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卍续藏第78册No.1541法华经持验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6-11 14:2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8 册 No. 1541 法华经持验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78 册 No. 1541 法华经持验记




  历朝法华持验纪卷下

  同善道人周克复纂

  男周石校

  潜确居士陈济生参

  五代成都大慈寺有僧。恒诵法华经。一日入青城山。采药。沿溪越险。忽云雾四起。不知所适。有顷云散。见一阁跨溪。甚崇丽。僧至门。仆人入报。出曰。先生请师诵所业经。僧朗声诵至宝塔品。先生野服藜杖。两眉垂肩。焚香揖听良久。诵已。设秫饭杞菊。馨若甘露。?金一锾。仆送至中途。僧问何姓名。仆曰。此孙思邈先生也。僧方嗟叹。仆忽不见。复寻索三日。竟迷旧处。归视所?。乃金钱也。繇兹一膳。身轻无疾。唐史云。??百五十岁。至请诵经时。距前又三百年矣。出湘山野录。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蒲津武氏。尝于山斋。行三七日法华忏。忽见普贤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其象鼻直枕行忏所。汉南国钱王建慧日永明寺。请师居之。尝阅大藏经。晏坐中见文殊现形。后礼阿育王塔。跽而顶戴。泪下如雨。俄见舍利在悬钟外。旋绕而行。师悲喜交集。建隆二年。坐化阇维。舍利甚繁。建塔藏焉。塔顶放白光。如初化时。

  吴越永明寺智觉禅师

  讳延寿。丹阳王氏。迁居余杭。总角时。诵法华经。七行俱下。感群羊跽听。二十八岁。为华亭镇将。以官钱放生。坐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文穆王异而释之。令出家。依四明翠岩禅师。居龙册寺。执劳供众。日惟一食。长坐不卧。未几谒天台韶国师。止国清寺。行法华忏。中夜见普贤菩萨。执莲华。忽授师手。又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见观音大士。灌以甘露。遂获辨才无碍。建隆二年。忠懿王请居永明道场。僧问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长时转不转。非义亦非声。问如何受持。师曰。若欲受持者。应须着眼听。居永明十五载。众常二千。署智觉号。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食。朝放生。六时散花行道。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余力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部。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时号慈氏下生。着宗镜录百卷。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旨。又着心赋。惟心诀。万善同归等录。尝夜往别峰行道。空中时闻螺具天乐之声。开宝八年二月。年九十八。焚香跏趺而寂。塔于大慈山。冥王绘像顶礼。具如别传。

  吴越温州大云寺释鸿楚

  永嘉唐氏子。生而符彩。翛然出俗。钱武肃王于乾化初年。延师居龙兴寺。开度戒坛。赐紫不受。时诗人郑说南游。亲炙高行。诗赠师云。架上紫衣闲不着。案头金字坐长看。师讲法华经。计五十余座。一日讲堂中。忽生莲华。重柎复叶。香气芬荂。至今永嘉推为僧宝。

  吴越杭州龙兴寺释可周

  晋陵傅氏。出家游豫章。穷究法华慈恩大疏已。诣龙兴寺。开演法华。缁白恒数百人。钱武肃王命师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往往见诸鬼神现形扈卫。尝有巫者祭铜官祠神。久请不下。后附巫语云。吾从大神天宝堂听法方回。武肃异之。赉师金如意并钵。赐号通明。着法华序钞一卷。

  晋宣州应瑞院释自新

  濯戒寻师。研精法华。曾无懈废。尝入宣城山采药。穿洞深去。始昏闇。寻见日明。行数里。洞侧有别窍。溪水泛泛然。见大松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衲坐禅。旁有一磬并火器。师击磬。僧遂出定。开目惊曰。嘻。师何缘至此。乃陈行止。僧揖坐。取石敲火煎茗。香味可爱。日夕。僧让庵令师宿。顾其僧上松巅大巢内。闻诵法华经。声甚清亮。顷之。僧叱骂曰。此队畜生。今作毛类。何苦生人恐怖。速归林薄。不宜辄出。师窥之。见群虎豹弭耳而去。及曙。僧下松来相慰。师请侍巾履。僧曰。自此百见草枯。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问莫饥否。溪畔有稻百余穗。收其谷。挪三掬米。挑野蔬和煮与食。遣回。送至洞口云。相遇非偶然也。所食茶与菜糜。平生即不乏食矣。师遂遵路回本院。已月余日。乃命同好再往寻之。失洞所在。吴越文穆王天福中事。

  周齐州开元寺释义楚

  湘州裴氏。七岁舍家。礼法华经。字字各拜。拜且彻部。俱舍一宗。臻微造极。纂释氏六帖。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部。蔚为巨编。显德元年。敕付史馆。初师著纂。两目丧明。医工莫疗。遂冥心忏过。如是虔虔无间。再岁还明。人谓为徴感焉。

  宋释绍岩

  雍州刘氏。凡百经书。览同温习。洎入吴会。于杭州水心寺挂锡。恒讽法华经。不舍昼夜。俄感陆地生莲华。举城瞻瞩。建隆二年。经愿云满。誓效药王焚身。时汉南国王钱氏。固留乃止。寻复投身曹娥江。用饲鱼腹。有若神人扶足。惊涛迅激。如坐宝台。王乃造上方院。请师居之。开宝四年。语侍人。吾诵莲经。及二万部。决以安养为期。今幸遂怀。言已。趺坐而化。茶毗舍利无数。遗骨犹玉莹然。

  宋释羲寂

  永嘉胡氏。童年诵法华经。匝月而彻。受具已。谒台山竦法师。研寻止观。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外隔栏楯。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内出。低回相接。自后乐说无尽。遂于佛陇国清。相继讲训。及兴螺溪道场。学侣云拥。太平兴国五年。诣黄岩浮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重新智者冬居道场。郁为名刹。生平讲法华。凡十余座。瓯越俗尚畋猎。自闻师诲。咸投弓裂网。说法之功。得未曾有。

  宋释义通

  姓尹。高丽国族。梵相异常。眉长五寸余。幼出家龟山院。晋天福时。来游中土。至天台云居韶国师所。忽有契悟。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圆顿之学。毕兹辙矣。遂留受业。久之欲泛舶东归。四明守钱惟治固留之云。但期利生。何必鸡林乎。师遂止传教院。太平兴国六年。赐额为宝云。师敷扬教观。几二十年。端拱元年。右胁而化。

  宋释晤恩

  海虞路氏子。长兴中。诣昆山慧聚寺。学南山律。后闻天台三观。冥符玄解。遂造钱塘慈光院志因师。讲习弥年。法华光明止观论。咸洞玄微。雍熙三年八月。梦拥衲沙门。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梦觉犹闻异香。面西合掌而化。院中皆闻空际丝竹铃铎之声。依稀西去。

  宋汝州首山释省念

  莱州狄氏。受学于本郡南禅寺。遍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也。晚侍风穴。一日师与真园头同问讯次。穴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鸠。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体究言句。又问师。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上堂说偈。有今年记却来年事语。至四年月日。无爽前记。仍上堂说偈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泊然而化。阇维得舍利五色。

  宋释知礼

  号法智。金姓。四明人。从宝云通师。传天台教观。淳化间。道化大炽。学徒如林。力行法华般舟三昧。期生安养。尝结十同志修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报妙经。杨文公亿。李公遵勖。奏赐紫及法智大师号。奉旨劝请住世。门人本如请益经王之旨。师曰。汝为我作三年监院来。如依言。三年竟。复咨问。师震威一喝。如豁然。乃呈颂曰。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其随机开悟如此。师终身修忏。三七期满七遍。天台一宗。师为准的。着妙宗钞。大彰观心观佛之旨。天圣六年岁旦。建光明忏。至五日。召众说法。骤称佛号数百声。结跏坐脱。露龛二七。颜色如生。爪发俱长。舌相不坏。如莲华然。赵清献公忭。铭其塔。自龙树传北齐文。文传南岳思。思传天台顗。下迨法智。为台宗十七祖。

  宋灵隐天竺寺释遵式

  字知白。宁海叶氏。入国清。于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教观。雍熙初。谒宝云通师。慧解秀出。智者讳日。燃顶誓力行四三昧。还天台。以苦学呕血。毅然行道。满七七日。忽如梦。见观音垂手师口。引出数虫。复舒指注甘露于口。身心清凉。宿疾顿愈。祥符八年。移居天竺。天禧中王文穆公抚杭。首访师山中。请讲法华。及心佛众生三法如义。才辨清发。公嗟赏不置。请赐慈云号。于寺东建日观庵。为运想西方之法。依无量寿经。述往生净土忏仪。及行愿法门。盛行于世。常行法华三昧。以九十日为期。感应非一。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天圣十年。示寂。时号慈云忏主。

  宋开宝寺法华大士志言

  自云寿春许氏。弱冠游东都。得度于七俱胝院。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未几宿命遂通。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日常不辍。居恒乐诵法华经。因以为号。临化时。语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遂怡然而逝。仁宗尝夜焚香嘿祷云。翌日请法华大士。于化成殿斋。清旦。内侍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趋。将至寝殿。呵不能止。上笑曰。朕请而来也。及至。径升御榻。趺坐受供。上以储嗣为问。索笔大书十三十三。后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吕文穆蒙正。请言法华斋。问未来休咎。但索笔书亳州二字。及罢相。知亳州。始悟前谶。

  宋东掖山能仁寺释本如

  四明句章人。幼依法智。祥符四年。至东山。大弘教观。讲法华光明观无量寿等经。皆六七过。又集百僧。修法华长忏一年。尝于山西南。见一虎卧。以杖击之曰。此非汝住处。俯虎首去。后于虎卧处结庵。归闲其中。先有五通神居此。师每禅坐。辄连床舁行空中。师慕庐山之风。与郇公章得象诸贤。结白莲社。庆历年中。敕赐号神照。及紫方袍。赐寺额曰白莲。后说法诀别。江上人见云端有僧西去。嘉定四年迁葬。时已二百年矣。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舍利满龛。

  宋灵隐天竺寺释祖韶

  天台刘氏。十九诵通法华。入东掖参慈云。尽得奥旨。惟行法华三昧。用为常课。尝修光明忏百昼夜。至期将半。忽见旌幢满前。导者呼为大辨尊天。师即前揖。天曰。师传通大乘。利益弘多。言讫而隐。又道出淮泗。梦僧摩顶。曰。吾文殊和上也。示汝五无生义。既觉。五藏豁然。如咀冰雪。

  宋释有严

  临海胡氏。十四往东山依神照。习天台教观。绍圣中。隐居赤城东峰。结茆樝木之下。因自号曰樝庵。行法华三昧。水旱禳禬。一为持诵。奇应如响。母病目。师对观音大士。想日精摩尼手。母即梦师擎日当前。觉而目明。一日定中见天神告曰。师净业成矣。又梦池中生大莲华。天乐四列。乃作西归自饯一篇示众。后七日加趺而化。塔上有光如月。三夕方隐。

  宋释处咸

  天台王氏。受具后。念佛法广大。若不力学。何能见道。即入天封阅藏经。三年而毕。往谒神照。深悟教旨。后主白莲寺。传天台教观。常修法华三昧。元祐元年七月。召众出衣盂散之曰。吾二十三日。当还净土。戒侍者晨钟鸣当告知。至时徐起趺坐而寂。杨次公为赞。有曰。遗书封了加趺坐。不住白莲生白莲。

  宋释灵照

  东阳卢氏。生而誓志空门。未逾月。通法华光明二经。负笈教庠。精研天台三观。晚止华亭超果寺。元丰中。结诸善侣。为净社。以效东林之风。尝梦见弥陀三圣。师跪问一生诵经。祈生净土。为果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勿复疑之。又于静夜诵经。梦睹普贤。因发心造菩萨像。誓诵莲经一万部。以严净报。一日定中见有异相。遂累足而逝。阇维舌根不坏。舍利无数。

  宋释可久

  居四明开元寺。常诵莲经。时号久法华。师与苏文忠公轼游最稔。常居西湖祥符。萧然一室。清介守贫。当九曲观灯。公去从者。独行入师室。了无灯火。但闻瞻卜余香。公仰叹留诗。有不把琉璃间照佛始知无尽本非灯之句。元祐八年。无疾坐化。三日复苏云。吾已神游净土。见彼土相。与十六观经所说。庄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书当生者姓名。一紫金台。书成都府广教院勋公。已生其中。又一金台。书明州孙十二郎。一书可久。又一银台。书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去。后五年。徐道故亡。异香满室。又七年。孙十二郎卒。时闻天乐迎空。皆如师所云。

  宋温州法明院释继忠

  永嘉丘氏。八岁得度。诣南湖依广智。洞悟教观。行法华光明三昧。日无虚晷。却病除崇。神应莫测。元丰五年。集众说法而逝。赤光照彻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神人告曰。忠法师已生兜率。

  宋释思照

  钱塘阳氏。参神悟有契。既而刺血书法华七轴。筑小庵曰德云。专修念佛三昧。凡三十年。宣和元年春。一夕见佛现金色身。即结印坐化。师诵莲华经千都。净土七经。一字一礼。又礼法华十过。苦行无两。

  宋明州释中立

  鄞之陈氏。丱岁出家。赐号明智。熙宁中居南湖。继神智席。日宣止观。元祐中再主延庆寺。修法华三昧忏法者七年。行法将圆。一日于禅观中。见大舟。众欲乘不可。惟师坐其中以行。自是辨慧泉涌。师诵法华逾万部。禳救灾旱。靡不神验。永嘉扶宗谓师曰。吾尝见大摩利支韦?。于梦中求护法。它日幸于忏堂置位。及师主忏。乃立像自师始。陈莹中尝赞师曰。严净木叉。坚持净虑。以身为舌。说百亿事。

  宋姑苏无量寿院释净梵

  嘉禾竺氏。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凡讲法华经十余遍。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普贤受戒羯磨。至呼净梵比丘。则洪音震响。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二僧作礼曰。今春至石桥礼圣迹。忽见空中散花。异香非常。一僧遽云。姑苏梵法主期忏散华至此。语毕不见。因来瞻礼。后又于会忏。见韦天按行忏室。行人有遭点察者。辄障起而退。元符中。师曾梦至冥府。王者迎就座。命吏简簿云。净梵比丘。屡经多劫。长讲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送还。政和末年。示寂后。有舍利五色。

  宋释覃异

  余姚杜氏。幼出家龙泉寺。已习天台教观。掩关专修净业。诵法华经。满五千部。普贤观弥陀经各万卷。日持佛号不绝。崇宁初。焚香告众曰。吾生净土时至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言讫。泊然而化。

  宋会稽道味山释宗利

  会稽高氏。既具戒。往姑苏依神悟。修法华忏。要期三载。俄见普贤乘空过前。寻诣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政和元年。天旱祷雨。感龙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建炎末。居道味山。系心净土。至第三夜。绘像顶珠。忽放光明。一日告弟子曰。佛来也。吾将归安养矣。即书偈。有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句。奄然而化。

  宋温州释道琛

  乐清彭氏。十八具戒。至南湖依圆照。于禅定中。见四明尊者。坐禅榻上。深谈法相。自是心地豁然。因行法华三昧。感普贤大士放光。慧辨愈加。有久病者。为说法施食。多获痊安。绍兴末。忽集众讽观经。晨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师曰。佛来接我。即沐浴更衣。令众讽安乐行品未讫。嗒然坐化。留龛逾月。颜体如生。

  宋释从雅

  钱塘人。始从海月。学通止观。遂入南山天王院。诵法华经二万余部。诵诸经及礼佛。至百万拜。礼法华经。一字一拜者三过。心期净土。一生坐不背西。其精诚如此。宪使杨杰。为制安乐国三十赞赠师。其一云。净土周法界。何劳独指西。但能从一入。处处是菩提。师于净住寺图九品三昧。镌赞于石。人多感化。后无疾坐逝。感异香天乐。咸谓西圣来迎之兆。

  宋释含莹

  禀天台教观。尝以银书妙莲经。遇佛菩萨。则用金字。世称为法门至宝。建炎中。金??至。院宇焚荡。于瓦砾中。寻获此经。不损一字。

  宋释祖南

  居南岳之云峰。刺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终二十七年。皆用血书。末年血干骨立。念佛声不绝。一日在方丈坐化。眉间迸出舍利。随取随生。

  宋喻思净

  钱塘人。自号净土子。早侍瑛法师讲法华。后常持诵。专心念佛。暇则画佛像。凡画。必于净室寂想。见弥陀光明。乃下笔。绍兴丁巳岁。端坐七日。一心念佛。漠然化去。

  宋徴士左伸

  天台临海人。从神照授菩萨戒。镌西方三圣像。旦夜虔事。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金刚般若二万卷。绍圣二年秋。命沙门唱法华首题。增受菩萨戒。寻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即请僧诵弥陀经。遽曰。我已见佛光。端坐化去。

  宋仁和范俨

  常时蔬食。世缘淡然。云。我自是旅泊耳。日诵法华。复手书经一部。备极庄严。大观中。忽见普贤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谓俨曰。汝尝诵法华。念阿弥陀佛。得生净土。故来相报。越一夕。睹众圣授手。就座合掌而逝。

  宋汴京张庆

  祥符中为司狱。常以慈慎自持。日躬侍扫涤。暑月尤勤。饮食汤药卧具。必加精洁。每戒其徒曰。人不幸罹于法。我辈若不知所恤。则罪者何所赴诉。生平持诵法华经。每遇重囚就戮。必为斋素诵经。一月乃止。尝教狱囚。有罪当自认。毋诬良善以重己孽。妻袁氏。年四十八。染疫死三日。忽苏曰。我始至一秽所。思得清凉处。忽见白衣大士谓曰。汝不当至此。且尚未有嗣。汝夫多阴德。子孙当有兴者。乃以手挈之出。得苏。明年生子亨。官三班借职。庆年八十二。无疾终。六孙皆显官。号世族。

  宋无为军使李遇

  素诵法华。忽昏夜途值群鬼侮之。俄见一老叟布袍草屦。厉声叱云。此人常诵法华。不得相犯。鬼遂散。老人亦不见。

  宋刑部都官陆沅

  号省庵。居四明之横溪。每晨起。即澡漱入净室。焚香趺坐。诵法华经。目不他瞬。首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即开卷而诵。声如贯珠。日一遍者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赋诗见意。有清晨三度到灵山之句。凡诵九千四百八十五部。又阅毗卢大藏。凡台宗律部。少室心宗。无不博究。复诵弥陀圣号。一意西驰。绍兴五年四月。年八十五。沐浴冠服而化。忽闻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

  宋晁待制说之

  字以道。尝往湖南访明智。闻三千境观之说。欣然愿学。晚年日课莲经不辍。自号洧上老法华。

  宋张秉

  知冀州。一巨盗劫民财。又乱其女。秉忿极。设架钉于门。三日醢之。后感痁疾。一日方午剧发。忽见中使来宣秉。乃力疾促辔。至一寝殿。闻先帝真宗厉声帘中曰。张秉何得非法杀人。自与本人对辨。引至殿西南隅。启狱扉。囚系万状。始悟非人世也。一铁校罪人。血肉淋漓。泣诉曰。汝用非法杀我。肢体零散。永无受托。奈何。秉方认冀盗。诟曰。汝所犯岂止一死。虽糜万躯。亦不足塞女耻。敢更诉乎。旁有一胥。乃秉从事河阳日故吏也。曰五刑自有常典。亦不得憾其诉。秉曰。奈何。吏曰。但遣之托生。公可却还。秉惧。询遣之之术。吏曰。无如法华经但至诚许之。秉遂许归日。召僧诵经百部。囚不舍。增及千部亦然。秉愈怖。吏曰不。必多。但诵贵长久。日请一僧诵一部。许终其身。乃可遣也。秉如言许之。果不见。三日后。神方还。乃日召僧诵一部。至没不废。出湘山野录。

  宋遂州姜学士

  弱冠暴亡。冥王责曰。汝前生为善。今世该八十二岁。丁丑举进士。位历公卿。不合杀牛食肉。以致算减禄绝。汝岂不闻海州七日夜雷雨。天降石鼓之记乎。记曰。六畜皆前业。惟牛最苦辛。君看横死者。尽是食牛人。言毕。旁一吏谓曰。汝宜急求还魂改过。否则判入地狱。无出期矣。姜求指示。吏曰。阴府最敬人书写受持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太上感应篇。汝若发心。可得脱免。姜依言乞还魂改过。书经养亲。冥王允之。遂得再生。自后。孝养二亲。奉淫杀戒。书经持咒。常述其事劝人。感化日众。后登第。仕至学士。

  宋南海潘冕者

  佯狂不测。人谓之潘盎。盖俚语谓心风为盎也。盎每与京师人。说法华偈颂。往来日密。一异人云。盎即日光佛。有赵棠初为幕官。弃任从盎游。尽得其道。盎即隐去。棠亦坐化。焚身得舍利数升。苏文忠公轼与棠子昶游。得四十八粒。尝作赵先生舍利记。

  宋湖州城南屠户陆翁

  年二十三时。见一云水僧至门。口称教化有缘人。陆不领解。僧云。汝杀牛羊无数。何不改业。陆云。承袭祖业。遽难弃舍。僧曰。汝不改。后世必堕此类。仍受冤报。无有出期。吾观汝宿有善根。可亟专心受持莲华经。及金刚经。消除恶业。增长善福。言讫。忽不见。陆遂省悟。持斋誓不宰杀。绘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像一轴。虔装供养。投师习诵二经。未及五年。自能暗诵。每日于佛前焚香。诵莲经一部。金刚经一卷。忏悔。愿度所杀众生。早生净土。年八十一。将辞世。半月前。遍约亲友。于十一月初九日。具蔬相别。及期。俱赴斋罢。忽索浴更衣。端坐作颂而化。颂曰。六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趣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宋朱氏如一

  幼归四明薛氏。年二十余。即清净自居。道装素服。萧然林下。绣妙法华经七轴。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针锋缀舍利如粟。连获数十粒。一句一字。凡唱礼者三。及绣弥陀三圣像。极为奇妙。诸大乘经。诵若建瓴。尝锓木为图。劝人念佛。所化之数。盈二十万。绍熙四年。示微疾。医进丹砂。曰吾往生决矣。丹砂何为。翛然右胁而逝。橘州昙禅师作传。

  宋德兴县董母李氏

  诵普门品三十余年。后入冥。见观音垂手引之。光明如昼。云。尔数已尽。缘有善根。故来相援。豁然而苏。

  宋庆历间。欧阳文忠公修知颖州。有官妓卢媚。姿貌端秀。口中尝作莲花香。散越满座。有蜀僧颇知人生前事。云。此女前身尝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误。遂至于此。公问妓曰。曾读法华经否。曰。某失身于此。所不暇也。公命取经示之。一览辄诵。如素习者易以他经。则不能也。公于是始信修种之言不妄

  宋绍兴中。奉化赵母。素持法华。一女使窃听久之。忽记得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四句。自是吟讽不绝。后卒。于葬所生青莲华一朵。释本空述

  宋潮山黄婆

  素待法华金刚。专心念佛。忽患痢疾但饮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越二日。婆西向念佛。端坐化去。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宋秦氏净坚

  家松江。自厌女身。与夫各处。精持斋戒。披诵法华华严光明般若经为常课。寒暑无间。晨昏礼佛。修弥陀忏。久之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寂。

  宋宜人陆氏

  钱塘人。朝请王玙妻也。常诵法华。笃意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三十年不辍。后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氏即向西双手结印而逝。

  元钱塘普福寺释弘济

  号天岸。余姚姚氏。少孤。依从父满公出家。天性骏发绝人。授法华经。辍能记忆。十六受度。持律不懈。慨然有志大法。往鄞依半山全公。习天台止观。专修法华净土忏法。仿佛于观定中。睹尊者??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辨日增。开法东吴两浙间。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建法华百十会。屡感天华之瑞。盐官海岸崩。请师建水陆大会。师冥心观想。取海沙咒之。遍掷其处。足迹所及。岸为不崩。至正七年。召大众至。以惟心净土为嘱。端坐书偈而寂。

  元陈君璋

  黄岩人。端重寡言。年四十。与室叶氏。披诵法华。念佛惟谨。年六十。疾笃。一夕命其子景星扶之坐。谓曰吾归去。曰归何处去。曰没处去。又曰。我死宜依桑门阇维法。言讫。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而逝。

  明天台能仁寺释善继

  号海慧。诸暨人。甫能言。闻母举佛号。即合掌随声和之。十岁。祝发山阴灵秘寺。从大山恢公。习天台教观。后得法于湛堂澄公。三主名蓝。宏阐法华玄义文句。朝讲暮解。五章四释。奥义昭晰。尝于讲期中。感四明尊者见梦。晚年隐居华径。严修净业。师平生讲。法华光明经。主修法华净土忏。所感灵异非一。

  明五云山云栖寺莲池大师

  讳袾宏。古杭沈氏。弱冠栖心佛乘。嘉靖丙寅。依无门性天剃染。寻受具戒。单瓢只履。遍参诸方。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隆庆辛未。见云栖山水幽寂。遂结茆终焉。环山多虎灾。师为讽。经施食。虎患以宁。岁旱。循田念佛。随足所至。时雨沾澍。自此化道大盛。师独辟。净土一门。融会三藏。指归惟心。四方缁白。顶礼莲台下者。日数千指。诸贤豪及门问道者相踵。皆扣关击节。徴究大事。靡不心折。又极意悲愍。着戒杀放生文劝世。城内外暨山中。俱设放生池。岁救鳞羽诸生命。不可胜数。万历中。慈圣太后遣内侍。赍紫袈裟斋供。请问法要。海内闻师名者。佥曰云栖古佛云。师阴。修四安乐行。肩荷正法。密行难窥。以念佛三昧。普摄三根。诚永明以后一人。憨山禅师制塔铭云。若非付嘱。定是地涌。盖知师者微矣。师尝有绣法华经赞云。四十九年间。开示佛知见。得此一毫端。一切尘中现。人皆用笔墨。尔则针和线。叶叶莲华生。字字光明遍。心相本无形。即境能转变。我以笔为舌。今用斯为荐。共结菩提缘。永转空王殿。又尝有莲。经疏偈。载云栖法汇。

  明释德清

  全椒人。姓蔡氏。九岁。能诵普门品。十二师授法华。三月通诵。二十习禅。刻志参究。游京师。谒安法师。听法华唯识。已游清凉。至北台憨山。喜其奇秀。因以为号。南还至少林。瞻礼初祖像。于东阿道中。豁然了悟。乃有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孔向下。遂诣北台。居龙门最幽峻处。老屋数椽。时见万山冰雪。身心洒然。涧水奔腾若雷。一念不生。众响如寂。师发愿刺血泥金。书华严经一部。结般若缘。兼酬罔极。时屡感异梦。见慈氏尊在广博楼阁。为说妙法。又梦入金刚窟。见清凉大师倚大宝床。开示圆融观境。自是夙障冰释。万历乙未。以送藏事株及。谪雷州。至金陵。遇达观禅师。临岐把臂云。向闻师难。于佛前期诵法华百部。以忏夙愆。余之心。师之舌也师唯唯。后至岭外。构禅室于壁垒间。集众讽课。用报前愿。仍讲法华一周。至见宝塔品。洞悟佛意。戊午。定居庐山五乳峰法云寺。仿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师尝以开示悟入。判释全经。著有法华通义。七卷。

  明金陵大报恩寺释洪恩

  姓黄。金陵人。十三岁。听讲法华。至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豁然而悟。求父出家。与憨山禅师德清。同师无极和尚。游嵩少。至伏牛结冬而归。再游五台。挺然以法自任。万历中。据猊座。讲演法华。日绕万指。单提本文。直探佛意。一雨所沾。三草二木。悉皆蒙润。闻者叹未曾有。说法几三十年。每辍座。即修禅观。尝于长兴山中。结茆习静。入定二日。林木屋宇。皆为振动。憨公叙师梗概。为中兴法道传。

  明天台佛陇岩释真觉

  字百松。昆山人。姓王氏。梵相奇古。夙具灵知。后寻梵典。知世无常。出家受具戒。诣吴兴谒月亭法师。预法华讲席。至方便品。即便开悟。嘉靖甲子。天台请师讲法华。意不欲行。梦绯衣神人告曰。师缘至矣。我当护师行。台俗初习邪教。师奋妙辩。一扫空之。皆知念佛求生西方。自后二十六年。岁无虚席。远近向风。学者尊之曰妙峰法师。所讲法华及妙宗钞。大弘教观。时人知有性具宗者。皆师德化也。临终着三自省而逝。师尝修随自意三昧。每遇病境。止观逾厉。著有净土梦谭记。

  明释真清

  号象先。湘谭罗氏。少投南岳。依宝林和尚剃染。随授具戒。日持法华经。兼修苦行。二十五。航海礼普陀。舟中忽有所省。因访盐官遗迹。驻锡觉皇。俄遘疾。恍见关圣授以灵药曰。汝至人也。请广玄规以醒末俗。病寻愈。已而南游天台。精修止观。五载。复入华顶南峰。宋永明大师曾禅定九旬于此。师高其风。庐于旧址。结社。修大小弥陀忏各三年。广赞台宗。精敷五悔。一夕梦琳宫绮丽。列坐弥陀三圣。师因展拜。见沙弥授一牌。有戒香熏修四字。万历丁亥。慈圣太后特赐金紫方袍。降旨褒崇。冢宰五台陆公光祖。虚芙蓉法席见招。师辞不起。后移居东掖慈云。即式尊者得道之所。鸣泉在涧。松影参差。师禅定于此。宴如也。后应云间陆宗伯树声请。于本一禅院妙阐法华。癸巳正月坐逝。五日面如生。荼毗有异香气。远近至者几万余。

  明天台石城释性专

  昆山张氏。号守庵。少剃发遍访知识。谒妙峰受戒。预听法华讲席。后辞峰往峰顶。行头陀行。十二时中。惟诵法华。行深禅定。尝于定中见西方宝池。成琉璃色。广厚无际。以是白峰。峰曰。此观行初成之相。不生取着。是善境界。若受若说。即入群邪。师繇是深秘不言。石城有百尺弥勒像。古称三生佛像也。以僧护僧淑僧祐更三世始竟工。嘉靖间因兵燹。像金剥落。师为新之。又构石殿与像称。感佛放光。夜明如旦。甲辰秋。延禅师传灯讲小本弥陀经。有请易弥勒上生经者。师曰。不然。吾闻弥陀与弥勒。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余将俾海众。同悟本性弥陀。即本性弥勒。先游莲华净土。然后预龙华胜会也。丙午仲冬。沐浴更衣。命众椎钟诵经。趺坐念佛而化。前数日。大佛泥洹褶中。生灵芝一本。大于拳。色白间红。柔净可爱。观者咸谓师往生净土之验。

  明释传灯

  姓叶。姑蔑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削?。隋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听楞严。中夜入室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师即契入。松付金云紫缕袈裟。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自此讲声遐播。冯司成梦桢。陆太宰光祖。施买山赀。因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山农叶祺。葬亲山后。忽梦玄弼真君语云。此圣道场地。异日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速迁可免祸。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而遄徙。翌日师至。遂于此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师御高广车。垂甘露辨。尝着生无生论。明往生净土义。甲辰。应守庵禅师请。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阖众时闻石室中。奏天乐。铿锵类丝竹。非人间所有。讲毕乃寂。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披戒衲。感鬼神翼卫。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师号无尽。同时为黄檗禅师深有。号无念。博山禅师大舣。号无异。俱浊界医王。人天正眼。旹称三无云。

  明武林西溪释传记

  鄞水人。世称法华和尚。为妙峰高弟。性好独居。晦迹西溪。隐身龙树。三十余载。日诵法华为业。课及九千七百余部。万历丙戌。虞司勋淳熙举法华三昧忏。师奋志忘疲。力修长期者三。九历寒暑。每获瑞应。默而不言。后息礼诵。于西溪道上。肩水负薪。行诸佛事。或曰。和尚犹作此有为功德。师厉声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乎。癸丑七月。辞诸弟子。念佛及三千声。唱妙法华经题者数四。面西合掌而逝。次早顶门犹暖。异香久之方歇。

  明云栖寺释广莫

  字仁安。初游千松门。执经问难复偕密藏开公。结制大云。习禅那行。开公勉以还从教入。于是历诸讲席。万历乙酉。百松法师讲法华于虎林福田寺。丙戌。复于灵峰山寺。讲法华玄义。师咸负笈往听。洞契会三归一之旨。丁亥。千松老人讲首楞严于[橘-矛+隹]李东禅。复驰回预听。时于能言辈中。老人屈师一指。从是义辨日发。三藏殊文。百家异学。开卷知归。喟然曰。文字般若。俱从禅那行中流出。顾我器量。不能直截情根。为彼二障所困其。以法华为越生死海之津梁。登涅槃岸之梯磴乎。壬辰。礼云栖。闻净土法门。三心圆发。誓蹑华台。偈有受恩俱是法。投足乍如归之句。着怀净土诗九章。俱古澹幽折。直契西佛悲愿。师志弘大法。尝集诵法华感应一卷行世。

  明释广承字

  绍觉。弱冠从大觉受业。深究天台贤首诸宗。机辨风生。闻者倾服。后依翠峰受戒剃发。云栖大师见师所著净土文。呼为义虎。师勤修忏法。证入法华三昧。自是阅诸经典。涣然冰释。为众讲解。历年不怠。后无疾化去。黄海岸端伯铭其塔。

  明江阴释僧复

  道德高重。万历末。常写法华经。积岁乃成。写完。掷笔池中。时方腊月凝寒。忽有莲华一朵。自冰中吐出。亭亭直上。师遂自号冰莲道人。夏孝廉树芳师事之。亲炙其异。

  明释性天

  号朗然。吴淞人。出家普陀。泰昌庚申。云间周东渊往南海礼大士。请师诵法华荐母。师为诵于韦天前回向。周有牛甚力。自是忽毙。未几。附妇体呼其子曰。向以口业重故为牛。今得法华经功德。已脱牛苦。再求朗师礼忏。便可托生。师因为礼忏。施??口食。是夜。周恍惚见母谢曰。赖礼忏力。已托生东邻矣。翊晨。向师述梦。适东邻郑氏。诞一子。相顾惊愕。问何时曰。尔家道场才完耳。师曾刺血书法华经。书毕。六万余言。澜翻如夙习。所居静室。泥壁皆具莲华叶梗诸相。礼普陀者。莫不随喜。合爪赞叹。

  明北京刑部街之鹫峰寺。供养古旃檀佛像之所也。神庙末年。住持僧济舟。生平质实。奉佛钦肃。但于酒戒未严。一日有人着两截衣者。来告曰。我地府无常也。某老妪以生前无一善。滞地狱不得脱。每月朔望。曾到寺礼佛。携果物供养老师。以此因缘。望为渠讽法华经一部。即得托生。舟疑而未信曰。汝既是鬼。难得到佛地。盍瞻礼焉。鬼云。有都城隍在内。不敢入。舟因思是日五更。有人欲作善事。立城隍位于殿侧。其言殆不诬也。随于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讽法华经。至第五卷。天暑渴甚。觅茶不得。见桌上一酒壶。摇之尚有存者。遂吸冷酒一口。仍跪佛前完经。次日。无常复来云。老妪承师诵经。完四卷。满阴司皆射金光。正将离狱托生。忽一阵酒气。冲入冥府。自五卷至七卷皆然。故仍不得力。舟闻之。毛骨竦立。发至诚愿。为之补诵。由此严持酒戒。永不敢犯。唐公时尝刻其事于本寺严净道场之碑阴。又昔有高僧。跪诵法华三十年。忽见一青衣童子谓曰。师诵法华甚久。但每度洗手。蘸水而已。不如法净洗。秽触法宝。且当受罪。僧悚然曰。得何罪报。童子曰。当堕粪蛆。言讫不见。僧大恐。后乃净洗如法。按洗涤法。先用土灰。后用澡豆(即肥皂)擦抹。洗手有净手咒。洗身有净身咒。各念七遍。不念咒。虽洗尽四大海水。亦不得净。净手咒云。唵。主迦剌耶莎诃。洗身咒云。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明释行仁

  字指一。河南光山张氏。弱冠读书白鹿洞。遇异僧戒曰。子有大难。能持大悲圣号可解。师矢心受持。崇祯辛巳。献寇破县。屠戮及师。刃忽自断。贼异之。得不死。遂决志剃发。甲申抵金陵。从千华昧和尚受具戒已。见戎马充斥。乃沿流东下。至昆山。于净室讲梵网金刚楞严等经。缁素皈仰。戊子春。徐氏舍西郊别业。延师居之。庚寅春。讲演法华。辨慧云兴。听众日盈万指。有白鹤自空而下。旋绕法筵数匝。听毕戛然长鸣去。乃命庵曰法雨。辛卯。昆邑大饥。主施粥事。心力俱殚。遂得疾。壬辰正月二日。端坐说偈而化。

  明嘉靖间。报恩寺住持僧永宁。号西林。蓄一马。每自寺骑赴礼部。上马时。默诵法华经。至礼部门下马。恰宗一卷。率以为常。本寺对门有孕妇。夜梦此马入室。遂生一男。天明。向寺访之。马死正其时也。其家后即以子为西林徒。极愚憃。授之书。一字不易识。唯口传法华一卷。便能熟诵信为马闻经得度矣。出金陵??事。又当湖有僧诵法华经。一虾蟆闻经声。忽作昂首拳跽状者移时。少顷若禅坐。撼之已息断矣。唐修雅法师曰。佛之意兮祖之髓。吾之心兮经之旨。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若是虫岂非醉醍醐而熟睡者耶。见达观语录

  明释明勋

  徽人原名胡文柱。天启时。为中书舍人。以不从魏珰书经命褫官至丙戌。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辛卯冬。晕绝。恍惚听疮作人言曰。予梁时卢昭容也。在雒阳宫中。遭贼戕命。今已六百余年。尚滞鬼籍。而君即当日戕予者。今既转身为男子。当书法华等经以自救救予。文柱哀祈住痛即书。时居仪真。立具纸笔。书法华华严金刚楞严等经及水忏。每书时。痛辄止。停笔复痛。逾年书经完。患遂愈。丁酉夏。遇堆山于德庆。详述斯事。但未辨为萧梁。为朱梁。李太史明睿。王子猷定。诸人题?。亦皆不及审定。堆山曰。此朱梁也。萧梁时。雒阳属魏。且昭容亦唐宫人位号。乃拥护昭宗而被害者。君非朱友圭。即氏叔琮耳。遂订而题其册。见薛公采。今堆山道者米笔记。按堆山考据最悉。但如此。则梁昭容。应作唐昭容。或胡君愦绝中。唐梁声近而讹。未可知也。周石续志。

  明苏州宝林寺。相传有十三岁童子至寺。云。欲得净室写经。寺僧以别房居之。索纸笔书法华经。以半幅高丽茧纸。画作七级浮图。一级一卷。纸长四尺许。广可尺半。而经文六万余言具焉。数日便了。留寺中。童子不知所之。里人陈文纲。亲见此塔。字如麻大。致密分明。其下左方题云。行童海王师光写。今归荡口华氏

  明龙得孚

  为四明郡丞。廉直好道。时普陀有两住持。一曰大智。戒律精严。道俗皈仰。一曰真表。虽领丛林。性悍破戒。万历壬午。丞奉监司命。委鞫真表。以小过挞沙弥事。到山处分。命取莲华经一部火之。令众僧悉跨其上。誓无再犯。己至后殿礼拜。觉两髀病软不可动。体发奇热。疾遂委顿昏愦中。恍惚闻传旨云。奉道毁道。尤当重谴。姑以爱民故。罚作三石牛啬官。丞念此必冥官之号。如是死矣。且入恶趣。某不知毁经之罪。其大乃尔。自今而后。愿斋戒终身。急免官入道自赎。大智师亦为祈哀诵经礼忏。定中见一铁围城。城中裸尸累累。丞亦在中。独不裸。师至心忏摩。忽见空中下白光一道。若有人掖出之而苏。丞见沙门云拥。问何故毁经。犯此大戒。丞曰。知罪矣。愿以百偿一。先捐俸斋万僧。众沙门乃隐。其夕丞家僮于昏黑中。见两玉女双髽髻。手携幢盖。拂床而过。??然有声。幢脚拂僮面。僮惊起大呼。丞病良已。是时不食不瞬十日矣。屠仪部隆。目击为之记。

  明海盐朱元正

  为诸生时。讲孔孟之学。端方不苟。六十后。深入禅悦。于宅后敝屋三楹闭关。不与家事。门上题譬如我已死了六字。每日功课。午前讽法华经一卷。午后静坐。庚申四月。唐宜之同其门人陈则梁访之。先生谓则梁曰。宜之向曾与汝书。劝子舍利西泰之学。而学佛。此是好话。可切切听之。既而则梁曰。老师年高。盍少开酒禁。先生曰。子意谓衰年。当藉数杯。以调气养血耶。不知我之生死。已画得断。何复言此。先生说画得断时。因以手在几上画一画。盖已了生死矣。见者咸凛然起敬。七月。无疾。忽谓子曰。吾在此无事。可行矣。子问何处去。曰。西方去。子及孙固留。许之。至腊月朔。示疾不食。家人仓皇治后事。先生曰。勿忙。此腊八夜半事也。及期。端坐欲逝。又曰。我一生秋毫不负人。今冬。舍后木匠。为我修后门一片地。盖望我元旦会客。地平。便老人行步也。其雅意尚未报。取纸作一诗谢之。中一字错写。又以笔涂改。从容坐定而逝。时方鸡鸣。先生预诫家人。临行时。勿令妇女来。过二三时方可来。来亦勿哭。比天明。眷属方至举哀。先生复醒。开眼而不开口。但摇头令女人去。去尽仍瞑目逝。尔时来去自由如此。见妙意庵己求书。

  明王立毂

  字伯无。台州人。幼从父大中丞士性。游鸡足山。入一石壁中。见迦叶语曰。汝从何处来。王瞿然一惊。迦叶曰。汝堕火宅中。行慈忍戒。他日勇退急流。桥下前身犹在。须臾壁合如故。王自此坚持杀戒。万历丙午。领乡荐。梦父有十年五死。及植德禳灾之谕。乃于嘉禾三宝前。誓奉长斋。于天台受杀盗淫妄四戒。后为新淦县令。戊午入觐。舟次荻港。夜为冥府所摄。主者厉声叱曰。尔阳数丙辰八月当尽。延至今者。斋戒力也。奈何弃之。王叩谢曰。居官势不得不尔。主者曰。固然。奈算尽何。命驱入狱。一左侧宰官请曰。试取破戒后事稽之。少顷。羿两簏至。背令淦文卷。并一揭一柬。平日所戏书方寸之纸俱在焉。各有气上腾。青黑赤白不一色。主者令分检之。先检黑与青成聚。次检白聚成。青者渐缩。又检赤聚。青者隐。黑者缩小如杯许。而赤气炽然独盛。王睨之。见所刻金刚经。及好生编。社仓卷皆在。主者曰。是知植德。尚有生理。损五官。全其躯命可也。乃令抉其目。便昏暗无所见。觉有人促之行。一趺而寤。张目见灯火如刺。了不可开。医进明目药。其夜似有人复以钉钉目。痛楚滋甚。遂却医药。决意乞休归里。弃家修净业。誓持法华千部。及日诵金刚梵网经。以祈冥祐。庚申七月。礼忏幽溪。夕梦大士以杨枝洒甘露点其睛。晨起。豁然见物。两目复明。后历游云栖博山之门。再生又十二年。号壁如大师。有回生自记。

  明苏州尤弘远

  与邻一女奴相悦私订终身。娶为妾。妻妒虐之。为咒诅法。令速死。未几。妾果卒。岁余。妻亦久病。呼里妪相伴。夜见妾红裳绿衫。冉冉至前。指妻谇曰。我命未合死。尔以咒诅。使我夭殁。今已诉岳司追汝矣。言讫不见。次晚妻果绝。远心念妾冤。而妻平日所许誓愿。及文书类甚多。必为己累。乃日持诵玉皇经。凡数百部。又祷于所事真武。卜玄妙观沈道士。建水陆道场以谢前过。后远病中。见隶卒摄去。至一阙。扁曰岳府。王坐殿上。叱问妻诉远同咒诅事。远叩辩非己过。王呼左右押远妻妾前证。妻辞屈。王曰。尔虽不知情。然此妇咒呾文案甚多。如何破除。远未答。案前一判白王曰。高真处已有文书准过矣。王令检文卷览之。授远。远惶惧不暇细读。但见朱字数行在纸尾。王曰。文移酆都。当云呈。今云咨误也。俄有二甲胄神将见庭中。一关圣。一心将王灵官。灵官顾王曰。此小失不足问。王颔之。灵官以足蹴远足曰。去。遂得出。路数折。仍入一司。有六僧坐其中。呼远诘问。主者言。且还。当入五瘟司去。远具言高真赧罪之故。僧曰。汝知奉道而忘佛。即此间利害亦非细。今既得生还。宜急延年高有德僧六人。诵法华经六部。方可消灭罪愆也。命放出。远乃苏。逾日即请僧诵经如数。迄今每月朔。常持念经忏。虽极冗不废。

  明葛琬

  字石平。昆山人。投诚学道。掩户搜讨竺坟。长年不倦。尤皈心法华。用为日课。念流光逝电。妙法难闻。欲报佛恩。弘经为要。因取先贤古德事。自晋宋迄元明。辑感通录四卷。卷末各系以论。荏苒数载未竟。辛卯秋。以衰疲抱疴匝岁。至壬辰冬。连夕频感异梦。见神人趣镌是编。乃竭力鸠工。书告成。病寻愈。

  明吴门陈济生

  字皇士。文庄公之长子。素力行善事。凡古今嘉言懿行。无不手自辑录。几至充栋。尤好内典。每结莲社。持诵法华。久而不怠。忽夜梦一老者。风神古异。手持金字法华经。及因果事迹相授。陈子踊跃。拜而纳之。天明。鹿城葛氏所刻法华感通录。果载至陈子远耀堂流通。又一友以泥金法华经全部来质。同日事也。未几复于途次。见新安李正卿所书泥金法华搭。并购归供养。以成合璧。庄严妙胜。观者叹为希有。始信幽诚所感。佛事因缘。不可思议如是。陈子所著。有共知录。同善会全录。及香林广书等编行世。

  明谭工部贞默母

  严太夫人。持家教子。俱有法度。虽夫贵子贵。而布衣蔬食。笃信佛法。尤崇重法华及金刚经。晨夕礼诵。晚岁加持华严。日一卷。又能为子妇讲解大义。崇祯壬申。示疾。起沐浴更衣礼佛曰。我一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不秽。因跏趺合掌而逝。时值暑月七日。颜色含笑如生。香气时拂。丧次无一飞蝇。见者莫不叹异。

  法华持验纪卷下(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3 20:51 , Processed in 0.1828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