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2|回復: 9
|
佛说谤三宝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谤三宝诸经集录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通於三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第一个杀父,第二个杀母,第三个杀阿罗汉,第四个由佛身出血,第五个破和合僧,这整个排列,由罪之轻重次第排列的。「破和合僧者」,这一条特别提出来解释。「多数僧众,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比杀阿罗汉、比出佛身血还要重。依照轻重顺序来说,这是最重的,也是我们中国佛门里头常常提到的,有经论做根据的。“「大乘别途五逆」,这是《大萨遮尼犍子所说经》第四卷,「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哪五种?「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僧物」,就是三宝物,这就是盗戒,盗三宝物。「若教人作,见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你没有盗,你叫别人去偷,别人盗三宝物,你知道了你欢喜,都是这种罪。下面第二个「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就是诋毁,「留难、隐敝、覆藏,是名第二根本重罪」。这就是大小乘法毁谤、诋毁、留难,人家修学你做障碍。隐敝、覆藏是把这些经典法本收藏起来,不给别人看,甚至於把它毁掉,想修学的人找不到经卷,这是第二个重罪。第三,「若有沙门信心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或有持戒或不持戒,系闭牢狱枷锁打缚」,这就是对出家人。这出家人有信心,有持戒的、有不持戒的,你把他,系是用绳索把他捆绑起来,把他关在监牢狱,加上枷锁打他;缚是捆,用绳子捆绑他。「策役驱使」,或者叫他去做劳役、做苦工。「责诸发调,或脱袈裟逼令还俗,或断其命,是为第三根本重罪」。「於五逆中若作一业是为第四根本重罪」,那就通常前面讲的五逆,五逆里头随作一种,是这个里面第四个根本重罪。末后这一条,「谤无一切善恶业报,长夜常行十不善业,不畏后世」,这是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作善得福、造恶得恶报,不相信。世间没有善恶,只有强权,没有公理,他相信这些。以势力服人,不服的就虐待他,甚至於杀害他,他不知道有后世。「自作」,自己干,还教别人,「坚住不舍」,这是「第五根本重罪」。小乘人的五逆,「与此中第四一逆相当」,小乘讲的五逆就是这五种里头第四种。”“欠债要还钱。特别是三宝物,《地藏经》上讲得清楚,用不正常的手段窃取三宝物,那个罪好重!《地藏经》上说,众生造五逆十恶,佛都能救他,盗三宝物,佛不能救他,你这多重。冒三宝的名义去化缘,去问人要钱、募捐,这个罪跟盗三宝物相同,都是无间地狱的罪业。过去,两百年前,寺院庵堂、佛教的大小道场,都有法师讲经说法,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都不会做。可是最近两百年,讲经的人少了,到民国年间,真正讲经讲得好的大概不超过二十个人,全中国。到现在,大概十个都找不到了。所以众生愚痴、迷惑,敢造这个重罪,果报现前,后悔莫及。这些事情我们都要知道。”“善导大师说,毁谤佛法,为什么愿文上加这一句?因为五逆十恶、谤法,这是极重的罪业,阿弥陀佛愿文里头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念佛人不要造这个罪业。造这个罪业,临终忏悔他还是能往生。善导大师的话有意思,善导真的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那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五逆十恶,毁谤净土,毁谤大乘,临终忏悔,临终认错、忏悔,还是能往生。这才是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普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本愿。不是不通忏悔,真忏悔他就是好人,恶人已经成了善人,佛一定来接引的。”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谤佛”、“谤法”、“谤僧”、“谤大乘”、“谤三宝”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6日
...德。并忏悔法。若有闻者。获福甚多。广利有情灭除罪障。汝今应知此之胜业。皆是过去赞叹发愿宿习因缘。及由诸佛威力加护。此之因缘当为汝说。时诸大众闻是法已。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尔时世尊住正分别。入于甚深微妙静虑。从身毛孔。放大光明。无量百千种种诸色。诸佛刹土。悉现光中。十方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作十恶业五无间罪。诽谤三宝。不孝尊亲。轻慢师长婆罗门众。应堕地狱饿鬼傍生。彼各蒙光至所住处。是诸有情见斯光已。因光力故皆得安乐。端正姝妙。色相具足。福智庄严。得见诸佛。是时帝释一切天众。及恒河女神并诸大众。蒙光希有。皆至佛所。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天帝释。承佛威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邪倒有情。曾所造作业障罪...(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处 常为国王
辅相大臣 之所恭敬 非于一佛
五佛十佛 种诸功德 闻是忏悔
若于无量 百千万亿 诸佛如来
种诸善根 然后乃得 闻是忏悔
业障灭品第五
是时世尊。善正分别入于深法妙有名禅。从于毛孔放种种光。无量百千种色皆从身出。因此光内一切诸佛刹土悉现光中。于十方恒河沙。譬喻算数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所作十恶。五无间业。诽谤三宝。不孝父母及沙门婆罗门。轻慢尊长。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各各蒙光至所住处。是诸众生见斯光已应念安乐。因光力故是诸众生端正微妙。色相具足福德庄严。皆得亲近诸佛世尊。
是时大众与天帝释及恒水女神。皆来会所却坐一面。
于是天帝释承佛神力。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众生。是诸业障云何忏悔而得解脱。 ...(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谊普听,没失人身,堕无择狱,处于其中,具足一劫,又无央数,过是之限,若罪竟已,常在痴冥,假令得出,于地狱中,便当堕于,禽兽畜生,为狗蛊狐,其形燋悴,当入人宅,或复见害,设有憎恶,佛经典者,其色变异,黯A黕如墨,罪之所为,颜常若漆,身体羸瘦,而无润泽,为诸品类,所见贱秽,瓦石打掷,
啼哭泪出,其人常被,挝捶榜笞,饥渴虚乏,躯形瘦燥,当坠畜生,骆驼驴骡,常负重担,而得捶杖,心中燠燶,厄求刍草,谤佛斯经,获罪若此,虽得为人,身疽癞疮,状貌痤陋,肌色伤烂,假使行人,县邑聚落,童子轻易,戏弄叉踏,其愚騃子,若后寿终,即当堕生,边夷狄处,当为含血,蠕动之类,或为聋哑,不得自在,假使诽谤,此经获罪,常多疾病,体生疽虫,无数之命,唼食其躯,心常忧瘀,疾不离己,告舍利弗,不信此经,彼男子者,无黠无明,所在悭贪,性常馋[口+斥],生盲无目,人所弃捐,人坐不信,于佛大道,口中常臭,恶气外薰,鬼神厌魅,详...(第0134部~正法华经十卷)
...人师并诸沙门。或有沟港频来不还应真。或有开士。建大弘慈将导众生者乎。斯福难量。其若海矣。难称其犹地也。佛言。善哉。阿难。真如所云。佛时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如沤昙华时一有耳。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承行。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四
戒度无极第二凡十五章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余盗窃。淫劮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元恶。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二七)
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多伪善而潜行邪。王以佛戒观察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菩萨年耆。怀正真弘影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获为帝王。寿齐二...(第0139部~六度集经八卷)
...藏处求辄得之。佛言。如是。今闻是经后世归之犹取藏宝。如佛于此道眼睹之。其今现世闻是经法欢喜信者受持讽诵。后世必获亦如是。阿难。汝坐佛前。听是深经
讥谤品第十七
尔时阿难白佛言。其闻是经而不信乐。呰毁诽谤罪何所趣。佛告阿难。汝且默然用是问为。阿难白佛。愿佛说之。若不信者。闻诽谤罪或能自改。佛言。得五逆罪。又复加害三千大千世界人命。其罪云何。阿难言。甚多甚多。天中天。凶殃无量。佛言。诽谤法者。罪至于此。若复有人破坏损毁恒边沙等佛之塔寺。佛泥洹后火烧寺舍。罪宁多不。答曰。甚多甚多。天中天。是辈之人不当见闻。佛言。阿难。当为其人现说此罪。若复有人毁乱灭尽过去当来现在佛法。其罪如何。阿难言。其罪甚深不可称计。佛言。谤是经者其殃如斯。若止余人使不学者。罪当奈何。佛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修行十善。又发无上正真道意。若有一人尽挑其眼。彼罪何如。阿难言。其罪甚多甚多。天中天。无央数劫中常...(第0146部~阿惟越致遮经四卷)
...卷第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法得忍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内忍圆满。二者外忍圆满。三者法忍圆满。四者随佛教忍圆满。五者无分限忍圆满。六者无分别忍圆满。七者不待事忍圆满。八者无恚忍圆满。九者悲忍圆满。十者誓愿忍圆满。云何菩萨内忍圆满。善男子。谓诸菩萨于内所有忧悲苦恼。能安忍住心无逼迫。是名菩萨内忍圆满。云何菩萨外忍圆满。善男子。谓诸菩萨闻他粗言骂詈毁呰父母亲属阿遮利耶邬波驮耶。及闻诽谤佛法僧宝。菩萨闻已不起嗔恨反报毁呰。亦不为彼嗔恚随眠之所随逐。堪忍彼恼能安隐住。是名菩萨外忍圆满。云何菩萨法忍圆满。谓诸菩萨于佛所说素怛缆中一切甚深微妙法义。无来无去自性寂静。离分别取自性涅槃。菩萨闻已不惊不怖。作是思惟。我若不了诸深妙法。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是因缘摄取诸法。思惟修习心生信解是名菩萨法忍圆满。云何菩萨随佛教忍圆满。谓诸菩萨若起嗔恚为损害时。菩萨自应如是思惟。而此嗔恚从何...(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信心。阿难。如是人等难可解悟。
尔时世尊默然而住。是时阿难承佛神力。问文殊师利言。如来何故默然而住。文殊师利答言。于末法中。后未来世多有众生。在于彼世成就如是心。不信法不能解了。是故如来默然而住。阿难言。复有众生能信如是法不。文殊师利答言。亦有众生少能信者。阿难。少有众生能识于宝。多有众生不识是宝。阿难。少有众生能生信解。如是说法城邑聚落。多有众生弃舍不信。何以故。是彼众生宿世因缘。本作谤法罪业障故。阿难言。唯愿文殊。当令是诸众生信解所说。文殊师利言。汝当问佛。佛自为汝分别解说。尔时阿难白佛言。惟愿世尊。时为我说。族姓男女少信解者。彼得闻已生大欢喜。尔时世尊遍观四方面门出舌。普覆三千大千世界。从其舌根出大光明。遍照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各于十方恒河沙世界。尔时四众。以佛神力亦见东方恒河沙世界诸佛同说此法。亦皆遥闻不增不减。如是次第十方世界亦复如是。于是世界诸...(第0153部~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菩萨便持威神之力。随其人数。以化人补其处将人持去。其人得脱大欢大喜。便饮食令饱与衣被。为说经道。其人得脱喜乐。皆发意求佛道。二十七者若有斗诤变讼。若诤钱财。若诤田宅。菩萨于中央两分和解。若有不足持钱财。义为和解给足与却。后为说经道。令发意索佛道。二十八者沤和拘舍罗。菩萨常端正示现于人作丑恶。二十九者现身作可怜沙门教人。转复作白衣行教人。三十者菩萨行沤和拘舍罗。远离在外余道。随其被服言语于其众中。诽谤佛。诽谤法。诽谤比丘僧。稍稍持经法。教化引着佛道中。三十一者稍稍教人。般泥洹亦复随之。般泥洹即复化出异方现。三十二者行沤和拘舍罗菩萨。自在所喜而化现。若化出作罗汉。若复化出作辟支佛。若复现作菩萨。若复化现作佛。是为沤和拘舍罗三十二事清净如是。佛说般若波罗蜜时。伅真陀罗及眷属。及诸天龙阅叉犍陀罗九万三千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佛俱来者八千菩萨。悉得无所从生法乐忍。伅真陀罗王。得明慧三昧。闻...(第0157部~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三卷)
...一。如今我所舍利弗也。何以故。我知是人于我信解。以我慢故不舍是见。尔时胜志语文殊师利。后末世中多有比丘起增上慢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后末世中法欲灭时。增上慢者甚为难得。何以故不能修行得四禅故。得四禅已起增上慢。后末世中法欲灭时。诸比丘等不能住心况得四禅。是故善男子。后末世时增上慢者甚为难得。又善男子。增上慢者凡有二种。何等二。一者信见。二者禅慢。起禅慢者。为于利养及名称故起增上慢是。信见者。起增上慢谤佛正法是。增上慢者当堕地狱畜生饿鬼。胜志问言。文殊师利。欲知他心是增上慢。当云何知。文殊师利言。凡夫人者欲得涅槃实非罗汉。若闻是说惊畏恐怖。当知此是凡夫之人增上慢也。非是如来实阿罗汉。若从他闻惊畏恐怖。当知是人即是凡夫是增上慢非是罗汉。是犹能净报所施恩然非罗汉。若无一切结使烦恼。彼无所依是世福田。若有一切结使烦恼。则有所依非世福田。若在是中。当知是人为增上慢。一切诸法摄入涅槃若于是中分别观察。当...(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众生故,不应食肉。
“复次,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不应食肉。何以故?大慧,言菩萨者,众生皆知,是佛如来慈心之种,能与众生作归依处。闻者自然不生疑怖,生亲友想、善知识想、不怖畏想,言得归依处,得安隐处,得善导师。大慧,由不食肉,能生众生如是信心。若食肉者,众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间无可信者,断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食。
“复次,大慧,我诸弟子,为护世间谤三宝故,不应食肉。何以故?世间有人见食肉故,谤毁三宝,作如是言:‘于佛法中,何处当有真实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舍于圣人本所应食,食众生肉,犹如罗刹食肉满腹、醉眠不动;依世凡人豪贵势力觅肉食啖,如罗刹王惊怖众生。’是故处处唱如是言:‘何处当有真实沙门、婆罗门修净行者?无法,无沙门,无毗尼,无净行者!’生如是等无量无边恶不善心,断我珐輪,绝灭圣种,一切皆由食肉者过。是故,大慧,我弟子者,为护恶人毁谤...(第0172部~入楞伽经十卷)
... 如女怀胎藏, 虽有不可见,
蕴中真实我, 无智不能知。
如药中胜力, 亦如木中火,
蕴中真实我, 无智不能知。
诸法中空性, 及以无常性,
蕴中真实我, 无智不能知。
诸地自在通, 灌顶胜三昧,
若无此真我, 是等悉皆无。
有人破坏言, 若有应示我;
智者应答言, 汝分别示我。
说无真我者, 谤法著有无;
比丘应羯磨, 摈弃不共语。
说真我炽然, 犹如劫火起,
烧无我稠林, 离诸外道过。
如酥酪石蜜, 及以麻油等,
彼皆悉有味, 未尝者不知。
于诸蕴身中, 五种推求我,
愚者不能了, 智见即解脱。
明智所立喻, 犹未显于心,
其中所集义, 岂能使明了?
诸法别异相, 不了唯一心,
...(第0173部~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众生。是如意自在因。常说三宝教化众生。是信自在因。称诸一切众生所求应时给与。是愿自在因。常行法施不为利养名闻恭敬。是智自在因。常为众生说诸如来及诸众生真如平等法身为体非饮食身。是法自在因。大王当知。得命自在故。对治一切生死怖畏。得心自在故。对治一切烦恼怖畏。得物自在故。对治一切贫穷怖畏。得业自在故。对治一切恶道怖畏。得生自在故。对治一切生缚怖畏。得如意自在故。对治一切追求怖畏。得信自在故。对治一切谤法怖畏。得愿自在故。对治一切心念缚怖畏。得智自在故。对治一切疑刺怖畏。得法自在故。对治一切大众怖畏。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自在。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修正行 为利诸群生
是故诸法中 一切得自在
念护诸众生 不行杀盗心
是故于财命 生处常自在
常行禅法施 永断诸恶因
心业无障碍 生处常自在
常念菩提本 ...(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于恶行诸众生 及以毁破禁戒者
如是诸恶比丘辈 不能闻是三昧经
勇猛修行诸梵行 其心无有诸秽浊
常为诸佛所加护 此经当入彼人手
若人于诸无量佛 给侍恭敬修供养
是人当生末世中 此经堕在彼人手
若人在于过去世 于外道中行恶行
彼人闻是修多罗 其心不喜起嫌恶
于佛法中得出家 不为涅槃求活命
以悭嫉妒而自缠 彼必诽谤佛经典
贪着他家起悭吝 为魔波旬所加护
专求利养破禁戒 于佛法中必不信
往昔不殖于善根 未得智慧起高慢
依止我见愚凡夫 亦于末世心无信
于其世间禅定中 便谓已得果证想
自谓罗汉食他供 彼必谤佛胜菩提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谁能于此起勇猛 在于末代恶世中
正戒正法毁坏时 显说如是修多罗
童子悲号而起立 叉手合掌发是言
我于今朝师子吼 在于最胜法王前
我于如来灭度后 在于末代恶世时
弃舍身命不吝惜 广弘如是修多罗
能忍愚夫语言道 不实诽谤极损辱...(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我心得解脱 一切种物中
能体知其性 而起于智慧
于千亿佛刹 我于中现化
为众生说法 是故不可见
无相无状貌 犹如于虚空
我身不可说 语言道断故
法身大雄猛 其身从法生
曾无有色身 说之以为佛
若说于此身 闻已生欣乐
彼诸魔波旬 不能得其便
闻是深妙法 而不生惊怖
不以活命故 诽谤佛菩提
千亿修多罗 如实智演说
为众生照明 彼彼所至处
童子。是如来应正遍知。若欲知如来色身相业者。终不能知若青若青色若青相似若青相貌。若黄若黄色若黄相似若黄相貌。若赤若赤色若赤相似若赤相貌。若白若白色若白相似若白相貌。若红紫若红紫色若红紫相似若红紫相貌。若颇梨若颇梨色若颇梨相似若颇梨相貌。若火若火色若火相似若火相貌。若金若金色若金相似若金相貌。若电若电色若电相似若...(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无命亦无人
其人终无有贪着 行一心者无所想
以知无人无我法 终复无有于所愿
悉晓诸空之法事 于众所用终不着
其人终无贪着念 于佛常有净信意
其人终无诤讼事 独处行者空众用
其人为住于佛道 便持如来诸所法
佛语童子。菩萨在独处行有十事。何等为十。一者有清净意。二者无有欲。三者念诸佛。四者信行。五者不疑慧。六者有反复于诸佛。七者不诽谤法。八者寂寞行。九者得调住。十者智四解事。童子。是为菩萨独处行十事。佛于是说偈言。
终无有爱欲行 常有清净之意
便奉无所欲事 于独处一心行
思念普世间明 其人转而成信
于智慧一无疑 佛慧不可思议
于诸佛有反复 佛终不弃捐法
即而作寂定行 便为住于寂法
其人即得解事 独自乐于树间
便弃损于财利 在一处而行道
...(第0188部~月灯三昧经一卷)
...,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第0194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是诸大众。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闇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第0200部~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
...余殃罪盖所蔽。而今此辈诸族姓子不得总持。是故贤者嘱累汝等。郑重告敕。闻是经典面见法师。为人班宣咸共供养。不当愁忧心怀毒害。况复遥闻生恶心耶。佛言。族姓子。假使有人皆取众生挑其两眼。斯罪虽重尚可堪任劫数尽竟。若有害意向于法师。罪之劫数复过于彼。假使有人皆取众生好斗诤者。和谐别离广令安隐。若见法师一心住前。是诸功德过于和合。众生斗诤令得安隐。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万倍。不及悦颜住菩萨前。所以者何。其有诽谤法师者。则谤如来。欲得供养于如来者当奉法师。欲敬如来当顺法师。欲礼如来当礼法师。所以者何。诸菩萨等皆从法生。从诸菩萨成一切智。因一切智成佛世尊。菩萨所起因兴道心不以住欲。在于尘劳得稽首礼。由无所生则无所住。净修梵行见稽首礼。不以无色三昧正受礼于无色也。不以余殃而就所生。所愿自在。因其所愿而往生矣。已得解脱一切愚冥凡夫之行。欲令菩萨有余殃者。犹使虚空有其色像。譬如族姓子。阿耨达龙王欲见诸龙游戏之时...(第0238部~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
... 第0239部~佛说谤佛经一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39部
佛说谤佛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佛说谤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八十千。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离忧悲。在大会坐。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智光明菩萨摩诃萨。梵雷谤佛经一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39部
佛说谤佛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佛说谤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八十千。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离忧悲。在大会坐。师子游戏菩萨摩诃萨。智光明菩萨摩诃萨。梵雷音响云声菩萨摩诃萨。善作功德宝华光明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云雷音声菩萨摩诃萨。光明威德名闻菩萨摩诃萨。无边智聚思惟庄严菩萨摩诃萨。无边宝华名称菩萨摩诃萨。智慧光明辩才说意菩萨摩诃萨。此十菩萨摩诃萨集在会坐。已于七年为陀罗尼精...(第0239部~佛说谤佛经一卷)
...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不畏行。得陀罗尼。阿僧祇劫法忍成就。得无生忍种种辩才。能知一切智智之门。能说法门。能知众生深心信解而为说法。
尔时不畏行菩萨摩诃萨。从坐而起整服一厢。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大德。此众会中十善男子。已于七年为陀罗尼精勤修行所愿不成。舍离佛法而作俗人。善哉世尊。如方便说。此善男子令速解知。
尔时世尊告不畏行菩萨言。善男子。当知如是十善男子。未曾得闻谤佛法门。此善男子曾谤佛来。是故不能速疾得通。尔时不畏行菩萨摩诃萨。即以偈颂问如来曰。
我今问仁曰 光明之法王
若行菩萨行 恶业云何净
无量胜智名 十力无障智
解脱无戏论 说菩萨净行
我问无量智 我问断恶意
我问无比尊 云何菩萨行
已脱一切缚 离烦恼破魔
知众生心意 愿说菩萨行
如华开笑面 有有行欲断
说法断有意 愿说菩...(第0239部~佛说谤佛经一卷)
...
能与无量乐 善功德善行
于一切世间 作利益安乐
已于无量世 为舍所爱物
象马宝百头 无量妻子舍
以忍自调伏 乐戒功德行
决定勤精进 意常不忧恼
百种苦已尽 所求事究竟
愿如应说法 除断众生苦
愿说离三垢 云何离不善
愿说菩萨行 调御益众生
尔时世尊告不畏行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十菩萨本曾谤佛。不畏行菩萨言。世尊。云何谤佛。佛言。不畏行。此十菩萨乃往过去第三十劫。有佛号曰观世自在如来应正遍知。出焰世界。不畏行。今此会中十善男子。于彼观世自在如来入涅槃后。皆作大姓大富长者。造五百寺。于一一寺置千比丘。时有法师。名曰辩积。得陀罗尼。坐法座上为众说法。五千诸佛皆与辩才。八万亿天守护供养。辩积法师一说法时。七万众生悉皆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万众生得须陀洹果。善男子。彼时有王。名曰月得。自共五百婇女相随。俱往供养辩积法师...(第0239部~佛说谤佛经一卷)
...
善男子。汝应善知如是法门。我今已说。既得闻已。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所有恶业过彼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于千分中亦不等一。于百千分阿僧祇分。若歌罗分。若数分中不等其一。于譬喻分乃至忧波尼沙陀分。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善男子。若有悕望供养佛者。彼人则应供养法师。若有悕望供给佛者。彼人则应供给法师。若有悕望礼拜佛者。彼人则应礼拜法师。何以故。以从菩萨生一切智。以从菩萨生诸佛故。善男子。菩萨何曰发菩提心。既发心已不住欲乐烦恼不染。不住一切非梵行事。应如是知。如是菩萨入无色定不生无色。何以故。菩萨不随三昧力生。以愿力生。如是菩萨解脱一切毛道凡夫愚痴人行。若有能见虚空色者。彼人能见菩萨烦恼。
...(第0239部~佛说谤佛经一卷)
...所以者何。此经即是一切大病之良药也。此经能断一切诸毒。大陀罗尼是大三昧。此经即是涂末烧香微妙净华。善男子。汝今当然大智慧灯。破诸众生狂愚黑闇。而诸众生常言。如来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磨灭法。如是众生即是饮毒被大毒箭。澹饮发动狂醉失心无明所覆。声闻缘觉如羸老牛。是故汝当广宣分别如来功德。以实相油润益慧灯。开发慧眼除无明闇。若言如来真实出生输头檀舍。出家学道修集苦行坏魔兵众。坐于道场成菩提道。当知是人即是谤佛。宁当断首拔出其舌。不应出此虚妄之言何以故。非是善解诸佛如来秘密语故。若经中言沙门瞿昙。当知是语即是密语。善男子为众生故示现神足。当知即是佛之真子。善男子。汝则已为得大果报。授与声闻辟支佛等。吐药下药熏药眼药治诸病药。何等是药。所谓大乘方等经典。当知是经即是诸经转轮圣王。何以故。是经典中宣说众生实性佛性常住法藏。众生不解乃至一句一字。汝今当听。听已即当为汝法藏。汝复当观是经境界。善男子。此经中...(第0240部~大方等大云经一卷)
...成就第一义。彼诸众生依我信法增长善法。而取非义为义智不增长。智不增长者离诸善法。于闻法众生住持是法法住持。非义为义堕于邪见。彼诸众生以取无法法相无义义相。以取无法法。非义义相。是故彼诸一切众生。依不正见离诸善法。应知成就第一义。复有众生。于彼邪见人边闻法。说如是言诸法无体。不生不灭寂静涅槃。惊惧怖畏而说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是故彼诸邪见众生。谤诸修多罗说诸修多罗。毁诸修多罗言是非法。而彼众生因彼谤法得无量罪。成就无量极恶罪业。成就第一义。是故我说谤法众生。见无诸法亦无于义。依义说法成就无量极恶罪业。亦令无量诸众生等多生罪业。成就第一义。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清净罪业。不熟身业多不信法。不能集彼功德智慧。不直心不随顺直心。而依自见邪智分别是法非法。是法可取是法可舍。彼诸众生虽闻我法。不得我意不生信心。亦复不能如实知我所说之意。是故彼诸一切众生。于诸非法生于法想。于诸非义生于义想。执着非法生是法想。执着非义生是义想。而作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而彼...(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而依自见邪智分别是法非法。是法可取是法可舍。彼诸众生虽闻我法。不得我意不生信心。亦复不能如实知我所说之意。是故彼诸一切众生。于诸非法生于法想。于诸非义生于义想。执着非法生是法想。执着非义生是义想。而作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而彼邪智如是解故。而谤诸法不顺诸法。毁呰诸法轻论诸法。于正法中加置邪法。为灭修多罗。为坏修多罗。为不行修多罗。为不说修多罗。于信修多罗者生怨家想。彼诸众生先有无量罪业重障。复因谤法而谤于人。转更增长无量罪障。而彼罪障根本之罪不可说尽。何况复加谤法之罪。堕大地狱无有出期。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说其岁数亦不能尽。成就第一义。我今善说如是诸法。善示善清净善说众生如是种种异信种种异见。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无法体不生 本寂静不灭
自性涅槃法 是故我说常
三种无体相 第一义无体
若能知我意 是人得解脱
一道法进趣 诸众生解脱
是故一乘法 随闻差别说
诸众生无量 为身求涅槃 ...(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 于是大神妙天王与八十亿净居天人。营从围绕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叉手自归。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斯经典其号名曰济诸方等学。过去诸佛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讲说。今日大圣惟当垂哀重为散意。多所愍哀多所安隐。使如来法训诲久存。时佛默然可大神妙天王所启。天王见佛默然可已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阿逸当知。诸过去如来至真等正觉。无不讲说此济诸方等经典之要。当来现在十方世界如来至真皆亦说是。其不宣斯谤佛违经毁诸圣众。所以者何。若说此经有无益想谓不备悉。为诽谤佛违失经典毁呰圣众。毁三宝者必归地狱。是故弥勒。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学菩萨乘。通畅诸经众他异法。尔乃分别演众经义。若欲周备不阙文字。随正典教不自损己。又仁弥勒。宜当专精思惟是门。然后末世摄护正法。弥勒应曰。惟然世尊。诚如圣教。当传神旨不敢违命。
佛复告弥勒菩萨。如来至真某日于夜得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至于无余泥洹界。灭度日夜如来至真。宁有缺漏意误忘乎。宣恶念非瑕疵行耶。弥勒报曰。无也世尊。复...(第0248部~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弥勒应曰。惟然世尊。诚如圣教。当传神旨不敢违命。
佛复告弥勒菩萨。如来至真某日于夜得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至于无余泥洹界。灭度日夜如来至真。宁有缺漏意误忘乎。宣恶念非瑕疵行耶。弥勒报曰。无也世尊。复谓阿逸。如来某夜成最正觉至灭度日。所可讲说皆实至诚。顺时应宜而无虚妄。佛言。或有愚人。不别如来善权方便。不觉真实诚谛之言。反传狂语出意自说。此事合义此义不合。以是比类诽谤正道。若诽谤经则为谤佛。吾谓此党必归地狱。佛言弥勒。当来末世五浊之俗。余五十岁当有四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志学菩萨。慕本所誓外异学意。奉事如来。见佛所说法律出家。修为沙门谦敬种姓。其人所志惟求利养毁坏种姓。贪嫉室家乱其居业。面无好色志慕小意。性不开解不能宽泰。不坏情欲多求汲汲。远于一切诸法门行三昧正定。常住谀谄心念各异言行不同。贪其种姓依有势者。见诸明智晓了法藏谓之无知。己无所知自叹有慧。己无聪明自叹聪智。因猗佛...(第0248部~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罪福轻蔑诸行。复称己言。如今吾说悉佛所教。净命比丘所可演者。猗着杂碎志性不清为人秽浊。谁本为彼比丘作字号净命者实不清净。所以者何。受取众华取众华已而服食之。亦受名香诸杂涂香亦服食之。彼学愚冥痴无所知。吾身学来久修梵行。彼适新学而受其诫。从来未久勿得信之。又其比丘放逸自恣。众人横敬一心悦豫归净命比丘。其法比丘作是谤毁宣其恶行。众人不信不从其教。其法比丘用怀毒心诽谤智士。寿终之后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呰正法。在地狱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后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然后于世见六十三垓诸佛正觉。在诸佛所常为法师。世世所生普成五通。皆为诸佛所见教敕。悉解诸法说清净义。佛告阿逸。欲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则我身是。吾于彼世所更如是。
...(第0248部~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正真之行。无等伦行则菩萨行。无所受行为菩萨行。无所著行亦无不着是菩萨行。如是文殊。菩萨所行为无轻慢。吾以随时分别宣说。诸法难见亦难晓了。是故文殊。诸贤一切当修寂然无放逸行。顺从正士坚固之行。常怀慈心不为嗔害。以住诸法修等行者则从佛教。佛无数劫遵习此道。以权方便而颁宣之。有无智人各怀异意堕大艰难。当兴讥谤谤讪经道。非如来所宣。毁呰法者不觉微失坐不护口。或自心念是事嘉快。或谓不快故诽谤法。以诽谤法则诽谤佛。已诽谤佛则毁圣众。口横说言。是事为应是事不应。如是言者为诽谤法。为诸菩萨讲说此事。为诸声闻演如是教。口说此言为诽谤法。诸菩萨等当学此法。当舍此法不当习学也。妄说如此为诽谤法。某有辩才某不辩才。某性便利某性讷钝。妄有讥诃。说经如是为诽谤法。若以宣言。值佛世时可得总持。不值佛世不得总持。为诽谤法。虽以修行逮得总持。所逮总持未必清净。若说如是为诽谤法。求法师短瞻其法则所行缺漏。为诽谤法。不信法师所行具足。假使法...(第0248部~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不应学。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修行法。声闻之人亦不应学不应听受。辟支佛法亦复如是。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有言说。声闻辟支佛不应听受。彼此言行更相违背不与修多罗相应。于如实说真解脱法不能信受。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况解脱。阿逸多。我今说法随其信心而调伏之如恒河沙。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随顺说法利益众生。不为实非菩萨而作菩萨相者。亦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其二说人或作是言。是菩萨应学是不应学谤佛法僧。是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设令得出生贫穷家。至于后时虽得授记。五浊恶世成等正觉。如我今日于是生死五浊世中成于佛道。以是因缘汝应谛听。应当信知。随顺恶友所行如是。阿逸多。我念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曰无垢焰称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是时彼佛寿命八万那由他岁为众说法。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法中。有一比丘名曰净命。总持诸经十四亿部大乘...(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等善男子。此贤劫最后佛所当获无生法忍。复于后时过三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善男子。若菩萨见余菩萨。不应生于彼此之心。当如塔想如见佛想。是故菩萨见余菩萨。莫作异念谓非佛想。若起异念为自侵欺。当受持此莫作异想共相和合。我今观初发心菩萨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诳十方现在一切无量阿僧祇诸佛。是故善男子。菩萨未来于五浊世中。得陀罗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渧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弥勒。我忆过去于阎浮提学菩萨时。爱重法故为一句一偈。弃舍所爱头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如彼愚人专为名闻耽着利养。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闻耽着利养。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观此谤法之人。成就如是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
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若彼愚人于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于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谤余菩萨等。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着。若有众生起执著者...(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活命。虽有善行经于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阿逸多。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胜佛。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不应为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佛言。如是须菩提。以无著心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不自赞毁他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观愚人起我我见。无惭无愧为爱亲戚。贪求活命好受他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
复次阿逸多。菩萨于一切法于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于一切辟支佛法...(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师利。作此说者与法相违。何以故菩萨行法具足甚难。无著行是菩萨行。无我我行是菩萨行。空行是菩萨行。无相行是菩萨行。文殊师利。如是等行是菩萨行。学菩萨者如是受持。若彼愚人心怀邪见。当知是人不了我法。文殊师利。汝等诸菩萨守护身口。于不善法勿令放逸。坚固其心使不退转。为诸众生具足说法。亦当自身住于法中。我从久远阿僧祇劫。具足成就无上菩提。以善方便广为人说。令诸众生远离恶趣。文殊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住。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谤法。以谤法故言得陀罗尼者是不净法。于真法师毁谤所修。复谤法师虽有解慧不如说行。复谤法师行违于道。复谤法师身不持戒。复谤法师心无智慧。复谤法师意无明解。复谤法师言无辩了。复于如来所说文...(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生说。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若有乐智众生为说智法。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若有乐慈众生为说慈法。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佛告文殊师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罗蜜道。彼愚痴人在所言说。不依如来真净教法谤佛正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愚人以近恶友现身起谤。如是世尊。以何因缘能免斯咎。佛告文殊师利。我于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后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文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悟者能令觉悟。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于恶道。是诸菩萨明受我法。然后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佛告文殊师利。有四平等法。菩萨当学。云何为四。...(第0249部~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
已过怨结诸怖畏 故我稽首问瞿昙
云何法是菩提因 云何名障名为果
惟愿慈善大悲尊 怜愍我等分别说
是时世尊唱言。善哉阿难。能问如来甚深大义。汝行利益多众生故。为令人天得道安乐。汝今谛听。至心渴仰恭敬信受。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阿难。世间中有三品众生。一者著有。二者着无。三者不著有无著有者复有二种。一者背涅槃道无涅槃性。不求涅槃愿乐生死。二者于我法中不生渴仰诽谤大乘。阿难。是等众生非佛弟子佛非大师非归依处。如是人等已住愚盲。必堕崄怖大闇之中。于旷野地更入黑秽棘刺稠林。以生死缚作于后际。落阐提网不能自出。着断无者亦有二种。一者行无方便。二者行有方便。行无方便复有二人。一者在佛法外九十六种异学外道。如支罗歌波育婆等。二者在佛法中能生信心。坚着我见不爱正理。我说此人同彼外道。复有增上慢人。在正法中观空。生于有无二见。是真空者。直向无上菩提一道净解脱门。如来显...(第0255部~无上依经二卷)
...不惊怪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行有方便亦有二人。一声闻乘。唯修自利而不能为利益他事。二缘觉乘。少能利他少事而住少得云足。不著有无者。最上利根修行大乘。是人不着生死如。阐提不行无方便如。外道不行有方便如。二乘云何而行。观于生死及涅槃界平等一相。至得正道其心安止。住无住处清净涅槃。游行生死不被染污。修大悲心以为根本。志力高强坚住不动。
佛言。阿难。若人贪着三有诽谤大乘。名一阐提堕邪定聚。若人着无行无方便堕不定聚。复有着无行有方便。不著有无行平等道。名正定聚。阿难。不著有无修行平等。惟除此人余有四人。一者一阐提。二者外道。三者声闻。四者缘觉。有四惑障。不能证得如来法身无上菩提。何者为四。弃舍大乘是阐提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信乐大乘真法。于一切处谬执我见。是外道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法。于生死中厌畏疲极是声闻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破虚空...(第0255部~无上依经二卷)
...乘超过独觉乘等最上无比。故曰大乘。
佛说如是大乘名义体用殊胜诸功德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空中天乐百千万类。不鼓自呜。诸妙天花缤纷乱堕。无量天子无数声闻。闻此法音睹斯瑞应。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百千俱[并*氐]新学菩萨。同时证得无生法忍。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此法门甚为希有。能普利乐一切有情。当以何名奉持流布。佛告阿难。此经名为称赞大乘功德。亦名显说谤法业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时薄伽梵说此经已。阿难陀等无量声闻。德严华等无数菩萨。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0272部~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已。后生人中盲聋喑哑病癞不具。此等众生命终之后经无量生。方得值遇如来亲承供养。于诸佛所还复得闻大乘经典。纯一无杂。尔时如来于诸毛孔普出言音。一一毛孔出无量亿百千法光。复生无量法音偈赞。时此会中若有声闻则闻声闻乘法。若有缘觉乘人则闻缘觉乘法。若有大乘行人则闻大乘妙法。鸟狩之类各随其音而闻佛法。于此会中所有众生。过去未曾耳闻佛法。皆见如来默然不语。其余众生过去曾谤大乘经故。虽于多劫堕在地狱饿鬼受苦。由谤法时大乘入耳。是故佛所亲闻大乘心生欢喜。而发无上菩提之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夫人白佛言。所说大乘何故名为大乘。何故说为大乘。佛言。夫人。善哉善哉。夫人深乐大乘。以是义故。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乘名号。所谓一者令人深乐。是名大乘。二者不动。是名大乘。三者无过。是名大乘。四者无量。是名大乘。五者如四大海。是名大乘。六者金翅及紧那罗摩睺罗伽杂类所敬。是名大乘。七者乾闼婆所赞。是...(第0273部~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
...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第0291部~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校量。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曼殊室利菩萨言。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五十四。或二十七或但十四。此乃数珠功德差别。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
尔时曼...(第0292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然后系念念药王药上二菩萨清净色身。若有念是药王药上二菩萨者。当知此人已于过去无量劫中。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于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是时东方一切诸佛。即皆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第0301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
...即得和解。诸有国土王都城邑灾难起时。应结道场牛粪涂地香汤遍洒于场四角各置一瓶。于其瓶中置花及水。以新净草敷布场中。用美果食陈列其上作面灯盏香油净炷然置四隅。以众名花遍散场内。烧上妙香而为供养。其诵咒者。香汤沐浴着新净衣。坐鲜洁座端身正念诵此咒心。主若至诚灾难便息。诸有疾疫妖崇等处。咒瓶中水洒处及身。一切灾患皆悉除灭。若被魇魅。以瓶中水磨栴檀香。咒三七遍用涂心上。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4:07:36
|
只看該作者
魇魅便息。若常念诵此神咒心。四重五逆谤法等障咸得除灭。欲护国宅使无灾厄。应取莲花一百八枚。各咒一遍投火坛内。供养贤圣。灾厄并息国宅安隐。若欲令他慈心于已不生嫌嫉。应取栴坛一百八枚。并长二寸各咒一遍。投火坛中供养贤圣。能令彼人愍已无恨。若恐疾疫鬼魅着身。应取社耶药毗社耶药。那矩梨药健陀那矩梨药。婆刺尼药唵跋耶波尼药。因达罗波尼药。健陀毕利样瞿药。[多*頁]揭蓝药斫讫罗药。莫诃斫讫罗药毗瑟怒讫烂多药。素摩罗时药苏难陀药。阇延底药白檀香药...(第0312部~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昧耶中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三昧耶。是一切如来广大真实神变解脱檀印三昧耶。是毗卢遮那如来广大解脱坛印三昧耶。是不空观最上心印三昧耶。但令读诵。则得出世最上真实心三昧耶悉地成就。此三昧耶。复是一切如来神通加被授记别处。我今已得如来神通印持加被。欲对佛前为与一切持真言者。获得最胜悉地故说。为与哀愍一切有情。灭除三世一切罪障。度脱无明生死故说。摧灭遮止一切地狱饿鬼傍生诸趣故说。为与一切邪见傲诞匮法有情。解治谤佛谤法谤菩萨声闻独觉逆罪故说。世尊若有有情怖诸罪业。能常昼夜具持仪式。读诵受持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忏悔诸罪持净戒者。或有书画见闻随喜乐供养者。或有具见此经典者。世尊如是等人。皆得解除无明贪嗔愚痴嫉妒我慢邪慢重罪盖障诸鬼神病种种业报差别等病。王难贼难刀杖禁闭水难火难雷雹霹雳虎豹狐狼蚖蛇蝮蝎诸兽象龙。一切灾难不相灾害。一切恶风雷雹霹雳坏苗稼者亦皆除灭。世尊于此三昧耶志愿成者。忏重罪者。不应于此真言教...(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音。会下苦行仙众。诸天子众。执持宝花曲躬而立。面向观世音菩萨供养。其塔行上横行及左右竖行。五十四佛结加趺坐师子宝座。观世音座右。持真言者跪坐瞻仰菩萨。一手持数珠一手执花香炉。世尊此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三昧耶。不思议观陀罗尼真言出世解脱曼拏罗像。名一切菩萨摩诃萨所敬礼处。亦名一切如来目所观察菩提道场大秘密像三昧耶。若有苾刍苾刍尼国王王子后妃婇女大臣僚佐婆罗门及诸人民。观瞻斯像欢喜信向种种供养。所有谤佛谤法。谤诸菩萨声闻缘觉无量重罪。应堕阿毗地狱住者。皆得消灭。获清净身摄受相应。即譡承事供养十方九十九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如来应正等觉。坐菩提场转大珐輪。福聚功德。即当承事供养补陀洛山宝宫殿中。一切诸佛菩萨大众福聚功德。若有有情信心清净。合掌观睹赞叹礼拜。即得无量大福德蕴摄受相应。观世音菩萨忆念加被。当得一切如来神通。摄持身意六根清净。贪嗔嫉妒随业重罪皆得消灭。常为世间人民爱敬。寿不夭疾离诸宿障...(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其恶死者。一者不令其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豺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第0316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
...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大众一万二千人俱。阿逸多菩萨为首。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东方去此佛刹有十不可说诸佛刹亿百千微尘等。过诸佛刹有一佛土。名曰解脱主世界。彼世界内有一佛。名曰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随心欲行逍遥在处说法。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诽谤三宝。及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履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而彼佛世界中有菩萨名无比。无障碍王如来授彼菩萨记。当得成佛。号豪相日月光明焰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刹相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东方复有佛。名曰一切庄严无...(第0331部~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一卷)
...如冰雪用手把炭火。以自手背着于彼人身。心作差想。其病即差。或取鞭杖。长八指或十二指或十六指。加持二十一遍。内火中着。火烧赤已。随取其炭。一不损手。正欲诵时。先当内手香水碗中。复向口边。如是三度即得法成。以少香水散于四方。以为结界后用其法。是真言能助成般若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皆发无上菩提之心。若人欲入山中坐禅者。设有恶虫师子虎狼及恶魔鬼等。欲来恼者。当诵此真言一百八遍。即无所畏。诸障难事自然消灭。若谤法人及造五逆。是恶人等不容忏悔。如此之人莫教此法。若能至心诵此真言者。能灭四重五逆等罪。若具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有无量坛印陀罗尼法门。今当略说此法。如摩尼珠。若有无上菩提心者。得见此法成菩提果。
若人欲得日日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等者。若在房内及佛殿中。而供养之。但是供养之处。皆须作结界法。以佉陀啰木(唐云紫姜木也)。作橛四枚。各长八指。各加持其橛一百八遍。钉于四角。一钉以后永莫拔...(第0359-01部~佛说陀罗尼集经十三卷(第一卷~第六卷))
...恼乱众生。正念三昧不断正法不断善根不断智慧故。此菩萨无量种声不能娆乱。所谓高大声。恼乱声。令人恐怖声。微妙声。不可爱声。散乱六根声。菩萨闻如是等无量无数好恶诸声。于正念不乱。三昧不乱。境界不乱。入微妙法不乱。菩萨行不乱。修习菩提心不乱。念佛三昧不乱。观察真实法不乱。教化众生智不乱。成就众生不乱。安立众生清净智不乱。观察甚深义不乱。不行恶业故无恶业障。不行烦恼故无烦恼障。不行不恭敬故无不恭敬障。不行谤法故无谤法障。如是等无量种声。一一音声。充满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未曾断绝悉能坏乱众生诸根。令其发狂而不能乱此菩萨甚深三昧。菩萨于三昧中。思惟分别一切音声生住灭相。善分别知生住灭性。亦善观察诸闻声者。闻好恶声心无憎爱正念不乱。于彼诸声善取其相而不染着。知一切声皆无所有非真实性。无有造者亦无本际。与法性等无有差别。是菩萨。成就寂静身口意行。不复退转。安住诸禅三昧正受。悟一切法智慧成就。得...(第0083-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障。不见善知识障。诸善根障。增不善法障。生恶家障。生边地障。生恶人中障。生天贫穷障。生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罗刹中障。不乐佛法障。习童蒙法障。乐小乘障。不乐大乘障。多生惊怖障。乐生死障。着三界障。不护佛法障。不乐闻佛自在神力障。菩萨清净诸根障。离菩萨行障。离菩萨深心希望障。不摄正念障。不发起一切智心障。不净施行障。不净业障。不净报障。不成长诸力障。断智慧根障。不受持菩萨诸行障。诽谤佛法障。远离菩提障。不入佛境障。堕诸魔界障。不能求佛法障。闻诸菩萨大庄严事生恐怖障。不乐菩萨共住障。不乐求菩萨善根业障。邪见盖疑障。增益愚痴障。舍菩萨戒随顺破戒障。不信如来戒障。闻佛赞叹诸持戒者生嗔恚心障。离忍辱乐常懈怠障。谤诸菩萨不退精进障。舍三昧慧障。诽谤般若波罗蜜巧方便障。不知是处非处方便障。不知度脱众生方便障。不入菩萨诸深智障。不出生菩萨诸道障。于菩萨十种眼生盲障。于菩萨法不能出生无碍法...(第0083-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恼诸缠障碍。教化众生。顺智律仪摄取正法。严净佛刹正向通明。是为智业。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业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业。则得一切诸佛出生巧妙方便无上智业。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舍佛正法魔所摄持。贪求无厌魔所摄持。专念自度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远离烦恼常乐寂静魔所摄持。断生死漏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舍教化成熟一切众生心魔所摄持。于正法中生疑惑心诽谤佛法魔所摄持。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魔所摄持。应速远离。若菩萨摩诃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一切诸佛十种摄持。何等为十。所谓佛摄持故。初发菩提心。佛摄持故。常于生生未曾忘失菩提之心。佛摄持故。觉一切魔事能悉远离。佛摄持故。闻六波罗蜜如说修行。佛摄持故。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摄持故。观甚深法得解脱果佛摄持故。为众生说声闻缘觉解脱而不乐彼乘。佛摄持故。观无为性。心不乐住。于有为法。不生二相。佛摄持故...(第0083-05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起于恶心。不生众生安隐之心。于恒河沙等一切诸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阎浮提。恒河沙等。诸阿罗汉。尽皆杀害。恒河沙等诸佛如来。七宝塔庙。七宝栏楯。宝幢幡盖。皆悉破坏。尽令消灭。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乃至微少。随何因缘。生欺慢心。嗔骂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菩萨不断诸佛如来种故。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何以故。以不异法有菩萨故。以诸菩萨即是法故。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以嗔恚心。系缚安置黑闇地狱。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嗔于菩萨。乃至回身异方看顷。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切阎浮提。一切众生。所有资生。一切财物。悉皆夺尽。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随一菩萨。若好若恶。以嗔恨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文殊...(第0086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众生相者。令离我人众生等想。若有众生。无常常想。无我我想。苦有乐想。不净净想。非阴阴想。非命命想。于非中阴。作中阴想。非阴界入。作阴界入想。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非善行道。作善行道想。杀生祠天。求常乐想。乃至十恶邪见等业。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无有反复。不识恩养。远离正道。行不善业。具足十六诸恶律仪。诽谤正道。毁坏正论。深着邪见。谤佛法僧。断正珐輪。坏菩萨众增恶大乘。杀害菩萨。不赞菩萨僧。如是种种诸不善业。杂类众生。众苦逼身。心怀愁恼。失本智心。不知法利。狂惑愚痴。不识正路。于无量劫。常被诽谤。邪见迷惑。不识诸方者。为如是等非法非律。深生慈悲。令得覆护。
尔时夜天婆娑婆陀。即为诸狂乱谤法众生。说净调伏除无量阿僧祇劫罪业障。陀罗尼即说咒曰。
羝(音都奚反)钐(音疏监反)跛啰(音卢可反)蒲陀那夜(音余架反)...(第0102部~佛说罗摩伽经四卷)
...罪垢永尽无余。是名具足沙门法式具诸威仪。应受人天一切供养。若优婆塞。犯诸威仪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谓说佛法过恶。论说四众所犯恶事。偷盗淫劮无有惭愧。若欲忏悔灭诸罪者。当勤读诵方等经典思第一义。若王者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宰官。是诸人等。贪求无厌。作五逆罪。谤方等经。具十恶业。是大恶报。应堕恶道。过于暴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若欲除灭此业障者。应生惭愧改悔诸罪。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不必礼拜。应当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是名修第二忏悔法。第三忏悔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忏悔。第四忏悔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忏悔。第五忏悔者。但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是名修第五忏悔。佛告阿难。于未来世。...(第0390部~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国土不自称誉不毁其余。其心慺慺常志一切。天神龙鬼人民大小睹斯人者。莫不兴意而为善德。是谓法乐。又行十事。何谓十。信根第一。定根为本。大慈为元。大哀为尊。志性调柔。诸通慧正。建立众生。四恩为首。道品则最。志护佛法以为徒隶。是为十复次不犯十行。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恚嫉狐疑邪见。是为十。愍念十方如母念子。于色痛想行识不乱。不为俗人所惑。不为荣华所侮。不从贪人不从嗔恚不从愚痴。不谤三宝不怀谲诡。兴六念行佛法众施信慧。出入行步不尚矜高。初发意者如月始生会当成满。天龙鬼神所见拥护。不为邪恶所见中害。心存三法以道为宝以世为无常。是为法宝三昧也。离垢目又问曰。何谓善住三昧。佛言。譬若如地。善恶美苦臭香不净之物悉受不污。菩萨如是受一切法而自修立。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平等如掌。众宝莲华以为庄严。逮成殊胜难喻总持。则具超越戒度无极。又行十事蠲八难态。建立佛德度于声闻。缘觉之乘。净身口意诸事...(第0393部~超日明三昧经二卷)
...。谛观男子女人之身。了无异同增减之二。当受女人作女人形。如其所说以理推之。六性分中亦不可得有男有女。其如是者则为求索如来之道。其欲求解如此事者。复有谛了知此法者。是二辈人过去佛时。曾得闻此诸佛名号。当知其人过去世时。于诸佛所造大功德。今乃闻此诸佛名号。世所依仰为自在者。其奉持此诸尊号者获无量福。其有闻者若有学者。我普见之有欲急求。得此经者斯等已为见我无异。若有轻慢其人说言此非佛语。作是言者此等便为谤佛毁经。谤斯经已为造大恶。缘此恶行当入地狱。受众苦报无央数劫。地狱罪毕所生之处。常当聋哑不能言语。诸情闭塞常不完具。常当愚痴而有癫狂。其有娆固诸菩萨者。薄德丑陋言无威势。常生下贱常生恶道。所生之处常不闻法。如来正觉所说经法。终不能解说深妙义。愚痴之人与经共诤广受罪报。增益其意毁斯经法。此众生辈生常愚痴。诸佛正觉常为世间而作大明。我重殷勤诫嘱汝等。诸比丘及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其有谤毁骂经法者实受重...(第0398部~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帝释王。宿命有德。识其至心学斯定者。遣诸天人悉下宿卫使行安隐无妄犯者。其四天王身自临之。亦遣官属护于法师。四千里外令无伺求得其便者。令其正法安徐讲诵开化一切生死五趣。四辈宗之供养无厌听受无惓。为人说经得同学意靡不坦然。各得其所无怨望者。虽怀嫉心欲有所乱。不能办之。又是菩萨常自忍辱心怀仁和。若向瞋者不念其恶。若有逆人欲来危害。不与共诤。惟避舍去不与相见。既路相见如不相睹。慈念十方皆降归佛。勿有恶心诽谤法师。念法无恶。惟愍其人用怀毒心堕于恶趣三涂之难。伤之愚惑横生毒害还自危身。犹如树木风起相揩忽然火生还自烧形。毒蛇含毒日日增多还自害身。铁生众垢自葬其形。愚闇闭塞心不开解。不念菩萨法师之恩。反生害心逆其师父。欲危灭之贪妒怀嫉。一时自可放心自大。不顾大难甚怜伤。诸天鬼神虚空天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悉往作礼稽首归命。欲见无厌数数奉迎。听受经典问义受解。思惟奉行曾无懈惓。诸神爱敬奉事供养。尊重...(第0399部~贤劫经十卷)
...设在天上又在人间。来致安隐自然饮食。是曰持戒。若逮忍辱欣豫寂然。颜色第一犹如莲华。至豪高贵无极之报。是曰忍辱。既行佛道不仰他人。虽奉遵修。身自独立。是曰精进。若受禅定常若劫毁劫成之时。来到此国。是曰一心。虽处世间怀诚信行。护身口心。是曰智慧。是曰为己勤修六度无极。何谓逮得度无极有六事。若了布施致大财富。以是所施逮得佛道劝助一切。是曰布施。心无所著寂静惔怕而不起想。以是持戒劝济众生。是曰持戒。其不诽谤法无伤害心。至成佛道未曾有恨。是曰忍辱。设奉精进不抱恼热夙夜修行。是曰精进。身遵至教一切无犯逮得三昧。是曰一心。若奉行一切诸法。靡所不了达一切无。是曰智慧。是曰逮得度无极六事。何谓念度无极有六事。若得奉行布施之德。以劝助道济度众生。是曰布施。其身口心所获功祚戒禁之报以施合道。是曰持戒。设受诸法合集在会。所显审如审。是曰忍辱。设无所决方便奉行。彼此有慧精进无碍。是曰精进。若发禅思所断瑞应咨受大德。...(第0399部~贤劫经十卷)
...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如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初千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其中千人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佛。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人者。日光佛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礼敬五十三佛名号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栴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宝盖照...(第0401部~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一卷)
...口满一百年。不令得造如是谤业言此法门非如来说。摩那婆。如是痴人住邪慢心诽谤经典。与余众生为大障碍。摩那婆。彼诸恶人非但愚痴作如是说。复住悭嫉谤毁是经。我今云何令诸众生于是法中莫能成就。摩那婆。宁使是人啖食牛粪。过于无量百千亿岁。不令是人为饮食故诽谤是法。摩那婆。宁使是人卧于菅针棘刺之上过千亿岁。不令是人为床敷故谤毁是法。摩那婆。宁使是人裸露形体过千亿岁。不令是人为衣服故谤毁是法。摩那婆。彼诸恶人诽谤佛法。现在恶业我已说之。汝先问我诸谤法人未来世中得何果报者。摩那婆。是谤法人所受果报我不应说。所以者何。我若说是果报过者。或能更令无量无边诸众生等。闻是事已复增诽谤。
尔时彼诸菩萨摩诃萨等复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虽有众生不堪闻是谤法果报。唯愿世尊。具分别说令多众生咸得闻知。何以故。世尊。有诸众生不闻是事。以不闻故不能知解。以不解故喜生毁谤。为救彼故今应演说。尔时放光佛告诸菩萨言。摩那婆...(第0418-01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咸得闻知。何以故。世尊。有诸众生不闻是事。以不闻故不能知解。以不解故喜生毁谤。为救彼故今应演说。尔时放光佛告诸菩萨言。摩那婆。诚如汝说。诸佛如来深为爱念一切众生。以是义故我为汝等说一句门显诸智义。摩那婆。若有众生具足成就无量无边诸功德聚。乃能受持如是法门。摩那婆。汝当知彼谤法之人。具足一切诸不善聚。远离一切诸善根本。摩那婆。如是恶众生等谤斯法故。具受一切大苦恼聚。远离一切大安乐也。摩那婆。彼不善人谤佛深法。我已为汝略说其事。于未来世受极恶报。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苦恼。如前略说无有异也。摩那婆。如是痴人谤佛法故。受苦果报。无有恶趣而不受者。经无量劫然后乃出。虽得为人常生难处邪见之家。或作天魔徒党眷属。其心残害犹如罗刹及阎摩王。以习恶心诽谤佛法故。导诸众生行邪业故。不乐安隐受苦果故。摩那婆。而彼谤人造极重恶得善果者。终无是处。摩那婆。是故汝等欲说法时。若出家人若在家人。躬至汝所。或时汝身欲往他处。是听法人及余施主。若供养汝若称叹汝。汝于是时应当一心端身静息如法为说。莫怀谄曲远离嗔心。舍诸过非灭除诤论。如是时间应说深法。令彼众生读诵受持。彼诸众生既闻深法。乃至一句或但一字得生信心。最为希有。即得无量无边福聚。慎勿令彼起不信心不信因缘。当...(第0418-01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当知尔时非以货财可用报答说法者恩。何以故。摩那婆。以恩重故。设于诸佛如来正遍觉所。亦无方便能报之者。所以者何。为其重故。云何为重。所谓法施。夫法施者。于诸施中最为第一最胜最妙。最为无上为无上上。无数无量无有边际。不可以彼财施为比。何以故。无取着故。摩那婆。夫财施者。即是生死有漏有为执着取相烦恼施也。其法施者。一向出离无漏无为无碍无相智慧施也。又法施者。无人能毁亦无能赞。若有诃毁此法施者。当知是人即谤三宝。摩那婆。汝于是中应深思念。殷勤咨请闻已修学。既自学已为人普说。以具宣故法得久住。亦令世间善法增长。
复次摩那婆。譬如商家以少货财贩卖求利。是人资产岁月渐增。库藏充实拯济多人。若不商贩财则不增。后值饥荒丧失家累。摩那婆。彼说法师亦复如是。应常宣说不得休懈。何以故。若常宣说法住增长利益人天。成熟善根灭除众恶。若不宣弘法则衰殄。炽盛恶道损减人天故。复次摩那婆。譬如商导多将徒侣庄严器仗。...(第0418-02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恶比丘六法具足。当堕阿鼻大地狱后背七佛。何等为六。读诵外道论。持戒比丘尼令堕戒聚。以非梵行法谤梵行比丘。菩萨乘比丘令退菩提心。自造佛言诣众演说。淫五戒优婆塞妻。是名六法。令堕阿鼻大地狱。复背七佛。比丘尼有六法具足。当生驴身。常负苦重食粪啖秽。多有斗诤不能生忍。乌鸟啄蹋为人所乘。脚行缭戾多被杖棰。何等为六。有比丘尼。堕人胎或令他受胎。或污他家。令持戒比丘堕失戒聚。诽谤持戒比丘尼。共恶比丘多结朋友。谤佛菩提。此具六法比丘尼。当堕驴中。优婆塞有六法。具足不觉往昔住持。当成恶优婆塞。何等为六。无忍与诸比丘少时爱敬。以一恶事一切皆舍。恒作俗事吉凶。说佛为恶。共恶比丘杂合同聚。散三宝物。此六法具足成恶优婆塞。六法具足恶优婆夷。当作二根事。何等为六。说佛为恶令比丘堕戒聚。说法为恶。复作是言。无有涅槃。说僧为恶。复作是言。无有圣僧。不信业果。将持戒比丘诣于酒处。如来塔中所施花鬘及香夺已自用。此六法具足恶...(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师中最胜第一。阿难。此入根本。于一切法令作欢喜故。一切诸法摄取故。如来十力。如来十因。十种如来所说。十种如来生处。十如来寂静。十如来三昧。十眷属印。十作广法。十明力。十根处住。十共知名。十见道。十面门。十观比丘。十法具足当勤受持。比丘一切阙减。比丘十法具足至阿兰若。比丘十法具足堕于四禅堕已。当入阿鼻大地狱中。比丘十法具足。阿兰若住处。有事物分别非事物分别。比丘十法具足。速疾早下不复重回。十七种事诽谤佛。十六相诽谤法。三十一相诽谤僧。六十九因缘比波婆瞿稚娑娑比低夜。六十七相当不得众。阿难。十诈善相。十诈善众具。十诈善思相。十诈善行。何等为十诈善。憍慢诈善。难共事诈善。难得意诈善。多作声诈善。出家形色诈善。力慢诈善。如骡为相诈善。住高原诈善。家得名称诈善。现病诈善。此等十诈善邪行活命。彼不见好状如冢墓。亦如野干。如大毒蛇。破戒沙门犹钓鱼钩。如蛇猕猴。生盲之者灭佛菩提。十相似说法师。十持律相似。...(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生不实想。生邪见想。于邪见想中生正见想。阿难。汝观乃至彼等非善丈夫辈。若出家若在家。有大损减。阿难。譬如有人欲自利益欲自欢乐欲自无畏。自用铁棒自打其头。阿难。于汝意云何。彼人为有利益无利益也。阿难白佛言。世尊。彼人何处而有利益。而彼痴人。以彼铁棒自打头已即便命终。斯有是处。佛复告阿难。如是如是。于彼时中。若在家出家。欲修福业应诵佛语。欲增长智。彼等乃舍菩提。读外道经典摄受忆念。以诵习外道经故。诽谤佛语。舍是身已当堕地狱。愚痴无智到阿毗支大地狱中。入不闲处。彼等罪人无所能作。阿难。假使非前非后于阎浮提中。百千俱致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为彼堕阿毗地狱者。演说佛法不能觉知。是故阿难。有智丈夫。勿以随心诽谤佛法。阿难。以是因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自利益者。一向不得受持诵习外道经典。如是比丘。亦应一向不得亲近。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四
阿难。于中应知一入。应知二入。应知三入。应知四入。应知四圣谛。应知眼四圣谛。乃至意证知四圣谛。阿难。以此因缘。汝应证知如知眼故。应当证知四圣谛义。如我告憍陈如言。憍陈如。眼是无常耶。时憍陈如。即答我言世尊。已知已解。如来教知眼时。即已广说教知四圣谛义。是一句中...(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等当堕地狱。此当向地狱。
阿难。如来置此神通事谛不虚诳。为增长菩提故。增长般若故。增长忆念行智故。阿难于彼时中有诸比丘闻如是等修多罗经。生佛语想不违背者。我说彼等富伽罗辈。过去佛边曾作供养。阿难。若复有人闻如是等修多罗而生诽谤。不生善心。不生踊跃者。我说彼等助护诸魔。我说彼等往昔曾作外道沙门。我说彼等共破戒者更相亲近。我说彼等外道经者。我说彼等未得圣果得圣果想增上慢者。阿难。若于彼时当诽谤佛菩提者。尔时彼人命终已。后于拍手间即堕恶趣。何以故。不能顺行佛教故。阿难。是故彼族姓子族姓女善得利益。于如是等修多罗文句味中。而勤进者有生信者。阿难。若不勤进不生信者。彼等被邪所覆至最断处。若至最断处者。彼等至最邪见。若至最邪见者。彼堕不正行。若堕不正行者。彼等以被恶欲所降。若被恶欲所降者。彼等我说向地狱趣。此是第五欲行当向地狱。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此五欲行能学诵已。有能受持于义...(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胜。各各智和合及解脱无胜。一味因不善诸法无胜。取生中意无有胜。无作譬喻故。是为五无有胜。于中何者是五俭。谓不闲处俭。烦恼俭。饥饿俭。作无间业成就具足为大俭。于地狱中难得脱行路俭。是为五俭。于中何者是五灾祸。若有于三宝中偷盗物故。彼等羸瘦烂已极烂当取命终。此是第一灾祸。于持戒比丘不知不见以三种嗔谤。若破戒中若邪见中若威仪不正中。智者知见应当远离。身坏命终方堕于恶处生地狱中。此是第二灾祸。复次有一人诽谤佛法。以魔所将文句味中不正之道所说之法。教他令住劝使令学。因是业故生于人间当为狂颠。此是第三灾祸。复有一种人作刹利灌顶王。以四种兵共伐邻国王欲相逼切。彼多诸人身被伤害受诸苦恼。以彼业成就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彼命终已。还生人间。共彼一时以刀杖等递相加害。或被火烧。或被夜叉所害。或得极恶重病触彼身心世间希有当取命终。是为第四灾祸。复次于彼劫烧之时。此大千世界炽然焰火一向洞燃。坏大千世界。是为第五灾...(第0419-01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言无智者谓言我得彼名外道。言外道者彼皆妄语无明所暗。若无明暗者。彼等以无明暗迷堕无明暗中。不可以名字说。此是阿字门初真如义。次第所言。阿字者即言生处亦言无智。如是言者是即当有生大食也。谓多无明。以何相故名为烦恼。所谓阿字名为无明。亦名为王亦名为行。亦名不堕落随顺不违诤论。于方便中。亦名婆耶斯迦(黑闇)当满法间。为无染着法故。无上圣中不发精进故。彼等言无有朋友不得解脱。故名食也。求觅胜处起违背事。谤佛菩提远离威仪无有正行。故名难共事。言难共事者。欺诳恶言不随顺教。所供养处不随顺取。行行杂秽失彼戒行。颜色粗涩观不齐整堕他言中。言恶口者不舍疑惑疑惑积聚。所言疑者积聚疑心。又言至愚痴处。亦名使者以魔使故名恶语者。复当更造恶业之行。身口意中以是因缘。名为破者从何所破。于圣道中具非圣法。故名无圣行。亦名行者亦得名食。亦名造行亦名妄语。亦名渴爱亦名集聚。亦名无明亦名诸有。亦名无正住。如是一切法持受持随...(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有何胜劣有何差别。何缘是等名为无间。彼不得名也。佛言。阿难。如来若说十五种皆无间者。如来则不付嘱教招令尊重父母。亦不付嘱令使恭敬诸阿罗汉及诸众僧。亦不付嘱供养如来。此五种付嘱中。如来付嘱何者。所谓父母非诸罗汉。亦非众僧。亦非如来。所以者何。夫僧者不可破坏。众僧牢固不动而住。其阿罗汉自身已作归依之处。其如来者。为一切世间之所亲友。复次阿难。但如此等名为重法。于彼之所应作尊重。复次言破僧者。谓破戒已毁谤佛所教戒。彼名为破僧也。以评论故名为僧也。彼等人辈。于评论处不摄是数。故非僧也。彼等破戒何者不摄僧。谓若有犯处若不犯处。而不能知故。彼自念言。我住沙门法也。如是思已亦不知念我如斩首。忽复值遇多闻之人巧知律者。方知自身状如斩首。彼等在空闲处毁訾自身。呜呼我身呜呼我身失于善行。非正师非正和上非正朋友。是恶知识。呜呼法王之教既值遇已。当复断绝。夫违背破坏。此是我破此是我坏。我于此处当无救护。我于今者当...(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此义如汝所忍。还当如是为我解说。阿难。于汝意云何。其布沙他羯磨(隋云戒增长)为谁作耶。为贩鸡者。为贩猪者。为当为彼舍家出家者。阿难答言。世尊。于中贩鸡贩猪等当作何。世尊。为勤方便修禅比丘等。说布沙他羯磨。佛复告言。阿难。今者何因何缘。复问如来如此之义。所以者何。若有妄语和合具者我不为说。而实语者我为说之。阿难复白佛言。世尊。其破戒果报可无言乎。佛言。阿难。于中有可说。阿难。若破戒妄语骂毁如来及诽谤佛。彼乃至其身正分及非分中。所有毛孔还如是等百千岁于阿鼻脂大地狱中受苦。尔时长老阿难。悲泣流泪而作是言。呜呼如来大德。呜呼诸众生辈。堕极罪处。尔时长老阿难。即从坐起四支布地顶礼佛足以口呜足。唯愿世尊受我忏悔。唯愿修伽多受我忏悔。我或于如来所说名字行所作业者。虽尊重称言南无婆伽婆。而成毁骂。南无婆伽婆。而作是已复为毁谤。尔时长老阿难。顶礼佛足。时上空中无量千数诸天子等称最善哉。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唯愿修伽多受我忏悔。我或于如来所说名字行所作业者。虽尊重称言南无婆伽婆。而成毁骂。南无婆伽婆。而作是已复为毁谤。尔时长老阿难。顶礼佛足。时上空中无量千数诸天子等称最善哉。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汝阿难起就坐。于是长老阿难。从地而起以土坋身。而以两手捧按世尊足而礼世尊。拭面及膝却坐一面。长老阿难。坐一面已而自扪泪。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勿悔恶。阿难。我不见汝若实若虚若毁骂佛若诽谤佛。作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有少分入白法中。以是故。我实不敢毁谤如来世尊。我自思忖不曾知见。若实若虚骂辱毁谤如来世尊。尔时世尊仰观虚空。仰观虚空已。尔时虚空有八万诸天子等。在世尊前合掌恭敬。尔时世尊。告彼八万诸天子言。汝诸天子。以何义故住于虚空。为长老阿难称最善哉。尔时。彼天众中。有首陀婆娑身天。名曰摩醯奢婆啰。集在彼会。彼却住一面。告彼诸天众言。如来世尊所问之义。为汝等释为我解乎。彼...(第0419-02部~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甚善世尊。有何等法无何等法。婆伽婆。愿为广说。修迦多。愿为分别。菩萨何法有何法无。佛言喜王。菩萨于流转中无有疲倦。菩萨于众生中无有差别。菩萨于资财中无有受取。菩萨于施无不平等。菩萨于学无不敬重。持戒无有生处。心无热恼。心无怯弱。无有邪觉。无不思惟而有所作。于众生中无有杀害。于他财中无有偷盗。于他妇中无有爱着。无语业恶无破坏言。无有恶口。无有绮语。不贪他财。无随嗔恚。无有见行稠林。无有过菩提爱不毁谤法。不欺慢僧。于诸尊中无不敬重。于解脱门无有恐怖。于他作中无有疲倦。不自称誉不毁呰他。流转行中无有随顺。非流转行中无不随顺。所发誓言终不移堕。于已作事终不重毁。他作知恩自作无求。于无力中无有欺陵。于未学中无有轻贱。不恋妻子无有爱憎。于教师中无有私密。法中作师无有藏隐。于诸法中无害破想。于法施中无有疲倦。于求法中无有懈厌。不以利缚而有所说。不以布施而作朋友。不谄承事。无有两舌。不以幻惑亲近承事。不...(第0420部~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崖底。一切余众无能测量。亦无坏者。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佛法亦尔。邪见恶人失慧命者不得止住。又如大海同一碱味。佛法亦尔。同趣涅槃一解脱味。痴人闻是不能信解。谓无斯事非真实法。跋陀婆罗。观是痴人。尚不自知生从何来死至何所。于过去世为行何行。不知业缘不知果报。于将来世当行何法得何果报。为行智道为行识道。若是痴人于是法中生非法想。我所呵法生真实想。于我灭后不能依止如是等经。跋陀婆罗。我经中说。如来灭后若人毁谤佛法僧者。汝等不应嗔恨忧恼。应作是念。我等若生嗔恨心者。则非沙门非沙门法。不随顺道。若为沙门而不随法。终不能得信解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我等当自依四念处。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法初门。八圣道门三解脱门。解脱门者。以不二法舍离二边得圣解...(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尔时法师。即为我说断众生疑令众欢喜菩萨藏经。引导我心。我时欢喜以大供具奉上法师。亦以自身供养给侍。我以此事谓为真实。今是人来示我法师如是过咎所不应行。当知魔事。所以者何。佛所护念加神力者。若作斯事无有是处。此或是魔或是魔民或魔所使。所以者何。声明法师所说法中无有是事。我当观察求女人相及女人法。推求男相及以男法。我若随此虚诳相者无恶不作。所以者何。一切罪业皆从忆想分别故生。若我随所见相轻恚法师。亦能谤佛毁逆佛法。是法师者。为普德增上云音灯佛神力所加。今当立誓。若是法师为彼如来所加神力。我亦复是深求法者。以是因缘此不净相便应消灭。即时合掌一心念佛。说是诚言。时此女相灭不复现。坚众居士灭魔事已。而作是念。我以一心如是求法。声明法师不为我说。即是魔事。亦复是我宿世障法罪业因缘。非法师咎。我当自勉勤行精进。灭诸魔事思惟是已。而犹恭敬随逐法师。不生嗔慢。舍利弗。汝观居士其心清净坚固难沮。从初闻已六十亿...(第0421-02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六卷~第十卷))
...而行名为如意自在。于一切入中得自在观名为信自在。即生心时。现前成就一切诸事。名为愿自在。一切身口意业以智为本名为智自在。现得平等真如法界实际无垢智慧名为法自在。复次善男子。得命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死怖畏。得心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烦恼怖畏。得物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贫穷怖畏。得业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恶行怖畏。得生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恶道怖畏。得如意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追求怖畏。得信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谤法罪怖畏。得愿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心念缚怖畏。得智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云何疑刺怖畏。得法自在故。对治一切世间大众怖畏。复次善男子。远离杀生之罪。与一切众生无嗔害心。是命自在因。于受乐众生无障碍大慈。于受苦众生无障碍大悲。是心自在因平等心舍一切事。及回向大菩提。是物自在因入一切所作业。所谓清净身口意业。是业自在因以菩提心为本。摄取一切善根十善业道。是生自在因以一切供养恭敬礼拜赞叹象马车乘舍与众生。...(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黄金色。一一相好无量光明。作是语已寻时得道。成须陀洹。白父王言。我等今者。欲于佛法出家学道。父王告言。汝自白佛。佛听汝不。即往佛所。白言。世尊。我欲出家。佛告释子。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即成沙门。身所著衣化成法服。合掌礼佛称南无佛。未举头顷成阿罗汉。三明六通皆悉具足。
佛告父王。大王今者。见诸释子忏悔除罪成罗汉不。父王白佛。唯然已见。佛告父王。是诸比丘前世之时。以恶心故谤佛正法。但为父故称南无佛。生生常得闻诸佛名。乃至今世遭值我出。见佛色身及见众僧。闻佛所说忏悔众罪。因忏悔故诸障消除。诸障除故成阿罗汉。佛告阿难。我涅槃后诸天世人。若称我名及称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况复系念念诸佛者。而不灭除诸障碍耶。佛告诸比丘。汝等所以见佛色身如赤土者。汝等前世于燃灯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既出家已于师和上起不净心。然其和上得罗汉道。知弟子心。告言。法子。汝于和上及众僧所莫起疑意...(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室百亿化佛游步经行。是诸化佛举足下足。足下自然生七宝台。一一台上恒沙化佛结加趺坐。佛告大王。佛灭度后佛诸弟子。欲知如来伏旷野鬼自在神通。如是观者名为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灭度后若有众生。思是法者观是法者得此想者。除百千亿劫生死之罪。生生之处不受鬼身。值遇诸佛间无空缺。设无佛时遇辟支佛。无辟支佛恒遇仙人为说正道。佛告阿难。汝今持是境界念想。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当广宣说。是名诸佛神通境界。若失此事则名谤佛断菩提种。持是法者鬼魅不着。恒为诸佛之所护助。
佛告阿难。云何名如来到那干诃罗国。古仙山薝卜华林。毒龙池侧青莲华泉北。罗刹穴中阿那斯山岩南。尔时彼穴有五罗刹。化作女龙与毒龙通。龙复降雹罗刹乱行。饥馑疾疫已历四年。时王惊惧。祷祠神祇于事无益。召诸咒师令咒毒龙。罗刹气盛咒术。不行。王作是念。得一神人。驱此罗刹降是毒龙。唯除我身其余无惜。时有梵志聪明多智。白言。大王。迦毗罗城净饭王子。其生...(第0426部~观佛三昧海经十卷)
...至于尔时安慰说者。当如之何。迦叶。譬如城邑边近路之田。为诸人众象马侵食。彼时田主。使一人监视。监视之人不勤守护。复更增足二三四五。若十二十乃至百人。守者逾多。取者弥众。最后一人作是思惟。如此守视非一切护。当善方便令无侵害。即取田苗手自惠施。彼生感愧田苗得全。迦叶。若能如是。善方便者。于我灭后能护此经。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终不能摄彼恶人。宁以两肩荷负须弥至百千劫。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灭法谤法污法。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属他为其仆使。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背法远法坏法。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顶戴大地山海经百千劫。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灭法自高毁他。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恒受聋盲喑哑。不能堪忍听彼恶人毁犯净戒。为利出家受他信施。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舍身疾般涅槃。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毁净戒蠡声之行。而身行谄曲口言虚妄。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佛告迦叶。汝般涅槃。是声闻般涅...(第0436部~大法鼓经二卷)
...众生。第一众生。不第一众生。此谓众生浊。云何命浊。十岁众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百岁。二百岁四百岁八百岁。乃至千岁有长短故。此谓命浊。云何烦恼浊。多贪多嗔多痴。此谓烦恼浊。云何见浊。邪见戒取见取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我见众生见。此谓见浊。如是五浊如来悉无。佛说此祇夜。
如来如虚空 云何有言语
如来无五浊 是故不逆记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人。当诽谤佛说如是言。若使如来是一切智。何故待众生作罪。然后制戒。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如是文殊师利。所未作罪人天不见。云何逆制戒。要须见罪然后乃制。文殊师利。譬如医师知风痰热等发起所由。亦知有药对治此病。...(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珍宝。于真实法不生惊疑。常修慈心能断嗔怒。常修悲心能断杀害。饶益一切世间。慈悲一切众生。常乐经行无睡眠懈怠。若住如是功德。则能修此禅定。复次文殊师利。当具足诸善常念如来。专心思惟不起乱想。守护诸根于食知足。初夜后夜捐于睡眠离诸烦恼。令生禅定不着禅味。分别色相得不净想不着阴界入。不自称誉无有憍慢。于一切法作阿兰若想。于一切众生生亲友想。不为名闻而持禁戒。常行禅定不厌多闻。以多闻故不生憍慢。于法无疑不谤佛。不毁法不破僧。常近善人离不善人。乐佛所说出世言语。受念六法修五解脱处。能灭九种嗔恚。断八懈怠。修八精进行九想定。修八大人觉。成就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一切诸见所不能动。摄耳听法分别诸阴无有住相。怖畏生死如拔刀贼。于十二入如空聚想。于十八界如毒蛇想。于泥洹处生寂静想。观于五欲如蕀刺想。乐出生死无有诤讼。教化众生修诸功德。能如是者得深禅定。文殊师利。若人修行此定。所得功德永不退转。文殊师利。如三...(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第0442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世尊。一切勇。又如有人刀害不断。若得良医治之则差。彼人差已知其大苦。我今知已更不复作恶不善业。一切勇。若善男子。念布施时亦复如是。离一切恶。集诸善法诸善具足。譬如死尸父母忧愁啼泣不能救护。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不能自利。不能利他。无依父母。如是如是。一切勇。彼诸众生临死之时无所依止。一切勇。无依众生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作不善业。二者诽谤正法。如是二人临死之时无依止处。时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彼谤法者生何道中。佛告一切勇。谤法之人入大地狱。在大叫唤地狱一劫受苦。众合地狱一劫受苦。烧然地狱一劫受苦。大烧然地狱一劫受苦。黑绳地狱一劫受苦。阿鼻地狱一劫受苦。毛竖地狱一劫受苦。睺睺地狱一劫受苦。一切勇。谤法众生。于此八大地狱。满足八劫受大苦恼。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大苦大苦我不能闻。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何故不能闻 此语甚可怖
地狱为大苦 众生受苦痛
若造善业者 则有乐果报
若造不善业 则受于苦报
生则有死苦 忧悲苦所缚
凡夫常受苦 无有少乐时
智慧人为乐 能忆念诸佛
信清净大乘 不堕于恶道
如...(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善众生言。有法布施修行。口说善语。如是等法得善果报至无上道。愚痴之人作如是言。无法无施。无善恶果。无口善报。彼愚痴人得大罪报。展转堕于恶道之中。于八大劫堕于地狱受大苦报。十六劫中堕阿修罗。九千劫中生堕鬼神。十二劫堕饿鬼中受饿鬼苦。万四千劫生处喑哑。万六千劫母胎肠堕。万二千劫生作肉搏。万一千劫生处目盲。彼诸父母作如是言。我所生子虚受勤苦九月护胎。饥渴寒热诸苦具受。而不得子报恩之力。一切勇。如是如是。谤法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临命终时为忧恼箭射之而去。一切勇。口善语者作如是言。有法有施。有善恶业果报。彼人以是善根因缘。二十五劫生郁单曰。二十五劫生三十三天受诸天乐。从天命终生郁单曰。不入母胎目见百千世界。悉名安乐。见一切国土诸佛。不移本处成三菩提。一切勇。如此法门有大神力。能发清净信心。不生边地具清净戒。一切勇。复有众生作如是言。如来昼夜度诸众生。而众生界犹不尽耶。无量众生愿于菩提。无量众生生于...(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众生。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所应住。阿难。此商主天子。过二阿僧祇劫已。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功德王光明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婆伽婆。出现于世。其世界。名曰清净。劫名无垢。阿难。彼清净世界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马脑虎珀赤真珠。时彼佛刹平正如掌。八步庄严宝网垂覆。彼佛刹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外道遮罗迦波梨婆阇迦。亦无众魔。亦复无有造五逆者。亦无诽谤佛正法者。彼佛刹土远离八难。随心所念饮食即生。亦无破戒患苦名声。彼等众生受乐果报。犹如他化自在天。彼诸众生身皆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多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彼世界名为清净。彼功德王光明世尊多陀阿伽多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寿命一千四十劫。彼佛国土诸菩萨众以愿力故。于其中间随心舍寿。时彼如来。有六十二亿大菩萨众。阿难。今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得无生法忍者。彼等一切皆得往生清净佛刹。于彼功德王光...(第0515部~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慢不忏首过。转生我见而欲诵持真言秘藏。假使勤苦念诵真言。终亦不获悉地。以障重故。未对首忏谢其罪故。未偿佛物法物僧物及一切众知识等物。凶突顽愚曾未改悔一毛头分故。何能持诵真言。求获悉地果耶。四趣长远一堕于中。何时当得出离解脱。此等苦类一切众生。不受恶道业者。世尊不应说有一阐提及地狱等苦。何解须求得解脱。苦心毁体而求悉地。
又诸佛所说微妙经典。嗔心损坏。或放火焚烧。或弃水中。或弃不净厕中。或谤法身。或杀持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欲打骂欺陵。恶言谤毁求其长短持火烧伽蓝精舍。毁坏尊客及僧房等。此等之罪。斯人报尽命终。当堕十方一切阿鼻地狱等。皆受千劫。然后堕饿鬼中。鬼身毕已。复堕傍生。傍生毕已。最后获得人身。六根不具常生下贱家乞丐而活。设使身力。恒以客担死尸求财活命。食饮不充其口。恒受饥饿不择食饮。或啖狗猪猫鼠等肉以充其命。若逢善友即发菩提。若值阐提愚痴等人。还造恶业。复堕地狱还经数劫...(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于大众中。舒百千万俱胝庄严功德手。覆金刚菩萨顶上。安慰金刚密迹曰。太药叉主汝今谛听。谛听我为汝说陀罗尼印法付嘱于汝。为诸未来一切众生。汝应受持为我流布。当加敬护犹如诸佛。同入如来道场之想。同见如来转大珐輪。亦如守护佛诸舍利。勿以此法于后世时。妄相付于下劣贱人。恶性众生破戒众生。懈怠众生邪见众生。小乘众生贪欲众生。我慢众生如斯之类。不须为说此陀罗尼如佛舍利。若有薄福众生闻我此法便令损坏。当知此等如毁谤佛无有异也。是故金刚菩萨。应勤加护勿妄传授。此咒所在之处如佛无异。
尔时金刚手菩萨。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世尊所说我当专心恭敬供养以报佛恩。唯愿世尊为我演悟作印之法。令诸学者得法成就。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下
手印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知众渴仰作印之法便为说言。若持咒者应净洗浴着鲜洁衣。以五种牛净物用护其身。复以涂香遍拭其体。以白檀香涂其掌。复以郁金香再...(第0531部~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
“云何菩萨口业随智?所谓远离六十四种恶口之业,粗语、浊语、非时语、妄语、漏语、大语、高语、轻语、破语、不了语、散语、低语、仰语、错语、恶语、畏语、吃语、诤语、讇语、调语、诳语、恼语、怯语、邪语、罪语、哑语、入语、烧语、地狱语、虚语、慢语、轻语、不爱语、说罪咎语、失语、别离语、利恶语、两舌语、无义语、无护语、喜语、狂语、杀语、害语、系语闭语、缚语、打语、歌语、非法语、自赞叹语、说他过语、谤三宝语,是名六十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远离如是恶口等事,凡有所说,说实、说真、说解脱、说如实、说随谛、说利众生、说随众生心实不实、说众乐闻、说一切声、说一切语、说净众生根、说令众生离于烦恼、说于佛语、说于甘露其声遍闻十方世界、说令众生永离苦恼、说于深义、说调众生、说不造作恶,是名菩萨口业随知。
“云何菩萨意业随智?住一心中能知一切众生之心,常在禅定现诸威仪,一切众魔、声闻、缘觉悉不能知心...(第0057-01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量苦;既受苦已,又不能得十善之法,以是因缘复还生于娑婆世界。是人若本修集信根乃至慧根,终不生于弊恶国土。以修如是恶法因缘故,生于恶国,诸根残缺,不具人身,无有念心,饮食、衣被、卧具、医药、严身资生所须难得,寿命促短不得安眠,智慧、善根、福德不具,吉事鲜少无有慈心,乐行恶业,乐修恶见,乐读邪书,乐信恶友,乐发恶愿,多诸病苦,多恶遽务,常喜增长三恶道法,敬事邪神受性弊恶,调戏嫉妒,具足成就诸不善业,乐谤三宝,乐行三恶道。善男子,是恶众生闻是咒已,于生死法而生悔心,离三恶道,修集信根乃至慧根,亦乐修行六波罗蜜清净梵行,增寿益算,除恶病苦,智慧炽盛,亲厚无损,一切善法无有耗减,具足成就十善之法,长益三宝乐修法行,令诸众生具足如是无量善法。
“善男子,释迦如来娑婆世界,若有众生受持禁戒,敬信三宝,咨启妙法,读诵书写得欢喜心,以是因缘,即得过于三恶道业。若有未来重恶之罪,即现在受苦,小遇头痛,...(第0057-03部~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若诸众生过去所有信根乃至慧根,曾修布施乃至智慧,曾修愿行不乐流转,学涅槃道净修梵行,如是人等生彼世界。恶业众生得丑陋身,诸根缺减,其心暗钝,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资生乏少,寿命短促,痴无智慧,睡眠不安,薄善根,少福德,诸适意事而不从心;复无悲心,乐行恶行,乐著恶见,乐习恶论,乐起恶愿,乐受恶法不信正法,多诸病苦,多散乱心,多乐恶事造三恶业,虚妄忆想非吉为吉,心不乐忍其心粗犷,常乐修习十不善业,诽谤三宝趣三恶道。
“善男子,彼佛刹中如是众生,闻此智慧依止授记陀罗尼,至心一听者,彼诸众生生厌离心度三恶道。复有众生曾修信根乃至慧根,亦曾修习六波罗蜜,不乐流转净修梵行,若得闻此陀罗尼已,增益寿命身少病苦,智慧增益,资财无损,长善根海,增善知识,乃至增益一切善业皆悉成就,成就正见,具足十善,种三善根,乐三自归,乐起诸愿,乐阿兰若光显三宝,复能于此智慧依止大授记陀罗尼,至心听受专精修习,读诵...(第0058部~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4:10:16
|
只看該作者
此有一类,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若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于佛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及大乘法,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当知是人,名不恭敬一切法眼三宝种姓。由是因缘,令护国土一切天、龙、药叉神等,信敬三宝无动坏者,于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生瞋忿;广说乃至彼刹帝利旃荼罗王,宰...(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愿世尊,哀愍教授。”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如是惭愧,发露忏悔。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名无所犯:一者、禀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
于是世尊随其所乐,方便为说诸缘起法。令彼一切修缘觉乘,渐次圆满,皆悉证得幢相缘定,于独觉乘得不退转,欢喜礼佛,还复本座。
时众会中,复有八十百千那庾多众生,曾于过去诸佛法中,毁谤佛教下至一颂,由是因缘堕诸恶趣,受众苦报,初复人身,生便喑哑,常患舌[舌+今],口不能言。闻说此经,还得正见,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于世尊前深生惭愧,至诚忏悔宿世恶业,合掌恭敬,瞻仰世尊,佛神力故,皆悉能语。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等宿世作何恶业,今处众中,口不能语?”
彼诸人众俱时白佛,于中一类作如是言:“大德世尊,我等往昔于毗钵尸如来法中,或言毁谤大乘正法,或言毁谤独觉乘法,...(第0060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欢乐,先所爱乐皆悉别离,忿心悭吝无有矜愍,于一切众生不起慈心,杀生乃至邪见无惭无愧;一切塔寺及僧祇物,皆悉食啖供其衣服,瞋诸左右悉生嫌隙;若与他战,令己军众自然退散;若欲死时,皆结其舌口不能语,趣向地狱。
“复次,善男子,刹利旃陀罗,乃至婆罗门旃陀罗,皆悉远离诸善知识,轻慢三宝,无恭敬心,不畏后世。于声闻乘得少信心谓己聪哲,而于辟支佛乘及大乘经法,诽谤不信,不读不诵,下至一偈生不信心,是名谤法。若复有人,少信辟支佛法及大乘法,而不信于声闻之法,毁呰讥呵,亦名诽谤正法。是名诽谤三世诸佛正法之藏,断八正道,破于无量众生法眼。若复有人,于如来所说声闻乘、辟支佛乘及菩萨乘,若作障碍、若隐蔽覆藏乃至一偈,而不恭敬于三宝者,以是因缘,令使守护一切国土天龙善神,以不动信即便瞋恚,是刹利诸臣乃至结舌不语而死,堕阿鼻地狱。
“复次,善男子,若持戒有功德者在彼国住,具足法器,善入舍心,安住静室...(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我以佛眼皆悉观见,无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众生,刹利旃陀罗乃至男女旃陀罗,于未来世少种善根而得人身,为恶知识之所破坏,于甚深法不生信乐,多起谤毁,于炽然法,具足声闻、辟支佛乘者,或有遮断大乘者,于我声闻弟子成器、不成器者,如上所说。以愚痴故,自谓为智,于此终没,无数百千劫,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如先所说。是诸人等,虽得人身,宁受阿鼻地狱诸大重罪,终不受是谤法人身!何以故?随顺恶知识憍慢自恣,常作如是诸恶业者,终不得度生死彼岸,四流所漂受大苦恼。”
当于尔时,有大智者而为涕泪,作如是言:“视诸众生难得人身,远离信心及大誓愿,离于心相,离于正见,离善知识,离于时节,离于方所,离于持戒、禅定、智慧,如是众生以愚痴故憍慢自恣,有如是想毁坏佛法悉如上说。世尊,我从今日亦于佛前而发誓愿,我等虽处生死,不坏正法,愿于未来世诸佛法中不断三宝。”
...(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乃至一句一偈,恭敬尊重终不诽谤,亦不隐没而作障碍,于说法人作世尊想,于听法者作病人想,于正法中作妙药想,弃舍五欲为欲说法,心常平等而不取相。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法施轮也。若菩萨成就如是十种法施轮者,便速疾得日光三昧,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守护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智者修法施, 演说于三乘,
不堪法器者, 终不令谤法。
声闻及缘觉, 多人而修习,
辟支佛利智, 教令入大乘。
但为成法器, 非法不妄说,
随诸根利钝, 渐教令升进。
于法常恭敬, 信受不诽谤,
有能说法者, 供养如世尊。
听法诸众生, 令灭于烦恼,
不贪著名誉, 利养而说法。 持戒品第十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具足戒轮,若成就此轮,从初发...(第0061部~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世尊,何等名为犯根本罪?众生犯是根本罪已,拔断一切诸善根行,当堕恶道;犯堕根本罪故,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复因由是善男子故,令彼众生具满人天涅槃之乐?”
佛言:“善男子,灌顶刹利王犯根本重罪有五事。灌顶刹利王犯五根本罪已,诸先所种一切善根悉皆败坏,犯堕根本罪故,离于一切人天之乐,当堕恶道。何等为五?善男子,若灌顶刹利,劫夺塔物,或夺僧物、若招提僧物,若自取、若使人取,是名初犯根本重罪。若诽谤法故,闻佛为声闻说、为缘觉说、为大乘说,诽谤遮固不令流布,是名犯第二根本重罪。若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或能持戒、或不持戒,或破戒、或不破戒,脱其袈裟罢令还俗,或捶打其身而谪罚之,收闭囹圄,或断其命,是名第三犯根本重罪。若刹利王以自在力,作五无间罪,劝他人作五无间罪,于五无间罪随作一罪,是名第四犯根本重罪。若刹利王说无因果舍于他世,行于十恶,劝多众生作十恶业,是名第五犯根本重罪。
“...(第0065部~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拔烦恼菩萨。善思义菩萨。众智菩萨。无缚菩萨。众光菩萨。智灯光菩萨。造智知识菩萨。无等烦恼菩萨。帝幢天子。他化天子。皆共恭敬而白世尊。今言诸佛之所说者。何故名为诸佛所说。云何诸佛何者是佛。当云何念名为念佛。为起身念为起法念。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所问甚深难思。皆是承佛威神之力。生此乐说无碍辩才。诸佛所说名为佛说。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何谓正念。莫著一切诸恶诽谤。应修一切无讥谤法。当离于我及以非我。不见众生寿命宰主。育养士夫人及生者。莫著作者使作之者。阴界诸入想所缘处。于一切法今世后世。乃至三界无依无染。我见诸行无取无舍。禅定解脱及六神通。如意根力菩提觉分。毗舍罗等无量善法。略说九万亿那由他不可思议甚深三昧一切诸佛常所念法佛方便慧。随而书写读诵敷演方等经典。说佛功德名佛所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常能舍一切, 有为虚危相
不得诸法性, 则获是三昧 ...(第0067部~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作是行者便得八事。何等为八事。一者于戒清净至究竟。二者不与余道从事。出入智慧中。三者于智慧中清净。无所复贪生。四者眼清净。不复欲生死。五者高明无所著。六者清净于精进自致得佛。七者若有人供养者不用故喜。八者正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动。是为八事。佛尔时颂偈言。
有黠慧者不起想 弃捐贡高及自大
常行忍辱无粗漏 尔乃为学是三昧
智者心明不诤空 无想寂定是灭度
不诽谤法莫诤佛 如是行者得三昧
明者于是无憍慢 常念佛恩及法师
坚住净信志不动 尔时为学是三昧
心不怀嫉远窈冥 不起狐疑常有信
当行精进不懈怠 如是行者得三昧
比丘学是常分卫 不行就请及聚会
心无所著不畜积 如是行者得三昧
设使手得斯法教 及持奉行此经卷
已具足意得如佛 然后学诵是三昧
住是至德行诚信 设有学诵...(第0069部~般舟三昧经三卷)
...四者施与清净。不愿一切诸行果报故。五者多闻清净。既闻法已毕竟不忘故。六者精进清净。于一切时求佛菩提故。七者远离清净。于一切名利不染着故。八者不退清净。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不动摇故。贤护。是为彼善男子善女人所获八法也。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说偈曰。
智人不起有相想 亦当除慢及我心
于深忍中无取着 彼能速宣此三昧
空中本来灭诤根 涅槃无相大寂定
于佛无嫌不谤法 彼能速宣此三昧
智者不兴嫉妒意 念佛知恩及法僧
所生降伏无迁移 如是寂静持三昧
无有嫉妒亦无疑 思惟深法真实信
精进不懈离诸欲 彼能如是得三昧
常行比丘乞食法 舍诸别请况求财
断除垢染证真如 彼能如是得三昧
谁能有此三摩提 我应听受广流布
于教师所起佛想 彼能如是得三昧
若人修行此三昧 当具功德超世间...(第0071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
...,
未久当得闻, 乃至于少许。”
大方广三戒经卷下
尔时,大德迦叶白佛言:“奇哉!世尊,闻是等经乃能不生爱惜之心。”
佛告迦叶:“众生成就四法,闻是等经不生爱惜心。何等四?多诸放逸,不信业报,不信大地狱,不信我当死。迦叶,是名四法不生爱惜心。迦叶,众生复有四法,不生爱惜心:自怙强壮,自怙有力,染著五欲耽荒嗜酒,不起善心,是名四法不生爱惜心。迦叶,比丘成就四法,谤佛菩提。何等四?本造众恶;毁乱正法;现造恶业谤比丘尼;彼有和尚、阿阇梨多人所敬,然谤菩提,是亦随学谤于菩提,少于闻见以嫉妒故谤佛菩提。迦叶,是名四法谤佛菩提。
“迦叶,又有一法,沙门、婆罗门之所应作。何等一法?于一切法心无所住,是为一法,沙门、婆罗门之所应作。迦叶,犹如有人堕高山顶,其心迷闷无所觉知,不识地处,不识树处,悉作空想,出入气息断绝不续。如是,迦叶,彼执一切法,执著眼想,执著眼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如是执著耳鼻舌身意想,执著耳鼻舌身意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执著色受想行识想,执著色受想行识相,作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执...(大乘宝积部-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摩诃迦叶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人等,闻此等经不生厌离。”
佛告大迦叶言:“若有众生成就四法,闻说此经不生厌离。云何为四?多放逸故不能深信,业异熟故亦不深信,大地狱故不能审信,我当死故。若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厌离。
“迦叶,复有众生成就四法,不生厌离。何等为四?年盛壮时自恃强力,耽著欲乐,贪嗜诸酒,不能了知明思惟观。若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厌离。
“迦叶,若有比丘成就四法,谤佛菩提。何等为四?本造恶业已成就故,毁坏正法;如是比丘不自发露不善异熟诸恶业故;于比丘尼行秽欲故;彼有和尚或阿阇梨,多人所敬谤佛菩提,如是弟子随学于师亦生诽谤,是寡闻者,由嫉妒故谤毁诸佛。比丘成就如是四法,谤佛菩提。
“迦叶,若有一法,得成沙门及婆罗门。何者为一?于一切法心无所住。如是一法,得成沙门及婆罗门。譬如有人堕高山顶,谓无大地、树木、丛林,唯起空想,出入息断。
“迦叶,著诸法者亦复如是。若执眼想及以眼相,执耳、鼻、舌、身、意想乃至意相,若执色受想、行识想,执净持戒、多闻、惭愧、经行、往来得菩提想,如此等法皆悉非作沙门、婆罗门。若起想者则为所害。为谁所害?谓贪、瞋、痴。若执眼相,由...(第0020-0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碍,是八地相;闻说三昧,是九地相;闻说成就力,是十地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如来虚空中神通行者,此是七地相。闻受道记,此人常应修尊重默然,修习成就甚深忍,如是疾成正觉。见如来在虚空中,是初地相;见如来食,是第二地;见光,是第三地;见说法,是第四地;见现神通,是第五住地;见入三昧,是第六住地;见放光,见如来虚空中行去,是第七住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如来般涅槃者,此人前谤法,出家谄曲求利。应勤供养三宝,奉施说法之人,一心三时精进,如是以净除业障。见前五地处处相。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见阇维如来,是人口恶知识,见毁法随喜。此菩萨初地,此人发菩提心不久,是人应于七日七夜中持灯,若说法人前、若如来塔前,一心忏悔,于日中昼三时,劝众人听法,以此净除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得如来舍利,此说菩萨三地。梦中亲近如来,闻受记得度,梦住余地。得如来舍利,...(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宝,第四地;应勤修甚深法忍,第五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自见裸形,当知自无业障,当知见初地;若城中自见裸形,是见第二地;若阿练若处见裸身,是见第三地;若山中见裸形,此见第四地,当知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见自趣四维去,此菩萨舍善知识,是见初地。少于智慧,懈怠多忧多恼,为多人所笑,多于病痛,心多狂癫,为善根故求于出家,复还入俗,贫苦无有财物多病,为利养故谤毁法师,谤法不信不解;当还生正直心,亲近法师,勤修一切施无碍心趣向菩提。此菩萨乃至解于六地,此菩萨以软中上心,除害过罪。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见趣向未曾见方,此有魔业业障,此菩萨三地处处见地。应勤修净根,供养三宝,净初地;若勤修空,见第二地;修法忍,见第三地,乃至住六地。自知此菩萨见初地,出入多于善根,亦多不善根。此舍命不生愁恼,舍恶知识,亲近信解知法人无奸伪,如是净于业障。彼以奸诈心盗法,当...(第0020-02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神之力,能令旃遮摩那毗孙陀梨等,置过无量恒河等世界之外。而被谤者,乃是如来以方便力示业果报。我诸弟子以薄福故,既得出家在我法中,以被谤故则退我法,以不思量如来言教,作如是说:‘我等今者已被谤故,不应得在佛正法中。’令彼诸人闻教忆念:‘诸佛如来具足成就一切白法,灭诸恶法,尚有如是恶对被谤,何况我等及其余者!’如是知已,不复退还,修净梵行。善男子,旃遮摩那毗孙陀梨等,起于恶心,以佛力故令梦开悟:‘我实谤佛!我若舍身,必堕三恶!’善男子,如来若知可防护者必防护之,是故示现如此之事。善男子,无一众生如来舍者,故现此事。”
尔时,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世尊,如来昔在毗兰多国,受毗兰若婆罗门请,而食麦者。此事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亦愍念后世众生故现是事。如来实知诸婆罗门、居士等请而不供养,而受其请,彼处安居。何以故?善男子,彼安居处有五百马,所有食麦施与众僧,令至三月。善...(第0020-03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我昔为是经, 奉施诸宫殿,
庄严众宝网, 供养于诸佛。
我昔为是经, 舍种种珍玩,
及以摩尼宝, 供养于诸佛。
我昔为是经, 有恩常忆念,
乃至闻一偈, 于彼恒尊重。
我昔为是经, 尊重持戒者,
乃至经行处, 于彼常恭敬。
我昔为是经, 或处于生死,
乃至有少恩, 于彼常怀报。
我昔为是经, 不求利谤法,
哀愍于亲友, 乃至诸众生。
我昔为是经, 具多闻善说,
于法无所著, 不悭亲友家。
我昔为是经, 若心生不善,
速忏令除灭, 终不使增长。
我昔为是经, 身为王太子,
所得诸珍宝, 涂香及末香,
我时生净心, 回施于诸佛。
我昔为是经, 愍诸囚徒类,
种种加楚毒, 以身而代受。
我...(第0020-04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
“闻是法已, 当无障碍, 于诸佛法,
最上无疑。
诸少福者, 不得听闻; 诸多福者, 闻是经典。
少福之人, 虽闻不信; 多福闻已, 顶戴如鬘。
诸少福者, 言非圣教, 当坠恶趣, 如盲堕坑。
多福之人, 闻生欢喜, 当往善趣, 如酥滴水。
诸薄福者, 闻生忧恼, 受苦长夜, 不脱黑暗。
虽得少闻, 复为魔娆, 谤佛菩提, 速入地狱。
“复次,舍利子,诸佛如来,具足成就清净妙智,乃至能知四众之心。若一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于当来世正法灭时,或有听闻如是经典随顺领受,或有闻已轻毁诽谤,或有众生全不听闻,如是一切如来净智悉能了知。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及余一切诸有众生,闻已领受如是经典,精进修习,当得成就四种无障清净之法。何等为四?一者、成就尸罗无障清净,二者、成就具足无难清净,三者、...(第0020-05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依善知识?
此是世尊秘密语, 我实不解人中雄。
云何说于无所堪, 复教众生修诸业?
降伏怨敌天中尊, 秘密之说我不解。
云何佛说性自空, 复言观空得解脱?
我今于此不能解, 愿无边智断我疑。
云何佛说事尽灭, 复说诸法性寂灭?
我今唯愿无等等, 开显此等秘密说。
云何端正修伽陀, 显示诸法如虚空?
而愚痴人毁谤法, 死必堕于大地狱。
大雄恒说诸天道, 又复说于诸余趣,
既言此等由作业, 复道无有作业者。
不可胜者所宣说, 种种差别不可知,
我今于此生疑惑, 唯愿世尊见除断。
既言善业无可集, 复说修行得菩提,
沙门法王如是说, 此亦我等不能解。
云何说法不可尽, 而言谤者罪可毕?
无量智慧愿开示, 我于是中大有疑。
...(第0020-07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法远, 憎嫉功德坠三塗,
厌恶诸佛微妙法, 是人当入猛火中。
彼人造恶不休息, 必当具受苦中苦,
是故汝等求菩提, 无令后悔堕恶道。
无量亿劫佛乃出, 为诸众生作利益,
汝等既得善趣身, 应舍放逸求解脱。”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护国:“菩萨须舍四种福伽罗,不得亲近。何等为四?一者、不得亲近恶知识,二者、不得亲近执见之人,三者、不得亲近谤法之人,四者、不得亲近贪利养人。是谓四种之人不得亲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能舍恶知识, 亲近善知识,
菩提道增长, 犹月渐圆满。
远离执见人, 及舍我寿等,
为求佛道故, 弃之如毒器。
诽谤于佛法, 寂静甘露味,
若欲求菩提, 应避如粪秽。
远离贪利养, 亦舍恶行人,
是等不应近, 犹如避火坑。
...(第0020-08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七十一卷~第八十卷))
...恼增长相应;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于千万亿劫, 恒不生难处?
云何得种好, 及三十二相?
云何善辞辩, 及得于应辩?
云何修净土, 成就比丘众,
随所愿乐处, 能得生于彼?
导者作何行, 能得色名称?
得力精进等, 云何得不坏?
云何不犹豫, 能行菩萨道,
去离诸悼悔, 为众生说法?
于佛法众中, 云何得最胜,
宁舍己身命, 而不诽谤法?
世尊无不知, 今世及未来,
愿大智世尊, 次说菩萨行。”
菩萨行品第四
尔时,世尊赞无垢施女言:“善哉!善哉!汝为多安乐利益诸众生故,怜愍世间诸天人故,问于如来诸菩萨摩诃萨如斯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时,无垢施女及诸大众皆称:“善哉!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即便为说:“菩萨成就四法,能破诸魔。何等为四?于他利养不...(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失者,为作忆念忘者为说;恒出适意好声令人乐闻;常行法施不令有废,为脱生死趣向泥洹故;愿如善财入禅方便。是为菩萨成就四法,能忆宿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废忘令忆念, 恒出适意音,
说法不疲倦, 常修诸定相。
以此四法者, 咸得识宿命,
能忆无量劫, 速悟佛行处。
“无垢施女,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谤于菩提, 亦不毁菩萨,
乐离恶知识, 念诸佛无厌。
大德行此行, 得值遇诸佛,
未成正觉顷, 恒与诸佛会。
“无垢施女,若菩萨成就四法,得三十二相身。何谓为四?采诸珍宝散佛塔庙,以种种香油涂塔基座;以杂华鬘...(第0020-10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九十一卷~第一百卷))
...此是空,此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受;不舍不受,则名离欲寂灭涅槃,如是乃至一切受心亦如是说。天子当知,如是杀法,即杀即生,是故得言彼行杀时先斩其头,是为真杀。以是义故,我如此说。”
尔时,文殊师利复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汝今若能违背诸佛,毁谤法、僧,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善住意言:“大士,仁今何故复如是说?”
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汝意者,以何为佛?”
善住意言:“大士,如如法界,我言是佛。”
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如如法界可染著乎?”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师利言:“天子,以是义故,我如是说,汝今若能毁谤诸佛,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汝意...(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一切圣人以无为得名,故无为法名声闻僧。”
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是无为法可执著乎?”
善住意言:“不也,大士。”
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以此义故,我如是说,汝今若能破坏圣僧,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文殊师利言:“天子,若人见佛,彼则著佛;若人见法,彼则著法;若人见僧,彼为著僧。何以故?以佛、法、僧非可得故。天子,若人不见佛、不闻法、不识僧者,彼为不背佛、不谤法、不破僧。何以故?以其不得佛、法、僧故。天子,若人爱佛、爱法、爱僧,彼为染著佛、法及僧。天子当知,若人不著佛、法、僧者,是则名为离欲寂灭。天子,以此义故,我如是说,汝今若能于佛、法、僧不染著者,我则同汝如是梵行。”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说如是甚深义处。我于大士以何报恩?”
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
善住意言:“大士,我今...(第0020-11部~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卷~第一百一十卷))
...甚深经中秘密之教,彼不随说取。何者是秘密之教?如来记诸声闻,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非如所说。”
佛语阿难:“吾患背痛不随说取。退老患朽败,为我访觅侍者,不随说而取。汝目连往至耆婆医王所,取诸妙药,不应如说取。如来共诸外道尼揵子等,诤其诸伎,不应如说取。如来佉陀罗刺刺足者,是事不应如说而取。提婆达多是如来久远害者怨家,不应随说而取。如来入舍梨耶婆罗门村,空钵而出,不应如说而取。旃遮及孙陀利谤佛者,不应随说而取。须那国毗罗若婆罗门,请佛至已食麦,亦不应如说而取。”
尔时,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记诸声闻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吾记诸声闻得无上正真正道者,以有性故。”
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诸无漏声闻断诸有习烦恼,设有性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吾今说喻。譬如灌顶转轮圣王有子...(第0026部~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法,我不说著世典咒咀者以为爱法,我不说不信空者而得解脱,我不说染著者以为修行净,我不说染著行者为满菩提分,我不说住所得者以为证智,我不说羸弱者为忍辱满足,我不说无人触者为忍力铠,我不说本性少烦恼者为戒清净,我不说多语者为依教行,我不说乐言语者以为一心,我不说乐作世业者为法不减少,我不说内心净者当堕恶趣,我不说依智行者以为杂行,我不说方便相应行者以为谄曲,我不说不求名利者以为妄语,我不说无戏论者以为谤法,我不说喜护正法者为爱身命,我不说恐怖行者为发精进。弥勒,如是等种种诸过谄曲颠倒贪恣等,于未来世五百年后,菩萨乘辈住此恶行当须护之。”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唯此六十菩萨,于未来世五百岁后有诸业障,为当更有其余菩萨耶?”
佛言:“弥勒,于五百岁后更有其余菩萨,当为业障所缠,其中亦有能尽业障或增长者。复次,弥勒,于彼时此五百菩萨众中,当有二十菩萨,于未来世能少有业障...(第0034部~发觉净心经二卷)
...者,彼诸法师边所说法教悉不受持,欺诳调弄:‘汝等自造此法,所说法句非如来说。汝等随自意集作此文饰,迭相系缚。我等于此法中不生敬重,不生信乐难遭之想。’弥勒,于彼时中多有众生,诽谤此法,破坏此法,不受此法。犹如伎儿调戏之法与彼同行,是诸比丘不依修多罗,不依毗尼演说法句:‘汝等莫生敬信希有之心,此非正法也。’弥勒,彼等痴人,不知所有一切善言皆是如来所说。彼诸人等为魔所持,当生诽谤彼诸法师所说之法,当作谤法业因缘,以作谤法业因缘故当堕恶道。是故,弥勒,若欲护正法菩萨,当作方便覆藏己德,于种种有行众生应须护持,勿令彼等生障碍想。”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婆伽婆!于彼时中菩萨乘人,无有智慧不求辩才,而于人法不能生信,乃于谁边求生善根?当求陀罗尼以自护。若不如是,于彼持法诸法师边,起于诽谤生于秽污。世尊,譬如有人渴欲饮水,若至泉池、若陂若井,未饮其水先掷粪秽置中,掷粪置已还欲饮水,闻水臭秽憎恶不...(第0034部~发觉净心经二卷)
...辩因缘,当知诸佛所说?弥勒,其辩者义具足非不义具足,法具足非不法具足,当尽烦恼不增烦恼,说涅槃功德示生死过恶。弥勒,是为四辩,当知诸佛所说。弥勒,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与此四辩和合相应能辩说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于彼人边当如佛想,作教师想而听法义。何以故?弥勒,彼所有说者,当知皆是如来所说,应如是见。弥勒,若有谤此四辩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憎嫉人故,彼即诽谤一切诸佛所说辩才,诽谤法已作灭法过业,作灭法行已堕于恶趣。是故,弥勒,若有信心善男子等,欲得远离灭法业障因缘者,不可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可以不爱人故于彼法边不生爱心。弥勒,何者辩说,为诸佛毁呰而不许可?弥勒,或有辩说,无有利益,不依实法,增长烦恼,不尽烦恼,增长生死,不赞涅槃功德利益。弥勒,如此辩者,一切诸佛之所呵责,一切诸佛而不许可。”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辩说增长生死非佛辩才,云何世尊说...(第0034部~发觉净心经二卷)
...所在幻化现若干形。菩萨如是,真学晓了般若波罗蜜,分别法幻悉通其旨,在于此土初不移转,十方佛土诸欲见者,辄现其身于其佛界。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故,由是之故所现无难。由如月殿游行虚空,不下人间不念往来,其光所照靡所不遍,虽有所照亦无想念。菩萨如是,在于本际未曾移转,普现十方诸佛之土,为现佛身、声闻、缘觉,为现转轮、释、梵、四王,或为豪贵、贫贱困厄身,或入三恶勤苦恼事,或为儒林、帝王、大臣,或在外道谤佛云云,或入深山学为仙人,所现无限,一切依因悉令得至无上正真,所现虽尔亦无想念。”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假使有人,值遇此法而得闻者,如佛兴世等无有异。若有菩萨,坐于树下当成佛道,其闻是经福等无殊,亦等道迹往来不还无著。所以者何?是为去来现在诸佛要道。”
文殊白佛:“诚如圣教,安住所化无不受教,如空无想无愿平均,法等亦然。又如无本本际平等,亦如离欲定意平等,是法平等亦复若斯。”...(第0043部~佛说如幻三昧经三卷)
... 佛告太子:“菩萨世世见人说经,不中坏乱不呵之,用是故得生佛边。菩萨数叹深经,用是故知中慧。”
太子复白佛言:“何因缘不生恶处?何因缘生天上?何因缘不贪爱欲?”
佛告太子:“菩萨世世信佛、信经、信比丘僧,用是故不生八恶处。菩萨持戒不缺,用是故生天上。菩萨知经法本空,用是故不贪爱欲。”
太子复白佛言:“菩萨何因缘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净洁?何因缘魔不能得其便?何因缘不敢诽谤佛,不敢诽谤经,不敢诽谤比丘僧?”
佛告太子:“菩萨侍佛、喜学经、爱比丘僧,用是故得净洁。菩萨昼夜行道精进不懈,用是故魔不能得其便。菩萨所语皆至诚,用是故众人不敢诽谤佛,不敢诽谤经道,不敢诽谤比丘僧。”
太子复白佛言:“菩萨何因缘,好高声如梵天声?何因缘有八种音?何因缘知众人所念皆悉能报?”
佛告太子:“菩萨世世至诚不欺,用是故好高声如梵天声。菩萨世世不恶口,用是故得八种音。菩萨世世不两舌、不妄语,用是故众人所念悉能报故。”
太子复白佛言:“何因缘得寿命长?何因缘身得无疾病?何因缘家室和顺相爱,不令他人别离?”
佛告太子:“不杀生...(第0045部~太子刷护经一卷)
...其心适等无有异,用是故人民见佛身形,视之无厌极。”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知深经智慧?何因缘知三昧安隐?何因缘佛所语皆使人闻者皆欢喜耶?”
佛告太子:“菩萨喜书经讽诵学说,用是故知深经智慧。菩萨常好定意心安,用是故得三昧安隐。菩萨所语皆至诚不欺怠人,用是故所语诚信,人闻者皆欢喜。”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净洁?何因缘魔不能得其便?何因缘众人不敢诽谤佛经道,不敢诽谤比丘僧?”
佛告太子:“菩萨喜侍佛、喜经道、喜比丘僧,用是故得净洁。菩萨昼夜经行精进,用是故魔不能得其便。菩萨所语皆至诚不欺,用是故人民不敢诽谤佛经道,不敢诽谤比丘僧。”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得寿命长?何因缘得无病?何因缘家中皆和顺相重,不令他人别离?”
佛告太子:“菩萨慈心不杀生,用是故后生得寿命长。菩萨不持刀杖恐怖人,用是故后世生得无病。菩萨见人有斗变,喜行救解令和合,用是故后世生,人不别离。”
太子白佛言:“何因缘菩萨易得财物富有不难?何因缘不亡财物人不劫盗?何因缘得尊者豪贵耶?”
佛告太子:“菩萨...(第0046部~太子和休经一卷)
...有流布于世亦得大罪。何以故。谤一切法故。谤一切法者即是外道富兰那等真弟子也富兰那谓诸法性无。而佛法中亦有亦无。若有人说一切法空。当知是人不中共住共语论议布萨说戒。若与共住乃至说戒则得大罪。何以故。不解空义故。是人不能自利利他。是故大乘经说。若不解空甚于痴人。何以故。愚痴之人说色是我至识是我。有我见者不坏佛法。不解空义永坏佛法破失灭没。生我见者不至三恶。不解空义为人广说。当知是人必到阿鼻。有我见者不谤三宝。妄说空者诽谤三宝。说有我者不诳众生。不谤实性。不妨法性。不妨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不解空者谤一切法。不解实性。不解法性。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云何名为不解空义。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是则名为不解空义。何以故。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说一切法亦无处所。若无处所云何名空。是名不解...(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云何名为不解空义。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是则名为不解空义。何以故。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说一切法亦无处所。若无处所云何名空。是名不解空。云何名为真解空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无有性故。是名为空。法亦不空是名解空。如是解者不妨于义。不谤三宝。是名正解无有错谬。云何正解。如色说色乃至涅槃。分别无有种种相性。是名色空以色真实流布于世。是名不空。以是义故。说色一法亦有亦无。解是二故亦法亦空。终不于中妄生计着。是名真解空义。是故大乘经中说偈。
一法有多名 实法中则无
不失法性故 流布于世间 。
如色乃至涅槃则有多名。色无自性。无自性者则无多名。有多名者名为流布。以是义故杂藏中说。诸佛世尊不着流布。若见...(第1080部~菩萨善戒经十卷)
...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提心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他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
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师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自为饮食钱物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一切求利。名为恶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学诵戒者。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房问知事人。今欲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七佛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故。贩卖男女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男女。解梦吉凶。是男是女。咒术工巧调鹰方法。和合百种毒药千种毒药蛇毒生金银蛊毒。都无慈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缚着。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解。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贩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第1082部~佛说梵网经二卷)
...。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见有贤圣持戒多闻。能以舍宅饮食卧具衣服病药而供养之。深言僧中多有功德。修集向道得须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修金刚三昧电光三昧。观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无量福。是故我于鹿子经中。告鹿子母曰。虽复请佛及五百阿罗汉。犹故不得名请僧福。若能僧中施一似像极恶比丘。犹得无量福德果报。何以故。如是比丘虽是恶人无戒多闻不修善法。亦能演说三种菩提有因有果。亦不诽谤佛法僧宝。执持如来无上胜幡。正见无谬。若供养僧。即是供养佛僧二宝。若观佛法功德微妙。即是具足供养三宝。若人施时不求果报。即是供养无上菩提。具足成就檀波罗蜜修菩提道。能得未来无量功德。亦能自利及利益他。能修慈悲为破他苦自舍己乐。未得菩提心无忧悔。虽闻菩提久远难得。而其内心初无退转。为诸众生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亦不疲厌。乐如法行不求世乐。乐处寂静出家修道。未得出家虽在家居。如解脱人不作众恶。得三种戒戒...(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凡夫行十信者。今复修行无量功德。所谓十波罗蜜三空无相无作有无空空观成就。即除我人主者众生渐舍诸见。常乐我净三界系缚无明渐破。伏断一切业习故。厚集一切善法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门摄我心中念念不去心。
佛子。有十不可悔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沽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不嗔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八万四千。灭八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失发心住乃至二住三位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贤圣果者。无有是处。是初住相习种性中第一人。如是下九人法行渐渐增广。乃至九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亦渐增广不可思议行。佛子。吾今略说如海一渧。
贤圣学观品第三
尔时敬首菩萨白佛言。云何菩萨学观名...(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悭。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嗔。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自赞毁他。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谤三宝藏。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持不。其受者答言能。
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畜生名为邪见。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七净十戒心入定见道度疑。正道行知见行断知见。得入法故礼佛而退。
尔时座中有八千菩萨各从座起。一金刚华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说经菩萨珐輪下。其听法者受化奉行法用。复当云何。佛言。佛子。快发斯问。佛子。先当为听法者与授菩萨法戒。然后为说菩萨之本行六入法门。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归戒。得四不坏信心故。然后为授十戒。不杀不盗不妄语不淫不沽酒不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是十波罗夷不可悔法。佛子。受十戒已。复为听者教供养法师。常以天上无量华香。百千灯明百千天衣璎珞。百千妓乐百味饮食屋宅经书。一切所须之物皆悉给与。弘通法师。当如敬佛如事父母。如事火婆罗门法。佛子。如事帝释父母师僧。日日三时礼敬为法舍身没命。乃是佛子。如是求法之人。乃可为说菩萨之本行。百千万佛转授璎珞法门。时十亿大众叹言。未来世中无法无三宝无贤人。时劫从恶世起故。其说法者其听法者甚难甚难。复从...(第1087部~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鼻狱。自高强健多力恶口。骂詈诽谤毁呰人者。今安所在。佛告舍利弗。恶口妄语两舌绮语赞邪见者。此人不为一人作贼。普为一切诸天世人作大劫贼。譬如群贼威力自在烧破一城。杀害一切及四天下一切人民。此人所得罪报。为多少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人所得罪。如须弥山不可称量。佛告舍利弗。此人虽复获大罪报。不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赞叹邪见。须臾所造获大重报。身坏命终堕大地狱。经无量劫受苦无穷。百千诸佛不能得救。诸佛观此谤法罪人。与十方界地狱俱生地狱俱灭。是故智者当摄身口。佛告舍利弗。若有受持此十善戒。破十恶业。上生天上为梵天王。下生世间作转轮王十善教化。永与地狱三恶道别。譬如流水至涅槃海。若有毁犯十善戒者。堕大地狱经无量世受诸苦恼。舍利弗。汝好受持十善戒羯磨法。破十不善业。时舍利弗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088部~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处抄撮。是故在众心怀恐怖。如是凡夫无有智慧心无决定。但以憍慢微小因缘求于名闻。疑悔在心而为人说。是人长夜自受贪欲嗔恚愚痴毒箭。何以故。舍利弗。是人不能定知诸法。而为他说。心不喜乐若乐速失。舍利弗。我知不净说法有此过咎不得正道。是事一切比丘不知。诸天不知。唯我乃知。复有不净说法。比丘不解如来随宜所说。而为他人说。诸经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而是人自以论辞说言。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命。即为谤佛谤法谤僧。谤三宝罪诸天世人所不能知。唯佛乃知。舍利弗。是人亦名不净说法。我知其过。诸神通者及诸天众皆不能知。唯佛乃知。舍利弗。我今为汝譬喻解说。若人不知佛道义相。而为他人不净说法。此人成就几不善事。舍利弗。于意云何。阎浮提众生宁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若有恶人尽夺其命。是人得罪宁为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痴人不知佛道。而为他人不净说法。罪多于此。何以故。是人不净说法破无上佛道。亦谤过去未来今佛。何以故。舍利弗...(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 第1097部~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
大乘律?第1097部
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
失译师名开元附梁录
菩萨五法忏悔文
十方三世佛。五眼照世间。三大无不知。明见罪福相。弟子某甲等。从无数劫来。不遇善知识。造作一切罪。破戒犯四重。六重及八重。谤法断善根。具足一阐提。幸遇诸如来。经法贤圣众。能除谤法断善根。具足一阐提。幸遇诸如来。经法贤圣众。能除众罪者。弟子头面礼。愿诸恶云消。令发无上慧。忏悔竟五体作礼。
十方诸佛始登道场。观树经行未转珐輪。无明老死长衰可悲。愿设法药救诸疾苦。法雨流布枯槁众生。得道明了。十方现在佛。已度有缘者。众生多懈怠。方便现泥洹。弟子诚心礼。请佛令久住。一切诸菩萨。已发无上意。愿勤加精进。于无佛世界。现成等正觉。普度诸群生。慈哀无过佛。是故至心请。请佛已竟...(第1097部~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
...双树间。”诸优婆夷所设供具倍胜于前,持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为佛及僧办诸供具,唯愿如来,哀受我供。”如来默然而不许可。诸优婆夷不果所愿,心怀惆怅,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四恒河沙毗耶离城诸离车等男女大小妻子眷属,及阎浮提诸王眷属,为求法故,善修戒行威仪具足,摧伏异学坏正法者。常相谓言:“我等当以金银仓库,为令甘露无尽正法深奥之藏久住于世,愿令我等常得修学。若有诽谤佛正法者,当断其舌。”复作是愿:“若有出家毁禁戒者,我当罢令还俗策使。有能深乐护持正法,我当敬重如事父母。若有众僧能修正法,我当随喜令得势力。”常欲乐闻大乘经典,闻已亦能为人广说,皆悉成就如是功德。其名曰:净无垢藏离车子、净不放逸离车子、恒水无垢净德离车子。如是等各相谓言:“仁等今可速往佛所。”所办供养种种具足,一一离车各严八万四千大象、八万四千驷马宝车、八万四千明月宝珠,天木、栴檀、沉水、薪束...(第0109-01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者,不名世间,当名菩萨。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云何世间所知见觉?所谓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时、微尘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终始、断常二见,说言初禅至非非想名为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间所知见觉。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事亦知见觉。菩萨如是知见觉已,若言不知不见不觉,是为虚妄。虚妄之法则为是罪,以是罪故堕于地狱。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门、若婆罗门,说言无道、菩提、涅槃,当知是辈名一阐提,魔之眷属,名为谤法。如是谤法,名谤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
尔时,迦叶闻是事已,即以偈颂而赞叹佛:
“大慈愍众生,故令我归依,
善拔众毒箭,故称大医王。
世医所疗治,虽差还复生,
如来所治者,毕竟不复发。
世尊甘露药,以施诸众生,
众生既服已,不死亦不生。
如来今为我,演说大涅槃,
众生闻秘藏,即得不生灭。”
迦...(第0109-02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菩提;于波罗奈为五比丘初转珐輪,乃至于此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如是等见,是名声闻、缘觉曲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听受如是《大涅槃经》,悉得断除如是等见。若能书写读诵通利,为他演说,思惟其义,则得正直,无邪曲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谛知菩萨无量劫来不从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是名菩萨摩诃萨正直之见。
“能知如来深密义者,所谓即是大般涅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甚深之义?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闻不闻义,是义不然。何以故?法若有者便应定有,法若无...(第0109-03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厌诸有,是名增有。言恼热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恼热,远离寂静,则名为热,受地狱报故名为热,烧诸众生故名为热,烧诸善法故名为热。善男子,信心清凉,是人不具,是故名热。言受恶果者,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堕地狱、饿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恶事复名恶果:一者、烦恼恶,二者、业恶,三者、报恶。是名受恶果报。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事,能断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谤三宝,用僧鬘物,能作种种非法之事。是因缘故,沉没在于阿鼻地狱,所受身形纵广八万四千由旬,是人身口心业重故不能得出。何以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虽有无量诸佛出世,不闻不见,是故名常没,如恒河中大鱼。
“善男子,我虽复说一阐提等名为常没,复有常没非一阐提。何者是耶?如人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没。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三者、为他属故...(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法僧宝;信者无慧颠倒解义,令闻法者谤佛法僧。善男子,是故我说,不信之人瞋恚心故,有信之人无智慧故,是人能谤佛法僧宝。
“善男子,若有说言:‘一阐提等未生善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有言:‘一阐提人舍一阐提,于异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说言:‘一阐提人能生善根,生善根已相续不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是人不谤三宝。
“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常乐我净,不作不生,烦恼因缘故不可见。’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犹如兔角,从方便生,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众生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兔角。何以故?虚空常故,兔角无故,是故得言亦有亦无。有故破兔角,无故破虚空。’如是说者不谤三宝。
“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无记,尽名佛性。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是名如来随自意语。随意语故名为如来,随随意语故名阿罗呵,随随意语故名三藐三佛陀。”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白佛言:“世尊,众生一身云何能起种种烦恼?”
佛言:“善男子,如一器中有种种子,得水雨已各各自生;众生亦尔,器虽是一,爱因缘故,而能生长种种烦恼。”
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云何观于果报?”
“善男子,智者当观,诸漏因缘,能生地狱、饿鬼、畜生。是漏因缘,得人天身,即是无常、苦、空、无我。是身器中,得三种苦,三种无常。是漏因缘,能令众生作五逆罪受诸恶报,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诽谤三宝。智者当观:‘我既受得如是之身,不应生起如是烦恼,受诸恶果。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4:15:35
|
只看該作者
’”
迦叶菩萨言:“世尊,有无漏果,复言智者断诸果报,无漏果报在断中不?诸得道人有无漏果,如其智者求无漏果,云何佛说一切智者应断果报?若其断者,今诸圣人云何得有?”
“善男子,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我亦如是因中说果,先于经中作是说言:‘...(第0109-04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双树间。”诸优婆夷所设供具倍胜于前,持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为佛及僧办诸供具,唯愿如来,哀受我供。”如来默然而不许可。诸优婆夷不果所愿,心怀惆怅,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四恒河沙毗舍离城诸离车等男女大小妻子眷属,及阎浮提诸王眷属,为求法故,善修戒行威仪具足,摧伏异学坏正法者。常相谓言:“我等当以金银仓库,为令甘露无尽正法深奥之藏久住于世,愿令我等常得修学。若有诽谤佛正法者,当断其舌。”复作是愿:“若有出家毁禁戒者,我当罢令还俗策使。有能深乐护持正法,我当敬重如事父母。若有众僧能修正法,我当随喜令得势力。”常欲乐闻大乘经典,闻已亦能为人广说,皆悉成就如是功德。其名曰:净无垢藏离车子、净不放逸离车子、恒水无垢净德离车子。如是等各相谓言:“仁等今可速往佛所。”所办供养种种具足,一一离车各严八万四千大象、八万四千驷马宝车、八万四千明月宝珠,天木、栴檀、沉水、薪束...(第0110-01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一卷~第九卷))
...见觉者,不名世间,当名菩萨。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云何世间所知见觉?所谓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时微尘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终始、断常二见,说言初禅至非非想名为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间所知见觉。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事亦知见觉。菩萨如是知见觉已,若言不知不见不觉,是为虚妄。虚妄之法则为是罪,以是罪故堕于地狱。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门、若婆罗门,说言无道、菩提、涅槃,当知是辈名一阐提、魔之眷属,名为谤法。如是谤法,名谤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
尔时,迦叶闻是事已,即以偈颂而赞叹佛:
“大慈愍众生, 故今我归依,
善拔众毒箭, 故称大医王。
世医所疗治, 虽差还复生,
如来所治者, 毕竟不复发。
世尊甘露药, 以施诸众生,
众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来今为我, 演说大涅槃,
众生闻秘藏, 即得不生灭。...(第0110-02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卷~第十八卷))
...三菩提;于波罗奈为五比丘初转珐輪,乃至于此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如是等见,是名声闻、缘觉曲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听受如是《大涅槃经》,悉得断除如是等见。若能书写读诵通利,为他演说,思惟其义,则得正直无邪曲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经》,谛知菩萨无量劫来不从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是名菩萨摩诃萨正直之见。
“能知如来深密义者,所谓即是大般涅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甚深之义?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闻不闻义,是义不然。何以故?法若有者便应定有,法若无...(第0110-03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七卷))
...、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厌诸有,是名增有。言恼热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烦热,远离寂静,则名为热,受地狱报故名为热,烧诸众生故名为热,烧诸善法故名为热。善男子,信心清凉,是人不具,是故名热。言受恶果者,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堕地狱、饿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恶事复名恶果:一者、烦恼恶,二者、业恶,三者、报恶。是名受恶果报。善男子,是人具足如上六事,能断善根,作五逆罪,能犯四重,能谤三宝,用众僧物,能作种种非法之事。是因缘故,沉没在于阿鼻地狱,所受身形纵广八万四千由延,是人身口心业重故不能得出。何以故?其心不能生善法故。虽有无量诸佛出世,不闻不见,故名常没,如恒河中大鱼。
“善男子,我虽复说一阐提等名为常没,复有常没非一阐提。何者是耶?如人为有,修施戒善,是名常没。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三者、为他属故而行...(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法僧宝;信者无慧颠倒解义,令闻法者谤佛法僧。善男子,是故我说,不信之人瞋恚心故,有信之人无智慧故,是人能谤佛法僧宝。
“善男子,若有说言:‘一阐提等未生善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有言:‘一阐提人舍一阐提,于异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亦名谤佛法僧。若复说言:‘一阐提人能生善根,生善根已相续不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言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是人不谤三宝。
“善男子,若有人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常乐我净,不作不生,烦恼因缘故不可见。’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犹如兔角,从方便生,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众生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兔角。何以故?虚空常故,兔角无故。是故得言亦有亦无,有故破兔角,无故破虚空。’如是说者不谤三宝。
“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无记,尽名佛性。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是名如来随自意语。随意语故名为如来,随意语故名阿罗呵,随意语故名三藐三佛陀。”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非...(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一身云何能起种种烦恼?”
佛言:“善男子,如一器中有种种子,得水雨已各各自生;众生亦尔,器虽是一,爱因缘故,而能生长种种烦恼。”
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云何观于果报?”
“善男子,智者当观,诸漏因缘,能生地狱、饿鬼、畜生。是漏因缘,得人天身,即是无常、苦、空、无我。是身器中得三种苦、三种无常。是漏因缘,能令众生作五逆罪受诸恶报,能断善根、犯四重禁、诽谤三宝。智者当观:‘我既受得如是之身,不应生起如是烦恼受诸恶果。’”
迦叶菩萨言:“世尊,有无漏果,复言智者断诸果报,无漏果报在断中不?诸得道人有无漏果,如其智者求无漏果,云何佛说一切智者应断果报?若其断者,今诸圣人云何得有?”
“善男子,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瓶,缕即是衣,是名因中说果。果中说因者,牛即水草,人即是食。我亦如是因中说果,先于经中作是说言:‘我从...(第0110-04部~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六卷))
...佛言:“其义云何?”
佛告纯陀:“如我所说:
“一切叹布施, 无有呵施者,
施犯戒福少, 施持戒福增。
“我说是契经,虽叹一切施而施有差降。施犯戒者无毫厘福,布施持戒获其大果不必悉同。”
纯陀白佛:“云何世尊而说斯偈一切赞叹布施功德?”
佛告纯陀:“除一种人叹一切施。”
纯陀白佛:“除何等人叹一切施?”
佛告纯陀:“除一阐提犯戒谤法,叹一切施。”
纯陀白佛:“何等名为一阐提?”
佛告纯陀:“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诽谤经法,口说恶言,永不改悔,于诸经法心无归依,如是等人向一阐提道。若复众生犯四重禁,作无间罪,不自改悔而无惭耻,彼于正法永无护惜,不与护法之人以为知识,于诸善事未曾赞叹,若复邪见无佛法僧,我说斯等向一阐提道。除斯等类,叹一切施。”
纯陀白佛:“何名犯戒?”
佛告纯陀:“...(第0116部~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
...,为欲见彼宝积现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欲承迎礼拜亲近供养,有发心者,欲闻法者。阿难,我今皆与彼等授记往生彼刹,奉觐如来闻于正法。彼佛刹中所生菩萨,亦欲同行彼诸法行,唯除愿力菩萨摩诃萨等。阿难,彼诸众生善得大利,若能闻此所说功德庄严法本名字乃至经耳,何况闻已得净信心!阿难,如是等法句如实不虚,汝当善护善念忆持。所以者何?阿难,阎浮提人,未曾得闻如是等修多罗章句及以名字。阿难,若名字菩萨及谤法人,如是人等莫令得闻。何以故?以其谤法,罪大深重故。
“阿难,汝见西方如是辇舆众宝庄严乘空而来,汝见已不?”
阿难白佛言:“如是已见。”
佛复告阿难:“汝见其间一童子不?二足神通变化所作,腾空飞来动此大地,动大动,震大震。大地动时,所化众生怖畏毛竖。”
阿难报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我今见已,此童子者,神通游戏种种示现乘空而来。”
佛告阿难:“如此辇誉众宝间错,在童子前而来,出于种种异...(第0117部~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若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随喜,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故此非善随喜回向。所以者何?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修学。
“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谓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珐輪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槃已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般若波罗蜜多集诸善根,若修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集诸善根;若住内空集诸善根,若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欲不谤诸佛世尊而发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诸功德善根有如是类、有如是体、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今亦应如是随喜。又如诸如来、应、正等觉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应以如是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回向。’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若作如是随喜回向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是菩萨摩诃萨如是随喜回向之心不杂众毒,终至甘露无上菩提。
“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
“如色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受、想、行、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既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随喜回向亦应如是。
“如眼...(第0001-1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七十卷))
...法名、僧名、菩萨名、独觉名,或复生于幽暗世界,恒无昼夜不睹光明。彼匮法业造作增长极深重故,受如是等不可爱乐圆满苦果。”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彼所造作增长能感匮正法业,与五无间业可说相似耶?”
佛言:“舍利子,彼匮法业最极粗重,不可以比五无间业。谓彼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即便不信诽谤毁訾言:‘如是法,非诸如来、应、正等觉之所演说,非法、非律、非大师教,我等于此不应修学。’是谤法人自谤般若波罗蜜多,亦教无量有情毁谤;自坏其身,亦令他坏;自饮毒药,亦令他饮;自失生天解脱乐果,亦令他失;自以其身投地狱火,亦令他人投地狱火;自不信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教他人令不信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自陷其身沉溺苦海,亦陷他人沉溺苦海。舍利子,我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尚不令彼谤正法者闻其名字,况为彼说?舍利子,彼谤法者,我尚不听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其名字,况令眼见?岂许共住?何以故?舍利子,诸有诽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彼名破正法者,堕黑暗类如秽蜗螺,自污污他如烂粪聚。若有信用破法者言,亦受如前所说大苦。舍利子,诸有破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彼类即是地狱、傍生、饿鬼,是故智者不应毁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何缘但说如是破正法者堕大地狱、傍生、鬼趣长时受苦,而不说彼形貌...(第0001-1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一百九十卷))
...罪形貌身量。”
舍利子言:“惟愿佛说破正法者当来所受恶趣形量,明诫未来令知破法获大苦报不造斯罪。”
佛言:“舍利子,我先所说足为明诫,谓未来世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我所说破正法业造作增长极圆满者,堕大地狱、傍生、鬼界一一趣中长时受苦,足自兢持不毁正法。”
时,舍利子即白佛言:“唯然,世尊!唯然,善逝!未来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佛先说破正法业感长时苦足为明诫,宁舍身命终不谤法,勿我未来当受斯苦。”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有聪明诸善男子、善女人等,闻佛所说谤正法者于未来世久受大苦,应善护持身、语、意业,勿于正法诽谤毁坏,堕三恶趣长时受苦,于久远时不见诸佛、不闻正法、不值遇僧,不得生于有佛国土,虽生人趣下贱、贫穷、丑陋、顽愚、肢体不具,诸有所说人不信受。”
具寿善现复言:“世尊,造作增长感匮法业,岂不由习恶语业耶?”
佛言:“善现,...(第0001-19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一百九十卷))
...羯娑家,及余种种贫穷、卑贱、不律仪家。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终不聋盲、喑哑、挛躄、根肢不具、背偻、癫痫,及余种种秽恶疮病。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常得眷属圆满,形貌端严,言词威肃,众人爱敬。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之处离害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粗恶语、离离间语、离杂秽语,亦离贪欲、瞋恚、邪见。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之处不以邪法而自活命,终不摄受虚妄邪法,亦不摄受破戒、恶见、谤法有情。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终不生于耽乐少慧长寿天处。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善巧方便势力,由此善巧方便力故,虽能数入静虑、无量及无色定,而不随彼势力受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成就如是善巧方便,于诸定中虽常获得入出自在,而不随彼诸定势力生长寿天,废修菩萨摩诃萨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数...(第0001-3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四十一卷~第三百五十卷))
...一来、不还、阿罗汉果亦实可得,我当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脱诸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独觉菩提实可得,我当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脱诸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实可得,我当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脱诸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实可得,我当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脱诸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
“善现,是诸愚夫无闻异生,颠倒因缘作如是念则为谤佛。何以故?
“善现,佛以五眼求色尚不可得,求受、想、行、识亦尚不可得,若有决定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及脱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无有是处。
“善现,佛以五眼求眼处尚不可得,求耳、鼻、舌、身、意处亦尚不可得,若有决定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及脱有情生死众苦,令获究竟常乐涅槃,无有是处。
“善现,佛以五眼求色处尚不可得,求声、香、味、触、法处亦尚不可得,若有决定当得无上正等菩...(第0001-3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三百六十一卷~第三百七十卷))
...、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随喜,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如食杂毒初益后损故,此非善随喜回向。所以者何?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有妨碍、有过失,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不应理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而学。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谓彼诸佛,从初发心至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珐輪度无量众,入无余依般涅槃界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集诸善根,广说乃至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起随喜回向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于彼功德善...(第0001-4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三十一卷~第四百四十卷))
...善现白言:“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若欲不谤诸佛世尊而发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功德善根有如是性、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今亦应如是随喜。如诸如来、应、正等觉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应以如是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回向。’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若作如是随喜回向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应理而说。是菩萨摩诃萨如是随喜回向之心,不杂毒药,终至甘露大般涅槃。
“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应、正等觉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色乃至识,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眼处乃至意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色处乃至法处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不堕...(第0001-44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三十一卷~第四百四十卷))
...,决定不堕地狱、傍生、剡魔鬼界,决定不生边地、达絮、蔑隶车中,决定不生旃荼罗家、补羯娑家及余种种贫穷、下贱、不律仪家,终不盲聋、喑哑、挛躄、根肢残缺、背偻、癫痫、痈疽、疥癞、痔瘘、恶疮,不长不短,亦不黧黑,及无种种秽恶疮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常得眷属圆满,形貌端严,言词威肃,众人爱敬,所生之处离害生命乃至邪见,终不摄受虚妄邪法,不以邪法而自活命,亦不摄受破戒、恶见、谤法有情以为亲友。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终不生于耽乐少慧长寿天处。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善巧势力,由此方便善巧力故,虽能数入静虑、无量及无色定,而不随彼势力受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成就如是方便善巧,于诸定中虽常获得入出自在,而不随彼诸定势力生长寿天,废修菩萨殊胜妙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第0001-4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五十一卷~第四百六十卷))
...,不应施设三乘有异,谓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
佛告善现:“非无为无作法施设可得,要有为有作法施设可得。所以者何?善现,有诸愚夫无闻异生,执著色,执著受、想、行、识,乃至执著一切智智;由执著故,念色得色,念受、想、行、识得受、想、行、识,乃至念一切智智得一切智智;由念得故,作是思惟:‘我定当得一切智智,脱诸有情生老病死,令得究竟安乐涅槃。’善现,是诸愚夫无闻异生,由颠倒故作是思惟则为谤佛。所以者何?善现,佛以五眼求色不可得,求受、想、行、识不可得,乃至求一切智智不可得,求诸有情亦不可得。彼诸愚夫无闻异生,盲无慧目执著诸法,若当证得一切智智,脱诸有情生老病死,令得究竟安乐涅槃,必无是处!”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以净五眼求色不可得,求受、想、行、识不可得,乃至求一切智智不可得,求诸有情亦不可得,应无证得一切智智,脱诸有情生老病死,令得究竟安乐涅槃,云...(第0001-4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四百六十一卷~第四百七十卷))
...漏、无漏善根,若诸如来已、现、当记诸天、人等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若诸天、龙、阿素洛等已集、当集、现集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生随喜回向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随喜,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有所得取相分别而为方便。譬如世间杂毒饮食初益后损,故此非善随喜回向。所以者何?以有所得取相分别发起随喜回向之心,有因、有缘、有作意、有戏论,不应般若波罗蜜多。彼杂毒故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而学。
“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善男子等,应于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谓彼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集诸善根,如是乃至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生随喜回向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于彼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答慈氏菩萨言:“住菩萨乘诸善男子、...(第0001-5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卷~第五百一十卷))
...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而学。
“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善男子等,应于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谓彼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法灭,于其中间若修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集诸善根,如是乃至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功德发生随喜回向善根,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于彼功德善根发生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答慈氏菩萨言:“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欲不谤佛而发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诸如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功德善根有如是性、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今亦应如是随喜。如诸如来无上佛智了达遍知应以如是诸福业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我今亦应如是回向。’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如来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若作如是随喜回向则不谤佛,随佛所教,随法而说。是菩萨摩诃萨如是随喜回向之心,不杂众毒,能至究竟。
“复次,大士,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于诸如来及弟子等功德善根,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色等蕴,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广说乃至如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应如是;如诸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应如是。所以者何?如彼诸法自...(第0001-5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卷~第五百一十卷))
...时,决定不堕地狱、傍生、剡魔王界,决定不生边地、达絮、蔑戾车中,决定不生旃荼罗家、补羯娑家及余种种贫穷、下贱、不律仪家,终不盲聋、喑哑、挛躄、根肢残缺、背偻、癫痫、痈疽、疥癞、痔病、恶疮,不长不短亦不黧黑,及无种种秽恶疮病。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生生常得眷属圆满,形貌端严,言词威肃,众人爱敬,所生之处离害生命乃至邪见,终不摄受虚妄邪法,不以邪法而自活命,亦不摄受破戒、恶见、谤法有情以为亲友。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终不生于耽乐少慧长寿天处。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善巧势力,由此方便善巧势力,虽能数入静虑、无量及无色定,而不随彼势力受生。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成就如是方便善巧,于诸定中虽常获得入出自在,而不随彼诸定势力生长寿天,废修菩萨摩诃萨行。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时,于一切法皆得清净,由清净故不堕声闻、独觉等地。...(第0001-52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一十一卷~第五百二十卷))
...差别,谓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
佛告善现:“非无所为、无所作法可得建立,要有所为、有所作法可得建立。所以者何?有诸愚夫无闻异生,执著诸色、受、想、行、识,广说乃至一切智智;由执著故,念色得色,念受、想、行、识得受、想、行、识,广说乃至念一切智智得一切智智;由念得故,作是思惟:‘我定当得无上菩提,脱诸有情生死大苦,令得究竟安乐涅槃。’善现当知,是诸愚夫无闻异生,由颠倒故,作是思惟则为谤佛。所以者何?佛以五眼求色不可得,求受、想、行、识不可得,乃至求佛无上菩提亦不可得,求诸有情亦不可得。彼诸愚夫无闻异生,盲无慧目执著诸法,若当证得无上菩提、脱诸有情生死大苦,令得究竟安乐涅槃,必无是处。”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诸如来、应、正等觉皆以五眼求色不可得,求受、想、行、识亦不可得,乃至求佛无上菩提亦不可得,求诸有情亦不可得,应无证得无上菩提,脱诸有情生死大苦,令得究竟安乐涅槃。...(第0001-53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二十一卷~第五百三十卷))
...时,彼重恶业犹未尽故,死已复生他余世界,遍历十方大地狱中受诸剧苦。
“如是轮回经无数劫,彼谤法罪业势稍微,从地狱出堕傍生趣,如前展转自界、他方,多劫轮回受种种苦。彼谤法罪业势稍薄,免傍生趣堕鬼趣中,此界、他方轮回展转受种种苦经无数劫。彼谤法业余势将尽,出饿鬼趣来生人中,虽得为人而居下贱,盲聋、喑哑,多病、贫穷、丑陋、顽愚、人皆轻诮,随所生处少乐多苦,尝不闻有佛、法、僧名。所以者何?彼语恶业谤三宝故,受如是类圆满苦果。”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毁谤法罪与无间业,此二恶行为相似不?”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勿谓此罪似无间业。所以者何?五无间业虽感重苦,而不可比毁谤正法,谓彼闻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毁谤拒逆言:‘此般若波罗蜜多非真佛语,不应修学,非法、非律、非大师教。’由此因缘其罪极重。
“舍利子,是谤法人自谤正法亦教他谤,自坏其身亦令他坏,自饮毒药亦令他饮...(第0001-55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四十一卷~第五百五十卷))
...诸佛世尊戒等五蕴及余无量无边功德,若佛弟子所种善根,若佛世尊授诸菩萨、声闻、独觉三菩提记,彼有情类所种善根,若诸天、人、阿素洛等所种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称量,现前随喜回向菩提。’如是所说随喜回向,以有所得为方便故,譬如世间杂毒饮食,菩萨种性补特伽罗不应随彼所说而学。
“是故,大德,应说云何住菩萨乘善男子等,应于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等功德善根随喜回向可名无毒?”
善现答言:“若诸菩萨欲不谤佛而发随喜回向心者,应作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如实通达功德善根,有如是性、有如是相、有如是法而可随喜,我今亦应如是随喜。如诸如来、应、正等觉如实通达,应以如是诸福业事回向菩提,我今亦应如是回向。’若作如是随喜回向,则不谤佛,不杂众毒,离诸过咎,善顺佛教。
“复次,菩萨应作如是随喜回向,如戒蕴等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应如是。所以者何?如彼诸法自性空故,不堕三界非三世摄,随喜回向亦复如是。若能如是随喜回向,不杂众毒无所失坏;若不如是随喜回向,当知是邪随喜回向。若诸菩萨作如是念:‘如诸如来、应、正等觉,如实通达诸功德等,有如是法,可依此法发生无倒随喜回向。我今亦应依如是法,发生随喜回向之心。’是为正发随喜...(第0001-56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五十一卷~第五百六十卷))
...愿此大火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时,梦中见火即为顿灭,当知已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时,梦中见火不为顿灭,当知未受不退转记。觉时见火烧诸城邑,火随愿灭、不灭亦然。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觉时见火烧诸城邑,便作是念:‘我若实有不退转相,愿此大火即为顿灭变作清凉。’念已发言,火不顿灭,燃烧一里越置一里,复烧一里或烧一家,越置一家复烧一家,如是展转其火乃灭,是诸菩萨当知亦已受不退记。然被烧者谤法余殃,或表当来谤法苦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见有男子或有女人,现为非人之所魅著,受诸苦恼不能远离,便作是念:‘若诸如来知我已得清净意乐,知我已受不退转记,已离声闻、独觉等地,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愿垂照察我心所念!我若实能修菩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济拨有情生死苦者,愿是男人或此女人,不为非人之所扰恼,彼随我语即当舍去。’是诸菩萨作此语时,若彼非人不为去者,当知未受不退转记;若彼非人即为去者,当知已受不退转...(第0001-57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第五百六十一卷~第五百七十卷))
...不于工师家生,亦不生于凡品之家,常当具足三十二大士之相,所生诸佛国常当化生,终不离菩萨神通愿,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恭敬礼事诸佛世尊,常欲听受诸佛上法,欲教化众生净佛国土。是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念当守习行,不离萨云若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初不断绝。是为后世度世之德。” 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
尔时,有异道士来至佛所欲索佛便。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日是诸异道士辈来欲谤佛,欲中道断般若波罗蜜。如我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当讽诵念。”释提桓因即讽诵般若波罗蜜,诸异道士欲来坏般若波罗蜜者,遥绕佛一匝复道而去。
时,舍利弗意作是念:“云何此诸异道人辈遥绕佛一匝复道还去?”
佛知舍利弗意所念,告舍利弗言:“用释提桓因诵念般若波罗蜜故,异道人遥绕佛一匝复道还去。”
佛言:“是异道士无一善意来至佛所,但持勃意索佛长短耳。”
佛告舍利弗:“若讽诵般...(第0002-01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是非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教。’自不修学,复断他人令远离之,自丧其意复丧他人意,自毒其意复毒他人意,为自亡失复亡失他人,自不解深般若波罗蜜而弃舍去,复教他人令远离之。
“舍利弗,是曹之人尚不当闻其音声,何况当与共从事而同处坐起?何以故?当知是辈人法中之大患,当知是人为堕衰冥。若闻是辈人所说有信受者,亦当复受不测之罪。舍利弗,断般若波罗蜜之人,当知是为法中之大病。”
舍利弗言:“世尊,是谤法之人在所生处受其身形,宁可说不?”
佛言:“置是谤法之人所生受形。何以故?是人傥闻其身热血从口中出,其人愁忧或病、或死、或痿黄,熟受是苦痛糜死之罪。若使无是辈罪者,世尊终不使舍利弗发是问也。有如是痛者所受身形,以是故如来不为舍利弗说。”
舍利弗言:“世尊,当说是断法之人所受身形。世尊,所说者当为后世而作大明。”
佛言:“我属所说诽谤断法所可受罪,所更泥犁展转劫数,受畜生身、受薜荔形所更劫数,以受人身盲、聋、喑哑、下贱、乞丐所更如是,...(第0002-02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卧觉若坐若行常闻是音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其刹如是:十方诸佛称叹其佛功德名字,一切众生闻佛名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尔时如来普说法时,其有闻者无有狐疑是法非法。所以者何?诸法之法无有非法皆是正法。诸无德者,亦于佛及弟子众不种善本,又亦不与真知识会,便作吾我见,有吾我已便入于六十二见,入诸见已便住边际,住边际已便著有常,著有常已便著既尽,于不平等有等觉想,于平等觉更无觉想,法言非法,非法言法,便诽谤法,诽谤法已便坏人身,坠其恶趣堕泥犁中。菩萨诸佛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已乃度脱之,得度脱已,甫当建立三乘法不复堕恶趣。
“须菩提,是则为菩萨摩诃萨净佛土,净佛土已,一切众生亦无是法,亦无非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毕竟品第八十三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毕竟耶?为不毕竟?”
佛报言:“菩萨摩诃萨为毕竟,不为不毕竟。”
“世尊,为...(第0002-03部~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作诸善根,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作诸善根,及诸佛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一切种智、无错谬法、常舍行及诸弟子是中所种善根,及诸佛所记当作辟支佛,是中诸天、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陀罗、摩睺罗伽等所种善根,是诸福德称量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回向以取相得法故如杂毒食,得法者终无正回向。何以故?是得法杂毒,有相,有动,有戏论。若如是回向,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
“是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应如是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及弟子行般若波罗蜜时作善根,乃至修一切种智,余如上说。云何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回向?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不欲谤诸佛者诸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佛所知以无上智慧,是诸善根相、是诸善根性,我亦如是随喜。如诸佛所知,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人,求佛道应如是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及弟子行般若波罗蜜时作善根,乃至修一切种智,余如上说。云何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回向?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不欲谤诸佛者诸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佛所知以无上智慧,是诸善根相、是诸善根性,我亦如是随喜。如诸佛所知,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是回向,则为不谤佛,如佛所教,如佛法说,是菩萨摩诃萨回向则无杂毒。
“复次,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善根应如是回向,如色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不名未来,不名现在;如受、想、行、识,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十二入、十八界亦如是;如般若波罗蜜,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第0003-02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喻,不可引譬。若讽诵说深般若波罗蜜时,其心疑于法者,亦不肯学,念是言:‘非怛萨阿竭所说。’止他人言,莫得学是,为以自坏复坏他人,自饮毒已复饮他人毒。是辈人为以自亡失,复亡失他人,自不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转复坏他人。是曹人者不当见之,舍利弗,不当与共坐起、言语、饮食。何以故?是曹之人诽谤法者,自在冥中,复持他人著冥中,其人自饮毒杀身无异。断法之人所语有信,用其言者,其人所受罪俱等无有异。所以者何?用诽谤佛语故。诽谤般若波罗蜜者,为悉诽谤诸法已。”
舍利弗白佛言:“愿闻诽谤法者,受形何等像类讫?不知其身大如。”
佛语舍利弗:“是诽谤法人,傥闻说是事,其人沸血便从面孔出,或恐便死,因是被大痛。其人闻之,心便愁毒如自消尽,譬如断华著日中即为萎枯。”
舍利弗白佛言:“愿为人故当说之,令知其身受形云何,当为后世人作大明!其有闻者畏惧当自念:‘我不可诽谤断法如彼人。’”
佛...(第0005部~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喻不可引譬。若讽诵读深般若波罗蜜时,其心疑于法者,亦不肯学,念是言:‘非恒萨阿竭所说。’止他人言:‘莫得学。’是为以自坏复坏他人,自饮毒已复饮他人毒,是辈人为以自亡失复失亡他人,自不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转复坏他人。是曹人者不当见之,舍利弗,不当与共坐起、言语、饮食。何以故?是曹之人诽谤法者,自在冥中,复持他人著冥中,其人自毒杀身无异。断法之人所语,有信者,用其言者,其人所受罪俱等无有异。所以者何?用诽谤佛语故。诽谤般若波罗蜜者,为悉诽谤诸法已。”
舍利弗白佛言:“愿闻诽谤法者,受形何等像类?许不知其身大如?”
佛谓舍利弗:“是诽谤法人傥闻是事,其人沸血便从面孔出,或恐便死,因是被大痛。其人闻之,心便愁毒而消尽,譬若断华,著日中即为萎枯。”
舍利弗言:“愿为人故当说之,令知其身受形云何,当为后世人作大明。其有闻者畏惧,当自念:‘我不可诽谤断法如彼人。’”
佛语舍利...(第0007部~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
...。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0010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此下第四为身具足故。于中复有二种。一为好具足。二为相具足。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非具足等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如是等。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此下第五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如是等于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
经曰。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此下...(第1161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相好。亦得说有。云何说有。经言。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是故偈言。彼二非不佛故。是故此二亦得言无故。说非身成就非相成就。亦得言有故。说色身成就诸相成就故。偈言。亦无二及有故。何故如是说。以彼法身中无。即于是义说。如来色身成就。诸相成就。以不离彼身故。而法身不如是说。以法身非彼体故。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复有疑。若如来具足色身成就不可得见。若相成就不可得见。云何言如来说法。自下经文为断此疑。如经。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此义云何。偈言。
如佛法亦然 所说二差别
不离于法界 说法无自相
何故重言说法说法者。偈言。所说二差别故。何者是二。一者所说法。二者所有义。何故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偈言。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故。此以何义。所说法离于真法界。不可得自相见故。
经曰。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第1162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毕陵伽婆蹉忏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毕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余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如是诸阿罗汉虽断结使,犹有余气。
如诸佛世尊,若人以刀割一臂,若人以栴檀香泥一臂,如左右眼,心无憎爱,是以永无习气。栴阇婆罗门女带盂谤佛,于大众中言:“汝使我有身,何以不忧?与我衣食,为尔无羞。”诳惑余人!是时五百婆罗门师等,皆举手唱言:“是!是!我曹知此事。”是时,佛无异色,亦无惭色。此事即时彰露,地为大动,诸天供养,散众名华,赞叹佛德,佛无喜色。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戚;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服、卧具,赞诃、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具足,因缘大故,果报亦大,余人无此。
复次,佛世世修诸苦行,无量无数头目髓脑常施众生,岂唯国财、妻子而已!一切种种戒、种种忍、种种精进、种种禅定,及无比清净,不可坏不可尽智慧,世世修行,已具足满。此果力故,得不可称量殊特威神。以是故,言因缘大故,果报亦大。
问曰:若佛神力无量,威德巍巍,不可称说,何以故受九罪报: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迸木刺脚;五者、毗楼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冷风动故脊痛;八者、六年苦行;九者、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复有冬至前后八夜,寒风破竹,索三衣御寒;又复患热,阿难在后扇佛。如是等世界小事,佛皆受之。若佛神力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东方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光明色像,威德巍巍,何以故受诸罪报...(第1163-01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树叶、草衣、鹿皮,或衣板木;或在地卧,或卧杵上、杖上、灰上、棘上;或寒时入水,或热时五热自炙;或入水死,入火死,投岩死,断食死。如是等种种苦行法中,求天上,求涅槃。亦教弟子令不舍是法,如是引致少智众生以得供养。譬如萤火虫,日未出时,少多能照;若日出时,千光明照,月及众星皆无有明,岂况萤火?若佛未出世,诸外道辈小明照世得供养;佛出世时,以大智光明,灭诸外道及其弟子,皆不复得供养。以失供养利故,便妄语谤佛及佛弟子。如孙陀利经中说,自杀孙陀利而谤佛,语众人言:“世间弊人尚不为是,是人世间礼法尚不能知,何况涅槃?”佛欲灭如是等诽谤故,自说实功德四无所畏,言我独是一切智人,无有能如实言佛不能知,我不畏是事。我独一切诸漏及习尽,无有能如实言佛漏未尽,我不畏是事。我说遮涅槃道法,无有能如实言是法不能遮涅槃,佛不畏是事。佛说苦尽道达到涅槃,无有能如实言是道不能到涅槃,佛不畏是事。略说是四无所畏体:一者、正知一切法,二者、尽一切漏及习,三者、说一切障道...(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吒掉戏习故,或时从衣架踔上梁,从梁至棚,从棚至阁。如憍梵钵提牛业习故,常吐食而齝。如是等诸圣人,虽漏尽而有烦恼习。如火焚薪已,灰炭犹在,火力薄故,不能令尽。
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余,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赞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盂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转珐輪时,赞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阿罗毗国土风寒,又多蒺藜,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毗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提婆达多于耆阇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第1163-02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道分,佛十力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作诸善根;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作诸善根;及诸佛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一切种智、无错谬法、常舍行,及诸弟子,是中所种善根;及诸佛所记当作辟支佛,是中诸天、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所种善根。是诸福德,称量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回向以取相得法故,如杂毒食。得法者,终无正回向。何以故?是得法杂毒,有相、有动、有戏论。若如是回向,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是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应如是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及弟子行般若波罗蜜时作善根,乃至修一切种智,如上说。云何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回向?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不欲谤诸佛者,诸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佛所知无上智慧,是诸善根相,是诸善根性,我亦如是随喜;如诸佛所知,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回...(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人,求佛道应如是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及弟子行般若波罗蜜时作善根,乃至修一切种智,如上说。云何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回向?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不欲谤诸佛者,诸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佛所知无上智慧,是诸善根相,是诸善根性,我亦如是随喜;如诸佛所知,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是回向,则为不谤佛,如佛所教,如佛法说。是菩萨摩诃萨回向,则无杂毒。’”
【论】释曰:所起福德离五众者,先但说过去事,今说自起随喜福德。若知是福德中,无五众、十二入、十八界,虽行般若波罗蜜等诸法,亦知空离相,如是福德名正回向。
复次,若菩萨知随喜福德中,随喜福德性自离,诸佛及善根,并诸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回向心,菩萨般若波罗蜜等诸行法,知自性空,是名正回向。随喜福德者,总说一切福德相;善...(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乐若无常破坏离时,忧愁遂死,若次死受诸苦恼。复次,若死、若死等者,自失命名死,失所著物名死等。复次,若死、若死等者,苦恼多故,失智慧命,名死;妨行善道,名死等。
此经中须菩提自说:是无智人,不审谛受,不取其义,但著语言。不谛取相者,不如法分别。不谛读诵者,忘失句逗,若自失,若受不具足。不解义者,不得经意。如是少智师,教化弟子:汝善男子,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从初发意,乃至如是回向。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与此相违,名为正回向。
复次,正回向,菩萨应作是念:如十方三世诸佛所知,用无上智慧知诸善根相。一切智人中,佛第一胜,佛所知诸善根,必是实相;如佛所知,我亦用如是善根相回向。譬如射地无不著时,若射余物,或著或不著。如诸佛所知随喜,如射地无不著;若用余道随喜,如射余物,或著或不著。如是回向,是为不谤佛。
【经】“复次,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善根应如是回向:如色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不名未来,不名现在。如受、想、行、识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十二入、十八界亦如是。如般若波罗蜜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亦如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如四...(第1163-04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烦恼心,而犹有本习。又如毕陵伽婆蹉阿罗汉,五百世生婆罗门中,习轻懱心故,虽得阿罗汉,犹语恒水神言:“小婢!止流!”恒神瞋恚,诣佛陈诉,佛教忏悔,犹称小婢!如是等身、口业烦恼习气,二乘不尽,佛无如是事。如一婆罗门恶口,一时以五百事骂佛,佛无愠色;婆罗门心乃欢喜,即复一时以五百善事赞叹于佛,佛亦无喜色。当知佛烦恼习气尽故,好恶无异。又复佛初得道,实功德中出好名声充满十方,唯佛自知;而孙陀梨梵志女,杀身谤佛,恶名流布。佛于此二事,心无有异,亦不忧喜。又入婆罗门聚落中,空钵而出;天人种种供养。又复三月食马麦;释提桓因恭敬,以天食供养。阿罗婆伽林中,棘刺寒风,佛在中宿;又于欢喜园中,在天白宝石上,柔软滑泽,又敷天卧具。于此好、恶事中,心无忧喜。又提婆达多瞋心以石锤佛,罗睺罗敬心合手礼佛。于此二人,其心平等,如爱两眼。如是等种种干乱,无有异想;譬如真金,烧磨锻炼,其色不变。佛经此众事,心无增减,是故可...(第1163-05部~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寻。又能弃舍初静虑地诸善寻思。安住无寻无伺定中。如龟藏支于其自[穀-禾+卵]。略摄寻思亦复如是。无寻无伺定者。应知此上乃至有顶。彼于此定正安住时不生爱味。出已成就可爱乐法。调顺柔和易可共住。不恼有智同梵行者。又为智人同梵行者欣乐共住。又复成就无违诤法。彼由如是正方便故。于诸圣谛能入现观及得漏尽。彼于诸法不由他信。获得善净胜智见故。如实了知法真是法。毗柰耶真是毗柰耶。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4:23:12
|
只看該作者
由如是知故。终不依止诸见颠倒于法谤法。及于非法亦谤非法。终不显示非法为法。法为非法。非毗柰耶为毗柰耶。或毗柰耶为非毗柰耶。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善说法者四种扰乱断对治道。何等名为四种扰乱。一染不染寻思扰乱。二于胜定爱味扰乱。三互相违诤讼扰乱。四于正道诽谤扰乱。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等不等而生 牟尼舍有行
内乐定差别 如俱舍卵生
此颂所明。谓佛示现住最后有菩萨位时。先所获得...(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嗔亦有十。如其次第依彼而生。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嗔皆名有情嗔。余名境界嗔。若不忍为先亦有情嗔。若宿习嗔若见嗔。如是十嗔略有三种。一有情嗔。二境界嗔。三见嗔。无明依七事起。一世事。二世间安立事。三运转事。四最胜事。五真实事。六杂染清净事。七增上慢事。依此七事起七无知。或复十九当知于初事由三种门生疑惑。于第二事由内六处若外若俱生我我所怨亲等见。于第三事由业异熟及俱生作者受者无因恶因见。于第四事诽谤三宝。于第五事诽谤诸谛。于第六事起邪解行。于第七事依得自义起增上慢。
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胜有情。四内取蕴。五已得未得颠倒。六功德颠倒。依此六事生七种慢。谓慢过慢等。当知二慢依胜有情事生。余各依一事。
见依二事生。一增益事。二损减事。增益事有四种。一我有性增益。二常无常性增益。三增上生方便增益。四解脱方便增益。损减事亦有四种。一谤因。二谤果。三谤作用。四谤善事。...(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于生死。因此誓愿便能积集广大资粮。则由此住清净为因。不待余住。亦不由他教诫教授。速能证得如来妙智。
问菩萨当言以何为苦。答众生损恼为苦。问菩萨当言以何为乐。答众生饶益为乐。问菩萨当言以何作意。答悟入所知境界边际。及作一切利众生事以为作意。问菩萨当言以何为住。答以无分别为住。
复次菩萨略有四上品障。若不净除。终不堪能入菩萨地及地渐次。何等无四。一者于诸菩萨毗奈耶中起染污犯。二者毁谤大乘相应妙法。三者未积集善根。四者有染爱心。为欲对治如是四障。复有四种净除障法。何等为四。一者遍于十方诸如来所。深心恳责发露悔过。二者遍为利益一切十方诸有情类。劝请一切如来说法。三者遍于十方一切有情所作功德。皆生随喜。四者凡所生起一切善根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已入大地菩萨有四微细难可遍知难可除断诸随烦恼。彼诸菩萨应遍了知当正除断。何等为四。一者法爱。二者声闻独觉相应作意。三...(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 世无慧人能胜佛 具智通真理无余
是佛自了法叵动 若违正法由佛教
若谤圣人及正法 迷人见执之所作
于此生智离三污 如衣受染净非垢
智钝离信及白法 邪慢法灾不了执
贪利邪见事法怨 离胜下愿谤正法
于火蛇怨及霹雳 法伤可畏此非畏
火等但断世间命 无间可畏不由此
若人数事诸恶友 邪见五逆断善根
思法速离无间苦 谤法何因得解脱
众宝界如觉德业 我说句义所生善
因此愿悉见弥陀 由得净眼成正觉
如此十偈总义。为显此总义。重说三偈。
从此及为此 由此是所说
此流说四偈 为显前五义
守自身方便 是故说二偈
伤法因说一 伤法果说二
至大集法忍 证无上菩提
略明此三法 是重说胜果
三藏法师翻讲论竟。说此三偈。
...(第1165-04部~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应为四十五卷)-002)
...由一切种智性广大甚深故。谓此所得一切种智性果最广大甚深故。因受果名。是故别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
复次何缘一分众生。于方广分广大甚深不生胜解。反怀怖畏耶。由远离法性故。未种善根故。恶友所摄故。法性者。谓菩萨种性是彼自体故。由一分众生无菩萨种性故。心性下劣于广大甚深教不能胜解。是故怖畏。又一分众生虽有菩萨种性。而于大菩提未种正愿等诸善根故。于此不能胜解。是故怖畏。又一分众生虽已种善根。而为诽谤大乘众生。恶友所摄故。于此不能胜解。是故怖畏。复次何缘一分众生于方广分广大甚深虽生胜解。而不得出离耶。由深安住自见取故。常坚执着如言义故。深安住自见取者更不进求了义经故。常坚执着如言义者恒坚封执不了义经故。如闻一切法毕竟无自性言故。便拨一切诸法性相皆无所有。如是于余不了义经坚执如言义亦尔。是故虽信大乘而不得出离。以大乘经由种种意说故。依此密意薄伽梵于大法镜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随言取义。不如正理...(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未来现在一切诸佛及诸弟子一切众生所有福德善根尽和合称量。以最上随喜。世尊。云何名为最上随喜。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不取不念不见不得不分别而能如是思惟。是诸法皆从忆想分别众缘和合有一切法实不生无所从来。是中乃至无有一法已生今生当生。亦无已灭今灭当灭。诸法相如是。我顺诸法相随喜。随喜已亦随诸法实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最上随喜回向。
复次须菩提。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欲谤佛者。应以善根如是回向。应作是念。如诸佛心佛智佛眼。知见是善根福德本末体相从何而有。我亦如是随诸佛知见随喜。如诸佛所许我亦如是以善根回向。若菩萨如是回向。则不谤诸佛亦无过咎。深心信解如实回向。是名大回向具足回向。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以诸善根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贤圣。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在过去不在未来不在现在。以不系三界故。是回向亦如是不系。所回向处亦不...(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五卷)
...
及于六法中 修习同喜乐
以金银真珠贝石等造作佛像。坐胜莲花。为得化生。及为得佛身故。六种同喜法者。于彼同梵行中。慈身业口业意业。不分受用物。戒具足见具足。此等六种同喜法中。应数习近。为得徒众。不被诸外论众所坏故。
可供无不供 为命亦不谤
佛之所说法 及以说法人
可供无不供者。于中应可供养。所谓和上阿阇梨父母兄等。无不供养者。无不敬畏。虽为活命。终不谤法及此说佛法人。亦不应谤。不应轻欺。为护自善助故。
金宝散教师 及教师支提
若有忘所诵 与念令不失
应以金银散于教师。亦应以摩尼金宝散教师宝支提。菩萨有三摩提。名现在佛对面。住此等三摩提。于生生中。现前修习为得闻持故。若有众生忘失所诵引世利乐经书。于彼众生。与作忆念。为不忘失菩提心故。及为得忆念现知故。
未思所作已 勿躁勿随他
外道天龙神 于...(第1175部~菩提资粮论六卷)
...心所作。虚妄所起。非是自然。即是虚妄。若不体真实道理。谓此是真实。则取着虚妄。皆弃真实。故生三毒利等烦恼。若识生死虚妄非是实有则不见能拍所骂。不见众生过失。不生烦恼。即弃虚妄。但见众生皆有佛性。功德圆同。即是能取真实。由此即生慈悲成菩萨者。四能除我见。诸法本来自性真实。若有若无。二皆平等。若人能作此解。即舍我见执相之心也。五除怖畏。能令众生信受甚深正法。正法有相与无相体解佛性则能信受。无相正法则不谤大乘也。次明此性空能引五种功德者。一除下劣生正勤。二除高慢生平等。三除虚妄生慈悲。四除见生般若。五除怖畏受正法故言性空。显佛性理有五种功德。离五过失。治护性令得清净。即是自利因故。此第十二名为性空。佛性即是空也。
七自相空。为得三十二大相。八十小相。相又有二种。一者色相。谓四大五尘。二无色相。谓一切四阴心法也。化身非生死。非涅槃。何以故。生死是虚妄颠倒。不过苦集两谛。化身不尔。依法应身...(第1180部~十八空论一卷)
...得灭道谛故观诸谛修智具足。如是知世间。即是知世间业。已说菩萨知世间。次说菩萨修习四量。偈曰。
能诠及义意 了义亦无言
当知此四种 是说四量相
释曰。能诠者。如来所说十二部经。此法为量。非人为量。义意者。谓文中所以。此义为量。非语为量。了义者。谓世间可信及佛所印可。此了义为量。非不了义为量。无言者。谓出世证智。此智为量。非识为量。问世尊何故说此四量。偈曰。
谤法及非义 邪思与可言
遮此四事故 次第说四量
释曰。说能诠法为量遮谤说人说。义意为量遮非义文句说。了义为量遮邪思倒解说。智为量遮可言智。问依此四量有何功德。偈曰。
信心及内思 正闻与证智
菩萨不可坏 依量功德尔
释曰。依第一量则信心不可坏。依第二量则正思不可坏。依第三量则正闻不可坏。依第四量则世智不可坏。已说菩萨修习四量。次说菩萨四无碍解。偈...(第1183部~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此显示见佛法身。云何见耶。如经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等。此依实义。即于色相而见法身。非具足者。是法身故。如说无生性是常住如来乃至广说。
复次疑曰。若第一义佛境界及色相身皆无有体。岂具足众德。言说相身亦复非有。遣此疑故。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作是念。我有所说法耶如是等。欲使定除有说执故。经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乃至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此义云何。说无体故。不见内外漏无漏法少有真实而可说故。
须菩提复欲显示于此所说信受者难。是故言。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乃至彼非众生非不众生等。云何非众生。第一义即蕴异蕴。推求其体不可得故。如经说。非众生云何非不众生。以俗谛依于五蕴业果相应而施设故。如经是名众生。复次疑曰。若第一义佛境界色身言说身皆不可得。法身体性岂亦然耶。为遣此疑。经曰。
...(第1185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化众生。集无量智功德者。虽离定不定地。而依布施等行。于三世中一切众生一切种功德悉皆随喜。是故菩萨得无量智功德。集无量智慧者。虽无智障对治而常修行发露忏悔。是故菩萨集无量智慧。方便者。依一切菩萨修行对治。劝请诸佛。依为诸众生与智慧光明集诸智慧。以善方便为根本故。是名方便。
如是已说修行方便。次说为彼说法之相。随顺诸众生者。为之说法故。谓依四种诸众生说。一者依中间众生。二者依入法众生。三者依谤法众生。四者依所尊重众生。随顺彼众生威仪方便故。依中间众生者。谓依未信佛法众生。菩萨修行随彼众生所信佛法而为说之。与彼众生安隐事门。不但与彼供养恭敬虚妄诳之。菩萨行如是。依入法众生者。谓菩萨心为令众生得入法义故供给之。令彼众生贪着利养亲近菩萨得入法义。于如是法有未度者令得度故。为求衣食资生之具不生疲倦。不为自身贪着己乐。菩萨行如是。依谤法众生者。菩萨自行无诸过失。依柔和忍辱不计彼罪。教令忏悔。菩萨行如是依所尊重众生者。菩萨于彼屈伏顺从随语而受。菩萨行如是。如是已说随顺众生如实修行。而不疲倦为之说法已。次说不失菩提之心。以为不失菩提之心随顺说法故。见佛妙果以为最胜。依四种法说。一者依不夺他物。二者依定因。三者依缘力。四者依因力。常忆念佛者。心常忆念佛菩提心果故。以见佛果成就无量不共功德。此依不夺他物。是故不失菩提之心。所作善根不离菩...(第1186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三卷)
...今复以喻证成此义。偈言。
如空中鸟迹 难说不可见
十地义如是 不可得说闻
此偈示何义。如鸟行空中。迹处不可说。相亦不可见。何以故。虚空处鸟迹相不可分别故。非无虚空行迹。如是鸟迹住处名句字身住处。菩萨地证智所摄。不可得说不可得闻。何以故。非如声性故。非无地智名句字身。此中深故。示义大踊悦。何故我复说此。汝等不应如声取义。随声取义有五种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他。四谤佛。五轻法。大众自知无此五过已说深义。复显说大令生正信。次说五偈。
我但说一分 慈悲及愿力
渐次非心境 智满如净心
是境界难见 难说自心知
我承佛力说 咸共恭敬听
如是智入行 亿劫说不尽
今如是略说 如实满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说
说上法妙音 喻相应善字
是言说甚难 无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第1187部~十地经论十二卷)
...悲愍
论曰。诸外道众贪爱我执。能令自他起无量罪。萨迦耶见是一切恶生根本故。如说所有恶不善法。一切皆以萨迦耶见为本而生。诸有中怀乐善法者。自无定执随顺他缘。为彼外道邪言诳惑。亦贪我见起无量罪。如是外道能令自他俱起种种坚固缠缚。唯有智人而不悲愍。故乐正法净意有情。起利乐心应深悲愍。殷勤为说无我真空。令修正见离诸系缚。
复次诸佛菩萨常住于世。实有真净利乐他心。何故世间犹有无量信邪倒见谤法有情。由佛所说境智甚深微细难悟。外道不尔。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婆罗门离系 如来三所宗
眼耳意能知 故佛法深细
论曰。诸婆罗门唯常习诵虚言为道。耳识能知。非是深细离系外道。唯以露形身体臭秽种种猛利自苦为道。眼识能知。亦非深细如来圣教。以证真空无漏慧剑。永断所有内烦恼贼。获得无上正等菩提。利益安乐一切含识。理教意趣甚深微细。诸有通达如实理者。于佛圣教或知不知。由佛...(第1191部~广百论释论十卷)
...诤论各执一边。既不能除恶见尘垢。谁能契当诸佛世尊所说大乘清深妙旨。未会真理随己执情。自是非他深可怖畏。应舍执着空有两边。领悟大乘不二中道。如契经说。菩萨当知。身见为根所生诸见。感匮法业系缚世间。轻彼拨无诸法邪见。及于此见称赞流通。因是所生感匮法业。经无量劫坠那落迦。恶趣轮回受大忧苦。昔微善力来至人中。愚钝盲聋多诸忧苦。身形卑陋人不喜观。鄙拙言辞闻皆不悦。或宿曾种增上善根。来生人间受殊胜报。由昔摄受谤法业因。偏执如来破相。空教。非毁所说显实法门。令诸世间非法谓法。法谓非法。非义谓义。义谓非义。自损损他深可悲愍。然佛所说无不甚深。二谛法门最为难测。今且自励依了义经。略辨指归息诸诤论。世俗谛者。谓从缘生世出世间色心等法。亲证离说展转可言。亲证为先后方起说。此世俗谛亦有亦生。假令所成犹诸幻事。从分别起如梦所为。有相可言名世俗谛。胜义谛者。谓圣所知分别名言。皆所不及自内所证。不由他缘无相绝言。名胜义...(第1191部~广百论释论十卷)
...生法故起疑心。纯陀不为此二种故起疑心。为欲利益众生故生此疑。如此大菩萨。那得于佛生疑。于此大会大有外道聚集有外道说佛死而更生。复有说。如灯尽火灭。复有说。佛灭后有尽有不尽。为释此疑故。佛说偈。
本有今无 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
无有是处
佛为二乘故说偈。烦恼生得圣修得。凡夫性生得。圣性修得。烦恼缚生得。解缚修得。生死生得涅槃修得。本生今修。本是生今是修。为二乘作此解说不谤大乘。为大乘作此解说是谤大乘。此是不相应大乘。谁能令相应大乘。是故我等依义选择。思惟义不依语言。不选择思惟语言。为修行大乘者说。过三种义显了别义。言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时有。是三种义无有。无有是处。何故三种义不成就。若本有今无者。一切如来等则无解脱。何以故。性不定住故。以前有后无故。一切真有亦无。真有俗有亦无。何以故。真有前后无异故。俗有无本故。是故真俗二义不成就。于此二义不明了。僧佉外道亦如是说。因中有果。譬如乳有酪生...(第1200部~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语亦说彼取善哉分别。对治彼故。言无身无身名。无口无口名故。彼分别是心。及彼取分别善哉。对治彼故。言无心无心分别名。第三住戒行者。上生世间亦向舍下故非世间。对治彼故。言无世间无非世间。依三昧亦依不贪欲。对治彼故。言无依止无非依止。摄取自戒不毁他戒。对治彼故。言不以戒自高不毁下他戒。第四住假名戒。言我是能持戒。生分别念。对治彼故。言亦不分别戒故。胜性念等戒分别念。对治彼故。言不分别戒及不念此戒故。是名谤法。无漏戒中尽能灭尽。是名诸圣持戒无漏足句。无所著者。出世间故。不至三界。理不顺一切烦恼故。离一切依止。对治离三界故。是故于有还净示现胜。彼持戒故。说诸偈应知。
具足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初偈第一句。离垢故说性清净。贪欲等有余离已。彼因净故得戒性净。示现同因等净。余三句者。还彼持戒。示现同伴等因净。是中破戒同伴。及诸同因对治故。于戒同伴及诸同因者。有三种差别应知。是中破戒同伴...(第1228部~大宝积经论四卷)
...者 取同于佛语
虽无善巧言 但有真实义
彼法应受持 如取金舍石
妙义如真金 巧语如瓦石
依名不依义 彼人无明盲
依自罪业障 谤诸佛妙法
如是诸人等 则为诸佛呵
或有取他心 谤诸佛妙法
如是诸人等 则为诸佛呵
为种种供养 谤诸佛妙法
如是诸人等 则为诸佛呵
愚痴及我慢 乐行于小法
谤法及法师 则为诸佛呵
外现威仪相 不识如来教
谤法及法师 则为诸佛呵
为求名闻故 起种种异说
谤法及法师 则为诸佛呵
说乖修多罗 言是真实义
谤法及法师 则为诸佛呵
求利养摄众 诳惑无智者
谤法及法师 则为诸佛呵
佛观如是等 极恶罪众生
慈悲心自在 为说法除苦
深智大慈悲 能如是利益
我说不求利 为正法久住
本佛宝品第二
佛体无前际 及无中间际
亦复无后际 寂静自觉知
既自觉知已 为欲令他知
是故为彼说 无畏常恒道
佛能执持彼 智慧慈悲刀
及妙金刚杵 割截诸苦芽
摧碎诸见...(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次说云雨譬喻偈言。
知有起悲心 遍满世间处
定持无垢藏 佛雨净谷因
世间依善业 依风生云雨
依悲等增长 佛妙法云雨
依止器世间。雨水味变坏偈言。
譬如虚空中 雨八功德水
到碱等住处 生种种异味
如来慈悲云 雨八圣道水
到众生心处 生种种解味
无差别心。偈言。
信于妙大乘 及中谤法者
人遮多鸟鬼 此三聚相似
正定聚众生 习气不定聚
身见邪定聚 邪见流生死
秋天无云雨 人空鸟受苦
夏天多雨水 烧鬼令受苦
佛现世不现 悲云雨法雨
信法器能得 谤法有不闻
不护众生。偈言。
天雨如车轴 澍下冲大地
雹及霹雳石 金刚爆火等
不护微细虫 山林诸果树
草谷稻粮等 行人故不雨
如来亦如是 于粗细众生
相应诸方便 般若悲云雨
诸烦恼习气 我邪见众生
如是种类等 一切智不护
为灭苦火。偈言。
知病离病因 取无病修药
苦因彼灭道 知离...(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远离于三界
及示寂静法 最胜无上道
佛说是正经 余者颠倒说
虽说法句义 断三界烦恼
无明覆慧眼 贪等垢所缚
又于佛法中 取少分说者
世典善言说 彼三尚可受
何况诸如来 远离烦恼垢
无漏智慧人 所说修多罗
以离于诸佛 一切世间中
更无胜智慧 如实知法者
如来说了义 彼不可思议
思者是谤法 不识佛意故
谤圣及坏法 此诸邪思惟
烦恼愚痴人 妄见所计故
故不应执着 邪见诸垢法
以净衣受色 垢腻不可染
问曰。以何因缘有此谤法。答曰。偈言。
愚不信白法 邪见及憍慢
过去谤法障 执着不了义
着供养恭敬 唯见于邪法
远离善知识 亲近谤法者
乐着小乘法 如是等众生
不信于大乘 故谤诸佛法
智者不应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罗霹雳 刀杖诸恶兽
虎狼师子等 彼但能断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应畏谤深法 及谤法知识
决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虽近恶知识 恶心出佛血
及杀害父母 断诸圣人命
破坏和合僧 及断诸善根
以系念正法 ...(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以何因缘有此谤法。答曰。偈言。
愚不信白法 邪见及憍慢
过去谤法障 执着不了义
着供养恭敬 唯见于邪法
远离善知识 亲近谤法者
乐着小乘法 如是等众生
不信于大乘 故谤诸佛法
智者不应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罗霹雳 刀杖诸恶兽
虎狼师子等 彼但能断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应畏谤深法 及谤法知识
决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虽近恶知识 恶心出佛血
及杀害父母 断诸圣人命
破坏和合僧 及断诸善根
以系念正法 能解脱彼处
若复有余人 诽谤甚深法
彼人无量劫 不可得解脱
若人令众生 觉信如是法
彼是我父母 亦是善知识
彼人是智者 以如来灭后
回邪见颠倒 令入正道故
三宝清净...(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一偈。
自性常不染 如宝空净水
信法及般若 三昧大悲等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自在力不变 思实体柔软
宝空水功德 相似相对法
此偈明何义。向说三种义。彼三种义。次第依于自相同相。如来法身三种清净功德。如如意宝珠虚空净水。相似相对法应知。此明何义。思者依如来法身。所思所修皆悉成就故。后半偈者示现何义。偈言。
有四种障碍 谤法及着我
怖畏世间苦 舍离诸众生
此偈明何义。偈言。
阐提及外道 声闻及自觉
信等四种法 清净因应知
此偈明何义。略说一切众生界中有三种众生。何等为三。一者求有。二者远离求有。三者不求彼二。求有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谤解脱道无涅槃性。常求住世间不求证涅槃。二者于佛法中阐提同位。以谤大乘故。是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起...(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信等四种法 清净因应知
此偈明何义。略说一切众生界中有三种众生。何等为三。一者求有。二者远离求有。三者不求彼二。求有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谤解脱道无涅槃性。常求住世间不求证涅槃。二者于佛法中阐提同位。以谤大乘故。是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起一见若起二见。诸佛如来非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是人以起二见因缘。从闇入闇从冥入冥。我说是等名一阐提故。偈言谤法故。阐提故。远离求有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无求道方便。二者有求道方便。无求道方便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多种外道种种邪计。谓僧佉卫世师尼揵陀若提子等。无求道方便。二者于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为彼人故。宝积经中佛告...(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佛说是正经 余者颠倒说
自此已下依护法方便故。说七偈。
虽说法句义 断三界烦恼
无明覆慧眼 贪等垢所缠
又于佛法中 取少分说者
世典善言说 彼三尚可受
何况诸如来 远离烦恼垢
无漏智慧人 所说修多罗
以离于诸佛 一切世间中
更无胜智慧 如实知法者
如来说了义 彼不可思议
思者是谤法 不识佛意故
谤圣及坏法 此诸邪思惟
烦恼愚痴人 妄见所计故
故不应执着 邪见诸垢法
以净衣受色 垢腻不可染
自此已下依谤正法故。说三偈。
愚不信白法 邪见及憍慢
过去谤法障 执着不了义
着供养恭敬 唯见于邪法
远离善知识 亲近谤法者
乐着小乘法 如是等众生
不信于大乘 故谤诸佛法
自此已下依谤正法得恶果报故。说六偈。
智者不应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罗霹雳 刀杖诸恶兽
师子虎狼等 彼但能断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应畏谤深法 及谤法知识
决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虽近恶知识 恶心出佛血
及杀害父母 断诸圣人命
...(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白法 邪见及憍慢
过去谤法障 执着不了义
着供养恭敬 唯见于邪法
远离善知识 亲近谤法者
乐着小乘法 如是等众生
不信于大乘 故谤诸佛法
自此已下依谤正法得恶果报故。说六偈。
智者不应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罗霹雳 刀杖诸恶兽
师子虎狼等 彼但能断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应畏谤深法 及谤法知识
决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虽近恶知识 恶心出佛血
及杀害父母 断诸圣人命
破坏和合僧 及断诸善根
以系念正法 能解脱彼处
若复有余人 诽谤甚深法
彼人无量劫 不可得解脱
自此已下依于说法法师生敬重心故。说二偈。
若人令众生 学信如是法
彼是我父母 亦是善知识
彼人是智者 以如来灭...(第1230部~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
大乘论?第1237部
入大乘论二卷
坚意菩萨造北凉沙门释道泰译
入大乘论卷上
义品第一
今欲解入大乘义。问曰。何故说入大乘义。答曰。我为众生欲遮苦因故。汝今当知。或复有人近恶知识。为恶所误偏执己法。专著邪见。颠倒思惟。不解实义。不顺佛智。诽谤圣说。诽谤圣说者。则坏正法。坏正法者。得大罪报如世尊说。谤法之罪。重于五逆。恶道长远。久受苦报。如偈说曰。
诽谤大乘法 决定趣恶道
此人受业报 实智之所说
生堕地狱中 大火炽然身
焚烧甚苦痛 业报罪信尔
炽然大铁犁 具满五百数
而耕其舌上 遍碎身苦恼
若从地狱出 复受余恶报
诸根常缺漏 永不闻法音
设使得闻者 复生于谤法
以谤法因缘 还堕于地狱
谤法众生闻如是说。于大乘中。便生疑心。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薄福之人 不生于疑 能生疑者
必破诸有
若有疑者。皆应听法。闻已意解。便得开悟。得开悟已。即生信心。生信心已。便生喜乐。生喜乐已。如是次第。生闻思修。乃至具足得一切种智。因谤大乘。而堕恶道。亦由大乘。起诸善业。如人因地故倒。还依地而起。又因于智。趣菩提道。亦与众生。共和合有。若离...(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之罪。重于五逆。恶道长远。久受苦报。如偈说曰。
诽谤大乘法 决定趣恶道
此人受业报 实智之所说
生堕地狱中 大火炽然身
焚烧甚苦痛 业报罪信尔
炽然大铁犁 具满五百数
而耕其舌上 遍碎身苦恼
若从地狱出 复受余恶报
诸根常缺漏 永不闻法音
设使得闻者 复生于谤法
以谤法因缘 还堕于地狱
谤法众生闻如是说。于大乘中。便生疑心。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薄福之人 不生于疑 能生疑者
必破诸有
若有疑者。皆应听法。闻已意解。便得开悟。得开悟已。即生信心。生信心已。便生喜乐。生喜乐已。如是次第。生闻思修。乃至具足得一切种智。因谤大乘。而堕恶道。亦由大乘。起诸善业。如人因地故倒。还依地而起。又因于智。趣菩提道。亦与众生。共和合有。若离众生。则无有得菩提道者。从众生...(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网。得见诸佛菩萨因缘故。灭诸邪见。乃入大乘。是故摩诃衍。于诸乘中。最为根本。若有众生。受持信解此大乘者。当知是人业报烦恼皆悉消除如世尊为阿阇世王解诸疑悔经中所说光相。勿作是言。何以故。汝于余佛世界。十劫修诸禅定。不如于此娑婆世界。能一食顷修行慈心。何以故。于余世界。断除烦恼。亦复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食顷中修习善业。如与文殊师利授记中说。及余诸经。皆具分别。若有众生诽谤正法。如般若经及法花中广说。其谤法过逆罪。若能受持信解大乘。乃至五无间等。皆悉消尽。如佛所说偈。
所作重恶业 能深自悔责
敬信大乘法 拔除诸罪根
佛说如是。真实法相。信心次第相续连注。皆悉空寂。先所造恶。即能消灭。如世尊解除疑悔经中说也。大王观察汝心。以何心杀父。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耶。若过去心。过去心已灭。若心已灭。则无方所。亦无住处。若未来心。未来心未至。若现在心。现在心不住。譬如幻化。非青...(第1237部~入大乘论二卷)
...法能持故。第七修慧境界。依内依体得持故。第八初地中见境界。第九修道境界乃至七地中。第十是七种地中世及出世道。如品类诸法得成故。第十一八地中。第十二九地等三处是。第一第二境界如前说。处处位中平等境界。所余境界者。前二所显差别。境界已说何者习起。
具足及不毁 避离令圆满
生起及坚固 随事无住处
无障及不舍 十习起应知
如是习起有十种。此中因缘具足名性习起。不毁谤大乘法是名愿乐习起。避下乘法是名发心习起。修行圆满波罗蜜名修行习起。生起圣道名入正位习起。坚固善根长时数习故。名成熟众生习起。心随事得成名净土习起。不住生死涅槃中。得不退位授记。不退堕生死涅槃故。灭尽诸障名佛地习起。不舍此等事名显菩萨习起。如是此论名中边分别了中道故。复有分别中道及二边故。是中两边能现故。离初后此中两处不着。如理分别显现故。故名中边分别论。
此论分别中 甚深真实义 ...(第1242部~中边分别论二卷)
...
于乐和合爱 缘无相则灭
于苦远离贪 由此观不生
若依世言说 心为能见者
不然离所见 能见不成故
观行睹世间 如幻实不有
无取无分别 般涅槃如火
菩萨见如此 于菩提不退
由大悲引故 后相续至佛
诸菩萨修道 佛说于大乘
无智憎嫉人 自害拨不受
不识功德失 于德起失想
或憎嫉胜利 故人谤大乘
若知罪损他 功德能利益
故说诽谤人 不识憎嫉善
由不观自利 一味利益他
大乘众德器 故谤人灰粉
信人由僻执 不信由嫉憎
信人谤尚烧 何况嗔妒者
合毒为治毒 如医方所说
苦灭恶亦尔 此言何相违
诸法心先行 以心为上首
以苦灭他恶 善心人何过
苦来若能利 应取何况乐
或于自及他...(第1246部~宝行王正论一卷)
... 善心人何过
苦来若能利 应取何况乐
或于自及他 此是本首法
由能弃小乐 后若见大乐
智人舍小乐 观于后大乐
若不忍此言 医师施苦乐
犯罪不可恕 故汝义不然
或见事不宜 智者由义行
或制或开许 此义处处有
诸菩萨威仪 悲为先智成
大乘说如此 何因可诽谤
无知故沉没 上乘广深义
故诽谤大乘 成自他怨家
施戒忍精进 定智悲为体
佛说大乘尔 有何邪说漏
由施戒利他 忍进为自利
定慧脱自他 略摄大乘义
略说佛正教 谓解脱自他
此六度为藏 何人能拨此
福慧为种类 佛说菩提道
立此名大乘 痴盲不能忍
如空难思量 福慧行成故
诸佛德难思 于大乘愿忍
大德舍利弗 佛戒非其境
...(第1246部~宝行王正论一卷)
...业。四恒起身见。五恒起边见。六邪见不息。七作恶不纤。八淫欲邪行。九毁谤圣贤。十坏灭正法。如是十业获地狱报。复云何业获畜生报。有十种业。云何为十。一中品恶身业。二中品恶语业。三中品恶意业。四起种种贪。五起种种嗔。六起种种痴。七布施非法。八禁咒厌术九毁菩萨梵行。十起常边见人死为人。如是十业获报畜生。复云何业获报饿鬼。有十种业。云何十业。一耎恶身业。二耎恶口业。三耎恶意业。四贪吝财物不行惠施。五起大邪见谤佛因果。六我慢自恃轻毁贤良。七障碍他施。八不恤饥渴。九悭惜饮食不施佛僧。十他获名利方便离隔。如是十业获报饿鬼。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粗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人间。复次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复修何业得生色界。修十定善得生彼天。复修何业得生于彼四无色...(第0778部~分别善恶报应经二卷)
...病痴騃盲聋。生于下贱懈怠懒惰。佛告妙吉祥。如是愚迷众生我今略说。善男子。彼诸众生命终之后。受无数地狱。如一一孔毛。种种苦恼从地狱出。若生人中。常得生盲喑哑。复次妙吉祥。若有见此正法众经之王轻毁之者。是人当得身穿为窍丑唇褰缩身皆破裂裸形黑瘦皮肤粗涩由如饿鬼。妙吉祥重白佛言。我知如来智慧无量不可思议。世尊。彼如是等愚迷众生得生何处。妙吉祥言。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佛言。妙吉祥止。汝不应问。我若说彼愚迷众生谤法之者所生之处。天上人间若闻是说。皆悉恐怖皆悉闷绝宛转躄地。妙吉祥言。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演分别。彼诸众生若闻是说。于此不生不灭微妙正法不起慢心。佛告妙吉祥。于此地下。有诸地狱名号不同。所谓炎热地狱。极炎热地狱。黑绳地狱。炽然地狱。极炽然地狱。极恶地狱。钳口地狱。铁丸地狱。铁棒地狱。崩埋地狱。悬头地狱。倒悬地狱。猴面地狱。焰恒炽地狱。脓血地狱。常臭地狱。拖扑地狱。常杀地狱。生极大疼痛地狱。佛告妙...(第0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
...间若闻是说。皆悉恐怖皆悉闷绝宛转躄地。妙吉祥言。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演分别。彼诸众生若闻是说。于此不生不灭微妙正法不起慢心。佛告妙吉祥。于此地下。有诸地狱名号不同。所谓炎热地狱。极炎热地狱。黑绳地狱。炽然地狱。极炽然地狱。极恶地狱。钳口地狱。铁丸地狱。铁棒地狱。崩埋地狱。悬头地狱。倒悬地狱。猴面地狱。焰恒炽地狱。脓血地狱。常臭地狱。拖扑地狱。常杀地狱。生极大疼痛地狱。佛告妙吉祥。彼如是等地狱。即彼谤法众生所生之处。
是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彼持经法师命终之后生何国土。复次普贤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诸法师持此经者。于此命终即得往生宝庄严世界。世尊。彼世界中有佛刹不可思议乐大辩说如来。复有无数诸菩萨众。身色巍巍殊特妙好。善男子。是诸众生临命终时。彼世界中有六十二俱胝佛同时现前。善男子。我今略说。若广说者。功德无量无数经百千劫不能穷尽。普贤菩萨。重白佛言。世尊。云何于未来世...(第0780部~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
...惊怖。
佛告比丘。地狱有情。被业所牵。处于黑暗。恒闻恶声。怖畏迷乱。奔堕火坑。焚烧身体。皮干肉烂。犹如枯木。由业力故。凉风触体。还复如本。依前焚烧。苦恼无量。如是受苦。业尽方免。
比丘应知。勤修善业。远离恶趣及诸苦恼。人天富乐。自在可爱。趣向涅槃。伏除贪嗔及余诸惑。勿令侵害。舍离散乱。不造众恶。地狱酸楚。恒时受苦。应生厌离。解脱轮回。
若复有人。杀害众生。及不与取。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起于虚诳离间彼此。发身等业。悭贪嫉妒。恒不舍离。命终之后。堕于地狱。受苦无量。如是展转沉沦恶趣。而不解脱。
比丘应知。由宿业力。轮回生死。缠缚诸有。而无穷尽。
佛告比丘。身语意业。不善为因。堕于地狱。受苦三时。而无暂息。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所以者何。由此为因。起贪嗔痴。广造恶业。轮转诸趣。不得解脱。皆因虚妄。横执染欲。于苦计乐。起业烦恼。生死...(第0799部~妙法圣念处经八卷)
...刍言。人间一百年。彼忉利天。成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忉利天中。寿命一千岁。以彼天中一千年。较量人间算数。当一十八俱胝年。彼天此后命终。尔时佛告诸苾刍言。彼天寿命一千岁。当彼黑绳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以三十昼夜。成月及年。彼大地狱中。寿命一千岁。以彼一千年。较量算数。即当人间三万二千四百俱胝年。彼黑绳大地狱中。然后命终。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憎嫌师父母 毁谤佛声闻
破坏和合人 黑绳受大苦
恶业亲自作 地狱苦须受
回避免无由 业尽方始出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人间二百年彼夜摩天。为一昼夜。以彼昼夜三十日成月。十二月成年。彼夜摩天寿命二千岁。彼当人间算数。计三十六俱胝年。较量寿命彼天然后命终。又以彼天寿二千岁。为众合大地狱中成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彼众合大地狱中。寿命二千岁。较量彼处算数...(第0802部~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
...菩萨言。妙臂若有行人。于过去世乃至今生。于身口意不能善护造诸重罪。是故修行法难成就。所谓杀阿罗汉及杀父母破和合僧。以嗔怒心出佛身血。及毁坏佛塔或杀菩萨。或强以不净行污阿罗汉母或使人或自作逼夺三宝财物。如是之过。佛说此为五无间罪。若有是过于法难成。何以故以此重罪。当堕地狱受苦一劫。乃平先罪方得出离。故说此人虽复勤苦。以业障故于诸真言终不成就。又复于诸如来所说经法。以其嗔心或火烧。或水溺或方便毁坏。或谤法身或杀持戒僧尼。或无故杀持戒男子女人。或以嗔心纵火焚烧伽蓝。若有此罪虽复勤劳亦不成就。若或于佛法僧。所兴损害心不限多少。我今说彼受报少分。如是之人当堕无间地狱。毕是罪报复生人间。以余业故设得人身生贫贱种。或遇善友劝发无上菩提之心。后又不定返却归依外道天等。彼外道天虽见归依。亦复不喜返生嗔害。若此之人持诵修行终不成就。若复有人从初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从是之后诸天。及人宜应供养。何以故彼人即是荷担一...(第0817部~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
...有疾病身体尪羸。八者众苦逼迫直至命终。如是八种补特伽罗。远离菩提。不得说法。于是护国复白佛言。不应说法更有何义。佛言护国。若有补特伽罗无决定者。我不说菩提。于虚妄者。我不说清净行。于懈怠者。我不说菩萨行。于悭吝者。我不说供佛行。于我慢者。我不说波罗蜜清净。于无慧者。我不说断疑法。于嫉妒者。我不说心清净。于无信根者。我不说总持法。于无德者。我不说善逝法。于贪亲爱者。我不说身清净。于不善律仪者。我不说谤佛有过失法。于妄言者。我不说语清净。于我慢者。我不说恭敬法。于无识者。我不说修学法。于为身命者。我不说求于道法。如是补特伽罗。不应说法。时护国白言。于意云何。佛言护国。为此有情愚痴迷惑。心识颠倒虚妄分别。不依法教。乃至天上人间不应为说。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不定诸有情 补特伽罗等
我慢自贡高 贪着于利养
恒行不律仪 深着于五欲
增长诸烦恼 远离佛菩提
...(第0868部~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四卷)
...善业。能作如是最极广大非福蕴故。世尊。谤正法者实由语业感是罪报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由彼语业起不善故。即于正法而生毁谤。以是因缘受斯罪报。须菩提。我说是人于我法中不应出家。何以故。彼人违背毁谤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即毁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即毁谤一切佛宝。谤佛宝故即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智。谤一切智故是即毁谤一切法宝。谤法宝故即谤声闻一切僧宝。如是即于一切种一切时一切处毁谤三宝。积集无量无数不善业行。当堕地狱受大苦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彼人以何因缘。于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生轻谤心。佛告须菩提。当知彼人有四种因。何等为四。一者为魔所使。二者自所积集无智业因。破坏所有清净信解。三者随顺一切不善知识。于非法中生和合想。四者执着我相不生正见。随彼邪心作诸过失。须菩提。由是四种因缘故。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生毁谤。须菩提。是故诸善男子善女人。当于诸佛所说正法...(第0922-01部~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第一卷~第十二卷))
... 第0949部~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49部
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
宋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惟净等译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毗舍离国最胜大城最胜林中。与苾刍众俱。时彼城中有长者子。名曰善星。舍离佛法。其来未久。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而作是言。谤佛法僧。而作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
尔时尊者舍利子。于其食时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大城。次第乞食。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以多种缘谤佛法僧。时尊者舍利子。既行乞已。还复本处。饭食事讫。收摄衣钵。洗双足已。往诣佛所。头面着地。礼世尊足。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入毗舍离大城乞食。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而作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世尊。彼长者子。舍离佛法。其来未久斯何等故。发如是言。 ...(第0949部~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
...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
尔时尊者舍利子。于其食时着衣持钵。入毗舍离大城。次第乞食。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以多种缘谤佛法僧。时尊者舍利子。既行乞已。还复本处。饭食事讫。收摄衣钵。洗双足已。往诣佛所。头面着地。礼世尊足。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入毗舍离大城乞食。闻彼城中善星长者子。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而作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正智。而为所证。其所说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世尊。彼长者子。舍离佛法。其来未久斯何等故。发如是言。
尔时佛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彼善星长者子。是大粗恶。覆藏自罪。以覆藏故。谤佛法僧。乃发是言。舍利子。如汝所闻彼长者子。出非义语而为诽谤。即作是言。沙门瞿昙。彼为声闻所说诸法。岂能出要尽苦边际者。汝当善听。我今为汝略说其事。舍利子。彼长者子。于我法中不具信种。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彼长者子。于如是事。虽知虽见。以不信故。乃发是言。沙门瞿昙。尚无人中最上之法。况圣知见最胜所证入于论难。彼为声闻。宣说诸法。所求所修。以自辩才及不...(第0949部~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
...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无吝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亦婆罗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世尊。或有一时于迦兰陀竹林精舍。为其恶性六群比丘说教诫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第0950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如是十法。即得戒行具足。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忍辱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安受苦忍。二者外忍。三者谛察法忍。四者佛许可忍。五者无定方忍。六者无差别忍。七者不以事因故忍。八者耐怨害忍。九者悲心忍。十者愿力救拔忍。善男子。云何是安受苦忍。谓若菩萨或自心有忧悲苦恼。随生起时。菩萨安然悉能忍受不起嗔心。是为菩萨安受苦忍。云何是外忍。谓若菩萨亲闻他人所出恶言。或展转闻。因其毁谤父母师长亲友知识。或有恶言谤佛法僧。菩萨闻已不生嗔恨。是中安然悉能忍受。是为菩萨外忍。云何是谛察法忍。谓若菩萨若闻如来所说最极甚深经中。有法能断轮回种子。脱诸结缚坏相续者。谓一切法本来寂静。及一切法自性涅槃。菩萨得闻如是法已。不生惊怖作是思惟。若不了知此法。及不得此法者。岂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邪。由此因缘故。应于如是甚深法中。受持思惟修习伺察及生胜解。是为菩萨谛察法忍。云何是佛许可忍。谓若菩萨设起忿恚嗔害心已。即当伺...(第0959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互相谓言。我等从今不复更起相杀害心。普勇。诸有智者亦复如是。虽复造业即能追悔。而于正法不生弃背。如是渐能趣向一切离生死法。
复次普勇。如世间人舍寿报已。虽有父母忧恼啼泣。而更不能为依为怙。彼凡夫类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不造善业亦复如是。临命终时无所依怙。略有二种。一者自造诸不善业。复劝他作。二者于佛正法起轻谤心。普勇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于佛正法生轻谤心者。是人命终当堕何处。佛言普勇。彼谤法者命终已后。当堕地狱受大苦恼。所谓大可怖地狱。众合地狱。炎热地狱。极炎热地狱。黑绳地狱。阿鼻地狱。噜摩诃哩沙地狱。呼呼尾地狱。如是等八大地狱中。一一地狱受一劫苦。普勇菩萨复白佛言。甚苦世尊。我今于此不忍听闻。尔时世尊。即为普勇菩萨。说伽陀曰。
我所说地狱 汝怖不忍闻
彼地狱苦恼 众生业自造
若作诸善业 定获安乐果
作诸不善者 必得苦恼报
生苦与...(第0967部~佛说大集会正法经五卷)
...智声前后际断故。复有三法。一者摄集七圣财故而不匮乏。二者法施无障碍故能行大舍。三者所有财利。钧众分故常得大富。复有三法。一者诚谛入胜义谛故。二者真实无虚诳故。三者如常无变异故。复有三法。一者自知今我云何。二者知诸众生当何施作。三者知时解时非时诸分位故。复有三法。一者蕴法蕴平等。二者界法界平等。三者处观如空聚。复有三法。一者不坏因果。二者能善长养诸缘。三者和合互相涉入。复有三法一者不违背佛。二者不毁谤法。三者不轻慢众。而常尊重恭敬承事。复有三法。一者止息于贪。二者远离于嗔。三者开晓于痴。复有三法。一者入世俗谛。二者真实说相。三者胜义谛无住。复有三法。一者于诸众生不起轻慢。二者于阿罗汉常生尊敬。三者不为烦恼之所制伏。复有三法。一者不染欲界。二者不乐色界。三者不着无色界。复有三法。一者于衰讥毁苦其心不下。二者于利称誉乐其心不高。三者不染世之八法。犹如山王安固无动。复有三法。一者隐密诸根。二者善解...(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如来语言。是金刚句遍入一切音声随解了故。此金刚句。而随了知不可说法一切法无生。是金刚句。入无灭故。此金刚句。超越生老病死之道一切法无起。是金刚句。入无止息故。此金刚句。而能随转诸法寂灭。海意。此如是等诸金刚句。是不破坏句。是精妙句。是平等句。是圣谛句。是坚固句。是无种种句。是爱乐句。是不断句。是寂静遍寂近寂之句。是无作用句。是不和合句。是入无趣之趣句。是无行句。是真性句。是如实句。是不背佛句。是不谤法句。是不破僧句。是如所说句。是三轮清净句。是勇猛句。是梵行句。是空寂句。是虚空句。是觉支句。是无相句。是无愿句。是法相句是心意识无住句。是摧伏诸魔外道句。是清净无垢明澈句。是观照菩提句。是慧光明句。是无法显示句。是毕竟不生不灭句。是自境界清净句。是入佛境界句是无思惟分别遍计句。是法界无差别句。是入无句之句句。海意。如是等金刚胜妙诸句。若有菩萨随能领受决择其义者。我说是人决定当坐菩提道场。作师子...(第0971部~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是秘密心。乃往过去九十一劫之前。我于普观世界观自在王如来所亲从听受。时彼如来为无数百千诸梵天子并净光天子众。教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于尔时证得不空智等百千三摩地门。世尊若诸方处有此秘密心陀罗尼宣通流布。当知是处有大自在等一万二千天子密作卫护。是处即同有诸佛塔。应当尊重恭敬供养。又若有人以此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广流布者。当知是人已于无数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深种善根。又若有人暂得闻此陀罗尼者。是人设复谤佛谤法。及谤菩萨声闻缘觉等诸贤圣。广造如是极重罪业。当堕阿鼻地狱者。若能志心于一日中清净不食。依法持诵此陀罗尼。如是等罪皆得销灭。又若有人患诸疟病。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复眼痛耳痛鼻痛头痛。或复疥癞疮癣痈疽肿疱。及为一切非人邪鬼。执魅持捉禁缚打掷。咒咀期克邪说惑乱。以要言之。总集一切身病心病。乃至梦中见不祥事者。以此陀罗尼加持力故。悉得销灭无能为害。世尊又复若诸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如是等族姓中...(第0982部~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一卷)
...
耽荒五欲如醉人 贵贱皆招生死苦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不知现在及与未来。自所造业如影随形。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更不修习善法津梁。烧灭宿因白法皆尽。从此没已复堕三涂。所以者何以贪欲故恒断生命。恃己势力劫夺他财。种种方便侵他妻妾。恣欲邪行不择亲疏。恒起希求作诸妄语。诡诈良善绮饰文词。诃毁有情作粗恶语。传说彼此离间他人。眷属诸亲不令和睦。恒怀贪嫉侮慢自高。嗔火所烧善业都尽。赞诸外道谤佛法僧。祠祀天神以求福祐。不知宿世三宝深恩。无量劫来为我勤苦。修习胜行菩提资粮。具一切智号之为佛。而于生死长夜闇中。为作灯明为归为救。为船为筏拯济生灵。置于人天大涅槃岸。众生邪见我慢贡高犹如醉人。五欲缠缚不修善法。从此命终堕于地狱傍生鬼趣。或在人中下贱贫穷。受诸苦恼如被毒箭中于身心。善法不修受斯苦报。菩萨摩诃萨观是苦已起大悲心。次观天趣观彼诸天。寿命长远无诸苦恼。将命终时五衰相现。一者头上花鬘悉...(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时。或有少年诸苾刍众。于此法中出家未久。于诸契经爱乐受持坚固信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苾刍闻是经已。得大欢喜。彼亲教师乃语少年诸苾刍言。此非佛菩提非佛法律。不应受持。时诸苾刍闻是语已。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4:58:12
|
只看該作者
于少时间。于佛菩提而不信受。又彼苾刍互相谓言。我昔修习佛菩提法。今令我等不乐修习。所有往昔诸善根力使当断灭。返令如是堕染法中。乃至命终生诸恶趣。受大苦恼。舍利子。应知此等是魔所说。如是积集诸地狱业。诸有情等毁谤三宝不顺佛言。如来于三世中悉能了知。又诸有情发起精进修大乘行。如来于此亦能了知。舍利子。我今又令诸菩萨等起四种想。何等为四。一者于自身业而善调伏。二者于善修作而妙观察。三者于他所作不乐观察。于诸有情起大悲心。四者于空寂处行住坐卧。于自他心随顺防护。如是名为起四种想。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二
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第1000-03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妙饮食香华灯果长时无缺。唯愿慈悲同归旧止。是时劝慧比丘。不受其请乐居寂静。复舍聚落远行前去。遇一兰若屏弃诸缘。寂然安住精修苦行。积集功德种智增明。劝慧比丘。复于一时不乐兰若。又入深山人所不到。叹羡此境堪可安居。精持结夏修习禅观遵佛禁制。然于此中多诸走兽。虎狼师子野干飞禽皆来亲近。衔华献果种种供养。时彼劝慧心生欢喜。转更精勤无诸退转。善男子。往昔世中一类比丘。于佛教法不生爱乐。不修梵行。不护尸罗。毁谤大乘。虚食信施。无有惭愧。远善知识。常党恶人。上品贪毒人皆避见。愚痴恶作失袈裟服。堕在地狱九十俱胝百千劫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受六十百千俱胝劫苦中极苦。不可比喻。后遇劝慧比丘。种种开示。说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教乘令生信解。善男子。劝慧比丘。又复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彼法中亦作比丘。欣乐正法求佛智慧。用真实心供养恭敬。尊重佛法书写经典作诸功德。心无懈怠近善知识。多诸方便发欢喜心。劝化有情令皆...(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娑野(三)怛啰(二合引)娑野(四)勃哩(二合)酤致怛致(五)吠(引)啰致(六)税(引)帝(引)(七)税多惹致儞娑嚩(二合引)贺(引)(八)
尔时一切持明天及诸天等。闻此大菩萨真言已。悉皆惊怖身心颤掉。一切诸魔恐怖驰走。唯念大遍照金刚如来。此之真言若依法持诵。亦能钩召大威力诸龙及龙女。阿修罗及阿修罗女。夜叉及夜叉女等悉来现前。若持诵一俱胝。能降诸魔及善作一切成就法。若复有人毁谤阿阇梨。及毁谤大乘经典及至秘密真言等。于此最胜法而作持诵者。是人当被恶魔作诸障难。法不成就复自破坏。若人信重师法如佛。观想一切众生而行利乐者。是人所作所求一切成就。而复不久证大菩提。
复说成就法。若持诵人欲作降伏法者。当用噜地啰染衣。着此衣已。观想本身即是明王。作忿怒相以二足踏魔形像。持诵明王真言。彼魔不久即自然除灭。或用娑里罗染衣。如前观想明王。作忿怒相以足踏魔持诵真言。彼魔亦自除灭。或用泯母怛啰...(第1017部~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五卷)
...酥烧护摩十万遍即地动。尽于其地主内。或流星或隐自在云雨。得大伏藏见光明。意乐转依寿命一劫。一切有情不能沮坏。为大明王一切方炽盛。若见能普遍入一切。此成就像法不应少勇志者作。不应少慧无悲者作。不应杂秽不积集资粮者作。不应轻毁尊师粗恶语欺诳散动心及不见曼茶罗者。多营作务者。希望作事者作。若有离如是恶者。如是功德不久。当成就。若异如前作者。则癫狂不成就。
又法若欲么啰谤毁菩萨藏及发菩提心加行。谤佛教者。于像前。或人髑髅前。以人髑髅末作彼人形。面向北于赊摩赊那。或于河或于池乞食寂默。忿怒其形以左脚踏。以小指剌诵七日日三时。即被大疟所持遍身疮疱至死受疼痛。即见吃哩爹。如大指节炽盛火焰。如金光明聚。以指期克作欲吞势。遍诸方以声告。某甲使我来为令害汝。作如是语时彼见已。即吐血而死。若于佛法生净信则息忿怒若息。忿怒生慈心。即持明者急速。以香水灌沐佛像念诵起慈心须臾顷以水洒。其疼痛烧然皆得止息复得...(第1018部~一字奇特佛顶经三卷)
...(引)(八)
说此大明时。所有一切持明天及天后皆大惊怖。咸各思念大智金刚。而此大明有大威力。从寂灭金刚最上出生。住三金刚智。于一切处普能句召。所有持明天后。以此大明亦能句召。而彼天后大力色相妙好严饰。于刹那间句召即至。作诸事业皆得成就。又此大明。若以忿怒持诵一洛叉数。一切事业速得成就。
复次宣说一切忿怒王调伏怨恶作诸吉祥事大明持诵行。当所调伏者。即彼一切极恶众生。所谓谤阿阇梨及谤大乘。作诸魔事随顺邪明。坏佛种性不能勤求佛菩提道。又于十方一切众生身语心业。起破坏想生怨恶心如是等辈。即以此法而可调伏。若作调伏法者。当于一处想忿怒像。依法仪轨时处相应。于忿怒像前诵彼大明一百八遍。一切恶者决定句召。悉令调伏。
又复若作调伏法者。先当择其处所。或于彼舍或于空室。乃至四衢道独树下等。当取摩耨沙阿悉底。长八指量而用作橛。以大明加持一百八遍。当用置于所调伏者阿哩挼哩。彼于半月...(第1022部~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
...刚手秘密主菩萨顶。而安慰之作是言。金刚手此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印品。如是印法汝今听善听极善听作意思惟。今委寄汝。汝应极生恭敬印品及曼荼罗成就法。当于后世敬重印品。知一切印等同如来。如薄伽梵诣菩提场。如转珐輪。如佛舍利。于后世时。不应授与下族类人。恶性有情破戒有情。懈怠有情不净信者。耽嗜有情我慢有情。如斯之类不须为说。此陀罗尼等同如来舍利。勿令隐没。若有薄福有情。闻我此法便生毁谤。当知此等如毁谤佛无有异也。是故金刚手善应执持此陀罗尼。所在之处如佛无异。尔时金刚手菩萨。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世尊所说。我当专心受持恭敬供养以报佛恩。唯愿世尊为我演说。我当守护如来三昧耶。不敢违越不敢弃舍不敢疑惑。令持明者速得成就。尔时薄伽梵作念正知。于大众中以吉祥仪轨。说修行此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大印品。持明者善须依法澡浴。及饮五净。依法加持及自护身。着新净衣。先以白檀香遍涂手臂。然后复用郁金香。...(第1023部~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故。说彼一切懈怠不信。及造恶业种种有情。亦得成就之法。令诸部多随意承事利乐众生。
时持诵之人。先于净室持法精熟。即得求于最上成就之法。或求持明天地下宝藏如意宝珠。及贤瓶璎珞等皆得成就。若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时阿阇梨依一切贤圣本尊持诵真言。所有一切部多女。夜叉女龙女紧曩啰女。乃至一切诸恶鬼等。刹那中间速来成就。
时金刚手菩萨言。若后末世。或有破戒众生不信佛法众生。造诸恶业众生乃至毁谤三宝。如是之人若欲依法持诵。亦得成就一切所求皆得满愿。若复有人于金刚阿阇梨而行毁谤。所求之法定不成就。
尔时金刚手菩萨。复说降伏部多最上秘密真言曰。
唵(引)纥哩(二合)羯茶羯茶阿目剑吽吽吽[口*弱](入)
若持此真言八百遍。一切部多及其眷属速来成就。或彼不来。令彼部多及其眷属悉皆破坏不久命终。复次持诵者用牛黄。画彼部多女及饿鬼女形像。以自左足踏彼画像。诵真言八千遍...(第1026部~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
...供养日日持诵。不在修前无为行。但发菩提心一切所求无不成就。
焰鬘得迦明王最上仪轨分第九
复次成就最上仪轨明王自说。不修众行依法持诵皆得成就。持明者受持七字至十字大明。如前依法画于[巾*(穴/登)]像如法供养。即诵大明八洛叉毕。以香花饮食供养三宝及彼明王定获成就。持明者乃至思念部多宿曜及诸毒恶鬼神等。所求所欲皆得成就。行人不得以此法教害同学。持明者及吉善之人。作意中间速得自害。若有毁谤三宝十恶五逆。如是之人可用此法降伏彼等。乃至龙蛇所蠚及水火等一切诸难。思念明王所作悉皆能除。
复次童子入悟成就法。持明者拣一诸相具足端严童子。令洗浴清净庄束严饰。饮五净水经宿受持斋戒。至明旦时复令洗浴。以妙香涂身着衣严饰已。令童子面东坐吉祥草。而作供养。然后以花揾白檀香。令童子二手捧花。即烧沉香。持明者速诵大明。依法令童子入悟。童子应时入悟。行叉问曰知见何事。童子即说过去未来现在之事真...(第1035部~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三卷)
...彼名某甲生于敬爱。复诵莎贺字。如是常诵大明称彼名字。即得敬爱如仆从等。供给所须及财物等。如前诵一阿庾多。令婆罗门亦生敬爱。若诵六洛叉得叉怛哩及吠舍等而生敬爱。如前诵一阿庾多。及童女等生于敬爱。
复次令设咄噜爱别离成就法。持明者画彼二设咄噜形相并。行人以二足蹋坐二设咄噜像心上。即诵焰鬘得迦大明。称彼二名某甲某甲速作别离。如是依法即得别离。
复次调伏成就法。所有五逆十恶损害他人。及谤三宝者。持明者诵发吒字一千遍已。复诵忿怒大明。即用尸灰画彼恶人形像。及书彼名。以佉儞啰木为橛。加持八百遍。用橛钉于画像心中。即称彼名。持诵大明一阿庾多。后句诵吽发吒字。彼等恶人速得除灭。复取木橛还复如故。彼持明者作于此法。不得以己私仇损害他人。须发菩提心利乐有情。兴隆三宝守护正法。若有造业恶人即作此法。若不依法损恼好人。反过及己速得恶报。如是妙吉祥所化焰鬘得迦大明王言。若彼行人作此仪轨。发菩提心...(第1035部~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三卷)
...佛法极广大 与虚空等无边际
若人意欲度其边 彼即自招于损害
我过百俱胝数量 殑伽沙等佛刹土
往一如来刹土中 欲观如来身分量
我既至彼佛刹已 世界名曰大莲华
不能观佛顶相高 亦复不知身分量
化主世尊居彼刹 其名吉祥藏王尊
彼佛知我意所思 发如是言为我说
若人欲以譬喻法 喻其无边诸佛法
彼佛不可随相知 是人返招谤佛罪
唯其一法可为喻 与诸佛法等无异
所谓周广太虚空 分量边际不可得
如其虚空广大故 佛功德聚亦复然
谓戒定慧解脱门 及彼解脱知见等
如其虚空无分量 佛色相等亦复然
顶相高广不能观 与彼虚空界无异
如其虚空广大故 佛身广大亦复然
由身广大量无边 光明广大亦如是
由其光明广大故 语密广大亦复然
语密广...(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第1039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十卷)
...勤勇菩萨。彼菩萨复付普贤。彼普贤付佛子妙吉祥。今我如来复为汝说此真言第一仪轨王。最上法王之所宣说。我为利益一切有情。复说佛名曩谟无量寿决定智王如来应正等觉。曩谟娑罗华王如来应正等觉。曩谟无量寿无量光如来应正等觉。乃至宝幢如来应正等觉。如是归命顶礼三遍。然后持诵一字真言。云何彼圣众。彼无量寿智决定王如来应正等觉说。无量寿世界中。为利益一切众生使得快乐。复悲愍未来众多众生。法末之后法欲灭时。有诸恶人毁谤三宝。为欲调伏如是之人。彼一切如来有第一佛子得大勤勇菩萨摩诃萨。复传普贤菩萨摩诃萨。彼普贤菩萨摩诃萨。传付妙吉祥童子。童子我今复为一切众生深生悲愍。复想未来法末之时法欲灭时。为令拥护如来法藏。令修如是最上真言仪轨。童子谛听。我今复说汝真言大力仪轨。若欲成就诸事业者。先于山上清净之处。诵真言三十洛叉为先行法。为令身心法行俱得纯熟。以乳为食默然持诵。不得于别真言法而起思想。当须发菩提心归命三尊清净持...(第1051-02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法。至于不修先行。所作念诵一切能成。何况于先行法而有功绩。凡有修持随喜得果。或求富贵一切皆得。若有于此世尊无量寿智决定王如来成就像前。虔心一随喜者。此人当来决定证得无上菩提。以此无量寿智决定王如来。及一切如来心威德故。此为一切佛顶大轮王。此为妙吉祥童子心一字大轮王。略说如来力不思议。威德不思议。神通变化不思议。若有行人作调伏法。或不修先行或不持戒。乃至食酒肉等亦得法成就。除不发菩提心及不信重乃至毁谤三宝。如是等人若作破坏并调伏法。必不能成。何况修中品上品之事。凡持诵人一持念拥护自身。二持念拥护他人。三持念作大拥护已。至于十地菩萨亦不能动。何况余力而能得动。若四持念可救一切众生诸苦恼事。若五持念已。观想佛世尊所求皆得。若于月星吉日。依法于佛菩萨像前。或经法及舍利塔前。先沐浴着新净衣。预持戒一昼夜。然后取无虫清净新水白香华等。于作法处地位作洒净。烧白檀香恭俱摩香龙脑香。烧如是等香作护摩法。若为...(第1051-02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刚陪啰嚩。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众生故。演说一切成就之法。愿佛大慈赐我无畏。佛言善哉陪啰嚩。为利益者恣汝宣说。时陪啰嚩受佛敕已。即于一切人天之会现大恶相。演说一切成就之法。若有持明之人。为欲修习我此法者。先于一切众生。发于广大利益之心。即于金刚阿阇梨求受灌顶得灌顶已。然于仪轨作种种法决定成就。
复次持明之人。若见恶业众生悖逆王命。恣为祸乱不孝父母。于阿阇梨及于师长心存佷戾。破灭三宝毁谤大乘及秘密法。以轻慢心逾越三昧。于诸有情辄生危害。如是之人当用此法而调伏之。或得悛心即与解释。又复持明之人。自心不得愚痴憎嫉。于诸有情具众善人。辄作是法为恼害者。当来感果入于号叫大地狱中。受于众苦经无量劫。持明之人当须远离如是过恶。方可修习作曼拏罗求诸成就。欲作曼拏罗者。先须选择胜地。胜地者所谓大自在天像前。或山顶或空舍。或诸天祠或母鬼庙。或尸陀林或河岸。或大树下或大战地。或四衢道或聚落中。选得...(第1057部~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大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一卷)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
尔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哀愍加持于我。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我今欲为未来有情。及末法时无福德者。以于前世不修善品作诸罪业。致于今生招感贫匮。逢遇恶人斗诤言讼杀害有情。亦为未来有诸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为邻国小王侵扰国界不遵正法。或有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灭坏佛教。有如是等种种有情。今于佛前为彼等类。说以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或复有诸修真言行者。见有众生常怀恶心。欲破佛法兴师害善。大悲愍念作降伏法。而令彼人不逐恶业。亦遮未来堕之恶趣。是故说此无比大威德圣迦柅忿怒之法。修此法者当于有舍利塔前。或于河岸清流水侧。或于空闲及天庙山间。于如是处。或时饮乳食菜或复乞食。专诵真言满六十万遍。即先行法皆得成就有大...(第1059部~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三卷)
...论曰。谓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俱谤正法说为是难。故集诸法方广经中说言。佛告文殊师利。云何于如来所说少分法中。或起净想及不净想。俱谤正法。谤正法者。即是毁谤轻慢诸佛法僧。又说此是解脱。此非解脱。俱谤正法。我非别说有法属声闻乘属缘觉乘属于大乘。彼愚痴者于我此法中种种施作说言此是声闻。此是缘觉。此是菩萨。由起种种想故便谤正法。云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谤正法者。云此说法师有是辩才。无是辩才。亦名谤法。又说此是法说。此非法。俱名谤法。云过去佛出世无有总持可得。亦名谤法。于说法师亦无总持。悉名谤法。于说法师是过失行。亦名谤法。谓说法师无此具足辩才。是名谤法。教示放逸。是名谤法。教示威仪道行。亦名谤法。教不正戒。是名谤法。缺减辩才。是名谤法。于光明法而不了知。亦名谤法。于持明召请不悟所说。是名谤法。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入解。皆名谤法。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
空品第四之四
谓此契经违余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余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皆名谤法。于说法师所说意解别异而转。是名谤法。作此事业离眼所观说戏笑语。是名谤法。此是有行此是无行。俱名谤法。说此佛言三昧有是解脱说。彼佛言三昧有是解脱。亦名谤法。佛告文殊师利。乃至所有一切展转。皆名谤法。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于说法师如是行相如是思惟。...(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此非法。俱名谤法。云过去佛出世无有总持可得。亦名谤法。于说法师亦无总持。悉名谤法。于说法师是过失行。亦名谤法。谓说法师无此具足辩才。是名谤法。教示放逸。是名谤法。教示威仪道行。亦名谤法。教不正戒。是名谤法。缺减辩才。是名谤法。于光明法而不了知。亦名谤法。于持明召请不悟所说。是名谤法。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入解。皆名谤法。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
空品第四之四
谓此契经违余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余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皆名谤法。于说法师所说意解别异而转。是名谤法。作此事业离眼所观说戏笑语。是名谤法。此是有行此是无行。俱名谤法。说此佛言三昧有是解脱说。彼佛言三昧有是解脱。亦名谤法。佛告文殊师利。乃至所有一切展转。皆名谤法。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于说法师如是行相如是思惟。一切皆是毁谤正法。彼经又云。佛言。善男子。若如来灭后于我已说法中。随所爱乐如其信解为众生说。于彼会中若一众生身毛喜竖。或堕泪悲泣。当知是为诸佛印可。彼愚痴人谓言。此是菩萨。此非菩萨。当知是菩萨咎。由如是妄说三乘法故。于我所说法中何由悟解。乃至若于菩萨起陵蔑者。我说是人住于地狱。不知限量。所以者何。若菩萨于说法师起诽谤者。即是远离诸佛毁谤正法及...(第1291部~大乘集菩萨学论二十五卷)
...若见色者一时大慢心眼根俱起取一境。如眼余根亦如是。一时四俱起。同共取一境。次第起者。如人行路。忽见高物即起疑心。为人为杌。若见鸟集。或见藤绕。或见鹿近。即觉是杌。若见摇衣。或见伸屈。便觉是人。如是觉慢心根次第而起。如眼所见。耳等诸根应知次第亦如是。已见未见境三起先依根者。已见法三种依根次第起已说。今当说未见法三种亦依根次第起。如偈所说。
最后由伽时 当有如是人
依邪见邪行 诽谤佛法僧
先邪化父母 朋友及眷属
开四恶道路 将他入此中
如未来过去亦如是。依耳根次第起三法。如是三法先依外根故而起。外曰。是十三作具是无知。若不与人及自在相依者。云何各各取自境。以偈答曰。
十三不由他 能作自用事
我意是因缘 无有别教作
十三不由他能作自用事者。此论中自在及。我非作者前已说。是故十三作具如自境界自能作不由他。如一梵行婆...(第1293部~金七十论三卷)
...与一切委之。忽于一日长者请佛及诸比丘就舍供养。有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悭惜而生嗔恚。意不欲与。而作是言。我大长者受沙门术。彼诸乞士多求无厌。何道之有。复发恶言。何时当得不闻佛名不闻法名不见剃发染衣之人。如是恶声一人闻已展转传之遍舍卫城。是时王后末利夫人。闻是毁呰深生叹讶。云何须达仁惠周普。如好莲华人所乐见。返为毒蛇之所守护。作是说已乃敕长者。遣汝妇来。吾欲与语。妇到命坐。即谓之曰。汝家老婢常以恶言毁谤三宝。乃至名字愿不欲闻。何不摈斥。不亦快哉。时长者妇白夫人言。佛日出世破除痴暗。多所润益一切众生。央掘摩罗大恶之人。杀害千人取指为鬘。佛能调伏令发道心。此一老婢何足劳虑。夫人闻说心大欢喜。我当请佛及比丘众。严饰宫中明日供养。汝遣婢来斯可验矣。是时长者。即以宝瓶盛满诸珍摩尼珠等。使婢赍献助兴供养。末利夫人遥见婢来。此邪见人当蒙佛化。若见此人从佛化者。我必获得广大法利。尔时如来从正门入。难陀在左阿难...(第1305部~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
...故。是以为他妄语而说。此是彼人破初学句。又复次破第二学句。所谓偷盗。彼不应受他人供养。彼檀越主为智慧故。与物供养。而彼愚人。少于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痴人。则是偷盗。如是名破第二学句。
又复次破第三学句。所谓比丘。初出家时。所受学句。依持戒住。缘于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学问。何有持戒为他说言。我则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学句。
又复次破第四学句。所谓难问。畏他轻贱。是故谤法。而说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毁破学句。如是名破第四学句。
又复次破第五学句。所谓彼人不知法故。于同梵行。所说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说者。非佛所说。彼人如是谤他众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众僧。一切不知。如是谤僧。畏他轻故。语众僧言。汝说非法。而僧说者其实是法。彼恶比丘。如是则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语。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不请问他。恶业因故。
...(第0675-05部~正法念处经七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及以余人。皆悉至心。为彼亡者。烧香散花。供养高座。微妙经典。及散苾刍。然后安坐。合掌恭敬。一心听经。苾刍徐徐应为遍读。若闻经者。各各自观己身无常。不久磨灭。念离世间。入三摩地。读此经已。复更散花。烧香供养。又请苾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更咒净黄土满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后随意。或安窣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土下以此功德因缘力故。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劫。十恶四重五无间业。谤大乘经。一切业报等障。一时消灭。于诸佛前。获大功德。起智断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进入初地。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听受正法。渐渐修集无边福慧。毕当证得无上菩提。转正珐輪度无央众。趣大圆寂成最正觉。
...(第0723部~佛说无常经一卷)
... 亦不着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说此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尚有宿缘。不能得免。况复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等。当学如是。莫犯身口意。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第八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六通神足。除一比丘。阿难也。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尔时有佛。号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时在波罗奈国。与大比丘六万八千众。皆是罗汉。舍利弗。尔时尽胜如来。有两种比丘。一种比丘。名无胜。一种比丘。名常欢。无胜比丘者。六通神足也。常欢比丘者。结使未除。尔时波罗奈城。有长者名大爱...(第0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二卷)
...两商人。一人念曰。佛身丈六华色紫金。顶有肉髻。项有日光。巍巍难言。佛如帝王。沙门犹忠臣。佛陈明法。沙门诵宣。斯王明矣。知佛可尊。佛知其念熟视之。其人心喜喜如获宝。其一人念曰。斯王愚惑。尔为国主将复何求。佛者若牛。弟子犹车。彼牛牵车东西南北。佛亦犹然。子有何道屈意奉之乎。佛知其有恶念必获其殃。怆然愍之。其人心惧。若有所遭。二人俱去。三十里停宿沽酒饮之共平。属事讼之纷纷。其善念者。四王遣善神护焉。毒心谤佛者。太山鬼令酒入肠。犹火烧身。出停路卧。即宛转落车辙中。晨有商人。车五百乘轹杀之焉。伴求而见。其然曰吾衰矣还国见。疑取物去为不义。遂轻身委财而逝。展转远迈。去舍卫数万里。有一国。国王崩无太子。谶书云。中土有微人。当王斯土。群僚议曰。国之无君。犹体之无首。难以久立也。故王有马。常为王礼。若有任王者马必屈膝。佥曰大善。即具严驾。以王印绶着车上。人马填路。观者莫不挥涕。商人亦出观。国太史曰。彼有黄云...(第0746部~佛说自爱经一卷)
...
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佛说五恐怖世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有五当来恐怖。未到未成且来不久可畏。当善思惟以方便远离之。何谓五一者谓后当来比丘。身无行无戒意不拘无慧从身。自无行无戒意不拘至无慧内。彼人为学至与大戒。从其学以师之。自可戒自从意自明慧。本从上学类至后。学者法先头学如上。从后毁律言谤法经真慧所远。比丘。是为第一未来恐怖可畏。且来不久。当善思惟方便避之。
二者谓后当来比丘。身无行无戒意不拘无慧。为彼称说有藏宝以非次内。无戒违尊令彼学谓从是可到岸为以远流是。为第二未来。可畏且来。不久。当善思惟方便避之。
三者谓后当来比丘。身无行无戒意不拘无慧。本无明师受不正法。比丘从受法。失法律义。是为第三未来可畏。且来不久。当善思惟方便避之。
四者后当来比丘。身...(第0761部~佛说五恐怖世经一卷)
...大损伏。由有此故。令诸有情数于欲界色无色界受多苦恼轮转生死。远离慧明入母胎藏。住在生藏熟藏中间受诸迫迮。如重罪人禁在囹圄。欲令有情觉知如是见趣过失勤求解脱。故作此论。犹如世间系缚衰患损伏之处。人若不知不能远避。人若知之即能远避。此亦如是。此论杂蕴智蕴见蕴。皆以二事寻求见趣。一以自性。二以对治。以自性者。谓如是见于五见何见摄。以对治者。谓如是见。何见所断。生智论中。亦以此二事。寻求见趣。如彼论说外道谤佛言。沙门乔答摩。是大幻者诳惑世间。然世尊道已超于幻。彼言。是幻者是谤道邪见。见道所断。谤道邪见者。显彼自性。彼谤世尊超幻道故。见道所断者。显彼对治道。忍智生永断彼故。又彼论说。有作是言。世尊何故。悭阿罗汉。然世尊道已超于悭。彼言。是悭者是谤道邪见见道所断。此中二事如前应知。又于问论梵网经中。复以一事寻求见趣。谓如是见由何而起。如是总说。便以三事。寻求见趣。一以自性。二以对治。三以等起。胁尊者言...(第1256-01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契经说佛告苾刍。吾欲两月宴坐。汝等不须参问。唯除送食布洒他时。于是世尊入室宴坐问世尊何故久宴坐耶。答去来诸佛过殑伽沙法尔皆应如是宴坐。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欲为诸天说密法故。有说。为断慢缓苾刍放逸心故。有说为观病苾刍故。有说。欲为他界有情说妙法故。有说。为策退杜多行诸苾刍故。有说。哀愍未来所化诸有情故。谓未来世所化有情闻是事已作如是念。如来犹故多时宴坐。我辈宁得不宴坐耶。有说。为遮外道谤故。谓诸外道毁谤佛言。此乔答摩。好处阓闹爱多言论舍离闲居寂静之乐。为止此等种种谤故多时宴坐。有说。任持菩提分法功德树故。如种树已须更修治。菩提分树亦复如是虽已圆满仍须经久宴坐任持。有说。为受妙法乐故。有说。为观所证微妙诸佛法故。有说。任持难行苦行所劳身故。有说。欲现虽久证得无上菩提而深敬重犹如今时初证得故。大德说曰。由二因缘如来经于两月宴坐。一者自受大法乐故。二者哀愍诸有情故。胁尊者言。为他于法生渴仰故。如彼经...(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戒取。如是离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染位。亦能少分断我语取。若少分断便施设者。亦应施设断我语取。故彼所说不顺正理。然佛世尊。为天人等无量大众广说法要。无倒开示令随类解。有诸外道。窃闻佛说蕴界处盖念住乃至觉支等名。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诸外道若有得闻欲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设断知欲取。若有得闻见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设断知见取。若有得闻戒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设断知戒取。此是论主依胜义答。于理无违不谤佛故。谓薄伽梵未出世时。诸外道等多获名利。佛既出世蔽诸外道。如日出已萤光隐没。名利徒众渐渐减少。便集一处而共议言。乔答摩氏未出世时。世间名利皆属我等。既出世已顿归彼人。然乔答摩无有实德胜于我等。但善经论。形貌端严我等不及。虽彼形貌难可夺之。而其经论易可窃取。我等若得还招名利。复共议言。苏尸摩等聪慧强记若遣往诣乔答摩所。求作门人。彼必为其广说经论。闻已还来为我等说。议已共诣苏尸摩所。慰喻劝之。彼便...(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猛利。爱行轻动于染净品俱不猛故。于见行中男子女人俱能断善。尊者瞿沙伐摩说曰。唯男子能断善根以志性强故。如施设论说。男子造业胜非女人。男子练根胜非女人。男子意乐胜非女人。故知女人不能断善。问若尔根蕴所说复云何通。如说若成就女根定成就八根男根亦尔。答彼文应说若成就女根定成就十三根。若成就男根定成就八根。而不作是说者应知是诵者错谬。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一切所诵皆无异故。男女所作皆猛利故。如栴酌迦婆罗门女恶心谤佛过诸丈夫。然施设论。说男胜者依多分说非谓一切。由此应知前说为善。问所搋半择迦无形二形能断善不。答不能。所以者何。前说意乐坚固所作猛利者能断善根。彼扇搋等意乐轻动所作劣故。复次见行者能断善根彼是爱行故。复次多嗔者能断善根彼多贪故。问断何等善根。唯欲界耶通三界耶。设尔何失。若唯断欲界者。识身论说当云何通。如说若害蚁卵无少悔心应说是人断三界善。若通断三界者彼上界善。先不成就今云何断。答应说唯断欲界善...(第1256-02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生身定非无漏。问若尔彼部所引契经当云何释。答彼依法身故作是说。经言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者依生身说。若行若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者依法身说。故不相违复次依不随顺故说不染。谓世八法随顺世间。诸有情类亦随顺彼故说染污。世间八法随顺如来。佛不顺之故说不染。复次如来生身虽是有漏而超八法故说不染。问利等八法如来亦有何故言超。利谓哀愍勇长者故一日受彼三亿具衣。衰谓入彼大娑罗村乞食不得空钵而返毁谓战遮婆罗门女及孙陀利谤佛声遍十六大国。誉谓如来生时声彻他化自在。成佛声至色究竟天。转珐輪时声至梵世。称谓跋罗堕阇梵志以五百颂现前赞佛。论力外道坞波离等诸大论师。以百千颂瞻仰赞佛。具寿阿难合掌赞佛诸希有法。尊者舍利子恭敬赞佛诸无上法。如是一切。讥谓跋罗堕阇梵志先五百颂现前骂佛。苦谓如来有时背痛。砾石毒刺伤足指等。乐谓如来有轻安乐。及生死中最胜受乐。如何世尊超世八法。答如来虽遇利等四法而不生于高欢喜爱。如来虽遇衰等四法而...(第1256-03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生决定知我等已于良田植福快哉所作功不唐捐。是故尊者发如是问。有说。尊者欲显师徒仪式法应尔故。谓弟子法应问师。师法应教弟子。有说。尊者显己求法无厌离诸懈慢。令他亦然。是以故问。有说。尊者欲断世人少有所知。便生傲足不问他故。彼尊者念言世人智慧。于我所有十六分中不能及一。我犹问他。何况汝等少知少见而不问耶。有说。尊者欲显离法悭垢故。谓法悭者见他问时尚不生喜。何况自问。有说。尊者欲止外道诽谤故。谓诸外道恒谤佛言。沙门乔答摩摄受邬波底沙俱履多故。夜从受法昼为他说。若舍利子于大众前。合掌恭敬而请问者。此谤便止。有说。尊者欲显世尊弟子所有善说皆须佛印印之。故发斯问。如王所司所有符疏。若无王印人不承受。往关津等悉为障碍。若有王印人皆信用所往无碍。如是佛弟子所有善说。若无佛印他不信受。如来灭后所有四众亦不敬受。若为佛印所印可者。闻则奉行。遗法四众亦生敬重。由此等缘彼舍利子而作斯问。若无三明阿罗汉者。彼经所说...(第1256-08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四十一卷~第一百六十卷))
...人。于日后分为三人说法教诫教授。令余二人入村乞食。所乞饮食充足五人。世尊性离非时食故。如是教化经于三月。有说四月。令彼五人善根熟已。于迦栗底迦月白半八日如来为彼转正珐輪。时憍阵那最初见法。佛便三问汝已解耶。此意问言汝今观我是懈慢多求狂乱失志不证无上菩提涅槃而诳汝耶。故三问解不。彼还三反答言已解此意。答言我今观佛实非懈慢多求。亦非狂乱失志。又实证得菩提涅槃而非诳我。我今为佛证人故三答已解。是故为止诽谤佛三问之。有说。为显本愿满足是以三问。其事云何。曾闻过去此贤劫中有王名羯利。时有仙人号为忍辱。住一林中勤修苦行。时羯利王除去男子。与内宫眷属作诸伎乐游戏林间纵意娱乐经久疲厌而便睡眠。内宫诸女为花果故游诸林间。遥见仙人于自所止端身静思便驰趣之。皆集其所到已顶礼围绕而坐。仙人即为说欲之过。所谓诸欲皆是不净臭秽之法。是可诃责是可厌患。谁有智者当习近之。诸姊皆应生厌舍离。王从睡觉不见诸女便作是念。将无有...(第1256-10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二百卷))
...当般涅槃。以双贤弟子已涅槃故。如天欲雷必先掣电。若不以电为先而震雷者则令怯弱。有情闻之惊慑或复致死。是故天欲雷时愍有情故先流电耀。彼既知已虚心待之。虽闻吒雷则无惊骇。如是若佛先般涅槃者则令一类于佛慕恋渴仰有情惊怛闷绝。若双贤弟子先涅槃者。则令彼类预起如来般涅槃想。至佛涅槃则无闷绝故。有颂言。
恒作无常想 变坏则无忧
如睹电为先 闻雷不惊怖
有说。为息谤故。谓有外道恒谤佛言。沙门乔答摩摄受邬波底沙及俱履多故。夜从咨受昼为他说。若彼二人般涅槃已世尊说法不异先时则诸外道诽谤皆息。有说。为显世尊不久住世必当般涅槃故。如世界将欲坏时。苏迷卢山数为难陀邬波难陀二大龙王缠绕舍去。诸天见已即知世界不久当坏。如是尊者舍利子大目揵连先般涅槃。世便知佛不久灭度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双贤弟子先般涅槃然后佛灭。
问何故具寿苏跋陀罗先般涅槃然后佛耶。答亦由法尔故。谓诸佛法尔最后...(第1256-10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八十一卷~第二百卷))
...耶。答曰。以名以行故。若五见不立名立行者。五见尽是邪见。所以者何。行邪行故。若五见立名立行。此见名邪见行。无所有行。是名邪见。复次行邪行坏前法是邪见。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若邪行谤一切因果。是名邪见。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行于邪行。与施戒修相违。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若行邪行。谤过去未来现在等正觉道及三漏处。是名邪见。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若行邪行。谤二种恩。谓法恩众生恩。谤法恩者。言无施无祠祀无善恶业果报无今世后世。谤众生恩者。言无父无母无化生众生。言世无阿罗汉无趣正道。乃至广说。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若行邪行。能起二种无恩。谓法无恩众生无恩。起法无恩者。言无施。乃至广说。起众生无恩者。言无父母。乃至广说。是名邪见。余见虽行邪行。无如是事。复次邪见若行邪行。坏现见事。如人堕火坑中。欲令世人生希有想。而作是说。我今快乐。如是众生。堕炽然阴界入中。以邪见故。言无...(第1257-02部~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前。有所说过。又彼重说。或阿世耶。不忘失故。福常增长。若尔施主染心等位。颇有缘施。忆念犹存。由此故言。不忘失故。彼言不尔。不忘者何。谓阿世耶。离心心所及无表业。此名何义。岂不如是进退推征。彼显佛言都无有义。又彼自问。云何无依福业事中。可作是说。由所施物。福业增长。即自答言。此乘前诵诸有依福言便故来。理实此中无福增义。上座多分。率己妄情。擅立义宗。违诸圣教。不能通释。遂拨极成所违契经。言无实义。如是谤法。岂曰善人。若于契经。不了深义。不言为胜。何辄非拨。又言或由发起浓厚阿世耶故。福亦随增。此亦非理。前已征责。此阿世耶。理不成故。又应舍前所立论故。若无施物。福亦增长。前不应言由所施物相续久住福常增长。经主于此作如是言。先轨范师作如是释。由法尔力福业增长。如如施主所施财物。如是如是。受者受用。由诸受者受用施物功德摄益有差别故。于后施主心虽异缘。而前缘施思所熏习。微细相续。渐渐转变差别而生。由此当...(第1258-02部~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重人有余戒在。何缘摈出苾刍众外。何用如是无势用人。于清众中速摈弥善。若由犯重便舍律仪。应如二形生时能舍。性相违故如闇与明。不犯律仪应容更受。非无惭愧永障尸罗。勿舍彼人不得受戒。故知重罪得与戒俱。由污尸罗不容更受。既无胜用故应摈出。上座于此更有多言。由前理教已总遮遣。恐文烦广不别弹斥。然彼坚固烦恼缠心。于自论中造文作颂。说粗恶语谤讟圣贤。无故自伤深为可愍。我国众圣惑业已除。所制法言凭真理教。而彼凶勃谤法毁人。既造深愆当招剧苦。我岂于彼更致酬言。唯愿当来彼恶无报。静虑无漏二律仪等云何当舍。颂曰。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练根及退失
论曰。诸静虑地所系善法由二缘舍一由易地。谓上下生。二由退失。谓退胜定舍众同分。及离染时亦舍。暖等及退分定为摄此故复说等言。经主释中应加离染。如舍色善由易地退及离染。三无色亦尔。舍无漏善由三种缘。一由得果总舍前道。二由练根舍...(第1258-02部~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俱治其理必然。但于此中就近障治。故作如是差别而说。有余别说唯立五因彼说云何。谓在行位先于色等种种境中。取可爱憎二种相故。后在住位由先为因。便起欲贪嗔恚二盖。此二能障将入定心。由此后时正入定位。于止及观不能正习。由此便起惛眠掉悔。如其次第障奢摩他毗钵舍那令不得起。由此于后出定位中。思择法时疑复为障。故建立盖唯有此五。乍可枉谤当圣慈尊。以圣慈尊犹一生隔。未证无等大我智故。宁可枉谤现能寂尊。彼说何缘名枉谤佛。以彼所说前后相违。及与契经理相违故。如何彼说前后相违。谓若欲贪嗔恚二盖。现起能障将入定心。障既现前何能入定。若别修治伏已入者。则不应言正入定位。于止及观不能正习。又不能习止及观者。云何名为正入定位。又彼所说正入定言。为闻思所成。为修所成定。若言我说闻思所成名正入定。则不应说后出定位。思择法时闻思所成有分别故。即思择法何待出时。若说我言修所成定。名正入定理亦不然。修所成心正现前位。惛眠掉悔何容...(第1258-03部~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相续说有流转。如是蕴聚假说有情。爱取为缘流转生死。若唯有蕴。何故世尊作如是说。今我于昔为世导师名为妙眼。此说何咎。蕴各异故。若尔是何物。谓补特伽罗。昔我即今体应常住。故说今我昔为师言。显昔与今是一相续。如言此火曾烧彼事。若谓决定有真实我则应唯佛能明了观。观已应生坚固我执。从斯我执我所执生。从此应生我我所爱。故薄伽梵作如是言。若执有我便执我所。执我所故。于诸蕴中便复发生我我所爱。萨迦耶见我爱所缚则为谤佛。去解脱远。若谓于我不起我爱。此言无义。所以者何。于非我中横计为我。容起我爱。非实我中。如是所言无理为证。故彼于佛真圣教中无有因缘起见疮疱。如是一类执有不可说补特伽罗。复有一类总拨一切法体皆非有。外道执有别真我性。此等一切见不如理。皆不能免无解脱过。若一切类我体都无。刹那灭心于曾所受久相似境何能忆知。如是忆知从相续内念境想类心差别生。且初忆念为从何等心差别无间生。从有缘彼作意相似相属想等不为依...(第1260部~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002)
...。
复次有二种道。信行法行。复有二道。难道易道。异此二道故名为中。观人利钝。是故为中。又随所乐故。根有差别。乐信根故名为信。多有智慧人。诸根皆胜。以所乐故。名和伽利。信根为胜。如是诸根悉知无余。故名为力。佛知众生各有所乐。乐名为欲。如人乐酢则欲于酢。佛随所乐。各各别知。谓是众生乐于五欲。或乐修道。如是知已。随宜说法故。能广度一切众生。佛知世间无量种性。众生久习所乐则成其性。如调达等。世世谤佛。恶心转深。便名为性。善性亦然。或有众生。从性起欲。或缘现起。如来善知所乐及性。故名为力。佛知一切所至处道。知行是道生地狱中乃至生天。知行是道得至涅槃。是业皆从根欲性生。有漏业故生五道中。无漏业故得至涅槃。先但说道。今说道果。又先总相说。今分别说。有如是业趣于地狱。有如是业能到涅槃。趣地狱者亦有差别。是业当堕活地狱中。是业当堕黑绳地狱。是故佛于第七力中知细微业。余人若知不能分别。故名为力。佛如...(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者则敬 是为最吉祥
是故应礼三宝。以最吉祥故。我经初说。
立论品第十三
今欲论佛法饶益于世间。佛以大悲心为广利益一切世间故说是法无所齐限。如或有人但为婆罗门故说解脱经。佛所说经皆为度脱四品众生乃至畜生亦不限碍。问曰。不应造论论佛语也。所以者何。若佛自论可名为论。若佛不论余不能论。所以者何。一切智人意趣难解。不知何所为故而说是事。若不得佛意妄有所说则为自伤。如经中说。二人谤佛。一以不信憎恶故谤。二虽有信于佛所说不能谛受亦名谤佛。设有真智不知佛意。尚不能得论佛所言。况未得者而欲造论论佛意耶。所以者何。如异论经中。佛为触故说如是事。诸比丘等种种异论皆不得佛意。又如长老摩诃迦旃延语诸比丘。如伐大树弃舍根茎但取枝叶。汝等亦尔。舍离如来而问我耶。若摩诃迦旃延于论议中自喻枝叶。何况余人能解佛语。又佛问舍利弗。云何学人云何数法人。三问不答。又佛为一切诸法根本。唯佛能解。余人不能。又阿难白佛。遇善知识于得道中则为半利。亦有道理。所以者...(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箭如疮。苦空无我但是生灭坏败之相。问曰。俱是无所有心。何故或名邪见。或名第一义耶。答曰。若人未生真空智慧。有我心故闻说无我即生恐惧。如佛言若凡夫人闻空无我更不复作。则大惊怖。故知未得空智。有我心故怖畏泥洹则为邪见。得真空智知本来无则无所畏。又此人未得真空。见无所有则堕恶见谓断见邪见。若是人先以世谛故知有我。信业果报后观诸法无常生灭相。渐渐证灭无我心。即灭贪心。若闻说无所有则无过咎故说世谛。又有外道谤佛。瞿昙沙门破真实神。是故佛言。我以世谛说有众生。我解正见中。说有众生往来生死。是名正见。但凡夫以邪念故。于实无众生中说言实有。破此邪念不破众生。如瓶等物以假名说。是中非色等是瓶。非离色等别有瓶。如是非色等诸阴是众生。亦不离色等阴别有众生。如因色等过假名。如是以灭相过色等。以譬喻故令义易解。犹如画灯亦名为灯。而实无灯用。如是虽说有瓶。非真实有。虽说五阴非第一义。
假名相品第一百四十二 ...(第1267部~成实论二十卷-001)
...见邪行。何以故说一邪见不说余。答曰。二事故名邪见。及无行转说邪见。余者虽邪行转无此二事。或曰。谓邪行转谤众生恩及法恩。谤众生恩者。说无有父母。谤法恩者。说世间无阿罗汉善逝等正法等正趣。谓此世后世自知作证成就游也。余者虽行转无此事。或曰。谓邪行转及无行转。说无有施无有齐无有说。无善行恶行果报。无有此世后世。如是广说。余者虽邪行转无此事。或曰。谓邪行转尽谤因及果。亦谤过去当来现在如来。无著等正觉道。亦谤三宝及四谛。余者虽邪行转无此事。或曰。谓邪行转谤现事。如人堕大火坑中。诳他故说我极乐。如是众生受有如热铁丸。邪见故说无苦。余者虽邪行转无此事。或曰。谓邪行转说恶。如所说居士邪见人。诸身行口行意行思愿及彼相应行。一切彼法不爱不念不喜不喜不欲而转。何以故居士见恶谓邪见居士。如苦瓠子婆檀鞮伽子摩楼多子尸婆梨子种着地中。若受地味水味火味风味。彼一切味转苦无味不甜。何以故居士谓种子苦也。如是居士邪见人。诸...(第1272部~鞞婆沙论十八卷-001)
...一色时。余色声香味触等谢。缘彼境界五识身等。由得此灭能永障故。住未来世毕竟不生。缘阙亦由此灭势力。故非择灭决定实有。如世尊说。若于尔时乐受现前二受便灭。彼言灭者。除此是何。定非无常及择灭故。又契经说。苾刍当知。若得预流。已尽地狱。已尽鬼界。已尽傍生。此言尽者是非择灭。尔时异熟法未得择灭故。为初业者爱乐勤学。离诸问答略制斯论。诸未遍知阿毗达磨深密相者。随自意集诸戏论聚置于现前。妄构邪难欲相诽毁。彼即谤佛所说至教。如世尊说。有二种人谤佛至教。一者不信生于憎嫉。二者虽信而恶受持。
...(第1284部~入阿毗达磨论二卷)
...命终,生地狱中;或复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名为天眼清净,观众生类所趣之行。
“复次,如来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如来有此十力,名为无著,得四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于梵轮。
“云何如来得四无所畏?欲言如来成等正觉,若有众生欲言知者,则无此处;若复有沙门、婆罗门,欲来诽谤佛不成等正觉者,则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然我今日欲言已尽有漏,设复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欲言未尽有漏者,则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法,贤圣得出要者,如实尽于苦际。设有沙门、婆罗门、天、若魔天来欲言未尽苦际者,无此处;以无此处,则获安隐。
“复次,我所说内法者、堕恶趣者,设复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言非者,则无此处。是谓,比丘,如来有四无所畏。...(第0539-05部~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第四十一卷~第五十卷))
...。佛告摩纳曰:“汝曾与诸耆旧长宿大婆罗门如是论耶?”
摩纳白佛:“此为何言?”
佛告摩纳:“我坐汝立,我立汝坐,中间共论,汝师论法当如是耶?”
摩纳白佛言:“我婆罗门论法,坐则俱坐,立则俱立,卧则俱卧。今诸沙门毁形鳏独,卑陋下劣,习黑冥法,我与此辈共论义时,坐起无在。”
尔时,世尊即语彼言:“卿摩纳未被调伏。”
时,摩纳闻世尊称卿,又闻未被调伏,即生忿恚,毁谤佛言:“此释种子,好怀嫉恶,无有仪法。”
佛告摩纳:“诸释种子,何过于卿?”
摩纳言:“昔我一时为师少缘,在释种迦维罗越国。时,有众多诸释种子,以少因缘集在讲堂,遥见我来,轻慢戏弄,不顺仪法,不相敬待。”
佛告摩纳:“彼诸释子还在本国,游戏自恣,犹如飞鸟自于巢林,出入自在。诸释种子自于本国,游戏自在,亦复如是。”
摩纳白佛言:“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供养佛已,身坏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比丘:“此族姓子诸善普集,法法具足,不违法行,断五下结,于彼般涅槃,不来此世。”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四 第三分梵动经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摩竭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诣竹林,止宿在王堂上。
时,有梵志名曰善念,善念弟子名梵摩达,师徒常共随佛后行,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佛、法及比丘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共相违背。所以者何?斯由异习、异见、异亲近故。
尔时,众多比丘于乞食后集会讲堂,作如是论:“甚奇!甚特!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志意所趣。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达随逐如来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与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异见、异习、异亲近故。”
尔时,世尊于静室中以天净耳过于人耳,闻诸比丘有如是论。世尊于净室起,诣讲堂所,大众前坐,知而故问:“诸比丘,汝等以何因缘集此讲堂?何所论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于乞食后集此讲堂,众共议言:‘甚奇!甚特!如来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及弟子梵摩达常随如来及...(第0541-02部~佛说长阿含经二十二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卷))
...恶心不改舍佛而去。去佛不远身生恶疮。初如芥子。须臾之顷犹如豆许。复渐长大如毗梨果身体烂溃脓血流出。身坏命终堕大莲华地狱。时有三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第一天白佛言。世尊。瞿迦梨是夜命终。第二天言。堕大莲华地狱。第三天即说偈言。
夫人生世 斧在口中 由其恶言
自斩其身 应赞而毁 应毁而赞
口出绮语 后受苦殃 绮语夺财
是故小过 谤佛圣贤 是名大患
受苦长远 具满百千 入尼罗浮
及三十六 入阿浮陀 乃至堕彼
五阿浮陀 诽谤贤圣 口意造恶
入斯地狱
时彼三天礼佛足已。还于天宫。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欲闻彼阿浮陀地狱寿命长短以不。比丘白言。愿为我说。我等闻已信受忆持。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二十佉利胡麻得波罗捺。满溢一车。有长寿人。足满百年取其一粒。如是胡麻一切都尽此...(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食 及得财宝利
彼来至己家 都无报答心
乃至不与食 是名轻贱首
父母年朽迈 衰老既至已
自食于甘美 终不知供养
如斯之等人 是名轻贱首
父母及兄弟 亲属并姊妹
打骂出恶言 是名轻贱首
沙门婆罗门 中时来至家
不请不施食 是名轻贱首
沙门婆罗门 及贫穷乞丐
骂辱不施食 是名轻贱首
谤佛及声闻 出家在家人
为此非法事 是名轻贱首
实非是罗汉 自称是罗汉
天人婆罗门 沙门中大贼
若为如是者 是多轻贱首
如斯之等类 为他所轻贱
世间可轻贱 我悉知见之
宜应远舍离 如怖畏崄道
天复以偈赞言。
我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第0542-01部~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 第0550部~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小乘阿含部?第0550部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俱留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随佛及比丘僧。异道人须卑。谤佛无央数。及谤法比丘僧。弟子梵达摩纳。嵯叹佛及谤佛无央数。及谤法比丘僧。弟子梵达摩纳。嵯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5:26:06
|
只看該作者
是师弟子便共诤言。各自非其所说。常随佛比丘僧受请。是时佛从俱留国。往至舍卫国。止在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会于迦梨罗讲堂上。坐共议言。是事当云何。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异道人须卑。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弟子梵达摩纳。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佛彻听遥闻诸比丘共议说是事。佛便起往至讲堂。佛则坐。佛问诸比丘言。属者会迦梨罗讲堂。所议何等。诸比丘白佛言。向者会共议言。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异道人须卑。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弟子梵达摩纳。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佛言。善哉诸比丘。会常当行二事。何等为二。一者说法。二者思惟。佛告诸比丘。若有谤我及法比丘僧。汝曹不嗔...(第0550部~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是时佛从俱留国。往至舍卫国。止在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会于迦梨罗讲堂上。坐共议言。是事当云何。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异道人须卑。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弟子梵达摩纳。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佛彻听遥闻诸比丘共议说是事。佛便起往至讲堂。佛则坐。佛问诸比丘言。属者会迦梨罗讲堂。所议何等。诸比丘白佛言。向者会共议言。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异道人须卑。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弟子梵达摩纳。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佛言。善哉诸比丘。会常当行二事。何等为二。一者说法。二者思惟。佛告诸比丘。若有谤我及法比丘僧。汝曹不嗔恚。念恶愁忧者为善。若有谤我及法比丘僧。卿曹便嗔恚愁忧者为有衰。比丘。若有嗟叹我及法比丘僧者。汝便当不喜亦不愁忧。亦不喜喜者。汝便有衰。若复有谤我及法比丘者。汝意便当念言。彼人所说。非至诚言。佛无有是事。比丘若有嗟叹我及法比丘僧者。汝当念...(第0550部~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诸海龙神。见之如是。心即怀惧。此人威势精进之力。诚非世有。若今[戀-心+廾]水。不久竭海。即持珠来。辞谢还之。吾等聊试。不图精进力势如是。天上天下。无能胜君导师者。获宝赍还。国中观宝。求愿使雨七宝。以供天下。莫不安隐。尔时导师则我身是。五百贾客。诸弟子者是。我所将导。即精进行。入于大海。还得宝珠。救诸贫穷。于今得佛。竭生死海。智慧无量。救济群生。莫不得度。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佛说旃阇摩暴志谤佛经第九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王波斯匿。请佛及比丘众。于中宫饭。佛出祇树。与大比丘及诸菩萨。天龙神鬼。眷属围绕。释梵四王。华香妓乐。于上供养。香汁洒地。于时世尊与大众俱。入舍卫城。欲诣王宫。有比丘尼。名曰暴志。木魁系腹。似如怀妊。因牵佛衣。君为我夫。从得有身。不给衣食。此事云何。时诸大众。天人释梵四王。诸天鬼神及国人民莫不惊惶。佛为一切三界...(第0665部~佛说生经五卷)
...。买珠男子。则我身是。其女身者。则暴志是。因彼怀恨。所在生处。常欲相谤。佛说如是。众会疑解。莫不欢喜。
佛说鳖猕猴经第十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会共议言。有此暴志比丘尼者。弃家远业。而行学道。归命三宝。佛则为父。法则为母。诸比丘众以为兄弟。本以道法而为沙门。遵修道谊。去三毒垢。供侍佛法及比丘僧。愍哀一切。行四等心。乃可得度。而反怀恶。谤佛谤尊。轻毁众僧。甚可疑怪。为未曾有。时佛彻听。往问比丘。属何所论。比丘具启向所议意。于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比丘尼。不但今世念如来恶。在在所生。亦复如是。吾自忆念。乃往过去无数劫时。有一猕猴王。处在林树。食果饮水。愍念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类。皆欲令度使至无为。时与一鳖以为知友。亲亲相敬初不相忤。鳖数往来。到猕猴所。饮食言谈。说正义理。其妇见之数出不在。谓之于外淫荡不节即问夫婿。卿数出为何所至凑。将...(第0665部~佛说生经五卷)
...狼所食。亡身不还。汝等如是。往试沙门瞿昙。取其法则举动长短。以来语吾。而反没溺。为所问瞿昙所惑。譬如蛇虺弊虫凶恶之人。尚可亲近。可信可乐。可致吉祥安隐之法。世尊瞿昙。求是功德安隐之谊。终不可得。诸女答曰。世尊道德去人四虺瑕秽之毒。令人安隐寂然。虚空尚可有瑕。如来世尊未曾有短。男女见之。莫不安隐。时为我等。说微妙谊。咨叹道称。我等欢喜。稽首归命。时比丘僧。具足启佛。唯然世尊。且观外学裸形子。有异语诽谤佛道。反讥诸女。汝等何故归命世尊。观其举动。当取长短而来语我。反为迷惑沉溺。其身不能自济。佛告诸比丘。裸形子遣四女人。欲来试佛取其长短世尊无瑕。何从取阙。佛寻开化。皆令得度。至无著证。乃往古久远世时。有一国王。名曰迦邻。与他国王。结为怨仇。欲往坏之。即遣四女。端正殊妙。姿颜无双。而往试之。取其长短。为内匿贼。诣阿脂王许。时阿脂王。有尊太后。端正殊好。无不尊敬。威神巍巍。殊德无量。无有瑕秽。柔和无...(第0665部~佛说生经五卷)
...其侣。安得有异。夫以无异故能成其异也。生曰。若受施而使施主得邪见报者。是害其慧命为内外魔也。顺在令彼获等则生其惠心必不见与害者殊也。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
生曰。害其慧命为魔者。怨之甚者也。顺在起彼惠心是亲友之义而不见异于怨也。
谤诸佛毁于法。
肇曰。怨亲之心毁誉之意美恶一致。孰云其异。苟曰不异亦何为不同焉。
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生曰。为害之由由乎谤佛毁法。斯人则为不入四众数矣。顺在亲友之义以叹佛誉法为体亦不异谤。故云谤也。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什曰。汝若自知有过如是之深者。乃可取食也。肇曰。犯重罪者不得入贤圣众数。终不得灭度。若能备如上恶乃可取食也。何者夫舍恶从善人之常情耳。然则是非迳心犹未免于累。是以等观者以存善为患。故舍善以求宗。以舍恶为累。故即恶而反本。然则即恶有忘累之功。舍善有无染之勋。故知同善未为得。同恶未为失。...(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金刚。肉非金刚也。大乘中内外金刚一切实满。有大势力无病处故。生曰。如来身无可损若金刚也。
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
肇曰。夫痛患之生行业所为耳。如来善无不积。恶无不消。体若金刚。何患之有。生曰。且略示其无病理也。言都无致病之本。而有乐因普会。自应有何疾耶。
默往阿难。
肇曰。默然而往。
勿谤如来。
肇曰。如来无疾。言疾则谤。生曰。苟云是实为谤佛也。以此言之。无乞乳理故令还去焉。
莫使异人闻此粗言。
生曰。病为常近粗之极也。不达闻之必为然矣。
无令大威德诸天。
什曰。谓五净居天上别有清净诸天名世间顶。悉十住菩萨所生也。若闻此言则知阿难不达方便而生劣想。故诫言无令得闻。恐此似当时所宜非实言也。
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生曰。彼推已无疾必达佛矣。而此言实病。不亦哂斯语之不得乎。
...(第1461部~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
...来未见汉道人来到此也。精舍西北四里有林。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说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着地头面作礼。杖遂生长大。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林是故以得眼为名。祇洹众僧中食后多往彼林中坐禅。祇洹精舍东北六七里。毗舍佉母作精舍请佛及僧。此处故在。祇洹精舍大院各有二门。一门东向一门北向。此园即须达长者布金钱买地处。精舍当中央。佛住此处最久。说法度人经行坐处。亦尽起塔。皆有名字。及孙陀利杀身谤佛处。出祇洹东门北行七十步道西。佛昔共九十六种外道论议。国王大臣居士人民皆云集而听。时外道女。名旃遮摩那起嫉妒心。乃怀衣着腹前似若妊身。于众会中谤佛以非法。于是天帝释即化作白鼠啮其腰带。带断所怀衣堕地。地即裂生入地狱。及调达毒爪欲害佛生入地狱处。后人皆幖帜之。又于论议处起精舍高六丈许。中有坐佛像。其道东有外道天寺。名曰影覆。与论议处精舍夹道相对。亦高六丈许。所以名影覆者日在西时。世尊精舍影则映外道天寺。日在东时外道天寺影则北映。终不能得映佛精舍也。外道常遣人守其天寺。扫洒烧香然灯供养。至明旦其灯辄移在佛精舍中。婆罗门恚言。诸沙门取我灯自供养佛...(第1463部~法显传一卷)
...狱。众合地狱。叫唤地地。大叫唤地狱。燋热地狱。大燋热地狱。是八地狱其中众生。常为诸苦之所逼切。所谓烧煮火炙。斫刺[利-禾+皮]剥。乃至八种寒冰地狱。所谓擘裂身体碎坏。遇斯光已。如是等苦悉灭无余。是光明中。言诸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闻已即便命终。生人天中。此阎浮提及余世界。所有地狱。皆悉虚空无受罪者。除一阐提。饿鬼众生饥渴所逼。遇斯光已饥渴即除。是光明中。亦说众生皆有佛性。闻已命终生天人中。饿鬼悉空。除谤大乘。畜生共相残食。遇斯光已恚心悉灭。是光明中。亦说众生皆有佛性。闻已命终生天人中。畜生亦尽。除谤正法。是一一花各有一佛。圆光一寻端严最上。是诸世尊。或震雷音或注洪雨。或扇大风或出烟炎。或有示现初生出家。转妙珐輪入于涅槃。此阎浮提中众生。遇斯光已盲者见色。聋者听声哑言癖行。贫者得财悭者能施。恚者慈心不信者信。无一众生修行恶法。除一阐提。尔时一切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及人非人等。悉同声唱如是言。...(第1464部~释迦谱十卷)
...相卷第二十三(声闻无学尼僧部第十七)
跋陀罗自识宿命遇佛成道一 叔离以氎裹身而生出家悟道二 跋陀迦毗罗为王所逼其心无染三 花色得道后卧婆罗门窃行不净四 莲花淫女见化人闻说法意解五 五百婆罗门女闻法开悟六 婆罗门尼请优陀夷慢不闻法七 差摩莲华遇强暴人脱眼获免八 毗低罗先悭贪从佛受化得道九 婆四吒母丧子发狂闻法得道十 孤独母女为王所纳出家悟道十一 尸利摩忘饥赡僧十二 暴志前生为鳖妇十三 暴志谤佛十四
跋陀罗自识宿命遇佛成道第一
婆伽婆在罗阅城。时跋陀罗比丘尼。出比丘园在一树下。端坐系念自识宿命便笑。诸比丘尼见即问之。跋陀罗比丘尼言。我自识宿命。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式如来。出现于世。有一童子。名跋罗摩提婆。饶财多货极富无量。童子执宝盖从舍出。有一长者妇。端正无比。亦从彼过。有众多人民皆悉观察。时童子便作是念。我今擎宝盖。众宝合成从此路过。然无人观察我者。此长者妇。我今当...(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食还到精舍。明日晨朝。诸比丘复着衣持钵。至比丘尼精舍门立。比丘尼见已即入。语尸利摩言。诸比丘今在门外相待。尸利摩闻已语弟子。取衣钵来。我为诸上尊乞食。如是次第供给五百人已然后自求。日时复过失食而还。至第三日亦复如是。乃至次第供给五百人。唯一人未得。此比丘随尸利摩后入一家。以先三日失食故。身体虚羸迷闷倒地(出僧祇律二十一卷十诵四分并同)
暴志前生为鳖妇第十三
有暴志比丘尼者。反怀恶信谤佛毁僧。佛言。不但今世。过去无数劫时。一猕猴王居在林树食果饮水。时念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类。皆欲令度使至无为。时有一鳖以为知友。鳖数往来到猕猴所。饮食言谈说正义理。其妇见之。谓有淫荡问。夫为何所至。答曰。吾与猕猴共结亲友。甚聪明智慧又晓义理。妇犹不信。因便佯病。困劣着地治不肯差。谓夫言。吾病甚重。得卿所亲猕猴肝。乃当活耳。夫答曰。吾寄身托命。云何以活卿耶。妇曰。夫妇同共一体不念相济。反为猕猴夫敬重...(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云何以活卿耶。妇曰。夫妇同共一体不念相济。反为猕猴夫敬重妇。往请猕猴共食。猕猴答曰。吾家陆地。卿在水中。安得相从。鳖曰。吾当负卿。猕猴从之负到中道语猕猴言。妇病须卿肝。猕猴曰。何不早道。吾肝挂树不赍将来。从还取肝乃相从耳。便还树上跳梁欢喜。鳖问曰。卿应取肝来。到我家去。反更跳梁何耶。猕猴答曰。天下至愚无过于汝。共为亲友寄身托命。还欲见危。鳖妇暴志是。鳖调达是。猕猴王我是(出鳖猕猴经)
暴志谤佛第十四
佛游舍卫只国。波斯匿王。请佛及僧。宫中设饭。欲诣王宫。有比丘尼。名暴志。木盔系腹似如怀妊。因索佛衣。汝为我夫从得有身。不给衣食此事云何。时诸大众人天释梵四王诸天鬼神。及国人民莫不惊惶。佛为一切三界之尊。其心清净过于摩尼。智慧之明超于日月。独步三世无能逮者。降伏诸邪。九十六种莫不归伏。道德巍巍不可为喻。虚空无形不可污染。佛心过彼无有等侣。此比丘尼既佛弟子。云何怀恶欲谤如来。佛见...(第1465-01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一卷~第二十五卷)-002)
...陀罗是也(出大智论第十七卷)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梵志部第三十)
超术师又从定光佛请记一 宝海梵志述其所梦二 须项梵志蒙佛忧解三 摩因提梵志将女妻佛四 梵志丧儿从阎罗乞活儿不亲从诣佛得道五 梵志谄施比丘立说一偈能消六 梵志奉佛钵蜜众食不减施水中众生七 梵志远学值五无反复八 梵志兄弟四人同日命终九 梵志弃端正妇于树上爱着鄙婢后悔无益十 梵志夫妇采花失命佛为说其往事十一 梵志失利养杀女人谤佛十二
超术师又从定光佛请记第一
过去定光众祐出现。钵摩大国。与四部之众不可称计。皆来供养给其所须。时有梵志。名耶若达。在雪山侧。看诸秘谶天文地理靡不贯综。书疏文字亦悉了知。耶若达梵志有弟子。名曰雷云。聪明博见靡事不通。恒为耶若达所见爱教不去须臾。雷云梵志念言。我今应学者悉皆已备。宜报师恩。然复贫弊。宜当往诣国界求所须者。师念。我之所爱。设吾死者尚不能别。何况今日欲舍吾去。作五百...(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小儿欲射。三人劝言。若能中者世称健儿。小儿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三人共笑助之欢喜而各自去。经历生死无数劫中。所在相遭共会受罪。其三人者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一人今日长者身是。此小儿者前生天上为天作子。命终来下为长者作子。堕树命绝即生海中为化生龙子。即生之日金翅鸟王取而食之。今日三处懊恼涕哭宁可言也。以其前世助之喜故。此三人者报以涕哭(出法句譬喻经第五卷)
梵志失利养杀女人谤佛第十二
舍卫国王大臣人民。奉敬世尊四事供养。弃舍梵志。梵志共议。当求好女杀埋树间。令瞿昙众恶名远闻。遇待我者。即共逼教好首女人言。汝从今以后朝暮诣佛令万姓见知。小女承教。便杀之埋着树间。梵志便聚到王宫门。称怨唤言。我当学中有一女人。独最端正。华色无双生死不知处。王谓言曰。常至何所。对言。往瞿昙间。王言。当于彼求。使到祇树。掘出女尸着于床上。遍巷称怨言。沙门瞿昙常称戒德弘普无上。如何私...(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即自卖之。时大贵人知是好物。依限雇直。比于余劫所得等分。诸劫闻之大生耻恼(出百句譬喻经第一卷)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五(女庶人部第三十五)
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一 独母见沙门神足愿后生百儿二 母人怀妊遇佛愿以儿为道三 老母悭病时见地狱婢行善睹有天堂四 母人为比丘起屋寿终生天手出众物五 母二儿溺死哭知浮者六 妇人化婿户上悬铃使闻声称佛后免地狱七 瞻婆女人身死阇维于火中生子八 摩那只女怀杅谤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狱九 淫荡妇人苦一沙门沙门心至火变为水十 童女火气入身怀妊生端正子十一 女人怀妊口常诵经生儿多智为众人所宗十二 女人怀妊生四种异物十三 女人心缘丈夫误系儿入井十四 换贷自取多还少命终为犊十五 青衣割食施辟支佛立改丑颜得为夫人十六 丑妇临水见他影谓其端正十七
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第一 ...(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1)
...如莲华台。六师见已谓为幻术。长者见已心复欢喜。呵责六师。若言幻者汝何不作。我于尔时寻告耆婆。汝往火中抱是儿来。耆婆前入火聚犹入清凉大河。抱持是儿还诣我所。授儿与我。我受儿已告长者言。一切众生寿命不定。如水上泡。众生若有重业果报。火及毒螫并不能害。非我所作。时长者言。善哉世尊。是儿若得尽天命。唯愿如来为立名字。佛言。长者。是儿生于猛火中。火名树提。因名树提(出大涅槃经第二十八卷)
摩那只女怀杅谤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狱第九
佛在舍卫国。无数大众为说法要。时有外道弟子摩那只女。宿罪深重身带木杅以衣覆之。出舍卫城至祇洹寺。遥见世尊与无数众而为说法。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日要当在此众中毁辱瞿昙。令我师得致供养。乃至众中而说偈言。此说法人使我此身怀妊有儿。时大众中多诸外道裸形梵志。信佛者少习邪者众。闻此女语皆共信用。其信佛者内自思惟。昔佛在宫。舍王重位捐弃婇女。出家学道成最正觉。岂有心与此秽...(第1465-02部~经律异相五十卷(第二十六卷~第五十卷)-002)
...嶬-我+皿]山狱。十名呻吟。典寒冰狱。十一毗迦。典剥皮狱。十二遥头。典畜生狱。十三提薄。典刀兵狱。十四夷大。典铁磨狱。十五悦头。典寒冰狱。十六名穿骨。典铁[竺-二+丹]狱。十七名身。典蛆虫狱。十八观身。典烊铜狱。如是各有无量地狱以为眷属。狱有一主。牛头阿旁其性凶虐无一慈忍。见诸众生受此恶报。唯忧不苦。唯恐不毒。或问狱卒。众生受苦甚可悲念。而汝常怀酷毒无慈愍心。狱卒答言。如此罪恶诸受苦者。不孝父母。谤佛谤法谤诸贤圣。骂辱六亲。轻慢师长。毁陷一切。恶口两舌。谄曲嫉妒。离他骨肉。嗔恚杀害。贪欲欺诈。邪命邪求及以邪见。懈怠放逸造诸怨结。如是等人来此受苦。每至免脱之日恒加劝喻。此中剧苦非可忍耐。汝今得出勿复更造。而此罪人初无改悔。今日得出俄顷复还。展转轮回不知痛苦。令我荕力疲此众生。从劫至劫与其相对。以是事故。我于罪人无片慈心。故加楚毒。望其知苦知惭知耻不复更还。观此众生。乃可至苦终不肯避。决不修善...(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虚空音佛 南无虚空佛 南无越三界菩萨 南无跋陀婆罗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愿以慈悲力覆护摄受。令(某甲)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
次发意根愿。
又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一切众生。从今日去乃至菩提。意常得知贪欲嗔恚愚痴为患。常知身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患。常知杀父害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众是无问罪。常知谤佛法僧不信因果人死更生报应之法。常知远恶知识亲近善友。常知咨受九十六种邪师之法为非。常知三漏五盖十缠之法是障。常知三途可畏生死酷剧苦报之处。愿意常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常知诸佛是大慈悲父无上医王。一切尊法为诸众生病之良药。一切贤圣为诸众生看病之母。愿意常知归依三宝应受五戒次行十善。如是等法能招天上人中胜报。常知未免生死应修七方便观腝顶法等。常知应行无漏苦忍十六圣心。先修十六行观观四真谛。常知四谛平...(第1466部~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弯弓捻矢。自视斌行罚轻。虎乃手杀五百。澄谏曰。心不可纵死不可生。礼不亲杀以伤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罚乎。虎乃止。后晋军出淮泗。陇比凡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嗔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因谏虎曰。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谢焉。虎常问澄。佛法云何。澄曰。佛法不杀。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之事佛。当在心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少。虎尚书张离张良家富事佛。...(第1468部~高僧传十六卷)
...慧解腾誉事义深沉。而志存顺法不局一方。衣略鲜华食无兼味。受施寻散情阙爱憎。形寄任缘未依夏腊。进止在益不顾己损。言行适时不与物诤。故传者具书。不敢遗其事行矣。
释道凭。姓韩。平恩人。十二出家。投贵乡邵寺。初诵维摩经。自惟历览日计四千四百言。一闻无忘乃通数部。后学涅槃略观远节。复寻成实。初听半文便竖大义。聪明之誉无羡昔人。致使遐迩闻风咸思顶谒。七夏欲讲涅槃。惟曰。文一释异。情理难资。恐兼虚课谤法诚重。八夏既登遂行禅境。漳滏伊洛遍讨嘉猷。后于少林寺摄心夏坐。问道之僧披榛而至。闻光师弘扬戒本。因往听之。涉悟大乘深副情愿。经停十载。声闻渐高。乃辞光通法弘化。赵魏传灯之美。罕有斯焉。讲地论涅槃花严四分。皆览卷便讲。目不寻文章疏本无。手不举笔而开塞任情。吐纳清爽。洞会筌旨。有若证焉。故京师语曰。凭师法相上公。文句一代希宝。斯言信矣。时人以其口辩方于身子也。以齐天保十年三月七日。卒于邺城西南宝山...(第1469部~续高僧传三十一卷-001)
...为饰。斯则庄严道论慧解前驱。不待抑扬自然会理。又有曲媚佛言诈辞学论。便言论作小圣吐言隐密。雕淳朴散道味已离。故我诵持无心悟入。斯言何哉。妄有穿凿。原夫。诸佛说法。本惟至道。赴接凡小方便乘权。权道多谋任机而现。或以声光动之。或以威容鼓之。法譬乱举缘事相开。以悟达为本言。以亡筌为意得。但以去圣久远时接浇浮。专宝文词罕会幽旨。所以大小诸圣。悲大道之将崩。广采了义。制明论以通教。故文云。随声取义有五过失。谤佛轻法诳人退信。斯言极矣。不量己之神府。而辄揆于成教。明佛而侮贤圣。憎爱于是由生。嗟乎法侣又何详哉。且夏屋非散材所成。大智岂庸情所构。固当通其所滞悟其所迷。不然则至圣于何起悲。正士于何扬化。事叙缘于本纪。故不广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
兴福篇第九 正纪十二人 附见五人。
梁蜀部沙门释明达传一。
周鄜州大像寺释僧明传二(僧护)
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传三...(第1469部~续高僧传三十一卷-003)
...启手足命弟子辈。扶掖下地。地则徐裂璟身俄坠。时现生身陷地狱焉。于今有坑。广袤丈余。实坎窞然号顺璟捺落迦也。
系曰。曲士不可以语道者束其教也。是故好白者。以黑为污。好黑者以白为污焉璟怒心尤重。猛利业增。如射箭顷堕在地狱。列高僧品次起秽以自臭耶。通曰。难信之法易速谤诮。谤诮岂唯一人乎。俾令众所知识者直陷三涂。乃知顺璟真显教菩萨也。况乎赵盾为法受恶。菩萨乃为法亡身。斯何足怪。君不见尼犍外道一一谤佛。而独使提婆生陷。后于法华会上受记作佛。静言思之。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传
释嘉尚。未知何许人也。慧性天资瑰奇气质。篇聚坚守性相克攻。勤在进修务于翻译。远栖心于奘三藏门。见宗庙之富。窥室家之好。久稽考瑜伽师地佛地论旨。成唯识论深得义趣。随奘于玉华宫译大般若经。充证义缀文。多能杰出。及三藏有疾。命尚具录所翻经论合七十五部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录俱胝画像一千帧。造十俱胝像。写经放生然...(第1470部~宋高僧传三十卷-001)
...与浇薄。五支之戒各有轻重。非杀戒偏重四支并轻。且五业虽异而互相发起。犯人之戒。人重故先出。犯兽之戒。兽轻故后被。训记之道次第宜然。周公孔子渐弘仁恻。前论已详。请息重辩。若必以释教乖方域之理。外此自一家之学所不敢言。
广弘明集卷第六
辩惑篇第二之二 列代王臣滞惑解上
有唐太史傅奕者。本宗李老猜忌释门。潜图芟剪用达其鄙。武德之始上书具述。既非经国当时遂寝。奕不胜其愤。乃引古来王臣讪谤佛法者二十五人。撰次品目名为高识传。一帙十卷。抄于市卖欲广其尘。又加润饰增其罪状。至于张鲁据于汉中黄巾反于天下。斯并李门勃逆。皆覆而不显非。谓笃论之文乎。若夫城高必颓木秀斯拔。惟我清峻。故有异道嫉之。不足怪其鄙吝。未见厮徒。皂隶有加恼辱。明非目翳何事屏除。故因其立言仍随开喻。此则古来行事释判天分。未广见者谓为新致。聊陈旧解略显由途。资此神开可称高识。又傅氏寡识才用寄人。集叙时事废兴。太半坑残焚荡...(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
主上钦明弗容谗慝。纵其三失宁致一疑。但浮云在天。白日有时亏照。游翳拂目。阳精为之不明。而傅奕浮辞迷于视听。情理眩惑言语混淆。弗可专听。岂应偏信。请共决对存毁分甘。概忝在缁徒预参法侣。忽闻诽谤宁不深伤。纵回刃刳心。未以为痛。抽刀斮髓。讵以为残。谤讟之深伤酷甚此。经云。亡身护法没命弘道。此其时也。方抽肠沥胆报邪逆之仇仇。申表献诚。雪师父之谤辱。冒昧忤听。追用惊惶。谨言。
谨奏决破傅奕谤佛毁僧事八条列之如左。
第一决破。僧尼六十已还简令作丁兵强农劝事。
概闻至理绝言。本出毁誉之外。玄宗离说。寔超语默之端。然物情不悟寄言深浅。世道多惑假示精粗。故有内外道殊邪正说异。凡圣位别大小教分。若以同会一乘。岂执之以谤佛。终趣极果。不封之以谬真。譬千川之赴沧溟。万流之归巨海。内外明证。岂虚言哉。故法华言。于诸过去佛。现在或灭度。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又涅槃经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究竟皆当成得佛道。又道家珐輪云。若见沙门思念无量。愿早出身以习佛真。若见佛图思念无量。当愿一切普入法门。又灵宝洞玄真一经云。众真高仙已得佛道。又灵宝太上秘要经云。各于现在同得佛道。故知不二妙门终须齐入。唯一极果要必同登。苟执异端自贻迷坠...(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1)
...道听而途说。遂使谬量而恶取。若博考而深思。必疑释而迷愈矣。敬惟十力世雄无上慈父。言无不实慈无不普。相无不离视无不睹。德无不周过无不去。善无不劝恶无不沮。香涂不欣刀割无怒。不爱从顺不憎违拒。福慧圆满而靡余。烦恼罄竭而无绪。拔三界之沉溺启四生之聋瞽。空有俱照以相济。真俗会通而双举。务在量病而施药。不可违中而偏处。若夫方等一乘波若八部圣慧之极。大乘之首。莫不广述受持之利。深陈毁谤之咎。经又云。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何谓大乘之理都无因果乎。夫取相而为善。则善而未精。见相而断恶。则断已复生。若悟善性寂而无作。若了恶体空而何断。乃令三障冰销而寂灭。万德云集以弥满。智慧如海。不可酌之以一蠡。道迈人天。岂得窥之以寸管。而喻之于梼杌。测之以愚短。不亦谬哉。夫说空而恣情者。不能无所苦也。疾痛恼之则寝不安矣。刀锯伤之则体不完矣。终日不食则受其饥矣。无裘御冬则苦其寒矣。然则致苦之业。岂可轻而不避乎。夫五福之与六极。人...(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2)
...。夫有形则影现。有声则响应。未见形存而影灭声续而响乖。故知善恶相资亦复如是。幸各明信无厝疑心。何谓地狱。经中广说。此洲地下八大地狱。最下阿鼻。四万由旬。铁城四周表里火彻。铜狗黑蛇哮吼嚼咋。甚可怖畏。诸小狱者散在铁围山间海渚空野众处。备受寒热。难可具说。狱各有主。牛头阿傍。其性残虐无一慈忍。见受苦者。惟忧不苦。惟忧不毒。或问狱卒。众生受苦甚可怜愍。而汝无慈常怀毒害。狱卒答曰。诸受苦者。由是不孝父母。谤佛法僧。骂辱亲疏。毁陷一切。破坏和合。嗔恚杀害贪淫欺诈。邪命邪求及以邪见。憍慢懈怠放逸怨恨。迷没声色耽着酒食。犯所受戒不知惭愧。具足恶业。来此受苦。受苦既毕恒加谏喻。此是恶处今已得脱。勿复重来。然此众生初无改悔。今日得出俄顷复来。劳我形力加毒于彼。今观此辈既不修善。往趣泥洹则是无知。不识避苦。所以倍痛害之。何由得出慈忍。又经云。有十恶业杀生偷盗。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无量劫数乃得为人。还受短...(第1473部~广弘明集三十卷-003)
...别诸识处处染着。堕落生死受诸苦报。十方诸佛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我浊恶鼻障故不闻。今诵大乘清净妙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 说鼻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鼻根一切过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舌根法。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数劫来。舌根所作不善恶业。贪诸美味损害众生。破诸禁戒开放逸门。无量罪业从舌根生。又以舌根起口过罪。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赞说邪见。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珐輪从舌根起。如此恶舌断功德种。于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舌根罪过无量无边。以是因缘当堕恶道。百劫千劫永无出期。诸佛法味弥满法界。舌根罪故不能别了。今诵大乘诸佛秘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华。说舌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舌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忏悔已礼三宝)
忏悔身根法。
至心忏悔。比...(第1477部~法华三昧忏仪一卷)
...杂世
亦不着空随世法 深入涅槃解脱意
不舍世间十善行 获得无漏禅智慧
无定乱心定信时 修四念处断四倒
证四真谛一谛相 是名般若波罗蜜
诸法如性如慧信 若人具足此三信
是人乃可得法施 信施戒闻慧惭愧
是此七财名导师 若不具足此七法
是人不应升高座 既无信证自不知
向众妄语何所说 此人诳自亦诳他
匆匆乱心谤佛说 如富长者自有财
所行法施名实施 若人修道证解脱
如富长者行实施 受者学者皆效此
先学自证如实说 不应匆匆乱后世
佛意甚深难可知 如教修行证乃解
此性虽空无生灭 随喜恶业必有报
譬如虚空无明暗 风云静乱有明暗
若平旦时无风云 日出虚空大明净
若风黑云暴乱起 虚空尘雾大黑风
是虚空性无垢净 不为明暗之所...(第1478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是世间善法。二者出世间善。无漏四禅四空定四四定灭受想定三十七品。是出世间善法。不善法者。有二种。一者身口意十恶法。二者身口意作五逆罪。复有一人。重于五逆。是人学道。值恶知识。魔鬼入心。常说是言。我解大乘甚深空义。犯四重罪。淫欲炽盛。饮酒食肉。不持斋戒。作如是言。诸法悉空。谁垢谁净。谁是谁非。谁作谁受。作是念已。即便破威仪。破正命。无量众生。懒堕懈怠。不能求道。见此易行恶趣空法。即便破戒。共相朋党。谤佛谤法。骂比丘僧。轻毁一切比丘。令使疑惑悉皆破戒。断诸佛种。罪重五逆。命终悉入阿鼻地狱。常诈称言。我如善根法师。解甚深义。余精进者。悉是胜意比丘。不如我等。如是欺诳。坏众生故。但着恶趣空。实不识佛法。毁三宝故。罪重五逆。大集经中。佛告频婆娑罗王。未来世有诸恶比丘。行淫破戒。饮酒食肉。向四众说。我解如此大乘空义。多领无量破戒眷属。四众无力。不能治之。佛复语王言。我今以此大乘经法。付嘱国王。令治破戒...(第1478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嗔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第1480部~净土十疑论一卷)
...机也。释此为二。初贴文二观解。贴文为二。初正明意机。次结意机。意机约三毒为三章。章各有三。一明有苦。二默念。此两即是明机。三明离即是明其应三也。通称毒者。侵害行人喻之如毒。但名有单复。有人解云。三毒多者不知其是过故不求观音。少者念观音梵行之德。所以能感。意谓此解乖文。文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念即得离。云何对面违经耶。今明三毒多者。能念观音菩萨有力令多得离。何况少相。此则以多况少尔。大论云。女人违戒垢谤法余殃。不择禽兽不避高墙广堑之难。不计名闻德行。破家亡国灭族倾宗。祸延其身。如术婆伽祸延其国。如周败褒姒。净住及禅经明。多欲人有欲虫男虫泪出而青白。女虫吐血而红赤。又言。有欲鬼娆动其心令生倒惑。如大经云。若习近贪欲是报熟时。此举多欲相也。若少欲人虫鬼潜伏。无过狂醉是少欲相。嗔恚多者今世人不喜见。如渴马护水如射师子母。故遗教云。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华严云。一念嗔起障百法明门。菩萨以嗔乖慈障道事重。大...(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三止今将许说。威神遣去故名拣众。五浊障多名罪重。执小翳大名根深。未得谓得名上慢。未得三果未证无学。有如此失者。谓障执慢三种之失也。而不制止者。上闻开三显一。言略义隐犹未生谤。足作系珠因缘。去则有益。若闻广开三显一。乖情起谤住则有损。是故不制止也。此众无复枝叶者。枝叶细末不任器用。此等执方便之方便。于大非器。大品云。攀附枝叶弃于根本。是人为不黠。即是此义也。退亦佳矣者。既以小自翳。复妨他大光。今退无谤法之愆。复无障他之过。故云佳矣。上枝叶未去如来三止。贞实愿闻故身子四请。师弟鉴机非徒靳固也。
问。佛大慈悲。何不神力使其住而不闻如华严中聋哑。何不增状毒鼓如喜根胜意。
答。各有所以。华严末席始开于渐。未破小执故在座而隔。今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正欲灭化破庵。宜须拣遣。若去住俱谤。宜如喜根强说。今去则有益那忽令住。住则有损那忽不遣。喜根以慈故强说。如来以悲故发遣。
...(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1)
...。将昔许三以求异意耳。亦得是索一也。咸以恭敬心。皆来至我所者。一云。耻小慕大。大机感佛故云至佛所。今明非但机至佛所。亦乃身到。如无量义中四众围绕。合掌敬心欲闻具足道也。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者。此中初味调伏。受行三藏六度通别等三教方便。由此调熟故。使障除机发而求大也。从我即作是念下。二行一句。明障除佛喜。佛为佛慧故出。昔障重无机。不得即说佛慧。中间虽障除又未得说。今机发正是说时。昔众生根钝智小。恐其谤法堕恶。故未是说时。今根利志大。闻必信解故佛欢喜。无畏者。不畏执小谤大起罪堕恶故言无畏。于菩萨中下三句正显实也。五乘是曲而非直。通别偏傍而非正。今皆舍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也。菩萨闻是法下一行。明受行悟入。六度通二菩萨。初闻略说动旧执致新疑。今悉已除。非独菩萨。二乘亦尔。而云声闻皆当作佛者。昔教不说二乘作佛。今行与授记。授记岂独二乘。除疑岂独菩萨。互存则两备。
问。菩萨何疑。
...(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1)
...现。广略之解弥复可依。上行近二文各有三。今偈合颂不复次第。初应入行下十四行。颂事远近。上有十种远离。颂中略不次第。在文可见。亦是颂人空行处。取意即兼颂近处三意。故偈云是则名为行处近处。常离国王者。比丘亲近国王有十非法。一阴谋王命。二王诛大臣。三典藏亡宝。四宫人怀妊。五王身中毒。六大臣诤竞。七二国交兵。八王吝不施民。九敛民物。十多疾疫。谓比丘行咒。有此十事。一切臣民谓是比丘所作。作此谤比丘。即谤法亦谤佛。故佛不令亲近王也。外道梵志者。摩蹬伽经云。初人名梵天造一韦陀。次名白净变一为四。一名赞诵韦陀。二名祭祀。三名歌咏。四名禳灾。一一各三十二万偈。合成一百二十八万偈。有一千七百卷也。次名弗沙。有二十五弟子。各于一韦陀能广分别。遂有二十五韦陀。次有人名鹦鹉。变一韦陀为十八。次有人名善道。有二十一弟子。变为二十一韦陀。如是展转变为千二百六韦陀也。毗陀论此云智论。婆耶娑造。凡四种。一信力毗陀。明事火灭...(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人天生。愿亦易牵。变化缘觉者。义准声闻亦具四种。今文列一义已含三。所化兼二故也。许文为三。三文各二。则以三文各二字是。如初文中初是顺。次岂得下许。次文。初是诫。吾当下许。第三文。初是简。汝今下许。大经四善法者。德王品释十功德中云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听闻正法。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唯此四法是涅槃因。若言苦行是涅槃因。无有是处。后之三句即三慧也。故佛诫之是涅槃近因缘也。五千在座至简众者。或当过去有谤法缘。或机未熟闻必生谤。故佛知时神力令去。又如说璎珞经时。五千菩萨尚从座起去。彼譬喻品因佛说法身功德。座中有五千菩萨从座起去。目连问佛。此诸正士修菩萨道。已入如来正法之藏。行过三乘。何故闻说三身不受而退。佛言。善男子。闻说是者沸血流面。何以故。是无数劫恒生诽谤。是辈过去恒沙佛所。修行六度起于着想。有悔心故有退转故。当更经历勤苦之难。千佛过去犹未得度。是人虽修菩萨之道。欲得成佛终不可得。如人欲于虚...(第1492部~法华文句记十卷-001)
...心善哉善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养。佛言。若在比丘数修僧业得僧利者。是人能受供养。四果四向是僧数。三十七品是僧业。四果是僧利。比丘重白佛。若发大乘心者复云何。佛言。若发大乘心求一切智。不堕数不修业不得利。能受供养。比丘惊问。云何是人能受供养。佛言。是人受衣用敷大地。受抟食若须弥山。亦能毕报施主之恩。当知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又如来密藏经说。若人父为缘觉而害。盗三宝物。母为罗汉而污。不实事谤佛。两舌间贤圣。恶口骂圣人。坏乱求法者。五逆初业之嗔。夺持戒人物之贪。边见之痴。是为十恶恶者。若能知如来说因缘法。无我人众生寿命。无生无灭无染无著本性清净。又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解知信入者。我不说是人趣向地狱及诸恶道果。何以故。法无积聚法无集恼。一切法不生不住。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若心生已灭。一切结使亦生已灭。如是解无犯处。若有犯有住无有是处。如百年闇室若然灯时。闇不可言我是室主。住此久而...(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破定共戒。深着生死为有造业。破即空戒。不息世讥嫌无护他意。破即假戒。不信戒善与虚空等。不信此戒具足佛法。不信此戒毕竟清净破中道戒。此例可解(云云)。次见罗刹乞浮囊者。若为财色而毁戒者。如前所说。触人皆尔。此名已起之恶。为除断故一心勤精进。若见心猛利于所计法而起罪过。此是解僻。名未生之恶。为不生故一心勤精进。此见虽未起。若修得少禅无好师友。即生念着而起过患。佛在世一比丘得四禅谓为四果。临终见中阴起即谤佛云。罗汉不生今那得生。阿难问佛。此人命过今生何处。佛言。已堕地狱。虽持戒得有漏禅。是亦不可信。佛在世尚尔。况末代痴人罪着深重。故大虚空藏经云。若起恶见。名第三波罗夷。云何恶见。或得空解发少智慧。师心自树谓证无生。见心既强。能破诸法无佛无众生。拨世因果出世因果。法华云。或食人肉。或复啖狗。即此义也。破正见威仪净命。起于平等无分别见。何者有罪。何者非罪。若有分别分别即碍。碍即非真。于贪欲中。莫生怖...(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违返冥刀扶持。自当销愈。假令众障峰起。当推死殉命残生余息。誓毕道场舍心决定。何罪不灭何业不转。陈针开善(云云)。岂有四大五藏而不调差。如帝释堂小鬼敬避。道场神大无妄侵挠。又城主刚守者强。城主恇守者忙。心是身主。同名同生天是神能守护人。心固则强身神尚尔。况道场神耶。如大论释精进鬼黏五处(云云)。但一心修三昧众病销矣。五修止观例前为十(云云)。先简思议者。病因缘故生十法界。如为病故退失本心。弃废禅定诽谤三宝。不惟先罪招祸。而言修善无福起大邪见。又惜身养命鱼肉辛酒非时无度。或病差身壮五欲恣情。善心都尽恶业炽盛。起上中下罪。是为因病造三恶法界。若人自念此病困苦。皆由往日不善折致。深生惭愧不敢为非。虽婴困笃而善心无改。起上中下善。是为因病造三善法界。若遭疾病因怖畏生死。知此病身酬于前业。若构生死将来流转复何穷极。苦集危脆世世相随为之受恼。当求寂灭无相涅槃。是为因病起声闻法界。又观此病病我色心。因于此...(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2)
...而缁黄之侣沿习为常。销爱敬于君亲。行贡高于尊极。苟殉私欲(弹曰。沙门弃须发去华竞守道不屈岂殉私耶。易称言语君子枢机。荣辱在焉何可不慎)坐紊天经。点濑乡之清尘。负运河之妙旨(弹曰连河通教皆云。令沙门拜有损君亲。谟诰显然何云负旨)静言永念。良可寒心(弹曰。梵网经云。出家人法不礼拜国王父母。又萨遮尼干经云。若人谤声闻辟支佛法毁呰留难者诸善神王不护其国。四方贼起水旱不调。死亡无数。今不信佛教抑令跪拜。此则谤法。此则留难。若佛语有征则粉首碎身无以塞责。岂寒心静念而可免之哉)如愚管见。致拜为允。谨议。
详刑寺少卿元大士等议状一首
窃以。白马东归寺刹爰建。青牛西上观座方兴。莫不照烛昏迷导引腾化。然敬君子范简略阙言。不拜之仪因循往有。非直情乖物义。抑亦理爽圣经(事如中台司列议中弹)且法服制仪。表绝凡流之恒敬。莲花宝座。岂说不拜于君亲(弹曰。铜自石生。珠因水育取者方委传者故迷。况佛教幽微理难...(第1494部~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
...。明福有实。此即有量岂得多耶。以无福为福故多也。金玉无性故可积满三千。福德无实则可旷施而多心之无性。惑灭解生也。法假竟佛可以色身见下第二明经名。初名次行。名中有三初身相次说法后福多。色身者法身如空月。色身若水像。世间之色无实可睹。寻其本实即法身也。慧为万善之主施为众行之首。总为丈六金容别则众相。云娑婆随现则为相岂。可一方尽极。我当有所说法下第二明说法又二。初正对上名。道成应出说法化人。谬传毁圣名为谤佛。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故传说法之意向言无说。非杜默不语但无存而说。即说满天下无乖法理之过也。佛得菩提下第二明习应。有问答前应后习佛人也菩提道也。佛得道故说以示人。而言无法可说未审得道不。答中乃至无有少法可得。相尽虚通谓之菩提。菩提无相有何可得。寂灭无得道之至也。是法平等下结成菩提义也。人无贵贱法无好丑。平等菩提义也无我无人修一切善者即是修义。夫形端故影直声和则响顺。忘我人而修因必克无相之菩提。所...(第1497部~金刚般若经疏一卷)
...恼。由烦恼故修诸功德智慧。今得成佛。佛本烦恼与今众生无异。故名为本。五忍中十四忍具足者。二结广略。略即五忍。广即十四。谓三贤是三十地及佛地成十四也。上来答前问兼利他竟。白佛言下。第二答后问兼自利。文二。先问后答。今初揲前问。是故更重申。十地是菩萨本业。菩萨于生死菩提无染名本业清净。以净法教化众生。不同凡夫二乘杂烦恼法化众生也。问杂烦恼化众生有何失。答自既有缚。岂能化他凡夫。则师既堕弟亦随堕。二乘则谤佛败法。于诸众生而起怨心。岂成利益耶。佛言从一地下。二答。文二。先略后广。初又三。初明净业所依。谓从欢喜乃至法云。问何故但说十地。答地前三贤。贤而非圣不名本业清净。妙觉一地妙果已圆。故于因中举十地。答自所行下。简二行。一自行处即十地境。二佛行处谓妙觉地境。前十地但行自所行处。后金刚心通行二处。故下文云。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又璎珞云。佛子菩萨尔时住大寂门。乃至过十地外与佛同坐也。一切知见故者。三释...(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下。三生佛家行六和敬也。善男子习忍下。四举劣况胜文二。先举劣次况胜。初文二。先正释劣位。法喻合可知。虽以十千劫下。二通伏难文二。初征伏难。三伏忍法云何。向言有退有进。而不可名字下。二释。通有三而不可名字故有退。是定人者下。二显其胜位文二。初明得者。谓十住菩萨初证生空理得圣人性。故名为定。异前十信不定。以十信未解纯修假入空观也。必不起五逆下。二明离过文四。一不起五逆。二不作六重。三不作二十八轻。四不谤佛法经典。初文可见。六重者。如优婆塞戒经第四卷受戒品说。一杀二盗三淫四妄语五沽酒。六说出家在家四众过失。二十八轻者。亦如优婆塞经说。一不供养父母师长。二专饮酒。三不能瞻病苦。四不能多少舍施。五见四众不起承迎礼拜。六见四众毁戒心生憍慢。七每月不能受持八戒供养三宝。八四十里中有讲不听。九受招提僧卧具床座。十疑水有虫故饮。十一险处独行。十二独宿尼寺。十三为财命打骂奴婢等。十四以残食施四众。十五畜猫狸。...(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水有虫故饮。十一险处独行。十二独宿尼寺。十三为财命打骂奴婢等。十四以残食施四众。十五畜猫狸。十六畜象马等一切畜生。不作净施未受戒者。十七储畜长衣钵等。十八为身田作。十九市卖斗秤不平。二十非时行欲。二十一不输王税。二十二犯国戒。二十三得新果菜不奉三宝。二十四僧若不听说法而辄自作。二十五道路上在一切出家人前行。二十六僧中时食遍为师长。二十七养蚕。二十八行逢病人不住瞻视付嘱所在而便舍去。佛法经书下。四不谤佛法经典言非佛说也。能以一阿僧下。五入位时节。日月岁数所不能知。故云阿僧祇。僧伽陀位。此云离着也。复次性种下。第二明性种性文三。初标位。初学名习习已成性。故名性种性也。行十慧观下。二辨差。十慧观者。四念处四。三善根七。三世观十。如教化品中说。灭十颠倒者。四念除四倒。三善除三毒。三世观除三世定执也。我人知见。是法上假立而非实也。无定根者。我法无定住处相。无自他相者。我自无体相上亦无也。以二阿僧下。...(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三品也。释会经论者。问依往生论。二乘不得生。此经中辈小乘得生。答正处小行不生。要由垂终发大乘种尔乃得生。经说现今。论举本始。何故复证小果。释虽复垂终发大心。先多学小。至彼闻苦空无常。发其本解。先证小果。得小果已。于小不住。必还入大。问论女人根缺不生。此经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皆往生。释言。论说女人根缺不生者。就彼为言。生彼国者净根离欲故。无女人身根精上故。无根缺经语初往故。有善心一切得往。问大本五逆谤法不得生。此经逆罪得生。释有两义。约人造罪有上有下。上根者。如世王造逆。必有重悔。令罪消薄。容使得生。下根人造逆。多无重悔故不得生。二者约行。行有定散。观佛三昧名定。修余善业说以为散。散善力微。不能灭除五逆。不得往生。大本就此故言不生。此经明观故说得生。就三品中更为九。上品之人。始从习种。终至解行菩萨。中品者。从外凡十信已下。下品即是今时悠悠凡夫。何以得知。上品见佛闻法便悟无生故。是道种人。下品...(第1502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则永不失超凡之位。习种性也。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当性种性及道种性也。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永不失中道正念。圣种性也。上中生者此土已得性种菩提。到彼一劫始得无生圣种不退。今于七日所得菩提不退转者。义当道种菩提不退也。通名地者凡圣所依皆名地故。四种授记一往现前者。净名大疏出四受记。谓未发心记密记现前记无生记。言一往现前者。以现前记通于凡圣。今无生位。佛就一往通名现前耳。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同上中品故名为亦。彼以解了第一义谛而为别行。此以但发无上道心而为别行。究理摄生标心虽异。从凡入圣历位无殊。谓依无作四谛妙境。发四誓愿名为真正发菩提心。未度苦者誓令得度。阴入皆如故。未解集者誓令得解。尘劳本净故。未安道者誓令得安。即惑成智故。未证灭者誓令得证。即生成灭故。发此道心亦通九品。名字中发自有静散。即下三品。观行五位即中三品。相似既分三般种性。即上三品。今习种发故当此品。此心深运分真...(第1503部~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
...智者鼻嗅。次第堕坑殒。为是因缘故。须造观心论。半行结也。偈云。守鼻隔安般。及修不净观。安般得四禅。不免泥犁业。不净谓无学。覆钵受女饭。设得随禅生。堕长寿天难。为是因缘故。须造观心论。此两偈半明事相修禅之倒也。守鼻隔安般一句标修有漏。四禅章门及修不净观一句。标修无漏事禅章门。守鼻隔者安心在鼻也。安般者。数息也。以数息故。能得四禅八定。但昔有比丘数息修得四禅。即自谓是罗汉。无复后生。临终见中阴生处。即谤佛云。大妄语人。云罗汉无生。我今那见生处因谤佛即堕地狱。故偈云。安般得四禅。不免泥犁业。昔有比丘学不净观。少时伏心欲想不起。即自谓已得罗汉。后出聚落乞食见女送饭。欲心即发情迷心醉。仍即覆钵受于女饭。故偈云。不净谓无学覆钵受女饭也。然数息得。禅设不起谤。乃不堕于地狱。而随禅受生堕长寿天难故。偈云。设得随禅生。堕长寿天难。而今劝修禅者。欲寄静心令观照慧。明见生死烦恼虚妄过患。知其源起之由。即以慧断拔生死根。经云。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须奢摩他耶...(第1505部~观心论疏五卷)
...过事如前破。计心未已者更约相续假。何者若谓一念空心从前不灭心生即自生。前心灭生。即他生。前心亦灭亦不灭生。即共生。若前心非灭非不灭生。即无因生。四句皆不可得。事如前破。若复执相待假者。今破。若待生心生。即自生。若待不生心生。即他生若待亦生亦不生心生。即共生。若待非生非不生心生。即无因生。四句皆不可得。如是三假四句寂捡空见不可得。而自知计。定心空无百界。无圣人妙法还是妄倒。经云。若云众生定有佛性。即谤佛法僧。若云众生定无佛生。亦是谤佛法僧。故知我所计心定有定无。即谤毁三宝。悔过自责愧忏先罪。是则八十八使。苦集十二因缘六弊不生。名为灭谛。能伏苦集之道即是道谛也。次复思惟若心定有即是常见。若心定无即是断见。即计心亦有亦无。即发一品定心湛湛。亦有亦无见心明净。即谓为道因。此见心还起八十八使。苦集流转自障其道。是则约三假四句捡责。例前可知。求捡既不可得。即识亦有亦无见心苦集道灭四谛也。次复计心非有非无。心起苦集还约三假四句求捡。不可得...(第1505部~观心论疏五卷)
...在也。现十界寿或修或短寿自在也。三是下结示因果二。又圆下明得意犯二。初总示二犯。此事理犯若其不解性具违用及杀法门。但以慈愍能现逆相而解释。此岂前三教菩萨之行不能作耶。故普门疏明嗔法门为成就。故常念观音。是知须得性杀之意。慈方无缘。故云唯杀唯慈。名得意犯。二如仙下别示二相二。初引人明事杀。大经圣行品。佛说本生。曾为国王。名曰仙豫。爱念大乘。时世无佛。十二年事婆罗门为师。后遂劝彼发菩提心。而婆罗门不信谤法。王乃杀之。而王不堕狱以无杀罪故。至梵行品佛说慈心之果住一子地。迦叶难言。若菩萨住一子地。云何佛昔为王断婆罗门命耶。佛言。我以爱念故断非恶心也。诸婆罗门命终生阿鼻狱。即有三念。一自知从人道来。二知是地狱。三自知谤法为王所杀。念是事已即信大乘。寻时命终生甘露鼓王世界。于彼寿命十劫。我于住昔乃与是十劫寿命。云何名杀。然须明于得杀法门。令其爱念成无缘慈。方合疏文唯杀唯慈也。二又作下据经明理杀二。初正释。前就不断名持不杀。今明有断故云犯杀。圆教自论断与不断二义同时。既明六即。六故有断。即故不断。亦可秖就即之一字明于二义。障体即德。无障可论。斯为断义。障既即德。障何尝断。斯不断义。故烦恼即菩提。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5:48:34
|
只看該作者
生死即涅槃。断与不断妙...(第1507部~金光明经文句记六卷)
...重也。第九嗔心不受悔戒。不受悔谢乖接他之道。故得罪。此戒七众同犯。大小乘不全同。菩萨本接取众生。嗔隔犯重。声闻自利犯第七聚。二文句同前。此戒具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隔嗔心。四示不受相。五前人领解。一是众生者。上中境重下境轻也。二众生想。有当有疑有僻等同上。三隔嗔心者。不欲和解犯重。知彼未堪受悔不犯。四示不受相。或关闭断隔发口不受。五前人领解。知彼不受。身口加逼之苦。随身口业多少结重。第十谤三宝戒。亦云谤菩萨法。或云邪见邪说戒。谤是乖背之名。絓是解不称理言不审实。异解说者皆名为谤也。乖己宗故得罪。七众同犯。大小俱制。大士以化人为任。令邪说断正故犯重。声闻异此。三谏不止犯第三篇。文句同前。此戒备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欲说心。四正吐说。五前人领解。一是众生。谓上中二境。若菩萨若声闻若外道。向说犯重。二众生想。有当有疑有僻如上。三欲说心者。运意作欲向说之意。四正说者。发言向他自...(第1508部~菩萨戒义疏二卷)
...犯道一向制。四咒术。五工巧。六调鹰方法。此三事于物。无侵如法自活。在家不制出家悉断。若净治救无所希望不犯出家亦开。七和合药毒杀人犯罪。第三十不敬好时戒。三斋六斋并是鬼神得力之日。此日宜修善福过余日。而今于好时亏慢更犯。随所犯事随篇结罪。此时此日不应不知加一戒。一云。七众俱制皆应敬时。二云。但制在家。年三长斋月六斋。斋本为在家。出家尽寿持斋不论时节。序事三阶。一总举犯戒。凡有所犯皆言行相违乖反正真皆谤三宝。于六斋日下二所敬之时。谓六斋三长斋等。作杀生下第三更举所犯结过。杀生劫盗略举初二重。破斋者谓非时食等。优婆塞戒云。六斋日三斋月受八戒持斋在家菩萨应行此事。如是十戒第三总结也。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见有卖佛菩萨形像不救赎。损辱之甚非大士行。应随力救赎不者犯罪故制。七众同大小不全共。菩萨应赎声闻见父母不赎犯第七聚。经像不见制。序事有三。先能卖之人谓劫贼。所卖即佛菩萨形像。此有父母有大慈故。而菩萨...(第1508部~菩萨戒义疏二卷)
...三昧经一卷 吴世支谦译 如来智印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方等泥洹经二卷 晋世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哀泣经二卷 四童子经三卷 隋开皇年阇那笈多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大云请雨经一卷 后周世崛多译 大云轮经二卷 大隋开皇年耶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诸法勇王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决定总持经二卷(一名决总持经) 晋世竺法护译 谤佛经一卷 后魏世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乳光佛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犊子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 西晋无罗叉共竺叔兰等译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或十五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六卷(或四卷) 宋元嘉年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不退转珐輪经四卷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或四卷) 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第1512部~众经目录五卷)
...出家经一卷 数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耕经一卷 佛为老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劝行有证经一卷 三时过经一卷 七处三观经一卷 如来神力经一卷 四天王案行世间经一卷 帝释礼三宝供养经一卷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有几佛经一卷 身观经一卷 相应相可经一卷。
右一百二十八经出杂阿含经 三劫经一卷 三因缘经一卷 大迦叶遇尼干子经一卷 天地成败经一卷。
右四经出长阿含经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一卷(出第一卷) 五仙人经一卷(出第一卷) 舅甥经一卷(出第一卷) 鳖猕猴经一卷(出第一卷) 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出第二卷) 迦旃延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闲居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利长者问事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难释经一卷(出第三卷) 比丘疾病经一卷(出第三卷) 仙人拨劫经一卷(出第四卷) 君臣经一卷(出第四卷) 夫妇经一卷(出第四卷) 拘萨罗国乌王经一卷(出第...(第1512部~众经目录五卷)
... 大乘要慧经一卷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后魏世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亦名菩萨无行经)(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伽耶山顶经一卷(后魏菩提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诸法勇王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惠印三昧经一卷(亦名惠三昧经)(吴世支谦译) 如来智印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决定总经一卷 晋世竺法护译 谤佛经一卷(后魏世留支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睒子经一卷(亦名孝子睒经亦名菩萨睒经亦名为佛说睒经)(晋世法坚译) 睒本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乳光佛经一卷(晋世竺法护译) 犊子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一名大品经)(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晋元康年无罗叉共竺叔兰于陈留仓垣译)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第1513部~众经目录七卷)
...出家经一卷 数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耕经一卷 佛为老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劝行有证经一卷 三时过经一卷 七处三观经一卷 如来神力经一卷 四天王案行世间经一卷 帝释礼三宝供养经一卷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有几佛经一卷 身观经一卷 相应相可经一卷。
右一百二十八经出杂阿含经 三劫经一卷 三因缘经一卷 大迦叶遇尼干子经一卷 天地成败经一卷。
右四经出长阿含经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一卷(出第一卷) 五仙人经一卷(出第一卷) 舅甥经一卷(出第一卷) 鳖猕猴经一卷(出第一卷) 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出第二卷) 迦旃延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闲居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利长者问事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难释经一卷(出第三卷) 比丘疾病经一卷(出第三卷) 仙人拨劫经一卷(出第四卷) 君臣经一卷(出第四卷) 夫妇经一卷(出第四卷) 拘萨罗国乌王经一卷(出第...(第1513部~众经目录七卷)
...乃得畜。二云随一皆得。三云前三一一皆得畜之。但须净施。净施一事既不可无。是则皆须二缘得畜若说有时非时皆听畜者。为不了义三分即是三藏。我为肉眼下第三结会也。或时肉天两眼相对。则是障内外。或法慧相对。此论照真俗异。今以肉慧相对者。此论凡圣之殊。
大般涅槃经疏卷第六
邪正品
邪者魔也。正者圣也。邪魔多种。谓邪恶邪俗邪偏邪渐。邪恶者阐提谤法四重五逆十恶四趣等果是也。文云。听畜八种不净即谤佛。执九部经谓无方等即谤法。若欲行淫应脱法服。即犯四重。此等名为邪恶。邪俗者通谓二十五有。因缘烦恼业阴天魔等是。文云。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爱即烦恼是身即阴。以有漏形作无漏身即是天魔。往昔苦行即是业等即其义也。邪偏者谓声闻缘觉。无常苦空邪曲涅槃等是。文云。如来无常变异宣说无我即其义也。邪渐者谓分别历别弃舍二边别求中道。亦三昧魔菩提心魔等是。文云。如来于诸外道邪论无所知。于世间汤药无所知。无所...(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解未发。值国荒乱譬破戒众。持犯路绝故言远至他土。次在一天庙譬生解。天庙譬此经依经生解旧邦丰熟闻持戒功德所得果报。三路经恒河譬护法。断常邪众譬恒河。邪辩忉谄譬河水暴急。宁失报命不舍其解故言不独济也。四命终之后是得果报生天。三犯四重下合譬可寻。四纯陀复言下。释简阐提。先问次答。答中三。法譬合。法中意云施此人不得福也。譬如有下譬。既破核竟种则不生。施一阐提如种破核。然阐提改悔则非阐提。下文云阐提作佛亦名谤佛言不作佛亦名谤佛。若言阐提悔而作佛是不谤佛。合如文。五善男子下结偈意。前一切施可称叹者是有余说。今明差别则无余说。六纯陀复言下是说偈缘起。复次善男子如我昔日下第二章。佛自举偈为三。一佛举偈。二文殊举偈反质佛偈。三如来解释。初文可见。次文殊反质中云方等阿含者。阿含翻法归。众法所归。阿含通小大。小直云阿含。大加方等。三佛言下是佛为释。尔时文殊下第三章文殊重难。于中先难。次佛告下佛答。初问中意言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为正即是善道。华严云。九十六...(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1)
...善男子如汝所言下。第二答杀难。还酬三意。今初答何故。杀而实非杀。广举六度。文为三。先牒问。次正答。三结。实不杀汝向所问下。酬其护念问亦三。先牒问。次我时已得下。是正释上迦叶问。未得不动地时得破戒不。佛答言得。此中答云。杀时已得一子之地。二文云何。一解云。上问家。问未得。佛答云。得地及破戒。二解云。上言未得未得于真。此中言得即得于真。旧解云。是见机杀故云无罪。河西云。一大悲心恐其堕狱。二为护法。其既谤法。是故杀之令免谤罪。三为灭邪见。四生其信心。作此观之亦似实杀。兴皇云。是示现杀。如前童子盗听。如后骂于调达。今问若是化杀岂有地狱三念。甘露十劫之事。若皆是化。如来所作为利益谁。若俱非化。童子死已后生何处。故知二解不可偏用。若得意者理在其间。三以是义下结。善男子若人掘地下。三酬其不堕问又三。一更反问。二迦叶答如文。佛赞下第三正答。又三。一叹述。二简内外诸杀。三会通所问。此初叹述。明恶心杀草尚得罪...(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结。初答为三。初明异世间。二明同世间。三非世非出世。异故即世间不知。不知十二部经。或同者世间横计微尘等生。计世界有边为终。无边为无终。皆堕断常。旧云。无始无终有两解。一云。无始无明。全无始终。二云。无始无明。有始有终。无有一始。在此无始之初者。故知有始而复终。于佛果此之两解。同于此中横计断常。十一空中明无始空。为破此始亦破此终。于如是事下。第三明非世出世。若菩萨知谤言不知。即是谤人。言无菩提。即是谤法。次结如文。尔时迦叶下。第四说偈结叹。他云。初半行叹大慈。次一行半叹大悲。后两偈结叹。今谓初半行如前。次半行叹大悲。次世医者一行半叹大喜。喜之所离故言不发。喜之所得故言甘露。众生既服下半行是叹大舍。次一行结叹如文。说是偈下是第三明戒为梵行。开善云。前明深梵行。此明浅梵行。是义不然。以戒为本故能化他。就文为三。一持戒。二护法。三六念。以持戒故能护法。以护法故能修念。次第相成法尔故也。持戒为二。初...(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第二明离苦转障又二。先明所转之业障。次明能转之治道。初有二番问答。初番明业不定故障可转。次明业不定故道可修。初问答为二。先问善业。次问恶业。初问善业为五。一明无穷。二明必定。三重无穷。四重必定。五举况结问。初又三。一语端。二领旨。三结问。初告纯陀者此欲设问之由。渐如佛下领旨。施畜生百倍阐提千倍者。畜生前因恶今报卑。阐提取前因善。今报胜故有百千之殊。上文杀畜生得下罪。杀阐提无罪。此复云何。答畜无断善谤法之愆。阐提有此之失。纯陀大士下结问。次世尊经中复说下。问必定又二。先领次正问纯陀心重而因胜。此业决定何得成佛。三世尊经中说下重明无穷。四世尊经中说下重明必定。五又阿尼楼驮下举况结问。次世尊若善果下。第二举四人恶业无穷云何能得菩提。佛言下答又为二。一赞问。二答。答又二。初缘起。次正答。初叹业力深是答问缘起。然佛十力亦无优降特是。宜尔。又业轻重定不定等难知。余人不解故称为大。有诸众生下。正答又四。...(第1514部~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002)
...委业领财者用法华穷子喻也。此喻委以大乘家业。以化菩萨。如诸部般若多是空生身子。满愿对扬也。付财定性者。会父子定天性也。如经云。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以喻法华开权二乘。皆当作佛也。文云下即第九卷。指法华持品中八千人也。故知法华涅槃开会事等。悉号醍醐。但彼废此施义有小异然由法华本怀已畅故。至今教遂般涅槃。夫众下通示化意也。众生本具与佛无殊。日用不知。乃沦生死故。佛出世以二智手指撝迷徒点示本性。方将直显复虑谤法。机既不等遂有五时。兼别但小对三带二。一期调熟乃获开权。法华今经所以兴也。或作下叙五时华严唯别圆故大。鹿苑但三藏故小。方等诃责偏小。褒叹圆大。意令耻小慕大。般若委以大法。令教菩萨渐使通泰。法华开权名定天性。众生下明法华既见佛性故。于今经涅槃。故知二经见性义一静乎双树者。即经云右胁而卧。表一期化极。内智指撝其功已毕。息教二河者。即经云。寂然无声也。故云息教也。二河者。拔提河大在城南。熙连河小在城...(第1516部~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
...其薄效。洪范不足比其玄功。
公子问曰。奉佛能有益者。何故三方云挠四海鼎沸。行道转经而无福耶。
通人对曰。赵书云。晋军出临淮泗。人情危惧莫知所之。石虎嗔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也。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因对曰。王过去世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常供大众。会中有六千罗汉。吾此微躯亦豫斯会。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更受鸡身。后霸晋地今得为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悟而愧焉。仁王经云。佛告波斯匿王。一切国土安立万姓。快乐皆由般若波罗蜜。是故付嘱诸国王。不付嘱四部众。何以故。无王力故。此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其国土中有七种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般若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喜。云何为七难。一者日月失度时节反逆。或赤日出黑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二三四五重轮现。当变怪时读诵此经。二者二十八宿失...(第1517部~辨正论十卷)
...无不可归自真性故。如经说言。众生亦尔。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问如有难云。若诸有心悉得菩提者。佛亦有心亦应当得。若言佛虽有心更非当得。是即无性众生虽有是心亦非当得。答经中已自拣滥故。但云众生有心不云佛矣。以处处受生名为众生故不同佛也。问若并有性。如何建立五种性中无性者耶。答论自有释故宝性论云。一向说阐提无涅槃性不入涅槃者。此义云何。为欲示显谤大乘因故。此明何义。为欲回转诽谤大乘心。依无量时故作是说。以彼实有清净佛性故。又佛性论云。问曰。若尔云何佛说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槃耶。答曰。若曾背大乘者。此法是一阐提因。为令众生舍此法故。若堕阐提因。于长夜时轮转不息。以是义故经作是说。若依道理。一切众生皆悉本有清净佛性。若不得般涅槃者。无有是处。是故佛性决定本有。离有离无故。解云。又此论前文广破无性。乃至末文云。三者失同外道有本定有。无本定无。有不可灭。无不可生。此等过失。由汝邪...(第1518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
...失踪。后住东阳金华山法幢寺。弘道不倦终日坐忘。思契伊心长怀卒岁。会慈恩申请宇内搜扬京邑髦彦承风仰德以名闻奏。下敕征延。既达京师幽忧顿荡三藏玄奘不以形隔致猜。共叙大纲护法为务。请所学经论通讲十遍。顾谓门徒。并往听之。时在慈恩创开宏理。有空双遣药病齐亡。于时执有毗昙存空成实。分河饮水之客。别部说戒之徒。人我铿然欻然惊视。皆谓空见外道。或曰。空花道人。遂即负气冲天。莫不承风摧辙丧魂陂胆失路迷归。褒乃诲以谤法之[保/言]。示以信首之路。责以三关则周慞无计。导以五过则负罪弥天。辩给之口引用飞流。能使答对无前。翔集云雨自戾止日下光问德音。宰辅倾城道胜嗟赏。中兴大法斯人在斯。才有一月即蒙 敕召。中禁明道躬阅清言。如前略述。不爽华望。晚巡洛下重复征延。声荣借甚弥隆今古。不意法柱忽崩仁舟沦没。因疾卒于洛邑。幽明结惨道俗悲凉。下诏流问。并给赙赠。令葬乡邑。自余道胜未获其文。随得编之。恐有遗逸故耳。
帝在...(第1525部~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善根。所以等无讥嫌之名也。有人难言。若要发大心方生净土者。不应生彼而证小果。彼无退具故。若乃退大而证小果无有是处故。又两卷经中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若未发大心不得生者。则应亦拣未发心。而不拣故明知不必然。不至心为至心言之所拣。故更不须拣。虽有是破皆不应理。所以然者。发菩提心既是正因。未发心者。直是无因。而非有障何须拣别。五逆谤法乃是障碍。非直无因故须拣别。是故此难无所闻也。又非生彼退菩提心。但在此间先发大心熏成种子。后时退心下地现行。良由先发大心种子不失。故得作因以生彼国。而退现行大乘之心。故生彼国取小果耳。是故彼难还显自短之耳。第二明助因者。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故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所成之名号故。一日乃至七日者。胜人速成劣者迟熟故。声王经说。十日诵名者。劣人十日乃成故。或一二日等是下品因。五六七日者。是中品因。乃至...(第1527部~佛说阿弥陀经疏一卷)
...罗门请为弟子经 婆罗门通达经论经(出杂阿含二十五卷) 佛覆裸形子经(出生经一名审裸形子经) 婆罗门解知众术经(出杂阿含)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出杂阿含第二卷) 佛为年少婆罗门说善不善经 如幻三昧经(或二卷) 安般经 内藏经(元嘉二年十月第二译一名内藏百品一名百宝见朱士行汉录) 五门禅要用法经(初出) 水喻经(出增一阿含) 浮木譬喻经 鳖喻经(出六度集) 提婆达生身入地狱经(出出曜经) 摩那只女人诽谤佛生身入地狱经 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一名大六向拜经与法护出小异) 人本欲生经(出长阿含道安注见祐录) 鬼问目连经 地狱罪人众苦经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出杂含十九卷) 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经 尊者薄拘罗经(出中阿含第八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云阿难问事经一云事佛吉凶经) 迦旃延无常经(出生经第二卷) 当来变灭经 坚心正意经(一名坚经一名坚意经) 分明罪福经 多增道章经(旧录无道字出长阿含一云异出...(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六向拜经) 懈怠耕者经(旧录懈怠耕见经) 释迦毕罪经(一本作家字出生经) 贫穷老公经(或贫老) 杀身济贾经(出六度集) 舍卫城中人丧子发狂经(出阿含) 譬喻经 请宾头卢法经 阿难见水光瑞经(一云水光经) 咒愿经 瞿昙弥记果经 学人乱意经(一母子作比丘比丘尼乱意经出增一阿含) 窃为沙门经 佛母般泥洹经(与安阳侯出小异)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出出曜经) 猎师舍家学道事经(出出曜经) 瞿昙弥经 栴阇摩暴志谤佛事经(出出曜经) 二老男子见佛出家得道经 真伪沙门经(或真伪经) 佛涅槃后诸比丘经(一云力士跋陀经出杂含自他无法并见别录世变)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亦云力士跋陀经出杂含经自他无法并见别录)
右二十五部。合二十五卷。孝武帝世。沙门释慧简。于鹿野寺出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二卷。
右废帝世。大明七年。律师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亦云略要羯磨法见僧祐三藏记) 十诵律比丘戒本(大明年...(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什出小异见法上录) 差摩波帝受记经(正光年洛阳出) 佛语经(僧朗笔受) 不必定入印经(觉意笔受) 无字宝箧经(僧朗笔受) 大方等修多罗经(第二出与转有经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大乘要慧经同本别出于赵欣宅译觉意笔受) 第一义法胜经 迦耶顶经(第二出与罗什菩提经同本一名伽耶顶经论别出异名僧朗笔受) 文殊师利巡行经(觉意笔受) 一切法高王经(与诸法勇王经同本别出)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捡失本今获) 谤佛经(第二出与法获决定总持经同本别名一云决定总持经) 十地经论一十二卷(李廓录云初译宣武皇帝亲一日自手笔受然后方付沙门僧辩讫了) 胜思惟经论一十卷(普泰元年洛阳元桃杨宅出僧朗僧辩笔受)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十卷(在洛阳赵欣宅出) 宝积经论四卷 实性论四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永平二年于胡相国宅出僧朗笔受) 顺中论二卷(侍中崔光笔受) 妙法莲华经论二卷(昙林笔受并制序) 伽耶顶经论二卷(天平二年邺城殷周...(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
西晋竺法护译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二纸后魏留支译) 转有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别译)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纸) 弥勒菩萨所问经(四纸上二经同本别译)
后魏留支译 慧印三昧经(二十纸)
吴时支谦译 如来智印经(十九纸上二经同本异译) 一切法高王经(二十纸)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诸法勇王经(十七纸上二经同本别译) 决定总持经(八纸一名决总持经)
西晋世竺法护译 谤佛经(七纸上二经同本别译)
后魏留支译 乳光佛经(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犊子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佛遗日摩尼宝经(十五纸)
后汉光和年支谶译 大宝积经(二十一纸) 摩诃衍宝严经(二十一纸上三经同本别出) 金刚般若经(十二纸舍卫国)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十四纸婆伽婆)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金刚波若经(十四纸祇树林)
...(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问菩提经 庄严菩提心经 出生无量门持经 舍利弗陀罗尼经 象头精舍经 前世三转经 决定总持经 伽耶山顶经 月光童子经 文殊尸利行经 解节经 稻芋经 申日经(上十六经同帙) 弥勒下生经 弥勒来时经 无量寿佛经 老母经 老母女六英经 观虚空藏菩萨经 正恭敬经 善恭敬经 八吉祥经 八佛名号经 龙施女经 龙施菩萨本起经 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了本生死经 大方等修多罗经 转有经 大乘方等要慧经 弥勒菩萨所问经 谤佛经 小无量寿经(上二十一经同帙) 乳光佛经 犊子经 长者子制经 逝童子经 菩萨逝经 闻成十二因缘经 十二因缘经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腹中女听法经 胎藏经 无垢贤女经 无量门微密持经 银色女经 大子和休经 太子刷护经 金刚秘密陀罗尼经 阿阇世王受决经 采华违王上佛经 师子奋迅菩萨问经 花积陀罗尼神咒经 华聚陀罗尼咒经 放钵经 兜沙经(上二十三经同帙)
右十二帙内中间从上第八隔。 ...(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罗王经(二纸)
后魏留支译。
右一经与别译转有经同 弥勒菩萨所问经(四纸)
后魏留支译。
右一经。与别译大乘方等要慧经同 慧印三昧经(二十纸) 吴时支谦译。
右一经。与别译如来智印经同 一切法高王经(二十纸)
后魏兴和年留支译。
右一经。与别译诸法勇王经同 决定总持经(八纸)
西晋竺法护译。
右一经。与留支出谤佛经同 乳光佛经(六纸)
西晋竺法护译。
右一经。与别译犊子经同 大宝积经(二十一纸)
别译失人代。
右一经。三译。与支谶佛遗日宝及摩诃衍宝严经同 金刚般若经(十三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右一经。四译。后魏留支出者与论符同。然受持者多尚秦本。故诸余三本少被于时 长者子制经(六纸一名制经) 别译。
右一经。三本。与法护所...(第1528部~大唐内典录十卷)
...会所。舍利子乃解衣带置地曰若举此带。我身或动。时没特伽罗运大神通举带不动。地为之震。因以神足还诣佛所见舍利子已在会坐。没特伽罗俯而叹曰。乃今以知神通之力。不如智慧之力矣。
举带窣堵波侧不远有井。如来在世汲充佛用。其侧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中有如来舍利、经行之迹、说法之处。并树旌表建窣堵波。冥只警卫灵瑞间起。或鼓天乐或闻神香。景福之祥难以备叙。
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淫女以谤佛处。如来十力无畏一切种智。人天宗仰圣贤遵奉。时诸外道共相议曰。宜行诡诈众中谤辱。乃诱雇淫女诈为听法。众所知已密而杀之。埋尸树侧称怨告王。王命求访于逝多园得其尸焉。是时外道高声唱言。乔答摩大沙门常称戒忍。今私此女杀而灭口。既淫既杀。何戒何忍。诸天空中随声唱曰。外道凶人为此谤耳。
伽蓝东百余步有大深坑。是提婆达多欲以毒药害佛。生身陷入地狱处。提婆达多(唐言天授)。斛饭王之子也。精勤十二年...(第1530部~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姨母钵罗阇钵底(唐言生主。旧曰波阇波提讹也)比丘尼精舍。次东有塔是苏达多(唐言乐施。旧曰须达讹也)故宅。宅侧有大窣堵波。是鸯窭利摩罗(旧曰央崛摩罗讹也)舍邪之处。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唐曰言胜林。旧曰只陀讹也)。即给孤独园也。昔为伽蓝今已颓毁。东门左右各建石柱。高七十余尺。无忧王所立诸屋并尽。独一塼室在。中有金像。昔佛升天为母说法。胜军王心生恋慕。闻出爱王刻檀为像因造此也。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妇谤佛处。伽蓝东百余步有大深坑。是提婆达多以毒药害佛。生身入地狱处。其南复有大坑。瞿伽梨比丘谤佛生身入地狱处。坑南八百余步。是战遮婆罗门女谤佛生身入地狱处。凡此三坑窥不见底。伽蓝东七十余步有精舍高大。中有佛像东面坐。如来昔共外道论议处。次东有天祠量等精舍。日光移转天祠影不及精舍。精舍影常覆天祠。次东三四里有窣堵波。是舍利子与外道论议处。大城西北六十余里有故城。是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迦叶波佛父城也。城南是佛成正觉已初见父处。城北有塔。塔有迦叶波佛全身舍利。并无忧王所立。从此东南行八百余里。至劫比罗伐窣堵国(旧曰迦毗罗卫国)。国周四千余里。...(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八相成道。利益浅机渐通大教。乃至父母诸亲俗尊尚礼如来。何况下凡而不虔敬也。
又佛说十二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云。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东方去此佛刹有十不可说诸佛刹亿百千微尘等。过尔许诸刹有一佛土。名曰解脱主世界。彼世界有一佛。名曰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诽谤三宝。及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履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而彼佛世界中有菩萨。名无比无障碍王。如来授彼菩萨记。当得成佛。号曰毫相日月光明焰宝莲华坚如金刚身如毗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刹相王如来。
彼东方复有佛。名曰一切庄严无垢光如来。
南方有佛。名曰辩才璎珞思念...(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安隐。复何因缘佛所说善其有闻者皆喜信受。佛告太子。菩萨喜书信受讽诵学问。是故知深经智慧及得陀罗尼行。复常专心意用。是故得三昧安隐。所说至诚。是故所语人皆信向闻者欢喜。复何因缘不生恶处。复何因缘得生天上。复何因缘不贪爱欲。
佛告太子。菩萨世世信佛法僧。用是故不生八恶处。由持戒不缺。是故生天。由知经法本空。是故不贪欲。
复何因缘菩萨身口心行所念皆净。复何因缘魔不得便。复何因缘不敢诽谤三宝。
佛告太子。菩萨喜爱三宝。是故得净。精勤不懈。是故魔不得便。所作皆至诚。是故众人不敢诽谤三宝。
复何因缘菩萨得好高声如梵天声。复何因缘有八种音。复何因缘知众人念皆悉能报。
佛告太子。菩萨世世至诚不欺。是故得好高声如梵天声。由世世不恶口。是故得八种音。由世世不两舌不妄语。是故众人所念悉皆能报。
复何因缘得寿命长。复何因缘身得无病。复何因缘家室和顺不令别离。佛告太子。由不杀生。是故为人寿命长。由不持刀杖击人。是故后生为人无病。由见斗和解令喜。是故后生为人不得别...(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难来。阿难来已。世尊放光遍照大千。百亿释迦俱集只桓。诸佛集已。世尊即从坐起升于戒坛。又告阿难。汝往震旦国。于清凉山窟。命文殊师利。我欲付嘱迦叶僧伽梨。诸来释迦佛。即与文殊。于一弹指顷来至戒坛。佛告文殊及诸来大众。我今涅槃。欲付汝迦叶佛衣塔持我遗法。我入涅槃后。将迦叶衣塔置我戒坛北经于十二年。又告四天王。汝将天乐常供养衣塔。
佛告文殊。有恶比丘共相斗诤灭我正法。北天竺国有恶王治。信受小乘诽谤大乘。小乘学者更相扇惑。恶魔所罥。所以杀害大乘三藏学者。佛告文殊。以是因缘听住戒坛北十二年中。恶王治世正法灭时。汝当以神力擎持衣塔游行彼国。所有大乘教收内塔中。彼持戒比丘为王杀者。各有僧伽梨如法受持者。汝亦收取内我衣塔中。彼持戒比丘命未尽者。汝当以神力接取安须弥顶上。尔时魔王白佛言。我于未来世护持正法。至彼恶王出除灭大乘时。我从须弥顶下大石山。厌彼恶王并恶比丘。犹如微尘。我有千子并大威力。下生阎...(第1532-02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罪缘欢喜毕对。愿从此已后与辅为善知识。无令受杀人之罪。遂鞭之五行奄然命终。辅后具闻其事。方大惋恨。道俗流洟众咸愤激。共分祖尸各起塔庙。辅虽有才解而酷不以理。横杀德僧。天水太守封尚。百姓疑骇因乱而斩焉。管蕃亦卒。时有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嗔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孙绰道贤论。以法祖匹嵇康。论云。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其见称如此(右二验出梁高僧传)
梁南阳人侯庆。有铜像一区。可高尺余。庆有牛一头。拟货为金色遇有急事。遂以牛与他用之。经二年。庆妻马氏。忽梦此像谓之曰。卿夫妇负我金色久而不偿。今取卿儿丑多以充金色。马氏寤觉而心不安。至晓丑多得病而亡。庆年...(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比丘。名曰无垢。处于闲居国界山窟。去彼不远有五神仙。有一女人。道遇大雨入比丘窟。雨晴出去。时五仙人见之各各言曰。比丘奸秽。无垢闻之。即自踊身在于虚空。去地四丈九尺。诸仙见之飞处空中。各曰。如吾经典所记。染欲尘者则不得飞。便五体投地伏首谋横。假使比丘不现神变。其五仙人堕大地狱。时无垢比丘今慈氏菩萨是也。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谋谤篇第六十七之二
宿障部第五(略引十缘)
孙陀利谤佛缘第一 奢弥跋谤佛缘第二 佛患头痛缘第三 佛患骨节烦疼缘第四 佛患背痛缘第五 佛被木抢刺脚缘第六 佛被提婆达多掷石出血缘第七 佛被婆罗门女旃沙舞杅谤佛缘第八 佛食马麦缘第九 佛经苦行缘第十。
孙陀利谤佛缘第一
兴起行经云。如来将五百罗汉。常以月十五日于中说戒。因舍利弗问佛十事。舍利弗自从华座起立。整服偏露右臂右膝跪坐向佛。叉手问世尊言。世尊。无事不见。无事不闻。无事不知。世尊无比。众恶灭尽诸善普备。一切众生皆欲度之。世尊今故现有残缘。愿佛自说使天人解。以何因缘被孙陀利谤。以何因缘被奢弥跋提谤。及五百罗汉。以何因缘世尊自患头痛。以何因缘世尊自患骨节疼痛。以何因缘世尊自患背痛。以何因缘被木...(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或两肩出火。十六或举身出烟。十七或举身出火。十八或举身出水。即于空中烧身灭度。于是大众皆悲啼泣。或有忏悔。或有作礼取其舍利。于四衢道起于偷婆。诸官即将净眼诣王。手脚复以着土。王忿依前杀之。佛语舍利弗。尔时净眼者则我身是。其鹿相女者今孙陀利是。尔时梵达王者今执杖释种是。我于尔时由杀鹿相枉困辟支。以是罪缘。无数千岁堕在泥犁。无数千岁堕在畜生。无数千岁堕在饿鬼中。尔时余殃今虽作佛故获此谤。
奢弥跋谤佛缘第二
兴起行经云。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是时有王。名曰善说所造。有一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复有一婆罗门。名曰梵天。大富饶财。妇名净音。容貌第一。性行和调无嫉妒心。延如以梵天为檀越。其妇净音供养延如四事无乏。有一辟支佛。名曰受学。往到城内乞食。偶至梵天门。净音见辟支佛衣服齐整行步徐审。心甚欢喜。即请供养自今已去常受我请。即以美食满钵与之。辟支受已升空七返...(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崖底以石[序-予+阜]之。便即命绝。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长者须檀者。则今父王真净是也。尔时子须摩提者。则我身是。弟修耶舍者。则今提婆达多是。佛语舍利弗。我于尔时以贪财害弟。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烧煮。为铁山[序-予+阜]压。尔时残缘。今虽得佛不能免此宿对。我于耆阇崛山经行。为提婆达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山神名金埤罗。以手接示。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大拇指。即破血出。
佛被婆罗门女旃沙舞杅谤佛缘第八
兴起行经云。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尽胜如来。有两种比丘。一种名无胜。一种名常欢。无胜比丘得六神通。常欢比丘结使未除。尔时波罗柰城有长者。名大爱。资财无极。妇名善多。端正无比。两种比丘。往来其家。以为檀越。善多妇者供养无胜比丘。四事无乏。常欢微薄。因此妒嫉横生诽谤言。无胜比丘与善多交通。不以道法供养。自以恩爱供养耳。佛语舍利弗。尔时常欢比丘者则我身是。善多妇者今婆罗...(第1532-03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往视。果已得病。大医殷腾及外国道士。自言能治。澄告弟子法牙曰。正使圣人复出。不愈此病。况此等乎。后三日果死。后晋军出淮泗。垄北瓦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嗔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因谏虎曰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更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主。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信寤。跪而谢焉。虎尝问澄。佛法不杀。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法。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佛教永隆福祚方远。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少。虎尚书张离张良。家富事佛。各起大塔。澄谓曰。...(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死(右此十验出冥祥记)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九
十恶篇第八十四之七
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于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后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破善恶法名断善根。决定当堕阿鼻地狱也。
引证部第二
如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万亿岁中受极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展转遍十方界。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狱中。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所别知。虽非愚畜纵是聪人。妄生异执者亦名邪见。故成实论云。痴有差别。所以者何。非一切痴尽是不善。若痴增上转成邪见。则名不善业道。是故从痴增长邪见。...(第1532-04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人悭。悭因悭业悭法悭缘。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是菩萨第八波罗夷罪。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业嗔法嗔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是菩萨第九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业谤法谤缘。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是菩萨第十波罗夷罪。
若善学诸人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奉遵师礼。于是菩萨戒法流布京国。自尔已来黑白依持受者无量。愿斯甘露等雨大千。谨撰兹记录其始末耳。
损益部第二
依璎珞经云。佛言。佛子。今为诸菩萨结一切戒根本。所谓三聚戒是。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梵网经云。十无尽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不酷酒。六不自赞毁。七不说在家出家菩萨过失。八不贪。九不嗔。十不谤三宝。是名十无尽戒也)。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不受是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名为畜生。名为邪见人。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受菩萨戒者。法师先为解说使其乐着。然后为受。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人千人等。福报不可称量。其法师者。夫...(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盛经律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刀仗弓箭。贩卖轻称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军阵等斗。亦不得听诸音乐。杂戏摴蒱。作贼使命。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贩卖男女财色。自手作食。自磨自舂。占相吉凶。咒术工巧。调鹰方法。和合毒药。都无慈心。犯轻垢罪。
若以恶心自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伪说空。行在有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贩卖经律。贩卖僧尼。而菩萨见是事已。方便教化赎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既略识持犯即须礼退。故地持论云。令受戒者。礼佛一拜。大地菩萨一拜。不云礼法。义准通礼。三拜弥善。
劝请部第八
述曰。法师升座讫赞呗供养时。将为大众敷演法要。籍圣加被方得宣释。大众同时运心请圣加被。十方凡圣说听二众。加于观心。...(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不应逢见。即舍逃走离之远去。如人畏惧罗刹无异。
第三明食肉之人坏他信心。是故不应食肉也。如彼经云。若食肉者。众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间无可信者。断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食。何以故。世间有人见食肉故。谤毁三宝。作如是言。于佛法中何处当有真实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舍于圣人本所应食。食于众生犹如罗刹。断我珐輪绝灭圣种。一切皆由食肉者过。是故大慧。我弟子者。为护恶人毁谤三宝。乃至不应生念肉想。何况食啖也。
第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应食肉。如彼经说。菩萨为求出离生死。应当专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厌世间苦速求解脱。若舍愦闹就于空闲。住尸陀林阿兰若处冢间树下。独坐思惟。观诸世间。无一可乐。妻子眷属如枷锁想。宫殿台观如牢狱想。观诸珍宝如粪聚想。见诸饮食如脓血想。受诸饮食如涂痈疮想。趣得存活系念圣道。不为贪味酒肉葱韭蒜薤荤味。悉舍不食。若如是者。是真修行。堪受一切人...(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及揵闼婆王。烧香奏乐常为供养。汝等天人龙神等未解我意。此为未来非法比丘比丘尼。令其改恶生善故。使安置如是。
讹替部第六
如付法藏经云。阿难比丘化诸众生皆令度脱。最后至一竹林之中。闻有比丘诵法句经偈云。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潦涸
不如生一日 而得睹见之
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间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反圣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当知二人谤佛。一虽多闻而生邪见。二不解深义颠倒妄说。有此二法为自毁伤。不能令人离三恶道。汝今谛听我演佛偈。
若人生百岁 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在竹林下犹诵前偈。即问其意。答言。尊者。吾师告我。阿难老朽言多虚妄。汝今但当依前诵习。阿难思惟。彼轻我言。或受余...(第1532-05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躬奉微言
仰规玄度 赫哉兜率 邈矣慈尊
光流天庙 威振黎元 仙华飖扬
宝殿云屯 荐之福祚 功洽茕魂
汇征彼寄 愿言非负 既静梦尘
还资情有 书之传之 天长地久
文而或亏 誓心何朽
诸经要集卷第二
敬法篇第二(此有八缘)
敬僧篇第三(此有三缘)
述意缘 说法缘 听法缘 渐顿缘 求法缘 感福缘 报恩缘 谤法缘。
述意缘第一
盖闻寂灭不动。是则无象无言。感而遂通。所以有名有教。是以一四之句难闻。三千之火易入。庶使凝寒静夜。朗月长宵独处空闲。吟诵经典。吐纳宫商。文字分明。言味流美。词韵相属。适众人心。利生物。善足使幽灵欣跃。精神悦豫。久习纯熟。文义洞晓敬心殷诵。至诚冥感。信知受持一偈福利弘深。书写一言功超累劫。是以迦叶顶受。靡吝剥皮萨陀心乐无辞洒血。此是甘露之初门。入道之终德也。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若有比丘。于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地狱。名为椎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然。状如火聚。出大猛焰炽然不息。然已复然。于彼狱处复有诸虫。曰名钩嘴。彼诸毒虫常啖舌根。时彼痴人。从彼舍身生畜生中。皆由往昔骂辱于师。舌根过故恒食屎尿。舍彼身已虽生人间。常生边地。具足恶法。虽得人身皮不似。人不能具足人之形色。常被轻贱诽谤陵辱。离佛世尊恒无智慧。从彼死已还堕地狱。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
谤法缘第八
惟念末世法逐人讹。道俗相滥。传谬背真混杂同行。不修内典专事俗书。纵有抄写心不至殷。既不护净又多舛错。共同止宿。或处在门檐。风雨虫啮都无惊惧。致使经无灵验之功。诵无救苦之益。寔由造作不殷。亦由我人途慢也。故敬福经云。善男子。经生之法。不得颠倒乙字重点。五百世中堕迷惑道中。不闻正法。
又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于过去世作诸恶业。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为作障碍。或抄写经...(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破戒家乞食。
又金刚仙论云。出家人。不许向屠儿。酒肆。淫女。恶象。恶狗等家乞食。亦不得数往亲近之。
又大方广总持经云佛言。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滴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此谤法之人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人实无所知而自贡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家堕地狱。永不见佛。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
又贤愚经云。昔佛在世时。有微妙比丘尼。得阿罗汉果。与诸尼众。自说往昔所造善恶业行果报。告尼众曰。乃往过去有一长者。其家巨富...(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愿力故。今得值佛。出家修道得阿罗汉。达知先世杀生之业。所作咒誓堕于地狱。现在辛酸受斯恶报。无相代者。微妙自说。昔大妇者今我身是。虽得罗汉。恒热铁针从顶上入足下而出。昼夜患此。无复堪忍。殃祸如是。终无朽败。又入大乘论。坚意菩萨说偈云。
诽谤大乘法 决定趣恶道
焚烧甚苦痛 业报罪信尔
若从地狱出 后受余恶报
诸根常缺陋 永不闻法音
设使得闻者 复生于谤法
以谤法因缘 还堕于地狱
债负缘第四
如法句喻经云。昔佛在世时。有贾客。名弗迦沙王。入罗阅城分卫。于城门中有新产牸牛。被所抵杀。牛主怖惧。卖牛转与他人。其牵牛欲饮水。牛从后复抵杀其主。其主家人嗔恚。取牛杀之。于市卖肉。有田舍人。买取牛头贯担持归。去舍里余坐树下息。以牛头挂树枝。须臾绳断牛头落下。正堕人上。牛角刺人即时命终。一日之中凡杀三人。瓶沙王闻之。怪其如此。即与群臣往诣佛所。具问其意...(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1)
...。不应逢见。即舍逃走离之远去。如人畏惧罗刹无异。
第三明食肉之人坏他信心。是故不应食肉也。如彼经云。若食肉者。众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间无可信者。断于信报。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食。何以故。世间有人见食肉故。谤毁三宝作如是言。于佛法中。何处当有真实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舍于圣人本所应食。食于众生犹如罗刹。断我珐輪绝灭圣种。一切皆由食肉者过。是故大慧。我弟子者。为护恶人毁谤三宝。乃至不应生念肉想。何况食啖也。
第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应食肉。如彼经说。菩萨为求出离生死。应当专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厌世间苦速求解脱。若舍愦闹就于空闲。住尸陀林阿兰若处。冢间树下独坐思惟。观诸世间无一可乐。妻子眷属如枷锁想。宫殿台观如牢狱想。观诸珍宝如粪聚想。见诸饮食如脓血想。受诸饮食如涂痈疮想。处得存命系念圣道。不为贪味。酒肉葱韭蒜薤臭味。悉舍不食。若如是者。是真修行。堪受一切人...(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饮酒食肉有妻子等皆持诵。不同余咒须要持戒方得诵习(今为俗流之辈。带妻挟子饮酒啖肉是其常业。虽逢僧人教示。习性难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斋戒清净依法持诵者。更为胜妙。故准提经云。何况更能结斋具戒。依法持诵不转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所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诵。若有乐持余真言者。随心皆得。勿要定执一途耳(虽专诵二咒。须先起圆信信五部咒。皆是成佛之门。若受一缺余多成谤法也)又真言行者。每日对镜初欲持诵时。或只依前先想自身顶上有一梵书◇嚂字。犹如明珠。然后持课。又准大乘观想曼拏罗经。持明藏成就仪轨经。尊胜佛顶修瑜伽法等数十本经教中说。或想自身顶上◇嚂字。变作三角火轮。从顶至足烧尽自身。遍周法界唯见清净(纵有五无间罪用此字烧身亦皆除灭无遗)次想一梵书◇阿字生成自身(谓阿字即体是无相法界。从无相法界生成行者之身)复想一◇暗字。在自顶门十字。缝中(谓暗字即体是十方诸...(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被根器亦有二门。一就随他意门。真言既有五教不同。根器亦乃五种各异。五教中陀罗尼。各总被当教中上中下三根也。故曼荼罗疏中亦说。陀罗尼通被胜劣诸根。二就随自意门。一切陀罗尼皆被不思议圆根。故佛顶颂云。神通胜化不思议。陀罗尼门最第一。今有未曾钻仰密教者。多云陀罗尼藏唯被下根。斯言甚谬。且诸经中说陀罗尼。或名最上乘或名无上乘。或名金刚乘或名不思议乘。岂可唯被下根耶。故清凉云。以浅为深有符理之得。以深为浅有谤法之愆。冀诸学者。切宜留心。不得固执先闻而生轻忽。五天中夏。显密双明方是通人。上来显密双辩竟。
四庆遇述怀者。谓如来一代圣教。不出显密两门(仁王经钞云。如来一切教。不越显密两宗)。于显教中虽五教不同。而华严一经最尊最妙。是诸佛之髓菩萨之心。具包三藏总含五教(梵本有十万偈。此方已翻译者。或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虽文义广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别行普贤行愿品一卷经文。是华严之关键修行之枢机。可...(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罗门说知善不善经 佛为那拘罗长者说根熟经(或无罗根熟三字) 禅思满足经(说四法等三十二经并出杂阿含) 禅秘要经(出治禅病秘要法) 前世诤女经 子命过经 迦旃延无常经 审裸形子经(一名佛覆裸形子经) 鳖喻经(前世诤等五经并出生经) 镜面王经(出义足经) 三毒经 数息事经(上二小乘杂抄)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 孤母丧一子经 斫毒树复生经 求离牢狱经 良时难遇经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 慈仁不杀经 摩耶只女人谤佛生身入地狱经 最胜长者受咒愿经(亦直云受咒愿经)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 佛度旃陀罗儿出家经 承事胜己经 调达生身入地狱经 多倒见众生经 长者夜输得非常观经(亦直云得非常观经七老婆罗门等一十五经并出出曜经) 人受身入阴经 人身四百四病经 五阴成败经 地狱罪人众苦经 人病医不能治经(人受身等五经并出修行道地经) 阿练若习禅法经(出坐禅三昧经) 莲华女经(出法句譬喻经) 迦叶诘阿难经(亦名迦叶责阿难双度...(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1)
...权旧录云顺权女经亦云随权女经第二出或一卷见道真僧祐二录祐房二录别存随权女经误也) 太子沐魄经一卷(第三出六度集第四卷异译或作暮魄见僧祐录) 月光童子经一卷(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经或名申日经与德护长者经等同本见僧祐录) 乳光佛经一卷(第二出亦云乳光经与犊子经等同本异出见僧祐录) 无垢贤女经一卷(第二出或名胎藏经与转女身经等同本见聂道真录祐房二录载胎藏经即此无垢贤女经是) 决定总经一卷(初出或云决总持经与谤佛经同本见僧祐录)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亦云搏证自誓三昧经或云如来自誓三昧经第二出与汉安世高自誓三昧经同本见僧祐录) 龙施菩萨本起经一卷(旧录云龙施本经或云龙施女经第二出与龙施女经同本见僧祐录) 八阳神咒经一卷(亦直云八阳经第二出与八吉祥咒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盂兰盆经一卷(亦云盂兰经与报恩奉盆经同本见长房录) 四不可得经一卷(第二出见聂道真正度僧祐等三录) 梵女首意经一卷(初出一名首意女经见...(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1)
...士咸伏其远达。祖既博涉多闻善通梵晋之语。于惠帝代译菩萨逝经等一十六部。后忽谓弟子及诸道人云。我数日对当至。便辞别作素书分布经像及资财讫。时张辅为秦州刺史祖与俱往。明晨诣辅共语。忽忤辅意遂为所害。时人以为知宿命矣。后少时有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及道士基公。次被杻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嗔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耳。又长房等录更有七经亦云祖出。今以并是别生故删不立。谓 佛问四童子经 调伏王子道心经(已上二经并出大集) 五百王子作净土愿经(或作幼童出普超经) 三幼童经(或作幼童出普超经) 二童子见佛说偈供养经(出杂阿含) 五百幼童经(亦云童子) 首达经(亦云惟先首达经上二经并出生经) 诸德福田经一卷(初出或云诸福田经或直云福田经立与法炬共出见僧祐录) 楼炭经六卷(第二出或云大楼炭经...(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1)
...文句全同乃是彼经异名录家错上) 药师琉璃光经(亦云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出大灌顶经祐录注为疑经者非) 释迦毕罪经 杀身济贾人经(上二经并出六度集) 阿难见水光瑞经(一云水光经大乘抄经) 商人求财经 瞿昙弥经(上二经并出中阿含) 舍卫城中人丧子发狂经 学人乱意经(亦云母子作比丘比丘尼乱意经上二经并出增一阿含)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亦云力士跋陀经) 二老男女见佛出家得道经(上二经并出杂阿含)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出生经) 窃为沙门经 猎师舍家学道经(上二经并出出曜经) 咒愿经(祐载伪录)
真为沙门等一十五部。长房等录并云慧简所出。今以多是别生等经。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1 16:27:12
|
只看該作者
故删之不存也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直云念佛三昧经或五卷第一译与隋笈多出者同本是大集别分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或直云破魔陀罗尼经第七译见僧祐录与支谦无量门微密持经等同本)
右二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1)
...经及相续解脱节经等并同本见法上录及续高僧传) 入楞伽经十卷(延昌二年译是第三出与宋功德贤四卷楞伽及唐译大乘入楞伽经等并同本僧朗道湛笔受见续高僧传)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十卷(或加受记无所说字或七卷或八卷一名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正光元年于洛阳为司州牧汝南王于第出第二译与神通变化经同本) 无字宝箧经一卷(初出僧朗笔受与唐译大乘离文字经等同本) 伽耶山顶经一卷(亦云伽耶顶经第二出与罗什文殊问菩提经等同本) 谤佛经一卷(第二出与西晋法护决定总持经同本)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初出与觉定转有经同本)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初出与隋崛多文殊尸利行经同本觉意笔受) 佛语经一卷(初出与周世崛多出者同本僧朗笔受) 佛名经十二卷(或云十三卷或分为二十卷正光年于胡相国第译见续高僧传) 法集经六卷(或七卷或八卷延昌四年于洛阳出僧朗笔受见法上录及续高僧传)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亦云护诸童子请求男女陀罗尼经) 差摩婆帝受...(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1)
...载方改年号然四家年历并无绍泰三年四本既并不同未详孰为正说或可梁绍泰三年丁丑即是陈初永定元年也历中但纪后号不载前名今者且依经记为梁代译也) 未曾有经一卷。
后汉失译(旧录在小乘单本中误也第一译) 甚希有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是前无上依经初品出第一卷) 决定总经一卷(或云决定总持经亦云决总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谤佛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一译)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2)
...并出七处三观经 禅秘要经一卷(僧祐等录并云抄禅要秘密治病经即是治禅病秘要法中出新编上)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下一百三十六部一百三十六卷并是杂阿含部分别生经 那赖经一卷(出第一卷) 分卫比丘经一卷(亦云比丘分卫经出第一卷) 和难经一卷(出第一卷) 邪业自活经一卷(出第一卷) 是我所经一卷(出第一卷) 野鸡经一卷(出第一卷) 前世诤女经一卷(出第一卷) 堕珠海水中经一卷(出第一卷) 旃阇摩暴志谤佛经一卷(出第一卷) 鳖猕猴经一卷(出第一卷) 五仙人经一卷(出第一卷) 舅甥经一卷(出第一卷) 闲居经一卷(出第二卷) 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出第二卷) 子命过经一卷(出第二卷) 比丘各言志经一卷(出第二卷) 迦旃延无常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利长者问事经一卷(出第二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或云总持经出第二卷) 护诸比丘咒经一卷(出第二卷新编上) 吉祥咒经一卷(出第二卷) 和难释经一卷(出第三卷) ...(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2)
...四卷) 求离牢狱经一卷(出第四卷) 深浅学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降千梵志经一卷(出第五卷) 暴象经一卷(出第五卷) 拘提比丘经一卷(出第五卷) 良时难遇经一卷(出第五卷) 梵志子死稻败经一卷(出第六卷) 欢喜过差天经一卷(出第六卷)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一卷(出第六卷) 佛往慰迦叶病经一卷(出第六卷) 护口意经一卷(出第七卷) 波利比丘谤梵行经一卷(出第七卷) 慈仁不杀经一卷(出第七卷) 摩耶只女人谤佛生身入地狱经一卷(出第七卷) 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一卷(出第八卷) 最胜长者受咒愿经一卷(或直云受咒愿经出第八卷) 北方世利经一卷(出第八卷)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流离王攻释子经一卷(出第八卷) 信能渡河经一卷(出第八卷) 有众生三世作恶经一卷(出第八卷) 昔为鹿王经一卷(出第九卷) 梵志诫火恩经一卷(或作试出第十卷) 二侨士经一卷(出第十卷) 聪明比丘经一卷(出第十卷) 寤意经...(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2)
...录中须弥四域经文同名异) 满子经卷下一卷 法王经一卷(具题云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一名涅槃般若波罗蜜经) 决疑经一卷 不死经一卷 大辩邪正法门经一卷 佛性海藏经二卷(具题云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心王菩萨说头陀经一卷 新像法决疑经一卷 护身经一卷(今疑是救护身命经) 胜德长者所问菩萨观行经一卷 内天兄弟五人得天品经一卷 反流尽源经一卷 师子鸠摩罗所问经一卷 大方广不谤佛经一卷 本事经一卷 无量门净除三障陀罗尼经一卷 三昧经童子菩萨四重问品一卷 天地图像经一卷 大乘无尽藏经一卷 梵天王经二卷 侧土经一卷(或云恻土亦云敕土) 弥勒下山经一卷 圣水经一卷 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一卷 菩萨决定经一卷 新观世音经一卷 延寿经一卷(或云延年益寿经) 阎罗王经一卷 续命经一卷 益算经一卷(亦云七佛神符经亦云盗算神符经大周为录分为三经者误也) 四赞偈及七佛名字礼忏经一卷 阎罗王...(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3)
...四纸 菩萨逝经一卷(亦云誓童子经或直名逝经)四纸 逝童子经一卷(亦名长者制经亦直云制经亦名菩萨逝经亦直云逝经)三纸 犊子经一卷二纸 乳光佛经一卷(亦云乳光经)六纸 无垢贤女经一卷(或名胎藏经)三纸 腹中女听经一卷(一名不庄校女经)三纸 转女身经一卷一十九纸。
上二十二经二十三卷同帙 无上依经二卷三十一纸 未曾有经一卷三纸 甚希有经一卷五纸 决定总经一卷(或云决定总持经亦云决总持经)八纸 谤佛经一卷七纸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一卷(一名遗日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六纸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或云入法界经)十纸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六纸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五纸 大乘百福相经一卷七纸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九纸 大乘四法经一卷(与单本中实叉难陀译者二名虽同多少全异)一纸 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一纸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经一卷(或直云希有挍量功德经)六纸 最无比经一卷十二纸 前世三转经一卷六纸 银色女...(第1538部~开元释教录二十卷-003)
...卷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 逝童子经一卷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犊子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乳光佛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无垢贤女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腹中女听经一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女身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上二十一经二十二卷同帙计一百四十五纸 [毀] 无上依经二卷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未曾有经一卷 汉失译 甚希有经一卷 唐三藏玄奘译 决定总持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谤佛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大乘百福相经一卷 地婆诃罗译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 地婆诃罗再译 大乘四法经一卷 地婆诃罗于东太原寺译 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 地婆诃罗于弘福寺译 希有校量功德经一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最无...(第1539部~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
...,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执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第1547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云。齐世祖武成帝。大宁三年。受上统法师。朝中大臣无不敬礼。创报德寺请师居之)
裴相了心于黄檗(传灯。裴相讳休。字公美。京兆人。出刺使瑞州。诣高安寺因问黄檗。壁间画者何也。檗曰。高僧真仪。休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檗高声云。裴公。公诺曰。在甚么处。休即有悟)
昌黎求法于大颠(释氏通鉴云。昌黎即韩愈。字退之。官拜为刑部侍郎。唐宪宗于凤翔府护国寺。即今法门寺。迎佛骨于内宫供养。愈上表谤佛。帝欲诛之。裴度等谏。贬于潮州。闻大颠亲诣求法云。弟子军州事繁。省要处乞师指示。良久愈罔措。侍者三平敲禅床一下。师云作么。平云。先以定动。然后智拔。愈云。师门风高峻。于侍者处得个入路)
李翱道问药山(传灯云。李翱字习之。唐贤臣。出守丰州。闻药山惟俨禅师道风。一日谒见师不顾。公曰。见面不如闻名。便退。师云。尚书何得贵耳而贱目。公遂拜而问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净瓶曰会么。公曰不会。山曰云...(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圆五尺。君欲活之卜者曰。龟有七十二钻。以卜吉凶。如此则虽能卜人之祸福。不能自免刳剔之灾患)
至道恢弘。圣人极唱。出世妙典。非俗所知。不为誉者贵而毁者贱(大圣教典。下以称誉而贵毁谤而贱)
行不行时也(行与不行各有其时。若孔子不得君师之位也)
信不信机也(信与不信唯在机会。若盗跖不受孔子之化也)
譬如荷锸以平太行。抱石而塞巨浸。其于功也。不亦劳乎(巨浸海也。客之谤佛。譬如有人负荷锸钁欲要平治太行之山。抱取块石。而要塞填大海。为此之功力者。不亦劳而难乎)
随宜第十五(此篇随顺合宜而答。后曰随宜)
客曰。子言佛教。义高嵩泰。理浚江海。文同翻锦。句若拣金。奚不以佛经答吾所问。而复以诗书合异于同耶。
妙明曰。牟子云。渴者不必投江海而饮。饥者不必待敖仓而饱。道为智者设。辩为达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吾以子知其意故引而申之。若说佛经以...(第1559部~折疑论五卷)
...由无相故现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即三十二相也。一一如前色身中说。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论云。若如来色身相好不可得见。云何言如来说法○断之文三○初遮错解。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谷中无人能作音声故○二释所以。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世尊达诸法空毕竟无执。今言有说。是谤佛执法也○三示正见。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偈云。如佛法亦然所说二差别。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大云云若言无说是真说法。若言有说不名说法。是谤佛故○十九断无法如何修证疑。论云。如来不得一法。云何离上上证转。转得阿耨菩提。为断此疑示现非证法。名为阿耨菩提○断之文三○初以无法为正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云。彼处无少法知菩提无上。论云。彼菩提处无有一法可证。名为阿耨菩提○二以平等为正觉。
复次须菩提。...(第1568部~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三卷)
...则迷泒不乖宗。互有得失俱未圆畅。复有纵于僻见以之注释。宗泒俱失不足评量。故序云。其余胸谈臆注不足论矣。然其诸说虽各有舛的。以未兼畅故。皆判云不符圣旨也。今制此疏不添法相免乖于宗。随文释之不迷于泒。离前二过宛乎得中。此则超然独符圣旨。然今疏内皆用圣言。故序云。故今所述不攻异端。疏是论文乳非城内。况二菩萨师补处尊。补处如来师释迦佛。展转推本佛佛相承。降及无著天亲更无异说。故知此疏便是佛言。谤此疏者即同谤佛也。故序云。且天亲无著师补处尊。后学何疑。或添或弃。次下协人心者。且诸家章疏在理未当于文且繁。致令学人少敢措意。故转念者广通会者稀。故序云。致使口讽牛毛心通麟角。然今此疏撮其枢要直下销经。经疏相兼盈五十纸。不问缁侣尘俗可以留心。不唯上中下根可以学习。有斯两意所以述之。此则前智后悲。自他兼利也。故云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并序者。并谓共兼及也。序者叙也。叙述经疏之意故。又序者绪也。谓头绪也。意明此半...(第1569部~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七卷)
...义言得矣第十三疏二。一科分。此初二段皆属前疑。但是于中相蹑曲叙。今以论文别说故复开之二。初断下随释。疏初标章。无佛疑者。若了虚无之无。无即无咎。执之为无。无则太伤。故成此疑。后法亦然也。若无菩提者。指疑起处。此从十二中来。诸疏叙疑多书菩萨字。便云。从第十一中来。然论文之中但云菩提。方是血脉相次。即无下结成疑也。意云。果法号曰菩提。证得始名为佛。既菩提不可得。岂有能证人。谤者即损减过也。若言无佛是真谤佛也。大论云。宁起有见不起无见等。为断下预指断疑之文。然是魏本。彼文云。如来者即实真如。非无经征意云。若无菩提则无有佛。以何义故。得有如来。释意云。若无真如则无有佛也。以真如是佛故。今真如本有复何疑焉。无著下挟来义解。以真如通于凡圣。众生垢染但名如去。佛位清净名曰如来。如序中满净义及第三疑中具足清净义也。犹如下喻明也。意显精纯故名真金。谓众生如全矿。菩萨如金矿相半。佛如纯金也。然金性本有炼之则纯...(第1569部~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七卷)
...又若见他受苦时。以念佛心怜愍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密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恐烦披览不复具说。诚哉此门为益最大。
第四明众福门者。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重罪者。当修行五事。
一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于持戒四众勿行污行)
二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三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
四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严禁渔捕及诫奸斗。六斋日者。白月初八日四天王使者巡世。十四日四王太子巡。十五日四天大王亲巡。黑月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巡世。准上白月次第终而复始。若四王亲下一切诸天星宿鬼神俱时随从。若遇修福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此人注禄添...(第1575部~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
...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唯愿观音。慈悲摄受想讫唱云)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舍识无始闇动。障此静明触事昏迷。举心缚着。平等法中起自他想。爱见为本身口为缘。于诸有中无罪不造。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合堕三涂。备婴万苦复于现世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圆满神咒。速能灭除如是罪障。故于今日至心诵持。归向。
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发菩提心修真言行。与诸众生发露众罪。求乞忏悔毕竟消除唯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令...(第1579部~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
...复作罪。若造罪不止悉是颠倒因缘。则受妄果。是故行者以知空故。生大惭愧发露忏悔(逆顺十心如常)
至心忏悔我比丘(某甲)归命顶礼。十方一切常住三宝。释迦牟尼娑罗王佛曼殊室利。忿怒明王。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愿起哀怜现前明证。我与法界一切众生。心性平等威德炽盛。具足总持。同佛所证。清净涅槃最上安乐。我无始来迷惑不了。随无明流于生死中受诸热恼。为身口意造诸恶业。十不善法五逆七遮。破佛律仪侵损常住。谤法谤人谤无因果。如是罪障无量无边。当堕阿鼻及诸地狱。畜生饿鬼恶道受身。百劫千劫永无出期。以恶业故现感灾殃。五星陵逼本命宫宿。及诸星位罗睺彗孛妖怪恶星作诸障难。或现身疾病王法所加。水火盗贼劫夺漂烧。冤家谋害诸恶横事。厌祷咒诅一切不祥。今奉本师释迦文佛教。我诵持威德神咒。如是灾难皆悉灭除。一切吉祥令得成就。惟愿世尊诸大菩萨。受我忏悔满我所求。令我熏修庄严福慧。弘通佛法开化众生。三宝光扬法灯相续。诸天...(第1582部~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一卷)
...汝所解。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见前。当见前之时亦无见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目以无为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唯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象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1)
...夜叩激。事不得已随问随答。其辩无碍(广语出别卷)时有法师数人来谒曰。拟伸一问。师还对否。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问如何是佛。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众皆茫然(法眼云。是即没交涉)良久其僧又问。师说何法度人。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禅师家浑如此。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坐来。曰二十余坐。师曰。此经是阿谁说。僧抗声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无对。师少顷又问。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德且道。阿那个是如来。曰某甲到此却迷去。师曰。从来未悟说什么却迷。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坐。却未识如来。其僧再礼拜。愿垂开示。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曰是。是诸法如义。师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经文分明那得未是。师曰。大德如否。曰如。师曰...(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1)
...赫。为纵自心贪爱。所见悉变为好境。随所见重处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问如何得自由。答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如木石。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又不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觉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无诸法境转。是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金刚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得。纵令诵得十二韦陀经。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善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觅知解语义句。知解属贪。贪变成病。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只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转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于理先立后有福智。临时作得。捉土为金。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山为微尘。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1)
...礼拜还见大圣么(法眼代云。汝道礼拜是什么义)
僧问圆通和尚。一尘才起大地全收。还见禅床么圆通曰。唤什么作尘。又问法灯曰。唤什么作禅床(东禅齐云。此二尊宿语明。伊问处。不明伊问处。若明伊问处还得尽善也未。试断看。忽然向伊道。尔指示我。更要答语。又作么生会。莫道又答一转子)
玄觉和尚闻鸠子叫问增。什么声。僧曰。鸠子。师曰。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珐輪(东禅齐云。上座道是鸠子声便成谤法。什么处是谤处。若道不是还得么。上座且道。玄觉意作么生)
保福僧到地藏。地藏和尚问。彼中佛法如何。曰保福有时示众道。塞却尔眼教尔觑不见。塞却尔耳教尔听不闻。坐却尔意教尔分别不得。地藏曰。吾问尔。不塞尔眼见个什么。不塞尔耳闻个什么。不坐尔意作么生分别(东禅齐云。那僧闻了忽然惺去。更不他游。上座如今还得么。若不会每日见个什么)
福州洪塘桥上有僧列坐。官人问。此中还有佛么(法眼代...(第1584部~景德传灯录三十卷-003)
...破有未达有源。强复执空罔穷空旨。今略辨之以消邪滞。夫有是不有之有非实有。空是不空之空非断空。若决定为有。非是幻有。而生隔阂。若虚豁为空。即同太虚。而无妙用。所以从缘而有。无性之空。无性之空。空不阂有。从缘之有。有不妨空。有因空立。成圆智而万行沸腾。空从有生。起妙慧而一真虚寂。岂同执但空而生断见。福海倾消。据实有而起常心。慢山高峙。是以诸佛说空。为空无明而成福业。破遍计而了圆成。愚人说空即生妄解。而谤佛意。增空见而灭善因。又断灭空。则无善无恶。无因无果。第一义空。有业有报不见作者。
问何不深入无生自然合道。有为多过岂益初心。答因世慈而入真慈。从生忍而具法忍。学分初后位岂滥陈。又生即无生。岂越性空之地。无为即为。宁逃实相之源。但取舍情亡。即真俗理见。故经云。菩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肇法师云。有为虽伪。舍之则大业不成。无为虽实。住之则慧心不朗。华严经云。解如来身非如虚空。一切功德无量妙...(第1590部~万善同归集六卷)
...本有之性。因性发今日之修。全性成修。全修成性。修性无二。因缘似分。第十因果无差者。因从果起。果满则乃成因。果逐因生。因圆则能立果。事分前后。理即同时。相助相酬。业用无失。
问此集所申。当何等机得何等利。答自他兼利。顿渐俱收。自利者。助道之圆门。修行之玄镜。利他者。滞真之皎日。二见之良医。顿行者。不违性起之门能成法界之行。渐进者。免废方便之教。终归究竟之乘。若信之者。则禀佛言。若毁之者。则谤佛意。信毁交报。因果历然。略述教海之一尘。普施法界之含识。愿弘正道。用报佛恩。颂曰。
菩提无发而发 佛道无求故求
妙用无行而行 真智无作而作
兴悲悟其同体 行慈深入无缘
无所舍而行檀 无所持而具戒
修进了无所起 习忍达无所伤
般若悟境无生 禅定知心无住
鉴无身而具相 证无说而谈诠
建立水月道场 庄严性空世界
...(第1590部~万善同归集六卷)
...念而咸成正觉。妄想何分。如盲者不睹光明。非朝阳夕魄之过咎。似小果不闻圆顿。岂佛心妙旨之亲疏。但以法弱由于根微。道广在乎量大。浅机自感。妙有证作无常。薄福所宜。珍宝化为瓦砾。空迷己眼。错认他身。分实际以千差。致化仪之百变。如大方等无想经云。尔时佛告大云密藏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燃大智慧灯。破诸众生。狂愚黑闇。若言如来。真实出生输头檀舍。出家学道。修习苦行。坏魔兵众。坐于道场。成菩提道。当知是人。即是谤佛。宁当断首。拔出其舌。终不出此虚妄之言。何以故。非是善解如来秘密语故。又大涅槃经云。若言释迦如来。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八相成道。此是声闻曲见。故云为劣解众生。母胎出现。是以入此宗镜。出语无过。举念皆真。若未到斯门。说是成非。摄心犹错。如圆觉经云。动念之与息念。皆归迷闷。信心铭云。不识玄旨。徒劳念净融大师云。悟此宗人。道佛不是亦得。若未信者。设念佛亦成妄语。故知不达宗镜。凡有见解。尽成谤佛谤法谤僧。任万虑千思。未有相应之日。才了此旨。自然一念无差。所以华严论云。从初发心十住之首。以三昧力。顿印三界。三世一际。诸法一味。解脱涅槃。常寂灭味。更无始终。因果一际。诸性一性。诸智一智。诸相一相。诸行一行。三世一念。一念三世。乃至十世。如是等法。自在无碍。此经法门。无始无终。名为常转珐輪。是故此经教门。依本安立。以备大根。依本一际。不立始终。为非虚妄见故。入一总得余。为法界一际故。不同权学。...(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步步入玄。不令一尘而失真智。如箭射地。无不中者。故论云。复次。正回向。菩萨。应作是念。如十方三世诸佛所知。用无上智慧。知诸善根相。一切智人中。佛第一胜。佛所知诸善根。必是实相。如佛所知。我亦用如是善根相回向。譬如射地。无不着时。若射余物。或着或不着。如诸佛所知随喜。如射地无不着。若用余道随喜。如射余物。或着或不着。如是回向。是为不谤诸佛。故知信解实相心。入宗镜内。举念皆是。无往不真。方顺佛所知。不谤三宝。若得实相智慧所荫。一切万行悉皆成就。如大鹏影覆其子。令子增长。如今学人。但自直下内了自心。莫疑外境。心若得了。外境皆虚。一法才通。万像尽归心地。一轮有阻。千车悉滞修途。明明而只在自知。念念而无非真实。外粗叵鉴。不虑他疑。内密难穷。唯应亲证。如庞居士偈云。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如人渴饮水。冷暖自心知。又如外书中云。有威...(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
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
答。经论通辩。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正文出护法菩萨唯识论十卷。此论释天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文。慈恩大师。制疏释论。此颂文。初为居士所掌。后有乐观者。输金一两。慈恩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云。世亲菩萨。乐博综于三乘。乃遍游于诸部。知小教而非极。遂回趣于大乘。因闻诵华严十地品。阿毗达磨摄大乘品。遂悔谢前非。谤法先见。持刀截舌。用表深衷。其兄无著菩萨。止其自割。说以利害。汝虽以舌谤法。岂截舌而罪除。应赞释大乘。以悔先犯。菩萨敬从兄诺。因归妙理。遂制十地论、摄大乘论。故此二论。菩萨创归大乘之作。既而久蕴玄宗。情恢奥旨。更为宏论。用畅深极。采撮幽机。提控精邃。着唯识三十颂。以畅大乘之妙趣也。万像含于一字。千训备于一言。道超群典。誉光众圣。略诵既毕。广释方陈。机感未符。杳从冥往。复有护法等菩萨。赏玩颂文。各为义释。虽分峰昆岫。竦干琼枝。而独擅光辉。颖标芬馥者。其唯护法一人乎。菩萨果...(第1595-03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七为所缘义。故八于七有也。即第八与前七为疏所缘缘。七于八无者。即前七不与第八为所缘缘。以第八不缘前七故。不托前七生故。唯缘自三境为所缘缘。又广释云。古大乘师立所缘缘义者。彼云。谓若有法者。即有体本质法。名缘。言是带己相者。即相分。名所缘相。相质合说。名所缘缘。所言带己相者。带字属心。己字属本质。相即相分。谓能缘心。缘所缘境时。带起本质家己有之相分。故名是带己相。被小乘正量部。般若鞠多不立相分师。造谤大乘论七百偈。破古大乘师所缘缘义云。汝若言已相是相分。将为所缘者。且如汝大乘宗。无分别智缘真如时。不带起真如相分。其真如望能缘智见分。应无所缘缘义。必若言本智缘如。亦有相分者。即违汝自宗一切经论。如何通会。古大乘师被此一难。当时绝救。经一十二年。无人救得大乘所缘缘义。唐三藏救云。我宗大乘解带有二义。一者变带变。二者挟带变。若变带者。即变带似质之已相起。是相状之相。令根本智缘如时即无。若挟带者。即...(第1595-04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理合正因。
答。非一非异。能契一乘之门。亦有亦无。不谤三因之性。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善男子。若有说言。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常乐我净。不作不生。烦恼因缘。故不可见。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一切众生。都无佛性。犹如兔角。从方便生。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当知是人。谤佛法僧。若有说言。众生非有如虚空。非无如兔角。何以故。虚空常故。兔角无故。是故得言。亦有亦无。有破兔角。无破虚空。如是说者。不谤三宝。
问。教说一心佛性之理。有何因缘。获何善利。
答。佛眼谛观。正理不谬。若人决定信受。则除五种过失。生五种功德。佛性论云。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种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有诸众生。未闻佛说有佛性理。不知自阴必当有得佛义故。于此身。起下劣想。不能发菩提心。二为离慢下品人故。若有人曾闻佛说众生有佛性故。因此发心。既发心已。便谓我有佛性。故...(第1595-04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五欲。是无常种种苦因。知是众生得信等五善根成就时。即能舍离。若小儿所著。实是真物。虽复年至百岁。着之转深。不可得舍。若众生所著物。定实有者。虽得信等五根。着之转深。亦不能离。以诸法皆空。虚诳不实故。得无漏清净智慧眼时。即能远离所著。大自惭愧。譬如狂病所作非法。惺悟之后。羞惭无颜。菩萨知众生易度已。安住般若中。以方便力。教化众生。是以如来密藏经云。若人父为缘觉。而害。盗三宝物。母为罗汉。而污。不实事谤佛。两舌间贤圣。恶口骂圣人。坏乱求法者。五逆初业之嗔。夺持戒人物之贪。边见之痴。是为十恶者。若能知如来说因缘法。无我人众生寿命。无生无灭。无染无著。本性清净。又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解知信入者。我不说是人。趣向地狱。及诸恶道果。何以故。法无积聚。法无集恼。一切法不生不住。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若心生已灭。一切结使亦生已灭。如是解。无犯处。若有犯有住。无有是处。台教释云。此经具指四菩提心。若...(第1595-05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无所见。贪嗔烂坏。
牛头山忠和尚。学人问。夫入道者。如何用心。答曰。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汝但任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此即是真道。经云。缘起是道场。知如实故。又问。令欲修道。作何方便而得解脱。答曰。求佛之人。不作方便。顿了心原。明见佛性。即心是佛。非妄非真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问。真如妙法。理智幽深。浅识之徒。如何得见。答曰。汝莫谤佛。佛不如是。说。一切诸法。非深非浅。汝自不见。谓言甚深。若也见时。触目尽皆微妙。何以高推。菩萨。别立圣人。且如生公云。非曰智深。物深于智耳。此伤不逮之词耳。汝莫拣择法。莫存取舍心。故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夫经者。以身心为义。华严经云。身是正法藏。心为无碍灯。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
夹山和尚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云。汝诸人各自身中。有无...(第1595-05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破佛教。独尊独信。若佛弟子此鸟鸣者。都破外道。独尊独信。尔时菩萨用神通力。现千白马。鸣千白鸟。绍隆正法。令不断绝。是故世尊名曰马鸣。律宗统要钞。引缘异此。学者须捡。
那伽(是龙)曷树那。义翻为猛。此出龙树劝诫王颂。彩字函。西域记云。那伽阏(音遏)刺那。此云龙猛。旧曰龙树讹也。什曰本传云。其母树下生之因目阿周那。阿周那者。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字。号曰龙树。辅行云。树学广通天下无敌。欲谤佛经而自作法。表我无师。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目知佛法妙。因而出家。降伏国王。制诸外道。外道现通。化为华池。坐莲华上。龙树为象。拔莲华。扑外道。作三种论。一大悲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饶益世间。二大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三大无畏论。明第一义中观论者。是其一品。大乘入楞伽云。大慧。汝应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又此四宗。初则小乘诸师所立。二则龙树提婆所立。三是无著世亲所立。四是马鸣坚慧所立。然此四宗亦无前后时限差别。于诸经论亦有交参之处。宜可准知。今此论宗意当第四门也。
第四教所被机。说有二重。一约权教。即五种姓中。菩萨种姓及不定性。是此所为。余三非此。以无分故。如瑜伽等说。二约实教。一切众生皆此所为。以无不皆当得菩提故。问若诸无姓亦当成佛。何得说有无姓有情。答论有二释。故佛性论及宝性论。同为谤大乘人。依无量时故作是说。非谓究竟无清净性。佛性论第二卷中。判说无佛性是不了教故也。准此当知。永无种姓非尽理说。楞伽文说可知。问如有难言。若诸众生等有佛性必当得佛。则众生虽多。要当有尽。是为大过。又若悉有性。令最后菩萨阙利他行。以无所化诸众生故。阙行成佛。不应道理。又令诸佛利他功德亦则断绝。以无所化机缘感故。如是三难。若为得通。答此所设难。并由妄见众生界故。妄起此难。故不增不减经云。大邪见者见众...(第1600部~大乘起信论疏五卷)
...法体。故前文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诸法既无故唯心在。如万像本空唯是一镜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义立名者。于一心上依离伪妄变易之义。以立真如之名。
疏言教非实等者。以权设故因缘有故。意令假其有言以契无言。无言之理可以证悟。有言之教不可取着。取之即成认指亡月也。十地论说随声取义有五过失。一不正信听既逐声不会深意。二退勇猛由不正信则无胜解。不能决定。三诳他由不会故。或以深为浅以浅为深。四谤佛执权为实。或执事迷理。便谓如来言成虚妄。五轻法以谬解成性闻深不重。释无实所以者。以一切境界。皆从妄念所生。念尚无体。况所生法而是实耶。故前文云。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由是一切言说。皆是假名无有实体。性不可得也。疏恐诸下叙外疑可见故。今下以释论也。若据疏意从一切言说下尽是释前故名真如四字也。在文可见。然此释疑之文。合在次前文下注释。方得文便。学者应知。不相违者假名...(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1)
...总明除障者。准华严经行愿中。亦是别除一障。即我慢障也。与今疏文各是一意。如人下喻释可知。论诚心者。以诸障起时心皆猛恶故。今除遣必在虔诚故智论云。身精进为小。心精进为大。外精进为小。内精进为大。犹如赫日可以消坚水。烈风可以摧巨木。苟有至诚必能动天地。感鬼神故。使事不违愿也。忏悔者。陈露先罪改往修来。疏除恶业者。三障四障也。得依正具足故。论劝请者。于中有请转珐輪请佛住世之异。今通而言之。但云劝请。疏除谤法障者。得多闻智慧。论随喜者。三乘四类所有片善。皆随顺欢喜。疏除嫉妒障者。得广大眷属。论向菩提者。亦合回向实际及与众生。意含此二。疏除乐三有障者。成广大善也。论常不休废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疏能治谓行。此四行皆不废故。所治即上之四障皆脱免故。论善根增长者。谓信心渐进无有退故。结益下可知。初一者。谓先由迷倒不知罪福。妄行十恶。今由忏悔毕故不造新。故云止持。劝请随喜等是行善故。应作须作。故云作持。广...(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2)
...胜而复多也。又非于少时间。仍各于无量无数劫中。是称叹时长也。非谓多佛于长时中。叹其功德令得边际。而又复言亦不能尽。是知义丰文约之教。比余处校胜之文。实为尽矣。
所以中。论何以故者。果人无量劫数无边。于尔所时。经尔所佛叹所不及。有何所以耶。谓法性下释也。谓性无边故。功德如性亦复无边。以修习斯论者。即是深入法性之所获故。
谤毁中。疏罪重者。受持既若福多毁谤。合招罪重。准大般若经说。谤法众生入阿鼻地狱。经无量劫。遇此境坏。则寄余界地狱。如是展转遍历十方。还至本处罪由未尽。今言无量大苦。是此类也亦如法华经说。谤经之人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等。止谤者。亦是劝信获罪若是。宜可止之。故胜鬘说。若自有智则自体会。若不解处则仰推如来。非我境界。苟能如此。则何患殃及于后世耶。论以深下或问曰。以何义故。不信毁谤者获罪如斯。故此释之。亦如法华云...(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2)
...一下又难曰。但谤此论。如何乃言断三宝种成自他之害耶。故此释之。疏果人得涅槃等者。此但约人互显影略而言。据理则一得俱得故。非别证。如般若心经说。菩提萨埵依般若得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得菩提。此亦如是法宝等者。以论中如来是佛宝菩萨是僧宝。若不信此法。则无菩萨修行。即僧宝断绝。若无修行。则不证菩提涅槃。是法宝断绝。若不证果即无如来。是佛宝断绝。三宝断绝皆由不信毁谤。是故获罪经无量劫受大苦也。将知大罪莫大于谤法耳。
结劝中。论过去即释迦之流。现在即马鸣之类。未来即今之行者。楞严文殊叹观音圆通云。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通。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无异路者。经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又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总结中。论诸佛等者。诸佛谓能证能说之人。甚深下即所证所说之法。此中深广等是总指三大。深约竖论。大约横说。二皆绝待故加甚广之言。谓深...(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2)
...。则便能转识为智。犹如握土成金。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法。无非佛去。若能如是。则为在家菩萨了事凡夫矣。岂不伟哉。欧阳修曰。佛为中国大患。何言之甚欤。岂不尔思。凡有害于人者。奚不为人所厌而天诛哉。安能深根固蒂于天下也。桀纣为中国天子。害迹一彰。而天下后世共怨之。况佛远方上古之人也。但载空言传于此土。人天向化。若偃风之草。苟非大善大慧。大利益大因缘。以感格人天之心者。畴克尔耶。一切重罪。皆可忏悔。谤佛法罪。不可忏悔。诚哉是言也。谤佛法则是自昧其心耳。其心自昧。则犹破瓦不复完灰不重木矣。可忏悔哉。佛言。唯有流通佛法是报佛恩。今之浮图。虽千百中无一能仿佛古人者。岂佛法之罪也。其人之罪。虽然如是。礼非玉帛而不表。乐非钟鼓而不传。非藉其徒以守其法。则佛法殆将泯绝无闻矣。续佛寿命何赖焉。滥其形服者。诛之自有鬼神矣。警之自有果报矣。威之自有刑宪矣。律之自有规矩矣。吾辈何与焉。然则是言也余至于此卒存二说。苏子瞻尝谓余曰。释氏之徒。诸佛教法...(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强暴者。尚不悛心。况无以警之乎。然五戒但律身之粗迹。修行之初步。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求道证圣之人。亦未始不由此而入也。至于亡思虑泯善恶。融真妄一圣凡。单传密印之道。又非可以纸墨形容而口舌辩也。文章盖世止是虚名势望惊天。但增业习。若比以定慧之法。治本有之神明。为过量人超出三界。则孰多于此哉。士农工商各分其业。贫富寿夭。自出前定。佛法虽亡。于我何益。佛法虽存。于我何损。功名财禄。本系乎命。非由谤佛而得。荣贵则达。亦在乎时。非由斥佛而致。一时之间。操不善心。妄为口祸。非唯无益。当如后患何。智者慎之。狂者纵之。六道报应胜劣。所以分也。余非佞也。愿偕诸有志者。背尘合觉同底于道。不亦尽善尽美乎。或有阐提之性。根于心者。必不取于是说。余无恤焉。
护法论后序
树教圣人。其设教虽殊。然于化人迁善去恶。则其一也。故曰为教不同。同归于善。若夫超出世间。明了生死。惟佛氏之学。无尽居士得兜率...(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无失于顺天之道。以奉西方之教。而其观烛谈祸福不与焉。
辩明空见
空者破诸有也。大觉世尊开示正法。欲令一切人识知世间万法皆空。自悟本性之真空也。真空者。是如来之法界。众生之本心。空而不空。有而非有。悟之者于不有中。运出自家宝藏。探之无穷。用之无尽。谓之一乘妙道。非顽空之空也。今有一等愚人。一向说空拨无因果。步步行有。口口言无。便道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纵横放旷驰逞颠狂。谤佛谤经轻毁一切。胡挥乱统以当宗乘。欺侮圣贤自称得道。如此者滔滔皆是也。永嘉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非斯类而何耶。又楞严经云。心若着空则有大力空魔。入其心腑。其人不知是其魔着。口说经法潜行贪欲。轻毁经像。惑乱是人尽遭邪坠魔。心生厌去彼人体。师及弟子俱陷王难。命终自为魔家眷属受魔业。尽堕无间狱。嗟乎去圣远。微言绝异端起大义乖。不着于有则荡于空。着于有则执名相。滞有为固。物我泥。怨亲缚于近教...(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知鼓入魔道。故楞严经云。善男子。心爱根本穷览物化。天魔得便飞精附人。说佛涅槃即是现前肉身。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常住不绝。无别净居。愚人信受亡失本心惑为菩萨。常说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或食屎尿广行淫秽。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易入邪悟。此名蛊毒恶鬼恼乱。是人师及弟子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受得地狱业消复入畜生饿鬼。今观邪师妄作之徒。假吾佛祖之教门。造不净之恶业。逆二仪背三光。谤佛祖乱人伦。碌碌如蜣蛆之逐秽。现受众苦没后沉沦。是罪果何逃哉。宜乎不足怪也。非惟死后受报。抑且官法不容。语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诚哉是言。今劝善流谛观圣训。宜自知耻。勿惮改过。捐情绝虑正己修行。有能古教照心。则其心自明。古镜照精则其精自形。若专于净行。趣于菩提决无误矣。其或不然。三涂业海无边际。千佛出来难救伊。
辩明赵州茶
昔赵州和尚。...(第1606部~庐山莲宗宝鉴十卷)
...。弟季龙袭其位。徙都邺城。尤倾心事澄。下令衣以绫锦乘雕辇。朝会引见。常侍御史悉助举舆升殿。太子诸公扶翼而前。主者唱大和尚。坐者皆起。敕司空季农朝夕问候。时支道林闻之曰。澄公其以季龙为鸥鸟耶。及晋军侵淮泗。季龙怒曰。吾奉佛供僧返更致寇。佛无神矣。澄入见曰。陛下前身为商人。经罽宾寺设大会。会有六应真。吾其一也。有圣者曰。此檀越报尽为鸡乃王晋地。今陛下为天子。岂非奉佛供僧而致耶。疆场侵噬有国之常。何为怨谤三宝兴毒念乎。季龙悔谢。因问曰。佛法不杀。朕为天下掌生杀。恐违佛戒。澄曰。帝王事佛在恭俭慈忍。显赞法道不为暴虐不害无辜。民有为恶化之不悛者。其可不罚乎。但杀不可滥。刑不可不恤耳。尚书张离家富事佛。而所为不法。澄曰。事佛在清净无欲。君虽崇饰寺塔。而贪冒不已无益也。及将去世诣辞季龙。惊曰。大和尚遽弃我。国有难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无由增损。但道贵行全德贵不怠。苟德行无玷虽死如生。咸无焉...(第1613-01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001)
...佛道。一生所有恶业悉现于前。变为好境。随所见重处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问如何得自由。答曰。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凡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切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觉性自己。俱不被一切有无诸法境转。是名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境法。是名金刚。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纵令诵得十二韦陀经。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善事。若向明眼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不用求觅知解语言义句。离一切有无诸法。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患佛不解语。只恐不是佛。被一切有无诸法转。不得自由是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载去。知贱使贵。不如于理先立后有福智。临时作得主。握土为金。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山为微尘。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师每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1)
...。略取其说而反攻之。乌知维摩华严之密旨误认阿罗汉为佛。而不知其然。遽加诟骂。是岂识文殊普贤之秘行哉。圆教大士知众生本空而度脱众生。知国土本净而庄严国土。不以世间法碍出世法。不以出世法坏世间法。以世间法即出世法。以出世法即世间法。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即八万四千清凉解脱。又岂止观音之三十二应。善财之五十三参耶。众生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仁者自生分别耳。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妨居士身长者身宰官身乎。吾闻谤佛毁法中。有冥权大悲阐提逆行魔说。程氏岂其人耶。不然则非利根众生为世智辩聪所障。具足无间业报哀哉弗可悔也。
伊川曰。禅家之言性。犹太阳之下置器耳。其间方圆小大不同。特欲倾此于彼耳。然在太阳几时动。又其学者善遁。若人语以此理。必曰我无修无证。
屏山曰。此语出于徐铉误读首楞严经。佛言。五阴之识如频伽瓶盛空以饷他方。空无出入。遂为禅学。岂知佛以此喻识情虚妄本无来去。其如来藏妙真如性...(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1)
...虚而来以福此土。释迦法尽像入龙宫。评曰。据此记说文甚昭然。佛之圣踪欲为老迹。汝虽巧会且宜三思。驷不及舌请君隐臆。八学士议虽号唐人。唐书列传一无名姓。况复所议不入要策。进退两求并无可据。设欲广辩枉废词章。道士虚陈不劳烦叙。虽有员半千名传。无化胡经。议详此谬经。古今排摈。唐中宗禁之于前代(见刘煦旧唐书)今世宗断之于后朝(见悟了然破化胡状)若实真文孰敢除灭。而无识道士恒踵斯迹。使老子获僭圣之罪。俾道人招谤佛之愆。王浮已在地狱。史志经又投圜户老子本欲隐遁志经推出户庭垂归根之本心转流浪于他土。执迷不返固妄难除。同木石之顽嚣。似药酒之瞑眩。今之辩析要破狂心。返正道于醇源。引邪徒于坦路。知道德是贤者之语。识化胡是妖怪之谈。弘老子谦静之风。抑道士夸炫之弊。皆遵斯训雅道长兴。如曰不然。覆车及之尔。
论曰。太法东流千有余载。时君信毁代涉洿隆。邪正争衡未曾胜释。而道士为僧前后三代。初汉明帝夜梦金人飞来...(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道门最高。秀才人言儒门第一。迭屑人奉弥失。诃言得生天。达失蛮叫空谢天赐与。细思根本皆难与佛齐。帝时举手而喻之曰。譬如五指皆从掌出。佛门如掌。余皆如指。不观其本各自夸炫。皆是群盲摸象之说也。时逼冬寒而先生每终不肯到路上淹留。帝谓诸师曰。道家既不肯来。必是理短不敢持论。却令僧众乘驿还燕。乃丙辰年九月十日也。丁巳年秋八月少林长老金灯长老再上朝廷。阿里不哥大王特传圣旨。道家前来做下八十一化图。破坏佛法并余谤佛文字有底板木。烧毁了者。有塑着底画着底。石头上刻着底。先生每不依旧时体例里底。并与坏了者刷洗了者。磨了者委付今上皇帝如法行了者。帝念此处已定汉地不知若不就彼广集对辩辞穷自屈。乃讼国家强抑折伏时今上皇帝建城上都。为国东藩皇帝圣旨。倚付将来。令大集九流名士。再加考论。俾僧道两路邪正分明。今上皇帝承前圣旨事意。普召释道两宗。少林长老为头众。和尚每张真人为头众。先生每就上都宫中大阁之下。座前对论内众即...(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国僧。外五路僧。大理国僧。汉地中都圆福超长老。奉福亨长老。平滦路开觉迈长老。大名津长老。塔必小大师。提点苏摩室利译言真定。蒙古歹北京询讲主。大名圭讲主。中都寿僧录。资福朗讲主。龙门育讲主。太保聪公等三百余僧。儒士窦汉卿姚公茂等。丞相蒙速速廉平章。丞相没鲁花赤。张仲谦等。二百余人共为证义。道士张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道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二百余人共僧抗论。今上问曰。道家所造八十一化图。并余谤佛文字。李志常先于蒙哥皇帝面前。共少林辩论。已屈伏了。招承烧却。
辩伪录卷第四
今上问曰。道家所造八十一化图。并余谤佛文字。李志常先于蒙哥皇帝面前。共少林辩论已屈伏了招承烧却。皇帝恐先生每心内不伏。特传圣旨再倚付将来。令子细持论。若是僧道两家有输了底。如何治罚。释曰。西天体例。若义堕者斩头相谢。而道士相顾莫敢明答。帝曰。不须如此。但僧家无据留发戴冠。道士义负剃头为释。时先生每凫跃鹤列蓝袍锦袖。攘臂争前。僧曰。释道辩诤源起化胡。今将从头一一讨论。且如汝书题云。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经。若具辩之恐成繁杂。且举大...(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雪冤已竟感谢皇恩。粉骨碎身莫能酬报。遂以火炬打一圆相云。诸人者只如三洞灵文。还能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于斯会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后。任伊到处觅天尊。急着眼看。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大都报恩禅寺林泉伦。
吉祥长老奉 敕下火。
虚钟受扣集
元如意长老奉 诏撰。
如意答石介怪记。
宋石介字守道。作怪说诬谤佛老眯他耳目。通人不惑但诳愚夫尔。乃曰。中国圣人之所治也。四民之常居也。衣冠之所聚也。而释氏髡发左衽。不士不农。为夷者半。中国可怪也。夫中国道德之所治。体乐之所施。五常之所被。而汗漫不经之教行。妖诞幻惑之所满。真可怪也。又云。人君见一日蚀一星殒风雨不时草木不植。则为天地之怪也。彼其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移四民。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之祀祭。反不知为怪而更奉焉。时人见一狐媚一枭...(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言外之旨也。如来不说堕文字法者。谓文字性离。即是解脱。不可以有无求之是则如来非不说法。若有离文字而解者。即为说之。
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若有不达如来说即无说谓说堕文字法者。则为谤佛谤法。故云此则妄说。既又告大慧云。我及诸佛菩萨。未常说一字答一字。盖离文字性故也。非不饶益义说者谓非不随宜演说饶益众生。然说即无说若谓有说者。凡愚之妄想分别耳。据理绝言被缘可说说即成教。若有缘不说。则教法不立。教若不立。则大小乘机无修证之分。如是则孰为能度孰为所度。而建立机教哉。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着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好三十二相而可见耶。为断此疑故有此问。善现乃会如来法身固非色相可见。而未尝离于色相而不可见。故云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诸相。是名具足诸相。良由全法身无为之体。起应身相好之用。是故应身即是法身。乃无相而相。相而无相。无见而见。见而无见者也。
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 此疑从上身相不可得见而来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 |
|
|
|
|
|
|
|
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既云如来色身相好不可得见。如何为人演说法耶。然如来悲愿深重。随感而应。无说而说。说即无说。不达此意是为谤佛。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离性执已。不妨称性而说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善现解空第一。与般若空慧相应。以慧为命故称慧命。前云身乃非身之身。法乃非说而说。身说俱妙难信难解。所以有此疑问。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众生有圣有凡。而凡夫众生于此般若不能生信。圣体众生乃能信解。言彼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也。非不众生者。非不是圣体众生也。...(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齐氏。虎弯弓捻矢。自视行斌罚罚轻。虎乃手杀五百。澄谏曰。心不可纵死不可生。礼不亲杀以伤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罚乎。虎乃止。后晋军出淮泗陇北瓦城。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嗔曰。吾之奉佛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因让虎曰。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身亦预斯会。时得道人谓予曰。此主人命尽当更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王岂非福也。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谢焉。虎常问澄。佛法不杀。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扬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暴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当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少。虎尚书张离张良等家富事佛各起大塔。澄谓曰...(第1624部~神僧传九卷)
...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身为众首门徒强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廛屠脍。猎射之家。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棋双陆。读外书典。高语大笑。嫌恨诤竞。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勤剃须[髟/火]。爪利如锋。畜八不净财宝富足。于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经云。此等比丘名秃居士。名披袈裟贼。名秃猎师。名三涂人。名无羞人。名一阐提。名谤三宝。名害一切檀越眼目。名生死种子。名障圣道。远离此等十种恶名。即为净心。
诫观六难自庆修道法
一者万类之中人身难得。如提谓经说。今得人身难于龟木。二者虽得人身中国难生。此土即当边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经律。三者虽有正法信乐复难。今随力信不敢疑谤。四者人身难具。今受男形根无残缺。相貌成就。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净戒。六者虽受禁戒随戒甚...(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
...者。如来迦叶入般涅槃。自我多殃悉不睹见。尊若灭度唯愿垂告。阿难曰善。敬承来教。于是游行宣畅妙法。化诸众生皆令度脱。最后至一竹林之中。闻有比丘诵法句偈。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睹见之
阿难闻已惨然而叹。世间眼灭何其速哉。烦恼诸恶如何便起。违返圣教自生妄想。无有慧明常处痴闇。永当流转生死大海。为老病死之所恼逼。便语比丘。此非佛语不可修行。汝今当知。二人谤佛。一虽多闻而生邪见。二不解深义颠倒妄说。有此二法为自毁伤。不能令人离三恶道。汝今当听。我演佛偈。
若人生百岁 不解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阿难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阿难后时闻彼比丘在竹林下犹诵前偈即问其意。答言尊者。吾师告我。阿难老朽言多虚妄。汝今但当依前诵习。阿难思惟。彼轻我言或受余教。即...(第1333部~付法藏因缘经六卷)
...我当至死着舍那衣。长老阿难受持八万四千法门。乃至佛所说。诸罗汉所说。舍那婆私悉能受持。具足三明通达三藏。尔时长老阿难住于竹林。是时有一比丘诵斯伽陀(翻不等偈)
若人百年生 不见水白鹭
若人一日生 能见水白鹭
是人有智慧 名胜彼百年
是时阿难将其游行。闻其所说而语言。汝诵此偈非佛所说。当言。若百年生。不见生灭。若一日生。能见生灭。是人有智。胜彼百年。复次二人谤佛。一者不信嗔恚故谤。二者虽信不如法受持修多罗义。亦名谤佛。如人无足无口此人无用。捘底(不解翻)阿票多(翻无患子)。此二人不能善受修多罗义亦如是。复说偈言。
痴人不聪慧 其为无可用
聪慧不受法 具慧则为毒
正智闻可说 则得解脱果
是时彼诵偈比丘还其师所。说阿难言。世尊所说。若百年生不见生灭。若一日生能见生灭。胜彼百年。彼师语弟子言。阿难已老其念无力。复说偈言。
若人老至 失其念力 智慧身力
...(第1336部~阿育王经十卷)
...头发长利缠绕其身。故令身中支节火然。遥望见水至则火坑。饥渴所逼往趣粪秽。复有恶鬼神持刀杖固遮。今说此事倍令我心惊畏怖惧。阿修罗者。虽受五欲与天无别。憍慢自高无谦下心。远善知识不信三宝。亦复不为善友所护。于世间中起颠倒想。虽见诸佛心无敬信。于上诸天常生恶心。系念伺求诸天过失。汝等当知憍慢之结。多诸过咎无所利益。所以众生不成道果。无不由此憍慢炽盛。自是非彼讥刺呵责。世间众生以憍慢故增长邪见。邪见因缘诽谤三宝。谤三宝故受阿修罗。阿修罗中所受众苦。若为故欲尽说不可得尽。以愚痴因缘堕畜生中多受众苦。受种种形食种种食。种种语言行住不同。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水陆空行。牛羊驼驴猪豚鸡狗飞鸟走兽。如是等辈常为愚痴之所覆蔽。常处盲冥无有智慧。各各相于起杀害想。互相怖畏犹如怨贼。常为猎师屠脍所杀。复为师子虎狼豺犬无量恶兽之所[國*瓜]食。常堕坑坎罥索罗网。生则负重死即[利-禾+皮]剥。驾犁挽车铁钩钩斲。羁绊拘执。常苦饥渴口干舌...(第1350部~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四卷)
...愿者是普善愿。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大愿。以愿力故。速获菩萨具足行愿。
复次修行菩萨。复有十种魔障。何者为十。所谓一者忽生退心我不成佛。是其魔障。二者正起勤修忽然弃舍。是其魔障。三者少分功德而生厌足。是其魔障。四者乐住隐僻善行俱舍。是其魔障。五者弃舍一切善愿。是其魔障。六者舍断烦恼乐修灭定。是其魔障。七者断割世法。是其魔障。八者退舍菩萨道行。是其魔障。九者不乐劝化众生。是其魔障。十者诽谤佛法。是其魔障。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魔障。若菩萨远离是等。不久速得如来十种记别地位。
第六
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显说四条行)
初修行菩萨初学檀波罗蜜发起菩提心。
无散乱已菩提心散乱故摄念六波罗蜜行。
解烦恼因缘。
菩萨初发菩提心持六波罗蜜行。
尔时圣者舍利弗语圣者富娄那言。复次富娄那修行菩萨。应当初学檀波罗蜜。何以故。贪惜世...(第1373部~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
...者若修行菩萨心乐声闻。是为魔障。二者不念菩提。是为魔障。三者所施而有分别。是为魔障。四者求生高贵。是为魔障。五者愿生端正。是为魔障。六者勤求世事。是为魔障。七者[斬/食]尝禅定少分欣悦。是为魔障。八者以智轻嫌少分功德。是为魔障。九者不乐世间生死。是为魔障。十者所修功德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为魔障。十一者厌见烦恼。是为魔障。十二者覆藏所犯不能忏悔。是为魔障。十三者于修行菩萨起憎嫉心。是为魔障。十四者诽谤佛法。是为魔障。十五者诳惑众生。是为魔障。十六者不修六波罗蜜。是为魔障。十七者于诸佛法不乐听闻。是为魔障。十八者悭吝佛法。是为魔障。十九者为利养故宣说佛法。是为魔障。二十者不以方便设化众生。是为魔障。二十一者不摄受众生。是为魔障。二十二者于犯戒人憎嫌轻贱。是为魔障。二十三者于持戒精进无敬重心。是为魔障。二十四者修声闻行。是为魔障。二十五者顺独觉行。是为魔障。二十六者非时意修道业。是为魔障。二十七...(第1373部~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
...令我等离诸恶趣。能示人天入大涅槃。是故我今至心顶礼。
弟子某甲等。十方世界所有一切最胜上妙。香花旛盖种种供养。奉献一切诸佛菩萨。至心顶礼。
弟子某甲等。自从过去无始已来。乃至今日。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及忿恨等诸随烦恼。恼乱身心。广作一切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贪嗔邪见。种种烦恼。无始相续缠染其心。令身口意造罪无量。或杀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毁谤三宝打缚众生。破斋破戒饮酒食肉。及食五辛。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不可忆知。今日诚心发露忏悔。一忏已后。永断相续更不敢造。唯愿十方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加持护念。能令我等罪障销灭。
弟子某甲等。自从今身乃至当坐菩提道场。于其中间。归依如来无上三身。归依方广大乘法藏。归依一切不退菩萨僧。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从今已后更不归依二乘外道。唯愿十方一切诸佛。证知我等。至心顶礼。
弟子某...(第1447部~受菩提心戒仪一卷)
...出家是名法施。商那和修答言尔。阿难即度令使出家为受具足。乃至为作白四羯摩。商那和修言。我本生时着商那衣。我今尽形受持此衣。即得总持阿难所持八万四千法藏。悉能受持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知三藏。
尊者阿难在竹园中闻一比丘诵法句偈言。若人生百岁。不见水鹄鹳。不如生一日。得见水鹄鹳。尊者阿难在傍边过已语言子。佛不作是说。佛所说者。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得解生灭法。阿难语言子。有二种人谤佛。何等为二。一者多闻不解义理。空无果报。二者颠倒解义。是名为毒。若解正义得涅槃果。彼比丘往至和尚所而白师言。尊者阿难道此偈非是佛语。彼比丘和尚言。尊者阿难老朽忘误。汝但如前读诵。阿难还来闻读此偈如前不异。阿难语言子。我不语汝佛不作是说耶。比丘答言。我和尚言阿难年已老耄不忆此语。汝但如本读。阿难思惟言我躬自为说终不信受。阿难入定观颇有比丘能使此比丘改是语不。亦复无有能使改者。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第1452部~阿育王传五卷)
...国报婆薮槃豆云。我今疾笃汝可急来。天亲即随使还本国与兄相见咨问疾源。兄答云我今心有重病由汝而生。天亲又问云何赐由。兄云汝不信大乘恒生毁谤。以此恶业必永沦恶道。我今愁苦命将不全。天亲闻此惊惧即请兄为解说大乘。兄即为略说大乘要义。法师聪明殊有深浅。即于此时悟知大乘理。应过小乘。于是就兄遍学大乘义。后如兄所解悉得通达解意即明思惟。前后悉与理相应无有乖背。始验小乘为失大乘为得。若无大乘则无三乘道果。昔既毁谤大乘不生信乐。惧此罪业必入恶道。深自咎责欲悔先过。往至兄所陈其过迷今欲忏悔。先愆未知何方得免。云我昔由舌故生毁谤。今当割舌以谢此罪。兄云汝设割千舌亦不能灭此罪。汝若欲灭此罪当更为方便。法师即请兄说灭罪方便。兄云汝舌能善以毁谤大乘。汝若欲灭此罪当善以解说大乘。阿僧伽法师殂殁后。天亲方造大乘论。解释诸大乘经。华严涅槃法华般若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论悉是法师所造。又造唯识论。释摄大乘三宝性甘露门等诸大乘论。凡是法师所造。文义精妙有见闻者靡不信求。故天竺及余边土学大小乘人。悉以法师所造为学本。异部及外道论师闻法师名莫不畏伏。于阿緰阇国舍命年终八十。虽迹居凡地。理实难思议也。前来讫此记天亲等兄弟此后记三藏阇梨从台城出入东至广州重译...(第1456部~婆薮槃豆传一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