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1|回復: 6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锦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僧伽』,翻成中国意思叫做和合众。『和合』里面它有理事七条,理是同证无为,就是同证涅盘的意思,这是理上的。在大乘法里面是同证无上菩提,或者我们说同证无上正等正觉,目标是共同的。在事上讲有六条,我们讲六和敬。「六和敬」,这是事上所说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要守这六条才算是一个僧团。一个僧团要四个人以上,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住,在一起修行,遵守这七个条件,也是七个戒条,这个团体就是「僧团」。”“六和敬 ,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的去学习,大力的提倡,从本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逐渐的影响到邻居,推广到社会,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实在讲,真正佛弟子才能做得到,为什么?佛弟子觉不迷,佛弟子明理。不明理的人做不到,为什么?不明理的人,他这个执著很坚固,他不能够打破,也就是我们常讲自私自利的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就是迷、就是不觉。他不知道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本是一个自己,是一个不是两个。果然他体认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就是清净法身。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就证得法身,法身不是我们这一个身。承认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你对於任何一法哪有不爱护的道理?我们那个私心就没有了。证得法身,没有私心!我执破了,法执也破了。”“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就是六祖对神会所说的,他说:我亦见亦不见。我亦见,是见自己过;我不见,是不见别人过。可见得这六祖一生的行持就是标准的善财童子,六祖不见众生过,只见自己过。人人都是善财,这个团体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佛法实在讲比世间法高明太多,世间法订个章程一定要大家遵守,佛法不是的,佛法说出章程是叫每个人自己遵守,不叫别人遵守。我自己遵守,别人他成了佛,他是菩萨,他还要守什么?他不要遵守。我是一个初学的人,我要遵守。人人都能回光返照,这团体是佛菩萨的团体,所以六和敬是这么修的。所以佛法讲的戒律跟世间法律规矩不相同,它是自律而不律人,所以他不见别人过。”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六和敬or身和同住or口和无诤or见和同解or戒和同修or意和同悦or利和同均”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16日
...圆满。『比丘』是印度话,『菩萨摩诃萨』也是印度话。比丘加一个「大」,就不是普通的比丘,大权示现,大乘菩萨以比丘的身分来示现,其实全是菩萨摩诃萨,合起来有四万人,这是无比殊胜的法会。这些名相我们听多了,可以省一点时间。
『众』这个字要略略解释一下,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这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团体,现在人叫团体,我们一般讲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佛家这个「众」字,在此地是团体。『比丘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宗教团体,或者说是佛教团体。但是这个团体跟一般团体不同,叫和合的团体。所以我们在「三皈依」裡面,念到「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团体是世出世间所有团体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麽?人人都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可贵,这个团体就值得人尊敬,是六和敬的团体。比丘尚且如是,何况菩萨?菩萨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佛弟子的团体是「六和敬」的团体,我们一定要明瞭、要尊重、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二集) 2000/06/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2
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经文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这是一小段。世尊在此地明白的告诉我们,六道轮迴是怎麽来的,这一句话就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正是大乘经裡面我们常常读到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此地讲的「心想」,由于心想不同,造业就不一样。业虽然有三大...(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孝养父母师长之志,这个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实在修十善业。父母希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一个好人,是个善人,老师也期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个善人,我们能以全心全力帮助社会,特别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教学的基本,根本教学。从这裡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升了一级。再提升一级,「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裡头「深信因果」,我讲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这个因果。这三条十一句,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从十善业道落实。
与人相处,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同一个房间。如何相处?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佛法高明的地方,令人讚歎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法从来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做到六和敬,对方做不到没有关係,没有障碍,障碍永远在自己这一方,决定不会在对方。现在人颠倒、错误,认为所有障碍都是在对方,不在我这方,错在这裡。许哲居士一生修行能成功,她明白这个道理,她一生总是责备自己、检讨自己,绝对没有说对方有过失,这是她成功之道。
「见和同解」怎麽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见解就不同。「见和同解」,跟谁同?不是跟对方、跟别人同,那你就搞错了;跟佛同、跟菩萨同、跟真如本性同,是这个意思。佛没有私心,菩萨没有私心,心现依正庄严没有私心,是跟这个同。「戒和同修」,这是随缘,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讲的事。「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这三条落实在十善业道。凡是不能跟大众相处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7》)
...一起念佛共修,那一百二十三个人都成就,这是古时候真正修行道场。我们今天念佛堂开放的,这是什麽?这是接引的道场;接引广大群众的,要求就不能这麽严格。在接引大众当中,有若干时日,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成熟是什麽?我们真想往生。这时候行,看看有多少人,人数多少没有关係。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所讲的,他们志同道合的一共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在一个小道场裡面进修,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志同道合,这十二个人都成就。
人数最少的,这是一个僧团来说,四个人;换句话说,四个人以上就行了。是把这个事情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我们四个人坚定决心求生淨土,这个世间世缘统统放下,那有个小道场,行!确确实实圆圆满满做到六和敬。四个人志同道合不容易找,两个人住在一起都要吵架,都要意见不和,你还有什麽法子!你就晓得四个人同心,那是多麽困难的事情。然后想到远公当年在世一百二十三个人,真是不可思议。古时候那些道场,或许菩萨示现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模范,希望我们能够学习。
这是行十善业,着重在「行」字,行就是落实,落实在持戒,戒庄严。「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说,美好、圆满没有缺陷。圆满的意思好,我们持戒才能圆满。
『能生一切佛法义利』,「义」是道理,对于一切佛法的道理明白了。「利」是利益、是受用。持戒在此地是广义不是狭义,因为六度是菩萨行为的准则。持戒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守法。人无论是独居,无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九集) 2000/10/0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9》)
...大的利益。这个利益简而言之,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繁荣兴旺,人人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利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页最后一行。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前面说过了,今天说最后这一条叫「同事」。古德简单跟我们提示:「和光同事,令其各得瞻依」。这一句话虽然简单,而实际上也是包罗万象。什麽叫做「和光同事」?中国儒家的圣贤教导我们「礼之用,和为贵」,佛法教导我们「六和敬」,能够与大众和睦相处,这是高度的智慧,在佛法裡面讲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什麽样的人才能跟九法界众生各个都和睦相处?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也能做到,但是没有像佛那样的纯正自然,这是什麽原因?是圆满性德的起用。
凡夫,佛常讲,你为什麽会变成凡夫?你的烦恼习气太重了。烦恼习气的现象是什麽?是不能与别人相处,这是烦恼习气的样子。为什麽佛菩萨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我们做不到?我们看这个欢喜,看那个讨厌。为什麽诸佛菩萨不会生这个心,不会起这种念头?归根结柢说来,总不出妄想分别执着。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分别执着完全断尽了,剩下来的妄想,也是分分在破除,所以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1》)
...人听圣贤教诲,能够保持三天;我们今天说实在话,一天都保不住。现在读圣贤书,放下书本,面目就全非了,哪裡还等三天?由此可知,我们现在人跟古人善根方面比较一下,确实不如古人。天天薰习依旧不能回头,这是佛经裡面讲的「一阐提」,阐提根性意思是没有善根、善根断掉了。这个话是形容,善根怎麽会断?虽然不断,但是你业障太重,你的善根不起作用,虽有等于断了,是这麽个意思。我们自己今天要努力的,也就在这个方面要克服自己,儒家常常说的「克己」,克己的功夫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能克服,这一生当中有成就;不能克服,就没有成就,关键在此地。
同事摄,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六和敬」,六和敬是六个「同」。「见和同解」,在我们现在初学这个阶段,我们的见解都依靠佛菩萨的教诲,在这个地方建立「同解」。契入佛的境界,那是你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这个时候见解自然就相同。我们今天见解何以不同?因为有分别,各个人分别不一样;有执着,各个人执着也不相同。所以见解的差别,原因是在分别执着;分别执着都放下了,见解哪有不同的道理?自然就相同,「佛佛道同」就是这个道理。法身菩萨见解几乎都相同,他们当中没有差异;我们知道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都是由于不同的分别执着所生起来的。
分别执着决定虚妄,决定错误,所以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大众,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1》)
...法,心裡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断十恶、修十善,心裡还是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的修学,统统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心裡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起第二个念头,这个人叫念佛人,这个人决定往生。不但往生,品位高!决定不生凡圣同居土。其他法门裡头,找不到这样的方便;修学其他法门没有那麽容易成就,这个法门容易。念念抓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命根,只有阿弥陀佛是真实,其他一切都虚妄,这才叫「老实念佛」,比什麽都重要!
我们一心就住在「阿弥陀佛」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间断。日常生活当中,依着经典的教导。我们今天归纳五个科目,日常生活决定不违背这五科。第一个科目「淨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要真干!别人跟我不和,我跟他要和,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他跟我不和,他要走六道,我要跟他和,我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我能帮他,我尽量帮他,实在帮不了,也不能受他的牵累,他堕三途,我不能跟他去。
所以,自己应当要晓得,他拼命往三途鑽,拉都拉不回来,「算了!不拉他,让他去吧!」这不是不慈悲,不让他去,自己就被他拉进去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放手,等他什麽时候回头了,再去度他。帮助一个人绝对不是在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什麽时候他想回头,那个时候你去帮他,机缘成熟;不想回头的时候,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也是经上佛常常说的,先度自己,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别...(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2》)
...到,自己去找着做,这叫攀缘,这是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的。断恶修善的念头永远不断,所以遇到机缘你才肯认真努力去做,毫无疑惑的去做。
在淨土宗,「正道」大家都非常清楚,「助道」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说之不尽。「助道」就是积功累德,头数太多,就得要抓住纲领。所以淨宗学会成立,我们在缘起上提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助修裡头必须要学习的。第一个科目,《观无量寿佛经》裡面讲的「淨业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常常记住,时时落实,要做到。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六和敬裡面的「见和同解」,我们是凡夫,没有圣人那麽高的境界,我们对于宇宙、对于人生一切人事物的看法都以经论做标准。我们修淨土,我们今天採取的是淨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以这三经裡面所说的为标准,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向三经学习。所以经不只是念念就行,念没有用处,念要知道它的意思,意思明白之后,要落实到我们生活,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个经才有用处。做不到,那有什麽用处?
我们的行为,言语造作,也都遵守经典裡面的教训。佛教我们哪些事情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犯,这就是持戒。我们就依三经裡面所说的,就足够了。所以经一定要念...(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八集) 2001/1/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8》)
...那边有个居士来看我,他说他那边有一块地,有十英亩,想奉献出来建个道场。我就问:「同学当中哪一个跟马来西亚有缘?」有人告诉我,悟全在那个地方的法缘很不错,马来西亚各个地方都欢喜他。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去。」有缘,就能够得助。信徒欢喜他,愿意帮助他,他做起来容易;没有缘,到那个地方,那地方人事都处不好,你去就很困难。为什麽?没有人帮助你。所以我们推选,佛教是民主的,民主自由开放是佛教最先提倡的。自古以来,佛教寺院丛林裡面的执事,每一年选一次,腊月三十总辞,全部辞职,重新再选举,正月初一新的执事上任。民主!推选有个原则,缘分,要重视这个道理。所以佛法是无诤之法,彼此决定没有争论,它是和合的。所以「六和敬」多重要!
往后,那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方向: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提出这五个科目做为助修,我们的生活、行持,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老实念佛,求生淨土,我们的念有根。有根才能产生力,所以后面讲「五力」,有根、有力道业才能完成。如果根都没有,我们怎样勤苦修学,一生当中都不可能有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自己现在信、进、念、定、慧都没有根,我们要做扎根的教育,亡羊补牢,现在还为时不晚,只要认真努力。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九集) 2001/1/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9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说十善业道...(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八集) 2001/1/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8》)
...白了,「其义自见」。明瞭之后,我们一定要照做,一定要坚持依教奉行,这就叫「受持」;受持是自利,我们自己得利益了。自己得到利益之后,必须把这个利益与别人共享,那就是「为人演说」。「演说」裡头最重要是「演」,演是什麽?我自己做到了;表演给别人看,我做到了。做到之后才说。佛是把「演」放在前面,「说」放在后头;没有说是「说演」,他是说「演说」。为人演说,这就是自利利他,无量无边的功德。
学佛,如果我们的见解、思惟不正,后面全部都没有了。为什麽?没有根,无论怎麽样精进用功修持,都落在魔道裡头不是佛道,心不正;《愣严经》上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落在魔道,不是佛道,最重要的是因要正。这两条就是六和敬裡头的「见和同解」,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到,一定要认真努力修学。这部经的好处就在此地,只有十条,很容易记住,身三、口四、意三,常常想着,常常念着,常常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我们现前阶段的正思惟。在淨宗,除了这种修行之外,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这决定正确,这一生决定不空过!好,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二集) 2001/3/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八正道第三条「正语」,语是言语,正语的标准还是落实在本经四种善业:第一个是不妄语,第二个是不两舌,第三个是不绮语,第四个是不恶口。这四条范围都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四一集) 2001/3/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41》)
...,虽然是游戏,但是也很逼真。所以大乘教里,佛教初学通常是教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是发菩提心,首先要把心量拓开,你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你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就是帮助他、协助他。协助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为什么?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没有边际的利益,帮他觉悟。众生没饭吃,你送一点食物给他,没衣服穿,你送几件衣服,那是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解决眼前饥寒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这个生死讲得也不是太大,六道轮回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
所以佛有种种善巧方便,佛教给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修戒定慧三学、学菩萨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这是略举简单的例子。这五个科目是早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在行门里面拈出来最重要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在无量行门里面拈出五个科目,净宗同学只要依这五个科目修行,就成就了。可是五个科目提出来有二、三十年了,真正成就的人还是不多,这原因到底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从前的人几乎这五个科目人人都具足,不但是净宗,所有大乘宗派里面几乎都具足,没有听说困难,所以世世代代各宗各派都有祖师大德出现,唯独我们这一代没有,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能疏忽。毛病出在扎根教育,基础教育疏忽了。中国世代有这些贤能出现,没有别的,中国人自古以来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接着落实《感应篇》、《十善业》,你有这个基础的根,那两部就不难。第一部选《弟子规》可以,选《感应篇》也可以,《十善业》决定是在第二部,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不行,你学不到,所以它有先后次第。这三个根扎下去,我们相信一年就成就了,然后你在大乘经教里头选择一门,一门深入,我相信小林居士能够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好的成就,你不会输给他。你的两年也能达到他的效果,那你对佛法就充满信心,你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你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古人不欺骗人,句句都是老实话。
然后你要学净宗,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缘分,你就把我们净宗五个科目学好,这也是真实的佛法的基础,就是三学、三福、六度、六和敬、普贤菩萨十愿,这些东西全都要落实。十愿里面头一个“礼敬诸佛”,毋不敬,我们怎样对佛菩萨礼敬,要用那种心、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我心里很敬佩的人我对他恭敬,我心里很不喜欢的人,对他也一样恭敬,你才学会。所以,他叫礼敬诸佛,为什么?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记住《华严经》上这句话,不是假的,你轻慢一个人,你就是轻慢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为什么?他有佛性,只是他现在自己迷惑了,他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要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不就成佛了吗?没放下,没放下他还是佛,总有一天他会放下,肯定他会放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我们明白,我们觉悟,我们的知见跟一般...(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个为根本。就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依这个为大地,戒律、威仪好像是树木花草,它依大地才能生长。所以这三个根重要。
有这种根、有这个本你才能够学佛,学佛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要依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是违背三福,你就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你不会有成就。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讲得清楚,三世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菩萨修行想成佛,一定是依这三条,违背这三条的话,不可能他能修成佛道,你说多重要!我们掌握这个总纲领、总方向,从哪里落实?从这三个根落实。净宗里面的指导,我们讲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最后一条普贤十愿,我们提出就五门功课。这五门功课,我们讲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与净业三福第一条相应。“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弟子规》落实了;“慈心不杀”用什么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了;底下是佛门的《十善业道》,“修十善业”。所以第一条四句,儒释道三个根,你不这样修的话,第一条没有,第一条没有就没有第二条,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一迷全迷,一悟全悟。
我们今天的环境要晓得,佛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是整个法性变成无明,你要不相信你夜晚出来看看,天空一片漆黑,如果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光,也没有灯,那是什么世界?那叫无明。如果你是觉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2009/6/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1》)
...助别人,后面一句是帮助别人,“劝进行者”,这就是我们讲弘法利生,你要劝别人。没有相信的,要劝他信;已经信的,要劝他学经教,理解;已经明白,要劝他修行;已经修行,要劝他证果,决定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头一个,这都是属于威仪的指导原则,这很重要!佛接着后面讲,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这些修行人成佛,都不离开这个原则,都是依照这个原则修行成就的。你说这多么重要,我们怎么能疏忽!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把修行选了五个科目,这是第一个科目,最高指导原则。
第二个科目,我们净宗同学大家在一起,在一起一定要有规矩,没有规矩这个团体就乱,这个规矩我们遵守佛陀的教诲,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大家在一起共修,依照六和敬修行。如果我们台湾能够出现这么一个僧团,整个台湾人就有福报,为什么?六和敬的僧团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保护这个地方。有一个道场出现的话,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保佑这个地方,你说多难!六和,头一个“见和同解”,第二个“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建立共识。我们在一起学习的人,我们的想法、看法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才能真正和睦在一起。所以和敬,这第一条是根,如果我们看法、想法都不一样,就会有争论,一争论,和就破掉,不和了,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见和同解建立在哪里?建立在经教上,我们天天学习经,天天研究佛陀的教诲,把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我们一切都依照佛的教诲,才能做得到,这是初学。到最高级的时候,那真的,高级什么?每个人都把我们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那就...(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2009/6/2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5》)
...。活在这个世间要有使命感,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为什么来的?为守护正法,为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对了,完全对了。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的功德就圆满。这是很具体的说出佛门佛弟子修行,‘威仪住持有则德’。
这里面有两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到,我们真正要发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这两句话重要。这个“住持”不是寺庙住持,这是广义的,住是我们住在这个世间,我们活一天就住一天,持是保持,持什么?持戒。换句话说,我活一天,我就要把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我就要认真做一天,这叫持,保持不失掉。“楷模”是榜样、是模范,我做给别人看。跟大众相处,决定是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你是道道地地真的释迦佛的学生,释迦佛的弟子,你不是假的。所以下面,对自己来讲,‘三界’就是六道轮回,出三界的梯蹬,像楼梯一样;‘越苦海之迅航’,像船只一样,对自己来讲,你能够超三界,你能够出轮回。对一切众生来讲,我们现在地球这个环境来讲,‘拯物’,“物”就是众生,拯救。现在这个世间苦难太多,我们如何来帮助社会化解灾难,这拯物。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是众生迷惑颠倒来的,不了解事实真相。‘导迷’就是弘法,今天弘法要做出样子来,然后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觉悟。‘莫斯为最’,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天把它落实在四个根上,这四个根就是《弟子规》、《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2009/7/23 台湾 档名:12-47-60》)
...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个范就是道,好样子。在社会上知道自己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什么关系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做什么样的样子,道就出现了。做老师的有师道,做学生的有学生道,学生道是什么?《弟子规》就是学生道。出家,佛道,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表现的,佛道。他表现的是什么?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到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不是刻意去做,不是有心去做,自然的。
我们学佛,为佛弟子,有弟子道,这个弟子道一般讲僧道。僧它的本意是众的意思,是团体的意思,一个人也能称僧。好比军队,军是讲军队,团体,一个人也能称军人。佛家讲僧,是四个人以上在一块共修,这个团体就叫僧团。它要依三皈、五戒、十善,还要加六和敬,这就是很如法的僧团。在家里面修,你一家有四个人以上,真的把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做到,你这个团体就是僧团。一个僧团出现,可了不起,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台湾如果出现这一个僧团,这个地区就有福,不遭灾难,所以僧团难能可贵。我从学佛以来,五十八年了,走遍全世界没发现一个僧团。为什么?这个道场两个人住,两个想法,见和同解做不到。戒和同修是很勉强,做到样子就不错了,单是样子不行,要有实质的精神。身同住,常常有意见,口有争论,所以真难,三个人三个意见,四个人四个意见。什么原因?你细心去思惟你会发现,为什么?凡夫!凡夫就有烦恼、就有习气。所以现在僧团没有了。僧团没有了,家没有了,给诸位说,在从前中国古时候的家是个僧团,不容易!一家,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佛门里团体讲六和...(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二卷
...用在家里也是好,头一个是见解、思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建立共识。从前有,从前的共识是什么?真的是孝悌忠信,这是他的共识。他不是搞名闻利养,不是搞功名富贵,不是搞这个,价值观不一样。他讲孝悌忠信,他讲礼义,讲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他有这么个共识。现在没有了,现在纵然有,也是古人所讲的貌合神离,表面你看他和,实际上他不和,为什么?争名逐利,他怎么能和得起来!现在僧团里面也有问题,问题怎么出现的?身见没放下。他有我相,有我相当然就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凡夫。所以僧团里面的见和同解,是建立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出离三界六道,才能够真正落实六和敬,六和、四摄的僧团,否则的话他做不到。
在现在,现在是乱世,乱到了极处,所以许多宗教里面说世界末日。佛法里面虽然没有说末日,佛法讲的是末法,末法的时间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在末法的算是初期,灾难有,不是没有。佛的法运在末法这一万年当中,有起有伏、有高有低,这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们认真努力依照经典的教诲去修行,佛法就起;如果舍弃经教,只讲形式不重实质,佛法就会衰,有兴有衰。我们现在看到,生活在这个世间遇缘不同,我们所遇到的缘不是兴,是衰,可是衰到极处它慢慢又会起来,这中国人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循环,否极泰来。我们能不能往上提升?这在个人的觉悟,真的觉悟了。真的觉悟一定能...(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2009/7/28 台湾 档名:12-47-65》)
...只要依照这八个字,一生一切时一切处都不离开,你决定成就。这四个字,“发菩提心”可重要了。菩提心是什么?不为自己,广利群生,利是利益;换句话说,只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菩提心。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就是障碍,你就难了,所以真的要万缘放下。要不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要,不是代众生受苦吗?在现前这个时代,随分随力建小道场,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一块真正修行人不超过二十人,超过二十人,另外一个地方再建个小道场。实在讲,我早年读觉明妙行菩萨的《西方确指》,我很喜欢、很羡慕。他们在一起修行,只有十二个人,在一起共修,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这叫什么?这叫大圆满,都往生。所以人数愈少愈好。道场必须建立在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的基础上,这样的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每一天定课,真正发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就行了。如果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会间断,功夫不得力。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占多数,所以我才劝大家每天听经四个小时,念佛八个小时。为什么要听经?帮助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帮你断疑生信,帮助你一心专注,功夫不间断。我们天天要接受佛菩萨在经典里面的教诲,经典里面的劝导,这是有必要的。如果确实没有怀疑,真放下了,世法、佛法都放下,一心专念。
念佛的方法很多,印光大师《文钞》里,记载着一篇灵岩山寺云水堂墙壁上,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很简单念佛的方法。印光大师的弟子德森和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2009/8/2 台湾 档名:12-47-68》)
...有辉煌的成就,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佛弟子,头一个把人做好。
我们净宗同学,净宗学会建立创始的时候,我们就定了五门功课,只要把五门功课做好,没有一个不往生。这五门功课第一就是“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这要能记住。五门不多,很容易记住。第一条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常常想我有没有违犯?第一条,“孝养父母,奉师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今天有没有遵守?第二条,“六和”。我们人身,人是个社会动物,不能离开大众,跟大众相处我们有没有做到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做到没有?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违背,别人做到做不到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做到。再是“三学”,这是佛法三大网领,戒定慧。第四个是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条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一直到“普皆回向”。天天要对对。我们选了这个五条,好记,念念不忘,依教奉行,这是功德,这是能带去的,念兹在兹,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懂得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有真实说、有方便说,诱导我们得人身、生天、证小乘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统统都是方便说...(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二集) 2009/8/24 台湾 档名:12-47-82》)
...相经笺要》后面,他将蕅益大师法语摘录在书里面,我们看到蕅益大师非常感叹!认为那是绝大的错误。
从前的人学佛,是学觉而不迷,皈依三宝是皈依觉正净。《六祖坛经》「传香忏悔」这一章是教修行的方法,分五个过程次第,讲得清清楚楚。传授三皈的时候,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完全是翻成中国意思来讲;怕的是讲皈依佛、皈依法、皈於僧,你听迷惑了,不晓得佛法僧。僧以为就是一个人,皈依这个出家人,那错误了。皈依佛,看到佛像这是佛,这也错误了,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所以六祖讲皈依觉。皈依正,正是正知正见,从邪知见回过头来皈依正知正见。皈依僧,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僧又代表和合,六和敬的僧团,从不和合回过头来要依和合,我们今天讲团结,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团体分化掉了。
在明朝莲池大师那个时候,这个怪现象就开始发生,就分派别,这个问题就相当严重;如果不严重,祖师不会说这个话。所以僧团就破坏了,这是斗争,这是造大罪孽。所以学佛受三皈要是不如法,一受三皈就在阿鼻地狱注册,就挂号,为什么?你参加斗争坚固,你参加消灭佛法。这个灭佛法,破和合僧是五逆之罪,五逆罪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所以诸位一定要有这个警觉心。我们学佛发的是个好心,将来学到地狱去了,实在太不值得。怎么去的呢?还莫名其妙,糊里糊涂去的。所以,业力不可思议,往往自己造的业自己不知道。
三皈的时候,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1》)
...能力,你虽然出家修行,他笑笑,为什么?你出不去,出不了他的魔掌,他的魔掌就是三界六道,你没有办法超越。真正发心修行,证阿罗汉果就超越了。所以『怖魔』是到阿罗汉,魔王才著急,为什么?你有能力超越了。
疏【三、破恶。】
『恶』是指见思烦恼,阿罗汉把见思烦恼统统都断了,这叫『破恶』。
疏【僧者,梵语,具云僧伽。不言伽者,省文也。】
中国人喜欢省略。
疏【此云众和合。】
『僧伽』,翻成中国意思叫做和合众。『和合』里面它有理事七条,理是同证无为,就是同证涅盘的意思,这是理上的。在大乘法里面是同证无上菩提,或者我们说同证无上正等正觉,目标是共同的。在事上讲有六条,我们讲六和敬。「六和敬」,这是事上所说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要守这六条才算是一个僧团。一个僧团要四个人以上,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住,在一起修行,遵守这七个条件,也是七个戒条,这个团体就是「僧团」。所以僧团最少是四个人,多没有限制,最少是四个人。如果修净土,这法门在理上讲就是一个期望「同生西方世界」,这是共同的一个愿望,事上还是这六条。
在「见和同解」里面,我们这几天读《观无量寿佛经》,我深深有感触。今天我们见不和、不能同解,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读诵大乘」。《观经》里头净业三福,那是基本,不但是修西方净土的基本,可以说修学一切佛法的根本,决定不能违背。净业三福,三条一共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8》)
...单的解释。
钞【共义者,天台以七一释共。】
『共』这个字也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天台大师里面讲了七个条件,七个条件统统具足,这个叫「共」。哪七个条件?底下就说得很清楚。
钞【谓处一。】
他们居住的处所是一个,同在一处住。
钞【时一。】
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处所,时间不一,不能叫「共」。
钞【心一。】
前面所讲的理事和合里头,理和跟见和这都是心,『心一』。
钞【戒一,道一,见一。】
『见』是见解。
钞【解脱一。】
『解脱』是自在,每个人住得都很愉快,都很自在。必须具备这七个条件,这才能叫「共住」,这才是一个和合的僧团。这七个意思跟六和敬的精神完全相同。如此可知,当年释迦牟尼佛僧团一千二百多人真正是一个和合的大僧团。
钞【佛与大众共居只园,是经正意。】
本经真正意思就说这个。当时佛与大众都住在只树给孤独园。
钞【广之如上。】
前面说过。
钞【拣小者。】
『拣』是拣别,『小』就是小乘,说这些人不是小乘的比丘。
钞【明非初心比丘。】
不是初发心的小乘比丘。
钞【即下所称长老等是也。】
底下经文说出这些上首大德的名称,列的有十六个人,十六个人都称之为长老、尊者。
钞【大多胜者,天王大人,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
这是说他的道德、智慧都大,所以当时这些国...(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8》)
...里面也有很大的问题,今天我们讲「三皈」,很多人说:「皈依某一个法师」,这错了。三皈叫三自皈,皈依自性三宝,这叫真正三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也就是经典里面所讲的那些思想见解,我们天天念,把我们的思想见解跟它对一对,如果一样的,我们的思想见解是正确的;如果不一样,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见解舍掉,依靠经论来修正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这叫「正而不邪」。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对於宇宙人生,对於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要跟经典相应,这个知见是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僧是和合的意思,六和敬。这样才叫三皈依!不是拜一个法师,「我已经皈依了,我皈依某个法师」,那是迷惑颠倒,那个皈依就皈依到三途去了,不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一定要真正觉悟。
「具足众戒」,现在讲戒律的人少了,我们是不是要天天去读《戒经》?去念《戒本》?依照那个仪规去做,小乘戒。小乘戒重形式,小乘是「论事不论心」,事是形式,形式他很重视,心理他不重视。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就是不重形式,重你的心理。所以大小乘戒精神上就不一样。再跟诸位说,佛门里面最重仪式的是密宗,仪式之繁琐是任何一宗都比不上。他那种繁琐的仪式最初有很好的用意,为什么?仪式礼节太多了,叫你不会胡思乱想,你精神都集中在搞那些东西,他是这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三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3》)
...些。被报的也不服!来生再报复。你们看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一句「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你看看那一段,他说他的生生世世因果报应,如果不是遇到佛法,真正忏悔,不得了,果报都在阿鼻地狱。
说到「中阴自求父母」,天人是化生,西方极乐也是莲花化生,再跟诸位,地狱也是化生。除这些之外,人、修罗、鬼、畜都有父母,这桩事情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讲得很透彻。
钞【往生善士。】
能往生的那是纯善之人,真正的善人!心行不善,不能往生。经上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不善怎能跟他住在一起?这一点要注意。总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地方还跟诸菩萨天天吵架,没这个道理。所以「六和敬」非常重要,不但出家僧团要遵守,真正学佛在家同修要遵守,要和、要敬。别人不敬我,应该的,我要敬人,不要求别人怎么对待我,要问我要怎样待人,你的道业才能成就。修自己!
别人以恶意对待我,我想他是我的善知识,替我消业障;别人善意对待我,他也是我的善知识,他要我学谦和,学恭敬!所以一切善人、恶人,顺境、逆境,好事、坏事统统是自己的善知识,在这个境缘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这才叫上善,你才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的话,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心行不善,只是西方极乐种了善根,这一生去不成。为什么?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跟人吵架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能容纳你。阿弥陀佛再慈悲欢迎你去,...(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四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48》)
...时代经卷装订成一册一册的很少,大多数还是卷子,像现在裱画一样,卷起来,叫卷。佛经从卷子变成方册是憨山大师提倡的。憨山大师也是明朝人,明末四大师「憨山、紫柏、莲池、蕅益」,四大师当中蕅益的年龄最轻。册页装订到现在的历史只有五百多年。从前都是卷子,这个地方称黄卷;以后就叫方册,方方的、一册一册的。赤轴,轴是卷书画的圆木棍。黄卷赤轴就是指经典,经卷是法宝。
「比丘五众」,这是讲出家人,出家男众有两种,一种是受比丘戒,叫比丘戒众,一种还没有受过比丘戒,是沙弥众;女众有比丘尼、沙弥尼、学法女,合起来称为五众。最重要的是底下这句,「和合无争」,才称之为众。众是团体,不是个人,四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这才能称之为众。众,翻成中文是僧团,出家人的一个团体。如果住在一块的人再多,他不守六和敬,这不能叫僧团,所以僧团基本的条件是要遵守六和敬。用这个标准来看,我学佛三十八年,走了很多地方,一个僧团都没看到,所以心里很难过。我们自己有心想建立一个僧团,能不能?不能,太难。古人讲「三人同心,其利断金」,真正体会到不容易。能找到四人见解、志趣完全相同,就是把这六个条件统统做到,非常不容易。
这六个条件最困难的,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见解完全相同,这是和合的大根大本,他真正能够和睦相处。中国古时候,每个寺庙道场都有其解行的特色,不乱。在理论上、在众经之中,他只选几部,在行门上专修一个法门,这个寺庙的人不管多少,这个见解完全相同。譬如净土法门,它的经典依据就是「三经一论」,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加上《普贤行愿品》,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加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0》)
...得太多,人家身心清净,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祖师大德常常警惕我们,应当要生惭愧心、应当要认真努力。我们绝对不是要叫大家恢复到从前那种清苦的生活,不是的;因为如果我们要过佛陀当时那个时候的生活,我告诉诸位,你自己修行可能成就,你虽然成就了,佛法也灭掉了。佛法怎么会灭掉?世间人一看到学佛那么苦,佛不能学,只有傻瓜才学佛!大家都不学佛,佛法就灭掉了。自己要成就,又要佛法普遍能弘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得要赶得上时代,让大家看到,这个佛法我们还可以学,不至於排斥、不至於畏惧。虽然能跟上时代,不要太奢侈,这样就好。大乘佛法讲中道,不像小乘,小乘的确是偏在一边,小乘苦行的多。
「六和无诤」,一定要修六和敬。诸位要知道,如果不和,你这个心就不平,中国八德里面讲的和平,和是因,平是果。心平之后然后才等,等什么?等於佛,佛心是平等的,我们心平了跟佛就差不多。大经题目叫「平等觉经」,你看多重要,平等就觉了,觉就平等,和是平的前方便,由此可知,觉才和,和就是觉,不和就是不觉。诸位要晓得,和、平等、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与任何人要和,与任何事都要和,和里面就没有争、和里面就没有界限,有界限必定有争执。所以,这是学佛的最初方便。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还没有讲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方法之前,先给我们讲「三福」,由此可知,三福是学佛最初下手之处。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就具...(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1》)
...就,正法能不能久住在世间,关键都在六和上。
为什么僧团不容易建立?四个人同一条心、同一个愿的都找不到。每个人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这就是分别执著。每个人坚持自己的执著,不肯舍弃,所以大家相处在一块不和。因为六和它的根本是「见和同解」,只要这个做到,其余五条容易。现在我们仔细想真难,不要说四个人,两个人同心都不容易,两个人各人各坚持自己的主张,你想两个人都不能和,还去找四个人和,到哪去找去?找不到!这真正是悲哀的事。
只要有一个僧团出现,这个地方决定不遭难,可惜的这个地方没有人肯牺牲、没有人肯把自己的执著舍弃。僧团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也一样,只要是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能真正遵守六和敬,在家人也是僧团,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太难太难!真正不容易。我们只深深盼望有这么一个团体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的人有福。近代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给自己起个名字叫「常惭愧僧」,他惭愧的是什么?他老人家一生自己的修持可以说圆圆满满,我们找一点缺陷都找不到,他所惭愧的就是不能建立一个僧团,找不到四个人同心同德。
我们虽然是学佛,可是起心动念,念头一起来第一个是自己,这就跟人家不能合作。第一个念头都是为自己,自私自利,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我们今天第一个念头起来是为自己,这就没法子和。佛菩萨容易和,因为他们第一个念头都是为救度一切众生。由此可知,小乘教,到什么时候才真正和合建立?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1》)
...时候,给自己起个名字叫「常惭愧僧」,他惭愧的是什么?他老人家一生自己的修持可以说圆圆满满,我们找一点缺陷都找不到,他所惭愧的就是不能建立一个僧团,找不到四个人同心同德。
我们虽然是学佛,可是起心动念,念头一起来第一个是自己,这就跟人家不能合作。第一个念头都是为自己,自私自利,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我们今天第一个念头起来是为自己,这就没法子和。佛菩萨容易和,因为他们第一个念头都是为救度一切众生。由此可知,小乘教,到什么时候才真正和合建立?初果须陀洹,身见破了,不会再为自身设想,和合就容易。我们今天念念都想到自己、念念要保护自己、念念要为自己,「见和同解」是决定不能建立的。今天这个六和敬,我们也只是读一读,对它仰慕而已,能做得到吗?
演【立此事相,以就和合义,以虽不达实相,与理和合,而在众无争,互相爱敬,六和为侣,如水乳合,故名僧宝。乃小教之三宝也。】
小教住持三宝里面,僧宝就相当的可贵,非常难得;没有六和,他这个道场再大、人数再多,不是僧团。如果都能修六和敬,这个地方再小,人再少,四个人叫一众,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这个了不起,这是值得尊敬的。
钞【二者会事归理门。】
前面是单就事来说的,小教三宝;这一条是大乘始教。
演【会事归理者,非三十二相之佛为佛。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故以如理为佛宝。】
大乘跟小乘完全不一样,小乘统统著相,大乘一开始离一切相,不执著了,不再著相,著相就不能入实相。小乘法里面,世尊不讲实相,大乘里面佛给我们讲实相。他这里引用《金刚经》的经文。始教,以如理为佛宝,理是什么?自性觉。你要是著相,著相是迷、著相是不觉;不著相,你才能体会到真理、真实之理,这个理体就是佛宝。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1》)
...没有冲突,一定是和合的。知道这个原理,我们就晓得,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没有不和的。如果这些万法不调和,决定是迷失自性,它才不调和;如果对於自性不迷、自性觉,一定是调和的。根据这个理念,确实能够统合万法,能够调整脱序,这是佛法在根本原理上给我们说出。像现在这个世界脱序,原因在哪里?世间存在许多种的学说主义,这些学说主义彼此互相矛盾,不能调和,这才引起世界的纠纷,对立、战争乃至毁灭,这是一念错觉而造成的。共产主义跟资本主义能不能调和?决定能,原理上讲得通,在佛法是一个原理,哪有不能调和的!独裁主义跟民主主义能不能调和?决定能调和,没有不能调和的,明了理就好办。要怎样能做到调和?中国人讲中、讲和,佛法讲六和敬,归根结底的大问题在教育,也就是教。大家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他自然就不会那么坚持,不会那么执著。理明白了,晓得这样做对自己有大利,对一切众生也有大利,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40:18
|
只看該作者
自利利他;坚固的执著是自己灭亡,也叫别人痛苦。
过去很显然的例子,日本军阀,德国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些人,坚固执著,没有几年自己就败亡,给国家、给世界带来多大的灾难。什么原因?不明白真理。佛法讲的「偏漏执」,偏见、浅见、固执,毛病出在这个地方。所以佛法是教育,中国孔老夫子所提倡的是教育,中国自古以来特别强调「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使大家明理,一切事情、一切冲突就好商量,都能够趋向於中、和,和睦相处。今天台湾的现象,病根在哪里?还是出在...(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2》)
...们身上毛孔很多,不晓得多少诸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不晓得!几时到我们身心清净了,离开一切妄想执著了,我们才发现,才入诸佛的境界。所以世间一切法、一切事没有不能圆融的,任何冲突没有不能化解的,同一个真性变现,必有圆融之理,理上既然能讲得通,事上当然可以做得到。所以佛法要是真正能够普及,确实能带来世界永久的和平,因为国际上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许多矛盾冲突它都能化解,而且使个个人都能得到真实满足的利益,他心里才欢喜!这桩事情,实在讲唯独佛法能做得到。孔孟的学说虽然能做,没有佛法这么圆融,它在理论上没有佛经讲得这么透彻。
『众生闻者,事理无碍,乃知有僧。』这个僧就是和合不二,所以僧团是建立在六和敬的基础上。六和敬,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的去学习,大力的提倡,从本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逐渐的影响到邻居,推广到社会,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实在讲,真正佛弟子才能做得到,为什么?佛弟子觉不迷,佛弟子明理。不明理的人做不到,为什么?不明理的人,他这个执著很坚固,他不能够打破,也就是我们常讲自私自利的这个观念,有这个观念就是迷、就是不觉。他不知道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本是一个自己,是一个不是两个。果然他体认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就是清净法身。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就证得法身,法身不是我们这一个身。承认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己,你对於任何一法哪有不爱护的道理?我们那个私心就没有了。证得法身,没有私心...(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3》)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三卷
...是地狱的罪因。
第四是「出佛身血」,佛是创教的老师,对於九界众生恩德是第一大,所谓人天眼目,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都靠他。佛的福报太大,没有人能害得了佛,但是使佛流一点血这个可能,这个罪就很重了。当然今天佛不在世了,佛圆寂已经三千多年,可是有等流罪,跟他相等的那就是佛像,以瞋恚心、恶心毁掉佛像,等於出佛身血,这是五逆罪。如果无意的,没有这么重的罪。
第五是「破和合僧」,破坏僧团,这也是堕地狱之罪。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没有见到过和合僧团。今天许多道场彼此互相毁谤,他们造的罪是不是五逆罪?还没有到,为什么?因为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僧团。如果本身是一个真正的僧团,这一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共住,统统修六和敬,你要是破坏毁谤,这个罪过是地狱罪。这样的僧团,在中国、外国也许是有,我没有见到,包括我们自己的道场也不是六和敬的僧团。如果台湾真的能出现这样一个道场,两千万同胞都沾光,为什么?这个地方不遭难。就看有没有人能真正彻底牺牲自己的利益,六和敬最基本的两条,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能够真正把利养舍弃,成见舍掉,见解就相同,没有成见,心地清净,这是个基础,这也是非常不容易舍弃的。中国有一句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六和敬的团体就是不为己,一般人讲这是天诛地灭,实际上是还超越了天地,人家作佛去了。天诛地灭说得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天地里头没有这种人,他是佛菩萨再来的,六道里头没有,他超越六道了。这种行持心态,他现前就超越六道。能够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台湾就真正有福。
钞【名三恶道。】
畜生、饿鬼、地狱,这是三恶道。
钞【以六道中,天为最善,人道次之,修罗介乎善恶之中,故独此三,最名为恶。】
六道里面,『天道最善』。欲界天是上品十善的因所感的,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种人生天。上品十善生天,单凭十善只能生到忉利天,夜摩、兜...(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七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75》)
...几时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你亲证这个妙境。虽然亲证,妙境还是在眼前,并不是离开眼前别有一个境界出现,不是的。所以契入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这个时候,心里的受用是大大的不同,从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障碍,不自在;现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大自在,毫无障碍。
演【然各不相知,非是言其二本,乃言其自然交融也,有不假造作,天然融会意。】
各不相知,不是说它本来是二;因为它本来是一不是二。「乃言其自然交融也,有不假造作,天然融会意」,这句很重要,我们今天很多修行人是勉强把它交融,这是没有法子,融不起来的,一定要出於自然。我们今天讲建立一个僧团,四个人以上人共修六和敬,勉强凑合,这不自然。什么时候自然?大家都得到清净心就自然了,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就自然了;还有执著、还有分别,那是勉强凑合。纵然在一块,每个人自己都克制自己,这不是自然的。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为什么一个僧团,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四个人在一起,他不是凡夫,圣人!心里面离开一切妄想执著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上与诸佛菩萨感应,下与一切龙天鬼神也起感应,是这么一个道理。勉强学,学不来的。
要怎样学?要从内心里面去学,心地功夫。连《了凡四训》讲改造命运,都是从心地里面求。从内心里求,那真是内外俱得,没有一样得不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昧向外驰求是得不到的,纵然得到,...(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八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81》)
...成就,为什么?同学,你跟我差不多,妄想执著又起来了;没有同学,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萨,人人都没有过失,过失完全自己一个人承担。一切时一切处,他在那里改过自新,改到后来所有过失都没有了,他成佛了,圆成佛道!所以不可有一个同学。
这是佛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个样子,告诉我们:一生成佛。善财童子是一生成佛,肉身成佛,他没经过第二生,他怎么修的?如果照善财那样修,哪一个不是肉身成佛?个个都是!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就是六祖对神会所说的,他说:我亦见亦不见。我亦见,是见自己过;我不见,是不见别人过。可见得这六祖一生的行持就是标准的善财童子,六祖不见众生过,只见自己过。人人都是善财,这个团体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佛法实在讲比世间法高明太多,世间法订个章程一定要大家遵守,佛法不是的,佛法说出章程是叫每个人自己遵守,不叫别人遵守。我自己遵守,别人他成了佛,他是菩萨,他还要守什么?他不要遵守。我是一个初学的人,我要遵守。人人都能回光返照,这团体是佛菩萨的团体,所以六和敬是这么修的。所以佛法讲的戒律跟世间法律规矩不相同,它是自律而不律人,所以他不见别人过。
见到别人过失,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是别人有过失,是自己业障又现前,外面的现象把自己业障引出来了。要想方法消自己的业障,不要去理会外面的境界。顺境,起欢喜心,欢喜心也是业障;不欢喜的,起瞋恚心,瞋恚心也是业障。总而言之,清净心里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讲本来无一物,哪有贪瞋痴慢?哪有五欲七情?七情五欲一动就是罪障现前。我们能常常在这个地方反省,在这个地方用功,你的功夫怎么不得力?修行从哪里修?就从这里修。果然在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环境里面我们都能保持清净心,都能保持平等心,业障就消除...(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九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93》)
...经法会,一天也是道场、两天也是道场;一个小时也是道场、半个小时也是道场。随时随地,你给别人讲佛法,劝人念佛,那就是道场,这是无形的道场,都称之为「建法幢」。
【曜慧日除痴暗。】
这是讲弘法,为别人说法。佛法是智慧,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这就是讲的善巧方便,无量法门,它意义只有一个,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曜慧日」,这个慧是每一个人自性的智慧。「除痴暗」,痴暗是无明。给他增上缘,帮助他破除无明,开启智慧,这是说法宗旨之所在。破迷开悟之后,接著要修行,修行修的是什么?破除习气。古德常说:「理可顿悟,事须渐除。」顿悟就是恍然开悟,明了了。明了之后,习气去不掉,习气难除,那就得:
【修六和敬。】
「六和敬」在佛法里面是根本法,一定要修学的。我们修净宗的人,六和敬里面第一条「见和同解」,我们的见解一定要依据《无量寿经》,或者依据净土五经,大家都以经典上的见解,就是想法、看法,做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思想见解就一致,就相同了。戒律也在《无量寿经》里面,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从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就是戒律,「戒和同修」。
【常为导师。】
「导师」是佛的身分,在世间只有佛被人尊称为导师,或者称为大师。此地赞叹西方极乐的诸菩萨,他们到他方世界去帮助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示现佛的身分出现,常常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一切世界里。
【为世灯明最胜福田。】
「灯明」就像夜晚航海海中的灯塔一样,指出一切迷惑众生一条光明的道路。佛菩萨要给一切众生做光明眼,也是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0》)
...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念念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对於这个法门相信、喜爱,发愿求生。如果不能帮助他发愿求生,至少也叫他知道有这个法门;知道有这个法门,所谓阿赖耶识里面种下第一殊胜的种子,将来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种子遇缘起现行,他能成就。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希望我们能细细的去体会。
钞【临终往生者,行愿品言: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以至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云不可思议。】
前面是讲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也是每一个往生的人愿力成就的,佛与众生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同一个见解、同一个思想成就的。我们今天讲六和敬,西方极乐世界六和敬是打一百分的,圆圆满满的六和敬,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这个世间,拿我们末法来说,六和敬有名无实,两个人在一起都不和,在家是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出家人是师徒不和、师兄弟不和,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佛法、世法衰到极处的现象。如果自己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净土,应当怎样做法,这个自己要明了。
往生的时候,《普贤行愿品》说,『是人临命终时』,这是指念佛人。『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诸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这是物质,人断气之后,二、三天就臭,七、八天就烂,不到半年,肉都没有了,就变成一堆白骨。「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这是讲你身体保不住!你的『亲属』,家亲眷属,你的『威势』,生前你的地位、势力再高,到这个时候也完了。活的时候做皇帝、做总统,死的时候一样当小鬼,再不会有人尊重你,鬼也不尊重你。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7》)
...都要大学毕业,得博士学位的。他说:我就是这个程度。几个人懂得?程度愈高愈不听话,阳奉阴违,表面上跟你点头,背过头来他搞他的,不能成就。程度愈低,他愈谦虚,为什么?他有自卑感,他总觉得处处不如人,他能发愤向上,他能接受老师指导。书念得愈多,见识愈广,贡高我慢,那个不能成就。你就想想看,现在老师找学生找不到,学生找老师也找不到,往生希望很渺茫。这两句是根本的根本,实在是不容易。
亲近一个善知识,真正遇到老师了,如果同学当中有摩擦、有意见,这不是奉事师长,为什么?叫师长操心,等於不孝顺师长,一个意思。家里面兄弟相聚,人数还不多,同学们相聚往往超过家里兄弟的人数,如何能和睦相处?在佛法僧团里面「六和敬」,六和敬做不到就不能叫做奉事师长。我们想一想,我们哪个人做到六和敬?从这个地方认真来细细思维,才知道往生不容易。可是你真正要想超越三界,了生死,这一生圆成佛道,你不走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再跟诸位说明,这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管你学哪一宗,不管你学哪个法门,这十一条是大根大本。到什么时候才分?到「发菩提心」以后才分宗分派,发菩提心以前这八句是不分的,是任何一宗、任何一个法门共同修学的科目。
当然现在一说到这些问题,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对家庭不满意,一肚子苦水,没地方申诉;道场里面也是一肚子苦闷、委屈,这个事情我都很清楚明了,谁也瞒不过我。你去找去,去选择去,当然,家庭没有法子,因为你投胎的时候你就选错了,不好改变,但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0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09》)
...有违背?有违背,要真心忏悔,改过自新,这叫修行。否则的话,早晚两堂功课有什么用?早晚两堂功课不缺,把那个经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我是佛菩萨乖宝宝,佛菩萨很喜欢我」,那是笑话,那是大错。不但你自己想错,实在是造罪业。佛菩萨又不在此地,泥塑木雕的像,早晨念一遍骗它一次,晚上念一遍又骗它一次,连泥塑木雕的像都忍心欺骗,他怎么不骗人?所以他天天骗人,这不足以为怪,为什么?佛菩萨像,他都骗,一天还骗两次。不懂得什么叫做皈依法,你说这怎么得了!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和合的意思,两个意思是以清净为主,清净心就是和合。每个人心都清净,他怎么不和?当然就和,自然就和了。僧团里面基本的戒条是「六和敬」。六和敬的目的就是清净心,这叫和合众,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我们今天看这个境界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我们的心不清净。心果然清净了,就像《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清净心就转境,不清净的心就为境所转。心不清净会被外面境界影响,心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不受境界影响,你就会影响境界,你能影响外境,这就叫转境。如果诸位参透这个道理,你就会恍然大悟。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几乎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意识到,地球已经非常严重的染污。这个染污如何能消除?给诸位说,如果我们心地染污,要不能够恢复清净,外面环境不会清净的。为什么?境随心转。心清净就不会制造环境的染污,心不清净才会制造环境染污。
今天全世界环保...(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0》)
...师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他没有佛法的本事,他造业还少;他懂得一些佛法,他造业就造得大,换句话说,他将来堕地狱也堕得深。
我们学佛要以古大德做为我们的榜样,不能看现代人;看现代人他们怎么学,我们跟他学,他入地狱,我也跟他堕地狱,这叫愚痴。跟古人学就没错。真正发心想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一定要从断烦恼下手,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要远离,断得愈干净愈好,决定不能增长。这些东西一年比一年少,一个月比一个月少,这就是你功夫得力。绝对不是说,你研究经论一天比一天研究得多,讲演一天比一天讲得好,那是假的,骗人的,那个不是真的,真的是烦恼习气一天一天减少,智慧德能一天一天增长。菩萨五德、六和,六和是六和敬。五德就是儒家学生赞叹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五德!温厚(温和厚道)、善良、谦恭(谦虚恭敬)、忍让、节俭,菩萨之德。我们要从这上下手,要在这上认真的修学。
钞【福德难修者。】
善根不容易,难修,福德也不容易。
钞【如涅盘三十四经云。】
《涅盘经》第三十四卷:
钞【五品心修十善,谓下、中、上、上中、上上,各十善而成五十,始修终修,方成百福。】
现在过年我们都祝福别人百福。百福从哪里来的?百福是从佛法上来的。百福怎么来的,《涅盘经》上说得很清楚。
钞【则福之不易修明矣。】
修福也难!但是福德的精要是『十善』,就是你用什么样的心修十善。心分为五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一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17》)
...上所讲的三德,法身、般若、解脱,解脱就是自在快乐,智慧就是一切通达明了,不迷惑。这两样东西,一个真正依教修行的人,他逐渐会证得,由少分而多分,到如来果地上这才究竟圆满。所以小乘教里面许许多多的规矩不可以违背,一定要遵守。
在一般讲,小乘是保守的,大乘是开放的,虽然开放,但是这些基本的规矩一定要遵守。说实在话,人守规矩,是自己尊重自己,是自己庄严自己。千万不要以为不守规矩表示是一种特权,那就错了,大特特错!一个团体,人人都守规矩,这个团体一定兴旺,一定有成果。不能遵守规矩,怎么办?最好自动离开这个团体,为什么?我不害自己,我也不害别人,这就对了。破坏规矩是破坏团体,特别是僧团,僧团如果是修六和敬,那你就是破坏和合僧,果报很重。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破和合僧果报都在阿鼻地狱,非常的可怕。所以,和合僧团是诸佛护念、龙天拥护。
守法是最重要的一个理念,个人的修持、佛法的兴衰都在这一念之间,可见这一念关系重大。在世法里头也不例外,个人的品德、学问、事业,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世界和平,也在这个理念,人人都守法,天下太平。所以,决定不可以轻慢小乘法。诸佛如来都不会违背小乘法里面所建立的一些规矩。在佛法里面,具体而言,就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诸佛如来、大菩萨们都不会犯的,都遵守的。不是说升了等级,当了法身大士,地上菩萨了,成佛了,这些东西就可以舍掉不要,没这个道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三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38》)
...就超生。
演【火车相现者,观经下品文云:或有众生,偷僧只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恶人,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寻得往生。】
现在有意无意犯这个罪过的人不少。有许多人犯了过失,他自己确实不知道,更不知道犯这些过失将来会有这么重的苦报,虽然读经文,也都含糊笼统念过去,好像与自己不相关,这个可以说太粗心大意。「偷僧只物」,僧只就是僧团,我们今天讲的佛教的道场。偷盗是不予取,不要说一般人盗用常住物罪很重,出家人也不容许。但是现在佛法衰到极处,真正如法的佛教团体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但是我们非常向往这个世间有一个如法的团体出现,就是我们常讲六和敬的僧团。我们今天虽然讲六和敬,表面上和已经非常不错,里面还是不和,想法、看法不一样;只要有想法、有看法,永远就没有办法达到和敬。真正六和僧团是从哪里建立?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舍弃,并不是要求我的想法是正确的,你们要跟我一样,不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样要求别人,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知见想法统统放弃,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念不生。这个团体大众每个人都放下了,每个人心清净都一念不生,这就是见和同解,是这么建立的。我们对於佛这个说法实在是佩服。「不净说法」,弘法的方式很多,不仅是在讲台上说法。弘法里面想得名闻利养,这就不净。有一丝毫的心去攀缘名闻利养,就是不净说法。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即使名利不是自己享受也不行,你心...(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3》)
...净土不接受,我不毁谤它,我也不赞叹它。老师劝学,做出样子给我看,我都麻木不仁,没有感触到。到自己讲《华严经》,在《华严》以前我讲过《法华》大意,《楞严》先后讲过七遍,《华严》八十、四十讲了一半,这才发现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跟着文殊、普贤到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参学,我才恍然大悟。而且看到毘卢遮那跟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你说一般人想想,毘卢遮那佛的华藏海会这么多的法身菩萨,文殊、普贤等于说是毘卢遮那佛的助教,两位大弟子把学生统统都带到极乐世界去了,在一般人想起来,毘卢遮那佛不发脾气吗?我的人,你怎么全带走了,成什么话!佛毕竟就是佛,不但不发脾气,还欢喜赞叹,嘱咐大家好好的去认真的学,这是六和敬的圆满!真正显示出来古德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互相赞叹,不能嫉妒,不能障碍。嫉妒、障碍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互相学习、互相赞叹是兴佛法,正法才能久住。
从这个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傲慢的障碍多大。难怪孔子说,《论语》上讲的,假使有个人,他的才华、德行像周公一样,但是这个人有骄慢、有吝啬,夫子说那其他不必讲了,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有德行、真有学问,绝对不会有傲慢、不会有吝啬。夫子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我们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有没有傲慢吝啬的习气,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跟三轮体空相应,有没有跟大三空三昧相应。所以「化解劫难,唯独此经」,这个经对于这些理事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集) 2011/9/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2 》)
...知道的人不多。那一尊佛是在家身分,释迦牟尼佛出现是出家身分,在家的佛,维摩诘居士,在家佛。你看看世尊的弟子目犍连、舍利弗,维摩居士讲经说法他们去听,维摩居士升座,这些人进入讲堂,对老师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完全相同,你就晓得那是佛。所以现在在家居士对出家人要尊敬,但是不能有自卑感,平等的,都是佛的弟子,并不是说一出家就比在家人高一等,没这个道理。所以世尊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表法给我们明显的显示出来了,我们要知道。维摩讲经说法教学跟世尊没有两样。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个僧不是出家人,这个诸位要知道。僧是什么?是团体。四个人,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个人在一起修行,遵守六和敬,就叫僧团。僧是团体的称呼,不是个人的。但是个人以后也称僧,譬如说军队,军队是个团体,一个人也称军人,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是指他的团体。佛家这个团体是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那就是僧团。这样的僧团出现在世间,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出家僧团如是,在家僧团亦如是,所以在家有居士林。净宗是在家跟出家混合在一起的。最初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中国第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现在叫东林寺,就在那个地点。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里面不少在家人,刘遗民他们都是在家人,很有名的学者。所以有在家、有出家的,但是没有女众,全都是男众居士,在一起修行。祖师示现这个样子,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集) 2011/10/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7 》)
...相为体性」。真是有凭有据,不是随便说的。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依报是极乐世界四土,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正报是佛与菩萨。佛是阿弥陀佛,究竟妙觉如来;菩萨,去往生的,地位高的有等觉菩萨,地位最低的有五逆十恶地狱众生,遇到缘也能往生,真的是方便究竟。一切众生,从地狱众生到等觉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平等,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才叫真正平等、真正自由。再给诸位说,真正的共产。极乐世界的人个个没有私心,都有共同的认知,我们讲共识,共识里面第一条,就是都能肯定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修净土的人不能没有这个共识,这个共识在六和里头第一条「见和同解」,这比什么都重要。极乐世界是个大的六和敬的僧团。「戒和同修」,在极乐世界没有犯过失的人,每个人都能够自动自律,确实自修自证,阿弥陀佛不会管这个事情的。大菩萨特别多,大菩萨是谁?是等觉菩萨。我们这个地方见一个等觉菩萨,那真是凤毛麟角,极乐世界遍地都是等觉菩萨,给大家做最好的榜样,真的是身行言教。弥陀如是,菩萨们亦如是。所以,天亲菩萨赞叹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净土法门「举体」,全体是真实之际,这记住,全体是真实智慧,全体是真实之利,究竟圆满。所以说「本经以实相为体性」,一点不为过。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八集) 2011/10/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8 》)
...尼佛成佛了,多少人恭敬供养礼拜,他生嫉妒心,想尽方法要把释迦牟尼佛除掉,他来作佛,他有这个意思,将释迦牟尼佛取而代之。怎么杀他?他知道佛每天出去托钵经过的路线,路途当中有一个峭壁,山涧峭壁,经过那个地方,他就在峭壁上面放了一块大石头,释迦佛经过这个地方,推下去,想把他打死。佛福报太大了,有护法神,韦驮菩萨天天跟着,看到发生这个事情,用金刚杵把石头拦截了,石头就破碎了,碎片砸到佛的脚背出一点血,所以提婆达多堕无间地狱。现在佛也不在了,为什么还有这一条?恶意破坏佛的身像有同等的罪业。不是恶意没有关系,无意的没有罪。痛恨,恨他,要把他灭掉、除掉,这就是阿鼻地狱的罪,所以有这一条。最后一条叫破和合僧,六和敬的僧团,你造谣生事去破坏它,这个罪也是无间地狱罪。五逆罪。
十恶是杀盗淫妄,就是十善的反面。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如果这十个都具足,而且都很严重,这也是无间地狱,叫五逆十恶。造作这种罪业的人,如果他遇到善知识告诉他,他能听得懂,他能忏悔,他能改过自新,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临命终之前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法门太了不起!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救。「带业往生,居下下品」,往生净土地位很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但是怎么样?皆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都得到。这样殊胜功德利益没人相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佛在经上讲的话,句句是真的,尤其是《要解》,蕅益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集) 201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0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四卷
...量诸佛世界,为什么选择极乐世界?你对它认识不清楚,不能透彻明了,半信半疑,这是正常现象,一点都不奇怪。一听了就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就知道,那是经中所说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这个缘分,得无量诸佛威神加持,你才能立刻相信不怀疑,而且发愿往生,真干,你真成就了。这也不是偶然的事,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一个人的过去世,如果每个人的过去世生生世世我们都了解,我们就不稀奇了,知道人家善根深厚。所以,修十大愿王,真正依照十大愿王去修学。
所以我们净宗学会当年成立,在美国,我写了个缘起,里面提出修行五门功课,简单扼要,人人都能记得住。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六和敬;第三门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就够了,我们认真学习这个,决定得生净土。虽然提出来了,十几年看不出效果,我就着急了,这什么原因?不难,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不能成功?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跟六波罗蜜做不到,是因为什么?三福里头第一条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没做到,其余的全落空了。这怎么办?我们想到这一条怎么做法?这就想到儒释道的三个根。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希望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有前面两个这样的基础,《十善业》就没有问题。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都在净业三福第一条,引起我们重视,这么多年来愈想愈有道理。如果不从儒释道三个根下手,佛教都变成清谈,都变成玄学,不能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2011/11/25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
...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障碍,所有一切善行的障碍,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源,我们要连根拔除,就是不能有自私自利,这点比什么都重要。要广修供养,供养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有这三大类。
「四者,忏悔业障」。这是对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因为自己有业障。业是不善的起心动念,不善的言语造作,这叫造业。业会产生障碍,障碍我们的善心,障碍我们的善行,障碍我们对于经教的理解,障碍我们修行功夫向上提升,会造成这些障碍,这个业障一定要忏悔。所以佛门里头有早课、晚课。我们净宗成立有二、三十年了,最早是在美国成立的,我们就提出修学的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净业三福,这第一个,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波罗蜜,第五个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希望我们常常想着,起心动念与这个科目有没有相违背;如果相违背的就不能想、不能做,如果是相应的我们就应该做、应该去想,用这个标准来修行,来做忏悔的项目。每天早课,我们采取的经文是本经第六品四十八愿,希望我们能够认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能够理解、能够向他学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早课的目标。晚课是本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共六品经。这六品经讲什么?讲持戒,里面讲的是五戒十善,讲得非常详细。每天晚上反省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有哪些地方违犯了,应当要把它改掉,后不再造,这叫真修行。
我们学佛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五集) 2011/11/30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5 》)
...校开了大乘佛学,这大单元,一个大单元要讲一、二年,大概是二、三个学期,大单元,讲「魏晋佛学」、「隋唐佛学」、「华严哲学」,讲这些东西。我们才知道真的不是迷信,在大学里头开课。所以业障要忏除。
第五「随喜功德」。忏除业障之后一定要懂得随喜,随喜就能够破除自己的身见、边见、见取见跟戒取见,有这个功效。也就是我们跟大众相处要放下主观观念,要能够随顺大众。大众有小错都可以随顺,重大的错误不能随顺,要讲解清楚。小毛病,没有什么大碍事的,统统随顺,大家欢喜。如果个人主观观念太强,都要别人顺着我,我不能顺着别人,这个很难跟大家相处;什么人都可以随顺,这就很容易相处,让这个团体一团和气,真正做到成为六和敬的团体。所以随喜功德非常之大,它还能够破除我们嫉妒心。嫉妒这个障碍很严重,这个心人人都有,从小朋友都看到。你看小朋友,五、六个月大的小朋友,还不会说话,你放一个糖放在这里,两个小朋友就会去抢,抢不到他就会生气,就会哭、叫着,你就能看得出来。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随喜能够把它化解掉,没有嫉妒,别人有好事情我们随喜他,我们有能力帮助他、成就他,全心全力成就。成就,他有多少功德,我也有多少功德,随喜的功德把他的功德不是分给我,一样的,他并没有损少,我也没有增加,我的这个功德跟他的功德同时起来,不能破坏。破坏的时候,破坏他只破坏三分,破坏自己七分,不合算。所以障碍别人实际上是障碍自己,成就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五集) 2011/11/30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5 》)
...理良心,现在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灾难就现前。所以道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现在人肯不肯回头?不肯!布莱登讲的话是正确的,一点都没错,就是没有人干。科学家提出一个数据,这个地方的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那个数量就很小,有这么少数的人真正修,就能影响整个局面。全世界人口照七十亿比例来说,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八千多,不到一万人,一万人能不能找到?不容易。
在佛法里头,这么多年了,佛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出现一个僧团,一个僧团多少人?佛家讲众,一众,四个人叫一众。四个人,四个真人,没有自己,心是佛心,跟阿弥陀佛一个心,愿是佛愿,跟阿弥陀佛同样四十八愿,行是佛行。这四个人住在一起,自然修的是六和敬。只要有这么一个僧团在地球上出现,十方一切如来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不能让整个地球不遭难,我相信也能保住一半地球没有灾难。就这一个僧团都找不到,四个人同心同德,多难!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四个人同心同德,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真的四个人一条心,能够建立一个国家。世间人、世间法,并没有把自己忘掉。我们就晓得这桩事情多难,两个人同心都不容易,要找四个人,多难!实在找不到,只有自己认真修行,自己真修就会有感应。感应是自然的,真修就会有志同道合的自己来,找,到哪去找?这些道理一定要懂。求,不要向外求,向外求错了,为什么?外面没有东西,外面全是假的,向内心求。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常常想,那境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8 》)
... 【调众生。宣妙理。】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调众生,宣妙理』。「调者,和也。众生者,一切有情也」。调就是调和、调停。第二次大战之后,国际之间发生了冷战。冷战结束之后,社会冲突的事件日渐增长,联合国出面来调和。从一九七0年代联合国就召开国际和平会议,讨论如何调和。这个事情到现在差不多四十多年,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社会冲突频率年年上升,人民遭受的苦难也一年比一年严重。为什么做不到?他们有这个愿求,但是没有这个智慧,没有方法。佛法里头有,汤恩比说的,大乘佛法能帮助这个社会化解问题。但是一般人都没想到,提到佛法就想到大乘经典,大乘经典里头有什么东西他也不晓得。调和,你看释迦牟尼佛教菩萨六和敬,那就是方法,那就是道理。真正要想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释迦牟尼佛这个东西非常有效。第一个就是现在一般人都在说建立共识,这是一切和睦相处的基础、根本。要建立共识,就是我们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愈来愈接近,就接近和睦。
这一桩事情,专门搞这个的,就是所谓的哲学跟科学。哲学早,科学现在也跟上、也发现了,发现什么?发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共同体,这就是见和同解。大家都认识整个宇宙跟我关系是一体,那就再不可以对立,再不能有冲突,就能和平相处。建立共识这个太要紧了。我们净宗,我们的共识就建立在这部《无量寿经》上。《无量寿经》真的明白、真的通达了,我们就可以说,你自自然然不会跟别人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六集) 201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6 》)
...居然就答应他,三天之后就接引,他真走了,不是假的。那就是有寿命可以不要。如果在这个世间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有一定的影响力,寿命到了再住几年也不妨碍,叫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碍事。但是要知道住久,他不是享福,住久是多受一点罪,多活一天就多受一天罪。这个罪为谁受的?为众生受的。这是菩萨德行里头有这么一条,代众生苦。你看《还源观》里头贤首国师讲四德,第四个就是代众生苦,菩萨要有这个愿。也就是说,众生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不能走;众生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赶快走,没有丝毫留恋。
所以这个调和,佛法确实有这个理论、有这个方法,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学,修六和敬。这六条不要求别人,要求别人永远是错误的,要求自己,我跟别人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别人就错了,你就不和了。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时间久了,慢慢你的德行感化你的周围,别人都和了,这才叫真修六和敬。一切都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真心开始,发真诚心,一切为众生,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的。为什么?自己跟众生是一体。
「众生者,一切有情」,这个范围大了,不是我们周边,不是一个小地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我们是为他,就是为了调和一切众生。今天联合国干了四十多年没有效果,所以多少参加这些会议的专家学者都灰心了,对于社会安定、和平信心失掉了。现在如果要问,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还能恢复和平、冲突能化解,你相不相信?大概走遍全世界,人都摇头,没有一个人相信。我参加这种会议参加了十几次,我才明白,没人相信。我们在大会当中把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理念、方法跟佛陀教导的,给大家做汇报,听的人都很欢喜,鼓...(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六集) 201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6 》)
...走,没这个道理。所以他有法供养。托钵,不能托的时候一面走一面吃,那就没有威仪了,那个样子不好。一定要回去,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居住的都是树林,都在树林下。然后怎么办?把所托的饭菜会合在一起,吃多少在里头拿多少,这叫一钵千家饭。是真的,你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去托钵,你吃的这个饭是千家饭,真的要平等。我托的饭菜好,我说你托得差,不平等,会合在一起,平等的。给诸位说,讲共产,佛是真正共产,你看吃东西真平等,没有话说。每个人托的会合在一起,吃多少拿多少,剩下来的供养禽兽,鸟、小动物,供养牠们,不留到下一餐,不留。这也是讲求卫生,不积蓄,不留明天的东西,干干净净。所以真正共产党是佛教的团体,那是真共产,六和敬里头「利和同均」就是共产。释迦牟尼佛生活跟大众完全相同,没有两样。
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而且可以达到头发,你看「而至于发际者」。佛常常示现给大家看,证明什么?证明不妄语,广长舌相是不妄语修成的。所以佛说,三世不妄语,你过去两世、这一世,三世不妄语,你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尖。我们试试看,舌头能不能舔得到?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语。佛的舌头伸出来把整个脸盖着,给你做证明,我生生世世不妄语。这个习俗在印度,当地人都知道。十恶,妄语是最严重的,最容易犯的。所以在我们《无量寿经》里头讲清净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第一句话就是不讥他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一集) 2012/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41 》)
...欢喜心做,时间久了,他慢慢从奇怪,要变成认真去思考,好好去研究,这到底是为什么?等他搞清楚、搞明白就相信了。一定要我行我素,我们知道这是一条正道,光明正大之道,他在迷惑。最有效果的是团体,团体做出榜样效果就更大。团体要真正觉悟的人,不是真正觉悟的人就组不成一个团体。
我这一生这么多年来,三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时香港佛教有两个带头的人,觉光现在还在,还有个洗尘不在了。觉光是佛教会会长,洗尘是香港僧伽会的会长,东北人,他比我大,比觉光小。我到香港来一定会看他,他到台湾去一定会找我。我曾经给他建议,他在香港有身分、有地位,很可以把佛教带起来。我给他建议,能不能搞一个六和敬的僧团,佛法里面讲四个人,佛家讲一众,这一众是四个人,找四个人,我说找五个人就是五比丘,出家人,我们把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落实,要真从生活上去干。在香港托钵还行,香港学佛的人还不少,我们真正要说明,我们托钵会有人供养。我们来日中一食托钵,树下一宿,大概我们现在身体比不上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可以住帐篷,童子军露营那个帐篷,一个人一个小帐篷,五个人摆在一个树下。我说我们来学经教,诵经、讲经、研究讨论,哪个道场要请我们讲,我们就去讲,我们不搞法会、不搞经忏佛事。他听了很欢喜,但是就是没有落实。我说你能够找到四个人通知我,我马上就过去。大家不肯吃苦,认为这个生活太苦了,他不知道这个生活里头乐趣,...(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六集) 2012/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46 》)
...有一点,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可是比我小个三、四岁的就接触不到了,就没有了,乡下,私塾改成小学,对中国古来这些东西不教了、不讲了,找了些年轻的老师。以前读四书的、古书的这些人不要了,就没有了,没人讲了。这些因素我们都要晓得,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希望传统文化会复兴要怎么做,你心里就有底子。必须我们自己做出榜样,自己做不出榜样来,那全是假的。做出榜样很辛苦,这个苦头不吃你不会有建树,除此一法之外没有第二法。样样都要做出好样子给现在社会大众看,让他感受,让他感动、接受,慢慢再发扬光大。要有好家庭,在家学佛同修家庭是最好的榜样,给别人的家庭做好榜样。佛法里面讲团体,团体要给团体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榜样就是六和敬,如果不和,全完了,全毁掉了。所以一个和睦团体、一个和睦家庭,里面有一个人不和,那个罪过比什么都重,破和合众罪过是阿鼻地狱。佛说话句句是实话,不是吓唬人的,给你讲是真的,将来你堕阿鼻地狱,你不会怪罪佛,为什么你早不说?早就告诉你了,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不肯干,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三福是根之根,《弟子规》又是根之根,怎么可以疏忽?没有这个基础,戒律全部落空,你自己修不成,你也教不成,发什么心都没用。可见这个东西重要!有了这个根,再往上提升,就学佛了,小乘佛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没有第一福就不会有第二福。盖房子,第一福是第一层,第二福是第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五集) 201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5 》)
...。所以我们初学佛依止一个老师,老师头一个就是把这个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你一生无论修哪个宗派、无论修哪个法门,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你的方向就正确,就没有偏差。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走这条路,这条路多重要!第二是法,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宇宙自然的规则,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创造、哪个发明的,不是的,大自然的规则、规律。十善业道是大自然的规律,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与觉正净决定相应。我们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字字相应,这是性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是法,没有偏,没有邪。第三个字是僧,僧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清净,一尘不染,第二个是和睦,所以僧叫六和,六和敬的僧团,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总原则,总纲领!诸佛如来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学,决定不违背这个原则。所以一进佛门是第一个把这传授给你。
佛教确实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从前小朋友上学,教科书是《三字经》,前面八句就是佛门三皈依的意思。把什么?把修学的纲领全部传给你,第一句话说得那么清楚,「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皈依佛。你细细去揣摩揣摩,那是皈依佛。告诉你什么?你性是本善的,恶是后天的习性。为什么要学?学就是让我们从习性回归到本性,就这个意思。前头八句,「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前面八句,中国传统学术的大根大本,就跟佛法的三皈依性质相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八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8 》)
...们晓得,杀害父母,违背养育之恩,这大不孝,这个罪重。下面三个,阿罗汉是人间的福田,阿罗汉在哪里?你找也找不到,你不可能杀他,但是什么?有跟他同等的罪。阿罗汉住在世间教化众生,跟菩萨一样,你怎么可以害他?中国从前的老师,不是现在的,从前的老师你要杀害他,那个罪跟杀阿罗汉一样。为什么?他有道德、他有学问,他教化一方,帮助这一方人断疑生信,破迷开悟,福田!父母给我的是身命,老师给我的是慧命,我因老师教诲才有智慧,才知道怎么做人,才知道怎样修福、修慧。所以,杀这种老师跟杀阿罗汉叫等流罪,就是罪是平等的。
下面,斗乱众僧,这就是破和合僧。僧团是世间典型的修学道场,他起的作用很大,他在那里教大家修六和敬。僧团一定是修六和敬的,不修六和敬不叫做僧团。修六和敬是四个人以上,最低、最少的四个人,最多没有限量。这些人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给世人做示范。让世间人在这个地方看到和谐社会,大同之治,你在这里看到了,要向他学习。这些人是善人,对社会大众有影响,有好的影响,你害了他们,把他们驱散了,把他们破坏了,让社会大众没有好样子看,这个罪多重,坏一切众生的福田。
最后,害佛,起恶意于如来所,这是出佛身血,用提婆达多的故事来做比喻。佛的福报大,想杀佛是不可能,提婆达多想杀佛,用种种方法都没有能够让佛受到伤害。最后的一次,是在一个峭壁上面放了一块大石头,他知道释迦牟尼佛托钵都要走这条路,准备好了,把石头推下去,想把释迦牟尼佛打死。佛有护法神,在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一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1 》)
...鹤是究竟白鹤,共命之鸟是究竟共命之鸟,是诸众鸟皆如来性德之所显,故其假名亦皆是性德之美称,而非恶名」。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大意,说得非常好,真正说的究竟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就是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那个际就是究竟的意思。也就是圆满,找不到一丝毫欠缺,自性的圆满成就。下面,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看经文: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句经文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人不是一个心,一个人无量心,不是一心,一心就好办了,一心都得成圣人了。这个心是什么?念头。我们想想从早到晚起多少妄念?一个妄念就是一个心。所以我们的心很糟糕,乱的。到极乐世界的人,确实我们今天讲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条「见和同解」,极乐世界是六和敬的国土,是六和敬的圆满。为什么?他『皆同一心』,真不可思议,我们对于这个地方不能大意。看念老注解,「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经文只有四句十六个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众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知道这里面的大众,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下面的有无间地狱众生。善导大师说了,「总在遇缘不同」,只要有缘皆得往生,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生到极乐世界「皆同一心」,这一个心是什么?真心,不是妄心。我们今天是妄心去的,阿弥陀佛是真心,我虽然是妄心,我把它换过来了。十方世界哪一个往生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统一了。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去不了,等觉菩萨也不行,等觉菩萨没有例外的,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三集) 20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73 》)
...《华严》、《法华》、《楞严》,禅宗也有一部分,不接触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不知道它是极圆极顿,体会不到。从这些大经大论里头,逐渐认识了,认识净土了。「超情离见」,我们完全承认了。情是凡情,六道里头的;离见,见是分别执着,离见是四圣法界的。超情离见这四个字,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故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到六道、到十法界去宣扬净宗,这就是菩萨入生死、降魔军,真正不容易!不容易,那我们就要认真细心去观察本师释迦牟尼佛,难行能行,难知能知,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是把佛法统统用在生活、用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学。统理大众是以智慧德行为主,戒律为助,不是戒律为主,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六和敬里面的主是见和同解,这个是主,戒律是辅助的。你跟佛陀同一个知见,你决定不会犯错误,所以见和同解重要。戒和同修那是对什么?一般初学的,刚进门的,用戒律约束他,让他不犯过失。但是进入这个僧团,每天接受佛陀教诲,自自然然把戒律融会到佛知佛见里面去了,戒律变成自自然然正常的生活规律,不是刻意去学习,完全变得纯粹自然。故为世间一切难信之法。
「又小本曰: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要你信这部经典。小本跟大本是同一部,小本里面所说的可以应用在大本上,大本上所说的可以解释小本,它是一不是二,这是教我们要信这部经。为什么要信它?这部经称赞,谁称赞?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二集) 2012/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82 》)
... 这个四句,意思很深很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但欲令众生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则莫若持佛名号,求生极乐」。这桩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向往,多少人都有这个问题,诸佛菩萨也不例外。要想帮助众生出生善根,成就无上菩提,最好的方法无过于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其中最殊胜的法门、最好的法门、最快速的法门、最稳当的法门就是念佛。那我们这个佛为什么念不好?实实在在说,对念佛这桩事没搞清楚。如果真的搞清楚了,实在不难!凡夫成佛,理论、事实确实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不觉那就是六道里头去造业。这问题是大问题,可以说是世出世间第一桩大问题,没有比这个问题更大的。凡事认识最难,所以六和敬第一个「见和同解」,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条,不但人生是和谐的,整个宇宙都是和谐的。就是没搞清楚,甚至于学佛学一辈子,都没搞清楚,太多太多了。
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回到台中去谢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老师,在佛法里面讲他是我的和尚。和尚这两个字是梵语,什么意思?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他亲自指导你、教导你,你成就了,这个老师我们称和尚。他不是教我的老师,不称和尚,在佛门里称阿闍梨。阿闍梨就好像他是我们学校老师,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教过我。阿闍梨,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所以阿闍梨翻作轨范师,轨是轨道,范是模范;就是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做我的模范,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41:41
|
只看該作者
但是他没教过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八集) 2012/2/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8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五卷
...形容极乐世界再恰当也不过,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极乐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极乐世界毕业了,都进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实之际,都证到妙觉果位,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了解得愈清楚、愈明白,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愈向往,就会下定决心我非去不可,我一定要成就,决定在这一生,决定不能空过。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我们的能力、我们的信心学习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能力不够,这一生不能成功。但是净宗它的条件简单,真信、切愿、专念弥陀,我们可以做到,它没有其他条件。所以普贤妙行的纲宗,纲领、宗旨,真的住真实慧,庄严妙土。净宗同学,我们在净宗缘起,那一篇东西在美国写的,提出修行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容易记,不复杂,老老实实就依这个方法去学习,就决定得生。
「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这个地方又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除往生那些人之外,每天到极乐世界去看阿弥陀佛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都是来访的,十方来访的,正士就是菩萨,他们来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见他,给他们开示。「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剎」。为什么去参观?这个道理不难懂,向阿弥陀佛学习。我们因为是凡夫,到那边去求学长时期的;如果我们今天是法身大士,娑婆世界的法身菩萨,我们到极乐世界参观,极乐世界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回来的时候落实在娑婆世界,把娑婆世界造成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0集) 2012/0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0 》)
...弥陀佛。怎么学?学他的四十八愿,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真学阿弥陀佛。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团,我们的社会,我们居住的这个都市、国家、地球,要向极乐世界学习。我们现在很苦,很乱、很苦,为什么不学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这些优点、好处搬到我们地球上来,我们这个地球就变成极乐世界了。可以做,不但可以做,阿弥陀佛教我们这样做法,前面经文我们读过,他希望我们这么做。他只是在宇宙当中建立一个示范点,这个示范点建成功之后,希望每个佛国土都向它学习,每一个星球都变成极乐世界。
从哪里做起?从我心做起,我们现在心里头要有阿弥陀佛,心里头要有四十八愿,心里头要爱一切众生,要敬一切众生,从这开始。这就是佛家讲的六和敬,我们要和睦相处、要平等对待。净宗所提倡的三福、六和,在三福这里扎根,在六和这边扩大,真干。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怎么做?落实《弟子规》就是孝亲尊师,落实《感应篇》就是慈心不杀,以这个基础修《十善业道》就入佛门了。《弟子规》是儒,《感应篇》是道,用儒道做基础,佛的根就扎下去了,这样才能入佛门。入佛门先受三皈,再接着受五戒,成为佛的正式弟子。所以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明礼义,遵守法律,佛的戒法、世间的法律都应该要遵守。然后进入第三条,第三福是大乘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不是普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二集) 2012/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2 》)
...团和气。你看中国寺庙一进门,把弥勒菩萨摆在门口,教你干什么?教你进门要笑面迎人,他就教你这个的。欢欢喜喜,一切时、一切处,见每个人都欢喜,头一堂课,第一桩事情,以欢喜的心待人接物。所以这亲切自然,才能够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我们读了这一品,要学法藏比丘修的因,因太妙了,所以他能够证得净土法门如是的妙果。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建立一个极乐家庭、极乐社团、极乐小区,那就是我们的妙果。这就是真的向阿弥陀佛学习,真的向极乐世界学习。我们天天在学,到你家,你家不是极乐世界,家里不是一团和气,那你没有学到。学了之后就要改变,真正落实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真要落实,把六和敬做出来,无量的功德!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严净佛土」,这里头有两科,两小段,「成就妙土」,这是第一段。我们看到要努力,我们要从极乐世界取经、移植,种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区,一定要做到。从哪里做起?从邻居做起,从我隔壁,左右隔壁、前后隔壁,从它做起。见到他们要有礼貌,要打招呼,慢慢就感染,它四、五家有邻居慢慢就扩大了。要学会常常送礼,这个很重要,要常常关怀、要常常照顾,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去帮助别人,你居住这个村、这个小区,将来就变成模范了。要依极乐世界的标准去做,阿弥陀佛欢喜,你不但念佛了,你真干,极乐世界非常需要你,他绝对不会忘记你。念佛不真干是假的不是真的,念佛真干。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二集) 2012/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2 》)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来找我,我都给他说这个道理。不是想做就能做,就能做得好,不可能。你要是做失败了,你的罪更重。为什么?让社会大众说这个不行,这是错误的,让大家把信心失掉了,你这个罪多重!你要把它做好,你到哪里去找这个老师?你要办学,先培养师资。这一点是我过去在台湾看到张晓峰先生,他的办学方法给我很大的启示。他先做教育部长,从教育部长退下来之后,他办了个研究院,招收研究生,毕业了,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这些学生他都把他收留,自己办一个学院,中国文化学院,这些人都是他学院的老师。以后一年一年毕业的人数多了,现在扩展成大学,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就是这么起家的。老师都是他自己培养的,这个符合佛法六和敬里头说见和同解,所以它才能永远兴旺。他在办学院的时候,我在这个学院教了五年。他这个做法对我启示很大,你要办一个好学校,先培养人才,没有人才不能干。为什么?外面招来的老师,老师再多知见不一样,想法看法都不相同,学生在里头他头脑是浆糊。如果老师全是自己培养的,知见是一个,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生头脑清楚,他能成就。张晓峰办学的精神、方法值得赞叹,我学到他这一点。
早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台湾大专学生兴起了学佛,对于这门东西,新兴的东西很有兴趣。台湾大学第一个成立晨曦学社,以后几乎台湾大专学校每个学校都有,有佛学社。台大是带头的,第一个。当时指导的老师是周宣德老先生,这是个教授,跟李...(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四集) 2012/2/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4 》)
...念老这一段里头引用得非常之好,这是用科学证明佛法,你看佛法,三千年前佛说的,跟近代科学所讲的完全相同。
我们再看下面,「今经谓」,现在这个经上讲,「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这个话讲得好,极乐世界不是微尘聚,不是像我们这个世界是粒子所成就的,它举体是如来妙心,就是自性,性德所成就的。「是当人自性」,我在上面加一个字,「即是当人自性」,当人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性;我把它讲得更白一点,即是自己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我们学佛要入这个境界了,我们的家庭永远兴旺,为什么?你有永远兴旺的道理在。你拿这个东西天天跟家人讲,你这一家人就是和合僧团,六和敬!天天讲,大家的想法、看法都一样。这种家风保持不坠,一直延续下去,你的家怎么会衰?
孔老夫子传了七十多代,现在衰了,为什么衰?不讲了。为什么过去不衰?过去世世代代讲,这一代不讲了。孔德成先生在台湾我跟他很熟,他这个以后没有了,这是在中国传家最久的,一直不衰的,到现在衰了。现在衰的原因,还是学不讲了,道不讲了,原因在此地。如果孔德成先生在台湾依旧天天讲学,对谁讲?对自己家人讲,要求家人保持家风,那它还是不会衰。做官那个位子那个不要紧,奉祀官,在台湾陈水扁做总统把它废除掉了,不要了。这个没有关系,如果你的家风、家学一直还在讲,还有兴旺的时候,肯定有。为什么?底蕴太厚了,衰个一、二代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五集) 2012/2/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5 》)
...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真行吗?真行。
我在伦敦访问的时候,有人问我,孔孟的精神是什么?大乘又是什么?我说了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根据,「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代表了孔孟,核心的思想;《论语》上有一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就取这四个字,「仁义忠恕」。这四个字能不能解决现在社会问题?能。大乘是什么?大乘是真诚、慈悲。孔孟仁义忠恕落实在五伦、八德,《大学》里面三纲八目;大乘,落实在十善、三皈五戒。二十多年前我们在美国,净宗学会在美国建立了,我们提出净宗同学修行的守则,一共五个科目。简单,不复杂,人人都能记得住,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守住这个原则。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菩萨六度,第五个普贤菩萨十愿,好记,不复杂。如果我们真能够落实,化解社会的冲突、帮助社会恢复安定和平真能做得到,汤恩比的话没有说错。唐太宗曾经说过,「佛法能治国,佛法能平天下」,不是假的。
大乘跟儒家完全相同,帮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乘普世的教育;普是普及,世是整个世界,普世的教育,它的功用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这个之外,你还要想提升,大乘佛法里有,帮助你不断向上提升。提升的是什么?提升的是哲学、科学,确实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高等哲学。我们学了六十年,跟现代的科学相应了,这些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我们看到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证明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七集) 2012/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7 》)
...人要听经,听久了慢慢觉悟了,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真妄、善恶,这就好办了。他就有能力趋吉避凶,他就知道要断恶修善,所以普世教育重要。普世教育是伦理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只要把这三种东西普遍宣扬。我们过去在汤池做了三年实验,做成功了。像这种实验如果国家支持,国家去做,哪个国家做,哪个国家领导全世界。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和平,都希望安定,都希望过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你能够帮助他,没有不感恩戴德的。
现在问题就是,这个东西要由大富大贵、大福报的人才能做得成功,我们虽然知道,没有福报。我们只能小规模的做,就做一个点,一个点也要福报。一个点,一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真正做到六和敬就成功了。「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只要做到这六条,这个团体就是全世界的示范。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不要去勉强别人,自己真做好了,大家受了感动,这才能做得成功。听经比什么都重要,道场有许多执事,他们工作很繁忙,没有时间听经,纵然听经也不专心,所以六和敬的道场出现不了,原因在此地。要怎么做成功?我们的工作尽量简化,工作有效率,时间节省出来,每天认真的去学习,我相信三年就成功了。
这样一个小僧团,不要认为它很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出现一个六和敬的僧团,就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保佑,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这个六和僧团就像大海当中一座灯塔,光明遍照。可是不深入经藏不行,不喜欢听经不行。在僧团里头还搞名闻利养,这个业造得大了,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如果遵守,真拼命去干,那个果报是无量无边,你要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我们每个人自己一生的前途都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别人没法子控制,全在自己,就看自己怎么走法。走圣贤人的道路、走佛菩萨的道路无往而不利,这条路叫成佛的大道。
净土三经一论这是极乐大道,印光大师讲过很多遍,他在《文钞》里头教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以经教为基础,禅宗例外。禅宗是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不准看文字,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三集) 2012/3/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3 》)
...佛堂念佛,在万姓先祖纪念堂念佛。大概我回到香港的时候他也离开了。灵异,不可思议!所以人要有惠利群生,要有这个心。唐太宗有这个心,情执没有忘掉,忍力不够,所以他遭这么多难。
下面说,「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这两句我们要学,内能忍,外面才有和颜。和是什么?一团和气,欢欢喜喜。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跟善人和睦相处,跟恶人也和睦相处,没有分别。这就是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一定要学。普贤十愿是净宗修学最重要的科目,你看《无量寿经》一开端,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品,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十大愿王,真的要修,这不是假的。我们要真干,要修六和敬,要修十大愿王,要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我们这个团体真干,对于化解灾难肯定起作用。不能起大的作用,也能将灾难减轻,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四集) 2012/3/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六五页,第五行「利他行」,第一段「慈和劝进」。说到利他,首先经典上就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忍耐、要和爱、要劝导大家,由这几个字我们就知道怎样去接引大众、去宣传佛陀教育。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云惠利群生」,这是慈,「忍力成就」,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三集) 2012/3/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3 》)
...可以接受一分。如果这个学生只能接受三分,你就不必教他四分,为什么?那一分他不能吸收。所以因材施教,真肯学、好学,老师就真教你;虽然上学,心不在书本上、不在圣贤教诲上,老师就会给你敷衍,给你讲没有用处,吸收不进去。这是说明经典上,轨持就是法宝。「法体无遗即是僧宝」,遗是遗漏,法体是圆满的、是无漏的,得清净。所以在经本上面可以看到佛法僧。
第三,在修行人(出家人)身上也能看到三宝。「僧上观智为觉佛宝」。他学了佛,他有戒、他有定、他有慧;持戒,因戒得定,修定,因定开慧。所以从他智慧上、觉悟上,这就是佛宝。「轨则为法宝」,轨则是戒律,持戒修福,这是法宝。「在众无违众生故名僧宝」,这是什么?这是六和敬,与大众和睦相处,没有违逆的行为,这叫僧宝。所以这叫同相三宝。你看,佛里头有法、有僧,法里面有佛、有僧,僧里面有佛、有法,叫同相三宝。
第二,「同体三宝(又名一体三宝)」,这完全从真如自性上说。一切众生皆有法性,法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涅槃,这名词很多,意思完全一样的,就是第一义。「真如有觉性」,这叫佛宝。真如里头一切是自然具足的,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用在此地讲,本自具足三宝。我们通常解释这一句,能大师这第三句「本自具足」,用《华严经》,《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这样讲法,《华严经》的经文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六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6 》)
...文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用惠能大师这个本自具足,这样大家就清楚了。有智慧、有德相,智慧就是佛宝,相这就是法宝,德就是僧宝,这是一体,这是自性里面的体相用。所以真如觉性。「真如有轨持义」,这是法宝,「真如有和合义」,这是僧宝。
和合里头最重要的条件,叫「见和同解」。见怎么和?把所有一切的见解统统放下就和了。这是佛法比什么都高明。不是说我的见解比你好,你要跟我,不是这样的;他的见解好,我们都要学他的,不是的,大家都放下就和了,这个大家服。清净心里头没有知见,这真心。大乘教常说「真心离念」,你只要有念头,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念头。大家都没有念头,大家都成佛了,这才真正的六和敬。不是谁跟哪一个人学,哪个跟哪个,不是的,佛法不讲这些。佛法到最高的这一层,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你看阿罗汉不执着了,菩萨不分别了,最高的,佛,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这个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怎么样能够契入佛境界?放下、看破!看破就是佛知佛见。佛知佛见从哪来?从放下来的。学佛没有别的,学佛就是学放下,真放下,彻底放下。为什么?因为所有现象都是假的。你认假不认真,叫凡夫。假的统统放下,真的就现前了,真的什么?真如自性就现前了。这是同体三宝。
「别体三宝」有两种说法,「此有二宗」,这两种就是大乘跟小乘。「大乘说三身如来是佛宝」,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归纳在应身里头,所以有时候称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六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6 》)
...为僧宝。这是小乘,叫别体三宝。
第四个,「住持三宝」。这是佛灭度之后,「范金雕木」,范金是以金属铸造佛像,用黄金铸造的、用铜铸造的,就五金都能够铸造佛像。石刻,石头雕的,宝石讲玉石、玛瑙,这都可以雕做佛像,以这个为佛宝。木雕的,还有彩画的,像我们现在背景是用画的西方极乐世界图,这个都算是,我们讲「绘塑形象是佛宝」,绘画、雕塑佛菩萨的形像,这是佛宝。「三藏文句是法宝」,哪是法宝?《大藏经》。《大藏经》有三大类,叫三藏,有经;有律,是戒律;有论,论是研究讨论的这些文集,这个三大类合起来称为《大藏经》,法宝。「剃发染衣同一理事是僧宝」。剃发染衣,这僧宝的相出来了,但是后头这一句同一理事,这是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就不是僧宝,剃发染衣要修六和敬。
六和敬第一条是理,见和同解,后面五条是事,这叫僧团。僧团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在家人也是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行,修六和敬,也称为僧团。在佛法里面,出家跟在家是平等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示现的是出家佛,同时还有一位在家佛,维摩诘居士,他是佛。你看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这是大弟子当中的代表,他们见到维摩居士一定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礼是相同的。为什么?他是佛。所以佛门里头是师道第一大。维摩居士的身分是老师,在佛家讲是导师,释迦牟尼佛是导师,维摩居士也是导师。既然是老师,所以到他那边去请教,听他讲经说法,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礼节都相同。这都是告诉我们尊师重道。住持三宝。
后面第五个,「自性三宝」。「佛者自性之觉」。自性本来是觉,怎么会变成不觉?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念不觉」,这个一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六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6 》)
...名念佛的方法修三昧,这个三昧叫念佛三昧。得到定之后,决定不能放松,还要认真努力一段时期,自然会大彻大悟。这个彻悟,跟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这个阶层是平等的。所以念佛可以明心见性,参禅能够成就,念佛也能成就,方法不一样,达到的目标是完全相同,见性成佛。在我们净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萨,事一心不乱等于阿罗汉。一心不乱就是定,定生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小定有小智慧。如果心浮气躁,妄念多、杂念多,这就是凡夫。凡夫跟佛实在讲只有迷悟之差,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两样,凡夫觉悟了就称佛;迷了,这叫凡夫。
僧者,和合之义。这个大乘法里讲得很多,非常重要。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也称僧,称僧的条件是修六和敬。你在家里头,佛说了,四个人以上,如果你家庭四个人以上,在家里面修六和敬,你的家就叫做僧团。三皈依里面我们常常念,「皈依僧,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今天讲的团体,众中尊就是所有团体里面,学佛的这个团体是最为尊贵的。它尊贵在哪里?尊贵在它和睦相处,大家都修六和。「见和同解」,这是理,道理、原理,「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还有「利和同均」。后面五种是事,事上和睦,前面第一条是理,理事都和,这是在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你们这个团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是可以做所有团体的榜样、所有团体的模范,这叫做僧。所以,僧不只一个人,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才称之为僧。在家居士亦如此,也是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都称为僧团。
我们再继续往下面看,「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佛法僧这个三宝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仰慕,值得人向他学习,所以称为宝。可是现在我们学佛,六和没有了,佛法衰就衰在这个地方。不但佛法衰,在现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普遍都在衰。前年,我跟马来西亚的宗教团,访问天主教的梵蒂冈,访问教宗。教宗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最近这十几年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下降,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他们很忧虑。他们很担心如果像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就没有几个人了。我们也就这个问题很认真的做了两次的讨论,一次三个小时,总共六个小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7 》)
...你家庭四个人以上,在家里面修六和敬,你的家就叫做僧团。三皈依里面我们常常念,「皈依僧,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今天讲的团体,众中尊就是所有团体里面,学佛的这个团体是最为尊贵的。它尊贵在哪里?尊贵在它和睦相处,大家都修六和。「见和同解」,这是理,道理、原理,「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还有「利和同均」。后面五种是事,事上和睦,前面第一条是理,理事都和,这是在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你们这个团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是可以做所有团体的榜样、所有团体的模范,这叫做僧。所以,僧不只一个人,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才称之为僧。在家居士亦如此,也是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都称为僧团。
我们再继续往下面看,「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佛法僧这个三宝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仰慕,值得人向他学习,所以称为宝。可是现在我们学佛,六和没有了,佛法衰就衰在这个地方。不但佛法衰,在现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普遍都在衰。前年,我跟马来西亚的宗教团,访问天主教的梵蒂冈,访问教宗。教宗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最近这十几年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下降,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他们很忧虑。他们很担心如果像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就没有几个人了。我们也就这个问题很认真的做了两次的讨论,一次三个小时,总共六个小时。我提出来,每个宗教当年创教的这个人,基督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7 》)
...。今天家没有了。家没有了,要想做到过去那样的盛世,那非常不容易,但是中国的家道、家学、家规、家业是值得可取的。如果企业能够想到这一点,把中国传统这个家道、家学、家规、家业继承下来,他的事业不但能做得很大,而且做得久,百千年都不会衰。这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不能小看,今天没有人能够跟它相比。我们读书就会明白了,要读圣贤书,你才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看得最清楚的,英国汤恩比博士,这是一个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专家,他讲得好。现在这个世界是乱世,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就是混乱的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他说得一点都不错,我完全承认。
今天,我们自己的僧团都没有做到六和敬,所以给社会一般大众造成很深的误会,认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低级宗教。什么叫低级宗教?多神教、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没有那么复杂,看到佛教什么都拜。其实这是很大的误会,佛教里头没有神。佛教里头的佛菩萨,即使供的有天神,全是表法的意思、全是教学的道具,现在教育里面讲的教具,教学的工具,它是这个作用。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化,在佛法做到尽善尽美。佛教做教学艺术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可是这个世界上人懂得叫艺术化的还不到一个世纪,佛教领先太多了,没有人把它说清楚,没有人把它说明白。
学佛的人,家里面供佛像、供菩萨像,人家说是迷信,你给他讲清楚,不是迷信。那是什么?提醒自己,是纪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七集) 2012/3/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27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六卷
...这怎么可能?不可能。见到他欢喜,一定过去善缘;见到就讨厌,那一定是不善的缘。对人、对事、对环境统统有这种感触,而且常有。从这个地方是什么?证明有轮回,证明有前世。如果没有前世,讲不通!无缘无故,确实没见面,第一次见面。所以这经上说,这一生念佛往生净土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今天跟净宗一接触,无量诸佛加持你,你能信、能愿,你肯念阿弥陀佛,不是简单的事情。看到好像很偶然的,其实不简单,有宿世的根在那个地方。我们知道这桩事情,就对于净宗的同修、同学,那分感情就格外的深,知道什么?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在一起,现在又遇到了,希望这一生成就,到极乐世界我们永远在一起。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六和敬也是性德。为什么不和?迷而不觉则不和。如果真正觉悟了,珍惜过去生生世世的同参、道友、同学,六和敬就自然成就,不偶然。六和敬第一个是「见和同解」,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建立共识。六和的共识,净宗是大乘,是《无量寿》,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在《无量寿经》,在《弥陀经》,在《观无量寿佛经》,三经一论,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有诚敬的信心,在一起学习,搞清楚、搞明白,自自然然你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的心,真想去,而且想早一点去,最好现在就能去,有这么一个恳切的愿望。我们这才动念,阿弥陀佛都知道了,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阿弥陀佛站在面前,阿弥陀佛我再过几年去好不好?这个世界我还有好多事情还没做完。那个心不是真的。这个世界还有好多事情,什么好多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再多都是虚妄。应该是什么?这个世间没事了,阿弥陀佛无论什么时候来,这世间没事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二集) 2012/3/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2 》)
...道德,在普陀山偶尔遇到,发现这个出家人不是凡人,对于佛法确实通达明了,修行有功夫。这被人发现了,别人把这桩事情在报纸、杂志里头刊出来,知道的人愈来愈多,现在的话说,知名度愈来愈高。全国人都知道,普陀山有个印光法师,都对他生仰慕之心,向他求法。
他对于大众的教诲,实在讲一生他有一个原则,他不会离开这个,这个原则就十六个字。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他的中心思想。你看一部《文钞》,一生他所写出来的东西,都不离这四句,这十六个字是老人的传心法要。敦伦,在中国一般讲就是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什么意思?敦伦什么意思?伦就是这五伦,敦是和睦相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六和敬。六和敬是敦伦尽分最具体的落实,用六和敬对待一切人,这些关系的人。这句话要扩大了,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都是同伦,那就是说我们要和谐宇宙、和睦万法。敦伦就扩大了,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我们都应该谦虚、都应该礼敬、都应该赞叹、都应该供养。尽分,尽自己的本分,不要勉强,不要超越,也不能不及,这就是真诚的流露。闲邪存诚,这个闲是防御,对于负面的,我们心里头要知道防范,不接触,不受影响,这是闲邪;存诚,心地永远存着真诚。菩提心、真心,两句话讲尽了。
遇到佛法,佛法决定成就,而且圆满的成就、究竟的成就是什么?就是净土。他在藏经楼三十年阅藏,得出一个总结,那就是净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究竟圆满。老和尚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但是一生专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三集) 2012/4/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73 》)
...个字虽然没有在此地,意思全包含了,真诚恭敬,庄严功德成就。家人,家里头有一个人学佛,懂得这些道理,落实在自己身心生活之中,你自自然然能感化你一家人,自然能帮助你的家人人人成就。你在一个团体里面学佛,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能感化这个团体,你这个团体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一个细胞落在地球上,希望它繁衍,希望它发扬光大。你居住的地方将来就变成一个弥陀村、弥陀镇,再扩大就变成了弥陀城、弥陀市,做为这个世界一切居民的好榜样。这叫弘法利生,这叫如来家业。
只要是真心,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烦恼。妄心里头生的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妄心生这个东西,这不好。真心生真实智慧,生道德、生和敬,佛法讲六和敬。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给我们那些戒品,现在在《大藏经》里律藏。现在是末法时期,戒律成就是正法时期的事情,像法是禅定,末法是净土。但是真正修净,戒定还是根基。用什么样的心去修戒定?用弥陀的心,活学活用。戒定修什么?具体的就是六个字,五戒、十善、十戒,十戒是沙弥十戒,就够了。这六个字真正做到,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具足,小乘三千威仪也具足。学东西抓纲领,纲领抓住了,细目全在里头。问题就是个真心,真心是无私的心、无我的心,才能相应;如果有我、有私心,怎么修都不相应,佛菩萨来都没有用。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法总是用心不同,这个很重要。果然用的是清净平等觉,他会得定、他会开悟,真正能成就一切庄严功德;用错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 201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94 》)
...一切诸佛之所觉,所证所觉的就是这个法。所谓众生,众生对这个法他迷,他不觉,于一切法迷而不觉,这叫众生。佛法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觉,帮助一切众生觉了一切诸法的真相,这就叫佛法。谁在干?僧在干,僧是修学佛法的人。僧这个字,现在人都把它看作出家人,其实那是不圆满的,僧包括在家、出家,只要是学佛的都叫做僧。李炳南老居士自己称僧。还有很多些老居士他称半僧,他是半个僧,这都是分别执著还没了,怎么是半个僧?哪有半个的道理!他认为僧是出家人,我是半个出家人,头没剃,是这个意思。所以僧团,六和僧团,它包括在家居士,包括居士林,包括莲社,那都叫做僧团。四个人在一块修行,纵然是你的家庭,家庭有四个人念阿弥陀佛,修六和敬,这个家庭就是僧团。这得懂,不懂不行。
所以佛法僧声,在西方极乐世界,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自自然然就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怎么念?念这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佛法僧都在其中。一切诸佛如来所证之法,一切诸菩萨所修之法,都没有离开这句佛号,这句佛号是总纲领、总原则,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之后才知道这个名号真正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赞叹名号不可思议,我们只看到这四个字,四个字里头深奥的意义我们不懂。为什么?如果你真的懂,你就会真的干,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把它放过。为什么?这是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秘藏,你念一声就是真修,这还得了!世间没有比这个再宝贵的。我们看这句佛号要看跟空气一样...(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四集) 2012/4/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04 》)
...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违背了自然。纯净纯善就是自然,极乐世界纯是自然,没有丝毫破坏。我们今天地球上居住的地方,人也好,统统不自然,完全把自然破坏了。对自然这个概念非常模糊、不清楚,造成今天的现象,这不能不知道。
学佛说实在话,回归自然、回归自性,这个人就叫成佛。所以菩萨要修三皈、五戒、十善,这是基础,所谓的扎根教育,这个东西有了再修六和、六度,六和、六度是菩萨行;再向上提升,普贤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那叫大行,大菩萨所修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没有坚实的基础,大行是不会成就的,它要有根基。弥陀四十八愿一定要有普贤十愿做基础,普贤十愿一定要有六波罗蜜做基础,六波罗蜜一定要有六和敬做基础,六和敬一定要有三皈五戒十善做基础,这才能修得成;三皈五戒十善没有,全部都落空,都是假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次第应当要遵守,循序渐进,不能只看到大乘好看,你做不到,你能说不能行,是假的不是真的。
下面「反之」,反过来,「声闻、缘觉等二乘之行,则称为小行」。小行到哪里?给诸位说,小行只到六和敬,三皈、五戒、十善、六和,他们的主要功课是十二因缘,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他们没有六波罗蜜,没有普贤十愿,没有弥陀四十八愿,他没有这个,所以叫小行。这是一般的说法。「此外,于天台宗,指摩诃止观中之四种三昧为修大行」,这是天台家说的。「日本真宗教行信证中」,真宗是密宗,这里面讲的,教行信证中之行卷「则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大行」。这个有道理,这是真正懂得净土的。为什么?「此名号摄诸善法,具诸德本」,这是内行人讲的话,「是众生往生之行业」,这就说明往生净土是大行,「以诠显众生之口业」,这大行。念阿弥陀佛是大行,礼拜阿弥陀佛是大行,心里面想阿弥陀佛是大行。所以「称名属报恩之行业,则称报恩大行」,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四集) 2012/4/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04 》)
...头,连个念头都没有,完全理解,我是这么走过来的。逐渐逐渐向上提升,真正提升到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从这个地方,菩提心生出来了。
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完全明白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不是二,真诚心自然出来。对自己好善好德。今天的善与德,在佛经里头,在圣贤经典里头,这是善,这是德。我们每天读这些东西,亲近这些,外面的完全不感染。五十年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杂志什么东西,统统都没有接触过,少烦少恼。那些东西消耗能量的,我们能量补充不多,禁不起那些消耗。所以,要知道节省能源,不消耗在那方面去。这才得真正自在,一生随缘度日,多快乐!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行门里面,依六度跟十大愿王,待人接物依六和敬,这个样子过佛菩萨的生活,过幸福美满快乐的人生。相信一切命中所有,自然就有;命中没有,绝不妄求。命中有的,增加、增长,年年增长。世间一切法梦幻泡影,不放在心上。
留在这个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什么最苦?对于圣贤教诲迷惑最苦,没有比这个更苦了。不是没有财富,不是没有地位,那个不是真正的苦。真正苦是不知道圣贤的智慧,不知道圣贤的理念,不知道圣贤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本经把它归纳为三点,第一个真实之际,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利益。对这个东西不知道,真苦!可是要求这个东西,现在人真难。难在什么?难在你看,没有信心,信心建立好不容易。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入门基本的条件跟净宗完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三集) 2012/5/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3 》)
...道理想通了的时候,我才真正想修、想学;道理要没搞清楚,怎么跟我讲,表面上敷衍,不会做的,心里上没有印象,就表面敷衍。这些,章嘉大师看到、李老师看到,李老师劝我修净土,章嘉大师劝我戒律重要。所以我这个根,在章嘉大师奠定的,他老人家不走,我怎么会反省,我怎么会那么认真去想?所以我说他老人家走了,把我度了。得用这种方法才能度得了我,要不然他度不了我。知道扎根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根扎在戒律上。
那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十年前,十年到十五年的样子,我们在世界各处行走,看得很多。戒律重要,我们也常讲。净宗学会成立是在美国,在旧金山,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对戒律这一方面,行门,我们定了五个科目。十善业道、六和敬,十善六和从这学起,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我们必须要学的。十善、六和、三学(戒定慧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五个科目,很简单,人人都能够记得住。重要的是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十善干起。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去做,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得到,我们现在人做不到?我就想这个问题。细心去想、去观察就明白了,古人能够做到的,是这个根从小就教好了。
看到古籍里面所记载的,中国古人教学,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叫胎教。胎教在哪些家庭?就是大家。这个大家,就是在社会上做官的人家,一般做县长以上的,做过父母官,这种就是世家,世世代代读书人,世世代代都有做官。再就有学术,世代传承学术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六集) 2012/5/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6 》)
...吃什么。所以托钵,诸位要知道,没有素食的,人家给什么你就吃什么,不选择的,平等心接受供养。人家供养财供养,就是物质供养你,佛不是白受,要白受这一餐供养怎么对得起人?佛要给他说法,佛回报的是法供养。一定向人家问好,他要说他遇到什么困难,你要帮助他解决,要告诉他解决的方法,这是法供养。有回报的,不是托钵完了就走,不是,就是要教化众生。
佛一生就是教学,讲经教学,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只是把修行的原理、原则、方法教给你。所以说修行在个人,佛不干涉你。八万四千法门,你愿意修哪个你就修哪个,你修行遇到困难,佛会帮助你。他们的生活的确有规律,而且自在,自在里头他又不失规矩。所以这个团体值得人尊敬,叫六和敬的僧团。佛那个团体不小,我们在经上看到,常随弟子,就是永远跟他学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临时去学的,就是跟他三天五天、一个月二个月、一年半年,这种人多,肯定比常随人多。所以我们估计,世尊当年在世的僧团一定超过三千人,这么大一个团体。
受人尊敬,各处都邀请,都希望佛到那里去讲经,到那里去住一段时期。佛很随和,哪里请就哪里去,从来不拒绝的,一切随缘,绝不攀缘。国王大臣有别墅、有花园提供给这些人住宿,他也同意,也不拒绝,并不一定很坚持,不是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也列了一条规矩,教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菩萨要遵守。如果你在这个地方,别人生烦恼了,赶快走,赶快离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五集) 2012/5/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5 》)
...净宗学会这个名称,但是在国内并没有成立,只是有这个想法,劝我在海外将净宗学会成立起来。实际上,这是个名称,实质就是莲社,古时候叫莲社。现在把莲社换个名词,叫净宗学会,我也很赞成。叫净宗学会,大家好懂,叫莲社,没有人知道,莲社是什么,没有人理解,净宗学会比较容易理解,我接受了。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现在这个会还在。第二个会,美国净宗学会,在圣荷西成立的,在加州。第三个净宗学会是洛杉矶的净宗学会,这都还在。我在美国住的那几年,美国跟加拿大好像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
净宗学会所修的,净土五经一论。行门我订了五个科目,简单,大家好学。第一个科目就是净业三福,就这三条,第二个科目就是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这五科。人人都能够认真的落实这五科,你是净业学人,你才是净宗弟子,你决定得生净土。当时印海法师,他现在还在,跟我同年,住在洛杉矶,看到我们这个五科他非常欢喜。他说这五科真的简单又容易记,太复杂了不行,记不住不行,一定要能记住。每天用这五科来做反省,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真修,这叫净业。我们学教,教没有行,这个教就落空了,能知不能行。行怎么个行法?这五个科目就是行门。这五本书,《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2012/6/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9 》)
...跟黄念老见了面,他教给我,夏莲老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建净宗学会,在大陆上一直没有建成,希望我在海外建立净宗学会。实际上,净宗学会跟从前的莲社没有两样,只是名称换成现代化,这个也是有道理,与时俱进。「莲社」两个字,社会大众对它很迷惑,不知道这是什么,如果说净宗学会,大家概念就清楚了。所以莲公的提议是非常值得效法的。我们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加拿大成立的,在温哥华,现在这个会还在。第二个会是在圣荷西,杨一华主持的,这都还在。第三个在洛杉矶,陈景昌领导的,都还做得不错。
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写了一篇缘起,缘起里面提出行门五个科目,我们日常生活,生活的标准,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菩萨的六度,第五个是普贤菩萨十愿。简单,不麻烦,容易记。这五个科目必须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不违背,这是真正净宗学人,弥陀弟子。这三条不仅仅是修净土,可以说世尊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依这三条做基础,没有这三条,无论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三条是根之根、本之本,就是太重要了。第一个,第一条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是根之根,后面两句是本之本,就是戒律,戒律的根本。这一条做不到,后面全没有了。怎么做?我们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因果教育,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有这两个基础,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0集) 2012/6/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0 》)
...讨原因,我们把这个错误的原因纠正过来。他们办的,他不是全民,也就是说让学生学,学生学,老师不是这样做,学生不相信;叫年轻人学,年轻人看社会大众没这样做,他也不肯学。所以我们这次就下定决心,小镇四万八千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大家统统都学,就成功了。如果不是用这个方法没办法,局部不能够影响全体,一定要全民都来学才会搞成功。证明我们这个想法没错,这个事情做成功了。
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见,反面是邪知邪见。正知正见的标准是什么?经典上所说的就是标准。净宗,我们修学净宗,当年我在美国,美国第一个净宗学会成立,我写了个缘起,对于行门列了五门功课:第一个净业三福,我们前面读过,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菩萨的六度,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这五个科目。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符合这五个标准,这就是正知正见,如果违背这五个标准就是邪知邪见。要做出来,别人才能相信。正而不邪。第三个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出家人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现在不要管他,他有没有染不去管他,自己,我自己要不染。我要学出家人,真正出家人,万缘放得下,身心清净。他不干我干,我干,我也不要骄傲,也不要去批评别人,各人因果各人承担,不必去管别人,把自己管好。
对于今天整个社会,全世界乱了,不是一个地区,全球乱了,所以今天灾难是全球的。确实,有些国家领导人,我们见面时候问我,这问题怎么解决...(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二集) 2012/6/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2 》)
...最少的十米。前年日本311的海啸是十米,前些年印尼那个海啸也是十米,死了三十多万人,五十米的海啸就不得了,就太大了。在我们中国沿海,我们相信不会出现五十米的海啸,但是十米是有可能,因为中国沿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这一带,没有很大的火山。海啸是海底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有超级火山有十几个,都在海底。在陆上面只有一个,美国的黄石公园,那是一个活火山,那是超级的。那个火山如果一爆发,美国的问题就严重了,科学家预估,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不能住人,黄石公园会有那么大的威力。所以止恶行慈,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记住,不两舌。
「当行和合之善」。和合,佛家提出来的最好,六和敬。六和,第一个就是真诚心,人人都有真诚心,真诚心要起作用,就是「见和同解」,这是和睦相处的根本。都觉悟、都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必须要遵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但中国人应该要学,全世界的人都要学。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这些根本,可以说在今天,不分国家界限,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人人都能接受,而且欢喜接受。这是我这十几年来在这个世界推动宗教团结,我看到了,统统能接受。佛家的三皈、十善、六和、六度跟普贤十愿,跟任何宗教没有冲突,跟任何族群传统文化也没有冲突,大家听了都欢喜。所以世界可以团结成一家人,这和合之善。这是口业四种,四善。
下面是念头,意业,就是起心动念,『不贪、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四集) 2012/6/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4 》)
...,第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这是根,根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将这一句落实在传统文化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接着修十善业。第一福能做到了,提升则是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要求把《沙弥律仪》做到,在家出家都可以学,这是小乘。小乘有基础,再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我们这边前面讲到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大乘我们只读这部经,《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戒定慧统统具足,三宝、三学、三慧都在其中。虽然经文不长,义理非常丰富,所以彭际清居士称它为中本《华严》,很有道理。遵守这个指导原则,我们认真修学三学、六和。六和敬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基本的条件,不能不做到。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才是大乘。把偏见、偏好统统要放下,用清净心、平等心待人接物,学菩萨六波罗蜜,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行门,行菩萨道。
「以下,明上述因行之果。因虽千差,其果一味」,那就是终极的目标,都是将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大乘行人寿终生彼,悉皆得阿惟越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第十八愿,五逆十恶,即使毁谤大乘,善导大师解释得好,造极重罪业的人,佛不是不摄受。为什么要这么讲法?就是这种罪太重了,希望大家不要造这个恶业,用意在此地,不是不摄受。摄受的条件是什么?造作恶业的众生,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七集) 2012/6/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7 》)
...恭敬供养。你一样东西也没带,一样都没准备,心里头念头都没有,可是佛看到了,佛看到什么?香花、幢幡、宝盖,佛看见。还有什么?真有功夫的人看见了。为什么?你有这个修德,自然这种现象现前。不是起心动念的,自然有,而且非常壮观。你到达佛所,这恭敬供养。所以供养要有实质,没有实质,那这个样子是假的,那个样子我们人看见有,佛跟鬼神看到没有。实质它会变化,自然变化。像江本博士水实验,它有实质,你看真正的善心诚意,那个水结成的雪花非常之美丽,自然结晶的;我们的心不善,恶意,结晶非常凌乱、非常难看,它是自然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真修行,没有供养真供养,佛看到了,佛接受到了。表面上做的这些,没有戒定慧、没有六和敬、没有六度、没有十善,再华丽的这些东西全是假的。下面一段「受化」,接受教化。请看经文:
【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这是听法。『听受经法,宣布道化』者,「《会疏》释曰:听闻受持弥陀所说经法,宣传流布其道德化益也」,这是《会疏》里头的文。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谓十方大士于极乐导师闻受经法,复至十方辗转宣说导师之教导也」,这两句话我们要学。听受经法要宣布道化,你没有白听,你是真正佛弟子。听,听清楚、听明白,受是完全接受。受里头有什么?受里头有依教奉行,没有依教奉行你没受。光听而不受,这就是所谓的常识、佛学;如果有受的话,那就是学佛,意思不一样。受才得真实受用,光听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八集) 2012/6/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8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七卷
...。
所以你要保持我们的心清净,不受染污,心要保持平等,没有骄慢。骄傲、傲慢,心不平,总觉得我比人高一等,人家不如我,这个心不平。要知道,这个心就是烦恼,这个心就是虚妄。清净心阿罗汉证得,平等心菩萨证得,觉心,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所以清净平等觉,你看,罗汉、菩萨、佛陀,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我们要用这个心,不能把它失掉,一切时、一切处待人接物,我用真心,不用妄心。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些杂念、妄想统统把它清除掉,让自己的心回归到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他能不生极乐世界吗?不可能不生!真诚心对人就是慈悲,慈悲里头自自然然是六和敬、是六波罗蜜、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自然流出,不需要学的。为什么不学就会?因为它是性德,你的心跟性德相应,所以这些条目不学统统现前,自自然然都做到、都相应了。这叫不离菩提心供养。
「种种供养中」,念老注解当中,引经据典给我们举出这些例子,例子全是经典里头所说的。「又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者,就是真供养,真到极乐世界,真见阿弥陀佛。「菩萨以闻名故,乃能于上述种种供养中,精勤修持,而无懈怠与厌倦之心」。菩萨真干,没有懈怠、没有厌倦,日夜不休息。前天来到我们这来看我的王居士,他旁边的人告诉我,他每天睡觉两个小时,日夜不放松,精进不懈怠。我问他,他承认了。他不知道累,法喜...(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九集) 2012/6/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9 》)
...证明了。所以念头能主宰物质现象。
我们修行在哪里修?就在念头上修、在心地上修。这是自修,成就自己,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43:38
|
只看該作者
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可是慈悲教化众生、怜悯众生,要从哪里修?从《弟子规》修。这是什么?大慈大悲,真是慈悲。现在人不知道做人,从孝敬上扎根,自己要把孝敬做出来。不做出来,他不相信,没有人相信你。如何取信于现代人?这是教学头一桩大事,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做出榜样,单凭口说没用处。单凭口说,自己做不到,这是一般讲的佛学,佛学是一门知识,不切实际。如果我们做到了,那就是实学,实实在在的学问,管用,学了真有受用。一个人做好,做人的榜样;我们一个家庭做好,是家的榜样。
家的榜样是什么?六和敬。佛经上所讲的,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众现在叫团体,最小的团体,四个人。这四个人能够修六和敬,就叫六和敬的僧团。僧本义就是团体,不是个人。僧不一定是出家人,这个一定要知道。修六和敬的才称之为僧,不修六和敬的不能称僧。那现在?现在都称僧,出家都称僧,都没有六和敬。僧,有名无实。社会大众连这个僧的意思也不知道,什么叫僧不知道,只知道出家人叫僧,僧就是出家人,本义不晓得。本义是什么?修六和敬的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修六和敬,这叫僧,叫僧团,团体。僧团是什么?模范的团体,所谓众中尊。众是团体,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是修六和敬的,这个团体这么和睦,值得人尊敬。所以僧团,在家学佛,你一家四口,四个人都学佛,这个家庭就是僧团。经上讲得好,一个僧团出现,这一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为什么?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只要有一家,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一桩事情,科学家也给我们做证明。科学家说,今天地球有灾难,要拯救地球上的灾难需要多少人?人口总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够了。地球上今天的人口大概七十亿,七十亿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不到一万人,就能救七十亿人。所以你这个家庭四个人修六和敬,就能救香港,这个地区这几百万人就没有问题。好!真干!
我们对佛法要相信,不能有怀疑,怀疑,错了。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这个戒就是《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 2012/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2 》)
...得。本义是什么?修六和敬的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修六和敬,这叫僧,叫僧团,团体。僧团是什么?模范的团体,所谓众中尊。众是团体,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的,是修六和敬的,这个团体这么和睦,值得人尊敬。所以僧团,在家学佛,你一家四口,四个人都学佛,这个家庭就是僧团。经上讲得好,一个僧团出现,这一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为什么?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只要有一家,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一桩事情,科学家也给我们做证明。科学家说,今天地球有灾难,要拯救地球上的灾难需要多少人?人口总和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够了。地球上今天的人口大概七十亿,七十亿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不到一万人,就能救七十亿人。所以你这个家庭四个人修六和敬,就能救香港,这个地区这几百万人就没有问题。好!真干!
我们对佛法要相信,不能有怀疑,怀疑,错了。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这个戒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全家人都做,团体亦如是。我们这个团体修不修六和敬?修六和敬,就保佑整个香港。这团体不和,香港人可怜,这灾难逃不掉。这几天,台湾同修到我们这来参学,告诉我们台湾现在社会非常混乱。混乱什么?不和。如果和了,台湾就没有灾难了。天天吵架,天天在闹情绪,带给是整个台湾人的灾难,不是好事。记住老祖宗一句话,「和为贵」。
什么人是好人?不说话的人是最好的人,念佛的人是最好的人,念佛人不说话,只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可不得了!如果发现道场上有一、二个这样的人,这个道场就靠这一、二个人庇佑,靠这一、二个人保全。但是这一、二个人没有人瞧得起他,为什么?大家不认识他。「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人人知道,谁做到了?就是那个不说话、老实念佛的人,他做到了。他没发菩提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 2012/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2 》)
...色受想行识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合起来,我是假的。我再举个比喻说,好比房子,建筑房屋的工程师他知道房屋是假的,建筑材料堆砌成的,一般人不知道,认为这是房子,执著是房子,就执著是我。执著这个房子不是真的,假的,都是建筑材料凑起来的,建筑材料是真的,知道房子是假的,这就是法执,建筑材料是真的,真材实料,房子是假的。更高一等的人,建筑材料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还是一合相,原子、电子组成的,它不是真的。能够把法我破掉之后这是菩萨,这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十法界全是梦,四圣法界是净土,里面哪些人住?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十法界的佛),他们住的地方。这个国土清净,这里面的人没有烦恼、没有竞争,他们确实统统修六和敬,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争、没有嫉妒、没有伤害、这是个好地方。
「若了达诸法但从因缘生,实无自体。是名法无我」,这就真正证得法无我,这个智慧就高。「小乘唯悟人无我,菩萨则二无我皆悟」,菩萨不但知道人无我,也知道法无我。知道法无我,对于一切万法他就不会生起贪的念头,不会起这个念头。为什么?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对它不贪了,也就没有瞋恨,心就平了。贪瞋痴慢疑全断掉,平等心现前。所以我们这个经经题上,小乘人得到的,清净心现前;菩萨得到的,平等心现前。因为菩萨法无我才平等,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很好,没有也好,绝对不会在这个地方起心动念,一切随缘,这就得自在。
这里讲的空,空与无我同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四集) 2012/6/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4 》)
...四十一个等级,这个里头所说的统统都有。十方诸佛对这些菩萨们,普遍的劝导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参学,去礼拜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
这个做法用意何在?佛佛道同,弥陀所证,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证没有两样。这个证你要晓得,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连习气也没有了。既然成佛,全是这个阶层的,统统都入常寂光。入常寂光完全一样了,为什么还要做出这个表演?这个表演就是无尽的慈悲,做给十方众生看的。让十方众生看到,你看我们这个地方等觉菩萨都到极乐世界去参礼阿弥陀佛,这个世界要不好,他们会去吗?我们就明白了,都是劝导大家发愿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的用意;不是说我们自己这尊佛不如阿弥陀佛,不是的。所以佛法里头讲六和敬,这六和敬达到究竟圆满,诸佛如来修六和敬。你看,遍法界虚空界这些诸佛如来,没有一点傲慢心,没有一丝毫嫉妒心,这个烦恼习气统统尽了,断得干干净净。什么方法能令烦恼习气断不了的那些众生能成佛?只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方世界里面大菩萨、法身大士,要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佛欢喜,不障碍你,佛称赞你,好,到那边去很好。无非都是让他们来做影响众,替阿弥陀佛做广告,招徕学生,意思全在这个地方。这些菩萨,是诸正士就这些菩萨,遵佛开示,佛教他们到极乐世界参礼阿弥陀佛,他们都去。往诣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到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闻受妙法,听经,接受弥陀的教诲。你看闻后若能信乐受行,真信、真喜欢极乐世界,真正接受,依教奉行,一心志求净刹。则必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五集) 2012/6/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5 》)
...个花有你的名字,不会错的。你用的功夫愈勤,心量愈大,花就愈大。用功勤,花的色好,花的香好,这个是将来到极乐世界,是你居住的地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好好经营这一朵莲花,我们往生的时候,佛拿着这个花来接引我们。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要非常认真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的花才大,我们的花光色才好,花才香。香,普薰『三千大千世界』,这还不够,应该像阿弥陀佛一样,我们的光遍照法界,法界虚空界,香普薰法界,不止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就对了。
小心量,心量太小了,怕到时候往生都没有把握,这是真的。心量一定大,什么都能包容。随顺,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好。确确实实,我们要生活在六和敬当中,我们只求自己,不求别人。求别人跟我和敬,难;求我跟他和,这个容易。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跟诸佛菩萨和,我跟极乐世界和,我跟天地鬼神和,当然跟一切众生我都和。净宗,我们早年选的这五门功课,已经将近三十年了。三十年过程当中,我们深深感觉,这五个科目正确,不用变更,坚持下去。五个科目,第一个三福,第二个六和,第三个三学,第四个六度,第五个普贤十愿。三十多年我们的修学很得受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需要改变,一直坚持下去。下面一段,跟我们讲「花供常新」。经文: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
这是极乐世界空中之美,讲空中的庄严。地面上庄严,空中庄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六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6 》)
...生补处」,究竟圆满,必定成佛。「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或者他慈悲心重,没成佛就想度众生,「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这个弘誓铠就是净宗法门,就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得一切诸佛的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念佛人的不可思议处。我们一般就是世间人情来说,阿弥陀佛的学生,这能不照顾吗?看到佛的面子得一定特别照顾你,你不是普通人,阿弥陀佛的学生。真正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才行,诸佛护念,龙天鬼神拥护,这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
阿弥陀佛的学生,真学生,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你把这五个科目老老实实做到了,你是标准的弥陀弟子。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我们的行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这五条。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阿弥陀佛保佑你,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你。只要把这个做好,真信、真愿就是发菩提心,接着一向专念。这个就是弘誓铠,就能够教化一切有情,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皆发信心」,真信真愿,「修菩提行,行普贤道」。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就是菩提行,就是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你到他方世界去示现,示现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永远不会堕三恶道。
「凡生极乐者,不离安养,必至一生补处。」凡是生到极乐世界,不离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9 》)
...和谐示范城市,真难得!从什么地方开始?宗教团结,宗教互相学习。宗教不但学习自己的经典,也学习别人的经典,彼此都能够了解。我们同心同力来把和谐、和平落实在这个城市里头,这大喜事!这个城要做成功了,我说我会到联合国再办一个活动。为什么?我有东西给大家看了。
所以这次泰国的活动,我特别邀请澳洲图文巴的这十几个宗教领袖统统来参加。正好联合国十七个大使,我说也希望大家支持,非常有意义。这个实验点做成功了,榜样做出来了,中国人讲样板,做出来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你到这儿来看看,你到这边来学习。所以这个造成的是宗教教育的成就,宗教教育的合作,才能把和平带给大家。这是十几个宗教共同的正见,都有这种见解,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这是个很好的信息,让他带到联合国去。
所以它的基础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就不能够合作,心胸就不能拓开。我们要包容异族,心量要大,什么都要包容,要肯定别人的文化、肯定别人的宗教,决定不能有排斥、不能有歧视,像兄弟姐妹一样。人民有信教的自由,但是宗教与宗教之间,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我们十年在小镇上打下的基础,今天大家有这种正见很难得!我们希望他们能在一年成就。我告诉他,我希望他们每四个月办一个论坛,这个论坛就是学习分享论坛。我们每个宗教,我学我的宗教,我怎样教我的这些信徒,把我的这些做法、成就提出来向大家报告。每个宗教都把自己报告,然后我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三集) 2012/6/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3 》)
...是真我。为什么?灵魂迷惑,没有智慧,糊涂;我有智慧,我不迷惑,我一定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所以可以说灵性是我,我有灵性。魂就迷了,迷魂,迷魂是到处乱投胎,去找身体,身丢掉了怎么行,再去找一个。灵性不是的,灵性实在讲它不要身体,但是它能现身体,与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能现什么身,这个自在!没有身能现一切身,有了身就不能现第二个身。所以身见要看破,身见破了,其他的都容易。
第二个边见,边见是对立。不与一切人对立,不与一切事对立,不与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肯定、就承认这一切万物、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体,都是自性变的,有什么好对立的?对立就产生矛盾,就惹麻烦,错了。没有对立六和敬就现前。为什么不和?不和是没有敬。为什么不和不敬?对立,这烦恼的根。再就是成见,自以为是,不能包容别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事实真相,无论是真谛是俗谛,没有对错。对错什么标准?我以为。那是你的标准。对方他的标准,他的标准是他的,都没有对错。所以能够把成见放下,烦恼就没有了,这个世间一切法就平等。没有邪见,邪见是错误的见解。于一切法当中,你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修行人自自然然天眼、天耳就恢复。这是修成的,所以修得。
小乘初果再往前进步,如果是证得二果,他又恢复两种神通,神通是本能,一个宿命通,他能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知道自己的;还有个他心通,别人心里想什么事...(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 2012/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6 》)
...;皈依自性净,自性本净,一尘不染,六祖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三皈是佛法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也是终极的目标,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觉正净,达到究竟圆满就成佛了。
古代老师教学生,一定是首先把总纲领传授给你,你一生的方向、一生的目标,这一生的努力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古人教学,「人之初,性本善」,你看童蒙就教给他,那就是你一生努力的方向、目标,自性本善,不能离开本善。本善完全用上了,圣人;用上不圆满,贤人。什么是本善?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五伦是本善,五常是本善,四维是本善,八德是本善,就如此而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本善,与本善完全相应。在佛法里头,就是净业三福、六和敬、三皈、五戒、十善、菩萨六度、普贤十愿圆满了,这就是究竟一乘。愈是大道至极愈简单,愈容易记,一生就修这个、学这个,把这个发扬光大,这是大圣大贤。我们想做做不到,什么原因?自私,起心动念只知道自己,就做不到。如果起心动念没有自私,念念想着别人,就做到了。私,是往里头走;公,向外。为什么自私自利?不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不知道这个事情。
大乘教上讲得清楚,我们身体是什么?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无量无边,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阿赖耶的相分,为什么执著这个相是我,其他的相分都不是我,哪有这个道理!念头是阿赖耶的见分,所有一切念头全是阿赖耶的见分,为什么?只执著自己起心动念是自己的,别人都不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五集) 2012/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5 》)
...,他也是丝毫怀疑都没有,他的信心绝对不会改变,你跟他讲什么他都给你点头、都阿弥陀佛,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我们看到要恭敬、要礼拜,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真正弥陀弟子为我们现身说法。道场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个道场一定平安,少灾少难。为什么?这种人是真正有福德的人,只要他在那里住,这地方就变成福地。决定不能轻慢,对他们要礼敬、要尊重、要关怀、要照顾、要成就他,往生的时候他现瑞相给大家看。
学佛头一个就是学舍,没有别的,把这个摆在第一条,就是看你能不能舍。内外悉舍而无所着,外是身外之物,统统放下,内是身体。身体怎么放下?身体为大众服务,我们今天讲做义工,对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修行的人身心安稳。把六和敬做出来,这叫真正护法。如果这个道场不和,这问题就很严重。不和是什么?不和是破坏道场,那这个罪过就是无间地狱。这话没人讲,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和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团。我看这个人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你在破和合僧团,到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来不及了。所以护法的标准就是六和敬。护法的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护法的行为是身口意,身同住(和睦)、口无诤、意同悦,这三个要做到,这三个都属于自身的。后面是心外的,心外是利,利和同均。它的根基,六和立足在哪里?立足的理是见和同解,立足的法就是戒和同修。我们净宗所标榜的戒律就是五个科目,这就是我们的戒律,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度,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十愿,这是我们的戒律。我们能把这五个做到,真护法,这是阿弥陀佛的护法,是释迦如来的护法;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不相应,那就知道,没有护世尊的法,也没有护弥陀的法。然后你就细心去观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正护法的?有真正护法的佛法兴,有一个道场都不得了,有一个道场全世界人都沾光、都得福报,没有!
我早年出家没几年,我一出家就讲经,应该讲经有个五、六年的时间,早年。我的听众里头有个老居士,资格很老,印光法师的弟子赵默林老居士,在佛教界里头也有点名气,大家都知道。我们李老师也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们都很熟悉,是我父亲那一辈。有一天他请我吃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4 》)
...桩事情放在心上很久了,没有办法解决,我要跟你说说。我说什么事情?他就讲到造作五逆十恶,经上讲必定堕无间地狱。他说现在这个社会,五逆十恶里头有一条叫「破和合僧」,这一条是堕无间地狱的,我看现在造的人很多,这怎么办?我说这桩事情,没事没事,咱们好好的来吃,品尝品尝这些菜色。他说怎么没有事?我就问他一句,你在哪个地方看到一个和合僧团?我这一问,他一回想,笑起来了,没有一个和合僧团。破和合僧团才是无间罪,现在没有和合僧团,所以这个罪名不成立。如果真有个和合僧团,你要是破坏它,那真不得了,现在没有,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都闹意见,哪来的和合僧团?我就跟他讲,我没见到过。他想想有道理。
我们提倡六和敬是正确的。六和敬有没有出现?没有。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教没有研究,他怎么会有六和敬!必须对教理完全通达,他才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才能组成六和敬的僧团;只要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五欲六尘,六和敬没指望。他一个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够和,他能跟谁和?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你细心观察,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夫妻不和,夫妻还有私财、有隐私权,你看看这怎么和得来?还有隐私那就不能和了。所以在今天这个世界,和合有名无实。
我们今天,首先我要跟自己和。所以道场愈小愈好,人愈少,慢慢能做到和合就不得了。和合僧团,经上告诉我们,最少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能够修六和敬,这就是和合僧团。人多了难,愈多愈难,每个人知见不一样,所以你就晓得不容易。但是檀那、持戒、忍辱这三条能做到,和合僧团可能出现。这三条做不到!有和合僧团,在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加入和合僧团了。由此可知,我们要不修六和敬,也是障碍往生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4 》)
...利养、有五欲六尘,六和敬没指望。他一个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够和,他能跟谁和?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你细心观察,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夫妻不和,夫妻还有私财、有隐私权,你看看这怎么和得来?还有隐私那就不能和了。所以在今天这个世界,和合有名无实。
我们今天,首先我要跟自己和。所以道场愈小愈好,人愈少,慢慢能做到和合就不得了。和合僧团,经上告诉我们,最少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能够修六和敬,这就是和合僧团。人多了难,愈多愈难,每个人知见不一样,所以你就晓得不容易。但是檀那、持戒、忍辱这三条能做到,和合僧团可能出现。这三条做不到!有和合僧团,在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加入和合僧团了。由此可知,我们要不修六和敬,也是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五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
「亦表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就是十度,「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这个里头的名相很多,都必须要解释一下,这属于佛学常识。十度,十波罗蜜,我们学了第一个「檀那波罗蜜」,这就是布施。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这财布施,财布施的果报就得财富。早年,在六十一年前,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修布施,跟我讲大乘佛法的入门,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四集) 2012/7/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4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八卷
...父母的爱,所以这是天性。稍稍长大,父母教他对老师要尊敬,尊师重道,这是很小他就接受了,根深蒂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我们的身体、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慧命,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中国古礼,对老师跟对父母是同样的孝敬,完全没有分别。所以古人常说师徒如父子,老师的儿女跟自己的亲兄弟没有两样,一生都要照顾。
古时候老师教学生非常认真,他为什么?学生教出来了,将来学生有前途,他全家都有保障。为什么?学生会照顾他,学生知恩报恩。要让父母、要让兄弟姐妹都能过到好生活,跟自己一样,这大孝。如果兄弟姐妹过的生活跟自己比,比自己差一等,父母心里头难过,不舒服;老师的儿女生活比你也差一等,老师心里也很难过。所以六和敬里头讲「利和同均」,先跟哪些人同均?先跟父母老师,跟兄弟姐妹,跟老师的儿女,先跟这些人同均,然后跟着距离愈远的可以减一等,可以递减。但是跟父母,跟兄弟姐妹,亲兄弟、同胞兄弟姐妹,跟老师的儿女,这个不能够有差等,要一样的,我穿的什么大家都一样,我吃的什么大家都一样,这叫真孝!这孝子。如果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他怎么会知道?一教他就知道,知道什么?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天经地义,做人应该这么做。中国古圣先贤教育、大乘的教育,在全世界真的只有印度、中国有,其他的族群里头没有这种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可以说,全世界各个种族里头,教育最精彩的、最圆满的都在中国。
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0集) 2012/7/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0 》)
...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隐士,我们一般人不知道。你看,他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本寂不动」,本寂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丝毫染污、没有丝毫杂念,正知正见,清净平等觉,必然感动一方。他住在那个地方,他那个范围被他感化了,这肯定的道理,这一方的人决定是善人。他住的这个小镇、小村,肯定是大家的榜样、是大众的典范。
「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涅盘海,下面有个解释,什么叫「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这篇论文上所说的四德,这些人肯定做到。第一个随缘妙用,你看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就是六和敬,对待一切人恭敬有礼,自己谦卑,表现出谦德。《了凡四训》里头,袁了凡看人,参加考试一班同学,他预料哪个人这次一定考中,哪个人恐怕考不中,考试之后,几乎他所预料的都非常准确。他凭什么?就凭一个傲、一个谦。这个人很谦虚的人,知道尊重别人,这人一定会考中;这个人很傲慢、很自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这人一定考不中,都被他言中了。
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古时候确实如此,现在不同,现在不一样了。古时候考取功名,第一个条件是阴德,祖宗之德加持你,第二个是自己的修德,德摆在第一。主管天下考试,文昌帝君。现在没有了,现在世界乱了,文昌帝君也不管事了。你想想看,连好老师都不愿意教了,文昌帝君能管得了什么?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 2012/7/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3 》)
...灾。那不贪?不贪,水灾就没有了,贪感应水灾。瞋恚,发脾气,脾气感应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都属于这一类的。那我们要想不能发脾气,永远不发脾气,这地球上火山不会爆发,地球温度不会上升,这就解决问题。这科学技术没法子解决的,意念可以解决。愚痴是风灾,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很可怕,怀疑是没有自信心,信心丧失掉了,怀疑感应的山崩地陷,山会倒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会有这些灾难。你看看不善的念头,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产生灾难,对我们自己身体五脏六腑会有病毒。念力纯正好,所以极乐世界的人寂定明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灾难,他心是定的。前头讲淳净温和,心纯净,态度温和,所以它没有灾难,那个世界是六和敬的世界。
寂定是讲心,明察是讲心起的作用,对于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这真修行。至于用什么方法达到寂定明察?那方法多了,八万四千法门,种种不同的方法,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定慧成就了,所以方法是活的。我们今天用的方法就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寂定了。寂是干净,定是不动,用这种心去念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一念,像我们这里发出的电波,阿弥陀佛就收到了,这沟通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下面注解,寂定是实际的理体,实际是真实,理体就是真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八集) 2012/7/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8 》)
...用金刚杵拦住,接住这个石头。石头碎片裂开了,碎片把佛的脚砸破一点,叫出佛身血,这个罪是无间地狱罪。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破坏修学的道场。
这五种罪,后面两种现在没有了。为什么?现在没有和合僧,所以破和合僧这一条不能成立;现在佛也不住世,你也不可能破佛身血。现在犯的就是杀父、杀母、杀老师,阿罗汉代表老师,无间地狱罪。出佛身血是恶意毁坏佛像,不是无意的,无意没有这么重的罪,恶意的,好像很痛恨它、不喜欢它,把它毁掉,这个念头造这个业,就等于出佛身血。和合的僧团确实没有了,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你就晓得和合僧团是多可贵。和合僧团出现,经上告诉我们,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是个团体。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和同均,真正修这个六和敬,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他要来破坏,让这个僧团彼此不和,这个罪无间地狱罪。
第二种福田叫「功德福田」,这是「佛法僧三宝」,我们供养三宝是功德福田,供养父母师长是报恩福田。但是这个功德福田要不着相,供养三宝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达摩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真的,供养三宝无微不至,造佛的寺院庵堂四百八十多座,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他向达摩祖师夸耀,我在三宝里头做这么多好事,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这话不投机,他听了非常不高兴,马上就送客,送客就是请他走路,以后再没见面。为什么?着相了,着相是福德,不着相是功德。第三个,「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布施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 2012/7/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0 》)
...现在的人心,确实古人所谓的心浮气躁,不但跟别人不能和睦相处,跟自己都无法和睦相处。妄念太多、杂念太多、邪念太多、恶念太多,和跟正他们完全不知道;换句话说,对这两个字的意义他不懂,跟他讲他也听不懂,这就有很大的难度。为什么他不和、他不正?和跟正是性德,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中国老祖宗说人性本善,和是善,正是善。善这个字是总说,一切德目这是别说。什么是和?什么是正?五伦是和,父子有亲,和爱;夫妇有别,和睦;君臣有义,和于义,这和是义,志同道合;长幼有序,和于悌;朋友有信,和于信,信是和、信是正。五伦是和正、是性德,与性德相应。五常是和,四维八德都是和。
佛法里面,大乘教里头佛教菩萨六和敬。没有六和,不称为僧团,没有六和,不是大乘行者,就是不是修大乘的人。大乘的行人,这修行人,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这是菩萨。人不跟我和,我不怪他,为什么?他迷失了自性。不但没有责备他,那个心有怜悯的心、有帮助他的心,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所用的手段就是教育、教学。教学当中决定是以身教为第一,身教能感动他。劝人放下烦恼,自己烦恼没有放下,人家怎么会相信?劝人不造恶业,自己还造恶业,那行吗?所以必须自己持戒,才能教人持戒;自己学习经教,才能教人学习经教;自己真正念佛,才能感化别人也会念佛。所以佛菩萨在世间,为众生表演的,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上的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2012/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3 》)
...,不是其他的,大家尽管放心。
这部书首先翻成英文,然后再翻成其他国家文字。我们用的标准,采取联合国六种文字,在世界上流通的,这六种是英语、中国语文、西班牙语文、伊斯兰的语文、俄罗斯的语文,总共有六种。也就是使用人数最多的,用这六种语文翻成,流通全世界。首先我们用英文翻译,翻成之后先送给联合国,以后希望联合国来发行。我还想出一个方法,将来我们搞一个卫星电视的频道,二十四小时不断的来播讲《群书治要》,面对全世界,用各种不同的语文,让全世界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安定和平,我相信一年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个传播的力量非常大,不可思议。有一个频道是正法,我们相信学习的人会很多。全世界人都学习,这就是六和敬里头头一条「见和同解」,我们大家对于问题的想法、看法趣向一致,这是安定和平的基础。
中国典籍里头有,外国找不到。要不是唐太宗搞这部书,现在这个社会怎么救法?真的,像过去李老师所说的,佛菩萨来救不了,神仙来也救不了,人心坏了。谁能救?还是人能救,人数不要多,二、三百人就够了。这二、三百个人,老师,专攻《群书治要》,把《群书治要》学透了,就能讲清楚、讲明白。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用这个工具,一天二十四小时播讲,全世界都能够收听。一年的时间大家就觉悟了,人是教得好的,就是没人教。
现前我们讲的这段经文,三十二到三十七,我们选它为晚课读诵的经文。这段经文讲什么?讲五戒十善,持戒念佛...(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五集) 2012/7/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5 》)
...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就是早晚不一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实相,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住平等,没有高下,佛法是真平等。真平等,这个人就成佛了。菩萨虽然觉悟,大彻大悟,还没有真正平等;进入真正平等,这人成佛了。
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是果,什么因造成的?《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无量因缘说不尽,这是真的。为什么人跟事那么复杂?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他说,无量因缘里头总有个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佛法界,成佛了,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这平从哪来的?平从和来的,和平。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真正常常把六和放在心上的人,这个人跟佛距离愈来愈近。和它就平了,平等才有和平,和平这两个字互为因果,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中国人讲和平,和是果报,平是原因。日本人讲平和,平它才有和,也挺有道理的,他们讲平和就是我们和平的意思。
不平的心态、不平的言行要放下,不和的心态、不和的言行也要放下,才能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今天讲学佛,遇到苦难众生不闻不问,那个于我不相干。经上所讲的学过,不是没有学过,听过,甚至于自己都会讲,可是境界现前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所学的东西,境界现前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现前,烦恼习气用事,跟自己的性德完全相违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九集) 201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9 》)
...几年当中一般小学生的作品。那个时候人能做得到,我们今天当然能做到。
《群书治要》、《国学治要》是什么程度人念的?在民国初年是高中学生念的。我是在序文里头看到的,编书的人他们想到了,这些书给哪个阶层的人去读诵、去学习?高中学生,可以做为高中的国文教科书,可以让高中学生自己自习。那个时候学校不多,有能力上高中的就很少。我小时候在福建念书,建瓯是个大城,只有两个初级中学,没有高中。所以这些编书的人,就是初中毕业这个程度他就能读,这套书能够帮助他达到高中的水平。真正想读书,这份材料非常好,《国学治要》是《四库全书》的钥匙。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论眷属和敬」,和敬这两个字重要。佛法非常讲求六和敬,僧团里面,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离开六和敬就不是僧团,佛不承认。四个人在一起共修,佛家称四个人叫一众,就承认这是个团体,依六和敬,佛承认这是僧团。真正能够落实六和敬,这个僧团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一个地区出现这样一个团体,这个地区人有福报,这地区没有灾难。六和是诸佛如来尊重的,一切龙天善神守护的。
为什么这么难?难在什么?每个人不能放下自私自利,就难在这里。今天这个社会,到哪里去找到一个真能放得下的人?实在说,谁能放得下谁就得大自在。只有放下的人,他才能入大乘;放不下,天天学大乘也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大乘头一个条件就是放下身见,身见最明显的就是自私自利。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与大乘自然就相应了。实在小乘初果就把身见破了,入门了。身见破了,不再执著身是自己,能像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他真放下了。放下边见就是放下对立,边是二边,人我是二边,真妄是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5 》)
...自己没有做到,不能产生影响。所以这是日常生活,生活就是修行,生活就是教化众生,它是一体不能分开的。末后这一句尤其是重要的教诲,「莫相违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要和睦,决定不能有违戾。
我们把注解念一遍,「敬爱者,指恭敬与慈爱。憎嫉指憎恶与嫉妒」,憎恶,我们现在一般讲讨厌,不喜欢这个人。「有无相通者,相通指财物,以我之所有,济彼之所无。言色,言语与面色。违戾,违者背逆,戾者乖也,狠也」,我们常讲心狠手辣。「《会疏》曰:怡声下气,言不违戾。温良恭谦,面无颦蹙,是谓常和。故知言色常和」,就是经中所讲的和颜爱语。「以上劝和」。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把它做到,为什么?六和敬的基础在此地,这个做不到,六和是假的。
六和这是佛陀对所有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所要求的。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用现在的话说,一家人一定建立共识。大家庭有发号施令的,那是家长,家长一定推选出来的,多半都是祖父辈、曾祖父这一辈,年高德望,大家听他的话。有德行、有智慧、有经验,推选这种人做家长,全家听命于他。家里头家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家教疏忽了,这家就会败、会亡,所以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道理就在此地。人是教得好的,不能不教,教他就明理,不教他他就迷惑。教什么?决定是圣贤之道,真实智慧。有共同的认识,这建立共识,下面就是规矩,「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家规,《弟子规》是一般家庭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六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6 》)
...,完全要归公,是家庭的。这中国人家的制度,个人没有私财,是你家里有,家里头每个人生活都是一样的,平等照顾,特殊需要一定全心全力照顾你。所以家是一个人一生的保障,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家是你的支援,是你的后盾。中国古人他有依靠,家是他的依靠,这最可靠的,家负责育幼养老,小孩能读书、能栽培的,家是全心全力栽培他。
团体,家是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同生活,算是一个小团体。三皈依里头说,「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团体,所有团体里面,出家人团体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它和睦,可以给一切团体做好榜样。今天这个团体没有了,两个人相处都意见不和,都做不到。佛经上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地方出现一个六和敬的僧团,就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六和这么难?问题是在每个人不肯放下,这就难了。你今天教谁,谁肯放下?中国古时候这个家庭为什么容易放下?他从小教的,从出生就教你要让,不能争。你看现在的教育,从幼稚园就教你竞争,一定要比别人强,这就什么?和就没有了。所以今天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它没有和,它只有争,争很辛苦。
竞争的这个时代,佛法在这个环境里头,它不能生存,没有人愿意接受佛法,因为佛法叫你让,佛法是损己利人,竞争是损人利己,完全是相反的。这是眼前的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把它带回,回归到性德,那有一定的难度,能不能回头?当然能,需要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六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6 》)
...
竞争的这个时代,佛法在这个环境里头,它不能生存,没有人愿意接受佛法,因为佛法叫你让,佛法是损己利人,竞争是损人利己,完全是相反的。这是眼前的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把它带回,回归到性德,那有一定的难度,能不能回头?当然能,需要时间。时间不是一代,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把老祖宗东西丢掉了两百年,至少八代,我们要恢复也要八代,也要两百年。这个要志士仁人很有耐心,先不能让这个灯灭掉,一代一代相传,我们相信五、六代之后会发扬光大。我们守住这盏灯,要小心谨慎,这是无量功德!别人不做,我们做,志同道合人数不拘,真正在一起做,从一个小村庄做。我们上个星期,深圳有一个喜乐之家,是以七个家庭他们发心修六和敬。七个家庭组成一个大家庭,也推选出一个家长做总管,不容易,每个人把自己的私财统统奉献出来,这点就很难做到。真正做到,这些人菩萨示现,把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的家做出来给大家看。中国以前是有血统、血缘关系,现在他们没有这个关系,他们完全是佛法,大乘佛法,佛门弟子,道义上的结合,智慧的结合,做好了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做成功了,也可以到联合国去发表,让全世界人看到,你看人这样活在世界上,多幸福、多美满,何必要你争我斗?和睦相处,大公无私。
像这些理念,这不仅是理念,在中国已经做了几千年,只是最近两百年我们疏忽,逐渐远离老祖宗。真正中国这个家断绝是二战之后,二战时候有,二战之前我亲眼看到。抗战...(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六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6 》)
...好事,太难得了。为什么?这样的大家庭必须把自己的私财奉献出来,爱心奉献出来,才能做得到。这一家人要爱每一个家人,要自动自发为每一个家人服务,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全世界找不到,这只有中国有。我对这个家庭非常赞叹,很难得!真正做好了,就很有价值,让社会大众来参观、来看,中国,古代中国人是怎样过日子的。能不能让每一个家族反省,我们兄弟不再分家了。但是现在的家庭可怜,国家政策一胎化,从前家庭没有不希望子孙多,愈多愈好,因为中国社会是以农耕为主,农耕要靠人力,人愈多愈好。这七个家庭组织一个大家庭,发的愿值得我们赞叹。
将来的发展完全要靠道德,没有一个中心的信仰,这就是六和敬里头的「见和同解」,没有这个你不能成功。今天这个见和同解必须建立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坚定牢固,人人懂得,有这样的共识就能成功。一定要把教育做好,让小孩都有这个共识,我爱父母,爱祖父母,爱跟我父母年龄相彷佛的,那都是我的父母,这个做不到不行。难得有这么多人发心,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做出一个榜样来给大家看看。中国人所谓的家跟现在这个家的概念完全不相同。
所以先人,现在真的是先人不善。我们把家丢失了,疏忽了,应该是两百年。前面一百年,有,在家教上逐渐淡化了;最近这个一百年,没落了。民国初年还有,我这个年龄我还看到,看过这样的家庭。那已经不是兴旺的相,已经在衰,家里,里头还有两百多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八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8 》)
...过去造的恶,已经造了没有关系,只要真正忏悔,后不再造,这是忏悔最重要的意义。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忏悔不必仪式,老人常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叫忏悔?知道错了后不再造,叫真忏悔。知道错了还常常造作,这叫不通忏悔,那个果报自己要承当。『若曹』,这是汉朝时候的话,现在就是你们,你们这些人,你们应当要『熟思计』,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深思熟虑,要多想想,『远离众恶』。佛门善恶的标准十善业道,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恶!要远离。『择其善者』,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善。善者要奉行,恶者要远离,得真干才行,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六和敬,这是僧团。
世间善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善它是一体的。世间善法中国人也讲根本,根本戒,五常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讲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礼是礼节,礼节必须遵守,一般讲规矩,人不守规矩,社会就乱了。智是理智,不能讲感情,感情里面的弊病很多,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五常里面的智是理智。最后一个讲信,人言有信,在这五德里面信是基础,人要不讲信用,前面四个全都没有,信德是基础,今天连信都没有了。《左传》上讲「人弃常则妖兴」,人要是把仁义礼智信这五德都丢掉,都没有了,这个社会是什么?妖魔鬼怪。中国人把这五个字定作这是人必须遵守的,人跟禽兽不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0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0 》)
...净的意思,皈依自性清净心,这叫皈依僧,净而不染。这样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不至于犯过错。这是佛门,一入佛门老师就传授给你,最高的修学指导原则。学佛修行修什么?修觉而不迷,修正而不邪,修净而不染。外面事相上的三宝没关系,那叫住持三宝,它有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提醒我们。我们看到佛像,马上就想到觉而不迷;看到书本,不一定是佛经,一看到书本的时候,就会想到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就想到净而不染。所以它起作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什么方法达到觉正净?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今天用的方法就是净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用这个方法。
初学,我们具体说了四个方法落实净业三福,我们用的是十善业道,十善、六和敬、三学(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最后一个普贤十愿,我们能够把这个做到就很好了,如果是出家就加上《沙弥律仪》。我们跟蕅益大师学习,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没有比丘了;换句话说,没有真正的比丘,戒律就得不到。有一个得戒的方法,那就是修地藏菩萨占察法,用这个方法求佛菩萨证明你得戒,用占察轮相,这是蕅益大师提倡的。所以他自己受了三坛大戒之后,他把比丘戒退掉,一生持菩萨戒、沙弥戒,所以常常称菩萨戒沙弥。因为他称沙弥,他的弟子成时法师就不敢称沙弥,成时法师我们看他落款的题字,出家优婆塞,菩萨戒可以得戒的,菩萨戒出家优婆塞他这样称。在近代弘一大师也自称出家优婆塞,名符其实,不敢僭越,这都是留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0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0 》)
...极乐世界去,在极乐世界成就。这才讲到般若,我们遵依佛示,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入实相般若。言语也是文字,把言语记录下来就变成文字。这就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观照就是真正修行,依教修行,才能够入于实相,证得实相;实相就是自性,明心见性,真正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就叫成佛了。是名敬荷佛恩,这叫真的敬佛。
「依此经中种种教诫」,佛在这个经里面教诫得很多,我们得依靠。以这个经做标准,「端正身心,止恶修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教我们修行。种种教诫很多,我们要抓住纲领,纲领简单扼要,记在心里不会忘记。当年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修行提了五个纲领,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以这五个科目代表经中种种教诫,做为我们端正身心、止恶修善的标准。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比较长一点,四十四个字,第二个长的,普贤十愿,一句四个字,十句四十个字,其他的都不到四十,都不到。好记,你不会忘记。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可别忘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
净业三福,第一福,这是福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一句四个字,四四十六个字。孝亲尊师我们将它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我们称它作儒释道的三个根。从哪里修起?从根修起。没有根,修行是假的,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201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5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九卷
...这三条叫净业,它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修行要成佛都必须遵守,不遵守这三条,成就不了,你说这三条多重要。佛法从这里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要依照这个修行。
第二个科目,六和,家和万事兴。人跟人不和,你决定成不了佛,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跟别人和睦相处,到极乐世界还跟人家打架吗?极乐世界是个和谐世界,没有和谐的条件是决定不会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来接你。今天佛法衰了,为什么衰?佛弟子不能和睦相处,出家跟出家的不能和睦相处,在家跟在家也不能和睦相处,在家跟出家也不能和睦相处。现在能相处什么?利害,跟世俗人没有两样,有利可以在一处,没有利益,分开了,再也不见面。所以六和敬重要。佛在经上甚至于说,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僧团,六和敬的僧团,就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区不遭灾难。六和僧团有这么大的功德,你愿不愿意做?你要愿意做的话,你救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得到你的恩惠,这个地区不遭灾难。几个人?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修行,完全依六和敬,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三皈依里头,「皈依僧,众中尊」,那什么意思?僧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不修六和敬不叫做僧。四个人在一起就称为团体,这个众,佛家的众是团体的意思。就是世出世间所有的团体,哪一个团体最值得人尊敬?就是僧团,僧团就是六和敬的团体,就这个意思。你在家人,譬如公司行号,你们完全能修六和敬,那就是一个僧团。僧,不是指出家、在家,不是指这个,就是团体,众是当团体来讲。修六和敬的团体称为僧团,因为它跟出家团体一样,它里面上上下下一团和气。
然后翻过来说,破六和敬的僧团,破和合僧的,在这个团体里面不和,破坏和睦的气氛,佛说了,这个果报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重罪五种,叫五无间,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和合僧你要记住,不是出家人,也不一定是修行人。它这个团体是照着佛的佛法,这个六条修,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它是依这个方法修的时候,这个团体你要破坏它的话,你的果报就在地狱,这个道理要懂。今天我们是个出家人,我们在这个出家团体不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201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5 》)
...僧团,六和敬的僧团,就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区不遭灾难。六和僧团有这么大的功德,你愿不愿意做?你要愿意做的话,你救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得到你的恩惠,这个地区不遭灾难。几个人?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修行,完全依六和敬,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三皈依里头,「皈依僧,众中尊」,那什么意思?僧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不修六和敬不叫做僧。四个人在一起就称为团体,这个众,佛家的众是团体的意思。就是世出世间所有的团体,哪一个团体最值得人尊敬?就是僧团,僧团就是六和敬的团体,就这个意思。你在家人,譬如公司行号,你们完全能修六和敬,那就是一个僧团。僧,不是指出家、在家,不是指这个,就是团体,众是当团体来讲。修六和敬的团体称为僧团,因为它跟出家团体一样,它里面上上下下一团和气。
然后翻过来说,破六和敬的僧团,破和合僧的,在这个团体里面不和,破坏和睦的气氛,佛说了,这个果报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重罪五种,叫五无间,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和合僧你要记住,不是出家人,也不一定是修行人。它这个团体是照着佛的佛法,这个六条修,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45:41
|
只看該作者
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它是依这个方法修的时候,这个团体你要破坏它的话,你的果报就在地狱,这个道理要懂。今天我们是个出家人,我们在这个出家团体不能跟大众和合,这个罪多重。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今天在大埔这个地方也是个团体,我们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在一起生活。这十几个人能够真正修六和敬,香港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如果这个六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201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5 》)
...上下下一团和气。
然后翻过来说,破六和敬的僧团,破和合僧的,在这个团体里面不和,破坏和睦的气氛,佛说了,这个果报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重罪五种,叫五无间,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和合僧你要记住,不是出家人,也不一定是修行人。它这个团体是照着佛的佛法,这个六条修,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它是依这个方法修的时候,这个团体你要破坏它的话,你的果报就在地狱,这个道理要懂。今天我们是个出家人,我们在这个出家团体不能跟大众和合,这个罪多重。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今天在大埔这个地方也是个团体,我们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在一起生活。这十几个人能够真正修六和敬,香港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如果这个六和敬是用真诚心来修,中国沿海这一带地区都不会有灾难。得到您恩惠的人,数字要从亿来算,那多少亿人受你的恩惠。
怎么个修法?我跟人和,别人跟我不和没有关系,我跟人和。你不跟我和是你的事情,我跟你和;你对我有意见没关系,我对你没有意见,真正要从自己做起。怎么样才能和?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就成立了。决定不跟人起争论,处处懂得让人、尊重别人,自己谦虚。自己一定要知道,我在这个地球上住的时间很短,充其量不过一百年,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时间很短,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凭什么?凭我跟人和睦相处,就这一点极乐世界就欢迎你,你对任何人没意见。极乐世界是一个六和敬的团体,决...(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201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5 》)
...难。如果这个六和敬是用真诚心来修,中国沿海这一带地区都不会有灾难。得到您恩惠的人,数字要从亿来算,那多少亿人受你的恩惠。
怎么个修法?我跟人和,别人跟我不和没有关系,我跟人和。你不跟我和是你的事情,我跟你和;你对我有意见没关系,我对你没有意见,真正要从自己做起。怎么样才能和?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就成立了。决定不跟人起争论,处处懂得让人、尊重别人,自己谦虚。自己一定要知道,我在这个地球上住的时间很短,充其量不过一百年,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时间很短,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凭什么?凭我跟人和睦相处,就这一点极乐世界就欢迎你,你对任何人没意见。极乐世界是一个六和敬的团体,决定没有主观观念,我要怎样怎样,我要以为,不是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得学这个本事,把这个习惯养成,这是极乐世界他们要的。
见和同解,跟阿弥陀佛一样的同解,这个三般若讲得很清楚,无论是性、无论是相、无论是理、无论是事皆不可得。《大般若经》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能把事实真相看穿,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我们用三种般若来生活、来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智慧。智慧没有别的,就是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只有实相般若是真的。实相是体,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一切众生同一个体,没有第二个,同一个体。知道同一个体,敬爱的心就生起来,尊重的心生起来,关怀照顾的心生起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 201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5 》)
...了。「《会疏》曰:贪瞋痴为心垢,反之为三善。」今天的世界,这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是不是贪瞋痴?贪瞋痴后头还加两个字,傲慢、怀疑,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是贪瞋痴慢疑的对象。心是贪瞋痴慢疑,身是杀盗淫妄,身口所造就是十恶业。佛讲的十恶,现在人统统具足,你看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恶口(说话很难听);心里头贪瞋痴慢疑。佛经上常讲五逆十恶,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这一条可以说为杀老师,杀害对社会有正面影响力的好人,都包括在这一条里头)、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两条可以说它作毁灭圣贤教育。
佛是圣人,佛一生所干的是教学,六和敬是佛的僧团,是佛所教导的学生。你把这些老师杀掉了,你把这个团体破坏,这个团体是个和睦的团体,是所有团体的典范、榜样,你把它破坏了,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五逆十恶是无间地狱,怎么可以造这种重业?必须要下定决心把这个断掉。断掉之后,反过来得修善,反过来修十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里头,心里面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这个世界立刻就恢复正常,立刻就回归稳定和谐,灾难会化解。
灾难为什么会化解?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环境是受心理影响自然有所改变,提出「以心控物」。我们想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地球上灾难是心垢造成的。贪心感应的是水灾,换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七集) 2012/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7 》)
...你心定不下来,这个东西要洗除。
「表里相应」,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内外都清净。前面所说的这些,经上有一句「言行忠信」,提了四个字,这一句话可以拯救现前的社会。汤恩比博士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我们择取四个字,仁义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大乘佛法里面讲「言行忠信」,好,言是言语,行是行为,以忠信为标准。言要忠,忠就是诚实,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就是言的忠。行是行为,身的行为不杀、不盗、不淫,念的行为不贪、不瞋、不痴,这就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真能够救这个世间。不必讲得太深,大家真能够相信,能够相信这句话,言行忠信就是十善业道,就是六和敬,就是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念佛人求生净土这四个字尤其重要,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念佛的人舍命的时候,阿弥陀佛决定来迎接,信心坚定决定不动摇,没有一个不往生,万修万人去!
表里相应,里面真诚,外面柔和质直,菩萨自利,然后才能够利他。特别是今天这个世界,教化众生要用身教,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说,不骗人;做到我再教别人,别人相信。教别人放下,自己没放下,人家肯相信你吗?不但不相信,心里还打问号,这个人是不是来骗我?我听他的会不会上当?这肯定的。自己真正做到了那没话说,他会点头相信,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救今天的社会,没有第二个办法,一定要拿出证据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八集) 2012/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8 》)
...就十二个字,中国人!这十二个字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五伦八德全在里头,十二个字不多。这十二个字要记住,要搞清楚、搞明白,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生活习惯,那你就称之为圣人,比圣人低一阶的是贤人,比贤人低一阶的是君子。社会上人分三等,最上面的圣人,中层的贤人,普通一般老百姓都是君子,君子之国,圣贤的教化。
在佛法也有三等,上等的是菩萨,中等的是声闻,最下面的是善男子、善女人,标准都高。最下面的是受持三皈、五戒、十善,这最下面的,往上提一层那就是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上面是菩萨,大善,声闻、缘觉是中善,受过三皈五戒的小善。佛以十善治天下,佛以六度十愿教菩萨,上中下三等人都必须要修六和敬。所以佛法基本上是个和敬,内里面要和,和睦相处;外面是恭恭敬敬,自己谦虚,尊敬别人,佛能治国。今天佛教已经变成宗教,宗教做不到。所以宗教要回归到教育,天下才能大治,才能真正有永久的和平。所以在这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要努力。今天教化众生是非常非常的艰难,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困难很多倍。为什么?一百年前你讲佛教大家相信,有怀疑的,怀疑的少,相信的多。今天你给人讲佛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怀疑,你到外面去调查一下,你问一百个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困难。圣贤教育要从恭敬当中才能学到,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佛菩萨来教,你也得不到。现在人都怀疑,哪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二集) 2012/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52 》)
...到这个名号也能得度。再往后佛法就没有了,要等弥勒菩萨下生到这个世界上成佛,才再有佛法。那个时间很长,五十多亿年之后,这个当中,人非常之苦。可是真正有缘的众生会得到地藏菩萨的教诲,没有佛出世,地藏菩萨代表佛,这是佛菩萨慈悲到极处。有佛法就有离苦得乐的机会,没有佛法,那就是此地讲的『最为剧苦』,「剧苦」是大苦,没有离苦得乐的机会。
我们要明白、要清楚,今天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严重的误会,不能怪他们,怪我们学佛的佛弟子表现不好,让人家不相信。怎么表现不好?佛陀教给我们,我们没有做到。佛教给我们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没做到;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做到;佛教导我们六和敬,我们也没做到;佛教给我们三皈五戒,我们虽然受了,没做到;大乘法里面,佛教导我们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也没有做到。天天早晚念没用处,做到才有用处。你真做到,社会大众看到了,他对你就尊敬,他对你就佩服,他就想跟你学习。真正佛弟子、圣贤弟子,他们的成就确确实实就是简简单单三句话,老实、听话、真干。我们从今而后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令舍恶得福」。你看,我们这个世间人都想要福报,你看看佛怎么教我们的,怎样你才能得福。你真想有福报,这几句经文你要好好记住。
【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这个经...(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三集) 2012/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53 》)
...,就能保全自己,就能够化解灾难。记住,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罗蜜这四科放在心上,认真的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四科,我们会平平安安度过灾难,没有一点恐怖,没有一点忧虑。祖师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一心求生净土,必定往生。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注解,「以下从不顺法度至不顾前后」,不顾前后就是不信因果,前是因,后是果报。现在不相信因果的人很多,他敢造恶业,他以为没有果报,殊不知果报就在眼前。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善心善行的人决定有善果,不善的心行决定有恶报,都在眼前。「不顺法度。法者法轨」,五戒是轨道、是方法,不能超越这个轨道,十善是轨道。今天社会动乱,修六和敬,社会就能回归到安稳和谐。十波罗蜜,叫六波罗蜜,菩萨的法轨,菩萨行,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菩萨修行的六门功课,叫成佛之道,前面都细说过。
「度者轨度、规度,即常规也」。我们一般讲规矩,度是规矩,必须要守规矩。规矩这两个字的来源,古时候工匠他所用的曲尺跟圆规,画圆一定用圆规,画方的一定用曲尺。所以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用它来代表法度。人一定要守法,这个法前面说过,是随顺自性,随顺大自然的规律,这叫大道。这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不是的,是自然法则。换句话说,五戒十善是自然法则,六和是自然法则,六度是自然法则。普贤菩萨讲到极处,十大愿王,那是自然法则的圆满,我们不能不遵守,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八集) 2012/8/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58 》)
...,校就是报的意思。「一月之内有六日奏明」,这六斋日。所以古时候的人平常不吃素,这个时期他吃素,六斋日他吃素。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八天他吃素;还有三个月长斋,正月、五月、九月。过去中国人相信,这个习惯大概在一百年前,还有不少人真干,满清亡国之后到民国就很少了。我们做小孩的时候十岁以前,看到家里面的老人爷爷、祖母,他们这一辈的人这样做的人很多,都知道。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后,可能农村里头还有,城市里头看不到。在现前农村里头也没有了,完全看不到。这不是个好现象,为什么?善人纵然是少,对社会都带来好处,到善人没有了,这麻烦大,灾难就多了。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一个六和敬的道场,几个人?四个人。四个人住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佛说这个地方就不会有灾难。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我们能不能找到?找不到,两个人住在一起都闹意见,都还有冲突,你说有什么办法!佛说的四个人住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不但救自己,救这一个地区,你的功德愈大它范围就愈大。香港有这么一个道场,道场不在大小,真正有四个人真干,不但香港这个地区没有灾难,我相信中国沿海,北面到韩国、日本,东边到菲律宾、台湾,南面到南洋,这一整个大地区都不会有灾难。这个事情值得做,应该做!早年我在香港讲经,交往往来最多的洗尘法师,洗尘法师跟金山法师住在一起两个人,我听说常常还吵架。他找过我几次,我跟他谈六和敬,他也非常赞成,那两个人住都要天天吵架,怎么办?可见得这个六和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不容易。为什么?一定要身心世界万缘放下,六和才能现前。如果还有一点没放下,怎么和法?但是六和的僧团在古时候是常见的,真有,不是假的。所以那个时候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人民幸福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得认真反省,如何能把这个六和落实,这个事情重要!
「《五戒经》曰:如是等日」,上面所讲的三覆、八校、六斋日,「天神记录众生善恶也」。等于说这几天天神他有个规矩,一定要来考察一下,到处巡游看看。「盖所禀报者皆众生之善恶」。下面讲「克识者,克者刻也」。识有两个解释,第一个《嘉祥疏》、《会疏》,好几位祖师大德都说这个识,「识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0集) 2012/8/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0 》)
...
「恶口者,新译为粗恶语」,就是说话很难听,粗鲁、不善,跟《还源观》上所讲的柔和质直恰恰是反面,菩萨对一切众生确实是柔和。中国古人就要求,人与人之间言语要「怡吾色,柔吾声」,这个里面才真正看到修行忍辱波罗蜜。六度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把它用上。布施是什么?是服务,我尽心尽力把我的工作做好,让大家生活都感到快乐,布施是服务。持戒是守规矩,人与人的关系搞清楚,居领导地位的,要仁慈、爱护属下,在下的听从领导,要尽忠职守,这是生活。无论是上下,无论是同僚,地位平等的,或者对于下属,时时刻刻要想着忍、要想着让,决定不起摩擦、不生误会,这个团体就好!
佛要求团体,无论大小都要修六和敬,这是佛心目当中理想的僧团,就是团体生活。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共修,就称为僧团,但是一定要修六和敬,不修六和敬不叫僧团,修六和敬才是真正的僧团。我们今天学习,别人跟我和不和,不要去过问,要回过头来问自己,我跟大家和不和、我对大家敬不敬?心里头真有诚敬,外面和睦自然就容易了。心里面没有诚敬,外面再听信谣言,如果有人有心煽动间离、拨弄是非,他就成功了,你就上当了。在今天的社会,这个事情太普遍了,我们要如何应对?决定不听谣言,决定不听是非,他来给我讲,我念我的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对人、对事,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心地平等没有高下。我们要把《无量寿经》用在生活上,《无量寿经》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能掌握住这句话,你就决定得生净土。紧紧抓住这一句,其他万缘放下。我在家庭、在团体,在这里修福,不是造孽。在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三集) 2012/8/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3 》)
...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有成就的。这个有成就是证得须陀洹以上的,这都算成就,须陀洹就称圣人,圣人里面最低的阶级,小小圣。小小圣就非常可贵,为什么?他不会堕三恶道,他在六道轮回有期限,不是永远在六道,他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出轮回。这大乘,大乘实在讲也是四科,都很好记,第一科五戒十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记得。十善里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瞋、不贪、不痴,十善业,不会忘记。五戒前面四条十善里头有,只是加一个不饮酒,五戒十善算两科,五戒一科,十善一科。
六和,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见和同解,我们不跟一般人同,我们跟佛菩萨同,这点很重要,六和敬所以不能落实,就是关键在这一条。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这怎么办?我们跟佛和,跟佛菩萨和。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慈悲,都能恒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点都不勉强他。他没有能转过来,没有能觉悟,佛菩萨不责备众生,责备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我没有把他教好,过失在我,不在他,六和就做到了。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利就是物质的享受,大家是平等的。末后一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四科。学佛一定要把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做到,这大乘。小乘,小乘做三个,五戒、十善、六和,没有六波罗蜜,有六波罗蜜就是大乘。佛法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可是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去...(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 2012/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4 》)
...贪多你的心力分散、精神分散、时间分散,搞一生一无所成。一定把力量集中搞一样,三、五年成为专家,十年就是世界一流,马来西亚成就了。我希望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这样的机构。
上一次我到泰国,行程里面有跟泰王见面,没有想到,到泰国,泰王生病了。他跟我同年,住在医院里头,皇后接见。很难得,他的亲王要到香港来访问,亲王是皇后的弟弟,今年六十六岁。我跟他们接触,我有一个想法,泰国是全世界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所以我希望他们自己能够建立一个示范点,佛教文化,把佛陀的教诲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学什么东西?四门功课就可以了,真做到。这四门功课是五戒十善要做到,五戒是一门,十善是一门,六和敬是一门,六波罗蜜是一门,够了。只要把这四样东西做好,这个城就是佛教圣城,这里面居住的都是佛菩萨,人人都修五戒、都修十善、都修六和敬、都修六波罗蜜。这里面请法师讲经教学,落实这四门功课。我跟他们接触,介绍这个东西。将来看佛教就到佛教圣城去看,看汉学到马来西亚汉学院去看,我们都有一个示范点,这个示范点是开放的,欢迎大家来参观、来学习,希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开花结果。
我们此地读的这一大段经文是讲五戒十善。妄语里面开出了大妄语,这是很大的忌讳,不是小事情。一般人认为这小事,开开玩笑无所谓,不行,它影响太大,是负面的影响,它不是正面影响。下面,你看这都是佛的话,他的目的是求彼礼拜,贪其供养,「是一颠迦」,一颠迦就是一阐提。一阐提什么意思?没有善根的人。这句话是梵语,音译的,没有善根的人,这是恶人。「消灭佛种」,这个问题很严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六集) 2012/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6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〇卷
...在读这个齐家,没有人有概念,不知道什么叫齐家,因为家没有了。五伦的关系没有了,五常的德行没有了,连四维、八德全没有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存亡最重要的关头。我们这一代不觉悟,教给下一代那就有困难;下一代做不到,我们的传统就断绝了。所以,这一代的是关键的时代,不能不认真努力。今天一定要做出榜样,学说没有用处,要真正做出来才起作用。
宗教教学亦复如是,上次访问泰国,我的目的是向泰皇建议,在泰国建一个佛教圣城,划一个特别地区,把佛教在这个地方做出来。真正落实大小乘兼有的四个科目,五戒、十善、六和、六度,这个小城里头每个人都做到,这就是佛教圣城。这里面天天讲经、天天教学,人人都能够坚持五戒、十善、六和敬、六波罗蜜。对全世界开放,让大家来看看什么是佛教,到这里来你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城,实际上也是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就这四科。把这个做到,这中国传统文化城,你就看到了。做出来给你看,你要看到好,你就学习,确实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化解所有一切的病痛,回归到安稳和谐。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可以在今天重现,全在教育。
中国传统东西典籍存在,没有失掉,佛法的经典也存在,也没有失掉,没人学。首先找一批人,不用多,一、二百人就够了,真正发心学习,要真正去落实。自己没做到不能教别人,人家不相信。五戒做到了,十善落实了,六和实现了,六和敬,最重要的不是叫别人跟我和,不是这个,我要跟别人和。求别人对我和难,求我跟别人和。能有一百个自动自发与大家和睦相处,就能感化这个地区,就能感化很多人。我们过去在汤池做过实验,做成功了。现在我们想在马六甲做实验,在马来西亚,在那边建一个汉学院,希望汉学院的老师能做到。以这个为中心,慢慢向外扩大,首先,我们四面的邻居先影响他,再慢慢的扩大到一个城市。
我们在图文巴十年,做了一桩事情,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小城里头十万人,居民十万人,有八十多个族群,有一百多种语言,真的是多元文化,能够生活在这个地方,都像兄弟姊妹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助合作。现在这个小城,里面十多个宗教的领导...(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七集) 2012/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7 》)
...的,这里头说得很多。那换句话说,这就包含十恶里面的意业,三恶,贪瞋痴。酒醉了,意识里头贪瞋痴三毒很容易爆发,你不能控制就容易爆发。这个爆发易引起你造作杀盗淫妄,会带来未来的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神智清楚的时候他懂,他能够控制住,不造这个业;酒醉之后不能控制,酒乱性,他就造了,造这个业因,后面要受果报。
『鲁扈』,义寂法师《无量寿经述义》里头说,「鲁者鲁钝,谓无所识知也」,粗鲁,我们一般讲没知识。「扈者跋扈」,傲慢自大,以为别人都比不上自己。『抵突』,前面讲过「蒙冥抵突」,蒙冥是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抵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冲突,很容易跟别人发生冲突;换句话说,破坏和谐。僧团里面,佛法常常讲六和敬,为什么六和敬的僧团在这个世界上一个都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究其原因就这四个字,蒙冥抵突。蒙冥是无知,不了解事实真相,成见很深,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跟别人思想上发生冲突、见解上发生冲突,然后言语、肢体上发生冲突。言语发生冲突就是吵架,肢体发生冲突就是对打,所以家庭,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朋友乡党就更不必说了,全都是自私自利,有利可以合作,利失去了都是敌人。这样的人,这一生多辛苦!起心动念要害别人,同时也要保护自己,这累死了,身心都不安。今天这种人在社会上还特多,到处都是。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修行不容易,但是如果你真正懂得佛法,这环境不是坏环境,好环境。为什么?所有一切人事物天天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八集) 2012/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8 》)
...要放弃它。合觉,觉是清净平等觉,诸佛菩萨所证得的,我们要跟它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迷恋世间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个事情万万不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教我们背尘合觉、舍恶修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与五欲六尘相应的就是恶,与戒定慧相应的就是善。这个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掌握住,这通指一切法门。
「别则专指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净土三经。其中第一,即本经也」。这是说得佛经语,专指这部经,这部经无比殊胜。近代争议的人很多,批评的人很多,这些没有关系。现在真正修行的人不多、真正护法的人不多。什么叫真正修行人?真正持戒、修定、开慧的人,这是真正修行人。在本宗,真正能够落实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真正净宗的念佛人。在这个基础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弥陀弟子,真正的弥陀弟子;如果不是,那就不是弥陀弟子,甚至于也不是释迦弟子。自认为是三宝弟子,佛菩萨不承认、鬼神不承认。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总得搞清楚、搞明白。
世间有明眼人,有疑惑向真善知识去请教,听真善知识开示,这就对了。世间问题我们遇到困难,还要找专家学者,为什么?他是内行人。那关于经教上有问题,你要找专家学者,听他们开示。在经典上没有下过功夫的,没有认真修行的,他说的话往往不可靠,这是普通的知识。无论世出世间法,关键都是在老师,如果老师是真善知识,自己有真诚恭敬心学习,没有不成就的。世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8 》)
...切众生永脱虚妄生死。拔断生死众恶之本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这两句话重要!一生不能违背,要真正修戒定慧。戒定慧不必修多,只要修五戒十善,这是佛门的根本戒。五戒十善真做到,六和六度真正做到,这就是个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做到了,真正佛弟子;以这个基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名符其实的弥陀弟子,不容易!真正做到,就像经上所说的,你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一共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保护你,你在任何地方,鬼神都不得其便,不能害你,你所住在的地方,不会有大灾难。为什么?持戒是真正有福报的人,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能持五戒修十善,这是有福的人,再加上能够修六和敬、修六波罗蜜,这还得了!这是菩萨。菩萨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所以我们心要端正,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这些恶业认真忏悔,后不再造;发大慈悲心帮助苦难众生,仁慈博爱,是圣贤心、是菩萨心。这样自度度他,要把这个当作是我们人生第一个目标,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桩事情,可不能把目标搞错了。我来干什么的?我来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求生净土是真正永脱生死轮回,永远拔除生死众恶之本,圆满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真的不是假的。
「轮回六道,贪欲为本」,这要记住,你为什么会轮回在六道里头?你的贪欲没断完,不干净。「生死苦海,智为能度」,你没有智慧,你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习气。这些我们真的,每天早...(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8 》)
...学习的,要上课、要讲解。人家来看看什么是佛教,到这里来看就看到。今天不做出样子没人相信,我们做报告,这个我经验很丰富了,报告完了之后,这些会友都来找我: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这做不到。没有信心!我把它做到,就像过去汤池,我们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没人相信,我做出来,大家相信了。所以给他们才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六年前了他们念念不忘,还来找我。
不做出来没人相信,一定要做出来。个人学佛,我自己要依教奉行做出来,个人的样子。团体要把团体的样子做出来,团体最重要就是和睦。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下面就是落实在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再《十善业道》,就能兑现。然后学六和敬、学六波罗蜜,够了,不必再多。真正是菩萨,过菩萨的生活,这真正有福报的人,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不是做不到,我们天天在学习,大家天天在听,问题就是没有落实到生活。最简单的落实从哪里起?从无我起。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没有我,我是团体的一分子,团体是我。我们这个小团体,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个会是我,这个会是我的家,会里面的人是我的兄弟姐妹。年长的是我的父辈,叔叔伯伯,年幼的是我的晚辈,子侄晚辈。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要做出来才行!
六和敬不是说说的,说说有什么用处?要真正做到。要学菩萨六门功课,第一个学布施,布施就是为大众服务,无条件的服务,今天讲做义工,修福修慧。第二个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最重要的是把六和敬这六条守住,真正做到,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习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没有事情常常念,把它念熟,把它背熟。学忍辱波罗蜜、学精进、学禅定、学智慧,真干。不真干,读了、听了,听完了耳边风,过两天全忘掉了。这是也有一点好处,阿赖耶里头落个印象,做个种子,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
所以这后面总结,「如是六根,不逐六尘,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为第一也」,第一是这个意思。下面讲「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也是同具上...(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九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9 》)
...过菩萨的生活,这真正有福报的人,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不是做不到,我们天天在学习,大家天天在听,问题就是没有落实到生活。最简单的落实从哪里起?从无我起。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没有我,我是团体的一分子,团体是我。我们这个小团体,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个会是我,这个会是我的家,会里面的人是我的兄弟姐妹。年长的是我的父辈,叔叔伯伯,年幼的是我的晚辈,子侄晚辈。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照顾,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要做出来才行!
六和敬不是说说的,说说有什么用处?要真正做到。要学菩萨六门功课,第一个学布施,布施就是为大众服务,无条件的服务,今天讲做义工,修福修慧。第二个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最重要的是把六和敬这六条守住,真正做到,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习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没有事情常常念,把它念熟,把它背熟。学忍辱波罗蜜、学精进、学禅定、学智慧,真干。不真干,读了、听了,听完了耳边风,过两天全忘掉了。这是也有一点好处,阿赖耶里头落个印象,做个种子,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
所以这后面总结,「如是六根,不逐六尘,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为第一也」,第一是这个意思。下面讲「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也是同具上面浅深二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0集) 2012/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0
诸位法...(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九集) 2012/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79 》)
...么情形?这是重罪轻报。他原本有很重的罪,现在得一点小病,是把重罪减轻了。认真努力修行,这个功夫不断向上提升,他这个病就没有了、就消除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两句时时刻刻记在心上,起心动念都要与善相应。善的根就是五戒十善,前面第三十五品专讲这个问题。我们净宗学会把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定为晚课念诵的经文,早课是念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就是念这段经文。这里头含的意思,就是说一定要知道持戒念佛,这个决定往生;如果念佛不持戒,不行,只做未来世得度的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一生往生一定要断恶修善,这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是真正念佛人。
在今天这个世界,无论在家出家学佛,不能不重视六和敬,因为全世界的人都不和。一个家庭,夫妻不和,夫妻要和就不会离婚,你看今天这个世间离婚率有多少!父子不和,父母离婚了,儿女可怜,无父无母,他对父母就有怨恨,没有恩情,都是因为不和而产生的这些弊病。兄弟不和,造出社会人与人的对立冲突,到最后是包括爆发战争,天灾人祸,都从这来的。释迦牟尼佛一生,跟他接触的人都知道,和蔼可亲,你跟佛接近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为什么?佛身心六和,他统统做到了,他的磁场、他的气分就是和谐,进入他的磁场自然心地就和睦,对立冲突自然化解,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人不跟我们和这个是应该的,我们要跟别人和也是应该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我跟他和久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0集) 2012/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0 》)
...七十五万。这个数字就大了,我们通常帮助的金额是十万块钱,不超过十万块钱我们马上就会给他。这么大的金额,我跟李木源居士商量,李木源居士有经验,他说我们举行一个义卖,举行一个活动。通知治安单位,划成一个区域,我们步行,带着队拿着小旗子步行,走七公里,走很远。我带头,还有一个他们的部长,马来人,是外交部的第一副部长,我们两个人带头。那天有好几百人,有二、三百人参加,走七公里,走到义卖的那个场所。我们佛教徒在那里摆了很多个摊位,好像回教有三个摊位。这一天义卖下来,出乎意料之外,卖了一百多万,全送给学校,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这个校舍就给它买来了。
四摄法管用,非常管用!我们懂得四摄法,这个团体决定是六和敬,四摄是六和的基础。我们不懂得用四摄法,四摄法常常讲,都是讲完就算了,没有真把它用上。真用上,就是关怀别人,常常送一点小礼物,不在乎钱多少,一、二块钱的小礼物表达情意。所以说礼轻仁义重,表达这个,真正对别人关怀。我们这个团体里头,上上下下互相关怀,我关怀团体里头每一个人。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对团体有利益的,对团体没有利益的不可以做,没有利益的不能想。我们生活在这个团体,这就是我们同事,这个团体是我们的事业。所以,四摄是六和敬的基础,不修四摄法没有六和敬,六和敬一定从四摄法做起。
我们每天读的这些书、看的这些东西都是好的,要把这些心得在空闲的时候跟大家分享,二个三个、十个八个都可以。茶余饭后可以分享,可以彼此互相鼓励,一起来做断恶修善。这样互相能够生起真诚的爱心,在这个地方一同成就道业,利益众生,把这个小团体做出个好样子,让这个地方受益。我们住在这个地方,这些邻居来看,看到你们这么好,都会向你们学习。认真努力去做,三年,自然这住的地区都同化了,在佛家讲都度化了。三年住在这个地方不能感化人,你白住了。邻居都要照顾,见面一定要打招呼,不能说见面不打招呼的。我们这个供养,各处来的供养很多的时候吃不完,用小包分起来,邻居每一户送一点点,东西不多,我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一集) 2012/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1 》)
...应该要做的,你不可以违背的,五常、八德。在佛法里头,道是什么?道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是能变,十界依正庄严是所变。如果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作梦,梦中境界一样。《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现在科学讲波动现象,波动就是有生灭的,凡是有生灭的都不是真的。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是理,要顺于理,要和于义。
这个和,简单的说就是六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我要跟别人和,六和敬就现前了;要求别人跟我和,永远不会和。联合国调停这个世界的争端,几十年没有办法调得好,原因是什么?都是认为对方不跟我和,从来没有想到是我要跟对方和,和平才能实现。对方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和平就能实现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这就对立了,永远不可能有和平实现。中国古圣先贤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没有做反求诸己的功夫。我们想和谐,有没有反省我有没有跟他和的这个心愿?先有心愿,然后有方法。打我不还手,骂我不还口,和平就降临了。这个里头真正的道理世间人看不懂,佛菩萨懂,佛菩萨有能力看三世因果。所以有人说佛不能学,佛太软弱了,学了佛人都会吃亏了,这能学吗?打我、杀我都不还手,随他打、随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7 》)
...约束,这观念上错了。因为吃苦是傻子,现在人聪明伶俐,你是个傻瓜,有福不知道享。我们今天依止这个僧团,我们就有使命、有责任帮助这个僧团达到六和。有居士要送我一辆车,我同意,但是我劝他用协会的名义来接受,不要送给我个人,送协会,这个好。你们要送房子、送精舍给我,协会的,这就对了。无论在哪个地方,别人供养的全部是供养这个僧团的。我们自己虽然一无所有,走到哪里吃住都有人接待。好!这是出家了,出家再去找一个家,错了,你又回去了、又退转了。这些事情在现前可以说是到处都能看见,这个里头的因果、利害他没有发现,真正发现,不敢这么做法。
所以经文里头,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能做到,这团体是六和敬的团体,六和敬团体所在之处,这地方不遭灾难,为什么?六和敬的团体必定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多少人?四个人就行。这个团体里有四个人修六和敬,其他人都沾光。佛家四个人叫僧团,一个僧团至少是四个人,这个团体里头有四个人修六和敬。我们这个团体应该可以做得到,见和同解都依这部《无量寿经》,我们起心动念都能跟经典教诲相应,不相违背,这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我们守住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净业三福的落实,三福、六和、六度、十愿,念念不违背,行行不违背,这就是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是六和敬的道场。只要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放下,你就能做到,放不下做不到,真放下就做到了。这个事情劝人难,要劝自己,别人没做到,我做到了。我为什么要做?我要求生净土。把这个做到了,这叫净业。心行清净,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心净则国土净。念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这就是把心量拓开,好东西先给别人去享受。知道这个好法、妙法,先劝近边的人。真正是好法、是妙法,当然我们会全心全力去奉行,把样子做出来给大家看。
所以这个地方说,言行举止悉皆和于义而顺于理。「和于义,动止咸宜。顺于理,自然中节」。中是中道,不偏不邪;节是节度,不超过,也不是不及,恰到好处,这是做人的道理。「又欢者欢喜,诸经之...(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7 》)
...雨,身就安了,比到处流浪好多了,他到处流浪,跟叫花子差不多。你看,人间最下层的人,下下人等,成就的是上上佛陀;在人当中,从下下人,他在三年就达到上上人。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说明净宗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议。
「慈孝,俗云上慈下孝。如经云: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是为大慈。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誓愿救度,是为大孝」,这是菩萨。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切众生无量劫来,跟我们都有父子、兄弟、亲戚、朋友的关系,我们不知道过去世,知道过去世全就明白了。「以大悲故,普令离苦。以大慈故,悉令得乐。是乃菩萨之大行,亦即欢乐慈孝之实义」,这真学佛。我们要认真努力,把「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做出来,六和敬的道场就出现了。不但出现这个小道场,我相信周边这些邻居统统都六和,这个影响就大了。周边大众受到这个影响,这个地方就没有灾难,为什么?有福了,福人居福地,这地方就有福了。真正有福的地,这是风水家讲,这是宝地。谁住?有福的人住,修福的人都在此地,所以这个地方不会遭灾难。
我们学了要把它兑现,首先兑现在我们自己居住的这个小村,然后再扩大,影响我们周围的邻村,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今天这个时代,没有榜样给人看,别人不相信。办一个活动那是做宣传,宣传之后没有东西给人看,几天之后别人就忘掉了,收的效果不大,甚至于根本收不到效果。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定做出来,做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7 》)
...的经典,他们也读佛经,这种合作有经典理论做依据,在神圣的引导之下,我们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像兄弟姊妹一家人一样。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个城市里头是一家人。真能做出来,的确是世界上第一个好榜样。我希望他们加紧努力,明年春天就可以展示让大家来参观、来学习。这是大善事、大好事,这是欢乐慈孝的真实义。这十二个字真正能在图文巴落实,图文巴这个小城,居民十万人都能够奉行,它就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个和谐城市,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的城市。
「为能转相教语故,必先以四摄,摄受众生」。这就是教我们,怎么落实?落实要用四摄法。四摄法太重要了!说实在的话,我们这个小团体为什么做不到六和敬?过去也开过几次会,学习六和敬,为什么做不出来?就是我们没有用四摄法。如果用四摄法,六和敬就现前了。那要我告诉同学,你们想不想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有个最有把握的方法,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要能修,就最有把握,决定得生,一点怀疑没有。这什么方法?就是四摄法。四摄法放在心上,四摄法用在我们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我统统用它。四摄法,用现在话来说,这个四种就是公共关系法,与人、与一切众生往来必须遵守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四摄,这是《三藏法数》里头的「出法界次第」。「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众生欢喜你,欢喜跟你学习,依附就是跟随着你学习,「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这四摄法就是欲钩牵,是交际的方法,所以它是公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七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7 》)
...能收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结果。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要尊崇道德,中国道德到以后演变成四维、八德,四维,管仲提出来的,在孔子之前。管仲提出来礼义廉耻,是治国的四个标准,叫「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一个国家的政治,不能离开这四个字,要有礼、要有义,要有廉,廉是廉洁,不贪污,要有耻,知道羞耻就不会做坏事,做坏事觉得羞耻。这四个字没有了,礼义廉耻四个字没有,这个国家离开灭亡就很快了。对于整个社会,提出来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所以总结中国四科,可以说只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中国传统文化就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自己做到,身修了;全家做到,家齐了。这十二个字都做到,就是佛讲的六和敬,六和就落实了、就出现了。一个六和团体出现,佛在经上说,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地区当然不会有灾难。这个地区就像这段经文所说的,天下和顺,各得其所,灾厉不起,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他真落实、真做到了。这个小区就是全世界安定繁荣、幸福美满的好榜样。我们有这种缘分,我都劝人,做一个小区,把它做出来,做个样子给大家看。
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的宗教领袖们,虽然是个小城宗教领袖,十多个宗教,都能够觉悟到,我们团结起来,把我们的小城建筑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他有这么个念头,太难得!自己能放下成见,拓开心量,能够包容一切,共同努力,这个想法、做法我非常赞成。因为这个小城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九集) 2012/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89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一卷
...印光大师提醒我们,每一天想到死字。我也曾经教过人,真修行,必须把今天当作我这一生最后的一天。我还有什么想头的?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一口气不来,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况身外之物。天天作如是观,这印光大师教的,好,这方法太好了,这是高度的警觉心。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方向,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所以我不怕死,我天天想死。活在这个世间很辛苦、很累,死了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多好。我念念向往极乐世界,我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所以人家要打倒我,我喜欢,我对他感恩戴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务修礼让者,《会疏》曰:尊卑有序是为礼,先人后己是为让」。这个礼让非常重要,为什么六和敬不能兑现?就是没有这两个字。如果有这两个字,真做到了,六和敬家家都能得到。六和敬不得了,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六和敬的僧团出现,僧团是四个人,在一起共修,无论在家出家,真正修六和敬,这个地区三宝护持,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没有灾难。地球上出现一个,整个地球人沾光,这地球不会有灾难。说明「和」真是难能可贵。什么人能和?现在我们知道,小乘须陀洹以上,大乘初信位菩萨以上,行。为什么?无我才能和,有我,和不了。有我就有争执,就生烦恼,无我才能和。到哪里去找四个须陀洹、到哪里去找四个初信位的菩萨?找不到。自己想干,没这个标准,为什么?身见没放下,我执没放下,连带着边见没放下、成见没放下,错误的知见很多,还有很多自己都不知道。这就知道自己的根性,舍念佛法门这一条路之外,无路可走,这是真的。
尊卑有序是礼,今天谁愿意落后?人人都要竞争,礼没有了。先人后己,现在是先己后人,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0集) 2012/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0 》)
...两棵树神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往生之前,也是托梦给我们家里出家人,告诉大家,他感恩。我们在这里建道场,他听了十年经,念了十年佛,功夫成就了,佛接他往生。我们第二天再去看这棵树,真的,枯死了,不容易!所以我给家里大众说了,我们都不如树神,你看树神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年,什么成就也没有。这树神来表法的,来鼓励我们。我说希望大家再努力,再看看十年,能不能赶上树神!我们再过十年,树神提醒我们,十年还不能往生,那你就不如树神了。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这不是假的。
所以一定要知道,今天活在这个世间,决定要「以善攻恶」,这句话要牢牢记在心上,认真努力把五戒十善修好、把六和敬修好,别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们住在这个地区,这些邻居,我们见面,他不给我打招呼,我给他打招呼。他不理我,我不怪他,下次见面还给他打招呼,永远给他打招呼,看他什么时候会醒悟过来。见到人欢欢喜喜,要布施微笑,要布施慰问。一切不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要统统放弃,时时刻刻警觉,因为这些不善养成习惯了,自然就冒出来。所以为什么天天读经,要做早晚课?早课的用意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守好自己,让这些不善的习气不要出来,早课用意在此地;晚课是反省,今天一天过去了,我犯了哪些毛病,起了哪些不善念头,希望明天过失能减少,善念能增长。这就是进步,这个早晚课没有白做。一定要知道,早晚课是为自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一集) 2012/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1 》)
...天一天守好自己,让这些不善的习气不要出来,早课用意在此地;晚课是反省,今天一天过去了,我犯了哪些毛病,起了哪些不善念头,希望明天过失能减少,善念能增长。这就是进步,这个早晚课没有白做。一定要知道,早晚课是为自己做的,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这东西是佛菩萨讲的,他才不要听!为我们自己做的,不是为佛菩萨,也不是为别人,为自己做的,这才有功德。
「佛说善法」,你看经典上所讲的,字字句句全是善法。本经前面三十六品、三十五品讲得很详细,就是细说五戒十善,我们可以依佛的教诲,来做认真反省的工作。每天读诵,每天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有过失赶快改,没有过失,勉励自己不犯这些过失。一定要做到的,十善业道、六和敬,再提升,六波罗蜜要做。有这个底子,这真正叫菩萨,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决定得生。菩提心是什么?蕅益大师说得好,真信、真愿就是圆满的菩提心。我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有这样的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往生不难,纵然造了五逆十恶、毁谤大乘,没有关系,我认错;以前无知,我不懂事,做了这么多错事,现在我明白了,我忏悔,后不再造。我修十善,我修六和、六波罗蜜,求生净土,亲近弥陀,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我们功德就圆满了。
底下这些都是解释以善攻恶。佛说善法,「降化众生之恶」。我们自己有恶念、有恶的言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一集) 2012/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1 》)
...: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有这个说法。「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就是正法还是住世一千年,这是说出家女众一定要遵守佛所说的八敬法。
八敬法这个地方简单节录在此地,八敬法第一个,「尼百岁」,老比丘尼,「礼初夏比丘足」。这个比丘才出家一年,出家一百年的老比丘尼,这就是说比丘尼见到比丘一定要尊敬,年岁再大、受戒再久,因为佛是把传法的使命交给比丘,就是比丘是代表如来住持正法,所以比丘尼不能够轻慢比丘。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不得骂谤比丘」,不能够骂比丘。也跟前面一样,比丘才一年,老比丘尼一百年,这样的资格也不能够骂比丘、不能够毁谤比丘,都是属于六和敬,和为贵。和,一定要内部和,内不和,外面是决定不能和睦的。一个家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团体,佛教是个团体,不和就不能够对大众产生影响。所以和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佛法不兴,原因就是僧团不和。
三十多年前,三十五年,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来香港讲经,当时香港这些大德我都去拜访过,这些人出家比我早、戒腊比我多,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47:46
|
只看該作者
我们年轻到这个地方当然要拜访他们。那个时候香港佛教的领导,第一个是觉光老法师,现在还在;第二位是洗尘,不在了。洗尘比较年轻,大我几岁,好像是大我五岁,不在了。当时他就很有心,到台湾去看我,提出我们怎样把佛法振兴,那就是建立僧团。我就请他带头,你来领导,我们找五个人,五比丘。在香港这个地方托钵...(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2012/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2 》)
...篷围在一起,这是小僧团。每天上午去托钵,下午讲经,下午是对内,我们自己学习。晚上对外,晚上,因为大众听经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他下班了。我说好。他听了我的话也很赞成,回到香港以后就没有消息。可见得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我知道他有个精舍,小道场两个人住,出家人,他叫洗尘,那个伙伴叫金山,两个人常常吵架,两个人都不和,怎么能找到五个!
所以,和的基础我们现在明白了,和的基础是身见破了。也就是说,什么人能够做到和,和睦相处?五个都证初果的人,就是须陀洹,那就没有问题。没有证得须陀洹怎么可能?五见惑里头,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不能避免的,有这个东西就会常常有冲突,就没有办法做到六和敬。六和敬必须身见破了,不执著身是我;边见破了,没有对立,边是二边,边见破了,对立就没有了。没有成见,没有自以为是,我想怎样怎样,没有,这才能随缘,什么都好,才真正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六和敬是圣人,须陀洹是圣人,圣人里最小的,小小圣,这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装都装不出来,这不容易。在大乘法里面,《华严经》上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才晓得六和敬的僧团,只要有一个僧团,这世界上有一个,地球就不遭难。有一个僧团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那个功德多大!
所以今天没有,我们要想学,想学是绝对对的,从自己做起。这个是什么?对教理了解得很透彻,只是习气重,常常会犯过。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如果念佛,你看念佛人,真正念到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和了,那真正和了。他们那些人,三、四个人,五、六个人,在一起念佛不会吵架。为什么?他们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功德不得了!但是一个地方要有五个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二个、三个可以看到,我们看到过,五个、四个没看到过。这样的人是真正念佛人,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真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2012/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2 》)
...是佛。所以,大乘讲魔跟小乘不一样,大乘,与性德不相应的叫魔,与性德相应的叫佛。
这个说法的范围非常深广,一个大乘人,与三皈相违背的,那就是魔。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这是佛弟子;如果我们迷而不觉,这个迷就是魔,把我们的觉障碍住了。「皈依法,正而不邪」,我们还有邪念、还有邪行,那就是魔;邪就是魔,不邪就是佛。「皈依僧」这个意思是清净无染,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如果被外面尘境染污了,这是凡夫,不是佛弟子,真正不染这是佛弟子。你看,三皈依我们做不到。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依学起。三皈依开始,三皈依也是终结;从觉正净开始,最后觉正净圆满,圆满叫成佛。用什么方法来修觉正净?落实在十善、在六和敬、在三学、在六度、在普贤十愿,这些全是属于戒、定,戒学跟定学。戒定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人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人叫成佛了,大乘教里面叫法身菩萨。所以比丘跟比丘尼这个称号,里面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得认真学习。
说实在的,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时代,学佛的人很少,真学佛的人,为什么?真学佛的人一定要依经典做依据。印光大师说得很好,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有经典做根据的;没有经典,那你是盲修瞎练,不是真学佛。现在这个社会,通宗没有了,通教也没有了,从佛教经典里面得一些佛学常识这种人很多,把佛经当作世间学术去研究,出家人大有其人。路走错了,为什么?把戒丢掉了。佛法修学它有次第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一集) 2012/9/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1 》)
...佛只是一念差别,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变成众生。这个事实真相,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其实一切万法,哪一法不是佛!所以经上常讲,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当相即道」,道是自性,道是性德,我们六根面对着这个现象是自性,明心见性;「即事而真」,真是真心,真心在起用,万事万法真心在起用。
四大天王的护法,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就得到天王的护持,天王没离开我们,永远没离开。用什么护持,一定要知道,传统文化里,四科失掉了,四天王不在了,不见了;佛法里面,十善没有了,六和没有了,四摄没有了,六波罗蜜没有了,护法神也不见了。你明白了,你清楚了,我念念不离开祖宗教的这四门伦常八德,佛菩萨教导我们的十善业道、六和敬,或者我们说浅一点、容易懂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六波罗蜜,你是真正菩萨,四大天王这些护法都围绕着你身边。可以说,它圆满落实在《群书治要》里头。在佛法,圆满落实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部《无量寿经》里头。《无量寿经》是大乘法的治要,《群书治要》是中国古圣先贤所有典籍里面的治要,最重要的,这一部《无量寿经》是一切大乘佛法里头最重要的。这就好像西方广目天王手上拿的那个珠,如如不动,这才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自己如如不动,才能够帮助众生,特别是帮助苦难众生,让他们学持国天王,负责尽职。学增长天王,这增长,求进步,中国古人说的「日日新,又日新」,天天求进步。落实在多看、多听。广目天王教给我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2012/9/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2 》)
...人创造的,不是哪个人提倡的,不是的,自性本来具足,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不是什么封建时代,不是,搞错了,都是我们自己生出许许多多的知见把它歪曲了,摆在面前都看不到,看错了,让我们社会产生这么多灾难,受这么多冤枉苦头,真的是错了,这不是假的。
末后这底下一句说,故今云:『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今天的佛光在哪里?统统都收集在经本里头。什么时候能放光?学习的人依教奉行就放光。我能做到我就放光,你能做到你就放光,你放光就感染别人。我们这些年把宗教团结起来,把族群团结起来,靠什么?就靠这个,慈悲之光、爱之光。说得详细一点,五伦之光、五常之光、四维八德之光;大乘里面,十善业道之光、六和敬之光、慈悲喜舍之光、六波罗蜜之光,够了,这社会就摆平了,所有灾难都没有了。谁放光?觉悟的人放光,觉悟的人他真干,真学、真干。如理如法的学习,不偏不邪,光明就放出来了,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你不知道,接触到你的人他感受到,我们中国人讲氛围、气分,外国人讲磁场,自然不一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五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三页倒数第四行,从科题看起,「天乐不鼓自鸣」。请看经文:
【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这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 2012/9/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4 》)
...就是第一福,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这因果教育,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后面是佛,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这第一层楼,才有第二层,第二层,「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二乘根,声闻、缘觉的根。再向上提升,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得要有次第,最后这是大乘菩萨根。所以这个净业三福,佛在后头讲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的大根大本,「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不仅是净土,所有宗派,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指导原则。这是佛法,正法,不依这个怎么能成就?所以我们把这个摆在第一条,必须要遵守的,常常要念,要记得很熟。
第二个,六和敬,不论在家出家,人与人在一起不能和睦相处,这完了,这全是假的,这哪是真的?今天世界之动乱,毛病出在哪里?不和。人人都自私自利,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和,要先替别人想,别人也替我想,和睦就现前。所以,三福(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六波罗蜜,最后一条,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就根据这个修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够违背。不要太多,太多记不住,就这几样够了。净业三福那是最高的指导,真正落实就是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中国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也很简单,也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说尽了。把这个做好了,你就真干;这个东西没有做好,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看人是不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五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5 》)
...们这个道场它也是一个家。
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亲爱,这个亲爱的根源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性德,没有人教,天生的、自然的,本性里头带来的,要靠教育把它保持、要靠教学把它发扬光大。所以中国过去传统圣贤教育,它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字,这个德,让他一生永远保持而不改变,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这个爱要扩大,要发扬光大,第一个就是爱家族。家族里面跟父亲同辈的,叔叔、伯伯(伯父),对父母孝敬,对他们同样孝敬;对于他们的儿女,就是堂兄弟,堂兄弟跟亲兄弟一样的相亲相爱。如果从祖父那一支下来,叫从兄弟,高祖父下来虽然是又隔一代,但是统统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这个家族兴旺,家和万事兴。
所以佛门讲的六和敬,在中国古时候传统家里面,它真做到了。「见和同解」,这是家道,就是伦常八德,没有一个人不遵守,没有一个人敢违犯,没有一个人敢不孝。不孝不悌这是大逆不道,这样人走在社会上,社会上人不齿你。社会风气是这样的,人不能不学好,不可以为非作歹。所以它是个非常坚固的、团结的一个团体,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也是团结的方法,都把人教好了。家规,《弟子规》是所有家规里头共同必修的一部分,就是一个人从小到老都要遵守,人人都要遵守,这里面一共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除这个之外,每家还有它自己的规矩,要求自己家人,不要求外人。为什么?譬如做学问,学派不相同,经营生产事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它有另外一些规条,那是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7 》)
...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口的四善业;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善业。人修十善业,这个世界太平了、世界稳定了、世界繁荣兴旺,灾难没有了。于是我们就能够肯定,一丝毫不怀疑,什么能救这个世界?五戒十善能救。
汤恩比看中了佛教、看中了孔孟,孔孟能救?能。为什么能?它有五常,它有四维八德,这个东西能救今天的社会,能救地球的灾变。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不杀生;义者循理,不偷盗;礼有节度,不邪淫;智是理智,不迷惑、不感情用事,五戒里面的不饮酒;最后这个信,言而有信就不妄语。所以,孔孟五戒具足。酒里面展开就是不贪、不瞋、不痴,儒家都讲到。所以中国传统教学当中,有五戒、有十善。
佛说六和敬,中国人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非常着重这个和。所以称和平,平是平等对待,和是和睦相处。中国人讲和平,日本人讲平和,他跟我们说法颠倒。有道理,为什么?心平等才能和睦相处,心要不平,不可能做到和睦相处。所以,平是因,和是果,要想和睦相处一定要平等对待。我觉得我很高,别人都不如我,这个社会没有和平。必须要谦卑,愈是有德行、愈是有学问的人愈谦卑,他会让别人,他不会与别人争,这社会才能和睦。佛家对于和讲得很具体,六个条件,第一个「见和同解」,这是和睦相处的基础要建立在理念上。用什么手段达到?用教学。教学里面,用身教,不是用言教,我做出来给你看,我用行动来显示对一切众生的爱护、对一切众生的关怀,时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一集) 2012/9/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1 》)
...欲六尘,搞这些,这些都属于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放下了,放下不是事,放下是心,心里头执著这个念头断掉了,这就真放下了,这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也有浅深次第不同,小乘经上告诉我们四果四向,总分八个阶段,慢慢的一步一步去学。我们初学,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初果向,我向着这个方向走,但是没走到。如果走到了,走到就证初果,那真的就登堂入室。证初果,叫圣人,初果向还是凡夫。初果就是圣人,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里头第一个身见,知道身不是我,把这一个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身是我。第二个边见,边见今天讲的对立,这个概念没有了,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能够和谐相处,所以六和敬他能做到,六和敬的基础就是不对立,对立就不和了。六和,凡夫做不到,证得初果的人能做到。证初果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也能证果,在家也可以证四果罗汉,这个与出家在家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放下有关系,真放得下,不再计较了。再成见放下,没有成见就没有争论,真正能够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众生,言教是补助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德行,身教。别人看到你很好,向你请教,你是怎么修的?这才用言语教他。他不问,不说。我们自己做得很好,样样都如法,让他看。看了,他一定会来找你,向你学习,这个时候你教他。他不找你,没这个必要。你找他,他不肯学,他不愿意学,这里头就有过失,这种过失佛菩萨不愿意看到的。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二集) 2012/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2 》)
...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叫儒释道的三个根,从这儿来的。
有这个根才可以学佛,所以第二条是佛法,小乘。第二条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你要不是具足十善,你没有条件去接受三皈。现在的三皈都是名字三皈、结缘三皈,三皈传授你做不到,没人做到。结个缘吧,阿赖耶识落个种子,什么时候发芽那难说了,可能不在这一生。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化他。你看一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度,最后自己成就了要教别人,劝进行者是要教别人。这是我们最高指导原则,得真干才行,不真干没用。
真正将儒释道三个根落实,从哪里做起?从六和做起,修六和敬。六和敬里头的见和同解,这就是建立共识,共识就是用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我们的共识。换句话说,共识落实在生活,一定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到。真正做到了就是戒和同修,这个戒就是六和敬,这个六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统统可以做到。所以要懂得跟大众相处,跟大众相处不和,这不是佛法,你纵然学得再多,所学非所用,你没用上。和,要记住,我跟别人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六和敬慢慢能感化别人,要用时间、要用真诚心去感化。如果要求别人,强别人的时候这做不到的,别人起反感。
再就三学,三学是修学佛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决定不能疏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能躐等。所有不能成就的,都是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把戒律丢掉了,专门去学习经典。经典讲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自己没做到。变成什么?变成学术,就是佛学。本来学佛,最后走上佛学的道路,偏差了,这一偏差,跟名利挂勾了。这种修学,学得再好出不了六道轮回,行善积德也是人天福报,不能往生,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三学绝对不可以疏忽。
再提升,六度。最后六度都能做到了,学普贤菩萨十愿,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跟极乐世界完全相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五集) 2012/9/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5 》)
...看不到他也走了。所谓有缘人,都是心地清净的人、明白道理的人,他保持心平气和,所以这个感应容易现前,感应增长他的信心。其实这些事情千差万别都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就很清楚,一点不会差错。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说修行,修什么?一定要记住,我们所修的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的感应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但是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看破,如如不动是功夫、是三昧。愈清楚、愈明白,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这叫得念佛三昧。得三昧你就会落实,落实什么?落实念佛人的好榜样。好榜样我们找到最低的标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决定遵守净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决定相应,决定不违背。放下万缘,信愿持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弥陀弟子的形象,弥陀弟子的好样子。古人称君子,说「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就是缘分。遇到缘我们就进,一定要进,菩萨戒,菩萨戒是舍己为人,得有缘;比丘戒着重在自利,就是退,退,守住比丘戒。现在也没有人传授比丘戒,可以真正自己学。真正学,做到一条,这一条就受持了;没有做到的,受了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三皈五戒是基础,基础守不住,不能向上提升,这个都在净业三福里头。
现在这个世间多灾多难,众生特别苦,菩萨也特别发心。没有缘,自己认真修学,给大家做个榜样,《还源观》里面所说的,「威仪有则」,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9 》)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二卷
...,他就明白了。他现在对佛教有兴趣了,以前怕,说这个是宗教,怕人家说他是迷信。佛教不迷信,你这套东西,佛经上早就讲过。
「凡圣一如,共同此智」,这句话非常重要!凡,我们六道凡夫,十法界的凡夫,圣是诸佛如来,我们完全相同,没有一丝毫差别。佛有这五种智,我们个个都有,只是现在怎么样?只是现在你不相信,你现在有障碍。这五种智,也就是《华严》上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也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第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智慧,这五种智,具足德行、具足相好。换句话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自性具足的。我们学了佛,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六和敬、三学、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全都是自性的性德。再说多一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性德。他有,我们统统都有,没有一个没有,只是障碍障住,让我们完全不知道,迷惑到这个程度,还自以为很聪明,还感觉得骄傲。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只有惭愧,我怎么变成这样子!
所以人不要跟别人比,跟别人比你永远不能成就。跟谁比?跟诸佛如来比,才能帮助我们提升。那人他没有成佛,我迷他也迷,他迷得比我深,我就感到骄傲,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这个错了,五十步慢,百步也不快,距离很遥远。所以一定要跟诸佛如来看齐,他是圆满觉悟了,我们还有这么多东西没放下,这惭愧!看看祖师大德,他们能放得下,我为什么放不下?章嘉大师说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0 》)
...什么?贪瞋痴慢疑;干的是什么?杀盗淫妄,什么灾难都来了。左丘明告诉我们,这《左传》上一句话,「人弃常则妖兴」。常是五常,五常不要了,人就变成妖魔鬼怪。今天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冷静去观察,仁义礼智信,今天的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个字都没有了。那左丘明说,人不像人,人都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居的地方,那就是无穷的灾变,没有止境的灾变。
我们回过头来,我们把仁义礼智信再恢复过来,每个人都把五个字具足,灾难自然没有了。所以汤恩比为什么说孔孟学说能救世界。孔孟学说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们想想这个东西能不能救?真能救!大乘佛法,就是我们净宗提出来的这五个科目,三福(净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就五个科目,很好记!能不能救世界?能救,我们一点都不怀疑。从哪里做起?记住,从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先救了,我才能救人。不从我自己做起,到灾难来了自己不能得度,这就错了。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
所以这一类的众生,他对于自己善根有怀疑,很多。我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个同事,他的太太跟我同年,我学佛了,我劝她学佛,她不敢,她不敢进佛的大殿。我说为什么,她造的业太多了,没有脸见佛面。这个人能不能学佛?能。为什么?她有良心,她知道羞耻,只要她一回头,她就能得度。但是她怀疑,自己造重业不敢学佛。她不知道。这经上讲得很好,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能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0 》)
...果。疑惑前面讲了两种,一种是疑佛的智慧,一种是疑自己的善根,两种人都有,我们都常常见到。念老的解释,「反之」,反过来。前面是有智慧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果报非常殊胜。反过来,心中疑惑你就堕胎生,『五百岁中,不见三宝』,看不到佛法僧。由此可知,见三宝不容易,为什么?见三宝会给你带来智慧,帮助你破迷开悟,这是三宝的功德。三宝是走觉悟的道路,佛是已经成就的人,法是成就佛果的方法,僧是修行的人,依教奉行的人。菩萨是僧,没有成佛的都称之为僧,菩萨僧、声闻僧、缘觉僧、凡夫僧,都称之为僧。真正修行在家也称为僧,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僧是指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就称之为僧团。僧是团体,最小的团体四个人,一定要修六和敬,不依六和敬不称为僧团。四个人以上,成千成万都行,决定是依六和敬。
这个世间如果有个真正六和敬僧团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我们细心观察,我对这个事情很留意,一生没有看到过僧团,两个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都意见不合,你就想到多难。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什么人在一起是僧团?至少是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为什么?他们身见破了,不再执著有个我,行,没有妄想分别,这个见和同解他做到了。不是证果的人做不到,没放下!全盘都放下,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人都是这样,见和就同解。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些贪恋,还有没放下的,肯定没有办法达到见和同解,这是事实。我们细心观察几十年得到的事实真相,所以真难!真难怎么样?我们得真做,没有别人跟我们和,我跟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二集) 2012/9/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2 》)
...他看见了,极乐世界现前了,阿弥陀佛现前了。所以他说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很容易去,没人去。这就说明难信之法。「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火车相现,这是地狱相现前。这是造作五逆十恶,毁谤大乘,造这么重的罪业,临终一念悔改,能够认错、能够忏悔,信愿持名,都能往生。这说明什么?往生容易。「况戒定薰修,圣行道力,实不唐捐」,何况这个人没有造五逆十恶,没有那么大的过失,平常守戒、修定;念佛就是修定,放下就是修定,有戒定薰修,圣行道力,圣行道力就是这一句佛号。
在日常生活当中,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提出五科,行门要遵守的原则,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前面跟诸位说过,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六度,第五个普贤菩萨十愿。这是圣行道力,我们要认真干,念念不忘世尊教给我们修行最高指导原则,决定不能违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决定要做到;「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就是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是指别的;「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后头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后才能够利他,自己没有得到真实利益,没有能力利益别人。最高指导原则,后面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重要,那就不仅是净土宗,所有学佛的,不管你学哪个法门,你都要遵守这个原则。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你想修行成佛都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 2012/9/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2 》)
...受,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接受的落实,否则的话,这个信受有名无实。在现在佛门里头,信受的人很多,奉行的人不多,没有认真去做。流通的人有,不过是求一点人天福报而已,没有把它当作往生的资粮、修学的功德去看,这个流通利益不大。流通,应当不求人天福报,将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个功德就大了。
流通里面最重要的是为人演说,这真流通。演是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真正念佛人,心地清净慈悲,于这个世间样样放得下,做出这个样子,心里头只有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让别人看到不能不相信。自己做人规规矩矩,净业三福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还有我们讲的《弟子规》、《感应篇》,这个都做到了,这是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的。六和敬做到了,三种布施做到了,六波罗蜜做到了。这真做,真落实。最好连普贤十愿都能做到。什么地方做?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这是真佛弟子。与一切众生往来,以真诚、慈悲、智慧、善巧方便接引,让别人慢慢觉悟过来,慢慢回过头来,也能像自己一样去学习,信受持名。
虽仅于须臾之顷,须臾是很短的时间。『为他演说』,记住,这个表演是要真做到,是演给众生看的,绝不是自己在里头求名闻利养。要有名闻利养的心在里面,那就是世间的善法,就不叫功德,世间善法,完全做给别人看。目的何在?目的是动他的善念,启发他的善根,为他那个善根福德做增上缘,用意在此地,这个功德就很大。劝人听闻是经,听经上一句...(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四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4 》)
...这个事情促成,这是好事情,不为自己。我们年岁这么大了,什么都不求,希望后人能把自性真正的智慧德能发掘出来,让苦难众生真正获得离苦得乐。
苦是从迷惑来的,乐是从觉悟来的,所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大家离苦得乐?就是要用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怎么落实?就是教学,要办班教学,所有宗教都要把经典讲清楚、讲明白。利用现在科学工具,网路、卫星电视,利用这个工具,一个地方讲,全世界都能收听到。所以不要多,有个五十、六十个人,每天利用这个工具在讲演,全世界人都能收听。我相信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化解冲突,就可以让世界恢复安定和平。不难,找五、六十个好老师可以找得到。这些好老师们在一起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训练什么?训练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着重这两方面。我们的知见相同,我们遵循的原则相同,这就是持戒,舍己为人,为社会做出好的榜样。
《法句经》里面说了二十一个比喻,参考资料里头有,有二十一喻,《佛说法句经.二十一种譬喻善知识品第六》。世尊慈悲到极处,真正了不起,我们不能不感恩、不能不佩服。所以老师重要!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相信老师重要。我讲教学为先举了十个比喻,佛菩萨在这里举了二十一个比喻,我们怎么能不佩服?第一个,「善男子,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在中国儒释道这三教,三种教育、三种教学、三种教化,它是通的。中国古代的帝王他很聪明,儒家的教育在汉朝初年,汉武帝的时代,汉继秦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九集) 2012/10/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9 》)
...乃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界是界限,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境界,不一样,各个人都不相同。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分别有我、有你、有他,这界限就出来了;分别有男、有女,分别有大、有小。在这个社会上,人的种类不齐,智慧不一样,就是所接受的文化不相同,教育不相同,在社会上从事工作不一样,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境界。同一个行业里面,每个独立的公司行号,跟其他的公司行号也有界限,也不相同。如何能把这个界限打破?打破就统一了,就叫佛境界,没有打破叫众生境界。众生境界的利益是为自己一个小团体,佛的境界没有界限,他的利益是一切众生共有的,不一样!佛境界里头自他不二,自他一体,六和敬才真正达到圆满,利和同均,决定没有分别。里面没有你我这个界限,一体。自他是一不是二,入佛境界,入佛境界才得大自在,才得真正解脱。不但烦恼没有了,业障也自然没有了,不必去消,全部都解除了、融化了。
第七,「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道是道路,知道哪一条路到达哪里,像我们许多村镇、许多城市,晓得哪一条路通到哪里。在六道里头,知道你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你将来到哪一道去。这叫智道,你是到哪一道的那个道路。人道的,五戒十善,你真能做得好,你不会失掉人身,来生决定还得人身。你修上品十善、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爱人如己,你一定生天道,这条路是通天道的。信愿持名,这个道路是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三集) 2012/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3 》)
...可贵了。这些事情在现前社会,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非常明显,正面的很少,负面的很多。两百年前你所看到的,正面的多,负面的少。
中国过去,算是近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是清朝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国力是世界第一,第一强国、第一大国,人民安乐。这共业太殊胜了,文化鼎盛,皇上带着大家学习,他带头,他真干,所以没有一个人不认真,天下读书人真学。以儒治国,以佛化民,教化老百姓,所以佛教寺庙多,连乡村里都有,到处都是。人人都懂得三皈是什么,人人都懂得五戒是什么、十善是什么,就这三桩东西就能把世界摆平了,人民就得到安乐。政府所提倡的儒家教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佛法的教育,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把人全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天下太平。
首先自己得安稳,然后才能够教别人,影响别人,这就是作师子吼,转大珐輪。也是出家、在家,沙门、婆罗门、天神、鬼神,他们做不到。他们可以现神通,可以现异象,他不能说法。所以佛教诫弟子要讲经教学,不可以用神通做佛事。为什么?神通做佛事,沙门、婆罗门、天魔梵他都能,他都可以用神通做佛事。你相信他,不相信佛了,你吃亏上当之后,你找不到他,他不负责任。他有时候能帮助你,有时候能害你,我们不知道。所以孔夫子对天地鬼神的态度说得很清楚,这是教我们的,敬鬼神而远之,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同一个意思。你看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就是敬。第二愿,称赞...(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四集) 2012/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4 》)
...理是什么?他讲这八面,这是表层、表面。圣教难,真难!深入一层,譬如说体,体之体是什么?体之相是什么?体之用是什么?体之因是什么?体之缘是什么?体之果是什么?体之事是什么?体之理是什么?这从一个体讲。从相上,相之体、相之相、相之用,六十四面你是深入一层。从这些方面我们也懂得,古人所做的功夫真实的,我们现在全是表面,甚至表面都做不到。我们现在人瞧不起古人,认为古人赶不上时代,要淘汰了,看不懂的东西全是糟粕,不要了。这样的观念,把世界带到毁灭的边缘,自己完全不知道,又不肯学,总是随顺自己的习气,不知道随顺性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在佛门里面,三学、三皈、五戒、十善是性德,六度、十愿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不愿意随顺性德,要培养自己的贪瞋痴慢疑,认为这个东西跟自己最亲,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自己祸害的根,不知道。
我们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我们提起五个科目,做为净宗同学共修的。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科目,这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性德,这叫修善种福。如果起心动念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我们不是在修福,我们是在种祸,是在积恶、是在种祸,不是种福。一切都要自己负责任,于任何人都不相干。美国修.蓝博士来给我们讲的,任何一个人一生当中一切际遇,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你怨天尤人,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做主宰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所以自己要负责任。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五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5 》)
...愿我们不能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心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有弥陀的本心本愿。依照这部经的教训,认真努力的学习,像一个阿弥陀佛的弟子,得阿弥陀佛承认才行;我们自己说弥陀弟子不行,佛不承认。阿弥陀佛弟子是什么样子?前面讲三福,必修的,三福是根本。后面经文他没有节录,还有一句重要的话,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菩萨成佛都不能离开这三条,你说这三条多重要。对净宗是必修的,对一切宗派、一切法门都是必修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在此地就会想到,孝亲尊师是多重要。不孝父母、不敬老师,我们缺了这个德,会造成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这个重要。
极乐世界是个六和敬的世界,所以不修六和敬也会造成障碍。我们把我们的行门锁定在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而第一条就是三福六和,是根本的根本。三学是戒定慧,一定是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诸佛全走这个道路。我们不能投机取巧,戒可以不要了,定也没有关系,老实念佛就可以了。殊不知,那个老实两个字里头就具足了戒定,没有戒定怎么老实?老实不起来。老实人虽然没有学过戒律,他自然符合,你把五戒十善去跟他对一对,他统统具足。学过没有?没有学过。真的做到了不伤害众生,不杀生戒持了;不占人便宜,不偷盗戒持了;不欺骗众生,不妄语的戒持了。条条他都对了,全对上号了。为什么?因为五戒十善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一个人能安分守己,这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五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5 》)
...普贤的差别智,合起来就是阿弥陀佛的佛智,一切种智,弥陀的一切种智。「今则广摄愿王」,今天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宣讲这部《无量寿经》,今就是指的这个。我们今天看到中文的翻译本,夏莲居会集的本子,也是今的意思。广摄愿王,普贤十大愿,愿愿都在这部经经文之中,愿愿都在字字之中。不但每一句里头都圆满的十大愿王,每一个字里头也圆满广摄十大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提倡,唯独提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十大愿王是差别智,十条,阿弥陀佛是根本智。十大愿王每一愿王都归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大愿王你都修了,都在其中,这不可思议。
我们净宗提倡的修学的纲目只有五科,不麻烦。你看,净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这五科。这五科就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圆圆满满都包了这五科,这是我们从纲领上说。从更广大的差别智里头说,这一句佛号包括了净宗五经一论,包括《华严》、《法华》,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括了。再给你扩大一点,包括了华藏世界,包括了一切诸佛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在其中,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全包了,没有一样东西在这个佛号之外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能不念佛吗?
很可惜的,多少学佛的人、皈依三宝的人他不懂!念阿弥陀佛,还要想念别的经典,还要想念念别的咒语。佛经上也有,那是佛的方便说,对什么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三集) 2012/10/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73 》)
...理是关系。你真正懂得了,自性里面的慈悲心自然就流出来了,平等的慈悲、无缘的慈悲,无缘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你对于宇宙之间任何一法,你没有不爱的,为什么?它是自己,是自己的真性变现出来的现象。无论是自然现象、是心理现象、是物质现象,全是自性变现的,你要是真正认识这一点,就是大乘的法眼净。小乘认识四谛法,就是世法跟佛法的因果,他认识了。大乘的法眼净是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一切法是自己自性变现的,关系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法眼净得到了。我们今天是听说,没证得,因为我们看人,还是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法眼净是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还没得到;真得到,没有分别了,平等心现前。
我们修行,佛法里面提倡的六和敬,六和敬不容易,头一个「见和同解」,只要这一条解决了,后头很容易,自然就做到了。见和同解就是法眼净。小乘须陀洹,你看看,不执著身是我,身见破了;边见破了,没有对立,跟人不对立,跟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为什么?知道是一体。成见没有了,成见就是见取见、戒取见;见取见,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这个东西断了,不再有成见,可以随缘了,什么都好,什么都欢喜,不再执著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念头没有了。最后一个邪见,所有错误的看法统统都没有了,六和敬僧团就真成立了。所以真正六和敬,最低限度的是须陀洹果。
须陀洹,本能两种恢复了,第一个是天眼,第二个是天耳。天眼恢复了,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他看见。墙壁没有障碍,我们在三楼,看下面二楼、一楼清清楚楚。天耳,音声,不要用手机了,你的朋友在美国,他说什么你听得很清楚,不需要手机。所以科学,佛法真科学,不需要这些工具。还不会听错,为什么?能看得清楚,有天眼,朋友在美国,你能够看他现在在干什么、他在说什么,你能见、能听,须陀洹。如果再升一级,斯陀含,二果。二果能力又加了两个,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别人想什么他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也晓得,知道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也知道别人。三果是阿那含,有神足通,神足通他就能变化,他就能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五集) 2012/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75 》)
...不退转」,这个经文上用的是住不退转,这个字是《唐译》本的原文。「涵义稍深。但不妨仍引《净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净影疏》里头所说的意思浅,我们能懂,我们能学,我们能得利益。弘誓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大誓愿。功德,功是功夫,修行要真功夫;德是性德,经上所说的,全是性德的流露。我们说得浅一点,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德,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遵守而不违背,这就叫德,这就是功德。以这个功德庄严自己,这个人是个有德行的人。在佛法里面,净业三福是德,六和是德,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经中所说的是道,我们依照去修行,它就是德。德什么?我得到了。三福我得到了,我做到了,没做到,你没得,要做到。六和敬,我做到了,我得到了。我们净宗学人修六和敬,只要真正把三福搞懂、搞明白了,起心动念不离三福,不离六和,不离三学、六度,不离十大愿王,那叫真正六和敬,六和的僧团出现了。这个东西没有落实,不叫六和敬。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一定要学。这大乘第一个得不退转的利益。
第二,「得不退忍」,这是功夫高的。大乘差别很大,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大乘。初信位菩萨也是大乘,没有得不退忍,前面讲不退转,得到了。不退忍,通常讲七地以上。我们看注解,『忍』者,忍这个忍字怎么讲,「《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我们用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我们学净宗,我们安住在什么法上?我们就安住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上,这就是法,是真实智慧的安住。智慧是什么?不动摇,你明了,不是迷信。什么都不知道,你安在什么?人家劝你,还有好的,比这个好得多,这个不行,又动摇了,学别的去了,这就是没...(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六集) 2012/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76 》)
...社会大众的尊敬。他的教诲、他的言行,得到社会大众的景仰,一切众生都愿意依教奉行,佛的威德显示出来了。佛并没有像现在这种社团的组织,他也不是个领导人,他也没组织,只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而已。僧团是怎么成立?一些慕名的大众,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德行、学问,都是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而来亲近释迦牟尼佛。他的常随众,经上讲一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么大的团体,它里面并没有组织,我们在一切经上没有看到,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是这个团体的领袖,没看到。这里面分成哪些业务、哪些人办什么事,没有,都没有,没有组织。没有组织,这个团体为什么这么样如法、这么样有规矩?无论是行动、是集会都很有秩序,这什么道理?人人都遵守六和敬的教诫就行。这个僧团是平等的僧团,是清净的团体。佛跟学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一样尊重每一个学生,所以这个团体才值得人敬佩,值得一切众生皈依,「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社团,所有社团里面这是最值得人尊重,最值得人尊敬。没有组织而有这样的条理层次、整齐规矩,比有组织的还要来得殊胜,这不能不令人敬佩。
佛连个居住的的方都没有,出了家,没家了,游化在人间,晚上找个大树底下打个坐,休息休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饭每天到外面去托钵一次,一天吃一餐,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四十九年天天讲,永远没有疲倦、没有厌倦,这是释迦牟尼佛展现给我们看的威势身。威势身是他受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15》)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三卷
...的,『於往昔无量劫中』,这说得很圆满,这么多金刚神不是一时成就的,无量劫来。世尊累劫教化,他们发心护法。
『恒发大愿』,恒是常发,发愿没有间断。像地藏菩萨一样,生生世世常发大愿。这些人也是如此,生生世世发愿护持佛法,护佛、护法、护僧。僧里面包括一切如法修行的人,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这个意思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僧是团体的一个名称,我们中国习惯称为僧团。团体就是像现在社会里面一般讲的社团一样,僧是一个社团。这个社团是一切社团里面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范,所以称为众中尊。众就是所有一切社团里面最尊最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它是和睦的僧团,一个社团。这个社团里面,每一个分子都遵守佛的教诫,修六和敬。在佛家一般讲四个人以上,它最少的数目是四个人。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和敬修行,这四个人的小团体就叫做僧团。从四个人,那就到成千上万无量无边的大团体,像此地所说的佛世界微尘数,这是个大的团体,人人修六和敬。他们这些人发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不离诸佛。佛在哪里说法,他们就到哪里护持。佛到哪里度众生,他们就到哪个地方去护卫。换句话说,凡是佛菩萨示现之处,都有这些护法神保佑。
如同戒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受持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不离开你。像这些护法神,在我们想像当中,一定是这些金刚神的部下,他派去的。我们现在受三皈了,有没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佑我?不见得。为什么不见得?我们的三皈靠不住,恐怕是有名无实。有名无实,这些护法神不来。真正皈依,你有实质的皈依,你没有形式,护法神一样来护持你。由此可知,形式并不重要。形式干什么?形式在表演给大家看,让那些还没皈依的人看到这个形式,发心来求...(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1》)
...苦心。天天讲,你们大家念佛堂气很旺;三天不讲,气就瘪了、就消了。这是事实摆在此地,你们都很清楚、都很明白。不能一天不听经,用这个来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念佛堂让你精进,勇猛精进,你才念得法喜充满,感应不可思议,这个也是妙严宫殿主城神。今天在这个地方妙严宫殿主城神,李木源居士以及居士林、净宗学会诸位领导的同修们,主管这些业务的同修们,你们统统都有这个使命、有这个责任。再看第三尊∶
【清净喜宝主城神。】
这就是说护法心城,心里护法城、护心城,要清净,要法喜充满,这就是宝。清净是宝,欢喜是宝;清净是讲内心,内在的,欢喜是表现在外面的。佛法里面讲皆大欢喜,法喜充满,诸位想想如果不是以清净心修六和敬,怎么能够生欢喜心?这个境界特别是显示在念佛堂。诸位今天在念佛堂,你非常明显的觉察到法喜充满,你有感受。这边念佛堂悟全法师现在暂时在带领,他昨天打个电话告诉我:同修们请求这个星期天要念两天两夜。好!大家要求的,好事情,试试看。正好遇到新加坡的国庆,四十八小时念佛庆祝国庆,这个意义太殊胜,世界上其他地区还没有过。我们热烈庆祝新加坡的国庆,念四十八小时的佛号。
可是念佛堂里面的一切设施,一定要听从大众的意见,需要改进的一定要努力的去改进。我听大家说,悟通法师的地钟敲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够生欢喜心;悟谦法师敲的地钟,大家听到觉得感到很急躁,不太舒服,这个要改进。通师敲的大家欢喜那就是如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6》)
...地方,不欢喜冷气的同修可以在那边听经。将来念佛受不了冷气,也找一个场所没有冷气,让大家在那边念佛,希望我们这个道场对於所有的同修们都能照顾到。适合各个人的需要,适合各个人的体质,到居士林来念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不可以念得很辛苦,念得很辛苦,他下一次就不来了。念佛是高度的享受,你想想看,谁不想到这儿来享受享受?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
清凉大师第三个意思,「莹饰自心,佛安处故」,这个意思比较深。要用现在白话的意思来说,庄严宫殿,严净宫殿最重要的是严净自心,你的心地清净庄严,这是真正庄严佛道场,这是真正的护法,所以首先要懂得庄严自己的身心。心地清净不染是心地的严净,身相的庄严是慈祥和睦,与六和敬圆满的相应,这是身相的庄严。饮食、衣著不必求华丽,要求庄严朴素。我们的道场自从将黄色的海青、红色的袈裟换了之后,现在有许多同修看到我们这个衣著觉得很庄严。看到搭红祖衣、穿黄海青,好像有点刺眼,像舞台上表演一样,就有这种感觉,不少同修来给我说。慢慢回头了,这才是真正的身相的庄严。然后我们努力修清净心,求得我们体质的庄严,体味的庄严。哪一天人家进到我们念佛堂,念佛堂里头异香,不是臭汗味道,大家修行就成功了。从前是凡夫,业障深重,身上冒臭气是业障;业障消除了,身心清净,身上放香气,这个事实我想大家并不难体会。
许多人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流通得很广。虚老和尚,我们虽然没见过面,可是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七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7》)
...看得很重,没有疏忽,这是我们修学的根本法。落实在生活当中一定要简单,如果太繁琐,条目太多,我们记不住,记不住等於是形式的句文而已,得不到利益,愈简单愈好。净宗学会当时成立,我们只提了五个科目,大家很容易记得,你一定要遵守。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佛告诉我们三条十一句,第一条里面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很好记;记住了要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佛的教诫。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也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好记。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决定不违背,这叫持戒。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我们生活在这社会里面,决定不能够离开人群。人是社会动物,没有办法离开人群独自生活,不可能。与大众相处,佛给我们定了几个戒条,一定要遵守。第一条是见和同解,这就是要建立共识,我们大家想法看法都相同、都接近,才能够相处。如果彼此见解不相同,就决定不能在一起相处,这是很有道理的。佛法在中国为什么分成十个宗派?大家兴趣不相同。喜欢参禅,决定是参禅那一帮、那一派去了,他们思想见解相同。喜欢念佛,这些思想见解相同,大家进念佛堂。喜欢研教,有研教的道场。所以古时候中国的寺院道场,要用现代话来说,都是专科学校。譬如在隋唐时代,我们想学《华严》,《华严》到哪里学?到五台山去。五台山是华严宗,你想学这个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51》)
...然众多,佛并没有要求你样样都要学,你只要在里面选修一门,你就成就了。再说同样学一门东西,譬如我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中国现在有九种不同的本子。我们很喜欢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凡是喜欢这个本子,我们可以在一起学。有些人不喜欢这个本子,喜欢康僧铠的本子,他到那边去学,都好,都能成就。这就是讲见和同解。乃至於学《阿弥陀经》,大家都是学《阿弥陀经》,可是有些人喜欢蕅益大师的注解,有些人喜欢莲池大师的《疏钞》,他们两个人就谈不来,那又要分两个道场。统统都是《弥陀经》,依据的注解不相同,跟的老师不是一个人,学《要解》的跟蕅益大师学,学《疏钞》的跟莲池大师学,也要分成两个道场。可见得见和同解重要,它是六和敬的基础,决定要建立共识,这个道场才能兴旺,这个道场才能够成就大众。所谓成就一定得戒定慧,念佛道场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叫成就。
第二条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是广义的,是狭义的,遵守团体的规矩。大家在一块共住一定要定一套法规,这些法规决定是依据我们现实生活所需要而制订的,而且可以时常来修改,我们在一块共同生活才有规律。这是戒和同修。第三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大家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六和敬,相当不容易。六和敬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是佛教给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六个原则。而在同住里面,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5 19:58:14
|
只看該作者
古来祖师大德提倡云水堂,现在讲睡通铺,跟军队一样。大众晚上也睡在一起,都规规矩矩的,连睡觉也是彼此互相监督,你不能不守规矩。决定不可以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关起门来在里面干什么没人知道,他就放逸、就懈怠;换句话说,他退转了。所以一定要像军队一样,十几二十个人睡在一个房间里面,彼此互相监督,依众靠众,不让自己懈怠、不让自己堕落,非常重要。如果说现在人物质条件比古时候富裕,每个人有一个寮房,每个人还有个套房,无论你怎么修,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跟大众在一起像个样子,房门一关马上就变了,又是一个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51》)
...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在六部里面他的地位最高,在席次上他是坐首席,地位仅次於宰相,可见得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留意的。释迦牟尼佛也非常重视教育,他连国王也不做,将军也不做,亲自来做这桩事情,这更难得了;一生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我们在讲席里介绍了很多。唯有教学,让一切众生开悟,心才会平等。
高级的知识分子,古时候讲士大夫阶级,在佛法里面讲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在佛法里面,相当於现代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并不代表这个人的行业、生活方式,不代表这些,它是一种学位。你修学到某一个阶段,真正达到和睦了,所以佛法,佛给我们学生制订的戒律,戒律就是我们的生活规范,必须要遵守五戒十善、六和敬,真正能做得圆满,才能拿到第一个学位。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才拿到第一个学位,你真的觉悟,这是正觉,这是小果。这个时候心平不平等?还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心不平等,从什么地方见?你看相貌,相貌不一样不平等,相随心转。菩萨的相都差不多,我们看看菩萨的造像,面貌都非常祥和,都是差不多的相貌,心平了相貌就一样,所以菩萨叫正等正觉。阿罗汉、辟支佛只叫正觉,还没有等,他只做到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他还没有做到平等,菩萨才平等,菩萨在修平等。平等到了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这个高的,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佛心是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就是真如自性。
说实在话,这个心本来是平等的,你看看惠...(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卷) 1999/4/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6》)
...到是个假的佛法,不是正法,他所修的得不到结果,他所种的福不是真正福田,他造罪业;以为自己种福,实际上自己在造业。建道场,以为有功德,不见得。我的看法是,建茅蓬有功德,建大道场不见得有功德。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建大道场的时候,大家去化缘、去募捐,在建的时候个个都是菩萨,非常热心,建好之后都变成罗刹,争名夺利。我过去见到一家,在台湾嘉义,建道场的时候,老师父叫他的徒弟到处去化缘,道场建好了,建得也不错,我去参观过。里面天天吵嘴打架,为什么?我化了多少钱,我应该作当家,那个说我化了多少钱,我应该要做什么,摆不平,老和尚自己也没办法。真的天天在争,争地位、争名分,跟佛所讲的完全相违背,佛教道场要修六和敬,里面不和。所以我那个时候看到这种现象,心里面就有很高的警惕,我一生不敢搞道场,我怕将来走到这个路子,帮助人造罪业。没有道场的时候大家和睦,互相能尊重,一有道场都变成仇敌,那怎么得了?想来想去释迦牟尼佛高明,不搞道场,树下一宿。如果释迦牟尼佛也建个大道场,可能他底下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天天要打架;佛给我们做的示范,愈想愈有道理。道场小好,小没有什么好争的,外面对你也不在意,你可以平平安安修道。所以建茅蓬是决定正确,小茅蓬,一个人住的小茅蓬,比什么都自在。
这是说明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很难辨别,我们如果不多读经,不经常读经,很容易迷惑。迷惑,没有能力辨别,这就是愚痴,愚痴堕畜生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卷) 1999/4/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6》)
...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七卷) 1999/4/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7
请掀开经本,看初禅天的偈颂第七首:
【无量法门皆自在。调伏众生遍十方。亦不於中起分别。此是普光之境界。】
这是普光明梵王他的赞颂。在前面长行里面,我们见到他得的是「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这个法门,实在讲我们也应当学习,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法门,中国人有一句俗话讲「和事佬」,他修的就是这个法门;种种不同的意见,他能够帮它调和,这很难得很难得。如果一个团体当中,有这么一个人才,这个团体确实能够得到和睦,共存共荣。我们佛法里讲六和敬,真正做到六和敬,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这种人才,在过去历史当中,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团体都非常重视,而这种人也会被大众所尊敬。在佛法里面,我们在此地看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如来的教区,西方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乃至於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是最好的和事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他那里都和睦相处,种种误会隔阂都消除,你想这个法门多么重要!赞颂里面,前面两句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注解,「随类调生,调法自在,故能随类广遍」,这个好。这两句是讲他修学的成就,他从这个法门里面明心见性,修行证果。
第一句讲『无量法门皆自在』。此地讲的无量法门,没有限定佛法;如果你看到大乘法门、小乘法门、显教法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七卷) 1999/4/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7》)
...为二足尊,二是两种,足是圆满,尊是尊贵,两种事圆满,最值得人尊敬、尊贵的,哪两种?福报、智慧。学佛学什么?求福求慧,福慧二足尊。福从哪里来?佛一开端就教我们修三福,你不照这个修,你哪来的福报?三福第一福四句,好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就有福。这四句做到,你就得圆满的人天福报。这四句意思要懂,要真做。第二条二乘福报,声闻、缘觉的福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可以得四圣法界的福报。第三条大乘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福报是得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福报。修福,我们学佛从这里学起。
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又给我们说了一个学习的纲领「六和敬」,依照这六个纲领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第一个「见和同解」,这句话意思很深,我们要善学。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了、明白了,他们还不知道,我们跟他相处要竭尽真诚,要有耐心,要恒顺众生,要随喜功德,一定要随顺。诸佛菩萨化现在这个世间,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最好的模范。佛菩萨从来没有成见,我们跟不同的族群相处、不同的族类相处,没有成见就很好相处;如果我们有成见,彼此就会冲突,就很难相处。我们没有成见,我们心是空的,境也是空的。我们明了性是空的,相是假的,永远用中,中是什么?与「体空相假」相应。所以真正能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管与什么样的众生相处,皆大欢喜。我们要真干!
看看过去这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卷) 1999/7/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4》)
...记里读到,我们这个《合论》,在第一册里面,有清凉大师的传记、有李长者的传记,这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认真好好的向他学习。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我们才真得受用,真的有成就。念佛往生,不但决定往生,肯定上上品往生,往生的品位高超。这些功夫都在我们现在要做,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在娑婆世界修学一天,等於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娑婆世界好修行,成就快;但是要晓得,堕落也快。极乐世界修行慢,但是不会堕落,不会退转。这个地方修行大起大落,像玩股票一样大起大落。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高潮,利用很短的时间做大幅度的跃进、超越,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与性德相应,也就是说处众要与六和敬相应。六和敬第一个,我刚才说过了,意思很深,决定没有成见,才能够跟人家「见和同解」。有成见的时候,见和同解就做不到,你不能够随缘。虽然恒顺众生,但是成就了功德,功德是什么?空假中。我们随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不迷惑,不生邪知邪见,不被一切污染,永远住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功德。随喜当中成就你「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成就这个功德。在恒顺一切众生当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显示出来。
「戒和同修」,你要懂得随喜,懂得和顺,戒是什么?守法。各个族群有各个族群不同的法,像我们现在许多国家,他们的法令规章不一样。中国国内有一些同修误会了,说我在这个地方办净宗学会,净宗学会不是我办的,是新加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卷) 1999/7/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4》)
...家都学李木源居士,都做一个真正菩萨化身、乘愿再来之人。只要你会用空假中就行了,你就是个自在的菩萨,你就能把弘法利生这桩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比新加坡建得还要殊胜,还要好。新加坡这个地区局限太多,地方小,土地面积很不容易取得,寸土寸金。其他地区,用很少的资金就能够建很有规模的道场。你们到此地来看看,我们这个净宗学会,这一栋楼算什么!多少钱买来的?新加坡钱一千万。你们想想看,一千万在中国办多大道场,一千万兑中国钱大概是五千万,你想想看做多少事!找一个会用空假中的人带头,就成就了。到哪里去找?你自己发心。这个我讲经说了多少次,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人难,求自己不难,自己要发心,自己要学作菩萨。
所以「六和敬」里的六句话,句句也是无量义,也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句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都适用,这就是中道。所以三福、六和是基础,这是根本。学佛就是学生活,学佛就是学过日子,怎样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一生,怎样过一个美满的生生世世。佛教导我们这些原理原则,你能够遵守、能够明了,你的目的就达到。从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正觉之法、大觉之法。「三学」是个纲领,戒定慧三学,《无量寿经》经题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三学都在这个经上。不但是三学,也是三宝,觉是佛宝,佛是觉而不迷;平等是法宝,平等是正而不邪;清净是僧宝,僧宝是净而不染。三学、三宝,《无量寿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卷) 1999/7/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4》)
...就是说明,不能够彻底断除无明,无明就是妄想。要行普贤行,才能把妄想无明彻底断除,所以心量不大怎么行?
「称赞如来」。礼敬诸佛是从相上说的,所有一切形相以恭敬心看待,尊重恭敬。不但对动物,对植物、对矿物都是一个心,真诚恭敬,尊重敬爱,因为都是法性变现的,样样都是自性。宗门彻悟之后,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说明无有一法不是自性。你见性,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这个恭敬才达到圆满,这是菩萨行里最殊胜的、最高超的行门。「称赞如来」,不用诸佛,用如来,如来是讲性德。凡是与性德相应的都值得赞叹,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顺性德而行的就应当赞叹。哪些是性德?前面跟诸位讲过,净业三福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三学、六度是性德,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相应,就应当称赞。不要问他,他有没有学佛?他没有学佛,但是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虽然没有接触佛法,但是他所作所为确实是佛法所说的。佛经不同於其他宗教经典,其他宗教经典只是上帝一个人说的、神说的,人说的不算。佛的经典五种人说,这个诸位都知道,不一定是佛说的。有佛弟子说的,有天人说的,只要他所讲的与佛所讲的意思相应,佛就同意那是经典,所以佛家心量很广大。佛家讲原则,只要原则不相违背,就是佛法。佛家常讲「法印」,这个意思好,用法印来印证,法印就是标准。一切众生所说,甚至於魔所说,只要与佛的原则相应,佛都承认那是经典。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卷) 1999/7/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4》)
...少,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我们要能体会道心,要能够体会人心,人心是迷惑的,道心是觉悟的,所以种种障难还是可以突破的。障难多的时候,我们姿势低,名闻利养是他们所要求的,尽量给他,我们只办事。名给人家,利给人家,你所要的我都供养给你,减少障难。尽量学谦卑,处处我们在人之下,不要学在人之上。学诸佛,佛谦卑,孔老夫子谦卑,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人家尊敬我们,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德行值得人尊敬。愈想会愈惭愧,愈想愈不敢接受人的尊敬,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学习。
「圆满教轮」,我们把这句话浅说,是怎样能使我们教化达到圆满,这是一门学问。佛教给我们四摄法,以「四摄法」与广大群众接触,以「六和敬」与广大群众相处。可是如果要叫四摄、六和落实,不知足是决定做不到的,归根结柢还是这两个字,你才能够真正踏实的去做。不能有一丝毫虚伪,虚伪的做作,别人看得出来,不是真的,被人拆穿了一文不值,人家不相信你了,一定要从真诚心中作。前天我们参加道教的集会,我写了几个字送给他,《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有几个也很难得,我说《道德经》四十九章,他们那个文都能背得下来,可见得他们念得很熟。这里面有两句很重要的话,老子说:「别人以善心对我,我要以善心对人;别人以不善心对我,我还以善心对人。别人信我,我也信人;别人不信我,我还是信他。」这种理念是佛菩萨的理念,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们要用真诚心对他;别人毁谤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五卷) 1999/7/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5》)
...人的这种身分出现,来感化他们,这是《仁王护国经》里面讲的仁王。诸佛如来示现的,他有威,令一切大众畏服,对他敬仰;他有德,一切大众能够听从他的教诲。仁王以什么来教化他的臣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以道德,他以智慧,落实在他的政策上是五戒十善。以五戒十善治国,身体力行,做全民的榜样。这是一个好的领导人,爱护一切被领导的人,他把佛法落实在他那个小社团,真的实现。
我们今天所缺乏的就是这个教育,不知道这个团体就是自己,这个认知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它是事实真相。只有在僧团里面实现,僧团里面人人觉悟,是一个生命,一个共同体。「见和同解」,解的是什么?解的就是《华严》里讲的「信解行证」。见和同解就是信解,六和敬后面的五条就是行证,第一条是信解,在这个团体落实了,兑现了。他何以能够落实?何以能兑现?个个觉悟。为什么个个觉悟?天天在讲解。所以要不能够每天闻法听经,那他怎么能做得到?由此可知,佛法教学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今天修学功夫不得力,原因还是闻法听经的时间少,薰习的时间不够,所以远远赶不上佛陀的时代,正法的时代,连像法的时代我们也赶不上。那个时代为什么称正法?为什么称像法?听经闻法的机会多,听经闻法的时间多,念头转过来了。有许多念头已经转过来了,为那些没有转过来的人讲。讲的人喜欢讲,听的人喜欢听,善根成熟。讲的人喜欢讲,听的人不喜欢听,那也讲不成功,缘不成熟。果然有人喜欢听,没...(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6》)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四卷
...当作是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事情,你想想看,你去研究研究看,全是心意识。学佛也是如此,这个经文你想想看,大家研究研究看,统统落在意识里头,他怎么会开悟?宗门要离心意识参,教下何尝不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大开圆解。你用心意识,你去研究你所理解的,总不出意识的范围;换句话说,你所能够理解的是意识边事,不是法性那边的事。法性那边的事,就跟一切诸佛如来见和同解;意识边的事还是自己的妄想。《楞严经》上说得好,「前尘虚妄相想」,佛在楞严会上说众生的知见就如此而已,六道众生哪个不是这样的?要是法性那边的,或者我们讲真如本性那边的,那就不是妄想,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知见,佛知佛见,佛知佛见是共同的,六和敬里的见和同解。所以六和敬到究竟圆满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是分分接近圆满,真正圆满是如来果地。这是佛对我们的真实教诲,智慧的开示。
我们现在怎样真正提得起观照功夫?那就是不需要研究,不需要思惟,一接触就明了,就契入观照,现在人讲用直觉,你才明了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千万不要以为如来还真有意思,那就坏了,我们又搞到意识里去了。如来有什么意思?如来没有身体,如来的身体是什么?法身。什么叫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如来身。我们有分别执著,这是意识执著的身,不是如来,如来没有执著。所以如来的心,佛门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心所包的,你量所容的,那不是自己是谁?真正的自己。绝不落为思惟想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7》)
...还有九千年,绝对不是世界末日。这九千年之中,佛法有兴衰,这是必然的现象。我们想像当中,有大起大落,现在是大落,末法这第一个一千年。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二十几年,我们做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要把佛教振兴起来。
要想把佛法振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建立僧团,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僧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鹿野苑建立僧团起家,佛教是这么兴起来的。僧团人不多,一个老师,五个学生(五比丘),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叫僧团。我们今天不能奢想许许多多出家人在一起共修,难!今天我们能够找到五个人就不得了。每一个人都发愿,依照世尊教诲去做,向佛陀学习,真正做到六和敬,这才叫僧团。人再多,大家相处,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见解,彼此不能和睦,这不是僧团,僧团里面每一个分子都修六和敬。僧团是怎么建立的?讲经说法,研究讨论,改过自新,就是这么成立的。现在世间没有僧团,我们办个佛学院,佛学院行吗?能够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大业担当起来吗?最近这几十年之中,半个世纪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地方办佛学院,有没有成就?没有。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忆念」,我们要在这里面去求启示,世尊从五个人慢慢发展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僧团怎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天天讲经,听经完了之后研究讨论,忏除业障,改过自新,天天干。释迦牟尼佛这样带领大众四十九年,学生经过四十九年的薰修,各个成就了。佛入灭之后,他们能够分到各个地方教化一方,这样把佛法弘传开了。我们今天想想,要不遵循释迦牟尼佛的老办法,我们不能成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8》)
...般若波罗蜜再开出来:方便、愿、力、智,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智,方便、愿、力、智这四波罗蜜是后得智,也叫权智,般若波罗蜜叫实智,六度里头最后这一条没有细说,《华严》把这一条细说了,所以总共开出十波罗蜜。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与这二十个修行纲领相应,这叫学《华严》。念佛人,声声佛号具足这二十个原则,这叫「华严念佛」。所以行门要抓住纲领,解门那当然愈广愈细愈好,我们懂得透彻,这叫做「悉坐菩提树王下」。
佛菩萨给一切众生表演,做示范,『令非道者住於道』;「非道」是哪些人?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性德相违背,这叫非道。哪些是性德?与十波罗蜜相违背,与十大愿王相违背,乃至於与净业三福相违背,与六和敬相违背,非道。这个道是佛道,非道不是成佛之道。相违背,我们就晓得,违背偏差的幅度小,是四圣法界、六道里面的三善道;如果偏邪的幅度太大,就是三恶道;完全违背,地狱道。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现在住在哪一道,如果你要是通达明了,自己就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我们现在在十道里是住在哪一道,将来我们可能往哪一道去,肯定往哪一道去,都不需要问别人,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这是佛法对我们的利益,佛法的慈悲,让我们偏离佛道的人住於道。我们真正能信佛,相信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诲,是真实的,是慈悲的,是对我们决定有利益的,不会骗我们,不会害我们,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住於道。《华严》是圆教的佛道,适合於二十世纪这个大时代,...(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3》)
...在哪一道,将来我们可能往哪一道去,肯定往哪一道去,都不需要问别人,自己比什么人都清楚。这是佛法对我们的利益,佛法的慈悲,让我们偏离佛道的人住於道。我们真正能信佛,相信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诲,是真实的,是慈悲的,是对我们决定有利益的,不会骗我们,不会害我们,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住於道。《华严》是圆教的佛道,适合於二十世纪这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民主自由开放,你看看《华严经》里面是不是民主自由开放?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同族群的和睦相处,我们在这个经上全都看到了。现在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住於道。
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有一篇缘起,缘起里的行门提出五门功课,便於修学。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敬」,第三门「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够了。如果我们一生能奉行,时时刻刻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违背这五个原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就是将佛陀对我们的教诲落实。以后我们又给净宗同学编一个《修行守则》,还是以这五个科目为纲,撷取一些经文,重要的教诲做为辅助。守则是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行,一定要做到!经典太长,如果不能背诵,守则一定要能背过,你不能背,你怎么会做得到?记都记不住,如何能奉行?一定要背得很熟。「悉坐菩提树王下」,这句是什么意思?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都能够提得起来,那就是坐菩提树王下。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这五...(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3》)
...,佛菩萨慈悲爱护一切众生,众生愈是有灾难,那个爱心愈偏重,这是一定的道理。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多了,哪一个子女最辛苦的,他会特别多观照一点,这是正常的。诸佛菩萨亦复如是,今天我们这个世间众生遭遇到这样的大灾大难,佛菩萨哪有不来的道理?我们要如何辨别这个人是佛弟子、还是魔的弟子,我们从哪里辨别?佛家的经典就是标准。修行的人,传法的人,他的心行跟经典里面所说的相应,这是佛弟子,如果跟经典所说的相反是魔弟子,於是我们就很清楚的能够辨别。
尤其在修学过程当中,要掌握佛陀教诲的原理原则,我们自然就能得受用,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拿它来做修学的纲领。净宗学会成立,在佛陀教诲里面,我们采取《观经》的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菩萨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我们选这五个科目。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与这五个科目相应,这是跟著佛学,一定得一切福;如果与这个科目相违背,我们就离开佛了,离开佛就跟魔走了,跟魔走,得的是一切灾祸。三福里面彻始彻终就是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父母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父母,一切众生都孝养了,哪有亲生的父母不孝养,没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意思是广义不是狭义。师长就是诸佛如来,哪些是我们的师长?一切众生是我们的师长。开始学习的时候,把一切众生当作父母、佛陀来看待,以孝顺父母的心孝顺一切众生,以尊敬佛陀的心尊敬一切众生,从这里扎根。一切善人是父母、是佛菩萨,一切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七卷) 香港 档名:12-17-0237》)
...到。但是要深解,一定要力行,你自己不能够做到,你没有办法理解。真实的智慧一定要通过实验,依教奉行就是实验,实验佛陀的教诲。通过教诲,才能够生真实智慧,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佛的教诲称之为宝,三宝当中称为法宝。在修学过程当中,法宝是枢纽,佛宝是目的,是我们要去证得的。法宝从哪里来的?法宝从佛宝里流出来的,所以佛宝是法宝的根。佛家讲证果,证的是什么?就是证佛宝。僧宝是什么?僧宝是行为,是佛宝、法宝表现在外面,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是僧宝。僧宝的内容是什么?实在讲,也就是「和平」两个字。能与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这就是僧宝。所以佛教诫我们,僧宝最重要的是「六和敬」,这一边茗山法师给我们写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个人在一起同住,佛家讲四个人构成一个团体,僧就是团体。这个团体为什么称宝?宝就是令人尊敬的意思,令人重视的意思,宝贵!这个团体值得人宝贵在哪里?这个团体里面的分子,四个人,都修六和敬。六和敬就是和平的团体,和平的团体值得人尊敬,宝贵!我们今天大家都祈求世界和平,和平两个字怎么讲法不知道,笼笼统统和平,永远得不到和平。全世界都喊和平,我们查查字典,看看和平两个字怎么讲法,也没讲清楚。和平从哪里来?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平就落实了。
佛这六句话,「见和同解」,现在人讲建立共识,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想法看法一致的,能不能做到?做不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只能说比较接近,完全一致做不到。佛做到了,佛怎么做到?把我们自己想法看法统统放下,不就做到了?大家都没有看法、没有想法,不就完全同了吗?法子高明,谁也不要听谁的。我的想法看法正确,你们错误,你们要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7》)
...不服。我们大家把所有的看法想法统统放下,不就平等了吗?所以佛的教诲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佛不牵著人走,佛不贡高我慢,佛不自以为是。
所有一切想法看法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讲到究竟处,你们今天提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这个意思。佛给你说的一切法帮助你觉悟,觉悟之后,佛法就放下了。你心里还有一个佛法,又坏了,又错了。这是见和同解,完全恢复自己圆满的自性,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丝不挂,自性显露。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相,德是能力,相是色相,都是自己本来具足的,只要你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你就是佛。凡夫成不了佛,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肯放下,这个东西是业障,这个东西是烦恼、是习气。所以六和敬的根本就是这一条,这一条是佛法、是觉,这一条是佛宝,后面五条是法宝、是僧宝,头一条是佛宝。
你一个家庭里头,你家庭里面四个人,这是最小的团体,或者你开个店,你店里老板、员工四个人,你能遵守这六条去做,你的家庭是道场,你那个店也是道场,你家里面的成员是佛菩萨,店里面老板、伙计也是佛菩萨。没有改变你的身分,没有改变你的行业,就在你自己本分生活上、工作上,你已经作佛、已经作菩萨了。这是佛法的教学,真正帮助你超凡入圣。所以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自性的性德就现前了。这个不是学来的,不是修得的,它是性德,不是修德,本来具足。
然后表现在事相上,持戒,「戒和同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7》)
...这一条是指五戒,「修十善业」这是十善,这就是孝敬的落实。五戒十善做不到,就是不尊敬老师,不孝顺父母。孝敬不是口头上喊喊的,要落实。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这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学佛了。
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世间法不是一个好人,怎么能学佛?佛是好人当中的好人。这三条是佛法里头初级的佛法,高级的佛法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逐步向上提升。三世诸佛所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情而已!我们能依教奉行,确实能够「消竭悉无余」,消灾免难。我们细细去思惟,佛讲的是真的,确实能兑现,确实有效果,绝对不是谈玄说妙,不切实际,佛法字字句句都契合现实的需要。人与人相处修「六和敬」,处事待人接物修「六度、十愿」,以这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才是究竟圆满。所以「方便」虽然是无量无边,我们只节录几个重点,这一生当中就能圆满的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二卷) 2000/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四首:
【十方刹海无有边,佛以智光咸照耀,普使涤除邪恶见,此树华王所入门。】
华冠干闼婆王,他得的是「永断一切众生邪见惑解脱门」,所以在赞颂里面说明他修学的成就。得法里面是从果上讲的,赞颂里面因果具足。众生邪见恶见是累劫轮回...(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一卷) 2000/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1》)
...赞叹不同的文化,这是我们特别在《华严经》上读到的。它认同,它赞叹,佛教用今天的话来说,确实它是多元文化的理念,多元文化的思想,多元文化的作法,所以能够得到许许多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都能够接受,原因是在这个地方。
由此我们就明了,在中国,过去、现代都如是,总的原则就像一个国家的宪法一样,是佛陀经藏里面的律藏,这是总的。只要不违背律藏的原理原则、精神,条文是可以修订的,是可以自己来制作的。百丈大师的清规,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很好的启示,然后我们每一个寺庙里面有常住公约。常住公约每一个寺庙里头条文都不一样,这就是适合我们现前修学的环境,适合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修,制定这些条文。六和敬里头「戒和同修」,那个「戒」是我们大家制定的,我们道场的清规,只适合我们这个道场;另外的道场,他们有他们的公约,有他们的规矩。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每一家都有他自己的规矩,但是他自己的规约决定不违背佛陀教诫的精神,这个要懂得。如果违背教诫的精神,那就好像地方的法规跟宪法有抵触,这是不容许的,这是错误的。纯正的一定与佛陀教诫相应,所以佛法才能够适应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使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圆满智慧的教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认识佛法的本质、佛法的殊胜,佛法是真实究竟圆满。
佛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这是教学的中心,永恒不变的原则。可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0卷) 2000/2/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60》)
... 我们今天出家人,衣、食、住、行,信徒们的恭敬供养。古人知道这个很难消受,所以「食存五观」。五观里头有一条我能不能消受得了,我今天为佛法、为众生做了哪几样好事情,我能够消受了今天大家给我的供养。如果没有为佛法、没有为众生做好事情,做真正的好事情,我们接受这个供养就不得了!这些人把这个钱拿来,委托我给他修福,这个事情是难事,不是容易事,我们要真正认识什么是福田。建个道场,拿这个钱建道场,道场建大了,里面争名夺利,这个钱拿出去是造罪业,我们要负因果责任;如果建立一个道场,里面的住众,四众同修都如法,都能够修三福、六和,认真的办道,他们这个钱真的种在福田上,得无量福报。
我们今天到哪里去找一个六和敬的同修?我很惭愧,我身边的人都瞒我,都不说真话,彼此互相欺骗,互相猜疑。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我身边人都是好人,不见得!我跟大家讲真话。身边的人是有福报,天天听我讲经,但是他们不能依教奉行,他们没听懂,依旧随顺习气,可能骄慢惑比别人还要增加多少倍。这个我不是不清楚,我清楚、我明了,我能不能说他?不能说,说话点到为止。说多了,说多了就变成冤仇,这是错误的。所以李老师对於阳奉阴违的学生非常客气,从来不说他们过失。弘一大师在世的时候,我们从传记里面看到,他看到学生犯过失一句话不说,自己这一天不吃饭。只要弘一大师哪一天不吃饭,学生就反省,我们一定有过失,老师看到了。大家反省改过,弘一法师才吃饭,不说!...(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九卷) 2000/2/27 香港 档名:12-17-0269》)
...爱敬,这是四摄法里头一个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以种种方便,使他能感到身心安稳,离开一切忧怖苦恼,这一类都属於无畏布施。我们跟大家接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爱语」,言语都是爱护对方的话。爱护对方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话,甜言蜜语是害人的,是绮语;爱语是责备他、骂他、教训他,爱护他,要懂得。这里头怎么样运用,那是智慧,真实智慧,高度艺术,表达的方式是高度艺术;内有真实智慧,表达的是高度艺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对他有利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同事」,今天我们讲落实宗教的合作,我们请各个宗教到我们这儿来讲经,同事。他们那边讲经,我们到他那里去听,同事。这个样子从这些地方,我们建立六和敬里面的「见和同解」,现在人所讲的建立共识。所以四摄、六度是须臾不可以离开的,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你就要用上,你就要落实。学了这么多东西,所学非所用,讲得天花乱坠,完全没做到,跟自己生活完全脱节,这个佛法学了没用处;佛有教,我们没有化。如何我们接受佛的教,自己立刻就产生变化,我们就学会了。
「种种方便」从哪里下手?《楞严经》上讲「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实在讲就是四摄法。所以诸位,这个四摄千万不要误会,四摄是我们接引众生的,什么时候接引众生什么时候才用它,错了!我们一天到晚接触任何一个人都要用四摄法,你学了才管用。尤其是对这些迷惑颠倒、业障习气深重、作恶的众生,更要加倍的慈悲。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0卷) 2000/2/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70》)
...,就受到许许多多的批评指责,说我做错了。无论多少批评,无论多少指责,我还是会很认真努力去做,为什么?我听佛的话,我不会受人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工作,我是从《大方广佛华严》里面学来的,我有根据。我们展开《华严经》,这还在第一品,看看出席大会的这些大众,不同的国土,这个国土是诸佛国土,不是一个佛国土,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国土里面的同学,都到这个地方来集会,来自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类,我们在经上看到的。这一段经文里面看到三十多个不同的族类,这龙众,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声闻、缘觉、菩萨,这大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形色,身体形状不一样;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到华藏来了,都能够和睦相处,都能修六和敬,都能够互相尊重而不破坏形象,这个难得!族类形象丝毫没有破坏,而得到相互的尊重,相互的敬爱,互助合作,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
我们这个世界,无论讲族类、讲种种不同,跟《华严》比,我们是小巫见大巫。他能够和睦相处,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苟不教,性乃迁」,只要教,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可以和睦相处。同是一个根生的,什么根?《华严》上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根就是心跟识,这是一不是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在大乘佛法讲彻法底源,我们知道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
《般若经》,《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九卷) 2000/3/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79》)
... 学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真正深入之后就会触类旁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通达。所以学东西不能死在文字上,死在文字上,你要到哪一年才能解脱?要体会,要能够领悟,要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从清净心开。清净心从哪里来?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佛法讲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增上。我不懂戒学,真诚、恭敬、好学就是「戒学」;老师教我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定学」;才有一点「智慧」,读经才能够看到一点门道,听教能懂老师的意思。依教奉行,改过自新,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放弃自己以往一切的错误,随顺佛菩萨的教诲。
佛教得太多了,我们抓纲领。华藏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采取《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净业三福」,僧团里面的「六和敬」,再加上「三学、六度、普贤十愿」,选这五个科目做为修行的准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遵守,不违背这五个科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净土」,这是净宗学会修学的标准。以后我们又节录《无量寿经》重要的教诲,节录了六十二条;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个经我讲过三遍,我说得很清楚,这一部经是我们末法时期现前叫「救命经」,经里面都说出家人所犯的过失,我们读了之后,跟现前社会一对比,佛正是对现代人说的,如果自己不觉悟,必堕恶道,所以我说那是救命经,我们在这个经里面也摘录了四十几句重要的开示,印成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这是行经。经文太长记不住,这一百零几条一定要记住,常常反省,常常检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0卷) 2000/3/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0》)
...礼敬诸佛」,我们不赞叹,我们不帮助,这就是明辨是非。自己没有利害,他对社会有利害,对一切众生有利害,所以念念不是为自己著眼,是为社会、是为一切众生著想。他对於世道人心、对於社会大众有好处,我们全心全力帮助;没有好处,甚至於有害处,决定不可以帮凶;智愚就从这里辨别。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不利影响的,一些人附和去跟著他走,愚痴!有智慧的人,不是这样作法。所以第一个我们要肯定多元社会,这样才能够尊敬别人,敬爱别人。
第二个「平等」的意思:普遍。平等是非常重要,我们祈求世界和平,和是从事相上讲,平是从心地上讲,如果不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这个和就不真实,所谓是面和心不和,不是真和合。佛给我们讲的「六和敬」,这六条是教导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六和敬的第一条:「见和同解」,这一条是什么意思?这一条是平等,心和,心明理了。理事性相都通达明了,心才和。纵然别人跟我不和,我跟他还是和,没有受外面境界影响;为什么?理通达了。
这一桩事情全靠教学,我们不天天在学,我们怎么会知道?在学习当中,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境界逐步向上提升;我们对人、对事,所谓处事待人接物,天天感到有进步,今年比去年做得更好,这个月比上个月做得好,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这个效果都是在学习当中得到的,人不学不知道!今天社会大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根就是「失学」两个字,他没有学。这个学是圣贤之学,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真理之学,圣贤是真理。这个学问让我们明了什么?让我们明了多元的,平等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五卷) 2000/3/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5》)
...的,过去我也是用这个手段对你,今天你用这个手段对付我,这个帐就还掉了。我不再用恶心对人,我用善意对人,这个帐就还清,这个结就化解。绝对不可以: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这个念头就错了,这个念头永远不能化解。那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不叫白学了吗?所以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舍弃自己的想法看法,随顺佛陀教诲,只要我们掌握著原则,一生受用不尽,后福无穷。「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要想别人尊敬我们,首先我尊敬别人;要想别人爱护我们,我们首先要爱护别人;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要先怎样对别人。我们要先做,要认真努力去做,这都是「种种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我们修三福、修六和敬,六和敬是跟大众相处,佛教给我们六个原则。第一个「见和同解」,见和同解要记住,不是叫别人跟我见解相同,今天一般人讲我们大家在一起建立一个共识,这不是佛的意思,这是我们人的意思。佛的见和同解跟我们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佛是要我跟佛的见解相同,不是跟大众见解相同;跟大众见解相同,还是会吵架,还是会不和;我要跟佛的见解相同,见和同解。我跟佛的见解相同,跟所有一切众生的见解就不会发生冲突,为什么?众生要名,佛不要名,名给你;众生要利,佛不要利,佛给你;众生有欲望,佛没有欲望,众生所要的全归你,佛统统不要,这两个人好处。所以佛能够跟十法界一切众生处得那么好,就是这么个道理!佛跟一切佛见解相同,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八卷)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8》)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一五卷
...许多多同修来看我,我很感激,忙著什么?忙著这些应酬。所以有很多人说,法师,你很累!我不累,为什么不累?无事忙,忙无事,没事情。跟你们大家见见面,你们有什么问题提出来,给你们解答解答,我一点事都没有。今天上海有个团到,台湾有团,你们是从温州来的,我想明天下午四点钟,我们在居士林跟大家一起见面,下午四点钟我到居士林,在居士林二楼斋堂,那个地方空间比较大一点,我们在那里见见面。诸位要有问题,你们最好先写出来,那边有个讲台,你们问题写出来放在讲台上,我给你们解答,这个样子不浪费时间。同学们要跟我们在一起照相,居士林四楼「千手观音」那个地方很好,以观音菩萨做背景,我们在那儿照相。
学佛总得要记住,六和敬非常重要,决定要做到利和同均,所有一切利益给别人,自己不要。自己不要了,怎么办?不要就多了,太多了!要就很少,不要就多,享受不尽。你念过《了凡四训》,你就懂得了,你命里头有的怎么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想什么方法求也求不来,无论用什么方法,你所求得的全是你命中有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放心大胆舍得干干净净,得大自在,决定不怕明天没得吃怎么办!明天没得吃,我就好好念一天佛,快快乐乐的;三天、四天、五天没得吃,往生了,这个世间有什么好留恋的?快乐无比,绝不贪恋这个世间,我们就得大自在了!何况真正修道的人,龙天善神保佑。
许多人看到居士林这么大的开销,每天一千多人吃饭,一分钱不收;星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八卷)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8》)
...没有皈依佛,口里说皈依佛,你的心没有皈依、没有回头。「皈依法」,在末法时期佛不在世了,三皈里头最重要的是法,皈依法就是我常讲的,一切要顺从经论里头所讲的理论方法,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作法,这叫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佛菩萨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
佛菩萨经典太多了,理论方法讲得太多了,我们到底依哪个?我们净宗遵守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一门深入,我们今天皈依的是《无量寿经》;如果再扩大一点,净土五经一论,以这个为主。范围愈缩愈小,我们采取经论里面的精华,归纳成五个科目。「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这五个科目,做为我们修行的依靠。五个科目: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就讲救根;第二个「六和敬」,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我们跟大家相处决定遵守六和敬;第三「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普贤十大愿王」。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这五科的教诲,我们就是弥陀弟子。不但是弥陀弟子,佛在经上讲的「弥陀第一弟子」,我们就做到了。
这五个科目里面,字字句句义理要清楚,我们的心就踏实了。从这里面建立信心,净宗信、愿、行,彻底明了义理,我们建立了。方法要懂得,要怎样去落实,这五个科目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落实在工作上,做佛菩萨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广利众生。要学纯善无恶,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讲十法界,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0卷) 2000/4/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00》)
...果不空」,所以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刹那之间就转变成果,果刹那之间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跟果永远相续;还有循环不空,我们所谓的冤冤相报是循环;说因果不空是说这三桩事情,我们要明了。
我们怎样去掌握、怎样去学习,如古德一样,这一生当中能见理,能成就自己的智慧?必须舍弃烦恼习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所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一定要著重当前、现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别的地区,是现前此时此地。我们大家共住在一起,我们应该守哪些规矩,必须要遵守。不能遵守,这是毛病习气,必须把毛病习气改正过来。佛教给我们团体生活一定遵守「六和敬」,六和敬里面第一条「见和同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共识」,绝对的共识是万缘放下,一个杂念都没有,这自然就相同了,绝对的共识。
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为什么?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佛跟佛见面的时候,跟诸位说,也不打招呼,也不说话。菩萨跟菩萨见面会打招呼、会说话,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过他是与善相应、与理相应,善行。我们今天跟你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萨。佛没有这些,佛还分别这些?佛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菩萨有,菩萨要成佛,《金刚经》上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把清净平等真诚统统舍掉,成佛了,才真正到大圆满。这个法舍掉了,世间这一些也都舍掉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二卷) 2000/6/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2》)
...,听阿弥陀佛的教诲,目的还是明心见性。由此可知,明心见性是一切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净土宗念佛往生也不例外,我们这才放心了。由此可知,佛法不论哪个法门,《金刚经》说得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方向目标是相同的,最后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法门虽然平等,众生不平等,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众生何以不平等?烦恼习气不相同。这个经上大别的常说,有人迷事、有人迷理、有人理事皆迷,这是从大的区分来说不平等;细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平等的,每一个人妄想杂念都不一样,他怎么能平等?如果我们将这一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就平等了。佛教导我们与大众相处,给我们讲了六条,六个条件叫「六和敬」,第一条「见和同解」,现在人讲的建立共识。佛法从什么地方来建立共识?佛没有说你们的见识是错误的,我是正确的,你们要放下你们的妄想执著,要都听我的,佛不是这个说法。佛要是这个说法,他的教学不算高明。佛的教法是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你也放下,我也放下,大家都没有妄想、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这不就相同了吗?这个教学法高明!所以佛陀的伟大,不是叫我们跟他走,佛绝对不牵著人鼻子走,佛教人个个顶天立地,这才使得我们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他。
我们懂得佛教学的原理原则,所有一切的方法,这佛经上常讲善巧方便,都是诱导我们、帮助我们觉悟的。可是我们自己业障太重太深了,佛的所有方法,我们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三卷) 2000/6/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3》)
...等对待,和睦相处,决定不可以生一念伤害的心,或者厌恶的心,「我讨厌它」,这个念头都不能有。我们修行练功夫在哪里练?就在这里练。不但对於动物如是,对於植物也如是。戒经里面佛教导我们,「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个草长得非常好、非常茂盛,你为什么从它上面踏过去?菩萨慈心不忍心,但是佛法里头开缘,除非你必须从这儿通过,这一边没有道路,这是不得已,才轻轻踏过。如果有道路,就不可以踏生草;有道路踏生草,你就对不起它。所以对於一切动物、植物,都是平等看待,都跟它和睦相处。这些植物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是它对我们的回报。我们爱它,它也爱我们,我们供养它,它也供养我们,决定有回报。所以不论大小团体,记住佛教我们修六和敬,就是懂得跟大家和睦相处,懂得跟大家平等相待,「利和同均」就是平等相待。
一切团体当中,「佛在其中最殊特」。这个佛是广义的,「广大众」里面这是「佛」,小团体里面就是学佛的佛弟子。小团体里头,学佛的人最殊特,为什么?他明理,他懂得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他自己决定是依教奉行,做出榜样给别人看,自行化他,这就叫最殊特。从什么地方做起?一定要从转恶为善,要真干,真干是要牺牲。前几个月我们在古晋弘法,我有这个机缘到丹斯里他那山庄去住了几天。我在他山庄上看到,他们自己种菜已经有好几年了,山上决定不杀生,山上完全素食。种菜,决定没有农药,决定不用化肥,他告诉我,他请的是专家在山上种菜。头一年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六五卷) 2000/10/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65》)
...清凉大师所说的,「恒不异真而成立」。总起来说,无差别里面的差别。无差别是从法身上说、从性上说,差别是从事相上说。可是你要晓得,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样才能圆融。你如果要认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怎么也圆不过来,你就不能契入佛法的境界,那就变成是世间的学术,世间的一个思想。世间的哲学思想就是因为圆不过来,圆过来,那就称为佛法。
我们总要懂这些大道理,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不是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对待,「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些才能做到。净宗的同学,我们「华藏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提出五个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很容易记。念念不违背这个原则,这就是菩萨行;念念行行与这个标准相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