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7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净公上人关于汉传的讲记敬摘点滴20191122142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11-22 14:29: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汉传的讲记敬摘点滴


...,家里也乱作一团了。这样不行,这也是一种对精进认识的误区。
我们要精进,可是精进也一定要有个度数,不能盲目过量增加强度,否则,非但达不到效果,可能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遗教经》中,佛陀告诉弟子,在学佛上,就像弓的弦或者是琴的弦,如果绷得太紧,一拉它就断;如果太松,怎么拉都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在精进上,我们既不能懈怠,又不能过头,过犹不及,都不好,要会把握中道。
关于精进法门,我们首先了解了精进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精进的种类,最后又说明了精进的误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但愿我们都能掌握精进法门的修学要领,努力应用于修学生活,每天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五、调控随心——禅定波罗蜜
l、何谓“禅定”?
六度当中的第五度是禅定波罗蜜,又叫禅那波罗蜜。什么叫禅定波罗蜜呢?禅,梵语翻译过来是禅那,禅那的意思是静虑。就是集中我们的全部身心对佛法的真理进行思维,让眼耳鼻舌身意都来为佛法的思维服务,把自己散乱的心驱逐出去,让自己的心像水一般澄清,这样的过程就叫禅,就叫禅定。
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名坐禅?对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名禅,内不乱为定。若见诸境不乱者,是真定也。”什么是坐禅?在静坐的时候,对于一切善与恶的境界,都不在念头中生起,将心念集中在一个地方,思维实相,明了自性就是禅。什么是禅定?对外而言,远离一切的虚假相状;对内而言,自心澄清明净丝毫不乱,这就是禅定。六祖大师这里说的是真正的禅坐与禅定。从这里看,禅修与心的关系极为密切,坐禅也可以说就是在“坐心”,心降伏了,禅定也就得到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佛陀在此明确指出了观心的重要,参禅修定只有遵循观心的方便法门进入,才能与佛陀的教导相应。
说到禅和禅定,首先要给大家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就是禅、禅定和禅宗之间的关系。说到禅宗,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都知道禅宗是佛教传人中国最兴盛的宗派之一,今天汉传佛教的寺院几乎都是禅宗的门下,现在的汉传佛教徒,不管你是临济宗的、曹洞宗的、云门宗的,还是沩仰宗的都是禅宗的分支。禅宗所兴起的那个时代,是其他宗派与它并行的时代,比如法相宗、法性宗、华严宗、天台宗、律宗、mi zong等,而这些宗派现在都已经没有传人了,早在唐朝的末年这些宗派都已经失传了。它们的典籍还存在,还有人在修学,可是传承这些宗派的人已经断了代,只有禅宗从第一代开始到现在,没有中断,一直传承下来。提到禅宗,很多人就把坐禅和它联系起来。的确,坐禅是禅宗修学佛法的主要法门。可是,禅定不一定都是坐出来的。因为“禅那”的意思是静虑,既然名为静虑,就不只是靠坐,通过其它方式也可以达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禅定和禅宗区别开来。也就是说除禅宗以外的其他法门也一样可以达到禅定,不一定非要禅宗进入。
下面再说禅的种类,禅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之分。我们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能会经常接触到修气功的人。气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感应或者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种特殊的感应和特别的感受也属于定的范畴。人只要能把思想集中起来进入定的状态,就能产生出特异的感受,就有能量的爆发,从而会有特别的现象产生。即便你坐的不是佛法的禅也一样会有类似的感受,只是境界有高低,有究竟和不究竟的差别。人们修炼世间的气功,可以达到一定的境界,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这种气功的修炼是不究竟的、有局限性的,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前进了。这就是有些学气功的人,学着学着后来学佛了、或者出家了的原因。
不惟中国的气功是禅,印度世间禅的种类更多。古印度有很多种思想流派或者宗教派别。释迦佛在经典中说,当时有九十六外道,这只是概说,说明外道很多。这九十六都做什么呢?大多数人也是修禅。悉达多太子刚刚出家的时候,还到山林中去拜见那些外道中修行非常高的人——他们最高的可以达到四禅天的功夫,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是还不能解决生死烦恼的问题。释迦佛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们,自己坐在菩提树下去思维,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不管现在大家练的是瑜珈或气功,还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功,凡...(●[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一样。真正的回向应当是没有回向人、没有回向法、没有回向之处的无相回向。印光大师也曾说类似的语言,他在《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开示:“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大师意思说,无论做任何的功德,都要专一地回向往生西方,而不是去追求世间的福报。求世间的福报是下劣的凡夫行,这样的回向不是究竟的回向。
可以说,上面的几段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回向的全部实践方式。总结其中的思想,概括出以下五条内容,以便我们日常修习回向法门:
(1)任何善法功德都要回向。无论你每做一件什么事情,只要是好事,这个事情结束之后,一定要回向。
(2)回向要尽可能的宽广。要回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众生,把所有的空间、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就是说胸怀要无限地宽广。
(3)回向要发广大的慈悲心,也就是愿一切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4)回向要成善止恶,也就是愿令一切众生“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5)回向应该不厌疲倦,不怕劳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也就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以上五条内容,就是我们日常修学回向法门时的基本要求与主要内容,如果你能按照这五条要求去做,那么回向法门就能够把握落实了,能够实践回向法门,必然会在佛法修学的道路上,日益增进,也必然会在世间,拥有一个和睦安乐的人生。
五、常用的回向偈
上面讲述了回向的名义、各类、作用与实践的要求,下面再节录一些常用的回向偈颂并稍加介绍,以供我们日常的修学使用。
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这是一首在中国汉传佛教里十分常见的回向偈,主要用于法事活动结束时的回向。意思是,愿将佛事的功德,回向国土庄严清净,上报四恩深情,下济三途苦难;愿所有眼见耳闻此经咒法事的众生,都能够因此发大菩提心,在此业报之身尽结的时候,共同地往生到极乐世界。
2、
XX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也是非常常用的一首回向偈,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改用不同的名称。比如授戒圆满时,可以说“授戒功德殊胜行……”;浴佛法会结束时,可以说“浴佛功德殊胜行……”;诵经完结的时候,可以说“诵经功德殊胜行……”;拜忏圆满的时候,可以说“礼忏功德殊胜行……”等等。
以浴佛为例进行解释,这首回向偈的意思大致是说:浴佛活动是殊胜的行为,有无量的巨大功德,愿将这无边的福德、功德普遍地回向于所有沉溺在三界中的有情众生,以此功德祈求他们迅速得以到达无量光佛的世界,祈愿他们都能与十方世一切诸佛、一切的大菩萨境界等齐,祈愿他们能得到无上的大智慧。
这首偈子在回向的同时,其实也在赞叹诸佛菩萨的境界,无上大智慧的不可思议。所以,若能常用这首偈子回向,是极好的一件事情。
3、
以此严净功德,回向护法龙天;三界岳渎灵聪,守护伽蓝真宰;
祈福保安平善,庄严无上菩提;普愿法界冤亲,共入毗卢性海。
这是一首在“洒净”时使用的回向偈,是祈求清净坛场,龙天护持的意思。回向偈非常优美,意义深刻。“毗卢性海”是“毗卢遮那”的汉译,“毗卢遮那”具有遍一切处的意思,指法性遍一切处,好像无涯的大海一样。后二句是祈愿法界众生都能够进入法性实相,不再沉迷生死苦海。
4、
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正法久住,fa轮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这是一首比较具有现代特色的回向偈,可以用于个人平常的修学中,比如说自己诵经后,拜佛后都可以这样回向。与此类似的是“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fa轮常转”这四句回向文,它常用于每月初一与十五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如果杀生者比被杀者先死犯什么罪?
如果杀生者比被杀者先死犯什么罪?

答:如果杀生者于杀生之后,自己先死,被杀者后死,犯可悔罪,就不是不可悔罪。因为人死戒体亦舍(五戒是尽形寿受持),即已舍戒,也就没有戒罪了,被杀者虽然因为伤重而死,既然死在凶手之后,凶手便无杀生的戒罪。然而,杀生的性罪,永远跟着,一定要还他一命,除非你了生脱死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其家属为其超度,如果确实如法地为其超度了,那么性罪也就没有了。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如果房间内有虫蚁怎么办?
如果房间内有虫蚁怎么办?

答: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为了维护人类的资生财物,不得不驱除侵蚀,但是为了维护戒体的清净,又不能故意杀伤虫蚁。不过,有损于人的虫蚁,是必须驱除的,要提前三天在佛菩萨形像前,向佛菩萨忏悔,求得大悲水,在家里洒净,(一般情况下,跟你没有因果关系的,都走了。)三天后驱除的时候,不得存有杀伤的心,应该小心,如果尽到最大的可能,仍然有误伤的,应该自责于心,生悔意,发悲愿,愿它们投生善类,愿它们终将成佛,这样就可免除杀生的罪。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戒的持犯全在于心,那么杀虫的罪责有哪些?
戒的持犯全在于心,那么杀虫的罪责有哪些?

答:杀虫的罪责,分别有这些:一,有虫有虫想——犯根本小可悔罪;二,有虫有虫疑——犯根本小可悔罪;三,无虫有虫想——犯方便小可悔罪;四,无虫有虫疑——犯方便小可悔罪;五,有虫无虫想——无犯;六,无虫无虫想——无犯。另外不得打人、打畜生、打虫蚁,恨心打者都得罪。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受了五戒是否必须素食?
受了五戒是否必须素食?

答:依照五戒,根本没有素食的要求,素食是大乘菩萨戒的规定。持五戒的不杀生,是讲不得亲自杀生;不得劝他或者教他杀生。如果买食也屠好的肉类,不在五戒的禁止之内。当然如果能发心素食,年是最好。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美德,是汉传佛教的根本精神,素食是杀戒精神的进一步的具体表现。所以希望受了五戒的居士,最好能够素食,否则也没有什么关系。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什么是偷盗?
什么是偷盗?

答:偷盗戒,是五戒中最复杂的一戒。盗是偷盗,不与而取的行为,便称为偷盗。不论是自身不与而取、教人不与而取、或者派遣他人为自己不与而取他人财物,都是偷盗。偷盗在世戒与出世戒中,都看得同样严重。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盗戒在哪些条件下成不可悔罪?
盗戒在哪些条件下成不可悔罪?

答:盗戒具备六个条件,便成不可悔罪:一,他物——他人的财物;二,他物想——明明知道是他人的财物而非自己的财物;三,盗心——起偷盗的念头,也就是存有偷盗的预谋在先的;四,兴方便取——假借种种方法,达成偷盗的目的;五,值五钱——所盗的财物,价值有五钱。现在估计,大约人民币八十元钱;六,离本处——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什么样的物品取之无罪?
什么样的物品取之无罪?

答:如果物主不同意,不论用什么手段——骗取、窃取、强夺、霸占、吞没,凡是具备上面六个条件,都是重罪不可悔。除了合理的利润,不得谋取他人财物。无论是地面上、地面下、水面、水中、高处、低处、树上、空中、动物、植物、矿物、运动中的、静止中的一切财物,不论是国家的、私人的、佛教的等等,只要有其所属的主权的,都不能随便拿用,否则都是偷盗。除非是垃圾类的抛弃物品,取之无罪。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受了五戒能做生意吗?
受了五戒能做生意吗?

答:五戒居士除了不得渔猎、酤酒、屠宰、贩毒、走私、卖淫、赌博等不好的职业外,当然可以做合法的生意,(也可以耕作),但是,不得偷税漏税,或者国家法定的税收不缴,就犯盗戒。另外,不得以伪充好,欺骗顾客。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什么情况下不犯盗戒?
什么情况下不犯盗戒?

答:依照佛...(●[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院办学后,全国佛教界开始普遍响应。大、中寺院或单独、或参与办学,小寺院也有不少挂起了佛学社的牌子。形成了凡有佛教名山的地方必定有佛学院的现象,这使传统佛教教育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更新。近代中国佛教之所以获得大发展,主要是由于太虚、欧阳竟无等在前面树立了佛学院的样板。
在第二次庙产兴学风潮中,佛教界办的社会教育也有所扩大展。早在二、三十年年代,较大的佛学院就附设小学,对社会开放招生。如武院附小,闽院附属的南山僧伽小学等,长春般若佛学院还附设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各省佛教会及佛教团体也兴办起社会教育,如福建分会办了法海中学,九华山分会办九华平民小学,香港东莲觉苑办青山义学等。各寺院办社会教育就更多了,如常州天宁寺、泉州承天寺等均办有义务小学。台湾法华寺创办了佛教中学林,哈尔滨极乐寺创办佛教中学,甚至连接近塞外的陕北榆林也有了寺办小学。1928年,北平诸寺一下子就办了四所学校。个人办学的有,范古农创办的嘉兴商业学校、月河小学,俞嗣和、张兰亭在西安创办的济生小学、三育小学,施剑翘在苏州创办的从云小学等。
佛教界兴办的社会教育,大多数以失学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有的对孤儿提供免费食宿,有的对家庭困难的贫民子弟全免学费,有的干脆义务教学。这些学校一般以普通课程为主,佛学为辅。佛教社会教育面向社会的最下层,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的佛教教育还走进了了一些国立、私立大学的校园。如邓伯诚、许季平、梁漱溟、汤用彤、熊十力等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佛学课。蒋维乔在东南大学,唐大圆、张化声在武汉大学、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王恩洋在成都大学等,都专门教授佛学。连着名学者如胡适、冯友兰、蒙文通、谢无量等也都将佛学写进了自己的哲学史、思想史等着作中,有的还作了相当高的评介。这与在华基督教所办的学校强迫实行基督教教育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僧伽教育到社会教育,二、三十年代佛教教育为半殖民地环境下的民族文化别开一片新天地。




●[体恒法师]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
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
体恒法师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还有瑜伽焰口、各种忏法、祈愿乃至水陆法会等等。这些佛事交叉重叠、互辅互补,构成了寺院日常修学的大部分内容。严密的佛事体系是汉传寺院修学方式的重要特征。法事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浅的来说,众生能在殊妙的法事中收摄身口意三业,颐心养性、陶冶情操,将自己熏陶为一个情操雅洁、道德高尚的人;深的说,众生会因佛事的方便接引而消除业障,悟入佛道,进而摆脱生死烦恼。所以经典中说:“为菩萨时,当作佛事”。除了这两个作用外,法事活动还有一个特殊价值,就是能起到敦进伦理、净化民心、和谐社会的作用。例如,汉传佛教法事活动中蕴藏的孝道思想,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孝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世尊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释迦佛原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出生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过世了。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成道不久的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宣讲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悲济众生的佛法思想,摩耶夫人因此得度。佛陀不但对过世的母亲极尽孝道,对净饭父王也不忽视,先派弟子以神通令他慕道,然后说法劝归佛教。净饭王去世的时候,佛陀亲自扶棺为父王下葬。释迦世尊的孝行感天动地,无数众生因此而归投门下。
释迦佛除了以身示范孝道,还利用各种场所对弟子们宣讲孝行。与弟子们外出游行,看到路边一堆枯骨,他立刻起身对着白骨虔诚礼拜,弟子询问原因,他说这是过去生父母的白骨。接着,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不易,说明了不孝之行的因果报应,指出为佛弟子应当孝养父母,报答生育大恩的道理,这就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产生因缘。
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为了营救在世不善而堕落恶道的母亲,以自己的神通将饭食送往地狱中,哪知人间的饮食到了那里就化为火炭不能入口,目犍连悲伤至极,求救世尊。于是佛陀宣说《盂兰盆经》,为他讲述用众僧威神力量解救父母的办法。这两部经都属于佛教的孝道类经典,是法事活动中用来报答多生父母养育之恩的常用典籍,汉传佛教中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地藏经》被称为佛教中的孝经之一,《地藏忏》也成为佛教忏法中超度父母的重要法事活动。禀承佛陀遗风,中国的高僧大德也十分孝敬父母师长,从古代大德创立的法事活动中就展现出浓厚的孝道思想。
佛弟子孝敬的途径有两条:父母在世时,除了供给生活资料,还要运用善巧方便让他们学佛敬佛、持斋念佛;父母过世后则以诵经拜忏、修持佛法等功德为他们至诚回向,令其出离恶道,进而发心自利利他。这在汉传佛教的法事活动中有着许多的体现。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对汉传佛教法事活动中的孝道思想进行论述。
一、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首...(●[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还有瑜伽焰口、各种忏法、祈愿乃至水陆法会等等。这些佛事交叉重叠、互辅互补,构成了寺院日常修学的大部分内容。严密的佛事体系是汉传寺院修学方式的重要特征。法事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浅的来说,众生能在殊妙的法事中收摄身口意三业,颐心养性、陶冶情操,将自己熏陶为一个情操雅洁、道德高尚的人;深的说,众生会因佛事的方便接引而消除业障,悟入佛道,进而摆脱生死烦恼。所以经典中说:“为菩萨时,当作佛事”。除了这两个作用外,法事活动还有一个特殊价值,就是能起到敦进伦理、净化民心、和谐社会的作用。例如,汉传佛教法事活动中蕴藏的孝道思想,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孝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世尊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释迦佛原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出生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过世了。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成道不久的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宣讲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悲济众生的佛法思想,摩耶夫人因此得度。佛陀不但对过世的母亲极尽孝道,对净饭父王也不忽视,先派弟子以神通令他慕道,然后说法劝归佛教。净饭王去世的时候,佛陀亲自扶棺为父王下葬。释迦世尊的孝行感天动地,无数众生因此而归投门下。
释迦佛除了以身示范孝道,还利用各种场所对弟子们宣讲孝行。与弟子们外出游行,看到路边一堆枯骨,他立刻起身对着白骨虔诚礼拜,弟子询问原因,他说这是过去生父母的白骨。接着,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不易,说明了不孝之行的因果报应,指出为佛弟子应当孝养父母,报答生育大恩的道理,这就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产生因缘。
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为了营救在世不善而堕落恶道的母亲,以自己的神通将饭食送往地狱中,哪知人间的饮食到了那里就化为火炭不能入口,目犍连悲伤至极,求救世尊。于是佛陀宣说《盂兰盆经》,为他讲述用众僧威神力量解救父母的办法。这两部经都属于佛教的孝道类经典,是法事活动中用来报答多生父母养育之恩的常用典籍,汉传佛教中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地藏经》被称为佛教中的孝经之一,《地藏忏》也成为佛教忏法中超度父母的重要法事活动。禀承佛陀遗风,中国的高僧大德也十分孝敬父母师长,从古代大德创立的法事活动中就展现出浓厚的孝道思想。
佛弟子孝敬的途径有两条:父母在世时,除了供给生活资料,还要运用善巧方便让他们学佛敬佛、持斋念佛;父母过世后则以诵经拜忏、修持佛法等功德为他们至诚回向,令其出离恶道,进而发心自利利他。这在汉传佛教的法事活动中有着许多的体现。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对汉传佛教法事活动中的孝道思想进行论述。
一、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首先表现在法事所依典籍的直接教导中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在中国流传千余年,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到七月的“报恩法会”,信众们讽诵最多的经典之一就是它。此经以如来礼拜一堆枯骨为缘起,演绎了一部知恩报恩的故事。佛陀在此经中首先谈到了胎儿成长与养育的过程,告诉弟子,母亲育子有十大恩德,指出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十分地艰辛与不易。接着,世尊为弟子宣说了不孝之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指出不孝有极大的不善果报;最后告诉大家,学佛之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其中,在谈到父母养育恩时,用许多语句述说父母恩情的深重:
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经文中用了七个假设来说明父母养育恩情的广大。正是由于父母恩深广大,为人子女若不孝养父母就会遭受剧苦重报。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记载,梁武帝为超度郗氏夫人而修制了《梁皇忏》忏法。武帝夫人郗氏性酷妒,死后化作巨蟒,托梦于武帝,帝制忏法十卷,请僧行忏礼,郗氏化为天人谢帝而去。忏法流行于世称为“梁皇忏”。元代时,妙觉智等重加校订审核,形成今天的流通本。忏法主要讲述归命过去六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及未来世佛弥勒菩萨,忏悔罪业,发愿信奉并致礼诸佛,以除罪生福,济度亡灵的内容。“梁皇忏”是忏法出现较早的一部,它的内容中有: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害父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如壮士,屈伸臂倾,直堕阿鼻地狱中。从于上鬲(隔),如旋火轮,至下鬲际,身遍鬲内,铜狗大吼,啮骨唼髓,狱卒罗刹,捉大铁叉,叉头令起,遍体火炎,满阿鼻城。铁网雨刀,从毛孔入,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汝不知恩,无有惭愧,受大苦恼,为乐不耶?”作是语已,即灭不见。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鬲,乃至上鬲,经历八万四千鬲中,掠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尔乃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
咬人的铜狗变化为漂亮的宝车,恐怖的火焰幻化为美丽的玉女,即将进入受报的罪人还以为是真实的。而一旦进入地狱之中,火、狗现形,各种刑罚不断,罪人痛苦不堪却历劫不能出离,这都是“杀害父母尊长,骂辱亲朋好友”等不孝恶业所导致的惩罚。
在说明了父母恩情重大,如果不孝的罪报后,佛陀还讲说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办法,《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载: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见一佛;能造十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得见千佛;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护,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
《盂兰盆经》中则说:
佛言:……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经中说,行孝慈的方法是在每年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的时候,以各种精美饭食供养出家的僧人,以此祈祷过去父母得生人天之中,在世的父母能够福乐百年。把印造佛经和供养僧众当作孝敬之道,这是出世角度的孝顺方法。
二、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表现在唱赞、诵偈和召请中
法事中的赞偈有两个类型,一是荐亡的,二是延生的。荐亡类的赞偈极多,主要用于超荐死亡的亲人,举例如下:
1、荐宗亲赞
门中先祖三代宗亲统领大小众孤魂来赴道场庭听经闻法脱苦早超升南无生天界菩萨摩诃萨(三遍)
2、目连赞
目连尊者破狱寻娘血盆池内受悲伤度母上天堂逍遥快乐万古孝名扬南无大孝王菩萨摩诃萨(三遍)
3、梁皇忏赞
天龙人主护世周全师亲恩重莫于先奉报在心田众志虔虔苦到礼三千南无不动地菩萨摩诃萨(三遍)
4、三宝赞
晚课门开荐拔孤魂辈祖弥先亡五姓冤家类八难三途平等俱超济仗佛光明来受甘露味
5、灵前偈
一更鼓打响高楼世上人间多少愁月照堂前人不见六亲骨肉泪交流
(上引诸赞偈出自《禅门日诵》、《梵呗流辉》、《佛教早晚课念诵仪规》等书)
《荐宗亲赞》是法事斋主家的父母先亡等来到法事道场,听经闻法,摆脱苦难。《目连赞》是讲述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救度地狱中母亲的故事。《梁皇忏赞》是赞颂父母师长的深情大恩,应该虔诚礼忏奉报。《三宝赞》是祈求过世的各类众生前来接受施食超济。《灵前偈》伤叹与过世父母亲人的别离。上面所列举的赞偈中,都是在超度过世父母双亲的法事中常用的内容。类似的还有许多,这里不再罗列。这些赞偈,词句简短,内容精悍,但是内涵却非常丰富,在法事中会配上大磬、二磬、铛子、铪子、小鼓、钟等法器。诵经法师们虔诚的神态,深沉低缓的唱腔再加上庄严的法器声音,场面极其的肃穆,往往会勾起人们对父母双亲无限的眷念,有时真是催人泪下。
延生的赞偈也有不少,主要是为在世父母亲人进行祈福延寿的法事活动中使用,常用的有:
1、元辰赞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安宁南无增福寿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2、供天赞
旃檀海岸炉热名香耶输子母两无殃火内得清凉至心今将一炷遍十方
3、药师赞
药师佛延寿王光临水月坛场悲心救苦降祯祥免难消灾障忏悔檀那三...(●[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七集)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9-11-22 14:35:03 | 只看該作者


至诚感通,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放下“贪嗔痴慢疑”。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一生成佛,人人有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8 09:11 , Processed in 0.1869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