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回復: 0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一集)
[複製鏈接]
|
|
敬摘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一集) 2009/3/23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三页倒数第四行看起,我们从第一段: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烛。故曰圆明。】
我们从这一段看起。这部论的文字不长,确实是《华严》奥旨,奥是玄妙、是奥妙,旨是最重要的修学方法。怎么修法?下面告诉我们,妄要尽,自然就还源了。什么是妄?当然是世尊在大经里常常讲的妄想。妄想要尽了,给诸位说,也就是断尽,分别执着自然就没有了。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十次,讲过二十个小时,《华严经》讲些什么这不能不知道,在前面也是多次给诸位报告,过去惠能大师在中国为我们示现妄尽还源。源就是自性,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源,宇宙万法的本源,在哲学里面讲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桩事情古今中外哲学家、科学家,包括许多宗教家都讨论到,有不少不能说不高明,已经探索到宇宙本体的边缘,说得最清楚、最明了的无过于《华严经》。所以我们在半个世纪的学习之中,虽没有能证悟,可以说我们有相当程度的体悟,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解悟。确实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经哲学,这是个哲学问题,是哲学上的大问题,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读了这篇文字,对方先生所说的这个话,自自然然会感到他的话说得正确,一点都不过分。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妄想一放下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成佛不是成神,不是成仙,诸位要知道,神仙没有出六道,这是对于宇宙的源起彻底的明白。他为我们细说“自性清净圆明体”的现相、作用,从本体、现相、作用,不厌其烦和盘托出,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肯定说它是佛经哲学概论,这个话说得不错,佛经的哲学概论,佛经哲学概论。在中国惠能大师一千三百年前,在中国示现的也是放下妄想,妄尽,他老人家也还源了,其实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四岁,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的时候是三十岁,六祖二十四岁。放下就还源,六祖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相同,同入一个境界,就是都成佛了。为什么他不叫佛?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应以什么样的身分出现帮助众生,就以什么样的身分出现。这种身分不是他自己定的,而是众生的根性,《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没有自己的意思。在印度,大家盼望着佛出世,所以释迦是以佛陀的身分出现,应以佛身而度之,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能大师在中国,中国希望有祖师出现,所以能大师示现的是应以祖师身出现,即现祖师身而为说法。《普门品》三十二应里面所讲的,无论现什么身,这个现身是因众生心而现的,没有一样不自在。
能大师明心见性,给我们说二十个字,前面都跟诸位做了报告。我们每次报告有重复的地方,原因是什么?现场听众不一样,有不少人今天第一次来听,前面没听到,我们也不能够忽略这些人,把前面所说的要略略的提一提,使大家知道一个大概。能大师说了五句话,实际上二十个字,释迦牟尼佛则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知道,能大师这五句话是略说,也都说出来了,圆圆满满,释迦牟尼佛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细说,内容没有两样。能大师的五句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浓缩起来就是能大师的五句话。《华严》太大了,我们总要把能大师这五句话记住。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什么?我们依能大师所说的,简单扼要,第一句“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是问话,没有想到自性,“本自清净”,本自清净这是第一句,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要知道,我们的自性就是真心,这不是妄心,是真心,真心本来是清净的,现在呢?现在还是清净的,它不会污染,污染的现象那是妄相,不是真相,这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人性本善”,本善就是清净的,现在是不是本善?本善还在,决定没有失去,那才叫本善。第二个,不生不灭。所以我们不要怕死,为什么?没有生死,生死是什么?生死是躯壳、身体,身体不是我,这一定要肯定,身体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这个诸位知道,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衣服穿脏、穿坏了,自然脱掉一件再换一件,身体亦如是,用的时间长了,不太好使用,换一个。永远不会死的,本不生灭,这个一定要知道。
什么是自己?一般人讲灵魂是自己,这在佛法里讲是误会,灵魂不是自己。但是灵魂比身体存在的时间是要长,我们这个身体用个几十年就不好使用,但是灵魂只要没有离开六道,它就存在。要是离开六道,它就不存在,它就换个名字,不叫灵魂,叫什么?叫灵性。脱离六道之后,它叫灵性,灵性就永恒不灭。所以灵魂还有一次变易生死,它会转变成灵性。也就是说,灵性是觉悟的,灵魂是迷惑的,灵魂要不迷,它怎么会到三恶道去!它会到三恶道去,说明它糊涂,它迷惑。由此可知,灵性跟灵魂的差别,实在讲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灵魂,觉悟的时候叫灵性,它在六道里面迷惑,它脱离六道就不迷,它就觉了。脱离六道在佛法里有个名称叫阿罗汉,阿罗汉你看他在修行层次上,他得的是什么位次?得的是正觉,你看他觉悟了,他不叫灵魂,他正觉了。正是正确,是真正,他不是假的,他不是邪觉,他不是偏的觉悟,他是正觉,这是说灵性,所以名称叫阿罗汉。阿罗汉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意思是无学,无学是六道里面东西没有了,毕业了,无学就是念毕业了,在六道里毕业,毕业就离开六道,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毕业你就离开学校。
所以要知道,我们在六道,在六道里为的是什么,这个要懂得,生生世世在六道里,你干什么?在六道里要学习,要认真的学习,首先要学断恶修善,要学这个。为什么?恶的念头、恶的言行是三恶道的业因,饿鬼、地狱、畜生,这是不善的行业造成的现象。这现象不是外头有的,实际上它本来都没有,是你不善的思想、言语、行为变现的境界,是这么回事情。我们断恶,三恶道就没有了,三恶道没有,我们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三善道,我们的思想善,我们的言行善,所感得的果报则是天、人、还有阿修罗,这是三善道,这总在六道轮回里面。首先教我们离开恶道取三善道,然后在三善道里面再把染污去掉,我们修清净心,心清净,言语、行为都清净。六道是染,四圣法界清净,前面跟诸位多次报告,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是娑婆世界里面的净土,六道是秽土,我们就脱离六道的秽土生到娑婆世界的净土,四圣法界是净土。第一种烦恼放下了,就是见思烦恼,也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执着。所以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执着的念头要淡薄,我们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如果样样都是执着,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三善道而已,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只要没有脱离十法界,我们永远在学习,学习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享的叫清福,不是世间的福报。世间的福报我们中国人说那叫红福,红福是什么?它有染污。教你享清福,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叫清福。这是不断向上提升,一直要提升到什么?提升到妄尽还源,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还源就成佛了。所以在四圣法界里面,我们要放下分别,要放下妄想。妄想放下了,你在佛法是真正毕业了,毕业这个学位就叫佛陀,恭喜你成佛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成佛,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成佛,除惠能大师之外,诸位看看《高僧传》,《高士传》,就是居士传,《善女人传》,在家的女居士,你看历代达到这个境界的,也就是妄尽还源的,不少人!中国历代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我们不知道,有文字记载的,在这些传记上记载的,我概略的估计至少也有三千人左右,这些人都成佛了。尤其是净宗法门,只要往生极乐世界,不管什么样的品位都圆满了,都可以说是妄尽还源,太难得、太稀有了。
六祖大师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一句跟末后的一句“能生万法”,它两个是一对,什么一对?佛法里面常讲隐显一对,能生万法是显,明显的显出来;而第三句讲的是隐,没有显出来,本自具足,这个很难懂。可是我们现在利用电视做比喻,诸位就很容易懂。隐是什么意思?我们电视频道没有打开,关掉,电视里什么也看不见,本自具足,你相信吗?你不能说我频道没有开,电视里面没有画面,不可以这么说法,这诸位都知道,为什么?频道一按,画面就出现,画面出现叫能生万法,它就显现出来,叫隐现不二。隐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没有,现出来的时候能生万法,你不能说它有,这是诸法实相,真相,你不能不知道。
第四句,这个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学,“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什么?就是自性本定,告诉你,你的自性、你的真心本来是不动的。这个不动摇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是处在这个状况之下。诸佛菩萨,我们说的菩萨是法身大士,当然引申也能够包括权教菩萨跟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应化在我们的世间,像释迦牟尼佛、像六祖能大师,也穿衣,也吃饭,也跟我们有同样的日常工作,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他心没有动过,他没有起心动念过,这就是《还源观》后面四德里头第一条,叫随缘妙用。我们随缘,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是动摇,这是凡夫;他们随缘,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个太妙了,这可以说是应化在十法界里的第一德,不起心,不动念。这讲到后面我们再来详细报告,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尽量的不起念头,心愈清净愈好,最重要的,我们现在下手就是不执着,我们随缘,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是什么?烦恼就是分别执着,起分别执着就生烦恼。
所以能大师这五句就是《华严经》的总纲领,《华严》说什么?就说这五句,这五句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细说,所以是同样境界,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两尊佛陀,我们要肯定能大师是佛陀,一点都不假,你看,在东西方不同的环境之下为我们示现,来教导我们,我们接触到,慢慢就能够体会到、就能够感悟。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到《华严》的奥旨,奥妙之处,帮助我们在佛道上修行,然后也能契入这个境界,也就是我们需要妄尽还源,入华严境界,也就是入世尊的境界。这是大乘法里,就是佛经哲学里,确实是讲得清楚、讲得究竟、讲得圆满、讲得高明。佛在《华严经》上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讲这一句。在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贤首国师说的,也清清楚楚显示自性就是如来。
《金刚经》上讲如来这个名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简单的解释,什么叫如来?从理上讲,“如来者,诸法如义”,讲得太好了。如就是自性,一切法的现象,能生万法,一切法,一切法就是自性,自性变现成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如其自性,自性如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古来祖师大德用比喻告诉我们,他用黄金跟金器来做比喻,把黄金比喻自性,把金器比喻成法相,就是能生万法,金如其器,器如其金,就是如来的意思。从事上讲,“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也就是今佛跟古佛是一不是二,这叫如来。说得好,说得很清楚。如来是谁?明白了,自己就是!没有明白,你自己还是。没有明白的时候在隐,明白就现出来。没有明了的时候,你本自具足;明白了,能生万法。明白了,你就是如来,不是别人,不在外面。所以佛法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它是向内,就是自性、心性,它完全是从心性当中去求,才能够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搞明白的。此地如来,自性就是如来,清净是德,圆是圆满,是讲相好,明是讲智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是明;德相是清净、圆,统统都说到了。这句话更简单,惠能大师讲五句,你看看贤首国师讲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句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五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部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所以这部经,宇宙人生的真相,用一句话来说清楚,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叫‘显一体’。
下面贤首国师给我们做了解释,‘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如来藏,我们在前面费很长的时间跟诸位介绍出来了,什么叫如来藏知道了,如来藏中法性之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如来藏是什么?如来藏就是我们现在起心动念这个心,这个心我们常讲妄心,可是妄不离真,没有真,妄从哪来!真在哪里?真就藏在妄中,所以叫如来藏。真是什么?真是法性,法性就在如来藏里面。所以我们的真性在哪里?真性就在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里面,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如来藏中的法性,或者说如来藏中的自性,或者说如来藏中的佛性都可以,它就现出来,就现前了。
这一句也圆圆满满的把自性清净圆明体说出来,说出来是什么?说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分,不但我们有分,一切有情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畜生道里面,大从海里面的鲸鱼、陆地上的大象,小讲到蚊虫蚂蚁、蜎飞蠕动,有没有?有,它的妄想分别执着里头也含藏着如来、也含藏着法性,跟我们没有两样。不但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我们现在称为动物,这是有情的,无情众生:植物、矿物,有没有?有,在植物、矿物里面我们就不叫它佛性,就叫它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在有情,就是动物,我们称佛性,植物、矿物我们称法性,为什么?它的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从它这里能生万法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法?在第二段给我们说明,第一段给你讲能现、能生、能变的体,先给你讲这个,然后再给我们说明它所现的、所生的、所变的万法。万法就是宇宙,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第二段在讲这个,第二段讲能生万法。
再说这个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我们把这个字省略掉,“从本已来”我们取两个字,“本来”,这大家好懂,本来自性它就“满足”,满就是圆满,足是没有欠缺。这八个字就是能大师第三句所说的本自具足,本来它就样样具足,什么都不缺乏。我们看到宇宙森罗万象,变幻无穷,善的有,恶的也有,清净的有,染污的也有。我们初学的时候想不通,不能想,愈想愈错。所以我在讲《华严经》,偶然之间看到这样的经文,让我一下想到万花筒,我们小时候玩的玩具,我这个桌上还有一个万花筒,这可以旋转的,可以转的。里面打开看看,只有大概十几、二十片不同颜色的纸片,你在这边放大镜里面去观察它,你去转,它在里面千变万化,你转上一天、转上一个星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样子。我才有一点觉悟,佛讲我们自性变现出万法,就像万花筒这个道理一样。怎么变的?动就变了,不动就没有了。这个动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动了,小动,好像波浪的微波,分别就是中度的浪,中浪,起心动念是小浪,分别是中浪,执着是大浪。我用这个话来讲,诸位比较容易体会得到。我们现在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是大风大浪,所以它的变化无量无边,无有穷尽。无论它怎么变,都出不了这万花筒。万花筒是什么?万花筒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怎么变也出不了六道。我们对佛说这桩事情才稍稍有进一步的体会。
所以首先要了解,它在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本自具足;起心动念,能生万法,这里头有隐有现,隐现不二。记住,隐不能说它无,现不能说它有,所以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特别嘱咐我们应作如是观,应该这个看法,那就跟诸佛如来看法完全相同。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佛法讲真妄,它的定义,真是永恒不变是真,凡是会变的就不是真的。你看我们这个身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怎么?真的决定没有生死的现象,没有生老病死的现象,那是真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我们这个山河大地、星球,有成住坏空,所以没有一样是真的。说得更玄一点,连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时间、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错觉里面产生的,不是真的。这个问题现代科学家也证实了,我们一向对时间、空间错认了,以为它是存在的,不知道它也是虚幻的。不知道就是迷,知道就是觉悟。
讲到能变的体性,‘处染不垢’,染是什么?染就是六道,我们迷了在六道里面,时间也很久了,出不去,总在六道里头流转,我们讲搞生死轮回,搞这个东西,这大错特错!真正明白之后,才晓得这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造成严重的耻辱,为什么?那些觉悟的人他不再搞了,你看他们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他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我们也是,他们能放下,我们为什么不肯放下?我们跟他们的差别就在此地,他们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他不沾染一丝毫的染污,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现在落在轮回的时间久了,现在努力在修行。我们的修行对于自性来讲,实在讲是不相干的事,所以‘修治不净’,你这个修,它就会清净吗?哪有这回事情!我们修的是什么你要知道,修的不是真心,修的是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我们要把这个东西,这是错误的,把它修正过来。实在说,把这些错误的东西放下就是,放下,我们的清净圆明体就出现,不放下它就隐藏,隐藏在哪里?隐藏在我们现在一切幻相里面。
这在前面也跟诸位做过多次的比喻说明,所以现在电视是个好东西,从前没有,我们把自性清净圆明体比作什么?比喻作电视的屏幕;能生万法,我们把它比喻电视打开,频道打开,它出现的影像。我们看影像的时候,往往是屏幕忘掉了,屏幕什么都没有,我们看电视看得很热闹,其实屏幕丝毫不沾染。屏幕里显出的色相是染污,不清净,这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呢?真的是屏幕。你怎样去修治它?它本来是干净的,不是你修治它才干净的,现相,无论是什么现象出来,它并没有染污。如何保持我们的心永远像屏幕?实在讲,那是真心,是本来有的,只要你不着相就没事了,我们今天着了相。我们还用这个比喻,一个真正修行人,心地清净的,我们把电视打开让他看,他看了半天,你问他:你看到什么?他告诉你他什么都没看到。你想,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他讲的是真话。迷惑的人,你问他看到什么,他会把电视情节样样讲给你听,它全是幻相。他看到什么?生灭法。屏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用这个道理去看电视,那就是修行!修《大方广佛华严》,每天看电视,他会开悟,每天看电视,慢慢就看成佛了。所以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不是定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电视也是其中的一门,门门通大道,门门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问题就像宗门大德勘验学人,你会么?你会看么?会看的成佛了,不会看的迷在里面,起心动念,造业受报,关键就在“你会么”。不垢不净,‘故云自性清净’。
‘性体遍照,无幽不烛,故曰圆明’,遍照是智慧,智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什么?我们的性体是遍法界虚空界,法界虚空界是从性体里头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佛讲个比喻讲得好,佛把我们的自性比喻作天空,天空好像是我们的自性,宇宙万法像什么?像虚空当中的一块云彩,你看哪个大?虚空是自己,云彩是自己变现出来的假东西,不是真的。所以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性本具的德相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叫“圆明”。有没有来去?没有来去,只有隐显,没有来去,有缘它就现相,没有缘它不现相。不现相,它存在,不能说它没有;现相,不能说它有。我们从《华严经》上学习,渐渐能体会到,现象我们称为法相,所现的现象,能现的是法性,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分不开。法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但是它能生法相;法相是物质也是精神,物质跟精神的现象是从法性里头变现出来的。怎么变现的?我们到第二段再来详细说明。一定要晓得,所谓是性相同源,性相是一体,这叫圆明。大师很慈悲、很难得,又告诉我们:
【又随流加染而不垢。】
‘流’是什么?“流”就是讲十法界、六道三途,我们随染缘、随不善的缘,这就好像什么?增加染污,愈陷愈深。我们现在的环境里头没有圣贤的教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恶,无不是罪,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将来的果报?果报在三途,得人身可不是那么容易事情。这种情形对我们自性来讲有没有干涉?没有,自性没有干涉,自性永远是不垢不净。譬如我们这个电视屏幕,屏幕是自性,里面它现色相,现清净的画面、染污的画面,很肮脏龌龊的画面,屏幕有没有染污到?没有染,“随流加染而不垢”,它没有染污上。我们今天这个画面,现佛菩萨的画面,现声闻、缘觉的画面,这是净,它有没有清净?没有,也没有帮助它清净;我们把它播映出来,画面播映出来是饿鬼道的画面、地狱道的画面,它有没有染?没有染,它永远是清净的。
十法界、六道是怎么回事情?这个我们要知道,我在前面讲经也搞了一个道具,这是三种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纸,我们将黄色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这就是染污,我们把我们的眼睛代表自性清净圆明体,外面境界就是能生万法。现在我们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很不幸的产生一个错觉,就是我们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就是有黄色的;有分别,有蓝色的;有执着,有红色的,像戴上这个眼镜一样。对外面东西全都看不见,完全看错了,这就是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这种情形叫六道凡夫。佛教给我们先把执着放下,执着是红色的,执着放下,还有什么?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这样就清楚多了,好像我们戴着太阳眼镜一样,看外面东西,但是也变了颜色,看不到真相,变了。这是什么人?这是阿罗汉、辟支佛,他在这个境界当中,他比我们清楚多了。佛教的是还得把分别放下,蓝色是分别,分别放下了。分别放下,这是什么?这是菩萨,我们就看得很清楚,比阿罗汉、辟支佛高明多了,这是菩萨。佛告诉我们,菩萨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这个再放下,再放下这就成佛了。所以成佛就恢复你本来面目,还源了,三个放下这叫妄尽,还源了,真正的明心见性,你见到自性清净圆明体了。
所以妄想分别是假的。诸佛如来他们的本事,就是在所有现象里面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起心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性清净圆明体完全现出来。随流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在,你随顺它,它染污,它看不清楚,但是我们的眼睛没有被染污,只是隔了这么一层。对里面来讲,没有染污本性;对外面来讲,它也没有染污法相。所以要晓得,我们的麻烦就是当中隔的这一层,与自性不相干,与万法也不相干,万法是法相,这要搞清楚。不妨碍自性,也不妨碍法相,换句话说,它完全是虚妄的。我们这个比喻还有个形相,你能看得见,现在这个东西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见,我们也听不到,我们手也摸不着,它真存在。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它是虚妄的,你要搞清楚,只要你肯放下,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你放下执着,红色放下就是阿罗汉,正觉;再把蓝色放下,就是分别放下,你就是正等正觉;最后把黄色,起心动念放下,那你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名词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我常常把它比喻作像我们学校读书的三个学位,阿罗汉是学士学位,菩萨是硕士学位佛,佛陀是博士学位,这都是我们统统具足的,我们本来有的。现在真叫是无缘无故发生这么一桩事情,很不幸,随流加染,就是你不觉,与法性、法相毫无干涉,我们自己可以放心。
【返流除染而不净。】
那是讲修行人,现在学佛的,‘返’是回头,我们不随着流,我们要把染除去,像我们现在这三个都放下了,我们眼有没有清净?没有,为什么?它不能染污我,它也不能清净我,对法性如此,对法相亦如此。这桩事情,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它产生的障碍,体会得之后,我们对于在染污的人会不会轻视?不敢轻视,那就是诸佛如来不会轻慢众生。不但对我们不轻慢,他对于饿鬼、地狱、畜生都非常尊重,为什么?他本来是佛,现在虽然是染,他自性没有染。他那个染是什么?他染是误会,以为是有染,其实没有,是一种误会。佛讲的话句句是真话,只要你把误会放下,没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更进一步告诉我们:
【亦可在圣体而不增。】
‘圣’是什么?“圣”是诸佛如来,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有没有增加几分光彩?没有;我们现在,我们的身分堕落在六道轮回里面,我们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有没有减几分光彩?也没有。换句话说,六道、三途、十法界,跟法性与法相没有干涉,确实它在境界里面不增不减,这是真的,这个可不是假的。
【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
这是讲十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跟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如来,只可以说有‘隐显’的不同,‘殊’是不一样。“隐显”是讲什么?隐显是讲法性,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我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不晓得,诸佛如来亲证性体,这叫明心见性。我们现在这个明没有了,我们是迷,人家是明,我现在在迷,我迷了心,所以不见性,人家是明心见性,这就是“隐显之殊”。六道众生在隐,诸佛菩萨在显,有没有差别?没差别。也就是六祖大师五句话里面,六道凡夫在哪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隐;而诸佛如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显。前面说过,在隐不能说没有,在显不能说有,没有差别。下面两句说得好:
【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
‘智慧’跟‘烦恼’是一桩事情,我们的智慧现在变成烦恼,所以隐了,自性清净圆明体见不到,不能觉察。我们看看诸佛如来,他烦恼尽了,妄尽,烦恼是虚妄的,妄尽,他还源了,他就显了。所以烦恼要记住,起心是烦恼,动念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着是烦恼。智慧是什么?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那是智慧,所以放下是智慧,看破是明了。放下什么要知道,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放下动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不相干。我们日常生活可以说是一丝毫没有改变,一样的享受,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欢喜,真的欢喜,佛法里面常讲的“菩萨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为什么?他觉悟了,烦恼放掉,智慧现前,他怎么不快乐!我们在《论语》第一句话看到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话的意思跟大乘教里面佛所讲的是异曲同工。
我们知道,真正的快乐从哪里来的?不是有钱,不是有权力,不是有地位,毫不相干。现在我们细心观察社会,亿万富翁,现在不是一个亿,百亿、千亿,贵为帝王,贵为将相,他快不快乐?不快乐,是富而不乐,贵而不乐。孔夫子在世,晚年他官也丢掉了,他官不大,小官,也没有钱财,生活是勉强可以能维持,颜回是他学生当中物质条件最差的,箪食瓢饮,你看看孔子、颜回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快乐无比,古人形容为孔颜之乐。他乐什么?他乐在烦恼轻、智慧长,他能放得下,他快乐,原来快乐是从放下得来的。我们知道佛最快乐,为什么?佛彻底放下,所以佛的快乐就没有人能够比。这一段是讲宇宙生命的源头,能生、能现、能变的本体。契入这个境界,世尊用法喜充满来形容;菩萨在修学过程当中,还没有契入这个境界,用常生欢喜心。换句话说,你学佛如果不能够常生欢喜心,你没得佛法的受用,换句话说,你学习的功夫差很远。真正契入,他怎么不快乐!哪有这种道理!
夫子的两句话给我们启示很大,人生快乐从哪里来的?刚才讲,不是权力、不是发财,是从哪来?是从学来的。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把你所学的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习就是生活,把它变成习惯,所学的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习惯,那就喜悦,不亦悦乎,悦是喜悦。所以我们晓得,快乐是从学习当中来的,真的快乐,与贫富贵贱不相干。这种快乐就是现在我们常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幸福美满的人生是从学习里头得来的。学什么?在我们这个课程里面讲,学明心见性;在孔子说的,他没有说得这么高,他学圣贤之道。圣贤之道是什么?讲得很具体,讲得很实在,伦理、道德、因果是圣贤之道。再跟诸位说,伦理、道德、因果从哪来的?我们到第二段里面就学到了,下一段就学到了,是从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爆发出来的。这个爆发出现了宇宙,出现了生命,这个生命不是别人,是自己,佛法讲依报跟正报,同时出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物质与精神,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出来了。这一出来之后,伦理、道德、因果同时出来。
这个事情你搞清楚、搞明白,真欢喜!你知道怎样过幸福美满的一生,你知道在境界里头如何提升自己。现在这一生,像颜回过的是贫穷的一生,他快乐,他虽然贫穷,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他快乐,为什么?他知道因果,那个人为什么做官,那个人为什么发财,我为什么没有,这有前因后果,知道就很自在,不怨天不尤人。这桩事情,儒没有讲得那么清楚,但是佛讲清楚了。你在六道里头,你这一生能够亲近圣贤、能够觉悟,我们常讲烦恼轻、智慧长,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明白了,现前的现象知道,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把我们的人生包括尽了,统统明了了。见性不必说了,见性得大自在,孔颜还没有得大自在,但是得的是小自在,这个小自在就是我们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大自在是什么?大自在是实报庄严土,净土宗里面讲的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他得到了,他契入了,他生活在华藏,生活在极乐,这个地方,身体没有离开,虽没有离开,他现前生活的享受是享受华藏跟极乐世界,那怎么会一样!
我这个话说得很清楚,但是能体会的人不多。同样一个道理,我学佛五十八年才领略到这个境界。要是在二十年前的话,我曾经讲过《华严经》,讲得不清楚,讲得含糊笼统,可是自己也以为讲得不错,什么原因?没放下。我年年都在学放下,这又通过了二十年,放下愈多愈清楚、愈明了,就跟我们刚才举的颜色胶片一样,你放下愈多,你看得愈清楚,就这么个道理。放下愈多,展开经卷,字字句句无量义,他怎么不欢喜!我们回过头来想到《论语》上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人生的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它不是外面的刺激,内心里面的喜悦是从学习得来的。所以中国古人有句谚语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你要是不学,快乐就没有了,愈学愈快乐。所以老年还是要学,不学你就没有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我就常常想到养老、育幼,是现在全世界社会上的大问题,在从前古老的中国,养老育幼没问题,为什么?家庭承担,中国的家庭是家族,是大家庭,承担养老育幼,大家庭里面有私塾,就是子弟学校,家族的子弟学校;年岁大的时候,家族养老,有天伦之乐。这是现在人无法想像的,为什么?你们没有见过,你们也没听说过,你哪里知道大家庭那种快乐!这种大家庭制度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一直到第二次大战,中国跟日本八年战争,我们最大的伤害是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家被毁掉了。这个家能不能再复兴?很难,恐怕没有办法再复兴,这是最大的损失。可是中国家的精神跟功能,功能是养老、育幼、传宗接代,它的精神是家道、家规(诸位学习的《弟子规》是家规)、家学、家业,现在都没有办法恢复了。所以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想,听你们大家常常讲的企业家,我这个灵感就动了,希望企业把中国传统的家道恢复起来,能做得到!
中国传统的家道是血缘的关系,我们叫血统,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这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大家庭。人数少的大概有三百人左右,少的,人丁不旺,普通的家庭大概五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七、八百人,这在中国社会里常见。所以家和万事兴,着重在和睦相处,要严格守规矩,不守规矩,这个家就会败了。这个规矩是整个家族从老到小个个人都要遵守的,严格遵守,这个家才兴旺。所以中国人才会讲“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才会说这个话。现在中国人没有家了,所以我就想,如果企业能够继承,好事!这个企业它的员工也有几百人、几千人,这就是一个大家庭,董事长、老板就是家长,必须要真正把自己所有员工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员工的父母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他们老了要养老;员工的子弟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自己的下一代要好好教他。所以公司要办养老院,不是收社会的,是你员工的老人,养他们;员工的小孩,我们自己办子弟学校,请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们。
学校跟养老院可以合在一起,让这些子弟们能够亲近老人,能够孝顺老人,譬如他学《弟子规》,到哪里用?天天看到老人,他能表现出来,就能够有古时候那种天伦之乐。这样的老板,他的员工我相信,他已经把这个公司、把这个事业看作是自己家庭,他会尽忠职守,成为一家人。每个行业、每个团体都能这样做法,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家道就能够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这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找不到的,只有中国有,真正做好了,让其他国家民族看到,统统都来学习,这世界就和平了,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安定和平做出最好的贡献,我们不能不重视。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好,传统文化怎么落实?就是家,用家来落实,这要靠我们大家来努力。底下这两句话不太好懂:
【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这是讲什么?这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切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因,自性清净圆明体没有因。没有因就是本不生灭,惠能大师讲这么一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就是没有因。你怎么知道?行,能知道,‘唯了因之所了’,了因是什么?智慧,如果烦恼放下了,智慧自然就现前,他能够明了,他能够认知,这个事情就难了。在这里面我们讲到什么叫“生因”、什么叫“了因”,在佛法里面讲三因佛性,生因是三因里面所讲的,我们也顺便把这个名词跟诸位做个简单的介绍,什么叫生因?“《俱舍论》里面讲六因,《成实论》因之立三因”,《俱舍论》跟《成实论》都是小乘经。小乘重要,不能够轻视,佛在《佛藏经》里面告诉我们,“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你学佛,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从哪里学起?从小乘学起。小乘好比小学,大乘好比大学,你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佛所赞叹的。不学小乘就学大乘,佛不同意,为什么?你学不到。像现在读书一样,我不念小学,我也不念中学,我就念大学,行吗?决定做不到,那是什么?那就是天才儿童,天才儿童毕竟是少数,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像惠能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
在中国佛教隋唐时候有两个宗派,就是俱舍宗跟成实宗,在这里你就看到了,俱舍宗从哪里来的?《俱舍论》;成实宗从哪里来的?《成实论》,根据这两部论而建立的学派,这是小乘。在古时候学佛一定要先学这两个,这两个学一个也行,这两个学派是基础,佛法的基础。中国小乘经翻译得相当完备,就是现在《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可是中国佛教在唐朝中叶之后就不学了,不学小乘。不学小乘怎么学法?用儒跟道代替,效果卓著,你看从唐到清代的出家、在家,高僧、高士代代有人,可见得这是可以的。所以用儒、用道,用四书五经,用《老子》、《庄子》来代替小乘。到我们现在这一代问题出来了,小乘没有了,儒也不学,道也不学,拼命在经典里面下功夫,搞一辈子都不能够契入境界,这就是佛所说的话灵验,佛说非佛弟子。在最近这几年,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不依照佛的教诲,我们决定不会成就。所以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劝大家至少要扎三个根。这三样东西分量都很小,儒家的《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里面只讲一百一十三桩事,这是做人的规矩,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的落实才像一个人,这是伦理道德教育。《感应篇》是因果教育,道教的。有这两个基础再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里面的基础,必须要学习的。你有这三样东西,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你真正能够好好的学习,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有学佛的条件了。然后你在佛法里面选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一定会有成就。如果不从这三个根下手,那就是佛讲的,你非佛弟子,诸佛如来出现也没有法子教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要从这里下手。
《成实论》里面讲的三因,第一个讲“生因”。大师在此地说,自性清净圆明体“非生因之所生”,生因是什么?是讲万法,一切法它出生的时候一定有个因。譬如我们种瓜,瓜的因是什么?瓜的因是瓜子,你没有瓜子决定不能够长成瓜,所以瓜子是瓜的生因,菜子是长成菜的生因,稻谷它能够长成米,它是米的生因,它总有一个因,这因是第一个条件。所以说,“如善恶业为苦乐报之因”,这是讲我们六道里面,我们心善、言善、行善,我们会得到快乐,三善道的果报,这是善因、善果;恶的因呢?恶的因你就得苦报,饿鬼、地狱、畜生,这是苦报,人天是乐报。这讲起来也很复杂,在六道里头,你到哪一道有引业,引业有善恶。除了引业之外,譬如我们同时得人身,那我们引业相同;虽得人身,我们命运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那是什么原因?这里头还有一种业,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我们的引业相同,我们的满业不相同,所以果报也不一样。可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这要知道。自性从哪里来的?你要去找这个,你就错了,你永远找不到,愈迷愈深,永远找不到。怎样才找到?放下,不找了,它就现前,所以这是非常微妙的一桩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接着再学习。好,谢谢大家。
嗡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