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0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卍续藏第75册No.1513释门正统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3:4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5 册 No. 1513 释门正统》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75 册 No. 1513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第四

  良渚沙门 宗鉴 集

  利生志

  世雄福德。寿量难思。见果推因岂过。有不杀施食。所谓尤大彰明者。而众德万行总摄其中。爰自方等会上说金光明经。四佛世尊因信相菩萨疑释尊寿命不酬往昔因地。于是现相为说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一部宗元。虽崇空慧。究其终极。鱼虎已蒙八相之记。天神亦藉法供之资。故知不杀。多端救生。尤显施食匪局鬼。最堪悲裒。此二缘撰利生志。

  放生之说。儒释皆谈。世论谆谆。其文山积。今且载王状元(十朋).净乐居士(张抡)二公诗文于左。自浅阶深。求佛寿者。先寓目焉。诗云。夫子钓不纲。仁心戒尽物。君子远庖厨。孟轲论仁术。生鱼舍子产。兽网祝天乙。于牣文王沼。灵德寿周宝。唐置放生池。天下八十一。至今湖州碑。辉耀鲁公笔。我宋仁如天。神武而不杀。华夏及蛮貊。胎卵暨化湿。皆归好生德。惟恐一物失。清原(吉州)号佛国。此典胡独缺。耽耽举子场。馥馥荷华隰。诞节逢千秋。锡宴遍群邑。何以寿吾君。故事修遗逸。鱼鳖族至微。端赖尺水活。况兹十亩池。中含千里阔。郭索行草泥。玄夫巢莲叶。长须及众鳞。巨细各俦匹。圉圉复洋洋。生意俱可必。永逃数罟忧。咸被中孚吉。中有六六鱼。聊兹友螾蛭。一朝得云雨。龙门变凡质。岁旱当作霖。莫忘池中日。文云。蛙之为物至微。而杀身之害其酷。白刃既下。体即为两。犹跳跃十数始能死。荼毒烦冤之状所不忍视。顷沈阳仲。推恻隐之心。率诸仁贤。岁与持竿者约。俾罢其业而偿其直。人日百省。旬一给之。始于建巳之月。终于南吕之律。于是所活不可胜数。自阳仲下世。遂无主盟棆。今不揆。窃有意举行之。尝藉其人。得三十有六。既欲稍优其。予益省为足。使可以饱而不复怀诈以见欺。且延其期。尽秋季。盖白露方降。跳梁尚多。必待其风霜凄然。鼓吹始快声也。较之异时。又获全贷为。慧滋广尝试筹之。一人日钓百蛙。累三十六辈。凡钓三千六百。积半载则盈万数者。盖六十有五。嗟乎。两股所得几何。而暴殄天物如此。倘以群贤之力。岁捐六百五十千。若九牛亡一毛耳。又何损耶。是则六十五万之蛙。托命于数君子之手。可不为之动心哉。岂惟阴德之报。不在其身。必在子孙。苟蛙有知。感恩为如何耶。惟执事图之。此之救生只在事法。未该玄理。又守尚书屯田员外郎。知越州诸暨县事。潘华尝有梦鱼记云。予到任。依普贤忏法。不令人捕城中江湖内鱼。(城外难禁)景德四年孟冬。奉诏还阙。十月十日。夜梦江湖中鱼悉现人形数。万众号云。长者去矣。吾众烹矣。哭声沸天。所不忍闻。然而是耶。非耶。真耶。妄耶。复焉知后来宰邑者非长者乎。所嗟者人何故而为鱼。鱼何故而通人。知人之去留。一何灵也。君子鉴之。何忍烹之。予愍其有情故记之云。我中兴祖师念彼世论未达根源。则跋其后曰。非释典了义莫知厥由。盖鱼性.佛性.宰邑之性本不二焉。在事苟分强异之耳。佛既先觉。立法教人观乎物性。起同体悲。安其危示其乐。俾其复本。与佛齐致。故流水救鱼。已得成佛。鱼亦当成。不二之验矣。今所梦者。岂孤然哉。实由佛广放生之教。鱼蕴得脱之缘。人有增善之分。共而成之。其理必也。未如是闻见之人。得不力行其教谛观乎。性使齐于流水者也。详其所跋。则知达世外之法者。全理作事。即事为理。固不可其世相同日而论。至于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禅堂上之恩者。亦非苟活性命而已。升济神明。必将宣扬于未来之典转。转利生流于无穷。其为救生亦大矣。抑亦行持。罔隔缁素。我先正忠肃公.马少师受忏主。安养佛事。举族遵奉。世守不失。尤谨放生。官守所临。德风所偃。信入者不可胜计。其孙东玉倅当涂。守淄川新定。民皆化之。奕世子孙。洎于咽娅。延及妾媵无不为。清泰之归。所感灵祥。异瑞洋溢。书传王夫人诵破地狱偈。即梦典狱代致众囚殷勤意。岂非三界之中。火血二涂最为剧苦。拯济兹悲。事半功倍耶。明智教海老龙也。命工置戒杀事。陈了翁序之。有云。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梁慧以羊易牛。孟子谓其有术。昔人因事作传。大士依传作图。使过者必观。疑者必问。相问相告。久而不已。则戒杀之道当有离文字而得之者。盖尝究之约物以戒。其戒犹宽。若嵩明教之评孝。则其意严矣。以精神乘变化交为人畜。更古今混然茫乎。而世俗未始自觉。故其视牛羊唯恐其是昔之父母精神之所来也。故戒于杀不使暴一微物。笃于怀亲也。吁。若是其严哉。于此而不从。则非人子矣。孰知用意。犹未若慈云之严。慈云约开显意而颂三世佛云。过去诸如来安住秘密藏。现在十方佛成道转法轮。未来诸世尊三乘六道是。由妄想执着。结烦恼盖缠。迷成六道。身虚受三界苦。唯念过现佛。不敬未来尊。与佛结怨仇。或烹宰杀害。不了众生相。全是法性身。昔有常不轻。礼拜于一切言。我不轻汝。汝等当作佛。若能念自他。同是未来佛。现世增寿命。生生生佛国。是盖以法华宗旨戒杀。而非约物以戒杀也。慈云其至矣哉。若夫施食之法。又非一切人天所知。惟如来以大慈普覆。不忍一切含灵受其饥饿苦恼。故假面然鬼王缘起。令阿难尊者以一抟食。诵咒施之。今缁素通行。谓之施饿鬼食。经律所出。有三不同。一.涅槃经谓之旷野鬼。二.焰口经谓之焰口鬼。三.鼻奈耶律谓之诃利帝母。皆由如来善权示迹。俾后之学者依而行之。观其所行。用力甚约。收功甚博。回视夫灵辄倒戈漂母。返哺之俦。诚有天渊之间。所谓旷野鬼并诃利帝母者。今为佛弟子。每食必出生饭者是也。所谓焰口鬼及婆罗门仙者。今为佛弟子。至心所辨斛食者是也。又有所谓六道者。始因萧梁武帝笃信三宝。遂诏宗庙。用素馔荐。烹以代牺牲。而帝见江东之民多淫祀于五道大神。乃以相似佛法。设六道祭。盖欲止天下之杀也。又六道次第。人居乎二。鬼居乎四。后世昧于求福者。反以人之贵祷于鬼之贱。其犹俯首就足。抑君奉民。何逆之甚。且耗蠹民财。暴殄物命。盖仁人君子所共悲悯也。慈云忏主欲令台之白鹤庙改祭为斋以救之。辨惑破疑。详乎彼文。欲举而错之。一方之俗者请自寻之。又有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亦因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为第一。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志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于是搜寻贝叶。置法云殿。早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三年乃成。遂于润之金山寺修设。帝躬临地席。诏祐律师宣文。世涉周隋。兹文不传。至唐咸享中。西京法海寺英禅师。因异人之。告得其科仪。遂再兴焉。我朝苏文忠公(轼)重述水陆法像赞。今谓之眉山水陆供养。上下八位者是也。熙宁中。东川杨锷祖述旧规。又制仪文三卷行于蜀中。最为近古。然江淮京淅所用像设一百二十位者。皆后人踵事增华。以崇其法。至于津济一也。外又有所谓十王者。按正法念经。祇有琰摩罗王。此翻为双王。以兄主男狱。妹主女狱故也。据冥报记云。天帝统御六道。是谓天曹。阎罗王者。是谓地府。如人间天子。泰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大神。如六部尚书自余鬼道如州县等。此外十殿之名乃诸司分者。乃唐道明和尚入于冥中。一一具述。因标其号。报应符合。初匪罔世。往往犹历代官制不同。随时更变也。又有十王经者。乃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所撰。又水陆仪文叙曰。图形于果老仙人(唐张果老??帧)。起教于道明和尚。虽冥司有十王之号。在藏殿无一字之谈。稽考所因。粗知其故。由双王之示。实分十殿以强名。或崇追荐之方。或启预修之会(云云)。然今之施食。亦施财者。事祖广记云。寓钱今楮镪也。唐王岐传云。玄宗时。岐为祖祭。使专以祠。解中帝意。有所禳祓。大抵类巫[巫*页]。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世俚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是岐乃用之。则是丧祭之焚纸钱起于汉世之瘗钱也。其祷神而用寓钱。则自王岐始耳。今巫家有焚羹禳谢之事。亦自此也。法苑珠林云。纸钱起于殷长史也。又冥报记云。唐睦仁。茜者赵人。少事经学。不信鬼神。于一日路次见一人。衣冠乘马。从者五十余人。盼视睦而不言。如此经十年。间凡数十相见。忽一日又相逢。乃驻马召睦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恋。欲与君交游。睦问。君何人耶。答曰。吾鬼也。姓成。名景。本弘农人。仕西晋别驾。今为胡国长史。睦问。胡国何在。曰。黄河已北。总为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砂碛中是也。其王即昔赵武灵王。每月遣我朝泰山。故由此路。睦许之。乃设酒食。复以钱彩为好。辞曰。鬼所用钱。即纸钱也。若彩绢亦纸为之。银即锡纸。金即黄涂之也。嗟夫。世变逾下。逗醇为醨。革公以私。施食一门纷然异辙。倘能齐末归本。不失佛意。罔以多岐而亡羊。则善矣。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顺俗志

  医方万品。对病为良。佛法多门。投机称妙。大觉世尊抚育万汇。方便慈悲。随顺种种俗谛。于不分别中强立分别。令像末众生现世亲修。及子孙追导各有条目可举而行。其有上机大士。即俗而真。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何者非法界实相。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斯之谓矣。撮略大纲。撰顺俗志。

  世雄慈悲。以佛眼观。见一切众生三业六根。造罪无量。当堕恶道。受种种苦。百千万劫。永无出期。是故诸经论中。立忏悔一门。令彼仗三宝力。洗心首罪。所有重障。悉皆消灭。犹国王一赦。咸与惟新也。然金口亲宣。法句尤备。无越观普贤行法经。良以洞见众生起过之由。造业之相。所以智者大师凭此观经及诸大部。立法华三昧以行于世。一忏悔。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五发愿。是名五悔。盖忏悔则通消三障之罪。别除十恶.破戒之愆。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如是忏悔。何恶不断。何善不修。何众生不度。厥后法智.慈云亦皆更相著述。法施一切。盖法智则有大悲忏仪。慈云则有请观音金光明及净土行愿仪及梵法主别出光明忏仪。若夫他宗。杂华仪文既昧法华开显之旨。不能即权而实。宜乎识者少所承用焉。乃慈悲宝忏等文。则又不胜异意。转失科仪矣。复次如来设教。虽种种不同。大概欲一切众生脱离苦轮而已。然所以令其脱苦者。则有竖出。横出之法焉。所谓竖出者。声闻禀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万行。二乘则破见思生方便土。菩萨则破无明入实报土。洎乎法华开显。会入一乘。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则俱处常寂光土矣。所谓横出者。盖此娑婆秽土(六趣杂居名同居秽)五浊垢重。虽如来在世。五时调停得道者无限。乃至正法千年。大小之徒。间有证入。然运经像末。人根转钝。则虽欲脱苦。未由也已。如来大慈大悲。悬鉴及此。所以诸大乘经偏赞弥陀。令其横截娑婆。往生安养(唯有人天名同居净)。虽九品因果。差降不同。然皆获不退菩提。(常亲三圣。与诸善人俱会。无四趣可退。所以决证。)故李咏史云。能仁现秽取娑婆。折摄刚强方便多。横截爱河无别法。唯教专志念弥陀。又无边刹土非无净。唯我弥陀愿海深。十念功成蒙接引。端如点铁化精金。铠庵诗卓哉西圣释迦文。三轮垂范亿代遵。开显一化无余蕴。后谈乐土令栖神。马鸣龙树皆赞述。首传震旦得遗民。自是措绅多向慕。岂徒缁侣蒙陶钧。河东先生具正见。发挥此道尤谆谆。景迂曾见照与立。有文炳然名略因(晁以道着净土略因)。纵堕空宗亦牵复。杨公(杰)陈公(瓘)即其人。又止观颂我因娑婆佛。知有极乐佛。极乐十万亿。云何见彼佛。彼佛即法界。法界即彼佛。如佛我亦尔。如我众生然。三者妙难思。一一俱法界。弥陀证法界。能起法界用。法界既无外。用亦遍法界。嗟我及九界。局认一缘生。是故久流转。二死大苦海。今欲生极乐。惟止观二法。止心法界师。观照法界体。一止而三止。一观而三观。止观乃能发。所发谛境三。性三修各三。是则成九法。达无修性已。惟住一妙乘。定慧力庄严。即此用化佗。法界尽极乐。无一不成佛。舜若可销亡。烁迦心不动。净土缘起者。西域则有五通??像。震旦则有远公莲社。所谓??像者。按感应传云。昔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彼土大乘人。非五通神)往安乐世界谓阿弥陀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像。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前去。寻当现彼。及五通还国。圣仪随后而至。见一佛及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上。五通取叶。即于所在。图写流布。故李咏五通曰。娑婆人未识阿弥。直往西方为请祈。顷刻圣仪俱降现。寻将贝叶广传持。所谓莲社者。释氏要览云。东普远法师。雁门人也。止于庐山虎溪。招十八贤士(缁十.素八)。修西方净业。凿池栽莲仿彼国。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人。故称莲社。或云。嘉此社人。不为名利淤泥所染。喻如莲华。故以名之。又远有弟子法要。能刻木为十二叶莲华。植于水中。用以机关。凡拆一叶以为一时。与刻漏无差。俾念不失正限。故得此名。高宗皇帝亲洒宸翰。特书此二字。奎画天然八法备体。至今四远镌刻。作大佛会镇。故李咏远公云。莲社开端接后人。翕然缁素总来亲。十年三睹庄严相。定作金台上上身。其后有唐京师善导师.新定少康师.五台法照师.我宋钱唐省常师.长芦宗颐师咸踵遗躅。大弘此教。今亦以李咏纪之。??三百壁净土相。写十万卷弥陀经。贵贱不论皆激劝。且登高柳定祈生(导)。洛下文书累放光。化行新定嗣余芳。口中十佛随声出。消得儿童为播扬(康)。常瞻三圣礼虚空。多谢文殊指示功。歘感神僧来预报。三年定托宝莲中(照)。西湖社里千人集。光我庐山净社缘。遐想当年奇特事。同盟太半是朝贤(常)。发明五惑制高文。要使群盲识净因。况得普贤并普眼。预名来感苇江人(预有莲华胜友录书入社。名字感二菩萨预会。书名为首)。兹诚舍障度厄之神方。长生不死之要术。所以智者临灭。独令唱妙法莲华经题。及观无量寿佛经题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慧熏修。圣行道力。实不唐捐。噫。真有旨哉。若夫横.竖二出进修之法。今附录明.晦庵二文以显之。盖以昧者局促口.耳。不达念佛理。致为着空寂。庵记其略曰。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即第一义谛也。功忘于中。分为二法。言唯心净土者。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染净国土。皆常寂光清净妙土。众生心源全体具足。故曰唯心净土。言本性弥陀者。尽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与我同心。三无差别。一切佛体同一佛体。若念一佛。即是普念一切诸佛。今念弥陀。故曰本性弥陀耳。须知本性弥陀即是唯心净土。身.土无二。不可分别。又复应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常自空寂。空寂与弥陀无二无别。若谓空寂异于弥陀者。相于弥陀者也。若谓弥陀异于空寂者。相于空寂者也。相空寂者不知弥陀。相弥陀者不知空寂。知空寂弥陀者。其唯无二焉。所以终日念弥陀。而常自空寂。终日空寂。而不碍念弥陀。念念离相。了无所得。故曰离一切相。即名为佛。又悯夫学竖出者。泛滥于玄句诸部之文义。旁午于乘场十法之宗途。皇皇然无所归往。为作修心要术。其文曰。学佛法者。须求的旨。一代化门。只要群生见性达理。其余万行皆助道法门。马鸣祖师宗诸大乘。造起信论。起众生大乘正信。信一切法即自心性。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偏。即是楞严妙明真心。本周法界。离心性外若有一丝毫法。即同魔法。大论云。除实相外。余皆魔事。实相者。即众生一念心性。法华一大事因缘。只显这个法门。开示众生心中佛之知见。佛用三智知。用五眼见众生亦具此之知见。所以开诸法之权。显实相之实。诸法中有此实相。故名开权显实。实相乃无相也。无一切相。无生死涅槃.有无等相。离文字言说心缘等相。法界无外。永寂如空而不妨具一切法。虽上圣下凡暂异。此一念心未曾少殊。本体清净犹如虚空。是诸法之实体。一切法从此而生。生即无生。常自寂灭。灵明觉知。性自神解。分明显露。无所不通。如空不动。似镜常明。应对施为。皆承此力。名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真如亦名妙心。有无量名。十界迷悟圣凡苦乐果报之通体。此性本来无毫发事。只为众生认生灭缘。违背妙明。随逐妄境。不知全水作波。认波而不识水。只为万象差别。不达本性一如。纵修出世行门。未离前尘境界。中论三观一心。具足一家宗承。能照万境。境元是心。心境一如。体用无二。随境体妙。即相恒真。正照境时。是谁照境。了境即寂。心识自忘。妙性湛然。真心独露。自觉圣智。历历孤明。清净本然。寂而常照。不妨见闻觉知。自然法法皆妙。恐学者泥于筌罤。不了本心。聊陈梗概。一家观行。无时暂忘。自然与法相应。入佛境界。故经云。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今以二文订其同异。则不分而分。暂云横竖。倘鼓舞于离相之途。磅礴于无相之域者。则横出竖出是或一道耳。普贤行法经令修念佛三昧。以入一实境界。非末后竖出之法乎。而吾祖所出行仪。第五悔中。亦只云正念直往生安养而已。故知妙达旨趣。左右逢原。则横竖二义。诚所谓分而不分者也。复次出家者。将以道而溥。善而溥善。而不善其父母。岂曰道耶。嵩明教云。亲者形生之大本。人道之大恩。唯大圣人能重大本。报大恩。虽独尊于人天。不可得而生死。及其应物。示同人天。成道登忉利。先以道谕其母。三月还故国。示父于道。父之表也。躬与诸释。负其棺以趍葬。故曰。圣人之道。以善为用。圣人之善。以孝为端。芝苑云。父母恩重。举世所知。顺色承志。泣血绝浆。虽尽礼于儒宗。实未资于去识。故目连托救母为施。释迦垂报恩之法。令自恣日作盂兰盆。藉彼胜德。拔我慈亲。又义净三藏云。盂兰乃西域之语。此云倒悬。即饥虚危苦之谓。盆即东夏之音。乃救苦之器。所以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经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又礼赞文曰。伏值九旬。行满三业。功成供。自恣僧答。劬劳德盆。罗百味。先奉三尊。愿赐哀矜。受今供养。然法随时变。时者莫知。今以侍郎颜度为虎丘西庵在律师。撰建会疏语登载于后。读者自当审其是焉。疏云。其经译于西晋为会。盛于李唐。初因救所生母为缘。终以施自恣僧为本。惟人有凡圣。故供有等差。在佛来。则以尽世甘美为勤。彼俗情则以百味饮食为重。经文具载。学者不分。迨久流传。浸成讹舛。谨按经云。年年七月十五日。常忆父母(云云)威力如斯。慈恩可报。奈何近世但于是日。僧为俗人干其享祀。或为解夏止事于求。此会蔑然。时人莫见。奉持是法。惟在孝心。若欲举行。甚有依据。大刹各为解制。小院自可如宜。计彼僧员。优其费直。倘得施财之厚。庶营饭食之丰。先供佛前。余斋僧众。获存古制。实慰存思。又近见庸僧。假此会设。以规利养。至没兰盆之名。乃称中元之会以媚俗子。??名毁实。殆有甚于颜公所云。若以宁僧统不许结庚申会。盛意例之。则称此名者。可胜欲哉。复次预修斋七者。灌顶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白佛言。若善男女善解法戒。知身如幻。未终之时。逆修生七。然灯.悬幡盖。请僧转念尊经。得福多否。佛言。其福无量。又曰。普广菩萨白佛。父母亲族命终。或堕三涂八难之中。受诸苦恼。为其修福。得福多少。佛告普广。为此人修福者。七分之中。仅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生不信道德。是故七分获一也。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屋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苦。往生佛土。就预修中流。俗又有寄库之说。虽若诞妄。然入冥之人多睹其事。不可断其无有也。但龙舒居士王日休评之以谓。志在阴府。死必入阴府矣。譬如有人。平日不修言行。以求知于贤人君子。乃交结猾吏。且预寄其财。俟己下狱。则取而用之。岂不谬哉。今劝世人。但回此费。以辨西方资粮。则诚为良?。复次。累修斋七者。释氏要览云。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七。又云斋七。瑜伽论云。人死中有身(冥间化起一相似身传识谓之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中阴经云。中有极寿七日。)。若有生缘。即不定极七日。必死复生。如是展转生死。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定得生。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于此类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便于余类中有生。今寻经旨。极善.恶无中有(极善如上品上生即登金台。极恶如地狱相现即入火车)。既受中有身。即中下品善恶业也。故论云。余业可转也。如世七日斋福。乃是中有生死之际。以善追助。令中有种子不转生恶趣。故由是。此日之福不可缺怠也。若百日与夫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之法耳。复次无常钟者。南山行事钞云。病者将终。打无常磬。增一阿含经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付法藏传云。罽宾吒王以大杀害。死入千头鱼中。剑轮绕身而转。随斫随生。有一罗汉充僧维郡。依时打钟。得闻钟声。剑轮住空。如是因缘。遣信自令长打。使我苦息。过七日已。受苦即止(梁武志公见兴衰中)。唐高僧传。西京大庄严寺僧智兴。次当打钟寺僧。有兄陪隋炀帝驾幸维扬。暴卒于道。一夕托梦与妻曰。吾达彭城而亡。以今月初蒙禅定寺僧智兴打钟。声震地府。受苦者皆解脱。吾亦预此。汝可将绢十疋奉兴。陈吾意也。其妻依言送之。兴不受。乃均施于众。寺主恭禅师问。其何法而有此验。答。吾见付法藏传罽宾吒王受苦。闻钟业轮息。仍依增一阿含鸣钟法故(凡声钟皆为?苦。须依法处心)湘山野录。五代时。江南上元县民。遇疾暴死。心气尚暖。凡三日复苏。乃误勾也。自言。至一殿庭间。忽见先主孝王。被五木缧械甚严。民大骇。窃问曰。主何至于斯耶。主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州降者千余人以冤诉因此。主问其民曰。汝何至此耶。其民具道误勾之事。主闻民得生还。泣曰。仗汝归语嗣君。寺院鸣钟。当延之令永。吾受苦唯闻钟则暂休。或能为吾造一钟尤善。民既还家。遂乞面君。具奏。君感泣恸躄。遂下诏铸一钟于清凉寺。镌云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出幽厄。然智者临终。语维那曰。人命将终。得闻钟磬。增其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云何身冷方声磬耶。说者又谓。今时将死已方打。故知无益。当知此欲敦逼现生亲修。作如是说。不可以文害意。谓灭后打钟全成虚设。复次黄白幡者。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男女。若命终时。若已命过。于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幡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随风转。破碎都尽。至成微尘。其福无量。幡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诸经要集问曰。何故经中为亡人造作黄幡。挂于冢塔上者。答曰。虽未见经释。可以义求。此五大色中。黄色居中。用表忠诚。尽心修福。为引中阴。不入恶趣。莫生边国。又要览云。北俗亡者。累七斋日。皆令主道场僧煎纸幡子。一首随纸化之。按正法念处经有一十七种。中有谓死时若生天者。即见中有如白?垂下。其人识神见已举手揽之。便受天人中中有身。故今七七日是中有死生之日。以白纸幡子作胜幡。相示之故。北人招魂帛。皆用白练。甚合经旨。复次三长月者。乃诸佛神变之月。谓正.五.九也。智论云。天帝以大宝镜共诸天。从正月一日照南洲。善恶具录。如是二月东.三月北.四月西.至五.九二月亦复如初。故此三月常修诸善。世之士大夫以是月为上任之忌者。亦为避刑杀故尔。或云。正月是众生现生之初。五月是兴盛之中。九月是欲藏之始。此亦一说耳。复次六斋日者。白月初八及十四.十五日。黑月二十三及二十九.三十日也。四天王经云。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按察众生善恶之业。至十四日遣太子下察。十五日王自亲临。黑月亦复如前。若王亲下之时。一切诸天星宿鬼神。俱时随从。若遇修福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此人注禄添算。护持福业。令其成就。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当劝令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又世间节令。其中有十斋日者。本云十斋经。一云宝积经每月有斋日。谓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也。令各持佛菩萨号。乞福灭罪。准国律令诸州府。遇十直日不得行刑杀者。亦若三长月所忌耳。复次正月然灯者。僧史略引汉法本内传。佛教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正当正月十五日。是西域十二月三十日。谓之大神变月。汉明来令烧灯。表佛法大明。或云。汉武祭五时神祠。通夜设燎。取周礼司??烧照祭祀。后率为故事。然则本乎司??举火供祭祀职。至东汉用之。表佛法大明也。加以历代?革不常。唐先天二年。西域僧沙陀请以正月十五然灯开元。二十八年正月十四。敕常以二月望日烧灯。天宝六年正月十八。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群司朝宴乐在时。和属于上元。当修斋箓。其于赏会必备荤膻。比来因循。稍将非便。今后每至正月。宜取十七.十九夜开坊市。以为永式。寻又重依十五放灯。德宗贞元三年。诏正月十五然灯。是汉明帝因佛法初来。与道士角法。敕令烛灯。表破昏闇。僖宗幸蜀。中原多事。至昭哀皆废。梁开平二年。诏近以风俗未泰。兵革且繁。正月然灯。废停已久。今后三夜。开坊市门。公私然灯祈福。庄宗入洛。其事复兴。我太平兴国六年。敕下元亦放灯三夜。为军民所福。供养天地.辰象.佛道。三元俱然灯放夜。自此始著于格令焉。嗟夫。真俗相顺。如在右乎。世之君子。饮食而不知其味。衣服而不知其名。终身由之。而行不着。习不察者。可胜道哉。

  兴衰志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以时为兴衰者也。其生也荣。其死也衰。此以人为兴袁者也。兹二者。固不足以为上三土重轻。而佛出同居。利沾十界。法流东国。观其所应。足以知其所感者。平等一实之理。未尝不自若也。撰兴衰志。

  世尊入灭。逾四百年。当此土周贞定王时。郑人列御寇者。隐居著书。号列子。有云。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不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不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不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御寇盖深知此理者。以穆王汤问格之。盖不谬矣。我仁宗皇帝赞佛牙舍利。盖以此命意也。故云。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夫子域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埋躯祇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洎乎吕政称帝之四年。沙门室利防等一十八人来自西域。帝恶其异俗。付狱。俄有金刚神碎户出之。帝惧即厚礼遣出境。西汉哀帝元寿元年。景宪使月氏还得浮屠经。莫有识者。曰。人曰法非不至也。祐薄障重。所为利益。仅同脑魄。依俙仿佛是隔罗縠者。东方朔一人而已。汉武掘昆明池。得黑灰以问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世仍懵瞪。摩腾至止。或以问之。曰。劫灰也。朔盖知之未尽乎。抑亦知而未尽言乎。岂以其祐薄障重而未可处言乎。彼其能知者之不可诬。则不知者诚未可以轻议也。然是时张骞请通西域。未几西域诸国亦有入贡者矣。

  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帝梦金人项佩日光。飞至殿庭。旦以问群臣。大学生传毅奏曰。西方有圣人号佛。陛下所梦必此也。博士王遵推周书异记佐之。帝遂遣蔡愔.王遵等使西域寻访焉。是时世尊入灭仅千年矣。无何。蔡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摩腾法兰。获经像遂与之偕还入是帝大悦诏于西阳门创白马寺以居之。腾兰译出四十二章等经。楚王英笃好佛事。未几英以宅过预纳赎罪之。缣诏还之。以助王营伊蒲塞桑门之盛馔(云云)。

  桓帝初。西域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等经。后又译道行般若及般舟三昧经。永兴元年铸黄金浮图.老子像于禁中。灵帝时安世高译义决律一卷及经二十九部。佛朔译道行经。支曜译成具光明经。是时苍梧太守牟融著书。号牟子。以推美释氏。献帝临御康猛。竺大力译四谛及兴本起行等经。昙果猛详译修行本起经。文教骎骎。光被遐迩矣。

  先是蜀郡鹤呜山张陵自号天师。造符水醮箓之术。著书二十四卷。百姓有求其道者。令出米五斗以助养徒。故谓之五斗米。道陵死传子衡。衡死传子鲁。遂盛于世。即刘璋欲令先主讨击。后降曹操者是也。道士醮祷宗此为始。初年桓帝遣中官醮祀祈福。至鲁又广造章符。时黄巾已炽矣。晋武咸宁间。陈瑞以左道惑众。亦自号天师。至北魏用崔浩。而寇谦之等出焉。

  三国鼎据。遑恤我家。孙权赤乌年当魏本。始八年也。康僧会至自印土。吴地始有佛法。六.七年间。支亮.支谦亦自月氏来。如灵彻诗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者。指吴僧也。魏朝亦源源翻译。昙柯罗之僧祇戒本。康僧铠之无量寿经。昙谛之四分羯磨本。帛延之清净平等觉经盖与汉氏争隆。加以朱士行祝发。出家未几。讲道行般若。为震旦度人最初开先之祥典。午称制亦有竺法护译涅槃宝藏及正法华经。时孙皓暴酷。虚毁神祠。荐及寺宇。天纪之四。康僧会灭。而吴亦亡。愍怀之败。佛图澄至赵。弭石勒嗜杀之心。时天竺迦叶.维卫二石佛像浮海至吴。五马渡江。吉友亦尝译孔雀经。是时权臣庾冰初建议。令沙门致拜国王。尚书令何充等驳沮之。安帝时贼臣桓玄专国。与八座书复伸此议。庐山法师慧远著论五篇辟之。其事皆寝厥。后宋武之大明。隋炀之大业。皆暂下此制。寻亦停废。迨及李唐高宗.龙翔玄宗.开元并制僧尼尽礼致拜父母。盖凡遭贬抑者六焉。而毁灭不与也。晋穆永和四年。佛图澄灭于赵。赵亦以亡澄有弟子曰道安。秦符坚伐襄阳得之。礼为国师。初沙门各呼其姓。安令咸以释为氏。又耻讲者不能分节。令诸经文无丰。约皆以序正流通。为三分。又令僧食时念佛取法报见未摄。摄及二土四大弟子为十声。余为结句也。或者昧之。溺于数而缺其所念过矣。远师者。又安之弟子也。简文帝时建白莲社于庐山。阐弘净业之修。力抗逆玄之议。以义熙十二年八月六日示灭。今之教苑每于此日展敬礼文。表追慕焉。三贤授受最有功于震旦。时哀帝亦尝诏支遁入内讲经。且遁之训徒也。高士许询每摄都讲之职。后世士大夫至以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辞为嘉话。当时之盛亦可想矣。

  鸠摩罗什以安帝之元兴译大品般若妙法莲华等经。于姚秦翻译之美。古今无二。幽显遗焉。以道生与肇.融.睿四圣.八俊.十贤为徒。生尝讲涅槃经。顽石皆点头。肇别译亦多。广有著述。融降外道。外道因绝。不至此土。同时弗多罗译十诵律。昙摩耶舍译毗婆沙论。佛陀耶舍译四分律。佛驮?陀译华严经六十卷。继有法显者往西域求法。几二十年。于晋宋之间。译出僧祇律五分律焉。三藏典籍于兹粗备。而僧正名职亦始立于义熙元年。宋元嘉中。功德铠立戒坛于扬州南林寺。又译善戒等经。及为比丘尼受戒云。

  南北分壤。魏太武制京城建道场。庆上生日。又改寺为招提。又敕州镇亦建庆生道场。太平真君七年(宋元嘉二十三)太武幸长安。见僧寺有兵器。司徒崔浩素恶僧。因诬僧。欲附盖吴谋叛。劝出兵焚毁塔寺。及灭经像。尽罢僧尼为民。违制逃匿者搜捕枭斩。以令越六载。太武疾病。左右皆言毁佛致灾。崔浩亦以作史暴扬国恶。夷灭五族。文成继立诏复释氏。自为师贤等落发。以师贤为僧统。洎宣武时。天竺流支三藏盛化于彼。亦颇翻译。久之菩提达磨禅坐少室。而魏仍分为东西云。

  元嘉之暮。法师慧琳与时辅参决机政。时人谓之黑衣宰相。彼寡德适时者。古人犹未免致讥。况坏器未火烂坏终虞。致令溺黠特慧。附势趍炎。摇尾乞怜。而不知耻。孝建间。诗僧慧休叛教。是为汤。从事而无本。亦叛教于康。是为贾。岛亦有貌从而心不然。如灵师文畅者。嘲谐醉饮。清唱华月。识者比以丁公之贰。武后盗器。佞僧受紫方袍。银龟袋之。赐者十辈。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吁。尚忍言之欤。

  实志公以明帝太始二年初。显化于金陵。齐初尝制收付狱。而神变无方。梁武帝假其力。游于地狱。见其高祖受极重苦。帝问。何以救之。志称。定业难逃。唯闻钟声。其苦暂息。因诏天下寺院打钟。当徐其声。公天监十三年入灭。

  明帝又敕宝贤为尼僧正。齐初来法献为僧主。又制沙门对制称名不许称臣。时竟陵王子良好佛。尚书殿中郎范缜不信因果。着神灭论。

  新昌石佛者。僧护所凿也。齐明建武方成面像。梁天监十五年。僧祐律师并凿之。高十丈。越二载。而师灭。又七十五载。而南山道宣律师生隋开皇十六。凡相距百年。

  梁天监元年。制。僧尼犯过只依佛律行遣。二年帝舍道归佛。四年御制水陆仪文。十六年诏废省天下道观。又诏宗庙用素馔以代牲牢。普通二年云光法师讲经感天雨华。四生慧约法师为帝授戒。赐号智者。六年敕法云为大僧正。大通元年菩提达磨至自天竺。又帝幸同泰寺舍身。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大同三年傅大士对帝讲三慧般若。问答其详。初无柏板。成四十九颂之说。

  魏分东西。东为齐而西为周。齐文宣天保六年。帝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学者办论。遂来道士皆剃发为沙门。有不从者杀四人。武成帝河清三年署法常为国师。

  周武帝天和四年。诏儒.释.道会议三教宗旨。帝踞高座。剖判臧否。时帝未有亏教之心也。铸钟悬禁中。每缁黄升进。必击之以为节候。铭曰。天和五年岁次。摄提五月庚寅。造钟一口。冶昆吾之石。炼若耶之铜。郢匠洪炉化兹神器。虽时属蕤宾。而调谐夷。则故春秋外传曰。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二。弘宣两教。同归一揆。金石冥符。天人咸契。九宫九地。迳彻洞玄。三千大千。远闻边际。银阁应候。延法侣而寻声。金阙降真。俟仙冠而听响式传万古。乃勒铭云。九霄仙箓。五岳真文。智炬遐照。禅林远熏。金鼓入梦。琼钟彻云。音调冬立。响震秋分。二教并兴。双鸾同振。远降天霜。遥亏地镇。陕河浮影。汉溪传韵。听响弘法。闻声起信。实际遐旷。通玄洞微。化缘待业。造理因机。灵图降彩。慧日垂运。金河雾集。银涧云飞。般若无底。重玄有门。长开久暗。永?沈惛。不求正觉。莫会天尊。唯命智海。先度黎元。帝词如此。乃信谶纬黑衣当王(谶以黑衣为羔羊羔羊高洋)。心忌释宗。尽欲诛殄。而患信佛者多。未敢专制。道士张宾诡诈罔上。私达其?。卫元嵩侑之表云。唐虞之世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祚灭。但利民益国即称佛心。夫佛者以大慈为本。终不苦没黎民。虔恭泥木。请造平延大寺。容着四海万姓。不劝立曲见。伽蓝偏安。二乘五典。平延寺者。无间道俗。罔择冤亲。以城隍为塔寺。即周武是如来。用郭邑作僧坊。和夫妻为圣众。推令德作三纲。尊耆年为上座。选仁智充执事。求勇略作法师。是以六合无怨纣之心。八方有歌周之咏。飞沈安其巢穴。水陆任其长生。都上十五事表。后身生恶疮亡也。建德二年。召三教博达。议废教法。师道安.法猛.知炫与黄巾办争理胜。司??大夫甄鸾上笑道论三卷三十六篇。用笑三十六部。遂兼废道教。三年五月。诏罢二教。应沙门.道士并还为民。越五载。宣帝继祚。诏复释氏。摧服冠缨菩萨僧。当陈大建十年也。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还云。见阎王王问。卿父作何官。答。臣父在周朝为司命上士。王曰。错追也。可速放还。又问。卿识周武帝否。答。男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之也。王曰。可往看之。有吏引至一处。门牕椽瓦并用铁作。于铁牕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着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何苦如之。答。我信卫元嵩言。毁于佛法。故受斯苦。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卫元嵩。答。我寻注之。然曹司处处搜求。乃偏三界而云不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汝今若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无期。仆射齐公亲见其云。初见武帝。帝云。为我上闻大隋天子云。昔与我共食仓库玉帛。我灭佛法。今受大苦。可为我作功德。文帝由是出敕普天下人。人出一钱。为之追福焉。

  思大禅师。生于梁天监十三年。而灭于陈大建九年。未几后主诏智者于大极殿讲仁王经(至德二)越三载。于光宅寺讲法华经(祯明元)又二年。当隋开皇九年陈灭。智者为晋王广授戒。王称以智者之号。又六年为晋王制净名经疏。又二年入灭。

  隋开皇十九年。学士费长房者。成都人。本预缁流。周武沙汰还俗。博通今古。精究玄微。开皇译馆。即预搜扬。来召入京。从例修葺。以列代经录散漫难收。佛法肇兴年载芜没。乃撰开皇三宝录一十五卷。始周庄之初。上编甲子。下录年号。并诸代所翻经部卷目。轴别陈叙。函多条例。然而瓦石杂糅。真伪难分。得在通行。阙于甄异。录成陈奏。下敕行之。所在流传。最为该富。仁寿元年。阇那笈多译妙法莲华等经。炀帝大业二年。法师僧凤等抗诏争沙门致拜王者事。寝之九年。诏改天下寺院为道场。

  唐高宗武德二年。诏用佛经语。正.五.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八年太史令传奕附道士传。仁均??释氏上疏十一。通请除罢之。法师法琳等著论辨之。因名辨正。明年诏毁寺观。罢僧道为民。六月以秦王世民为皇太子。大赦复二教。八月帝逊于位。贞观十四之秋。奕病卒。后人梦见一处。多是先亡者。乃问传奕毁佛事。答已配越州作泥人(堕泥犁也)。

  十一年。制老子为皇宗。居释氏之上。法师法琳.智实等诣阙申理。制不许。驾幸洛阳。实等复抗辞固争。以道士非宗老子。盖祖三张。不宜居释氏之上。制遣宰相谕旨。实犹执不奉诏。帝怒杖实于朝堂。寻死之。诏苏州法师道恭.常州律师专宣入对。论以更释道名位之意。赐帛各五十段。则天改国号。复以释氏在道教上(天授二)。

  十七年。天台太守闾丘胤遇散圣丰干。及遇寒山拾得于国清寺。

  初玄奘三藏往西域取经(贞观三)。至十九年回归。敕同南山律师翻译越三载。敕有司钞奘三藏新译经论各九部。送九路总管。展转流通。又十六年。而奘入灭(麟德九)。又三年而南山入灭。诏天下寺院图形??像以为标范(干封二)。

  高宗初御敕天下僧尼。有犯国法者。以僧律治之。不得与民同科。中间更令到拜父母。龙翔三年。泗州僧伽大士至洛阳。咸享四年诏万回入宫。仪凤元年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则天垂拱三年。菩提流志三藏至。先是义净三藏往西域求经(总章二)。至神功改元。凡二十九载回归。各有翻译。圣历二年。实叉难陀新译华严经八十卷。越三载。召贤首国师法藏讲之。

  中宗神龙三年。诏天下童行试经。故相房融在海南笔受天竺沙门般剌蜜谛首楞严经。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景龙元年制七圣忌辰。设斋行香。睿宗景云二年。制妃主建功德院。玄宗开元二年。制京城僧道午后不许出街。及僧道尽礼致拜父母。十七年诏天下启建皇帝诞节。谓之天长节。

  开元之三。一行禅师赴诏。四年无畏三藏至。七年金刚智三藏至。八年不空三藏至。十二年无畏译毗卢遮那经。密教一宗于斯为盛。天宝元年壬子岁。西蕃.大石.康居五国来寇。安西奏请。发兵解围。计一万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召不空三藏入内持诵。不空至。始诵仁王护国密语二七遍。帝忽见神人可五百员。带甲荷戈。现于殿庭。帝问不空。不空对曰。此毗沙门第二子独健。领兵副陛下。意往救安西。故来辞耳。请设食发遣。其年四月。安西奏云。二月十一日。城北黑云中见有人。长可丈余。皆被金甲。空中鼓角大鸣。声震三百余里。地动山倾。帐幕闻有金鼠啮龂弓弦。五国即时奔溃。斯须见天王。见形谨图样。随表进呈。仍诵咒日也。因敕诸道节镇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部从供养。至于佛寺。亦敕别院安置。今仍遵焉。又驾头床子者。盛经七宝案也。其制以杂环。珍间填成之。款其足高。其缘所置之经。即仁王护国也。所覆之巾即上深红罗也。使中官谨愿者马上平持舒徐而启行。望乘舆可百步以为前导。类辟恶车。僧史略据唐纪云。永泰中。羌胡寇边。京城戒严。又因星变。内出仁王经两卷。舆付资圣.西明二佛寺。开百座仁王道场。谓法筵。时帝亲临御坛。仪中合用宝案置经引驾。因而不废。况不空重译本云。骨经宝案。若王行时。常导其前。所在住处。作七宝帐。置经供养。如事父母。如事帝释。令千里内。七难不起。不空既咒。感天王解安西围。又祈祷多验。于时可以请依经置案。以象前驱。时秘其事。故史氏莫知而舆服志之缺载也。

  先是。则天延载。初敕天下僧尼??祠部。开元(二十五)又制僧尼??祠部捡挍。天宝五又制僧尼祠部给牒。至肃宗至德二载。以安史连祸。军兴乏用。制僧尼祠部鬻牒。自时厥后。文宗太和制僧尼造帐入籍。宋世宗又令岁造僧帐。嵩明教尊僧籍僧之文。盖有激而云也。世尊有来。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得非佛眼悬鉴。当顺正法乎。

  乾元二年。赐南阳慧忠入内。赐国师号。代宗永泰元年。诏天下官司无得棰辱僧尼。大历二年。制许大臣建功德院。又因律师乘如表请。亡僧衣物。乞归众僧。制可。六年。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十四年。诏两京十四律师。详定新旧律。条列持犯。顺行天下。宪宗元和二年。制法师端甫为僧录。

  初梁慧皎撰高僧传而宣律师继之。于唐循名纪实。则盛德大业不泯没于后世。见贤思齐。使方来者不堕于流俗。如斯而已。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至与僧传所纪如皂白冰炭之不相入。迨及我宋吴僧道原。进传灯录于景德之初。李遵勖集广灯录于天圣之七。惟白禅师集续灯录于建中靖国。后有所谓普灯者。有所谓联灯者。而皆以宝林为口实。故铠庵论之曰。宝林说诡。非特达磨.慧可事迹与僧传不同。其最虚诞无稽而流俗至今。犹以为然者。七佛说偈。世尊拈华是也。且七佛缘起前之三者。乃空劫之前。已入灭度之佛也。后之四者。乃贤劫千佛最初出现之佛也。经所引者。盖明释迦行因。经涉前后七佛。亦长寿天皆所曾见故也。所经劫波。前后隔远。岂有递相说偈付法之事。纵若有之。未审吾佛何处举似梵僧。何年译至此土耶。又据涅槃经。佛以声召众。双林高会。迦叶为定所持。阿难为魔所罥。以故二士不来。世尊将入涅槃。乃云。我宣正法眼藏。分付摩诃迦叶。良以迦叶。头陀第一。能为四众而作依止。可以匡持法藏故也。兹其所以为付法初祖。岂约临涅槃时。一时契悟与不契悟耶。彼宝林传乃以拈华笑悟为迦叶最初传法。有一人传虚之后。或拈。或颂。便为口实。且如来在世大小众中。契悟不少。无非传佛心宗。何独迦叶而已。殊不知迦叶自于法华了此大事。岂待涅槃会上重新微笑而受法耶。然名公钜卿如杨内翰.黄侍读。皆为其所惑。一则传灯作序。一则庐阜书石。东坡有言太史公云。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韩错不足道也。而谊亦为之。乃知邪说移人。虽豪杰之士有所不免。况众人乎。二公之谓矣。

  元和九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议者恨其不遵佛制。犹礼乐征伐。自诸候出。是岁百丈卒。

  元和十四年。诏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内供养。侍郎韩愈上疏诋斥。贬于潮州。同时有柳子厚者。愈之所敬畏也。深明内教。广赞台崖。审思笃信。明辨力行。当永州龙兴寺净土堂之成也。虽经始再造于李.冯二刺史。而周延四阿。环以廊庑。公实为之缋二大士侍佛之像。缯盖.幡幢。种种严好。书十疑论于墙宇。而旦明告夫人曰。此天台顗大师之所弘宣。而求无生之生者之舟筏也。以诏当世。以训方来。则记文存焉。又于无姓碑曰。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生物流动。趣向混乱。唯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其见之明。其辞之确。世未有如子厚之至者也。初柳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面仁病。且忧则聚师正用鸡卜。始则杀小牲。不可则杀中牲。又不可则杀大牲。杀而又不可则诀亲戚。饰死事曰。神不置我已矣。因不食弊面死。以故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字不孳。公始至。逐祥于隐远而取其地。其傍有小僧室。辟之广大。逵达横街。北属之江。告于大府。取大云寺故名。作大门以字揭之。立东西序。崇佛室为学者居。会其徒而委之食。使击磬鼓钟以严其道。而传其言。而人始去鬼息杀。而务趍于仁爱。公之力行有如此者。且忧切弱丧。弘阐诚实。使怙终娑婆者有所惩而进趣。清泰者有所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3:43:24 | 只看該作者
则东海若一篇(见本集)。我元祐中。东坡书以遣净住院僧。从本使刻而置之无量寿佛堂。蜀僧昙橘州?焉。

  文宗开成二年。制皇帝诞节。禁屠宰。武宗会昌四年正月。署赵归真道门教授先生。制罢圣节断屠。嫌其出自释典。帝素不喜释。归真等乘间切诋。宰相李德裕助之。五年四月敕祠部捡挍天下寺院兰若。凡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僧尼凡二十六万五百人。七月诏毁寺院。罢僧尼为民。铜像等委盐铁使铸钱。铁像等铸为农具。金银像等销付度支衣冠土庶之家。所有金银像等限一月纳官。违者如法处分。凡两京及诸路上郡各存一寺。六年三月帝服金丹。热躁发狂旬日不能言而崩。大臣迎皇叔光王立之。是为宣宗。改元大中。五月赦书于左右两街。各添置佛寺八所。遂诛道士刘玄靖等十二人。捕赵归真.邓元起等二十四人。皆以蛊惑先帝。并集朝堂诛之。仍敕。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为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革过当。事体未弘。其天下州府灵山胜境应会昌五年所废寺宇。如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由不得禁止。时史议之曰。徒见萧衍.姚兴之谬学。不悟秦皇.汉武之非求。遂惑左道之方。偏斥异方之说。况天竺西来之教。向欲千年蚩蚩之民。习以成俗。畏其教甚于国法乐。其徒不异登仙。安可一朝隳残燔弃。结怨于膜拜之流。犯怒于鄙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而勿论。实为中道矣。七月诏列李德裕罪恶。流潮州。再贬崖州而卒。五年敕天下州县国忌行香。

  朱梁开平三年。制圣节。百官入寺行香祝寿。周太祖广顺三年。敕臣僚遇诞节。集于寺观。起置道场。世宗显德二年诏。并省天下无额寺院。及岁造僧帐。

  国朝太祖皇帝。乾德元年进士李蔼坐诽谤佛经。特旨决配沙门岛。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三年。吴越钱忠懿王纳土荐赞宁僧统。令其奉真身舍利宝塔入朝。越六载。诏宁修大宋高僧传。久之又诏充史馆编修。四年天息灾三藏译宝王等经。八年诏普度天下童行。淳化三年。制宰臣已下。国忌行香。真宗皇帝景德三年。猪头和尚志蒙显化衢.婺二郡。

  太中祥符五年。敕近者告期中夕降圣皇围。昭示诲言。备闻帝胄尊祖聿。隆于显号。奉先式焕于不图。鸿绪发源。既彰于积累。绵区设教。用表于钦崇。应天下州府军监。并于天庆观置圣祖殿尊像。及侍从并令玉清昭应宫降[示*承]。

  仁宗皇帝庆历三年。光梵大师惟净谓。西域经既不来。奏乞罢鸿胪寺译经职。皇祐二年。大觉琏禅师赴诏。嘉祐元年。召言法华入宫。

  二年。钱塘长老契嵩进定祖图正宗记。自慧炬撰宝林传。称有二十八祖及此土六祖厥。后传灯录复踵其讹。嵩遂欲小乘禅经及宝林传等定之。以谓付法藏传可焚。吴门子昉法师著论办之。去其伪谬。四名复准付法藏传。止二十四代。

  神宗皇帝熙宁十年。舒王王安石舍钟山宅为寺。元丰三年制革相国寺六十四院为二禅.八律。八年高丽义天僧统来求佛法。哲宗皇帝元祐二年。诏革大洪山灵峙寺为禅。徽宗皇帝崇宁三年制诸州县创漏泽园。大观元年。流芙蓉道楷禅师于缁州。四年流石门德洪长老于崖州。政和三年金总持三藏游钱塘。又嘉州奏晋慧持法师从枯木中出定。

  宣和元年。诏革释氏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法师法道等十人抗辞不奉。诏制民服流于道州。三年八月汴河溢。泗州僧伽大士降于明堂。赐号巨济。此月诏复释氏旧名。七年法道法师还服。高宗皇帝建炎元年。东京留守宗泽补道宣教郎。充留守司。招谕兼总管司参谋。为国加持。行西天法。护佑军旅。粮道不继。道往淮颖。劝豪右分粮。师赖以济。三年车驾驻跸。永嘉有旨。以林灵素故居为资福天台教院。择主之者。丞相吕颐浩以圆辨道琛应诏。

  初祖宗立制。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其次并立殿庭。僧东道西。独遇郊天道左僧右。厥后因林灵素之徒叨冒资品。紊乱朝纲。由是起例。遂压僧班。绍兴三年。法道法师谓。靖康建炎以来。所有道士官资已行追毁。其于班列自合复仍旧贯。遂与道士刘若谦讼于朝。抗辞辨论。及以短劄申禀。乞降指挥。特赐改正。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朝旨批降。依条施行。二十八日遍行天下。删去政知海行所称道僧之条。还复嘉祐编敕。以僧道立文为次。今之僧道。凡遇国忌行香。及诸处聚会。得正其名分者。皆道力也。洎绍兴十三年十月。刘若谦于景灵宫祖宗神御之前。自擅争占序。班在东都僧正。善达僧正戒月陈列。二十一日。差郑彦告示。若谦等除宣德门肆赦外。余时立班并僧在左。

  八年改赐天下僧道。敕绫度牒。九年敕诸路报恩光孝禅寺。奉徽庙香火。十二年制住降度牒。三十一年制施行度牒。

  宁宗皇帝庆元三年五月九日。尚书省牒。礼部状准。都省批送下潮北转运司奏据荆门军申。据忠翊郎.赵善莹等状。伏见本军当阳县管下玉泉山景德禅寺。为惰智者大师开山道场。蜀将军关王奉智者为师。以忠此方庙。兴于陈隋之间。而香火之严。于今为盛。本朝赐额显烈。唯智者大师封赐未及。照得智者道场。关王父子与夫龙王祠庙前后祈祷。感应咸载碑刻。比年以来。湖右多歉。士民每祷于祠。辄获感应。切见去冬旱干。知军高子溶亲祷于庙。即有三白之瑞。涉春雨赐不愆。蚕麦大熟。六月忽尔亢旸。几月不雨。旱禾将枯。人心煌煌。本军如前祈求。甘雨随降。数日不止。近本军择定九月十二日。大阅义勇民兵一千余人。适值风雨连日。有妨教阅。又晚禾在田。未曾收刈。恐致牙蘖。蒙知军高子溶亲诣行祠。随即开晴。人心大悦。是知今岁诸乡五谷倍收。委是功绩显著。惠及生民。乞于行本司寻依条牒。复州羌委竟陵县。主簿贾鄂躬亲询究。得于绍熙三年四月末旬。天时不雨。当阳县民户杜兴等。前来玉泉寺神前祈祷。至五月初五日。大雨连绵。得获丰稔。本路安抚司羌委干辨公事邓谏。从于五月十五日。亲诣神前祈祷。才至拈香祝文。即时大雨。次日再请圣水前去祈求。未至府界。遂致滂池。三日而止。又绍熙五年七月八日。知荆门军高子溶为见夏交之际。大阙雨泽。田亩龟坼。遂委当阳知县董俊明亲诣神祠祈祷。即时雨泽。遍于四方。得获感应。申司施行。遂再牒峡州宜都县尉李必胜。躬亲前去。覆实得委有前顷灵应事迹。保明是实。欲望特降睿旨。赐智者大师号。伏候敕旨。后批送部勘当申。尚书省寻。行下太常寺勘当去后据申照得奏内。本军具说去冬干旱。祈求得雪。六月亢阳祈雨。九月秋阅值风雨。晚禾未刈祈晴。其询究官。询究到事。并无上件。因依却称绍熙三年四月。及绍熙五年七月内。祈雨感应前后并皆契同。未应条法指挥令勘。当乞下本路转运司照会申部。本部除已行下湖北转运司外。今又据荆门军申近取会。得京西路随州大洪山灵济大师已系加封圆通应感慈忍灵济大师八字。本军方欲申乞。将智者大师照灵济大师加封。体例特赐。拟封间准。庆元二年六月十日。敕勘会诸路州军保奏到灵应神祠。加封有司。拘以小节。未圆行下取会。迁延岁月。有失褒崇之意。五月九日。三省同奉圣旨。令礼部太常寺日下捡照已。保奏去处疾速拟申。施行捡准。条节文道释有灵应。合加号者。并加大师。先二字每加二字。申乞捡照前申。特赐将玉泉智者大师一体加封。施行本部。再下太帝寺。照条勘会。今据太常寺申勘。会湖北运司保奏智者大师。乞加封本寺。当时照得智者大师一位。缘于典籍。内即不该。载所封师号。今据荆门军申称智者大师。自来不曾封赐本寺。勘会昨本。路转运司已行保奏。应得前顷条法。指挥合拟封二字。大师乞省部备申。朝廷取旨加封本部。据太常寺申存前伏候指挥牒。奉敕宜赐灵慧大师。

  斥伪志

  春秋之法。其责纯。于夷狄者常恕。而于中国流为夷狄者。责之常严。岂不以真者易见。而似者难明。朱紫莠苗。喻意可识。三张之党家。指其邪人辨其妄。金阳干卤。备于前修。唯是附托宗途。城狐社鼠。止恶防非。撰斥伪志。

  唯祖宗法令。诸以二宗经及非藏经所载。不根经文。传习惑众者有罪。二宗经。诸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语。病大服药。死则裸葬。非藏经所载。不根经文。谓佛吐恋师。佛说渧泪。大小明王出世。开元经.括地变文.齐天论.五来子曲之类原其滥觞。亦别无他法。但以不茹荤酒为尚。其渠魁者。鼓动流俗。以香为信。规其利养。昼寝夜兴。无所不至。阴相交结。称为善友。一旦郡邑少隙。则俍者凭。愚以作乱。自取诛戮。方?.吕昂辈啸。聚者是也。其说亦称不立文字。尝曰。天下禅人但传卢行者十二部假禅。若吾徒者即真禅耳。乃云。菩提达磨栽心地种。透于灵台。即其语也。人或质之。则曰。不容声也。果容声则吾父母.妻子.兄弟先得之矣。或有问焉。终何所归。则曰。不生天。不入地。不成佛。不涉余途。直过之也。以此自陷。亦以陷人。此所谓事魔妖教者也。据僧史略称为大秦末尼火祆(火烟切)教法。本起大波斯国。号苏鲁支。弟子玄真习其法。居波斯国大总长如火山。后行化于中国。贞观五年。传法穆护.何禄。将祆教诣阙奏闻。敕长安崇化坊立祆寺。号大秦。又号波斯。开元二十年。敕末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以西胡等既是师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罚。天宝四年。敕。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循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大秦。天下州郡有者准此。大历三年。敕回纥置寺。宜赐额大云光明。六年。敕荆.越.洪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会昌三年。敕天下摩尼寺并废。京城女摩尼七十二人死。及在此国回纥诸摩尼等。配流诸道。死者太半。五年敕大秦穆护.火祆等二千余人。并勒还俗。然未尽根荄。时分蔓衍。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党类立母乙为天子。发兵讨擒母乙余党。械送阙下。斩于都市。初陈州里俗喜习左道。依浮图教自立一宗。号上上乘。不食荤茹。诱化庸民。糅杂淫秽。宵集昼散。刺史惠王友能多不法。由是妖贼啸聚。累讨未平。贞明诛斩方尽。后唐石晋时。复潜兴。推一人为主。百事禀从。或??魔王踞座。佛为其洗足云。佛止大乘。此乃上上乘。盖影傍佛教。所谓相似道也。有比丘为饥冻故。往往随之效利。识者当远离之。此法诱人。直到地狱。戒哉。今之魔党。仍会昌配流之后。故不名火祆。仍贞明诛斩之余。故不称末尼。其教法则犹尔也。故法令禁之。所谓白莲者。绍兴初。吴郡延祥院沙门茅子元。曾学于北禅梵法主会下。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白莲导师。其徒号白莲菜人亦曰茹茅阇黎菜。有论于有司者。加以事魔之罪。蒙流江州。后有小茅阇梨。复收余党。但其见解不及子元。又白衣展转传授。不无讹谬。唯谨护生一戒耳。所谓白云者。大观间。西京宝应寺僧孔清觉。称鲁圣之裔。来居杭之白云庵。涉猎释典。立四果.十地。以分大小两乘。造论数篇。传于流俗。从者尊之曰白云和尚。名其徒曰白云菜。亦曰十地菜。然论四果。则昧于开权显实。论十地。则不知通.别.圆.异。虽欲对破禅宗。奈教观无归。反成魔说。觉海愚力。排其谬于有司。坐流恩州。其徒甚广。几与白莲相混。特以妻子有无为异耳。亦颇持诵。晨香夕火供养法宝。躬耕自活。似沮溺荷篠之风。实不可与事魔妖党同论。其愚痴诞妄。自贻伊戚者。亦为有识士夫所恶。如嘉泰二年七月十二日。施行臣寮所奏。临安府余杭县南山白云庵道民沈智元。进状乞敕额云道民者。游堕不逞。吃菜事魔。所谓奸民者也。既非僧道。又非童行。自植党与千百为群。挟持妖教。聋鼓愚俗。或以修路。建桥为名。或效诵经。焚香为会。夜聚晓散。男女无别。呼啸善诱。实繁有徒。所至各有。渠魁相统。忽集忽散。莫测端倪。愚有争讼。合谋并力。厚啖胥吏。志在必胜。遇有修建。夤缘假名。敛率民财。自丰囊橐。横行州县。欺轹善良。创置私庵。以为逋逃渊薮。盖由寄居形势之家。受其嘱托。认为己产。出名占据。曲为盖芘。遂使州县。莫敢谁何。此风久炽。全不为怪。臣未暇究论。且余杭南山白云道人崇师之地。智元伪民之魁。挟左道以惑众。揆之国法。罪不胜诛。况所建庵。在张拘师京日。累与邻寺互论。张构已判道人。私庵照应元降指挥拆除基址还寺。今智元再行广阔。基址鼎新。建置连甍接栋。穷极土木。非惟不遵元判。又复妄扣天阍。玩侮朝廷。未有若此。况庆元臣寮论伪民奸恶之弊。不得自为党类。永远结集。各令四散。如违将为首人决配远恶州军。徒党编管。近臣又论非给降度牒。僧道创置私庵。不耕不蚕。蠹民惑众。皆抵于罪。陛下申严。命令遍牒诸路州军监司。限一月条奏。诚为严戒。智元虮虱小民。不足以污谏纸。然不容己者。除恶当谨。其至微行法必贵于自近智元辇毂之迩。容奸集伪。建立屋宇。全无忌惮。妄肆侥求。至傲天听。度非智元自能为之。必有为之地者。非痛剿绝。何以令远。昔传五斗米道者。始托黄老。分遣弟子。周游四方。转相诳诱。其后数十万众。同日窃发。汉室遂微。此曹若不防闲。何所不至。讵可以为细故而忽之。欲下临安府。将智元等重行编配。永不放还。庵舍尽行柝除。散其徒党。籍其物业以为传习魔法。既视典宪之戒如本庵。委有先朝御书塔名。只量留屋宇。就差邻僧掌管。并乞行下诸路监司遵从已。降指挥日下条奏。如奉行不虔。以违制论。寄居形势之家。准前认为己产。盖芘执占。不遵约束者。台谏指名弹奏。施行以后。又复影傍权势。私立其庵。迄绍定六。余三十年视权势者之兴衰好恶。而屡有废置焉。加以三者。挍其优劣。则草庵因得之。闻政论云。教变则禅。禅弊为魔。魔炽为贼。真知言哉。是知傍附经论之弊。犹轻捶提经论之弊实重。唯圣君贤相。凡百君子。反经常之道。以救之。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忒矣。

  释门正统第四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5 00:42 , Processed in 0.1944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