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75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星雲大師《佛教與花的因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3-25 12:04: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雲大師《佛教與花的因緣》
      一、前言

      花,和宇宙人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各種花的綻放, 紫嫣紅、芬香馥郁,而妝點成繽紛美麗的世界。在我們的生活裡,花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春佳節、開會宴客,擺上一盆花,頓覺滿室芬芳、生氣盎然;開幕祝賀、生日送禮、迎接親友、探望病患等各種場合,花也是最能表達情意的餽贈禮物。

      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花以它的嬌麗、芬芳、清淨,豐富了大自然與人類的精神生命。

      除了花本身的美與香之外,許多文人雅士更將花人格化、神格化,如把高潔的玉蘭花稱為花之伯夷;把傾心向日的向日葵稱為花之伊尹;把污泥不染的蓮花稱為花之柳下惠;把色澤豔麗無比的牡丹稱為人間富貴花。張潮在《幽夢影》裡說: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淨、海棠令人艷、杜鵑令人媚、牡丹令人豪、竹令人直、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思;這都是人類依花的氣質而付予不同的情感與讚美。

      佛教和花也有很深的因緣。佛門稱花為「華」,花華不二,獻於佛菩薩前的稱為「獻花」,散佈壇場四周的稱「散華」。佛教的十供養像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在壇場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

      花是大自然最美的生命,是我們居家最好的裝飾,也是人生最佳的點綴。佛經裡有許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開見佛、舌燦蓮花、花果自成、花開蓮現、九品蓮花、百鳥銜花、夢幻空華、鏡花水月、一花一世界、一花開五葉、蓮華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本篇論文分別從花與佛、花與法、花與人、花與喻、花與境、花與詩、花與醫、花與藝八個面向來論述佛教與花的關係。



      二、花與佛

      佛陀一生,從出生、成道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係。《釋迦如來成道記》裡記載,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只雪白的大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在她臥榻周圍右繞三匝後,再從她右 鑽進胎中安住,不久她就有了身孕。在接近產期時,摩耶夫人依照印度的習俗,回娘家拘利城待產,途中經過藍毘尼園,看到無憂樹上綻開美麗的花朵,她情不自禁伸手摘取,於是太子就誕生了。

      太子誕生時,百花盛開,他向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皆生蓮花。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贊歎、供養,有時候天人也會自身化成天花或花座來供養。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
在《大乘寶要義論》中說:

      無熱惱大池北面有山名五峰,而彼山上有優曇華林。若佛世尊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入母胎時,彼優曇華而方含蕊。若佛世尊出母胎時,是華增長有開敷相。若佛世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時,彼優曇華開敷茂盛。若佛世尊棄舍壽命及緣行時,是華萎瘁。若佛世尊入涅槃時,是華枝葉及以華果,皆悉凋落。其華分量大若車輪。

      這裡以優曇華來比喻佛陀出世的稀有難得,也更說明了佛陀應化世間的生命與花的關係。
甚至佛陀此生成佛,也是緣由於他前世以華供佛。根據《佛本行集經》卷三的記載,佛陀前生為一婆羅門弟子,名叫雲童,有一次他參訪至蓮花城,聽說燃燈佛將來此說法。雲童希望能以鮮花供養燃燈佛,但全城的鮮花已被國王收購一空,雲童尋遍全城都找不到一朵花。後來他在井邊遇見一位婢女,雙手捧著瓶子,瓶中藏著七莖優缽羅花,雲童懇切的向她求花,婢女為其至誠感動,答應給他五莖,另留兩莖請雲童代為獻佛,以積自己的功德。不過她提出一個條件,要雲童和她共同發願,兩人生生世世有良好的因緣,雲童求花心切,便答應她的請求。

      雲童拿著花趕至城門獻花許願,燃燈佛為他授記無量劫後必可成佛,佛號為釋迦牟尼,而此婢女就是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王妃耶輸陀羅之前身;此即是「借花獻佛」典故的由來。

      另外,在《五燈會元》裡,記述佛陀在靈山會上,拿起梵王所獻的金色波羅花示眾,當時大眾皆默然,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於是說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有名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公案,後人也以此作為禪宗傳法的開始。

      除了佛陀,諸佛菩薩說法時,也常有來自四方的妙華供養,如《無量壽經》所言:

      即時四方自然風起,普吹寶樹,出五音聲,雨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披覽經典,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佛是以花為名,如雜寶華嚴佛、金華佛、華生佛、華蓋佛……在佛國世界裡,佛與佛之間也常以花供養餽贈,彼此以花相互問好。

      花是佛門最受歡迎的物品;供花象徵著信仰的虔敬,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到香花供佛,能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撰集百緣經》記載有位採花人以所採之花,作成花鬘供佛供塔,死後得生天。《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裡,為國王採花的僕役,甘冒被誅殺的危險,誠心以花供佛,而蒙佛授記未來成佛。《賢愚經》中說一男子以花供僧,感得來世出生時,家中滿布天華。《釋氏六帖》也有「花能續壽」的記載。凡此以花供佛而得妙果的事例真是不勝枚舉。

     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因此,花不但可作為佛菩薩聖潔的象徵,也是佛教徒與諸佛菩薩之間溝通的橋樑。



      三、花與法

      花與佛有許多因緣,花與法的關係更是密切。大乘佛教重要的經典《妙法蓮華經》,其經名即是以蓮花的潔白完美,來比喻教法的微妙無上。本經的梵語原名是「薩曇芬陀利修多羅」(saddharma-pundarika-sutra),「薩曇」(saddharma)中文意思是妙法,「芬陀利」(pundarika)是白蓮花,將妙法與蓮華結合,意味妙法本來清淨,如同蓮花入污泥而不染。一般的

      植物都是先開花,花落之後才會結成果實,蓮花卻是花果同時,也是譬喻妙法的因果不二。

      另外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之「華嚴」含有以「華」作「莊嚴」之意,在此,「華嚴」是「因」,「佛」為「果」,意思是菩薩修行四攝、六度等功德之因,最後必能成就佛果。

      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于梁武帝普通八年由天竺來到中國。他面壁坐禪九年之後,傳法給慧可,告訴他「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並念了一首偈: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此傳法偈被稱為「花偈」。接下來的傳法偈如:

      二祖慧可: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 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 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六祖慧能: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這裡的每首傳法偈,都是以花果的無常空性,作為契證的法印。

     《阿毘曇毘婆沙論》裡也以樹的枝幹、根、花來說明十二因緣法:

      如樹有根有體有花有果。無明行是其根,識名色六入觸受是其體,愛取有是其花,生老死是其果。此十二支緣,或有花有果或無花無果。有花有果者,謂凡夫學人;無花無果者,謂阿羅漢。

      豔麗嬌美的花朵惹人憐愛,甚至摘取以便時時欣賞。在三世兩重的十二緣起論中,以花朵來比喻有情眾生對各種境界的貪愛、染著、執取,實是非常貼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比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花開花謝,瞬息生滅,不也是如此嗎?

     《雜阿含經》說「凡盛必有衰,以衰為究竟……如樹無花實,顏貌轉枯盡,色力亦復然,如花轉萎悴,我今亦復爾。」也是以花來詮釋世事的無常。
在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法門中,六度波羅蜜是重要的修行方法。從一朵中也可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一)布施:花開展現美麗的姿容,令人一見心生愉悅,帶給人歡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二)持戒:花總在一定的時節、範圍綻放,不像葛藤會攀附在其它的植物上,它不侵犯別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三)忍辱:花開須經種子深埋土里,一段時日的蘊育,其間必須忍受黑暗、潮濕、寂寞,而後抽芽。甚至開花後,還要耐得住風霜雨雪,乃至蜂蝶採蜜時的傷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四)精進:一朵花,不管花期長短、久暫,總是努力散佈花的芬芳美味,展現它最美的一面。即使謝了,仍舊化作泥土、肥料,為來年的成長做準備,甚至留下種子,為繼起的生命而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五)禪定:花,靜靜地開放,表現出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這就是禪定的境界。

     (六)般若:花有各種顏色、大小、香味,千變萬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能。

     《維摩經·佛道品》中,描述維摩居士在他廣植花卉、清淨妙麗的花園裡,有「覺意淨妙華,解脫智能果」,更有「七淨華」遍薰其身,這裡以華比喻七種淨德,即戒淨、心淨、見淨、度疑淨、分別道淨、行斷知見淨、涅槃淨。

      另外,《華嚴經》裡的華藏世界,最下為風輪,風輪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蓮華,此蓮華中包藏著微塵數的世界,所以又稱蓮華藏世界。作為華藏世界的中心,蓮華便具有特殊的意涵。《華嚴經探玄記》中記載:

      華有十義,所表亦爾,一微妙義,以微妙作為花義,表示佛行佛德離於粗相,故說華為嚴。二開敷義,表示開放殊榮,令人進入覺性故。三端正義,表示圓滿德相具足故。四芬馥義,表示德香普燻益自他故。五適悅義,表示德樂歡喜不會厭離故。六巧成義,表示所修的德相善巧皆能成就故。七光淨義,表示永斷災障極其清淨故。八莊飾義,表示依勝因莊嚴本性故。九引果義,表示此因能結成佛果故。十不染義,表示處世不染如蓮華故。

      而《大日經疏》說的「所謂花者,是從慈悲生義,即此淨心種子,於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佛菩提樹,故說為花。」又是將花向上提升至另一層次的精神意義了。

      禪林用語中,有以「白馬入蘆花」說明超越彼此分別思量的境界。當白馬走入蘆花叢裡,視覺上兩種白色渾然合一,因此轉指泯除人我、大小、高低、美醜等種種分別見解的境界。

      唐代的大珠慧海說:「青青翠竹,盡是妙諦;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大乘佛教裡也有「無情有性」、「草木成佛」的看法。何況花本身具有千變萬化、引人瞑想思惟的特質,可以說花不只莊嚴世界,更具體而微地展現了佛陀的教法。  



       四、花與人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花,不過,不同國家的人,對花所愛也不同,如意大利人忌用菊花為商標,因為每當菊花盛開,正是人們掃墓的時節;日本人忌荷花愛櫻花、荷蘭人愛鬱金香、泰國人愛睡蓮等。

      花常用來形容女人的美貌,如花容月貌、閉月羞花、芙蓉如面……,因此中國女人的名字中也常帶有花名,如樊梨花、穆桂英、花木蘭等。

      佛陀時代著名的末利夫人,即是和末利花有密切的關係。她原名黃頭,是摩訶男的婢女,由於她以飯食供養佛陀的功德,而脫離婢女身,成為波斯匿王的夫人。因為她曾看守末利(摩利迦)園,被稱為末利夫人。其它還有藏密始祖蓮花生大士、貌美如花的蓮華色比丘尼、佛陀前生的蓮華王太子等,他們也是以花為名。

      花不但美麗,令人賞心悅目,也常是祈福消災時的用品。《法苑珠林》卷三十六,敘述南齊武帝之子晉安王蕭子懋,從小即非常孝順。他曾因母親病重,請僧人為其母祈福。當他看到供在佛前的蓮花經過三天仍然鮮麗不萎,便涕泣禮佛祈願:「如果我母親能痊癒,請佛力加持,讓此蓮花至法會結束都不凋謝。」果然七天法會圓滿後,蓮花不但如盛開般鮮紅,莖部還冒出一些根須,他母親也很快就復原了。

     《那先比丘經》也記載有位四肢全無的小孩,費力取得一枝蓮花獻給佛陀,佛陀便告訴他的弟子:「這位沒有手腳的孩子,經過九十一劫的輪迴之後,再也不會墮入地獄道或畜生道、餓鬼道,他將生於天上。天上的壽命結束後,還會重新做人。」這也是因花而祈得福報的感應。

      除了心花一瓣,代表無限誠意之外。人類更依花的生長環境及特質,給予不同的詮釋,甚至擬人化。宋朝詩人林逋喜愛梅花的孤傲清高、不同流俗,而「以梅為妻」,偕之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宋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翫焉。」文中說明他喜歡蓮花的原因,並以菊花比喻隱士,牡丹如同富貴之人,蓮花代表君子。陶淵明將花與人的性格、身份作了巧妙的結合。

      佛教裡也有不少和花相關的事例。《撰集百緣經》記載,有位賣花人有一次將花送到波斯匿王的王宮之後,自己留了一朵想拿到市場賣。路上遇見一位外道要跟他買這朵花,外道才掏出錢,須達長者也出現在他面前,搶著買這朵花,於是兩人競標出價到百千兩金子,仍不罷休。賣花人覺得很疑惑,問他們為何要買花。外道說:「為了供養那羅延天,以求福佑。」須達長者說:「為了供養眾人敬仰、三界之尊的佛陀。」賣花人一聽,便說:「花不賣了,我要自己去供養佛陀!」這位賣花人因花而能見佛供佛,併發願以此散花的善根功德,來世能為盲冥眾生作眼目。

      佛陀制定比丘不應著花鬘瓔珞,不過,花在僧人的修行生活中也佔有不少份量。須菩提尊者有次在岩中禪坐,正入空三昧時,從天上降下雨花。須菩提問道:「空中雨花贊歎,是什麼人?」天人說:「我是天帝釋。」尊者說:「你為何贊歎?」天人回答:「我敬重尊者善說般若波羅蜜多。」尊者說:「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你為何贊歎?」天帝釋說:「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般若。」

      這裡即是用花來表示對僧人修行境界的贊歎。

     《維摩經·觀眾生品》也記載,有一次維摩居士說法,天女「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在場的小乘弟子們費了九牛二虎的神力,仍不能揮去身上的花。天女於是藉機告訴他們,花本身無如法或不如法,花的有著不著,有墜不墜,都是他們自己的妄心分別所致。在這個故事中,以花來象徵修行者生命覺悟的層次。

     《碧岩錄》第三十六則敘述長沙景岑禪師與首座的機緣對話:

      長沙一日遊山,歸至門首,首座問:「和尚什麼處去來?」沙雲:「游山來。」首座雲:「到什麼處來?」沙雲:「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雲:「大似春意。」沙雲:「也勝秋露滴芙蕖。」

      此公案中,藉游山之態度來隱喻生活態度。隨芳草以去,顯示天地的自然悠哉,無絲毫計較;逐落花而回,顯示住於無所住處,去來任運。又首座以「大似春意」一語,認為景岑只是追隨春意而已;景岑答以「也勝秋露滴芙蕖」,則說自己已超越秋露滴芙蕖之枯淡,而領受洋溢春風。

      無論是欣賞、供奉、祈福、讚頌或當作說法悟道的因緣,花和人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拿破崙曾說:「不生花的地方,人類無法生活。」花本身具有真善美的特性,不管我們在意與否,它總是如如自在地為人間帶來色彩和香味,更引發許多人對生命的體悟及開啟心田的智能。  



      五、花與喻

      花既然是大自然送給人類最豐富、最美麗的禮物,人類也憑智能將其淋漓盡致、盡情地運用。凡人物情境、言行舉止,乃至交際往來、待人處事、贊譽詆毀等等,都能以花為喻作貼切的形容。
如比喻朋友交情的契合為「金蘭之交」;比喻優秀子弟為「芝蘭玉樹」;說明一個人只要誠信,自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用不著多說話為「桃李不言」;比喻在困境中忽逢生機是「柳暗花明」、「枯樹生花」;水性柔而隨處流動,楊花輕而到處飄浮,人們就以「水性楊花」形容蕩婦沒有貞節;形容文人才思橫溢為「夢筆生花」;說話華而不實為「花言巧語」;事物短暫或不常見為「曇花一現」……。

      另外,宋朝曾端伯以十種花比喻十種朋友;

      蘭花-芳友    梅花-清友

      瑞香-殊友    蓮花-淨友

      桃花-禪友    蠟梅-奇友

      菊花-佳友    桂花-仙友

      海棠-名友    荼蘼-韻友

      同是宋朝人的張敏叔,也以十二種花來形容客人:

      牡丹-賞客   梅花-清客

      菊花-壽客   瑞香-佳客

      丁香-素客   蘭花-幽客

      蓮花-靜客   荼蘼-雅客

      桂花-仙客   薔薇-野客

      茉莉-遠客   芍藥-近客

      以花喻人,頗富情趣。佛教也常以花來比喻種種妙法,如以花譬喻實相之妙理為「實相花」;以花比喻本心之清淨稱「心華」,所以經中以「心華開敷」表示豁然大悟之意;以蓮花比喻佛的正覺叫「正覺花」;智能開解,如花盛開,故稱「覺華」;以空中見幻化之華的「空華」,比喻因妄見而起錯覺,以無為有。其它還有法性華、聖人華、法樂華、金剛華、緣觀中道華、三十七品華、妙覺華……。

      佛陀所說的教法,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種類,「譬喻」就是其中一種。有些教義繁重龐雜、艱深難懂,如果以譬喻來說明宣揚,比較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在各種譬喻中,花所佔的比例相當多,其中蓮花因具柔潤、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在諸經論中常以之為喻。如以青白蓮花比喻佛陀出世之殊勝:

      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

      以蓮花來形容佛陀三十二種相好,如:

      如來世尊面貌容色,猶如初日開敷蓮花,端嚴顯耀,微笑熙怡。(《大寶積經》卷一○八)

      目如廣大青蓮花葉,眉間毫相如秋滿月。(《福蓋正行所集經》卷一)

      舌相廣長極柔軟,譬如紅蓮出水中。(《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

      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花。(《華嚴隨疏演義鈔》卷四十九)

      以蓮花比喻佛法的清淨難得,如:

      賢王菩薩……在於大眾若如師子,不倚俗法;猶如蓮花不著塵水,無所憎愛心。(《大寶積經》卷十四)

      然諸菩薩于諸世法,不為愛恚所塗染故,如紅蓮花。(《瑜伽師地論》卷八十)

      譬如陸地不生蓮花,菩薩如是不從無為出生佛法。譬如淤泥之水,生雜蓮花,菩薩如是從邪眾生結縛之中,乃生佛法。(《摩訶衍寶嚴經》)

      以蓮花比喻人身難得、本性清淨:

      諸佛出興難,說法亦復然,人身不可獲,亦如優曇花。(《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

      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沾污。(《文殊師利淨律經》)

     《妙法蓮華經》裡闡述本跡二門,也是以「為蓮故華(華生必有蓮)」、「華開蓮現」、「華落蓮成」為喻,來宣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教義。

     《攝大乘論釋》裡,有以大蓮華王來譬喻大乘所顯的法界真如。蓮花雖然生在泥水之中,不為泥水所污,譬如法界真如雖在世間,不為世間法所污染;蓮花自性開花,譬如法界真如自性自然開花,眾生若能體證就能覺悟;蓮花為群蜂所採,好比法界真如為眾聖所用。書中又以蓮花之香、淨、柔軟、可愛,來譬喻法界真如「常樂我淨」的四德。

      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中,以蓮花比喻十種善法,即遠離染污、不與惡俱、戒香充滿、本體清淨、面相熙怡、柔軟不澀、見者皆吉、開敷具足、成熟清淨、生已有想。

      還有《釋氏要覽》說:「袈裟名離染服……又名蓮華衣,謂不為欲泥染故。」是以蓮花清淨無染,比喻出家人所披的袈裟之聖潔。

      以上都是以花來比喻聖德、善法,但是也有相反的譬喻。如在八寒地獄中受苦的眾生,身體會凍成紅色,甚至皮破血流如綻開的紅蓮,所以稱為 頭摩地獄、摩訶 頭摩地獄,即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因為寒氣而皮膚凍成青色,則稱優 羅地獄。

      又根據《大智度論》卷五所記,魔王以美好的慾望誘惑人,破壞種種善事,因此也以「華箭」比喻魔王。

     《佛說孛經》說朋友的類型有四種: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其中「有友如花」就是比喻有好處、有利益時,把別人捧在頭上,沒利用價值、不要時就將之踩在地上的朋友。

      花從含苞待放、燦爛綻放到枯萎凋謝,好比人生的過程。雖然空花水月亦虛幻,但花以其特性開展人們的想像力,豐富人間更多的文學詞彙,也讓佛教在說法時引為譬喻,而能解說無礙,理事圓融。



 
      六、花與境

      在社會逐漸重視精神生活及注重環保生態的共識下,許多住家利用空間,在陽台院子種上幾盆花;市區的街道兩旁,也常有淡紅、橘黃、乳白等各色各式的花朵迎風搖曳;公園、風景區更是草木扶疏、花團錦簇。花實是美化環境不可缺少的角色!

      自古以來「天下名山僧佔多」,寺院建在山林郊野,當然不乏花草樹木的優雅景觀。《洛陽伽藍記》中描述法雲寺時,寫道:「伽藍之內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蘇東坡〈惜花〉詩的「吉祥寺中錦千堆」,即是形容吉祥寺的庭院裡,牡丹盛開宛如錦緞般廣袤、華麗。

      因此,佛寺又有「花宮」、「花界」之稱。李頎在〈宿瑩公禪房聞梵〉詩裡說「花宮仙梵遠微微,月隱高城鐘漏稀」;黃滔在〈題道成上人院〉詩裡有「花宮城郭內,師住亦清涼」之句;元稹的〈與楊十二李三早入永壽寺看牡丹〉詩中說:「曉入白蓮宮,琉璃花界淨」。可見僧人遠離聵鬧,于山間水,于山之餘,蒔花種樹,莊嚴道場兼怡情養性,也是很自然的事。

      除了人間,佛國淨土也多以花來莊嚴美化環境。《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經雲:

      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紲,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無量壽經》中描述,在極樂世界裡每天早晨起來,香風微微吹拂,搖曳著各種寶樹寶網,發出各種微妙法音,聽聞者神智清朗,心情愉悅。然後又說:

     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觀無量壽經》對極樂世界的描述更是美輪美奐,莊嚴無比,如:

      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花是如此的莊嚴極樂世界,其它佛國世界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華嚴經》裡形容光光相照,重重無盡,以大蓮華為中心而形成的蓮華藏世界情形是:
眾蓮競發如衣布,珍草羅生悉芬馥。

      無量寶樹普莊嚴,開華髮蕊色熾然。
……

      階陛莊嚴具眾寶,復以摩尼為間飾,

      周回欄楯悉寶成,蓮華珠網如雲布。

      摩尼寶樹列成行,華蕊敷榮光赫奕,

      種種樂音恆競奏,佛神通力令如是。

      種種

      妙寶芬陀利,敷布莊嚴香水海,

      香焰光明無暫停,廣大圓滿皆充遍。

      此即是無邊妙華遍滿,無量光明普照,眾寶嚴飾,香水海圍繞的蓮華藏世界。

     《梵網經》的蓮華台藏世界的環境,根據《梵網經》中的敘述,蓮華台藏世界周圍有千葉花瓣,一葉花瓣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有百億須彌乃至百億閻浮提。盧舍那坐在蓮華臺上,千葉上各有一大釋迦,百億菩提樹下又各一菩薩釋迦,在宣說菩提薩埵的心地法門。

      蓮華台藏世界的蓮花為千葉所成,而且盧舍那佛趺坐臺上,花葉扶疏,美妙無比。
「花開見佛悟無生」是念佛者最高的生命境界。不過,即使有善根往生淨土,但是如果對佛智存疑,將含於蓮花中,其花未開,不能見聞三寶,此即謂「含華」。往生極樂世界者依其品位上下,佛菩薩來接引時所持的蓮臺也有不同。《觀無量壽經》裡對此有詳盡的敘述,由上品上生至下品下生依次為:金剛台、紫金台、金蓮華、蓮華台、七寶蓮華等。


      另外,密教灌頂時,弟子以帛覆面,將花投於曼荼羅上,花所落處的佛,就作為自己的本尊,此儀式稱為「投華得佛」。依花落下地方的不同,弟子境界成就也有不同。如墮落佛頂上,則成就佛頂真言及佛之毫相等諸尊真言;若墮落佛面,則成就佛眼等尊的諸明真言;若墮於佛身的中間部分,則成就諸心真言;若墮於界道上及行道院,即表示此人沒有決定心,不能成就。

      總之,花對外在環境與內在修行境界皆有所關連。佛國淨土是一個蓮花遍布、百花盛開的世界。「心淨國土淨」,如果每一個人心中常植慈悲、清淨、歡喜的蓮花,並讓居住的大環境能處處鳥語花香,無荊棘雜草,無污穢髒亂,那麼此娑婆世界當下就是莊嚴的佛國淨土。  


       七、花與詩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古來情深義重的文人大多心思感懷敏捷,觸目所及常能吟詠成詩。舉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自然景色,喜怒哀樂、人生際遇的生命景況等等,都是它們抒發詩情的材料。

      佛教典籍裡的偈、頌、歌、訣,廣義上說都是詩。佛教傳入中國後,奧妙的佛法也影響了許多知識份子、官僚士大夫及文學家們的思想、觀念。如東晉開始,有王羲之等人含般若思想的「玄言詩」的流傳;南朝時謝靈運等人的山水詩之盛行;唐朝是佛教興隆時期,更是詩人輩出的時代,兩者相互輝映,留下許多璀璨的文學作品。詩人王維,其字摩詰,即是取自佛教人物維摩詰居士之名,可見他和佛教的因緣。

      在眾多依託自然景物,表達佛教理念與精神的作品中,就有不少與花相關的詩作,以下僅列舉數首來說明:

      (一)因看花而悟道或體悟無常、苦空真理的,如: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笑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元·妙湛)

      妙湛比丘尼為了尋找春天,穿著芒鞋四處去追尋。回來偶然看到園裡的梅花綻放,才恍然覺悟春天就在枝頭上!世間上的人不認識自己,常常愚昧苦惱,向外四處追逐,只是空費草鞋錢。如果認識自己本自具有的佛性,就不會心外求法,因為心外無我、心外無法、心外沒有世界!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唐·法眼文益)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唐·法眼文益)

      法眼禪師穿著僧衣,凝視美豔的花朵,此中情趣當然和一般世俗人不同。他猛然醒悟自己頭髮已斑白,花兒還是和去年一樣鮮紅。不過,嬌豔的花朵,總會隨著朝露而滾落凋謝;濃郁的花香,也會隨著晚風而飄散消失,何必等到完全零落,才知道一切都如幻夢般空虛呢!此詩正是印證《金剛經》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能花。(唐·白居易)
空,是宇宙的真理,但是空的真理在哪裡?好比把花草樹木栽在佛寺裡;意思是象徵真理就在寺院道場裡。一般人常執著兩邊,不是有就是無,不是無就是有,其實依《華嚴經》的解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如能悟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不會在文字表面及有形的物質上執著,而能大小不二、淨穢同體、聖凡皆然,無所謂煩惱或菩提了。

      其它表現「無常悟道」之意的詩尚有:

      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唐·太原孚上座)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唐·龍牙居遁)

      (二)以花為喻來勸世或砥礪的,如: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直饒熱得人流汗,荷池蓮蕊也芬芳。

      梅花是冬季的花卉,越經寒冷的霜雪摧逼,香味就越沁人心。蓮花在夏天開放,越經酷熱的煎熬、污泥的浸澤,更是芬芳茂盛。人生百味雜陳,唯有經得起酸甜苦辣,受得住榮辱得失,才能反敗為勝,轉逆境為順境。

      木樨盈樹幻兼真,折贈家家拂俗塵; 莫怪靈山留一笑,如來原是賣花人。(清·澄波)

      木樨是桂花。花開滿樹枝,似幻也似真,摘下來可以供佛,可以擺在家裡,它的清香幽雅能抖落一身的俗塵。當年佛陀拈花,迦葉微笑而繼承了佛陀的正法,因此澄波禪師就幽默地說「如來原是賣花人」。我們也應學習做一朵花,讓人欣賞,給人芬芳、喜悅和希望。

      披毛戴角入廛來,優 羅花火裡開; 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唐·同安常察)
這首詩的意思是有菩薩悲願的人,即使披毛戴角也要來世間,如優 羅花不懼身陷火焰裡,在煩惱大海中,為眾生灑下甘露法水,在無明山上,作雲雷來震醒眾生早日覺悟。身為修行人,就必須具有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精神。

      又有詩云:「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也是說明善惡因果報應極為貼切的詩。

      (三)一般詩作,將佛法禪意涵蓋在榮華世界當中的也多不勝舉,如唐朝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

      這首家喻戶曉、傳誦千百年的小詩,其中頗富禪學意境。詩人在不知不覺中醒來,聽到外面吱吱喳喳的鳥啼聲,於是想起昨晚的風聲、雨聲,不知枝頭上的花被吹落多少呢?

      作者沒有刻意尋芳,卻在不覺、自然的心情下聽到想到鳥聲、風雨、落花,似有念又無念,似無念又有念;就是如此兀兀自然吧!

      古來詩人在悲歡離合時,常會對酒吟詩或對花吟詩,甚至以男女感情為喻來傳達自己的心意。

      禪師有時也會藉情詩來敘述他的體悟,如三宜明盂這首詩:

      一點私情奈得羞,也曾漏洩在君侯; 相思正值春三月,花開花落總是愁。(明·三宜明盂)

      一位少婦想起閨房私情,不禁害羞起來,也曾把這份情悄悄透露給出門在外的丈夫。兩地相思正是三月春天時節,不管花開花落,都帶來無限的哀愁。「萬法唯心造」,少婦看花開也愁,看花落也愁,其實都只是她心裡的作用。

      一樣花蹊一樣紅,千株桃李萬株穠; 何人識得春風面,五色芳菲處處逢。(清·遠菴 )

      春天裡,到處鮮花瀾漫,千株萬株的桃樹李樹,都是一樣芬芳濃艷,什麼人能認識春風,而處處和繽紛多彩的鮮花相逢?所謂「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唯有敞開心懷,放下世俗名利、人我是非的束縛,才能與萬物合為一體,而任運逍遙。

      其它與悟道相關的詩羅列數條如下:

      映林映日一般紅,吹落吹開總是風, 可惜擷芳人不見,一時分付與遊蜂。(宋·心聞曇賁)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唐·靈雲志勤)

      身在營中心出家,身披鎧甲是袈裟, 刀刀親見彌陀佛,箭箭射中白蓮花。(清.吳生)

      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 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竺庵大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宋.無門慧開)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明.憨山大師)

      從徵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 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似白蓮花。(元.耶律楚材)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淨)

      和空和尚說:「自古詩情半個禪,以詩為禪,以禪為詩,無可無不可也。」同樣的,寓花於詩,以詩喻花,花與詩也別有一番深幽清遠的禪意了。  



      八、花與醫

      佛陀被尊稱為「大醫王」,他除了能醫治眾生的心病,對眾生身體的疾病,也有精湛的醫療觀點和治療方法。佛陀看病會先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並且主張自然療法,如塗上檀香木、沉香之類的香療法,及牛奶療法、鹽療法、花療法等,其中後三項直至現在仍被使用,尤其「花療法」的記載在經典裡有多處可見。《悲華經》裡說:

      ……或有蓮華滿百千由旬……眾生之類或有盲者,聞此華香即得見色;聾者聞聲,乃至一切諸根不具即得具足;若有眾生四百四病,或動發時聞此華香病即除愈;若有顛狂、放逸、狂痴、睡眠心亂失念,聞此華香皆得一心……。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十裡也說到,用根莖花果及皮木等一起煮開的熱水來洗身體,可以治療風寒。

      在《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裡更說蓮花可作安胎藥,經雲:

      懷孕之人,第一月內胎藏不安者,當用栴檀香蓮華、優缽羅華(青蓮華)入水,同研後入乳汁乳糖同煎。溫服此藥,能令初懷孕者,無諸損惱而得安樂。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蓮花從花、蓮蓬、蓮子、蓮葉、蓮藕各部分都有醫療功用。如蓮花茶能清暑解熱和止血;蓮蓬及蓮心,具清心、止血、清熱、安神、降肝火、降血壓的功能;蓮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味甘澀、性平和,有清新養神、補脾益腎和止血的作用;蓮藕性甘寒、涼血,可散瘀,煮熟後甘溫益胃補心。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身涂諸香,所謂栴檀、鬱金也。」鬱金是印度常見的花,它有殺菌作用,和栴檀葉一起磨成泥狀,塗在身上可以預防皮膚病。其藥效廣泛,也能治肝病、健胃、利尿和治膿皰等。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記載:「鬱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這裡的鬱金華指的是蕃紅花。蕃紅花原產於印度,古代印度將它做為香藥,可以治療百日咳、氣喘、婦女病,也能鎮痛、止瀉。

      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它主要成份的菊糖,能增強肝臟功能,其莖、葉、根也具有解熱、發汗的效能。

     漢譯為合歡樹的「尸利莎樹」,是產於印度的一種香木,它的樹膠可製成香藥。在《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裡,把它列為三十二味香藥之一。合歡樹的花和樹皮皆可入藥,能治療氣鬱胸悶、失眠、跌打損傷、肺痛等疾病。

      其它還有 -- 半枝蓮、蛇舌草煎水服:對癌症、皮膚癢有效。

      三花茶:金銀花、杭菊花、臘梅花清水煮後加冰糖,能消暑解熱,改善過敏性體質。(身體虛寒者慎用)

      五花茶: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槐花及厚朴花,清水煮後服用,可清熱,涼血解毒、抗菌消炎。此方為廣東民間著名的涼茶。

      蜜糖銀花露:金銀花簡稱銀花,又名皮忍冬花,能清熱、解毒、治咽炎、暑癤、肺燥、咳嗽,又可預防感冒。製法:先將五錢至一兩的金銀花煎煮後,過濾渣葉,再加一兩滴蜂蜜,冰熱飲皆宜。
甘菊枸蜜茶:經常服用,永無目疾,對肺腎及心臟也有幫助。

      另外,櫻花對食物中毒有解毒的效用;被毒蟲蜇傷時,可用新鮮的牽牛花葉,細細搓揉後擦於患部,能消腫止痛;菊花能治療跌打損傷,把菊花煎成汁,毛巾浸濕敷在患處,一日二次,連續敷幾天便能痊癒。

      《文殊師利問經》卷二記載,文殊師利問佛陀:

      世尊,諸供養余花,用治眾病或消惡毒,其法云何?若供養佛余花、般若波羅蜜花、佛足下花、菩提樹花、轉*輪處花、塔花菩薩花、眾僧花、佛像花,其法云何?世尊,用此花,有幾種咒法?世尊,一切諸花云何入佛花中?世尊,用此花法,為有一種為有多種?此咒為有一種為有多種?

      佛陀聽了之後,很仔細地告訴文殊師利,各種花的咒語、能治哪些病,及如何受持,如何使用這些花等等。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用花及其它植物開創了佛教醫學,其慈悲和智能,治癒許多眾生的各種疾病。今日醫學發達,但是因化學藥品引發的「藥害」也時有所聞。於是這些古老的、以花草果實來治病養身的健康自然療法,也已逐漸為現代人重視並採用了。  



      九、花與藝

      佛教所有的藝術品,都與花有不可分的關係。花長在土里是千嬌百媚,經過人們的慧心巧思和應用,花又展現另外更多元的藝術生命。

      例如從繪畫壁畫或雕塑的各種佛菩薩雕像上面,可以看到不同造型的蓮花圖飾,如佛像身後的背光,大都以花作裝飾,稱之為「蓮環光背」,這是以蓮花的單瓣、復瓣配置成種種不同的變化,周圍再襯上忍冬紋、寶相花紋、連珠紋或光焰;背光含有光明、莊嚴之義。

      諸佛菩薩多是或立或坐於蓮花座上。因地域不同,蓮花座的造型也有許多種類,不過,大體上可分為有蓮莖蓮座和無蓮莖蓮座兩種基本造型。《大日經疏》卷十五描述:

      若是佛,謂當作八葉芬陀利,白蓮花也,其花令開敷四布。若是菩薩,亦作此花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極開也。

      這是以蓮座上蓮瓣開敷的程度,來區分佛與菩薩的蓮花形狀。諸佛菩薩坐在蓮花座上的由來,則見於《大智度論》卷八:

      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為韋紐,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於寶華上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由於梵天王坐在蓮花上,諸佛菩薩就隨順習俗,也坐在蓮花上。由此可知從天人到諸佛菩薩,都以蓮花座為其座席。

      面貌慈祥婉約,造型優雅柔美的手持蓮花菩薩像,也是美麗的藝術品。現今存於敦煌莫高窟四十多窟的隋唐《法華經變》壁畫,其中的「三十三觀音」,菩薩與蓮花的搭配也有不同,如:

      楊枝觀音: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

      白衣觀音:一般左手持蓮花,右手持淨瓶。

      蓮臥觀音:在池中蓮花之上。

      施藥觀音:常為右手支頰,左手於膝頭拈蓮花之像。

      一葉觀音:乘蓮花浮於水面漂行之像。

      威德觀音:左手持蓮花,坐岩畔。

      多羅尊觀音:合掌持青蓮花。

      不二觀音:兩手低垂,在水中坐蓮葉上。

      持蓮觀音:坐蓮葉上,兩手持蓮花,常為少女面孔。

      從這裡我們看到諸佛菩薩的身像、座位,所呈現的藝術風味。

      另外,一般在佛塔的外形上,會雕刻蓮花紋飾,保護佛塔的欄楯石柱,及藻井、瓦當、碑牆上,也常雕有各種蓮花圖案。其它的應用如佛教的幢幡、經蓋、蒲團、燈座等文物上,都雕 著栩栩如生的蓮花。

      佛殿裡、佛桌上,以及法會壇場的佈置,花是不可少的供品之一。中國人習慣焚香祝禱,以心香一瓣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南傳國家地處熱帶區,盛產各種鮮花,佛教徒經常以花莊嚴道場,增加佛殿的藝術氣氛,「以花供佛」也是他們表達誠心最好的方式。

      中國的插花藝術也是源自佛教的「供花」儀式。一般對插花的分野,大致可分為古典插花與現代插花;美式、歐式與東方式插花。古典插花強調花卉排列的弧度與優雅,現代插花強調的是將花卉集中、顯眼、有衝擊感。日本的插花重視形式,不同流派各有其規矩和插法,中國的插花則重視意趣內涵。

      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表現,也是遑不多讓。舞蹈表演時,敦煌舞者手持蓮花,翩翩起舞,更覺多采多姿;甚至一些佛教舞者,將鮮花融入舞藝,在熱情舞動中,一舉手、一投足,倍增嫵媚俏麗。

      佛教藝術品中也有以花為圖案的,如書籤、卡片、信封、信紙、茶杯、碗盤、窗簾、磁磚、壁紙,乃至衣服、毛巾、枕頭套、被單等等,常以花色作為裝飾。另外,在寺院周圍或庭院中,以五顏六色的鮮花做成景觀設計的,如花鐘、花籬、花牆、花的動物造型等等。

     《阿彌陀經》裡的淨土人物,每天以香花供養十萬億佛,諸佛菩薩、大德之間的往來,信徒的布施奉獻,常以花作為餽贈的禮物。送花也是一門藝術,人們依花的特質賦予一定寓意,如考試及第譽為「折桂」、送別稱為「折柳」、祝老人長壽用桃子。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代表愛心;月季和石榴這兩種花象徵「火紅年華,前程似錦」,可作為祝賀生日用;蘭花淡雅高潔,有「花中君子」之稱,拜望德高望重的長者,宜送蘭花;新店開張、公司開業,宜送月季、紫薇等,因它們花期長,花朵繁茂,有「興旺發達、財源茂盛」之意。

      千姿百態的花朵,蘊含著千言萬語,了解花語花意,才能適當表達送花的藝術。

      在佛教藝術裡,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花是藝術的美麗使者。不論是自然欣賞的心領神會,或現實用品的美化作用,花都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遍灑馨香,並留下永恆不謝的生命。  



      十、結語

      佛教與花有很深的淵源。本文從諸佛菩薩、佛法、人類、譬喻、環境、詩偈、醫藥、藝術八方面,來探討花與佛教的關係。

      從花和佛菩薩的密切因緣中,我們看到花的「清淨佛心」;從花引發的精闢妙法中,我們看到花的「般若智能」;從花對僧人、世間人的影響中,我們看到花的「珍貴人性」;從花的各種譬喻中,我們看到花的「善巧方便」;從花對環境、心境的美化提升中,我們看到花的「莊嚴世界」;從花對詩人的啟示中,我們看到花的「禪心悟性」;從花在醫療的應用中,我們看到花的「慈悲布施」;從花與藝術的相互依存中,我們看到花的「永恆生命」。

      若以佛法觀點來看,一期一期的花開花謝,正是人生最佳的寫照。在每一期的生命裡,我們如何和花一樣盡情綻放,發揮生命的極致,為大地和世人灑下燦爛美麗的光採?

      歷代禪者有許多人是從看花賞花中得到啟示。我們應學習這些禪者的修行,在春夏秋冬四時更替裡,體會花開花謝的因緣,認識花的隨緣、不執著及無我無私的開放、無執無戀的凋謝,甚至任霜雪侵襲、刀剪摧折,仍然靜默堅忍、無怨無尤;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且讓我們以花為師,「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能花」,將世間點綴得更美、更善、更真!



佛弟子文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發表於 2012-4-8 00:19:08 | 只看該作者

點評

讚美 佛教菩薩發心! 阿彌陀佛!  發表於 2012-4-8 21:0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4 17:33 , Processed in 0.2175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