亦于众人无所恚恨。其疾病者服药则愈。如是族姓子。行菩萨者。当自观身四大为家。犹如药树。其有众生。欲得我身头眼体节枝干手足髓脑血肉。恣意与之。如是族姓子。菩萨所施其德无尽。作是施已。为悭贪者。欲令惠施故劝助之。其贫穷者化示大财。其少福者化具足德。未发道意令行菩萨。劝诲善本欲令清净。一切福庆劝化众生。导以清净以是布施。疾近于道得至无尽。何谓布施尽。菩萨布施有四事尽。何谓四。不好劝助。不喜说法。愿生卑处。乐近恶友。是为四。复有四行。菩萨布施疾近于道。何为四。多所劝助...(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眼体节枝干手足髓脑血肉。恣意与之。如是族姓子。菩萨所施其德无尽。作是施已。为悭贪者。欲令惠施故劝助之。其贫穷者化示大财。其少福者化具足德。未发道意令行菩萨。劝诲善本欲令清净。一切福庆劝化众生。导以清净以是布施。疾近于道得至无尽。何谓布施尽。菩萨布施有四事尽。何谓四。不好劝助。不喜说法。愿生卑处。乐近恶友。是为四。复有四行。菩萨布施疾近于道。何为四。多所劝助。行权方便。建立于法。习近善友。是为四。复有三法。菩萨布施不为虚妄。何等为三。发菩萨意多所愍哀。摄护一切众生之类。谛奉行如来教命。是为三菩萨欲施当建三法。何谓三。住佛法立。精讲劝众生便存大安。是为三。菩萨复有二事。不为虚妄诚审布施。何谓二。大慈大哀。是为二。菩萨复有二事有所收施。何谓二。悭贪嫉妒。是为二。菩萨复有二法布施有所归。何谓二。智慧具足。圣达周满。是为二。菩萨复有二法布施有所趣。何谓二。至无尽慧。趣无起慧。是为二。菩萨所施有四法。何谓四。布施等与亦不想报。调定安寂。所施具足。欲成其道。是为四。菩萨所施以是之故。自然得趣无尽德海。若有菩萨欲备海德。则当习行如是像施精进之行。离垢威力士白世尊曰。未曾有也。天中天。如今如来分别讲说诸菩萨法。诸佛经典之所持护。菩萨大士作是行者。终不毁失正达慧德。假使有人如是布施。功德之福具足成满。亦当若兹。佛言。是族姓子。审如所云。其有发意行施如斯。则便归趣无尽海德。则不贫匮。于圣贤业则致大财。此...(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施。功德之福具足成满。亦当若兹。佛言。是族姓子。审如所云。其有发意行施如斯。则便归趣无尽海德。则不贫匮。于圣贤业则致大财。此之等类具足法财。则致大富。具足七宝无极之德。致百福相以庄严身。为诸群萌福庆之田。以给众生。  
  尔时世尊告离垢威。何谓菩萨戒德之禁。护于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为兴悲哀。见奉禁者遵行坚固。净身三护口四净心三。当顺奉行此十善事。以斯戒法开化他人。不自称叹不毁他人。不以禁戒而自褒誉。亦不以戒而自憍慢。常以禁戒而自调定。不释节限而知止足。住于圣贤自护其心。见懈废者不观其隙。劳来病瘦所施不惓。无所悕望不以究竟。行如所言无所侵犯。于诸所行生死之事。无所适莫蠲所求望。常近于佛而遵慈心。若有行慈及无慈者。普等救护不失其心。不差戒品不志余乘。以斯道乘劝发他人。无有安不事于天。一切远离诸犯戒禁。动不安者劝慰使安。疗除狐疑令不怀恨。所生之处而得自在而无适莫。所可游至无所阙减。假使所生不以为厌。修建精进摄心自捡。所行不乱学无所乐亦无所畏。是族姓子。菩萨所行戒品之业。设危身命终不毁戒。不以国故而护禁戒。不为释梵天上之尊。不以财利报应之验故。及以眷属傲贵颜貌褒叹名称。亦复不为势力床榻座具病瘦医药故而护禁戒。不倚于天贪所生。不依内外不慕他人。不冀后世。不自着己不着他人。亦不贪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怙眼耳鼻口身心。亦复不倚阴种诸入而护禁戒。不畏地狱而求济护。不惮畜生不惧饿鬼不为鬼神。不以人间穷乏厄匮故而护...(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四卷





...随法所化奉行为要。其人如是遵常戒品而悉具足。不失菩萨十法之事。何谓十。然后当得转轮圣王之位终不差错修圣王教。奉宣佛道而不放逸临据帝释而不邀迭。常受佛道而不放逸。升生梵天而不诡异。在于梵天愿欲见佛而不差互。常值世尊心怀悦豫。所闻经典未曾断绝。听受佛法未曾中忘。如所闻者即能奉行。识念菩萨圣众之慧无所亡失。辩才无量未曾空乏。菩萨之本所愿者。得所立之事则有报应常为诸佛正士之等。不见毁呰其佛弟子。疾获神通具诸敏慧。护于戒禁能如是者。是为菩萨十法之行。不退不转菩萨大士护斯戒品。诸天龙神所共营卫。将护歌叹守禁戒者。诸鬼神众悉归奉事。神龙悉敬。世间人民等而供顺。诸佛世尊常欲见之。诸明智者而俱宗仰。愍伤世间而行慈心。而为众生护斯禁戒。于是菩萨不归四趣。何等四。不归于据无闲之处。亦不归于无佛之土。不生邪见归闇塞家。亦不随归一切恶趣。菩萨若护于戒品者。逮获斯德。复有四法无所忘失。何等四。不忘佛道。心不舍佛。如所闻法终不中废。不失禅定意念无数无量诸劫。菩萨若护于此戒品便逮斯德。菩萨复有四法逮得光观。何谓四。寻时逮得观于明法。获致人明毒刀恐惧疾病。闇冥之想悉为辟除。诸功德无能乱者。是为四。  
  假使菩萨能护禁戒顺斯教者。超度十畏。何谓十。远离地狱畜生饿鬼贫匮无称世界魔畏。声闻缘觉所趣寂灭。所受脆生诸天人间。及龙鬼神犍沓和阿须伦真陀罗摩休勒。诸所恐难。毒刀杖火蛇蚖师子虎狼诸难。度于邪见能护戒品。如是行者...(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谊。便能说法灭除爱欲。如是菩萨则能归趣往古世尊所可游居。如是谊像则能降伏魔及官属。如是堪任以十二事珐輪为转。如族姓子。菩萨大士精勤博闻立于圣达。应时即普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魔。皆为忧愁悒戚难可。今此菩萨不从我教违吾本心。皆见弃捐不得自由。所以者何。族姓子。从闻获智。智于尘劳为最尊。其无尘欲魔不得便。以是之故当作斯观。假使菩萨开入博闻分别经典好乐于法。从是已往所可教授。降制众魔尘欲魔阴盖魔起灭魔天魔官属。是为四魔自然为伏。又族姓子。犹如往古诸菩萨者。所入博闻分别法谊好乐经典。今当粗举略说其要。乃至曩昔久远世时。无央数劫不可称限。广普无量不可思议。彼时劫中有一仙人名曰郁怛。处在林树得五神通。常行等心慈悲喜护。游居幽薮心自念言。吾行慈心其身柔濡常悦安隐。不可以慈灭除众生自在爱欲。亦不可去嗔恚愚痴。旷绝邈路尘劳之欲。不以此慈能致圣贤之正见也。不可致福。安能逮成贤圣等观。复自念言。常以二事可缘致贤圣正见。何谓二。听省他音因缘。思惟静志在行。寻即欢喜发大精进。亦复入于法。我于何所得闻是说。则以法故欲求经典。入于郡国县邑丘聚。欲求经卷永不可闻。时魔天人往至其所言。族姓子。吾有佛名将护读诵。假族姓子。自逼迫身日自暴炙。 自闻其 身所 护音声。然后乃书如是诸颂。尔乃令仁得闻此颂四句之绝。于时族姓子。郁怛仙士心自念言。我从无数难限劫来弃捐此身乐于牢狱。挝杖鞭挞或以利刀。段段解身形体离散肌肉断绝。以爱欲故致得系缚。遭是众患不可称数。不用此身不用危痛痒。未曾以身加益一切。假使能已导利群生。吾当以此无坚固身求得经典。我获善利心怀悦...(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影所翳。宁几如乎。持戒施惠犹如斯也。譬如虚空弘普无际。博闻之德其若兹矣。所以者何。族姓子。施有二益。离贫匮得大富。戒有二益。度恶趣生升天。闻有二益。得圣慧除邪疑。其布施者。不离诸漏所受之阴。其持戒者。所受诸阴亦与漏俱。其博闻者。无有诸漏亦不受阴。以是之故。离垢威。斯谓菩萨博闻之应。佛说施戒博闻之时。三万二千群生殖众德本。皆发无上正真道德。五百比丘漏尽意解得法眼净。  
  于是离垢威力士白佛言。菩萨几法行疾得不起法忍。佛言。族姓子。菩萨有四法行。疾得不起法忍。何谓四。一观身如影而得解脱。二入于诸法如呼声响。晓了其心犹如幻化。察一切法皆归尽灭。是为四。菩萨疾得不起法忍。复有四法。何谓四。普修弘慈加诸众生。设使学者起于人想劝使晓解。一切诸法令知尽无不造有事。普皆睹见诸佛之法。不以肉眼亦非天眼。亦非法眼无所依倚。分明晓了心之所入。亦无有心亦不见心亦无缘会。是为四。复有四。何谓四。一切所有施而不吝。弃捐邪见。奉清净禁。寂除尘劳。是为四。复有四。何谓四。遵忍辱力入于诸法。悉知尽索。而崇精进。好澹泊法。是为四。复有四。何谓四。逮得禅定则无所倚。察于智慧亦不轻戏。摄权方便不着众生。皆具所行入无等伦。是为四。复有四。何谓四。常行大慈导利众生。具足大悲不厌终始。行于大喜欣乐于法。行于大护除诸倚着。是为四。复有四。何谓四。证明部分于三脱门。除诸三世过去来今。超度三界。观一切法本净无秽。佛言。离垢威。是为四法行。菩萨大士疾得不起法忍佛说此时。离垢威菩萨逮得不起法忍。欢喜踊跃升处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世界。而雨天花百千伎乐。不鼓自鸣。于时世尊。知离垢威菩萨所念。寻时欣笑五色光从口出。照于十方无数佛国。还绕三匝从顶上入。贤者阿难。即从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白佛以偈赞曰。  
  得尊净智慧  其目清明好
  诸根为寂定  澹泊度无极
  光明照七尺  金容神巍巍
  何故现...(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数佛国。还绕三匝从顶上入。贤者阿难。即从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白佛以偈赞曰。  
  得尊净智慧  其目清明好
  诸根为寂定  澹泊度无极
  光明照七尺  金容神巍巍
  何故现欣笑  唯愿为分别
  知诸天人行  心意所归趣
  三世之清净  睹之所像类
  其慧常通达  未曾有挂碍
  何故现欣笑  月姿哀为说
  过世天中天  将来之世尊
  今现十方佛  智慧畅无量
  修行悉清白  疗愈若干病
  一切靡不了  愿为分别说
  其身普周遍  于此诸佛国
  言音悉畅达  无数之刹土
  心向一切人  常垂弘大慈
  最胜哀为说  敷演斯笑意
  所在究练法  寂然如月游
  无喻如幻化  自然若如梦
  所获致得利  常如雨泡起
  何故现欣笑  无师子师子
  解空无有想  超度愿脱门
  诸法为自然  了现究竟谊
  寂默常调定  游步如虚空
  愿佛分别意  今笑何感疗
  孰为发妙心  志愿尊觉慧
  谁令力除魔  应坐树王下
  最胜今日谁  而为超拥护
  何故现欣笑  大雄发遣说
  诸声闻之众  不能蹈斯地
  一切之缘觉  莫敢逮此道
  是诸佛境界  其德如大海
  何感而欣笑  世胜哀说之  
  佛告阿难...(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又问。云何一切诸法而不等。如有所见如无所见。又族姓子。此诸法者。亦无欣见亦无不见。本末平等亦无所生。此之谓也。亦无所生亦无所有。不越所见不入寂然。此谓平等。亦不不有亦无所有。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是谓平等。是所言者。亦无所说行无所生。亦无有见亦无越度平等寂然。斯谓等观。以能入于平等故也。又复重问。何故名曰平等入寂然乎。答曰等于吾我亦等非我。一切诸法亦无形像亦无毁呰。是谓平等入于寂然。于是钩锁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正入寂然。所由相者本净灭度。菩萨皆知如是诸法。若复闻者乃能信解。有所游居亦不中半而取灭度。佛告钩锁。以故菩萨。善权方便而以为乐。以权方便修具足行。发一切心归于游处四法。何等四。行大慈。无极哀。为诸通慧。不断佛教。是为四。假使能奉宣修此法。则入寂然所趣之相。一切本净悉为灭度。以至寂寞诸法之行。这闻此已则便信乐。所可游居亦不中半而取灭度。是故分别诸法之原。彼则寂寞亦无澹泊亦不堕落。所以者何。不欲弃舍一切众生。离垢威菩萨白佛言。何所菩萨纯淑。如佛所言不堕寂灭。世尊告曰。族姓子。假使菩萨无有诸见亦无想念。是为纯淑。于诸声闻一切众生。不修平等离佛法教。亦不劝乐大乘之行。疑诸通慧离于无愿。亦不灭度入于寂灭。则于其中证菩萨心。志在声闻缘觉而入灭度。又族姓子。菩萨若能入于寂然相者。皆能分别一切诸法。有所兴发悉为一切顺佛法众。遵修大乘为诸通慧之所兴居。愍伤一切群萌之类。普见一切与志愿俱。...(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成就。非智非愚无我无他亦无所得。所作已办究竟成就。身行口言意念奉行众善分别此事。若身口意所行众善。亦无所得亦无所著。是则名曰所作已办究竟成就。尔时常坚精进菩萨谓溥首曰。我为应 往 说菩萨所作已办究竟成就乎。溥首答曰。堪任。族姓子白溥首曰。若劝一人令闻道音所作已办。菩萨箧藏应时自恣。若令得佛音法音圣众之音。则当察之所作已办。若化一人使受戒禁。使归命佛及法圣众志在三宝。所作已办具足菩萨箧藏供养。若所游居若有施者若有受者。劝助志道此二事者。则是菩萨清净众祐。若有施者及有受者已斯法行。而劝化之此二事者。悉是菩萨清净众祐。假使菩萨思惟念佛。若复思念经法圣众菩萨众生。所作已办菩萨箧藏而受供养。假使菩萨修行慈心悲喜护心。若值一人下劣贫匮盗贼屠魁。骂詈冲口而能忍之。不以嗔怒续行慈心。欢悦之意以待其人。欲益利谊益加精进所作已办。若获百利若千利若百千利亿百千利。若以珍宝满阎浮提得斯利者。未曾以宝而发两舌。又复咨启问他人慧。宁失身命不从其后而说恶也。不忘于法不承非法。观此菩萨所作已具究竟成就。复次溥首。假使菩萨七日断供而不得食。若复有人受饮食者。其人则近诸通慧心不为虚妄。又欲度脱一切众生。欲念救济群萌之类。观此菩萨所作究竟。假使天下普遍满水周匝其地。当越度此行求听法。若遍满火亦当越度行求闻法。亦不惜身亦不贪命亦不爱寿。而造斯观阴种诸入易易得耳。诸佛世尊难得值遇。经法难闻。恭恪于法亦复难遭。若入此数观斯菩萨究竟成就。复次菩萨若闻四句之颂欢喜踊跃。不愿享祚为转轮圣王。宁以四句颂...(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就究竟。常坚精进菩萨复谓溥首。有菩萨常坚精进常求博闻。心当念此。假使有人段段节节解其身者。当发欢喜以自劝勉。是皆俗法之所致也。专志修行念于佛道。宁失躯命终不犯戒不舍大乘。不为愚心不兴邪力。致忍辱力口言不粗悉能堪任。终不懈怠修精勤行。严净佛土而救众生不为非法。普求一切诸度无极。不求伴党不望众生。坚住智慧不断佛教。志性强猛一切所作无不成办。其意仁和弃捐 偷[焰-火+女] 无所贪慕不惜身命晓练便宜。不久立者令得自归奉戒清净。先人问讯语言柔软辞不绮饰。譬若如地离于所求。无所求无所结倚性行纯善。所答安隐所说常快敬受善谏。弃除贡高常逊卑意。所言至诚无有忿讼。所说如实无有谗谀。言行相应遵尚等心。愍于众生常有慈心。向诸群萌志于大哀。为黎庶故无有瑕疵。建立一切众德之本而怀欣豫。一切所有施而不惜。当以行护救济所欲。及得财业当行安隐。放舍一切诸所贪爱。无有我所不倚所有。终不自大蠲除三垢。志求解脱离于想念。所思所著不堕诸见。无六十二当行博闻。具足七财心常强勇。所闻晓解未曾有厌。当学智慧有所建立。住于勇猛降伏尘劳。离于欲垢疗治一切众生之病。常为众祐未曾舍离。诸通慧心成就福田。令诸众生悉得蒙恩。行如莲花于诸世俗而无所著。犹如船师度诸群生四病之患。志如王路不得轻慢贵贱中间之人。当如泉源川流江河。所说经典而不可尽。行如大海所闻智慧苞无崖底。无量之德之所积聚。性如须弥起现于世峻极而高。常乐精进志性慷恺。心不怯劣心如...(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趣何所。菩萨若取经卷着在身怀若兴忍辱。设使居家若出家学因缘学行乎。溥首答钩锁曰。后若有得此三昧者。假使有人逮闻其名。则非居家出家因缘。所以者何。是故钩锁。若有菩萨住三昧。则离二想所在游行。其寿智慧不可尽极无所忘失。开化众生不以为厌。不自示现菩萨形类。又在所奏一切无边亦无因缘。譬如钩锁。日月所游一切无边。菩萨如是观无倚行。若在家地随家依。倚亦不出家为出家。行亦复不着出家之德于斯二事亦无所慕。所以者何。菩萨所出悉无所著。譬如钩锁。无所得者乃成正觉。于此菩萨有四事行。何等四。为尊为上而为最胜。弃除一切诸所见事。及入一切诸佛之法。是为四。钩锁又问溥首。云何菩萨处于游居。溥首答曰。菩萨有四事行。何等四。慈悲喜护。是为四。其有奉行是四梵行。吾乃谓斯为游居。复有四。何等四。若复游处聚落舍室则为游居。假使复在于闲居行。若在棚阁重屋作行。则亦处于游居。是为四。溥首复谓钩锁曰。其不奉修此四梵行。而自念言我处游居。其人则为欺诸天人。所以者何。诸佛世尊说四梵行乃谓游居。其四梵行则处其顶。是清净行而处游居。在于国土受分卫食威神在顶。是故钩锁。其有不见四梵行者。则为远离四等心行若复有修梵净行。皆悉因从四梵行起得贤圣慧。不为世间自见身也。贡高自大不除人想。钩锁又问溥首。云何菩萨奉慈心行。何谓悲。何谓喜。何谓护。溥首答曰。则以幻事救护一切众生之类。则为行慈。而以幻事度脱众生。则为行悲。若以幻事安隐群萌。则为行喜。说以幻事令诸黎庶逮得灭度。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信解众生界空。则为行慈。信解法界众生之界无作非不作。则为行悲。信解了知诸群萌界无著无脱。则为行喜。信解了知黎庶之界来无所来。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一切众生无有吾我亦不恐怖。则为行慈。一切众生悉为澹泊亦不畏懅。则为行悲。一切诸法法界平等亦不怀惧。则为行喜。信解分别一切佛土无尽之国。则为行护。复次钩锁。无危害相则谓为慈。无等伦相则谓为悲。无有二相则谓为喜。无有名无所著相则谓为护。复次钩锁。无所住慈不为大慈。无所住悲不为大悲。彼何谓不为大慈。犹如声闻发是念言。令诸众生皆获安隐。是声闻慈不为大慈。何谓大...(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若复游处聚落舍室则为游居。假使复在于闲居行。若在棚阁重屋作行。则亦处于游居。是为四。溥首复谓钩锁曰。其不奉修此四梵行。而自念言我处游居。其人则为欺诸天人。所以者何。诸佛世尊说四梵行乃谓游居。其四梵行则处其顶。是清净行而处游居。在于国土受分卫食威神在顶。是故钩锁。其有不见四梵行者。则为远离四等心行若复有修梵净行。皆悉因从四梵行起得贤圣慧。不为世间自见身也。贡高自大不除人想。钩锁又问溥首。云何菩萨奉慈心行。何谓悲。何谓喜。何谓护。溥首答曰。则以幻事救护一切众生之类。则为行慈。而以幻事度脱众生。则为行悲。若以幻事安隐群萌。则为行喜。说以幻事令诸黎庶逮得灭度。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信解众生界空。则为行慈。信解法界众生之界无作非不作。则为行悲。信解了知诸群萌界无著无脱。则为行喜。信解了知黎庶之界来无所来。则为行护。复次钩锁。一切众生无有吾我亦不恐怖。则为行慈。一切众生悉为澹泊亦不畏懅。则为行悲。一切诸法法界平等亦不怀惧。则为行喜。信解分别一切佛土无尽之国。则为行护。复次钩锁。无危害相则谓为慈。无等伦相则谓为悲。无有二相则谓为喜。无有名无所著相则谓为护。复次钩锁。无所住慈不为大慈。无所住悲不为大悲。彼何谓不为大慈。犹如声闻发是念言。令诸众生皆获安隐。是声闻慈不为大慈。何谓大慈。假使等心于群萌类。而皆度脱众恼之患。是为大慈。彼何谓悲不为大悲。黎庶之类生在五趣。愍伤哀之。于生死中而欲拔济。是谓为悲不为大悲。何谓大悲。见于五趣生死 蒸庶 。所生之处而行愍哀。自舍身安救护五趣。便能济拔众生之界。寻时建立于平等道。是谓大悲。是故钩锁。当作斯观。声闻有慈不为大慈。亦复有悲不为大悲。是故钩锁。若有菩萨当具足行大慈大悲。溥首说是语时。八千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俱共叹言。唯然世尊。我等亦当奉修此行。如今向者溥首所说。百千天人逮得是三昧。八千菩萨得不起法忍。于是钩锁菩萨白佛言。如来愿说。百福之相作何功德。而佛世尊成斯相乎。时佛告曰。譬如钩锁。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悉共合集。满中众生功德具足。为转轮王一身之德。是诸众生所有功德皆如转轮圣王...(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则为行慈。一切众生悉为澹泊亦不畏懅。则为行悲。一切诸法法界平等亦不怀惧。则为行喜。信解分别一切佛土无尽之国。则为行护。复次钩锁。无危害相则谓为慈。无等伦相则谓为悲。无有二相则谓为喜。无有名无所著相则谓为护。复次钩锁。无所住慈不为大慈。无所住悲不为大悲。彼何谓不为大慈。犹如声闻发是念言。令诸众生皆获安隐。是声闻慈不为大慈。何谓大慈。假使等心于群萌类。而皆度脱众恼之患。是为大慈。彼何谓悲不为大悲。黎庶之类生在五趣。愍伤哀之。于生死中而欲拔济。是谓为悲不为大悲。何谓大悲。见于五趣生死 蒸庶 。所生之处而行愍哀。自舍身安救护五趣。便能济拔众生之界。寻时建立于平等道。是谓大悲。是故钩锁。当作斯观。声闻有慈不为大慈。亦复有悲不为大悲。是故钩锁。若有菩萨当具足行大慈大悲。溥首说是语时。八千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俱共叹言。唯然世尊。我等亦当奉修此行。如今向者溥首所说。百千天人逮得是三昧。八千菩萨得不起法忍。于是钩锁菩萨白佛言。如来愿说。百福之相作何功德。而佛世尊成斯相乎。时佛告曰。譬如钩锁。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悉共合集。满中众生功德具足。为转轮王一身之德。是诸众生所有功德皆如转轮圣王。悉共同合。为天帝释一身之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一切众生使其福德具足成就如天帝释。悉复合集此众生福如帝释福。尔乃及于一梵天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众生之类。其福各各譬如梵天悉备具足。是诸众生其福各各等如梵天。合集此福以为成一声闻之福。复有别异江河沙等诸佛世界。众 生之类...(第0124部~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生界之所摄者。是一一众生皆具转轮大王福德。是诸转轮大王福德。为一转轮大王德聚。是一一众生复具是德。于意云何。是诸福德宁为多不。那罗延言。是一人福尚多无数。况复无量阿僧祇人所有德聚。佛言。那罗延。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乃至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悉具转轮大王福德。那罗延。于意云何。是诸德聚宁为多不。那罗延言。世尊。若一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具足转轮大王所有德聚。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况复无量无边世界众生。具足转轮大王福德之聚。那罗延。我今知已而唱是言。有初发菩提之心。所有德聚比前德聚。百分不及其一。千分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是名初说入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那罗延。如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满此一千世界。那罗延。有人复以满千世界七宝布施。于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置是千世界梵王慈心。若二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满此二千世界。那罗延。若复有人以满二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汝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如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满此三千大千世界。若复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于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言。世尊。施福比慈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如是四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四千世界。五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五千世界。十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十千世界。百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百千世界。那罗延。若人以满百千世界所有七宝持用布施。所得福聚比慈福德慈福为胜。那罗延。正使是等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众生各具慈心。如百千世界大梵天王所有慈心。是诸慈心福德之聚。欲比菩萨初发道心专志增上。为脱一切所有众生无幻无伪。实为一切众生修行慈心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亿分百亿分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是故当知。若欲修集一切福德。是善男子善女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发当发。具足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聚。是第二说入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那罗延。汝意云何。东方虚空为普遍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所有虚空为...(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罗延。有人复以满千世界七宝布施。于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置是千世界梵王慈心。若二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满此二千世界。那罗延。若复有人以满二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汝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如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满此三千大千世界。若复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于意云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为胜。那罗延言。世尊。梵王慈福无量无边。那罗延言。世尊。施福比慈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如是四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四千世界。五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五千世界。十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十千世界。百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满此百千世界。那罗延。若人以满百千世界所有七宝持用布施。所得福聚比慈福德慈福为胜。那罗延。正使是等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众生各具慈心。如百千世界大梵天王所有慈心。是诸慈心福德之聚。欲比菩萨初发道心专志增上。为脱一切所有众生无幻无伪。实为一切众生修行慈心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亿分百亿分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是故当知。若欲修集一切福德。是善男子善女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发当发。具足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聚。是第二说入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那罗延。汝意云何。东方虚空为普遍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所有虚空为普遍不。那罗延言。世尊。东方虚空尚不得边。何况十方不可说无量无边随有世界虚空普遍。佛言。那罗延。假令有人乃至百千万亿劫中。引诸喻说欲尽虚空。得其边际不得其边。那罗延。我今引喻以明斯义。为欲成满是集一切福德三昧故。亦令增益诸有修集福德众生增长志欲。令向大乘菩萨摩诃萨满大精进。那罗延。若以芥子盛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满中芥...(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中芥子。假令有人持过东方百千恒河沙等世界下一芥子。如是东行尽是芥子。犹不能得世界边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那罗延。若复恒河沙等世界满中芥子。那罗延。颇有人天能数如是一切芥子知其数不。时那罗延白言。世尊。若四天下一切众生成就智慧如舍利弗。于一劫数犹尚不能数其一分。况能数尽大芥子聚。那罗延。假令有人过于东方恒河沙世界着一芥子。如是东行尽是芥子。犹故不得世界边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那罗延。如是世界虚空普遍。设有人天以满中七宝持用布施。那罗延。于意云何。是福德聚宁为多不。那罗延言。无量世尊。无边世尊。佛言。那罗延。是人所有福德之聚。欲比初发道心菩萨成就志欲无幻无伪勤修精进为脱一切众生起大慈大悲所集德聚。是施德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十方一切所有诸物虚空皆悉周遍。那罗延。菩萨慈心亦复如是。遍满十方诸佛世界。所有众生皆悉普遍。那罗延。是菩萨慈心所及众生。令悉具足转轮大王所有福德。如是帝释所有福德。如是梵王所有福德。若有菩萨初发道心。专志趣向无幻无伪勤修精进。为脱一切所有众生。起慈悲心而趣向之。行于愍悼所得福德。是福胜彼。一切众生具转轮王帝释梵王所得功德。那罗延。是第三说入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那罗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具转轮大王福德。比帝释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为帝释。比梵王所有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悉具足大梵天王所有福德。比一断欲优婆塞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所不能及。那罗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为断欲优婆塞所有福慧。比舍利弗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那罗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福德智慧如舍利弗。比一缘觉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五卷





...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二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谓闻法无厌闻已修行。善男子。是名成就二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三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三。谓离诸恶。修行善法。善巧回向。善男子。是名成就三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四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所谓戒净见净心净慧净。善男子。是名成就四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五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五。所谓专意发菩提心。常真实语。无有谄伪。无有嫉妒。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善男子。是名成就五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六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六。所谓亲近于善知识。离恶知识。远离众闹。闲居寂静。不舍大慈。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善男子。是名成就六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七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七。所谓修定。善于智慧。善知于因。善知于缘。正直而住。修集于道。修行道时无有懈怠。善男子。是名成就七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八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八。谓调柔身。调柔心。观受。观法。未生恶法令其不生。已生恶法断之令灭。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护令增长。善男子。是名成就八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复次善男子。复成就九法摄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九。观过法无尽。现法无尽来法无尽。观法如幻。等觉三世。如一切法知而忍之。不谤于空。不分别无相。不愿诸有。善男子。是名成就九法摄此集一...(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德庄严福德来集。福德增广。福德无尽。福德大海。福德叵思。何等三。谓一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多闻庄严。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庄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生是心。若布施时不见施心。不见所施及以受者。不见眷属。若有乞者来有所求。为摄护故。不以王位封邑财物诸珍宝等而有吝惜生于异心。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今我此身悉已给施一切众生况余财物。若已施者终无悔心。须财施财。须食施食。须饮施饮。须眼施眼。须肉施肉。须血施血。须髓施髓。须于支节施与支节。须头施头。我悉当施。况余财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3:51 | 只看該作者
谷米金银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国城王宫男女妻妾奴婢眷属无不舍者。若有众生随其所须而求索之。我随所有悉当施与。无有忧悔不望其报。起慈悲心为摄众生。摄取众生乃至成佛终无有尽。善男子。若有菩萨发如是心。名菩萨布施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不自观计身命。宁舍身命终不为恶。不为养身邪命自活。宁舍身命不恼于他。不为封邑造行诸恶。不为眷属炽然诤讼。不为妻妾及以男女嫉利他财。不生悭心常恒少欲。乃至不生一念恶心。况复多也。为断悭贪不生嗔恚。无嗔恚故正行相应。正行想应故到于正处。到正处故正戒相应。正戒相应故亲善知识恭敬供养。恭敬供养善知识故得闻正法。闻正法已如说修行。如说修行已则能利益邪道众生。不作众恶随顺善法。得知方便知众生根。善男子。而是菩萨行施庄严得是功德。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生内外想。若内地大若外地大等无异想。何以故。身犹如墙壁草...(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身命终不为恶。不为养身邪命自活。宁舍身命不恼于他。不为封邑造行诸恶。不为眷属炽然诤讼。不为妻妾及以男女嫉利他财。不生悭心常恒少欲。乃至不生一念恶心。况复多也。为断悭贪不生嗔恚。无嗔恚故正行相应。正行想应故到于正处。到正处故正戒相应。正戒相应故亲善知识恭敬供养。恭敬供养善知识故得闻正法。闻正法已如说修行。如说修行已则能利益邪道众生。不作众恶随顺善法。得知方便知众生根。善男子。而是菩萨行施庄严得是功德。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生内外想。若内地大若外地大等无异想。何以故。身犹如墙壁草木如影如炎。无知无思无作无坚四大所摄。若有斫截刀杖瓦石挝打之者终不生报。不观计身不爱寿命。于诸众生不起嗔恚。彼众生所修慈悲心。善男子。犹如药树。若有取根茎节枝叶花须及果。终不作念取根莫取茎。取茎莫取根。如是乃至枝叶果实亦尔。而是药树都无想念。然能寂灭一切众生。若上中下所有病患。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四大身生药树想。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须髓与髓。须头与头。须支节者施与支节。善男子。若是菩萨以如是心行施庄严趣向无尽。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为悭众生令成满施。少福众生具满福德。贫穷众生满大封邑。若舍支节为令众生具满支节。如是布施不向三处。何等三。不求王位自在。不求大富自乐。不向声闻缘觉菩提。如是布施为满四净。何等四净。谓佛土净。菩萨僧净。化众生净。回向一切智净。菩萨摩诃...(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若有菩萨成就具足如是布施。知是菩萨成就具足无尽福德大海福德。不贫圣法成大封邑。住在法流获得大财。具足七财成大福德。持百福相为大福田。养育一切诸众生等。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尔时佛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净戒庄严。谓戒净无缺不舍学戒。愍于毁禁极敬持戒。净身三业净口四过净意三业。自成十善教他十善。不自称誉不起戒慢勤进修戒。头陀德中心不动转。住于圣种自护己心。不见他过不作众恶。不愿诸有亦不喜乐。劝他修善勤营助他。不悕望乐劝人布施。不舍阿练若处。为病给使。作已欢喜。如说如作。失利不忧得利不高。毁誉称讥及与苦乐心不倾动。断除爱恚不怀怨嫌。修行慈心视怨如亲。不以戒自高。不向余乘不礼余天。舍离诸见盖覆使缠断除灭悔。舍财无悔心生欢喜。不生诸有心不愿乐。忍于疲苦善护进心。远离着心不惊怖畏无生法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集此戒。乃至失命终不毁犯。不为王位护持禁戒。不为生天不为帝释。不为梵王护持禁戒。不为封邑不为自在。不为妙色护持禁戒。不为端正不为名称。不为赞叹不为利养。不为恭敬不为活命。不为饮食不为卧具。不为病药护持禁戒。不为眼色不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护持禁戒。不依倚色不依受想行识护持禁戒。不依欲界色界无色界护持禁戒。不畏地狱饿鬼畜生。不为救护护持禁戒。不畏人道贫穷困苦护持禁戒。不畏天道贫穷苦故护持禁戒。不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迦楼罗...(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转十二行相珐輪。善男子。若有菩萨修多闻时。一切魔宫皆悉闇蔽。三千大千世界魔王皆悉忧恼作如是言。是人今者胜过我等。其余魔天各作是言。是人降伏于我等主。我等一切悉属是人。何以故。善男子。由是菩萨集多闻慧能寂结使。以无结使魔不得便。已有多闻则能分别。既能分别则能修行。已能修行魔不得便。修多闻者远离邪见得住正见。已能正住魔不得便则能正修。已能正修能分别义。离诸非义便能正度义及非义。善男子。以是缘故应如是知。善男子。菩萨修集是多闻时除四种魔。所谓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善男子。如本菩萨集多闻时。欲法利法善住于法。我今少说。善男子。乃往过世阿僧祇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尔时有大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作如是念。我今山中修行慈心无所利益。不但慈心能灭众生无量劫中所集烦恼。非此慈心能起正见。复作是念。因于何事能起正见。作是念言。有二因缘能起正见。谓从他闻。闻已正思。以是二法能生正见。是时便生求多闻心。当从何处得闻善说。为法因缘集法相应。尔时仙人至诸聚落封邑郡县王城。处处推求多闻。了不能得说法之师。时魔天子来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是最胜仙。闻佛偈名即语之言。为我演说。时天报言。汝今若能剥皮为纸。以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乃当相与佛所说偈。善男子。时最胜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无量生死。在在生处贼兵魁脍。百千劫中常以无事堕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节。或为欲故。或财利故。杀缚捶打系闭诃骂。受无量苦都无利益唐受割截。我今当以此不坚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我得大利闻是法语...(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为笔。书写此偈。乃当相与佛所说偈。善男子。时最胜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无量生死。在在生处贼兵魁脍。百千劫中常以无事堕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节。或为欲故。或财利故。杀缚捶打系闭诃骂。受无量苦都无利益唐受割截。我今当以此不坚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我得大利闻是法语。于此天所生师宗想。即以利刀自剥身皮干以为纸。复刺出血用以为墨。复折其骨削以为笔。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为我说佛所得偈。如先所敕。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我悉作已。善男子。时魔天子。见最胜仙恭敬为法。见已愁悴即便隐去。善男子。时最胜仙。见天没已作如是念。我今为法生恭敬心。剥皮为纸折骨为笔。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终不败亡。若我此言诚实不虚。起慈悲心为诸众生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若我至心诚实不虚。余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善男子。最胜大仙作是语时。一念之顷。东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刹。彼有国土名普无垢。是中有佛号净名王如来应供正遍觉。今者现在。知最胜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阎浮提诸众生故。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乘空而来到是最胜仙人前住。及五百菩萨。是净名王如来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众花。时彼树林枝叶花果皆出法音。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天来集。是时彼仙得净名王佛光触身已。苦痛悉除还复如故。无有疮瘢。尔时彼仙头面敬礼佛世尊足。右绕三匝合掌顶上。白净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师善逝。是我师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不信众生行邪见者。坏正见者。行黑闇者。导示正故而为说法。善男子...(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见佛净不以肉眼住于慧眼。善分别心而不见心不依猗心。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所谓不舍一切众生。舍离诸见。护持净戒。寂一切结。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有忍力。法转增胜。勤行精进。解法寂静。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所谓得禅而不依禅。以慧分别无有戏论。成就方便摄取众生。增长诸行善知诸行。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以大慈救诸众生。谓以大悲不厌生死。谓以大喜欣乐于法。谓以大舍断一切爱。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疾能获得无生法忍。何等四。谓得三解脱门。解知三世。超过三界。信法性无生。善男子。菩萨成就是四法者。疾能获得无生法忍。演说如是诸四法时。净威力士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人天伎乐同时俱作。天雨花云。大光普照遍此世界。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还绕身三匝从顶相入。时大德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佛不妄笑。今者世尊何缘而...(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人天伎乐同时俱作。天雨花云。大光普照遍此世界。尔时世尊即便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过梵世。还绕身三匝从顶相入。时大德阿难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佛不妄笑。今者世尊何缘而笑。说偈问曰。  
  得无上智无垢眼  诸根寂静到彼岸
  大光须弥金山色  导师以何因缘笑
  善知众生诸根行  净慧相应知三世
  得于无想最上智  面如满月说笑缘
  如过去佛及未来  现在诸佛尊亦尔
  种种真实清净行  善知一切如实义
  其身普遍诸佛界  音声亦满诸佛界
  慈心普遍诸众生  愿说谁与智相应
  自在知法如水月  如幻化相亦如梦
  如空如电清净法  今人师子何缘笑
  解空无相无愿法  善知实性常调心
  如风游行虚空中  惟愿演说何缘笑
  今佛智慧知谁心  谁应道树下降魔
  谁当坐于金刚座  人仙今者何缘笑
  非是声闻之境界  亦非缘觉之所及
  是佛大海智境界  愿说所为之因缘  
  尔时佛告阿难。汝今见是净威力士住虚空不。阿难。是净威力士。过三百亿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多庄严王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此东方国名严净。劫名梵叹。阿难当知。是多庄严王佛严净国中当...(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哉善哉。善男子。汝之所说如是相应。若能如是。则于诸法无有愚痴。如是修行则无有障。正修行者。无缚无解。何以故。正思惟者。于一切法无断无趣。若如是者。名为正见见一切法。如是正见。云何正见。谓不见法。所言见者。是说无生不实之言。语不实者说无生名。如我所说。诸法无生以慧初见。若至正位名为正见。若如是见名至正位。以何因缘名为正位。我与无我二俱平等。如无我等诸法等起。是名正位。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下  
  尔时那罗延菩萨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诸法如是性常寂灭。菩萨摩诃萨能听是法。能知是法。能信是法。不中涅槃。佛告那罗延。菩萨方便力能如是。若菩萨成就善方便者。于念念中能得四法。何等四。谓大慈大悲知一切智佛出于世不断法种。如是四法修行诸法。知众生界是正位相。知一切法性常寂灭。闻知信解不中涅槃。是名调伏法知利众生。知已而见乃至不见。何以故。不舍一切诸众生故。尔时净威力士白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如佛所说不堕正位。佛言。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作诸见。然事无不办。声闻之人不缘一切众生。不缘佛种。不缘法种。不缘大乘。舍一切智。不观一切智。不愿一切智。灭有为法入声闻位。菩萨摩诃萨缘一切众生。缘不断三宝种。缘于大乘。观一切智不观于命。知诸法一相不入正位。缘诸众生游戏诸禅。不堕声闻位。善男子。是故当知菩萨摩诃萨。常恒无我不堕正位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菩萨所行。一切声闻缘觉之人所...(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为佛慧故。宁舍身命不舍持戒。菩萨应当作于忍辱。能忍诸恶不善音声。菩萨应当勤加精进庄严佛土。菩萨应当独一寂处。为不败失菩提道故。菩萨应当不失正念。为修集六波罗蜜故。菩萨应当无所执着。勤进戒满已作善业。不舍一切诸众生故。菩萨应当坚誓庄严。为佛法种故。菩萨应当离诸谄伪。身口意法善质直故。菩萨应当自净志欲。为救归依诸众生故。菩萨应当无所观作。不着身命故。菩萨应当甘软好语。善来问讯故。菩萨应当常先意语。无有嗔愤不言说故。菩萨应当犹若如地。无爱憎故。菩萨应当柔和善软。同心欢乐故。菩萨应当善易教诲。速受教故。菩萨应当除舍憍慢。谦下一切诸众生故。菩萨应当犹之如狗。不诳一切众生。不违本誓故。菩萨应当诸众生中起大慈心。一切空故。菩萨应当诸众生中起大悲心。为诸众生作大利故。菩萨应当生于大喜。欣乐修集诸善根故。菩萨应当修行大舍。不观一切五欲乐故。菩萨应当不贪悭惜自舍身故。菩萨应当不着我所。不贪一切诸财物故。菩萨应当修大舍心。舍一切妄想故。菩萨应当具满大财。圣七财故。菩萨应当牢坚志。固一切善根故。菩萨应当无有满足。修集无量佛功德故。菩萨应当智慧勇健。摧四魔故。菩萨应当作大医王。善治一切烦恼病故。菩萨应当为作应供。不舍菩提心故。菩萨应当作于福田。为诸众生作光明故。菩萨应当犹如莲花。不为世泥所染污故。菩萨应当犹如船筏。度诸众生故。菩萨应当犹之如桥。于上中下一切众生无别想故。菩萨应当犹如大池。专意正法水无尽故。菩...(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赞常精进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诸行所应住想。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欲逮得此集一切福德三昧者。应当勤修一切福德。不应舍离一切福德。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若有得此集一切福德三昧者。不堕恶道不生八难。断诸贫穷心常自在。诸根具足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善自庄严。得大辩才及无尽法。得陀罗尼得不忘念。起一切福转珐輪故。得灌顶位。释梵护世一切众生所供养故。得具诸通达一切死此生彼故。得大自在在在所生诸所入故。得大封邑增长诸法故。得智光明离恶邪见故。得大称赞。一切声闻缘觉地故。得大调伏。一切声闻缘觉人故。善分别诸根。教化众生故。神通自在。诸禅解脱三昧门故。得无作施。解知施故。得无住戒。三戒净故。有无量忍。慈心普遍诸众生故。修行精进。心无疲惓故。得禅波罗蜜解知寂静。为化众生生欲界故。净慧庄严。善观音声故。是名净眼能见道故。不离见佛及与闻法。不离于空无相无作。能持一切佛所有法不离睹见。得不退转菩萨之僧。去无障碍一切佛土诸功德故。降伏诸魔胜四魔故。得深法忍不退转法故。疾能通达满足佛法。所未闻法自来入耳。欲愿具足取一切佛土诸功德故。彼得安隐离诸习故。得自在身。普遍三界而示现故。一切外道不能降伏。善守护法于诸佛所。舍失身命守护正法故。见佛境界而不毕竟入涅槃故。得无所畏在众无畏故。有所在作为以智为首。心无所营故。现大庄严。神通变化故。得大势力过诸害故。净音声扬。遍闻一切诸世界故。心大勇健。摧伏一切诸魔军故...(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如琉璃宝器随所在处不失其性。如是那罗延。若有菩萨住是三昧。虽复在家当说是人名为出家。能不失是法界体性。尔时那罗延问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住在何处。而能不失是集一切福德三昧。得于如是无尽福德智慧庄严。文殊师利言。菩萨摩诃萨有四住处。何等四。所谓菩萨不住身命及诸利养。尊重赞叹住空无相无愿三昧。不住声闻缘觉正位。悕望佛智及无碍辩。而无贡高妄想分别。亦不执着如是住处。是菩萨住解脱一切所有众生。不住我人众生寿命及与丈夫。那罗延。是为菩萨四所住处。最胜住处庄严无尽。大福德聚庄严无尽。大智慧聚断一切见。成就具足起诸佛法。那罗延问文殊师利。菩萨云何得是住处得名出家。文殊师利言。那罗延。菩萨有四法得是住处。谓住慈住悲住喜住舍。那罗延。是为菩萨住四住处。那罗延。菩萨若住村邑聚落。若住空处。若住是四梵行住处。名正住处。若离是四梵行住处。虽正殿堂楼阁中住。不名住处。那罗延。是人名为欺诳一切人天阿修罗虚食供养。那罗延。菩萨若住余诸梵行。皆摄在此四梵行中。何以故。那罗延是梵行住处甚难得故。若有不见是四梵行缘圣禅者。是世身见不断于慢。那罗延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名住此慈悲喜舍。文殊师利言。那罗延。若有菩萨作如是念。我要当度一切众生。是名住慈。我要当脱一切众生。是名住悲。我要当令一切众生得住佛法。是名住喜。我要当以出世间法寂静一切诸众生等。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解诸法界空。是名住慈。菩萨若解诸法界寂。是名住悲。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著无缚无解。是名住喜。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去无来。是名住舍。那罗延。是名菩萨住慈悲喜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见无我之法而不惊畏。是名住慈。若见一切众生寂灭而不惊畏。是名住悲。若闻一切佛法同等如一佛法而不惊畏。是名住喜。若闻一切刹无尽而不惊畏。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无所碍滞是名为慈。救众生苦是名为悲。悉无所恼是名为喜。不高不下是名为舍。复次那罗延。有慈悲非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声闻缘觉之所无有。声闻缘觉所有慈悲。不能安乐一切众生。是名慈悲非大慈悲。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住处。若离是四梵行住处。虽正殿堂楼阁中住。不名住处。那罗延。是人名为欺诳一切人天阿修罗虚食供养。那罗延。菩萨若住余诸梵行。皆摄在此四梵行中。何以故。那罗延是梵行住处甚难得故。若有不见是四梵行缘圣禅者。是世身见不断于慢。那罗延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名住此慈悲喜舍。文殊师利言。那罗延。若有菩萨作如是念。我要当度一切众生。是名住慈。我要当脱一切众生。是名住悲。我要当令一切众生得住佛法。是名住喜。我要当以出世间法寂静一切诸众生等。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解诸法界空。是名住慈。菩萨若解诸法界寂。是名住悲。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著无缚无解。是名住喜。菩萨若解一切法界无去无来。是名住舍。那罗延。是名菩萨住慈悲喜舍。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见无我之法而不惊畏。是名住慈。若见一切众生寂灭而不惊畏。是名住悲。若闻一切佛法同等如一佛法而不惊畏。是名住喜。若闻一切刹无尽而不惊畏。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无所碍滞是名为慈。救众生苦是名为悲。悉无所恼是名为喜。不高不下是名为舍。复次那罗延。有慈悲非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声闻缘觉之所无有。声闻缘觉所有慈悲。不能安乐一切众生。是名慈悲非大慈悲。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当知声闻缘觉有慈有悲。无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菩萨应当修满大慈大悲。说是大慈大悲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我等亦当住如文殊师利所说大慈大悲。八千菩萨得集一切福德三昧。八千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如来世尊名百福相。以何因缘得如是相。佛告那罗延。若于十方各如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皆成转轮大王。所有功德福聚。等一帝释所有福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成就福聚皆如帝释。是诸帝释所有福聚。等一梵王所有福聚。那罗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成就福聚皆如梵王。是诸梵王所有福聚。等一声闻所有福聚。那罗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皆成声闻所有德聚等一缘觉所有福德。那罗延。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皆悉成就缘觉德聚。那罗...(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复次那罗延。菩萨若见无我之法而不惊畏。是名住慈。若见一切众生寂灭而不惊畏。是名住悲。若闻一切佛法同等如一佛法而不惊畏。是名住喜。若闻一切刹无尽而不惊畏。是名住舍。复次那罗延。无所碍滞是名为慈。救众生苦是名为悲。悉无所恼是名为喜。不高不下是名为舍。复次那罗延。有慈悲非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声闻缘觉之所无有。声闻缘觉所有慈悲。不能安乐一切众生。是名慈悲非大慈悲。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当知声闻缘觉有慈有悲。无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菩萨应当修满大慈大悲。说是大慈大悲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我等亦当住如文殊师利所说大慈大悲。八千菩萨得集一切福德三昧。八千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那罗延菩萨白言。世尊。如来世尊名百福相。以何因缘得如是相。佛告那罗延。若于十方各如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皆成转轮大王。所有功德福聚。等一帝释所有福德。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成就福聚皆如帝释。是诸帝释所有福聚。等一梵王所有福聚。那罗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成就福聚皆如梵王。是诸梵王所有福聚。等一声闻所有福聚。那罗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皆成声闻所有德聚等一缘觉所有福德。那罗延。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众生。皆悉成就缘觉德聚。那罗延。是诸一切声闻缘觉所有德聚尽合为一。菩萨成就是集一切福德三昧。有如是福所有德聚。复过于是。那...(第0125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三卷)


...将诸官属  并及无量
  夜叉之众  悉来拥护  是持经典
  大辩天神  尼连河神  鬼子母神
  地神坚牢  大梵尊天  三十三天
  大神龙王  紧那罗王  迦楼罗王
  阿修罗王  与其眷属  悉共至彼
  拥护是人  昼夜不离  我今所说
  诸佛世尊  甚深秘密  微妙行处
  亿百千劫  甚难得值  若得闻经
  若为他说  若心随喜  若设供养
  如是之人  于无量劫  常为诸天
  八部所敬  如是修行  生功德者
  得不思议  无量福聚  亦为十方
  诸佛世尊  深行菩萨  之所护持
  着净衣服  以上妙香  慈心供养
  常不远离  身意清净  无有垢秽
  欢喜悦豫  深乐是典  若得听闻
  当知善得  人身人道  及以正命
  若闻忏悔  执持在心  是上善根
  诸佛所赞  
寿量品第二  
  尔时王舍城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信相。已曾供养过去无量亿那由他百千诸佛种诸善根。是信相菩萨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促方八十年。复更念言。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何等为二。一者不杀。二者施食。而我世尊。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己身骨髓血肉。充足饱满饥饿众生。况余饮食。大士如是至心念佛。思是义时其室自然广博。严事。天绀琉璃种...(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六卷





...世尊。四方四佛世尊问讯。世尊。少病轻起气力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世尊。愿说金光明修多罗法本。为诸众生利益安乐故。乃至除灭饥俭等故。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赞诸菩萨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众生劝请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不离此山  常说此经宝
  成熟众生故  示现般涅槃
  凡夫染着见  不信我所说
  彼等成熟故  我现般涅槃  
  是时大会有婆罗门。姓憍陈如。名曰圣记。在于众中谛心安坐。无量百千婆罗门众。前后围绕而共恭敬供养如来。闻佛世尊寿命八十应般涅槃涕泪悲泣。与于百千婆罗门众。俱从坐起顶礼佛足白言。世尊。若佛如来怜愍利益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欲令皆悉得大安乐。为众生作真实父母。最上无等及无等等。为世间作归依覆护。令诸众生快乐清凉。如净满月作大光明。如日照于优陀延山。若佛世尊等观众生如罗睺罗。愿佛为我施一恩德。是时如来默然不答。于此会中有栗车毗国王童子。名曰一切众生喜见。在大众中具足辞辩善能问答。是时王子承佛神力。语婆罗门憍陈如言。大婆罗门。汝于世尊求何恩德。我能为汝施如意恩。婆罗门言。善哉王子。我等愿欲恭敬供养世尊之身。是故欲得如来舍利是芥子许。所以者何。如我所闻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恭敬供养如来舍利。六天帝主富贵安乐必得无穷。是时王子即便答言。大婆罗门。汝一心听。若欲愿求无量功德及六天报。此金光明诸经之王。难思难解福报无穷。声...(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非明非闇。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闇。是故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显现如来。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量故。若了义说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依于此身得发初心。修行中心而得显现。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实。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依大三昧一切禅定首楞严等。一切念处大法念等。大慈大悲。一切陀罗尼。一切六神通。一切自在。一切法平等摄受。如是佛法皆悉出现。依此大智佛大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皆悉显现。譬如依如意宝珠出无量无边种种诸宝悉皆得现。如是依大三昧宝。依大智慧宝。出种种无量无边诸佛妙法之宝。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慧。过一切相不着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虽有分别无体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不增不减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能执。法体如如是解脱处。过死王境界。越生死闇。一切众生不能修行所不能至。一切诸佛菩萨之所住处。善男子。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处求觅即见金矿。既得见已即便破矿。选择取金以内炉中。加以销治得清净金。随意回转作诸镮钏种...(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众生  亿劫修行  使无量众
  令度苦海  我当为是  诸众生等
  演说微妙  甚深悔法  所谓金光
  灭除诸恶  千劫所作  极重恶业
  若能至心  一忏悔者  如是众罪
  悉皆灭尽  我今已说  忏悔之法
  是金光明  清净微妙  速能灭除
  一切业障  我当安止  住于十地
  十种珍宝  以为脚足  成佛无上
  功德光明  令诸众生  度三有海
  诸佛所有  甚深法藏  不可思议
  无量功德  一切种智  愿悉具足
  百千禅定  根力觉道  不可思议
  诸陀罗尼  十力世尊  我当成就
  诸佛世尊  有大慈悲  当证微诚
  哀受我悔  若我百劫  所作众恶
  以是因缘  生大忧苦  贫穷困乏
  愁恐惊惧  怖畏恶业  心常怯劣
  在在处处  暂无欢乐  十方现在
  大悲世尊  能除众生  一切怖畏
  愿当受我  诚心忏悔  令我恐惧
  悉得消除  我之所有  烦恼业垢
  唯愿现在  诸佛世尊  以大悲水
  洗除令净  过去诸恶  今悉悔过
  现所作罪  诚心发露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身业三种  口业有四  意三业行
  今悉忏悔  身口所作  及以意思
  十种恶业  一切忏悔  远离...(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以异因缘故。是时过去诸法已灭已尽已转。如是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亦无众生。亦无寿者。亦无我人。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是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真理生于信敬。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除灭业障。善男子。有四种法成就。善男子善女人。灭除业障永得清净。何者为四。一者正心成就。二者念于甚深经义不生诽谤。三者于初发心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一切众生起无量慈心。若能成就如是四种之法。忏悔业障永得除灭。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经
  作一切智心  慈心净业障  
  善男子。复有四种最大业障。难可清净。何者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十二部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身中不能增长一切善根。四者贪著有心。又有四种对治灭业障法。何者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忏悔一切罪。二者为十方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诸妙法。三者随喜十方一切众生所有成就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行。其有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而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日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一意口自说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修施修戒修定我今皆悉随喜...(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如是恒河沙数世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世界。而用供养一切诸佛。若善男子善女人。劝请如来转大珐輪其福胜彼。何以故。其法施者有五种事。何者为五。一者法施彼我兼利。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不出欲界。三者法施利益法身。财施之者增长色身。四者法施增长无穷。财施必皆有竭。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止伏贪心。是故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数难可譬喻。如我昔行菩萨行时。如前诸佛世尊劝请转大珐輪。是善根故。一切帝释及大梵王。劝请于我转大珐輪。世尊请转珐輪。为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及诸人天。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诸功德。是故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得无量无数不共之法。我已入于无余涅槃。而我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无比清净种种相貌。无量智慧无量自在。难可思议无量福德。一切众生深蒙慈润。百千万亿劫说不可尽。是故法身能摄藏一切之法。一切之法不能摄藏法身。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不堕断见。破一切众生种种之见。能生一切种种真见。能解一切众生之缚与缚不异。能种一切众生诸善根本。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已成熟者能令解脱。无作无动无为寂静。安乐自在远离愦闹。过于三世能见三世。过于声闻缘觉境界。大地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皆无异体劝请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句一偈以持劝化为人解说。功德善根难可限量。何况劝请如来转大珐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  
  是时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声闻缘觉大乘...(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吹四门。如是第五心上种种功德法藏犹未满足。是名禅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炎盛。如是第六心能破灭生死大闇故。是名般若波罗蜜因。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如是第七心。能令得度生死险恶道故。能令得多功德宝故。是名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月净圆满。如是第八心。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如意处分。如是第九心。善能庄严清净佛土功德普洽广利一切故。是名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如是第十心。于一切境界皆悉通达故。于一切法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智波罗蜜因。佛言。善男子。如是十种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因。  
  佛言。善男子。依五种法成就菩萨摩诃萨檀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是善男子。依是五法檀波罗蜜能得成就。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尸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断诸恶道开善道门。四者过于声闻缘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愿满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罗蜜能得成就。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羼提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伏贪嗔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生安乐止息之观。三者思惟往业。四者为欲成熟一切众生功德善根。发慈悲心。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羼提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得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得安乐。三者一切难行不生厌心。四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成就大慈悲摄受。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成就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一切善法摄持不散。二者解脱生死二处不着。三者愿得神通。为成就众生善根故。四者发心洗浣法界。为清净心故。五者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禅那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尸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断诸恶道开善道门。四者过于声闻缘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愿满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罗蜜能得成就。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羼提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伏贪嗔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生安乐止息之观。三者思惟往业。四者为欲成熟一切众生功德善根。发慈悲心。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羼提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得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得安乐。三者一切难行不生厌心。四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成就大慈悲摄受。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成就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一切善法摄持不散。二者解脱生死二处不着。三者愿得神通。为成就众生善根故。四者发心洗浣法界。为清净心故。五者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禅那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一切诸佛菩萨聪慧大智。供养亲近心无厌足。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四者见思烦恼。如是胜智能分别断。五者于世间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摩诃萨禅那波罗蜜。何等为五。一者一切善法摄持不散。二者解脱生死二处不着。三者愿得神通。为成就众生善根故。四者发心洗浣法界。为清净心故。五者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禅那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一切诸佛菩萨聪慧大智。供养亲近心无厌足。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四者见思烦恼。如是胜智能分别断。五者于世间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般若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欲烦恼行心悉通达。二者无量对治诸法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大悲入出自在。四者于摩诃波罗蜜多能修行成熟满足悉皆愿求。五者一切佛法了达摄受皆悉愿求。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于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不有不无。心安乐住。二者观一切诸法最妙。一切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相心如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安心于如。四者为利益众生事。于俗谛中得安心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能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依此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何者为五。一者一切众生心行险恶智力能解。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之法三者一切众生往还生死。随其因缘如...(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兵发向是国规往讨罚。我等尔时当与眷属无量无边百千鬼神。隐蔽其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退散。起诸怖惧种种留难。彼国兵众尚不能到。况复当能有所破坏。  
  尔时佛赞四天王等。善哉善哉。汝等四王。乃能拥护我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可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诸人王受持是经恭敬供养者。为消衰患令其安乐。复能拥护宫殿舍宅。城邑村落国土边疆。乃至怨贼悉令退散。灭其衰恼令得安隐。亦令一切阎浮提内所有诸王。无诸凶衰斗讼之事。四王当知。此阎浮提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各于其国娱乐快乐。各各于国而得自在。于自所有钱财珍宝。各各自足不相侵夺。如其宿世所修习业随业受报。不生恶心贪求他国。各各自生利益之心。生于慈心安乐之心不诤讼心不破坏心无系缚心无楚挞心。各于其上自生欢乐。上下和穆犹如水乳。心相爱念增诸善根。以是因缘故。此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阴阳调和时不越序。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雨随时无诸灾横。人民丰溢自足于财。心无贪吝亦无嫉妒等行十善。其人寿终多生天上。天宫充满增益天众。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是经典。及供养恭敬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是王则为安乐利益。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诸鬼神等。何以故。汝等四王。若得时时闻是经典。则为已得正法之水服甘露味。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典。则为已能供养于我。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能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如梵声  师子吼声  大雷震声
  六种清净  微妙音声  迦陵频伽
  孔雀之声  清净无垢  威德具足
  百福相好  庄严其身  光明远照
  无有齐限  智慧寂灭  无诸爱习
  世尊成就  无量功德  譬如大海
  须弥宝山  为诸众生  生怜愍心
  于未来世  能与快乐  如来所说
  第一深义  能令众生  寂灭安隐
  能与众生  无量快乐  能演无上
  甘露妙法  能开无上  甘露法门
  能入一切  无患窟宅  能令众生
  悉得解脱  度于三有  无量苦海
  安住正道  无诸忧苦  如来世尊
  功德智慧  大慈悲力  精进方便
  如是无量  不可称计  我等今者
  不能说喻  诸天世人  于无量劫
  尽思度量  不能得知  如来所有
  功德智慧  无量大海  一渧少分
  我今略赞  如来功德  百千亿分
  不能宣一  若有功德  得聚集者
  回与众生  证无上道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此会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世尊百福  相好微妙  功德千数
  庄严其身  色净远照  视之无厌
  如日千光  弥满虚空  光明炽盛
  无量无边  犹如无数  珍宝大聚
  其明五色  青红赤白  琉璃颇梨
 ...(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众生  证无上道  
  尔时信相菩萨。即于此会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赞言。  
  世尊百福  相好微妙  功德千数
  庄严其身  色净远照  视之无厌
  如日千光  弥满虚空  光明炽盛
  无量无边  犹如无数  珍宝大聚
  其明五色  青红赤白  琉璃颇梨
  如融真金  光明赫奕  通彻诸山
  悉能远照  无量佛土  能灭众生
  无量苦恼  又与众生  上妙快乐
  诸根清净  微妙第一  众生见者
  无有厌足  发绀柔软  犹孔雀项
  如诸蜂王  集在莲华  清净大悲
  功德庄严  无量三昧  及以大慈
  如是功德  悉以聚集  相好妙色
  严饰其身  种种功德  助成菩提
  如来悉能  调伏众生  令心柔软
  受诸快乐  种种深妙  功德庄严
  亦为十方  诸佛所赞  其光远照
  遍于诸方  犹如日月  充满虚空
  功德成就  如须弥山  在在示现
  于诸世界  齿白齐整  犹如珂雪
  其德如日  处空明显  眉间毫相
  右旋宛转  光明流出  如琉璃珠
  其色微妙  如日处空  
  尔时道场菩提树神。复说赞曰。  
  南无清净  无上正觉  甚深妙法
  随愿觉了  远离一切  非法非道
  独拔而出  ...(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
  为人中日  为欲利益  诸众生故
  宣说如是  妙宝经典  善哉如来
  诸根寂灭  而复游入  善寂大城
  无垢清净  甚深三昧  入于诸佛
  所行之处  一切声闻  身皆空寂
  两足世尊  行处亦空  如是一切
  无量诸法  推本性相  亦皆空寂
  一切众生  性相亦空  狂愚心故
  不能觉知  我常念佛  乐见世尊
  常作誓愿  不离佛日  我常于地
  长跪合掌  其心恋慕  欲见于佛
  我常修行  最上大悲  哀泣雨泪
  欲见于佛  我常渴仰  欲见于佛
  为是事故  忧火炽然  唯愿世尊
  赐我慈悲  清冷法水  以灭是火
  世尊慈愍  悲心无量  愿使我身
  常得见佛  世尊常护  一切人天
  是故我今  渴仰欲见  声闻之身
  犹如虚空  焰幻响化  如水中月
  众生之性  如梦所见  如来行处
  净如琉璃  入于无上  甘露法处
  能与众生  无量快乐  如来行处
  微妙甚深  一切众生  无能知者
  五通神仙  及诸声闻  一切缘觉
  亦不能知  我今不疑  佛所行处
  唯愿慈悲  为我现身  尔时世尊
  从三昧起  以微妙音  而赞叹言
  善哉善哉  树神善女  汝于今日
  快说是言  
付嘱品第二十四  
  尔时世尊告彼大菩萨众言。汝等善丈夫辈。谁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我灭后以此法本当作广现。令正法久住故。尔时彼菩萨众中。有六十俱致菩萨及六十俱致天女。同以一咽喉声说如是言。世尊。我等堪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彼后时当作广现。尔时世尊。说此伽陀。  
  诸佛是实语  安住于实法
  彼等实住故  此经增住持
  大悲为铠甲  大慈为安住
  彼等慈力故  此经增住持
  福聚为铠甲  智聚所出生 ...(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及诸声闻  一切缘觉
  亦不能知  我今不疑  佛所行处
  唯愿慈悲  为我现身  尔时世尊
  从三昧起  以微妙音  而赞叹言
  善哉善哉  树神善女  汝于今日
  快说是言  
付嘱品第二十四  
  尔时世尊告彼大菩萨众言。汝等善丈夫辈。谁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我灭后以此法本当作广现。令正法久住故。尔时彼菩萨众中。有六十俱致菩萨及六十俱致天女。同以一咽喉声说如是言。世尊。我等堪能守护此诸如来。阿僧祇劫集成菩提。于彼后时当作广现。尔时世尊。说此伽陀。  
  诸佛是实语  安住于实法
  彼等实住故  此经增住持
  大悲为铠甲  大慈为安住
  彼等慈力故  此经增住持
  福聚为铠甲  智聚所出生
  诸聚和合故  此经增住持
  降伏诸摩罗  诸论亦破散
  已断于诸见  此经增住持
  护世天帝等  诸梵及修罗
  天龙乾闼婆  住持此已作
  地住及虚空  所有诸天女
  诸佛住持故  已说此行法
  梵行相应故  四实已庄严
  尽四摩罗故  此藏增住持
  虚空若作色  或色作非色
  诸佛所住持  无有能令动  
  尔时四大天王同以一咽喉声。说此伽他。  
  我等于此经  守护当如是
  及子诸眷属  亦善作守护
  若当持此者  菩提已作缘
  我当近彼等 ...(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有情心者令得利有情心。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利有情心者令得利有情心。自观有情失依法者令得依法。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依法者令得依法。自观有情失依智者令得依智。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依智者令得依智。自观有情失依义者令得依义。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依义者令得依义。自观有情失依了义经者令得依了义经。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依了义经者令得依了义经。自观有情失四正勤者令得四正勤。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四正勤者令得四正勤。自观有情失实语法语利益语调伏语者。令住实语法语利益语调伏语。亦能令他观诸有情失实语法语利益语调伏语者。令住实语法语利益语调伏语。自观有情见贫贱者令得富贵。亦能令他观诸有情见贫贱者令得富贵。菩萨摩诃萨。于诸有情起大慈心悉令周遍。作如是念。彼诸有情无依无怙。无归无趣。无洲无渚。无舍宅。无救护者。我于何时能为有情作救护耶。妙吉祥。譬如少壮妙翅鸟王有大势力随意飞上妙高山顶。如来神力行菩萨亦复如是。具大善根勇疾之力。随意能趣佛会中生。能与恶趣有情而作救护。妙吉祥。如是名为如来神力行菩萨。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日日中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养十方一切世界微尘数诸佛。复满恒河沙数世界如意宝珠而用布施。乃至恒河沙劫。如是供养。若复有人教一有情得预流果。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尘数有情得预流果。若复有人教一有情得一来果。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尘数...(第0127部~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恼。菩萨不尔。乃至毫厘施傍生时。皆为三宝不断绝故。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毁坏无量无边无数独觉戒定智慧解脱知见。假使有人以嗔恶心于一信乐大乘菩萨损坏戒支及所学事令不成就。其罪重彼无量无数。何以故。一切三世声闻独觉。于无数劫。所有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自身断除烦恼。菩萨不尔。乃至一日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皆为有情断除烦恼。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系缚十方一切有情置牢狱中。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恶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复有人以嗔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被挑目。复有余人于复有情起大慈心令眼平复所得功德。若复有人以清净心而往瞻视大乘菩萨。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所有狱囚皆得解脱。受转轮圣王天帝释乐。若复有人以清净心瞻视赞叹大乘菩萨。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有情证独觉果所得功德。若复有人教一信乐大乘菩萨。曾于佛所种一善根令得增长。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若有深信大乘菩萨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心所得功德。若复有人以大乘法乃至一颂教示于他。其福胜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十方世界微尘数独觉。置于地狱饿鬼傍生。若复有人于一初发菩提心者而作障碍。其罪重彼无量无数。妙吉祥。假使有人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发菩提心者而作障碍。若复有人于...(第0127部~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七卷





...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于利益一切众生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于利益一切众生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法随顺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法随顺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智随顺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智随顺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义随顺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义随顺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于了义修多罗义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于了义修多罗义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四正勤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四正勤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失实法律语说善行诸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失实法律语说善行诸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贫众生界。亦常教他如是观察贫众生界。如是菩萨恒自观察一切世界慈心普遍。亦常教他如是观察一切世界慈心普遍。有如是心。彼诸众生无主无归。彼诸众生一切焰然。彼诸众生一切无舍。彼诸众生一切无救。彼诸众生一切无明。我于何时能为作主。与作归依。与作舍宅。与作救护。与作灯明。文殊师利。譬如有大迦楼罗王少壮多力随心忆念何所悕望。则能飞上须弥山顶。尔乃下入大海之中。取龙妇女举在虚空。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来神通乘行菩萨。有大福德善根势力。速疾奋迅随何等处。如来众会随心欲往则能疾到。一切恶道恶业众生所生之处。皆悉能到。能与作主作归依处令离诸恶。与作舍宅。与作救护。与作灯明。文殊师利。此是如来神通乘行菩萨应知。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于日日中施与十方一切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一一如来日日如...(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令他破乃至一戒。此罪多彼过阿僧祇。何以故。文殊师利。所有一切声闻缘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慧解脱解脱知见。如是等聚。皆为自断己身烦恼。菩萨不尔。乃至一日乃至一戒所有福聚。皆为断除一切众生堕恶道因一切恶业。乃至为证一切智智。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系缚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在牢狱中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于菩萨所起嗔恶心。不用眼看捩身回面。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若有女人。拔出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所有眼目所有罪聚。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是男子若是女人。以嗔恶心不看菩萨信大乘者。此罪多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劫数眼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慈心怜彼一切众生令其得眼。乃经劫数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清净心看于菩萨信大乘者。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使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开狱系缚。令得出已复令得作转轮圣王王国安乐。复令得住帝释王乐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清净心欲见菩萨信大乘者。以清净心赞彼菩萨。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住缘觉道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令一菩萨信大乘者增长佛种至一善根。此福胜彼过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大乘者。能安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所有福德。文殊师利。若复更有其余菩萨信...(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一卷)


...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共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何等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萨学是法门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5:09 | 只看該作者
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于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于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大庄严言。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悭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嗔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进心。诸散乱者起禅定心。于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于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然散坏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得无生法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若得是经发大欢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于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于凡夫地自然初时能发无数阿僧祇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以众法药练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之力。尊无过上。能令诸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能令一切众生于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疏增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于是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同声白佛言。世尊。佛所说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此经乃有如是十种功德不思议力。大饶益无量一切众生。令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各得无量义三昧。或得百千陀罗尼门。或令...(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于上空中复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当于此经应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勤心流布。常当殷勤昼夜守护。普令众生各获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愿力守护是经勿使疑滞。于当来世必令广行阎浮提。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为我等说是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敬受佛敕。于如来灭后。当广令流布是经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唯愿世尊。勿垂忧虑。我等当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众生之良福田。广为一切作大良导。一切众生大依止处。一切众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广施一切。尔时大会皆大欢喜。为佛作礼。受持而去。  

...(第0129部~无量义经一卷)


...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
  夫以灵岳降灵,非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成,机分小大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时,无足核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瑞,开发请之教源;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沉流;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迦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瞋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 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 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 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 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 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 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 唯愿哀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珐輪,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 唯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 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 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 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珐輪。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 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华,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 唯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珐輪,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唯愿天人尊, 转无上珐輪,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
   诸天及世人, 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 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 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 而请转珐輪,
   圣师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难值, 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 震动于一切。
   东方诸世界, 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 寻来至佛所,
   散华以供养, 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珐輪, 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 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 上下亦复尔,
   散华奉宫殿, 请佛转珐輪。
   世尊甚难值, 愿以大慈悲,
   广开甘露门, 转无上珐輪。  
  “无量慧世尊, 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 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 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 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 六百万亿垓,
   得尽诸苦际, 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 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 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 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 不能得其边。
   时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 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 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逗,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 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 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须水, 穿凿于高原,
   犹见干燥土, 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 决定知近水。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八卷





...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逗,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 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 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须水, 穿凿于高原,
   犹见干燥土, 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 决定知近水。
   药王汝当知, 如是诸人等,
   不闻法华经, 去佛智甚远!
   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 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著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我千万亿土, 现净坚固身,
   于无量亿劫, 为众生说法。
   若我灭度后, 能说此经者,
   我遣化四众, 比丘比丘尼,
   及清信士女, 供养于法师,
   引导诸众生, 集之令听法。
   若人欲加恶, 刀杖及瓦石,
   则遣变化人, 为之作卫护。
   若说法之人, 独在空闲处,
   寂寞无人声, 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 清净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为说令通利。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 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 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 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 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 度脱苦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著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诸优婆塞, 及优婆夷,
   国王王子, 群臣士民,
   以微妙义, 和颜为说。
   若有难问, 随义而答,
   因缘譬喻, 敷演分别,
   以是方便, 皆使发心,
   渐渐增益, 入于佛道。
   除懒惰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悕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我灭度后, 若有比丘,
   能演说斯, 妙法华经,
   心无嫉恚, 诸恼障碍,
   亦无忧愁, 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 加刀杖等,
   亦无摈出, 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乐, 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 千万亿劫,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心无嫉恚, 诸恼障碍,
   亦无忧愁, 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 加刀杖等,
   亦无摈出, 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乐, 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 千万亿劫,
   算数譬喻, 说不能尽。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謟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 当舍嫉恚慢,
   謟诳邪伪心, 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 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 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 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 无量众所敬。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 当舍嫉恚慢,
   謟诳邪伪心, 常修质直行,
   不轻蔑于人, 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说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 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 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 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 说法无障碍。
   第三法如是, 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 无量众所敬。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说, 佛所赞经。
   后末世时, 持此经者,
   于家出家, 及非菩萨,
   应生慈悲。 斯等不闻,
   不信是经, 则为大失。
   我得佛道, 以诸方便,
   为说此法, 令住其中。
   譬如强力, 转轮之王,
   兵战有功, 赏赐诸物,
   象马车乘, 严身之具,
   及诸田宅, 聚落城邑,
   或与衣服, 种种珍宝,
   奴婢财物, 欢喜赐与。
   如有勇健, 能为难事,
   三解髻中, 明珠赐之。
   如来亦尔, 为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宝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见一切人, 受诸苦恼,
   欲求解脱, 与诸魔战,
   为是众生, 说种种法,
   以大方便, 说此诸经。
   既知众生, 得其力已,
   末后乃为, 说是法华,
   如三解髻, 明珠与之。
   此经为尊, 众经中上,
   我常守护, 不妄开示,
   今正是时, 为汝等说。
   我灭度后,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隐, 演说斯经,
   应当亲近, 如是四法。
   读是经者, 常无忧恼,
   又无病痛, 颜色鲜白,
   不生贫穷, 卑贱丑陋,
   众生乐见, 如慕贤圣,
 ...(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嘱累品第二十二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第0130部~妙法莲华经七卷)


...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第0133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卷)


...尊像,材木刻镂,彩画众饰,或有奉戒,口言至诚,若复竖立,最胜庙寺,在于居室,讽诵经典,处于旷野,深谷中立,为数亿人,而师子吼,现有十方,诸佛庙寺,中有舍利,童子对舞,斯等皆当,成得佛道,若为如来,作宝模像,三十二相,执持殊最,假使复有,诵经说谊,斯等皆当,成得佛道,设为安住,兴立彩像,后致七宝,觉意道路,其光遍照,通彻众行,斯等皆当,成得佛道,若复以铜,刻镂碧玉,为大圣尊,立殊特形,设以经字,载妙素帛,斯等皆当,成得佛道,若缮坏寺,修立形像,功德志性,有百福相,出家学法,书佛经卷,斯等皆当,成得佛道,设使各各,作奇异行,除弃一切,所乐调戏,正士童子,聪达解谊,而不嘲话,言不虚诞,悉亦自致,为大慈哀,一切皆当,逮得佛道,即使得度,亿千群萌,无数菩萨,神通三昧,设为是等,安住舍利,兴立塔寺,彩画形像,涂治垩饰,书经著壁,供上华香,勋散塔像,假令伎乐,歌诵佛德,箫成鼓舞,节奏哀和,赞美嬉笑,又加肃敬,以若干事,遵修供奉,弹琴箜篌,铙镜应弦,筝笛吹笙,激发妙音,皆以一心,不为众吏,缘是悉致,寂然悦豫,若以挹洒,净扫塔寺,用柔软水,蜜浆饮施,杂香垩涂,理作乐器,归命安住,供养最胜,以若干物,供上舍利,如来灭度,少多肃敬,假使一反,鼓伎拊弄,一切皆当,得成佛道,设令得见,安住画像,执持一华,进上灵模,以恭敬意,笃信无疑,当稍稍见,无数亿佛,其有人众,叉手佛庙,具足一反,绕旋自归,礼拜大圣,嗟叹...(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勉济吾等三界勤苦,如富长者还执其子度脱生死,于是世尊,有无央数圣众之宝,以五神通除五阴盖,常修精进在彼道
  教,志于灭度谓为妙印,殷勤慕求初不休懈,欲得无为意中默然,熟自思惟所获无量,于如来所承顺法行,遵修禅定而常信乐,谓观我等懈废下劣,而不分别不能志愿,此如来法珍宝之藏,于今世尊以权方便,观于本际慧宝帑藏,蠲除饥[饥-几+内]授大妙印,唯然大圣于今耆年,斯大迦叶从如来所朝旦印印,当至无为。又世尊为我等示现菩萨大士慧谊,余党奉行为众说法,当显如来圣明大德,咸使畅入随时之谊,所以者何?世雄大通善权方便,知我志操不解深法,为现声闻,畏三界法及生老死,色声香味细滑之事,趣欲自济不救一切,离大慈悲智慧善权,禅定三昧乃知人心,不睹一切众生根原,譬如穷士求衣索食,而父须待欲使安乐,子不觉察,佛以方便随时示现,我等不悟。今乃自知成佛真子,无上孙息为佛所矜,施以大慧,所以者何?虽为佛子下贱怯弱,假使如来,睹心信乐喜菩萨乘,然后乃说方等大法。又世尊兴为二事,为诸菩萨现甘露法,为诸下劣志愿小者,转复劝进入微妙谊,譬如彼子与父别久,行道遥见,不识何人呼而怖惧,后稍稍示威仪法则乃知是父,佛亦如是,吾等不解菩萨大士,虽从法生为如来子,但求灭度,不志道场坐于树下降魔官属度脱一切,我辈自谓已得解脱,以是之故,今日睹闻未为成就,不为出家不成沙门,今如来尊现诸通慧,我等以获大圣珍宝,佛则为父我则为子,父子同...(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近法,转渐调柔,使住疑者,舍诸邪见,劝化导利,令净所睹,舍置下劣,远众懈废,随其所趣,而令入法,应时为说,如其心本,令皆弃捐,顺师子行,世尊等演,经法之雨,悉使得至,大尊佛道,任其力耐,而令听受,若干道慧,而化立之,从诸天人,志性所乐,天帝释梵,转轮圣王,犹如于此,诸小世间,诸药品类,各各异种,碎小段段,诸所良药,迦叶且听,吾悉当说,以能识慧,无漏之法,便得无为,所在游行,神通三达,亦复如是,斯雨定意,三昧诸药,或有游诣,在于山岩,其人便得,缘一觉乘,于彼修禅,清净之行,是则名曰,为中品药,假使志愿,上士美德,我当于世,逮成导师,常精进行,志依一心,是则名曰,为上尊药,设使欲为,安住之子,恃怙慈心,而行寂然,疾得成道,为人中尊,所谓树者,则喻于斯,是等能转,不退转轮,建立神足,根力之行,缘是长养,医药除病,英雄度脱,无数亿人,随时示现,于斯佛道,是则名曰,为大林树,吾之所顺,善权方便,一切大圣,亦复如是,最胜讲法,则为平等,犹如庆云,普一放雨,神通无碍,如此比像,若如众药,在于地上,以见如是,微妙之谊,如来所建,善权方便,假使分别,一善法事,亦如天雨,至若干形,以佛法雨,多所安隐,普润天下,有所成就,观察其人,堪任所趣,佛之法诲,景则一等,譬如放雨,堕草山岩,及至中间,无有不遍,灌诸树木,若大丛林,密云四集,天下丰羡,设使世间,行慈愍法,常以经典,饱满天下,以现世间,令普安隐,天雨药草,华实茂盛,其药树木,稍渐长大,是为罗汉,诸漏尽者,
  诸缘觉品,处于林薮,我所说法,无有尘垢,无数菩萨,志开总智,周旋三界,一切普行,于众会中,演此大道,犹如树木,日日滋长,修进神足,专达四禅,若闻空慧,心则解达,放出光明,无数亿千,是为大树,而复滋茂,若诸声闻,不至灭度,斯为世尊,第一最说,若此分别,乃为讲法,犹如兴云,而澍甘雨,渐渐长育,众药草木,人民之华,不可称量,一时之间,说因缘法,而为众人,现于佛道,善权方便,佛谓言教,一切导师,亦复如是,斯诸说法,为最究畅,诸声闻等,皆当承是,缘斯之行,当得佛行,此诸罗汉,如是无异,世尊演...(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摩休勒人与非人,及十六子眷属围绕,适睹是已,悉共启劝欲令说经,即诣如来稽首于地,绕佛无数匝,执其莲华如大须弥,及散佛树,树高四十里,普已本土梵天宫殿,奉进世尊,惟愿哀愍纳受宫殿华土之供,以偈颂赞曰:见佛无量,得未曾有,多所愍伤,兴出于世,世尊所演,如师子吼,则已将护,十方黎庶,我等经历,所从来处,去此五百,亿百千界,计诸世界,若干之类,皆弃宫殿,咸诣圣尊,一切皆是,宿命净德,若干丽妙,诸宝宫殿,惟加临眄,而居其中,愿发大哀,愍伤受之。
  佛告诸比丘,时大梵天众面赞叹佛五百人俱白世尊曰:愿转珐輪演大圣典,勉济群黎使获灭度,时五百梵天亿百千众,合一音声,而叹颂曰:世尊愿说经,两足上分别,当现慈心力,度众勤苦患。
  佛告诸比丘,于时世尊,见诸梵天所上宫殿,默然受之。尔时东南方去是五百亿百千世界诸梵天众,各各自从宫殿皆见光明,晃晃铄铄无不周接,怪未曾有悉俱集会,于众会中有大梵天,号最慈哀,为诸梵天而叹颂曰:诸大天当知,此则本瑞应,宫殿悉感动,最有大名闻,有德诸天子,人人云集此,则是其威神,令宫殿巍巍,今佛兴于世,两足之中尊,所以令馆宇,现光明如是,吾等当往质,斯事不可妄,从昔至于今,睹瑞无若兹,四方有光明,至于亿国土,今有定至诚,佛当成于世。
  佛告诸比丘,时五百亿百千梵天,各从宫殿骆驿四出,以诸天华如须弥山,诣西北角,遥见如来大通圣慧处于道场于佛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法,适见佛已寻时即往,稽首于地绕无数匝,手执大华而散佛上,时大梵天及诸眷属,以颂赞曰:礼无等伦,则为大仙,天中之天,声如哀鸾,唱导普护,诸天人民,愿稽首礼,愍伤...(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药王,过五劫已告其千子,吾已供侍如来,若等亦当顺遵前绪,于时千子闻父王教,复以五劫供养药王如来,进以上妙不违所安,彼一太子名曰善盖,闲居独处静然思念,我等今者供养如来,宁有殊特超彼者乎!承佛威神虚空有天,而语之曰:今族姓子岂欲知耶?有法供养最尊无极。又问曰:何谓法之供养?天曰:尔当往问药王如来,普当为若分别说之,善盖即起诣药王如来所,稽首于地白药王如来曰:法之供养奉顺典者,为何谓乎?世尊告曰:法之供养者,顺若如来所说经典深妙优奥,开化一切世间人民,难受难见出家舍利,志求菩萨诸箧之藏,旷邈处中,以总持印而印之,精进力行不退转轮,现于六度无极之慧,殷勤揽摄佛之道品,不起法忍开入正典,于诸群生,设大慈哀,降伏魔兵离诸法见,觉了演畅十二因缘,无我无人非寿非命,志空无愿无想之法,不由众行,处于道场而转珐輪,劝诸天龙揵沓和等,莫不乐仰,开阐法藏护诸贤圣,宣扬显布诸菩萨行,究竟众苦无我非身,群生违禁立以所便,众魔异道堕颠倒见贪猗有为,常怀怖懅而为咨嗟,诸佛之德,使灭生死慰除所患,而见安隐无为之事,去来今佛所叹如是,而割判了微妙色像,总持崖底诸法法忍,开道宣布阐发诸器,权便所义将养正法,是为法之供养,设于诸经志在法忍,敷陈典籍而顺反复,演训其要无诸邪见,无所从生不起法忍,无我无人入诸因缘,无瞋不诤无所讼诉,无我无寿循执句义,而无识著慧无放逸,将御心识住无所住,识理指趣因导非义,洮汰通流诸所猗法,不...(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九卷





...示一切,分别一乘无有三乘道,时佛颂曰:假使有一,欲解大法,开化一切,皆至正觉,当孚受持,斯法华经,宣示远近,诸未闻者,譬如泉流,皆归于海,合为一味,无有若干,声闻缘觉,及菩萨道,一切皆归,无上正真,譬如日月,照于天下,百谷药木,及诸荆蕀,斯典如是,以无极慧,照耀三界,皆入一义,曩昔如来,名曰药王,时有圣王,名曰宝盖,五劫供养,彼药王佛,一切施安,无所乏少,告诸千子,使供养佛,千子受教,踊跃等心,供养如来,亦俱五劫,饮食床卧,幡盖妓乐,善盖太子,闲居自惟,宁有供养,逾于此乎,空中天言,法供养胜,即自问言,何谓法养,天便告曰,当行问佛,太子即问,佛为具说,难解之句,深妙法藏,空无想愿,乃入正慧,大慈大悲,降伏众魔,六十二见,自然为除,无常苦空,非身之事,无我无人,无寿无命,顺至将持,不起法忍,转不退轮,法法相照,十二因缘,展转相生,已解本无,无有终始,于是善盖,得柔顺忍,佛灭度后,守护法城,精进不懈,得五神通,总持辩才,开化一切,时千亿人,皆立大道,十四载人,声闻缘觉,无央数人,得生天上,以故叹称,法供为最,假使有人,欲供养者,当受持此,正法华经,分别如来,善权方便,无有二乘,皆归一道。
  尔时世尊告八万菩萨,因药王开士缘诸菩萨等,宁察斯四部众,无央数亿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揵沓和摩休勒人与非人,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声闻缘觉菩萨,现在目睹欲闻如来说斯经典,一切众会闻一颂一偈...(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而不乐者,吾起令乐必使爱喜,若在闲居圹野之中,有天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吾遣化人为说经法,虽复迥在异方刹土,普当自现令众人见。若受此典,不识句义失其次绪,使讽学者,蒙其威神令达义次,尔时世尊,即说偈曰:皆相弃怯乱,而当听此经,是法难得遇,信者亦难值,如人欲求水,穿掘于高原,数数积功夫,但睹燥干土,彼观自思惟,其水为甚远,所掘深乃尔,续见干燥土,然后转渐睹,湿土稍稍现,尔乃心决疑,今已得近水,其不闻是经,不数修行者,其人离道远,去佛慧若此,斯经深巍巍,决诸声闻事,还闻此经王,听之思惟义,则得近大道,智者成圣慧,犹如见湿土,尔乃知得水,当入于佛室,被服如来衣,则处吾圣座,明者乃说此,慈心入吾室,忍柔和被服,解空师子座,而说无所畏,设刀凡石打,为人见骂詈,故为说此法,吾悉忍斯音,游在亿千土,吾身当坚固,无思议垓劫,为众生分别,佛灭度之后,为众去怨结,多遣诸化人,而说此经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等,当供养此辈,及诸来会者,石打杖挝骂,怀结而恶口,若有设此凶,化人悉呵教,假使独自行,而讽诵玩习,不被无恶声,质直游闲居,其人在彼行,画夜一己身,吾遣与共俱,为伴说此典。
  其人辩才,无所挂碍,多能明了,随顺之法,可悦人民,亿百千垓,犹如佛圣,之所建立,假使有人,不依此法,则为名曰,诸菩萨逆,学者游行,及有所坐,得见诸佛,如江河沙。  
七宝塔品第十一  
  尔时佛前,七...(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躯命,时人寿长不可计会,吾用法故捐弃国位委正太子,行求大典,击鼓振铎宣令华裔,有能为吾演大典者,吾当为仆供给走使。时有梵志而报之曰:我有大典正法华经,若能为仆吾当慧报,佛告比丘,吾闻其言欢喜从命奉侍梵志,给所当得水浆饮食,扫洒应对趋走采果,储畜资粮未曾懈废,奉侍千岁使无侥渴,佛时颂曰:击鼓振铎,宣令远近,欲求大典,正法华经,若见赐者,吾当为仆,趋走役使,给所当得,甘心乐闻,不敢疲倦,所当供养,不惜身力,趣欲闻受,正法华经,愿及十方,不适为已,其王精进,未曾休懈,衣食供命,不求甘奇,愍念众生,诸未度者,寻时即获,正法华经。
  佛告诸比丘,时国王,则吾身也。梵志者,调达是。今吾具足六度无极大慈大悲,成四等心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种力四无所畏四事不护,十八不共威神尊重度脱十方,皆由调达恩德之力,调达却后无央数劫,当得作佛,号曰天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世界名天衢,时天王佛广说经法,如江河沙众生得无著证,无数不可计人志在缘觉,如江河沙无量烝民,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至不退转,其佛当寿二十中劫,灭度之后,正法当住二十中劫,不散身骨合全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里,周八十里,普天下人悉往供养,香华伎乐歌颂功德,绕塔作礼,不可计人得无著证,无央数人志缘觉乘,不可思议无量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志不退转若族姓子族姓女,逮得闻是正法华经,心中[火+霍]然而无狐疑,...(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无有失,而说经法,若有请问,心无所猗,离声闻乘,有所发遣觉了佛慧,佛时颂曰:智者常安,住于佛道,先隐定坐,尔乃说经,若当敷座,务令柔软,若干种具,所置绮灿,体常儭著,净洁被服,于七七日,而习经行,犹如黑云,在于虚空,合集积累,弘雅功德,所处之座,具足箧藏,床足坚固,平坦显赫,无数坐具,氎蓐綩綖,俨然正首,尊其视瞻,安详升据,高广法座,而普等心,为一切人,国主帝王,太子大臣,及诸比丘,比丘尼众,清信高士,及清信女,应所乐闻,为讲无量,明智无限,次第剖判,为演种种,微妙之谊,追逐侍后,请求问諠,斯睿哲者,复为解说,而入神足,柔顺之忍,其有听闻,悉得佛道,斯智慧士,皆为一切,进却弃除,懈怠疲厌,常以慈心,为众说法,未曾起于,劳废之想,昼夜歌诵,咏尊法训,分别演说,亿千垓喻,普能劝悦,诸会者心,无敢生念,欲危害者,若得供养,饮食之具,床卧所安,衣服被枕,病瘦医药,而无侥冀,不从众人,有所请求,除其瞻劳,住庙精舍,欲令众庶,悉解佛道,若一切人,来听经法,我乃嘉豫,如获大安,佛灭度后,若有比丘,宣扬经法,无所悕望,无所妨废,不遭苦患,常察精进,离于疾病,无能为彼,造怨怖事,不被杖痛,无诽谤想,身无疲厌,不有所患,其人住忍,得力如是,
  其明智者,所处安隐,有所存立,如佛言诏,若已咨嗟,亿百功德,一切称誉,不能究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6:58 | 只看該作者

  又语溥首,如来灭度后,若有菩萨于是经卷怀疑不了,若说教化闻不坚固...(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轮圣王,威德弘茂顺化所领,诸余敌国未率伏者,不敢窥[门@俞],若转轮王兴举军兵,当有所讨,不宾之臣欲距大邦,雄猛将士奋武克捷,莫不稽颡,王用欢悦断功定赏,封城食邑赐之土田,七宝珍奇象马车乘男女奴婢,元首效绩勋殊特者,王解髻中明珠赐之,所以者何?臣当国强华裔乃康,如来正觉亦复如是,为大法王无极道谛,自伏其心,以法教化,以德消害,以慧战斗,降诸法王无数之众,无量经典百千要谊,咸施群生无所秘蔽,诏平等城其见身魔,能与魔战以贤圣法,攻淫怒痴降魔官属,尽三界患至于灭度,所作克捷则大勇猛,于后无坏亦无有实,因由诸虚致斯世间,如处色像一切因缘,普诸世界古今以来,无有信此正法华经未曾畅说,所以说者,由诸通慧大慈所致,如大圣帝髻中明珠,以为世尊第一法要,缘是趣行,如来使闻深妙之典,往古来今诸行班宣,斯经为最消除一切缘起之患,犹如圣帝珍重爱护髻中明珠,久乃解出以赐元功,如来如是,夙夜宝护最妙无瑕,从是来久立诸法顶,今日加哀乃演散耳,世尊欲重显现要谊,而叹颂曰:今如来现,慈心之力,常愍众生,群萌之界,安住咨嗟,最尊经卷,故分别说,如斯典诰,最后世时,志菩萨法,若使出学,及居家者,若闻此经,慈心战栗,一切普现,不得诽谤,吾本初始,得佛道时,如今如来,现在之时,设能逮闻,于是尊经,则便建立,亿权方便,犹如势强,转轮圣帝,战斗降伏,外异国王,得赐象马,车乘箧藏,
  又加封邑,城郭郡土,或有得赐,手足宝钏,微妙之色,紫磨金珍,真珠夜光,车磲碧玉,种种殊别,奇财妙异,若干诸物,各用赐之,使一切众,踊跃惊喜,睹所立功,怪未曾有,最后解髻,明月宝施,佛亦如是,今为法王,忍辱之力,无极慧音,常行慈愍,兴发哀护,以法等化,一切世间,睹诸众庶,忧恼之患,讲说经法,亿千之数,晓知众生,所应方便,今日众生,以为尽原,于时法王,无极大圣,分别经卷,亿百千垓,以知黎庶,志力猛慧,便说此经,如髻明珠,最...(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从是来久立诸法顶,今日加哀乃演散耳,世尊欲重显现要谊,而叹颂曰:今如来现,慈心之力,常愍众生,群萌之界,安住咨嗟,最尊经卷,故分别说,如斯典诰,最后世时,志菩萨法,若使出学,及居家者,若闻此经,慈心战栗,一切普现,不得诽谤,吾本初始,得佛道时,如今如来,现在之时,设能逮闻,于是尊经,则便建立,亿权方便,犹如势强,转轮圣帝,战斗降伏,外异国王,得赐象马,车乘箧藏,
  又加封邑,城郭郡土,或有得赐,手足宝钏,微妙之色,紫磨金珍,真珠夜光,车磲碧玉,种种殊别,奇财妙异,若干诸物,各用赐之,使一切众,踊跃惊喜,睹所立功,怪未曾有,最后解髻,明月宝施,佛亦如是,今为法王,忍辱之力,无极慧音,常行慈愍,兴发哀护,以法等化,一切世间,睹诸众庶,忧恼之患,讲说经法,亿千之数,晓知众生,所应方便,今日众生,以为尽原,于时法王,无极大圣,分别经卷,亿百千垓,以知黎庶,志力猛慧,便说此经,如髻明珠,最后世时,正典所处,一切诸法,皆无及者,钦仰是经,未曾轻讲,识练幽微,慧明者闻,吾以演现,如是像法,佛灭度后,当恃怙之,其有志求,斯尊道者,普当受决,如佛所言,彼人未曾,有疵瑕欲,无有疾病,众患之难,则于末后,将来之世,便即逮成,无上真慧,殊胜差特,普当具足,诸四部众,亦复顺遇,若有闻者,除身诸漏,怪其无为,悉叉手归,己身景曜,所照光光,其奉行是,所获若此,得成正觉,而转珐輪,则睹弘摸,及见最胜,梦中...(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水火灾变,劫烧天地,当斯之时,吾此佛土,具足微妙,柔软安雅,歌舞戏笑,无量安隐,讲堂精舍,楼阁室宅,校饰庄严,皆以七宝,药草树木,华实茂好,自然雨华,心华众色,以散于佛,及弟子上,诸人皆坐,馆室雷震,或复好乐,发道意者,吾之国土,建立常然,余人有见,劫如烧尽,睹其世界,火甚可异,本以权便,示现斯变,如来咨嗟,无央数亿,佛之法尊,其为若兹,众生品类,不肯听闻,然而喜造,殃衅之罪,假使人民,柔软中和,其时佛兴,出于人间,已见世尊,经法所诏,则为显扬,清净谊理,佛来为人,分别诫诲,说斯所造,往返之事,假使如来,久久而现,然后乃为,讲是经典,吾智慧力,圣达光明,如是所见,不为薄少,前世所行,无量劫数,慈心之品,平坦无求,智慧明者,无得狐疑,弃捐犹豫,勿怀结滞,所当列露,未曾班宣,佛今散告,无复余谊,如医所建,善权方便,开阐分别,示子方术,现衰老死,其身续存,神变音声,不终不始,受诸等友,而自由用,世吼疗治,众生之病,开导痴騃,令离愚冥,而现泥洹,亦不灭度,何故殷勤,欲得现已,人常闇弊,使意信乐,以放逸故,坠堕三处,其心踊跃,欲令觉了,如来所诏,常以知时,为其众生,而行智慧,以何方便,而受道法,何因令获,从佛经教。
  世尊说是如来寿限时,则无央数不可思议众生,皆获利谊解脱至道。  
例福事品第十七  
  尔时世尊告弥勒大士,阿逸!欲知今佛说此如来寿限经典之时,六十八亿那术百千江河...(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苦毒无量,适闻光世音菩萨名者,辄得解脱无有众恼,故名光世音。若有持名执在心怀,设遇大火然其山野,烧百草木丛林屋宅,身堕火中,得闻光世音名,火即寻灭,若入大水
  江河驶流心中恐怖,称光世音菩萨,一心自归,则威神护令不见溺,使出安隐。若入大海,百千亿垓众生豪贱,处海深渊无底之源,采致金银杂珠明月,如意宝珠水精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魄,载满船宝,假使风吹其船流堕黑山回波,若经鬼界值魔竭鱼,众中一人窃独心念,光世音菩萨功德威神,而称名号,皆得解脱一切众患,及其伴侣众得济渡,不遇诸魔邪鬼之厄,故名光世音。佛言:族姓子,若见怨贼欲来危害,即称光世音菩萨名号,而自归命,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手不得举,自然慈心,设族姓子,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诸鬼神,众邪逆魅欲来娆人,一心称呼光世音名,自然为伏不能妄犯,恶心不生不得邪观。若人犯罪若无有罪,若为恶人县官所录,缚束其身杻械在体,若枷锁之,闭在牢狱,拷治苦毒,一心自归,称光世音名号,疾得解脱,开狱门出无能拘制,故名光世音。佛言:如是族姓子,光世音境界,威神功德难可限量,光光若斯,故号光世音。佛告无尽意,假使族姓子,此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逆盗贼怨害,执持兵杖刀刃矛戟,欲杀万民,一部贾客,独自经过在于其路,赍持重宝,导师恐怖心自念言,此间多贼,将无危我劫夺财宝,当设权计脱此众难,不见危害,谓众贾人不宜恐畏,等共一心俱同发声,称光世音菩萨威神,辄来拥护令无恐惧,...(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咸俱同声称光世音,身命自归愿脱此畏难,适称其名,贼便退却不敢触犯,众贾解脱永无恐怖,光世音菩萨,威德境界巍巍如是,故曰光世音。佛复告无尽意菩萨,若有学人,淫怒痴盛,稽首归命光世音菩萨,淫怒痴休,观于无常苦空非身,一心得定,若有女人,无有子姓,求男求女,归光世音,辄得男女,一心精进自归命者,世世端正颜貌无比,见莫不欢,所生子姓而有威相,众人所爱愿乐欲见,殖众德本不为罪业,其光世音威神功德,智慧境界巍巍如是,其闻名者,所至到处终不虚妄,不遇邪害,致得无上道德果实,常遇诸佛真人菩萨高德正士,不与逆人,无反复会,若闻名执持怀抱,功德无量不可称载,若有供养六十二亿江河沙诸菩萨等,是诸菩萨,皆使现在等行慈心。若族姓子女,尽其形寿,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一切所安,福宁多不?无尽意曰:多矣!世尊,不可限量,所以者何?是诸菩萨,无央数亿不可譬喻。佛言:虽供养此无限菩萨,不如一归光世音稽首作礼执持名号福过于彼,况复供养?虽复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菩萨等执持名号,计此二福,亿百千劫不可尽极,终不相比,是故名曰光世音。于是无尽意菩萨,前白佛言:光世音!以何因缘游忍世界?云何说法?何谓志愿?所行至法善权方便境界云何?佛言:族姓子,光世音菩萨所游世界,或现佛身而班宣法,或现菩萨形像色貌,说经开化,或现缘觉或现声闻,或现梵天帝像而说经道,或揵沓和像,欲度鬼神现鬼神像,欲度豪尊现豪尊像,或复示现大神妙天像,...(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所思念。
  药王菩萨白曰:唯然世尊,是总持句,六十二江河沙诸佛所说,假使有犯此咒言者,若复违毁此等法师,为失诸佛世尊道教,佛叹药王菩萨大士,善哉善哉!若族姓子说总持句为众生故,愍念拥护多所安隐。
  于时妙勇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身亦为众生之故,欲令永安,若有奉持此经典者,授总持句,将护如此诸法师等,令无伺求得其便者,鬼神诸魅溷厕众鬼突鬼厌鬼饿鬼反足,虽欲来娆,无能得便,妙勇菩萨专心思惟,说此总持曰:晃耀大明炎光演晖顺来富章悦喜欣然住此立制永作无合无集。
  是总持句,江河沙等诸佛所说,咸共劝助,若违如来如是比像诸法师教,还自危亡,时毗沙门天王前白佛言,我亦当演此总持句,加以慈心为众生故,拥护法师。
  富有调戏无戏无量无富何富。
  以是故,拥护诸法师等,百由旬内无敢犯触,宿卫将顺,诸族姓子,如是比像至学法师乃能受持,以是拥护常获吉利,时顺怨天王,在彼会坐,与诸香音亿百千垓鬼眷属围绕,往诣佛所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亦当宣此总持句。
  无数有数曜黑持香凶咒大体于器顺述暴言至有。
  唯然世尊,此总持句,四千二百亿诸佛所说,以此总持,拥护供养诸学经者,令无伺求得其便者,时有一魅,名有结缚,复名离结,复名施积,复名施华,复名施黑,复名被发,复名无著,复名持华,复名何所,复名取一切精,往诣佛所,鬼子母与诸子俱,异口同音前白佛言我等世尊,常当拥护如是比像...(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世界曰照明严饰,劫曰爱见。又族姓子,于其佛世,有王名净复净,尔时其王有一正后,名曰离垢施,其后有二子,一名离垢藏,二名离垢目,又其二子皆得神足,轻举能飞智慧具足,功德备悉圣达巍巍,行菩萨业夙夜精进,未曾懈废,勤心专精六度无极,善权四等所济无限,悉遵通达三十有七道品之法,普畅道义,所周旋业,进逮离垢三昧定矣。度宿日光三昧,离垢显曜三昧,净庄严三昧,大威藏三昧,皆得通达,此三昧定而度无极,时佛集会与诸四辈释梵四天王诸天人民,班宣分别正法华经,时佛愍念一切众生,哀伤国土皆欲化之使入大道。又族姓子,其二太子往诣母所,叉手白言,惟愿屈意,见念加慈专精身心,欲往到佛奉见如来身,亦自欲稽首自归,所以者何?今日如来,为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广宣要典正法华经故,当奉觐听正法华,离垢施后告二太子,汝等父王,志存外邪信乐梵志,常怀瞋恨,以是之故,不可得往。时二太子同心叉手,复白其母,我等薄相,所生邪见无义之家,又我等身,本是法王子,当以经道化于浊俗反伪向真,尔乃佛子也。于是离垢施后告二太子,善哉行矣!汝真孝子,为其父母修大慈愍,各显神足睹之欣然心中开解,便听子等俱诣佛所稽首受业,时二太子辄受母教,其身踊住在虚空中,去地七仞,愍念其亲各现威变,在于虚空,二人俱时坐卧经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演大光明照曜远近,现身长大复还为小,从虚空下入于地中,若人入水从地踊出,处在虚空犹如履地,其二太子现若干变而显神足,以用开化于其父母。于时父王,睹其二子神足变化威德若斯,欣然踊跃善心生焉,躬身叉手向二子曰:汝等师主所受谁乎?时二太子自启父王,大王欲知我等师主,总水雷音宿华慧王如来至真,是我等师主,今现在游于宝树下处于法座,为四部众诸天人民,广演宣布正法华经,其佛世尊,是我师主也。王告二子,吾欲往诣卿等师主,奉觐亲...(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
  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窃盗,如是等罪,横罗其殃,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驼驴猪狗,是其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著我见,增益瞋恚,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殖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珐輪,
  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今以奉世尊,唯愿哀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珐輪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世雄两足尊,唯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袖-由+戒]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珐輪,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袖-由+戒]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珐輪。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罗,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唯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珐輪,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
  声,而说偈言:惟愿天人尊,转无上珐輪,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不闻见,为大德...(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〇卷





...,我化作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于天花,以供养彼佛,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香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头面礼佛足,而请转珐輪,
  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振动于一切,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散花以供养,并奉上宫殿,请佛转珐輪,以偈而赞叹,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散华奉宫殿,请佛转珐輪,世尊甚难值,愿以大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珐輪,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垓,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逗,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是经,此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逗,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是经,此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是人乐说法,分别无挂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见宝塔品第十一  ...(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菩萨常乐,安隐说法,于清净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澡浴尘秽,著新净衣,内外俱净,安处法座,随问为说,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士民,以微妙义,和颜为说,若有难问,随义而答,因缘譬喻,敷演分别,以是方便,皆使发心,渐渐增益,入于佛道,除懒惰意,及懈怠想,离诸忧恼,慈心说法,昼夜常说,无上道教,以诸因缘,无量譬喻,开示众生,咸令欢喜,衣服卧具,饮食医药,而于其中,无所希望,但一心念,说法因缘,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是则大利,安乐供养,我灭度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华经,心无嫉恚,诸恼障碍,亦无忧愁,及骂詈者,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亦无摈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其人功德,千亿万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无所希望,但一心念,说法因缘,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是则大利,安乐供养,我灭度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华经,心无嫉恚,诸恼障碍,亦无忧愁,及骂詈者,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亦无摈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其人功德,千亿万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说,佛所赞经,后末世时,持此经者,于家出家,及非菩萨,应生慈悲,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令住其中,譬如强力,转轮之王,兵战有功,赏赐诸物,象马车乘,严身之具,及诸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种种珍宝,奴婢财物,欢喜赐与,如有勇健,能为难事,王解髻中,明珠与之,如来亦尔,为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宝藏,以大慈悲,如法化世,见一切人,受诸苦恼,欲求解脱,与诸魔战,为是众生,说种种法,以大方便,说此诸经,既知众生,得其力已,末后乃为,说是法华,如王解髻,明珠与之,此经为尊,众经中上,我常守护,不妄开示,今正是时,为汝等说,我灭度后,求佛道者,欲得安隐,演说斯经,应当亲近,如是四法,读是经者,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不生贫穷,卑贱丑陋,众生乐见,如慕贤圣,天诸童子,以为给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恶骂,口则闭塞,游行无畏,如师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于梦中,但见妙事,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见其身,而为说法,又见诸佛,身相金色,放无量光...(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
  尔时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言,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即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告庄严幢菩萨言,佛子谛听,观世音菩萨所行之行。尔时无尽意菩萨即说偈言: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鱼龙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彼即转回去,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蚖蛇及蝮蝎,毒气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  
嘱累品第二十七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座而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集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集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诸菩萨摩
  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如故,说是语时,十方无量分身诸佛坐宝树下师...(第0135部~添品妙法莲华经八卷)


...品第二  
  尔时,宝日光明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云何得知昼夜差别?所闻音声为何相貌?彼诸菩萨云何而得成就一心?行何异行?”
  佛告宝日光明菩萨:“善男子,彼佛世界常有佛光以为照明,以华合鸟悽,如来、菩萨入诸禅定师子游戏,其心欢喜受解脱乐,尔时便知即是夜分。若有风吹诸华散地,诸鸟相和作微妙声,雨种种华,四方风起,香气微妙柔软细滑,佛及菩萨从禅定起,是时彼佛为诸大众说菩萨法藏,欲令出过声闻、缘觉,是故得知即是昼分。
  “善男子,彼佛世界诸菩萨众,常闻佛音、法音、僧音、寂灭之音、无所有音、六波罗蜜音、力无畏音、六神通音、无所作音、无生灭音、微妙寂静音、因寂静音、缘寂静音、大慈大悲无生法忍授记之音、纯诸菩萨清净妙音,常不远离,闻如是音。善男子,所闻音声相貌如是。
  “善男子,彼界菩萨若已生、若当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常身光明照一由旬,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堕于三恶道中。彼诸菩萨皆悉成就大慈心、大悲心、柔软心、无爱浊心、调伏心、寂静心、忍辱心、禅定心、清净心、无障碍心、无垢心、无污心、真实心、喜法心、欲令众生断烦恼心、如地心、离一切世俗言语心、爱乐圣法心、求善法心、离我心、离生老病死寂灭心、烧诸烦恼心、解一切缚寂灭心、于一切法得不动心。
  “善男子,彼诸菩萨得专心力,得发起力,得缘力,得愿力,得无诤力,得观一切法力,得诸善根力,得诸三昧力,得多闻力,得持戒力,得大舍力,得忍辱力,得精进力,得禅定力,得智慧力,得寂静力,得思惟力,得诸通力,得念力,得菩提力,得坏一切魔力,得摧伏一切外道力,得坏一切诸烦恼力。如是菩萨,于彼佛土已生、当生者,即是真实。菩萨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世尊...(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然来至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到如来所,头面礼足,以诸菩萨所得种种自在神足供养于佛,作供养已,各各次第于一面坐,欲听解了一切陀罗尼门。不可称计欲色界诸天来至佛所,头面礼足,亦各次第坐于一面,听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如是大众悉皆得见莲华佛刹,亦见彼佛与大菩萨围绕集会。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说此解了一切陀罗尼门,有七十二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得此陀罗尼门,即时得见不可称计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及见诸佛净妙世界。诸菩萨等怪未曾有。是诸菩萨以禅定力师子游戏得自在故,作种种供具以供养佛。
  尔时,佛告诸菩萨等:“善男子,若菩萨修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者,即得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七万二千三昧门、六万法聚门,即得大慈大悲,解三十七助道之法,得一切智无有障碍。是陀罗尼门摄一切佛法,诸佛了此陀罗尼已,为诸众生说无上法,久久在世不入涅槃。
  “善男子,汝今所见当知,即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威神力故,令此大地六种震动,及有微妙清净光明遍照十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光所及处无量世界诸菩萨等,来至此会听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并及此界所有无量欲色界天和合聚集,复有诸龙、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皆来欲听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若菩萨闻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已,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若有书写,其人乃至无上涅槃,常得不离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若能读诵,诸恶业等永尽无余,转身受生即过初地得第二住。菩萨摩诃萨若能修行解了一切陀罗尼...(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自不怖他,施以无畏,见怖畏者,为作拥护,善言诱喻使得安隐;心不谀谄,无有奸诈;行空三昧。菩萨成就如是六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相貌法已,于七岁中总略一切陀毗黎章句,昼夜六时头面恭敬,一心思惟缘身念处,行空三昧读诵如是陀毗章句;即于起时,遍念十方一切世界无量诸佛。是菩萨摩诃萨过七岁已,即便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菩萨得是陀罗尼门已,便得如是圣清净眼;得是眼已,见于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在在处处诸佛世尊不取涅槃,亦见示现种种无量神足变化。是菩萨尔时悉见一切无量诸佛无有遗余,以见佛故即得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七万二千三昧门、六万法门。菩萨摩诃萨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已,复于众生得大慈悲。复有菩萨摩诃萨得是法门已,所有五逆重恶罪等,转身便得永尽无余;第三生已,尽一切业得第十住。若无五逆,其余诸业即于此身永尽无余,过一生已得第十住,不久便得三十七品及一切智。
  “善男子,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能大利益诸菩萨摩诃萨。若菩萨常念诸佛法身故,得见种种神足变化;见是化已,即得如是无漏欢喜;因欢喜故,便成如是神足变化;以神足力,则能供养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得供养已,于诸佛所亦听受妙法;听受法故,即得陀罗尼三昧忍辱,便还来至此佛世界。善男子,是陀罗尼门能作如是大利益事,损灭恶业,增诸善根。”
  尔时,有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过去如一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即是来世大富之因;爱护禁戒,即是来世人天中因;今者听法,即是来世智慧因也。大王,今者已得成就如是等事,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王答言:‘梵志,我今不用如是菩提,我心今者爱乐生死,以是缘故,布施、持戒、听受妙法。梵志,无上菩提甚深难得。’是时,梵志复白大王:‘是道清净,应当一心具足愿求。是道无浊,心清净故;是道正直,无谄曲故;是道鲜白,离烦恼故;是道广大,无障碍故;是道含受,多思惟故;是道无畏,不行诸恶故;是道大富,行檀波罗蜜故;是道清净,行尸罗波罗蜜故;是道无我,行羼提波罗蜜故;是道不住,行毗梨耶波罗蜜故;是道不乱,行禅波罗蜜故;是道善择,行般若波罗蜜故;是道乃是真实智慧之所至处,行大慈故;是道不退,行大悲故;是道欢喜,行大喜故;是道坚牢,行大舍故;是道无刺棘,常远离欲恚恼觉故;是道安隐,心无障碍故;是道无贼,分别色声香味触故;是道坏魔,善分别阴、入、界故;是道离魔,断诸结故;是道妙胜,离声闻、缘觉所思惟故;是道遍满,一切诸佛所受持故;是道珍宝,一切智慧故;是道明净,智慧光明无障碍故;是道善说,为善知识之所护故;是道平等,断爱憎故;是道无尘,离恚秽忿怒故;是道善趣,离一切不善故。大王,是道如是能到安乐之处乃至涅槃,是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转轮圣王答大臣言:‘梵志,今者如来出现于世,寿八万岁,其命有限,不能悉与一切众生,断诸恶业令种善根,种善根已安置圣果,或得陀...(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无我,常勤精进尊法依僧。若诸菩萨得不退者,皆悉令得就雨三昧,以三昧力故为众生说般若波罗蜜,令离生死乃至成佛,于其中间所可说法不忘不失。世尊,我成佛已,寿命住世十千大劫;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劫。’
  “尔时,如来赞阿閦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已取清净世界。汝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东方去此十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妙乐,所有庄严如汝所愿皆悉具足。汝于是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号阿閦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阿閦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一切世间阴、界、诸入所摄众生皆得慈心,无怨贼想及诸秽浊,身心快乐犹如十住诸菩萨等,处莲华上结跏趺坐三昧正受,以三昧力令心无垢,是诸众生身心快乐亦复如是。我今头面敬礼于佛,唯愿此地有金色光。’善男子,尔时阿閦菩萨以头面敬礼佛足,是时一切无量众生,身心即得受大快乐,其地亦有金色光明。
  “尔时,宝藏如来为阿閦菩萨,而说偈言:  
  “‘尊意且起, 汝今以令,
    一切众心, 心无忿怒,
    复于众生, 生大悲心,
    两手各得, 天千辐轮,
    净意当来, 为天人尊。’  
  “善男子,尔时阿閦菩萨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悲华经卷第五 诸菩萨...(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一卷





...得于菩提?’尔时,其师报言:‘摩纳,如汝所问菩提者,即是菩萨之所修集四无尽藏。何等为四?所谓无尽福德藏、无尽智藏、无尽慧藏、无尽佛法和合藏。善男子,是名菩提。摩纳,如佛所说助菩提法,所谓摄取助清净度生死法门。善男子,舍财即是助菩提法,以调伏众生故;持戒即是助菩提法,随其所愿得成就故;忍辱即是助菩提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具足故;精进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一切诸事故;禅定即是助菩提法,其心当得善调伏故;智慧即是助菩提法,以知一切诸烦恼故;多闻即是助菩提法,得无碍辩故;福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众生之所须故;智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无碍智故;寂灭即是助菩提法,柔软善心得成就故;思惟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断疑故;慈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无碍心故;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教化众生无厌足故;喜心即是助菩提法,于正法中生爱乐故;舍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断于爱憎法故;听法即是助菩提法,成就灭五盖故;出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舍除一切世间故;阿兰若是助菩提法,所作不善灭使不生,所有善根多增长故;念是助菩提法,成就护持故;意是助菩提法,成就分别诸法故;持是助菩提法,成就思议寤醒故;念处即是助菩提法,分别身受心法成就故;正勤即是助菩提法,以离一切不善法,修行一切善法增广故;如意足是助菩提法,成就身心轻利故;诸根即是助菩提法,摄取诸根成就故;诸力即是助菩提法,摧灭一切烦恼故;觉是助菩提法,觉知实法故;六和即是助菩提法,调伏众生令清...(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子,尔时宝海梵志,思惟如是大悲愿已,偏袒右肩,至于佛所。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诸天,在虚空中作天伎乐,雨种种华,各各同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大丈夫,今至佛所发奇特愿,欲以智水灭于世间众生烦恼。’尔时,一切大众合掌恭敬,在梵志前同声礼敬,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尊大智慧,我等今者得大利益,能作牢坚诸善愿也。我等今者,愿闻尊意所发善愿。’尔时,梵志在于佛前,右膝著地,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种种伎乐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作声,一切诸树生非时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因地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已发心、若未发心,唯除地狱、饿鬼、下劣畜生,其余众生皆悉生于大利益心、纯善之心、无怨贼心、无秽浊心、慈希有心,飞行众生寻住于空心生欢喜,散种种华、末香、涂香,种种伎乐、幢幡、衣服而以供养,柔软妙音赞咏梵志,皆悉一心欲闻梵志所发善愿;乃至阿迦贰吒天天上诸天亦下阎浮提,在虚空中散种种华、末香、涂香,种种伎乐、幢幡、衣服而以供养,柔濡妙音赞咏梵志,精勤一心欲闻梵志所发善愿。
  “尔时,宝海梵志叉手恭敬,以偈赞佛:  
  “‘游戏禅定, 如大梵王;
    光明端严, 如天帝释;
    舍财布施, 如转轮王;
    持妙珍宝, 如主藏臣;
    功德自在, 如师子王;
    不可倾动, 如须弥山;
    心不波荡, 如大海水;
    于罪不罪, 其心...(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    持妙珍宝, 如主藏臣;
    功德自在, 如师子王;
    不可倾动, 如须弥山;
    心不波荡, 如大海水;
    于罪不罪, 其心如地;
    除诸烦恼, 如清净水;
    烧诸结使, 如火猛焰;
    无诸障碍, 犹如大风;
    示现实法, 如四天王;
    所雨法雨, 如大龙王;
    充足一切, 犹如时雨;
    破诸外道, 如大论师;
    功德妙音, 如须曼华;
    说法妙音, 犹如梵天;
    除诸苦恼, 如大医王;
    等心一切, 如母爱子;
    摄取众生, 犹如慈父;
    身不可坏, 如金刚山;
    能断爱枝, 犹如利刀;
    广渡生死, 犹如船师;
    以智济人, 犹如舟船;
    光明清凉, 如月盛满;
    开众生华, 如日初出;
    能与众生, 沙门四果,
    犹如秋树, 生诸果实;
    仙圣围绕, 犹如凤凰;
    其意深广, 犹如大海;
    等心众生, 犹如草木;
    知诸法相, 如观空拳;
    等心行世, 平如水相;
    成就妙相, 善于大悲;
    能与无量, 众生授记。
    我今调伏, 无量众生,
    唯愿...(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 勤心修集,
    生死饥饿, 涉邪见山,
    互相食啖, 无有善心,
    汝以大悲, 故能摄取。’  
  “尔时,阿閦菩萨,复说偈赞言:  
  “‘烧灭善心, 专作逆恶,
    堕大无明, 黑闇之中,
    无由得出, 烦恼淤泥,
    汝已摄取, 如是众生。’  
  “尔时,香手菩萨,复说偈赞言:  
  “‘汝今审见, 未来之世,
    多诸恐怖, 如观镜像。
    其中众生, 毁坏正法,
    皆悉烧灭, 一切善心。’  
  “尔时,宝相菩萨,复说偈赞言:  
  “‘汝今纯以, 智慧持戒,
    三昧慈悲, 庄严其心,
    故能摄取, 烧灭善法,
    诽谤圣人, 如是众生。’  
  “尔时,离恐怖庄严菩萨,复说偈赞言:  
  “‘汝今所修, 无量苦行,
    皆为摄取, 当来众生,
    烧灭善心, 依邪见者。’  
  “尔时,华手菩萨,复说偈赞言:  
  “‘汝今大悲, 智慧精进,
    于此大众, 无能及者,
    是故摄取, 邪见诸心,
    为老病死, 之所逼者。’  
  “尔时,智称菩萨,复说偈赞言:  
  “‘无量众生, 多诸病苦,
    常为烦恼, 恶风所吹,
    汝今能以, 大智慧水,
...(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见宝藏佛头面作礼。尔时,世界诸大菩萨,修习大乘及发缘觉、声闻乘者,天、龙、鬼、神、摩睺罗伽,如是等类其数无量不可称计,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遍满其国,以诸菩萨所得种种师子游戏供养于佛;供养佛已,见宝海梵志为此大众所共恭敬合掌赞叹,见是事已即便思惟:‘今此大士或当即是大悲菩萨,是故能令华敷日王如来送此宝华。’是二菩萨复于佛前旋向梵志,即以华与作如是言:‘华敷日王如来,以此妙华与汝为信。’并三赞法如上所说。
  “善男子,尔时所雨种种诸华,亦到无佛世界,复出种种妙善音声,其声遍满,所谓佛声、法声、比丘僧声、灭尽声、无所有声、诸波罗蜜声、力无所畏声、六神通声、无所作声、无生灭声、寂静声、大慈声、大悲声、无生忍声、授记声、说大乘声。彼有菩萨以本愿故有大神力,修习深法而得自在,为众生故住彼世界,闻是声已,以佛力故,以愿力故,以三昧力于彼世界乘神通力,如大力士屈申臂顷,至删提岚界阎浮园中宝藏佛所,头面礼足,以诸菩萨所得种种师子游戏供养于佛及诸大众,次第而坐听受妙法。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取此月光净华供养宝藏如来已,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电灯。以三昧力故,令删提岚界一切山树草木土地变为七宝,令诸大众悉得自见,皆于佛前听受妙法,随所思惟,或自见身青色、黄色、白色、紫色、赤色、黑色,或见似风,或见似火,或见似...(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犯四重禁,余如上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7:58:40 | 只看該作者
于如是等烦恼乱世,当成为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离生死轮,转正珐輪,破坏四魔。尔时,有大名声十方遍满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有声闻大众千二百五十,次第于四十五岁中,成就如是无量佛事,如汝所愿具足无缺。是无量净王成佛时寿命无量,虽于无量无边劫中,亦能成就如是佛事等无差别。汝善丈夫,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汝诸舍利,如汝所愿作于佛事,久久在世利益众生如上所说。’
  “善男子,尔时会中有一梵志,名相具足,作如是言:‘善大丈夫,若于来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为菩萨时在在生处,我当为汝常作侍使,恒以慈心奉给所须。至一生时,复当作父。汝成佛已作大檀越,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时有海神,名曰调意,复作是言:‘善大丈夫,从今已往在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为汝作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时有水神,复作是言:‘从今已往,所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作汝乳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有二帝释,一名善念,二名宝念,复作是言:‘善大丈夫,汝成佛已,我等当作智慧、神足声闻弟子。’复有帝释名善见足,作如是言:‘大悲,从今已往在在之处,乃至一生常为汝子。’有须弥山神名善乐华,复作是言:‘大悲,汝乃至一生常为汝妇。成佛道已,亦当授无上道记。’复有阿修罗王名胸臆行,复作是言:‘大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为菩...(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等诸三昧门,口业清净如虚空,于诸法中不见口业,犹如虚空无有障碍。大悲,是名修学大乘菩萨摩诃萨诸三昧门。  
悲华经卷第九 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之门?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化众生故;持戒即是助菩提法,具足善愿故;忍辱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即是助菩提法,于诸众生勤教化故;禅定即是助菩提法,令心具足得调伏故;智慧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知诸烦恼故;多闻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无碍故;一切功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众生得具足故;智业即是助菩提法,得具足无碍智故;修定即是助菩提法,悉得成就柔软心故;慧业即是助菩提法,远离一切诸疑惑故;慈心即是助菩提法,于诸众生心无碍故;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拔出众生诸苦故;喜心即是助菩提法,受乐法故;舍心即是助菩提法,断憎爱故;听法即是助菩提法,断五盖故;出世即是助菩提法,舍诸所有故;阿兰若即是助菩提法,离诸匆务故;专念即是助菩提法,得陀罗尼故;正忆即是助菩提法,分别意识故;思惟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得成就义故;念处即是助菩提法,身受心法觉分别故;正勤即是助菩提法,断不善法,修善法故;如意足即是助菩提法,身心轻利故;诸根即是助菩提法,得一切众生根具足故;诸力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坏诸烦恼故;诸觉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足觉知实法相故;正道即是助菩提法,远离一切诸邪道故;圣谛即是助菩提法,断灭一切...(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提法,增益善法故;思惟善法即是助菩提法,随所闻法得成就故;摄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教化诸众生故;护持正法即是助菩提法,令三宝种不断绝故;善愿即是助菩提法,成就严净佛世界故;方便即是助菩提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四顾遍观菩萨大众,告大悲言:‘大悲,云何菩萨以无所畏庄严璎珞具足于忍?善男子,若菩萨见第一义,得无痴精进不著三界;若不著三界,是谓三昧无畏沙门之法,如空中动手悉无所著,又观诸法不见相貌。大悲,是名菩萨摩诃萨以无所畏庄严璎珞。善男子,云何菩萨具足于忍?如是菩萨住于法时,不见诸法如微尘相貌,逆顺观行于诸法中解无果报,于所习慈了无有我,于所习悲了无众生,于所习喜了无有命,于所习舍了无有人。虽行布施,不见施物;虽行持戒,不见净心;虽行忍辱,不见众生;虽行精进,无离欲心;虽行禅定,无除恶心;虽行智慧,心无所行;虽行念处,不见思惟;虽行正勤,不见心之生灭;虽行如意足,不见无量心;虽行于信,不见无障碍心;虽行于念,不见心得自在;虽行于定,不见入定心;虽行于慧,不见慧根;虽行诸力,无所破坏;虽行诸觉,心无分别;虽行正道,不见诸法;虽行定业,不见心之寂静;虽行慧业,不见心之所行;虽行圣谛,不见通达法相;虽修念佛,不见无量行心,虽修念法,心等法界;虽修念僧,心无所住教化众生,心得清净;虽持正法,于诸法界心不分别;虽修净土,其心...(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入如空聚落,观有为法从因缘生,劝化众生令得知见,观一切法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于诸法中皆知无我无生无灭,第一寂静微妙涅槃。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安止住于八圣道中。作如是等大利益已,即便命终。寻时复有无量无边百千诸人,以种种供养,供养大悲比丘舍利。其所供养悉如转轮圣王之法,如是大众种种供养大悲舍利,亦复如是。大悲比丘命终之日,宝藏如来所有正法,即于其日灭尽无余。彼诸菩萨以本愿故生诸佛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善男子,大悲比丘命终之后以本愿故,南方去此十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人民寿八十岁,集聚一切诸不善根,喜为杀害,安住诸恶,于诸众生无慈悲心,不孝父母乃至不畏未来之世。大悲比丘以本愿故,生彼世界旃陀罗家,所受身体长大端正,力势刚强,威猛勇健,专念问答,辩才捷疾。如是诸事悉胜于人,以强力势逼捉诸人,作如是言:‘汝今若能受不盗戒,乃去远离种种邪见行正见者,当施汝命,给汝所须资产之物,令无所乏。若不受者,我今要当断汝命根,然后乃去。’尔时,诸人长跪叉手,作如是言:‘仁者,今已为我调御,如仁所敕,我今授持,尽其寿命不复偷盗,乃至正见亦复如是。’尔时,强力旃陀罗,往至王所或大臣所,作如是言:‘我今困乏资产之具,所谓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香华、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琥珀、真宝、伪宝。若我得此种种物已,持施众生。’尔时...(第0138部~悲华经十卷)


...吾尚欲绝恩爱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尽。世世抒之。即住并两足。瓢抒海水投铁围外。有天名遍净。遥闻之深自惟曰。昔吾于锭光佛前闻斯人获其志愿。必为世尊度吾众生。天即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无极之灵乎。斯水尽矣。吾居坏也。即出众宝空其诸藏以与普施。普施不受曰。唯欲得吾珠耳。诸神还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寻路布施。所过之国。国无贫民。处处诸国无不改操五戒十善以为国政。开狱大赦。润逮众生。遂至得佛。佛告诸沙门。普施者我身是。父者白净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时银城中天者今现阿难是。金城中天者目连是。琉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萨累劫勤行四恩。誓愿求佛拯济众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太子名长生。其王仁恻。恒怀悲心。愍伤众生。誓愿济度。精进不惓。刀杖不行。臣民无怨。风雨时节。宝谷丰沃。邻国小王执操暴虐。贪残为法。国荒民贫。谓群臣曰。吾闻长寿。其国丰富。去斯不远。怀仁不杀。无兵革之备。吾欲夺之其可获乎。群臣曰可。则兴战士到大国界。蕃屏之臣。驰表其状惟愿备豫。长寿则会群臣议曰。彼王来者。惟贪吾国民众宝多。若与之战。必伤民命。利己残民贪而不仁。吾不为也。群臣佥曰。臣等旧习军谋兵法。请自灭之。无劳圣思。王曰。胜则彼死。弱则吾丧。彼兵吾民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谁不然哉。全己害民。贤者不为也。群臣出曰。斯天仁之...(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香散华伎乐幢盖。举国趍跄。称寿无量。大子入城顿首谢过。退劳起居。王复以国藏珍宝都付太子劝令布施。邻国困民归化首尾。犹众川之归海。宿怨都然。拜表称臣。贡献相衔。贼寇尚仁。偷贼竞施。干戈戢藏。囹圄毁矣。群生永康。十方称善。积德不休。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独步三界为众圣王矣。佛告诸比丘。吾受诸佛重任誓济群生。虽婴极苦。今为无盖尊矣。太子后终生兜术天。自天来下由白净王生。今吾身是也。父王者阿难是。妻者俱夷是。子男罗云是。女者罗汉朱迟母是。天帝释者弥勒是。射猎者优陀耶是。阿周陀者大迦叶是。卖儿梵志者调达是。妻者今调达妻旃遮是。吾宿命来勤苦无数。终不恐惧而违弘誓矣。以布施法为弟子说之。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三
布施度无极第一下凡十一章  
(一五)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加。哀护众生如天帝释。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尊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王曰。尔盗乎。盗者曰。实盗。王曰尔何缘盗乎。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王怅愍之。嘉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上天。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一六)佛说四姓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四姓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草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禀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诸沙门曰。四姓贫困。常有饥色。吾等不可受彼常食。经说沙门一心守真。戒具行高。志如天金。不珍财色唯经是宝。绝灭六饥故誓除馑。何耻分卫而不行乎。共诣佛所。本末陈之。世尊默然。后日四姓身诣精舍。稽首毕一面坐。佛念诸沙门前所启事。问四姓曰。宁日慈施供养比丘不。对曰唯然。举门日供。但恨居贫。菜糜草席。枉屈圣贤以为默默。众祐曰。布施之行。惟在四意。慈心向彼。悲心追愍。喜彼成度护济众生。虽施微薄。其后所生天上人中二道为常。所愿自然。眼色耳听鼻香口味。身服上衣。心皆欣怿。不惧乏无也。若施葌薄。心又不悦。后得其福。福中之薄。官位七宝。得不足荣。处在薄中。心又悭俭不敢衣食。惴惴恰恰未尝欢喜。腹饥身寒有似乞人。徒生徒死无善以自祐也。若施以好心不恳诚。憍骜自恃。身不供恪。绮求华名。欲远扬己。后有少财。世人空称。以为巨亿。内惧劫夺。衣常葌薄。食未尝甘。亦为空生空死。比丘未尝履其门。远离三尊。恒近恶道。惠以好物。四等敬奉。手自斟酌。存意三尊。誓令众生逢佛升天。苦毒消灭。后世所生愿无不得。值佛生天必如志愿也(此章别本在萨和檀王经后)。  
(一七)  
...(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摧破死伤所杀不少。鹿王睹之哽噎曰。吾为众长。宜当明虑择地而游。苟为美草而翔于斯。凋残群小。罪在我也。径自入国。国人睹之。佥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来翔。以为国瑞。莫敢干之。乃到殿前。跪而云曰。小畜贪生。寄命国界。卒逢猎者。虫类奔迸。或生相失。或死狼籍。天仁爱物。实为可哀。愿自相选日供太官。乞知其数不敢欺王。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过一。不知汝等伤死甚多。若实如云。吾誓不猎。鹿王退还。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娩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曰。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罚。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菩萨世世危命济物。功成德隆。遂为尊雄。佛告诸比丘。时鹿王者是吾身也。国王者舍利弗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九)  
  昔者菩萨身为鹄鸟。生子有三。时国大旱。无以食之。裂腋下肉以济其命。三子疑曰。斯肉气味与母身气相似无异。得无吾母以身肉餐吾等乎。三子怆然有悲伤之情。又曰。宁殒吾命不损母体也。于是闭口不食。母睹不食而更索焉。天神叹曰。母慈惠难喻。子孝希有也。诸天祐之。愿即从心。佛告诸比丘。鹄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舍利弗、目连、阿难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此章别本在维蓝章后)。  
(二○)  
  昔者菩萨为孔雀王。从妻五百。委其旧匹。欲青雀妻。青雀唯食甘露好果。孔雀为妻日行取之。其国王夫人有疾。梦睹孔雀云其肉可为药。寤以启闻。王命猎士疾行索之。夫人曰。谁...(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三。一者吾痴。二者猎士痴。三者大王痴。王曰。愿释之。雀曰。诸佛重戒以色为火。烧身危命之由也。吾舍五百供养之妻。而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仆使。为猎网所得。殆危身命。斯吾痴也。猎士痴者。吾至诚之言。舍一山之金。弃无穷之宝。信夫人邪伪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类矣。捐佛至诚之戒。信鬼魅之欺。酒乐淫乱。或致破门之祸。或死入太山其苦无数。思还为人犹无羽之鸟欲飞升天。岂不难哉。淫妇之妖喻彼[魅-未+失][魅-未+勿]。亡国危身靡不由之。而愚夫尊之。万言无一诚也。而射师信之。斯谓猎者愚矣。王得天医除一国疾。诸毒都灭。颜如盛华。巨细欣赖而王放之。斯谓王愚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自是之后。周旋八方。辄以神药。慈心布施。愈众生病。孔雀王者吾身是。国王者舍利弗是。猎士者调达是。夫人者调达妻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一)  
  昔者梵志。年百二十。执贞不娶淫泆窈尽。靖处山泽不乐世荣。以茅草为庐。蓬蒿为席。泉水山果。趣以支命。志弘行高。天下叹德。王娉为相。志道不仕。处于山泽数十余载。仁逮众生禽兽附恃。时有四兽狐、獭、猴.兔。斯四兽曰。供养道士靖心听经。积年之久。山果都尽。道士欲徙寻果所盛。四兽忧曰。虽有一国荣华之士。犹浊水满海。不如甘露之斗升也。道士去者不闻圣典。吾为衰乎。各随所宜求索饮食以供道士。请留此山。庶闻大法。佥然曰可。猕猴索果。狐化为人。得一囊麨。獭得大鱼。各曰。可供一月之粮。兔深自惟。吾当以何供道士乎。曰。夫生有死。身为朽器。犹当弃捐。食凡夫万不如道士一。即行取...(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二事皆空。往古先王宫殿臣民。今者磨灭不睹所之。斯亦空也。王曰善哉。佛说空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身地水火风矣。强为地。软为水。热为火。息为风。命尽神去。四大各离。无能保全。故云非身矣。王曰善哉。佛说非身。吾心信哉。身且不保。岂况国土乎。痛夫我先王。不闻无上正真最正觉非常苦空非身之教矣。理家曰。天地无常。谁能保国者乎。胡不空藏布施贫饥之人乎。王曰善哉。明师之教快哉。即空诸藏。而布施贫乏。鳏寡孤儿令之为亲为子。民服炫煌。贫富齐同。举国欣欣。含笑且行。仰天叹曰。菩萨神化乃至于兹乎。四方叹德。遂致太平。佛告诸沙门。理家者是吾身也。国王者弥勒是。鳖者阿难是。狐者鹙鹭子是。蛇者目连是。漂人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六)  
  昔者菩萨为沙门行。恒处山林。慈心悲愍。众生长苦轮转三界。何以济之。靖心思惟索道弘原。当以拯众而衣有虱。身痒心扰。道志不立。手探寻之即获虱矣。中心怆然。求以安之。正有兽骨徐以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尽乃舍迈。展转生死。菩萨得佛。经纬教化。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难。敕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迈。沙门翼从还于精舍。明日世尊告阿难。汝从主人分卫。阿难奉教而行造主人门。门人睹之。无问其所以也。有顷回还。稽首长跪。如事启焉。又质其原。彼意无恒。何其疾乎。佛即为具说如上。又曰。阿难吾以慈心济虱微命。惠...(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二卷





...行。恒处山林。慈心悲愍。众生长苦轮转三界。何以济之。靖心思惟索道弘原。当以拯众而衣有虱。身痒心扰。道志不立。手探寻之即获虱矣。中心怆然。求以安之。正有兽骨徐以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尽乃舍迈。展转生死。菩萨得佛。经纬教化。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难。敕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迈。沙门翼从还于精舍。明日世尊告阿难。汝从主人分卫。阿难奉教而行造主人门。门人睹之。无问其所以也。有顷回还。稽首长跪。如事启焉。又质其原。彼意无恒。何其疾乎。佛即为具说如上。又曰。阿难吾以慈心济虱微命。惠之朽骨七日之食。今获供养尽世上献。宿命施恩。恩齐七日。故其意止不复如前也。岂况慈心向佛逮沙门众。持戒清净无欲高行。内端己心。表以慈化。恭惠高行比丘一人。踰施凡庶累劫尽情也。所以然者。比丘拥怀。佛经有戒有定有慧解脱度知见种。以斯五德慈导众生。令远三界万苦之祸矣。阿难曰。遇哉斯理家。面获慈养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并诸沙门。或有沟港频来不还应真。或有开士。建大弘慈将导众生者乎。斯福难量。其若海矣。难称其犹地也。佛言。善哉。阿难。真如所云。佛时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如沤昙华时一有耳。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承行。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四
戒度无极第二凡十五章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余盗窃。淫劮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元恶。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二七)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多伪善而潜行邪。王以佛戒观察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菩萨年耆。怀正真弘影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获为帝王。寿齐二仪富贵无外。六乐由...(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矣。王曰。无妖言也。人闻笑尔。夫人言。相属心生忧结。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翔于兹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在也。道边作坑。除尔须发着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牙来。师如命行。之象游处。先射象。着法服持钵。于坑中止住。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贼吾躯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俎骨脯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人即截牙。象曰。道士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象适人去远。其痛难忍。躃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哀号。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着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求夷是。猎者调达是。小夫人者好首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二九)  
  昔者菩萨。为鹦鹉王。常奉佛教。归命三尊。时当死。死不犯十恶。慈心教化。六度为首。尔时国王好食鹦鹉。猎士竞索睹鹦鹉群。以网收之。尽获其众。贡于太官。宰夫收焉。肥即烹之为肴。鹦鹉王深惟。众生扰扰赴狱丧身。回流三界靡不由食。告从者曰。除贪捐食。体疪小苦。命可冀矣。愚者饕餮。心无远虑。犹若悭子贪刀刃之鲜蜜。不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尔等则焉。鹦鹉王日瘦。由其笼目势踊得出。立笼上曰。夫贪恶之大。无欲善之景矣。重曰。诸佛以贪为狱为网为毒为刃。尔等损食可如余焉。菩萨自斯。若为凡人。粗食供命。弊衣盖形。以贪戒心。无日不存。福为帝王。辄以佛智观国之累。福高弘多其为难算矣。非常无牢唯苦无乐。夫有辄灭。身为伪幻。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栗。菩萨世世以戒为行。遂成如...(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心无远虑。犹若悭子贪刀刃之鲜蜜。不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尔等则焉。鹦鹉王日瘦。由其笼目势踊得出。立笼上曰。夫贪恶之大。无欲善之景矣。重曰。诸佛以贪为狱为网为毒为刃。尔等损食可如余焉。菩萨自斯。若为凡人。粗食供命。弊衣盖形。以贪戒心。无日不存。福为帝王。辄以佛智观国之累。福高弘多其为难算矣。非常无牢唯苦无乐。夫有辄灭。身为伪幻。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栗。菩萨世世以戒为行。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为天人师。佛告诸比丘。时鹦鹉王者吾身是也。人王者调达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  
  昔者菩萨。为王太子。名曰法施。内清外净。常以履邪之祸。自戒其心。尊圣孝亲。慈济众生。夫子朝觐。辄须相国。进退如礼未尝失仪。王之幸妾。内怀邪淫。出援太子。太子力争。而获免焉。拍相首曰。去矣。其冠陨地。相首无发。内妾笑之。耻而怀忿。妾向王泣曰。妾虽微贱犹是王妻。太子不逊有欲于妾。王曰。太子履操。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不行。八方叹德。诸国莫如。其岂有非乎。谗言致数。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残谓之乱贼。吾不为也。拜为边王。去国八千里。曰尔镇境外。则天行仁。无残民命。无苟贪困黎庶。尊老若亲。爱民若子。慎修佛戒守道以死。世多姧伪。齿印之教。尔乃信矣。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诲。即就录土。五戒十德。慈化国民。处位一年。远民慕润。归化云集。增户万余。以状上闻。叹王德润远照使然。王逮后妃。喜而叹之。妾殊怀怨。与相为姧。谋除太子。伺王卧出。以蜡抑印。诈为书。尔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诛。书到疾脱眼童子。付使还国。使往至。群臣佥曰。斯妖乱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曰。大王前齿。今者信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矣。即与群臣相乐三日。遍行国界。赒穷济乏。以佛影模。慈心训民。募能脱眼者。卖刍儿即为出眼。以付使者。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嬖妾。嬖妾悬着床前。骂曰。不从吾欲凿眼快乎。大王梦蛇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将有异乎。嬖妾曰。王存之至。聊有斯梦。必无异也。太子以琴乐索食济命。展转诸国至妃父王之国。王有妙琴。呼而听之。...(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莫如。其岂有非乎。谗言致数。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残谓之乱贼。吾不为也。拜为边王。去国八千里。曰尔镇境外。则天行仁。无残民命。无苟贪困黎庶。尊老若亲。爱民若子。慎修佛戒守道以死。世多姧伪。齿印之教。尔乃信矣。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诲。即就录土。五戒十德。慈化国民。处位一年。远民慕润。归化云集。增户万余。以状上闻。叹王德润远照使然。王逮后妃。喜而叹之。妾殊怀怨。与相为姧。谋除太子。伺王卧出。以蜡抑印。诈为书。尔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诛。书到疾脱眼童子。付使还国。使往至。群臣佥曰。斯妖乱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曰。大王前齿。今者信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矣。即与群臣相乐三日。遍行国界。赒穷济乏。以佛影模。慈心训民。募能脱眼者。卖刍儿即为出眼。以付使者。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嬖妾。嬖妾悬着床前。骂曰。不从吾欲凿眼快乎。大王梦蛇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将有异乎。嬖妾曰。王存之至。聊有斯梦。必无异也。太子以琴乐索食济命。展转诸国至妃父王之国。王有妙琴。呼而听之。其音咨嗟已先王之德。未为孤儿无亲之哀音。其妃解音。哽噎曰。吾君子穷哉。王曰何谓。妃具陈之。辞亲曰。斯自妾命。女二其姓非贞也。请翼从至孝之君子。二亲举哀。妃将太子还其本国。王闻有妙琴者。呼而作之。形容憔悴唯识其声。王曰。汝是吾子法施者乎。太子伏地哽噎。王后宫人。举国巨细莫不哀恸。妃本末陈之。王曰。呜呼女人不仁。犹粳饭之糅毒。佛教远之不亦宜乎...(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雇其婿直曰。乌鸣尔笑。将有以乎。答曰。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曰尔不杀为乎。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今又犯之。种无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货主曰善哉。唯佛教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三)  
  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赒拯。贫人唯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乃至七日船不移迈。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也。货主作[竺-二+稗]给其糇量。下着[竺-二+稗]上。推[竺-二+稗]远之。大鱼覆船尽吞商人。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贫人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贫人者我身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四)  
  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少。辄还四姓。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为相还。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曰。进其行高其德。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五)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炫卖自济。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可从商人...(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梁。香汤沃地。栴檀苏合郁金诸香。和之为泥。旃罽杂缯。以为座席。雕文刻镂。众宝为好。炜炜煌煌。有踰殿堂。明日王身。捧香炉迎之。阿群就座。王褰衣膝行。供养讫毕。即说经曰。厕前日之污岂可于饭乎。对曰不可。曰今可乎。曰可矣。阿群曰。吾未睹佛时事彼妖蛊。心存口言身行诸邪。邪道秽化其为臭污。甚彼溷矣。屎污可洗。秽染难除。赖蒙宿祚生值佛世。沐浴清化去臭怀香。内外清净犹天真珠。夫不睹佛不知四非常者。观其志趣犹狂者醉之以酒矣。不亲贤众而依十恶者。其与豺狼共槛乎。王曰善哉。奇乎佛之至化。乃令厕臭化为栴檀矣。说经竟。即迈历市。闻有妇人逆产者命在呼吸。还如事启。佛言。尔往为其产。阿群恧然。世尊曰。尔望产云。吾自生来。慈向众生。润济乾坤者。尔母子俱全矣。受教而往。至宣佛恩。母子俱生。退还寻涂。疑己有杀人之酷。而云。普慈稽首质焉。佛告阿群。凡人心开受道之日。可谓始生者也。不睹三尊。未受重戒。犹儿处胎。虽其有目。将亦何睹。有耳何闻。故曰未生也。阿群心开。即得应真道。佛告诸比丘。昔时普明者吾身是也。吾前世授之四偈。一活百王。今令得道。不受重罪矣。阿群宿命尝为比丘。负米一斛送着寺中。上作刀一枚。欢喜叹尊。稽首而去。负米获多力。上刀获多宝。欢喜获端正。叹尊获为王。作礼故为国人所拜。九十九人确其首。遂至丧身。故杀前怨而斩其指。后人欲确见其已丧。又睹沙门更有慈心。后人即其母。始有恶意故。阿群始意亦恶。睹沙门更慈故见佛即孝。种淳得淳。种杂得杂。善恶已施。祸福寻之。影追响应。皆有所由。非徒自然也。比丘愿言。令汝逢佛得道如愿获焉。供养三尊。有若丝发。沙门以慈咒愿施者。言如其言。得万无一失。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五
忍辱度无极第三凡十三章  
  忍辱度无极者。厥则云何。菩萨深惟。众生识神。以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恚处外施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五道。太山烧煮。饿鬼畜生。积苦无量。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灭族。生有斯患。死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道之日。可谓始生者也。不睹三尊。未受重戒。犹儿处胎。虽其有目。将亦何睹。有耳何闻。故曰未生也。阿群心开。即得应真道。佛告诸比丘。昔时普明者吾身是也。吾前世授之四偈。一活百王。今令得道。不受重罪矣。阿群宿命尝为比丘。负米一斛送着寺中。上作刀一枚。欢喜叹尊。稽首而去。负米获多力。上刀获多宝。欢喜获端正。叹尊获为王。作礼故为国人所拜。九十九人确其首。遂至丧身。故杀前怨而斩其指。后人欲确见其已丧。又睹沙门更有慈心。后人即其母。始有恶意故。阿群始意亦恶。睹沙门更慈故见佛即孝。种淳得淳。种杂得杂。善恶已施。祸福寻之。影追响应。皆有所由。非徒自然也。比丘愿言。令汝逢佛得道如愿获焉。供养三尊。有若丝发。沙门以慈咒愿施者。言如其言。得万无一失。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五
忍辱度无极第三凡十三章  
  忍辱度无极者。厥则云何。菩萨深惟。众生识神。以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恚处外施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五道。太山烧煮。饿鬼畜生。积苦无量。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灭族。生有斯患。死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就汤火之酷。葅醢之患。终不恚毒加于众生也。夫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矣。自觉之后。世世行慈。众生加己骂詈捶杖。夺其财宝妻子国土危身害命。菩萨辄以诸佛忍力之福。迮灭毒恚。慈悲愍之追而济护。若其免咎。为之欢喜。  
(四二)  
  昔者菩萨。睹世秽浊。君臣无道。背真向邪。难以导化。故隐明藏影处于冢间。习其忍行。冢间有牛犊子。常取其屎尿以为饮食。连其躯命暴露精思。颜貌丑黑人皆恶焉。国人睹之。更相告曰。斯土有鬼。见者靡不唾骂。土石扑之。菩萨无丝发之恚。慈心愍曰。痛夫斯人。不睹佛经而为斯恶。誓曰。吾为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者。必度兹焉。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四三)  
  昔者菩萨。厥名曰睒。常怀普慈。润逮众生。悲愍群愚不睹三尊。将其二亲处于山泽。父母年耆两目失明。睒为悲楚。...(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万无一失。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五
忍辱度无极第三凡十三章  
  忍辱度无极者。厥则云何。菩萨深惟。众生识神。以痴自壅。贡高自大。常欲胜彼。官爵国土六情之好。己欲专焉。若睹彼有愚即贪嫉。贪嫉处内。嗔恚处外施不觉止。其为狂醉。长处盲冥矣。展转五道。太山烧煮。饿鬼畜生。积苦无量。菩萨睹之即觉。怅然而叹。众生所以有亡国破家危身灭族。生有斯患。死有三道之辜。皆由不能怀忍行慈。使其然矣。菩萨觉之。即自誓曰。吾宁就汤火之酷。葅醢之患。终不恚毒加于众生也。夫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矣。自觉之后。世世行慈。众生加己骂詈捶杖。夺其财宝妻子国土危身害命。菩萨辄以诸佛忍力之福。迮灭毒恚。慈悲愍之追而济护。若其免咎。为之欢喜。  
(四二)  
  昔者菩萨。睹世秽浊。君臣无道。背真向邪。难以导化。故隐明藏影处于冢间。习其忍行。冢间有牛犊子。常取其屎尿以为饮食。连其躯命暴露精思。颜貌丑黑人皆恶焉。国人睹之。更相告曰。斯土有鬼。见者靡不唾骂。土石扑之。菩萨无丝发之恚。慈心愍曰。痛夫斯人。不睹佛经而为斯恶。誓曰。吾为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者。必度兹焉。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四三)  
  昔者菩萨。厥名曰睒。常怀普慈。润逮众生。悲愍群愚不睹三尊。将其二亲处于山泽。父母年耆两目失明。睒为悲楚。言之泣涕。夜常三兴。消息寒温。至孝之行。德香熏干。地祇海龙国人并知。奉佛十善。不杀众生。道不拾遗。守贞不娶。身祸都息。两舌恶骂。妄言绮语。谮谤邪伪。口过都绝。中心众秽。嫉恚贪餮。心垢都寂。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草茅为庐。蓬蒿为席。清净无欲。志若天金。山有流泉。中生莲华。众果甘美周旋其边。夙兴采果。未尝先甘。其仁远照。禽兽附恃。二亲时渴。睒行吸水。迦夷国王入山田猎。弯弓发矢。射山麋鹿。误中睒胸。矢毒流行。其痛难言。左右顾眄涕泣大言。谁以一矢杀三道士者乎。吾亲年耆。又俱失明。一朝无我。普当殒命。抗声哀曰。象以其牙。犀以其角...(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更相辞谢。谦光崇让。会舅王死。无有嗣子。臣民奔驰寻求旧君。于彼山阻君臣相见。哀泣俱还。并获舅国。兆民欢喜称寿万岁。大赦宽政。民心欣欣含笑且行。王曰。妇离所天只行一宿。众有疑望。岂况旬朔乎。还于尔宗事合古仪。妃曰。吾虽在秽虫之窟。犹莲华居于污泥。吾言有信。地其坼矣。言毕地裂。曰吾信现矣。王曰善哉。夫贞洁者沙门之行。自斯国内。商人让利。士者辞位。豪能忍贱。强不陵弱。王之化也。淫妇改操。危命守贞。欺者尚信。巧伪守真。元妃之化也。佛告诸比丘。时国王者我身是也。妃者俱夷是。舅者调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四七)  
  昔者菩萨。身为猕猴。力干鲜辈。明哲踰人。常怀普慈拯济众生。处在深山。登树采果。睹山谷中有穷陷人。不能自出。数日哀号。呼天乞活。猕猴闻哀。怆为流泪曰。吾誓求佛唯为斯类耳。今不出此人其必穷死。吾当寻岸下谷负出之也。遂入幽谷使人负己。攀草上山置之平地。示其径路曰。在尔所之。别去之后慎无为恶也。出人疲极就闲卧息。人曰。处谷饥馑。今出亦然。将何异哉。心念当杀猕猴啖之。以济吾命不亦可乎。以石椎首。血流丹地。猴卧惊起。眩倒缘树。心无恚意。慈哀愍伤悲其怀恶。自念曰。吾势所不能度者。愿其来世常逢诸佛。信受道教行之得度。世世莫有念恶如斯人也。佛告诸比丘。猕猴者吾身是也。谷中人者调达是。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四八)  
  昔者菩萨与阿难俱毕罪为龙。其一龙曰。惟吾与卿共在海中靡所不睹宁可俱上陆地游戏乎。答曰。陆地人恶起逢非常不可出也一龙重曰。化为小蛇耳。若路无人寻大道戏。逢人则隐何所忧乎。于是相可。俱升游观。出水未久道逢含毒蚖。蚖睹两蛇厥凶念生。志往犯害。则吐毒煦沫两蛇。一蛇起意。将欲以威神杀斯毒蚖。一蛇慈心。忍而谏止曰。夫为高士当赦众愚。忍不可忍者。是乃为佛正真之大戒也。即说偈曰。  
  贪欲为狂夫  靡有仁义心 ...(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处谷饥馑。今出亦然。将何异哉。心念当杀猕猴啖之。以济吾命不亦可乎。以石椎首。血流丹地。猴卧惊起。眩倒缘树。心无恚意。慈哀愍伤悲其怀恶。自念曰。吾势所不能度者。愿其来世常逢诸佛。信受道教行之得度。世世莫有念恶如斯人也。佛告诸比丘。猕猴者吾身是也。谷中人者调达是。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四八)  
  昔者菩萨与阿难俱毕罪为龙。其一龙曰。惟吾与卿共在海中靡所不睹宁可俱上陆地游戏乎。答曰。陆地人恶起逢非常不可出也一龙重曰。化为小蛇耳。若路无人寻大道戏。逢人则隐何所忧乎。于是相可。俱升游观。出水未久道逢含毒蚖。蚖睹两蛇厥凶念生。志往犯害。则吐毒煦沫两蛇。一蛇起意。将欲以威神杀斯毒蚖。一蛇慈心。忍而谏止曰。夫为高士当赦众愚。忍不可忍者。是乃为佛正真之大戒也。即说偈曰。  
  贪欲为狂夫  靡有仁义心
  嫉妒欲害圣  唯默忍为安
  非法不轨者  内无恻隐心
  悭恶害布施  唯默忍为安
  放逸无戒人  酷害怀贼心
  不承顺道德  唯默忍为安
  背恩无反复  虚饰行谄伪
  是为愚痴极  唯默忍为安  
  一蛇遂称颂忍德。说偈陈义。一蛇敬受。遂不害蚖。一蛇曰。吾等还海中可乎。相然俱去。奋其威神震天动地。兴云降雨变化龙耀。人鬼咸惊。蚖乃惶怖。尸视无知七日绝食。佛告诸比丘。尔时欲害蚖龙者阿难是也。说忍法龙者吾身是也。含毒蚖者调达是也。菩萨所...(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善哉获吾愿矣。则以毒药涂龙牙齿。牙齿皆落。以杖捶之。皮伤骨折。术士自首至尾以手埒之。其痛无量。亦无怨心。自咎宿行不杇乃致斯祸。誓愿曰。令吾得佛拯济群生都使安隐。莫如我今也。术士取龙着小箧中。荷负以行乞丐。每所至国。辄令龙舞。诸国群臣兆民靡不惧之。术士曰。乞金银各千斤。奴婢各千人。象马牛车众畜事各千数。每至诸国所获皆然。转入龙王祖父之国。其母及龙兄弟。皆于陆地求之。化为飞鸟依偟王宫。术士至。龙王化为五头。适欲出舞而见其母兄妹。羞鄙逆缩不复出舞。术士呼之五六。龙遂顿伏。母复为人形。与王相见。陈其本末。王及臣民莫不兴哀。王欲杀术士。龙请之曰。吾宿行所种今当受报。无宜杀之以益后怨。从其所求以施与之。弘慈如斯。佛道可得也。王即以异国为例。具其所好悉以赐之。术士得斯重宝喜以出国。于他国界逢贼。身见葅醢。财物索尽。龙母子与王诀别。若大王念我呼名。吾则来。无憔悴矣。王逮臣民临渚送之。一国哀恸靡不躃踊者也。佛告诸比丘。槃达龙王者吾身是也。抑迦达国王者阿难是也。母者今吾母是也。男弟者鹙鹭子是也。女妹者青莲华除馑女是也。时酷龙人者调达是也。菩萨弘慈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五一)雀王经  
  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若彼杀己岂悦之乎。当恕己度彼。即有春天之仁。仁者普慈。祐报响应。凶虐残众。祸寻影追。尔思吾言矣。虎闻雀诫。勃然恚曰。尔始离吾口而敢多言乎。雀睹其不可化。怆然愍之。即速飞去。佛告诸比丘。雀王者吾身是也。虎者调达是也。开士世世慈心济众。以为惶务犹自忧身。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五二)之裸国经  
  昔者菩萨。伯叔二人。各资国货俱之裸乡。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财物索尽。龙母子与王诀别。若大王念我呼名。吾则来。无憔悴矣。王逮臣民临渚送之。一国哀恸靡不躃踊者也。佛告诸比丘。槃达龙王者吾身是也。抑迦达国王者阿难是也。母者今吾母是也。男弟者鹙鹭子是也。女妹者青莲华除馑女是也。时酷龙人者调达是也。菩萨弘慈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五一)雀王经  
  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若彼杀己岂悦之乎。当恕己度彼。即有春天之仁。仁者普慈。祐报响应。凶虐残众。祸寻影追。尔思吾言矣。虎闻雀诫。勃然恚曰。尔始离吾口而敢多言乎。雀睹其不可化。怆然愍之。即速飞去。佛告诸比丘。雀王者吾身是也。虎者调达是也。开士世世慈心济众。以为惶务犹自忧身。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五二)之裸国经  
  昔者菩萨。伯叔二人。各资国货俱之裸乡。叔曰。夫福厚者衣食自然。薄祐者展乎筋力。今彼裸乡。无佛无法无沙门众。可谓无人之土矣。而吾等往。俯仰取其意岂不难哉。入国随俗。进退寻仪。柔心言逊。匿明扬愚大士之虑也。伯曰。礼不可亏。德不可退。岂可裸形毁吾旧仪乎。叔曰。先圣影则陨身不陨行戒之常也。内金表铜。释仪从时。初讥后叹。权道之大矣。遂俱之彼。伯曰。尔今先入观其得失。遣使告诚。叔曰。敬诺。旬日之间使返告伯曰。必从俗仪。伯勃然曰。释人从畜。岂君子行乎。叔为吾不也。其国俗以月晦十五日夜常为乐。以麻油膏膏首。白土画身。杂骨璎颈...(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三卷





...祐曰。种恶祸生。孰能攘之。取释氏一子置吾钵下。以效其实。目连如命。释诸耆旧承教守门。魔化为旧德。呵诸释曰。王假涂有所之。尔其绝彼将益后尤。佛弟子行可得尔乎。魔奋势拔钥排门兵入。犹塘决水翻。释摩南为大将军。与王先王同师而学。有死友之誓。谓王曰。住尔凶士一餐之顷。令城中人获出全命。王曰可。大将军临水向佛。叩头流泪而曰。以吾微命请彼少人。愿令十方群生皆奉佛教。恕己济众。润合二仪。无为狼蚖之毒残贼众生。若斯无道之王矣。入水以发缠树根有顷命终。王遣使者视之。还如事云。兵入掘地半埋释人。横材象牵概杀之矣。或马迹。或兵刃。佛时首疾。其痛难言。梵王帝释四大天王。皆叉手侍为之痛心。释人有自归命三尊者。诵经者。起慈心者。释有三城。征事未毕。王忆释摩南杀身请众命。为之怆然。旋师罢军。遣使者致敬曰。士众疲劳。还国息师。异日束修稽首足下。佛教谢王自爱。使者退。佛视之矣。阿难整法服稽首曰。佛不虚视。其必有缘。众祐曰。释罪毕也。王罪兴矣。却后七日。太山鬼以火烧王及其臣民。王罪难救犹释祸难攘矣。佛使阿难举钵。钵下人亦终。佛将诸沙门至梵志讲堂。道经诸释死地。或有已死或折臂髀胫者。睹佛来。或搏颊呻吟云。归命佛归命法。归命圣众。愿十方群生皆获永康。莫如我等也。时自然床从地出。其地无间。诸沙门皆坐。佛言。斯王勃逆兴罪弘广矣。又问沙门。若见屠猎鱼网者。获为飞行皇帝乎。对曰。不见。佛言。善哉。吾亦不见。以其无四等心惠彼群生故...(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帝乎。对曰。不见。佛言。善哉。吾亦不见。以其无四等心惠彼群生故也。王行湖边。众入水浴。神化为毒虫螫其士众。毒行身黑。或于水中死者。或百步一里死者。且半入国。凶鬼云集宫中。夜时人声物鸣。聚居相持。须旦为命。日月薄蚀。星宿失度。怪异首尾靡不怨王也。王闻佛戒火变之异。内如汤灼。遣使者参其事。佛说如上。使返具闻。国振瓦崩。王会群臣。议言。或于山或于水。遂乘船入海。强富得从。贫羸留国。王内宫人登船上服。望火解衣。脱阳燧珠着服上。其日云兴。壅壅曀曀。风雨凌凌。笮绝舟漂。臣民佥曰。弊王行凶。乃致凶祸。向中之时日出炙阳燧阳。燧化为火。始自王舟。大山鬼神云集霹雳。率土生入太山地狱。留在岸者。微怖而全。佛于是日兴慈心定。诸沙门问阿难。佛不出乎。答曰。一国大丧。佛兴慈定。故为不出也。佛明晨出。诸沙门稽首于地。释梵四王诸龙鬼神。帝王臣民稽首就座。阿难整服。问二国祸变之元。愿释众疑。令群生照祸福所由。佛告阿难。昔有三国比邻而王。时佛去世久远。经典不修。菩萨所处之国。致有湖池。获鱼无数。近国闻喜。资财来买。鱼尽惨还。远国不知。亦无买心。渔猎国者。今释三亿人死者是也。其一国喜欲买鱼者。今一城人恐徒亡财者是也。远国不闻得鱼者。今一城中人不知王来者是也。我时见破鱼首。失言可之。今已得佛为三界尊。尚不免首疾之殃。岂况凡庶乎。诸弟子端尔心兴德惠安群生。恕己济彼。慎无杀生。盗人财物。淫彼非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妒恚痴。诽谤三尊。祸之大莫尚十恶。福荣之尊。夫唯十善矣。杀物者...(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劳而益罪。诸天处世守戒奉斋。自致升天荣寿无量。一其心得禅。受佛深经反覆思之。为众训导。中心欢喜。一其心得禅。存忆众生有成辄坏。坏皆苦痛。惟之怆然。一其心得禅。众生之性莫能自保。来始之变。道人自惧。命尽卒至。或堕恶道。视世荣乐真伪如梦。志重醒悟。一其心得禅。诸食入口与涕唾浇灒。外好内臭化成屎尿。忆之可恶。一其心得禅。儿在母腹。初如凝粥。以渐长大。三十八七日。身体皆成。临生之难。多危少安。既生之后。诸病并进。或一或十或五十至百年。皆当老死无免斯患。惟己亦然。一其心得禅。有存即灭。寻之无处。三界皆空。志无贪慕。悲念众生不睹佛经。邪欲所蔽无知非常。誓愿拯济。一其心得禅。志成行高。怀四等心愍育众生。犹若慈母哀护幼儿。儿随辈熙戏。母以慈心行索。睹儿为泥尘所污。饥渴啼呼。睹儿若兹。悲泪抱归。洗浴衣食。身康心悦。慈母欢喜。爱摄徘徊不舍如前。道人慈悲爱护众生。踰彼慈母。教天下人蜎飞蚑行蠕动之类。奉佛睹经。亲沙门众。采执佛戒怀而行之。远离三恶。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仰上三恶。永兴三善。长不令更太山、地狱、饿鬼.畜生穷苦险处。安以无极之福堂。寻复追诲。惧其处福为之憍荡。恣纵恶心还处三涂。亦荣禄之祸。非常苦空之变以诫之也。劝取无为。如彼慈母摄护之意也。思十六事。一其心得禅。何谓十六。喘息长短即自知。喘息动身即自知。喘息微着即自知。喘息快不快即自知。喘息止走即自知。喘息欢戚即自知。自惟万物无常喘息自知。万物过去不可追得喘息自知。内无所思弃捐所惟喘息自知。放弃躯命不弃躯命喘息自知。道人深思。有是即得是无是不得是。夫生必有老死之患。魂灵不灭即更受身。不生即无老。不老即无死。念是一其心得禅。道人以眼观世生死。但以十二因缘。念此一其心得禅。道人以五事自观形体。一曰自观面类数变。二曰苦乐数移。三曰志意数转。四曰形体数异。五曰善恶数改。是谓五事。数有变异犹如流水前后相及。念此一其心得禅。道人念禅当云何。目见死人自头至足。谛思熟视存想着心。行...(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之流疾有甚雷电。人命譬若以杖捶水。杖去水合。命之流疾有甚于此。人命譬若炽火上炒少膏着中。须臾燋尽。命之流去疾于少膏。人命譬若织机经缕。稍就减尽。天命日夜耗损若兹。忧多苦重。焉得久长。人命譬若牵牛市屠。牛一迁步。一近死地。人得一日犹牛一步。命之流去又促于此。人命譬若水从山下。昼夜进疾无须臾止。人命过去有疾于此。昼夜趣死。进疾无住。人处世间甚勤苦多忧念。人命难得。以斯之故。当奉正道。守行经戒无得毁伤。布施穷乏。人生于世无不死者。念弥教诸弟子如斯。又曰。吾弃贪淫嗔恚愚痴歌舞伎乐睡眠邪僻之心。就清净心。远离爱欲。捐诸恶行。内洗心垢。灭诸外念。睹善不喜。逢恶不忧。苦乐无二清净其行。一心不动得第四禅。吾以慈心教化人物。令知善道升生天上。悲怜伤愍恐其堕恶。吾见四禅及诸空定。靡不照达。其心欢喜。以其所见教化万物。令见深法。禅定佛事。若有得者亦助之喜。养护万物如自护身。行此四事其心正等。眼所受见粗好诸色。其耳所闻叹音骂声。香熏臭秽美味苦辛。细滑粗恶。可意之愿。违心之恼。好不欣豫。恶不怨恚。守斯六行。以致无上正真之道。若曹亦当行斯六行。以获应真之道。念弥者三界众圣之尊师也。智慧妙达无窈不明矣。其诸弟子虽未即得应真道者。要其寿终皆生天上。心寂志寞尚禅定者皆生梵天。次生化应声天。次生不憍乐天。次生兜术天。次生炎天。次生忉利天。次生第一天上。次生世间王侯之家。行高得其高。行下得其下。贫富贵贱。延寿夭逝。皆由...(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人击铜鼓  出于大音声
  于其一切处  皆得闻此音
  必是人中日  大牟尼光明
  入此大城中  利益诸众生
  如树生花时  种种花庄严
  随意出妙音  令众生贪着
  必是大龙王  善住天中尊
  我欲右足蹈  因陀枳罗边
  如空净无垢  周遍无尘翳
  光焰如金色  令日光不现
  必是乐见者  具足光明尊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此诸天众  住在于空中
  欢喜而赞叹  旋转在空中
  必是利世者  最胜天中尊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此城众生  悉生于慈心
  各各意相谓  如母子相亲
  必是功德聚  功德花庄严
  放右足而下  因陀枳罗边
  如男子女人  持种种妙花
  满掬而侍立  欢喜相瞻视
  必是人中龙  功德花庄严
  右足下而蹈  因陀枳罗边
  天花及人花  满于虚空中
  散以缤纷香  令人心爱乐
  必是大精进  欲请毗舍离
  无上尊入城  利益诸众生  
  尔时乳母闻子语已惊怖毛竖。即将童子至于楼下。而作是念。向所言者为是谁作。为是天也若龙夜叉罗刹鬼神紧那罗摩睺罗伽为是人也。还住本处而不移动。  
  尔时世尊至其门已。时彼童子见佛世尊。在其阁下瞻仰如来。以佛神...(第0140部~大乘顶王经一卷)


... 则无有违诤
  闻说甚深法  不生惊怖者
  应知彼众生  佛说为菩萨  
  尔时善思惟童子。以偈白佛。  
  世尊无上师  为我故出世
  于此法中说  异相求唯名
  牟尼出于世  佛生不思议
  永断诸魔网  而现正法网
  我断生死尽  不久至道场
  若无异想者  以相故演说
  世尊说可求  见已入涅槃
  度脱诸世间  断绝诸疑惑  
  尔时世尊。告善思惟童子言。无疑惑行是菩萨行。护念之行是菩萨行。无分别行离一切过。以甚深行怜愍一切诸众生等是菩萨行。善思惟。相行虚妄行是欲相。舍于欲行离诸嗔恨。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以心不可得故。行大慈行以求法故。行大施行以不舍故。行无疑行以不见他故。行无恼热行以清凉故。行精进行无疲倦故。行三昧行心无边故。行于智行知一切法相故。行无畏行无怯弱故。行无障行成就如来影像胜行故。观察十方一切世界以无滞行故。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8:00:08 | 只看該作者
  
  说诸菩萨行  远离诸疑惑
  行及于愚痴  二俱不可得
  非行以为行  是诸菩萨行
  若知此行者  斯人行无碍
  说诸菩萨等  护念于诸法
  以求无所得  此是无上行
  若说我修行  则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故  不能得无畏
  此是言说行  言说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行于无上乘
  大乘无上乘  此乘无惊怖...(第0140部~大乘顶王经一卷)


...  我说一切行  一切行皆无
  若一切行无  是为无上行
  此行是甚深  护念一切法
  护念及甚深  此一切分别
  甚深及以行  此中二俱无
  若知于此际  不分别诸法
  无法可取着  无法不可着
  此是诸法性  无性而演说
  无坚无欲等  以求故显说
  文字不可得  此是无上句
  我以方便说  闻者勿生怖
  以求不可得  亦无破坏相
  此诸众生行  理实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是名善修学
  一切众生无  故我说众生
  而众生法尔  此道是无上
  若心若众生  毕竟不可得
  此是第一义  而大慈故说
  菩萨摩诃萨  世间大施主
  以修常施故  故名为施主
  若法不可得  一切法皆无
  是时修施者  菩萨无智故
  若法不可得  于高下法中
  以不惊怖故  名为真施主
  若佛不可得  法则不思议
  此名真持戒  诸法无所依
  佛境不思议  为诸菩萨说
  愚者不觉知  禁戒不清净
  于众生起忍  众生不可得
  此是无上忍  于此法中说
  若心不可得  亦无有分别
  此是无上忍  以法不可得
  若起疲倦时  菩萨应远离
  如是上精进  以名字故说
  身心直精进  不倚于诸法
  此是上...(第0140部~大乘顶王经一卷)


...
  以其法无故  佛法名觉者
  诸佛及佛法  一切皆不着
  不着于菩提  是名诸佛智
  此乘是大乘  摄一切法门
  度脱诸世间  世间不可得
  一切诸世界  所有诸众生
  菩萨为求法  皆亲近恭敬
  深观此诸法  佛法不思议
  以不得诸法  是人得菩提
  菩提及以法  一切皆无相
  如是观察者  能尽于佛法
  如是观察时  于世间不着
  以心不着故  能尽于菩提  
  复次善思惟。诸菩萨摩诃萨。未具庄严者我今当说。若有得闻如是法门不生惊怖。当知是人已近道场。近佛境界住无障碍解脱之道。观察十方心无所著则为诸佛。以大慈大悲不共佛法。不观顶相之所覆护。闻说如是甚深法门生信乐者。则为如来悉见悉知。于此经中不信乐者如来悉知。若于此经生信乐者。是佛弟子我是其师。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已坐道场  道场毕竟空
  以不得菩提  安住于智中
  其法无障碍  法体毕竟无
  若法毕竟无  解脱时乃知
  于一切法中  智慧能到佛
  一切法及智  此是佛所说
  凡夫妄分别  说言有无著
  诸佛不分别  菩萨及智者
  观察诸世间  世间毕竟无
  世间空寂故  观智亦如是
  众生及以佛  无有分别相
  以无分别故  名为无上慈
  尽诸众生界  虽为悲所触
  其悲无实事  悲及于实事
  此凡夫境界  如虚空尺寸
  本无当亦无  世间亦如是
  是名无上悲  此是无上法
  名为诸佛法  求之不可得
  善逝之所说  导师无上尊
  求色不可得  如是法无色
  随世间故说  虚空无有边
  处处不可取  诸佛法如是
  随世间故说  此无上智慧
  智慧不可得  以智不可得
  彼智亦无实  此岸若彼岸
  以相形故说  以彼取相故
  不行甚深法  当知此法中
  一切皆平等  若以相说者
  则非善知识  自众若他众
  若说有求者  ...(第0140部~大乘顶王经一卷)


...  第0141部~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1部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一名维摩诘子问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百菩萨一万。一切大圣神通以达。悉得总持辩才无碍。摄三世慧至三达智。空无相愿不中取证。行于大慈奉无盖哀。不计吾我以度彼岸。通于三世无去来今。晓一切法如幻化梦影向野马芭蕉水泡聚沫。解于三处本无所有。从缘对生有利无利。若誉若谤得名失誉。若苦若乐以过世间之所有法。因权方便周旋三涂。以超慈奉无盖哀。不计吾我以度彼岸。通于三世无去来今。晓一切法如幻化梦影向野马芭蕉水泡聚沫。解于三处本无所有。从缘对生有利无利。若誉若谤得名失誉。若苦若乐以过世间之所有法。因权方便周旋三涂。以超欲界色界无色界。解畅道义救度一切。诸天来侍咨受深法。开发愚心悉入道明。  
  尔时世尊明旦着衣持钵。入维耶离城分卫。至维摩诘舍。时维摩诘有子名曰善思。明旦沐浴以香涂身。体着新衣手执莲华。与妻室俱上楼阁观作妓相娱。宿命德本之所感应。遥见佛来与圣众俱入城分卫。现大瑞变以偈语妻。所说雅颂歌佛功德。  
  闻斯和雅音  同时今俱作
  众妓在其处  速彻楼阁上
  大雄来不疑  护世演光辉
  必...(第0141部~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则自然
  彼悉无所生  便无诤讼事
  彼无不奉行  所宣深妙法
  用一切起生  菩萨行愍哀  
  尔时善思以偈答世尊曰。  
  佛兴出现世  皆用愍我等
  身以为疑网  宣布是法义
  佛出无思议  为具足兴变
  以坏魔罗网  说除六十二
  以绝生死元  因坐佛树下
  永无有沉吟  宣消众想着
  解畅虚伪业  能仁灭诸见
  勇猛为世俗  断我众狐疑  
  尔时世尊告善思童子。菩萨所行未曾虚妄。多所救护以恩加济无有诤讼。除去众瑕一切无秽。愍伤众生行深远义不怀望想。世无坚固消去贪欲。以无贪欲蠲弃众结。常行等心加于众生志不虚妄。大慈之行法不可得。修大义吼不舍精进。心行至真不失勤业。无有娆害奉行忍辱而不诤讼。无所睹见夙夜尊行。善思一心弃于懈怠成就道行。定意正受其心寂静。修于善慧一切诸法永无所得。行无所畏心不怯羸。显发道心行无挂碍。成就如来十种之力。当以何行至殊特业。尊其至慧奉无等伦。游于十方诸佛世界。行无挂碍度脱一切。时佛颂曰。  
  行无虚妄业  是诸菩萨辞
  以奉于脱门  不畏诸碍行
  无行谓正行  是菩萨之业
  若能解是行  则无所贪求
  以法救摄之  诸菩萨所宣
  其无所得义  是行为无上
  言吾行道法  则住于颠倒
  以住颠倒业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诤讼  ...(第0141部~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悉无所有  悉亦无所成
  所行能如是  计数无有人
  以无为之慧  乃曰为佛慧
  是乘为大众  普安于一切
  永不畏此世  世亦无所有
  其在于世界  普世一切界
  菩萨无所行  求于无上慧
  是法为深远  佛法不可思
  若法无可获  是则近佛道
  其佛及经法  此一切悉无
  若行如是者  则得近佛道
  以行如是者  俗人无与侣
  其心无所著  彼乃近佛道  
  佛复告善思。若有菩萨大士闻是深经。若读持讽诵心不恐怖。善被弘誓心如金刚。疾近佛树坐于道场。近佛境界得亲至真无碍脱门。观于无为无合会处。到于十方诸佛世界。建习大慈无盖道哀。成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三世最尊慧喻日月。德无等侣慧过虚空。道明巍巍不可为喻。逮无边圣无见顶相。若有闻是无限雅典。以斯深卷为人班宣而信乐者。往过去世曾见诸佛亦不可计。又不轻慢戏笑之者。佛以豫见观其人本早信此经如来久睹。若不信乐习斯经典。闻之调戏则外异学诸魔官属放逸之人也。信是法者是佛弟子佛则是师为亲成就下其须发而作沙门。其不信者则外邪业。九十六种反逆道法。佛时颂曰。  
  见佛坐树下  行于真道场
  其不信佛道  是慧不可得
  其无挂碍法  究竟不可得
  了法无处所  是曰为解脱
  意入于圣慧  一切法之王
  诸法及道慧  非佛之所宣
  有为及无...(第0141部~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照  其色无所有
  以是无色法  乃曰无见顶
  虚空无有边  普平不可获
  是为佛正法  名曰无能观
  其慧不可逮  是无上大道
  慧以不可得  斯无有坚固
  此际及彼岸  所见若不见
  深解不行斯  是非妄想求
  念是智慧法  斯法则平等
  违此佛教法  则非善亲友
  无勤若勤度  乃曰到虚妄
  其不行平等  则非善亲友
  以发兴斯法  若复灭斯法
  此等诸比丘  不善思佛教
  以能断众苦  本净无所有
  如是说法者  则班宣佛教  
  佛复告善思。若说诸行皆从习致。用三界习故修道习。有计吾我故行大慈修无盖哀。倚于三界行三脱门。慕四大故行无常苦空非身。以生老病死求四无畏。用十二因缘了十二部经。以十八种行十八不共诸佛之法。用十方众犯十恶故。行十善求十种力。用三弊故致三达智。着六情故行六度无极六通独步。应病与药使济危厄。佛犹良医经法如药。用疾病故而有医药。无病则无药一切本空。无形无名亦无假号。心等如空无比无侣。忽然无际尔乃应道。佛时颂曰。  
  其无所住法  于中习所行
  班宣修消除  去佛法大远
  若于斯寂法  造虚妄思想
  以虚妄之法  不亲近灭度
  其宣于诤讼  斯为之灭度
  善思当了是  斯无正见行
  若有修行道  宣布反逆事
  朋友乱颠...(第0141部~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弟子品第三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目揵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四卷





...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
  “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答曰:‘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优伶、子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文...(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返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菩萨母, 方便以为父,
   一切众导师, 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 慈悲心为女,
   善心诚实男, 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 随意之所转,
   道品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 四摄为妓女,
   歌咏诵法言, 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 无漏法林树,
   觉意净妙华,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布以七净华, 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 大乘以为车,
   调御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
   富有七财宝, 教授以滋息,
   如所说修行, 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
   了知如幻化, 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 天地皆洞燃,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 俱来请菩萨,
   一时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 工巧诸伎艺,
   尽现行此事, 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 悉于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 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 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心,
   化彼诸众生, 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 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 降伏使和安。
   一切国土中, 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 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 畜生相食啖,
   皆现生于彼, 为之作利益。
   示受于五欲, 亦复现行禅,
   令魔心愦乱,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 是可谓希有,
   在欲而行禅, 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 引诸好色者,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道。
   或为邑中主, 或作商人导,
   国师及大臣, 以祐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
  “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
  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作。”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惓;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说法无吝;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不轻未学,敬学如佛;堕烦恼者,令发正念;于远离乐,不以为贵;不著己乐,庆于彼乐;在诸禅定,如地狱想;于生死中,如园观想;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想;道品之法,为眷属想;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行无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口、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以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色、若干种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于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现,还到彼国。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
  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如,不...(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
  “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为法供养?’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珐輪,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第0142部~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秽已离。顺哉佛本性已清。明哉佛自然已净。无受哉佛众网已裂。不多哉佛诸法等觉。无喻哉佛色好已舍。妙哉佛所觉甚远。当其世尊说是法时。彼诸天众二百天人皆得不起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净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净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维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所从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言道场者无生之心是。检一恶意故。淳淑之心是。习增上故。圣贤之心是。往殊胜故。道意之心是。不忘舍故。布施之心是。不望报故。持戒之心是。得愿具故。忍辱之心是。不乱众人故。精进之心是。无退意故。禅思之心是。意行出故。智慧之心是。慧眼见故。慈心则是。为等意故。悲心则是。为忍苦故。喜心则是。以法乐乐人故。护心则是。为随导舍着故。神通之心是。得六通故。惟务之心是。无恚怒故。灭心则是。度人民故。四思之心是。合聚人故。多闻之心是。从受成故。不生之心是。如自然观故。道品法心是。不着数不堕故。谛心则是。诸世间报已不积故。缘起之心是。以不明不可尽至于老死皆无尽故。众劳之静是。佛从是。最正觉故。众生之心是。以人物自然故。诸法之心是。从空最正觉故。伏诸魔心是。以不倾动故。三界之场是。虽处不堕欲故。师子座场是。善胜无畏故。力无畏场是。一切无难故。三达之智是。无余挂碍故。一意觉场是。一切智普具故。如是仁者。菩萨若应诸度无极。如应化人如应受法已。得本祠...(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萨者。当上及不可使凡民逼迫之也。譬如迦叶。龙象蹴踏非驴所堪。为若此也。其余菩萨莫能为。菩萨忍逼犹如此。立不思议门菩萨入权慧力者也。  
观人物品第七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何以观察人物。答曰。譬如幻者见幻事相。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达士见水中月。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明镜见其面像。菩萨观人物为若此。取要言之。如热时之焰。如呼声之响。如空中之雾。如地水火风空。如诸情同等。如无像之像。如真人断三垢。如沟港见自身。如如来诸所有。如所见诸色像。如得尽定无身不身。如空中之鸟无迹。如虫蚤之根自然。如梦所见已寤。如未生尘。如真人现。菩萨观人物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观者何以行慈。答曰。如是观人人物为幻。知法亦然。而为说法以慈修止。止而慈者为无所起。行不娆慈以无瑕秽。行等之慈等于三涂。行无诤慈无所止处。行不二慈内外无习。行不怒慈为都成就。行牢强慈强若金刚莫能沮坏。行清白慈内性已净。行平等慈平若虚空。行如来慈如本随觉。行佛之慈觉诸凡人。行自然慈以自觉正。行道之慈同其所味。行无比慈能却众恶。行大悲慈导以大乘。行不视慈其视如空。行布施慈无所遗忘。行戒以慈与恶戒眼。行忍以慈彼我皆护。行精进慈荷负众人。行一心慈思所当念。行智慧慈而以知时。行善权慈一切现闻。行不谄慈意净无求。行不饰慈心无所著。行不我慈无复恶意。行安慰慈至于得佛。为立大安菩萨之慈。为若此也。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曰所造德本修辩为人。何谓为喜。曰所以施众而无悔。何谓为护。曰兼利之。又问。生死为畏。菩萨何以御之。曰生死畏者。菩萨以圣大之意为之作御。又问。欲建圣大当何所立。曰建圣大者必等一切而度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除解。曰度众生者解其劳尘。又问。既解劳尘当复何应。曰已解劳尘当应自然。又问。何所施行而应自然。曰不起不灭是应自然。又问何等不起何等不灭。曰不善不起善者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曰善不善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曰不诚之杂为本。又问。不诚之杂孰为本。曰不住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本无所为本。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于是有天在其室止...(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脱者。不内不外不从两间得。而文字亦无内外两间之得。是故贤者无以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从等解。曰不复以不欲淫怒痴而解乎。天曰。甚慢者不用是说解。如不乐慢淫怒痴者乃以是解。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奚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曰不我得不为证故辩如是。若有得有证。则于自然法律为甚慢矣。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弟子行者乘弟子法。缘一觉行眼见道意。求大乘者自行大悲。如入栴檀林者唯嗅栴檀不嗅他香。如是贤者。在佛德香之室者。不乐弟子缘一觉香。若天龙神释梵四天王。得入此室闻斯正士讲说法者。皆乐佛美德香。终不起欲乐香也。昔者菩萨发意出家。十有二年吾止此室。不闻弟子缘一觉之杂言。但闻殊异菩萨杂语大慈大悲不可思议佛法积要。又舍利弗。此室有八未曾有自然之法以现正化。何谓八。此室昼夜照以智慧睹佛金光。不以日月所照为乐。是为一未曾有。此室入者在中而止。一切无复淫怒痴垢。是为二未曾有。此室恒有释梵四天王异刹菩萨来会不休。是为三未曾有。此室常闻讲说道化六度无极不退之轮法语不废。是为四未曾有。此室天人恒歌正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此室其中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此室释迦文。阿閦佛。宝首。乐忻。宝月。宝净。无量。固受。师子响。慧作斯。彼诸如来等。是正士念时说时。彼佛即为来。来说佛行无不悦怿。是为七未曾有。此室清净常见诸天名好宫室及一切佛严净之土。是为八未曾有自然之法...(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者也。是故阿难。佛道无量如来智辩不可思议。阿难白佛。愿今已后无称我为上智多闻。佛言。阿难。汝起疲厌之意。于弟子中为最多闻。比诸菩萨未有见焉。菩萨志愿所作弥多。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智慧诸持定念。种种所得不可称度。阿难。汝且观菩萨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德善之本。彼诸弟子缘一觉者。一切变化于百千劫不能现也。于是众香世界菩萨来者。皆叉手言。如来名等吾甚思念无有遗忘。于此佛土终不起想。又如世尊诸佛权道不可思议。以度人故。为随所欲而现佛土之好。愿佛赠我以佛之法。遗迁于彼土当念如来。佛告诸菩萨言。有尽不尽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其有数。何谓不尽。谓为无数。如菩萨者不尽于数不住无数。以何于数而不动者。谓之大慈不动大悲不舍。性以和乐而不荒。见人而悦奉事圣众。惠施躯命以受正法。种善无厌分德不住。学法不懈说教不忘。供事佛劝。所生不恐具受不慢。不轻未学不为尘埃。守真化生欣乐受决。安身以力安彼以悦。禅定为学行想。生死为善权想。来求为贤友想。悉知为具足想。所有为布施想。恶戒为依受想。不忍为忍默想。懈怠为精进想。乱意为知念想。恶智为行智想。度无极为父母想。道品法为群从想。欲行众善而无厌足。以诸刹好成己佛土。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劳者为作归。贪者为福。导为众重任。晓阴入种降魔兵。不以谋为法。渊慧有余。以少求而知足。诸世间已毕竟。于众俗不渐渍。得世际感圣贤。现诸仪式起神通行。博闻能讽慧力持念。断...(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五卷





...为立行四无量。致佛音声为法都讲。导至善行得佛仙路。捐身口意行欲殊胜。喜在众经取菩萨众以大乘化。德行不败善法不惑。如是诸族姓子。以应此法者不尽数也。何谓菩萨不住无数。谓求为空不以空为证。求为无相无数无愿。不以无相无数无愿随至为证。观于无常不厌善本。观世间苦以诚信生。观于非身诲人不倦。观寂然法寂而不转。观退转者身意不随。观无处所为住生死以度斯漏。观无所行为行导人。观于无我以大悲乘而成济之。观无所生不随弟子缘一觉律。观于惶荒不荒福德。观夫虚无不虚正智。观于言语不厌智慧。观无有主应自然智。观无适莫义合则行。是为诸族姓子。菩萨不住无数。  
  又复不尽数者为合会福。不住无数者为合会慧。不尽数者为行大慈。不住无数者为有大悲。不尽数者为道人民。不住无数者为求佛法。不尽数者为具佛身相。不住无数者为具一切智。不尽数者为行善权。不住无数者为出智慧。不尽数者为净佛土。不住无数者为佛立故。不尽数者利诱进人。不住无数者现人利故。不尽数者计会善本。不住无数者施善力故。不尽数者为具所愿。不住无数者为本愿故。不尽数者为具满性。不住无数者为性净故。不尽数者为五通不邪。不住无数者知佛六通故。不尽数者行度无极。不住无数者无满时故。不尽数者求诸佛宝。不住无数者不求无宝处故。不尽数者习行众药。不住无数者知彼众病故。不尽数者生死自然。不住无数者泥洹自然故。于是彼诸菩萨闻此喜悦皆生善心。诸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好华。积至于膝以...(第0143部~维摩诘经三卷)


...  忍辱调其意  坚立而自损
  是皆智所造  悉见勤苦处
  诸好恶嗔恚  一切皆能忍
  是故愿欲问  所为皆办讫
  精进力甚强  超越于诸议
  为世作勤苦  未曾自为身
  昼夜常仍求  如駃流入海
  是故愿欲问  其德知与天
  于是诸欲事  三界不复为
  一切诸恩爱  皆悉能降伏
  禅旬皆已具  神足亦复然
  是故愿欲问  人中之猛雄
  于是大智慧  已度无所乐
  劫劫诸恶事  皆悉为舍离
  若在于空闲  自在知诸法
  是故愿欲问  别于俗而作
  神足功德智  灭诸不可行
  从是到他刹  不誉慈心想
  供养于诸佛  于佛亦无想
  是故愿欲问  爱世人示现
  是时魔皆来  悉共大聚会
  即以道法力  众魔皆自坏
  于是降魔已  自致道乃成
  是故愿欲问  其功为最胜
  一切住于地  金座地踊出
  即时逮觉道  佛智不可量
  便起到他处  皆悉解诸议
  是故愿欲问  人中之最上
  一切智功德  为尊中复尊
  已得如佛意  如法说经行
  合会为已度  导师为一切
  以故问其议  三界皆蒙恩  
  于是月天子说偈赞佛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逮大神通智之持得最度无极。云何菩萨得不可思议善权方便。得...(第0144部~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


...亏缺
  忍辱及精进  禅慧不自大
  布施与持戒  忍辱及精进
  于禅定三昧  慧施而降调
  其于声闻行  及与辟支佛
  随所乐度脱  于内而不随
  坚住于是法  菩萨无所著
  权慧难思议  疾逮降一切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法。一切法为一味为一入为一说。其智皆解达于众议。何等为四。如是天子。菩萨于法界得一切智功德。而无所破坏。信一切诸法皆空。亦不于法界言是我作非我作。何以故。是我作亦非。不是我作皆非。所以者何。坏诸不可习便逮得皆知一切法智。天子。是为四事法。菩萨得知一切法为一味为一入为一说。如是智为悉解达众智议。如是知如是视。若于俗若于道。便以慈转法教。若有行者行之。若有恩者恩之。若有住立者立之。便以法住立之。以法大悲而转之。不于众法言念是尊者是为卑。亦不于入法亦不于行法。亦不于若干法而有所见。习知凡人法便复行凡人法。于凡人法亦无所举亦无所下。于是一事坏习法亦尔。便广说一切法。于诸法界不见有所坏。何以故。为得一忍为忍于空。于忍空而不疑。如一入诸法入亦尔。如无所生入。天子。如是菩萨为亲近佛世尊无上正真之道。亦不想念近佛不近佛。何以故。亦不见坏一事。所以者何。亦不见一切人异。亦不见道异。亦不见一切人。亦复不见于道。佛尔时说偈言。  
  不于法界言是非  不于法界无所坏
  法界如是一切如  若不思惟不了义
  已信于法一切空...(第0144部~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


...诸法悉如是。一切诸所起灭。过去当来今现在其劫数亦如是。菩萨亦不念起。亦不念前世所行。天子复问。云何世尊。菩萨若不念有起生处。佛何以得来上忉利天。到所生母所尽夏三月。世尊。不从摩耶生耶。佛报天子言。如来所生不用生死法住如如住。如者不来不去。佛生如是。佛复言。天子。佛从般若波罗蜜生。诸佛世尊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何以故。三十二大人相不从摩耶生。天子。般若波罗蜜如是学。般若波罗蜜佛母身。三十二大人相皆从学般若波罗蜜。月天子白佛言。我熟思惟般若波罗蜜。无所生无所灭。云何世尊。言般若波罗蜜是诸佛之母乎。佛报言。如天子所言。菩萨当学菩萨所学。逮般若波罗蜜。便得佛身相三十二大人之相。归之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大慈大悲三昧独行游步。佛慧知他人意皆来归之。此皆不从摩耶生。是故天子。当知佛慧从般若波罗蜜生。有无央数诸慧之事不可计。今粗举其事皆悉如是。天子复问。诸佛世尊法皆悉具足。如是如如来如者随如得成。如是天子所见事如是。视佛从般若波罗蜜生。亦不从生般若波罗蜜。不于法有想根。亦无起根亦无争除。云何世尊。般若波罗蜜所生。答言天子。如法如来如如者随所作法。于是法不生不起不灭。如是天子。不生不起不灭。如是如是异为智慧。慧从般若波罗蜜生。名曰怛萨阿竭。从般若波罗蜜所生。如是生为不复生不起不灭如是天子。不生不起不灭。菩萨学疾近般若波罗蜜。天子。般若波罗蜜智不可尽。复不可尽般若波罗蜜。复言世尊。是智慧云何思惟。云何当...(第0144部~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


...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水。是身无有情为如火。是身无命者为如风。是身无有补特伽罗与虚空等。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等。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虚伪虽假覆蔽饮食将养必归磨灭。是身多患四百四病之所集成。是身易坏如水隧级。常为朽老之所逼迫。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怨害周遍毒蛇之所充满。是身如空聚诸蕴界处所共合成。诸仁者。于如是身应生厌离。于如来身应起欣乐。所以者何。如来身者。无量善法共所集成。从修无量殊胜福德智慧所生。从修无量胜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生。从修慈悲喜舍所生。从修布施调伏寂静戒忍精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般若方便愿力智生。从修一切到彼岸生。修六通生。修三明生。修三十七菩提分生。修止观生。从修十力四无畏生。从修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修谛实不放逸生。从修无量清净业生。诸仁者。如来之身功德如是。汝等皆应发心求证。汝等欲得如是之身息除一切有情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无垢称。为诸集会来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说无垢称经卷第二
声闻品第三  
  时无垢称作是思惟。我婴斯疾寝顿于床。世尊大悲宁不垂愍。而不遣人来问我疾。尔时世尊知其所念。哀愍彼故告舍利子。汝应往诣无垢称所问安其疾。...(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一切皆是增益损减。其听法者。亦复皆是增益损减。若于是处无增无减。即于是处都无可说。亦无可闻。无所了别。尊者目连譬如幻士为幻化者宣说诸法。住如是心乃可说法。应善了知一切有情根性差别。妙慧观见无所挂碍大悲现前。赞说大乘念报佛恩。意乐清净法词善巧。为三宝种永不断绝乃应说法。世尊。彼大居士说此法时。于彼众中八百居士。皆发无上正等觉心。时我世尊。默无能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尔时世尊告迦叶波。汝应往诣无垢称所问安其疾。大迦叶波白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时间。入广严城游贫陋巷而巡乞食。时无垢称来到彼所。稽首我足而作是言。唯大迦叶。虽有慈悲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尊者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欲坏彼于食执故应行乞食。为欲受他所施食故应行乞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为欲成熟男女大小。入诸城邑趣佛家想诣乞食家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向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无炽然无寂灭。尊者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平等入正平等。以一搏食施于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杂染非离杂染。非入静定非出静定。非住生死非住涅槃尔乃可食。诸有施于尊者之食。无小果无大果。无损减无增益。趣入佛趣不趣声闻。尊者迦叶。若能如是而食于食。为不空食他所施食。时我世尊...(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一切有情。是诸天女恭敬顶礼无垢称足。时无垢称。舍先制持恶魔神力。令恶魔怨与诸眷属忽然不现还于本宫。世尊。是无垢称有如是等自在神力智慧辩才变现说法。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尔时世尊告长者子苏达多言。汝应往诣无垢称所问安其疾。时苏达多白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七日七夜作大祠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而此大祠期满七日。时无垢称来入会中而谓我言。唯长者子。夫祠会者不应如汝今此所设。汝今应设法施祠会。何用如是财施祠为。我言。居士。何等名为法施祠会。彼答我言。法施祠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有情。是名圆满法施祠会。其事云何。谓以无上菩提行相。引发大慈。以诸有情解脱行相。引发大悲。以诸有情随喜行相。引发大喜。以摄正法摄智行相。引发大舍。以善寂静调伏行相。引发布施波罗蜜多。以化犯禁有情行相。引发净戒波罗蜜多。以一切法无我行相。引发堪忍波罗蜜多。以善远离身心行相。引发精进波罗蜜多。以其最胜觉支行相。引发静虑波罗蜜多。以闻一切智智行相。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以化一切众生行相。引发修空。以治一切有为行相。引修无相。以故作意受生行相。引修无愿。以善摄受正法行相。引发大力。以善修习摄事行相引发命根。以如一切有情仆隶敬事行相。引发无慢。以不坚实贸易一切坚实行相。引发证得坚身命财。以其六种随念行相。引发正念。以修净妙诸法行相。引发意乐。以勤修习正行行相。引发...(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引发证行一切所修菩提分法。汝善男子。如是名为法施祠会。若诸菩萨安住如是法施祠会。名大施主。普为世间天人供养。世尊。彼大居士说此法时。梵志众中二百梵志。皆发无上正等觉心。我于尔时叹未曾有得净欢喜。恭敬顶礼彼大士足。解宝璎珞价直百千。殷勤奉施彼不肯取。我言。大士。哀愍我故愿必纳受。若自不须心所信处随意施与。时无垢称。乃受璎珞分作二分。一分施此大祠会中最可厌毁贫贱乞人。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以神通力令诸大众皆见他方阳焰世界难胜如来。又见所施一分珠璎。在彼佛上成妙宝台。四方四台等分间饰。种种庄严甚可爱乐。现如是等神变事已。复作是言。若有施主以平等心。施此会中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想。无所分别其心平等。大慈大悲普施一切不求果报。是名圆满法施祠祀。时此乞人见彼神变闻其所说。得不退转增上意乐。便发无上正等觉心。世尊。彼大居士具如是等自在神变无碍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世尊一一别告诸大菩萨。令往居士无垢称所问安其疾。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赞述大士无垢称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说无垢称经卷第三
问疾品第五  
  尔时佛告妙吉祥言。汝今应诣无垢称所慰问其疾。时妙吉祥白言。世尊。彼大士者难为酬对。深入法门善能辩说。住妙辩才觉慧无碍。一切菩萨所为事业皆已成办。诸大菩萨及诸如来秘密之处悉能随入。善摄众魔巧便无碍。已到最胜无二无杂。法界所行究竟彼岸。能于一相庄严法界。说无边相庄...(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有前际。观水浮泡或起或灭。观芭蕉心所有坚实。观第五大。观第六蕴。观第七根。观十三处。观十九界。观无色界众色影像。观燋败种所出牙茎。观龟毛等所作衣服。观夭没者受欲戏乐。观预流果所起分别萨迦耶见。观一来果受第三有。观不还果入母胎藏。观阿罗汉贪嗔痴毒。观得忍菩萨悭吝犯戒恚害等心。观诸如来习气相续。观生盲者睹见众色。观住灭定有出入息。观虚空中所有鸟迹。观半择迦根有势用。观石女儿所有作业。观佛所化起诸结缚。观诸毕竟不生烦恼。观梦悟已梦中所见。观不生火有所焚烧。观阿罗汉后有相续。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所以者何。诸法本空真实无我无有情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8:01:53 | 只看該作者
  
  妙吉祥言。若诸菩萨。如是观察一切有情。云何于彼修于大慈。无垢称言。菩萨如是观有情已。自念我当为诸有情说如斯法令其解了。是名真实修于大慈。与诸有情究竟安乐。如是菩萨修寂灭慈无诸取故。修无热慈离烦恼故。修如实慈三世等故。修不违慈无等起故。修无二慈离内外故。修无坏慈毕竟住故。修坚固慈增上意乐如金刚故。修清净慈本性净故。修平等慈等虚空故。修阿罗汉慈永害结贼故。修独觉慈不待师资故。修菩萨慈成熟有情无休息故。修如来慈随觉诸法真如性故。修佛之慈觉悟睡梦诸有情故。修自然慈任运等觉诸法性故。修菩提慈等一味故。修无偏慈爱憎断故。修大悲慈。显大乘故。修无诤慈观无我故。修无厌慈观性空故。修法施慈离师卷故。修净戒慈成熟犯戒诸有情故。修堪忍慈随护自他令无损故。修精进慈荷负有情利乐事故。修静虑慈无爱味故。修般若慈于一切时现知法故。修方便慈于一切门普示现故。修妙愿慈无量大愿所引发故。修大力慈能办一切广大事故。修若那慈了知一切法性相故。修神通慈不坏一切法性相故。修摄事慈方便摄益诸有情故。修无著慈无碍染故。修无诈慈意乐净故。修无谄慈加行净故。修无诳慈不虚假故。修深心慈离瑕秽故。修安乐慈建立诸佛安乐事故。唯妙吉祥。是名菩萨修于大慈。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悲。无垢称言。所有造作增长善根。悉皆弃舍施诸有情一切无吝是名菩萨修于大悲。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喜。无垢称言。于诸有情作饶益事欢喜无悔。是名菩萨修于大喜。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舍。无垢称言。平等饶益不望果报。是...(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是观有情已。自念我当为诸有情说如斯法令其解了。是名真实修于大慈。与诸有情究竟安乐。如是菩萨修寂灭慈无诸取故。修无热慈离烦恼故。修如实慈三世等故。修不违慈无等起故。修无二慈离内外故。修无坏慈毕竟住故。修坚固慈增上意乐如金刚故。修清净慈本性净故。修平等慈等虚空故。修阿罗汉慈永害结贼故。修独觉慈不待师资故。修菩萨慈成熟有情无休息故。修如来慈随觉诸法真如性故。修佛之慈觉悟睡梦诸有情故。修自然慈任运等觉诸法性故。修菩提慈等一味故。修无偏慈爱憎断故。修大悲慈。显大乘故。修无诤慈观无我故。修无厌慈观性空故。修法施慈离师卷故。修净戒慈成熟犯戒诸有情故。修堪忍慈随护自他令无损故。修精进慈荷负有情利乐事故。修静虑慈无爱味故。修般若慈于一切时现知法故。修方便慈于一切门普示现故。修妙愿慈无量大愿所引发故。修大力慈能办一切广大事故。修若那慈了知一切法性相故。修神通慈不坏一切法性相故。修摄事慈方便摄益诸有情故。修无著慈无碍染故。修无诈慈意乐净故。修无谄慈加行净故。修无诳慈不虚假故。修深心慈离瑕秽故。修安乐慈建立诸佛安乐事故。唯妙吉祥。是名菩萨修于大慈。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悲。无垢称言。所有造作增长善根。悉皆弃舍施诸有情一切无吝是名菩萨修于大悲。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喜。无垢称言。于诸有情作饶益事欢喜无悔。是名菩萨修于大喜。妙吉祥言。云何菩萨修于大舍。无垢称言。平等饶益不望果报。是名菩萨修于大舍。  
  妙吉祥言。若诸菩萨怖畏生死当何所依。无垢称言。若诸菩萨怖畏生死。常正依住诸佛大我。又问。菩萨欲住大我。当云何住。曰欲住大我。当于一切有情平等解脱中住。又问。欲令一切有情解脱。当何所除。曰欲令一切有情解脱。除其烦恼。又问。欲除一切有情烦恼。当何所修。曰欲除一切有情烦恼。当修如理观察作意。又问。欲修如理观察作意。当云何修。曰欲修如理观...(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子言。夫解脱者离诸名言。吾今于此竟知何说。天曰。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如此解脱非内非外。非离二种中间可得。文字亦尔。非内非外非离二种中间可得。是故无离文字说于解脱。所以者何。以其解脱与一切法其性平等。舍利子言。岂不以离贪嗔痴等为解脱耶。天曰佛为诸增上慢者。说离一切贪嗔痴等以为解脱。若为远离增上慢者。即说一切贪嗔痴等本性解脱。舍利子言。善哉天女。汝何得证慧辩若斯。天曰。我今无得无证慧辩如是。若言我今有得有证。即于善说法毗奈耶为增上慢。舍利子言。汝于三乘为何发趣。天女答言。我于三乘并皆发趣。舍利子言。汝何密意作如是说。天曰。我常宣说大乘令他闻故。我为声闻。自然现觉真法性故我为独觉。常不舍离大慈悲故。我为大乘。又舍利子。我为化度求声闻乘诸有情故。我为声闻。我为化度求独觉乘诸有情故。我为独觉。我为化度求无上乘诸有情故。我为大乘。又舍利子。譬如有人入瞻博迦林一切惟嗅瞻博迦香终无乐嗅草麻香等。如是若有止此室者。惟乐大乘功德之香。终不乐于声闻独觉功德香等。由此室中一切佛法功德妙香常所薰故。又舍利子。诸有释梵四大天王那伽药叉及阿素洛。广说乃至人非人等。入此室者。皆为瞻仰如是大士及为亲近礼敬供养听闻大法。一切皆发大菩提心。皆持一切佛法功德妙香而出。又舍利子。吾止此室十有二年。曾不闻说声闻独觉相应言论。惟闻大乘诸菩萨行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妙法相应言论。又舍利子。此室常现八未曾有殊胜之法。何等为八。谓舍利子。此室常有金色光明。周遍照曜昼夜无异不假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利子。此室常有一切世间人非人等。入此室已不为一切烦恼所害。是为二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利子。此室常有一切释梵四天王等。及余世界诸大菩萨集会不空。是为三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利子。此室常闻菩萨六种波罗蜜多不退珐輪相应言论。是为四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利子。此室常作天人伎乐。于诸乐中演出无量百千法音。是为五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利子。此室常有四大宝藏。众珍盈溢恒无有尽。给施一切贫穷鳏寡孤独无依乞求之者。皆令称遂终不穷尽。是为六未曾有殊胜之法。又舍...(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萨行于非趣。乃于佛法到究竟趣。妙吉祥言。云何菩萨行于非趣。无垢称言。若诸菩萨虽复行于五无间趣。而无恚恼忿害毒心。虽复行于那落迦趣。而离一切烦恼尘垢。虽复行于诸傍生趣。而离一切黑暗无明。虽复行于阿素洛趣。而离一切傲慢憍逸。虽复行于琰魔王趣。而集广大福慧资粮。虽复行于无色定趣。而能于彼不乐趣向。虽复示行贪欲行趣。而于一切所受欲中离诸染着。虽复示行嗔恚行趣。而于一切有情境界。离诸嗔恚无损害心。虽复示行愚痴行趣。而于诸法远离一切黑暗无明。以智慧明。而自调伏。虽复示行悭贪行趣。而能弃舍诸内外事不顾身命。虽复示行犯戒行趣。而能安立一切尸罗。杜多功德少欲知足。于小罪中见大怖畏。虽复示行嗔忿行趣。而能究竟安住慈悲。心无恚恼。虽复示行懈怠行趣。而能勤习一切善根精进无替。虽复示行根乱行趣。而常恬默安止静虑。虽复示行恶慧行趣。而善通达一切世间出世间信至究竟慧波罗蜜多。虽复示行谄诈行趣。而能成办方便善巧。虽复示行密语方便憍慢行趣。而为成立济度桥梁。虽复示行一切世间烦恼行趣而性清净究竟无染。虽复示行众魔行趣。而于一切佛法觉慧而自证知不随他缘。虽复示行声闻行趣。而为有情说未闻法。虽复示行独觉行趣。而为成办大慈大悲成熟有情。虽复现处诸贫穷趣。而得宝手珍财无尽。虽复现处诸缺根趣。而具相好妙色严身。虽复现处卑贱生趣。而生佛家种姓尊贵。积集殊胜福慧资粮。虽复现处羸劣丑陋众所憎趣。而得胜妙那罗延身。一切有情常所乐见。虽复现处诸老病趣。而能毕竟除老病根超诸死畏。虽复现处求财位趣。而多修习观无常想息诸悕求。虽复现处宫室妓女诸戏乐趣。而常超出诸欲淤泥。修习毕竟远离之行。虽复现处诸顽嚚趣。而具种种才辩庄严。得陀罗尼念慧无失。虽复现处诸邪道趣。而以正道度诸世间。虽复现处一切生趣。而实永断一切趣生。虽复现处般涅槃趣。而常不舍生死相续。虽复示现得妙菩提转大珐輪入涅槃趣而复勤修诸菩萨行相续无断。唯妙吉祥。菩萨如是行于非趣。...(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无上正等觉心。渐能成办一切佛法。我等漏尽诸阿罗汉永无此能。如缺根士于妙五欲无所能为。如是漏尽诸阿罗汉诸结永断。即于佛法无所能为。不复志求诸佛妙法。是故异生能报佛恩。声闻独觉终不能报。所以者何。异生闻佛法僧功德为三宝种终无断绝。能发无上正等觉心。渐能成办一切佛法。声闻独觉假使终身。闻说如来力无畏等乃至所有不共佛法一切功德。终不能发正等觉心。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普现一切色身。问无垢称言。居士。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友眷属一切侍卫。象马车乘御人等类悉为是谁皆何所在。时无垢称以妙伽他。而答之曰。  
  慧度菩萨母  善方便为父
  世间真导师  无不由此生
  妙法乐为妻  大慈悲为女
  真实谛法男  思空胜义舍
  烦恼为贱隶  仆使随意转
  觉分成亲友  由此证菩提
  六度为眷属  四摄为妓女
  结集正法言  以为妙音乐
  总持作园苑  大法成林树
  觉品华庄严  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妙池  定水湛然满
  七净华弥布  洗除诸垢秽
  神通为象马  大乘以为车
  调御菩提心  游八道支路
  妙相具庄严  众好而绮间
  惭愧为衣服  胜意乐为鬘
  具正法珍财  晓示为方便
  无倒行胜利  回向大菩提
  四静虑为床  净命为茵蓐
  念智常觉悟  无不在定心
  既餐...(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有情之类为其所恼。一切如来即以此法。为诸众生而作佛事。汝今当知。如是法门名为悟入一切佛法。若诸菩萨入此法门。虽见一切成就无量广大功德严净佛土不生喜贪。虽见一切无诸功德杂秽佛土不生忧恚。于诸佛所发生上品信乐恭敬叹未曾有。诸佛世尊一切功德平等圆满。得一切法究竟真实平等性故。为欲成熟差别有情。示现种种差别佛土。汝今当知。如诸佛土虽所依地胜劣不同。而上虚空都无差别。如是当知。诸佛世尊为欲成熟诸有情故。虽现种种色身不同而无障碍。福德智慧究竟圆满都无差别。  
  汝今当知。一切如来悉皆平等。所谓最上周圆无极形色威光。诸相随好族姓尊贵。清净尸罗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力无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利益安乐。威仪所行正行寿量。说法度脱成熟有情。清净佛土。悉皆平等。以诸如来一切佛法悉皆平等。最上周圆究竟无尽。是故皆同名正等觉。名为如来。名为佛陀。汝今当知。设令我欲分别广说此三句义。汝经劫住无间听受。穷其寿量亦不能尽。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有情之类。皆如阿难得念总持多闻第一。咸经劫住无间听受。穷其寿量亦不能尽。此正等觉如来佛陀三句妙义。无能究竟宣扬决择。唯除诸佛。如是当知。诸佛菩提功德无量。无滞妙辩不可思议。说是语已。时阿难陀白言。世尊。我从今去不敢自称得念总持多闻第一。佛便告曰。汝今不应心生退屈。所以者何。我自昔来但说汝于声闻众中得念总持多闻第一。非于菩萨。汝今且止。其有智者不应测...(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汝等声闻置诸菩萨所行境界不应思惟。于一食顷是无垢称示现变化所作神通。一切声闻及诸独觉。百千大劫示现变化神力所作。亦不能及时彼上方诸来菩萨。皆起礼拜释迦牟尼。合掌恭敬白言。世尊。我等初来见此佛土种种杂秽生下劣想。今皆悔愧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境界方便善巧不可思议。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如如有情所乐差别。如是如是示现佛土。唯然世尊。愿赐少法当还一切妙香世界。由此法故常念如来。说是语已。世尊告彼诸来菩萨言。善男子。有诸菩萨解脱法门。名有尽无尽。汝今敬受当勤修学。云何名为有尽无尽。言有尽者。即是有为有生灭法。言无尽者。即是无为无生灭法。菩萨不应尽其有为。亦复不应住于无为。云何菩萨不尽有为。谓诸菩萨不弃大慈不舍大悲。曾所生起增上意乐。一切智心系念宝重而不暂忘。成熟有情常无厌倦。于四摄事恒不弃舍。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求习诸善终无厌足。常乐安立回向善巧。询求正法曾无懈倦。敷演法教不作师倦。常欣瞻仰供事诸佛。故受生死而无怖畏。虽遇兴衰而无欣戚。于诸未学终不轻陵。于已学者敬爱如佛。于烦恼杂能如理思。于远离乐能不耽染。于己乐事曾无味着。于他乐事深心随喜。于所修习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如地狱想而不味着。于所游历界趣生死。如宫苑想而不厌离。于乞求者生善友想。舍诸所有皆无顾吝于一切智起回向想。于诸毁禁起救护想。于波罗蜜多如父母想。速令圆满。于菩提分法如翼从想。不令究竟。于诸善法常勤修习。于诸佛土恒乐庄严。于他佛土深...(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六卷





...。虽乐观察外无有情。而常化导心无厌倦。虽观涅槃毕竟寂静。而不毕竟堕于寂灭。虽观远离究竟安乐。而不究竟厌患身心。虽乐观察无阿赖耶。而不弃舍清白法藏。虽观诸法毕竟无生。而常荷负利众生事。虽观无漏。而于生死流转不绝。虽观无行。而行成熟诸有情事。虽观无我。而于有情不舍大悲。虽观无生。而于二乘不堕正位。虽观诸法毕竟空寂。而不空寂所修福德。虽观诸法毕竟远离。而不远离所修智慧。虽观诸法毕竟无实。而常安住圆满思惟。虽观诸法毕竟无主。而常精勤求自然智。虽观诸法永无幖帜。而于了义安立佛种。诸善男子。修行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善男子。以诸菩萨常勤修集福资粮故不住无为。常勤修集智资粮故不尽有为。成就大慈无缺减故不住无为。成就大悲无缺减故不尽有为。利益安乐诸有情故不住无为。究竟圆满诸佛法故不尽有为。成满一切相好庄严佛色身故不住无为。证得一切力无畏等佛智身故不尽有为。方便善巧化众生故不住无为。微妙智慧善观察故不尽有为。修治佛土究竟满故不住无为。佛身安住常无尽故不尽有为。常作饶益众生事故不住无为。领受法义无休废故不尽有为。积集善根常无尽故不住无为。善根力持不断坏故不尽有为。为欲成满本所愿故不住无为。于永寂灭不希求故不尽有为。圆满意乐善清净故不住无为。增上意乐善清净故不尽有为。恒常游戏五神通故不住无为。佛智六通善圆满故不尽有为。波罗蜜多资粮满故不住无为。本所思惟未圆满故不尽有为。集法财宝常无厌故不...(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如来。颇有其余恭敬供养最上最胜过于此不。以佛神力于上空中。有天发声告王子曰。月盖当知。诸供养中其法供养最为殊胜。即问。云何名法供养。天答月盖。汝可往问药王如来。世尊。云何名法供养。佛当为汝广说开示。王子月盖闻天语已。即便往诣药王如来。恭敬殷勤顶礼双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白言。世尊。我闻一切诸供养中。其法供养最为殊胜。此法供养其相云何。  
  药王如来告王子曰。月盖当知。法供养者。谓于诸佛所说经典。微妙甚深似甚深相。一切世间极难信受难度难见。幽玄细密无染了义。非分别知菩萨藏摄。总持经王佛印所印。分别开示不退珐輪。六到彼岸由斯而起。善摄一切所应摄受。菩提分法正所随行。七等觉支亲能导发。辩说开示大慈大悲。拔济引安诸有情类。远离一切见趣魔怨。分别阐扬甚深缘起。辩内无我外无有情。于二中间无寿命者。无养育者。毕竟无有补特伽罗性。空无相无愿无作无起相应。能引妙觉能转珐輪。天龙药叉健达缚等。咸共尊重称叹供养引导众生大法供养。圆满众生大法祠祀。一切圣贤悉皆摄受。开发一切菩萨妙行。真实法义之所归依。最胜无碍由斯而起。详说诸法无常有苦无我寂静。发生四种法嗢拖南。遣除一切悭贪毁禁嗔恨懈怠妄念恶慧惊怖一切外道邪论恶见执着。开发一切有情善法增上势力。摧伏一切恶魔军众。诸佛圣贤共所称叹。能除一切生死大苦。能示一切涅槃大乐。三世十方诸佛共说。于是经典若乐听闻信解受持读诵通利。思惟观察甚深义趣。令其显著施设安立。...(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无所著不猗八正。度凡夫法立于道义。获致中正超于凡俗。愿立道慧不见得涂。出于邪迳常住正观。获平等迹离于贪身。愿住道义逮致佛身。除超人想常思佛教。等心一切远众生着。常处无猗诸法悉断。所以者何。法不可获身所崇力。离世俗籍慕度世典。获定法界不逮道法亦不离俗。释有无义。遵修平夷。舍断着想。去来现在。心念无殊。不得道意。所以者何。等志一切遵修普慧毒火刀杖不能危身。悉舍诸界致于佛土。不离诸道立无去来。道所往来辄弘大安。故曰菩萨涂不有住。所以者何。佛道则空是故无处。以无所住刀不向身。无能害者斯谓获安。适逮此行无学不学亦非所求。不得圣贤志未尝慕。以是之故。刀不能害身无能动摇。一切道遵空分别空慧。刀不能害。用弘大慈愍。于众生得寂定界。逮澹然界。弘施非哀弃捐嗔恚。其行慈者。则发明慧。以慈化世成就大哀。不得人处厥慈具足刀不能伤。等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于法界。平均之界道无若干。不兴识念无有嗔恚。离于调戏寂然无音。法界如此度诸所有。菩萨造行诸可专心。一切音声所至到处法莫有所奉不住终始。群黎所趣但音声耳。所为了了讲法化者。有无说想与其言也。以舍我想度诸音声。越于等邪。逮得是教。解一切法言音声耳。亦不获法。莫有度者。是谓八等。未尝慕着一切音声。佛于是颂曰。  
  以住于八等  逮致八解门
  于八无所著  是谓为八等
  越八凡夫行  得住于正议
  不睹中间慧  是谓为八等
  超度俗夫行  得住于佛道
  于是无所获  是谓为八等
  远离众邪见  遵修于正见
  获致平等道 ...(第0146部~阿惟越致遮经四卷)


...吾是故阿难  叹说于不还
  诸事永不来  得住于佛道  
  佛告阿难。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叹美菩萨为不还。亦当知此为善权方便也。  
无著品第八  
  佛复告阿难。何谓如来叹美菩萨为无著也。是菩萨没一切行离于处土。不倚诸佛度脱众生。不有所造尘劳之垢及与苦乐以灭色。欲救济一切故谓为无著。弗得众生。不获欲埃非贪如故谓无著。释去侵欺处无所住。一切法空。以了寂静不习众想。诸想以定则除众思。不计有人坏灭所志。而智空法得无所著。佛道无思具足不怙故谓无著。演说典籍破坏众瑕。叹于往古等正觉教当来现在。而不放逸清净离秽。唯论寂然故谓无著。菩萨大士开化诸人。立于佛道求圣路者。于一切法而无所慕。具足慈心行佛之仁永不有处。彼慈如此故谓无著。化立众生亦不得人。究竟大哀晓了不处故谓无著。为众生故加恩见道法无法想。断除如此故谓无著。赞扬觉力计有愿数获于不住知拔除众根。志化众生。了清净法使成道义。永不有倚故谓不着。睹不依处制不贪身。于诸万物非有所依。求及与众会不毁万物。讲有为法。如是无本故谓无著。游诸佛土去无所至。不起本末睹佛圣尊。觉道无寂故谓无著。非有依处立如斯土。于无量刹平等诸国。不调戏界清净不足。住福德之域空无诸刹。不退转地无有女人。释去尘势睡眠之志。得佛圣国除阴盖土。降魔官属去诸怨敌。入寂然土感动变化。立于愿刹土众求国。菩萨具足之威耀住无所住。睹获佛意净印印多所安国。舍离一切璎珞宝饰众垢之瑕。究无为地一切最尊。成如是...(第0146部~阿惟越致遮经四卷)


...弊魔不来废乱学者。不令兴德发于无上正真道耶。佛言。魔不闻之。所以者何。文殊师利神足之变也。于是文殊师利即释威神。时魔波旬遥于虚空闻讲不退珐輪之声。听能仁佛所说法言。心怀恐惧衣毛则竖。口说此言以得胜我。共于力势以空余界。无复国土。愁忧涕泪老极憔悴。譬如百岁男子朽耄。时魔波旬体变如此。四部兵。合集三千大千世界。各各异魔及魔官属等类诸天。往诣佛所。兵仗严整。众魔之威。逼加菩萨。初成佛时。现于身老。执扙战痏面皱皮缓。置四部兵。住于虚空。普共遥闻不退转能仁佛音。心悉得定。时魔自知非我所有。孤独一身而无侍从。直前诣佛。白世尊曰。今吾一身都无侍从。羸瘦老极无将扶者。又无力势不能自胜。以空我界非有国土。如来大慈。咸哀众生。亦可怜我。世尊。尽度永空吾界。而无扶我给授水浆。佛告魔言。人种甚多不可思议。假使诸佛日日兴盛如恒沙等。发起无量不可称计亿百那术众生之类。人种不尽。魔白佛言。唯然世尊。人种虽多今吾孤独。不有徒使无扶接余。假令行道忽极躄地。不能自起。愿见安抚得欢喜悦。唯愿世尊。哀速抚育使眷属兴。佛告魔言。且自安志。不闻斯法离于信者。悉是汝伴。魔即欢喜善心生矣。意与口言吾当化人。虽闻是法。令不信乐。志怀狐疑。已有犹豫。必从我教。时魔波旬复白佛言。惟愿加哀。弘以大慈。重见慰抚。令吾踊跃无有忧戚。佛向者讲闻能仁名悉不退转。必当逮成无上正真之道。愿圣默然勿宣是旨。是群萌党。闻便加精进。立于大道。佛报魔言。汝且安心。勿得怀懅。当令众生不立道意。存于人种。人人各安。使不动摇。不震于色痛想行识。佛当开导不离邪见非立正观。及六十二诸所疑惑。一切无动。不念过去当来今现在。非离害群生杀盗淫嫉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及嫉恚疑。亦不劝人入于正道。亦不化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亦不教人。导奉四恩。惠施人爱利人。等利一切。救济合度。无所猗动。不想人种。无念父母兄弟妻子及与男女。释除亲友夙夜日月。一月半月。诸动之想。波旬且安。吾当劝人令除六度无极思想及大道意力无畏根力觉意八正之行...(第0146部~阿惟越致遮经四卷)


...无有异。阿难问佛。假使诸佛同等讲不退轮。何因大圣向者说言。假使有人不欲违远佛法圣众。佛所兴显去来今佛。不当远离此经之卷。阿难又问。佛说法何所光兴。佛言。不退轮众。为显佛法。合集聚会。不退转种。如来所演也。阿难又曰。诸不退转菩萨大士应圣众乎。佛言。阿难。清净正意发大道心。观察此意。是辈皆应不退转众。阿难白佛。至未尝有。诸佛世尊善权方便。随时之义显扬大道。尔时天帝释即以天华散于佛上而叹颂曰。令一切人承善权方便演说经籍。佛言。拘翼。其闻是经欢喜信者。此辈之人犹当以此善权方便。说法开化多所发起。亦复如我等无有异。尔时有无数诸天之众。皆以天华供养世尊俱说斯言。令一切人逮得此法。阿难白佛。惟愿世尊。建立大慈。令是经卷后世人蒙之。佛告阿难。善男子善女人。来在此会。后世必值得是经卷。假使差跌在大海中。应得是经毕当闻之。所以者何。过去诸佛之所神变。摄是经法。阿难白佛。虽为过去诸佛威神。亦复现在今者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建立也。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动。应时佛前无央数亿百千之华。众宝莲华自然涌出。普光众会各照十方恒沙等国。尔时会者。遍见十方恒沙等刹。佛世尊前有宝莲华。亿百千叶。无不达者也。时天帝释自变其形作长者身。擎若干等华分布四辈。而说此言。愿持此华已散如来至真等正觉。又加供养此深经义。四辈如言。各各取华散诸佛上。众会皆见所散之华。在诸佛上化成华盖。应时四辈各白佛言。此何本瑞。光明巍巍乃如是乎。地...(第0146部~阿惟越致遮经四卷)


...   
佛说宝雨经十卷   
唐三藏达摩流支等译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
一名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顶。与大苾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象。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明了正法。心得自在到胜彼岸。通达法界为法王子。于诸利养心无所著。善得出家成具足戒。意解圆满住涅槃路。唯除一人。谓长老阿难陀。犹居学地。  
  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于一切智现前能入随顺尊重。得无所著陀罗尼门。住首楞严三昧。游戏神通证无功用。离一切障起大慈悲。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善摄无边诸佛刹土。空性所行安住无相。心如虚空如甚深海。如妙高山八风不动。亦如莲花无所染着。如明净宝如炼真金。为欲利益诸有情故。起无边智入佛境界。其名曰宝炽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冠菩萨。宝髻菩萨。宝积菩萨。宝性菩萨。宝顶菩萨。宝幢菩萨。金刚藏菩萨。金藏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离垢菩萨。如来藏菩萨。智藏菩萨。日藏菩萨。定藏菩萨。莲花藏菩萨。解脱月菩萨。普月菩萨。净月菩萨。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莲花眼菩萨。普威仪菩萨。端严菩萨。普慧行菩萨。法慧菩萨。胜慧菩萨。上慧菩萨。金刚慧菩萨。师子游戏菩萨。大音声王菩萨。师子吼菩萨。甚深音声菩萨。无染着菩萨...(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是。如汝所说。于恶世中若诸有情。一弹指顷能生净信。或持禁戒或离悭贪或起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于清净国土百千劫行。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承佛教已顶礼佛足。彼本住处将欲往诣索诃世界。为欲供养释迦牟尼佛故。即以种种神通变化。示现宝树花树果树劫波树等。皆以真金琉璃颇胝迦宝而严饰之。高广微妙枝条扶疏。或复示现种种衣服严身之具。妙香宝盖诸天音乐如云而下。现如是等无量变化。谓众菩萨言。诸仁者。彼索诃世界多诸苦恼。汝等各现神变。令彼有情获最胜乐。时诸菩萨皆曰唯然。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身出种种清净光明。其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地狱傍生琰魔鬼界蒙光触身。皆得离苦悉获安乐。慈心相向远离贪嗔。如父母想。又于世界暗冥之中日月光明所不能及。而皆大明各得相见。威光照耀充满世界。所有诸山。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并余黑山。上至梵世。下至阿鼻地狱。靡不周遍。威光至处一切有情。求食得食求衣得衣。求乘得乘求财得财。盲者得视聋者得闻。狂者正念苦者得乐。怀孕之者自然平安。  
  尔时止盖菩萨与诸菩萨。到索诃世界已诣伽耶山。以诸菩萨威神力故。三千大千世界宝网弥覆庄严显现。于虚空中遍布大云。雨天妙莲花杂花妙果。或雨天花鬘好香末香袈裟衣服珠盖幢幡。现如是等种种供具之时。索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最上无量快乐。尔时伽耶山顶及诸方国。所有株杌一切丛林。由菩萨威神力故悉不...(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不善法及有寻有伺。是名修行住初静虑。又离寻伺不味喜乐。观无常已出初静虑。住内等净得定生喜乐。是名菩萨入第二静虑。次厌离喜及观苦已。住舍正念正知及乐心安正受。佛说成就住舍念乐入第三静虑修行而住。作空解已入第四静虑。便舍我执。舍我执故。苦乐亦断。忧喜灭故。住不苦乐舍念清净。是名修习第四静虑。又菩萨观身与虚空等。既信解已。舍诸色想。灭有对想。离种种想。舍色想故。灭有对想。离异想故。入无边空。是谓修习空无边处。超过一切空无边已。有识等生入无边识。是谓修住识无边处。超过一切识无边已。入无所有。是谓修住无所有处。超无所有修习而住非想非非想处。又诸菩萨远离能缘想受心故。名住灭定。虽入彼定终不乐着。出彼定已与慈心俱。舍怨憎心远损害想。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于一方面意解遍满入定而住。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与悲心俱。舍怨憎心离损害意。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于一方面无边世界。意解遍满入定而住。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菩萨与喜心俱。舍怨憎心离损害意。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于一方面意解周遍入定而住。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菩萨与舍心俱。离怨憎心舍损害意。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于一方面意解周遍入定而住。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云何菩萨得不执着。谓此菩萨得五神通亦不执着。常能希求菩提资粮诸法圆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十种法故。得静虑圆满。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般若...(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若有情类欲造彼彼无间罪时。于菩萨身兴损害意。其得神通菩萨。即为示现种种方便。或时遮止。或复禁制。或移向他方。于彼人前。又复示现似彼所造无间业事。或复示现捺洛迦相。制彼所造无间罪业令不现前。其有未得神通菩萨。善能观察彼诸有情寿命长短。见彼有情欲造无间作是思惟。此诸有情将起重罪。而发大悲心生忧恼。菩萨观彼犹如掌中置庵罗果作是思惟。我为利益一有情故。能于阿鼻受大苦恼。即此有情。乃至未住无余涅槃。常能如是无别方便而能遮止。此诸有情造恶业已。将欲生彼捺洛迦中。由我未得神通自在。无有方便移彼不信寿命短促诸恶有情置于他方。恐彼有情由不善业生阿鼻狱。菩萨以是发起悲心。思惟有情各随自业。无异方便而能救济。但起慈心平等教诫示为科罚。是名菩萨救护有情方便善巧。云何菩萨施与有情活命方便善巧。谓诸菩萨观见有情不堪受法。但求衣食以为自足。不能了知圣法调伏。菩萨教示此诸有情算数伎术文字注记如是事业。为成于善不成恶法。是名菩萨施与有情活命方便善巧。云何菩萨得受取方便善巧。谓此菩萨得珍宝聚如妙高山而不受取。若能下劣资生杂物而即受之。何以故。谓此菩萨如是思惟。此诸有情悭吝嫉妒。贪爱所蔽惜自他物。不令自他而得受用。由此因缘处生死海常被漂没。菩萨欲令彼有情等。于长夜中得具足利益及安乐故。而便为受。虽受彼物不起贪爱。无属己心但为供养诸佛法僧。令诸有情同获胜利。及为饶益贫苦有情。施主由是欢喜踊跃。是名菩萨得受取方便善巧。云...(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寺中作如是念。如来为欲对除烦恼。处处广说杜多功德。我今虽复在于寺中。心不爱乐又不耽着。勤修正法对除烦恼。作是思惟我住寺中。但为摄受诸施主故。不为长养于自身故作露地想。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露地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冢间坐。何等为十。一者谓诸菩萨于好住处极生厌离。二者诸菩萨等于一切时恒起死想。三者诸菩萨等恒常能起余残之想。四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赤想。五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青想。六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脓想。七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膖胀想。八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干焦想。九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离散想。十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骨锁想。善男子。菩萨于冢间坐为利益哀愍诸有情故住于慈心。亦为持净戒故。成就轨则故。不起食肉之心。何以故。善男子。冢间周遍多有非人之所依住。若见菩萨食啖于肉。生不净信起烦恼心。由是菩萨不应食肉。善男子。菩萨住于冢间若入伽蓝。先当礼拜如来制多。次应礼拜长老苾刍。后复问讯少年苾刍。不坐僧家床席等物恭敬而立。何以故。善男子。菩萨为欲随顺世间将护有情故。不坐僧家床席等物。冢间菩萨顺圣者故。若违逆世间非圣者故。若一苾刍将自坐物。请菩萨坐冢间。菩萨应审观察彼苾刍意乐后无追悔。及余众僧不起嗔嫌。然自应起下劣之心。如旃荼罗童子方坐此座。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冢间坐。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常坐。何等为十。一者常坐为不恼身故。二者常坐为不恼...(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离持戒供养破戒舍善丈夫近不善丈夫。诽谤甚深素怛缆藏。于此藏门常怀惊怖。懈怠懒惰轻贱己身。性无辩才威光下劣。所不应悔而乃悔之。所应悔者而不能悔。恒为盖缠之所系缚。幻惑诳谄之所随逐。惛沉睡眠之所覆蔽。性常爱乐恭敬利养。贪着种姓爱恋眷属。乐国土众会。舍所受持法性乐。亲近顺世间咒。而常厌离出世正法。串习不善不修诸善。赞出家人恶。若于女人及诸丈夫童男童女诸外道等皆悉赞叹。不乐住于阿练若处。食不知量。于其尊者不乐亲近。诵习之时自为分限。非所行处不见过恶。性不恭敬微细尸罗。于小罪中心不惊怖。见愚痴者诸根暗昧叹为寂静。见智慧者诸根明利拨为嚣举。行于倨傲颠倒执着。性乐粗言。于爱不爱诸色之中随顺执着。见起嗔者不生慈心。见受苦者不起悲愍。见有病者无厌离心。见彼死者无有惊怖。不求出离焚烧之处。不观察身不观察戒。于已作当作现作之法性不观察。不应思惟而起思惟。不应计度而生计度。不应悕求而有悕求。于非出离作出离想。于彼非道而作道想。未得谓得。应作不作。耽着恶法舍离善品。恶说大乘赞叹小乘。毁呰深信大乘补特伽罗。赞叹深信小乘补特伽罗。常为诤论恒起斗讼。性怀粗犷好为恶语。倨傲多言严切暴恶。贪婪矫诈性多虚妄。语无伦次爱乐戏论。此是过患。菩萨能于如是过患。得善巧已勤修空性。为欲舍离诸戏论故。菩萨虽复勤修空性然心流散。于彼彼处而心乐住。菩萨遍求于彼彼境。自性皆空求不可得。所取之境体既是空。能取之心性亦非有。所观心境了知是空...(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慢。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降伏我慢。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净信。何等为十。一者以宿植善根具足因缘故出生福德。二者不由师教而得正见。三者舍离虚诳谄曲之行得意乐具足。四者无邪曲性得质直心。五者由利根故。得智慧具足。六者以清净心流注相续故。能舍离睡眠障碍。七者舍离恶知识。依止善知识。八者希求善法不起我慢。九者演说正法。无颠倒取。十者以广大信。能知如来广大威德。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信心。  
  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广大威德。愿乐欲闻少分之义。佛言。善男子。汝应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宣说如来广大威德少分之义。止盖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善男子。如来成就大慈平等普为一切有情。如来于一有情起于大慈。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如来大慈。虽遍有情界尽虚空界。然大慈边际实不可得。善男子。如来成就大悲不与一切声闻缘觉诸菩萨共。如来于一有情起大悲时。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善男子。如来成就说法无尽。于无量劫无量阿僧企耶。名言各别道理不同。为一切有情能顿演说。然佛所说法无穷尽。善男子。如来成就无量问难。能答能释。善男子。假使一切有情。乃至入于有情数者。同时问佛。名句文身各各有异。如来于一刹那或一腊缚一牟呼栗多。能答能释而无穷尽。善男子。如来成就静虑所行境界得无障碍。善男子。假令一切有情。皆住十地诸菩萨位。如是菩萨。一时皆入无量百千诸三摩地。如是入时经于无量百千诸劫。所入静虑各各不同。实不能知佛三摩地。及所行境界边际可得。善男子。如来成就无量色身。若诸有情应以如来色身...(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  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48部   
佛说宝云经七卷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佛说宝云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伽耶山顶。与大比丘僧七万人俱。所作已办舍诸重担其心自在。尽诸有结正见解脱。皆如大龙善解法界。是法王子能舍利养。善具出家善受具戒。意所欲者悉得满足住涅槃道。唯除阿难在于学地。诸大菩萨八万四千人俱。皆是一生补处。向一切智无有退转。志求佛地近于彼岸。得阿僧祇诸陀罗尼。逮得诸禅首楞严三昧。游戏神通。大慈大悲遍满十方乃至无量无边佛土行空境界。除慈大悲遍满十方乃至无量无边佛土行空境界。除诸盖障尽三毒根。善游无相室宅。恒欲救济一切众生。善知诸佛世界。得无碍智。心如虚空深广如海。犹如须弥八风不动。心如莲华不着尘水。意如真宝内外明彻。如净真金中无瑕秽。其名曰宝光菩萨。宝掌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天冠菩萨。宝鬘菩萨。宝积菩萨。宝藏菩萨。宝山顶菩萨。宝幢菩萨。金刚胎菩萨。金胎菩萨。宝胎菩萨。功德胎菩萨。净无垢胎菩萨。如来胎菩萨。智胎菩萨。日胎菩萨。三昧胎菩萨。莲华胎菩萨。解脱月菩萨。普月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莲花眼菩萨。大眼菩萨。普威仪菩萨。普端严菩萨。普行菩萨。知定意菩萨。法意菩萨。胜意菩萨。增长意菩萨。金刚意菩萨。师子神通菩萨。...(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尔时诸菩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最为上首。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并诸菩萨。受佛教已欢喜踊跃。顶礼佛足各还本坐。此诸菩萨有赍宝树华果具足。有赍琉璃树者。有赍颇梨树者。有赍金树者。有赍众宝树者。有赍华树者。有赍果树者。有赍衣云者。有赍环玔璎珞者。有赍香云者。有赍华鬘云者。有赍宝盖云者。有赍宝幢幡云者。有赍音乐云者。悉皆来集。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所共诣娑婆世界。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告众菩萨言。彼娑婆世界众生多受苦恼。汝等各各现神通力。令彼众生使得快乐。时诸菩萨皆言唯然。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以神通力身出光明清净无垢。遍照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此光能照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趣。诸苦恼者蒙光触身身受快乐。贪欲嗔恚悉令除灭。慈心相向犹如父母。三千大千世界诸闇冥处。日月诸光所不及处。以菩萨光故皆得相见。三千大千世界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及诸余山幽冥之处悉蒙光照。上及梵天。下至阿鼻地狱。如是中间光明普照。又诸菩萨皆放身光。蒙其光者。饿者得食。渴者得饮。裸者得衣。贫者得财。盲者能视。聋者能听。哑者能言。躄者能行。狂者得正。苦者能乐。诸怀孕者令安隐产。当尔之时众苦悉除。共诸菩萨俱时而到伽耶山顶。宝网弥覆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莲华云雨莲华。妙果云雨妙果。华鬘云雨华鬘。香云雨香。白叠云雨白叠。末香云雨末香。衣服云雨衣服。宝盖云雨宝盖。宝幢云雨宝幢。宝幡云雨宝幡。如是众云随种而雨。雨触身时柔软快乐。尔时伽耶...(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七卷





...
  心平如虚空  至于伽耶山
  我今归最妙  无上胜菩提
  坐于道树下  始悟于正觉
  指地以为证  魔怨皆退散
  我今到伽耶  稽首无垢尊
  世间皆幻化  亦如沫泡炎
  虚诳如水月  法相亦如是
  我今来至此  敬礼正智树
  譬如伎艺人  能现诸权变
  诸法若干种  譬如天马红
  稽首礼不动  功德之伏藏
  我今从彼来  敬礼无上尊
  深起大悲心  无量百千劫
  修于戒定慧  积集诸善业
  我今从彼来  礼于净月面
  百千亿菩萨  无量诸天众
  皆从彼而来  为礼除闇尊
  获得法伏藏  慈悲为众演
  能作利益者  最是无等尊
  我今从彼来  稽首于正觉
  慈悲济众生  寂静而憺怕
  莲华不着水  烦恼不染心
  我今来归命  礼此最胜德
  清净身无垢  众相开花敷
  八十好为果  世间得依怙
  我今从彼来  稽首于宝树
  具无量枝条  我等悉供养 。  
  尔时尊者目连从坐而起。长跪合掌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我今不见其形而闻众妙偈颂。佛告目连。东方过此无量恒河沙佛土。莲华世界有佛名为莲华净眼。今现在彼为大众说法。彼有菩萨摩诃萨名除盖障。复有无量百千亿菩萨。皆来至此娑婆世界。为欲礼拜恭敬于我至心听法故。彼诸菩萨造此偈颂。佛语以讫。彼诸菩萨即到佛前。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最为上首。皆共头面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合掌向佛。以...(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悉具修行。是名菩萨致密戒。云何名菩萨灭一切结使皆悉燋然。贪欲嗔恚愚痴及余缠障一切众具亦皆燋然。于贪欲处生对治法。能起欲处皆悉除断。云何是贪欲处于美色边能起欲因缘。云何名不净想。如观己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肉筋脉骨髓汗泪涕唾肪膏脑膜咽喉心胆肝肺脾肾肠胃百[月*葉]生藏熟藏屎尿脓汁。菩萨常观三十六物。若能如是不生贪心。若愚痴婴儿颠狂心乱。见是三十六物。犹不起欲想。况复智者诸菩萨等常观是不净。云何当复起于欲想。菩萨摩诃萨。见所爱色适意之时便生染心。初见色时即自念言。如佛所说。色如梦响无有实事。云何智者妄于梦中而生欲想。是故菩萨能生欲处悉皆远离。云何菩萨。于可嗔中生对治法。而能离嗔及嗔因缘。菩萨于诸众生常生慈心。以是因缘便得除嗔。若有恼害因缘嗔恚起时。当深系念对治之法。是名菩萨除嗔方便。云何菩萨除痴方便。当念痴心不识善恶。常守愚闇后受苦果。无智自蔽恼他缘少。不如贪嗔多有怨害。如是观时则灭痴心。是名菩萨燋然烦恼。云何名菩萨除不善觉。住于空静阿练若处。作如是念。我今远离于愦闹处。在闲静地履行佛教。诸余沙门婆罗门。亲近愦闹多有扰乱远离佛教。是名菩萨除不善觉。云何名菩萨怖畏恶业。观察选择曾闻佛说。专心修福坚持净戒善学智慧。以何因故最得胜报。具福德业远离诸恶。是名菩萨怖畏恶业。云何名菩萨畏于微恶。于小罪边常生大畏心。终不轻微小之恶。以何因缘曾闻佛说。少毒杀人况复多毒。微细恶中尚能将人至三恶道。况复多恶而心...(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诸佛如来不以憍慢而自称誉。不为利养不为名闻。不为使他知。不虚妄自称。不谄曲欺伪。何以故。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修行法故。何以故。欲令众生于如来所深生信敬。心甚欢喜堪为法器者使长夜安隐获得善利常受快乐。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岂不知。如来是天中尊自在法王。佛言。善男子。不知。何以故。下劣众生业行卑漏。少智少信。常为不善诸恶所持。不知如来有大威德。为如此等。是以如来自称实德。令彼众生信受修行。善男子。譬如医师善知医法。医所住处多诸病苦。更无余医能疗治者。是诸人等不知此医有大威德。是时良医观诸病者。不识方药亦复不知所不应食。尔时良医起大慈悲。我当疗治除其病苦。尔时良医于众人前。自叹己德而作是言。我善知是病及知病因。善知药病随应而授。尔时众生于良医所心生信敬。以信心故便即依凭。尔时良医以若干种药随授而与。诸人服已病悉除愈。善男子。尔时彼医是自称誉不。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如来世尊如大医王。能治众生烦恼之病。亦知烦恼所因起处。以大法药而普与之。众生愚痴为烦恼所覆。不知如来是大医王。如来处处于众生前常自叹说。尔时众生便生信敬归依如来。圣主世尊犹如医王。以大法药能灭众生烦恼之病。云何名为是大法药。贪欲者以不净治。嗔恚者以慈心治。愚痴者以因缘法治。如是等无量法药。悉能对治诸烦恼病。善男子。如来见有如是无量利故而自赞叹。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住于无相。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无愿。何等为十。虽行布施不依布施而有愿求。虽持禁戒亦不依禁戒而有愿求。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虽依三界而不愿求三界相。虽求菩提而不取菩提相。虽行正道而不取正道相。虽求涅槃而不取涅槃相。何以故。菩萨离一切愿求相故。虽行一切佛法。而心常无所愿求。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无愿。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修慈无量。何等为十。不作方所慈。不随所亲慈。常行法慈。依定修慈。不为离嗔修慈。恒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起于慈。常为众生修等之慈。不...(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自叹说。尔时众生便生信敬归依如来。圣主世尊犹如医王。以大法药能灭众生烦恼之病。云何名为是大法药。贪欲者以不净治。嗔恚者以慈心治。愚痴者以因缘法治。如是等无量法药。悉能对治诸烦恼病。善男子。如来见有如是无量利故而自赞叹。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住于无相。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无愿。何等为十。虽行布施不依布施而有愿求。虽持禁戒亦不依禁戒而有愿求。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虽依三界而不愿求三界相。虽求菩提而不取菩提相。虽行正道而不取正道相。虽求涅槃而不取涅槃相。何以故。菩萨离一切愿求相故。虽行一切佛法。而心常无所愿求。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无愿。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修慈无量。何等为十。不作方所慈。不随所亲慈。常行法慈。依定修慈。不为离嗔修慈。恒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起于慈。常为众生修等之慈。不为离恼害修慈。遍于十方普皆修慈。出世间修慈。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修慈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悲无量。何等为十。见众生无依无救无怙为苦所恼。菩萨即发菩提心。得如法修行。获得法已利益众生。于贪众生教令布施。破戒众生教修持戒。恼害众生教修忍辱。懈怠众生教修精进。乱心众生教修禅定。愚痴众生教修智慧。若见刚强诸恶众生不受教者。而菩萨心亦不退没。虽为众生久受诸苦。志必济彼无有疲厌。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修悲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喜无量。何等为十。见诸众生于生死炽然。得离三有虚伪之主而生欢喜。断绝生死震动来往结业之索生欢喜心。见生死海中魔竭恶觉水罗刹难。今得远离生死大海如是众难生欢喜心。倾倒魔幢生欢喜心。以智金刚摧结使山令无尘末生欢喜心...(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知。若犯重事乃至中下。悉能分别受报轻重近远。诸根具足依阿练若处。所依之处不为他恼。常乐乞食。往返不近不远。近清净水不污不浊。多诸林树无恐怖处花果具足。远离恶兽多诸龛窟。往返不难寂静第一。菩萨如此处。昼诵三遍夜亦三遍。声不高下善守诸根心不散乱。深信欢喜能忆偈句。善取因相除去睡眠。王若王等若诸王子。婆罗门刹利及余人民。往至菩萨阿练若处。比丘唱言。善来大王可坐此处。彼若坐时菩萨共坐。彼若不坐菩萨不坐。彼王根若不定应当赞叹。大王善得大利。王之国界多诸持戒沙门婆罗门住王界中。不为恶臣盗贼之所恼害。王若利根柔和善顺堪为法器。当为种种说法。若不乐种种说法。当为说五欲无常令知厌恶。若不乐厌恶。当复为说诸佛有大慈悲威德自在之所行处。刹利婆罗门邑主长者及以国人随宜为说。如是多闻堪法器者。即便为说种种之法。闻已信受心生悦乐皆令欢喜。多闻广博故无烦恼起善修对治。能除我见故不生怖畏。智辩具足故无大众畏。勇猛无难具如是事。能得阿练若处安止而住。继心厌恶乐独静处。犹如野鹿常在山林。阿练若比丘不如野鹿恒怀惊怖。譬如野鹿见人避走以畏死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愦闹处一切男女悉皆远离。何以故。令我心乱远离定故。不得厌恶修于功德复乐寂静。我今不应染近愦乱令失定心住阿练若处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阿练若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树下止处。何等为十。不近聚落依止树木而住。不近于饶棘刺处依止而住。不近摩楼陀兰草...(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菩萨所依止处。无诸恐怖令心悦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树下止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露地坐。何等为十。春秋冬夏不依墙壁住。亦不依树下住。不依蘘草[卄/積]住。不依山掩处住。不依河岸住。不作障寒具。不作障风具。不作障遮雨具。不作遮热具。不作障露具。菩萨在于露地而身有病形体羸弱。应至僧坊。便作是念。如来为遮诸结使故说于头陀。我今虽在僧坊当断除结使。我今虽在僧坊中不生贪着心。我不为己身。但为僧坊檀越成诸功德故常作露地想。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露地而坐。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冢间坐。何等为十。随所住处多厌恶心。常修死想啖残想血涂想青淤想膖胀想烧然想解散想骨想。冢间坐者常修慈心。生利益想怜愍众生。净持禁戒威仪不阙终不食肉。何以故。不远冢间有诸非人及恶鬼神。以食肉故心皆厌贱。无喜见者常作恼害。冢间比丘往至僧坊先礼佛塔。却礼上坐与诸下坐。谈论语说立住而去。不坐僧祇旃蓐。何以故。为护惜僧物故。如凡夫愚人鄙贱冢间。设若有人。施于床敷请命使坐。问言。为是汝己有。为是僧有观前人意不生悔心然后始坐。心生下劣如旃陀罗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冢间坐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常坐不卧。何等为十。不为苦身故常坐。不为苦心故常坐。不为止睡故常坐。不为疲极故常坐。为满足菩提故常坐。欲使心专一故常坐。欲使向正道故常坐。欲坐道场为得菩提故常坐。欲利益众生故常坐。为断一切结...(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坐。不为疲极故常坐。为满足菩提故常坐。欲使心专一故常坐。欲使向正道故常坐。欲坐道场为得菩提故常坐。欲利益众生故常坐。为断一切结使故常坐。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坐不卧。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随敷坐。何等为十。不贪着敷故随敷而坐。不自安敷亦不使他敷。不作形相使他敷。敷若草若枯树枝叶随在上坐。若有蚁子蚊蚋蝇蚤毒蝎之处。即时舍去不住于中。若欲卧时右胁而卧。足足相叠善敛衣服不令解散。若睡眠时当系心。明相作必起。意不着睡眠以为喜乐。右胁卧时若有疲极。终不更转左胁而卧。为调和四大常不离善。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为菩萨随敷而坐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成就禅。何等为十。多修不净观。多修慈心。多修十二因缘。多修离过患法。多修于空。多修无相。多修习禅。多修不悔恨持戒完具。善男子。云何多修不净观。菩萨独处闲静默然摄意。厌恶现前正身端坐。支节完具深心喜悦。结加趺坐作是思惟。如人饮食美味好浆及余粗涩。是诸美味及不美味。皆依此身变成不净。脓血臭秽悉皆可恶。一切众生贪嗜美味心恒乐着。我今当愿依佛正法如实之相观察此身。不可染着亦不厌离速求涅槃。是名菩萨多观不净。云何菩萨多修慈心。如上染处端身独坐寂静思惟。众生多有嗔恚。便生恼害作诸不善。若有众生与我等者。云何来世自生怨恨。如是众生我当方便断其嗔恚。作如是念深心思惟不但口说。云何菩萨多修十二因缘。众生多起贪欲嗔恚。有如是等皆因缘生。假使余法一切皆从因缘而起。云何智者见如是相。一刹那顷从因缘法皆悉是空。不应为此而自毁害。云何菩萨多修离过患法。若自生过寻能除断。见他过患深入舍心。云何寻自除患。患者于诸佛不生信敬心。于法僧所亦不生信敬心。于戒不生信敬心。于和上阿阇梨时类宿旧有智者边上中下坐亦不生信敬心。自高己身卑下他人。于五欲所心乐趣向背舍涅槃。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者见。计有虚空起于断见。深著有想起于常见。于贤圣所背舍远离亲近...(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向背舍涅槃。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者见。计有虚空起于断见。深著有想起于常见。于贤圣所背舍远离亲近凡愚。远离持戒者亲近破戒者。近恶知识远离善知识。诽谤经法常生不信。闻诸深义心生惊畏。懈怠懒堕。于修法所轻而不为。意志下劣无有言辩。应不疑处返生疑惑。于可疑处而不生疑。为五盖所覆。幻惑谄诡睡眠所覆。贪着利养世间名称。爱乐种姓恃于居业。爱着徒众远离正法。乐俗谈话舍离禅思。见善不欣闻恶贪乐。而心不肯亲近出家。但念亲近年少妇女童男童女。不悕阿练若处。食不知量。不亲近有智师友善人。不知诵习经行时节。亦不知所应行来往返之处。于微细戒而作轻心。轻于小恶视瞻不端。举动轻躁恒作左法言语粗犷。于好恶色心皆贪着。好喜嗔恚不修慈心。于苦众生不生怜愍。见病苦者亦不厌恶闻死不惊。常处炽然不求出要。不观察身不守禁戒。不观己身。可作不可作。可觉不觉。可思不思。非道为道。道为非道。未得谓得。若少营福便多封着而心错乱。于大功德终不修行。谤毁摩诃衍。诽谤声闻。诽谤乐大乘者。诽谤乐小乘者。亦生诽谤讥呵于戒。为戒斗诤。为人刚强言常粗恶。而自贡高无怀惭色。不知羞厌躁恶粗弊言辞不逊。好喜绮语常行恶口。多诸妄语调戏无度。有如是等过。为离此过患法。离一切调戏。修习空定。多修空故处处观察体性悉空。能观空智此亦是空。作是观已。系心无相观内外法。不得身相亦不得系念相。尔时不见系心。于身亦不得身相。亦不得外相。亦不得念外相。去除外相身相亦除。除断内...(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仪处。当使诸同梵行者见我欢喜。如此思惟时摧伏憍慢。我未曾得行佛法今得修行。于嗔恚恼害众生中当念忍辱。如是思惟时摧伏憍慢。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摧伏憍慢。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信敬。何等为十。善根深厚宿殖德本。得于正见不随他信不归依他。志性恒正不为虚妄。其心质直无有谄曲。利根智慧功德具足。除诸阴盖其心清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8:04:23 | 只看該作者
常依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摧伏憍慢。闻深妙法能善谛受。终不颠倒妄解如来甚深法藏威德自在。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多信敬。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于如来大威德所。愿说少法令我得闻。善男子。汝今善听。当为说之。如来要法威德少分。善哉世尊。愿为演说。佛言。如来大慈等与一切众生乐。若于一众生起慈心时。乃至十方众生亦复如是。遍一切众生界。亦满虚空界。无能遍知如来甚深境界边际。如来有大悲心。不与声闻辟支佛共。如来于一众生起于悲心。乃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为作利益。如来大悲无有边际。非诸二乘所能究竟。善男子。如来说法不可穷尽。能于一时普为十方众生说法。若一劫。百千万亿劫。无量阿僧祇劫。作如是说。一切众生无有能知如来说法边际本末。假使无量众生一时问难。而如来于一念中。各随其类一音能答。然如来辩才无有穷尽。如来有无量阿僧祇禅定三昧之所行处。善男子。假使一切众生皆得十住。各各皆入无量三昧。于百千劫中各入异定。如是经无量劫。犹不能尽知如来三昧境界。如来又作无量阿僧祇应身。令一切众生应受化者。悉见如来...(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彼果报尊贵富乐。我亦不应虚受人供。如是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皆作何想。我今思惟。有何功德而施饮食。刹利婆罗门聚落城邑。当念我是沙门作福田想。我今应当具满沙门所行之道。比丘功德沙门功德。福田净业宜称其名。我今处生死中当自拔出。我今已得出家善利。我今初得无上大利。我得出家即是无上大利。我今能称出家之法。亦是无上大利。我今当勤精进远离懈怠。亦疾速出生死灾患。善男子。菩萨出家常应执念如是思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于我。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世法。何等为十。于自高人起卑贱想。于憍慢人起恭敬想。于谄曲人起质直想。于妄语人起真实想。于憎恶人起爱乐想。于刚强人起柔软想。于不忍人起忍辱想。于嗔忿人起慈心想。于苦恼人起悲心想。于多贪人起施与想。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世法。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能生净佛国土。何等为十。持戒清净无阙戒无嫌戒。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同其事业具诸功德。远离名闻赞叹利养。不染八法深信不疑。勤修精进无有懈怠。摄心禅定无诸错乱。善修多闻远离无智。利根聪慧灭除愚闇。于嗔恼众生恒修慈心。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十事不具能生净土不。佛即答言。善男子。若能于一事具足无阙。当知十事悉皆清净。以是义故。名具十事得生净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生净佛国土。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胎不染污。何等为十。作诸形像。如来塔寺若有毁坏严饰修治。复以诸香泥涂于佛塔如来形像。常以香汤洗浴于如来塔涂扫清净。于父母所躬自供养。于和上阿阇梨同梵行者。心常恭敬供养不为财利。以此善根回与一切众生。愿令皆得胎不染污。心常殷重如是思惟。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胎不染污。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舍家出家。何等为十。无所受用。于可染处终不亲近。背于五欲。除诸爱渴。于如来所制禁戒终不毁犯。少欲知足...(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忍勤苦
  一切而布施  志寂然无念
  等心于群生  疗化已平均
  我问此胜义  导利黎庶者
  假使见正道  妙相自庄严
  无垢三十二  英特之福田
  逮斯功德者  奉敬乎巨海
  今予问大圣  欲了斯义归
  假使无异心  则无有别念
  常志求妙慧  人中巍巍尊
  而无声闻意  不慕缘觉事
  今余问此义  坚固无过者
  有利若无利  等心于毁誉
  有名若无名  苦乐不以移
  虽处于俗法  则不以动转
  今我问此义  远离恐惧者
  以爱己身事  等念于黎庶
  未曾有若干  咸化于三处
  而以修慈心  有谄无厌秽
  今余问此义  贤将持土地
  心恒行精勤  布施戒离邪
  其身逮寂然  戒品不永灭
  身口意常正  将御顺拥护
  今问最胜义  处垢而无尘
  其忍辱调柔  达已加遵修
  能修任苦患  愦扰放逸众
  游救于一切  而不生嗔恚
  因此故问义  欲决诸狐疑
  各常力精进  恭顺不违义
  悉愍伤世间  不为己身施
  行道无厌足  如海受众流
  是故问最胜  其德如大海
  虽存于三处  不退从诸想
  以贤圣之慧  伏除诸垢尘
  承禅定妙通  神足自娱乐
  今故问此义  普往开化众
...(第0149部~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三卷)


...天子。其有晓了诸法如幻。普现五趣不有所生彼则无想。其菩萨者不念于生亦无所起。用本愿故有所建立现有所生。天子复问。如尊所教而言。菩萨不念所生亦不往生。云何大圣如来至真。愍哀垂念所生之亲上忉利天。一时三月如来不为从王后摩耶而由生乎。佛告天子。菩萨不从王后摩耶所生常应如法。天子又问。如来至真云何生乎。佛言。天子。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设人观察推其本末。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谁为母者。则当了之。智慧度无极是其母也。所以者何。天子。其三十二大人相。非从摩耶而所生。学大智慧真谛之谊乃能致此。自然成就如来之身。其十力者不从王后摩耶而生。本时奉行。智度无极。得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大慈大悲无见顶及不虚见。佛眼佛慧佛之辩才。知人心念所从来生。神足善权如是比类不可限量。皆因智慧所度无极。所以如来名曰为佛。斯诸功德悉为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天子当知。悉从大智度无极行学此道品。如来因斯致如是像无量佛法如来弘德。缘是之故名曰如来。是故天子。当作斯观。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不因王后摩耶所生。天子又问。唯然世尊。智度无极法无有母。亦无所生亦无所灭。云何世尊。智度无极而生如来。佛言天子。因其法故号曰如来。其彼法者则无有生。亦无有终不生不灭。其无有生无终没者不起不灭。斯无色法则为智度无极所生。以故名曰智度无极生于如来。其所生者都无所生。亦不终没。亦无所起。佛言。天子。其不生不没不起不灭是则名曰...(第0149部~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三卷)


...所见闻心于诸法无所染污。亦不离尘。亦无所求。亦不忧戚。如所闻法悉分别之为他人说。于诸言声亦无所著。时天帝释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月氏天子不得所生不没不生。当以何义开化众生。群黎有生而有终没。于声闻之地不生不没。不生不没非菩萨地。云何菩萨之行当在生死游无央数亿百千劫。  
  佛告天帝。其有菩萨逮得成就不起法忍。不念于生亦无终没。犹如罗汉灭度已来积于百年。所以者何。观察菩萨亦复如是。菩萨者无吾我想。无他人想。菩萨所行又复过彼。不念于生无终没想。无有吾我他人之想。皆悉灭度。一切诸法无有本末。假使不了于是法者则无所觉。大悲菩萨设无数劫亿百千垓。游于终始不以懈倦。譬如男子于四徼道烧大屋宅无所复慕。行大慈者亦复如是。不惜身命在于五乐弃捐之。去于所乐欲如远大火。在于火中悉能忍之其身不烧。于意云何。其人所作为难不乎。答曰。甚难。天中之天。佛言。拘翼。菩萨所行复过于此。度脱一切诸欲尘垢。而现于生教化群黎。是故当观。菩萨大士超越一切声闻缘觉。逮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尔时佛告天帝。向者仁问。于何所没而得生此。听佛所说。东方去斯九十二亿百千佛土。而有世界名曰积宝。其国有无央数众宝树木枝叶华实。各各别异经行游观。棚阁讲堂悉用七宝。彼国土地悉绀琉璃。以无央数百千众宝合成。积宝世界佛号宝场威神超王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其佛国土无有二乘声闻缘觉之所教业。纯诸菩萨具足弘普周满佛土。其佛说法一会时...(第0149部~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三卷)


...为茎。不着尘水。眼识所知。其华微妙。于虚空中而自回转。不可执持。犹如影幻从业报生。亦从解脱诸三昧生。于虚空中取已。遥散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上。持诸华鬘华盖悉是众宝。亦有宝云宝盖及杂彩缯盖末香涂香无量种色。供养释迦牟尼佛已。五体投地向佛作礼。皆作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此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庄严大乘。精进无懈。修诸功德。悉能护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正法。为欲拔济苦恼众生。作大照明住于一乘。我等欲往见释迦牟尼佛。及娑婆世界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为绍佛种使不断绝。善住光华开敷如来。闻诸菩萨作是语已。观察其心。复重为说诸佛功德。示教利喜。告诸菩萨言。汝当随学释迦牟尼佛本所行道。于一切众生发大慈心生利益心。于诸深法莫生惊怖及诸诽谤。而起无相具足善根不求果报。如是菩萨摩诃萨。皆悉当往释迦牟尼佛国。以本愿力俱生于彼。护持正法随顺诸佛本所修学。汝可往见。彼二菩萨作如是言。我当乘佛神力。及过去未来诸佛之力而诣于彼。善住光华开敷如来告善音善声菩萨等。汝今当共文殊师利诣娑婆世界。亦语文殊师利。与二菩萨俱共到彼。时二菩萨语文殊师利言。我等欲见释迦牟尼佛及诸菩萨一切大众。当依汝神力得见彼佛。文殊师利语二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应当先礼彼佛。亦应亲近供养恭敬无数诸佛。悉为利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为欲增长佛菩提故。亦为成就佛智慧故。彼二菩萨即如其教作如是言。我等亦当随逐供养诸佛如来。亲近礼拜尊重赞叹。当学文...(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名丈夫  志求无著  不为贪欲
  造作不善  而舍乐法  是名菩萨
  能行法施  菩萨之信  善誓所印
  法施不思议  信施而饮食
  摩尼金象马  车乘奴婢等
  妻子诸男女  舍所有国土
  手足支节等  头目及髓脑
  眼耳与鼻口  菩萨之胜信
  舍身无染着  亦不念行施
  我本修法施  以求于佛智
  舍身无染着  一切施欢喜
  恒与善知识  弃舍危脆身
  于诸众生中  信心常清净
  闻法信诸佛  是名为菩萨
  知眼耳鼻舌  身根皆无常
  不坚如聚沫  深信而舍身
  为无依众生  建立于四摄
  慈心于一切  信佛无量智
  见造恶众生  为发无上心
  深信于菩提  不取诸心相
  众生不求道  愚惑于六界
  谓一切真实  无界说界相
  见流转众生  愚痴着诸边
  菩萨信我无  诸行皆无常
  见诸破戒者  信戒不思议
  净戒立禅定  菩萨住摄心
  若见懈怠者  求佛精进力
  调伏诸三昧  总持正法智
  愚痴着寿命  观阴无寿者
  众生性寂灭  诸法相亦然
  信阴无来去  善恶业不断
  因净不净业  不离于生死
  众生同法界  法界即生死
  是名不思议  菩萨无畏信
  胜信不思议  精勤修法...(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八卷





...空
  不可思议  知如是法  是故不来
  如是阿难  显示那含  诸无碍相
  安立佛法  
  阿难当知。如来等正觉。为诸菩萨摩诃萨。随宜方便说阿那含。佛告阿难。我今复说菩萨摩诃萨阿罗汉。灭一切行。修佛所行。舍诸有为。而能成熟一切众生。亦断一切众生苦恼。是名阿罗汉。不得众生相。亦不得苦恼相。是名阿罗汉。灭诸取着。住于无相。知诸法空。离一切相。悉无所有。除诸众生一切妄想颠倒痴惑。了达空法不可思议。是阿罗汉得不思议菩提。成就如是法故名阿罗汉。如过去诸佛所应说法。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亦如是说。无有戏论具足清白。演说真实菩提之法名阿罗汉。安立众生住菩提道。无所取著名阿罗汉。应行诸波罗蜜慈。得佛大慈满足众生。无相之慈亦能安立一切众生。如是修慈无所分别。不取众生及以慈相名阿罗汉。为一切众生说法。而于诸法都无所取。若能如是名阿罗汉。分别显示根力觉道。于诸众生无染无著名阿罗汉。善知一切众生心行。发起菩提。能如是者名阿罗汉。演说一切有为诸行。而不取著名阿罗汉。亦为诸余一切众生。说无著行无取行。作如是说名阿罗汉。游诸佛国心无去相悉到佛所。以无相智如佛而见名阿罗汉。若能如是成就佛国具足诸功德。亦名不思议平等无垢清净福田。空行福田。阿鞞跋致福田。第一清净无女人相福田。离诸结使贪欲福田。如佛证知能尽一切盖障福田。摧伏诸魔尘劳福田。悉制外道邪见福田。一切福田。庄严福田。离于一切怖畏福田。无诤福田。寂灭福田。神通福田。最胜福田。无窟宅福田。无尽福田。具足菩萨所行福田。得佛自...(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忧愁涕泣身变朽老。如百岁人发白面皱。是时魔王。形体肤发亦皆俱老。尔时魔王。将四种兵魔及魔天。皆诣佛所。亦如如来初成道时。严治器仗而来向佛。各见己身皆悉朽老。如百岁人形体挛曲。持杖而行到于佛前。时四种兵及虚空诸天。皆闻释迦牟尼佛转不退珐輪。而此四兵皆不能进。即住一面心生惊疑。悉不能得随魔王意。尔时魔王。独至佛所无有伴党。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衰老愿赐手力。本所有国皆非我有。如来大悲怜愍一切。宁不与我一人以为手力。于是佛告波旬。我观众生界分甚多。譬如恒沙无有量数。日日成佛得般涅槃。若一劫若过一劫。不能令彼众生界减。尔时魔王白佛言。世尊。众生界分虽多无量。我无一人可为手力。或当倾危谁见扶侍。惟愿如来慈哀慰喻。令得还宫并诸眷属。于是佛告波旬。颠倒众生诸不信者皆属于汝。是汝手力。是卿等侣。尔时波旬甚大喜悦作如是言。我今当令一切众生不起信心皆生疑惑。堕疑惑者悉是我力。尔时波旬白佛言。唯愿世尊。重见慰喻令我欢喜。如佛言曰。若得闻佛称其名号。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如来。默然莫作是说。若有闻者是诸众生。当勤精进修于菩提。唯愿世尊。如是慰喻。尔时佛告波旬。勿生愁恼。欢喜而去。我今当令无一众生发菩提心。亦无众生而能动于众生界者。乃至无一众生于色动。及受想行识动。乃至无一众生于身见疑戒取等动。亦无众生于过去未来现在想动。无有众生于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等动。乃至不见众生于诸邪有而能...(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不得远离。是故师子。一切女人皆悉应作如是观察。我当云何断诸结使不令复有。如是女人无利益事。当听是经。受持读诵。亦为他说。何以故。得闻是经分别次第。必能离于一切结使。时师子言。若有女人。读诵此经为他解说。求舍女身当可得不。佛言。师子。若有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典者。是最后女身更不复受。除其方便神通变化现受女者。师子。譬如有人然大火聚。而自投之。既投火已。复作是言。莫烧我身。亦使我身莫作异色。师子。于汝意云何。是人虽作此语。得如所言不。师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大火聚性能烧物灭除身色。佛言。师子。此经亦复如是。能烧一切结使行薪。若欲舍女身相。即得离欲。成就佛法。欲见无量无数阿僧祇诸佛得无碍辩。欲发慈心一切众生者。亦当受持读诵书写此经。是时师子及五百童女白佛言。世尊。我从定光佛所。得闻是经受持读诵。我今复为无量众生重说显示。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师子及五百童女。何故不转女身。佛告阿难。汝今谓是师子及五百童女是实女耶。阿难言。如是世尊。佛答阿难。莫作是语。何以故。如此师子及五百童女。皆示现为女身非真实也。何以故。但为未来众生示现变化。怜愍一切诸女人故。现为女像。厌离女身。何以故。若作男形。则不能入一切处故。阿难。此师子等亦非男非女。何以故。一切诸法皆非男非女。出过一切法。无相可得。是真照明。阿难。是师子等随顺世法故受女身。为化诸女随已修学。尔时有五百比丘尼。从坐而起。头面礼足白佛言。世...(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
  佛所说法随顺行  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能舍此上肴膳  象马金宝及奴婢
  男女眷属所爱妻  大小村城及国土
  亦以手足支节施  破骨出髓无所畏
  耳鼻眼目及以头  有此胜信名菩萨
  信知此身内无主  是故能以惠施他
  亦复能以妙法施  以是因缘求佛智
  信能舍此无我身  见来求者心欢喜
  如是众生我善友  为菩提舍危脆身
  信如是法菩提因  以清净心化世间
  闻法不疑佛知见  有此胜信名菩萨
  知眼无常及耳鼻  舌身及意亦复然
  知是虚伪不牢固  为菩提因悉能舍
  见苦众生无信手  化令住信能信施
  自住慈心愍世间  皆令信佛最上智
  见着六尘行恶者  化令回心趣佛智
  不得此心菩提因  能信菩提无心相
  见诸众生界无智  不知六界是平等
  此法皆同法界相  以音声说不可得
  见诸众生在生死  无常计常痴冥中
  教信诸行是无常  令信解空无有我
  见诸众生行恶戒  教令信佛无上戒
  自净戒定诸功德  有此胜信名菩萨
  见诸众生多懒堕  教令信佛大精进
  知精进力自调伏  能持此信名菩萨
  见愚众生计寿命  教信阴身无有寿
  了知灭界同法界  若知此法是胜信
  分析此身无去住  虽复异世业不亡
  所造善恶诸业因 ...(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波旬欢喜踊跃拔愁忧箭。即于是处还复本形。以诸天花而散佛上。绕佛三匝住于佛前。而说偈言。  
  今日两足尊  说此微妙音
  佛无有二言  今我大欢喜  
  时魔波旬说此偈已欢喜安意渐离佛去。还本天宫皆共和合。受五欲乐以自娱乐。更不复生留难之心。说此降伏遣魔法时。大地六种震动。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大地震动。佛告阿难。说此降伏遣魔法时。六万四千菩萨。于诸法中得无生法忍。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会中颇有疑惑是法者不。佛告阿难。令此会中有十亿众生。皆生疑惑心意迷闷。作如是说。为是何语。将非我等错谬闻耶。以是事故不知时方。亦不自知从何所来欲至何所。以疑惑故各不相见。阿难白佛。唯愿世尊。以慈悲心为此众生速作照明。莫令此众怀疑惑故堕于恶趣。以何因缘而作是说。恶魔波旬且安意去。我不令众生住于菩提。乃至波旬且安意去。我不令众生于一切法无远离想。唯愿世尊。为此众生速作照明。亦令将来众生逮照明故。受持此法而不忘失。愿分别说。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菩提无住相  亦无能住者
  是故说众生  无住菩提者
  菩提与众生  无二无有异
  是故说众生  无住菩提者
  亦无有众生  能离众生界
  无所有不生  毕竟不可得
  难思众生界  其性本自空
  假令一切智  不见其离想
  我所说诸阴  无众生能离
  此阴与众生  无异常寂灭
 ...(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乐喜谈说。以是缘故不能受持此经。又于昼夜多染污心少出要心。成就如是诸恼心故。恒受女身不能令止。是故师子。若女人欲不起烦恼不受女身者。应当受持读诵此经为他解说。所以者何。此经能除女人诸烦恼故。师子复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不为离女身受持此经读诵通利者。当受女身不。佛告师子。若有女人。虽不为离女身。受持此经读诵通利。当知此身最是后边。除其神足现女身者。师子。譬如有人投大火聚。而作是言。莫烧我身烧我肤色。于意云何。是人所语得称意不。师子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火性坏人形色。佛告师子。此经亦尔。烧诸烦恼令无有余。是故师子。若有女人。欲不受女身。欲速得一切佛法。欲得见无量无边诸佛。欲得无碍辩才。欲以慈心遍缘一切众生者。应受持此经读诵通利为他解说。尔时师子及五百童女白佛言。世尊。我等于燃灯佛所受持是经。如是展转至于今日。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是师子童女。未尽女身分耶。佛告阿难。于意云何。汝谓师子是女人耶。阿难白佛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莫作是言。所以者何。是师子及五百童女。以神通力现为女身。怜愍饶益未来世中诸女人故。所以者何。一切男子不得随意入诸家中。是故阿难。师子童女。以神通力现受女身。而此女人。无女人法。无男子法。无非男非女法。所以者何。女人法男子法非男非女法不可得故。阿难。是师子于此法中不得一切法。成就法忍逮大照明。是故阿难。一切女人应当随学。如师子童女受持是经读诵通利为...(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罗华。波楼沙华。摩诃波楼沙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迦迦罗华。摩诃迦迦罗华。楼遮摩那华。摩诃楼遮摩那华。输婆摩那华。摩诃输婆摩那华。天优钵罗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如是众华。而散佛上。种种天香。种种天鬘。乃至诸天所有珍宝皆悉雨之。虚空诸天现身在地。而作音乐以供养佛。世间诸人各各脱身所著上服而散佛上。复有诸人。脱手足璎珞咽胸璎珞所著天冠华鬘而散佛上。复有诸人。以金银天冠。众宝天冠。众华天冠。栴檀天冠散佛上者。复有诸人欢喜踊跃称庆无量。当尔之时。牛马欢悦出和柔声。虚空众鸟出和雅音。地狱畜生离苦获安。饿鬼充足离饥渴苦。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悉欢喜踊跃无量。是时众生皆得慈心。慈心相向无有忿恨。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世尊微笑。诸佛如来不以无缘而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今此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今于我前得闻此经。及未来世得闻经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后成佛时宣说是经无有增减。如我今日等无有异。佛说是经时。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限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佛说是经已。文殊师利法王子。无边无量诸菩萨摩诃萨。尊者阿难诸大声闻。及诸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及诸世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第0154部~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心。稽首作礼右绕三匝。散天曼陀罗花。供养于佛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诣迦罗道场敷座而坐。诸大菩萨及声闻众恭敬围绕。告诸比丘。昨于中夜摩醯首罗及难陀苏难陀等。无数净居天众。稽首我足合掌恭敬。而白我言。唯愿如来演说神通游戏大严经典。怜愍一切世间天人。令诸菩萨现在未来而得增益。我时默然可其所请。汝等谛听。我今宣说。  
兜率天宫品第二  
  尔时佛告诸比丘。何等名为方广神通游戏大严经典。所谓显于菩萨住兜率宫。常为无量威德诸天之所供养。逮得灌顶。百千梵众之所称扬。愿力圆满。能正了知诸佛法藏。慧眼清净其心普洽。惭愧知足正念慧行炽然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善巧胜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梵行明达得大神通。知见现前无著无碍。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支正道。菩提分法皆尽边际。具足相好庄严其身。利益众生无时暂替。如说而作无虚妄语。演说正法无所贪求。心净质直离诸邪谄。无有怖畏亦无憍慢。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如来。恒为无量百千那由他诸大菩萨。恭敬尊重。又为梵释四王摩醯首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闻名称赞生欢喜心。入无碍解方便善巧。一切文句差别之相。皆悉能知。凡有宣说曾无所著。如大商主乘大法船游生死海。得三十七菩提之分无量珍宝。而于佛法得陀罗尼。忆念修行终不错谬。如大导师越四瀑流誓愿满足。降伏魔怨摧诸异学。以金刚慧及大悲军能破烦恼。譬如...(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妙音声。其音声中。而说颂曰。  
  尊忆然灯记  积集无边福
  超越于生死  智慧发光明
  长时修惠施  其心常离染
  三垢憍慢尽  语业无诸过
  忆昔无边劫  种姓恒处尊
  戒忍及精进  定慧久修习
  又念无边劫  供养诸如来
  既超生老死  当度所应度
  众生可悲愍  惟尊勿舍之
  诸天龙鬼神  皆悉共瞻待
  众生久渴欲  如海纳群流
  惟尊智充足  当救诸渴者
  远于世讥嫌  乐法舍贪欲
  离垢清净眠  哀愍诸世间
  菩萨宿福德  处于兜率宫
  天众百千亿  闻法曾无倦
  当下阎浮提  垂慈洒甘露
  已过于欲界  无数亿诸天
  亦复共希望  菩萨当下生
  必坏于魔业  能摧诸异学
  佛道如观掌  至时宜勿住
  烦恼火增盛  愿为布慈云
  普雨于法雨  灭除诸猛焰
  前佛已过去  今佛作医王
  当以三脱门  为药除众病
  令彼诸含识  得至于涅槃
  如来大法音  外道悉摧伏
  譬如师子吼  百兽咸惊怖
  智慧以为手  从于精进生
  无量诸魔军  自在能摧伏
  梵释百千数  敬心祈见佛
  四王当奉钵  唯悕速下生
  尊今应豫观  欲依何种族
  当往阎浮界  示行菩萨道
  如器成珍宝  其器自严洁
  智慧净摩尼  于彼雨甘露
  诸天乐器中  演出如是偈
  劝请于菩萨  大悲救众生  
胜族品第三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闻如...(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又欲令诸天众深心欢喜而说颂曰。  
  菩萨将下生  处于兜率宫
  诫彼诸天众  唯当莫放逸
  今汝心所乐  微妙宝庄严
  从于净业因  致斯众妙果
  是故应思报  无令业消歇
  沉沦恶趣中  备受无边苦
  我所示汝法  应生尊重心
  自励勤修行  当获无为乐
  贪欲皆无常  虚假犹如梦
  如幻如阳炎  如电如聚沫
  贪欲无厌足  如渴饮碱水
  若得出世智  乃可为知足
  天女共相娱  譬如集戏场
  同会城邑中  暂聚便离散
  有为非常伴  亦非亲善友
  唯除离垢行  无有恒随逐
  汝应共和合  慈悲利益心
  精求诸善法  终当除热恼
  常念佛法僧  勤心莫放逸
  施戒多闻忍  一切皆圆满
  如理观诸法  因缘和合生
  无常及苦空  无主亦无我
  观我有神力  辩才智慧等
  净业不放逸  多闻持戒成
  我修多闻戒  汝等应随学
  施戒及调伏  慈心莫放逸
  依义勿着言  如言而奉行
  坚固勤修习  利益诸群生
  常宜自知罪  勿复观他过
  不作非自成  彼作非我受
  当思过去劫  流转生死苦
  常行邪妄道  生死乖涅槃
  汝今离众难  生天遇善友
  又闻最胜法  灭除诸贪妄
  弃憍慢贡高  调柔行质直
  应勤修正道  决定证涅槃
  当以智慧灯  销灭愚痴暗
  以胜金刚智  破烦恼随眠
  我得无边法  当为汝宣说
  如是无边法  汝岂能尽行
  我当证菩提  方洒甘露雨
  汝心若清净  我当授胜法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二 降生品第五  
 ...(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色毛羽光鲜。于王宫中楼阁殿堂栋梁轩牖。哀鸣相和遨游自乐。三者于王宫中。草木花叶一时敷荣。四者王宫池沼皆生莲花大如车轮。有百千叶覆映水上。五者王宫珍器自然而有苏油石蜜。种种美味。食而无尽。六者王宫乐器箫笛箜篌琴瑟之属。非因击奏。皆出种种微妙之音。七者王宫金银琉璃车磲马瑙摩尼珊瑚。一切珍藏悉皆盈满。八者王宫有大光明映蔽日月。遇斯光者身心安乐得未曾有。如是名为八种瑞相。是时摩耶圣后。澡浴庄饰。涂诸天香着妙衣服。众宝自严欢喜悦豫。身心清净。以一万婇女围绕侍从。游音乐殿中诣输檀王。于王右边。升妙宝网庄严之座。坐已容貌熙怡开颜微笑。于是颂曰。  
  善哉大王幸哀许  我今欲陈微妙愿
  从是恒起仁慈心  当持八关清净戒
  不害众生如爱己  三业十善常修习
  远离嫉妒谄曲心  愿王于我莫生染
  闻此禁戒非随喜  恐王长夜婴苦报
  惟愿令我得别居  宫殿香花自严饰
  诸善婇女常围绕  鼓乐弦歌演法音
  凡鄙恶人令离我  淫秽香花皆不御
  一切囚徒悉宽宥  要当遣彼囹圄空
  七日七夜广行檀  给济贫乏令充足
  必使正化轻徭役  尽令公庭无诤讼
  各各慈心互相向  如升忉利欢喜园
  怜愍世间同一子  法教如斯甚安乐
  王闻此言大欢悦  如所愿者皆相许
  即敕诸臣净宫殿  幡盖香花恣严饰
  复以二万勇健军  操持剑戟令防护
  婇女弦歌相娱乐  复以璎珞庄严身
  珍床宝座敷綩綖  处在胜殿如天女  
  佛告诸比丘。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梵众天。梵辅天。妙光天。少光天。光严天。净居天。阿迦尼吒天。摩醯首罗天及余无量百千天众。悉皆云集互相谓言。菩萨将欲下生。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知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下阎浮提。从初入胎及以出胎。童子盛年。游戏受欲。...(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千万亿那由他诸天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即于兜率最胜天宫。而便降生。将下生时。放未曾有身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世界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云何此中忽生众生。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十八相。所谓摇动。极摇动。遍摇动。扣击。极扣击。遍扣击。移转。极移转。遍移转。涌覆。极涌覆。遍涌覆。出声。极出声。遍出声。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是时一切众生欢喜踊跃。爱乐清净快乐无极。称扬赞美闻诸声时。无一众生恐畏惊悸。梵释护世日月威光皆悉不现。一切地狱畜生饿鬼及诸众生皆蒙安隐。无一众生于此时中为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之所逼迫。互相慈愍起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人天乐器不鼓自鸣。无量诸天顶戴擎捧是妙楼阁。无量百千天女前后围绕奏天伎乐。其乐音中出是妙偈。叹菩萨曰。  
  尊者长夜积修习  所有净业皆圆满
  住于真正胜理中  今致天人上供养
  往昔无量拘胝劫  能施所爱妻子等
  由彼行檀获胜报  故得诸天妙花香
  自割身肉而秤之  慈心救彼垂死鸽
  复以行檀获胜报  能令饿鬼得充足
  尊者过去无边劫  坚持净戒未尝毁
  由彼尸罗获胜报  能令恶趣息众患
  尊者过去无边劫  求菩提故行忍辱
  由彼羼提获胜报  能令人天互慈愍
  尊者过去无边劫  胜修精进无休已
  由彼勤劬获胜报  身相端严如须弥
  尊者过去无边劫  为断结使修诸定
  由彼禅那获胜报  能令今世无烦恼
  尊者过去无边劫  修习智慧断诸结
  由彼般若获胜报  能使光明甚清净
  被慈甲胄除烦恼  由愍世间今现生
  证得第一妙喜舍  尊获梵住归命礼
  照以智慧光明炬  净除痴冥诸过失
  三千大千以为主  归命牟尼大导师
  胜慧神足得诸通  见真实义能示现
  自既得济能拯物  归命船师能渡者
  随顺世法示同凡  不为世法之所染
  一切众生若闻见  获不思议胜利益
  况...(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
  往昔无量拘胝劫  能施所爱妻子等
  由彼行檀获胜报  故得诸天妙花香
  自割身肉而秤之  慈心救彼垂死鸽
  复以行檀获胜报  能令饿鬼得充足
  尊者过去无边劫  坚持净戒未尝毁
  由彼尸罗获胜报  能令恶趣息众患
  尊者过去无边劫  求菩提故行忍辱
  由彼羼提获胜报  能令人天互慈愍
  尊者过去无边劫  胜修精进无休已
  由彼勤劬获胜报  身相端严如须弥
  尊者过去无边劫  为断结使修诸定
  由彼禅那获胜报  能令今世无烦恼
  尊者过去无边劫  修习智慧断诸结
  由彼般若获胜报  能使光明甚清净
  被慈甲胄除烦恼  由愍世间今现生
  证得第一妙喜舍  尊获梵住归命礼
  照以智慧光明炬  净除痴冥诸过失
  三千大千以为主  归命牟尼大导师
  胜慧神足得诸通  见真实义能示现
  自既得济能拯物  归命船师能渡者
  随顺世法示同凡  不为世法之所染
  一切众生若闻见  获不思议胜利益
  况复听闻尊妙法  信乐当生广大善
  兜率天宫行暗冥  阎浮提中日将出
  烦恼惛睡诸群生  尊者皆当令觉悟
  迦毗罗城益兴盛  无量诸天众围绕
  诸天宝女奏天乐  周遍王城演妙音
  佛母妙色以庄严  福德威容乘净业
  圣子端正甚奇特...(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
  照以智慧光明炬  净除痴冥诸过失
  三千大千以为主  归命牟尼大导师
  胜慧神足得诸通  见真实义能示现
  自既得济能拯物  归命船师能渡者
  随顺世法示同凡  不为世法之所染
  一切众生若闻见  获不思议胜利益
  况复听闻尊妙法  信乐当生广大善
  兜率天宫行暗冥  阎浮提中日将出
  烦恼惛睡诸群生  尊者皆当令觉悟
  迦毗罗城益兴盛  无量诸天众围绕
  诸天宝女奏天乐  周遍王城演妙音
  佛母妙色以庄严  福德威容乘净业
  圣子端正甚奇特  光明遍照三千界
  其国所有诸众生  皆离诤论诸烦恼
  一切慈心相敬顺  悉由菩萨之威力
  输檀王种当兴盛  由斯应绍转轮王
  其城所有诸珍藏  一切众宝皆盈满
  夜叉罗刹鸠槃茶  修罗密迹诸天众
  守护菩萨所居处  不久皆当证解脱
  悉以回向菩提道  愿速如尊成正觉  
处胎品第六  
  佛告诸比丘。冬节过已。于春分中毗舍佉月。丛林花叶鲜泽可爱。不寒不热。氏宿合时三界胜人。观察天下白月圆净。而弗沙星正与月合。菩萨是时从兜率天宫没。入于母胎。为白象形。六牙具足。其牙金色首有红光。形相诸根悉皆圆满。正念了知。于母右胁降神而入。圣后是时安隐睡眠。即于梦中见如斯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胜人托生为白象...(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一九卷





...生子愿无上损。又有五百千天诸婇女。各各执持上妙音乐鼓吹弦歌。为供养菩萨故。问圣后言。安隐生子愿无上损。此阎浮提一切外道五通神仙。乘空至于输檀王所。而白王言。王生福德之子。吉祥无量种族增盛。  
  佛告诸比丘。菩萨生已于龙毗尼园。七日七夜。人天击奏种种微妙音乐。而以供养尊重赞叹。复以种种上妙饮食。施设一切。释种亲族。皆悉集会赞言吉祥。悉行惠施作诸功德。供养三万二千名闻胜智诸婆罗门。随其所须皆令满足。梵王帝释。化作端正摩那婆身。于众会中坐第一座。而演吉祥微妙赞叹。  
  佛告诸比丘。菩萨生已。摩醯首罗告净居天子言。菩萨已于百千阿僧祇拘胝那由他劫。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多闻。成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常希求利益一切。已于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从波而生。以百福相而自严饰。勇猛决定。习诸善行降伏魔怨。已能成就清净妙愿。名大智幢。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为大导师。天人供养积集福德。增长意乐。远离生老病死。能尽边际。能于甘蔗上族中生。不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悟世间。我与汝等可共往彼。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及为断除诸余天子憍慢掉举故。令彼诸天于长夜中获利益故。得安乐故。证菩提故。又欲见输檀王。赞叹吉祥庆贺种族宣说菩萨定当成佛。  
  尔时摩醯首罗天子。与十二百千天众围绕。光明赫奕照迦毗罗城。诣输檀王宫。顶礼菩萨绕百千匝。恭敬捧持。庆贺输檀王言。大王应大欢喜。何以故。王之太子相好庄严。于一切...(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为菩萨御。是时人天婇女罗列而行。天无所嫌人无所羡。此由菩萨威神力故。  
  佛告诸比丘。是时迦毗罗城五百释种。各造宫殿合掌恭敬。稽首请输檀王言。善哉善哉。一切成利。愿天中天幸我宫殿。愿最上导师幸我宫殿。愿欢喜悦乐者幸我宫殿。愿好名称幸我宫殿。愿普遍眼幸我宫殿。愿无等等幸我宫殿。愿功德光明具相庄严者幸我宫殿。由是赞叹成利因缘故。名菩萨为萨婆悉达多。  
  于是输檀王愍诸释意。即将菩萨入诸释宫。经于四月。方得周遍。然后乃将菩萨归于自宫。于自宫中有一大殿。名宝庄严。菩萨居彼殿已。时输檀王召诸亲族长德耆年。凡预国姻皆悉来集。而告之言。我子婴孩早丧其母。乳哺之寄今当付谁。谁能影护使得存活。谁能慈心为我瞻视。谁能养育令渐长大。谁能怜抚如爱己子。时有五百释氏之妇。前白王言。我能养育王之太子。诸释耆旧咸作是言。汝等年少色盛心举。不堪依时养育太子。摩诃波阇波提。亲则姨母有慈有惠。唯此一人堪能养育。是诸释种皆共和合。请摩诃波阇波提。为养育主。时输檀王躬抱菩萨。付于姨母而告之言。善来夫人当为其母。摩诃波阇波提奉王敕已。命三十二养育之母。八母抱持。八母乳哺八母洗浴。八母游戏养育菩萨。譬如白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清净圆满。亦如尼拘陀树植彼膏腴沃壤之地。渐渐增长。  
  佛告诸比丘。时输檀王又与释种共集议论。我此太子为作转轮圣王。为当出家成佛道也。时有五通神仙名阿斯陀与外族那罗童子。居雪山中。见菩萨生时有无量希奇之瑞。又闻虚空诸天赞言佛出于世。又见空中雨种种香花种种衣服。人天往来欢喜踊跃。即以天眼周遍观察。见迦毗罗城输檀王太子。福德光明照曜世间。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见此事已...(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唱摩(上声)字时。出销灭一切憍慢声。唱也字时。出通达一切法声。唱罗字时。出厌离生死欣第一义谛声。唱罗(上声)字时。出断一切生死枝条声。唱婆(上声)字时。出最胜乘声。唱舍字时。出一切奢摩他毗钵舍那声。唱沙(上声)字时。出制伏六处得六神通声。唱娑字时。出现证一切智声。唱呵字时。出永害一切业烦恼声。唱差字时。出诸文字不能诠表一切法声。佛告诸比丘。菩萨与诸童子居学堂时。同唱字母。演出无量百千法门之声。令三万二千童男三万二千童女。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因缘。示现入于学堂。  
观农务品第十一  
  佛告诸比丘。菩萨年渐长大。便于一时。共诸释子出城游观行至园中。见诸农夫勤劳执役。菩萨见已。起慈悲心。哀嗟世间有如斯苦。即作是念。何处空闲。我当于彼思惟离苦。乃见园中有阎浮树枝叶蓊郁鲜荣可爱。菩萨尔时。于彼树下结加趺坐。离诸欲恶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内净一心灭觉观。离生喜乐住二禅。离喜受圣说住舍有念有想。身证乐住三禅。断除苦乐灭忧喜。不苦不乐。念清净住四禅。时有外五通仙人。乘虚而行从南往北。至阎浮树不能飞过。共相谓言。我今何为不能飞过此阎浮树。心惊毛竖。而说偈言。  
  我等昔能过  须弥及金刚
  如是坚固山  去来无挂碍
  犹如有大象  冲度小林丛
  于彼无留难  其事亦如是
  又亦曾飞过  诸天龙神宫
  皆悉不为难  一切无所障
  今者是谁...(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  婇女共相娱
  此处甚难居  犹如履霜刃
  未若住禅定  独在于山林  
  尔时菩萨过七日已。起大悲心思惟方便欲度众生。告诸大臣。而说颂曰。  
  莲花生长淤泥中  不为淤泥之所染
  王者德感于众庶  方为一切之所宗
  世间无量诸众生  当于我所证甘露
  是故示有妻子等  非为五欲之所染
  我今随顺过去佛  而不退失诸禅定
  婚娉宜应选仇偶  勿娶凡女以为妃
  具足相好清净人  谛语称心无放逸
  我今为书陈所好  汝宜依书善求觅
  若有少盛好威仪  不恃丽容而起慢
  无憍无吝无嫉妒  无谄无诳无诸病
  恒常质直起慈心  怜愍众生如爱子
  好行惠施无诸过  供养沙门婆罗门
  乃至梦寐无邪心  未曾怀孕至贞洁
  恒为心师不高举  执意卑愻犹如贱
  不贪滋味及欲乐  有惭有耻而无害
  未尝归依诸外道  恒与真正理相应
  身语意业常清净  惛沉睡眠皆远离
  所作无不善思惟  恒行善行未曾舍
  承事舅姑如父母  爱念左右如自身
  夫睡方眠复先起  善能解了诸义理
  如是之女我方取  岂得凡劣以为妃  
  佛告诸比丘。是时大臣乃传此书。至输檀王所。王见书已告诸臣言。汝宜赍书于迦毗罗城。观诸族姓。若刹帝利。若婆罗门。乃至毗舍首陀种族之中。必有令女具斯众...(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上菩萨。赞言。善哉善哉。頞顺那即说偈言。  
  拘胝室哆阿由多  如是复有尼由多
  更割罗及毗婆罗  数名极至阿刍婆
  而复超过无量数  此等太子皆能知
  诸释汝今悉应听  太子世间无与等
  三千大千众草木  折以为筹作智人
  如是不足为挍量  况复五百释童子  
  佛告诸比丘。时有百千天人。悉唱善哉善哉。虚空诸天。以偈赞曰。  
  过现及未来  若干众生心
  上中下品类  一念悉皆知
  何况此算数  而不能明了  
  佛告诸比丘。菩萨降伏诸释童子。捔试伎艺跳踯奔走皆悉最胜。尔时虚空诸天。复说偈言。  
  菩萨多劫行施戒  忍辱精进慈悲力
  感得如是轻身心  周旋捷疾汝当听
  汝见大士常居此  不知一念往十方
  游历佛国遍亲承  未曾知彼有来去
  于是释子得殊胜  此事不足为希有  
  佛告诸比丘。是时五百童子角力相扑。分为三十二朋难陀就前骋其刚勇。菩萨举手才触其身。威力所加应时而倒。提婆达多常怀我慢陵侮菩萨。谓己威力与菩萨等。挺然出众巡彼试场。疾走而来欲挫菩萨。尔时菩萨不急不缓。亦无嗔忿安详待之。右手徐捉飘然擎举。摧其我慢。三掷空中。以慈悲故使无伤损告诸释种。汝宜尽来与我相扑。俱生嗔忿锐意齐奔。菩萨指之悉皆颠仆。时诸人天同声唱言。善哉善哉。虚空诸天雨众天花。以偈赞曰。  
  假使十方诸众生  皆具大力如那延
  最上智人于一念  才指之时悉颠仆
  假使须弥铁围山  大士手摩尽为末
  何况世间不坚人  而与太子挍优劣
  当以大慈坐道树  降伏欲界天魔军
  复以甘露洽群生  定知菩萨无能胜  
  尔时执杖大臣告诸释子言。我已观见种种伎艺。今可试射谁最为优。于是共射铁鼓。阿难陀曰。可置铁鼓二拘卢舍。提婆达多曰。可置铁鼓四拘卢舍。孙陀罗难陀曰。可置铁鼓六拘卢舍。执杖大臣曰。可置铁鼓八拘卢舍。菩萨言。...(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事不足为希有  
  佛告诸比丘。是时五百童子角力相扑。分为三十二朋难陀就前骋其刚勇。菩萨举手才触其身。威力所加应时而倒。提婆达多常怀我慢陵侮菩萨。谓己威力与菩萨等。挺然出众巡彼试场。疾走而来欲挫菩萨。尔时菩萨不急不缓。亦无嗔忿安详待之。右手徐捉飘然擎举。摧其我慢。三掷空中。以慈悲故使无伤损告诸释种。汝宜尽来与我相扑。俱生嗔忿锐意齐奔。菩萨指之悉皆颠仆。时诸人天同声唱言。善哉善哉。虚空诸天雨众天花。以偈赞曰。  
  假使十方诸众生  皆具大力如那延
  最上智人于一念  才指之时悉颠仆
  假使须弥铁围山  大士手摩尽为末
  何况世间不坚人  而与太子挍优劣
  当以大慈坐道树  降伏欲界天魔军
  复以甘露洽群生  定知菩萨无能胜  
  尔时执杖大臣告诸释子言。我已观见种种伎艺。今可试射谁最为优。于是共射铁鼓。阿难陀曰。可置铁鼓二拘卢舍。提婆达多曰。可置铁鼓四拘卢舍。孙陀罗难陀曰。可置铁鼓六拘卢舍。执杖大臣曰。可置铁鼓八拘卢舍。菩萨言。可将铁鼓置十拘卢舍。并七铁猪及七铁多罗树置十拘卢舍外。尔时阿难陀射及二拘卢舍。过二铁鼓。提婆达多射及四拘卢舍。过四铁鼓。孙陀罗难陀射及六拘卢舍。过六铁鼓。执杖大臣射及八拘卢舍。过八铁鼓。自此为限皆不能越。  
  尔时菩萨引弓将射。其弓及弦一时俱断。菩萨顾视更觅良弓。时输檀王心甚欢喜。报菩萨言。先王有弓在于天庙。常...(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思惟时。可独处时。可往刹利众会。可往婆罗门众会。可往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护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众会之时。  
  佛告诸比丘。一切最后身菩萨将欲出家。法尔有十方无边阿僧祇世界诸佛如来神通之力。令其宫内鼓乐弦歌。出微妙音劝请菩萨。而说偈言。  
  宫中婇女弦歌声  以欲而惑于菩萨
  十方诸佛威神力  变此音声为法言
  尊昔见诸苦众生  发愿与彼为依怙
  善哉若记昔诸行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忆昔为众生故  身肉手足而无吝
  持戒忍辱及精进  禅定智慧皆修行
  为求菩提胜福故  一切世间无能及
  是诸众生嗔恚痴  尊以慈悲皆摄伏
  尊于愚痴邪见者  而能广起大悲心
  积集福智已无边  禅定神通极清净
  身光能至于十方  如月无云而普照
  无数音乐声微妙  劝请菩萨速出家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住于最胜微妙宫中。一切所须皆悉备具。殿堂楼阁众宝庄严。幢幡宝盖处处罗列。宝铃宝网而严饰之。垂悬无量百千缯彩众宝璎珞。一切桥道以众宝板之所合成。处处皆有众宝香炉烧众名香。珠交露幔张施其上。有诸池沼其水清冷。时非时华周遍开发。其池之中凫雁鸳鸯。孔雀翡翠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出和雅音。其地纯以琉璃所成。光明可爱犹如明镜。庄严绮丽无以为喻。人天见者莫不欢喜。复于一时。诸婇女等乐器之音。由十方佛威神力...(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佛所行行  独处空山林野间
  证得如来一切智  见诸贫乏施财宝
  尊昔已行于大施  一切财宝皆能舍
  为诸众生雨法雨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于净戒无缺减  自昔多劫常修习
  解脱众生诸烦恼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修百千诸忍辱  世间恶言皆忍受
  常以忍辱而调伏  今正是时速出家
  尊行精进极坚强  长时修习摧魔众
  灭除一切三恶趣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以胜定除诸垢  洒甘露雨洽群生
  充满世间诸渴乏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以无边大智慧  断除邪见愚痴惑
  尊应思惟昔弘愿  今正是时速出家
  尊昔已行无量亿  慈悲喜舍诸胜行
  以此一切诸胜行  分布世间诸众生
  婇女弦歌甚微妙  以欲而感于菩萨
  十方诸佛威神力  一切皆令为法音
  尊忆往昔为国王  有人于前而从乞
  与我王位及国土  欢喜舍之无悔恨
  尊昔曾为婆罗门  名曰输迦极精进
  慈孝供养于父母  成熟无量婆罗门
  及余众生归善道  舍是身已生天上
  尊忆往昔作仙人  歌利王嗔断支节
  起大慈心无恼恨  所伤之处皆流乳
  昔作奢摩仙子时  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误而中  抱慈无恨欢喜死
  尊忆昔为金色鹿  见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  后反加害无嗔恨
  尊忆昔者为仙人  宝珠误堕于大海
  起精进心抒彼海  龙王惊怖还宝珠
  尊于昔者为大仙  慈心护彼归命鸽
  有人从尊索是鸽  自割身肉而称之
  与鸽轻重乃齐等  毕至命终为拥护
  又尊昔为奢摩仙  人来问树有几叶
  善知多少而酬答  其人不信天来证
  尊昔曾为鹦鹉鸟  释化为人来诘问
  所依之树既枯折  何为守之而不离
  答云依此而成长  帝释便生希有心
  即令枯树重荣茂  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处世间诸众生  置佛无边功德海
  如是十方佛威神  赞叹菩萨诸功德
  变诸婇女弦歌曲  ...(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佛威神力  一切皆令为法音
  尊忆往昔为国王  有人于前而从乞
  与我王位及国土  欢喜舍之无悔恨
  尊昔曾为婆罗门  名曰输迦极精进
  慈孝供养于父母  成熟无量婆罗门
  及余众生归善道  舍是身已生天上
  尊忆往昔作仙人  歌利王嗔断支节
  起大慈心无恼恨  所伤之处皆流乳
  昔作奢摩仙子时  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误而中  抱慈无恨欢喜死
  尊忆昔为金色鹿  见人渡河而被漂
  因起慈心以救之  后反加害无嗔恨
  尊忆昔者为仙人  宝珠误堕于大海
  起精进心抒彼海  龙王惊怖还宝珠
  尊于昔者为大仙  慈心护彼归命鸽
  有人从尊索是鸽  自割身肉而称之
  与鸽轻重乃齐等  毕至命终为拥护
  又尊昔为奢摩仙  人来问树有几叶
  善知多少而酬答  其人不信天来证
  尊昔曾为鹦鹉鸟  释化为人来诘问
  所依之树既枯折  何为守之而不离
  答云依此而成长  帝释便生希有心
  即令枯树重荣茂  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处世间诸众生  置佛无边功德海
  如是十方佛威神  赞叹菩萨诸功德
  变诸婇女弦歌曲  劝请菩萨速出家
  尊昔长劫发弘愿  拔诸众生生死苦
  请忆往昔所行行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忆往昔无边劫  以金银等众珍...(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依此而成长  帝释便生希有心
  即令枯树重荣茂  尊是受持功德者
  安处世间诸众生  置佛无边功德海
  如是十方佛威神  赞叹菩萨诸功德
  变诸婇女弦歌曲  劝请菩萨速出家
  尊昔长劫发弘愿  拔诸众生生死苦
  请忆往昔所行行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忆往昔无边劫  以金银等众珍宝
  头目王位及妻子  见来求者欢喜施
  昔为首鞞幢牙王  月灯珠髻及大悲
  坚猛妙目诸王等  皆有威力能行施
  尊于多劫能持戒  其戒清净如明珠
  坚持守护无纤过  亦如[犛-未+牙]牛自爱尾
  尊忆曾为大象王  猎师以箭中其身
  而起慈心无所报  捐彼六牙而守戒
  尊忆多劫修诸忍  因修忍故受众苦
  请忆昔日为熊身  见人冻饿而温养
  彼归路逢畋猎者  将来共屠心不恨
  尊以精进坚固力  为菩提故修诸行
  当伏魔王及军众  今正是时宜出家
  尊忆昔为骏逸马  腾空利益诸世间
  于夜叉国济众生  安置之于无畏处
  如是精进无边劫  神通智力除烦恼
  心极调柔坐寂定  以此利益诸众生
  尊于昔者为国王  普使众生行十善
  是诸众生行善故  命终皆得生梵世
  尊智能知善不善  及了众生诸根性
  智慧能入诸理趣  今正是时速出家
  尊愍众生堕邪见 ...(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重。为他演说无所希望。亦不因法而求财宝。为众说法未曾悭吝。勇猛精进一心勤求。法为依止守护法藏。住于忍辱修行波若通达方便。  
  佛告诸比丘。菩萨于多劫来。远离世间五欲之过。为成就众生。示现处于贪欲境界。积集增长一切善根殊胜福德资粮之力。示现受用广大微妙五欲境界。而于其中心得自在。菩萨是时忆念往昔所发誓愿。由是昔愿思惟佛法皆悉现前。而起大悲观察世间。富贵炽盛会归磨灭。又观生死多诸烦恼险恶怖畏。欲速除断入大涅槃。  
  佛告诸比丘。菩萨久已了知生死过患。不取不着。乐求如来真实功德。依阿兰若寂静之处。其心常乐利益自他。于无上道勇猛精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8:06:38 | 只看該作者
令一切众生得安乐故。得利益故。得寂静故。得涅槃故。常起大慈大悲。能以四摄摄诸众生无有厌倦。观诸众生犹如一子。于诸境界心无所著。设大施会增长福德。远离悭贪施不望报。于长夜中勇猛精进。善能降伏贪嗔憍慢悭嫉烦恼。未曾暂忘一切智心。着大施甲被精进铠。以大悲心度脱众生。智力坚强恒无退失。等心众生随其意乐皆令满足。知时非时悟法非法。回向菩提。于惠施中三事清净。以金刚智除断四魔。戒行成就善能守护身语意业。乃至小罪而怀大惧心常清净。于诸垢浊恶言毁呰轻弄诽谤打辱系缚曾无浊乱。具足忍辱心性调柔。所作事业常能坚固。于一切善心无退转。念智具足恒修正定。获智慧明能破诸暗。心常观见苦空无常不净之法。已善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又常安住奢摩他...(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谤打辱系缚曾无浊乱。具足忍辱心性调柔。所作事业常能坚固。于一切善心无退转。念智具足恒修正定。获智慧明能破诸暗。心常观见苦空无常不净之法。已善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又常安住奢摩他毗钵舍那。深入缘起觉悟真实。恒自了知不因他解。游三脱门了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  
  佛告诸比丘。菩萨从多劫来。于四威仪恒住如是智慧。如是功德。如是精进。如是利益十方诸佛复令宫中婇女乐器出微妙声劝发菩萨。又欲化诸宫中婇女。即时证得四种法门。何等为四。一者方便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摄取之。二者绍三宝种能使不绝不坏一切智性不退愿力。三者智力坚固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四者有殊胜智慧资粮之力。分别一切菩提分法。大严法门得现前故。以此四种为欲成就宫中诸婇女故。即于是时作大神通。令诸婇女解悟乐音。所出言词百千法门。所谓广大心。愍众生心。求菩提心。发起深心。而于佛法令生净信。远离憍慢尊重正法。知善不善忆念诸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神通。四摄法。四无量。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一一分别奢摩他毗钵舍那。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无贪寂灭。无生尽智。乃至涅槃。菩萨神通令音乐中出如是声。诸婇女等闻是声已。生希有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告诸比丘。菩萨处王宫时。能令八万四千诸婇女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无量百千...(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事相令速出家。尔时菩萨复召驭者而告之言。今日欲往园林游观。汝可严驾我当暂出。驭者又奏父王。王闻是已谓驭者曰。太子前出三门见老病死愁忧不乐。今者宜令从北门出。严饰道路香花幡盖使胜于前。勿得更有老病死等非吉祥事在于路侧。所司受敕严好过前。尔时太子与诸官属。前后导从出城北门。时净居天化作比丘。着坏色衣剃除须发。手执锡杖视地而行。形貌端严威仪庠序。太子遥见问是何人。  
  时净居天以神通力。令彼驭者报菩萨言。如是名为出家人也。太子即便下车作礼因而问之。夫出家者何所利益。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于是菩萨深生欣喜赞言。善哉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既见是已登车而还。时输檀王问驭者言。太子出游宁有乐不。答言。大王当知。太子。向出至于中路。皆悉严好无诸不祥。忽有一人着坏色衣剃除须发执持应器杖锡而行。容止端严威仪详审。太子即便下车作礼。言语既毕严驾而归。竟亦不知何所论说。时输檀王闻此语已。心自念言。阿斯陀仙言无虚谬。于是更增微妙五欲而娱乐之。佛告诸比丘。时净居天欲令菩萨速疾出家。重与父王作七种梦。一者梦见有帝释幢众多人舁从迦毗罗城东门而出。二者梦见太子乘大香象徒驭侍卫从迦毗罗城南门而出。三者梦见太子乘驷马车从...(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得之者
  转复无厌足  得已爱别离
  便生大苦恼  天上微妙乐
  人中殊胜果  假使世间人
  尽受二种报  心亦未知足
  得此更求余  譬如热乏人
  渴逼饮碱水  五欲亦如是
  悕求无息时  常在生死中
  轮转恒无际  若有智慧者
  必净摄诸根  证无漏圣道
  尔乃名知足  王今应观身
  无常不坚固  九孔恒流溢
  众苦作机关  我虽受五欲
  而不生贪着  为求寂灭乐
  是故今出家  频婆娑罗言
  善哉大导师  我本臣事汝
  汝是帝王子  能弃五欲荣
  我今劝俗利  必获无量罪
  唯愿大慈悲  哀愍舍我过
  当于此境界  证得佛菩提
  愿使不我遗  我当获大利
  于是从座起  顶礼菩萨足
  百千众围绕  还返于自宫
  菩萨调伏心  为世间依止
  随益而去住  当往尼连河  
苦行品第十七  
  佛告诸比丘。王舍城边有一仙人。摩罗之子名乌特迦。与七百弟子俱。常说非想非非想定。尔时菩萨见彼仙人。于大会中多闻聪慧众所宗仰。作是思惟。我若不至其所同其苦行。云何能显彼所修行诸定过失。我今方便令彼自知。其所修习非为究竟。又欲开显我之定慧利益一切。令彼众会生希有心。发是念已至仙人所。作如是言。仁者。谁为汝师汝所修行复是何法。仙人答言。我本无师自然而...(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福德智慧菩提道场。如是种种事业皆悉现于此道场中。  
  佛告诸比丘。十六天子见如是等神通瑞相种种庄严踊跃欢喜。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娄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见此道场叹未曾有。各想自宫犹如塳墓。皆有无量赞述功德。复有四护菩提树神。一名毗留薄瞿。二名苏摩那。三名乌珠钵底。四名帝珠。各以神力变菩提树。高广严好各长八十多罗之树。根茎枝叶花果茂盛。端正可爱庄严无比见者欢喜。踰于帝释欢喜园中波利质多罗树拘鞞罗树。菩萨所坐成菩提处。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心也。此树下地纯以金刚所成不可沮坏。  
  佛告诸比丘。菩萨欲往菩提树时。放大光明遍照无边无量世界。地狱众生皆得离苦。饿鬼众生皆得饱满。畜生众生慈心相向。诸根不具众生皆得具足。病苦众生皆得痊愈。怖畏众生皆得安乐。狱囚众生皆得释然。贫穷众生皆得财宝。烦恼众生皆得解脱。饥渴众生皆得饮食。怀孕众生皆得免难。羸瘦众生皆得充健。而于此时。无一众生为贪恚痴之所逼恼。人天不死亦不受胎。是时一切众生更相慈愍生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姊如妹如兄如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地狱痛苦逼  一切皆休息
  畜生相食啖  各各起慈心
  八难皆闭塞  三恶悉空静
  光明所照处  咸受微妙乐
  眼耳鼻舌等  诸根不完具
  皆悉得具足  烦恼所扰者
  便得大安乐  狂乱得正念
  贫贱得富贵  病苦得痊除
  禁囚得解脱  一切无忿竞
  展转起慈心  如父母爱子
  菩萨光明网  遍满于十方
  普照恒沙界  映蔽无边土
  铁围大铁围  及余诸山等
  皆悉不复现  变为一佛刹
  以众宝所成  严饰甚微妙
  由光照烛故  一切如观掌
  如是等庄严  为供养菩萨
  护菩提场神  有十六天子
  面八十由旬  现种种严饰
  菩萨大威力...(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二〇卷





...皆得痊愈。怖畏众生皆得安乐。狱囚众生皆得释然。贫穷众生皆得财宝。烦恼众生皆得解脱。饥渴众生皆得饮食。怀孕众生皆得免难。羸瘦众生皆得充健。而于此时。无一众生为贪恚痴之所逼恼。人天不死亦不受胎。是时一切众生更相慈愍生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姊如妹如兄如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地狱痛苦逼  一切皆休息
  畜生相食啖  各各起慈心
  八难皆闭塞  三恶悉空静
  光明所照处  咸受微妙乐
  眼耳鼻舌等  诸根不完具
  皆悉得具足  烦恼所扰者
  便得大安乐  狂乱得正念
  贫贱得富贵  病苦得痊除
  禁囚得解脱  一切无忿竞
  展转起慈心  如父母爱子
  菩萨光明网  遍满于十方
  普照恒沙界  映蔽无边土
  铁围大铁围  及余诸山等
  皆悉不复现  变为一佛刹
  以众宝所成  严饰甚微妙
  由光照烛故  一切如观掌
  如是等庄严  为供养菩萨
  护菩提场神  有十六天子
  面八十由旬  现种种严饰
  菩萨大威力  面八十由旬
  亦现无边刹  各各皆严净
  天龙八部众  睹如是事已
  还自思本宫  而生塳墓想
  咸起奇特心  颂叹诸功德
  善哉福难思  乃感如斯果
  匪唯身语意  起如是庄严
  以本愿力故  一切皆成就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常昏暗
  恒雨热沙以烧身  自念长时受斯苦
  忽遇光明如日照  身心清凉遍欢喜
  亿劫修行众行者  今时定坐菩提场
  我与汝等诸亲眷  衣服香花并伎乐
  及以种种庄严具  供养利益世间者  
  佛告诸比丘。龙王尔时与其眷属。欢喜踊跃瞻顾四方。乃见菩萨身相巍巍如须弥山。梵释四王龙神八部。皆悉围绕心大欢喜。头面礼足恭敬尊重即以种种香花衣服璎珞。作众伎乐供养菩萨。合掌曲躬以偈赞曰。  
  面净如满月  世间大导师
  我昔值诸佛  瑞相皆如是
  今尊破魔已  行当证菩提
  曾于过去劫  广修内外施
  持戒及忍辱  精进禅智慧
  方便大慈悲  愿力喜舍等
  以是诸功德  当得成佛道
  一切诸丛林  低枝礼佛树
  有千吉祥瓶  围绕在虚空
  众鸟吐和音  翻翔竞随逐
  身色真金光  遍照于十方
  恶趣停苦恼  世间蒙快乐
  尊今于三界  定为大导师
  梵王及帝释  欲色诸天子
  咸舍微妙乐  皆来申供养
  尊今于世间  必为大医王
  凡是所游践  莲华随步起
  尊今于世间  必为应供者
  导师坐道场  无量拘胝数
  一切魔军众  皆当自摧伏
  日月可堕落  须弥可崩坏
  若未得菩提  终不可移动
  愿我与眷属  得舍此龙身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现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刹。成一清净琉璃道场。一切佛刹五道众生。展转指示各相谓言。此是何人神通游戏庄严威德色相乃尔。是时菩萨于一一众生前现化菩萨。而说颂曰。  
  能断诸垢浊  贪嗔痴习气
  身照十方刹  映蔽众光明
  福智及三昧  积劫转增长
  一切诸庄严  最胜牟尼力  
  尔时南方世界。有国名宝庄严。其佛号曰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现宝盖。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持一宝盖周遍覆此菩提之场。大梵天王释提桓因护世四王。更相谓言。以何果报而现如此宝庄严盖。于宝盖中。出妙颂曰。  
  在昔亿千劫  供养三世佛
  慈心行舍施  故得相庄严
  成就那延力  导师感是报
  利益于一切  端坐菩提场  
  尔时西方世界。有国名詹波。其佛号曰开敷花王智慧神通。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宝网。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取一胜妙宝网弥覆菩提道场。十方诸来天众龙神八部更相谓言。以何因缘感斯宝网。于宝网中。出妙颂曰。  
  能为众宝因  众宝所依处
  三界皆归趣  名闻遍十方
  欲证大菩提  住于清净法
  精进力成佛  能感如斯供  
  尔时北方世界。有国名曰转。其佛号曰掩蔽日月光。彼有菩萨摩诃萨。名庄严王。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空来  身色美艳如虹霓
  福慧资粮悉圆满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出摩尼众宝网
  并散曼陀苏曼陀  婆利师花詹波花
  及持如是等花鬘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以神通力震大地
  而诸众生不惊怖  一切靡不欢喜者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接须弥大山王
  如持花鬘不为重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顶戴四大香水海
  遍洒大地皆严净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持殊胜众宝盖
  令诸菩萨皆睹见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现为梵王住寂定
  一一毛孔演妙法  说大慈悲及喜舍
  无量菩萨从空来  示为帝释微妙形
  一切天人共围绕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示为护世之形像
  一切天人共围绕  各各散以天花香
  以紧那罗乾闼婆  美妙音声赞菩萨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持芬香妙花树
  枝叶花果遍庄严  而至菩提道场所
  其树花台有菩萨  于彼花中出半身
  悉皆具相三十二  各各执持诸妙花
  拘物头花波头摩  优钵罗花芬陀利
  无量菩萨从空来  手持清净莲花沼
  其身广大如须弥  变为净妙诸花鬘
  遍覆三千大千界  而至菩提道场所
  无量菩萨从空来  各于眼中现劫烧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 更不复受生  是名尽苦际  
  尔时彼诸天子心生欢喜。以微妙天花遍散佛上。当于是时香花弥布积至于膝。如来远离无明黑暗及爱见网。竭烦恼河拔除毒刺解诸缠缚。摧坏魔幢建立胜幡能善安处。诸众生界记莂众生。观察根性知其病本。施甘露药为大医王。令诸众生皆得度脱。安置涅槃寂静之乐。住如来藏结解脱缯入智慧城。同诸如来清净法界。  
  佛告诸比丘。一切如来见我成道皆悉赞言。善哉善哉。咸以宝盖而覆于我。其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于宝盖中出妙光明。其光明网遍照无量无边世界。彼世界中。诸菩萨众赞佛功德而说偈言。  
  如彼波头摩  从地而踊出
  开敷甚清净  不为淤泥染
  起大慈悲心  如云遍充满
  当雨大法雨  润洽于众生
  能令诸善牙  一切皆增长
  堪受教法者  成就解脱果  
  尔时诸天。以偈颂曰。  
  人中师子降众魔  诸定现前证甘露
  获得三明及十力  威神震动遍十方
  在昔诸来菩萨众  为爱法故供养佛
  即从坐起礼佛足  赞叹如来作是言
  世尊得无疲劳耶  我等亲见摧魔众
  善哉丈夫三界尊  当雨无边大法雨
  十方诸佛皆施盖  复出迦陵微妙音
  如我所得净菩提  仁者所证亦如是  
  佛告诸比丘。欲界诸天女等。见于如来坐菩提座。获一切智大愿满足。降伏魔怨建立胜幢。为大医王善疗众病...(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禅定  故获如斯胜供养
  尊于历劫习多闻  速证无上大菩提
  尊能降伏于蕴魔  死魔烦恼及天魔
  一切诸魔皆断灭  是故今者无忧恼
  天中之天为最尊  三界人天所供养
  由是有种福田者  所得之福无失坏
  眉间毫相极光明  普照十方诸国土
  掩蔽世间诸日月  一切众生蒙饶益
  如来身色甚端严  相好颜容极清净
  堪为三界应供者  普利一切诸群生
  目净遍观于十方  普见众生身业事
  耳净遍闻于一切  天人言音佛法声
  广长舌相演妙音  求解脱者闻甘露
  魔军兴害不惊惧  天人供养无喜愠
  摧坏魔怨不加力  但以慈心降伏之
  无染无著无诸过  身心安隐不倾动
  今有无上天人师  一切众生蒙善利
  逮闻正法当信受  愿速如尊成正觉  
  佛告诸比丘。如来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现佛神通。游戏自在不可胜载。若欲说者穷劫不尽。尔时世尊。略说偈言。  
  普变一切地  平正犹如掌
  涌出妙莲花  一一皆千叶
  无量诸天众  各雨众妙花
  复于世尊前  合掌而瞻仰
  世尊初成佛  作种种神通
  须弥诸山王  草木丛林等
  一切皆稽首  顶礼菩提座
  此是佛世尊  现神通游戏
  身放百千种  光明照十方
  逮三恶众生  息苦获安乐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
  尊今出于世  八难咸空寂
  一切人天等  遇佛蒙安乐
  若有睹见此  人中胜丈夫
  经于百劫中  不堕诸恶趣
  若有得闻佛  微妙甚深法
  速除烦恼患  苦蕴亦皆尽
  当得殊胜果  解脱涅槃乐
  于诸世间中  得为应供者
  若有劝供养  亦获大福利
  当得胜妙果  乃至于涅槃  
  佛告诸比丘。净居天子赞如来已。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是时遍光天子。复以种种微妙香华。涂香末香烧香散华幢幡宝盖供养如来。围绕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牟尼深智声和美  获得无上大菩提
  于诸声中最第一  是故我等今敬礼
  于诸世间起慈故  为作灯明作依止
  能拔众生诸毒箭  复为世间大医王
  尊昔值遇燃灯佛  发大慈心润一切
  尊如世间净莲华  不为三界淤泥染
  其心坚固无能沮  高广难动如须弥
  又如金刚不可坏  亦如含秋净满月  
  佛告诸比丘。遍光天子赞如来已。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是时梵众天子以无量摩尼庄严宝网。覆菩提道场供养世尊。顶礼佛足右绕三匝。以偈赞曰。  
  世尊能持明智光  及持三十二胜相
  念慧功德皆圆满  离诸结使诸过恶
  清净无垢断三毒  是故我等今敬礼
  名称普闻证三明  施诸众生三解脱
  清诸浊秽心调伏  起大慈悲利世间
  三业寂静出于世  蠲除三疑无染着
  为诸世间行苦行  以四圣谛化众生
  勤修善行超诸行  自得度已当度彼
  魔王将诸魔众来  尊以慈悲悉降伏
  已得甘露菩提道  是故我等咸归命  
  佛告诸比丘。梵众天子如是种种赞叹佛已。退住一面。是时右面魔王子清白之部至世尊所。以众妙宝盖奉上如来。以偈赞曰。  
  我自见如来  端坐菩提座
  魔军极炽盛  超然不惊悸
  而于一念顷  降伏悉无余
  既有如是德  我今稽首礼
  一切皆圆满  无上大牟尼
  魔众如恒沙  本不能倾动
  尊为菩提故  无量劫行檀
  舍施妻子等...(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淤泥染
  其心坚固无能沮  高广难动如须弥
  又如金刚不可坏  亦如含秋净满月  
  佛告诸比丘。遍光天子赞如来已。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是时梵众天子以无量摩尼庄严宝网。覆菩提道场供养世尊。顶礼佛足右绕三匝。以偈赞曰。  
  世尊能持明智光  及持三十二胜相
  念慧功德皆圆满  离诸结使诸过恶
  清净无垢断三毒  是故我等今敬礼
  名称普闻证三明  施诸众生三解脱
  清诸浊秽心调伏  起大慈悲利世间
  三业寂静出于世  蠲除三疑无染着
  为诸世间行苦行  以四圣谛化众生
  勤修善行超诸行  自得度已当度彼
  魔王将诸魔众来  尊以慈悲悉降伏
  已得甘露菩提道  是故我等咸归命  
  佛告诸比丘。梵众天子如是种种赞叹佛已。退住一面。是时右面魔王子清白之部至世尊所。以众妙宝盖奉上如来。以偈赞曰。  
  我自见如来  端坐菩提座
  魔军极炽盛  超然不惊悸
  而于一念顷  降伏悉无余
  既有如是德  我今稽首礼
  一切皆圆满  无上大牟尼
  魔众如恒沙  本不能倾动
  尊为菩提故  无量劫行檀
  舍施妻子等  身肉及手足
  一切皆无吝  故得胜庄严
  尊发广大愿  得成无上道
  当度诸群生  定慧为甲胄
  净法为船筏  意乐圆满已
  方度诸...(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后身
  我为菩提故  于无量亿劫
  广行众善行  施身肉手足
  功德皆圆满  是故于此处
  获得胜甘露  无上大菩提
  同诸佛如来  所证真实法
  随诸众生类  分别而演说
  我今亦复然  得如是妙法
  能于一刹那  证知诸世间
  因缘和合生  空寂无所有
  如乾闼婆城  如虚空阳焰
  我所得法眼  普见无边刹
  犹如于掌中  视庵摩勒果
  我所得三昧  一切皆通达
  忆思无量劫  如从梦中悟
  世间诸天人  为颠倒想烧
  我今于此处  如实而能了
  我于无量劫  求无上菩提
  修行于大慈  缘修慈心故
  降伏于魔众  我于无量劫
  修行于大悲  缘修悲心故
  灭除诸恼患  我于无量劫
  修行于大喜  缘修喜心故
  证于无上道  我于无量劫
  求无上菩提  修行于大舍
  缘修舍心故  证得甘露法
  我适于魔前  发如是誓言
  若不得佛道  终不解此坐
  我以金刚智  灭除无明等
  获得十种力  今故解斯坐
  未得今悉得  诸漏皆已尽
  魔军悉破散  今故解斯坐
  五盖门尽破  三爱牙悉除
  是故于今者  方解跏趺坐
  尔时胜丈夫  从金刚座起
  复坐于宝座  受诸天澡浴
  诸天以宝...(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来  为归依处
  自昔天人  随逐如来
  此等纯善  悉求解脱
  是若闻法  皆能领受
  惟愿如来  为其敷演
  故我今者  请大精进
  开示妙法  令见正路
  譬如大云  雨于一切
  如来法雨  亦复如是
  润洽一切  枯槁众生
  彼诸人等  邪见毒刺
  生死稠林  无始流转
  未蒙拔济  盲无慧目
  将堕深坑  惟愿导师
  开于正道  施其甘露
  佛难值遇  如优昙花
  惟愿度脱  无依止者
  如来往昔  发弘誓愿
  自既度已  当度众生
  幸以慧光  除诸冥暗
  惟佛大慈  勿舍本愿
  如师子吼  如天雷震
  为众生故  转于珐輪  
  尔时世尊以佛眼观见诸众生上中下根。或邪定聚。或正定聚。或不定聚。比丘。譬如有人临清净池。见彼池中所有草木。或未出水。或与水齐。或已出水。如是三种分明见之。如来观诸众生上中下根亦复如是。如来尔时作是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邪聚众生毕竟不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若不说法。正聚众生。皆能了知。复更思惟。我若说法。不定众生亦能了知。我不说法即不了知。诸比丘。如来尔时观不定聚众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为此等众生转于珐輪故出于世。又为大梵天王请故。即以偈颂告梵王言。  
  我今为汝请  当雨于甘露
  一切...(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
  尔时世尊为憍陈如。三转十二行珐輪已。憍陈如等悉了达诸法因缘。漏尽意解成阿罗汉。即于是时三宝出现。婆伽婆为佛宝。三转十二行珐輪为法宝。五跋陀罗为僧宝。佛转珐輪时六十拘胝欲界诸天。八十拘胝色界诸天八万四千人。皆悉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佛告诸比丘。如来以妙梵之音转于珐輪。其声遍至十方佛土。彼诸如来各闻三转十二行妙梵之声。咸见世尊住波罗奈鹿野苑中而转珐輪。  
  是时十方诸佛皆悉默然而不说法。彼土菩萨各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如来今者何故默然而不说法。尔时彼佛告诸菩萨言。汝等应知。释迦如来于无量劫。勤苦累德勇猛精进行菩萨道。超过无量菩萨之行。于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一切起大慈悲转于珐輪。其佛梵音遍至十方无边刹土。我今闻彼说法之声。是故默然。诸菩萨众闻佛语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誓言。愿我当来速成佛道。以无漏法眼开悟众生同于彼佛。  
  尔时弥勒菩萨前白佛言。世尊。无量诸来大菩萨众。愿闻如来转于珐輪所有功德。唯愿世尊。略为宣说珐輪之性。  
  佛告弥勒及诸菩萨言。善男子。珐輪甚深不可取故。珐輪难见离二边故。珐輪难悟离作意及不作意故。珐輪难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故。珐輪不杂断除二障方能证故。珐輪微妙离诸喻故。珐輪坚固以金刚智方能入故。珐輪难沮无本际故。珐輪无戏论离攀缘故。珐輪不尽无退失故。珐輪普遍如虚空故。  
  弥勒。珐輪显示一切诸法本性。寂...(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间胜。名世间自在。名世间大。名世间依止。名到世间彼岸。名世间灯。名世间上。名世间尊。名利益世间。名随顺世间。名一切世间了知。名世间主。名世间应供。名大福田。名最上。名无等等。名无比。名常正实。名一切法平等住。名得道。名示道者。名说道者。名超过魔境。名能摧伏魔。名出生死获得清凉。名离无明黑暗。名无疑惑。名离烦恼。名离悕求。名除诸见惑。名解脱。名清净。名离贪。名离嗔。名离痴。名尽漏。名心净解脱。名智净解脱。名宿命智。名大龙。名所作已办。名离重担。名逮得己利。名远离生死结缚。名正智心善解脱。名善到一切心自在彼岸名到施彼岸名到戒彼岸名到忍彼岸。名到精进彼岸。名到禅定彼岸。名到智慧彼岸。名愿成就。名住大慈。名住大悲。名住大喜。名住大舍。名精勤摄众生。名得无碍辩。名与世间作大依止。名大智。名念慧行觉成就。名得正念正断正神足通五根五力菩提分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名渡生死大海。名住彼岸。名住寂静。名得安隐处。名得无畏处。名摧伏烦恼魔。名丈夫师子。名离毛竖怖畏。名无垢。名知者。名得三明。名度四河。持制多故名刹利。远离一切罪垢故名婆罗门。破坏无明藏故名比丘。超过染着故名沙门。尽诸漏故名清净者。持十力故名大力者。修身语意故名婆伽婆。是法王故名王中之王。名转胜珐輪名利益众生。名不变坏说法。名受一切智位。名成就七菩提宝。名得一切法宝境界。名众会瞻仰。名能调伏未调伏者。名善能与诸菩萨受记。名得七净财。名成办一切乐...(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无逮得法忍。说是法时八万四千诸天及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央数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频婆娑罗王得法眼净。欣然请佛愿受五戒大臣百官国内人民。皆悉归佛亦受五戒。既受戒已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乃能弃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我于昔日辄先奉请。若得道时愿前见度我。于今者宿愿成满。幸蒙佛恩得履道迹。国务殷繁比更亲奉。王及群臣绕佛三匝辞退而去。王至宫已群臣上贺。古昔诸王悉不见佛。惟独大王得值如来。王益欣喜复慰群臣。卿等夙福今幸遇佛出兴于世。因敕后宫妃嫔婇女及国内人民。长修斋戒尽令奉法。  
  时摩伽陀国有一长者。名迦兰陀。见佛入国未有精舍。以好竹园奉上如来。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怜愍一切如父如母。能弃世荣今得成佛。未有精舍我以竹园奉上如来。佛时咒愿而为受之。恒与圣众游处其内。  
  彼时摩伽陀国人民殷盛耽着俗乐。喧呼歌舞不舍昼夜。佛适入国化以法言。斋戒修心皆舍俗乐。佛有弟子名舍婆耆。入城分卫威仪有法行步安详。路人见之无不欣悦。时舍利弗见此沙门。心自念言。我学道久颇知法式。未曾见有如是之人。必有异闻威仪乃尔。试往问之所事何道。时舍利弗即问比丘。汝师是谁愿闻其志。尔时比丘以偈答曰。  
  吾师具相好  三界为最尊
  五阴十二缘  不住于空有
  我今年尚少  学业犹未深
  不可以言辞  说佛诸功德  
  说是偈已。告舍利弗。我所事师。天上人中...(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种圆满。一者施圆满无悭吝故。二者戒圆满得愿具足故。三者多闻圆满得无著智故。四者奢摩他圆满一切三昧现前故。五者毗钵舍那圆满具足三明故。六者福德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土故。七者妙智圆满随诸众生所有意乐得具足故。八者大悲圆满成熟众生无劳倦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如是念。云何当令一切众生入此法门。作是念已为人演说。以此善根当得八种广大福德。何等为八。一者转轮圣王福德。二者护世天王福德。三者帝释福德。四者夜摩天王福德。五者兜率天王福德。六者化乐天王福德。七者他化自在天王福德。八者大梵天王乃至如来所有福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是人当得八种净心。何等为八。一者得大慈心与众生乐故。二者得大悲心拔众生苦故。三者得大喜心灭众生忧恼故。四者得大舍心灭众生贪恚故。五者得四禅心于欲界中心自在故。六者得四定心于无色界心自在故。七者得五神通往来佛土故。八者能断诸漏得首楞严三昧故。若国土城邑聚落所在之处有此经卷。当知其处离八种畏。何等为八。一者离敌国畏。二者离贼盗畏。三者离恶兽畏。四者离饥馑畏。五者离诤讼畏。六者离战斗畏。七者离夜叉畏。八者离一切怖畏。汝等当知。正使如来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无碍辩才。于一劫中日夜常说此经功德。亦不能尽。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当知是人所得功德亦不可尽。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大迦叶长老阿难言。我于无数百千亿...(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及诸声闻眷属围绕。会迦梨讲堂告诸比丘。昨夜半时。净居天子及诸眷属来礼我足。叉手白言。愿为一切重演普曜大方等典。令诸群生普蒙其恩。吾时默然可其所启。  
  时诸天子欢喜踊跃。忽然不现各还天上。于是众会闻此欣悦。前白佛言。惟天中天。重敢斯问。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及诸声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无极训诲。一切如来所可宣畅普济众生。  
  何谓比丘。普曜经典大方等法。于斯菩萨住兜术天。咸见奉敬逮得无余阿惟颜住。百千天人所共咨嗟。名彻十方诸愿普具。晓了一切。诸佛法藏清净无垢。圣智道眼。意念定智往来周旋。圣性坚强耻众未度。其念弘普亘然极远。布施戒忍精进一心智慧渊深。大权方便所度无极。大慈大哀喜护四等弘畅梵迹。无极神通三达无碍。示现圣慧永无闇蔽。道业纯淑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道业。寂然止观。普备一切诸佛道品。达致本际。功勋福祚不可限量。成就相好庄严其体。在彼久长常得自在。仁和无诤言行相应。其心所怀口言无二。斯意质直而无谀谄怨结他念。常自谦逊而不自大。等心众生未曾偏党。供养无数百千载佛。为众重任恒忍灾患。观见无量诸菩萨众。睹其根本释梵四王大神妙天。天龙鬼神阅叉健陀罗。见莫不悦咨受训诲。分别一切章句本末。已逮无为入于有为。随时方便而开化之。心念法器识解一切。诸佛所宣无有愦乱。而不回还。逮得总持深入法藏。乘大法船游十二海接度诸流。三十有七道品之教。合集法宝深奥智慧。为大导师越渡四...(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二一卷





...下十方世界诸兜术天。一生补处咸欲降神。无数百千诸天大众眷属围绕。而侍从之皆令睹焉。佥为班宣法曜道门。菩萨威神之所建立。使诸天众睹于十方。遥稽首礼。各以香华供养神处临成佛者。五体归命。称扬大音赞言善哉。菩萨之德不可思议。令我等身。一时目睹无量菩萨。于时菩萨告诸天众人等。善听。何故名曰法曜道门。皆曰不及。惟分别之法曜道门。有八百事。临欲降神为诸天说。何谓八百。至诚法门。性行成就无所破坏妙喜法门。悦非时心欣乐法门。成就笃信爱敬法门。心自然净护身法门。净于三事护口法门。四善不毁护意法门。弃嫉恚痴念佛法门。见十方佛念法法门。睹法清净念众法门。趣入寂灭念施法门。威神普至念戒法门。具足所愿念天法门。令心清净慈心法门。化之立德悲心法门。第一无害欢然法门。不毁他人其护法门。秽厌爱欲非常法门。能越欲色观苦法门。除断所愿无我法门。无所猗着观音法门。消不直心观惭法门。除灭内行观耻法门。寂消外行观诚法门。不欺天人观实法门。不亲己身观行法门。道御法行观三宝法门。净灭三涂观了达法门。不失德本观作法门。不轻他人解己法门。不自毁身晓人法门。不非他人分别法门。奉行道法知时法门。终不虚妄弃自大法门。具足圣慧舍害法门。不慢彼我弃结法门。无有犹豫好乐法门。不怀狐疑弃不净法门。弃贪欲想无诤法门。断斗讼意无虚法门。度无中伤法义法门。决了诸义乐法法门。逮法光明求闻法门。净观诸法应正法门。奉行平等断名色法门。度诸挂碍厌宝法门。成立...(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法眼净。兜术诸天咸皆欣然。皆散天华积至于膝。如是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劝助若滋。咨嗟说偈。  
  其有乐清净  在天心思妙
  皆宿造德本  故致此净果
  是故报前世  造行清净品
  无德归恶趣  在苦痛不善
  从我闻是法  莫起无恭敬
  当弃此憍慢  致无量大安
  罪福无有常  无恒无坚固
  如梦幻野马  空中电忽然
  虽以慕五乐  犹渴饮碱水
  离尘度世圣  逮智能充饱
  等诸欲伎乐  一切诸玉女
  女人各异心  是时平等业
  不见利养伴  友亲诸眷属
  除余造善业  不乐诸恶品
  是故俱和合  各怀念慈心
  奉行真正法  善行自充饱
  常思念诸佛  在法无放逸
  乐戒博闻施  忍辱仁和要
  晓了苦无我  专精观察法
  从因缘合成  转长胜垢浊
  睹见诸辩才  无极之神足
  慧功勋自然  造戒闻无逸
  修学无极解  博闻无驰骋
  施调意智慧  众生故行慈
  常修行愍哀  能成众善法
  大要行为本  言行常相应
  勿从他人教  已寂然精进
  不以作逮得  无作亦不安
  等意观其本  生死甚勤苦
  不以习离欲  舍邪能究竟
  是故得闲静  宣布顺慈心
  尊敬听法会  灭欲烧尘劳
  弃捐大贡高  执持无谀谄
  以时进行道  至灭度无为
  消愚众浊冥  智慧明化之
  弃结尘生网  兴发所应行
  虽有众法师  汝等修行义
  不在于彼见  不违诸法训
  若得佛道时  转法雨甘露
  净洗其心垢  咨受最法门  
所现象品第三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为大天众。敷演经法。劝助开化咸令悦豫。问诸天子。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或有言曰。儒童之形。或有言曰释梵之形。或曰。大天王之形。或有言曰。息意天王形。或有言曰。阿须伦揵陀罗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形。或曰大神妙天日月王形。或曰。金翅鸟形。彼有梵天名曰强威。...(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生众杂华香气苾芬。二者其雪山边。凫雁鸳鸯鹰鹞赤嘴。鹦鹉青雀哀鸾杂鸟。来诣王宫住宫殿上。轩窗门户屏障笼疏。各各畅音柔软妙雅三者白净王宫后园游观流泉众水。冬时始春皆生杂华。若干种宝奇雅妙好。四者陂水浴池诸观屋宅。悉自然生青莲芙蓉。大如车轮其叶百千。五者其苏水器及麻油器石蜜器食之无减。六者其王宫里大鼓小鼓。箜篌琴瑟筝笛箫笳。不鼓自鸣演悲和音。七者其王宫藏众宝奇珍。明珠七宝衣被璎珞。地中藏宝自然发出。八者宫中光明普照内外蔽日月光。万二千婇女欢喜悦乐。眷属围绕来诣王所。见王安坐。侍王之右。坐交露帐和颜悦色咸共贺言。善哉大王。愿听妾言。王得大愿。众宝瑞应咸一时至。当怀悦豫。时节和适国土太平。应八关斋。当抱慈心。不宜嗔喜。敬身爱彼。弃捐悭嫉爱欲邪见。消雪自大众生患厌事。无复诸乱莫不欢喜。已入正真。无怀恨者。不听十恶奉行众善。王愍我等。建立至诚去诸尘意。莫受谗言两舌彼此。慕乐戒禁将护宜适。念行功福慕乐道义。妾等亦当奉戒顺命。弃捐愚冥。抱欢豫心。常自将护。彼乐围绕永得安隐。散华烧香已离诸欲。不怀异心。宿夜七日安和无难。今我等心。不在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其心恋慕欲闻正音。男女悉好犹若天人。游戏乐施不志王荣。璎珞之饰床座綩綖。诸好机延之中思善。皆悉踊跃安隐无乱。今者大王。宜视众民犹若一子。时王闻言。第一欢喜当如所愿。不违汝意辄如所誓。于时其王施宫婇女。如意所愿皆为庄严。交饰清净解散众华。烧其香勋悬缯幢盖。...(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眷属俱作诸伎乐。音声悲和拥护王后。诸宫婇女各共围绕。诸天玉女来洗浴之。香勋衣服众宝璎珞。佥然俱鼓百千妓乐。其音悲和。夫人适坐。天女来侍。以若干种众杂天华金银床榻。细软綩綖以布其上。明月珠宝诸天玉女各赍香瓶。散华烧香。  
普曜经卷第二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竟往天。阿迦腻吒天。及余无数百千天人。皆共集会转相谓言。今仁君等。假使菩萨独往降神处于母胎。我等诸天不往侍从。堕无反复不识恩养。谁能堪任侍卫菩萨。降神入胎不离其侧。如影随形。乃至成佛。降伏魔官。而转珐輪。和慈四等至大灭度。以怀慈心。欢喜悦心。调和其心。而奉事焉。未曾远离。不违要誓。于是颂曰。  
  今谁能堪任  追侍常悦心
  谁得名称力  自发长往侍
  忉利天谁意  舍安不乐天
  住在玉女众  侍离垢月颜
  诸微妙最树  虽贪天室宅
  屋宅化金色  当侍离垢威
  心念若干品  不慕其诤讼
  少欲如妙花  大男子所好
  言寂兜术天  诸天求大威
  所生常见敬  当乐无量称
  慕应化妙本  自在诸天宫
  心吉皆奉行  当好是功勋
  魔王怀毒心  越度一切尊
  及爱此经法  自在度欲尊
  亦度于欲界  亦及梵所居
  修行四等心  在...(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降神故。师子大哀欲来生故。用道法故。皆当劝助护一切故。于是菩萨欲迁神时。东方极远无数菩萨住兜术天。皆共来至于斯佛土供养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无限诸佛世界。无数菩萨一生补处住兜术宫。皆来诣此供养菩萨。其四天王八万四千诸玉女众。忉利天。炎天。兜术天。无憍乐天。化自在天。各将侍从八万四千玉女。鼓乐弦歌。来诣此土供养菩萨。于时菩萨。即坐首藏普德等集三昧定意一切现大棚阁。并诸菩萨亿百千载。诸天围绕。动兜术天。适震动已。从身放光。具足广普照此三千大千佛国土靡不周遍。曜幽冥处令睹大明。日月之光所不逮及。照于地狱饿鬼畜生八难中人。蒙斯尊光普获安隐。所蒙光处令其众生消淫怒痴。不怀自大无有恼热。亦无贪嫉。皆怀慈心相视如子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天人伎乐不鼓自鸣。百千亿载音声相和。无数天人念善思惟。彼大天宫无能毁坏。玉女百千各鼓琴筝在后侍从。以伎乐音嗟叹菩萨前世积德。而说偈言。  
  前世积功德  长夜来善本
  布施得真正  故今致奉敬
  尊本无数劫  惠施爱男女
  以斯施果报  雨天诸花香
  害身肉称之  用哀愍鸟故
  由此布施果  饿鬼蒙食酱
  尊本无数劫  护戒无所犯
  由禁获果报  消尽恶道难
  本无数亿劫  志道行忍辱
  忍行致此果  慈心愍天人
  本无数亿劫  上进无怯劣
  以是精进果  身好如须弥
  本无数亿劫  禅思消众尘
  以是一心果  不乐众尘欲
  本无数亿劫  行智断贪欲
  以是智慧果  光明最清净
  被铠善伏尘  普愍念众生
  仁德度彼岸  礼清净安住
  光耀悉普照  皆除众尘冥
  为三千目导  礼最胜现道
  晓了神通飞  显示学究竟
  化度以种类  稽首善船师
  皆学清净辞  示现没终始
  未曾舍俗法  于俗无所著
  其见求博闻  弘利甚无限
  况复听受法  得信爱乐者
  兜术天忽冥  阎浮利日出
  无思议...(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最清净
  被铠善伏尘  普愍念众生
  仁德度彼岸  礼清净安住
  光耀悉普照  皆除众尘冥
  为三千目导  礼最胜现道
  晓了神通飞  显示学究竟
  化度以种类  稽首善船师
  皆学清净辞  示现没终始
  未曾舍俗法  于俗无所著
  其见求博闻  弘利甚无限
  况复听受法  得信爱乐者
  兜术天忽冥  阎浮利日出
  无思议亿垓  乐道消众尘
  安隐快丰盛  无数诸天俱
  玉女数音乐  王舍闻悲和
  德威普滋茂  睹母最妙颜
  子巍巍如此  三界最吉祥
  不复失本誓  无有贪恚诤
  恭敬普慈心  于人中威神
  王国遂增益  成转轮王种
  迦维当丰茂  宝藏又丰满
  鬼阅叉厌鬼  诸天龙鬼神
  往护人中尊  不久得解脱
  赞佛积功德  爱敬而奉事
  悉用劝其道  速疾成导师  
  佛语诸比丘。于时菩萨过冬盛寒。至始春之初。修合星宿。春末夏初树木雕落。初始花茂不寒不暑。时三界尊观察十方。适在时宜沸星应下。菩萨便从兜术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至*頁]首奋耀光色魏魏。眼鼻晃昱现从日光。降神于胎趣于右胁。菩萨所以处于右者。所行不左。王后洁妙。时晏然[穴/(爿*未)]忽然即觉。见白象王光色如此来处于胎其身安和。从始至今未曾见闻。身...(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十五者天万玉女手执幢盖而住侍焉。  
  十六者诸天玉女罗列而住。鼓百千伎乐在于虚空自然相和。  
  十七四渎江河清澄不流。  
  十八日月宫殿停住不进。  
  十九沸宿下侍诸星卫从。  
  二十交露宝帐普覆王宫。  
  二十一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光明晃昱。  
  二十二宫中烛火为不复明。  
  二十三箧笥衣被被在架上。  
  二十四奇珍璎珞一切宝藏自然为现。  
  二十五毒虫隐藏吉鸟翔鸣。  
  二十六地狱皆休毒痛不行。  
  二十七地为大动丘墟皆平。  
  二十八四衢街巷平正散花。  
  二十九诸深坑堑皆悉为平。  
  三十渔獦怨恶一时慈心。  
  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  
  三十二一切树神半身人现低首礼侍。  
  是为三十二。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尔时王后临产菩萨。承道威神即于初夜起着服饰。将诸侍女往诣王所听我所言思入园观从来久远假使大王不以为难。不怀嗔妒。乃敢往诣。在彼寂然思惟法典。  
  时王答曰。今怀圣人亦可行观。树木华实皆以茂盛宜知是时。既有宫殿好妙屋宅。若干种树众果芬华甚可乐喜。无转悔心。  
  后闻欢喜。王敕严驾及诸侍从。云母宝车婇女围绕。出行游观邻鞞树下。车马人乘皆共同色。光耀人目。二百白象前后导从。众宝明珠垂络诸象。象皆六牙。悉象中...(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无劳惓。  
  五千玉女奉天医药。五千玉女赍宝璎珞。五千玉女赍天被服。五千玉女赍天伎乐奉菩萨母。各各问讯言。将无劳惓。今此天下五通仙人轻举虚空。忽然来现白净王前。  
  佛言比丘。菩萨生时夙夜七日。伎乐众供百种饮食。邻鞞树下奉菩萨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兴功立德。  
  时三万二千梵志。常赍所乏。日日供给充饱所欲。天帝梵王化作儒童。端正姝好在梵志众。说吉祥偈。  
  寂灭诸恶趣  使众生普安
  众生以和安  一切皆无患
  如光消众冥  诸天光照秽
  德彻诸光明  令蔽不复现
  不见余业时  亦复不听闻
  佛光适出现  为世之大圣
  不遇尘劳病  慈心愍众生
  梵天亿百千  来供养无量
  如树华茂盛  安住于平地
  众人皆往归  一切悉采取
  犹如此世间  淤泥生莲华
  世护明如是  将养洽一切
  譬如柔软衣  熏以天名香
  若有疾病人  当为疗医王
  假使有离欲  在色界和音
  叉手为作礼  则为说众祐
  若诸天人民  睹天人柔软
  展转相敬重  为众之导师
  若如清净水  普有所茂盛
  以是正见故  所居常安隐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生七日后。其母命终。于比丘意所趣云何。七日命终。菩萨咎也。莫作是观。所以者何。本命应然。菩萨察之临母命终。因来下生。怀...(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之时。即夜欲界所可庄严无极大殿。二万魔妻手执宝缕。来侍菩萨母。又二万人璎珞严身。应时彼夜两玉女闻。有一婇女非人玉女。若睹面色其欲兴隆。时菩萨德威神所致。此迦维罗卫大城之中。五百长者皆是释种。各各建立五百屋宅。入罗卫城。时为菩萨开其城门。身命自归。白菩萨言。一切义吉。唯屈入此诸天处所。是清净处。普眼降此。有大宫殿名护净华。菩萨应处。  
  诸大梵志豪姓释种。时白净王。随时屈意入其舍宅。用菩萨故。入五百宅功勋和安。修行正真。  
  五百车匿各各发言。我等之身奉事供养新生太子。或有说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又今太子转当长大。谁能养育令长大乎。皆和共议。唯大爱道能育慈心。推燥居湿饮食乳哺使长大耳。大爱道者。太子姨母。清净无夫。是能堪任常不远离。  
  时白净王。与诸释种和同共往。诣大爱道说是意故。太子母终。尔时姨母乳哺令长。时大爱道则然可之。  
  王会释种欲试问之。今者太子当作国主。若当出家。欲决此疑。众释启曰。窃闻雪山有仙梵志。名阿夷头。耆旧多识明晓相法。王大欢喜因严驾白象。欲诣道人。诸天龙神现无数变。导从侍卫。  
  时阿夷头睹诸神变。知白净王生圣太子。威神光曜过天世人。心怀欣豫欲往亲觐。于是世尊重为众会。而说颂曰。  
  仙梵阿夷头  见天飞虚空
  形貌紫金色  睹之大欢悦
  天须轮金翅  为真陀是佛
  闻是要句...(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吾乐之  今适寂净眠
  且待须臾觉  见妙如满月  
  于是阿夷心怀愕然。以偈报王曰。  
  从无央数劫  精进积德行
  觉来以久远  安得复睡眠
  世世行布施  愍伤诸穷厄
  所有无所吝  安得复睡眠
  奉清净禁戒  护法无所犯
  欲愍济一切  安得复睡眠
  常忍辱仁和  其心不怀恨
  执心若如地  安得复睡眠
  精进如月初  目前不懈怠
  游见十方佛  安得复睡眠
  一心常禅思  未曾有乱想
  意定如大山  安得复睡眠
  智慧无不达  圣明踰日光
  无所不开解  安得复睡眠
  常奉四等心  行慈悲喜舍
  如梵无放逸  安得复睡眠
  遵修四恩行  惠施及仁爱
  利人复等利  安得复睡眠
  奉三十七品  意止断根力
  神足觉八道  安得复睡眠
  常行权方便  随时而开化
  往反度一切  安得复睡眠
  其心常寂然  定意不放逸
  入此深三昧  安得复睡眠
  观彼我本末  睹见十方佛
  解之悉本无  安得复睡眠
  常行三脱门  空无相诸愿
  有无无所著  安得复睡眠
  大慈无盖哀  法船游三界
  度脱诸生死  安得复睡眠
  道德如虚空  为众故自下
  缘是化三乘  安得复睡眠
  虚空尚可度  海水知几渧
  草木悉能计  安得复睡眠
  愿王听我言  子德无可喻
  慧过众尘数  安得复睡眠
  降神于母胎  所度不可量
  非小节所达  安得复睡眠  
  于是菩萨从寐觉起。大爱道白氎裹抱来诣王所。王赐黄金白银各一囊赐道人。道人不受。  
  披氎相太子。见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毛。项出日光。目睫绀色。上下俱眴。口四十齿。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方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正...(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我相法。曰王者生子。而有三十二大人相者。处国当为转轮圣王。自然七宝千子。主四天下治以正法若舍国出家。为自然佛度脱众生。伤我年已晚暮当就后世。不睹佛兴不闻其经。故自悲耳。  
  王深知其能相。为起宫室作三时殿。各自异处。凉时居秋殿。暑时居凉殿。寒雪时居温殿。选五百伎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各兼数伎。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百人一番迭代宿卫其殿前。列种甘果树间浴池。池中奇华异类之鸟。数千百种。严饰光明。趣悦太子意欲不令学道。宫墙牢固。门开闭声闻四十里。  
  佛告比丘。菩萨生已。大神妙天告诸净居。菩萨大士。无数亿载积功累德。净其道场。布施博闻。禁戒清彻。勤修正行。大慈大哀。以是悦护一切众生。使立大安。  
  菩萨精进坚强无倾。被大弘誓。于过去佛殖大德本。相有百福庄严圣体。所作安和与众超异。心意清明所御无垢。以此净行立成大慧。无极法幢诸有俗力自然为伏。三千大导天人奉事。建立大祠所导无碍。惟重道德断生死原。兴显大乘。  
  适生堕地在于王家。缘是众生被蒙弘猷。觉未觉者。宜往稽首嗟叹功德奉事供养。为余天人不解法者。贡高自大不识至真。显示大道无极至业。若干菩萨威圣超绝咸。来供养。以闻见此。增益国王土地功勋。睹说生时圣慧魏魏观其真谛莫不发意。往到彼还。所度无极。于是颂曰。  
  生时德如海  大神妙说是
  无数劫难闻  往奉仁中尊
  净天具...(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王谓诸释等。今太子妃甚为难得。不知何女而可其意。皆共集会思议此事。以语太子。今当思惟。却之七日菩萨心念。吾不贪欲不宜处家。弃兜术来在此人间。心无所慕寂三昧定以权方便而试当之。勤亲道场以无盖哀。而劝助之。即说偈言。  
  王种兴致敬  火生长莲华
  菩萨养有力  亿载化甘露
  不舍兴导味  无畏德真成
  我心所慕乐  志无逸清净
  菩萨本在欲  善化悉见妻
  不安乐爱欲  弃害学功勋  
  尔时菩萨使上工师。立妙金像以书文字。假使女人德义形体面貌若斯。吾乃可之不用凡庶。如吾所说乃应娉耳。其色颜貌如紫磨金。内外相应身口不违。心净如空安徐光光。不以放逸希言屡中。慈心无害奉敬道义。沙门梵志布施持戒。乃为我求不嫉无厌。志性仁贤不失时节。质直无谄专敬夫主。不怀他意恒无放恣。不在妊身不卒怀子。捐高自大事夫如婢。不嗜酒。不贪味。不慕声。不愚冥。消无明根知法住真谛。不轻举。无有邪术。常怀惭耻。不恶口。不咒咀。常奉行法。身口意净言行相应。心如下使多修慈愍。不弄头首不在愚戆。无有恚恨在众犹安而不迷惑。所作业善。敬于亲友视如世尊。念彼如己。流长名称。众善普修。常奉恭恪。如是妻者尔乃可耳。  
  尔时白净王闻菩萨言告古梵志。入迦夷卫遍周诸家。察好玉女谁有是德。君子长者工师细民。有如是比功勋备乎。若可太子乃可迎耳。所以者何。太子不好种姓唯乐德耳。于是颂曰。  
  君子梵志种  工师若细民
  其有是德者  乃可娉取耳
  不喜好种姓  太子为奇雅
  有至诚功勋  心乃乐如是  
  尔时梵志闻是偈教。周旋遍行迦维罗卫家家占之。适入一家睹一玉女。端政殊好如天玉女。容色第一净犹莲华。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正得女容。类玉女宝。于...(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品第十  
  尔时有大臣名曰炎光。释中大臣也。计校算术最为第一。所度无极。王立此人。汝且观之。何所太子为最胜耶。于时菩萨观察诸释及国王子。有数百人一一掷戏不及菩萨。菩萨报曰。汝等且待。我当掷之。时一王子来共掷戏。亦不能及。至五百人皆不能逮。时诸会者举声叹曰。若称一辞至未曾有。况无数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24-2-19 18:09:55 | 只看該作者
所言殊特言辞谈论不可究竟。炎光大臣虽能计校。言谈算术亦不能及。其迦维越树木药草。众水渧数一一可知。摴蒲六博天文地理。八方异术天崩地动。一切诸术不比菩萨。前知无穷却睹无极。六通三达谁能载乎。诸天人民虚空天神举声叹曰。三界众生心中所念。诸可思想善恶祸福。道俗众事发意之顷。悉知本末无一懫碍。歌舞伎乐无事不博。以忍辱慈道力仁和。从百千劫所作轻便。独游三世犹如日光周旋四域。菩萨如是心无疑网。虚空之中诸天复叹。是大丈夫无极至圣。汝等虽见在家所为。且听我言。发意之顷。往来十方无数亿国。皆来供养。亦复奉礼十方导师。虽现往来亦无周旋。汝等意谓神足何尔。谁能睹知是无等伦独行只步。以是之故。咸皆奉敬菩萨最胜。诸释报言。能解是者。色欲皆净一切本无。于是菩萨一意悉见睹其本末。时诸释族种姓悉共集会。欲试手搏。调达在世常自贡高。自谓为可不肯折伏。常与菩萨共诤威力。一切来者睹之超异。右绕稽首归礼大圣。调达及难陀故欲手搏。于时菩萨安隐详序。愍念之故举调达身。在于空中三反挑旋。菩萨大慈无所伤害。徐着地上使身不痛。卿等贡高不舍自大。咸皆来集。一时与我共行手搏。诸有伎艺悉来集会。菩萨势力适以手触自然堕地。时诸天人无数亿千及虚空神。宣扬洪音赞言善哉。菩萨超绝无能及者。雨诸天华异口同音。而重赞曰。假使十方一切众生皆为力士。一时伏之。何况斯等。菩萨忍辱如须弥山。过于铁围无能动者。若以手持十方诸山。须臾碎之如尘如灰。何况凡夫。今显此力不足为奇。是为俗力。未为道力最上第一。降伏诸魔及与官属。必当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显是功德菩萨最胜。执杖释种。见于菩萨大德无量。掷象手搏当世少双。  
  尔时国王及诸释种。更欲试射。时调达竖四十里准。难陀准六十里。菩萨百里。时调达射中四十里鼓不能...(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伦真陀罗摩休勒。自然开门。车匿闻诸天语。即报天言。今见菩萨衣毛为竖。犹如师子体紫金色。当将功勋等如江海。此诸天力禅思未久。以见劝许即当出去。是其本愿所与吉祥。施安众生成已道义。  
  尔时其地六反震动。面满如月从空坐起。道德名称解心清净。天帝毗沙门天王而在前导。放大净光明普照天地。灭众恶趣众生安隐。消诸尘欲而雨众华。亿百千乐诸天[口*咨]嗟。前后导从。有天名最上净。在大圣前叉手自归。举莲华目而启谈言。哀度众生。甚为巍巍。本性明冥。悉以空虚。吾无所乐多所哀念。眷属后宫不复重闻吉祥之音。其无量音今已逝矣。不睹天众不察最胜。不复闻香。皆以消爱欲弃尘劳山。无复众垢。逮得究竟。本无宫殿今无欲想。奉行慈心。离众罪盖。无复殃亹。怀抱精神一切具足。不慕众香。今日光光身心平等。妙如神仙。言说本来。在家圣王。令弱者强。显真名称。断是王种而复亡失。无极释姓消大福祚。愿今我尊在所至趣。离垢无尘愍慈行哀。观见宫殿妙音已逝。不复还入迦维罗卫。无有放逸。尽生死源不复坐起。经行国中惟诣佛树。无老病死。至甘露道。于是菩萨既出家去。为众生故又无所行。亦无所住。不慕婇女。为得大胜。是大福田为功祚地。当行慧药。无数亿劫积累德行。布施持戒博学广闻。菩萨慈行禁戒清净。行无所犯。不志爱欲。忍辱仁和叚段解身不以怀恨。愍哀众生精进无懈。无数亿劫积集道业。祠祀百千。恒修禅定。心意寂然消众尘垢。自伏其心慧无挂碍。而无想念。其心解脱济脱亿载。行慈愍哀已度无极。奉行清净分别喜护。是为真正天中之天。应奉事之。清净无垢。心如明珠拥护怨难。天眼无极。厄者受归。病者为医。在诸国生为大法王。千眼中帝照诸迷惑。身意休息兴道威耀。舍心怨结。勇消众尘。在众最胜无能逮者。如师子步而无所畏。如龙调心降雨以时。导众如牛以弃怨结。如月盛满光明远照。如日始出。犹如大炬消灭众冥。喻如莲华不着泥水。德香微妙不动如山。道众嗔恨。降伏身魔死魔天魔。为大导师迷失路者说八正道。不久成佛断生老病死...(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二二卷





...之
  服此得充满  投钵着水中
  诸天奉真诚  来供养于佛
  如来适饭竟  乳糜极甘美
  其身气力充  行诣佛树下
  适到佛树下  行身不动摇
  强如帝释步  建立菩萨行  
  于是菩萨饭食已充。愍念十方救济危厄。欲坐树下现成佛道度脱众生。十方诸佛。咸示威变。显其瑞应。五百化鸟自然来现。往诣其所绕菩萨身。畅悲哀音。叹其宿世所行无量积累功德。为一切故。欲化五趣故现五百。令去五阴。消除五盖。拔五道行。逮五神通。化去五五二十五事。所处甚难。存处道场。住无所住。本无定慧。于是颂曰。  
  从无数劫来  积德行六度
  四等心四恩  护三界之将
  大慈无盖哀  欲脱痴聋盲
  今当成大道  具三十二相
  随俗而现身  说苦空非常
  使了悉本无  入佛三宝藏
  俗人罪所盖  十二因缘障
  不达无上真  生死沉没亡
  若解一切空  不犯五阴行
  阴衰已消灭  心净如法王
  至真无上慧  莫能限度量
  光明踰日月  所济无有疆
  须弥尚可称  虚空可度量
  不及大智慧  大圣无极行  
  叹此颂时。无数天神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也。佛告诸比丘。菩萨江水边洗已饭食乳糜。知气力充。往诣佛树。佛树王下修如法行。皆无所动坚住如山。不谄蔽行。不逼短气造立清净。不动摇行而不相掁。以不强项性不卒暴...(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若干品妙悉遥目睹。咸共叹曰。善哉善哉。功德福报应不可思议。彼佛树神有四天俱严治道树。一名足迹。二名边豆。三名善意。四名布精。庄严佛树供养菩萨。其树根茎枝节诸叶华实。皆悉茂盛围绕佛树。广长极妙高八十里。巍巍无量栏楯树木。交露众帐亦各七重。七宝合成周匝围绕。犹如忉利昼度之树。若有见者而无厌极。三千国土。国土坚强犹如金刚不可毁坏。自然现彼菩萨坐树当成佛道。佛言比丘。是菩萨身演大光明。普塞恶趣。灭除八难。病者得愈。恐怖得安。系缚得解。聋盲喑痾皆悉解脱。贫者大富。尘劳热者悉彼疗治。饥渴饱满。怀妊得产。老耄强健。当尔之时。悉无欲缚。无淫怒痴。不想患厌。无有诤讼。当尔之时。一切众生相视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皆怀慈心。于是颂曰。  
  其至无择界  现于地狱中
  诸有苦恼者  咸得入安隐
  畜生自然和  各各相爱念
  皆共怀慈心  逮得无所畏
  至于饿鬼处  诸饥渴穷厄
  皆获得食饮  因菩萨威神
  八难皆闭塞  消灭诸恶趣
  众生悉安隐  快乐如天上
  皆有聋盲者  众根不具足
  应时悉视听  其身皆备悉
  淫怒痴尘劳  众生被热恼
  诸尘得休息  皆悉念正真
  贫者得财富  皆得生天上
  病者悉除愈  系缚得解脱
  无厌及嗔恚  无有诤讼者
  尔时咸相敬  皆共起慈心
  如父母一子  展转相爱念
  众生等如是  相爱如父子
  时菩萨光明  普照曜佛土
  犹如江河沙  普遍四方界
  不碍诸铁围  通过诸黑山
  一切诸佛国  悉现如一土
  见罗列诸宝  平正如手掌
  庄严诸佛土  以供养菩萨
  十六诸天子  围绕佛道树
  庄严其道场  三千二百里
  诸所可庄严  不思议亿国
  菩萨威神故  皆现彼佛树
  诸天龙鬼神  真陀摩休勒
  各各起宫殿  遥望悉见之
  以见此清净  诸天人欣喜
  善哉福之报  所作今悉见
  众口意所行  所可修平等
  诸利义悉吉...(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名耀严光。光往劝照。与无央数菩萨眷属。往诣道场。适诣佛树。南西北方四隅上下十方佛国。尽虚空界所有佛土。皆见菩萨坐一道场树下。咸悉睹焉如近相见。五道众生展转相视。皆见菩萨如观手指。云何大圣微妙如是。彼诸菩萨见其面像。说是偈曰。  
  无尘劳瑕疵  拔除众垢浊
  身光照十方  超越诸威曜
  其福慧定意  积累无数劫
  彼最胜能仁  普遍一切方  
  于时南方宝焰如来佛国。最净世界。菩萨名现宝积盖。光往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眷属围绕。往诣佛树供养菩萨。执一宝盖皆覆道场。释梵四王展转相谓。获严净盖为供养谁。时宝盖中出是偈言。  
  百千那术载  以施无等伦
  常怀弘慈心  此有殊特相
  钩璅演光明  今至佛道场
  力势难可及  故来供养此  
  于时西方思夷像佛土。华严神通如来世界。菩萨名无著光明。其光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往诣道场。宝交露帐。十方天龙鬼神健沓和。展转相谓。此严净光为从何来。宝交露帐。说此偈曰。  
  宝车及宝衣  高上至三界
  宝称乐宝眼  被铠而精进
  今当得佛道  众菩萨皆至
  致此宝交露  供养彼最胜  
  于时北方日转世界。蔽日月光如来佛土。菩萨名净王。光往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往诣道场。十方世界所有德净。皆现高座。时菩萨众皆说此言。谁今致此若兹严净。其普严净。演是偈言。  
  其...(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此  
  于时西方思夷像佛土。华严神通如来世界。菩萨名无著光明。其光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往诣道场。宝交露帐。十方天龙鬼神健沓和。展转相谓。此严净光为从何来。宝交露帐。说此偈曰。  
  宝车及宝衣  高上至三界
  宝称乐宝眼  被铠而精进
  今当得佛道  众菩萨皆至
  致此宝交露  供养彼最胜  
  于时北方日转世界。蔽日月光如来佛土。菩萨名净王。光往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往诣道场。十方世界所有德净。皆现高座。时菩萨众皆说此言。谁今致此若兹严净。其普严净。演是偈言。  
  其身清净者  无数功德慧
  所行口清净  彼宣斯法目
  斯心常清净  久发慈悲心
  今至树王下  供养释尊人  
  于时东南方德王世界。德明王如来佛土。菩萨名德音光明。其光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往诣道场供养菩萨。持交露台中有高座。其交露台。演此偈言。  
  其功勋德普  须伦鬼休勒
  彼德王福称  以奉上道场  
  于时西南方乐成世界。宝林如来佛土。菩萨名宝光明。其光劝照。与无央数诸菩萨俱。来诣道场供养菩萨。致无量宝交露之台。中有高座。其交露台。演此偈言。  
  彼善意恭敬  施无数珍宝
  讲堂及轩窗  舍身及车乘
  严交露华盖  微妙好园观
  惠头及手足  由是坐道场  
  于时西北方雨氏世界。雨香王如来佛土。菩...(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伏。音越梵天闻于十方。声如哀鸾。诸神恶鬼此众伴侣天神来现住在目前。遍虚空中皆集勇猛。来诣树下欲得坏卿。假使大千满中诸形若干种变皆执金刚不能动吾。虽怀恶心执持五兵吾不畏之。魔持刀剑。沙门速起尽力驰走。今以刀刃段段解截。假使三千土地所有境界。皆满中魔各各执剑。如须弥山不能摇动吾一毛矣。况欲害乎。吾心坚强终不倾移。神通之曜巍巍无量。体紫金色如火中金。魔王益恼召四部兵。大来集会无极大力当往战斗。自古迄今未见有此。汝等并势当讨灭之。  
  尔时四部十八亿众。各各变为师子熊罴虎兕象龙牛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躯。虺蛇之身。鼋鼍之首。一面六目。或一项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擭戈矛戟。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不能得近。魔王自前与佛相诘难。其辞曰。  
  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  天鬼围绕不以惊
  古有真道佛所行  澹泊无畏除无明
  其成最胜法满藏  吾求斯坐决魔王
  汝当作王转金轮  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  斯处无道起入宫
  吾睹欲盛吞火铜  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  去此无利勿妄谈
  何安坐林而大语  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与四部兵  象马步兵十八亿
  以见猿猴师子面  虎兕毒蛇象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矛  跳跃哮呼满虚空
  设复亿垓神...(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终不起
  魔有本要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虚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  于是可知谁得胜
  吾曾终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称无量谁为证
  昔吾行愿从定光  受莂为佛释迦文
  恐畏相尽故坐斯  意定必解坏汝军
  我所奉事诸佛多  财宝衣食常施入
  仁戒积德厚于地  是以脱想无患难
  菩萨即以智慧力  伸手按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轰大动  魔与官属颠倒堕
  魔王败绩怅失利  惛迷却踞前画地
  其有晓心乃了悟  即时自归前悔过
  吾以不复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  而我以等如众生
  若调象马虽以调  然后故能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调  以如佛说无不仁
  垓天见佛擒魔众  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  非法王坏法王胜
  本从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时禳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  当礼四等道之证
  面如满月色从容  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相貌难得比  当稽首斯度世仙  
行道禅思品第十九  
  佛告比丘。菩萨坐佛树下。以降魔怨成正真觉。消荆蕀根三毒之源。无诸缘起阴盖衰种。永无微曀。众想以定净如虚空。勇猛无难。竖其大幢显示一切招来十方度脱三界。默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显道径路。以缚诸我神通微妙。弃欲恶法无复五盖。不受五欲众恶自灭。念计分明。思视无为。譬如健人得胜怨家。意以清净成一禅行。心自开解却情欲意。无恶可攻不复计观。寂然惔怕如圣贤行念思以灭。譬如山顶之泉水自在中出盈流于外。溪谷雨潦无缘得入。静然守一专心不移成二禅行。又弃喜意惟见无欲。外诸好恶一不得入。内亦不起。心正体安。譬如莲华根在土中华合未开根茎华叶润渍水中。以净见真成三禅行。弃苦乐意无忧乐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苦乐志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洁净覆以鲜好白缯。中外俱净表里无垢。喘息自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  
  譬如陶家和埴调软中无砂砾在作何器。精进开发无所不能。已得定意建立大慈不舍大悲。智慧善权究畅要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禅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终而复始。以晓三脱得三达智。去来今事无所挂碍。变化现法所欲如意。不复用思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令为一。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如出入水。能身中出水火。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鸟飞翔。坐能及天手扪日月。其身平立能至梵天。出没自在。眼能彻视。耳能洞听。豫知诸天人龙鬼神蚑行蠕动之类身行口言。念于所念悉见闻知。诸有贪淫无贪淫者。有嗔恚无嗔恚者。有愚痴无愚痴者。有爱欲无爱欲者。有大志行无大志行者。有内外行无内外行者。有念善无念善者有一心无一心者。有解脱意无解脱意者。一切悉知菩...(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来定意制众尘劳。消诸妄想犹拔树根。意越彼岸悉使无余断其处所。便师子吼其力甚大。三界自在而无有主。皆灭境界。以禅明智割除怨难。犹如天帝。使其罗网众罪悉尽。用三十六精进之行。在于地中。智慧兵力断绝无爱。是诸根源尘劳结着究苦毒本。以慧明力欲令永尽。以是智眼善治本净。真正人等明药威力疗其无明。痴树广远令无根源。于斯界中行至诚矣。用心毁散嗔恚死蛇。心意这异则为怨贼。吾以枯竭十二诸海。以灭境界思想烟火。显耀三达。灭众尘垢然炽之焰。乐于脱门消诸瑕疵。是故教训也。慰劳一切去荆蕀想。空无音响。晓了精进求于清净。犹如攒木出其火光。又如泉源其心寂然。以智兵力劫心尘垢。怀来定意是谓执幢。奉持训诲自能晓了。降伏辩事怀来慈心。以是五欲而知豪富。住于众行弃捐谀谄。从本起尘。是为众结之所挂碍。其斗不和。吾悉究畅致三昧定。悉知内事建立惭愧。有想无想。从是得致悉获是行。究畅所有。损诸思想一切缚结。如是行者弃损无余。以精进力而降伏之。三达脱门。以是之故。不以无缘想于下劣。苦乐无常但谓吾我。而造想求六衰之本。在佛树下。悉断除此一切无常是广大荒秽浊之事。以圣明达消诸爱欲。过于日月其怀爱欲。在于虚空。解于三达。颜貌无量。以度生死济断大海。精进力故越淫怒痴。以微妙行断于吾我。六度无极消亿尘劳。生死俓苦愍之息意。于是慕断前后而无二坎。等于平等所度无极。众邪异学逮得甘露。而无有余尽生死根。其无四大亦无诸入。求诸智宝得无央数。道宝之...(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爱欲。在于虚空。解于三达。颜貌无量。以度生死济断大海。精进力故越淫怒痴。以微妙行断于吾我。六度无极消亿尘劳。生死俓苦愍之息意。于是慕断前后而无二坎。等于平等所度无极。众邪异学逮得甘露。而无有余尽生死根。其无四大亦无诸入。求诸智宝得无央数。道宝之明致无所畏。是无量佛于内得安。少求如化分别根源。前世所行是吾晓了。所以亿载劫。审施珍宝无数甘露故畅斯学。乐柔软行闻世亿垓诸法言教。亦复剖判缘起悉起悉空。心发意顷了如野马此吾清净其目明好。超越十方一切众生。察如手掌如本所殖生树果实。宿世所更得解了斯。诸度无极亿载劫中。悉解念梦若干品觉过去诸天所可诤念颠倒之业。有彼如是。此亦若兹。于时吾往无死药业。所以十力行慈心者。愍念众生故行慈力。今是我父处于甘露。所以十力行愍哀力降化一切。是以使吾处甘露间。常行护力降伏一切。由是化之入无死地。所以行喜普行悦故。以是喜力降伏一切。是故建立处甘露间。忆念十力边恒沙劫。见过去佛而供养之。以是之故处甘露间。吾本所誓心口所说。不降伏魔。不化邪见。不从坐起。无有放逸。度于彼岸。坏痴罗网。从无数劫住智金刚。以逮十力得无所著。降伏诸漏令无有余。不舍其力乃从坐起。具足洗浴浊垢使净。于时世护十力自在而度无极三千世界。犹如金刚常修等行。亿千垓天供养无量及诸玉女不可称载。佛子如是皆有因缘。处贤圣座受大自在。宝瓮千枚若干香水洗于护世。三千世界由是自在。佛子如斯皆有因缘。所以宿夜七日不从座起。常观察树。彼七昼夜...(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佛道。佛道清净无所有。计身万物不可得常有。设当为说天地无常。世间皆苦身非我所。空无所有谁能信者。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便入定意。佛眉间光上照天帝。天帝知佛不欲说经。悲念三界皆为长衰。以不得知度世之道。死即当堕三恶道中。何时当脱。天下久远乃有佛耳。佛难得见若灵瑞华。今我当为天下人。请命求哀于佛令说经法。即将般遮识下到石室。佛这定意。教般遮识鼓琴歌佛本愿之德。以叹颂曰。  
  听我歌十力  弃盖寂定禅
  光彻照七天  德香喻栴檀
  上帝神妙来  叹仰欲见尊
  梵释赍敬意  稽首欲受闻
  佛所本行愿  精进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净无垢  慈软护众生
  勇慧入禅智  大悲敷度经
  苦行积无数  功勋成于今
  戒忍定慧力  动地魔以降
  德普盖天地  神智过灵皇
  相好特无比  八声震十方
  志高于须弥  清妙莫能伦
  永离淫怒痴  无复老死患
  惟哀从定觉  愍伤诸天人
  为施法藏宝  敷慧甘露珍
  令从忧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见正道  邪疑睹真言
  一切皆愿乐  欲听受无厌
  当开不死法  垂化于无穷  
  于是世尊随世习俗。心自念言。是法甚深所入无限。成最正觉。寂然微妙难逮难知。非心所思非言所畅。非是凡圣所能逮及。一切训诲不可得习。存其本原...(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作沙门。汝等意欲何趣。诸弟子曰。我等所知皆大师恩。师所尊信必不虚妄。愿皆随从得作沙门。于是师徒脱衣裘褐及水瓶革屣。诸事火具悉弃水中。俱共诣佛稽首白言。今我五百人皆有信意。愿欲离家剃除须发作沙门。佛言。善哉。诸沙门来。迦叶五百人须发自堕皆成沙门。优为迦叶有二弟。次名那提。幼曰竭夷。二人各有二百五十弟子。旧舍水边。见诸梵志衣被什物事火之具随水下流。二弟惊愕。恐兄五百人为恶人所害大水所漂。即合五百弟子。逆流而上。见兄师徒皆作沙门。怪问大兄。年百二十智慧高远。国王吏民皆共宗事。我意以兄为是罗汉。今反舍梵志业学沙门法。佛岂独大其道胜乎。迦叶答言。佛道最尊其法无量。我虽世尊未有得道。神智如佛其法清净。我见慈心度人无极。以三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变化自然。二者智慧知人本意。三者应病授药。二弟各顾语弟子。汝欲何趣。五百人俱同声言。愿如大师。即皆稽首求作沙门。佛言。比丘来。二弟及五百弟子。须发自堕袈裟着身。即随佛后成为沙门。佛便有千沙门。俱到波罗奈夷县丛树下坐。诸弟子皆故梵志。佛为弟子现神变化。一者飞行。二者说经。三者教诫。诸弟子见佛威神变化。莫不欢喜。悉皆罗汉。  
佛至摩竭国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在波罗奈说经已竟。与千罗汉优为迦叶兄弟三人等。悉旧辫发。神通已达。生死已断。行出三界。欲至摩竭流布道训开化愚冥。时摩竭国瓶沙王。闻释种王子身有奇相。三十有二八十种好。巨身丈六体紫金色。弃国捐王...(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是普曜经典讽诵受持。得具八业。何谓为八。一曰施业。无悭妒心。二曰戒业。具足诸愿。三曰闻业。合集智慧至阿惟颜。四曰寂业。勤于一切定意正受。五曰见业。悉能具睹三达之智。六曰福业。具于相好训诲佛国。七曰慧业。为众说法应病授药。八曰大哀业。为于十方殖众德本而无懈惓。受持是普曜法。心自念言。使一切众生皆逮是法。以是德本复得八大福。何谓为八。一曰。转轮圣王成大福德。睹见无极建立笃信。二曰。得作四天王。三曰。得作帝释。四曰。得作炎天王。五曰。得作兜术天子。六曰。得作无憍乐天。七曰。得作化自在天。八曰。得作如来。断诸不善法具足诸善本。是为八。若有受此普曜经者。若至心听耳贯系意。得八清净心。何谓为八。一曰。常行慈心消除嗔恚。二曰。常行愍哀除众患害。三曰。常行喜悦除诸不乐。四曰。常行于护除诸结着。五曰。修四禅行在于欲界而得自在。六曰。行四无色定而得由己。七曰。得五神通游诸佛土。除诸挂碍众盖之患。八曰。逮得勇伏定意独步三界。是为八。  
嘱累品第三十  
  尔时世尊告贤者大迦叶。贤者阿难。弥勒菩萨。我从无数劫遵习是法。乃成无上正真之道。嘱累汝等以手相付。受持讽诵广为人说。于时世尊欲使此法普悉周布十方。说是偈言。  
  佛目所睹众生类  皆得罗汉如身子
  若有供养亿千劫  乃复前进如恒沙
  加复供养辟支佛  若有一日奉斯经
  计此功德超过彼  其阿罗汉不足立
  一切众生成...(第0156部~普曜经八卷)


...月氏三藏法师支娄迦谶译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六万比丘俱。菩萨七万三千人。一一尊复各从十方佛刹。来到是间。悉得陀邻尼法。其欲无所挂碍。其心所念羞惭。多所忍而行。从是而得成。其心如金刚无能断截者。诸佛法一切习。诸佛法欲具足。其意所作而欲甚尊。其意不离菩萨心令他人亦尔施与伏意而不乱所爱而无所惜其净戒庄严饰身口意。其忍辱柔软是则为力。是则僧那阿僧祇劫。忆那术百千所作。精进而不懈怠。禅惟务三昧三摩越。其心知他人意。以是自娱乐。其慧功德无所不解。其心譬若须弥。无能譬者。其心如地水火风。亦无所爱。亦无所憎。常有慈心。其身光明无所挂碍。其哀是行。为一切人而作伤心。已法等心已是为乐。其护者不堕一道。有利无利。若誉若谤。若有名无名。若苦若乐。过世间之所有法。一切诸会不已为会。却诸外道。降伏众魔。是者难值。若优昙钵花。时时可得。一切人而无倩者而为作倩。故名曰厚。其厚者乃致至泥洹。已无极上僧那僧涅已深法。猛若如师子。已怛萨阿竭印而印之。所受决而无所碍。其作如所言。已谛法而审。其光明照于日月。十方莫不闻名者。一切诸佛无不救护。不令离法。悉皆守名深法灭。不断三宝。其心功德。通无央数刹土。其心净洁。习其处而往还。到佛所无所失。常教道一切人。已入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则是头随人心所喜。以法教照。各令得所索。知诸人相。...(第0157部~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二十九者菩萨布施与人。欲成佛道之本故。三十者菩萨布施与人。欲反成就菩萨故。三十一者菩萨布施与人。欲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三十二者菩萨布施与人。欲成境界庄严。欲向佛入诸经法故。是为菩萨清净布施三十二事。菩萨行檀波罗蜜如是。  
  菩萨清净行尸波罗蜜。凡有三十二事。何谓三十二。一者菩萨身所行常清净。是为持戒。二者菩萨离悭贪嗔恚愚痴。口所言净洁。是为持戒。三者菩萨心作明慧不欺于佛。是为持戒。四者菩萨不随外道奉行十事。是为持戒。五者菩萨生天上世间。常不离佛道。是为持戒。六者菩萨离罗汉辟支佛。心去调戏。是为持戒。七者菩萨远离谀谄。入佛智慧。是为持戒。八者菩萨多学智慧心为第一。是为持戒。九者菩萨极大慈哀向于十方。是为持戒。十者菩萨遍护十方人悉具足。是为持戒。十一者菩萨未尝犯禁。离于惭愧。是为持戒。十二者菩萨不毁缺所行身常畏慎。是为持戒。十三者。菩萨不中道犯行违戾本心。是为持戒。十四者菩萨自守不犯众恶。是为持戒。十五者菩萨随明人之教度脱恶道。是为持戒。十六者菩萨持戒生天之本。是为持戒。十七者菩萨悉欲具足随佛智慧。是为持戒。十八者菩萨常坚持戒不犯佛教。是为持戒。十九者菩萨不自贡高轻侮他人常自制止。是为持戒(少十九一法诸藏并阙)。二十者菩萨能自制心不随爱欲。是为持戒。二十一者菩萨持戒不失得佛诸经。是为持戒。二十二者菩萨持戒有信。劝助乐不欺。是为持戒。二十三者菩萨不犯悭贪。是为持戒。二十四者菩萨...(第0157部~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令华盖悉在虚空。置佛头上合为一华盖。纵广四千里。伅真陀罗子及诸夫人。见是威神变化。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对佛惟。怛萨阿竭教照吾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言时。佛则离地百四十丈坐于虚空。从身放光明照三千大千之刹土。伅真陀罗摩休勒。诸所有眷属。及诸欲天子。诸色天子。所有唱伎乐不鼓而自鸣。于香华之山。诸华果树悉作琴声。其音甚好。佛举身毛。一一毛皆放光明。有莲华。一一莲华有菩萨坐。皆有三十二相。用佛威神故。诸伎乐声但闻说经。皆作难经之音。如人所疑。诸莲华上坐菩萨。皆发遣难经之问。决诸狐疑。  
  诸音而作声。云何发菩萨心行而不忘。自致坐于佛树(一)。菩萨报言。其心欢。于一切便有无极大慈。以是之故不忘(二)。其音复作问。其意云何。所因云何云何。已无极大慈而生(三)。菩萨报言。其意。不谄所因如慧。无极大慈者致于泥洹(四)。其音复问。所施与云何已与。云何从而不悔所作。云何不求有所生。云何作菩萨愿(五)。菩萨报言。所有物而不爱惜。既与便无有悔意。常念菩萨道故。不求有所生处(六)。其音复问所作净戒。云何于戒而不自贡高。云何教失戒者。何从自致至摩诃衍(七)。菩萨报言。其有善心便有净戒。知一切法空故不贡高。作无极大慈故能教失戒者(八)。其音复问。若有骂詈挝捶欲杀者当云何有忍辱。其意云何不起而有悦(九)。菩萨报言。当念我作佛时。为一切人作医王。其病者我当愈之。以是故能忍辱。其有骂詈挝捶欲杀者。其意不起而有悦(十)。其音复问。精进云何而有究。云何不殆成菩萨行(十一)。菩萨报言。精进者用法故。欲护一切故而有究。晓了空事故不殆(十二)。诸音复问。其意当云何而令备足。其心如深入。云何于禅而自知无所希望(十三)。菩萨报言。其心不迷故能备足。其心不谄故如深入。用沤和拘舍罗故能禅。以是故无所希望(十四)。诸音复问。云何得智慧。所见而直行。云何具法慧业。当云何而决疑(十五)。菩萨报言。喜学问者增于智慧。晓知十二因缘故能直行...(第0157部~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二三卷





...是为魔事。常随其教。是则为谨敕常有谦损为人之所敬(三十四)。诸音复问。其道者云何。非道者云何。云何造人令入道(三十五)。菩萨报言。六波罗蜜是故道。其急者是声闻辟支佛事。是故非菩萨道。晓了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能造人令入道(三十六)。诸音复问。何谓为利。云何是镇。云何能令勤苦人。而令得欢喜(三十七)。菩萨报言。其得者七觉意。其法者是则利。其镇者是则陀邻尼。所教已法无饥渴。是则为欢喜(三十八)。其音复问。何所是菩萨父母。何所是亲属。何所是眷属。何所而有好(三十九)。菩萨报言。慧则为母。法则为父。三十七品是亲属。其功德是则为眷属(四十)。故能于一切而有好(四十一)。诸音复问。何从可知无我。何从可知慈而念一切。无我与慈。云何等令如称(四十二)。菩萨报言。晓了空事乃知无我。是则为大慈。知一切人皆空故(四十三)。一切生死无有生死法令然。其知是者亦复生死(四十四)。其谛者亦无有往。无有还者亦无有住。其作是者便能至道(四十五)。空无有相无有愿。已去求则为一相。已知者晓了五阴空。故无有想。无有想故无愿。一相而无数(四十六)。事五阴则空。已知观故。五阴亦知观一切人悉空。亦不有亦不无(四十七)。智慧则为护空。沤和拘舍罗护一切人。已无极大慈而教人。已故可至泥洹(四十八)。诸音复问。无有生故无所有。一切诸法如是(四十九)。何所生知微妙而生死(五十)。菩萨报言。无所生故无所有。是故慧之灭。用沤和拘舍罗微妙。故有生死(五十一)。诸音复问。何谓而得决。何谓不复还。云何而得忍。云何而无疑(五十二)。菩萨报言。等住而得决。已入法身不复还。已得无所从生法乐忍便无疑(五十三)。诸音复问。何谓佛树。何谓菩萨相。何缘佛名为佛。何谓名为怛萨阿竭(五十四)。菩萨报言。佛树者。普若天无所不覆。习诸法是菩萨相。是故名曰佛。以智故于心无所希望。其身亦尔。故名怛萨阿竭(五十五)。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卷下  
  伅真陀罗诸子。闻是法得欢喜信忍。各各...(第0157部~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王所问经四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只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众所知识。皆从十方世界来集。得陀罗尼无碍辩才。进入念慧惭愧具足。其志坚固犹如金刚。善修成就一切佛法。志意清净成就具足。自不忘失菩提之心。亦能令他而不忘失。善调柔施摄伏诸根。善能知舍所爱之物。以清净戒善自庄严。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以柔和忍力而自庄严。于无量那由他阿僧祇劫勤修进力。于诸禅定解脱三昧。游戏神通自在无碍。善以智慧分别一切诸法句义。其心不动如大山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风善离爱恚。常行慈心恒遣慈光。遍照众生安住大悲。常勤观察一切众生。住于大喜乐法具足。住于大舍得无二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皆以超过如是世法。慧光善伏自众他众。降伏众魔。世所难遇如优昙华。为诸众生中大师子吼。究竟涅槃悕乐甚深四无所畏。为如来印之所印之。所记无错如说而行。于深法藏义味相应。蔽诸日月。名称流闻遍十方界。若为诸佛之所护持。守护法藏常不断绝三宝种性。善能游过无边佛刹。善解了知。随宜给侍诸佛世尊。听闻受法。常勤精进教化众生。得到方便智慧彼岸。善随一切诸众生根如应说法。善知一切诸众生等意之行相。其心净妙善巧言说。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已于无量阿僧祇佛所种诸善根。善集相好福德庄严。善能解了空无相愿。善解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殊胜  善自调心到彼岸
  人天龙神所供养  稽首敬礼烧结仁
  胜相多利益世间  金色圆光普周遍
  持净妙戒大美音  稽首三界最无比
  度诸众生到彼岸  调伏诸论无能动
  善了知诸众生心  稽首敬礼胜大悲
  断诸结使不生着  以力降怨善住戒
  天中之天净结垢  我稽首礼降诸怨
  众宝中最无瑕秽  常乐智慧为先首
  除断贪嗔愚痴垢  稽首心等如虚空
  演说四谛度四流  说甘露法施净眼
  游行三界为利众  我稽首礼持轮相
  常为人天所供养  常化众生令度脱
  虚空人天所供养  我稽首礼人中胜
  常乐集于正善法  常以慈心等世间
  人尊调御住正道  稽首摄持一切德
  净音所说胜妙善  适意柔软梵音声
  善解众音到彼岸  稽首美妙如实说
  趣空无相及无作  能最甚深难见法
  善能进趣入解脱  稽首善知解脱道
  世尊善解知因缘  常能断离二边见
  实说因缘业果报  我稽首礼见世间
  无有来者亦去者  无慢善能观诸法
  如幻如焰水中像  稽首敬礼善法眼
  生若无生都无生  若生及灭亦无灭
  其所止处如法住  调御善住如是处
  所有言说便真实  善住如如叵倾动
  金刚山身无动摇  我稽首礼叵倾动
  其身口意等无异  名闻无量遍三界 ...(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释提桓因而善庄严菩提之心。作大梵王而善庄严菩提之心。不堕恶道生人天善处。而善庄严菩提之心。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庄严忍辱。何等四。出梵音声迦陵频迦声。多人所爱心意悦乐。坚修善法。得金色肤。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庄严精进得不可坏。何等四。得一切众生无能坏者。为诸众生作不请友。有所为作专志不懈心无疲厌。乐集多闻。坚智庄严。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无厌成就四法。庄严于禅何等四。无诸闹乱。无有放逸。无有悭慢。不舍调伏心。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庄严智慧。何等四。不说我人众生寿命。得无碍辩。善能分别一切句义。于一切法无有疑惑。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庄严梵道。何等四。在空净处生起慈心。为化众生起于悲心。守护正法起于喜心。生如来智起于舍心。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不失神通。何等四。入于四禅而不退失。入四空定知于方便。心得自在知一切法。神通游至无量佛刹。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断诸结使。何等四。内自寂静亦寂静外。善观诸法知如幻化。有大智力。非憍慢力。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度到彼岸。何等四。知于欲流不证离欲。知于有流随意往生。知于见流不舍诸见知无明流不逆缘法。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能现一切声闻缘觉。及诸众生形色威仪无有别异。何等四。善起如幻三昧。如实而知一切法相。善观五通。自观己身知如幻化。是为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观于生死不住涅槃。何等四。诸...(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如来世尊。无量阿僧祇劫。所集无上正真道法。皆悉于是诸四法中开示显说。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受持读诵兼复书写。于大众中广分别说。当知是人不从小功德来。若有众生闻于如是诸四句法。闻已信解受持读诵。在大众中广为人说。不离菩提心。彼人不久当于人天诸大众中大师子吼。如今如来大师子吼。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闻如是诸四句法。复能信解演说如是诸四法。时八万四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尔时天冠菩萨白言。世尊。菩萨成就几法。佛涅槃后得闻是经。受持读诵兼复书写。于大众中广说显示。佛告天冠菩萨。善男子。菩萨成就八法。佛涅槃后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于大众中广分别说。何等八。志意成就专向菩提。究竟行慈于诸众生无侵害心。住于大悲化诸众生。常求法利乐法欲法求法集法。心无满足如海吞流。放舍身命守护正法。厚种善根集诸福德。发起大愿诸佛护持。降诸魔怨离大众畏。天冠。是为菩萨成就八法。佛涅槃后能得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经法。在大众中广为人说。当于演说如是法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六种震动。坑坎堆埠诸山污秽。江河池流及诸大海。皆不复现。亦不恼触水性众生。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悉平如掌微妙庄严。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岁枯树皆生花叶。倾向于佛。诸生卉树花叶果茂亦倾向佛。此大地上生诸莲花。大如车轮杂色可爱。妙香适意大光普照。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虚空中有诸天子。不现其形鼓众伎乐。闻是乐音雪山王中香山王中。所有诸天倍出妙...(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等已  彼智无边无有量
  世间贪着于名色  有边无边皆寂静
  了知因缘法相已  无我众生命妄想
  所起我见永无起  一切诸法亦无起
  若所起者本无起  彼常随顺顺法忍
  其性犹如云中电  一切法如我实性
  我人众生性自空  入此陀罗尼印相
  随所觉知三脱门  一相无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无边量  法法自无有妄想
  以文字说分别法  若上若中及与下
  文字亦无有妄想  推求分别真实义
  义及文字共相应  以音声说无二义
  若知本性常寂静  彼本际性常自断
  若本际性常自断  为利世故修诸行
  推求本际无本际  彼大慈悲最清净
  若大慈悲最清净  苦乐同等而修行
  亦复无高亦无下  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静最寂静  若见不见常寂静
  亦复无增亦无减  彼性离作常寂静
  如空中声叵捉持  虽可闻知不可说
  是演说者及听者  悉皆不实得自在  
  当诸琴乐演出是偈法音之时。八千菩萨得无生忍。尔时天冠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从何而出。佛言。善男子。汝今自问大树紧那罗王。彼当答汝。尔时天冠菩萨。问于大树紧那罗王。紧那罗王。如是妙偈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从诸众生音声中出。又问。诸众生音声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众生音声从虚空出。天冠菩萨问言。紧那罗王。众生音声非口出耶。答言。善男子。是众生音为从身...(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心。不舍坚人寂定宝心。生起一切布施宝心。不悕望报清净宝心。回向菩提故。庄严身宝心。满三善故。庄严口宝心。离四过故。庄严意宝心。舍离无明爱恚见故。持戒不毁不穿不坏不缺宝心。不穿不坏不缺不污戒庄严故。无恼害宝心。于诸众生意平等故。柔忍宝心。能忍难事故。不忧身命清净宝心。净菩提故。无爱恚宝心。无高下故。坚固牢强庄严宝心。无忧虑故。一切所作成就宝心。无慢缓故。坚固念慧进入宝心。能善修集助菩提法故。起禅解脱三昧宝心。得心自在故。集法宝心。集自财故。闻正法已能持宝心。得无畏故。不吝法宝心。心无吝故。不期利养说法宝心。舍离恶欲不望报故。修正念宝心。正流趣故。如所闻法成满宝心。如闻行故。智观宝心。降伏智故。大慈宝心。化众生故。大悲宝心。观众生故。大喜宝心。爱乐法故。大舍宝心。诸法寂故。不厌生死宝心。集诸善根故。化众生宝心。不住自乐故。四摄宝心。为摄法故。起神通宝心。一切神通现变化故。善知识宝心。为闻法故。离恶知识宝心。集善根故。为一切众生正修宝心。如涅槃故。离诸一切结病宝心。入一切众生所志欲故。于一切法生药想宝心。寂诸病故。善修学习无慢宝心。知大人法故。灭憍慢宝心。于诸众生谦卑下故。无幻伪宝心。无谄诳故。和敬宝心。令法久住故。护法宝心。报去来现在诸佛恩故。知恩报恩宝心。亲友究竟故。不望报宝心。无所亲故。常出家宝心。不忘所作故。爱乐宝心。护白净故。圣种少欲知足宝心。集持戒故。庄严一切头陀功德宝心。于...(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
  乐头陀行无染着  胜集念慧坚固者
  胜人常出过世间  欢喜心来作利益
  隐蔽日月珠光明  释梵天有诸光明
  牟尼光明皆喜乐  光明自在蔽诸光
  天龙紧那罗歌声  是声增结不灭欲
  佛音柔软梵音声  能灭诸结与安乐
  世医游行于十方  不能治世烦恼病
  十力医王演妙音  灭诸结使与安乐
  大名大威力无等  无比无错无浊语
  伏怨寂怨离诸怨  世尊利益愿时来
  施调施主慧甘露  持戒行戒尊最胜
  善巧调忍熏修心  念我故来可爱者
  善具进力相应法  住于禅定具神通
  慧调伏意惭德备  持百福相愿时来
  大慈悲心意平等  离爱欲过无使患
  善知梵道住佛道  世尊施乐愿时来  
  尔时世尊。知大树紧那罗王白言时到。告诸比丘。各持衣钵受七夜请差守房人。大树紧那罗王白言时到。是时天冠菩萨作是念言。我今当化作大宝台。令佛世尊及诸菩萨众。大声闻僧安处宝台。坐于莲花庄严座上置之右掌。乘空而往至香山中。天冠菩萨作是念已即入三昧。以三昧力作大宝台。纵广高下各十由旬。杂色好妙四方四柱庄严差别。时宝台中出于百千宝莲花座。复为世尊敷宝莲花师子之座。上高七仞。尔时天冠菩萨。化作宝台及花座已自言。世尊。愿就宝台坐师子座。及诸菩萨声闻大众怜愍我故。世尊。我今当以如是宝台置于右掌着香山中。尔时世尊愍天冠菩萨。即升宝...(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作善丈夫业而行布施。我应当离饿鬼恶道而行布施。我应当集修舍心因而行布施。我当获得大财封邑摄取他人而行布施。我应当行和敬之法而行布施。我当不离得善知识而行布施。我应当于一切众生无嗔害眼而行布施。我应当以布施善根向无上道而行布施。我应当学余菩萨舍而行布施。我宜应当庄严相好而行布施。我宜应当净佛国土而行布施。紧那罗王。是为菩萨三十二法净檀波罗蜜。紧那罗王。菩萨复有三十二法净尸波罗蜜。善自净身是名为戒净贪嗔痴故。善自净口是名为戒。不自欺诳佛及诸天是无虚相故。善自净心是名为戒离无明贪嗔邪见故。净十善业是名为戒生人天故。不忘菩提心是名为戒不贪余乘故。志意清净是名为戒舍幻伪故。称赞贤圣是名为戒勤摄非圣故。以慈为首是名为戒于诸众生心平等故。修大悲心是名为戒趣向教化诸众生故。善好等学是名为戒毕竟无缺故。惭愧所摄是名为戒怖畏恶道故。无有穿漏是名为戒不中舍故。无有瑕疵是名为戒究竟白法故。自己自在是名为戒至余佛土故。尊重豪贵是名为戒智者所赞故。能超出过是名为戒离恶道故。善安止住是名为戒一切安乐悉具足故。诸佛所赞是名为戒是佛戒故。不自慢缓是名为戒坚实救拔世间人故。不自高毁他是名为戒善弃舍故。修行弃舍是名为戒离诸烦恼故。自己修行是名为戒一切助道菩提法故。作于欢喜是名为戒离爱贪故。善摄取他是名为戒随如说故。调伏出家是名为戒舍离一切家系缚故。坚欲修行是名为戒欲乐法故。决定少欲及与知足是名为戒依圣种故。乐修头陀是名...(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神通力。令诸伎乐演出智偈问诸所疑。令诸花台所有菩萨。以一一偈。答其所问。  
  云何而发起  无上菩提心
  终不忘此心  乃至觉菩提
  专至心成就  为诸众生故
  起大悲庄严  不忘菩提心
  彼志意云何  彼当云何行
  所说大悲心  云何生起是
  志意无谄伪  所修行无诈
  住众生涅槃  彼大悲如是
  云何行于施  施已心无热
  亦不悕望报  回向于菩提
  所施一切舍  彼施已无悔
  趣向菩提道  是不望果报
  云何住于戒  不生于戒慢
  救于毁禁者  大乘无有上
  戒是菩提心  空无不起慢
  起于大慈心  救诸毁禁者
  云何忍众生  骂詈及呵咥
  心终不起嗔  倍增生欢喜
  我为众生医  疗治众病患
  若闻恶言已  不起于嗔恚
  云何彼行进  云何修集行
  云何心无倦  修于菩提行
  精进护众生  护法常勤进
  善根悉充足  彼心无疲倦
  云何修正念  勇健胜进行
  云何修禅定  心无有驰散
  无有驰想念  慧无有谄伪
  以方便行禅  彼心无驰散
  云何得智慧  云何见正直
  云何作决定  云何分别法
  修闻增智慧  本习正直心
  决定行法施  随义而修行
  云何彼求闻  云何得多闻
...(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病患
  若闻恶言已  不起于嗔恚
  云何彼行进  云何修集行
  云何心无倦  修于菩提行
  精进护众生  护法常勤进
  善根悉充足  彼心无疲倦
  云何修正念  勇健胜进行
  云何修禅定  心无有驰散
  无有驰想念  慧无有谄伪
  以方便行禅  彼心无驰散
  云何得智慧  云何见正直
  云何作决定  云何分别法
  修闻增智慧  本习正直心
  决定行法施  随义而修行
  云何彼求闻  云何得多闻
  云何闻如说  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听  习近多闻者
  说不为财利  大人如是去
  云何彼行慈  云何行大悲
  喜舍悉成就  云何住梵道
  慈心悉平等  大悲无疲倦
  随喜名为喜  是能至梵道
  云何得见佛  见已生信心
  云何彼闻法  云何除断疑
  修行念于佛  得见世导师
  信心得具足  闻法已无疑
  云何福庄严  云何智庄严
  若定及与慧  彼云何庄严
  庄严福无厌  学问庄严智
  心寂名为定  知法名为智
  云何彼行处  居住止何相
  彼行处云何  彼云何修行
  彼行法空处  舍是彼岸句
  彼行住四禅  修行脱众生
  云何是魔业  佛正业云何
  造作何等业  得于菩提护
  下乘为魔业  大乘为胜道
  舍离一切恶  得于菩提护 ...(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
  舍离二边流  能得胜菩提
  云何作智业  云何适意业
  云何速受教  常恭敬右绕
  无诤是智业  不起于诤讼
  口柔软善语  恭敬而右绕
  道是何等相  云何是非道
  云何能安彼  叵思众住道
  六度为正道  下乘为非道
  学方便智已  令众生住道
  云何得大富  云何获大利
  宝藏为何在  云何满众生
  七财为大富  寂静为大利
  陀罗尼宝藏  辩说令充满
  彼父母是谁  亲族何等相
  侍从有何相  严饰智慧者
  慧母度彼岸  助道法亲族
  诸善根侍从  庄严于智者
  解法无我已  慈心普遍世
  无我及与慈  是义云何等
  若解知于空  彼自了无我
  是为最上慈  今世知于空
  未来无有来  诸行性如是
  业报亦如是  云何而有生
  第一义无是  亦无有去者
  入于世谛道  说业及业报
  若空与无相  及无愿解脱
  一相同无相  云何而生道
  空即是无相  以无相故得
  一相同一义  故说解脱门
  云何观于空  云何观众生
  空及与众生  云何而得生
  智慧观于空  方便观众生
  大悲以教化  趣向于涅槃
  无生无有起  一切法如是
  云何生诸行  应当解此义
  无生与无灭  是智所行处
  从于誓愿生  此方便所建
  云何得授记  云何不退转
  ...(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六。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七法。转女人身得成男子。何等七。所谓念佛欲得佛身故。常念正法欲得佛法故。常恒念僧自得僧故。常恒念戒誓愿净故。常恒念舍舍诸烦恼故。常恒念天明了菩提心故。观诸众生欢喜心故。是为七。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八法转女人身成男子身。何等八。不贪着食。不贪饮宴。不贪丈夫。不贪末香涂香。不贪游观园林。不贪戏笑。不贪歌音及诸伎乐。不贪舞戏。不贪交酒会乐。是为八。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九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何等九。不说有我不说有众生。不说有寿命及人丈夫。不说断见。不说常见。不著有见。不着无见。善解因缘法。是为九。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十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十。于诸众生修行慈心。于他财封不生贪爱。不思念他男子之人。失命因缘终不妄语。不作两舌。不粗恶语。不无义语。不起无明。不为嗔牵。有正直见依于业报。诸姊。是为女人成就十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诸姊。女人应当观察深法。观色如水沫。不贪醉色。观受如泡。于乐受中不生贪着。于苦受中而不舍离。于不苦不乐受中不生痴结。观想如焰。是中不起男想女想。观行如芭蕉。解知诸行无有坚实。如是观已。不住诸法不起想着。观识如幻。解知心识如幻人来。如是知已。于一切法都无所染。观知此身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诸大所成假多为身。犹如草木墙壁瓦砾。是身如影。无我众生。无命无人。无有丈夫。因业所作而自回转。诸界妄想犹如空聚。如实观眼...(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起。是时世尊。知紧那罗王诸夫人等心所念已。即便微笑。佛之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青黄赤白红紫等光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世蔽日月光。还来在于佛前而住。绕佛三匝从顶上入。尔时大德阿难。即从坐起正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问无垢喜见面  我问无垢特威德
  我问善能断诸疑  为何缘故而见笑
  我问持净最妙色  我问能利益世间
  我问人天中最上  为哀念谁而现笑
  我问乐施善调伏  我问乐持清净戒
  我问乐忍得忍力  何所利故而现笑
  我问住于精进力  我问住禅具神通
  我问其智等虚空  无等何缘而现笑
  我问善逝大慈心  我问大悲哀世间
  我问乐喜及大舍  以何因缘而现笑
  我问度到三垢边  我问无垢净三眼
  我问常乐三脱门  以何缘故而现笑
  我问能摧伏他众  我问能说甘露法
  我问能闇蔽诸魔  大悲愿说笑因缘
  我问能持胜十力  我问犹如金山色
  我问得到功德顶  为何利益而现笑  
  尔时佛告大德阿难。汝今见是大树紧那罗王诸夫人不。今于我所种善根已。志诚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转女身取男子身顶礼我足。阿难白言。已见。世尊。佛告阿难。紧那罗王诸夫人等。以此志诚殖诸善根。于此命终舍女人身。得成男子生兜率天。与弥勒菩萨。共守护我无量阿僧祇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2-18 09:41 , Processed in 0.3302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