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復: 0
|
心念与命运(三)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心念与命运(三)
--------------------------------------------------------------------------------
总目录: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
第四章 心念与功名
第五章 心念与官禄
第六章 心念与婚姻
第七章 心念与子嗣
第八章 心念与前程
第九章 心念与手足
第一章 心念与苦乐
苦乐感受,随心而异
痛苦与快乐在於一念之间。
就世俗和相对的观点来说:外境和物质都是中性的,随著人的心理状态不同,而感受痛苦或快乐。在同样的物质和环境下,有人感到快乐无比,也有人觉得痛苦万分。例如在论语的「雍也篇」中,孔子称赞颜回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吃一小箪饭菜,喝一小瓢水,别人都受不了这麽贫苦的生活,颜回内心的快乐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实在有贤德啊!」这就是「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明证!
由於精神修养和心理状态不同,有人在最差的物质条件,也能感到快乐;有人纵使在最好的物质环境,也是心不知足,痛苦难受。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心念清净时,才能感受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心不清净,只能感受到相对的苦乐。
由於我们的念头和思想不断地在变动,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喜悦和忧愁也飘浮不定。
如果从究竟和绝对的真理来看,世间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缺陷、有副作用,而且生灭无常的。所以感官的快乐享受也都是暂时而且要付出代价的。比方说:买了高级的轿车和别墅,必须付出很多钱,保养费和心理压力也会相对提高。而且,越是名贵的物品,越会遭到偷窃,遗失或毁坏时,便会觉得越心疼。有人觉得吃山珍海味很快乐,但是每天吃同样的东西,日子久了,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感到痛苦。只有在心灵上才能找到常久的快乐。所以华严经的净行品才建议我们:「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就善恶来说,饮食是中性的,有人为了服务人群、增进道业而吃,有人为了为非作歹、放逸淫荡而吃。同样的情形,升官发财本身也是无善无恶的,因为升官发财以後可以造福乡里,也可能横行霸道。
许多人都认为升官发财很快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便会晓得不一定如此。因为升官发财的快乐也是短暂而且有副作用的。有些人因为升官发财产生傲慢,眷恋官位、权势和财产,甚至到临命终时还放心不下,而死不瞑目。有的人因为升官发财而遭到小人的嫉妒、排斥和觊觎。有的人因为升官而鱼肉百姓,有的人因为发财而为富不仁。只要心不满足,认为自己所升的官位总是不够高,或者所赚的钱财经常不够用,甚至怨天尤人或者嫉妒别人,他便会感到痛苦万分。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师范学院的女高材生,她是全班第一名,在毕业典礼那一天,她也得到全校第二名的殊荣。然而,她在领奖时,却哭得好伤心。由於她不是全校第一名,她不能代表毕业生献致答词。她认为这一件事很重要,耿耿於怀,把思想的焦点集中在「我输了」这一个消极的黑暗面,而忘记自己仍是非常优秀而且幸运的,所以快活不起来。
我也看见一位富翁听了两百多万元的音响而闷闷不乐,因为最近又有更高级的名牌机种问世,他认为自己那套音响已经落伍了。他为自己不能拥有世界最好的音响器材而感到自卑与无奈。
殊不知:欣赏音乐的快乐,主要来自心境。如果烦恼一大堆,心里没办法宁静下来,以欢喜和感谢的心去聆听音乐,是无法得到快乐和喜悦的。心境不佳,纵使聆听世界上最贵的音响、最好的交响乐团、最棒的指挥,也是只有形式而已。况且,物质的进步和欲望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我们把生活的重点放在物质上,那我们便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当我们成为物质和欲望的奴隶,那有自由和幸福可言呢?
从另一方面来说,有的穷人家听了一台又破又烂的手提式收音机或随身听,边听边唱,高兴得笑不拢嘴,脸上露出满足和悠然自得的表情。你觉得他是否比前面那位富翁快乐呢?
所以,我说:快乐主要来自心念,而非外境。
每个人都有遗失东西的经验,尤其当我们遗失贵重或心爱的物品时,更是忧苦煎熬。但是只要我们能转变心念时,便可能化痛苦为快乐。例如:把遗失东西当做布施想或还债想,心里自然感到开朗和欣慰。
观想自己把遗失的物品施舍给别人,而且想像他使用得非常愉快,不但可以扩展我们的仁爱心,而且能增进福德。
如果能把遗失当做还债想,我们便没有理由忧愁。因为前世欠别人债务,所以今生必须偿还。越早偿还越好,免得将来又增加一笔可观的利息负担。
无论遇到任何逆境,只要我们放大心量,常存慈悲、感恩和欢喜,便可以化苦为乐,无入而不自得。
心念是因,苦乐是果。心念有善、恶、无善无恶的分别,果报只有苦、乐、不苦不乐的不同,却没有分善恶。因为果报是中性的。譬如说:「布施得财富的果报,偷盗得贫穷的果报」,布施是善,偷盗是恶。行善得乐,造恶受苦乃是自然界的因果法则。但是财富和贫穷等果报,只有苦乐不同,本身却没有善恶。因为有的人获得财富以後会慷慨施舍,有的人却因此而为富不仁。贫穷也是中性的,我们常听人说:「贫穷是罪恶」,其实这不正确。有人因为贫穷而奋发向上,勤劳好学;有的人因为贫穷挺而走险,作奸犯科。其实,问题不在於贫穷本身,而在於当事人的心念和态度。如果说:「贫穷是罪恶」,犯罪又会受苦,那穷人将永远没有快乐和翻身的一天,这跟事实不符。因为在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贫穷而心地善良、工作勤奋的人。
换句话说,果报在道德上是属於中性的,它只有顺境或逆境的不同,本身并没有善恶。因为当事人感受果报或处理顺逆境的心态不同,所以才产生苦乐和善恶的变化。
放大心量,离苦得乐
消除苦恼的方法很多。只要把苦恼的原因寻找出来,加以改善,苦恼便马上会减少。观察苦恼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没有实体,也可以消除苦恼,这叫做「把苦观空」的智慧。
另一种消除苦恼的方法,就是「把心量放大」,心存感恩。人之所以苦恼,主要是因为我执。所以华严经启示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胸襟。
怎样把心量放大呢?譬如说:练习国术的人,站桩(或蹲马步)很辛苦。但如果把这种苦观想为代众生受苦,而且愿意为众生受无量的苦,那麽痛苦也会减轻或消失。不过,刚开始练习观想代众生受苦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做假」,观想起初当然是一种假想或想像,但只要诚恳和专心地练下去,练久了,就必然会产生逼真的效果。到时候,就会真的感觉是在代众生受苦,而且甘之如饴。
同样的原理,当我们念佛求往生净土时,我们不要只为自己念佛,只有自己才能往生净土。我们要扩大胸襟,不断把心量放大。我为全家或同车的人念佛,希望全家或同车的人都能往生净土。心量不要只局限在自己、全家或同车的人,把心量扩大到「所有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或「尽法界所有的众生」,那岂不是更豪放、更自在、更洒脱?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所有的众生念佛,愿所有的众生都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这样不但容易破除我执,而且所有冤亲债主、父母师长全部包括在内。因为他们都是法界众生的一小部份。
如果说,某一位亲友或眷属特别病重,急需我们念佛回向给他。那麽,我们也可以善巧方便,把念佛功德回向给那一位病重的亲友或眷属,然後又代他把功德全部再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样不但大家都圆满,而且福德广大无边,比单把念佛功德回向给某一个人要好得多。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做了任何善事(不管阳善或阴德),如果没有回向给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而只回向给某一个人,一定要代他再回向法界有情,同生净土,成就佛道。
当然,回向往生净土和成就佛道,比起有少数人拜拜只求自己事业发达、六畜兴旺、财源滚滚等要好得多。因前者是究竟真实的大利益,後者只是鸡毛蒜皮似的人天福报,不究竟,也不永恒。这些世间福报,追求时历经千辛万苦,得到手时又有一大堆不好的副作用,比方说,事业发展以後烦恼的范围也扩大了,六畜兴旺以後造恶业就容易了,财源滚滚以後不但会引起宵小之徒的觊觎(希图非分之想),也时常要为钱财操心。如果没有智慧,钱财和富贵极易使人骄傲、怠慢和堕落。这叫做「福能生祸」或「因福得祸」。
心存欢喜,随遇而安
邵康节每一年耕田种菜,都只求衣食无缺。他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安乐窝」。因而自号「安乐先生」。
早晨,他焚香宴坐。傍晚,喝三、四小杯酒,稍微有点醉,他便停止。兴之所至,他就自己吟诗。无论遇到任何事,或做起事来,满怀欢喜。到城里游览,则乘坐小车,随意而行。许多士大夫家认识他车子的声音,争相等候迎接。小孩子都很高兴地欢呼:「安乐先生来了!」
他有时在城里住了两天才回去。
(评)君子以太和元气为主。止庵子常教人除去杀机;子每每教人培养喜神。大圣人的申申夭夭(安和舒乐貌)与兢兢业业(谨慎恐惧貌)起初并没有什麽不同的意义。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麽缘故,无事而却时常忧愁,面对各种景物也快活不起来,那岂不是生活在一座活地狱中吗?从前有人说:「那有恒常不变的景物呢?我们只能把握所处的心境而已!」诗经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本来是非常凄凉的事物,但一经点破,便可能成为佳境。如果一个人闷闷不乐,出门便时常会遇到障碍,即使看见春花秋月那麽美的景色,他的眉头也不曾放宽一下。(《德育古监》第一三二页)
从心下手,受用无穷
有一天,石屋禅师所住的屋子里,闯进了一个小偷。
禅师问:「你是谁呢?」
对方回答:「我是小偷!」
石屋禅师又问:「你一共偷了几次?」
小偷回答:「不计其数!」
禅师问:「每偷一次,你可以快乐多久呢?」
小偷回答:「顶多维持几天而已,因为快乐不久,所以我必须再出去偷。」
禅师说:「你为什麽不好好地做一次,以後常久享受快乐?」
小偷惊讶地问:「你也曾经偷过吗?」
禅师答道:「我只偷了一次,就终身受用无穷。」
小偷问:「你能教我吗?」
禅师抓住小偷的心胸,说:「这是宝藏所在,我便是从这里下手的!」
那位小偷突然觉悟,洗心革面,归依了禅师,而且开始学禅。(取材於《星云禅话》第一集第一六○页)
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程夷伯二十九岁时,曾经梦见父亲告诉他:「你今年会死,可以求觉海救你!」
他醒来以後,感觉十分迷惘。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四川的出家人,对相术非常精通。他叩请师父的法号,师父回答:「贫僧法名觉海!」
他请觉海法师算命,师父回答:「你的年龄很短促,恐怕不能活到明年!」
程夷伯再三恳求觉海法师,法师就找了一杯水,呵气到水中,然後叫夷伯喝下这一杯水,并且说:「今天夜晚,如果有吉祥的梦,可以立即通知我!」
当天夜晚,程夷伯梦到一间官府,左廊下所站立的男子和女人都穿戴整齐,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右廊下所站立的人都戴上枷锁和绳索,而且哀号哭泣。旁边有一个人说:「左廊是修建桥梁和道路的人,右廊是毁坏桥梁和道路的人。如果要增福添寿,自己可以选择!」
於是,程夷伯就发心修补桥梁道路,不遗余力。後来他又遇见觉海法师,师父说:「你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後来,程夷伯活到九十二岁,子孙五世昌隆。(《善余堂笔乘》)
(按)造桥与拆桥,明明两种人;善报与恶报,明明两条路;若说因果虚,必定遭奇祸。(《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八○页)
因为造桥路,可以避免大家摔倒受伤或堕河溺水,所以能够得长寿的果报。除此之外,放生、印经,修补佛像、大殿、僧寮,慈眼视众生、恭敬礼拜、念佛、持咒等也都可以延长寿命!
知足常乐,多欲受苦
陈探塘说:「我年轻时,曾聆听前辈们的言谈。当知县的樊毅说:『我退休时,行囊只有五千两银子,而且华丽的丝帛也不到一千匹!』当司训的王辅却说:『不要说本官贫穷,我积蓄的薪俸,以及学生们的馈礼,总共加起来也有六百两银子了!』
樊知县的意思是恨六千太少,而王司训却认为自己所有的六百太多了。
後来,樊知县的三个儿子合不来,大家都主张分家产。樊知县拿出六千两银子买地,建筑房子,把全部钱财都分给三个儿子。可是儿子却怀疑父亲私下另有储藏,因此,不愿奉养他。樊毅只好找了数亩田地,过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稻子没有成熟和蚕还没有吐丝便典当出卖了,家里没有年轻的童仆,客人来时,都是年老的奴婢在端茶水。樊毅一直过著愁苦的日子。等到他逝世後,葬礼很草率简陋,现在他的子孙也都衰没不振了。
另一方面来说,王辅的四个儿子个个很争气。老大与老二经营产业,老三与老四在学校教书。兄弟奉养父亲非常欢喜。
晚年,王辅常以观赏花卉竹子为乐。有客人来访,他便留他们饮酒喝茶,只是尽欢而已。他每天都笑口常开,他的子孙人才济济,家声方兴未艾。
樊毅的钱财比王辅多了十倍,而王辅的受用却反而比樊毅多了十倍。子孙的贤能与不肖相差又何止十倍呢?
做官的人如果一直经营钱财,自己尚且不一定能享用,怎麽还能为子孙打算呢?
静静地想一想,或许可体悟一些真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
安贫乐道,消遥自在
孔子去泰山旅游,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自弹自唱,神情十分愉快。
孔子颇为讶异,便问老先生:「您为何这麽快乐呢?」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乐呢?人为万物之灵,我幸运能出生为人而不是禽兽,这是我第一件乐事。在这个时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远,我又能生为男人,这是第二件乐事。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我没夭折,而活到九十岁,这是第三件乐事。」
孔子又问:「您有三件乐事,可是我看您衣物简陋,就知道您生活贫困,难道您一点都不担忧吗?」
老先生笑著说:「哈哈!钱财是身外之物,贫穷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遥自在,贫穷有什麽好担心的呢?」
孔子再说:「您年纪这麽大了,不怕死之将至吗?」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暂时的终点,好像坐车到了终站就要下车,我心无牵挂,有什麽事让我害怕呢?」
说完,老先生又继续弹他的琴。(蔡道弘所讲《心的世界》圣天杂志第二十六期第四页)
心生悲悯,苦恼顿消
有一位名教授兼牧师,买了一栋宽敞的房子,非常愉快。可是刚搬进新屋的第一天夜里,他却被车辆行驶的声音吵得难以入睡。他开始抱怨和诅咒,内心的不平使他更睡不著。正在痛苦万分时,他突然想到:「神爱世人,自己是牧师,代表著神,理应照顾所有子民,怎麽可以随便诅咒他们呢?」
想到这里,他开始产生怜悯的心:「这些开夜车的人非常值得同情,当大家都躲在被窝的时候,他们却还要不停地赶路,真是苦命!也许现在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正盼望他们平安回家!」
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祈祷和祝福。内心恢复平静,便很快地入睡了。(取材於《郑武俊先生专集》第七集「圣与凡」第一百二十二页)
随业逐流,必定受苦
四川的杨琳,字怀眉。
清顺治十三年,他在太仓粮厅任职,不久又升为浙江临安县的县令。他为官清廉公正,可是特别爱吃鸡肉,已经有好几年了。
康熙十六年,他梦自己来到阴府,看见骨头堆积如山,旁边有一个人指著骨头说:「这就是你所吃的鸡骨头,你快要到这里受罪报了。然而,你的孽缘尚未完了,你还要吃四十七只鸡,然後才来这里报到!」
他醒来以後,觉得颇为讶异,稍微有恐惧心。从此以後,他限制自己将一只鸡分三天吃,可是嘴巴很难受,便改为两天吃一只鸡,不久,他故态复萌,每天吃一只鸡。
吃到四十五只鸡时,他开始生了一场小病。经过一晚,病情转重,到死时正好吃了四十七只鸡。
(按)有人怀疑他所吃的鸡,既然有一定的数目,则他从前所吃的,也当然属於分内。为什麽又有杀生的业报呢?
其实,这四十七只鸡是阴府预知他杀的数目,而不是应该被他杀死的鸡数。假使做了这一个梦以後,决心不再杀生,定数便不能拘束他,从前所杀的鸡,即可超度追荐。人的修行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当下斩断,生死又怎麽能限制得了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一页)
偶萌恶念,暗受苦报
长洲有某位书生,到朋友家去写文章。写「智者乐水」这一个题目,写得非常得意,同辈的文人,无不赞赏。
他因为太高兴而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妄想:我考取功名以後,要娶邻居那位漂亮的女子阿庚为妾,为阿庚建造罗曼蒂克的洞房,订制绮丽的衣裳和服饰。他妄想奢侈挥霍,想到三更半夜,还不睡觉。他的妻子请他快点睡,他口中含著茶水喷吐在妻子的脸上,并且开玩笑地骂他太太「醋缸!醋缸!」
有一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古时称之为「佣书人」)梦到被土地公找去写名册,看见那位书生的名册,写著朱红色的批语说:「虽然追逐妄念而胡思乱想,可是确实因人而有情境。他会在正月十七日到松陵驿挨饿受冻一天!」
那位为人书写文字的先生醒来以後,就把这件事记在墙壁上。正月十七日,到书生家去拜访。书生正擦拭衣裳,穿上鞋子要赶去亲戚家,到西山赏梅。船开到渡桥时,碰到巡江使者所坐的船只。船上的人都被抓去,那位书生因为身穿青衣(古代的学生穿著青领的衣服,职位低的官员也穿青蓝色衣衫)而免於被捆绑,拘留在船头,带到吴江。船停在松陵驿前,才释放他,他饥寒受冻差一点没命。(《德育古监》第一五五页)
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记载:有一位朋友感叹自己萌起私念时,自己心里知道得很清楚,只是不能让这不好的念头马上消失。王阳明先生说:「这一个良知就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除和磨平这私念,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大慧禅师说:「学道的人,如果有时照顾不周,偶而萌起恶念,就应当急忙扭转过来。假使随他恶念相续不断,则会障碍修道、结下业果,而导致鬼神的瞠怒和责备!」
幸灾乐祸,痛苦临身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连说:「你的冤家快到了!」
目连尊者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须弥山。如果我的冤家从东来,我就向西;如果他从北方来,我就向南,他怎麽能找我报仇呢?」
佛告诉目连:「罪报和福报是不可躲避的!」
目连运用神足通,不断地飞行,却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车轮为业,看见目连掉了下来,形状很像鬼,老公公以为是不吉祥的东西,拿起车轮打目连,目连被打得骨折。目连痛得心生懊恼,忘记清净本识。
佛怜愍目连,教授他威神力,目莲定下心,才恢复本来的形状。
佛告诉目连:「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经是你的父亲,你跟他诤吵。你心里想:『我多麽高兴这位老家伙被打得骨折!』因为这个恶念而造罪遭殃。千万不要做出不孝的事情。人生处世,不可不孝养父母,更要谨慎心念和言语!」(《众经撰杂譬喻》上卷)
立心惨虐,遭受剧苦
王安石当宰相时,曾经跟他儿子王讨论恢复肉刑的事,不久,王死了。
有一天,宰相府里有一位牙校(低级的武官)来参拜王安石,乞求王安石叫左右的部属退下。
这位牙校说:「昨天晚上,我恍恍忽忽,到了阴府,看见待制(侍从顾问的职位或等候皇帝的诏令而任职的人,即王生前所任的职位)带上铁的枷锁,非常痛苦,他叫我禀告您,希望您能拯救他,我恐怕您不相信,正在犹疑时,王待制说:『你只要跟家父说: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我们所议论恢复肉刑的事,使我今日在这里备受惨酷的罪刑!』」
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不禁感到非常伤心。(《德育古监》第六十八页)
杀狗吃肉,临终受苦
浙江省喜善县的枫泾镇有一个人名叫沈二,平生很爱吃狗肉,杀死的狗难以计数。
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他突然得了大病,在昏迷当中,看见许多狗向他狂吠索命,他呼号求救,家人却束手无策。
临命终时,他自己跳到床下,两手按著地面,发出狗的吠叫声,而後才断气。(《莲地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第九十四页)
堕胎害子,死後受苦
郭印有一位女儿,名叫引凤。
有一天,她被两位阴差追赶,跑遍了十八地狱。看见最後一个地狱,有位冥王坐在大殿上,下面站了数百位妇人,每位妇人的前面都有小孩子抱住她们的脚,号哭、叫喊和索命。
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太多女儿,而溺死孩子,有的因为家境贫穷而丢弃孩子,有的因为嫉妒姨妾所生的孩子而打堕胎儿,有的私下毒害自己的胎儿,有的因为争斗而损伤幼儿,有的因为厌恶幼儿的啼哭声,而丢掷或打死孩子,有的因为看管不谨慎而让孩子死於非命。
冥王一一诘问这些人犯,并且在她们身上戴上脚镣和手铐,她们个个面黄肌瘦,样子非常可悯。
引凤回到阳间後,将所见所闻,禀告父亲,并且用大字书写在天宁寺的墙壁上,以警诫世人。(《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六十二页)
贪婪奸诈,天理不容
清朝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年),有一位姓顾的福建人,寄居在江苏省的江阴县,暗中偷卖假银。市场上没有人能分辨。但是他的银子过了十天以後,便会退色而出现本来的质料。
某甲用六斤真银子跟他换了二十斤的假银子,到阊门买棉纱和绸缎,而後驾船回家,夜晚经过华荡,狂风大作,船只翻覆,所有的棉纱和绸缎全部泡汤。幸好,某甲善於游泳,没有被溺毙,空手回到家中。
顾先生也是在同一天被雷电击死,他造假银的火炉和秤锤,全部粉碎。
顾先生因为奸术而遭受天诛,好像理有应得。某甲因为一念的贪心,不但遗失自己本来拥有的六斤银子,而且衣服、棉被及行李更不知道值多少钱。这样做生意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折本)了!
我有一句话想要提醒大家:「我们买卖是为了求生,我要生存,别人就不要生存吗?我想养家活口,别人不想养家活口吗?况且昧著良心,违背天理的人,报应十分明显,没有不身死而且害家灭口的,这那里是做生意的本心呢?」(《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奇珍异品,令人行妨
北魏时,广州有一个人,姓支名法存。他因为精通医术而变成钜富。
他拥有百种图案的细毛毯,十分华丽名贵。又有一张沈香床,整个房间都散发著芳香。
当时王谈当了广州剌史,他的儿子王劭之,屡次向支法存要那两种东西,法存都不给予。
王谈借机杀了支法存,而且把他的钱财都没收了。可是支法存阴魂不散,死後出现在王府,而且击鼓鸣冤。经过了十天,剌史王谈生了大病,看见支法存守著他的遗物,跟著王谈,不久,王谈便逝世了。
王谈的儿子劭之回家後也死去。
(评)老子说:「不特别贵重难得的物品,可以使人民不会做盗贼。」又说:「难得的物品会妨害一个人行动自由和潇洒!」
宋仁宗赐大觉琏禅师一个龙脑的钵盂,禅师当著使者的面前将那宝贵的钵盂烧了,禅师说:「佛门规定要穿著坏色衣,以陶钵为食,这钵不合法,应该烧掉!」大觉琏禅师这一位佛门龙象的做法,实在堪成为万世的典范。(《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二十八页)
第二章 心念与损益
对己不吉,岂可给人
庾亮骑一匹马,精通相马经的人告诉他:「那匹马会妨害主人,你最好把它卖掉!」
庾亮回答:「如果我把这匹不好的马卖掉,一定会有买主。那里有人把对自己不吉利的东西,移交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埋两头蛇,以免後人遭殃,古人传为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吗?」(《世说新语》第一篇第二一则)
(评)孙叔敖埋两头蛇,是发自诚心。庾亮想效法他,未免心中执著於善。然而,他的事迹也可以传世。我们行善,最好不要抄袭别人!(《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
埋两头蛇,设想後人
孙叔敖是楚国人。
他出外游玩回来,告诉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我今天看见,过不了几天,我就会死!」
母亲回答:「那条两头蛇现在在那里?」
孙叔敖说:「为了怕让别人看见,所以我已经把它杀死而且埋葬了!」
母亲告诉孙叔敖:「你不会死了,我听说有阴德的人,必定会有阳报。道德可以胜过百殃,仁慈可以消除百祸!」
後来,孙叔敖长大後,做了楚国的宰相。(《德育古监》第一四八页)
孙叔敖埋两头蛇,为什麽是阴德呢?因为他只有惟恐两头蛇会伤人的那一念,以人为急,以物为後,所以他母亲称这种表现是仁。现在如果有人模仿孙叔敖,寻找一条两头蛇来杀,未必是大贵人!(《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九页)
(附)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我们同乡有一位宗伯,名叫顾锡畴。他在温州,被副将贺君尧所杀。不久,降乩於门人张调鼎家,说:「我前生误杀一条蛇,现在这条蛇转世为贺君尧,六月十六日他把我害死在江中,这果报是我应该受的,请你告诉我两个儿子,不要为我报仇!」
当时张调鼎尚未看见顾锡畴的讣闻,急忙派人到温州查访。太仓的吴国杰也在温州,日前曾在江心寺设齐宴款顾锡畴。翌日早晨听说顾锡畴被害,雇了很多渔夫寻找尸体,没有下落。
当天夜晚,吴国杰梦到:顾锡畴站立在水中,说:「我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侣,击毙一条蛇,现在抵偿性命。承蒙你的厚意,非常感谢,因为你前世是我的徒孙,只要到某某江湾去寻找,就可以找到我的尸体!」
吴国杰照梦中的指示去寻找,果然寻获顾锡畴的遗体,扶著棺木回来,安葬在山上。
(评)顾锡畴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人,後世位至公伯,而且文章节义,都非常显赫可以传诸後世,仍然难免杀蛇的果报。何况来历比不上顾锡畴的人呢!希望今世杀蛇的人,不要只以孙叔敖为藉口。(《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五十六页)
看见囚犯,悲悯勿喜
浙江省鄞县(古代属於宁波府)的杨自惩,最初当县政府的佐理时,存心仁厚,守法公平。
有一次,县长严肃地鞭打一位囚犯,打得血流满地,怒气仍然没有平息。
杨自惩跪下来说情,为囚犯宽衣解带,县长说:「无奈这个人犯法悖理,使人不得不发脾气!」
杨自惩叩首,禀告县长说:「上级的官员失去道德,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法子依从了。如果我们知道他的实情,便应当哀伤怜悯他们,尚且不可以高兴,何况发怒呢?」
县长听完,深受感动而平息了怒气。
杨自惩家境贫穷,别人送他礼物,他从不接受。遇到人们缺乏粮食,他便想尽办法来救济他们。
有一天,监狱里新来了数位囚犯,非常饥饿。杨自惩心里想:「我家里缺米,如果我送米给囚犯吃,自己家人就会饿肚子。但如果我只顾到自己,则那些囚犯又非常可怜!」
他回家跟太太商量。太太问:「那些囚犯从那里来的呢?」
杨自惩回答:「他们从杭州来,沿途挨饿,现在已经面有菜色了!」
因此,杨家就拿出自己的米粮,煮稀饭给囚犯吃。
後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名叫「守陈」,次子名叫「守址」,当了南北的吏部侍郎,长孙做了刑部侍郎,次孙做了四川的按察使,都是著名的大臣。现在的楚亭、德政也是杨自惩的後裔。(《袁氏训子四书》详注第二十八页)
杀一救百,宁自受罪
燃灯佛时,有五百位商人,入海采取宝藏。遇到一个人善知兵法,时常当流寇和强盗,想要杀死这五百位商人,夺取宝藏。而这五百人都是不会退心的菩萨,杀了这些人,会得无量罪业,堕落大地狱很久。
当时这些大众中有一位导师,名叫大悲,预先知道那位歹徒的意图。他心里想:「如果我杀死这个歹徒,我会堕落恶道。如果我不杀他,其他五百人都会受害,而他仍然生生世世堕落地狱。如果我公开告诉大众,又连累五百个人产生恶念,也会受苦报。」
想到这里,他产生怜悯心。他决定宁愿自己受罪,而把那位盗匪杀死了。
佛说:「那位导师大悲,就是我的前身;那五百位商人就是贤劫中的五百位菩萨!」(大宝积经)
(评)必须先有宁可自己受罪的心,而後才可以做出这种「杀一救百」的方便杀生。否则既然要贪图「护救五百人」的功德,又要辞去「杀生」的罪,这种心念就没什麽高尚了,那里会有福报呢?(《阴骘文广义节录》第五十五页)
恐误後人,追回前诗
朱文公曾经患足疾,有一位道人为他针炙,马上感觉轻便。朱文公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他:
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似从前勃翁。
数日後,脚的毛病又痛得很厉害,他追寻道人,不知下落。朱文公感叹地说:「我不是要怪罪他,只是想要回我从前写的那首诗,恐怕这首诗会误人!」
当天夜晚,朱文公梦到神说:「你这一念感动天!」足疾马上就好了。(《德育古监》第一五○页)
伪造斗秤,遭受天谴
四川的黎永政,善於制造容器和秤子。他能随著客人的意思或吩咐,打造轻重增减的斗秤,而且收取比平常贵一倍的价钱。只要有人出高价,他便昧著天良打造。因此许多不顾天理道义的小人,登门请他打造。
後来,他跟两个儿子都变成瞎子,而且五只手指受伤残废,手节凋落而死。
古人有一首诗说:「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不学点金,三千功圆
汉锺离成仙後,先教吕洞宾道法。他告诉吕洞宾说:「点铁成金的方法,可以济世!你想不想学?」
吕洞宾问:「点铁成金以後,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
汉锺离回答:「五百年後,就会变回原来的质料!」
吕洞宾说:「这样会害到五百年後的人,我不愿意学!」
汉锺离告诉吕洞宾:「修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说这句话,三千功行就圆满了!」(《德育古监》第一四九页)
丢弃假银,子孙贤贵
孙蜃川尚书的祖父,有一天出售货物後,得到二两银子,他拿去请别人监定,发现是假银子。
他心里想:「这银两既然不能用,我岂可留下来误害他人?」
於是,他就走到东河的水边,又在水里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湖的深处。
後来,他的儿子考取功名做了副使。孙子就是蜃川,也因贤能而当上尚书。
孙老先生将假银丢弃湖心,他的存心跟吕纯阳仙祖不学点石成金正好相似。子孙显贵还只是果报当中比较小的而已。(《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原谅下人,甘心受损
胡子远的父亲,是唐安人。
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他曾委托一位仆人掌管钱币,结果得到五千串钱(每一串有一千文钱)都是假的钱币。
那位仆人不久便逝世了,胡家家人想告仆人家属诈钱。胡子远说:「那位仆人已经死了,我那里忍心让他的遗孤对簿公堂?」
有人告诉胡子远:「如果你把这五千串假钱半价卖给别人,尚可以得到二千多串真钱,不是很好吗?」
胡子远说:「不行!这样终究会害到别人!」
於是,就用火把这五千串假钱完全焚毁。後来他家突然变得显贵。(《德育古监》第四十八页)
不彰人短,吃亏受福
有一天晚上,文徵明投宿在某一富贵人家。翌日早晨主人尚未出来,他躺在帐中等待,恰巧有一位朋友来了,徘徊而且四处东张西望,看见桌上有一只金杯,急忙放入袖中,并且调头就走。
文徵明认识这位朋友。
等主人出来後,文徵明告诉主人说:「我今天有急用,刚才看见桌上有金杯,迫不急待,已派遣仆人先拿走了,怎麽办呢?」
主人回答:「是!是!」
文徵明又说:「您这只金杯有多重呢?价值多少钱呢?改天如果遗失,我应当用钱赔偿您!」
主人又回答:「好啊!」
文徵明回家後,便卖田偿还金价,而且始终没有向人说这件事的原委。
文徵明後来高寿,而且享有大名。他的孙子文震孟,考中状元,又当了宰相。(《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四页)
取价虽少,又有何损
魏时举是北魏时钜鹿人。
遇到岁收不好,谷价狂~FM3BX1;飙~I;腾贵时,他便打开仓库卖出米粮,价钱只是别人的半价。
他曾经对别人说:「凶岁的半价即是丰时的全价。虽然少拿了,可是又有什麽损失呢?假使没有遇到歉收,难道就能只想赚钱吗?」
他的儿子魏收节,一直升官,终於当上仆射(相当於宰相)。(《德育古监》第九十一页)
宽厚让步,即占便宜
东海的钱老先生致富後,想要居住在城里。
有人告诉他:「那一栋房子,已经有好多人出价七百两银子,而且即将成交了!」
钱老先生看完房子,竟然出价一千两银子。钱家子弟不以为然,议论纷纷。钱老先生说:「我们都是小市民,屋主违背众人而卖我,我不多出一些钱,怎麽塞住大众的口舌呢?而且欲望没有满足,争端便不会平息的。我们以一千两银子买到价值七百两的房地产,屋主的愿望已经满足,而别人也不会想在这栋房子上面图利,从此以後,钱家的世业就可以不必耽忧了!」
不久,其他房子多因为价钱太少而请求补贴,或者被原主转赎回来,而发生诉讼,只有钱家安稳平顺,毫无风波。
(评)宽厚的人不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便宜的人不宽厚,这两条行径完全不同,所以将来的遭遇也不会一样。钱老先生步步为自己将来占便宜而预留余地,他只用了一种方法:宽厚。知道宽厚就是占便宜,便是善於占便宜;知道占便宜的方法在宽厚,对於宽厚也就毫不怀疑了。(《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五页)
在古代重土的观念下,通常生活比较困苦,或者经济比较拮据的人才会卖房子,所以买的人多给他一些价钱,应该是宽厚的行为。然而,对於现代那种专以买卖房地产而赚钱的大商人或仲介公司,又是另当别论。(著者注)
忍饥助人,乐在其中
江西有一位舒先生,在湖广一带借用学馆教导孩童长达两年之久。
有一天,他与其他乡里的私塾教师一齐搭船返回故乡,中途他登岸散步时,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非常伤心。
舒先生问:「你为什麽哭呢?」
妇人答道:「我丈夫欠官府十三两银子,即将卖我以偿还债务,我走了以後,年幼的婴孩必会因为没人哺乳而死去,所以我才这麽悲伤!」
舒先生说:「与我同船的都是江西各地的私塾教师,他们每人出一两银子,就可以解决你的难题了!」
当舒先生回来告诉其他同行的人,他们都不答应捐这一两银子。於是,舒先生便将两年来所得的薪饷全部捐给那位妇人。
他尚未回到家,所有的钱财和米粮已经用光了。许多人指摘他的做法不对,也有人怜愍他,而请他吃饭,可是舒先生不敢饱吃一顿。
他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说:「我已经忍耐饥饥两天了,请快一点煮饭!」
舒太太回答:「我那里有米呢?」
舒先生说:「向邻居借一下!」
舒太太回答:「我已经借很多次,正等著你回来偿还欠债!」
舒先生把捐钱的事情告诉太太。
舒太太说:「既然这样,那麽我就去找一些平常所吃的野菜来充饥!」
於是,她就提著篮子到山中采苦菜,连根煮烂,一齐吃得相当痛快。吃饱後,他躺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状元!」
他们急忙起身,披上衣服,向天拜谢。
翌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单名叫做「芬」。长大後,果然考中状元。(《德育古监》第九十八页)
宁可负我,绝不误人
陶四翁是陶禹锡的高祖父,他开了一间染布厂。
曾经有人拿一种紫色的草来卖他,他出了四百万文钱买下那些染色用的植物。数天後,有一位经纪人看了说:「这些草都是假的!」
陶四翁问:「怎麽辨别呢?」
经纪人答道:「这些蒸坏了的草,都已经没有色泽了。现在外表有颜色,都是假的,不能用了!」
陶四翁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经纪人说:「你不要忧愁!我可以帮你找一些小染店来买!」
翌日,经纪人来了,陶四翁把花四百万文钱买来的草,对著经纪人全部烧光,并且说:「宁可误我,岂可再误别人呢?」
根据宋朝的货币制度,一千文钱是一贯(或一缗),四百万文钱即是四千贯,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陶四翁的资金还不雄厚,他一念之间不肯误害别人,也不留下来让人有觑觎的机会,去辗转害人,所以决心将它付之一炬,不可以说不重义轻财。他那一善念,使他的事业兴盛,而且由富而贵,子孙都受他的恩泽,而且颇有成就。(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八七页)
违背天意,恐妨寿命
在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晚年为双目的疾病所苦。
他听说有一位医生非常善於针灸,便派人找那位医生来治疗眼疾。
医生观看了一阵子,说:「可以医治,但是大王不是普通人,这疾病大概是上天(业力)给你的。如果我把它医好,会违背天意(果报),恐怕对於您的寿命有妨害!」
钱说:「只要我两眼看见东西,做鬼也快活!」
医生出针,钱的眼病应手痊愈,他的双目恢复光明,可是翌年便逝世了。(《五代史》旧史本传注)
第三章 心念与祸福
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何元朗说:「白手起家的人,钱财富庶,却仍然日夜忧心忡忡,怕难免饥寒受冻。败坏家产的儿子,赚钱的机会和意志逐渐消失,却会放荡不拘地说:『没什麽好耽心的?』所谓『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吉人以吉为凶,所以在顺境和得意时,不敢胡作非为。凶人以凶为吉,他们造了恶因,不知道将来会受苦报,以为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而自鸣得意。)……聪明的人应当自我反省和检点啊!」(译自《庸行编诒谋类》、《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三十页)
自私损己,利人己利
唐朝的名医孙思邈先生因为救活了一条小蛇,而梦到龙王请他到龙宫,并且告诉他一些治病的药方。
他醒来後,尝试这些龙宫的药方,发现非常灵验。因此他就将这些方子,编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并且刻了一块石碑流传世间。
有人把这些药方印成书卖钱,因而击碎石碑,以发市利,却被雷震死。
另一个人在石碑上重刻药方,梦到孙真人(孙思邈後来成仙,被民间尊称为「保生大帝:孙真人」)告诉他:「你本来命中无子,因为刻千金方,应当得贵子!」後来,果然如此。(《太上感应篇注》)。
(按)击碎石碑的人只知道利益自己,重刻石碑的人只想到利益别人。只利益自己的人究竟自己得到什麽利益呢?一心只想利益众生的人,自己何尝没有利益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七十一页)
立心稍异,吉凶立判
清朝的康熙初年,檀香很贵。苏州有一家香,花了三两银子请了一尊檀香的观音菩萨像。
他心里想:「如果把这尊像变成檀香条卖,可以得到十六两银子!」
有一位佣工害怕造罪,极力阻止。可是香的女婿,因为准备迎接妻子归宁,恰巧住在岳父家,他告诉佣工说:「你是一个佣人,这件事跟你有什麽关系呢?你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当天夜晚,香的女儿因为腹痛,而不能去夫家,在娘家多留了三天。
翌日,街上有位六岁的童子随著父亲行走,忽然指著香,问父亲说:「他们家的屋顶上,何故用红色的封条封锁住?」父亲以为孩子打妄言,告诉他:「不要乱说话!」
当天夜晚,香起火燃烧,只烧了一家,全家都死。他女婿想从楼上屋窦中钻出来,因为有东西顶住,竟然葬身火海。
那位佣工因为早晨别家香勉强来邀请他,出外两天,而逃过这场灾难。
(按)毁坏佛像,出佛身血是无间地狱的五种原因之一。见人毁坏佛像,不行劝阻,即有恶曜加临。片刻善心,便有吉神拥护。香的女婿与佣人,存心不同,一位是本来要回家而使他回不去,另一位是不想去别的地方,却有人勉强他外出而逃过劫难。这真是所谓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一一○页)
起一贪念,害人害己
四川曾发生饥荒,有人背了五斗米经过巫山村落中,投宿在一户木匠人家。
本匠和他的妻子计划黑夜时,杀掉这位过路客。可是他的儿子不晓得,晚上跟背米的人睡在一起。到了二更时,背米的人起来如厕。木匠拿著斧头到卧室,在黑夜中,看见一个人睡得正熟,立即用斧头砍对方的头,并且呼叫妻子:「你赶快来,这五斗米属於我们的啦!」
他的妻子举起火把照亮,发现被杀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於是就痛哭流涕。背米的人在门外听到,惊惶逃走,并且把这件事告诉衙门,将木匠绳之以法。(《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八页)
泽及枯骨,现生受福
元朝时,浙江省会稽的唐●,家境非常贫穷,以教授徒生为业。
元顺帝至元四年(西元一三三八年),元将挖掘赵氏陵寝,将残断的肢体,丢弃在草莽间。
唐●看了,颇为痛愤,於是就变卖家产,得到数两金子,请乡里的少年喝酒,而後秘密地告诉他们帮忙掩埋赵氏的遗骸。事情过後,唐●的义名非常显赫。
翌年的正月十七日,唐●忽然坐著逝世,过了很久,才又活醒过来。他说:他到了一座宫殿,上面有位神人戴著古代帝王的帽子,帽子前後以丝线贯穿玉珠宛若垂帘,他走下来,对唐●作揖说:「感谢你掩埋尸骸,我要好好报答你!你的本命很差,贫穷又无妻子。现在你的忠义感动上天,天帝已敕令赐您妻子、三个儿子和三公顷田地!」
唐●听了,拜谢而後走出宫殿,於是就醒来了。
会稽有一位袁俊斋先生,想要为儿子请家庭教师,有人推荐唐●,袁俊斋知道唐●的义举,特别礼遇和尊敬他,帮他料理婚事,娶了国公的女儿,得到一些田产,而且所有的费用都由袁俊斋慷慨解囊。後来唐●果然生了三个儿子,跟神明所说的话完全吻合。
宋徽宗崇宁三年(西元一一○四年),下令各州县,选择高旷的不毛之地,设置「漏泽园」。凡是寄留在寺院和道观的尸骨,都可以埋在园里,而且设立僧舍,以做为追荐的场所。
明太祖洪武年间,也曾下令各地方政府奉行这件事,而且设立法规。我看见姑苏城内西北角,有两间非常坚固的石室,中央各开了一个木窗,上下只有一尺,这也是容纳尸骨的地方。每个窗子的颜色不同,以辨别僧俗男女,它命名为「普同塔」。如果有仁人君子能够效法去做,阴德很大。
把掩埋尸骨的观念推广,凡是恐怕别人看见或听到的事情,都应当代为包荒。(《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一一四页)。
诬民讨功,暴毙身亡
梁朝曲阿有一位先生姓宏,家财万贯。他到湘州买卖木材,经营数年,才购得巨木数●,都长达五十余丈,世所罕有。
当时武帝要在文皇帝的陵寝上建寺,想购买上好的木材,而宏氏的木材,正好运到南津。
南津的官员孟少卿,贪喜大功,想讨好朝廷,就搜取宏氏所带的衣服财物,诬赖他是抢来的。又说:「你要建造的房子超过规定标准,不是商人所适宜的!」於是就把木材充公,并且处以重刑。
宏氏临刑时,命令妻子准备黄纸和笔墨在棺木中,写上孟少卿的姓名数十遍,然後吞下去。
过了一个月,少卿忽然看见宏某人来讨命,起初他仍然顽抗逃避,後来只说乞求开恩,吐血而死。
凡是参预策划这件冤刑的狱官和书记等人,几个月内,相继死亡。
皇基寺才刚建好,马上遭天火(雷电)。埋在地下的柱木都化成灰烬。(冥报记)
(按)真悲哀!末劫的福德逐渐减少,好东西也逐渐减低。从梁到现在(清初)才不过一千多年,现在想要到深山求二十余丈的木材,已经得不到了,何况是五十丈的木材呢?总是因为人愈贫穷,木材被砍伐也愈频急。再加上地力逐渐贫瘠,随唐以前的稻穗都长了一尺。就蔬菜水果的甘美、花卉的香艳来说,现在已经逐渐不如从前了。这些现象和原理,粗心大意的有所不知,即使告诉他们,又有谁会相信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六十二页)
退一步想,保身消恼
和州某村,有一位居民养了一百只鹅。
有一天,因为鹅吃了邻居的稻子而被打死了五十几只。女主人看了很气怒。
她忽然转了一个念头:「如果我去衙门告他,力量胜不过他,如果一定要胜他,就要花费很多钱,而且我丈夫已喝醉睡著了,假使他听到,一定起来相互殴打,凶祸难以预测,不如忍耐好了!」於是立即请人腌制鹅肉。
翌日早晨,打鹅的那位邻居忽然暴毙身亡,她丈夫醉醒,知道这件事,就说:「假设昨天早一点让我知道这一桩事,我必然乘著醉意去打架,今天一定家破人亡了!」(《汇纂功过格》)
(按)人於忿怒时,忽然退一步想,便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消释烦恼和怨家。我们看他太太的一念安忍,不是保全了很多东西吗?宋朝的范仲淹曾经说:
心中忿怒不如休,何须经县又经州(不断地往上控诉)?
纵然费尽千般计,赢得猫来输去牛!(《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五十三页)
飞来横祸,必有宿因
江西的过东明家境非常富裕,他的庶弟却是一位贫穷的无赖。
东明斥责他的庶弟,庶弟心生愤恨。东明很害怕,便假藉事故,将庶弟害死在监狱中。
不久,他看见庶弟急促地走入马厩。他快步上前察看,母马已生下了一匹小马。东明知道这匹马是他庶弟的灵魂所托附,颇有戒心。
那匹小马长得非常温驯可爱,东明很怜爱它,然而始终不敢靠近。东明将小马卖到邻近的村落,它又暗中回来。小马看见东明,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东明忘记过去的禁戒,上前抚摸小马,而且耳朵贴近马脸,跟马非常靠近。
小马突然踢腿,蹄甲击中东明的腹部,东明当场倒地死亡。(《感应篇注训证》第六十三页)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
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後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
彭矩照那个人所说的价钱,赔偿了以後,对方才离去。
有位邻居依恃强权而侵占彭矩的土地,彭矩不加追究。後来,那位邻居因为蛮横无理而引起诉讼。彭矩反而为他周旋(打点),使他免於牢狱之灾。
彭矩又做了许多善事,因为没有儿子,而到西岳的神庙去祈求子嗣。梦到神明说:「因为你忍辱、仁慈、柔和,而且努力行善,天帝已经答应你的请求了!」
於是,彭矩生了三个儿子。後来遇到四川的兵乱,十分之九的家庭死於非命,只有彭矩他们全家人安然无恙。(《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
忍受无理,逃过大祸
江阴的夏老先生跟客人正在下棋,忽然有一个人咆哮地跑来说:「我只欠你们家二两银子,为什麽你每天叫家人来逼我呢?」
夏老先生来不及回答,那个人就破口大骂,并且推倒桌子,毁乱了棋局。
夏老先生笑著说:「你想要免去欠债吗?」说完,立即拿起笔写了一张赦免债务的书状,那个人急忙道谢而去。
客人赞叹夏老先生的度量,夏老先生说:「忍是众妙之门。我们待人处世,遇到逆境和无理取闹,就好比行走在荆棘中,应该慢慢走,慢慢解开荆棘,那些荆棘又有什麽好气的呢?又例如空船撞到我、风吹瓦块打到我,只要心不动气,便可解开怨怒。何况刚才这位仁友相貌凶暴,说话愚蠢刚直,他一定有所依恃,认为自己有道理,恐怕发生意外,所以我才赦免他。」
过了一刻钟,刚才那个人死在厕所。询问原因,才知道这个人被债务逼得没有办法,服毒来陷害夏老先生,因为感念夏老先生赦免债务,不忍心陷害他,所以急忙回家找粪青解毒,可是毒性发作,已经来不及解了。
夏老先生拜谢上苍,大家都十分敬佩他的行为。如果不是夏老先生平常没有火气,涵养深厚,遇到这种逆境,怎麽把持得住呢?
忍辱固然是修身的要道,然而守富的要诀也在学吃亏。(《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三页)
制卖假药,必有横祸
明朝的张安国,治理抚州时,看见许多不法商人贩卖假药,他就贴出告示劝诫他们:
陶景弘和孙思邈真人,因为写了本草及千金翼方,救济物类,利益众生,积了许多阴德,所以名列仙班。从此以後,许多人行医卖药都诚心在救人,而且得到许多福报。姑且不谈历史的记载,就在最近数年,便有许多应验的事迹。有的人只卖真药,便赚进万贯家财,或者自身健康荣耀,安享高寿,或者子孙及第,光耀门楣。这些善报,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差错。
我曾经亲眼看见卖假药的人,刚开始可能积蓄了一些家产,自以为计谋得逞,不知道冥冥之中,全家所获得的财禄,都将被减损克耗,有时他本人遇到一些横来的灾祸,或者子孙无理破荡家业,有的遭受天火,或者雷击。
因为买药的人,都是遇到亲属或自己有急迫的病症才求医买药,他们原先希望一服见效,没想到却被假药所误。不但对病人毫无益处,反而有了损伤。平时杀了一只飞禽走兽,便有因果,何况万物当中,最贵重的人命呢?假药伤害无辜的大众,多麽令人痛心!我们大家可以不努力戒除吗?(《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受贿滥判,减福损寿
魏钊是广东人。他曾经到夷陵去验尸,路过某一乡镇。
有一位乡官徐少卿,单名叫宗,一向供奉梓潼神。梦到神明告诉他:「明天早晨,本府的魏推官路经此地,他的前程很远大,你可以预先跟他认识认识!」
次日清晨,徐少卿便一直等候,魏钊果然来了。徐少卿便很虔敬地款待他。
魏钊走了没几天。徐少卿又梦到神明告诉自己:「都怪魏钊收受四百两银子,而故意判某人无罪,致使亡者含冤莫白。天帝已经把他的福禄和寿命全都削除了!」
徐少卿非常惊讶,派人追踪魏钊所做的事情,果然如此。
不久,魏钊的母亲过世,他又候补官职,而死在京城的官邸。(《德育古监》第七十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