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5|回復: 1
|
卍续藏第10册No.0252圆觉经类解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2 圆觉经类解》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2 圆觉经类解
圆觉经类解卷第二本
经起普眼章。
自下广明行相有九章经初四乃通明观行上根修证今普眼一章乃开示观门同佛也言普眼者由此法门令观身心无体根识尘境世及出世自身他身一切清净遍满法界普同诸佛观行成就顿见如此境界是真普眼也此含悲智谓普见诸法清净是大智普眼普见众生成佛是大悲普眼此章依文殊之解及普贤之行入二空观并做修法界观然则科谓之通明观待者通指三根之人别明观行者上中下三根各各不同根有上中下不同机即是顿机也然疏中谓此诸章前前不假后后后后必蹑前前也。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与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请问之内先标请修行渐次者良由前章普贤所问幽微深远世尊之答又称理而告先便消除心病然后万行齐修又恐前闻世尊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亦无渐次便谓但知之则已何必更修今普眼欲使教门圆足故此请问思惟即思慧住持即修慧伫听等即闻慧此乃从凡入圣返妄皈真必假三慧故楞严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今问云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意云必由方便等得入故疏云反显请也此指文殊章及普贤章开解行之人此三昧即普贤章离幻法门迷则不悟闷则不入若据悟入二字深浅不同豁然明了曰悟修行契证曰入所以道大开曲示始悟修入也牒请等科例前可解。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答文有四一起行方便也正念者即文殊开解远离诸幻者即普贤章开行所以前云第三普眼菩萨依文殊之解普贤之行入观乃指此文何谓正念即无念谓之正念有念是魔业无念即法印分别魔军炽忘机佛道隆又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谓一切诸法皆因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即无一切境界是知无念为正念若考诸经皆各有方便且华严以修诸行门皆无所得而为方便金刚以无住为方便禅门以离念为方便此经以正念为方便良以外存一法则内起缘念内有缘念则外见有法远离诸幻即普贤章四重遣遣之文也。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二观行也文有二节今先戒定也奢摩他此云止止即定义何谓之止盖止绝一切妄想观诸法性空何以知之起信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乃至不依地水火风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能除之心此谓之止也坚持禁戒者谓一向绝缘的不毁犯曰竖持防禁根门戒约身口禁戒戒则防非止恶独标如来奢摩他行者以简不是小乘及菩萨之定大底学道之人莫不皆由三无漏学而成圣果此文已具谓奢摩他即定坚持禁戒即戒下二空观即慧若持三归五戒便出三途生在人天若修定者即超六欲若修慧者便出三界如二乘人是也古云戒出三途定超六欲慧出三界又云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就法说若就喻说者戒如捉贼定如贼缚慧如杀贼问诸经皆言戒定慧今经何言定戒慧耶答有二故一者行人若用乱心持戒不堪入此观门故先言定后言戒二者此经教人先了悟觉性次修菩萨行所以持戒居定之后此属行安处徒众者即同见同闻同学论量佛法之众宴者默也静室喻圆觉意谓若行人欲入二空观之时必先依倚十方诸佛之定及十方诸佛之戒约束禁制身口六根然易伏猛兽难降寸心学道之人初虽有悟门而无量劫来习气种子尚在于十二时中当以诸佛清净之戒防护无令犯人苗稼然后安然出处在于同学之中心地默默常如在静室中圭峰云坐为摄身身住则心安心闲则境寂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见画跏趺坐魔王尚惊怖何况入道人端坐不倾动下经云无碍清净慧皆因禅定生从定生慧其理必然。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皈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皈于水暖气皈火动转皈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二观慧也又有二章今先二空观自此已下先观我空也世尊教示行人于行住坐卧中常作寻求伺察之正念观我今一个形骸并是假借天地之中地水火风和合成形子细思量毕竟阿那个是汝真身所以庄子云百体九窍五脏六腑胘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悦之乎其有私焉今此一段文亦然初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此是总举其次所谓下文皆是别举所谓二字评量之词评量如今此身之上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都是质碍之物自当皈还于地大又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是润湿之物自当皈还于水大身上所有暖气自当皈还于火大于十二时中回转上下折旋俯仰起居问讯自当皈还于风大然四大假合缺一不可若唯有地大无水火者如握干灰终不成团若唯有水大无地大者譬如油水无有坚实若唯有地大与水大无火大者譬如夏月阴处肉团无日光照即便坏烂若唯有地水火大无风大者则不能得增长何故为风能长万物既然四大各各别有所属之时今汝等一切众生为复地大是你水大是你火大是你风大是你若作此见之时地水归水火归火风归风四大各离离者空义则又不知前妄执之身当在何处此时捉败四大壳漏子虚幻不被渠瞒方是正念解正行也。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此乃因前入寻伺观观四大妄身皆无妄尽方见真如实理也智度论云佛在世时有一人远行独宿空舍夜中忽有一鬼担一死人来放着其前复有一鬼逐来瞋骂云死人是我物汝何担来先鬼言是我物我自担来二鬼各捉一手一足争之不已前鬼言此间有人可共问之后鬼问曰是死人是谁担来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实不实俱不免死不如实说乃曰是前鬼将来后鬼大怒捉其人手拔出着地前鬼愍之急取死人一臂附之即着如是两臂两脚两手头胁举身皆易于是二鬼遂将所易人身对坐共吃却拭吻而去以此推之即知一切众生之身毕竟无实体俱是死人之尸摧时补在此岂非幻化虚妄不实之物乎庄子云托异物以成体不其然乎。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前则观身无我此则观心无我也四缘即地水火风六根为外四大为中缘气者此即于六尘之上起能攀缘之心此心是真心上一分之气与真心气分契合意谓之一身但是地水火风四缘假合而成既是于中妄有四大则外妄有六根既有六根必有六尘既有六尘则牵惹引起中间分别缘气之妄心于四大六根之间积聚似有形相一般遂破云但是假合为心不是真实之心此乃勘破无量劫来颠倒妄想攀缘之心所以楞严会上庆喜执此心而无据七处茫然世尊告阿难云咄哉此非汝心此是前尘分别妄想颠倒非汝真心与此同意也。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皈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此妄心牒前缘气之心此能分别妄心若外无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则中便无分别之心故傅大士云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若正观之时四大分解各空无六尘可得于中四大及六尘各散皈空之后到底毕竟亦无能缘分别之心可见前章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到此我空观中经文从恒作是念至实同幻化处一时破之又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到此经文从四缘假合至无有缘心可见又一时破之故得妄身妄心皆同实相也。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前则我空观此则法空观彼则指前开解起行众生到此入我空观之后则觉四大幻身皆空非唯身空中间缘气幻心亦空幻心灭故者此一句牒上起下非唯幻心空则幻尘亦空此六尘属法非唯法空幻灭亦灭此智亦空故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无智亦无得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含万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前皆破执此方显二空真如理也文亦有二此举法也行人前既修二空观破我法二执执尽见除证圆觉二空真理故曰非幻不灭既不是前身心法智数重之幻岂可灭耶若谓可灭即落断见古云心法双亡性即真即斯旨也。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此举喻也为上文法说恐人难明遂将世间可见之物譬喻垢喻我法二执磨喻寻伺观现喻我法二执空明喻圆觉二空理显磨镜本是磨尘今取文顺谓前说破我法二执执尽见除真理既现由如世人以药措尘镜上尘垢既尽镜里光明发现大凡磨尘二字亦有多说谓或近善知识听闻大乘忏除业障或对治烦恼或跏趺正定或心法一境或呵欲弃盖皆是磨尘也上文皆二空观向下经文乃法界观。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此乃印前显后也当知身心皆为幻垢此印前也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此显后也幻谓虚幻无有实体垢谓尘垢坌污为义佛告普贤菩萨言汝等当须觉知此之四大妄身及能觉分别缘影妄心皆是幻化不实之法譬如尘垢有坌污真身真心义既知是幻不执人法便是垢相永灭以何得知盖人执曰垢相法执亦曰垢相既我空法寂何所不通便见十方世界都是本有离相无染妙觉所谓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此设喻也摩尼此云雨宝谓世间摩尼之珠其中圆明莹洁本无形色随方各现若将此珠顿在东方时彼珠中即现青色若顿在中央方时彼珠中即现黄色若顿在西方时彼珠中即现白色若顿在北方时彼珠中即现黑色然珠中之体圆明莹净本无青黄赤白黑等色相但随处发现耳然世有愚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真谓摩尼珠中实有如是五色此乃就喻说若法说者五色喻五道青色喻饿鬼黄色喻人道赤色喻畜生白色喻天道黑色喻地狱道问镜之与珠同耶别耶答别也盖前举磨镜者但喻修二空观破二执显二空之理今此举摩尼者用作下三重法界之宗故不同也何以知之且珠之体本来圆明莹净了无丝毫物污谓之真空绝相观而珠中所现诸像像不碍珠珠不碍像此谓之事无碍观不离诸像诸像全珠此谓之事事无碍观若以三性配之者摩尼喻圆成性即所显二空之理也各现色者喻依他性即所说诸幻愚人执为实有也五色者喻遍计性即前所说尘垢也然世尊一日以珠问五方天王云此珠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遂藏珠于袖中却抬手云此珠作何色天王云佛手无珠何处有色世尊叹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强说青黄赤白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闻佛开示悉皆悟道然我等心珠还曾见么。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前摩尼珠是就喻说此方就法上说合前喻文谓一切众生若将此圆觉净性顿在饿鬼道之时而此圆觉性中便见饿鬼形状直得眼光似电咽孔如针不闻浆水之名不见饮食之面肢节一时火起动转五百车声若将圆觉性顿在人道之时而此圆觉性中便现人之相貌相貌眉横鼻直头圆像天脚方似地其间若至尊至贵者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堂上一呼堂下百喏若至贫至贱者或居陋巷或处道途衣不盖形食不充口若将此圆觉性顿在畜生道者而此圆觉性中便现畜生形将或背翼或戴角或分牙或布爪或仰飞或伏走若将此圆觉性顿在天道者而此圆觉性中便现天仙之相或身长五百丈或寿八千年以龙起龙眠而为春秋以莲开莲合而为昼夜天男天女天香天乐常相围绕顾东忘西观南忘北快乐无穷若将圆觉性顿在地狱道之时而此圆觉性中便现地狱之相便乃刀林耸目剑戟参天沸镬腾波红炉起焰铁城尽掩铜柱夜燃煮鼻烹魂舂头捣脚受无量苦焚然此圆觉之性如是随类各各应现五道之中而此圆觉本体之上本无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之相但是不曾明悟心地愚痴之人妄执为有此种种差别之相亦如愚人执珠中有五色故云亦复如是所以古云珠中无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无五趣之身随业而现迷珠者执珠中实色昧性者执性内虚身法喻皎然真伪可验然此五道非唯一向就外取之若一身之上亦具十法界何以知之六祖云汝若思恶法此心即化为地狱思善法即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贪嗔化为饿鬼修罗慈悲喜舍即化为诸佛菩萨是知万行由心一切在我内虚外终不实外细内终不粗善因终值善缘恶行难逃恶境取祸招仇固非天之所出亦非地之所生观斯之说修行之人若于十二时中安顿自己分上摩尼宝珠宜着好处勿使异日有噬脐之悔也。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此拂迹入玄幻化指身心此一段有人有法有能有所人是三能法是三所人是三能者一众生是能执也垢是所执也二菩萨是能离也垢是所离也三佛是能说也执垢离垢人法等皆是所说也意谓因众生妄执净圆觉性中实有如是四大六尘缘影不能远离虚幻不实境界以此之故于是世尊不得已遂有王宫降诞雪岭修行金刚座上悟道菩提树下降魔出世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其说法者只说一切众生不知此身此心皆是幻化垢污对执幻垢说法便令如说修行断障离垢且众生未离垢之时即是凡夫若离垢之后便是菩萨虽然离得凡夫了而菩萨犹存凡夫如病菩萨如药病虽除去药尚犹存要须凡夫之垢尽后而对凡夫底菩萨亦须除去如病去药亦除凡圣俱尽便无对与垢非唯无凡夫与菩萨并对机说离垢世尊之相亦无此是拂迹皈真圭峰云法身说法义在兹矣若据大钞中经文到此有二种方便一者近方便二者远方便谓前二空观及摩尼珠乃是后三重法界观之远方便此拂迹入玄经文乃是法界观近方便顿教门中用此二方便诱引行人直造入华严不思议门法界观所以云此经正属顿教分属圆教且顿机若证二空观了便自然任运直造华严境界便是圆机若约喻释者顿教喻如门若开得门自然任运到得入也又今经顿教正以二空观为正途所以有法界观者即仿修也欲令行人仿效华严圆机修行何以知之后说周遍含容观了经云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受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下若是修法界观者合当云事事无碍故今既不云事事无碍而乃告云一切觉故者此是归顿教宗旨凡学佛书者当晓其宗旨并其途辙也且法界二字论其体也无增无减语其用也遍在森罗一得永常尽未来际诸佛以此为师众生以此为体万像以此为源不可以貌识但是一心耳问既是一心何故又名法界答为一心之上有二义故一者轨持义故称盖性无分限事有千差然法之一字有随缘义若在理为理法界若在事为事法界若在理事为理事无碍法界若在事事为事事无碍法界此之法界当以法义分之且一真法界为法圭峰云未明理事不说有空直指本觉灵源故曰一真法界然后就此一真法界中分出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此四重法界皆属义也昔唐初有帝心和尚乃文殊之应身用自己无尽之智见华严大经所说义理莫不一一是四重法界于是束其所诠之义为三重观门一曰真空绝相观二曰理事无碍观三曰周遍含容观第一真空观中有四句十门唯要拣去凡夫外道执断空实色之情显出一真法界之理虽然显出一真法界本来一真之理但得其体尚未明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异是一遂用第二理事无碍观发起妙用顿见理即事事即理如千波即水万器同金此观中于理上说有随缘不变义而于事上说有成事体空义犹未造诸佛广大不思议境界又要第三周遍含容观中明一法遍在一切法中一切法全摄在一法内于一切事上一切境上说事事无碍如善财童子至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白弥勒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于是弥勒弹指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入已还闭遂见楼阁中皆有弥勒一一弥勒前皆有善财一一善财悉皆合掌见一善财之身入一切善财之身一切善财摄入一善财内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诸法重重无尽所以清凉云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该收尘尘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无碍圆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问二空观破执与法界观中第一真空绝相观拣情是同是别耶若谓同世尊何故于二空观后又说真空绝相观若谓别岂有修二空观证入了又却修真空观方始拣去断空实色之情执决无此理答二空观中破执即是真空观拣情彼中拣情此中破执破执彼此各有所宗言不并出文不顿书理不顿显也但初于二空观后显理文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一句说未尽者却于此处广说六根六尘六识外内四大世出世间诸法及自他依报正报七段经文皆谈清净广显出法界中真空绝相之理又前二空破执及摩尼珠是远方便并拂迹入玄是近方便此二方便不可不明色相空净一科即当彼真空观中第三空色无碍观一句也此是解终趣行其次空色同如一科即当彼真空观中第四泯绝无寄观一句也此正成行体即当彼法界中真空观中会色皈空及明空即色二句此是拣情显解也。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经文显所引行人进入华严法界不思议境界承前二空境界所作功用由此功用之故所以得证入起于后文意谓世尊告普贤云入二空观菩萨并末世众生因何得证入法界观见十方清净良由所修二空观行成就悟得自心是幻化不实却又灭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依他影像之法若执身心即有东西南北方所今既不执身心之时便见尽十世界无量无边虚空并是广大灵明圆觉之性无不开发也显谓空消觉现发谓妄尽心开所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若未悟时见彼虚空便作虚空会了若悟之后即彼虚空便是本觉更不见有虚空之相此谓之浑虚空为体性乘愿行以弥纶故楞严云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销殒岂非此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乎。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明六根六尘六识清净即色相空净中一内身根识也至六根清净下二外境六尘也根有生识之义尘有坌污之义识有了别之义且六尘中色之一字有三义一有见有对二无见有对三无见无对且有见有对者即眼所见之色也无见有对者即声香味触法虽然不见然有对也无见无对者唯法处所摄色也然眼所见粗色中又有三一显色即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等二形色即大小方圆粗细长短高下正不正等三表色即行住坐卧屈伸俯仰取舍分别好恶等声有执受义不执受义香有好恶和合等味有变易生熟可意等触有四大冷暖涩滑饱饥等法者意所知境除五尘外余皆是法也。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三内四大及外四大也然人之一身皆地水火风四大而成而在生之时随缘和合到死之后内外四大一切俱空也故云悉皆清净。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四世间法也十二处即六尘乃是心识生处十八界即六根尘识成十八也界以性分为义眼根与识为界识与色为界等问举十二处又言十八界岂非重叠耶答此三科法初举五蕴时即当六根次正举六尘带起六根谓之十二处后举六识带起六根六尘谓之十八界故非重也颂曰聚生门种族故说蕴处界五蕴者以色受想行识积聚为义十二处者是心识生处出入之门故或曰六入种族者眼与色为种族耳与声为种族等二十五有者四洲四恶趣四禅四空处无想及净居梵王六欲天为二十五有谓皆是有各约实报非正智摄故。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五出世诸法也言十力者能摧怨敌不可屈伏故就用分十种者一是处非处智力二者三世业智力三诸禅解脱三昧力四五根上中下力五种种欲乐智力六一切种智力七一切道智力八得宿命智力九天眼智力十漏尽智力也四无所畏者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法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也四无碍智者一法无碍智二义无碍智三词无碍智四乐说无碍智也佛十八不共法者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八精进九念十慧十一解脱十二解脱知见十三十四十五即一切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十六十七十八以智慧知过未现在三世通达无碍也三十七助道品者助谓资助助正道故道即是因所谓止观品即是类正因类故亦云菩提分分亦因义三十七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圣道然三十七助道品属因余皆如来所证之法属果八万四千总持门者若未悟明心地之者即八万四千尘劳妄想悟了粙染为净为八万四千陀罗尼总持门者也。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言实相者即无相也法性本空假言实相一身等者第六正报也即人等形质或肥或瘦血气所聚心识了知之者也。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褁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此第七依报也谓所住屋宇床拓台观园林一切受用之物属依报圆则圆遍虚空褁则含褁三世此七段经物色相空净一科当法界观中第三空色无碍观钞云前七段文诸法即空净更不待除去诸法故当第三句也法界观注云虽有色空二字本意唯归于空以色是虚名虚相无缘毫之体可得只要显真空之理然迷时悟时并悉皆相蹑也。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虚空与四大陀罗尼门皆属幻色觉性二字即真空此空色同如一科即当法界观真空观中第四泯绝无寄观上文总当真空绝相观也意显诸法当体本寂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此理事无碍观觉性即法界真理六根六尘四大陀罗尼门皆属事法即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互相融摄发起妙用所以理即事故无有智外如为智之所入事即理故无有如外智为如之所证六根遍满法界者此谓之六根门头各各动地放大光明照十方界佛果云若以眼见文殊横身若以耳闻观音彰用若以心知普贤当堂又高城云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凡夫只是不曾观何得自轻而退屈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十方击鼓一时闻灵光炯炯常相续楞严云一根反原六根解脱乃至离即离非无是非是真正俱融依正平等在法界观理事无碍观有乎十门今经正当第二事遍于理门兼余门也前真空中俱摄事归理今则动静一一周遍起用。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此周遍含容观妙觉二字为下事事之因由下六根六尘皆就事上为宗如法界观中第三观十门前三门谈理与事后七门皆下谈理只说无碍今经妙觉二字亦是彼中前三门之意也到此事事无碍中唤作见山依前是山见水依前是水见拄杖依前是拄杖更不许移易一丝毫许窦云不得动着动着三十棒兜率悦云要真尽属真立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然室喻法界灯喻真理光喻事法只如自己分上人人有一碗灯如是光明如是普照互相显烛不曾相碍不相杂坏不然试穷究看若识得此理便许你入华严大楼阁中亲见善财弘勒故演义云凡圣不碍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千差涉入而无碍问法界之中有何义故而得诸法融通如此耶答大疏有十义故一唯心所现故二法无定相故三缘起相由故四诸法融通故五如幻梦故六如影像故七因无限故八佛证穷故九深定用故十神通解脱故十中随举其一即见诸法融通无碍也。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
此是用心见境一一称真顿同诸佛所见之境界也法缚即六凡以六凡被贪嗔痴之所缚也法脱即四圣法也生死即染法涅槃即净法持戒即奉持戒律也对八境之上不起胜劣之心便与十方诸佛之心一同更无两个所以晦堂云不用爱圣圣是空名不用厌凡凡是妄立但得圣凡情尽自然体露真常又僧问南阳忠国师如何是佛答云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又徴云以何义故四对八境得如此成就遂出所以云良由于一切处一切时念念常与本觉相应故梵云佛陀耶此云觉圭峰云我心元佛心齐旷劫沉沦只为迷梵云菩提此云觉觉心寂照是菩提其实与佛一同但觉与不觉耳永嘉云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上文举法此是举喻眼是现量只如以眼洞达照了前面净秽高低一切境界而眼光岂有憎秽爱净憎下爱高乎以何义故得如此益眼之光体本无二故所以无憎无爱也眼光喻于本觉平等无自佗相。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上明用心同佛此明见境同佛上之用心者即能观无分别之智非唯智与佛同然所观境上亦与佛同修习此心者指前观行及八境无修成者恐更向头上安头屋下架屋若实有修有成则有两个圆觉是总指寂灭乃圆觉之体普照乃圆觉之用等觉照寂妙觉寂照到此用即体体即用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了无痕迹问何故此文不先言寂灭而先言普照耶答欲显行人在观中顿同佛故盖等觉与佛是同若妙觉者便是佛位何同之有故先言普照于中者于圆觉普照寂灭之中或百千万亿此皆是此方小数与大数阿僧祇此云无数劫不可说恒河沙此西域之数恒河方四十里其沙细如面将一个沙数一个诸佛世界如是许多世界于圆觉中犹如空中之华相似在空中乱起乱灭然而不作即圆觉会亦不作离圆觉会何故如是由不离故觉性夺之以成空华由不即故世界不妨有起灭此无缚无脱故楞严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若空华到此境界方知三界四生九类本来是佛到此知诸佛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所以禅宗云人人尽握灵蛇之珠个个皆抱荆山之璞无阙无余更不假修证然后却来观世间凡夫生死之法与出世间圣人涅槃之法一似夜来见梦中事还曾是实有乎此之梦字今依大智度论说有五义故一热气梦二冷气梦三风气多梦四见闻多梦五天神与梦今此梦乃是见闻多梦又此一段文配三种世间及三觉世者即器世间众生者即有情世间佛即智正觉世间此观行成就能融三种世间为一味法又始知者即始觉本来即本觉成佛即究竟觉约教者始知即顿教本来成佛即圆教若五教各有成佛且愚教说悉达太子一生成佛始教说三大阿僧劫修行成佛终教说相尽性显成佛顿教说一念成佛圆教说本来成佛谓初发心时便是佛也不可说者圭峰注云乃是华严大数也彼经云修菩萨行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今当第九数。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此称实同也谓于能观之智所观之境称其真实之理此文有四段一总标称实二别指能所三双拂能所四总结称实如昨梦故一句蹑前犹如昨梦故文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此是总标称实谓迷生死时如空华起悟涅槃时如空华灭既知一切法如梦之后岂有生死之起涅槃之灭乎非唯无起无灭亦无圣法新来凡法灭去其所证无分别理境上无得真无失妄非唯无得真无失妄亦无取妙舍粗之事所证理上既然如是能证无分别智亦无作止任灭之病此是别指能所也于此能证所证之中无能无所毕竟无所证之境与能证之智此是第三双拂能所下总结称实问如何得无上来能证所证一切诸病耶答良由行人入观于一切处一切时顿同诸佛用心顿悟一切或凡或圣或染或净或性或相或本或末种种诸法之性本来平等无坏无成老氏云人成不缺楞严云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古人云本来具足无阙无余皆斯义也若尔则本是净洁人狂来泥里污。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此结牒问辞前普眼设七段问后此结答但依世尊教示令汝等先入定持戒修二空观兼仿修三重法界观如是用心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方便如是开悟若能如是入观用心即不迷闷便能悟入圆觉境界同佛知见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皈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去来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偈中一切悉清净与不动二字皆颂真空观遍法界三字颂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观也无作止下颂顿同佛境等也。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徴释迷悟始终金刚者从喻得名金刚不取青黄大小贵贱等唯取其金刚体上有坚义利义金刚之体坚一切物不能坏金刚之用利能坏一切万物今此菩萨之智亦然此之智体坚一切烦恼不能侵一切魔境不能动此之智用利能断疑能遣障能证体能起用藏者有含摄义能断疑尽即具一切无量功德故曰藏良由行人于普贤章中入观观中遂起三重难难佛互相发扬以消末世之疑故当此菩萨请问。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此乃庆悟也因地者蹑文殊章问本起因地此是一切行位之根本后必蹑前也蒙昧者蒙则蒙蔽昧则昏昧扬子曰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承者受也幻翳者幻喻生死之相翳喻无明之执慧目即根本智此智达理照一切法无不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此金刚藏起三疑难问佛一疑真能生妄二疑说妄为真三牒而纵之责无穷过也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此是蹑前普贤章中闻世尊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二句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此二句是疑真能生妄也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此五句是疑说妄为真也谓世尊既说一切众生本来自成佛了以何义故如今现见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于一切处一切时触境对事依然却有无明烦恼耶莫是真能生妄否若谓一切无明烦恼众生本性上本来自有之时便说作佛不得又以何义故世尊却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了何故如此自语相违反复不定耶莫是说妄为真否第三牒世尊说纵起无明便举十方如来已成佛了不知几时却生烦恼如是责难于世尊也十方异生本成佛道二句是牒也后起无明一句是纵也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此六句责无穷之过十方异生者即十法界中众异类生也谓且说十法界中异类众生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先成佛了后方起一切贪瞋痴无明烦恼之时此说且置一边只如三世诸佛十方如来如今都已成佛了又不知从此去几时再起无明烦恼耶且十方诸佛已成圣人岂有复为凡夫乎下文佛答非为正问也然金刚藏非真有此疑盖为后代之人起疑生正信也。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秘密藏者有秘藏有密藏秘藏者如不开柜密藏者说一法中含一切法今文不简末世众生则是开秘藏显了而说则是开密藏疑则于真谛理中生二心犹豫也然此疑有三种一疑自二疑师二疑法譬如有病之人疑自疑医疑药若如此者则所患之病终不能愈金刚藏之疑乃疑法也悔是不定之辞悔善则恶悔恶则善今是悔恶也。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答中总标轮回之所以一切世界者此世界通举有情世界并器世界有情者即众生器世界即山河国土何以知之此世界二字通指情器如金刚经十三分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天亲论以世界为器世界无著论以世界为众生受想行识四蕴之心以微尘为众生一蕴之色以此证之是知今经世界二字通举有情与器二世界也始终生灭者此二对属情世界并器世界也前后有无聚散者此三对唯属器世界也起止者此一对唯属有情世界也始谓创变谓一切众生于本觉上一念不觉动心便成业相现相此迷真遂妄也终谓极证[车*胃]转相一切众生因遇佛教如说修行断疑遣障地位满足舍微细烦恼成等正觉生谓新新不住灭谓念念落谢前谓过去后谓未来有谓住劫无谓空劫聚谓成劫散谓坏劫起谓现行之念如金刚说现行疑同止谓端坐调身调息捺伏其以上说有情无情世界皆因一念妄心分别相续不断而有便见器世界成了复坏坏了复成有情世界生了复死死了复生所有一切众生惑业袭习报应轮轮改形易质受种种苦尘沙劫波莫之遏绝其间或取我身或厌离我身或舍粗障或取净妙或厌生死或取涅槃或厌舍娑婆或乐生净土或舍有或取无种种生心动念此之妄念便结云皆一是众生颠倒轮回系缚不能出三界之心也问极证则出轮回何以总结云皆是轮回耶答此六对皆是所计之幻境能计之心是轮回故所计之境亦流转也。
圆觉经类解卷第二本
圆觉经类解卷第二末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此真随妄转谓若用前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种种取舍不出轮回三界之心明辨如来广大圆觉之时便妄见如来圆觉之性亦同妄心有始有终有生有灭有前有后有有有无有聚散起止动转流散然而圆觉之性本不曾流散动转但是不合将妄心凑泊妄见耳譬如世人将箸搅水中之月一般正当搅时却见水中之月百杂千碎随手中箸流转而本月何曾动静今行人若将妄心凑泊圆觉真性欲超梦幻出轮回如此用心一时错了岂有是处此上经就法说之也。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次就喻眼转火者即以手旋火成轮此盖眼识迟钝妄见成轮驶者奔流急走之义此四克取亲所见之物为喻然水成波火成轮但是眼目定动喻于圆觉见凡见圣但是流转妄心岸移月运云驶船行亦同此意亦复如是一句总结四喻合前法也此四喻亦如行人将未出轮回妄心而明辨圆觉便妄见圆觉之性亦同流转然此四喻不必配法但用眼前可见之物譬之令其易晓。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此一段文先合喻次合法诸旋未息至尚不可得此合喻也诸旋者指喻中眼目云舟彼物指水火月岸也眼目云舟喻前始终生灭等生死垢心水火月岸喻圆觉世尊告金刚藏云且如世间之人不肯住目只要湛水不摇动尚不能得又如定却眼睛只要旋火不成轮尚不能得又如天上云奔流急走不肯住只要月不运行尚不能得又如江河水上之人不肯住船只要两岸先住尚不能得此皆是世间容易粗浅不难之法尚自千难万难要他先住尚不可得又岂况凡夫之人直将无量劫来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种种取舍分别计度轮回生死垢污之心求觅十方诸佛广大不可思议清净圆觉境界如何得妄见佛之圆觉不随汝等妄心旋复流转耶。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此结指前疑以是上来所说因之故刚藏等便生三疑一疑由真能生妄二疑说妄为真三疑先真后妄上来之文且是佛先为刚藏等标举建立答问之义便令息如上之念即前疑自亡也下文将空华一喻通答三疑金矿一喻则答第三疑牒而纵之责无穷过也。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幻之一字若据圭峰疏云谓不知华因翳有妄执华从空生推此之意谓譬如世人眼才有翳便见空中有华法上心若有妄便见轮回所谓一翳在眼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河沙生灭谓眼疮有患翳便见空中有华眼翳若差空华即灭既灭之后又不可更说此眼翳已除不知此去几时眼中更生翳耶譬如人睡起梦觉又更云何妨明夜再梦今此翳差华亡众生即佛人罕能华知又徴云以何义故不可说此翳更起耶却为眼中翳才差而空中便无华此之二法同时而起同时而灭非是一个先去一个尚在此相待等决无此理翳喻无明华喻生死如众生若有无明执心便见有生死此心若除便见无生死岂可此无明去后又有生死者也所以圭峰云众生本自不生空华毕竟不起莫将翳待莫以迷求此之谓也。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前说翳不再起此说华不再生乃是通答前刚藏三疑谓又如空华在虚空中灭了汝等又不可更作此见解谓空中此去几时更再起华徴云以何因由所以之故不得言空华再起耶为虚空中本自无华既本不曾有华必无华起华灭之理今法上亦然十方诸佛成等正觉之后岂更再作凡夫所以圭峰云空华既不再起果位何得再迷。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此时法合喻云但是众生迷时见有生死如空华起悟时见有涅槃如空华灭但是见有凡夫见有圣人并是生心动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殊不知十方诸佛不思议妙觉圆照之体本无眼翳之无明本无空华之生死所以楞严云真净界中云何更容他物禅宗云他家无如是事。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列子云天地乃是有形中之最巨者空中之细物此谓万物虽有形状不如天地之形最大若以万物观之则天地为大若以无边虚空观之则天地未足为大乃是虚空中之细物尔何也谓虚空又包却天地据他道教所谈止此而已今我佛于楞严中说则又不然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谓虚豁无知无觉顽空生在十方诸佛广大灵明圆觉妙性之中如大海中一浮沤或沈或浮相似大海即喻妙觉一沤即喻虚空是知此说又过于列子之说故壳法师云首楞叹虚空之小圆觉嗟法性之宽比之常谈海形牛迹若以寻常列子之说比于世尊之说世尊之说如海之形广大深远无穷无尽列子之说如牛迹之狭真浅有限谓汝等须知外面顽空乃是世间粗浅之法尚不同空华暂起暂灭暂去暂来何况诸佛广大真实常住随顺圆觉之性而能与虚空混同一体无二无别平等之性岂有同凡夫之迷同二乘之悟如空华起灭耶此意明觉性无迷无悟无染无净无去无来无生无灭湛然常住廓尔无私里许无一丝毫许是生灭法永嘉云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此再举喻也如人以炉冶销去其矿镕出真金金在矿中须假镕出金既出后金性之体本自有之又不是因销而复有若是销因方有金者试将瓦砾土石等物销之又不见有金是知此之金性本自有之既然成金之后岂更有再作矿之理假使经无穷之时此金性应无改变损坏楞严云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到此谓之病去药除矿销金见若如此之时不当说言此之金性本不成就喻说也如来圆觉亦复如是此二句就法法合也意谓十方诸佛已于三祇修炼得成正觉不复再为凡夫也然刚藏前起三疑世尊遂以前段空华一喻通答三疑又以此段金矿一喻别答第三疑者盖第三疑牒而纵之责无穷过所以须将金矿一喻别答第三疑者盖第三疑疑诸佛成等正觉之后却再作凡夫此疑过患甚深所以别答之此两喻如两服药相似修行之人皆要服之若世尊但用前空华一喻即令后代众生阐提拨无因果迷悟之相便成邪见若但用金矿一喻即令一切众生本觉性上有染不清净滞在修习以谓自是凡夫未曾修行如何是佛失真常理亦成邪见又前空华一喻对治大即病不即不离方处手中道故也。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妙则染而不染圆者离相觉者不空心者常住真实之心何谓染而不染此圆觉性若在佛果之时即全同诸佛而圆觉之性不是佛若在菩萨界即全同菩萨而圆觉性不是菩萨乃至若在声闻缘觉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即全同天人饿鬼畜生等而此觉性非声闻畜生等此谓染而不染何谓之圆者离相谓此圆觉体上非青黄赤白阴阳高下长短方圆邪正等相此谓之离相何谓觉者不空谓此圆觉性不是无知无觉虚豁断灭顽空而里许有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真实识知义清凉不变义常乐我净义具足如是过于河沙无量无边功德一时满足此谓之不空也心者无像无名无依无住细入无间之中而不可言其小大包乾象之外亦不可语其宽处圣称真在凡号俗如金作器随器得名在指曰镮饰臂曰钏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此谓之心也此是先标十方如来圆觉妙心为宗下方拂迹也本无菩提及与涅槃者及与涅槃者谓因地转烦恼果上证菩提因地转生死果上证涅槃此是二转依号此名皆是因妄而得而圆觉中本无此事也又成佛不成佛轮回非轮回两对四双皆是对待之法而觉性之中亦都无此若存小见则迷圆觉华严云于法若有见此则未为见若无有见者如是乃见佛圭峰云灵灵自觉元无物扰扰他缘尽是空。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
声闻之人皆于鹿野苑请佛三转珐輪闻声悟道故曰声闻三转珐輪者初曰示转二曰劝转三曰证转初示转者佛告云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次劝转者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次证转者此是苦汝已知此是集汝已断此是灭汝已证此是道汝已修此谓之三转珐輪也此声闻之人于音声中而得闻解闻佛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于是悟道今且将此比较谓声闻圆修有余涅槃并无余涅槃之境界不执四大五蕴妄身并六尘缘影妄心一切所有言句皆悉断灭无执着之心一向沈空滞寂灰身灭智如此修行尚不能造到声闻亲证所现有余涅槃并无余涅槃也有一种声闻人作如是言我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出三界已无生死不妨留此身飞行自在与一切众生供养此谓之证有余涅槃所以肇云余缘不尽余迹不泯业报犹魂圣智尚存又一种声闻人作如是言我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出三界已无生死安用此身于是自放三昧火焚之归无此谓之证无余涅槃所以肇云夫圣人灰身灭智扫形绝虑内无机照之勤外息大患之本超然与群有永分浑尔与太虚同体冥冥长往莫知所之问既是声闻人身心语言皆悉断灭何故楞严经云如何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入佛知见耶答二经意同但语言别尔盖二乘人于今经中断灭所知之心尚不能证自己之道岂况楞严经中许有所知用世语言入佛知见愈不许也。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前证我空之理及证我空之智是声闻小乘人如此加功练行妄情泯迹修行尚未能到岂况凡夫之人直用前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种种取舍未出轮回思惟分别计度识心便要拟测度量十方诸佛广大圆觉清净不思议界中湛然常住廓尔无私亘古亘今不生不灭岂可以心测度也若根身器界种子许第八识缘若有漏无漏二法及四我许第七识缘若三性通内外一切差别之法许第六识缘若色声香味触许前五识缘此圆觉不可思议若以思惟心学法者譬如幻刀斫石若雾染空相似终不能得所以圭峰云百僚尚畏宰相百姓岂亲天子百僚者喻声闻宰相者喻所现涅槃百姓者喻凡夫思惟妄心天子者喻如来圆觉也古云自古上贤犹未到造次凡流那得知此二段文谓之举声闻之胜彰凡夫之劣凡事莫不胜从劣显顺由逆彰也。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萤火即凡夫思惟妄心须弥山亦云妙高峰此喻圆觉然此山出水八万四千逾缮那入水八万四千逾缮那又安可用不真之火而拟燎者哉经云如人聚集于萤火欲烧四宝大峰峦纵使勤劳经累劫岂能损着一毫端楞严云阿难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虚空祇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次文法合可见但寂灭喻圆觉境界也。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此劝止息思惟妄心根即举喻喻如树根也本即举法爱为本也古云伐树不尽根数数更生树断爱爱不尽数数得生苦。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有作思惟者即再显前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种种取舍思惟计度之心此心从第六意识上起问何故有此识心耶答为因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法遂牵引起中间能攀缘分别之心此心乃是真心上起一分缘虑影像妄心如水上之泡如镜中之像如空中之华此心常与真心气分契合所以楞严会上庆喜执心而无据直得七处茫然此并不是真实之心体一似空中之华且空中华是实是虚耶只此自是一重妄想而修行之者又不知觉悟却用此思惟妄心要求辨别明了十方诸佛广大圆觉不思议境界却是两重妄想如见空华已是不是又见结果又是一重妄想如此展转相依一时错了有甚是处所以楞严云汝等皆是迷中倍人又云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复结空果诚哉是言得不铭心者哉。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此指金刚藏前三疑皆是无量劫来熏习颠倒妄想分别虚浮不实特地生出巧伪之见终不得断障遣疑证入成就十方诸佛广大圆觉方便之法门也。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此结三疑谓于佛法中不是真正当理之问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界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9-16 21:25:03
|
只看該作者
偈云譬如销金非销故有此二句说本有之法对治有修金矿执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此二句对治无修执思惟犹幻化此颂长行中有作思惟从有心起至已如空华何况诘虚妄此颂用此思惟辨于佛境谓前思惟之心自是虚妄幻化岂况又将此虚妄之心诘辨分别圆觉境界如是分别展转不是也。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币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深究轮回之根也弥勒此云慈氏乃是其姓也良由此门深究爱根荡除细惑穷其展转根元推其差别五种之性弥勒是等觉菩萨一生补处表除细惑大凡教中说等觉位方断四事四事者一劣无漏二微细习气三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四内外转依断此四事方入妙觉故当弥勒请问。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深悟轮回即慧眼分别邪正即法眼然慧眼证真法眼达事又慧眼即根本智法眼即后得智然天台以根本智为拙智谓只证得自己之性以后得智谓能鉴机逗教分别邪正说法度生言道眼即具上二眼也决定信者即能信之智大涅槃者即所信之法无复重随轮转者即指前云驶月运等也。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此举法以请先断轮回也大则绝对待之大性本自静曰寂相本自寂曰灭海是喻喻如大海体深用广具河沙功德游者不住即指无住处大涅槃也当断轮回根本者由前刚藏章闻佛说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今请问未审是那个根本如何断绝并诸轮回六趣之中有几般种性之人也。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此请悲智也修佛菩提几等差别此当大智回入尘劳至众生此当大悲又初则从假入空观次则从空入假观又初当无边法门誓愿学次当无边众生誓愿度上文说云何当断轮回根本者此当无边烦恼誓愿断然诸佛有无量无边门亦要学之何谓之无边法门只如一代时教修行法门以至禅门诸方尊宿接人差别之智各自不同既知诸法之门便须依文解义悟理见性之后此方是自行无边事然后却要行利他之行何故却要行利他之行耶缘为根本智只了得自己边事谓之理孤事寡终不圆通只翼单轮岂能飞运譬如一水无以和其味一木无以成大厦一衣无以称众体一药无以疗殊疾一彩无以为纹绣一声无以谐琴瑟一言无以劝众善一戒无以防多失只如华严会上大海龙王置十千之间普慧并申二百之疑若遇斯机当如之何所以释迦老子有后得之智遂为龙王开八万尘劳之门答普慧大士二千乐说之辨今欲鉴机说法行利他行者亦复如是直须要会于无言说中假以言说于无方便中假立方便于无譬喻假立譬喻念念慈念念悲行无缘慈作不请友广开方便饶益有情利乐群品以此推之后得智者真巧智也所以禅宗道大凡参玄之士须具二眼一己眼明宗二智眼辨惑序云佛称种智修假多闻又寿禅师云百川虽润何妨大海广含五岳自高不碍大阳普照也。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慧目即能照也肃清则尘缘影像一切境界皆不杂坏也照曜即所照也心是举法镜是举喻谓欲使末世修行之人于十二时中能照之智及所照之境如镜对像互不相瞒于中不受不拒物来斯照物去斯忘应变无穷卷舒自在若能如是即圆满证悟十方如来无上智见也圆悟即无能所世间之法莫能先之故曰无上然无上知见者谓见闻觉知也此举初后摄中间耳何谓之无上知见古云有所知有所不知无所知无所不知有所见有所不见无所见无所不见且有所见有所不见者如夜秉烛相似有所照有所不照也无所见无所不见如日轮升空天下洞然也且行时若见有行底则不见住时底坐时若见坐时底则不见有卧时底唯是行时不见行住时不见住以至坐卧时不见坐卧底乃至见闻觉知于一切处一切时不妨行住坐卧见闻觉知千差万别一时坐断触目对境无非是登解脱清净法殿无非是证大圆觉妙庄严域这个唤作无上知见岂有世间虚幻之法而过得此法也如是会者方始有大利益所以古云无心则十方诸佛千里同风有知则十方诸佛对面胡越又老子得此道理乃曰不出户天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若约教家配者无上知见圣涅槃性菩提即涅槃法也。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心悟实相实相具无生忍者实相者于一切法上不动乃无相之相若出其体即圆觉也忍者有五若资粮位伏忍见道位初地谓之信忍修道位二地至六地谓之顺忍通达位七地至九地谓之无生忍无学位十地至妙觉谓之寂灭忍当五忍中无生忍也谓前章说一切众生未悟轮回妄见生灭今既悟实相了妄心既不生轮回永绝如是即可名无生忍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答中别释爱本中约欲以标指此指四生九类种种者或天属之恩如父母等或感事之恩或任运生爱或因敬成爱因恩成爱恩之与爱种种不一今贪欲者的指淫欲也。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二约受生即欲界六天及五趣杂居之中正者受也古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生娑婆者皆因爱欲之心重也且如忉利天以交抱为行欲兜率天以执手为行欲化乐天以戏笑为行欲他化自在天以相视为行欲以至鸦以觜传气鹊以枝传绕此皆因淫欲受身命也凡世间之人临命终时若一生作善法之人先从下冷上至脐自顶以上暖气后尽者即生人道若至头面热后尽者此人即生天道也若一生造十恶者与此相反从上至腰热后尽者堕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后尽者堕于畜生中从膝已下乃至脚热气后尽者堕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暖又死之后若一生善法功德多者即生善道恶业重者即堕恶趣善恶相半未定者遂于暗昧之处谓之中有身须四十九日自定之如秤秤物相似若善业稍胜即先受善趣若恶业稍胜即先受恶报后受善报满足之后复还受生临受生时所有诧生之处虽远由业力故见在目前有福之者或闻大众歌舞声钟铃罗鼓声兼寂静美妙种种可意之声无福之者或闻风雨雷电声江河泛涨声及纷乱种种不可意之声是时或妄见自身入台观宫殿之中或见身入荆棘丛林声芦华之中若变成男者于母胎中即起男人欲心背外而面向内在其左胁若变成女者即于父身上起女人欲心背内而面向外在其右胁是时父精母血和合己灵即生欢喜乃托彼生矣在母腹中生脏之下热脏之上母啖一坏热食之时其体如在镬汤母饮一坏冷水之时其体犹如寒冰切身母饱之时迫窄体痛不可具言母饥之时腹中亦似倒悬其苦无量此说卵胎受生若湿化二生者则又不然湿生但染香故若至生处此香或净或不净堕其宿业所感也若化生者但爱乐所依之处或好或恶亦随宿业所感俱舍云颠倒处欲境湿化染香处凡在胎中三十八个七日方得出生一七如生酪二七如凝酥三七如药杵四七如温石五七体形渐现六七现肘膝七七生手足八七现二十指九七生眼耳等十七如浮囊十一七身孔通十二七生肠骨十三七生饥渴想十四七生筋十五七生诸脉十六七诸孔出气十七七眼鼻等明净十八七诸根长十九七具三根二十七生诸骨二十一七生肉二十二七生血二十三七生皮二十四七生肤二十五七生肉增长二十六七生发毛爪甲二十七七各随善恶业苦相一一觉知二十八七生颠倒想二十九七现形色三十七毛爪增长三十一七至十五七人相具足三十六七生厌离想三十七七生五种恶想三十八七欲生之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令倒悬头向于产门犹如两石夹山其身福者时心自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华香之处其无福者时心自念言吾从高山堕落悬岸沟坑溷中或如地狱罗网荆棘之上及旷野石间剑戟之中愁忧无量又欲生之时母危儿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风草触身犹如履刀剑之上忽然失声大叫其痛苦亦无量出生之后一七日内身中方生八万户虫以此推之四生九类莫不皆因淫欲中而受其身以至竛竮五趣匍匐四生无由解脱者皆由爱欲为根本根是举喻本是举法何以知之伐树不尽根数数更生树断爱不尽本数数得生苦良可为证。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欲助成因也由者因也诸欲即境爱性即无量劫来种子由外尘境牵起爱心种子所以十二时中爱绳万结情网千重因此爱心贪欲故造业造业故受报由此生死不断因缘相牵譬如磁石吸针针乃北方铁此属阴石乃南方之物南属阳由阴阳相感耳楞严云我爱汝色汝怜我心以是因缘百劫千生常在缠缚肇云众生所以久流转者皆由着欲故也若欲止于心无复生死也。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此明因欲故因果展转更相依倚不断欲谓贪淫命谓身命若无爱欲则不生此身当知一切众生欲从能爱之心上有既于过去因有淫欲生得此身今生又就此身之上又生爱惜保护贪着之心由爱此身所以之故又依傍此身作来生淫欲之因因此又感来生生死果报如是展转相续无穷故云爱命为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此恶业招苦报也违者不可意顺者可意由爱彼境境不顺心便生热恼憎嫉起嗔之故或杀或害或打骂凌辱种种恶业若境顺爱心而生染着淫盗饮啖侵夺绮妄种种恶业若于十二时中如此用心者遂感三途之报若起嗔心感地狱之报若起痴心感畜生之报若起贪心感饿鬼之报不言畜生者有二义故一欲成文二举初后摄中间也。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此造善招乐报也谓前文说众生则不知不觉起惑造业堕于恶道今已知觉悟前来起贪欲之心非是善道深可厌舍念念即是爱厌于三途恶业之道遂舍去能造十恶之心却起乐十善法功德之心修信进念定慧得十善之法若于十二时如此用心遂感人间及六欲天福报虽然如是亦未为善何也为人间有八苦天上有五衰八苦者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五衰者一衣垢染二华鬘萎悴三两腋汗流四体便臭秽五不乐本座广说五衰八苦见文殊章。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此感色界不动业也依报谓又不知其前来爱造恶及爱造善之心但未免苦轮遂弃彼爱心及乐修善心一时皆舍去又不知此之舍心与彼爱心一般依前润起爱心之本如此用心乃是有为之心感得色界渐渐增上无色界正报俱舍论云梵王天人身长十由旬无色界天人身长三十六由旬不动业者谓因不动果不动也因则不被下欲界境之所动果则不被四禅心定之所动也如初禅不被欲界境之所动二禅又不被初禅境界之所动三禅又不被二禅境界之所动如是渐增至四空处天也。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此总结也以是上来所说爱欲之心不断受三途之报舍心不断受上二界之报此皆三界生死出六道轮回者必先依佛所说断除贪淫之心及能起爱渴之心爱心喻渴求水之谓报应云事起必由其心报应必由其事是故自报以观事而事可变举事以责心而心可反譬如世人欲要流干先须竭其源欲要汤不沸先须除其火所以古云拥其流者未若在其源扬其汤者未若扑其火由源出于水源未在而水无穷火沸于汤火未扑而汤谁息故有在源之客不拥流而自干有扑火之宾不扬汤而自止类斯而谈可得详矣厌其果者未若绝其因怖其苦者未若惩于恶因滋于果因未绝而果未穷恶生于苦恶未惩而苦讵息故使绝因之士不厌果而自亡惩恶之贤不怖苦而自离凡百君子书而诫欤所以道一切众生轮回根本只是贪欲及爱三字也前文殊章无明为生死根本此即发业也今弥勒章以贪爱为轮回根本此即润业也诸经或说发业未若此经文简而具备矣。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此通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恐有此疑害其观智只如庞居士岂是真个萦妻育男养女贪着世间之事耶又如猪头和尚等皆菩萨化现但是示现受生同于凡夫为欲利益调伏摄受教化一切众生故也。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此显觉也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增爱永断轮回者此一段文约禅宗说之乃是熟处放教生其次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者乃是生处放教熟约教宗说者先是出矿后方成金已上经文总答弥勒前问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今告云爱欲二字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二明种性中总标因依发则显发挥则挥散无明即根本烦恼谓一切众生因背觉合尘贪欲之故遂发显挥散根本无明是时便显出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外道性不定性各各差别不同何故如此为始初遇着邪师教者则于人法二我上坚执不舍此障对于二乘为深若遇二乘之教说人空理虽已知人空其于法执未忘对前邪师为浅若遇菩萨之教对二乘又为浅也然此众生觉性之上本无深浅之障但随其所薰习耳。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此所依二障也凡夫有我执即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故曰事障所以竛竮四生匍匐六道二乘有法执故曰理障所以有智无悲左此二障若在起信论谓之我执法执盖起信说初于本觉上一念不觉动心为业相有所见为转相境界现为现相起分别心为智相此心不断为相续相此五皆谓之法执起取着之心为执著相于执着处计度其名字为计名字相此二相属我执若在唯识谓之烦恼障及所知障为烦恼障障心心不解脱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脱若在此经谓之理障事障若二障之体在起信论二障之义在唯识论二障之名在今经也天台教烦恼曰界内见思所知曰界外见思注曰我执即一蕴之色法执即四蕴之心在参同契谓之执事犹是迷契理亦非悟故楞严经云初伏客尘烦恼又云永断根本无明大意皆同。
云何五性。
此徴问也性字从心从生谓从心而生谓之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此简未熏之者正当楞伽经中无性此经本以发心修证约二障故成五性此一种人都未曾闻佛教未熏修性二障未曾断故不当其五性中之数也。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五性中此当第一声闻性第二缘觉性此之声闻缘觉皆是三乘之数于中声闻乃闻佛三转四谛法门而悟道当二乘中钝根之人所以华严经云随他语解故号声闻辟支迦此云缘觉此人出无佛世但观四时迁变代谢而悟道更不假师绳所以道春观百华开秋观黄叶落此当二观恐乘中一利根者也此二乘之性不先求了悟觉性但知生死苦遂止息攀缘先除事障已除我执尚有法执理障未除虽云超出三界于台教四土之中约居方便土未到菩萨境界此人一向厌下苦多障欣上净妙离也。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此第三菩萨性先当发顾者似令修证不是分别五性此译人之讹今文只要分别出五性差别不同当云唯先发愿又悟入者当作顺入此中亦只先愿断障不先了心未觉了真性而二障又已伏之不行此当地前菩萨霍伏自然潜同菩萨故云顺入永断者此约地上果位盖地上方?断也大涅槃者即无住处大涅槃也。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此第四不定性问既是四生九类已皆证入十方如来圆觉了何故更要依倚善知识所教示修习因地法门耶据圭峰注以谓译师讹之当云证诸众生皆有圆觉谓吾佛大圣人普为一切众生保任作证人人具有此广大灵明圆觉之性此之性上本无菩提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中无万行可修所以道人人壁立千仞个个常光现前一道恩光何人无分人人并眉佛祖各各鼻孔辽天本来具足本来无阙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于是有褁粮笈拨草瞻风寻师访道之事或逢个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底善知识之教因修心地法门行称性法行也若遇顿师教之则成顿证若遇渐师教之则成渐证然彼众生觉性之体与佛一般初无顿渐也若遇如来之教并许成佛良由此不定性之人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如一张白纸相似褁香则香褁臭则臭孟子所谓人之性其犹于水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论语所谓中人已上可以语上也可以语下也老子谓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也又如大智度论云昔王不立厩于寺者谓此王有象可敌诸国每有争战庄严器杖令象前战无不克胜而诸国皆惧久而无敌遂立厩养僧寺之久闻僧众持念之声其象遂乃心善后有敌国兵众相侵依前以象前敌其象都不肯战其王忧愁虑国衰败有智臣白王言此象久处僧舍见闻善事与之俱化矣今可移处屠坊令常见杀住未经久其象恶心还起畜生尚尔况复于人近善不善近恶不恶耶故儒典亦常令学者择其所习可不信哉。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此第五外道性此有二义故若约事则西天有九十六种外道若约理则心游理外便谓之外道不必六师也邪师过谬者谓众生觉性本同诸佛正觉之性但是遇着邪师熏成杂种谓之外道此非众生之过乃邪师妄谬之过所以道我眼本正因师故邪故仁王经云天罗国有一太子名班足登位时有一外道名善施与王灌顶乃令班足取千王头以祀家间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班足自登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唯少一王地行万里见一王名普明班足欲取之普明乃曰愿听一日礼敬三宝饭食沙门班足许之普明遂敷百高座请百法师一日二时讲说般若班足闻已即证空定遂告诸王言我为外道邪师所误非汝等咎因以国付弟出家得果是知修行之人创初发意起心宜须拣择邪正也。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此结答弥勒前问世尊云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今答有五种差别不同也。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此答前问修佛菩提几等差别今答云一切众生于十方诸佛广大圆觉性中发起决定趣向殊胜增上心更当发菩萨清净大愿愿我修此圆觉求知真识妄知病识药之人誓愿决定不随前五性中外道及小乘之人依发愿之力修行问今经属顿教何云渐断障耶销答若据理则顿悟乘悟并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所以渐断诸障障尽则行住卧一切时中触向无非大解脱门故以法殿况之愿满则触目对境一切诸法无非是大圆觉故以庄严域喻之问法殿与妙庄严域何异耶答殿者乃王者之所居处今借用之然法王宫殿有二若受法乐即涅槃若令他同己即处慈悲宫殿今障尽常在解脱故喻如殿如华严第一卷中初以宫殿喻于涅槃涅槃者即解脱故解脱曰殿庄严者此未证真法之时但空但假然圆觉超绝空假迥然独立不名涅槃今愿满全证一境三谛一心三观观谛无二故诸法无非圆觉而圆觉性中具此无量无数一切诸法是庄严觉性也域者如国界王都三京触目皆是圆觉疆界境域然解脱是一向超绝之义那庄严之流类圆觉与诸法本末相摄离于诸法无别所在无可住处故与宫殿亦非流类以此二事各喻一法可见也问前弥勒请问者先问大智即修佛菩提几等差别文次问大悲即回入尘劳文今佛何故先答悲而后答智耶答悲智相即故若智不即悲者为小乘观智之所寂遂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希求出离如救头然如獐独跳不顾后群若悲不即智者在在处处不能离相起贪爱心即落凡夫爱见如楞严云我爱汝色汝怜我心以是因缘百劫千生常在缠缚若智即悲者不为小乘观智之所寂不妨在生死界中度脱众生饶益群品悲即智者不为凡夫爱见之所动终日度生而不见有众生可度也如金刚经前三纸经文教示行人悲智相即同意彼文从一切众生之类至而灭度之此正发大悲心又从如是灭度至得灭度者此兼发大智心此乃是悲即智又从复次须菩提不住于相此不住色与不住相皆正发大智心布施二字兼发大悲心此乃智即悲然对彼经文可解今意也。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皈大圆觉。
圆觉经类解卷第二末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