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弥陀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121728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弥陀的讲记敬摘点滴
...没有停止过,频率之高,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这个数量很大,一秒钟多少次?我们曾经看着经本的文字,把它推算出来,一秒钟弹指七次,七次等于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灭,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假的?这谁知道?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这境界有没有?完全在自己,有,记住是自性在波动的状态;没有,是大定当中,法身菩萨所证得的自性大定。在定中,起作用,跟众生感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里面无比殊胜的就是念佛。跟谁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这个地方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念我。功夫纯熟,缘成熟了,自在往生,什么时候都能走,一丝毫障碍都没有。
所以我们今天能念佛的心,本来是佛,用心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念十善是生天,念十恶是无间地狱,一切法在念头里头转。我们今天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晓得这个道理,念头要转变。
今天这段文,「在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圆是圆满,妙是说不出来,想象不到,称为妙,妙有,真空妙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这就妙了。这个法门,这部经,净土一共有五经,五经一论,佛专讲净土的,净土经里面,这部《无量寿经》最圆最妙。它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是主要的、重要的。中国文字的意思,宗教,什么叫宗教?人类主要的教育,主要的教育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是圣贤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这部经,这是释迦世尊圆妙的教学。我们学了之后,要听话,要真干,要把佛所教导的变成我们的生活。我们活在这个境界里面,抓住了宗,抓住了本,本跟宗的意思很接近。发菩提心就是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因为你一生能成佛,你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以弥陀十念必生」,十念必生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这一愿非常重要。四十八愿里头单独说哪一愿最重要?第十八愿最重要。我们真正能抓住,你就问题解决了,哪天作佛你自己知道,什么时候作佛?念佛的时候就是作佛。真的要记住!不念佛你就打妄想,打妄想就造业,业的果报离不开六道轮回,麻烦大了!
所以我们学佛的同学,能够学到这部经,学到此地,不简单,学了几十年了。我相信净土,归心净土,真正认真学习,八十五岁开始。为什么有这个选择?过去老师提醒过几次,叫我学这个法门,我不着急,年岁还轻,爱好经教,八十五岁,老人了,知道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如果不是有把握的法门,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对老师的教诲完全接受,一心求生净土,万缘放下,希望这一生不再空过了。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十念必生,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就对了。
我们要像此地所说的,「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这是帮助我们回向。我们回向给谁?回向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每天拜佛,最后的三拜就是这个回向,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最后这三拜,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结法缘,我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现在人叫能量),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能量跟阿弥陀佛差不多,很相似,用这个能量去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跟佛的愿相应了,不是别的佛,跟阿弥陀佛的愿相应了。
这个地方末后所说的就对上了。「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我们读经,读什么经还需要问人吗?这是净土第一经,不能不知道。净土第一经,也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在这经上我们都能找到。
念老批注里头说得好,「净土诸经之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第十八愿,宗、本找到了。「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到极乐世界怎么个去法就在这一句,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讲得最清楚、最明白。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它摄受的众生,九法界圣凡之众,全包了。贵在你能信,你就能得受用。你不能信,还去找这个找那个,信心不足,会把你搞乱了,搞到最后样样都不灵,自己就改了,转变了,去学其他的法门,去学其他的经典。这是自己智慧不够,对净宗没有真正的认识。一改变,肯定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但是这些话我们不能这么说,说了别人听了不高兴,再谤佛、谤法、谤僧,业愈造愈深,果报很可怕。所以说法,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能说。这部经我们从头到尾学过四遍,这是第五遍,可以说了,话可以说重一点了,目的是希望我们深信不疑,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有我一分。
这就像念老在这里所说的,「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这几句话重要!「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为什么称为第一,说出来了。
下面第七个小段,「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这话说得很正确,没说错。自古以来,为什么古来高僧大德,都提倡《阿弥陀经》,很少讲到《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原本有五种,翻译不一样,所以现在的话说,没有善本,实在是没有善本。「莲公老人」,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这是对老人的称赞,也是写实。老人大慈大悲,悲,肯干,别人不干的他来干,悲心,悲还得要有智,你才能干,有悲没有智,你做不到,所以这个老人大慈大悲。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他通宗通教,显是教,对密来说的,显教、密教、禅宗、净土,他一心圆满。「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
慈老的科判,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念老,他就把这个科判给我了。我们这个经有科判,根据慈舟法师原本更详细的修订,修订印在这个本子上。我并不很满意,我也希望后学专攻《无量寿经》,将来做一个更完美的科判帮助后学。
慧明老和尚印证,是当时宗门教下都敬仰的大德。我们没有缘,没见过面。慈舟法师,台湾有个忏云法师,大家知道,忏云法师跟过慈舟,是慈舟法师的学生。老法师在山东济南讲过这部经,夏老会集之后,他作科判,他讲这部经。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讲过这部经,称为善本。念老特别举出这几位大德,用意很清楚,帮助我们增长信心,自己解行、修学还没有到位,举出当时这些大德,还住世在,对这部经称赞,发心弘扬。用什么方法?讲经、教学。
非常难得,夏莲公重新会集不容易,用了多少时间?三年写成,还不断的修订,最后完成做为定本,也用了十年的时间。
梅光羲老居士,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大陆亲近这位大德,跟梅老学法相唯识学,他跟梅老是师生关系。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这些故事都是老师教导我们,教学的方法有独到之处。
教学成败不在老师,在学生。所以早年我求学这个时代,方东美先生就非常感叹,不是不想教,真想教,没有人肯跟他学。我自己也非常惭愧,他把我引入门,我没有跟他学。那个时候年轻,我对于尊师重道做得还不错,所以老师对我特别照顾,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就入佛门了。别人给我介绍我不相信,我想学哲学,他是个大哲学家。末后这个单元讲佛经哲学,我有疑惑,向老师请教,我说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佛教是教育,佛教是哲学,没听说过。大乘经教,就是经典,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特别中听。所以我就开始看佛经,似懂非懂。正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一个蒙古亲王,敏孟经敏亲王,他引荐我见章嘉大师。所以我读经,经上有问题难题,都向章嘉大师请教。章嘉专学佛的,有修有证,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选择的佛法,专攻了。老师为我介绍的,我三个老师,第二个章嘉,第三个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完全是经教,讲经教学是跟李老师学的,不容易。
见李老师,是忏云法师、朱镜宙两位大德推荐,介绍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对我还约法三章:第一句就告诉我,你以前所学的,不管跟谁学的,跟方先生、章嘉大师,他都不承认,你要跟我学,从头学起,以前那些老师教给你的要作废,从今天起一切听我的,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从今天起,你看文字,不管是看经书,还是一般的书籍,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第三个,台中也是大城市,有些大德居士、法师到台中来讲经、讲开示,不准听,换句话说,只能听他一个人的。老师说,你能接受,我留你,不能接受,另请高明。我接受了。三个月就有了效果,心清净了,为什么?不让你看,不让你听,不让你去想,老老实实一门深入。所以我在台中学习的进度很快,学《阿含》里面的小部经,差不多一个月学一部,所以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是一年三个月,学了十三部经,没有感到困难,每部经都能上台,还讲得不错,信心增长了。翻过头来再看佛学院,知道有问题,上佛学院念三年,毕业了,一部经都不能讲。我在台中的进度,一个月一部,十年当中我学了三十多部经典,在老师的会下,多半都是一个月一部,进度快,学得欢喜。
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比殊胜,这里所说的圆妙的大经,是哪一部?我在此地加强语气,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太难得了!大家要多读,你才真正能悟入,明白了,你不多读不行。多读有什么用处?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杂念念掉,把你的清净心念出来,真诚恭敬心念出来,然后入佛法,自然就不一样。所以李老师跟我约法三章,帮助我清除垃圾,完全清除掉了,来接受他的教诲,他好教,道理在此地。现在找这样的老师找不到了,我要想找这样的学生也找不到,不容易。
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还没讲完,下一堂课我们再续讲,今天就说到此地,谢谢大家。农历年快到了,祝福大家农历年,我们学佛的同学,对于信愿持名都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就入佛门了。别人给我介绍我不相信,我想学哲学,他是个大哲学家。末后这个单元讲佛经哲学,我有疑惑,向老师请教,我说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他说: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佛教是教育,佛教是哲学,没听说过。大乘经教,就是经典,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特别中听。所以我就开始看佛经,似懂非懂。正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一个蒙古亲王,敏孟经敏亲王,他引荐我见章嘉大师。所以我读经,经上有问题难题,都向章嘉大师请教。章嘉专学佛的,有修有证,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选择的佛法,专攻了。老师为我介绍的,我三个老师,第二个章嘉,第三个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完全是经教,讲经教学是跟李老师学的,不容易。
见李老师,是忏云法师、朱镜宙两位大德推荐,介绍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对我还约法三章:第一句就告诉我,你以前所学的,不管跟谁学的,跟方先生、章嘉大师,他都不承认,你要跟我学,从头学起,以前那些老师教给你的要作废,从今天起一切听我的,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从今天起,你看文字,不管是看经书,还是一般的书籍,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第三个,台中也是大城市,有些大德居士、法师到台中来讲经、讲开示,不准听,换句话说,只能听他一个人的。老师说,你能接受,我留你,不能接受,另请高明。我接受了。三个月就有了效果,心清净了,为什么?不让你看,不让你听,不让你去想,老老实实一门深入。所以我在台中学习的进度很快,学《阿含》里面的小部经,差不多一个月学一部,所以没有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是一年三个月,学了十三部经,没有感到困难,每部经都能上台,还讲得不错,信心增长了。翻过头来再看佛学院,知道有问题,上佛学院念三年,毕业了,一部经都不能讲。我在台中的进度,一个月一部,十年当中我学了三十多部经典,在老师的会下,多半都是一个月一部,进度快,学得欢喜。
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比殊胜,这里所说的圆妙的大经,是哪一部?我在此地加强语气,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太难得了!大家要多读,你才真正能悟入,明白了,你不多读不行。多读有什么用处?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杂念念掉,把你的清净心念出来,真诚恭敬心念出来,然后入佛法,自然就不一样。所以李老师跟我约法三章,帮助我清除垃圾,完全清除掉了,来接受他的教诲,他好教,道理在此地。现在找这样的老师找不到了,我要想找这样的学生也找不到,不容易。
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还没讲完,下一堂课我们再续讲,今天就说到此地,谢谢大家。农历年快到了,祝福大家农历年,我们学佛的同学,对于信愿持名都要有进步,都要有长进,谢谢大家。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七集) 2018/3/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今天我们接着,下面先跟我一起做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一页倒数第七行,括号里头有个小的「七」字,「清初彭绍升居士曰」,从这看起:
这一段时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旅行,新年在马来西亚过的。回来之后,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无量寿经》是不是再讲下去?我说我们会讲下去。时间可能长一点,什么原因?今天你们看到了,我戴上眼镜了,这是第一次。不戴眼镜,这个经典的字看不清楚,看得模糊,说明人老了,真老了,体力衰了,休息的时间长了,老年人这些病态在我身上看到了,不服老也不行。所以往后经会讲,慢慢的讲,不着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把它推辞了,讲经辞谢了,讲演也辞谢了,连题词这些我统统都不做了。同学们看到我,觉得我身体气色还不错,还好,实际上跟年初比就有差距,不要说是去年了。这是上天对我发来的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很重要,就是人该知道现前的路怎么走。学佛六十三年,讲经六十年,有没有把握往生?没把握。怎么办?老师教导我的看破、放下,今天不容许我不看破,不容许我不放下,彻底放下,就一部经、一句佛号,保证我往生到极乐世界,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来,在现前为广大的同修们作证。
这个法门非常殊胜,念老在经的开头给我们讲了,我们现在学的这一大段,前言他讲了十段,今天我们看的是第七段,字字句句都非常重要,一个字也不能疏忽。这一段是念老,开头引用彭绍升居士的话:「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自古以来,净宗依《阿弥陀经》修学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少;依《无量寿经》修学的不多,很少看见,什么原因?原因是没有善本。「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蒙慧明老和尚印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梅公于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是此本问世以来,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念老这一段里面所说的,自古以来,为什么修净土的人很少依《无量寿经》?原因是《无量寿经》一共有五种原译本,这是现存的,在《大藏经》目录里面,我们看到一共是有十二种本子,七种失传了,现存的只有五种,这五种在中国翻译出来,经文里面有很多疑问,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提出了许多疑问,所以这部经缺少善本。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五种原译本重新做一个会集本,就是在五种翻译本里面融会贯通,重新写一部,这就是这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费了十年的时间,我们才真正能看得懂,真正能生欢喜心。夏莲老鼓励我们学习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把过去祖师大德们、大善知识们所疑惑的地方,全部都解开了,对于净宗贡献非常大!也可以说,这一代的人修习净土,求生净土,福报很大,能遇到莲公的会集本。莲公是什么人我们不必过问,可以肯定佛菩萨再来。若不是佛菩萨再来,没有办法会成这样完备的一部大经。这部经肯定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世尊所有经典慢慢都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失传,没人学了,最后消失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是最后消失。众生业障重,业障是累积的,佛的末法时期一万年,这一万年如果我们累积业障,麻烦就大了,希望大家累积功德,消除业障,这就对了。
我给大家做榜样。我对于净宗早年不认识,学佛方老师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那个时候年轻,认为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来的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我对于方老师有信心,他不会骗我,他会把最好的传授给我,所以我没有怀疑,完全接受了。这接受过来之后,缘很殊胜,佛菩萨安排的,接着让我有缘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给我奠定根基。李老师传给我的经教。我对于经教无量的欢喜,样样都想学,诸位要晓得,总会集起来是一部《大藏经》,老师告诉我,纵然你活上一百岁也学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我要在经典里选择了,我选择什么?《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法相》,我选择都是这些东西,兴趣都在这一方面,把了生死、出三界忘掉了。李老师提醒我,如果不能往生,你这一生白学了。为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做不到,做不到的果报在哪里?证果也谈不上,不要说大乘菩萨的果报,小乘须陀洹可能都没有分,死了以后到哪里?好的,算不错的,天道。天道,欲界天六层,色界天十八层,这是我们去处,寿命虽然长,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还在六道轮回里头打滚。这个问题很严重,不是开玩笑的。在佛法里面,哪一条路最容易走,我们能走得通?我们读了这部经恍然大悟,这部经教给我们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条件这么简单,只有四个字。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条件,发愿求生,既然是真的,我发愿求生净土,希望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信要真,愿要切,要恳切,极乐世界我非去不可,决定没有改变。老师告诉我的,祖师大德给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
难得,前几年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他不认识字,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师父又嘱咐他,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个话我相信,师父当时告诉他,他不知道,逐渐逐渐修行功夫得力了,他明白了。守老规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问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极乐世界,我只知道那个地方有阿弥陀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读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定来接引。
我接受了,我什么时候接受的?八十五岁接受的,今年九十二了。我为什么接受?想想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断习气,都需要戒定慧的功夫,我统统没有,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海贤老和尚这条路,他走通了,我可以走通。所以我放下万缘,大经大论统统不讲了,发愿,讲经只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我只讲这一部。
我在这一部也找到一个老师,他对我是非常爱护,大我十几岁,非常爱护,也很赞叹,把我看作学弟,可是我不敢,我读他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我认定他是我的老师,他为我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批注就是为我讲的,劝我死尽偷心,一门深入,放下万缘,决心生极乐世界。
我们继续看念老后面这一段批注,在一百四十二页第三行,「但此殊胜第一之净宗宝典,竟在我国大藏中尘封一千余年」。《无量寿经》,现在我们明白了,不但是净宗的宝典,净土三经里头最重要的一部经。我们得到这个会集本,得到念老的批注,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醒过来,真搞明白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人旅行讲护照,这个护照通行证我们拿到了,护照通行证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科注》,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看我是同学,我看他是我老师,这些年来,功夫都用在这部经上。
过去不能流通的原因,是此经有五种原译,五种原译里头互有详略,而且出入很大,「例如弥陀大愿」,这举个例子来说,「在魏唐两译是四十八愿,在汉吴两种译本是廿四愿,在宋译则为三十六愿」。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居然不一样,所以让初学的人生怀疑,我到底依哪个本子好?所以把《无量寿经》放弃了,都去依小本《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只有两种译本,我们所依靠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还有个译本是玄奘大师的。净土的学人,这些经论都要读,都要知道,然后在里面选择一本专修。我过去选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疏钞》、《要解》、《圆中钞》,我都学过、都讲过,我依莲池大师的《疏钞》,我记得我讲了好像三百多个小时的样子,讲这部经,大家听起来感动!
这一段为我们说出来,古人为什么不取这部经,是没有善本。我把这个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学者,专持一译,难明深旨;遍读五种,又感艰难」,五种一起学是麻烦。「于是多舍此经而专攻《阿弥陀经》矣」。说得好!确实如此,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路上走回来的。「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诚哉是言!」这句话说得好,真话。这么重要的经典、重要的法门,为什么没有人弘扬?主要是,说来说去还是缘分不够。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有带这部来,所以翻译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依哪一个好,所以舍弃了。是以宋朝的王龙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绍升、魏承贯,「均为宏扬此经,先后有会本与节本之作」。节本是彭绍升的,会本是魏承贯的,这些本子《大藏经》里头都有。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于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于原译。我国龙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莲池大师曰: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习见故。故于所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取王文,间采原译。又幽溪大师更有盛焉,于所撰《弥陀圆中钞》中,专取王本经文。近代印光大师于所撰《重刻圆中钞序》中,亦赞王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这一段是黄念祖老居士为我们介绍,历代会译的、节校的这些本子,都出现在中国,而且都有人赞叹,也有少数人学习,都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往下看:「王氏会经」,王龙舒居士,「虽大有功于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错误。「白圭之瑕,贤者惜之」。王龙舒的会集本,宋朝时候,最早的会集本,里面问题很多,就是有错误的地方。「莲池大师谓其:抄前着后,去取未尽」,莲池大师说的。「彭绍升居士斥之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今笔者」,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诸说,窃计王氏之失有三」,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错误的地方有三处:「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唐译名《无量寿如来会》,出自《大宝积经》,乃菩提流志大师所译,多奥妙精要之文,为他译所无」。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尽,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例如莲池大师所责: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故云未尽。由上例可见,上竟不言即是遗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发即是改深为浅」。故莲池大师与彭绍升居士对他都有批评。「抄前着后,未顺译法」,责备他抄引经文在前,后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来补后面的。我们记住...(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在《大藏经》目录里面,我们看到一共是有十二种本子,七种失传了,现存的只有五种,这五种在中国翻译出来,经文里面有很多疑问,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提出了许多疑问,所以这部经缺少善本。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五种原译本重新做一个会集本,就是在五种翻译本里面融会贯通,重新写一部,这就是这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费了十年的时间,我们才真正能看得懂,真正能生欢喜心。夏莲老鼓励我们学习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把过去祖师大德们、大善知识们所疑惑的地方,全部都解开了,对于净宗贡献非常大!也可以说,这一代的人修习净土,求生净土,福报很大,能遇到莲公的会集本。莲公是什么人我们不必过问,可以肯定佛菩萨再来。若不是佛菩萨再来,没有办法会成这样完备的一部大经。这部经肯定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世尊所有经典慢慢都会消失,在这个世间失传,没人学了,最后消失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是最后消失。众生业障重,业障是累积的,佛的末法时期一万年,这一万年如果我们累积业障,麻烦就大了,希望大家累积功德,消除业障,这就对了。
我给大家做榜样。我对于净宗早年不认识,学佛方老师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那个时候年轻,认为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来的哲学?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我对于方老师有信心,他不会骗我,他会把最好的传授给我,所以我没有怀疑,完全接受了。这接受过来之后,缘很殊胜,佛菩萨安排的,接着让我有缘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给我奠定根基。李老师传给我的经教。我对于经教无量的欢喜,样样都想学,诸位要晓得,总会集起来是一部《大藏经》,老师告诉我,纵然你活上一百岁也学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我要在经典里选择了,我选择什么?《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法相》,我选择都是这些东西,兴趣都在这一方面,把了生死、出三界忘掉了。李老师提醒我,如果不能往生,你这一生白学了。为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做不到,做不到的果报在哪里?证果也谈不上,不要说大乘菩萨的果报,小乘须陀洹可能都没有分,死了以后到哪里?好的,算不错的,天道。天道,欲界天六层,色界天十八层,这是我们去处,寿命虽然长,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还在六道轮回里头打滚。这个问题很严重,不是开玩笑的。在佛法里面,哪一条路最容易走,我们能走得通?我们读了这部经恍然大悟,这部经教给我们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条件这么简单,只有四个字。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第二个条件,发愿求生,既然是真的,我发愿求生净土,希望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信要真,愿要切,要恳切,极乐世界我非去不可,决定没有改变。老师告诉我的,祖师大德给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
难得,前几年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他不认识字,二十岁出家,师父就传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师父又嘱咐他,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这个话我相信,师父当时告诉他,他不知道,逐渐逐渐修行功夫得力了,他明白了。守老规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问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极乐世界,我只知道那个地方有阿弥陀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读书,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定来接引。
我接受了,我什么时候接受的?八十五岁接受的,今年九十二了。我为什么接受?想想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断习气,都需要戒定慧的功夫,我统统没有,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海贤老和尚这条路,他走通了,我可以走通。所以我放下万缘,大经大论统统不讲了,发愿,讲经只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我只讲这一部。
我在这一部也找到一个老师,他对我是非常爱护,大我十几岁,非常爱护,也很赞叹,把我看作学弟,可是我不敢,我读他的批注,黄念祖老居士,我认定他是我的老师,他为我讲这一部《无量寿经》,批注就是为我讲的,劝我死尽偷心,一门深入,放下万缘,决心生极乐世界。
我们继续看念老后面这一段批注,在一百四十二页第三行,「但此殊胜第一之净宗宝典,竟在我国大藏中尘封一千余年」。《无量寿经》,现在我们明白了,不但是净宗的宝典,净土三经里头最重要的一部经。我们得到这个会集本,得到念老的批注,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醒过来,真搞明白了,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人旅行讲护照,这个护照通行证我们拿到了,护照通行证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科注》,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看我是同学,我看他是我老师,这些年来,功夫都用在这部经上。
过去不能流通的原因,是此经有五种原译,五种原译里头互有详略,而且出入很大,「例如弥陀大愿」,这举个例子来说,「在魏唐两译是四十八愿,在汉吴两种译本是廿四愿,在宋译则为三十六愿」。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居然不一样,所以让初学的人生怀疑,我到底依哪个本子好?所以把《无量寿经》放弃了,都去依小本《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只有两种译本,我们所依靠的鸠摩罗什的译本,还有个译本是玄奘大师的。净土的学人,这些经论都要读,都要知道,然后在里面选择一本专修。我过去选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疏钞》、《要解》、《圆中钞》,我都学过、都讲过,我依莲池大师的《疏钞》,我记得我讲了好像三百多个小时的样子,讲这部经,大家听起来感动!
这一段为我们说出来,古人为什么不取这部经,是没有善本。我把这个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学者,专持一译,难明深旨;遍读五种,又感艰难」,五种一起学是麻烦。「于是多舍此经而专攻《阿弥陀经》矣」。说得好!确实如此,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路上走回来的。「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诚哉是言!」这句话说得好,真话。这么重要的经典、重要的法门,为什么没有人弘扬?主要是,说来说去还是缘分不够。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有带这部来,所以翻译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依哪一个好,所以舍弃了。是以宋朝的王龙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绍升、魏承贯,「均为宏扬此经,先后有会本与节本之作」。节本是彭绍升的,会本是魏承贯的,这些本子《大藏经》里头都有。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于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于原译。我国龙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莲池大师曰: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习见故。故于所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取王文,间采原译。又幽溪大师更有盛焉,于所撰《弥陀圆中钞》中,专取王本经文。近代印光大师于所撰《重刻圆中钞序》中,亦赞王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这一段是黄念祖老居士为我们介绍,历代会译的、节校的这些本子,都出现在中国,而且都有人赞叹,也有少数人学习,都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往下看:「王氏会经」,王龙舒居士,「虽大有功于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错误。「白圭之瑕,贤者惜之」。王龙舒的会集本,宋朝时候,最早的会集本,里面问题很多,就是有错误的地方。「莲池大师谓其:抄前着后,去取未尽」,莲池大师说的。「彭绍升居士斥之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今笔者」,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诸说,窃计王氏之失有三」,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错误的地方有三处:「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唐译名《无量寿如来会》,出自《大宝积经》,乃菩提流志大师所译,多奥妙精要之文,为他译所无」。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尽,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例如莲池大师所责: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故云未尽。由上例可见,上竟不言即是遗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发即是改深为浅」。故莲池大师与彭绍升居士对他都有批评。「抄前着后,未顺译法」,责备他抄引经文在前,后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来补后面的。我们记住底下这一句,「盖是会集,必须依据原经,万万不可于原译外,擅增文句」,决定不可以,这是大错特错。「故责王氏未顺译法。由上可见王氏之失,非是不应会集,而在于会本之多瑕疵也」,就是错误的地方。这个不能不注意到的。
下面,「彭绍升居士憾」,憾是遗憾,「王本之失,乃取魏译本而删节之,是为《无量寿经》之第七种」。它是仅仅这一种的节本,不是会本。「于是晚清魏承贯」,就是魏默深居士,「为救龙舒之失,取五种原译,另行会集,别成一书,初仍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耕心氏改名为《摩诃阿弥陀经》。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尽善尽美不容易!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首蒙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手持会本摄影于佛前,为作证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继之专讲此经于济南,并亲为科判。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后复于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于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念老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多看几遍,遍数愈多愈好。愈多,能帮助我们把过去人的误会、现在我们的疑惑完全化解。完全化解了,你的信就真信,你的愿才恳切,你的佛号才灵光。句句佛号与真信切愿相应,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所以念老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非常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能疏忽,不能看轻了。
我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帮助大家在一生当中,认识佛教,认识净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的寿命有限,我这个年龄随时可以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欢喜往生。你问我什么事情最欢喜?往生最欢喜,其他的全放下了。一生得到方先生教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大家知不知道?我得到了,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得到了,我真干。早年没人供养,我不提这个话,你没钱,你放下应该的;晚年讲经有一点效果,供养的人多了。前面十几二十年,大概二十年,供养我的钱用在哪里?印经书。我自己没有力量,大家凑钱印,有人凑钱,我一定都拿出来印经。当中这十年买了几套大书,《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赠送给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世界再大的灾难,我相信不会完全丧失,总还有几套留给我们,我是这个想法。最近这二、三年来,我们跟欧洲的缘成熟了,在欧洲大学里面看到我的书,摆在书架上,很明显,我问管理员,有没有人来借?他说没有;有没有人来查参考数据?也没有,我听到很难过,所以就想起办汉学院。现在大家供养我的钱,全是汉学院的基金,奖学金的基金。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有能力认识汉字,有能力读《四库全书》。别的事没了,问我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八集) 2018/3/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五页,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缚下凡,谬蒙先师以批注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念老非常谦虚,非常客气,自己称自己是凡夫,不但是凡夫,凡夫里面的下等。真的要像他这样说法,那佛法在大兴旺的时代,下等的凡夫都能注这部经,注得这么好。我们一看,老人太客气了。也是教训我们,我们真的是下凡,不承认,要提高自己身分,他是真正佛菩萨再来的,自称下凡。我们在这部批注里头,这个称呼很多遍,不是一次,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
我们继续看下去。「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这个话是谦虚,也是真实;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是谦虚,跟祖师大德比是真实。「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这部经,夏莲公在世的时候曾经讲过一遍,念老从头到尾都听过,没有缺席。「且于廿载」,二十多年,「随侍之中」,侍是侍者,在老师的身边,时常听老师讲经说法,所以对于禅净密各宗的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慢慢的体会到了。老师莲公老人,希望这部经能有一部详细的批注,这桩事情就交给黄老去办了,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办这桩大事,其他的人不够格。
「六十年代初」,这是一九六O年代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送给莲公大师看,莲公大师同意。经过文革之后,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这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疏钞》,我记得我讲了好像三百多个小时的样子,讲这部经,大家听起来感动!
这一段为我们说出来,古人为什么不取这部经,是没有善本。我把这个文念下去:「遂使初心学者,专持一译,难明深旨;遍读五种,又感艰难」,五种一起学是麻烦。「于是多舍此经而专攻《阿弥陀经》矣」。说得好!确实如此,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路上走回来的。「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诚哉是言!」这句话说得好,真话。这么重要的经典、重要的法门,为什么没有人弘扬?主要是,说来说去还是缘分不够。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有带这部来,所以翻译的版本很多,翻本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我们初学的人不知道依哪一个好,所以舍弃了。是以宋朝的王龙舒(就是王日休),清朝的彭绍升、魏承贯,「均为宏扬此经,先后有会本与节本之作」。节本是彭绍升的,会本是魏承贯的,这些本子《大藏经》里头都有。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于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于原译。我国龙藏及日本大正藏亦均采入王本。莲池大师曰: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习见故。故于所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取王文,间采原译。又幽溪大师更有盛焉,于所撰《弥陀圆中钞》中,专取王本经文。近代印光大师于所撰《重刻圆中钞序》中,亦赞王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这一段是黄念祖老居士为我们介绍,历代会译的、节校的这些本子,都出现在中国,而且都有人赞叹,也有少数人学习,都为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再往下看:「王氏会经」,王龙舒居士,「虽大有功于净宗,但所会之本颇多舛误」,错误。「白圭之瑕,贤者惜之」。王龙舒的会集本,宋朝时候,最早的会集本,里面问题很多,就是有错误的地方。「莲池大师谓其:抄前着后,去取未尽」,莲池大师说的。「彭绍升居士斥之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今笔者」,笔者是黄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诸说,窃计王氏之失有三」,王龙舒居士这个本子,错误的地方有三处:「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唐译名《无量寿如来会》,出自《大宝积经》,乃菩提流志大师所译,多奥妙精要之文,为他译所无」。这是他疏漏掉了。「二者,去取未尽,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例如莲池大师所责: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故云未尽。由上例可见,上竟不言即是遗要」,重要的地方他疏忽了,「下曰不发即是改深为浅」。故莲池大师与彭绍升居士对他都有批评。「抄前着后,未顺译法」,责备他抄引经文在前,后面又自己用自己的意思来补后面的。我们记住底下这一句,「盖是会集,必须依据原经,万万不可于原译外,擅增文句」,决定不可以,这是大错特错。「故责王氏未顺译法。由上可见王氏之失,非是不应会集,而在于会本之多瑕疵也」,就是错误的地方。这个不能不注意到的。
下面,「彭绍升居士憾」,憾是遗憾,「王本之失,乃取魏译本而删节之,是为《无量寿经》之第七种」。它是仅仅这一种的节本,不是会本。「于是晚清魏承贯」,就是魏默深居士,「为救龙舒之失,取五种原译,另行会集,别成一书,初仍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耕心氏改名为《摩诃阿弥陀经》。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尽善尽美不容易!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首蒙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手持会本摄影于佛前,为作证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继之专讲此经于济南,并亲为科判。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后复于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于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念老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多看几遍,遍数愈多愈好。愈多,能帮助我们把过去人的误会、现在我们的疑惑完全化解。完全化解了,你的信就真信,你的愿才恳切,你的佛号才灵光。句句佛号与真信切愿相应,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所以念老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非常非常的难得,希望同学们不能疏忽,不能看轻了。
我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帮助大家在一生当中,认识佛教,认识净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我们的寿命有限,我这个年龄随时可以往生。我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欢喜往生。你问我什么事情最欢喜?往生最欢喜,其他的全放下了。一生得到方先生教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大家知不知道?我得到了,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得到了,我真干。早年没人供养,我不提这个话,你没钱,你放下应该的;晚年讲经有一点效果,供养的人多了。前面十几二十年,大概二十年,供养我的钱用在哪里?印经书。我自己没有力量,大家凑钱印,有人凑钱,我一定都拿出来印经。当中这十年买了几套大书,《四库全书》、《四库荟要》,赠送给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世界再大的灾难,我相信不会完全丧失,总还有几套留给我们,我是这个想法。最近这二、三年来,我们跟欧洲的缘成熟了,在欧洲大学里面看到我的书,摆在书架上,很明显,我问管理员,有没有人来借?他说没有;有没有人来查参考数据?也没有,我听到很难过,所以就想起办汉学院。现在大家供养我的钱,全是汉学院的基金,奖学金的基金。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有能力认识汉字,有能力读《四库全书》。别的事没了,问我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八集) 2018/3/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五页,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缚下凡,谬蒙先师以批注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念老非常谦虚,非常客气,自己称自己是凡夫,不但是凡夫,凡夫里面的下等。真的要像他这样说法,那佛法在大兴旺的时代,下等的凡夫都能注这部经,注得这么好。我们一看,老人太客气了。也是教训我们,我们真的是下凡,不承认,要提高自己身分,他是真正佛菩萨再来的,自称下凡。我们在这部批注里头,这个称呼很多遍,不是一次,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
我们继续看下去。「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这个话是谦虚,也是真实;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是谦虚,跟祖师大德比是真实。「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这部经,夏莲公在世的时候曾经讲过一遍,念老从头到尾都听过,没有缺席。「且于廿载」,二十多年,「随侍之中」,侍是侍者,在老师的身边,时常听老师讲经说法,所以对于禅净密各宗的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慢慢的体会到了。老师莲公老人,希望这部经能有一部详细的批注,这桩事情就交给黄老去办了,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办这桩大事,其他的人不够格。
「六十年代初」,这是一九六O年代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送给莲公大师看,莲公大师同意。经过文革之后,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这份讲稿已经失传了。「现余年逾古稀,复多宿疾。愧深恩之未报,惧无常之将至。」这两句话,对中年人来说太重要了!现在黄念老六十多岁快七十岁了,年逾古稀,古稀是七十岁,身体不好,晚年的时候生活得辛苦。这晚年期间,我跟他老人家遇到了,每一年我会到北京去看他,至少也有三、四次。受他的熏陶,听他的教诲,我始终把老人看作老师。李老师往生之后,能够教我的就只有他了。第一句话,愧深恩之未报,老师的深恩。惧是害怕,无常之将至,寿命到了。
「于是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以此身心,供养三宝。」这就是拼着老命,什么样痛苦也要忍受,把这部批注写成功,留传给后世。以此继传灯之宏誓,他答应老师的应当要做到,用这个身心供养三宝。「闭门谢客,全力注经,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下面第八段,「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这一段,我们今天在此地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佛当年在世间,住世并不是很长,讲的经不少,为什么我们选这部经?为什么不选别的?就是在这一句里头,理由就是这一句。本经的殊胜,契理,第一,把理讲透了,更难得的是契机,什么人都能修,而且都能成就,契机。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需要断惑证真,惑是什么?烦恼。不说别的,就说五个字,佛常讲的,贪瞋痴慢疑。我们有没有本事把这个烦恼断干...(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八集) 2018/3/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五页,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缚下凡,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12 17:32:07
|
只看該作者
谬蒙先师以批注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念老非常谦虚,非常客气,自己称自己是凡夫,不但是凡夫,凡夫里面的下等。真的要像他这样说法,那佛法在大兴旺的时代,下等的凡夫都能注这部经,注得这么好。我们一看,老人太客气了。也是教训我们,我们真的是下凡,不承认,要提高自己身分,他是真正佛菩萨再来的,自称下凡。我们在这部批注里头,这个称呼很多遍,不是一次,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
我们继续看下去。「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这个话是谦虚,也是真实;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是谦虚,跟祖师大德比是真实。「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这部经,夏莲公在世的时候曾经讲过一遍,念老从头到尾都听过,没有缺席。「且于廿载」,二十多年,「随侍之中」,侍是侍者,在老师的身边,时常听老师讲经说法,所以对于禅净密各宗的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慢慢的体会到了。老师莲公老人,希望这部经能有一部详细的批注,这桩事情就交给黄老去办了,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办这桩大事,其他的人不够格。
「六十年代初」,这是一九六O年代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送给莲公大师看,莲公大师同意。经过文革之后,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这份讲稿已经失传了。「现余年逾古稀,复多宿疾。愧深恩之未报,惧无常之将至。」这两句话,对中年人来说太重要了!现在黄念老六十多岁快七十岁了,年逾古稀,古稀是七十岁,身体不好,晚年的时候生活得辛苦。这晚年期间,我跟他老人家遇到了,每一年我会到北京去看他,至少也有三、四次。受他的熏陶,听他的教诲,我始终把老人看作老师。李老师往生之后,能够教我的就只有他了。第一句话,愧深恩之未报,老师的深恩。惧是害怕,无常之将至,寿命到了。
「于是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以此身心,供养三宝。」这就是拼着老命,什么样痛苦也要忍受,把这部批注写成功,留传给后世。以此继传灯之宏誓,他答应老师的应当要做到,用这个身心供养三宝。「闭门谢客,全力注经,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下面第八段,「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这一段,我们今天在此地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佛当年在世间,住世并不是很长,讲的经不少,为什么我们选这部经?为什么不选别的?就是在这一句里头,理由就是这一句。本经的殊胜,契理,第一,把理讲透了,更难得的是契机,什么人都能修,而且都能成就,契机。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需要断惑证真,惑是什么?烦恼。不说别的,就说五个字,佛常讲的,贪瞋痴慢疑。我们有没有本事把这个烦恼断干净,让它不起作用?试了,试了几十年,没丢掉,境界现前,还是贪瞋痴慢疑。细心去反省,心生恐惧,恐惧什么?这一生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那换句话说,我学佛是白学了。
任何一个人,得人身,遇到佛法,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这算成就。所以,证个小果须陀洹,也就不错了。我们烦恼伏不住,起心动念,这里头还有贪瞋痴慢疑,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这说明什么?来生还在六道。六道里头哪一道?饿鬼、畜生、地狱。人道,难了,还能得人身吗?人身要具足三皈、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三皈只是口里头念念而已,有没有回归?没有。五戒,杀盗淫妄酒。十善,再补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我们能做到吗?最难的,不贪、不瞋、不痴。具足这个条件,在六道里头生天道,欲界天。你就晓得多难了!
所以佛说的经多,佛说的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都不相应,都不及格,我们来生到哪里去?肯定是到三恶道,这说实话,不说假话。所以说真实,第一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部批注。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不肯学,不能怪人,怪自己。我遇到了不少大经大论,读了之后,感觉到,我能读它,我能讲,我做不到,将来的前途恐怕还是三恶道。愈想愈害怕,到最后问自己怎么办?放下吧,只有放下。
放下怎么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这一部经,够了,不必再加一套。这一部经,这一句佛号,只求这句佛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行住坐卧都不离阿弥陀佛,这叫念佛人,恳切的愿望,求生净土。有这两个条件,真信、切愿,真正相信经上讲的字字句句是实话。极乐世界的人不造业,极乐世界的人每一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阿弥陀佛无论讲什么经,都能帮助你提升,都能帮助你证无上道。到哪里去找这个环境!
所以对于身体,要学黄念老,他注经,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他有大任务,我们没任务,但是老了有没有病?有病,眼睛花了是病,耳朵聋了是病。年轻的时候耳目聪明,现在不行了,要戴眼镜,要用助听器了,这就是老病缠身,时光不久了。无量寿不是真的,是恭维的话,客气的话。寿命到了怎么办?这是大事,这是我们这一次再讲这部经,再学习,帮助我们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对了,你在这一生当中,真的功德圆满。一定要记住《金刚经》上说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胡思乱想起作用了,什么作用?今天地球千变万化,从心想生。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心想,所以叫一真法界。我们这个世界,哪一个不是妄想、分别、执着?在这里头过日子苦不堪言。所以,念老闭关注经,我们要学他闭关念佛,就对了。
最后这一句,「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我们要记住,回向!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而且每天要记住,代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礼佛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
我们来看底下第八段,「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这就是佛菩萨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专修净土,学海贤老和尚就对了。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人讲一部经,师父传他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听话、真干、老实,他具备这三个条件,一生成就了。一百一十二岁预知时至,到极乐世界去了,阿弥陀佛接他走的,走的时候一百一十二岁。他取得往生的资格,我们从他种种迹象里面能体会到,如果只求往生,我相信他在三十岁就成功了。寿命延长到一百一十二,是阿弥陀佛不让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交代他的任务,在娑婆世界做个好榜样,念佛往生的榜样。他做成功了,做得很圆满。我们跟他有特殊的缘分,虽没有亲眼所见,可是亲耳所闻,从手机画面上看到了。所以,让我们认识本经的殊胜,契理契机,特别是契机,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真的是了不起,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我们看,这文字我们把它看下去。「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这几句话,本经的经文,念老特别拈出来教给我们。我们继续往下看。「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我年轻的时候,学《华严》,学了不少年,讲《华严》,大概讲了十分之一,我觉悟了,遇到念老的批注,我觉悟了,我把《华严》放弃。为什么?太大了,不是一般人都能学的。我学《华严》,讲《华严》,《华严》不保证我往生,《华严》不能帮助我断烦恼,我得抄近路。
又何况,世尊在本经里头说,这部经叫中本《华严》,意思就是说小《华严经》。虽然是小《华严经》,有大小,但是理、事完全相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原来那就是极乐世界。那我们用这部经求生极乐世界,对了,一点都不错。所以放弃了《华严》,回过头来专念这部经,专依这部经,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切放下,真得自在。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体会到了,我对老师永远无尽的感恩。我相信,我舍弃《华严》回来念佛,老师要在面前,看到一定哈哈大笑,你的路走对了!
我们看末后这一句。一真法界,「《华严》秘奥之理体,正在本经」。我们真的得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一百四十六页第二行。「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理者,实际理体」,真心、自性、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亦即真如实相,真实之本际」。下面念老又告诉我们,「契理者,盖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这几句话讲得太好了!
契理,住真实慧,这个真实慧是真、是实,圆满的智慧,奇妙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在这一句。什么人证得?法身菩萨证得,大乘经上佛说的,《华严》说的,地上菩萨。菩萨的果位五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初地菩萨,就住真实慧了,不圆满,它有十地。十地上面去,往上去,有十一地,十一地叫等觉。再上去,圆满了,成佛了,算上那就十二地,十二是圆满。圆满的见性,没有局限的见性,真的见到了,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全明白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圆满证得自性,就见到自性圆满的体、相、作用。所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空间,全明白了。
下面这一句,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成佛了,不是一般的佛,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叫纯一真实。他用《华严经》作证,「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的一切事理,即《华严》的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即叫一真法界。事理无碍是体,事事无碍是用,从体起用。
「《华严》秘奥之理体」,理体好像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回事情,研究这一门学问的,叫哲学里头本体。本体能现相,整个宇宙,过去未来,森罗万象,全都明白了。《华严》所讲的秘密,所讲的奥妙,就是讲这个理体。所以方东美先生说得好,佛经,他指的就是《华严经》,是哲学的里面的最高峰。我虽然没有那么样的深入,我相信方老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晚年把时间、精力都放在经典上,他对《华严》真下了功夫。非常可惜,学校没有开这个课程,如果开《华严经》这个课程,他一定讲得非常好。
所以《华严经》讲的本体,正在本经,也因此而称本经为中本《华严》。中本,本子大小不同,《华严经》八十卷,分量大,本经一卷。里面的内容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一个细说,一个是略说,细说的,《华严》,说得简单一点,扼要一点,《无量寿经》。所以这个经契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依据的理体就是《华严》,就是《无量寿经》,源头找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看契机。这一段文更重要,太重要了!机是什么意思?根机。我们是不是学《华严》的根机?是不是学《法华》的根机?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是,你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不是的呢?虽然学了,学了些文字,没开悟。不但没有大彻大悟,连个大悟、小悟都没有。讲《华严经》,只是依着文字、依着批注说说而已,不得受用。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开悟,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看看念老在这里告诉我们,「至于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独,独一无二。为什么?「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上根全体承当,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小,但是理、事完全相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真法界,原来那就是极乐世界。那我们用这部经求生极乐世界,对了,一点都不错。所以放弃了《华严》,回过头来专念这部经,专依这部经,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切放下,真得自在。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体会到了,我对老师永远无尽的感恩。我相信,我舍弃《华严》回来念佛,老师要在面前,看到一定哈哈大笑,你的路走对了!
我们看末后这一句。一真法界,「《华严》秘奥之理体,正在本经」。我们真的得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一百四十六页第二行。「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理者,实际理体」,真心、自性、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亦即真如实相,真实之本际」。下面念老又告诉我们,「契理者,盖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这几句话讲得太好了!
契理,住真实慧,这个真实慧是真、是实,圆满的智慧,奇妙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在这一句。什么人证得?法身菩萨证得,大乘经上佛说的,《华严》说的,地上菩萨。菩萨的果位五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初地菩萨,就住真实慧了,不圆满,它有十地。十地上面去,往上去,有十一地,十一地叫等觉。再上去,圆满了,成佛了,算上那就十二地,十二是圆满。圆满的见性,没有局限的见性,真的见到了,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全明白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圆满证得自性,就见到自性圆满的体、相、作用。所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空间,全明白了。
下面这一句,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成佛了,不是一般的佛,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叫纯一真实。他用《华严经》作证,「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经中所诠的一切事理,即《华严》的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即叫一真法界。事理无碍是体,事事无碍是用,从体起用。
「《华严》秘奥之理体」,理体好像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回事情,研究这一门学问的,叫哲学里头本体。本体能现相,整个宇宙,过去未来,森罗万象,全都明白了。《华严》所讲的秘密,所讲的奥妙,就是讲这个理体。所以方东美先生说得好,佛经,他指的就是《华严经》,是哲学的里面的最高峰。我虽然没有那么样的深入,我相信方老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晚年把时间、精力都放在经典上,他对《华严》真下了功夫。非常可惜,学校没有开这个课程,如果开《华严经》这个课程,他一定讲得非常好。
所以《华严经》讲的本体,正在本经,也因此而称本经为中本《华严》。中本,本子大小不同,《华严经》八十卷,分量大,本经一卷。里面的内容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一个细说,一个是略说,细说的,《华严》,说得简单一点,扼要一点,《无量寿经》。所以这个经契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依据的理体就是《华严》,就是《无量寿经》,源头找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看契机。这一段文更重要,太重要了!机是什么意思?根机。我们是不是学《华严》的根机?是不是学《法华》的根机?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是,你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是。不是的呢?虽然学了,学了些文字,没开悟。不但没有大彻大悟,连个大悟、小悟都没有。讲《华严经》,只是依着文字、依着批注说说而已,不得受用。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开悟,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看看念老在这里告诉我们,「至于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独,独一无二。为什么?「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上根全体承当,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群是一个不漏,遍法界虚空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名,没有一个不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妙就妙在此地。
我们看念老的解。「经中之持名法门,普被三根,齐收凡圣。上上根者,正好全体承当;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上,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这个文字在《四十华严》。下,「下至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这十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五逆十恶,临终念佛,随愿得生」,这是给我们业障重的凡夫,唯一一生成就的保证书。能不能帮助人一生成就,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只有这一部经,第一经。我们要相信,不要再让自己找麻烦了。哪一部经有效,哪一部经能帮你的心定下来,哪一部经能帮助你放下万缘,一心专注,你就成功了。
所以「横出三界」,不是竖出。在我们人道,那一边就是极乐世界,那一边就是莲池海会,所以横出。「圆登」是圆满,「四土」,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同时证得,所以圆证。「顿与观音、势至并肩」,观音、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助手,阿弥陀佛贴身的两位菩萨,大势至,观世音。「可见此法门之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究竟方便,意思就是说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我们不能不知道。方便到究竟,我们遇到了,为什么不要?我们有什么特别的能力靠自己往生?这部经典,佛是告诉我们,完全依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我回头了,给大家做个榜样。愈简单愈容易得力,学多了,学复杂了,到临命终时,哪个有效?到最后统统没有感应,都没有效。不是经典不灵,是我们的心太乱,不知道抓哪个好。佛在此地教我们,只抓住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要了,就对了。这是念老这段开示里头最精要的地方。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第九集) 2018/3/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7-0009
诸位同学,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七页,从第一行看起:
第九,「净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于今世」。这是念老第九段的开示。从这个九段,我们深深体会到老人的慈悲。
下面,他又把这几句给我们详细做了批注。契机,也有契合时机的意思。「如来垂慈,独留此经于诸经灭尽之最后百年,正表此经能契于当前及未来之社会」。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当前科学发达,人类应具之知识弥广。社会进步,每人所肩之责任倍增。故咸应广学多能,鞠躬尽瘁」,这些话劝勉我们应当认真努力,为自身,为自家,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认真负责。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说的积功累德。
这后面解,我们把它念下来。契机是契合时机,现在学这个法门正是时机。下面说释迦牟尼佛的慈悲,独留此经,佛的法运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也过去了,现在是末法,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我们遇到了,将来一万年之后,佛的经法在这个世间会消失,《无量寿经》是在末法最后的一百年,只有它在世界流通,其他的经教都失掉了,都消失掉。这种现象,我们现在冷静细心观察,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怎么办?下面是教导我们,现前未来因为科学技术发达,世人所谓知识爆炸,日新月异,又不能不学,不学就落伍了,所以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比从前人要增加一倍不止,增加一倍、二倍、三倍的,我们现在看到了,所以应该广学多能,鞠躬尽瘁,「参加建设,造福人民,实现人间净土」。这个想法应运而生,是正常的,并没有说错。对于甚深广大的佛法,一定要懂得取舍。我们在这个世间,古人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寿命短促,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就不多了,换句话说,这里面含的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有限,以有限的时间面对无尽的知识,再加上三千年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的负担很重!所以劝导我们不能灰心,要认真努力,鞠躬尽瘁,参加建设,造福人民。
建设里头,特别是文化建设。在全世界,人类讲文化,我见过一些西方人,他们都赞叹,都认为中国第一,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世界上最优秀、最好的文字。这个文字不受空间、时间的干扰,只要你能够学会、懂得,五千年到今天,老祖宗他们的智慧、理念,都写在书本里面,这是宝,真正的国宝。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幸福,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里面这些智慧、方法、效果,都有明确的传承,只要你能够认识汉字,熟悉文言文,老祖宗的宝藏你家里就收藏了,你每天去读它,你就接受了。这在外国没有。欧洲人到今天,我们在英国办了一个汉学院,所传的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为什么?大家都看到了,社会乱了,人心坏了,活在这个世间非常繁忙,辛苦,深深感到压力沉重,活在这个世间,真正像佛所说的,苦!怎么离苦得乐?宗教教育告诉我们,我们能够把老祖宗的教诲找回来,依教奉行,就能离苦得乐。真的吗?真的。不要做得很多,少分的实验就能看到效果。这个效果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我们再也不敢轻慢古人了。古人有智慧,古人的心清净,古人有道德,古人知道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过去几千年,中国这个大地,人民确实很幸福,人与人之间有伦理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因果教育,有圣贤的智慧教育。今天到哪里去了?我们反想,都明白了。
老人后面给我们说,鞠躬尽瘁,参加建设,造福人民,实现人间净土。「晚近太虚法师提倡人间净土,曾详引《无量寿经》文句。盖以此经双照世出世间」,就是《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太虚法师没见到,他所依的还是康僧铠的本子,这个本子出来了,太虚大师已经往生了。这个地方给我们介绍,他引的《无量寿经》上的经文,为什么?盖以此经双照世出世间,「详示真俗二谛」。原因在此地。世法、佛法,这一部经上完全具备了。读了《无量寿经》让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我们如何赶上。科学技术也能帮助佛法,像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视网络,这在太虚大师那个时代没有。那个时代我还记得一些,太虚大师的学生我们亲近过,也曾经相识。大师走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