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6|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持名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73109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持名的讲记敬摘点滴
...没有善根的人,佛住在那里那么多年,住在一个城里头,一个都市里面,几十年都不晓得有个释迦牟尼佛。真正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啊!大本无量寿经里头也说得很好,它说:世间之人,前世修得有善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他才有这个因缘,闻得阿弥陀佛名号;一闻佛名,他就能生欢喜心,他就能生慈悲心;这个就证明了,他的善根深厚。善根要不深厚的话,不会有这种情形。我们也曾见到有人闻到佛名之后,心里生欢喜,甚至于流眼泪。也有人听到这个佛名的时候,这个心里感受到毛发悚然,敬畏之至。这都是有深厚善根的证明。这一个法门摄受的范围非常之广大,无论是在家,是出家,都可以修学,都有同样殊胜的成就。所谓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辈之人,就是上等人,也就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发心舍俗出家。那么,讲到出家,要跟诸位说明白。出家重要的是在心里面不执著,这叫真出家。如果,身出家了,这个心还留恋在家庭里面,那反而不如在家修行。所以,莲池大师有四料简,讲出家人有四种;第一种呢?心出身出,身心俱出的,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种是心出家,身不出家;第四种是身心俱不出。身出家了,心不出家,和那个身心俱不出,这两种人,都不能成就。心出家,身在家跟那个身心俱出的人,有同样的成就。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晓得。那么,由此可知,出家著重在心之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出家,不一定在形式上。不但是一切人道得这个法门的利益无量无边;就是畜生道,闻说阿弥陀佛,念佛往生者也很多。你看,佛门里头,有个小册子叫物犹如是,那个里面全是记载著畜生念佛往生的,真正是不可思议!像八哥、鹦鹉,它们会念佛;还有寺庙里头,领养这个去放生的,有放生的猪、牛、羊,还有的是这一些禽兽之类的;常常在寺院里面,听到这个暮鼓晨钟,听到这个念佛、念经的音声,它跟著听;它听久了,它不会人言,但是,它心里面有感受;所以往生,也有往生的瑞相;那么,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人才说,‘上上根不能踰其坤,下下根一口证其踰。’这两句话前面讲过。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最圆满、最玄妙的法门。
‘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功德,确实是说不尽的。十方诸佛都赞叹不尽,我们那有能力,能说得出来?不但没有能力,就是我们思维想像,也没有法子,也想不出来。华严经里面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这是华严经上两句话,那么,这是我们解释这一句‘闻说阿弥陀佛’。这个‘慧’,是说世间的聪明智慧。‘了’是明了,或者是了解;佛法则是指一切大乘经典。人是什么人呢?有修有证的人。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以这个三学、三慧;要依这个方法来修学,证得了三学三慧。这种人,他才能够把佛法真正的意思才能说得出来。所以,不是世间聪明才智的人,拿到佛经一看,他就懂了,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要记住一个先决的条件。
三学,这里讲得很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是一定的层次,决定不会乱的。所以,佛法的修学就是学的戒定慧。戒定慧有许多层次,换句话说,它要依照这个修学人程度浅深,而来说明他的境界;程度高的人,这个戒定慧的境界也高,内涵也深,也广大。初学的人,这个戒定慧都说得很浅,便于入门。三学次第与圆融,我们要并进,换一句话说,我们要同时来修学。譬如说,在实际生活环境里面,我们要次第地来修学。戒律的大意是防非止恶,它的精神也就在此地。戒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定,不是说,我是持戒了,这个世间我做个善人、做个好人。那个目的是次目的,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一心不乱,就是得定。这个定还是手段,还不是目的。定的目的在开慧,在开智慧。所以,前面给诸位说过,到后面这个一心不乱里头,我们还要跟诸位来细讲。事一心,就是,这三学里头到这个定的这一个阶段,但是,没有开慧,这个就叫事一心。如果,这个定开了智慧了。那么,这就属于理一心不乱了,那个境界要大大地不相同。戒学的修法,当然不是几句话能够说得了的。可是,初学的人,必需要依五戒十善来修学。而出家的人,必需从沙弥律仪,就是十条戒律,二十四能威仪去做起,这个在修学里头讲,这个叫根本法。五戒十善,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大,如果要不细讲,的确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民国初年,就是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为我们念佛的同修们,选定了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以及安士全书,选了这三样东西,作为我们初学佛的人必修的课本。这三样东西,都是讲戒学。换一句话说,他老人家将这个三部书来代替戒律。这个意思非常之好。你戒律,没有人给你讲解,的确是不得其门而入;绝不是简简单单那几条条文,我们就可以来修学的,不是的。那么,有了这三部书就方便多了。这三部书,文字浅显,我们容易看得懂,而且又有很详细的注解,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证,叫我们看了不能不信,叫我们看了不敢不做;持戒念佛,它是帮助我们持戒念佛;使我们成就念佛三昧;这是印光大师的一番苦心。我们循著他的这个道路去走,决定不错。他老人家的学生,在台湾的成就,是人所周知的;临终的瑞相,那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学生有成就。我们也一脉相承,依照祖师的教诲,一心一意来修学持名念佛的法门。一句佛号里面,就将三学统统都包括了。我们念佛的时候,心里面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头不会想坏的事情,总不能说,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想坏事,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当你念佛的时候,就是诸恶莫作。这一句佛的名号,前面跟诸位说过了,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那么,换一句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又是众善奉行。这戒律统统俱足了。小乘的戒律,是诸恶莫作;大乘的戒律,是众善奉行。你看看,一句阿弥陀佛,是不是把这个戒包括在其中?持名,目的在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禅定;这个定学也俱足了。戒定都有了,这一句佛号,无论是四个字,无论是六个字,字字分明,忆持在心,慧俱足了。所以,你看看,一句佛号,戒定慧三学俱足了。这个慧里面,再有大乘的闻思修;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不是小乘法门。所以,我们特别要从这个慧学里头,跟诸位讲菩萨三妙慧。这个三妙慧就是闻慧、思慧、修慧。闻即深信,这个是闻慧。这一点相当相当的难。这‘思’,执受在怀;修慧是持守不失。我要跟诸位说说这个事情。这个法门,是有名的难信之法;你譬如说,像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人家喜欢;为什么呢?讲道理啊!愈研究愈有味道。今天,给你讲阿弥陀经,劝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信得过吗?你听了,你不说它是乌托邦,不说它是假理想,就算你很不错了。果然能够真信,深信不移,这样的人,到那儿去找去?我自己学佛,学了七年,才相信这个法门。虽然相信,说老实话,假如从五根五力来讲,我连个信根都没有;谈不到力量啊!只是相信,不再诽谤了,不再说它是老太婆教了,不再说它是迷信了。七年以后,观念上才转移啊!真正相信,是我在讲华严经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啊!才真正看中了这个法门。我所发现的弥陀经就是华严经里,一真法界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是,念佛是能入啊!一真法界是所入啊!拿到这一个一把钥匙,这才能入一真法界的这个大门啊!的的确确是个难信之法。所以,你要是一利耳根,就能够深信不疑,晓得持名这个办法;这一种修学方法确实能够了生死,超三界,证入一真法界;像华严经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不是闻慧,是什么?执持,这两个字,就是思慧与修慧。‘执’,所谓是执受在怀,心里头真有了,有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有了,这是执。孔老夫子跟我们讲:‘择善固执’。我们现在要择善固执。不错!大乘佛法是讲破执著。那么,我们是想一想看,我们的人我执、法我执,能破得了吗?破不了啊!人我执不善,人我不善,法我也不善。所以,孔老夫子教我们择善固执。什么是善呢?前面讲过,善中善,福中福,就是阿弥陀佛。那你为什么不执著这个呢?的确啊,你要把这个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它就是善中善、福中福,你要搞清楚了,可不简单。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我们现在用的时间很短,没有办法详细跟诸位来介绍。但是,可以提醒诸位,希望诸位从此之后,能够认真地修学念佛法门,读诵大乘经论。双管齐下,行解相应,这是最有善根福德的人了。所以,我们这一句名号,听在耳里头,存在心上;常常念著阿弥陀佛,他的大愿大行,无量功德,摄受十方一切念佛众生,往生西方世界,这个是思慧啊!我教学、讲经,时常提醒大家,一个真正觉悟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这个心量小,窄小,就是迷惑,就是颠倒。他念佛很难成就。所以说,我们的学佛,我们弘法利生,决定不是为个人的名闻利养,也不是为我们自己的一个道场,叫别人来赞叹,那都错了。你说,我们今天在那边做,为什么呢?我们什么都不为!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法喜充满啊!勉强为利益一切众生,像金刚经里面讲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为什么呢?度,还是你自己度自己,不是我度你嘛!我能够帮助你的,只不过是增上缘而已。你看看,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全是你自己;谁度谁呀?自己度自己。人要是把身心世界,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摆脱掉了,得大自在啊!你要不能摆脱掉,那你就是苦海无边,没有边际啊!弘法利生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是目的。看一切人都觉悟,看一切众生都解脱了,都往生佛国土了,都见佛闻法了,这是多么开心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尽心尽力在这儿做的,欢欢喜喜在这儿做的。如果,你是为名来做,做了多少年,名也没有得到,那你多苦恼呢?为利去做,你做了多少年,也没有人来供养你,那你不气死了。什么都不为,这多自在啊!众生有福报,有缘份的,他相信,他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离苦得乐了。福报少的人,他听到了,听了不信,不愿意照这个做,也好;‘一利耳根,永为道种。’跟前面故事里头所讲的一样,一称南无佛,他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他也证阿罗汉果,那有什么不好呢?所以这个叫思慧。我们念念为度一切众生,不能著度众生的相,就像前面金刚经里所说的一样,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啊!那么,我提倡,劝大家的四句话,就是说,于事无求,世出世间法里头我们都不求。于人无争,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里面,有真正之乐,有真正的法喜,有真实的受用。那么,讲到修慧,‘修’就是持。‘持’是什么呢?保持,不让它失去,保持在心里面。心,它会表现在行为上,这个叫真正的持。如果是行为上作得很像样,心里面没有,那不叫持,那是假的,只有外表,没有内容。所以,这个持,是用在心上。这一句名号,古德所谓是‘万德洪名’,念念在心里面;同时,我们又晓得这一句佛号的涵意,是无量觉。持这一句名号,我们的身心,表现在外面的,就是无所不觉;无论是逆境、顺境,决定不迷,与这一句佛号就相应了。所以,这正是佛地论里面所讲的‘菩萨屡三妙慧,净土往还。’这就是这一句里头所说的。菩萨屡三妙慧,净土往还。那么,这一边所讲的,以闻思修得入净土,这个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下面呢?简单跟诸位说,本经要紧的是三资粮—信愿行。又信愿行就是闻思修,就是闻、执、持。前面这个表解里面,我们看到。所以,闻是信,思是愿,修是行。所以,闻佛,闻说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信字,三资粮的信资粮;执受在怀,这个就是愿资粮;你要没有愿,不甘心情愿,你怎么会执受在怀。守持不失,就是行资粮,这个就属于行。这是三而一、一而三,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圆圆满满地具足了三慧三学。那他怎么不入净土呢?
再给诸位讲,这执持名号,这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说,这是四种念佛之一,就是持名念佛。这种修行方法,能够叫我们得到一行三昧。这一行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一行,六祖大师,坛经里头说过。本经,专主执持名号,正是对机之教。以佛号投于杂心,杂心不得不纯。这个是特别偏重于本经修学上来说的。龙树菩萨,在毗婆沙论里头说,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如同这个世间的道路一样,有远、有近、有难行、有易行。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里面的易行道。正因为行门太容易了,而且成就又是那么样的殊胜,所以信的人就难了。世间人总是认为经过一番苦难而得来的,他相信;轻而易举得来的,他反而不容易相信。
那么,底下这一条,跟诸位说的:又但称名号,不假参究。这个就是讲只要念佛,不必要去参禅;换句话说,不必禅净双修,专修净土,就好了。专修就好了,不要假借这个参禅。过去,空谷禅师,他老人家有句话说:...(●[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什么呢?讲道理啊!愈研究愈有味道。今天,给你讲阿弥陀经,劝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信得过吗?你听了,你不说它是乌托邦,不说它是假理想,就算你很不错了。果然能够真信,深信不移,这样的人,到那儿去找去?我自己学佛,学了七年,才相信这个法门。虽然相信,说老实话,假如从五根五力来讲,我连个信根都没有;谈不到力量啊!只是相信,不再诽谤了,不再说它是老太婆教了,不再说它是迷信了。七年以后,观念上才转移啊!真正相信,是我在讲华严经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啊!才真正看中了这个法门。我所发现的弥陀经就是华严经里,一真法界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是,念佛是能入啊!一真法界是所入啊!拿到这一个一把钥匙,这才能入一真法界的这个大门啊!的的确确是个难信之法。所以,你要是一利耳根,就能够深信不疑,晓得持名这个办法;这一种修学方法确实能够了生死,超三界,证入一真法界;像华严经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不是闻慧,是什么?执持,这两个字,就是思慧与修慧。‘执’,所谓是执受在怀,心里头真有了,有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有了,这是执。孔老夫子跟我们讲:‘择善固执’。我们现在要择善固执。不错!大乘佛法是讲破执著。那么,我们是想一想看,我们的人我执、法我执,能破得了吗?破不了啊!人我执不善,人我不善,法我也不善。所以,孔老夫子教我们择善固执。什么是善呢?前面讲过,善中善,福中福,就是阿弥陀佛。那你为什么不执著这个呢?的确啊,你要把这个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它就是善中善、福中福,你要搞清楚了,可不简单。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我们现在用的时间很短,没有办法详细跟诸位来介绍。但是,可以提醒诸位,希望诸位从此之后,能够认真地修学念佛法门,读诵大乘经论。双管齐下,行解相应,这是最有善根福德的人了。所以,我们这一句名号,听在耳里头,存在心上;常常念著阿弥陀佛,他的大愿大行,无量功德,摄受十方一切念佛众生,往生西方世界,这个是思慧啊!我教学、讲经,时常提醒大家,一个真正觉悟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这个心量小,窄小,就是迷惑,就是颠倒。他念佛很难成就。所以说,我们的学佛,我们弘法利生,决定不是为个人的名闻利养,也不是为我们自己的一个道场,叫别人来赞叹,那都错了。你说,我们今天在那边做,为什么呢?我们什么都不为!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法喜充满啊!勉强为利益一切众生,像金刚经里面讲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为什么呢?度,还是你自己度自己,不是我度你嘛!我能够帮助你的,只不过是增上缘而已。你看看,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全是你自己;谁度谁呀?自己度自己。人要是把身心世界,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摆脱掉了,得大自在啊!你要不能摆脱掉,那你就是苦海无边,没有边际啊!弘法利生也没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是目的。看一切人都觉悟,看一切众生都解脱了,都往生佛国土了,都见佛闻法了,这是多么开心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尽心尽力在这儿做的,欢欢喜喜在这儿做的。如果,你是为名来做,做了多少年,名也没有得到,那你多苦恼呢?为利去做,你做了多少年,也没有人来供养你,那你不气死了。什么都不为,这多自在啊!众生有福报,有缘份的,他相信,他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离苦得乐了。福报少的人,他听到了,听了不信,不愿意照这个做,也好;‘一利耳根,永为道种。’跟前面故事里头所讲的一样,一称南无佛,他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他也证阿罗汉果,那有什么不好呢?所以这个叫思慧。我们念念为度一切众生,不能著度众生的相,就像前面金刚经里所说的一样,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啊!那么,我提倡,劝大家的四句话,就是说,于事无求,世出世间法里头我们都不求。于人无争,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里面,有真正之乐,有真正的法喜,有真实的受用。那么,讲到修慧,‘修’就是持。‘持’是什么呢?保持,不让它失去,保持在心里面。心,它会表现在行为上,这个叫真正的持。如果是行为上作得很像样,心里面没有,那不叫持,那是假的,只有外表,没有内容。所以,这个持,是用在心上。这一句名号,古德所谓是‘万德洪名’,念念在心里面;同时,我们又晓得这一句佛号的涵意,是无量觉。持这一句名号,我们的身心,表现在外面的,就是无所不觉;无论是逆境、顺境,决定不迷,与这一句佛号就相应了。所以,这正是佛地论里面所讲的‘菩萨屡三妙慧,净土往还。’这就是这一句里头所说的。菩萨屡三妙慧,净土往还。那么,这一边所讲的,以闻思修得入净土,这个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下面呢?简单跟诸位说,本经要紧的是三资粮—信愿行。又信愿行就是闻思修,就是闻、执、持。前面这个表解里面,我们看到。所以,闻是信,思是愿,修是行。所以,闻佛,闻说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信字,三资粮的信资粮;执受在怀,这个就是愿资粮;你要没有愿,不甘心情愿,你怎么会执受在怀。守持不失,就是行资粮,这个就属于行。这是三而一、一而三,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圆圆满满地具足了三慧三学。那他怎么不入净土呢?
再给诸位讲,这执持名号,这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说,这是四种念佛之一,就是持名念佛。这种修行方法,能够叫我们得到一行三昧。这一行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一行,六祖大师,坛经里头说过。本经,专主执持名号,正是对机之教。以佛号投于杂心,杂心不得不纯。这个是特别偏重于本经修学上来说的。龙树菩萨,在毗婆沙论里头说,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如同这个世间的道路一样,有远、有近、有难行、有易行。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里面的易行道。正因为行门太容易了,而且成就又是那么样的殊胜,所以信的人就难了。世间人总是认为经过一番苦难而得来的,他相信;轻而易举得来的,他反而不容易相信。
那么,底下这一条,跟诸位说的:又但称名号,不假参究。这个就是讲只要念佛,不必要去参禅;换句话说,不必禅净双修,专修净土,就好了。专修就好了,不要假借这个参禅。过去,空谷禅师,他老人家有句话说:不必参念佛是谁,只要我们直而纯一念去,亦有开悟之日。这个几句话很重要,为什么呢?参禅的目的,就是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么,也许有人,他这个目的,是在此地,你叫我念佛?我念佛能大彻大悟吗?我念佛能明心见性吗?给诸位说,能!你要晓得,你为什么不能够大彻大悟?为什么不能够明心见性?那是因为你有障碍,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碍。障碍是烦恼,是你的心杂乱,所以,你不能明心、你不能见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了,不乱不杂了,纯一了,当然大彻大悟,当然明心见性。所以,禅师讲,也有开悟的一天啦!这个话,一点都不错。
那么也许有人问,永明大师,他老人家所提倡的,就是禅净双修。他有几句话也很有名的。净土宗,第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云,他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求生作佛祖。’那么,你们听了这几句话,唉哟!我现在修念佛法门,那我还得去参个禅呀!可是诸位要晓得,永明大师这个话,是为谁说的?说话时候的背景如何?你要了解,他是为那些参禅人而说的;不是为专修念佛的人而说的。如果,你专修念佛法门,他老人家一句话都没得说。你修禅,他看到你在禅上不会有成就,可是,要叫你舍弃禅来修净土,面子上也过不去,于是乎就教你什么?禅不错,很好啊!最好再加一点净土进去,禅净双修啊!那你的成就一定很快。劝勉参禅人的话,这是我们要记住的。如果你真的,要想在念佛当中带一点禅观,那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另外去参话头,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到。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正在你念佛的时候,你就能够反观,能念之心。‘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佛。’这样能所双忘,心佛相即,这种观照与禅家的参究是相同的;而且在成就上来讲呢?比这个禅家的观心,或者是参话头,还要来得殊胜,这是诸位要特别把它记住的,能够用得上这个方法,当然是太好了。这就是正念佛的时候,即念反观;注重这四个字,就在这一念上反观,这个观是观照般若;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那个‘观’,也就是照见的意思,就在这个念头上照见;照见什么呢?上面一句所说的,能念之外,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为什么呢?你所念的这个佛啊,是你自己心性里变现出来的;所以,是你自己念自己。所念的佛外,这儿讲境界,无有心能念于佛。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这是‘能所双亡,心佛相即。’我在前面跟诸位提示:你念佛的时候,全心是佛,全佛即心。要这样念法才行,这样念法,这个感应特别地殊胜。那么,底下这个两对‘能念之心,离形绝相;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像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尊者去找心,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所以说不可言有。一天念到晚,念阿弥陀佛;不能说有念。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不可言有说。‘能念之心,它又灵灵不昧;所念之佛,他又历历分明。’你看,不可言无啊!你也不能说空,不能说无念。有念、无念,两边都不立。不能说有念,不能说无念,空有不立。空有是两边,两边不立,心佛一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是一体,能所就不二啊!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能所不二啊!‘如是持名,则通实相。’你念佛,要是这个念法,与禅宗的这个参究,实在上讲,就没有两样了。这个念法,在念佛上讲呢?这叫作理念;换句话说,你要求理一心不乱,求这个念佛三昧当中,快快开智慧,你就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非常地有效。
那么前面也跟诸位提过。这四种念佛,这个地方是讲到实相,讲到持名,持名再通实相,这是念佛四种方法里头的两种;那么,除这个之外,还有一种叫观像念佛。观像是什么意思呢?那真是要有很大的福报必需有人奉养他,自己也清闲,没有事情。家里头,有个佛堂;很庄严的佛堂,供的有佛像。自己一天到晚,在这佛堂里,不离开,看著佛像,这叫做观像念佛。使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相好庄严的形像,深深地印在自己心上,我们讲,印在自己脑海里,这个叫观像。但是,你要是离开了佛像呢?那你就观不成了。另外一种叫观想;观想是依照观无量寿经,也就是十六观经里面的方法来观想。这个两种,都不太容易。这四种,是以持名最容易、最方便。但是,观像、观想,与实相不同,很不容易跟实相相应。而持名很容易与实相相应。这个法门真正妙极了,无怪于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提倡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人不弘扬这个法门。这是我们要好好地去想一想,去记取。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七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七卷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卷
净公上人讲述
经文,我们讲到第三大段。在这一大段里面,世尊教给我们,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最殊胜的一种方法。这在前面,都曾经为诸位介绍过。请看经文: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比国。’
这一段是简别其他的行门。在因、缘、果这一段,我们前面给诸位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特别要著重的前面这可以说是理。理体上本性具足的十法界。所缘缘、无间缘这一边呢?是讲事造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理’是事之理;‘事’,是理之事。那么在此地,性具与事造是一不二。那么,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与事实。重要的地方,就是教我们要生起敬信心,钦敬的心情。至于往生的方法,那就在增上了,在这个地方。一心持名、持戒修福,这就是本经前面所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后面,我们还要跟诸位讲到,这是自力法门,自己的力量。必须有自己这一份力量,而后才能够得到佛力来帮助我们,就是接引往生。佛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虽有佛力,佛力不能够加持给我们。这个道理,希望我们特别要留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在这里。圆证三种不退转,一生圆满成就。成就最圆满、最殊胜、最究竟的智慧福德。世间每一个人都在那里求,有几个人能够证得?唯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可以圆满的证得,也就是证得事造理具不二。自力、他力溶成,集合成一个力量。那么,这是承前面,我们想亲近诸上善人。啊,所以,佛跟我们讲,必须要具备多善根福德因缘;换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这一桩大事情,必需要因缘具足才能成就。所谓因缘具足,拿今天的话来说,它所需要的种种条件,我们都能够符合。这样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那么,这个里面,不但是本经,所有大乘法门的修学,都是以智慧为基础。也就是说,大乘的修学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本经是大乘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当然,它也不例外。换一句话说,它也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所以,智为先导。它在前面,领导著行人,好比我们走路一样,前面这个带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发菩提心,精进念佛,这就叫多善根。在此地这个几句,希望大家要注意到,智为先导。要记住发菩提心,这一句话很重要。精进念佛。那么,这个就叫多善根。这个因缘里面,是属于亲因缘。那么,我们现在讲念佛,讲到这个法门的修学,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在念佛?假如说,我们已经信了佛法了,我们已经发心修净土了,天天也在念阿弥陀佛。可是,我们没发菩提心,虽念佛,没有精进;那么,换句话说,你有没有善根呢?你有善根,不多,善根不多。那么,换句话说,你这个善根就是少善根,那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的善根少了。所以,这个地方,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的,要发菩提心、要精进。那么,除此之外还要力修五度。‘力’就是努力去修学。六度,为什么说五度?前面,般若波罗密,已经在‘智为先导’这个‘智’就是般若波罗密,六度里头的般若波罗蜜。所以,除了那里已经讲过之外,那么,这个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努力地修这个五度。求极乐世界依正的果报。万善庄严,这个叫多福德。那么,这个就是助缘。‘因’,前面智为先导是因。这力修五度,讲缘;因缘都具足了,必生彼国,那你是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这个两条,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今天,念佛人虽然是多,看起来他好像也很勤快,但是,到了临命终时,往往不能往生。你要是仔细去追究他的原因;的确,他是善根福得不多啊!换一句话说,不是以般若波罗密为基础发的菩提心;从感情里面发的菩提心,那是不管用的。虽念佛不能精进,虽修五度没有力量,力不足。所以,他求极乐依正的果报,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所以,这一点希望我们真正念佛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们,尤其是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的,那你就要特别把这几句话记...(●[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么不能够明心见性?那是因为你有障碍,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碍。障碍是烦恼,是你的心杂乱,所以,你不能明心、你不能见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了,不乱不杂了,纯一了,当然大彻大悟,当然明心见性。所以,禅师讲,也有开悟的一天啦!这个话,一点都不错。
那么也许有人问,永明大师,他老人家所提倡的,就是禅净双修。他有几句话也很有名的。净土宗,第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云,他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求生作佛祖。’那么,你们听了这几句话,唉哟!我现在修念佛法门,那我还得去参个禅呀!可是诸位要晓得,永明大师这个话,是为谁说的?说话时候的背景如何?你要了解,他是为那些参禅人而说的;不是为专修念佛的人而说的。如果,你专修念佛法门,他老人家一句话都没得说。你修禅,他看到你在禅上不会有成就,可是,要叫你舍弃禅来修净土,面子上也过不去,于是乎就教你什么?禅不错,很好啊!最好再加一点净土进去,禅净双修啊!那你的成就一定很快。劝勉参禅人的话,这是我们要记住的。如果你真的,要想在念佛当中带一点禅观,那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另外去参话头,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到。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正在你念佛的时候,你就能够反观,能念之心。‘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佛。’这样能所双忘,心佛相即,这种观照与禅家的参究是相同的;而且在成就上来讲呢?比这个禅家的观心,或者是参话头,还要来得殊胜,这是诸位要特别把它记住的,能够用得上这个方法,当然是太好了。这就是正念佛的时候,即念反观;注重这四个字,就在这一念上反观,这个观是观照般若;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那个‘观’,也就是照见的意思,就在这个念头上照见;照见什么呢?上面一句所说的,能念之外,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为什么呢?你所念的这个佛啊,是你自己心性里变现出来的;所以,是你自己念自己。所念的佛外,这儿讲境界,无有心能念于佛。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这是‘能所双亡,心佛相即。’我在前面跟诸位提示:你念佛的时候,全心是佛,全佛即心。要这样念法才行,这样念法,这个感应特别地殊胜。那么,底下这个两对‘能念之心,离形绝相;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像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叫阿难尊者去找心,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所以说不可言有。一天念到晚,念阿弥陀佛;不能说有念。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不可言有说。‘能念之心,它又灵灵不昧;所念之佛,他又历历分明。’你看,不可言无啊!你也不能说空,不能说无念。有念、无念,两边都不立。不能说有念,不能说无念,空有不立。空有是两边,两边不立,心佛一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是一体,能所就不二啊!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能所不二啊!‘如是持名,则通实相。’你念佛,要是这个念法,与禅宗的这个参究,实在上讲,就没有两样了。这个念法,在念佛上讲呢?这叫作理念;换句话说,你要求理一心不乱,求这个念佛三昧当中,快快开智慧,你就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非常地有效。
那么前面也跟诸位提过。这四种念佛,这个地方是讲到实相,讲到持名,持名再通实相,这是念佛四种方法里头的两种;那么,除这个之外,还有一种叫观像念佛。观像是什么意思呢?那真是要有很大的福报必需有人奉养他,自己也清闲,没有事情。家里头,有个佛堂;很庄严的佛堂,供的有佛像。自己一天到晚,在这佛堂里,不离开,看著佛像,这叫做观像念佛。使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相好庄严的形像,深深地印在自己心上,我们讲,印在自己脑海里,这个叫观像。但是,你要是离开了佛像呢?那你就观不成了。另外一种叫观想;观想是依照观无量寿经,也就是十六观经里面的方法来观想。这个两种,都不太容易。这四种,是以持名最容易、最方便。但是,观像、观想,与实相不同,很不容易跟实相相应。而持名很容易与实相相应。这个法门真正妙极了,无怪于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提倡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人不弘扬这个法门。这是我们要好好地去想一想,去记取。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七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七卷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卷
净公上人讲述
经文,我们讲到第三大段。在这一大段里面,世尊教给我们,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最殊胜的一种方法。这在前面,都曾经为诸位介绍过。请看经文: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比国。’
这一段是简别其他的行门。在因、缘、果这一段,我们前面给诸位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特别要著重的前面这可以说是理。理体上本性具足的十法界。所缘缘、无间缘这一边呢?是讲事造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理’是事之理;‘事’,是理之事。那么在此地,性具与事造是一不二。那么,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与事实。重要的地方,就是教我们要生起敬信心,钦敬的心情。至于往生的方法,那就在增上了,在这个地方。一心持名、持戒修福,这就是本经前面所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后面,我们还要跟诸位讲到,这是自力法门,自己的力量。必须有自己这一份力量,而后才能够得到佛力来帮助我们,就是接引往生。佛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虽有佛力,佛力不能够加持给我们。这个道理,希望我们特别要留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在这里。圆证三种不退转,一生圆满成就。成就最圆满、最殊胜、最究竟的智慧福德。世间每一个人都在那里求,有几个人能够证得?唯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可以圆满的证得,也就是证得事造理具不二。自力、他力溶成,集合成一个力量。那么,这是承前面,我们想亲近诸上善人。啊,所以,佛跟我们讲,必须要具备多善根福德因缘;换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这一桩大事情,必需要因缘具足才能成就。所谓因缘具足,拿今天的话来说,它所需要的种种条件,我们都能够符合。这样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那么,这个里面,不但是本经,所有大乘法门的修学,都是以智慧为基础。也就是说,大乘的修学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本经是大乘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当然,它也不例外。换一句话说,它也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所以,智为先导。它在前面,领导著行人,好比我们走路一样,前面这个带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发菩提心,精进念佛,这就叫多善根。在此地这个几句,希望大家要注意到,智为先导。要记住发菩提心,这一句话很重要。精进念佛。那么,这个就叫多善根。这个因缘里面,是属于亲因缘。那么,我们现在讲念佛,讲到这个法门的修学,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在念佛?假如说,我们已经信了佛法了,我们已经发心修净土了,天天也在念阿弥陀佛。可是,我们没发菩提心,虽念佛,没有精进;那么,换句话说,你有没有善根呢?你有善根,不多,善根不多。那么,换句话说,你这个善根就是少善根,那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的善根少了。所以,这个地方,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的,要发菩提心、要精进。那么,除此之外还要力修五度。‘力’就是努力去修学。六度,为什么说五度?前面,般若波罗密,已经在‘智为先导’这个‘智’就是般若波罗密,六度里头的般若波罗蜜。所以,除了那里已经讲过之外,那么,这个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努力地修这个五度。求极乐世界依正的果报。万善庄严,这个叫多福德。那么,这个就是助缘。‘因’,前面智为先导是因。这力修五度,讲缘;因缘都具足了,必生彼国,那你是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这个两条,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今天,念佛人虽然是多,看起来他好像也很勤快,但是,到了临命终时,往往不能往生。你要是仔细去追究他的原因;的确,他是善根福得不多啊!换一句话说,不是以般若波罗密为基础发的菩提心;从感情里面发的菩提心,那是不管用的。虽念佛不能精进,虽修五度没有力量,力不足。所以,他求极乐依正的果报,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所以,这一点希望我们真正念佛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们,尤其是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的,那你就要特别把这几句话记住。那么,这是纲领的纲领。
现在对这个善:善根、福德。我们怎么样具体的来修学,这当然是我们真正发心想,了脱生死轮回超越三界,往生佛国的人,对于善根福德具体的修学,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课程。在此地我也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给诸位同修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善中之善,这是多善根;经论里头常常讲,具足五种菩提心,我们来修这个善根。第一:发心菩提。每一条,我这个地方写得很简单、很扼要,希望大家要牢牢地记住,决定不能够忘掉。什么叫发心菩提?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觉’。‘于生死中起大觉悟’这是发心菩提。这个在菩提心里面,这是第一。诸位记著,这是第一。真正有这个觉悟,这才叫正觉,这个是大觉的开始。那么这个就是古德常讲‘生死大事’啊!今天有几个人能够把三界、六道轮回,这个生死,看之为第一桩大事?所以,所有的疏忽,都是在这个地方。我学佛这么多年,也亲近、遇到不少的善知识,真正于生死大事觉悟,有这一个发心菩提的人就不多。一般人学佛,为什么?求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诸位想一想,他没离生死。所谓是,不修今生修来生,唉!今生没有办法了,修修来生,希望来生做个大富大贵之人,来生还要生死轮回。这种人虽修行,没发心啦!没有菩提心啊!那么,换句话说,他没有善根。菩提心发了之后,要继续不断的增长,不能够老停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呢?停在那个地方,解决不了问题。你譬如说,你已经觉悟了生死大事,已经真正觉悟到生死的痛苦。生死是我们一切祸患的根源,你能够觉悟到这一层,那么,你想要断了生死,要想修学大乘佛法,要想超越三界,那么,你必须将菩提心再提升一级,就是到第二个:伏心菩提。这是把菩提心提升了一步了。伏是什么呢?伏是,这个心事妄心,‘断诸烦恼,正念现前’,这是伏心菩提。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须菩提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有一个问题,说:‘云何降伏其心?’这个云何降伏...(●[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精进念佛。那么,这个就叫多善根。这个因缘里面,是属于亲因缘。那么,我们现在讲念佛,讲到这个法门的修学,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是不是精进在念佛?假如说,我们已经信了佛法了,我们已经发心修净土了,天天也在念阿弥陀佛。可是,我们没发菩提心,虽念佛,没有精进;那么,换句话说,你有没有善根呢?你有善根,不多,善根不多。那么,换句话说,你这个善根就是少善根,那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的善根少了。所以,这个地方,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的,要发菩提心、要精进。那么,除此之外还要力修五度。‘力’就是努力去修学。六度,为什么说五度?前面,般若波罗密,已经在‘智为先导’这个‘智’就是般若波罗密,六度里头的般若波罗蜜。所以,除了那里已经讲过之外,那么,这个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努力地修这个五度。求极乐世界依正的果报。万善庄严,这个叫多福德。那么,这个就是助缘。‘因’,前面智为先导是因。这力修五度,讲缘;因缘都具足了,必生彼国,那你是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这个两条,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今天,念佛人虽然是多,看起来他好像也很勤快,但是,到了临命终时,往往不能往生。你要是仔细去追究他的原因;的确,他是善根福得不多啊!换一句话说,不是以般若波罗密为基础发的菩提心;从感情里面发的菩提心,那是不管用的。虽念佛不能精进,虽修五度没有力量,力不足。所以,他求极乐依正的果报,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所以,这一点希望我们真正念佛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们,尤其是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的,那你就要特别把这几句话记住。那么,这是纲领的纲领。
现在对这个善:善根、福德。我们怎么样具体的来修学,这当然是我们真正发心想,了脱生死轮回超越三界,往生佛国的人,对于善根福德具体的修学,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课程。在此地我也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给诸位同修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善中之善,这是多善根;经论里头常常讲,具足五种菩提心,我们来修这个善根。第一:发心菩提。每一条,我这个地方写得很简单、很扼要,希望大家要牢牢地记住,决定不能够忘掉。什么叫发心菩提?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觉’。‘于生死中起大觉悟’这是发心菩提。这个在菩提心里面,这是第一。诸位记著,这是第一。真正有这个觉悟,这才叫正觉,这个是大觉的开始。那么这个就是古德常讲‘生死大事’啊!今天有几个人能够把三界、六道轮回,这个生死,看之为第一桩大事?所以,所有的疏忽,都是在这个地方。我学佛这么多年,也亲近、遇到不少的善知识,真正于生死大事觉悟,有这一个发心菩提的人就不多。一般人学佛,为什么?求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诸位想一想,他没离生死。所谓是,不修今生修来生,唉!今生没有办法了,修修来生,希望来生做个大富大贵之人,来生还要生死轮回。这种人虽修行,没发心啦!没有菩提心啊!那么,换句话说,他没有善根。菩提心发了之后,要继续不断的增长,不能够老停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呢?停在那个地方,解决不了问题。你譬如说,你已经觉悟了生死大事,已经真正觉悟到生死的痛苦。生死是我们一切祸患的根源,你能够觉悟到这一层,那么,你想要断了生死,要想修学大乘佛法,要想超越三界,那么,你必须将菩提心再提升一级,就是到第二个:伏心菩提。这是把菩提心提升了一步了。伏是什么呢?伏是,这个心事妄心,‘断诸烦恼,正念现前’,这是伏心菩提。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须菩提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有一个问题,说:‘云何降伏其心?’这个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伏心菩提;就是问的伏心菩提。断烦恼,这个烦恼里面包含的范围很多,我们一般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烦恼断一分,正念就现前一分。这个样子,才能够把烦恼断掉。那么,在我们这个法门里面,妙极了,都是用的念佛法门。一句阿弥陀佛,诸位想一想,我们从前面这个因缘果里头想,这个阿弥陀佛,你们想一想,在六道里头,有那一道相应呢?人道,是五戒;天道,是十善;饿鬼道是悭贪;畜生道,是愚痴;地狱道,是嗔恚;所以,六道里头找不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那一道呢?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出生死,念阿弥陀佛就行啦!真正恍然大悟,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你发这个心;所以,你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就是具足了发心菩提。用一句阿弥陀佛,断一切烦恼;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正念;那么,换一句话说,你有其他的念叫邪念。你这个心里头有阿弥陀佛,有观世音菩萨,这叫正念。有正念,当然邪念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叫伏心菩提。烦恼能够控制得住了,渐渐平息了,我们的菩提心还要提升,提升到明心菩提。这个明心菩提就是我们一般讲,开悟了。伏心是得定,得念佛三昧;明心是开悟了;‘明了一心即诸法实相’所以,你念佛一定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就是诸法实相啊!所以,这个位次上,是从事一心而到理一心不乱。我们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到这个时候,自己因为烦恼伏住之后,心地清净;清净心中起观照智慧,照了一切诸法,我外一心,一心所现。而持名正是就这一句佛号,与一心完全相应;所以,他能够明了诸法实相。那么,这是刚刚开悟,我们也不能在这个地方中止住,继续不断地要往上提升。再升一级就是出到菩提,‘出’是出离,‘到’是到达;这是出到。出离什么呢?出离三界了,到彼岸了,‘得无生忍,到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的智慧;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大菩萨果位,这个时候,你得无生忍了,出离三界,那么持名就能够帮助你证得无生法忍;帮助你直截了当的超越六道生死轮回,成就一切种智,那么,这是大菩萨的果位。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他们在这五种菩提里面,就是第三种(明心菩提),与第四种(出到菩提)。最后叫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成佛;前面,可以说,都是以自己为重为主。到成佛了,这个是以利他为主了,而不是以自利为主了;是以利他为主。成佛‘成最正觉,直至佛果’这个真正是善,善到无以复加了。那么,持名念佛前面讲,得三种不退转地!所以,这个叫真正是善中之善,这真正是多善根!所以,你要问自己善根有多少?你问问,你有没有具足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这五个层次当中,你是那一个层次?有第一个,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这个就是善根,也能算得上,你这是多善根;当然,愈往上面去,这个善根是愈厚,也就是善根愈多;最低限度,要具足发心菩提,才能够往生。到后面讲这个发菩提心,最低限度,要具足发心菩提。有伏心菩提,你的品位就增高了;有明心菩提,你就得一心不乱了。
那么,再讲到福德;福德跟诸位说,福中之福,你修真正的福报。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这是持名念佛,具足六度。我们晓得,修福这就修六度!就念佛这个方法,六度统统具足了,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个话,决定不是假话;但是,你要记住这一点,你念佛就是执持名号,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要以这个为我们念佛的目标;我们为一心不乱而念矣!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念到一心不乱里面,你们想一想看,你,没有悭贪心了,‘自无悭贪心起’,这个就是布施度啊!就是布施波罗密。如果,你还有贪心、还有悭吝心,你的布施度没有圆满,你没有得一心。我们要问问我们自己有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拿这个来检点自己,就是检查检查自己。在世间法里、在出世间法里面,都是一样的。我们在世间法里面,五欲六尘,我不悭贪了;如果,你在佛法里面还有悭贪,那不行,你还是没有得一心。必须世出世间法里面,悭吝贪求的这个心统统断掉了;这个心不会再起了;这布施波罗密圆满了。你念到一心不乱了,自然没有一切诸恶。你的心,不动念则已,一动念都是纯善。不动念的时候,你的心是清净的,深心,是在大定当中;一动念呢?则大慈大悲,大悲心;不动是深心,动就是大悲心,这是持戒波罗密圆满。念到一心不乱,当然再也没有嗔恚之心了。无论什么样逆境里面,决定不起烦恼,不会有一点点,有一丝毫不高兴,不会有这种现象,这个就是忍辱度圆满。‘一心’真精进,为什么呢?里面决定没有懈怠之念。‘无有懈怠之念’,这个就是精进度。那么,懈怠这个烦恼也是很重,不容易断除,假如,我们修学都不懈怠了,诸位想一想,还要什么三大阿僧只劫呢?一生当中,当然成就。在一生当中,之所以不能成就,亏吃在懈怠。换一句话就是说,不能精进。不懈怠就是精进,所以这一点,我们自己如果发现有这个毛病,你就要想方法来对治,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譬如一般学生,我们图书馆也有几十位在家出家的同修。在我们馆里头成立一个小型的研究班,他们发心来学讲经。可是,这个懈怠的病就叫他们不能成就。在理论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么,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德相,也无法显示。毛病在那里呢?毛病可以说,懈怠是占了一大半。所以,我要求学生,初学讲经的时候,当然,你要充份的预备;甚至于,你要写讲稿,要做笔记;那么上台去练讲,这一遍讲下来了,你自己也很欢喜,你也有了成就了。可是,我要求学生学一部经,至少要把它讲十遍,这是不能再少了。可是讲十遍,你比如第一遍讲的这个讲稿材料,统统都预备好了,第一遍很辛苦,那到第二遍,我拿这个现成的讲稿出去讲,行不行呢?如果,这个办法呢?这就是懈怠了。那你永远不能进步。譬如,学校里头,有一些较懒散一点的老师。譬如,它教初中一年级,教国文。它这一本笔记,一本资料就教一辈子。为什么?年年都一样,没有新的进展,这个可不可以呢?教学可以。为什么呢?他每一年所教的都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是那样的程度,所以,他不必再提升了。但是,你在佛法上,不一样。你讲经,这些听众,固然常常有新面孔来,老同修也占一半。譬如说,你讲弥陀经,这一部讲完了,我再从头讲;如果是同样的一个讲稿,那听过一次之后,谁还愿意听第二次呢?因此,在学讲经的时候,就必须要养成精进、勤奋的态度。我讲第二遍的时候,我还是要从头再准备,不要用第一次的讲稿。每讲一次,都要从头预备起,这样,你次次都有进步。在佛法里面讲,你每讲一遍都有悟处,这样你自己才能够法喜充满;才能够把你无始劫以来,懈怠的毛病、习气改除掉,这才是精进波罗密啊!那么,我们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心里面就不会再起一个妄念了。妄念不起这就是禅定。所以,诸位要明了,正如同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开导我们,我们六根识境,对境心不起,这是真正的禅定。六根识境,心里面一句阿弥陀佛,别无二念,这就是真正的禅定。禅定波罗密,‘自无心念妄动’,这个禅定波罗密。念到一心不乱,‘自无愚痴昏昧’这是般若波罗密。你们想一想,前面悭贪、诸恶、嗔恚、懈怠、妄念,全都没有了,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7-3 10:12:49
|
只看該作者
你的这个心,自然就生智慧啊!就像六祖见五祖的时候所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听了很羡慕,而我们的心生什么东西呢?生悭贪、生诸恶、生嗔恚、生懈怠、生妄念,这总而名之,就叫愚痴。没有这些东西,他怎么不生智慧?那么,由此可知,大乘菩萨修福,就是修六度;而持名念佛,这个一心不乱是六度具足;所以叫福中福,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多福德。
那么,这个地方有几点,诸位要特别注意到。‘但持名号,不住于相’这一种修行的方法,是非常之妙。那么,著相念佛,这是事念;不著相念佛,理事具足。所以,这一点很重要。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来问,持名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在经典里面,能不能找到根据?经典里面有说,那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我们,佛灭度之后的人,一定要以四依法为依据。大乘经典里头,确实说过。大悲经里面讲:‘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可见得,念佛名是善根,是大善根。大庄严论里面也说,记载著一段公案。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来求出家。那么,诸位要晓得,这个出家必得有善根、有福德,正是像经里面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出家才是无量功德。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或者是少,最好不要出家。为什么?出家的时候,你要是犯了戒了,犯了过失了,你的罪业更重,破坏佛门,这个都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所以,古大德为人剃度,他一定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然的话,不能够给他剃度。今日之下,那个做师父的人,也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观机的能力。剃度,也不像从前那样谨慎。这也是我们佛门衰败主要的因素之一。那么,这个老人来求出家了,佛就叫舍利弗、目犍连,这一些诸大弟子们来。你们大家来看看,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这一些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他们有神通,能够看五百世。他们一看,这个老人,五百世中都没有修过善根;换一句话说,没有听到佛法、没有闻到佛名,也没有听到佛经。不行,没有善根。所以,那些人都不肯收他,都不肯给他剃度。这个老人就流了眼泪了,我的业障这么重,自怨自艾,在那里哭哭啼啼的。佛就告诉大家,他说,这个人,可以给他剃度;他在无量劫以前是个樵夫,就是砍柴的。有一天,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是恐怖之极,就是害怕极了,爬到一棵树上,爬到这个树顶上,念了一声南无佛。佛就向大家宣布,无量劫前,他念的这一声南无佛,今天,他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到我们这个法会里面来,我给他剃度,满他出家的大愿。释迦牟尼佛,收他做徒弟,给他剃度出家了。以后他证得阿罗汉果,果然是如佛所说。那么,这一段的公案,也就是讲,这一段的故事,证明了,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他不过在无量劫之前,念那么一句而已,就有这样殊胜的成就。那么,还有在称扬诸佛功德经上说,如果有人听得无量寿如来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相信、爱好,来执持名号,来念这一句名号,这一个人,他将来会得到无量的福报;永离三涂,命终之后,就能够往生佛国。那么这是讲念阿弥陀佛,都是经上给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自己要念佛,要劝人念佛。劝人的方法非常非常之多。我在这些年,讲习上常常告诉大家,使大家明了怎样去种福?民国六十年,竹林精舍刚刚成立。他请我去讲华严经。因为他那个房子是一幢大楼,我一到那里面去之后,我就在那个楼顶上做了大字的招牌,做了六个大字的招牌。这个招牌写的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满街上的人一看这个房顶,哦!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念一声了。他念这么一声,就跟前面讲的,将来,这一个善根福德成熟了,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所以,念佛的同修,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自己家里有公司行号,你晓得,挂你自己的招牌,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招牌上面,挂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呢?叫大家都种福呢?你自己的福报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做成电影院里面的幻灯片,也就是电影广告:‘请念南无阿弥陀佛,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广告一打出来,所有看电影的人,他一定会念一句;这就给他种了善根,种了福德了。我看到许多的这个大商家,很有钱,你前世修的福。你在电影、电视广告当中,做你的广告,你为什么不把你那个广告旁边,叫他给你打几个字:请念南无阿弥陀佛呢?我想加了这几个字,他不会多收你的钱。你已经跟一切众生结了法缘了,你已经替诸佛如来劝勉一切众生,修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不做呢?道路上,电线杆的旁边,我们钉起佛的名号,叫这个驾驶的人、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之后,都能够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你要问他所弘扬的、他所接引的,无非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大品般若经里面,说得更好,他说一个人以散乱之心念佛,也能够离苦,福报还...(●[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成佛;前面,可以说,都是以自己为重为主。到成佛了,这个是以利他为主了,而不是以自利为主了;是以利他为主。成佛‘成最正觉,直至佛果’这个真正是善,善到无以复加了。那么,持名念佛前面讲,得三种不退转地!所以,这个叫真正是善中之善,这真正是多善根!所以,你要问自己善根有多少?你问问,你有没有具足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这五个层次当中,你是那一个层次?有第一个,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这个就是善根,也能算得上,你这是多善根;当然,愈往上面去,这个善根是愈厚,也就是善根愈多;最低限度,要具足发心菩提,才能够往生。到后面讲这个发菩提心,最低限度,要具足发心菩提。有伏心菩提,你的品位就增高了;有明心菩提,你就得一心不乱了。
那么,再讲到福德;福德跟诸位说,福中之福,你修真正的福报。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这是持名念佛,具足六度。我们晓得,修福这就修六度!就念佛这个方法,六度统统具足了,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个话,决定不是假话;但是,你要记住这一点,你念佛就是执持名号,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要以这个为我们念佛的目标;我们为一心不乱而念矣!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念到一心不乱里面,你们想一想看,你,没有悭贪心了,‘自无悭贪心起’,这个就是布施度啊!就是布施波罗密。如果,你还有贪心、还有悭吝心,你的布施度没有圆满,你没有得一心。我们要问问我们自己有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拿这个来检点自己,就是检查检查自己。在世间法里、在出世间法里面,都是一样的。我们在世间法里面,五欲六尘,我不悭贪了;如果,你在佛法里面还有悭贪,那不行,你还是没有得一心。必须世出世间法里面,悭吝贪求的这个心统统断掉了;这个心不会再起了;这布施波罗密圆满了。你念到一心不乱了,自然没有一切诸恶。你的心,不动念则已,一动念都是纯善。不动念的时候,你的心是清净的,深心,是在大定当中;一动念呢?则大慈大悲,大悲心;不动是深心,动就是大悲心,这是持戒波罗密圆满。念到一心不乱,当然再也没有嗔恚之心了。无论什么样逆境里面,决定不起烦恼,不会有一点点,有一丝毫不高兴,不会有这种现象,这个就是忍辱度圆满。‘一心’真精进,为什么呢?里面决定没有懈怠之念。‘无有懈怠之念’,这个就是精进度。那么,懈怠这个烦恼也是很重,不容易断除,假如,我们修学都不懈怠了,诸位想一想,还要什么三大阿僧只劫呢?一生当中,当然成就。在一生当中,之所以不能成就,亏吃在懈怠。换一句话就是说,不能精进。不懈怠就是精进,所以这一点,我们自己如果发现有这个毛病,你就要想方法来对治,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譬如一般学生,我们图书馆也有几十位在家出家的同修。在我们馆里头成立一个小型的研究班,他们发心来学讲经。可是,这个懈怠的病就叫他们不能成就。在理论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么,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德相,也无法显示。毛病在那里呢?毛病可以说,懈怠是占了一大半。所以,我要求学生,初学讲经的时候,当然,你要充份的预备;甚至于,你要写讲稿,要做笔记;那么上台去练讲,这一遍讲下来了,你自己也很欢喜,你也有了成就了。可是,我要求学生学一部经,至少要把它讲十遍,这是不能再少了。可是讲十遍,你比如第一遍讲的这个讲稿材料,统统都预备好了,第一遍很辛苦,那到第二遍,我拿这个现成的讲稿出去讲,行不行呢?如果,这个办法呢?这就是懈怠了。那你永远不能进步。譬如,学校里头,有一些较懒散一点的老师。譬如,它教初中一年级,教国文。它这一本笔记,一本资料就教一辈子。为什么?年年都一样,没有新的进展,这个可不可以呢?教学可以。为什么呢?他每一年所教的都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是那样的程度,所以,他不必再提升了。但是,你在佛法上,不一样。你讲经,这些听众,固然常常有新面孔来,老同修也占一半。譬如说,你讲弥陀经,这一部讲完了,我再从头讲;如果是同样的一个讲稿,那听过一次之后,谁还愿意听第二次呢?因此,在学讲经的时候,就必须要养成精进、勤奋的态度。我讲第二遍的时候,我还是要从头再准备,不要用第一次的讲稿。每讲一次,都要从头预备起,这样,你次次都有进步。在佛法里面讲,你每讲一遍都有悟处,这样你自己才能够法喜充满;才能够把你无始劫以来,懈怠的毛病、习气改除掉,这才是精进波罗密啊!那么,我们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心里面就不会再起一个妄念了。妄念不起这就是禅定。所以,诸位要明了,正如同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开导我们,我们六根识境,对境心不起,这是真正的禅定。六根识境,心里面一句阿弥陀佛,别无二念,这就是真正的禅定。禅定波罗密,‘自无心念妄动’,这个禅定波罗密。念到一心不乱,‘自无愚痴昏昧’这是般若波罗密。你们想一想,前面悭贪、诸恶、嗔恚、懈怠、妄念,全都没有了,你的这个心,自然就生智慧啊!就像六祖见五祖的时候所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听了很羡慕,而我们的心生什么东西呢?生悭贪、生诸恶、生嗔恚、生懈怠、生妄念,这总而名之,就叫愚痴。没有这些东西,他怎么不生智慧?那么,由此可知,大乘菩萨修福,就是修六度;而持名念佛,这个一心不乱是六度具足;所以叫福中福,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多福德。
那么,这个地方有几点,诸位要特别注意到。‘但持名号,不住于相’这一种修行的方法,是非常之妙。那么,著相念佛,这是事念;不著相念佛,理事具足。所以,这一点很重要。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来问,持名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在经典里面,能不能找到根据?经典里面有说,那我们当然可以相信。我们,佛灭度之后的人,一定要以四依法为依据。大乘经典里头,确实说过。大悲经里面讲:‘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可见得,念佛名是善根,是大善根。大庄严论里面也说,记载著一段公案。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来求出家。那么,诸位要晓得,这个出家必得有善根、有福德,正是像经里面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出家才是无量功德。如果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或者是少,最好不要出家。为什么?出家的时候,你要是犯了戒了,犯了过失了,你的罪业更重,破坏佛门,这个都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所以,古大德为人剃度,他一定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然的话,不能够给他剃度。今日之下,那个做师父的人,也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观机的能力。剃度,也不像从前那样谨慎。这也是我们佛门衰败主要的因素之一。那么,这个老人来求出家了,佛就叫舍利弗、目犍连,这一些诸大弟子们来。你们大家来看看,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这一些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他们有神通,能够看五百世。他们一看,这个老人,五百世中都没有修过善根;换一句话说,没有听到佛法、没有闻到佛名,也没有听到佛经。不行,没有善根。所以,那些人都不肯收他,都不肯给他剃度。这个老人就流了眼泪了,我的业障这么重,自怨自艾,在那里哭哭啼啼的。佛就告诉大家,他说,这个人,可以给他剃度;他在无量劫以前是个樵夫,就是砍柴的。有一天,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是恐怖之极,就是害怕极了,爬到一棵树上,爬到这个树顶上,念了一声南无佛。佛就向大家宣布,无量劫前,他念的这一声南无佛,今天,他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到我们这个法会里面来,我给他剃度,满他出家的大愿。释迦牟尼佛,收他做徒弟,给他剃度出家了。以后他证得阿罗汉果,果然是如佛所说。那么,这一段的公案,也就是讲,这一段的故事,证明了,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他不过在无量劫之前,念那么一句而已,就有这样殊胜的成就。那么,还有在称扬诸佛功德经上说,如果有人听得无量寿如来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相信、爱好,来执持名号,来念这一句名号,这一个人,他将来会得到无量的福报;永离三涂,命终之后,就能够往生佛国。那么这是讲念阿弥陀佛,都是经上给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自己要念佛,要劝人念佛。劝人的方法非常非常之多。我在这些年,讲习上常常告诉大家,使大家明了怎样去种福?民国六十年,竹林精舍刚刚成立。他请我去讲华严经。因为他那个房子是一幢大楼,我一到那里面去之后,我就在那个楼顶上做了大字的招牌,做了六个大字的招牌。这个招牌写的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满街上的人一看这个房顶,哦!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念一声了。他念这么一声,就跟前面讲的,将来,这一个善根福德成熟了,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所以,念佛的同修,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自己家里有公司行号,你晓得,挂你自己的招牌,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招牌上面,挂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呢?叫大家都种福呢?你自己的福报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做成电影院里面的幻灯片,也就是电影广告:‘请念南无阿弥陀佛,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广告一打出来,所有看电影的人,他一定会念一句;这就给他种了善根,种了福德了。我看到许多的这个大商家,很有钱,你前世修的福。你在电影、电视广告当中,做你的广告,你为什么不把你那个广告旁边,叫他给你打几个字:请念南无阿弥陀佛呢?我想加了这几个字,他不会多收你的钱。你已经跟一切众生结了法缘了,你已经替诸佛如来劝勉一切众生,修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不做呢?道路上,电线杆的旁边,我们钉起佛的名号,叫这个驾驶的人、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之后,都能够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你要问他所弘扬的、他所接引的,无非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大品般若经里面,说得更好,他说一个人以散乱之心念佛,也能够离苦,福报还是不浅;如果是一心持名,还用得著说吗?这都是经论里面给我们所说的,的的确确有证明,这个念佛确确实实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们,应当要相信,不要再怀疑了。
这是金刚经里头的一句话:‘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都是讲,教给我们要离相。禅家所谓是专修禅定,不念佛、不求往生;古德有说,圆人见解虽高,讲得很有道理,见解很高,可是怎么样呢?后有未尽啊!这个后有,指你生死没了啊!你死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投胎,后有未尽就是你烦恼没断;你见解高明,你解得圆,你大开圆解了;大开圆解,你烦恼没断,有什么用处呢?还是要生死轮回,你有真聪明,正宜求生彼国,不可再误了啊!这一句话,大家要好好记住。我们想,我们大多数的同修,都是犯了这个错误。我们的见解都不差,你看一切经论,一听就明了,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到今天还是生死凡夫,生死没有把握。这个就是,后有未尽啊!所以,你这个经论知道得再多,讲得天花乱坠,没用处。我还是在此地劝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这一次再错过了机缘,那又不晓得到那一生,那一劫,你才能够再遇到净土法门?从前,永明延寿大师说过,所谓是‘有禅无净土’这是讲修禅的人;他老人家那时候提倡的,禅净双修。他是在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成为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净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寿禅师。他有一首偈子很有名,说:有禅无净土,十个人有九个人走错了路;到临命终时,阴境现前了;自己还是被境界所转啊!还是又去投胎轮回去了。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认真的去想一想。我们如何去抉择自己的行门?
底下这个经文呢?是教给我们正式修行的方法。请看经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闻’,这个闻字很重要,大家要记住;闻、执、持,这一段里头,这三个字是关键。‘闻’说阿弥陀佛,你就能够‘执’‘持’佛的名号。一日到七日,是克期取证,证什么呢?证一心不乱。那么,在这个地方,我要跟诸位说明一点。古时候襄阳石经,六朝人,书于一心不乱的底下有这样的二十一个字,有
‘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销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它有这么二十一个字;这二十一个字文义很明显。但是,现在我们这个经本子里头,没有这二十一个字。它这二十一个字接著一心不乱的。襄阳石经,就是在那个石刻,刻在石头上的阿弥陀经,它这个经文,比我们现在这个经本多这个二十一个字;不知道这二十一个字是不是原来经文,后来流通的人,把它抄写漏掉了。如果有这二十一个自在这里头,这个意思就太明显了。那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这个称名,诸罪销灭,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是写在这个地方供给诸位做参考。就是六朝人写经,那时候手写的弥陀经,它里头有多出这二十一个字。
那么,再给诸位说明;持名,这是正解。行就是修行,正的修行。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具足净业成就。这个几句话,要以这个襄阳石经,这二十一个字来说,那就完全相应。那么,当然往生西方佛国度,是绝没有问题,决定没有问题。
这个男子女人,称为善;这一个字很重要。怎样才叫作善男子、善女人?那么,这个在佛经里面,这样的字样,我们常常看到。在此地,必须跟诸位说明。男子、女人都称善者,悉称善者;皆昔植善根,若无善根,不闻佛名。那么,你们现在想想,你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啊?当然是。为什么呢?你们听到阿弥陀佛了。不但听到阿弥陀佛了,而且你还能听到这一部阿弥陀经。这是过去世中,你是多生多世所种的善根、福德、因缘;才有这个福报,能够闻得佛名号,读到佛的经典。如果说是没有善根,决定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因缘,闻得佛名、听到佛经。如果,善根要少,他纵然听到,他也不相信,他也不会发心去受持。譬如,经典里面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就是在舍卫大城;本经,就是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的。佛在这个地方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只园精舍讲了不少的大乘经典。那么,当时舍卫大城是憍萨罗国的首都,是一个相当繁华,文化水准很高的地方。这一个都市里面的人,有三分之一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曾经听佛说过法,有三分之一的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只是闻名而已。晓得舍卫城里面,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但是,他就是没有去听一次,没有去见见佛。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就不晓得,这一个城市里头还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不知道!诸位想想,所以说是,没有善根的人,佛住在那里那么多年,住在一个城里头,一个都市里面,几十年都不晓得有个释迦牟尼佛。真正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啊!大本无量寿经里头也说得很好,它说:世间之人,前世修得有善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他才有这个因缘,闻得阿弥陀佛名号;一闻佛名,他就能生欢喜心,他就能生慈悲心;这个就证明了,他的善根深厚。善根要不深厚的话,不会有这种情形。我...(●[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他一定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然的话,不能够给他剃度。今日之下,那个做师父的人,也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观机的能力。剃度,也不像从前那样谨慎。这也是我们佛门衰败主要的因素之一。那么,这个老人来求出家了,佛就叫舍利弗、目犍连,这一些诸大弟子们来。你们大家来看看,这个人可不可以出家?这一些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他们有神通,能够看五百世。他们一看,这个老人,五百世中都没有修过善根;换一句话说,没有听到佛法、没有闻到佛名,也没有听到佛经。不行,没有善根。所以,那些人都不肯收他,都不肯给他剃度。这个老人就流了眼泪了,我的业障这么重,自怨自艾,在那里哭哭啼啼的。佛就告诉大家,他说,这个人,可以给他剃度;他在无量劫以前是个樵夫,就是砍柴的。有一天,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是恐怖之极,就是害怕极了,爬到一棵树上,爬到这个树顶上,念了一声南无佛。佛就向大家宣布,无量劫前,他念的这一声南无佛,今天,他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到我们这个法会里面来,我给他剃度,满他出家的大愿。释迦牟尼佛,收他做徒弟,给他剃度出家了。以后他证得阿罗汉果,果然是如佛所说。那么,这一段的公案,也就是讲,这一段的故事,证明了,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他不过在无量劫之前,念那么一句而已,就有这样殊胜的成就。那么,还有在称扬诸佛功德经上说,如果有人听得无量寿如来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相信、爱好,来执持名号,来念这一句名号,这一个人,他将来会得到无量的福报;永离三涂,命终之后,就能够往生佛国。那么这是讲念阿弥陀佛,都是经上给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自己要念佛,要劝人念佛。劝人的方法非常非常之多。我在这些年,讲习上常常告诉大家,使大家明了怎样去种福?民国六十年,竹林精舍刚刚成立。他请我去讲华严经。因为他那个房子是一幢大楼,我一到那里面去之后,我就在那个楼顶上做了大字的招牌,做了六个大字的招牌。这个招牌写的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满街上的人一看这个房顶,哦!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念一声了。他念这么一声,就跟前面讲的,将来,这一个善根福德成熟了,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所以,念佛的同修,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自己家里有公司行号,你晓得,挂你自己的招牌,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招牌上面,挂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呢?叫大家都种福呢?你自己的福报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做成电影院里面的幻灯片,也就是电影广告:‘请念南无阿弥陀佛,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广告一打出来,所有看电影的人,他一定会念一句;这就给他种了善根,种了福德了。我看到许多的这个大商家,很有钱,你前世修的福。你在电影、电视广告当中,做你的广告,你为什么不把你那个广告旁边,叫他给你打几个字:请念南无阿弥陀佛呢?我想加了这几个字,他不会多收你的钱。你已经跟一切众生结了法缘了,你已经替诸佛如来劝勉一切众生,修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不做呢?道路上,电线杆的旁边,我们钉起佛的名号,叫这个驾驶的人、路上的行人,看到了之后,都能够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你要问他所弘扬的、他所接引的,无非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大品般若经里面,说得更好,他说一个人以散乱之心念佛,也能够离苦,福报还是不浅;如果是一心持名,还用得著说吗?这都是经论里面给我们所说的,的的确确有证明,这个念佛确确实实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们,应当要相信,不要再怀疑了。
这是金刚经里头的一句话:‘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都是讲,教给我们要离相。禅家所谓是专修禅定,不念佛、不求往生;古德有说,圆人见解虽高,讲得很有道理,见解很高,可是怎么样呢?后有未尽啊!这个后有,指你生死没了啊!你死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投胎,后有未尽就是你烦恼没断;你见解高明,你解得圆,你大开圆解了;大开圆解,你烦恼没断,有什么用处呢?还是要生死轮回,你有真聪明,正宜求生彼国,不可再误了啊!这一句话,大家要好好记住。我们想,我们大多数的同修,都是犯了这个错误。我们的见解都不差,你看一切经论,一听就明了,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到今天还是生死凡夫,生死没有把握。这个就是,后有未尽啊!所以,你这个经论知道得再多,讲得天花乱坠,没用处。我还是在此地劝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这一次再错过了机缘,那又不晓得到那一生,那一劫,你才能够再遇到净土法门?从前,永明延寿大师说过,所谓是‘有禅无净土’这是讲修禅的人;他老人家那时候提倡的,禅净双修。他是在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成为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净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寿禅师。他有一首偈子很有名,说:有禅无净土,十个人有九个人走错了路;到临命终时,阴境现前了;自己还是被境界所转啊!还是又去投胎轮回去了。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认真的去想一想。我们如何去抉择自己的行门?
底下这个经文呢?是教给我们正式修行的方法。请看经文。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闻’,这个闻字很重要,大家要记住;闻、执、持,这一段里头,这三个字是关键。‘闻’说阿弥陀佛,你就能够‘执’‘持’佛的名号。一日到七日,是克期取证,证什么呢?证一心不乱。那么,在这个地方,我要跟诸位说明一点。古时候襄阳石经,六朝人,书于一心不乱的底下有这样的二十一个字,有
‘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销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它有这么二十一个字;这二十一个字文义很明显。但是,现在我们这个经本子里头,没有这二十一个字。它这二十一个字接著一心不乱的。襄阳石经,就是在那个石刻,刻在石头上的阿弥陀经,它这个经文,比我们现在这个经本多这个二十一个字;不知道这二十一个字是不是原来经文,后来流通的人,把它抄写漏掉了。如果有这二十一个自在这里头,这个意思就太明显了。那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这个称名,诸罪销灭,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是写在这个地方供给诸位做参考。就是六朝人写经,那时候手写的弥陀经,它里头有多出这二十一个字。
那么,再给诸位说明;持名,这是正解。行就是修行,正的修行。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具足净业成就。这个几句话,要以这个襄阳石经,这二十一个字来说,那就完全相应。那么,当然往生西方佛国度,是绝没有问题,决定没有问题。
这个男子女人,称为善;这一个字很重要。怎样才叫作善男子、善女人?那么,这个在佛经里面,这样的字样,我们常常看到。在此地,必须跟诸位说明。男子、女人都称善者,悉称善者;皆昔植善根,若无善根,不闻佛名。那么,你们现在想想,你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啊?当然是。为什么呢?你们听到阿弥陀佛了。不但听到阿弥陀佛了,而且你还能听到这一部阿弥陀经。这是过去世中,你是多生多世所种的善根、福德、因缘;才有这个福报,能够闻得佛名号,读到佛的经典。如果说是没有善根,决定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因缘,闻得佛名、听到佛经。如果,善根要少,他纵然听到,他也不相信,他也不会发心去受持。譬如,经典里面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就是在舍卫大城;本经,就是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的。佛在这个地方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只园精舍讲了不少的大乘经典。那么,当时舍卫大城是憍萨罗国的首都,是一个相当繁华,文化水准很高的地方。这一个都市里面的人,有三分之一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曾经听佛说过法,有三分之一的人。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只是闻名而已。晓得舍卫城里面,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但是,他就是没有去听一次,没有去见见佛。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就不晓得,这一个城市里头还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不知道!诸位想想,所以说是,没有善根的人,佛住在那里那么多年,住在一个城里头,一个都市里面,几十年都不晓得有个释迦牟尼佛。真正没有善根,没有福德啊!大本无量寿经里头也说得很好,它说:世间之人,前世修得有善行,也就是前面讲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他才有这个因缘,闻得阿弥陀佛名号;一闻佛名,他就能生欢喜心,他就能生慈悲心;这个就证明了,他的善根深厚。善根要不深厚的话,不会有这种情形。我们也曾见到有人闻到佛名之后,心里生欢喜,甚至于流眼泪。也有人听到这个佛名的时候,这个心里感受到毛发悚然,敬畏之至。这都是有深厚善根的证明。这一个法门摄受的范围非常之广大,无论是在家,是出家,都可以修学,都有同样殊胜的成就。所谓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辈之人,就是上等人,也就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发心舍俗出家。那么,讲到出家,要跟诸位说明白。出家重要的是在心里面不执著,这叫真出家。如果,身出家了,这个心还留恋在家庭里面,那反而不如在家修行。所以,莲池大师有四料简,讲出家人有四种;第一种呢?心出身出,身心俱出的,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身出心不出;第三种是心出家,身不出家;第四种是身心俱不出。身出家了,心不出家,和那个身心俱不出,这两种人,都不能成就。心出家,身在家跟那个身心俱出的人,有同样的成就。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晓得。那么,由此可知,出家著重在心之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出家,不一定在形式上。不但是一切人道得这个法门的利益无量无边;就是畜生道,闻说阿弥陀佛,念佛往生者也很多。你看,佛门里头,有个小册子叫物犹如是,那个里面全是记载著畜生念佛往生的,真正是不可思议!像八哥、鹦鹉,它们会念佛;还有寺庙里头,领养这个去放生的,有放生的猪、牛、羊,还有的是这一些禽兽之类的;常常在寺院里面,听到这个暮鼓晨钟,听到这个念佛、念经的音声,它跟著听;它听久了,它不会人言,但是,它心里面有感受;所以往生,也有往生的瑞相;那么,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人才说,‘上上根不能踰其坤,下下根一口证其踰。’这两句话前面讲过。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最圆满、最玄妙的法门。
‘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功德,确实是说不尽的。十方诸佛都赞叹不尽,我们那有能力,能说得出来?不但没有能力,就是我们思维想像,也没有法子,也想不出来。华严经里面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这是华严经上两句话,那么,这是我们解释这一句‘闻说阿弥陀佛’。这个‘慧’,是说世间的聪明智慧。‘了’是明了,或者是了解;佛法则是指一切大乘经典。人是什么人呢?有修有证的人。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以这个三学、三慧;要依这个方法来修学,证得了三学三慧。这种人,他才能够把佛法真正的意思才能说得出来。所以,不是世间聪明才智的人,拿到佛经一看,他就懂了,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要记住一个先决的条件。
三学,这里讲得很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是一定的层次,决定不会乱的。所以,佛法的修学就是学的戒定慧。戒定慧有许多层次,换句话说,它要依照这个修学人程度浅深,而来说明他的境界;程度高的人,这个戒定慧的境界也高,内涵也深,也广大。初学的人,这个戒定慧都说得很浅,便于入门。三学次第与圆融,我们要并进,换一句话说,我们要同时来修学。譬如说,在实际生活环境里面,我们要次第地来修学。戒律的大意是防非止恶,它的精神也就在此地。戒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定,不是说,我是持戒了,这个世间我做个善人、做个好人。那个...(●[净公上人]净公上人访问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