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6|回復: 0
|
传统文化在企业的实践分享郝铁龙董事长主讲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中华德育蔡礼旭、胡小林、刘素云等老师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演讲》
传统文化在企业的实践分享 郝铁龙董事长主讲 (共一集) 2010/8/14 中国云南省大理市 档名:56-080-0001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企业界同仁,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美丽的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参加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云南首届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刚才也介绍了,我来自新疆。从遥远的大西北来到了大西南,虽然同属于西部,但是来到大理的这几天所见所闻仍然让我非常感动。被什么感动?我想主要还是被云南省政府及社会各界谋发展、促和谐的英明举措而感动,因为你们抓住了发展的根本。因为和谐是发展的土壤,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而和谐的根本在人心。教化人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人们明白道理,能够恪守本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我来自新疆,大家可能都知道二00九年新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五事件。这个事件可以说给新疆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果不身临其境的话可能很难有切肤之痛,现在回想起来可能都心有余悸。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源在哪里?还是因为不和谐。所以来到这里我更加感受到,和谐对我们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社会也好,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此我还要给举办这次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仁人志士鞠躬,你们辛苦了!你们的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的,不来到云南我们可能这种切肤之痛可能还不是那么敏感,因为长时间在一种环境下生活可能有时候也容易麻木。所以来到这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通过蔡老师、刘教授和各位老师的教导,我们更加认识到和谐对我们每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在此之前新疆很早就有一批先知先觉的老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今天给我们主持会议的赵老师、王老师,都是我们新疆最早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老师。他们为新疆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包括牺牲个人的,包括抛家舍业,为新疆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像类似咱们这样的论坛班在我们新疆可能也举行过应该将近三十期,规模没咱们这么大,我们大概每次都是一、两百人这样的规模,我也是其中受益者之一。这些老师就像种子一样,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新疆,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00九年我们新疆成立了新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一直处于一个,还仍然处于一个民间的发展阶段,没有像咱们云南这样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说咱们云南不仅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更是一个有福的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有一个那么英明的、有智慧的政府。我想产生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新疆,这个原因在哪里?还是因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这些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德未修,感未至,没有做出好样子来给政府做出证明来,让他们看到好的榜样。所以我想,来到这里,我更加坚定了一点,就是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各位的,包括在座的诸位老师的支持和护佑,一个和谐、稳定的新疆大家一定能看到的。
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次机会来学习。能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主要是与大家分享一下企业经营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感受。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在人生的历程中都或多或少都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和影响。古人云:天雨无私,润物无声。然而苦瓜得到了雨露的滋养后的结果是什么?它长出来是苦味。甜瓜得到了雨露的滋养后的结果是什么?长出来是甜味。我想这几天的学习也是一样,经过这四天的学习,可能对我们每个人产生的收益会不一样。虽然我们的老师都非常慈悲,对我们每个同学、每个在座的学员都是非常慈悲的,老祖宗对我们非常慈悲,但我们接受这些雨露滋养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老天爷下雨对我们众生都是公平的,而每个生命得到雨露滋养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原因我想主要还在我们自身,不在外面。我们在座的诸位领导,诸位企业家,诸位老师,都应该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机遇的垂青,良师益友的栽培,圣贤智慧的沐浴,这几天我们就是在沐浴着圣贤的智慧。但是如今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究其原因,背后往往是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当今著名的企业精英之圣—稻盛和夫,我想很多经营企业的人都读过他的书,叫《活法》。这个稻盛和夫他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日本家庭,他青年时代就坚信,只要有正确的思想,不违背伦理道德,坚守利他原则,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可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重点强调的什么?只要有正确的思想,不违背伦理道德,坚守利他思想,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可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只要我们坚定的对传统文化有信心,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作为。
稻盛和夫他一个人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今天我所讲的内容主要和企业有关系,所以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企业界的例子。他一个人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这在当今世界企业界里面也是绝无仅有的,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应用他的经营哲学,他的学生已有上百人公司成功上市。他用大量的财富发展公益事业,他的经营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成为时代的宝贵财富。因为他在六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出家了,把企业就交给社会。他认为这些企业的财富,这些财富都是社会委托他代为管理的,管理好以后就要回馈给社会,六十岁的时候就要为死亡做准备,所以六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出家了。出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做什么?用于做弘扬这些优秀的商业精神,用于培养学生、培养后代。
他有一个盛和塾这样一个教育机构,在咱们中国也有很多他的学员。其实追根溯源,因为我看他的书以后,还有跟他的一些学生进行交流以后,追根溯源,他所赖以成功并影响世界的自利利他、富国有德的经营思想,其实根源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了凡四训》的因果法则。大家有机会如果能看到他的书以后就会发现这一点。他在经营企业中有两个根本原则,第一,我做这项决策,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能够遵循伦理道德,第二,是否利益他人,他就用这两条最简单的原则去经营他的企业。他说他不懂管理,但是做任何一项决策的时候,做任何一项判断的时候,他就拿出这两个原则去做分析、做评判。其实很简单,是否遵循了伦理道德思想、是否利益他人。大家有机会,咱们书店都有他的书,可能现在大概出了有五、六个品种了应该是,最近非常畅销。而且他的书中,对我们做企业的人如何在企业中落实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非常非常有帮助的书,而且非常具体,大家有机会可以到书店去,找到可以看一看。
他有一个著名的公式,人生工作结果等于思惟方式乘以热情乘以能力。这三者关系,就是思惟方式、热情和能力它们之间是个相乘的关系。他认为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惟方式,甚至说思惟方式决定了人生的结果。我们想什么是思惟方式?我们这几天的学习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惟方式。什么是思惟方式?他是指我们的,就是人的心态,人对于人生事业,包括自然宇宙的态度、价值观取向、理念、思想等,也就是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程度。为什么思惟方式最重要?因为能力、热情有高低,而思惟方式有正负,我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有错误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果思惟方式的方向错了,那思惟方式就是一个负值,这三者相乘的关系就是一个负值。我们发现,当能力、热情愈高,思惟方式方向错了,违背道德伦理和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人生结果往往愈负面,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会更大。这三个关系,就是思惟方式、热情和能力就像一辆车,这个思惟方式就是我们的方向盘,热情和能力就像这辆车的发动机和它的轮子,当方向错了,你的发动机的能量愈大,你的轮子转速愈高的时候,实际上离我们人生的目标是愈来愈远。
昨天我们也有幸听到咱们海南省司法厅张厅长的报告,讲得非常精彩。他的标题是什么?把好法律和道德的罗盘,走好人生路来。实际上解释过来,就是把握好人生的价值观和思惟方向这个罗盘,我们才能走好人生路。他在案例中,张发厅长在案例中也举了很多的例子,我们发现一个非常特别的事情,就是在犯罪分子中,高知犯罪和高官犯罪的特别多。为什么这样?就是热情和能力很高,但是思惟方式和价值观的错误,让他们走向了社会的反面,走上了一个毁灭。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企业家群体,在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拥有着很高的能力和发展事业的热情,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是昙花一现,还是基业长青,是自私自利,还是厚德利生,完全取决于各位领导和各位企业家的思惟方式和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思惟方式决定了我们做为企业经营者的格局和方向。
蔡礼旭老师经常在讲课时说到,努力很重要,努力一定有结果,但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个选择就是价值观和思惟方式的取舍。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我想主要是有两点,一个是择师,一个是择食,第二个食就是食物的食。择良师,就是好的老师,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事、去经营人生。在人生的过程中我们有个体会,做多少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违背道德伦理、违背法律的事,做一件就足以害我们一生一世,还会遗害子孙,让祖宗蒙羞。吃多少,就是择食物,我们是为健康在吃还是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在吃?这是一个选择。我们很多时候吃饭,我自己感觉吃饭都是为眼睛、为鼻子、为嘴巴在吃,没有真正为自己的健康在吃饭,很多时候都为自己的习性在吃饭。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个体会,就是说吃多少不重要,吃什么才重要;毒药吃一克就足以断送我们的性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问题的增多,都需要我们在座的诸位,尤其是企业家,做出正确的抉择,而抉择需要理智和智慧。要建立理智和智慧,我想就要像刚才我提到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样,向中国的古圣先贤学习,以道育树,厚德载物,自利利他。道是宇宙自然的规律,这几天我们听蔡老师、刘教授他们都讲过,就是道是宇宙自然的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有了德行。什么是德行?我们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依道行事我们就有德行,厚德才能承载更多、更大的事业。厚德即是自利的需要,这个利就是利益,利益他人的利,自利的需要,也是利他的结果,而利他能让人生的土壤更肥沃和宽阔,自利是人生的驱动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也是我今天讲课的主题,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刚才讲到,自利是人生的基本驱动力。我们在事业发展初期,包括上学期间我们都是通过一种自利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它是人类自我发展的一个需要,利他则久,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没有利它,你的人生土壤就会贫瘠,因为利他是厚德的需要,利他,你的人生的土壤、德行的土壤才会更肥沃;没有利它,我们人生的土壤就会贫瘠,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和营养,并导致最终的失败。而自利和利他是协调统一的,它是人生发展的两大驱动,自利是生存的需要,而利他则是人类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自利的驱动下生存发展起来,包括我们也是一样,在自利的驱动下,都是在自我需要、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要基业长青,要保证你的企业能够长远发展,能做百年老店的话,我们企业家就到了必须生起利他之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要生起利他之心的时候。
中国的同仁堂,大家都知道它创立于清康熙八年,历代同仁堂一直都在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三百多年来从没动摇过。每次我读到同仁堂这两句古训的时候都会肃然起敬。我相信这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在,几百年之后仍然掷地有声。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家,在起家创业的时候都能够勤奋努力,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能够事必躬亲、勤勉努力,很快就打下了一片疆土,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自利过了头变成了自私,长时间在这种利益中打转,患得患失,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修养,由自利转化成利他,自利过了头就变成自私,没有生起利他之心,导致企业误入歧途,多年心血和基业毁于一旦的比比皆是。我们纵观改革开放后商界的起伏,我们都能从中得到验证。我想我们身边,包括云南,包括新疆,包括我们国内很多曾经叱咤风云、曾经轰轰烈烈的企业,倒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提起由自利提升到利他的高度,没有及时的实现这种转化,由自利到利他的转化。
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工作多年,刚开始也是以自利为动力,由于工作勤奋踏实,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积。由于没有提起利他之心,没有圣贤的教诲的指引,事业也曾走到尽头,也曾走过很多弯路。后来有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聆听了蔡老师等一批仁人志士的教诲,拨云见日,重新调整人生的方向,我才有幸能坐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些心得体会。所以在此我也非常感恩我们的古圣先贤和蔡老师等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仁人志士。更骄傲,到现在我都四十多岁了,才真正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因为只有中国才有五千岁的老祖宗和浩如沧海的经典。更感到自己压力很大,古人云,孝悌德之本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不孝不单纯是指有没有后代子孙,它也包括祖宗的智慧和德行是否得到了传承。传承老祖宗的智慧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也是有德的表现,更是社会发展基业长青的需要。
记得第一次,应该是二00六年,我第一次慕名到安徽庐江去学习,因为没有提前报名参加幸福人生讲座,所以就没有参加上学习,只是到安徽庐江的一个小树林去听了靳雅佳老师的一堂音乐课。在庐江的那一天时间,让我非常感动。所以第二天我就找到中心的老师,我就想,我说,因为我自己搞企业,我想我们能给庐江做点什么,我说我们能够提供一些资助和帮助。结果这个老师非常有智慧,他问我参加过「幸福人生讲座」没有?我说还没有。他说有机会、有机缘您参加完一次以后咱们再说赞助支持的事情,目前我们中心还不需要物质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榜样,如果你有决心、你有想法,能在学习传统文化、在力行老祖宗智慧方面愿意做出榜样的话,我们是非常欢迎的。说的时候他给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让我非常深受感动。从那一天开始,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自己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家都知道,我记得过去云南可能也有兵团,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农场,父母也是在一九六几年的时候支边到新疆,都是农场的一个普通职工,没有什么背景。父母养育我们兄妹五人,非常的辛劳。从上初中开始,因为我看到父母这种辛劳和操劳,从上初中开始我就下定决心,有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来改变家人的生活环境,让父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让兄弟姐妹都能够有好的工作,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可能是这种孝心的感召,一九八六年,我没有上高三就直接从高二就考上大学,选择了学习企业管理专业。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刚开始时候分配到一家大型石油国企工作,就是中国石油独山子一汽工程指挥部。因为企业大,当年,就是一九九0年,当年这个企业就分配了五百个大学生去,就是全国分配过去的大学生就有五百多个,就是一年分配五百多个大学生。如此多的大学生,我自己感觉很难有出头之日,就是一年就分配了五百多个大学生,后面每年都在进入大学生,非常多,我就自己感觉很难有出头之日,要实现我的目标,实现我的愿望,可能希望比较渺茫。虽然当时待遇、福利都比其它地方高许多,但是我还是毅然在工作三个月以后重新要回了我的报到证,就是把报到证重新要回来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到新疆昌吉市一家下属的,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进入政府,就是我们的经贸委,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到政府下属的一家小型开发公司工作,当时我就选择了到企业去工作。当时这家企业只有不到二十人,条件不是很好,工资收入也只有当时我在石油那的三分之一不到,不到三分之一的收入。但是我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而吓住,而是努力抓住机会,从基层干起,由于努力,一年后我就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第三年的时候就兼任了我们下属的分公司的经理。
一九九五年企业改制,国有股,就是我们当时学习山东褚城的经验,我们企业也率先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成为股份制企业。因为自己学过经济、学过管理,也基本了解这个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当时这个机会来临的时候,我就抓住了这次机会,从亲朋好友处那借钱参股,当时我借亲朋好友的利息都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借钱参股,就成为这家企业的大股东。同年被股东推选为常务副总、董事、副董事长。由于领导信任,同事支持,改制后正赶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好年景,发展非常顺利。前几天,就是在我们来云南之前的一天,我们同学,我们大学毕业二十年,八月六号举行了同学聚会,在同学聚会的过程中,大家对男怕入错行感受非常深,体会非常深。因为当时我们同学毕业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同学都选择进入政府,很少有人选择进入企业。但是经过二十年以后,人生的境遇差别都很大,这里面差别很大的原因跟行业的取舍也有关系。所以刚才我讲到,就是说我们正赶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好年景,发展很顺利。所以很多同学说你这几年发展得很好,就感觉我很能干的样子,实际上也不一定是这样,这个行业的趋势非常好。所以这个行业选择好以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所以我们经常也在对比,因为在我们当地有几家大的国有企业,因为新疆电机厂、新疆毛纺厂都在我们旁边。过去这些企业管理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是我们心目中的,他们的老总、董事长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因为我们学企业管理的,新疆电机厂的老总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这些企业陆陆续续的都倒闭了。倒闭的原因在哪里?并不是说他们不努力,他们管理水平不高,是这个行业的趋势在走下坡路。反而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反而是顺势而为成为我们当地的中流砥柱,无论纳税也好,各方面,成为中流砥柱。所以这个行业的选择,男怕入错行,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好的验证。这是选择给我们带来的,就是选择非常非常重要。
努力一定有结果,但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我记得当时参加工作的目标一直很清楚,不管我从石油上到小开发公司,其实我的目标都很清楚。是什么样一个目标?就是好好工作,尽快独当一面,就是刚才提到过,尽快独当一面,创造条件,让父母、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个目标推动下,由于本人有专业学历、工作踏实,深得领导、同事的信任,在行业内口碑比较好,业绩突出,被评为当地的十大杰出青年,也就是新疆昌吉市的杰出十大青年,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包括自治区级优秀房地产经理人等称号。同时在这过程中我也没有放松学习,在一九九七年当中我就取得了首都经贸大学的国际金融研究生学历,同时取得了新疆第一个房地产经纪人,还有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的职业证书。我们的企业也由一家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房地产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六名的集团化企业,平均年纳税,就是我们平均的年纳税都在一千五百万以上,我们每年给政府的纳税都在一千五百万以上,最高的时候有三千八百多万,这样一个纳税额给政府纳税。这个时候父母都早已接到身边,并在当地最早住上别墅,就是当时我们的董事长对我们非常好,我们几个高管在我们当地是最早住上别墅的。兄弟姐妹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并成家立业。
二00五年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董事会决定让我接任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产生了退意,冥冥之中不知道一种什么力量推着我自己就是说不想干了,就产生退意。我想这个主要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点,一方面可能是位置、车子、房子、票子都有的时候,最初的目标实现的时候感觉没有动力了,感觉走到最后也会像很多企业家一样走向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天花板效应,就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效应。因为我在这个企业工作已经到二00五年已经十五年的时间了,光干常务副总、副董事长就将近十年的时间,一直做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的时间,同时也看到我们的董事长,包括我们周边的一些企业老总,一把手,非常的辛劳、非常的辛苦。我们的董事长已经快六十岁了,但是一直非常辛劳,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好。就是看到他们以后,我要看到我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也不想走他们的老路。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工作太累、疲劳、追求完美、事必躬亲,让自己的身心疲惫,包括当时也是血脂比较高,血脂高、血压高。因为做企业,尤其做房地产行业,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是个暴利行业,它实际上是一个和政府关系各方面资源协调整合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经常处于这种三陪,我们主要陪的是我们政府各方面机关,为争取土地,所以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而且对孩子、家人的照顾非常少,虽然在物质上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包括让父母住上了别墅,让太太、孩子、兄弟姐妹都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平时和他们之间的这样一种交流、沟通,包括身体力行的这样一种对他们的照顾都非常非常少。
我记得有一年我的孩子,我的女儿上初一的那一天,去报到,我想上初一了,当时跟我说上初一报到的时候我这脑子没转过弯,这孩子怎么上初一了?我去送她的时候我走在她的后面,她搂着她母亲的肩膀,那已经是一米六几的个子了,搂着她母亲的肩膀,我就特别伤感,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为什么?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她的童年我没陪着她们,就没有很好的陪她们就这样过去了,非常非常伤感其实。所以虽然在别人的眼里面我们还是都是一个成功人士,很多人认为我们非常成功,什么都有,实际在这过程中很难,因为没有智慧,不明白人生的方向,所以很难去感受到体会成功的快乐。人们常说成功是一回事,能享受到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在这过程当中就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被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着走。因为我们当时公司做得比较大,房地产项目特别多,各地方找我们做项目,就觉得自己像陀螺一样,被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拖着走,就在利益中打转。我记得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讲过,金钱的钱字大家都会写,就是一个金字,旁边两把刀。蔡老师可能还没有讲完,如果我们把这个金字旁换成一个宝贝的贝字,就变成什么字了?就贱了。实际上我们过去的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在患得患失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已经在下落了,人生就变得贱了。
所以大家对中国文化,包括这些字的理解,它里边有很深的含义,中国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里面蕴含了很深的智慧。包括昨天刘芳大姐也讲过,其实生活中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孩子的童年、幸福的生活、父母的长寿和安详的晚年都是用钱买不来的,其实都是靠钱买不来的,这种感悟其实我们现在才有。包括我们新疆发生七五事件的时候,我们发生七五事件的时候,当这些灾害来临的时候,你所拥有的财富,所拥有的那些声名,没有一点作用。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前几年工作的确非常顺利,就是我们一工作以后就非常顺利,人生也没经历过什么坎坷,受到的夸奖太多,刚才讲了,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企业家、副董事长,很多这些待遇、荣誉非常多。包括我们做房地产开发,因为我们长时间做甲方,房地产开发都是甲方,下面的材料供货商、建筑施工商、包工头天天都供着我们。而且过去的房子也非常好卖,基本上都处于卖方市场,就是我们说了算。所以长时间这样的结果,让我养成了很多坏毛病,如骄傲自满、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过去赖以成长的一些质量慢慢消退了,包括对父母的孝心,刚才讲了,因为忙于做事业,都疏于对父母的照顾、对孩子的照顾关注。
所以我当初最初的初心是什么?我做事业的初心是什么?就是让家庭幸福,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兄弟姐妹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把这些初心慢慢丢掉了,包括对父母的孝敬,因为自己本事大了,能力高了,有时候和父母说话什么嗓门也变得高了,包括对弟弟妹妹,教训的多,训斥的多,关心的少。过去我们所赖以成功,赖以成长的这些质量,慢慢的丢失了,非常非常的可怕。如果继续走下去,我自己感觉,必然会摔大跟头。当时,我说冥冥之中可能老祖宗还在保佑着我,及时能让自己这种感觉,冥冥之中在提醒着我,如果再这样走下去那必然会摔大跟头。现在回想当时的心境,对照圣贤教诲才明白,自己还是太自私了,没有担当和回报社会的胸怀,缺乏智慧,格局太小,仅想到一家之利,没有从根本上着手,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自利到了一定阶段,如果不能及时向上提升,转化为利他之心,那工作的动力就丧失了,所获得的财富和声名反而成为人生的障碍。
经过慎重的思考,我向集团董事会提出了申请,辞去了常务副总、董事、副董事长职务。这个决定在我们企业内部和我们当地造成了非常大的震动,因为当时我们的建委主任还有我们主管城建的副市长都找我谈过两次话,因为我们的企业在当地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就问我为什么辞职?为什么不干了?就劝我不要离开,继续在这个行业中做,但是我自己依然一意孤行。很多人都以为我和这个企业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是不是和我们董事长产生了很多的矛盾?还有人想着,我自己是不是要单干,是不是单独成立公司要做房地产?实际上都不是这个意思,前面我都讲到了,最核心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这个人人生的格局太小,没有真正有一分担当,没有把自己的心胸提升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这种高度,这种心胸、格局不够,根本原因在这里。董事会当时不同意我的申请,我却一意孤行,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我们达成了妥协,我主动提出来,就是暂时不离开公司,用我在集团公司的部分股份与集团下属的一家建材制造公司进行置换,就是把我的部分股份置换到下面一个建材制造公司,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华阳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由我全权经营和处置这家企业。同时董事会要求承诺不能离开公司,更不能到别的企业去任职从事与房地产开发相类似的行业,最后形成这样一个决定。在集团还要保留一部分股份,不能完全退出。
我现在经营的这家企业就是集团下属的一家专门生产金属防盗门窗的企业,当时资产有近三千多万元,员工有近两百人,其中残疾人有三十多人。当时的产值,就是二00五年底,就是我接管的时候的产值不足一千五百万元。由于我们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相关副业过去未受到重视,企业在我接管之前就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就是二00五年的时候亏损在一百五十万元左右。由于我们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过去对副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包括主业,因为它的利润比较高,投入产出比也高,所以对副业重视程度不够,这个企业长年处于亏损状态,最多的时候拖欠员工工资近八个月的时间,经营难以维继。我当时接管这个企业最初真实的想法,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就是想过渡一下,然后把这个企业卖掉或承包给别人经营,自己一走了之,一个是选择出去学习,另外可能还有别的想法。当时在此之前其实我已经把买主都找好了,就在集团公司给我转让的这个股权价值基础上打六折处理给别人,当时真实想法是这个想法。当时真的没想过为这些员工,就是我们这个企业的员工未来怎么办,没想过这些事,一门心思就是想赶快处理掉,基本上就是在公司使了一个金蝉脱壳,把这个企业拿下来以后,由我做主了,然后我把它处理掉,我就可以走了,就这种想法。当时真没有想过这些员工怎么办?这二百号员工怎么办?
当我真去接管这个企业的时候,就看到员工的眼神和信任。所以当时我是很矛盾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过去他们对我还是比较认识的,因为过去一直分管的是主业,我兼的是房地产公司经理、建筑公司经理和商贸公司经理,我一直没有管过他们。虽然任了常务副总,但是到他们企业,两年时间去了不到两次,几年时间去过两、三次,但是他们对我还是非常信任的。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和信任,我很矛盾,很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内疚。正好当时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明白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回想我这二十年的历程,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支持,就没有我所谓的成功和发展,而在员工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弃他们而去,我的良心何在?人们常称我们为企业家,而现在看来,充其量是个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主,并未把自己当作企业家来经营,把企业当作家来经营、来看待。
我现在才开始正确能理解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主与企业家它的区别。企业管理者是做什么?企业管理者就是以执行和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人。企业主呢?主要是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的人。企业家呢?他就是以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成长创造价值,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服务员工和客户,回报社会为目标的人。这三个角色的格局和胸怀是不一样的。我过去充其量也就是个企业管理者或者是个大股东、企业主,离企业家,离老师讲的企业家的角色差距太大太大。如果真是企业家的话,那就会把企业当作家来经营。家是什么地方?老师讲过,家是讲伦理的地方,家是讲付出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员工就是兄弟姐妹,当员工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你怎么可能独善其身,视而不见?你做为家长的责任和担当在哪里?我多次问自己,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深深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内疚。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对我思想转变帮助非常非常大,我由此下定决心,过去是为自己活,为自己打拼,自私自利,现在我要开始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为利益广大员工和家庭而工作、生活,做出好样子。
当我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我感觉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真正感受到利他、不自私的时候原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我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我不把这个企业当成一个包袱,过去我是把它当成包袱,把它甩掉。当我有这个决定,有这个心态以后,我再看这个企业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包袱,而是当作自己「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所以这种心境的转换非常重要,对我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是幸福人生的至要法宝,人生要幸福,做出正确的抉择没有圣贤智慧的指引是不行的。做事先做人,要把公司经营好,带领广大员工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把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中,用于指导经营,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让广大员工从中受益,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受益。
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来,到底给我带来哪些启发和体悟?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坚定的信心,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智慧,前两天蔡老师、刘教授和诸位老师都有精彩的阐述。因此做为中华子孙,我们要有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就可以接通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不知道大家通过这几天学习,对传统文化有没有信心?相信了就有福。怎么才能相信?我自己的体会,因为这几天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几天的学习只是给我们,通过老师的教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我们点燃了一盏灯,要保持这盏灯能够长明的话,我们必须长时间的给它加油,要长时熏习。我们每天都在读诵《弟子规》,我的体会,就从《弟子规》中的一句开始着手去真干,真干了,当有体会的时候,你这种信心它就是真实的信心。否则我们现在说的相信只是在这个环境中的相信,当我们走出这个教室,走向社会的时候,在五欲六尘中熏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境界所转。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任何经典,包括老师的教诲,如果不能转化成我们真实的行动的话,对我们是没有作用的。不管古圣先贤的任何一句话、任何经典,如果你不去用的话,对我们是没有作用的,没有价值的,当我们真正去用了以后,这种信心才是真实的信心,真干才能真信。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不是学术、方法,而是活法。刚才我刚开始讲座的时候有提过,稻盛和夫讲到一个就是活法。他为什么强调活法?方法与活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大家可以去揣摩一下。方法它就像工具一样的,它一定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用它效果是不一样的,它是个中性的东西,就像一把刀,我们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用来杀人,这个方法就是个工具,而活法它却是我们本来的一种状态,它和我们是一体的,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状态,一种生活状态。大家去体会一下,它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本有的一种处事待人接物的状态,是我们本有的状态,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具备的状态,它不是方法,也不是一种工具,它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是这种样子,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你要有这种感受。刚才讲了,如果不去用,不去做,经典永远是经典,你还是你。
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当做知识来学习,挂在嘴上,没落实在行动上,常常说传统文化我知道,蔡老师那天讲某某哪一句,什么什么书我读过,但是行为上没有依照经典去做,所以不能获得真实的利益。这也是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人诟病的原因所在。传统文化没有错,而是后代子孙读书读错了,言行不一致,不按照经典落实,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就是我们过去在经常我们读《论语》,读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在满口仁义道德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不如理、不如法的。记得在清末的时候有一个秀才满腹诗书,但穷困潦倒,生活非常窘迫,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将自己的疑惑告诉高僧,他就说,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读了一辈子的书,却穷困至此,他就认为古人都是在骗人,古人说书中有颜如玉、书中有黄金屋,我怎么看不到?高僧平静的看着他说,请问秀才,你读了那么多古人的书,照古人的话做了几句?秀才哑口无言。高僧呵道,古人何曾骗我们?我们读了古人的书,却不去力行,是古人骗我们,还是我们在骗古人?这个事例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学贵力行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讲,刚才讲过,任何经典、任何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不去依教奉行的话,对我们都是没有用的。比如馒头两个字,馒头两个字我们都认识,我们用英文、法文、日文都会写它,但你不去吃,你不去吃这个馒头你永远饱不了。《弟子规》你可以用英语、法语、俄语都能读诵,都能倒背如流,你不去做,你的人生是得不到它的受益,你接不通和古圣先贤的这种智慧,没有真实的受益。所以第二点就是,大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当作知识来学习,我们是学儒,不是儒学。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怎么建立?就是前面讲的,像庐江老师讲的,要做出样子出来。我们今天回到家以后,这两天我们听了蔡老师的教诲,我们学了圣贤文化,我们回到家里还人我是非,还不能如理如法的话,我们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老祖宗,传统文化对你没有作用。我们只有回到家里面对照境界的时候,见到我们的父母、见到家人、见到我们的同事的时候我们能够如理如法,那时候我们的心里面还能提起来对传统文化这种信心的话,这时候我们才真正的受用。
第三,厚德载物,德为本,财为末。德行为财富的根本,厚德才能载物。就像一辆载重十吨的车,如果想拉二十吨的货,在不增加自己载重能力的前提下,结果只有两个,什么结果?一个就是违法违规被处罚,因为在路上超载,你超载了以后可能就违规违纪被处罚,第二就是车被压坏,车毁人亡。经营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发展取决于经营者的德行,这个德行就是你的载重能力,德行愈厚发展才能愈持久顺利,因此度德量力对企业家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常说厚德载物,我们经常是挂在嘴边,或者经常很多领导的办公室都挂着「厚德载物」这几句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也是咱们《易经》里的一句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但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把顺序颠倒了,应该怎么样?厚德在先,载物在后,自强不息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厚德上,但是我们往往颠倒了,自强不息用于载物上,不停的往自己身上添加财富,添加名利,添加各种东西,给自己增加更多更多的物,但是却很少去考虑我的德行够不够承载这些声名和财富,同时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考虑我的德行,德行就像一个杯子一样,我们人生做企业、做事业就像往这个杯子里面舀水一样,一瓢一瓢的往里面舀水,我们不停在舀,往往人生的结果是什么?漏的比你舀得快,为什么这样?我们没有时间检查一下我们自己德行这个杯子是不是已经千疮百孔。尤其我们做企业的也是一样,我们忙忙碌碌的就在追逐着利益和财富,很少去反省自己,我德行的土壤是不是厚?我这个容器是否大?我的容器是不是千疮百孔?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我自己,我们都属于缺德的一代,德行不够,跟渔网一样的,千疮百孔,但是我们不停的还在往里面承载东西,不停的漏,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度德量力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刚毕业刚择业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先后顺利搞清楚,厚德载物,厚德在先,载物在后,把自强不息永远用在厚德上,我们的人生才会愈走愈远。
中国的经典《大学》中有云,昨天我们刘芳老师也讲过,「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的论述。它什么意思?有德此有人,你有德行了,就能感召很多人跟随你,很多什么人跟随你?就有人帮助你去做研发,就有人帮助你开拓市场,就有人帮你做管理,就有人帮助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有人此有土,有人跟随,有人帮你做研发,有人帮你做市场,有人帮你做管理,你的企业这个市场就会扩大,你的业务会不停的增长。有土此有财,你有市场了,你有资源了,你的财富一定会得到增长。有财此有用,当有财富以后怎么办?有财此有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养德方面,财以养德,它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有用此有德,用以养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事业就做到基业常青了。所以中国老祖宗的智慧讲得非常透彻,我是学管理的,过去对西方管理学非常推崇,实际上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以后,其实我们经典中的一句话、两句话,就足以涵盖所有西方管理学的核心,而且它的高度远远超越了西方管理学的一些思想。还有就是「财聚则名散,财散则名聚」、「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论述,很清楚的把德和财的关系讲得很透彻。我自己理解就是财富就是种子一样,种在哪里哪里长,种在银行长利息,种在员工心中长业绩。如果财富是违背道德而来,那也会不翼而去,就是我们挣这些财富,最终还必须要回报给员工、回报给社会,这样我们的财富才会不停的形成良性循环。种在银行,你把它放在银行它会长利息,种在员工心里面,就是你要回报给员工,回报给你的客户的话,它会长业绩的,它会让你的企业得到一个持续的发展。
第四就是孝悌德之本也,孝悌是德行的根,其它都是由此生出的枝干花果,因此厚德的前提,首先要扎好孝悌的根。《孝经》中讲,「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老师也解释过,就是说,连父母都不孝敬了,你说要让他爱党、爱国、爱企业、爱领导,他是没有根的。所以在企业里面落实孝道,对我们构建和谐企业,保证企业的发展,非常非常有价值,而且对我们的管理工作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典中还讲到,「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我们做生意的,做企业的,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生意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服务,就是赚取人心。而服务的大忌是什么?不管政府服务也好,还是企业服务也好,大忌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慢和恶。慢和恶什么意思?就是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冷漠、推诿,都是慢和恶的体现。我们真正一个员工提起孝敬之心的时候,就是孝亲者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真正孝敬父母的人他不会给别人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这种行为不会体现出来的。所以怎么从根上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提升孝心,你的生意才有了根。生意的本质就是服务,生意的本质就是赚取人心。所以当你的员工提起孝心的时候,你的事业,就是我们企业的管理才有根,孝悌才是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必然选择。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想在座的诸位领导可能都比较清楚,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重点是以人为本,以利益人民为根本,全面是指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可持续是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科学发展观它怎么体现?体现在一个孝字上。老师讲过了,孝字,中国这个孝字就是儿子背着老子,密不可分,一体。所以中国教育这个字也是孝的文化,所以落实孝道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现在社会中出现了问题,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发展,不顾继承,只顾追求物质,不顾精神成长,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也是不孝的表现。一个真正有孝心的,孝心的提升他一定是,小孝,家庭,大孝,整个自然、整个国家的爱他会体现出来。所以孝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落实,体现在孝道上。没有孝道,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这种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一代不管上一代,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只会竭泽而渔,不管下一代的生死存亡。所以这是我们发展的困境、困局,要解决这个困局,根本就要从孝道上着手。
第五就是正己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管理的重点讲得很清楚、透彻,正己在前,化人在后,管理的重点在正己。而正己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提升,做一个管理者,就是做为企业的一把手,管理者的孝心和爱心,不是提升别的方面,技巧和方法。我们很多管理者,很多企业的老板,都花几十万去学习MBA也好,工商管理也好,却没有把功夫下到用在提升自己的孝心和爱心上来,这是根本。根,我们只有把这个根抓住了以后,我们学习其它的方法和东西才能够得到好的育树,方法就是以道育树,我们的树才能发挥正式的作用,如果不能以道育树,就会造成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正己,就是我们做为领导,做为企业一把手,做为企业管理者,做为部门的组织管理者,正己最重要,管理重点是正己,正己的核心就是要不停的、坚定不移的提升自己的孝心和爱心。化人就是正己的结果,这个化的过程,中国管理就是化的过程,正己以后,化是自然的过程。像春雨下来以后,春风化雨,春雨下来以后万物自然生长,不是说你这个春雨逼着它生长的,春雨来了之后万物自然生长的。当你真正做到孝心,你做为管理者的孝心和爱心生起来以后,这个员工他的爱心、他的行为自然得到规范,它是个化人的过程,自然的过程。最好的管理就是管理好自己。
第六,《弟子规》是人生福德操作手册,是做人的标准,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我们生产一个产品,我们盖一个房子,过去我做房地产,现在生产产品,我们都有图纸,但生之为人,我们的标准和图纸是什么?我们人的图纸标准是什么?这两天的学习老师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弟子规》就是我们幸福人生的图纸和标准。我们不需要外求,不需要再向别的地方找,就按照《弟子规》按图索骥,我们就能找到人生的答案,幸福人生的答案。《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行门,就是传统文化浩如沧海,非常博大。它怎么深入?就从《弟子规》开始深入。《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讲了一百一十三件事,涵盖了我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事、衣食住行的所有的事情,都涵盖在里面。所以我们按照《弟子规》去做事,我们的人生就能走上幸福,它是幸福人生的行门,传统文化的行门,是趋吉避凶的法门。《弟子规》大家读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是不是让你趋于吉,到什么地方能吉祥,到什么地方会危险。「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你经常赞美别人,夸奖别人,别人就会对你心存感激,你有好的人缘,是不是?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你经常说长道短,说别人的坏话,别人就会怀恨在心,就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个阻力。所以《弟子规》我们深入理解以后,它是我们趋吉避凶的法门,趋吉避凶不需要去看风水,不需要去看什么算命的书,看看《弟子规》就行了。如果我们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绝对是吉,如果行为不符合《弟子规》,凶,是不是?而且这里面的安全生产都有,所以说《弟子规》它涵盖了很多内容,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怎么用?「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斗闹场,绝勿近」,这些都告诉我们安全生产的道理,就是安全生产的一些东西在企业管理中都能体现到,「宽转弯,勿触棱」。另外我们理解经典、理解《弟子规》不能够依文解义,我们要看它背后的存心,我们举一反三,就要看背后的存心,它所有背后的存心在哪里?你看「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背后的存心是什么?小心谨慎,做事的谨慎,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所以刚才讲的,安全生产的内容都有,就涵盖在里面了。我们不能说在企业里面没有说「执虚器,如执盈」,它不是这个道理,它背后的核心是什么?一定要做事谨慎,我们端着一个空的东西、虚的东西就像端着一个满的东西一样,要小心谨慎,这种心境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对治到任何事情上。
第七,修身为本,教学为先。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教字,左边是一个孝字。中国的教育就是孝的文化,学会孝敬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育人目标,它有敬一人而千万人悦的效果。就是孝它有一个什么奇效?就是敬一人而千万人悦的效果。这是我们管理的一个最高境界,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企业管理者就是要处处演好君、亲、师的角色,作之君,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知人善用,作之亲,要爱护、关心下属,无私付出,作之师,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把正确的价值观、思惟方式传导给他,长善救失,传承智慧。尤其是教以孝是最根本的教育目标,企业生产的不单单是产品,还承担着教育的大任,还要向社会输送如理如法的合格的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感悟很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就不一一叙述。我想把自己在企业中如何具体落实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做法给大家做一下汇报。
学习传统文化刚才都讲过了,很关键的是落实。如何落实?我们认为一定要从正己开始,循序渐进,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常言说「上善若水」,水能载舟,还能干什么?还能覆舟。圣贤的教诲就像水一样,如果我们驾驭得好,可以让人生走向幸福,驾驭得不好,就是我们对它理解、学习的不够深刻,不深入的话,也会把工作、生活搅成一团浆糊,这个我想很多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有这种体会。在落实和力行的过程中有一则寓言故事可供大家分享。大家都听过一个狂风和太阳的故事,狂风和太阳就比赛,谁能把农夫的衣服脱去,春天的时候农夫穿着很厚的棉衣,太阳和狂风就比赛,谁能把农夫的衣服脱去。狂风说我能脱去,它就用非常猛烈的狂风向农夫吹了过去,结果农夫遇到狂风以后反而把衣服裹得愈来愈紧,一番努力以后就败下阵来。太阳暖洋洋的升了起来,暖洋洋的照在农夫身上的时候,农夫很自然的把很厚重的、很笨拙的棉衣就脱了下来。这个寓言就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企业、在家庭、在组织里面落实力行传统文化就要从正己开始,就要把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自己变成温暖的太阳,变成道德的榜样,去温暖家人、员工、朋友,像春风细雨滋养人性善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不能像狂风暴雨一样的搞一场运动,它会把生命摧毁,这也是不智慧的做法。我自己的体会,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要老看别人是否跟上来,因为我们是搞管理,你看我做成这样,怎么没人跟上来,不要老看别人是否跟上来,而要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做出好样子,而且需要经常的检点自己,向自己开炮,传统文化永远对治的不是别人,永远对治的是自己。
我们企业从二00六年逐步开始在企业弘扬传统文化,主要以落实《弟子规》,扎孝悌的根基为主,到现在已经四个年头了。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推己及人,由外而内,以点带面,长善救失,付之而教之的做法,在企业内部逐步导入传统文化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第一个措施是什么?就是从员工最关心的事抓起,树立信心。《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对企业员工来讲,吃饭和温饱问题是关键。尤其像我接管这个企业,曾经连续八个月都发不下工资来。我刚来的时候如果马上就说在企业推行传统文化,让学《弟子规》的话,我想不会有人接受的,不会有人能听进去的。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忠诚于企业?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君仁臣忠。员工的忠诚和积极性靠管是培养不起来的,只有企业领导把仁爱立起来,员工的忠自然就有了。这个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要不来的,就是你管理者要是要不来的,你管是管不出来的。它怎么来?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很清楚,君仁臣忠,君仁在先,臣忠在后,君仁自然臣忠,它是这样一种关系。所以当你把君这个仁爱之心、孝悌之心、爱心立起来的时候,真正关心他、爱护他的时候,员工的忠诚自然会起来。这是搞很多年企业管理以后一个非常切身的体会。
前面说过,我所接管的企业多年亏损,员工收入不高,月月拖欠,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收入保障问题。我来了以后就召开员工大会,第一次大会在会上做出了一个承诺,第一就是我会用心经营这家企业,因为很多员工担心我跑了,把企业卖了,不干了,所以我向他们承诺,第一我会用心经营这家企业,会与大家同甘共苦。第二,无论企业盈亏,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保证按时发工资,并承诺员工收入在往年基础上每年递增至少百分之十以上。其实这个承诺对很多管理者来讲非常简单。其实这个压根也不需要承诺的事情,我们却需要承诺,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做管理者已经不守本分,不称职了,已经不称职了,员工付出了劳动,发工资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却都发不出来,没给他们按时发工资,实际上我们管理者是不称职的。所以当初我做出这个决定,做出这个承诺的时候,非常简单的承诺,就是和员工同甘共苦,第二,不论企业盈亏,保证按时发工资,并保证工资及时发放和增长。结果怎么样?就是当时说到做到,当员工连续三个月都能拿到工资以后,信心他就来了,其实员工很容易满足的,他的信心就提升起来,刚开始观望,现在开始相信了。他有信心以后他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自然就起来,我没有强调质量问题,也没强调员工怎么提高效率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