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智慧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161943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智慧的讲记敬摘点滴
...道决定不能避免。
1、感念佛恩·护法恩
我们想要修学功夫得力,生活得到改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听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带领大众念一次佛,或参一次禅。要晓得,佛不领导我们修行,是因为‘修行容易,觉悟难’。正因为觉悟太难,所以世尊苦口婆心天天说法,天天劝导。可是众生愚痴,天天听佛说法,依旧麻木不仁。
虽然如此,佛大慈大悲,还是天天讲经;众生堕落在六道,佛就示现在六道,依旧追随不舍,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众生造罪业,毁谤佛菩萨,侮辱佛菩萨,甚至于陷害佛菩萨;佛菩萨都不在意,依旧爱护众生,为众生讲经说法,这就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不舍众生,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从此地我们才真正理解到佛的恩德。
韩馆长护持我们三十年,将正法的基础奠定下来。有人说她有功也有过失,但在我的心目当中,她只有功没有过失。你们冷静仔细的观察,就晓得她的功德无量无边。这是菩萨再来,做种种示现,世间人哪里会懂得?
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六根的能力几乎与阿弥陀佛差不多。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希求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往生的理论、方法相应,这一点非常重要。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念佛还要修上善。心不善、语不善、言不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寒山、拾得两位尊者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两位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
2、佛典内容与修行法
我们既然发心要救自己,要救周边的人,生活、修学一定要如理如法,因此必须要晓得佛经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有四点即‘教、理、行、果’。佛所说的话,后人记录下来成为经典,言语文字是‘教’。教里所蕴含的是‘理’,理是理论,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事实真相,唯有佛能说得出来,因为这是佛亲证的境界,现量的境界,不是推测、妄想。佛除了将道理与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又教我们方法,使我们也能契入诸佛如来的境界,这就是‘行’。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做,得到殊胜的利益,这就是‘果’。我们了解佛经的性质,对佛法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佛教导我们修学,要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信、解、行、证’。‘信’是对于佛的教训深信不疑;‘解’是对于经典的理论透彻了解;‘行’是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做;‘证’是亲自证得如同诸佛如来的境界。我们今天会造业、会打妄想、会信口妄言,都是对理论不够透彻,不知道利害,才造作极重的罪业,甚至毁灭佛法,障碍佛法,令人退心。
要晓得,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遭遇逆境都还会退心;不退心的,只有法身大士。我们的障难很多,是内、外两面的。韩馆长与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他们所作所为,都是大菩萨、法身大士之流。韩馆长护持正法三十年如一日,种种毁谤、谣言、事端,都能如如不动,若无其事,谈何容易!李居士遇到任何障难、毁谤,从不退心,将此地的道场,建立为一个典型的模范道场。这若不是诸佛如来化身、法身大士应现,是做不到的。我们能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就是遇到真正护法。所以,毁谤的人尽管毁谤,陷害的人尽管陷害,我们有诸佛菩萨保佑。
今日净宗能够弘遍全世界,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依照这个经典理论修学的人,最保守的估计,已超过两亿人。净宗能有如此成就,这个功德是韩馆长的,我们要饮水思源,知恩报恩。果真看透了,才晓得这是菩萨示现,顺逆都是增上缘,都是成就佛法,成就众生。
往年,李老师告诉我,真正有成就,一定要长住在一个地方弘法利生。我们现在安心在新加坡,人力、财力、物力全部集中在此地,才能成就一个模范的道场,精神力量决定不能分散。所以我们遇到许多菩萨在此地,真正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为了佛陀教育的拓展,我们是以打杂、做小工的身分,替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办事。我们绝不以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这一切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做的,我们不过是执行而已。所以,李老师教我要‘信佛’,信佛太难了。要真信!
在这灾难频繁的时代,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佛七也是以此为目标。祝福你们这一次佛七圆满成就。
二、老实修行·自在往生
98.12.22 早餐
大家在此地结七念佛,必须明了结七念佛的意义。我们在这七天中,希望得到什么结果,这七天才没有空过。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若有智慧,必然有高度的警觉。人活在世间不过短短几十年,弹指就过去了,冷静观察无不是一场空,这是事实真相。人在一生中,最幸福可贵的,是这一生中不造恶业。人能不造恶业,将来的去处必定殊胜。
古人提醒我们,修行人要有‘前后眼’。所谓‘前后眼’就是知道过去、看到未来,不汲汲于现前,这一点非常重要。
韩馆长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提醒我们‘死生事大’。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临命终时,自己要做得了主,前途才是一片光明。若临终自己不能作主,受人摆布,纵有许多人照顾,但是自己所感触的未必满意。来生往哪里去,决定于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贪嗔痴,就到恶道去。这件事多么可怕!
韩馆长有福报,从生病到往生,三十多位心地清净的出家人,日夜在病床旁边念佛照顾;往生后佛号四十九天日夜不断,这是近代出家的大法师都做不到。连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比不上,李老居士生病是几个学生照顾,没有那么多出家人穿袍搭衣,威仪具足。这个福报是稀有因缘!这是她三十年护持正法的果报,所以她能很顺利的往生净土——助缘太殊胜了!
反过来想,我们将来临走时,有没有这样殊胜的缘分?这是我们要警觉到的,这是一生中真正第一桩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修学决定要成就,不依靠别人,往生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躺著走,随自己意思,这就是生死自在,我们才不会错过此生。大家结七念佛,要把握这个宗旨,我们到此地是来培养训练、学习将来自在往生的。
1、近代往生实例
《净土圣贤录》与《往生传》里,记载自在往生的人很多,没有记录下来的更多。近代倓虚老法师在《念佛论》里,倓老讲他一生亲眼看到自在往生的有二十多人;听说的,那就更多了。《念佛论》里,倓老举出四个例子:出家的法师有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在家居士有郑锡宾居士与他的弟弟;另外一位是青岛湛山寺的张居士。
修无法师是个苦命人,也不识字。在哈尔滨极乐寺传戒法会时,发心帮忙照顾病患。传戒法会还没圆满,修无法师即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往生前告诫大众:‘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郑锡宾居士是个生意人,听倓老讲经说法,欢喜赞叹,以后生意不做了,学会讲《弥陀经》,到处为人讲经、劝人念佛。他是坐著往生的,不生病。讲完经后,告诉大家:‘我要走了。’多潇洒!多自在!他的弟弟之前以为他学佛著迷了,后来看到哥哥自在往生,终于明白了。所以他也真心念佛,三年后也往生了,只是稍有病苦。
湛山寺的张居士,是位女居士,家境非常清寒,丈夫是拉黄包车的。她在湛山寺念佛会打杂做义工,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往生那一天,还一再叮咛、嘱咐丈夫要照顾两个小孩。她也是预知时至,毫无病苦,坐在床上走的。这是我们学佛的榜样、模范,不需要靠人帮助,自己真有把握。
另外倓老又说谛闲法师的一个学生,是个锅漏匠(箍捋匠),也不识字。谛老将他送到温州乡下的破庙里,找几个护法照顾他的生活。谛老只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叫他老实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念了大约三年成功了,他是站著走的,还站了三天,这多自在!谛老赞叹他:‘你比这些讲经说法的大法师,道场里的方丈住持,超过太多了!’
2、断恶修善·勤护三业·放下名闻利养
这些人往生,品位不是在中品、下品,而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上辈往生’。他们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放得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今天学不到,就是依旧放不下这些诱惑,难在这里。要知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假的,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堕落在恶道受种种折磨苦难。
所以现代人‘愚痴’,不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对于真假、邪正、善恶、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不晓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极大的祸害,只有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是极大之善。这就是经上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们要了解它真正的意思。
每位同修可不可能在这一生当中,有最殊胜的成就?可能。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遇缘殊胜,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经》的会集本,遇到好的同参道友,这一生中要是不能成就,要怪自己的烦恼习气太重,依旧天天造业。
起心动念为自己是造业。言语损害别人,是非人我都是口业。《无量寿经》上讲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告诫我们口业是最严重的、最容易犯的。看到众生有过失,都不可以说;没有过失还要造谣,还要怀疑人家有过失,这个罪业就更严重了。
一个人修学,受到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的影响,容易退转,很难精进。所以祖师大德提倡共修,佛七在一起共修,依众靠众,就是这个道理。
新加坡念佛堂,一天比一天殊胜,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每天念佛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是常年佛七。讲堂每天讲经两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不中断,真正是解行并重,定慧等持。中国五台山寂度老和尚、九华山仁德老和尚、焦山定慧寺茗山老和尚,皆赞叹此道场是‘世界第一道场’。
居士林从上到下一片和睦,人人笑容满面,经上讲的‘常生欢喜心’,我们在此地见到了。希望大家有机会到新加坡来参学,将这边修学的方法带到世界各地,在各个地区也能建立如是道场。我们认真努力修学,不但自己这一生决定往生,也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世界带来和平,这就是佛家讲的自行化他,是真实功德。希望大家好好念佛。
三、念佛能消灾免难
98.12.23 早餐
天主教会有一份预言,说一九九九年世界会有大灾难,劝导教友们要读经,要认真忏悔,希望能躲避这个劫难。并说:灾难会不会实现端在‘人心’,若人心能向善,灾难可以化解,可以延后。这个说法非常合乎道理。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跟同学们说:‘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所以,灾难一天天迫近,我们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应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天主教劝人求生天堂,他们说没有极乐世界,只有天堂和地狱。大宇宙复杂的情况,天人也无法看到全貌。而我们明了,确有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和诸佛国土。如何知道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相信。
1、宇宙是多元空间
其实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佛法讲‘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讲有,是幻有、假有,经上讲‘妙有’。所以,天堂、地狱都是妙有;此界、他方也是妙有,极乐世界也不例外。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讲,这只是不同的时空维次而已,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从理论上讲是无限度空间。
稍稍涉猎佛法的人,就能肯定有无限度空间的存在。你不能突破这些时空,就...(●[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老实念这句佛号。这句佛号一定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若不相应,这个佛号就没有功德。如何才相应?在生活上一定要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看破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
3、念佛有助世界和平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知道修自己,自己努力断恶修善。《无量寿经》讲修善的三个纲领:“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要做到才行。佛家一大藏教经典,世尊四十九年所说,就是这三句话。我们必须确实做到,才能救自己,救众生。
我们真修,心就平了。现在科学家讲思想波,世间人的思想很复杂,尤其邪恶的思想是大波大浪,起伏很大;我们念佛人是‘清净平等觉’,这种思想波是平稳的。新加坡居士林的念佛堂,得诸佛如来加持,有佛菩萨跟我们一起念佛,所以这个念佛堂无比殊胜。念佛堂磁场非常好,磁场是安定的、平静的,从这里发射出去的思想波,可以平衡世间人邪恶的思想。以我们平静的思想波,去冲击世间大波大浪的邪思,这个波浪就会减弱,这就是化解邪恶、化解灾难的原理。
我们自己在家里念佛,对社会、对世间也有贡献。因为我们念佛发出去的是清净平等觉的思想波,可以缓和世间人邪恶的思想波。果真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相信我们心平气和念佛,对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真有帮助。
真正发心念佛就是自度度他,真正发心念佛就是救世间的劫难,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诸位同修能真正觉悟,真正放下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奉行世尊教导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就有能力安定社会,维护世界和平。
只要我们真心诚意,佛菩萨处处应现,感应道交。特别是在世间有大灾难时,我们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念佛不仅是为自己,更要为一切苦难众生。我们一定要做,不做就没有慈悲心。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自度度他。
四、念佛成佛之理
98.12.24 早餐
1、虚空法界与自己一体
佛法的修学,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很大的启示。华严这一会,是世尊在菩提场定中所说,参与法会的大众皆是法身大士。他们有许多的族群,不同的社团,遍布在虚空法界,数目无量无边。由此可知,华严法会实际上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一会。华严如是,哪一会不如是?从此地深思,这暗示著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到成佛时,才意识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彻底明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总体来说,虚空法界是自己一体,这才生起真正的慈悲。
佛家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佛如来觉悟了,悟的就是这桩事;凡夫迷了,迷的也是这桩事。而事实真相里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觉悟的人,称作佛菩萨;迷惑的人,称作凡夫。但觉与迷受用不同,迷人不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不知道芸芸众生是自己,所以在当中生起妄想、分别、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2、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谓罪业,就是所作所为与事实真相相违背。所造的业,它会现相。相是怎么现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我们千万不能疏忽。宇宙之间千变万化,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佛归纳后为我们解说,实际上法界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从心想生——心里想什么就现什么。所以想佛就现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想佛成佛。
想佛就现佛,想菩萨就现菩萨,想什么就现什么,这确实是真的。譬如我们想一桩称心如意的事,就生起欢喜心,欢喜就表现在脸上;想一桩不如意的事,就愁眉苦脸,悲哀的情绪也就表现在脸上,心境立刻就产生变化。从这些很小的事实来观察,就能体会到佛讲的是千真万确。
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想佛、忆佛、念佛,把其他的思想妄念全部放下。净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就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古往今来,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这些人都为我们做了榜样。若用一般宗教人士的说法,这些人是为我们做见证。在佛法的三转*轮里,所谓是作‘证转’,他们现身说法为我们做证明,说明这是事实。
3、自在往生度家眷
往年,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往生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也为香港佛教奠定了真实的基础。何东爵士一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只有老太太信佛念佛,但这家人非常开明,确实是信仰自由,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这很难得。所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妨碍别人、侵犯别人,这是不懂自由;这是感情,不是智慧。
同理,我们现今生活在地球上,有许多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宗教信仰,彼此不能相容,互相攻击毁谤,甚至引发宗教战争,这些都是不懂自由的真义。不懂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尤其是伦理道德教育。
而何东爵士的家庭是我们的好榜样,从家庭展开就是世界的好榜样。我们无论信仰哪一种宗教,对于不同的宗教一定要尊重。佛门里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对于不同的宗派也必须要尊重,这是真正懂得自由,真正有智慧。
何东老太太往生时,对儿子、媳妇说:‘我一生当中对你们没有任何要求,我往生时,请你们念几声佛号送我往生。’她的往生实在是开往生大会,亲朋好友全到了,老太太交代清楚后,在念佛声中安详走了。何东爵士一家人,亲眼看到老太太念佛往生,以后全家都念佛了。所以老太太度众生真有一手,用讲的讲不通,就表演给你们看,最后一招把全家都度了。
老太太往生的过程,是高度的智慧,最佳的示范。世间什么事都可以作弊、作假,唯有这件事不能作假。我在台中求学时,李炳南老居士常常以这桩事勉励我们,教导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真有,念佛人真能往生。
4、依教奉行能自在往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虽没能亲见往生的事实,但是听到的却不少。人家何以能自在往生?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尤其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时代,自在往生对我们非常重要,真正是一生中第一桩大事。其实只要依照经论如法修学,就可以得到。特别是《无量寿经》,古德讲《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因为《无量寿经》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介绍得最完整,修学的方法说得最详细,往生之后的果报也讲得最圆满。若我们真正希望自在往生,修学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能成功,所以这个法门殊胜,为一切诸佛赞叹颂扬。
善导大师说,佛教导我们做的要完全做到,佛教我们不可做的,决定不能做;果然能将《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彻底依教奉行,天天做,一天都不违犯,三个月这种功德的累积,你就是诸上善人,就取得往生的自在。若能做六个月,那就更踏实。一直做下去,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站著走,坐著走,自在随意。这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有些人往生不自在,临终时还有病苦,原因就是佛教他做的,没能完全做到;佛教他不可做的,还违犯了不少,这是业障。但毕竟过去今生还有一些善根,临终遇到善友的提醒、助念,还能往生。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光阴,空手而来,还是空手而去。古德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带得走,带走的只是在这里所造的一些业,这多可怕!我读起来都寒毛直竖,有些人念起来无所谓,这是麻木不仁。真正有知觉的,念到真害怕,岂敢又造业?
诸佛菩萨慈悲,有真诚的爱心,我们不懂得亲近,还舍弃他,去结交世间恶友,这是大错特错!恶友就是造作五逆十恶,不接受圣教,不依教奉行。这对我们生活修学是一大损失,必定要认识清楚。
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把握这一生短暂宝贵的生命,完成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念佛成佛’。这是一桩大事,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有志气,真正是佛家讲的大英雄、大丈夫。希望我们共同勉励,在这一生中把这桩大事办圆满,真正不辜负此生。
五、觉悟——看破·放下
98.12.25 早餐
1、看得破·放得下
在一般情况下,佛七的前两天,心还定不下来,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为佛七快结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是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
注:放下跟看破是相辅相成的,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你就能够多放下一分。换句话说,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的功夫相辅相成。
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的五度都是放下:
布施是放下贪心,
持戒是放下恶念,
忍辱是放下嗔恚、嫉妒,
精进是放下懈怠、懒惰,
禅定是放下散乱。
这五度都是放下,般若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六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
(节录‘太上感应篇’21集—1999/6/8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而佛在经上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不是放下工作。相反的,还要更加努力认真去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那么佛就用不著讲经说法了。
2、明因识果无怨悔
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事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不彻底。早年有一位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真实故事。抗战初期,他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小孩带了十块钱上学,钱掉在路上,有个熟人跟他父亲相识,看见了捡起来,就跟这个小孩开玩笑的讲:‘你叫我一声伯伯,钱就还给你。’想不到这个小孩反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顽皮到这种程度!
有一天,这位商人过生日,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家里。他突然看到这个小孩的面貌,十分像一位故友,他非...(●[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
注:放下跟看破是相辅相成的,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你就能够多放下一分。换句话说,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的功夫相辅相成。
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的五度都是放下:
布施是放下贪心,
持戒是放下恶念,
忍辱是放下嗔恚、嫉妒,
精进是放下懈怠、懒惰,
禅定是放下散乱。
这五度都是放下,般若则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六波罗蜜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
(节录‘太上感应篇’21集—1999/6/8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而佛在经上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不是放下工作。相反的,还要更加努力认真去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那么佛就用不著讲经说法了。
2、明因识果无怨悔
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事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不彻底。早年有一位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真实故事。抗战初期,他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小孩带了十块钱上学,钱掉在路上,有个熟人跟他父亲相识,看见了捡起来,就跟这个小孩开玩笑的讲:‘你叫我一声伯伯,钱就还给你。’想不到这个小孩反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顽皮到这种程度!
有一天,这位商人过生日,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家里。他突然看到这个小孩的面貌,十分像一位故友,他非常惊讶,当时就向大众宣布,所有的财产全部交给这个小孩。后来他向朋友说明,他的财产是一位德国人的,战前他替这位德国人做事,德国人回国前,叫他代理经营。后来这位德国人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那天他突然看到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位德国人,他明白了,这个小孩就是那位德国人投胎的,所以财产立刻全部归还。这样,父子关系才能维系住。
佛讲,一家人父子、夫妻、兄弟,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关系。所以,这个小孩是来讨债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联想到如果我们得罪人、欺负人、陷害人,这个人要是投胎到自己家里来,将来必定造成家破人亡。所以任何人在世间,决定没有吃亏的事,也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
施恩予人,帮助人,会有回报;欺负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也有回报。若回报得恰如其分,那还好;但报复往往都过了头,就变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让,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亦如是。两国的百姓没有什么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数人,但是若他有权力,就会连累许多人遭受灾难,伤害许多人的生命财产,遗患无穷,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这桩事不能做。
所以,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刹土。在大乘法里,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持名念佛。诸佛刹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对佛菩萨的话决不能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有翻译的处所,证实经文可以相信。
从古代到近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往生的人很多。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具备的条件,大致上跟我们差不多,并不比我们强多少。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肯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点他们做到了,我们在这方面还差一点,这是我们要努力,要向他们学习的。
3、断恶修善利众生
尤其在现前这个时代,天主教预言,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这些文字让人看了胆颤心惊。预言说,人若继续不断造恶,这个灾难就可能实现;若能断恶修善,回心转意,这个灾难就可能化解。这些话是灵活不呆板的,说明关键还是在人。化解的情形,是灾难减缓、减弱,时间延迟。这个说法合情、合理、合法,可见他们也有相当高度的智慧。断恶修善是应该的,不单是为了躲避灾难才做;没有灾难,也应当断恶修善。
断恶修善要从心地上做起。佛菩萨的心是纯善,是利益众生的心,决定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依我的观察,新加坡至少有十个菩萨,真正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念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做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的生活与六波罗蜜相应,这就是菩萨住世、菩萨化身。虽然他们的身分不一样,正如经典里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利益众生,他们就用什么方法。他们所作所为,存的是菩萨心,行的是菩萨道。
希望达拉斯也能组团到此地来参学,将此地的精神、作法带回去,并希望达拉斯这个道场,能够成为美洲的净宗中心。我们把净宗带动到全世界有缘的地区,这是佛家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也要有诸佛菩萨的弘愿,全心全力帮助各地区念佛的同修。祝福诸位,在佛七当中道业增长,信愿成就,这次佛七就收到很好的效果了。
六、保持功夫
98.12.26 早餐
1、克服欲望保功夫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这一生修学能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功夫不能保持,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世间是虚幻的。《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事实真相,从我们在网路上双向见面,更容易体会。我们在画面上面对面谈话,这也是梦幻泡影,也是一种虚妄,能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就觉悟了,然后才知道,即使我们面对面,还是虚妄不实在的。
实在的有没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何时能见到?把妄想、分别、执著全部放下、舍弃了,达到‘一心不乱’,这时就见到实在。只要我们得到‘一心不乱’,真实的境界自然现前,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一真法界’。
但是我们修学的功夫再好,定功再深,只要心里还有个一真法界,就见不到一真法界。所以,到了四禅八定的功夫,还是见不到一真法界,因为烦恼虽伏住了,妄想、分别没伏住。到了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生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佛,是天台家所谓的藏教佛、通教佛),也没见到真实,原因是他的妄想、分别没断。必须再努力,用定慧将分别(是尘沙烦恼)断掉,再破一分无明(是妄想),这样才超越十法界,见到真实了,真正与诸佛如来果地上境界相应。这是何等的功夫!
我们今天丝毫定力都没有,譬如,居士林餐厅的菜色将近有二十道,这么多菜色摆在面前是诱惑、是考验,如果每道菜都尝一点,就超过分量。念佛人愈吃愈胖不是好事情,我们要能克制自己,在这么多菜色里,只取三、四样就好。饮食要懂得克制,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不懂得克制,就破坏身心健康。吃得又肥又胖,会造成身体不健康;看到这些饮食,不要贪心,经不起考验,又造成心理不健康。修行就在这些地方修。
所以,要懂得在一切环境里,克制自己的妄念,克制自己的分别、执著,这些都是佛法。能克制自己,功夫就能保持;不能克服自己,功夫就不能保持。古大德知道凡夫习性很重,很难克服自己,这才提倡‘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警策,互相勉励,用意在此。
2、依众靠众舍世缘
共修的道场也要因缘具足,当中最重要的缘分,是要以出家人来带领,出家人愈多,共修的人信心就增长。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发慈悲心,不辞辛劳,在念佛堂领众。道场出家人愈多愈好,这是道场真正的殊胜庄严。
所以,在念佛堂长期薰习,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论在任何场所,在家庭、工作当中,都能保持清净心,念佛的目的才算达到。
现在居士林的念佛堂,人数愈来愈多,把此地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远从各地来念佛的人也络绎不绝,人数天天在增加。我们希望建一个‘解行相应’的道场,每天讲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给其他地区的道场做示范。这最适合退休的同修,他们把工作都放下了,在此地长期参加念佛。有家庭、有工作的同修,也都利用空档时间到念佛堂来念佛。所以现在念佛堂的气氛非常好,无比的殊胜。也正因为这么好的气氛,所以许多同修非常欢喜进去,进去之后都不想出来。这样的道场,若能住上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没有不成就的。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许多往生不退的菩萨,念佛的期间多数是三年。由此可...(●[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世间是虚幻的。《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事实真相,从我们在网路上双向见面,更容易体会。我们在画面上面对面谈话,这也是梦幻泡影,也是一种虚妄,能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就觉悟了,然后才知道,即使我们面对面,还是虚妄不实在的。
实在的有没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何时能见到?把妄想、分别、执著全部放下、舍弃了,达到‘一心不乱’,这时就见到实在。只要我们得到‘一心不乱’,真实的境界自然现前,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一真法界’。
但是我们修学的功夫再好,定功再深,只要心里还有个一真法界,就见不到一真法界。所以,到了四禅八定的功夫,还是见不到一真法界,因为烦恼虽伏住了,妄想、分别没伏住。到了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生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佛,是天台家所谓的藏教佛、通教佛),也没见到真实,原因是他的妄想、分别没断。必须再努力,用定慧将分别(是尘沙烦恼)断掉,再破一分无明(是妄想),这样才超越十法界,见到真实了,真正与诸佛如来果地上境界相应。这是何等的功夫!
我们今天丝毫定力都没有,譬如,居士林餐厅的菜色将近有二十道,这么多菜色摆在面前是诱惑、是考验,如果每道菜都尝一点,就超过分量。念佛人愈吃愈胖不是好事情,我们要能克制自己,在这么多菜色里,只取三、四样就好。饮食要懂得克制,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不懂得克制,就破坏身心健康。吃得又肥又胖,会造成身体不健康;看到这些饮食,不要贪心,经不起考验,又造成心理不健康。修行就在这些地方修。
所以,要懂得在一切环境里,克制自己的妄念,克制自己的分别、执著,这些都是佛法。能克制自己,功夫就能保持;不能克服自己,功夫就不能保持。古大德知道凡夫习性很重,很难克服自己,这才提倡‘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警策,互相勉励,用意在此。
2、依众靠众舍世缘
共修的道场也要因缘具足,当中最重要的缘分,是要以出家人来带领,出家人愈多,共修的人信心就增长。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发慈悲心,不辞辛劳,在念佛堂领众。道场出家人愈多愈好,这是道场真正的殊胜庄严。
所以,在念佛堂长期薰习,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论在任何场所,在家庭、工作当中,都能保持清净心,念佛的目的才算达到。
现在居士林的念佛堂,人数愈来愈多,把此地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远从各地来念佛的人也络绎不绝,人数天天在增加。我们希望建一个‘解行相应’的道场,每天讲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给其他地区的道场做示范。这最适合退休的同修,他们把工作都放下了,在此地长期参加念佛。有家庭、有工作的同修,也都利用空档时间到念佛堂来念佛。所以现在念佛堂的气氛非常好,无比的殊胜。也正因为这么好的气氛,所以许多同修非常欢喜进去,进去之后都不想出来。这样的道场,若能住上半年、一年、两年、三年,没有不成就的。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许多往生不退的菩萨,念佛的期间多数是三年。由此可知,三年就能成就。但并不是说他们念佛三年,寿命就到了,而是因为功夫成熟,可以自在往生。凡是功夫成熟的人,若不往生还留在世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度众生。还有一些众生与他有缘,他能帮上忙,所以在世间多住几天。若与此地众生没有缘分,为何不早一天去?我们天天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念著阿弥陀佛,能早一天见面多好,何必机缘到了还要多拖几天?我们是想去去不成,若有能力,早就去了。
我们冷静思惟、观察,这个世间人人皆苦。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工作很苦,其实那些做大事业的人比我们更苦。最近我看了‘冷战始末’的影片,主要是讲近半个世纪每个国家的领导人,天天要预防灾难的发生,特别是人为的灾难,如何想尽方法来消除。他们操心太多,忧虑太多,生活太苦了。我看了之后想想,要做一个国家、团体的领导人,确实不简单。
所以,地位高的领导者,财富多的大企业家,其实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你要是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知道那些人的生活,还不如一个乞丐的生活。乞丐肚子饿了去讨饭,吃饱了就没事,随便找个地方睡觉,没有忧虑牵挂,多自在!人最痛苦的是烦心的事多,忧虑的事多,牵挂的事多,日子确实不好过。他们若能学佛,那是大福报!
我过去曾经劝导大家,一年拼命工作赚钱,生活费用有了,就休息两年不要工作,专心念佛;这是有智慧、有大福报的人。两年后钱花光了,再去找工作。你要问:工作不好找,到那时能找得到吗?决定找得到。为什么?佛菩萨保祐你,你要相信佛菩萨。这个世间靠人靠不住,靠佛菩萨决定靠得住。但是你必须对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如理如教的修学,哪有不成就的!这也是保持清净心的一个方法。
总而言之,保持清净心最重要的原则: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心舍离娑婆,求生净土,这是真心;第二、决定不受世间的诱惑,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只取自己所需,绝不过分,所谓‘知足常乐’,你的心就是定的、是清净的,清净心才能保持长远而不失,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这些修行人,他们能成就,因素就在此地。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真正做到《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生活上只取基本所需的就够了,这才不受诱惑,才能保持清净心。
七、放下控制·占有·支配的心
9.12.30 早餐
1、养心更重于养身
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
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覆住,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
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需要饮食的摄取,以维护色身健康。若身体不健康,还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样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以行动服务大众、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才真正是以身行道。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
2、能所皆空不可得
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著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著、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想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想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
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
◎读经闻法
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
3、管事要戒律清净
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
什么人能管事?真正得清净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丛林里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若也办事,就是舍己为人,也值得敬仰。虽牺牲自己的定慧来服务大众,但是戒律一定要清净,这才是修真正的福报。戒律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修学。
韩馆长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道场,成就大家,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对她的报答,是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这是大报恩。可是这种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么好的机会。她若不能往生,来生得大福报,作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但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现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实的。
4、放下控制、占有...(●[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心舍离娑婆,求生净土,这是真心;第二、决定不受世间的诱惑,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只取自己所需,绝不过分,所谓‘知足常乐’,你的心就是定的、是清净的,清净心才能保持长远而不失,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这些修行人,他们能成就,因素就在此地。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妄想,真正做到《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生活上只取基本所需的就够了,这才不受诱惑,才能保持清净心。
七、放下控制·占有·支配的心
9.12.30 早餐
1、养心更重于养身
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
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覆住,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
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需要饮食的摄取,以维护色身健康。若身体不健康,还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样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以行动服务大众、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才真正是以身行道。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
2、能所皆空不可得
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著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著、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想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想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
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
◎读经闻法
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
3、管事要戒律清净
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
什么人能管事?真正得清净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丛林里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若也办事,就是舍己为人,也值得敬仰。虽牺牲自己的定慧来服务大众,但是戒律一定要清净,这才是修真正的福报。戒律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修学。
韩馆长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道场,成就大家,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对她的报答,是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这是大报恩。可是这种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么好的机会。她若不能往生,来生得大福报,作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但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现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实的。
4、放下控制、占有、支配的心
修学就是学过日子,知道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己决定是清净、慈悲,专修专弘;对别人,一定要真诚、清净、慈悲,做到无缘,没有条件。决定不可以对一切人事物,有丝毫控制、占有、支配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就是造业。所以放下一切控制、占有,放下一切要求,这是智慧,这是功德,比福德还要殊胜。希望大家共同勉励,依教奉行。
按:本书前半部原为‘达拉斯佛七讲话’,后半部则为悟铠法师敦请——时在新加坡弘法的净公上人,以网路连线,为达拉斯佛七同修作现场开示。两者汇整央请传净居士润饰,加注小标题,谨此申明并致谢忱。
●[疑问解答]慧律法师佛学问答录
慧律法师佛学问答录
慧律法师主讲
逢甲大学普觉社 83 年 2 月 15 日参访记
(一)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的话:
答:说到鼓励他人,古来高僧大德,都离不开下面这几句话。学佛第一个要有长远心——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就是没有长远心,而且乱发愿。随便发愿的人,学佛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第二要有慈悲心——要时常宽恕别人,扩大自己的胸量,不要看别人的缺点,你要活得快快乐乐,就要学习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多看众生的优点,以慈悲柔软的心来面对你周遭的人、事、物,这样,就能活得比较自在解脱。第三要发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皆因菩提心才得以成佛,我们要‘学佛',当然就要发菩提心。这三者当中都有一个‘心'字,修行人就是善用心的人,因为‘即心即佛',佛法讲的不外乎‘心'的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外表上在拜佛、念佛,而不懂得去除内心里的贪、嗔、痴,那么只是在跟佛结缘而已。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形式或仪式,而是要观照内在,抓出心中的烦恼贼。兵法讲‘攻心为上',运用于佛法当中也是一样的,心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人,只有深入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但讲究心法并不代表就放弃因果,因为因果与空性是不二的。因果就是空性在事相上的显现,而一切的因缘果报当下就是空性。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无生。因、缘、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坏事相,颠倒因果。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了解佛法的人,就越了解因果,而彻见因缘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所以,唯有见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如此,就达到了理事圆融。
另外,学佛还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要亲近善知识——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你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观念,将佛经的义理扭曲,这是很危险的。譬如打开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三种细的?六种粗的?往生论、十四讲表自己看,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所以,要多多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若没办法长期跟在师父身边修学,那就多听录音带,反覆的听,薰习久了,渐渐也能有所体会。这也是现在工商业社会弘法的变通方法之一,能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大家接触与听闻佛法,这是师父一直鼓励大家做的工作。第二要有好的环境——一棵树的成长,除了有种子之外,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4-1-6 19:46:04
|
只看該作者
还要有土地、阳光、空气、水等的灌溉与培育,也就是说,先天的条件还要配合后天的环境,像参加佛学社团用大家共修的力量来互相提携、讨论与研究,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三要能自觉——佛法就是真理,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所发现证悟到的,佛陀发现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四十九年说法之中,不断教育弟子们如何自觉。‘觉'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功夫,随著你反省的深度,就越能体会到佛法的真实。内在净化到某种程度,本性的作用发挥出来,般若智获得开采,那就转凡成圣,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当然,自觉也是要有条件,根器够的人,一句话即见本性,根器不够的人,那就要好好的亲近善知识。现在台湾讲经弘法的法师相当多,有许多机会亲近三宝,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是修学佛法上最重要的功课,所以,要多听师父讲的录音带,好好的学习。
(二)问: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有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可是,有时候突然又想到世界没有一样是恒久的,但是真能了解世间是无常的时间也不多,而且从本性发出来的心力更是很少,觉得自己学佛很不踏实,不知如何突破?
答: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够,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不过,你有一点说得很好,知道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发不出甚么力量,这一点已经不错了,表示说还有救。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甚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学佛的人没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大彻大悟、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否则,就应该会有问题。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是自己观照得不够透彻,那就需要因缘的启发。譬如有人,你跟他说生死无常,他体会不出来。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别人跟他讲:‘你姐姐出去被车子撞死了。'他赶去医院的太平间一看,哇!七孔流血,这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下子突然死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啊!然后,痛哭流涕,这样就慢慢的能接受无常的观念,这是属于间接的教育,要靠因缘事相上的提醒才能觉悟的人。而另一类人,上根利智,感受性很强,你跟他讲佛法,他马上顿悟,像六祖慧能大师,听闻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就知道了。这种是属于能接受直接教育,有宿世善根,大智慧根器的人,一闻千悟,但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会像经典讲的‘煮沙成饭',那么修行无量阿僧祇劫也不会成佛的。前几天,有人问师父:‘本性是常吗?'我说:‘不对,本性是无常。'他说:‘奇怪,你在录音带里不是跟人家讲本性是常、乐、我、净吗?'‘那本性是无常吗?'我回答:‘不是,本性是常。'他说:‘师父讲话怎么颠三倒四的呢?'我说:‘没有,是你自己颠三倒四,不是我。佛性是常也是无常。'没有悟的人,怎么讲都不对,悟的人怎么讲都对,都能事理圆融。法的东西,就是这样,除非你自己去尝到法的喜悦,悟到空性、无生的道理。否则,是无法彻底了解的。要知道,事相的因果他本身是具有连锁性的,因就是缘就是果,缘就是果就是因,果就是因就是缘。连锁性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就具足有连锁的因缘法,要能体会到连锁性本身就有超越性。无常当中就具足常,不是另外去找一个常,或有一法可得。如果,在每一个事相的动点上,都能与理体相应,那么,一切都能化成自性清净心的东西。简单的来讲,悟道的人,在每一个动点上,他都会觉得很有意义。不管他洗厕所、捡菜,或者别人批评他、赞叹他。因为他用的是真心,不是生灭的意识心,所以,面对一切境界,他都能如如不动,安住在无量的喜悦与安祥当中,他对生命有了主宰,成为最会享受生命的人。师父不是常说一句话吗?‘不懂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众生就是这样,因为无法...(●[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没有长远心,而且乱发愿。随便发愿的人,学佛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第二要有慈悲心——要时常宽恕别人,扩大自己的胸量,不要看别人的缺点,你要活得快快乐乐,就要学习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多看众生的优点,以慈悲柔软的心来面对你周遭的人、事、物,这样,就能活得比较自在解脱。第三要发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皆因菩提心才得以成佛,我们要‘学佛',当然就要发菩提心。这三者当中都有一个‘心'字,修行人就是善用心的人,因为‘即心即佛',佛法讲的不外乎‘心'的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外表上在拜佛、念佛,而不懂得去除内心里的贪、嗔、痴,那么只是在跟佛结缘而已。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形式或仪式,而是要观照内在,抓出心中的烦恼贼。兵法讲‘攻心为上',运用于佛法当中也是一样的,心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人,只有深入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但讲究心法并不代表就放弃因果,因为因果与空性是不二的。因果就是空性在事相上的显现,而一切的因缘果报当下就是空性。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无生。因、缘、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坏事相,颠倒因果。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了解佛法的人,就越了解因果,而彻见因缘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所以,唯有见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如此,就达到了理事圆融。
另外,学佛还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要亲近善知识——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你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观念,将佛经的义理扭曲,这是很危险的。譬如打开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三种细的?六种粗的?往生论、十四讲表自己看,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所以,要多多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若没办法长期跟在师父身边修学,那就多听录音带,反覆的听,薰习久了,渐渐也能有所体会。这也是现在工商业社会弘法的变通方法之一,能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大家接触与听闻佛法,这是师父一直鼓励大家做的工作。第二要有好的环境——一棵树的成长,除了有种子之外,还要有土地、阳光、空气、水等的灌溉与培育,也就是说,先天的条件还要配合后天的环境,像参加佛学社团用大家共修的力量来互相提携、讨论与研究,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三要能自觉——佛法就是真理,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所发现证悟到的,佛陀发现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四十九年说法之中,不断教育弟子们如何自觉。‘觉'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功夫,随著你反省的深度,就越能体会到佛法的真实。内在净化到某种程度,本性的作用发挥出来,般若智获得开采,那就转凡成圣,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当然,自觉也是要有条件,根器够的人,一句话即见本性,根器不够的人,那就要好好的亲近善知识。现在台湾讲经弘法的法师相当多,有许多机会亲近三宝,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是修学佛法上最重要的功课,所以,要多听师父讲的录音带,好好的学习。
(二)问: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有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可是,有时候突然又想到世界没有一样是恒久的,但是真能了解世间是无常的时间也不多,而且从本性发出来的心力更是很少,觉得自己学佛很不踏实,不知如何突破?
答: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够,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不过,你有一点说得很好,知道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发不出甚么力量,这一点已经不错了,表示说还有救。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甚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学佛的人没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大彻大悟、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否则,就应该会有问题。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是自己观照得不够透彻,那就需要因缘的启发。譬如有人,你跟他说生死无常,他体会不出来。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别人跟他讲:‘你姐姐出去被车子撞死了。'他赶去医院的太平间一看,哇!七孔流血,这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下子突然死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啊!然后,痛哭流涕,这样就慢慢的能接受无常的观念,这是属于间接的教育,要靠因缘事相上的提醒才能觉悟的人。而另一类人,上根利智,感受性很强,你跟他讲佛法,他马上顿悟,像六祖慧能大师,听闻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就知道了。这种是属于能接受直接教育,有宿世善根,大智慧根器的人,一闻千悟,但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会像经典讲的‘煮沙成饭',那么修行无量阿僧祇劫也不会成佛的。前几天,有人问师父:‘本性是常吗?'我说:‘不对,本性是无常。'他说:‘奇怪,你在录音带里不是跟人家讲本性是常、乐、我、净吗?'‘那本性是无常吗?'我回答:‘不是,本性是常。'他说:‘师父讲话怎么颠三倒四的呢?'我说:‘没有,是你自己颠三倒四,不是我。佛性是常也是无常。'没有悟的人,怎么讲都不对,悟的人怎么讲都对,都能事理圆融。法的东西,就是这样,除非你自己去尝到法的喜悦,悟到空性、无生的道理。否则,是无法彻底了解的。要知道,事相的因果他本身是具有连锁性的,因就是缘就是果,缘就是果就是因,果就是因就是缘。连锁性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就具足有连锁的因缘法,要能体会到连锁性本身就有超越性。无常当中就具足常,不是另外去找一个常,或有一法可得。如果,在每一个事相的动点上,都能与理体相应,那么,一切都能化成自性清净心的东西。简单的来讲,悟道的人,在每一个动点上,他都会觉得很有意义。不管他洗厕所、捡菜,或者别人批评他、赞叹他。因为他用的是真心,不是生灭的意识心,所以,面对一切境界,他都能如如不动,安住在无量的喜悦与安祥当中,他对生命有了主宰,成为最会享受生命的人。师父不是常说一句话吗?‘不懂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众生就是这样,因为无法透视世间的无常,追求五欲时,他就很快乐;可是快乐一过,就是更大的空虚。他不懂得无常,当然更不懂得空。整天颠颠倒倒、反反覆覆、烦烦恼恼,你如果讲他,他还会编织一大堆理由,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还有的人,认为生命是无常,佛性是常,这也是很严重的错误,这就成了‘自性见'。佛性是常就成了一潭死水,没办法转凡成圣,转烦恼为菩提。佛性如果是无常,则又成了生灭的世间法,无法进入大般涅槃的境界。
佛性的常是如如不动,本来如是。
佛性的无常是神通变化,妙用现前。
所以,今天我们学佛提不起力量,学佛没有味道,那是因为你把生命、佛法分成两截,那是你对世间法的观照力量不够。因此,有时会知道世间无常,一切都在变化迁流,可是,一下子又觉得生活蛮愉快的,又忘记了精进。这都是因为平常没有观照的能力,所以提不起精神来。因此我们要多听经闻法,多薰习,薰习久了就有力量。如果只是单凭著一股热忱,但是对‘法'本身不能安住,那么心性就定不下来。
像师父的话,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从早到晚佛号不断,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我的心,我的心就是极乐世界。何以故?因为师父念念都能观照无常,知道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东西,知道一切法苦空无我。因此,我时时都能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贪恋。求生净土的信念,就一直从心里面生起,自然而然信念真切,自然就有力量。因为对师父而言,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因此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只是凭借著盲目和冲动,也不会在生活中失去观照,而陷入无力感当中。
佛法里面并没有两个法门,它就只有一个法门。虽然是求生极乐净土,但还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就是极乐世界,是自他不二的东西。那么,甚么是唯一的法门?那就是‘不二法门'。如同前面我们提到的,佛性是常?是无常?其实佛性是常也是无常,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看你怎么去了解它,执著就不对了。因此我们说‘常'‘无常'不二,同样的‘娑婆'与‘极乐'不二,我和阿弥陀佛也是不二的,生死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等等。佛法讲的就是不二法门,而不二法门是甚么呢?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自觉,我们的真心。故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如果我们一切的修行,无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持咒,若是不能汇入不生不灭的本性,那么都还是生灭的对立法。由于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一念不觉,因此,总是存在著能所的观念,有主客二元的对立。除非是究竟的悟,究竟悟就是绝对的法界,清净的法身。否则,如果能所仍不能断除,一再透过无明的妄想分别,透过色心二法的主客对立,而用生灭的意识心来修行,则仍然无法超越能所,于是,六根攀缘六尘与六识虚妄和合,就变现了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以及沉沦其中的六道有情。所以说,你对法的薰习还不够,没有力量,因此要常亲近善知识,否则自己的生命无法与佛法融为一体,就达不到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的境界。法本身不能安住,心也就定不下来,总是想:我再换个环境,日子就会好过一点。或者觉得修行总是起起落落,提不起力量,心里就想再去找一个道场。再不然就是念佛没有受用,觉得没有意思,就想:干脆换一个法门来修,念佛不适合我。这种种的想法,都是把自己的觉性设定在某种环境或某些条件之下,然后希望去追求去获得,那么,这种念头不对了!众生的无明,就是一直不断地向外追求某些东西,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别人同情,而不知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具足,放下就是。放下妄想执著、放下取舍分别、放下爱恨恩怨,你的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如果不能回光返照,而只是一直透过外在的追求,那永远都是一种取舍相、生灭相、轮回相。佛法是讲不生不灭的,讲返观自照的觉性,清净无染的本心。然而,众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用平常中,观照一切法都是无常性的东西,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是不可靠的。他当然更不晓得,处处都是我们的觉性,时时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你只要于一切境界都不执著、无所住、无念、不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这就完成了佛道。道理很简单,但习气很难除。我们的习气很不容易除掉,所以要多亲近善知识,多听经闻法。同时,如果你能够在许多复杂的观念里面,化作很简单的心性,把很多事情都用‘平常心是道'来看,那么,一切都没事,一切都是你知见立知,都是你的自我分别。
例如:两个人吵架,你觉得这个人受委曲,同情他,而责备对方,这就不对了。因为你介入中间,你就有了对立的观念。如果你能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的心。受委曲的人,我们稍微鼓励一下;欺负人家的,有因缘,我们私下再慢慢说,也许这样他比较能接受。因为,如果你介入他们的纷争,你还是能所不断,烦恼还是在,你本来是想解决烦恼,但人家会说你偏心,你怎么做都不对。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你说:‘我的心要安住在那里?'。无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那里都不对。那你又问:‘无所住是甚么?'。无所住就是清净心的功夫。它无法透过语言表示,无所住就是自在,无所住就是解脱,无所住就是不著相,无所住就是没有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清清净净又明明白白的这颗心,用这颗心来修行就对了。如果我们假设立场,我要到达某种境界才叫做快乐,我要某种环境才觉得舒适,那么,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只是用取舍的心在期待甚么,或者妄想明天,或那一天,情况会变好,这种透过时空假设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对的。因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脱自在,当下完成,那是你现在就可以掌握的。你听过禅宗说:‘不离当下',当下是什么呢?就是解脱的现在,你又问:‘什么是解脱的现在?'。这句话也是多余的。所以,我们学佛要有般若的智慧,惟有大般若智慧,才能断烦恼。你若想要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有清净的心,要知道极乐净土,阿弥陀佛都是我们的心,如果不是我们本自具足,不生不灭的。那么佛法讲‘无生',不自生不他生,不来不去,那怎么能得生净土呢?因此当知,心净则国土净,要去悟我们的自性西方。要有清净心,没有烦恼的心,那才有办法。否则,一样也没有办法。
(三)问:学佛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念头都能观照,也没有办法当下就使心性解脱,总是想要去攀缘某个东西,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学佛,有个目标,督促自己,这样就比较安心。可是,经过一阵子,就会想:我学佛到底在作甚么?然后,就一直颠倒、懈怠下来。再过不久,很颓丧时,觉得世间无常,于是又开始学佛。但是,没多久,又开始想:我学佛到底在作甚么呢?学佛有甚么意义呢?于是,又是一团疑惑。如此,反覆无常,而日子已过了一大半!
答:初学佛...(●[净公上人]念佛心地功夫)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