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2|回復: 0
|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一四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四集) 20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二0一二的元旦,农历正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正好碰在一起,这是个非常好的预兆,是个吉祥的预兆,希望佛法能够帮助二0一二化解马雅预言的灾难。最近两个月来,我收到很多同学的来信,都谈这桩事情,祈求全球同修们在同一时间念佛,用集体的念力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来化解地球上的灾难。这几封信几乎都谈这个问题。这封信说的是应对二0一二全球的危机,希望都能够来接受美国科学家布莱登博士的提议,就是「唯有全人类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将世界引导到更加美好的走向」。像这些函件我收到很多。
香港有一个「圣贤教育协会」,他们在前两个月,王会长夫妇两个来看我,我才晓得有这么一个活动,他们希望在香港办一个万人的讲演大会。讲演的人他找不到,希望我给他找几个人。我给他建议,我说找人很困难,时间这样匆促,有很多人时间都排定了,抽不出时间来。我说你找我,我天天在讲经,每天四个小时,没有中断。所以我建议不如办一个念佛大会。因为他的场地已经租下来了,没有办法退,要是不办活动,钱都给他了,他感觉得也可惜。所以我就劝他,你去找找畅怀法师,香港法师里头我比较熟悉一点,如果他能够协助你,让他来主法办一个念佛会。不要讲经,念佛好。
我们学大经,去年我们学了一部《大经解演义》,接着我们来学习科注,批注依旧用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他注得太好了,我们深受利益,才知道念佛功德无比殊胜,讲千经万论到最后总结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用今天科学家这个话来讲,念力、能量不可思议。我们有这么多人集中这个念力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真信切愿、一向专念,用这个功德来回向给香港这个地区,在灾难当中平安度过,给中国的祖国、给东南亚、给全世界。希望这个念佛会能够收到这个效果,这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都是非常大的贡献。
会长跟畅怀法师也要求我,念佛会第一天要我跟大家见见面、讲讲话。我说我还是不去的好,时间抽不出来。我上午讲两个小时,下午讲两个小时,去参加至少两个小时不能讲经,我希望讲经不要中断,这也是很多人对我的期望。我每天读经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念佛。但是我可以录十分钟,录个光盘十分钟,在大会里头播出,做为我跟大家庆贺新年,跟大家讲几句话。勉励大家这个念佛的功德是为什么,是为了化解灾难、是为了祈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消除地球上这些频繁的灾难。能不能做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有这一分的诚意,这非常难得,我相信能够感动佛菩萨、能够感动我们的老祖宗,祖德庇佑、三宝加持,功不唐捐。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动摇。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执持名号,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自利、利他,这是一桩好事。
外面的传言很多,我在这几个月当中收到的信息非常多,用什么心态去处理?不必去理会。甚至于这些传递的信息,他说,我不能不听,他有文字传来的时候我可以不看。为什么不需要看?因为它的内容我了解,不要耽误时间。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这个我跟诸位讲过很多。大家的福报都比我大,寿命都比我长,很多老同修都知道我的命很薄,没有福报,寿命在四十五岁就该死了。那一年我得了一场病,我一生没有生过病。四十五岁那一年是我讲经的第十二年,我出家就讲经、就教佛学院,到今年二0一二年,五十四年了,没有中断过。虽然没有道场,到处流浪,我很安慰,因为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当年一生是到处流浪,他给我做了一个榜样、做了一个典型,我这个到处流浪的生活,我很感谢佛陀。
老师,我出家的时候,老师劝我出家,而且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我没有辜负老师,我依教奉行,这个老师是章嘉大师。老师告诉我,你的一生佛菩萨安排,你什么都不要操心。所以我这一生当中能够不受外面环境干扰就是老师这一句话,我相信老师,老师不欺骗我。一生都是佛安排的,我只有欢喜接受,顺境欢喜接受,逆境欢喜接受,善缘、恶缘平等的欢喜接受,这个多快乐。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一生奉行,得的利益太大了!如果你不肯照做,那责任要自己负责。我听话,因为我没有智慧、没有福报,这不听话怎么行!所以我对于老师是特别感恩。我的讲堂、我的摄影棚都挂着老师的相片,如同老师在讲堂一样,看着我在这里做报告。我对于父母、祖宗感恩的心,对老师感恩的心,对于善友感恩的心。
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善友,鼓励我的、赞叹我的是我的善友,毁谤我的、陷害我的也是我的善友。这从哪里学来的?从《华严经》五十三参里头学来的。善财童子为什么一生能成佛?就是这个方法,心目当中全都是佛菩萨,没有一个恶人。他对我表现的恶,那是菩萨来点化我、来考验我,看我还动不动瞋恨心?我不动瞋恨心,菩萨就满意了,我考试及格了。如果这个人毁谤、那个人陷害,我有一念瞋恚的心,佛菩萨就会叹息、就会摇头,我不及格。善缘顺境没有留恋,逆境恶缘没有怨恨,永远保持这一部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这一生才没有白过。清净平等觉在哪里修的?最重要就是在人事环境里头,其次是物质环境,要在环境里头真修、真干。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教的智慧不是在那里凭空想象,五十三参是真干出来的,是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里头磨炼出来的,这叫真实智慧。我初接触佛教,还没有算接触佛教,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老人家告诉我的。
特别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华严经》是佛教哲学概论,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注疏,华严境界是毘卢遮那佛的境界,清凉国师的《疏钞》等于是导游,他来帮助我们,我们去游览华藏世界、游览华严海会。我从老师这里接受过来,真干,所以老师欢喜。我跟方老师的缘很深,承蒙老人家特别照顾。如果不是他,我始终认为佛教是宗教、佛教是迷信,不可能走到佛门里来。老师把我点醒,佛教不是宗教,是哲学,而且是最高的哲学,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确实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美满,我得到了,自在快乐。要不是大乘,我怎么会有这样充实的这一生、圆满的这一生!你看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个世界上人谁能够得到?谈何容易!我相信老师不只教我一个人,为什么我能得到,别的同学没得到?不听话,自己的意见太多,那就没法子。我能得到是我老实、我听话、我真干,我才得到。
方老师的长公子前两个星期从美国来看我,我们非常欢喜,他夫妻两个带着他女儿,现在住在加州,我们感恩。古时候,师徒如父子,关系多亲密,老师的儿女就是自己的亲兄弟,永远要关怀、要照顾、要互助合作。他今天还在,他还有两个小弟,我没见过面,在纽约。我们要做样子给别人看,老师的儿女跟自己亲兄弟没有两样,好好的照顾,有任何困难全心全力协助,把师生这种关系做出来,现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了。今天我们要恢复传统,必须把孝道做出来、把师道做出来,这是传统的核心。大乘佛法不离这个,你看净业三福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这两个道都没有了,社会就乱了、灾难就来了;这两桩事我们找回来,社会就安定、灾难就化解了。
那我们今天要念佛,佛教我们念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念阿弥陀佛,肯定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我今天以这一点供养诸位同修,祝福同修们在今年这一年为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念佛化解灾难,一心一意,其它的念头统统放下。赞叹我的人是恩人,毁谤我的人是恩人,都是佛菩萨,我们在这里头锻炼提升我们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祝福大家,恭贺大家,新年快乐,谢谢!
现在我们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九十一面,从第二行看起。这一句经文也好,对我们今天二0一二很管用,好像就是对我们说的,『坚固不动』,这一句经文好。「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能破一切,真实的意思是不被一切影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也跟同学们说过,我的父亲一生只教了我一桩事情,他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走他那个错误的路线。他为什么失败?就是心浮动,一生当中常常换职业,所以一生是一事无成。告诉我,无论搞哪一个行业,你就一门深入,决定不要改变,一直做下去就会有成功的希望。这是我得自我父亲的。其实就是古人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正如同在学校读书一样,常常换科系,大概四十年都毕不了业,常常换!那你学一门,四年就毕业了。所以决定不可以。一个科系一定学到底,一生学到底就变成了专家,这很有道理的。
我们不会被外面动摇,外面说这个好、那个好,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说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个法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法门是平等的。可是我们学习只能学一门,决定不能学许多法门,许多法门我们的心力分散,我们的精神也分散了,不能集中。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头都教给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定是一门深入你才能成就,你才能得定,你才能开智慧。佛法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在哪里?开智能,以这个为目标,不是广学多闻,不是这个,是教你开智慧。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它就讲得很具体、很实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就是戒定慧三学。传到中国来之后,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这个方法真好。多少时候能见效果?顶多十年。十年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也不短。中等根性的人三年、四年就得定了,心就定下来了。心定下是什么?不会被外头动摇,你说好,我赞叹,我不会去学你那个。
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只看、只了解,不学。他学什么?他老实念佛。第一个老师教他的念佛法门,吉祥云比丘,《八十华严》里面的德云比丘,五十三参第一。第一代表什么?先入为主。中国跟印度都重视先入为主。这一位善知识教他念佛法门,跟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归纳起来、统统归纳到念佛,了不起,善财童子接受了。我们看到第一个,再看到最后的一个,始终!最后的一个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这恍然大悟,善财学什么?彻始彻终就是念佛法门,表演得好!让我们看了之后死心塌地,《华严》到最后归净土、归无量寿。所以隋唐祖师讨论这些经教,我们看了这些文字一看就懂,为什么?我也是走这一条路,他所讲的就是我所走的,更增长我的信心,更坚定了我的坚固志愿,不会再为外境所动摇。
特别是这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本子是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他在台中讲过一次,并且做了眉注、做了批注,简单的批注。这个本子给我了,他老人家的遗物就是这一本东西给我。我依照这个本子讲过十遍,愈讲愈欢喜、愈讲信心愈坚固。前年初,我把《华严经》暂时放下,为什么?灾难太频繁了,救灾难要找如来第一经,《华严经》是第一经,《无量寿》是第一里头的第一,而且分量少。《华严》太大了,我讲得很详细,预估《华严经》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对于化解灾难来不及了。所以《华严》停了,讲这部经,选讲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我对他的批注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跟我的关系,我们认识虽然都是在外面,真正志同道合。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年会到北京去二次到三次,专门去看他。现在国内很少去了,为什么?老朋友没有了,以前有黄念老、有赵朴老,还有傅铁山大主教、茗山法师,这都是老友,我们在一块谈话都非常契机。现在这些人全走了,我到国内去就很伤心,老朋友都凋零了,所以现在很少去,讲经纪念这些老人家。傅铁山是天主教的大主教,晚年他生病在医院,我念佛给他回向,他接受、他欢喜,而且还真有效果。我们真谈得来,比佛教的老和尚好多了,我跟他什么都谈,他的秘书陈先生知道。所以老友都凋零了,变成孤家一个人,孤家寡人。现在每天作伴的就是这部大经、这部批注,展开经卷,我就看到夏莲老跟黄念老,念念不忘。我们展开这个经卷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依教奉行。
二0一二的信息对我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我非常喜欢,为什么?它给我订了一个日期,告诉我在这个日期之内我的净业一定要修成功。什么叫成功?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看到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到一切动物是阿弥陀佛,看到树木花草是阿弥陀佛,看到山河大地是阿弥陀佛,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我们就入阿弥陀佛境界了,你决定得生净土。
阿弥陀佛有没有给我消息?有。我在七十九岁那一年,那一年是个关头,我在庐江,身体有点不舒服,到北京去就病倒了,住在旅馆里头,四天。他们找些中医来给我看,我自己心里有个感觉寿命到了,四十五岁延长到七十九岁。真的见到阿弥陀佛了,是病的第三天,第三天见到佛,境界非常清楚,似梦非梦,因为不像一般梦中的境界,就像我们睁着眼睛看得很清楚。我在床上睡着,醒过来了,看到天空非常明亮,在我面前是青山,没水,一重一重的,以后我到云南在大理看到,就像大理那个青山一样一层一层的。看到满山遍野全是人,面孔都对着我,那么多的人。我都感觉到很奇怪,是不是听众,讲经的时候听众,这么多人?我这个念头起来之后忽然那些人全变成畜生,我就觉得不大对了,一个人都看不到,个个都变成畜生,各种不同形样的畜生。
这个时候我念了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每天拜佛,我在这边拜的,你们大家看到,我第一拜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南无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是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几十年养成习惯了。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念了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现了,多大?跟天空一样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身放光。我又接着念第二句南无本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不见了,阿弥陀佛出现了,真叫现大身,身跟天空一样大,就半边天。我接着念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不见了,毘卢遮那佛出现了。最后我念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现的相也是那么大,毘卢遮那佛没有了。这个时候我就听到有人在我旁边,我看菩萨像,没有回头,我一心专注看佛像,这么大的佛像从来没看见过。旁边人问我:「你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没了的?」我说:「了了,我没有事情。」「你还有没有人要见面的?」我说:「没有,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见面。」他说:「那你全都放下?」我说:「是,全都放下了。我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想跟佛到极乐世界去。不过如果佛要留我在这个世间,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也可以,我听佛的吩咐。」这样就醒过来了,不像是梦,非常非常清楚。醒过来怎么样?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回到香港,在香港养了两个星期就恢复讲经。
所以我告诉大家我死过两次,我有两次濒临死亡的经验,这个经验太好了。我不怕死,我很喜欢死,不像别人。为什么?我死了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我到那里去上学,去提升自己。成佛之后,像诸佛如来一样在遍法界虚空界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多快乐的事情。别人看到我这一生过得很辛苦,我自己觉得我这一生非常快乐,他们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境界不一样,也就是想法、看法都不相同。别人看这个世界是灾难,我看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没有一样不在帮助我觉悟、帮助我提升。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有这个把握,任何时候,我走的时候阿弥陀佛都会来接我,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没有一天离开阿弥陀佛,这一部经典就是阿弥陀佛,每一天读经,每一天跟大家分享,坚固不动,决定不会受外头境界动摇、不会受外头境界影响,一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们就真正得利益了。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你要是动摇了,你就被别人所破;绝不动摇,什么事情到面前来,没事,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每天正常的活动,正常的生活,不受任何干扰。
上一个月,澳洲举行学院十周年纪念,我去参加了,我把职务都辞掉,告诉大家以后可能不再到澳洲参加任何活动了。可是澳洲没想到发生一桩事情,这桩事情我很欢喜,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宗教团结了,真难得。过去我们在汤池做了一个实验,是小镇做实验,搞得很成功,影响很大。这一次图文巴宗教团结,这个意义很深,如果这个城市宗教团结成兄弟姊妹,会影响全世界。所以我对它这个事情还是很关心。这个事情是什么事情?可以帮助全世界宗教给社会一个崭新的面貌,宗教教育化解危机。我劝所有宗教一定要回归教育,都要讲经、要教学。我说我是个例子,你看到我一生讲经教学五十多年,在这个国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如果每个宗教都这样,这个影响好,真的能够化解冲突,带给世界安定和平。
我希望每个宗教都发心。他们真干,做了一个计划送给我看,他们每四个月办一次活动,这个活动是什么?就是多元文化宗教交流分享的活动,就是我的宗教我这四个月做了些什么,自己的提升,以及帮助信徒;再就宗教的联系,互相合作,做出这些成果提出报告,非常有意义,这桩大好事情。我对这个很关心,能够帮助全世界宗教在国际社会上提升地位,让大家对宗教改观。宗教是社会教育,不是迷信,要把这个澄清,让大家面目一新。宗教教什么?我叫补缺教育,现在教育里头缺少伦理、道德、因果,那这个东西所有一切宗教经典里面都有,我说我们补缺教育。那宗教教育对社会贡献就大了。社会的教育是教人做事,宗教教育是教人做人,做人比做事还要重要,这是一桩大好事情。
下面说,「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不动。故云不动」,就坚固不动。「此之不动,不是沈空滞寂」,沉空滞寂是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证入涅槃境界,真的他什么都不做了,自己契入寂静的境界,不动了。「而是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大乘不一样,大乘涅槃是活活泼泼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而如如不动。这个了不起,这是我们要懂得的,大小乘不相同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事都干,只要是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利益国家的事情、利益世界安定和平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做出什么不动?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情执所动,像大乘教里常讲的三轮体空,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是坚固不动。
那说个简单的,不为名动摇,我不要名;不为利动摇,我不要利,什么都不要,全心全力把这个事情做好,这一切名闻利养供给别人,哪个人想要都给他,岂不是叫皆大欢喜!自己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上,这一点重要,与法性才相应,这叫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如果为名为利,你就落到六道去了,为什么?那是善业,三善道;恶业,就堕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讲过,出家人「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以做,不能有世间意。世间意就是什么?你在里头起心动念,你在里头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你有名闻利养、你有七情五欲、你有贪瞋痴慢,这个就错了,这是决定不能有的。以真诚清净心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对了。
后面这一句那就更高,「念念流入如来觉海」,也有大经上讲的如来觉海就是一切种智,这是如来所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为什么?我们就为这个,念念跟如来觉海相应,觉而不迷,梵语称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梵语,也就是一切种智,此地的如来觉海,这才能够即世间而离世间。小乘人离世间不即世间,大乘是即世间而离世间,真正能对一切众生做出贡献。
我们再看后面这两句经文,『修行精进,无能踰者』,这都是赞叹法藏比丘,法藏比丘这种修行我们要学习、我们要跟进,「修行精进,无能踰者」。「修行者为通用之辞,自晋后转为佛教术语」,因为修行儒家也讲、道家也讲。「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修行两个字的本义在中国古时候说得很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行为里面不外乎三方面,一个是思想,思想跟见解,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造作。我们的思想错了、看法错了、想法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言语错了、我们的行为错了都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在中国古代是通用之词。古代在中国传统教育里头非常重视,因为你不修正过来,你学了没有用处;学以致用,学了之后一定要知道,你把它修正过来。修正有标准,标准的总纲领,老祖宗所传的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与这些相应的这是正确的,你要把它守住;与这些相违背的,你一定要把它修正过来,所以它有标准。这里说得很好,晋以后转变成佛门的术语,虽然是佛门术语,在社会上还是通用。不过佛门里面标准不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而是佛门里面所讲的教理行果,这大乘教上所说的,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也是依教、依理,那是标准。行必须要与教、理、果相应,这是正行;如果相违背的,那就是邪行,你就错了。
「精进者勤也」。慈恩是窥基大师,《上生经疏》里头说,「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这叫精进。佛的教很多、很广,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都是我们修行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就太多、太杂了。古大德把它归纳、把它归类为戒定慧,这三学。戒律这是基础、规矩,最根本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三皈是属于理,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讲觉正净,这是总原则、总纲领。这三个字要是都做圆满了,这就叫成佛。而这是学佛的人在佛门里面接受三皈这个仪式,就是正式做一个佛的弟子,我发愿我要向佛学习,佛是我的老师,老师就把这个原则告诉你。所以佛是觉的意思。这个觉不是外面的,是自性觉,换句话说,你自性本来觉。
中国老祖宗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像《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你的性本来是善的。善不是向外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只要把本有的善开发出来,能够保持而不丧失,那个人叫圣人,在佛法里面就叫佛陀。佛陀是印度话,跟中国人讲圣人没两样,菩萨是贤人,阿罗汉、辟支佛是君子。它是一种称呼。但是这个称呼有一定智慧德能的水平。智慧德能达到圆满,这称佛陀。人人都是佛陀,人人都可以修行到圆满,佛陀不是一个人。所以释迦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讲的真的,一点都不错。那现在为什么不是佛?现在迷了,现在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错了。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那是真心,真心不动,真心本觉。这一动就不觉,像水一样,一动就起了波浪,波浪叫烦恼,你那个照的作用就失掉;不动的时候照见,那就是智慧。
所以人心一定要定,心不能动,心动就坏了。身要动,身不动就坏了,身是机器,它一定要运作,它要停到那里就生锈了、就麻烦了。心不能动。现在人恰恰相反,他心动,身不动,所以搞成一身的毛病,道理在此地。佛家养生之道,身动,心不动。通常出家人运动最好的方法,拜佛。拜佛身在动,照它的规矩,五体投地,身体每个部位都运动到,但是心不动。拜佛的时候心里念佛,心不动,身动心不动,养生之道,长寿之道。这世间很多人不懂,佛门里面也很少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
佛教除这个最高指导原则之外,实际落实在这修行条目当中就是五戒跟十善。五戒跟十善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做的,尤其是十善。十善不算戒律,算是一种善行,善恶的标准,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五戒是特别要求接受三皈的同学,你既然以佛为师,这五条一定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这叫做根本戒,必须遵守;你不能遵守,这不是佛的弟子。十善里面,所以它善,它不叫戒,就跟中国人讲本性本善,这个十善是本性,一点都不错。前面三条跟五戒是一样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身三善。言语,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这个事情不能做;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这个事不能做;不恶口,恶口是说话很粗鲁,让人听到难受。所以口有四条,也就是口最容易犯过失,所以有四条。意有三条,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一定要做到。佛对在家弟子要求十善,对出家的弟子要求的是《沙弥律仪》,它有十条戒,有二十四门威仪,必须要遵守。如果不能遵守,是假弟子,不是真的,你说你是佛的弟子,佛不承认你。你如果真能做到,没有受三皈依,你说你不是佛的弟子,佛承认你,你是他的弟子。为什么?你做到了。所以它就有标准的,这修行,行有标准。理要遵守,这些法一定要做到,要把它做到,要勤奋,真干。
这慈恩是窥基大师,讲的精纯,无恶无杂,这两桩事情,没有恶念、没有恶行,不但没有恶,连夹杂都没有。杂什么?太多了、太乱了,虽然它不是恶的,但是它干扰你。就是你的妄念太多,你杂事太多,心不纯不一。要纯一才好,纯一能得定。进是升进、提升,每一天要提升自己的境界。两个方面,一个是德行、一个是智慧,每天都有进步,他怎么会不快乐?佛家的升进是这个,不是升官发财,不是地位天天高、财富天天多,不是这个。佛法是讲德行跟智慧,这两样东西要不断向上提升,你会非常快乐。地位跟财富不相干,我们有这个缘分认识很多很高地位的人、国家领导人,见面他也给我诉苦;也遇到大富长者,拥有亿万财产的,不快乐,睡觉吃安眠药,告诉我,养成习惯了,不吃安眠药不能睡觉,你说糟不糟糕?人生要活得快乐,这才真正懂得人生,不一定要财富与地位,要德行、要智慧。有智慧、有德行,自然社会大众尊敬你,你生活虽然简单,很朴实,非常健康、非常快乐。学佛如果这个得不到,那佛法就传不下去了。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话一点都不错,「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实在讲就被他这一句话吸引到佛门来,最高的享受我们要追求。
「又踰者,越也,过也,胜也」,就是超越的意思,超过的意思。「此二句总结上文。修行总括以上种种妙行,如是诸行悉皆精勤升进,故云修行精进。法藏比丘之德行,无人能及,故云无能踰者」。法藏比丘,前面说了三点,出家修行才德超越,这是他的禀赋,最重要的是行愿精进,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赞佛发愿」:
【往诣佛所。】
他到老师世间自在王所在之处。
【顶礼长跪。向佛合掌。】
这是礼敬。
【即以伽他赞佛。】
『伽他』,我们中国人叫偈颂,印度叫「伽他」。
【发广大愿。】
这个愿文是用偈颂说的。我们看黄念老的批注。『诣』是「往也」,就是到那个地方。『所』是「处所」,佛所在的处所。『顶礼』,「梵音那谟」,你们现在看到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什么意思?顶礼,就是礼拜、恭敬,它有这些意思在里头。「此译归命、稽首、顶礼」,或者直接说一个礼。「常云:顶礼佛足」,我所贵者是头顶,「彼所卑者」,佛所最卑的是两只脚,就脚下。用我的头去礼他的足,这叫最敬礼,恭敬,你看「以我之所尊,恭敬彼之所卑,表礼敬之极」,这是我们常讲最敬礼,叫接足礼。「伽他,旧作偈」,这个旧是唐朝以前所翻的,翻作偈。「此翻为颂」,玄奘大师以后翻伽他都翻颂。所以我们常常把它连起来叫偈颂,它是诗歌的体裁。
「颂者,赞也,歌也。采用偈颂之意有二」,为什么佛经里头偈颂这么多?它这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偈文字少,「偈文少字」,当中含义很深、很广,文字很简单,「易解易持」,特别是容易受持,因为你容易记得。第二,「偈音美妙,用之赞咏」,它可以唱的,也就是唱词,可以唱的,文字就非常之美,这是第二个意思。第三个意思,佛经里常常有重颂,前面佛所讲的这段经文,后面又有偈颂,这偈颂就是前面所讲的意思。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意思,就是佛讲经不是学校上课听众都是同时要到,佛讲经有先来后到的,后到的,佛已经讲完了,讲一半了,他前面没听到,用偈颂,把前面讲的用偈颂唱一遍,让后来的人也能听到,能听完整的意思。所以他设想得很周到。像这些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在佛经里头非常之多。
「法藏比丘到佛前礼佛赞佛」,先拜佛,拜佛以后对佛称赞,赞佛。「并发以下广大誓愿」。赞佛的意义很深,佛的大智慧、大德、大能,谁知道?佛自己谦虚,你要问他,他说我没有德行,我也没有智慧,我什么都没有,他谦虚,不肯说。这么好的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人知道不是很可惜,不能去亲近他!弟子们又不能宣扬,也不能特别去介绍,用什么方法?就用赞颂,赞叹,唱歌唱出来让大家听到,你听懂了,佛这么好,去亲近他,听不懂就算了。换句话说,这是佛门里头招进新生的一个方法,是让你自动来,绝不有一点点勉强,不劝你。劝你,人家不好意思,看你的面子来,这不是真心。一定是用赞颂的方法,让他觉悟、让他感动,真的明白了,他自然来。他真心来,他就能真学到东西。
这个礼赞、这种仪规都是接引大众的一种方便。所以佛门里头讲经,前面大座仪规差不多有四十分钟这么长,都是礼拜赞颂。这个用意,一个是等后来的人,还有没有到的,等后来的人;另外一种就是给从这边经过的时候,他能够听到,听得欢喜,他就会站在那边多听一会,真听懂了,他就入席坐下来,他要来听讲经。有这么多意思在里头。发下大愿,「现在当来一切众生,皆依此一乘愿海而得度脱」。此地这段文是不是有这些意思?有,都有。阿弥陀佛这一会,来参加的菩萨不但是极乐世界的,他本地的,还有他方世界。十方诸佛剎土里面的诸佛菩萨,法藏比丘的礼拜赞颂他们看到、他们听到,所以欢喜也都来参加这一会,这个意义深长。我们现在看「赞佛」: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这四句是一首,此地是七言颂,跟中国的诗很接近,没有诗那么讲究,诗讲求平仄、讲求押韵,它也有韵,但是不讲求平仄,押韵比中国诗歌要宽广得多,没那么严格,所以好懂。「此颂在《汉译》每句为五字,《魏译》为四字,唐宋两译均为七字。《吴译》缺此偈」,这是把五种原译本这段经文先交代一下。「唐宋两译义理文字均较胜,故今会本亦为七言」,多半采取唐宋两译。这是说会集这个文字、文句从哪个本子里来的,这交代清楚。因为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可以文字自己斟酌没问题,会集一定要原来经文的文字,不可以改动它的,改动它的这就很大的忌讳,决定是原文。
「本颂首段」,这第一段、第一首。「是赞叹佛德」,佛的德行我们要知道,不知道,对他信心生不起来,愿心也生不起来。你要是真了解之后,你才会对他尊重,对他产生仰慕,而发心跟他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佛经摄受的力量非常强大,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许多人不被它摄受?这个原因是什么?讲的人没有了。讲的人为什么没有?修的人没有了,你要能讲一定要修,你不入他的境界,你讲不出味道出来。这说明现在搞形式的多,搞实质的人很少。当年我的老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他讲这个话我懂得。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重实质,形式没有关系,不要受形式的影响。要受外表形式上的影响,我们把真正东西丢掉了,那就错误了。我们要佛教真东西,然后你才懂得外表那个东西好,你才会赞美它,这一点非常重要。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相信也是古来祖师传的。我第一次听到是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刚刚学佛。一九九八年以后,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不到四年,新加坡的总统纳丹先生跟我非常好,我们在一起好多次,在一起吃饭聊天。我记得是第一次,第一次他没做总统,他是新加坡驻美国大使,刚刚离职回来,没多久他就被选上总统。我们坐在一起吃饭,他告诉我,他是印度人,他信印度教,他说对佛教最佩服,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当时听这个话感到很惊讶,这个话我过去只听到章嘉大师说,从来没有人说过,居然他能说出这一句话来,这人是内行,不是外行。他在新加坡做总统的时间最长,大概是三任,连到三任,最近才退下来。那个人是个好人,非常善良,很难得。所以对于佛的圣德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宣扬。
赞叹佛德,第一个是『如来微妙色端严』。「微」是细小、精妙。「妙」是好、是善、是精的意思,有这三个意思。「赞美之辞」,里头具有不可思议、无比的意思。这是说佛的报土、报身。这是法藏赞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他教化的这个地方这叫佛土,他自己的智慧德行是他的报身,显示在「色相不可思议,称为妙色」,称为微妙,微妙是精妙到极处,相好。相好从哪来的?是修来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个相都是修来的。经典上甚至于告诉我们,菩萨成佛之前先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相好。为什么?相好能接引众生,人家看到你喜欢你,他就愿意跟你。学问再好、德行再好,相貌不好,人家看到你不喜欢,不愿意跟你学。所以佛一定要用相好,菩萨一定要用相好,他们懂得,摄受人心一定要相好。所以真的有时候特别去修。「色端严者,色相端正庄严」,庄严就是美好,色相端正庄严也。
「《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这是赞叹世间自在王佛,他的身体、他的色相像金山一样,他坐在那个地方,端正庄严,微妙,说不出的好处。「匿」是藏的意思、隐的意思、亡的意思,「曜」是明的意思、照的意思,这都是比喻。『一切世间无有等』,这是法藏比丘所看到的,看到佛相貌这么好,他一生从来没见过,世间的妙好跟佛比都比不上。『光明无量照十方』,「光明」是说智慧、是说的慈悲,智慧、慈悲遍照十方,加持一切众生之类。『日月火珠』,这三种都是发光的,日光、月光、火珠之光要跟佛相比,它的光明就显不出来,这『匿曜』就是光明显不出来,用这个来形容佛智慧慈悲的殊胜。批注里头首四句的意思,「如来微妙难思之色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所有诸物,无有能与等比者」,没有能跟他一样的,没有比的。亦即赞佛偈当中所说的,「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今天世人知道太少了,甚至于连出家人都说不出来。
我们在学佛之前到寺庙里面去玩过,见过出家人,出家人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这些。所以我这一生感恩,第一个是感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这是当代的一个哲学家,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当时很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而且是多神教,在宗教里面多神教是属于低级宗教,高等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佛教什么都拜,就变成泛神教、多神教,那叫迷信。不知道,完全给我们一个错误的概念。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从来没听人讲过,「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但把我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而且生了什么?向往的心,很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方老师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可不能放弃,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我是这样入佛门来的。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完全相信、完全接受了,这才出家。没搞清楚,我怎么肯干这个事情!
所以我那个时候出家影响很大,很多对这个宗教不了解的人,他都感到很惊讶。我那个时候年轻有辩才,同学、同事当中看到我出家了,都直接有个感觉,佛教一定有好东西,要不然他不可能,哪有那么简单就把他说动了。所以那个一出家也度了很多人,让许许多多人对佛教是另眼相看。我对于任何一桩事情不搞清楚不会相信的。但是那个时候,前三年完全是用哲学的心态来看佛法,到后来愈来愈深入,感觉到佛法里头是有哲学,还有超过哲学的东西。方老师自己到晚年他有很大的进步,这个老人一生对于经典锲而不舍,他每天都读经。他教我的时候还是用哲学这个眼光来看待佛法。可是到晚年他变了,不但变了,他皈依了,他真的学习了。可惜走得太早了,他要是多活十年,那他对于佛法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影响力很大。在这么多年当中,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看到许多量子力学家的研究报告,我们明白了,佛教不但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同时它也是最高的科学。科学跟哲学所有研究的结论大乘经上全有,比它讲得更清楚、讲得更明白。科学跟哲学上的难题,不能解决的,在佛经上都有,早就解决了,三千年前就解决了。方老师说的话一点都不过分。
这下面说,「佛放无量之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其中日、月、火、珠四者之光焰,悉皆隐蔽不现。火者,灯火、火烛,兼指一切火光。珠者,摩尼」,佛经上讲的摩尼珠。「具足」,这是印度话,音译的,「震跢末尼」,这是印度音译过来的,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称为摩尼。「译作珠、宝、离垢、如意,合之可意译为如意宝珠」,这用意译,我们中国人讲如意宝珠,摩尼有这个意思。「有大光明,超诸世品」,我们世间这些珍宝不能跟它比。「《会疏》曰:天下至明,无大于日月」,这是讲世间放光最明亮的是太阳,白天的太阳,晚上的月亮。「万品光耀,无过于摩尼」,摩尼宝珠。宝珠也放光,它的光明是外面光的反射,它反射的光,它有五彩、有很多颜色,看起来好看。譬如宝石、金刚钻,为什么那么尊贵?就是它这个反射光非常美,取这个意思。真正好的宝石我们没见过,被很多收藏家收藏,我们不容易看到,在一些展览会场当中我们见到一些,但是不能跟摩尼宝珠相比。经典上讲的摩尼珠我们也没见过,只看到这些文字对它的形容。说这些光明要跟佛光比统统都比下去了,佛光超过它们,在佛光之下就看不到它们,光明就没有了,这叫「匿曜」。这首偈子是赞叹佛的光明、佛的身相,从福慧两方面来赞叹,身相是福报。
佛给我们所示现的,一无所有。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没有一个住所,人家讲道场,他没有。释迦牟尼佛没有寺庙,住在山林里头、住在河边,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能让别人这样尊重他,靠什么?靠他真的德行、他的智慧,面孔放光,他的慈悲、他的德行,他所说的他全都做到了。他的身分,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位老师,职业的老师,一生就这一个行业,教学。他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从事教学工作,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放假、没有一天休息。他一生所教的,这些经典留在这里,内容是什么?可以包括五大类,普世的教育,教群众的,伦理、道德、因果;高深的学问,那就是科学跟哲学,五样东西都达到登峰造极。所以他是个教育家,他的身分是职业老师,是老师当中的典范。我们要搞清楚,所谓佛、菩萨、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像现在大学博士、硕士、学士,是学位的名称。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佛,你就去拿这个学位,肯定拿得到,因为你本来是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