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卍续藏第78册No.1540法华经显应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7-6 14:4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法华经显应录卷下

  四明石芝沙门 宗晓 编

  洪州达禅师

  禅师法达。洪州人也。七岁出家。诵法华经。剃发受具已。往礼曹溪六祖能禅师。祖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观汝心中。必蕴一物也。达曰。念法华经已三千部。祖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祖又曰。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愚钝不晓。祖曰。此经以出世因缘为宗。唯一大事。佛之知见也。汝勿错解。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当知佛之知见。只汝自心。更无别体。但为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劳他从三昧起。种种劝令寝息。汝但执念为功。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如所说。不须诵经耶。祖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听吾偈曰。心迷□□□。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己。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念成邪。□无俱不到。长御白牛车。达既蒙启迪。欢喜说偈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祖曰。汝今方名念经僧也。达既领受玄旨。自此亦不辍诵持。委见传灯录。

  牛头山融禅师

  唐续僧传纪僧法雄。俗韦姓。润州人也。家世业儒。博通书史。然无经世意。一日偶阅般若。晓达真空。乃弃儒。窜入茆山。改逢掖而披缁。探赜此道。二十年间专精匪懈。贞观中于牛头石室为四众百余人讲法华经。是时积雪满阶。忽于凝冰中现华二朵。状如芙蓉。粲同金色。凡七日方隐。又宰公萧元善请讲般若。感大地震动。钟磬香案并皆摇飏至于寺外。恬然不知。又刘禹锡作师塔碑曰。师之神功。感旱麓泉涌。皓雪莲生。巨蛇摧伏。群鹿听法。矧师住牛头日。□□衔华之□□□四祖信禅师望彼山有瑞气。访之果见□□□多有□□之迹。一言契悟。传佛大法。自此应缘讲经。皆致灵验。是知古来禅教互相为用。于今则不然矣。

  明州太白禅师

  天童山景德禅寺。始西晋时。有学佛者立祠岩上。垂四百载。至唐开元二十年。高僧法璇按图记披榛莽得故迹。造精舍于山麓之东。秘书省正字万齐融首建多宝塔于西南隅。峭拔数仞。法璇居此。日诵法华。经感天童蹑云升降。捧天食来供。师遇夜则绕塔行道。人遥见师。身与塔之相轮等。初母夫人梦吉祥天女引行摩利上宫。已而妊师焉。兹所谓太白禅师也。寺有范的撰记。备述其事(四明图经)。

  湖州迹禅师

  尼讳道迹。号总持。不知何许人。得法于菩提达磨。考之传灯。达磨不契梁帝。遂往少林面壁九年。一日告众曰。吾欲西返天竺。汝等盍各言其所得。时道育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副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有一法。师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达磨遂以法付慧可而起家焉。迹既未阶于得髓。而履践之志未忘。即遁居湖州卞岭之顶峰。昼夜诵法华经。满十万部。几二十年不下山。后归寂。塔全身于结庐之所。至大同元年塔内忽有青莲华一朵。道俗异之。因启看见。尼肉身不坏。其华从舌根生。又于中获莲经一部。州郡录实表奏。来置法华寺。是寺至今大宋改额观音院。则以法华名山。尼之塔犹存。淳凞中住持僧净然重立祖堂以奉香火。题石记云。

  湖州天下上座

  师本名抱玉。姓唐氏。吴兴安吉人。母梅氏。孕协灵祥。即恶荤秽。既诞。龁岁即思佛乘。遂于尼总持法华寺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贯。自此日持七部。年登二十诣京受戒。时肃宗皇帝夜梦吴僧诵法华经。口出五色光。吴音清亮。洎翌旦升朝。敕京城僧能诵法华者二百余人并入禁中。帝视之皆非所梦者。其抱玉方入关。关令问其远来之意。答云。善诵莲经。持来受戒也。令奏。帝即降旨召见。帝曰。朕所梦者。音容宛若。遂来□□□赐坐诵经。至随喜功德品。口角放五色光。帝大悦曰。朕梦中所睹之光即此也。经才毕。赐七宝汤。令别筑香坛专为受戒。赐名大光。封天下上座。居京三年。专一持诵。又来千福寺行道。经四七日而梵音遍满。当通圣听。别居蓝田精舍。复诏住资圣寺。光以慈亲在吴。上表乞归报恩。来不允。再嘉首饰。戴法华经诵念。寻有诏许还。光奏曰。臣归乡有三愿。就养老母一也。乞度天下僧二也。欲增造法华寺三也。诏并许□湖州□官缗□□□□□□诏一道。多宝塔一所。弥勒像□□□□莲经一部。□□□□一副。奴一人侍行。既归。乃依法华寺松径筑庵以居。日持华偈报上大恩。至永贞改元季冬。往别刺史颜防善曰。余去矣。人世无常。犹如梦幻。还寺恬然坐逝。感异香飘拂三日不消。葬于庵侧。时众咸谓师即梁朝尼总持后身。至人垂化孰得而议哉。上见然师所立之碑。若准大宋僧传。传则以大光抱玉为两人。采访之误也。今更摭传文补遗者。师居蓝田日。寺僧先梦天童来降告曰。大光经声。通于有顶。非聊尔也。光一日宴坐道场。自见神人从天而下。以手按摩于心。自尔功力弥着。形神不劳。师偶山行。忽坠龙井。即思多宝佛塔。愿持此品十万遍。恍然奋脱。有若神人捧出。后诏住资圣寺。寺文德皇后造。忽遭回禄。于瓦砾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以事奏闻。降旨重造。光览其经。倍加精进。次乞归吴地。既归。即上乌程。相国李伸刺于吴兴醉。于持□□□□□□□□□□□□觇光公宴坐持经。光起面门□□□□□□□□□□□□衲四十年不曾洗濯。而戒香郁然。一日一饭。七十年不犯非时。李相素于空门寡信。而笃敬于师。亲着碑文。题曰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

  西京大圆禅师

  公讳楚金。生于京兆陈氏。母梦诸佛因而怀娠生。实法王之子。七岁厌俗。从本府龙兴寺出家。洎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即而诵通。声韵如流。进具之后。升堂听讲。宝藏顿收。尝于静夜敷咏是经。至宝塔品身心泊然。忽睹宝塔在前。释迦分身遍列空界。从是不出禅房。声诵六年。誓建斯塔以答灵应。诚怀一启。檀信善来。即遂兴葺。筑基之所。每夜持课。大众遽闻天乐之声。异香芬馥。师既理契佛心。即感通于帝梦。玄宗睹法名之下有金字。升朝垂问。罔不有孚。师声腾京辇。即符梦求。因赐五十万钱。一千疋绢。以为兴建。又御书多宝塔额。以奉□□□□□塔事□□□□□忏即感五色云气团于塔上。□□□□□□□□□□□□不远。我欲拉僧七人。聿成一志。昼夜塔下诵持。使香烟不断。法音无穷。众乐从之。每至春秋集同行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圣旨许为常式。道场之内所获舍利尤多。一日图普贤像。感舍利一十九颗出于笔锋。复刺指血写法华行法等经。并以黄金书此妙经三十六部。以镇宝塔。又写千部散众受持。化缘周毕。以乾元二年七夕右胁安然而逝。春秋六十二。天子恸焉。中使吊焉。塔于城西法华兰若。师自髫年便甘淡薄。衣不缯纩。寒足艾絮。一食中餐。三冬苦学。德行繁多未易具录。至贞元十三年窦文场奏云。楚金于天宝年为国建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余年。僧众礼念经声不绝。以历四朝未曾旌德。圣旨俞允来谥在圆禅师(师事迹。大宋高僧传依飞锡之碑。灵瑞载岑勋之记。采访不同。互有存没。今并二文以成全美)。

  苏州遵法师

  □□□□□□□□□□□□殊操洁志称之。荣曜不关于□□□□□□□□□□□一心三观。宗于佛乘。因广写法华经。于苏州支硎山置看经院。一日发其心。二日规其趾。作不逾序。殿阁化成。大历元年州将韦元甫等共睹殊胜。相与飞表。诏特署法华道场。自江以东建一十七所。皆遵之力也。复拉精行僧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上恩。又铸舍那像。起多宝塔。造弥陀佛。写三大部。溢于道场。后于灵岩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遵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自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证者知是涤垢之相。师竟归寂。此山寺有益翰二师。同梦大殿崩倒。实遵去之兆也(大宋僧传)。

  西河韵法师

  贞观中有法师昙韵。幼年拔俗。专诵莲经。尚余两卷。乃投恒岳闲静之地。讫此经部。忽偶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常诵□□□□□□□□□□□韵承此告。谨而行之。读至五台□□□□□□□□□□□二十年。身着弊衣。日唯一食。前所诵经。心口不缘已三十年。念之一字无遗。后乃兼通两卷。常欲洁净写是经一部。数年不办。忽感一书生云。善钞写。韵立规矩。就石室书之。旦入暮出。深怪所为。未盈旬浃。七轴俱了。师喜之。具膳以谢。忽然不见。后贼乱。以经藏于岩穴。贼平往收。乃委林下。箱幞已烂。经卷如初。后乃坐亡于西河平遥山。年八十余。师隐山林六十载。不希名利。不畜净人。不??公籍。不行己任。真耿介清轻之上士也(续高僧传)。

  东京章法师

  法师傅章。开封府人。厥父彭諲邑之上农也。尘务之外恒课佛经。又解诠旨。母邢氏。梦入法宇。手掬道器。因而娠焉。父知异子。指腹誓令出家。十一入道。师授法华.仁王.净名。不久通利。及去周罗。便于朗法师所听习法华。颇揭厉于法水章日□□□□□□□□□□徒向二十载。未尝少辍一日。作偈□□□□□寂灭从茶毗。烟尽火灭。舌且不灰。先是厥父读诵法华。亡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实为罕有(大宋僧传)。

  并州伦僧录

  沙门继伦。晋阳曹氏子。弱齿壮志。决求出家。本师授法华经。日念三纸。时惊宿习。为僧已后。学通此经。义极幽迹。由是撰法华经钞三卷。刘氏据并汾。醋重其道。署为右街僧录。处众宽猛相参。无敢违拒。一朝示疾。述愿生知足天。终后顶热。半日方冷。阇维次。舍利莹然。远近争请供养(大宋僧传)。

  五台英法师

  唐开元中有僧神英。沧州人。讽诵经典。日夜匪懈。遍参知识至五台山。一日游寺之西林。忽见一院额曰法华。英徐步行入。见多宝佛塔一所。暐晔繁华一如法华经所说。又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细妙光彩。神功罕测。院之规模状台山十寺□□□□□竟。英出寺□逢。众僧且非常所见者。行三十许□□□□□□□□□□无一物。英悲泣曰。此实大圣警悟于我矣。遂于仿佛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我当于化院之基建寺一所。以答灵应。既而日居月诸。檀信如林。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二菩萨像。功侔所见。院既落成。还号法华。英说法住持。其整齐若剪截焉(大宋僧传)。

  京师邻供奉

  师俗范氏。兖州人也。其父不喜三宝。见僧必咄唾。师小名邻儿。幼遇僧则慕之。因逃窜出家。依东都广爱寺。及披染。法名子邻。过十一年忽思亲归宁。父乃丧明。母亡已三载矣。师欲报鞠育。因诣泰山祠求知母之幽趣。即敷具一意诵法华经。誓见天齐王。王悯其恳苦。现形以问。邻曰。母王氏亡来已除服。今胡在。王唇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问我母何罪所致。王曰生和尚时多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汝由邻□□□□□曰□縻有分。放释无门。若往鄮山礼阿育王塔□□□□□□□□□□章山寺叩头哀诉。礼至四万拜。忽闻有呼邻声。望空。见云气中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故来报汝。言已而隐。今育王寺后峰顶上有翠微庵。即师栖止焉。师后广解经论。美声籍甚。肃宗皇帝乃召入禁中应奉。高其辩捷。赐紫服。充供奉官(大宋僧传)。

  庐山超法师

  僧景超。素持戒。范性质直。不苟徇解。包庐山。唯诵妙经为常务。礼华严经。一字一拜已及二遍。乃烧一指为供。次礼法华。炼指亦然。自后身肤内隐隐出舍利。磊落圆莹。或有求者。坐席行地皆获之。石晋天福中卒于庵所(大宋僧传)。

  洛京真法师

  法师名洪真。滑州淳于氏之子。少悟尘樊。决求出离。介然之性云鸡相高。师授妙法。一举通利。生来所诵约一万过。铠甲□□□□□者。后诣朝上表。乞焚身供养佛塔。来不允。真叹□善□□弱魔障尤强。遂退广爱寺。罄舍衣盂。作非时施。忽恬然坐逝。经于数日颜貌如生。洎迁化。舌根俨在。益更鲜红。伊洛之人重之如佛。刘汉时也(大宋僧传)。

  潭州亡名僧

  汉乾祐中。潭州僧亡名。恒诵法华经。口无他语。长沙文昭王特加礼重。召入天?府湘西院供养。然其语事诡异。一旦召知殿僧。令急襞掠佛像。各就两厢。众皆谓为发狂。相目而笑。须臾自入正殿。据佛座。俨坐而化。举州道俗敬而异之(大宋僧传)。

  宣城山神僧

  钱武肃王时。有僧自新。止瑞应院。尝入宣城山采药。穿洞行数里。忽见溪侧松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衲坐禅。有一磬新。击磬。僧开目曰何缘至此。乃敲火煎茶为待日夕。新托宵顾其僧。即上松巅大巢内诵法华经。声极清亮。令人乐闻。逡巡□□□□□苦。生人怖畏。速去速去。窥之乃虎豹也。翌日。新□□□□□□居此地。百见草枯。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采□黄粮置食而送别。乃曰。公食此。平生不乏食矣。新回至院。已经月余。及再往。则忘去路矣(大宋僧传)。

  成都府僧

  成都府有僧诵法华经有功。虽王均.李顺两乱于蜀。亦不遇害。一日忽见山仆曰。先生来晨请师诵经在。药市奉迎。至则已在。引入溪岭。数重烟翠。见一跨溪山阁。乃其居也。仆出曰。先生请师诵经。老病起迟。若至宝塔品。乞见报。师报之。先生果出。野服藜杖。两眉垂肩。嘿揖焚香侧听。而入斋则藤盘竹箸。秫饭杞菊。不调盐酪。美若甘露。饭讫下嚫一锾。仆曰。先生寄语远来。不及攀送。仆即送行。僧于中途问曰。先生何姓。曰姓孙。何名。仆即于僧掌书思邈二字。僧嗟骇。仆忽不见。凡寻三日。竟迷路踪。归视嚫金。乃金钱一百。中五六金。一半尚铁。由兹一膳身轻无疾。至大宋元禧中年一百五十岁。长游都市。后隐不见([箱]山野录)。

  相州昂法师

  相州有法师道昂。止开元寺。常讲法华经。一日讲次。忽见众圣幢幡音乐从空而下。告云。兜率陀天特来相迎。昂。曰天道生死根本。从来不愿。所愿者西方耳。言讫不现。须臾即闻西方音乐嘹亮。异于前闻。师忻然曰。时既至矣。吾当行焉。诸人好住。勤念弥陀。同生净国。言已香炉坠手。即于高座瞑目而终。四众深嘉异之(往生略传)。

  杭州智觉禅师

  师讳延寿。余杭人也。自儿稚时知敬佛乘。弱冠习诵法华。五行俱下。才六十日而毕。时有羊跪而听焉。尝为北郭税务专知官。见鱼鰕辄买放生尽。盗官钱并为放生用。事发坐死。钱王遣使视之。若惧即杀之。否即舍之。洎临刃。其色不变。遂??其罪。因投明州翠岩出家。文穆王赐与剃落。尝于国清行法华三昧。夜见神人持戟而入。师呵其擅入。神曰。久种净业。方到此中。又中夜行道次。普贤前供养莲华忽在手。因思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二愿毕生广利群品。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莫能自决。遂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一曰诵经万善庄严。于此二途有一功成者。须七返拈着。遂精祷佛祖。信手拈之。乃七番并得诵经万善阄。由此一意专修净业。遂往天柱峰诵经三载。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于口。从此发观音辩才。初住雪窦。后选永明。众至二千人。时号弥勒下生。勤大精进。日行一百八事。平生诵法华经一万三千许部。着宗镜录百卷。来入大藏。至大宋开宝中示疾。焚香告众。加趺而寂(师事迹大宋僧传.僧宝传.宝珠集并委载。以官钱[市]放生。用见东坡大全)。

  泗州德法师

  太平兴国中。江南僧怀德。自离俗谨愿饰身。诵通法华。因以得度。自尔虽登讲席。终以诵持为专务。晚游泗上。礼僧伽塔。 大宋遣使赉幡华上供。德誓欲焚身供养。先舍衣盂设斋。次衣以纸服。缠身灌蜡。礼辞众僧。手执双烛。登柴??中。发火诵经。火??熛高。其身聊侧。犹闻经声。观者莫不悲悼。及收余骨。室利尤多。使归奏。 上为之动容(大宋僧传)。

  杭州岩法师

  僧绍岩。雍州刘氏子。七岁入道。凡百经书览同温习。游方至杭州。挂锡水心寺。恒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感陆地生莲华。举城瞻瞩。岩亟蹂之。因发誓仰效药王焚身。时钱王笃重归心。苦留乃止。寻复潜往投身曹娥江用饲鱼腹。投而不沈。云有若神人捧足。适渔者拯之。钱王即造上方院。召以居焉。开宝中感疾。不求药石。即顾命曰。吾诵莲经及二万部。决以安养为期。今幸遂怀。言已坐亡。襄事官供荼毗于龙井山。获舍利无算。骨犹玉莹。乃以石函置于影堂。太师孙承祐制碑(大宋僧传)。

  衡岳云上人

  衡岳楚云上人。生于唐末。有至行。尝刺血写妙法莲华经一部。长七寸广四寸而厚半之。作栴檀匣藏于福严三生藏。又刻八字于其上曰。若开此经。誓同慈氏。皇祐间有贵人游山。见之。疑其妄。使人以钳发之。有血如线出焉。须臾风雷震山。烟云入屋。相捉不见弥日不止。贵人大惊。投诚忏悔。嗟乎愿力乃尔。余尝经游。往顶戴。之细看血线依然。禅月贯休有诗咏之曰。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三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事见林间录。淳凞间参政范成大过其寺。请见是经。以偈赞之曰。佛子真法身。晃耀紫金色。散满十方界。聚为七卷书。七卷遍河沙。震跃说妙法。非聚亦非散。是则法眼观。

  蕲州光法师

  蕲州永乐寺僧道光。为人纯素。里[门@(工/卜)]所敬。尝出血和墨写莲经一部。其行斜点画。匀如空中之雨。整如上濑之鱼。皆精进力之所成。知见香之所熏。不然何以微妙如此耶。又复于一毫相之间见万八千佛土。于一刹那之中入无量义三昧。名报佛恩。经行语默莫非受用。余自北还。睹其所写之经。观其施为。以与佛菩萨语言酬酢。岂复有世间之念耶。华严曰。念念不与世间心合。是大精进。光其以之(石门文字禅)。

  京师言法华

  言法华。莫知所从来。游行京师。初见之于景德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云。诵法华经。故以称之。饮啖无所择。道俗目为狂僧。

  仁宗国嗣未立。因夜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请法华大士俯临。明旦上道衣以待。俄奏云。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趍寝殿。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既至。升御榻。加趺受供讫。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谓侵寻嗣息有无。大士决之。师索笔书十三十三凡数十行。莫晓其意。后 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其言。师将化乃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已而寂(僧宝传)。

  姚江恩法华

  余姚龙泉上方有僧绍恩。不知何时人。专诵法华经为德业。时虎丘有释氏修雅者。作歌以美其事。辞意璀璨。卓绝古今。恩之行业虽未闻传记。而谛观此歌。足见诵习之功。其略曰。山色沉沉。松烟幂幂。空林之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结加横锡。诵白莲经。从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迹狼迹。十片五片。异华狼藉。偶然相见。未深相识。不知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至云世人纵见师之形。谁人能见师之心。世人纵识师之心。谁人能识师之名。师名医王行佛令。来为劳生治心病。能使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凡者圣。如是则非但人恭敬。亦合动龙鬼赞咏。岂得背觉合尘之徒不稽礼归命。

  灵峰古禅师

  建中靖国时有古禅师。道号灵峰叟。年十三时闻人诵法华经。恍然如宿归。因念之。不数月通利。诸兄谓可教。止之令读儒书。辄目病不愈。乃祷僧伽大士。忽梦雷击于目。睡中大呼。众惊视。其目已痊。遂求出家。果试此经。奏名落发。续南参三十年。因尔辍诵。晚岁再思。洎诵之。不遗一字。复得洞究经旨。参会西来祖意。感佛恩深。即逐品提纲。成三十二颂。其赋首题曰。迥绝言思称妙法。本来清净喻莲华。会权归实真方便。普为人除眼里沙。后总颂曰。不说说经超迹迹。不言言句显玄玄。傥因击节开心眼。一会灵山尚俨然。

  庐山可禅师

  释祖可。字正平。西蜀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崇宁中止庐山。幼瞻家学。预江西诗派。雅思渊才。非古之下。一日猛省曰。眉宇向秋。专于吟咏。忽若死魔索。战将何排歒。因扣一耆宿曰。藏乘秘典。何者为胜。宿曰。法华君于群经。固可信矣。可即躬览已而告曰。此经可取。止有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一联。颇协下意。可轻发此言。即感迦摩罗疾。举身焦臭不可近。逾三十年方殒。故丛林中以癞可目之。经谓。若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此人现世得白癞病。以可校之。佛言不虚矣(注法华经)。

  杭州日观大师

  师名善升。裔出钱唐仲氏。十岁出家。十五通莲经。十七剃发。访道东京三十年。与高儒达释游。深有佛学。天禧中诏下僧录。简长等注释御制法音集。师乃预选。事毕。赐师号。即还乡。康定中入天竺山。居式忏主日观庵。不下山十余年。诵法华经一万过。余至钱唐就山中见之。康强精明。话言如旧。一日置书曰。吾愿足矣。将去世。人必藏吾浮图下。愿公记之。后日果化去。余于是为作铭曰。山月亭亭兮师之心。山泉冷冷兮师之琴。其性存兮孰为古今。聊志之兮天竺之岑(范希文记。见圣宋文海)。

  湖州端师子

  师名法端。俗丘氏。乌程人也。自离乳哺便不茹荤。年未及冠试经祝发。隶业吴山解空院。初从祥符净觉法师学台衡三观。后往遍参。得黄龙法道。出世三迁至西余。每作师子吼。复作师子戏。人呼为端师子。后退居吴山归云庵。终日竟夜诵法华经。作诗曰。年老惶惶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儿孙睡觉应嫌我。石板时敲三四声。有母冢在山前约一里许。晨朝徐步诵经一部而归。湖人争请诵经。必得钱五百乃开帙。目数句??钱以去。遇饥寒者散之。好歌渔父词。月明则吟之达旦。霅有僧名回头。虽士夫亦安其妄。秀有狂僧号不托。说法诳世。师并勘破之。俞秀老作开堂疏曰。推倒回头。趯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渔父先闻。师闻此。便登座引吟曰。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大众称善。师曰。我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便下座。后因疾牙便迁化。寿七十二。东吴人祠之为散圣焉(师有语录亦见僧宝传)。

  明州莹教主

  师讳莹。不得上字。住明之江东广严院。乃延庆法智尊者门弟子。禀承教观。深造渊源。故人以教主称之。尝以银子书莲经七轴。内佛菩萨字则易以金书。笔法遒劲。殆超翰墨。玉轴琅函。见者竦敬。师竟归寂是院。冢塔犹存。其经虽历年所。而交收俨在。建炎中。院宇虏??荡尽。于瓦砾中独获是经。淳熙间有法莲讲主住持。一夜正睡熟。遽闻喧哄如千万人声。惊起乃见方丈别室遗火。火已穿屋。其经以小台子阁于柱上。冒火捧下。略无所损。嗟夫此经两经烈??。远由大乘功勋天龙翊卫。近则法师行愿坚固所持。佛言。读是经者。火不能焚。于斯验矣(宗晓亲见莲讲主说)。

  明州久法华

  明州开元僧可久。常诵莲经。时称久法华。平生回诵持善利庄严净土。元祐八年无病端然坐亡。过三日忽苏云。吾已神游净土。其土之相与十六观经所说庄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标当生者姓名。一紫金台标云大宋成都府广教院熏法华。已生其中。又一金台标明州孙十二郎。又一金台标明州久法华。又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坐去。至后五年。徐道姑果坐亡。亡时闻异香满室。过十二年。孙十二郎卒。时闻天乐之声。灵瑞重叠。人皆仰之(龙舒净土文)。

  苏州梵法主

  师名净梵。嘉禾人。姓笡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因而怀娠。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初住无量寿院。凡讲法华经十余过。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连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授羯磨法。呼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时有长洲县宰王公度。亲目其事。题石为记。又尝梦一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令捡簿云。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即遣使送归。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又在佗处忏期。蒙韦驮天捡点大众中有戒行不严净者。先已预定。后果忏法不全。时姑苏守应公有婢。为祟所恼。请师授戒。其妖即灭。葛氏请施戒荐夫。见夫绕师三匝而去。待制贾公睹师道行。即补为管内法主。师传持四十余年。亡后焚躯。舍利五色(宝珠集)。

  湖州明悟法师

  大师若观。世乌镇人。俗钱氏。从释于嘉会院。立行卓尔。四众钦之。绍兴十八年尝结十万人修行净业。其劝化榜子云。某伏念生死无际。轮回不息。唯安养之归则无退转。某遁迹山间。生灭梦幻几二十年。不入城市。常看法华.光明二经。日一百遍。计六十万部。誓与法界众生庄严净土。入会者各念佛号十万声。先得道者递相度脱。前后命终各执青莲华往生净土。一日空相讲主见访。齐次。食方三味。忽索笔书偈加坐而终。空相证明。大为胜异。荼毗正值日轮当午。舍利迸出。光莹夺目。道俗竞取。骨亦不存。呜呼。师之诵持。世未尝有。凡在见闻。莫不增上称叹(宝珠集)。

  温州褒法师

  沙门契褒。育身徐氏。代横阳人。幼怀出俗之志。得度于寿圣院。为人简重有明识。洎乎参学。因憩百越。睹见天衣山昙翼禅师行业。慨然景慕。乃发心终身诵法华经。自是还乡。不涉人事。一意宣持。至至和改元季冬念七日。澡浴更衣。称佛号而终。师平日。其诸大乘经咒。佛菩萨名。或览口诵。或刺血书。或逐字礼。并见乎别录。兹不具叙。当时文士访其塔者。率多留咏。今略誊三章。则师之功行可见万一矣。永嘉周侃诗曰。飞霜飞露。寒空寒夜。夜夜半冰。栏干紫皇。天众合指。掌听诵字。字到日上。天台长吉曰。金猊香喷空闲堂。经声松韵和清商。西风月落寒夜长。白芙蓉满心地香。又有不记姓名人曰。应向鹫峰亲得记。醍醐香味满心田。人间劫石终须坏。难坏吾师舌上莲(芝园集)。

  南屏清辩法师

  法师蕰齐。生于钱唐周氏。为僧专习台教。深入法华堂奥。名称普闻。七坐道场。其从如云。主南屏日。枢使蒋颖叔赠诗曰。道人重演莲华教。佛陇家风好谛听。师尝曰。吾观法华一乘。先贤多事赞述。而未闻以偈敷扬者。昔善慧大士颂金刚殊不恶。余早岁涉六籍百氏之学。喜为言句。今虽老惫。于此下语亦无愧也。因揭二十八品。各赋一颂。序品曰。一多深妙昔年稀。云影飞华景像奇。弥勒文殊两饶舌。始知躬禀旧威仪。方便品曰。重关无键叹难入。妙手敲开处处通。密叶残枝顿零落。卓然高格战清风。此颂旧有印本流行。聊记一二。庶与同道者仰止焉。

  湖州颖法师

  大观中。吴兴有法师元颖。传宗佛陇。义学宏深。余尝见师教典目录著述甚多。内有所谓法华续灵瑞集。世未之见。后遍求。果得之。其文两卷。以所录一百余人选为十科。一普贤证明。二妙因成就。三鬼神恭敬。四禽兽钦伏。五所愿成就。六化佛来迎。七往生净土。八果报生天。九舌根不坏。十香光表瑞。良由佛乘是一。感召随机。瑞相兹多。非师括综。世莫能知。师最后结唱曰。若以实相为法华。则诸经诸行莫非法华。若以稀有为灵瑞。则此身佗身莫非灵瑞。今特为是。集诸异迹。愿与见闻。如佛子所应得者皆亦得之。

  杭州雅阇梨

  阇梨从雅。钱唐人。??业净住院。依天竺海月都师。得台衡三观之传。然无经世意。乃曰。慕虚名争如修实行。言清行浊贤圣所呵。遂卜居南山天王院。专以读诵为业。平生阅法华经五藏。金刚四藏。弥陀十藏。礼释迦三十万拜。礼真身塔十遍。每一字三拜。礼法华经三遍。礼弥陀佛一百万拜。诵此佛号五千万声。时宪使杨杰嘉其精修。以所撰安乐国赞三十章赠之。师欲以此化导无穷。遂图三辈九品真容。列以赞文。刊石净住院。一生坐不背西。其精诚类如此。后无疾坐逝。感异香满室。天乐盈空。人皆谓西圣来迎之兆矣(宝珠集)。

  杭州渥法师

  释惟渥。钱唐金氏子。稚岁离俗。克勤妙经。考试中?。即预法流。立志深静。杜门谢事。声诵此经足五千遍。自康定二年起首阅藏。每卷终诵心经五卷。一藏告满。五藏心经亦圆。如是者三过大藏。看华严经二百部。光明经五千部。心经一百藏。金刚.小弥陀.大悲咒各二十藏。楞严.圆觉.维摩各三千部。千佛名经二千部。弥陀尊号一千万声。所有善因一意庄严净土。崇宁元年秋偶疾。捏印坐亡。寿八十九。火浴口齿数珠不灰。灵芝大智律师仰师之德。题曰。余历观三代高僧唯习禅诵经。临终异相岂非冥神空寂寓目圣境之所资也。出离要门。莫先于此。古德有言。为僧不应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寄言来学。得不思齐乎(宝珠集)。

  余姚异阇梨

  阇梨覃异。生姚江杜氏。脱素于龙泉寺。皇祐中普恩得度。习台教于两浙。所业既遂。即还旧居。或以住持强之。皆确然不就。晚年掩关绝事。专修净业。诵法华经满五千部。普贤观.弥陀经一万卷。佛号不计数。崇宁改元。忽染疾。召徒属焚香告曰。吾生净土时已到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言讫手结佛印泊然坐殒。荼毗舌根数珠不杇。人所敬叹云(芝园集)。

  钱唐聪上人

  僧思聪。钱唐人。年十五。父母欲为纳室。师深厌家狱。即逃入天竺灵隐山。就法安寺出家。立志勤苦。每日出城化僧供。夜而不寝。专诵莲经。至二十岁。抱经投试。即预选僧。自此日持二部。余则又称佛号。或谓之曰。诵经足矣。何必更称佛乎。师曰。命终欲生其国。安得不系念在心。一日感气疾。乃曰。某夜来已见佛菩萨众。并云同来接引。更两日吾其行矣。弟子祖安曰。恐是魔境。不可擅随。师曰。吾命终时。若于??中生莲华。则往净土之验矣。过两日。天始拂明。命安声磬。曰。佛及菩萨已满虚空。众共称佛。奄然而终。探其身皆冷。唯??前如掌许温润。有若莲华敷荣之状。果符所说矣(宝珠集)。

  秀州照法师

  法师灵照。东阳人也。生而杰异。志愿为僧。自入空门未尝偃卧。昼夜礼诵。未逾一月通法华.光明二经。年过弱冠。中试经第。进具以来负笈教庠。尽得台宗三观之道。累尸名刹。晚止华亭超果。元丰间结二万余人为社。仰东林之风。慕西方之训。尝梦弥陀三圣。师跪而问曰。某一生诵经。期生净土。为果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则生。勿复疑之。又于静夜诵经。梦睹普贤。因即发心造菩萨像。誓诵莲经一万部。以严净报。余之所诵不计其数。忽卧疾。谓众曰。吾病中见有异相。净土之期决矣。遂累足而殂。阇维。舌根不烂。柔润如生。舍利迸流。赤白相间。得不谓之精进力所持乎(芝园集)。

  乌镇湛法师

  师姓焦氏。名惟湛。世永嘉人。母夜梦吞宝塔因而妊身。幼年离俗。专课法华。考试得度。听习东灵钦公.慧觉玉公.普慈深公。炉[牖-片+韦]严密。尽得其奥。建炎中说法寿圣院。着光明.护国等记。凡作佛事必致应验。日诵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平日少睡。每至盛暑黄昏时。于草莽际停扇端坐诵法华经。施蚊蚋食。弟子以师年高。请罢苦行。师曰。蠢动之类安能自结法华胜缘。使噆我血者种大乘种。愿世世解脱。后退居庵室。数载精修净业。一日染疾。俨坐而化。荼毗烟所至处悉有舍利。士庶请求。如愿皆得。端师子尝参学于师。有偈哭之曰。山僧何事也悲情。为忆林间善友人。万部莲经犹未满。十方缘熟已分身。庭前老树飘黄叶。云外蟾光素满轮。若问我师何处去。无边界内已栖神(宝珠集)。

  明州明智法师

  师讳中立。鄞之陈氏子。母梦日轮贯怀而生。幼年杰异。遂令出家。才九岁。师授莲经。一披已入神矣。嘉祐中试开封府得度。从本郡延庆广智之门。服勤受道不曰所造之深乎。后请住是寺。始末十年。大开法席。每岁择其徒修法华忏。一日禅观中忽睹大舟。众欲乘之不可。师独往来其中。自是慧解泉发。讲法华玄.句.止观各数十过。平居似不能言。而讲辩雄毅。听者忘疲。所诵莲经一生万数。余之行门未易具载。一时抱疾。乃两闻异香。遂悉召其徒曰。宜各进修。再相见于诸佛会中。言已面西坐殒。待制晁说之作纪德碑。实四明之文宝也。

  明州无畏法师

  师名法久。俗郑氏。姚江人也。七岁出家龙泉寺。政和中中莲经第。祝发。阅寿五十。归寂于明之清修山。师风仪翘秀慧利过人。与物亡喜愠。谈笑春生。初听习于广严智涌之席。次遍参至苏台慧觉之门。孜孜游刃。不惮寒暑。尽得台宗不传之妙。续包腰云水。见大慧于双径。深蒙印可。无何本宗挽之出世。住清修院凡七稔。辟黉堂。延海众。师徒雍肃。雅有古丛林风度。山有师子岩。建无畏室。安住其中。常课十经。法华一部计二万遍。幽深境界不曰无人到也。雪溪希颜师尝以诗悼之曰。纱龛明灭篆烟残。七轴莲经在舌端。槁木身支窗几冷。流泉声落齿牙寒。险夷一节终无变。伏腊三衣更独难。犹恨犀枝从此始。谈玄无复口澜翻。时有吏部何圭以师道望。结为方外友。尝以亲老忌辰。命师升座诵莲经。事有感恪。为作一乘庵记。纪师之德云。

  杭州照阇梨

  思照。钱唐人。为僧已后。遍历教庠。研究宗乘。解既有闻。便即立行。每夕四更。即起熏炼净业。称诵佛名。懈怠比丘闻师之声。不遑安寝。昔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师亦仰效。即秉炉白曰。古佛不夺今佛之愿。今佛岂违先佛之愿乎。其自信也如此。尝刺血书法华一部。每一字一礼。至于十遍。如是乃至华严.楞严等经。共礼二百七十余卷。读法华经一千部。观经五藏。弥陀十藏。又化道俗结系念净业会仅三十年。一日感疾。夜梦丈六金躯。自此每日轮请七僧助成十念。至满七日。踊身合掌。同众厉声称佛。良久。屈指作印。奄然坐逝。阇维。齿及数珠不坏。众所具瞻。固非佞妄(宝珠集)。

  衡州南上人

  绍兴初。衡州有僧祖南。居止本郡法轮寺。自剃度来。唯专苦行。刺指血写法华经十余部。金刚经一百卷。弥陀经五万卷。如是书写。历二十七载。始终如一。常念弥陀。期生净土。晚年血尽形枯。无病犹能行坐。一日谒方丈。相见并无语。忽端然瞑目坐逝。详其意。盖欲堂头证明后事也。火化次。眉间涌出五色舍利。颗数无算。道俗请求。如愿皆得。大哉。佛子克苦。乃摩今古。罕有其俦。坐脱之际。宁不为西方之归乎(宝珠集)。

  明州誴大师

  在城广福院。僧可誴。俗杨氏。鄞人也。七岁出家。诵通法华。二十二策经落发。师风骨清耸。志趣不群。接威仪。谨言语。课诵佛书。日有常度。余闲则披阅外典。善诗章。工草圣。晚景一日去之。恪修净业。一览大藏经。九载熏修法华忏。行住坐卧常在其中。不见世间过患。一日寝疾。召弟子曰。吾大事将至。汝当精进行道。毋忽吾言。吾平生进修未尝犯戒。若实得道。死必有异。过数日。俄而床足上上产芝草一本。其色白。其纹如莲华。师见而言曰。吾居现此。去时至矣。即书偈曰。无经可诵。无佛可念。今日临行。大家证验。投笔跏趺而逝。郡人接足睹之。虽大守待制秦公亦倾心愿见。乃凿土盛华以上。且见土干而华茂根干异状。嘉叹良久。赠香以归之。昔贤有赞之曰。经看一大藏教。忏摩九载熏修。已证法华三昧。白莲平地生秋。实绍兴十六年也。院有记状。其华犹存。今并传摹之。

  X78p0051_01.gif

  明州实禅师

  四明石门饶益禅院住持传法僧彦实。幼年出俗。诵法华经。弱冠试中。承恩披度。自是六十年不忘心口。昨居绍兴天衣寺首座寮。乾道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忽于经案下地簟缝中生异华一朵。其色青白。二叶纤脉。全似莲华。日增盛。高一尺许。洎除去之。复于六月十四日又出一枝。亦二叶。长四寸。灵瑞异常。世盛传美。郡有武康丞曾迅。好事重道。述其本缘。锓木印施。仅三千本。今复登载之。庶托不朽云。

  X78p0051_02.gif

  明州澄照法师

  法师世裔慈溪。姓陈氏。名觉先。澄照赐号也。生而敏锐。脱素乎精进院。师授莲经。一读成诵。披缁已后。首入延庆明智之室。复升天竺慧觉之门。切问近思。一家教观莫不洞晓。众请住宝林院。法华三大部联环讲贯。授道无虚日。靖康春大旱。师对龙天讲经。即为三日之霖。百里欢呼。道俗感其神异。为树光明幢。永奉标识。次迁延庆法席。恢扬祖教。户外履满。绍兴八年退归宝林。作终焉计。师化导外。唯以法华为心要。日课未尝辍。通诵一万部。方丈向深处筑室。号妙莲堂。安住其中。唯此一事实也。志在西归。弥陀经持四十七藏。三心净业。可谓专注。后感微恙。为众说法。安然而化。廉布作纪德碑云。师主延庆日。月堂师始至参学。师识其瑚琏之器。即语之曰。汝必住此山。后果符其言也。月堂将终。乃告门人曰。澄照老塔在宝林草莽中。常有人于深静夜闻诵法华经声。此事尤奇。况师住此山。传持甚力。吾没后当就祖陇别筑一塔以迁之归。洎往启迎。乃见师灵骨栓索一萎。色如青铜焉。

  明州月堂法师

  师讳惠询。道号月堂。俗陈氏。其先永嘉人。乃祖寓居明之朐山。母尝梦一僧到家缘化。继而有妊。及在童龆。举止杰异。因舍从释。??业祖印院。师授法华。登案数遍即背读。人偕骇异。披缁已。归省亲。祖母谕之曰。汝既出家。当如吾温州忠佛子之为僧。无事勿得恋父母之室。师承此告。挺志于学。初止延庆澄照法席。师一见而器之。时草庵居第一座。乃北面咨承。博尽其要。复欲傍求异闻。遍参两浙。旋归。值圆辩师镇南湖。拻张宗旨。师智解崭然。当锋领悟。绍兴末中选住持。凡四迁而至延庆。巍巍法座。万指森围。人以恣辩宣扬同富楼那。岂不然乎。师虽被缘接物。而内行愈勤。莲经七轴日课为常。纵祁寒隆暑寝病亦复不懈。十载于兹。言行俱满。一日属疾。气色将行。弟子请说法。师曰。法岂有说耶。即索笔书偈告众。骤称佛号。垂乎两结弥陀印。跏趺而终。遗言依五天佛制火浴。法骨分为二。一祔朐山亲垄。一塔南城祖原。议者以诸祖皆窆全身。遂剃顶发以表师志。将一岁犹未往。偶学者至。启发瞻礼。忽睹舍利盈掬。光彩陆离。纪此则有提举陆公(沅)制为之赞。兹括其要云尔。

  明州和法华

  宋奉化广济。有僧曰法和。生于江氏。幼岁离俗。毓性平易。布衲被身。凛有古之风度。常诵妙经。旦暮不息。由此人以法华呼之。院有讲僧可依。一日抠衣请问药王焚身事。师不悉其用心。即为说是真法供之旨。和闻其言。喜跃而去。时当上元二十四日夜。方中院东北隅。巨火连天。一众奔救。忽睹师合掌跏趺于火中。口嗫嗫犹诵经。其前设香灯供莲经。又安辞世颂发愿文。颂曰。急水装舟。到岸不流。残雪已随红焰尽。清身足步圣前游。愿文其略曰。法和愿焚此幻躯。成无价香。先奉十方三宝妙法上乘。次供天龙八头。先冀 二圣回鸾重兴社稷。然后愿我再出世来。常演大乘。广度群品等。其火爂高。间有五色光耿耿于空。是夜绝风翳。俄闻凛裂鼓震之声。又有异香芬馥。既而翌日本师敛骨于房外。有四信女趍礼化所适。见余灰涌动。试拂寻之。偶得舍利二十余粒。众复拥观。其骨珠颗絫絫然。自此声驰。请者愈多。应现愈繁。骨与灰竟而撤尽。有人得一齿。藏于箧。富室愿乐之。授三十千。其为人笃敬也类如此。院门首营停塔以奉标识。无何四众瞻礼络绎而来。有若蜂屯蚁慕者焉。时玉几峰礼真身者有妨。即以兴妖讼其事。太守少保郭公莅政严毅。追主僧囚之。过数日呈案次。忽一蝇子飞住笔端。其声哀泣。驱去又来。帅知遗身者感通。掷笔以释之。即绍兴四年甲寅岁也。院无碑志。宗晓访。寺之耆宿尚存亲见闻者。因得叙。摭庶补佗日僧史之求云。

  明州佐法华

  僧云佐。出家鄞之海慧院。素持法华经。策试得度。自是参学台宗。虽往返江山多历年所。而不废所业。晚归延庆。四十余年隈廊静室清诵琅然。日以四部为率。年八十余。偶老病。不至困瘠。即索汤沐浴更衣整肃。召同袍讽四安乐行。少选之间。端然坐逝。洎从火化。烟焰上作金色。或五色芬芳。至收余骨。得黑色坚固。其相内空外圆。状似槵子数珠。人颇异之。

  明州岳林寺莲经

  明之奉化岳林宗福寺。敕赐崇宁阁。乃奉安布袋师真像处。绍兴三十一年遗漏并而荡尽。于瓦砾中得妙法华经一部。不损一毫。真法门灵端矣。时月堂法师慧询有诗赞之曰。玉轴金文起梵宫。信知妙偈亦难同。几层楼阁随烟墨。一部莲经出火红。香捧瑞光分宝鉴。月含真色射寒空。可怜法末人骄慢。重显摩腾筑范功。一云。昔泉州净因禅院有宝阁遗火。煨烬之余。独法华经一部俨然如旧。四众莫不仰叹佛法神功。曾朝奉遂作此诗。然二处人物悬远。访问无由。今兹两存。俟知端的者刊正之。

  明州鉴宗师诗

  绍兴末。明州慈溪东寺韵监寺房。有山童洪志。一七岁出家。师鞭?有度。诵彻莲经。每至静夜绕普贤殿诵之。音声清雅。听者奇之。寺有雪庵宗师鉴公赠以诗曰。楚楚山童情自闲。未知身世两相干。时将碧篆摇窗下。每把青莲味舌端。湖月飞来云屋冷。松风吹落藓床寒。此时流水声凄婉。侧耳天仙怕夜阑。

  明州全法华

  元祐中。明州慈福院有全法华者。诵经三十年。以部计之一万五千矣。平居萧然一室。隐几而坐。念珠在手。诚诵在心。门外纷纷。彼且不动。昼于是。夜于是。无一毫惰意。师有弟子梵容。参学至上京。时左街僧录净照禅师道臻。住十方净因礼寺。闻师之德。赋诗以寄之。朝贤一见。光贺盈轴。左朝散郎大理寺簿徐耘撰序。刻石于院。今纪六首。聊传师德。僧录曰。几回七轴断韦编。持诵由心久愈坚。闻说高年倍精进。舌根应似一红莲。左朝议太夫尚书屯田郎中李之纯曰。去里为僧脱户编。精持妙法久弥坚。身心清净将何并。大华峰巅玉井莲。左朝奉太夫尚书户部郎中林邵曰。隐几萧然诵宝编。真如不动此心坚。清晨数卷聊遮眼。好对匡庐社里莲。左朝散太夫尚书刑部郎中莫君陈曰。大事因缘诵七编。一炉香火老弥坚。师应悟入身清净。愿效当年赞碧莲。左朝奉郎行秘书省著作黄庭坚曰。摄意持经尽劫灰。人间处处妙莲开。佗年诵满三千部。却觅曹溪一句来(石刻载二十首)。

  明州亲法华

  僧智亲。俗薛氏。鄞县万龄人。丱岁出家栖心寺。从师授莲经。誓以背读。绍兴初国朝开场?试。中选为僧。自尔遍学教律。开发本心。已而归隐旧所。杜门一室。绝去名利。日持一部为率。时城东集众诵习此经。愿请师为教授。师不获已。力为主之。其号昙华社。至今犹存焉。晚年加功进行。日宣两部。或至于三。师十科供职。无忝讲持。时多禅讲。遂播为声。诗积三十家。亦一时盛事。弟子法侔犹藏真墨。今撮其要。庶几传远。沧洲禅师慧普首唱曰。舌上青莲喷异香。功成万部可揄扬。未尝安寝长精进。个是僧中真栋梁。萝月禅师曰。经帘终日对炉香。流水清声自抑扬。有道只应生间世。高僧不独在齐梁。慧耘师曰。密室莲芳远透香。三周大事广敷扬。茆茨下有擎天柱。大厦高堂空栋梁。智心师曰。竺坟供课饱闻香。舌卷潮音遍举扬。鹊鼎有怀熏净凡。燕泥无复涴雕梁。

  明州纯法华

  鄞水慧灯院僧道纯。俗王氏。政和中入道。至于建炎兵寇入境。戕害良民不可胜数。师见而深怀恻隐。唯念佛法可以升济。因发大心专课法华。仅二十载满一万四千部。尔前诵习不在其限。年登七十。营斋庆忏。次得阮山珣禅师制疏。其略曰。爰自国婴烽火之变。人遭涂炭之忧。是以感发丹衷。增修白业。受持一乘之秘诰。克勤精进之余风。篆烟不断于明窗。贝叶长敷于净几。春秋过眼。几番之叶落华红。事物虚怀。万境之水流云散。睹龙女成佛则了知非相。慕药王炼臂则誓欲亡躯。三沐三熏。消白日于七千二百。一舒一卷。翻黄卷于九万八千。获无难缘。惟深庆幸。师寿八十七。绍兴二十七年十月望日沐浴盥掌更换净服。告众坐驰。荼毗次。竞收设利。罔知厥数。佛化增光不在斯人欤。

  明州戒讲师

  鄞川管江法庆院。有僧法戒。俗杜氏。正因出家。行业真实。平生茹素。不顾形骸。尝于院造大佛殿。建多宝塔。浚筑巨塘灌溉南亩。众受其赐非一日。绍兴二十年法堂弊漏。发心翻盖。即偏走人。间刺血书莲经一部。积施利以成之。翻盖次。乃以是经?为三分。褁以三重夹幞。外缠油单。奉安三道火珠内。意以镇院宇永为不朽耳。后过二十年。栋脊又损。戒复重修其火珠并而取下。及观其经。绝不见片幅。道俗深嗟其异。识者以谓师之诚意感天龙迎去崇奉矣。其僧后传台教。住持此山。宗晓尝亲访之。因得其详。

  高尼(凡一十三人)

  洛阳馨法师

  东晋时有尼竺道馨。生于泰山羊氏。立性专谨。与物无忤。在沙弥时为众所使。甘苦无倦。年二十诵法华.维摩二经。研求理味。老而益勤。比丘尼诵经自馨始也。住洛阳东寺。秉节戒行。为人所宗。时有一女名杨令辩。专行黄老服气之术。人亦敬事。而嫉馨为人。密以毒药纳其食。馨中之。弟子问病所得。乃曰。成不道也。皆酬夙缘耳。遂卒(大藏高尼传群字函)。

  司州贤法师

  尼讳智贤。俗赵氏。常山人。戒行修谨。旷然不杂。时司州太守杜霸信服黄老。嫉忌释宗。符下简汰。制格高峻。非凡所能。以格试贤。贤则有余。逼贤独住。贤识其意。誓不外犯。及符坚立。特敬之重。为造织绣袈裟。后住西寺。洪显大法。诵正法华经昼夜一遍。其所住处常为众鸟依栖。经行随逐(高尼传)。

  江陵寿法师

  宋元嘉中有尼道寿。不详何许人。清和恬寂。以孝恭称。幼受五戒。未尝毁破。因丁父忧。遂成瘦疾。年深不差。乃尝愿曰。吾若疾愈即往出家。病果愈。因从剃落。晚住江陵祇洹寺。勤苦绝伦。诵法华经满三千遍。每见光瑞。不以为称。一夜忽见空中宝盖垂覆顶上。时以为持诵之验(高尼传)。

  江陵玉法师

  尼慧玉。长安人。勤行戒善。道德通备。教化游行不避寒暑。住江陵牧牛寺。诵法华.楞严等经。旬日通利。世以为奇。宋元嘉中为苦行。斋誓曰。吾若诚心有感。舍身之后必见佛土。七日之中愿见佛光。至于五夜。寺东树林忽现光相。形色赫然。众见欢喜。即于发光之地起立禅堂以安清众(高尼传)。

  山阴宣法师

  法宣尼。剡川王氏女。幼抗志离俗。七岁即蔬食。十八诵通妙法。兼能解其指归。坐卧之时辄见帐盖覆上。骤有媒娉。誓而却之。年至二十。父母??就齐明寺从释。即于是日帐盖不现。自尔博览经论。探颐奥理。晚迁山阴昭明寺。经律迭讲。声高禹穴。所得嚫施。造像写经。梁衡王元简到郡请为母师(高尼传)。

  高邮华手尼

  尼高邮县人。志节霜净。言行冰清。诵妙莲华不舍昼夜。初诵一卷。忽于右手爪上生一华。状如绫系。次第诵至第五。五指爪上皆生一华。诵彻六七。掌上并生二华。大过爪上。由是声传帝阙。陈武皇敕入看之。从此郡人竞呼为华手尼(灵瑞集)。

  河东尼信师

  唐武德中有尼法信。通持法华经。谨愿始终。仍欲精写一部。遂访书人。倍酬其直。别置堂户令书之。每一起一浴。更着净衣。仍于案上凿壁通外。如一竹筒。书生凡出息。轻含竹筒吐息于外。写经七卷。八年乃终。设斋庆忏。立净道场。香华崇奉。至贞观十三年。有龙门寺僧法端常讲是经。以此尼经本精至。遣人往请。尼固辞不已。而自送去。及法端开读。唯见黄纸。了无一字。端惭惧。即还之。尼知有所犯。即以香汤灌涤其函。顶戴绕佛行道凡七昼夜。及开视之。还复如故(法苑珠林)。

  东京法忍二师

  晋陵黄氏。生二女。姊五岁。妹三岁。适有人于庭诵莲经。姊妹听之乃曰。吾解此矣。从此遂能谈实相之义。后俱于京师安国寺为尼。长名持法。次曰慧忍。二人同志修法华三昧。忽有一尼自号空姑。词貌甚异。与共止宿。每至中夜身光赫然。如是三年而去。或者问之。二尼皆笑而不答。识者案经即普贤也。由是名动京师。虽一行禅师亦复钦敬。梁肃为作行状云。

  荆州姊妹二尼

  贞观初。荆州有姊妹二尼。同诵法华。深厌形器。俱欲舍身求无上道。从此渐断粒食。服诸香油。预告道俗克日焚然。即于城大街置二高座。以蜡布缠身。唯出面目。诵法华至药王品。姊先以火炷妹顶。妹即以火炷姊顶。清夜两炬炳曜同辉。火?至眼。经声尚明。至于明旦。合座同烧。骨肉并销。二舌俱在。众为起塔以旌万世。见续高僧传遗身科。

  润州润法师

  尼法润。住丹阳三昧王寺。自少入道。精修禅慧。通诵莲经。日夕不替。至七十四而化。遗言令露尸施生。命弟子遵承。虫兽啖尽。唯心舌俱存。舌犹赤色。心稍黑焉。众即起塔缄奉(灵瑞集)。

  京师尼通师

  宋元嘉中京简静寺有尼智通。年貌姝美。信道不笃。罢嫁为梁群甫妻。后生一子年七岁。家贫无衣。为尼时有法华等数卷经。皆素绢书之。即浣捣为衣。儿着之病作。恍惚惊悸。变体剥烂。状若火疮。生白虫。日去升余。燥痛烦毒。昼夜号叫。忽闻空中告云。坏经为衣。得此剧报。旬余而死(法苑珠林)。

  信男(凡三十二人)

  庐山刘遗民

  刘程之。德号遗民。汉楚元王之裔。坟典百家。尤好佛理。义照公候。辟命皆逊免之。庐山远公结十八贤莲社。推公为上客。自是卜居西林。十二年中修念佛三昧。一日萦疾注念次。见佛白毫光。又见弥陀身紫金山。毫光散彩。程之请佛摩顶。覆我以衣。佛即为摩顶。引衣覆之。又见身入七宝池。饮八功德水。饮已甘美异香发于毛孔。因告众曰。此相现时。吾净土缘至矣。即对尊像焚香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西方净土。先持此香奉上释迦。次供弥陀。愿必折摄。三奉持妙法华经。所以得生。功由此经。言已向西合掌而逝。刘得如此。全是法华经力。因请众僧共转此经数百遍以助其行云(远法师庐山集)。

  并州诵经灵舌

  北齐武成皇帝朝并州东罕山侧。有人掘地。见一处黄白相间。忽得一物。状如两唇。中有一舌鲜红赤色。州县异之。以事申奏。上问臣僚。皆无答者。即诏沙门大统法上。上奏曰。此是持法华经者六根不坏报也。其诵千部。徴验如此。帝遂来中书高珍曰。乡是信向之人。自往看之必有灵异。珍承命而往。乃集诸持法华经僧。执炉旋绕。宣诵此经而告之曰。菩萨涅槃已经像法流行。欲无谬者。请现灵瑞。言已声诵。此之唇舌一时鼓动。有如读诵之相。四众睹见莫不毛竖。珍回奏。诏以石函缄之。立塔旌表(梁高僧传)。

  长史张畅

  晋有张畅为谯王长史。王与畅因事系庭尉。畅夙有正信。便即发心诵法华普门品一千遍。以求脱免。念言之至。枷锁寻即断坏。二人俱得出。晋谢敷观音传纪此。天台别行义疏引。

  贞节处士庾诜

  梁庾诜。字彦宝。新野人。幼听警。笃学经史。赋性夷简。特爱林泉。蔬食弊衣。不事产业。少与武帝相善。及起兵。署为平西府记室。又诏为黄门侍郎。并称疾不起。晚年专志释教。宅内立道场。六时礼忏。诵法华经。每日一遍。忽于后夜。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后寝病惊觉曰。愿公复来。不可久住。颜色不变。遽然而化。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域。诏谥贞节处士。以显高烈(南史)。

  魏州刺史崔彦武

  隋开皇中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受职行部。至一邑。忽谓从者曰。吾昔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旧住处。因乘马循巷屈曲至一家。命扣门。主人老翁开门相迎请入。武升堂而坐。老翁曰。官人何事至此。武即言。吾前身是汝之妻。老翁曰凭何为验。武曰。吾昔所诵法华经并金钗五只。藏东壁上。去地六七尺。其隆高处是也。其经第七卷后一纸火烧。失去文字。吾今诵此经。其后恒忘失也。因令人穿壁高处。果然得经。火损后纸。并获金钗。一如其言。主人泣曰。亡妻在日。常诵此经。金钗亦其所有。彦武又曰。庭前槐树。吾昔产时解头发置树空中。试令人探之。果得其发。主人见已悲喜交集。彦武即留衣物赐之而去(灵瑞集)。

  并州书生

  并州城西有一书生。未及而立之年。诵持莲经。得佛法意。誓愿焚身供养大乘。乃集数百干蒿叠成一楼。问其故。秘而不言。忽于中夜把火自烧。迨人往救。已噬脐矣(灵瑞集)。

  江陵岑文本

  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怀正信。常诵法华普门品。偶?干乘船过吴松江。中流风作。人船俱没。文本浮在水面。闻人语曰。但念佛诵经必不死也。如是者三。自此随波达于北岸。后于江陵设斋。云徒并集。有一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遇害。当逢太平致富贵也。言已而去。文本忽一时食碗中得舍利二颗。获太平富贵。皆如僧言(灵瑞集)。

  临沂王梵行

  开皇年。临沂有王梵行。少瞽两目。其母慈念。口授法华经。诵计一万七千部。其后目虽瞽。其日夕往返。织簟缝衣等事皆无碍。人疑其别有所得。问之终不肯说。布衣蔬食。终身不娶。年七十一而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竹林禪寺住持 | 如悟長老圓寂 | 竹林寺住持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法平法師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淨耀法師生病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極樂寺 | 從慈法師 | 禪修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11-23 11:45 , Processed in 0.3068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