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9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全集之十三)下篇威儀門05-08章 pdf doc wiki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1-7 19:4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下篇威儀門05-08章
廣化律師 註述
◎ 隨眾食第五

聞犍搥聲,即當整衣服。臨食咒願,皆當恭敬。

古德云:隨眾食得解脫,有八義:1.聲板即赴,不懈怠故。 2.供養現成,得省力故。  3.作平等觀,無人我故。 4.息諸戲論,存正念故。 5.如法觀想,深入理故。 6.不偏眾食,絕疑謗故。 7.甘苦同受,無揀擇故。 8.起止威儀,不放逸故。 有如上八利,是故沙門當隨眾食。

梵語犍搥,即打木石所發之聲也。天竺寺院,打木作聲以集眾,名臂吒犍搥。釋氏要覽曰:「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搥,有聲能集眾者,皆名犍搥也。」聞犍搥聲,即當整理衣服,預備隨眾赴齋堂,以免屆時倉促。「臨食咒願」指食前之唸供、唱僧跋,及食後之誦偈、咒等,皆當起恭敬心,才可消受供養,為施主植福。

出生,飯不過七粒,不過一寸,饅頭不過指甲許,多則為貪,少則為慳。其餘蔬菜豆腐不出。

出生須以飯、、饅頭等為宜,若菜蔬果品等,鬼神不得食,故不出。事鈔云:「出生或在等供前後,隨情安置。按四分律:佛令比丘食時,若人非人應施與食,乃至一搏。智度論:令初食時,先獻三寶後施四生。槃經:因曠野鬼受不殺戒,不得肉食饑困,佛敕隨有佛法處,悉施其食。若有住處,不施食者,是魔眷屬,非佛弟子。根本律:鬼子母從佛受戒已,佛令南瞻部洲所有弟子,每於食次,施眾生食,於僧行末,設食一盤,呼其名字及五百子,皆令飽足。並餘現在眾生,山林河海,諸鬼神等,皆悉運心,令其飽足。」

凡出生,安左掌中,想念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出生之物,送置出生臺上,若無出生臺者,置石上或淨處皆可,但不得置桃樹及石榴樹下。念偈云:「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謂仗佛咒力,直召其名而施法食也。「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謂諸鬼神等各散十方,而此法食亦遍十方,令彼等共餐法味,皆得飽足。此行平等施也。更念施無遮及普供養真言各七遍,大善。

舊譬喻及雜事律皆說:「比丘食時,不得食盡當留餘,普施群生,勿拘一類。」按此當指印度古代比丘,各各乞食而言。至於今日中國比丘,一鍋煮飯,一桌同食,食前已出生,是否仍應各留餘食,普施群生呢?某不敏,不知如何說,尚待諸大德決定之。

感通傳云:「昔道宣律祖,住世化導,不食人間火,受天人供。一日師問天人曰:貧道修行何德,敢勞尊天送供?天人答曰:我師昔為沙彌時,每以出生施諸有情,我等咸霑法食之味,得脫苦趣,遂感天身,是故常感大師法乳之恩,濟度我等,今來酬報。」由此觀之,送出生時,宜精誠作觀,回向法界眾生,同成佛道,其功德不可思議也。

凡欲食,作五觀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臨食作五觀者,令正念受食也。計功是計算作食之功勞。智度論說:「思惟此食,因墾植、耘除、收穫、舂磨、淘汰、炊煮而成,用功甚多。計一鉢之食,農夫工人流汗合集,食少汗多,入咽變惡。我若貪心,當墮地獄,噉熱鐵丸,出為畜生,償他夙債。」量彼來處者,僧祇律說:「佛告比丘,此一粒米,用百功乃成,施主為求福故,減自口祿,奪妻子分,而施捨來。」我們每次臨食,作此觀想,便會感到,若不修行,粒米難消。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仔細思量推測叫忖度。德行者,周禮地官注:「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亦可作道德與行持解。當自忖度,己之德行,如不持戒、坐禪、誦經、營三寶事,叫德行全缺,便不應受此食。毗尼母經說:「若不坐禪、誦經、不營佛法僧事,受人信施,為施所墮。」天臺大師說:不問是乞食、眾食,皆須作觀,若不入觀,即潤生死。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防者防止,過是過患。眾生心中有無量過患,而以貪瞋痴為宗本。宗本過離,諸患不生。明了論說:「出家先須防心三過,謂於上味食起貪心,下味食起瞋心,中味食起痴心,以此不知慚愧,墮三惡道。」作此觀已受食,方可無過。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飲食養活身命,如良藥之療病;若無此食,則形體枯瘦,無由辦道,故於飲食,莫求美好,祇要能養生保健便可。雜寶藏偈云:「是身如車,好惡無擇,香油臭脂,等同調滑。」此謂視身如車,食物如油。油塗轄軸,只望令其轉滑,豈別香臭?食亦如是,惟圖維持體力,足以辦道即可,莫分別好惡。

五、為成道故,方受此食。

飲食可以營養身體,資益道業。緣身體每天消耗熱量,新陳代謝,交替不停,行住坐臥,均需熱量,倘無飲食供給營養,則饑渴病生,何由進道?今為成就道業,故受此食。窺基大師說:「為成道業施將來,道業未成爭消得?」凡受食時,當作此觀,生慚愧心。

摩得勒伽論云:若得食時,口口作念,第一口默念,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默念,願修一切善。第三口默念,願所修善根,回向眾生,共成佛道。

無呵食好惡。不得以食私所與,若擿與狗。

呵是呵叱,好惡,指精粗之食料也。呵好生貪心,呵惡即是瞋心,皆是愚痴業也,故不得作。若當大眾受食,呵食好惡則損福遭報。或遇病緣,不能食者,亦當默然。食物是眾僧共有,私行與人,便是犯盜。眾食未畢給狗食,即成非法。受食時當恭敬作五觀,若擿ㄓˊ與狗,便犯威儀。

來益食,不得言不用,若已飽當以手讓之。

益食即添飯或添菜,言不用有失謙讓。出聲又復動眾念,若以手讓卻之,則恭遜合儀。

不得爪(搔)頭,使風屑落鄰鉢中。

同大眾進食,搔頭搔痒,有四過:一、失威儀。二、動他念。三、頭屑風吹落鄰鉢。四、膩手污得罪。

不得含食語,不得笑談雜話。不得嚼食有聲,如欲挑牙,以衣袖掩口。

這四事,皆令人見聞生厭惡心,故皆不可。有事要說,咽後再說,莫含食語。儒家尚「食不語」,況人天師範之比丘。食時心存五觀,便不敢笑談雜話。食菜飯等,須合唇吻嚼之,使不有大聲。若餅果,當細聲食之。又不得吸粥羹湯等作聲。食訖亦不得嗽口作聲。挑牙不掩口,則自失威儀,又令人見起厭惡。

食中或有蟲蟻,宜密掩藏之,莫令鄰單見生疑心。

食中者指飯中或菜中,鄰單即比座,若給鄰座看見食中有蟲,或生疑忌心,甚至嘔吐,不敢復食也。

當一坐食,不得食訖離座更坐食。不得食訖以手指刮碗食。

食訖離座更坐食,是貪欲人,若有正務或病苦者無犯。以指刮碗食,是飢餓相,有失僧儀。亦不得以舌食。

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遲,行食未至,不得生煩惱。

食太速損威儀,食太遲動眾念,當不急不緩與大眾同起同訖。行護云:「把不可太高,不得太低,須平胸得所。碗要離膝巾,不得安手置膝上。」行食是行堂添菜飯也。行食未至,正好心存五觀,飯到張口,自然不生煩惱了。

或有所需,默然指授,不得高聲大喚。不得碗作聲。不得食畢先起。

所需是指需要飯菜,或其他事物。但打手勢,請他拿來便可。若高聲大喚,即失正念又動眾心。食時碗作聲,餓鬼聽了,咽中火起生大苦惱,故勿使碗有聲。食畢理應靜候結齋,同眾起止,有始有終,除有急事及重病不能久坐者,先起無犯。

若違僧制,聞白槌,不得抗拒不服。

佛制凡欲辦佛事,當先秉白,叫做白槌。律中凡有事,先於大食小食上舉。這裏說違僧制的白槌,是犯了清規,白眾舉過。果真有犯,理應俯首服從,如法懺悔;不得抗拒。設被誣謗,則宜心平氣和,以理伸辯,若生氣發瞋,即非好僧也。古時候,子路聞過則喜,這種勇於改過的精神,足可為法。

飯中有榖,去皮食之。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由農工流汗,耕牛挨鞭,大寮頭陀行人辛苦操作,方登餐桌,故知中「粒粒皆為辛苦」,豈可輕棄,不加珍惜!若有榖者,去皮食之,若其多者,當聚一處,出時施與禽鳥,不得賤棄。

不得見美味生貪心,恣口食。不得偏眾食。

貪心嗜食,即為食所墮,戒經說:古時有一沙彌貪食乳酪,死後即作酪瓶中蟲,又一沙彌貪著龍宮香飯,死墮為龍,所以不可見美味生貪心恣口食,當生厭離心。偏眾食即是不隨眾而獨食。僧物偏眾食,則犯盜戒,按市價定罪;自物偏眾食,是無慚愧人。凡大眾物,僧未食,不得先嚐,除作食者嚐味鹹淡,無過。

測驗題
1.出生時飯麵饅頭各多少?
2.出生是什麼意思?
3.食時須存那五種觀想?
4.食物中有蟲蟻時當怎樣處理?



◎ 禮拜第六

禮拜不得占殿中央,是住持位。

住持者,一寺之主僧。敕修清規說:「佛教入中國四百餘年,而達摩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漸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嚮風問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而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弗、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主持一寺,須才幹尤須有道德。密庵傑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辯,達此三者,方可名為住持也。」禮拜占居主僧之位,是我慢失敬,其罪非輕。

有人禮佛,不得向彼人頭前逕過。

逕者,近也、直也。向禮佛者頭前,近前直過,一自失尊敬,二亂他觀法,獲罪非輕。當遠繞而過,便彼此無妨。

凡合掌,不得十指參差,不得中虛,不得將指插鼻中。須平胸高低得所。

十指參差,是懈怠散慢,心存恭敬,必不致此。合掌中虛,於顯教為不合法,若密教又當別論。將指插鼻中,是太高相。太高和太低,皆係不諳儀節,須請教善知識糾正。

不得非時禮,如欲非時禮,須待人靜時。

時者謂大眾禮拜之時,非時即非規定禮拜之時。非時禮拜,不合眾規違逆僧制,故不許。如欲加工行道,須待夜闌人靜時,便不令大眾動念。非時加工禮拜,固是好事,但應作消業想,不得招搖作勢,顯異惑眾。

師禮佛,不得與師並禮,當隨師後遠拜。

並禮是並排禮佛。與師並禮,有失尊卑之序。隨師身後遠拜,才是弟子效師之儀。

師拜人,不得與師同拜。

與師同拜,便失卻尊卑之分。當在師拜過之後,再向彼人禮拜。

在師前,不得與同類相禮。在師前,不得受人禮。

在師前禮同類,有失尊師之分。在師前受人禮,有失自卑之道。古德云:佛前受人禮拜,大不吉祥。

己手持經像 ,不得為人作禮。

經是諸佛之母,像為聖賢身影,豈可持之禮人。若與人作禮,但手捧經像,齊眉一舉,足矣。

〔附〕凡禮拜,須精誠作觀,教列七種禮,不可不知。

法苑珠林說:西藏勒那三藏法師,見此方禮佛,不合禮儀,故教以七種禮佛之法:一、我慢憍心禮。謂恃尊自德,身雖禮拜,心無恭敬,外觀似恭,內懷我僈。 二、唱和求名禮。謂但求名譽,詐現威儀,口唱佛號,心馳外境,非真供養。 三、身心恭敬禮。口唱佛號,心念佛身,相好光明,如在目前,身心恭敬,無有異念,供養禮拜,情無厭足。 四、發智清淨禮。謂慧心明了,達佛境界,內外清淨,虛通無,禮一佛,即禮一切佛;禮一切諸佛,即禮一佛,以諸佛法身,體本融通故。禮法禮僧,亦復如是。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即遍禮法界一切諸佛,如一室千燈燈燈相照。如是正觀,則功歸法界,德用無邊。六、正觀修誠禮。謂攝心正念,恭對佛身,禮自佛不緣他佛。何以故?一切眾生,各有佛性,平等正覺。一念無明,迷於本性,妄造諸惡。若能返照本覺,則解脫有期。七、實相平等禮。謂如上所說,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能禮所禮,其性空寂故。此七種法,雖通云禮佛,而有是非淺深之不同。前三名事禮,後四名理禮。事禮中前二為非,後一為是。學者當依後五種,不得依前二禮也。

律制有染不得禮佛,染有二種:一、不淨染,謂登後未洗淨。 二、飲食染,謂食噉後未漱口,及漱不淨尚有餘津,是名為染。

測驗題
1.僧寺有住持僧,創自何人?
2.如非時禮拜,加工行道須注意何事?
3.律制有染不得禮佛,染有那幾種?



◎ 聽法第七

凡遇掛上堂牌,宜早上堂,莫待法鼓大擂。整理衣服,平視直進。坐必端嚴,不得亂語,不得大欬唾。

聽法者,「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於聞中入。」故應聞法。成範云:「沙彌求學心,當如旱地涸池,不厭多聞。」

早預上堂,可免臨時倉促,身心煩躁,不契法理。整衣平視直進,目不斜視,屬意業肅敬。坐必端嚴,是身業肅敬。不亂語,是口業肅敬。大欬唾,一則動眾,二則污地,獲罪非小。

述義云:法鼓者,如來之信鼓也。唐時武后,信樂佛法,以王禮──君王上殿,鐘鼓齊鳴之禮,供養賢首國師上座說法,故曰法鼓。

〔附〕凡聽法,須聞而思,思而修。不得專記名言,以資談柄。

聞思修稱為三慧,聞須諦聞,思須審思,修須如實修持。聞思修三,缺一不可,何以故?學道不聞法,如欲去寶山而不問路徑;聞而不思,如得知路徑而不計劃怎樣去;思而不修,如擬好去的計劃,而不實行。故終不能得寶。若三慧具足,便可得三乘聖果妙寶也。

名言者,非至道真實之言,其言愈浮而道愈喪。專記名言,以資談柄,是不求理悟,只圖口頭三昧者之所為。矜誇知見,增長憍慢,無益生死,反而有害。談柄者,謂談話把柄,即麈尾也。天祿志餘云:「近人以口實為談柄,或云笑柄,非也。古人清談,多執麈尾,故有談柄之名。」

不得未會稱會,入耳出口。

領悟為會。凡事會的就說會,未會的就說不會。若未會稱會,是自欺欺人,永無入道之日。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入耳出口,即這邊剛聽來的法,那邊就去說給他人,此正是未會稱會之表現。矜誇知見,最為障道。戒之戒之!

年少沙彌,戒力未固,宜更學律,不得早赴講筵。

戒力不堅固,便意志不定,隨風上下,易遭墮落。所以年少沙彌,當學戒律,苦行操履,行成力著,聽教未晚。今之沙彌,已入佛學院習教者,應自訂每晚閱沙彌律儀一篇或一章,以資策勵,而固戒品。五苦章句經云:「夫善知識,欲教新學,稍稍以漸,教語魔事,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此雖師道,為沙彌者,不可不知。



測驗題
1.怎樣是三業肅敬的聞法?
2.何謂法鼓?寺院有法鼓,自何時起?
3.聽法為什麼要具足聞思修三慧?
4.法為什麼不許專記名言,以資談柄。



◎ 學習經典第八

宜先學律,後學修多羅,不得違越。

學問可以怡情冶性,疏神達思,是故人不可不求學。古人說:「木無枝謂之瘣ㄏㄨㄟˋ,人不學謂之瞽。」古今聖賢皆由學而成其德,但沙彌所學與常人不同,自有它一定之程序,即先學沙彌戒律,後學經論。因律詮戒學,經詮定學,論詮慧學。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此是三學生起程序,故不得違越。明蕅益大師初發心閱藏時,先閱三遍律藏,然後閱其他經論,古德芳型,足資模範。

凡學一經,須先白師,經完更白別學某經。

沙彌年幼識淺,不知學法次第,及學之所宜,故應先問師,師許然後學。古人說:「欲知靈山路,須問過來人。」師於學法是過來人,故當問師。大律佛令二種學業:一、誦解。二、禪思。般若經說:「禪學謂之開智,講學謂之演智。」

不得口吹經上塵,不得經案上,包藏茶末雜物。

用口吹經上塵埃,一、口氣臭薰,二、失尊敬心。應以淨物拂除之。文殊問經說:「莊嚴供養具,以口吹去灰者,墮優羅地獄,傍報作風魔王。」莊嚴器上灰,尚不可吹,況口吹經上灰耶?經桌上放置雜物,即對法寶失敬,故應戒之。亦不得以外書放內典上,不得以帽及衣物放經典上

人閱經,不得近彼案前經過。

近前經過,則自失敬儀,又亂他心念。如有事當遠繞而過。

凡經籍損壞,宜速修補。

經是法寶,為眾生出苦海的慈航。自應珍重愛護,小有破損,即速修補。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謢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

沙彌本業未成,不得習學外書、子史,治世典章。

沙彌本業,即沙彌十戒,及沙彌威儀,若十戒未淳,威儀未具,便是沙彌本業未成,不得學習餘法。沙彌本業既成,亦僅得以少分時間學外典。輔行云:「若為降伏外道故,十二時中,許一時習學外典。」

外書係對內典而言,佛教經典,皆令人明心見性,斷除煩惱,名為內典。其餘外教典籍,及四書五經,世間學問之書,皆屬心外求法,故名外書。子史即諸子百家,歷史地理等書。治世典章,泛指一切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等。此類外書子史,治世典章,對修道者來說,都是打閒岔的東西。古德言:「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況末法時代,人命短促,若不專修正道,求證聖果,一旦無常到來,手忙亂,又入六道中受輪去也,故當誡勉。雖然如是,但年幼沙彌,國民基本常識的書,還是要讀的。

〔附〕不得揀應付道場經習學。不得習學偽造經典。不得習學宣卷打偈。

應付經即時下一般應付僧(又名經懺僧),流行禮誦之經懺,及水陸科儀等。須知如來所說之經典,都是要人習學受持,自利利他,今云「不得」者,過在一個「揀」字。出家本為求了生死,弘法濟世,自應依照學習經典之次序,如法受持,勤求理悟,能持一句半偈,便受用無窮,何況多耶?

若以圖利之心,專揀應付道場經習學,只恐無始習氣現前,為利忘義,既負出家初衷,而稗販如來,更是罪過無量。須知佛法功德,貴在令人止惡行善,超凡入聖,至於應付經懺,祇是度生的方便法門,隨緣行化,本無不可,若以應付經懺為重,修行利生為輕,那就本末顛倒了。

偽造經典者,凡是無三法印及一法印之經,皆是偽造,如壽生經、北斗經、金剛纂、血盆經、血湖懺等,以及宣卷打偈諸書,皆應付僧偽造圖利,正信佛子不可習學。

不得習學命書、相書、醫書、兵書、卜筮書、天文書、地理書、圖讖書,乃至爐火黃白,神鬼奇怪符水等書。

命書、相書、皆論斷人的壽夭窮通之書,有阻人改惡行善之嫌,應知天有可禳之災異,人有可轉之禍福,古裴晉公還紋犀之帶,轉貧夭而福壽,便是一證。醫書雖可救人濟世,然日長學習,亂心妨道,若學習不精,反受其害,有曰「庸醫殺人」,故不可學。兵書論殺伐征戰之事,非沙門所宜。卜筮書占驗吉凶,然禍福無門,惟人自招,何處卜耶?晉臣顏含,郭璞嘗欲與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筮龜。卜筮世儒尚不為,況釋子耶?

天文書即仰觀星宿,以占歲時旱澇,國民災異之書。地理書是風水先生,選擇生居死葬土地之書。圖讖書為讖錄圖諱,占驗術數之書,有類現在的預言國家大事也。爐火黃白是道家燒丹鍊汞之術,有謂「能凝汞鉛成白銀,飛丹砂為黃金,金成服之,白日升天。」昔漢武帝及唐武宗信其說,服後皆中毒死。神奇鬼怪符水等書,屬道教的龍虎山張天師派,此派傳自漢末黃巾賊首張角,以遣神驅鬼,畫符噀水,為人治病為職業。此天文地理以至符水等書,最易流為迷信,與「智信而非迷信」之佛教相背,故不許習學。

不得習學外道書。除智力有餘,為欲知內外教深淺者,可以涉躐,然勿生習學想。

僧尼的職責,在住持佛法,弘揚佛法。所以初出家者,當一心專修內典,不得習學外道書,須俟內典精通,德學雙彰,入佛入魔,無不自在,於此智力有餘,為欲度化外教「知己知彼」,律制許涉躐外書「於日月中,當以二分受學佛法,一分學外典。」雖可涉躐,但不得生習學想。菩薩戒本經說:「菩薩於世典外道邪論,愛樂不捨,不作毒想,是名為犯。」又菩薩善戒經說:「為論議故,為破於邪見故,為知外典虛妄、佛法真實故,涉躐不犯。」

不得習學詩詞,不得著心學字求工,但書寫端楷足矣。

有平仄音韻和格律,以表達心聲之文體名詩。分四言詩、五言、六言、七言詩等。至唐又分古體詩與近體詩,現在更有無韻律的新詩。詞者詩之變體,由古樂府演變而來,是故「詩莊詞媚」。這詩詞為世俗人,抒情消遣之文學,沈湎其中,荒廢道業,故不學為宜。

字有篆、隸、楷、行、草等五種體,楷書是東漢王次仲所作,體型端莊,故曰端楷。沙彌練字,只要將「楷」體字寫得橫平豎直,端正整潔,就可以了,不必著心求工,荒廢道業,須知書法寫得如何美,不能抵擋生死。

不得污手執持經,對經如對佛,不得戲笑。

欲持經應先洗手,因果經說:「觸(污)手請經,當墮中蟲報。」持經應雙手平胸捧著,不得翻卷執持,阿難請戒律論說:「僧尼白衣等,因讀誦經律論等,行語手執翻卷者,依忉利天歲數,受畜生報二億歲,墮獐鹿中,恒被褶脊,苦痛難忍。」

經是佛語,是佛開示修行法門之慈航,故對經當如對佛。受持佛經一句一偈,智者當下悟道,愚者亦可永為菩提種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常念及此,怎敢戲笑。

不得案上狼藉卷帙。不得高聲動眾。

狼藉卷帙,是將書雜亂堆放。處事無條理,對法寶不恭敬,才會這樣,應速悔改。

凡讀經宜用書腔或梵腔。若隨眾讀經,聲宜調和,與大眾一致,不高不低,又不得油腔滑調。若私自用功,有二人以上者,不得高聲,免他動念。

不得借人經看不還,及不加愛重,以致損壞。

若借人經書看了不還,按書價論罪,所值五錢以上,即犯重罪,不可不慎。如有不敬,致損壞者,得慢法罪。戒之!戒之!


測驗題
1.試說學習經典的次序,並說明其理由。
2.智力到什麼程度,才可看外道書?
3.學佛經與看外道書的時間,如何分配?
4.怎麼知道是偽造經典?
5.污手執持經書,受何果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2 04:27 , Processed in 0.5416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