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3|回復: 1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140-141卷
[複製鏈接]
|
|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40-14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卷A面
必须应该做的。
【「无多闻者,则不能知静虑方便,净惑方便,故应无厌而求多闻。」】
啊!假定你没有,没有多闻的话,你不了解,所谓修定怎么修法,你也不知道,啊!所谓净惑那是智慧啦!断定缚、慧断,啊,那么怎么样把那个无明烦恼的种子断,你也不知道,耶!一切一切都在根本因,正确的是亲近如理的善知识,如理正闻,所以我们啊!应该求多闻,而求多闻啊要不知厌足,所以前面一开头时候就告诉我们啊!要学什么?要不知厌足的常啼佛子以及善财童子等等,一个是大般若经当中的常啼菩萨,一个是华严经当中的善财童子,那这是我们应该学的。
【「那罗延问经云:『善男子,若具多闻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灭烦恼,若无烦恼魔不得便。』」】
处处地方说这个,啊又引一个经,你有了多闻嘛!就从这个地方为因,能如理的生起智慧之果,有了智慧,这个因就能灭除烦恼,没有烦恼魔不得便。好了!你的问题都解决了,问题都解决了,都在这个上头啊。
【「是故圣道最胜命根谓择法慧。」】
那现在又来说,所以这一个,这个圣道最最殊胜的根本哦!就像命一样的,什么?能够抉择法,前面说业果是圣道的根本,现在这地方又说这个择法慧是根本,两个有没有冲突啊?没有冲突,啊,这个智慧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如是因感如是果嘛!所以从行相上面,正因为你有智慧,是必然是了解,说智慧了解对象是什么?就是智慧是我们能辨别的这个能力,所辨别的事相,那是如是因感如是果啊!这两样东西那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对吧!就是这样,所以你能够这样的话,那就对了,然后呢?业啊,因为业的因感业的果,所以由这个上面说世间没有常相,世间没有定相,世间一切没有自性,所以从一切的事情,从,从业来感的果,所以也同样了说明它的自性空。所以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一件事情就说圆满了,而靠什么?靠智慧,所以前面的、后面的,正是层层深入,从事相面上面说到根本上面,佛法的整个的重心,最殊胜的根本是这个择法慧,是智慧;这个智慧对于这个法能够鉴别,能够抉择是、非,而:
【「慧无上因。」】
这个智慧的最主重要的因在哪里?那么现在看:前面是愚痴之因哦!现在这个是无上之因哦!
【「谓于无垢经论勤求多闻,以诸教理善为成立。」】
必定要靠这个,要靠什么?经论,上面说无垢两个字哦!这两个字很重要、很重要,要求多闻,这个仅仅就自利方面来说,你自己必需如此,啊、这个所以这样说的话,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说这皈依的外支已成,你只要这一点做对了话!你一定会确定会找善知识,而且只有找到善知识,这个才会得到这一个,所以你就自己方面来说,真正重要的你一定要在经论上面勤求多闻,然后呢,多闻够不够?不,还要以诸教理善为成立。所以本论之真正殊胜的地方,它不是,哦!把告诉你一个道理就算了,一定要非常善巧的抉择、辨别。它为什么要这样啊,平常我们现在难得的,嗳呀!念了一部经,啊、是啊,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嗳呀!自己觉得好了,然后呢!是有的人有这么说,一经通经经通,这个道理错不错?这个道理不错的,可是啊!我们啊都是误解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误解的,它这个一经通叫你怎么通法,以我们的通是如何通啊,我们的通啊把这文字念通,然后呢!这个老师告诉你,这个道理啊怎么讲,你也会啊这么如此这般的讲一遍,啊、这个耳朵进来,然后呢,嘴巴里面出去,讲的一字不漏,啊、然后文字上编排的很好,觉得通了,通了吗?所以六祖大师说的很清楚啊,说通即心通啊,如日处虚空,唉!讲通,那个要什么?心里跟它通唉!那个时候就像日处在虚空,为什么?日是光明没有一点遮障的、无比的,什么黑暗都破除掉了,这样的情况啊!不是我们现在我听见了,然后执着的要命,然后学唯识的嘛!说我这个最好,啊!你这个不对;啊!学中观的嘛,也是我这个最好;学小乘的嘛,说大乘非佛说;学大乘嘛,又说这个小乘又不行,大家吵得天翻地覆,啊!错了!错了。所以我们必定要拿以无垢的经论哦!第一个勤求多闻,还要以种种的教理啊,及善巧的把它建立起来,所以譬如说我们中国古代的祖师,建立那个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种种次第以及本论,都有它特质必须要的条件,你如果能够这样把握认识了以后,那就自然而然哪把佛的圣教,圆满的建立起来。所以性宗、相宗之间,一定也是啊,彼此间互相相辅相成,绝无矛盾之处。而现在我们这种毛病啊,都会避免掉了;反过来的也告诉我们,我们学的时候啊,千千万万不要先入为主,这是我们无始以来执着就是这个样,你碰到哪里沾到哪里,一听见一个,哦!觉得对了,然后呢,自然而然哪你觉得这个就对了,排斥其它的,那是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大障碍,啊!然后呢,往往还是看见人家不好啊;也不是不好,看见,因为自己有自以为对的事,这个心情,好学的人往往找种种根据,成立自己哪!我这个对,你看我这个地方找到根据了,我这个对;那地方找到根据了。是这样吗?不要说你读通了三藏十二部教典不一定行啊,何况,何况实际上呢!我们啊,这个话不应该这样说了哦!实际上呢!我们真正读了很少的经典,就算你读通三藏十二部教典也不行,为什么?佛说的很清楚,说完了;他,大家还记得这个公案吧!佛在世的的时候啊,唉!地上面啊挑了一点土,阿难啊!你看啊!我爪上的土多啊?还是地上的土多啊?唉!这爪上的土怎么、怎么可以跟地上的土比啊?佛说我未说的像大地土,说的就这么一点点,哪、佛世的;然后呢,龙树菩萨也是一样,跑到龙宫一看啊!这么多,又是一个;然后本论的这个师承阿底峡尊者,他当年在印度这个好了不起啊,他几乎学遍五明的所有东西,唉!最后那个空行母,换句话说就是那个净土世界的,那个已证圣果的人啊带着去,说嗳呀!你现在学的怎么样?他自己觉得嗨!这个解三藏十二部没有一个不通的,而然后那个菩萨就带他去,这个你看见过吗?没有;那个看见过吗?没有;那个看见过吗?没有,结果一看都没有看见过,哦!好、好、好,就是如此了,这好清楚好明白的一个事实。固然也许要说啊,也许这个故事啊,都是什么啊!好象他在做梦当中不相信,结果他到了西藏,到桑耶寺的时候有这一段公案,他跑到桑耶寺一看,嗳呀!原来我以前这些东西都没看见过,好明白摆在这里,请问大家如何?你们如何我不知道,你问我的话,今天我坐在这里,讲的你们还让你们觉得服服贴贴的,我看过几
本啊?嗳呀!这么一点点;说老实话三藏十二部我实在是都碰都没碰到,仅管有很多翻,我说起来我哦唉!这个华严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我都看过;哦!阿含、大般若;对不起!看过了什么?蚂蚁在纸上爬,当时看这个就看了,看了莫名其妙啊,这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居然懂得了这一点点,乃至于听人家讲了以后,就执着的要命,嘿!就是这个。所以它这地方告诉我们啊,要无垢经论勤学,其次呢!以诸教理善为成立啊!要想这样做的话,第一个要把我们心里面这一种执着啊要拿掉,所以现在不忙着去学很多啊,现在第一个要认得我心里的障碍勤加忏悔啊,你能够把这个拿掉了以后,你自然而然有机会能够深入啊,要不然这个障碍你还没有动,这个障碍已经先在这个地方,然后呢,无始以来的习气自然而然啊,就忙着去找,找了半天啊,你这个争论的资料是越来越多,然后开起口来一开口啊,就跟人家吵了个半天,啊!这和佛法不相应,不跟人家吵当然另外有好的心,情况的话,一说法嗳哟!说得非常动听,啊!更是觉得了不起,那是更害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继续下去。
【「然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闻为必须者,是由于修时不能定解,必须观慧思择而修,反颠倒解,不须多闻过失所致,故自爱者,应弃此过犹如恶毒。」】
那么眼前的状态怎么办呢?嗨!真可怜啊,很多现在修行的人啊,连它基本的道理说这个修行哪!听闻是必须要的,必定要从闻思上面,这个道理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有个原因的,因为啊!修的时候啊,他不能确定的认识,这个必须的次第,必须先去啊观慧思择而修,这个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因为这个不知道啊,所以啊,他就会觉得嗳呀!这个闻是无此需要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自己的执着误解,还倒解以为不要多闻,害了这个大过失。所以真正自爱的人啊,对于这个啊;有此什么?毒;不但毒而且加一个恶毒,嗳!这个多可怕极了,可怕极了!所以关于那思择慧修的时候啊,我不妨说简单一点,那么现在人家说,那个念佛好象不要嘛!参禅不要嘛!真的念佛不要吗?真的参禅不要吗?真的吗?我们不妨仔细看看啊!这个是善方便,念佛只是说嗳呀!你呀!完全靠弥陀他力,是念佛的时候一定要讲什么?信、愿、行,请问你信些什么?请问你愿些什么?然后一句佛号欣厌具足,请问那个欣厌的内容是什么?假定你的脑筋里下面一片混沌,只是嘴巴念的话,请问这一句佛号当中有没有欣厌?请问这一句佛号当中有没有信?有没有愿?你的信愿从哪里来的,很清楚很明白,你必定了解,嗳呀!这个世间可厌啊,一心想逃啊,这唯一去处是只有极乐,一心向往啊!所以那个时候啊,由于这个前面的这个心里面啊,所以那句佛号,就拼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一心皈投,那个功效什么?思择而来,不是吗?怎么会不要呢?乃至于修的时候,都告诉你啊,你念的清清楚楚,要听的清清楚楚,请问这是什么?然后呢!你不妨看看呢?正助双修;正的时候怎么,助的时候怎么,不要动脑筋吗?然后参禅也是一样,啊!人家学定,然后呢!定在那里一坐八个钟头,嘿!祖师说某人啊!你这个没有用啊,冷水泡石头,啊!石头本来就泡不开的,你用开水去烫都没有用,还要冷水去泡,你泡到驴年也莫干,这个祖师说的话,那一定要什么?起大疑情;疑情怎么疑啊?嗯!你就想:哪一个是念佛的?念佛的是谁?这不是全部的精神就在那里找吗?这个不是思惟吗?这不管说是参一个无字也好,然后呢!参一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也好,全部的精神在那里找那个东西啊,所以叫疑情;疑是什么?去思惟、观察,你去找它嘛!那里说不要的,而且我们更要清楚啊,禅是在什么地方修的,在大乘啊是加行位上,它是已经积聚了资粮,真正要那个时候啊,发了大菩提心以后,然后呢,找跟那个空慧相应的时候,那个时候才学这个法门,那个次第步骤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我们现在不了解,啊只是表相面看看,说人家这么坐在这个地方,好象很蛮舒服的样子,好!我也这样修啦;啊!那不要,啊、那看这些东西干什么!那是一个大误解啊,所以我们哪!真正了解自爱的,对这一件事情啊要放弃它、排斥它像恶毒。下面:
【「大瑜伽师云:『觉瓦,欲成佛一切种智者,不于牛负量经函辨其所作,而将掌许若讲若藏,皆无所成。』」】
嘿!那个大祖师就告诉我们,大瑜伽师啊就是啊,阿底峡尊者的三个最主要的这个康地的这个弟子之一,一生一直跟着他的,说菩萨呀!你要想成佛一切种智啊,你啊要在什么情况之下?牛负的经量,那个西藏的运载的工具,最大是牛,换句话说呀牛,哦!这个牛驮的力量好大好大呀!如果现在你不在这个上面,而是掌许这么一点点的这个上面,或者讲说,乃至于藏在那地方,自己觉得啊这样做的话,皆无所成啊,没有用啊。
【「朴穷瓦开启经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学者故,纵未能看,应于此等而发愿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
那另外一个善知识也这么说,啊!然后呢!他打开了经柜,嗳唷!放在这个上头说,我啊!现在正在学啊,唉!就算一口气不能看那么多啊,唉!下面这句话我们用得上啊,应于此等而发愿心啊,记得前面啊六度当中每一个地方告诉我们啊,耶!现在我们要以大地做为我们的愿心,然后我处处地方说,我们因地当中啊要努力,说这个是我要的,这是我要的,现在真正的问题什么呢?你还没学啊,先已经打了退堂鼓,嗳呀!不行啊,好了、好了,我就不要了,你因地当中已经种了这个,请问你成些什么啊?这个很明白很清楚,你总是觉得嗳哟!这个不行,嗳哟!这个不行,由于这样的因,心心念念对了个境界,心心念念就起来了,现在我们应该对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苦,要面对事实唯一的办法学这个,现在我虽然做不到,可是我唯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发这个愿,对啊!那下一次你不断的发这个愿,于是遇到缘,这个因就成熟了,下一次你来的时候,你就行了,可是因果的必然性啊。啊!所以在这个上要发愿心啊,啊!要晓得若不知法你怎么修啊!那道理这么简单,你了解了时时刻刻启发这个愿,自然而然呢慢慢慢慢的,不断的增长这个善因,慢慢慢慢的增长,好!就有希望了。所以下面又有一个说:
【「慬哦之弟子送博朵瓦时,三云:」再三说「汝等快乐。」】
嗳呀!呀!但愿你们啊好好的啊;啊真正的啊相应啊,得到这个快乐啊。
【「次云」】
为什么呀?说:
【「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识,不须于他更起口水,不劳多看红红本释,事业微少,不劳思业果内心安泰,以多咒法成多事业令心饱满。」】
这一个是一个方言,实际上呢,也就是说他是谁呀?他是阿底峡尊者的,那敦巴尊者的弟子--阿底峡尊者的再传弟子,要晓得阿底峡尊者的最殊胜的全部传承他的教法的,可以说唯一的弟子,那个敦巴尊者、敦巴尊者,所以啊得到了一个大善知识,所以他说如天覆地,啊,再没有疑议了,能够全部完圆满得到师承的,接近了这么一个大善知识以后啊,你不必再羡慕别的了,啊!说不须于他更起口水,就是我们看见别的,嗳哟!那个口水流了,羡慕,啊、我们嗳哟!看见这个啊大上师,嗳哟看见这个大善知识,嗳哟!看见这个人哪!你不要去羡慕了,你只要真正能够跟到这个大善知识就好了,啊!这个时候就不劳多看红红释本,是为什么原因?这里面大理由在哦!不是不要我们多闻哦!正因为这个地方,所以他亲近善知识有必要的条件,你们还记得不记得,所以你一定要多看那个祖师的传记,他一定是以师心为心,他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心里面,种种地方揣摩老师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啊,他那个全部的信心啊,一直是在这个上头;就这样,因为你的信心百分之百,所以这个师长的这个加持,这个经教能够啊,传到你身上来,这个是它重要原则哦!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说,嗳呀!你亲近了这个人,啊、你不要看书了,反正跟着他,大家一天到晚弄弄吃的、玩的、喝的,那完了!是的,他这样他的东西也全部家当传给你,这个家当是干什么啊?注定我们啊生生世世是轮回生死不绝啊,这要了解的啊,啊!所以你能够这样的话,啊,他就是、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容或这个传记对我们不清楚,但是阿底峡、哦不是,哦另外一个那个密勒日巴尊者那个传记看得很清楚,的的确确的,啊这个老师就会有这样的力量,把那个最精要的东西,能够传给他,同样的这个圆满的也给他,你只要能够在这个上面,那时我们就看得出来了,亲近这个善知识这样的条件哦!啊这个善知识这么做不合理,他绝对不会想啊这个善知识这么不合理,何况还有其它、这个善知识很残忍,绝对没有一点点,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只是觉得嗳呀!我的业障还重啊,这个是我们该学的地方啊,啊!所以说这个这一种道理啊,真是我们该学的,在我自己个人啊,到现在时候我为止,我感觉到啊连它本论;一开头亲近善知识,怎么亲近法,我都不知道!上面是慬哦瓦啊!弟子送博朵瓦的时候啊,就告诉他:「嗳呀!说你们啊依止到那样的,这样的最了不起的大善知识,你们真好啊!你们真好啊!」一下说了几个,一方面是赞叹,一方面是随喜啊,千真万确的啊,所以啊,这个我常常的记了一句话,入菩萨行论上面,这是啊寂天菩萨说的:「当知善知识,如命不可舍。」啊、这个善知识像命一样啊;换句话说,跟到善知识最大的幸福、最好的快乐、最重要的事情啊,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现在啊我们第一件事情要辨别这个东西,啊!辨别这个东西,对我们末法的时候啊,最重要的。所以我看见很多人啊,要去啊找道场,我是非常欢喜、非常赞叹;可是那个时候注意哦!你要别具卓眼啊,要认得清楚啊,千万不要说嗳哟!这个道场吃得好,啊,然后呢!这个事情少,样样省力,嗳呀!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然后我去选它,完了!完了!啊!的的确确的你要去找得有道之处,这个地方是善知识如何?同行的如何?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清清楚楚,如果这个地方的啊,有道有食尽寿不去;啊!又有道又有啊样样的供给,那在任何情况之下,你绝不离开;其次一步呢?这个地方呢,有道无食,道是有的,吃的东西都没有,但是你要咬紧牙关,一定要在那里,就是那个密勒日巴尊者很有意思,他老师就说:「耶!我给你吃了,那就不给你讲法,给你讲了法没得吃的。」「嗯!没关系啊,那我自己讨饭。」这样苦啊!这样的磨折他,他不走,他成就在这里;刚才反过来说呢!如果这个地方的啊,无道的话;不管有食无食是赶快站起来就走,这是我们啊必定要了解的一个事实啊。继续:
【「霞惹瓦云:『乃至未成佛求学无完,至成佛时始得完毕。』」】
哪!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成佛啊,所以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啊现在大地的菩萨都不能离开善知识,而我们居然离开了,这怎么可以?容或我们说耶!我们看见那修行人,不一定能见到了佛啊,实际上呢,真的情况如此吗?我们看不见,大地菩萨看不见,但是经论上面说得清清楚楚,华严经上面,大家还记得吧!善财童子第一位参的大善知识是谁啊?德云比丘,他得到的叫做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一切时处,十方诸佛就在眼前,他没有一个时刻离开过啊,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成佛到亲见;为、为什么?破了无明了,那我们现在没有破无明居然不见,怎么可以呢!这样,所以大乘止观上面告诉我们:我们是瞎子唉!你虽然不看见了,他看得见你的。你怎么看法呢?就用你的信心跟愿力去看,所以啊信愿,哪!这个在这一句佛号,不是要嘴巴上面念出来,心里面心心念念,所以这个皈依是一心皈投的地方,唯一的佛、法、僧三宝,这个才是、这个才是。所以一直到最后啊,
以等觉啊然后还是拿这个十大愿王是导归极乐,这个导归极乐我们要注意哦!这个极乐是什么意思?十方一切诸佛的共同现象,都是极乐,这我们要了解的,说广义的哦!一点都没错啊,为什么?世间之乐是有漏的,这不叫极乐,唯有成了佛以后是圆满的,彻底圆满的。所以啊普贤十大愿王,普贤是一切诸佛的愿,换句话说一切诸佛都这样来的,菩萨因地当中都这样做的,到最后都是这样,一直从凡夫开始一直到了等觉,然后拿这个东西,耶!走到圆满的这个报身报土的地位,对了!就这样。
【「迦摩瓦云:『若谓修法何须求知,是自失坏,我寡闻者易生此失,易说修行不须求知。』」】
啊那个祖师又告诉我们啊,说啊你要修行哪!修行就修啦,不要去忙这些啦,不要求知啊,那是啊自己伤害自己啊,而尤其是我们啊,寡闻的人更容易生这种过失,啊,说更容易啊,说以为啊修行不要指导的。
【「然修法者,实定须知,纵于此短寿未能圆满,须不失暇身,相续多闻。」】
啊说所以说,所以实际上真正怎么、真正状态啊,你要修行一定要多了解,啊!总算,总是我们现在这个人身啊,耶!寿命很短啊,也一定要趁得到这个暇满的时候啊,继续不断的去增长这个相续多闻。
【「若谓修者不须,说者乃须,说说法师易生此罪,以修者尤须故。」】
啊!有人说修的啊!不要啊,说的人讲说才要啊;所以修行的时候不要的,讲说嘛!当然你要懂得了很多道理啊,然后呢!要跟人家讲啊,啊!说啊这种情况啊,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啊,说法的人固然错了,修的人也不对,真正说起来,的修人是更需要,修的人更需要。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闻,不容或少,应获广大定解。」】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四十卷B面
所以呀要晓得,真正如理修行的人,是这个必须要的,而得到智慧,要得到智慧,一定要得到智慧的因,这个都从那里,多闻开始的,这个是绝不可以少的,关于这个道理啊,一定要获得定解,而且是广大定解哦!
【「然此定解于未知修时,必须观察修者极难生起。」】
但是这个上面这个定解啊,就是这个必定须要的这个定解啊,在不了解的人啊,对于说个,说,一定要怎么样的,要观察修,啊关于这个概念一定要什么,去观察修,这个认识啊,很难生得起来的哦,尽管我们现在听是听见了,耶!但是呢,为什么得不到定解?由于有种种原因。所以我们必定要克服前面的种种的这种障碍,啊!然后呢?净除种种的罪障,如理去思惟,得到了相应的,耶!认识,那个时候净信心有了根了,那个时候才慢慢从这个上面,所以说对于这些道理啊,真正修行的正确的内涵,一定要什么啊?观察修,不是说,啊!你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或者做其它的,关于这个道理很难生起啊,因为很难升起,所以特别告诉我们啊!我们要很认真的去做啊!的的确确要相当勤勤恳恳的,至少我们现在心理上面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以后啊,要努力去忏悔,要努力的深发大愿,说我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到;然后呢?用种种方便,千千万万啊,不要用种种方便保护自己的坏习气,保护自己的大痴大邪见,还有种种的理由,种种的借口,啊哟!总觉得这个也不能少,世俗的固然不能少,进入佛门当中这个还是不可以少,等一下还更说起来,啊呀!等一下是这个,乃至于用种种方便,现在我们眼前太多方便,这个方便啊,实际上啊都把我们啊,送上那一条窄路,乃至于死路去,这个好可惜,这个好可惜。所以啊!本论一开头的记住,啊为什么一开头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定要修的时候,先对圆满的道体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这个上面这个构架上面步步深入,要不然你一旦走上错路了,要扭过来这好难啊!现在下面又说。
【「虽自许为受持三藏之法师,亦多认为修之前导,或仅为左证,非实教授。」】
哪!这个就错误的根本,看看哪!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所以现在有很多自许,他这个自许两个字,特别有意思,啊!的的确确那些人,受持三藏啊,都看过喔!但是呢?他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得住这个三藏的重点。是!你说看过了吗?是看过了,自己觉得啊!因为他看过了,所以自认为如此,因为他没有把握得住,了解这个真正的经论的内涵,所以他认错了,也以为啊!这个修的前导说,前面啊!这么要引导一下,然后呢?就左证,哎呀找一点证据,就是如此啊,啊修行的时候,真实的这个教授不是这个,那!那些人啦,广学的人尚且如此,那错的不知道那里去了!
【「由此因缘,说欲速成佛则须勤修,欲利圣教则须多闻,内自修与利圣教别执为二。」】
因为上面这样的说啊,他说你要快速成佛啊,你怎么办啊?要勤修;可是你要利圣教,要想啊!说广弘广佛法,那个才要多闻多听懂了,可以讲给别人听啊!所以他就把自修跟那个弘法啊,看成分开了两件事情,这样的看法,实际上呢?这个的的确确我们很容易生的误解,好容易,那个法华上面啊!就曾经说过,法华在授记品当中,学无学人授记品当中,授了这个阿难尊者的这个记,哟!那个时候啊!有很多这个发新发意的菩萨就想,嘿?阿难尊者乃是一个学人,他怎么会得到那个授记呢?那个时候就心怀疑了,佛就说哟!你不要弄错啊,我跟阿难两个人啊同样在空王劫的时候啊,就发了大菩提心了哟!我那个时候因为啊,勤勤的修学,阿难是只求多闻喔,所以啊现在我成了佛了,他还没有,还在坐在学人地位哦!然后呢楞严上面好几个地方都这么说。所以我们啊,耶因为这种根据,所以前面说为什么叫自许受持三藏,是嘛!要我们自己不能如理抉择这个道理,看了这个经典以后的话,总归容易,啊!对对对就是这个样,于是自以为对,错了!实际上,实际上错了!请看下面。
【「此是予盾最大狂言。」】
啊!他第一个下断语,他上面这种说法完全矛盾的,那是完全错误的,狂妄的,因为:
【「以圣教中,除教证法别无圣教。」】
真正旳圣教只有两样东西:教跟证,前面已经说过了,教是什么?因!告诉你怎么修,告诉你怎么修以后你懂得了如理去修,然后是证,所以这个彼此间必然因果关系,你现在不要这个教,不要多闻,没有因有果吗?所以说:
【「前者是令了知修行之轨。」】
是因!告诉你怎么修。
【「后者是令知已予以实行。」】
啊把你所了解的认真的去做,这彼此必然的关系啊!
【「故修行能无错谬者,即是最胜住持圣教。」】
你能够这样修行呢,一点不错,那个才是真正支持圣教,真正利益圣教啊!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现在修错了自己也不知道,讲了个半天还把错误的讲给别人,说相似法!所以佛一再说啊,你不要大家说啊:嗳呀!我弘法,我如法的行啊僧的事业,这个佛经上面说得清清楚楚,破坏佛法最严重的,只有两件事情,一个叫说相似法,一个叫行筹,这个怎么讲?一个就是开口讲弘法,可是对不起,你对这个法的真正内涵不知道,然后文字弄懂了讲给别人听,嗳呀!这个讲的讲得是天花乱坠,嗳呀!叫人家听得啊是动听得不得了,但是呢,似是而非;还有一种是行筹,什么叫行筹?他不一定讲,哦,但是你的僧团当中啊,好象如法的羯摩什么等等,我们作羯摩的时候有一个行筹的,对吧!现在我们不大熟悉这个,换句话说大家有一个什么羯摩重要,你同意的,不同意的要行筹等等,耶好象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做,对不起,这个是相似法。佛说外道没办法破你,别人没办法破你,那个时候就是破坏佛法了。这很明白的,你真正要支持弘广佛法,你要什么?要如理如量的做到,然后呢就算你不开口,这个佛法是在世间,有人来问,你有机会一讲出来,那当然对,然后你处处的行持当然正确,那个才对啊。所以我们现在动不动要去弘法了,实际上一定要知道,啊你弘的是相似法,还是如理法啊?如果是相似法你不弘啊,它还没坏,一弘你就完了,完了,就完了,这个是我们必定要知道的事情啊!
【「又能无错住持修证之圣教,必依无错了解教法故,故先知多法者,修时即应修彼法义,不可忘失。」】
所以告诉我们啊!你要想真正的住持这个圣教,这个圣教要靠什么?要靠修证而得的如理修证的,耶这个要,不要错哦,一错就不行哦!前面在卷十的时候告诉我们啦,修行的时候错了,错了没用的,哦,我们也一直说蒸沙煮饭,你煮饭烧了半天一锅子沙摆在那里,啊!你把锅子烧破了,饭也烧不出来,你说一定要没有错,是!那么这个时候呢,必依无错了解教法。所以啊!先知道以后修的时候就把所了解的照着去做,不可以忘失,忘失了以后,你修些什么?你修你自己啊,修自己是不是妄想就是昏沉,增长邪见,嗳呀,忽然想出一个什么东西来,然后自己得,所以不要说深广的地方,乃至于最起码的,我们天台的小止观啊,他就告诉我们哪!啊你一定要辨别邪正啊!有的时候走上邪路上面了啊,你要了解啊!那时候一定要把什么啊?这个不能忘失圣教啊!所以十六观经上面也说耶如此观者是正观,否则是啊错了!处处地方,那个圣教是我们修行必须要的依据,告诉你怎么修也是它,修的时候验证也是它,现在居然说不要了,请问修些什么啊?毛病都在这里。说
【「若先未知亦勿怯退,当随慧力而求多闻。」】
啊知道了那么这样去做,假定你还没有知道的话也不必怕,怎么办呢?哪要随自己的力量啊!说广求。
【「复非听闻此法,别修他法,即所修处而求闻思,故又不应唯修一分,定应依止,初业菩萨所修圆满道之次第。」
】
下面说明了,所以说我们真正听闻什么?听闻了道理以后照着去修,这个在前面,道前基础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道前基础那一部份呢?破除此中邪执,大家还记住吧!所以很多修行的人啊,有一种错误的执着,还以为对。所以啊!大师在这个地方特别的说明那个错了啊,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啊!可以重新思惟一下,了解的只要再想一下,不了解的切切记住回过头去看。然后呢!道前基础是这样,然后呢到下面一步一步上来,一直有很多错误的地方,特别到上士的时候嗯,特别到上士的时候,第十卷的时候,又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辨别,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啊我修的就是我所思的,思的就是我听闻的,这个必然是;不是说啊,你听的是那个讲的是那个,修的是另外一套,不是说嗳呀!现在我们啊,要啊怎么闻思啊,大家相应啊,他是相,不!要信解行证啊,相应啊要并重啊,所以嘛在这个地方讲说,讲完了跑到佛堂里面去拜佛,讲完了把书本一合,拜佛的拜了另外一套,叫做信解相应啊,不是的啊!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坐在讲堂里去讲,讲完了去修,所以讲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怎么修,然后呢讲完了,不能停在这里说这样懂了,一定要跑到佛堂里面去拜、去做,那个时候就把刚才讲的,这样子才叫相应义啊,否则相什么应啊?否则这是炒杂烩,两个兜在一块,那兜在一块没用啊!这样,这个要清楚啊,两个兜在一块是冷水泡石头;两个相应的话,啊你米洗干了放了水,摆在锅子里面烧,耶,到最后这水跑到米里面去了,然后哪经过火一烤的话,这个饭就煮熟了,这个才叫相应啊!所以你的因是什么?那因是米、水、火,那果呢?饭!那个饭里面一定有米一定有水,还有火的力量在里面,对不对?那里说离开这个东西,另外一样东西啊?所以我们现在修行也是一样,因地当中先在那里讲,讲那个道理然后照着去修,然后哪修得对,所以你成功果的时候靠什么?前面讲的听的,然后照着修的来,请问天下的事情有一个例外吗?烧的饭是如此,做的衣服哪也是如此,就像那个棉花纺成纱,纱织成布,布裁了穿在身上,请问这个布里面有没有棉纱?有嘛!有棉花?有嘛!有没有人工?有嘛!这些东西都在里头啊,世间事没有一个例外的。世间这么浅近的,何况佛法!所以现在说,啊,不了解的不要,固然错了,然后呢听见了,又说嗳呀我们两样都要,结果变成个你是你,他是他,两个兜在一块儿,那不相应嘛!这是我们啊再说一遍,啊所以那个时候啊!一定要依止什么?初业菩萨所修的圆满道之次第,这个才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初修行的人啊,要应该依止的圆满道的次第。这个圆满道的次第必定是什么?知对量正,然后哪还要次第无缺,这个三个次第,一点都不可以少,不是说叫我们一口气做到它,但是因地当中要一点都不能错,因为你这个有完全正确的因,才能够感得圆满无缺的果哦,这个是我们真正重要的喔。所以如是二心初心难哦,记住哦,啊不怕佛果难求,就怕你下的初因弄错,弄错了,那的确弄到驴年永远没希望;你初因弄对了你只要把这个因积累上去的话,无有不得果者。现在我们继续下去,进一步。
【「若慧劣弱即令修彼,若慧广大或初虽微劣,由修习故增广之时,将此道次渐为增广,能与一切清净经论相属而修,亦非定须别求多闻。」】
哟!这里说了,假定说我们现在条件哪比较差,啊慧劣弱即令修彼,那换句话说,前面告诉我们这一个本论旳道次,就是从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两位十地菩萨,辗转到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然后呢再就阿底峡尊者合并起来,这样子的圆满道的这次第,你就从这样上面走也就对了。啊说到这地方也顺便提一下啊,这个一定两个合起来的,所以我们千万啊不要自己打架,啊大小性相,这个千万不能分开的,一定要配合,这个才是圆满,假定你的智慧比较广大,或者呢?下面这个我们用得上的,初初虽然比较差,因为修习了慢慢的增广,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最用得上的,我们千万不要说我们差,陷在这里,说我们是差,但是因为差所以修,修了就增广,增广了呀从这个上面慢慢的,慢慢的一步步的上来啊,你能够照着这个次第这样做的话,哟!他也还是跟那个清净的经论啊互相配合的。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的的确确啊可以不必另外再求多闻,为什么?因为他的精要纲要都在这里,从这地方才可以说一经通啊经经通,的确的他们凡是尤其大乘经典,它必定是究竟这个内涵啊是包括圆满的,可是问题是这样,你这个大乘经典凭自己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把它的精要全部抉择出来,这是个问题哦!所以我自己常常自己拿自己来嘲笑,也可以说把我失败的经验告诉你们,哟!我当初听人家说,哟!这那个法华经圆满,然后我去看,我看了半天看不出它什么圆满在那里,它只是说你也成佛,他也成佛,这个话这么简单法,所以我们自己的力量是看不出来的,结果拿到天台智者大师手上,他讲了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还没讲完,嗳呀!原来这个里面还有这么深广的意义啊!假定你真的能够这样通了当然嘛!所以说这个地方真正重要的要有传承,要有师承啊!我们千万不要私心自用啊,这个文字上面看懂了,觉得以为对了,那错了。所以它下面特别的有一个说明啊!
【「故凡圆满无错教授,略亦能摄一切经咒大小诸乘道之宗要。若广开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
这个是重要的,所以凡是任何一个教法,它是没有错误的,是啊!所以根本因是正确的,而且是圆满的,这两样东西完完全全的话,它虽然是一个简略的一个纲要,却是能够把一切佛法,从小大性相显密所有各式各样的这个道的纲宗,以及它枢要通通包括在里头,然后你把这个纲要,推广开去的时候,能够跟一切的教法相应,绝对不会错的,是这样,这有它的一个特质在。
【「未获如斯教授之时,于少分修易生喜足,然于圣教全体修行宗要,难获定解。」】
假定你在没有得到这个东西之前的话,那不对,啊所以这个地方要把它狭起来,我们的的确确要求广学一切好象啊比较困难,那不怕,这个地方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教授在,你得到了这个教授的话,它也能够啊很深广的包含了一切,就是这样,可是哪处处地方说明了,这个教授一定要有传承的哦!那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看看文字自己看得出来,当然你宿生有善根,那个可以,但是这个得到的也不圆满哦!凭什么说这个不圆满,我们还是从我们祖师这个典型的公案当中,我自己是个凡夫,完全不敢说,啊我说出来都是错的,可是我的根据都是根据这个,阿底峡尊者,印度的宗喀巴大师、龙树菩萨,你看那么些个大祖师世亲菩萨等等,那都是绝顶聪明呀!他看了哪一个啊一下就看懂了?他假定凭自己看,看看懂的话,他要不要啊上山下海到处去求啊?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啊,那飞机汽车轮船方便的不得了,那个时候完全靠着两只脚跑啊!印度你看热成这个样,啊,他只要听见那个地方善知识去求,他那没有一个地方不求的,阿底峡尊者接近过这么多的大善知识,性宗、相宗、显教、密教、大乘、小乘、十八部,没有一个,乃至于到后来的金洲大师,金洲啊!据说是现在的锡兰,它是一个东印度孟加拉湾的,从孟加拉湾要到锡兰去的话,那不晓得要跑跑多少路啊,为什么啊?找了半天说两个:教授,那就是这,佛传下来的。只要那个时候才晓得重要,而且他不是得到一个哦,所有的那些没有一个没有教授的哦!哟!他还不此,不以此为满足,所以才能够把这个圆满哦!所以我刚才说,不是说就算他是个过来人,他是个啊开悟了,对不起,你从他的路上,走他那一条路摸上去,摸进去,是错是不会错的,但是圆满,对不起,还在后头。所以我们现在念佛也是如此,的的确确我们要记住,不要说嗳呀代表了一切,这个代表的意义什么呢?你要现在不管它,你到了见到了佛,那自然而然后面的来了,这一个的意思,如果你眼前要想得到这个圆满的教授的话,那非要像这样的,这样的教授那可以了,否则的凭我们自己说看看经,那开悟了或者得到一心不乱了,把这个经验告诉别人的话,是,你就你这一点来说,容或不错,可是对圆满的教授,那两件事情,这我们应该清楚的,啊所以他告诉我们哪,唉我们没有得到这个正确的教授的时候啊,少分修哎便生喜足,前面讲精进的时候特别说明啊,得少为足、得少为足,我们这个毛病实在啊,好严重!现在真正可惜的还不是得少为足哟!你得到了少,沾沾自喜的话,常常走上面就走错了,小的走错只是在门外空转,大的走错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啊!那错得好可怕,这种情况我们真正要了解的,像这种情况啊!于圣教全体的修行宗要啊,难获定解,因为你自己觉得对了,然后呢!自己觉得沾沾自喜啊!那个时候啊,嗳!对真正修行的全部的纲要啊,就你跟你啊,你自己陷掉了自己,自夸莫甚于此。现在人家谈起来,嗳这个我懂,嗳那个我懂,就是这样,就是犯的都是这个毛病。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多看那个古德的传记,像那个宗喀巴大师,印度的当年的大师,嗳呀,那个像那诺巴尊者,白教的,现在我们譬如说,哟!常常人家说白教最好,实际上你看看白教的祖师看,他怎么做的,那像我们现在这样呀!那个那诺巴祖师他是自己是国王,从小绝顶聪明,在五印度,在世间学问没有一个不通,然后跑到佛教里边也是大小性相显密没有一点不通,他凭什么啊?他不是坐在那里看懂的,他要广学一切,然后碰见了最后碰见那个人以后,还告诉他,哼你要讲道理可以,真正修行还不不对,他一下还觉得不服气,嗯!对啊!那那那,这个基本精神很明白摆在这个地方,所以现在你不管你学是那一教那一派,你要如果真正想学成就的话,我们即使不看佛,看祖师,那个每一个祖师,没有例外的都是这样的哦!在这一点啊我们先摆在心上面,那这就好,这就对了,这就好了,啊这就好了。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的净土,净土为什么把慧远大师摆在初祖,他大有道理,在那个时候他也是都不服输的哦!他的老师,啊!那的的确确,你们看看慧远大师在,在那个时候,东晋时代,那个地位,世间出世间的学问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他可没有说唉呀只要四个字就够了,这个很明白啊,很清楚摆在这个地方。然后我们看禅宗,禅宗的达摩祖师初祖,你看看他在印度那个当年的情况啊,他也是这个样啊!不管是那一个,所以我们现在说,不要说学佛,那看看学祖师,不管是那一宗那一派,对啊!要记着,这个是我们啊,愿处。记住,不是说叫要我现在一口气不要这样,这个倒不是,啊我们必定要注意--因,你下第一个因下对,那么下面又告诉我们啊!呀!最后结论是。
【「故应亲近良师。」】
这个就对了!啊!你只要这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靠对了,他一定会把这个圆满的教授告诉你。第二个:
【「净持尸罗,数闻教授。」】
真正靠近了他了以后啊,一定要照着这个规矩来哦,我们千万不要把那个尸罗两个字,看得太狭义哦!前面已经一再说过了,就是我们起心动念的行为等等啊,都是跟着凡夫走的,你一定要,耶晓得自己在凡夫,所以你一定要跟着他,以他的知见为知见,以他行持的方法为行持,这个才是尸罗的本质,尸罗,戒,绝对不是说,哦!我这件衣服该怎么穿才如法,你这个不如法,绝对不在这个上头哦!啊,不在是我这个板打几下,他讲的那个所谓是,这个时间怎么弄,不是哦!正知见,这是根本!然后呢根据这个而从身口的行为哦!这每一个地方都说得清清楚楚哦,尤其大乘教法,不要说大乘,就算小乘的教法当中,你看好了,南传的清净道论,你仔细看看它,它一定是以正见为重要的。这个正见说明什么啊?不要说我觉得我想,你错到不晓得那里去了!啊!然后呢这个第一个,见--一定不能拿我的,然后呢行--一定不能拿我的,他告诉你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亲近了善知识以后,开始要接受他这样的,啊所以那个时候一方面听闻这个教授如理行持,这样,所谓骑着马上找马就是这样,听闻了教授以后照着这个次第去做。
【「每日四次修习所缘。」】
哦这个正规的修法,他那个四次是这样的,早晨一大早起来,平常啊照着那个佛世的规定啊,早晨两点钟就起来,现在我们就算做不到嘛,三点钟起来,然后呢第一座,第一座早晨完了以后呢,就早斋,早斋完了是第二座,午斋第三座,然后呢晚上,就是每天是这样的四座,至于所缘他并没有特定,就是看你的层次的高下,那么虽然没有说特定的特别的,可是内容大纲却在下面,做些什么?
【「至诚祈祷师长本尊。」】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一卷A面
【「至诚祈祷师长本尊」】
第一个。
【「又由多门积集资粮,净除业障,若能勤修此圆满因,其慧倍复殊胜增长,乃能生起彻底定解。」】
真正要作的就是呢,至诚祈祷,师长本尊,就是归依发愿就是这个事
情,而且要什么,至诚哦,这个两个字一定要如法作到,我祈求的是什么,我祈求的净除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不管是所知障,烦恼障,不管是人我执、法我执,不但是现行,而且种子,不但种子,而且彻底无余的一点不遗漏的,这个我们的的确确开始第一步,千千万万注意所以说如果说我念佛,一定说我绝对要念的什么?学阿隬陀佛,像你一样,绝对不是说哎呀我现在这里这个求去就行了呀,(取发和尚,静得糊中),(你取发护)这个的话,对不起就去都就去不了了,这是我们千真万确要了解的。这是真正祈,祈祷师长本尊。那么这个
里面有个特别的,这个本尊就是我们所修学的,这是密教特别说的,就像我们显教亦复如是,譬如念佛,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然后然你一心一意,比如说我们禅宗通常啊,禅宗这里供的到底什么我不知道,有的人说是文殊菩萨;有的人说那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啊,你们看看法华经就晓得了,他早就成了佛了,所以你总归这个,换句话说那就是我的根本目标。那么为什么讲师长呢?师长是代表什么,就是哪!这个我所祈求的这个阿隬陀佛也好,释迦世尊也好,文殊菩萨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他那个教法实际上从师长传
来的,我还是必须从那个师长上面步步上去,所以你能够这样把师长看成佛一样,你就得到佛的加持,当然这个地方的善知识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了,不是随随便便哦,你要经过思,观察如理决择才有的条件都现在这个上面哦,那么这个第一个,第二个呢,多门中作两件事情,罪障嘛,把它消除,这个就是忏悔等等,这个忏悔包括四样东西,这里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不清楚回过头去再仔细的来复习使用,然后呢积集资粮,那么所以加上前面那个,那个亲近善知识多闻教授,就把那个听闻的东西,在这地方如法的行持,所
以整个的说起来,一共四件事情,而这个四件事情,第一个亲近善知识这是外在的,自己要作的事情就是听闻如理无垢的教授,然后至诚祈祷师长本尊,还有呢多门中修学资粮挣除罪障,三样东西,能够努力的这个上面的话,有这个圆满因,这个是圆满因哦,这个圆满因一定正确的,所以如果单说圆满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否则的话你怎么圆满起,所以正确无误的,而且一点没有遗漏的,那么在这种状态,其慧倍复殊胜增长,啊它那个增长不但是加倍加倍的,而且殊胜的增长,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后又这样作的话,那么对于前面这个完
整的道理,能够生起彻底的定解,彻底的定解生起来了,下面都有了,这个胜解什么?一切善法之本也,还记得不记得,胜解,另外一个就是善法欲的根本在这个上头。你一定要对它有殊胜的见解,一点没有遗漏,圆满决不动摇有了这个心里的话,眼前很清楚。比如说我们常常说的比喻当中,被毒蛇咬了,你必定要百分之百肯定!这个毒蛇咬上去的话,它一下那个毒跑到你心脏,非死不可,你有了这个完全的正确的概念的话,一咬到你马上拿这个刀很快的剁掉了,这样才是啊,不是说哎唷想想看,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这个不叫胜解,这个
心里面就是犹犹豫豫的,所以说到这个地方的话,容或我们自己不一定了解,但是我们不妨现在看看我们以前温习的,了凡四训也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也好,他不是说刚开始的时候,非疑即惰,我们说这两个字好象很容易懂了,实际上你仔细的检查什么。惰是什么,不努力。疑呢要去作了心里想!咬呀这样到底好不好啊,就是这种心里,现在我们眼前仔细看看,看看我们的心里,你不检查不知道,检查了,哎太多地方很多地方好象要作的但到那时候,哎呀好象总有种种的借口,哎呀这个也不好意思,这个还有这个,那个还有那个,都是非
疑即惰,真正等到生起殊胜定解的话,这种心里是一点都没有了,所以这种心里形象我们在这地方一定要认识的很清楚,你认识了清楚以后,然后你修行才有希望,要不然文字的认识,对不起,那个心里文字所指的到底形象什么,你了不相干,既然了不相干,你修修些什么?都是修张嘴巴,就因为修张嘴巴,修的好的话变成鹦鹉,吱吱嚘嚘叫起来很好听,就是这样。就这么,修的不好听,饿鬼地狱哇惨叫就是如此。我这个一点都不是开玩笑哦,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从它的本质上面所体会得到啊!
【「如先觉云:『先所闻法,令心总现,数数思惟称量观察,若忘其法专学持心,则无助伴。』」】
前面已经成就的这种先觉叫作,他怎么说啊,你修的时候怎么办呢?把眼前心里面现起来的内容是一定是什么,如理如量,以前听闻的,把这个现起来了以后那么照着这个思惟称量观察,这个才是修啊,假定你把先前听闻的法,忘记掉了,这是专注持心,没有用没有帮助,实际上我们现在,看一下看我们的心里什么状态,比如说你念佛了,现在告诉我们啊什么叫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信是,信是欣些什么,愿是愿些什么,然后你念的时候,的确哎呀这个娑婆是无比的苦啊,那怕叫你作皇帝,你一无是处啊,这一心一意啊,那个时候你唯一的地方是归投依靠吧。耶那个时候是什么?先是闻法,令心总厌,然后你心里面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你拼命念佛这句佛号是什么,信愿也具足;信愿也具足,这道理不简单嘛,现在你忘得干干净净了在那地方的话,吧就在那嘴巴上面霹哩巴拉喊哦。然后心里面胡思乱想的想,就算你拼命的拿起来,我想我们大家都有经验,哎呀念了个辛苦无比,然后三天五天也许还可以,然后呢过了一年两年那就完了,原因在那里,就是这个,这个这种地方,注意啊,所以真正成就的先已经觉,凡是修过来的人都有这个。你没有这个法相应的,你都是这这样哎呀,你拜佛也好,我想初机的人啊,也许不一定了解,诸位旧修上座我想一定有这个同感吧!毛病在这里啊,赶快从那地方痛改啊,还来得及啊。
【「故上修者是上法师,中品修者是中法师」】
下品不谈了。
【「凡所修法即知彼法。」】
那你要修的一定要对你修的了解哦,这很清楚哦。
【「若由是思定解坚固,则诸恶友唱说,善恶一切思惟,皆是分别悉应取舍者,自知法中无如是语,良师不许,便能不随彼转」】
啊。你能够这样的照着上面的,上修就最完整的那最了不起的,那真正法师,你开口说话你就对呀,中品的,中修的是中法师,下品的这里根本不谈,这一定要晓得你修的法,就是你所知道的,对于这个获得坚固的定解,不但定解而且坚固,因为你内心当中有确定认识,所以这恶友哦,现在这地方告诉我们恶友是什么?这个,不是跟你打架的,就是说那种似是而非的,说起来很好听,也是引经据典,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如理,他那就说呀,哎啊一切思惟都是分别的,你不要思惟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如如不动,所以有很多人说啊,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讲楞严,说楞严的宗旨干什么要得到根本,所以你不要去妄分别,所以他一开始就去找那个东西,当然你找到固然好,结果找不到,他就叫你不要分别,实际上大无明当中,觉得这个修,哎真是可怜,这样,所以楞严本身就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不是吗!佛陀跟阿难两个「七番真心十番显见」,在那里啊,辩思当中啊,处处地方,而且他那个思辩当中,心里面也,看,在里边、在外头,他找了老半天,里边是这个嘛?不对,外面是这个嘛,不对,中间这个嘛,不对,那都什么,如理的闻思啊!他最后找到了,然后在安住在这个上面,这个才是楞严的宗旨啊,现在我们有没有下过这功夫啊,没有,也没有这个善知识指导你,这很明日,很清楚,然后我们也说,哎这像蒸沙煮饭,你不用它,结果他的蒸的沙,我们的蒸的粪唉,这个要了解啊,这千真万确的,都在那妄想当中,那那把那个好东西排除掉了以后啊,他那个蒸沙的最多浪费那柴火,你蒸的那个粪是臭气冲天啊,害人不浅,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真正要看这地方,你要了解的很正确,当然我们现在这地方,说一个道理让人家,那可以,至少种一个善根,刚才一再说过这个道理,这个特别这地方说明,自己修行哦,你要把握得住这个,所以那些错误的,你啊不会自己晓得,这个真正的完整的教法当中,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哦,真正的良师可不许哦,因为你了解,所以你不会跟着他转。
【「若无此解有信无慧,见哭则哭,见笑则笑,随他所说觉为真实,犹如流水随引而转。」】
如果你对这个道理没有正确的认识的话,那是没有智慧,信心倒够的,害了!有信无慧于是看见到人这么说啊,你也这么来。看见他说的不对啊,你也说不对,这个叫见哭则哭,看见这地方说的对啊,你也说对,这叫见笑则笑,你根本不晓得他说的是对啊!是错,就像水一样,那个那里雨一下,不晓得跟着跑到那里去了,这个是我们真正重要的,所以说没有智慧有这么大的大祸害啊,前面说来说去告诉我们啦!智慧的重要啊,有了有这么大的好处,没有有这么大的缺陷,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宁愿千年不悟,不要一日错路,就是这个道理,我宁愿在这里摸,停在那里,所以说停在那里你没浪费,没有走远,就算你动动,原地踏步也不怕,就怕你一错,错路了以后啊,你跑得越起劲越远,将来一旦回头的时候,不晓得跑到那一年那一日,而这个概念是太重要,有了这个我们再继续下去。下面说啊现在晓得这个智慧这么重要,我们要学耶慢慢的,告诉你智慧还有几个不同的项目,差别在三样。
【「一、通达胜义慧。二、通达世俗慧。三、通达饶益有情慧。」】
现在下面说一下,
【「谓由总相觉悟,或由现量觉悟无我实性。」】
这个叫胜义慧或者总相的或者是现量觉悟无我实性,那么现量就是你现证,现证什么,无我的实性,总相的是什么它虽然你没有现量证得,可是闻思相应的,换句话说一切法的总相,它都是空,没有真实这个实性的,这个才是这个第一个真正的所谓胜义谛,所指的,
【「第二个通达世俗慧,谓善巧五明处慧,如庄严经论云:『若不勤学五明处,圣亦难证一切智,故为调伏及摄他,并自悟故而勤学。』」】
世俗慧,就是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天台所谓俗谛,天台所谓俗谛,那个什么,包含了五明处慧,这样就是世间对一切的事相上头的,前面是总相,这个是别相,那么对这个东西啊,要彻底的了解,下面印经证,说你如果不学这个东西的话,菩萨之根,小乘的根本差别就在这里,又叫作道相智,在这样情况之下你没办法证得一切智,一切智就是圆满的佛果。所以不管是为了调伏别人,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18-10-2 16:29:09
|
只看該作者
以及自己要想彻底的圆满的解决都要勤学。
【「谓为调伏未信圣教者故,应求声明及因明处,为欲饶益已信者故,应求工巧及医方明。」】
那为了帮别人的话,你调伏没有信的人,求声明跟因明。为什么这个是调伏别人啊,声明是语言,文字,音韵,你善巧的,运用了以后然后可以。譬如我们跟人家谈话,你总要懂得谈话的运用、善巧、技巧,用晓得就是说,因明就是说话的原因,他毛病在那里,你找到了,那么从这个上面根本去讲,不要说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这两样东西我们很明白很清楚,对吧,第一个就是你要把握住,所谓理则,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原则,这个原则,为什么是这个样,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然后你做种种比喻,所谓宗因喻等等,这个是因明,把握住,然后你要表达这种方式,你要用的语言、文字等等这个声明,那么这个是未信的,已信的话呢?你怎么去摄受他,用工巧明,就是其它的技术。为自悟应求内明,此是别义。对这个是个别说了,总来说的话,
【「又此一切皆为成佛故求,是为通义。」】
就这样,实际上就整个来说要求成佛,这总共都要,这是世俗慧。
【「第三通达饶益有情慧,通达能引有情现法后法无罪义利。」】
就这样啊。要把一切有情引进来,引进来怎么办呢,眼前也好,后来也好,世俗上的事情啊,是眼前好后来不好,眼前好是最多短短一百年,后来不好是无比长劫生死轮回,哎呀这地狱里边,这是我们要分别得的清楚的,佛法眼前好,将来是更好,而且一直增上。
【「第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发三慧时,应令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密多,自住慧已,立他于慧是为慧施,余如前说。」】
这个前面也都是,每个都这样的,你们要看的话,在二百六十七页,啊这个很重要哦,这个是概念,所以修六度真正殊胜的话,他一定具足六种殊胜,第一个、一定依的这个是大菩提心,然后所作的事情的话一定是偏圆,偏是,譬如布施,遍施一切,智慧的话是偏学一切,没有一点,那怕是做单独的一件事情,这个详细的就要把重新的看一遍就行。
【「第五此等摄义。虽有现证空性之慧,若无大菩提心,仍非菩萨之行,故应增长大菩提心为行所依,地上慧度修所愿境。」】
又说一遍,那么要晓得这个慧的特质,这个是什么,三乘之母,他大乘不共的父是什么,菩提心,所以说仅管你有了现证空性之慧;这地方说的很清楚哦,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方便,没有这个大菩提心的话,这个不是菩萨行,所以是啊我们现在这地方修智慧先一定要什么?把大菩提心为行所依,然后学,那个时候学的这个慧啊,是地上慧度是我们所愿的,所以没有大菩提心,这个慧是通常是总相的,这是见空性,然后呢菩萨这个一开始修的是道相智,这个两个东西同样的,修
的这个是积集资粮,大菩提心。所以两样东西要同时怎么样相辅而来。
【「其能圆满无上妙智资粮所有方便,谓发三慧。」】
那么能够圆满这个无上妙智的资粮,换句话说,因地当中先要作些什么呢?那这个方法就是要启发闻思修,很清楚,所以我们眼前从闻思下手。
【「现应励力而求多闻。」】
这个就是我们真正努力的,所以说来说去我们眼前第一件事情真正要努力的就是这个。
【「若不尔者,违越学处罪所染着。」】
假定你不能这样的话,你自己要做的根本的事情都不知道,你的行为处处地方为罪染所犯,你还谈什么,所以容或有人说,哎呀我是念佛的,念佛更重要啊,你不是要去嘛,这个念佛净土法门说的最清楚啊,戒,戒是最稳啊,你不是要求生净土嘛,所以我总是问人家,也你念这个,你的目的是在这个目的,在这个四句,还是你要求生净土啊,你要四句那不谈,你就忙那个四句就行了,要求生净土,就单单说不必谈这么大,它说的很清楚什么,戒,戒最稳,你只要把那个戒能够持的很稳的话,那一定往生哦,而且他说一日一夜学什么--八关斋戒,乃至于沙弥戒,你持净了就能去,这不是千真万确嘛,你要想这个持的净,干什么,还要多闻啊,否则你不了解,对不起,你自己以为持了,违犯了不行啊,所以何况你求无上大菩提,所以我是要去,但是我的目地是这个,所以你一定要在生生增上,那个时候不管是你走那一门那没关系,我是持戒也好,净土也好,禅宗也好,教,宗--第一个,眼前是这样还有啊。
【「诸余生中亦不乐多闻,不能学习菩萨学处。」】
这个道理已经一而再、再而三说过了,眼前这个因地当中,先已经把这个恶因种下去了,将来下一生又生起了,所以唯一的希望,现在就是哎呀赶快啊,现在听见了,一定要把宿生种下去这个靠现在听见的时候,努力拔除,唉那就有希望了,好的话这一生就成就,否则的话下一生出来很快的,拼命的去学嘛,不会像现在,哎呀听见了这个这么麻烦啊,因为什么,你宿生因地当中已经把它拿掉了,你心里因地当中已经种了,我要努力这个,我要努力这个,所以到那个时候,一起缘起法,你自然而然这个就来了。
【「若于现法勤修开发智慧方便,能遮现法不学之罪。」】
那很清楚你现在能够这样去学的话,那么能够遮止不学的罪过,这个现在。
【「如妙手问经云所说,余生亦能速疾圆满般若波罗密多。」】
下一生啊也很快也很容易的,把这个学的这个东西啊,很快的就学的起来了,为什么啊,因为眼前你努力了嘛,所以他的的确确你只要如理一念相应作的话,马上就这个果报跟着来,所以我们从处处地方不但佛法处处地方要体会,实际上应该这么说,这个佛法是包含了世间的一切,深的地方我们容或不看见,但是浅的地方我们应该多去看,所以我平常经常把了凡四训摆在那地方,倒不是一定去看,有的时候我心里面一看,我觉得一点都没错嘛,你看这个袁先生听了这个云谷法慧禅师以后,他第二年的考试马上改了,第二年考试名次马上改,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啊,只要你听了这个教法你肯下功夫的话,现生就改了,然后下一生,下一生更快啊,就是这个道理,昨天已经讲到慧、般若波罗蜜多慧度,最后第五此等摄义,前面说我们如果不学的话,现生呢因为不了解,什么是该作,什么是不该作,所以啊都被罪染所染污,然后呢余生,也很难学习,一方面可以说余生很难,就是将来很难学习,实际上他经本上面并没有说的一点事情,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多,不晓得如理取舍,所行的事情都是非理的做法,结果呢?这个非理的集的种种的业,将来感得的果是什么,像下一生,下一生一直在恶道当中轮转,即使偶然有因缘脱出来的话,还是因为不了解如理取舍,还是受苦,辗转的在这个里头,所以这个结果是对我们是损失太大,太大。反过来我们能够学的话,现在就用智慧开发,能够遮止很多不理想的罪犯,所以啊眼前,就得种种的身心两方面的增上,而余生呢很快能够容易学,所以一直向上,自然这个解脱乃至于无上大菩提是很容易,所以经论上面处处说,你这样做的话不久当成菩提,这是千真万确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主要的关键都在这个上头,所以关于这一点呢,我们要再三的深入的思惟观察,策发我们推动我们全心全意去学习这个,现在我们再继续看下去,就是看第五摄义那一段当中的第五行。
【「如是经咒二道栋梁,六度之中,修习静虑之次第,尚似略存,修余五度之次第,皆已隐没,故于修行摄要及引发定解之方便,略为宣说。」】
那么上面说完了以后,大师,就是宗咯巴大师见于当时的状态,这个当时的状态,就是指佛教界状况,说我们真实的修学佛法,最主要的栋梁是什么呢,就是撑持整个那个建筑物的中心支撑的,最重要的支撑,这个重要的支撑是指房屋的,现在这个地方,这一个是支撑的什么,支持大乘佛法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一卷B面
不管是显教,是密教,通常经就是指显教,咒就是密教,大乘不外显密两部份,那么这个两部份的栋梁主要的是什么呢,是六度,而在当时在这个六度当中啊,只有学定、静虑稍稍还有一点东西留在那里,其它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于般若,那个五样东西的次第慢慢慢慢的都隐没了,既然完整的教授隐没了,请问你不了解没有学这个教授怎么修,既然教授也没有了,所以没有能够如理修,佛法还靠什么,佛法嘴巴上面如果讲讲可以成佛的话,所有的人都成了佛了,所以像大般若经,而且很多经论上面都这么说,不是说我要成佛,我要成佛,假定说就这像我要成佛,讲两句,或者你想要成佛就成的话,那天下没有一个不是佛,实际上呢一定要如法行持,要如法行持,要有完整如理的教授,那么既然现在这个完整的教授隐没的话,佛法那当然因此隐没衰退,所以大师看见了这一个,乃将修行的重要以及它的内涵种种,特别是对于这个关键要确定的产生正确的认识,所以他说修行的重要,引发定解的主要的方法,像前面这样的把那个大要,这个略分两方面,第一个是的确很简单,第二个这是大纲,纲略、纲略,换句话这最主要的那个大纲,你能够把那个大纲把握住了,然后呢能够从这个上头一步一步深入,你就可以,要得到能得到你所要的东西,这样那么下面。
【「诸大经论所说,修习缘如所有及尽所有般若自性毗钵舍那之次第,及修习静虑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后当广释。」】
除了这个简略的说以外,特别是关于学这个定慧,这个定慧最主要的目的,干什么呢?要了解一切法的真相,那么一切法的真相分两部份,一个叫如所有性,一个叫尽所有性,所谓如所有性是一切法的共相什么─空性。平常我们说真如,即所有一切事情的真如,我们天台或者所立的─真谛,那么尽所有性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平常我们说的俗谛,就一切杂染清净法当中一切东西的,比如说品别,边际,换句话说这是那一样东西属于那一类,它这个界限范围彼此关系等等,比如说我们讲一切有为法,那么有为法呢?就是拿这个五蕴就可以统统含摄,就是这样的五类,每一类等等等等,是这样的,乃至于十二处十八界,那么可以说明了,不但有为法,无为法也说了这个叫作尽所有性,尽所有性。所以不但它的总相,它的本质是什么,就如所有性,空性了解而且它这空性当中所生起的种种不同的差别相、因缘、功效等等,是这个要彻底的了解这个,那就是圆满的佛法、佛陀。那么要了解这个,一定要学止跟观,那么关于这一部份呢?后面再详细的说明它。
【「凡菩萨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萨地中,于六度一一之后,皆珍重宣说,故应了知,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众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无上大嗢柁南。如菩萨地云:『如是六种波罗蜜多,菩萨为证无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是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圆满之因,名为涌施大宝泉池。又即如是所集无量福智资粮,更无余果可共相称,唯除无上正等菩提。』」】
那么最后这个文字说明一下,所有一切修学佛道的佛子,就是菩萨,他所以从这个修学菩萨而成佛都依这六度,那么在菩萨地当中啊,关于这个六度除了详细说明以外,每说一度,他最后都特别的珍重叮咛特别说明这件事情,所以这地方我们应该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没有一个例外的,共同行处,实际上呢也告诉我们,我们将来要做的也必定是这个,必定是这个,除了这个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仅管我们现在愚痴,我们像前面所说的由于怯弱,或者其它的,为眼前小事情蒙蔽了不走,这个结果只是自己伤害了自己,这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苦恼,最后你还是要走这个路,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圆满无缺的一切,以及净除一切痛苦,这一点前前后后一再说明,所以这六样东西就是一切白法完完整整的所有的内容,大海是所有的世间一切水到最后都归在那里,换句话说菩萨修学的,该修学的全部的内容就是这个了,所以这个是修行当中无上,再没有比这个的真正的最扼要的内容,嗢柁南平常有几个解释,这地方就是它的大纲宗要,全部的内涵,那么下面又应那个瑜珈师地论菩萨地的,文词来说这样的六种波罗蜜多,这个菩萨为了证得无上菩提的佛果,所以努力修学,是一切大白法的溟,溟也就是大的水啊,也可以说是大海,所以叫做一切大白法,所有一切有情要圆满一切之因,有这样的因,就这样感这样的果,所以从这地方,所有的大宝都从这地方出来的,由于这样而积聚了无量无边的圆满的福智资粮,因为你这样做了,所以这个因感得的果,只有一个,没有,再没有其它的果可以跟它相提并论,什么果,无上正等菩提的佛果,好,那么关于六度部份在这地方也简单的说明了。昨天我曾经提起一件事情来,说这个阿难尊者跟佛陀啊,同样的在空王劫的时候啊,在就是空王出世的时候啊,一起发菩提心,结果呢,说阿难到现在还在学地,而我们佛陀却已经成了佛果,这两个人的差别,一个是多闻一个是精进,这个上面好象,这个精进,你真正修持,你只要精进就够了,不要多闻那个样,不但法华而且楞严,很多地方说这样,大乘、小乘,那么而在这个地方又特别告诉我们,我们要修习的时候,一定要透过多闻,那么到底这个多闻跟精进之间怎么辨别呢?这地方不是有矛盾吗?现在这个大家想一想,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小考的考题,我告诉你们啊,你们现在想想看说这个不要多闻吗?现在学了这个以后了解不对,修学佛法一定要从多闻开始,这多闻了吗?这经上说的明明白白是有这个,毛病在那里,你们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没关系就像前面的几次一样,你只要肯去想,想完了以后,然后我们再讨论了以后一说你就能够把握住这个重点,要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就陷在这个错误里面,而不觉得,结果虽然有一番好心,就走上去啊,那难免因为认识不够啊,总是走的千辛万苦,弄的不好的话,乃至于不晓得转到那里去了,那么六度完了以后,在下面四摄。
【「第二、四摄成熟他相续,」】
六度主要的是调伏自己,虽然他里面的内涵也能够包含了四摄,所要做的事情,但的的确确四摄的时候由于纯粹针对的利他,它这个方式是稍有不同,那么针对着利他是专门以这个利他作为立场,但是你要真正利他,如果自己没有调伏要想调伏别人是无有是处,同时呢,这个调伏别人也就是把你自己调伏的认识用到别人身上,这样,所以它的里边的差别在这个上头我们仔细的研讨一下,也就了解了。「分五部份,第一、四摄的自性,」第二、为什么要这四样的理由分为四部份,还有这个四摄里边作些什么事情有什么功用,第四摄受眷属要想摄受那个话必须依这个四种方法,
【「第五、略为解说,」】
约略的解释一下,这个四摄的内涵,
【「今初」】
先把那个四摄的特质说一下,
【「布施如前六度时说」】
已经说过了。爱语者呢?是说对于所化的机,就是我们不是要利益别人吗,那么就是你要去度化的那些根器那些众生,怎么样说明种种道理,这个就是爱语,这个是爱语。
【「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
这个前面爱语是你告诉他,告诉他了。利行呢,就怎么样把你所讲的这个道理啊,使得他能够如你所说恰如其分其理的去行、去受。
【「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
同事呢,你所教他的,自己也应该也跟他一起学,这个四个内涵,下面每一个他还有详细的解说,实际上就是在略说里面,真正详细的在菩萨地上面说的很清楚,瑜珈师地论里面,下面所说的还是个大纲,我们把后面最后第五个略为解释了解了,那么这四样东西,也大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定义说完了最后应那个论,
【「如庄严经论云:『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这个论上面怎么讲?施、布施啊就同前面六度所说的一样,对这布施,示劝学,就是开示他、劝他学,这个什么啊?这个就是啊这个爱语以及利行。自亦随顺转,那末把你所讲的,所教他作的,自己也顺着所讲所教的一起作,这个是什么就是同事,下面说是为爱语爱乐语,利行及同事。那么其次为什么要以这四样东西来安立,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摄受他们要根据这个四点呢?说一下,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为四摄耶,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若不自修而为他说应取应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难,且不自修何为教他,汝今尚须为他所教,若自实行他便信受,谓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乐我等,」】
那末这个就是啊,这四样东西啊,所以最后说,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坚固不退、故须同事。为什么要立四个的原因说一下,说你要摄受他,要使得他跟着你能够如理如法,一定先要让他随顺你,那么要随顺你呢?第一个你要使他欢喜接受你那这个东西,须要布施,这个使他得到好处,倾向于你,那么从这个上头,我们也可以说,虽然同样的布施,这个布施,前面的布施跟无悭无贪之施具斩一切恶,送给别人,纯粹是从他的内心来策发的,从前面的那个六度当中,你对自己没有一点点的、执着,任何东西,外面的财产、妻子、国城、山河大地乃至于生命、脑髓,没有一个不送的,这样先养成功了,然后进一步那个时候要为了帮助别人,就是这样,所以虽然同样布施可是这个重心、目标是有不同,那么现在这个地方纯粹是为了别人,但是你假定前面这个六度不修的时候,人家来要,对不起,你的悭垢,舍不得这些东西又不行,其次就算你舍得了,你没有财位又不行,所以经过了前面这个六度当中的布施的,第一个,你障碍,你布施的,是彻底的消除掉,这是第一个,这违缘是没有一点点余剩,第二个因为你修了这个六度以后,所以你得到的这个福报,而这个福报,尤其有智慧来摄持的,所以他永远是无量无尽的,在任何情况之下,你这个要用的这个资财就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内外全无障碍,到那时候,你布施的时候,心以及物一点没障碍了,所以那个时候才谈得到摄受别人利他的这个布施,彼此间还有这样的一个差别,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否则你虽然想布施哦,你自己心里面这个痛,这个舍不得,这不行,再不然虽然你舍得的,你没钱也不行,现在经过前面这个六度当中这两个障碍彻底尽除,所以这个四摄当中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哪差别在此,那么现在因为你布施,然后呢令他资财圆满令他毫无所畏,进一步呢,那么叫他修道,要叫他修道呀,你一定要晓得怎么样是修法告诉他啊,所以那个时候有爱语来宣说,让他了解,那么这个爱语啊,实际上这个中心的目标,目标是使他了解佛法,可是虽然他欢喜你了,你开始接引的时候,却不能一口气就说佛法,就像教育,普通一般世间的教育意思一样。那个幼儿园你就给他讲,不要说大学里边的,中学里边的东西,他也是一窍不通。所以这个爱语也有层次,这个层次在后面宣说,先轻言软语的,让他在这个语言上面,听起来柔和,话的内容也好,那个时候再进一步拿佛法,重要的话时再告诉他─修行正法,使得他能够正确的了解佛法,而断除那些疑惑,对于不正确的认识,那么能够如理如法不错误的受持真正的佛法,跟佛法的内涵相应的,更进一步了解了以后,利行令修善行,更进一步要教他,说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怎么样根据这个去修,那个是利行,那么虽然你教他,如果你自己不修的话,唉他不一定能够相信你,他反而会说对呀你教我,你自己也不做,乃至于他怀疑你,你自己不做,你教我做,这个到底有什么好处呀?平常我们世间尚且如此,何况佛法。所以啊你自己也能作,他也更能信受,更能信受,同时呢,在这个上面有种种的,不要说佛法,就世间来说,比如说我们看见常常讲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乃至于像学校里边的,现在的很多老师传授的,不是教育,传授的只是一般的知识、技能,如果是真正教育的话,那一定是以身作则,这个是非常重要,更进一步来说所谓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啊,大家总觉得我要将来弘法,弘法,是弘法是必定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结果忙了半天,出去人家也说只许州官放火,你说了半天,你自己呢,请问,你弘的法在那里,所以说到这里我是越来越感到惭愧,我始终自己了解,我只是把失败的经验告诉大家,诸位如果将来有心弘法的话,不要说现在学会了一点文字,跑着去大吹大擂。如果是你发了菩提心说,不管我现在先给他种一个种子,你有这个菩提心,那倒还不错,不过这个事情要真实衡量,要真实衡量,总是我们尽量的先要跟他一样,那么这个效果就能够如理如量的显出来。如果彼亦自修,前面说啊,他会说啊,如果说,我们跟他一样的话,人家学的人也会说,对啊,他也跟着我一样呀,所以啊!这样做的话,显然的他这样做得到好处,那么我这样做也得到好处,他还能够把他得到的好处告诉我,我也认真的肯去学,所以先他没有学的,因为你这样的话,也跟着你学,他已经学了,由于这样的关系坚固不退,所以他须要同事,能够坚固不退的话,那就如理成就,这样的话这四样东西就圆满的利他的这个特则,这个内容。
【「如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主要的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方法啊,使得他应取,使得他于布施爱语,那么接受你,了解,然后有利行,那么让他怎么去修行,由于同事,他也跟着你一样的如理上去,如理上去那么就如量的完成,所以这个四样东西我们应该了解的。
【「第三四摄之作业,」】
那么这四摄作些什么呢,
【「以此四摄于所化机何所作耶」】
作些什么呢?
【「谓由布施故,令成闻法之器,以于法师生欢喜故,」】
这第一个,由于你布施,所以能够使得他成就闻法之器,为什么呀,因为你布施,所以他对你亲切、欢喜,一亲切了欢喜,那个时候你就能够教他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说你要教别人啊!不是跑着去这么大吹大擂,乃至指责别人等等,你真正帮助别人,先必定从这个地方开始,同样的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说为什么现在人家来,布施,就是坏人,上来向你要的话,你不会说话哼这个坏人我布施,造成功社会的垃圾,他正因为社会的垃圾,你要帮助他,怎么帮助他,从这地方先跟他结个欢喜缘,然后以后有机会教育他,才能够把他救出来,减少这个社会问题,当然由此推广你可以晓得,所以我们必定要了解佛法里的真正的特则,千万不可以拿我们的概念去讨论去看这个问题。
【「由爱语故,能令信解所说之法,以于法义令正了解断疑惑故。」】
那么进一步呢,他跟你接近了以后你用什么方式,以爱语就是以非常巧妙的言词,不但听起来他欢喜,是内容也是如理如法,那么他就能够信得过你了解,对于应该所学的这个佛法啊,正确的了解,没有一点问题,那么再下面,有了这个了解。
【「由利行故,如教修行。」】
就是你再进一步告诉他去行持。
【「由同事故,已修不退长时修行。」】
得到这个结果,由于你跟他一起这样的作的话,那么像前面说的没有修嘛,就修,修了嘛继续增长,然后长时修行,达到完成。
【「如云:『由初为法器,第二令胜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净修。』」】
这个很容易了解,最后一个亲近,所谓净修的话由理的证得。
【「第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佛说此为成辨一切众生义利贤善方便,故摄徒众应须依此。」】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