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0|回復: 0
|
卍续藏第11册No.0271楞严经笺
[複製鏈接]
|
|
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之上)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第四了妄初源指密因文二。初搜因决相文三。初谦陈昧旨文五。初伸仪赞演。
笺云。了者是能了之智。由世尊无漏智。或了是世尊显了之义。妄初源。是所了。即无明创起之由。指密因。就此指一切众生。隐密之性。此因从前因来。前因世尊知会三科七大性。周遍法界。皆如来藏故。阿难大众。悟法界理。说偈赞佛。由是富楼那云相怀疑。谓大性若周遍时。不能容水容空等。世尊遂以理事双融。答彼示相之疑。故有此因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唐言满慈子。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皆是顺义。从左则逆也。或可。满慈尊者。是千佛之一数。既闻前来会相因□说三科七大性。总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便疑云。既是清净。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于是世尊便通两疑。初通真忽生妄疑。后通四大俱遍疑。今且初通真忽生妄疑。文二。初旧疑。后新疑。初旧疑是第三国残义。故云旧疑。是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等事。所以世尊说性觉是妄。□觉是真。以答疑情。又说根本妄。缘七。缘八。执六。□取尘。身行三惑等。答通富楼那旧疑。上来是旧疑了。后通新疑。经云。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乃至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于是世尊。便说人迷聚落。翳差华亡。纯金不杂。灰无□木等喻。答通新疑。上来新疑亡竟。总是真忽生妄疑已竟。后通四大俱遍疑。经云。富楼那问言。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往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问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凌灭。于是世尊。说一水双乌为喻。答通四大相凌灭义。言水中若有双日。即许有四大相凌灭。水中若无双日。即无四大可相凌灭。上来一水双乌竟。又说空华结果喻云。犹邀空华结为空果。空本无华。其谁结果。若有四大。即许有相凌灭。四大本无。无相凌灭也。上来有二。初真忽生妄。后四大俱遍。总是第四了妄初源指密因。大威德世尊。将欲请法。且先赞叹。我佛世尊。有大威雄道德。世尊□四十五年后。善能与法界内一切迷真背觉底众生。敷扬演说第一义谛。是如来藏性也。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
二谦类聋夫。
笺云。如法华云。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推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又云。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云。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
今闻如来微妙法音。
笺云。是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又云如一见根。遍周法界。又云。汝心昏迷。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此皆微妙法音。
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耹于蚊蚋。
笺云。今闻佛微妙法音。大似聋人更逾越□百步之外。一跨曰步。百步六百尺。闻于蚊蚋之声。莫道是闻本所不见佗身。何况得闻其声。大曰蚊。小曰蚋。又秦人曰蚊。楚人曰蚋。法上而论。犹如聋人。况声闻之人。二空之中。祇得人空。未得法空。一死之中。祇得分段生死。未得变易生死。二障之中。祇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
本所不见。何况声闻。
笺云。不见诸佛如来法身真理。不闻诸佛大乘之教。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三闻教尚迷。
笺云。佛虽宣说显明。令我除其疑惑。前来破却三科性。令无我执。破却七大性。令无法执。故除惑也。我今尚身未能审详是此究竟到头之义。缘小乘之人。见佛说性水真空。性空真水。见闻觉知。本如来藏。信之未及。
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四难居漏位。
笺云。前虽悟法界理。习气有漏。犹未能除。方得初果须陀洹。断欲界八十八使。
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
五普陈疑悔。
笺云。是第四果阿罗汉。梵行已圆。习气已无。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身。诸漏。即有漏。欲漏。无明漏也。
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笺云。指此一经。是顶三昧教法。尚自荣纡。疑者。恶作义。追往曰悔。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
二正叙疑情文二。初怪性如生文三。初本无生忽生。
笺云。根是六根。眼耳等。尘是六尘。色声等。阴是五阴。色受想等。阴覆真体也。处是十二处。六根六尘。处者依缘义。界是十八界。三六一十八界。界者。种族义。流类义。等取七大性。
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
笺云。皆如来藏。周遍法界。清净本然。本无生。如今为什么却生。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二本无相今有相。
笺云。本无相。而今为什么有相。
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三本常今无常。
笺云。空界坏而复灭。是终。空界成而复生。是始。此皆是真忽生妄。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后相疑凌遍文二。初叙三明二疑不凌俱文二。初牒前都演。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凌灭。
后述不俱容。
笺云。世尊所说地性周遍之时。何能容得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乃歒体相违。云何下。正是相凌灭。云何道不相凌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后色空相形智迷周现文二。初述遍疑。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
后申迷旨。
笺云。不知是义所归也。
唯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后翅仪请决。
笺云。宣说流布其大慈。从根本智。流出后得智。从后得智。流出大悲心。从大悲心。说三乘十二分教。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后许正通甄文二。初来听告许文二。初许诱三归一文四。初告。
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
二许。
笺云。世俗胜义二谛。每谛有四。瑜伽四十七云。世俗四。一假名无实谛。(乐尘成瓶)二随事差别谛。(三科)三方便安立谛。(四[说])四依门显实谛。(二空门)又胜义有四。一体用显现谛。(三科)二因果差别谛。(四谛)三证得胜义谛。(二空门)四胜义胜义谛。(离言绝相)为犹与也。宣犹说也。胜为殊胜。此胜义。约对世俗谛立。虽是真。犹故对妄。真胜义性。乃是胜义谛。不对世俗谛立。是前胜义谛□胜义谛也。离名绝相故。疏云。非安立门。前一胜义是安立门。以真对妄。以胜义对世俗。此真胜义性。真妄双拂。非相对而立。
令汝会中定性声闻。
三诱异同真。
笺云。定性声闻者。则法华会中。回不定性者。若是法华会上。舍利弗与千二百比丘。皆当授记。回不定性也。疏许佛在世时。化定性声闻。若是五性宗。不许定性成佛。若定性成佛。则不名定性。今则不然。定性性若不成佛。法华经因何云。更无余乘而得灭度。设诸教言不成佛。但一期弹斥。令彼回心。免成沉滞。若直言凡夫俱成佛。则凡夫。妄将有漏。欲慕归真。若直言声闻成佛。声闻之人。沈空者众。所以褒扬不定。呵□有殊。今到四十九年。方回定性成佛。金口所说。凡情何疑。如法华云。余诸声闻众。亦当得如是。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及诸一切。
笺云。普谈凡圣。
未得二空。
笺云。声闻有学及凡夫等。
回向上乘阿罗汉等。
笺云。则大权声闻。入大乘者。等乃摄通缘觉。
皆获一乘寂灭场地。
笺云。则本觉性净真体也。故观音述证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此则证真寂灭体也。梵网经云。寂灭道场座。道是无上觉道。场是寂灭之场。座则诸法空为座。
真阿练若。
笺云。真简假故。如法华云。或有阿练若。衲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又云。是人行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真阿练若。亦云寂静处。有二。一远鸡犬之声。二远刀斧之声。今言真拣一分假者。若假者。衲衣在空闲等。
正修行处。
笺云。拣邪修行处。若编椽卧棘等。是邪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四敕听微旨。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后圣众同钦。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后正演通疑文二。初通真忽生妄疑文二。初通旧疑文四。初明根本妄缘成三识种文二。初试辨真妄文五。初标前疑。
笺云。是牒地前来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
二问昔说。
笺云。汝乃寻常直不闻我说云云。心生曰性觉。则强生觉照。此是无明创起之由。妙明者。体不离真。是背体缘明。此是性之明也。
本觉明妙。
笺云。本觉。则是本体觉性。此性若起智照理故明。离能所故妙。外人问。既是觉劳相现。但言妄便体。因何立为性觉之名。答。妄从真起。妄得觉名。觉劳相生。责劳称妄。意谓此妄法。亦不别处生。如水生波。故得觉名。为他觉劳相现。故责彼劳乃称为妄。外人又问。性觉是妄。本觉是真。何故不以真先。而以妄先也。答。以□摄末。本合居先。显妄推源。故先标性。性者。发明之性也。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三闻旧旨。
笺云。唯然吔喏之辞。
佛言。汝称觉明。
四试简。
笺云。佛既见他答。道常闻此二觉之义。便令他简真觉凝明。
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笺云。佛便问。为复将此性明妄觉名为真。为复起始觉智。觉此性明是妄。方称说为明觉。是真不明。则无性明。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
五甄真。
笺云。富楼那是千佛之一数。便简得真。不明是无性明。
名为觉者。
笺云。既无性明。便是真也。
则无所明。
笺云。既此不明。是觉性明。便无所明。所明乃性明。自痴之一法。
佛言。若无所明。
后明妄识兴由文四。初两缘交破。
笺云。所明无明也。
则无明觉。
笺云。则无能缘强觉。
有所非觉。
笺云。若有所明无明。则不是真。
无所非明。
笺云。若无所明无明。则无能明强觉。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二双简二明文三。初简妄非真。
笺云。无明是性明相。又非是真觉湛寂圆明之性。
性觉必明。
二显真明湛。
笺云。性则体性。觉是真觉。必定圆明。
妄为明觉。
三责妄生明。
笺云。因一切众生妄心起。心外别求。便有性明相与强觉。
觉非所明。
三同异灭生文二。初迷真立异。
笺云。此真觉之性。是前性觉必明之觉。不是性明之相。
因明立所。
笺云。因有性明。便立性明为所。
所既妄立。
笺云。是性明相。
生汝妄能。
笺云。是强觉。此强觉因性相而生。
无同异中。
笺云。则性明相。未分能所之时。
炽然成异。
笺云。炽然火盛?。性明之相无同异。因强觉起来。便有业转现三细识生。乃炽然成异也。因强觉起来。动作故名业。既有动作。然后便有转识。转背故名转。转背真体也。此为见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既转识生。然后便有现识。显现故名现。此是相分。是山河大地颠倒因。
异彼所异。
二返异潬源。
笺云。异是能异。则是三细识。彼所异则是无明。或可。异是性明相。彼所异是三细识。虽是同约背真。看来亦是异。今觉此三细识。是异彼前来性明相。故云云。
因异立同。
笺云。因能异妄。拟复无明之同。或可。既因此三细识是异。便立前性明相为同。
同异发明。
笺云。同是性明相。异是三细识。发起明白。
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笺云。既厌三细识是异。立前性明为同。既复前来性明。同相不得。又立性明。为无同无异。或可。性明背真。是异。为对三细识。便立性明为同。既立为同。便夺却异名。异既无名。同将□偈。故立为无同无异。
如是扰乱。
四因劳发相文三。初彰劳起混。
笺云。内心动作。
相待生劳。
笺云。便有能所相对。生其劳倦。
劳久发尘。
笺云。既觉心劳倦久已。发起妄尘。污自真体。
自相浑浊。
笺云。自向性明相上。生其浑浊。此妄非从别处而生。唯约性明相上生。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二明空界异同。
笺云。因是便乃引起因尘生劳。故号尘劳。烦则烦怨。恼则恼乱。便有根本烦恼。随烦恼等。
起为世界。
笺云。内心动作。故有器世界生。
静成虚空。
笺云。内心无动。便有虚空相现。此皆约八识亲变。
虚空为同。
笺云。虚空是一。故说同。
世界为异。
笺云。有横世界。竖世界。有情世界。无情世界。有多种名。故为异。
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三指相分生源。
笺云。外人问。无同异。是真是妄。经中牒云。彼无同异。真有为法。非无为法。
觉明空昧。
二七缘八执击相分生文二。初四轮腾布文四。初风。
笺云。觉明是第七识起来。执八见分为我。不是性明也。既执八见分为我。内心劳倦。外带得一分顽空当情。故云空昧。昧暗也。为此顽空暗昧故。
相待成摇。故有风轮。
笺云。既见有昏钝顽空当情。便厌此空昏昧。起心欲复前来性明同体。便乃摇动。外感风轮。
执持世界。
笺云。世界成时。亦是风轮。世界坏时。亦是风轮。然世界将坏。毗岚风击须弥山。碎之如粉。
因空生摇。
二金。
笺云。因顽空当情。便厌空。拟复□明。故生摇。
坚明立碍。
笺云。坚爱复前性明之性。便乃六碍。碍者。坚固为性。
彼金宝者。
笺云。须弥山七宝所成。七金山四宝所成。皆是地摄。
明觉立坚。
笺云。明妄觉之性。立坚爱。复前性明。
故有金轮。
笺云。便有地大现。
保持国土。
笺云。国土。地之所摄。
坚觉宝成。
三火。
笺云。牒前地大。
摇明风出。
笺云。内心摇动发明。便有风生。是牒前风大。
风金相磨。
笺云。风与金相研磨。
故有火光。
笺云。既□□摇动坚欲复前性明。圆体起心燥动。故有火大。依前一大而起。
为变化性。
笺云。变生成熟。又乃火假诸缘。故云变化。火是变化之性。
宝明生润。
四水。
笺云。内心坚执爱复恼明。故云生润。此牒地大。
火光上蒸。
笺云。蒸腾也。内心腾起燥动。感久大。此牒火大。
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笺云。既坚欲复彼性明。起心燥动。便乃心下生爱。感水大现。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
后大种之□文三。初明交遍文二。初二轮腾降潬渤呈形。
笺云。火以炎上就燥。水以润□流湿。火表内求心。水表内爱心。
湿为巨海。干为洲潬。
笺云。海上坚执心劣益润。心强□风。水大益润。心劣□□□。心强内。感地大。尔□云。江中沙聚人所居。曰洲。
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二引海火洲河澄通俱遍。
笺云。华严云。常有四大宝珠。珠中出火。烧涸□海。若无此珠。世人乃被漂没。会知水中有火。
水势劣火。结为高山。
二彰胜劣文二。初明火强水劣。岳峙于霄文二。初明结相。
笺云。水势若劣于火。被火干尽。然后便成土。次第相积。而成高山。法上水大中。亦有火大地大。
是故山石击则成??。融则成水。
二引俱遍。
笺云。是故山石。物击则火迸。岚蒸则水流。法上地大之中。亦有火大水大。
土势劣水。抽为草木。
二举地弱水雄。草槃林耸文□□明结相。
笺云。水势将多。抽为草木。便益润焦枯之处。乃草木发生。法上坚执心既劣。爱心将多。乃烦恼竟生。
是故林薮。
二引俱遍。
笺云。有水曰泽。无水曰薮。
过烧成土。
笺云。如山林薮泽之处。被火既烧。将成灰土。法上爱心既劣。燥心将多。爱不遂心。瞋心断爱。乃生坚执。
因绞成水。
笺云。如绞草绞木。乃成于水。法上坚执心劣。爱心乃盛。境随爱心。润于坚执。草木。是地中摄。
交妄发生。
三结外分迁流文二。初结前交种。
笺云。四大初交而发生也。
递相为种。
笺云。但一大具足一切大。但地为种。亦有水大等大相生。如内心摇动。外感风大。内心燥急。外感火大。内心坚执。外感地大。内心益润。□感□□。
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后结世界恒流。
笺云。便有世界相续。世界外四大内外。皆心所变。此约所依世界。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佗。
三六识取尘重成类种文六。初标前指过。
笺云。明此虚妄之法。非是佗□。皆是自为也。
觉明为咎。
笺云。因强觉。觉佗性明。然后便有四大相生。故为过咎。
所妄既立。
笺云。立佗性明。为所缘境。
明理不逾。
笺云。能明强觉。与所立性明。不相逾越。意间能所二法。不能超越。能所相伏未忘。
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
笺云。是由所以之故。声尘所障。不能脱声。若是圣人。乃出于声。至色香味触六尘等也。
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二明妄识分□。
笺云。见眼。觉身。闻鼻耳。知舌意。已上是识。而不言根。则合摄也。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三双因发业文三。初□举双因成生四类。
笺云。同业相缠。举爱而摄想。此二为因。合离成化。虽举化。摄于胎卵湿卵者。想多情少。胎则想少情多。湿则情想合。化则情想离。
见明色发。
二叙因生势简二单双。
笺云。相引于见。
明见想成。
笺云。色引于想。
异见成憎。
笺云。想则可意不可意俱行。
同想成爱。
笺云。爱则唯从可意境。同想。则父想。母想。中有想。父于母生爱。母于父生爱。中有是男。于母生爱。中有是女。于父生爱。
流爱为种。
三交发二因显分根种。
笺云。爱纳在中间为种。所谓情为润因。
纳想为胎。
笺云。想为生使。
交遘发生。
笺云。情想二法。相交遘集。故发生。
吸引同业。
笺云。吸览引起也。俱目情想二法。同业。即是情想。此目为因。
故有因缘。生羯逻蓝。遏蒲昙等。
四引果酬因。
笺云。羯逻蓝。唐言杂秽。(初七)疏云。翻取义。向下皆然。遏蒲昙。唐言凝结。(二七)蔽尸。唐言凝厚。(三七)健南。唐言胞。(四七)钵罗奢佉。唐言根。(五七)疏云。支分亦义取。故有因缘。是因。生羯逻蓝。是果。等取三位。
胎卵湿化。
五种类交熏文二。初简种。
笺云。胎卵湿化。但举四生之果。十二类一时影取也。
随其所应。
笺云。应犹现也。合也。
卵唯想生。
笺云。九分是相。一分是情。
胎因情有。
笺云。九分是情。一分是想。
湿以合感。
笺云。情想相合。五分情。五分想。
化以离应。
笺云。情想俱离。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
后简熏。
笺云。此中言合离。是举湿化。影取胎卵。变为改变。易为移易。舍生遍受。名之曰变。厌故从新。名之曰易。
所有受业。遂其飞沈。
六结成内外。
笺云。想多情少。为其飞禽。情多想少。为其步类。沈即步类也。或遂字为逐。义亦通。
以是因缘。
笺云。是因。
众生相续。
笺云。是果。
富楼那。想爱同结。
四身行三惑为苦果根。文三。初单明三惑文三。初淫。
笺云。父想。母想。中有想。中有若是男。向母身上起想。中有若是女。向父身上起想。父于母生爱。母于父生爱。同其结缚也。
爱不能离。
笺云。指此欲之一法。不能舍离。既不能舍离。
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
笺云。子犹孳也。孳恤于下。凡子之子曰孙。孙之子曰曾孙。曾孙之子曰玄孙。玄孙之子曰来孙。来孙之子曰云孙。则六代也。子子孙孙。递代相生。无有断绝。
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笺云。便指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正。
二杀。
笺云。此牒前欲之一法。引下杀贪之文。乃同时滋益。心生形着。贪爱不能止息。
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笺云。强者贪于弱者。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
三盗。
笺云。十生之类。举其全数。是十二类。
死死生生。互来相啖。
笺云。此界死了又死。生了又生。佗界生了又生。死了又死。
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笺云。恶业种子。俱时生起。
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笺云。偷杀于佗。故云盗贪。此三惑皆言贪者。俱是欲之一法为本。合言内心有贪为因。欲是果。痴为因。盗为果。嗔为因。杀为果。若无贪淫。余二即无。故但举贪。
汝负我命。
二债恋相仍文三。初杀盗相债。
笺云。言汝前生杀我。今生乃负我命。此结杀文。
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笺云。言我前生欠汝债。今生还债于汝。此结盗文。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后举染相仍。
笺云。结欲文。
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三总结三缘返推源妄文三。初结前三惑。
笺云。前乃顺小乘。以淫在前。此中结时。结归大乘。以杀在前。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
二推惑从源。
笺云。觉是强觉。明是性明。皆因能明强觉。觉佗性明为所。便有妄法。相伏而起。
明了知性。
笺云。是第八识。
因了发相。
笺云。因第八业转。为见分。发相是现识。为相分。
从妄见生。
笺云。言此三惑□法。皆从见分上生。缘为见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相分是山河大地颠倒因。
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三举外分迁流。
笺云。此中答佗前经初问真忽生妄云。皆从妄见而生。便有山河等迁流。终而复始。乃四相生灭也。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
后通新疑文二。初乘因起难文三。初显凡圣一如。
笺云。若此妙觉。是真觉之性本来微妙真觉。疑也。此牒上文。是因中佛性。
与如来心。不增不减。
笺云。此一真之性。在诸佛分上不增。在凡夫分上不减。此果中佛性。
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次叙凡因起妄。
笺云。则过去是真。现在忽生成妄。
如来令得妙空明觉。
后难证后生迷。
笺云。妙空是理。明觉是智。见佛现在证真。
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笺云。言佛未来。有为之法。还更生否。习漏者。乃根尘识三也。向三世类例问。意谓。既众生性。与佛无殊。众生过去是真。现在成妄。诸佛现在证真。未来莫也成妄。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后举喻通疑文三。初人迷聚落喻文二。初喻文二。初显暂迷文二。初如来立喻返问迷因文二。初标迷。
笺云。人所居曰聚落。迷人喻一切凡夫。向诸佛法性净土上。忽有妄生。
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后徴因。
笺云。言此妄。为复生于妄上。生于真中。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后满慈正通述无因理文三。初举。
何以故。
次徴。
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后述。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
后明长悟文二。初问悟生迷。
笺云。此之众生。正在妄时。倏有悟人。喻诸佛示佗真性。令其晓了。
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
笺云。纵迷于此聚落。如今已是悟□。还更惑南为北否。法上众生悟了。还更成妄。
不也世尊。
后答□应生理。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后合文二。初总合。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
后别释文三。初叙迷无体。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
次许妄似生。
笺云。觉则强觉。□来无妄。似即不有。此唯答证后妄生。意明前来真息生妄。妄无根本。
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后觉不生□。
笺云。是佛现在起始觉智。觉妄当体是空。此觉决定不生迷。乃答佗第二问。证后妄生也。
亦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花于空灭。
次翳差花二喻文三。初来审待花文三。初立花随翳。
笺云。法上如似众生。内有见分。外便有相分。但险见分。相分自无。
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
次泛立愚宾。
笺云。忽有众生。于证真地。更待妄生。
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后假详愚慧。
笺云。汝看此人。为复是迷。为复是悟。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
次责狂非理文二。初责无花有见。
笺云。真体无妄。妄心见有。花生是妄。花灭非真。
见花灭空。已是颠倒。来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后睹灭悭生。
笺云。见有妄灭。尚为颠倒。更待妄生。此乃不了理事。实是颠狂之人。
佛言。如汝所解。
后比责满慈文二。初顺比答辞。
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后乘违责问。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
后矿金灰木喻文二。初喻文二。初纯金不杂喻文二。初言矿杂喻性居因。
笺云。喻果在因。
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后举纯金彰果纯净。
笺云。唯金无矿。喻果不杂因。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后灰无重木喻。
笺云。圣不重凡。此二喻。俱答证后妄生。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后合。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
后通四大俱遍疑文二。初酬前旧问文二。初破水火相凌文二。初总牒疑辞文二。初引前俱遍。
疑水火性不相凌灭。
后承遍生疑文二。初牒水火。
笺云。牒佗前来问。疑水火性相凌。不合言不指凌灭也。
又徴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后明色空。
笺云。又叙佗前疑。此不相容。不合道相容。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
后喻□坚执□文二。初喻消凌相文六。初操空□□□二。初显空无相。
笺云。如彼虚空。喻真空。体非群相。离四大相。
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后不拒发挥。
笺云。挥用也。真空体二。虽无四大之相。而不碍彼诸相发用。所以虽违而藏性随违。体无违染。或真如无自由之德。能随缘而成办。金无自守之德。随二巧而成办。
所以者何。
二述相随周文二。初略徴无拒。
富楼那。彼大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后广列周随。
笺云。日喻强觉。明喻大相。云屯喻觉昧。风喻求心。霁澄喻智。气凝喻烦恼。土积喻业果。水澄喻影□。叙彼不相发挥之义。
于意云何。
三徴审相因文二。初审。
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后徴。
笺云。方法也。指此七种。殊别外法。言此四大之相。为因根本无明生。为复从真空体上生。
若彼所生。
四结自佗无性。
笺云。牒从日生。法上从无明□。
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
笺云。摄能变日。同所变明。俱作赤色。更无于日。法上且四大相现时。一时为四大相。更无无明。
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笺云。既同为日色。如何更见空中。有日头现。法上既俱为四大相。云何离四大相外。又有无明。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
笺云。此四大相。若是真空体上有。真空体上。须常有四大相现。摄所变。同能变。
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笺云。有此性明。然后便有四大相。何故心劳觉昧之时。性明又隐。四大相又无。或可。若是空明不约四大。唯约性明从真现。若从真现。真合尝有性明。如何七识起时。性明相又隐。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
五指相非一异文二。初非。
笺云。此四大相。不依无明有。不依真体生。
不异空日。
二不异。
笺云。是无异也。若异日则无无明时。应有大相。今有无明。又无大相。大相假无明变起。又离真无妄。无性明时。亦无四大相。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
六结彼凌疑文三。初指相元无妄。
笺云。观此四大之相。元是虚妄不实。无可指注陈说。
犹邀空花结为空果。
二立妄相喻。
笺云。空花若有。便许结果。空花元无。何能结果。
云何诘其相凌灭义。
三责凌疑。
观性元真。
后喻俱现相容文三。初立相容理。
笺云。明四大性元是真如。彼体是真。彼相别妄。
唯妙觉明。
笺云。理也。
妙觉明心。
笺云。智也。
先非水火。
笺云。言此四大性。本无四大相。如水性本无波相。
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笺云。便责云。有相便说不合相容。盖此四大。元无相也。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次明真体随生文三。初标真无相。
笺云。便将真合。意谓真体无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次单发随生。
笺云。内心有昏钝相。外感顽空。此皆约妄心变。或可。是七识。执八见分为我。内心昏暗。外便带得一分顽空现。便厌空不称本情。即有四大。从空中现。
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笺云。内心各各发起。摇动风生。执明金现等。
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后俱发俱现。
笺云。一念违如。变起见相二分。俱时现也。或可。八万四千尘劳。俱从一念违如。变起一现现前。
云何俱现。
后立喻比俱文四。初牒徴俱现。
笺云。如天上日光。与水中日影。俱现见分相分也。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
二立一影双观。
笺云。日影喻四大相。天上日是真。两人喻能所二法。既有能所相仗。便见有四大相。
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
三明影逐人分。
笺云。东西喻能所。能所既有四大相。相随而有。不相舍离。
先无准的。
四责妄穷同异。
笺云。天上之日。喻四大性。水中日影。又无个凭准的实。法上此四大相。脱体是空。不可准的。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笺云。是二宛究又不是一。转究又非是双。虚妄之法。无可凭仗据验也。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后答色空俱遍疑文三。初明性随违顺文二。初明随违相现文三。初举色空俱遍。
笺云。执色胜倾却空。执空胜倾却色。如秤头重则倾轻。相倾则轻。相夺则重。乃是敌体。执空夺却色名。执色夺却空名。意间向真体土。说相倾夺。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笺云。然真空。不拒万有发挥。则法身流转于五道。名曰众生。如金随器现。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
次明四相随周。
笺云。四相略举。皆约妄心所变。
众生迷闷。
后指违真相。
笺云。迷则不悟。闷则不入。
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笺云。离水逐波。不知真随妄现。妄约真生。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后显顺证神通文三。初明顺证文二。初标顺合。
笺云。妙明不生灭。无分别智。合如来藏。是理。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后显证圆。
笺云。而如来藏。是理。唯妙觉明。是智。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次述神通文六。初一多融会。
笺云。一数之少。无量数之多。一为无量了。一无一相。无量为一了。多无多相。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二小大通包。
笺云。小中现大。小是芥子。无小相。大中现小。大是弥卢。无大相。或于一毫蚁子分上。皆有法性净土。乃是小中现大也。
不动道场。
三不动应周。
笺云。法无去来。无动转相。
遍十方界。
笺云。随缘赴感靡不周。
身含十方无尽虚空。
四质舍空大。
笺云。法身之中。能容真空之理。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五毛端现刹。
笺云。于一毛端。是小。现宝王刹是大。是诸佛法性净土。香刹乳海等。如大海水。但了一滴是咸。四大海水一时俱了。
坐微尘里。
六转法居微。
笺云。了一尘空故。
转大法轮。
笺云。向一念上。说八万四千法门。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后结顺真。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次明体离即非文二。初非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笺云。梵云干栗。唐言心。即真实心。如树之心。盖真心也。
非心。
次无。
笺云。梵云质多。唐言心。即缘虑妄心也。
非空。
笺云。昏钝空也。
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后有文三。初世文四。初大。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二根。
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三尘。
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四识。
非明。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笺云。缘觉之人。起四十四智观。七十七智观。为明。
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二声闻。
笺云。性明即此教无明。问。无明者何。答则诸教无明。痴为体。尽是灭。如是乃至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非老死尽。
非苦。
笺云。世间果。
非集。
笺云。世间因。
非灭。
笺云。出世果。
非道。
笺云。出世因。
非智。
三菩萨。
笺云。菩萨无能证智。
非得。
笺云。无所证理。
非檀那。
唐言施。
非尸罗。
唐言戒。
非毗梨耶。
唐言忍辱。
非羼提。
唐言精进。
非禅那。
唐言静虑。
非般剌若。
笺云。正云般罗慎若那。唐言智慧。
非波罗蜜多。
笺云。唐言到彼岸。生死大河。名为此岸。菩提涅槃。名为彼岸。六度万行。称之为乘。以此波罗蜜多。贯上六。
如是乃至。
四佛。
笺云。其中五根五力七等觉支。三十七道品。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非恒闼阿竭。
笺云。唐言如来。仿同先迹号。
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笺云。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唐言无上正等正觉。理事遍知。名等觉。离妄照真。名正觉。或断智圆明。名无上觉。简异生智。名正觉。简二乘分智。名等觉。简菩萨缺智。名正觉。下一觉字。贯上也。
非大涅槃。
笺云。正云彼利匿嚩南。唐言圆寂。
非常。
笺云。不间断名常。
非乐。
笺云。离四相名乐。
非我。
笺云。得自在名我。
非净。
笺云。断二障种习名净。
以是俱非。
后结。
笺云。前四俱非。
世出世故。
笺云。出世后四也。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后即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即心即空。
次无。
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后有。文二。初世文四。初大。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二根。
即色。即声香味触法。
三尘。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四识。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
二声闻。
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
三菩萨。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四佛。
以是即俱世出世故。
后结。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后显性离言诠喻申劝责文三。初绾除双执文三。初标体。
笺云。即者就也。指如来藏性。如来是四智菩提种子藏。即包含尘沙万德。妙。乃微妙。明。则凝明。心。即真实心。元。是本元。
离即离非。
后双离。
笺云。离即离后。即离非。离前非。
是即非即。
后双收。
笺云。又恐一向着无。所以双收。是即。是前离即。非即。是前离非。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言语。入佛知见。
次责妄度真源。
笺云。世间是所依。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众生能依有情。用了别之□。测量卜度。佛果位中。有为无为之果。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后显喻同真申明劝责文四。初立琴瑟怀音音随妙指。
笺云。琴瑟箜篌琵琶。喻凡夫。虽有妙音。喻真性。若无妙指。喻智。琴者。或言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琴操曰。伏羲作琴。以除邪僻。防淫心。而返天真也。瑟伏羲作。二十五弦。箜篌者。风俗通云。一名坎篌。汉武祀太一后土。令人调依琴作坎篌。言坎坎应节。侯氏作故。名为箜篌。又云。后汉灵帝。好胡眼作之。琵琶者。风俗通云。琵琶。近代乐家。不知所作起。长三尺五寸。□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释名文曰。琵琶者。本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向前曰琵。引却向后曰琵。□□为名。妙音乃立音。宫商角徵羽。喻一切众生一灵真性。此之真性。虽本圆明。若无妙智。不能冥合一真如理。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
二述圣凡心体一概圆明。
如我按指。海即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三显运用不同。
笺云。为琴等故说按指。即起智也。海即性海。印即寂灭法印。或印秪是本真如理。若是诸佛如来。便乃起智合理。又能从理起用。故云发光。然发光是即体之用。此指前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指证后妄生疑云。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或可。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四责堕求欣小。
笺云。此皆因不求无上菩提觉道。爱念小乘。起自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以此为足。秪到化城。将为宝所。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
后现破新疑文二。初乘前旧起文二。初问文四。初述性源平等。
笺云。此之真性。可贵可重。喻宝。理也。
真妙净心。
笺云。智也。
无二圆满。
笺云。乃一体无别也。佛亦不增。我亦不灭。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
二陈劣证未圆。
笺云。无始无初。是一念违如。今得圣乘。是证第四果阿罗汉。起一分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未到佛果究竟之地。究竟到头义。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三显佛果全真。
笺云。解脱道中。弃舍四事。烦恼已无。余习已尽。向色究竟天。成自受用身。根根尘尘。周遍法界。作佛去。圆灭。是断妄圆。证真圆。一切皆圆也。独得微妙真实圆常也。
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四问妄因何起。
笺云。此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与前疑别。前真忽生妄。如水忽然波生。今问。波因何而有。蔽者。盖覆之义。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
后答文三。初标狂问答文二。初问文三。初责存余惑许喻返微。
笺云。真忽生妄。证后妄生。四大俱遍。此三疑已除。犹有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
次述演若生狂观头自怖。
笺云。演若达多。亦云风狂女。喻一切众生。
忽于晨朝。以镜照面。
笺云。喻无明创起之时。或可。一念违如。觉劳相现。或晨朝喻性明初起之时。照面。喻强觉。初有无明当情。
爱镜中头。眉目可见。
笺云。爱镜中头。喻影像相分。眉目可见。喻妄心有可分别。或可。既有此无明相当情。便爱此无明强觉之体。有可作用。
嗔责己头。不见面目。
笺云。喻真体上无分别相。或可。违真失湛。却嫌此真性无照用。违真似嗔。
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笺云。山石之精为魑魅。土木之精为魍魉。己头不见。疑是何鬼怪。亦无有个因由相状。而便狂走。况妄无因。或无照用故名魑。惑我见心名魅。
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后问狂因理令审生因。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佗故。
后答。
笺云。唯说心狂更无因。依是自狂也。
佛言。妙觉明圆。
次正破因疑文三。初显妄无因文三。初显妄不名因文二。初明妄必无因。
笺云。真性也。
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笺云。牒前性此之真性。本来圆遍凝明微妙。汝既称说是妄。云何有因。
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后述因成不妄。
笺云。若有所因缘。即不名妄。谓妄脱体是空。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
次叙转成因理文二。初纵立无明为展转因。
笺云。纵许有因。便乃展来转去。互相为因。如业识。以无明为因。转识。以业为因。现识。以转为因。
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后伤历劫长迷值佛无能自悟。
笺云。既展转为因。然后便从迷积迷。经历尘劫。□向迷去。此人佛虽为佗发明。犹不能返。何故为妄有根本。既有根本。则不能返真。而长妄。
如是迷因。
后显妄无生灭纵指迷因文二。初纵立妄自为因。
笺云。妄以妄为因也。
因迷而有。
笺云。纵佗道依根本无明。而有迷。是根本无明。
识迷无因。
后释妄无生灭。
笺云。识者了别义。如今了别此根本无明。尚自无因。谓此无明脱体是空。
妄无所依。
笺云。能依无明。尚无所依。妄法何所依止。此则妄及无明。俱无因也。
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笺云。言此妄去。尚无生起。何有治断。
得菩提者。如窹时人。说梦中事。
次悟观迷境文三。初说梦事。
笺云。外人问。既言无灭。诸佛因何又断妄证真。岂非有妄可断。答云云。意谓。诸佛证真。见虚妄法。亦尔。
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次取梦物。
笺云。真心也。梦中无物。欲何所取妄体都无。将何可灭。谓佛证真。不见有妄可灭。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后结无因体。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
后举喻合理文二。初牒喻文三。初举无因。
忽然狂歇。头非外得。
次彰悟非外证。
笺云。一切众生。纵遇诸佛示他真性。令其晓悟。此性。亦非从外而得。
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后显现凡真在。
笺云。纵然轮回三界。此一分真性。亦未曾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二合妄无因。
笺云。便牒责佗言此妄脱体无实。因在何处。何处有因。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后息妄归真文二。初劝息狂缘。
笺云。世间所依。业果所造。众生能依。三种也。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笺云。三缘杀盗淫。三因贪嗔痴。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则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笺云。妄心无处即菩提。
何藉劬劳。肯繄修证。
笺云。既获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又何假藉向三祇劫内。劝劬劳苦。微细修证。肯繄则微细义。出南华真经第二内篇。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佗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后喻迷贫悟富文二。初迷穷不失。珠喻群生佛性。人喻行者求心。衣喻妄识覆真。贫喻恒居下类。乞喻人天求果。走喻六趣循环。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后显妄知常。悟则豁证圆明。富则报身受用。迷则旷劫一念成真妄苦。缠萦法身常净。幸诸群哲。依此教门。息妄归真。长超二系。
笺云。致大饶富。喻自受用身。佛根根尘尘。廓周沙界。然后现身现土。教化众生。影取法化二身。此经不出此体大。相大。用大。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后对现搜疑文二。初牒现陈遑文三。初牒息妄成因。
笺云。此牒世尊劝息妄归真。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便疑道断妄是证真之因。可许云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
次叙凭因可悟又二。初责弃因缘自陈开悟。
笺云。便责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是第三破三科□□大性。皆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因佛破三科性。已无我执。破七大性。已无法执。□此便开通悟解法身。
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令此会中大目揵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后引诸无学悟并承因。
笺云。梵语奢利弗呾啰。奢利。唐言春莺。亦云鹙鹭。弗呾啰。唐言子。与没特伽罗子。唐言采菽氏为亲友采厌俗尘。未有所明。即共目连。于阇耶外道所修习焉。共相谓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尽其苦际。各求明道。先尝甘露。必同其味。时马胜比丘。执持应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而即间曰。汝师是谁。曰。释种太子。厌世出家。成于正觉。是我师也。舍利弗曰。所说何法。可得闻乎。曰。我受教方近。未达深义。舍利弗曰。愿说所闻。马胜乃随宜。为演诸法从缘生。苦集二谛也。诸法从缘灭。灭谛也。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已。便证初果。遂与其徒众二百五十人。俱诣佛所。世尊遥见。指告众曰。彼所来者。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佛告善来。苾刍闻是语已。戒品具足。佛为长老梵志。说教法。咸皆悟道。证阿罗汉果。初见马胜。后目连来。见舍利弗出家。与目连重述。前偈。闻已还证初果。与徒众二百五十人。俱来佛所。佛指尔众曰。此我弟子中。神通第一。佛言善来苾刍。净修梵行。得离苦际。闻是语已。须发自落。俗裳自变。戒品清净。威仪调顺。经一七日。缠结已尽。证阿罗汉果。梵语须菩提。正云须补底。唐言空生。亦云善现。福德经云。舍卫城中有一长者。一名拘留因。无子故。祀天求子。空中有声应言。汝福德多。无堪来者。天王命终。应生君家。后便诞身。其人初生。宅舍皆空。父母悭之。以问相师。相师云。现空。唯善表解空第一。故曰空生。后长大请父。延佛设会。即随佛还祇桓精舍。作沙门。思念人物皆空。获阿罗汉果。得无诤三昧也。此迷梵志。未见缘起。今解。梵志者。即马胜是也。净修梵行。孤持志操。为众中长老号老梵志。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
后责问邪计请决双疑文二。初责。
笺云。今说菩提不从因缘。指第三经乃因缘不有。自然不生。等之一字。等取六师外道。执自然为第一义。鹤白乌玄等。
惟垂大悲。开发迷闷。筏请。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
后再明往答文三。初双穷二执文二。初略明双计。
笺云。理实不是因缘。且许立佗狂为因缘。
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
笺云。亦且许为自然。
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笺云。是犹此也。言此因缘自然。道理穷究于此。且纵许佗计也。间意欲向下文破之。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
后广破二疑文四。初标首自然破因缘执文三。初责首自然何因狂走。
笺云。再举前妄头本自然。此标计。法上真是自然真。
本自其然。
笺云。自是标体。然是即持。有自方有然。此自然。是本来自然。
无然非自。
笺云。若无即持。又无标体。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笺云。既本是自然。便不合狂走。既也狂走。自义不成。此乃将因破自。将狂拂然。法上若是本自然真。便不合成于妄。既成于妄。何名本真乎。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次双立自因责无因失。
笺云。意牒若是自然头。因缘便成狂。何不自然头到因缘时故失。意谓。若头本是自然。因缘便成狂。此自然头。便合失却。自然头若失。便许汝计为因缘。自然头既不失。计为因缘义不成。法上一切众生。本来是真。因狂故成妄。既也成妄。须失本真。今乃真又不失。何曾成妄。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后结破因执。
笺云。本头不失。以不失。自然头无变易。何藉因缘故狂。此一科有三意。前本头不失。显破因缘。第二狂怖妄出。显自然。第三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是结破因缘。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二立狂为自破未潜理。
笺云。本来有狂怖。便破云。祇如过去未狂之时。此狂又潜藏。须有个居止处所。现在正狂。须一向成狂。未来不合更有狂歇之时。法上若此妄。是本来妄。祇如过去未妄之时。此妄法。须有潜藏处所。现在正在妄时。须一向成妄。未来又不合断妄证真。为妄本有故。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三立不狂自然破生狂理。
笺云。不狂为自然。便合无妄。一向自然。因何又狂走。既有狂走。何曾不狂。法上真是自然。便合常真。不合有妄。何故众生。迷时又起妄。然后流浪去。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四结破双执。
笺云。如小儿戏论之言。都无诠表。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
次就体明然文三。初乘修渐破文三。初牒前息妄显自由生。
笺云。此牒。前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即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等。佛便断云。有一分菩提心可生。一分生灭心可灭。一生对一灭。俱是生灭。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
二迷悟两消自真仍妄。
笺云。灭。是无前生灭可灭。生。是无前菩提心可生。无功用道。此约八地。是无功用道。证不生不灭真如。喻如下水舟。不假挥波动掉。自然流入萨婆若海。
若有自然。
笺云。此八地。若有自然之心。
如是则明自然心生。
笺云。此时又有八地自然心生。
生灭心灭。
笺云。对着七地有相有功用。一分生灭心可灭。
此亦生灭。
笺云。亦者同也。同前生减。为八地无功用道。是自然心生。对着七地有功用。是生灭心灭。此亦是一生对一灭。亦未为真自然。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
后离前双迹方目真然。
笺云。无生灭者。是佛果寂灭之地。亦无生也。无八地无功用道。自然可生。亦无七地生灭心可灭。此无生灭者。方名真自然。
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
次立喻明真。
笺云。喻重结前文。以三十辐共一毂。此是诸相杂和。名和合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