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供养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911527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供养的讲记敬摘点滴
...刊载,于台湾上空有不明飞行物体出现,证明我当日看的没错。
王子犯罪,关在七宝狱中。狱中有宝帐金床,珍奇装饰,饮食衣服,一切物质享受与在皇宫内一样,但以金锁系其足。佛以此事问弥勒,诸小王子宁乐此否?弥勒说,他失去自由,种种不便,希望赶快出去,诸大臣也帮不了忙,只望轮王欢喜,才能解脱。把心比作王,大臣比作心所诸法,一定要心清净,具足甚深信心,方能解脱。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障碍在自己心里,心不疑惑,问题即解决。
佛告弥勒,边地众生亦如是。边地不是极乐世界的边界,而是在莲华中,莲华不开,不能见佛。原因即前面两种疑惑,一种是对佛的究竟圆满智慧有疑,二是对自己善根不能生信。他之所以能往生是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而对于信愿一心持名,他作到了。阿弥陀佛说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生净土的条件即信愿行。
五逆十恶众生念佛都能往生净土,有人以为自己罪业深重,不妨试试看,以这样的心态念佛也能往生,但是生在边地。他生到西方也是莲华化生,莲华大小不一定,依其念佛工夫浅深所成。虽有怀疑,如念佛真诚,莲华一样很大。真正事实是往生的人在这一生中遇缘不同,遇到善知识开导,对于净宗的理论、事实、因果能透彻的了解,把他这些疑惑都解除了,他就可以入品,不会生边地。若遇恶知识,他对你说,你一生造作罪业,那有资格生西方呢?你一听信以为真,放弃念佛,则一生无望。但这些恶知识也不能小看,他通宗通教,说法时引经据典说出一篇大道理,你不能不信。佛的经典初看时矛盾百出,一会说空,一会说有。本来佛无定法可说,因众生之执,佛说法无非解粘去缚,破其执而已,如对病施药。佛在经中常叫我们亲近善知识,真善知识有观机的能力,高僧传居士传中例子很多。有学人向善知识请教,善知识指导他到某处拜某人为师,并对某人赞扬一番,增其信心,果然不数年此学人真有成就。古来大德多赞叹他人,绝无自赞毁他。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学人必须有辨别真妄的能力,否则踏入迷途而不自知。
佛临终时留有四条教诫,名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是佛说。人所说的写的,如有一句失误,可能被其误导。今天有人亦用四依法批评这部会集本不可靠,他说此非原译,而且原译本亦不可靠,因非梵文,恐有差错。应知梵文典籍早已无存,纵然找到也无人认识,奈何。早年我对佛经初期翻译亦有怀疑,因玄奘大师唐朝人,佛教传到中国在后汉时,到玄奘已六、七百年,所译佛经相当可观,玄奘怀疑初期所译未达理想,所以亲自到印度求法,在印度十七年,回来后对古来所译经典未说一句话。由此可以证明初期所译经典并无错误。阿弥陀经传到今天,居然有人说阿弥陀经是伪造的,西方极乐世界根本没有这回事儿,阿弥陀佛就是太阳神。此种说法实令人啼笑皆非。最有力的证明是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注解。窥基大师是玄奘大师的第一大弟子,又是法相宗第一代祖师。他用罗什大师所译的经本作注解,而未采用其老师玄奘的新译本。我们推测,罗什译本在先,已广为流通,不便有所更张。足见古人处事决无一点私情,令人敬佩。如果阿弥陀经是伪造的,难道罗什、玄奘、窥基三位大师还看不出来?第二、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不重要,不必咬文嚼字在文字语言上推敲,意思对了就行了。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能助人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是了义。断恶修善,来生得人天福报,但不能出三界是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用理智处世不要用感情。凡是入藏的经典都有来历,译著、何时何处翻译、参与工作人员均有详细记载,是可靠的,不必怀疑。
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胎’字比喻有苦、有障碍、不自在,而物质生活很好。在莲花中没有污染,无恶事恶念,处于非常清净安乐的环境,其苦处是五百岁中不见三宝。凡入品者均能每天供养十方无量诸佛如来,听佛讲经说法。遇有缘人亦可教化众生。但是生边地者不能如此自由,并且远离一切供佛闻法之殊胜善根。供佛是增长福德,闻法是增长智慧。由此可知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人能作到。此世界法门是有量的,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也是有量的。所以只在生西以后可以学到无量法门,因有无量寿命不受限制。我们无量劫生生世世所学的法门,不如西方人一天的修学。
生在边地的众生必须自己忏悔,在五百岁中深切自责,何时悔过,何时即可离开。如净土圣贤录中记载的袁中郎生到边地,即时悔悟,很快就离开边地。离开边地即能与其他入品者往诣阿弥陀佛,听闻经法,久久亦得开解,其智慧、道力、神通、受用均与其他菩萨一样,每天参访无量无边诸佛,修诸功德。
佛叫著弥勒菩萨说:‘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有人学佛以后半信半疑,还要找鬼神卜卦算命看相看风水,还要知道吉凶祸福,对佛菩萨没有信心。这样夹杂,何时可得一心?何时能得禅定?何时能开智慧?殊为渺茫。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些吉凶祸福迷信鬼神之事是世间意。真信佛者无不吉祥。此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即蒙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灌顶一次,不必要找人灌顶,如再求人,岂不对佛不相信吗?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疑惑对菩萨都是大损害,何况我们初学。菩萨有疑,不能往生,我们如对法门经典有疑惑,决定轮回,堕三恶道,我们所受的损害比菩萨不知要超过多少倍。佛对我们说,应当明白深信诸佛无上智慧,切莫稍存疑虑。诸佛如来的业障完全消除,其智慧能力圆满现前,我们如果能把妄想执著断尽了,智慧能力完全恢复后,与佛一样,绝不可能误导众生。所以我们要想恢复自性无量德能,必须克遵佛诫,诚信奉行。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白佛言,为何此世界有一部份众生,虽已修善,而不求生净土?有人用功学佛,非常精进,甚至于也讲阿弥陀经,劝你修净土,而他自己不念佛不求生净土。劝人修而自己不修,不足为法。别人也难免怀疑,以为求生净土恐怕不是最好的法门,若是最好的,他为什么不修?佛说这种人智识微浅,认为净土法门没有什么,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经典只有五经一论,如此简单,不过是安慰老太婆一类人物的方便法,因为他们水准不够,不能学其他法门。这种人实在是智慧浅薄,如稍有智慧,读到本经,文殊普贤诸大菩萨都愿往生净土。阿难尊者,多闻第一,听佛讲经说法多年,他见到西方世界也要求往生,难到阿难智慧还浅吗?
‘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在大小乘经典中讲的清清楚楚,轮回不容易出去。凡夫有三大类烦恼,盖覆了本性,虽有性德,一点都透不出来,得不到受用。第一类为见思烦恼,第二类为尘沙烦恼,第三类为无明烦恼。整个佛法的教学只是把这三种烦恼去掉而已,没有别的。六道众生均有三大烦恼,佛说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见思烦恼不容易断。断烦恼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定功,一种是智慧。有定功能把烦恼伏住,不起现行,要很深的定功才行,佛在经中说,要到第九个等级才能超越三界。第一个名初禅天,第二个名二禅天,第三个名三禅天,第四个名四禅天,再往上去是无色界四空天,此八个定叫世间禅定,通常谓之四禅八定。超过此八定为第九次第定,得此定名阿罗汉。初禅天要对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面前不起念头,毫不动心,即有资格生初禅天。否则纵然修定叫‘未到定...(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不信因果,不求生西方,其结局更不堪设想。
我讲了很多遍观经中三福,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对菩萨说的。第一条是人天福,第二条是二乘福,第三条是大乘菩萨福。菩萨不信因果,不是普通善恶报应的因果,而是念佛成佛,念佛是因,往生不退成佛是果,很多菩萨都不相信。有人自己认为有智慧、有辩才、有学问,反而增长其邪知邪见。此种人时常遇到。我出家到台中跟李老师学佛。佛当年在世时,维摩居士是在家人,讲经说法。佛鼓励其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往听,他们参加法会,亦要向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晚近欧阳竟无居士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虽只办了两年,而对民初佛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法师大居士均是内学院出身,梁启超即其中之一。在院训中提出崇尚师道,不论在家出家,必须尊师重道。唐朝傅大士是弥勒菩萨再来,主持道场,许多出家在家二众向他学,其成就不亚于出家人。我初到台中遇到从前第三中学的老校长周邦道老师,他勉励我,对真正有德有学,不管在家出家,就向他学。现在还有出家大德对本经排斥,认为这本书是在家人会集的,其实历次的会集本都是在家人作的,第一王龙舒,第二魏源,第三夏莲居。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内引用无量寿经经文,一半以上均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可见莲池大师没有分别心。所以世智辩聪,增益邪心,非常可怕。不但误了自己,而且还妨碍了别人,障碍别人,必定负因果责任。误人罪大,误己罪小。
又有一类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也专心念佛,对慈善事业热心去作,他的毛病是著相分别。著相分别属所知障。情执深重,世间恩爱放不下,属烦恼障。他也求往生,但去不了。我初出家时,台北圆山临济寺有一个圆山念佛会,其副会长某君是台湾银行襄理,对念佛会出钱出力,他会打法器,共修时领众。三年后他得癌症,病重时听到佛号就不耐烦。在临终时必定贪生怕死,取相分别,障碍往生。我们能否保证临终时很顺利,也很难说。工夫要靠平时,五戒十善真能作到,要想作得好,必须严格遵守楞严经之四种清净明诲。淫、杀、盗、妄,这四种恶如果不由心地上根本拔除,遇到外缘即变成障碍。心中一点念头都没有,临终时就不会遭魔难,遇到一切境界时不起念是真工夫。高僧传中有一出家人,临终时问大众,你们曾看过念佛人临终坐著走的吗?大家说有。有站著走的吗?大家说有。有这样走的吗?说著他两手扶地,倒立起来,脚朝上,就走了。此之谓游戏神通。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无相’是不著相,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三昧即现前。一心念佛,若接触境界,第一个念头动了,第二个念头尚未起,即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断。一方面是自力,一方面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本愿威神加持之力。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二六时中始终保持一句佛号,‘执持名号’即是‘植众德本’。现前工夫得力,身心必然清净,分别执著妄想少了,无任何疑惑,即见成效。
佛说法乃是黄叶止啼,聪明人在听经时即开悟,不开悟者令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见了阿弥陀佛自然就开悟。古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一心向往佛的菩提,永得解脱。真的话我们要相信,本经讲三种真实,一开端即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现时即可得到‘身心清净,远离分别’。‘远离分别’是因,‘身心清净’是果。保持一个目标,一个意愿,一念向往无上大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此品佛告诉我们十方世界菩萨无量无边,有许多菩萨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一听此法门即相信,愿意求生净土,圆成佛道。菩萨是圣贤,我们应当见贤思齐,向他学习。弥勒菩萨问佛,此娑婆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经所说不退转有三种:第一是位不退,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大乘可证到初信位菩萨,小乘证到初果须陀洹,到此果位决不退转为凡夫;但未出三界,人天两道七次往返即证阿罗汉果。经中说,凡夫修行成佛须三大阿僧只劫,此三大阿僧只劫须从证得不退转地位算起。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从未达到不退位,所以修行多劫都不算数。第二是行不退。大乘修菩萨行,到了圆教八信九信位,即行不退,决不会再落为小乘。第三是念不退。念念都向无上菩提,没有其他念头,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均证得念不退,称为法身大士。如证得念不退,亦必同时证得行不退及位不退。
佛告弥勒菩萨,于此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娑婆世界指此三千大千世界,在此大千世界有无数星球,亦有四土。这些菩萨亦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德本有两种,一种是勤修六度,菩萨的德本即六波罗蜜。第二种是一心称名,专念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六度、念佛两者兼修。佛又说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小行菩萨连我们都包括在内,所谓小行也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其善根之厚与法身大士无异,生生世世虽修没有拿到三不退学位,此生遇到殊胜因缘,上三品往生也有可能,等而下之,应当有份。在此教化区内有多少人往生佛都知道,我们应珍惜此生,依本经所列教诫,认真修持,先把娑婆世界放下,决不贪恋世乐,遵照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之训示,切实奉行,只要觉悟实践,决定往生。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阿弥陀佛教化的范围无限的广泛,他在因地求学时,曾遍礼一切诸佛刹土,因此诸佛刹土与阿弥陀佛都有缘。尽虚空,遍法界,广结法缘,所以他的教化区就不限于极乐世界。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向众生宣传净土,代表阿弥陀佛接引有缘众生。所谓有缘即是此诸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三项具足,堪受教化,决定往生。
一切诸佛刹土的众生往生西方人数之多,几无法计算,每分钟每秒钟都有往生者。其他世界无此殊胜状况,故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并不为过。佛此时略举几个他方世界为例,一共说了十一个,这十一个佛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退菩萨,有数十百亿乃至万亿不等,数量之多,无法估计。佛刹名称亦不一定,如中国从前称大清帝国,辛亥以后改称中华民国,现在大陆又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之改变系因地制宜,不可执著。佛刹名字根据其现前状况而定,例如我们所居的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梵语,‘堪忍’义,形容此世界这样苦恼,众生还能忍受。佛的名号也不一定,他的形状、容貌、身体时有变化,不但他们不一定,我们也一样。小时候有乳名,上学有学名,到外国又起个洋名。容貌变化更快,孩童时、求学时、工作时的相片几乎各不相同。诸佛菩萨更无定相,诚为楞严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了广度众生,法华经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能现三十二应身说法广化众生,随类变化,得大自在。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此段经文介绍第十二个佛刹,其佛名无上华,有无数不退转菩萨,皆属念不退之法身大士。此佛刹众生的善根福报非常深厚,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因果有深入了解,往生意愿很强,人数亦多。这是世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说到念佛往生亦非易事,魔障很多,非个人所能预料,除非有真正工夫,自己难以克服。此佛刹的菩萨善根都很深厚,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每一往生西方之人,即使小行菩萨以及下下品或边地往生者,皆有如此善根。既然皆有善根,何以往生品位不同?这与精进程度颇有关系,有人不能精进,实因遇缘不同。
‘于七日中’,即平常所说的打佛七,由一日到七日精进念佛。佛在此地说,七日精进念佛即能得到如法身大士百千亿劫所修的功德。作得到吗?可以。一进念佛堂之后,除一句佛号外,无一杂念。佛说即能全摄弥陀果地...(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此品佛告诉我们十方世界菩萨无量无边,有许多菩萨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一听此法门即相信,愿意求生净土,圆成佛道。菩萨是圣贤,我们应当见贤思齐,向他学习。弥勒菩萨问佛,此娑婆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经所说不退转有三种:第一是位不退,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大乘可证到初信位菩萨,小乘证到初果须陀洹,到此果位决不退转为凡夫;但未出三界,人天两道七次往返即证阿罗汉果。经中说,凡夫修行成佛须三大阿僧只劫,此三大阿僧只劫须从证得不退转地位算起。我们生生世世修行,从未达到不退位,所以修行多劫都不算数。第二是行不退。大乘修菩萨行,到了圆教八信九信位,即行不退,决不会再落为小乘。第三是念不退。念念都向无上菩提,没有其他念头,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均证得念不退,称为法身大士。如证得念不退,亦必同时证得行不退及位不退。
佛告弥勒菩萨,于此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娑婆世界指此三千大千世界,在此大千世界有无数星球,亦有四土。这些菩萨亦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德本有两种,一种是勤修六度,菩萨的德本即六波罗蜜。第二种是一心称名,专念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六度、念佛两者兼修。佛又说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小行菩萨连我们都包括在内,所谓小行也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其善根之厚与法身大士无异,生生世世虽修没有拿到三不退学位,此生遇到殊胜因缘,上三品往生也有可能,等而下之,应当有份。在此教化区内有多少人往生佛都知道,我们应珍惜此生,依本经所列教诫,认真修持,先把娑婆世界放下,决不贪恋世乐,遵照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之训示,切实奉行,只要觉悟实践,决定往生。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阿弥陀佛教化的范围无限的广泛,他在因地求学时,曾遍礼一切诸佛刹土,因此诸佛刹土与阿弥陀佛都有缘。尽虚空,遍法界,广结法缘,所以他的教化区就不限于极乐世界。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向众生宣传净土,代表阿弥陀佛接引有缘众生。所谓有缘即是此诸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三项具足,堪受教化,决定往生。
一切诸佛刹土的众生往生西方人数之多,几无法计算,每分钟每秒钟都有往生者。其他世界无此殊胜状况,故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并不为过。佛此时略举几个他方世界为例,一共说了十一个,这十一个佛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退菩萨,有数十百亿乃至万亿不等,数量之多,无法估计。佛刹名称亦不一定,如中国从前称大清帝国,辛亥以后改称中华民国,现在大陆又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之改变系因地制宜,不可执著。佛刹名字根据其现前状况而定,例如我们所居的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梵语,‘堪忍’义,形容此世界这样苦恼,众生还能忍受。佛的名号也不一定,他的形状、容貌、身体时有变化,不但他们不一定,我们也一样。小时候有乳名,上学有学名,到外国又起个洋名。容貌变化更快,孩童时、求学时、工作时的相片几乎各不相同。诸佛菩萨更无定相,诚为楞严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了广度众生,法华经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能现三十二应身说法广化众生,随类变化,得大自在。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此段经文介绍第十二个佛刹,其佛名无上华,有无数不退转菩萨,皆属念不退之法身大士。此佛刹众生的善根福报非常深厚,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因果有深入了解,往生意愿很强,人数亦多。这是世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说到念佛往生亦非易事,魔障很多,非个人所能预料,除非有真正工夫,自己难以克服。此佛刹的菩萨善根都很深厚,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每一往生西方之人,即使小行菩萨以及下下品或边地往生者,皆有如此善根。既然皆有善根,何以往生品位不同?这与精进程度颇有关系,有人不能精进,实因遇缘不同。
‘于七日中’,即平常所说的打佛七,由一日到七日精进念佛。佛在此地说,七日精进念佛即能得到如法身大士百千亿劫所修的功德。作得到吗?可以。一进念佛堂之后,除一句佛号外,无一杂念。佛说即能全摄弥陀果地上的功德,精进念佛把弥陀果地上的功德都能得到,何况是菩萨的功德。理虽如此,事上相当困难。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虽知道精进力量不可思议,而实难作到。
第十三佛刹佛名无畏,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此皆不退菩萨,至于小行菩萨更不计其数。以上十三佛刹不过略举。单说佛刹的名字、佛的名号、往生人数,说上一劫,也说不完。如无真正好处,真实利益,何以十方世界如此众多往生之人?古德有比喻,往生西方的人比下的雨点还多。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向下有六品经是本经之流通分。佛经在体例上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此经流通分很长,有大经的架式,序分有三品,流通分有六品。六品分五大段,第一大段为非是小乘第四十三,属劝进流通。
‘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指十方世界诸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很善巧的得到真实利益,此种利益不可思议,究竟多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他只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所获的利益是平等的。
‘善男子、善女人’,指善根深厚之人,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听到佛的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此一念是精纯不杂。‘归依’是回头依靠,从事事物物、世出世间诸法,一律回头。出世法经论很多,法门亦很多,都想学学,心就杂了,心一杂即不得清净。本师释迦牟尼佛实在慈悲到了极处,谆谆教诲,说了再说,不厌其烦。
印光大师未专修净宗时,涉猎许多经论,真正明了认识之后,一切放下。他的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一个香炉,一杯清水,只有一本阿弥陀经,其他什么都没有,此即表示‘一念喜爱之心’。
‘归依’两个字意义很深,世俗说归依某某法师乃大错特错。归依佛是阿弥陀佛,归依法是无量寿经,归依僧是西方世界莲池海会诸上善人。‘瞻礼’是修行也就是念佛,法华经中说:一心合掌,瞻礼如来。此乃四种念佛中之观像念佛,把佛像看作真佛,离开佛堂心中还要想佛。十六观经说的好,心想佛,自己就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况佛又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凡夫业障习气太重,妄想杂念太多,想专、专不了,想一、一不了。佛像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选定以后,一生不改,临终时来接你的就是这一尊佛像。瞻礼之际,立时想到无量寿经中的教诲,萦怀于心中,如说修行。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如上功德’是指序分、正宗分中之一切功德。向下经文指示我们处世待人应有之心态。‘心无下劣’,即不要自卑,以为我都不如人,觉得很难为情。佛弟子心地平实、安详、自在,亦不贡高自大,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工夫不间断,好环境不起贪爱,逆境中不动嗔恚。无论境缘好坏,不影响自己的清净心,于其中成就平等心、大慈悲心。此种修学方法与十方不退菩萨所修完全相同,生到西方所获功德利益与诸大菩萨同,我们在短期内一心称名,全摄诸菩萨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是何等的利益。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佛在此地把这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介绍与我们,以及天人阿修罗等六道众生,并嘱咐我们应当爱好喜欢这个法门,里面有无尽的宝藏,要认真依经修学。这部经典,无量劫来难得遭遇,应生希有想。从前无量寿经有多本,会集本亦未尽理想,很难引人喜爱。阿弥陀经虽好,但经文太短,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事理因果说得不够详备,一般人难生喜乐之心。本会集本问世还不到五十年,因其系居士所编,佛门中依然有门户之见,流通方面难免发生阻碍。自一九八二年以后渐渐突破障碍普遍流通。为了帮助大众,断疑生信,我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与历代会集本印成一册,读者见到自然深信不疑。若论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比往昔之人来得殊胜,只要自己真正用功,如佛所开示,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往生西方的成就必在古人之上。
‘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导师是六道众生对佛陀的尊称。经典所在之处,即阿弥陀佛所在之处。展开经典如同阿弥陀佛当面对我们讲经说法,必须虔诚,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佛劝导我们流通此经,推广此法门,我们自己得到殊胜无比的利益,不要忘了六道苦难的众生。有人顾虑若把经书送给无善根者,他不相信,把经书糟蹋,岂不造罪?应知他虽造罪,但种子已种在八识田中,待罪酬完,种子起现行,亦能有成就。我近十年来诸同修供养我的净资,全部印了这部无量寿经,大量流...(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善男子、善女人’,指善根深厚之人,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听到佛的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此一念是精纯不杂。‘归依’是回头依靠,从事事物物、世出世间诸法,一律回头。出世法经论很多,法门亦很多,都想学学,心就杂了,心一杂即不得清净。本师释迦牟尼佛实在慈悲到了极处,谆谆教诲,说了再说,不厌其烦。
印光大师未专修净宗时,涉猎许多经论,真正明了认识之后,一切放下。他的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一个香炉,一杯清水,只有一本阿弥陀经,其他什么都没有,此即表示‘一念喜爱之心’。
‘归依’两个字意义很深,世俗说归依某某法师乃大错特错。归依佛是阿弥陀佛,归依法是无量寿经,归依僧是西方世界莲池海会诸上善人。‘瞻礼’是修行也就是念佛,法华经中说:一心合掌,瞻礼如来。此乃四种念佛中之观像念佛,把佛像看作真佛,离开佛堂心中还要想佛。十六观经说的好,心想佛,自己就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况佛又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凡夫业障习气太重,妄想杂念太多,想专、专不了,想一、一不了。佛像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选定以后,一生不改,临终时来接你的就是这一尊佛像。瞻礼之际,立时想到无量寿经中的教诲,萦怀于心中,如说修行。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如上功德’是指序分、正宗分中之一切功德。向下经文指示我们处世待人应有之心态。‘心无下劣’,即不要自卑,以为我都不如人,觉得很难为情。佛弟子心地平实、安详、自在,亦不贡高自大,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工夫不间断,好环境不起贪爱,逆境中不动嗔恚。无论境缘好坏,不影响自己的清净心,于其中成就平等心、大慈悲心。此种修学方法与十方不退菩萨所修完全相同,生到西方所获功德利益与诸大菩萨同,我们在短期内一心称名,全摄诸菩萨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是何等的利益。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佛在此地把这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介绍与我们,以及天人阿修罗等六道众生,并嘱咐我们应当爱好喜欢这个法门,里面有无尽的宝藏,要认真依经修学。这部经典,无量劫来难得遭遇,应生希有想。从前无量寿经有多本,会集本亦未尽理想,很难引人喜爱。阿弥陀经虽好,但经文太短,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事理因果说得不够详备,一般人难生喜乐之心。本会集本问世还不到五十年,因其系居士所编,佛门中依然有门户之见,流通方面难免发生阻碍。自一九八二年以后渐渐突破障碍普遍流通。为了帮助大众,断疑生信,我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与历代会集本印成一册,读者见到自然深信不疑。若论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比往昔之人来得殊胜,只要自己真正用功,如佛所开示,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往生西方的成就必在古人之上。
‘于此经中生导师想’,导师是六道众生对佛陀的尊称。经典所在之处,即阿弥陀佛所在之处。展开经典如同阿弥陀佛当面对我们讲经说法,必须虔诚,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佛劝导我们流通此经,推广此法门,我们自己得到殊胜无比的利益,不要忘了六道苦难的众生。有人顾虑若把经书送给无善根者,他不相信,把经书糟蹋,岂不造罪?应知他虽造罪,但种子已种在八识田中,待罪酬完,种子起现行,亦能有成就。我近十年来诸同修供养我的净资,全部印了这部无量寿经,大量流通,介绍与有缘众生。以前无人印此经,经过十多年的提倡,其他地区亦有印者,闻之不胜欢喜。讲经的录音带是有声的无量寿经,应大量推广,惟胶带保存时间有限,拟改用镭射片,可以永久保存。现已托新加坡同修经办此事。大众同心同力,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彼’指西方极乐世界,根熟众生希望能于此生见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摄受殊胜佛刹’,此句经文非常深广,第一摄受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广义的说,遍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此功德才圆满。我们跟阿弥陀佛学,因行果地也必定相同,这种愿行不可思议,如何才能作到?怎样兑现?佛叫我们‘当起精进,听此法门’,如是则前面心愿就能圆满兑现,绝不落空。尤其在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个法门,唯此法门,能使我们身心清净,远离浊恶,眼下就得到好处,将来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三界,不退成佛。除此之外,还有那个法门能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所以十方不退菩萨,人人归依,各各奉行。‘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求法’是求往生不退成佛之法,永脱三界轮回之法,决不生起退转之心。虚伪之心不会成就,惟有真诚修学才能得度。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纵有大火焚烧,也不疑惑,也不后悔。何以信心如此之强?因为十方无量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此指前面菩萨到西方参学,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使阿难尊者以及与会大众亲见极乐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一切如来同声赞叹。如此情况,若仍不信,那就是经中所说的一阐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菩萨那一位不求此法门,那一位不接受此部无量寿经。‘尊重听闻’是求法,‘不生违背’是依教奉行。听此经典,一定要把这部经典所说的都能作到。‘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所有学佛的人都希望很快断烦恼,得禅定,大彻大悟,成菩萨成佛,有无方法达到这些目标?他尚未找到。你把这部经送给他,他还不相信,因为他不识货。那一天他认识了,必然一切放下,一心专注此一真实快速成佛法门。现在暂时不学其他法门,等到了西方再学不迟。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人生在世,学业事业成就与否,固然要靠努力,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宿世善根,佛法修学亦不例外。过去帝王时代,有一句话很流行,功名富贵要靠阴功,阴功加上努力,才能一帆风顺。古德说,今生修学能否顺利,要看遇缘如何。世出世间均如此。
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后即灭法时期,灭法时期很长。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第四尊佛,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五尊佛是弥勒菩萨。佛在弥勒下生经说,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才降世。所以有佛住世期间极为短暂,无佛之世太长。人在六道中轮回,幸得人身,而且遇到佛法,乃是希有之因缘,应当珍惜。虽遇佛法也要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如在这一生没有开悟、断烦恼、超出三界,是很可惜的。佛希望我们能得到最殊胜的成就即是往生净土。前面经文说十方世界往生的不退菩萨,华严经所称的法身大士,绝非凡人,向往西方人数众多,无法估计,此佛陀三转珐輪之作证转,这么多人向往西方,可见西方有其向往之理由。我们听了再不相信,再不能接受,实乃善根福德尚未成熟。如本经前面所说,阿阇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到释迦佛说法,他仍无动于衷,并不发心求生净土,足证所种善根太小。在末法时间,即使到了佛法灭尽时,这本无量寿经多留住世间一百年,是时尚有根熟者,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复蒙一切如来本愿加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此‘得’字非常重要,得是真正得到,亦如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所说‘有禅有净土’之‘有’字。‘广大法门’即指无量寿经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遇到这个法门必须如说修行,如小本阿弥陀经所说的‘执持名号’,执持要坚固,决定不能放松。果能一心如说修行,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二智连说即大乘经中所讲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或者说实智与权智。‘广大一切智智’即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二智现前即等于大乘教中之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也指这一件事。如何才能获得呢?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然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即获得广大一切智智,证到分证佛,有能力以三十二应身广度众生。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彼法’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从因至果,自行化他,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一切智智未现前,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决定一无所知。西方世界之殊胜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西方状况犹如隔箩望月,看不清楚。念佛就是修定,定功到了相当程度,豁然贯通,就开悟了。读经每人所体会的意义不一样,每人心地的染污程度不同,体会的境界亦不同。真用功人每日读经领解不一,此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此种情况,我们自己可以体验得出来。此法门简单,只叫我们修清净心。修行的原则全在经题上,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就是不迷,清净自然平等,清净自然觉悟,觉了自然清净,一而三,三而一。本经所教的三个原则通一切大乘佛法。禅宗走的是觉门,念佛走的是清净门,教下走的是平等门。离开清净平等觉,即非佛法。如不依此三原则,纵然也断烦恼、修禅定、积功累德,其果报在人天。既然心地纯一清净,即根本智,所起的作用即后得智。其由凡夫进等,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初地名欢喜地,故获大欢喜。凡是成为真正菩萨,必有观机之力,为不请之友,说法契机,令众生易于受教。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在其中,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何以知道?想想自己对于此法门信乐程度如何,即可推测得出来。如真相信并有无比的欢喜,即证明你确实善根成熟了。并蒙十方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才得大欢喜,此系由感应说。如从教上说,观经所讲的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直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统统做到了,即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从教上讲固然很善,比起感应来还差一等。如许多菩萨在教下所得善根具足,而遇到这个法门未必能信,所以感应不可思议。古大德说,有心求感应易受魔的当,如有欲求,魔就来勾引。由真实心中如法修学,自然得到感应,非有心去求,魔不能得其便。
‘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是法’是指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若已经修学者,或现在才发心求法者,或将来会发心求往生者,诸佛菩萨皆看得清清楚楚。已求现求必蒙诸佛护念,因诸佛均护念此经,皆护念此法门,若依此经学,必得诸佛之护念。现在尚未发心,将来会发心...(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缘众生。以前无人印此经,经过十多年的提倡,其他地区亦有印者,闻之不胜欢喜。讲经的录音带是有声的无量寿经,应大量推广,惟胶带保存时间有限,拟改用镭射片,可以永久保存。现已托新加坡同修经办此事。大众同心同力,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彼’指西方极乐世界,根熟众生希望能于此生见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摄受殊胜佛刹’,此句经文非常深广,第一摄受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广义的说,遍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此功德才圆满。我们跟阿弥陀佛学,因行果地也必定相同,这种愿行不可思议,如何才能作到?怎样兑现?佛叫我们‘当起精进,听此法门’,如是则前面心愿就能圆满兑现,绝不落空。尤其在现代社会,特别需要这个法门,唯此法门,能使我们身心清净,远离浊恶,眼下就得到好处,将来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三界,不退成佛。除此之外,还有那个法门能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所以十方不退菩萨,人人归依,各各奉行。‘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求法’是求往生不退成佛之法,永脱三界轮回之法,决不生起退转之心。虚伪之心不会成就,惟有真诚修学才能得度。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纵有大火焚烧,也不疑惑,也不后悔。何以信心如此之强?因为十方无量菩萨‘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此指前面菩萨到西方参学,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使阿难尊者以及与会大众亲见极乐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一切如来同声赞叹。如此情况,若仍不信,那就是经中所说的一阐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菩萨那一位不求此法门,那一位不接受此部无量寿经。‘尊重听闻’是求法,‘不生违背’是依教奉行。听此经典,一定要把这部经典所说的都能作到。‘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所有学佛的人都希望很快断烦恼,得禅定,大彻大悟,成菩萨成佛,有无方法达到这些目标?他尚未找到。你把这部经送给他,他还不相信,因为他不识货。那一天他认识了,必然一切放下,一心专注此一真实快速成佛法门。现在暂时不学其他法门,等到了西方再学不迟。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人生在世,学业事业成就与否,固然要靠努力,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宿世善根,佛法修学亦不例外。过去帝王时代,有一句话很流行,功名富贵要靠阴功,阴功加上努力,才能一帆风顺。古德说,今生修学能否顺利,要看遇缘如何。世出世间均如此。
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后即灭法时期,灭法时期很长。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第四尊佛,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五尊佛是弥勒菩萨。佛在弥勒下生经说,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才降世。所以有佛住世期间极为短暂,无佛之世太长。人在六道中轮回,幸得人身,而且遇到佛法,乃是希有之因缘,应当珍惜。虽遇佛法也要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如在这一生没有开悟、断烦恼、超出三界,是很可惜的。佛希望我们能得到最殊胜的成就即是往生净土。前面经文说十方世界往生的不退菩萨,华严经所称的法身大士,绝非凡人,向往西方人数众多,无法估计,此佛陀三转珐輪之作证转,这么多人向往西方,可见西方有其向往之理由。我们听了再不相信,再不能接受,实乃善根福德尚未成熟。如本经前面所说,阿阇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到释迦佛说法,他仍无动于衷,并不发心求生净土,足证所种善根太小。在末法时间,即使到了佛法灭尽时,这本无量寿经多留住世间一百年,是时尚有根熟者,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复蒙一切如来本愿加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此‘得’字非常重要,得是真正得到,亦如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所说‘有禅有净土’之‘有’字。‘广大法门’即指无量寿经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遇到这个法门必须如说修行,如小本阿弥陀经所说的‘执持名号’,执持要坚固,决定不能放松。果能一心如说修行,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二智连说即大乘经中所讲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或者说实智与权智。‘广大一切智智’即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二智现前即等于大乘教中之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也指这一件事。如何才能获得呢?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然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即获得广大一切智智,证到分证佛,有能力以三十二应身广度众生。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彼法’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从因至果,自行化他,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一切智智未现前,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决定一无所知。西方世界之殊胜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西方状况犹如隔箩望月,看不清楚。念佛就是修定,定功到了相当程度,豁然贯通,就开悟了。读经每人所体会的意义不一样,每人心地的染污程度不同,体会的境界亦不同。真用功人每日读经领解不一,此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此种情况,我们自己可以体验得出来。此法门简单,只叫我们修清净心。修行的原则全在经题上,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就是不迷,清净自然平等,清净自然觉悟,觉了自然清净,一而三,三而一。本经所教的三个原则通一切大乘佛法。禅宗走的是觉门,念佛走的是清净门,教下走的是平等门。离开清净平等觉,即非佛法。如不依此三原则,纵然也断烦恼、修禅定、积功累德,其果报在人天。既然心地纯一清净,即根本智,所起的作用即后得智。其由凡夫进等,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初地名欢喜地,故获大欢喜。凡是成为真正菩萨,必有观机之力,为不请之友,说法契机,令众生易于受教。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在其中,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何以知道?想想自己对于此法门信乐程度如何,即可推测得出来。如真相信并有无比的欢喜,即证明你确实善根成熟了。并蒙十方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才得大欢喜,此系由感应说。如从教上说,观经所讲的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直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统统做到了,即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从教上讲固然很善,比起感应来还差一等。如许多菩萨在教下所得善根具足,而遇到这个法门未必能信,所以感应不可思议。古大德说,有心求感应易受魔的当,如有欲求,魔就来勾引。由真实心中如法修学,自然得到感应,非有心去求,魔不能得其便。
‘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是法’是指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若已经修学者,或现在才发心求法者,或将来会发心求往生者,诸佛菩萨皆看得清清楚楚。已求现求必蒙诸佛护念,因诸佛均护念此经,皆护念此法门,若依此经学,必得诸佛之护念。现在尚未发心,将来会发心,诸佛亦会护念。佛菩萨非常慈悲,照顾众生,无微不至。佛又劝我们应当把心安住在信愿持名方式上,安住在这部经上,安住在西方依正庄严上,决定不要怀疑。疑惑的根有二:一、善根福德未成熟,对经教怀疑;二、对事实真相无充份认识,如遇真善知识的开导,亦能得度。如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的弟子,不识字,出身寒微生活清苦,四十岁才出家。老和尚只教他念六字弘名,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如是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后,似乎等谛老来看他,还站了三天。他有无开悟,无从揣测,不过念佛三昧一定得到了。佛法教人真实开智慧,不讲世智辩聪,需要真实工夫。一句阿弥陀佛是求清净心的方法,心中毫无牵挂、烦恼、妄想、忧虑,心即清净。佛法懂得太多也是障碍,因为你不了解佛意,佛叫你对于佛法也不要执著,金刚经上说的很明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要舍掉,何况是世间法。在禅一切都要舍,在净也是一切都要舍,唯留一句佛号,比禅方便多了。用一念止一切妄念,如果妄念丢不掉,才叫你读经。如相当上上根人,不难,放下一切,专念三年,一定会有成就。
‘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此指欲界色界诸天,天上享福,寿长福大,惟不能出三界,福报享尽,还要堕入轮回。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之目标,均是生天堂。天堂有二十八层,印度人有一部份宗教徒都明了天界,因印人修禅有的程度很高,能达到四空天,亲眼看到天堂状况。他们也知道六道情形,但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因其有定而无慧,不知道轮回的因因果果。一生心善行善,一定可以生天,但非究竟,所以必须下决心求生净土,方是一了百了。
佛特叫著弥勒菩萨说:‘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大威德者’指不疑不退之人,求生愿望决不改变,执持名号决不退转,即佛所称赞之大威德者。‘大威德’本来是称赞菩萨,他过几年即往生西方作七地以上菩萨,现在称呼他并不过份,此称呼如同佛给他授记。
‘能生佛法广大异门’,‘广大’指大乘经八万四千法门,净土法门是无量法门中之特异法门,克实而论,即指此无量寿经。此人如心里真有无量寿经,处世待人接物也有无量寿经,此人即是大威德者。九界众生中之菩萨修行的功夫、道力、智慧、神通,我们比不上他们,为什么他们听不到这部经,因其过去生中未曾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在历劫修行工夫上比不上他们,而在累积善根福德上,他们不如我们,这是两桩事。他们能当菩萨是他们遇到佛法,勇猛精进,断见思烦恼成了菩萨;我们生生世世学佛,未断烦恼,所以还作凡夫。
佛常告诉我们,菩萨要到八地菩萨,名为‘不动地’才不退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